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营
-
胡亥继位后,将屠刀指向秦王室,几乎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何没杀掉秦三世子婴呢?
子婴是何许人也?
第一种说法: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子婴是胡亥的侄子。从东汉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胡亥的侄子。
但是,从年龄上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子婴和两个儿子一起谋杀了赵高。儿子都能参与谋杀,说明已经成年了。这样算起来,子婴当时至少40多岁了。
而秦始皇死时才50岁,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孙子。
第二种说法:据《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子婴是胡亥的叔叔。书中记载道:“高(赵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
就是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从年龄上说,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靠谱。
胡亥没杀子婴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胡亥为什么没杀掉子婴了。胡亥只是担心同辈或下一辈的秦氏皇族篡权,不曾想自己死后,由上一辈人继位。
胡亥就是再狼子野心,也不可能把秦王室祖宗十八代都杀光。
- 真颛
-
秦始皇病逝沙丘之后,中车府令赵高说服胡亥和李斯,密谋篡改始皇帝遗诏。以秦始皇的名义,下令长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得到二人自杀的消息后。
胡亥、赵高、李斯才带领秦始皇的灵柩赶回咸阳发丧,回到咸阳后,胡亥继位为秦二世。胡亥登上皇帝位后,对始皇帝的子女进行残忍杀害,二十多个兄弟姐妹,全部被他杀死。
那么后来继位的宗室子弟秦王子婴,为什么逃脱了胡亥的残杀呢?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胡亥为什么要残杀兄弟姐妹。
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担心诸公子不服,所以诛杀兄弟姐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讲道: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
胡亥继位之后,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兄弟中最小,登基为帝,其他兄弟不服他,与他争夺皇帝之位。这里就可以看出,胡亥在朝中,除了赵高和李斯,基本没什么势力,他的皇位是岌岌可危的。
《史记-李斯列阵》中记载了,赵高对胡亥说道:“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
为了杜绝秦始皇的其他儿子与胡亥争夺帝位,赵高向胡亥建议“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尽除秦始皇时期的大臣和胡亥的兄弟姐妹。
胡亥采纳赵高的建议,变更秦法,以法律的名义在咸阳处死他的十二个兄弟。又在杜邮将他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用车驾碾死,现场惨不忍睹。
公子将闾等三人,胡亥实在找不到杀他们的借口,就将他们囚禁在宫中,派人以不臣的名义,逼迫他们自杀。公子高自知逃不过被杀的命运,为了保全家人,请求为始皇帝陪葬,至此胡亥的秦始皇的子女全部惨遭毒手。
子婴为什么逃过了胡亥的残杀呢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现在流传最广的,认为子婴是扶苏之子,从东汉班超持这种观点开始,后世这个观点成为了主流。
如果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他有没有逃生的可能呢?其实是有的,公子高选择殉葬,目的就是为了保全家人,家人是谁,无外乎妻子和子女。这说明,胡亥的屠刀是有放过自己的侄子的可能的。
但是胡亥有可能放过其他兄弟的儿子,绝不可能放过扶苏的儿子。为什么这么说?一来是他的皇位本来就是抢的扶苏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司马迁都知道他和赵高篡改了遗诏,秦国知道的人还不一大片啊!
二来,古代的宗法中,是有长子、长孙继承制的,长孙继位的情况,在先秦是有多次出现的。胡亥清除兄弟姐妹,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继承权,有什么理由放过扶苏儿子这么一个大活人呢!
其次,秦始皇驾崩沙丘的年纪是四十九岁,不满五十岁,扶苏作为长子,年龄最大也就是三十岁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三十五岁。
这时候子婴的年龄是多大呢?应该也是三十岁左右了,从两个地方可以判断,第一个是秦二世要诛杀蒙恬、蒙毅兄弟的时候,子婴有劝阻的记载。
第二个是子婴被赵高拥立为秦王的时候,与他的儿子密谋诛杀赵高,这说明他的儿子至少都十五岁以上,子婴的年纪至少在三十岁以上,扶苏怎么生他呀?
