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颜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

颜何老师颜何 注册讲师 12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国学文化

课程编号 : 36182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总裁班、公开课、思政课、公务员、共青团员、企事业优秀管理者、国学爱好者;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其中的精髓就是以易儒道禅医为代表的经典国学智慧其中包含演绎的品德修为修身养性,本课以儒道禅三家国学经典智慧作为贯穿,阐述了儒家孔子的勤奋敬业品德,道家老子的真实自然品德禅宗惠能明心禅意品德,心学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品德,把当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全员品德修为与国学经典智慧和古圣先贤思想行为做最融洽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修身齐家、品德修为、企业经营等。

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社会道德范畴: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对企业全员于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感恩情怀

2、行为品德范畴:老子的上善莫若水对企业成员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互相信任度

3、知行合一范畴:王阳明的心即理对企业成员于实际的践行和现实中的事上炼

4、本自清净范畴:禅宗惠能的吾性自足对企业成员生活中修身养性的实际运用

本课程运用古代思想家的实际案例作为授课内容,将儒道禅三家古代思想家的智慧与行为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全员修身立德相融合,练出基于一套符合人性规律的标准和一条便于遵循实践的路径,而历经几千年验证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修齐治平的通道。

本课收获

● 用国学智慧建设企业文化和塑造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品德

●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提升企业全员的品德和职业素养

● 用历代名人的修为品德方法培养干部知行合一与君子人格

提升全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敬业度实现企业和谐

授课时间:0.5天,6小时/天

授课形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互动

课程对象: 总裁班、公开课、思政课、公务员、共青团员、企事业优秀管理者、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儒家思想家孔子的勤奋敬业

1、孔子的明志:明明德对职业生涯的提升与帮助

2、孔子的仁爱:三纲八目对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

3、孔子的克己:个人职业素养的内在提升和实践

4、孔子的奉献:工作整体表现在敬业度和忠诚度

儒家思想家孔子修为立德的标准:

1、自强不息

2、在位谋政

3、廉洁奉公 

4、身正示范

5、自我提升

6、慎言敏行

第二篇 道家思想家老子的真实自然---玄德生慧

案例:老子玄德生慧:“道法自然”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应用

1、老子的作而不辞之德:能否具备阳光心态

2、老子的生而不有之德:能否掌握工作技巧

3、老子的为而不恃之德:能否规划职业生涯

4、老子的长而不宰之德:能否鉴定明确方向

5、老子的功成不居之德能否预防环节纰漏

禅宗思想家惠能明心见性---修为六度

1、禅宗惠能思想之布施---利他则久的修为

2、禅宗惠能思想之持戒---遵守制度的修为

3、禅宗惠能思想之忍辱---包容他人修为

4、禅宗惠能思想之精进---不断挑战的修为

5、禅宗惠能思想之禅定---反思反省的修为

6、禅宗惠能思想之般若---运筹帷幄的修为

第四篇 心学思想家王阳明致良知的四部曲

1、心学致良知思想的前提---立志:修为立德的人生职业规划

2、心学致良知思想的领悟---勤学:修为立德的人生成长完善

3、心学致良知思想的精进---改过:修为立德的人生过程自新

4心学致良知思想的境界---责善:修为立德的人生劝勉从善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传习录》;

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3.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4.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5.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 《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7.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8. 《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颜何老师的其他课程

