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娜拉出走后会怎样 不是出走就是堕落吗?为什么?能分析一下吗?

2023-07-20 21:39:13
共1条回复
北境漫步

  鲁迅的《娜拉走后会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2〕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3〕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

  意思,我不过是做诗。”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

  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4〕,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

  是梦。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5〕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

  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6〕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

  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

  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亨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

  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7〕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

  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

  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8〕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

  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

相关推荐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后的结局是什么?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玩偶之家娜拉的来源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克罗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2023-07-20 17:59:391

娜拉出走后怎样?

娜拉出走代表着她的成长以及她心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2023-07-20 18:00:091

娜拉走后的主要内容?

意思是:娜拉的出走就如一个人的梦醒,当人在做梦的时候是幸福的,但假若醒来,面对的似乎只有现实了。娜拉走后的主要内容:《娜(nuó)拉走后怎样》作者鲁迅。主要讲述了“娜拉走后怎样”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扩展资料:娜拉走后怎样的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庄严地声称“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毅然走出家门。1879年《玩偶之家》在欧洲首演,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亦在后来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娜拉走后怎样参考资料来源:河北大学新闻网-娜拉走后怎样
2023-07-20 18:00:221

在中国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

你是不是想问在中国,()提出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是鲁迅提出的。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写了一部著名的戏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剧中的娜拉被身为资本家的丈夫海尔茂玩弄,愤而出走,为此,鲁迅写了一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阐述了女人解放的问题。那么到了现在,娜拉走后该怎么办呢?娜拉在没出走之前,依靠身为银行家的丈夫生活,要是出走了,就要自谋职业,自谋生路————这正是鲁迅所担心的,于是,他提倡娜拉们应该获得经济权利,尤其是在婚后,获得经济地位。鲁迅的原话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妇女解放不是喊口号,也不是随便说说,是要赋予女人经济地位,才算是真正的妇女解放了。
2023-07-20 18:00:361

为什么说出走后的娜拉要么回来要么堕落?

对于娜拉的出走,在“五四”时期,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写过《出走后的娜拉》一文,他说:“离家出走后的娜拉,要么回来,要么堕落”。鲁迅先生为何要这么说呢,难道娜拉没了男人就不能活?首先来看看娜拉出走的原因,她跟丈夫海尔茂结婚生儿育女,一起生活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们表面上一直都是很和谐很恩爱的夫妻,海尔茂爱娜拉,娜拉也爱海尔茂,娜拉甚至感觉很幸福很快乐。但是海尔茂的爱却是虚伪的、专制的。海尔茂是一个名誉至上的人,在他眼中没有比名誉更重要了,包括对娜拉的爱,虽然他平时都昵称娜拉为我亲爱的小鸟儿,小麻雀,但一直以来只是把娜拉当做玩偶,需要的时候拿来欣赏,不需要的时候随手可扔。而戏剧中的娜拉处处都点到她是一个不懂事、不成熟的小孩,我认为她的爱就是有绝对依赖的男人。曾经以为丈夫就是她最好的依赖,在戏剧矛盾冲突加剧时,她才发现自己一直深爱的丈夫竟是个这么自私、虚伪、冷酷的人,才深深意识到自己在家的玩偶地位和附庸地位,以前是父亲的玩偶女儿,现在是丈夫的玩偶老婆,只不过是从小玩偶变成大玩偶。因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全部幻灭,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出走。另外一方面,海尔茂和娜拉的问题也出在价值观不同又不能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上 娜拉的出走,代表着她对女性的觉醒,在这一点上来我是绝对赞同她离开海尔茂的,至少是为女性们争了一口气,甚至觉得痛快。但是遗憾的是,娜拉出走得太晚了,在八年前就应该出走了,就该摆脱父亲的掌控,就应该有意识要努力争取女性的地位。的确,如果娜拉八年前就出走了,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悲剧。对于娜拉的出走,张爱玲有更激进的说法,出走后的娜拉依然只能是男人的玩偶,只不过是从家里的一楼搬到二楼,等到吃饭的时候她还是会下来的。也许吧,以娜拉的性格,出走后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因为她已经顺从惯了,大脑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主见了。而现在我想说的是,婚后已有孩子的娜拉,到底还该不该出走? 首先,我觉得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就没有权利出走。孩子是无辜的,抛弃孩子,不为孩子负责任,就是自私的做法。要知道,没有母亲在身边的孩子就像是被遗弃的小猫小狗一样可怜,况且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没有选对时机投胎。因此,作为母亲,于情于理,娜拉是不能出走的,是不能只顾自己快活逍遥。在这里,我觉得娜拉很悲哀,做娜拉的孩子更悲哀。只要娜拉能够稍微地想一想,自己走后,孩子们该会怎样生活,生病了谁来照顾他们?虽说有保姆,但保姆能够代替亲娘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就能随着出走而泯灭吗?所以,作为母亲,我觉得娜拉是不能这么冲动负气出走的。其次,作为一个妻子,丈夫已经放下骄傲、自尊,低声下气恳求自己留下,就差没跪下了,在道德伦理的角度上来说也不应该出走。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丈夫虽然有错,但试问孰能无过,只要是个人,他就会犯错误,最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娜拉若是能宽恕海尔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的话,或许夫妻两能够重新开始新生活。可是娜拉没有这么做,依然执意要离开,离开海尔茂,离开孩子们
2023-07-20 18:00:431

娜拉出走之后什么意思?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 这是什么意思? 1962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之后,由于他的老友孙冶方的安排,回到经济研究所,分配在政治经济学组工作。这时顾准的思想已经变得很成熟。他后来说过,1952年在上海被免职时,思想还是相当正统的,只认为是被个别人挟嫌报复,并没有想到在制度上有什么问题。后来当了“右派”下放劳动,接触了农民,看到他们与城里官员过的天差地别的生活,联系到党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才有了认真的反思,逐渐意识到夺取政权、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存在一个“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样”的问题。 参考资料:我与顾准的交往——吴敬琏访谈录 娜拉出走以后是什么意思 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的女主角。有关这部话剧的详细内容,你可以去百度看看,那里应该有你想要的答唬,祝你好运! 鲁迅《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之后 -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讲演日期及时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讲演三十分钟。 主办单位及地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鲁迅曾在一九二三年七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在该校兼任国文讲师和教授。 关于讲题和讲演内容:这是鲁迅现存第一篇讲稿。鲁迅通过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剧本《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中的人物娜拉的分析,来阐明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意见。 正文如下: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 娜拉出走后怎么办 看了《玩偶之家》,感触颇多。对于主人公娜拉,我觉得她很伟大,很了不起。别说是十九世纪,就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能像娜拉那样做的女性也极少。因此,我认为她是个伟大的女性形象。 娜拉为了找到自我,为了了解那个难以了解的社会,她终于出走了。她要去学习,去思考,究竟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宗教。娜拉走了,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孤身一人走到她从前的老家去了。 娜拉为了救身患重病的海尔茂,只好背地里假冒父亲的签字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债,陪同丈夫去意大利住了一年。此后,她又瞒着丈夫挣钱偿还债务。可当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信,知道了真相后大发雷霆,咒骂娜拉做出丢人的事,当事情又发生戏剧性变化后,海尔茂又改变态度,对娜拉说:“你在这儿很安全,我可以保护你,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但是,这时的娜拉脑子已经很清醒,她已看出了海尔茂可憎的面目,不再相信海尔茂,不想再当海尔茂的“玩偶老婆”。 娜拉出走后会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她会是积极向上的一位女性,她决不会堕落。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她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去斗争。凭着她的努力和勤奋,她个人的生活决不会有问题。在她还没出走前,她为了按时准期还债,瞒着丈夫想尽办法挣钱,即使累得不得了也毫无怨言,就这样苦苦熬了七年。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她都能凭著自己的努力还清债务,还有什么困难她不能解决呢?连她丈夫的资助她都不愿接受,她还会接受别人的资助吗?她不会再依赖任何人,她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社会里闯荡、去学习、去寻找,了解究竟何为法律,何为宗教,去弄清楚,到底是社会正确,还是她正确。正像她所说的:“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此时的娜拉不再是丈夫的“玩偶”,已由一味依赖别人的女性变成一位敢作敢当,最后要求独立的女性。 娜拉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多么了不起啊! 问:“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怎么解释 娜拉走后怎样? 社会问题剧的繁荣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早期问题小说的勃兴。茅盾的小说《虹》中,主人公梅行素无疑带着娜拉的影子,她为挣脱不合理的婚姻和家庭的枷锁,奋而出走。巴金的《家》中,男主人公觉慧则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男性娜拉形象。 与此同时,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等一大批女性作家的也渐渐崛起,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五四”新女性的个性解放要求,这也是对“易卜生主义”所激起的个性主义浪潮的一个有力回应。领军人物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不再是爱情生活的奴仆,而是始终处于可以主动取舍的地位,显示了面对男权世界、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这是娜拉离家出走前的名言,这句话曾激发过许多普通女性效法娜拉出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讲师赵东梅告诉记者,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周璇,她公开宣称,“立志要做娜拉那样的人”,她因此离开了一起生活9年的丈夫,踏上了演员的道路。胡适的《李超传》中所描写的四川女子李超,反抗包办婚姻,逃出家庭的控制也是现实中的真实描写。 就在所有人在效仿、在呼吁“像娜拉那样出走”时,鲁迅却站出来给这股热潮泼了冷水。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易卜生未曾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地位,娜拉出走以后“或者哗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同时警醒大家,“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认为,妇女只有获得了与男人相等的经济权和社会势力才能真正得解放的结论,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青年指出了一条需要“深沉的韧性的战斗”的道路。 其实,鲁迅早于1907年就作为第一人在《河南》杂志上对易卜生及其作品颇进行了一番评论和褒奖。只不过当时得到的响应远不及11年后《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认为,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主要在于个性主义:人的个性、妇女解放、社会批判者,这都是鲁迅考虑到的中国知识界所普遍缺少的东西。正因为此,鲁迅的创作也是向社会发出一种声音,向社会主流说不,告诉人们怎么从这种主流生活方式和态度中解脱出来,活出自己的意义。 鲁迅还在随后创作的《伤逝》中,形象地展示了经济基础对于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决定作用,对一味乐观于娜拉潇洒出走者如当头棒喝。而郭沫若在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写的《娜拉的答案》《“秋瑾史迹”序》中也阐示了他的态度,“我认为秋瑾所走的路正是《娜拉》的答案”。 1928年3月20日,易卜生百年诞辰。《大公报·文学》为此发表《易卜生诞生百周年纪念》的长文,对易卜生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极其局限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评价。此时,易卜生的作品尤其是娜拉在中国知识界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可以参考一下百度百科里词条“娜拉”baike.baidu/view/257249 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写的一篇文,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知道娜拉出走代表什么。 娜拉是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话剧里女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了“玩偶”的地位最终自我觉醒。而《玩偶之家》的结局,就是娜拉走出了那个家门,然后就没有了。 易卜生的这幕话剧传到中国,在当时男权依旧鼎盛的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在社会中呼吁,宣传女性解放的一些思想。鲁迅在北京女师大作的演讲《娜拉走后这样》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个演讲中,鲁迅以其一贯的敏锐,发现了隐藏在出走背后的问题。娜拉出走,获得了解放,解放之后呢?生活还是要继续。鲁迅略带着悲观地提出,没有经济独立的娜拉,出走后要么沦落,要么就是重新回到被控制的玩偶之家里。并且进一步提出,在现实的社会中,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 尖锐的而现实而悲观的鲁迅! 娜拉走后怎样,也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女性盲目出走的一个提醒,用阴郁的现实警醒盲目的人。 鲁迅的很多文章都这样,浓厚的阴郁,然而很现实,让你不能不思考。 在鲁迅后来的一篇小说《伤逝》中,鲁迅描写的子君就是一个出走后的娜拉,《伤逝》也是一篇充满悲伤的作品。 此外,娜拉走后怎样,也有研究者认为与当时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有关。 《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该怎么办,似乎是 看了《玩偶之家》,感触颇多。对于主人公娜拉,我觉得她很伟大,很了不起。别说是十九世纪,就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能像娜拉那样做的女性也极少。因此,我认为她是个伟大的女性形象。 娜拉为了找到自我,为了了解那个难以了解的社会 娜拉出走之后1000字续写 娜拉出走之后,预示著女性地位的崛起 鲁迅爷爷说过娜拉出走后要么回来,要么沦为娼。 有独立意识,还要有独立的技能。 《娜拉出走之后》这剧本是谁写的? 剧本是谁写的?15分钟前检举匿名网友14次浏览全部回答(1)3分钟前检举背时_的娃儿4级鲁迅 查看更多答案>> 采纳哦
2023-07-20 18:00:491

娜拉走后会怎样 鲁迅 赏析是什么?

娜拉走后会怎样鲁迅赏析是:开篇指出关键问题:娜拉走后怎样?首先提出假设娜拉怎样可以不走,分析得出娜拉出走的必要性。随后又以三种情况总结娜拉出走之后会面临的困境:堕落、回去、饿死。接着指出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是掌握经济权,而女性掌握经济权需要的是经济制度的整体改革。最后点明,除却追求解放的女性需要努力之外,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社会整体风气的改良。《娜拉走后怎样》原文节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2023-07-20 18:00:561

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样了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 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  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二、 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三、 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从一开始对爱情的绝望,到最后对自己人生的觉醒,娜拉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以她的出走标志着她的觉醒。四、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  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然后娜拉走后,究竟能不能活下去,活得怎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数个娜拉走后,又会怎样?!  剧本没有告诉读者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只是用“娜拉出走”这一象征性的举动结束全篇,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文学毕竟是文学,文学与现实相关联,但文学家毕竟不是社会学家。五、 “娜拉形象群”分析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每一个娜拉又都有各自的同于不同,她们所反映的无非是妇女的觉醒,女权运动的促成。可以对这一类形象进行一个总的概括总结,对女性文学进行探讨。  总结: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要求人权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娜拉最终的出走,震撼的不仅仅是剧中的那个傀儡丈夫海尔茂。
2023-07-20 18:01:111

娜拉的出走为什么是出走?

