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出走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喜剧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怎么理解题目?喜剧的结局娜拉出走了,娜拉出走的

1、《娜(nuó)拉走后怎样》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入他的杂文集《坟》。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敏锐地扑捉到了“娜拉走后怎样”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2、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庄严地声称“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毅然走出家门。1879年《玩偶之家》在欧洲首演,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亦在后来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

《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意味着什么?

娜拉出走代表着她的成长以及她心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玩偶之家哪些地方为娜拉出走埋下伏笔

玩偶之家在戏剧之前为娜拉出走埋下伏笔。早在戏剧开始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时刻,随着对过去事件的追溯和戏剧情节的铺展,娜拉越来越接近了自己玩偶生活的本质。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的辩论赛问题

辩论赛通常要确定主要攻击点 并猜测对方攻击点做出准备 你不妨逆向思考 娜拉不该出走 为什么 然后根据你设想的回答来反驳 陈设该出走的原因 并具体进行阐述 紧咬“该”字,不要被扰到其他方面去,诸如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倒是就咬定,这些只是反方的主观猜测,那我们同样认定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况且我们讨论的是该不该 而不是出走后会怎样。论据:娜拉的丈夫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而不是娜拉,对他而言,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并没有所谓的爱和关心。然后你可以借文章内容来具体论证。既然娜拉的丈夫并不是真的爱她,作为一个玩偶一样的角色,娜拉不该出走吗?(辩论中对对手的反问句很重要……)娜拉有理由出走她当然就该出走。也许对方会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出走后也是要回来的。你就可以反驳,如果一个事情明知道结果不理想就不去做这样就对吗?正如战士明知道战争就会有伤亡,那是否就不去打仗,我们知道人生最终会归于死亡,那干嘛还要活?正因为当时的社会女性没有自尊,才更需要娜拉这样的人站出来,反对不公平和黑暗,也正因为娜拉这样的女性的不断奋争,才有了当今女性的平等地位。娜拉还不该出走吗?!辩论注意事项,不能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不要抢话,分工明确。最好分出主攻手,反驳者,总结者,有条理性才好。比如说,如果不是娜拉这样的女性的奋争,那反方的的女同学们是否还会生活在黑暗之中,这样都是不妥当的。同样,当别人对你们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你们就要起来说,对不起反方的同学,辩论是一项高素质的活动,请您注意自己的形象。

娜拉出走是艺术上的失败吗

不是。娜拉出走是话剧《玩偶之家》的一个片段,该片段表现出了艺术家对于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批判和反思,是对于女性权益的探讨和关注,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并不是说艺术的失败。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的辩论赛问题

辩论赛通常要确定主要攻击点,并猜测对方攻击点做出准备.你不妨逆向思考,娜拉不该出走!为什么?然后根据你设想的回答来反驳.陈设该出走的原因,并具体进行阐述,紧咬“该”字,不要被扰到其他方面去,诸如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倒是就咬定,这些只是反方的主观猜测,那我们同样认定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况且我们讨论的是该不该而不是出走后会怎样。论据:娜拉的丈夫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而不是娜拉,对他而言,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并没有所谓的爱和关心。然后你可以借文章内容来具体论证。既然娜拉的丈夫并不是真的爱她,作为一个玩偶一样的角色,娜拉不该出走吗?(辩论中对对手的反问句很重要……)娜拉有理由出走她当然就该出走。也许对方会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出走后也是要回来的。你就可以反驳,如果一个事情明知道结果不理想就不去做这样就对吗?

娜拉出走后怎样

娜拉出走代表着她的成长以及她心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娜拉出走后怎样了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 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  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二、 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三、 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从一开始对爱情的绝望,到最后对自己人生的觉醒,娜拉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以她的出走标志着她的觉醒。四、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  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然后娜拉走后,究竟能不能活下去,活得怎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数个娜拉走后,又会怎样?!  剧本没有告诉读者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只是用“娜拉出走”这一象征性的举动结束全篇,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文学毕竟是文学,文学与现实相关联,但文学家毕竟不是社会学家。五、 “娜拉形象群”分析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每一个娜拉又都有各自的同于不同,她们所反映的无非是妇女的觉醒,女权运动的促成。可以对这一类形象进行一个总的概括总结,对女性文学进行探讨。  总结: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要求人权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娜拉最终的出走,震撼的不仅仅是剧中的那个傀儡丈夫海尔茂。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才能不堕落,不回来

  鲁迅的《娜拉走后会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2〕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3〕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唱,所以他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  意思,我不过是做诗。”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而  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4〕,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  是梦。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5〕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固不是钱所能到的,但能够为钱而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更要用剧烈的战斗。  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6〕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是不至于大遭反  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  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亨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  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一本note-book〔7〕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  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  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8〕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  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

娜拉是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中的主要人物,如何解读娜拉出走的原因?

娜拉面对丈夫海尔茂的指责,娜拉毅然决然地摔门而出,宣布与虚伪自私的丈夫以及被剥夺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家庭彻底决裂。因此,娜拉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勇敢的女权斗士。因此,娜拉的离开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对于娜拉离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娜拉的离开表达了她渴望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在机器工业时代,男性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中,男性自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没有合适的职业,在经济上只能依靠男性。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取悦和迎合男人,以显示自己的价值。离开之前,娜拉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充分证明娜拉已经真正觉醒,摆脱了男人设置的牢笼,追求经济独立。2、娜拉的离开是对女性思想独立性的一次伟大解放。别人给自己快乐很难,但他们给自己快乐就容易多了。也许这才是女性意识觉醒的真正原因。通过实现女性的物质和精神自立,实现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解放,是女性思想独立的必然过程。“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的思想在西方影响深远,久而久之成为女性的指导思想和思想坐标。她们满足于男人赋予她们的地位,而不是为自己的思想自由而奋斗,相对于经济独立的要求,这是女性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在更高层次上的独立。3、娜拉的离开是对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文化桎梏的突破。在男权社会,社会是男性的舞台,法律和社会制度是男性权利的保护伞。诺拉要求摆脱文化的束缚,参与并投票决定家庭内外的一切。丈夫生病的时候,她像个男人一样借钱,伪造签名,然后一个人偷偷还债。这是娜拉自身对男权社会文化的挑战,是她敢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然而,这种挑战是漫长的,在海尔茂的不断批判之后娜拉才真正意识到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像镣铐一样束缚着自己。

娜拉出走后会怎样 不是出走就是堕落吗?为什么?能分析一下吗?

