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形容感触很多,很深刻的成语,很复杂的四字词语

2023-07-19 17:34:52
TAG: 成语
共1条回复
meira

形容感触很多,很深刻的成语

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魂不附体——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怅然若失——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感慨万端——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解析: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思绪万千——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

方寸已乱——心已经乱了。

心乱如麻——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丧魂落魄——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的样子。

黯然销魂——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心胆俱裂——俱:都;裂:破开。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悲喜交集——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悲喜交集——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百感丛生——形容感触很多,有心而生。

扣人心弦——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悲喜交集——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芒刺在背——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情不自禁——情不自禁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万分感慨——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耿耿于怀——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感慨万分——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形容感触很多很复杂的四字词语

【成语】: 百感交集 【拼音】: bǎi gǎn jiāo jí

【解释】: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成语】: 抚今怀昔 【拼音】: fǔ jīn huái xī

【解释】: 抚:拍,摸,引申为注意,注视;怀:怀念;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形容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或景物。

【成语】: 恍若隔世 【拼音】: huǎng ruò gé shì

【解释】: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成语】: 感慨万千 【拼音】: gǎn kǎi wàn qiān

【解释】: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成语】: 百感交集 【拼音】: bǎi gǎn jiāo jí

【解释】: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形容感触很多的成语(感慨万千)造句子

抚古思今,侯仁之感慨万千,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投入到细致的研究之中。

与姜文合作过的女演员姜宏波也回顾了二人一起工作的经历,感慨万千。

当时感慨万千,“台空名在”,物是人非,香港已沦受殖民统治。

追昔抚今,纵观当年的朝鲜战争和形势发展演变,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春宵一刻值千金,沈家四人抱着 *** 清秀的新娘,边感慨万千边兴奋地在床上妖精打架……

家的尊严!”面对记者,中棉所副所长转基因研究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李付广感慨万千。

当我看到“劳工神圣”的匾额时,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早晨或者是晚饭后,他们便会走下楼来,在历史名人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伸胳膊撂腿,大张着嘴喘气,期盼自己能像身后的这些松柏一样,长命百岁,万古长青。

望着眼前的一片断壁残垣,稚气未脱的少年感慨万千。

抚今追昔,杜君雁苏冰心感慨万千。

噫呼!登楼赋韵,感慨万千;茶经缮治,浮想联翩。

多年之后,只有一栋在当年危楼上重建的房间,飘晃的白布帘,记录着年前这场日夜奋斗的点点滴滴,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万千。

十七年之后,父亲和母亲重爬千佛山,为事物的变化感慨万千。

一百岁的迁台抗战老兵王从志目前独居*弯花莲自理生活,对亲人两地乖隔的时代悲剧,感慨万千。

词作至此,大音陡起,慷慨激昂,似有变徵之声,令人感慨万千。

当两人白发苍苍再次相遇之时,都己心灰意冷遁入空门,一个尼姑,一个和尚,虽感慨万千,但都无言以对。

站在安徽大学(微博)磬苑校区博学北楼一间明亮的教室门前,岁的邵阳(化名)感慨万千,眼神里充满了迷茫。

形容感触很多的四字词语(百感交集)造句子

我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I can participate in such a grand event with mixed feelings and thoughts.

当他回到阔别数十年的故地,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时,抚今追昔,不禁百感交集。

When he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after decades of separation and saw the great changes in his hometown, he could not help but feel mixed feelings.

可怜的琼斯就这样百感交集,辗转难眠。

Poor Jones was so mixed up that he couldn"t sleep.

他从台湾回到久别的故乡,真是百感交集。

It"s a mixed feeling that he returned from Taiwan to his long lost hometown.

赛季末总是百感交集,但却没人愿意谈论。

There are always mixed feelings at the end of the season, but no one wants to talk about it.

他们兄弟俩失散五十余年,如今一旦相聚,不禁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Their brothers have been separat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Now, once they get together, they can"t help but burst into tears and mixed feelings.

老张拿起战友老李生前用过的枪,轻轻地抚摸着,一时百感交集。

Lao Zhang picked up the gun Lao Li had used before his death and stroked it gently. For a while, he had mixed feelings.

您或您孩子患了ALL的消息会让人百感交集。

The news that you or your child has all will be mixed.

阔别多年的夫妻在故乡重逢,不禁百感交集,老泪纵横。

After many years of separation, the hu *** and and wife meet again in their hometown. They can"t help but feel mixed feelings and tears.

登上万里长城,我不禁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On the Great Wall, I can"t help but feel the ups and downs.

站在领奖台上,小兵的心中百感交集。

Standing on the podium, the soldier"s heart is full of mixed feelings.

但谈到蔡,他百感交集,似乎有着爱之深责之切的感慨。

But when it comes to CAI, he has mixed feelings and seems to have deep feelings of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我感到自己此刻已是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了。

I feel like I"m up and down at the moment. Mixed feelings.

这个缠绵悱恻的情感故事真让人百感交集。

This sentimental emotional story is full of mixed feelings.

我们一周后车轮给我们留下了百感交集,但是。

We had mixed feelings about the wheel a week later, but.

到了中年,人们对生日的看法趋向于百感交集。

In middle age, people tend to have mixed feelings about birthdays.

一说到我的职业,我总是百感交集。

When it comes to my career, I always have mixed feelings.

我安静地坐下来,写了这篇帖子,百感交集。

I sat down quietly and wrote this post with mixed feelings.

看到年前的老同学,奶奶百感交集。

Seeing the old schoolmate years ago, grandma has mixed feelings.

相关推荐

这个地理学家是谁﹖

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
2023-07-19 15:43:301

侯仁之的人物简介

侯仁之,男,1911年12月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仁之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其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其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侯仁之还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等职。
2023-07-19 15:43:4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候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2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大

  侯仁之:1911年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燕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博士学位。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1962年发表《历史地理学刍议》。1952年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上世纪80年代,积极推动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那个夜晚,无数颗流星划过。但在北大师生的心中,在燕园的学术星空,侯仁之则是一颗恒星。  22日,得知即将迎来102岁生日的侯仁之先生辞世,燕园内,师生们陆续来到先生生前居住的燕南园61号献上鲜花,还有一些人则来到未名湖畔,在那块先生题写的未名湖石碑前,追忆先生生前的点滴——  只要是阳光好的日子,先生便会坐在轮椅上,由女儿推着散步,每每走到未名湖畔,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地理学的先生会说,“多少时光过去了,它依然是这样……”  是的,他依然是这样。百岁人生,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一个人与一门学科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一个人与一座城  “我对北京这座古城的城墙和城门,怀有某种亲切之感,是它启发了我的历史兴趣,把我引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科学殿堂。”对北京,侯仁之说自己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对于侯仁之来说,北京不仅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第二故乡,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了这个对象,温和的侯仁之常常迸发出勇士般的豪情。  关于卢沟桥的保护,正是如此。  “在卢沟河上,有一座美丽的石头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把“最好”献给了卢沟桥。然而这座历史悠久的大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却已疲惫不堪,破损严重。  “文物古迹是城市文脉的载体,丢了它们,就丢了城市的记忆”,侯仁之心急如焚,当即写出《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不久,北京市政府决定进行整修。此后,卢沟桥不仅多次整修,还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被列为旧城外的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后备名单。  让侯仁之放心不下的,还有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后门桥。  “必须把后门桥保护下来,元大都的大运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998年,已近90高龄的侯仁之提出重要建议——恢复后门桥的景观。后门桥是历史上北京城址转移的一个标尺,是元大都城市规划的起点。侯仁之建议把什刹海的水引过后门桥,恢复后门桥下的水上景观,正是这个建议,使得历史上中轴线的最初设计起点焕然一新。  对北京这座城,侯仁之到底有多爱?北京大学前后二十几届的学生都是见证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北大新生入校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这一讲,就是20多年,直到侯仁之年事高了为止,这也算是北大的一桩美谈了。  一个人与一项工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
2023-07-19 15:43:532

请问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是谁的诗句?

侯仁之,1911年生于河北省枣强县,是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回顾自己的人生,他说:“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
2023-07-19 15:44:022

侯仁之的申遗先驱

侯仁之老先生还是中国“申遗”第一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是世界公认的重要成就,而侯仁之先生为中国的申遗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84年,侯先生应邀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从美国同行处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和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侯先生曾专门撰文详述这一经历:在美国的建筑学界,很多位教授都十分关心我国古建筑和古遗迹的维修和保护工作,认为我们如能做好这一类的文物保护,那就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加州伯克利大学地理系斯坦伯格(Hilgard O.R.Sternberg)教授更直截了当地说:“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一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不仅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他们都非常希望中国能尽快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侯先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理念和实践所感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建议我政府尽早参加提案》,并征得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三位政协委员同意且联合签名,在1985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获通过。1985年12月12日,我国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并自1987年开始进行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截至2013年6月,我国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二,越来越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受到我国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20余年来,随着“世界遗产”这一国际性概念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文化和生态的价值,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而其他国家的人民也通过这条渠道,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风景名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我们欣喜于中国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蓬勃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侯仁之先生的“首倡之功”。 谈起20年前的那段经历,侯老记忆犹新。1984年,他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在与几位专门研究华盛顿城市建设的专家聊天时,第一次获知国际上有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交谈中,几位教授都说,中国历史悠久,有无数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址和著名的风景胜地,为什么不加入这个公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呢?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回国后急忙起草了一份提案。提案写好后,他征得了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3位政协委员的联合签名,在1985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被采纳。他还是鲜为人知的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从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北京已成了侯仁之真正的故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被誉为“活北京”的侯仁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除了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应用到北京城市的实际建设中,对于介绍北京的历史,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激发人们热爱北京的情感,侯仁之从来都是乐而为之的。而一旦发现影响、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他就会感到痛心疾首,并且要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设法制止。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干枯的莲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侯仁之先生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他说:“昔日读书的时候,对人生有白驹过隙的感叹,而今想一想自己90多年的来路,反而感觉漫长而清晰,生活是这样的起伏跌宕,路转峰回……在我85岁的时候,我曾用‘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话来自励。常常是想‘奋蹄"的时候却奋不了‘蹄"。我应该感谢我的亲朋好友,特别是我的夫人张玮瑛,数十年来相濡以沫,扶我走过风风雨雨,以至于我虽不能‘奋蹄",但还可以慢慢地走路。总之我还要平淡充实地继续工作下去。”
2023-07-19 15:44:091