娜拉的出走是易卜生的代表作里的内容,是出于反抗宗教和旧的道德束缚,也是为了报复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名声、地位的自私的海尔茂,反映了娜拉女性意识的觉醒的一个出走事件。娜拉的出走出自于易卜生剧本《娜拉》(也译为玩偶之家)。在本剧中,娜拉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通过觉醒后的出走,彻底转变了自己人生的经历。在娜拉出走之后,尽管前途未卜,但娜拉勇敢追寻了她所追求的自由和独立,以至于在许多国家,娜拉都成为妇女追求解放和平平等的一个象征。娜拉的出走的剧情简介。在本剧中,娜拉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柯洛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娜拉的好友)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2023-07-20 18:01:461

娜拉出走后怎么办

看了《玩偶之家》,感触颇多。对于主人公娜拉,我觉得她很伟大,很了不起。别说是十九世纪,就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能像娜拉那样做的女性也极少。因此,我认为她是个伟大的女性形象。 娜拉为了找到自我,为了了解那个难以了解的社会,她终于出走了。她要去学习,去思考,究竟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宗教。娜拉走了,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孤身一人走到她从前的老家去了。 娜拉为了救身患重病的海尔茂,只好背地里假冒父亲的签字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债,陪同丈夫去意大利住了一年。此后,她又瞒着丈夫挣钱偿还债务。可当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信,知道了真相后大发雷霆,咒骂娜拉做出丢人的事,当事情又发生戏剧性变化后,海尔茂又改变态度,对娜拉说:“你在这儿很安全,我可以保护你,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但是,这时的娜拉脑子已经很清醒,她已看出了海尔茂可憎的面目,不再相信海尔茂,不想再当海尔茂的“玩偶老婆”。 娜拉出走后会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她会是积极向上的一位女性,她决不会堕落。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她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去斗争。凭着她的努力和勤奋,她个人的生活决不会有问题。在她还没出走前,她为了按时准期还债,瞒着丈夫想尽办法挣钱,即使累得不得了也毫无怨言,就这样苦苦熬了七年。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她都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还清债务,还有什么困难她不能解决呢?连她丈夫的资助她都不愿接受,她还会接受别人的资助吗?她不会再依赖任何人,她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社会里闯荡、去学习、去寻找,了解究竟何为法律,何为宗教,去弄清楚,到底是社会正确,还是她正确。正像她所说的:“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此时的娜拉不再是丈夫的“玩偶”,已由一味依赖别人的女性变成一位敢作敢当,最后要求独立的女性。 娜拉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多么了不起啊!
2023-07-20 18:02:051

娜拉出走后怎样 读后感

娜拉出走后怎样 读后感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几乎无人不知,那是一个女性自由的题材,很受当时女性的推崇,不料易卜生却淡淡的说:“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一、生存方面娜拉离家出走后遇到的头等大事应该是生存问题。她当初凭着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愤而摔门离去,再加之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绝对没有做那么周密的打算,想必也就是带几件换洗的衣服而已,但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断定她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她是有勇气有能力的,这可以从她救治丈夫一事上可以看出。海尔茂劳累致病,娜拉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瞒着他向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送丈夫去国外疗养,当时,到银行借钱必须以男人的名义,而娜拉的父亲病危,她就在借据上伪造了父亲的签名。这种作法在当时是触犯刑律的。虽然海尔茂疗养回来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但娜拉为了偿还债务,却历尽艰辛,甚至在夜间偷偷地做抄写工作来还债,始终不愿将自己所做的事告诉丈夫。由此可见娜拉并非“折翅的天使”,并非不堪一击的千金小姐,她有勇有谋,且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牺牲;她能放弃上流社会的虚荣,用自己的双手担当起责任,可见当她失去的庇护之后,还是有能力解决生存问题的。在这一点上,安娜做的很好,她靠写作养活了自己及孩子,尽管有时为了钱,也写一些取悦于社会、他人的文章,但她毕竟取得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二、 性格方面娜拉有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善良多情的一面,同时也有倔强和不屈服的一面。借钱和签字的事已经反映出了她的刚强和勇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乞求,而是勇敢承担责任,正视现实,并且尖锐地谴责资本主义的荒谬的法律。剧本最后,娜拉在现实生活的教育下,逐渐弄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她真正认识了海尔茂的虚伪面孔。这时她明白丈夫过去并不是真爱她,只是把她当作玩物,八年来她只是跟陌生人共同生活,现在再也不能呆下去了,她必须出走。当海尔茂企图用法律来约束她时,她勇敢地进行了辩护,她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她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海尔茂企图以母亲和妻子的责任来阻止她时,她回答说:"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那就是"我对自己的责任"。当谈到宗教的时候,娜拉说:"不瞒你说,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这些话不仅表明娜拉对当时社会的抗议,同时也反映了她为了追求真理不屈服的一面。易卜生在事件的进程中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现实展示在娜拉面前,她被迫走向绝路,曾决定自杀。当她认清了自己奴隶地位以后,她觉醒了,变自杀为寻求新生,她毅然绝然地从这个"玩偶之家"中出走了。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娜拉是一个开朗活泼、勇于追求真理,刚毅果敢的女性。这一性格会使她在生活中不断受益。
2023-07-20 18:02:151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 这是什么意思?

古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个人彻底和以前的环境隔离开之后,为了生存是会想尽办法活下去的。出走之后,我觉得可能有四种结果:勤奋图强成为自己主人、消极坠落成为别人的奴隶、随遇而安无为而活、回到家来继续以前的生活苦闷一生。
2023-07-20 18:02:233

为什么娜拉出走后回来会死在冷宫?

娜拉逃出去之后,就去到了一个港口,想谋一份差事,可是当时对于女性的歧视很严重,工头就驳回了她的请求,娜拉走投无路了,只好逃上一艘船,这恰好是艘去英国的船,到了英国之后她就逃下船,又上了另一艘船,好巧不巧的事这是一艘去往中国的船,经过了3个月娜拉终于到了中国,因为很难从船上偷到吃的,所以娜拉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一下船就踉踉跄跄的去到了一个烧饼摊,可是还没到就晕倒了,这时朝中一位大臣路过了,看见了甚是心疼就带回了家,转天她就醒了但是极其虚弱,下人不忍心就给她吃了17个死面棒子面窝头,她吃饱了就往外逃,这时光绪皇帝到此慰问朝中老臣,正好被撞见,光绪皇帝一见到娜拉就甚是喜爱直接就给纳入了后宫,没过多久就翻到了她的牌子,那几日更是宠爱,后宫的娘娘们看后心声妒忌就合伙想除掉她,在1881年后宫们的计划得逞,她把皇上最喜欢的花瓶和几件古董全部打碎,皇上大怒直接将她打入冷宫,后来她就在冷宫凄惨的活着,之后一位娘娘在她的饭里下了药,在1882年娜拉就惨死在了这偌大的冷宫之中。 至此全剧终
2023-07-20 18:02:291

娜拉出走之后,要么堕落,要么归来

墨尔本有个女人和她前夫刚刚结束长达三年的财产分割诉讼,昔日的恩爱夫妻为一个古董花瓶打得头破血流。两边的律师摩拳擦掌,怂恿自己的客户争到底。 最后丈夫获得了花瓶的所有权。他刚走出墨尔本地方法庭,就叫住前妻,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花瓶摔个粉碎! 三年的焦灼时光,无数失眠的夜晚,外加巨额律师费,只为听到这么一声脆响?婚姻结束的时候,有些偏执的前任可能变得比驴还蠢。 这个狭隘的前夫气不过:“为什么离婚的是我,为什么被抛弃的是我”?他花费巨资,就是要在前妻面前摔了这个古董花瓶,好让她心塞。那个女人说,就在那一刻,她对前夫的最后一丝温情消逝了。以后大家各自安好,不必相见。 可能是类似的事情见多了,我有个做律师的朋友宁可为杀人犯代理,也不愿意再接受与家庭法相关的离婚案例。 用他的话说:“最差的杀人犯也有人性的一面。而形形色色的离婚案里,透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恶,让我每天都怀疑人生。摔花瓶的那个变态还不算过分,最可气的是那些缺乏人性的家暴男,经常气得我睡不着觉!” 在他们那个位于墨尔本中心商务区的律师事务所里,家庭法部门是最赚钱的部门,合伙人的分红让人眼红。可他还是“挥手自兹去”,没有丝毫留恋。 现在他专攻刑事案件,不打离婚官司。这意味着他得从初级律师做起,收入锐减,可他觉得值得——至少可以拥有一夜好眠。 他告诉我,很多家暴男不一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脸横肉,凶相毕露,就像《水浒传》里的镇关西那样。恰恰相反,很多家暴男风度翩翩,堪称一表人才;而且能言善辩,魅力逼人。 很多次跟家暴男初次接触的时候,他都困惑不已:有没有搞错?这个谈吐迷人的男子真的像妻子诉状里描述的那么不堪吗?难道这人有两幅面孔,理性大度的一面给外人看,最不堪的一面留在家里? 很不幸的是,真相确实如此。家暴男喜欢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他们的真面目往往暴露在妻子的诉状里: 妻子要求家务分担,他们置之不理。妻子要求平等沟通,他们认为是对抗。妻子要求经济共享,那简直是白日梦! 在他们眼里,妻子不需要有独立思维,照他们的吩咐默默地干家务活儿就是了。做好了,无非是从他们嘴里得到一句不咸不淡的夸奖:“我老婆真能干!” 听起来就像鲁迅的《阿Q正传》:“阿Q真能做!” 他就像是家庭这个小小王国里自立的王,享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而且只享受权利,无需尽义务。 兔子急了也会咬人,阿Q也想过几天风光舒心的日子,一直在默默奉献的妻子们也有爆发的那天。家暴男们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觉醒和反抗——就像一只狗舍不得丢掉它的肉骨头一样,他们舍不得过去那种颐指气使的好日子。 为了恢复对妻子的控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暴力;家庭暴力不光是挥动老拳,也包括言语侮辱、贬低人格、经济控制等冷暴力。 温顺的妻子是家暴男眼里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飘》里面农场主们精心驯化的家奴一样。家奴怎么可以要求平等和尊严? 这种极端自私的想法是家暴者的核心思维,深入其骨髓。思想决定行动,性格决定人生。家暴绝非一时起意,因为拳头受制于大脑;因此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没有中间值。 如果觉醒之后的妻子执意要离开,这种暴力会直接升级。他们的思维方式简单粗暴,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掉它。不管它是一个花瓶,还是执意要逃离的前妻。这里没有错别字,前妻和花瓶,在家暴男的眼里都是“ 它 ”。 据澳洲反家暴中心最新的统计资料,全球每天有超过百名女性被家人杀害,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施暴者是她们的伴侣。有的是现任,有的是前任。这个世界荒唐不荒唐?原来女人们最危险的地方不是荒郊野外或者暗黑小巷,而是自己的家,自己那个原本用来遮风挡雨的地方! 中国有位“56岁逃离家暴自驾游”的女人苏敏火了。许多媒体持续报道她露营生活的点滴,大家都以为她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着实替她开心。然而最新消息是,离家出走的苏敏近日又回归家庭,继续心甘情愿地做贤妻良母。 看到这则后续报道,很多人愤怒又失望,我也一样。苏敏大概不知道,她已经将自己置身于日复一日的危险之中。如果她能看到上面的文字,也许她会多少了解一点家暴者的不可救药, 不再用自己的余生去充当一剂没有疗效的解药 。 鲁迅在《娜拉出走以后》一文中预判到这个反转,他说:“离家出走的娜拉们,要么堕落,要么归来。” 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女人很难有经济独立的机会和能力。为了生存,她们要么堕落卖身换取面包,要么回归那个像魔窟一样的家庭。 离家出走之后的苏敏其实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她曾经代表了一种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简直可以称为现代女性独立的符号。有这个人设加身,苏敏至少可以拿到足以让她谋生的商业代言。 是什么让苏敏又回来了?只有苏敏知道。 也许她还对前夫心存幻想,也许她觉得照顾家庭就是她的人生宿命,也许她出去逛了一圈,发现外面的世界不过如此。家里无论如何“闹心”, 如何压抑,终究是她熟悉的舒适圈。她回到家里,继续任劳任怨地洗衣做饭打理家务;而吝啬的老公依然死死攥着他那4000元工资,不肯和苏敏分享分毫。 苏敏的事情终究是她的家事,别人再看不惯,也无权指责。比起许许多多还在差劲的婚姻中挣扎的女性,苏敏已经算得上勇敢无畏。苏敏的出走,曾经给了许多纠结的女性一点点希望;然而,苏敏的回归,又让这些女人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追随苏敏的步伐。 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带给每个人新的一天,不偏不倚。 明天的苏敏,可能还会出走,可能继续呆在家里。这是个无解的谜题,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 健康世界的人有一天会沦落到医院的手术室,沉浸在爱河的情侣也许会对簿公堂。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普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大多可以慢慢化解亲密关系结束带来的伤痛,开始新的人生。 我只希望,苏敏能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选择的能力。如果这个家还能容纳她 曾经自由过的灵魂 ,她自然可以一直留在那里;如果她不过是重蹈覆辙,又回归到习惯已久的受害者模式,我衷心希望她有勇气——为了自己,再次出走。 太多善良的女人,“错就错在太爱你,错就错在不知珍惜自己”。余生尚有时日,我希望普天之下千千万万个如苏敏一般的善良女人,“珍惜你自己”, 让你的善良带上锋芒 。
2023-07-20 18:02:361

关于《玩偶之家》的故事梗概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潜在矛盾暴露出来,并产生激烈冲突,从而完成主题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剧本结构紧凑,情节集中。全剧采用追溯的手法,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2023-07-20 18:02:444

娜拉出走以后,孩子怎么办?

