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境漫步
-
不是田丰阻止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在曹操挟天子后田丰给袁绍出主意:把曹操和献帝都接来,曹操不允。田丰对袁绍说他不答应,咱就进攻许昌,把天子夺过来,挟天子号令天下。袁绍犹豫不决并最终拒绝了田丰的建议,错失良机。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他的评价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意思就是说袁绍为人外表看起来很宽厚其实却心胸狭窄,喜欢计谋却不能做出决断,有才能的人他不用,听到了好的建议却不能采纳。u200d
- 莫妮卡住了
-
事实上 田丰沮授是劝当时占绝对优势的袁绍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但是,由于袁绍认为:把献帝接来,自己的位置无法摆正,反受其乱。弄不好,还落得个董卓的下场。
历史上 田丰沮授二人是支持迎天子的。
-------------------------------------------
别看新三国,那就是一个大话三国,瞎编的都胡天了。(高xx你还别不服,我们知道你会说:三国演义也是编的。没错 罗贯中也在编,但人家编的精彩,你高xx编的是个什么玩意?)
------------------------------------------
实际上,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袁绍的顾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你看曹操最后不就是落得了这个“国贼”的骂名么?
凡事有利必有弊,完全看当事者怎么玩法了。
---------------------------------------------
- 余辉
-
没有反对吧,只是现在时机还不到啊,因为田丰认为现在袁绍还不是曹操的对手,需要时间!
- ardim
-
新三国里田丰认为把皇帝接来是个累赘,建议你看看三国演义的书或者是旧版三国。里面肯定有你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许攸和田丰谁的谋略更厉害?
单论谋略个人觉得田丰是要比许攸厉害的。一、许攸虽满腹经纶,实质上真正的谋略只有几个。许攸这个人自幼熟读经书,满腹经纶。许攸曾在汉灵帝的时候干了一件蠢事,他和冀州刺史王芬想要废了汉灵帝立宗亲为皇帝,还想刺杀汉灵帝,结果这件事败露了,王芬自杀,许攸逃走。汉灵帝当时虽然昏庸无能,但仍是正统,而且汉朝宗亲谋反的就没有结局的好的,当年刘濞就是前车之鉴。许攸单靠王芬和自己完成不了大业,这是短见。许攸在历史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其一就是曾劝言袁绍直接攻打许都,将天子夺过来袁绍迎奉天子令诸侯。但是袁绍不听,袁绍想先灭曹操,再迎奉天子,证明自己的强大。其二许攸在官渡之战时,家人在邺城犯了错被审配下了大狱。许攸气愤于是投靠曹操,后来还献计火烧乌巢,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在我个人看来这不能太说明这个人谋略如何。许攸是最早跟随袁绍的谋士,掌握了大量袁绍的军事资料,乌巢是袁绍的粮草聚集之地,这也是其中一个消息,只能说许攸根据情报提出的建议。许攸在之后也没做出什么贡献,最后因为经常提及这件事的功劳,被曹操处死。二、田丰有大才,可袁绍不用。田丰原本是韩馥的手下,后投靠袁绍。袁绍能拿下公孙瓒,就是因为用了田丰的计谋。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曾带兵打徐州刘备,当时田丰就劝袁绍直接攻打许昌,但是袁绍以自己小儿子生病无心作战为由拒绝了。假如袁绍采纳田丰的意见,那么袁绍就可能获胜。其实田丰是反对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田丰主张打曹操应该采用持久战的办法。派军队骚扰曹操,让曹操疲于奔波,不出三年曹操比灭。持久战成本小获利高,可惜袁绍也不听。还将田丰关进大牢,最后兵败将田丰杀了。个人觉得两人相比许攸的谋略完全不及田丰。2023-07-25 14:57:521
作为谋士的许攸和田丰谁更厉害些?他俩结局怎样?
许攸和田丰是东汉末年的谋士,二人都曾为袁绍效力,但是后来许攸投靠了曹操。许攸和田丰早期可以说是同事,但是官渡之战二人意见相反,后来田丰被杀,而许攸投靠曹操。那么历史上面许攸和田丰哪个人更厉害一点呢? 许攸,字子远。本是袁绍的谋士,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因家人犯法而被捕许攸因此离开袁绍转投曹操,在曹操账下为他献计偷袭乌巢,袁绍因此在官渡之战仅剩800骑兵大败逃回河北,后来许攸有帮助曹操平定冀州,因持宠而娇,多次与曹操部下发生纠葛,屡次触犯曹操的禁忌最后与公元204年在军营中被曹操所杀。田丰字元皓,东汉末年袁绍部下的谋士,他为人刚正,但多次向袁绍献计,公园192年,田丰参加界桥之战,多次保护袁绍,对袁绍十分忠心。但是公元196年的时候,曹操迁都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田丰曾说要早点谋取许都,不然最后还会受制于人,但是袁绍没有采纳。后来袁绍用田丰之机消灭公孙瓒,平定何北。但是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征讨刘备,田丰曾劝袁绍在曹操后方袭击曹操。这样曹操就完了,结果袁绍以儿子生病没有采纳田丰的建议,田丰感叹错失良机,大事完了,袁绍因此疏远了田丰。公元200年,袁绍攻许都,田丰极力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将田丰关押,最后许攸投曹操,经乌巢之袭,袁绍大败,将牢中的田丰杀害。 许攸和田丰早年都曾为袁绍效力,他们为袁绍献的计谋却是是为袁绍好,但是许攸最后叛变,服务于曹操被曹操所杀而田丰则在官渡之战前被袁绍所杀。两个人的结局很相似,都是以动摇军心被处死于军中。田丰是一个非常死心眼的人,在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袁绍待见的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惹怒了袁绍,被关入大牢。而许攸和田丰刚刚意见相反,许攸认为当时的袁绍部队,军心正旺和曹操刚打完仗的不一样,可以一举歼灭曹操,这一点许攸和郭图的想法是一样的,结果袁绍最后却因许攸投靠曹操,泄露机密最后大败而归。袁绍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向田丰承认错误,而此时逢纪向袁绍进谗言,说田丰嘲笑袁绍没有听取意见,袁绍恼羞成怒,杀了田丰。 这两个人其实是半斤八两,难兄难弟,都是被自己的主公所杀。但是田丰之死死于愚忠,不知变通,而许攸则是死于得意忘形。如果说两个人的选择相比,许攸比田丰聪明,因为曹操比袁绍更像明主。但是从忠诚度上将,田丰要好于许攸,可以说袁绍杀了田丰是很不明智的。2023-07-25 14:58:161
许攸和田丰谁更厉害?
田丰更厉害。许攸为人仗义疏财,义气深重,朋友很多。才识广博,英俊潇洒。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许昌。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至于田丰,比许攸好很多,只不过他的才能并非在奇谋上,论智力水平许攸确实是袁绍手下鬼点子最多的,但是聪明归聪明,依靠鬼点子最多取得局部胜利。而田丰给袁绍的策略是在宏观上分析的。虽然因为袁绍没采纳我们不能说如果按照田丰的计划就一定成功,但当时的局势,田丰的建议明显比开战要好,当然仗也不是不能打。只不过跟随袁绍这么多年的田丰仍然抓不住袁绍的脉门,把自己逼到了绝地,这个方面也是他处事能力的不足,只不过这个真的很难,袁绍未必不知道田丰的计策更稳妥,但他还是选择开战,不知田丰当时有没有想过深层原因。郭图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郭图为袁谭献计,谋杀袁尚,但被审配等识破,导致兄弟交兵,又劝袁谭联合曹操攻袁尚,以收渔翁之利,袁尚失败后,袁谭反叛曹操,曹操攻之,袁谭军大败,郭图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2023-07-25 14:58:231
评价许攸和田丰哪个好
对于他们共同的主公袁绍来说,田丰比许攸好,原因如下: 1、田丰对袁绍的贡献比许攸要大,田丰曾妙计百出,助袁绍灭公孙瓒,而许攸并没有对自己的主公袁绍做出太大的贡献; 2、田丰对袁绍更忠诚,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尽管袁绍下令监禁田丰,田丰亦然视袁绍为他的主公,一直对他忠心耿耿。而许攸在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时,立即背袁投曹。 当然许攸也有比田丰优秀的地方,田丰因为性格过于耿直,经常在言语上冒犯袁绍,让袁绍动了杀掉田丰的念头,许攸在这方面的表现要好很多。2023-07-25 14:58:301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许攸和田丰
1、许攸属于诡计多端但毫无道义可言的人,他对军事很了解而且脑子灵活,是一个可以出奇谋的参谋,他的结局也恰好说明了他该有的下场。才能不能量化,许攸在河北多年加上深知袁军内幕,投降后有不错的发挥实属正常,论点子,在大局观方面不是太突出。 2、田丰,比许攸好很多,只不过他的才能并非在奇谋上,论智力水平许攸确实是袁绍手下看法与见解最多,田丰给袁绍的策略是在宏观上分析,虽然因为袁绍没采纳,但不能说如果按照田丰的计划就一定成功,但当时的局势,田丰的建议明显比开战要好,当然仗也不是不能打。只不过跟随袁绍这么多年的田丰仍然抓不住袁绍的脉门,把自己逼到了绝地,这个方面也是他处事能力的不足,只不过这个真的很难,袁绍未必不知道田丰的计策更稳妥。田丰在出谋划策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2023-07-25 14:58:371
三战董卓田丰许攸能组队么
三战董卓田丰许攸能组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许攸的机制需要很多回合触发,一般来讲15个破绽不搭配连击队伍需要5回合后才能触发,可以搭配董卓和田丰这个后期输出武将。2023-07-25 14:58:481
曾同为袁绍手下重要谋士,许攸跟田丰相比谁更厉害?
许攸和田丰都曾经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都能经为袁绍而效力,而许攸后来耍小聪明投靠了曹操,但是他们都因为扰乱军心而被袁绍杀害,在历史之上,两个人谁厉害一点,这个并没有定论,现在就从各个方面进行一下分析吧。一、智商和情商上的差异田丰为袁绍打仗出谋划策,反对讨伐曹操,认为前几次的打仗士兵都比较累了,需要修养生息,而许攸则是建议一股作气,接着打曹操,后来的结果的确如田丰所料,可见当时田丰的策略才是正确的,但是田丰却不会拍上司的马屁,做事情还经常得罪主公,过于刚愎自用,以怒犯上,所以说,这个计策就不会被一向不会看好他的主公所采纳,如果当时,田丰做人做事,能够心软一点的话,那么他的计策还是比较看好的,也不至于袁绍把他给杀了。而许攸则非常擅长使用奸计,充当谋士的时候经常给主公起馊主意,并不像田丰做事那样一根筋。他还是比较擅长把握人心,但是曹操却不喜欢他那样的为人,只是因为他能够知道敌营的情况而收留了他,但是这些秀智商的毛病犯了几次以后,曹操就认为许攸试图图谋不轨,尽早杀了许攸。二、许攸做人比较圆滑田丰比较倾向于成为一个政治家,他善于分析时弊,利用自己的优势稳扎稳打,这是一件好事,可惜说话的时候太一根筋,对于自大的袁绍来说这一点不是很受欢迎,田丰的死就是死在自己过于愚忠身上,不懂得及时功成身退。而许攸则做事更加圆滑一点。许攸知道怎样可以让自己功成身退,保命,可惜他这一辈子只学会了背叛,不够忠心,即使有再大的谋略功能,同样也是没有受到袁绍的欢迎。聪明是一个好东西,但是运用得当,江山才是你的。运用不当,就等着人头落地吧。2023-07-25 14:58:574
单论智谋,同为谋士的许攸和田丰相比谁更厉害些?