侯仁之的学术生涯

1940年,侯仁之在北平燕京大学为了教学实习的需要,编写并出版了《故都胜迹辑略》一书,他在前言里写道:“尝读英国史家吉本自传,方其壮年,只身作罗马古城之游。一日傍晚,独步踟蹰于坛庙废墟间,见虔庆跣足之修道士,歌颂晚祷于罗马神堂前。一念所中,不禁有华屋丘山之感。自是乃淬砺心志,卒成《罗马帝国衰亡史》。文笔绚烂,史法谨严,为近代西方史学一大巨著,150年来无能过之者。史迹感人之深,有如斯者。”侯仁之借着吉本的经历,间接表达了自己悉心研究北京城的同感。在他高中的最后一年,遵从父亲的意愿,从山东转学到北平东郊的通州潞河中学。列车停在了北京前门东车站。时近傍晚,随着人群一出车站,忽然迎面而来的正阳门把他一下子震慑住了:浑厚高大的城墙、巍峨壮观的城楼,傲然屹立在眼前。从此,他和北京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若干年内,他开始对北京城起源和演变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1932年夏,因仰慕顾颉刚教授的学识,侯仁之考取了燕京大学奖学金,投师于顾教授门下。“在燕京大学我等于是上了两个大学:一个是正规的六日制大学——就是燕京大学;还有一个一日制的大学——我叫他‘圆明园大学"”,侯仁之接着讲了他所谓的“圆明园大学”给他带来的意外收获。燕京大学被称做“贵族学校”,每缝周末或假期,学生多有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侯仁之既没有钱,也没有闲情逸趣去追逐时髦,他有自己的乐趣——到学校邻近的圆明园踏荒。那时圆明园一片荒凉,狐兔出没。去的次数多了,引起了他的一些疑问:为什么会在这里建造圆明园?这里有什么特殊的条件?听说燕京大学校园原来也是附属于圆明园的一部分,那么校园以西的西苑又是怎么个来历呢?整个校园所在的海淀镇附近一带的江南风光又是怎样开发起来的呢?于是他开始注意圆明园流水的来龙去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圆明园不仅把侯仁之的注意力引向西山,而且还把他的视野引向一个更高的学术探讨的境界。侯仁之多次利用周末沿着圆明园的流水溯源而上,踏勘了颐和园的昆明湖,又一直追溯到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的上游。在那里他看到有一道长墙从玉泉山麓一直伸向西山脚下,爬上墙去一看,原来是引水石槽砌在上面。由此,他追溯水源直到卧佛寺附近的樱桃沟和香山碧云寺。以此为起点,侯仁之在实地考察中终于弄清楚了海淀一带园林水道的开发过程。此后他又把考察范围扩展到北京城的西南郊,踏勘了金朝中都城残存的城墙。从大量的实地考察中,侯仁之终于认识到北京城址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的关系。 1936年夏,侯仁之大学毕业后留在燕京大学作研究生,兼任顾颉刚教授的助教。恰巧顾教授新开了一门“古迹古物调查实习”课,每隔两三个星期就要带学生去城里或郊外实地考察,事先他都要侯仁之结合实习地点参考有关图书,写一份材料,印发给每个学生。侯仁之回忆说:“这些简单的来自书本的材料,虽然对学生了解考察对象也有一些帮助,但是最受益的还是我自己。这不仅使我有个练习写作的机会,而且更有益于我进行现场印证”。当时顾颉刚教授还曾利用春假期间带领学生去外地考察,侯仁之负责组织工作。因此他进一步扩大了视野,并且还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写成研究心得和论文。例如,他第一次发表在学术刊物《燕京学报》上的“明代宣大山西三镇马市考”,就是此上宣化等地考察的成果之一。假如说侯仁之最初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区的考察和研究,还停留在专题探索的阶段,那么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促使他不得不把这些专题探索系统化。侯仁之满怀深情地说:“给我提供这个机会的是我当时另一位老师洪业(煨莲)教授,在科学的写作方法上我得益于他的教导是很多的。”1940年,侯仁之在洪业教授的指导下获得了硕士学位。 1938年,洪业教授把侯仁之叫到自己的书房里,开口一句话就说:“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洪教授接着又说:原来英国利物浦大学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教授,对中国十分友好,名叫罗士培,洪教授准备送侯仁之前去。后来因欧战爆发,直到大战结束后才得成行。当侯仁之到达英国时,罗士培教授已年老退休,接替他的是当时英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达贝教授。达贝教授所讲授的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侯仁之出国以前所了解的大不相同。在国内,传统的沿革地理,以研究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为主,也叫做历史地理。而达贝教授所讲的历史地理,却是以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为主。严格地说,疆域政区变迁的研究,仍属于历史学的范畴,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的研究,才属于历史地理学的范畴。 侯仁之说:“达贝教授所倡导的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以及他对英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是我在英国留学的最大收获。”1949年7月,侯仁之在利物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北平已经解放,侯仁之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作为留英同学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回到北京后的第三天,他十分荣幸地赶上了参加在天安门前举行的开国大典。侯仁之重返燕京大学任教后,又被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教授聘请为该委员会的委员,并请他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兼课,主讲中国历代都城的规划建设。从此,侯仁之开始把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与首都的建设任务结合了起来,在学术思想上有了新的飞跃,从而把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开拓具有特色的历史地理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30多年来,侯仁之教授对北京城的研究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为城市规划服务的新方向,特别是为首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科学论据,从而得到了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向沙漠进军1958年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教授根据中央的决策,号召地理工作者向沙漠进军。个人要不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去呢?侯仁之是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的。科学家不是万能的,从事一项科学研究,往往要专心致志地穷尽毕生精力,才能有所建树。侯仁之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研究历史地理,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而沙漠历史地理的研究对他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这个新课题不仅对侯仁之的专业知识是一次考验,对他的世界观也是一次挑战。侯仁之教授之所以更加坚定地深入沙区,还和周恩来总理的一次指示分不开的。他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这部论文集的自序中写道:“当时,中央有关部门决定从黄河河套的西北隅,开渠引水深入乌兰布和沙漠,进行灌溉。当开挖渠道时,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墓群。对于这样一件看来与整个水利工程并无直接关系的偶然发现,周恩来同志也没有轻易放过,而是亲笔作了批示说,一定要查明这些墓群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为什么要埋到沙漠里来。正是周恩来同志的这个批示,才为我打开了深入沙漠进行历史地理考察的大门。”科研考察从1960年到1964年,侯仁之主要利用暑假带领几位青年同志深入西北炎热、干燥、绝大部分都是荒无人烟的宁夏河东山区、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带,以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他们在茫茫沙海中,发现了大量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遗物,包括不同时代的大小古城废墟和古墓群。有的古城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然早已废弃,至今却依然屹立在那里,只是已被流沙包围。例如,公元5世纪初,兴起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夏国”的统治者赫连勃勃创建的国都统万城,就是很突出的一个。侯仁之教授曾描绘了考察时目睹的情景:“史书记载说,统万城的建造,曾使赫连勃勃统治下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付出了十万人口的劳役,并有数千工役匠人惨遭杀戮。现在这座凝结了十万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生命的巨大建筑的残余部分,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霜,依然屹立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中,迎着强烈的日照,发射出耀眼的光芒。特别是它西北隅的一座高24米的敌楼,在10公里外,越过波浪般的沙丘,就可以远远望见它那雄伟的造型。”环境变迁统万城的发现不始于侯仁之,从清朝后期直到解放前后,都有人去那里考察过,并确认它就是历史记载上的统万城。但是,人们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侯仁之教授提出来的:“统万城初建的时候,这一带的自然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如果也像现在一样到处都是滚滚流沙,赫连勃勃为什么要把他的都城建造在这样一个地方?反之,如果建城之初这里并不是沙漠,那么它又是在什么时候才开始变成沙漠的?这些流沙又是从哪里来的?”他把现场的考察和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相互印证,指出这个已杳无人烟的地方,在统万城建立时,附近一带非但没有流沙的踪影,而且还是一片“水草丰美、景物宜人的好地方”,这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前后的变迁。除去统万城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大小古城已被流沙包围或湮没,过去也曾有人面对其中的几个遗址废墟发过感慨,但从来没有人抓住过“环境变迁”这个本质问题。侯仁之教授正是从这个问题出发,对西北一些沙漠地区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着重指出,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这里的沙漠化。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上价值,也为改造大西北部分干旱地区提供了基本的参考资料。60年代初,在国家科委的领导下,曾拟订了沙漠历史地理考察的十年规划,可惜由于“文革”的十年动乱而被中断。直到1978年,侯仁之教授才得又一次深入西北沙漠,这时他已是接近古稀之年了。其后随着祖国实行开放政策,中外学术文化的交流也活跃起来了。1980年以来,侯仁之教授四次出国讲学,一次出席外国的会议。1984年7月,他的母校利物浦大学为了他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授予他以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2023-07-19 15:44:241

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什么的地理

研究地的地理。在侯仁之先生看来,历史地理研究的重点在于地,也就是研究和分析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等因素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侯仁之先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地理学家,他认为地理即历史,历史即地理。
2023-07-19 15:44:371

侯仁之的历史名城

侯仁之院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资深顾问,多次在北京大学燕南园家中接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执行主编罗亚蒙,亲自指导《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编撰工作,1999年还以88岁高龄亲自到人民日报社出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并与李孝聪教授在《光明日报》联名发表书评,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予以肯定。侯仁之院士在文章中说:从1982年国务院命名24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全国被正式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达到99座。10多年来,介绍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书籍出版了许多部,但由于体例不一,内容侧重不同,致使广大读者难以对这近百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特征、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关系等有清晰的认识。如今,由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罗亚蒙先生主持,全国10所著名大学和有关部门共1000多位专家、领导参与编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的出版,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事业的一件大事。中国的城市有上千座,每一座城市都各具特点,但是够得上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城市,必须符合标准,即:(1)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2)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市区和近郊,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3)有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为了从整体上来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设置了城市概况、历史大事、杰出人物、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当代建设等6个大类,每类之下再分立条目。纲目的设置紧紧扣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特征,克服了过去这类书典体例松散不一的缺点。例如:第一大类“城市概况”设置“城市特点”条目,展示了每座城市在国务院批件中确定其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据,并提纲挈领地阐明了其独具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当前的经济产业特点。这个条目向读者揭示了每座名城“金榜题名”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评定的依据是当时城市职能部门会同各方面的专家,根据当时城市所具有的特征申报评审的结果,无论当今还是将来,人们都可以继续用这些依据去衡量那座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是否真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去做了?作为评定标准的名城独具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否还存在?名城有哪些方面的发展?时过境迁,人们或许对之已经淡忘,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则能适时地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023-07-19 15:44:441

侯仁之的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并且和黄秉维、吴传钧担任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与第四册的顾问。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主编),科学出版社,1962年。《历史上的北京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第2版。《步芳集》,北京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1年新版。《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1982年再版。《北京历史地图集》(主编),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一集,1995年第二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出版社,1987年。“历史地理学概述”,《百科知识》,1988年第3期。《侯仁之燕园问学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2023-07-19 15:44:591

城市的知音实用文字阅读原文及答案?

  侯仁之教授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城市的知音》实用文字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的知音》实用文字阅读原文   ①1932年,十九路军的“一u2022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候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 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 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 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 他意识到, 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科逐步建立,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 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校后立刻查资料, 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 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反驳道“: 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 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 侯仁之得出结论, 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 那时, 人们普遍认为西北的沙化是“大漠流沙”造成的, 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 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 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提供了认识基础, 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 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 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 侯仁之证实, 榆林不仅没有三迁, 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充套件。 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 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 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 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著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居然还是进京要道。 卡车、 拖拉机往来穿梭, 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 一文, 发表在 《北京日报》 上。6天后, 北京市 *** 决定, 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 如今, 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 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 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 城址转移、 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就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儿。   《城市的知音》实用文字阅读题目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了哪些方面?请结合文字简要分析。6分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本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络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城市的知音》实用文字阅读答案   1、5分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涉及考点较多,考生需要通读全文,梳理出传主的生平、成就,概括出传主的优秀品质,理清文章结构,总结写作手法。然后再找准选项所在区间,逐一排查,得到答案。   2、6分①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②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他们被埋没的历史;③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对全文进行梳理,然后分条列举,就可得到答案。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3、6分①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②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④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写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开头段的作用有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物件,设定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照应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与下文形成对比等。   4、8分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②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③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第二部分是联络现实谈启示。第一问考生需要从文章中找资讯,然后归纳总结。第二问考生能够就侯仁之取得成就的某一原因谈出对自己启示,言之成理即可。该类题型为开放题,学生自由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但必须围绕题目中所提出的要求,这类题就像写一个小论文,采取:观点+论述的方式进行答题,如果还有附加材料,必须结合材料。如上题,我们务必对侯仁之取得成就的因素进行解读。文章的中心就是谈某种因素对自己的启示,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这展开论述,再辅之原文的内容进行论述,这道题便不会就不会偏离出题者的原意。
2023-07-19 15:45:121

为什么侯仁之坚持历史地理是地理学的

侯仁之先生坚持把历史地理学放在地理系,是因为,他认为历史地理研究的是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把这一学问从历史系的框架中解脱出来,实际上就是为了使历史地理的研究吸收现代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其奠定独立的学科地位。有人说:“把古代沿革地理改造更新为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并将其纳入近代地理学体系的首创者,是侯仁之。”
2023-07-19 15:45:331

历史地理学三大家著作

历史地理学三大家是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1.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理学史》: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2. 侯仁之《北京城市历史地理》:本书从北京城的空间结构、城市历史地理及水道、湖泊等内容进行了研究。3. 史念海《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将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学科相结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地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
2023-07-19 15:45:412

历史地理三大家是谁

历史地理学三大家是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他们是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提倡将地理学引入中国现代学术领域。
2023-07-19 15:45:493

历史上的北京城 选自

侯仁之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历史上的北京城》,如果你说的是篇课文的的话应该出自这本书,作者应该也是侯仁之。我查到有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侯仁之著的《历史上的北京城》。
2023-07-19 15:45:581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为什么会认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始建于1776年的恭王府是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私宅,也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完整的恭王府包括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随着清王朝覆灭,恭王府的正宫门就此闭合。1988年,2.8万平方米的王府花园对外开放,人们才得以侧门进入恭王府目睹后花园曾经的繁茂华丽,但3.2万平方米的府邸却一直封闭。近日,被列入“十一五”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国家四大文物保护工程的“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工。8月20日,恭王府府邸和恭王府花园一起整体向社会开放。这也是恭王府府邸历经232年首次向公众开放。开放当日,恭王府就接待了9000名游客。 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本是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之后庆亲王、恭亲王分别成为这所宅子的主人。因此素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称。 拥有232年历史的恭王府,是北京现存清代王府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据恭王府古建修缮办公室主任谷长江介绍,北京的建筑被称为“府”的,大约在100座上下。据1997年的考察统计,北京现存的王府,包括公主府、贝勒府等,仅剩下22座,且多数被占用或破败不堪,其中保留比较完整的只有恭亲王府和醇亲王府,能够整体对外开放的只有恭王府这一座。 恭王府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最初是乾隆宠臣大学士和珅的私宅。当时和珅大兴土木逾制修建,虽不称王府,但宅第的宽敞、富丽并不亚于王府,从而奠定了今日恭王府的规模。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嘉庆将其一部分赐其弟永璘,是为庆王府。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收回后又转赐其弟奕 ,是为恭王府。从和宅到恭王府,中间经过了七十多年。亲王奕 死后,溥伟承袭王爵,他也成了恭王府最后的府主。 恭王府府邸内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现存古代房屋建筑约12000平方米。其中府邸由三路四进四合院组成;花园也分为三路。在这些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的建造水平,是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之外的另一种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典型代表。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2023-07-19 15:46:181

北大里的未名湖三个字是冰心写的吗

不是1.北大燕园内还有一处湖泊,景色优美,但还没有名字。当时决定一并起个名字。但各式各样的名字试了很多,总觉得不合适,最后干脆就叫它“未名湖”。“未名湖”是发端于钱穆的一个小小建议。2.“未名湖”是北大历史地理系非常著名的教授侯仁之写的,钱穆只是对未名湖进行了命名,
2023-07-19 15:46:284

关于《水经注》的成书时间和作者,侯仁之、陈桥驿教授的观点是什么?

侯仁之、陈桥驿教授的观点。应该说,《水经》一书原出于汉代桑钦之手,后来到了东晋时代又由郭璞(276~324)补注校订,补的注文较少,所以东、西汉及曹魏时期的地名在经文当中都出现了一些(王先谦校《水经注》说明,巴蜀书社)。到了北魏延昌、正光间(515~524),郦道元在前人《水经》基础上,详加注释,完成《水经注》一书。
2023-07-19 15:46:471

为什么顾颉刚、侯仁之等认为《禹贡》作者可能是秦国人?

其一,认为九州是在战国的情势下产生的。九州和五服分内外两部分说,要到战国中期才有可能出现。《吕氏春秋·有始览》说:“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为荆州,楚也。北为幽州,燕也。”这样,中国领土的幅员和疆域,到战国时代,才达到禹贡九州的地域。《禹贡》作者的地理知识仅限于公元前280年以前的疆域概念。其二,五服制度在西周时代实行过,到战国消亡;九州制度是由战国开始酝酿,到汉末而实现。《禹贡》里把落后的制度和先进的理想一齐记录下来了。因此,此书写于两种制度交替之时,更合乎情理。其三,夫差开的人工河道,距《禹贡》时代已远,所以《禹贡》作者的记叙中,把它当作了自然河道了。也即沟通泗水和济水之间的运道,是战国时吴王夫差所开,《禹贡·徐州》里记为:“浮于淮、泗,达于河”,忘记了它是人工运河。其四,中国之由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梁州的贡物有铁和镂,亦即边远地方出产钢、铁,这只会是战国时期的书。其五,《禹贡》中大一统的思想这般浓重,应该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思想准备。
2023-07-19 15:46:541

一座恭王府 半部清朝史是什么意思?

