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DNA是基因的携带者吗?

不是。DNA和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人体当中的细胞成分组织,而DNA是身体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物质,DNA也是一种遗传的载体,可以通过人体细胞来决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就是它们的不同之处。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 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的什么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的产物。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1994年中科院曾邦哲提出系统遗传学概念与原理,探讨猫之为猫、虎之为虎的基因逻辑与语言,提出基因之间相互关系与基因组逻辑结构及其程序化表达的发生研究。

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是怎样的??

DNA与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不是基因,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扩展资料:基因是具有具有遗传效应的基本DNA单位,所以说基因是一个遗传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它在染色体上是是成线性排列分布的。所以说基因构成DNA或者基因构成染色体都是不完善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就更简单了,因为除了某些RNA病毒,其他的所有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所以说是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基因片度,还是从基因的概念上分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这个基因片段就是那个能完整表达,控制某一形状的完整包含某个基因的DNA片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

同卵双胞胎基因相似度是多少

亲兄弟姐妹的基因相似度一般大概有25%。人与人之间的基因相似度:人与人的基因差异极小,约为0.01%,而相似程度高达99.99%。但人与人之间却有210万个不同的基因序列。正是这种序列差异使得人们分为肤色不同、面貌不同、各种遗传特征不同的人。扩展资料:判定亲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孟德尔遗传的分离律。按照这一规律,在配子细胞形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各自的配子细胞。精、卵细胞受精形成子代,孩子的两个基因组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因此同对的等位基因也就是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鉴定结果如果符合该规律,则不排除亲生关系,若不符合,则排除亲生关系,变异情况除外。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

基因与DNA的具体区别有哪些?

基因是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原核细胞的拟核是一个长dna分子。真核细胞核中有不止一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不过它们一般都比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性状的几乎所有蛋白质和rna分子的全部遗传信息;编码和设计生物有机体在一定的时空中有序地转录基因和表达蛋白完成定向发育的所有程序;初步确定了生物独有的性状和个性以及和环境相互作用时所有的应激反应.除染色体dna外,有极少量结构不同的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极少数为rna.

基因是什么? DNA又是什么?

DNA与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不是基因,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扩展资料:基因是具有具有遗传效应的基本DNA单位,所以说基因是一个遗传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它在染色体上是是成线性排列分布的。所以说基因构成DNA或者基因构成染色体都是不完善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就更简单了,因为除了某些RNA病毒,其他的所有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所以说是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基因片度,还是从基因的概念上分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这个基因片段就是那个能完整表达,控制某一形状的完整包含某个基因的DNA片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

dna和基因的关系是?

DNA与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不是基因,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扩展资料:基因是具有具有遗传效应的基本DNA单位,所以说基因是一个遗传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它在染色体上是是成线性排列分布的。所以说基因构成DNA或者基因构成染色体都是不完善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就更简单了,因为除了某些RNA病毒,其他的所有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所以说是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基因片度,还是从基因的概念上分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这个基因片段就是那个能完整表达,控制某一形状的完整包含某个基因的DNA片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

基因就是DNA吗

不是。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DNA 的结构:由一对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糖 -磷酸链在螺旋形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扩展资料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还可将有关抗原的DNA导入活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受免疫应激后的宿主体内生长可产生弱毒活疫苗,具有抗原刺激剂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等优点。抗生素在治疗疾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数量的增加,用传统方法发现新抗生素的几率越来越低。为了获取更多的新型抗生素,采用DNA重组技术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疫苗、抗生素等防治药物不仅在有效控制疾病,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也往往优于以传统方法生产的同类药品。人类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相关,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则既可达到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和原始性,又可使诊断和治疗工作达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目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氧核糖核酸

染色体、 DNA(染色体上的DNA)、基因的关系如何?

染色体、DNA(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关系如下: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在DNA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严格意义上来讲,DNA并只存在于染色体上。在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也有少量DNA。

遗传物质,基因,DNA的区别和联系?

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还有rna,但染色体上包含的是蛋白质和dna,染色体包含有dna,dna上可以包含多个基因。

遗传物质,基因,染色体,DNA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遗传物质是生物体内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遗传功能)的DNA片段。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即核蛋白)的组合物。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由脱氢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脱水聚合而成的长链状大分子物质,其中具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即为基因。打个比方。一张载有软件的光盘就如同一个染色体,光盘不是软件,如同染色体本身不是遗传物质一样,染色体只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光盘中的软件就是遗传物质DNA,如同DNA装载在染色体中一样。软件中具有各种功能的语句就如同基因。一个软件由许多的语句组成,就如同许多基因片段组成DNA一样。

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结构。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只是DNA分子链的一部分。一个染色体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经过细胞周期中的细胞间期复制后就会有两个DNA分子。而一个DNA分子上会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而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看完了好评我哦~~

谁能帮我描述一下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位置,详细点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染色体包含了DNA,DNA包含了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又DNA和蛋白质组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DNA都是在染色体中,也有一些游离的闭合环状DNA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些DNA并不形成染色体,而原核生物不含有染色体(高中而言),只含有环状的DNA基因是DNA上的片段,就是DNA上可以决定某一性状的DNA片段,并不是所有的DNA都是基因,基因只是DNA上的一部分

基因DNA染色体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基因DNA染色体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是:1.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者两个DNA。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

请回答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即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具体性状的DNA片断.因此:染色体>DNA>基因. 故答案为:染色体主要有蛋白质和DNA组成,DNA分子中的特定片断称为基因,每条染色体上含多个基因.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DNA是由基因和什么组成的?

a. DNA是由核酸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体。 b. 每一种核酸由三个部分所组成:含氮盐基+五碳糖+磷酸根。 c. 核酸的含氮盐基又可分为四类:鸟粪嘌呤(G)、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 d. DNA的四种含氮盐基组成具有物种特异性。即四种含氮盐基的比例在同物种不同个体间是一致的,但再不同物种间则有差异。 e. DNA的四种含氮沿基比例具有奇特的规律性,每一种生物体DNA中 A≈T C≈G 加卡夫法则。 生命的遗传奥秘茂藏在DNA和RNA中 现在人们都知道DNA和RNA是遗传物质,但是什么叫DNA呢?其实DNA和RNA是一种核酸的东西,因为它藏在细胞核内,又具有酸性,因为在它刚被发现的时候就被称为核酸。 核酸是一个叫米歇尔的瑞士青年化学家发现的,那还是1869年的事,到了1909年,一位美国生化学家又发现核酸中的碳水化合物有两种核糖分子,因此核酸也有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酸,英文缩写就是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DNA一般只在细胞核中,而RNA除了在细胞核中外,还分布在细胞质中。 DNA和RNA与生物遗传基因细菌学家艾弗里通过研究肺炎球菌转化时,偶然发现了DNA,就是那个被很多人找了很久的基因物质。在DNA上带着生命的遗传秘密的基因物质,这样,对于到底什么是决定生命遗传现象的探索,终于到了揭开秘密的时候了,这时已是20世纪40年代。 组成DNA的4种核苷酸的排列组合顺序大有奥秘 解开DNA的秘密 当发现基因就是DNA后,人们还是想知道,这个DNA是怎么样的一种东西,它又是通过什么具体的办法把生命的那么多信息传递给新的接班人的呢? 首先人们想知道DNA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总是爱这样刨问底。结果有一个叫莱文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DNA是由四种更小的东西组成,这四种东西的总名字叫核苷酸,就像四个兄弟一样,它们都姓核苷酸,但名字却有所不同,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这四种名字很难记,不过只要记住DNA是由四种核苷酸只是随便聚在一起的、而且它们相互的连接没有什么规律,但后来核苷酸其实不一样,而且它们相互组合的方式也千变万化,大有奥秘。

同卵双胞胎基因是完全相同吗??

不一定,事实上,同卵双胞胎虽然在理论上来讲为单合子发育而来,但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导致基因突变,比如辐射、感染等。如果发生基因突变,那么广义上双胞胎的遗传基因就不同了。虽然概率很低,但不是没有可能。顺带一提,同卵双胞胎的遗传性状不一定相同,这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希望能帮到你。

解释一下染色体、染色质、DNA和基因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的,染色质就是存在细胞核中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脱氧核酸,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基因是dna片段,目的基因转录到mrna,然后进行翻译,形成蛋白质。

简述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这个和我之前回答的一个问题相类似,先复制粘贴一段。基因(gene)的定义如下:Individual segments of the entire DNA sequence are transcribed into separate mRNA molecules, with each segment coding for a different protein. Each such DNA segment represents one gene. (Alberts, B., Johnson, A., Lewis, J., Raff, M.,Roberts, K., Walter, P.,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Fifth edition, Page 7)上文是我分子生物学的课本节选,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基因的普遍定义是指DNA分子的某个可以被转录成mRNA并翻译成蛋白质(整个转录翻译的过程又被称为是基因表达)的一个片段。换言之,一个DNA分子中可以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基因,生命体中每个细胞都会选择性的表达其中的某一些基因,从而构成不同细胞的不同特点。简单来说,基因在生物的细胞中(不仅仅是体细胞,是所有的细胞哦)都只是一个小小的DNA片段而已。那么染色体(chromosome)又如何呢?定义如下(课本正文当中没找到给你抄一段glossary里面的定义吧):Structure composed of a very long DNA molecule and associated proteins that carries part (or all) of the hereditary information of an organism. Especially evident in plant and animal cells undergoing mitosis or meiosis, during which each chromosome becomes condensed into a compact rod-like structure visible in the light microscope.(Alberts, B., Johnson, A., Lewis, J., Raff, M.,Roberts, K., Walter, P.,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Fifth edition, Page G:7)这个定义明显就和之前基因的定义完全不同了。如上文所述,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特殊的“结构”,由长链的DNA分子和相关的蛋白质构成,并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染色体明显比基因大了很多,而且基因只是DNA片段,而染色体则是整个DNA分子加上蛋白质联合构成的复合体。尤其是在动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当中的细胞,染色体会聚拢成棒状(这里是可以从光学显微镜中看到的哦)。换言之,基因<DNA<染色体,基因是DNA片段,DNA是双链核糖核酸分子,染色体是DNA和相关蛋白的复合体。

基因和DNA有什么关系

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部分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脱氧核糖核酸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信息储存。可以说DNA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什么是基因组DNA?包括什么?

