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阿涅德
-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在我园举办的“海边亲子一日游”活动中,孩子们从光着脚丫踩上沙滩的那一刻起,脸上就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悦。“哇,光着脚走路真舒服!”“看,这是我的脚印!”“这儿有泥螺,快来捡!”……孩子们光着小脚在沙滩上一起拾泥螺、踩文蛤,追逐嬉戏,快乐无比!
脚对于幼儿来说非常熟悉,但往往越熟悉的东西关注的就越少,他们对脚的认识只是一些感性经验,比较零碎,没有一个整合的概念。其实,幼儿特别喜欢赤脚玩游戏,但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大人和周围环境的限制。我想,既然幼儿对小脚这么感兴趣,为何不抓住这个绝好的教育契机,把幼儿最熟悉的小脚作为一个活动的材料呢?于是我在“爱家乡”的主题背景下设计了此次健康活动。本活动来源于生活,旨在给小脚自由,让它真正跳起来动起来,体验小脚丫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小脚的特征、用途,产生探索小脚的兴趣。
2.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踩出各种各样的脚印,并与脚印图板匹配。
3.体验玩脚印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置“脚丫乐园”场景(小桥、相同脚印拼成的小路、海绵垫、鹅卵石小路)。
2.脚印图板(儿童泡沫板上面粘有不同的脚印)、小铃、脚、丫标记各20个;神奇小路(橡皮泥制成)、脚印转盘;篮子两个。
3.活动背景音乐(三段不同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师生做开车状,进入“脚丫乐园”(音乐一)
(评析:幼儿喜欢玩游戏,教师以“去脚丫乐园玩”的口吻导入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探索脚丫的结构、用途
1.小脚做运动。
(1)脚跟、脚尖、脚边、单脚、双脚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音乐二)
(2)走小桥、脚印小路、海绵垫、鹅卵石小路。
师:看,这儿有小桥,上去走走吧!
(评析:活动中,幼儿对光着脚丫做运动充满好奇,教师利用这个兴趣点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感知、认识自己的小脚,增强了探索的欲望。)
2.认识脚背、脚心、脚跟、脚趾,重点介绍足弓。
师:看看你可爱的小脚上有什么?
幼1:有脚趾头。
幼2:脚跟。
幼3:还有脚背。
师:仔细看看老师脚底中间是什么样子?(师一脚踩在地上)
幼1:脚底中间是空的。
幼2:向里凹进去的。
师:脚底中间向里凹进去的地方叫“足弓”,有了它,脚就像有弹簧一样,走路有弹性,还不痛。
教师引导幼儿摸摸自己的足弓,挠挠脚心,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比比你的脚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幼1:明明的脚比我的胖。
幼2:石老师的脚好大啊!
幼3:我的脚是白白的。
小结:每个人的脚都是不同的,肤色、宽窄、胖瘦及足弓的弯度都不一样,有的人脚大,有的人脚小,等到小朋友长大了,脚也会长大的。
(评析:幼儿在碰碰、摸摸、挠挠中,与小脚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倍感亲切;在看看、数数、比比中,对小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巩固了自己对脚的结构的认识。)
3.幼儿说说小脚走在草地、海绵、鹅卵石等不同材料上的感觉。
幼1:草地上软软的。
幼2:走在鹅卵石的小路上有点疼。
幼3:感觉不一样,小桥上有点硬。
小结:小脚能走、跑、跳,走在不同的地方,还会有不同的感觉,它的本领真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小脚,不让它受到伤害!
(评析:此环节在小脚做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幼儿有了先前感知不同材料的经验,教师启发提问时幼儿表现得相当踊跃、大胆,用词相当丰富、准确。)
三、玩脚印游戏
1.出示“神奇小路”,引导幼儿在上面踩出脚印。
师:刚才走过的小路上有什么?脚印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站才能踩出来呢?
教师出示“神奇小路”,幼儿自由讨论、尝试踩出脚印,即双脚并拢,立正站好。
2.出示“脚印转盘”,鼓励幼儿踩出不同脚印,并找出相对应的脚印图板。
师:看,这是脚印转盘,谁能在上面找出刚才的脚印?
请一名幼儿在转盘上找出相同脚印的图板。
师:在“神奇小路”上,你还能踩出不同的脚印吗?