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出自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的解读,认为子婴是胡亥兄长的儿子,但是从秦始皇的年龄推断,基本不可能是胡亥亲兄弟的儿子。
在《李斯列传》中却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其实从秦国赢姓宗族来看,李斯列传中的记载更靠谱,秦始皇的爷爷嬴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但是他老爹,却仅仅是嬴柱中间的儿子,而且嬴柱的儿子也不少。
这就说明,秦始皇是有不少堂兄和堂弟的,按正常的继承制,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们,那他们肯定是能躲得过胡亥的屠刀的。
胡亥年少继位,很快嗝屁,赵高不得不在这些嬴姓宗族中选一个人,就挑到了子婴,这也是任何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胡亥也不可能提前把赢姓宗族都杀了。
- 苏州马小云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完成天下大一统,并且实行了中央集权,将原来分散的各个诸侯国连接在一起,其功绩无人能敌。作为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儿女也是非常多,根据历史记载有二十多个,因为胡亥是这些兄弟姐妹中较小的,所以从小便受到了秦始皇嬴政过分的宠爱和溺爱。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这些子女大多数都被胡亥所屠杀。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在诛杀兄弟姐妹之前,秦二世胡亥曾与赵高有过一段对话,秦二世对赵高说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这才在赵高的建议下,对兄弟姐妹举起了屠刀,在都城咸阳处死了十二个兄弟,又在杜邮处死了六个兄弟和是个姐妹,公子闾等三人则被逼自尽,公子高则最终主动为秦始皇殉葬。
胡亥之所以处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主要便是担心诸公子对其皇位形成威胁。因此,可以断定的是,胡亥所杀之人,全都是对其皇位能够构成威胁者,也就是自己的近亲,而对于关系较为疏远的赢氏子孙,因不构成威胁,故而应该能够逃过一劫。而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子婴甚至曾对胡亥的这种暴行进行过劝谏。
事情发生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遗诏传位于公子扶苏,但赵高密谋胡亥,威胁李斯,与其勾结,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继承人,并且赐令扶苏、蒙恬自尽,为夺取天下扫清道路。
就这样,胡亥秦二世就上位了,但胡亥缺乏治国能力,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不让他人趁机夺取自己的位置,他残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所有众兄弟中,只有公子高的结局还算好,因为公子高自知难逃噩耗,主动请求给始皇帝陪葬,胡亥满足他的要求,且保全了他家人。
再后来,我们都知道,秦二世之后的秦三世,就是子婴了,为何胡亥当初没有杀子婴呢?
在胡亥被赵高谋杀后,立子婴为王,子婴后来诱杀赵高,但此时的大秦已是日落西山,纵使子婴再有才能也无力扭转,后子婴投降刘邦,再后来项羽攻破咸阳,屠杀秦宗室,子婴被害。
关于子婴的身世,其实一直是一个谜题,史书上觉得他是扶苏的儿子,如果是扶苏儿子,应该早就被胡亥所杀的,还有说是秦始皇其他皇子的儿子,亦或者是秦始皇的侄子,说是扶苏的儿子也许是后世希望让扶苏后继有人。胡亥之所以没有杀死子婴,根本原因便是子婴对其皇位没有威胁,胡亥并不担心对方的存在,
- 北有云溪
-
秦始皇死后,胡亥即位。担心夺位的事泄露,同时担心哥哥们对自己有威胁,于是在赵高、李斯的协助下,就bai将12个哥哥还有10来个姐妹(公主)以残忍(肢解)的方式诛戮一空。按史料记载,秦始皇的20多个儿女都被胡亥杀死,无一幸免。只有公子扶苏的儿子孺子婴一人保住性命,未被杀害。这是什么原因?
有人说,扶苏之子子婴之所以没被胡亥杀害,是因为赵高不愿背彻底诛灭皇族这口黑锅,这才劝秦二世网开一面,子婴才得以大难不死。个人认为既然已经杀了那么多人,为何就因为这一个孩子就心慈手软呢?说不通啊!俗话说:斩草要除根啊,要不然,遗祸无穷也!