恭王府是清朝规模最大的王府,曾经是和坤还有永璘的宅邸。等到恭亲王奕欣入住后,才正式取名叫恭王府。恭王府占地6万平方米,简直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豪华奢侈的房子了,一个足球场只有7000多平方米,相当于是有9个足球场那么大了,不过生活在这么大的房子里真的会有安全感吗?好像也不是需要我担心的问题。“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现身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景区,也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是和珅、永璘、奕?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府邸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恭王府的整体规模十分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有富丽堂皇的府邸,也有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拥有各式各样的建筑群落共计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现在的恭王府全面对外开放,成为了北京城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它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也留给我们后人很多关于清朝历史的故事与文化。它曾先后是和珅、永璘、奕?的宅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恭王府的前世故事。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一开始是和珅的宅邸。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历史上的和珅学习刻苦勤奋,读书过目不忘,他不仅学习好,而且长相极为俊美,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和珅从一个普通侍卫升至侍郎、御前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军机大臣,同时兼户、吏、兵三部尚书,成为权倾一时的宠臣。在乾隆四十年左右,大学士和珅相中了恭王府四周萦水,遥接西山,离紫禁城近的风水宝地,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爱宅子不爱江山”的庆王永璘。嘉庆四年(1799年),将和珅宅第赐其弟(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嘉庆二十五年庆郡王永璘卒,由其子及后人居住。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由此得名“恭王府”。恭亲王奕?成为了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民国初年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赎回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被多家单位使用过。1986年,按照“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基本完成了花园的搬迁工作和修复工程。1988年,恭王府花园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这座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凡七代皇帝的统治,见证了清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现在也仍向后人述说着关于它的历史。
2023-07-19 15:47:281

杨甲梅的得意门生有谁

杨甲梅没有得意门生。杨甲梅是吴孟超的得意门生。五十年播桃种李,半世纪芬芳满园。为了让学生成为功底深厚、素质全面的外科医生,吴孟超把自己的一切都教给了学生。“很爱才、善育才、会用才。”人们这样评价吴孟超。杨甲梅教授是吴老的第二代学生。“他的字写得特别认真”,吴老笑呵呵地对我们说。谈起这个得意门生,他眼里满是慈爱与骄傲。“他是我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人很踏实,正派,也非常积极上进。”杨甲梅,杨广顺,沈锋,周伟平,严以群,张柏和,程树群,施乐华,丛文铭等等都是吴老的学生。
2023-07-19 15:47:522

恭亲王的一座宫殿清朝一半的历史是什么意思?

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府邸,曾是何坤和林勇的府邸。等到恭亲王奕?入住后,正式命名为龚。恭王府占地6万平方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宅院了。一个足球场只有7000多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的大小。然而,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你真的有安全感吗?对我来说,这似乎不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说:“一个恭王府,半个清朝的历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也是清代最大的宫殿。它曾经是小沈阳、永裕和益友。这座大厦。1851年的恭亲王奕?成为这座宅邸的第三代主人,并改名为恭王府。地理学家侯仁之曾说:“一座恭王府的历史是清朝历史的一半”。龚公馆整体规模十分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有富丽堂皇的豪宅,也有深邃美丽的古典园林。各种建筑群落30多个,布局精致,风格非凡。现在恭王府全面对外开放,成了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恭亲王的一座宫殿,清朝历史的一半”。恭王府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胜,经历了清朝从鼎盛到衰落的历史过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朝历史的故事和文化。先后是、永玉、易。这座大厦。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龚的前世故事。恭王府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是小沈阳的府邸。小沈阳,牛虎炉,原名山宝,历史上的小沈阳,读书刻苦,念念不忘。他不仅学习好,而且长得很帅,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小沈阳从一名普通的侍卫官升至侍郎、总司令、国务大臣、侍卫总管大臣、军务大臣、军务大臣。同时,他还担任过户部大臣、官员和士兵,成为权力的宠儿。乾隆年间40年后的巴南区濠畔,大学生小沈阳看中了西山故宫附近的恭王府周围的景观。他高价买下这里的房产,将其建成著名的“河堤”。小沈阳因贪污被嘉庆的一个房产主处死后,这里的私房就给了王永玉,他爱房不爱国。嘉庆四年,小沈阳府赠其弟清郡王永艺,为清宫。嘉庆二十五年,王雍死于嘉庆郡,由其子及后代居住。同朝,因为恭亲王的游戏?在慈禧发动政变的帮助下,慈禧太后送给他这座房子,因此得名“恭王府”。恭亲王奕?成为了这个房子的第三代主人。民国初年,由恭亲王的孙子溥仪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赎回用作女校。建国后,这座宫殿曾被许多单位使用过。1986年,按照“迁建、恢复、开放”的原则,基本完成了游园的迁建和修复。1988年,恭王府花园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豪宅装修完成后,全面对外开放。这座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宫殿,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彤等清朝七位皇帝的统治,见证了清朝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现在,它仍然向后人讲述着它的历史。
2023-07-19 15:47:591

恭王府如何恢复历史原貌

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及花园,主人是清后期对政局有重大影响力、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ue844。恭王府的前身,是权相和珅的宅第。一座恭王府,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留下了令人唏嘘的故事。清王朝被推翻后,恭王府几易其主。1982年2月23日,恭王府及花园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花园部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第一座反映清代王府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的恭王府博物馆也将于2008年前开放。“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评价形象反映了恭王府的重要地位。周总理嘱开放恭王府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谷长江向记者介绍说,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恭王府视察,陪同的有郭沫若、吴晗、王昆仑等专家。周总理看完恭王府后讲,恭王府应对社会开放。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周总理跨进花园中一个院落,就问旁边的王昆仑,这里像不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王昆仑说,看规模比小说中描写的小一点。由于当时我国刚摆脱三年自然灾害,此后又进入十年“文革”,修复开放恭王府不可能付诸实施,但周总理一直记着这个事。1975年,他在病床上嘱托当时的谷牧副总理,要完成没有做完的三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恭王府最多时曾住有两百多户居民、8个单位。恭王府内单位真正开始搬迁是在1979年。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时花园部分的大规模搬迁工作开始,到1988年,实现了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到这里会见外宾,海峡两岸“汪辜会谈”的预备性会谈就是在恭王府花园举行的。府邸部分的搬迁工作也在抓紧进行。2002年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实现了搬迁。而府邸中的最后一个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也于去年7月搬出府邸古建。修复需投1.83亿元搬迁工作虽基本结束,但对恭王府府邸进行修缮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据谷长江介绍,恭王府府邸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建设用地3.2公顷,修缮规模约1万平方米,复建规模约四千平方米,新建规模约6000平方米,投资规模约1.83亿元,计划周期30个月,计划2006年年底完工。经调查,恭王府府邸区域根据保存情况大体分为三级,一级者,主体结构完好,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4.8%;二级者,主体结构局部存在问题,如屋顶需揭瓦修缮,结构构件少量需部分更换,建筑面积6146平方米,占65.46%;三级者,残损严重,主体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如屋顶需揭开,结构构件需修复或更换,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占29.7%。对于恭王府这所王府来说,有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就是它的正殿被烧毁了。恭王府的正殿为银安殿,俗称银銮殿,是举行仪式用的。1921年2月21日元宵节,因为点灯失火,银安殿及东西配殿遗址被全部烧毁,成为一片废墟。目前,银安殿与东西两侧配殿遗址基本处于自然保存状态,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其进行论证后,将在原址进行复建。恭王府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多次更换主人,改建、添建时有发生,特别是头宫门外现代风格的砖砌高楼,与恭王府建筑极不协调。恭王府四周胡同供电线路皆为明线,使用电线杆架设,其中包括高压线,并有变压器三处,这些设备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问题都在修复工作的整体考虑之内。寻找复原依据是关键恭王府历经和珅、庆亲王和恭亲王三个时代,目前决定把恭王府的主要殿堂按照清同治光绪时期即恭亲王时代的历史原貌进行恢复。而那时的恭王府各个殿堂到底什么样,必须搜集历史资料。由于经过多家单位使用,他们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内部进行了改造,目前除了锡晋斋还保留部分内部装修外,很难寻觅到1937年前恭王府古建筑的内部情况。以目前正在先期进行修复的多福轩为例。多福轩是恭亲王的客厅,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恭亲王奕ue844留守北京,被推上第一线与英法方面谈判,谈判的地点就在多福轩。因为特殊的历史价值,对多福轩的修复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给予了资助。谷长江介绍说,开始修复多福轩的时候,曾有专家认为,多福轩名称的来历是因为里面满墙贴了福字,要按这个进行恢复。但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找到了当年辅仁大学1940年年刊上登载的多福轩照片(时为女院图书馆),发现多福轩殿堂正中有屏门,屏门上方和两侧有匾额、对联,墙上挂着十余块有“福寿”二字的大匾,而不是满屋贴“福”字。此外,当他们开始清理多福轩内部的一些现代装饰时,发现中间开间两扇大门旁边两个窗户用的木材与别的地方不一样,质地、做工都比其它地方差很多。后来,他们在清华大学资料室中,找到了1937年,梁思成先生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在恭王府进行实测的实测图,一对照才发现,这两个开间原来是门,不是窗户。又看到了溥仪的七叔载涛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王府中的客厅,或三间或五间,如果是三间就是全敞,如果是五间,是三明两暗。将这些资料与同治年间样式图对照,复原三扇门的根据更明确了。这还只是恭王府的一个殿。对于其它殿的修复,谷长江表示,他们已经定下了标准,尽一切可能寻找历史资料,按资料进行恢复;实在没有资料的,按老专家的意见恢复;既没有历史资料,也没有专家意见的,则保持原样,尽量不留下历史遗憾。寻找历史资料最重要的是找到过去的老照片。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拍摄的20余张恭王府照片,但这批照片绝不止这些,谷长江介绍说,寻找这批照片及底版的下落,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此外,他们也在考虑能否找到1900年前后的照片,这些照片比营造学社所摄照片还要早30多年,当时不仅室内装修,室内陈设也会有较好的保存。还有,当时辅仁大学女院师生手中是否有恭王府的照片,这需要访问他们及其家属,予以收集。恭王府博物馆2008年前开放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文化部决定恭王府博物馆在2008年正式展出。这将是全国第一座,也是惟一一座国家级王府文化博物馆。同时,它也将是全国第一座王府图书资料信息中心、第一座王府文化研究中心。谷长江介绍说,建立恭王府博物馆,要在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拓展社会功能。基本思路是一个面,一条线,一个点,点、线、面相结合。所谓一个面,就是通过恭王府,全面展示中国清代的王府文化,包括王府的沿革、王府的社会生活、王府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个王府的文物、历史资料都在收集之列。所谓一条线,就是从和珅1776年建和宅开始,展示清朝从最兴盛的乾隆时代,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所谓一个点,就是展示、介绍恭王府自身。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所讲:“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我们要通过恭王府,展示清朝的一个历史侧面。绿化也要恢复到恭亲王那个时代。根据展览的总体设计,恭王府博物馆将设立全面展示清朝王府文化的基本陈列“清代王府文化”,这个陈列将在修复后的恭王府主殿银安殿内进行。恭王府其它一些主要殿堂将进行“复原陈列”。此外还有一些“专题陈列”,比如恭王府最主要的主人恭亲王奕ue844的生平展,恭王府前身“和第”的主人和珅的展览,还有关于恭王府与大观园关系的“京师何处大观园”展览等等。府内文物今何在?经过历史变迁,恭王府原有的大量家具、陈设、字画和其它收藏品都已散失,仅头宫门前原有石狮尚在,花园内的山石等文物保存尚好。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无奈地说,现在恭王府中基本没有文物,只有捐赠回来的溥心畲的60多幅书画。鲁宁介绍说,恭王府的文物应该从和珅开始。但和珅被抄家,所以他什么东西也没有了。恭亲王最后10年没在这里住,而是住到北京西山戒台寺,戒台寺留下了恭亲王的一批家具。1912年,皇帝刚退位不久,小恭王溥伟就把恭王府内除字画以外所有东西都卖给了日本山中商会。从1937年所拍摄的照片看,奕ue844的起居室“乐道堂”除内部装修外,已不见任何陈设了。1913年,日本山中商会把其中536件运到美国拍卖,现在这些文物的图录他们还保留着。同年,在伦敦又拍卖了221件,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商会自己的门市部零售出去了,总数不详,据说这批文物的清单还保留着。昨天,谷长江等一行人已经赶赴日本访问山中家族,探寻这批失散文物的线索。恭王府中原本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的主要殿堂“锡晋斋”就是恭亲王奕ue844专门用来收藏《平复帖》的。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名帖之一的《平复帖》系西晋陆机手书,后来小恭王溥伟把此帖送给溥仪,溥仪又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解放后,张伯驹将此帖捐献给国家,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锡晋斋还有东西两个配殿,一个称“尔尔斋”,收藏一般的书画,另一个称“博古斋”,收藏书画以外的其它文物。早在1936年,经奕ue844之孙溥儒之手卖给外国人的唐韩干《照夜白图》卷,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很难索回。目前,恭王府管理中心采取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办法收集文物,并制定了文物捐赠奖励办法。恭王府作为一所大型宅第,始于清代乾隆晚期。这里为何称“半部清朝史”?这里最初是乾隆时期权相和珅的宅第。这处宅第是御赐还是自购或买地自建,目前还未找到证据。嘉庆初和珅获罪,宅第入官,嘉庆将和珅宅赐与其同母弟庆亲王永璘,是为庆王府。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不喜读书,只爱游戏和吹拉弹唱。永璘在作皇子时,就已觊觎和珅的宅第了,把得到“和第”看得比王位还重要。按清制,朝廷所赐府第,由于世袭递降已和原封爵位不相符合的,可以收回而以它处抵换。咸丰初年,道光诸子分府,咸丰将此府收回,转赐其弟恭亲王奕ue844,是为恭王府。奕ue844和咸丰皇帝奕是九个皇子中最受宣宗宠爱的两个。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奕为皇储但又不愿亏待奕ue844,封他为恭亲王。奕ue844自以为才干比奕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令奕颇为反感,终咸丰朝一直不受咸丰信任。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咸丰逃往热河,令奕ue844留守京师。奕ue844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翌年七月,咸丰帝卒,奕ue844协助和参与慈禧太后宫廷夺权的“辛酉政变”,剪除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端华之弟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而闻名于中国近代史。恭王府是否大观园原型?恭王府一向传闻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写到:“根据目前线索,我很疑心曹雪芹老宅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这所宅院的历史如下:曹家-和珅府-庆王府-恭王府-辅仁大学女部-师大女部。”然而很多人认为,和珅之前实难找到可靠的资料证明此园为曹氏小说蓝本。从对比讲,萃锦园远远不及大观园范围之大,环境之美、景物之多。大观园原本是艺术创作中的想像,人们希望找到它的现实模型,这种美好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多少家单位使用过恭王府?奕ue844死后,由其孙溥伟袭王爵。清王朝倒台后,民国政府实行优待皇族政策,恭王府归溥伟所有。然而为了筹集复辟活动的经费,溥伟及其弟溥儒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解放后,辅仁大学归入北京师范大学,这里一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文革”以前,这里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作为办公和教学地点。
2023-07-19 15:48:081

