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小凡
-
“僧敲月下门”好。“敲”字既有动作,也有声音,而且合理。夜深人静,要想进别人的门,理应先敲门。
一、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三、出处
唐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赏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 北境漫步
-
敲好。
有一天,诗人贾岛来到了京城长安,在街上边闲逛着边随口吟成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为:“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诗人贾岛觉得诗中“推”字用的不够恰当,于是把“推”字改为“敲”字。但是,一时间又不知道这两个字用哪个字好。
后来,韩愈看到了,非常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诗人贾岛慌忙之中,向韩愈赔礼道歉,并将他刚才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完之后,住转怒为喜,沉思片刻后说“敲字好啊!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敲门声更加显得夜的寂静。”
于是,诗人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诗要出色,必须要有好句子
句子要好,则必须得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字眼”。从诸多合用的字中挑出这个“字眼”的过程,便是“炼字”。古人诗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写炼字的之难,很形象吧。
炼字对于诗家来说是相当的重要,不炼字,情不切、意不深,句子不出彩,情怀不动人——那你的诗就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纵然平仄、对偶都没问题,也顶多算是“无过”,难出佳作。
相反,如果能得妙字,往往能因字成句、再因句成章,我认识不少诗友便是这么写诗的。虽然我并不赞同这种成诗之法,但不可否认,炼过的句子比没炼过的,就是不一样。
- Chen
-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年代: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 volcanoVol
-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敲好啊,敲更有生活情趣,且动静结合。敲打之间还有个停顿,等待开门的间歇,还有个静神聆听的味道。推门而入,少了点一波三折的味道,动态俏皮的赶脚。
- LuckySXyd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说“敲”字妙的,是说诗境。一个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寂静明朗。
说“推”字对的,是从逻辑常识来讲,和尚若半夜去敲别家的门,不合于理。而寺庙方便之门是不必敲的。
- 一自萧关起战尘
-
当然敲啊,和尚化缘,好比诗人无处为家,心中恋想无法达到。还就是礼貌问题,突出和尚在外,和陌生人家和自己家差不多,这个字再配合夜色,幽美之感啊,。楼上当然也给我上了堂课。
-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我感觉推字更好。因为敲门表示是来做客的,门里有人。你敲门肯定会惊动飞鸟叽叽喳喳的。然后主人来开门再寒暄几句,瞬间片场就转到了“吴姬压酒唤客尝”,幽深静谧之夜瞬间无了。
而用推字。表示这就是僧人自己家。想想荒芜少邻的地方,人深人静的一个破庙,一个僧人正在推门回家。瞬间就有了“枯藤老树昏鸦”的感觉。而这样的居所,感觉才当得起一个“幽”字。
- 余辉
-
“僧敲月下门”好,这是唐朝诗人贾岛的诗句。
- 左迁
-
我同意朱光潜的意见。
敲,明显是回来晚了,要人开门。看前一句“鸟宿池边树”,鸟都睡了,多么安静,用个敲字打破这个意境,就落了下乘了。
- 出投笔记
-
晚上人家不锁门吗?能推得开吗?肯定要先敲一下人家来开门才合理,况且轻轻敲下门就能破坏什么意境了?
- 奇石珠宝真君
-
只是一字不同,意境完全不同。历史上都认为敲好,大概是因为韩愈的名人效应。贾岛写的是推,朱光潜老先生则认为推好。推是显出环境的静,只有推才不打破静的气氛。而敲则显得突兀了。而敲,则表明寺中有人,更表明寺中的“人气”,则显得不太寂寥。
以下是 朱老先生的原文: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选自《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