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闻一多事迹(100左右就OK了)?

2023-07-23 14:22:06
共1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闻一多,笔名聃波,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生于湖南长沙,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不断的努力,成为了国内外文学界的知名人物。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的探索,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闻一多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其间去东京之时经常走山路,倾听山间的清泉婉转潺潺的声音,心生“饮泉诗”的念头。此后,他墨守初衷、不断勇攀高峰,创作出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如《丰碑》、《黄花岗之恋歌》等广受好评。他的文学批评成绩也十分显著,他提出过“本位主义”等新的文学理念,对当时的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闻一多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赢得了广泛认可,但他并没有沉浸于这些成就之中,而是始终坚持用文艺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他曾为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宣传了民族自尊和民族自尊心,同时他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致力于提高妇女地位、改善教育和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工作。虽然闻一多的一生经历了挫折和曲折,但他仍然坚定地走着选民的道路,“饮泉诗”精神也流传至今,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追求完美、热爱文艺的重要动力。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激情,是时代的典范和人民的楷模。

相关推荐

闻一多红烛中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什么作用?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诗歌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烛成灰泪始干”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
2023-07-23 03:25:521

红烛有什么特点可以象征什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象征离别人人蜡炬成灰泪始干象征教师或父母
2023-07-23 03:25:592

红烛的作者是谁?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2023-07-23 03:26:131

闻一多的《红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2023-07-23 03:26:301

红烛 闻一多 分为几层 写出各段段意

这首《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解读《红烛》,也就为我们破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结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须知,闻一多正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道路。  在中国传统诗学的思维模式中,诗人的抒情达志通常都不是无所顾忌的自我喷发,它大多需要假托一定的物象形式,而且这一物象形式又还不是诗人别出心裁的创造,而是千百年来中国诗人的历史遗产。这些诗的“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国诗歌长河的波涛里浮动闪熠,赋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以激情、以灵感。  同“五四”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比较,闻一多显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感情更为深厚,在接受西方诗学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就这样,“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当他为自己第一个诗集题名作结时,“红烛”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现了出来,这就是《红烛》诗集的取名及《红烛》序诗的缘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闻一多在其创作的第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他不是单纯的自我表现、自我刻画(尽管他对自我表现的《女神》颇为欣赏)。自我表现、自我刻画的西方浪漫主义诗学并没有在他的心灵世界居统治地位;诗人的自我抒写有意识地附着在一定的“模式”当中,他对“模式”的体认与他对自身的体认在同时进行,这些创作心理都显然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有关,所以说,《红烛》意识结构的表层洋溢着传统诗学的余香。  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诗人属于“五四”的、属于个体的那个“自我”与属于传统文化的、属于民族心理沉淀的“自我”又是如此错综复杂地绞结在一起,互相有补充、有说明、有申发,但更有矛盾、冲突,由此而诞生了一首奇特的《红烛》。  而这又是现代诗区别于古典诗歌的动人之处。  中国古典诗歌的以物明志,是在物我间融洽无隙的境界中进行的,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并没有刻意强调说“春蚕”、“蜡炬”仅仅是外物,也没有在与这些外物相对应的地位上再寻找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无所用心地叙述着外物的状态,其实也就是在叙述着诗人自己。李商隐诗歌素以绵密富丽的意象著称,这一特征就更引人注目了。但接受了“蜡炬”原型的闻一多在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却有悖此道。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入欣羡的红烛中去,自我与红烛取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烛归红烛,这是其“离”;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是认同的努力,故又可谓是“即”,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样的奠基性意义:①“离”是诗人意识的起点,“即”是努力的趋向,“离”与“即”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②从“离”到“即”,在矛盾冲突的痛苦中勾勒着诗人的情感走向,也是诗歌的基本格局。③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离”是当代文化的显现,属于诗人的真切体验,“即”则是古典文化的诱惑,属于诗人朦胧中的理想归宿。“离”与“即”将发生的冲突,也就是诗人内在的两种文化的冲突。  接下去,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诗人站在一定的距离上观照红烛。思考红烛,发出种种的慨叹,提出种种的困惑,这都不断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那顽强的理性批判精神。但每一番的追问之后,诗人又都从不同的意义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算是一种自问自答,在这样的解释当中,诗人好象暂时放下了困惑,好象理解了红烛的内在精神实质,从而展开了某种程度的物我认同。这时候,“离”似乎就过渡成为了“即”。  对于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就一个受到“五四”现代文明熏陶的现代人而言,产生这样的困惑丝毫也不足为奇: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个体的独立意义究竟在哪里?以致于诗人还这样的穷追不舍:“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这似乎暗示给我们,个体的命运又决定于某种外来的力量?那么,自焚不就是某种悲剧性的被迫行为么?可见,在现代意识的哺育下,诗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无古人的。  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当然,人毕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既然是中国诗人的胎教,也将在实际创作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感情,部分地决定着思考的方向,于是,闻一多在思考中认可了蜡炬自焚的现实“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底方法。”尽管这样的解释过分简略了些。困惑既然暂时得到了解决,于是诗人似乎为熊熊燃烧的红烛所感奋、所启示,从中也看到了自身的形象。“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又属于闻一多式的现代认同方式:在以物明志的时候,他的自我情绪仍然格外强盛,于是“物”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燃烧的“红烛”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奉献的象征,不是有情人的幽长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所以说,从“离”到“即”,或者说从当代文化的体验到古典文化的憧憬,闻一多的心灵世界都是复杂的,当他执着于当代文化的生存感受时,传统文化的光芒不时召唤着他;当他选择着传统文化的理想时,当代文化的品格又照样显示着自己的力量。  解读《红烛》,必须时刻留意于这类意识结构的复杂性。  当诗人为自焚的蜡炬而赞叹、而感奋的时候,新的困惑与疑问又袭上了心头:“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显而易见,诗人仍然不能忘怀于那种属于个体的精神状态,并格外关心个体的行为与其精神状态的内在联系,他在潜意识里仍然怀疑这种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真实性──只是,既然红烛的形象已有所改变,并成为时代精神的化身,那么疏解困惑的理由也就似乎要充分多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于是,流泪的红烛也就再次以它的牺牲精神而引人瞩目:“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在这些诗行里,诗人的心情是轻快、乐观的,他仿佛看到了作为意志力、作为英雄主义象征的红烛在焦急的泪水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间,这是焦急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水!在具有“五四”时代特色的乐观激情当中,闻一多又一次与传统文化的牺牲精神产生了共鸣。  但是,也就在这一时刻,诗人关心个人价值的时代的心灵又一次颤动了起来,流泪的蜡炬为新的人间消尽了一己的心血,而对于它自己,又意味着什么呢?是“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诗人进一步总结道:“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里的因果关系非常有趣,从一方面看,诗人将“灰心流泪”置于前,将“创造光明”置于后以示突出强调,好象是特别看重创造的意义,但灰心流泪的又毕竟属于最终的“果”,其个体的悲剧性又是难以掩饰的。“离”与“即”的矛盾冲突在这一番心灵的颤动中又表现了出来。  全诗的收束相当简洁:“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他努力勉励自己用属于“五四”时代的不恤牺牲、乐观向上的激情扫除了内心深处的阴云,从文化意识冲突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于是,这一简洁的收束又显得那么的意味深长。  综合整首诗作来说,“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的原型意象在进入闻一多诗歌创作并一如中国文人那样被作为诗人人生追求的象征时,其时代的、文化的矛盾冲突就势不可免的发生了。但闻一多又不愿意掩饰、放弃、消泯这样的矛盾,他在忠实于自己心灵颤动的意义上大胆地、生动地展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就这样,意识结构的矛盾冲突反倒构成了全诗内在的巨大张力,在意识的张力性结构中,诗的情绪抑扬顿挫,峰回路转,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  张力性的意识结构与情绪型的节奏方式也决定了全诗的美学风格。从整体上讲,《红烛》充满了流动感极强的动态美、变化美,这与中国传统诗歌追求意境理想而构成的静态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从美学上讲,《红烛》在中国新诗史上也具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并成为闻一多全部诗歌美学追求的缩影。
2023-07-23 03:26:371

