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国古代燕国的都城叫什么

2023-07-26 14:36:42
TAG: 古代
共9条回复
寸头二姐

中国古代燕国的都城叫蓟(今北京市)。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前228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扩展资料

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西周初年封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燕地为燕国始封地。燕桓侯时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临易。齐桓公打败山戎之后,燕庄公逐渐营建上都蓟,并逐渐迁都于此,至燕襄公时上都蓟就成为燕国的国都。

春秋晚期,北方的戎狄各部又逐渐强大,迫使燕国又一次徙都到易。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是为燕下都。太子丹刺秦事败,秦将王剪、辛胜兵临易水,燕王喜与逃到代地的赵公子嘉联兵与秦在易水西决战。

失败后,燕军主帅太子丹逃匿于衍水,被秦将李信追斩,燕王喜不得不弃蓟城,率兵退到了辽阳。五年后秦将王贲俘燕王喜,燕国亡。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燕国

北境漫步

  1、战国七雄的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房山区)

  燕国是华夏族在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一说是周文王庶子)。

  公元前11世纪由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奭长子燕侯克代封。公元前7世纪燕国吞并蓟国,建都蓟(今北京市)。疆域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北京、天津全部,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朝鲜的一部分。

  由于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所以文化较齐国、楚国等国落后。燕桓侯时,山戎南下攻燕,燕被迫迁都临易。燕庄公时在山戎的侵略下险些亡国,靠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成为春秋时期十二诸侯之一。

  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活动,燕易王称王。前320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在赵武灵王支持下,姬职即位,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燕国国力大增,占领了中山国北境一带。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辽东、朝鲜北部。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国、赵国、韩国、魏国合纵攻破齐国,一度占有齐国大部分的领土(除了莒、即墨两城),燕国达到全盛,

  燕昭王之后燕国一直内乱,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国俘虏,燕国灭,秦置燕国故地为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燕国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传国43王800年。

  2、春秋战国的南燕国(都城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南燕国,是商代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姞姓,始封国君伯儵为黄帝之后裔,商代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

  3、汉封国-燕国(都城蓟城)

  汉高帝五年(前202),封卢绾逃降匈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立子刘建为燕王,都蓟城,高后七年(前181)刘建死,无后燕国除,改为燕郡。

  高后八年(前180)封吕通为燕王,同年高后死,吕通被杀。文帝元年(前180)徒琅琊王刘泽为燕王,都蓟城,元朔二年(前127),燕王刘定国(刘泽曾孙)因罪自杀,国除改为燕郡。元狩六年(前117),武帝立子刘旦为燕王,燕国都蓟城。元凤元年(前80),刘旦因谋反自绞死,燕国除。改为广阳郡。

  4、魏封国-燕国(都城蓟城)

  曹魏太和五年(231)、魏明帝封其叔曹宇为燕王,改燕郡为燕国,都蓟城,咸熙二年(265)魏亡,国除。

  5、晋朝郡一级的藩王封国-燕国(都城蓟城)

  西晋泰始元年(265),晋武帝封其

  弟司马机为燕王,其封地即燕国(都蓟城?),西接上谷郡、范阳国,东临北平郡,属幽州。“八王之乱”时国废为郡。

  6、前燕(都城大棘城、龙城、蓟、邺)

  前燕(337—370),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把它称为前燕。其统治地区包括今天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以昌黎郡(领昌黎县,宾徒县,柳城县3县)、辽东国、玄菟郡、带方郡、乐浪郡设立平州。太康四年(283),慕容涉归死,其弟慕容耐篡夺政权。太康六年(285),部众杀慕容耐,迎慕容廆继位。

  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 晋康帝建元三年(345),燕王慕容皝依战国故例始称燕王十二年。

  燕王慕容〈亻隽〉四年(352)十一月,败冉魏据河北,〈亻隽〉称帝,建年号元玺。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之战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灭前燕。

  7、后燕(都城中山,龙城)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国家,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395年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开始衰落。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时期,后燕朝政混乱,于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历七主,共二十四年。

  8、西燕(都城长子)

  西燕(384年—394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政权,史家称其为西燕。崔鸿撰《十六国春秋》时未对该政权独立展开,不在十六国时期16国之内。定都长子(今山西长治)。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

  394年被后燕所灭,历7主,共10年。

  9、北燕(都城龙城)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409年,高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

  因其都龙城,又名黄龙,故南朝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地区南部,又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

苏州马小云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kikcik

燕国上都为蓟,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附近;

下都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的易州.蓟并非燕国最初的都城,而是搬迁之后的2城.

大鱼炖火锅

燕国上都为蓟,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附近;

蓟(jì)【即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一带】

下都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的易州.蓟并非燕国最初的都城,而是搬迁之后的2城.

