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白
-
01 天京陷落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导致安庆失守。此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已危,天京保卫战进入决战阶段。
这时李秀成再克杭州,席卷了浙西、浙东的大片土地,从战争的局部来说虽然也是一个胜利,但从战争全局来说,并非是对太平军西线损失的一个补偿,更谈不上能起到支援天京保卫战的作用。相反,浙江的军事进展却加深了太平军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浙江的军事胜利,反加速了南京的陷落。
从1862年开始的天京保卫战,主要战役是天京会战和紧接着的进兵淮南。
在天京会战前夕,李秀成为了应对两面作战的军情,主张对天京城下的湘军采取守势,企图先避其锐气,而后击其情归。而对上海则主张采取攻势,计划占领上海;巩固苏杭。这种攻守倒置的战略,反而利于湘军在天京外围实施所谓“似宜先守后战,脚跟站定”的部署。
1862年8月,李秀成邀集诸王在苏州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商讨作战部署,决定分兵三路救挽天京。即派杨辅清等军进攻皖南宁国,以牵制敌人的增援部队,派陈坤书等军攻芜湖金柱关,以截断敌军粮道。李秀成则亲率大军迎战天京城外的敌军。
10月中旬李秀成军开始猛攻雨花台的湘军大营,太平军在这次战役中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优势,攻势异常猛烈,使远在安庆的曾国藩也承认:
“警报纷来,如在惊涛骇浪之中” “大江南北之危,实如累卵”。
可是历时46天的会战,太平军还是以战而无功而结束。关于此次会战的失败原因,李秀成自己承认:
“八月而来,各未带冬衣,九十月正逢天冷,兵又无粮,未能成事在此也。”
其实这只是由于战略错误而派生出来的客观困难而已。李秀成在这次会战中所犯的战略错误,首先是把太平军主力都用在面对面的攻坚战上,作战大量使用火力,可一旦弹药用尽,只得败兴而退。若能将太平军主力插到敌人后方,对敌包抄迂回,截断其供应线与粮道,那战局必然改观。
而且,会战一开始,曾国藩忧心如焚,就是唯恐“援贼再来,则归路全断,一蚁溃堤”。可是曾国藩所虑,却为李秀成所轻。
其次是李秀成在此次会战中未能专心贯注,一获悉“听王败于上海四口,全股就歼,苏昆空虚”就急忙回首照顾自己的领地了,天京会战就因此以失利而告终。
洪秀全为了弥补天京会战的失利,又命令李秀成进行淮南战役,并执行“进北攻南”的战略计划,这可以说他是对“围魏救赵”计的效法,而失败也更惨重。
所谓“进北攻南”的战略目标有三:
第一、太平军渡江北征,以便使南岸的湘军回救北岸的腹地,从而解天京之危。
第二、淮南是产粮区,占领它可以解除天京的粮荒。
第三、能与皖北一带的扶王陈得才、捻军张洛行等取得联系,重振皖南的局势。
可是这些意图很快被曾国藩觉察,曾国藩亲自从安庆到天京前线,指挥湘军将太平军围护天京城的石垒全部攻破,这样太平军“攻北”不仅未能牵南岸的湘军回救,反而自己非得回救天京不可了。
再说,当李秀成进入淮南地区时,正逢青黄不接,土地无粮,太平军又未得食,饿死者多。李秀成军逢此绝境,那里还搞得到粮食接济天京,至于皖北的捻军张洛行,此时也不幸被清军打败,其他首领所剩无几,皖北的局势一蹶不振。
这样,李秀成进兵淮南的三个战略目标均告落空。
1863年6月,因天京、苏州危急,李秀成被天王诏回天京,太平军在江浦一带渡江。可那时,正逢大江水涨,道路被水冲崩,无处行走。而且,水灾严重,官兵无栖身之所,虽有米却没有柴火煮食,饿死甚多,正逢杨帅、彭帅水军来攻打,此举前后失去战士十数万人。这就是“进北攻南”战略招致的惨重损失。
李秀成在淮南战役失败之后,从1863年6月开始参加苏浙战争。苏州沦陷后,李秀成回到天京。这年11月,曾国藩军已攻陷天京外围的所有城镇据点,根据当时天京所处的不利境地,天京城只有太平门、神策门尚与外界相通,外援断绝。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的主张,即:
“京城不能保守,曾(曾国藩)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若不依臣所奏,六绝定矣!”。
此主张提供太平天国将领相议时,得到大家的赞同,可是洪秀全拒绝了当时唯一可行的“让城别走”方案。