《亲爱的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在晚年写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合集,本文将要分析的故事是其中第四篇小说《沙砾》的故事。这是一个现代版的《玩偶之家》,讲述了“娜拉”出走以后的故事。这篇小说以儿子的视角,讲述了母亲追求自由与激情,在离婚之后发生的种种故事。 显然母亲没有认清生活现实:离婚后,她坚持把姐弟俩带在身边,而她又没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赚钱养家;情人尼尔是一个极没有责任感的人,根本不会帮她照顾孩子。这就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因为母亲无能无力、尼尔的自私、懦弱,造成了姐姐卡萝溺死的惨剧。 姐姐卡萝心心念念过去的生活,做出种种举动,想让母亲回心转意,最终以死的代价,让母亲意识到她追求激情的荒诞不经、尼尔的极不可靠,将母亲永远拉回到--如沙砾般硌人的--现实生活中来。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这篇小说:尼尔是镇上新建的夏季剧场的演员,他的处事哲学是“ 无论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礼物。 ”--极自由、随意,这是吸引母亲的特质。他做表演只是为了能在自己身上发掘出什么。他大学退学,在学校里做过表演,喜欢“抛下自我,与其他人融为一体”。后来,因为“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他陪朋友试戏,偶然得到了这份小镇上的演员工作--他人生没有目标,活的很虚幻。 他扮演的是《麦克白》里的鬼魂班柯,一个观众看得见的鬼魂版本。--班柯知道皇帝即将被麦克白暗杀,但他选择冷眼旁观, 隐喻尼尔将来对卡萝溺水,冷眼旁观。 他原本就打算在镇上过冬,找到了一座拖车房,得到了装修剧院的工作,能帮他支撑到次年春天,这是他 愿意考虑的最远的未来 。他热衷于讨论美国人和原子弹、越南战争的话题。夏季剧场在当时是个新生事物,父母都赞成“艺术”,母亲尤其积极,因为她有更多的时间。 她忙于各自为剧院的募款活动,还做志愿者。她开始变了,年轻漂亮的她,也开始像演员一样,打扮率性、随意。 父亲是一位保险经纪,长时间出门在外。他看到母亲变的那么漂亮,和剧院的人在一起那么相配,感到很骄傲。然而母亲却觉得父亲“不艺术”,会在剧院朋友面前难为情。 父亲发现了母亲的不忠,他“哭了,一整天都在家里跟着妈妈,不让她走出自己的视线,拒绝相信她。”而母亲告诉了他一件令他感觉更糟的事,小儿子是尼尔的,她很肯定,她有记录。 父亲不哭了,他得回去工作。 夏天的时候,母亲带着一双儿女和家里的小狗,离开了镇上带草坪的大房子,搬到了尼尔的拖车房里,就在乡下的马路边上,一个沙砾坑旁边,也许是某个房子的地基。 母亲时常哈哈大笑,“因为她很高兴摆脱了和镇上那座房子有关的一切,街道,丈夫,她过去的生活。” 她也哭过,但她说“也许是 这辈子第一次,真正有了活力 。”她感到仿佛获得了一次机会,她的 人生重新开始了 。 --母亲开始追求理想。 她告别了那些银器,瓷器,花园,书架上的书。现在 她要生活,而不是阅读 。她把衣服留在壁橱里,把高跟鞋留在鞋架上,把钻戒和婚戒留在梳妆台上,把丝绸睡衣留在抽屉里。 姐弟俩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他们住在高大的房子里,房间里贴着壁纸,现在他们睡在拖车房里,两张很窄的上下铺小床。 他们刚搬过去的时候,姐姐卡罗总是给弟弟说以前的房子的事,努力让他想起过去。当他想不起来时,她就很生气。-- 姐姐卡罗很怀念以前安稳的生活 。 小狗也变了,时不时杀死松鼠或老鼠。这让卡罗很苦恼。尼尔开导她,说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消失不见了,它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卡罗说,她不会消失不见,她会永远照顾它。--这段对话暗喻将来母爱的力不从心、父爱的消失不见、尼尔的见死不救。 卡罗不得不和乡下孩子做朋友,还得和镇上原来的朋友做些必要的解释,中断了正在学的游泳课。每天在路边等她放学回家的只有小狗。弟弟没有上幼儿园,因为妈妈没有车。他等着卡罗放学回家和他一起玩,母亲也经常和他闹着玩。--弟弟有母亲陪, 卡罗的感受被母亲忽视了 。 卡罗并非一直不断地表现不满,她太渴望给人留下好印象了。她喜欢别人喜欢她,搅动房间里的气氛,让人快乐。冬天的时候,卡罗做了2次“恶作剧”。她把小狗藏在大衣里,早晨坐校车到学校时,她带着小狗去镇上原来的家里,那里离学校不远。她把小狗放在门廊里,门廊没有锁。卡罗被母亲盘问,“你想去和爸爸住在一起吗?”她否认了。-- 卡罗太想让母亲回家了 ,父亲依然在等母亲回来。 母亲和尼尔的浓情蜜意,从夏天一直持续到冬天。直到发生了一件事,让母亲开始看清尼尔的为人。 有一天母亲带着弟弟去取信,结果发现了一只狼。她很恐慌,要求尼尔买把枪,以保护孩子们。然而,尼尔认为不必担心。 姐姐卡罗和母亲都对尼尔提出了质疑,母亲甚至头一次嘲讽尼尔,最终尼尔也没有去买枪。 尼尔周末在家里要抽很多大麻烟,卡罗有时候会去烦他,让他给她抽一根。有一次,他给她抽了。母亲知道后,非常惊恐,但没有吵闹,求他下车别这样了,卡罗的父亲会把她带走的。圣诞节后,姐弟俩被安排每个星期六去见父亲。母亲每次都问他们过得好不好,当然好,但卡罗的语气表明,那不关妈妈的事。 后来父亲去了古巴度假,这让母亲惊讶又赞许。但他回来之后,得了流感,久治不愈,与孩子们的见面终止了,本应在春天恢复见面,但一直没有。-- 父亲有了自己的生活,抛弃了孩子们 。 雪一直下,沙砾坑里积满了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那里成了一汪小湖。卡罗去乘校车时不得不绕着坑缘走,她问母亲能不能在里面玩耍,母亲说别发疯。母亲对这个湖很紧张,认为它很深,很危险,尼尔则认为水不深,卡罗认为边上不深。 母亲让孩子们离那个地方远点,还认为应该让小狗也远离那个地方,尼尔说那不是问题,因为小狗会游泳。 母亲开始经常说“妈的”,比尼尔说的还多,语气更加恼怒。 一个星期六,尼尔躺在沙发床上抽大麻,姐弟俩看完电视,被打发到屋外,和小狗一起,四处跑跑。小狗领着他们来到沙砾坑旁边。 过了一会,卡罗指挥弟弟去给妈妈报信,说小狗掉水里了, 卡罗担心它会淹死,她会去救它。 他仿佛看见姐姐把小狗抛进水里,然后她纵身一跃,跳进水里去救它。 弟弟想着尼尔说过狗淹不死,他不理解姐姐的做法,因此没有立即急于告诉妈妈,而是走回去,并在门口等了一会,等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母亲在某个时刻打开了门,出于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对尼尔大喊大叫,想让他去就卡罗。然而尼尔只是不停的安抚她。这不是母亲要的,她挣脱开他,跑出门去,尼尔只是低头看他无助的脚趾。母亲没有跳进水里,也没有因此早产。在卡罗的葬礼后的10天左右,她生下了一个男孩,被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 女儿的死亡,导致她的疯狂。 母亲不得不恢复过来 ,她要照顾剩余的两个孩子。她回到剧院重操旧业,有了一份真正的工作,当上了业务经理,常年工作。--母亲终于不再理想化,直面生活。尼尔离开了 ,没有出席葬礼,也没有见新生儿,只留下一封信。新生儿很像父亲,父亲什么也不说,对两个孩子一样好。 父亲认为责任不在不母亲,他像母亲一样,需要重组,他得到了,现在很幸福。后悔无益。但他和第二任妻子一直没有孩子。-- 父亲为自己追求激情,抛弃孩子,感到内疚。 母亲后来曾回到沙砾坑那里,发现那里盖起了时髦的房子。她提起那里的房子时有一丝鄙夷。-- 她鄙视自己的过去。 曾经的弟弟长大了,一直纠结于姐姐的死。尼尔后来联系了他,他决定跟生父见面弄清真相。尼尔告诉他,当时他吸了大麻,而且也不会游泳,所以没有去救卡罗,还劝他不要自责, 忘记过去,开心就好。 弟弟认清了生父尼尔不负责任的本质,从此跟他的生父再也不见,而姐姐卡罗当时跳入湖中的画面,永远留在了他的脑海中。 娜拉出走以后,获得了精神世界的满足,孩子的现实世界却轰然倒塌。成人可以很快地适应现实世界的变化,孩子的心灵却是脆弱的,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世界的变化。 娜拉只有比以前更爱孩子,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耐心地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化,才能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至于崩溃,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金钱来保障孩子的生活。 娜拉们追求理想和养育孩子之间,永远存在“敌进我退”式的敌对关系。这让每一个娜拉们在出走之前,都要慎重地思考--出走之后,孩子怎么办?
2023-07-20 18:03:161

问:“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怎么解释

就是指娜拉离开这里之后,要么是随着红尘堕落,要么就落叶归根,因为她命中注定了这种格局。1、出处、作者:娜拉出走出自于《玩偶之家》 作者易卜生,挪威剧作家。2、简介:《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有关妇女问题的杰作,也是代表了他最高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作品。剧本描写女主人公娜拉为了替丈夫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人借钱。8年后,刚当上银行经理的丈夫海尔茂决定解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而柯洛克斯泰正是当年的债主,债主写信给海尔茂发出威胁。海尔茂知道后,深怕此事影响其前程和名誉,怒斥娜拉是“撒谎的下贱女人”,坏了他“一生的幸福”。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柯洛克斯泰的旧情人)的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后,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称她是自己的“小鸟儿”、“小宝贝”,宣称自己已经“宽恕”了妻子。但娜拉已看透了海尔茂的极端自私和虚伪,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他的玩偶,不再信任他,果断勇敢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3、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解释:1923,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易卜生未曾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地位,娜拉出走以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同时警醒大家,“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认为,妇女只有获得了与男人相等的经济权和社会势力才能真正得解放的结论,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青年指出了一条需要“深沉的韧性的战斗”的道路。  鲁迅还在随后创作的《伤逝》中,形象地展示了经济基础对于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决定作用,对一味乐观于娜拉潇洒出走者如当头棒喝。
2023-07-20 18:03:243

鲁迅认为解决娜拉走后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鲁迅认为解救娜拉走后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个社会,不要畏首畏尾,而且要有勇于担当。
2023-07-20 18:03:4414

鲁迅说的“罗拉是出走了”这个罗拉说的是那个人物?出自哪里?

你说的应该是“娜拉出走了”鲁迅先生在一九二三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了《娜拉出走之后》(楼主你可能是听错了)娜拉是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潜在矛盾暴露出来,并产生激烈冲突,从而完成主题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剧本结构紧凑,情节集中。全剧采用追溯的手法,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然而鲁迅先生为民主革命时期狂热的妇女解放运动做了冷静的分析,认为,在全社会尚不认同女性独立,上不承认女性地位的大环境下,女性出走,脱离家庭,很可能只有两个下场——回归或者堕落。因此在他的小说《伤逝》中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涓生与子君的确是从昏睡的梦境中清醒了,然而觉醒仅仅是斗争的开始,他们醒后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这个目标似乎对他们也并不重要。现实主义作品的伟大之处便在于此——关注现俗,指明并试图解决其弊病。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样诠释爱情:“人的本质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以自由为前提,人被判定为自由,必须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或者柏拉图式的爱情或者自由主义者的爱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朝夕相随、生死与共。爱情为什么会干扰自由,或许是因为简单的情欲吧。很多人愿意为了爱情而失去自由,小女人情怀其实无可厚非;好多大老爷们叫嚷着孤独,那不正是驴子渴望马轭的哀鸣吗?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时代的青年们所热烈追求的生活理想,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当时的这类作品,大多致力于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斗争过程,并往往以自主婚姻的实现作为结局。但鲁迅的《伤逝》却以悲剧收场,而且不是一般的恋爱悲剧,而是自由恋爱成功之后的婚恋悲剧。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相爱的过程中,尽管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挠,但他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子君的态度尤其坚决。面对父亲和叔父的反对,她坚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正是靠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态度,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碍而结合,实现了婚姻自主的理想。但涓生和子君婚后的“安宁和幸福”并未维持多久,他们的爱情悲剧恰恰发生在恋爱成功,婚姻自主之后不久。首先来临的打击是涓生被解聘。失去职业后,他们的生计成了问题。虽然他们尝试用其他办法“来开一条新路”,但都没有走通。这使他们的爱情生活蒙上了阴影。加上结婚后,子君以为追求的目标达到了,便日渐沉浸在小家庭琐碎的生活中,不再去上进了,变成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家庭主妇,甘愿做靠丈夫养活的附属品。实际上,子君尚未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停止了追求。软弱而自私的涓生在感受到婚后生活的平庸和生活的压迫时,只想着“救出自己”,并自欺欺人地把抛弃子君作为自己“向着新的生活跨出去”的第一步,结果是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并未真的跨入新的生活,整日在悔恨与悲哀中消磨着生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的破坏与迫害,也与他们本身的弱点——如软弱、自私、目光短浅和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等有关。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意义在于,它启示人们:在一个不合理的社会中,单纯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在为社会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个性的解放和个人婚恋的幸福。因此小说的现实意义可见一斑~~希望楼主满意~~
2023-07-20 18:04:153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后的命运?