陶小凡

燕国都城 ─── 蓟(jì)【即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一带】

bikbok

燕国的都城在"蓟",称上都,在今北京一带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蓟城

血莲丿红尘

蓟城

相关推荐

十六国春秋简介及详细资料

内容简介 原书 成书过程 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十六国春秋》,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书籍"率多分散",他只好"求之公私,驱驰数岁",又"约损烦文,补其不足" 。正始三年(506),《十六国春秋》初稿大部完成,但仍缺"蜀录"。崔鸿又花了十余年时间访求常璩所撰《蜀书》。正光三年(522),终于全书写毕。《十六国春秋》成书一百卷,"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但本书虽然完成,却又因故未敢刊印。直到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其子崔子元将《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 散佚 北宋初编成的《太平御览》仍大量抄录《十六国春秋》 。此书在北宋中期已经残缺不全 ,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曾引用 ,但已非全书,故如无《资治通鉴》,今人难以窥得五胡乱华全貌。《崇文总目》已不列其名。 辑本 明代屠乔孙、项琳之以《晋书·载记》《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补缀而成辑本一百卷,仍题"崔鸿撰",并署"屠乔孙、项琳之同订",史料丰富,然欠考证,被清人斥为伪书 ,是今日的流行本;另外《汉魏丛书》中保存有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记各国主五十八人,与《晋书》大同小异。康熙时宋荦曾在京西慈仁寺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并作诗以为纪念 。清代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一百卷,所辑史料力求信而有征,并有考证工作,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作品目录 屠本 国名 卷数 人物 前赵录 10 刘渊(1卷),刘和(1卷),刘聪上、中、下(3卷) 后赵录 12 石勒上、中、下(3卷),石弘(1卷) 前燕录 10 慕容廆,慕容皝上、下(2卷) 前秦录 10 苻洪,苻健,苻生,苻坚上、中、下(3卷),苻丕 后燕录 10 慕容垂上、中、下(3卷)、慕容宝(1卷),慕容盛(1卷) 后秦录 10 姚弋仲(1卷)、姚襄(1卷)、姚苌(1卷),姚兴上、中、下(3卷) 南燕录 3 慕容德(1卷),慕容超(1卷),慕容钟等20人(1卷) 夏录 4 赫连勃勃(1卷),赫连昌(1卷),赫连定(1卷),胡义周等8人(1卷) 前凉录 6 张轨(1卷),张实、张茂(1卷),张骏(1卷) 蜀录 5 李特(1卷),李流、李雄(1卷),李班、李期、李寿、李势(1卷) 后凉录 4 吕光(1卷),吕绍(1卷),吕纂(1卷) 西秦录 6 乞伏国仁、乞伏干归(1卷) 南凉录 3 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1卷),秃发傉檀(1卷),秃发文支等11人(1卷) 西凉录 3 李皓(1卷),李歆(1卷),李恂等8人(1卷) 北凉录 4 沮渠蒙逊(1卷),沮渠茂虔、沮渠牧犍(1卷) 北燕录 3 冯跋(1卷),冯弘(1卷),冯素弗等14人(1卷) 十六卷简本 卷一·前赵录 卷二·后赵录 卷三·前燕录 卷四·前秦录 卷五·后秦录 卷六·蜀录 卷七·前凉录 卷八·西凉录 卷九·北凉录 卷十·后凉录 卷十一·后燕录 卷十二·南凉录 卷十三·南燕录 卷十四·西秦录 卷十五·北燕录 卷十六·夏录 作品评价 优点 《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主纪改名为"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 ,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不采用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观念。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
2023-07-26 02:26:051

《十六国春秋》的内容是什么?

《十六国春秋》,分别记述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魏崔鸿撰。崔鸿东清河鄃县(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崔光从子,青年时即有志于修史。西晋亡后,晋室南渡,中原地区遂有匈奴族刘渊羯族石勒、鲜卑族慕容魔、氐族苻坚等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这些政权虽各有本国史书,而体例不同,详略互异,不相统一。于是根据旧有记载,加以增损褒贬,从宣武帝景明(500~503)初年着手撰写到正始三年(506),除成汉以外,完成了九十五卷。成书后共一百卷,另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
2023-07-26 02:26:122

《十六国春秋》为研究十六国史提供了哪些史学材料?

《十六国春秋》为分别记述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魏崔鸿撰。西晋亡后,晋室南渡,中原地区遂有匈奴族刘渊羯族石勒、鲜卑族慕容魔、氐族苻坚等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这些政权虽各有本国史书,而体例不同,详略互异,不相统一。于是根据旧有记载,加以增损褒贬,从宣武帝景明(500~503)初年着手撰写到正始三年(506),除成汉以外,完成了九十五卷。成书后共一百卷,另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魏收撰《魏书》,唐修《晋书》,都依据了该书。但到北宋时,已经残缺不全,只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虽曾引用,所见已非全书。现在传世的有三种不同的《十六国春秋》。一为明代屠介孙、项琳所编的百卷本,托名崔鸿,是以《晋书·载记》、《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涉及十六国史事者补缀而成;二为《汉魏丛书》中保存的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是明人依据《晋书·载记》编排而成;三为清代汤球所辑的《十六国春秋辑补》,他以上述《十六国春秋》为底本,以各种类书中所引佚文补足,所辑大多注明出处,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2023-07-26 02:26:201

十六国春秋的简介

成书过程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十六国春秋》,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书籍“率多分散”,他只好“求之公私,驱驰数岁”,又“约损烦文,补其不足” 。正始三年(506),《十六国春秋》初稿大部完成,但仍缺“蜀录”。崔鸿又花了十余年时间访求常璩所撰《蜀书》。正光三年(522),终于全书写毕。《十六国春秋》成书一百卷,“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但本书虽然完成,却又因故未敢刊印。直到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其子崔子元将《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散佚北宋初编成的《太平御览》仍大量抄录《十六国春秋》 。此书在北宋中期已经残缺不全 ,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曾引用 ,但已非全书,故如无《资治通鉴》,今人难以窥得五胡乱华全貌。《崇文总目》已不列其名。 《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主纪改名为“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 ,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不采用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观念。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此书历史地位很高,后来的魏收编写《魏书》,唐朝时编修《晋书》,都将此书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刘知几评价,“(崔鸿)考核众家,辨其异同,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 。唐初修《晋书》大量采录《十六国春秋》的本文。赵翼称唐修《晋书·载记》,“尤简而不陋,详而不芜,视《十六国春秋》不可同日语也” 。
2023-07-26 02:26:282

十六国春秋的作者是

《十六国春秋》的作者是崔鸿。崔鸿(478年~525年),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今山东省夏津县白马湖镇崔庄村)人。北魏大臣、史学家,长广太守崔灵延之孙,梁郡太守崔敬友之子。崔鸿出身清河崔氏乌水房,爱好读书,博综经史。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彭城王(元勰)左常侍,历任员外郎、虞部郎中、给事中、祠部郎中、尚书都兵郎中、镇南长史、员外散骑常侍、高阳王(元雍)友、司徒左长史。孝明帝即位,崔鸿出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病逝于任上,追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著有史书《十六国春秋》。人物评价崔鸿是第一个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史的人。他把十六国时期当作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把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提高到正史地位,并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他的《十六国春秋》,不仅有宝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开日后北魏史、辽金史、元史、清史之先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象征。崔鸿的家世背景,不但富于史学的传统,而且其高门大姓的出身,更是为其成书提供了优越条件。北魏时期,崔氏为北方地区的高门大族。崔鸿自身亦富有才学。《魏书》称其“少好读书,博综经史”,以才学闻名于洛阳。他一生,历仕孝文、宣武、孝明三朝,仕途相对平坦,职事之余,被委以史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家世背景下,崔鸿最终成就了《十六国春秋》这部史学名著。史称崔鸿“弱冠便有著述之志”,他见晋、魏前史皆自成一家,无所措意,乃转而综合十六国史,“定为一书”,名曰《十六国春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崔鸿
2023-07-26 02:26:401

