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国民政府为何要组织远征军?是为了援英抗日?还是为流亡预先铺路

2023-07-26 08:09:48
TAG: 政府
共1条回复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聊聊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为何要组织远征军。

乌俄战争持续了两周,拜登对于这场战争曾扬言要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是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本质其实也是帝国主义战争,只不过因为法西斯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变成了正义与邪恶之战。

那么如果拜登想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名义是什么呢?性质又是什么呢?真要开启,那只能说是西方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发动了一场危害全人类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我们还不到一百年,而过去的那场战争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尽管我们的共和国成立已经超过七十年,相当于一位老人了,回顾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已经非常不易,但现在依然有一些“国粉”。

这些“国粉”不仅不认清国民政府的真面目,还一味谄媚,今天就再来揭下国民政府的假面具。

抗日战争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民族灾难,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一场战争,因为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候。

在这场战争中,真正为了这个民族牺牲的英雄都值得我们尊敬,不仅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将领,还包括国民党军队的将领,比如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饶国华、王铭章、陈安宝、张自忠、唐淮源、李家钰、戴安澜等等。

这些为民族牺牲的军人,值得我们铭记,不过这其中有一个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将领,这就是戴安澜。

1942年2月,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戴安澜从出征到牺牲仅3个月,他虽然为国捐躯了,但是他的死其实是在为国民政府准备流亡铺路。

我们可以根据史料来做分析,先来看远征军的整个组建和撤销过程。

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10万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

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3万余人。

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

1945年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

1945年4月,中国远征军撤销。

以上是远征军的基本史料,我们现在来做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1941年12月是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之后,美国向日本宣战,国民政府跟着第二天向日本宣战,所以才有了远征军诞生的理由。

美国为了阻止日本在东南亚获取资源,因此需要国民政府进行配合,所以有了远征军出国作战。

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1942年抗日进入了非常艰苦的时期, 国民政府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什么还要派远征军出征呢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局势到底是怎样的。

一般只有战略要地才会派重兵把守,派精锐夺取,但是缅甸是战略要地吗?

事实上缅甸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既不具备战略地位,也不具有丰富的资源 ,根本没有必要派10万大军去救援。

如果你看不清当时的局势,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日本最终投降的原因是缅甸造成了整个战局的溃败吗?根本不是, 最终战争胜利与缅甸这里毫无关系

那么为什么蒋介石要派10万精锐去缅甸呢?我们在 历史 中去寻找答案和真相吧。

国民政府之所以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作战,是在日伪改变了战争策略下做出的决定。

当时的日伪军遭受百团大战之后,改变了战略,由进攻国民党领导的国统区改为进攻以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由于日伪军的战略改变,减轻了对国民党战线的压力,此时国民政府调集了10万精锐出征缅甸。在国土大片沦陷的情况下,却抽出精锐部队不去前线抗战,而是远征缅甸,国民政府到底想干什么呢?

实际上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积极配合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这样可以获得美国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流亡海外做准备。

远征军出国作战时,日本已经打到湖北,重庆这个陪危在旦夕。

如此紧要关头,国民政府不把精锐部队留着做最后一博,却拿去缅甸增援英军,这背后无疑打着逃亡的算盘。

日本如果攻到重庆,那么重庆最终是守不住的,重庆如果陷落,还有哪里可退呢?在国民政府看来,已经无路可退也无险可守了,只能流亡海外。

远征军不仅是为了配合英美的行动,其实是为国民政府最后的亡国留条后路。

一旦日本攻下重庆,国民政府将逃到缅甸,所以才会派遣精锐部队杀入缅甸。如果缅甸失守,那么逃亡的后路被切断,那国民政府将无处可逃。

正是基于这样的打算,所以国民政府才会派出精锐部队出征缅甸,为自己的逃亡开辟通路。

然而,不幸的是,最终缅甸失守,戴安澜将军战死。

但是,这个时候的国民政府又干了一件什么蠢事呢?

他们给远征军下达的命令不是保存抗战的有生力量,而是让这些军队回国。

你以为这是在保存这支部队吗?不是!

国民政府看到缅甸失守,当然想要把这支部队拉回国内,毕竟这也是一支精锐,还能做最后的一搏,他们不想看到这支部队在外自立为王。

回国看上去是合理的命令,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远征军回国的路已经被日军切断,能够回国的路就只有死亡丛林。

出征时10万人,回国时1万人,其中大部分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沉睡在回国的路上,永眠于那片死亡丛林,因为那里不是毒蛇就是瘟疫。

这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什么要派远征军出国作战,又是最终亲手葬送了这支精锐部队的整个过程。

从头到尾国民政府并没有抗战到底的决心,连向日本宣战的勇气都没有,在国难到头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还想着剿灭人民军队,制造“皖南事变”,这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

难以理解“国粉”为什么还会如此崇拜,或许他们本质也是如此,毕竟臭味才能相投。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相关推荐

罗卓英的电视剧有哪些

  罗卓英的电视剧有: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长沙保卫战。   罗卓英,字尤青,号慈威,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私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抗战期间,因指挥上高会战取得大捷,获授青天白日勋章。   罗卓英早年参加东征、北伐及中原大战等役,由下级军官累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之罗店争夺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仁安羌大捷、平满纳战役等重大战役。   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5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
2023-07-25 05:19:341

吴逸志和罗卓英什么关系?

吴逸志和罗卓英上下级关系。一九三九年八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是陈诚,代司令长官是薛岳,前敌总司令是罗卓英,参谋长是吴逸志,所以他们是上下级关系。
2023-07-25 05:19:412

广东籍贯民国高级将领 民国将领

许崇智(1886—1965),字汝为,广州人。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李福林(1874~1952),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乡(原番禺县) 徐景唐(1895—1967),原名协和,字庚陶、赓陶,广东东莞附城鳌峙塘村人。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始兴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男,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小坪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字择生,1895年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 原籍广东梅县丙村镇(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 李扬敬(1894-1988)字钦甫,广东东莞城区县后坊人,李章达族弟,陆军中将。广州市市长 余汉谋(1896—1981),字幄奇,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黄镇球,(1898年5月28日~1979年7月5日)号剑灵,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 朱晖日,字步云,1893年出生。广东台山人。早年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祖籍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 黄珍吾(1901-1969)中将,军长。字静山,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 缪培南,字经成,号育群,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 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姚雨平:广东平远人。1912年1月15日临时大总统令任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衔。 何瀚澜(1892-1944),广东南海人。1910年冬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十二届驾驶班毕业,后入海军南京军官学校深造 邓仲元(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广东惠阳淡水人,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金盘堡, 张民达,1885年11月9日(光绪十一年十月初三日) 出生于梅县 黄慕松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邹 洪陆军上将:广东五华人 黄百韬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陈 章陆军上将:广东罗定人 何世礼陆军二级上将:广东深圳人
2023-07-25 05:19:481

抗日名将罗卓英,打出“上高大捷”与“仁安羌大捷”,后怎么样了?

后来他销声匿迹了,因为他不仅没有出现在新闻里,而且也没有在电视上露脸,所以没有任何消息。
2023-07-25 05:19:553

罗卓英将军简介

罗卓英将军简介 , *** 上将罗卓英 (1896年3月19日-1961年11月6日),原名东潘,谱名高哲,学名典荪,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乡曲滩村宜洋坪,幼年过嗣与同县湖寮乡岭下村的叔父。 罗卓英将军简介 由陈诚领衔的土木系,以陈诚的起家部队罗卓英简介,第十八军(木字拆开为十八)、第十一师(土字拆开为十一)而得名,是 *** 军队中的重要势力,第十八军更有 *** 五大主力之一的称呼。 土木系中拥有着 *** 军队中的诸多高级将领,其中有着“四大金刚”的说法,随着陈诚在国民 *** 中地位势力的水涨船高,他们也是跟着升迁,成为 *** 内的大红人。 罗卓英,原名东潘,谱名高哲,学名典荪,字尤青,别号慈威,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人,幼年时在私塾就读,后曾就读于大埔官学和大埔中学。1922年,他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与陈诚是同学,两人关系很是不错,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毕业后,罗卓英曾回到老家任教。 1925年,罗卓英投入到东征军中,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因为在战斗屡次立下战功罗卓英简介,1928年时,罗卓英已经升任为第18军副军长。之后, *** 军队对中央红军的第一、二、三、四、五次围剿,罗卓英也率领所部参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卓英被任命为第16军团上将军团长兼第18军军长、后又兼任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淞沪会战时罗店争夺战中,罗卓英率领所部奋勇抗战,让日军难以前进一步。之后,他又率领所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知名战役,在与日军的交战中,大展神威,给予日军重创。 1942年,罗卓英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统帅军队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取得了“同古大捷”、“仁安羌大捷”及 “东枝大捷”等胜利。之后,远征军失利,他率领部队进入印度,被任命为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训练国军战士。不久后,他又被调回国内,出任军令部次长、东南训练团教育长、青年军总监等职务。 1947年,罗卓英被派往东北战场,出任东北行辕副主任。1948年,他又出任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主要负责协同陈诚经营台湾,训练新军。长官公署撤销后,他又改任为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罗卓英在台北去世。
2023-07-25 05:20:021

罗卓英是一级上将吗 罗卓英与薛岳谁更厉害

罗卓英不是一级上将。他是1946年6月13号晋升中将加上将衔。1961年去世。究其一生,罗一直是上将,从来不是二级上将,更不可能是一级上将。至于他与薛岳相比谁更厉害,这就不太好比较了。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抗战中,罗卓英率部参与了大多数会战,其参战之频繁、战区跨度之大、战绩之辉煌,可以说无出其右者,他的18军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他指挥了上高战役,他还是中国远征军的总指挥。 薛岳则指挥了震惊中外的长沙会战,一战胜过他人无数战,薛岳是一级上将(1952年晋升)。应该说,薛岳的名气大,罗卓英的功劳大。
2023-07-25 05:20:093

缅怀抗战名将:罗卓英

  1922年6月毕业回到广州,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1925年,罗卓英正式投入军界。    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   罗卓英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当国家民族处于此危难的时刻,罗卓英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他率部先后参加了上海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   1941年3月,日军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由日寇三十三、三十四师团、池田混成旅团,及远藤少将指挥的第三飞行团组成的扫荡部队,共出动了四万余人,飞机百余架,坦克四十余辆,分三路合击第十九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罗卓英指挥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李觉的第七十九军、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和赶来增援的七十二军李良基师,共六万余人,与敌人作战。据当时战报说,日军毙伤24000余人,被俘72人。
2023-07-25 05:20:161

国军名将戴安澜号称铁血上将,他死后手下的兄弟们都去哪了?

1942年2月底,日军对缅甸发起攻势,英军防务吃紧,仰光岌岌可危。情急之下,中国远征军奉命进入缅甸支援英军作战。首先进入缅甸的部队就是远征军第五军的第200师,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是一直精锐部队,全师是中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机械化部队,师长戴安澜是一代名将,在昆仑关战役中曾立下过大功。戴安澜3月7日夜,远征军第200师抵达同古。而于昨日夜里抵达同古的戴安澜与印缅第一师师长史考特(Scott)会见时,询问日军情况及进展状况,史考特竟然不知道日军动向。戴安澜无法,只得自己派出侦察兵前去刺探日军动向,拟定作战方案。3月18日上午,戴安澜派出的一支侦察部队击毙了日军侦察兵30余人,缴获了日军的文件。从日军文件中可以看出,鬼子第55师团主力正在朝同古方向开进。当天夜里,远征军司令部下令第200师死守同古,当时援军还在1000公里外,戴安澜深知此战不易,于是决心与同古共存亡。在同古大战的前夜,戴安澜写下了给妻子的绝笔信,决心战死沙场。远征军3月19日上午,日军第55师团主力汹涌杀来,日军兵力是第200师的两倍。日军以飞机大炮为掩护,对同古发起了猛攻。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多次打退日军进攻。日军还用俘虏的中国士兵为炮灰冲在前面,又派出中国战俘到同古刺探军情,戴安澜得知情况后,一一瓦解了这些战俘的行动。3月22日,日军增兵至2000余人,携带野炮、山炮数门和飞机多架,连续向第200师前进阵地鄂克春东西之线发起猛攻。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中午,日军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敌我双方反复冲杀肉搏多次,双方军伤亡惨重。28日,日军步骑兵偷袭第200师在色当河东岸的指挥所,戴安澜亲自率领指挥所全体官兵向渡河偷袭的日军进行射击,战斗进行得相当激烈。第599团、第598团得知情况后,立刻派兵支援,经过一夜激战,日军终于被击退。29日,英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自行撤退,把同古的侧翼暴露给了日军。日军趁机迅速抢渡色当河,开始包抄第200师的后方。由于日军包抄而来,为避免全军覆没,军长杜聿明下令撤退。3月30日凌晨,第200师官兵在戴安澜的带领下成功突围,全师在突围行动中连一个伤兵都没有丢失。日军在缅甸同古战役,台湾编写的《抗日战史》记载:第200师上共计约2500人,歼灭日寇5000余人。整整10天的战斗,第200师歼灭了鬼子5000多人,自身折损2000多人,这是一场难得的胜仗。但由于援兵迟迟不到,第200师弹尽援绝,日军第56师团又赶来支援,不得已之下,第200师才撤出同古。同古之战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名声。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军事回忆录曾记载:东瓜(同古)攻略战,历时10天结束,师团于30日占领了东瓜,正面守军为重庆200师,该部队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敬佩。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对于此战,史迪威也曾评价:“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4月8日,中英双方准备进行平蛮纳战役,将日军彻底赶出仰光。当时的部署是利用梅苗到曼德勒之间的山地地形优势与日军激战,将日军大部歼灭。若日军增兵来援,则不要轻易与日军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只要守住梅苗与曼德勒之间的出口,以持久战消耗日军就行。这一战略在当时无疑是最正确的战略,中英军队联合起来,利用地形优势阻击和消灭日军,消灭日军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然而,再好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从4月1日起,西路的英军一触即溃。4月13日,英军要求中国军队全面接防西路阵地,并掩护其撤退。当时英军扬言,如果中国远征军不去掩护,英军就马上投降日军。当时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认为,孙立人部才从仁安羌将英军解救出来,不可能在乔克巴地区还能出现这么多日军,如果这个地区真有那么多日军,肯定会先被孙立人发现,于是不同意派出第200师去解围。英军于是不断向史迪威反映,最后罗卓英下令第200师前往解围。当时戴安澜与杜聿明的意见一致,但命令已经下达,于是为保险起见,决定只派2个团前去,留下一个团作为预备。一旦西面没有发现日军,就赶紧掉头往东边来。由于史迪威不断催促,并且还动用汽车运送第200师官兵,因此第200师不得不赶往乔克巴当。远征军在野人山但当部队抵达乔克巴当时,连一个鬼子的身影都没见到。第200师见不到日军,有紧急赶往棠吉。这样一来一去,耽误了三天时间,而就在这三天时间里,日军攻占了棠吉并向腊戌发起猛攻。4月23日,第200师开始向棠吉的日军发起进攻,师长戴安澜命令炮兵将火炮推到阵地最前沿,开炮轰击日军阵地。日军遭到炮击,死伤惨重。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歼灭了死守棠吉的日军,棠吉被第200师收复。4月28日,腊戌失守,远征军回国之路被日军截断。腊戌失守后,史迪威决定退到印度,罗卓英留下来指挥远征军。史迪威于上午去了印度,罗卓英也在下午去了印度。两位指挥官都去了印度,在缅甸的远征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当时杜聿明下令全军转入野人山,从野人山转到印度,结果全军在野人山差点全军覆没,死伤惨重。5月13日夜间,第200师潜过安德勒至腊戌的公路。5月18日傍晚,在通过归国途中要穿越的最后一条公路—细包至摩哥克公路时,都200师被日军阻击于康卡村。那一天雨雾弥漫,第200师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和大雨,力战日军杀出血路。戴安澜亲自率领第599团一营赶往第一线支援,在穿过马路的途中忽然遭到日军狙击,戴安澜的胸部、腰部各中两弹,柳树人团长、刘杰副团长不幸当场牺牲。仓皇逃窜的英军受伤之战,戴安澜被参谋长周之再从草丛中找回,戴安澜忍住剧痛指挥部队突围。5月19日,全师撤出战斗,远离公路深入山地。5月20日黄昏,第200师从一条羊肠小道安全通过了细摩公路。26日下午,参谋长周之再、步兵指挥官郑庭笈问戴安澜走哪条路才能回去。此时的戴安澜已经不能说话,他示意人们将地图拿来,戴安澜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指示众人从这条线回国。由于戴安澜腹部中弹,已经不能动弹,没有办法背着他走,身边的警卫于是砍了几截树枝,做成一个简易担架抬着他走。当时没有急救包、没有干净棉花,就连盐水也没有,如何有一小瓶酒能够及时消毒,戴安澜也许不会死。突出重围之后,第200师还剩下4000余人,他们抬着受伤的戴安澜在暮色中进入缅北大山,朝云南走去。5月26日下午,在距离云南仅100公里的缅北茅邦村,受伤的戴安澜因为伤口感染溘然长逝,享年38岁。在弥留之际,戴安澜叫随从给他整理衣容,并且扶他坐起,他向着祖国的方向凝望了片刻之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戴安澜及其家人5月29日,由于天气炎热,郑庭笈发现戴安澜的遗体开始腐败,不能再继续行走,于是决定将其遗体火化。郑庭笈等人将戴安澜火化之后,拣出遗骨并按部位用绸布包好,装在木箱里,跟598团团部一起行进。5月30日10点左右,接到消息前来接灵位的陈文钟来到云南保山的一个山口等待。下午2点钟左右,有4位军官抬着装有戴安澜遗体的黑色棺材从山沟里走出来,后面跟着10多个送行的官兵,人人神情肃穆。在一位士兵手握的木棒上,有一件戴安澜穿过的衬衣,衬衣胸前集中有好几个枪眼,沾满了一大片血。戴安澜雕塑戴安澜的灵柩运回昆明后,陈文钟将这件血衣盖在灵车上,灵车行驶在昆明街头时,数十万民众夹道垂泪送别。1942年10月29日,美国向戴安澜颁发了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是在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人,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在戴安澜的葬礼上,毛主席送来了亲手写的挽联:“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主席一生只为两个人写过挽联,一位是罗荣桓,一位就是戴安澜。1948年5月3日,戴安澜的遗骨安葬在芜湖市小赭山上。戴安澜墓地,成为了无数后人敬仰、祭拜之地。40年后,老兵郑庭笈在回忆录里写下了对这段往事的详细记录,为我们留下了戴安澜师长牺牲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戴安澜之墓戴安澜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他的事迹至今人们仍在传颂,他的名字值得后人铭记,他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2023-07-25 05:20:231

