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kcik
-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人物生平
出生
武氏为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帝都长安,一说生于利州。武氏是武士彟和杨氏的次女,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武氏的本名没有被记载下来,今有人推测为武元华。
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父亲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
初入入宫
贞观十一年(638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氏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宫中生活,晚年的武氏曾回忆为太宗驯马一事。当时,太宗有名马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武氏侍候在侧,对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武氏之志。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削发与再次入宫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谣言,传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她们想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昭仪诅咒而死亡。但这不利谣言无所证据下传到皇帝耳里后,在唐高宗大怒之下,听信并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升为一品宸妃(唐朝后宫四夫人中本来并无宸妃此封号,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额已满,唐高宗为了武氏,才创宸妃封号),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昭仪消息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
为后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0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做出一系列举动: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掌政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诏皆施行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太子李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武后怒,不久太子死于合壁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
废立与称制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后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后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后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后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殿中侍御史。是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后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这年命令僧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买人心,但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
武后称帝
次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河南博物馆所藏武瞾金简,中国唯一的皇帝金简。武氏在久视元年(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同年九月,武氏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玆,发兵戍守。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后的功德。武后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氏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武氏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魏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长大成人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唐睿宗)及庐陵王(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后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后召还庐陵王(中宗)。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
中宗长子邵王李重润(中宗第二次为太子时封为邵王)与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宫”,易之投诉于武后,武后敕李重润、永泰郡主、武延基皆赐死。
退位
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李重润一起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处死。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氏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无字碑位于武则天和高宗和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
人物谥号
武则天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 CPS小天才
-
明代思想家李贽,把武则天列为明君。的确在历史上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同时也是第一位女皇帝,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经唐太宗曾夸奖过武则天的志气,唐太宗有一匹马,叫做狮子骢,没装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而武则天则对唐太宗说:“给我三样东西,我便能制服它,铁鞭,铁棍,匕首我用铁鞭抽他,如果他不服,用铁棍敲打他的脑袋又不服,用匕首割断他的喉咙,年少的武则天则有如此的志气又怎会不成大事呢?
