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消业
-
在残酷的就业市场,文科生一直不占优势,他们究竟该怎么做?
本文参考生物制药专家徐实
文科学生就职困局
最近有几位年轻朋友向我抱怨“就业难”的问题,他们都有华丽的学历,文科硕士、博士看起来高大上。可是一到毕业季,就业的压力便来得格外残酷,就算侥幸找到饭碗,收入也比较微薄。在残酷的就业市场,文科生优势不明显
我对这些年轻朋友表示同情。客观地说,他们都是勤奋向上的好青年,否则不可能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拿到文凭。这些顶尖高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会面临就业困局,不能将原因简单归于他们个人。
文科专业的“就业难”并非中国独有,发达国家也不少见。
按照美国职业研究网站PayScale 2013-2014年度的报告,美国收入排名前10名的专业全都是理工科,而许多传统文科专业的收入排名极为惨淡:历史学和工商管理并列第60名,新闻学第72名,公共关系第80名,心理学第85名,100名开外的则基本属于文科专业… …
言尽于此,否则许多朋友心理阴影面积太大。

△文科学生的就业难,发达国家也不少见
如今文史哲毕业薪水不高,理工科系很多人就业即高薪,这我完全承认。而且说实话,如果你在校只有学过中国通史、伦理学、社会学这些科目,并无经济上的直接产出,企业自然不倾向于录用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不如招一个工程师可以直接赚钱。
读什么就做什么?错了
但我始终认为,人文学科 真正的 优势,不是学校教授的学科本身。如果你毕业除了一张优异的人文成绩单以外,啥也没有带出校园,那老实说不管你读什么科系,都很难好的出路。
既然人文训练人看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现在就应该看到问题的核心,即:怎样通过大学四年装备自己,成为对企业来说有用的人。
所以你不应该问“人文学科毕业能做什么”,这代表你对自己职业生涯没有思想。反而要思考你到底想做什么,又如何通过你现有的能力和资源达成目标。
“读人文学科不知要干嘛”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接受文科教育、学习文科知识,和拿文科专业当饭碗,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绝不能混为一谈。

△读人文不代表你跟其他技能绝缘
如同中文系的不一定很会写文章,体育系也不代表各个都是肌肉男。科系只能决定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大学课表会是什么样的”,读人文不代表你只能当个文艺青年,跟其他技能绝缘。
比如你想进入商业,那应该思考目前的你还缺什么能力。没有人说历史系中文系不能进入商业,只是光一张人文学科的毕业证书,真的比不上金融管理毕业的。
如果你还缺商业能力,那就试着去提升这一能力,参加一些商业竞赛,证明你的策划能力。 总之,文科专业的发展趋势,是通过“融入”其他领域来实现价值的。
从“我想做什么”思考
我再度强调:人文学科出身,不会是你职业生涯的限制,过去对大学科系与职业直接关联的错误观念才是。
文科专业是通过“融入”其他领域来实现价值的
我自己是历史系出身,毕业后曾经在公部门工作一阵子,后来发现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最想要的是能到海外工作。于是,我评估自己的情况,发现自己最缺的是外语能力和经贸知识。
接下来,我不断加强进修这两块,托业考出九百多分,证明自己的外语能力,也考到一些其他证照、参加过一些商业策划竞赛并获奖,最后录取了不只一个科技业外派的职缺。
工作到现在,我更认定自己历史系的背景,让我相较于纯商学出身的同学更有优势。过去历史系的训练,让我在资料搜寻与归纳、文字表述以及因果论证方面,都更得心应手,这些都反映在报告撰写上。
我曾经反思,如果我只有历史系毕业,光凭着“人文背景”,我不可能就有今天的机会跟际遇,所以绝对要不断的加强自己。比如你英语如果到商务等级,再学个第二外语,那相信机会不会比商科毕业生少。
但如果你没有因此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未来,只想“用专业定出路”,那你反而会失去很多可能,在求职上成为被选择者。
如果你现在还是学生,应该要开始思考到底想做什么,然后通过大学的资源不断自我提升,为自己铺路;
如果你已经毕业了,更要时常投资自己。我很多同学都是靠毕业后的职业训练,找到了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
读文史哲的你,应该要摆脱“读人文社科能做什么”的思维定式,而去思考“我想做什么,我要如何通过读人文学科的优势达到”,把自己人生当成一场棋局,现在就开始布局。
如果你已经上了大学,并且很不幸地选择了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那你必须认清一个残酷现实,课堂上学的东西跟工作要用的东西可能是两回事。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文凭急速贬值。如今这年代,对绝大部分专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的东西没啥用,救不了你的。老天爷给每个人的东西很不一样,这个比专业更重要的,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可能相差很远很远的。
要想想,等你毕业的时候,除了这个文凭,还有啥独特之处,最好是你可以做到,但你身边绝大多数同学都做不到的。
有些东西是老天爷给的,比如形象、气质、身高、口才、性格、家庭背景、人脉关系、成长经历、身体条件、性别、籍贯等。尽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吧。
说些具体的路子供参考吧:
有些学生选择去做学术了,但不是适合每个人。问问自己:我性格如何?坐得住么?英语读写能力如何?理解能力如何?家里父母有钱支持我去国外读博士、帮我付首付、帮我解决结婚生子的事情么?
有些学生毕业后去做了营销或管理工作,但不是适合每个人。问问自己:我是偏内向还是外向?我从小做班长么?我是学生会副主席么?经常出差能接受么?会晕车么?经常参加饭局去见一些油腻的男人们能接受么?某位学姐是东北人,轻松8两白酒,我可以么?我是不是色盲,适合开车么?如果我去银行做客户经理,我家里有亲人做财政局副局长或企业高管,可以帮我拉来4个亿存款么?
有的学生毕业后去做了主播,但不是适合每个人。问问自己:我的形象气质能让人很快记住么?我口条清晰么?会有口吃么?我很有激情么?我很有亲和力么?我的镜头感如何?我有什么表演天赋么?我有什么艺术特长么?我是从小就很有表现力的那种人么?
有些学生去做了网络游戏公司的产品设计或运营,但不是适合每个人。问问自己:我是很会玩儿的人么?我很懂时尚么?我口齿伶俐么?我从小做节目主持人么?我是高颜值人见人爱的小可爱么?我擅长用自己的魅力调动别人干活儿么?
有些学生去做了财务工作,但不是适合每个人。问问自己:我是从小性格很细心谨慎么?我喜欢整天跟繁琐的财务信息打交道么?我是喜欢每天很有规律地去办公室上班,还是喜欢经常出去见不同的人?
有些学生去做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但不是适合每个人。问问自己:我家里有家人或亲戚有关系能助我一臂之力么?我很会来事么?如果一辈子没有机会施展抱负,一直做一个基层公务员,能无怨无悔微笑着为人民服务么?
……
路子有很多,各个赛道上都有人成功,但每条路上成功的总是少数人。关键是,你在哪条赛道上更有优势,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少数人。
如果老天爷没给你多少东西,那就想办法掌握一技之长,要抓紧,不要拖。趁年轻早点另谋出路,晚几年年龄大了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