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慢病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三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治疗慢病三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采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慢病三高与治疗的课程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了解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掌握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药物治疗:了解常用的降压、降脂、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和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了解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对慢病三高的影响,掌握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技术。
多学科协作:了解不同学科在慢病三高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多学科协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总之,慢病三高与治疗的课程背景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系统、科学的慢病三高防治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和健康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课程收益】
药店员工学习慢病三高与治疗课程的收益包括: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学习慢病三高与治疗课程,药店员工可以深入了解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增强销售能力:了解慢病三高的基本知识后,药店员工可以更好地向顾客推荐适合他们的药品和保健品,提高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提升服务质量:学习慢病三高与治疗课程后,药店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学习慢病三高与治疗课程,药店员工可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自身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增加就业机会:掌握慢病三高与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药店员工可以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
【课程特色】
全是干货,没有废话,思维逻辑清晰,听的懂、学的会,用的到;现场答疑;
【课程对象】
药店与药企员工
【课程时间】
1-2天(6小时/天)
【课程方式】
讲解+互动+答疑
【课程大纲】
第一天:疾病基础与高血压/高血脂管理
模块一:三高疾病概论(45分钟)
流行病学现状(中国最新数据)
疾病关联性:代谢综合征的"死亡四重奏"
药店常见场景:
顾客主诉:"我头晕/体检异常/有家族史..."
销售机会点:检测仪器、保健品、慢病用药
模块二:高血压系统讲解(2小时)
病理生理核心:
靶器官损害机制(心/脑/肾/眼底)
急症识别:血压>180/120mmHg伴头痛/视物模糊
答疑
药物治疗精要:
五大类降压药对比表
类别 代表药 起效时间 适用人群 药店常见商品名
CCB 氨氯地平 24-48h 老年/盐敏感 络活喜、压氏达
ACEI 贝那普利 1-2h 合并糖尿病 洛汀新
ARB 缬沙坦 2-4周 咳嗽不耐受ACEI 代文
利尿剂 氢氯噻嗪 2h 水肿/老年 双氢克尿噻
β阻滞剂 美托洛尔 15min 心率快/心绞痛 倍他乐克
答疑
联合用药方案(重点掌握)
黄金组合:CCB+ACEI/ARB(协同降压+保护肾脏)
禁忌组合:ACEI+ARB(增加高血钾风险)
用药指导要点:
服药时间:晨起空腹/长效药固定时间
监测提醒:"服药后2小时测血压最准"
不良反应处理:
脚踝水肿(CCB):抬高下肢+弹力袜
干咳(ACEI):改ARB类
模块三:高血脂深度解析(2小时)
答疑
病理生理核心: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四阶段
血脂报告解读:重点看LDL与HDL
答疑
药物治疗精要:
他汀类关键信息表
项目 要点
服药时间 阿托伐/瑞舒伐(任意时间),辛伐/普伐(晚餐后)
剂量换算 阿托伐10mg≈瑞舒伐5mg≈辛伐20mg
肝酶监测 转氨酶>3倍正常值停药
肌痛处理 查CK值,换用匹伐他汀或联合依折麦布
非他汀类药物
依折麦布:与他汀联用增效
PCSK9抑制剂:需冷链储存的特殊生物制剂
保健品选择指南
鱼油:仅EPA成分对心血管有益(注意区分保健品与处方级)
红曲:天然他汀但含量不稳定
第一天互动环节(15分钟)
情景模拟:顾客说"吃了降压药头晕",如何排查原因?
实战演练:根据血脂报告单推荐用药组合
第二天:糖尿病管理及综合干预
模块四:糖尿病系统讲解(2.5小时)
答疑
病理生理核心:
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衰竭的双重机制
急性并发症识别:酮症酸中毒(烂苹果味呼吸)
答疑
药物治疗精要:
口服降糖药速查表
类别 代表药 作用时间 适用人群 警示症状
二甲双胍 格华止 餐中服 肥胖患者 腹泻时剂量减半
磺脲类 格列美脲 餐前30min 消瘦患者 警惕低血糖
DPP-4i 西格列汀 任意时间 老年患者 关节痛需停药
SGLT2i 达格列净 晨服 心肾保护 注意泌尿道感染
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类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主要用于餐后血糖控制。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增加肠促胰岛素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同时还有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的额外益处。
胰岛素: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胰岛素使用要点
储存要求:未开封2-8℃,已开封常温(标注开封日期)
注射技巧:轮换注射部位(腹部吸收最快)
联合用药风险点
慎用组合:磺脲类+β阻滞剂(掩盖低血糖症状)
增效组合:二甲双胍+SGLT2i(协同减重)
模块五:三高共管策略(2小时)
答疑
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
案例:胺碘酮+辛伐他汀(增加肌溶解风险)
工具:推荐使用"用药助手"APP实时查询
生活方式干预四阶梯法
饮食:手掌法则(蛋白质≈掌心大小/餐)
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2次抗阻训练
睡眠:鼾症患者警惕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理:压力管理技巧(呼吸训练)
答疑
药学服务增值体系
建档管理:记录血压/血糖波动曲线
随访计划:用药1周后电话回访
健康产品链:血压计+低钠盐+限油壶组合销售
第二天考核与答疑(30分钟)
随堂测试:10道处方审核判断题
经典案例: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的用药方案
课件配套资源
药物速查手册(含商品名对照)
患者教育单页(饮食/运动可视化指南)
用药记录表模板
视觉化素材:
动脉粥样硬化动态演示视频
胰岛素注射操作示范动画
进阶学习推荐: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ADA/EASD糖尿病共识解读
答疑
课程特色设计
实战话术库:
"这个药需要吃多久?" → "就像血压需要持续监测,药物也需要长期管理"
"保健品能代替药物吗?" → "保健品是餐桌上的帮手,药物才是战场的主力军"
风险管理清单:
必须立即转诊的5大症状
常见药物禁忌速查表(含中成药相互作用)
顾客画像分析:
青年白领:关注药物对性功能影响
老年患者:重视简化用药方案
本课程通过"病理机制-药物治疗-生活管理-服务技巧"的四维架构,帮助药店人员建立系统认知,特别强化处方审核、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处理等核心技能,助力慢病管理服务升级。
其他常见疾病与对应的药物推荐
一、呼吸系统疾病
(一)感冒
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
常用药物: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用于缓解发热和头痛等症状。
抗组胺药: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可缓解鼻塞、流涕等过敏性症状。
止咳药:右美沙芬等,用于缓解咳嗽。
答疑!
