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构成基因的碱基有ATCUG五种?

错误。 基因是指 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小片段。 这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有一种。比如人,DNA所以 构成基因的碱基有4种,但是种类可能不同

如果把基因中的某个碱基切掉需要切断哪个化学键

应该是磷氧键吧。碱基,在化学中本是“碱性基团”的简称。有机物中大部分的碱性基团都含有氮原子,称为含氮碱基,氨基(-NH_)是最简单的含氮碱基。碱基,在生物化学中又称核碱基、含氮碱基,是形成核苷的含氮化合物,核苷又是核苷酸的组分。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等单体构成了核酸的基本构件。

转座子,质粒,拓扑异构酶?能详细些吗?是不是说自然状态下细菌仍可发生基因重组?比如R型菌被转变成S型菌?

是的,可以发生。如S型菌是获得了R型菌的DNA,并且整合到了自己的DNA上,这就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啊。不要以为重组就只是减数分裂时发生的。 无荚膜的R型细菌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因子”位点,保证了S型细菌的DNA可以进入。S型细菌有荚膜,无“感受态因子”位点,不能作为受体菌直接培养而发生转化。那么S型细菌有可能变成R型细菌吗?当然有! 转化之所以会发生: 一、因为R型与S型的DNA可以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不象许多人认为的(R型直接变成S型); 二、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保证了S型的DNA可以进入。反之则不会发生:S型有荚膜,无感受态,不能作为受体菌,若人为除去荚膜,培养出无荚膜的后代,它就同时丧失了毒性,变成R型,当然就会有了感受态。 三、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我们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包括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 四、S型可以变成R型吗?当然可以!产荚膜细菌由于有黏液物质,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黏液状,称光滑型—S型(smooth);无荚膜细菌由于无黏液物质,菌落表面干燥、粗糙,称粗糙型—R型(rough)。自然状态下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不是转化。人工方法是诱变,物理、化学方法都行,变过来的还能再变回.关于"一个细菌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一种抗体.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的问题: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细菌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一种抗体,但如果细菌变异了,那机体也会相应产生对应的抗体。

基因的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的对生物进化有何帮助?

一方面DNA的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半保留复制又使生物产生多样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各种基因的英文写法意思都是什么呢?(我会陆续补充实例的)

RNA 核糖核酸lectin 植物凝集素?ligand 配体linking protein 连接蛋白luxury gene 奢侈基因?lysosome 溶酶体mature face 成熟面medical cell biology 医学细胞生物学metabolic coupling 代谢偶联microcell 微细胞microfilament 微丝microfluorometry 显微荧光光度术micromanipulative technique 显微操作技术micromanipulator 显微操作器microsome 微粒体microspectrophotometer 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 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tubule 微管minicell 小细胞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 线粒体内膜mitochondrial matrix 线粒体基质actin 肌动蛋白actin filament 肌动蛋白丝act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主动转运adhering junction 粘合连接aging 老化,老年aminoacyl site A位,氨酰基位ankyrin 锚定蛋白annulate lamellae 环孔板anticodon 反密码子apoptosis 程序性细胞死亡,凋落,凋亡aster 星体asymmetry 不对称性ATPase ATP酶autocrine 自分泌autolysosome 自生性溶酶体autoradiography 放射自显影术basement membrane 基底膜,基膜bioscience 生命科学blood group antigen 血型抗原carrier protein 载体蛋白?cell adhesion 细胞粘合?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cell coatcell communication 细胞通讯?cell culture 细胞培养?Cell cyclecell differentiation 细胞分化?cell fusion 细胞融合?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cell proliferation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 kinetics 细胞增殖动力学 ?cell recognition 细胞识别?cell surface antigen 细胞表面抗原?cell theory 细胞学说?centriole 中心粒?centromere 着丝点,着丝粒?centrosome 中心体?dedifferentiation 去分化?desmindesmin filament 结蛋白纤维?desmosome 桥粒?determination 决定?Diploid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不连续复制?docking protein 停泊蛋白,对接蛋白?down regulator 衰减性调节?dynein 动力蛋白,达因蛋白?elastin 弹性蛋白?electrical coupling 电耦联?embryonic induction 胚胎诱导?endocytosis 胞吞,入胞,内吞endomembrane system 内膜系统endosome 胞内体?enhancer 增强子?euchromatin 常染色质?exocytosis 胞吐,胞裂外排,外吐作用 ?exon 外显子?extrinsic or peripheral protein 外在蛋白或外周蛋白flanking sequence 侧翼序列?fluid mosaic model 液态镶嵌模型fluidity 流动性?gap junction 缝隙连接gate channel 闸门通道?gene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gene mutation 基因突变gene recombination 基因重组?gene replication 基因复制?genome 染色体基因,基因组gerontology 老年学,老年医学?glial filament 胶质丝?glycocalyx 糖萼?glycoconjugates 复合糖,糖缀合物,糖轭合物?glycolipid 糖脂?glycoprotein 糖蛋白?glycosyltransferase 糖基转移酶?Golgi apparatus or Golgi body 高尔基器或高尔基体?Golgi complex 高尔基复合体?Golgi saccule 高尔基囊泡?growth 生长?Haploid 单倍体?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heterolysosome 异生性溶酶体?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ne 组蛋白?immature face 非成熟面?initiation site 起始点?inner nuclear membrane 内层核膜?intermembrane space 膜间腔?intrinsic or integral protein 内在蛋白或整合蛋白ionic coupling 离子耦联kinetochore 着丝点?lactose operon 乳糖操纵子?lagging strand 后随链,延迟链?lampbrush chromosome 灯刷染色体?leading strand 前导链?pseudogene 假基因receptor 受体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regulation 受体调节reconstitution cell 重组细胞redifferentiation 再分化regulator gene 调节基因regulatory protein 调节蛋白质replication fork 复制叉replicon 复制子residual body 残体retrodifferentiation 反分化satellite 卫星,随体satellite DNA 卫星DNAsecondary lysosome 次级溶酶体semiautonomous organelle 半自主性细胞器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skeletin filament 骼蛋白纤维spectrin 血影蛋白spindle 纺锤体,梭spot desmosome 点状桥粒stem cell 干细胞submitochondrial particle 亚线粒体颗粒targeting sequence 导肽terminator 终止子thiamine pyrophosphatase 硫胺素焦磷酸酶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tissue culture 组织培养tonofilament 张力丝,张力原纤维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线粒体外膜MN glycophorin MN血型糖蛋白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cytology 分子细胞学morphogenesis 形态发生,形态形成mycoplasma 支原体myosin 肌球蛋白myosin filament 肌球蛋白丝negative regulation 负调控neurofilament 神经丝nexus 结合斑nuclear lamina 核纤层nuclear membrane 核膜nuclear pore 核孔nuclear pore complex 核孔复合体nuclear skeleton 核骨架nucleolar associated chromatin 核仁相随染色质nucleolus 核仁nucleosome 核小体nucleus 细胞核,神经核nucleus transplantation 核移植oncogene 癌基因,原癌基因operon 操纵子organ culture 器官培养outer nuclear membrane 外层核膜palindrome 回文结构passive transport 被动运输,被动转运peptidyl site 肽基位或P位phagocytosis 吞噬作用pinocytosis 胞饮作用plasma membrane 质膜plasmid 质粒pluripotent cell 多能细胞point mutation 点突变positive regulation 正性调节presequences 导肽primary lysosome 初级溶酶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编程性细胞死亡

基因工程研究中需要哪几类酶,这些酶各有什么作用?

用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一,限制性内切酶(Endonucleosase)(一)限制性内切酶(Endonucleosase)的发现与分类1) 50年代初发现细菌能将外来DNA片段在某些专一位点上切断,从而保证其不为外来噬菌体所感染,而其自身的染色体DNA由于被一种特殊的酶所修饰而得以保护,这种现象叫做限制-修饰,它们由三个基因位点所控制:hsd R, hsd M, hsd S, 十年后,人们搞清了细菌的限制与修饰分子机理: hsd R---限制性内切酶 hsd M---限制性甲基化酶 hsd S---控制两个系统的表达 1968年Smith等人从流感嗜血杆菌株中分离出两个类内切酶,Hind II和Hind III,为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400余种II类酶,搞清识别位点的有300种,商品化的约有一百种,而实验室常用的有二十种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分为三大类: I类 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切割双链,但切割序列没有专一性.II类 识别位点(回文序列)严格专一,并在识别位点内将双链切断 III类 识别位点严格专一(不是回文序列),但切点不专一,往往不在识别位点内部.因此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是II类限制性内切酶. (二)II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及特性 命名原则:取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取种名的前两个字母小写,构成基本名称.该种中发现的不同的酶按照顺序编号I, II, III等.如存在变种和品系,取变种或品系的一个字母.若酶存在于质粒上,则需大写字母表示非染色体遗传因子.如,HindIII从Haemophilus Influenzue d株中分离的第三个酶.EcoRI表示基因位于Escherichia coli中的抗药性R质粒上.(三)II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底物识别顺序及切割位点 绝大多数的II类限制性内切酶在底物DNA上的识别顺序长度为4,5,6碱基对,这些碱基对的顺序呈回文结构(Palindromic),而且切点就在其内部,如EcoRI 5"-GAATTC-3" .DNA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之后,呈现两种断口:钝端(平端)如Pvu II, Alu I, EcoR V等粘端(粘性末端)如:EcoR I等图2-1 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末端(四)识别位点在DNA分子中的频率对于特定的限制性酶在DNA分子中的识别位点数目是可以计算的,四碱基的酶平均大约每256个核苷酸(44)有一个识别位点,而六碱基的酶大约4096(46)个核苷酸有一个识别序列,计算是在假定核苷酸随机排列的情况下进行的.实践中这种方法不完全正确,如λ DNA长49kb,对于六碱基的酶应该有12个切割位点,实际上要少一些,如Bgl II只有6个,BamHI只有5个,而SalI只有2个.二,甲基化酶 在专一位点上甲基化,与限制性内切酶相对应.(一)大肠杆菌中的甲基化酶 dam甲基化酶: 可在5"GATC3"序列中的腺嘌呤N6位置上引入甲基,这样可使一些识别顺序中含有5"GATC3"的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切割来自大肠杆菌的DNA如Bcl I(TGATCA),但BamH I(GGATAA)则不会因为N6A的甲基化而失去活性,因为这两种酶对底物的特异性不同. dcm甲基化酶 此酶在序列5"CCAGG3"或5"CCTGG3"中的胞嘧啶C5上引入甲基,受其影响的限制性内切酶是EcoR II. (二) 甲基化酶在基因工程中用途许多II类限制性内切酶,都存在着相对的甲基化酶,它们可修饰限制酶识别顺序中的第三位腺嘌呤上,封闭酶切位点,从而使其免受切割.如:M.EcoRI催化s-腺苷-L-甲硫氨酸(SAM)的甲基转移到EcoRI识别顺序中的第三位腺嘌呤上,从而使DNA免受EcoRI的切割.三,T4-DNA连接酶(T4-DNA Ligase)来源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连接修复3"端羟基和5"端磷酸基因,脱水形成3"-5"磷酸二酯键连接双链DNA上的单链缺口(Nick),因此亦可连接限制内切酶所产生的粘性末端 连接RNA模板上的DNA链缺口连接平头双链DNA速度很慢,在高浓度的底物和酶的作用下方可进行,这属于分子之间的连接.图2-2 连接酶的作用方式四,核酸酶作用: 降解磷酸二酯键分为:外切酶 内切酶(一) Bal 31(来自于细菌Alteromonas espejiana) 单链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双链特异的内切酶活性.依赖于Ca2+用途:构建限制酶图谱产生末端缺失突变DNA超螺旋线性化(二)E. coli外切酶III只降解DNA分子的一条链,产生单链的DNA分子.(三)S1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菌)特性:1. 降解单链DNA或RNA,降解DNA的速度大于降解的速度2. 降解发生的方式为内切和外切3. 酶切活性需4.0-4.5pH环境,Zn2+激活4. 酶量过大时会降解双链核酸,因为双链降解活性比单链低75000倍(四) DNase I: 来自于牛胰腺, 既可以降解单链也可以降解双链,没有特异性,产生单核苷酸或短链五,聚合酶(一)DNA聚合酶I5"-3"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核酸内切酶活性可以被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成:Klenow片段和N端具5"-3"外切酶活性的分子.图2-3 DNA聚合酶I(二) Klenow酶该酶无5"-3"外切活性,保留了5"-3"聚合活性及3"-5"外切活性,基因工程中利用该酶:修复限制性内切酶造成的5"突出的粘性末端标记DNA探针催化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末端终止法测序图2-4 Klenow 酶的作用方式(三) T4 DNA聚合酶与Klenow酶相似,外切酶活性更高.体外诱变反应中效率很高.(四)T7 DNA聚合酶测序酶(五) Taq DNA聚合酶耐高温,主要用于PCR反应.(六) 逆转录酶:将mRNA转录成cDNAAMV逆转录酶(鸟类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DNA聚合酶活性RNase H活性DNA内切酶活性核酸结合活性M-MLV逆转录酶(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两种逆转录酶的区别肽链的组成禽酶2条肽链,具聚合酶和很强的RNase H活性鼠酶1条,较弱的RNase H活性反应的最适温度禽酶42°C,二级结构丰富RNA,禽酶效率高反应的最适pH值禽酶pH 8.3鼠酶pH 7.6六,DNA修饰酶有大量的修饰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 碱性磷酸酯酶(来自于大肠杆菌或小牛肠道)可以去掉DNA分子的5"端的磷酸基团.2) polynucleotide kinase: 来自于T4侵染的大肠杆菌,在5"端增加磷酸基团.3)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ansferase) 来自于小牛胸腺组织,在DNA分子的3"端增加一个或多个脱氧核苷酸.4) Topoisomerase改变共价闭合双链DNA分子的结构第二节 DNA的切割反应一,缓冲系统的组成II类酶的酶活条件:Tris-HCl PH7.5, 25-50mM;10mM MgCl2 ;NaCl 0-150mM; DTT 1mM 根据不同酶对盐离子要求不同,可将缓冲液分为以下三种情况:高盐:100-150mM 中盐:50-100mM低盐:0-50mM 二,酶切操作DNA量的确定,加入酶量的确定,发应体积的确定(20μl),反应时间的确定,1-1.5hr,一般为37℃,但也有例外,如Taq I在65°C时活性最高.单位限制性内切酶定义为:在最佳缓冲系统和20μl体积中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μgDNA所需的酶量.三,酶切结果分析(一) 酶切片段的检测1) 通过凝胶电泳分离,根据分子量分离.根据凝胶的浓度可以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片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分离1-300bp的分子.2) DNA分子的检测 a. 染色EB,DNA分子小于25ng,很难检测到b. 放射性自显影, 可以监测少到2ng DNA分子.(二)估计DNA分子的大小根据DNA分子的迁移率,可以用公式计算出分子量D=a-b(logM)D是移动的距离,M是分子量,a, b是恒量但随着电泳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也可以根据已知大小的片段进行比较,误差约在5%左右.四,多酶联合酶解对于对浓度要求相同的酶,原则上可以同时酶解;对于对浓度要求不同的酶,可以:1. 低盐浓度的酶先切,后补加NaCL2. 一种酶切后,换缓冲液,加5mM NaAc 0.1体积,2体积乙醇,冰浴5min,4℃离心10min,干燥五,定位酶切位点建立酶切图谱需要一系列的酶.首先确定每一种酶切后产生的分子量和片段的数目;然后进行双酶切;比较酶切和双酶切的结果,绘制酶切图谱;含糊的位点可以通过部分酶切解决,可以短时间的酶切或者在4°C条件下进行.六, 限制性内切酶的star活性在PH不合适,或甘油浓度过高≥10%时,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会出现非专一性,因此应确保酶的体积为总体积的十分之一以下.第三节 DNA片段的连接重组DNA分子构建的最后一步是连接,通过连接酶完成.相对而言,钝端的连接效率较低,因此一般提高DNA浓度的方法增加接触的机会.而粘性末端的连接效率较高,因为两个粘性末端可以通过氢键碱基互补配对.这种暂时的,碱基配对结构可以提高连接的效率.在分子克隆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连接方式(一)相同粘性末端的连接来源:相同的酶同尾酶问题:极性有两种可能 同尾酶连接后,不能用任何一种酶酶切.称为"焊死". (二)平头末端的连接粘性末端--分子内部连接,平头末端--分子间的连接.提高连接效率的方法: 加大酶用量(10倍) 加大平头末端底物的浓度加入10%PEG(8000),促进分子间的有效作用 加入单价阳离子, 150-200mM NaCl提高反应温度平头连接同样存在两种极性 (三)不同粘性末端的连接突出5"末端Klenow补平,或S1核酸酶切平,然后平头连接突出3"末端T4-DNApol切平,然后平头连接突出末端不同 Klenow补平,或S1核酸酶切平 连接后,可能恢复限制性位点,甚至还可能产生新的位点.XbaI与HindIII( XbaI恢复), XbaI与EcoRI(均保留),BamHI与Bgl II(产生ClaI位点)(四)人工粘性末端的连接5"突出的末端 外源片段先用Klenow补平;然后用TdT补加polyC;载体片段也用Klenow补平,加polyG,退火不经连接即可转化.目的是:不使酶切位点遭受破坏. 3"突出的末端 外源片段先用TdT加polyG;载体片段加polyC;然后退火;再用Klenow补齐;连接 平头末端 可直接用TdT补加末端,但以加polyA/T为佳.这样稍微加热,AT区就会出现单链区域,然后用S1核酸酶水解即可回收片段 (五)粘端与平端的连接linker : 人工合成的,含有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短的双链DNA片段.– 连接的效率较高– 酶切时可能破坏DNA分子的完整.adaptor:人工合成的,具有粘性末端寡聚核苷酸.图 2-5 linker的连接方式(六)粘性末端的更换在DNA片段上某一酶切口处换成另一种酶切口– BamHI酶切片段用Klenow补平,或用S1酶切平;连接一段linker或Adaptor,使之产生EcoRI粘性末端.这样BamHI切口就换成了EcoRI切口 .– 由AluI更换EcoRI:AluI切开,T4-DNApol切平,另一段DNA EcoRI切开,Klenow补平,连接,原来含有AluI的片段变成含有EcoRI 二,重组率重组率:连接反应结束后,含有外源DNA片段的重组分子数与加入的载体分子数之比.较为理想的重组率为25-75% 提高重组率的方法: 连接反应条件 外源片段:载体=2:1-10:1(分子数),增加碰撞机会,减少自身环化. 载体除磷 (磷酸酯酶5"除磷).TdT在3"端增加人工粘性末端,防止载体自我环化 .