单论谋略个人觉得田丰是要比许攸厉害的。一、许攸虽满腹经纶,实质上真正的谋略只有几个。许攸这个人自幼熟读经书,满腹经纶。许攸曾在汉灵帝的时候干了一件蠢事,他和冀州刺史王芬想要废了汉灵帝立宗亲为皇帝,还想刺杀汉灵帝,结果这件事败露了,王芬自杀,许攸逃走。汉灵帝当时虽然昏庸无能,但仍是正统,而且汉朝宗亲谋反的就没有结局的好的,当年刘濞就是前车之鉴。许攸单靠王芬和自己完成不了大业,这是短见。许攸在历史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其一就是曾劝言袁绍直接攻打许都,将天子夺过来袁绍迎奉天子令诸侯。但是袁绍不听,袁绍想先灭曹操,再迎奉天子,证明自己的强大。其二许攸在官渡之战时,家人在邺城犯了错被审配下了大狱。许攸气愤于是投靠曹操,后来还献计火烧乌巢,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在我个人看来这不能太说明这个人谋略如何。许攸是最早跟随袁绍的谋士,掌握了大量袁绍的军事资料,乌巢是袁绍的粮草聚集之地,这也是其中一个消息,只能说许攸根据情报提出的建议。许攸在之后也没做出什么贡献,最后因为经常提及这件事的功劳,被曹操处死。二、田丰有大才,可袁绍不用。田丰原本是韩馥的手下,后投靠袁绍。袁绍能拿下公孙瓒,就是因为用了田丰的计谋。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曾带兵打徐州刘备,当时田丰就劝袁绍直接攻打许昌,但是袁绍以自己小儿子生病无心作战为由拒绝了。假如袁绍采纳田丰的意见,那么袁绍就可能获胜。其实田丰是反对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田丰主张打曹操应该采用持久战的办法。派军队骚扰曹操,让曹操疲于奔波,不出三年曹操比灭。持久战成本小获利高,可惜袁绍也不听。还将田丰关进大牢,最后兵败将田丰杀了。个人觉得两人相比许攸的谋略完全不及田丰。2023-07-25 14:59:324
关于袁绍的谋士许攸和田丰
许攸和田丰是有过节的(袁绍手下谋士田丰、郭图、许攸、逢纪彼此都不和)、但间接害死田丰的是刘备!本来袁绍是准备采纳田丰的意见不发兵攻打曹操的,但是刘备正好在袁绍处做客、而且不久前刘备刚刚失去了徐州,所以对曹操可谓是恨之入骨、因此刘备也就顺理成章的站在了以许攸为主的主战派的立场上,而田丰也只能落得个下狱的结局……关于田丰是怎么死的有好几种说法、不过最可靠的是袁绍官渡之战失败后,因为要面子、下令处死田丰。。。在三国演义上看的,许攸跟田丰没有什么过节吧,许攸是个很自大的人,被许褚杀了因为。田丰是因为在和曹操打仗的时候,田丰主张防守,引起了袁绍的不满,加上小人唆使就被关押了,而官渡之战的失败证实了田丰的战略是正确的,田丰深知袁绍的为人,袁绍若是战胜一高兴就会放了他,而一失败感到羞愧则会杀了他,最后说了一句“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就自刎了。。。其实这两个都是很厉害的谋士,如果袁绍能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不至于导致最后的官渡之战失败的结局了!!希望采纳为答案,谢谢2023-07-25 14:59:572
许攸和田丰是怎样的人,相比如何,哪位忠哪位奸?
生活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忠奸的分别的。如果以汉为正统,2个都不是忠臣。如果说从一而终是忠诚,那么可以说田丰比许攸忠心。如果说从良禽择木而栖的角度看,许攸又要比田丰好点,就像徐晃张辽张合等都不是一开始就是曹操的手下。。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1]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2023-07-25 15:00:055
许攸和田丰谁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啊
田丰:“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操隔我王路,然后提兵屯黎阳;更于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紥边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许攸:“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二人都正确,袁拿下曹是急则急取,缓则缓取,曹操的实力根本不行,如果不是许攸投降,再怎么的曹操也是个败2023-07-25 15:00:419
请问三国里,许攸和田丰(许攸后来投靠曹操不算),哪个谋士更聪明?更忠心?
田丰,田丰乃三国时的大儒,为人忠厚耿直,为贵权所排斥而许攸虽有才但能在袁绍手下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关系(袁绍,曹操,许攸是同学)但其人也是有才华的但不及田丰,有一定的嫉妒心理。田丰失宠则是因为许攸和郭图在袁绍前诋毁,和自己的性格为袁绍不喜。田丰在三国里智谋绝对不输孔明,仲达。呵呵,以上是我对田丰的全部见解。2023-07-25 15:01:065
谋士许攸和田丰谁聪明?他们又是怎么死的?
田丰和许攸都是袁绍帐下著名的谋士,原本袁绍得此二人本应坐拥天下,可袁绍确不能权衡利弊,如何用人,导致后来许攸投曹操,田丰自尽含恨而终。最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大败。 其实田丰是个非常忠诚的人,同时是个死心眼的人,宁可死谏而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他可以作为魏征,还有在乾隆年间的一个史官的先例。田丰:主张养精蓄锐,积攒国力。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天下诸侯纷争,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绍一人虎踞冀,幽,青,并四个州,地大物博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兵将之盛更是无人可及,如果坐拥河北而以强大国力虎视中原也未尝不可,遥想春秋时期无人统一天下,却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来,有时候称霸天下比一统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点就在于不能给曹操施加压力从而让曹操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充强大自己。 田丰说的对:打仗就是拼国力,现在袁绍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其实后来看荀彧给曹操的信中也是提到必须在那时和袁绍打,因为时间利袁而不利曹,如果再给袁绍时间,曹操更没有办法打败袁绍了,所以在官渡不能退兵,一定要消灭袁绍。 许攸和田丰本是不和,提出正好与田丰截然相反的想法,认为军心正旺,不如一举兵灭曹,谋士郭图和许攸建议一样,所以袁绍采取了许攸郭图的建议,兴兵灭曹。 但是田丰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袁绍很生气,把他降为车夫,但是在第一次攻曹随军过程中,田丰又一次力谏,惹得袁绍大怒,将其关进了冀州的大牢,等第二次攻曹的时候,想把田丰祭旗,被许攸劝下,最后官渡大战后,袁绍败了,袁绍想赦免田丰,许攸以其在冀州大牢讥笑袁绍的大败为由致使袁绍将其杀害。 可以说田丰的死是袁绍的悲哀,也是田丰的悲哀,可能是人抗不过命吧,在田丰死这件事情上充分体现了袁绍无主见,作为领导不能妥善的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另外田丰的悲哀是他没有侍奉明主,没有择主而进行死谏,自己也确实过于迂腐或者说是忠诚,所以兵败被赐死是很正常的了。 在说许攸:主张力战速战,把第一强敌予以最快的铲除。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能马上铲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抢回汉帝,在政治上也能帮助袁绍势力取得一定的进步和优势,而且养虎为患,太放纵曹操发展的话在日后必然会威胁到自己。 但是缺点就是纸上谈兵含量太大,曹操说的对: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曹操虽然相对于袁绍而言兵少将寡,但是曹操连年四处用兵,兵将经验想必远非袁绍部下能比,一旦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那么必然会极大的削弱袁绍阵营的实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没那么容易,一旦打不赢曹操或者以极大的代价战胜曹操,那么袁绍离被灭也不远了。 但是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期献计袁绍要偷袭许昌是条上计,可惜袁绍没能采用。 官渡兵败,袁绍很是上火,谋私郭图在袁绍面前说许攸之子私吞军粮、中饱私囊的事情,结果此事让袁绍不但不采取许攸的策略进攻曹操,而是要在战后杀掉许攸,因由田丰的前车之鉴,许攸抛下袁绍投奔了曹操,在今天看来,许攸要比田丰聪明,良臣择主而侍,袁绍不行,那么就选择曹操,至少在选择方面要比田丰要明智得多。 话说许攸投奔了曹操,曹操忘履相迎,一方面又一次体现了曹操的礼贤下士,另一方面体现了许攸对于当时曹操的价值,许攸投曹后,为曹操的乌巢之役和消灭袁绍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功劳致使许攸很是张扬和狂妄,竟然到处散播他和曹操是故友,以前一起偷鸡宰鹅,还说曹操小时候就是个混混,和他一起混,另外还说曹操喜欢少妇等等,这样的言论和做派引起了曹操爱将许褚的反感和不满,把许攸杀死。 可以说田丰的死在于愚忠,而许攸的死在于得意忘形,咎由自取,有句话说的好:成熟的麦子要懂得弯腰,越是功劳最大的时候,越是要谦虚,在这方面刘备表现的就很好,在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后,刘备就是表现比以前更谦虚,这是做人的聪明,所以人死都是死在自己手中,和别人无关,错误都是自己造成的,和别人无关,经常反省自己的错误,要谦虚的对待自己的成绩,要懂得功成身退 不管是许攸还是田丰,都忠于袁绍。要不田丰也不会宁死也要进谏,他们两只是政治见解不同。虽说许攸反了袁绍,但是许攸是看到袁绍垂死之人,比起田丰的愚忠,显然许攸更为聪明。乱世中,适者生存。不过许攸虽然降了曹操,但他心里也是不痛快的,毕竟袁绍对他有知遇之恩,要不然我想以许攸的智谋他不是不知道,在曹操面前得意忘形是死路一条,可他还是这样做了。这也真正说明他是一心求死。 所以归根结底的讲,问题在袁绍自己,自己优柔寡断,多谋少断,上宽下忌,袁绍手下的谋士 并非都不如曹操的谋士,关键取决于官渡之战的胜败,在于双方的君主,如何来运用自己谋士的计谋。 文章作者:羽冰2023-07-25 15:01:261
审配郭图田丰许攸谁才是袁绍帐下最厉害的谋士?
河北多义士!袁绍帐下的谋士众多,且都具备了三国谋士的顶尖水平。审配、郭图、田丰、许攸都是非常厉害的谋士,但其中田丰的综合水平更高些,故田丰应该才是袁绍帐下最厉害的谋士。郭图有谋,审配忠心,本是各有所长,才能不输沮授田丰荀彧程昱,但空有谋略,不识时务。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而许攸是个叛贼,贪财好利,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便会置大局于不顾。可惜袁绍虽四世三公,但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自满自傲;为君又好谋无断,优柔寡断,外松内紧等等,导致许多谋士先后都投靠了足智多谋,善于用人的曹操。2023-07-25 15:01:356
新版三国中的官渡之战。田丰和许攸谁的建议是对的?
两个人都没错~但是两个人也都有错~两个人的对错分开谈一下~田丰:主张养精蓄锐~积攒国力~这个建议在我个人看来是图霸~这个建议对就对在天下诸侯纷争~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绍一人虎踞冀,幽,青,并四个州~地大物博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兵将之盛更是无人可及~如果坐拥河北而以强大国力虎视中原也未尝不可~遥想春秋时期无人统一天下~却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来~有时候称霸天下比一统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但是缺点就在于不能给曹操施加压力从而让曹操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充强大自己~许攸:主张力战速战~把第一强敌予以最快的铲除~这个建议对就对在能马上铲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抢回汉帝~在政治上也能帮助袁绍势力取得一定的进步和优势~而且养虎为患~太放纵曹操发展的话在日后必然会威胁到自己~但是缺点就是纸上谈兵含量太大~曹操说的对: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曹操虽然相对于袁绍而言兵少将寡~但是曹操连年四处用兵~兵将经验想必远非袁绍部下能比~一旦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那么必然会极大的削弱袁绍阵营的实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没那么容易~一旦打不赢曹操或者以极大的代价战胜曹操~那么袁绍离被灭也不远了~但是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期献计袁绍要偷袭许昌是条上计~可惜袁绍没能采用~但是归根结底的讲~问题在袁绍自己~自己优柔寡断~多谋少断~上宽下忌~只是许攸出逃曹营~把自己的情报泄漏给了敌人~从而断送了自己天下一霸的地位~还有就是~在个人看来~三国里没有谁是正面人物~也没有谁是反面人物~诸侯们都想得天下~只是打的旗号不同,方法不同而已~至于臣子~我也只想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些人为忠义而忘命舍利益~有的人为活命图利益而舍忠义~仅此而已~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对和疏漏~请各位高人指正~2023-07-25 15:02:0211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谋士许攸和田丰谁是对的?
没有对错,因为田丰的计谋是在袁绍没有出兵的基础上设计的许攸则是在袁绍出兵的条件下设计的。袁绍没出兵时田丰认为应当不出兵不与曹操在官渡交战而是和曹操干耗从而达到不战自胜。而许攸则是在袁绍出兵的条件下献计趁曹操缺粮一战而定。两人献策的条件不同所以没有对错。2023-07-25 15:02:273
关于袁绍的谋士许攸和田丰
我以人性化的方式来给楼主说说我心目中对 田丰和许攸之间的评价.. 首先说说田丰.. 田丰在历史上荀彧评价他为 刚而犯上..这句评语简单的来说 说明田丰的性格刚强 不软弱..有侠义之心..有忠贞之节..而看能力来说 田丰绝对具备一种经天纬地之才的能力..从官渡之战 前中后 我们可以看出来.. 官渡之战前期 ,曹操远征刘备的徐州.. 这个时候田丰向袁绍进言 提出攻袭许昌..而袁绍没听..而后又劝袁绍不要急忙攻打曹操,,提出 运用游击战 拖垮曹操.. 袁绍再一次没听.最后 袁绍打败.. 有人对田丰说 袁将军失败了 正应了田大人之前的看法..而田丰却说 袁绍失败我必死矣.. 这些 都说明了田丰有料事为先的本领..以及相当牛B的军事战略才能.. 许攸 历史上荀彧评价他为 贪而不治 也就是说许攸是一个极度有贪欲的人 不管是名和利..然而这并不能否认许攸的才能. 许攸曾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进献过两次决定这场战争胜利的计谋. 然而袁绍都未采纳..再加上袁绍手下的人相互攻击内斗..导致袁绍对许攸的信任大降..最后许攸投靠了曹操..而曹操便靠许攸的计谋结束了官渡之战 而取得胜利.. 所以说 我认为,,袁绍手下的谋士 并非都不如曹操的谋士.. 关键取决于官渡之战的胜败 在于双方的君主 如何来运用自己谋士的计谋..2023-07-25 15:02:341
三国中许攸和田丰谁的能力强?