  鲁迅的《娜拉走后会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2〕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3〕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  意思,我不过是做诗。”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  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4〕,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  是梦。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5〕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  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6〕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  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  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亨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  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7〕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  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  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8〕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  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

娜拉出走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娜拉的出走是易卜生的代表作里的内容,是出于反抗宗教和旧的道德束缚,也是为了报复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名声、地位的自私的海尔茂,反映了娜拉女性意识的觉醒的一个出走事件。娜拉的出走出自于易卜生剧本《娜拉》(也译为玩偶之家)。在本剧中,娜拉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通过觉醒后的出走,彻底转变了自己人生的经历。在娜拉出走之后,尽管前途未卜,但娜拉勇敢追寻了她所追求的自由和独立,以至于在许多国家,娜拉都成为妇女追求解放和平平等的一个象征。娜拉的出走的剧情简介。在本剧中,娜拉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柯洛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娜拉的好友)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

《娜拉出走后》原文: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但Puppet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 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 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 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 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易卜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 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一系列家庭事件下,最终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严肃的说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离家出走。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吗?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玩偶之家娜拉的来源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克罗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娜拉出走后还能回来吗?

对于娜拉的出走,在“五四”时期,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写过《出走后的娜拉》一文,他说:“离家出走后的娜拉,要么回来,要么堕落”。鲁迅先生为何要这么说呢,难道娜拉没了男人就不能活?首先来看看娜拉出走的原因,她跟丈夫海尔茂结婚生儿育女,一起生活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们表面上一直都是很和谐很恩爱的夫妻,海尔茂爱娜拉,娜拉也爱海尔茂,娜拉甚至感觉很幸福很快乐。但是海尔茂的爱却是虚伪的、专制的。海尔茂是一个名誉至上的人,在他眼中没有比名誉更重要了,包括对娜拉的爱,虽然他平时都昵称娜拉为我亲爱的小鸟儿,小麻雀,但一直以来只是把娜拉当做玩偶,需要的时候拿来欣赏,不需要的时候随手可扔。而戏剧中的娜拉处处都点到她是一个不懂事、不成熟的小孩,我认为她的爱就是有绝对依赖的男人。曾经以为丈夫就是她最好的依赖,在戏剧矛盾冲突加剧时,她才发现自己一直深爱的丈夫竟是个这么自私、虚伪、冷酷的人,才深深意识到自己在家的玩偶地位和附庸地位,以前是父亲的玩偶女儿,现在是丈夫的玩偶老婆,只不过是从小玩偶变成大玩偶。因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全部幻灭,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出走。另外一方面,海尔茂和娜拉的问题也出在价值观不同又不能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上 娜拉的出走,代表着她对女性的觉醒,在这一点上来我是绝对赞同她离开海尔茂的,至少是为女性们争了一口气,甚至觉得痛快。但是遗憾的是,娜拉出走得太晚了,在八年前就应该出走了,就该摆脱父亲的掌控,就应该有意识要努力争取女性的地位。的确,如果娜拉八年前就出走了,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悲剧。对于娜拉的出走,张爱玲有更激进的说法,出走后的娜拉依然只能是男人的玩偶,只不过是从家里的一楼搬到二楼,等到吃饭的时候她还是会下来的。也许吧,以娜拉的性格,出走后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因为她已经顺从惯了,大脑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主见了。而现在我想说的是,婚后已有孩子的娜拉,到底还该不该出走? 首先,我觉得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就没有权利出走。孩子是无辜的,抛弃孩子,不为孩子负责任,就是自私的做法。要知道,没有母亲在身边的孩子就像是被遗弃的小猫小狗一样可怜,况且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没有选对时机投胎。因此,作为母亲,于情于理,娜拉是不能出走的,是不能只顾自己快活逍遥。在这里,我觉得娜拉很悲哀,做娜拉的孩子更悲哀。只要娜拉能够稍微地想一想,自己走后,孩子们该会怎样生活,生病了谁来照顾他们?虽说有保姆,但保姆能够代替亲娘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就能随着出走而泯灭吗?所以,作为母亲,我觉得娜拉是不能这么冲动负气出走的。其次,作为一个妻子,丈夫已经放下骄傲、自尊,低声下气恳求自己留下,就差没跪下了,在道德伦理的角度上来说也不应该出走。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丈夫虽然有错,但试问孰能无过,只要是个人,他就会犯错误,最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娜拉若是能宽恕海尔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的话,或许夫妻两能够重新开始新生活。可是娜拉没有这么做,依然执意要离开,离开海尔茂,离开孩子们

鲁迅《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后》原文: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但Puppet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 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 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 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 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易卜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 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一系列家庭事件下,最终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严肃的说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离家出走。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易卜生《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后》原文: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但Puppet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 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 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 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 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易卜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 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创作背景: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一系列家庭事件下,最终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严肃的说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离家出走。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至此,娜拉”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了当时激进女性的效仿对象。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之后 -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讲演日期及时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讲演三十分钟。主办单位及地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鲁迅曾在一九二三年七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在该校兼任国文讲师和教授。关于讲题和讲演内容:这是鲁迅现存第一篇讲稿。鲁迅通过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剧本《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中的人物娜拉的分析,来阐明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意见。正文如下: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亨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这虽然也是颇远的梦,可是比黄金世界的梦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这也许与年龄和地位都有关系罢,但记性不佳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救济法就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book来,将自己现在的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假如憎恶孩子要到公园去的时候,取来一翻,看见上面有一条道,“我想到中央公园去”,那就即刻心平气和了。别的事也一样。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的,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们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担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做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欧洲有一个传说,耶稣去钉十字架时,休息在Ahasvar的檐下,Ahasvar不准他,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时候。Ahasvar从此就歇不下,只是走,现在还在走。走是苦的,安息乐的,他何以不安息呢?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毂,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我这讲演也就此完结了。

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便是回来吗?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