基因组是指包含在生物体中的DNA(部分病毒是R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又称基因体(genome),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更精确地讲,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中的完整的DNA序列。基因组一词可以特指整套核DNA(例如,核基因组),也可以用于包含自己DNA序列的细胞器基因组,如粒线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 1920年,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汉斯·温克勒(Hans Winkler)首次使用基因组这一名词。原理简介详细内容《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对“基因组”的释义: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病毒粒子所含的全部DNA分子或RNA分子。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单位,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蕴藏着生命的奥秘。始于1990年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原计划于2005年完成。各国所承担工作比例约为美国54%,英国33%,日本7%,法国2.8%,德国2.2%,中国1%。此前,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于2000年6月完成,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数目约为2.5万个,远少于原先10万个基因的估计。人类基因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基因组序列图首次在分子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了一份生命“说明书”,不仅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基石,推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而且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理论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2.5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应用实例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 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健康状 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作物。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

染色体、基因、DNA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象一根绳子(由DNA组成)一样对折,是一条,两条是一对,这就是染色体.多对染色体就组成了基因.更详细的你自己学吧!基因和染色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细胞内所有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保持染色体组的完整性对于任何生物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基因可以缺失,很多情况下并不致死,但染色体既不能多也能少,仅仅某条染色体的一小部分缺失,往往也是致命的,因为你已经丢掉了成百上千个基因。1.控制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是DNA,而基因则是指控制某一性状的DNA片段。2.基因位於染色体上,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不同的基因,它们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3.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通常是成对的,分别位於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例如控制豌豆的种子颜色、人的耳垂位置等的基因皆分别位於成对的染色体上。人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在男性与女性中都是一样的,叫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两种类型,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为XX染色体,男性为XY染色体。DNA是染色质中的主要成分,是遗传物质基础。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DNA含量是恒定的,这是和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相关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简述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存在于细胞核内;一个人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上有23对染色体;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个DNA上有三万多个基因。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DNA与基因的关系: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扩展资料: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因百度百科-染色体百度百科-DNA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

由大到小:染色体>DNA>基因有个东西叫做核苷酸,几百万个核苷酸组成DNA。一段一段的DNA叫做基因。基因只有几百到几千个核苷酸。一条DNA很长很长很长很长……有很多很多很多不同的基因。当DNA在蛋白质帮助下把自己卷起来,卷的很紧凑的时候,,一条很长很长很长的DNA就变成一个很大,很短,X型的染色体。(这样就可以吧一大堆DNA塞进细胞核里了!)所以,其实他们是一个同一个东西组成的。只是大小形状的问题……打个比方:一条很长的毛线(DNA),你剪下一小段。那个一小段叫做基因。你把毛线卷成毛线球,毛线球就是染色体。有疑问欢迎追问~

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①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②: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 ③DNA与基因的关系: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基因中有成百上千对脱氧核苷酸.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基因就是DNA吗

不是。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DNA 的结构:由一对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糖 -磷酸链在螺旋形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扩展资料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还可将有关抗原的DNA导入活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受免疫应激后的宿主体内生长可产生弱毒活疫苗,具有抗原刺激剂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等优点。抗生素在治疗疾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数量的增加,用传统方法发现新抗生素的几率越来越低。为了获取更多的新型抗生素,采用DNA重组技术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疫苗、抗生素等防治药物不仅在有效控制疾病,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也往往优于以传统方法生产的同类药品。人类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相关,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则既可达到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和原始性,又可使诊断和治疗工作达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目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基因的关系

DNA和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人体当中的细胞成分组织,而DNA是身体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物质,DNA也是一种遗传的载体,可以通过人体细胞来决定基因。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是一种分子,双链结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DNA的有机物,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的结构像一个旋螺形的梯子,DNA的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就是它们的不同之处。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是什么?

染色体、DNA(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关系如下: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在DNA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严格意义上来讲,DNA并只存在于染色体上。在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也有少量DNA。

DNA就是基因吗

DNA就是基因吗   DNA就是基因吗,相信大家都听过基因,也对基因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大家听过DNA吧,大家知道DNA和基因是同一种东西还是不同的东西吗,DNA就是基因吗?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DNA就是基因吗1   染色体和DNA是一些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染色体是遗传信息(DNA)的载体,即DNA通常位于染色体中;至于DNA,它是一种特征性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编码各种蛋白质,因此DNA含有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该基因是一个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也就是说,DNA中含有许多基因,每个基因都对应一个特征,如果蝇的遗传基因,红眼基因,它们在DNA和DNA在染色体中。    基因(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带有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信息的表现。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这涉及基因工作组的力量,人类的基因工作组与果蝇的基本相似)。    基因历史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 Johansen,1859~1927)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自从RNA病毒发现之后,基因的存在方式不仅仅只存在于DNA上,还存在于RNA上。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1994年中科院曾邦哲提出系统遗传学概念与原理,探讨猫之为猫、虎之为虎的基因逻辑与语言,提出基因之间相互关系与基因组逻辑结构及其程序化表达的发生研究。   DNA就是基因吗2    基因分类    结构基因   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碱基序列。    (1)原核生物结构基因: 连续的,RNA合成不需要剪接加工;    (2)真核生物结构基因: 由外显子(编码序列)和内含子(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    非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两侧的一段不编码的DNA 片段(即侧翼序列),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1)顺式作用元件: 能影响基因表达,但不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    其中包括:    启动子: 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DNA序列。有方向性,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上游启动子元件: TATA盒上游的一些特定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与这些元件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效率。    反应元件: 与被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并能调控基因表达的特异DNA序列。    增强子: 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增强转录活性,在基因任意位置都有效,无方向性。    沉默子: 基因表达负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抑制转录活性。    Poly(A)加尾信号: 结构基因末端保守的AAUAAA顺序及下游GT或T富含区,被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识别,在mRNA 3′端加约200个A。    (2)反式作用因子: 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顺式作用元件,并影响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或RNA。

每个dna上有几个基因

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关于DNA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如人体细胞46条染色体,基因却又2万多个,说明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2、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3、DNA是由重复的核苷酸单元组成的长聚合物,链宽2.2到2.6纳米,每个核苷酸单体长度为0.33纳米。尽管每个单体占据相当小的空间,但DNA聚合物的长度可以非常长,因为每个链可以有数百万个核苷酸。例如,最大的人类染色体,含有近2.5亿个碱基对。

DNA与基因的关系

DNA与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不是基因,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扩展资料:自从RNA病毒发现之后,基因的存在方式不仅仅只存在于DNA上,还存在于RNA上。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氧核糖核酸百度百科——基因

DNA和基因一样吗?

不一样。基因是DNA上的小片段,控制性状。DNA是遗传物质,它上面控制个个性状的小片段叫基因。

dna是基因吗?

DNA和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人体当中的细胞成分组织,而DNA是身体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物质,DNA也是一种遗传的载体,可以通过人体细胞来决定基因。扩展资料: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自从RNA病毒发现之后,基因的存在方式不仅仅只存在于DNA上,还存在于RNA上。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氧核糖核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

DNA和基因哪个比较大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我们知道DNA李有好多基因,但是DNA比基因大么? 解析: 不是大不大的问题啊. 这是没法比较的.你自己看吧 DNA是由4种碱基(A、G、T、C)排列而成的。每个DNA分子都包含螺旋结构的双股链。 DNA并非全部都具有遗传意义,DNA上有遗传意义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包含一定数量的碱基,每条染色体中大约有1.5亿个碱基,每个细胞大约有30亿个碱基。基因的长度各不相同,有可能包含数千个碱基,也可能有上万个。 每个人类体细胞中的细胞核里包含有分别来自父体和母体的两套染色体,基因组就是每一套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人类基因组含有多达6万-10万个基因。基因组包括有机体的全部遗传密码,换句话说,基因组是制造一个有机体的最完整的自然指令,是一个物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基因,作为基本的遗传单位,决定着一个人眼睛的颜色、耳朵的大小,以及脑容量等所有的人体生理特征和一些行为特征。更重要的是,人类所患的已发现的数千种疾病,都与人所携带的基因有关。只要人体基因中的30亿分之一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疾病。其中在最小的第21号染色体上,约有不到300个基因,科学家已发现它们与白血病、先天性痴呆、肌肉萎缩、躁郁症等许多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相关。基因受损或基因缺失将导致生理缺陷、易于生病或对药物产生有害的反应。 人的生长、生殖、发育、衰表、病变等与基因密切相关,弄清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将为征服癌症、艾滋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痴呆、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病症铺平道路。 在基因研究的所有新发现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人的基因与动物、细菌的基因有很多是一样的。例如,人与老鼠有90%相同的基因,人与猩猩的相同之处更是高达98%。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更少,只有0.2%。就是这个微小的基因差异,让每个人的外貌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也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多彩的世界”。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区别与关系。

区别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圆柱状或杆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2、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是一种分子,双链结构。3、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关系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存在于细胞核内;一个人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上有23对染色体;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个DNA上有三万多个基因。扩展资料特点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以其浓缩形式在细胞中心排列),染色体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在此之前,每个染色体已被复制一次(S阶段),原来的染色体和其拷贝互称姐妹染色体,两个染色体通过着丝点(粒)连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染色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