《红烛》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
2023-07-23 03:26:441

《红烛》的读书笔记

红烛》读书笔记 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是斗士。这与他的死有关,一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后的演讲承载着,撞击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由此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方式不同,却都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人道屈子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诗人,因为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让后人年年端午而祭,则是诗人之死,死得诗意。我想闻先生震撼人心之死,大概亦如此吧。如果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 “蜡炬成灰泪未干”,这是提笔时杜撰出来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啊,你的泪怎能流干? “红烛啊! / 是谁制的蜡 -------- 给你躯体? / 是谁点的火 -------- 点着灵魂?”烛者,生而不知何来,便是莫大的悲哀。作为诗人,尤其是如闻一多先生这样的诗人,生来为人,本已荷重许多,而又为诗人,负载更多,已是人生之苦事了,你偏偏又自己选择了这世俗“佛门”中至苦至重的苦行,岂不哀哉?流泪,烛之本分;呕心,岂是诗人的责任? “红烛啊! / 既制了,便烧着! / 烧罢! / 烧罢!”诗人啊 ! 既做了,便无悔,尽你的责任,呕你的心罢!“烧破世人的梦, / 烧沸世人的血 ---------/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而这又何其难也。上苍本是这烛的创生者,并非创生了你一个,同是留美的胡适,上苍让他选择了实用,同为斗士的朱自清,上苍令他做了“狷者”,只有你,让你做了真正的红烛,烧罢!烧罢!成了真正的“狂生”,做了流泪的红烛。 中国书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苦本是无足畏惧的,但是“红烛啊! /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 灰心流泪你的果, / 创造光明你的因。”如果红烛的牺牲全做了死水里漾不起的漪沦,那即使“狂生”也惧了。你彷徨,你困惑,“你烧的不及时, / 才急的流泪。”你愤怒,你呐喊,你终究是你,书斋里半卷展开的《周易》和清灯案几再也无法吸引你,你冲杀出来,蓄着胡须,烈士的血染红了你的诗和你,因为你是红烛,红烛也是你! “红烛啊! / 不误,不误! /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你莫悲伤,你的泪不会干,也不会绝。后世的烛已经和还将要燃下去,永远燃下去,可以讲,中国书生不绝,闻先生的烛不灭! 这样,泪未干,灰未绝。
2023-07-23 03:26:531

关于红烛的爱情诗句

1. 关于红烛的诗句 关于红烛的诗句 1. 有关红烛的唯美古诗词 1、《浣溪沙》(宋)晏几道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 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 2、《虞美人 听雨》(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菩萨蛮·画檐细雨偏红烛》(宋) 舒亶 画檐细雨偏红烛。疏星冷落排寒玉。 赌得碧云篇。金波更涉船。 樽前当日客。行色垂杨陌。 天阔水悠悠。含情独倚楼。 4、《浣溪沙》(宋) 舒亶 金缕歌残红烛稀。梁州舞罢小鬟垂。酒醒还是独归时。 画栋日高来语燕,绮窗风暖度游丝。几多落叶上青枝。 5、《浣溪沙》(宋) 赵彦端 花下凭肩月下迎。避人私语脸霞生。画堂红烛意盈盈。 病酒一春愁与睡,倚阑终日雨还晴。强移心绪作清明。 2. 红烛这首诗的诗词 红烛(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 有关于蜡烛的诗句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4. 关于烛光的诗句 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停。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5. 关于蜡烛的诗句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停。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6. 有关“蜡烛”的诗句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丝:与“思”谐音,表相思。 月光寒:言夜已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青鸟:传为西王母使者。后泛指信使。 【简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 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 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 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 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 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 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 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 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 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7. 描写蜡烛的诗句 有关蜡烛描写的诗句: 《无题》“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银河吹笙》“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 《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眼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处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板桥小别》“求仙欲上鲜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和孙林韦蟾孙省咏》“屏风临烛钟,捍拔倚香 《冬》“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明日》“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 《槿花二首》“烧兰才做烛,劈锦不成书。” 《曲池》“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林灯灭烛时。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牡丹》“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烛可待熏。” “蜡烛”在其他唐朝诗人中的应用: 杜牧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盈小扇扑流萤。”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王建:《华清宫感旧》“前明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灭。” 《长门烛》“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白居易 :《夜归》“归来未放笙歌散,画缄门开蜡烛红。”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红蜡烛前明似昼,清毡帐里暖如春。” 韩陓 :《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温庭筠 :《晚坐寄友人》“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村红。” 有关于黄昏的描写: 《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带横绝月中钩。” 《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楚泽》“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 《楚吟》“楚天长短黄昏雨 宋玉无愁亦自愁。” 《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无题》“摆到荣回入暮霞,斑距嘶断七香车。” 《隋宫》“雨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 《桂林路中作》“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 《访隐者不遇》“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柳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秋。” 《菊》“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题鸦》“眼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浦云。” 《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 “黄昏”在其他唐朝诗人中的应用: 杜牧的《宫词二首》:“银钥却收金锁台,月明花落又黄昏。” 陆龟蒙《和袭美悼鹤》:“争奈野鸭无数健,黄昏来占日栖枝。” 杜甫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白居易《暮立》“黄昏独立佛屋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杜牧 《鸦》“犹犹复翩翩,黄昏扬冷烟。” 杜牧《归葵》“长是江楼便伊健,黄昏犹待倚栏杆。”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仇。 8. 描写蜡烛的诗句 所有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23-07-23 03:26:591

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谁

《红烛》(序诗)作者: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扩展资料: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作者主要成就: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烛(闻一多诗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闻一多
2023-07-23 03:27:061

闻一多的《红烛》是为什么写的?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2023-07-23 03:27:181

闻一多的人物形象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具有舍身取义精神的革命家,性格温顺、聪颖睿智。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是一位为人民争取利益的勇士。拓展资料1919年,闻一多和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一起,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他被选为全校学生领导机构“清华学生代表团”的成员,分工负责文书工作,参与起草了许多文件,其中包括清华在这次运动中的最早实录——《清华学生代表团开会记录》。这年7月,他作为清华学生代表,到上海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会议期间,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讲演。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时的闻一多受蔡元培“美育代替宗教”观点影响,相信文化改造可以提高民众的素质。为此,他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等,联合发起了研究具形艺术的团体“美司斯”,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生命底艺化”进行社会改良。他的新诗创作,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他的第一部新诗集《红烛》,大部分作品便写于此时。闻一多在家塾里,白天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每夜从家塾中回来,又跟父亲读《汉书》,常把家塾中学到的历史知识,引来与《汉书》比较。闻一多的聪敏,大得其父亲的喜悦,从此父亲每夜都给他讲述《汉书》中名人的故事,使他从小就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影响。闻一多小时候性格温顺,文质彬彬,他很少和别的孩子打闹。当别的孩子们到外面游玩淘气的时候,他却常常一个人独自躲在一边读书或画画。他从小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善于临摹,姑婶们要绣个什么花儿,都叫他来画,甚至剪个枕花鞋样,也都找他,深得姑姑婶婶们的欣赏。他读书时,常常是全神贯注,忘掉周围的一切。有一次,闻一多在屋外看书,一条大蜈蚣爬到他的鞋上,他一点也役有觉察。家人看见蜈蚣就咬到他的脚时,忙上去把他推倒,把蜈蚣踩死。这时闻一多才从书本中”醒悟”过来。但是当别人正替他方才的情景啧啧担心时。他却不在意地说:”一条小虫,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说完,站起身来,又回到屋里读书去了。闻一多整天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留连忘返。看到他这股迷念书本的劲头,家里人都管他叫”书呆子“。由于他勤学苦练,闻一多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能文善画。显示出了他聪敏的才智。
2023-07-23 03:27:399

(1)闻一多古文研究上的成就,(2)闻一多文学创作上的成就,(3)闻一多革命上做了什么

你也是十六班的哇?我有一个答案,但是需要你自己在减一点,(1)闻一多古文研究上的成就,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闻一多的文学创作, 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于1922年冬结集出版,美国新诗派对他的影响处处可见。但集于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的作品集中形成了著名的闻一多风格。《死水》集在1926至1928年所作,才是最典型的“闻体”:典丽繁富,外整内腴,凝炼苍劲,比《红烛》中诸诗远为“现代”。 (3)闻一多革命上做了什么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07-23 03:28:082

闻一多的事迹

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被称为三重人格。他不仅精于新诗创作,而且在新诗格律的创作上取得重大成就。。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闻一多身上确实传承着这位民族英雄的血气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五四”之夜,闻一多抄贴岳飞《满江红》于校园,表达其激愤之情。1946年夏在昆明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天国民党特务杀害.扩展资料: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闻一多紧随校园运动的潮流。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一多
2023-07-23 03:28:198

闻一多的新诗集《鸿祝》,教材辅导上写的,可是为什么怎么查也差不着?是不是打错了?