十六国春秋还存世吗

十六国春秋 十六国春秋》,记载中国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北魏崔鸿撰写。 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十六国春秋》,成书后共一百卷,“五胡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1]。《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2],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摒弃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偏见。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刘知几评价,“(崔鸿)考核众家,辨其异同,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3]。 《十六国春秋》最大缺点是记时有误、人物混淆,“多有违谬”,如“天兴二年,姚兴改号鸿始,而鸿以为改在元年;明元永兴二年,慕容超禽于广固,鸿又以为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败于长安,而鸿亦以为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4]。 此书在北宋时,已经残缺不全[5][6][7],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曾引用[8],但已非全书,故如无《资治通鉴》,今人难以窥得五胡乱华全貌。《崇文总目》已不列其名。明代屠乔孙、项琳以《晋书·载记》、《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补缀而成辑本一百卷,仍题“崔鸿撰”,并署“屠乔孙、项琳之同订”,史料丰富,然欠考证,是今日的流行本;另外《汉魏丛书》中保存有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记各国主五十八人,与《晋书》大同小异。清代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一百卷,所辑史料力求信而有征,并有考证工作,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编辑] 内容 国名 卷数 人物 前赵录 10 刘渊(1卷),刘和(1卷),刘聪上、中、下(3卷) 后赵录 12 石勒上、中、下(3卷),石弘(1卷) 前燕录 10 慕容廆,慕容皝上、下(2卷) 前秦录 10 苻洪,苻健,苻生,苻坚上、中、下(3卷),苻丕 后燕录 10 慕容垂上、中、下(3卷)、慕容宝(1卷),慕容盛(1卷) 后秦录 10 姚弋仲(1卷)、姚襄(1卷)、姚苌(1卷),姚兴上、中、下(3卷) 南燕录 3 慕容德(1卷),慕容超(1卷),慕容鈡等20人(1卷) 夏录4 赫连勃勃(1卷),赫连昌(1卷),赫连定(1卷),胡义周等8人(1卷) 前凉录 6 张轨(1卷),张实、张茂(1卷),张骏(1卷) 蜀录5 李特(1卷),李流、李雄(1卷),李班、李期、李寿、李势(1卷) 后凉录 4 吕光(1卷),吕绍(1卷),吕纂(1卷) 西秦录 6 乞伏国仁、乞伏干归(1卷) 南凉录 3 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1卷),秃发傉檀(1卷),秃发文支等11人(1卷) 西凉录 3 李皓(1卷),李歆(1卷),李恂等8人(1卷) 北凉录 4 沮渠蒙逊(1卷),沮渠茂虔、沮渠牧犍(1卷) 北燕录 3 冯跋(1卷),冯弘(1卷),冯素弗等14人(1卷) 希望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
2023-07-26 02:27:001

现传几版《十六国春秋》分别是怎么补缀成书的?

魏收撰《魏书》,唐修《晋书》,都依据了该书。但到北宋时,已经残缺不全,只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虽曾引用,所见已非全书。现在传世的有三种不同的《十六国春秋》。一为明代屠介孙、项琳所编的百卷本,托名崔鸿,是以《晋书u2022载记》、《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涉及十六国史事者补缀而成;二为《汉魏丛书》中保存的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是明人依据《晋书u2022载记》编排而成;三为清代汤球所辑的《十六国春秋辑补》,他以上述《十六国春秋》为底本,以各种类书中所引佚文补足,所辑大多注明出处,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2023-07-26 02:27:071

十六国春秋是谁的作品?

分别记述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魏崔鸿撰。崔鸿东清河鄃县(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崔光从子,青年时即有志于修史。西晋亡后,晋室南渡,中原地区遂有匈奴族刘渊羯族石勒、鲜卑族慕容魔、氐族苻坚等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这些政权虽各有本国史书,而体例不同,详略互异,不相统一。于是根据旧有记载,加以增损褒贬,从宣武帝景明(500~503)初年着手撰写到正始三年(506),除成汉以外,完成了九十五卷。成书后共一百卷,另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魏收撰《魏书》,唐修《晋书》,都依据了该书。但到北宋时,已经残缺不全,只剩二十余卷。
2023-07-26 02:27:162

十六国春秋的作者简介

崔鸿,东清河县(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年轻时就有志于修史。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匈奴族刘渊、羯族石勒、氐族苻坚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总称为十六国,这些政权各有自己的史书,但是体例不一,记述差距也较大。所以,崔鸿根据旧的记载,加以综合汇编,写成一百卷,此外还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草成《十六国春秋》102卷。 “五胡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摒弃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偏见。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
2023-07-26 02:27:231

十六国是什么朝代?