• 颜何:中国智慧与中国式职场
课程背景: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总书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里程碑,如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以提升自律素养?如何结合更加有利于现今自我管理,为人处世、实现人生规划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特别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为人、为学、为政的智慧应用,例如: 《周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提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德经》鼓励:上善若水;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无论经历多少磨难,中华儿女始终有着不服输,不认输,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头,中华民族历史上几经存亡绝续,却能代代相传,维系中华文明脉脉传承、从未断代的终极原因恰恰就是《易经》中的这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不是简单的一句成语,这种奋斗精神更是深深的印刻在炎黄子孙的肌肤上,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并且几千年来一直被我们用实践证明着。 中国智慧与中国式奋斗:古称“内圣外王”,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奋斗历程。 道德修养达到极致,即为“内圣”--自修; 经世济用达到极致,即为“外王”--事功 “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梁启超 课程收益:通过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才之道”与中国式职场的辉煌相结合,达到: 自我成长动力---全员建立强大的信心以及内心自驱力 和谐职场,凝心聚力---同事间、上下级之间的合作之道 止于至善---与公司共同成长形成共同目标、共同奋斗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各职级管理人员,职场精英、优秀员工自我提升、职场生涯规划; 课程大纲 第一篇【命运的眷顾】 中国式奋斗的起点---君子之志 · 立志的目标明确 第一讲 立命与立志---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职业素养中的体现 一、 《论语》《孟子》《传习录》《了凡四训》所说的“命”究竟与职业素养有什么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命---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二、 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管理体系 1、自我管理--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提升自我 2、行动管理--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人生 3、责任管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经营企业 第二讲 反省自身与反求诸己---职业素养范畴:人生与工作结果 一、 “反省”的力量---如何在提升职业素养: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二、 不要总是怨声载道:中国式奋斗的障碍---“怨恨恼怒烦”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三、主观能动性:文化铸魂引领团队 鼓舞士气达成目标 心性修炼积极阳光 1、 讲解情绪的来源:七情六欲、五毒四季、三心二意 2、 分析情绪的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别人、接受管理 3、 剖析问题的解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4、 心性躁动的危害: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5、 情压管理的法则:儒家的定、道家的静、禅宗的净 6、 心性修炼的密码:修身→修心→修为→修炼→修行 第二篇【天时·时机】 中国式奋斗的“动善时”---君子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乾卦自强不息 · 修炼自律素养---时乘六龙以御天 1、潜龙勿用---自强不息的忍耐千万与千万忍耐 2、见龙在田---把握机遇的勇于担当与积极进取 3、惕龙乾乾---慎言慎行的兢兢业业与殚精竭虑 4、跃龙在渊---与时俱进的把握时机与努力提升 5、飞龙在天---修齐治平的头脑冷静与深入群众 6、亢龙有悔---功成不居的改过责己与迅速调整 二、君子人格的修炼---君子四德 1、元---明志的职场心法:明明德是君子人格修炼的重点 2、亨---仁爱的处事原则:三纲八目君子人格修炼的步骤 3、利---责善的人生目标:人格修炼对人与人相处的艺术 4、贞---奉献的道德品质:人格修炼对与职业生涯的意义 三、古圣先贤的励志奋斗史 1、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担当 2、苏轼---乌台诗案一贬再贬的积极阳光 3、王阳明---坚持正义龙场悟道的事上炼 4、曾国藩---艰难困阻天津教案的挺一挺 第三篇【地利·平台】 中国式奋斗的作为---君子之为:别浮躁 · 做事要专心 专心~专注~专业~无法替代的人生价值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曾国藩 一、 从王阳明到袁了凡 ---“改过”与职业素养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二、 从“心即理”到“三心一体” “三心一体”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初心 1、耻心:人而无耻,犹如树而无皮---廉耻心是职业素养的基础 2、畏心:人而无畏,犹如兽而无知---敬畏心是职业素养的约束 3、勇心:人而无勇,然则行而不敢---勇敢心是职业素养的担当 三、儒家的不怨---道家的不争---佛家的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懂得务本,了解轻重,正确处理角色关系 践行认知,知行合一,尽忠尽责心外无物 第四篇【人和·相处】 中国式社交的互助---君子之交:交贵人 · 三益三损 职场上下级和谐相处:凝心聚力的“五要素” 一、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二、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三、三同智慧--沟通是人际管理最好的行为 1、同气相求:认同的智慧---学会倾听的人际交往 2、同声相应:赞同的智慧---学会赞美的人际往来 3、同道相成:和而不同智慧--学会包容的人际空间 四、人生若要贵人助 首先知道和谁处 1、君子自处:慎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2、君子交友:与善人居--三交与三不交 3、君子处下:周而不比--取得群众信任 4、君子处上:信而后谏--得到上级支持 五、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了凡四训》;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题外音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五部国学经典,易儒道禅医智慧的代表典籍:《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深刻剖析,阐述了许许多多与我们现实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观点,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带来帮助。