基因的转录调控属于基因的功能不?

一方面基因的DNA序列中包含了它自身被调控的信息,比如启动子的甲基化。另外一方面,转录过程主要由蛋白来完成,所以基因转录的调控可通过对转录相关的蛋白的调节来完成。当然,这些转录相关蛋白也是基因编码的,因此也可以说基因(编码转录相关蛋白的基因)对基因(另外的基因)的转录有调控的作用。

生物体基因转录有哪些规律

生物体基因转录有哪些规律不是翻译水平,是转录水平.原核生物操纵子是调控基因与功能基因串联在一起的基因单位.调控基因起着后面的功能基因是否被转录的调控作用,这是转录水平.翻译水平的调控是指与蛋白质翻译相关水平的调控,比如mRNA稳定性、mRNA翻译起始调控、还有蛋白质合成的自体调控等.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转录水平。基因调控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因为要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形态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就必须搞清楚基因表达调控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掌握了基因调控机制,就等于掌握了一把揭示生物学奥秘的钥匙。基因表达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转录水平上的调控;②mRNA加工、成熟水平上的调控;③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一次转录只转录一个基因吗高中生物

转录的是一段DNA 产物为对应的RNA。 不是单个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有哪些

1、转录起始水平。这一环节是调控的最主要环节,由对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来完成,包括基因的空间结构、折叠状态、DNA上的调控序列、与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等。a.活化染色质:在真核生物体内,RNApol与启动子的结合受染色质结构的限制,需通过染色质重塑来活化转录。常态下,组蛋白可使DNA链形成核小体结构而抑制其转录,转录因子若与转录区结合则基因具有转录活性。因而基础水平的转录是限制性的,核小体的解散时必要前提,组蛋白与转录因子之间的竞争结果可以决定是否转录。组蛋白的抑制能力可因其乙酰化而降低。另外,由于端粒位置效应或中心粒的缘故,抑或是收到一些蛋白的调控,真核生物细胞可能出现10%的异染色质,异染色质空间上压缩紧密,不利于转录。b.活化基因:真核生物编码蛋白的基因含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元件(启动子:在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识别、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增强子: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元件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转录激活因子与增强子元件相互作用,再通过与结合在启动子元件上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来激活转录。两种元件以相同的机制作用于转录。真核生物RNApol对启动子亲和力很小或没有,转录起始依赖于多个转变路激活因子的作用,而若干个调节蛋白与特定DNA序列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活化的精确度,无疑是这一作用机制的一大优势。在这一作用中,增强子与适当的调节蛋白作用以增加临近启动子的转录是没有方向性的,典型的增强子可以出现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或下游。RNApol与启动子的结合一般需要三种蛋白质的作用,即基础转录因子(又名通用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和辅激活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又名转录因子。基础转录因子与RNApol结合成全酶复合物并结合到启动子上,转录激活因子可以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结合到DNA靶位点上,远距离或近距离作用域启动子。在远距离作用时,往往还会有绝缘子参与,以阻断邻近的增强子对非想关基因的激活;在近距离作用时,结构转录因子可以改变DNA调控区的形状,使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激活转录。2、转录后水平。真核生物mRNA前体须经过5"-加帽、3"-加尾以及拼接过程、内部碱基修饰才能成为成熟度的mRNA,加帽位点与加尾位点、拼接点的选择就成了调控的手段。a.5"-加帽: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和病毒mRNA的5"端都具有帽子结构,其作用为保护mRNA免遭5"外切酶降解、为mRNA的核输出提供转运信号和提高翻译模板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实验证实,对于通过滑动搜索起始的转录过程来说,mRNA的翻译活性依赖于5"端的帽子结构。b.3"-加尾:3"UTR序列及结构调节mRNA稳定性和寿命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相同点不多,不同点挺多。其相同点有:1、都是以DNA上携带的基因为基础的,都是基因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直接反映。2、都可以发生在细胞生长的任何时期。不同点有:1、转录是蛋白质合成的基础,翻译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过程。2、转录是以DNA为模板,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3、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产物为mRNA。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为肽链。4、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

基因的表达中转录过程是怎么的

转录就是遗传物质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mRNA的过程,该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原料是四中核糖核苷酸,然后就是翻译过程,整个过程合成蛋白质。这个你没问,我就不解释了!

杂合子的基因如何转录出来

可以转录,而且转录通常不取决于该基因的显隐性,除非信号传导通路存在反馈调节.我以你是一个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然后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解释吧.决定表型的其实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所以显隐性其实是由翻译出来的蛋白来体现的.而显隐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系列等位基因可能表现出A对a显性,而A" 对A显性,它们都是可以转录翻译的.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蛋白激酶(kinase)的例子,蛋白激酶通常有调节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调节结构域里通常会有很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残基,这些位点会被磷酸化以后激活激酶的催化结构域活性,从而磷酸化下游蛋白,这样的激酶的编码基因我们可以认为是隐性基因;而如果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位点突变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的话,激酶会不受调节而始终表现出活性,不断磷酸化底物蛋白,这时候往往就会out of control,从而引发癌症,而这样的编码激酶的基因我们可以认为是显性.但是此时,体内这两种激酶都是对等的转录和翻译的,但是突变型决定表型,所以它是显性.这在遗传上叫做dominant negative.

在正常的人体细胞中基因的转录产物有

正常的人体细胞中基因的转录产物有mRNA、tRNA和rRNAmRNA前体的后加工原核mRNA的原始转录产物(除个别噬菌体外)都可直接用于翻译,而真核mRNA一般都有相应的前体,前体必须经过后加工才能用于转译蛋白质。一般认为,真核mRNA的原始转录产物(也称原始转录前体), hn 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核不均一RNA),最终被加工成成熟的mRNA。mRNA前体的后加工包括以下四方面:①装上5′端帽子:转录产物的5′端通常要装上甲基化的帽子;有的转录产物5′端有多余的顺序,则需切除后再装上帽子。②装上3′端多聚A尾巴:转录产物的3′端通常由多聚A聚合酶催化加上一段多聚A,多聚A尾巴的平均长度在20~200个核苷酸;有的转录产物的3′端有多余顺序,则需切除后再加上尾巴。装5′端帽子和3′端尾巴均可能在剪接之前就已完成。③剪接:将mRNA前体上的居间顺序切除,再将被隔开的蛋白质编码区连接起来。剪接过程是由细胞核小分子RNA(如U1RNA)参与完成的,被切除的居间顺序形成套索形(即lariat RNA中间体)。④修饰:mRNA分子内的某些部位常存在N6-甲基腺苷,它是由甲基化酶催化产生的,也是在转录后加工时修饰的。有的真核mRNA前体,由于后加工的不同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NA(如人的降血钙素基因转录产物),因而能翻译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肽链。tRNA前体的后加工目前分离得到的tRNA前体有两类:①含单个tRNA的tRNA前体,在5′端和3′端各有一段多余顺序;②含二个tRNA的tRNA前体,除5′端和3′端有长短不一的多余顺序外,在两个tRNA之间还有数目不等的核苷酸隔开。有的真核tRNA前体的反密码子环区含有一个居间顺序。原核和真核生物tRNA前体的后加工有相似的步骤:①修饰:对tRNA分子上的部分核苷酸进行修饰(包括甲基化、酰化、硫代和重排等);②切除5′端和3′端多余核苷酸;③3′端不含CCA顺序的tRNA前体需装上CCA顺序。原核与真核tRNA前体的加工过程还有不同的情况:①原核多顺反子tRNA前体,需加工时切开;②含有居间顺序的真核tRNA前体,加工时需除去居间顺序。首先,tRNA前体被一内切核酸酶将居间顺序切除,产生带有 2′,3′-环磷酸的5′半分子和含有5′羟基的3′半分子;然后两个半分子分别在2′,3′-环磷酸二酯酶和多核苷酸激酶作用下使5′半分子露出了羟基和2′磷酸基,使3′半分子带上5′磷酸基,这两个半分子再先后经过连接酶和磷酸单酯酶(去除2′磷酸基)的作用,最后生成成熟的tRNA。rRNA前体的后加工rRNA前体的后加工通常有如下步骤:①修饰:除5SrRNA外,rRNA分子上通常有修饰核苷酸(主要是甲基化核苷酸),它们都是在后加工时修饰的。一般认为核糖2′羟基的甲基化在碱基甲基化之前;②剪切:在rRNA前体分子的多余顺序处切开,产生许多中间前体,然后再切除中间前体末端的多余顺序;③剪接:有的真核生物rRNA前体中存在有居间顺序的,须加工时除去。1982年T.R.切赫发现,在四膜虫(Tetrahymena)rRNA前体中,去除含有413个核苷酸的居间顺序是由rRNA前体自身催化完成的。在 5′-鸟苷酸的促进下经过自身催化作用将居间顺序切除,居间顺序前后的两个部分再连接起来,产生成熟的rRNA(5′-UpU-3′)和一个环状RNA分子及一个15个核苷酸残基的小片段。rRNA前体的自身催化作用表明 RNA具有类似于酶的活性。这一发现突破了生物高分子中只有蛋白质才有催化作用的观念。同时对生物进化与生命起源等研究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基因的转录控制有什么因素控制?