缅甸战争的总司令是哪一位?

缅甸战争的最高司令是杜聿明。
2023-07-25 05:22:342

薛岳和罗卓英谁的官大

薛岳吧,在《长沙保卫战》里,薛岳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上将军衔,罗卓英是副司令长官,中将军衔。后来罗卓英也是上将了,但是薛岳是一级上将,更厉害
2023-07-25 05:22:423

关于罗卓英的军衔问题 那些介绍民国军衔的文章都说罗卓英只是陆军中将加上将,一直都没正式晋升

两者都对1946年6月13日罗卓英由中将加升中将加上将衔。但实际上罗卓英至少在1946年春,就已经被蒋介石以总统手令的形式给予二级上将衔了。从1947年开始,铨叙厅将中将加上将衔者逐步改授二级上将衔,但办理缓慢。许多人到死都没能排上号。去台湾后,许多失宠的将领,就更排不上了。不但罗卓英如此,钱大钧等许多人也如此。国军军衔有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情况,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作用。正式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根据资历、学历等情况,由铨叙厅正式叙任,并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的军衔。职务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任职令临时任命之军衔。通常由蒋介石以委员长令或总统令的形式发布。职务军衔是一种临时性的军衔,而且职务和军衔是一体的,并且随职务变更而随时变更。通常蒋介石的手令即可授予,甚至各路军阀也可以私相授受,随意自称。由于铨叙厅顽固的坚持晋升停年的规则,因此绝大多数国军将领的正式军衔的晋升手续,都被刻意拖着不办。最可笑的例子莫过于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廖耀湘兵团。廖耀湘1944年5月1日任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新编第五军军长,由蒋介石签发委员长令登报的职务军衔已升为中将,而其正式军衔仅为陆军骑兵中校!1947年9月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其正式军衔仅为陆军骑兵上校,直到1948年9月22日才晋任陆军少将,距离战败被俘已经没多久了。
2023-07-25 05:22:491

罗卓英的中国远征军

1942年4月2日,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4月5日,罗与蒋介石乘飞机到达腊戌与史迪威部署平满纳会战,打算将日军引到该线的有利地带歼灭。计划定下后,正准备施行,但英军决定撤往印度,已全部集中西线,原有防地均放弃。罗部接替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和斯瓦逐次抵抗战斗,掩护了英军的撤退。4月18日,因东西两路告急,棠吉、瓦城动摇,史、罗只得放弃平满纳会战,退守瓦城,重新计划瓦城会战,准备在瓦城附近与日军一决雌雄。但他们未重视把守通往腊戌的要道东枝等地,而是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日军来攻瓦城。 损失惨重然而,日军却不采取正面强攻的战略,而是迂回出击,派一部佯攻瓦城,一部袭击东枝。占领东枝后,得悉罗部集兵瓦城,便以机械化部队急攻腊戌。当史、罗获悉腊戌危急时,已赴援不及。28日,腊戌失陷。瓦城处于被包围之中,史、罗这才如梦方醒。30日,急令各部向伊洛瓦底江后撤,急援八莫、密支那,试图先固后方,再图进取。可是一切已为时太晚,日军占腊戌后,继续沿东线急进,5月3日,占领中缅边境重镇畹町,飞兵莫八,全速抢占密支那。5月8日,密支那失守。9日,腾冲亦沦敌手。至此,十万入缅军的归路被切断。5月1日,史、罗下令放弃瓦城,开始了悲惨的大撤退。全军被迫丢掉车辆辎重,突破日军封锁线,进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穿越原始森林,一部分于8月初回到滇西。罗卓英的长官司令部及新三十八师则经巴曼克、曼坎、荷马林、泰南进入印度。入缅军十万人损失五万余,其中三分之二死于撤退途中。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因重伤得不到治疗,而壮烈牺牲。
2023-07-25 05:22:571

罗卓英的战斗序列

十五集团军兼总司令 陆军中将陈诚副总司令 陆军中将罗卓英 (后任总司令)右翼军第十八军 兼军长罗卓英中将第十一师彭善少将(军校一期,后官至武汉警备总司令)第六十七师李树森少将(军校一期,后官至湖南省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第九十八师 夏楚中少将(军校一期,后官至廿集团军总司令)炮兵第十六团左翼军第卅九军 军长 刘和鼎中将(保定三期,原赖世璜部皖军)第五十六师刘尚志少将第十四师霍揆章少将(军校一期)江苏保安第二、四团 预备兵团第七十四军 军长俞济时中将(军校一期)第五十一师王耀武(军校三期)第五十八师 俞济时(兼)第六师 周碞中将第九战区赣北地区指挥系统如下:  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部  总司令 陆军上将罗卓英  参谋长 陆军中将罗为雄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 罗卓英上将  参谋长 罗为雄中将第四十九军  军长 刘多荃中将  第一○五师 王铁汉少将  预备第九师 张言传少将第七十军  军长 李觉中将  第十九师 李觉中将(兼)  第一○七师 段珩少将第三十二军  军长 宋肯堂中将  第一三九师 李兆瑛少将  第一四一师 唐永良少将  第一四二师 傅立平少将第七十九军  军长 夏楚中中将  第一一八师 王严少将  第七十六师 王凌云少将  第九十八师 王甲本中将  预备第五师 曾戛初少将  第三十集团军  总司令 王陵基上将  参谋长 宋相成中将第七十二军  军长 韩全朴中将  新十四师 范楠宣少将  新十五师 邓国璋少将第七十八军  军长 夏首勋中将  新十三师 刘若弼少将  新十六师 陈良基少将  湘鄂赣边区游击指挥部  总指挥 樊崧甫中将  第八军  军长 李玉堂中将  第三师 赵锡田少将  第一九七师 丁炳权少将第七十三军  军长 彭位仁中将  第十五师 汪之斌少将  第七十七师 柳际明中将  军委会直辖预备队  第一集团军 (滇军系列)  总司令 卢汉 二级陆军上将  代总司令 高荫槐中将  参谋长 赵锦雯中将第六十军  代军长 安恩溥(上将头衔、中将 实差)  第一八二师 安恩溥中将  第一八三师 杨宏光少将  第一八四师 万保邦少将第五十八军  军长 孙渡中将  新十师 刘正富少将  新十一师 鲁道源少将  新十二师 龚顺璧少将  第七十四军  军长 俞济时中将  第五十一师 王耀武少将  第五十七师 施中诚中将  第五十八师 冯圣法少将
2023-07-25 05:23:101

罗卓英的上高会战

震惊中外的上高会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中,战绩最为辉煌、并取得关键性胜利的著名战役之一。1941年,日本法西斯分子为了尽快结束长达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丧心病狂地妄图一举消灭国民革命军精锐军队,通过“扫荡战”、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白色恐怖,以达到迫蒋投降、使中国迅速沦为它的奴役国和战略后方,从而实现其抽兵南下、进一步侵略东南亚诸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以圆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3月5日-4月9日,日本侵略军集结第33师团、34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共六万五千余重兵,在100余架飞机的狂轰和掩护下,兵分三路,从安义等地出发,孤注一掷,疯狂发动“鄱阳湖扫荡战”,企图消灭国民革命军王牌军队罗卓英所部的第19集团军、突破上高天险,从而达到罪恶目的。以罗卓英将军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之72军、江西保安队近10万将士,在其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和以黄贤度(合法身份为上高县长)为首的中共上高地下党的策动和密切配合以及上高民众的全力支持下(据史实记载:当时上高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捐粮、运送给养、弹药、伤兵等,不少人还直接参战,这也是本次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在以上高为中心的10多个县内,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历经26天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终于以牺牲9千余英烈为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2万4千余人、缴获无数武器弹药的“上高会战”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如意美梦,取得了以劣胜优的辉煌胜利。上高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可与台儿庄大捷齐名的又一重大胜利。上高会战还被誉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受到了当局最高领导人的嘉奖和赞颂,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等其他大批当局政要纷纷撰文予以表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被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74军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军队最高荣誉,张灵甫亦升任58师师长。随后,王耀武、张灵甫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均取得辉煌战绩,后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张灵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上高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建抗日烈士陵园时,时任中国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也欣然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匾额,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著名抗日纪念场所,均将上高会战置于显要位置予以展示。当年,《中央日报》等大量媒体纷纷重磅报捷,全国人民为之奔走相告、“举国腾欢”,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上高镜山建立了阵亡将士陵园,竖有纪念碑。  下面是罗卓英所做纪念词:  《上高会战奏捷》  上高会战总指挥罗卓英  又报前线战鼓催,  寇气直犯上高来。  休夸扫荡侵三路,  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  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万马埋轮日,  莫使虾夷片甲回。
2023-07-25 05:23:231

南昌会战是薛岳指挥的还是罗卓英指挥的?

应该是南昌保卫战吧(虽然最后没保卫下来)当时参加南昌保卫战的战区长官是薛岳(国民党派系林立,地方势力强大,当时为了便于抗战,便把全中国的地方分为几大战区,便于抗战,以免派系见相互推卸责任),负责的是对整个战区抗战的规划统筹,而罗卓英则是南昌保卫在的前线指挥官!
2023-07-25 05:23:374

杜聿明对罗卓英出任远征军司令官是什么态度?

杜聿明站在一边,产生了一种受冷落的感觉。从最初统一指挥第5军和第6军,到””代司令长官””,现在他上面不仅有了史迪威,又加上一个罗卓英,心中的愤愤不平油然而起。他私下里找了蒋介石,满腹怨气地说:””校长,远征军大多是您的精锐,我不能不负责任。如果照史迪威的命令,第200师早就断送了。他既不了解中国军队的情况,也可以说不懂战术。您……””蒋介石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这些我知道的。以后有罗长官在,他会了解的。你要服从史迪威和罗长官的命令。你应该明白,我们吃的是美国饭。”
2023-07-25 05:23:441

上高会战是薛岳指挥的还是罗卓英指挥的

共同指挥的,薛岳是负责大的方面,整个长沙保卫战的司令官。上高会战具体指挥是罗卓英。罗是个悍将当过远征军的司令员。望采纳
2023-07-25 05:24:022

上高会战是薛岳指挥的还是罗卓英指挥的?

实际是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指挥的,不过作为第九战区最高长官,他自然会有些指示,如果说到这点,那这些战役的总指挥那都会是蒋委员长了淮海战役算谁指挥呢?实际是粟裕大将,但陈老总是他的上司,同样的道理嘛!
2023-07-25 05:24:103

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是谁?卫立煌 罗卓英 杜聿明 这三人谁是司令官?

最高指挥使美国的史迪威,他是中国战区的总参谋长,两次缅甸战役都是他指挥的。但名义上的总指挥还是蒋介石的,可是蒋介石基本不干预,都是派副手代替,中国方面主力一直是廖耀湘和孙立人两位,但他们直属的中国指挥官第一次是杜聿明,后来第二次换成罗卓英了。
2023-07-25 05:24:195

抗日英雄的人物,要故事?