其实看历史的话许攸的能力要强些,好歹提出过轻骑袭击曹操后方的计划,田丰的建议细品就是一句话,等时机成熟再打,然而当时袁绍整体实力强于曹操,不傻的都不会听田丰的2023-07-25 15:02:422
许攸为什么挑拨,让袁绍杀了田丰呢
许攸和田丰的政治立场不同,许攸是主站派、田丰是和平派。两人为进言和曹操的和战发生分歧。当时袁绍财力和军事都强与曹操,自然袁绍也想开战,田丰自然就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最后袁绍听性许攸杀了田丰。2023-07-25 15:02:501
三国许攸和田丰哪个有才
肯定是田丰啊,许攸当时不过是看到了袁绍的弱处而去投靠了曹操,献了一条妙计,不然他不一定能有此妙计的2023-07-25 15:03:116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袁绍身世显赫,他麾下两大谋士都是谁?
袁绍作为东汉末年前期最为庞大的势力,其麾下两名举世闻名的谋士分别是许攸和田丰。在《三国演义》中这两个人物在袁绍面前出现的较多,不过作为袁绍的两大谋士,他们的主张却是一个东一个西。在攻打曹操的战略上,许攸坚持拥兵进攻,而田丰却认为应当养兵蓄锐,等到兵强马壮之时再攻打曹操。两者都说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可是袁绍虽然家世显赫,祖上四世三公,威名远扬,但是其目光短浅,毫无大局意识,屡次错过剿灭曹军的战机。对于许攸和田丰两人的建议,袁绍也是徘徊不定,犹豫不前。一会儿听信许攸的,一会儿又觉得田丰说得没错。两人都是忠心为主的人才,可是意见不统一,又偏偏遇到了庸主,于是大业不成,反遭曹操毒害。虽然许攸后面背叛了袁绍,但那也是被迫,因为许攸已经察觉到了袁绍即将会杀死自己,为了保命,便只能去了曹操那儿。何以见得许攸忠心呢。刘备离开袁绍的时候想让许攸加入自己,可是许攸说跟了袁绍这么多年已经离不开袁绍了,虽然袁绍昏庸无能,但是单纯无害,对自己也很好,不能辜负袁绍。田丰更是为了袁绍竭尽心力,直到袁绍决定听许攸的意见出兵讨伐曹操时,田丰还是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去劝说袁绍不要出兵,后来袁绍将其关入大牢,等袁绍吃了头一阵败战的时候,田丰被赐死在了狱中。2023-07-25 15:03:285
许攸之死
“也罢,你们这些粗汉痴人,有本事就砍了我的头颅,到你家丞相那去请功。”话音刚落,许攸的头已被许仲康砍下。曹操一众坐于冀州府中,许褚将头颅掷于大堂之上。曹操大惊“许攸乃我多年挚友,你怎么把他砍了!”怒是真怒,顷刻却也烟消云散。许褚降为步卒,令其养马。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人)。才高八斗,足智多谋,与田丰等人共事袁绍。但是他和田丰始终唱着反调,许攸主张进军讨伐,田丰则力推退守求稳,恰逢刘备败于曹操投奔袁绍,与许攸多有交谈,认为向曹操进军,时不我待。田丰不断上书请求避战,却被袁绍关入大牢,于是便有了袁绍挥八十万大军战于官渡。劲敌来犯,曹孟德早已看透袁绍,“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不足十万之兵,却大败袁绍之军。 曹操唯一比不上袁绍的地方,就是粮草太少。首胜夜里,曹操命曹仁遣书信于徐州,搬救命粮,尚不知飞骑刚出曹军大营,便被前来打探敌情的许攸截下。许攸是又急又喜,喜于发现曹军兵败之势,急于向袁绍请功。返回袁绍帐前,郭图为袁绍重新召集了四十余万人马,顺带打了许攸的小报告“许攸之子监守自盗,贪污粮饷三万多”。袁绍一听,不禁对许攸产生了憎意。此时许攸跑到袁绍面前,进言道“主公,曹军败象已现啊,不出五日,那曹营上下全得喝西北风啊”,并为袁绍画出两条取胜之道。郭图大笑“那必定是曹操的奸计,诱骗主公前去以便入他之伏。”袁绍,学曹操什么不好,却学习了他的疑人,果真错过了这改写历史的战机。 就在此时,田丰在狱中自裁,其遗书送到了袁绍面前,字里行间全是对许攸的谴责,并认定他与曹操勾结。许攸哑言,一气之下,连夜奔赴曹营。那曹孟德正洗着脚呢,听闻许子远来了,鞋都顾不上穿,出帐迎接。于是,这许攸便成了曹操的谋士。那袁绍丧失胜兵之道,而曹操迎来了大胜的兆头。许攸给曹操一计,你袁绍不是粮食多吗,好嘞,我就烧了你的粮草,待你援救乌巢之时,回头夺你大营,让你顾头不顾腚。此计一出,逼得袁绍吐血,无力再战,几万残兵也被曹军歼灭。最终,许攸成为了决定官渡之战的X因素。 曹操率军直取冀州,搞笑的是许,攸酒醉上城楼,在三军将士前叫道“曹阿瞒,若是没我许攸,汝等进得了这冀州城乎”此话一出,无不让人汗颜,曹操只是笑笑,不予理睬。只是摸摸自己的佩剑,意味深长。许攸借着酒劲,向众人说着自己与曹操曾经的偷鸡摸狗之事,旁若无人,这许褚血气方刚,尾随一路,听毕大怒,最后还是没能闲住自己的刀,嗅了嗅许攸的血。 至此,对于曹操来说,对袁绍是完胜。折了一个本不属于我的许攸,却换来四州之地,不得不说,曹操得胜于天啊。曹操不斩许褚,荀彧道破原由:许褚帮曹操杀了许攸。试问,曹操为何有杀许攸之意呢。曹操乃何许人物,宁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对曹操这样的真小人来说,每当涉及最高尊严利益问题时,所谓的“才”,决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自己的最高尊严与利益,便成了唯一的标准。“才”,包括才干、才能、才智、才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国之君来说,无才,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而有才,则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坏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曹操当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自己的尊严与利益,一切“才”皆可为牺牲品。对于曹操,我的利益大于你们一切,区区许攸,蝼蚁一般,死不足惜。 许攸,本是个聪明人,屡次献计,但无奈百官众口,没能统一枪口,他的才华得益于曹操才以显现。可是许攸他也是个愚蠢之人,依仗自我的盖世奇功,喝了点小酒便整天吹嘘自我,直呼曹操的小名,更是到处抖搂曹操小时候的荒唐事。为何许攸被杀后,曹操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曾经与他共同逃命的陈宫赴死之时,却让曹操暗自落泪。那便是许攸无德,背主弃义,曹操固然小人,但却从未做过此等龌龊之事,世人可怕我阿瞒,但不能叛我阿瞒,我杀你许攸,也是除一后患。 曹操的最高价值观是自我尊严与自我利益高于一切。人才,同时必须是听话懂事的奴才,才能在曹操这样的主子面前存在下去。像许攸这样“不悟人事”的腐儒,自古以来不乏其人。他们对“主公”的“胸怀”与“仁慈”永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永远摆不正位置。故此,他们命运多舛跌宕起伏,成为卸磨之后,首杀之驴。 对于当今社会来讲,不也是如此吗,圆滑处事,可能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当我们有机会时,我倒希望我们争做曹操,当然不是学他负世人,谋私利,而是像他有成大事的野心,文韬武略,英雄气魄。若无机会,我们也不要做许攸这等呆瓜,看似聪慧,实则愚昧。中国历史盛衰,唯处世之道,亘古不变。 “你曹操可不要忘了我的大功啊”,许攸之死,不足为惜。2023-07-25 15:04:141
汉末时期为何会发生官渡之战?原因有哪些呢?
汉末时期为何会发生官渡之战?原因有哪些呢?官渡之战是决定汉末三国形势的一场至关重要战争,历年来大多数觉得官渡之战袁绍是主动出击的一方,曹操乃是处于被动防御。其实如果具体分析,这么说并有误,官渡之战其实就是曹操挑动了,为了能占领河内郡。公年190年到199年,十年的期内,中原大地上每个军伐集团公司互相攻击,角逐地界,吞灭企业兼并。到公元前200年,北方地区除关陇和辽东2个边隅地域外,八州的地方为袁曹两个军事集团所切分。袁绍并河北青、冀、并、幽四州,曹操企业兼并河南司、豫、兖、徐四州。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军事上袁强曹弱,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好于袁绍。一山难容二虎,袁曹争霸必定暴发,袁绍和曹操心里都清楚这一点。建安四年(199年)产生的一件事,让袁绍和曹操的血战推上日程。这一年袁绍忙碌于和公孙瓒的最后的决战,三月,梅河口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军十万,分三路相助公孙瓒。援军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报信给公孙续,使他率五千骑兵队于北隰当中,举火堆为应,公孙瓒先从城里上场。袁绍劫患上这封信,缓兵之计,抬起火堆。公孙瓒认为救兵到,率军进攻。袁绍设伏兵围攻公孙瓒,公孙瓒惨败,最终引火自焚。而曹操在建安四年二月,趁袁绍与公孙瓒大战之时,公布挑起事端。事情的原委还得从河内张杨谈起,张杨原是丁原部将。董卓杀丁原,那时候张杨回并州募兵,因此据有河内郡。吕布原先都是丁原的部下,与张杨之间的关系很好,张杨一直和袁绍协同。公元前198年曹操围堵吕布,张杨想去援救,却没有成功,因此率兵前去东市,遥与吕布成掎角之势。曹操私底下联系张杨的属下杨丑,杨丑杀掉了张杨提前准备带上河内郡缴械投降曹操,结论眭固又杀掉了杨丑,眭固是侧重于袁绍的,他决定缴械投降袁绍。建安四年四月曹操立即挥军临河,派曹仁、史涣过河击倒眭固,攻占河内郡,打进袁绍的领属区,设立了河北前进基地。实际上河内郡原来是放在袁绍和曹操彼此的中间,等同于一个缓冲地带,曹操占河内,毫无疑问打破均衡。袁绍勃然大怒,可是这时袁绍正和公孙瓒僵持,他曾致书公孙瓒,劝公孙瓒缴械投降,去除隔阂,而公孙瓒不予以理睬。因此袁绍奋力灭公孙瓒,当曹操发兵河内时,袁绍也大获全胜。袁绍凯旋以后,以审配、逢纪统国防,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时长大概在公年199年五六月中间,尽管沮授和田丰极力反对,可是袁绍志春风得意满,一意孤行。公年200年二月,袁绍正式攻击曹操,公布征讨曹操的文告,在其中有一段便是斥责曹操占领河内郡。李贤注引《献帝春秋》说:“曹操过河占领河内,声言支援袁绍讨伐公孙瓒,实际上是要袭击袁绍大本营根据地邺城。正好公孙瓒覆亡,袁绍也识破了曹操谋略,马上回军,曹操撤到敖仓。”换句话说,曹操发兵河内,挑动袁曹公布对立面,变成官渡之战最直接的导火索。并且实际上在官渡之战宣布开战以前,曹操都做了一系列提前准备,不单单是占领河内郡。在建安四年六月,曹操派刘备、朱灵拦击袁术,袁术覆亡。八月,曹操派琅琊相,引精兵强将入青州,制约袁绍的新线能量。另外还有安抚凉州、关中诸将这些。因此官渡之战中,尽管袁绍是主动出击的一方,曹操处于被动防御,可是追本溯源,真的是曹操挑动了官渡之战。看待战事的具体经营规模尽管我们常常看到“10万”、“20万”,甚至数十万精兵的描写,但真的不要太在意这种观点。战斗是要花钱、耗粮的,一支军队假如出战就一定要考虑战士走后农业生产难题,武器装备装备的生产制造难题,也有具体耗费的粮食作物是不是能够承受。假如一支军队总数达到10数万人,每日的补充会特别恐怖,例如一个士兵一天吃3斤饭,10万人一天便是30万公斤,一个月时900万公斤,如果不可以快刀斩乱麻,那一个我国必然被完全压垮。这便回答了,为何长平之战时,赵王非要临阵换将,让赵括替代廉颇,由于攻坚战是赵国拖不起的,没有男人回家了生产制造,光消耗粮食作物就足够压垮赵国了。也回答了,为何魏国整体实力最牛时,都没有迅速亡国蜀国和吴国,反而是轻徭薄赋了那么多年,而且他们的军力都是困窘。综上所述,10数万人部队不论是在海外和国内,实际上都是非常高体量的战事了,三国时期,刘备一辈子都没能力鼓励10万巨魔,东吴一旦鼓励10数万人,就基本上是赌国势的血战。仅有魏国物产丰富,才可以鼓励一支10万得人常备军。2023-07-25 15:04:224
三国中的这四类人,你属于哪一类?