• 颜何:中国式养生---黄帝内经的智慧
课程背景: 健康中国: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总书记 自古以来,中国式养生对人体的有机整体都做出来全面研究和论述,从三心二意到五毒四季,从七情六欲到八苦九难,情志变化对职场人士的身体和心灵产生了双重影响,如何更好地调养身心,如何更好地让身体和心灵都能得到解压?正是本次课程套的的重中之重。 养生,供养生长,养护生生之气。“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黄帝内经》)阴阳四时的变化带来气候、社会人事、身体的变化,如何适应变化,养护生机,预防疾病,保持生机勃勃之力,我们从传统中医里探源中医养生之理,学习中医养生之法,了解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防护。 本课程《中国式养生--黄帝内经的智慧》将会从以下角度阐述落地有效的具体方法: 面对“怨恨恼怒烦”的五种情绪波动从内外两种角度解决之道 正视“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种情志的来源并传授化解的方法 解读“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会对身心带来正面与负面的能量 运用“十常法”与“八段锦”的养生之道解读人体穴位与保健 浅析“四季养生”与“三魂七魄”对睡眠的调养和人体的三宝 《中国式养生---黄帝内经的智慧》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书、系统的养生宝典,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系统论述了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 本课收获: ● 《黄帝内经》对于中国式养生的意义:精力充沛、活力四射、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 《黄帝内经》对于中国式养生的落地:养心 养气 养精 养神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 《黄帝内经》对于中国式养生的方式:解压方法、精神修养、饮食起居、体格锻炼 ● 《黄帝内经》对于中国式养生的实践:五行五脏、五音五茶、四季养生、三魂七魄 授课时间:1-2天 6小时/天 授课形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互动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养生保健和身心解压的方式方法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互动环节、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思政课、传统文化爱好者 课程大纲 绪论 1、《黄帝内经》是一部怎样的书 2.、如何品绎《黄帝内经》的智慧和中国式养生 第一章 黄帝内经智慧与中国式养生 第一讲: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 1、学习中华文化中养生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理论 2、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导论 3、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养生文化 4、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生命观 5、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身体观 6、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疾病观 第二讲:找到身体心灵的压力之源---“怨恨恼怒烦”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第三讲:释放身体心灵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喜入心--心为君主,如何心生欢喜 2、怒伤肝--怒发冲冠,学会释放怒火 3、思伤脾--食饮有节,调养脾胃虚寒 4、悲伤肺--秋季养生,化解悲忧方法 5、恐伤肾--作强之官,如何自强不息 第四讲:黄帝内经与健康概论之长寿 1、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个体与自然的交融与斗争 2、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形神合一和身心合一 3、中医养生与健康概论之养神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智慧---六根养生 第一讲:六根养生的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1、健康之本--和谐 人与自然的对应 2、疾病之源--不和 天人合一的调养 3、治疗之要--调和 修身养心的方法 第二讲:三魂七魄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1、睡眠--尸狗如何能够安心入眠 2、呼噜--臭肺如何缓解呼噜打鼾 3、非毒--毒素在体内的快速排解 4、吞贼--异物的转化与分解消化 5、除秽--身体能够恢复能量的开关 第三讲:人身三宝之“精”“气”“神” 1、如何通过饮食和关键穴位“积精全神”? 2、如何运用呼吸调节身体能量? 3、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聚精养神? 第三章 中国式养生之术---导引与功法 第一讲:“十常法”与“八段锦”的养生之道解读人体穴位与保健 1、“十常法”教会我们对身体关节与肌肉的协调与保养 2、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的寻穴与艾灸之法 3、掌握呼吸吐纳的方法以调养身体恢复精气神的统一 4、“八段锦”的姿势与保养保健的机理 5、五茶:绿红黄白黑的分类以及人体的潜在病症的对应 第二讲:学习养生方法十常四勿 1、中医养生方法十常四勿之扣齿与吞津 2、中医养生方法十常四勿之耳常弹、眼常运 3、中医养生方法十常四勿之鼻常揉、腹常按 4、中医养生方法十常四勿之足常摩、肢常伸 5、中医养生方法十常四勿之颈常仰、肛常提 第四章 中国式养生智慧---中华经典与养生哲学 第一讲:孔子的养生之道 1、《论语》与《黄帝内经》 2、为何从孔子谈起 3、孔子与精神养生 4、孔子与饮食养生 5、孔子与娱乐养生 6、孔子与起居养生 第二讲:精神养生---掌握修德怡神、调志摄神、如何调志、四气调神的方法 1、精神养生是最高级最重要的养生方法 2、形神学说是精神养生的理论基础 3、修德怡神 4、调志摄神 5、如何调志 6、四气调神 7、《道德经》与《黄帝内经》 第三讲:四季养生--四时养生原则,自我调养方法,掌握四季养生的要点 1、顺应自然的四时养生 2、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3、春季的养生要点 4、夏季的养生要点 5、秋季的养生要点 6、冬季的养生要点 7、黄帝内经养生之阴阳四季五行 题注: 《黄帝内经》开篇记载“为圣人者,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强调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正确养生,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的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让每个人实现永葆健康的人生小目标。 课程内容涵括中医养生漫谈、四季与时辰养生、饮食养生、阴阳养生、养生杂谈等部分。强化学习者的中医养生辨证思维,有助于引导中医爱好者进入中医经典殿堂。