转录因子,这个最常见了. 激素,肽和steroid,其实也是通过转录因子起作用. DNA的化学修饰,例如甲基化. 染色体的结构,例如雌性哺乳动物中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

如何判断哪些区域存在基因转录

1、基因组学数据:通过对基因组学数据的分析,如基因芯片、RNA测序等,可以获得基因转录的信息。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确定哪些基因处于转录状态,以及它们在不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基因组DNA甲基化数据: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在基因转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基因组DNA甲基化数据的分析,可以推断某些区域是处于转录状态还是被沉默的状态。

什么是转录单位,它是否等同于基因

什么是转录单位,它是否等同于基因DNA链的转录起始于DNA模板的一个特殊起点,并在一终点处终止,此转录区域称为转录单位.一个转录单位可是一个基因,也可是多个基因.

基因的转录产物名词是

基因的转录产物名词是RNA。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DNA复制是以DNA两条链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基因的转录控制有什么因素控制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与真核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但因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亚细胞结构,其基因组结构要比真核生物简单,基因表达的调控因此而比较简单.虽然原核基因的表达也受转录起始、转录终止、翻译调控及RNA、蛋白质的稳定性等多级调控,但其表达开、关的关键机制主要发生在转录起始.其特点包括以下3方面:(1)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的识别特异性: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核心酶催化转录的延长,亚基识别特异启动序列,即不同的 因子协助启动不同基因的转录.(2)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除个别基因外,原核生物绝大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连续排列在染色体上,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即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等.一个操纵子含一个启动序列及数个编码基因.在同一个启动序列控制下,转录出多顺反子mRNA.(3)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在很多原核操纵子系统,特异的阻遏蛋白是控制启动序列活性的重要因素.当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或解离时,结构基因的转录被阻遏或去阻遏.

什么是诱发基因转录的信号

诱发基因转录的信号是指能够触发或激活特定基因的转录过程的信号或刺激。这些信号可以是细胞内外的各种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通过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分子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目标基因的转录活动。基因转录是生物体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之一,指在细胞中将DNA中的基因信息转录成RNA分子的过程。

DNA 转录中是否只转录基因?

对如果有显示开始的三个密码子,则开始转录直到有显示结束的三个密码子时,停止转录这区间的为基因

基因突变为什么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 ,转录过程不会发生吗

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即使发生类似的差错,也只是mRNA出现错误,DNA分子不会变化。复制:DNA母链解开,但是母链碱基不会改变。随着复制的进行,子链碱基不断插入,可能会有错误的碱基(不配对的碱基)插入,那么子代DNA分子就产生了基因突变。转录:DNA链解开,但是模板链碱基不会变化。随着转录的进行,碱基不断参入,mRNA不断延长,可能会进入错误的碱基(不配对的碱基),那么mRNA就会产生错误。但是基因DNA分子没变。

转录一个基因是从基因的头开始吗,可以从基因的中部开始转录?

转录是从一个基因的起始子开始的.一条DNA链中有很多个基因,但是这些基因要转录,都必须从起始子开始,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

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

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transcription)。在双链DNA中,作为转录模板的链称为模板链(template strand)或反义链(antisense strand);而不作为转录模板的链称为编码链(coding strand)或有义链(sense strand),编码链与模板链互补,它与转录产物的差异仅在于DNA中的胸腺嘧啶(T)变为RNA中的尿嘧啶(U)。在含许多基因的DNA双链中,每个基因的模板链并不总是在同一条链上,亦即可作为某些基因模板链的一条链,同时也可以是另外一些基因的编码链。转录后要进行加工,转录后的加工包括: 几乎全部的真核 mRNA 端都具“帽子”结构。虽然真核生物的mRNA的转录以嘌呤核苷酸三磷酸(pppAG或pppG)领头,但在5"端的一个核苷酸总是7-甲基鸟核苷三磷酸(m7GpppAGpNp)。mRNA 5"端的这种结构称为帽子(cap)。不同真核生物的mRNA具有不同的帽子。mRNA的帽结构功能:①能被核糖体小亚基识别,促使mRNA和核糖体的结合;②m7Gppp结构能有效地封闭RNA 5"末端,以保护mRNA免疫5"核酸外切酶的降解,增强mRNA的稳定性。 (postranslational processing):从核糖体上释放出来的多肽需要进一步加工修饰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翻译后的肽链加工包括肽链切断,某些氨基酸的羟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等。真核生物在新生手肽链翻译后将甲硫氨酸裂解掉。有一类基因的翻译产物前体含有多种氨基酸顺序,可以切断为不同的蛋白质或肽,称为多蛋白质(polyprotein)。例如胰岛素(insulin)是先合成86个氨基酸的初级翻译产物,称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胰岛素原包括A、B、C三段,经过加工,切去其中无活性的C肽段,并在A肽和B肽之间形成二硫键,这样才得到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有活性的胰岛素。

如何检验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通常采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及翻译两阶段,转录是以DNA(基因)为模板生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生成蛋白质的过程,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就是检测特异mRNA及特异蛋白质的生成。所以基因表达检测分为两个水平:即转录水平上对特异mRNA的检测和翻译水平上对特异蛋白质的检测。转录水平上的检测主要方法是Northern杂交,它是以DNA或RNA为探针,检测RNA链。和Southern杂交相同,Northern杂交包括斑点杂交和印迹杂交。   也可用RT-PCR(reverse transcribed PCR)方法检测外源DNA在植物体内的转录表达。其原理是以植物总RNA或m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再经PCR扩增。如果从细胞总RNA提取物中得到特异的cDNA扩增条带,则表明外源基因实现了转录。此法简单、快速,但对外源基因转录的最后决定,还需与Northern杂交的实验结果结合

什么是转录基因?

某些基因不断地进行转录和翻译,产生出各种蛋白质,通常称之为基因表达。每个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调控系统,使各种蛋白质只有在需要时才被合成,这样就能使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防止生命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和有害后果的发生,保持体内代谢过程的正常状态。但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有着明显的区别。   原核细胞表达的基因调控,比真核细胞要相对简单,这里以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为例来说明。大肠杆菌能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这是由于它能产生一套利用乳糖的酶。这些酶受乳糖操纵子的控制。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大肠杆菌DNA的一个特定区段,由调节基因I,启动基因P,操纵基因O和结构基因Z、Y、A组成。P区是转录起始时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O区是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其功能是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平时I基因经常进行转录和翻译,产生有活性的阻遏蛋白。当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而不含乳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挡了RNA聚合酶的前移,使结构基因不能转录,也就不产生利用乳糖的三种酶。当大肠杆菌在只含乳糖而不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乳糖便与结合在操纵基因上的阻遏蛋白以及游离的阻遏蛋白相结合,并改变阻遏蛋白的构型,使其失活,从而使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这时RNA聚合酶可以通过O区而到达结构基因,使结构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产生出利用乳糖的三种酶。如果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细菌只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原因是在这种情况下RNA不能与启动基因结合,因此也就不能使结构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   真核细胞表达的调控,比原核细胞要复杂得多,至今还没有较为系统而又为实验所证实的理论。普遍认为,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结构基因的内部或其附近存在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的DNA序列;②基因中某段富含CG的序列的甲基化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③通过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控制基因的表达。一般认为,在真核基因的结构基因的上游有一个启动基因区(由增强子、启动子、TATA框组成)。下游结构基因由一些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

染色质与基因转录的关系

基因转录形成RNA,染色体高度螺旋成染色质,染色质是由细胞核内少数RNA与其他物质形成的。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

基因转录、翻译和基因表达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1、基因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3、基因表达: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二、过程不同1、基因转录:转录因子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但不组成游离聚合酶的成分。这些因子可能是所有启动子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但亦可能仅是譬如说转录终止所必须的。2、翻译:主要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中进行,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特定的转运RNA结合并被带到核糖体上。生成的多肽链(即氨基酸链)需要通过正确折叠形成蛋白质,许多蛋白质在翻译结束后还需要在内质网上进行翻译后修饰才能具有真正的生物学活性。3、基因表达: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三、作用不同1、基因转录:是起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2、翻译:是中心法则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生物机体的性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基因表达: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表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翻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转录

原核基因转录的过程有哪些?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过程 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1、启动: 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转录即自此开始.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 2、延伸: 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 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3、终止: 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 RNA聚合酶和合成的 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 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原核细胞转录终止需要一种终止因子ρ(四个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的帮助.

如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通常采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及翻译两阶段,转录是以DNA(基因)为模板生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生成蛋白质的过程,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就是检测特异mRNA及特异蛋白质的生成。所以基因表达检测分为两个水平:即转录水平上对特异mRNA的检测和翻译水平上对特异蛋白质的检测。转录水平上的检测主要方法是Northern杂交,它是以DNA或RNA为探针,检测RNA链。和Southern杂交相同,Northern杂交包括斑点杂交和印迹杂交。   也可用RT-PCR(reverse transcribed PCR)方法检测外源DNA在植物体内的转录表达。其原理是以植物总RNA或m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再经PCR扩增。如果从细胞总RNA提取物中得到特异的cDNA扩增条带,则表明外源基因实现了转录。此法简单、快速,但对外源基因转录的最后决定,还需与Northern杂交的实验结果结合

基因的转录是突变吗?

不是,基因的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DNA上。基因突变是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就是说,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如果不是DNA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以双链DNA中的模板链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涉及DNA的改变,所以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即使在转录中发生碱基错误,也只是产生了一条碱基顺序或种类改变了的mRNA,可能无法翻译为蛋白质,也可能产生一种无效蛋白质。转录不改变DNA的结构,不是基因突变。

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

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转录与复制的相同点: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沿5"-3"方向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链。转录与复制的差别:1.转录只发生在一部分区域。约3%的DNA序列最后被表达成为成熟的mRNA进入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转录时只有一条链为模板,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而另一条称为有意义链或编码链。DNA复制时,两条链都用作模板。3.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的参与,而DNA复制一定要引物的存在。4.转录的底物是4种核糖核苷三磷酸(rNTP),即ATP、GTP、CTP和UTP;RNA与模板DNA的碱基相互配对关系为G-C和A-U。而复制的底物是dNTP,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为G-C和A-T。5.RNA的合成依赖于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而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两种聚合酶系不同。6.转录时DNA-RNA杂合双链分子是不稳定的,RNA链在延伸过程中不断从模板链上游离出来,模板DNA又恢复双链状态;而DNA复制叉形成之后一直打开,不断向两侧延伸,新合成的链与亲本链形成子链。7.真核生物基因和rRNA、tRNA基因经转录生成的初级转录物一般都需经过加工,才能具有生物功能和成熟的RNA分子。

基因转录、翻译和基因表达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1、基因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3、基因表达: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二、过程不同1、基因转录:转录因子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但不组成游离聚合酶的成分。这些因子可能是所有启动子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但亦可能仅是譬如说转录终止所必须的。2、翻译:主要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中进行,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特定的转运RNA结合并被带到核糖体上。生成的多肽链(即氨基酸链)需要通过正确折叠形成蛋白质,许多蛋白质在翻译结束后还需要在内质网上进行翻译后修饰才能具有真正的生物学活性。3、基因表达: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三、作用不同1、基因转录:是起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2、翻译:是中心法则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生物机体的性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基因表达: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基因表达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翻译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基因转录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过程是怎样的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过程 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1、启动: 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转录即自此开始.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 2、延伸: 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 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3、终止: 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 RNA聚合酶和合成的 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 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原核细胞转录终止需要一种终止因子ρ(四个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的帮助.