辩论赛通常要确定主要攻击点并猜测对方攻击点做出准备你不妨逆向思考娜拉不该出走为什么然后根据你设想的回答来反驳陈设该出走的原因并具体进行阐述紧咬“该”字,不要被扰到其他方面去,诸如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倒是就咬定,这些只是反方的主观猜测,那我们同样认定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况且我们讨论的是该不该而不是出走后会怎样。论据:娜拉的丈夫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而不是娜拉,对他而言,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并没有所谓的爱和关心。然后你可以借文章内容来具体论证。既然娜拉的丈夫并不是真的爱她,作为一个玩偶一样的角色,娜拉不该出走吗?(辩论中对对手的反问句很重要……)娜拉有理由出走她当然就该出走。也许对方会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出走后也是要回来的。你就可以反驳,如果一个事情明知道结果不理想就不去做这样就对吗?正如战士明知道战争就会有伤亡,那是否就不去打仗,我们知道人生最终会归于死亡,那干嘛还要活?正因为当时的社会女性没有自尊,才更需要娜拉这样的人站出来,反对不公平和黑暗,也正因为娜拉这样的女性的不断奋争,才有了当今女性的平等地位。娜拉还不该出走吗?!辩论注意事项,不能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不要抢话,分工明确。最好分出主攻手,反驳者,总结者,有条理性才好。比如说,如果不是娜拉这样的女性的奋争,那反方的的女同学们是否还会生活在黑暗之中,这样都是不妥当的。同样,当别人对你们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你们就要起来说,对不起反方的同学,辩论是一项高素质的活动,请您注意自己的形象。
2023-07-20 18:04:221

帮忙分析以下鲁迅的

  娜拉走后怎样?  作者: 金德万  娜拉Nora是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的名剧《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中的女主角,体现了妇女解放的先声the embodiment of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该剧写成於1889年。易卜生1828-1906,挪威著名文学家。  易卜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作家,是现代派文学的开创人之一。置身於世界工业革命大潮汹涌澎湃的欧洲,易卜生洞察世态人心之深切至今仍使人震撼。他在《鸭子》一剧中说过:“你别再用‘理想"那个漂亮字眼了,在大白话中我们管那叫‘谎言"”。  鲁迅先生当年是十分欣赏易卜生的戏剧的。他曾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出走了结,鲁迅则写出了《伤逝》描述涓生与子君的“怎样”。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的这一思想命题成为本世纪的世纪命题。  娜拉这个北欧弱女子的经历,喻示的是人的本质及其在历史中的处境。  娜拉出走之前正仿佛置身于一个革命前的形势之中,庸常的、使人窒息的玩偶之家,她出走之后则要面对着组织社会生活的问题,这个社会生活却难免又是庸常的、使人窒息的,尽管可能在型式上是一种天翻地覆,但生活仍然是柴米油盐。  这前后两种情势以娜拉的出走为界限恰当地体现了人类现代史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形势。以追求革命、实施革命,革命之后。比之于娜拉则是要出走,出走,出走以后。  如果说人之本性决定了人的需求与现实永远处於矛盾之中,人们的生活则注定了永远是追求,达到目标,再追求,这样的一种循环,以至反映人类生活的本质,用现在时新的话来说就是人们对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之矛盾,那么我们则可以看到,追求、目标是最令人迷恋的,因此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极尽能事地叙述这一追求的心理与生活过程,最后达到革命的爆发,娜拉出走,这是戏剧的高潮,也是令千万人为之庆幸,为之热血沸腾的场面。就这个意义来说,革命就是重新安排人的生活环境,革命是最令人追求,最令人为之神往,最令人迷恋的了。  革命的合法性源自于对人的本性的观念。如果以为人性等同于兽性(或者说人所想象的兽性),那么就不会有推翻奴隶制的革命了。同样,正是因为人人生来平等这个观念成为不言而喻的真理,街垒才会在巴黎垒起以对抗封建特权。自然,观念的终极本原是个大可辩论的题目,这里只谈观念本身的源流。  西方思想史上对人的本性的两种观念都源远流长。  柏拉图认为世界是归结于一个完善的理性本质。如果说这个理性的本质可以为人甚至为奴隶所理解(或说回忆起来),无疑,人在其本性上必定有与这个终极理性的同一性。这就是说,人是理性的,更进一步说,人居于这个本质上是理性的世界里而又独具理性,这就意味着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人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基督教正统神学以柏拉图主义为蓝本,在整个中世纪中只是上帝取代了先验的观念,人与世界的这个理性的姻缘始终不变。  文艺复兴,将神复归于人。但并没有动摇这个理性主义的轴心观念;恰恰相反,世界观的世俗化将神性的性状归还于人。人这个万物的灵长以其天赋的理性驾驭着宇宙。磅礴于全欧洲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扫除了中世纪的旧神学而展示了以人为中心的新宗教。其根据就是对人的辉煌理性的崇扬。这一种人的本性之观念的牢固可以从这样一个事实看出:从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以人的理性思维为根据而将人视为独特的存在。这种独特性的物理图景就是将人视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因此理性主义的人文观与日月拱卫的地心说实际上是互为表里、上下相依的。然而我们知道,文艺复兴以来发生了世界中心的转移。地球不再是宇宙的轴心了;人类的家园只是渺如恒沙的星体中的一颗行星。近代科学破除了人类中心观,这给人类思想以极大的冲击。然而以人类为独具理性的生灵而以理性为至高至上的理性主义不仅没有受挫反而更见高扬,启蒙时代便是理性主义得到完整表述并赢得广泛信徒的时代。  近代科学经验引发的另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观念则可以说是更认真地接受了人之中心地位丧失的教诲。就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而言,经验主义持一种相当低调的理论立场,它排除了有关人的能力和特性的种种不可证实的前提。经验主义把人的知识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一小块被认为还算可靠的基地之上。  经验主义要破除的就是人对自己独特本性的自负,将人的本性定义在毫无光彩的现实之中。  革命一词,在20世纪的中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政治名词。大而言之,民族革命、民权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平民革命、国民革命、等等;小而言之,经学革命、史学革命、文学界革命、诗界革命、曲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字革命、戏剧界革命、音乐界革命、美术革命、乃至散文革命;此外,还有科技革命、教育革命、宗教革命、家庭革命、道德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如此等等,几乎涵盖一切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被邓小平看作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是革命的一种。  革命一词,在中国文献中,最早见于《易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及《尚书》之“革殷受命”,指的是改朝换代,易代鼎革。  近代日本,以革命二字译英语revolution一词,用以表示“从根底处掀翻之,而制造一新世界”之义,20世纪初叶,革命一词在中国流行,就是日译之revolution,而并非《易传》与《尚书》中革命的原义。  1903年初,梁启超在《释革》一文中解释re的本意说:它的特征是不主渐变而主顿变,不是局限於部分之变而要求全体之变,不是满足于累进之比例而坚持反对之比例,“其事物本不善,有害于群,有窒于化,非芟荑蕴崇之,则不足以绝其患,非改弦更张之,则不足以致其理,若是者,利用revolution。”据此,梁氏认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由此点出革命之与《易传》《尚书》之革命的差异。《新民丛报》第22号。  邹容1903年在《革命军》一书中更为明确: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也。”公理、公例说明革命的客观必然性;去腐败存良善,由野蛮进文明,除奴隶为主人,确立了革命的目标、使命以及革命本身的工具性地位。  章太炎为《革命军》作序,说明邹容以革命作为书名,正是他的目标,“不仅驱除异族而已,虽政教、学术、礼俗、材性犹有当革者焉,故大言之曰革命也。”  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他说:“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  现代革命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合众共和Republic结人心,开民智,事成之后,必为民主。这是20世纪初革命党人对革命的普遍共识。无论革命得怎么样,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无不是在这个革命的方向上作出的努力。  自此以及,革命的词义有了些许分歧。大归不外三个问题:  一、革命与阶级  二、革命与暴力  三、革命与步骤  以革命与阶级为例:  自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后,革命便同阶级对立、阶级斗争结合为一。阶级之对立,阶级之斗争被宣布为革命的直接原因,革命被解释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统治,与此相应,一些阶级被确定为革命的动力,一些阶级被确定为革命的对象。这一思想走向极端,就是不断地搜寻敌对阶级,不断地进行客观存在乃至人为地设置对立面,制造阶级斗争视为对革命的坚持,视为革命坚定性与彻底性的表征。  但也有持异议者。  如孙中山,但在民生主义中断言:  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斗争是社会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他认为,阶级斗争是现实的存在,但是社会之所以有进化,乃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利益相互调合,而不是由于大多数的利益相互冲突。其中,社会与工业之改良,运输与交通收归公有,直接征税与分配之社会化,都属“打破种种旧制度,发生种种新制度”的革命,皆是通过资本家和工人利益相调和而实现。  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19世纪初叶,1831年,22岁的达尔文踏上了到南极探险的历程,这一年黑格尔因霍乱逝世。年轻的达尔文怀揣着赖尔遵循培根的经验方法所撰的《地质学原理》,信奉由笛卡尔、培根和黑格尔所树立的理性思想,在经验和探索中创立了进化论了。  牛顿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构成了十九世纪思想的支配性因素。牛顿的宇宙图景和达尔文的生物世界完备了十九世纪世界观的基础。按照这一世界观的说法:世界就像一架机器一样是由运动中的物质实体所组成、服从于质量和引力定律,人类同样是自然力的一个产物,其发生、发展及特性均受制于淘汰与竞争的规律。  由西方的这两种不同的关于人的观念生发出西方的两场大革命。  1789年法国革命要打碎一切旧传统而创造一个新世界:新的历法代替旧的日月;新的度量代替旧的斤尺;新的省份代替旧的领区;新的语言代替旧的方言;新的公民代替旧的臣民。策动这一破旧立新的热情的正是对理性的信心。革命就是要以理性来审判以往的一切,要以理性精神来立定一个新的世界,在那里理性的人与理性的世界最终达到了和谐。毫无疑问,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思想的逻辑结果,是理性主义思想在历史上的实现。  与此相映对照的是英国革命。  在整个英国革命中从来没有重造一个新世界的企图。在领导这场革命的人的口中我们也听不到法国革命中那惯有的宏大辉煌的言词。法国的革命国会通过了《人权宣言》,而英国的革命国会最重要的立法是《航海法》,它只有一个功利性的目的,就是保护本国的海运业主。然而英国革命的这种平淡琐细特征并不是说这场革命是一次缺乏哲学和思想指导的仅仅由目光如豆的市民发动的事变,英国革命实际上是在深厚的英国哲学思想传统的背景下展开的。虽然作为一种成熟的经验主义哲学在当时还有待发展,但英国革命无疑是在经验主义精神的指导下进行的。它谨慎而实际地对具体问题作出反应,目的只是求得一个局部上得到切合实际利益的改进。  十七世纪以来,实际上存在着两股革命潮流,一种是效法英国革命,一种是演化于法国革命。近两百年来的无数革命,大体可从上述意义上划为两类。  属于前者的有1871年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9年中国革命。属于后者的则有美国革命。  这两种革命潮流之不同非仅在程度之剧烈与否上,他们的基本取向,对新社会的规划以及指导哲学上都有本质的不同。  英法两种革命可以说是现代人类的两种改造社会的规划。  法国类型显得更加吸引人,它展现的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意气风发的前景。1789年之后,又有1871年、1917年等尝试。然而这些尝试的后果似乎并非妙不可言,每每堕入专制独裁的深渊,导致出与首义者的理想截然相反的结果来。  扫荡一切的理性精神似乎总不能达到理想境地。  而英国革命,在经验主义的小心规划下,它的政治成果要牢靠得多。英国没有一部规划一切的宪法,其政治制度却能经受种种惊涛骇浪的冲击而愈加牢靠。继承英国传统的美国革命,其确立的宪政制度运行二百余年而仍有效,这与法国革命改制多变恰成对照。  理性主义的大革命为什么行不通呢?问题出在“娜拉走后怎样?”当我们从战歌嘹亮旌旗飞舞的革命形势转入到革命后的平淡生活时,有两点是理性主义思想所始料未及的。  一、人类社会生活是建立在无数个人利益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习俗惯例上的。没有什么人的理性可以从头到尾设计一套新的制度来代替它而不出纰漏。如果以为理性的设计可以预见一切,那只不过是如同哈耶克所说的乃是人的致命的自负而已。而唯一能防止这种自负致命后果的,是给各种思想各种观念各种选择以自由竞争的权力。  二、理性主义所忽视的第二点,是我们的社会从根本上就是由庸人芸芸众生所组成的事实。平庸的生活,平庸的人,革命的炽热谁都喜欢,理想年代的壮丽风光总是令人神往。但是革命烈火一停息,新社会里生活的还是庸人。娜拉出走后,生活仍然如常。鲁迅设计的子君,有决然与旧家庭分手决裂的勇气,却无法抵挡生活平庸的侵蚀。事实上一切革命理论家都知道,他们得到的通明灿烂的新世界一定要由高尚无瑕的人来居住才好。而且所有的导师都厌恶庸人。  造就新人就是理想主义对娜拉走后怎样的回答。  蒲松龄讲过一个很有意味的故事。  有个死囚在临刑时特地找到一个有宝刀的刽子手就刑,那个刽子手慷然应诺,到了大限时刻刀起头落,只听见那头颅滚出丈远还在不绝口地叫“好刀!好刀!”  这恐怕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黑色幽默的一个故事,却很明朗很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灵魂扭曲的表相。  押解上宗教审判所的刑架上的殉难者千方百计地要证明自己比法官更虔诚,是真正的信徒。  文革前康生曾公开讲,中国知识分子一是贱一是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为懒,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身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是贱。  鲁迅言:真正的猛士方敢正视惨淡的人生。  在知性上确定了社会生活的世俗性后保持了自己心灵的高贵。  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发展抱着浓厚兴趣地翻捡一切历史事实以核对一切学术传统从而求探真理。  爱智求知,正是人文精神的真谛  philosoph  考镜源流 辩章学术  原作于一九八七年,改定于二OO四年。
2023-07-20 18:04:302

《安娜·卡列尼娜》结局什么意思?? 没看懂啊

安娜认识到渥伦斯基的虚伪,因为他并不爱他的母亲。大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现在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你折磨我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扩展资料《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参考资料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著长篇小说)百度百科
2023-07-20 18:04:383

请设想一下,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娜拉出走后会怎样?