汉赋的代表作家是谁?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汉赋四大家,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明人辑有《杨子云集》。《隋书·经籍志》有《扬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班固除给后世留下巨著《汉书》以外,他还写了大量的典引、诗赋、铭、颂等文章,在范晔(刘宋)写《后汉书》时尚存41篇,现在除《后汉书》中保留的三篇外,其余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书》中,尤其是《汉书·地理志》中。 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扬雄(公元前53 - 18)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世。 班固(32—92)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是东汉名儒、东汉著名学者。扶风安陵人。字孟坚。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 司马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当时有“千金难买相如赋”之称。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扬雄,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在辞赋方面,他最服膺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他的《甘泉》、《羽猎》诸赋,就是模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而写的。《广骚》、《畔牢愁》今仅存篇目。扬雄早期以辞赋闻名,晚年对辞赋的看法却有所转变。扬雄关于赋的评论,对赋的发展和后世对赋的评价有一定影响。扬雄在《法言》中还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经书为典范。对于后来刘勰、韩愈的文论,颇有影响。 班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其父班彪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才高学博,撰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建武三十年(54)父逝,返里居丧,着手整理《史记后传》,叹其“所续前史未详”,欲竟其业。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西汉一代史书《汉书》。永平五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被捕下京兆狱。其弟班超上书辩白,书稿送至京师。因明帝阅后有赞赏之词,得释。召至京师校书部,派为兰台令史,与其他五位令史掌管图籍,校定文书。次年,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撰《汉书》,自此,专注精力,以著述此书为业,历20余年,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成。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裁。建初四年(79)参加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的诸儒会议,辩论六经今古文同异,以史官兼任记录,编成《白虎通德论》(亦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和帝永元元年(89)、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胜利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作铭辞以记汉之威德。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受牵连被免官。洛阳令种竟借机报私仇,班固被捕。同年死于狱中。善作赋。 班固的地理学成就有以下五个方面: 1.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先例。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是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开始的。 2.开创了政区地理志的体例。班固《汉书·地理志》的结构内容共分三部分。 3.开沿革地理之始。班固不仅在《汉书·地理志》中首创了政区地理志的模式,同时也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著作。 4.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班固的《汉书》是我国西汉的断代史,其中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尤其集中在其中的《地理志》以及《沟洫志》和《西域列传》等篇目中。 5.保存了宝贵的边疆地理资料。班固的《汉书》在《地理志》、《西域列传》等篇中记载了大量的边疆地理资料。 文献 原始文献 [1](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4。 [2](刘宋)范晔:后汉书·班彪附固传,中华书局,1965。 研究文献 [3]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 [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 社,1984。 [5]侯仁之主编:中国地理名著选读,科学出版社,1959。 [6]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62。 [7]谭其骧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8]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9]于希贤: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吴树平:班固,百科知识,1980,12,第20页。 张衡勤敏好学,博识多能,在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著《灵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疏》。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是他早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作。题材体制均模拟班固《两都赋》,但结构更为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刻切直。如告诫统治者切莫“剿民以□乐,忘民怨之为仇”,警告他们要知道“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如《东京赋》中“濯龙芳林”以下一段,仿照《子虚赋》,按东、西、南、北方位铺写景物,语句清新,颇富文采。《西京赋》中写平乐广场观“角□之妙戏”一段,记述各种技艺的表演,宛如目睹,且是中国古代极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
2023-07-19 15:49:255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恭王府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1   北京清代,有十代帝王的王子封了王位,有亲王、郡王封号的有七十个。   为了显示他们的特殊地位和便于管理,清代王府一般都设在内城。   “铁帽王府”。清初对入关有功的8家王爵,封为世袭罔替,俗称“铁帽王”,他们的王府就叫铁帽王府,共有8处,5处在西城,三处在东城。   以后又封了几个铁帽王,共12个世袭罔替王爵。   北京有两个恭亲王,一个是顺治皇帝的第五子常宁,府址在今东四十条。   另一个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1852年将原庆王府转赐奕*,此处原是和珅宅,位于前海西街17号,这个恭王府是保护得最好的一个王府。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17号,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据说恭王府总面积为一百多亩。相当于中山公园,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珅的宅邸。   1996年10月起开放的只是恭王府的后花园,占地9亩,但其规模已经是非常可观的。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过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假山,此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过去整个假山上都长满了青苔。   假山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母祝寿写的“福”字碑,这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碑石长7.9米,贯穿整修假山。   垂花门,因门上有两个倒垂的花卉而得名,门前的两棵龙瓜槐在和珅居住时就有,这种树比较珍贵。   垂花门内的牡丹院,院中有紫藤萝架。院子正中造形呈蝙蝠形状的小湖。   在清代的北京,往住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经皇帝特批的,恭亲王府是少有的几个享此殊荣的王府之一。   西式门,据说在当时在北京只有3个。这也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另一绝是戏楼和福字碑。   花院门内的假山石,起到影壁的作用,名称为“独乐峰”。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贪”的和珅的家,后被嘉庆帝立下二十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恭王府导游词。因最后一任主人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斤,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珅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听听,和珅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珅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和珅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入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入我和珅的囊袋中。”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来一扇门前。这是一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据说这也是他二十四条罪状之一。因为这一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里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子观音”石雕,便是和珅家的戏园了。戏园前是一片花园,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开着些许花儿。《环珠格格》中“香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一是故宫的太和殿,二便是和珅家的戏台了。因为青砖的扩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音工具,偌大的戏场人人都能听到音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珅等权贵大臣唱戏也是一种殊荣了。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珅的书斋。书斋四面假山竹林环合,清幽宁静。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砖砌的。这座书斋是用一种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珅最爱待在这里了。   出书斋,前面那座十分大气的建筑就是正殿——和珅会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条很特别的路,只有一节阶梯,然后就是一条笔直平缓的坡路,因为和珅说过他这一世,只有年少时吃过苦,然后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颠峰。我们可以跨过最底下的一节阶梯,免吃一点苦,直接“平步青云”。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年老病重之时,极其爱戴她的皇孙——康熙帝,心情极其郁闷。他让侍女苏麻喇姑准备好纸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写完之后,玄烨和苏麻喇姑看着那个“福”字惊呆了——那个字苍劲有力,十分潇洒。细一看,竟看见了多个词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吗?康熙帝越看越满意,便命人把这个“福”字拓在一块巨石上。结果,久病多时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复了!康熙帝大喜,决定将这块饱含吉祥福瑞气息的巨石代代相传,让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传到乾隆手中,就被别人偷出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和珅。现在这块福石就在我们正殿脚下,只露出写有“福”字的一面。这个“福”便是恭亲王府的第一万个福,寓意“万福”。和珅还神气地说:“皇上是‘万岁",我是‘万福"!”后来,嘉庆帝抄他家时,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宫,可还是没有搬成。和珅太狡猾了,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3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使用古游网的导游服务: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皇帝就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全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归了“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嘉庆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给和珅儿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聚财的说法。新中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将三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给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殿七间,左右有配殿。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规模也是王府中最高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我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现在就请您跟随我们的讲解,游览一下这历尽苍桑、重现世人的恭王府吧。   门外院落   首先给您介绍一下王府主体院落之外的部分。在府邸大门外并列有东西两组院落。   西侧一组院落在三间正门两侧开有两座罩子门通向东、西两路院落,门的前方纵列着四排房屋,每排房屋当中各有一座阿思门,东边的阿思门外有一座影壁。   西侧院落南边沿围墙有两排倒座房,是王府的办事机构用房:前排东侧为回事处、随侍处,中间为管事处,西侧为佐领处、档子房、管领处、庄园处、置办处等,后排为粮仓房;两排倒座之间有东房一排,为裁房、厨房、水屋等。   东侧一组院落中南边沿围墙也有一排倒座房,为王府的兵房,驻有护卫王府的旗兵十余名;北边有一组四合院落,据说载滢回府时在此居住。   当时王府的总出入门就开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   好了,下面我们将按照由中路入东路,转中路进西路最后到达后罩楼的顺序带领您转转这重新修缮的恭王府。   中路有正门两重,均朝南。现在您要走入的是恭王府府邸的正门,大门面阔三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有12排,代表亲王的爵位。   经过这中路的第一个小院,接下来您还需走过这面阔5间的二门,才能进入王府的中心区域。二门内是正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   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它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在经过修复,虽不能与原来的完全一样,但还是能让您体会到它的宏伟与庄重,感受到它的神韵。   现在让我们先去游览一下东路的主要建筑。下一个景点是多福轩。   多福轩采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这里是奕?的会客处,保存着一些漂亮的凤凰彩绘,因其内部悬挂许多“福寿匾”而得名。多福轩内6个书架4个多宝格每个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复原的。   轩前院子内有古藤萝一架,被称为“藤莹架”,据考已生长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院子又被称为“藤萝院”。   绕过多福轩,您将进入东路的最后一个院子,看到后院的正厅乐道堂。   这里恭亲王奕忻起居的地方。奕?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此堂因此得名。   东路游览完了,现在请您向西走,去参观中路后院的嘉乐堂。   嘉乐堂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是和珅时期的建筑,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从证实。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这就印证了民间对于王府内有座神殿的传说。   看过了银安殿和嘉乐堂,想必您已经发现了,这中轴线上建筑物的屋顶都用绿琉璃瓦、脊吻兽,而配殿屋皆用灰筒瓦。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4 尊敬的各位旅客,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导游梁景雯,很荣幸能做大家的向导,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市的恭王府,请大家耐心等待!   朋友们,我们来到著名的北京恭王府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叫恭王府吗?它曾是和珅的府邸,1851年恭亲王奕昕成了宅子的主人。这座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它经历了大清王朝七代皇帝的统治,它就如一面镜子,见证大清王朝由鼎盛而变的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便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现在,大家看看府中的窗户,原来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在他宅子的南面,是一排青砖瓦房,一共有99间半,他就把他的金银财宝全藏在里面,可是,好多人担心他找不见啥放在哪儿,呵!不用担心!我不是让大家看府中的窗户嘛,这些窗户形状不一,有三角形,有不规则的形状,还有礼裙形。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给大家五分钟休息时间,休息完我们继续出发!   老北京人常说:“来北京,一定要到故宫沾沾王气,到长城沾沾霸气,到恭王府沾沾福气!”这个“福”字是康熙的御笔,现在在秘云洞里保存着。这个福字呢,写得比较讲究,右上角像个“多”,下面像个“田”,左面像个“才”“子”,右边上下连起来像个“寿”,合起来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被称为“五福”。   据说,恭王府里有9999只“福”,第一万个在秘云洞,他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好了,我带大家去摸一下福,把福带回家,切记:只快速摸一下福,这样能快速把福摸到手。   大家一定摸到了福吧!请大家慢慢游览,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5   东路以建筑为主。东有两山南北奔趋,两山各在东南和东北转折成围合状。建筑分三个小院。,南面靠东院入,抬头是一精致垂花门,入内为狭长院落,院内当年种竹,正厅为大戏楼之后部,西厢为中路明道堂之后卷,东厢为一排厢房,院西为另一个狭长院落。入口月洞门,曰:吟香醉月。北面是东路的主体建筑大戏楼,戏楼自成一个小院,面积达685平方米,院内有前厅、观众厅、舞台、扮戏房等,厅内装饰豪华,是王府的观戏处。   西路以山水为主。西路的起始部分从飞来峰西走,在南端是两山之间的一个雄关。关名曰:榆关,榆关即长城的山海关,是长城的象征,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当年,清代皇帝就是从此入关,在园中设此关足以表示园主不忘记清祖从山海关入主中原的丰功伟绩。榆关之前是西路的中心大方池,方池东南角出细流折东与福河相连,大方池之中有一个方形小岛,岛上是观鱼台,以此来喻庄子濠上观鱼之乐的典故;池西是西山;池前有五间堂屋。东出抄手廊与中路滴翠岩的曲廊相接。   全园以福字贯穿,表明主题明显。山势围合有新意,榆关雄峙也有新意,但东部建筑较多,中部曲廊的围合也不够有机,特别是理水较差。从堆石、建筑、植物、格局上看仍有北方园林特点。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砷的邸宅。嘉庆四年(1799年)和砷获罪,邸宅入官,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庆僖亲王永磷,是为庆王府。以后咸丰市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奕沂,是为恭王府。咸丰、同治年间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6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恭王府花园为位于恭王府后的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又名萃锦园,位于柳荫街甲14号,建于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其中园中的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王府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前海西街17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早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宅第,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被没收赐与庆郡王,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改赐给恭亲王爱新觉罗·奕。   清代王府有严格的规制,规定亲王府有大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形成多进四合院,不少府邸有后花园。但许多王府经历沧桑,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恭王府是北京现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的一座清代王府。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称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中路的三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一百六十米,有四十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三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二十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恭王府花园在造园手法上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全园分为中路、东路、西路三路,成多个院落。中轴上依次是园门、飞来峰、蝠池、安善堂、方池、假山、邀月台、绿天小隐、蝠厅。中路建筑和山水基本对称,东、西两路只是山体对称,建筑不对称。整个园林由六条山龙围合:南面、东面、西面各有两山,中路后部有一山为中龙。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7   由于恭王府有着某些《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景物,因此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王府的主人奕诉,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显示其不可逾越的等级,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   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0相和坤,他修建的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就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占地46.5亩,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楼后为花园,占地38.6亩,园内建筑也约略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中路前部是面阔3间的大门和面阔5间的二门,门里原有正殿银安殿,已毁,现存后殿,即嘉乐堂;东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是恭亲王奕折的起居生活用房;西路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点周接,气派非凡。在三路院落之后,环抱东西长160米的40余间两层后楼,东边名瞻雾楼,西边名宝约楼。楼后即花园——苹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占地2.8万平方米。园内建筑分中东酉三路,也有约略的轴线,散置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主要建筑有蝎殿、邀月台、大戏台、沁秋亭等。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8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贪”的和王申的家,后被嘉庆帝立下二十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因最后一任主人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斤,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王申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听听,和王申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王申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和王申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入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入我和王申的囊袋中。”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来一扇门前。这是一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据说这也是他二十四条罪状之一。因为这一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里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子观音”石雕,便是和王申家的戏园了。戏园前是一片花园,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开着些许花儿。《环珠格格》中“香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一是故宫的太和殿,二便是和王申家的戏台了。因为青砖的扩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音工具,偌大的戏场人人都能听到音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王申等权贵大臣唱戏也是一种殊荣了。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王申的书斋。书斋四面假山竹林环合,清幽宁静。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砖砌的。这座书斋是用一种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王申最爱待在这里了。   出书斋,前面那座十分大气的建筑就是正殿——和王申会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条很特别的路,只有一节阶梯,然后就是一条笔直平缓的坡路,因为和王申说过他这一世,只有年少时吃过苦,然后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颠峰。我们可以跨过最底下的一节阶梯,免吃一点苦,直接“平步青云”。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年老病重之时,极其爱戴她的皇孙——康熙帝,心情极其郁闷。他让侍女苏麻喇姑准备好纸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写完之后,玄烨和苏麻喇姑看着那个“福”字惊呆了——那个字苍劲有力,十分潇洒。细一看,竟看见了多个词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吗?康熙帝越看越满意,便命人把这个“福”字拓在一块巨石上。结果,久病多时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复了!康熙帝大喜,决定将这块饱含吉祥福瑞气息的巨石代代相传,让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传到乾隆手中,就被别人偷出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和王申。现在这块福石就在我们正殿脚下,只露出写有“福”字的一面。这个“福”便是恭亲王府的第一万个福,寓意“万福”。和王申还神气地说:“皇上是‘万岁",我是‘万福"!”后来,嘉庆帝抄他家时,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宫,可还是没有搬成。和王申太狡猾了,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   我们刚才是“平步青云”而上,现在让我们踏着龙脉下来吧。   再沿着福山前的池塘流水走,便可来和王申家的钓鱼池,踩着朱色石船便可来到池中心的钓鱼台,钓鱼台南面堆砌着一些奇形怪状的假山,池里长满了绿色植物。北面岩上栽满了柳树,它们阿娜多姿的身体随风摇摆,与池中冒个不停的水突眼相映成趣,就像自己来到了济南趵突泉。可我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还没离开恭亲王府呢:钓鱼台的栏杆,牌栏上无不镂刻着只有北京恭亲王府才有的蝙蝠花纹。   钓鱼池北岸上,还有一座形状奇特的阁楼,阁楼前种满了花草树木,据说是恭亲王奕讠斤派人按慈禧太后头上的旗头形状做的。奕讠斤很是讨厌慈禧太后,说:“你把我玩弄于股掌之间,我就要在你头上作威作福!”于是,奕讠斤就建了这么一个阁楼。   游完恭亲王府,我再次回首,看着这座饱经历史风霜却风采不减当年的府邸,心中百感交集:在这里住过的人,在自己事业走到颠峰时,却不知自己也走上了权途与钱途的末路。
2023-07-19 15:49:411

