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打游戏的长毛
-
千里 韩愈的马说中有提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飞黄 成语“飞黄腾达”
另外秦始皇的七匹宝马《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昭陵六骏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都可以代称马,文物在陕西省博物馆,夏天的时候还去看过~
相关推荐
“飒露紫、卷毛騧”,这两匹马都是什么?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铲平王世充时所用的的坐骑。根据记载,李世民在跟王世充交战的时候,和一个将军一起与军队失散了,身边还有两匹战马,其中一匹战马就是飒露紫。突然有一支箭射中了飒露紫的前胸。按理说,一匹马被射中这个地方,肯定会立即身亡。但是飒露紫硬是带着李世民两人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最终回到营地的时候飒露紫才倒地身亡。李世民为了表彰飒露紫护驾有功,命令人把飒露紫死前的神态用石头雕刻。在石雕中,中箭的飒露紫英姿飒爽,即使剧烈的疼痛席卷飒露紫全身让它战栗不已,飒露紫仍然保持着挺立的站姿。而刻在飒露紫的前方的则是李世民的手下,正在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感叹于飒露紫的救护,还在石雕旁边特意为飒露紫题文。后来人们就根据李世民的题文为飒露紫取了这个名字,表达敬佩之情。拳毛騧,也是李世民的坐骑,这是李世民在平定河北时所用的坐骑。拳毛騧在李世民平定河北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一次战役武劳关大战之后,李渊父子在河北实行高压政策。但是有些人打着复仇的名号把刘黑闼奉为首领准备反抗李渊父子。他们以破竹之势打败了李渊一派的将领并占领了大量土地。于是武德四年的十二月,李世民奉命出征,所用的坐骑就是拳毛騧。为了打败刘黑闼,李世民使用了各种策略与唐军展开殊死搏斗,这一次的的战况十分激烈。而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騧也在这次战役壮烈牺牲,全身中九箭最终死于两军交战的前方。而李世民这次也同样选择了刻拳毛騧的石雕。李世民还称赞拳毛騧是一匹神马。但是却被人盗取了,连同飒露紫一起被偷运到了美国,但是拳毛騧却很幸运地再次回到国土,现存于陕西。但是飒露紫就没那么幸运了,现在仍在异国他乡。2023-07-18 05:01:244
李世民那六匹马分别叫什么?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参考资料:zh.molinu.com/...4029/02023-07-18 05:02:093
昭陵六骏分别是哪六骏,怎么读的,帮忙把拼音注上,谢啦!
“昭陵六骏”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昭陵六骏是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扩展资料昭陵六骏昭陵六骏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昭陵的这些石刻在品类、造型及题材上,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独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写实,富有政治意义的不同凡响之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六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昭陵六骏2023-07-18 05:02:511
昭陵六骏分别叫什么?
在昭陵北司马门内有六块大型浮雕石刻,即“昭陵六骏”,分别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唐朝虽然是唐高祖李渊建立的,但是,李渊也仅仅是带领几个儿子攻入了隋都长安而已,随后的事都是交给了秦王李世民,他带领麾下众将击败割据的群雄,最终统一天下。长期骑着战马厮杀于疆场上:使李世民养成了酷爱战马的嗜好,即使社稷既定,挂甲卸鞍,以文治国时,李世民想起陪伴自己战斗而死的战马,也是往往伤感而落泪。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在营建昭陵时,他决定在陵前雕刻阵亡的战马加以纪念,李世民亲自选取了六次重大战役中阵亡的六匹战马,并亲自为之作“赞”,以展现六骏的雄姿,同时炫耀他的武功。李世民亲自题写的马赞为:白蹄乌: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特勒骠: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飒露紫: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青骓: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什伐赤: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拳毛騧: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2023-07-18 05:03:041
拳毛騧怎么读
騧=guā2023-07-18 05:03:191
拳毛騧的概述
一般认为,马身若有旋毛是贱丑的,但此马矫健善走,蹄大快程,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马名,以表彰唐太宗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识骏马的眼光。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 汉文在《北史》中称为“权于麾国”,在隋唐古音中语音对译极为类似。由此可见,“拳毛騧",,可能是从“权于麾国”来的或者是一匹与“权于麾国”种马通过人工杂交方式培养出来的大良马。2023-07-18 05:03:291
昭陵八骏各自叫什么
并无昭陵八骏的说法,只有昭陵六骏。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1、昭陵六骏简介: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2、昭陵六骏现状: 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于1914年被当时我国的古董商卢芹斋以12.5万美元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石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2023-07-18 05:03:513
唐太宗墓前的五匹战马的介绍
是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国宝级文物)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 高171—175厘米 六骏原列于唐太宗昭陵北阙,依次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1914年流失国外,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西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六骏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六匹骏马,他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十一月昭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书写的四言赞美诗并由殷仲容用隶书刻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 “昭陵六骏”不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称、色泽和战斗经历都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 “特勒骠”,毛色黄白,嘴微黑。“特勒”是突厥部落的官名,此马可能是突厥某特勒所献。公元619年,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时的乘骑。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应策腾空,承丰半汉,天险催敌,乘危济难。” “青骓”,毛色苍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河北献县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时曾乘骑。马身在冲锋陷阵时被敌人射中五箭,前一后四。浮雕中的马呈疾驰飞奔状。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什伐”为波斯语,“马”的意思。毛色纯赤,来自波斯,是李世民与窦建德在虎牢关作战时曾乘骑,身中五箭,可见战斗之激烈。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里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汉聘足,青旌凯归。” “拳毛騧”,毛色黄,嘴黑,许洛仁在虎牢关所献。李世民乘骑此马曾在河北洛水与刘黑阔进行过激烈的战斗,马连中九箭而死。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孤矢载,氛埃廓清。” “白蹄乌”,此马周身乌黑,四蹄俱白。公元618年深冬,李世民在陕西长武平定薛仁时的乘骑。据说李世民乘此马在追歼薛仁时,一昼夜间奔驰二百多里。时刻画面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竖立迎风,可想当年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的神态。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依天长剑,追风骏足,纵辔平陇,回安定蜀。” “飒露紫”,毛色紫红。公元621年,李世民曾骑着这匹马与王世充交战与洛阳。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紫燕趋跃,马腾神骏,气砻三川,威陵八阵。” 在此六骏中,惟有“飒露紫”这块石雕上有一人像,形似牵马人。这个人就是唐朝大将丘行恭。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交战时,李世民乘骑的“飒露紫”在激战中身上连中数箭。在陷入困境的紧急时刻,大将丘行恭赶到,张弓四射,拼命厮杀才将敌人拦住,将自己所骑的马让给李世民,并为“飒露紫”拔出箭头。然后自己徒步手持长剑继续与敌作战,掩护了李世民安全突出重围。在浮雕中,此马身中数箭,两眼下垂,臀部稍缩,显示出刚下战场的疲倦神情;而丘行恭身穿战袍,佩刀箭囊未卸,正在俯首为马拔取胸前血箭。战马紧紧偎依在战将胸前,相依为命的形态,真是栩栩如生。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的功绩,将他特意雕在六骏石刻之中。 昭陵六骏是一组纪念碑式的浮雕,内容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故事。浮雕选用精细的汉白玉大理石为材料,每块高2.5米,宽3米,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匹骏马生动地再现在石板上。其中三匹做立状,三匹为奔驰状,姿态英俊,神韵飒爽,造型生动,眉目传神,真可谓“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忧”。鲁迅先生将六骏誉之为“前无古人”的杰作。 近来学术界提出关于昭陵六骏的真伪问题,其实是现存无论是唐代原作,还是宋代仿刻已不太重要,昭陵六骏的艺术地位,是我国雕刻史上的一座峰碑。国内现存的昭陵四骏均人为破坏,被打分成多块。2023-07-18 05:03:582
昭陵六骏的名字是什么?
昭陵六骏的名字是:1、飒露紫: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2017年1月,陕西省昭陵博物馆公开发文《昭陵“二骏”,中国等你回家》,从多角度陈述理由,要求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归还民国时期被盗卖的“二骏”——“飒露紫”和“拳毛騧”。2、青骓:昭陵六骏之一的“青骓”为一匹苍白杂色骏马。据岑仲勉、葛承雍等先生考证,有可能是来自西方“大秦”国的骏马,“青骓”之“青”不是泛指一种颜色,而是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在汉语中音写为 “秦”,“秦”、“青”同音,故称之。3、特勒骠:特勤骠”是唐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灭割据马邑的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失地时,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等作战时的坐骑,载着李世民屡屡立功,最终平定了宋金刚的势力。4、白蹄乌:白蹄乌,昭陵六骏之一,是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为李世民与薛仁杲作战时的坐骑。据《全唐文》收录唐太宗昭陵《六马图赞》记载,骏与“白蹄乌”是武德元年九月至十一月间,李世民与薛仁杲(薛举之子)在浅水原作战时的坐骑。5、什伐赤:昭陵六骏之一的什伐赤,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为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6、拳毛騧:昭陵六骏之一的“拳毛騧”是李世民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在洺水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列于祭坛西侧三骏石刻中间。2023-07-18 05:04:051
昭陵六骏分别叫什么?
昭陵六骏分别叫“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浮雕石刻,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传为当时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所作。唐昭陵六骏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骏每件宽约204厘米,高约172厘米,厚约40厘米,均为青石质地。每屏上方一角原刻有由欧阳询书丹的唐太宗亲题赞语,现已风化不存。唐昭陵六骏石刻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该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圆润,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2023-07-18 05:05:111
昭陵六骏的名字
“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音guā]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2023-07-18 05:05:372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的意思
此诗文出自唐代诗人李贺著名的《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注:1:拳毛属太宗;唐太宗伐刘黑闼,有骏马名拳毛狮子骢。杜诗:“昔日太宗拳毛騧。”2:捉颴风:追旋风。2023-07-18 05:05:482
李世民墓中的六骏分别是哪6匹马?