DNA就是基因吗

说到DNA,不少人会说:那不就是基因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DNA和基因是两个频繁使用的科学词汇,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又绝不能把DNA等同于基因。打个比方,将一根长长的钢丝,每隔一段绕成包含几个圈的弹簧圈,这时的钢丝除有直的部分外还有弹簧圈,尽管弹簧圈是由钢丝绕成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弹簧圈等同于钢丝。DNA与基因就如同弹簧圈与钢丝:基因是DNA构成的,但绝不能把DNA都看作基因。 那么,DNA究竟是什么呢?它的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类大分子,因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而且具有酸性,因此得名“核酸”。构成DNA的结构单位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又由三种成分组成,即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因碱基不同,脱氧核糖核苷酸共有四种,即腺嘌呤(简称A)、胞嘧啶(简称C)、胸腺嘧啶(简称T)和鸟嘌呤(简称G)碱基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个核苷酸中的糖和另一个核苷酸中的磷酸搭成“骨架”,而碱基在“骨架”的内侧。“骨架”把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三种物质连成了一条长链,这条长链就叫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一个DNA分子中有两条这样的长链,它们靠碱基连接在一起。一条链上的A一定与另一条上的T相连,这条链上的G肯定与那条链上C相接,这种相连接的方式就称为碱基互补。一个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形成的DNA分子,还要向右相互缠绕成麻花形,称为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由DNA构成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DNA都能构成基因。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在人类的整个基因组中,构成基因的DNA不足30%,70%以上的DNA并不构成基因。而在其他一些生物中,情况更是不可思议。如两栖类动物和显花植物的细胞中,DNA的含量要比人类多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可构成基因的DNA居然不到总量的10%。但在一些单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中,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有些细菌、病毒(噬菌体)的DNA在构成基因中的利用率居然超过了100%!原来,在它们的基因组中,有些DNA既是第一个基因的组成部分又是第二个基因的组成部分,这些DNA成分在不同基因中会被重复利用,出现了基因中套着基因的情况。 细胞中的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大致就是这样。但是在一些非细胞生物,即生物与非生物的过渡类型,如烟草花叶病毒(TMV)、SARS病毒、人类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它们的基因并不是DNA构成的,而是由RNA构成。从这里我们更可以知道,不能将DNA和基因等同起来。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d2d64e1d428f1dc475649040a60c7657";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DNA和基因是同一个概念吗

DNA和基因细分的话不是同一个概念。1、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deoxyribonucleic acid),是一种分子,双链结构,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成分为:脱氧核糖、磷酸及四种含氮碱基)组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而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2、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3、可以说基因是DNA的一部分。

基因和dna的关系是什么?

DNA与基因的关系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不是基因,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扩展资料: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就更简单了,因为除了某些RNA病毒,其他的所有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所以说是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基因片度,还是从基因的概念上分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这个基因片段就是那个能完整表达,控制某一形状的完整包含某个基因的DNA片段。遗传因子是包含某种的全部遗传信息,生物就是通过遗传因子将遗传信息有秦代传给子代的,所以呢,很难说基因是遗传因子的,对于细菌而言,它们的遗传因子就主要是细胞内的那个环状DNA。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

基因组图谱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有什么区别?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胁庑颍范蕉说腸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同卵双胞胎是谁的基因决定的

  同卵双胞胎是指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相遇结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然后这个受精卵分为两个,从而形成两个胚胎。因为两个胚胎是出自同一个受精卵,所以基因物质和染色体都是一样的。那么,同卵双胞胎是谁的基因决定的呢? 同卵双胞胎是谁的基因决定的   双胞胎的成因,主要是由女性的基因决定的。双胞胎的成因有两个,一个是女性超排卵,正常女性一个月经周期只能有一个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一个卵子。在双胞胎的时候,会同时排出两枚卵子,而两枚卵子同时受精而形成双胞胎,这叫异卵双胎。   另一个是受精卵在早期分裂的时候,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两个,形成两个胚胎,而出现单卵、双胞胎这样的情况。双胞胎出生是一种概率比较小的事件,但是往往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种遗传携带的基因常常在女性,使得排卵期超排卵、受精卵形成以后多个分裂。所以,双胞胎是女性的基因决定的。   孕妈妈发生妊娠糖尿病及妊娠高血压的几率比较高,所以,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要少吃,口味重及太咸的食物也要避免。因为肚子里怀了两个宝宝的关系,妈妈更容易出现尿频、便秘的问题,所以,睡前可少喝一点水,以免半夜要爬起来很多次。   怀双胞胎不代表妈妈要加倍吃才能满足胎儿成长的需求,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妈妈每天均衡摄取六大类的食物是最重要的,可以多补充叶酸,怀孕中后期多补充钙、铁及DHA等营养素。 同卵双胞胎什么时候分化   对于怀同卵双胞胎的女性,到底在什么时候进行分裂得因人而异。有的同卵双胞胎分裂时间比较早,可能在怀孕35天之前就已经分裂。但是有些女性怀孕以后,同卵双胞胎分裂的时间可能比较晚,要在怀孕40天以后才看到完全分裂。   在怀孕40天左右检查彩超,可能只看到一个孕囊样组织,而再次复查的时候,却发现宫腔内有两个孕囊出现。一般怀同卵双胞胎的女性,胎儿在出生以后,其性别血型是可能都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胎儿的长相和发育也基本类似。双胞胎的孕妇一定要严密定期进行产检,以避免合并症的出现。   从外貌、性格、身材等方面很难区分同卵双胞胎。但是同卵双胞胎的dna和指纹是不同的。虽然以前的研究集中在研究精子和卵子中可以传给后代的基因变化或基因突变,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体细胞突变。   这些突变,也称为复制错误,可以发生在胎儿发育的早期阶段,但是因为它们不存在于胎儿生殖细胞中,所以不能传给后代。其他研究表明,化学变化或表观遗传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基因表达,这导致双胞胎不完全相同。

基因组物理图谱,遗传图谱有什么区别,有何用途?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基因组图谱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有什么区别?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采用了人的什么细胞?多少个?不同种族人的都测了吗?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66.html?wtp=tt

基因鉴定技术的技术应用

近一个世纪以来,指纹技术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但罪犯越来越狡猾,许多作案现场没有留下指纹。现在有了DNA指纹鉴定技术,只要罪犯在案发现场留下任何与身体有关的东西,例如血迹和毛发,警方就可以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将其擒获,准确率非常高。DNA鉴定技术在破获强奸和暴力犯罪时特别有效,因为在此类案件中,罪犯很容易留下包含DNA信息的罪证。根据DNA指纹破案虽然准确率高,但也有出错的可能,因为两个人的DNA指纹在测试的区域内有完全吻合的可能。因此在2000年英国将DNA指纹测试扩展到10个区域,使偶然吻合的危险几率降到十亿分之一。即使这样,出错的可能性仍未排除。基因鉴定技术中的亲子鉴定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试验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如A型、O型血的人受大肠杆菌感染后,B抗原可能呈阳性。因此,其应用价值有限。DNA检验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故受到了法医物证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哪些?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由DNA的多态性,致使DNA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的酶切位点,又称为多态性位点。最早是用SouthernBlot/RFLP方法检测,后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酶酶切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2.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shift),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资料,http://www.bio1000.com/zt/product/millipore.htmlmillipore,默克密理博,,millipore公司,反渗透纯水系统,millipore纯水系统

常用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有哪些

1、焦磷酸测序法 测序法的基本原理是双脱氧终止法,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可靠方法,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 但其过程繁琐、耗时长,灵敏度不高,对环境和操作者有危害,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焦磷酸测序法适于对已知的短序列的测序分析,其可重复性和精确性能与SangerDNA测序法相媲美,而速度却大大的提高。 焦磷酸测序技术产品具备同时对大量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的能力。为大通量、低成本、适时、快速、直观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和临床检验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技术操作平台。 2、微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该方法为将样品作大倍数稀释和细分,直至每个细分试样中所含有的待测分子数不超过1个,再将每个细分试样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聚合酶链反应后,通过基因芯片逐个计数。 该方法为绝对定量的方法。 3、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该法一般用于检测已知的突变位点。 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 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由1983年美国Mullis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由其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即简易DNA扩增法,意味着PCR技术的真正诞生。 到如今2013年,PCR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 1976年,台湾科学家钱嘉韵,发现了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为PCR技术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PCR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C左右)。 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 基于聚合酶制造的PCR仪实际就是一个温控设备,能在变性温度,复性温度,延伸温度之间很好地进行控制。 4、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是基于发生错配的杂合双链DNA与完全匹配的纯合双链DNA解链特征的差异而进行检测的,可检测出含有单个碱基的置换、插入或缺失的异源双链片段。 与测序法相比,该法简单、快速,不仅可用于已知突变的检测,还可用于未知突变的扫描。 但只能检查有无突变,不能检测出突变类型,结果判断容易出错。 5、单链构象异构多态分析技术 依据单链DNA在某一种非变性环境中具有其特定的第二构象,构象不同导致电泳的迁移率不同,从而将正常链与突变链分离出来。 与测序法相比,灵敏性更高。

请问什么是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有什么方式?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又称DNA诊断,是利用DNA重组技术,直接从DNA水平来检测人类疾病的新的诊断手段。人体基因组的类型早在受精卵开始时就已形成,因此在人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只要获得受检者的基因DNA,应用恰当的DNA分析技术,便能鉴定出缺陷的基因。例如α-地中海贫血的Bart"s综合症是由于编码α-珠蛋白的α1和α2基因缺失引起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等位基因寡核苷酸(PCR-ASO)技术,可以判断是否患有该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珠蛋白Bs基因第6个密码子突变,可以应用限制酶MstII识别法予以诊断;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的连锁分析,可推测一个家庭成员和胎儿是否携带有遗传病,这一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地中海贫血病、苯丙酮尿症等多种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同时,DNA诊断技术也被扩大用于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只要找出传染病原的特异性DNA,制成试剂与患者体液反应,如呈阳性便表明患者已感染有该病菌。目前已有结核杆菌、淋球菌、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几十种疾病可采用此技术进行诊断,并正在推出可检测几百种疾病的基因(DNA)芯片,将使检测诊断的规模得到飞跃扩展,这将是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后最直接最大的用途。 应用基因诊断还可以诊断出潜在的病原感染者,为病人的早期对症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例如家养宠物感染弓形虫病可导致孕妇习惯性流产、早产、死产、或畸胎,基因诊断可以很快查出病原感染者。基因诊断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防止一些遗传病出现,减轻症状或得到及时医治。 例如产前诊断可用于早期胎儿的遗传病诊断,如果发现"症状"便可及早中止妊娠,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基因诊断具有高亲和性、高度精确性、高度敏感性和高度集成性的优点。首先,基因诊断可用于研究基因差异表达,对有组织和分化阶段特异性表达的基因进行检测;其次,基因诊断不仅可对某些疾病作出准确检测,还能对疾病的易感性、发病类型和阶段、感染性疾病以及疾病抗药性作出判断;最后,基因诊断还可快速检测不易在体外培养(如爱滋病病毒、各种肝炎病毒等)和不能在实验室安全培养的病原体,并可采用DNA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分型。 遗传病基因诊断大致可分为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两类: ①结构分析 包括染色体异常检测和DNA异常检测,前者如唐氏综合病,后者如地中海贫血症; ②功能分析针对某一基因是否因突变而丧失功能的测定,所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随着不同的基因而不同。过去产前诊断是抽取胎盘中的羊水进行分析,现在可以用PCR方法来对单个细胞进行DNA结构分析,诊断的效率更见提高了。基因诊断还可以用在试管婴儿的早期胚胎上,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取少量细胞进行诊断,这种诊断可以避免终止妊娠带来的痛苦。 但由于疾病的病理生理的复杂性(基因的多功能性、多种功能相互作用等)及人类遗传的多样性(表型所反映的基因型往往是通过极其多样的环境基础和其它重要方式起作用的),目前大多只能以排除法对疾病进行诊断,例如对一种致命的遗传性神经系统错乱症--亨丁顿病,若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确诊为未患此病;或通过对某些有遗传病危险倾向的人的评估(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使其通过饮食或行为改变而预防或减少病情发生。