教材印错了吧,闻一多有一本诗集叫《红烛》。这首《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023-07-23 03:28:493

闻一多写的红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扩展资料:红烛相关延伸: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2023-07-23 03:28:584

闻一多的事迹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2023-07-23 03:29:163

闻一多诗代表作《红烛》赏析?

(一)使用色彩浓丽、繁密的意象 早期_一多在清华所写并收录于《红烛》的诗歌,诗中的意象大都是数量、色彩较单一的。试看《雪》中的“雪”、“青烟”,《黄昏》中的“太阳”,《二月庐》中的“燕子”,都是一两个意象的使用,这些寄托着诗人情怀的意象,在整首诗中像主线一样,牵引着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发展。到了美国后,闻一多主修美术,对色彩有着独特的敏感,他所关注到的意象派诗歌激起了他对于色彩的强烈感受,因此他在芝加哥创作了大量色彩丰富、浓烈,联想和想象独特,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诗歌。 1922年重阳节前一日作的《忆菊》,引用其中一节为例:“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懒_慵的江西蜡哟/倒挂着一饼蜂巢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诗中的“鸡爪菊”、“绣球菊”虽然都是中国传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怀念之情,但其中亦可见意象派诗歌的痕迹。 同期,闻一多给梁实秋的书信中提到,“现在我心里又有了一个大计划,便是一首大诗,拟名《黄底Symphony》。在这里我想写一篇秋景,纯粹的写景,——换言之,我要用文字画一张画。”这个拟名和佛莱契(现多译为弗莱契)的《蓝色交响曲》(The BlueS ymphony)有不谋而合之处,在后来的书信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佛莱契唤醒了我对色彩的感觉”。 (二)使用暗喻性的意象 闻一多在清华时期的诗歌,在宣泄自己的情感时,大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给观众留下气势恢宏之感,但缺少给人留下意味无穷的意象塑造。如他慷慨悲壮的长诗《李白之死》,他借用了李白捉月骑鲸而终的典故,用词慷慨激昂,不写李白的“狂”,不写李白的“醉”,偏偏写李白的“孤独”。诗中化用了很多李白的诗句,虽然其中偶尔用到比喻和拟人,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描绘,在情感表达上达不到余音袅袅的效果。同样在清华时期所写的《红荷之魂》,诗人在歌咏红荷时,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直接以“你”相称,在抒情时直接把自己的情感“和盘托出”。 在美国接触新诗派之后,闻一多的诗歌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废园》,诗人成功地塑造了蜜蜂这样一个带有象征性意义的意象,吸收了后期意象派的特征,后人很难揣测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这很明显受到了以爱米·罗厄尔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的影响。(来源:闻一多的《红烛》与意象派诗歌的关系)
2023-07-23 03:29:341

闻一多的事迹,有那些

闻一多,本世纪最有个性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培任艺专校长,与当时校长刘百昭发生冲突,被同人诬为自己想当校长,遂拂袖而去。 1928年,闻一多和梁实秋赴青岛大学分别任文学院院长和外文学院院长,期间因支持学校开除闹学潮学生,遭学生们罢课反对,一些教授也认为青岛大学被新月派垄断,青岛大学上下同声,酿成一场驱逐闻一多、梁实秋的运动,校长杨振声辞职,闻一多和梁实秋也相继不辞而别。 1930年,闻一多赴清华大学任教授,鉴于前两次经验,闻一多力辞清华文学院院长职务,一付自命清流的名士派头,生活安逸家庭和美,进入中国上流社会。 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 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古代神话,不问时事,被人戏称为“何妨一下楼先生”。日本军队攻陷郑州长沙后,继续攻打贵阳,昆明形势十分危急,闻一多对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十分不满,开始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演会,十分善于演讲的闻一多颇受学生拥戴,并且极大鼓励了昆明的抗日热潮,闻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民主运动,极受国民党忌恨,但因云南省主席龙云支持民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也奈何不得闻一多等人。 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华、南开复员北上,已经参加民主同盟的闻一多被选为昆明支部宣传部长,并主持《民主周刊》。国民党政府趁日本军队受降之机,调龙云的部队到越南河内,龙云不知有诈,国民党第五军和杜聿明的部队开进昆明,包围了省政府,逼迫龙云北上重庆调任闲职。国民党军统特务控制昆明,开始迫害要求民主的进步知名人士。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大部分复员北上,昆明警备司令霍揆彰为讨好蒋介石,密拟黑名单,经国防部长陈诚同意后于七月十一日暗杀知名人士李公朴,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再在公众面前演讲,已知悉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闻一多,闻一多明知有险,仍毫不畏惧,主持召开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当场怒斥捣乱的军统特务,发表了有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回家途中距离家门口仅十步之遥的府甬道被一群特务射杀,护送父亲回家的大儿子闻立鹤扑上去用身体护住父亲,被射成重伤。 全国各党派均十分愤怒,纷纷谴责这种暗杀行为。著有: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2023-07-23 03:29:447

闻一多为《红烛》写的序是什么?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扩展资料:原文:红烛(序诗)现代诗人闻一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023-07-23 03:30:001

闻一多《红烛》中的四字成语加解释?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然后才放出光来?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023-07-23 03:30:191

《红烛》的主题是什么?

《红烛》形象特点是: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2023-07-23 03:31:401

“红烛”一词的典故?

《红烛》: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做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作品名称红烛外文名称red candle创作年代1923年9月7日作品出处《红烛》文学体裁诗歌读音释义hóng zhú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1]红烛诗集红烛(序诗)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2]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关于闻一多主要研究资料有:《闻一多纪念文集》(三联书店,1980)、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王康《闻一多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梁实秋《谈闻一多》(台北传记文学社,1967),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闻一多赏析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
2023-07-23 03:31:471

闻一多诗作特色?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精美,突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论以提倡“三美”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为代表:散文抨击社会时弊、批判传统文化。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023-07-23 03:31:563

谁能告诉我闻一多先生的资料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的两次转向:  1.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 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 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 步行团。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 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 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 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 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 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 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
2023-07-23 03:32:0512

请你们给我简介闻一多先生 ?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精美,突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论以提倡“三美”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为代表:散文抨击社会时弊、批判传统文化,其中尤以《最后一次演讲》最为惊心动魄。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有: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级小学读书。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 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其间对新文学特别是新诗产生浓厚的兴趣,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年10月,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从此,在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次日,国民党中央通渡缇谷槐嘣旒傩挛牛苤刚獯渭崾峭练松摇?6日,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 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他同罢联、民青负责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罢联工作,对举行烈士入殓仪式、灵堂布置、成立治丧委员会、法律申诉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为扩大这次斗争的影响,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1946年3月17日举行“一二.一”四烈士出殡游行和公葬仪式。闻一多参加了主要筹备工作,并对殡仪路祭等问题提出了寓意深刻而又便于操作的意见。他撰写的《“一二.一”始末记凤钥淘谒牧沂磕乖暗氖谏稀?万人参加的游行队伍所经之处,闻一多始终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之权。 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随后,闻一多与民盟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李公朴治丧委员会。 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还不时有一个“疯女人”闯入西仓坡宿舍院内,进行蛊惑宣传和恶意恫吓。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2023-07-23 03:32:474

闻一多赏析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2023-07-23 03:32:575

红烛颂诗歌?

红烛颂闻一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这首诗是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这首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著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红烛颂刘继坤老师是红烛,我们是烛下的朵朵烛花,在她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老师是细雨,我们是细雨里的棵棵小草,在她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作者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为了教育和学生,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2023-07-23 03:33:153

读了闻一多的《什么是闻一多?

