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颜何:企业管理与居家风水

颜何老师颜何 注册讲师 11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国学文化

课程编号 : 36160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总裁班、公开课、企业经营者与治理者、职场精英、国学爱好者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易经》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智慧传承上下五千年,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甚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中都有着易经智慧;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代的传承,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存亡绝续之间化险为夷;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磨难却每次都能逢凶化吉。

究其原因,这一切有赖于易经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易经如此神奇,以至于易经智慧不仅仅影响了国人,同时也影响了西方哲学家:莱布尼茨、荣格、黑格尔、马克思、费尔巴哈等等;

在现今这个充满多变、冲击与变革的人生中如何寻求人生智慧的根源?如何走进幸福的人生?如何调整情绪和释放压力?如何以更愉悦的状态迎来巅峰的人生?让我们一起运用易经(即《周易》)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易经(即《周易》)的思维经营我们的人生。

中国是一个深受“气论”文化影响的国家。无论是中医、气功,还是建筑风水都是如此。“气”是中国风水的核心,无论是“形法”还是“理法”都是围绕寻找聚气、旺气宝地而展开的选址活动。风水论述中反复提及“生气”、“迎气”、“藏气”、“纳气”、“聚气”,紧紧围绕着“气”这个核心。

许多国外学者也看出“气”是中国风水的要害。如美国罗巴哈教授,在她1987年出版的畅销世界的《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一书中写道:“气是风水中最重的因素”。她断言:“认识气,便懂得风水的全部”。

风水学成一门学问来研究 ,深耕其中。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其亨教授认为风水实际上就是景观建筑学 ,从汉代开始 ,建筑就开始考虑风水问题 ,风水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建筑与山水之间的融合、以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等等。

课程内容:五福临门+企业管理 · 易经风水+居家应用

1、工作---中国式管理: 自我管理 管理他人 管理境界 管理圆满

2、易经风水·家居应用 阴阳四象 五行八卦 八方合满 趋吉避凶

课程目标

以致用,启迪易经风水的居家应用智慧

结合实际,提升五福临门的企业管理智慧

课程时间: 0.5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业经营者与治理者、职场精英、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篇 五福临门+企业管理篇:管理三要素“人、财、物”

识人为用人 · 用人为做事 · 做事先晓势 · 时势定乾坤

一、 如何识人:五行+五态+五色

1、儒家行为学: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2、医家取象学:“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体质与性情

3、阴阳家五行学:“金、木、水、火、土”五行体态与性格

案例:孔子预测子路“不得善终”---言谈举止可识人

案例:岐伯诊断体质“医易同源”---望闻问切可知人

案例:邹衍创立五行“相生相克”---气场能量可用人

二、中国式管理:如何用人---人心,人性,人欲

第一讲:儒释道兵法智慧---知人心

1、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2、修己成仁:品德第一,懂事比能做事更重要

案例:尧舜禹---治世安邦的核心思想与当今企业管理的启迪

第二讲:儒释道兵法智慧---通人性

1、人性善恶之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

2、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对于管理的启迪

案例:天泉证道四句教---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提升管理境界

第三讲:儒释道兵法智慧---用人欲

1、孔子:富与贵,人之欲也;贫与贱,人之恶也

2、韩非子:舆人成舆与匠人成棺的利之所在

2、王阳明:减一分人欲,便复得一分天理

3、曾国藩: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案例:曾国藩如何把没有执行能力的“农民”转化成战斗力强悍的“湘军”

第二篇 【风水篇】 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与家居应用

第一讲:四象定位“家居应用”:阴阳四象五行 · 家庭成员的健康与家居风水

1、少阳--东方属木--青龙:家中男孩子,活泼好动的生发之机

2、老阳--南方属火--朱雀:家中丈夫, 火性炎上的积极担当

3、平和--中位属土--黄龙:家中公婆, 阴阳平和的能量和谐

4、少阴--西方属金--白虎:家中女孩子,金性收敛的细致文静

5、老阴--北方属水--玄武:家中妻子, 上善若水的温柔婉约

第二讲:九宫八卦定位“家居应用”:后天八卦 · 成员卧室与住宅方位

1、主卧--男女主人卧室:宜在乾位或坤位;宜方正忌狭长

2、男性--青年未婚男性:卧室宜在艮位;忌在坤位

3、女性--青年未婚女性:卧室宜在兑位、巽位或离位;忌居住在乾位

4、老人--父母老人卧室:与老人同住者,乾坤位,离位巽位,忌兑位

5、儿童--儿童房要规则:忌讳乾位或坤位,宜方正圆滑

6、合满--八方九宫不缺:上好住宅的结构,应该八方合满,最忌缺角

第三讲:九宫家居风水概要---客厅 · 卧室 · 厨房

1、客厅风水:宜宽敞明亮通风,居于正中,玄关宜在巽位

2、明财位五宜六忌:财位忌无靠;财位宜亮不宜暗;财位宜坐宜卧;