十六国是在东晋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相关信息1、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2、自东汉后期之后,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者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3、虽然各国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由于一些国家采胡汉分治的制度,设置了各种族专属的行政区。例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及内史,用来统治汉人。单于左、右辅及都尉,则用来统治胡人。为求虚名,以表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邻境的州增设于本国内。
2023-07-26 02:27:361

十六国春秋的传世版本

时至2014年,传世的《十六国春秋》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均非原书。 十六卷简本,十六国各有一录,记各国主五十八人,与《晋书》大同小异。载于明代何镗所刊《汉魏丛书》。对于其来源,多存疑虑。一种观点以全祖望、钱大昕、王鸣盛为代表,认为是万历以后,明人依据《晋书·载记》编排而成。第二种观点以汤球为代表,他认为简本就是《隋志》中的十卷《篡录》,即《崇文总目》中《十六国春秋略》以及司马光《通鉴考异》中的《十六国春秋钞》,《四库全书》中称为《别本十六国春秋》。 百卷本即屠本,托名为崔鸿。明神宗时,屠乔孙、项琳之根据《晋书·载记》《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涉及十六国史实的书籍补缀而成,仍提《十六国春秋》,收入在《四库全书》中。纪昀评价屠本虽非崔氏旧书,但其“皆执诸书所引鸿书,联贯排比而成,与他伪书究不同也”。明代屠乔孙、项琳之以《晋书·载记》《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补缀而成辑本一百卷,仍题“崔鸿撰”,并署“屠乔孙、项琳之同订”,史料丰富,然欠考证,被清人斥为伪书 ,是今日的流行本。屠乔孙在明代编修的这个版本,后人往往称之为屠本《十六国春秋》。 百卷辑本,《十六国春秋辑补》一百卷。清朝的汤球以十六卷简本为底本,以《晋书》传记及原书之散见于诸书者,重加辑补成《十六国春秋辑补》。汤球辑本内容虽不及屠本详细,但所辑大多注明出处,并进行考证,不以讹传讹,信而有征,是目前流传的最优秀的版本。 其中以第三者最具参考、阅读价值。
2023-07-26 02:28:041

什么叫东晋十六国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汉和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2023-07-26 02:28:292

十六国是什么朝代?

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包括巴蜀、云南、西域)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十六国时期的文化发展边疆各族在华北地区立国后,互相混战。在这些国家中,以前秦(氐族)和后秦(羌族)的文化最为兴盛,其次则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此外,汉族张轨、李皓所建立的前凉和西凉,更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史称“河西文化”。各国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也发展教育。前赵刘曜设置太学、小学,选拔人才。前燕慕容皝设置官学,并著教材《太上章》和《典诫》。后秦、南凉设置律学,召集地方散吏入学。
2023-07-26 02:28:371

十六国是什么时期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2023-07-26 02:28:544

十六国是什么朝代

十六国是东晋朝代。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正式西晋之后,中国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之间相互混战,这些政权大多数都是由匈奴、鲜卑、羌、汉、巴氐族和氐族建立的。自东汉之后,中国北方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都开始迁入内地开始生活。在西晋八王之乱之后,国力迅速衰退,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也开始松懈,后来撤值南方改成为东晋。北方地区诸多民族开始拢聚势力,建立政权。实际上,这段时期北方政权不止十六个,只是北魏史官撰写《十六国春秋》时,选出十六个有代表性的政权,后世也常以十六个政权来代指这段动荡的历史。十六国具体名称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在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2023-07-26 02:29:021

十六国是什么年代?

十六国是在东晋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相关信息1、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2、自东汉后期之后,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者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3、虽然各国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由于一些国家采胡汉分治的制度,设置了各种族专属的行政区。例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及内史,用来统治汉人。单于左、右辅及都尉,则用来统治胡人。为求虚名,以表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邻境的州增设于本国内。
2023-07-26 02:29:202

十六国春秋的内容

卷一·前赵录卷二·后赵录卷三·前燕录卷四·前秦录卷五·后秦录卷六·蜀录卷七·前凉录卷八·西凉录卷九·北凉录卷十·后凉录卷十一·后燕录卷十二·南凉录卷十三·南燕录卷十四·西秦录卷十五·北燕录卷十六·夏录
2023-07-26 02:29:341

《十六国春秋》现仅存辑本,辑本是什么意思

辑本是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而编成的本子。辑本不是原书,仅接近原书面貌,或仅恢复原书的部分材料,而不是全貌。《十六国春秋》原书早已散佚,现存版本是后人从其他书中辑录而成的,故称辑本。
2023-07-26 02:29:483

《十六国春秋》里面可有西燕历史?

没有西燕(384年—394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政权,史家称其为西燕。崔鸿撰《十六国春秋》时未对该政权独立展开,不在十六国时期16国之内。定都长子(今山西长治)。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历七主,共十一年。1、建国时间短2、地盘小3、与后燕产生法统之争,后燕慕容垂在巩固了自己的後方之後,於393年冬向西燕大举进攻,394年八月攻克长子,杀慕容永,灭西燕。 所以西燕就成了伪政权,所以不在列。
2023-07-26 02:29:551

十六国春秋别传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十六国春秋别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2023-07-26 02:30:153

十六国是什么朝代?

十六国是在东晋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相关信息1、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2、自东汉后期之后,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者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3、虽然各国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由于一些国家采胡汉分治的制度,设置了各种族专属的行政区。例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及内史,用来统治汉人。单于左、右辅及都尉,则用来统治胡人。为求虚名,以表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邻境的州增设于本国内。
2023-07-26 02:30:291

十六国之后是哪个朝代?

十六国之后是相对统一的南北朝,但仍然不是大一统的朝代。晋朝末年,五胡乱华催生了混乱局面,建立割据政权的极多,其中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等十六个政权较有实力,被称为“十六国”。一百多年后,北魏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最终,南北朝被隋朝统一。
2023-07-26 02:30:464

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十六国是指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由来介绍: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国家分布: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2023-07-26 02:30:542

十六国指的是哪十六个国家?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即西晋永兴元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 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2023-07-26 02:31:261

十六国指哪十六个国家?