比尔·盖茨(Bill Gates):未来能超越我的一定是“基因行业”

据外媒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认为,人工智能和基因治疗将是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盖茨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表的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而基因技术则具有治愈艾滋病的潜力。 盖茨还表示,人工智能最令人兴奋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并加速发现对应的疗法以改善病人 健康 状况”。比尔·盖茨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将同时帮助疫苗研发,病症诊断和治疗:“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改善 健康 的潜力,不仅可以帮助治疗罕见的遗传疾病,还可以治疗各种常见的疾病。”什么是基因 基因是包含着一个人所有遗传信息的片段,与生具有,并终身保持不变。这种遗传信息蕴含在人的骨骼、毛发、血液等所有人体组织或器官中。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多种遗传标记用于个体识别。其中短片段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简称STR)由于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扩增片段大小适中,目前已发展为各实验室最主要的个体识别检测标记。  我们所知的亲子鉴定、法医鉴定、身份确认等,都是利用这项技术较成熟的领域。亲子鉴定最先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使其真正得到公众认识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十年光景。1995年,一本名为《人类的精子竞争:性交、自慰与不贞(伦)》的学术著作在美国及世界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了一系列争议,该书作者——美国知名生物学家罗宾·贝克和他的同事马克·贝里斯也因此一夜成名。据统计:1996年,在意大利亲子鉴定仅做了2.4万例,而2000年达到了27万例,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检测结果也令人震惊,竟有高达12%-15%的意大利人与婚内父亲无亲生血缘关系!在美国,1999年全美共进行了28万例父亲身份的亲子鉴定,几乎是十年前的3倍,有28%受测试的男子发现自己不是孩子的父亲。研究结果显示,那些经济状况较差或 社会 地位极差的男性较容易被配偶蒙骗,抚养的其实是第三者的孩子。就受到蒙骗的比例而言,地位较高的男性当中约占1%(美国与瑞士),中等阶级的男性当中占5%-6%(美国与英国),而地位较低的男性当中约占30%(英国、法国、美国)。 DNA个体识别技术的应用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试验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 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 DNA检验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故受到了法医物证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贵州亲子鉴定机构咨迅

基因诊断是什么?

什么叫基因检测,有什么具体内容吗?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近年来令人非常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   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液态生物芯片与微流控技术等 什么是"基因诊断"? 5分 基因诊断 序: 基因诊断又称DNA诊断或分子诊断,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直接检测出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对疾病做出判断。 目前,基因诊断检测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判断、遗传病的基因异常分析。在感染性疾病方面主要有结核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甚至艾滋病等。背景: 基因包括生命的所有信息,是由存在于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由三个碱基对组成包含DNA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近年位于基因的碱基序列的检查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中PCR(聚合酶链反应)等基因扩增技术和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基因序列检测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介绍: 基因诊断是指检测从机体分化分离出的遗传信息来鉴定疾病病因和种类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那些只有一个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检测出基因缺陷或异常就可获得最终诊断。LDL受体异常病、а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等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Huntington(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肌营养不良症等先天性变性疾病及其他的一些遗传病的基因异常情况已经研究清楚了。 遗传性疾病并不都是在出生后马上出现症状。有许多是在长到一定年龄才出现症状。在没有症状时通过对基因的检测,就可发现这个人是否会发病,还可以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最近通过检测羊水、绒毛胎儿血或母亲血中的胎儿细胞或受精卵分裂球,可进行产前诊断。 对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成人病来说,后天的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遗传因素也在疾病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疾病虽然不能单纯用基因异常来解释,但目前认为这些疾病是在某种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再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病的。 基因诊断还用于肝炎等病毒感染和结核菌感染的诊断和分型。而且,药物的疗效是由基因型决定的,药理遗传学也得到飞速发展。每个人都有特异性的DNA序列标记(DNA)指纹图谱),通过对它的检测可以确定人的身份。这项技术已应用于法医学,可以和指纹比美。在法医学领域还可用遗传信息技术来判定血型和性别。 随着基因诊断的进步,可以早期对疾病做出诊断,可现在还未研制出治疗的方法,即使做出诊断,也只会使个人处于迷茫的境地。当然,如果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的话,基因诊断就会发挥巨大的威力,防病于未然。同时还会涉及到隐私权、知情同意、生命的价值等许多深刻的问题。 嗯,就这些了。 基因诊断的原理是什么? 基因诊断基本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是基因诊断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由此可见,进行基因检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需的特异的DNA探针;二是必需的基因组DNA。当两者都变性呈单链状态时,就能进行分子杂交。 基因检测是什么意思呢? 基因检测,就是通过佳学基因的技术测定一个人的基因序列,然后了解它对健康、治疗的影响。 基因检查到底是啥一回事呢?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解疑排忧。篇幅较长。请耐心看完。 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因此,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包括您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密不可分。 大多数人对于健康长寿比较关注,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什么重大疾病。想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和避免疾病的发生。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 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种: (1)基因的后天突变; (2)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遗传的基因缺陷。 第一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有四千多种,通过基因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获得。 第二类疾病是常见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多种癌症等,是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决定我们与前辈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能够发育正常,功能正常。如果一个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个非常小的片断不正常,则可以引起发育异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体依赖身体不断的更新,保证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正常,这些蛋白质互相配合保证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执行。每一种蛋白质都是一种相应的基因的产物。 基因可以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不引起蛋白质数量或质量的改变,有些则引起。基因的这种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蛋白质在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变化,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预测性基因检测即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疾病家庭的遗传史就是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所造成的,所以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这些遗传的易感基因型,理论上,检测准确率达到99.9999%。 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能够正确选择药物,避免药物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还可以提供健康风险管理最好的依据。 当下的我们长期暴露在这些高度污染环境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以及目前身体健康的民众都可以通过基因体检了解个人在不同疾病上的发生倾向,进行全面的生活调整或干预,以期降低风险延缓疾病发生,达到基康所倡导的“个性医疗,解码健康”的目的。人类疾病的发生是基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检测出某种疾病的风险,那么可以针对性的避开不良的环境,从而让疾病不能表达,做到真正的预防疾病。 题外话:目前基因检测还没有普及,不是每个医疗单位或机构都可以做,大多数人没有必要非做,平时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疾病,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祝您健康快乐!!1 望采纳,谢谢。 ——————————心窗团队伴您同行———————— 基因诊断的优点是什么? 基因诊断是优生的一相措施,通过基因诊断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的缺陷,会不会是畸形儿等等,如果是则可以避免生出有先天性疾病或者畸形儿的降生,充分保证自己的baby是健康且健全的,显然不够人道,但真的有用。

医学遗传学里,癌基因是非遗传突变的。这是什么意思

基因路具有遗传性,癌症基因是正常基因突发变异的产品。癌症基因会导致死亡,而不是共生遗传。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哪些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由DNA 的多态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的酶切位点,又称为多态性位点。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单链构象多态性: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

编码hla2类抗原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感谢解答)

HLA是编码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簇。HLA定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HLA-2就是MHC-2,只不过人类的MHC就叫HLA.MHC-Ⅱ类分子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上,精子细胞和某些活化的t细胞上也有Ⅱ类分子.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Ⅱ类分子的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亦可受细胞因子的诱导表达Ⅱ类分子,因此Ⅱ类分子的表达被看成是抗原递呈能力的标志.il-1、il-2和干扰素在体内外均能增强Ⅱ类分子的表达.有些组织在病理条件下也可表达一些类抗原,如胰岛β细胞、甲状腺细胞等.   Ⅱ类分子的功能主要是在免疫应答的始动阶段将经过处理的抗原片段递呈给cd4t细胞.正如cd8t细胞只能识别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片段一样,cd4t细胞只能识别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片段.Ⅱ类分子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在一些条件下也可递内源性抗原.在组织或器官移植过程中,Ⅱ类分子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靶抗原,包括引起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应答中,Ⅱ类抗原主要是协调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HLAI类基因包括(  )。

【答案】:BHAI。工类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重链,由HLA—A,B,C位点编码;其日轻链是解—微球蛋白,编码基因在第15染色体。HLAI[类抗原受控于HLA—D区(包含5个亚区),由其中的A基因和B基因分别为。重链和R轻链编码,抗原多态性取决于a轻链。故选B项。

HLA的基因结构

refer to <医学免疫学> edition 5

基因复合体的HLA的基因组成

人类的MHC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长度为4分摩(centimorgan,cM),约为4000kb。整个复合体上有近60个基因座,已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278个。根据编码分子的特性不同,可将整个复合体的基因分成三类:Ⅰ类、Ⅱ类和Ⅲ类基因(图6-2)。基因结构1.类基因区位于着丝点的远端,主要包括HLA-A、B、C三个位点;新近又提出E、F、G、H、K和L位点。2.类基因区位于着丝点的近端,是结构最为复杂的一个区,主要由DR、DQ、DP三个亚区构成,每个亚区又有若干个位点。新近又鉴定了DO、DZ、DX三个亚区。3.类基因区含有编码补体成分C2、C4、B因子及TNF、热休克蛋白和21羟化酶的基因。4.非HLA基因这些基因位于HLA区域内,其功能与HLA相关;目前已经命名的有两类:LMP(largemultifunctionalprotease,或lowmolicularweightpolypeptides)和TAP(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或transporterofantigenpeptides)。LMP为蛋白酶体相关基因,由LMP2和LMP7组成;TAP为ABC转运蛋白基因,包括TAP1和TAP2;它们的功能可能与抗原的处理和递呈有关。