昭陵六骏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六块浮雕石刻,六匹骏马曾伴太宗一生,以西域国语命名的六匹坐骑,分别为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 特勒骠.拳毛騧,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画家阎立本曾绘制六骏图,此图为昭陵六骏的蓝本,雕刻采用圆 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有大唐强盛弘大之气度,精美绝伦。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的六块浮雕石碑,这六骏原是李世民生前最心爱的坐骑,在他统一中国的大业中,曾立下了赫赫战功。主人为了纪念它们,就下令将它们刻石立碑,据说,先是由大画家阎立本绘成"六骏图圈"然后按此图蓝本雕刻而成,当时唐太宗还亲自作诗六首,颂其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在六骏的石碑上,这就是马赞,而现在,我们已找不到马赞的踪迹了,这就又有了马赞之迷。 马赞之迷成了一桩悬案,庆幸的是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马赞的内容,如果说,马赞之迷让我们对"昭陵六骏"心生遗憾的话,那么离奇的盗运之迷,就成了"昭陵六骏"最大的浩劫。 飒露紫和拳毛騧现在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然而在1918年美国文化劫掠分子又来盗窃其他四骏,途中被西安政府骑兵追到了潼关截获,盗掠分子为了便于运装,掩人耳目,竟将石雕击成了小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残缺的昭陵六骏。 经过劫难之后的"昭陵六骏"只剩下四骏,现在,我们在碑林博物馆内看到的飒露紫和拳毛剐是复制品,唐太宗对六骏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给每匹马都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那么六骏的命名是由何而来?他们的名字是否暗含了六骏的色彩?这之中的谜底又是什么? 直到今天,飒露紫的雕刻技艺,依然令许多业内人士折服,"昭陵六骏"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前无古人"。世界上任何一本关于中国艺术的通史都不能不提起它们,在雕刻家的眼中"昭陵六骏"是初唐的经典。 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这些在今天听起来比较拗口的名字,在唐代却是风光一时,围绕"昭陵六骏"还有许多未解之迷,而有一点是不辩自明的,那就是我们现在呼唤汉唐雄风,它是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昨天强大的背影,破译"昭陵六骏"的步伐永远不会懈怠,对它的牵挂永远不会停止。2023-07-18 05:06:121
古代对马的称呼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 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 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 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 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历史与种类 商官名。 常奉命征伐和射猎。 《殷虚马契前编》卷三第三十一第二片:“贞肇马左右中人三百”。 可知“马”分左、右、中三队,每队百人。 后世马司之官,或从此出。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 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 三名 奔宵,野行万里。 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 五名 逾辉,毛色炳耀。 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 七名 腾雾,乘云而奔。 八名 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 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戌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马肃)(马霜)。 括号内字为合字。 键盘上打不出来。 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 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 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 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 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象龙 《冯奉世转》:宣帝时至大宛,得名马象龙而还。 步景 《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 得神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状;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昼光,毛色随四时之变。 西王母税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 东王公弃之清津,因其而返,绕日三匝,入汉关,马上睡眼不觉而至,名步景。 黄门四骏 《西域赞》: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注:孟康曰:“四骏马名”。 大骊 光武以所乘大骊赠孝忠。 赤兔 《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 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卢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 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 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 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白鹤 《拾遗记》:曹洪与魏武所乘之马名曰白鹤。 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紫(马辛)。 xin.括号内为合字。 《魏志》陈思王表文帝曰:“臣于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教令习拜。 惊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疾也。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 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 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 被毛浓密,毛色复杂。 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 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 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 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 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 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 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 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 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 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 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 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 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 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 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 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 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 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 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 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 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 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 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 *** 马等马种。 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 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 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 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 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 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 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 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 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 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 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 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 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 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 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 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 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 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2023-07-18 05:06:211
李世民的六匹马分别叫什么?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参考资料:zh.molinu.com/...4029/02023-07-18 05:06:281
请你搜集相关资料,给马做一个资料卡,简单介绍一下马这种动物。(30字左右)
马 分类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奇蹄目 科: 马科 属: 马属 种: 马 学名 Equus caballus 马 (Equus caballus) 是一种草食性家畜,颈上有长鬃,尾有长毛,马脚长有马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15世纪后,才被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 马主要作为役使家畜,用于骑乘、挽车和载重,在战争和劳作中运用。在历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业革命蒸汽机出现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以至于后来机器的能力要以马力来衡量。在山区无法行车的路上,马是主要的运载工具。 在战争中最早也是拉战车,由游牧民族首先发明骑乘,中国直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出现骑兵,罗马帝国也是后期从中亚游牧民族处学习的骑乘。马鞍也是游牧民族发明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马镫是中国人在唐朝后期发明的,一开始只是一个,为便于上马,后来发展为一边一个,波斯人称为“中国鞋”,后来才传到欧洲。直到20世纪末,由于各种战车、直升机的出现和普及,骑兵才开始退出战争。目前骑乘多用于体育竞赛,有的大城市巡警也还用马。 马也可以作为乳用和肉用,伊斯兰教律法禁止食用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马肉,但后来作用不大,现在法国人、意大利人都食用马肉,日本人认为马肉是营养丰富的肉食。在二战期间,美国允许肉店供应马肉以弥补牛肉供应不足,但二战结束后,在西部牧场主的压力下,又禁止供应马肉。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适合酿造“马奶子酒”。 随着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培育出各种小马,作为宠物。,现在经过几千年人的培育,马的种类繁多,从高达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条大狗大的马,体形各异。 关于马的演化: 马的化石非常丰富,所以马的进化过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详细。马的进化常常被用来作为进化的例子。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于五千六百万年前的北美洲,时值始新世。始祖马个头 只有狗那么大,弓着背,四肢长着多个趾头(前三后四)。由始祖马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 系越来越大,越来越擅长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发展。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 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现代马的 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一千二百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而现代马则在四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出现。北美洲一直 是马和马类动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马从这里起源并向四周辐射。马通过冰川时期形成的白令陆桥扩散到欧亚 大陆,最后进入非洲。马也通过中美地峡向南美洲扩撒。最晚到大约两万年前,马在北美洲彻底灭绝,南美的马灭绝得更早。原因现在仍是迷。有人认为跟美洲印第安人过渡捕猎有关。 从此,在近五千六百多万年的时间里作为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没有了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马带回了美洲。Discovery制作的一期关于马的节目里说道“当印第安人第一次见到西班牙人带来的马的时候,感觉象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现代饲养的马是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的。野生的马已经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不是家马的祖先。马的进化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马科动物曾经是如此繁盛,前后进化出几十个属,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属六七种残存至今。马的兴衰历程实际上是奇蹄动物的兴衰历程,奇蹄动物在现代普遍呈衰落的趋势。 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兰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2023-07-18 05:06:461
关于马的历史典故大全
关羽赤兔马 《三国志u2022魏志u2022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刘备的卢马 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辛弃疾《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历史典故 这匹马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走投无路的刘备正好以同为皇室宗亲的身份与刘表认了亲戚并投靠刘表,这个时候便主动请缨亲征。等到短兵相接,刘备望见张武坐骑“极其雄俊”,大为赞赏赞曰:“此必千里马也”,赵云即时领会了主公的意图,挺枪而出,“不三回合”,便斩将夺马。等到凯旋班师,刘表见了这匹马,也禁不住赞不绝口。刘备正愁无一报答刘表,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说“张武骑此马而亡”就是证明,吓得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刘表的幕宾伊籍将此马“妨主”的消息透露给了刘备,刘备却不予采纳。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这之后刘备更加不相信“的卢妨主”的预言了,对这匹救命的宝马无限珍爱,后来出兵入蜀之际因见庞统坐骑老弱,为了显示自己对庞统的重视而将自己珍爱的宝马的卢赠送给了庞统。谁知庞统无福消受,刚骑上的卢便被敌人当作刘备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u2022蜀志u2022先主备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世语》:“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唐太宗昭陵六骏 1、白蹄乌 据《全唐文》(卷l0)收录唐太宗昭陵《六马图赞》记载,骏马“白蹄乌”是武德元年(618)九月至十一月间,李世民与薛仁杲(薛举之子)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东北)作战时的坐骑,列于祭坛西侧三骏之末位(由南往北排列)。该马通身毛色纯黑,四蹄俱白。 2、特勤骠 骏马“特勤骠”是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灭割据马邑(今山西朔县境)的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失地时,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等作战时的坐骑,排列于昭陵祭坛东侧首位。此马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 3、飒露紫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飒露紫”是六骏之中惟一旁伴人像的。 4、什伐赤 “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骏马,排列于祭坛东侧末位。关于 “什伐赤”的名称,日本学者原田淑人认为:“什伐”或译作“叱拨”,是波斯语“阿湿婆”的缩译,即汉语“马”的意思(见原田毅人《东亚文化研究》,东京座右宝刊会1944年版)。5、青骓 “青骓”为一匹苍白杂色骏马。据岑仲勉、葛承雍等先生考证,有可能是来自西方“大秦”国的骏马,“青骓”之“青”不是泛指一种颜色,而是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在汉语中音写为 “秦”,“秦”、“青”同音,故称之。 据文献记载,骏马“青骓”是李世民和窦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洛阳武牢关交战时的坐骑,列于祭坛东侧三骏中间。武牢关大战,李世民最先骑上“青骓”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似离弦之箭,直入窦建德军长达20里的军阵,左驰右掣,打跨了窦建德和十几万大军,并在牛口渚(今河南省汜水县西北12.5公里处)俘获了窦建德。一场大战下来,骏马“青骓”身上中了五箭(前边一箭,后面四箭),都是从迎面射来的,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石刻 “青骓”呈疾驰之状,显示出飞奔陷阵的情景。武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因此, 李世民称赞“青骓”马:“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 戎衣。” 6、拳毛騧 “拳毛騧”是李世民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原窦建德部将)在沼水(即漳水,在今河北省曲周县境内)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列于祭坛西侧三骏石刻中间。马黑嘴头,周身旋毛呈黄色,原名“洛仁騧”,是代州(今河北代县)刺史许洛仁在武牢关前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故曾以许洛仁的名字作马名。许洛仁死后陪葬昭陵,其墓碑上就记载着武牢关进马之事 (见《昭陵碑石》《许洛仁碑》,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后人或因马周身旋毛卷曲,又称“拳毛騧”。一般认为,马身若有旋毛是贱丑的,但此马矫健善走,蹄大快程,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马名,以表彰唐太宗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识骏马的眼光。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 “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kho”,汉文在《北史》中称为“权于麾国”,在隋唐古音中语音对译极为类似。所以,“拳毛”的标准译名应源于“权于麾”。由此可见,“拳毛騧",可能是从“权于麾国”来的或者是一匹与“权于麾国”种马通过人工杂交方式培养出来的大良马。2023-07-18 05:06:531
马是节肢动物?