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在入侵中原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东汉时胡人偶有内附,魏晋时期则将胡人大量内迁。由于晋廷的虚弱腐败和胡汉矛盾,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2023-07-26 02:31:356

十六国中哪些国家称帝了?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其中,除前凉,前秦,南凉,西凉仅称王外,均曾称帝。此外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权。304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汉国(匈奴汉国)。308年十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09年迁都平阳。310年病卒。长子刘和即位,后庶弟刘聪弑篡。316年晋愍帝降汉,西晋亡。329年,后赵军乘胜西进,前赵太子刘熙弃长安而奔于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九月,后赵石虎攻克上邽,杀刘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赵亡。前赵5主15年,后赵2主11年。一说汉赵传3世5主,凡二十六年。后赵(319——352)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后期改国号为“卫”。历经七主,共享国三十二年。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330年)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旋称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将刘显所杀,之后刘显也被冉闵攻杀,后赵最终灭亡。成汉(304——347)是十六国之一。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302年,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定年号建初,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败亡。其弟李流继续统领流民作战,次年病死。之后李特之子李雄成为首领,于304年攻下成都,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347年,东晋桓温率兵入蜀,李势投降,成汉灭亡。以范贲为首的残余势力,两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前凉(301-376)是十六国之一。(称王未称帝)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西晋灭亡后,张氏仍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的建兴年号,成为割据政权,史称前凉。320年,张茂改元永元,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24年,汉赵封茂为凉王。345年,张骏称假凉王。349年,张重华称凉王。353年,张祚即位称凉公,次年复称凉王,并给前任诸王追加谥号。359年,张玄靓去王号。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期,前凉极盛,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但自353年张重华病死后前凉就内乱不止,国势大衰。 张天锡时已失去甘肃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对前凉发动全面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遂亡。386年,张天锡世子张大豫自称凉王,欲复国,旋被前秦攻灭。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北)。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357年,定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之战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灭前燕。前秦(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氐族将领苻洪在石虎去世后投降东晋,在后赵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人毒死。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与东晋断绝。之后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苻坚杀而代之。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得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当时前燕混乱,369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趁势派王猛、慕容垂率军于隔年成功灭燕,取得关东地区。370年,前秦灭前燕,擒慕容暐;371年,灭仇池氐杨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376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前秦统一北方。东北、西域各国都遣使和前秦建立关系,只有东南一隅的东晋与他对峙,当时朝鲜半岛由高句丽、百济、新罗割据,都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有吐谷浑及白兰。盛时疆域东起朝鲜,西抵葱岭,南并川蜀,北逾阴山,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后燕(384—409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395年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开始衰落。384年,在淝水之战后,原前燕吴王、前秦冠军将军慕容垂集合鲜卑旧部叛秦复国,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复称燕王,史称后燕。385年定都中山。386年十月,西燕慕容永进至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西),称帝,改元中兴,占有今山西省一带。由于后燕不容许作为宗室一方的西燕“僭举位号,惑民视听”,与后燕争夺燕国领导权。后秦(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国号秦,史称后秦。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后秦亡。西秦(385年—431年),十六国之一。(称王未称帝)陇西鲜卑族(一说属赀虏)首领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归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400年国灭于后秦,409年复国,改称秦王,迁都苑川。乞伏炽磐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历四主,共三十七年。431年被夏国所灭。后凉(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淝水兵败后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建立大凉,史称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399年,吕光病死,时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葬于高陵。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389年2月,吕光自称三河王(指黄河、湟河、赐支河,源头都在青海省境内),改元麟嘉,设置百官,立妻子石氏为王妃,石氏所生之子吕绍为太子。396年6月,吕光升号为天王,建国号为大凉,改元龙飞,史称后凉。后凉这时达到全盛时期,统治疆域同前凉略同。南凉(397年—414年)位十六国时期16国之列,鲜卑政权。(称王未称帝)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所建,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历三主,共十八年。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长统率,从塞北迁到河西凉州,被称为河西鲜卑。在此居住约两个世纪,部众渐盛,务农桑,修邻好,境内安定。至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公元414年,秃发傉檀率军西掠时,西秦偷袭乐都,南凉灭亡,立国十七年。396年(太元二十一年),吕光即天王位,改国号为大凉,遣使拜乌孤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乌孤决意摆脱吕光控制,谢绝封爵。次年,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年号太初,建立政权。398年(太初二年),乘后凉衰弱,郭广黁、杨轨反吕氏之机,取得洪池岭南五郡(广武、西平、乐都、浇河、湟河)之地,改称武威王。是年(399)八月,乌孤因酒醉坠马受伤死,弟利鹿孤即武威王位,迁都西平,401年(建和二年),利鹿孤改称河西王。402年(建和三年)三月,利鹿孤卒,弟傉檀立,更号为凉王,迁都乐都,改元弘昌,史称南凉。404年(弘昌三年),因后秦势盛,傉檀去年号,称臣于后秦。408年(弘始十年),傉檀大败后秦军,复称凉王,改元嘉平,置百官。414年(嘉平七年),南凉连年不收,上下饥窘,傉檀率军西击乙弗鲜卑,留太子武台(虎台)守乐都。西秦乞伏炽磐乘机袭取乐都,俘武台等及百姓万余迁于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南),傉檀降西秦,年终被毒死,南凉亡。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隆安四年(400年),慕容德在南郊正式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平。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十二年。西凉(400年—421年),史家为将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权称为西凉。(当时未称帝,但其世系被唐代李氏奉为先祖,因此西凉建立者李暠被唐玄宗追封为皇帝)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据敦煌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哈密小部分。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征战。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与北凉交战被杀,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但次年,北凉军围敦煌,李恂战败,乞降不成后自杀。西凉因此亡于北凉。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西凉王国接受东晋帝国册封,尊东晋为正朔,是东晋的藩属国。历三王,共二十年。北凉(397年——439年或460年)是十六国之一。(称王未称帝)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建立者为段业,此说是以蒙逊堂兄沮渠男成拥立段业称凉州牧,并改元神玺为立国之始(397年)。401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北凉都城先为张掖,蒙逊自称张掖公。412年迁都武威,称河西王,凉州牧。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遂亡。胡夏即大夏(407年~431年),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鲜卑)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北魏攻杀刘卫辰,其子赫连勃勃奔后秦,为安远将军。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并有其部,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因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夏凤翔六年(公元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改元昌武。北燕(407年或409年-436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化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409年,慕容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庙号太祖。436年被北魏所灭。
2023-07-26 02:31:522