HLA -Ⅰ类基因包括那几个座位

B、C、A三个座位。当前已确定的HLA敌国清学抗原共有161个,其中A有27个,B有59个,C有10个,D有26个,DR有24个,DQ有9个,DP有6个。C座位上的抗原编号是公认的,为了避免与补体C相混淆特标以W。某些抗原数字后带有括号的抗原编号,表示括号前的抗原为括号内抗原的裂解产物,如A23和A24是A9抗原的裂解产物。扩展资料:注意事项:按常规法分离淋巴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2.5~3×106/ml。微量反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5ul无细胞毒性的石蜡油,以避免反应物蒸发。分别加入待检血清、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各1ul(均设3个复孔)。每孔加入淋巴细胞悬液1ul,含2500~3000个细胞,轻轻振动反应板,使细胞和血清充分混合。25℃培育30分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LA

HLAI类基因包括(  )。

【答案】:BHAI。工类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重链,由HLA—A,B,C位点编码;其日轻链是解—微球蛋白,编码基因在第15染色体。HLAI[类抗原受控于HLA—D区(包含5个亚区),由其中的A基因和B基因分别为。重链和R轻链编码,抗原多态性取决于a轻链。故选B项。

简述HLA基因和HLA抗原分类。

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称为HLA复合体,根据编码分子的特性不同,可将整个复合体的基因分为三类:Ⅰ类基因区,主要包括HLA-A、B、C三个位点,这些基因产物即HLA-A、B、C,称为HLA-Ⅰ类抗原;Ⅱ类基因区主要由DR、DQ、DP三个亚区构成,其产物为DR、DQ、DP,称为HLA-Ⅱ类抗原。还有Ⅲ类基因区,即含有编码补体C2、C4、B因子等等的基因。

简答题:hla基因的遗传特征如何?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基因复合物位于6p21.3,有220多个不同的功能基因,是人类基因组最复杂的遗传多态系统.HLA等位基因的变异在医学、法医学、人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64年以来,HLA分型一直采用经典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但该方法是血清学水平的分型,不能识别很多特异性的等位基因,而且高质量的抗体也不易获得.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首先开展HLA Ⅱ类位点基因分型研究及大规模群体多态性调查,所获得的中国主要民族基因数据已应用于多个领域.相比之下,HLA Ⅰ类基因数量更丰富,包含了A、B、C、E、F、G和假基因H、J、K、L等10个位点;基因分子结构更复杂,更具多态性.因此,HLA Ⅰ类 DNA 分型比 HLA Ⅱ类分型有许多困难.HLA的遗传特点 1.单倍型遗传单倍型(haplotype)是指一条染色体上HLA各位点基因紧密连锁组成的基因单位。人体细胞为二倍体型,两个单倍型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共同组成个体的基因型(genotype)。由于一条染色体上HLA各位点的距离非常近,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因此新代的HLA以单倍型为单位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例如父亲的基因型为ab,母亲的为cd,则子代可能有4种基因型,ac,ad,bc,bd,某一个体获得任一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故两个同胞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HLA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一个单倍型相同的可能性是1/2。而子代和亲代总是共有一个相同的单倍型。   2.共显性遗传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某位点的等位基因不论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均能同等表达,两者的编码产物都可在细胞表面检测到。故每个位点可具有两个抗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些抗原组成了个体的表型(phenotype)。多数个体的HLA位点都是杂合子,但当父亲和母亲在某位点上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时,其子代的这个位点就成为纯合子。   3.连锁不平衡理论上,一个HLA位点的等位基因与另一个或几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某一单倍型出现的频率应等于各自频率的乘积。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预期的单倍型频率往往与实际检测的频率相差很大,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人群,某些基因相伴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种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HLA基因连锁不平衡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已经发现某些疾病的发生与HLA复合体中某些特定的等位基因密切相关;某些连锁不平衡倾向于出现在某些区域、某些人种和某些民族。深入探讨连锁不平衡的发生机制无疑将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亦将为人类学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这答案也是引用BAIDU上的

基因复合体的HLA的遗传特点

1.单倍型遗传单倍型(haplotype)是指一条染色体上HLA各位点基因紧密连锁组成的基因单位。人体细胞为二倍体型,两个单倍型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共同组成个体的基因型(genotype)。由于一条染色体上HLA各位点的距离非常近,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因此新代的HLA以单倍型为单位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例如父亲的基因型为ab,母亲的为cd,则子代可能有4种基因型,ac,ad,bc,bd,某一个体获得任一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故两个同胞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HLA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一个单倍型相同的可能性是1/2。而子代和亲代总是共有一个相同的单倍型。2.共显性遗传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某位点的等位基因不论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均能同等表达,两者的编码产物都可在细胞表面检测到。故每个位点可具有两个抗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些抗原组成了个体的表型(phenotype)。多数个体的HLA位点都是杂合子,但当父亲和母亲在某位点上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时,其子代的这个位点就成为纯合子。3.连锁不平衡理论一个HLA位点的等位基因与另一个或几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某一单倍型出现的频率应等于各自频率的乘积。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预期的单倍型频率往往与实际检测的频率相差很大,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人群,某些基因相伴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种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HLA基因连锁不平衡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已经发现某些疾病的发生与HLA复合体中某些特定的等位基因密切相关;某些连锁不平衡倾向于出现在某些区域、某些人种和某些民族。深入探讨连锁不平衡的发生机制无疑将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亦将为人类学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HLA-Ⅰ类基因包括那几个座位

B、C、A三个座位。当前已确定的HLA敌国清学抗原共有161个,其中A有27个,B有59个,C有10个,D有26个,DR有24个,DQ有9个,DP有6个。C座位上的抗原编号是公认的,为了避免与补体C相混淆特标以W。某些抗原数字后带有括号的抗原编号,表示括号前的抗原为括号内抗原的裂解产物,如A23和A24是A9抗原的裂解产物。扩展资料:注意事项:按常规法分离淋巴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2.5~3×106/ml。微量反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5ul无细胞毒性的石蜡油,以避免反应物蒸发。分别加入待检血清、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各1ul(均设3个复孔)。每孔加入淋巴细胞悬液1ul,含2500~3000个细胞,轻轻振动反应板,使细胞和血清充分混合。25℃培育30分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LA

编码经典hla1类分子的基因

hladrb1基因编码功能及结构描述hladrb1属于hla二类贝塔链副记录。二类分子是一种异二聚体,由阿尔法(DRA)和贝塔链(DRB)组成,两者都锚定在膜上它在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作用,通过提供来自细胞外蛋白质的肽。

简答题:hla基因的遗传特征如何?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基因复合物位于6p21.3,有220多个不同的功能基因,是人类基因组最复杂的遗传多态系统.HLA等位基因的变异在医学、法医学、人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64年以来,HLA分型一直采用经典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但该方法是血清学水平的分型,不能识别很多特异性的等位基因,而且高质量的抗体也不易获得.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首先开展HLA Ⅱ类位点基因分型研究及大规模群体多态性调查,所获得的中国主要民族基因数据已应用于多个领域.相比之下,HLA Ⅰ类基因数量更丰富,包含了A、B、C、E、F、G和假基因H、J、K、L等10个位点;基因分子结构更复杂,更具多态性.因此,HLA Ⅰ类 DNA 分型比 HLA Ⅱ类分型有许多困难.HLA的遗传特点 1.单倍型遗传单倍型(haplotype)是指一条染色体上HLA各位点基因紧密连锁组成的基因单位。人体细胞为二倍体型,两个单倍型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共同组成个体的基因型(genotype)。由于一条染色体上HLA各位点的距离非常近,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因此新代的HLA以单倍型为单位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例如父亲的基因型为ab,母亲的为cd,则子代可能有4种基因型,ac,ad,bc,bd,某一个体获得任一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故两个同胞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HLA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一个单倍型相同的可能性是1/2。而子代和亲代总是共有一个相同的单倍型。   2.共显性遗传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某位点的等位基因不论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均能同等表达,两者的编码产物都可在细胞表面检测到。故每个位点可具有两个抗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些抗原组成了个体的表型(phenotype)。多数个体的HLA位点都是杂合子,但当父亲和母亲在某位点上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时,其子代的这个位点就成为纯合子。   3.连锁不平衡理论上,一个HLA位点的等位基因与另一个或几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某一单倍型出现的频率应等于各自频率的乘积。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预期的单倍型频率往往与实际检测的频率相差很大,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人群,某些基因相伴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种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HLA基因连锁不平衡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已经发现某些疾病的发生与HLA复合体中某些特定的等位基因密切相关;某些连锁不平衡倾向于出现在某些区域、某些人种和某些民族。深入探讨连锁不平衡的发生机制无疑将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亦将为人类学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这答案也是引用BAIDU上的

基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的异同

基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的异同基因多态性是说基因的多样性,只是表明基因各种各样。而基因突变是一个动作,指控制一种形状的基因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形成另一性状。基因突变是基因多态性产生的原因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它是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复制时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或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基因重组: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它主要发生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多态性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基因多态性是说基因的多样性,只是表明基因各种各样。而基因突变是一个动作,指控制一种形状的基因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形成另一性状。基因突变是基因多态性产生的原因