No.马 分类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奇蹄目 科: 马科 属: 马属 种: 马 学名 Equus caballus 马 (Equus caballus) 是一种草食性家畜,颈上有长鬃,尾有长毛,马脚长有马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15世纪后,才被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 马主要作为役使家畜,用于骑乘、挽车和载重,在战争和劳作中运用。在历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业革命蒸汽机出现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以至于后来机器的能力要以马力来衡量。在山区无法行车的路上,马是主要的运载工具。 在战争中最早也是拉战车,由游牧民族首先发明骑乘,中国直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出现骑兵,罗马帝国也是后期从中亚游牧民族处学习的骑乘。马鞍也是游牧民族发明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马镫是中国人在唐朝后期发明的,一开始只是一个,为便于上马,后来发展为一边一个,波斯人称为“中国鞋”,后来才传到欧洲。直到20世纪末,由于各种战车、直升机的出现和普及,骑兵才开始退出战争。目前骑乘多用于体育竞赛,有的大城市巡警也还用马。 马也可以作为乳用和肉用,伊斯兰教律法禁止食用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马肉,但后来作用不大,现在法国人、意大利人都食用马肉,日本人认为马肉是营养丰富的肉食。在二战期间,美国允许肉店供应马肉以弥补牛肉供应不足,但二战结束后,在西部牧场主的压力下,又禁止供应马肉。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适合酿造“马奶子酒”。 随着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培育出各种小马,作为宠物。,现在经过几千年人的培育,马的种类繁多,从高达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条大狗大的马,体形各异。 关于马的演化: 马的化石非常丰富,所以马的进化过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详细。马的进化常常被用来作为进化的例子。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于五千六百万年前的北美洲,时值始新世。始祖马个头 只有狗那么大,弓着背,四肢长着多个趾头(前三后四)。由始祖马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 系越来越大,越来越擅长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发展。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 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现代马的 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一千二百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而现代马则在四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出现。北美洲一直 是马和马类动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马从这里起源并向四周辐射。马通过冰川时期形成的白令陆桥扩散到欧亚 大陆,最后进入非洲。马也通过中美地峡向南美洲扩撒。最晚到大约两万年前,马在北美洲彻底灭绝,南美的马灭绝得更早。原因现在仍是迷。有人认为跟美洲印第安人过渡捕猎有关。 从此,在近五千六百多万年的时间里作为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没有了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马带回了美洲。Discovery制作的一期关于马的节目里说道“当印第安人第一次见到西班牙人带来的马的时候,感觉象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现代饲养的马是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的。野生的马已经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不是家马的祖先。马的进化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马科动物曾经是如此繁盛,前后进化出几十个属,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属六七种残存至今。马的兴衰历程实际上是奇蹄动物的兴衰历程,奇蹄动物在现代普遍呈衰落的趋势。 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兰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2023-07-18 05:07:153
历史中的名马
的卢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历史典故这匹马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走投无路的刘备正好以同为皇室宗亲的身份与刘表认了亲戚并投靠刘表,这个时候便主动请缨亲征。等到短兵相接,刘备望见张武坐骑“极其雄俊”,大为赞赏赞曰:“此必千里马也”,赵云即时领会了主公的意图,挺枪而出,“不三回合”,便斩将夺马。等到凯旋班师,刘表见了这匹马,也禁不住赞不绝口。刘备正愁无一报答刘表,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说“张武骑此马而亡”就是证明,吓得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刘表的幕宾伊籍将此马“妨主”的消息透露给了刘备,刘备却不予采纳。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这之后刘备更加不相信“的卢妨主”的预言了,对这匹救命的宝马无限珍爱,后来出兵入蜀之际因见庞统坐骑老弱,为了显示自己对庞统的重视而将自己珍爱的宝马的卢赠送给了庞统。谁知庞统无福消受,刚骑上的卢便被敌人当作刘备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先主备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世语》:“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赤兔《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三名 奔宵,野行万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辉,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骕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象龙 《冯奉世转》:宣帝时至大宛,得名马象龙而还。 步景 《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状;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昼光,毛色随四时之变。 西王母税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东王公弃之清津,因其而返,绕日三匝,入汉关,马上睡眼不觉而至,名步景。 黄门四骏 《西域赞》: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 大骊 光武以所乘大骊赠孝忠。 赤兔 《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卢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白鹤 《拾遗记》:曹洪与魏武所乘之马名曰白鹤。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紫骍 《魏志》陈思王表文帝曰:“臣于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教令习拜。 惊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疾也。 扬武 《晋安帝纪》:司马休奔广,所乘骓马奔而驰之。后还荆州,加骓马扬武之号。 赭白 《载记》:慕容有骏马名赭白,有奇相逸力。比之于鲍氏骢,命铜铸以图其像,亲为铭赞,镌勒其傍,置之蓟城东掖门。 赤龙驹 梁武帝天监四年,禊饮华光殿,河南国献赤龙驹,能拜伏善舞。诏张率,周兴嗣为赋,帝以为工。 赤蛇 《灵鬼志》陈安为河间王颙给使,常乘骏马非常。后马死,双赤蛇出其鼻。 龙骧 《齐书》:齐太祖常乘所骑赤马入殿。及践祚号此马为龙骧将军。 闪电 《魏志》:突厥大畏长孙总管,见其马称为闪电。王曰:“将军威行域外,遂名其马为闪电。一何壮哉!” 青海骢 《隋书》: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动辄方牝马与其上,言其龙种。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故世称青海驹。 狮子骢 《朝野佥载》: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其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忽雷驳 唐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于酒。每月于中试,能竖越三领地黑毡。及胡国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决波瑜 《酉阳杂俎》:决波瑜善走,历门三限踬,太宗尤惜之。隋内库有交臂玉猿,特表其辔。 唐太宗十骥 《唐书》:骨利干遣使献良马十匹,唐太宗为之制名,号为十骥:一曰腾霜白、二曰皎雪骢、三曰凝骢、四曰悬光骢,五曰洪波瑜、六曰飞霞骠、七曰发电赤、八曰流星騧,九曰翔麟紫、十曰奔虹赤。 昭陵六骏 唐太宗平窦建德诸人及东郡,所乘六马曰青骓,曰什伐赤,曰特勒骠,曰飒露紫,曰拳毛騧,曰白蹄乌,乃琢石为象并赞可昭陵。 黄骢骠 《东志》:唐太宗破窦建德,乘马名黄骢骠。命乐工制《黄骢叠》,曲宫商也。 蹀马 《通典》:唐翔麟凤苑厮蹀马,俯仰腾跃皆合节,朝会用乐,则兼奏之。 太原异马 唐开元十二年,太原献异马驹,其耳如筒,左右各十六肋,肉尾无毛。 滑州龙子 唐开元二十九年,滑州刺史李邕献马一匹,肉鬃麟腮,嘶不类似马声,日行三百里,名曰龙子。 红玉、紫玉、平山、凌云‘飞香、百花辇 唐天宝年间,大宛进汗血马六匹,名红叱拨、紫叱拨、青叱拨、黄叱拨、丁香叱拨、桃花叱拨,上乃改名红玉、紫玉、平山、凌云‘飞香、百花辇,命图于瑶光殿。 唐舞马 《明皇杂录》:玄宗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部,有名称曰某家骄,其曲曰《倾杯乐》。数十马皆衣以锦绣,络以金铎。每乐作,奋手鼓尾,纵横应节。 九花虬 《伽蓝记》:代宗时李怀仙贡名马,额高九尺,毛拳如麟,身被九花,故“九花虬”。帝以赠郭子仪曰“此马高大,称卿仪质,并紫玉鞭辔赠之”。 照夜白 杜甫《画马图歌》:曾观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宁远马 《续博物志》:千里马宁远所献。鬃拳紫色,状如八骏。乘者必衣裘帽絮,似胡儿抱持。初驶三十里,则皆旁侧难驯,又驶三十里外,乃驶然而去,唯闻耳旁风声如飞箭。唐肃宗时,令李沁乘之往按保定,早发扶风,辰达保定,申归奏事。 玉花骢 《万花谷》:玉花骢,唐德宗马名。杜甫诗:“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望云骓 《国史补》:德宗幸梁,唯御骓马,号曰望云骓。驾还,饲以一品料。暇日幸而视之,必常鸣四顾,若感恩之状。后老死飞龙厩中贵戚画为图。 黄骝 《五代史》:汉王刘旻与周世宗战北,乘黄骝驰归,以金银饰厩,食以三品,号自在将军。 玉逍遥 《闻见录》:仁宗御马名玉逍遥,色白,乘之如舆辇也。闱人云:“马行步有尺度,疾徐皆中节,御者行速,则以足阑之。”一日燕王借乘,即常鸣不行,王怒还之。帝以配南城马铺,久之复御,其行如初。帝升遐,从葬之陵下,悲鸣不食而死。 碧云霞 《闻见录》:梅圣俞序曰:“碧云霞者厩马也。”庄宪太后临朝,以赠荆王,王恶其旋毛。太后知之曰:“旋毛能害人耶?吾不信。”留以备上闲,遂为御马第一。以其吻肉色碧如霞片,故号之。 元佑三马 宋元佑初,禽鬼张青宜结,百官皆贺,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膺,虎脊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皆喑。父老从观,以为未始见也。三马者,西番骏马。 义瑜 《桯史》:宋开禧间,九江戍校王成见病瑜,收秣之。寇李元砺犯龙泉,成出战死,瑜屹立不去,悲鸣成侧。寇顾曰良马,取献之。元砺弟乗犯永新,瑜识我军旗帜驰归,元弟就擒,瑜病伤不秣。 飞越峰 《一统志》:“贵州养龙坑有灵物藏其下。当春初伊人立柳坑畔,择牝马系之,已而云雾晦冥,类有物与接,其产必有龙驹。洪武四年,于此荻正白色马为献,首高九尺,长丈余,不可控驭。诏典牧者囊沙使复行苑中,乃驯。时行夕月礼于清凉山,乘之如蹑云,一尘不动。赠名飞越峰且命绘成形藏焉。学士宋濂为赞。 西域马 《方周杂录》:先朝西域贡马,高九尺,颈与身等,昂举若凤。景泰末,西域进白马,高如之,颈亦类焉,后足胫节间有两距,毛中隐若鳞甲。天顺中,复见之御马监坊河道上,俱不受羁縻,不知日行几何也。2023-07-18 05:07:355
唐太宗为何把“六骏”放在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人们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一定要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人自己的墓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缠。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侄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特勒骠为毛色黄里透白的战马。公元619年,在与宋金刚作战中,唐太宗乘骑特勒骠猛插敌后,迫使宋军阵营大乱,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而去,唐军收复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飒露紫为纯紫色。在与王世充的军队对阵之际,为了刺探敌阵的虚实,唐太宗骑着飒露紫,率领10余名精锐骑兵,出敌不意地猛冲敌阵,杀开了一条通道,直出敌后。飒露紫飞奔如燕,轻捷矫健,气吞三川,威凌八阵,不幸中箭身亡。青骓是一匹苍白色杂毛马。在与窦建德虎牢关作战时,唐太宗乘骑青骓,飞箭似地冲人窦军阵地,经过四五回合的交战,终于在敌方的阵营単竖起了唐军的旗帜。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青骓身中5箭。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马,是唐太宗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乘骑的另外一匹战马。这匹骏马凌空飞驰,身上中了5箭。拳毛缠虽毛黄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矫捷善走,在唐太宗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中9箭。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是由于这6匹骏马是他生前所爱,并为唐朝一统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2023-07-18 05:07:532
得意的动物是什么?