幼1:我想踩出“丁”字形的脚印。
幼2:我用右脚踩一个脚印。
幼3:双脚踮着脚尖踩。
幼儿踩脚印,并找出相对应的脚印图板。
(评析:幼儿踩一次脚印,“神奇小路”就得变一次,具有一定的魔幻色彩,为幼儿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幼儿想踩脚印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3.根据脚印图板在“神奇小路”上踩出相应的脚印。
(1)转动转盘,幼儿踩脚印。
要求:转盘一停,箭头对着哪个脚印,幼儿就在“神奇小路”上踩出相同的脚印。
(2)幼儿每人取一块脚印图板照着踩。
(评析:教师转动脚印转盘时是快慢交替进行的,这为活动增添了趣味性,大大刺激了幼儿的运动神经,他们表现大胆,玩得非常开心,真正体现了“学中玩,玩中乐”的教育理念。)
四、走“脚印”小路
1.幼儿自由组合,把手中的图板拼成小路,教师提醒幼儿小路上的脚印方向要保持一致!
师:你们拼的是什么样的小路?
幼1:我们拼的是T字形的小路。
幼2:这是一条迷宫小路。
幼3:我们的小路像条毛毛虫。
2.幼儿走走“脚印”小路。(音乐二)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排队看清楚脚印走。
3.幼儿将脚印图板拼成一条长路,走一走。
(评析:走“脚印”小路的目的在于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幼儿之间合作,遵守一定的规则来完成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上一环节幼儿玩脚印游戏是重点,这一环节则是它的升华,是幼儿活动的难点。两环节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幼儿认识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本领和情感的体验。)
五、游戏:跳动的小脚丫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铃铛)
幼儿每人一串小铃,套在右脚上。幼儿站成圆圈后,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及规则:音乐开始,幼儿在空地上学小动物跳舞,跳到这儿,跳到那儿;音乐停止,赶紧找块空的脚印图板站上去!必须踩着图板上的脚印不动!踩对了,老师就会挠痒痒!否则,就会被弹脑门儿。(音乐一)游戏2~3次。
2.幼儿手拉手,欢快地跳着“铃铛舞”下场,活动结束。
(评析:教师奖励每人一串小铃,这既是对幼儿走小路的肯定,又是为下一环节跳铃铛舞做准备,一举两得!活动中幼儿反应迅速,动作敏捷,对各种脚印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而跳铃铛舞则把幼儿的情绪推向了最高潮,幼儿兴奋、喜悦,这在他们天真、快乐的笑脸上一览无遗。这也正好点明了主题“乐翻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幼儿能学习制作统计图。
2、提高幼儿观察和纪录能力,尝试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大黄米、小黄米、青小米、泰国香米、黑米每组各一份。
2、 大黄米、小黄米、青小米、泰国香米、黑米图若干,纸、笔每人一份。
3、 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
一、共同探索制作统计表
1、观察教师提供的米,引起幼儿统计兴趣
2、学习按照形状制作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纪录圆形米粒和长型米粒的种类
师:大家看看,桌子上的米粒有几种形状?
圆形的有几种?长型的有几种?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的大统计表上做纪录,幼儿校对。
4、师:小朋友再观察一下,圆形米粒中有几种颜色?长型的有几中颜色?
幼儿回答,教师纪录
二、尝试合作制作统计图
1、贴米粒,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米粒图片贴在胸前。
2、幼儿尝试制作统计表,根据形状、颜色不同进行统计、纪录
3、教师巡视,个别知道幼儿点数
三、活动评价
1、把各组代表讲述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将统计表张贴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赏
2、对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想法,和同伴合作愉快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教学反思:
班上进行米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米。一时间,
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米。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组织进行米的分类、统计活动。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米都很好把它分清楚,并学习了统计纪录,体验到统计活动愉快。教师在主题中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莎莎的动作表情。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2.能结合图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莎莎迟到的原因。
3.懂得做事要有条理,为上小学做准备。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情境图片,丰富幼儿上小学前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情境图片,丰富幼儿上小学前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主题师: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叫莎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她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情境图片,幼儿观看并讲述
1.观看第一幅图至第五幅图观看前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看,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
(1)观看后提问: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莎莎起床后先穿什么她是怎样找袜子的……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3)幼儿讨论并完整讲述