1864年2月底-4月,湘军占领太平门、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此时城内的太平军已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经过4个月惨烈守城战与巷战之后,太平军大部战死,一部自焚。
至此,历时3年的天京保卫战全面失败,天京沦陷它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02 洪秀全之死因为史料缺乏以及各种史料之间又相互矛盾,导致对洪秀全之死的说法不一。
一说洪秀全“服毒自尽”,如范文澜先生所写的《中国通史》说:“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洪秀全服毒殉国。”
一说洪秀全病逝,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说他1864年5月中旬生病之后,6月1日离世。
综合来看,洪秀全是死前患病,健康状况极度恶化,但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应该是病中服毒自杀,以身殉国。
1864年5月30日,也就是洪秀全死前一天发布了一道诏令:
“ 大众安心,联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这道诏令表明了天京危在旦夕,洪秀全不愿作阶下囚,决心以身殉国的一个临终嘱咐,他就是在这道诏令之后的次日突然暴亡的。
根据洪秀全当时的病状,并没有患致死的急症,洪仁玕、李秀成等人说他“卧病二旬”、“不食药方,任病任好”,就是明证。所以,把洪秀全的暴亡当成急症致死,恐怕是缺乏根据的。
再从洪秀全卧病以前,已经产生了厌倦尘世之感,期望有龙车载着他升天,与洪秀全后来临死前一天发布的上天堂诏令是前后呼应的,说明了洪秀全早已有应急的思想准备,时候到了,他即以身殉国。
此外,还可以联系到天京危急时,洪秀全曾写诗明志说:
“神爷试草桥水深,为何吃粥就变心?不见天兄舍命顶,十字架上血漓淋。不见先锋与前导,立功天国人所钦!”
当着国破身亡之际,洪秀全既不能接受李秀成“让城别走”的进取策略,就只有以自杀的消极行动来表明自己以身殉国的决心。
他的暴亡,与其说是危急症致死,不如说是病中自杀更符合洪秀全的思想发展和当时的身体健康情况。
- 苏萦
-
太平军的“天京城”是怎样陷落的,洪秀全又是怎样死的?
太平天国,是晚清以及近代中国历史中无法回避的一场运动,无论是《劝世良言》还是“金田起义”又或是《资政新篇》都是耳熟能详,印刻在历史教材上的,但是教材上对于天王之死、天京城的陷落、太平天国的覆灭却鲜有提及。
天王洪秀全之死
洪秀全以落第秀才的身份能够在晚清搅动风云,纵横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十五年,糜烂大清十七省,称得上是“时势造英雄”的最好注脚。但在洪秀全的起家过程中更多的则是充斥着迷信、狭隘、以及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的情况。
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城自1853年即咸丰三年被太平军攻占后,就被洪秀全改名为“天京”,在这里洪秀全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豪奢的九年。
面对天王的“迷之自信”,李秀成只能唯唯称是,但是南京城的百姓却无法理解天王,因为他们吃不上饭。就在被呵斥一个月后,李秀成组织了一次突围,成功和外界的太平军联系上了,并且续上了南京城的粮食补给线,但没过多久,曾国荃就在洋人的配合下切断了这条“生命线”,并缴获了太平军一万三千六百多公斤的粮草。
所谓“甜露”即“玛哪”,是洪秀全从《圣经·出埃及记》中得到的灵感。书中所言,当日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引领下,出走迦南地,途中无食,于是上帝每天降下“玛哪”,让以色列人食用,以此度过四十年的饥饿。
“天京”的陷落
一、洪秀全不作防守准备。
洪秀全在最后关头,对于和清军作战,有些消极对待的味道。消极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进行战略规划。当湘军围攻天京的时候,洪秀全就赶紧让李秀成回京守城。虽然李秀成曾建议说,自己在城外更容易牵制清军的兵力,但是洪秀全不同意。当李秀成回京后,又曾建议“让城别走”,可洪秀全依然不同意。总之,洪秀全害怕天京被攻破,不进行战略规划。
二是不进行防御部署。就算洪秀全一定要李秀成率军回来,他也应该积极进行防御准备。包括固守城墙,安排军事梯队,准备粮草等等。但是洪秀全却并不进行军事准备,只是天天祈求上帝派人下凡保佑天京。同时,他继续向老百姓灌输这种思想,从而让老百姓也产生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