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娜拉出走后可能凭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自强不息,最后遇见更爱自己的人。
2023-07-20 18:04:594

《娜拉走后怎样》想到的

仍希望自己是一个不落窠臼的人。 想来娜拉出走以后,这以后的故事太过激烈,只这“走”的初衷,是很富挑战和浪漫,浪漫与诗意的自由天空。想来诗意和作诗,总是一个朦胧,不确定的概念,因此,也才富有了浪漫主义的冒险精神与吸引力。 故事的初衷,总能缓慢地凝聚在那里,故事的发展则跌宕起伏,于是,就生分出,写诗的和写故事的这两类,再者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明确。而让写诗的和写故事的,融洽的接轨,便升华出了更富挑战性的生活,一种极致的完美主义者。 可谁又能做到,如此平衡的八面玲珑,面面俱到,想必也是幻想中的霓虹景致,不具有完整的可行操作性。 只可星星点点,偶有心血来潮的波及到此。就像淘气的齐天大圣,在五指山上撒泡尿,做个记号名曰“到此一游吧”。这极富诗情的创意,只在不久之后,沦为慢慢取经路上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和“青春忆”的段子了吧。 某个娜拉走后的诗意… 柳枝在垂钓,她也越发的柔软,以至脆弱。而他却不再柔软,仅仅是脆弱。叶子由青,渐黄,枯萎,凋谢… 直至,满树的光秃,鸟雀替代了叶子先前的位置。他们可以假乱真了,那些肥肥的,有着生命力的圆滚滚的肉身,和那灰褐色的羽毛啊,真切生动,以致于,他们的思维静止。 清晨,光景总是这样,足够祥和,足够盲目,足够伸张骨头缝(或瑕疵)里的温柔,连一片叶子也不放过。 心思由青春的诗意,到痛定思痛的故事,老和不老,你都可以选择,或许他们(那对儿极为登对的情人)更加眷恋那柔软,与浅浅灰色的光景,那安全的静态影像,类比归属感的家园,才有之味。 祥和,无望,甘冷,憧憬… 一只回头的夜莺,飞翔的速度缓慢,有力,勤勉,褐土的天堂,枯厚而肥沃 … 你都尽管可以去大胆的设想。 娜拉走后的故事… 生活无聊到,娜拉们讨论起关于“丧偶式”婚姻的篇幅,它们已然在连续剧或公众号里,视为老生常谈,却从未终止笔者槁爱的潜意图。 可毕竟,“他,让你成为一个已婚的女人呵。”喏,你们的婚姻,为个体添画了人间之五味杂陈,与情仇爱恨。 想来,那期间的欢乐和苦痛旁观者清(或亦清),这婚姻的状态,想必也是分门别类,层出不穷,早已演变成一门社会学科,愈分愈尖端,愈加细致。 社会之发展,娜拉之进化。 致鲁迅先生之《娜拉走后怎样》,莫怪…或许先生说的对,“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那么娜拉,也哪里饥饿了吧,莫怪,她睡不着眯着…文/曼
2023-07-20 18:05:061

《《娜拉出走以后》那云千》txt全集下载

《娜拉出走以后》那云千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每个独立自强的新女性背后都有一个甩不掉的旧包袱。——《密司苏的私密日记》 P37好一个摩登少年!他的年纪大概在22岁,正是人生中最健旺美好的时候。尽管下颔残留的胡茬多少为他增添了些虚拟的岁月,眼圈下青黑的凹痕则遮住了应有的活泼。但是这恰好印证了少年人才有的放浪豪情——也许是通宵饮酒,也许是打牌,也许兼而有之,其间还会穿插着几位如花美人。决计不会有错,22岁,在判断年龄这方面我还是颇有自信的。与下颔的不修边幅相反,他的头发倒梳得油光水滑,三七分搭在额上。身上的西服也毕刮毕挺,断不是估衣铺淘来的的旧货。袖扣锃亮,俨然是舶来品。灰蓝色的法兰西翻绒领以某种潇洒的派头随意敞开着,似是要故意显露牙白色的丝绸衬衣多么柔软又多么服帖。不是街头随处可见的保罗领带,而是一个漂亮的绸缎领结,衬着金丝掐牙珐琅领饰,我疑心有什么暗扣可以一按,那珐琅画就会弹开,露出一张佳人的俏脸来——据说某段时间在英吉利这是顶流行的风尚。……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2023-07-20 18:05:322

重读鲁迅

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不爱自己是不太可能爱他人的,不爱己的做不了父亲。“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坟,埋葬自己的一部分。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度日,合理地做人。鲁迅的核心意象,黑暗的闸门,他知道自己是要被砸死的,夏济安说鲁迅觉得他要做的就是扛住那黑暗的闸门,让年轻人让新一代去到一个光明的世界。这个闸门是什么?1.中国传统文化,2.鲁迅内心的悲观主义。他身上背着这两个东西使他走不远,但是他愿意让年轻人走。所以鲁迅是这么个悲剧的英雄。 谁沉溺形式,就会得到泡沫。谁顺服黑暗之心,就会得到实质。多么痛的领悟。《娜拉走后怎么样》 里面里面说到,娜拉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娜拉是易卜生的一个话剧(的女主人公),讲一个女的不愿意在富裕的家庭里,只是当一个有钱丈夫的花瓶,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很温暖的、很舒服的家,推开大门离家出走,出走的那一幕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结尾,通常是全场起立掌声。其实关于娜拉出走以后的几种情况,很多作家后来都写了。鲁迅自己的《伤逝》就是写一个比较有钱人家的女儿子君,跟着一个书生涓生同居,男的失业,两个人太穷,最后子君就回家了,好像是病死。这个悲剧吧,这就是“回来”。 而另一种“堕落”,故事很多,比方说曹禺的《日出》,我们都记得陈白露当年也是纯真浪漫,嫁给诗人,做过明星、歌女等等,最后变成交际花。大酒店,日出之前吞药自杀。所以《娜拉出走以后》这一篇文章里的两句话,无意当中勾画了之后几十年,甚至一直到今天都是很多现当代中国文学的主题。所以就在这篇文章的最后,鲁迅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未有天才之前》 今天大师扎堆,谁都是老师,但是真实情况也许未必如此。鲁迅也因为这个上翘的胡子,从日本回国途中呢,路上有一个人跟他说话就称赞他,说,嘿你这个日本人中文说得真好!鲁迅辩解都没有用,我是中国人啊。显然人们对胡须的样式,有很多爱国主义的联想。 这些联想深深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因此鲁迅说:“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说话。”因此他说:“于是我从此不说话。”鲁迅的文风已经变得曲折又刻薄了。鲁迅接下来说:“虽然有人数我为‘无病呻吟"党之一,但我以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够明白底细的。倘没有病,谁来呻吟?如果竟要呻吟,那就已经有了呻吟病了,无法医治。”后来文风刀锋四起,充满发散性的批判。散文《春末闲谈》一则看似温馨的故事。看似讲的是个大自然的故事,实际讲了很多东西,从科学到四处批判,既美丽又残酷。又让我想到了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这首诗藏的最深,同样的篇幅包含的内容最多。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023-07-20 18:05:411

民国四大才女的吕碧城

吕碧城生于1883年,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12岁那年,父亲去世,因吕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霸占吕家财产,与吕碧城9岁时便议定婚约的汪氏,见吕家变故,也连忙退婚。1904年,吕碧城结识了天津《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并以绝妙文采,得到英敛之的赏识,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从此,吕碧城声誉鹊起,一发不可收。此后,她兴办女学、提倡女权、出国游学,后因不屑袁世凯称帝,毅然辞去了大总统秘书的职位。动荡的时代,新旧擅递,社会剧烈的变革,个人不同寻常的境遇,使碧城的词别开生面,多姿多彩,倍受世人瞩目。吕碧城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新女性,也是近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作为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录六十六位名家词作四百九十八首,吕碧城五首殿后,有“一代词媛”之称。文学家潘伯鹰形容她的词“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近人钱仲联先生作《南社吟坛点将录》将吕碧城目为“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认为“(碧城)近代女词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 吕碧城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吕凤岐曾做过山西学政,但在她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且无子嗣,其家族拒绝分配遗产,其母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吕家四姐妹投奔在塘沽任盐课司大使(八品官)的舅父严凤笙。8年后,在清末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吕碧城有意去天津“探访女学”而遭到舅父严词骂阻,并训之以女子当“恪守妇道”。愤然之下,年方二十的碧城小姐逃出家门,独闯天津。 1923年,也就是吕碧城离家出走的20余年后,鲁迅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演讲“娜拉出走之后”,谈到娜拉出走之后会面临的两个结果: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当时女性很难在经济上做到独立,“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他还告诫年轻人“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而当年,当离家出走时的激愤、兴奋渐渐地消退,吕碧城第一个意识到的就是这个现实问题:她两手空空,身无分文,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就在她苦想无计的时候,通过和车上乘客的谈话,她意外地结识了一位贵人——天津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这位好心的女人非常同情吕碧城的遭遇,不仅为她补上车票,抵达天津之后,还将暂时无处可去的吕碧城带到自己家中安顿下来。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吕碧城经过打听,得知方太太就住在天津《大公报》报馆中,于是提笔给她写了封长信。无巧不成书,这封信恰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一读之下,不禁对吕碧城的文采倍加称许,又兼得知吕碧城就是自己早先认识的才女吕美荪之妹,便欣然前往佛照楼探望。两人相见后,言谈甚欢,英敛之对吕碧城的才华胆识甚是赞赏,当即约定聘请她担任《大公报》见习编辑。这对吕碧城来说,是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那意味着她拥有了当时离家出走女性面临的“堕落”和“回来”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不久,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格律严谨、文采斐然的诗词作品,因其迥异于一般女性的开阔视野和胸襟,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当时名流纷纷唱和,并登门造访。而且,吕碧城的文章还为她引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朋友。1904年6月10日,借住在英敛之家中的吕碧城正在看书,门房举着一张名片进来禀报说:“来了一位梳头的爷们儿。”吕碧城接过名片一看,上书“秋闺瑾”三字。等到门房将此人引进来之后,吕碧城但见来客身着长袍马褂,一副男人的装扮,头上却梳着女人的发髻,长身玉立,目光炯炯,英气勃发,气度非凡,一看就不是寻常之辈。此人就是后来号“鉴湖女侠”的秋瑾,当时正准备留学日本。秋瑾亦曾以“碧城”为号,因此许多人经常将吕碧城的诗词误为秋瑾之作,而秋瑾读吕碧城的作品,亦尝有引为同调之感,所以此次留日之前,特来登门拜访。吕碧城和秋瑾交谈之下,不禁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晚,吕碧城即将秋瑾留宿在自己的住所内,彻夜长谈,同榻而眠。对于国家的积弱凋敝、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的危机忧患,两人在观点上可谓一拍即合,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各有选择。秋瑾试图劝说吕碧城跟她一起东渡扶桑,筹划革命。可是吕碧城自称是个世界主义者,虽然同情革命派,但并没有政治上的企图,相反,她更愿意从教育入手,启迪民智,转移社会风气,以为将来济世救民作准备。吕碧城和秋瑾的此番相会不足四天,却一见如故。二人约定,秋瑾去日本从事革命事业,吕碧城则在国内倡导舆论,遥相呼应。秋瑾还慨然取消其“碧城”之号,让与吕碧城专用,成就了两位卓异女性间的一段因缘佳话。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吕碧城用英文写就《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一度也使自己陷于险境。吕碧城不但才华出众,特立独行,便是在穿衣打扮上,亦是敢于领时代之先,处处风标高致。她喜穿洋装,而且最爱绣有大幅孔雀的衣衫。女作家苏雪林在《女词人吕碧城与我》一文中记述说,虽然因缘交错,使得自己和吕碧城从未谋面,但一直对其心怀仰慕,曾“从某杂志剪下她一幅玉照,着黑色薄纱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支,美艳有如仙子”。英敛之与吕碧城相识后,因为欣赏其才华胆识,一度生出倾慕之心。英敛之的妻子淑仲以女性的直觉感到丈夫的热心有些过了头,暗自伤心悲痛,几欲离家避走。最后,英敛之“发乎情,止乎礼”,以君子之风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只在事业上给予吕碧城以指引支持,不但对她力加拔擢,还将她引荐给当时的众多社会名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敛之和吕碧城之间的关系却慢慢地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在个人层面上,吕碧城个性很强,遇事极有主见,随着交往日多,在各种事情上,难免与英敛之言语失和,甚至发生矛盾争执。由于英敛之对吕碧城恩情太深,所以这时吕碧城即使没有忘恩之心,在别人看来,也难免有负义之嫌。英敛之对她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欣赏渐渐地变为不耐和反感,在日记中甚至斥之为“不通”、“虚骄刻薄,态极可鄙”。随后发生的另一件事,终于将两人本已不睦的关系推向了破裂。吕碧城性喜奢华,打扮新潮,这些都为英敛之所不喜,并曾因此批评过她,吕碧城对此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1908年,《大公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师表有亏》的短文,批评几位教习打扮妖艳,不东不西,不中不外,招摇过市,有损于师德。当时的女教习并不多,打扮妖艳者更屈指可数,又兼英敛之之前曾经对自己的装扮有过微词,吕碧城读后觉得这是在刻意讥刺自己,于是在《津报》上发表文章,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英敛之在日记中记道:“碧城因《大公报》白话,登有劝女教习不当妖艳招摇一段,疑为讥彼。旋于《津报》登有驳文,强词夺理,极为可笑。数日后,彼来信,洋洋千言分辩,予乃答书,亦千余言。此后遂永不来馆。”在上海,吕碧城投身商界,从事外贸生意,凭借自身独特的女性魅力、过人的才干胆识,再加上在政坛和上流社会所累积的丰富人脉,迅速在号称“冒险家乐园”的十里洋场崭露头角,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的财富。驰骋于商场、旋转于舞场的同时,吕碧城也继续着自己诗词唱和的生涯。1914年,她在上海加入由柳亚子等人创办的著名诗歌社团——南社。当时,吕碧城与南社同仁,如汪精卫、张默君、铁禅、余十眉等,都有往来。柳亚子称其为“南社女诗人中的佼佼者”,林庚白赞其曰:“碧城故士绅阶级中闺秀也,惊才绝艳,工诗词,擅书翰……读之使人回肠荡气,有不能自已者。”这一时期,吕碧城还自学了法、德等语言。对于婚姻,吕碧城因“年光荏苒所遇迄无惬意者,独立之志遂以坚决焉”。母亲病逝后,吕碧城了无牵挂,又兼经济上已经具有足够的能力,1920年,一直向往西方的她以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只身赴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旁听,主攻美术,兼学历史和文学,同时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旅居西方的她,长年住在当地的豪华宾馆里,因为其气质高贵、出手豪绰,许多西方人甚至以为她是东方的公主。到处是缤纷的色彩,悠扬的音乐,然而身处锦绣丛中、繁华世界,她的心中却有不为人知的落寞,自觉如一粟漂于沧海,感慨不知生存的目的何在。1943年1月4日,吕碧城梦中得一诗,抄寄友人:“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这也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作,堪称绝命诗。20天后,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九龙辞世。  吕碧城著作颇丰,诗词、散文俱佳。代表著作有《信芳集》、《吕碧城集》、《欧美漫游录》等。代表诗词《琼楼》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祝英台近》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堕楚天远。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倦凝眄,可奈病叶惊霜,红兰泣骚畹?滞粉黏香,绣屧悄寻遍。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2023-07-20 18:06:031