3、卧室风水:卧室的布置;床头朝向与健康;梳妆台朝向与镜面选择;

4、厨房风水:忌“火烧天门”与“污秽乾宫”,餐厅风水与家庭成员健康;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现代住宅风水》,2010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于希贤教授著

3. 《风水理论研究》2005年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王其亨教授著

4. 《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5.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颜何老师的其他课程

• 颜何:《齐鲁文化与鲁商精神》
课程背景: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总书记 三千多年前 周武王建立周朝,在山东分封了多个诸侯国。春秋末年,诸侯兼并,形成了两大诸侯国——东临大海的齐国和北倚泰山的鲁国。山东故被称为“齐鲁大地”。齐鲁大地山川形胜,人杰地灵。 不同商人群体地域、血缘、乡谊,传承为一个特殊的名字——商帮。鲁商,和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五大著名商帮。古时山东商人又称鲁商,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齐国,经过宰相管仲的改革,齐国就出现了中国商业史上的首个繁荣期。 鲁商是山东的商人精英群体,有人称山东商帮,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鲁商是山东经济、社会宝贵的人文资源,伴随着“鲁商” 概念迅速享誉全国,鲁商已成为国人解读山东经济、山东速度、山东精神的一种范本,成为山东的一张崭新名片。鲁商精神,历经三千多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至今依然展示出历久弥新、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课程收益:从齐鲁文化出发,探究三千年鲁商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核。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齐鲁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而其中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做人做事“仁义礼智信”传承至今,法家文化的代表人物管仲更是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兵家文化的代表孙武可谓是“商战与上战”的完美结合;墨家文化的“兼相爱,交相利”提醒世人“名利不可独享”;齐鲁文化在政治、经济、伦理,尤其是治国理政以及教育文化方面的智慧,在后世特别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职业素养提升中得以体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声名远播。 本课程依照不同视角和层面对齐鲁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进行阐述,具体分析鲁商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如何引导当今企业家经营,理解和践行齐鲁文化的智慧 《齐鲁文化与鲁商精神》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出儒家文化的精神底蕴---礼义廉耻的君子人格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管理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 企业家精神就是追求“向上”“向善”,最终实现“明德”完善人格,建立持续“尊德性”和“道问学”的心境和意念,塑造更精彩的人生。 课程时间:0.5-1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思政课、企业中高层领导、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章 齐鲁文化的核心 · 鲁商精神的自我管理--“修身” 第一讲:鲁商精神 ·“止于至善”---志向的确立 1. 面对迷茫:人生分阶段完成目标的智慧 2. 面对指责:以直报怨和心中坦荡的智慧 3. 面对刁难:忠告而善与不可则止的智慧 4. 面对生命:豁达性情与审时度势的智慧 5. 面对传承:教育传家和人生五伦的智慧 第二讲:鲁商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与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与成人达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我管理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合规与知人善任的条件 1. 向颜回学习--做一位君子 修己成仁:品德第一,懂事比能做事更重要 1.“儒家八德”的企业文化与商业价值中的应用 2.“儒家九思”的为人处世与职业生涯中的应用 3.“为学”“为人”“为政”三者文化关联与实践 2. 向子路学习--做一位勇者 自胜者强:百折不挠,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 1. 打造企业文化属性和企业价值 2. 构建商业文化属性和企业价值 3. 向子夏学习--做一位学者 1. 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职业生涯成长的唯一路径 2. 工匠精神:“专业与管理”共同提升的学习型氛围 第二章 齐鲁文化的核心 · 鲁商精神的品行--“八德” 第一讲: 鲁文化强调“做人”的根本---孝、悌、忠、信 1、“孝”——做人做事的根本所在 2、“悌”——组织内部的人际管理 3、“忠”——爱国爱家与爱岗敬业 4、“信”——为人处世的诚信之源 案例:曾国藩:读尽天下书,唯一“孝”字---传家立业 案例:“不知孝”:犯上作乱,不知感恩的根本原因 第二讲:齐文化遵循“做人”的合规行为---礼、义、廉、耻 1、“礼”——道德涵养的外在表现 2、“义”——君子四非与正义行为 3、“廉”——人生辉煌的前提条件 4、“耻”——君子四心与知耻后勇 案例:“礼之用,和为贵”与知和而和,以礼节之。 案例: 管子认为国之四维的对于为人、为学、为政的重要性。 齐鲁文化与鲁商精神: 1、不贪名利 2、行为合理 3、敢于担当 4、乐于奉献 第三章 齐鲁文化的核心 · 鲁商精神的境界--“五常” 第一讲:鲁商精神--经营发展与知人善任 企业管理的经营属性:向子贡学习---如何做一个企业家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1. 患不知人也:从正确的角度对人欲在经营中的运用 2. 不知其可也:人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诚信则无法长久 3. 君子坦荡荡:诚实经营与奉公守法的人胸怀常坦荡 4. 大德不逾闲:经商中底线不能碰触,但要灵活掌握 5. 人之生也直:做合法与合规的生意。