二、天京城外失利造成恐慌心理。
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天国就进入了防御阶段。清军重新构建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实施围困。天京外围,李秀成和陈玉成这两位年轻的将领,带着太平军在天京外围与清军多方挑战。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总体来说,败多胜少。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这场民间起义中的最高领袖——洪秀全,通过这场起义,从一个农民一跃成为了一名领导者。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痕迹。由嘉应徙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籍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复敦煌之遗风。这两句对联,是广东花县“洪氏宗祠”对联,可见,对洪秀全的评价之高。
可以说,洪秀全的一生,既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也是一幕历史的悲剧。他起自布衣,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洪秀全在暮霭沉沉的金田村振臂一呼,一场历时十四年、席卷十八省的农民起义——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到了春天,太平天国运动却走向了尾声。当时的湘军已经将天京团团围住,太平军弹尽粮绝,又无援军相助,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当时,重要领导者之一的李秀成,曾建议弃城逃走,或许以后还可以卷土重来,但是,被洪秀全义正言辞地拒绝。
当时的洪秀全则认为:自己身为一国之主,是奉耶稣圣旨下凡,如此尊贵的身份,岂能在敌人面前落荒而逃?然而,不久之后的4月27日,洪秀全在自己的天王府去世,享年仅51岁。自此,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领袖,也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内部纷争以及整个天国的覆灭。当时,围攻太平天国的湘军首领是曾国藩,根据他向朝廷呈送的奏折和刊刻本《李秀成自述》中的描述,洪秀全当时是服毒而亡的。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曾说过“何惧之有”的洪秀全如此大义凛然,他怎么会服毒自杀呢?前后行为的矛盾,不禁让人怀疑其死因的真相。
然而,随着后来这本刊刻本原件发行于民间,真相又有了另一个版本。近几年来,历史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截止到目前,关于洪秀全的死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他确实是服毒自杀,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料有很多。当时,曾国藩曾经向朝廷禀报过这一事件,他在奏章中说道:“逆贼首领洪秀全在五月,在朝廷兵将猛攻天京时服毒自杀。”随后,在七月七日他又呈上奏章说,他抓到了天王府的一个婢女,这个婢女来自道州,姓黄,是她亲手埋葬了尸体。
并且,据这位女子所说,洪秀全在死前,已经很久不见朝臣了,直到官军猛攻天京,压力之下,便服毒自杀。当时,几位首领商议后,决定为了稳定大局,便绝对秘不发丧,但是,太平军中早已人尽皆知,直到十几天之后,死讯才正式发布。
另外一个证据来自李秀成和洪仁玕,这两人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袖。他们的话,相比于曾国藩,可信度更高。在天京陷落之后,李秀成逃往天京东南方向的荒山中,不久,就被清军抓获。在监狱的囚笼中,他曾写下几万字的供词,也就是后来的《李秀成自述》。
- 陶小凡
-