为什么说娜拉出走后必然会回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娜拉出走后怎么养活自己?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几种结局?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玩偶之家娜拉的来源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克罗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1.娜拉出走后怎么办?请用戏剧的形式给娜拉出走后安排一个结局

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 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之后怎么样了?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难,而“娜拉”是用来指代当时的普通女性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身无一技之长又受社会歧视的娜拉不可能养活自己。于是只能得出结论是,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堕落(沦为娼妓),便是回来。原文简介:《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此文出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玩偶之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娜拉出走以后》那云千》txt全集下载

《娜拉出走以后》那云千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每个独立自强的新女性背后都有一个甩不掉的旧包袱。——《密司苏的私密日记》 P37好一个摩登少年!他的年纪大概在22岁,正是人生中最健旺美好的时候。尽管下颔残留的胡茬多少为他增添了些虚拟的岁月,眼圈下青黑的凹痕则遮住了应有的活泼。但是这恰好印证了少年人才有的放浪豪情——也许是通宵饮酒,也许是打牌,也许兼而有之,其间还会穿插着几位如花美人。决计不会有错,22岁,在判断年龄这方面我还是颇有自信的。与下颔的不修边幅相反,他的头发倒梳得油光水滑,三七分搭在额上。身上的西服也毕刮毕挺,断不是估衣铺淘来的的旧货。袖扣锃亮,俨然是舶来品。灰蓝色的法兰西翻绒领以某种潇洒的派头随意敞开着,似是要故意显露牙白色的丝绸衬衣多么柔软又多么服帖。不是街头随处可见的保罗领带,而是一个漂亮的绸缎领结,衬着金丝掐牙珐琅领饰,我疑心有什么暗扣可以一按,那珐琅画就会弹开,露出一张佳人的俏脸来——据说某段时间在英吉利这是顶流行的风尚。……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请设想一下,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娜拉出走后会怎样?

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娜拉出走后可能凭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自强不息,最后遇见更爱自己的人。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后的命运?

辩论赛通常要确定主要攻击点并猜测对方攻击点做出准备你不妨逆向思考娜拉不该出走为什么然后根据你设想的回答来反驳陈设该出走的原因并具体进行阐述紧咬“该”字,不要被扰到其他方面去,诸如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倒是就咬定,这些只是反方的主观猜测,那我们同样认定出走后会怎样怎样,况且我们讨论的是该不该而不是出走后会怎样。论据:娜拉的丈夫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而不是娜拉,对他而言,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并没有所谓的爱和关心。然后你可以借文章内容来具体论证。既然娜拉的丈夫并不是真的爱她,作为一个玩偶一样的角色,娜拉不该出走吗?(辩论中对对手的反问句很重要……)娜拉有理由出走她当然就该出走。也许对方会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出走后也是要回来的。你就可以反驳,如果一个事情明知道结果不理想就不去做这样就对吗?正如战士明知道战争就会有伤亡,那是否就不去打仗,我们知道人生最终会归于死亡,那干嘛还要活?正因为当时的社会女性没有自尊,才更需要娜拉这样的人站出来,反对不公平和黑暗,也正因为娜拉这样的女性的不断奋争,才有了当今女性的平等地位。娜拉还不该出走吗?!辩论注意事项,不能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不要抢话,分工明确。最好分出主攻手,反驳者,总结者,有条理性才好。比如说,如果不是娜拉这样的女性的奋争,那反方的的女同学们是否还会生活在黑暗之中,这样都是不妥当的。同样,当别人对你们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你们就要起来说,对不起反方的同学,辩论是一项高素质的活动,请您注意自己的形象。

娜拉出走以后,孩子怎么办?