(畅谈)人类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人类的文明与文化进化,是播种智慧的土地,是养育智慧的江河,是构筑智慧的基石,是创造智慧的源泉。 第一节 生物遗传与生物进化 没有生物的遗传,就没有生物的进化,也就不可能有人类智慧的遗传与进化。 DNA的指令进化,是对环境所产生的“超突变”效应,产生极大数量的模型,来试图完成与外来病毒的楔合作用。而这些过程仅仅发生在“信息层”的作用,从未到达抗体的“制造层”。 一、基本概念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分子:是指物质的单元,能够保持与原物质化学一致性的元素的最小粒子或原子的化学结合的最小粒子。分子分为生物分子与非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由非生物分子构成的,它已经具有生命。 遗传是人类机体结构、功能进化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进化的基础。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3个方面。 ⑴遗传物质本质包括:它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它的结构、组织和变化等。 ⑵遗传物质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 ⑶遗传信息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等。 遗传物质:本质是染色体,人类的染色体有46条,大小约为1~2微米,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份。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DNA、RNA的复制来实现的,遗传信息是DNA的信息与程序。 二、分子生物与人类进化 在生物的基因中,记录了整个生物进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解读基因,我们就可以搞清楚生物进化的所有历史。而基因中蕴含的文化,就是基因文化;基因中蕴含的生物改造自身、创造自身的智慧,就是基因智慧。 在人类进化之中,智慧对于进化发挥着主导作用:从人类的基因中,我们可以解读到基因文化和基因智慧;从生物分子中,我们能够看到分子智能;从生物细胞中,我们能够看到细胞智能;从生物组织中,我们能够看到组织智能;从生物器官中,我们能够看到器官智能。 如果说,人类进化的早期,是一个智慧形成的进化过程,那么,当这个智慧形成之后,人类的进化就进入到在智慧引导与控制下的智慧进化时期。它包括:⑴人体自身进化——功能、结构、进化机制的进化;⑵人类文化进化——文化、科技、物质文明、知识、观念、智慧的进化。 在智慧进化过程中,智慧程序产生了一系列的转化,包括:程序的自形成、程序的自重组、程序的自组织、程序的自进化、程序的自控制。正是由于它们的形成,而导致了智慧程序的自形成、自重组、自组织、自进化、自控制进化。

基因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异同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什么是基因的遗传图谱 物理图谱,两者有何区别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ue004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酶的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研究有何意义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 同一群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类型并存的现象,其中最少的一种类型也并非由于反复突变才得以维持,并且变异类型不包括连续性变异如人的高度等。 平衡型多态 人类的ABO血型由一个座位上3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5537

基因组物理图谱,遗传图谱有什么区别,有何用途?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 ue004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 *** 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什么叫单基因多型性?

你说的是单基因多态性吧!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亦称遗传多态性或基因多态性。从本质上来讲,多态性的产生在于基因水平上的变异,一般发生在基因序列中不编码蛋白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对于一个体而言,基因多态性碱基顺序终生不变,并按孟德尔规律世代相传。单基因多态性应该是指一个基因位点上的多态性。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任务是哪几种图谱 急!!!

1、遗传图谱(genetic map) 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个遗传位点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出现频率皆高于1%)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在减数分裂事件中两个位点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1%的重组率称为1cM)为图距的基因组图。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识别和完成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意义:6000多个遗传标记已经能够把人的基因组分成6000多个区域,使得连锁分析法可以找到某一致病的或表现型的基因与某一标记邻近(紧密连锁)的证据,这样可把这一基因定位于这一已知区域,再对基因进行分离和研究。对于疾病而言,找基因和分析基因是个关键。 第1代标记 经典的遗传标记,例如ABO血型位点标记,HLA位点标记。70年中后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位点数目大与105,用限制性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链,由于DNA的一个“点”上的变异所造成的能切与不能切两种状况,可产生不同长度的片段(等位片段),可用凝胶电泳显示多态性,从片段多态性的信息与疾病表型间的关系进行连锁分析,找到致病基因。如Huntington症。但每次酶切2-3个片段,信息量有限。 第2代标记 1985年,小卫星中心(minisatellite core)、可变串联重复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可提供不同长度的片段,其重复单位长度为6至12个核苷酸 ,1989年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系统被发现和建立,重复单位长度为2~6个核苷酸,又称简短串联重复(STR)。 第3代标记 1996年MIT的Lander ES又提出了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ysm)的遗传标记系统。对每一核苷酸突变率为10-9,双等位型标记,在人类基因组中可达到300万个,平均约每1250个碱基对就会有一个。3~4个相邻的标记构成的单倍型(haplotype)就可有8~16种。2、物理图谱(physical map) 物理图谱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而绘制的。绘制物理图谱的目的是把有关基因的遗传信息及其在每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线性而系统地排列出来。DNA物理图谱是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在DNA链上的定位。因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链上的切口是以特异序列为基础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DNA,经酶切后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由此而构成独特的酶切图谱。因此,DNA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结构的特征之一。DNA是很大的分子,由限制酶产生的用于测序反应的DNA片段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这些片段在DNA链中所处的位置关系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故DNA物理图谱是顺序测定的基础,也可理解为指导DNA测序的蓝图。广义地说,DNA测序从物理图谱制作开始,它是测序工作的第一步。制作DNA物理图谱的方法有多种,这里选择一种常用的简便方法——标记片段的部分酶解法,来说明图谱制作原理。 用部分酶解法测定DNA物理图谱包括二个基本步骤: (1)完全降解 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待测DNA链(已经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完全降解,降解产物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进行自显影,获得的图谱即为组成该DNA链的酶切片段的数目和大小。 (2)部分降解 以末端标记使待测DNA的一条链带上示踪同位素,然后用上述相同酶部分降解该DNA链,即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DNA链上该酶的切口随机断裂,而避免所有切口断裂的完全降解发生。部分酶解产物同样进行电泳分离及自显影。比较上述二步的自显影图谱,根据片段大小及彼此间的差异即可排出酶切片段在DNA链上的位置。下面是测定某组蛋白基因DNA物理图谱的详细说明。 完整的物理图谱应包括人类基因组的不同载体DNA克隆片段重叠群图,大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图,DNA片段或一特异DNA序列(STS)的路标图,以及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特征型序列(如CpG序列、Alu序列,isochore)等的标记图,人类基因组的细胞遗传学图(即染色体的区、带、亚带,或以染色体长度的百分率定标记),最终在分子水平上与序列图的统一。 基本原理是把庞大的无从下手的DNA先“敲碎”,再拼接。以Mb、kb、bp作为图距,以DNA探针的STS(sequence tags site)序列为路标。1998 年完成了具有52,000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覆盖人类基因组大部分区域的连续克隆系的物理图谱。构建物理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把含有STS对应序列的DNA的克隆片段连接成相互重叠的“片段重叠群(contig)”。用“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作为载体的载有人DNA片段的文库已包含了构建总体覆盖率为100%、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片段重叠群”,近几年来又发展了可靠性更高的BAC、PAC库或cosmid库等。3、序列图谱 随着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完成,测序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DNA序列分析技术是一个包括制备DNA片段化及碱基分析、DNA信息翻译的多阶段的过程。通过测序得到基因组的序列图谱。 大规模测序基本策略 逐个克隆法 对连续克隆系中排定的BAC克隆逐个进行亚克隆测序并进行组装(公共领域测序计划)。 全基因组鸟枪法 在一定作图信息基础上,绕过大片段连续克隆系的构建而直接将基因组分解成小片段随机测序,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组装(美国Celera公司)。 基因图谱4、基因图谱 基因图谱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占具2%~5%长度的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与功能,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基因的表达产物mRNA反追到染色体的位置。 原理 所有生物性状和疾病都是由结构或功能蛋白质决定的,而已知的所有蛋白质都是由mRNA编码的,这样可以把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cDNA或称作EST的部分的cDNA片段,也可根据mRNA的信息人工合成cDNA或cDNA片段,然后,再用这种稳定的cDNA或EST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鉴别出与转录有关的基因。用PolyA互补的寡聚T或克隆载体的相关序列作为引物对mRNA双端尾侧的几百个bp进行测序得到EST(表达序列标签)。2000年6月,EMBL中EST数量已有4,229,786。[4] 基因图谱的意义 在于它能有效地反应在正常或受控条件中表达的全基因的时空图。通过这张图可以了解某一基因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不同水平的表达;也可以了解一种组织中不同时间、不同基因中不同水平的表达,还可以了解某一特定时间、不同组织中的不同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 人类基因组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表征人类基因组,选择的模式生物的DNA测序和作图,发展基因组研究的新技术,完善人类基因组研究涉及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培训能利用HGP发展起来的这些技术和资源进行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促进人类健康。

STR基因座是什么?

STR---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短串联重复序列是由几个碱基对作为核心单位,串联重复形成的一类DNA序列,由于核心单位重复数目的变化,构成了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它分布于人类整个基因组,平均每15kb就存在一个STR基因座。人类基因组内已发现了七千个以上的STR位点。它具有分布广泛,易于检测,信息量大,有高度多态性并遵循孟德尔共显性遗传等优点。目前STR分析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制图、连锁性分析、亲子鉴定、疾病基因定位和物种多态性研究等诸多领域。

遗传图谱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S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利用遗传图谱可以对多种疾病及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多态性分类

生物群体基因多态性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人类基因的结构、表达和功能,研究比较深入。人类基因多态性既来源于基因组中重复序列拷贝数的不同,也来源于单拷贝序列的变异,以及双等位基因的转换或替换。按引起关注和研究的先后,通常分为3大类: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基因组中单核苷酸的缺失,插入与重复序列不属於SNP,但更多的是单个碱基的置换,在CG序列上频繁出现。这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多态性。SNP通常是一种双等位基因的(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SNP大多数为转换,作为一种碱基的替换,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而且其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因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nei’s基因多样性