也有人说,秦二世残杀哥哥姐姐时,子婴还是个吃奶的孩子,对其皇位毫无威胁,这才侥幸逃过一劫,得以幸存下来。为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之事不绝如缕,而且手段酷烈,毫不留情,只要子婴是胡亥哥哥们的孩子,按当时的继位制度,留下他始终是个隐患,因此能得以幸存始终是个小概率之事,他必死无疑 !因此,只要子婴确实是扶苏的儿子,一定会被胡亥斩草除根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个人觉得,不杀之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子婴并不是扶苏之子。按史料记载,说后来秦二世胡亥被赵高诛杀,又扶植子婴上位成了秦三世。子婴继承王位后对专权跋扈的赵高心生不满,于是和两个儿子密谋除掉赵高,由此可见,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应已成年,否则如此重要之事怎会与其商量。
由此类推,这时的子婴年纪至少在35岁左右,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因为他只比扶苏小两岁而已,所以他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孙辈,亦不可能是秦二世胡亥的子侄辈,可能是秦始皇嬴政的堂兄弟。
按辈分算,子婴是胡亥的堂叔,对他的皇位应该毫无威胁,而且子婴这人颇为圆滑,能讨胡亥欢心,加上赵高、胡亥已将秦始皇的二十多位皇子、公主全部杀光,
均不想背灭绝皇族的罪名,胡亥又一直没有子嗣,如果将堂叔子婴也杀掉,那么赢氏王族就有可能真的后继无人了。赵高、胡亥虽然凶残戾狠,但考虑到这一点,未免有些顾忌,因此子婴方得以幸免罹难。
- 阿啵呲嘚
-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问题的。史书上并没有说公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实际上公子婴的身份在秦朝非常的神秘,至今也无法确定公子婴到底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扶苏的儿子,又或者是秦始皇的堂兄弟或者堂兄弟的后代。鉴于秦二世即位后没有对他大开杀戒,他很有可能并不是秦始皇的直系子孙,也就是与胡亥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从公子婴的表现来看,他比胡亥好多了。如果他真的是秦始皇的孩子,那么可能当年胡亥继位绝对会在杀了扶苏之后第二个杀他;如果他是扶苏的孩子,那么胡亥杀了扶苏之后必然也要去杀他,斩草就应该除根,留着他胡亥会睡不着的。而胡亥都没有这么做,这应该说明,公子婴并不是秦始皇直系的后代,远离权力中心。
他可能是秦始皇堂兄弟的后代,也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堂弟,或者是秦始皇更远一些的亲戚。所以胡亥根本就没有对公子婴动手,他并不是合法的继承人身份,胡亥并不害怕他。后来面对刘邦的进攻,公子婴也特别低调,直接投降。如果他是合法的秦王继承人,有底气对抗六国,有老秦人的支持,他就不会这样选择了。
正是因为他的出身并不是合法继承人,所以保全了他的性命,也让他没有勇气带领老秦人与山东六国决死一战。赵高也是看明白了这种情况,才敢把他扶上皇帝的宝座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好控制,但是赵高没想到自己遇到了一个狠人——子婴直接暴起将他给杀掉了,这大约也是胡亥没想到的:这位远房亲戚帮他诛杀了乱臣贼子。
可惜的是,公子婴没能挽救秦朝的灭亡,胡亥把大秦这艘战舰彻底开进死胡同了。
- bikbok
-
子婴并非扶苏之子,应该跟扶苏是堂兄弟,可能是秦始皇之弟成蛟之子。秦二世杀光兄弟姐妹的时候,子婴与胡亥关系较远,对胡亥的皇位没有直接威胁,所以胡亥没有杀掉子婴。
一,子婴身份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由于人们对《史记》断句的争执及《史记》本身记载的自相矛盾,导致子婴的身世一直争议不断。《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子婴是胡亥哥哥的儿子,才导致有些人认为子婴为扶苏之子。实际上子婴并非扶苏之子,因为秦始皇病逝时是50岁,所以扶苏的年龄大约是30岁。子婴杀赵高的时候曾与两个儿子商议除掉赵高之事,所以子婴的两个儿子应该成年了,最少是15岁,那么子婴的年龄大约是30岁,所以子婴不可能是扶苏之子。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集解】:徐广曰:“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子婴为秦始皇之弟,但是秦始皇的弟弟在史书中只有一个成蛟,如果子婴真是秦始皇的弟弟那么在《史记·秦本纪》中应该有记载,但除了李斯的传记中外《史记》没有任何记载说子婴是秦始皇之弟,那么子婴是秦始皇之弟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史记》距今两千多年,在传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所以《史记》有时会出现多个版本,因此有的《史记·李斯列传》版本记载子婴为秦始皇侄子。这个可能性应该比较大。