马。春风得意,走马观花。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昭陵六骏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2023-07-18 05:08:301
昭陵六骏分别是
【详细资料】 1、白蹄乌 据《全唐文》(卷l0)收录唐太宗昭陵《六马图赞》记载,骏马“白蹄乌”是武德元年(618)九月至十一月间,李世民与薛仁杲(薛举之子)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东北)作战时的坐骑,列于祭坛西侧三骏之末位(由南往北排列)。该马通身毛色纯黑,四蹄俱白。 隋大业十三年(617)四月,薛举、薛仁杲父子在金城(今甘肃兰州市)郡起兵。七月,薛仁杲称帝。十二月,薛举父子竭动10万大军,想趁李渊父子立足未稳,夺取关中长安。次年六月,薛军占领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后一直开到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西讨元帅,出兵抗击。两军在高(言庶)城(今陕西长武县北)一带相持了两个多月。十一月,薛军粮草不济,军心浮动,进退两难。李世民看准战机,连夜调兵谴将,趁机内外夹攻。李世民先用少量兵力在浅水原诱敌,拖住薛军精锐罗侯部,然后出其不意,亲率劲旅直捣敌后。他骑着“白蹄乌”,只带了数名精锐骑兵,率先杀入敌阵,薛军大乱,兵卒向折(言庶)城(今甘肃泾川县东北)溃逃。为彻底消灭敌人,李世民又催动“白蹄乌”,带领两千余名骑兵紧紧追赶,一昼夜奔驰二百多里,把薛仁杲败军围定在折慧城内,扼守关口要道,迫使薛仁杲率残部开城投降。浅水塬大战奠定了唐王朝立足关陇的政治经济基础。石刻“白蹄乌”筋骨强健,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呈疾速奔驰之状,足见它当年载着李世民在黄土高原上急驰,追击薛军的情景。 唐太宗给它题的赞语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关于“白蹄乌”的命名,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持是一匹有四只自蹄的纯黑色骏马的说法。但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作为“天可汗”唐太宗赫赫战功的赞美之称和坐骑专名,“白蹄乌”的命名不足以说明李世民丰功伟绩的含义。他认为,“白蹄”二字来源于突厥语“bota”,意为幼马或幼骆驼,是“少汗”之意。“白蹄乌” 应是一匹冠以突厥语“少汗”之意的荣誉性专名的坐骑,“在立有战功的黑马名称前带有赞美的称衔或加诸各种高贵的官号,其象征意义不仅符合突厥歌颂上层领袖坐骑的习俗,而且也符合唐人颂扬圣皇名君的传统作法。所以,突厥语‘少汗" (bota)应该是汉语 ‘白蹄"真正的原意。”(葛承雍《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下文所引葛论出处相同)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认为,葛先生之论当是。 2、特勒骠 骏马“特勒骠”是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灭割据马邑(今山西朔县境)的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失地时,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等作战时的坐骑,排列于昭陵祭坛东侧首位。此马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 刘武周(?~622)本隋河涧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随父迁马邑。后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 (617)杀太守王仁恭,自任太守,遣使附于突厥,受封为“定扬可汗”,割据马邑。武德二年三月,乘唐军与薛仁杲作战之机,勾结突厥向南侵扰。其将宋金刚部数日问攻陷介州,唐军数败。守御太原的齐王李元吉弃城逃回长安。于是,刘武周、宋金刚占据了唐在山四的大片土地和军事要地太原。高祖李渊大惊,打算放弃黄河以乐地区,收兵镇守关中。惟李世民坚决反对,他认为失掉了河东,关中就孤立了,只有消灭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失地,才能久据关甲。李渊遂派李世民带兵狙击。十一月,李世民率众直趋龙门关,渡黄河,连挫刘武周军前锋。唐军在柏壁(今山西新绛县西南)集结,与宋金刚对垒。李世民采用“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粮尽计穷,自当遁走”的战略战术。武德三年二月,宋金刚军果然粮尽计穷,军心动摇,李世民率大军乘机穷追猛击,在消灭宋金刚、寻相、尉迟敬德等刘武周势力中,李世民骑着“特勒骠”,曾一昼夜间急追二百多里地,交战数十次。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县西南) 西原,一天连打八次硬仗。这次追歼,李世民曾一连两天水米未进,三天人没解甲,马没卸鞍。 石刻“特勒骠”体形健壮,腹小腿长,属突厥名马。这种马是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即汉代著名的“汗血马”,也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寻觅的神奇骏马之一。研究者认为,“特勒”是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其地位次于叶护和设,只统部落,不领兵马。“唐太宗以突厥‘特勒"官号来命名自己的坐骑,不仅仅是为赞扬名品良种的骏马,更重要的是以突厥赞美英雄、勇士的风俗来纪念和炫耀自己的辉煌战绩。”突厥多以王室子弟为“特勒”,“特勒骠”亦可能是突厥可汗的一个子弟进献的。它载着李世民驰骋汾晋,为收复大唐王业发祥地——太原和河东失地,立下了战功。因此, 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它:“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3、飒露紫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飒露紫”是六骏之中惟一旁伴人像的。 据《旧唐书·丘行恭传》(卷59)记载,唐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你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为了探清对方实力,他自己跨上“飒露紫”,只带了数十名骑兵,猛冲敌阵,杀开一条血路,一直冲到敌阵背后。因为来势太猛,王世充军被冲得晕头转向,,一片慌乱,几乎无人敢挡其锋。李世民只顾猛冲,和随从将士失散,只有将军王行恭一人紧随其后。突然,一条长堤横在面前,围追堵截的王世充骑兵又一箭射中战马“飒露紫”,在这危急关头,大将军丘行恭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几箭,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一起 “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人大军。”回到营地,王行恭为 “飒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后,“飒露紫”就倒下去了。 李世民为了表彰王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石刻 “飒露紫”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情形,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后坐,四肢略显无力,剧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颤栗,旁伴身材魁梧的王行恭,右手拔箭,左手抚摸着御马,疼爱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救护之情,真乃人马难分,情感深挚。 李世民为其题赞文日:“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关于“飒露紫”的含义,人们一般依据唐太宗所题的赞语“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来描绘这匹坐骑像一只轻健飞奔的纯紫色燕子。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飒露”一词来源于突厥语,将“飒露” 的读音还原为唐代域外的非汉语词汇时,对应汉译为“沙钵略”、 “始波罗”。在《通典》(卷197)所载突厥十等官号、《隋书》纪传等文献及突厥碑铭中,“沙钵略”和“始波罗”常被突厥人用作为领袖的荣誉性称号,并将其“勇健者”称为“沙钵略”和“始波罗”,是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用突厥汗国的荣誉性称号和高级官号来称唐太宗的坐骑,既符合对突厥汗国“勇健者”的赞颂,又能表达唐太宗李世民初唐征战疆场的丰功伟绩,体现了唐太宗对突厥“沙钵略”、“始波罗”者的敬佩之情。所以,“飒露紫”的含义应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 4、什伐赤 “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骏马,排列于祭坛东侧末位。关于 “什伐赤”的名称,日本学者原田淑人认为:“什伐”或译作“叱拨”,是波斯语“阿湿婆”的缩译,即汉语“马”的意思(见原田毅人《东亚文化研究》,东京座右宝刊会1944年版)。按原田淑人的说法,这匹马是用波斯语命名,那么“什伐赤”和“桃花叱拨价最殊”(岑参诗句)、“紫陌乱嘶红叱拨”(韦庄诗句)中的“叱拨” 马,都应是来自西域波斯(今伊朗)的名马。美国学者费赖伊 R.N.Frye)研究指出,“叱拨”是粟特人主要用来对马的称呼。祭鸿生先生论证后也认为“叱拨”或“什伐赤”均为大宛的汗血马 (蔡鸿生《唐代汗血马“叱拨”考》,见《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甲华书局1998年版)。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什伐赤”是用突厥官号命名的一匹坐骑。他认为,“什伐”来自突厥语,应对音转译为汉文“设发”,而“设”又有“杀”、“察”、“沙”等异译。据(通典.突厥上》注释和《旧唐书.突厥传》等文献记载,“设""是突厥别部领兵的将领。任“设""者都是可汗的直系亲属,即所谓“常以可汗子弟及宗族为之”(《通典.突厥下》卷197),地位在可汗、叶护之下,可以建立牙帐,率领精锐兵马二万人左右,专制一方。尽管学术界对“设发”的对译与含义有许多不同观点,但大家都公认“设发”或“设”、“失”等是突厥的高级官号。因此,“什伐” 就是“设发”(或失发)的异译,昭陵六骏之“什伐赤”当是用突厥官号命名的一匹坐骑(葛承雍《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 据文献记载,骏马“什伐赤”是李世民在洛阳城外、武牢关前和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又一匹坐骑:在激烈的战斗中,“什伐赤”身中五箭,而且都在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来的。石刻“什伐赤”呈带箭飞奔的形象。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日:“瀍(瀍河,水名,在河南省洛阳)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5、青骓 “青骓”为一匹苍白杂色骏马。据岑仲勉、葛承雍等先生考证,有可能是来自西方“大秦”国的骏马,“青骓”之“青”不是泛指一种颜色,而是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在汉语中音写为 “秦”,“秦”、“青”同音,故称之。 据文献记载,骏马“青骓”是李世民和窦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洛阳武牢关交战时的坐骑,列于祭坛东侧三骏中间。武牢关大战,李世民最先骑上“青骓”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似离弦之箭,直入窦建德军长达20里的军阵,左驰右掣,打跨了窦建德和十几万大军,并在牛口渚(今河南省汜水县西北12.5公里处)俘获了窦建德。一场大战下来,骏马“青骓”身上中了五箭(前边一箭,后面四箭),都是从迎面射来的,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石刻 “青骓”呈疾驰之状,显示出飞奔陷阵的情景。