  左权(1905.03.15-1942.05.25),字叔仁,出生于湖南醴陵。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1942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五一大扫荡,左权于战斗中阵亡,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后,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此后他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和黄崖洞保卫战等著名战役。1942年5月,日军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村进犯,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后方机关突围时,被日寇的炮弹击中而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左权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军队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左权牺牲,全军悲恸。朱总司令,诗悼忠魂: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2023-07-25 05:24:333

求解 国军 土木系,越详细越好!谢谢

土木系"的雏型形成于1928年。当年底,由蒋介石主导的以削弱别人、壮大自己为目的的军队编遣工作展开,以原17军和第1集团军警卫司令部合编的新11师在浦口成立。该师由陈诚任副师长,罗卓英任参谋长,下辖3个旅,分别由罗卓英(兼)、桂永清、林蔚任旅长,这几位旅长以及所属6名团长均为陈罗保定军校时的同学以及黄埔军校一、二期毕业生中陈诚熟悉的人物。该师师长曹万顺,出身闽军,生性耿直,常指挥不了这些旅团长们,故不到几个月就去职它调,陈诚即升任师长,罗卓英充任副师长并兼原有职务。 在新编11师,罗卓英协助陈诚着手对部队进行严格的整顿,提出以"三公开"作为整军的主要内容,即"经济公开、人事公开、意见公开",规定对部队的经济、人事、教育、管理、训练和作战等军务,不论官兵,不论级别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提出来的意见,有关部门要限期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向上一级反映,只要不是诬告,都应妥善处理,不得打击报复。 他们还借鉴其学长兼老上级严重(湖北麻城人,保定军校4期毕业)在治军时提出来的"官长士兵化、士兵民众化、民众革命化"的经验。对此罗卓英与陈诚身体力行,与士兵同吃同住,自觉遵守纪律,督促士兵深入民众。还规定各级长官之间均可以互相批评。 开明的人事,严格的管理,融洽的官兵关系,使11师很快成为蒋介石的一流部队。在迎击先后反蒋的冯玉祥、宋哲元、石友三、唐生智部队和中原大战中,陈罗率领的11师所向披靡,屡获胜仗,受到蒋介石高度赞赏。蒋、冯、阎大战结束后,蒋命11师开往湖南调整扩充部队,成立18军,陈诚任军长,罗卓英任副军长兼11师师长。18军在蒋介石嫡系各军中,兵力最为雄厚,共辖2个师1个攻击旅,计有兵员4万多人。罗卓英的11师还有直属炮兵、工兵、通讯兵、辎重兵各1个营和1个特务连。该军团以上军官都是陈诚、罗卓英亲自选配的保定军校同学及黄埔军校毕业生,包括后来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周至柔(空军司令)、郭忏(联勤司令),罗卓英(和周至柔被称为陈诚的左膀右臂),林蔚(参谋总部次长)、霍揆彰、黄维、方靖、胡琏,夏楚中,罗广文等。 由于陈诚、罗卓英治军的成功,又由于陈诚、罗卓英对蒋介石的忠诚,使蒋介石对11师、18军关爱有加,装备配强,军饷优先,并常常对所属将领予以关照。这使资历比陈罗深的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刘峙对11师、18军都另眼看待,故20年代末到30年代在蒋介石嫡系部队中形成以陈罗为首领的军事集团,因"11"汉字"十一"合为土,"18"汉字"十八"合为木,故史称"土木系"。"土木系"军事集团不仅在军阀混战阶段,还是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时期的历次战斗中,都留下明显的印记。罗卓英虽为副帅,但由于陈诚后半段多在中央的决策中枢,罗卓英实际成为"土木系"的具体操盘手。
2023-07-25 05:24:501

土木系是什么意思

土木系是国民党大陆时期的军队派系,也称为陈诚系,核心人物是陈诚。土木系是中央军的支柱之一,在淮海战役时主力被解放军消灭。这支军队因“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故而得名。这是陈诚的起家部队,在战力上号称不吃空缺加上适度接受下属意见,因此军队的战力自抗战以前就有一定名声,在抗战中多次与日军恶战的战果使得土木系部队名号打响,到抗战结束后被视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扩展资料由陈诚领衔的土木系,以陈诚的起家部队,第十八军(木字拆开为十八)、第十一师(土字拆开为十一)而得名,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重要势力,第十八军更有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称呼。土木系中拥有着国民党军队中的诸多高级将领,其中有着“四大金刚”的说法,随着陈诚在国民政府中地位势力的水涨船高,他们也是跟着升迁,成为国民党内的大红人。罗卓英,原名东潘,谱名高哲,学名典荪,字尤青,别号慈威,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人,幼年时在私塾就读,后曾就读于大埔官学和大埔中学。1922年,他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与陈诚是同学,两人关系很是不错,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毕业后,罗卓英曾回到老家任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木系
2023-07-25 05:25:0115

薛岳将军湖南抗战中,采用的火炉战是怎么回事?

正式称谓叫“天炉战法”,是薛岳从上高战役中罗卓英“后退决战”的作战思想中提炼和完善出来的,天炉战法最成功的一次应用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用此战法大败日寇第11军司令阿南惟畿,史称“长沙大捷”。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驻广州的第23军主力随即进攻香港英军,为防止第九战区薛岳去增援粤北的中国军队进行反攻,驻武汉的日寇第11军同一时间发起牵制性作战,目标直指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所谓“天炉战法”的要旨,是在节节抵抗之后,适时让开正面,诱使日军向我后方深入,抵抗部队随即转移到敌人两侧翼,用侧击截击等方式逐次消耗敌人战力,成为反“八”字阵型。然后在决战区域“炉底”部署精锐坚决堵击,当日军力疲时,再用优势兵力围歼之。“天炉战法”的第一层,是守卫中日两军分界线新墙河的第27集团军川军杨森部第要死顶三天,挫其锐气,耗其弹药,难点在即要诱敌深入,又不能暴露企图,第20军杨汉域部(杨森侄)在日军重炮轰击下伤亡惨重,仍然从12月24日坚持到27日,随后撤往两翼山区。日军主攻部队第3和第6师团在前,第40师团殿后,突破新墙河后再向汨罗江攻击前进,到12月30日突破天炉第二层,守军第37军彭位仁部转入日军侧后。此时香港英军投降,按说阿南已完成牵制作战,当他发现进展顺利并且国军正向长沙溃逃时,利欲熏心决定改变原计划攻取长沙。于是日军继续突破捞刀河及浏河,甩开许多因道路不良趴窝的重武器,1942年1月1日兵临长沙城下,随即发起攻城作战。防守长沙“炉底”的是李玉堂中将之第10军,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黄埔系中央军,奉命死守长沙城。日军苦战三天,在第10军顽强阻击和岳簏山国军重炮旅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进展缓慢。更要命的是,曾经被甩在身后的第20军第37军等国军侧翼部队,不断袭击穿越四条水道的后勤补给线,第40师团战力较弱,双拳难敌四手,长沙前线的日军几乎陷入粮弹两绝的地步,1月4日,见势不妙的阿南惟畿下达了全军反转令。可惜已经晚了,长沙阻击战期间,薛岳已经调集第九战区所有部队向长沙附近合围过来,包括第4第16第58第73第78第79等共计九个军,开始“天炉战法”最后一步:熔炉!1942年1月4日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下达总攻击令。各部开始追杀撤退的日军,由于弹药缺乏很多日军部队已经不敢接战,一味北逃,落单的大队以下建制全部被歼。四道水系严重迟滞了日军的反转速度,日军三个师团猬成一团拼死突围,整整跑了十天才撤回新墙河北岸,沿途因饥饿与败战,死伤忱籍,状极惨烈。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的战报,此役毙伤日军56000余人(有点水份),俘日军139人,缴获枪械物资无算。薛岳得青天白日勋章,第10军获封号“泰山军”,李玉堂晋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2023-07-25 05:25:351

中国远征军的总指挥是谁

约瑟夫·史迪威和丹尼尔·索尔登。1、约瑟夫·史迪威1941年6月,出任第3军军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调赴华盛顿,负责制定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作战计划,并准备出任美国远征军司令。1942年3月,第五次来华,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已于2月晋升中将;随后赴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5月,缅甸战役失败,率110多人徒步走出缅北丛林。2、丹尼尔·索尔登1943年赴中印缅战区,任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副将,主要负责建立对 中国的补给线,著名的滇缅公路。1944年9月提升为陆军中将,接替和蒋介石闹翻了的史迪威,出任中国驻印郡军的第二任总指挥,受阿尔伯特·魏德迈直接领导。扩展资料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期间,英方在观望日军情况,未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1942年1月,远征军先头部队第六军第一部开抵滇缅边界,因英国政府心存疑虑,没有跨越国境。同时加紧了远征军的动员。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1942年2月,英国依照协定求助远征军协防缅甸。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应英方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1942年2月25日,蒋介石下令,入缅作战的第5军、第6军,由第5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而杜聿明则由时任英缅军总司令赫顿指挥。1942年3月1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至腊戍,4日到达平满纳占领阵地掩护师主力的集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史迪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尼尔·索尔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远征军
2023-07-25 05:26:125

1944年中国远征军总司令是谁

以上二位纯属不懂装懂,先说下正确答案,卫立煌。第一,问题是1944年,即第二次远征,第二次远征从1943年开始准备,首先是陈诚任司令长官,年底卫立煌接任,直至1945年远征战役结束。第二,杜聿明从未担任过远征军总司令。杜聿明参加远征军是第一次远征(1942年),最早任命的总司令依然是卫立煌,由于卫未到任,后来派了罗卓英(主要负责协调杜聿明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第一次远征期间,杜聿明的头衔是远征军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由于作战期间主要有杜聿明负责,容易误认为杜是总司令。顺便说一下杜聿明的上级,也就是指挥权。一,蒋介石(中国战区总司令),二,史迪威(中国战区参谋长、盟军缅印战区最高指挥官),三,林蔚(远征军参谋团团长),四,罗卓英(远征军总司令)。正是以上机构造成令出多门,导致第一次远征军大溃败。
2023-07-25 05:27:363

中华儿女,奋力抗战,爱国爱人民的故事

客户个月fdvl/mvjkdflvjkf女款的继续解放
2023-07-25 05:27:431

李本忠将军简介 国民党第十八军将领有哪些

李本忠是电视剧剧情需要虚构的人物,没有历史原型。国民党第十八军将领有:1、陈诚18军可以说是陈诚的起家资本,陈诚集团别称“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着18军骨干部队11师,“木”则代表18军(该部因“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故而得名)。2、罗卓英1928年秋,罗卓英因“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第18军副军长。1931年9月时任第11师中将师长。1932年7月1日升任第18军中将副军长。1935年9月7日升任第18军中将军长。1937年9月30日升任第16军团上将军团长兼第18军军长。3、黄维1937年,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职。1938年,升调第十八军军长,在赴江西途中受蒋介石召见。4、方天1931年1月任第18军(军长陈诚)第14师第40旅第81团团长。1935年12月陆军大学毕业后,次年任第18军军士教导队总队长。1937年5月21日授少将军衔,旋升任第11师师长。抗战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任武汉警备旅旅长,后改任第94军第185师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12月12日升任第18军军长兼巴宜要塞司令。5、胡琏1942年,任第十一师师长。1943年10月,任第十八军副军长,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1944年8月,任第十八军军长。1945年6月28日,被授予少将军衔。1946年,第十八军整编成十一师,任整十一师师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2023-07-25 05:27:593

中华民国广东省主席是谁

1.许崇智1925年7月3日 - 1925年8月2.陈树人,1925年8月 - 1926年11月10日3.孙科, 1926年11月13日 - 1926年12月7日4.李济深,1926年12月7日 - 1928年7月3日5.冯祝万,代省主席, 1928年7月3日 - 1928年12月19日6.陈铭枢,1928年12月19日 - 1931年5月12日7.陈济棠,1931年5月12日 - 1932年5月3日8.林翼中,1932年5月3日 - 1936年7月29日9.黄慕松,1936年7月29日 - 1937年3月10.吴铁城,1937年3月 - 1938年12月23日11.李汉魂,1938年12月23日 - 1945年8月31日12.刘永诰,国民政府特派员,1945年8月31日 - 1945年9月19日13.罗卓英,1945年9月19日 - 1947年10月3日14.宋子文,1947年10月3日 - 1949年1月24日15.薛岳,1949年1月24日 - 1950年5月
2023-07-25 05:28:121