鲁迅 离婚 情节概括

离婚:作品写于1925年,作品中的女主人爱姑,是一个性格泼辣,敢作敢为的人。她为了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权益,在封建势力面前进行了激烈的抗争。但在交锋后,她的梦想全部化为了泡影。属一个乡下女人的不幸。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个爱姑在“七大爷”的威严之下,竟不敢说她早已想好的话了。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是官,且有势。而她,只是一个乡下人。写作背景鲁迅的这部小说虽然没有像《伤逝》《祝福》那样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影响,但是这一主题却反映了“五四”启蒙运动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先驱们在关于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面对几千年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向前突进时的困顿与艰难;同时,也是作为“五四”先驱的鲁迅,在进行妇女解放的运动中,从自身婚姻的不幸中看到了足以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离婚》不再有像《祝福》中所揭示的“礼教吃人”和《伤逝》中“娜拉出走后怎样”这样鲜明的主题来供大家激烈讨论。看过《离婚》之后留给读者的感觉是深刻而复杂的,无论是对整个事件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让人感到一种复杂和矛盾,这种复杂和矛盾不是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的,而是隐含在当时的大背景中,是社会外因和人自身内因交织混杂在一起的,鲁迅先生本人也是在这种交织的矛盾和困顿中书写《离婚》的。
2023-07-20 18:07:401

求:芥川龙之介的《葱》

在网上是找不到,尤其是最近。如果不怕花钱的话,任何一本《罗生门》上都有,去买一本就可以。如果不急,就在等等。应该快有了
2023-07-20 18:07:55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

孔乙己里的"我""
2023-07-20 18:08:051

玩偶之家中女主角娜拉的自我中心体现在哪里?

  某樱朋友,你好。以下是对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的赏析。希望能对你理解其中的女主角娜拉有所帮助。  易卜生之所以被称为“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首先因为他是一个戏剧艺术的革新者。他将戏剧当做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镜子,把舞台当做讨论当代政治问题的论坛。《玩偶之家》便是他有关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剧中描写了海乐茂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通过娜拉逐渐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宗教、爱情、婚姻等的虚伪和不合理。此剧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体现了易卜生戏剧的特点: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结构严密,情节集中,语言精炼。  娜拉和海尔茂8年的“恩爱”生活在一纸票据面前竟然显得那么不堪一击,这不由令人想起一位作家的慨叹:你怎么夸张了夸张不过生活,你怎么想像民想像不过现实!复杂的生活矛盾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一切却在情节的发展中让读者看了个明白。剧情被巧妙安排在圣诞节前后3天之内,突出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与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作者以柯洛克斯泰被海尔茂辞退,利用借据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一事为主线,引出了多种矛盾的错展开;娜拉也在这短短3日内,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在痛苦中自我觉醒,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由作家使用的“回溯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娜拉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如她自己所说,是父亲的“泥娃娃女儿”,是丈夫的“泥娃娃老婆”。但她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为了他们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已。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形象,在外人眼中,他无疑是一个“正人君子”“模范丈夫”;随着剧情的发展、矛盾的展开,他的面具被层层剥离,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在社会上他是一个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宗教的维护者,他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金钱和地位,他不得爱,亦不知被爱,妻子只是他的一件私有财产。听听他所说的话吧:他将娜拉倾吐的痛苦心声斥为“花言巧语”、“装腔作势”;将她的牺牲评价为“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前途也让你断送了”;称爱他的妻子为“伪君子”、“犯罪的人”;当风平浪静后,他第一个反应即为“我没事了”;尔后“安慰”妻子说“你的事都由我做主,都由我指点”,“你只要一心一意依赖我”;当娜拉作出离开“玩偶之家”的抉择,他竟说出“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的话,并为自己作出辩护“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可以说,正是这些像刀子般的话使娜拉快速成长起来,激发了她在叛逆性。她控诉“我不了解你”,“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现在我不爱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新的娜拉站了起来。娜拉在“麻烦”解决掉之后毅然决定出走,给人们的警示和启发更为深远,这种结局的安排突出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易卜生曾对一个给他写传记的作者路德维希·帕萨尔格说:“我所创作的一切,即  使不是我亲自体验的,也是与我经历过的一切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玩偶  之家》不是随意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易卜生有个名叫芳拉·基勒的朋友。她  爱好文学,重感情,初期婚姻生活十分美满。她丈夫基勒得了肺结核,医生劝劳拉让她  丈夫去南部欧洲疗养,否则病情不但会加重,且有性命危险。劳拉瞒了丈夫向友人借了  一笔钱,为了推迟债期又伪造了保人签字,丈夫病治好后,知道真相,大发雷霆,谴责  劳拉的所作所为败坏了他的名誉,毁了他的前途。劳拉一片深情却得到如此报应,她受  不了这无情的打击,精神失常。基勒同她离了婚,一度被亲友们羡慕的家庭就此完结,  易卜生根据劳拉这个原型,用深刻尖锐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塑造了娜拉这个形  象。她不仅仅是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而且是升华了的艺术形象。她善良却很  坚强,不甘心从属于他人,要做一个同男子平等的人。她认清了丈夫真面目后并没有发  疯,而是冲出牢笼去寻求自由。  《玩偶之家》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上的假象,揭  露了在“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并提出了妇  女解放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它是一篇抨击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的控诉书,是一  篇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通过层层剥笋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展示  人物性格。第一幕开始时,娜拉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  她对女友林丹太太谈到她为拯救丈夫而自我牺牲的往事,使观众立即感到娜拉是个善良  而坚强的女性,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随着同海尔  茂、柯洛克斯泰的谈话,娜拉的性格和思想层层揭示出来,一个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  由、愿为真理而奋斗的高尚的女性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观众面前。  剧中的次要人物林丹太太同娜拉一样高尚。她自食其力,富有牺牲精神。为了维护  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但她不喜欢的男人。丈夫死后,她  开小铺,办小学,为母亲养老送终,抚养几个弟弟自立,最后剩下她孤单一人仍在为寻  找工作到处奔波。易卜生笔下的这两位妇女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  显示出易卜生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的丑恶现实,把改造丑恶现实的希望  寄托在具有反叛精神的少数人身上。娜拉出走就是反叛。他在作品中提出了问题,但是  没有指出正确的斗争道路。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找不到也不  可能找到答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  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  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鲁迅也曾指出:“在  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  有首先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不管怎么说,易卜生不愧为一位具有  世界影响的戏剧大师。恩格斯给保·恩斯特的信里说:“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  点,却反映了一个即使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但比起德国的来却有天渊之别的世界;在这个  世界里,人们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即使在外国人看来往往有些奇  怪。”
2023-07-20 18:08:172

电影《出走的娜拉》里演员李京沐演技如何?

由青年导演张津龙、王鹏联合执导的电影《出走的娜拉》于4月16日全国上映。青年演员李京沐在这部中国首部女性题材公路电影中饰演的路医生做为片中少数的男性角色之一,与著名演员徐洁儿饰演的女主角娜拉之间的对手戏相当出色,实力演技受肯定。《出走的娜拉》汇集了一大批实力派演员,在主题和人物塑造的基础上,他们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都有独特的理解。这部讲述了三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的都市女性,在经历了挣扎和纠结之后,不约而同的踏上了共同的旅程的故事,她们陌路相逢,惺惺相惜,彼此影响,互相鼓励……最终,大家在旅途中寻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本片极具深刻意义,本片以女性的视角,用女性的语言,女性的思维,讲述女性的故事,体现了当今社会都市女性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和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的态度和精神。反映出当今社会女性普遍所处“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就业性别歧视”等等困境,鼓励更多的女性去“反抗”“摆脱”家庭附庸的命定归宿,自强自立,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李京沐饰演的“路医生”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起到了一个连接角色之间人物关系的作用,他作为“出走”的主角之一林阿姨的儿子,由于忙于工作个人感情搁置和缺少对母亲的关心造成了林阿姨出走的原因,而实则造成他这样的真正原因是心中一直爱着自己的患者娜拉,当娜拉因为自己的原因“出走”后竟意外遇到路医生的妈妈林阿姨,在整个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缘分因果,有时候你是她的因,而他是下一个她的果,路医生作为林阿姨和娜拉之间缘分的那个纽带,实则自己也默默的承受着自己缺憾,电影给我们讲诉了三个女人因为各自的原因出发上路找寻自我的故事,而另一种观影思考则是,那些促使她们出走的人,何尝不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和缺失。路医生就是生活中的你我,经常在为自己还是为家人活的选择中做着选择,最终妥协于顺其自然的缘分安排。李京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一名电影新生代演员,不仅有着扎实的演技,还擅长泰拳、拳击、篮球、游泳等多项运动。凭借俊朗大气的外形获得大批粉丝的关注。参演过《长城》、《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独立电影《魔探》等作品,在此次《出走的娜拉》中,也将他的演技体现得淋漓尽致,算得上是一大亮点,他会带来怎样的表演,又与几位女性角色有着什么样的人物关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23-07-20 18:08:301