红烛》读书笔记 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是斗士。这与他的死有关,一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后的演讲承载着,撞击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由此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方式不同,却都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人道屈子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诗人,因为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让后人年年端午而祭,则是诗人之死,死得诗意。我想闻先生震撼人心之死,大概亦如此吧。如果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 “蜡炬成灰泪未干”,这是提笔时杜撰出来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啊,你的泪怎能流干? “红烛啊! / 是谁制的蜡 -------- 给你躯体? / 是谁点的火 -------- 点着灵魂?”烛者,生而不知何来,便是莫大的悲哀。作为诗人,尤其是如闻一多先生这样的诗人,生来为人,本已荷重许多,而又为诗人,负载更多,已是人生之苦事了,你偏偏又自己选择了这世俗“佛门”中至苦至重的苦行,岂不哀哉?流泪,烛之本分;呕心,岂是诗人的责任? “红烛啊! / 既制了,便烧着! / 烧罢! / 烧罢!”诗人啊 ! 既做了,便无悔,尽你的责任,呕你的心罢!“烧破世人的梦, / 烧沸世人的血 ---------/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而这又何其难也。上苍本是这烛的创生者,并非创生了你一个,同是留美的胡适,上苍让他选择了实用,同为斗士的朱自清,上苍令他做了“狷者”,只有你,让你做了真正的红烛,烧罢!烧罢!成了真正的“狂生”,做了流泪的红烛。 中国书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苦本是无足畏惧的,但是“红烛啊! /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 灰心流泪你的果, / 创造光明你的因。”如果红烛的牺牲全做了死水里漾不起的漪沦,那即使“狂生”也惧了。你彷徨,你困惑,“你烧的不及时, / 才急的流泪。”你愤怒,你呐喊,你终究是你,书斋里半卷展开的《周易》和清灯案几再也无法吸引你,你冲杀出来,蓄着胡须,烈士的血染红了你的诗和你,因为你是红烛,红烛也是你! “红烛啊! / 不误,不误! /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你莫悲伤,你的泪不会干,也不会绝。后世的烛已经和还将要燃下去,永远燃下去,可以讲,中国书生不绝,闻先生的烛不灭! 这样,泪未干,灰未绝。
2023-07-23 03:33:221

闻一多先生写的红烛这篇籍。告诉我们什么?

《红烛》这篇诗集,也表达了闻一多自己的观点。也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的民族精神,民族气概、民族良知,依然响彻在中华大地,如红烛一般燃烧着。
2023-07-23 03:33:301

SONY的电视连上有线后怎么搜台?

打开Sony电视,确保有线电视信号线已经连接到电视的有线输入端口。找到电视遥控器上的"菜单"或"设置"按钮,按下进入电视的设置菜单。在设置菜单中,找到并选择"频道设置"或"信号设置"等类似选项。在频道设置或信号设置菜单中,选择"自动搜台"或"自动调谐"等选项。选择有线信号类型,通常是"有线"。启动自动搜台功能,电视会开始扫描并自动搜索可用的有线电视频道。等待搜台完成。一旦搜台完成,电视将列出找到的可用频道。使用遥控器的上下键或频道加减键,浏览和选择不同的频道。
2023-07-23 03:32:302

小米手机出现fastboot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由于在开机的时候按住了音量加键因此进入该模式,也有可能是是您的手机壳卡住了音量键导致的。进入了手机的FastBoot模式之后,退出只需要同时按住电源键+音量减键即可退出。以下是详细介绍:1、fastboot直译是快速启动的意思,在安卓操作系统也称线刷模式。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系统开机出现故障或者用户操作不当导致的。2、检查一下您是否使用了手机套,可能是手机套按住了音量加键,也可能是您的音量键出现故障,所以您按开机键就会自动进入fastboot模式.3、退出FastBoot模式只需要同时按住电源键+音量减键,大约15秒后就会自动重启进入系统;你也可以按电源键10秒以上即可强制开机。
2023-07-23 03:32:314

好乐迪香味同白麝香一样吗

好乐迪香味和白麝香不一样。1、麝香是雄性麝鹿身上的腺体的分泌形成物,位置就在它的肚脐附近,由于有强烈的气味被使用在香水工业上,也是一种较昂贵的动物性原料。2、好乐迪香味是KTV里面的香水和消毒的味道。
2023-07-23 03:32:321

民法典是哪年正式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2021年开始实施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的。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中国建银集团法律部等单位的26人组成。梁慧星学部委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023-07-23 03:32:321

请问台式电脑散热器那个品牌好

现在公认的风冷之王是猫头鹰的D14,与他伯仲之间的还有利民-银剑,九州风神的阿萨辛,采融的变形金刚单独就性能来讲,200元以下采融B81,300以下利民风灵,500以下阿萨辛,600以下D14。水冷价格就不好说了,大厂:EKKOOLANCEXSPC
2023-07-23 03:32:351

sony电视突然不通电了?

1、可能是屏幕内部进水。2、可能是屏幕受到外力撞击。3、可能索尼电视使用时间太长,屏幕老化。4、可能电视机上的电源键没有开启。5、可能电视机电源开关接触不良。/建议处理方式:1、如果电源指示灯不亮,开关感觉灵活,用遥控开机试试2、如果你动手能力强,先断开电源,下掉后盖,查看电源线附近,有一个类似电笔氖炮一样的透明玻璃保险管,如果已经烧断,能看出来,卖一个同型号的换上,检查四周,有没有线被碰掉,插电实验,注意,人离远点,先按下开关,一手拿电视机电源插头不要放手,插电两秒,观察是否正常,如有异常,立即手拔插头,送维修部请专业人员修理。3、检查机顶盒是否开启,把机顶盒开启即可。4、如果电视机屏的背光板坏了或其他特殊情况,电视内部的屏驱动电路有虚焊造成的故障,以及电视机里的AD板上控制高压板开关部分电路被烧坏了,需要让专业的师傅拆机检测维修,如果电视还在保修期,送至电视品牌维修店即可保修。
2023-07-23 03:32:381

白麝香香水是什么

麝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香料白麝香尤其大多数品牌的香水都含有麝香但是根据其他基调的不同即使同样包含麝香但是味道都不会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去选自己想要的香水PS:孕妇不能使用或闻含有麝香的香水,可能导致流产
2023-07-23 03:32:402

如果一个男生发朋友圈: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是什么意思啊?

这句话暗示了男生与她的女朋友是异地恋,两个相爱的人彼此之间相隔比较遥远,会比较困难艰苦,但只要彼此真心相爱,最终总会克服困难走到一起的。“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这句话出自“北大未名bbs诗词歌赋版”Littlesen 《山木诗词》意思是:如果彼此真心相爱,就算再多苦恼和艰苦,你们都能克服,最后在一起。爱的人与我相隔高山大海,是我总不能越过的山海,但为了这份爱,我也可以乘船横渡;山道再险,我也可以寻路穿行,山山海海都不能阻挡我的脚步。想找你的人,时间总会有。不想找你的人,忙碌总是借口。想陪你的人,多久都能等候。不想陪你的人,片刻也不愿停留。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你,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让你受罪。
2023-07-23 03:32:411

新生儿鼻子里有鼻屎怎么弄出来,新生儿鼻屎怎么清

新生儿鼻屎清洁处理方法总结       1、如果新生儿鼻屎没有结痂,或者位置比较靠外,可拿点卫生纸,卷成碾子,轻沾点纯净水(或淡盐水),在鼻子里一掏就能带出。  2、在喂奶时,先往新生儿鼻腔内滴入一滴母乳将新生儿鼻屎软化,然后用棉签蘸上点润滑油,慢慢把软化了的硬鼻痂一点点旋转出来。  3、用脱脂棉花搓成和新生儿鼻孔大小一样的棉条,用水浸湿,放宝宝鼻孔里湿润鼻屎;然后取出,再用干棉条将新生儿鼻屎带出。  4、鼻屎已经非常干燥了,这个情况下,不要强行帮宝宝取出,因为鼻屎粘着宝宝的鼻腔嫩膜,如果强行取出,宝宝会感到疼痛。拿鱼肝油或生理盐水在新生儿鼻孔里各滴一滴,可软化鼻屎,然后用棉签在鼻口挠几下,宝宝就会打喷嚏,鼻屎也会随之出来。  5、可去买一种专门夹鼻屎的圆头塑料小夹子,等新生儿睡着时夹出鼻屎,注意动作要快要轻。  6、为了防止鼻屎堵住宝宝的鼻腔,就要及时为宝宝清理鼻屎。对付湿脓鼻涕,建议用吸鼻器。现在很多婴儿的用品店都有吸鼻器出售,家长可以买来为宝宝吸鼻涕。
2023-07-23 03:32:421