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是谁

怒江反攻为第二阶段,可以归属于打通中银公路战争的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 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 中国远征军为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命第11集团军对龙陵、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发动攻击。 6月初,第7l军(配属新编第39师)及第2军主力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一线渡江。第71军第28师主力于4日攻克腊猛向松山进攻,因日军工事坚固,久攻不下,乃沿毕(寨渡)龙(陵)大道南侧向龙陵突进,10日进抵龙陵近郊。日军据守城垣及外围据点,顽强抵抗,战斗激烈。15日,第28师获得少量补充后,再度开展攻势,连克日军部分外围据点。残余日军仍据守城内外据点顽抗。此时,日军约1500余人由腾冲向龙陵增援。第71军第87师在龙陵以北地区予以阻击。该师右翼为日军击破,侧背受到威胁。同时芒市方面的日军约600人亦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一部激战于马桥附近。至18日,日军集中龙陵的兵力约5000余人,从21日开始向第7l军各师进行反扑。第2军渡江后,以第76师攻平戛,其余部队向象达前进,并以一部向龙陵挺进。第71军获得第76师一部增援后,战局并未好转。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其荣誉第1师加入第71军对龙陵之攻击,战局遂告稳定。28日,第7l军展开攻击,至7月7日,予日军以严重打击。日军向龙陵城郊撤退并形成对峙。背景:中国西南的怒江战役是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目的:将盘踞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日本侵略者以及以此相关的盘踞在北缅的日本人驱逐出去,扫清这个地区的敌人,并计划建立联系着新的缅甸的利多公路和部分在中国的滇缅公路联结起来。这将打破日本对中国长达两年的封锁,使得供给中国军队的供应品可以通过来自印度的陆地交通线送到中国军的手中,即实现所谓“史迪威的梦想”。时间:怒江战役于1944年5月10-11日开始,中国远征军和Y部队的作战参谋、美国驻中国的军事代表团从中国西南的云南省强渡怒江,进攻固守西岸的日本军。大约40,000名中国部队使用着美国的398只橡皮艇,开始了第一次强渡,仅有一人落水溺死。其他中国军队也渡过了怒江,作为怒江战役共渡过了100,000中国军。战役从1944年开始直到1945年,包括雨季,战役的最后目标是中国远征军于1945年1月20日占领中缅边境的中国小镇畹町而告胜利结束。结果:从印度到中国的陆地交通线被重新打开。第一批物资的车队从印度出发于1945年2月4日到达昆明,日本军和中美英盟军在从印度开始的北缅到云南的西南部的大区域内展开了残酷的战斗。怒江战役的结果,被日本军占领长达两年的腾冲(腾越)、龙陵、平嘎、畹町和其他400个小居民区重新被中国收复。估计最后占领畹町后,有大约15,000名日本军人被打死,中国军队死亡估计是19,000人,中国人损失大的原因是中国军要在这次战役中的行动都是要进攻防御阵地良好的日本军。参加军队和指挥官:在怒江战役中获得成功的中国远征军是中国第11和20集团军,以及后来补充的其他中国军。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是卫立煌(卫常胜将军)、参谋长肖亦舒将军。美国军队在1945年以前的指挥官是来自旧金山的窦尔恩(Frank Dorn)准将,他成功地指挥着Y部队参谋团,并负责中国军的训练和战斗的指挥。史迪威将军是整个中缅印战区的总司令官、蒋介石将军的参谋长,在1944年秋天被调回美国,后来中国战区和缅印战区分开,魏德曼将军(少将)(Albert C. Wedemeyer)领导着中国战区的美国军,Dan. I Sultan少将领导着印缅战区的美国军。Dorn将军一直是怒江战役的参谋团,直到史迪威命令由Sultan将军接替。美国陆军第14、10航空队和空运总队以及军队空运部配合这个战役。战役经过:当中美盟军和日本人战斗时,中国军面临着复杂和高山和气候的自然条件,以及日本人固守的一个又一个的怒江地区的城镇。中国远征军的五路纵队突破了怒江天险,去攻击日本人固守良好的怒江西岸阵地。第六纵队运动到滇缅公路于南90英里的Kunlong渡口,作为一支支援部队攻击这里的敌人。3支纵队的目标是有古城墙保护的腾冲(腾越)城,自从马可 波洛为了宝石来到这里后,这里是非常有名的。这里也是日本人滇缅公路以北地区重要的物资供应和通讯中心。另外两路纵队来到了滇缅公路上的重要目标龙陵,那里有一条来自腾冲的公路连接着滇缅公路。腾冲的收复使得将新的利多和老的中国的滇缅公路连接起来成为可能。龙陵的占领又使腾冲更加安全。芒市、遮放以及公路上边境的畹町以南的其他城市的占领,使得防止日本人对新公路的攻击。作战区域:怒江战役发生在被日本人占领的云南省西部地区。日本军于1942年穿过中缅边境占领畹町,然后上了滇缅公路于1942年5月5日冲到怒江西岸。虽然他们在那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但是他们毕竟占领了云南怒江西岸的所有地区,在沿着河流在滇缅公路以南以北建立了长达100英里的防线。中国人炸毁了怒江上的桥梁,沿着江东布防。虽然日本人有几次渡江的企图,但是都失败,不过他们还是巩固了他们所已经获得的。他们占领的这个地区就是怒江战役必须夺取的具有优势地位的高黎贡山脉,位于怒江和瑞丽江之间,最高山峰12,000英尺,仅仅有几条古老的山路可以通过,其中有的消失在云雾之间。但是日本人必须从他们占领并构筑了的防御工事的云南的这一部分被驱逐出去。在来自印度的陆地通道重新打通前的通向缅甸的公路前赶出去。主要战场:腾冲(腾越)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和怒江西岸攻势的主要目标。在美国陆军第14和第10航空队的支援下,中国远征军长达51天的围城战,终于于1944年9月14日克复,美国飞机猛烈轰炸这座城市,在城市厚厚的城墙上打开缺口。龙陵(龙山镇)怒江西岸最大的城市和日本人占领的从中缅甸到腾冲的区域的主要物资供应出口,这里以北40英里是腾冲。是战役的第二个主要的攻击目标。1944年6月10日几乎被中国军完全占领。但是后来中国军失去了这座城市,被迫后退,最后在11月3日才最终克复。芒市战役第三个主要目标。位于滇缅公路上的龙陵西南14英里处。6月10日,中国军将城市的公路前后切断,使得这座城市孤立。1944年11月20日最后光复。遮放战役的附加目标。位于滇缅公路芒市于南。1944年12月1日被中国远征军收复。畹町滇缅公路中国部分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在决定将日本军彻底赶出中国的另外一个附加目标。在中国军1945年1月早些时候进入这个城市后,仅仅是为了和日本人进行一系列的战斗,最后,中国远征军经过了从1945年1月20日午夜整整24小时的整天战斗后攻陷了畹町。松山 日本军怒江西岸滇缅公路上的最重要的高山独立防御阵地,号称“滇缅公路上的直布洛陀”。由于这里是事后证明是所有日本军防线中最坚固的一个,要迅速攻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中国军只好将它孤立包围,而越过它去攻占其他地区。最后为了最终攻占这个山顶的坚固阵地,中国人在美国工程师的帮助下,在日本人的这个地堡下引爆了6,000磅的TNT炸药。最后于1944年9月7日攻克松山。平嘎龙陵东南怒江弯曲部一个关键的村庄。5月15日被中国人攻占,5月23日被日本人夺回。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战斗和进攻,中国远征军终于在1944年9月23日最后收复。红木树保山以西一个十分重要的村子。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中国人于5月15日占领了这里。但是以后这里两次易手,最后在6月上旬终于被中国人攻占。Mamien Pass垭口(马面关)从北面越过高黎贡山的重要丫口。5月,日本人在这里经过极为顽强的抵抗,但是中国人还是越过了这里。1944年6月15日,这里为中国军攻占。 Chiatou (界头)瑞丽河上的城镇,5月17日为中国军占领。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双方反复争斗了三次,最后中国人终于在6月16日将这一地区的日本人从南面驱逐出去。 Kaitou(界头) Chiatou南面4英里、瑞丽江上的城镇,5月4日被中国军占领,日本军又于5月28日夺走,6月2日最后被中国军确实占领这里和瑞丽河谷的其他地区。(瑞丽河、Chiatou以南4英里的一个城镇,5月24日中国军收复了这里。但是5月28日又被日本人侵占,最后经过战斗,中国人还是在6月2日再次攻克。从而开始了瑞丽河谷其他地区的战斗。)Watien(瓦甸)瑞丽河上的城镇,6月20日为中国人占领。Chiangtso(江苴)从东南面连接瓦甸的重要的地方。日本守备队在这里死守,但是中国远征军于6月21日还是克服这里,日本守备队撤到腾冲。由于这里(?)的陷落,日本人在中国瑞丽河谷的防御开始崩溃。大塘子大塘子是从高黎贡山到江苴和Wation(瓦甸)的必经之路的关键地带。中国人在5月12日在这里和日本人展开了激烈的断续的4天交战。终于在5月24日攻克。来凤山是中国人进攻腾冲以前的日本人准备最充分、最重要和最坚固的防御阵地。7月26日这里被攻陷。美国火焰喷射兵在战斗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惠通桥 滇缅公路越过怒江的大桥。1942年中国人为了阻止日本人越过怒江时炸毁了这座桥,怒江战役时中国工程师和工人在美国专家的监督下再次建造惠通桥。 怒江战役中的日本军旨在将怒江西岸据壕固守着坚固阵地的日本军逐出中国的怒江战役完全达到了目的。战役的目标是将日本军击溃,并将来自印度阿萨姆邦的新的利多公路通过缅甸和在中国境内的老的滇缅公路的一部分连接起来。这个目标完成了。在北面的战役也有同样的目标-尽可能地重新打开一条穿过缅甸,从印度到中国的陆地交通线,也就是所谓的“史迪威的梦想”。 虽然史迪威将军返回美国,但是怒江反攻和北缅战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离开中国最后的行为是到怒江前线视察,并和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常胜将军)、Y-部队作战参谋团团长Frank Dorn准将交换意见,最后确定战役的每一个阶段和新的利多公路和老的滇缅公路的连接的计划。 Y-部队作战参谋团的成员,和在Z-部队的美国军事代表团被指定为中国军训练和作战司令部,由Dorn将军负责。在怒江战役中他们继续他们在中国军的工作,帮助中国军。但是由于要对付日本人为了试图切断昆明-重庆公路而对贵州省的贵阳市的威胁,就在1945年初将中国训练和作战司令部抽出一部分美国人成立新的中国作战司令部,但是他们仍然继续帮助中国军在缅甸边境和日本人的战斗,同时在昆明-重庆公路的贵阳附近也出现了新的前线。 为一条公路而进行的战争怒江战役就是为了重新打开一条公路的战争。庞大而四支展开的中国,被日本人孤立封锁着,由于日本人控制了中国全部的海岸线,使得输入他的血液的失去而逐渐开始窒息。1942年老的滇缅公路前的形势就是这样,数于千万的劳工和农民,完全没有现代机械,就是靠双手和汗血,开辟了这条为中国供应的主要动脉,但是由于日本军对缅甸的征服,这条公路被切断了,这就如同绞索已经套在了中国人的脖子上。自从1942年上旬以来,中国在陆地上失去了和外界的信息和物资的援助。美国陆军空运总队承担了巨大的工作,将物资通过险恶的喜玛那雅山脉,一点一点运到中国,最多时是每月44,000吨。中国航空公司仅仅只有很少的飞机和机组人员,但是也运输了相当大数量的物资。尽管空运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共同的努力,但是双方仍然没有使援助中国的物资能够达到一个基本满足的程度,虽然蒋介石将军信任空运总队,认为就是空运总队使得中国能够向世界开放。重新组建中国军队的战斗能力,训练和装备军队将来可以用在未来在中国的海岸登陆、滇缅公路的重新开通方面。怒江战役就是要建立这样的努力,当最后对亚洲的日本帝国的总攻击要在中国大陆开始时,盟军要在中国内部建立一个桥头堡。 综观世界大战巨大油画,怒江战役仅仅是谈谈的一笔,但是,它是完成巨大壮丽的画面的组成部分。为了重开这条公路而进行的战役,中国军必须由美国提供的进行训练的装备,并以美国基本的观念进行训练、装备和引导中国士兵具备打败日本兵的能力。怒江战役的成功证明了这样一个前提:由美国训练、装备和指导的中国军,在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地形上、冒着掘壕固守的日本军的炮火,是能够完成任务的,而且可以战胜日本人并完成将来自印度的公路连接起来。中国军在缅甸的战斗也是如此。怒江战役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渗透着新的战斗精神的中国军,向着所有的目标,沿着滇缅公路老路向南向西挺进,占领了芒市和遮放、最后占领中缅边境的畹町。在长时间的围攻下,腾冲被攻克了; Tatangtzu(大塘子), Kaitou(界头), Wation (瓦甸)and Chiangtzo(江苴)被收复了;平嘎和龙陵的日本军也在中国军发动最后总攻前逃走了,畹町的占领标志着日本军被全部驱逐出中国的云南省西部地区。在战役中估计有15,000名日本人被消灭。中国军队阵亡17,000,负伤40,000,这是因为进攻战,在世界上最艰难的地形作战,即所谓的“云雾中的战场”以及进攻早已准备好了的日本人的防御工事。 第一次对日大反攻 5月11日至25日,远征军渡过怒江并冲上高黎贡山,完成了渡江攻击战的第一阶段预定的目标。在渡江行动中由于江雾的掩护因而极为顺利,渡江的惟一损失,仅17名后援人员触礁倾覆。远征军渡江后西岸民众自发协助杀敌。渡江作战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寇的大反攻。美陆军部长史汀生称:“滇西远征军怒江出击,是东南亚过去一周内盟军作战的重要新闻。”远征军渡过怒江仰攻高黎贡山,与日军多处发生激烈而规模不大的战斗,重庆方面鉴于中国驻印军已开始攻击密支那,敌难于短期内调动大量部队增援滇西,遂令远征军全部转入攻击渡江作战。第20集团军所辖第53军、第54军、预备第2师为右翼攻击军,攻击目标仍指向腾冲。第11集团军所辖第2军、第6军、第71军为左翼攻击军,向龙陵、芒市方向实施战役突击。 第71军第28师主力于6月4日攻克腊猛向松山进攻,因日军工事坚固,久攻不下,沿毕(寨渡)龙(陵)大道南侧向龙陵突进,10日进抵龙陵近郊。日军据守城垣及外围据点,顽强抵抗,战斗激烈。15日,第28师获得少量补充后,再度开展攻势,连克日军外围据点。残余日军仍据守城内外据点顽抗。 此时,日军约1500余人由腾冲向龙陵增援。第71军第87师在龙陵以北地区予以阻击。该师右翼为日军击破,侧背受到威胁。同时芒市方面的日军约600人亦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一部激战于马桥附近。至18日,日军集中龙陵的兵力约5000余人,从21日开始向第7l军各师进行反扑。 第2军渡江后,以第76师攻平戛,其余部队向象达前进,并以一部向龙陵挺进。第71军获得第76师一部增援后,战局并未好转。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其荣誉第1师加入第71军对龙陵之攻击,战局遂告稳定。28日,第7l军展开攻击,至7月7日,予日军以严重打击。日军向龙陵城郊撤退并形成对峙。找寻的并不是很完整:可以参考《中国远征军战史》 (美)《怒江战役概述》 《缅甸荡寇志》 《印缅远征画史》在缅甸作战中孙立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军人,在整个第一次溃败后,孙立人独自留在缅甸作战直至抗战胜利。可以看看 《孙立人传》安徽人民出版社98年出版的。资料就这些了,不知道你用不用的上。
2023-07-25 05:28:218

中国远征军的历任最高指挥官

总结起来是卫立煌和陈诚!杜聿明(代理)(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 汪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2023-07-25 05:28:391

中国远征军将领

分两次第一次远征时的主要将领1、罗卓英(总指挥)2、杜聿明(副总指挥兼5军军长)3、甘丽初(6军军长)4、张轸(66军军长)5、戴安澜(200师师长) 廖耀湘(新22师师长) 余韶(96师师长) 孙立人(新38师师长)第二次远征作战时的主要将领驻印军1、郑洞国(总指挥)2、孙立人(新一军军长)3、廖耀湘(新六军军长)云南远征军1、卫立煌(总指挥)2、黄琪翔(副司令长官)3、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第71军(军长) 钟彬   4、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54军(军长) 方天
2023-07-25 05:28:551

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有哪些?

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有:1、罗卓英。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5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2、杜聿明。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期间,英方在观望日军情况,未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3、戴安澜。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4、郑庭笈。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率领第5军200师,37岁的郑庭笈担任200师步兵指挥官。在同古保卫战中,200师顽强地阻击2-3倍兵力的日军精锐军团,“浴血东瓜守”。5、廖耀湘。1942年3月30日,廖耀湘奉新22师救援第200师,向南洋车站佯攻,以牵制敌人,掩护第200师撤退。在同古保卫战中,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远征军
2023-07-25 05:29:064

罗卓英将军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太平洋战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陈诚)。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金门战役初起,罗卓英正巧与胡琏从台北抵金门,原意以胡琏取代汤恩伯与李良荣;惟正值战事激烈进行,罗卓英以第18军老长官身分于旁督战,但未参与指挥。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多随之迁往台湾,乡居屏东县。
2023-07-25 05:30:391

罗卓英将军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号慈威,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私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罗卓英早年参加东征、北伐及中原大战等役,由下级军官累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之罗店争夺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仁安羌大捷、平满纳战役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5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陈诚)。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金门战役初起,罗卓英与胡琏从台北抵达金门,原意以胡琏取代汤恩伯与李良荣,惟正值战事激烈进行,罗卓英以第18军老长官身份于旁督战,但未参与指挥。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多随之迁往台湾,乡居屏东县。
2023-07-25 05:30:521

罗卓英将军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太平洋战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多随之迁往台湾,乡居屏东县。[1]
2023-07-25 05:31:001