武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因此, 李世民称赞“青骓”马:“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6、拳毛騧 “拳毛騧”是李世民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原窦建德部将)在沼水(即漳水,在今河北省曲周县境内)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列于祭坛西侧三骏石刻中间。马黑嘴头,周身旋毛呈黄色,原名“洛仁騧”,是代州(今河北代县)刺史许洛仁在武牢关前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故曾以许洛仁的名字作马名。许洛仁死后陪葬昭陵,其墓碑上就记载着武牢关进马之事 (见《昭陵碑石》《许洛仁碑》,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后人或因马周身旋毛卷曲,又称“拳毛騧”。一般认为,马身若有旋毛是贱丑的,但此马矫健善走,蹄大快程,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马名,以表彰唐太宗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识骏马的眼光。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 “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kho”,汉文在《北史》中称为“权于麾国”,在隋唐古音中语音对译极为类似。所以,“拳毛”的标准译名应源于“权于麾”。由此可见,“拳毛騧",,可能是从“权于麾国”来的或者是一匹与“权于麾国”种马通过人工杂交方式培养出来的大良马。 “拳毛騧”是太宗李世民死亡坐骑,在初唐平乱中与李世民立下了大功。唐初武牢关大战后,李渊父子残害了窦建德夫妇.加之,唐朝一控制河北,就实行了高压统治。窦建德原部将范愿、高雅贤怀着复仇的目的:推荐刘黑闼为首领: 在河北一带起兵反唐。他们攻城陷郡,势如破竹,打败了唐朝著名将领李(责力),俘虏了勇猛过人的唐将薛万彻、薛万备。约半年时间,收复了窦建德原来在河北一带占据的大部分土地。 武德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又一次奉命出征。他采用坚壁挫锐,断粮筑堰的办法,逼迫刘黑闼率两万骑兵南渡沼水,与唐军殊死决战。这次战斗打得相当激烈,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騧”竟身中九箭 (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战死在两军阵前。 石刻六骏中, 李世民给它题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把它比作神马。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诗中也曾提到过“拳毛騧”,诗中日:“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狮子花是唐代宗时范阳节度使李德山进献给代宗李豫的一匹骏马,这匹马体毛卷曲似鱼鳞,通体有九道花纹,所以又叫“九花虬”。唐代宗把这匹马赐给了汾阳王郭子仪。诗人把“拳毛騧”与“九花虬”并提,说明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2023-07-18 05:08:401
马的外形特征
1、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2、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3、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是站着睡觉的。扩展资料:群牧马或野生马依靠嗅觉,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借以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马群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马根据粪便的气味,可以找寻同伴,避开猛兽和天敌。马对不同的嗅觉信息会有不同的条件反应。马在嗅到生疏或危险的信息时,还会发出短促的喷鼻声(打响鼻),以示警备,并把这一信息通知同伴。马对同伴排泄的气味有着极强的反应,据观察,公马愿意在发情母马曾经排过尿的地点排尿。马驹要是闻到新鲜的排泄物,将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应,引起排粪和排尿。2023-07-18 05:09:457
《兰亭序》真迹是否藏于陵内,昭陵六骏现在在哪里?
《兰亭序》的真迹并不在昭陵内,而昭陵六骏也被侵略者们损坏,其中的两骏被美国偷走,展示在美国的博物馆。而昭陵所展示的昭陵六骏全部都是经过修复还有复制的。昭陵是一座依山而建,依山为陵的陵墓,它的主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建造风格十分的奢华,甚至可以和皇宫相比拟。昭陵就像是一顶精美绝伦的皇冠,而昭陵的六骏浮雕就是这顶皇冠的宝石,这六骏浮雕是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画的,并且由著名的雕刻家雕刻而成。六骏浮雕的六骏分别就是飒露紫,白蹄乌,拳毛騧,特勒骠,什伐赤,还有青骓。他们被分别刻在六块青石屏上,每块青石屏的尺寸高一米五,宽两米左右,在青石屏上方还有唐太宗亲自提的赞美诗,这六匹战马都是跟着唐太宗李世民驰聘战场的。排在第一的就是“特勒骠”,是突厥贡献给李世民的,这匹战马跟随着李世民收复了太原还有河东,也为李世民立下了很多战功。排在第二的就是“青骓”,也是李世民的坐骑,在战场上,即使受伤了,也非常的迅猛。排在第三的是“什伐赤”。依次排过来是“飒露紫”,“拳毛駶”,“白蹄乌”,这六匹马都有着很多的战斗经历,雕刻在青石屏上也是惟妙惟肖,充满了魅力,在民间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关于昭陵六骏,史料记载的也是比较详细的,对于六骏的名称也有很多的说法,还有六骏的色彩也有一些争议。因为现在经历了历史的沉淀,颜色已经褪去了很多,而且位置也移动了,所以对于六骏的名称还有颜色也无从考证了。在1914年的时候,陕西军阀勾结侵略分子损坏了六骏。而且“飒露紫”还有“拳毛騧”被美国盗走,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以后,昭陵六骏被复制,去了昭陵,入目眼前的就是经过修整还有复制的六骏。在昭陵的地宫除了昭陵六骏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绝世宝物也惨遭厄运。想当初唐太宗倾尽一国之力建造出来的帝王之陵到底留下了多少印记也还需要去发掘考证。2023-07-18 05:10:395
唐太宗的战马?
“昭陵六骏”是指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骏马浮雕石刻。“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战马,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有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騧”,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臬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勒骠”,平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昭陵六骏石刻以统一战争为题材,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传为当时著名的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在宽约2米、高约1.5米的6块石屏上,用浮雕的形式绘就了6匹战马的形象。该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圆润,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 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美国文物走私商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陈列在美国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美国文物走私商1918年又把“昭陵六骏”中另外4具石刻骏马也打碎装箱,试图偷运美国,被西安市爱国人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据传说,李世民在一次作战中与随从失散了,敌方的骑兵一箭射中了飒露紫,丘行恭拼死护驾。李世民后来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把这段情形刻在了石屏上。中箭后的飒露紫垂手侍立,丘行恭果断拔箭,这种救护之情,实在是人马难分,情感真挚。昭陵六骏体现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人们心目中于是就被神化了。据传说,安史之乱时,在潼关大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数百队骑兵,于是叛军仓皇溃逃。偃旗息鼓后,骑兵突然消失,不知去向。后来的昭陵守墓官报告说,潼关交战那天昭陵石人石马汗湿欲滴,真是神驰呀。而“昭陵六骏”中的“特勤骠”传闻就是突厥贵族赠送的“汗血宝马”。“特勤标”曾载李世民昼夜作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场硬仗,战功显赫。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一般来说,古代良马特别是名马,都有自己的名号,通过语源学确定昭陵六骏名号也不是中原本土之名,六骏汉文含义应从外来语言认真探讨,利用突厥语作为解谜的“钥匙”,考释求证“拳毛马呙”应源于“权于麾”国的大良马,“什伐赤”应是突厥高级官号“设发”命名的坐骑,“白蹄乌”应是一区冠以“少汗”荣誉性专名的坐骑,突厥语“少汗”应是汉语“白蹄”真正的原意,“特勒骠”的“特勒”是突厥常用的一个官衔。“飒露紫”还原为“沙钵略”,含义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青骓”来源于突厥文,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唐太宗用突厥语或突厥官号来命名自己的坐骑,不仅仅是为赞扬名驹良马,更重要的是纪念和夸耀自己的丰功战绩。2023-07-18 05:12:091
有关马的艺术作品
1、《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2、《八骏图》《八骏图》是近代画家徐悲鸿所创作的一幅画。本画以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做为题材,画中,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生动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3、《浴马图》《浴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古画。图分入池、洗浴、出池3个细节描绘了奚官浴马的情景。共绘9人14马,人皆唐装,马均丰肥圆厚,神情、姿态皆轻松自如。赵孟頫以文人意笔勾线,行笔偏工,设色法唐人的青绿和重彩,干笔皴擦出的线条富有情致,在古丽的色彩中透着逸趣。4、马踏匈奴马踏匈奴是陕西省兴平市境内,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扩展资料马,Equus caballus(Linnaeus,1758),马科马属的一种草食性动物。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普氏野马(Przewalski"s horse)(66个染色体),家马(64个染色体)可以杂交有可育的后代,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大半分布于美洲,而亚洲占24%左右,欧洲11%,非洲大洋洲占8%左右。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南北美洲。生活环境:马的祖先始祖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为草原生活,从此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生活于草原之上。始祖马,欧洲野马等种类的马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已经灭绝,不少种类的马已濒临灭绝。