梁慧星《民法总论》第四版书评。

为权利而斗争《民法总论》书评 “为权利而斗争”,这已在法学界耳熟能详的六字真言,源自于120多年前德国伟大的民法学家耶林同名著述《为权利而斗争》。“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法不仅是思想,而是活的力量。因此,正义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权利的天平,另一只手握有为主张权利而准备的宝剑。无天平的宝剑是赤裸裸的暴力,无宝剑的天平则意味着法的软弱可欺。”[1]耶林如是说。然而耶林似乎已经遥远,我们仅仅嗅到的是那种诗歌式的论述,斗争式的激情,自信的国民感情。但梁先生却是亲近的,梁先生的《民法总论》中处处都体现着作为一名学者的使命——“为权利而斗争”。自己真正理解“为权利而斗争”的精髓是在三读梁慧星先生《民法总论》之后的,确切说,我已记不清咀嚼《民法总论》多少遍了,但却可以肯定的是每每读过此著,思想上依然可以时时翻新,而这些翻新与提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于是成为了“三读”。众所周知的王国维在论治学之道时谈到的著名三个境界,窃以为,研读梁先生的书亦不外如此:一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己拿着三百多业的小薄册子,避开喧嚣的人群,独处一室,着实品尝一番,于是走进了民法的殿堂;二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突然发现,文绉的语言,细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知识和教材的约定,便不得释手、带着激动的心情反复研读了;三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知不觉,带着问题读了学多民法著述,重新翻阅梁先生的《民法总论》,读到的却是作为一个学者孜孜不倦的、为中国民法而斗争的决心和气魄。一 、布道者说:什么是民法、什么是权利九州之民法进程,缓慢而艰难,经数次编纂,观目前,渐成体系。然仍需进一步完善,应采民商合一,权利本位,繁荣市民生活。[2]梁先生在这本著述里犹如一名布道者,告诉人们民法虽然是个舶来品,就连它的名称也取自东瀛[3],但是关于市民生活的法是世界各国都规定,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不论是近代民法还是现代民法,只要存在市民生活,存在理性的人就应该存在民法。梁先生没有直接告诉人们民法是什么,没有像其他教科书似的注释法条的规定说,“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他先给人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告诉人们这幅图画的由来,这幅图画的布景,这幅图画采用的手法,用的材料,所体现的意义,带领人们去欣赏她,使人们在不知不觉地陶醉中领略了民法的要义。就是这样,丝毫没有强权的灌输,没有权威的厉色,使读者们更多的是法学的爱好者们俨然是漫步在民法花园之中,循着民法的语源、外延、民法的发展、构造、编纂、法源的足迹追溯,来到一栋奇妙楼阁面前,带着好奇心想进去。于是,梁先生如武林高手稍加论理似的点拨,民法的本质赫然在读者的面前。首先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按照黑格尔所说的市民,就是合理地追求自己利益的“经济人”,“因此,把它所说的市民社会理解为经济人社会,亦无不可”,(页31)马克思所谓的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社会中每一个独立的人也就担当着双重角色,他既是市民社会的成员,也政治国家的成员。在市民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页32)然后民法又是私法。这是相对于公法的划分,“易于确定法律关系性质,应适用何种法律规定,应采用何种救济方法或制裁手段,以及案件应由何种性质的法院或审判庭受审,应适用何种诉讼程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广告法中,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虽然没违反广告审查的义务和核实义务,对消费者的损失依然承担责任,除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但绝对不能以没违反广告法上的义务为抗辩事由,因为违反广告法的义务应承担公法上的责任,不能用公法上责任的承担代替私法上责任的承担。而非“打了不罚,罚了不打”,怎能不使读者们联想到我国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这是一个多大的歪曲和疏漏呀。书中强调,要提倡私法自治,“即在民事生活、经济生活领域,由当事人自己协商决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原则上国家不直接干预,只在当事人间发生纠纷不能通过协商解决时,国家才出面进行‘第二次性的干预",亦即由司法机关以仲裁者身份对当事人间的纠纷作出裁判。”(页36)最后,书中指出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民法为实体法。于是乎,人们可以真切的体会到民法这一奇妙楼阁的韵味。寻求民法发展的历史,梁先生自然而然的道出我们现在民法应坚持以权利为本位,辅之以社会本位。在梁先生的这本著述里,权利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不论是民法的构造,还是民法的本质;不论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还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不论是权利的客体——物,还是权利的变动——行为等等,都与权利休戚相关。那么,权利是什么?梁先生作出了正面的回答,“所谓权利,指得享受特定利益之法律上之力也。”(页76)进而用比较的方法解构权利的本质,从切实的眼光透视给我们权利必须结合“法律之力”才能保护“特定的利益”,绝非引用自然法上的权利抑或应然上的权利。解构的目的是进行组合,于是阐释了民法中权利最重要的两大权利,“物权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而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的权利。其中‘支配其标的物而享受其利益",即所谓的特定利益,而‘直接支配"和‘排他性",即法律上之力。再如,债权为请求特定认为特定行为之权利。其中‘特定人为特定行为",即特定利益,而‘请求"及法律上之力。各种权利,莫不如此。”(页78)财产法就是从这两大权利演绎开来,形成了物权法体系和债权法体系,他们与亲属继承法一起构成了民法的体系。可以说,权利是民法的精髓,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要坚持“以权利本位为主,社会本位为辅的立法思想”。(页46)在著述中,梁先生阐释了民法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认为民法应倡导私法自治,强调当事人平等,在市场经济中遵循合同自由的原则,允许当事人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决定缔结合同关系,为自己设定权利或对他人承担义务,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然决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倡导民事生活的诚实信用,醇化社会道德、经济道德,禁止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从而达到个人、社会、国家协调的发展。(页46-53)游刃在这奇妙的花园中,使我们忘却了民法、权利教科书式的概念,但却把民法的精神、权利的精神铭记在心,园子中的芬芳、楼阁的美丽已经不可磨灭的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中。这时,又有谁会去不适时宜的宣扬民法、权利教科书似的概念,它们在你的心中,在每个读过这本著作的人们的心中就足够了。然而布道者并没就此嘎然而止,或循序善诱或醍醐灌顶。我们初拿这本书都会有天生的爱好,区区的三百二十页,只要花些许时间就能走过一遍。这未尝不是布道者的良苦用心,他不希望用资料的堆砌来换得别人送来的博学多识,更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理解、最后产生动力去自我更新。因此这本著述成为了经典,经典是因为字字珠玑。这是毫不夸张的,梁先生每抛出一种观点或一段说理都背后都蕴含着大量的理论支持。比如在谈到诚实信用时先生著有《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4]一文,在谈到近现代民法时先生有《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二十世纪民法回顾》[5]一文,在谈到物、物权行为及区分原则、取得实效时先生有《制定中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6]和《物权法的立法思考》[7]两文,同时还有合著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8],在谈到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及所采用的体系时有《当前关于民法典编纂的三条思路》[9]、《制定民法典的设想》[10]等文。在本著最后一章谈到民法的解释时已著有《民法解释学》[11]。同时梁先生不遗余力的担任《民商法论丛》的主编,《法学研究》杂志主编,潜心著述了《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12]、《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一二卷[13]、《中国物权法研究(上、下)》[14](合著)。而这些学术活动及论著使得梁先生的这本《民法总论》得以提升和概括,每一句话与都是经过充分的学术论证和讨论的结果,每一部分都考虑到当代最先进的民法学成果。就像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述东家之子的相貌时说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梁先生此著篇章恰当好处,文字经典,不可不谓“一字千金”。布道继续着。梁先生在此著中专设一节谈民法学及其学习方法[15],这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犹如大海里的灯塔,指引航行的方向。这便是著者与读者最为贴近的交流,这便是布道者与受道者深情的对话。梁先生把民法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者对民法规则(民法立法、习惯、判例)进行整理并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所构成的体系。”学习这部分“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民法,民法的性质、人物、作用,特别是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体系”,第二部分是,“关于解释适用民法的方法和规则的理论,叫做方法论”,“无论是从是民法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学者,或者是从民法裁判和诉讼实务的法官、律师,其民法素养和民法实务能力的高低,载具有了比较扎实的民法知识基础上,关键就看他(她)是否熟练掌握了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规则和理论,亦即看他(她)是否掌握了现代民法方法论”,第三部分是,“学者运用民法方法针对假设的或者实有的案例,所提出的具体解释意见”。这三部分分别被称作法源论、方法论、解释论。在梁先生受读者以“鱼”时,又授给读者以“渔”,已经超越了布道。他提倡交替采用 “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方法”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了掌握民法的基本结构和整个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体系,须采第一种学习方法,精读一、二中较好的法学教材或者体系书。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第二种方法,阅读一些民法实例演习著作”,“然后再读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专题研究著作和专题研究论文”,“并且,在具有比较扎实的民法知识的基础上,应阅读民法方法论著作和民法判例研究论文”。这已经超脱了教材和论述,我们读到的是作为中国民法大家对后来者的谆谆教导,甚至他在你的耳边告诉你,在学习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学而时习之”。我们更读到的是作为学者的那种使命感,要让读者真正领会它的精神,真正在读书,用心良苦。这一读,如春暖花开,又如醍醐灌顶。摩西带着它的子民穿越了神的恩典,把追来的敌兵留在合拢的滔滔海水之中,走出了埃及。民法是什么?权利是什么?这无须去解释了。读者眼前是无穷的希望,他们已经走出了对民法无知的沙漠。 二、善待理性、自由和权利中国的民法体系与德国式的体系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从清末以来中国公布的民法典均为德国式的,或由于学习日本,而日本又仿效德国,或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而苏联又参照德国法典。在德国,他们崇尚结构主义、理性主义,相信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便会得出正确的东西。然而理性并不是绝对的、完全可信的,人类社会的很多事情并不能够用理性说得清。民法最极端的形式是它假设了两个前提:它假设每一个人都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既合理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它假设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即每个人对个人的利益进行最佳的判断。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正确观点的忽视,比如马克思•韦伯认为的市场社会中的合同自由已经造成生活中的强制性程式化的增加,在不可避免的完全冷酷的形式中,必须融入到市场斗争的纯经济“规律”之中;凯尔森认为的,“保持这种观念是正确的,即法律主体作为主观权利的载体而存在,换言之,主观权利应为私人所有权,其系客观的即实证的、经由人类创造并可变更的权利,此中存在应是一个先验范畴、应是一项制度,在该项制度中,法律制度的内容具有不可逾越的框架”。