上高战役中国军队总指挥官是谁

上高战役兵力对比  中国国民党军   总司令:罗卓英副总司令:刘膺古总参谋长:罗为雄 第70军 李觉 第19师 唐伯寅 第107师 宋英仲 预备第9师 张言传 第74军 王耀武 第51师 李天霞 第57师 余程万 第58师 廖龄奇 第49军 刘多荃 第26师 王克俊 第105师 王铁汉 预备第5师 曾戛初 第72军 韩全朴 新编第14师 陈良基 新编第15师 傅翼 日本军队 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参谋长:木下勇第33师团长(丙)樱井省三(214和215联队)   第34师团长(乙)大贺茂(216和217联队)   独立混成第20旅团长 池田直三(所属5个大队出动4个大队)   第3飞行团 团长 远藤三郎   海军航空飞行队   上高战役(日本称“锦江作战”或“鄱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战争开始上高战役1941年3月15日凌晨战役打响。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向当面中国第70军发起进攻,在炮兵和航空兵掩护下,沿潦河盆地向西突进,当日中午占领奉新,16日进至棺材山、车坪附近,并继续向西追击。南路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于15日晨发起进攻后,当日午间在河嗄附近西渡赣江,尔后沿锦江南岸西进。至17日,先后占领曲江、独城等地,继续向灰埠攻击前进。中路为日军主力第34师团,继两翼发起进攻后,于16日开始行动,由西山、万寿宫沿湘赣公路和锦江北岸向西突击,当日占领祥符观、莲花山。17日晚,中国守军主动放弃高安。18日,第34师团突过高安,占领龙团圩。以上三路日军在开始进攻后的两三天内进展顺利,更增加了骄傲情绪。中方反扑北路日军撤离三天以后战场形势逐渐发生变化。日军的企图是以三路作向心突击,即三路均以上高为目标,将两翼钳形内的中国军队(第70军、第74军和第19集团军司令部)都压缩至上高附近,合围而歼灭之。按照这一企图,北路第33师团应压迫中国第70军向南退却,但第70军且战且向西北退去,1941年3月17日退至上富、甘坊、苦竹坳之间山地。第33师团跟踪追击,反而遭到中国第70军、第72军围攻。激战两日,第33师团受到重大伤亡,突围而出,于19日返回奉新,认为配合第34师团作战的任务已经完成,遂转入休整,准备调往华北。南路日军受挫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留下1个步兵大队(102大队坂本俊马中佐,称“赣江支队”)占领曲江、泉港,掩护左翼;主力3个大队继续向西突进,1941年3月20日占领灰埠,然后北渡锦江,与第34师团会合,以加强上高正面的突击力量。这时,中国第19集团军令位于南昌以南的第49军由市汊街等地西渡赣江,在泉港附近截击日军赣江支队,歼其大半(日军称其1个大队和优势的中国军队拼杀了三天两夜);然后尾追独立混成第20旅团,击其侧背。中路日军冒进中路第34师团于1941年3月18日占领高安后继续向西突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极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歼灭罗卓英集团主力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龄奇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廖龄奇乃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是时,第34师团主力为斜交阵地所吸引,激战竟日,仍未突破。南路日军迂回上高战役参战各军在罗卓英总司令严令督导下,无不奋勇赴战。王耀武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命李天霞萧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昧爽亦发起攻势,李师前锋甫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转用;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15华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帮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据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9时许敌军大至,在10余架飞机轰炸配合下猛扑华阳、全团官兵浴血战斗,敌军死伤累累,阵地屹然未动。独立混成第20旅团攻不下华阳,乃以主力转向况家,会合白车头南渡的千余人沿江急趋熊坊,意图迂回我军左翼,补充团当派第1营附迫击炮1连向左延伸,与敌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战。敌再增援反扑,并以一部绕袭熊坊南端,国民党军拚死抵抗,敌又未得逞,乃施放大量烧夷弹和毒气。战至前半时熊坊失守。李天霞乃派右翼的两个团先赴援,午夜又收复熊坊。同时石头街、鸡公岭亦为李师攻克。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陷入背水为阵的窘境。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师团对聂家及白茅山的攻势。上午,第34师团又将锦江南岸调来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投入战斗,日军第3加强团亦出动飞机70余架协虞,投弹1700余枚,廖师阵地大部摧毁,敌人两度乘隙突入,均被击退。午时,敌机轮番轰炸,敌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桥突入,赖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所属军士队数度逆袭,反复肉搏,日军死伤累累,终将敌人驱逐出下坡桥。至此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绝境。合围中路日军原先罗卓英命令各军以高安为前进目标,围歼日军。由于战斗情况变化,于22日午,复命各军改向上高东北地区前进。23日午,刘多荃、李觉两军分途进据石头街、官桥街、杨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对第34师团包围之势已成。酉时,罗再下令各军,再度缩小包围圈,向敌人作求心攻击。24日已时,李觉军张言传师收复南茶罗,复向毕家猛攻,进至介子坡、坑口冷一线。唐伯寅师亦进抵土地王庙,继攻泗溪。王陵基军傅翼、陈良基两师亦展开于荷舍、雷市一线,由北向南攻击前进。至此将第34师团压缩在南北10华里,东西30华里的椭圆形包围圈内。而毕家为大贺指挥部所在地,已置于国民党军猛攻之下,遂致日军全线动摇。日军解围第34师团为免于全军覆没的厄运,急忙向第11军司令官圆部求救,第11军对这次短距离截断作战事先也未予特别重视,接到第34师团告急电报后才发现第33、第34师团缺乏协同,事态严重,赶紧派参谋长木下偕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飞赴南昌,组织救援,命令第33师团和其他后方部队紧急出动,接应第34师团突围。第33师团接令后,即派其步兵旅长荒木正二指挥步兵215联队附一个山炮大队为右纵队;以步失214联队为左纵队;自率师团主力为中央纵队,于24日分别自牛行、奉新等据点出动,再犯五桥河、村前街,然后分别向棠浦、官桥急进。25日晨,第33师团猛扑正在向北翼包围日军的张方传师阵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罗茶猛扑,接应第34师团突围。张师力战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乃于黄昏撤至土地王庙附近,与唐伯寅师取得联系。接着樱井师团猛攻唐师凉山脑、桐子坑阵地。时李觉不在前线,张言传以副军长身份指挥作战,鉴于形势对本军不利,乃自动率所属两个师向凤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师团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独立混成第20旅团24日后亦回到高安。26日,独立步兵第104大队西进,27日向龙团虚前进,占领收容阵地,掩护第34师团退却。中方追击26日晨,罗卓英对张言传独率两个师脱离战斗,已接获非正式报告,但考虑到王耀武军在上高东西正面出击有进展,锦江南岸残敌已大部肃清,而来援的川军、东北军又赶到战场,中国兵力仍优于日方,遂决心施行第二次包围战,彻底歼灭第34师团。遂于已时,严令张言传、唐伯寅两师恪遵前令,于官桥附近尽力者截,防敌突围与增援;命令余程万师经潘家桥北攻击前进;廖龄奇和宋英仲两师以官桥为目标奋勇进击;王克俊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傅翼师向江家洲以南;陈良基师经常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迅速聚歼残敌,以竟全功。27日,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中国军队包围圈,按师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伤员运输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向土地王庙方向东进,残兵败将极其狼狈。罗卓英为彻底歼灭逃敌,于午夜下达总攻击命令:各部于28日午,以官桥街、南茶罗为目标,猛烈攻击,彻度歼灭残敌。28日子时,王克俊师经杨公圩向官桥挺进,适遇第34师团东退大队,王师当即据杨公圩南北高地亘磨子岭之线阻击,鏖战竟日,将敌遏阻于暇蟆碑、虎形岭一线,自高安来接应的独混第20旅团一部亦被阻击于龙图圩附近。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廖龄奇师于是日追至长岭亘蛮眉高地之线,咬住第34师团后卫,发生激烈战斗。午间李天霞师一部赶到,于上罗象、山源李、方头脑一线展开,袭抚敌右侧背;余程万师一部亦进抵龙形山,迂回官桥街南,残敌乃退据市内顽抗,经廖师猛攻,面市内与敌格斗至酉时,全歼守敌600余人。同日,罗卓英于申时对外围各军亦下达南北夹击,迅速解决杨公圩、龙图圩附上高战役近残敌后,即行勇猛追击命令。29日午,罗卓英饬刘多荃督率王铁汉、王克俊、陈良基三师为右追击军,沿湘赣公路经高安、大城追击敌荒木支队;李觉率张言伟、唐伯寅、宋英仲三师为左追击军,沿伍桥河奉新大道迫击第33师团。是时独混第20旅团2000余人正固守龙图圩、杨公圩一带袭击我军,日军飞机前来轰炸,以掩护第34师团溃逃。王铁汉、王克俊两师攻之于东,张言传、唐伯寅两师压迫于西,敌伤亡惨重。30日午,遂放弃该两据点分股向东北溃去,其一股600余人逃至村前街附近,正陷入张言传师主力阵地,当予迎头痛击,大部就歼。至此,外围残敌基本肃清,刘、李两路追击军遂遵薛岳电令追击前进。31日子时,陈洪时挺进第2纵队收复高安,王铁汉师收复祥符观;是日晨张言传、宋英仲两师克复奉新;未时王铁汉师又克夏西山、万春宫;3日各军分途追击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于日军已龟缩进原阵地凭险固守,罗遂下令停战斗。战争结果这一战役,战场实际指挥官罗卓英在1941年3月29日给蒋介石电报中汇报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自身伤亡2万余人,”[2] ,但他的上司第9战区司令薛岳没有认可这个战果,薛岳在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直接将罗卓英的战果打了个八折,称伤毙日军12520名,俘敌14人[3] 。日军宣称造成中国军死伤17,119名,失踪2,814人,至于己方损失在战报上则只字未提,日本网站引用的日本右翼战史学家儿岛襄的估计为1000余人。姑且不论中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日军方面的死亡人数是遭到严重高估。日军战后编的战史只承认此会战投入的部队的两个师级单位都有一个步兵联队未参战,以治安师团三联队制满编顶多一万三千人的规模,实际上两个师级单位投入战场的兵力顶多近两万,再加上兵力至多3千的混成20旅团(满编5000人),日军在本次会战的兵力顶多2万5千人内(罗卓英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上开始估计日军只有一万,后来才说是三万[2] ),不可能出现6成的伤亡比,国府战报明显灌水。虽说战报灌水,但这不代表国军在此役徒劳无功。日军山炮属联队(团级)编制武装,一联队4门,缴获6门代表至少有2个步兵团遭击溃,对此次只投入6个步兵团的日军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单位受创严重,对日军冲击可谓不小。[4]
2023-07-25 05:31:101

广东大埔名人

李光耀,新加坡首任总理,现任内阁资政。张弼士,先后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及粤汉铁路、佛山铁路帮办、总办、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督办铁路大臣,中国通商银行总董等职。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级顾问及南洋宣抚使,后又任参议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张裕酿酒”公司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规模为东南亚第一。邹鲁,原名澄生,字海滨,号澄庐主人。邹鲁即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后来参加讨袁、护法之役。筹建广东大学(后来改称中山大学)并任校长,其主要著作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中国国民党史稿》等。1976年《邹鲁文集》问世。邹鲁是撰写国民党党史的第一人。罗卓英,字尤青,号慈威,谱名高哲。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61年11月6日病逝于台湾台北市,享年63岁。两次参加北伐战争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战,因战功累升团长、旅长、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1937年,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卓英率部开赴华东,参加上海保卫战。他升任集团军司令官,指挥对日作战。国军撤离上海后,他赴第三战区任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镇守武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卓英被委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1942年4月,率远征军入缅甸,协助英军对日作战,大获胜利。救出了被围困的亚力山大将军及其率领的英军七千余人。1943年3月,罗卓英被晋升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随后,被委以军委会训练总监、青年军训练总监等职。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罗卓英奉命回粤,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罗卓英携家眷迁往台湾。退役后,返回台南屏东静居。吴 奇 伟、赵 公 武、范 汉 杰................
2023-07-25 05:31:171

黄清谷原型

黄县长的原型是上高县原县长黄贤度,黄贤度是上饶人,于1940年初担任上高县长,率领上高人民参与了上高会战的支前工作,这些和影片中黄清谷的经历是一样的,不过影片中没有提到,黄贤度当时还是隐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特别党员,影片中正直清明的黄县长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我的上高》是一部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电影。首先,上高会战将星灿烂,它在众多名将之外,却选择了一个斯文儒雅的读书人作为主角,在这个读书人身上赋予了中国人的仁爱忠义和勇气担当。其次,它一改荧屏上战争叙事的套路,用干净、舒缓、沉实的电影语言是一部讲述战争故事的电影多了一层怀旧的文艺气质。扩展资料:影片中,导演对一把伞的妙用颇具匠心:黄清谷在简陋的家里“宴请”保长们,作战前动员,他细细嘱咐每家炒多少米、备多少粮,往哪里去,并叮嘱保长们每人带一把伞:“自古只有官才能打伞盖,今天,我把这个体面给大家,每人都带一把伞,老表有事好找我们。”工地上,一颗炮弹打过来,修工事的老表纷纷逃散。黄清谷从土堆里爬起来,撑开油布伞,放在一边,继续奋力挥锄……老表聚拢过来——伞成了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符号,如旗,如炬。在罗卓英的司令部,黄清谷接受任务,带领民夫将弹药送上激战中的镜山。罗卓英说:“我的雨衣送给你。”黄答:“我有雨伞,老表好认。”语带双关,耐人寻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贤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的上高
2023-07-25 05:31:241

上高会战是谁指挥的?

江西北部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之间72军、江西保安队近10万将士,在其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和以黄贤度(合法身份为上高县长)为首的中共上高地下党的策动和密切配合以及上高民众的全力支持下(据史实记载:当时上高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捐粮、运送给养、弹药、伤兵等,不少人还直接参战,这也是本次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历经26天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终于以牺牲9千余英烈为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2万4千余人、缴获无数武器弹药的“上高会战”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如意美梦,取得了以劣胜优的辉煌胜利。
2023-07-25 05:31:404

国民党,整编十一师,师长是谁

国军第18军整编十一师曾与刘邓大军对战,师长乃国军名将--常胜将军胡琏。胡琏,字伯玉,老黄埔出身,毕业后就在黄埔学长陈诚、罗卓英的十八军手下服役。其人勇谋兼备而不骄,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胡琏喻为“虎性”与“狐性”的结合体还是恰如其分的。第18军战斗序列1930-1931 军长 陈诚 第11师师长 陈诚 罗卓英 第14师师长 陈诚(兼) 周至柔1931-1933 第11师师长 罗卓英 肖乾 黄维 第14师师长 周至柔 霍揆章 第43师师长 刘绍先 第52师师长 李明 第52师师长 陈时骥1933-1937 军长 陈诚 罗卓英 第11师师长 黄维 第14师师长 霍揆章 第43师师长 邹洪 李士林 第67师师长 傅仲芳 第94师师长 李树森 第97师师长 孔令恂 第98师师长 夏楚中 第99师师长 郭思演1937-1938 军长 罗卓英 黄维 第11师师长 彭善 第67师师长 李树森 黄维 第60师师长 陈沛1938-1940 军长 彭善 第11师师长 彭善、叶佩高(39年5月)、方靖(40年1月) 第43师师长 金德洋 第67师师长 莫与硕(借调第三战区) 新编第23师师长 盛逢尧1940-1943 军长 彭善 方天 第11师师长 方靖、胡琏(42年3月) 第18师师长 罗广文(39年3月) 第199师师长 宋瑞珂1943-1944 军长 罗广文 第11师师长 胡琏 第18师师长 覃道善(43年4月) 第55师师长 武泉远 独立工兵第36营营长 李凤标1944-1948 军长 胡琏 第11师师长刘云翰(44年1月)、杨伯涛(45年2月) 第18师师长 覃道善 第118师师长 戴朴1948-1948年底 军长 杨伯涛 第11师师长 王元直 第49师师长 何竹本 第118师师长 尹钟岳
2023-07-25 05:31:482

貌似上高会战比台儿庄战役的战果还要大,为什么没有写入历史课本?