前几天在看三国(说实话已经看了不下20遍了,但次次看次次都有巨大的收获,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在程昱(曹操身边的谋士)不知为何曹操做错了一件事不认错的时候,荀彧(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站出来对其说了一句话: 知错改错不认错,此为人主 。通过这个事,我又结合了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 从引诱人闯红灯引发的思考 ,思考出来一个事情。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人分四类(聪明才智IQ放在一边不讨论,只讨论关于是否知错、改错、认错,这涉及到情商问题EQ,而且只讨论雄踞一方的霸主,一些谋士和大将就暂不考虑在内了,其实挺想把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的脑残许攸算在内的,不过是个小人物,就不谈了):不知错,不改错,认错 , 此为下人,例如袁绍; 知错,不改错,不认错 , 此为常人,例如孙坚; 知错,改错,认错 , 此为上人,例如刘备; 知错,改错,不认错 , 此为雄主,例如曹操。下文我依次举例为大家逐一说明以上为何为 下人 , 常人 , 上人 , 雄主 。话说袁绍袁本初还是原汝南汝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跟我是老乡。。。此处说的下人,并非为人下之人。袁绍的“不知错,不改错,认错”(其实不知错很难改错和认错,因为没有自知之明的话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体现在其举70万大军攻打曹操时,用兵无谋。袁绍身边谋士众多,才华显赫,例如田丰,许攸,郭图,逢纪等,但彼此都不和睦,尤其是许攸和田丰二位,在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官渡之战”前夕,田丰推崇防御, 屯兵养粮,三五年内必不战自胜(因为当时袁绍大军数量为曹军的数倍有余);而许攸则主张立刻大举进攻。 但由于袁绍有勇无谋,并无杀伐决断的能力,所以屡次犯错 。 比如谋士田丰深谙曹操用兵之道,多次冒死进谏建议袁绍切勿大举出兵伐曹,袁绍非但不听,而且在小人(就是许攸,这位兄弟是个人才,但是品行不好)谗言相加下,把田丰打进了大牢。在袁绍挥师70万大军伐曹的时候,兵败官渡,后曹操夜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百万石粮草(这是许攸这货看在袁绍那呆不下去了当晚直接骑马跑到曹军大营投奔曹操,告诉了曹操袁绍的屯粮之地。。。真特么醉)。 从袁绍举兵70万伐曹到最后兵败不足百骑后吐血暴毙身亡,这当中有数次后悔当初的决定,70万大军被曹操10万将士干掉至40万,又干掉至数万,最后直至不足百骑,袁绍数次后悔不该不听信田丰之言屯宾养粮,富国强兵(这还是身边谋士郭图的数次提醒,若不是,袁绍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个错误)。 但其又数次一错再错,不止损,终归一命呜呼。 此为袁绍的 不知错 (缺乏谋略), 认错 (承认自己之前的过失,不过认错不改错,跟不认错没啥区别,基本无用), 但不改错 (不止损,无论是谁,最后都要挂掉,这属于硬着头皮上,看见墙二话不说往上撞,这种人如果打王者荣耀肯定会选亚瑟)。孙坚孙文台,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东吴大帝孙权之父。在孙权年幼之时, 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联军,共同讨伐董卓,表现最为积极,其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后董卓带着大汉天子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 孙坚起私心,欲藏匿玉玺返回 ,不料事情败露,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不久后在与刘表手下的皇祖交战中,中伏兵而死。 其实在孙坚发现玉玺之际,想据为己以此称帝有的时候,孙权孙仲谋(当时他才9岁)就提醒自己的父亲:“秦皇想用它传千世万世,可仅仅传了两世秦国就亡了。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福还是祸啊!”后来在孙坚带着玉玺返回江东之前,曹操也提醒过孙坚,传国玉玺,这是个祸害。它不仅不会助人,而且极有可能杀人。( 明白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了吧? ) 其实孙坚当时在孙权极力阻挠和曹操的提醒之后,已经意识到这传国玉玺会早来杀身之祸(此为知错),但其想,若回到江东之后,就算称帝,也无人敢来侵犯。但没有料到在回去的路上却被伏兵杀害。 当时孙坚是铁了心的要把传国玉玺据为己有,虽然其子孙权不停阻挠,而且曹操也好言相劝,但孙坚还是固执己见,嘴上一直不承认这个传国玉玺会对他造成什么坏处。 不改错,不认错,心里一边犯着嘀咕一边还坚持着拿着传国玉玺,后死在了回江东的路上。 此为孙坚的 知错 (明辨是非,知道趋势是什么), 不 认 错且 不改错 (明知道错了还不止损,这种属于管不住手,在很多事情上,大多数人都是这种。)。3.知错,改错,认错,上人刘备 刘备刘皇叔,并非满腹经论,论才华,曹操是不亚于刘备的。但刘备知人善任,也深知自己谋略方面并无多少才能(此为知错),没有请到孔明之前刘备经常输给曹操。后来三顾茅庐请到“卧龙”诸葛亮,重用“凤雏”庞统等。(庞统第一次来见刘备的时候被刘备打发走了做了一个小县令,后来由于张飞发现其才能,推荐庞统,刘备才意识到自己原先的错误,拜其为左军师。此为认错改错)。刘备这种属于中国人常说的韬光养晦,就是能忍。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对部下们掏心掏肺,平日里平易近人。做决定的时候都是听每一个人的发言之后再做定夺。 这种人属于大智若愚,没有人能说准到底他是度量和忍耐力极大真的忠厚还是扮猪吃老虎。 此人其实一点儿都不傻,只是装傻罢了。光这一点就让很多人对其轻敌,但曹操倒是看破了这点对他一防再防。4.知错,改错,不认错,雄主曹操 曹丞相的就更不用说了,知错改错不认错,世人皆知。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官渡之战前夕,袁术(袁绍的弟弟)在获得“传国玉玺”后,率先称帝,立刻成为各路诸侯的众矢之的。而这个时候,刘备暂居于曹操帐下,却乘机请战,要求领兵攻打袁术。 结果曹操没有识破表面谦恭的“野心家”刘皇叔,痛下决心除掉他,反而拨给了他五万铁骑。 刘备星夜率军离开,逃离虎口(因为当时曹操已知刘备以后定为他的大敌,必须率先除掉)。当时曹操身边的谋士程昱立刻指出:这是放虎归山,必定后患无穷。曹操当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马上采取措施,命令手下前去追赶,但为时已晚。刘备一去不复返,既占领了徐州,又获得了五万精兵,从此走上了与曹操分庭抗礼逐鹿天下之路。 曹操气的当场倒地,且复发了严重的偏头痛,但他却没有做自我批评,只是在手下面前哈哈大笑道:“我越来越觉得用刘备是用对了,第一,必能截杀袁术,替我除一大害;第二,五万精兵在我的二位将军手里,并非刘备直接掌权;第三,我向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岂能后悔。如果刘备敢反,正好给我一个取他首级的机会!”而谋士程昱却不以为然,唉声叹气。 事后,程昱不解,问荀彧(也是曹操的谋士):“为何丞相明明错了,却不认错呢?”荀彧笑道:“其实主公心里早就知道错了,他日后也会改错,但永不会认错。 何为人主?那就是知错,改错,不认错。 万万不可认错。” 能做到这三点即非为常人,绝对是非常优秀的领导。知错者,有自知之明,有明辨是非之智; 改错者,有决断之魄力,有扭转乾坤之手段; 不认错者,脸皮之厚,心机之深,胜于常人千百倍。 能做到以上三点的,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从事于任何职业,都是万中无一的人中龙凤,必为优秀的领导。 以上四类人,所对应的结局和人生,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若想有个好未来,事明主,你一定要擦亮眼睛。其实对于大部分自命不凡的普通人来说,我想说的是: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刘备,殊不知自己就是孙坚 。2023-07-25 15:04:551
荀攸是曹操的谋主,那袁绍的谋主是沮授或许攸吗?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方诸侯阵容最为豪华的当属曹操和袁绍,袁绍武将阵容或许比不上曹操,但是其麾下谋士无论数量还是能力却是一点也不输于曹操。曹操前期麾下最为出色的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和贾诩五大谋士,其中荀彧是战略家,为曹操规划路线图以及负责内政和后方留守,军略方面则主要是荀攸和郭嘉两人,其中荀攸是曹操的谋主;袁绍麾下最为出色的谋士主要有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辛毗辛评兄弟等人,那么袁绍的谋主是谁?不是沮授也不是许攸。沮授是冀州人,189年出任冀州牧韩馥的别驾并被拜为骑都尉,别驾是州刺史或州牧的高级佐官,骑都尉也不简单,当时的骑都尉含金量比后面高多了,由此可见在袁绍入主冀州之前沮授就是冀州的实力派。191年袁绍入主冀州后仍以沮授为别驾从事,沮授出手不凡,一来就为袁绍制定了统一河北的战略蓝图,世人皆知诸葛亮《隆中对》和鲁肃《榻上策》,其实沮授的战略眼光一点也不在诸葛亮、鲁肃和荀彧之下,这四人堪称是汉末三国最具眼光的战略家。沮授为袁绍指明了方向,袁绍大喜之下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沮授在袁绍麾下的地位其实就是相当于荀彧在曹操麾下的地位,而且沮授的监军和奋威将军是手握兵权的,后面郭图进谗言于袁绍就说过:“(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盛,何以制之?”袁绍为此还分了沮授的兵权。田丰也是冀州人,不过和沮授受到重用不同,他在冀州牧韩馥手下郁郁不得志,袁绍入主冀州后“卑辞厚币以招致丰”,田丰在袁绍麾下的地位不如沮授,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沮授升为监军之后,接替他别驾从事之位的正是田丰。沮授是袁绍扫平河北的战略制定者,而袁绍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其麾下谋士功劳都不小,其中功劳最大者应该是田丰,尤其是击败劲敌公孙瓒,田丰功不可没功劳很大,史书记载:“绍后用丰谋,以平公孙瓒。”论能力和功劳,许攸、审配、逢纪等人都不如田丰,田丰堪称是袁绍的谋主。官渡之战前夕,田丰曾提出疲曹之计:“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如果袁绍真能采纳田丰之策,曹操危矣!官渡之战后曹操还心有余悸的说:“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不过田丰虽为谋主,为人却刚直并屡次犯上,袁绍为此逐渐疏远了他,官渡之战南下之前不仅没有带上田丰,反而把田丰关进了大牢,曹操得知田丰没有随行大喜之下说:“袁绍必败!”袁绍麾下谋士众多,能力最为出众者当属沮授和田丰,其中沮授可比荀彧,田丰则可与荀攸相提并论,东晋史学家孙盛甚至把他们比作张良、陈平:“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可惜袁绍一把好牌在手却被自己打烂了。2023-07-25 15:05:011
谋士进言的使劲应如何? 田丰、许攸、郭嘉死的原因
首先是要了解自己主公的性格其次是进言的时机最后是进言的方法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手下魏征,和田丰是同一种人,直言不讳,有一说一,李世民贤明宽厚,能听进人言,所以和魏征成为了历史非常出名一对君臣许攸是个人缺点太过严重,而且得寸进尺,曹操不是没有厚待他,可他还是不满足,要知道,曹操对待自己的臣子,是很宽厚的,陈宫这样给曹操带来巨大损失,让曹操差点死了的人,曹操还厚待陈宫的家人,一直养着郭嘉嘛,他身体太差,和戏志才一样,应该是小时候的病根,偏偏一直不放在心上,我看到有史书说,郭嘉三十岁之后一直服用五石散,这种药常年吃会是毒素沉积在体内,治不好病根,反而越来越重2023-07-25 15:05:463
郭嘉,程昱,荀彧vs沮授,田丰,许攸,那边厉害?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群雄割据时期, 各路诸侯割据一隅,并无鲸吞四海之志。在这种情况下, 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 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197年,当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198年9月,曹操采纳郭嘉之谋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 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 曹操见士兵疲惫, 准备放弃。这时, 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 提出“ 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 便不久于败亡” 的观点, 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 一面攻城, 一面决堤水掩下邢,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邢, 擒杀吕布。 200年, 曹操大军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突然发难, 在背后捅上一刀。正面的强敌已难于应付,曹军还能不能分出兵马迎击刘备呢?郭嘉偏偏说“ 可以” , 而且事不宜迟。郭嘉分析道“ 袁绍向来优柔寡断, 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 立足未稳, 迅速进攻, 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 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 决不能失去。” 于是, 曹操举师东征, 大破刘备, 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情况正如郭嘉所料, 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 刘备就已被击败。也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迫曹营江东豪杰孙策, 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郭嘉说“ 孙策刚刚吞并江东, 所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硫于防备, 虽然拥有百万之众, 但和孤家寡人无异。我看他必然死于刺客之手。”后来孙策果然因三名刺客为主人报仇,中毒箭而亡。 203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 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 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 可就在此时, 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 独进奇策, 建议退兵。果然, 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 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 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 曹操除在西北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208年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卒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程昱,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 沮授,字公与 ,公袁绍手下谋士。三国广平人,从小有远大志向,喜欢谋略。先是冀州别驾,当茂才,当了两次县令,韩馥入主冀州时当韩馥的别驾,被韩馥推荐为骑都尉。袁绍占领冀州,就投奔了袁绍。沮授对袁绍可说是尽心辅佐,多献良谋,但多不被采纳,最终于官渡战败后被曹操所擒,拒降而死。 田丰,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许攸,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 结合上面的个人简介应该不难发现,袁绍手下这三名谋士本身都有君臣交往上的缺陷,而不像曹操这三名谋士处的好,所以说像沮授,田丰,许攸这样的组合不成器,他们连主公都不尊敬,彼此怎么能团结一致呢?即使个人再有通天的谋略,一样是三个和尚没水喝。2023-07-25 15:05:577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沮授和田丰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谋士和内政型人才,也曾经在袁绍麾下大放光彩。但是以史为鉴认为他们二人都不算是三国顶级的谋士。如此评价理由也就是二人的最终身死的悲哀之处在于下面三点:一、沮授田丰没有识人之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提前准备。比如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钟繇等人纷纷投奔曹操。