洪秀全以落第秀才的身份能够在晚清搅动风云,纵横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十五年,糜烂大清十七省,称得上是“时势造英雄”的最好注脚。但在洪秀全的起家过程中更多的则是充斥着迷信、狭隘、以及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的情况。天王的死,也预示着太平天国走上了末路,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登基成为“幼天王”。但此时无论谁来继承天国的基业都已经是无力回天了。面对洪秀全已死这样的局面,清廷当然不能放过,于是急诏驻扎在苏州的李鸿章前往曾国荃处,配合湘军攻破南京。但此时李鸿章的淮军与曾国荃的湘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湘军不愿意让淮军来“摘桃子”,李鸿章率所部淮军在苏州按兵不动,未曾增援。
为了避免军队内部“师老生变”,农历六月十五日,曾国荃率领湘军将士发动总攻,提督李臣典在太平军炮火最为密集之处挖掘地道,等到地道挖成之后,又重金在军营中招募死士,李臣典、朱洪章、伍维寿等九人身先士卒,终于在六月十六日中午,在地道中埋藏的炸药将南京城墙炸开一个豁口,湘军分为左、中、右三路,除中路直取天王府外,其余两路分兵攻破南京城九道城门。
李秀成与随从逃出南京后,由于他的好马在突围时给了幼天王,导致体力、马力不支,只能停下休息,此时跟随他的人却也顾不得他,一行人弃他而去,李秀成只得躲在一座荒山的破庙中暂时休息。时值夏季,天气炎热,他便将随身携带的财物挂在了庙旁的树下,借以乘凉。此时有当地居民来到山上,李秀成见有人来仓皇而逃,百姓便一路追赶,不仅把他携带的黄白之物据为己有,还把他捉了起来,最后因分赃不均,将李秀成扭送给了湘军。
- u投在线
-
太平天国,是晚清以及近代中国历史中无法回避的一场运动,无论是《劝世良言》还是“金田起义”又或是《资政新篇》都是耳熟能详,印刻在历史教材上的,但是教材上对于天王之死、天京城的陷落、太平天国的覆灭却鲜有提及。
- 天王洪秀全之死
洪秀全以落第秀才的身份能够在晚清搅动风云,纵横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十五年,糜烂大清十七省,称得上是“时势造英雄”的最好注脚。但在洪秀全的起家过程中更多的则是充斥着迷信、狭隘、以及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的情况。
上图_太平天国首邑(天京)南京天王府
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城自1853年即咸丰三年被太平军攻占后,就被洪秀全改名为“天京”,在这里洪秀全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豪奢的九年。直到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湘军将领曾国荃率兵围困南京城,天王才从森森宫苑里的美梦中惊醒。当时曾国荃已经率兵驻扎在了雨花台,对南京城虎视眈眈,洪秀全意识到情况危机后急调正在浙江、江苏前线的六十万太平军回师保卫天京,由此拉开了长达三年的“天京保卫战”。
由于曾国荃对南京城实行包围政策,进出南京城的援兵、粮食、药品、骡马都被湘军扣留,这就导致城内兵源减少、粮食匮乏,伤患无法得到医治。到了同治二年年底,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忠王李秀成冒死向洪秀全上奏了“让城别走”的提议。因为此时虽然南京城被包围了,但是湖州以及江西部分地区还控制在太平军手中,如果此时冒险突围,必有一线生机,但是李秀成的意见遭到了天王的无情呵斥:“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俱曾妖者乎”。
上图_天王洪秀全画像
面对天王的“迷之自信”,李秀成只能唯唯称是,但是南京城的百姓却无法理解天王,因为他们吃不上饭。就在被呵斥一个月后,李秀成组织了一次突围,成功和外界的太平军联系上了,并且续上了南京城的粮食补给线,但没过多久,曾国荃就在洋人的配合下切断了这条“生命线”,并缴获了太平军一万三千六百多公斤的粮草。
此时主持南京城防的李秀成面临的是:“京内穷家男妇,叠在前求救”的局面,但是李秀成也有苦处,“国库无存银米,国事未经我手。后见许多凄苦,我实无法,不得已将自己家存之谷米,发救城内穷人”。在将“天京”城内这样的凄惨的状况报告给天王后,天王却让阖城百姓:“各遵朕旨,多备甜露,可食饱长生”。
上图_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