基因转录的DNA的转录

在真核生物中,DNA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其中rRNA的合成发生在核仁,mRNA的tRNA的合成发生在核质中。在原核生物中,转录在细胞质的核质区进行。 转录开始不需要引物,链的延长方向也是 5′→ 3′。每次被转录的DNA只是一个小区段,而且是其中的一条链。我们将用作RNA合成的模板的链叫做反义链;另一条不做模板的链叫有义链。对于整个DNA双链,每条链上有的区段用作有义链,有的区段用作反义链。3. 原核生物参与转录的酶RNA聚合酶有五种亚基:a、b、b′、w、s,此外每个酶分子还含有2个Zn原子。 a2bb"ws = a2bb"w + s 全酶   核心酶 s亚基:用于识别DNA上转录的起始位点,引导核心酶结合到它上面核心酶:由s亚基识别起始点后,由核心酶负责解开DNA双链、RNA链的延伸、恢复后面的DNA双螺旋a亚基 —— 与启动子结合b亚基 —— 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亚基 —— 与DNA模板结合 (1)转录的启动DNA上存在着转录的起始信号,它是特殊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启动子。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全酶结合于启动子而被启动的。其机理是:s因子能识别启动子,并识别有义链,它与核心酶结合,引导核心酶定位到启动子部位。(2)转录的起始当聚合酶结合到启动子上后,在启动子附近将DNA局部解链,约解开17个碱基对。(酶与启动子结合的部位是AT富集区,有利于解链)第一个核苷三磷酸(常常是GTP或ATP)结合到全酶上,形成“启动子-全酶-核苷三磷酸”三元起始复合物。第二个核苷酸参入,连结到第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上,形成了第一个磷酸二酯键。s因子从全酶上掉下,又去结合其它的核心酶。(3)链的延伸当s因子从核心酶上脱落后,核心酶与DNA链的结合变得疏松(依靠其蛋白质的碱性与酸性核酸之间的非特异性的静电引力),可以在模板链上滑动,方向为DNA模板链的 3′→ 5′,同时将核苷酸逐个加到生长的RNA链的3"-OH端,使RNA链以 5′→ 3′方向延伸。在RNA链延伸的同时,RNA聚合酶继续解开它前方的DNA双螺旋,暴露出新的模板链,而后面被解开的两条DNA单链又重新形成双螺旋,DNA双螺旋的解开区保持约17个碱基对的长度。新合成的RNA链能与模板形成RNA-DNA杂交区,这个杂交区也在随着RNA聚合酶的移动而不断地移动着。(4)转录的终止DNA分子上有终止转录的特殊信号,也是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称为终止子。RNA聚合酶可以识别终止子,它在一种蛋白质 —— r因子的帮助下,终止转录,放出RNA链;有时,RNA聚合酶不需要r因子的帮助即可终止转录。核心酶释放了RNA后,也离开DNA。DNA上的解链区重新形成双螺旋。

基因转录和翻译是什么意思?

转录(transcription):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物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息生成一条RNA链的过程。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被复制为mRNA,就是说一特定的DNA片断作为模板,以DNA依赖的RNA合成酶作为催化剂的合成前体mRNA的过程。 什么是翻译?答:是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是不是基因突变的过程呢?

不是,基因的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DNA上。基因突变是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就是说,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如果不是DNA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以双链DNA中的模板链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涉及DNA的改变,所以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即使在转录中发生碱基错误,也只是产生了一条碱基顺序或种类改变了的mRNA,可能无法翻译为蛋白质,也可能产生一种无效蛋白质。转录不改变DNA的结构,不是基因突变。

一个基因是否是完全转录成一个mRNA?

基因不一定完全转录成mRNA,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转录成的片段是由内含子和外显子转录出来的,这是的RNA并不是mRNA,而要通过一定的加工去掉内含子转录片段后才是能翻译成多肽的RNA,即mRNA.基因不是从起始密码开始的,而是从非编码区开始经过编码区再到非编码区转录也不是从起始密码开始的(高三要学),是在其实密码前面那段非编码区上有个起始子,从那里就开始了。但mRNA上的密码子一定是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

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

转录(transcription):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物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息生成一条RNA链的过程。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被复制为mRNA,就是说一特定的DNA片断作为模板,以DNA依赖的RNA合成酶作为催化剂的合成前体mRNA的过程。什么是翻译?答:是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转录的介绍

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是发生基因突变吗

不是,基因的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DNA上。基因突变是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就是说,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如果不是DNA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以双链DNA中的模板链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涉及DNA的改变,所以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即使在转录中发生碱基错误,也只是产生了一条碱基顺序或种类改变了的mRNA,可能无法翻译为蛋白质,也可能产生一种无效蛋白质。转录不改变DNA的结构,不是基因突变。

基因只能转录一种信使RNA吗

  基因不是只能转录一种信使RNA,基因是可以转录出多种信使RNA的,由此才有了多种多样的蛋白质结构。如果基因只能转录出一种信使RNA,那么整个基因表达的结果只能产生一种蛋白质。   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

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能否转录?转录后又能否翻译?

可以转录,而且转录通常不取决于该基因的显隐性,除非信号传导通路存在反馈调节。我以你是一个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然后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解释吧。决定表型的其实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所以显隐性其实是由翻译出来的蛋白来体现的。而显隐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系列等位基因可能表现出A对a显性,而A" 对A显性,它们都是可以转录翻译的。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蛋白激酶(kinase)的例子,蛋白激酶通常有调节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调节结构域里通常会有很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残基,这些位点会被磷酸化以后激活激酶的催化结构域活性,从而磷酸化下游蛋白,这样的激酶的编码基因我们可以认为是隐性基因;而如果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位点突变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的话,激酶会不受调节而始终表现出活性,不断磷酸化底物蛋白,这时候往往就会out of control,从而引发癌症,而这样的编码激酶的基因我们可以认为是显性。但是此时,体内这两种激酶都是对等的转录和翻译的,但是突变型决定表型,所以它是显性。这在遗传上叫做dominant negative。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体基因转录有哪些规律

基因遗传和基因突变

一个正常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都能复制,为什么不能都转录?

转录是需要特定条件的。如DNA局部的空间结构,一条完整的DNA,不同部段(基因)其空间结构是不一样的(这往往与上面结合的蛋白不同有关),有的结构不能被转录所需的特有的蛋白识别、结合,就不能被转录。当生物生理需要时,会有一些复杂的调控步骤,基因改变构型,变得可以转录。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基因转录了,并表达出蛋白,这个蛋白就会结合到别的基因DNA片段上,使该基因不能转录。生命(细胞)的活动往往是很有序的。

基因转录

总体而言,是以DNA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解旋酶、RNA聚合酶等酶的催化下,消耗能量合成mRNA的过程。先由DNA解旋,在RNA再在RNA聚合酶催化下,核糖核苷酸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DNA的一条链(反义链)的编码区配对并连接起来,连接好的核糖核酸与DNA脱开,这条RNA链为hnRNA.由于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通常是间断的、不连续的,编码区转录时内含子和外显子是一起转录的,因而转录产生的hnRNA必须经过加工,将内含子转录部分剪切掉,将外显子转录部分拼接起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成熟的信使RNA,然后由核孔出来

转录是什么意思?基因

转录(transcription):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物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息生成一条rna链的过程。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被复制为mrna,就是说一特定的dna片断作为模板,以dna依赖的rna合成酶作为催化剂的合成前体mrna的过程。什么是翻译?答:是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

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转录与复制的相同点: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沿5"-3"方向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链。转录与复制的差别:1.转录只发生在一部分区域。约3%的DNA序列最后被表达成为成熟的mRNA进入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转录时只有一条链为模板,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而另一条称为有意义链或编码链。DNA复制时,两条链都用作模板。3.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的参与,而DNA复制一定要引物的存在。4.转录的底物是4种核糖核苷三磷酸(rNTP),即ATP、GTP、CTP和UTP;RNA与模板DNA的碱基相互配对关系为G-C和A-U。而复制的底物是dNTP,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为G-C和A-T。5.RNA的合成依赖于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而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两种聚合酶系不同。6.转录时DNA-RNA杂合双链分子是不稳定的,RNA链在延伸过程中不断从模板链上游离出来,模板DNA又恢复双链状态;而DNA复制叉形成之后一直打开,不断向两侧延伸,新合成的链与亲本链形成子链。7.真核生物基因和rRNA、tRNA基因经转录生成的初级转录物一般都需经过加工,才能具有生物功能和成熟的RNA分子。

什么是转录基因?

基因转录  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一.DNA的转录  在真核生物中,DNA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其中rRNA的合成发生在核仁,mRNA的tRNA的合成发生在核质中。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在细胞质的核质区进行。  1.转录的反应  2.转录的方式  转录开始不需要引物,链的延长方向也是5′→3′。  每次被转录的DNA只是一个小区段,而且是其中的一条链。  我们将用作RNA合成的模板的链叫做反义链;另一条不做模板的链叫有义链。  对于整个DNA双链,每条链上有的区段用作有义链,有的区段用作反义链。  3.原核生物参与转录的酶  RNA聚合酶  有五种亚基:a、b、b′、w、s,此外每个酶分子还含有2个Zn原子。  a2bb"ws  =  a2bb"w+s  全酶    核心酶  s亚基:用于识别DNA上转录的起始位点,引导核心酶结合到它上面  核心酶:由s亚基识别起始点后,由核心酶负责解开DNA双链、RNA链的延伸、恢复后面的DNA双螺旋  a亚基——与启动子结合  b亚基——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亚基——与DNA模板结合  4.转录的过程  (1)转录的启动  DNA上存在着转录的起始信号,它是特殊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启动子。  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全酶结合于启动子而被启动的。  其机理是:s因子能识别启动子,并识别有义链,它与核心酶结合,引导核心酶定位到启动子部位。  (2)转录的起始  当聚合酶结合到启动子上后,在启动子附近将DNA局部解链,约解开17个碱基对。(酶与启动子结合的部位是AT富集区,有利于解链)  第一个核苷三磷酸(常常是GTP或ATP)结合到全酶上,形成“启动子-全酶-核苷三磷酸”三元起始复合物。  第二个核苷酸参入,连结到第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上,形成了第一个磷酸二酯键。  s因子从全酶上掉下,又去结合其它的核心酶。  (3)链的延伸  当s因子从核心酶上脱落后,核心酶与DNA链的结合变得疏松(依靠其蛋白质的碱性与酸性核酸之间的非特异性的静电引力),可以在模板链上滑动,方向为DNA模板链的3′→5′,同时将核苷酸逐个加到生长的RNA链的3"-OH端,使RNA链以5′→3′方向延伸。  在RNA链延伸的同时,RNA聚合酶继续解开它前方的DNA双螺旋,暴露出新的模板链,而后面被解开的两条DNA单链又重新形成双螺旋,DNA双螺旋的解开区保持约17个碱基对的长度。  新合成的RNA链能与模板形成RNA-DNA杂交区,这个杂交区也在随着RNA聚合酶的移动而不断地移动着。  (4)转录的终止  DNA分子上有终止转录的特殊信号,也是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称为终止子。  RNA聚合酶可以识别终止子,它在一种蛋白质——r因子的帮助下,终止转录,放出RNA链;有时,RNA聚合酶不需要r因子的帮助即可终止转录。  核心酶释放了RNA后,也离开DNA。  DNA上的解链区重新形成双螺旋。

基因转录、翻译和基因表达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1、基因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3、基因表达: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二、过程不同1、基因转录:转录因子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但不组成游离聚合酶的成分。这些因子可能是所有启动子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但亦可能仅是譬如说转录终止所必须的。2、翻译:主要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中进行,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特定的转运RNA结合并被带到核糖体上。生成的多肽链(即氨基酸链)需要通过正确折叠形成蛋白质,许多蛋白质在翻译结束后还需要在内质网上进行翻译后修饰才能具有真正的生物学活性。3、基因表达: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三、作用不同1、基因转录:是起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2、翻译:是中心法则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生物机体的性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基因表达: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表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翻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转录

检验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如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通常采用分子杂交的方法。 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及翻译两阶段,转录是以DNA(基因)为模板生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生成蛋白质的过程,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就是检测特异mRNA及特异蛋白质的生成。所以基因表达检测分为两个水平:即转录水平上对特异mRNA的检测和翻译水平上对特异蛋白质的检测。 转录水平上的检测主要方法是Northern杂交,它是以DNA或RNA为探针,检测RNA链。和Southern杂交相同,Northern杂交包括斑点杂交和印迹杂交。 也可用RT-PCR(reverse transcribed PCR)方法检测外源DNA在植物体内的转录表达。其原理是以植物总RNA或m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再经PCR扩增。如果从细胞总RNA提取物中得到特异的cDNA扩增条带,则表明外源基因实现了转录。此法简单、快速,但对外源基因转录的最后决定,还需与Northern杂交的实验结果结合检验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用什么方法 先用real time检测mRNA水平是否表达 如果本身就存在这个基因 就看是否表达提高了很多 再做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是否表达 如果这个基因可以影响细胞的某些功能的话 再检测细胞的一些指标看是否有预期的变化 高中生物 利用什么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 是否转录可以检测细胞内有无相应的RNA,用的技术叫分子杂交技术。如果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插入,用的是DNA分子杂交技术。原理其实是一样的。 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及其是否成功转录的方法都是分子杂交技术 不是的。 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利用的是标记基因。 而检测是否成功转录的方法则是利用分子杂交技术。

谁能给我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的转录,就是指用DNA单链作为模板将含氮碱基合成mRNA的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就是指用mRNA单链作为模板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过程(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内;

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

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 转录与复制的相同点: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沿5"-3"方向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链. 转录与复制的差别:1.转录只发生在一部分区域.约3%的DNA序列最后被表达成为成熟的mRNA进入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转录时只有一条链为模板,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而另一条称为有意义链或编码链.DNA复制时,两条链都用作模板. 3.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的参与,而DNA复制一定要引物的存在. 4.转录的底物是4种核糖核苷三磷酸(rNTP),即ATP、GTP、CTP和UTP;RNA与模板DNA的碱基相互配对关系为G-C和A-U.而复制的底物是dNTP,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为G-C和A-T. 5.RNA的合成依赖于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而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两种聚合酶系不同. 6.转录时DNA-RNA杂合双链分子是不稳定的,RNA链在延伸过程中不断从模板链上游离出来,模板DNA又恢复双链状态;而DNA复制叉形成之后一直打开,不断向两侧延伸,新合成的链与亲本链形成子链. 7.真核生物基因和rRNA、tRNA基因经转录生成的初级转录物一般都需经过加工,才能具有生物功能和成熟的RNA分子.