而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等人纷纷投靠袁绍。除了陈宫投靠吕布,贾诩投靠张绣。三国前期的人才基本上都被曹操和袁绍瓜分了。在这么多人才之中,以田丰、沮授为代表的袁绍谋士却缺少知人之明。沮授、田丰二人跟随袁绍算比较早,基本上都是袁绍的主要谋士,但是这二人在和袁绍朝夕相处之中却并未发现袁绍的诸多缺陷,或者说发现了袁绍的缺陷却并不能帮助袁绍改正,最后只能采取激怒袁绍、甘心赴死这样的做法来补全自己的名声。其实这一点而言,沮授、田丰完全败给了真正的顶级谋士。以郭嘉的故事举例,郭嘉在天下大乱之前,就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四处寻找明主。郭嘉通过颍川派系的关系一度找到袁绍门下,但是通过郭嘉的近距离观察,袁绍并不是所谓的明主,于是郭嘉做出这样的决断后,迅速退出袁绍团队,去寻找其他人。直到郭嘉遇到了曹操,才觉得曹操才算是当世英雄,为这样的人服务才不算埋没自己的才华。所以同同时期顶级谋士郭嘉相比,田丰和沮授没有迅速看出袁绍的本质,或者说只看到袁绍当时势大,对未来判断不明确,所以说田丰和沮授缺少知人之明。二、不能让袁绍听从正确意见袁家因为其四世三公的声望,袁绍袁术兄弟在当时是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麾下堪称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等等都可以说是当世人杰,但是这几人之间勾心斗角极为激烈,袁绍也乐见部下分出派系有利于自己掌控。这种人为的分裂不但不能让袁绍势力拧成一股绳,反而让谋士因为自己派系利益不能做出正确的谋划。三、不能明哲保身田丰和沮授作为顶级的谋士,不能改变袁绍麾下派系众多这一状况,屡次三番谏言都不能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甚至不能做到明哲保身。田丰只能通过强谏、死谏这样的形式触怒袁绍被关起来。沮授在官渡之战前后五次提出正确的意见但是袁绍死活不采纳。结果导致沮授被俘。沮授被俘后曹操也非常欣赏,想让他投降,但是沮授一心想回去接着帮助袁绍,曹操只能杀了他,成全沮授的忠义之名。同样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贾诩,这位面临多少危机都是保命第一。年轻的时候遇到羌人就他活了下来;中年的时候遇到董卓之死,大乱已起,贾诩活了下来;后来贾诩害死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但是贾诩也活了下来,最后成为曹操、曹丕的重臣,寿终正寝。比起这位顶级谋士,沮授和田丰只能往后排了。所以说,从《三国志》传记之中可以看出田丰、沮授的确是当时一流的谋士和人才;但是由于上面三点的原因,加上袁绍“外宽而内忌、多谋而少断”的性格,导致这二人不得重用,白瞎了二人的才华。2023-07-25 15:06:134
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三个智囊
一个打十个!这就是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双方的真实兵力对比。史书《三国志》上说曹操实际动员的参战兵力一万多,袁绍是十几万,七万对七十万应该是小说《三国演义》夸大了。俗话说得好,好汉也怕一打三,就算曹操的兵个个训练有素勇猛善战,一个打十个也绝不是闹着玩滴!再说了袁绍的兵将也不是吃素的,常年打仗弱不到哪儿去。可最后曹操居然打赢了,这也太牛了吧!“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啊!还真是这个理。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认为除了形势朝着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发展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他比袁绍老谋深算。非常厉害的就是善择良谋,在战役的三个关键时刻,他能听取三个高人的三条良谋,攻守相济,果断行动,才占据了战场主动权。那么曹操是如何谋划并指挥打赢这场战争的? 故事拆解君就 用 剥洋葱 的办法,让大家对官渡之战了解个底朝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深通兵法和极具战略眼光的曹操,肯定是从感知当时的战争态势和分析敌我双方的兵力情况开始,进行这场战争的顶层设计和攻守部署的。那么当时的战争态势怎样? 这场战争就属于东汉末年诸侯混战争雄的一部分。什么原因造成这个乱局的?朝廷把重要的征兵权下放到各州郡,让他们自己组建队伍,去镇压自己地盘上的黄巾起义军,来了个各人自扫门前雪!结果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黄巾起义镇压下去了,拥兵自重的各路诸侯却蜂拥而起争夺地盘,失控了!就连地主豪强也组织了自己的“部曲”就是私人武装,全国自此陷入诸侯连年征战的动荡局面,东汉王朝风雨飘摇。朝廷为啥要自毁长城这么干啊?也是没办法,宦官长期干政朝廷腐败,兵力空虚啊。 在这种诸侯打乱战的情况下,曹袁两家要捉对厮杀一决雌雄,首先得顾及其他诸侯会不会趁机从背后捅刀子,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嘛。那么这时候割据的主要势力经过混战还有哪些?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袁绍进兵黎阳准备攻打曹操,在双方形成对峙的这个时间节点时,原来11大割据集团中的徐州吕布已被曹操所灭,扬州袁术经过曹操几次讨伐已经病死,河内张扬被部下杨丑杀死,曹操又灭了杀死杨丑率兵想投降袁绍的张扬部下眭固,南阳张绣经过曹操几次攻打,在其谋士贾诩劝说下,最后拒绝了袁绍的拉拢而于这年11月投降了曹操,冀州韩馥、幽州公孙瓒已先后被袁绍所灭,北方就只剩下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的袁绍以及占据兖州豫州和河内的曹操,南方主要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东边刘备这时候刚杀了曹操派在徐州的刺史车胄,俘虏了攻打他的刘岱王忠二将又放回许都了。 那么剩下的这三家会如何选边站队?袁绍派陈震去拉拢江东孙策,孙策正准备趁曹操与刘备在徐州作战之际攻打许都,却被刺客所杀。继任的弟弟孙权被曹操拉拢结亲,拒绝了袁绍。但他这时首先考虑的是攻打刘表替父报仇,基本处于中立;而刘表却与袁绍互动,派人联络其他州郡一起攻击曹操。这时的曹操实际处于四战之地:北有袁绍,西边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与袁绍联手,东边这时还有徐州刘备和在青州的袁绍长子袁谭的威胁。而袁绍这时没有后顾之忧,兵多地广粮丰。 曹袁双方战前的实力情况,从硬实力上看,双方兵力1万多对10万多,悬殊太大了,曹操明显处于劣势。但软实力上曹操却占据相当大的优势,士兵少而精,训练有素且勇猛,内部高度团结,有一个以荀彧为首表现不俗的高级智囊团,最高统帅曹操本人老谋深算,善择良谋且杀伐果断,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天子这面道义大旗罩着;反观袁绍,曹操和他的智囊团已经看得很透:志大才疏,多谋无断,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嫉妒刻薄而缺乏威力,性格迟疑,兵多但部署不当,将领骄横而政令不统一,谋臣之间勾心斗角,人心不稳,就是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没做好。这也是曹操敢于以少打多的底气所在。 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上万匹,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就此拉开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在发兵攻打曹操这个重大决策上,袁绍的智囊团有两派意见,监军沮授、别驾田丰认为刚和幽州的公孙瓒打了一年仗,应该休 养生 息并向天子进献战利品,若被曹操阻拦,就可以曹操阻拦通达天子的路径为名出兵驻扎黎阳,然后逐步向黄河以南发展,在边界上袭扰曹操使其不得安宁并蚕食其土地,以逸待劳最后可以安坐定天下,不主张这时候出兵;治中别驾审配、谋臣郭图和杀了车胄的刘备派去的孙乾都主张发兵,认为现在力量强大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两方对于发兵与否激烈争论,袁绍弄的也没了主意,最后听取了许攸的建议,起兵攻打。沮授谏阻出兵违背袁绍的意旨,郭图等乘机进馋,说沮授的军权太大、威望太高,难于控制,引起袁绍怀疑。于是,袁绍分监军为三都督,让沮授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还未出兵,内部矛盾就闹得不可开交。沮授和田丰的意见无疑是对的,这是袁绍在战略上犯的第一个重大失误。 面对袁绍大军来犯,曹操基于对敌我态势的分析判断,决定出兵迎敌并且做出如下战略部署:建安四年秋八月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北攻入青州,占领齐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淄、北海即今山东昌乐、东安即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亲自率兵进据黄河北岸的冀州黎阳即今天的河南浚县东,命令大将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即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白马在黄河南岸即今天的河南滑县东,以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即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一带筑垒固守,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并且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西翼。同时派刘岱、王忠率军到徐州先牵制后攻打刘备,防止其与袁绍联手。结果二人战败被俘,被刘备放回了许昌,这时的刘备初到徐州立足未稳,还不想引来曹操大军。袁绍这时迟疑不前,两军就此形成对峙。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是集中兵力在要塞之地三层设防,黄河北岸黎阳为第一道,黄河南岸白马为第二道,再向南的官渡为第三道。同时东翼和徐州采取牵制策略,而西面采用拉拢安抚的策略,总体战略取“重点防御,攻守相济,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只能重点设防。其次,官渡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必须重点设防。 部署停当的曹操见袁绍迟疑不动,9月从黎阳回到官渡分兵把守后就回许都了,11月接受前面说到的张绣投降,12月又返回官渡,这还溜达一圈办了别的事。 双方对峙一直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欲谋杀曹操的事情败露,曹操大开杀戒平定后,对谋反的西凉马腾采取安抚先稳住,对刘备准备亲自带兵攻打。众将害怕袁绍趁机攻打就劝曹操先不打刘备打袁绍,而曹操料定袁绍不会轻动,而且攻占徐州下邳等可以保持许都与兖州和青州的联系,可以避免两线作战,谋士郭嘉也赞同。于是攻占了徐州,刘备战败逃到了袁绍处,逼降了关羽并带回许都。刘备曾派孙乾到袁绍处搬救兵,被袁绍以幼子病危心乱而拒绝,也拒绝了田丰提出的趁曹操攻打刘备许昌空虚的机会直捣许都,错失了一次绝好的战机。 建安五年二月,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最终采纳许攸建议,袁绍以受汉献帝衣带诏之命讨伐曹操为名,由陈琳起草讨伐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布告天下,痛斥曹操,两家算正式宣战了。接着袁绍进兵黎阳,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渡为先锋过黄河进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与曹操主力寻求决战。田丰因反对出兵而被打入死囚。曹操正害头疼病,读了檄文毛骨悚然一身冷汗竟然治好了头疼病,从此对陈琳印象深刻。 曹操在打完刘备后于4月回师来解白马之围,听取谋士荀攸建言,采用声东击西计谋,假装要从延津渡黄河抄袁绍后路,诱骗袁绍分兵派郭图、淳于琼去延津阻截,自己则出奇兵突袭白马,以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结果在白马城外十几里的地方和颜良遭遇,在张辽掩护下,关羽直奔麾盖下的颜良斩杀之,袁军不能抵挡而溃败,由此解了白马之围。 紧接着,曹操迁徙白马县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 。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的骑兵不足六百,驻扎在白马南的山坡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采用诱兵之计,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下令攻击,击败袁军并杀了文丑。要说的是,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之后曹军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刚已开战就挫伤了袁军队锐气,给了袁绍一个下马威。这时的关羽知道大哥刘备在袁绍军中后就去投靠了。 从臧霸在青州打响侧翼战到白马延津开打的前哨战,可以看作官渡之战的外围战。 七月,袁绍进军阳武即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正式开打,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秋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靠着沙丘扎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开战前沮授建议袁绍,曹操粮草少,应该和他打持久战,被袁绍认为扰乱军心而监禁。曹军首战不利,兵力已不足一万,受伤的士兵占十分之二三。九月,曹军再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再次退回营垒坚守 。这时袁绍听从审配建议,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营士兵行走得用盾牌遮住身体,大家都非常害怕。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绕着军营挖了一圈深沟,截断了袁绍地道。 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处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就写信给守卫许昌的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劝曹操固收待变。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防止袁军袭击运输队;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袁绍运粮车数千乘至,听荀攸计,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 期间,汝南郡投降曹操的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被曹仁击破 。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形势在一直朝着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发展。 十月,曹操已是人困马乏,粮草短缺,非常困难了。这时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被监禁在军中的沮授冒死建议袁绍,应另外派遣蒋奇领军在运粮军队外层,以断绝曹军的抄掠,但袁绍又不从。于是淳于琼率领着没有外层援军的运粮军队,夜宿于乌巢就是今河南延津东南,距离袁军大营仅剩四十里的路程。这时刚好许攸贪财被袁绍发觉、受到冷落,献计让袁绍出奇兵攻取许昌未被采纳。一气之下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袭乌巢。天将亮时赶到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宁国中郎将张郃、大将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曹军骁将乐进斩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 。官渡之战,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袁绍带八百骑兵仓惶退回河北,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想收降他,不从被杀。一代名士就这样明珠暗投,屈才而死。在缴获的大量财物和书信中,发现许都及军中有人曾向袁绍表态叛变,曹操没有追究而是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可见其谋深之处。汉桓帝时擅长天象的辽东人殷馗曾预言50年后有真命天子在此地出现,现在应验了。 建安六年夏四月,曹操攻击仓亭,打败袁绍。袁绍回冀州后重新聚集被打散的兵将,率军平定了冀州地区发生反叛的郡县。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发病吐血而死。曹操此后又用五年时间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荀彧、荀攸、许攸三人为曹操出谋划策,扭转困局。而袁绍不听田丰、沮授、许攸计谋,导致了败局。2023-07-25 15:06:581
官渡之战中,如果袁绍采纳许攸之计,能成功吗?