水经注在介绍河流的同时讲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民谣的同时有什么意义

《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通过为古书《水经》做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著作。《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2023-07-19 15:49:493

十一月,最好的生活状态:藏

“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 十一月是一个充实的月份,万物都开始修 养生 息,储蓄能量,只待来年的厚积薄发。 正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玲珑仲冬,阳气内潜,顺应冬气,注意保暖,乃藏养之道。 除却身体本能的“藏”,借冬藏之言,还可藏“心”、藏“身”、藏“气”,懂得停顿休整,为身体不断蓄能。 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默默努力,在漫长寒冷的冬季里藏起自己,只管低头耕耘,待到实力充足之时,便能一举抓住机会大放异彩。 藏“心”:收心养性,戒骄戒躁 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在《格言联璧》中写道: 所谓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内心,决定其人生的模样。 懂得收心养性,在高处不骄,在低处不躁,善藏“心”,宜养“心”,是人生路中顶级的智慧。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头脑灵活的流浪儿,在一个寺庙剃发做了小沙弥。 方丈对他很好,总是教他一些知识,他学起来也很快。 没多久,不管是习字念书、诵读经文,都像模像样。 但也是在这个时候,方丈发现小沙弥越来越自满,变得心浮气躁起来。 有一天,方丈把一盆未开的夜来香送给小沙弥,让他在夜间值更时,注意一下夜来香的状态。 第二天天刚亮,小沙弥便迫不及待去找方丈了: 方丈微笑地问道: 小沙弥不明所以,连说花朵十分安静。 这时,方丈富含深意地看着小沙弥,说道: 小沙弥这才明白方丈的用意,红着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在《易经》中,谦卦是最吉祥的卦。 因为一个懂得谦虚的人,能够得到更好地成长,是有福之人。 放眼古今中外,睿智的人,都懂得藏“心”,谦卑待人,不骄不躁。 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面对大家的赞叹,他总是会说: 人生路高低交错,决定前路方向的,从来都是自己的心态。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藏“心”,远离骄傲与浮躁,让自己的人生拥抱顺遂。 藏“身”:韬光养晦,顺应季节 人生常被我们一分为二,前半生学做加法,后半生尝试做减法。 在这加加减减中,终发现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思想家蒙田也说: 重视 健康 ,方能让生命发挥更大的能量。 一如著名 历史 地理学家侯仁之。 被称为“活北京”的他,不仅在 历史 地理领域做出卓越贡献,获得诸多奖项,还是一个很会 养生 的人。 侯仁之 养生 注重三个方面: 注重饮食——侯仁之很少会大吃大喝,更不会过量饮酒,常常出现在饭桌的,也是蔬菜、杂粮、豆制品等。 食少食轻,节制饮食,给胃腾出一点空间,“轻装上阵”。 注重锻炼——侯仁之十分热爱运动,长跑、游泳、爬山、徒步 旅游 ,皆是所爱。 他在八十多岁时,还与师生一起,去西北田野考察。 注重情绪——侯仁之的性格很好,很是豁达,不会事事计较。 所谓养心亦是 养生 ,拥有一个好心态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是以,侯仁之活到102岁,得以做出更多贡献,成为人人敬仰的“百岁学人”。 其实,注意身体的康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食不过饱、饮不过量、劳不过累,顺应时令。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言: 岁月增长,天气渐凉,到了十一月份,“藏”最好的 养生 方式,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早睡晚起,睡足八个小时;注意保暖,不要让寒气入体;更不要在寒冷的地方呆太久,出门前,喝姜水、泡红茶,让体内温暖。 如此,人生以 健康 打底,方拥有真正的幸福。 藏“气”:适当停顿,沉淀自己 学者朱光潜说: 水想要清澈,需要暂停脚步,沉淀自己;花想要绽放,需要暂停迫切,沉淀时间。 人亦如此,想要走得更远,便要学会适当停顿,想想自己的初心,调调自己的方向。 就如白岩松讲过的一个寓言故事: 一群人正在匆匆赶路,突然有一个人停下来。 一旁的人很奇怪,问道:“你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笑着说: 人生如旅,有人只顾匆忙赶路,却忘记抬头去看路途中的风景,忘记伸手拉住家人的手,甚至在面临选择的岔路口,亦忘记出发伊始的目的地。 所以,适当停下来,给自己的灵魂一点思考的时间。 别让自己费尽力气,才发现方向不对,为人生徒增懊悔。 适当停下来,给自己人生的节奏打一个顿号,放松心态,休息片刻,方能更好地前行。 就如西汉学者戴圣所说: 生活在西非沙漠里的胡鼠便深谙此道。 胡鼠因为胃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不多的水,所以他们需要不停奔走寻找新的水源。 因为沙漠地表温度很高,奔走时胡鼠的肚皮还一直和沙漠地表摩擦,所以胡鼠在连续奔跑150公里时,就会停下来,用四脚朝天的方式,给自己的肚皮散热,为自己的身体“加油”。 胡鼠凭借着这样强大的找水能力,在无垠的沙漠中却能很好的生存。 人生行路,亦要如此,不要担心停顿会让自己落后,也不要担心停顿可能会让自己错失的机会。 与其匆忙上路,让自己疲惫不堪,不如休息整顿,强化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的方向,轻装前行,如此,步伐轻盈且快。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停顿,沉淀自己,这是一种格局。 懂得藏起“急性情”,放慢脚步,挽留从容,让其常伴人生路。 所有的藏,都是为了厚积薄发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有言: 聪明的人都懂得藏,藏住自己的锋芒,藏住自己的傲纵,藏住自己的急迫。 让谦逊来收敛自己的内心,让顺应养护自己的 健康 ,再适当按下暂停键,让自我得以沉淀。 “藏”,看似慢了一步,实则是万物之根基。 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厚积薄发。 就如竹子,用四年的时间长三厘米,却在第五年开始,以三十厘米的速度增高。 然而,若没有前四年在地下的扎根,就没有第五年的飞速生长! 这便是藏的智慧!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不管人生行至何处,懂得藏而不露,方更易行稳致远。 因为所有的收与藏,都是为了来日更亮的光明,更快地生长。 藏好“心”,不浮不躁,不骄不傲,保持谦卑,让生活更顺遂; 藏好“身”,养好身体,顺应时令,保持 健康 ,让幸福更持久; 藏好“气”,不急不迫,适当停顿,沉淀自我,让人生更从容。 生命的馈赠,藏在你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所有看似从天而降的幸运,都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点个 【在看】 ,愿我们在这个适合“藏”的十一月,知藏,善藏,向内夯实自身,静待机会,一鸣惊人。
2023-07-19 15:50:041

当今有谁算大师级人物呢?(文史)

饶宗颐(1917-),香港;文学/史学/艺术叶嘉莹(1924-),加拿大/南开大学;文学 戴逸(1926~),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章开沅(1926~),中国;华中师范大学;史学余音时(1930~),美国;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史学 何兹全(1911~),北京,中古史专家吴小如(1922~),北京,中古史专家卞僧慧(1911~),天津,历史学家,新著《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贝聿玿(1908~),上海,画家,许士骐夫人王运熙(1926~),上海,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林林(1910年~),日本文学翻译家罗洪(1910年~),作家文怀沙(1910年~),国学家 侯仁之(1911年~),历史地理学家杨绛(1911年~),文学翻译家 宿白(1922年~),考古学家耿宝昌(1922年~),古陶瓷研究专家纪弦(1913~),台湾诗人黄苗子(1913~),画家贾芝(1913~),民间文学研究专家 罗哲文(1924~),古建筑学家马识途(1915年~),作家徐中玉(1915年~),教育家龚人放(1915年~),俄语文学翻译家
2023-07-19 15:50:123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历任领导

第一届:1996年12月—2003年10月名誉理事长:徐惟诚 全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张健民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大明 北京市政协主席张百发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何鲁丽 北京市副市长王立行 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理事长:李志坚 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法人代表):龙新民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特邀理事:季羡林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任继愈 北京图书馆馆长启 功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宿 白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刘 迅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梅葆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林书煌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第二届:2003年10月—2004年11月名誉理事长:徐惟诚 全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于均波 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广文 北京市政协原主席程世峨 北京市政协主席理事长:龙新民 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法人代表):蒋效愚 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特邀理事:季羡林 北大教授、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任继愈 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史学会会长启 功 北师大教授、文物鉴定会主任委员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宿 白 北京大学教授、考古学会副会长刘 迅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梅葆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罗哲文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郑孝燮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和平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第三届:2004年11月至今名誉理事长:徐惟诚 全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于均波 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广文 北京市政协原主席程世峨 北京市政协主席理事长(法人代表):薛宝书 北京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特邀理事:季羡林 北大教授、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任继愈 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史学会会长启 功 北师大教授、文物鉴定会主任委员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宿 白 北京大学教授、考古学会副会长刘 迅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梅葆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罗哲文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郑孝燮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和平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2023-07-19 15:50:291

都有哪些学者研究过《禹贡》?

《禹贡》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地理著作,其内容如此完整、系统和丰富,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时代的著作呢?在中国历史上,研究《禹贡》的经学大师:伏生、晁错、孔安国,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王夫之、顾炎武等人都研究过《尚书》和其中的《禹贡》。近代学者如夏纬瑛、石声汉、夏鼐、郑晓沧、童书业、李亚农、顾颉刚、谭其骧、侯仁之、徐中舒、王成组、辛树帜、史念海等先生,都发表过研究意见。
2023-07-19 15:50:421

平遥古城的四条路为何以这几个人的名字命名?他们的贡献值得铭记

文|李崇寒 阮仪三,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人说,在中国历史城镇保护史上,阮仪三是绕不开的人物,往上追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梁思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即提出对北京和中国其他历史城市进行整体保护,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古城遭到了广泛而严重的破坏。「 ”同济大学在历史文化城市保护方面是非常领先的”,阮仪三说,「 ”它1958年开始就有了这种理念,我在这个氛围当中,自然而然受到影响。”来自魏玛大学的城市规划系系主任雷台尔教授对他启发很大。 阮仪三回忆,当时雷台尔看到中国情况后说,「 ”中国现在的建设还有点偏差,应该是新城建设,也有旧城保护。”他专门开了一门课《欧洲城市建设史》,明确给中国同行们提出要求,「 ”你们要研究中国城市史,因为中国现在的城市发展,有经验有教训,特别是你们有那么多非常好的古城,你们要保护好。” 带着「 ”我们为什么不搞自己的城市建设史”的疑问,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董鉴泓走上了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之路。1961年起,他利用暑假,带上刚毕业的助教阮仪三,开始调研中国城市。按照计划,阮仪三说,「 ”我们打算利用暑假的时间把中国所有古城都摸一遍底,今年到东北,明年到西北,后年到东南,再后年到西南,连跑四年。” 1963年,原定去河北调研的两人因为碰上洪水,改变行程,跟随调查长城边关的科研团一路考察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等地。对大同防卫体系重点考察的阮仪三形容那时的大同就跟世外桃源一样,「 ”非常原生态,城市留存了明代以来的形态。”不仅大同,董鉴泓和阮仪三跑到平遥发现城楼、城墙、城门、瓮城、护城河都很完整,票号「 ”日升昌”的牌子还挂着,桌上积了一层灰,太谷、忻县、祁县、介休等地也保留了完整的古城风貌,时间仿佛停止一般。 为什么后来只有平遥以保存完整的古城身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很多古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设热潮中「 ”脱胎换骨”,旧颜顿失,平遥建设活动慢了点,被阮仪三、郑孝燮、罗哲文等人及时救了下来。「 ”我们搞城市规划的就是要合理地布局城市中每一个形态”,阮仪三说,1980年暑假,他带着学生,在不破坏古城格局的前提下,为平遥重新做了份城市总体规划,并拿着规划和相关资料跑到北京搬救兵,得到罗哲文和郑孝燮的支持,如今环平遥古城的四条路被命名为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罗哲文路、王景慧街,就是为了铭记他们在平遥古城保护、申遗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平遥古城修复前后的对比照 郑孝燮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从1980年起,他跟随调查团到各省区实地调查文物保护情况,在承德、龙门石窟、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地,目睹大量珍贵遗存遭到「 ”建设性破坏”,城市发展亦有不少问题,例如水乡苏州已经填了许多河道,济南大明湖边上的工厂损害了整体环境,用郑孝燮的话说,「 ”哪里还有什么‘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情画意。大明湖的水甚至被有关工厂用来做了印制钞票纸的工业用水。” 长期的实地考察让郑孝燮产生了必须从城市的全局出发以加强城市文物保护的想法,一些对国外历史城市保护熟悉的专家学者开始提出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在侯仁之、郑孝燮、单士元的具体提议下,1981年12月,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总局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报告,指出「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一再扩大,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又不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古迹,致使一些古建筑、遗址、墓葬、碑碣、名胜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u22efu22ef如听任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这些城市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久就会被断送,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3个月后,国务院公布北京、西安、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承德、大同、洛阳、开封等24座城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希望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视这些城市的保护工作,并且能很好利用文化遗存,助力城市发展。1986年又增加了平遥、丽江等38个,1994年又增补了37个,加起来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23-07-19 15:50:491

罗哲文简介

罗哲文简介: 罗哲文(1924~2012.05.14),四川宜宾人, *** 党员,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赞》(已录入北师大版小学课本中)、《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 1952年,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文物维修工作也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展开。 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提出了维修长城、向国内外开放的意见。 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罗哲文。 在梁思成等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之下,从营造学社开始,罗哲文就养成了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在他看来,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他热切希望后辈学者能够接过自己手中的尺笔,好好保护祖国博大精深的古建筑遗产。 拓展资料: 罗哲文27岁时调到文化部文物局,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 全中国100多个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 1985年,侯仁之、郑孝燮、阳含熙和罗哲文在全国政协提案, 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工作,使长城成为了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1952年,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年仅28岁的罗哲文又担起重任,每天骑着小毛驴上八达岭勘察,反复斟酌后拟定了维修规划图。 多年来一直为长城奔走的罗哲文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2023-07-19 15:50:581

北京大学未名湖是怎么来的?