扈三娘先结婚后恋爱

扈三娘先结婚后恋爱 咱们说说扈小姐。这里说的扈小姐,就是扈三娘。扈三娘绰号:一丈青。一丈青?什么意思?谈歌一直弄不明白。后面再说。 扈三娘是扈家庄扈老太公家的小姐(别误会,古时候的小姐可不是现在歌舞厅里的小姐,那时称小姐,是尊贵的称号。现在称小姐,当然是另一种味道了,首先是穷。富人家的女孩子没有上歌舞厅当小姐的)。扈小姐,有钱!从小就过着幸福而且阳光的生活,家里雇着保姆,出门坐着汽车,肯定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去哪儿旅游就去哪儿旅游。人家坐软卧坐飞机跟吐口唾沫一样容易,吃回法国大餐跟上厕所一样方便。扈家庄是一个富裕村,估计全村的GDP水平很高,全村的老百姓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他们的小康日子。可是,扈家庄没长前后眼,跟祝家庄搞了联合。唉,没事儿搞什么劳什子联合吗?莫不是两个庄子都种植大棚西瓜,彼此想着交流一下科学栽培技术?当然不是这个理由了。扈家庄跟祝家庄搞联合,首推的原因,是因为扈三娘与祝家庄的三少爷祝彪搞对象。经双方家长同意,亲事已经定下,估计今年元旦或者明年五一就办喜事儿了。如此说,这种联合,应该是亲戚上的事儿。好事嘛! 可是好事儿跟坏事儿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谁能想得到呢?两个村子的联合,出了毛病。梁山泊攻打祝家庄,捎带脚儿把扈家庄也拖入了战争的苦海。是啊,谁让你们是联合体呢?扈家庄的灾难由此开始。扈三娘的美丽而且快活的小姐人生,也至此全部支离破碎。 或许有人问,如果扈三娘不与祝彪搞对象,扈家庄就不会跟祝家庄搞联合,就能避免这场灾难吗?大概也不行,梁山好汉早盯上你们了,他们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肥得流油的富裕村。就算你们跟祝家庄没有联合,也不行!梁山泊会硬说扈家庄里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们偷着炼浓缩铀呢。你们扈家庄的人有脾气吗?肯定没脾气!这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别存有侥幸心理,没有人出面给你们斡旋这事儿。那时还没有联合国呢。就算是有了联合国,管用吗?联合国能管了美国吗?真是的! 真是可惜哟,仔细想想扈三娘与祝彪这桩亲事,应该是门当户对,十分美好。可是被梁山好汉生生搅局了。公平地说,谁能怀疑扈三娘与祝彪不是天生的一对儿呢?扈家庄祝家庄一箭之遥,很有可能扈三娘和祝彪同在一个幼儿园寄托过,同在一个贵族小学(当然不会是希望小学)读过书,同在一个乡里的中学同过桌呢。真正的青梅竹马。可是扈家做梦也不会想到,这门亲事会吹灯拔蜡。真让人扼腕长叹。 想起一个生活道理,天底下任何倒霉的事情,大都是事儿赶事儿,前赶后赶,赶到一堆儿了,最后惹出大乱子。而惹出大乱子的,必须有一根导火索,才能启动爆破。这颗炸弹是由一个偷儿时迁引爆的。没有时迁,就不应该有这一场战火。至少可以推迟这场战争啊。甭推迟太多时间,往后推上一年半载的,等祝彪把扈三娘吹吹打打娶过门来再开战啊。可是,时迁出现了。这个叫时迁的烂人真是一根火药捻儿啊。 且说这个烂人时迁。时迁、石秀、杨雄,三人商议着去投奔梁山,走到半道儿上,饿了。就进了祝家庄酒店吃饭,时迁嘴馋了,想吃肉,可是人家酒店里的肉卖完了,(这是什么酒店啊?怎么连肉也没有哇?)可时迁这张破嘴忍不住,就是馋了,就是想吃,真像犯了毒瘾一般,怎么也扛不住了。于是,时迁就偷吃了酒店里的一只鸡。这不是一般的鸡,是人家酒店里用来报晓的鸡。人家当然不干了,两下里吵起来了。这三位就跟人家动手了,还放火烧了酒店,于是,被人家追杀,时迁让人家逮了。石秀、杨雄狼狈地逃上了梁山,在晁书记面前告状,说祝家庄如何不是东西。这里边有一个细节,晁书记听了这二人的汇报,当下就发怒了:“你们都是些什么东西啊?偷吃鸡?还放火?还打着我们梁山泊的旗号?嗯?(写到这里,谈歌一笑,这叫乌鸦嫌猪黑,你晁盖不也是劫道的出身啊。)来人啊,把这两个下三烂给我推出去杀了。”按照书上说的,晁盖真还是一个要脸面的人,虽然说水泊梁山就是一个贼窝子,可是晁盖不许可这种小偷小摸混进革命队伍,丢人现眼,影响梁山泊企业的形象建设啊。这也叫盗亦有道。这个时候,如果真的就把石秀杨雄哥俩推出去杀了,众人再给晁盖消消火气,也许跟祝家庄这一仗就打不起来了。 偏偏这时候有人说话了?谁?宋江。宋江横插了一杠子,他对晁盖说,“晁书记啊,且慢,您先消消气儿,这二位来投奔咱们,怎么好说杀就给杀了呢?传出去多不好听啊。人家该说咱们梁山泊不重视人才了。今后谁还敢投奔咱们啊?再说这祝家庄嘛,也实在可恶,咱们招他们了?惹他们了?他们凭什么有反梁山的倾向啊?说不定什么时候给咱们梁山来一回‘911"呢?(也不知道宋江都是从哪儿听来的这些消息,有点儿美国打伊拉克的味道。宋江的证据可能就是祝家庄庄前悬挂的两幅反梁山的标语,什么‘踏平梁山擒晁盖……"之类。其实,这事儿也是情有可原的,祝家庄这标语或许是从县里领回来的呢,不挂不行啊。县里边还要定期检査呢。基层单位的形式主义还得要啊。)晁书记啊,咱们得先发制人啊,得收拾收拾这祝家庄了。如果等到祝家庄羽翼丰满了,那时候咱们可就说不好还能不能打得过他们了。再说,现在咱们梁山上的人也多了,吃穿用度,都是钱啊,上个月的工资就差点儿发不出来。咱也应该补充一下供给了。祝家庄的金银财宝无数,好东东多多。咱们不去拿,还能等着别人先下手啊?那可太亏了。第三,梁山泊也有好长时间不打仗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将士们都快待懒了,也需要拿祝家庄练练手啊!晁书记,您说我讲的对不对呢?” 宋江这不是挑事儿吗。晁盖一听倒乐了,“嘿!兄弟啊,你说得对呀。你说得怎么这么对呢?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听你的,发兵!打他个小舅子的!”由此,祝家庄的灾难开始。也算是扈三娘的灾难开始。扈三娘怎么会想到呢,她的终身大事,就要在宋江的话音刚落之时,轰然发生了巨变。 于是,宋江奉了晁盖之命,带着一干威猛的土匪来攻打祝家庄,战争就此开始了。扈家庄也不能坐视啊,谁让咱们两家是有联合协定呢,再说,咱们还是亲家呢。咱们得出人出力出枪出炮帮着打啊。得,扈太公就把扈三娘派出去了。扈家庄真有点冒失了,你们先得调査调査梁山泊的实力啊,你们把梁山泊当做李忠周通那样的蟊贼了?你们胆子也太大了,扈三娘也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吃几碗干饭的了?也有人分析,这应该是扈三娘自己要求出战的。她得帮着自己的未婚夫啊。如此说,扈三娘对祝彪还是很有爱情的,她大概也是一个爱情高于一切的主儿。可是这战场上,爱情当不得原子弹使啊。得,刚一上阵,扈三娘就让人家给活捉了。而且宋江已经打定主意,要把这个漂亮的女俘虏许配给王英当老婆了。《水浒传》读到此处,谈歌击节长叹,扈三娘悲哉!你和祝公子这段青梅竹马的婚姻,算是彻底告吹喽! 或许有读者会设想,如果梁山好汉们不攻打祝家庄,扈三娘是否可以与祝彪白头到老呢?这是一句抬杠的话。生活不能假设。如果一味找这个死理儿,那么谈歌要说了,扈三娘有可能跟祝彪白头到老,也保不住半道儿离婚(这也是一句没有用的废话)。似祝彪这样的身份,他与扈三娘的婚姻也存在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原因。政治婚姻和经济婚姻,同样也是反人性的嘛!如果今后扈三娘一旦思想解放了,就敢冲破这个包办婚姻的牢笼,就敢学习娜拉出走。这也是没准儿的事儿。 或许还有人说,且不管这是政治婚姻还是经济婚姻。祝彪可是相貌堂堂啊(这话似乎有理,电视剧嘛,谈歌没看清楚,小人书上画得挺清楚,祝彪是一个挺端正的小伙子啊),配扈三娘这个野蛮女友肯定绰绰有余啊。再说,祝家庄有的是钱,祝彪绝无失学之虞,上重点大学肯定花得起学费,就是自费出国留学,家里也掏得起费用。这一点,谈歌不怀疑。即使祝彪这小子不是上大学的坯子,也能花钱弄一个假毕业证,混充一个假博士,再花钱办个绿卡,将来就到国外定居了。如果住腻了,再以假洋鬼子的身份回来投资,也是易如反掌的事儿。扈三娘作为一个女人,只此一点,就可以满足虚荣心了。无论怎么说,也比后来嫁给那个矮脚虎王英强出百倍啊。 如此说,宋江给扈三娘安排的这桩婚姻,不仅对不起扈三娘,也对不起读者。也忒惨了点儿啊。矮脚虎王英,听听这名字,也让人泄气。比武大郎高不了多少,(长成这模样,也好意思张嘴找对象?)扈三娘这么漂亮的一个女人啊,跟这样一个根本就没有什么美学含量的男人成了家,还上不上街了?还逛不逛超市了?上街逛逛,见了熟人怎么说话呢?这个王英实在拿不出手啊!好,就算扈三娘咬牙嫁了,可是这日子能长久吗?王英这个人挺花花的呢,见着漂亮女人就走不动路,眼珠子都能瞪出三里地去。这样的花心男人能让人放心吗?他跟扈三娘结了婚,顶多新鲜三天,肯定就在家里憋不住了,什么歌厅舞厅洗头房了,还不得照去不误啊?再包几个二奶也说不定呢! 可是,扈三娘能不答应吗?扈三娘已经给人家活捉了,再说什么也不顶用了,扈三娘再不答应,你的人头就在人家刀下边呢。有人讲,扈三娘没有过多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如果她真是传统意义上的贞节烈女,她也就自杀了。谈歌不这么看,你以为自杀容易?先不说扈三娘有没有胆子挽绳子上吊,也不说她敢不敢像日本人那样切腹,宋江早就派人给盯死喽。也许还会有人说,扈三娘不会绝食啊?这都是抬杠的话,你绝食试试,人家肯定要给你强行注射葡萄糖啊!哦,对了,那时候没有葡萄糖。可人家一定有办法,让你死不了。别抬这个杠,书中没有写,咱们也会猜,宋江肯定派人跟扈三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怎么说的?咱们不知道,反正把扈三娘说通了。扈三娘也答应落草了。此时,扈家庄也让李逵给放火烧了,(谈歌怀疑是宋江让李逵这么干的,以绝了扈三娘的后路)你扈三娘连娘家都回不去了,你还敢跟梁山泊叫板吗?最要紧的是,祝家庄已经被打平了,祝家父子都死了,你扈三娘就是心里还想着那个祝彪也是白想了。再者说,宋书记可是大媒人啊。多大面子啊?唉!你扈小姐就现实主义一些,就坡下驴答应了吧。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婚姻这事儿,也是如此?唉!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经济上的事儿,谈歌居住的城市里,有一个企业,产品销路好,效益很不错,职工干劲足,班子也团结。可是 *** 看中了,先是让主管部门的领导出面讲,一定要让这家企业与另一家亏损企业合并,说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家效益好的企业当然不乐意了,软磨硬顶,就是不想合并。市里的领导就亲自出马了,找这家企业的领导做工作,还不同意?那就天天找你们开会做工作,而且常常开到半夜三更。这家企业的领导大概实在熬不住了,就只好捏着鼻子同意了。行了,行了,合并吧!合并的结果呢?那家亏损企业也没见好起来,这家效益好的企业也给拖垮了,领导班子天天打架,效益也一劲儿滑坡,许多工人还下岗了。市里的领导到届了,拍拍 *** 走人,另有高就了。可这家倒霉的企业上哪儿喊冤去啊?这跟扈三娘的悲剧差不多啊。 作为一个家庭出身不错,个人素质也不错的女人,扈三娘摊上这种事,是够悲哀的了,做梦也想不到嫁给王英这个丑八怪啊。有几个问题需要解释: 一,有人猜测,王英给宋江送了礼。这也难说。书上没写。书上只是写宋江在清风寨的时候给王英许过愿,答应将来给王英介绍一个漂亮对象,宋江大概也是喝髙了,酒桌上的话,说说就过去了。可王英当真事儿了,见宋江一直不兑现,就着急,遇到宋江就得嚷嚷:“宋书记啊,我那对象呢?时间可不短了,怎么还没影儿呢?”宋江大概也觉得脸上无光。是啊,当领导的嘛,哪能说话不算数呢?好容易逮着一个扈三娘,就把她送礼了,“行了,王英啊,我可是不欠你的了。”写到这里,还得说句闲话,有读者猜测扈三娘已经先跟宋江有关系了。也就是说,宋江先把扈三娘给睡了,才又让扈三娘嫁给王英的(宋江真要是这么干了,可就太不够意思了,这等于让王英喝“二锅头”啊)。为什么这么说?理由是扈三娘被抓住之后,宋江就赶紧让人把她送上山去了,被安排住在宋江的父亲宋太公那里了。所以有人猜测,宋江一定先把扈三娘给睡了。可这事情听着有点儿悬,不大成立。你想啊,三打祝家庄的那段时间,宋老板的工作多忙啊,简直是夜以继日,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他也没空儿回山啊。再退一步讲,就算是宋江对扈三娘有什么想法,动过什么念头,可他也没有时间作案啊。也就是说,就算宋江有贼心,也有贼胆儿,可他没有贼空儿啊!这是有花心的读者妄猜了。 二,有人提问,扈三娘为什么不逃跑呢?是啊,扈三娘到梁山入伙,与其说是被逼无奈,倒不如说是被抢上山的,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乐意啊。她为什么逃跑呢?或者说,扈三娘研读过四书五经,读得中了毒,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否则,她可以逃婚啊。还有替扈三娘着急的读者建议,王英也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看着你扈三娘吧。腿长在你身上,你不会偷偷地跑啊。就算是白天人多眼杂,晚上呢?等王英睡着了,你假装上厕所,出门就跑啊。跑下山先找当地派出所报案,这桩婚姻就不作数了嘛。唉,扈三娘也太笨了点儿。这样讲话,有点儿不腰疼了。扈三娘能跑得出去吗?且不说晚上也到处有哨兵站岗,仅梁山水泊,方圆八百里,扈三娘怎么跑呢?一旦被发现了,再给抓回来,她还要不要命了?说话容易做起来难,你跑一个试试! 三,还有一种定论,扈三娘与王英的这桩婚姻注定是悲剧。为什么如此定论?两个人一开始就没有感情,生活多少年也不会有感情。这种观点有过于僵化的嫌疑了。你想啊,夫妻二人一同出征,一同上阵,同甘共苦,协同作战,感情是可以逐步建立起来的。先上车后买票也不是不可以嘛,火车上都有补票的嘛。总说包办婚姻不好,可是包办婚姻也没见有多少离婚的。新社会提倡婚姻自由,现在更自由了,可是离婚率总是逐年上升,谈歌有一个小街坊,今年不到三十岁,都离了八回了。谈歌还一个退休的老同事,今年都七十了,他媳妇就是包办的,结婚这些年,两口子就没有拌过嘴。说白了,婚姻与感情是两回事儿嘛,就如同睡眠与床铺是两回事儿,食欲好不好与山珍海味是两回事儿一样。按书上所写,扈三娘与王英可算是一对生死与共的夫妻了,最后一块牺牲在了战场上。你能说人家没感情?如果真较真儿,那么还有另一种可能,即王英这小子还真是有两下子。人不可貌相,别看王英长得丑,或许王英很温柔。王英把扈三娘给迷住了。 如上所说,扈三娘是“先结婚,后恋爱,再感情”的典型了。那么,谈歌上边举的那个效益好的企业与亏损企业联合,也就是扈三娘的经济版了。不同的是,那个企业联合是失败的,扈三娘的婚姻是成功的。 写到最后,谈歌再提开始那个疑问,即扈三娘的绰号,如何叫一丈青?这一丈青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谈歌读书不多,总是找不到出处,弄不明白,在此向方家讨教。
2023-07-20 18:09:031