不可歪门邪道 第二讲:仁义礼智信---鲁商精神的境界与宗旨 仁篇:仁者爱人---人生的境界与修养 1. 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孝悌也者,仁之本与! 2. 识人与用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足恭尤为可怕! 3. 如何不生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与家无怨! 4. 四非要践行:克己复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义篇:见利思义---正确的意识形态 1. 大义: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信仰的力量 2. 侠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儒墨的融合 3. 仁义:宽厚正直,通情达理;--儒法的内涵 4. 利义:义之和也,见利思义;--儒理的智慧 礼篇:礼之用,和为贵---和谐的行为规范 1. 恭而无礼则劳: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会劳倦疲乏 2. 慎而无礼则葸:只知谨慎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 3. 勇而无礼则乱: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 4. 直而无礼则绞: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 智篇:知人者智---知人善任的能力 1. 同志同道--相处智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 三损三益--交友智慧:直、谅、多闻;便辟,善柔,便佞 3. 三达德---君子之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 知人用人--儒道融合:与日月合其明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信篇:朋友交,贵乎信---为人处世的艺术 1. 信而后谏---与上级相处的修炼心法 2. 信而劳民---执行力提升的修炼心法 3. 忠告而善---同事相处的信任产生美 4. 言必信,行必果---做事准则的真谛 5. 品德和付出---职场辉煌的两大法宝 6. 国学智慧解读---“信”的不同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总书记 参考资料 1.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道德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 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3.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4.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5.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 《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7.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8. 《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 颜何:论语的管理智慧
课程背景: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总书记 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典之一,《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言简义丰,包含孔子及其弟子在政治、经济、伦理,尤其是治国理政以及教育文化方面的智慧,在后世特别是当今社会企业经营之道与企业领导的成长中得以体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声名远播。 本课程选择孔子及其优秀弟子为主要对象,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论语》所蕴含的智慧进行阐述,以能更好的应用于现代工作与生活,具体分析孔子何以为伟大的教育家,理解孔门弟子何以为孔子眼中的优秀弟子,理解和践行《论语》的为政、为人、为学的“三为智慧”,通过向孔子及其弟子借智慧,学习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素养提升的为人处世之道。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论语》包含了孔子、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等孔门十哲及其弟子在政治、经济、伦理,尤其是治国理政以及教育文化方面的智慧,在后世特别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职业素养提升中得以体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声名远播。 本课程依照不同视角和层面对儒家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进行阐述,具体分析管理者中如何教育引导企业成员,理解和践行儒家经典与企业管理的智慧,通过向孔子及孔门弟子借智慧,学习怎样掌握企业管理之道,并通晓儒家为人处世之道。 《论语的管理智慧》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出儒家文化的精神底蕴---礼义廉耻的君子人格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管理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 企业和个人追求“向上”“向善”,最终实现“明德”完善人格,建立持续“尊德性”和“道问学”的心境和意念,塑造更精彩的人生。 课程收益: ● 自我管理--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论语》中的为人智慧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 ● 行动管理--成就人生事业辉煌:《论语》中的为学智慧止于至善与知行合一 ● 责任管理--经营企业基业长青:《论语》中的为政智慧在明明德与兼济天下 课程时间:1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思政课、企业中高层领导、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绪论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2. 如何应用《论语》智慧启迪为人、为学、为政 第一章 论语的管理智慧--自我管理--“修身” 第一讲:《论语》中的志向确立---孔子之志---家庭出身与人生成就 1. 面对迷茫:人生分阶段完成目标的论语智慧 2. 面对指责:以直报怨和心中坦荡的论语智慧 3. 面对刁难:忠告而善与不可则止的论语智慧 4. 面对生命:豁达性情与审时度势的论语智慧 5. 