基因是怎么转录的????

转录的意思就是DNA合成mRNA转录的时候是先把DNA解旋,用解旋酶把双链分开,然后用分开的单链DNA为模版,游离核糖核苷酸为材料合成mRNA。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有哪些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有哪些 1、转录起始水平。这一环节是调控的最主要环节,由对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来完成,包括基因的空间结构、折叠状态、DNA上的调控序列、与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等。a.活化染色质:在真核生物体内,RNApol与启动子的结合受染色质结构的限制,需通过染色质重塑来活化转录。常态下,组蛋白可使DNA链形成核小体结构而抑制其转录,转录因子若与转录区结合则基因具有转录活性。因而基础水平的转录是限制性的,核小体的解散时必要前提,组蛋白与转录因子之间的竞争结果可以决定是否转录。组蛋白的抑制能力可因其乙酰化而降低。另外,由于端粒位置效应或中心粒的缘故,抑或是收到一些蛋白的调控,真核生物细胞可能出现10%的异染色质,异染色质空间上压缩紧密,不利于转录。b.活化基因:真核生物编码蛋白的基因含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元件(启动子:在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识别、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增强子: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元件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转录激活因子与增强子元件相互作用,再通过与结合在启动子元件上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来激活转录。两种元件以相同的机制作用于转录。真核生物RNApol对启动子亲和力很小或没有,转录起始依赖于多个转变路激活因子的作用,而若干个调节蛋白与特定DNA序列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活化的精确度,无疑是这一作用机制的一大优势。在这一作用中,增强子与适当的调节蛋白作用以增加临近启动子的转录是没有方向性的,典型的增强子可以出现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或下游。RNApol与启动子的结合一般需要三种蛋白质的作用,即基础转录因子(又名通用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和辅激活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又名转录因子。基础转录因子与RNApol结合成全酶复合物并结合到启动子上,转录激活因子可以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结合到DNA靶位点上,远距离或近距离作用域启动子。在远距离作用时,往往还会有绝缘子参与,以阻断邻近的增强子对非想关基因的激活;在近距离作用时,结构转录因子可以改变DNA调控区的形状,使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激活转录。2、转录后水平。真核生物mRNA前体须经过5"-加帽、3"-加尾以及拼接过程、内部碱基修饰才能成为成熟度的mRNA,加帽位点与加尾位点、拼接点的选择就成了调控的手段。a.5"-加帽: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和病毒mRNA的5"端都具有帽子结构,其作用为保护mRNA免遭5"外切酶降解、为mRNA的核输出提供转运信号和提高翻译模板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实验证实,对于通过滑动搜索起始的转录过程来说,mRNA的翻译活性依赖于5"端的帽子结构。b.3"-加尾:3"UTR序列及结构调节mRNA稳定性和寿命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是如何让调控的? 基因组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 叙述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 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绝缘子。自己百度,这些都是真核生物调控序列。以后想看请百度,反式作用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前水平的调节主要有哪些方式如题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与原核生物有很大的差异。原核生物同一群体的每个细胞都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它们主要通过转录调控,以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条件(主要是营养水平的变化),故环境因子往往是调控的诱导物。而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最明显的特征时能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的细胞中激活特定的基因,从而实现“预定”的,有序的,不可逆的分化和发育过程,并使生物的组织和器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范围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瞬时调控或叫可逆调控,相当于原核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瞬时调控包括某种代谢底物浓度或激素水平升降时及细胞周期在不同阶段中酶活性和浓度调节。第二类是发育调节或称不可逆调控,这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精髓,因为它决定了真核生物细胞分化,生长,和发育的全过程。据基因调控在同一时间中发生的先后次序,又可将其分为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的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及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研究基因调控应回答下面三个主要问题:①什么是诱发基因转录的信号?②基因调控主要是在那个环节(模板DNA转录,mRNA的成熟或蛋白质合成)实现的?③不同水平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回答上述这三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真核细胞基因组DNA含量比原核细胞多,而且在染色体上除DNA外还含有蛋白质,RNA等,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分别是在两个彼此分开的区域: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一条成熟的mRNA链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及大量非组蛋白相结合,只有小部分DNA是 *** 的;而且高等真核细胞内DNA中很大部分是不转录的;真核生物能够有序的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DNA片段重排,并能根据需要增加细胞内某些基因的拷贝数等。尽管难度很大,科学家们还是建立起多个调控模型。转录水平的调控Britten和Davidson于1969年提出的真核生物单拷贝基因转录调控的模型——Britten—Davidson模型。该模型认为在整合基因的5"端连接着一段具有高度专一性的DNA序列,称之为传感基因。在传感基因上有该基因编码的传感蛋白。外来信号分子和传感蛋白结合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作用于和它相邻的综合基因组,亦称受体基因,而转录产生mRNA,后者翻译成激活蛋白。这些激活蛋白能识别位于结构基因(SG)前面的受体序列并作用于受体序列,从而使结构基因转录翻译。若许多结构基因的临近位置上同时具有相同的受体基因,那么这些基因就会受某种激活因子的控制而表达,这些基因即属于一个组(set),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受体基因与一个结构基因相邻接,他们能被不同的因子所激活,那么该结构基因就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若一个传感基因可以控制几个整合基因,那么一种信号分子即可通过一个相应的传感基因激活几组的基因。故可把一个传感基因所控制的全部基因归属为一套。如果一种整合基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套中,那么同一组基因也可以属于不同套。染色质结构对转录调控的影响真核细胞中染色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固缩状态,如间期细胞着丝粒区、端粒、次溢痕,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部分的重复序列和巴氏小体均不能表达,通常把该部分称为异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反的是活化的常染色质。真核基因的活跃转录是在常染色质进行的。转录发生之前,常染色质往往在特定区域被解旋或松弛,形成自由DNA,这种变化可能包括核小体结构的消除或改变,DNA本身局部结构的变化,如双螺旋的局部去超螺旋或松弛、DNA从右旋变为左旋,这些变化可导致结构基因暴露,RNA聚合酶能够发生作用,促进了这些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导致基因转录,实验证明,这些活跃的DNA首先释放出两种非组蛋白,(这两种非组蛋白与染色质结合较松弛),非组蛋白是造成活跃表达基因对核算酶高度敏感的因素之一。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转录水平调控是大多数功能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步骤。关于这一调控机制,现有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真核基因与原核基因相同,均拥有直接作用在RNA聚合酶上或聚合酶竞争DNA结合区的转录因子,第二种假说认为,转录调控是通过各种转录因子及反式作用蛋白对特定DNA位点的结合与脱离引起染色质构象的变化来实现的。真核生物DNA严密的染色质结构及其在核小体上的超螺旋结构,决定了真核基因表达与DNA高级结构变化之间的必然联系。DNA链的松弛和解旋是真核基因起始mRNA合成的先决条件。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而翻译则在细胞质中进行。在转录过程中真核基因有插入序列,结构基因被分割成不同的片段,因此转录后的基因调控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首要的是RNA的加工、成熟。各种基因转录产物RNA,无论rRNA、tRNA还是mRNA,必须经过转录后的加工才能成为有活性的分子。翻译水平上的调控蛋白质合成翻译阶段的基因调控有三个方面:①蛋白质合成起始速率的调控;②MRNA的识别;③激素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蛋白质合成起始反应中要涉及到核糖体、mRNA蛋白质合成起始因子可溶性蛋白及tRNA,这些结构和谐统一才能完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mRNA则起着重要的调控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扫描模式”与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真核生物蛋白合成起始时,40S核糖体亚基及有关合成起始因子首先与mRNA模板近5"端处结合,然后向3"方向移行,发现AUG起始密码时,与60S亚基形成80S起始复合物,即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扫描模式”。mRNA5"末端的帽子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真核生物5"末端可以有3种不同帽子:0型、I型和II型。不同生物的mRAN可有不同的帽子,其差异在于帽子的碱基甲基化程度不同。帽子的结构与mRNA的蛋白质合成速率之间关系密切:①帽子结构是mRNA前体在细胞核内的稳定因素,也是mRNA在细胞质内的稳定因素,没有帽子的转录产物会很快被核酸酶降解;②帽子可以促进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因此提高了翻译强度;③没有甲基化(m7G)的帽子(如GPPPN-)以及用化学或酶学方法脱去帽子的mRNA,其翻译活性明显下降。mRNA的先导序列可能是翻译起始调控中的识别机制。可溶性蛋白因子的修饰对翻译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1.基因丢失:体细胞分化过程必须将某些基因永久性的关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其丢失.2.基因扩增:发育分化、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某些产物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增加该基因的拷贝数.3、基因重排:某些基因片段改变原来的书顺序重新排列.4、甲基化修饰,脊椎动物,DNA上特定的CpG序列的C处可发生甲基化修饰.5、染色质结构的修饰. 真核生物基因调控举例 看在什么水平上的啊,在转录水平是最基本的~ 在转录水平是顺式作用原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共同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 反式作用因子是与顺势式作用原件相结合开调控真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 有一些特殊结构:螺旋-环-螺旋结构,亮氨酸拉链结构,螺旋-转角-螺旋,锌指结构,同源域 在别的水平,你参考王镜岩生化书下册~ 也不给分啊~嘿嘿,还是帮帮你吧~ 不过不知道你是不是想知道的是这个啊,要是什么最新进展,我就也不太清楚了 好像有什么RNAi,还有什么MAR基因序列,你去网上查查吧~ 真核生物基因和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有哪些主要差异? 若是高中阶段,下面这句话就差不多够用了吧。相同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成大体上都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不同点: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 要更详细的话,下面 基因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不同。因为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比较复杂(有内含子、外显子之分,且有复杂的调控用非编码序列,还有多个染色体…………)具体来说: 1. 在真核细胞中,刚转录出来的RNA初级转录物包含内含子和外显子。然后在酶的催化下对它的两端进行修饰,内含子被剪切。最后成熟的RNA从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并在核糖体上翻译蛋白质。虽然这些步骤从图上看起来是一步一步按顺序完成的,事实上他们经常是同时发生的。例如,RNA加帽和拼接在RNA初级转录物完成时就开始了。 但总的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还是分开了! 2. 在原核生物中,mRNA的合成相对比较容易。由于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同一地方,而且细菌mRNA的翻译经常在转录完成之前就开始了。即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分隔! 而且,真核生物(除少数较低等真核生物外)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含有一个基因,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有多个基因。 再者,二者虽然都具有核糖体,但又有不同! 如下例: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核糖体 80S 70S 大亚基 60S 50S 小亚基 40S 30S 即二者内部本质组成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却对人体无害的原因!(因为这些药物对真核生物核糖体无效。) 再从转录用酶的角度,举例如RNA聚合酶: 原核生物就一种,其全酶5个亚基,核心酶有4个亚基,还要有σ因子等的配合。 真核生物有三种,各有功能。 列举如下: RNA聚合酶Ⅰ: 不受α-鹅膏蕈碱的抑制,大于10- 3mol/L 存在于核仁中,合成5.8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 RNA聚合酶Ⅱ: 对α-鹅膏蕈碱最为敏感,10-8— 10-9mol/L 存在于核质中,合成hnRNA, snRNA RNA聚合酶Ⅲ: 对α-鹅膏蕈碱中度敏感,在10-4— 10-5mol/L 时表现抑制; 存在于核质中,合成tRNA,5S rRNA。 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发现少数RNA聚合酶,但分子量小,活性低,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浆中合成后运送至细胞器中。 而且,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可以直接起始转录合成RNA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则不能独立转录RNA 。在真核生物中,三种RNA聚合酶都必须在蛋白质转录因子的协助下才能进行RNA的转录。另外,RNA聚合酶对转录启动子的识别,也比原核生物更加复杂,如对RNA聚合酶Ⅱ来说,至少有三个DNA的保守序列与其转录的起始有关,第一个称为TATA框,具有共有序列TATAAAA,其位置在转录起始点的上游约为25个核苷酸处,它的作用可能与原核生物中的-10共有序列相似,与转录起始位置的确定有关。第二个共有序列称为CCAAT框,具有共有序列GGAACCTCT,位于转录起始位置上游约为50-500个核苷酸处。如果该序列缺失会极大地降低生物的活体转录水平。第三个区域一般称为增强子,其位置可以在转录起始位置的上游,也可以在下游或者在基因之内。它虽不直接与转录复合体结合,但可以显著提高转录效率。 再说翻译过程,例如,肽链合成的终止,都是需要一种叫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的物质的参与。 原核生物有三种: RF1(分子量:4.4万) 识别UAA、UAG 。 RF2(4.7万) 识别UAA、UGA ,并能将其结合到核糖体上,由于50S亚基的肽基转移酶的作用,而促进肽基tRNA的水解反应。 RF3(4.8万):只有RF3与GTP(或GDP)能结合。具体作用是可增加RF1和RF2对终止密码子的亲和性。 (但它们均具有识别mRNA链上终止密码子的作用,使肽链释放,核糖体解聚。) 真核生物就一种,即eRF,分子量约为25.5万,已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到。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特点? 在细胞核内进行,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核孔由细胞质进入核内,与解旋后的DNA单链(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链接为单链的mRNA(信使RNA),再通过核孔离开细胞核。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前水平的调节主要有哪些方式如题 谢谢了 1.基因丢失:体细胞分化过程必须将某些基因永久性的关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其丢失。2.基因扩增:发育分化、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某些产物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增加该基因的拷贝数。3、基因重排:某些基因片段改变原来的书顺序重新排列。4、甲基化修饰,脊椎动物,DNA上特定的CpG序列的C处可发生甲基化修饰。5、染色质结构的修饰。 采纳哦

染色质与基因转录的关系

基因转录形成RNA,染色体高度螺旋成染色质,染色质是由细胞核内少数RNA与其他物质形成的。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

转录一个基因是从基因的头开始吗,可以从基因的中部开始转录?