《亲爱的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在晚年写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合集,本文将要分析的故事是其中第四篇小说《沙砾》的故事。这是一个现代版的《玩偶之家》,讲述了“娜拉”出走以后的故事。这篇小说以儿子的视角,讲述了母亲追求自由与激情,在离婚之后发生的种种故事。 显然母亲没有认清生活现实:离婚后,她坚持把姐弟俩带在身边,而她又没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赚钱养家;情人尼尔是一个极没有责任感的人,根本不会帮她照顾孩子。这就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因为母亲无能无力、尼尔的自私、懦弱,造成了姐姐卡萝溺死的惨剧。 姐姐卡萝心心念念过去的生活,做出种种举动,想让母亲回心转意,最终以死的代价,让母亲意识到她追求激情的荒诞不经、尼尔的极不可靠,将母亲永远拉回到--如沙砾般硌人的--现实生活中来。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这篇小说:尼尔是镇上新建的夏季剧场的演员,他的处事哲学是“ 无论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礼物。 ”--极自由、随意,这是吸引母亲的特质。他做表演只是为了能在自己身上发掘出什么。他大学退学,在学校里做过表演,喜欢“抛下自我,与其他人融为一体”。后来,因为“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他陪朋友试戏,偶然得到了这份小镇上的演员工作--他人生没有目标,活的很虚幻。 他扮演的是《麦克白》里的鬼魂班柯,一个观众看得见的鬼魂版本。--班柯知道皇帝即将被麦克白暗杀,但他选择冷眼旁观, 隐喻尼尔将来对卡萝溺水,冷眼旁观。 他原本就打算在镇上过冬,找到了一座拖车房,得到了装修剧院的工作,能帮他支撑到次年春天,这是他 愿意考虑的最远的未来 。他热衷于讨论美国人和原子弹、越南战争的话题。夏季剧场在当时是个新生事物,父母都赞成“艺术”,母亲尤其积极,因为她有更多的时间。 她忙于各自为剧院的募款活动,还做志愿者。她开始变了,年轻漂亮的她,也开始像演员一样,打扮率性、随意。 父亲是一位保险经纪,长时间出门在外。他看到母亲变的那么漂亮,和剧院的人在一起那么相配,感到很骄傲。然而母亲却觉得父亲“不艺术”,会在剧院朋友面前难为情。 父亲发现了母亲的不忠,他“哭了,一整天都在家里跟着妈妈,不让她走出自己的视线,拒绝相信她。”而母亲告诉了他一件令他感觉更糟的事,小儿子是尼尔的,她很肯定,她有记录。 父亲不哭了,他得回去工作。 夏天的时候,母亲带着一双儿女和家里的小狗,离开了镇上带草坪的大房子,搬到了尼尔的拖车房里,就在乡下的马路边上,一个沙砾坑旁边,也许是某个房子的地基。 母亲时常哈哈大笑,“因为她很高兴摆脱了和镇上那座房子有关的一切,街道,丈夫,她过去的生活。” 她也哭过,但她说“也许是 这辈子第一次,真正有了活力 。”她感到仿佛获得了一次机会,她的 人生重新开始了 。 --母亲开始追求理想。 她告别了那些银器,瓷器,花园,书架上的书。现在 她要生活,而不是阅读 。她把衣服留在壁橱里,把高跟鞋留在鞋架上,把钻戒和婚戒留在梳妆台上,把丝绸睡衣留在抽屉里。 姐弟俩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他们住在高大的房子里,房间里贴着壁纸,现在他们睡在拖车房里,两张很窄的上下铺小床。 他们刚搬过去的时候,姐姐卡罗总是给弟弟说以前的房子的事,努力让他想起过去。当他想不起来时,她就很生气。-- 姐姐卡罗很怀念以前安稳的生活 。 小狗也变了,时不时杀死松鼠或老鼠。这让卡罗很苦恼。尼尔开导她,说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消失不见了,它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卡罗说,她不会消失不见,她会永远照顾它。--这段对话暗喻将来母爱的力不从心、父爱的消失不见、尼尔的见死不救。 卡罗不得不和乡下孩子做朋友,还得和镇上原来的朋友做些必要的解释,中断了正在学的游泳课。每天在路边等她放学回家的只有小狗。弟弟没有上幼儿园,因为妈妈没有车。他等着卡罗放学回家和他一起玩,母亲也经常和他闹着玩。--弟弟有母亲陪, 卡罗的感受被母亲忽视了 。 卡罗并非一直不断地表现不满,她太渴望给人留下好印象了。她喜欢别人喜欢她,搅动房间里的气氛,让人快乐。冬天的时候,卡罗做了2次“恶作剧”。她把小狗藏在大衣里,早晨坐校车到学校时,她带着小狗去镇上原来的家里,那里离学校不远。她把小狗放在门廊里,门廊没有锁。卡罗被母亲盘问,“你想去和爸爸住在一起吗?”她否认了。-- 卡罗太想让母亲回家了 ,父亲依然在等母亲回来。 母亲和尼尔的浓情蜜意,从夏天一直持续到冬天。直到发生了一件事,让母亲开始看清尼尔的为人。 有一天母亲带着弟弟去取信,结果发现了一只狼。她很恐慌,要求尼尔买把枪,以保护孩子们。然而,尼尔认为不必担心。 姐姐卡罗和母亲都对尼尔提出了质疑,母亲甚至头一次嘲讽尼尔,最终尼尔也没有去买枪。 尼尔周末在家里要抽很多大麻烟,卡罗有时候会去烦他,让他给她抽一根。有一次,他给她抽了。母亲知道后,非常惊恐,但没有吵闹,求他下车别这样了,卡罗的父亲会把她带走的。圣诞节后,姐弟俩被安排每个星期六去见父亲。母亲每次都问他们过得好不好,当然好,但卡罗的语气表明,那不关妈妈的事。 后来父亲去了古巴度假,这让母亲惊讶又赞许。但他回来之后,得了流感,久治不愈,与孩子们的见面终止了,本应在春天恢复见面,但一直没有。-- 父亲有了自己的生活,抛弃了孩子们 。 雪一直下,沙砾坑里积满了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那里成了一汪小湖。卡罗去乘校车时不得不绕着坑缘走,她问母亲能不能在里面玩耍,母亲说别发疯。母亲对这个湖很紧张,认为它很深,很危险,尼尔则认为水不深,卡罗认为边上不深。 母亲让孩子们离那个地方远点,还认为应该让小狗也远离那个地方,尼尔说那不是问题,因为小狗会游泳。 母亲开始经常说“妈的”,比尼尔说的还多,语气更加恼怒。 一个星期六,尼尔躺在沙发床上抽大麻,姐弟俩看完电视,被打发到屋外,和小狗一起,四处跑跑。小狗领着他们来到沙砾坑旁边。 过了一会,卡罗指挥弟弟去给妈妈报信,说小狗掉水里了, 卡罗担心它会淹死,她会去救它。 他仿佛看见姐姐把小狗抛进水里,然后她纵身一跃,跳进水里去救它。 弟弟想着尼尔说过狗淹不死,他不理解姐姐的做法,因此没有立即急于告诉妈妈,而是走回去,并在门口等了一会,等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母亲在某个时刻打开了门,出于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对尼尔大喊大叫,想让他去就卡罗。然而尼尔只是不停的安抚她。这不是母亲要的,她挣脱开他,跑出门去,尼尔只是低头看他无助的脚趾。母亲没有跳进水里,也没有因此早产。在卡罗的葬礼后的10天左右,她生下了一个男孩,被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 女儿的死亡,导致她的疯狂。 母亲不得不恢复过来 ,她要照顾剩余的两个孩子。她回到剧院重操旧业,有了一份真正的工作,当上了业务经理,常年工作。--母亲终于不再理想化,直面生活。尼尔离开了 ,没有出席葬礼,也没有见新生儿,只留下一封信。新生儿很像父亲,父亲什么也不说,对两个孩子一样好。 父亲认为责任不在不母亲,他像母亲一样,需要重组,他得到了,现在很幸福。后悔无益。但他和第二任妻子一直没有孩子。-- 父亲为自己追求激情,抛弃孩子,感到内疚。 母亲后来曾回到沙砾坑那里,发现那里盖起了时髦的房子。她提起那里的房子时有一丝鄙夷。-- 她鄙视自己的过去。 曾经的弟弟长大了,一直纠结于姐姐的死。尼尔后来联系了他,他决定跟生父见面弄清真相。尼尔告诉他,当时他吸了大麻,而且也不会游泳,所以没有去救卡罗,还劝他不要自责, 忘记过去,开心就好。 弟弟认清了生父尼尔不负责任的本质,从此跟他的生父再也不见,而姐姐卡罗当时跳入湖中的画面,永远留在了他的脑海中。 娜拉出走以后,获得了精神世界的满足,孩子的现实世界却轰然倒塌。成人可以很快地适应现实世界的变化,孩子的心灵却是脆弱的,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世界的变化。 娜拉只有比以前更爱孩子,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耐心地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化,才能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至于崩溃,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金钱来保障孩子的生活。 娜拉们追求理想和养育孩子之间,永远存在“敌进我退”式的敌对关系。这让每一个娜拉们在出走之前,都要慎重地思考--出走之后,孩子怎么办?