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踏飞燕、百度百科-八骏图、百度百科-元赵孟頫浴马图、百度百科-马踏匈奴2023-07-18 05:12:199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马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汉伏波将军马援这番话道出了当时马对人的作用。 古今往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纵马驰骋,成就下功名伟业。然而就如只有少数人名垂青史一样,能够在中国 历史 上留下名字的宝马良驹也是级少数;由历代英明圣主文字表彰或丹青造像的马,更是少之又少。在此,小鱼整理 历史 名马仅供欣赏。 一、赤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出自《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 赤兔 ,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为吕布之坐骑,吕布死后, 赤兔马就再也没出现过。 而《三国演义》小说中 赤兔马董卓送予吕布,吕布死后被曹操赠与关羽,关羽死后,孙权所得,绝食而死,都 是《 三国演义 》小说中的杜撰情节。 《 三国志 》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但这只是民间的传言。 二、的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出自辛弃疾 的卢, 马中极品,追风绝地,飞翻奔霄。三国名马,也是争议最大的名马。有人说它克主,又有人说它乃主福星。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骑则妨主,原是江夏张武之座骑,张武乘之,兵败身亡。被赵云所得,献于刘备。出自《三国演义》小说。 的卢,因三国 刘备 坐骑而成名, 历史 上此马是刘备的徐州被吕布所夺而投 曹操 ,曹操所赠,在 三国 历史 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 檀溪 ,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 《全晋文·卷四十六·傅玄·乘舆马赋·序》:往日刘备之初降也,太祖赐之骏马,使自至厩选之,历名马以百数,莫可意者。次至下厩,有的颅马,委弃莫视,瘦悴骨立,刘备取之,众莫不笑之。马超破苏氏坞,坞中有骏马百余匹,自超已下,俱争取肥好者,而将军庞德独取一騧马,形观既丑,众亦笑之。其后刘备奔于荆州,马超战于渭南,逸足电发,追不可逮,众乃服焉。 三、绝影—“来无影,去无踪” 绝影, 顾名思义,跑起来快得连影子也跟不上,绝影无影。绝影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坐骑。在《魏书》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 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魏书曰: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曹操征讨张绣,张绣献城投降曹操。一场鸿门宴,曹操险些丧命,全靠着绝影逃了出来。而“绝影”据说就是“大宛良马”,它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奋蹄疾驰,而且速度极快(“绝影”之名就是因为其速度飞快而得,意为其速度快的连影子都跟不上了),最后被 流矢 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而“绝影”马便在这一战中完成了其所有的使命。 四、乌骓—“传闻有马号乌骓,负箭满身犹急驰,慷慨项王拖首后,不知遗革裹谁尸?” 乌骓, 楚霸王项羽的坐骑,建立功勋无数,尤以项羽巨鹿之战,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力战六十多员汉将,霸王枪未点地,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经百战无有败绩。。“乌骓”出自于《西汉演义》,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 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传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后,忠于主人的乌骓也自跳乌江而死。 乌骓, 乌云踏雪千里纵,关外名驹,千里绝群,张飞之爱马,性格暴烈直爽一如张飞,长坂桥上与三将军共退大魏雄师,为马中英雄。其通体乌黑,但四蹄却又如新雪一样洁白。奔跑起来直如乌云踏雪,煞是好看。张飞待其就象亲生子嗣,经常亲身为它刷洗净身。 五、照夜玉狮子—“雪练通白玉雕成,狮啸千里一日还” 照夜玉狮子 ,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浑身雪白,传说能日行千里,产于西域,马中的极品中的极品。 此马生下只脖子周围长毛,犹如雄师一般,性格暴烈,但长大后,会被赶出马群,随之性格也会变得温顺(据书上说被赶出马群是因为晚上此马身上挥发出银白光,故得此名)。 长坂坡上,令赵云七进七出而落于不败,落入陷坑生而又能飞跃而起的那匹马,名叫照夜玉狮子。(三国演义中并未交代此马名 此说法出处不详)。 《水浒传》中对照夜玉狮子马的描述: 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唤做『照夜玉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 六、爪黄飞电—“气势如虹惊天地,威武磅礴盖风姿” 爪黄飞电, 通体雪白,四个黄蹄子,气质高贵非凡,傲气不可一世。单听爪黄飞电这样的名字便显得气势磅礴,与众不同。正因为此马有非凡的气质,所以曹操一般在作战中是不会乘其出征的,而会在凯旋回朝的时候骑乘以显示其与众不同的气势。 这匹"爪黄飞电"的名马也无疑为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增色不少。但 史实和演义记载均较少。 七、黄骠马—“西凉玉顶干草黄” 黄骠马 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此马的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最主要的是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所以别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 据小说《隋史遗文》、《隋唐演义》中所记,秦叔宝的坐骑即为黄骠马。原是一匹羸瘦又毛长筋露养不肥的瘦马,一日幸得秦琼慧眼识宝马,得此马后不上十月,养得十分肥润,身高八尺,遍体黄毛,如金细卷,并无半点杂色。 八、盗骊—“天子之骏,赤骥、盗骊” 出自 郭璞注《穆天子传》 盗骊, 古代名驹,乃关外名马,体格健壮,千里绝群,脾气暴烈,极难驯服。后泛指良马。《山海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 穆天子传 》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 据说此马只能被天子驯服,所以平常人家怕是没有机会让它成为坐骑。 郭璞注《穆天子传》“盗骊”云:“为马细颈。骊,黑色也。”在此,“骊”字似乎有其汉文含义,但是这种马还有许多异名。 九、 飒露紫— “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出自李世民 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 据《 旧唐书 .丘行恭传》(卷59)记载, 李世民 与 王世充 在洛阳 邙山 的一次交战中,和随从将士失散,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人紧随其后。突然,一条长堤横在面前,王世充骑兵又一箭射中围追堵截的战马“飒露紫”,在这危急关头,大将军丘行恭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几箭,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刀和 李世民 一起 “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回到营地, 丘行恭 为 “飒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后,“飒露紫”就倒下去了。 十、 特勒骠— “昭陵六骏” 特勤骠”是 唐 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灭割据马邑(今山西朔县境)的刘武周势力时的坐骑。后李世民把它排列于 昭陵 祭坛东侧六匹爱马的刻像中的首位。此马毛色黄里透白,白喙微黑色。与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和白蹄乌共为“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分别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石刻“特勤骠”体形健壮,腹小腿长,属 突厥 名马。这种马是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即汉代著名的“汗血马”,也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寻觅的神奇骏马之一。2023-07-18 05:13:331
关于马的书法作品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而马的文化在中国也非常的深远,在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关于马的故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马的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马的书法作品欣赏 关于马的书法作品图片1 关于马的书法作品图片2 关于马的书法作品图片3 关于马的书法作品图片4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时,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2023-07-18 05:13:401
唐太宗李世明的陵墓在哪里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昭陵六骏”青石浮雕石刻就列置于墓旁祭殿两侧。石刻所雕六匹骏马均为李世民生前南征北战所骑战马,其中四骏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而“飒露紫”和“拳毛騧”则流失海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扩展资料唐太宗陵墓六骏的艺术价值“六骏”在唐太宗李世民618年至622年间转战南北时,曾伴随李世民驰骋疆场。“昭陵六骏”见证了李世民马上得天下的英雄历程,再现了唐太宗在重大战役中叱咤风云的英姿。为了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为了寄托他对六匹战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十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六匹骏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坊间传说,唐太宗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石刻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他还为每一匹战马赐名作诗,记述它们的功绩。史传唐太宗还令大书法家欧阳询将每一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上,令工匠镌刻于石雕之上。虽然每一幅石雕上都留有一尺见方的凿字处,但经过一千多年的风蚀,如今却是看不出一个字样。“六骏”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六骏”每件宽204厘米,高172厘米,厚40厘米,重达3.7吨,均为青石质地。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3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2023-07-18 05:14:125
昭陵六骏都各叫什么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2023-07-18 05:14:434
关于马的历史故事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2023-07-18 05:14:555
李世民为何用“六骏”装饰昭陵?