因为台儿庄战役的影响更大,原因有以下几点: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此战中国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扩展资料:两次战役战果:1、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历经月余,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中共《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称:歼敌万余人,坦克车被击毁30余辆,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日方数据为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此数据源自1938年6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三课对台儿庄战役前后日军伤亡的一个统计。2、上高会战这一战役,战场实际指挥官罗卓英在1941年3月29日给蒋介石电报中汇报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自身伤亡2万余人;但他的上司第9战区司令薛岳没有认可这个战果,薛岳在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直接将罗卓英的战果打了个八折,称伤毙日军12520名,俘敌14人。日军宣称造成中国军死伤17,119名,失踪2,814人,至于己方损失在战报上则只字未提,日本网站引用的日本右翼战史学家儿岛襄的估计为1000余人。
2023-07-25 05:32:056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谁提出来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是抗战时期著名的政治口号 ,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广泛动员学生参加青年军。青年军先后参加了缅北大反攻、如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对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句口号的意思就是全民皆兵,不惜用生命保卫山河。扩展资料:当抗日战争进行到1944年初的时候,日本在东南亚和本土的海路运输方面面临着盟军越来越大的海空威胁,因此为了保持本土防御圈的稳定,日军制定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计划,简称为“一号作战”。为此,日军集结了五十多万的兵力,一千五百多门火炮,一万五千多辆汽车,在日本海军的配合下,对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打击,意图打通从华北经广西沿海直达越南的铁路公路交通。为了保存实力,在此战中国民党军队消极作战,而且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指挥失误,因此到了1945年初的时候,日本顺利打通了从河南通湖南下广西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线,基本完成了其作战目标。而国民政府方面在此战中大约损失了六十多万兵马、三万多吨弹药,丢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可谓是一败涂地,惨不忍睹,极大的削弱了抗战主动权。当时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国民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和部队损失极大的情况之下,决心对军队进行整顿,补充新鲜的血液,意图彻底改变军队的素质。就在公元1944年8月27日这一天,为了鼓动广大知识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蒋介石在国民参议会上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为此,蒋介石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机关干部可以保留原薪,优抚参军青年的家属等,还任命罗卓英为这群青年军的总监,蒋经国为政治部主任。从这个机构的领导人组成不难看出蒋介石对该部队的重视。到1944年底的时候,报名参加人青年军已达十多万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在校学生有一万五千多人,考虑到当时中国只有六万多名大学生,十多万名高中学生,近六十万名初中学生人,就可以轻易地看出当时知识青年们的报国热情是非常之高。整个青年军部队的结构可以说是完全按照美军的标准进行的,包括步兵、炮兵、通讯兵、工兵、运输兵等军种部队。同国民党其他部队相比较起来,青年军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加部队的人员文化素质都非常高,从军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抗击日寇,保家卫国。而且还配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因此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2023-07-25 05:32:391

我的上高观后感

  《我的上高》是一本电影,是以上高会战为背景,再现了上高会战时期,上高普通民众支援抗战、痛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段感人故事。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我的上高观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我的上高观后感【1】   电影《我的上高》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手法很精致地用小成本电影的各种手段,从各个角度再现了国难临头背景下读书人,中国人的风骨。   没有煽情,却会流泪。   特别喜欢片子中仿佛已快在中国大陆失传了的“酸儒”表达方式,含蓄,温和却坚定有礼。   电影画面简朴沧桑中带有很浓的文艺美感。   最喜欢县长夫妇俩那种近似卡通片的呆萌互拜。好像丰子恺的漫画。   重点细节是主人公是我党员。原本以那种惯常的非主流思维,一下就觉得这个细节有点围合甚至搞笑。 但历史上这个人物的确是中共党员。这就让这个主流剧的弘扬手法显得更高级了一些。从一开始的兵民矛盾到后来的雨水情深,同仇敌忾,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弱小的父母小县长,凝聚并且点燃了小民心中的正能量,让它成为一种强大坚定的决心。上高战役是抗日期间比较少的几次漂亮的胜仗,最后的战役胜利从电影里感受,就是弱小的正能量汇聚成的洪流战胜了强敌。真实可信。   电影里大爱和小爱都表达的很朴素真实,不带“喧哗”。要打仗了,黄县长要离家带民夫去助战前跟老婆说:“你是读书人的家眷……” “……别去城门口买菜,别人会以为你想跑……” 临走前吃夜饭,给老婆夹个菜,用手按住,不让老婆再递给孩子,这种无声的.爱,细腻感人。   主演田小洁演得好,电影台词和处理手法像中国文人画那样,含蓄淡泊却很精致一丝不苟。手法比常见的弘扬剧要“高级”一些。   这个电影的题材一般来说不怎么会吸引我,刚开始是画面的美感和演员的演技让我没有立刻换台。后来才渐渐被剧情吸引一直看到感动。 很像电影情节本身的推进模式。 是真正的读书人和真正的中国精神内在的“深厚”自带的气场在特定环境下释放出来的能量,没有天天做秀须必备的浮夸。   (也很喜欢罗将军这个角色的演技。 他冷漠高傲的个性和正规军形象与黄县长酸儒形成的反差很带戏剧性。 给片尾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必胜的决心和力量做了很有张力的铺陈。   我的上高观后感【2】   《我的上高》是一部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电影。首先,上高会战将星灿烂,它在众多名将之外,却选择了一个斯文儒雅的读书人作为主角,在这个读书人身上赋予了中国人的仁爱忠义和勇气担当。其次,它一改荧屏上战争叙事的套路,用干净、舒缓、沉实的电影语言使一部讲述战争故事的电影多了一层怀旧的文艺气质。   在南昌沦陷的沉重气氛中,主人翁黄清谷“官升三级”,来到随时可能成为前线的上高担任县长。他很清楚自己的选择,一县之长的职守是与城共存亡,而读书人的操守是义不受辱,他履新的脚步格外悲壮。   到任以后,民不聊生的上高让他无暇拜见驻军司令罗卓英将军,但是,驻军屡犯百姓,为了保护子民,他上门与罗将军理论。第一次,罗长官给了他3分钟。黄清谷阐述了自己对“仁者无敌”的见解:不施仁政者,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罗不以为然,嗤之为“酸儒”;第二次,况钟氏被士兵强暴,投潭自尽,黄清谷“咆哮”司令部,痛陈军中顽冥肆虐、强买强卖、搜刮百姓、奸污民女、逼死人命:“将军若有包庇,上高百姓凭什么与大军共进退?”随后,他命令百姓罢市,逼使军队处决奸犯、整肃军纪。罗长官见识了这个“酸儒”的“辣”。第三次,罗长官召见黄县长,为县长扣下的重庆“贵人”的数万斤粮食求情。可是,“酸儒”县长义正辞严:“打起仗来,这是上高的救命粮!”“上高城小粮少,请贵人他处寻粮。”将军打量“酸儒”的眼神中有了几分敬意。   开战了。黄清谷冲进罗卓英的指挥部:“上高,守得住守不住?”罗卓英以一个“军事机密”相告:“开战后,我的司令部移驻城内。”靠前指挥,这是拼死抗争的决心。黄清谷转身,淡淡地说:“开战后,我随大军出征,家小留在城里。”回以破釜沉舟、舍命相陪的决绝。将军对着那个并不伟岸的背影抱拳致意。   “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要粮上高给,要人上高出!”黄清谷代表上高老表对誓死抗敌的军队许下了最朴素却最庄严的诺言。他也带领着百姓,不折不扣地践行着这个诺言。   第五次见面,是在一场激战之后的前线。视察阵地的司令长官,在一把油布黄伞下看到了疲惫的黄清谷和同样疲惫的上高支前百姓,高冷的将军脸上现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感动。战事越来越严峻,在县城,罗长官的司令部,他们第六次见面。依然是那句直截了当的问话:“守得住守不住?”这回,罗长官把他带到军事地图前,详细解说当前的局势后反问:“你说我守得住守不住?!”然后,他们坐在了一处,如袍泽,如弟兄……   黄清谷与罗卓英的六次见面是电影情节推进的主线,两人从针锋相对进而彼此欣赏,互相感动,互相激励,同仇敌忾。这也是上高会战中民众与军队关系的写照——有过龃龉,却终能肝胆相照,并肩御敌。   “民众的伟力乃制胜根源”,学者们谈到上高会战胜利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上高人民。在那段岁月里,上高以贫弱之县力保障了驻军的所有供给,还出动了三分之一的人力参与支前。《我的上高》艺术地还原了历史。人民是军队最强有力的支撑,人民是军队的力量之源!   影片中,导演对一把伞的妙用颇具匠心:黄清谷在简陋的家里“宴请”保长们,作战前动员,他细细嘱咐每家炒多少米、备多少粮,往哪里去,并叮嘱保长们每人带一把伞:“自古只有官才能打伞盖,今天,我把这个体面给大家,每人都带一把伞,老表有事好找我们。”工地上,一颗炮弹打过来,修工事的老表纷纷逃散。黄清谷从土堆里爬起来,撑开油布伞,放在一边,继续奋力挥锄……老表聚拢过来——伞成了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符号,如旗,如炬。在罗卓英的司令部,黄清谷接受任务,带领民夫将送上激战中的镜山。罗卓英说:“我的雨衣送给你。”黄答:“我有雨伞,老表好认。”语带双关,耐人寻味(黄清谷的原型黄贤度是中共特别党员)。   值得一提的是黄清谷的扮演者田小洁。这位出生于南昌的“戏骨”,把一个内敛含蓄,温和有礼却坚定执著的“酸儒”刻画得入木三分。出征前,他叮嘱妻子:不要到城门口去买菜,免得别人误会你要走;买米不要超过三斤,不要与百姓争利;你是读书人的家眷,遇事不要慌……文质彬彬的民国风度与严酷的战争形成强烈反差,不煽情,却催泪。   上高会战以毙伤日军2.4万人的辉煌战绩被载入史册,历史会永远记得长眠镜山的八千将士,历史也会永远记住吾乡吾土,我的乡亲!
2023-07-25 05:32:581

缅甸的果敢族是汉族人么

是的,缅甸的果敢族是汉族人。果敢族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缅甸东北部,以果敢族为主体的果敢地区被缅甸政府称为“缅北自治区”,其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万。果敢族与中国的汉人几乎完全相同,他们使用汉语、汉字,甚至还有自己的果敢语。根据遗传学和语言学研究,果敢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的汉族移民,他们在云南境内生活了数百年,之后迁移到缅甸并形成了果敢族。因此,可以说果敢族是汉族的后裔,他们与中国境内的汉族有着密切的文化和历史联系。
2023-07-25 05:33:062

中国远征军的主帅叫什么名字

第一期 罗卓英、杜聿明。 第二期 卫立煌。 驻印军 孙立人、廖耀湘、郑洞国。1942年,第一期中国远征军,辖第5军、第6军、第66军……,司令长官本是卫立煌,未到任,后为罗卓英,副司令是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廖耀湘新22、孙立人新38师到印度后分别扩编为中国驻印军新6军(廖耀湘)、新1军(郑洞国)1944年,第二期中国远征军,辖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霍揆章第二十集团军、直属何绍周/李弥第八军、直属第93师等,原定司令长官为陈诚,刚要打响时换为卫立煌。史迪威,名义上是整个远征军的最高统帅,但在中国人的部队里,是不会有任何实际指挥权的,作用仅限於参谋、联系美方而已。
2023-07-25 05:33:174

军长下面有几位师长呢?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中将陈诚率领的第11师率先攻入济南,蒋介石大喜过望,当即明令陈诚升第十八军上将军长,“土木系”两支初始部队的番号算是齐了。然而这个第十八军却只有一个第11师,陈诚仍兼师长,军的番号只是个空架子而已。(第18军次任军长罗卓英)但是陈诚依仗是蒋的心腹,在其支持和默许下,通过扩建新师、吞并杂牌、缴械地方武装等办法,短短三年时间第十八军已经扩编到九个师,如此庞大的军级建制连陈诚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为避免非议,第十八军后来分拆为第十八、第五十四、第七十九共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三个师,这也就是土木系的“三大基本部队”。无独有偶,蒋介石赖以发家的黄埔党军第一军也有这样的裂变过程。在1925年第二次东征之前,第一军(军长蒋介石)下辖第1师(教导一、二团合编)、第2师(教导四、五团合编)、第3师(收编的许崇智粤军一部),算是基本按照苏军的“三三制”编组原则。但是东征期间又收编独立第2师(即后来的第14师)、东征胜利后再建王柏龄教导师。(第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也就是说,当何应钦在1926年接任第一军军长时,该军已辖五个师另附两个补充团,成为当时广州政府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北伐战争开始后,第一军沿途招降纳叛,到1927年9月也扩充到九个师,鉴于编制过于庞大,不久拆分成为第一军、第九军和第三十二军,每军辖三师。其中第一军保留第1师、第2师和第22师的建制,这三个军也成为了后来几百万中央军的骨架。所以一个军有几个师、乃至于有几个师长是不太固定的,一般来说,在局势稳定或者和平时期,早期的步兵军大多按“三角形”的指挥方式以“三三制”成军,那就是三个师长。如果是战时情况下,特殊情况比比皆是,很难有一定之规,比如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不久,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等三个德械师长都被火线晋升为军长。(第71军次任军长宋希濂)但是这三个黄埔一期的军长空顶着名头,各自所指挥的仍然只有一个师,分别是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一直到南京保卫战之后,这三个德械师残部又整合为第七十一军,宋希濂才名正言顺成为拥有三个师建制的军长。在“德械师最后一战”的富金山战役中,宋希濂率领的就是这三个师。“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在淞沪战场初建时,也只有两个师长,一个是军长俞济时自兼的第58师师长,一个是第51师师长王耀武,直到武汉会战之后施中诚第57师调入,“三五部队”的名号才得已形成。同样,最拉风的新一军在印度初建时,也只有孙立人和廖耀湘两名师长,因为其它部队还没有运来。(第10军次任军长方先觉)通常情况下,蒋系中央军在抗战期间大多能维持三个师的基本编制,毕竟粮饷较足,“泰山军”第十军也是下辖第3师、第190师和预备第10师。但是地方杂牌部队可就难说了,编制情况极不稳定,比如滇军第六十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只辖有第182和第184两个师。我军方面,东北野战军在1948年“纵队”改称为“军”之后,部队编制基本按三三制原则,每个军下辖三个师,比如著名的“旋风部队”第四十军就辖第118、第118和第120三个师。(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平津战役之后为改编傅作义的起义部队,各军分别接收了一个由起义部队组建的“独立师”,从而使每个军的师级建制增加到四个,当然就是四个师长。到东野在南下期间改称“第四野战军”的时候,起义部队的改编和消化工作已经完成,独立师兵员充实到各个部队当中去,于是又恢复了每个军辖三个师的标准建制。所以这个提问实在过于笼统,在本文前述情况中,一个军即已出现了一个、二个、三个、五个甚至九个师长的情况,是不能以一概全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23-07-25 05:33:363