娜拉出走之后,要么堕落,要么归来

墨尔本有个女人和她前夫刚刚结束长达三年的财产分割诉讼,昔日的恩爱夫妻为一个古董花瓶打得头破血流。两边的律师摩拳擦掌,怂恿自己的客户争到底。 最后丈夫获得了花瓶的所有权。他刚走出墨尔本地方法庭,就叫住前妻,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花瓶摔个粉碎! 三年的焦灼时光,无数失眠的夜晚,外加巨额律师费,只为听到这么一声脆响?婚姻结束的时候,有些偏执的前任可能变得比驴还蠢。 这个狭隘的前夫气不过:“为什么离婚的是我,为什么被抛弃的是我”?他花费巨资,就是要在前妻面前摔了这个古董花瓶,好让她心塞。那个女人说,就在那一刻,她对前夫的最后一丝温情消逝了。以后大家各自安好,不必相见。 可能是类似的事情见多了,我有个做律师的朋友宁可为杀人犯代理,也不愿意再接受与家庭法相关的离婚案例。 用他的话说:“最差的杀人犯也有人性的一面。而形形色色的离婚案里,透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恶,让我每天都怀疑人生。摔花瓶的那个变态还不算过分,最可气的是那些缺乏人性的家暴男,经常气得我睡不着觉!” 在他们那个位于墨尔本中心商务区的律师事务所里,家庭法部门是最赚钱的部门,合伙人的分红让人眼红。可他还是“挥手自兹去”,没有丝毫留恋。 现在他专攻刑事案件,不打离婚官司。这意味着他得从初级律师做起,收入锐减,可他觉得值得——至少可以拥有一夜好眠。 他告诉我,很多家暴男不一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脸横肉,凶相毕露,就像《水浒传》里的镇关西那样。恰恰相反,很多家暴男风度翩翩,堪称一表人才;而且能言善辩,魅力逼人。 很多次跟家暴男初次接触的时候,他都困惑不已:有没有搞错?这个谈吐迷人的男子真的像妻子诉状里描述的那么不堪吗?难道这人有两幅面孔,理性大度的一面给外人看,最不堪的一面留在家里? 很不幸的是,真相确实如此。家暴男喜欢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他们的真面目往往暴露在妻子的诉状里: 妻子要求家务分担,他们置之不理。妻子要求平等沟通,他们认为是对抗。妻子要求经济共享,那简直是白日梦! 在他们眼里,妻子不需要有独立思维,照他们的吩咐默默地干家务活儿就是了。做好了,无非是从他们嘴里得到一句不咸不淡的夸奖:“我老婆真能干!” 听起来就像鲁迅的《阿Q正传》:“阿Q真能做!” 他就像是家庭这个小小王国里自立的王,享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而且只享受权利,无需尽义务。 兔子急了也会咬人,阿Q也想过几天风光舒心的日子,一直在默默奉献的妻子们也有爆发的那天。家暴男们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觉醒和反抗——就像一只狗舍不得丢掉它的肉骨头一样,他们舍不得过去那种颐指气使的好日子。 为了恢复对妻子的控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暴力;家庭暴力不光是挥动老拳,也包括言语侮辱、贬低人格、经济控制等冷暴力。 温顺的妻子是家暴男眼里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飘》里面农场主们精心驯化的家奴一样。家奴怎么可以要求平等和尊严? 这种极端自私的想法是家暴者的核心思维,深入其骨髓。思想决定行动,性格决定人生。家暴绝非一时起意,因为拳头受制于大脑;因此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没有中间值。 如果觉醒之后的妻子执意要离开,这种暴力会直接升级。他们的思维方式简单粗暴,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掉它。不管它是一个花瓶,还是执意要逃离的前妻。这里没有错别字,前妻和花瓶,在家暴男的眼里都是“ 它 ”。 据澳洲反家暴中心最新的统计资料,全球每天有超过百名女性被家人杀害,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施暴者是她们的伴侣。有的是现任,有的是前任。这个世界荒唐不荒唐?原来女人们最危险的地方不是荒郊野外或者暗黑小巷,而是自己的家,自己那个原本用来遮风挡雨的地方! 中国有位“56岁逃离家暴自驾游”的女人苏敏火了。许多媒体持续报道她露营生活的点滴,大家都以为她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着实替她开心。然而最新消息是,离家出走的苏敏近日又回归家庭,继续心甘情愿地做贤妻良母。 看到这则后续报道,很多人愤怒又失望,我也一样。苏敏大概不知道,她已经将自己置身于日复一日的危险之中。如果她能看到上面的文字,也许她会多少了解一点家暴者的不可救药, 不再用自己的余生去充当一剂没有疗效的解药 。 鲁迅在《娜拉出走以后》一文中预判到这个反转,他说:“离家出走的娜拉们,要么堕落,要么归来。” 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女人很难有经济独立的机会和能力。为了生存,她们要么堕落卖身换取面包,要么回归那个像魔窟一样的家庭。 离家出走之后的苏敏其实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她曾经代表了一种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简直可以称为现代女性独立的符号。有这个人设加身,苏敏至少可以拿到足以让她谋生的商业代言。 是什么让苏敏又回来了?只有苏敏知道。 也许她还对前夫心存幻想,也许她觉得照顾家庭就是她的人生宿命,也许她出去逛了一圈,发现外面的世界不过如此。家里无论如何“闹心”, 如何压抑,终究是她熟悉的舒适圈。她回到家里,继续任劳任怨地洗衣做饭打理家务;而吝啬的老公依然死死攥着他那4000元工资,不肯和苏敏分享分毫。 苏敏的事情终究是她的家事,别人再看不惯,也无权指责。比起许许多多还在差劲的婚姻中挣扎的女性,苏敏已经算得上勇敢无畏。苏敏的出走,曾经给了许多纠结的女性一点点希望;然而,苏敏的回归,又让这些女人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追随苏敏的步伐。 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带给每个人新的一天,不偏不倚。 明天的苏敏,可能还会出走,可能继续呆在家里。这是个无解的谜题,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 健康世界的人有一天会沦落到医院的手术室,沉浸在爱河的情侣也许会对簿公堂。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普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大多可以慢慢化解亲密关系结束带来的伤痛,开始新的人生。 我只希望,苏敏能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选择的能力。如果这个家还能容纳她 曾经自由过的灵魂 ,她自然可以一直留在那里;如果她不过是重蹈覆辙,又回归到习惯已久的受害者模式,我衷心希望她有勇气——为了自己,再次出走。 太多善良的女人,“错就错在太爱你,错就错在不知珍惜自己”。余生尚有时日,我希望普天之下千千万万个如苏敏一般的善良女人,“珍惜你自己”, 让你的善良带上锋芒 。