u200du200d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人们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一定要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人自己的墓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缠。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侄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特勒骠为毛色黄里透白的战马。公元619年,在与宋金刚作战中,唐太宗乘骑特勒骠猛插敌后,迫使宋军阵营大乱,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而去,唐军收复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飒露紫为纯紫色。在与王世充的军队对阵之际,为了刺探敌阵的虚实,唐太宗骑着飒露紫,率领10余名精锐骑兵,出敌不意地猛冲敌阵,杀开了一条通道,直出敌后。飒露紫飞奔如燕,轻捷矫健,气吞三川,威凌八阵,不幸中箭身亡。青骓是一匹苍白色杂毛马。在与窦建德虎牢关作战时,唐太宗乘骑青骓,飞箭似地冲人窦军阵地,经过四五回合的交战,终于在敌方的阵营単竖起了唐军的旗帜。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青骓身中5箭。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马,是唐太宗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乘骑的另外一匹战马。这匹骏马凌空飞驰,身上中了5箭。拳毛缠虽毛黄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矫捷善走,在唐太宗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中9箭。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是由于这6匹骏马是他生前所爱,并为唐朝一统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u200du200d2023-07-18 05:15:122
昭陵六骏石刻的来历
昭陵六骏石刻的来历 一 当22岁的李世民骑马出现在邙山的时候,望着南方雄伟的洛阳城,心中涌起了万丈豪情。 这座山脉紧邻黄河,气势如虎。数百年来,天下汹汹,这座本是京郊胜景的邙山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无辜平民惨死于此。当年,正是在这座山前,北齐的兰陵王——那个同样年轻的王子,戴上神秘的面具,以遮挡俊美的脸庞,骑着他心爱的骏马,率领五百骑兵冲击了北周的十万甲士,以少胜多,扭转战局。 李世民立在马上,心中思考的是从何处突破王世充的军队。王世充废掉隋朝皇泰主,自立为帝,国号大郑,拥兵数万坚守洛阳,与唐军决战城下,成为唐朝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李世民的部队只有千余骑兵,正与当年兰陵王面临的处境相似。然而唐军屡次攻城均是铩羽而归,这一次,李世民决定亲自到邙山侦察敌情。为了减小目标、避免暴露,他只随身带了二十余名骑兵,悄悄来到了邙山的制高点,观察洛阳城的防守情况。 突然,李世民的坐骑一声长嘶——这匹马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飒露紫”,是李世民取的,“飒露”是突厥语“沙钵略”的谐音,意思是“勇敢的战士”,“飒露紫”即是“紫色的勇士”的意思。这个紫色的勇士,随李世民从太原出发,穿过了巍峨的秦岭山脉,跨过辽阔的关中平原,掉头向东,急趋函谷关,横渡滔滔黄河,直到这苍茫的邙山之上,向南望,便是古老的洛阳城,再往南,就是荆楚和江东,那里也在混战和仇杀之中。只有攻克洛阳,才能一路向南,结束这个乱世。到那时,人归田园,马放南山…… 然而,就在李世民聚精会神观察敌情的时候,“飒露紫”突然猛地嘶叫起来,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战马已经习惯了在侦察的时候保持安静,以免引起敌军的注意。除非,除非是有紧急的危险。李世民抚摸了下“飒露紫”的鬃毛,同时警觉地观察着近处。果然,瞬间数十支密集的飞箭射来,“飒露紫”敏捷地腾蹄跳到远处,避开了飞箭,身边几只中箭的战马哀鸣了几声,倒在了山石上,几名骑兵摔下马,滚落到山涧之中。紧接着,大队的敌骑悄悄合围而来,飞箭也越来越密集,李世民带来的数十名骑兵很快就被冲散了。“飒露紫”奋力挣脱重围,向山下狂奔而去,然而,这里并不是可以一跃千里的草原,也不是可以冲锋陷阵的沙场,陡峭的山石让它英雄无用武之地,它只能拼尽全力保护它的主人、朋友以及战友,忍着臀部和大腿上箭伤的疼痛,继续奋力前行,直到一支箭有力地穿透了它的前胸,它仍然没有跪下,没有止步。 敌军的骑兵终于逼近了。伤痕累累的“飒露紫”也许是预感到生命的终点,突然恢复了平生的勇气和力量,这个紫色的勇士昂首向天,发出了一声震彻山林的长嘶——没有痛苦,没有绝望,只有满腔的豪情壮志。惊慌不已的李世民也被感染,握紧了手中的长剑,准备与他紫色的战友一起迎接最后一次血战。 就在这时,被冲散的唐军军官丘行恭听到“飒露紫”的叫声,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几箭,箭箭杀伤敌人,冲到了李世民身边,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丘行恭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长刀和李世民并肩作战,竟然杀出重围,回到营地。 一入营地,李世民就赶紧招呼军医救治“飒露紫”,这时它紫色的皮毛早已被鲜血染成绚丽的色彩,军医看了眼它前胸的长箭,摇了摇头。“飒露紫”的大眼睛也在望着李世民,似乎想表达些什么,欣慰,遗憾,以及人类无法感知的复杂情绪。直到此刻,它依然没有倒下,还是像勇士一样站立着,虽然无比吃力和痛苦。李世民望着他的战马,轻轻抚摸它的背部,眼里流下泪水。丘行恭看到这一幕,走到“飒露紫”的身前,紧紧拥抱了它一下,然后轻轻对李世民说,“让它回到草原吧,那里没有痛苦,没有战争。”李世民缓缓点点头。于是丘行恭拔出了“飒露紫”胸前的长箭,“飒露紫”没有鸣叫,缓缓倒下去了。 李世民没有忘记这一幕,当他平定天下之后,他命令画师阎立本画下这一幕,阎立本没有目睹这一切,只能凭借李世民的描述,来复原当时的场景。当画作呈现在眼前时,李世民惊呆了,他仿佛看到了他的“飒露紫”再次奔腾而来,就连身边仍然健在的丘行恭也惊呆了,他自己也被画进了画里,卷须高鼻,相貌英武,身着百战血衣,正在做出俯首拨箭的动作,眼神中却透露着不忍的神色,而“飒露紫”身躯矫健雄壮,身上几处箭伤,胸前伤势更是沉重,却依然挺立着,马首低垂,依偎在丘行恭的身旁。画中没有画李世民,而李世民却是当时望着这一切的人,他仿佛被画作拉回到了现场,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沙场,回到他的紫色战马身旁。 在为自己营造陵墓的时候,李世民下令把阎立本这幅画雕刻成石像,永远陪伴自己。 这就是“飒露紫”石像——“昭陵六骏”里最精品的一座雕塑。 二 “昭陵六骏”位于唐太宗的陵墓昭陵(位于陕西醴泉)北面祭坛东西两侧,是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征途之中先后骑过的六匹战马——“飒露紫”“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为纪念这六匹战马的赫赫战功,李世民令人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或奔驰如龙,或挺立如虎,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结马尾,这是唐代西域战马的显著特征,雕塑的细节,比如马鞍、马镫、缰绳等,都逼真地还原了历史的风采。 “飒露紫”是祭坛西面的第一骏,李世民写给它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在它身旁的是“拳毛騧”,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从浮雕上看,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仍然屹立不倒。这匹马本来还有一个名字叫“许洛仁”,听起来像个人名。没错,其实就是人名,李世民兵行武牢关,代州刺史许洛仁将这匹马献给了他,此马也是来自突厥,浑身卷毛,毛色不佳,一般并不是良马之相,而李世民并不以貌取马,而是亲自上马试驾,并以“许洛仁”之名作为马名,可见当时仍然未脱胡俗、不拘小节。“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此马后来随李世民大战刘黑闼于漳水之畔,身中九箭而不倒,救了李世民一命,力竭而死。后来李世民下诏将其陪葬昭陵,并题赞曰:“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李世民的子孙、诗人李贺还专门写诗说“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马诗二十三首》)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顾名思义,毛色纯黑如乌,四蹄却是白色,为李世民在黄土高原上平定薛仁杲时所乘,“白蹄乌”曾经一昼夜追击二百余里,仍然不知疲倦。石刻之上的“白蹄乌”,依然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飞腾如龙。唐太宗给它的题赞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其他的三骏并肩而立于祭坛东侧。“特勒骠”体形健壮,腹小腿长,是汉代汗血宝马的特征,“特勒”是突厥一个部落的名字,或许是这个特勒部落将这匹战马送给了李世民,它带着汗血宝马的血统,驰骋疆场,伴随李世民击败了劲敌宋金刚,后来,李世民称赞它“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石刻上的“特勒骠”是六骏里面最健壮的,古朴浑厚,有着大汉雄风的气象。 “什伐赤”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什伐”即是波斯语“马”的音译,“青骓”则是来自于大秦——古代的东罗马,“青”是“秦”的谐音,是一匹苍白杂色骏马。 这两匹马都是李世民在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石刻上的“什伐赤”身上中了五箭,仍然凌空飞奔,四蹄近乎一条直线,展现了飞马如龙的英姿。李世民称其“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石刻上的“青骓”也是与“什伐赤”并驾齐驱,似乎更加轻盈敏捷,李世民称其“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三 “昭陵六骏”还曾经有过神奇的传说。据说,安史之乱时,在决定大唐王朝命运的潼关之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一支骑兵队,勇猛善战,战马个个都是千里马,致使叛军仓皇逃窜,偃旗息鼓之后,这支骑兵也突然消失。后来,守护昭陵的官员报告朝廷,就在潼关交战那天,昭陵六骏以及周围的石人身上全是汗。这事在唐朝流传很广,晚唐李商隐还写诗说,“可要昭陵石马来”(《复京》)。 这当然是个美好的故事。 “昭陵六骏”平静的栖息了千年。直到1914年,军阀混战时期,其中的两骏,被当地军阀趁乱砸碎,偷偷运出去,卖给了美国商人。其余四骏石刻,于1918年在再次盗卖过程中被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幸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两匹马是“飒露紫”“拳毛騧”。 文物被破坏盗卖了,骏马被砸碎流落他乡。 然而,这六匹骏马,在冰冷破裂的石头上,依然迸发出热气腾腾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就是大唐的精神。 1924年的盛夏,鲁迅来到古都西安讲学,谈到“昭陵六骏”时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手法简直是前无古人。” “昭陵六骏”来自于突厥、波斯甚至大秦,它们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原,绢马贸易是突厥与大唐“互市”的重要内容。这些骏马展示出大唐包容开放的胸怀,它们雄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也体现着大唐强盛奋发的精神。透过那些浮雕上神骏的马匹,可以感受到蓬勃的朝气,飞动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充沛的感情,这些都是大唐气象的具体体现。 看看唐代的马,无论是保留的敦煌画像,还是“昭陵六骏”这样的石刻,以及唐三彩里的陶马,基本上是以肥硕彪悍为美,没有宋元那些“古道西风瘦马”的颓唐落寞,是一种充满张力和生命力的美。 在唐诗里面,马寄托了唐代士大夫们的精神追求,杜甫致力于歌颂那些为国戍边、视死如归的骏马,“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高都护骢马行》)他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寄托在万里血战的战马之上。李白则不止一次呼唤天马,比如“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天马歌》),在诗里,李白看到的天马来自于遥远的西域,跨越昆仑雪山,一路腾云而来,他的精神也随着天马而超越、飞腾。 最后,“昭陵六骏”值得一提的便是它们的名字了,它们是有名字的马,无论是汉代河西走廊的“马踏飞燕”,还是霍去病墓前的祁连石马,抑或秦始皇兵马俑里的马群,都没有名字。 只有昭陵六骏,它们中间的每一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和故事。2023-07-18 05:15:461
唐太宗墓前的马浮雕有故事情节的是哪一匹马
不只一匹马,是六匹马的故事。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特勒骠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青骓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什伐赤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飒露紫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拳毛騧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白蹄乌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昭陵六骏,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2023-07-18 05:16:053
李世民战争中骑了哪三匹马?
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音guā]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合称“昭陵六骏” 1、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 2、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青骓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3、什伐赤: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身上中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 4、飒露紫:色紫燕,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 5、拳毛騧: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6、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2023-07-18 05:16:461
昭陵六骏分别叫什么?
昭陵六骏分别叫:1、飒露紫: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2、青骓:昭陵六骏之一的“青骓”为一匹苍白杂色骏马。据岑仲勉、葛承雍等先生考证,有可能是来自西方“大秦”国的骏马,“青骓”之“青”不是泛指一种颜色,而是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3、特勒骠:特勤骠是唐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灭割据马邑的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失地时,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等作战时的坐骑,载着李世民屡屡立功,最终平定了宋金刚的势力。4、白蹄乌:白蹄乌,昭陵六骏之一,是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为李世民与薛仁杲作战时的坐骑。据《全唐文》收录唐太宗昭陵《六马图赞》记载,骏与“白蹄乌”是武德元年九月至十一月间,李世民与薛仁杲在浅水原作战时的坐骑,列于祭坛西侧三骏之末位。5、什伐赤:昭陵六骏之一的什伐赤,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为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6、拳毛騧:昭陵六骏之一的“拳毛騧”是李世民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在洺水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列于祭坛西侧三骏石刻中间。2023-07-18 05:16:551
昭陵六骏分别是哪六骏,怎么读的,帮忙把拼音注上,谢啦!