[16]诚如现代民法要求的修正那样,完全的依赖人类理性塑造成的民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要求。抽象出来的人格让位于具体的人格,“其典型的例子,是在劳动法上形成了劳动者的具体人格,由雇佣契约的主体成为服从团体法理的劳动法的主体”、“为了阻止大企业垄断的弊害,经济法和反垄断法,成为着眼于企业的规模、业种的独立的法域。此外,在消费者保护法及环境保护法上,消费者和公害的受害者,成为独特的法人格类型。”因此,似乎应当善待理性。不要赋予“理性”太大的使命,使得“理性”不堪重负。论著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可以说明梁先生是要求人们善待理性的,那就是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无因行为与有因行为的阐述。物权行为一直被德国的民法学界称之为一个创举,这是纯粹理论抽象的产物,它可以很好的对应债权法和物权法的划分,对法律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很大的支撑。并且把意思表示分析得淋漓尽致,用公示代替表示行为,这完全是严密逻辑的推导。然而梁先生并没有完全继受这种理性,提出了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区分的原则,对“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一体把握,将处分行为纳入债权合同,将物权变动作为债权合同直接发生的效力。”(页183)我们姑且不问物权行为这一目前讨论十分热烈且又不能定论的理论能否写进我们的民法典,我们也姑且不论物权行为到底能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什么,单是从善待理性的角度出发,物权行为在中国是否有适用的余地、是否符合中国人民的法感情、是否有替代的原则加以弥补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缺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这本专著提出的问题。不可置否,梁先生虽然不承认物权行为应采纳与国家立法之中,但是他没有放弃私法自治的理念,“在私法自治范围内,法律对于当事人之意思表示,即以其意思尔夫与法律效果;以其表示而赋予拘束力;以其意思表示之内容,遂成为规律当事人行为之规范。”(页176) 这给物权行为成立创造了空间,并没有完全的否认它,仅仅是抛砖引玉,更多的是留给读者广阔的空间去加以思考,留给后来人去填补。这本著作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就是用专节来讲法律行为的解释。“法律行为的解释亦即意思表示的解释,即对于意思表示内容含义所作解释”,(页211)然而“人们倾向于话语制度观点。依据此种观点:话语处在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学的基础在登记的关系之中。根据话语理论,不受控制的交互行为作为一种机会,其保障的是那些在合同谈判中甚至在法庭上亦可展开的内容。”[17]有时候语言决定了行为的后果,很多时候不是个人的理性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或者说一个人的理性想要达到的结果却因为语言的歪曲、对方的误解、传输的失误而大相径庭。比如,一个北方人在福建买地瓜(在北方一般指红薯),然而福建人却给了他一个马铃薯(因为马铃薯在福建许多地方称作地瓜),显然这是双方当事人理性不能够达到结果,因为向各地方的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再如,传说三国的诸葛亮为了祭泸水的鬼神,又不想劳民伤财,于是创造了满头(即用面包住肉馅做成头的形状)祭奠,最后平息了泸水汹涛。但是,按照很多北方的语言文化,馒头是指那种实心的没有馅的面食,然而至今那方很多城市仍沿用诸葛氏的那个定义,结果避免不了误解。此著继续阐述,“解释法律行为之目的,在探求当事人于意思表示中所表示的真意。惟需注意,此所谓当事人之真意,非指当事人内心之效果意思,而是指表示上的意思表示。……在解释方法上一方面规定应探求当事人之真意,另一方面又规定不可拘泥于所使用之词句。”(页211)这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情况下由于语言的问题使得理性受到限制,而法律确切说是人们对理性认知决不能达到绝对真实的境界,于是就要设定义中规则,这就是对人们理性所谓的法律行为进行一定的解释,最终达到法律所要求的效果。于是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善待人们的理性,解释法律行为。首先需要文义解释,即通过对法律行为所使用的文字词句的含义的解释,以探求法律行为所表达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然后是整体解释,指对合同各个条款作相互解释,以确定各个条款在整个合同中所具有的正确意思。还不行的话,目的解释就浮出了水面,如果法律行为所使用的文字或某个条款可能作两种解释时,应采取最适合于法律行为目的的解释。还有习惯解释,即法律行为如合同所使用的文字词句有疑义时,应参照当事人的习惯解释;公平解释,以法律行为所使用文字词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时,若是无偿法律行为,应按对债务人义务较轻的含义解释,反之若是有偿法律行为,则应按对双方均较公平的含义解释。如是格式条款应按对决定条款一方不利的含义解释;诚信解释,解释法律行为时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页212-216)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了下去,也许或者是一定没有穷尽绝对的真意,无法完全依靠理性,那么,法律只能做到这些了,法学要求我们做到这些就足够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承认不可绝对探知法律行为的真意,但是我们却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或者法学认可的方法(如上面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来最大限度的达到或者达到法律认可、当事人心服口服的程度,这完全是对理性的善待,这决不同于空喊尊重理性却不去探知它。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把自由和权利“混为一谈”,就是在法学中的自由和权利两个概念也往往交织在一起,“可以把权利理解为自由,即法律允许的自由——有限制、但受到法律保护的自由,每一个真正的权利就是一种自由;包括权利主体的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主体在行使权利是不受法律上的干涉,主体做或不做一定行为不受他人的强使。”[18]德国罗马法学者温特夏德认为,权利的本质为意思之自由,或意思之支配。即权利为个人意思所能自由活动或所能自由支配的范围。可以看出,即使在法学专家看来,这种权利和自由都是分不开的。根据哈耶克的观点,自由是“价值”上的东西。[19]而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是现实的被法律所认可和保护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自由的属性。我们从梁先生这本专著中可以见微知著地看出,真正理解民法是需要树立善待自由与善待权利的理念。首先,现代民法的发展出现了合同自由的限制和所有权绝对的限制。自由竞争,为近代社会之活力源泉,但也带来社会的许多弊害。所谓“私法的公法化”,即为了防止和纠正这些弊害而对交易进行公法的规制,造成了契约制度衰退的印象。而对土地所有权的公法规制,即对某些生活物资的统制,使所有权具有社会性。即所谓所有权附有义务。禁止权利滥用的法理之发达,也突显出所有权的社会性。(页5)而在阐释合同自由原则是立于平等原则之后的第二个原则,可谓平等是民法中的最高原则,而合同自由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并非不受限制的自由,不允许滥用合同自由以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页50)善待自由和权利要求每个人决不能放纵自由和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因而这三个原则成为了民法中具有裁判性的原则,这类原则不仅表明了宪法的态度,如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同时,它还告诉人们自由和权利是有一定限度的而非恣意妄为的。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只有遵守这些原则的自由和权利才是真正的自由和权利,才是民法得以倡导和维护的自由和权利,否则必会得到放纵的代价(自己责任、过错责任就从此来)。同时这种善待的自由和权利将成为解释民事法律法规的依据、补充法律漏洞、发展学说判例的基础。民法之所以需要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因为立法当时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作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定之不足。公序良俗原则,性质上为授权型规定。目的在于,遇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可直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页229)而诚实信用具有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义务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功能;解释和补充法律的功能”。如果适用诚信原则,与适用判例,得出相反的结论,则应适用诚信原则,而不适用判例。此种情形,应依法定程序变更原有的判例。(页293-295)权力禁止滥用原则具有这样的功能:第一,作为侵权行为的判断基准,第二,使民事权力的范围明确化,第三,据以缩小民事权利的范围,第四,强制调停权利人与他人的利益冲突。权利滥用之效果,以承认权利存在而否认其行使为原则,而以权利丧失为例外。[20] 在此著中,有一个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要善待自由和权利,否则将侵犯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将受到民法否定性的评价。在介绍目前炙手可热的名誉权时,论著提到创作自由与名誉侵害的问题,认为“作家的创作自由和人民的人格权均受法律保护。法律也不仅指作家以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创作素材,甚至不禁止所谓纪实小说,但法律要求作家在将这些真人真事写入小说时,应尽合理的主意义务以尽可能地避免给所涉及的人的名誉、隐私等人格权益造成损害。……保护人民的人格权不受损害,不仅是作者在行使创作自由时应负的义务,也是出版社在行使出版自由时应负的义务,”否则,承担侵权的责任。[21]“我以这样的角度讨论和主张言论自由,并非完全免除了言论者的责任;相反,这种分析恰恰提出了文学艺术、新闻报道以及其他有权有势的知识界和职业界人士(包括本文作者)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更应当注意职业的道德自律。……他们必须理解到,社会之所以将初始权利配置给了他们,并不是由于他们个人有什么天然的优越,而是社会为了避免一种更大的伤害;他们应珍惜这种自由和理解自身的责任,应当格外注重职业道德和道德自律,这并不是要限制他们的权利,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行使这种自由权。”[22]这一读,为读者懵懂的眼睛照亮了画面的色彩。开始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焕发出无穷的兴趣,才发现原来看到的条条框框的概念以及自认为公理性的东西都应该加以怀疑,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理性,善待自由和权利,退一步真的是豁然开朗、海阔天空。三、为权利而斗争便是为法律而斗争(代结语)我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一直被人们广为引用的并经常作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喊出了知识分子的豪情壮语,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德国的大哲学家费希特还在耶拿大学对学者的使命做了专门演讲,并著有旷世之名著《论学者的使命》,他提出,“就学者的使命来说,学者就是人类的教师”,学者“应当成为他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他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梁先生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坚信“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在论著中他借用了耶林这一“名言”并论述了如何为权利而斗争,借他人之语来抒发自我的感情。“无论是个人的权利,民族的权利,或一切权利,无论是私法,公法或国际法,都需要用斗争去抵抗对权力的侵害,都需要用斗争去使纸上的法变成获的法、具有生命的法。”(页89)张载似乎柔和一些,作为末儒仅仅是一种内心独白。而费希特似乎更直白一些,“学者影响着社会,而社会是基于自由概念的。社会及其每个成员都是自由的。学者只能用道德手段影响社会。学者不会受到诱惑,用强制手段,用体力去迫使人们接受他的信念……社会的每一个体都应当根据自由选择,根据他认为最充足的信念去行动。他在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都应当把自己当作目标,也应当被社会的每个成员当作这样的目标。谁受到欺骗,谁就是被当作单纯的手段。” [23]梁先生却选择了“斗争”,他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学者的使命,他告诉人们“为权利而斗争,这是权力这对自己的义务……权利主张,是人的精神的存在条件!不敢于主张权利,等于自贬其人格!权利的完全放弃,等于精神的自杀!”“为权利而斗争,也是权利者对社会的义务。……他已不再是为一己之利而斗争,而是为法律的实现而斗争!为法律的生命而斗争!为国家的法律秩序而斗争!”梁先生语重心长有道出“目前中国正处在立法高峰时期,在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充分重视人民发感情与法意思的培育,充分重视法律的实现问题,无疑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切切不可以纸上的法律之完善为追求目标!”(页89-90)这个不知道是第几版的
2023-07-23 03:32:421