这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有这么一个系数,叫做nei氏多样性指数植物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动态分子群体遗传学是当代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支柱学科, 也是遗传育种和关于遗传关联作图和连锁分析的基础理论学科。分子群体遗传学是在经典群体遗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利用大分子主要是DNA序列的变异式样来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引起群体遗传变化的因素与群体遗传结构的关系, 从而使得遗传学家能够从数量上精确地推知群体的进化演变, 不仅克服了经典的群体遗传学通常只能研究群体遗传结构短期变化的局限性, 而且可检验以往关于长期进化或遗传系统稳定性推论的可靠程度。同时, 对群体中分子序列变异式样的研究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达尔文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学说。到目前为止, 分子群体遗传学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 阐明了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 如一些重要农作物的DNA多态性式样、连锁不平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的变迁历史、基因进化的遗传学动力等, 更为重要的是, 在分子群体遗传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学科如分子系统地理学等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中综述了植物分子群体遗传研究的内容及最新成果。1 理论分子群体遗传学的发.展简史经典群体遗传学最早起源于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学家温伯格于1908年提出的遗传平衡定律。以后, 英国数学家费希尔、遗传学家霍尔丹(Haldane JBS)和美国遗传学家赖特(Wright S)等建立了群体遗传学的数学基础及相关计算方法, 从而初步形成了群体遗传学理论体系, 群体遗传学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环境选择效应、遗传突变作用、迁移及遗传漂变等因素与遗传结构的关系, 由此来探讨生物进化的机制并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生物进化就是群体遗传结构持续变化和演变的过程, 因此群体遗传学理论在生物进化机制特别是种内进化机制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1]。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群体遗传学主要还只涉及到群体遗传结构短期的变化, 这是由于人们的寿命与进化时间相比极为短暂, 以至于没有办法探测经过长期进化后群体遗传的遗传变化或者基因的进化变异, 只好简单地用短期变化的延续来推测长期进化的过程。而利用大分子序列特别是DNA序列变异来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后, 人们可以从数量上精确地推知群体的进化演变, 并可检验以往关于长期进化或遗传系统稳定性推论的可靠程度[1]。同时, 对生物群体中同源大分子序列变异式样的研究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达尔文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学说。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Kimura[2]、King和Jukes[3]相继提出了中性突变的随机漂变学说: 认为多数大分子的进化变异是选择性中性突变随机固定的结果。此后,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得到进一步完善[4], 如Ohno[5]关于复制在进化中的作用假说: 认为进化的发生主要是重复基因获得了新的功能, 自然选择只不过是保持基因原有功能的机制; 最近Britten[6]甚至推断几乎所有的人类基因都来自于古老的复制事件。尽管中性学说也存在理论和实验方法的缺陷, 但是它为分子进化的非中性检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7]。目前, “选择学说”和“中性进化学说”仍然是分子群体遗传学界讨论的焦点。1971年, Kimura[8]最先明确地提出了分子群体遗传学这一新的学说。其后, Nei从理论上对分子群体遗传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1975年, Watterson[9]估算了基于替代模型下的DNA多态性的参数Theta(θ) 值和期望方差。1982年, 英国数学家Kingman[10, 11]构建了“溯祖”原理的基本框架, 从而使得以少量的样本来代表整个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成为可能, 并可以进一步推断影响遗传结构形成的各种演化因素。溯祖原理的“回溯”分析使得对群体进化历史的推测更加合理和可信。1983年, Tajima[12]推导了核甘酸多样度参数Pi(π)的数学期望值和方差值。此后, 随着中性平衡的相关测验方法等的相继提出[13~15], 分子群体遗传学的理论及分析方法日趋完善[16]。近20年来, 在分子群体遗传学的基础上, 又衍生出一些新兴学科分支, 如分子系统地理学(molecular phylogeography)等。系统地理学的概念于1987年由Avise提出, 其强调的是一个物种的基因系谱当前地理分布方式的历史成因[17], 同时对物种扩散、迁移等微进化历史等进行有效的推测[18]。2 实验植物分子群体遗传研究内容及进展基于DNA序列变异检测手段的实验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始于1983年, 以Kreitman[19]发表的“黑腹果蝇的乙醇脱氢酶基因位点的核苷酸多态性”一文为标志。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分子群体遗传学论文最早发表于20 世纪90年代初期[20, 21], 但是由于当时DNA测序费用昂贵等原因, 植物分子群体遗传学最初发展比较缓慢, 随着DNA测序逐渐成为实验室常规的实验技术之一以及基于溯祖理论的各种计算机软件分析程序的开发和应用, 实验分子群体遗传学近1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关研究论文逐年增多, 研究的植物对象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及重要的农作物如玉米(Zea mays L.)、大麦(Hordeum vulgare L.), 水稻(Orazy sativa L.)、高粱(Sorghum bicolor L.)、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等上[16]。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群体遗传结构(同源DNA分化式样)、各种进化力量如突变, 重组, 连锁不平衡、选择等对遗传结构的影响、群体内基因进化方式(中性或者适应性进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等。同时, 通过对栽培物种与野生祖先种或野生近缘种的DNA多态性比较研究, 分子群体遗传学在研究作物驯化的遗传学原因及结果等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如作物驯化的遗传瓶颈, 人工选择对“驯化基因”核苷酸多态性的选择性清除(selective sweep)作用等等。2.1 植物基因或基因组DNA多态性分子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基础是DNA序列变异。同源DNA序列的遗传分化程度是衡量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指标, 其分化式样则是理解群体遗传结构产生和维持的进化内在驱动力诸如遗传突变、重组、基因转换的前提。随着DNA测序越来越快捷便利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全基因组序列或者基因序列的测序结果被发表, 基因在物种或群体中的DNA多态性式样也越来越多地被阐明。植物中, 对拟南芥和玉米基因组的DNA多态性的调查最为系统, 研究报道也较多。例如, Nordborg等[22]对96个样本组成的拟南芥群体中的876个同源基因片段(0.48 Mbp)的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调查, 共检测到17 000多个SNP, 大约平均每30 bp就存在1个SNP位点。而Schmid等[23]的研究结果显示: 拟南芥基因组核甘酸多态性平均为0.007( W)。Tenaillon等[24]对22个玉米植株的1号染色体上21个基因共14 420 b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玉米具有较高的DNA多态性(1SNP/27.6 bp、 =0.0096)。Ching等[25]研究显示: 36份玉米优系的18个基因位点的非编码区平均核苷酸多态性为1SNP/31 bp, 编码区平均为1SNP/124 bp, 位点缺矢和插入则主要出现在非编码区。此外, 其他物种如向日葵、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高粱、火矩松(Pinus taeda L.)、花旗松(Douglas fir)等[26~30]中部分基因位点的DNA多态性也得到调查, 结果表明不同的物种的DNA多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繁育方式是显著影响植物基因组的DNA多态性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说, 自交物种往往比异交物种的遗传多态性低, 这已经被一些亲缘关系相近但繁育方式不同的物种如Lycopersicon属植物和Leavenworthia属植物的种间比较研究所证实[31, 32]。但是在拟南芥属中则不然, Savolainen等[33]比较了不同繁育方式的两个近缘种Arabidopsis thaliana(自交种)和Arabidopsis lyrata(异交种)的乙醇脱氢酶基因(Alcohol Dehydrogenase)的核苷酸多态性, 结果发现A. thaliana的核苷酸多态性参数Pi值为0.0069, 远高于A. lyrata的核苷酸多态性(Pi=0.0038)。2.2 连锁不平衡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在遗传上不总是独立的, 其连锁不平衡程度在构建遗传图谱进行分子育种及图位克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afalski和Morgante等[34]在比较玉米和人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和重组的异同时对连锁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阐述, 这些因素包括繁育系统、重组率、群体遗传隔离、居群亚结构、选择作用、群体大小、遗传突变率、基因组重排以及其他随机因素等。物种的繁育系统对连锁不平衡程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通常来说, 自交物种的连锁不平衡水平较高, 而异交物种的连锁不平衡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也有例外, 如野生大麦属于自交物种, 然而它的连锁不平衡水平极低[35~37]。拟南芥是典型的自交植物, 研究表明: 拟南芥组基因大多数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存在于15~25 kb左右的基因组距离内[22], 但是在特定位点如控制开花时间的基因及邻接区域, 连锁不平衡达到250 kb的距离[38]。拟南芥基因组高度变异区段同样具有较强的连锁不平衡[39]。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拟南芥非常适合构建连锁图谱, 因为用少量的样本就可以组成一个有效的作图群体。除拟南芥外, 其它自交物种大多表现出较高的连锁不平衡水平, 如大豆的连锁不平衡大于50 kb[40]; 栽培高粱的连锁不平衡大于15 kb[41]; 水稻的Xa位点连锁不平衡可以达到100 kb以上[42]。与大多数自交物种相比, 异交物种的连锁不平衡程度则要低得多。例如, 玉米的1号染色体的体连锁不平衡衰退十分迅速,大约200 bp距离就变得十分微弱[24], 但是在特定的玉米群体如遗传狭窄的群体或者特定基因位点如受到人工选择的位点, 连锁不平衡水平会有所增强[43~46]。野生向日葵中, 连锁不平衡超过200 bp的距离就很难检测到(r=0.10), 而栽培向日葵群体连锁不平衡程度则可能够达到约1 100 bp的距离(r=0.10)[26]。马铃薯的连锁不平衡在短距离内下降迅速(1 kb降到r2=0.2左右), 但在1Kb以外下降却十分缓慢(10 cM降到r2=0.1)[27]。此外, 异交繁育类型的森林树种如火矩松、花旗松等同样显示出低水平的连锁不平衡[30, 31]。 2.3 基因组重组对DNA多态性的影响基因组的遗传重组是指二倍体或者多倍体植物或者动物减数分裂时发生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或者转换[47]。它通过打破遗传连锁而影响群体的DNA 多态性式样, 其在基因组具体位点发生的概率与该位点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基因组上往往存在重组热点区域, 如玉米的bronze(bz)位点, 其重组率高于基因组平均水平100倍以上[48]; 并且重组主要发生在染色体上的基因区域, 而不是基因间隔区[49, 50]。同时, 在基因密度高的染色体区段比基因密度低的染色体区段发生重组的频率也要高得多[41, 51]; 在不同的物种中, 基因组重组率平均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大麦群体基因组的重组率为 =7~8×10–3 [52],高于拟南芥( =2×10–4)40倍[27], 但只有玉米( =12~14×10–3)的一半左右[24]。目前有很多关于重组和DNA多态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但是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部分研究显示重组对DNA多态性具有较强的影响。如Tenaillon等[24]研究显示玉米1号染色体的DNA多态性高低与重组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65, P=0.007), 野生玉米群体、大麦及野生番茄也都存在同样的现象[52~54]。而在拟南芥中, 重组对DNA多态性的贡献率就非常低[22]。Schmid等[23]用大量的基因位点对拟南芥群体的核苷酸多态性进行调查后发现: 重组率与核苷酸多态性相关关系不显著; Wright等[55]调查了拟南芥1号和2号染色体的6个自然群体序列变异式样, 结果显示, 在着丝粒附近重组被抑制的染色体区域, 核苷酸多态性并没有随之降低。说明了拟南芥基因组的重组率与DNA多态性并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Baudry等[31]对番茄属内5个种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也显示重组对种群间的DNA多态性的影响也不明显。2.4 基因进化方式(中性进化或适应性进化)分子群体遗传学有两种关于分子进化的观点: 一种是新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学说, 认为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 自然选择在分子进化起重要作用, 突变起着次要的作用。新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 任何自然群体中经常均存在足够的遗传变异, 以对付任何选择压力; 就功能来说, 突变是随机的; 进化几乎完全取决于环境变化和自然选择; 一个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往往对它生存的环境处于或者接近于最适合状态; 在环境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新突变均是有害的[56]。另一种是日本学者Kimura为代表的中性学说, 认为在分子水平上, 种内的遗传变异(蛋白质或者DNA序列多态性)为选择中性或者近中性, 种内的遗传结构通过注入突变和随机漂变之间的平衡来维持, 生物的进化则是通过选择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有限群体的随机样本漂移)来实现, 即认为遗传漂变是进化的主要原因, 选择不占主导地位[2~4]。这两种学说, 在实验植物分子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都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对植物基因在种内进化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及少数森林树种。Wright和Gaut[16]对2005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详细的统计, 结果显示: 拟南芥中大约有30%的基因表现为适应性进化; 玉米中大约有24%的基因表现为非中性进化; 大麦的9个基因中, 有4个受到了选择作用的影响。选择作用主要包括正向选择、平衡选择、背景选择及稳定选择, 它们单独或者联合对特定基因的进化方式产生影响。如花旗松中的控制木材质量和冷硬性状的基因[30]、火炬松的耐旱基因[29]、欧洲山杨 (European aspen)的食草动物诱导的蛋白酶抑制基因(Herbivore-induced Protease Inhibitor)等[57], 经检测在各自的群体受到了正向选择、平衡选择、背景选择单独或者多重影响。植物抗性基因(R基因)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类基因, 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抗性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 并经受了复杂的选择作用[58]。Liu和Burke[26]对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群体中9个基因在调查显示其中的8个基因受到稳定选择。Simko等 [27]对47份马铃薯66个基因位点调查表明, 大部分基因位点在马铃薯群体进化过程中受到了直接选择或者分化选择作用。以上对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位点的研究都强调了分子进化的非中性的结果, 这说明选择在基因的进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中性进化的结果报道较少, 或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 事实上即使在强调选择作用的研究文献中,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基因表现为中性进化, 说明在种内微观进化的过程中, 选择作用和中性漂变作用可能单独或者联合影响了物种内不同的基因位点, 共同促进了物种的进化。2.5 群体遗传分化分子群体遗传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阐明物种不同群体之间甚至不同物种群体之间(通常近缘种, 如栽培种及其近缘种或祖先野生种)遗传结构的差异即遗传分化, 并推测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而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种群动态。植物种内不同群体间遗传分化的研究案例有很多, 典型的有: (1)拟南芥全球范围内的遗传分化。Kawabe和Miyashita[59]利用碱性几丁质酶A(ChiA)、碱性几丁质酶B(ChiB)及乙醇脱氢酶(Ahd)3个基因对拟南芥进行群体亚结构的分析, 结果只有ChiB显示出一定的群体亚结构, 而ChiA、Ahd的系统学聚类与样本地理来源之间没有表现出任何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暗示了拟南芥近期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迅速扩张。 Aguade[60]和Mauricio等[61]分别用不同的基因、Schmid等[23]用多基因位点进行的拟南芥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也支持同样的结论。(2)森林树种的遗传分化。Ingvarsson等[62]发现欧洲山杨的日长诱导发芽的侯选基因(phyB)变异方式呈现出纬度渐变方式, 表明欧洲山杨出现了明显的适应性分化; Ingvarsson等[63]对多个基因单倍型地理格局分布的研究同样发现欧洲杨具有明显的地理遗传分化。但是研究表明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30]、火炬松(Pinus taeda)[29]、圆球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等[64]等物种没有发生明显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分化。植物不同物种间遗传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在栽培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DNA多态性的比较上。由于早期的驯化瓶颈及人工选择繁育等遗传漂变作用结果 [65]。栽培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通常都低于他们的野生祖先种。Hamblin等[28]利用AFLP结果筛选得到基因片段的DNA多态性, 对栽培高粱(S. bicolor)和野生高粱(S. propinquum)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野生高粱的平均核苷酸多态性大约为0.012( ),大约是栽培高粱的4倍。Liu等[26]的研究显示: 野生向日葵中, 核苷酸多态性达到0.0128( )、0.0144( W),显著高于栽培向日葵的0.0056( )、0.0072( W)。Eyre-Walker等[66]对栽培和野生玉米Adh1基因大约1 400 bp的序列研究表明: 栽培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大约只有野生玉米种(Zea mays subsp. parviglumis)的75%。Hyten等[67]的研究显示野大豆的平均核苷酸多态性为0.0217( )、0.0235( W), 地方种则分别为0.0143( )、0.0115( W),大约为野大豆的66%( )和49%( )。以上结果充分反应了栽培物种驯化过程中曾遭受过瓶颈效应。3 分子系统地理学分子系统地理学是在分子群体遗传学的基础上, 衍生出的新学科分支。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 Malecot[68]就发现了基因的同一性随地理距离增加而减少的现象; 1975年Nei的《分子群体遗传学和进化》一书中也提到在描述群体的遗传结构时要重视基因或者基因型的地理分布[1]; 1987年Avise等[17]提出了系统地理学概念。在植物方面, 分子地理系统学研究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如对第四世纪冰期植物避难所的推测及冰期后物种的扩散及重新定居等历史事件的阐释, 其中最为典型的研究是对欧洲大陆冰期植物避难所的确定及冰期后植物的重新定居欧洲大陆的历史事件的重现。如欧洲的栎属植物的cpDNA的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格局表明, 栎属植物冰期避难所位于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岛和意大利亚平宁半岛, 现今的分布格局是由于不同冰期避难所迁出形成的[69]。King和Ferris[70]推测欧洲北部的大部分欧洲桤木种群是从喀尔巴阡山脉这个冰期避难所迁移后演化形成的。Sinclair等[71, 72]推测欧洲赤松在第四纪冰期时的避难所可能是在爱尔兰岛或者在法国的西部。此外, 分子系统地理学在阐明了一些栽培作物的驯化历史事件如驯化发生的次数及驯化起源地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如Olsen等[73]对木薯 (Manihot esculenta)单拷贝核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在木薯群体中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方式深入调查后推测: 栽培木薯起源于亚马逊河流域南部边界区域。Caicedo等[74]利用核基因果实液泡转化酶(fruit vacuolar invertase)的序列变异阐明了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的野生近缘种(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的种群扩张历史, 基因变异的地理分布方式表明栽培番茄起源于秘鲁北部, 然后逐步向太平洋岸边扩张。Londo等[75]利用一个叶绿体基因和两个核基因的变异对两个亚洲的栽培籼、粳亚种及其近缘野生种进行了系统地理学研究, 阐明了籼、粳稻分别起源于不同的亚洲野生稻(O. rufipogon)群体, 其中籼稻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的印度东部、缅甸、泰国一带, 而粳稻则驯化于中国南部, 等等。4 小结与展望目前, 在国际上, 植物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方兴未艾, 在国内, 也开始引起注意。随着植物水稻、拟南芥、杨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以及更多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重要森林树种的部分基因组测序结果及EST序列被发表。人们对这些物种的DNA多态性、连锁不平衡水平、基因组或者个别基因的进化推动力量、物种内种群动态和迁移历史等群体遗传学所关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还远不够深入和透彻。为了推动国内植物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发展,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权当抛砖引玉。(1)大力借鉴国际上有关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先进方法, 尤其是借鉴以果蝇、人类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工作。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注重的是分析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所要阐明的群体遗传学问题, 而这些很容易学习、掌握并深化研究; (2)深入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由于植物种类的繁多以及基因组的复杂性, 人类不可能对不同植物种一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只能选取少数物种作为模式物种进行测序, 鉴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同源基因以及基因排列顺序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 因此, 利用模式植物的基因组测序结果及物种间的比较研究结果可以推动并加速其他物种的相关研究; (3)更加重视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分子群体遗传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研究种内(微观)进化的一门学科, 而种内微观进化是研究种间宏观进化的前提和基础, 进而加深人们对物种形成、生命进化的认识。另一方面, 连锁不平衡水平是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深入了解连锁不平衡水平对于构建高通量的遗传图谱, 以及利用自然群体进行复杂性状(QTLs)的定位和相关基因克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特别要深入开展我国特有的具典型分布格局的植物类群的分子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 这对于了解我国植物物种的起源、演变和分布变迁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是许多重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起源和驯化中心之一, 深入了解栽培物种及其近缘野生种的DNA多态性及分布方式, 可以为我国的物种保育、重要基因的挖掘、野生物种的驯化栽培、分子育种和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理论指导。