为什么娜拉出走后回来会死在冷宫?

娜拉逃出去之后,就去到了一个港口,想谋一份差事,可是当时对于女性的歧视很严重,工头就驳回了她的请求,娜拉走投无路了,只好逃上一艘船,这恰好是艘去英国的船,到了英国之后她就逃下船,又上了另一艘船,好巧不巧的事这是一艘去往中国的船,经过了3个月娜拉终于到了中国,因为很难从船上偷到吃的,所以娜拉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一下船就踉踉跄跄的去到了一个烧饼摊,可是还没到就晕倒了,这时朝中一位大臣路过了,看见了甚是心疼就带回了家,转天她就醒了但是极其虚弱,下人不忍心就给她吃了17个死面棒子面窝头,她吃饱了就往外逃,这时光绪皇帝到此慰问朝中老臣,正好被撞见,光绪皇帝一见到娜拉就甚是喜爱直接就给纳入了后宫,没过多久就翻到了她的牌子,那几日更是宠爱,后宫的娘娘们看后心声妒忌就合伙想除掉她,在1881年后宫们的计划得逞,她把皇上最喜欢的花瓶和几件古董全部打碎,皇上大怒直接将她打入冷宫,后来她就在冷宫凄惨的活着,之后一位娘娘在她的饭里下了药,在1882年娜拉就惨死在了这偌大的冷宫之中。 至此全剧终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 这是什么意思?

古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个人彻底和以前的环境隔离开之后,为了生存是会想尽办法活下去的。出走之后,我觉得可能有四种结果:勤奋图强成为自己主人、消极坠落成为别人的奴隶、随遇而安无为而活、回到家来继续以前的生活苦闷一生。

娜拉出走后怎样 读后感

娜拉出走后怎样 读后感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几乎无人不知,那是一个女性自由的题材,很受当时女性的推崇,不料易卜生却淡淡的说:“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一、生存方面娜拉离家出走后遇到的头等大事应该是生存问题。她当初凭着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愤而摔门离去,再加之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绝对没有做那么周密的打算,想必也就是带几件换洗的衣服而已,但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断定她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她是有勇气有能力的,这可以从她救治丈夫一事上可以看出。海尔茂劳累致病,娜拉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瞒着他向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送丈夫去国外疗养,当时,到银行借钱必须以男人的名义,而娜拉的父亲病危,她就在借据上伪造了父亲的签名。这种作法在当时是触犯刑律的。虽然海尔茂疗养回来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但娜拉为了偿还债务,却历尽艰辛,甚至在夜间偷偷地做抄写工作来还债,始终不愿将自己所做的事告诉丈夫。由此可见娜拉并非“折翅的天使”,并非不堪一击的千金小姐,她有勇有谋,且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牺牲;她能放弃上流社会的虚荣,用自己的双手担当起责任,可见当她失去的庇护之后,还是有能力解决生存问题的。在这一点上,安娜做的很好,她靠写作养活了自己及孩子,尽管有时为了钱,也写一些取悦于社会、他人的文章,但她毕竟取得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二、 性格方面娜拉有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善良多情的一面,同时也有倔强和不屈服的一面。借钱和签字的事已经反映出了她的刚强和勇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乞求,而是勇敢承担责任,正视现实,并且尖锐地谴责资本主义的荒谬的法律。剧本最后,娜拉在现实生活的教育下,逐渐弄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她真正认识了海尔茂的虚伪面孔。这时她明白丈夫过去并不是真爱她,只是把她当作玩物,八年来她只是跟陌生人共同生活,现在再也不能呆下去了,她必须出走。当海尔茂企图用法律来约束她时,她勇敢地进行了辩护,她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她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海尔茂企图以母亲和妻子的责任来阻止她时,她回答说:"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那就是"我对自己的责任"。当谈到宗教的时候,娜拉说:"不瞒你说,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这些话不仅表明娜拉对当时社会的抗议,同时也反映了她为了追求真理不屈服的一面。易卜生在事件的进程中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现实展示在娜拉面前,她被迫走向绝路,曾决定自杀。当她认清了自己奴隶地位以后,她觉醒了,变自杀为寻求新生,她毅然绝然地从这个"玩偶之家"中出走了。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娜拉是一个开朗活泼、勇于追求真理,刚毅果敢的女性。这一性格会使她在生活中不断受益。

娜拉出走后怎么办

看了《玩偶之家》,感触颇多。对于主人公娜拉,我觉得她很伟大,很了不起。别说是十九世纪,就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能像娜拉那样做的女性也极少。因此,我认为她是个伟大的女性形象。 娜拉为了找到自我,为了了解那个难以了解的社会,她终于出走了。她要去学习,去思考,究竟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宗教。娜拉走了,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孤身一人走到她从前的老家去了。 娜拉为了救身患重病的海尔茂,只好背地里假冒父亲的签字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债,陪同丈夫去意大利住了一年。此后,她又瞒着丈夫挣钱偿还债务。可当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信,知道了真相后大发雷霆,咒骂娜拉做出丢人的事,当事情又发生戏剧性变化后,海尔茂又改变态度,对娜拉说:“你在这儿很安全,我可以保护你,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但是,这时的娜拉脑子已经很清醒,她已看出了海尔茂可憎的面目,不再相信海尔茂,不想再当海尔茂的“玩偶老婆”。 娜拉出走后会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她会是积极向上的一位女性,她决不会堕落。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她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去斗争。凭着她的努力和勤奋,她个人的生活决不会有问题。在她还没出走前,她为了按时准期还债,瞒着丈夫想尽办法挣钱,即使累得不得了也毫无怨言,就这样苦苦熬了七年。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她都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还清债务,还有什么困难她不能解决呢?连她丈夫的资助她都不愿接受,她还会接受别人的资助吗?她不会再依赖任何人,她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社会里闯荡、去学习、去寻找,了解究竟何为法律,何为宗教,去弄清楚,到底是社会正确,还是她正确。正像她所说的:“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此时的娜拉不再是丈夫的“玩偶”,已由一味依赖别人的女性变成一位敢作敢当,最后要求独立的女性。 娜拉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多么了不起啊!