• 颜何:《中国式家庭---家文化·传天下》
课程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总书记 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家庭能够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家教家风潜移默化,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还直接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 《颜氏家训的启迪》---妇人之仁终败儿 慈威兼济得良子 父子相处有妙方 易子而教因由故 进德修业齐家之本 夫和妻柔家风典范 妖妄巫觋不可沾染 课程目的: 弘扬家风 · 传承家训:历代家训名言实录 幸福的婚姻家庭:中国式家庭的五伦关系 家风廉洁: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课程收益: ♕修身以齐家:教育子女的亲子关系与夫妻和谐的家庭关系; ♕齐家以内圣:家和万事兴的中国式家庭与中国式奋斗之间的联系; ♕内圣以外王:现代社会中的亲子关系与古今教育的异同以及联系; 家风家教作为规范家庭道德、维护家庭秩序的伦理道德文化,其中涉及到修身、立志、报国、清廉、节俭、孝悌等各个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成长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应该说,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家风家教是其中一条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纽带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还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 本课程通过讲授历代名人的家教思想,重点讲授一些重要的家训、家规和家范,比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了凡四训》等中华家训中所包含的家教思想,并且结合这些家训、家规和家范的制定者的家教实践及其影响进行讲授。 课程时间:0.5-1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学校、致力于家庭和谐以及亲子关系的父母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弘扬家风·传承家训---阴阳五行与中国式家庭 第一讲:古今家训与家族兴旺的关系 1、《中华家训》的家教思想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颜氏家训的启迪》暨家庭伦理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3、《朱子家训》的家教与家风与中国式家庭---家文化·传天下 4、《了凡四训》传承中华传统家教家风对于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 第二讲:家和之道 · 阴阳四象五行学说与家和万事兴 1、少阳--东方属木--青龙:家中少男,活泼好动的生发之机 2、老阳--南方属火--朱雀:家中丈夫,火性炎上的积极担当 3、平和--中位属土--黄龙:家中公婆,阴阳平和的和蔼可亲 4、少阴--西方属金--白虎:家中少女,金性收敛的细致文静 5、老阴--北方属水--玄武:家中妻子,上善若水的温柔婉约 第二篇 幸福的婚姻家庭---夫和妻柔与父慈子孝 第一讲:阴阳五行与家庭五伦的对应关系:找到家庭成员的五伦排序 1、如何化解“婆媳不和”矛盾: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指征 2、孟子也是一个“妈宝男”:孟母教训儿子不能得志便休妻 3、金木水火土与夫妻子女祖:太极-家和万事兴的中国智慧 第二讲:亲子关系 · 运用易经《蒙卦》智慧 · 总结并解决问题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1、亲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尊重而不能放纵,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2、教育方式的具体实施:《山水蒙卦》揭示家庭教育的阶段性 3、如何认识到孝敬含义: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4、家庭成员的分工合作:男有分,女有归;家务事提升责任感 5、夫妻相处与孩子情商:阴阳调和的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 第三篇 良好的家庭关系---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第一讲: 亲子关系传承孝悌治家的家风---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曾国藩:“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1、君子务本---孝道传家---其为仁之本与 2、生事以礼---愉色婉容---爱亲之深者也 3、孝之以敬---劳而无怨---事父母几谏者 4、孝行: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第二讲: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1、 好家风决定好未来---曾国藩从草根到封侯拜相的逆袭之因 3、 读书明理的家风---教育孩子拥有君子人格的终极法宝 4、 反思改过的家风---培养孩子修身不怨天不尤人的情商 5、 善待邻里的家风---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成为社交达人 6、 勤俭治家的家风---培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风骨 7、 孝悌治家的家风---君子之本是成就职场大人的基础 8、 清廉刚正的家风---廉洁是家业百年长青不衰的秘密 参考资料 1. 李兵:《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中华书局2020年10月。 2. 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徐梓:《中华文化通志·家范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 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巴蜀书社2008年版。 5. 唐翼明:《唐翼明解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6. 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岳麓书社2002年版。 题外音 本课程为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国学经典,《颜氏家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训、为人处世,人生成长,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