面对传承:教育传家和人生五伦的论语智慧 案例:从阳货侮辱孔子看情绪的调整之法 案例:从宰予巧舌如簧看孔子对待人生 第二讲:君子人格---论语智慧的自我管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我管理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合规与知人善任的条件 1. 向颜回学习--做一位君子 修己成仁:品德第一,懂事比能做事更重要 1.“儒家八德”的企业文化与商业价值中的应用 2.“儒家九思”的为人处世与职业生涯中的应用 3.“为学”“为人”“为政”三者文化关联与实践 2. 向子路学习--做一位勇者 自胜者强:百折不挠,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 1. 打造企业文化属性和企业价值 2. 构建商业文化属性和企业价值 3. 向子夏学习--做一位学者 1. 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职业生涯成长的唯一路径 2. 工匠精神:“专业与管理”共同提升的学习型氛围 第三讲: 儒家强调“做人”的根本---孝、悌、忠、信 1、“孝”——做人做事的根本所在 2、“悌”——组织内部的人际管理 3、“忠”——爱国爱家与爱岗敬业 4、“信”——为人处世的诚信之源 案例:曾国藩:读尽天下书,唯一“孝”字---传家立业 案例:“不知孝”:犯上作乱,不知感恩的根本原因 第四讲:儒家遵循“做人”的合规行为---礼、义、廉、耻 1、“礼”——道德涵养的外在表现 2、“义”——君子四非与正义行为 3、“廉”——人生辉煌的前提条件 4、“耻”——君子四心与知耻后勇 案例:“礼之用,和为贵”与知和而和,以礼节之。 案例: 管子认为国之四维的对于为人、为学、为政的重要性。 目的:通过《论语》的管理智慧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1、不贪名利 2、行为合理 3、敢于担当 4、乐于奉献 第二章 论语的管理智慧--行动管理--成就人生事业辉煌 第一讲:学而时习---学习的力量 1. 面对怀疑:坦然处之和积极面对的论语智慧 2. 面对学习:孜孜不倦和勇于探索的论语智慧 3. 面对误解:圣人之杀和勇于承担的论语智慧 4. 面对现状:努力追求和感慨命运的论语智慧 5. 不知不愠:已欲达而达人修己以安百姓智慧 案例:从被困陈蔡看孔子的乐观积极地精神 案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人生态度 第二讲:为师的素养---论语中的教育要素与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的教育属性:优秀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教育者; 跟孔子学做一个教育者——为师之道 1. 有教无类的论语智慧:企业治理应该把教育培养作为第一要务 2. 学而不厌的论语智慧:企业让员工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提升意识 3. 诲人不倦的论语智慧:始终对待客户要有不知疲倦的服务理念 4. 一视同仁的论语智慧:团队相处之道要心胸豁达不带有色眼镜 5. 相知相契的论语智慧:上下级同事相处彼此欣赏携手共赢共商 6. 立德树人的论语智慧:公司要制定树立优秀标准和人才储备库 案例:《论语》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探索---方太的儒家文化研究院 第三章 论语的管理智慧--责任管理--经营企业基业长青 第一讲:管理素养提升---论语的为政之道 企业管理的管理属性:跟孔子学做一个领导者——为政之道 1. 干部素养的为政智慧:为政以德,优良品德决定了公司的企业灵魂 2. 领导角色的为官智慧:为官为教,领导的管理者身份和教育者身份 3. 干部职责的修身智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上行下效的影响作用 4. 领导艺术的中和智慧:中正中和,把握人性和过犹不及的方法运用 5. 治企理政的八德智慧:八德为重,六为施政和企业全员的高忠诚度 案例:曾国藩的带兵之道与为官之道 第二讲:论语的管理智慧--经营发展与知人善任 企业管理的经营属性:向子贡学习---如何做一个企业家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1. 患不知人也:从正确的角度对人欲在经营中的运用 2. 不知其可也:人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诚信则无法长久 3. 君子坦荡荡:诚实经营与奉公守法的人胸怀常坦荡 4. 大德不逾闲:经商中底线不能碰触,但要灵活掌握 5. 人之生也直:做合法与合规的生意。不可歪门邪道 案例:张瑞敏的儒家治理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总书记 题注: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深刻体现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几部国学经典之一,《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论语》的领导为政之道深刻剖析,阐述了许许多多与我们现实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观点,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带来帮助。 参考资料 1.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道德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 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3.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4.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5.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 《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7.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8. 《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 颜何:了凡四训的人生智慧