二,子婴为何逃过一劫
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子胡亥即位。胡亥因为是联合李斯、赵高篡位,所以作则心虚,将兄弟姐妹全部害死。如果子婴为扶苏之子,那秦二世夺了扶苏的皇位,害死扶苏,一定会斩草除根,将扶苏之子害死,以防扶苏之子夺位,所以子婴不可能是扶苏之子。
子婴为秦始皇侄子,那他与胡亥的关系较为疏远,不会直接威胁胡亥的皇位,所以胡亥放过了子婴。由于《史记》记载秦始皇仅有一位弟弟成蛟,那子婴应该是成蛟之子。同时成蛟曾经背叛过秦始皇,那子婴是罪臣之子,自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秦二世没必要杀掉他。所以赵高才会立子婴为王,认为子婴会对他感恩戴德,所以轻易被子婴杀掉。
- 以心消业
-
秦降王子婴的身份,《史记》中有多种记载,并且相互抵牾,子婴可能是扶苏的儿子,也可能不是子婴的儿子。
首先,子婴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按照《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子婴的身份是“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即子婴是秦二世胡亥某一位兄长的儿子,这样算来,子婴的祖父有可能是秦始皇政,也有可能是秦始皇政的胞弟乃至堂兄弟,也就是说,子婴的父亲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子扶苏。
秦始皇政去世时虚岁50,按照汉文帝刘恒与庶长女刘嫖的年龄查来看,那时候的王子皇孙们,虚岁十三四便有子女是正常的,假如扶苏是秦始皇政的长子,也是在秦始皇虚岁十四的时候生育的,至秦始皇死时,扶苏虚岁三十六七了,如果扶苏也是虚岁十三四便生育子婴,至扶苏被赐死时,子婴也应该二十三四了,至秦二世被赵高弑杀时,子婴就二十七八了,如果子婴也是虚岁十三四岁便生儿育女,秦二世被弑时,子婴的长子也应该虚岁十三四了。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而秦二世又不认为子婴在皇位继承序列中,放过子婴一马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子婴可能不是扶苏的儿子。
按照《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秦始皇诸子中,有一个叫公子高的,见秦二世大肆屠杀兄弟姐妹,本想出逃,但担心连累家人,便主动上书求死,胡亥准了。从这段记载推断,公子高的儿女应该是活了下来的。那么,有没有那样一种可能,即子婴是公子高的儿子呢?答案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关于子婴的身份,《史记·李斯列传》中还说子婴是“秦始皇弟”,从这个角度来说,子婴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堂弟,其年龄或许与扶苏相仿,又因为本不在皇位继承序列中,所以胡亥对兄弟姐妹大开杀戒时,没有动子婴。
总而言之,子婴可能是扶苏的儿子,也可能不是扶苏的儿子,无论子婴是不是扶苏的儿子,胡亥都可能放过子婴。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历史有很多未解之谜,因为史料的缺失,很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扑朔迷离,虽然或许当时记载的时候很详细,不敢积年累月之后慢慢散失,最后留下来的让后人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譬如赵高在弑杀二世胡亥之后,拥立子婴为帝,没多久自动放弃帝号,复成为秦王,秦王子婴在位46天后向刘邦投降,后来被项羽诛杀。
这个子婴作为重要人物,身份却不清楚,也就是他和秦始皇究竟什么关系。在上一层他究竟是不是秦朝宗室。
根据史记的记载,赵高弑杀二世之后,本来打算自立,但是无论宗室,大臣都没人搭理他,自知无天命的他于是改立子婴为傀儡,打算继续操控政局,但是史料只记载立二世兄子婴为帝。然后就没了。
这就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汉语的多样想给人带来麻烦,兄子婴,究竟是兄长的儿子叫婴还是兄长叫子婴。这个歧义就给子婴两个身份,一个是二世兄长,一个二世侄子。
在二世胡亥即位后,大开杀戒,将自己兄弟姐妹都诛杀,这样不可能留下兄长的儿子。毕竟这样的祸害留着很危险。
另外,秦始皇死的时候是49岁,长子扶苏年纪最大不会超过33岁,如果有儿子他的儿子最大不会超过17岁。到前207年,这个二世兄子撑死20岁。
可是,在诛杀赵高时候,子婴和自己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联合起来,说明他儿子能帮忙出力,那么年龄最少15岁以上,而子婴也应该31岁左右,这个绝对不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也不是他的兄弟。
