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为什么要学习了凡四训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题《了凡四训》
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组成。其思想核心是“改过”“积善”, 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数百年来,《了凡四训》曾改变了很多人的性格及命运并被众多成功人士视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治国宝典”以及企业“制胜法宝”。
曾国藩把《了凡四训》作为推荐给家人的第一本书,目的是要把家人的思想给扶正,明白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道理。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创业初期就邂逅了400年前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当下顿悟。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攀登事业的高峰。
《了凡四训》是人生必看的一本书,对当代人身心健康有极大帮助。实在是一本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的好书。
《了凡四训》中的品德修为之法,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修身齐家、品德修为、企业经营等。
课程收获:深刻理解《了凡四训》的核心内涵并为之践行
其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在《了凡四训》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立命之学---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生命中的体现
2、改过之法---行为品德范畴:“行为规范”在行为中的修正
3、积善之方---文明礼仪范畴:“为人处世”在处世中的魅力
4、谦德之效---人际社交范畴:“谦恭美德”在社交中的受益
授课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形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互动
课程对象: 公开课、总裁班、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致力于国学经典智慧与企业文化结合的企业全员
从《了凡四训》中汲取人生智慧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加以运用,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国学经典智慧实现企业基业长青,人生美满富足。
课程大纲
第一篇 立命之学---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生命中的体现
第一讲 立命与立志---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的体现
《了凡四训》所说的“命”究竟与职业素养有什么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得---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第二讲 立命与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管理体系
《了凡四训》中的“立命”与“知止而后有定”
1、自我管理--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提升自我
2、行动管理--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人生
3、责任管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经营企业
第三讲 《了凡四训》所说的“反省”如何在提升职业素养: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第二篇 改过之法---行为品德范畴:行为规范在行为中的修正
第一讲 《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与职业素养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了凡四训》中改过之法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第二讲 不要总是怨声载道:中国式奋斗的情绪障碍---“怨恨恼怒烦”
《了凡四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第三讲 《了凡四训》中的“三心一体”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初心
1、耻心:人而无耻,犹如树而无皮---廉耻心是职业素养的基础
2、畏心:人而无畏,犹如兽而无知---敬畏心是职业素养的约束
3、勇心:人而无勇,然则行而不敢---勇敢心是职业素养的担当
懂得务本,了解轻重,正确处理角色关系
践行认知,知行合一,尽忠尽责心外无物
第三篇 积善之方---文明礼仪范畴:为人处世的魅力
第一讲 《了凡四训》中的内圣外王智慧
以爱为始,以善为终:止于至善
1、儒家--仁爱: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忠孝勇恭廉
2、道家--慈爱:持三宝而保之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3、佛家--普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4、墨家--兼爱:兼爱非攻、以同事为家人和客户为亲人
5、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为初心,以善为终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二讲 《了凡四训》中的人生幸福密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1、儒家至善----目标明确,志向坚定
2、道家上善----用心、用情、给予、尊重
3、佛家善哉----已生功德心,即无功德业;利他者无敌
4、医家乐善----欲寿,唯其乐,欲乐,唯其善
4、易经积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第三讲 《了凡四训》的“昨日死”与“今日生”
儒不怨---道不争---佛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第四篇 谦德之效---人际社交范畴:谦恭美德在社交中的受益
《了凡四训》中的“唯谦受福”与易经“谦卦”中的谦谦君子
第一讲 与上级相处的“谦恭”
1、与上级相处的智慧:过于亲密则会过犹不及
2、被上级赏识的智慧:有能力、懂规则、无背景
3、被上司提携的智慧:高不成、先低就、耐得住
4、与上司沟通的智慧:先了解、得信任、再建议
第二讲 与同事相处的“谦谨”
1、与志同道合的同事相处:三观相同的同事相处默契
2、与同道不同频的同事相处:三观不同的同事从容应对
3、对同志不同智的同事相处:唯贤是举宽容的积极推荐
第三讲 与下属相处的“谦让”
1、面对下属的进步:扬善于公庭的积极肯定
2、面对下属的错误:归过于私室的交心交情
3、激励下属的自觉:了解人欲更要把握人心
4、赏与罚的艺术性:不吝名利与秉公的赏罚
5、谈主义和讲利益: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第四讲 以自己相处的“谦受益”
1、修身是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慎独是君子:若人不知 己莫要为
3、身教是王道:以身作则方不令而行
4、晓事与办事:知上下轻重大小缓急
5、做人留余地:盛时想衰上场念下场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了凡四训》;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