(4)情感提升:引导幼儿谈谈怎样做就能避免上学前慌慌张张。
2.观看第六幅图第九幅图观看前要求幼儿注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以及莎莎和妈妈之间说的话。
(1)观看后提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莎莎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收拾书包时,妈妈会对莎莎说些什么来到学校门口莎莎不用说话就会有人给她开门吗……)
(3)请幼儿完整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4)情感提升:莎莎在上学出门前收拾书包合适吗应该什么时间收拾她还有哪些事没有做为什么妈妈没让她做完再去上学迟到有什么不好
3.讨论莎莎迟到的原因
(1)讨论:莎莎为什么会迟到她该怎么做
(2)共同小结: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整理好,就不用慌慌张张找这找那了
三、鼓励幼儿完整讲述
1.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指导。
2.幼儿个别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3.情感提升:你觉得你成为小学生后会怎样做
四、幼儿讲述改变后的莎莎
莎莎迟到后心情特别难受,后来她怎样了呢我们一起来讲一讲。
教学反思:
首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我通过提问让孩子先回答再讨论。在观察和认识时间时,幼儿说出是六点半,再讨论莎莎此时应该做什么,而莎莎又是怎么做的?莎莎的书包应该什么时候整理?等一些问题的呈现,幼儿儿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通过一系列的说理之后,再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因为前面有了很好的铺垫,还没等老师说,幼儿已经能够说出故事名称《慌慌张张的莎莎》。最后小结:每天睡觉前应该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准备好,需要的时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后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续编故事。老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讲述的莎莎是怎样做事情的,同时让幼儿明确了方向,鼓励幼儿做事要有条理,当天要用的物品提前准备好,并知道今后我上学要怎样做,怎样整理自己的物品。
小百科:慌张指恐惧、不沉着而急切忙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 、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接触汽车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他们探究汽车的兴趣越来越浓。从玩具汽车到真正的汽车,可以说汽车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决定把幼儿对汽车的兴趣作为本次活动的切入点,及时把握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汽车及功能.并知道它们与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所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成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 精神;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汽车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3、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知道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活动准备
1 、 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察马路上的汽车。
2、师幼共同搜集各种汽车的玩具及图片若干,教师准备一个汽车形的城堡,共同布置一个汽车城。
3、红、黄、绿色交通信号灯模型各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T:小朋友你们喜欢汽车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汽车城去参观,请小朋友坐上老师的汽车,出发喽!
师做小司机带孩子进入活动室。
在开车带孩子进入活动室的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了解行车安全常识,如系好安全带、抓好把手、头不随便向车外伸等。
(二)、创设情景、自由探索
带幼儿参观汽车城。
T:小朋友们,汽车城里有你喜欢的汽车吗?你想买下来吗?
C:想。
T:这里的汽车不用花钱买,只要你回答对两个问题,你就可以把喜欢的车开走。
(1)、汽车为什么能顺利行驶,他们身上都有什么?
(2)、你买的是什么汽车?
幼儿自由挑选汽车,教师参与其中并轻声于幼儿交流。
(三)、交流讨论、梳理经验、概括分类
1、谈谈你的汽车
T:小朋友们,拿着你选的汽车坐到老师身边来。
师幼围坐在一起,请幼儿回答港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重点谈 出自己所喜欢的汽车有什么特殊本领。
(1)T:汽车为什么能开动?
C1:汽车上有轮子。
C2:汽车上有方向盘。
C3:有刹车。
C4:有发动机。
……
(2)T:你选的是一辆什么汽车?它有什么本领?
例:C:我选的是一辆警车,它能抓坏蛋。
T:警车与你平常见到的车有什么不一样?
C:叫声不一样。
T:你能学一下警笛的声音吗?
C:呜哇、呜哇、呜哇……
T:真好,那警车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C:有警灯,还是红色和蓝色的。
T:你观察得真仔细
教师小节:有了紧急任务,警车就会拉响警笛、开亮警灯让行人车辆自动让路。
请幼儿介绍自己选的汽车,教师给于适当的引导。
2、看“汽车的本领”课件,
请幼儿根据特定的场景说出用那种汽车最合适,进一步让幼儿了解一些常用汽车的功能。
3、给汽车分类
请幼儿根据刚才谈到和看到的汽车的功能给汽车分类,玩“开汽车”的游戏分别将车开入载人汽车、载物汽车、特种汽车的车库。
4、讲讲如何保养你的汽车
T:既然小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你打算怎样保养你的汽车?
C1:洗车。
C2:车坏了修一修。
C3:给汽车打蜡。
C4:给车盖上布,车就不会变脏。
师小节:小朋友都非常爱护自己的汽车,相信你的汽车一定会变得既漂亮又安全。
(四)、补充资料、开阔视野
T:你们都看到了这么多现代的汽车,想了解一下世界上最早的汽车长得什么样子吗?