然而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还有另一说法,特别是司马光所编的《资治通鉴》,对武则天则持反对态度,认为武则天阴险毒辣攻于心计,这些也许是源于武则天的第一个女儿安定公主的死因的缘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便亲手掐死了她的女儿,借而嫁祸给王皇后,因为当时李治深信武则天,便将王皇后打入冷宫。在政治上的武则天比较清明,他提倡科学能够破格任用人才,他能接受不同人的意见,就像晚年的武则天多情,曾有过多个男宠,生活奢侈腐化,然后经过狄仁杰的劝说,他们开始认真的处理朝政,从这一方面看出她与昏君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然而不得不说武则天,在晚年生活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过错的,因为武则天信奉佛教,便大兴寺院,导致百姓生活加重劳民伤财。对于武则天阴狠毒辣这一面的确有体现,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乱杀无辜,武则天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反对她的的贵族元老,杀害皇后,王氏,萧氏,长孙无忌和宰相褚遂良,武则天他滥用酷刑是朝廷内外充满恐怖气氛,他多次夺位,用人也反复无常,常常使忠臣落地不得善终。
对我来说,我比较崇拜武则天,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唐朝也有许多的影响。武则天虽然政今严明,刑法严峻,但也听取别人不同的意见,就像诸葛亮给刘禅的那封《出师表》里所说的“广开言路,善纳进鉴”吧,因此,这对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也是一大好处。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科举制,永远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制度,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科举制,是在隋朝时被隋炀帝所创建的,但是在武则天的时候扩大仕途,开创殿试扩大制举,缩短制举时间,扩大录取人数,这一制度的实现,无论是对现任管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毛遂自荐以求进用。
武则天同时也十分注重农业,她也认为“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田垦则粟多则人富!”同时武则天也是十分注重新修水利,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经济发展的也是十分迅速武则天通过不同的改革措施,使得大唐提升,边疆稳定,武则天重视农业繁荣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因此从以上种种足以说明,武则天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阿啵呲嘚
-
中国传统对武则天的历史观大体上是褒贬不一的,一方面赞赏武则天的治国才能,另一方面又诋毁武则天夺取皇权的行为。骆宾王甚至在她有生之年写了一份宣言,支持李敬业的叛乱。典型的是晋代后期历史学家刘旭的旧唐书:
武则天称帝的那一年,英雄人物都为时局的不幸转变而悲伤,担心王朝会倒台,担心他们无法报答已故[皇帝(即高宗皇帝)的恩宠,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儿子。此后不久,出现了重大指控,许多无辜的人被错误地指控,并伸出脖子等待处决。
天地变得像一个巨大的笼子,即使一个人能逃脱它,他能去哪里?这是可悲的。引起了整个国家的哀悼。为了接任皇后,武则天勒死了自己的幼女;她愿意粉碎自己的血肉表明她是多么邪恶和卑鄙的性质,尽管这只是邪恶的个人和嫉妒的妇女可能做的事情。然而,她接受了正义的话语,尊敬正直的人。
虽然她像一只啼叫的母鸡,但她最终还是把合法的统治归还给了儿子。她很快消除了对魏元忠的指控,用善意的话语安慰了狄仁杰,尊重了时代的意愿,压制了自己的喜好,倾听了诚实的话语,结束了秘密警察的恐怖。这很好,这很好。
现代非中国作家在对武则天的现代评价中存在着一些分歧,甚至是完全的分歧。
" "武则天( 690–705 )是一位非凡的女性,魅力非凡,天赋异禀,政治机敏,是一位优秀的男性评判者。她下定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儒家势力的反对,不利用自己的家庭,在宫廷女性中独树一帜。
“她上台时浑身是血...." "安帕鲁丹
“令中国传统史学家惊骇的是施阶级上,唐的继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个前妃最终篡夺了皇位....虽然她对敌人冷酷无情,但她的崛起时期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时期。
政府是健全的,没有发生叛乱,军队和行政部门的弊端被消灭,朝鲜被吞并,这是中国人从未有过的成就。”杨亚普·科特尔和阿瑟·科特尔。
“中国唯一的女统治者,吴皇后是一个非常熟练和能干的政治家,但她杀人和非法的权力维护方法使她在男性官僚中名声不佳。这也助长了人员过剩和各种腐败。“约翰·金·费尔班克
武则天的兴起和统治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孔子的历史学家,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后代,所以对武则天的评价是比较积极的。然而,后来的评论,尤其是这本书资质通鉴司马光编著,严厉批评武则天。到了南方时期宋代,理学被牢固确立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 可可科科
-
一、评价:
1、积极方面: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2、消极方面: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二、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 Chen
-
正面评价: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一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二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负面评价:
岑仲勉说,“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但赵翼为武则天的私生活辩护,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武则天统治的缺失主要是丢失领土,她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对内,因此对外军事,屡有失策。首先在686年主动丢弃了安西四镇,在692年才派王孝杰收复。另外又在696年激起孙万荣、李尽忠的叛乱,使武周期间契丹奚落入突厥人手中。安北都护府在高宗死时尚处在中国统治,而滥杀程务挺、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东突厥复国。安北始终没有再收复过。她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唐高宗的皇后、武周开国皇帝,当代称则天顺圣皇后,或武后(遗诏退称皇后),后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执掌君权因而得到正史追认的女性皇帝。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迁。唐高宗时复为昭仪,谋废得到唐太宗托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儿佳妇”元后与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时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无力听政,660年11月开始临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团屡次屠杀唐室诸王大臣以求立威,杀害嫌疑对象遍及子、女、媳、婿、孙、孙女、孙婿、庶子、嫡兄、亲姊、亲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终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时间共14年4个月又5天。晚年惑于内宠,不知当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杰举荐的后任张柬之与禁卫军背叛,被迫还位。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同年崩于洛阳上阳宫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则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仅次于清高宗(87岁)和梁武帝(86岁)。