转录是从一个基因的起始子开始的.一条DNA链中有很多个基因,但是这些基因要转录,都必须从起始子开始,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

转录时是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转录成mRNA

转录时是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转录成mRNA基因不一定完全转录成mRNA,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转录成的片段是由内含子和外显子转录出来的,这是的RNA并不是mRNA,而要通过一定的加工去掉内含子转录片段后才是能翻译成多肽的RNA,即mRNA.基因不是从起始密码开始的,而是从非编码区开始经过编码区再到非编码区转录也不是从起始密码开始的(高三要学),是在其实密码前面那段非编码区上有个起始子,从那里就开始了.但mRNA上的密码子一定是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

简述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并比较它们的区别

基因的复制是从dna到dna,转录和翻译是从dna到rna最后形成蛋白质。

基因的转录过程是在什么时期进行的?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的G1期

基因的转录属于基因突变吗?

不是,基因的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DNA上。基因突变是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就是说,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如果不是DNA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以双链DNA中的模板链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涉及DNA的改变,所以转录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即使在转录中发生碱基错误,也只是产生了一条碱基顺序或种类改变了的mRNA,可能无法翻译为蛋白质,也可能产生一种无效蛋白质。转录不改变DNA的结构,不是基因突变。

基因的转录是什么意思

转录(transcription):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物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息生成一条rna链的过程。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被复制为mrna,就是说一特定的dna片断作为模板,以dna依赖的rna合成酶作为催化剂的合成前体mrna的过程。什么是翻译?答:是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的转录是什么意思

你好,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转录的过程有几步?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过程 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1、启动: 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转录即自此开始.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 2、延伸: 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 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3、终止: 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 RNA聚合酶和合成的 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 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原核细胞转录终止需要一种终止因子ρ(四个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的帮助.

基因转录的三个问题

1、在DNA双链中,一条链叫“模板链”,其上有该基因的转录模板。另一条是该基因的“编码链”,只在DNA复制时为新的互补链编码。有时两条上都有基因,都可用于基因转录,如等位基因。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两条链都为另一条新链合成的模板。2、一个基因可以同时转录多个mRNA。RNA聚合酶识别基因上的启动子,与DNA结合,顺序转录,形成mRNA。在RNA聚合酶在DNA上移动时,另一个RNA聚合酶就可以与该基因启动子结合,继续合成另一个mRNA。所以一个基因可以同时转录出多个mRNA。3、同理,一个DNA分子上的多个基因也可以同时转录。

基因转录是什么?

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正常转录,产生完整的mRNA,是行使功能的关键环节,转录水平调控最为经济而有效。启动子为基因上与RNA聚合酶结合的独立的区域,它只包围了可转录成RNA的第一对碱基,即转录起始点。目前分离和构建的启动子有组成型(结构型)启动子、组织特异型启动子、发育阶段型启动子和外源因素诱导型启动子等。启动子是决定外源基因转录效率的关键因子。植物作为高等真核生物,启动子并非独立起作用。位于启动子上游或下游的增强子大大提高了启动子的活性,结合在增强子上的转录因子可与启动子上的蛋白互作,改变其超螺旋状态,从而提高转录活性。

基因转录是什么?

某些基因不断地进行转录和翻译,产生出各种蛋白质,通常称之为基因表达。每个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调控系统,使各种蛋白质只有在需要时才被合成,这样就能使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防止生命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和有害后果的发生,保持体内代谢过程的正常状态。但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有着明显的区别。   原核细胞表达的基因调控,比真核细胞要相对简单,这里以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为例来说明。大肠杆菌能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这是由于它能产生一套利用乳糖的酶。这些酶受乳糖操纵子的控制。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大肠杆菌DNA的一个特定区段,由调节基因I,启动基因P,操纵基因O和结构基因Z、Y、A组成。P区是转录起始时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O区是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其功能是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平时I基因经常进行转录和翻译,产生有活性的阻遏蛋白。当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而不含乳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挡了RNA聚合酶的前移,使结构基因不能转录,也就不产生利用乳糖的三种酶。当大肠杆菌在只含乳糖而不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乳糖便与结合在操纵基因上的阻遏蛋白以及游离的阻遏蛋白相结合,并改变阻遏蛋白的构型,使其失活,从而使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这时RNA聚合酶可以通过O区而到达结构基因,使结构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产生出利用乳糖的三种酶。如果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细菌只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原因是在这种情况下RNA不能与启动基因结合,因此也就不能使结构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   真核细胞表达的调控,比原核细胞要复杂得多,至今还没有较为系统而又为实验所证实的理论。普遍认为,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结构基因的内部或其附近存在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的DNA序列;②基因中某段富含CG的序列的甲基化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③通过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控制基因的表达。一般认为,在真核基因的结构基因的上游有一个启动基因区(由增强子、启动子、TATA框组成)。下游结构基因由一些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

基因的转录调控

原核生物 :基因的转录与mRNA的翻译偶联,转录与翻译同步进行,不存在mRNA的加工问题; 真核生物 :转录与翻译在空间上是隔离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的产物加工后输出到细胞质,由游离在细胞质中或定位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mRNA译成蛋白质 转录初级产物要经过许多加工与修饰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未成熟的mRNA不能输出细胞核。 普遍性转录因子 :将RNA聚合酶定位在核心启动子,是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成成员 激活转录因子 :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及转录速率,决定某一基因是否表达。 每一个真核生物基因组由成千上万个基因构成 看家基因始终处于活化状态 大多数基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生物体才能够有条不紊生长发育 时间:发育阶段 空间:组织、器官 ①DNA和染色体水平的调控 基因扩增、基因丢失、基因重排、基因修饰、基因封闭等。 ②转录水平的调控 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等。 ③转录后RNA前体加工及转运的调控 基因在核中转录而在胞浆中翻译,转录后需经剪切、拼接、编辑、修饰和转运等过程。 ④翻译水平的调控。 ⑤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翻译产物剪切、修饰、构象形成、转运和装配等。 ⑥mRNA降解的调控 细胞内有控制mRNA寿命的机制。

基因工程中主要的工具酶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基因工程工具酶主要包括限制酶、聚合酶、连接酶、修饰酶和核酸酶五大类,具体解释如下:1、DNA限制性内切酶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它是可以将外来的DNA切断的酶,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2、连接酶它是一种封闭DNA链上缺口酶,借助ATP或NAD水解提供的能量催化DNA链的5"-PO4与另一DNA链的3"-OH生成磷酸二酯键;3、聚合酶系专司生物催化合成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一类酶的统称;4、核酸酶核酸酶有DNase、RNase、核酸酶S1等,可水解相应的DNA和RNA,核酸酶S1可降解单链DNA和RNA,用量增大也可降解双链核酸,它可用于切去ds-cDNA合成中产生的发夹环;5、修饰酶体内有些酶可在其他酶的作用下,将酶的结构进行共价修饰,使该酶活性发生改变,这种调节称为共价修饰调节。扩展资料:工具酶的相关应用——多重放大技术:为了获得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将多种信号放大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是一种有效途径。基于切刻内切酶与DNA聚合酶组合作用的等温循环链置换放大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酶组合信号放大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杂交形成切刻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后,切刻内切酶在该位点对其中的一条核酸链进行切刻作用产生3′端为羟基的切口。聚合酶识别该切口的3′端,以未切割的序列为模板,沿着3′到5′的方向复制聚合置换被切割链的另一段序列,最后形成一条完整的双链结构。形成的双链DNA再次被切刻内切酶识别剪切,启动聚合酶反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具酶