那是不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弟弟子嗣?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有三个弟弟,一个成娇,叛逃,没有记载有子女,即使有也不可能这么大年纪,秦始皇也不容许他活着。两个嫪毐的私生子早被秦始皇摔死在婴儿时代,不可能有子嗣。所以不会是秦始皇弟弟或者侄子。
既然如此向上推,秦始皇父亲子楚是秦孝文王的养子,这样情况下,子婴不可能是秦孝文王的子嗣,最多是他的兄弟的子嗣。
也就是说明子婴的父祖最有可能是秦孝文王一辈,秦昭王的后代。负责他没有资格被选出来继承,一来威望不够,二来正当性不够。
因为秦昭王子嗣众多,只有是他直系后代才和秦始皇一系亲近,但是又不妨碍胡亥皇位正当性,也才能在胡亥诛杀宗室的时候安然度过危机。
这样就能推出他和秦始皇共同的祖先只能推到秦昭王身上,不能再远,赵高也是看中这一点,他在皇室没有根基而易于控制才敢把他作为傀儡。
- 大鱼炖火锅
-
祖龙秦始皇病逝以后,胡亥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等人合谋,篡改了秦始皇遗诏,杀死了当时的皇位继承人扶苏,使得胡亥得以篡位成功,胡亥因此成为秦二世。
但是,虽然沙丘政变取得了成功,依然让所有参与此次密谋之人做贼心虚,一方面秦始皇余威尚在,另一方面,胡亥、赵高等人唯恐自己篡位的事实败露。因为,按照秦国的宗法制,为秦始皇帝十八子的胡亥,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胡亥虽在赵高的劝说下登基称帝,但是,他的上面还有16位兄长,这些哥哥们都对自己的皇位存在着威胁。根据《秦始皇本纪》、《史记》等书记载,为了巩固自己皇位的胡亥,一不做二不休,几乎把自己的兄弟都赶尽杀绝。
但是,在这些被杀之人中,唯独子婴没有被秦二世辣手清除。究竟是何原因,让一心想要除去所有皇位竞争对手的秦二世,却对子婴手下留情呢?想要解开这个谜团,其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秦二世没有杀子婴,与子婴的身世之谜有关。虽然《史记》、《汉书》中,史学家皆认为子婴为“秦二世兄长之子”,甚至还得出了他是公子扶苏的儿子这一结论。但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还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是:子婴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秦始皇之弟。
而且,子婴为秦始皇之弟的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瞎说,首先,史书中子婴有着“公子”之称,这个称呼在秦汉时期一般代指诸侯之子,而是对比秦国历代称谓得出的结论,如果他为秦二世之兄的儿子,应该称之为“公孙婴”而非“公子婴”。
其次,根据《史记》可推算得出,子婴在诛杀赵高时年岁已经较大,因为,他要诛杀赵高一事,与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合谋,此时,他的儿子已经服役,年纪肯定在15岁之上。
由此可以推算,子婴的年纪当时已经在30岁到3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如果为扶苏之子,年龄上就说不通,因为秦始皇50岁去世,扶苏最大也就35岁,跟子婴的年纪根本对不上,子婴为扶苏之子显然并不可能。
因此,子婴为“秦始皇之弟说”显然更靠谱一些,这样一来,子婴就不具备皇位的继承权。根据秦国的相关史料记载可知,秦国一直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子婴不具备这层身份,他自然就和皇位无缘。
反过来说,如果他真的是扶苏之子,那么,他必然是皇位的有力竞争人,心狠手辣的秦二世为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没有手下留情,又怎可放过他的这个侄儿呢?
秦二世不杀子婴,一是因为子婴的存在不会威胁到他的皇位,二是因为赵高的私心。秦二世如此残忍,对亲兄弟痛下杀手,就是因为赵高在背后极力怂恿的结果。
赵高把秦二世当成了自己控制秦国的一个傀儡,然而这个傀儡只能用一时,并不能用一世,所以,他便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公子子婴。
这个已经被边缘化的宗室成员有皇室身份,也有贤能和仁爱之名,绝对是他日后巩固权势,制霸朝堂的有利武器。从长远来看,赵高肯定也会暗中阻止秦二世杀子婴。综上所述,子婴的身份和利用价值,才让他没有死于一场兄弟屠杀的历史事件之中。
- ardim
-
子婴不是扶苏的儿子,可以肯定不是。可以反过来推断,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么就是秦始皇的长孙,按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说,长孙的继承权比秦始皇的次子继承权还要高,也就是说,扶苏的继承权是优于胡亥的,这可能吗?
胡亥为什么要杀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呢?