- 不白九百
-
总评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历代评价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通典》引)
陆贽: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廿二史札记》引)
李绛: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
(《廿二史札记》引)
刘昫:①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旧唐书》)②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旧唐书》)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宋史》引)
欧阳修: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
(《新唐书》)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资治通鉴》)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容斋续笔》)
孙承恩:力乘阳刚,才济阴慝。运用四海,驱使百辟。今古大变,宇宙穷凶。虐熖一时,秽名无穷。
赵翼:①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符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廿二史札记》)②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然则区区帷薄不修,固其末节,而知人善任,权不下移,不可谓非女中英主也。
(《廿二史札记》)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九畹史论》)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隋唐史》)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咏武则天》)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翦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中国通史纲要》)
崔瑞德: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剑桥中国隋唐史》)
- Mugen-Hive
-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 豆豆staR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到底有多厉害?虽然麟德元年上官仪被诛后,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上元元年更是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手握大权独断专行的武则天却没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任命过任何一位宰相或大将?为何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只是被唐高宗“略施行之”?为何武则天要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敢将于自己有恩的李义府袁公瑜等人追封?事实上想要知道武则天究竟有多厉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武则天究竟都做了什么。首先便是废后未遂一事。但凡是对这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这场废后风波的导火索便是麟德元年宦官王伏胜的告密,称武则天大行厌胜之事,然后宰相上官仪借机向唐高宗提出了废后一事。然而细心一点的人就能发现,掀起这场风波的上官仪和王伏胜有着一段相同的履历:此二人皆曾是唐高宗长子、废太子李忠的幕僚。李忠封陈王的时候,上官仪任陈王府咨议,王伏胜为陈王府内侍。而纵观历朝历代的宫廷事件便能知道——一旦皇后被废,那么她所出的太子的地位也就随之不保。所以武后若是被废,那么她亲生的太子李弘以及其余三子将会面临何种境况已是不言而喻。上官仪身为宰相,又岂会不知此理?然而在这紧要关头,上官仪不仅不力劝高宗以保太子,反而如此积极主动地提议废后;而王伏胜告发皇后,其用意又是何在?这种种举动不得不令人疑窦丛生,所以紧接着许敬宗向唐高宗举报说上官仪、王伏胜暗中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也是情理中的事了。唐高宗的废后未遂一事看似是以武则天的大获全胜为告终——因为上官仪被诛,武则天也赢得了“垂帘听政”的机会,甚至与唐高宗并称为了“二圣”。然而这“二圣”的称呼并非前无古人之举,隋朝的独孤后就因为经常与隋文帝谈论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且再仔细看一看随后上任的宰相名单,就可以知道武则天的这场“胜利”以及所谓的大权在握,不过是笑话一则。乾封元年刘仁轨拜相,紧接着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等人相继拜相,上元中来恒、李义琰也拜相了。这几位宰相除了戴至德、张文瓘与武后并无甚恩怨情仇外,其余几位可都是与武则天结过不小的梁子的。比如刘仁轨,高宗一朝的重要人物,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既是唐高宗的肱骨大臣也同样是军事方面的代表人物,只可惜与武则天的爱将之一李义府是死对头。比如郝处俊与李义琰,这二人在唐高宗因为风疾想要逊位于武后的时候是一唱一和,三言两语便让高宗打消了这个念头。处俊对曰:“尝闻礼经云:‘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则帝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有所主守也。陛下今欲违反此道,臣恐上则谪见于天,下则取怪于人。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尚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传位于天后?况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伏乞特垂详纳。”中书侍郎李义琰进曰:“处俊所引经旨,足可依凭,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帝曰:“是。”遂止。(《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四》)又比如来恒,其弟便是著名的反武派前宰相来济,就更不用说军事上的诸位大将了。刘仁轨自是不用再提,裴行俭也是著名的反武派人士之一,还有王方翼,人家可是被武后取而代之的王皇后的族兄,薛仁贵更是唐高宗一手提拔上来的,还有程务挺、李孝逸等等这些尽与武则天不是一条心的。