五胡十六国的朝代顺序

五胡十六国没有朝代顺序,他们处于同一朝代,“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五凉:前凉、南凉、北凉、西凉、后凉四燕:前燕、南燕、后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汉赵、后赵一成:成汉一夏:胡夏扩展资料十六国时期的政治体十六国时代的统治的一个特色是胡汉分治,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以汉赵(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汉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汉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许多国家延续原本游牧社会中,以部族和血缘为中心的体制,国家仅是各部族之间的联盟,因此各部族领袖在军政上有较高的权力,皇帝的君权较不能如其他朝代那样直接透过官僚机构达成,也容易造成因宗室、部族领袖之间发生内讧而造成内战。前秦的苻坚和王猛即希望针对加以改革但尚未完全成功,后来北魏的拓跋圭将部落解散,设立新的统治机构,才逐渐减弱这种统治特色。许多五胡的君主如刘渊、苻坚等等皆深染中国文化,所以皆采用其文化如提倡儒术、禁止烝妻报嫂等等。当时世族之所以和胡族君主合作,主要为了苟全性命,许多世族轻视胡族君主文化低落。甚至有些世族,告诫子孙不可将出仕胡族的经过写在墓碑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六国
2023-07-26 02:32:0115

东晋十六国统治了多少年?

135年。304年 至 439年东晋十六国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巴氐族李雄建立成汉[1]和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2023-07-26 02:32:393

春秋战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所有国家都有哪些?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2023-07-26 02:32:571

慕容氏建立的各个燕国,各亡与哪国?

一直觉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多作死的家族,司马氏当之无愧第一,高氏排名第二,第三就是慕容氏…虽然没前两家那么自掘坟墓,但慕容家内斗确实不次于司马氏,完爆高氏……
2023-07-26 02:33:053

十六国是什么朝代 十六国的介绍

1、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2、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2023-07-26 02:33:561

十六国指的是哪十六国?

十六国是在东晋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相关信息1、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2、自东汉后期之后,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者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3、虽然各国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由于一些国家采胡汉分治的制度,设置了各种族专属的行政区。例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及内史,用来统治汉人。单于左、右辅及都尉,则用来统治胡人。为求虚名,以表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邻境的州增设于本国内。
2023-07-26 02:34:091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五胡十六国诸国混战期间,前秦天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夷狄皆来朝拜,开创十六国唯一治世,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最富强的国家,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不含辽东),进入南北朝时期。
2023-07-26 02:34:2515