北京大学,原名为燕京大学,它本是一个教会学校,校务由美国人司徒雷登一人主持。一次,司徒雷登先生设宴招待新同事。席间,他问诸人对学校的印象。在座的钱穆先生说:本以为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来后大感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贝公"楼等等,看不见丝毫中国化。建议宜改为中国名称才是。司徒雷登先生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召开校务会,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赋予中国名称。校园中有一湖,景色怡人,但还没有名字,大家都竞相提名,都不大合适,钱穆先生灵机一动,说道:就叫未名湖吧。于是,未名之名,沿用至今。
2023-07-19 15:51:073

讲国学谁讲得比较好?

经史子集,四家并为国学。章太炎、王国维、牟宗三、饶宗颐、唐君毅、刘师培六位可以称博,傅斯年、钱基博、钱钟书、汤一介、陈寅恪五位可以称大。文献学方面的大家有张舜徽、孙钦善、徐有富、程千帆、钱基博等各位。涉及到国学,且有大建树的,稍微列了单子:综合类傅斯年 梁启超 胡 适 余英时 杨锺义陈寅恪 于省吾 杨树达 钱钟书 马叙伦通史类顾颉刚 吕思勉 钱 穆 白寿彝 陈 垣邓之诚 范文澜 傅乐成 陈致平 吕振宇舆地类谭其骧 侯仁之 史念海 陈桥驿 石 泉 邹逸麟 张修桂 葛剑雄 周振鹤 李孝聪 唐晓峰 辛德勇 韩茂莉 吴松弟哲学类冯友兰 汤用彤 张君励 牟宗三 唐君毅 金岳霖 张岱年 张申府 方东美 杜维明 牟复礼政治经济史萧公权 严耕望 全汉升 梁方仲 张五常 萨孟武古典类章太炎 黄 侃 程千帆 龙榆生 夏承焘 余嘉锡 马一浮 梁漱溟 吴 梅 朱自清 叶德辉 沈曾植 王叔岷 熊十力 闻一多 浦江清 卢 前 王玉章 任 讷 唐圭璋 王焕镳 钱绍箕 王 起 汪经昌 赵万里 常任侠 游 寿 潘承弼 陆维钊 任仲敏 胡士莹 盛静霞 刘乃昌 王利器 王先谦 高 亨 杨伯峻 刘文典 徐朔方 王 瑶 陆侃如 鲁 迅 冯沅君 吴 宓 徐志摩 钱仲联 朱希祖 郑振铎 郭绍虞 袁行霈 文字类王国维 罗振玉 饶宗颐 郭沫若 胡厚宣 裘锡圭 董作宾 沈家本 陈 槃 容 庚 唐 兰 陈梦家 屈万里 魏建功文物类沈从文 陈 直 叶昌炽 启 功 邹 衡 夏 鼐红学类周汝昌 俞平伯史学类齐思和 李宗侗 洪 业 邓之诚 瞿同祖萧一山 孟 森 罗尔纲 张政烺 张星烺周一良 吴于廑 杨联升 方 豪 岑仲勉徐中舒 翦伯赞 何炳棣 何炳松 周策纵劳 干 杨 宽 童书业 谢国桢 吴 晗张荫麟 刘子健 蒋廷黻 冯家升 姚从吾陈登原 冯承钧 王仲荦 杨向奎 邓广铭傅乐焕 周一良 许倬云 林剑鸣 陈 振李锡厚 周良霄 南炳文 汤 纲 胡振宇夏曾佑 黄现璠 郭廷以 侯外庐 黎东方马非百 张光直 杜正胜 李开元 卢 弼朱谦之 郑天挺 汪荣祖 杜维运 朱维铮语言学周祖谟 赵元任 李方桂 罗常培 周法高民族类费孝通 潘光旦 凌纯声 芮逸夫 敦煌学孙楷第 向 达 王重民其 他雷海宗 季羡林 王 瀣 柳诒征 柳师培 廖 平 蒋梦麟 陶希圣 李学勤 竺可桢蔡元培 杨振声 吕 澄 唐长孺 胡道静蒋百里 唐德刚 梁思成 汪宁生 王静如金毓黻 钱玄同 钱基博 汤一介 陈恭禄阎步克 邓小南 邓广铭 齐思和 杨联升叶昌炽 洪 业 李宗侗 孙楷第 叶德辉王叔岷 陈槃 白眉初 还有顾随、顾诚、王泛森、桑兵、何兆武、莫砺锋、张政烺、张星烺、逯钦立、任鸿隽、赵紫宸、袁复礼、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姚从吾、傅璇琮、龚鹏程、江晓原、余冠英、傅衣凌、袁珂、孙钦善、蒋维乔、唐长孺、罗家伦、程树德、吴天犀、瞿同祖、钱端升、鲍铭钤、李长之、赵荫棠、胡士莹、沈家本、刘朗泉、李剑农、萧公权、巫宝三、严中平、孙本文、向宗鲁、姚明达、吕叔湘、李长之、冯承钧、何炳松、贺昌群、邓云特、张东荪、王星拱、陈康、齐良骥、殷海光、陈达、郑昶、滕固、晏阳初、南炳文、郭秉文、孙雄、陈顾远、邓初民、何廉、李锐、方显廷、万国鼎、林惠祥、罗尔纲、杨联升、贺麟、郑昕、蒋孔阳、汪楫宝、周鲠生、周枏、吴恩裕、龚钺、缪钺、吴承晖、陈岱孙、冀朝鼎、吴雷川、张雪门、曹道衡、舒新城、陈东原、许地山、徐宗泽、陈焕章、王亚南、刘大钧、杨鸿烈、林耀华、齐佩瑢、郑骞、王成组、陈友松、杨文会、叶德均、孙晓楼、王治心、孙冶方、齐如山、李安宅、游国恩、马茂元、杨开道、罗根泽、方授楚、黄文强、欧阳竟无、丁山、裴文中、陈启修、杨荫浏、萧友梅、杨燕迪、缪天瑞、欧阳予倩、王光祈、刘天华、扬之水、章开沅、钱南扬、黄翔鹏、茅盾、黄节、刘半农、沈尹默、马浴藻、詹锳
2023-07-19 15:51:163

关于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问题

【景观中国12月16日讯】 在纪念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周年之际 三位著名专家联手提出 “申遗“应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同步规划 呼吁沿岸十八个城市(区)以新思路加快步伐 u2022京杭大运河沿岸各种遗产多得令人兴奋惊叹 u2022可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u2022通过申遗可形成一条新的景观带 新年到来前夕,正执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周年。为此,国内著名的三位城市规划建筑、文物保护和工艺美术专家联名致信给京杭大运河沿岸18座城市(区)的市(区)长,呼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京杭大运河在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工作进程。 这三位专家分别是90岁的著名城市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82岁的著名文物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哲文,以及正在四川主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金顶修复工程的铜建筑工艺美术专家、61岁的朱炳仁。 三位专家在呼吁中说:“以我们的经验来看,京杭大运河可是个无价之宝呀!沿岸的文化遗产内容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更令人兴奋。” 罗哲文也是著名的长城保护专家,他认为,“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足可以与长城媲美。” 罗哲文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甚至大过目前正在排队等待的许多申报项目。 自1985年,由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中国应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20个年头而且我们国家的收获甚丰。中国已有三十一个项目名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并有三项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列入了名录。专家们赞扬“这是国家的大好事,是民族的盛事,我们的后代将会感谢和铭记所有为此作出贡献的人。” 三位专家都对目前大运河沿岸由于行政区划而产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不一致甚至相左表示忧虑。专家们一致建议,沿岸的十八个主要城市(区)主管部门应该将申报自然文化遗产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专家们认为,只要方法正确,通过“申遗”,可有效地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逐步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带。 郑孝燮老人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而更重要的是,与以往的文物景观不同,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从这一点来说,它甚至仍还是个"孩子"。所以必须保护要考虑发展,发展中要涵括保护。这才是我们申遗的目的。” “正因为此”,罗哲文特别强调:“我这个搞文物保护的人,才一定要把朱炳仁这个工艺美术界的专家请来,以一种新的联手思路来为大运河的"申遗"乃至未来百年发展尽份力!” 由朱炳仁担纲主持修复的峨眉山金顶工程,是峨眉山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按照遗产保护的要求修复的这一工程已初露风貌,主体铜殿金碧辉煌,原真再现。 “在郑孝燮、罗哲文这样中国顶级专家的带领下,一个以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为已任、能够胜任世界文化遗产风貌保护要求进行设计的中国专家群正在形成”,朱炳仁说:“但是,怎么传承?什么还称得上是弘扬?这就是每个专家和设计者与政府主管部门都在每天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必须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保护思路,也就是在保护的同时把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而且更要为后代留下我们这一代创造的传世瑰宝。实际上,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本身就可称的上是一次"新文物运动"。” 三位专家认为:目前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高潮还未真正到来。既然是一条活着的运河,那上面肯定有更多的标志性的建筑如桥梁、塔、亭、台、楼阁等等。怎样才能既融合新的技术,又能体现大运河本身的独特风貌,给后人留下代表我们当代水平的作品?这不是一件小事!“朱炳仁这样阐述说。 三位专家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大运河创造一些有应用价值、符合世界遗产保护要求的标志性建筑和艺术作品。罗哲文介绍说:“专家们考虑是否先从设计一座实用与标志性相结合的钢骨铜桥入手。这件作品可在北京,也可在杭州,更可以落在沿岸任何一个有代表意义的城市的适当位置,因为每个城市都是大运河的孩子,是大运河的明珠。” 郑孝燮专家深情地表示:“千百年来我们都受益于这条河,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几个老人都愿作大运河上的一个纤夫。” 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 郑孝燮 罗哲文 朱炳仁 (2005年12月15日) 各位尊敬的市长: 在纪念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周年及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三位年老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工艺美术工作者,怀着急迫的心情,联名致信给您,呼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大运河在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工作进程。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以我们多年的经验来看,京杭大运河可是个无价之宝呀!沿岸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更令人兴奋。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足以与长城媲美。 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甚至大过目前正在排队等待的许多申报项目。 自1985年,由侯仁之、阳含熙和我们中的郑孝燮、罗哲文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中国应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20个年头而且我们国家的收获甚丰。中国已有三十一个项目名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并有三项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列入了名录。这是国家的大好事,是民族的盛事,我们的后代将会感谢和铭记所有为此作出贡献的人。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迟滞裹足不前。这也造成了目前大运河由于行政区划而产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不一致甚至相左。为此我们向您建议,这件工作不仅不能再拖, 而且,在大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高潮还未到来之际,务必还要使主管部门将申报自然文化遗产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这样才能作到全面。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而更重要的是与以往的文物景观不同,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所以必须保护还要考虑发展,发展中要涵括保护。这才是我们申遗的目的。可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申遗”,京杭大运河完全可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带;在保护和弘扬了中华千年文化的同时,还能够使京杭大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北京 郑孝燮 (90岁) 北京 罗哲文(82岁) 杭州 朱炳仁(61岁) 2005年12月15日 京杭大运河流经18个城市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等18个市区。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县,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2)北运河:通县至天津市,通县至天津市,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的下游挖成; (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6)里运河:清江至扬州,入长江; (7)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
2023-07-19 15:51:259

名人对圆明园的评价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评价过圆明园,原文如下: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源,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乾隆皇帝说圆明园:“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扩展资料: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圆明园如此之大,又是由几朝皇帝陆续扩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识的影响,无论由哪个角度看,也还是有不足的。总体而言,圆明园确实是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可以说,它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023-07-19 15:51:5111

“北大三宝”是指哪三个人

  北大的“三宝”:“燕南园”、“藏书”和“学者”。  汤一介先生写了一篇《北大的“三宝”》,颇有趣味。分别为“燕南园”、“藏书”和“学者”。  谈“燕南园”不是在谈校园风光,而是在谈人。50年代的燕南园住着: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严仁赓,物理学家周培元、饶毓泰、褚圣麟,数学家江泽涵,生物学家沈同、化学家黄子卿、地理学家侯仁之、美学大师朱光潜,有诗人、文学史家林庚,汉语语言学家王力,西洋史专家齐思和,中西交流史专家向达,康德哲学专家郑昕,现代逻辑学家王宪钧,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定等等。  至于“藏书”,汤先生对北大图书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想完全可以理解,在一个校园中做了一辈子学问的学者,最有感情的肯定是图书馆了。正因为此,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图书馆历来是学校的标志。可以这么说,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无法有一流的大学。汤先生所说的藏书则有另一含义,那就是图书馆对教授们藏书收集的忽视。无疑这是短视现象,记得我校一个故事,一位历史学家临终前要把书捐给图书馆,有关领导说要去选一下,结果老教授一气之下,把所有书的捐给了省图书馆。他的藏书中,有不少是来自海外的孤本。以至于后来在修订其全集时,书无从找齐。确实如此,如果把著名学者的藏书收藏并利用起来,不仅是了解这些学者的学术成就甚为重要的材料,而且是了解学术建设和发展历史的重要材料,甚至还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重要材料。当然,在收藏藏书的同时,把他们的手稿、通信、日记、笔记等等都一起收藏,那将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宝是“学者”,当然不是讲人,而是讲学术传承了,也就是说,编辑北大历史上名家论著,让后学了解学术变迁,了解学术传统。在这点上,我也深有同感,由于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断层,即使有如丝如缕的文脉留存,也只有登堂入室者才得以窥见。如果能精选名家著述,会让大部分人读到一个学校在学术史上的贡献,才能使“不传之秘”成为“天下之公器”。
2023-07-19 15:52:231

北京城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寺?!!