而武则天的另两位爱将袁公瑜与崔义玄,倒是在军事上还算有点本事,只可惜是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即便是武则天后来绞尽脑汁上书的建言十二事,唐高宗的反应也不过是“皆下诏略施行之”——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政令不仅要通过唐高宗的同意才能施行,而且还只是“略施行之”,可见武则天的意见对于唐高宗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事实上,与臆想中的唐高宗对武则天言听计从的场景截然相反,史书中处处可见的是武则天在一心讨好着唐高宗,小心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知道唐高宗提倡节俭,所以武则天主动将皇后裙子上的十三个褶子改成了七个;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将母亲长孙皇后的亲蚕礼发扬光大,所以与王皇后从不举行亲蚕礼截然不同,武则天的亲蚕次数堪称是有唐一代之最;知道唐高宗忌惮外戚坐大,所以武则天特意写了一部《外戚诫》,并“以身作则”,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见踪影,直到唐高宗驾崩,武则天这才有敢将武家的人一个个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职上。我们甚至还可以在唐高宗时期的重臣花名册中扒拉一下,瞅瞅朝中究竟有哪位宰相是武则天钦点的,又或者有哪位大将是武则天任命的,借机欣赏一下唐高宗对武则天究竟是怎样一种“言听计从”的法子,顺便再观摩一下武则天又是如何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只是可惜的很,翻遍史书看到的却是当年力挺武则天登上后位的那些人,除了许敬宗这个从唐高宗还是晋王时就跟随在身边大臣外,没一个落着了好下场,倒是那些屡屡被武则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备受唐高宗的青睐。例如,武则天当年恨王皇后与萧淑妃恨得非得将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后对其子女家族的种种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独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没有办法。是武则天宽宏大量吗?史书中可是明载了她对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经过。然而,当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时候,“生杀予夺”的武则天除了眼睁睁地看着,还能做什么?又如,长孙无忌对武则天立后一事多有阻挠,武则天对此也暗恨在心。虽然长孙无忌最后失势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嫡孙长孙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则天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而此时“把持朝政”的武则天又在哪呢?再如,扶持武则天登上后位有功的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的时候,“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想起来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这才大肆追封一番?想来武则天若是真的对唐高宗有那么大影响力的话,真的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话,那么想必处理掉王方翼、长孙延这些人绝对不在话下,而将李义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举手之劳。然而纵观史书,唐高宗发话的时候偏偏看不到武则天的身影,唯有等到高宗不在了,武则天才敢出面收拾这些曾经恨之入骨之人,追封当初于自己有恩之人。更有甚者如武思元,也就是武则天的堂兄,能文能武颇有才干,还在平定西域的战争中屡屡立下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武家的人才,就因为堂妹当上了皇后,随即遭到唐高宗的两次贬黜,最后死在零陵县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位子上。直到武则天临朝称制了,这才敢下诏追赠武思元为汝州刺史,并予以风光改葬。也正因为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则天根本就没有多少置喙朝政大事的权利,所以这才出现了所谓的“二圣”时期,唐朝的疆域可以不断扩大,然而等到唐高宗一驾崩,号称“架空丈夫、把持朝政二十年”的武则天居然连仗都不会打了。虽然表面上看,武则天是为了独揽大权,这才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泰半精力都放在了铲除异己上,以至于对外战争频频失利。然而如果只是清除异己也就罢了,偏偏武则天自己又没有那份军事才华,只知道将唐高宗留下来的那些高级军事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李孝逸、张虔勖、泉献诚等人杀光,流放光,却不知道任命合适的将领,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打胜仗。所以看看最后被武则天挑选出来的那些将军,要么是毫无军事指挥才能的平庸之辈,要么是不懂兵事的诸武子弟,如武重规、武攸宜、武三思、武懿宗等;要么是自己的男宠,如薛怀义等;要么就是自己还算信赖的文臣,如魏元忠、狄仁杰、韦待价等;即便好不容易找了真正武职出身的担任将领,也是临阵怯懦者如淳于处平。再加上缺乏长远有效的战略构想和军事部署,这便导致了武周时代动辄可见上十万的军队,在一群庸将的指挥下沦为无数炮灰。武则天也因此一度企图以物资、金帛、和亲换取苟安,然而由于并未认清突厥的真正意图,武则天派自己的侄子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亲时,反被默啜借口武延秀并非李唐皇族子弟而拒婚——好不容易推出的一个和亲政策,居然被羞辱不说,最后还能沦为突厥出兵的借口。武则天的“军事才能”,简直就是惨不忍睹。这就导致了武周时期的版图硬生生是比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缩水了近五分之一,而武周时期的边境也堪称是安史之乱前最烂。可见唐高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根本就不曾接触到真正核心的军国大事——不然以武则天的智商,又怎么会在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下,水平如此的不堪入目?而且更加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如果武则天光是个人能力不足也就罢了,可她身为武周王朝的皇帝,实际上连威望也没有多少。圣历元年为了抵御突厥默啜的进攻,武则天亲自下诏募兵,结果募兵募了一个多月,居然连一千人都招不满。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得打出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李显的名号,顿时“应募者云集”,没几天前来应征入伍的人就达到了五万之众。不仅是天下百姓不肯买武则天这个所谓的武周皇帝的账,就连朝中大臣对武则天也多是阳奉阴违。尤其是在各路网文中,被吹成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狄仁杰,看似对武则天恭恭敬敬,实则一直在为光复李唐王朝,为李显的复位而不停奔走。光是劝说武则天重新册立李显为皇太子,狄仁杰就写了几万字的奏章,后来李显好不容易被接回皇宫,狄仁杰更是激动得涕泪交加。就更不用说吉顼、李昭德这些被武则天视为心腹,并赐予高官厚禄的重臣了。即便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吉顼、李昭德等人仍旧经常抓住机会打击武氏子弟,劝说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而不是武承嗣。甚至神龙元年张柬之、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下台的时候,这些大臣还哽咽着表示,这是为了报答高宗大帝当年对自己的恩情。而此时距离唐高宗的离世,已然过去了整整二十一年的时间。想想武则天作为唐高宗的皇后,唐中宗、唐睿宗的生母,号称在丈夫活着时就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在唐高宗死后又亲自执政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居然还不能从容号令天下,不能让大臣真正效忠于自己,只能对内重用酷吏稳定朝政,对外无力反击一再溃败。就是这样一位水平堪忧的统治者,如今只因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性皇帝,所以很多现代人本着一白遮三丑的心理——政绩不够,性别来吹,硬是将武则天粉饰成了是中国历史上治国水平数一数二的皇帝。然而史书上的白纸黑字却是记载得清清楚楚,再明白不过了,无论是内政还是外战,说武则天执政能力平庸,都已经算是相当客气的话了。