所谓“甜露”即“玛哪”,是洪秀全从《圣经·出埃及记》中得到的灵感。书中所言,当日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引领下,出走迦南地,途中无食,于是上帝每天降下“玛哪”,让以色列人食用,以此度过四十年的饥饿。
但是“甜露”是个什么东西,谁也没有见过,于是大臣就向“天王”求教,此时的洪秀全的神志几近崩溃,他吩咐让人在宫殿空地上采集百草,自行服用,为全城官民做表率。这样胡乱的服用杂草,导致洪秀全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他又对上帝深信不疑,不允许医生调治身体,于是就在他五十岁生日之后,1864年5月30日,洪秀全颁布谕旨说他回归天堂的日子到了,请求天父、天兄安排救兵来解救“天京”。第二天(即农历四月十九日),洪秀全服毒而亡,宫女将他的尸身用黄绸包裹,悄悄掩埋在了豪奢的天王府花园空地中。
上图_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图
- “天京”的陷落
天王的死,也预示着太平天国走上了末路,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洪秀全取的名字)登基成为“幼天王”。但此时无论谁来继承天国的基业都已经是无力回天了。面对洪秀全已死这样的局面,清廷当然不能放过,于是急诏驻扎在苏州的李鸿章前往曾国荃处,配合湘军攻破南京。但此时李鸿章的淮军与曾国荃的湘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湘军不愿意让淮军来“摘桃子”,李鸿章率所部淮军在苏州按兵不动,未曾增援。
为了避免军队内部“师老生变”,农历六月十五日,曾国荃率领湘军将士发动总攻,提督李臣典在太平军炮火最为密集之处挖掘地道,等到地道挖成之后,又重金在军营中招募死士,李臣典、朱洪章、伍维寿等九人身先士卒,终于在六月十六日中午,在地道中埋藏的炸药将南京城墙炸开一个豁口,湘军分为左、中、右三路,除中路直取天王府外,其余两路分兵攻破南京城九道城门。
上图_李秀成自述的手稿
太平军在忠王李秀成的带领下收缩兵力,集中在内城,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天王府中不知所措,被四名妻子拦住,不让他乱跑,幼天王突然挣脱妻子的束缚带着两个幼弟来到李秀成府中,请求庇护。南京城内的太平军此时败局已定,李秀成辞别家人后,纵火焚烧天王府,借以吸引清军主力,然后带着幼天王和数千文武官员和士兵暂往南京清凉山上躲避。
待到夜幕降临李秀成带领所率士兵打扮成清军模样从多个城门突围,但都被湘军挡了回去,最后从被湘军炸出的城墙豁口,侥幸暂时逃脱。但由于人马混乱,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洪天贵福的两个弟弟也和城中剩余的十二万太平军葬身“天京”,老天王洪秀全的尸骨也被湘军从天王府挖出。
上图_太平天国官兵、士兵的图像
李秀成与随从逃出南京后,由于他的好马在突围时给了幼天王,导致体力、马力不支,只能停下休息,此时跟随他的人却也顾不得他,一行人弃他而去,李秀成只得躲在一座荒山的破庙中暂时休息。时值夏季,天气炎热,他便将随身携带的财物挂在了庙旁的树下,借以乘凉。此时有当地居民来到山上,李秀成见有人来仓皇而逃,百姓便一路追赶,不仅把他携带的黄白之物据为己有,还把他捉了起来,最后因分赃不均,将李秀成扭送给了湘军。
- 血莲丿红尘
-
太平军的“天京城”是怎样陷落的,洪秀全又是怎样死的?各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咱得先来说说洪秀全这个人。据史料记载,此人本是个连续四次落第的秀才。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话说这洪秀全读惯了四书五经,难得见到这玩意儿,感觉特新鲜,便仔细研究了起来。各位,这世上的事儿啊,它最怕琢磨二字。洪秀全越琢磨,就越觉得,自个儿是天命所归。于是干脆,他自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并创立了拜上帝教。
由这段史料中咱不难看出,洪秀全是典型的小农思维,在他眼里,不管是儒家的大同思想、小农平均主义思想,还是基督教教义,那都是幌子。他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要发泄下自己四次落榜后的不满,最好能推翻清政府,自己当皇帝。1851年,洪秀全与杨秀清等人,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据史料记载,一开始,太平天国形势不错,一路攻克永安、南京,并将后者改名为天京,算是正式建立了国家。