真核生物可能在哪些水平上实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远比原核生物复杂,可以发生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的修饰、翻译水平和翻译后的修饰等多种不同层次(图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中可能的调控环节)。但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调控环节仍然是在转录水平上。 (一)DNA水平的调控 DNA水平上的调控是通过改变基因组中有关基因的数量、结构顺序和活性而控制基因的表达。这一类的调控机制包括基因的扩增、重排或化学修饰。其中有些改变是可逆的。 1、基因剂量与基因扩增 细胞中有些基因产物的需要量比另一些大得多,细胞保持这种特定比例的方式之一是基因组中不同基因的剂量不同。例如,有A、B两个基因,假如他们的转录、翻译效率相同,若A基因拷贝数比B基因多20 倍,则A基因产物也多20倍。组蛋白基因是基因剂量效应的一个典型实例。为了合成大量组蛋白用于形成染色质,多数物种的基因组含有数百个组蛋白基因拷贝。 基因剂量也可经基因扩增临时增加。两栖动物如蟾蜍的卵母细胞很大,是正常体细胞的一百倍,需要合成大量核糖体。核糖体含有rRNA分子,基因组中的rRNA基因数目远远不能满足卵母细胞合成核糖体的需要。所以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rRNA基因数目临时增加了4000倍。卵母细胞的前体同其他体细胞一样,含有约500个rRNA基因(rDNA)。在基因扩增后,rRNA基因拷贝数高达2×106。这个数目可使得卵母细胞形成1012个核糖体,以满足胚胎发育早期蛋白质大量合成的需要。 在基因扩增之前,这500个rRNA基因以串联方式排列。在发生扩增的3周时间里,rDNA不再是一个单一连续DNA片段,而是形成大量小环即复制环,以增加基因拷贝数目。这种rRNA基因扩增发生在许多生物的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包括鱼、昆虫和两栖类动物。目前对这种基因扩增的机制并不清楚。在某些情况下,基因扩增发生在异常的细胞中。例如,人类癌细胞中的许多致癌基因,经大量扩增后高效表达,导致细胞繁殖和生长失控。有些致癌基因扩增的速度与病症的发展及癌细胞扩散程度高度相关。 2.基因丢失 在一些低等真核生物的细胞分化过程中,有些体细胞可以通过丢失某些基因,从而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目的,这是一种极端形式的不可逆的基因调控方式。如某些原生动物、线虫、昆虫和甲壳类动物在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许多体细胞常常丢失整条染色体或部分染色体,而只有在将来分化生殖细胞的那些细胞中保留着整套的染色体。在马蛔虫中,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破碎,形成许多小的染色体,其中有些小染色体没有着丝粒,它们因不能在细胞分裂中正常分配而丢失,在将来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破碎现象。但是,基因丢失现象在高等真核生物中还未发现。 3.DNA重排(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是指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的重新排列。这些序列的重排可以形成新的基因,也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这种重排是由基因组中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的,重排后的基因序列转录成mRNA,翻译成蛋白质。 尽管基因组中的DNA序列重排并不是一种普通方式,但它是有些基因调控的重要机制,在真核生物细胞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 ⑴酵母交配型转换。 啤酒酵母交配型转换是DNA重排的结果。酵母菌有两种交换型,分别a和α。单倍体a和α之间配合才能产生二倍体a/α,经减数分裂及产孢过程形成单倍体四分子,其中a和α的孢子的比例为2:2。如果单独培养基因型a和α的孢子,由于仅有与亲代相同的交配型基因型,所以形成的孢子之间不能发生交配。但酵母菌中有一种同宗配合交配类型,其细胞可转换成对应的交配类型,使细胞之间可发生配合。 起始的单倍体孢子(这里是α)发育成一个母细胞及一个芽细胞,芽细胞再长成子细胞。在下一次分裂后,这个母细胞及新形成的子细胞转换成对应的交配型a,结果是两个α 和两个a型细胞。相对应交配型细胞融合形成a/α二倍体合子(交配)。再经有丝分裂及产孢过程又形成单倍体孢子。这种交配型转换的基础是遗传物质的重排。控制交配型的MAT基因位于酵母菌第3染色体上,MATa和MATα互为等位基因。含有MATa单倍体细胞为a交配型,具有MATα基因型的细胞为α交配型。MAT位点的两端,还有类似MAT基因的HMLa和HMRa基因,他们分别位于第3染色体左臂和右臂上。这两个基因分别具有与MATα和MATa 相同的序列,但在其基因上游各有一个抑制转录起始的沉默子,所以不表达。 交换型转换是由HO内切核酸酶(HO endonuclease)的作用开始的(图8-19)。这个内切酶将MATa基因内的一段24bp的双链DNA切开,另一种核酸外切酶在双链DNA的切口,从5′到3′加工产生一段突出的3′单链尾端序列(约500个核苷酸),MATa基因用这一段单链系列插入到MATα基因的同源序列中,以HMLα序列为模板,合成一段新的HMLα基因序列,再通过重组使HMLα整合到MATa序列中,导致基因转换,由MATa转换成MATα。在这个重组过程中,有一段244bp的重组强化子(recombinant enhancer, RE)对重组起顺式调控作用,是基因转换所必须的,RE缺失则不能发生基因转换。这段RE序列也位于第3染色体左臂上,靠近HMLα位点。 MAT基因编码一种与MCM1转录因子互作的调控蛋白,控制其它基因转录。MATa和MATα基因产物对MCM1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等位基因特异表达模式。在红色面包霉及其它真菌中出现的四分孢子异常比例,也是重组后产成的基因转换形成的。 (2)动物抗体基因重排 一个正常哺乳动物可产生108以上不同的抗体分子,每一种抗体具有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能力。抗体是蛋白质,每一种特异抗体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如果抗体的遗传表达是一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那么一个哺乳动物就需要108以上的基因来编码抗体,这个数目至少是整个基因组中基因数目(现在估计人类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大概只有30000个左右)的1000倍。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哺乳动物是采用什么机制形成如此众多的不同抗体分子的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抗体分子的结构(图 抗体分子结构)。抗体包括两条分别约440个氨基酸的重链(heavy chain, H)和两条分别约214个氨基酸的轻链(light chain, L)。不同抗体分子的差别主要在重链和轻链的氨基端(N端),故将N端称为变异区(variable region, V),N端的长度约为110个氨基酸。不同抗体羧基端(C端)的序列非常相似,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抗体的轻链、重链之间和两条重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种四链(H2L2)结构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在人类基因组中,所有抗体的重链和轻链都不是由固定的完整基因编码的,而是由不同基因片段经重排后形成的完整基因编码的。 完整的重链基因由VH、D、J和C四个基因片断组合而成,完整的轻链基因由VL、J和C三3个片段组合而成。 人的第14号染色体上具有86个重链变异区片段(VH),30个多样区片段(diverse,D),9个连接区片段(jioning,J)以及11个恒定区片段(C)。 轻链基因分为3个片段,变异区(VL),连接区(J)和恒定区(C)。人类的轻链分为2型:κ型(Kappa轻链,κ)和λ型(Lambda轻链,λ)。κ轻链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λ轻链基因位于第22号染色体 随着B淋巴细胞的发育,基因组中的抗体基因在DNA水平发生重组,形成编码抗体的完整基因(图 人类抗体重链基因结构)。在每一个重链分子重排时,首先V区段与D区段连接,然后与J区段连接,最后与C区段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抗体重链基因。每一个淋巴细胞中只有一种重排的抗体基因。 轻链的重排方式与重链基本相似(图 人类抗体κ链基因结构),所不同的是轻链由3个不同的片断组成。 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后转录,再翻译成蛋白质,由二硫键连接,形成抗体分子。产生免疫球蛋白分子多样性的遗传控制: 重链和轻链的不同组合,κ、λ、H; 在重链中,V、D、J和C片段的组合; κ轻链中V和C的组合; λ轻链中V、J和C的组合; 此外,基因片段之间的连接点也可以在几个bp的范围内移动。 因此,可以从约300个抗体基因片段中产生109 数量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3. 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在真核生物DNA分子中,少数胞嘧啶碱基第5碳上的氢可以在甲基化酶的催化下被一个甲基取代,使胞嘧啶甲基化(methylation)。 甲基化多发生在5′-CG-3′二核苷酸对上。有时CG二核苷酸对上的两个C都甲基化,称为完全甲基化,只有一个C甲基化称为半甲基化。甲基化酶可识别这种半甲基化DNA分子,使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也甲基化。 DNA的甲基化可以引起基因的失活。活跃表达的基因都是甲基化不足的基因。表达活性与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甲基化的程度可以在转录的充分激活和完全阻遏之间起调节作用。把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病毒DNA或细胞核基因分别导入活细胞,已甲基化的基因不表达,而未甲基化的能够表达。在大鼠个体发育过程中,核内DNA甲基化的水平失不断提高的,14d的胚胎肝脏只有8%的rDNA甲基化,18d的胚胎肝脏有30%的rDNA甲基化,而成年大鼠肝组织中rDNA的甲基化程度高达60%。 某些玉米Ac转座因子在没有任何DNA序列变化的情况下,失去了转座酶基因活性,就是因为这个基因的富含CG区域发生了高度甲基化。经化学处理去甲基化后,又可使转座酶基因活性恢复。(二)转录水平的调控 持家基因和奢侈基因 在多细胞的高等真核生物中,各种类型的细胞中都有相同的一些基因在表达,这些基因的产物是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运动、以及参与新成代谢等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由于它们的功能对于每一个细胞开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将这些基因称为持家基因(house keeping gene)。如组蛋白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线粒体蛋白基因、糖酵解酶基因等。在哺乳动物中,持家基因大约有10000个左右。另一类基因是组织特异性基因(tissue-specific gene),又称为奢侈基因(luxury gene)。这类基因与细胞的特定功能有关,是在各种组织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如表皮的角蛋白基因、肌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基因和肌球蛋白基因等。据估计,各类细胞中的奢侈基因的总和大于持家基因的数目。持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的表达调控通常发生在转录水平。前面介绍了细菌中的基因经诱导可使表达效率提高千倍以上。这种极端的调控水平很难发生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中(酵母菌除外)。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经诱导可提高几倍至数十倍的表达效率。多数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是正调控。 1、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指DNA分子上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特定核苷酸序列。顺式作用元件的活性只影响同一DNA分子上的基因。这种DNA序列多位于基因上游或内含子中。 真核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按其功能可以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和静止子。 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 启动子是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受其调控的基因上游,邻近基因转录起始点,是基因的一部分(图 真核生物启动子元件)。 TATA框(TATA box):中心位于-30位置,是RNA聚合酶Ⅱ识别和结合位点。富含AT碱基,一般有8bp,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碱基都会显著降低转录活性,又称为Hogness box。如人类的β珠蛋白基因启动子中TATA序列发生突变,β珠蛋白产量就会大幅度下降而引起贫血症。 CAAT框(CAAT box):位于-70~-80位置,共有序列GGCC(T)CAATCT。决定启动子的起始频率。兔的β珠蛋白基因的CAAT框变成TTCCAATCT,其转录效率只有原来的12%。 GC框(GC box):-110位置,GGGCGG。增强转录活性。 真核基因的启动子有三个元件构成,而原核基因的启动子一般只有两个元件,-10位置的TATAbox和-35位置的TTGACAbox。 增强子的结构和功能 增强子(enhancer),又称强化子(transcriptional enhancer),是一种远端调控元件,至少距转录起始点上游100bp以上,通常位于-700~-1000处,所以又称为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or sequence, UAS)。 增强子区的跨度一般有100-200bp,和启动子一样,由一个或多个各具特征的DNA序列组成,常由8-12bp的核心序列和其他序列相间排列。 增强子也要通过与特定的蛋白质因子(转录因子)结合而实现其对转录的增强作用。 静止子 是一种类似增强子但起负调控作用的顺式作用元件。有人称为沉默基因。静止子与相应的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后,可以使正调控系统失去作用。 2、真核基因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 不论是启动子还是增强子序列,他们的转录调节功能都是通过与特定的DNA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与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同,它本身不能启动转录,纯化了的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在体外是不能启动转录的。因此必须事先有一套转录因子装配到启动子上,RNA聚合酶才能启动转录。 这些转录因子一般并不是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 能直接或间接识别各种顺式调控元件并与之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转录效率的各种蛋白质分子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trans-acting factor)。 能激活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蛋白质称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转录因子是参与正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要的辅助因子。 这类DNA结合蛋白有很多种,顺式调控元件也有多种,正是不同的DNA序列和不同的DNA结合蛋白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基因转录调控机制。 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特征 反式作用因子一般都具有三个不同功能结构域(domain)。 ①DNA结合结构域 与顺式调控元件结合的部位。 对大量转录调控因子结构的研究表明,DNA结合结构域大多在100bp以下。大体上有4种结构特征:α螺旋-转角-α螺旋(helix-turn-helix, HTH)结构(图 螺旋-转角-螺旋)、锌指(zinc finger)结构(图 锌指结构)、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结构(图 亮氨酸拉链)等。 ②激活基因转录的功能结构域 一般有20-100个氨基酸组成。有时一个反式作用因子可能有一个以上的转录激活区。结构特征有:含有很多带负电荷的α螺旋、富含谷氨酰胺或者富含脯氨酸。 ③与其他蛋白质因子结合的结构域 不同的反式调控因子(转录因子)与顺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启动转录的效率不同。 2.选择性启动子 有些真核生物基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启动子,用于在不同细胞中表达。不同启动子可产生不同的初级转录产物和不相同的蛋白质编码序列。果蝇的乙醇脱氢酶基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基因的结构见图8-31A。在幼虫(图8-31B)和成虫期(图8-31C)分别利用不同启动子进行转录。成虫期的转录具有一段很长的5"端前导序列,其中大多数在mRNA加工中去掉。多启动子可使幼虫和成虫具有独立的转录调控。(三)转录后调控 在真核生物中,蛋白质基因的转录产物统称为核不均一RNA,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分子。在第三章已经讲过,加工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加帽、加尾和去掉内含子。 转录后的内含子剪切过程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性mRNA切割 我们知道,在DNA水平上,真核生物基因与原核生物基因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也就是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不连续的,外显子与内含子相间排列,而转录的时候外显子和内含子是一起转录的。转录以后必须降内含子切除,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这个过程成为剪接(splicing)。 同一初级转录产物在不同细胞中可以用不同方式切割加工,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分子,使翻译成的蛋白质在含量或组成上都可能不同(图 选择性剪接)。 (四)翻译水平的调控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但是,翻译水平的调控也是十分重要的。阻遏蛋白与mRNA结合,可以阻止蛋白质的翻译。 铁蛋白的功能是在细胞内贮存铁。铁蛋白mRNA的翻译取决于铁的供应。铁供应充足,则铁蛋白合成就多。当细胞中没有铁时,阻遏蛋白与铁蛋白mRNA结合,阻止翻译的进行。当细胞中有铁存在时,阻遏蛋白就不与铁蛋白mRNA结合,使翻译得以进行。 成熟的mRNA可以失活状态贮存起来。 (五)翻译后调控 从mRNA翻译成蛋白质,并不意味着基因表达的调控就结束了。直接来自核糖体的线状多肽链是没有功能的,必须经过加工才具有活性。在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的调控机制。 1.蛋白质折叠 线性多肽链必须折叠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物学功能。在细胞中,蛋白质的折叠必须有伴蛋白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折叠。 2.蛋白酶切割 末端切割 有些膜蛋白、分泌蛋白,在氨基端具有一段疏水性强的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用于前体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信号肽必须切除多肽链才具有功能。 脊椎动物胰腺中形成的胰岛素,最初的长度是105个氨基酸,称为前胰岛素原,在加工中首先将氨基端的24个氨基酸残基切除,成为前体胰岛素,再将中间的一段切除,留下两端有活性的部分,即21个氨基酸残基的A链和30个残基的B链,这两条链再由两个二硫键连接成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多聚蛋白质的切割 有些新合成的多肽链含有几个蛋白质分子的序列,切割以后产生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如脑下丘腺产生的一种多肽链,包括4种不同的激素分子,经蛋白酶切割以后成型。在不同的细胞中切割的方式和位点不同,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的激素,适应不同细胞生长发育的需要。 3、蛋白质的化学修饰 简单的化学修饰是将一些小的化学基团,如乙酰基、甲基、磷酸基加到氨基酸侧链上,或者加到氨基端或羧基端。这种修饰的方式是特异的,不同蛋白质可以有完全相同的修饰,相同的蛋白质可以有完全不同的修饰。有些蛋白质经磷酸化活化以后,在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复杂的修饰是蛋白质的糖基化(glycosylation),就是将一些分子量很大的碳水化合物加到多肽链上。 人类的ABO血型也是蛋白质化学修饰的典型例子。控制ABO血型的是一个复等位基因座位,编码负责将糖基加到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分子上的酶。这个座位上有三个基因(alleles),编码三个不同的酶。一个是将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galactosamine)加到糖蛋白上,表现为A血型。第二个酶是将半乳糖(galactose)加到糖蛋白上,表现为B血型。第三个基因编码的是一个没有功能的酶,不能将任何糖加到糖蛋白上,表现为O血型。 4、切除蛋白质内含子 有些mRNA翻译的最初产物同DNA转录的最初产物一样,具有内含子(intein)序列,位于多肽链序列的中间,经剪接后,蛋白质的外显子(extein)才能连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蛋白质内含子的切割位点十分保守。内含子前面的氨基酸通常是半胱氨酸,仅有少数是丝氨酸,而后面总是组氨酸-天门冬酰氨,紧接着内含子的外显子序列通常是半胱氨酸、丝氨酸或苏氨酸。内含子内的有些序列也是十分保守的。 内含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自动切割加工的能力。例如,果蝇胚胎发育有一种蛋白质Hedgehog,其内含子就能将本身的前提蛋白切割成两个有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内含子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切割下来的内含子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这种酶可以识别DNA序列中与编码自身序列对应但没有自身编码序列的位置,并将其切开,使内含子的编码序列插入这个位置。如果一个细胞中与这个内含子有关的基因是杂合体,一个含有编码内含子的序列,另一个不含编码内含子的序列,加工切割下来的蛋白质内含子可以切开没有编码内含子序列的DNA,使其插入相应序列,使杂合体成为纯合体。

求无毒基因的定义,无毒基因的简介,谢谢!