不就是担心自己得位不正,想要消除兄弟姐妹的潜在威胁嘛,因为胡亥是最小的儿子,当时只有19岁,这个皇帝继承权怎么也轮不到他,胡亥的继承权是弱的一个。
如果有子婴这个潜在的长子活着,胡亥睡觉也睡不着嘛,一定会杀之而后快,从子婴的身份来看,他应该是没有继承权的旁系王族,胡亥杀的是自己同辈的王族,也就是秦始皇的直系列后代,那么秦始皇兄弟的后代,就应该是没有继承权的旁支王室。
史书上记载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叫成蟜,但这个弟弟成蟜很早就因为反对秦始皇而叛逃到赵国了,就算成蟜有后人,那也应该是留在赵国了,不可能会回到秦国的。
那就只能从秦始皇的上一代来说了,秦始皇的父亲叫嬴子楚,子楚是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也就是说子楚有20多个兄弟,这些兄弟当然也有后人,所以这个子婴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父亲子楚兄弟的儿子。
再从年龄上看,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是50岁,就算20岁生子,扶苏最多也就是30岁,扶苏杀赵高的时候,他两个儿子也参与了行动,至少是个成年人才能参与吧,30岁的扶苏不可能有成年人的儿子,所以从年龄上说子婴也不是扶苏的儿子。
但是,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父亲兄弟的儿子,那就有可能了,也就是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堂兄弟,有可能是堂兄,也有可能是堂弟,秦始皇死的时候都50岁了,那么他的堂弟子赢也差不多是个年龄,自然子婴的儿子也就成年了。
子婴因为是胡亥是堂叔,所以是没有继承权的,胡亥也犯不着杀他,所以这个猜测也是有可能的。
- 阿里阿涅德
-
首先要明确的是,子婴是不是扶苏的儿子还有争议。目前有三种说法:
- 子婴是扶苏之子。据《史记》中记载:“二世三年,赵高杀二世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此处的二世之兄,一般被认为是指扶苏,因此子婴也就被理解成扶苏之子。但是古代皇帝三妻四妾,一般都有多个儿子。就拿秦二世来说,他有十七个兄长,因此子婴也可能是其他兄长的儿子。
- 子婴是秦二世之兄。这种说法也来自《史记》,文中说:“高立二世兄子婴。”这里把“二世兄子婴”理解为二世的兄长子婴,也就是子婴又成了秦二世的兄长。
- 子婴是秦始皇之弟。《史记》中记载:赵高谋害秦二世后,想自立为皇帝,群臣都不服从。赵高自知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召来秦始皇的弟弟,把传国玉玺交给了他。子婴即位后,畏惧于赵高的权势,装病不上早朝,暗中却和宦官韩谈密谋除掉赵高。
不管怎么说,子婴确实是秦二世的亲属,而且在朝野都有一定威望。而秦二世当初为了上位,谋害了不少至亲,为什么唯独放过子婴呢?
秦二世不杀子婴,原因有两个:一、秦二世与子婴关系比较亲近,不忍杀他;二、子婴在群臣中有较高威望。
据《史记》记载,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将蒙恬、蒙毅二人囚禁起来,想处死他们。子婴对此直谏道:“赵王杀掉良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听信荆轲的计策,而违背了和秦国立下的条约;齐王杀掉忠臣,而重用后胜;这三位君王都因为改变旧规而丧失国家,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蒙恬、蒙毅都是秦国的良将,现在您却要一时除掉他们,我认为不可以。不做长远的思考不可以治理国家,不能接受异己的人难以保住君王之位。诛杀忠臣而重用奸臣,不仅对内不能服众,对外也会让士兵失去斗志。”
秦二世没有听从子婴的建议,依然除掉了蒙恬、蒙毅二人。从子婴敢直言进谏来看,秦二世平时还是很信任子婴的,子婴才有勇气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而从赵高杀掉秦二世,想自立为皇帝,群臣却不同意来看,子婴在大臣中也有很高威望。正是因为有这两道护身符,子婴才能在秦二世的大清洗中安然无恙。
- CarieVinne
-
关于子婴我们知道的不多,他登上历史舞台是在秦二世囚禁蒙恬、蒙毅;将要杀害他们时的进谏。他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杀害蒙恬、蒙毅的害处;可惜的是秦二世没有听他的,最后还是杀了蒙恬兄弟。
子婴的身份与秦二世不杀他必定有联系,那么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才能在胡亥的大清洗中幸存下来,又能在二世被杀后继承王位。
一,子婴为公子扶苏之子。
《史记》中有这么一句“立二世之兄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中也说“高立二世兄子婴”,《辞海》更是直接指出子婴为公子扶苏之子。
这一观点成为主流,可是认真想想这种可能似乎为零;因为公子扶苏是胡亥第一个要清理的对手,又怎么会留下他的儿子呢?