两晋十六国的概念综述

两晋十六国简介【词目】 两晋十六国 【英文名称】 W. & E.Jin &16 countries 【拼音】 liǎng jìn shí liù guó 【主要民族】 汉族、匈奴、鲜卑族、羯、氐、羌族 【开场标志】 司马炎称帝 【时代旋律】 中原逐鹿 ,南北对峙,坞壁落箨 ,民族融合 【高潮剧目】 衣冠南渡、中流击楫、绝地反击、淝水之战 【后续历史】南北朝 【谢幕标志】刘寄奴篡晋   【五德历运】 火汉;火蜀汉、土曹魏、土孙吴;金晋;水前赵、水后赵;木前秦、木前燕;火后秦、火后燕;土北魏 【时代特色】 胡汉分治、北府军制、侨置制度、土断政策、九品中正制 将“两晋十六国”拆成“两晋”和“十六国”二词。“两晋”即晋代,东晋、西晋之泛称,所以“两晋”时期是265年~420年。这种说法道理很容易理解。“十六国”的时间由来《十六国春秋》是北魏崔鸿所撰的一部记述成汉、大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16个国家兴亡历史的(断代史)书,其记载的时间换算成公历的话,应该是304年~439年。若依照“春秋”指代《春秋》一书所记载的那个历史时期的惯例,我们也可用“十六国春秋”指代《十六国春秋》一书所记载的那个时期,即“十六国春秋”特指304年~439年这个时期。本篇的“十六国”是“十六国春秋”的简称。根据上面,换言之,“十六国”指代304年~439年这个特定时期。这样便有了“十六国”的具体时间段了。 另外依据“三国”说法——用书中所记载的几个国家来指代某段特定时期——亦可佐证该说。这两段时期内,对于某国的人物表述也雷同,如三国时期蜀国人(文学家)、十六国时期前燕人(军事家)。外界、学术界对这个时期也有诸多称法,诸如“五胡十六国”(内迁之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时期等,不一而足亦不置可否。细思之下,应该说“十六国春秋”时期一说较之相对客观点,不易产生歧义。“两晋十六国”的假设“两晋”时期是265年-420年,“十六国”时期是304年~439年,那么“两晋十六国”时期怎么算呢?我们想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南北朝”这两个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包括“曹魏”时期(220-265)、“两晋”时期(265-420)以及“南北朝”时期(420-589),联系所讨论的“两晋十六国”,我们是否可以用“两晋十六国”替代“两晋”呢?如果把“两晋十六国”替代“两晋”,即把“两晋十六国”时期等同于“两晋”时期,这样一来“两晋十六国”一说就能与“曹魏”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在时间上形成无缝连接,成为“魏晋南北朝”新的内涵(包括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肯定,尤其是“五胡”政权的肯定)。有人会问把“两晋”概念偷换成“两晋十六国”意义何在呢,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不然,“两晋十六国”比“两晋”更好。其一,“两晋”是一个颇具政治色彩的国家主体或时间段。以“谢安”和“王猛”为例,你可以说“谢安”是“东晋”人或“晋代”人,而“王猛”的朝代归类就困难了,虽和“谢安”同一时期,但无法归在“晋代”里,你可以说是“十六国时期前秦”人或“前秦”人,但是这样说不具有普遍性,不熟悉历史的人根本不知道“王猛”原来是和“谢安”同时代的人。那么“两晋十六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试将其模糊说成“两晋十六国”时期人或“两晋十六国时期前秦”人,这样一般人就知道“王猛”所处的时间了。其二,“两晋十六国”一说与“南北朝”的说法如出一辙,都是很笼统的,将南北政权相对独立存在的时期混为一说,可谓有例可循。其三,“两晋十六国”一说是今人对封建历史观的批判、重新审视,是对我国古代华夏大家庭的充分肯定,这符合马克思历史观。以前将其割裂为“两晋”和“十六国”是狭隘的民族本位主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该肯定南北双方的功过是非,不要觉得司马晋的做法都是对的,他毕竟代表封建家族的利益。其四,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还能理清历史的脉络,便于研究“坞壁林立”广泛的现象。其五,即政治为我所用,历史观反映政治,北魏驳斥十六国诸政权,那么以今之民族政策、今之华族,当一以待之,一碗水端正。其六,”两晋“置前,以晋为主脑,暗示该时期仍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司马氏建立的“两晋”为主体和主要研究对象。缺点:笼统、缺乏针对性以及概念本身的复杂化,过于淡化朝代与国的观念。通过上面的论述表明“两晋十六国”相比“两晋”有一定借鉴意义、意涵深远,可作为两晋意义的衍展。其次,所假定的“两晋十六国”和“两晋”时间的(265年-420年)一致性也成立。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但“十六国”时期是公元304年~公元439年,既不包含于“两晋十六国”,也不包含它,化解该矛盾可借鉴既有之经验。“南北朝”和“隋朝”在时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但不妨碍南北朝包含“隋朝”的初期(即未统一的隋国政权),由此用“两晋十六国”来统称“两晋”和“十六国”2段时期便有据可循了,特指“十六国”中前期。【注:将“十六国春秋”末期政权(421-439)归南北朝的研究对象】概念的含义“两晋十六国”(时期)是晋国政权的“两晋”时期、非晋国政权的“十六国春秋”中前期(止于420年)的合谓,时间是265年~420年,凡156年的历史。主要讲述了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汉人南渡、五胡的崛起与衰亡、“坞壁林立”以及东晋的取代。 晋国方面:灭蜀之后,272年,晋武帝依羊祜之建议,任王濬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一年乃成;二王当政,反对伐吴者占主流,其中王衍以清谈自居,无尺寸建功之心,如大臣山涛所言:“自古以来如果不是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现在放过吴国留作外患,不也很好吗?”唯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晋武帝灭吴的想法一致。公元272年9月,东吴西陵督步阐降晋,晋廷兵分三路接应步阐,陆抗沉着应对,于江陵退敌继而收复西陵重地。西陵战后晋朝羊祜采用约期而战、处之以礼的攻心战,而陆抗以礼相还识破计谋,此事一时成为美谈。276年,羊祜上书伐吴,因朝臣反对而无果。278年,羊祜病危,举荐杜预,继任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279年,杜预不断的上表伐吴,在前两道奏本没有批复之后,杜预第三次上表曰:“羊祜与朝臣多不同,不先博画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多异……其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已,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故守之也。”写到这里,史书上提供了一个戏剧性的场景,载“时帝与中书令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于是,晋武帝终于采纳决心伐吴。也许,杜预这道上疏的言外之意是,提醒司马炎要给自己身边一向阻挠伐吴的重臣也分些好处。于是,正如我们所看到,伐吴最大的反对派贾充,反被授予符节、黄钺和大都督的职务,率领中军驻扎在襄阳,在名义上负责各路伐吴军队的总调度。灭吴后王濬因在未得到王浑授意下抢先攻入城内接受招降事宜,于是冒功的王浑参劾王濬谋反罪名等,幸好宽容大度的司马炎(擅打太极拳),在二王争功的问题上,他既绝不追究王濬,也不指责王浑诬陷,大家一概升官,避免作邓艾第二。同时,晋武帝下诏,吴国州牧、郡守以下的地方官员,一概不予更换,吴地素有名望的人士,都根据才能安排官职。将吏随孙皓渡江者,免除十年赋役,百姓则免除二十年。唐代张说(yuè)过王濬墓作诗云:牛斗三分国,龙骧一统年。智高宁受制,风急肯回船。有策擒吴嚭(pí),无言让范宣。援孤因势屈,功重为谗偏。旧迹灰尘散,枯坟故老传。百代逢明主,何辞死道边。吴国方面:吴国孙皓性情暴戾,自264年登基后,奸佞邀宠,肆意残杀忠良祸及子孙,动辄剜目剥皮、凌迟焚骨,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军民涣散。军事上,公元272年,王濬在巴蜀造战船,大量碎木顺流而下,建平太守吾彦见后,知晋将发兵顺流而下,请求增强建平守备。陆抗于274年弥留之际上疏指出:“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陈述加强建平、西陵防守的重要性。而孙皓自恃长江天堑屏障,置之不理。此时,吴国国力早已衰退,镇守西境的名将这些年来又大多谢世,接任少年人的能力与威信都难以御敌。渡江灭吴战(晋灭吴之战)279年11月,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20万人,分6路进攻吴国:1.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向涂中方向进军;2.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向江西,出横江渡口进军;3.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向武昌方向进军;4.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方向进军;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京广;6.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巴东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总的作战意图是:以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王戎、胡奋、杜预三军夺取夏口以西各战略要点,以策应王濬所率的7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濬、司马伷、王浑军南下东进,夺取建业。这样的部署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吴国尚有兵力20万人,就兵力对比而言,晋军南下的兵力并不占多大优势,只是吴军兵力分散于沿江和江南各地,晋军要分路予以各个击破,才能迅速灭吴。280年2月,晋军攻克武昌;吴国丞相张悌中诈降计,与沈莹、孙震共三人战殁殉国。5月,王濬水军继续沿江东下驶抵建业,孙皓大惧,衔璧舆榇(chèn)降晋。至此,晋军连克东吴4州43郡,降服吴军23万,孙吴灭亡,三国长期分裂的局面也随之结束。 灭吴君臣:羊祜、杜预、王濬、张华及司马炎 1、汉民族的“两晋”政权势力存在时间:265年西晋建立—420年东晋灭亡。“两晋”势力包括西晋时的司马氏政权势力和南渡后的东晋势力。西晋(265年—316年),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东晋(316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方建立,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由于均代表司马氏政权,于是把西晋、东晋这两个时期合称为“两晋”或统称为晋代。2、16国为主的政权势力存在时间:304年李雄称成都王(或刘渊称汉王)—439年北凉灭亡。◆以383年淝水之战为界,十六国时期可分为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①成汉、②(汉)前赵、③后赵、④前燕、⑤前秦、⑥前凉。拓跋部的代国和冉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⑦后燕、⑧后秦、⑨西秦、⑩后凉、⑾南凉、⑿南燕、⒀西凉、⒁北凉、⒂大夏、⒃北燕。西燕、北魏、翟魏和谯蜀也不在十六国之列。【成汉、夏、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十六国史也可分三大阶段:一、刘汉、前赵和后赵的交替(304-352);二、前秦、前燕的对立,及前秦统一北方(352-383);三、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瓦解,北魏的崛起(383-439)。3、游离的坞壁组织势力存在时间:实际上贯穿整个两晋十六国时期,并继续向后推移。坞壁组织独立自治,有时又接受以上胡夏势力的监管、册封。4、新生代力量的势力 拓跋部鲜卑建立的代国和强力崛起的早期(土德)北魏政权,志在结束北方大国间的战乱,雄霸北方、入主中原。
2023-07-26 02:34:501