由于寺庙很多,“寺庙在老北京地域空间上占相当大规模,据北京生活多年的老人讲,在北京旧城城圈内,无论站在何处,以你所站的地方为核心,以一百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或多或少总能发现一座寺庙”①。寺庙数量之多,已构成北京城市中重要的职能建筑。对于明清两代寺庙分布,李孝聪先生指出,元、明时期敕建的寺庙受城市规划与礼俗制度约限,多建在街道胡同路北,坐北朝南,布局规整,一般不打破原有街道,这一点在北城尤其突出。南城除沿用辽金旧寺较为规整外,新建者多随道路而随意布置方位。除上述元、明两代寺庙布局共有的特征外,明代北京城内因众多官署、仓厂占据大量土地,致使寺庙分布呈现几个密集区:(1)仓库周围,以关帝、观音、仓神庙为主,布置在仓墙外,乞神消灾。(2)湖泊沿岸如积水潭、什刹———————— ① 侯仁之:《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页。 海、金鱼池周围。(3)北城地势高,元代曾有斜街市、行市,不是主要民宅区,故多建大寺。(4)东、西城中部,东四、西四旧为元大都两街市所在,因行业崇祀而建庙。(5)南城两翼,土地宽广,多建大寺。 清代基本承袭明代寺庙,但也不乏新建寺庙,新建庙宇有以下特点:(1)皇城内增建寺庙。清朝废除了前朝在皇城内设置的众多内官监,在八旗满洲兵移人的同时,利用前朝旧庙或新建一些寺庙。(2)清代王府占地面积较大,在一些地段打破了胡同原有的格局,同时也拆除了一些小庙。(3)由于蒙、藏、满等民族信奉喇嘛教,喇嘛寺增多.(4)以满族早期信奉的萨满教为基础的宗教建筑——堂子,出现在北京内外城。(5)国家塑造正统神祠,导致庙内崇祀佛、道不分,且选址不择地,也不遵守坐北朝南的建筑定位,多在胡同的拐弯处、分叉路口建造。(6)清真寺、天主教堂数量增多
2023-07-19 15:52:325

历史上的北京城选自

从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至今,北京已成了侯仁之真正的故乡。 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被誉为“活北京”的侯仁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 其中,《历史上的北京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第2版。 附: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平原县恩城镇)。 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 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同年为表彰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侯仁之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著名科学家。 [1]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第一次在中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率先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2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 [2]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有《侯仁之文集》。 1984年,侯仁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中国加入《公约》刻不容缓。 他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中国应加入公约的提案,为国家所采纳,中国最终成为了“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侯仁之院士则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希望能够帮到您!
2023-07-19 15:52:581

侯仁之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家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主要成就: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代表作品:《北京历史地图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为表彰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侯仁之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著名科学家。
2023-07-19 15:53:072

恭王府如何恢复历史原貌

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及花园,主人是清后期对政局有重大影响力、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ue844。 恭王府的前身,是权相和珅的宅第。 一座恭王府,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留下了令人唏嘘的故事。 清王朝被推翻后,恭王府几易其主。 1982年2月23日,恭王府及花园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花园部分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中国第一座反映清代王府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的恭王府博物馆也将于2008年前开放。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评价形象反映了恭王府的重要地位。 周总理嘱开放恭王府 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谷长江向记者介绍说,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恭王府视察,陪同的有郭沫若、吴晗、王昆仑等专家。 周总理看完恭王府后讲,恭王府应对社会开放。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周总理跨进花园中一个院落,就问旁边的王昆仑,这里像不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王昆仑说,看规模比小说中描写的小一点。 由于当时我国刚摆脱三年自然灾害,此后又进入十年“文革”,修复开放恭王府不可能付诸实施,但周总理一直记着这个事。 1975年,他在病床上嘱托当时的谷牧副总理,要完成没有做完的三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最多时曾住有两百多户居民、8个单位。 恭王府内单位真正开始搬迁是在1979年。 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时花园部分的大规模搬迁工作开始,到1988年,实现了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 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到这里会见外宾,海峡两岸“汪辜会谈”的预备性会谈就是在恭王府花园举行的。 府邸部分的搬迁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2002年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实现了搬迁。 而府邸中的最后一个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也于去年7月搬出府邸古建。 修复需投1.83亿元 搬迁工作虽基本结束,但对恭王府府邸进行修缮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据谷长江介绍,恭王府府邸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建设用地3.2公顷,修缮规模约1万平方米,复建规模约四千平方米,新建规模约6000平方米,投资规模约1.83亿元,计划周期30个月,计划2006年年底完工。 经调查,恭王府府邸区域根据保存情况大体分为三级,一级者,主体结构完好,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4.8%;二级者,主体结构局部存在问题,如屋顶需揭瓦修缮,结构构件少量需部分更换,建筑面积6146平方米,占65.46%;三级者,残损严重,主体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如屋顶需揭开,结构构件需修复或更换,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占29.7%。 对于恭王府这所王府来说,有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就是它的正殿被烧毁了。 恭王府的正殿为银安殿,俗称银銮殿,是举行仪式用的。 1921年2月21日元宵节,因为点灯失火,银安殿及东西配殿遗址被全部烧毁,成为一片废墟。 目前,银安殿与东西两侧配殿遗址基本处于自然保存状态,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其进行论证后,将在原址进行复建。 恭王府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多次更换主人,改建、添建时有发生,特别是头宫门外现代风格的砖砌高楼,与恭王府建筑极不协调。 恭王府四周胡同供电线路皆为明线,使用电线杆架设,其中包括高压线,并有变压器三处,这些设备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问题都在修复工作的整体考虑之内。 寻找复原依据是关键 恭王府历经和珅、庆亲王和恭亲王三个时代,目前决定把恭王府的主要殿堂按照清同治光绪时期即恭亲王时代的历史原貌进行恢复。 而那时的恭王府各个殿堂到底什么样,必须搜集历史资料。 由于经过多家单位使用,他们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内部进行了改造,目前除了锡晋斋还保留部分内部装修外,很难寻觅到1937年前恭王府古建筑的内部情况。 以目前正在先期进行修复的多福轩为例。 多福轩是恭亲王的客厅,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恭亲王奕ue844留守北京,被推上第一线与英法方面谈判,谈判的地点就在多福轩。 因为特殊的历史价值,对多福轩的修复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给予了资助。 谷长江介绍说,开始修复多福轩的时候,曾有专家认为,多福轩名称的来历是因为里面满墙贴了福字,要按这个进行恢复。 但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找到了当年辅仁大学1940年年刊上登载的多福轩照片(时为女院图书馆),发现多福轩殿堂正中有屏门,屏门上方和两侧有匾额、对联,墙上挂着十余块有“福寿”二字的大匾,而不是满屋贴“福”字。 此外,当他们开始清理多福轩内部的一些现代装饰时,发现中间开间两扇大门旁边两个窗户用的木材与别的地方不一样,质地、做工都比其它地方差很多。 后来,他们在清华大学资料室中,找到了1937年,梁思成先生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在恭王府进行实测的实测图,一对照才发现,这两个开间原来是门,不是窗户。 又看到了溥仪的七叔载涛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王府中的客厅,或三间或五间,如果是三间就是全敞,如果是五间,是三明两暗。 将这些资料与同治年间样式图对照,复原三扇门的根据更明确了。 这还只是恭王府的一个殿。 对于其它殿的修复,谷长江表示,他们已经定下了标准,尽一切可能寻找历史资料,按资料进行恢复;实在没有资料的,按老专家的意见恢复;既没有历史资料,也没有专家意见的,则保持原样,尽量不留下历史遗憾。 寻找历史资料最重要的是找到过去的老照片。 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拍摄的20余张恭王府照片,但这批照片绝不止这些,谷长江介绍说,寻找这批照片及底版的下落,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此外,他们也在考虑能否找到1900年前后的照片,这些照片比营造学社所摄照片还要早30多年,当时不仅室内装修,室内陈设也会有较好的保存。 还有,当时辅仁大学女院师生手中是否有恭王府的照片,这需要访问他们及其家属,予以收集。 恭王府博物馆2008年前开放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文化部决定恭王府博物馆在2008年正式展出。 这将是全国第一座,也是惟一一座国家级王府文化博物馆。 同时,它也将是全国第一座王府图书资料信息中心、第一座王府文化研究中心。 谷长江介绍说,建立恭王府博物馆,要在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拓展社会功能。 基本思路是一个面,一条线,一个点,点、线、面相结合。 所谓一个面,就是通过恭王府,全面展示中国清代的王府文化,包括王府的沿革、王府的社会生活、王府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个王府的文物、历史资料都在收集之列。 所谓一条线,就是从和珅1776年建和宅开始,展示清朝从最兴盛的乾隆时代,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 所谓一个点,就是展示、介绍恭王府自身。 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所讲:“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我们要通过恭王府,展示清朝的一个历史侧面。 绿化也要恢复到恭亲王那个时代。 根据展览的总体设计,恭王府博物馆将设立全面展示清朝王府文化的基本陈列“清代王府文化”,这个陈列将在修复后的恭王府主殿银安殿内进行。 恭王府其它一些主要殿堂将进行“复原陈列”。 此外还有一些“专题陈列”,比如恭王府最主要的主人恭亲王奕ue844的生平展,恭王府前身“和第”的主人和珅的展览,还有关于恭王府与大观园关系的“京师何处大观园”展览等等。 府内文物今何在? 经过历史变迁,恭王府原有的大量家具、陈设、字画和其它收藏品都已散失,仅头宫门前原有石狮尚在,花园内的山石等文物保存尚好。 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无奈地说,现在恭王府中基本没有文物,只有捐赠回来的溥心畲的60多幅书画。 鲁宁介绍说,恭王府的文物应该从和珅开始。 但和珅被抄家,所以他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恭亲王最后10年没在这里住,而是住到北京西山戒台寺,戒台寺留下了恭亲王的一批家具。 1912年,皇帝刚退位不久,小恭王溥伟就把恭王府内除字画以外所有东西都卖给了日本山中商会。 从1937年所拍摄的照片看,奕ue844的起居室“乐道堂”除内部装修外,已不见任何陈设了。 1913年,日本山中商会把其中536件运到美国拍卖,现在这些文物的图录他们还保留着。 同年,在伦敦又拍卖了221件,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商会自己的门市部零售出去了,总数不详,据说这批文物的清单还保留着。 昨天,谷长江等一行人已经赶赴日本访问山中家族,探寻这批失散文物的线索。 恭王府中原本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的主要殿堂“锡晋斋”就是恭亲王奕ue844专门用来收藏《平复帖》的。 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名帖之一的《平复帖》系西晋陆机手书,后来小恭王溥伟把此帖送给溥仪,溥仪又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解放后,张伯驹将此帖捐献给国家,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 锡晋斋还有东西两个配殿,一个称“尔尔斋”,收藏一般的书画,另一个称“博古斋”,收藏书画以外的其它文物。 早在1936年,经奕ue844之孙溥儒之手卖给外国人的唐韩干《照夜白图》卷,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很难索回。 目前,恭王府管理中心采取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办法收集文物,并制定了文物捐赠奖励办法。 恭王府作为一所大型宅第,始于清代乾隆晚期。 这里为何称“半部清朝史”? 这里最初是乾隆时期权相和珅的宅第。 这处宅第是御赐还是自购或买地自建,目前还未找到证据。 嘉庆初和珅获罪,宅第入官,嘉庆将和珅宅赐与其同母弟庆亲王永璘,是为庆王府。 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不喜读书,只爱游戏和吹拉弹唱。 永璘在作皇子时,就已觊觎和珅的宅第了,把得到“和第”看得比王位还重要。 按清制,朝廷所赐府第,由于世袭递降已和原封爵位不相符合的,可以收回而以它处抵换。 咸丰初年,道光诸子分府,咸丰将此府收回,转赐其弟恭亲王奕ue844,是为恭王府。 奕ue844和咸丰皇帝奕是九个皇子中最受宣宗宠爱的两个。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奕为皇储但又不愿亏待奕ue844,封他为恭亲王。 奕ue844自以为才干比奕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令奕颇为反感,终咸丰朝一直不受咸丰信任。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咸丰逃往热河,令奕ue844留守京师。 奕ue844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翌年七月,咸丰帝卒,奕ue844协助和参与慈禧太后宫廷夺权的“辛酉政变”,剪除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端华之弟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而闻名于中国近代史。 恭王府是否大观园原型? 恭王府一向传闻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写到:“根据目前线索,我很疑心曹雪芹老宅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这所宅院的历史如下:曹家-和珅府-庆王府-恭王府-辅仁大学女部-师大女部。 ”然而很多人认为,和珅之前实难找到可靠的资料证明此园为曹氏小说蓝本。 从对比讲,萃锦园远远不及大观园范围之大,环境之美、景物之多。 大观园原本是艺术创作中的想像,人们希望找到它的现实模型,这种美好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多少家单位使用过恭王府? 奕ue844死后,由其孙溥伟袭王爵。 清王朝倒台后,民国 *** 实行优待皇族政策,恭王府归溥伟所有。 然而为了筹集复辟活动的经费,溥伟及其弟溥儒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 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 解放后,辅仁大学归入北京师范大学,这里一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 “文革”以前,这里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作为办公和教学地点。
2023-07-19 15:53:291

《水经》与《水经注》有啥区别?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水经注》简介 《水经注》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撰。旧传三国时人桑钦著《水经》,郦道元为之作注,名《水经注》。原四十卷,北宋初已亡佚五卷,后人分割三十五卷以足四十卷之数。道元(469?—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历仕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冀州刺史于劲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雍州刺史萧宝夤图谋叛乱,忌恨道元的朝贵奏请派他为关右大使,进行安抚。萧宝夤害怕道元之来不利于己,在他将要到达长安时派兵围攻,加以杀害。 道元好学博闻,广览奇书。足迹所至,大至从长城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他在书中征引的前代和当时地理著作,即达三百七十余种,包括一些南朝人的著述。自序说“访渎搜渠,缉而缀之”,所以很多材料是实际调查所得。《水经》只记载了水道一百三十七条,而郦注却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增加八倍多,注文共约三十万宇,也比经文增多二十倍。 该书以水道为纲,连带叙述流经地区的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塞、名胜、亭障,以及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各方面,还记载了各地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中记录作者所见的碑刻,共三百余块,利用它们作为帮助确定水道流经的依据。道元注意到水道源头的伏流,和故河道之下还有相当多的地下水等现象,对于水源的大小、湖泊的盈竭、水色的清浊、泥沙的堆积、洪水的涨落等水文变化,都很重视。他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地理现象,对每条水道都追溯到可能追溯的最早时期。还记载了各地水利设施近三十处,称颂了许多伟大工程。对于从书本或实际调查都未能弄清的问题,道元采取谨慎态度,表示“未知所从”、“非所详也”,这样的存疑有七十余处。《水经注》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中国以至世界地理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历史和历史地理的资料。《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作为文学作品,也得到很高评价。由于郦道元是北朝人,关于南方水系的记录不免简略,时有错误。 旧本《水经注》经文与注文混淆在一起,字句脱误甚多。清朝学者全祖望(1705-1755)、赵一清(1711一1764)、戴震(1724一1777)分别进行了区分经注的整理校订工作,各自取得良好成绩。后来有人因赵、戴两家整理校订的结果很多相同,因而认为戴震盗窃了赵一清的学术成果,是没有根据的。清末,扬守敬集以往研究之大成,撰《水经注疏》,弟子熊会贞续加补修,极为详尽,是《水经注》研究最为完备之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刊印,极便参览。
2023-07-19 15:53:393

《水经注》是本关于讲什么的古书?