黄声云将军,广东梅州将军纪念馆展示梅州将军名录

广东梅州将军纪念馆展出梅州籍将军事迹 摘要: 在人们的印象中,梅州是一个崇文重教文人辈出的地方。而向市民开放的梅州将军纪念馆,将第一次向世人集中展示自辛亥革命以来,545名梅州籍将军的风采。为弘扬将军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梅州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文化梅州的进程中,将收集梅州籍将军文史资料和建设梅州将军纪念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近两年努力,使梅州将军纪念馆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史料记载,自辛亥革命以来,梅州除了叶剑英元帅外,还涌现了545名将军,其中上将13人、中将116人、少将416人。如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上将,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张文中将;北伐名将黄琪翔等,国民革命军东征名将邓仲元上将,张民达上将;抗日名将罗卓英、黄琪翔、吴奇伟、范汉杰、钟彬、赵一肩、赵公武、温鸣剑、罗又伦、谢晋元、姚子青、黄梅兴、罗策群、姚中英、李友梅、李则芬、陈鞠旅、刘铸军、叶植楠、陈彬、刘国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邓逸凡、肖向荣、曾国华等将军均是梅州籍将军中的优秀代表。 梅州将军纪念馆馆址地处梅州客家公园内,是一幢2层客家古民居。展览分为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等6个单元,共13个展室。展馆以史带人,以人记事,介绍了梅州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投身军旅、励精图治、建立功勋的事迹,彰显了梅州将军的动人风采。 在将军馆展厅,“革命先驱”展览介绍了追随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梅州籍著名将军,有邓仲元、张民达、姚雨平等。张民达是民主革命的骁将,张民达将军多次参加孙中山指挥的重大战役,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原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金龙告诉记者,叶剑英元帅就是通过张民达介绍被孙中山认识的。 “长征英杰”展览介绍了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梅州籍将军,有邓逸凡、肖向荣、曾国华等;“抗日名将”展览则主要介绍抗日正面战场的梅州籍著名将军,有罗卓英、姚子青、谢晋元等;“开国功臣”和“当代骄子”展厅主要介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梅州籍将军,有叶松盛、杨英耀、王国湘、叶选宁等;“将军谱”展厅则收录了全部梅州籍将军的生平简介。 中国客家博物馆每年都有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海外华侨到将军馆一睹梅州籍将军的风采。她还向记者透露,将军馆自开馆以来一直不断发展“壮大”,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资料补充。旧版《梅州将军录》初稿收录将军545人,后经补充完善的2020新版《梅州将军录》收录国共两党将军585人。 其中梅江区36人(上将1人,中将12人,少将23人);梅县区161人(上将7人,中将28人,少将126人);兴宁114人(上将1人,中将27人,少将86人);大埔109人(上将1人,中将21人,少将87人);五华76人(上将2人,中将12人,少将62人);蕉岭39人(上将1人,中将10人,少将28人);平远38人(上将1人,中将7人,少将30人);丰顺12人(中将1人,少将11人)。 革命先驱:邓仲元上将、张民达上将、姚雨平上将、张醁村中将、张文中将、谢良牧少将 等 长征英杰:叶剑英元帅、肖向荣中将、邓逸凡将军、曾国华中将、杨永松少将、杨辉图少将等 抗日名将:罗卓英上将、黄琪翔上将、邹洪上将、罗又伦上将、吴奇伟中将、范汉杰中将、赵公武中将、钟彬中将、黄梅兴中将、姚中英中将、温鸣剑中将、罗为雄中将、邹震岳中将、李则芬少将、罗策群少将、姚子青少将、谢晋元少将、李友梅少将等。 开国功臣:叶剑英元帅、曾国华中将、肖向荣中将、邓逸凡中将、杨永松少将、杨辉图少将、曾鉴修少将、叶松盛少将、卢达元少将等。 当代骄子:廖万清中将、叶选宁少将、邱喜少将、杨英耀少将、王国湘少将、邓淼泉少将、古国檀少将、古建中少将、张榛盛少将、陈添林少将、林绍新少将、林才文少将、罗来胜少将、胡军少将、 柳河生少将、 姚史燃少将、谢达忠少将、李宇光少将、黄锦容少将、黄声云少将、杨耿光少将、钟建昌少将、孙进少将、马必强少将、陈志杰少将、赖佛新少将、廖维宏少将、蔡军少将、张文辉少将等。 梅江区将军名录 (全区共有将军36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12人,少将23人。) 叶松盛、张榛盛、黄百韬、刘伯南、李安生、李秉衡、李树棠、余志辉、张建、张天野、张简荪、杨幼敏、钟鸣辉、钟盛麟、侯声、侯志明、侯志磬、侯又生、黄任寰、黄开华、黄惠荪 、黄思基、黄元昌、黄占春、黄和春、黄国俊、曾举直 、熊志一 、丘易色、卢秋达、卢冠伍、何凯诒、李扩、李少穆、赵一肩、赵维钦。 梅县区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161人,其中上将7人,中将28人,少将126人); 邓仲元上将、张民达上将、黄镇球上将、黄琪翔上将、黄慕松上将 、罗又伦上将、刘志陆上将、肖向荣、卢达元、叶选宁、罗来胜、古国檀、谢达忠、蔡军、张文辉、陈志杰、廖万清、温清澄、李铁军、陈鞠旅、柯远芬、陈彬、梁干乔、张炎元、温鸣剑、李学炎、林绍斐、林伯民、张文、王岳、王皓明、谢良牧、邓伟棠、邓士富、邓道成、古有成、卢冠伍、叶法武、叶剑光、叶公武、叶雨东、叶植楠、叶简修、叶干武、丘学训、刘璟、刘国用、刘伯英、刘伟民、刘兼善、池中宽、庄伟刚、庄清源、李荟、李青、李我、李克军、李岗、李国堂、李晋天、李鼎曾、李国干、李国圻、李维源、李剑强、李增良、李如杰、李汉冲、李英豪、肖文、肖冲汉、肖毓麟、肖一它、肖宽岳、肖玺明、肖根性、吴今、吴杏宜、余慕陶、邹炎、邹宣祥、邹志奋、张恩观、张伟民、张志岳、张翘柳、张光前、张凤亭、陈节、陈淦、陈海华、陈丹青、陈毓汉、陈复兴、杨冠雄、林一堃、林良彝、林激真、周其镳、周辉甫、饶远苍、饶钦廉、侯梅、徐光华、徐秋宾、郭润华、郭焕章、郭乾辉(郭潜)、郭翘然、凌德民、黄承典、黄维恕、黄纪福、黄心维、黄士弘、黄开荣、黄震球、曹维汉、梁一飞、梁若节、梁世骥、梁顺德、梁特锋、梁国材、曾其清、曾正我、曾涤民、温靖、温克威、温世程、温泰华、谢镇南、谢力公、谢灏龄、谢鲁倩、蓝守清、赖和平、蔡复生、熊略、潘奋南。 兴宁市将军名录 (全市共有将军114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27人,少将86人。) 邓逸凡 、王国湘 、林绍新 、柳河生 、赖佛新、孙进、钟建昌、李宇光 、李明(上将)、李振 、钟彬 、张醁村 、刘铸军 、刘绍武 、刘既漂 、李振球 、李怀苍 、李洁之 、李新俊 、李伴奎 、肖冀勉 、肖君勉 、廖鸣欧 、陈宇飞 、陈道行 、陈仲宾 、陈隐冀、陈侃 、陈茹玄 、饶景华 、刁作谦、赖刚、廖慷 、罗策群 、林初耀、林振雄、李明(少将) 、李则芬 、何宝松 、潘标 、巫剑雄、廖毓清 、王杰 、王振汉 、廖颂尧 、廖中天 、伍汉屏 、廖淦 、谭忠 、曾问吾 、曾适存 、彭展寰 、黄文思 、刘灏 、刘定藩 、刘圃耘 、刘柏贤 、刘倬环 、刘洪若 、刘飞军 、刘冠亚 、刘海保、饶崇诗 、钟翊群 、钟之辉 、罗阳模 、罗倬汉 、罗梓材 、罗翼群 、李安定 、李康秀 、罗炽扬、幸振芳 、李益群 、幸中幸 、吴达连 、吴应环 、陈挹寰 、陈杰夫 、陈森莲 、陈郁萍 、陈伟霖 、陈绍鹏 、陈寄云 、何孟淳 、何天祥 、何扬番 、何沧浪 、何廼英 、何廼黄 、何学植 、张琛 、张威 、张浩东 、陈名勋 、陈公天 、张伟民 、陈定 、张一中 、陈师 、张立群、谢海筹。 大埔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10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21人,少将87人。) 杨永松、邱喜、杨辉图、杨英耀、黄声云 、罗卓英、 吴奇伟、范汉杰、赵公武、张文鸿、罗为雄、刘炜、曹铁城、陈克宁、陈启育、陈贤、邓潜进、范德烈、范剑江、范其务、范作人、房伯群、郭寿华、郭思演、郭燮和、郭学云、何寿田、何天杰、何侠、何祖绍、黄寄农、黄觉、黄瑞文、黄世途、黄天蟾 、黄为材、黄尧杰、黄友训、黄柱生、黄逸群、赖玉润、蓝萼洲、蓝锦生、蓝寿麟、蓝文博、蓝锡芳、蓝啸声、蓝迅云、蓝逊、李东星、李加勉、廖武郎、林自余、刘国翔、刘蕉元、刘旭辉、刘真源、刘任坚、刘起时、罗柏麓、罗博平、罗楚材、罗启贤、罗尚忠、罗涛、罗玉良、罗助铎、丘文、丘誉、丘肇周、丘达、饶怡生、温建刚、温克刚、吴沧桑、吴稼秋、吴克英、肖冠英、肖觉民、肖懋之、杨德昭、杨建平、余乃文、曾广鑫、张达中 、张平、张志濂、赵振戈、钟健飞、蒲良梢。 五华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76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12人,少将62人。) 曾国华、邓淼泉、古建中、陈添林、杨耿光、廖维宏、魏崇良、陈南桴、缪培南、邹洪、黄志良、郑明新、李宏达、邹震岳、李国俊、李友梅、赖慧鹏、蔡春元、邓洪、甘志良、古鼎华、古焕谟、古欣铭、古肇英、古尚英、古怀、李大超、李惠堂、李桂高、李兴民、李振中、廖骐、廖淑伦、廖献周、缪培坤、缪培堃、缪任梁、缪哲良、汤毅生、魏大杰、魏国谟、魏汉华、魏汉乔、魏济中、魏鉴贤、魏汝谋、魏中天、魏育怀、魏源容、魏觐光、温轰、徐志端、曾伯瑶、曾超球、曾国怀、曾杰、曾磊、曾天节、曾友仁、张辅邦、张国良、张俊珠、张斯任、张我权、张应增、张应安、张宗良、张履珍、张汉民、郑燕飞、钟定天、钟奇、钟世谦、钟兴、钟毓灵、陈世光 、孔繁昆。 平远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38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7人,少将30人。) 姚史燃、姚雨平、黄梅兴、姚中英、姚子青、黎海如、曾养甫、陈成龙、陈志坚、陈方绥、黄明、黄思宗、黄雪春、林震、林锋、林伟宏、刘茂文、刘时亮、刘时荣、刘雄章、丘定侯、丘河清、王瑞献、王尚武、温蒲香、谢义、严若寰、严应鱼、杨杰兴、杨政民、张达权、张大华、张伟汉、张光全、凌发泉、凌坤泉、凌冬青、林秉良。 蕉岭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3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10人,少将28人。) 曾鉴修、黄涛、林柏森、 黄延桢、张其中、刘栋材、谢晋元、陈孝强、林君勣、林为周、林荫根、林岳生、丘成清 、丘琮、丘清英、涂澄清、涂宽、涂思宗、肖公剑、谢懋权、徐燕谋、徐白光、徐健行、曾繁凯、曾匪石、曾坚忍、曾潜英、 曾颖、曾粤汉、曾则生、曾壁中、曾达欤、钟乃彤、钟永桢、钟梅庆、钟介民、钟岱、刘鼎、林光伟、陈杰。 丰顺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12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11人。) 黄锦容、林才文、 胡军、马必强、吴逸志、陈勉吾、丁培纶、谭家润、吴亮初、吴署青、张克和、黄冯明。
2023-07-25 05:34:091