但事实上,就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各种危机也在慢慢凸显出来。首先是杨秀清、洪秀全等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是洪秀全个人进取心的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据曾国藩说,洪秀全深居宫中,不理朝政,最终导致了1856年天京事变的爆发。据史料记载,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然后韦昌辉又被处死,紧接着石达开又因受排挤而负气出走,结果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为扭转战局,洪秀全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并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可惜,太平天国已积弊太深,陈玉成等人再厉害,也无力回天。1860年,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上海近郊的太平军,李秀成只得率部退回苏州。与此同时,曾国藩的湘军又攻陷了安庆,使天京失去了最后的屏障。随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劝洪秀全弃城而走,但被后者拒绝了。一来,此时洪秀全已经重病在身,经不起长途跋涉了;二来,他还幻想着上帝能降下奇迹,帮他打败湘军。但上帝似乎并不愿意给洪秀全机会。1864年,洪秀全病逝。随后,在英法联军的配合下,湘军攻陷天京城,太平天国最终失败。
- ardim
-
洪秀全的死亡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后一个因素。
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天京事变以来,太平天国内部就纷争不断,而洪秀全这个所谓的“上帝之子”在人们的眼中也变得不那么完美,很多人开始怀疑他的能力和身份,他也失去了治下军民的心,太平天国上下既已离心离德,又怎么还能长久呢?
这时候的洪秀全既然不愿逃跑那就只能坐着等死了,随着天京城被围困的时间日久,城内粮草耗尽,眼看着城池已经坚守不住了,精神陷入崩溃之中,更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上帝”,然而哪有什么神灵来帮他,哪会有粮食从天而降,许多人都活生生饿死。无奈之下,洪秀全命人以草为原材料做成所谓的“甜露”,更是带头吃下,倒是有一种很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气势,然而这种东西怎么可以多吃,很快他就病倒了,最后一命呜呼,临死前还盼着来天兵拯救天京城。
然而在很多人已经确信这个说法的时候,又曝出《李秀成亲供手迹》,其中记述了洪秀全的真是死因,其中描述道:洪秀全其实是病死的,在围城期间,因为常食“甜露”,一病不起,而且病重期间不愿就医,只是听之任之,任由病情发展,最后病重身死。
总体来说,洪秀全的死亡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如果他在后期的时候不那么昏庸,不那么暴虐,就未必会导致太平天国的没落,如果倒得围城的时候,他听得进劝,肯弃城别走或许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1852年4月7日,清军乌兰泰部追击从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突围的太平军,在龙寮岭的晨雾中击溃了太平军后队,杀死了两千多人。这是金田起义以来,清军在战场上获得的最大战果。
然而仅仅1天后,咸丰皇帝骂到头皮发麻的清朝“‘剿总"司令”、以大学士身份出任钦差大臣的赛尚阿,如获至宝地把这个既会吹牛又能填词,当过和尚也自称过诸葛亮的“太平天国第二号人物”装进一个木笼子,先是等到太平军从桂林城外解围北上后,把洪大全送到这座当年的广西省会城外示众好几天,然后再清史稿》,和被公认最翔实的清方情报总汇《贼情汇纂》,却都言之凿凿地承认洪大全的“长毛第二号人物”身份,赛尚阿的高参丁守存甚至还弄了几个马甲,写了好几本回忆录,羞羞答答地暗示,这被抓的“洪大全”才是真的洪秀全,而后来跑到南京城里当了十多年天王的那个,是个类似“影子武士”的冒牌货。