师幼共同观看汽车发展史课件。
(五)深入探索,迁移创造
1、T:汽车在带来方便的同时还带给人类许多烦恼和危害,谁能说一说汽车带给我们那些烦恼和危害?
C1:汽车的喇叭声很响。
C2:汽车排出的气太臭了,还有毒。
C3:汽车把人撞死了。
C4:汽车太多了。
2、看课件“汽车带给人类的烦恼和危害”
T: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新型汽车为我们解决一下这些烦恼和危害呢?
T: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型汽车?
C1:我想设计没有声音的汽车。
C2:我想设计穿着盔甲的汽车。
C3:我想设计能飞的汽车。
C4:我想设计不排臭气的汽车。
C5:我想设计喝水的汽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游戏目标
1、感受和家人一起合作比赛羊角球的快乐。
2、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提高弹跳能力。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游戏准备
羊角球五个。
节奏感音乐。
游戏玩法
1、每个家庭派出一名家长与自己的宝宝合作游戏。
2、每次参赛比赛家庭五个,经过多次比赛,坚持到最后的家庭为胜。
3、家长和孩子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起跑线,音乐响起代表游戏开始。
4、游戏开始由家长骑着羊角球向孩子所在地出发。
5、家长到后,孩子骑起羊角球向家长起跑线出发。
6、先到起跑线的宝宝家庭为胜。
游戏规则
1、家长在骑羊角球的过程中,从羊角球上第一次掉下来从头开始出发。
2、从羊角球第二次掉下来,就直接淘汰出局。
3、幼儿从羊角球掉下来,要快速得起来,接着骑好羊角球出发。
4、要给孩子讲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知道备课居然还有这么多以前根本没有愿意去思考过的备课方式。如怎样备好课,备学生等等。我们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再学习和再思考,才能够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实幼儿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是不以言表的,我们只有融入到他们当中去,用自己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的!幼儿教师们,加油吧!
小百科:羊角球因跳跳球身上长两个手柄而得名,用高挡进口PVC设计的一种最新型、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运动器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合式的含义,能根据题意写出5以内的合式。
2、感知数的组成方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8《合合乐》
2、5份包装好的礼物盒、2只袋子,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合式记录图。
活动过程
一、实物合一合
1、出示两只袋子。这两只袋子里藏着新年礼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拿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份礼物。
2、一个袋子里装了2份礼物,另一只袋子里装了3份礼物,合起来有几份礼物。
3、2份礼物盒3份礼物合起来的5份。我们还可以怎么把礼物装进袋子,合起来也是5份?
4、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了解多种组合方式。
5、出示合式记录图,引导幼儿用画圆点的方式在方框里将两个袋子里的礼物数量表示出来。
二、圆点分合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如5个正反面的花片、5个方格……
2、幼儿将操作材料摆成两堆,根据操作的不同结果,幼儿用圆点记录在合式图上。提醒幼儿在记录的时候不要重复。
3、幼儿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5。
4、教师奖5的合式按序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合合乐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8《合合乐》,引导幼儿理解合号的意义,并能根据图意用圆点或数字来表示合的结果。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图一,为以后学加法作准备。如两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一只小鸟;三条小鱼在缸里,又舀进来一条小鱼;花盆里有3多开放的水仙花,两个花苞;蛋糕上插着4支蜡烛,有插上了一支,等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金鱼、水仙花、蜡烛的图一,发现其中蕴含的组合关系,理解多少和多少合起来是某数。
活动反思
幼儿已学习掌握了2、3、4的组成,有了初步的分合概念。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关注身边的数量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纪录来探索5的分解组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寻找递增与递减的规律,增强幼儿积极探索的意识,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合合乐(5的合式)》选自主题《开心一刻》。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礼物合一合、圆片合一合、合合乐等环节。让孩子们在猜一猜、数一数、填一填的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开心。
猜一猜、看一看,是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我们借助礼物,让孩子通过猜猜、看看礼物袋里有什么礼物,数数分别有多少,再数数合起来共有多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5的合式,并理解合式的含义。圆片合一合环节,让孩子们两人之间一起合作,探索5的4组合式,并探讨排列的有序性。最后合合乐环节,旨在让幼儿明白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礼物合一合、圆片合一合、合合乐等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5的分成有4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5,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老师只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图意,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过多的照搬照抄影响了孩子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