无毒基因是决定对寄主特异性不亲和的基因也称为寄主专化性基因. 植物病原物无毒基因及其功能蔡新忠1  徐幼平2 郑 重1(1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2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杭州310029)摘 要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无毒基因已在多种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等中得到克隆。绝大多数已克隆无毒基因之间,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均无显著序列同源性。然而,多数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有较高序列一致性,产物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域。由序列一致性很高的抗病基因产物与没有明显序列同源性的无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介导产生的过敏性细胞坏死和抗病性,在产生速度、强度和组织特异性等方面均可能有显著差异。无毒基因具有双重功能:在含互补抗病基因植物中表现无毒效应,而在不含互补抗病基因植物中显示小种、菌株、致病型、或种特异性毒性效应。  符合基因对基因(Gene for gene)假说[1]的抗病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植物抗病(Resistance,R)基因与病原物无毒(Avirulence,Avr)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基因对基因抗性的产生。因此,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特性及其功能的分析将增进对植物基因对基因抗性产生机理的理解。本文综述了已克隆病原物无毒基因的产物特性,及其在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和毒性中的功能。1 病毒无毒基因烟草花叶病毒(TMV)等近10种病毒的无毒决定因子已得到研究。现已明确的病毒无毒基因产物均为病毒致病相关功能蛋白,包括病毒外壳蛋白,复制酶蛋白和运动蛋白(Movementprotein)。病毒无毒基因产物的确定主要通过2种方法:一是通过对能克服抗病基因功能的病毒株系及引起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株系的序列比较分析;二是人为构建能引起HR的病毒基因的结构突变,观察植物体内表达后导致过敏性反应的表现与否。研究表明,一种病毒可诱发多种植物产生HR。针对不同种植物的不同抗病基因,同种病毒中被识别的无毒因子不同。如TMV诱导烟草N基因、毛叶烟(Nicotianasylvestris)N′基因、番茄Tm 2和Tm 22介导HR的无毒因子分别为复制酶[2]、外壳蛋白[3]及运动蛋白[4]。这些结果符合基因对基因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同种病毒无毒因子可以诱导不同抗病基因介导的HR。如胡椒轻型斑驳病毒(Peppermildmottlevirus)的外壳蛋白诱导胡椒抗病基因L2和L3介导的HR[5]。这些不同抗病蛋白是否识别同一外壳蛋白的不同位点有待进一步证实。此外,氨基酸序列差异大,血清学上相关性小的不同病毒外壳蛋白均可诱发同一抗病基因介导的HR。如TMV,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ringspotvirus,ORSV)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virus,CGMMV)的外壳蛋白均可诱导N.sylvestrisN′介导的HR[6]。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发现,TMV外壳蛋白激发子活性依赖于一种称为激发子活性位点(Elicitoractivesite)的三维结构因子[7]。类似TMV外壳蛋白的激发子活性位点存在于ORSV和CGMMV中。活性位点中的氨基酸被替换时导致该区域三维和四维结构变化,并导致激发子活性的丧失。而在该位点之外的氨基酸被替换时,该区域三维和四维结构活性仍能维持,这些替换不影响激发子活性。因此,这些病毒结构中影响其激发子活性的是特定的有利于相应抗病基因产物识别的三维和四维结构。支持该观点的另外证据是,TMV激发子复制酶中的解旋酶(Helicase)域足以激发HR诱导活性,而复制酶活性以及该区域所含的ATP酶活性并不影响激发子功能[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无毒因子与互补抗病基因产物之间可能通过间接相互作用导致HR和抗病性的产生。除烟草N基因外其它与上述病毒无毒基因互补的抗病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将促进这方面的理解。2 细菌无毒基因由于遗传操作的相对简单,特别是鸟枪法(Shotguncom plementation)得以广泛应用,40多个细菌无毒基因已被克隆,这个数目远远超过从其它植物病原菌中克隆到的无毒基因数。据产物结构特点,细菌无毒基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AvrBs3基因家族,包括了大多数克隆自Xanthomonas的无毒基因。该家族基因产物中间区域均含由富含亮氨酸的34氨基酸重复单元组成的结构域,单元拷贝数因无毒基因而异。该结构域对多数寄主植物HR诱发起决定作用[8]。此外,该类无毒基因许多成员C端存在类似于真核生物亮氨酸拉链(Leucinezipper)结构域、若干细胞核定位序列(Nuclearlocalizationsequence),以及一个转录激活结构域(Transcription alactivationdomain)。这些结构域能在植物体内起相应作用,且为激发HR必需[9,10]。White研究小组最近研究发现,AvrXa7具有双链DNA结合蛋白活性。因此,,甚至相关的同家族

怎么确定已知蛋白会与什么基因的启动子结合

怎么确定已知蛋白会与什么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如果已知序列,只是想验证它俩的结合,可以用emsa.如果你是只知道你的蛋白,想钓出你的基因,用chip.具体的试剂和步骤你上网搜搜吧~自己实验室,样品有差异,还是要再优化的emsa,DNA核苷酸探针用g-32P和T4多核苷酸激酶来作末端标记,将纯化的蛋白和细胞粗提液和32P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一同保温,在非变性的聚丙烯凝胶电泳上,分离复合物和非结合的探针.DNA-复合物或RNA-复合物比非结合的探针移动得慢.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依研究的结合蛋白的不同,可是双链或者是单链.当检测如转录调控因子一类的DNA结合蛋白,可用纯化蛋白,部分纯化蛋白,或核细胞抽提液.ChIP,在生理状态下把细胞内的DNA与蛋白质交联在一起,通过超声或酶处理将染色质切为小片段后,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将与目的蛋白相结合的DNA片段沉淀下来.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一般包括细胞固定,染色质断裂,染色质免疫沉淀,交联反应的逆转,DNA的纯化,以及DNA的鉴定.因为ChIP实验涉及的步骤多,结果的重复性较低,所以对ChIP实验过程的每一步都应设计相应的对照,而且对结果的分析也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基因密码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我的基因密码我不知道、

人体里各种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码。基因密码储存在细胞核里的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码通过(转录)合成出核糖核酸(简称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质,所合成出的蛋白质可以是催化细胞里新陈代谢过程的酶类,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从而由这些活性蛋白质进一步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以上所说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被称之为“中心法则”。基因密码是以三联体形式存在于DNA分子中,以DNA为子中相邻的三个碱基代表一个密码子。碱是一共有四种,它们是腺嘌呤,乌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来表示。任何三个碱基相邻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个三联体密码,一系列的三联体密码构成基因密码。每一个三联体密码都具有一定意义,有的代表转录的起始,有的代表转录的终止,但是大多数三联体密码分别代表一种氨基酸的密码。所以说,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的基因密码,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生命活动进化的信息结晶。理论上,可以用人的基因和别的生物的基因合成而生成另外一中生物。但是伦理道德上是不允许的,这就跟克隆人一样都是不可行的。

简述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后在蛋白质中表达的过程

dna转录到mrna,mrna上带有密码子三联体,一个三联体对应一个氨基酸,mrna跑到核糖体(核糖体具有大小亚基,mrna的通道在其中贯穿)上开始翻译,第一个三联体密码子为起始密码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而trna上有反密码子他携带氨基酸根据mrna的密码子开始按顺序结合到肽链上,最后翻译结束的信息来自终止密码。最终dna上的信息以多肽的方式表现出来,多肽再经过空间折叠就成为有活性的蛋白质分子。望采纳。谢谢。

基因密码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有说“亲生子女像父母”等等,以上事实说明代的遗传特征可以传给下一代,是什么物质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根据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亲代的遗传特征是通过生殖细胞果所携带的基因密码传递给下一代。实际上,除了生植细胞之外,一切生物的体细胞里也有基因密码存在,起着调节生命新陈代谢过程的作用。人体里各种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码。基因密码储存在细胞核里的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码通过(转录)合成出核糖核酸(简称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质,所合成出的蛋白质可以是催化细胞里新陈代谢过程的酶类,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从而由这些活性蛋白质进一步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以上所说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被称之为“中心法则”。基因密码是以三联体形式存在于DNA分子中,以DNA为子中相邻的三个碱基代表一个密码子。碱是一共有四种,它们是腺嘌呤,乌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来表示。任何三个碱基相邻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个三联体密码,一系列的三联体密码构成基因密码。每一个三联体密码都具有一定意义,有的代表转录的起始,有的代表转录的终止,但是大多数三联体密码分别代表一种氨基酸的密码。所以说,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的基因密码,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生命活动进化的信息结晶。

人体基因密码是什么

根据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亲代的遗传特征是通过生殖细胞果所携带的基因密码传递给下一代。实际上,除了生植细胞之外,一切生物的体细胞里也有基因密码存在,起着调节生命新陈代谢过程的作用。人体里各种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码。基因密码储存在细胞核里的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码通过(转录)合成出核糖核酸(简称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质,所合成出的蛋白质可以是催化细胞里新陈代谢过程的酶类,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从而由这些活性蛋白质进一步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以上所说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被称之为“中心法则”。基因密码是以三联体形式存在于DNA分子中,以DNA为子中相邻的三个碱基代表一个密码子。碱是一共有四种,它们是腺嘌呤,乌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来表示。任何三个碱基相邻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个三联体密码,一系列的三联体密码构成基因密码。每一个三联体密码都具有一定意义,有的代表转录的起始,有的代表转录的终止,但是大多数三联体密码分别代表一种氨基酸的密码。所以说,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的基因密码,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生命活动进化的信息结晶。

基因捕获的基本原理

基因捕获的基本原理:基因捕获的方法酷似以报告基因为诱饵来捕获基因。其基本过程是将一含报告基因的DNA 载体随机插入基因组,从而产生内源基因失活突变,并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激活提示插入突变的存在,及突变内源基因表达特点。通过筛选得到的插入突变的ES 细胞克隆经囊胚注射转化为基因突变动物模型,进而分析表型来研究突变基因功能。每一种ES 细胞克隆中含有不同的突变基因,在短期内可建立大量含不同基因突变的ES 细胞克隆库。突变基因的序列可通过基于PCR 的一些方法鉴定,同时还可能发现一些在体内表达或不表达的新基因。基因捕获的分类:增强子捕获载体含有一个最小的启动子和翻译起始位点,当载体整合到顺式增强子元件附近时,此增强子将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 。对报告基因在体内表达的ES 细胞系插入位点进行克隆鉴定发现插入位置邻近编码序列。关于增强子捕获的诱变比率还未见报道,但插入的性质预示由增强子捕获产生功能失活的突变比率较低,因此,增强子捕获载体在小鼠体系中未得到广泛应用。启动子捕获载体通常由不含启动子成分的报告基因和一筛选标记基因组成,只有当载体插入到内源基因编码区序列中产生融合转录本时报告基因才可能表达 。因而启动子捕获的致突变比率很高。然而载体插入到外显子的频率非常低,捕获效率较增强子捕获至少低200倍。故载体中通常含有一个筛选标记基因,如新霉素抗性基因( neo) 或β-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 与neo 的融合基因(β-GEO) ,保证载体插入的细胞克隆被筛选保留。由于插入发生在DNA 转录区,克隆插入位点就可确定突变基因。基因捕获载体中在无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上游和下游分别含有剪接受体( splice acceptor ,SA) 和多聚腺苷酸加尾序列(polyA) ,当含有顺式作用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被捕获基因转录激活时,载体中SA 与内源基因剪接供体( splice donor ,SD) 作用产生上游内源基因编码序列与报告基因融合转录本,使内源基因发生突变,同时报告基因的表达提示内源基因的表达特点。融合转录产物可作为克隆突变基因序列的模板。由于插入发生在内含子中,基因捕获的效率较启动子捕获至少提高50 倍。然而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 的发生会导致低水平的野生型转录本产生而形成减效等位基因突变 。

真核基因表达及调控不需要A转录因子B衰减子C启动子D沉默子E增强子

衰减子(attenuator):细菌E.coli的trp操纵子中第一个结构基因与启动序列P之间有一衰减子区域。Trp操纵子的序列1中有两个色氨酸密码子,当色氨酸浓度很高时,核蛋白体(核糖体)很快通过编码序列1,并封闭序列2,这种与转录偶联进行的翻译过程导致序列3、4形成一个不依赖ρ(rho)因子的终止结构---衰减子。(转录衰减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调控机制)。故选择B

在原核生物基因组DNA链上缺少下列哪种顺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增强子最早是在SV40病毒中发现的长约200bp的一段DNA,可使旁侧的基因转录效率提高100倍,其后在多种真核生物,甚至在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增强子。

在真核基因染色质中,对基因转录起调控作用的是增强子,启动子还是核酶还是转录因子啊?

增强子和启动子和转录因子都对基因转录起调控作用,增强子和启动子是染色体上的元件,而转录因子本质是蛋白,通过与启动子和RNA聚合酶相互作用影响转录起始.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