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样了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 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  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二、 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三、 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从一开始对爱情的绝望,到最后对自己人生的觉醒,娜拉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以她的出走标志着她的觉醒。四、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  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然后娜拉走后,究竟能不能活下去,活得怎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数个娜拉走后,又会怎样?!  剧本没有告诉读者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只是用“娜拉出走”这一象征性的举动结束全篇,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文学毕竟是文学,文学与现实相关联,但文学家毕竟不是社会学家。五、 “娜拉形象群”分析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每一个娜拉又都有各自的同于不同,她们所反映的无非是妇女的觉醒,女权运动的促成。可以对这一类形象进行一个总的概括总结,对女性文学进行探讨。  总结: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要求人权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娜拉最终的出走,震撼的不仅仅是剧中的那个傀儡丈夫海尔茂。

娜拉出走之后什么意思?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 这是什么意思? 1962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之后,由于他的老友孙冶方的安排,回到经济研究所,分配在政治经济学组工作。这时顾准的思想已经变得很成熟。他后来说过,1952年在上海被免职时,思想还是相当正统的,只认为是被个别人挟嫌报复,并没有想到在制度上有什么问题。后来当了“右派”下放劳动,接触了农民,看到他们与城里官员过的天差地别的生活,联系到党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才有了认真的反思,逐渐意识到夺取政权、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存在一个“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样”的问题。 参考资料:我与顾准的交往——吴敬琏访谈录 娜拉出走以后是什么意思 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的女主角。有关这部话剧的详细内容,你可以去百度看看,那里应该有你想要的答唬,祝你好运! 鲁迅《娜拉出走后》原文 娜拉出走之后 -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讲演日期及时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讲演三十分钟。 主办单位及地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鲁迅曾在一九二三年七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在该校兼任国文讲师和教授。 关于讲题和讲演内容:这是鲁迅现存第一篇讲稿。鲁迅通过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剧本《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中的人物娜拉的分析,来阐明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意见。 正文如下: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 娜拉出走后怎么办 看了《玩偶之家》,感触颇多。对于主人公娜拉,我觉得她很伟大,很了不起。别说是十九世纪,就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能像娜拉那样做的女性也极少。因此,我认为她是个伟大的女性形象。 娜拉为了找到自我,为了了解那个难以了解的社会,她终于出走了。她要去学习,去思考,究竟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宗教。娜拉走了,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孤身一人走到她从前的老家去了。 娜拉为了救身患重病的海尔茂,只好背地里假冒父亲的签字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债,陪同丈夫去意大利住了一年。此后,她又瞒着丈夫挣钱偿还债务。可当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信,知道了真相后大发雷霆,咒骂娜拉做出丢人的事,当事情又发生戏剧性变化后,海尔茂又改变态度,对娜拉说:“你在这儿很安全,我可以保护你,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但是,这时的娜拉脑子已经很清醒,她已看出了海尔茂可憎的面目,不再相信海尔茂,不想再当海尔茂的“玩偶老婆”。 娜拉出走后会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她会是积极向上的一位女性,她决不会堕落。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她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去斗争。凭着她的努力和勤奋,她个人的生活决不会有问题。在她还没出走前,她为了按时准期还债,瞒着丈夫想尽办法挣钱,即使累得不得了也毫无怨言,就这样苦苦熬了七年。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她都能凭著自己的努力还清债务,还有什么困难她不能解决呢?连她丈夫的资助她都不愿接受,她还会接受别人的资助吗?她不会再依赖任何人,她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社会里闯荡、去学习、去寻找,了解究竟何为法律,何为宗教,去弄清楚,到底是社会正确,还是她正确。正像她所说的:“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此时的娜拉不再是丈夫的“玩偶”,已由一味依赖别人的女性变成一位敢作敢当,最后要求独立的女性。 娜拉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多么了不起啊! 问:“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怎么解释 娜拉走后怎样? 社会问题剧的繁荣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早期问题小说的勃兴。茅盾的小说《虹》中,主人公梅行素无疑带着娜拉的影子,她为挣脱不合理的婚姻和家庭的枷锁,奋而出走。巴金的《家》中,男主人公觉慧则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男性娜拉形象。 与此同时,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等一大批女性作家的也渐渐崛起,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五四”新女性的个性解放要求,这也是对“易卜生主义”所激起的个性主义浪潮的一个有力回应。领军人物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不再是爱情生活的奴仆,而是始终处于可以主动取舍的地位,显示了面对男权世界、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这是娜拉离家出走前的名言,这句话曾激发过许多普通女性效法娜拉出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讲师赵东梅告诉记者,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周璇,她公开宣称,“立志要做娜拉那样的人”,她因此离开了一起生活9年的丈夫,踏上了演员的道路。胡适的《李超传》中所描写的四川女子李超,反抗包办婚姻,逃出家庭的控制也是现实中的真实描写。 就在所有人在效仿、在呼吁“像娜拉那样出走”时,鲁迅却站出来给这股热潮泼了冷水。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易卜生未曾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地位,娜拉出走以后“或者哗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同时警醒大家,“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认为,妇女只有获得了与男人相等的经济权和社会势力才能真正得解放的结论,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青年指出了一条需要“深沉的韧性的战斗”的道路。 其实,鲁迅早于1907年就作为第一人在《河南》杂志上对易卜生及其作品颇进行了一番评论和褒奖。只不过当时得到的响应远不及11年后《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认为,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主要在于个性主义:人的个性、妇女解放、社会批判者,这都是鲁迅考虑到的中国知识界所普遍缺少的东西。正因为此,鲁迅的创作也是向社会发出一种声音,向社会主流说不,告诉人们怎么从这种主流生活方式和态度中解脱出来,活出自己的意义。 鲁迅还在随后创作的《伤逝》中,形象地展示了经济基础对于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决定作用,对一味乐观于娜拉潇洒出走者如当头棒喝。而郭沫若在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写的《娜拉的答案》《“秋瑾史迹”序》中也阐示了他的态度,“我认为秋瑾所走的路正是《娜拉》的答案”。 1928年3月20日,易卜生百年诞辰。《大公报·文学》为此发表《易卜生诞生百周年纪念》的长文,对易卜生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极其局限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评价。此时,易卜生的作品尤其是娜拉在中国知识界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可以参考一下百度百科里词条“娜拉”baike.baidu/view/257249 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写的一篇文,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知道娜拉出走代表什么。 娜拉是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话剧里女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了“玩偶”的地位最终自我觉醒。而《玩偶之家》的结局,就是娜拉走出了那个家门,然后就没有了。 易卜生的这幕话剧传到中国,在当时男权依旧鼎盛的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在社会中呼吁,宣传女性解放的一些思想。鲁迅在北京女师大作的演讲《娜拉走后这样》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个演讲中,鲁迅以其一贯的敏锐,发现了隐藏在出走背后的问题。娜拉出走,获得了解放,解放之后呢?生活还是要继续。鲁迅略带着悲观地提出,没有经济独立的娜拉,出走后要么沦落,要么就是重新回到被控制的玩偶之家里。并且进一步提出,在现实的社会中,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 尖锐的而现实而悲观的鲁迅! 娜拉走后怎样,也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女性盲目出走的一个提醒,用阴郁的现实警醒盲目的人。 鲁迅的很多文章都这样,浓厚的阴郁,然而很现实,让你不能不思考。 在鲁迅后来的一篇小说《伤逝》中,鲁迅描写的子君就是一个出走后的娜拉,《伤逝》也是一篇充满悲伤的作品。 此外,娜拉走后怎样,也有研究者认为与当时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有关。 《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该怎么办,似乎是 看了《玩偶之家》,感触颇多。对于主人公娜拉,我觉得她很伟大,很了不起。别说是十九世纪,就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能像娜拉那样做的女性也极少。因此,我认为她是个伟大的女性形象。 娜拉为了找到自我,为了了解那个难以了解的社会 娜拉出走之后1000字续写 娜拉出走之后,预示著女性地位的崛起 鲁迅爷爷说过娜拉出走后要么回来,要么沦为娼。 有独立意识,还要有独立的技能。 《娜拉出走之后》这剧本是谁写的? 剧本是谁写的?15分钟前检举匿名网友14次浏览全部回答(1)3分钟前检举背时_的娃儿4级鲁迅 查看更多答案>> 采纳哦