亨利克·易卜生的人物评论

学者日不落在《简约解读世界性的戏剧大师易卜生》中指出:“西方世界在高速发展,而时间对于中国却好像是一只生了锈的钟,在停滞中腐烂着!如“元代大都,传来呜呜的号筒声,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押赴刑场。许多善良的人们慨叹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悲惨身世。朱小兰的悲剧激起了关汉卿对这个弱女子的无限同情之心和对官府衙门草菅人命的无比愤慨(引用网络资料--引用于姜方的博客)。”。关汉卿大约生活在1240--1310年之间,而挪威杰出的剧作家、诗人易卜生(又译作:易仆生。他为世界文库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二十五部戏剧和丰富的诗歌、书信、文艺散文。),却生活在1828~1906年之间,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同样在今天享誉世界。旧中国知识分子结构里,没有多少懂易仆生的,除了古希腊悲剧,仅知道点《窦娥冤》。“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页上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他的剧作一样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被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这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易仆生作品中的“娜拉”(《娜拉的出走》),就是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女权运动影响的产物,再或者说起码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妇女从经济方面要求解放、在受教育和立法上争取权利、博得与男性的平等。无疑,易卜生的作品有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子。如果说严复单单基于英格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自由主义保有理论的基本可靠性,而胡适以易仆生主义解说自由主义。因为新文化运动,胡适就文学革命发表理论文章,在“新青年”辟“易扑生专号”提倡妇女解放,为那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恐怕也如此。家易仆生曾说:“艺术家用生命铸造生命,用灵魂锻造灵魂,当他完成一件作品后,便把一部分生命留在原作里,成为可以感知的活体。”是的,人骨里的本能决定屈从群体的倾向,一个作家的笔必须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并非人云亦云,而是突出个人争取自由的天性,因此易仆生不愧为“伟大的问号”。《培尔金特》,挪威著名戏剧大师易仆生的经典之作。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 1843-1907),运用挪威民间音乐,根据易仆生同名诗剧,创作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配乐诗剧《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正如易卜生对一位看不懂他的戏剧的德国读者说:“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他晚年作品,更是他人生的写照。易卜生,伟哉伟哉!。现代戏剧之父挪威首都奥斯陆南边的小城斯基思,是个保留着北欧中世纪建筑的城市。城中,那座塔楼高耸、气势雄伟的大教堂,更让人们惊叹不已。 一天,有个满头鬈发、相貌俊秀的孩子路过教堂时,突然吵着要陪伴他的女仆带他一起登上塔楼看风景。当孩子从高空看到自己家的房子、广场的车马、只有玩具一般大小的行人时,兴奋得拍手欢呼起来。这一刻,他从高空看世界的感觉,似乎影响到这孩子的一生。 几十年后,这个名叫易卜生的孩子成为著名的剧作家。他写出了好几部剧情紧凑,用人物遭遇生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剧本,剖析了人世间的虚伪和罪恶,突破了戏剧多年来以历史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传统,不但震动了挪威,还影响了欧美。这些戏剧深刻揭露了假、恶、丑,正如他在《在高原》一诗中所说:“我从高处看人群,看清了他们的真正本性……”1874年夏天,在丹麦哥本哈根,写了多部戏剧、已经成名的易卜生与朋友劳拉交谈时,劳拉告诉他,她因为一时筹不到钱支付丈夫治病的费用,只得伪造签名借钱。她万万没想到丈夫后来得知此事后,居然拒绝原谅她百般无奈之际的行为。她的家庭就此破裂。这个男人气量太小了,易卜生当时这么想,可他又想起前些日子读到的挪威女作家科莱特的小说《职业的女儿们》,书中流露出争取妇女自由解放的激情……四年后,暂居罗马的易卜生开始用笔写下他的思索,那是一篇题为《关于一出现代悲剧的札记》的文章:“世界上有两种精神的法律,两种良心。一种是男人的,一种是妇女的……这个社会纯粹是男权社会,一切法律都由男人制定……”他放下笔,又想到现 在的家庭,几乎与封建时代一样,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仍然是男人的玩偶。易卜生思考着。又过一年,他写出了剧本《玩偶之家》。《玩偶之家》剧本出版两个星期后,就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次公演。大幕拉开,观众们看到舞台上出现的是奥斯陆一个银行经理海尔茂的家。快到圣诞节了,这个家庭多么温馨啊,圣诞树送回来了。海尔茂温情地称呼妻子娜拉“小宝贝”、“小鸽子”。他爱自己的妻子,从不在外寻花问柳、酗酒闹事。娜拉好像也挺幸福,她结婚八年,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好几年前,因为海尔茂患病要去疗养,娜拉手头没钱支付,百般无奈只得背着海尔茂假冒自己父亲的签字,向银行借债送丈夫去看病。这些年来,她省吃俭用积钱还了这笔债。眼下,升任经理的海尔茂要解雇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是当年娜拉冒名借款的知情者,他不愿失业,写信向海尔茂告发此事,威胁他。海尔茂看信后居然对娜拉大发雷霆。当柯洛克斯泰听人劝说后,写信表示绝不再提此事时,海尔茂又对娜拉亲热起来。这番周折让娜拉终于看清丈夫海尔茂的虚伪本质,也明白自己在家中只是海尔茂的玩偶和消遣的东西。她愤然离开了这个家。《玩偶之家》形象生动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市侩气和虚伪,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它的上演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戏鼓励妇女不顾家庭、丈夫和女儿,独自出走。简直是伤风败俗……”“这出话剧的结局,应该改成娜拉放弃出走的念头才对……”这种种用“道德”来否定《玩偶之家》意义的言论,使易卜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易卜生坚持自己的立场,继续写出《群鬼》、《人民公敌》等戏剧,用作品反击那些披着道德外衣的伪君子的恶毒攻击。在《人民公敌》中,那位坚持揭露有毒水质污染环境真相,而被竭力掩饰真相、制造虚假繁荣的官员、绅士们宣布为“人民公敌”的人物——斯多克芒医生,在舞台上大声说:“难道我就心甘情愿地让舆论、让这些多数派和这些牛鬼蛇神把我打败吗?对不起,办不到!”“靠着欺骗过日子的人都应该像害虫似的被消灭干净!” 这些台词正是易卜生的心声。《玩偶之家》的结尾,娜拉出走之后向何处去?是个问号。《人民公敌》的结尾,坚持真理的斯多克芒医生成为孤独的少数派,不但自己失去了工作,连同情他的女儿、朋友也都失去了工作。他今后怎么办?也是个问号。易卜生这类揭露现实的戏剧,没有走传统戏剧在剧情高潮中解决问题的老套路,而是提出问题,激发观众去思考。因此他被称为“伟大的问号”。易卜生在一些取材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戏剧中,同样注入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培尔·金特》中,他写了一个富于幻想、终日懒散生活的青年培尔·金特流浪闯世界的经历。培尔·金特遇到过妖魔,后来又贩卖黑奴发财致富,干了不少坏事,最终破产潦倒,回到了家乡。《培尔·金特》公演时,观众看到戏临近结尾,舞台上的培尔·金特在剥一只洋葱,他剥去一层又一层,剥完了所有的皮,什么也没有找到。易卜生通过这个具有强烈象征性的情节,突出了全剧的哲理:自私、专横地向生活索取的人,最终是一无所有。易卜生七十八岁时在奥斯陆逝世。他留下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剧本成为世界各国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作品,他的创作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2023-07-20 18:09:321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之后怎么样了?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2023-07-20 18:10:011

1.娜拉出走后怎么办?请用戏剧的形式给娜拉出走后安排一个结局

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 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2023-07-20 18:10:331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几种结局?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玩偶之家娜拉的来源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克罗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2023-07-20 18:11:121

娜拉出走后怎么养活自己?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2023-07-20 18:11:251

娜拉为什么出走之后又回来了?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
2023-07-20 18:11:421

为什么说娜拉出走后必然会回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2023-07-20 18:11:481

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便是回来吗?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
2023-07-20 18:12:041

鲁迅《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之后 -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讲演日期及时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讲演三十分钟。主办单位及地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鲁迅曾在一九二三年七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在该校兼任国文讲师和教授。关于讲题和讲演内容:这是鲁迅现存第一篇讲稿。鲁迅通过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剧本《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中的人物娜拉的分析,来阐明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意见。正文如下: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亨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担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做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毂,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
2023-07-20 18:12:231

易卜生《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后》原文: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但Puppet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 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 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 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 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易卜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 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一系列家庭事件下,最终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严肃的说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离家出走。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2023-07-20 18:12:301

娜拉走后怎样?

  首先要知道娜拉出走代表什么。  娜拉是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话剧里女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了“玩偶”的地位最终自我觉醒。而《玩偶之家》的结局,就是娜拉走出了那个家门,然后就没有了。  易卜生的这幕话剧传到中国,在当时男权依旧鼎盛的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在社会中呼吁,宣传女性解放的一些思想。鲁迅在北京女师大作的演讲《娜拉走后这样》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个演讲中,鲁迅以其一贯的敏锐,发现了隐藏在出走背后的问题。娜拉出走,获得了解放,解放之后呢?生活还是要继续。鲁迅略带着悲观地提出,没有经济独立的娜拉,出走后要么沦落,要么就是重新回到被控制的玩偶之家里。并且进一步提出,在现实的社会中,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 尖锐的而现实而悲观的鲁迅!  娜拉走后怎样,也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女性盲目出走的一个提醒,用阴郁的现实警醒盲目的人。  鲁迅的很多文章都这样,浓厚的阴郁,然而很现实,让你不能不思考。  在鲁迅后来的一篇小说《伤逝》中,鲁迅描写的子君就是一个出走后的娜拉,《伤逝》也是一篇充满悲伤的作品。  此外,娜拉走后怎样,也有研究者认为与当时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有关。
2023-07-20 18:12:361

娜拉走后怎样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娜拉的出走就如一个人的梦醒,当人在做梦的时候是幸福的,但假若醒来,面对的似乎只有现实了。娜拉走后的主要内容:《娜(nuó)拉走后怎样》作者鲁迅。主要讲述了“娜拉走后怎样”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扩展资料:娜拉走后怎样的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庄严地声称“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毅然走出家门。1879年《玩偶之家》在欧洲首演,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亦在后来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娜拉走后怎样参考资料来源:河北大学新闻网-娜拉走后怎样
2023-07-20 18:12:431

鲁迅《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后》原文: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但Puppet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 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 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 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 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易卜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 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一系列家庭事件下,最终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严肃的说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离家出走。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2023-07-20 18:12:582

娜拉出走后还能回来吗?

对于娜拉的出走,在“五四”时期,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写过《出走后的娜拉》一文,他说:“离家出走后的娜拉,要么回来,要么堕落”。鲁迅先生为何要这么说呢,难道娜拉没了男人就不能活?首先来看看娜拉出走的原因,她跟丈夫海尔茂结婚生儿育女,一起生活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们表面上一直都是很和谐很恩爱的夫妻,海尔茂爱娜拉,娜拉也爱海尔茂,娜拉甚至感觉很幸福很快乐。但是海尔茂的爱却是虚伪的、专制的。海尔茂是一个名誉至上的人,在他眼中没有比名誉更重要了,包括对娜拉的爱,虽然他平时都昵称娜拉为我亲爱的小鸟儿,小麻雀,但一直以来只是把娜拉当做玩偶,需要的时候拿来欣赏,不需要的时候随手可扔。而戏剧中的娜拉处处都点到她是一个不懂事、不成熟的小孩,我认为她的爱就是有绝对依赖的男人。曾经以为丈夫就是她最好的依赖,在戏剧矛盾冲突加剧时,她才发现自己一直深爱的丈夫竟是个这么自私、虚伪、冷酷的人,才深深意识到自己在家的玩偶地位和附庸地位,以前是父亲的玩偶女儿,现在是丈夫的玩偶老婆,只不过是从小玩偶变成大玩偶。因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全部幻灭,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出走。另外一方面,海尔茂和娜拉的问题也出在价值观不同又不能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上 娜拉的出走,代表着她对女性的觉醒,在这一点上来我是绝对赞同她离开海尔茂的,至少是为女性们争了一口气,甚至觉得痛快。但是遗憾的是,娜拉出走得太晚了,在八年前就应该出走了,就该摆脱父亲的掌控,就应该有意识要努力争取女性的地位。的确,如果娜拉八年前就出走了,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悲剧。对于娜拉的出走,张爱玲有更激进的说法,出走后的娜拉依然只能是男人的玩偶,只不过是从家里的一楼搬到二楼,等到吃饭的时候她还是会下来的。也许吧,以娜拉的性格,出走后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因为她已经顺从惯了,大脑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主见了。而现在我想说的是,婚后已有孩子的娜拉,到底还该不该出走? 首先,我觉得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就没有权利出走。孩子是无辜的,抛弃孩子,不为孩子负责任,就是自私的做法。要知道,没有母亲在身边的孩子就像是被遗弃的小猫小狗一样可怜,况且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没有选对时机投胎。因此,作为母亲,于情于理,娜拉是不能出走的,是不能只顾自己快活逍遥。在这里,我觉得娜拉很悲哀,做娜拉的孩子更悲哀。只要娜拉能够稍微地想一想,自己走后,孩子们该会怎样生活,生病了谁来照顾他们?虽说有保姆,但保姆能够代替亲娘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就能随着出走而泯灭吗?所以,作为母亲,我觉得娜拉是不能这么冲动负气出走的。其次,作为一个妻子,丈夫已经放下骄傲、自尊,低声下气恳求自己留下,就差没跪下了,在道德伦理的角度上来说也不应该出走。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丈夫虽然有错,但试问孰能无过,只要是个人,他就会犯错误,最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娜拉若是能宽恕海尔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的话,或许夫妻两能够重新开始新生活。可是娜拉没有这么做,依然执意要离开,离开海尔茂,离开孩子们
2023-07-20 18:13:051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吗?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玩偶之家娜拉的来源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克罗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2023-07-20 18:13:111

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玩偶之家》在欧洲首演,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亦在后来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堕落,一是回来。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
2023-07-20 18:14:181

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

《娜拉出走后》原文: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但Puppet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 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 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 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 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易卜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 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一系列家庭事件下,最终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严肃的说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离家出走。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2023-07-20 18:1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