而且在后来子婴杀赵高时,他的两个儿子也参加了密谋;也就是说子婴的儿子已经成年或接近成年。秦始皇死时50岁,扶苏为长子算他36岁,那么子婴的儿子应该多大呢?所以小编从年龄上否定了这种推测。
二,子婴为秦始皇之弟。
在《李斯列传》中有这么一句“召始皇弟子婴,受之玺”。很多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这样解释的话才能说明为什么子婴没有被秦二世所清除。还能为蒙恬、蒙毅说情。
这种解释似乎更加合情合理,可是有记载的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成蹻,在秦始皇登基没多久就派出去打仗然后死了。
另外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由嫪毐与赵姬所生,在平定嫪毐时就被杀了),所以子婴是秦始皇弟弟说法似乎又与史料不符。
三,子婴秦始皇弟弟的儿子。
“召始皇弟子婴,受之玺”。似乎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名叫子婴。“立二世之兄子婴为秦王”说明子婴是秦二世的兄弟。
只有秦始皇弟弟的儿子,也就我们所说的堂兄;才能满足历史条件。
作为秦二世的堂兄,政治上没有与子婴争夺皇位的权力,所以成功的躲过了秦二世的清除还可以向秦二世建议不要杀蒙恬兄弟;同时在秦二世被杀之后,整个皇族之中只有他的地位最高所以被赵高选为皇位继承人。
小编以为第三种情况最为接近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所有条件。
- 血莲丿红尘
-
首先,子婴在记载中是秦始皇的孙子,但是他大概率不是扶苏的儿子,毕竟秦始皇自己的亲儿子有十来个,秦二世胡亥既然要假冒父亲名义赐死大哥扶苏,那么他之后肯定要斩草除根。综合各种资料推断,子婴应该是秦始皇膝下的血脉,但是他对胡亥威胁不大。
一、子婴曾经为蒙恬兄弟求情,让秦二世放他们一条生路根据《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记载,秦始皇驾崩之后,胡亥想要对蒙恬兄弟下手的时候,子婴就站出来对他进行劝谏。尽管胡亥没有听,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子婴的地位比较高,不然他也没有机会和胆量去直言劝谏胡亥。
另外,子婴如果真是扶苏的儿子,再表现出这么清晰的头脑,胡亥大概率是会连带他一起清理的。
二、在史料记载之中,没有明确关于扶苏后代的信息,子婴身份也是谜在翻阅各种史料之后,我们会发现扶苏这个人虽然是秦始皇的大儿子,但是他的亲属之中,并没有妻子和儿女的相关记载。
再看子婴这方面,关于他前半生的资料更是少的可怜,只有他直言劝谏胡亥的那一段,之后就是设计诛杀赵高,继位46天,随后被项羽杀害,生命走向尽头。
此外,《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也就是说:子婴是胡亥哥哥的儿子。
秦始皇的儿子10多位,谁也不确定子婴到底是谁的儿子。但是要说他是扶苏儿子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侥幸逃过胡亥的大清洗。
三、胡亥残害兄弟姐妹,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咱们看看胡亥对他亲兄弟姐妹下手的理由,自然不是他闲了没事随便清理人口,而是要清除掉潜在的威胁,这样自己坐的位置才能更加舒坦,不会有人跟他争抢。
由于扶苏的贤名在外,又是嫡系长子,由他继任秦始皇之位的呼声最高,那么胡亥肯定会把扶苏这一茬儿全清理干净,否则他搞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没有什么意义。假如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还在胡亥诛杀蒙氏兄弟时直言劝谏,那么胡亥挖地三尺都会把子婴给揪出来,然后想办法让他永远消失。
因此,子婴应该是胡亥其他不出名兄长的儿子,这样下来胡亥不会过于针对他,而他在清洗之中才能幸运的躲过一劫。
再有,赵高在命令手下害死胡亥之后,他自己想称帝,被群臣反对,也是拉了子婴出来当傀儡,这就更加说明了子婴不是扶苏的儿子,不然以赵高这样狡猾奸诈的人,他是不可能主动给自己设置阻碍的。
最后:子婴的真实身份是一个谜,希望在未来的考古研究之中,能够获取他的更多资料信息,以此来揭开他的谜团。
- 出投笔记
-
秦二世胡亥不杀子婴,其实与子婴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
秦始皇死时,留有二十余子。胡亥是秦始皇少子,也就是小儿子。由于秦始皇突然离世,又在巡幸途中,加上身边随从官员和皇子,只有赵高和李斯以及胡亥,这就使得胡亥矫诏继位创造了条件。
见惯后世子孙争立的秦始皇,特意留下遗诏进行规避,但因遗诏内容只是召回在外驻军的长子公子扶苏办理丧事,暗含让扶苏主政的意思,致使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人认为扶苏的回归将使三人的权利和利益将要受损,赵高力促胡亥李斯合谋矫诏。前后一共签发了两封诏书,一封的主要内容是任命胡亥为太子接掌皇位,另一封以秦始皇口吻逼迫扶苏自杀。