在中国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

你是不是想问在中国,()提出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是鲁迅提出的。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写了一部著名的戏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剧中的娜拉被身为资本家的丈夫海尔茂玩弄,愤而出走,为此,鲁迅写了一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阐述了女人解放的问题。那么到了现在,娜拉走后该怎么办呢?娜拉在没出走之前,依靠身为银行家的丈夫生活,要是出走了,就要自谋职业,自谋生路————这正是鲁迅所担心的,于是,他提倡娜拉们应该获得经济权利,尤其是在婚后,获得经济地位。鲁迅的原话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妇女解放不是喊口号,也不是随便说说,是要赋予女人经济地位,才算是真正的妇女解放了。

娜拉出走后怎样?

娜拉出走代表着她的成长以及她心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后的结局是什么?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有两种结局。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堕落;二是回来。鲁迅做这样的推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是由男人来主宰的,不允许女性的自由存活;二是社会是靠金钱来运转的,娜拉没有钱,所以她注定是要被甩出去的。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玩偶之家娜拉的来源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克罗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娜拉出走后怎样?

  首先要知道娜拉出走代表什么。  娜拉是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话剧里女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了“玩偶”的地位最终自我觉醒。而《玩偶之家》的结局,就是娜拉走出了那个家门,然后就没有了。  易卜生的这幕话剧传到中国,在当时男权依旧鼎盛的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在社会中呼吁,宣传女性解放的一些思想。鲁迅在北京女师大作的演讲《娜拉走后这样》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个演讲中,鲁迅以其一贯的敏锐,发现了隐藏在出走背后的问题。娜拉出走,获得了解放,解放之后呢?生活还是要继续。鲁迅略带着悲观地提出,没有经济独立的娜拉,出走后要么沦落,要么就是重新回到被控制的玩偶之家里。并且进一步提出,在现实的社会中,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 尖锐的而现实而悲观的鲁迅!  娜拉走后怎样,也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女性盲目出走的一个提醒,用阴郁的现实警醒盲目的人。  鲁迅的很多文章都这样,浓厚的阴郁,然而很现实,让你不能不思考。  在鲁迅后来的一篇小说《伤逝》中,鲁迅描写的子君就是一个出走后的娜拉,《伤逝》也是一篇充满悲伤的作品。  此外,娜拉走后怎样,也有研究者认为与当时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有关。

娜拉出走的意义是什么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 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  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二、 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三、 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从一开始对爱情的绝望,到最后对自己人生的觉醒,娜拉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以她的出走标志着她的觉醒。四、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  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然后娜拉走后,究竟能不能活下去,活得怎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数个娜拉走后,又会怎样?!  剧本没有告诉读者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只是用“娜拉出走”这一象征性的举动结束全篇,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文学毕竟是文学,文学与现实相关联,但文学家毕竟不是社会学家。五、 “娜拉形象群”分析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每一个娜拉又都有各自的同于不同,她们所反映的无非是妇女的觉醒,女权运动的促成。可以对这一类形象进行一个总的概括总结,对女性文学进行探讨。  总结: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要求人权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娜拉最终的出走,震撼的不仅仅是剧中的那个傀儡丈夫海尔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