我 cpu是i7 6700k,显卡用的gtx580带xspc覆盖式水冷,6不6?

超级6666的,GTX580就是火炉,电虎的代名词,当然了你喜欢玩水冷自然是没问题,i7 6700K带GTX580就像大牛拉小车,娱乐一下可以,最低也是GTX1060.6G才配得上6700K,
2023-07-23 03:32:422

好听微博复古文艺昵称女生 微博名字大全女生古风

1、水清墨韵 2、彼岸醉 3、旧琴破碎 4、神泣百花杀 5、阑珊几场 6、幽梦琉璃 7、试灯问君 8、长恨春归晚 9、尔笑为红颜 10、在水伊人 11、择一城终老 12、阡陌 13、朗月清风 14、遇一人白首 15、离凰 16、一纸红笺 17、一寸光阴,半亩情 18、丶舞步凌乱泪轻尘 19、冷刃莫千魂 20、槿色素颜空凉城丶 21、曼珠沙华⊕ 22、洛阳烟雨空心柳 23、半夏琉璃空人心° 24、无处寄笺 25、墨眉朱砂 26、凉辰梦瑾空人心。 27、花醉三千客 28、仲夏冰桐 29、念君为我画黛眉。 30、潇湘 31、眉目艳新月 32、惋晴 33、红装而蹇者 34、笙歌欢颜 35、空城缀染半城烟沙 36、夕颜 37、谈笑舞乾坤 38、寒玉簪秋水 39、闲云清烟 40、墨染余香 41、青衣水袖 42、子曦 43、月下独酌 44、微雨打梨花 45、一笠烟雨 46、枝上绵蛮 47、佳人一笑 48、故人难聚 49、若尘
2023-07-23 03:32:291

高端水冷散热器多少钱

一般高端的要几千块,如ZALMAN RESERATOR XT 3500元低端的也就几百块,如酷冷至尊 海雕 380元看你预算和发烧到哪个级别了。
2023-07-23 03:32:264

宝宝鼻屎怎么清理?

如果宝宝鼻屎的位置比较浅,家长能够肉眼看见宝宝的鼻屎,且鼻屎是黏黏的就在鼻孔的周围,可以用纸巾纸卷成一个尖尖,把这些鼻屎给蘸出来,也可以用婴儿专用的棉棒,把这些鼻腔外面的鼻涕轻轻地给圈出来。如果鼻屎比较干,家长可以用一些棉棒蘸用少量的生理盐水或橄榄油、香油等,去轻轻地湿润一下鼻腔表浅的鼻屎,等软化之后,再轻轻卷出。在进行鼻腔清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用手去抠!如果鼻屎在宝宝鼻腔深处而且比较干,我们可以先用打湿的温毛巾热敷一下宝宝的鼻腔,然后轻轻地按压一下鼻翼部,使鼻腔里的鼻痂软化,然后再用棉棒把鼻屎给弄出来。
2023-07-23 03:32:267

chanel的3款chance,前味、中味、后味各是什么?

Chanel香奈儿邂逅香水(黄)以清新花香为主调,动态香味层融合风信子、白麝香、粉红胡椒、茉莉、香根草、柑橘果、鸢尾和琥珀广藿香,散发甜美的感觉之余,也带有感性及热情的气息,甜美与辛辣交织的嗅觉体验,充分表现时代女性朝气勃勃及勇敢果断的一面,CHANCE创新的行星式香味惊喜,摆脱一般前、中、后味的固定形式,让你的甜美气质充满无限惊喜。香调:东方花香调前味:保加利亚玫瑰、橙花、含羞草、格拉斯山茉莉中味:白芷、鼠尾草后味:安息香树脂、芳香树脂、东加豆Chanel香奈儿邂逅清新淡香水 (绿)充满春天气息的绿色水风信子,全新的柚木香调,清新香调的香水。专为勇敢却带着天真的女性而设计,它结合了感性与热情、甜美与辛辣,交织出前所未有的嗅觉新感受!散发新鲜水果及辛香气息的独特香味,让人沉浸在迷人的香氛中,也让CHANEL成功转化为更年轻的品牌形像。味道清淡不浓烈、不甜腻,淡淡的清爽绿色令人嗅觉与视觉都感到舒服,如同一个甜美可爱的女孩儿愉快地跳跃,香水也像在跳跃般的洒出。Chanel香奈儿邂逅柔情淡香水(粉红)充满诗意的纯然嗅觉感受,提醒人们机会的稀有与珍贵。香奈儿邂逅柔情淡香水,被柔软温馨的氛围所包裹,呈献给崇尚欢乐、善于把握机缘的乐观女子。恰似一幕幸福围绕的绝美温柔画面,邂逅柔情淡香水展现出优雅的悸动,唤起甜美的愉悦。对香奈儿来说,机缘是粉色的,唯有粉色才能将柔和、眩目、耀眼与幸福完美地揉合在一起。带着些许珍珠虹彩的粉色,巧妙融合银色和金色的衬托,这是汇集了上乘材质、精致色彩与完美线条的经典创作。葡萄柚-温柏Grapefruit Quince Note、风信子Hyacinth Note、琥珀Amber Note、雪松木 Cedar Wood Note、茉莉香精Jasmine Absolute、鸢尾花香精IrisAbsolute、白麝香 White Musk Note。重温邂逅的香氛魅力,细细品味邂逅柔情淡香水洋溢着柔美与热情的花果香调。 葡萄柚与温柏鲜明的清新绿色香调,为邂逅柔情淡香水的星群香调结构注入色彩与芬芳。夜晚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百花园里柔和雅致的茉莉馨香。圆润、透着女性妩媚的白麝香温暖着透明的果香气息。
2023-07-23 03:32:241