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在安葬秦始皇之后,赵高站在胡亥的立场上,再次建议胡亥将秦始皇留下的二十多个儿子斩杀。胡亥点头同意。
公子高,将闾等22人先后被杀。除此之外,还有10位公主也未能幸免于难。
也就在如此血雨腥风的时候,子婴没有故意去避嫌避祸,反而是主动跑到了胡亥面前,劝谏胡亥不要击杀蒙恬兄弟二人。请求胡亥吸取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的教训,不要诛杀忠臣,以免重蹈各诸侯覆辙,引来亡国灭种之祸。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迷案也就因子婴的这一次露面而引发。
此时子婴是以二世兄子的身份劝谏的。
但在三年后子婴的身份却又变了样子。
秦二世三年,赵高借口皇宫内有贼,命女婿闫乐堂而皇之的领兵进入皇宫,再次强逼胡亥自杀,而后召集大臣和王侯于朝堂,告知胡亥身亡并选取新君,一番商议之后,还是赵高拿出决议,推选始皇弟子婴为新君。鉴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六国贵族先后聚兵割据,关东不在大秦控制之下,并为了减弱六国对大秦的敌视而自降身份,新君称王不称皇帝,是为秦王。
也就是说,子婴因为身份远近的问题,一个兄子,一个始皇弟,与胡亥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这个不同的身份,也就造成了连兄弟姐妹都不放过的秦二世,没有将子婴诛杀的主要原因。
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子婴究竟是兄子,还是始皇弟?这与胡亥出不出手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胡亥出手的主要原因是惧怕秦始皇留下的二十余子与自己争夺皇位,上文已经说过胡亥共杀了22位秦国公子和10位公主,基本上是将秦始皇的后代铲除干净,那么秦始皇的第三代就被自动赋予了皇位的继承权,同样对胡亥有威胁。
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同样是上文提过了,子婴竟然主动出击,面谏胡亥。
子婴所说的话,与其说建议,更像是批评教育。作为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子婴这么做无疑是自投罗网。
可奇怪的是,于情于理都应该出手将子婴处死的胡亥,竟然轻轻松松让子婴逃过了此劫?
那么,只有一种答案能够给与解释,子婴很可能不是兄子,而是始皇弟。
我们来计算一下。秦始皇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死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
按照15岁生子来计算的话,扶苏死的时候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35岁。扶苏15岁生子,扶苏死的时候子婴的年纪是20岁,子婴在20岁时,他的长子最多是5岁,次子最多是4岁。
但是在子婴命人刺杀赵高前即秦始皇死后三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也就是子婴在与他两个6,7岁的儿子商议事关全家性命交关的大事,这本身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另外,子婴作为扶苏的直系亲属,去面谏秦二世不要击杀亲族。作为有罪的家属,甚至有可能连宫门都进不去,怎么可能去面谏秦二世,更何况此时此刻子婴自保都来不及。
如果子婴是始皇弟,那么这些都顺理成章了。
子婴作为旁支远族,对秦二世威胁不大,以宗室长者的身份出面劝谏秦二世也就合情合理了,秦二世没有出手杀子婴也说的过去了。
另外,几乎掌控了大秦帝国的赵高,先后两次向大臣们夸赞和推选子婴。
第一次,赵高与女婿阎乐和兄弟赵成商议谋杀胡亥之时,“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第二次,赵高逼杀胡亥后,身挎印玺召集众臣时。
赵高曰: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秦始皇本纪》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李斯列传》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秦始皇本纪》
乃立子婴为秦王。——《资治通鉴·第八卷》
要知道,子婴如果是秦二世兄子的话,那么赵高不会先后两次夸赞和推选子婴,因为赵高之前受命于胡亥,对秦始皇二十余子施行虐杀。
子婴一旦上位,势必会报复,事实也是如此。凶狠狡诈,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会干这种不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就可以想清楚的蠢事!?
所以,子婴定然与秦始皇诸子并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对胡亥和赵高产生不了直接的威胁,才会成为秦二世元年的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