(二)哮喘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
常用药物: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万托林)等,用于缓解急性发作时的气道痉挛。
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吸入剂,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的炎症。
答疑!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
常用药物:支气管扩张剂: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等,用于改善呼吸困难。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加重期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如布地奈德等。
答疑!
二、消化系统疾病
(一)胃炎
症状: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
常用药物:抗酸药: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可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用于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愈合。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瑞巴派特等,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二)胃溃疡
症状: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
常用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是治疗胃溃疡的主要药物,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H₂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可用于抑制胃酸分泌。
胃黏膜保护剂: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等,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答疑!
(三)便秘
症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等。
常用药物:容积性泻药:麦麸、甲基纤维素等,增加肠道内粪便的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渗透性泻药:乳果糖、聚乙二醇等,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刺激性泻药:酚酞、番泻叶等,直接刺激肠道蠕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
答疑!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
症状:心前区疼痛(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
常用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
答疑!
(二)心力衰竭
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常用药物: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增加尿液排出,减轻水肿,降低心脏负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用于改善心脏重构,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
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改善心脏功能,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减少钠、水潴留,减轻水肿,同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答疑!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症状:心悸、多汗、手抖、体重减轻、易怒等。
常用药物:甲巯咪唑: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是治疗甲亢的主要药物。
丙硫氧嘧啶:作用机制与甲巯咪唑类似,但对甲状腺外的碘代谢影响较大,常用于甲亢危象的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缓解甲亢引起的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但不能替代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五、皮肤疾病
(一)湿疹
症状: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可减轻皮肤的炎症、瘙痒和渗出等症状。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还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时,需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二)痤疮
对于轻度痤疮,可外用含有过氧苯甲酰、水杨酸等成分的制剂来溶解角质、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滋生;中重度痤疮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抗生素(如红霉素、多西环素)或异维A酸等药物,但异维A酸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避孕等事项。
六、神经系统疾病
(一)头痛
症状:头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
常用药物: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轻中度头痛。
偏头痛特异性
(二)失眠
1. 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
作用机制: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产生镇静、催眠效果。
常见药物:
三唑仑:短效,适用于入睡困难。
艾司唑仑:中效,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替马西泮:中效,常用于入睡困难。
夸西泮:长效,适用于睡眠维持困难。
氟西泮:长效,适用于睡眠维持困难。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受性和依赖性,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因为可能增加认知障碍、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2.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Z-drugs)
作用机制: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的α1亚单位,催眠效果较好,且副作用较少。常见药物:
唑吡坦:短效,适用于入睡困难。
佐匹克隆:中效,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扎来普隆:超短效,适用于入睡困难。
注意事项:虽然相对安全,但仍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等。
3.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调节生物钟,帮助调整睡眠节律。
常见药物:
雷美替胺:适用于入睡困难。
阿戈美拉汀:除了改善睡眠外,还具有抗抑郁作用。
注意事项:副作用较少,但需注意可能的头痛、恶心等。
4.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通过阻断食欲素受体,减少觉醒信号。
常见药物:
苏沃雷生: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注意事项:副作用较少,但需注意可能的头痛、嗜睡等。
5. 抗抑郁药物
作用机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睡眠质量。
常见药物:
曲唑酮:低剂量时可用于改善睡眠。
米氮平:具有镇静作用,适用于伴有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
注意事项:需注意可能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和低血压。
6. 其他药物
多塞平:低剂量时可用于改善睡眠维持困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虽然不被FDA批准用于失眠,但在某些情况下被用于改善睡眠。
7. 非处方药物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但其效果有限,且可能导致快速耐受性。
褪黑素补充剂:对时差反应或轮班工作引起的失眠有一定效果,但对慢性失眠效果有限。
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避免长期使用:尤其是苯二氮䓬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
老年人用药: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建议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