课程背景:
情绪减压与阳光心态可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心态调整、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1. 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绪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 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 自我心态调整: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 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即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其中古人称之为“心性修炼”的方面恰恰是现代人关注的“阳光心态和情绪压力管理”:从三心二意到五毒四季,从七情六欲到八苦九难,情志变化对职场人士的身体和心灵产生了双重影响,如何更好地调养身心,如何从国学智慧中领会情绪压力管理?
课程设计: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总书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里程碑,如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以提升情商管智慧?如何结合更加有利于现今自我管理,为人处世、处理人际关系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特别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为人、为学、为政的智慧应用,例如:
《周易》强调:时乘六龙以御天 · 元亨利贞的君子人格启迪情商智慧
《大学》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定位情商管理
《论语》提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自我情绪的管理
《道德经》鼓励: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上善若水的情商境界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中老年干部情压调整和阳光心态;
课程大纲
第一篇 阳光心态的起点---君子之志 · 情压管理认知
第一讲 自我心态的调整---立命与立志:人生使命的体现
一、 中纪委号召学习《了凡四训》--- 所说的“命”与情绪压力以及阳光心态的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命---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二、 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情商体系
1、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启迪阳光心态
2、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情商精进
3、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减少情绪压力
第二讲 自我管理---反省自身与反求诸己:人生与工作结果
一、 《了凡四训》所说的“反省”如何在调整阳光心态: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二、 情绪压力和阳光心态的障碍---“怨恨恼怒烦”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三、识别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提升心态阳光的的积极性
1、 讲解情绪的来源:七情六欲、五毒四季、三心二意
2、 分析情绪的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别人、接受管理
3、 剖析问题的解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4、 心性躁动的危害: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5、 情压管理的法则:儒家的定、道家的静、禅宗的净
6、 心性修炼的密码:修身→修心→修为→修炼→修行
四、情绪压力的管理--释放身体心灵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喜入心--心为君主,如何心生欢喜
2、怒伤肝--怒发冲冠,学会释放怒火
3、思伤脾--食饮有节,调养脾胃虚寒
4、悲伤肺--秋季养生,化解悲忧方法
5、恐伤肾--作强之官,如何自强不息
五、克己复礼---控制自己的欲望---六欲人生
1、眼---视思明:通阴阳,知善恶---看问题不要过于极端
2、耳---听思聪:声与音,辨忠奸---以避免五音令人耳聋
3、鼻---嗅思气:香与臭,晓远近---与善人居和不善人处
4、舌---品思味:好与歹,尝苦甜---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5、身---触有感:寒与温,人自知---宠辱不惊,人情事变
6、意---念即起:顿与渐,觉要醒---菩提自性,明心见性
第二篇 情绪减压的六部曲---君子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乾卦自强不息 · 修炼情商智慧---时乘六龙以御天
1、潜龙勿用---自强不息的忍耐千万与千万忍耐
2、见龙在田---把握机遇的勇于担当与积极进取
3、惕龙乾乾---慎言慎行的兢兢业业与殚精竭虑
4、跃龙在渊---与时俱进的把握时机与努力提升
5、飞龙在天---修齐治平的头脑冷静与深入群众
6、亢龙有悔---功成不居的改过责己与迅速调整
二、古圣先贤的情绪减压与阳光心态的调整
1、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担当
2、苏轼---乌台诗案一贬再贬的积极阳光
3、王阳明---坚持正义龙场悟道的事上炼
4、曾国藩---艰难困阻天津教案的挺一挺
第三篇 情绪减压和心态阳光的具体行为---君子之为:行好事 · 只问耕耘
一、 从王阳明到袁了凡 ---“改过”---学会与自己和解
《了凡四训》中改过之法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二、 从“心即理”到“三心一体”的心态阳光
《了凡四训》中的“三心一体”提升的初心
1、耻心:人而无耻,犹如树而无皮---廉耻心是情商智慧的基础
2、畏心:人而无畏,犹如兽而无知---敬畏心是情商智慧的约束
3、勇心:人而无勇,然则行而不敢---勇敢心是情商智慧的担当
三、 阳光心态的“三不原则”:儒家的不怨---道家的不争---佛家的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懂得务本,了解轻重,正确处理角色关系
践行认知,知行合一,尽忠尽责心外无物
第四篇 情压管理转化篇:从情压管理到心态阳光的动力转化
一、何为心态?
1、什么是心?---心的力量与使命的关系
2、什么是态?---人生命运与态度的影响
3、如何激励?---好的心态是激励出来的
4、人生方程式---“作为人,何为正确”
二、始终保持阳光心态
1、不动心说---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
2、交往智慧---学会如何与负能量相处
3、改过责善---学会人生的磁场掌控力
4、挫折磨难---学会总结并积极改变
三、君子四道---体现阳光心态
1、行己恭---忠诚心态:知行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立身
2、事上敬---主动心态: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能够自强不息
3、养民惠---感恩心态:面对外界诱惑能够保持堂堂正正
4、使民义---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压力能够激励心态阳光
四、如何拥有积极心态
1、自我之志---在明明德的人生追求
2、自我改过---三省吾身的不断修正
3、自我勤学---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进
4、自我约束---持戒与行为规范的自律
情绪压力转化为阳光心态的人生动力:
1、君子自强不息 2、君子务本道生 3、君子素养提升 4、君子慎言敏行
第五篇 情压管理与阳光心态在社交中的体现---君子之交:交贵人 · 三益三损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一、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二、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三、三同智慧--沟通是人际管理最好的行为
1、同气相求:认同的智慧---学会倾听的人际交往
2、同声相应:赞同的智慧---学会赞美的人际往来
3、同道相成:和而不同智慧--学会包容的人际空间
四、人生若要贵人助 首先知道和谁处
1、君子自处:慎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2、君子交友:与善人居--三交与三不交
3、君子处下:周而不比--取得群众信任
4、君子处上:信而后谏--得到上级支持
五、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了凡四训》;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题外音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五部国学经典,易儒道禅医智慧的代表典籍:《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深刻剖析,阐述了许许多多与我们现实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观点,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