fastboot是什么意思

一: fastboot是一种线刷,就是使用USB数据线连接手机的一种刷机模式。相对于某些系统(如小米)卡刷来说,线刷更可靠,安全。recovery是一种卡刷,就是将刷机包放在sd卡上,然后在recovery中刷机的模式。二: 进入fastboot1、(一)手机操作手机关机状态下,齐按“音量-”键+“电源”键。带手机显示进入fastboot模式后使用数据线连接电脑按刷机教程刷入ROM2、(二)电脑端软件进入打开刷机软件【比如“刷机精灵”】,将安卓机连至电脑,待显示连接成功后,切换到“实用工具”选项 卡,点击“进入fastboot”,机器在几秒至几十秒内进入fastboot模式,即可线刷。此方法省去了刻意关机!三: 退出的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扣电池,当然电脑如果有fastboot的话,在cmd里敲 fastboot reboot 也可以。
2023-07-23 03:32:242

斯堪的纳维亚的蓝纹奶酪吃多了为什么会中毒?

通常用于制作蓝纹奶酪的霉菌上会产生微量的有毒物质,不过日常食用的话不足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几乎所有的蓝纹奶酪都是由娄地青霉发酵而成,娄地青霉会产生出6种生物 咸毒素,统称霉菌毒素。不过,霉菌毒素中两种最具潜在毒性的生物碱毒素却不会 t奶酪上生成,或者在奶酪上很快就分解了。另外4种毒素在蓝纹奶酪中可检测到的含量大约只有百万分之几。目前还有此类毒素对人类的毒性资料,不过就啮齿动物而言,只有当它们吃掉分量相当人的奶酪时才会出现中毒症状。在对啮齿动物研究中,科学家根据从最精确的实验所得出的结果计算并外推后发现,一个人一天要吃掉超过4. 5千克的蓝纹奶 才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奶酪消费中潜在的最大问题实际上其他霉菌所造成的污染,比如像曲霉菌牙 其他各种霉菌所造成的污染等。举例来说,曲霉菌会产生毒性非常强烈的黄曲场素。在谷物和花生的贮存过程中就会产生黄曲霉素,当然在奶酪中还没有出现 似的报道。蓝纹奶酪,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味辛辣。绿霉菌的繁殖使奶酪形成了漂亮的蓝色花纹,而此时奶酪也就可以食用了,它的味道比起白霉奶酪来显得辛香浓烈,很刺激 。与其他奶酪品种不同,蓝纹奶酪是由中心向外趋渐成熟的。不是世人夸张,法国人对于美食的苛求绝对达到了全民普及的程度,周六一早,还不到十点,这间名为Xavier,位于法国南比利牛斯大区(Midi-Pyrénées)首府图卢兹(Toulouse)市中心的奶酪专营店,就已经人满为患了。其实,奶酪店的旁边就是城中著名的菜市场,里面自然少不了出售各色奶酪的摊子,可是,那些看似对食物极为挑剔的当地主妇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涌向这里,“奶酪之魂”(L"esprit du Fromage)店铺的奶酪存货。能够有自信称自己为“奶酪之魂”(L"esprit du Fromage)的店铺必定是与众不同的,拥有四百多种不同奶酪的存货是一个原因,更特别的是那些在店中服务的“奶酪专家”,他们不仅对售卖的所有奶酪如数家珍,说到它们的不同吃法、做法,更是权威,也难怪顾客盈门,到底选哪种奶酪,吃时该配什么面包,怎么用它烹制菜肴,没人帮忙,即便是痴迷奶酪的法国人,也照样晕。
2023-07-23 03:32:2311

sony电视自动关机设置怎么设

1、首先,打开电视中的【系统设置】。2、其次,在弹出窗口中,点击个性化,定时设置,定时关机。3、接着,选择“关机时间”,在弹出窗口中,根据需要设置关机时间。4、最后,设置完成。电视机使用注意事项:1、电视机要放在透风良好的地方,不要放在柜橱中,假如要放在柜橱中,其柜橱应多开些孔洞(尤其是电视机散热孔相应部位),以利透风散热。电视机不要靠近火炉、暖气管,其后盖间隔墙面等应在10厘米以上。一般连续收看4、5小时后应关机一段时间,待机内热量披发后继承收看。高温季节尤其不宜长时间收看。2、电源电压要正常,民用电一般采用单相额定压220伏,按照电视机使用技术要求,电压最好不超过客电定电压的±5%,即不高于231伏,不低于2009伏,否则要采取措施,使电压恢复到正常值。3、电视机应放在干燥处。不要放在靠近窗口的地方,以防下雨时淋入雨水。在多雨季节,空气特别湿润,应留意视机防潮,电视机若长期不用,要每隔一估时间使用用小时,用电视机自身发出的热量来驱散机内的潮气。电视机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体进入电视机,使电视受潮。
2023-07-23 03:32:211

读梁慧星《怎样进行法律思维》有感

读梁慧星《怎样进行法律思维》有感读完梁星慧教授的演讲稿《怎样进行法律思维》后,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法律人怎样进行法律思维关键还是对法律知识及法律精神的系统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并且要葆有一个理性自然人最淳朴的正义感和公平感。构成法律思维主要因素或者说决定法律人与其他职业人的区别的主要因素在于能否正确认识法律的规范性、社会性、逻辑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等在法律思维中的作用,而要正确地认识以上的各个因素,关键还要有系统的法律知识的沉淀和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的理解。情况分析关于法律规范的作用,正如《怎样进行法律思维》一文中所述,一方面的作用是指引法官裁判案件,另一方面的作用是约束法官裁判案件。这是最容易看得到的,但是法律规范的作用不仅在于指引法官和约束法官,也当然地指引着和约束着律师进行相关的法律从业活动。律师在代理案件的从业活动中,在接受了当事人的委托之后,先要弄清楚本案的事实并为在法庭上证明本案事实准备各种证据,然后就要从现行法律、法规中找到本案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建议审理本案的法官采用这一法律规范,作为裁判本案的裁判基准。此项法律规范,理论上称为“请求权基础”。
2023-07-23 03:32:172

一个机箱支持多少套水冷散热器的

说一个机箱支持多少套水冷不是很恰当,一个机箱一般就装一套主机,最多分3套水冷,CPU单独一套,显卡单独一套,主板和其他单独一套。通常情况下都是CPU、显卡、主板公用一套水冷。通常人们关心的是一个机箱支持多少个冷排,有多少个冷排就能扩展出多少套水冷。比较能装的又银欣TJ07、TJ11,海盗船700D、800D和900D,XSPC的H2,成品非定制机箱一般最多装3个360冷排+1个120冷排+3个240冷排
2023-07-23 03:32:161

香水里加白麝香的作用

可能很多亲们看甄嬛传看多了就有错觉麝香都是不好的,其实在香水里面麝香是很贵的香料,而麝香里面的白麝香在香水里面会给人闻起来有一种悠长的韵味在里面,白麝香更是给人一种温婉,明亮干净的的感觉,而且凡是加了麝香的香水都有一个很大好的地方就是留香会加长,不过现在香水里面的麝香都是现代的仿生香料,就想很多香水里的海洋味道一样,使用很多化学香原料模拟下来的,所以不用担心对身体不好,还有就是不论怎样怀孕的孕妇是不介意喷香水的,不轮里面是否有麝香。
2023-07-23 03:3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