在酝酿金田起义的时候,洪秀全为了神化自己,悄悄修改了基督教义。《新约》里原本强调,基督是上帝的独子,上帝虽然被称作“天父”,但他和每个人的“父子关系”只是精神层面的关系,是一种比喻,而不是血缘上的联系。
洪秀全一方面承认这种“天父观”,另一方面偷换了“独子”概念,将自己说成上帝和圣母玛利亚的亲儿子,耶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而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也分别是上帝的儿子或女婿,耶稣的弟弟或妹夫,幼天王洪天贵福则是“天孙”,后来还被过继给耶稣,成为耶稣和洪秀全的“双料儿子”。在这个精心编织的神圣家庭里,耶稣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更何况,在起义前夕和初期,萧朝贵假托耶稣,担任了实际的组织和指挥工作。
正因如此,在太平天国的世界里,“大哥”是只属于天上而不属于人间的“专有名词”,确切地说,只有基督才是太平天国唯一的“大哥”。
一份保存至今的天王诏旨写得明明白白:“天下大哥独一,天兄耶稣是也,天兄耶稣而外有人称大哥者,论天法该过云中雪也”,“云中雪”在太平军中是“刀”的暗语,“过云中雪”就是砍头。虽然这份诏书未署年月,或许系永安突围之后才发,但“大哥独一”的理念来自上帝教义,洪大全倘若敢当着这套教义的创始人洪秀全之面叫“大哥”,就算“云中雪”不用过,恐怕至少会被“打化关”(太平军“打屁股”的暗语)打到记住为止的。
照理说,太平天国禁止的只是“大哥”,二哥、三哥……其他哥并不在禁止范围内,可是到了中后期,洪秀全几乎每天都会写好多“天话”颁布全国,里面几乎总少不了“爷哥朕幼坐天朝”之类的套话,这“爷”是上帝,“哥”是耶稣,“朕幼”自然就是神圣的洪秀全父子,这么一来,别说“大哥”,就连“哥”字,太平天国内部人士也不敢随便乱用。
如今保存下来的几百份太平天国一手文书中,由太平军人口中直接喊出“哥”字的,只有昭王黄文英,他把堂兄黄文金称为“叔伯哥子”,不过这已经是在太平天国覆灭,他本人被俘之后,叫不叫“大哥”,都是要“过云中雪”的,本来就模棱两可,不知该不该回避的“哥”,也就没必要再忌讳了。
吟剑【原文】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效皇极 一作:敦皇极)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手拿宝剑,平定万里江山;
四海一家,共享道德的涵养。
捉尽妖魔,全给打进地狱;
汉奸逆贼,也不让一个漏网。
四方中外,都来接受教化,
日月星辰,一齐为胜利歌唱。
天王号令,光明普照世界;
太平一统,人民的幸福无量!
注释
①三尺:指剑。
②饮和:食德饮和,受道德的涵养教化。
③妖邪:指满人,太平军称满人为妖胡或妖魔。
④奸宄(念gui ):指帮助满人的汉奸官僚。
⑤皇极:以帝王为中心,施政教于四方。
⑥虎啸龙吟:比喻帝王的发号施令,声威远播。
【作品鉴赏】
《吟剑》写出作者决心灭亡满清异族统治的巨大抱负及对革命成功后的美好憧憬
这首诗是作者在开始太平天国革命以前所作,诗中写出作者决心灭亡满清异族统治的巨大抱负,和对革命成功后全国升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但也浸透着一股浓厚的封建帝王思想,这是时代给他的局限。
作者介绍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火秀,族名任坤,太平天国天王。籍贯广东嘉应州,家乡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汉族客家人。1814年(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
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秀全后来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咸丰三年)以南京为首都,并将其改名为天京,1864年(同治三年)在天京病故,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 床单格子
-
洪秀全是被清朝政府给直接斩杀的,洪秀全封了太多的王爷,分割了太平天国军队。
- 安徽路人假
-
当时太平军内部出现问题,导致国力非常衰弱, 最终被攻陷;当时洪秀全吃了有毒的东西,毒发身亡。
- bikbok
-
被清政府围攻打下来的,洪秀全是身体不好,在天王府病死的,还被挖了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