课程背景:为什么要学习了凡四训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题《了凡四训》 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组成。其思想核心是“改过”“积善”, 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数百年来,《了凡四训》曾改变了很多人的性格及命运并被众多成功人士视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治国宝典”以及企业“制胜法宝”。 曾国藩把《了凡四训》作为推荐给家人的第一本书,目的是要把家人的思想给扶正,明白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道理。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创业初期就邂逅了400年前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当下顿悟。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攀登事业的高峰。 《了凡四训》是人生必看的一本书,对当代人身心健康有极大帮助。实在是一本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的好书。 《了凡四训》中的品德修为之法,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修身齐家、品德修为、企业经营等。 课程收获:深刻理解《了凡四训》的核心内涵并为之践行 其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在《了凡四训》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立命之学---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生命中的体现 2、改过之法---行为品德范畴:“行为规范”在行为中的修正 3、积善之方---文明礼仪范畴:“为人处世”在处世中的魅力 4、谦德之效---人际社交范畴:“谦恭美德”在社交中的受益 授课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形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互动 课程对象: 公开课、总裁班、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致力于国学经典智慧与企业文化结合的企业全员 从《了凡四训》中汲取人生智慧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加以运用,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国学经典智慧实现企业基业长青,人生美满富足。 课程大纲 第一篇 立命之学---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生命中的体现 第一讲 立命与立志---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的体现 《了凡四训》所说的“命”究竟与职业素养有什么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得---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第二讲 立命与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管理体系 《了凡四训》中的“立命”与“知止而后有定” 1、自我管理--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提升自我 2、行动管理--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人生 3、责任管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经营企业 第三讲 《了凡四训》所说的“反省”如何在提升职业素养: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第二篇 改过之法---行为品德范畴:行为规范在行为中的修正 第一讲 《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与职业素养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了凡四训》中改过之法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第二讲 不要总是怨声载道:中国式奋斗的情绪障碍---“怨恨恼怒烦” 《了凡四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第三讲 《了凡四训》中的“三心一体”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初心 1、耻心:人而无耻,犹如树而无皮---廉耻心是职业素养的基础 2、畏心:人而无畏,犹如兽而无知---敬畏心是职业素养的约束 3、勇心:人而无勇,然则行而不敢---勇敢心是职业素养的担当 懂得务本,了解轻重,正确处理角色关系 践行认知,知行合一,尽忠尽责心外无物 第三篇 积善之方---文明礼仪范畴:为人处世的魅力 第一讲 《了凡四训》中的内圣外王智慧 以爱为始,以善为终:止于至善 1、儒家--仁爱: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忠孝勇恭廉 2、道家--慈爱:持三宝而保之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3、佛家--普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4、墨家--兼爱:兼爱非攻、以同事为家人和客户为亲人 5、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为初心,以善为终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二讲 《了凡四训》中的人生幸福密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1、儒家至善----目标明确,志向坚定 2、道家上善----用心、用情、给予、尊重 3、佛家善哉----已生功德心,即无功德业;利他者无敌 4、医家乐善----欲寿,唯其乐,欲乐,唯其善 4、易经积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第三讲 《了凡四训》的“昨日死”与“今日生” 儒不怨---道不争---佛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第四篇 谦德之效---人际社交范畴:谦恭美德在社交中的受益 《了凡四训》中的“唯谦受福”与易经“谦卦”中的谦谦君子 第一讲 与上级相处的“谦恭” 1、与上级相处的智慧:过于亲密则会过犹不及 2、被上级赏识的智慧:有能力、懂规则、无背景 3、被上司提携的智慧:高不成、先低就、耐得住 4、与上司沟通的智慧:先了解、得信任、再建议 第二讲 与同事相处的“谦谨” 1、与志同道合的同事相处:三观相同的同事相处默契 2、与同道不同频的同事相处:三观不同的同事从容应对 3、对同志不同智的同事相处:唯贤是举宽容的积极推荐 第三讲 与下属相处的“谦让” 1、面对下属的进步:扬善于公庭的积极肯定 2、面对下属的错误:归过于私室的交心交情 3、激励下属的自觉:了解人欲更要把握人心 4、赏与罚的艺术性:不吝名利与秉公的赏罚 5、谈主义和讲利益: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第四讲 以自己相处的“谦受益” 1、修身是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慎独是君子:若人不知 己莫要为 3、身教是王道:以身作则方不令而行 4、晓事与办事:知上下轻重大小缓急 5、做人留余地:盛时想衰上场念下场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了凡四训》;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