196年汉献帝迁都后北方虽然仍处于乱局之中,但是随着各方诸侯逐渐被剿灭,局势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原本是盟友的曹操和袁绍迟早会有一场一决胜负的大决战,当时曹操占据了徐州、兖州、豫州和司隶州的一部分,袁绍则坐拥冀、并、青、幽四州之地,无论从地盘还是实力来看,袁绍显然占据了上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终于迎来了官渡之战的决战,其实这场大战原本打不起来或者说至少要推迟几年,因为大战之前袁绍的几个心腹谋士都不赞成此时和曹操决战,比如沮授和田丰建议一方面“内脩农战”,另外一方面以骑兵持续不断的骚扰曹操,令曹操无法发展,两到三年之后则大兵压境和曹操一决胜负。而许攸的建议则直接得多,《汉晋春秋》记载:许攸说绍曰:“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简单点说就是在正面和曹操相持的同时,以奇兵偷袭许都。沮授和田丰的策略先不提,许攸偷袭许都之策是一条妙计吗?如果袁绍采纳许攸之计,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就此分析一下。袁绍想要偷袭许都无非三个选择:一是自己派兵绕过曹操重兵防守的区域迂回突袭许都,二是联络孙策或刘表从荆杨北上或西取许都,三是招揽豫州各郡的当地反叛势力袭击许都,袁绍最有可能选择的是哪一个?我们一一来看一下。首先,袁绍直接派兵偷袭有点难度:官渡之战前,袁绍大军南下先后在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中遭受重创,大将颜良和文丑战死,曹操兵力虽然不如袁绍,但是他的防守却是密不透风,比如夏侯惇屯驻官渡左翼的孟津、敖仓,张绣在右翼的陈留、己吾一线;曹洪和夏侯渊在颍川,汝南一线则有李通、满宠和蔡阳等人,曹仁在阳翟等等。从曹操的兵力部署可以看出,袁绍即使能绕过夏侯惇或张绣,但是深入曹操势力范围的腹地,迟早会碰上夏侯渊、曹洪或满宠等人,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既然是偷袭,讲究的是隐蔽性所以兵力肯定不多,袁绍想要自己出兵偷袭许都难度有点大。其次,刘表安于现状,不愿触怒曹操,虽然当时袁绍拉拢刘表,其部下也多有劝其在曹操和袁绍之间作出选择,但刘表在整个官渡之战期间都按兵不动;即使刘表响应袁绍出兵,但是有夏侯渊和曹洪在颍川,刘表想要偷袭许都也很难奏效。孙策虽然声称要袭击许都,其实他很可能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因为他的难度更大:孙策想要出兵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北上从徐州广陵郡西取许都,但是广陵有陈登在;二是从荆州江夏借道,这个更不可能,孙坚可是死在江夏太守黄祖之手,所以孙策只能从靠近豫州的丹阳或庐江出兵,但是这一路过去同样要先后面对满宠、李通、蔡阳、曹洪等人,曹操之所以在后方部署这么多兵力,就是为了防止刘表和孙策可能偷袭许都之举。排除了前两个选择就剩下了招揽和支持豫州各郡的反对派偷袭许都了,其实这也是最便利和最有可能成功的策略,这是因为:第一,袁氏本来就是豫州大郡汝南郡当地的豪门望族,袁绍的实力又远在曹操之上,所以豫州各郡响应袁绍的很多,《三国志》记载:“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第二,许都在豫州腹地,豫州各郡特别是汝南离许都很近,如果从汝南有一支奇兵偷袭许都,确实有可能对许都构成一定威胁,不过还是那句话,曹操早就在许都周边布有重兵,一两股叛军很难奏效,除非是袁绍派大将成功突入豫州腹地和叛军联合才有可能形成气候,从而对曹操的大后方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许攸奇兵偷袭许都的策略从战术上来说有一定难度,但仍不失为一条妙计,依然有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只要袁绍作出偷袭许都的举动,曹操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又担心后方有失,很有可能会收缩兵力回撤许都,那样其实也就达到了沮授和田丰不急于和曹操决战的战略目的。可惜的是袁绍不仅拒绝了沮授和田丰之计,同样也拒绝了许攸的献策,刚愎自用的袁绍太过自信:“吾要当先围取之。”意思是要和曹操决战然后战而胜之。从事后来看,沮授、田丰和许攸三人的计策都有可取之处,袁绍无论采纳了哪一条,或许他都能笑到最后!2023-07-25 15:07:064
袁绍手下最强的谋士是沮授还是许攸
应该是沮授和田丰两个人。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几乎都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袁绍是个坑货,这两位的实力,看起来不弱于曹操的贾诩郭嘉。许攸……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人有特别杰出的眼光谋略,火烧乌巢这种事,对于知道内情的叛逃者来说,并不是很难的建议。而议废灵帝失败,可见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人,更不是什么特别靠谱的人。2023-07-25 15:07:512
袁绍听从田丰建议,休养生息,能拖垮曹操吗?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袁绍出身名门,汝南袁氏之后,家族中四世三公。东汉末年,董卓祸乱朝纲,袁绍成为十八路诸侯的统领。讨董失败后,天下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骁骑校尉出身的曹操,占领兖州,逐步发展壮大。初平二年(191年),袁绍智取冀州后,听说田丰很有名望,便携带贵重礼品,前去请田丰出山相助,并委以重任,封田丰为别驾。田丰自幼天资聪慧,一开始被太尉府征用,后被任命为侍御史,因厌恶宦官掌权,弃官回家。后来在韩馥处谋取一官半职,只因为人正直而不得志。投靠袁绍后,田丰十分忠诚,积极出谋划策。在袁绍讨伐公孙瓒时,立过不少功劳。曹操征讨刘备之时,田丰劝说袁绍偷袭兖州,断曹操后路。袁绍因儿子生病,不愿发兵。田丰却说袁绍因小儿而耽误大事,袁绍因此而疏远田丰。官渡之战前,许攸劝说袁绍即可讨伐曹操,防止其发展壮大,然而田丰确认为袁绍拥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兵马钱粮都是曹操很多倍,不如养精蓄锐,拖垮曹操。然而袁绍听从许攸之见,发动官渡之战。因此有人便有疑问,如果袁绍听取田丰的建议,能拖垮曹操吗?笔者认为,袁绍不能拖垮曹操,以下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首先曹操谋略过人,不会坐以待毙。田丰的想法很被动,因为曹操不会按照他的套路来发展。曹操从只身一人逃亡,在家乡招募军事人才,再到发展壮大,占领兖州。可以说曹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质的飞跃,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也是袁绍极其部下害怕曹操的原因。田丰想通过养精蓄锐来拖垮曹操,这是幼稚的,因为这需要一个大前提——曹操也休养生息。然而曹操在袁绍休养生息的时候,也不会闲着。曹操有可能有以下举动:其一曹操自知自己城池少,必然会扩张,而荆州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曹操虽然当时打不过袁绍,但对付刘表还是能胜任的。曹操手下有很多精兵强将,刘表昏聩暗弱,又没有得力的战将,不是曹操的对手。况且荆州和兖州都是州同样的等级,因此取胜的把我很大。其二如果曹操能够顺利拿下荆州,可乘势向江东用兵,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孙刘联盟,就算不取江东,曹操也可以取汉中、益州等。总而言之,曹操不会闲着坐等袁绍发展壮大。如果曹操也发展壮大,甚至速度超过袁绍,田丰的谋略就落空了。其次曹操和袁绍的本质区别是智谋,曹操的部下也优于袁绍。袁绍的智谋和曹操相比,刘稍逊风骚了,袁绍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就是许攸所说的:我家主公有时英明,有时愚蠢。袁绍多谋而寡断,部下之间又相互勾心斗角,相互猜忌。比如许攸和田丰,为了争宠,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曹操心怀天下,能谋独断,善于用兵,更善于用人。曹操部下更是精诚团结,又有荀彧、郭嘉、典韦、许褚等文臣武将。即使在发展下去,相信曹操的实力会逐步赶上袁绍。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多而在于勇。曹操有如此多的有志之士,即使袁绍不来讨伐曹操,曹操也会伺机讨伐袁绍,因为袁术就是个例子,虽然兵马是曹操的两倍,却依然败在曹操手中。因此坐以待毙的很有可能是袁绍,田丰的谋略不能成功。2023-07-25 15:07:594
如果袁绍选择固守河北,养兵蓄锐以逸待劳,能最终战胜曹操吗?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给了曹操。因为这场战役,袁绍备受非议。大家对袁绍的战略、战术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接受沮授和田丰的良言相劝造成的。似乎袁绍只要接受了沮授和田丰的建议,就能够打败曹操一样。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看历史上,袁绍和曹操其实是一对发小。他两个人气味相投,都是不务正业的人。在历史上记载有他们两个人看到人家结婚,新娘子长得漂亮,合伙去戏弄人家新娘子的故事。但是,这两个人也都是胸怀大志的人。他们曾经互相说过自己平定天下的策略。袁绍说,自己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并匈奴少数民族的武装,南下以争天下。而曹操回答说,如果你这样来进攻的话,我任用天下的智能之士,运用正确的智谋策略来抵御你,肯定能够胜利。我们可以看到,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袁绍和曹操都按照自己的策略行动。袁绍果然兼并了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收服了匈奴的部落,然后准备南下攻打曹操。而曹操虽然军事实力要小于袁绍,但是他听取部下正确的建议,以智谋用兵,出奇制胜,最终打败了袁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早就发现袁绍的缺点。袁绍受世家大族的影响,身上有着世家大族的劣根性。他自己本身智谋欠缺,但是又没有容人之量。所以,虽然袁绍可以依赖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资源,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如果遇上曹操,他就必败无疑。曹操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会坦然说出以智谋取胜的话。果然,在奉迎汉献帝的时候,袁绍就没有听从下属的劝谏,拒绝奉迎汉献帝。结果让曹操占了先机,奉天子以讨不臣,取得了大义的名义,事后袁绍追悔莫及也无济于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双方谋略的高下。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在讨论战略的时候,他的手下分为两派。一派是沮授和田丰,他们认为袁绍虽然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略任务,但是,在现在的时候,已经是军队疲惫,粮草不足。从军事上来说,需要进行战略性休整。在休整的时期,一面做好下个阶段的作战准备,一面派精锐骑兵对曹操进行骚扰,使得曹操不得休息。这样,三年之后再发动进攻,就可以战胜曹操。另一派是审配、郭图,他们认为袁绍的军事实力远胜过曹操,应该趁现在的优势,进攻曹操。否则给曹操喘息之机,将来曹操的实力增强,就会增加战胜的困难。2023-07-25 15:08:404
许攸与诸葛亮如何?