“昭陵六骏”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昭陵六骏是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扩展资料昭陵六骏昭陵六骏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昭陵的这些石刻在品类、造型及题材上,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独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写实,富有政治意义的不同凡响之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六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昭陵六骏2023-07-18 05:18:034
昭陵六骏都是什么马?
“昭陵六骏”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昭陵六骏是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扩展资料昭陵六骏昭陵六骏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昭陵的这些石刻在品类、造型及题材上,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独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写实,富有政治意义的不同凡响之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六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昭陵六骏2023-07-18 05:18:151
曾为李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并为太宗之爱骑的八骏名字分别叫什么??
是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国宝级文物)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 高171—175厘米 六骏原列于唐太宗昭陵北阙,依次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1914年流失国外,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西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六骏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六匹骏马,他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十一月昭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书写的四言赞美诗并由殷仲容用隶书刻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 “昭陵六骏”不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称、色泽和战斗经历都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 “特勒骠”,毛色黄白,嘴微黑。“特勒”是突厥部落的官名,此马可能是突厥某特勒所献。公元619年,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时的乘骑。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应策腾空,承丰半汉,天险催敌,乘危济难。” “青骓”,毛色苍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河北献县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时曾乘骑。马身在冲锋陷阵时被敌人射中五箭,前一后四。浮雕中的马呈疾驰飞奔状。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什伐”为波斯语,“马”的意思。毛色纯赤,来自波斯,是李世民与窦建德在虎牢关作战时曾乘骑,身中五箭,可见战斗之激烈。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浬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汉聘足,青旌凯归。” “拳毛騧”,毛色黄,嘴黑,许洛仁在虎牢关所献。李世民乘骑此马曾在河北洛水与刘黑阔进行过激烈的战斗,马连中九箭而死。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孤矢载,氛埃廓清。” “白蹄乌”,此马周身乌黑,四蹄俱白。公元618年深冬,李世民在陕西长武平定薛仁时的乘骑。据说李世民乘此马在追歼薛仁时,一昼夜间奔驰二百多里。时刻画面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竖立迎风,可想当年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的神态。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依天长剑,追风骏足,纵辔平陇,回安定蜀。” “飒露紫”,毛色紫红。公元621年,李世民曾骑着这匹马与王世充交战与洛阳。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紫燕趋跃,马腾神骏,气砻三川,威陵八阵。” 在此六骏中,惟有“飒露紫”这块石雕上有一人像,形似牵马人。这个人就是唐朝大将丘行恭。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交战时,李世民乘骑的“飒露紫”在激战中身上连中数箭。在陷入困境的紧急时刻,大将丘行恭赶到,张弓四射,拼命厮杀才将敌人拦住,将自己所骑的马让给李世民,并为“飒露紫”拔出箭头。然后自己徒步手持长剑继续与敌作战,掩护了李世民安全突出重围。在浮雕中,此马身中数箭,两眼下垂,臀部稍缩,显示出刚下战场的疲倦神情;而丘行恭身穿战袍,佩刀箭囊未卸,正在俯首为马拔取胸前血箭。战马紧紧偎依在战将胸前,相依为命的形态,真是栩栩如生。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的功绩,将他特意雕在六骏石刻之中。 昭陵六骏是一组纪念碑式的浮雕,内容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故事。浮雕选用精细的汉白玉大理石为材料,每块高2.5米,宽3米,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匹骏马生动地再现在石板上。其中三匹做立状,三匹为奔驰状,姿态英俊,神韵飒爽,造型生动,眉目传神,真可谓“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忧”。鲁迅先生将六骏誉之为“前无古人”的杰作。 近来学术界提出关于昭陵六骏的真伪问题,其实是现存无论是唐代原作,还是宋代仿刻已不太重要,昭陵六骏的艺术地位,是我国雕刻史上的一座峰碑。国内现存的昭陵四骏均人为破坏,被打分成多块。2023-07-18 05:18:312
昭陵六骏在哪个博物馆
昭陵六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浮雕石刻,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唐昭陵六骏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骏每件宽约204厘米,高约172厘米,厚约40厘米,均为青石质地。每屏上方一角原刻有由欧阳询书丹的唐太宗亲题赞语,现已风化不存。唐昭陵六骏石刻文物特征。昭陵六骏石刻原本在陵园最北端的玄武门东、西庑廊对称排列,总体呈阶梯状,由北向南渐次升高,马头都是朝向南方的祭坛。“昭陵六骏”选用精细石材,六块石材外尺寸大小基本一致,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厚约0.4米。每块石的四周均先预留凸起状的石边框,姿态神情各异的六匹骏马均取侧面像,采用雕凿石表达15厘米之深的高浮雕形式,其中三匹做直立状,三匹为奔驰状。史传唐太宗还令书法家欧阳询将每一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上,令工匠镌刻于石雕之上。虽然每一幅石雕上都留有一尺见方的凿字处,但字迹已严重风化。2023-07-18 05:18:421
李世民陪葬的六匹骏马现在在哪?
很可惜 有的 流失了 有的 在 外国人 手里 现在 好像 只有个 飒露紫 的 石雕2023-07-18 05:19:012
“昭陵六骏六匹马”的读音是什么?
“昭陵六骏六匹马”读音是:shào líng lìu jùn lìu pí mǎ用法:名词解释: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缠。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侄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特勒骠为毛色黄里透白的战马。2023-07-18 05:19:101
求历史上著名的马及其故事?
塞翁失马2023-07-18 05:19:241
古代人对马有什么称呼?
马的称呼::::::::::::::::::::::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关于马的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历史与种类商官名。常奉命征伐和射猎。《殷虚马契前编》卷三第三十一第二片:“贞肇马左右中人三百”。可知“马”分左、右、中三队,每队百人。后世马司之官,或从此出。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三名 奔宵,野行万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辉,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戌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马肃)(马霜)。括号内字为合字。键盘上打不出来。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象龙 《冯奉世转》:宣帝时至大宛,得名马象龙而还。 步景 《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状;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昼光,毛色随四时之变。 西王母税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东王公弃之清津,因其而返,绕日三匝,入汉关,马上睡眼不觉而至,名步景。 黄门四骏 《西域赞》: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 大骊 光武以所乘大骊赠孝忠。 赤兔 《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卢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白鹤 《拾遗记》:曹洪与魏武所乘之马名曰白鹤。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紫(马辛)。xin.括号内为合字。 《魏志》陈思王表文帝曰:“臣于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教令习拜。 惊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疾也。蒙古马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哈萨克马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河曲马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三河马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伊犁马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 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2023-07-18 05:19:453
六骏是哪六骏?
“六骏”简介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的石板上,分两组东西排列。特勒骠 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 特勒(勤)骠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青骓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 青骓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什伐赤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什伐赤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飒露紫 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原物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拳毛騧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 拳毛騧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白蹄乌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白蹄乌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2023-07-18 05:20:001
唐朝李世民所骑马叫什么名
昭陵六骏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勤)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膘","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赠。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著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 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著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 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馀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2023-07-18 05:20:083
昭林六骏的故事 详细
特勒骠特勒(勤)骠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青骓青骓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什伐赤什伐赤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飒露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原物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拳毛騧拳毛騧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白蹄乌白蹄乌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昭陵六骏,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2023-07-18 05:20:151
请问什么是昭陵六骏呀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袁克文“怒估人之剖石也,斥不受。”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2023-07-18 05:20:384
昭陵六骏六匹马的读音
一是飒(sà)露紫,二是拳毛騧(guā),三是青骓(zhuī),四是什(shí)伐赤,五是特勒骠( biāo),六是白蹄乌。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2023-07-18 05:20:512
“昭陵六骏”的下落?
昭陵六骏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六块浮雕石刻,六匹骏马曾伴太宗一生,以西域国语命名的六匹坐骑,分别为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 特勒骠.拳毛騧,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画家阎立本曾绘制六骏图,此图为昭陵六骏的蓝本,雕刻采用圆 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有大唐强盛弘大之气度,精美绝伦。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的六块浮雕石碑,这六骏原是李世民生前最心爱的坐骑,在他统一中国的大业中,曾立下了赫赫战功。主人为了纪念它们,就下令将它们刻石立碑,据说,先是由大画家阎立本绘成"六骏图圈"然后按此图蓝本雕刻而成,当时唐太宗还亲自作诗六首,颂其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在六骏的石碑上,这就是马赞,而现在,我们已找不到马赞的踪迹了,这就又有了马赞之迷。 马赞之迷成了一桩悬案,庆幸的是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马赞的内容,如果说,马赞之迷让我们对"昭陵六骏"心生遗憾的话,那么离奇的盗运之迷,就成了"昭陵六骏"最大的浩劫。 飒露紫和拳毛騧现在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然而在1918年美国文化劫掠分子又来盗窃其他四骏,途中被西安政府骑兵追到了潼关截获,盗掠分子为了便于运装,掩人耳目,竟将石雕击成了小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残缺的昭陵六骏。 经过劫难之后的"昭陵六骏"只剩下四骏,现在,我们在碑林博物馆内看到的飒露紫和拳毛剐是复制品,唐太宗对六骏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给每匹马都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那么六骏的命名是由何而来?他们的名字是否暗含了六骏的色彩?这之中的谜底又是什么? 直到今天,飒露紫的雕刻技艺,依然令许多业内人士折服,"昭陵六骏"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前无古人"。世界上任何一本关于中国艺术的通史都不能不提起它们,在雕刻家的眼中"昭陵六骏"是初唐的经典。 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这些在今天听起来比较拗口的名字,在唐代却是风光一时,围绕"昭陵六骏"还有许多未解之迷,而有一点是不辩自明的,那就是我们现在呼唤汉唐雄风,它是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昨天强大的背影,破译"昭陵六骏"的步伐永远不会懈怠,对它的牵挂永远不会停止2023-07-18 05:2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