- 康康map
-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论,一切以史实为依据,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历史疑云颇多,所以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历史上论述其功过是非也是众说纷纭,从未有过定论。但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人才,开拓边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封建社会开元盛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
武则天是否是一个伟大女性,主要看其政绩,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代发展的重要阶段,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政绩是较为突出的。
1、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2、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
3、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4、巩固了边疆
5、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武则天的过失:
武则天为了扫清其登基称帝的障碍,大肆诛杀李唐皇族势力,她玩弄权术,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这些措施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不免滥杀无辜。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等。
武则天的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支流。总的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重视人才,继承和发展了唐太宗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使唐朝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而在当时世界上,唐朝也是一个强大、繁荣、文明的大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 u投在线
-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63] (《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64] (《通典》引)
陆贽: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65] (《廿二史札记》引)
李绛: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 [65] (《廿二史札记》引)
刘昫:①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44] (《旧唐书》)②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44] (《旧唐书》)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66] (《宋史》引)
欧阳修: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 [67] (《新唐书》)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68] (《资治通鉴》)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69] (《容斋续笔》)
孙承恩:力乘阳刚,才济阴慝。运用四海,驱使百辟。今古大变,宇宙穷凶。虐熖一时,秽名无穷。 [70]
赵翼:①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符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65] (《廿二史札记》)②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然则区区帷薄不修,固其末节,而知人善任,权不下移,不可谓非女中英主也。 [65] (《廿二史札记》)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71] (《九畹史论》)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72] (《隋唐史》)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73] (《咏武则天》)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74]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75]
翦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75] (《中国通史纲要》)
崔瑞德: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76] (《剑桥中国隋唐史》)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你好,武则天在位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部分政治制度,譬如科举等制度,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但由于武则天称帝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认同,尤其是旧唐宗室成员,一大批前朝遗老拼死反对,所以在她统治期间,重用了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等酷吏,大肆实行特务统治,这期间她的统治格调较为黑暗残酷。特别是从高宗统治后期,武则天掌权后,唐的对外扩张脚步大大放缓,对外战争也屡屡失败,府兵制度趋于消亡,从历史的大发展角度分析,武则天称帝是个例,也是历史倒退;但从人文角度来说,武则天作为女性,能够冲破礼制束缚,建立武周,这也是后世对她大加称赞的最主要原因。近代以来,特别是郭沫若对武则天大肆推崇,专门在乾陵为其树立“则天大圣皇帝碑”,掀起了追捧武则天的热潮,但需要注意的是郭沫若当时属于“御用文人”。以上纯手打,希望可以帮助你。
- 左迁
-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
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
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 ardim
-
首先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她政治手段狠辣,她能在男权社会中脱颖而出直达权力巅峰坐上皇帝宝座,古往今来称帝之路本就是腥风血雨,所以她为了达目的,排除异己,不惜重用严刑峻法打击异己,但是国家在她的统治下一派清明,选用了很多优秀人才,并且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