水经注 开放分类: 书籍、古代、河流、注释、专著 宇宙未有之奇书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涿州郦亭(今河北涿县南)人。他生年说法不一,尚难确定。史书仅记载他于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阴盘驿亭(今陕西临潼县东)。他出身仕宦之家,少年时随父官居山东,喜好游历,酷爱祖国锦绣河山,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承袭其父封爵,封为永宁伯,先后出任太尉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颖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他利用任职机会,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区。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道形势,溯本穷源,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以补文献不足,从而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郦道元自幼好学,历览奇书,除《水经注》外,还撰有《本志》13卷及《七聘》诸文,但都已亡佚,仅《水经注》得以流传。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二说晋郭璞撰,一说东汉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经》,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 《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 郦道元为何要为《水经》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正如王先谦所说,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王先谦合校本序》)。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由此说明郦道元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所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 《水经注》是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载水道137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算入,实记2596,倍于《唐六典》之数。 注文达30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对象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 所记述的时间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当代,上下约2000多年。它所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真可谓是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并非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有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侯仁之教授概括得最为贴切:“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水经注选释·前言》)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记大小河流有1000余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所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在人文地理方面,所记的一些政区建置往往可以补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除此以外,小于城邑的聚落包括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约1000处。在这些城市中包括国外一些城市,如在今印度的波罗奈城、巴连弗邑、王舍新城、瞻婆国城等,林邑国的军事要地区粟城和国都典冲城等都有详细记载。交通地理包括水运和陆路交通,其中仅桥梁就记有100座左右,津渡也近100处。经济地理方面有大量农田水利资料,记载的农田水利工程名称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门、石逗等。还记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资料。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所记矿物有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汞等,非金属矿物有雄黄、硫黄、盐、石墨、云母、石英、玉、石材等,能源矿物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此外还有兵要地理、人口地理、民族地理等各方面资料。 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材料。诸如书中所记各类地名约在2万处上下,其中解释的地名就有2400多处。所记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120余处,各种陵墓260余处,寺院26处以及不少园林等。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上这些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惊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它还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居有一定地位。它“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致力于静态”,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仅就描写的瀑布来说,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真是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说《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如此丰富的内容,其价值自不待言。这里仅就历史地理方面来说,就有取之不尽的功效,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末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水经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将其所余35卷,重新编定成40卷。由于迭经传抄翻刻,错简夺伪十分严重,有些章节甚至难以辨读。明清时不少学者为研究《水经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订正了经注混淆500余处,使经注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有的做了不少辑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校勘注疏工作,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与其弟子熊会贞用了毕生精力撰写了《水经注疏》和编绘了古今对照、朱墨套印的《水经注图》,最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有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为今后研究利用《水经注》提供了方便。戴震校勘《水经注》,删去妄增之字 一个多个 ,改正错讹三千多处,补葺阙佚两千多处,足见功夫之深,如段玉裁所说:“凡故训、音声、算数、天文、地理、制度、名物、人事之善恶是非,以及阴阳、气化、道德、性命,莫不究乎其实。” ——《戴震全书》经典片段 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作者介绍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郦道元,字善长,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2023-07-19 15:53:485

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汉赋四大家,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明人辑有《杨子云集》。《隋书·经籍志》有《扬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班固除给后世留下巨著《汉书》以外,他还写了大量的典引、诗赋、铭、颂等文章,在范晔(刘宋)写《后汉书》时尚存41篇,现在除《后汉书》中保留的三篇外,其余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书》中,尤其是《汉书·地理志》中。 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司马相如(公元前179~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扬雄(公元前53 - 18)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世。班固(32—92)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是东汉名儒、东汉著名学者。扶风安陵人。字孟坚。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司马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扬雄,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在辞赋方面,他最服膺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他的《甘泉》、《羽猎》诸赋,就是模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而写的。《广骚》、《畔牢愁》今仅存篇目。扬雄早期以辞赋闻名,晚年对辞赋的看法却有所转变。扬雄关于赋的评论,对赋的发展和后世对赋的评价有一定影响。扬雄在《法言》中还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经书为典范。对于后来刘勰、韩愈的文论,颇有影响。班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其父班彪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才高学博,撰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建武三十年(54)父逝,返里居丧,着手整理《史记后传》,叹其“所续前史未详”,欲竟其业。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西汉一代史书《汉书》。永平五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被捕下京兆狱。其弟班超上书辩白,书稿送至京师。因明帝阅后有赞赏之词,得释。召至京师校书部,派为兰台令史,与其他五位令史掌管图籍,校定文书。次年,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撰《汉书》,自此,专注精力,以著述此书为业,历20余年,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成。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裁。建初四年(79)参加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的诸儒会议,辩论六经今古文同异,以史官兼任记录,编成《白虎通德论》(亦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和帝永元元年(89)、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胜利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作铭辞以记汉之威德。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受牵连被免官。洛阳令种竟借机报私仇,班固被捕。同年死于狱中。善作赋。班固的地理学成就有以下五个方面:1.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先例。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是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开始的。2.开创了政区地理志的体例。班固《汉书·地理志》的结构内容共分三部分。3.开沿革地理之始。班固不仅在《汉书·地理志》中首创了政区地理志的模式,同时也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著作。4.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班固的《汉书》是我国西汉的断代史,其中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尤其集中在其中的《地理志》以及《沟洫志》和《西域列传》等篇目中。5.保存了宝贵的边疆地理资料。班固的《汉书》在《地理志》、《西域列传》等篇中记载了大量的边疆地理资料。文献  原始文献  [1](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4。  [2](刘宋)范晔:后汉书·班彪附固传,中华书局,1965。  研究文献  [3]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  [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1984。  [5]侯仁之主编:中国地理名著选读,科学出版社,1959。  [6]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62。  [7]谭其骧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8]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9]于希贤: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吴树平:班固,百科知识,1980,12,第20页。张衡勤敏好学,博识多能,在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著《灵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疏》。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是他早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作。题材体制均模拟班固《两都赋》,但结构更为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刻切直。如告诫统治者切莫“剿民以□乐,忘民怨之为仇”,警告他们要知道“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如《东京赋》中“濯龙芳林”以下一段,仿照《子虚赋》,按东、西、南、北方位铺写景物,语句清新,颇富文采。《西京赋》中写平乐广场观“角□之妙戏”一段,记述各种技艺的表演,宛如目睹,且是中国古代极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
2023-07-19 15:54:032

王同春有几个后人

王同春有7个后人,其中5个儿子2个女儿。王同春(1852--1925),俗名瞎进财,字浚川,邢台县东石门村人,他是我国近代黄河后套的主要开发者之一。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顾颉刚以及北京大学教授、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对王同春开发黄河后套的事业给予很高的评价。
2023-07-19 15:54:102

北京大学挂有“北京大学”牌匾是哪个门口?每日的参观时间段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北大西门。根据北京大学《关于2014年暑期参观校园的公告》:“7月9日至8月27日,我校实行暑期校园秩序管理模式,校外人员可以登记入校参观。校外人员可持本人身份证或护照在东侧门(地铁四号线北京大学东门站A口向西)有序排队,登记入校。每日准许登记入校的时段是:8时30分至11时30分和14时至17时。排队登记需要一定时间,请耐心等候。北京大学校园参观预约系统实行实名制预约和实名制验证准入制,能够有效安排和管理参观人员流量、参观时间并设置专属通道。社会公众(个人)预约方式有三种:(1)扫码进入“参观北大”小程序进行预约;(2)进入北京大学官方微信。菜单页进入“参观北大”小程序进行预约(。(3)进入预约系统主页按照指引完成预约。
2023-07-19 15:54:213

枣强大营的历史风俗

相传,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丞相比干,曾在大营一带为官。当时此处,遍地荆棘,野兽肆虐,比干贴出告示,励众打猎食肉,将剩下的兽皮收集起来,进行反复泡制,终于发明了熟皮技艺,使生硬的各种兽皮变成柔软的皮张。进而将不同色泽、不同毛眼的皮张分类缝制成衣服,是为裘服。他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遮民,为人乐道。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将狐狸皮熟制后做成袍袄献给纣王御寒的故事,就是比干制裘的佐证。后比干进朝为相,忠言谏君,声望极高。因纣王荒淫无道,听信妲己谗言,被逼剖腹摘心而死。乡民们不仅对比干的忠烈赤诚精神所感动,更为他传授制裘技艺而或感恩戴德。曾于公元前841年在大营村北修“比干庙”一座,以示纪念。比干发明的熟皮制裘技艺,延续了3000年,至今惠及大营与营东一带百姓。皮毛从业者奉比干为裘祖,世代供奉。1994年大营镇政府投资重修比干庙,使之香火不断。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而现在,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化的普及,一个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新兴的高端品牌“裘之都”矗立在这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作为一个高端品牌,我们对原料的选购、服装的设计、产品的制造等给予了最严谨、最认真的态度,因此我们产品的质量严格符合国家标准。品牌产品的风格设计理念定位于各年龄段的群体,为公司的高端女装品牌提供了广大的顾客群体,为公司品牌加盟商以及批发、直销商营造了广阔的利润空间。适时的款式设计、优良的品质管理、专业的营销体制、统一的专场氛围、完善的专业扶持,使品牌致力于引领都市知识女性的时尚穿衣品味;崇尚个性化、多元化搭配而又不失经典的着装理念和服饰文化;倾情塑造:端庄、知性、优雅、纯真的美好女性形象。由于皮草的特殊材质,我们只采取背部的皮草进行加工。每张皮革的软硬、毛色的深浅、花纹的纹路等皆有不同,所以优质皮草的生产至今无法达到工业化规模生产,我们衣服的生产完全为纯手工制作。皮草制作的手法技艺薪火相传三千多年,在如今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充分原料的前提下,历史悠久的皮草技艺将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外,品牌开展各种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并以各种先进有效的品牌推广方式,塑造裘皮、皮革皮草服饰行业的知名品牌。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并与自身古老的制作工艺相结合,品质层层把关,倾力打造以皮革、皮草等女式时尚服装和个性化女装行业中的标榜企业和知名品牌。我们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各地,以灵活合理的经营方式,为海内外所有新老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时尚个性化产品及优质的终身售后服务。时尚是苛刻的、也是挑剔的。 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梦想拥有一种奢华、高贵、时尚、个性又保暖适用的皮革、皮草服装。“裘之都”已经贴心的为您准备好了时刻为您圆梦。
2023-07-19 15:55:217

北大的正门是哪个?

北京大学正门是西校门。北京大学正门是西校门。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北京大学的美育传统源远流长,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20世纪20年代,在蔡元培先生扶持下,画法、书法、音乐、戏剧等研究会先后组建。
2023-07-19 15:55:564

恭王府的轶事典故

恭王府的前身是庆王府,咸丰元年(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统领朝政。慈禧和奕诉发动宫廷政变,彻底剪除了顾命八大臣。慈禧授奕诉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处行走、总管内务府大臣,集军政、外交、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当时的恭亲王府好不热闹,日日宾客满堂,车水马龙。恭亲王调集数百能工巧匠对王府和花园大加整修,终于建成了“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具有巨大历史价值与建筑价值的王府和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京城最精美的王府花园“萃锦园”。权力日盛的恭亲王终于引起了慈禧的猜忌和疑虑。光绪十年(1884年)借机撤去了奕诉的一切职务,让他“家居养疾”。深知慈禧为人的奕诉为避更大祸端,也以养病为由,躲在西山戒台寺隐居长达10年。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经亲政的光绪皇帝重新起用奕诉。但他已年老多病,3年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病故。“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扩展资料: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始建于18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恭王府的前身,就是清代巨贪和珅府邸。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后,权倾一时的和珅,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拆平了明代以来的旧房建新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已是身兼数个最高官职的正一品大员,同时乾隆指婚,将和孝公主许配其子丰绅殷德,于从于是从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大兴土木,新建府邸。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的爱女和孝公主下嫁到这里,成了和珅的儿媳妇,这座王府豪宅已基本建成。在乾隆时代,和珅所拥有的财富无人能及,据民间传说,和珅便是将他的这些巨大财富藏在他这座宅子里的墙壁之中,据史料记载: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而后乾隆死去,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嘉庆皇帝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个职务,并被“赐令自尽”,抄了他的家。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的十七弟永璘庆王,因此和珅府成了庆王府,一直到清末后,这所宅邸才换到奕欣名下,成了恭王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恭王府
2023-07-19 15:56:121

急~谁有侯仁之教授的著作《黄河文化》的电子版?急~

————————超星读书 网 有下载
2023-07-19 15:56:291

在大学里,如果有机会任选三个人为自己上一堂课,你会邀请谁作为讲师?

我会选择邀请马云,鲁豫,撒贝宁。因为我觉得他们三个人的口才非常的好,而且他们三个人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和目标,我非常崇拜他们,所以非常想邀请他们作为讲师。
2023-07-19 15:5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