看完中国远征军 很佩服韩绍功这个人 我想知道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

  韩绍功,热播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主人公。由黄志忠饰演,是一位经历了大小各种战役的上校军官,远征军战斗英雄的代表人物。  远征军电视热映 部分史实被误读 部队不是一拨人 败军背后有隐情  寻找原型 200师没有韩绍功  军队溯源  此远征军非彼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片名源自缅甸和滇西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统称,不过如果从当时中国军队的编制情况来看,该片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参战部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三国开始把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提上正式议程。不过,最初各方使用较多的说法为入缅军。1942年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才成为我军的正式番号。  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就隶属于远征军的主力,第5军。孙立人将军的新38师则在第66军麾下。  我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部队分别撤往印度和国内。撤往印度的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在注入新的兵员后编成两个军。  驻印军是我军缅北反攻的主力,其中参加过第一次入缅作战的部队只有新38师和新22师,这两支部队在后来的缅北反攻中是我军的绝对主力,席卷缅北,势不可挡。  反攻缅北 其实是“驻印军”  电视剧主人公韩绍功所在的第200师在撤回国内后,归入重新组建起来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指挥。重组后的远征军扩充到5个军16个师,是1944年滇西反攻的主力。  不过,200师在滇西反攻中未能重现之前的辉煌,没有参加著名的松山战役。据《远征军各部编成参战概见表》统计,200师在滇西反攻中主要参加了收复龙陵的战役,损失也不大,截至1944年12月31日,200师共伤亡官兵 3200余人,在各参战部队中并不算多。  因此,从当时中国军队的编制来看,远征军指的是参加了第一次入缅作战或是滇西反攻的部队。要讲述缅北反攻的故事,用“驻印军”的说法会更准确。  对接原型  200师仨团长 哪个都不是韩绍功  根据远征军战史记载,入缅参战的200师下辖三个主力团,其中包括第598团团长郑庭笈、第599团团长柳树人、第600团团长刘少锋。  在远征军向国内撤退途中,柳树人率599团担任后卫,途中遭日军伏击,以身殉国。598团团长郑庭笈当时兼任师步兵指挥官,在师长戴安澜殉国后代任师长,并于1942年6月被任命为师长。而刘少锋后来也担任了200师副师长。所以,从履历看,像韩绍功这样在200师、新38师任要职的人是不存在的。  不过,从200师到新38师,正好与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的重心转移相匹配。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同古大战与野人山撤退这两大事件,200师都是主角。第二次入缅作战时,200师的经历比较简单,而新38师却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力,无疑是缅甸作战的重心。所以电视剧为韩绍功设计了这样传奇的履历,更多的是为了全面完整地展示中国军队两次入缅的作战经历。  评价盟友  四处逃窜 英军确实“不给力”  在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曾有这样的剧情,在重庆的谢孝彰发现,因人性的自私和国家利益原因,英国人实在难以指望,并且我军应早做打算。但谢的建议却遭到上司、同事的嘲笑。  英国在缅甸战役中的表现,确实令人大跌眼镜。一方面装备先进的英缅军队被日军撵得到处跑,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军队入缅抗战百般阻挠,不得已请来中国援军后,又处处为自己打算,不惜牺牲我军以保全自己。  不过,对于英国盟友的不给力,其实中国政府、军队的高层早在入缅作战之前就有领教。而并非剧中所言那样,谢孝彰曲高和寡。  在1941年12月底与英方的一次会议中,由于英国人坚持要瓜分美国援华抗战物资,谢孝彰的“大老板”、当时的国防部长何应钦甚至和英国人闹得面红耳赤,说出“中国愿将所有在缅甸的租借物资全部退回美国,停止中、英、缅合作”的气话。蒋介石也下令已经动员起来的第5军和第6军暂时不用入缅。  中国方面对这个盟友的不满,可见一斑。实际上,由于英方不配合,我军在经历了三次动员后,到开战两个多月以后的1942年2、3月间才得以逐步进入缅甸。  求助中国 其实是想弃缅保印  物资还是小问题,英方更担心的是,向中国军队求援会影响英国人在战后继续统治缅甸。为此,英国在向中国求援的同时,已定好了“弃缅保印”的战略。  请求中国出兵,与其说是为了保卫缅甸,倒不如说是用来掩护英军撤往印度。所谓旁观者清,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把英国人看得很透。日军编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指出,“老奸巨猾之英国,不外以重庆军与英领马来、香港之印度兵,同为一种消耗品尔。”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在所写的报告《缅甸作战经过及失败原因》中,痛陈了英方对缅甸作战中给我军造成的不利影响。  林蔚指出,我远征军失利有三大主因,分别是:主力的第5军和第6军入缅动作过慢,以致错失战机;英方毫无全局谋划,无作战方案,而又要求我军逐次用兵,不能集中力量;英方对我军的胡乱指挥。报告中指出,这三大败因,都跟英国人脱不开关系。  点击日军  暴脾气的田中新一是咋没脾气的  前后两次缅甸作战中,日军的第18师团是我军的老对手。这支部队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登陆仰光、占领曼德勒,都有这支部队的足迹。在缅甸全境沦陷后,第18师团负责缅北防务,正好与我驻印军对敌。  第18师团的师团长田中新一算得上是日军中的一位“牛人”。在来到缅甸之前,田中新一在日军中枢机关的参谋本部担任作战部长。此人脾气暴躁,动辄与同僚“武斗”,更因征用民船的问题与当时的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大吵一架。当时田中在气急之下,对着东条大爆粗口,称其“八格牙鲁”,结果第二天就被赶到了缅甸。  而就是这样一位连首相也敢骂的牛人,在胡康河谷战役中被孙立人将军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孟关之战,第18师团损失万余人,田中新一自己也被我军赶进了野人山,吃足了苦头才逃出来,第18师团司令部的大印也被我军装甲部队缴获。而这一次,暴躁的田中新一全没了脾气。据统计,第18师团在缅甸作战4年,先后损失兵员3万多,绝大部分是被我驻印军所消灭。  本版文/记者 杨铮 制图/李铭 周建文  全国人大代表裘山山日前在人大会议上建议,搜寻中国远征军抗战烈士遗骸,迎接亡灵回国。裘山山说,远征军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国家不应忘记。今天,本报推出七个版策划,向您展示远征军背后的故事。  喜欢看《中国远征军》的观众往往会有一些疑问,“上校连长”韩绍功是否真有其人?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怎会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与远征军对垒的日本军队究竟什么来头?  为了还原这些历史,记者近日来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这座位于南京中山东路的档案馆,曾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距离总统府也不过数里之遥,是国内收藏民国时期历史档案最丰富的地方。  在这里,记者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了许多电视剧中略去或者误读的史实。  第一次入缅时中国远征军序列  司令长官  卫立煌 (杜聿明代理)  第5军 杜聿明  新22师廖耀湘  96师余韶  200师戴安澜  第6军 甘丽初  49师彭璧生  93师吕国铨  暂编55师陈勉吾  第66军 张轸  新28师刘伯龙 新29师马维骥 新38师孙立人  张轸  甘丽初  卫立煌  杜聿明  编辑本段“虚实结合”还原远征军群像  前仆后继奔赴远征部队的,多达30万人。如何将浴血奋战的将士在一部电视剧中集中体现?邱对的做法是“虚实结合”。总参谋长史迪威、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这些在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将领,邱对如实记录;那些连尸体都无法找到的无名老兵,则以群像的形式,集中在韩绍功、大秦、姚二林、木匠身上。  真实人物  孙立人(张丰毅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仁安羌大捷让孙立人一举成名,也让他赢得英美将领的信任与尊重,但他后来作为“亲美派”而饱受猜疑,最终含冤被禁。仁安羌大捷功臣之一、团长刘放吾,也跟着自己的长官饱受冤屈。此后,仁安羌大捷的功劳被人冒领,更是让这段历史混乱不堪。一直到最近几年,经过重新挖掘研究,这段历史的真相才得以重现。  剧集回放:《中国远征军》中设计了一段杜聿明与孙立人的对话,杜聿明警告孙立人,说去印度会让中国军人受辱,孙立人表示肯定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电视剧设计了一句经典台词:“尊严是在自己心里,别人拿不走的。”一句话,不仅让孙立人的性格彰显,也令观众动容。张丰毅扮演的孙立人,在剧中是仅次于虚构主人公韩绍功的第二号角色。剧中突出了其在战争中的冷静与果敢,战术上的敏锐与大胆,处理问题时的聪明与自尊。在仁安羌大捷中,剧集将其重新定位———不再是不顾一切救人的感性将军,而是靠情报和审时度势做出决定的理性人士。  戴安澜(徐永革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史料对戴安澜事迹的记载少之又少,其人物个性更是鲜为人知。戴安澜被称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以作战勇敢闻名。1942年5月16日,戴安澜撤退时在与日军的激战中身负重伤,陷入昏迷。一天,戴安澜从昏迷中醒来,喃喃说道:“反攻!反攻!”另一说法是,他指着祖国的方向,大喊“祖国万岁”。从此,一代抗日名将就此陨落,年仅38岁。  剧集回放:剧中,徐永革表现出戴安澜的三个方面:爱兵如子的柔情,用兵如神的智慧,死而后已的忠诚。这些特点,在第一次入缅战役的悲剧结局衬托下,显得更加悲壮———戴安澜将军牺牲的一段,包括受伤、病重、手指北方充满遗憾地逝去,都成为该剧最大的煽情泪点。如果说《中国远征军》中,孙立人是新派美式风格的军人代表,那么戴安澜将军就是黄埔军人的代表,电视剧不仅强调了戴安澜忠诚与热血的一面,从他给妻子的遗书和诗歌中也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另一面。  史迪威(Zuborenko Nikolay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约瑟夫·沃伦·史迪威上将(1883—1946),美国将领。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在驻菲律宾美军服役,后任西点军校教官,其间于1911年首次来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1939年间数度来华,历任驻天津美军第十五步兵团营长、驻华使馆武官等职。因其态度直率措词尖刻而得诨名“醋酸乔”(Vlnegar Joe)。  剧集回放:史迪威在剧中显得温和了很多,那种尖酸刻薄的个性没有太多表现,虽然他在剧中也说出了那段中国将官不可救药的名言,但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不了解中国军人、不了解中国政治的平庸的外国指挥官的形象。他过于信任英军,对战情估计不足,和孙立人在军官任用上的冲突,完全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思考问题方式,在观众眼中近乎反派。不过,电视剧也表现了他对中国下层士官的爱护和欣赏,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对国军士兵不遗余力的赞扬,也有全面的表现。  虚构人物  谢孝彰(刘小宁饰)  和韩绍功的纯粹相比,刘小宁扮演的谢孝彰代表了军人中迷失本质的一部分人,这是电视剧对国民党军队中阴暗面的暴露,当军人开始计较利益得失,试图剑走偏锋时,他们就偏离了作为军人的正常轨道。相对于韩绍功,谢孝彰这个人物更加复杂,也更加矛盾,他与韩绍功的对手戏,两种不同理念的撞击构成该剧的看点之一。刘小宁将这个角色演得细腻可信,性格塑造得非常丰满。  杨文(郝柏杰饰)  由一个虚构人物带出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特征之一。杨文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秦大岭的东北身份一样,是这部剧试图囊括全国抗日众生相的印记。他是日军在滇缅之战中卑劣使用毒气的见证人,也是野人山大撤退中女兵几乎全军覆灭的见证人。  秦大岭 (郑昊饰)  秦大岭算得上军官和大兵之间的分水岭。职位不高不低,副连长;一口东北腔,让人想起远征军中的东北军士兵。大秦作为韩绍功的左膀右臂,是个合格的基层军官,粗鲁仗义,还带点喜剧色彩。也许是为了突出东北特征,他的东北话显得有些“用力过猛”,但是这个人物却被塑造得非常可爱,让人喜欢。  姚二林(谢孟伟饰)  姚二林代表了远征军中一部分从没上过战场,不曾有过军人精神的士兵,他们不是为了信仰而战,也不是为了激情而战,因此在战场上与真正的军人格格不入,甚至险些因为当逃兵而被枪毙。但在战火中他们一步步成长。这样的人物让远征军故事显得更加可信,有着浓厚的人情味。
2023-07-25 05:34:173

魔戒1 远征军为什么说失败了,让佛罗多一个人去魔多?

魔戒1 远征军为什么说失败了,让佛罗多一个人去魔多? 自己看呗 是这样,单凭武力(尤其是护戒小队这几位有限的武力)是无法打进魔多的。 三千多年前的最后同盟之战,在死伤了超过一半的罗瑞安精灵和三分之二的巨绿林精灵以及数量巨大的人类军队之后,才最终攻下魔多。而索伦的那一次败亡也还是靠著埃西铎那完全绝望的一击。否则,不知还会继续死伤多少人。 三千余年后,索伦已经重塑人形,力量大为恢复,正可谓东山再起。而中土西方各势力普遍衰落,想要打正规战,硬对硬的再次攻入魔多真是做梦(这一点在黑门之战中表现的很清楚)。护戒小队要凭著谨慎的行动,尽可能混入魔多,才有机会销毁魔戒。 这就要说到佛罗多如何适合潜入了。他是一个哈比人,身材矮小但又行动灵活,这一先天优势决定了他容易做到行动隐秘不易被人发觉。而且,他是魔戒携带者,他对魔戒的抵抗力相对而言最强(事实上,只有末日山的那一刻他才被魔戒的威力击倒),带上其他人上路,保不准是否还会再出现一个波罗莫。 但佛罗多还不是一个人。后来甘道夫在听说佛罗多一人前往魔多后也发出了和你同样担忧,但当他又听说山姆也随着佛罗多而去后,竟转忧为喜。山姆是一个好帮手,一个称职的仆人,事实也证明,离开了山姆的帮助,佛罗多是走不远的。 那么其他人就没事了吗?不是的。他们的任务一点也不轻松。佛罗多已经有山姆陪伴,暂时不必担心;而梅里和皮聘尚在强兽人之手,是生是死下落不明,救出他们才是更为急迫的事情。再者,护戒小队成立时,爱隆曾说过,护戒小队不受誓言约束,可以随时解散。 “我本来应该指引佛罗多前往魔多,一路到达最后的目标;但是,如果我计划在河上追到他,就等于袖手让被抓走的人质遭到折磨和杀害。我想一切都很明白了,魔戒持有者的命运不再由我掌控。远征队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但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够舍弃战友” ------《魔戒》第一部第二十二节 是什么支援著《指环王》中佛罗多(Frodo)「远征」到魔多(Mordor)摧毁魔戒? 我说一点个人的浅见: 乐观向上,永不放弃希望的高贵品质,支撑著佛罗多,直到彻底摧毁魔戒。 征途凶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戒灵的追捕、伤害让他害怕; 甘道夫的牺牲让他伤心; 精灵女王在魔戒蛊惑下的可怕、波罗莫的迷失、咕噜的可悲都没能让他停止脚步; 在至尊魔戒的蛊惑下,他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魔戒1最后为什么佛罗多打算要独自一人去摩多? 最主要的原因个人觉得是他被他信任的伙伴袭击了,魔戒的强大的蛊惑力让他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而且魔戒是会吸引戒灵的,他想一个人去面对吧,毕竟已经开始死去同伴了(虽然这个袭击了他)。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失败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1][2]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魔戒》最后,佛罗多他们上船去哪了? 阿门洲的瓦林诺,就是精灵正要迁徙去的地方,位于大海彼岸的土地,那里又称为“不死之地”,但它在地图上是无法描绘出来的,这里是他们那个地球以外的地方,某种程度上就像天堂,本来阿门洲只有精灵和巫师才被允许去〔五大巫师都是 只有精灵和被允许的生灵才能在大海中找到前往那里的路,那里是一块极乐之地。 书上写的,任何携带了魔戒的人都要离开,因为魔戒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在中州不能被解除,只有前往凡拉的住所瓦林诺才能解除,所以要去那里 《魔戒》中山姆为什么称呼佛罗多·巴金斯为“佛罗多先生”而不是“巴金斯先生”呢 你不记得Nazgul(戒灵)在霍位元人家门口,用嘶哑阴冷的声音喊出的:“巴金斯!”吗?戒灵只知道“比尔博·巴金斯”,不知道“弗罗多·巴金斯”。因为那时斯米戈尔还不知道有“弗罗多”这个人。用“佛罗多先生”保险! 《魔戒》中山姆为什么称呼佛罗多·巴金斯为“佛罗多先生”而不是“巴金斯先生”? 电影中第一次出现“佛罗多先生”这个称呼是在霍位元人的酒馆处,是一个老爹这样称呼佛罗多,当时佛罗多还没有被告知魔戒是什么东西 第二次是当晚山姆和佛罗多告别时说的,这个时候Gandalf也还没有让他别用Baggins 这个名字 所以这里面应该有hobbits的习俗因素, 另一方面,sam的父亲是bilbo的园丁,后来sam又成了frodo的园丁,他会称呼frodo为“master”——主人,是一种主仆关系 魔戒里的佛罗多是怎么死的? 他跟精灵王们和甘道夫一起走了,简单讲就是佛罗多要去疗伤,他身上的三处创伤:风云顶上被戒灵王刺中的伤口,奇里斯昂格被大蜘蛛毒刺蛰中遗留的伤口,因携带至尊魔戒而对身心造成的巨大伤痛,这些伤口在中土世界只能被稳定,而不能根治,每年一到他被戒灵王刺伤以及至尊戒被销毁那两天,他的伤势都会发作,所以必须去疗伤 他们去的地方就是“常春之地”瓦林诺,诸位瓦拉(中土常把他们称为“神”)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储存著上古时代的美好和记忆,可以看作他们世界的天堂 佛罗多既非永生的精灵又非不灭的埃努(埃努包括瓦拉和迈雅,也就是主神和次级神,甘道夫就是一位迈雅),也没有得到瓦拉首领曼威的命运选择裁决,自然无法逃脱独一之神伊露维塔的礼物——死亡,不过由于在瓦林诺的时间流失相对较慢,他在那里会享受到安宁幸福的时光并得以长寿 ——Frodo怎么牺牲自己了? 这个“牺牲”是比喻,指的是为了摧毁至尊魔戒他本人付出的巨大代价,身心皆受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摧残,最后为了治伤还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故乡和诸位知交,前去瓦林诺 魔戒3最后佛罗多说的那段独白,快 How do you pick up the threads of an old life? How do you go on, when in your heart you begin to understand, there is no going back?There are some things that time cannot mend, some hurts that go too deep…that have taken hold. 你还能重拾往日生活的痕迹么?你该要如何继续呢,当你内心已经开始明白,昔日一去不复返?有些东西连时间也无法医治,一些伤太重了,太深刻了
2023-07-25 05:34:241

南昌会战是谁指挥的?具体说一下

南昌会战:中方: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总指挥,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为前敌总司令。日方: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总指挥。1939年3~5月,中国军队在南昌地区抗击侵华日军的作战。日军侵占武汉后,为确保长江航道安全,截断浙赣铁路(杭州-株洲)交通,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调集第101、第106师和第6、第116师各一部,炮兵7个团又1个营(火炮170门)、战车1个团又1个营(战车135辆)等共7万余人,在海军、航空兵各一部支援下进攻南昌。中国军队集结4个集团军28个师约20万人组织防御,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总指挥,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为前敌总司令。其部署:以第19集团军共11个师,在箬溪以东修水河南岸担任南昌方面防御;以第30集团军共6个师及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2个师,守备武宁地区;以第1和第20集团军共9个师在长沙、醴陵、浏阳附近机动作战。3月17日,日军左翼第116师一部,在军舰及飞机支援下,由星子攻击吴城镇至涂家埠阵地,守军第32军和鄱阳湖警备部队奋战八昼夜,吴城、涂家埠相继失陷,第32军退守南昌。日军右翼第6师一部,3月20日由箬溪向武宁进攻,守军第8、第73军激战九昼夜,武宁失守。20日晚日军中路第106、第101师在近300门轻、重火炮2小时炮火准备后,由战车集团配合,从永修、张公渡间强渡修水河,遭第79、第49军抵抗,22日突破守军防御后,在战车引导下连陷安义、奉新,26日渡过赣江直逼南昌市区。守军第32军主力未到,仅有两个团与日军巷战,27日南昌失陷。增援部队第1及第20集团军到达高安后,与敌形成对峙。4月初,日军仅留第101、第106师守备南昌,蒋介石令罗卓英乘机反攻,以第32集团军(属第三战区)担任主攻,由赣江、抚河间向北攻击;第1、第30、第19集团军各以一部相配合。从21日开始反攻,先后收复大城、生米街、高安、奉新、新村圩等要点,担任主攻的第29军一部曾突入南昌城东的飞机场、火车站,日军凭优势炮火及航空兵支援顽抗,5月6日第29军军长陈安宝阵亡,中国军队攻势受挫。9日奉命撤至赣江与抚河间驻守,战役结束。是役,日军将炮兵、战车集中使用,三路进攻配合默契;中国军队战役集群缺乏积极配合,机动兵团行动迟缓,导致失利。
2023-07-25 05:3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