什么叫基因多态性有什么多态类型

1、遗传多态性是在同一群体中,某个基因座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的频率大于0.01的现象。其形成机制是基因突变。评价遗传多态性的主要参数是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表型频率。2、一个群体中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可以长期保持不变,呈现所谓平衡型(或稳定)多态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类型在取代另一种类型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态现象,这里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逐渐发生变化,因此称为过渡型(不稳定)多态现象。

什么叫基因多态性 有什么多态类型

1、遗传多态性是在同一群体中,某个基因座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的频率大于0.01的现象。其形成机制是基因突变。评价遗传多态性的主要参数是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表型频率。 2、一个群体中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可以长期保持不变,呈现所谓平衡型(或稳定)多态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类型在取代另一种类型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态现象,这里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逐渐发生变化,因此称为过渡型(不稳定)多态现象。

什么是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各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之间,不论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体之间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生物界的多种多样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遗传性状称为表型或表现型(pher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特异基因成分称为基因型(genotype)。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又是可变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以及由其所引起表型的改变,称为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中某一点上发生化学改变,所以又称为点突变(pointmutation)。基因结构和遗传表型的研究是深入了解脂蛋白代谢缺陷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逆向遗传学方法(reversegeneticapproach)则使其有可能在蛋白质水平系统地分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因多态性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1 拼音 jī yīn duō tài xìng 2 注解 各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之间,不论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体之间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生物界的多种多样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遗传性状称为表型或表现型(pherno)。生物体所具有的特异基因成分称为基因型(geno)。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又是可变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以及由其所引起表型的改变,称为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中某一点上发生化学改变,所以又称为点突变(pointmutation)。基因结构和遗传表型的研究是深入了解脂蛋白代谢缺陷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逆向遗传学方法(reversegeicapproach)则使其有可能在蛋白质水平系统地分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