您好!首先我个人觉得:许攸和诸葛亮根本不是在同一个档次上的。政治能力比较:诸葛亮一生对蜀汉政权的发展和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下,能使偏居华夏大地一隅的蜀汉政权能与北方的曹操和江南孙权争雄,足见他的治理有方,井井有条;而许攸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是十分不成熟的,历史上他的政绩是没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智谋策略比较:在刘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为刘备实行的《隆中对》计策,预示了20年后天下格局的发展趋势,并且成功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总体战略格局,使势力最弱小的刘备能鼎足争雄,可以说他对天下局势的判断很准确,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而许攸虽然献计奇袭乌巢,帮助曹操战胜袁绍,使官渡之战的战局发生莫大的逆转,是因为其本身就是袁绍的谋士,他对袁绍的军情了如指掌,他只是将一个内部的情报反应给了曹操,曹操采用了这个计策才获得的胜利,只能说他的智谋属于投机取巧型,和诸葛亮对局势的把握能力相比还是差了些!人格品行比较:诸葛亮其人一生追随刘备,为蜀汉政权劳碌20多年,直至最后客死五丈原。为了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草庐的恩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名相忠臣的楷模,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智者,但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要远远高于司马懿,就是因为他的品行忠贞高洁,使得他万古流芳;而许攸其人因为受到袁绍的猜忌,便投靠曹操,像曹操献计。虽然出于无奈,但是相比于袁绍的幕僚沮授和田丰也是差远了,虽然他们也是受到小人排挤,被袁绍疏远,但是他们究其一生没有背叛袁绍,刚正秉直有气节,所以我感觉许攸就是一个投机小人。而且许攸因酒后失德,羞辱曹操,被曹操所杀,足见其人品行低劣,妄自骄傲,目中无人!所以从以上结论来说,我个人觉得许攸远远不及诸葛亮(只代表个人观点)!纯手打,望采纳!2023-07-25 15:09:232
三国谋士田丰为何如此不堪???
田丰频频错误判断局势?我建议你仔细读读《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田丰与沮授是袁绍帐下最厉害的两个谋士,对局势的判断、战机的把握、人心的揣度,不在曹操五大谋士之下。只是袁绍其他的谋士如郭图等人对他们二人嫉妒、攻讦,再加上袁绍本人无能,致使二人不得重用。倘若官渡之战时袁绍能听从田丰、沮授两人数次建议中的任何一次,历史就将被重写。2023-07-25 15:09:3313
为什么说郭嘉比诸葛亮聪明呢?
在《三国志》当中不敢说,至少存在一些争议吧,但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是整个小说中第一谋士,这个应该没什么太大争议。从诸葛亮未出山时,作者罗贯中就给诸葛亮罩上了一层大神的面纱,且他的出山可谓费尽周折,刘、关、张三兄弟冒着大雪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来,在常用的小说技巧当中,一般以这种方式出场的人物将来肯定会有大作为。游戏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果不其然,诸葛亮粉墨登场之后,上来就是一通神操作,来看看诸葛亮在出山之后那些作为和贡献出的那些妙计吧: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七擒孟获、智辱仲达、三气周瑜、借东风、智算华容道、石八卦阵退陆逊、智收姜维、定军斩夏侯、六出祁山、火烧蛇盘古、遗计斩魏延、卧龙吊孝、木牛流马。一直到刘、关、张三人都领走了便当之后,诸葛亮仍旧常常力挽狂澜,拯救疲敝的蜀国于不败之地。游戏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可以说,诸葛亮给蜀国续了无数次命了,没有诸葛亮蜀国早就退出三国的舞台了。在蜀国中兴时期的那些大将逐渐去世之后,诸葛亮还能用关兴、张苞、廖化、马岱以及年过七旬的老赵云等武将成功退敌,真可谓是用兵如神了,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诸葛亮就在后期用了一手烂牌一次又一次化解蜀国的危机,强行续命。甚至还在自己临死之前成功培养出了合格的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姜维是蜀国后期唯一的S级谋事和将领,他也不负众望成为了蜀国末期的顶梁柱。游戏作品中的郭嘉形象而郭嘉显然在《三国演义》中就没那么神勇了,在郭嘉的有生之年自然也是战果累累,名不虚传,没有他也就没有魏国后来的辉煌,他一手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但《三国演义》给郭嘉的戏份并不多,他早早就退出了三国演义的舞台,这为他整体的评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23-07-25 15:10:0115
古人因话多招杀身之祸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学识渊博,,为曹操主簿。有些恃才放旷,屡犯曹操忌讳(例如,曹操说自己梦中杀人,杨修给明说了;曹操考验曹植的时候,也是杨修总帮着曹植通过等等),后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几个罪名杀害!三国谋士许攸,才高八斗,足智多谋,既是袁绍的做谋士,又是曹操的故友。许攸怎么死的?许攸和田丰又有怎样的关系? 许攸之死 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势力本来是强于曹操不知多少倍的,袁绍更是有一帮的智囊团,许攸,田丰,郭图等,武将也是数不胜数,粮草更是充足。曹操和袁绍打了一阵子后,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都是微不足道,没有决胜关键的胜利,所以曹操有点后悔了,和袁绍僵持的日子里,曹操很着急。在这个节骨眼上,许攸来投靠曹操,更是带来了绝妙战机,许攸给曹操献计奇袭乌巢,成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点。 许攸虽然是个智慧超群的谋士,可是为人处世却真的不怎么样。依仗自己的盖世奇功,喝了点小酒便整天吹嘘自己,直呼曹操的小名,更是到处抖搂曹操小时候的荒唐事。曹操军营中的士兵个个都是热血方刚的男儿,征南战北还要被人看不起,这就惹怒了不少武将,其中就包括曹操的武将许诸。许诸当时正遇上喝了点酒的许攸,二人发生冲突,许攸口不择言,和许诸顶撞,许诸一生气提刀把许攸的头给割下来了。 许诸提着许攸的头去见曹操,曹操似乎不是很生气,只是责怪了下许诸,说自己和许攸是老朋友,许攸只是在开玩笑而已。也没有惩罚许诸,这就让人不免怀疑,曹操是不是也对许攸恨之入骨,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就像除掉杨修一样。 堂堂大谋士许攸最终是应了那句“祸从口出”,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许攸被谁所杀 许攸是三国时期的有名谋士,字子远,南阳人士(今天在河南南阳)。本来是袁绍军中的谋士,袁绍和曹操开展官渡之战的时候,由于许攸的家人犯法被袁绍给杀了,许攸就改投曹操的门下了。 许攸的被谁杀死的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曹操的武将许诸冲动所杀,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许攸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因为喝了点酒,不断的用言语来激许诸,许诸可是脑子里没有弯的粗人,哪里受得了许攸这么放肆狂妄,所以直接一抬手把许攸的头给割了下来,提着头去找曹操了。 第二个说法是历史记载,许攸被别人举报,曹操把他杀了。因为有人举报许攸贪赃,曹操早有杀许攸之心,便借此把许攸给杀了。 不管哪一种说法,许攸都是死在曹操的帐下,也都是因为许攸自己本身的原因而招来杀身之祸。许攸当初投奔曹操的时候,给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的乌巢才导致曹操能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所以许攸特别恃宠而骄,居功自傲,老觉得官渡之战都是自己的功劳,没有自己的话,曹操什么都不是。所以常常口出狂言,甚至在三军中宣扬曹操做过的荒唐事。应了那句“祸从口出”断送自己的性命。 后世有人推测曹操之所以杀许攸,是因为曹操觉得许攸不老实,曾经背叛过袁绍,以后也就可能背叛自己,曹操是自己负天下人也不远天下人负他的,留着许攸总觉得是隐患,所以千方百计赵机会把许攸给除掉了。2023-07-25 15:10:511
许攸和田丰相比,谁谋略厉害?
单论谋略个人觉得田丰是要比许攸厉害的。一、许攸虽满腹经纶,实质上真正的谋略只有几个。许攸这个人自幼熟读经书,满腹经纶。许攸曾在汉灵帝的时候干了一件蠢事,他和冀州刺史王芬想要废了汉灵帝立宗亲为皇帝,还想刺杀汉灵帝,结果这件事败露了,王芬自杀,许攸逃走。汉灵帝当时虽然昏庸无能,但仍是正统,而且汉朝宗亲谋反的就没有结局的好的,当年刘濞就是前车之鉴。许攸单靠王芬和自己完成不了大业,这是短见。许攸在历史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其一就是曾劝言袁绍直接攻打许都,将天子夺过来袁绍迎奉天子令诸侯。但是袁绍不听,袁绍想先灭曹操,再迎奉天子,证明自己的强大。其二许攸在官渡之战时,家人在邺城犯了错被审配下了大狱。许攸气愤于是投靠曹操,后来还献计火烧乌巢,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在我个人看来这不能太说明这个人谋略如何。许攸是最早跟随袁绍的谋士,掌握了大量袁绍的军事资料,乌巢是袁绍的粮草聚集之地,这也是其中一个消息,只能说许攸根据情报提出的建议。许攸在之后也没做出什么贡献,最后因为经常提及这件事的功劳,被曹操处死。二、田丰有大才,可袁绍不用。田丰原本是韩馥的手下,后投靠袁绍。袁绍能拿下公孙瓒,就是因为用了田丰的计谋。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曾带兵打徐州刘备,当时田丰就劝袁绍直接攻打许昌,但是袁绍以自己小儿子生病无心作战为由拒绝了。假如袁绍采纳田丰的意见,那么袁绍就可能获胜。其实田丰是反对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田丰主张打曹操应该采用持久战的办法。派军队骚扰曹操,让曹操疲于奔波,不出三年曹操比灭。持久战成本小获利高,可惜袁绍也不听。还将田丰关进大牢,最后兵败将田丰杀了。个人觉得两人相比许攸的谋略完全不及田丰。2023-07-25 15:11:091
许攸和田丰谁的谋略更胜一筹?
单论谋略个人觉得田丰是要比许攸厉害的。一、许攸虽满腹经纶,实质上真正的谋略只有几个。许攸这个人自幼熟读经书,满腹经纶。许攸曾在汉灵帝的时候干了一件蠢事,他和冀州刺史王芬想要废了汉灵帝立宗亲为皇帝,还想刺杀汉灵帝,结果这件事败露了,王芬自杀,许攸逃走。汉灵帝当时虽然昏庸无能,但仍是正统,而且汉朝宗亲谋反的就没有结局的好的,当年刘濞就是前车之鉴。许攸单靠王芬和自己完成不了大业,这是短见。许攸在历史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其一就是曾劝言袁绍直接攻打许都,将天子夺过来袁绍迎奉天子令诸侯。但是袁绍不听,袁绍想先灭曹操,再迎奉天子,证明自己的强大。其二许攸在官渡之战时,家人在邺城犯了错被审配下了大狱。许攸气愤于是投靠曹操,后来还献计火烧乌巢,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在我个人看来这不能太说明这个人谋略如何。许攸是最早跟随袁绍的谋士,掌握了大量袁绍的军事资料,乌巢是袁绍的粮草聚集之地,这也是其中一个消息,只能说许攸根据情报提出的建议。许攸在之后也没做出什么贡献,最后因为经常提及这件事的功劳,被曹操处死。二、田丰有大才,可袁绍不用。田丰原本是韩馥的手下,后投靠袁绍。袁绍能拿下公孙瓒,就是因为用了田丰的计谋。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曾带兵打徐州刘备,当时田丰就劝袁绍直接攻打许昌,但是袁绍以自己小儿子生病无心作战为由拒绝了。假如袁绍采纳田丰的意见,那么袁绍就可能获胜。其实田丰是反对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田丰主张打曹操应该采用持久战的办法。派军队骚扰曹操,让曹操疲于奔波,不出三年曹操比灭。持久战成本小获利高,可惜袁绍也不听。还将田丰关进大牢,最后兵败将田丰杀了。个人觉得两人相比许攸的谋略完全不及田丰。2023-07-25 15:11:331
许攸和田丰谁的谋略更厉害
单论谋略个人觉得田丰是要比许攸厉害的。一、许攸虽满腹经纶,实质上真正的谋略只有几个。许攸这个人自幼熟读经书,满腹经纶。许攸曾在汉灵帝的时候干了一件蠢事,他和冀州刺史王芬想要废了汉灵帝立宗亲为皇帝,还想刺杀汉灵帝,结果这件事败露了,王芬自杀,许攸逃走。汉灵帝当时虽然昏庸无能,但仍是正统,而且汉朝宗亲谋反的就没有结局的好的,当年刘濞就是前车之鉴。许攸单靠王芬和自己完成不了大业,这是短见。许攸在历史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其一就是曾劝言袁绍直接攻打许都,将天子夺过来袁绍迎奉天子令诸侯。但是袁绍不听,袁绍想先灭曹操,再迎奉天子,证明自己的强大。其二许攸在官渡之战时,家人在邺城犯了错被审配下了大狱。许攸气愤于是投靠曹操,后来还献计火烧乌巢,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在我个人看来这不能太说明这个人谋略如何。许攸是最早跟随袁绍的谋士,掌握了大量袁绍的军事资料,乌巢是袁绍的粮草聚集之地,这也是其中一个消息,只能说许攸根据情报提出的建议。许攸在之后也没做出什么贡献,最后因为经常提及这件事的功劳,被曹操处死。二、田丰有大才,可袁绍不用。田丰原本是韩馥的手下,后投靠袁绍。袁绍能拿下公孙瓒,就是因为用了田丰的计谋。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曾带兵打徐州刘备,当时田丰就劝袁绍直接攻打许昌,但是袁绍以自己小儿子生病无心作战为由拒绝了。假如袁绍采纳田丰的意见,那么袁绍就可能获胜。其实田丰是反对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田丰主张打曹操应该采用持久战的办法。派军队骚扰曹操,让曹操疲于奔波,不出三年曹操比灭。持久战成本小获利高,可惜袁绍也不听。还将田丰关进大牢,最后兵败将田丰杀了。个人觉得两人相比许攸的谋略完全不及田丰。2023-07-25 15:11:571
许攸和田丰哪个厉害?
田丰更厉害。许攸为人仗义疏财,义气深重,朋友很多。才识广博,英俊潇洒。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许昌。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至于田丰,比许攸好很多,只不过他的才能并非在奇谋上,论智力水平许攸确实是袁绍手下鬼点子最多的,但是聪明归聪明,依靠鬼点子最多取得局部胜利。而田丰给袁绍的策略是在宏观上分析的。虽然因为袁绍没采纳我们不能说如果按照田丰的计划就一定成功,但当时的局势,田丰的建议明显比开战要好,当然仗也不是不能打。只不过跟随袁绍这么多年的田丰仍然抓不住袁绍的脉门,把自己逼到了绝地,这个方面也是他处事能力的不足,只不过这个真的很难,袁绍未必不知道田丰的计策更稳妥,但他还是选择开战,不知田丰当时有没有想过深层原因。郭图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郭图为袁谭献计,谋杀袁尚,但被审配等识破,导致兄弟交兵,又劝袁谭联合曹操攻袁尚,以收渔翁之利,袁尚失败后,袁谭反叛曹操,曹操攻之,袁谭军大败,郭图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2023-07-25 15:12:211
许攸和田丰,谁更厉害?
田丰更厉害。许攸为人仗义疏财,义气深重,朋友很多。才识广博,英俊潇洒。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许昌。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至于田丰,比许攸好很多,只不过他的才能并非在奇谋上,论智力水平许攸确实是袁绍手下鬼点子最多的,但是聪明归聪明,依靠鬼点子最多取得局部胜利。而田丰给袁绍的策略是在宏观上分析的。虽然因为袁绍没采纳我们不能说如果按照田丰的计划就一定成功,但当时的局势,田丰的建议明显比开战要好,当然仗也不是不能打。只不过跟随袁绍这么多年的田丰仍然抓不住袁绍的脉门,把自己逼到了绝地,这个方面也是他处事能力的不足,只不过这个真的很难,袁绍未必不知道田丰的计策更稳妥,但他还是选择开战,不知田丰当时有没有想过深层原因。郭图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郭图为袁谭献计,谋杀袁尚,但被审配等识破,导致兄弟交兵,又劝袁谭联合曹操攻袁尚,以收渔翁之利,袁尚失败后,袁谭反叛曹操,曹操攻之,袁谭军大败,郭图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2023-07-25 15:12:281
评价许攸和田丰哪个好
对于他们共同的主公袁绍来说,田丰比许攸好,原因如下: 1、田丰对袁绍的贡献比许攸要大,田丰曾妙计百出,助袁绍灭公孙瓒,而许攸并没有对自己的主公袁绍做出太大的贡献; 2、田丰对袁绍更忠诚,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尽管袁绍下令监禁田丰,田丰亦然视袁绍为他的主公,一直对他忠心耿耿。而许攸在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时,立即背袁投曹。 当然许攸也有比田丰优秀的地方,田丰因为性格过于耿直,经常在言语上冒犯袁绍,让袁绍动了杀掉田丰的念头,许攸在这方面的表现要好很多。2023-07-25 15:12:351
许攸和田丰哪个先死的
田丰和许攸对的田丰。田丰,字元皓,钜鹿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他计破公孙瓒,平定河北,官至冀州别驾。在官渡之战时极力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袁绍战败,袁绍因曾不听田丰之言而羞愧,逢纪又在袁绍面前进谗言,田丰被袁绍杀害。许攸介绍说明许攸,字子远。本是袁绍的谋士,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因家人犯法而被捕许攸因此离开袁绍转投曹操,在曹操账下为他献计偷袭乌巢,袁绍因此在官渡之战仅剩800骑兵大败逃回河北,后来许攸有帮助曹操平定冀州,因持宠而娇,多次与曹操部下发生纠葛,屡次触犯曹操的禁忌最后与公元204年在军营中被曹操所杀。2023-07-25 15:12:411
谋士许攸和田丰谁聪明?他们又是怎么死的?
田丰和许攸都是袁绍帐下著名的谋士,原本袁绍得此二人本应坐拥天下,可袁绍确不能权衡利弊,如何用人,导致后来许攸投曹操,田丰自尽含恨而终。最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大败。 其实田丰是个非常忠诚的人,同时是个死心眼的人,宁可死谏而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他可以作为魏征,还有在乾隆年间的一个史官的先例。田丰:主张养精蓄锐,积攒国力。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天下诸侯纷争,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绍一人虎踞冀,幽,青,并四个州,地大物博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兵将之盛更是无人可及,如果坐拥河北而以强大国力虎视中原也未尝不可,遥想春秋时期无人统一天下,却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来,有时候称霸天下比一统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点就在于不能给曹操施加压力从而让曹操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充强大自己。 田丰说的对:打仗就是拼国力,现在袁绍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其实后来看荀彧给曹操的信中也是提到必须在那时和袁绍打,因为时间利袁而不利曹,如果再给袁绍时间,曹操更没有办法打败袁绍了,所以在官渡不能退兵,一定要消灭袁绍。 许攸和田丰本是不和,提出正好与田丰截然相反的想法,认为军心正旺,不如一举兵灭曹,谋士郭图和许攸建议一样,所以袁绍采取了许攸郭图的建议,兴兵灭曹。 但是田丰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袁绍很生气,把他降为车夫,但是在第一次攻曹随军过程中,田丰又一次力谏,惹得袁绍大怒,将其关进了冀州的大牢,等第二次攻曹的时候,想把田丰祭旗,被许攸劝下,最后官渡大战后,袁绍败了,袁绍想赦免田丰,许攸以其在冀州大牢讥笑袁绍的大败为由致使袁绍将其杀害。 可以说田丰的死是袁绍的悲哀,也是田丰的悲哀,可能是人抗不过命吧,在田丰死这件事情上充分体现了袁绍无主见,作为领导不能妥善的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另外田丰的悲哀是他没有侍奉明主,没有择主而进行死谏,自己也确实过于迂腐或者说是忠诚,所以兵败被赐死是很正常的了。 在说许攸:主张力战速战,把第一强敌予以最快的铲除。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能马上铲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抢回汉帝,在政治上也能帮助袁绍势力取得一定的进步和优势,而且养虎为患,太放纵曹操发展的话在日后必然会威胁到自己。 但是缺点就是纸上谈兵含量太大,曹操说的对: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曹操虽然相对于袁绍而言兵少将寡,但是曹操连年四处用兵,兵将经验想必远非袁绍部下能比,一旦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那么必然会极大的削弱袁绍阵营的实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没那么容易,一旦打不赢曹操或者以极大的代价战胜曹操,那么袁绍离被灭也不远了。 但是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期献计袁绍要偷袭许昌是条上计,可惜袁绍没能采用。 官渡兵败,袁绍很是上火,谋私郭图在袁绍面前说许攸之子私吞军粮、中饱私囊的事情,结果此事让袁绍不但不采取许攸的策略进攻曹操,而是要在战后杀掉许攸,因由田丰的前车之鉴,许攸抛下袁绍投奔了曹操,在今天看来,许攸要比田丰聪明,良臣择主而侍,袁绍不行,那么就选择曹操,至少在选择方面要比田丰要明智得多。 话说许攸投奔了曹操,曹操忘履相迎,一方面又一次体现了曹操的礼贤下士,另一方面体现了许攸对于当时曹操的价值,许攸投曹后,为曹操的乌巢之役和消灭袁绍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功劳致使许攸很是张扬和狂妄,竟然到处散播他和曹操是故友,以前一起偷鸡宰鹅,还说曹操小时候就是个混混,和他一起混,另外还说曹操喜欢少妇等等,这样的言论和做派引起了曹操爱将许褚的反感和不满,把许攸杀死。 可以说田丰的死在于愚忠,而许攸的死在于得意忘形,咎由自取,有句话说的好:成熟的麦子要懂得弯腰,越是功劳最大的时候,越是要谦虚,在这方面刘备表现的就很好,在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后,刘备就是表现比以前更谦虚,这是做人的聪明,所以人死都是死在自己手中,和别人无关,错误都是自己造成的,和别人无关,经常反省自己的错误,要谦虚的对待自己的成绩,要懂得功成身退 不管是许攸还是田丰,都忠于袁绍。要不田丰也不会宁死也要进谏,他们两只是政治见解不同。虽说许攸反了袁绍,但是许攸是看到袁绍垂死之人,比起田丰的愚忠,显然许攸更为聪明。乱世中,适者生存。不过许攸虽然降了曹操,但他心里也是不痛快的,毕竟袁绍对他有知遇之恩,要不然我想以许攸的智谋他不是不知道,在曹操面前得意忘形是死路一条,可他还是这样做了。这也真正说明他是一心求死。 所以归根结底的讲,问题在袁绍自己,自己优柔寡断,多谋少断,上宽下忌,袁绍手下的谋士 并非都不如曹操的谋士,关键取决于官渡之战的胜败,在于双方的君主,如何来运用自己谋士的计谋。 文章作者:羽冰2023-07-25 15:12:581
许攸和田丰到底有没有过节?
在三国演义上看的,许攸跟田丰没有什么过节吧,许攸是个很自大的人,被许褚杀了因为。田丰是因为在和曹操打仗的时候,田丰主张防守,引起了袁绍的不满,加上小人唆使就被关押了,而官渡之战的失败证实了田丰的战略是正确的,田丰深知袁绍的为人,袁绍若是战胜一高兴就会放了他,而一失败感到羞愧则会杀了他,最后说了一句“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就自刎了。。。2023-07-25 15:13:073
田丰和许攸谁聪明?
很明显是田丰。说许攸不过是向曹操卖了自己的主子邀功而已。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许攸就是个叛贼,只会算计自己人,最后把自己也害了。另外新三国改动较大,很多事实和细节扭曲,建议看原著。2023-07-25 15:13:151
三国,许攸和田丰谁聪明?
很明显是田丰。说许攸不过是向曹操卖了自己的主子邀功而已。 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许攸就是个叛贼,只会算计自己人,最后把自己也害了。另外新三国改动较大,很多事实和细节扭曲,建议看原著。2023-07-25 15:13:354
田丰和许攸谁聪明
很明显是田丰。 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许攸就是个叛贼,只会算计自己人,最后把自己也害了。另外新三国改动较大,很多事实和细节扭曲,建议看原著。2023-07-25 15:13:467
〖田丰之死〗袁绍谋士田丰怎么死的
许攸和田丰是有过节的(袁绍手下谋士田丰、郭图、许攸、逢纪彼此都不和)、但间接害死田丰的是刘备!本来袁绍是准备采纳田丰的意见不发兵攻打曹操的,但是刘备正好在袁绍处做客、而且不久前刘备刚刚失去了徐州,所以对曹操可谓是恨之入骨、因此刘备也就顺理成章的站在了以许攸为主的主战派的立场上,而田丰也只能落得个下狱的结局……关于田丰是怎么死的有好几种说法、不过最可靠的是袁绍官渡之战失败后,因为要面子、下令处死田丰。。。在三国演义上看的,许攸跟田丰没有什么过节吧,许攸是个很自大的人,被许褚杀了因为。田丰是因为在和曹操打仗的时候,田丰主张防守,引起了袁绍的不满,加上小人唆使就被关押了,而官渡之战的失败证实了田丰的战略是正确的,田丰深知袁绍的为人,袁绍若是战胜一高兴就会放了他,而一失败感到羞愧则会杀了他,最后说了一句“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就自刎了。。。其实这两个都是很厉害的谋士,如果袁绍能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不至于导致最后的官渡之战失败的结局了!!希望采纳为答案,谢谢2023-07-25 15:1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