十六国是什么朝代 十六国的介绍

1、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2、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2023-07-26 02:35:021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十六国在什么中间

十六国在西晋和北魏之间。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在入侵中原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东汉时胡人偶有内附,魏晋时期则将胡人大量内迁。由于晋廷的虚弱腐败和胡汉矛盾,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2023-07-26 02:35:232

中国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各朝各国国都名称

中国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各朝各国国都名称?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最佳答案由提问者推荐匿名用户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 斟浔 河南洛阳 禹帝姒文命(夏禹) 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亳 河南商丘商太祖子履(商汤) 周朝:前1046-前256 西周:前1046-前771年 镐 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 封建时代 东周:前770-前256年 雒邑 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前475年 战国:前475-前221年 郡县时代 秦朝:前221-前207年 咸阳陕西咸阳秦始皇赵政[1-3] 楚朝:前206-前202年 楚怀王熊心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包括新朝(由新始祖高皇帝王莽所建,公元9年-公元23年)、玄汉(由汉延宗汉更始帝刘玄所建,共传二帝:刘玄、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公元23年-公元27年)、成家(由公孙述所建,公元37年被刘秀所灭) ----东汉:25-220年 雒阳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280 ----曹魏: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 成都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东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十六国时期:265-420 ----晋受禅后吴国:265-280 ----晋朝:265-420 ---------西晋: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前期、中期、后期(后期囊括崛起的北魏前期)三阶段:304-420 南北朝时期:420-589 ----南朝时期:420-589 --------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时期:386-589 --------十六国末期:420-439 --------北魏中后期:420-557 洛阳 河南洛阳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 --------西魏:532-556 长安 陕西西安 孝武帝元修 --------东魏:534-550 邺城 河北邺镇 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577 邺城 河北邺镇 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孝闵帝宇文觉 --------隋国统一前:581-589 十六国春秋【前、中、后、末4期,将十六国时期分别穿插到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时期:304-439 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包括武周时期:690-705 神都 河南洛阳 周圣皇帝武则天 五代十国:907-979 --后梁:907-923 汴 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吴:908-937 吴宣帝杨隆演 --南唐:937-975 南唐烈祖李昪 -
2023-07-26 02:35:291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史事

一、《晋书》,唐朝房玄龄等监修,令狐德(上)芬(下)木等20人分撰,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代曹魏建晋(265年)到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建宋为止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是研究两晋十六国的基本史料。有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新设的《载纪》一项,专门记载“僭伪”的君主贺臣属,共26篇,按国别设78传,是现存有关十六国的重要史料来源。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六国春秋》(辑补本),北魏崔鸿(? - ?525年)。这部书为纪传体史书,书成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记载五胡十六国的史事,原书至北宋亡佚,今本大都为明、清人从《晋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史书辑入,共载544人,对研究十六国历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齐鲁书社的点校本(系《二十五别史》之一);有关十六国的史书现存的极少,多已散逸,如,东晋陆(左)岁(右)羽著的《邺中记》(记后赵事)也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关五胡十六国的演义:我个人觉得,将“演义”与史书一并谈论,实在是有些混淆了门类,史料、史书等问题研究历史,是史学范畴;而“演义”是小说,属于文学范畴,对于研究该朝的历史,是没有什么史学价值的,只有文学价值或者文学史价值。当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也尽量找了一下有关资料(可能不全,我对文学史没有什么研究),与五胡十六国有关的明清乃至民国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主要有:一、《续三国演义》,【明】酉阳野史:该书原目录为一百四十回,故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近年出版的一些有关的工具书都称此书一百四十回。其实,这都是失于翻检,因为正文实有一百四十五回。目录与正文的差异还体现在许多回目的文辞上。该书就目前所知,只有一个刻本,且只有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有藏。今次即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上图本校点。有岳麓书社标点本。二、东西两晋志传(十二卷),【明】佚名:不题撰人。据序,知编者实即序作者雉衡山人。雉衡山人名杨尔曾,字圣鲁,雉衡山人为其号,浙江钱塘人。或疑此本之序为五十回本武林刊《东西晋演义》所有,则此书编撰者未知谁何了。《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明万历四十年(1612)周氏大业堂刊本,首雉衡山人序。图嵌正文中,纪绘工曰“王少淮写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四字,眉栏有注释。【藏北大图书馆】刊本,内封上横题“通俗演义”四字,下右上署“秣陵陈氏评释”,左两行大字,题“新锲东西晋(一行)志传”(一行),“志传”二字下镌“尺蠖斋梓行”。首《东西两晋演义序》,未署撰人,也不记年。次“新锲重订出像注释通俗演义东西两晋志传题评目录”;西晋四卷一一六回;东晋八卷二三一回。有图载于卷首,也无“王少淮写像”字样。正文前有东西晋及十六国、元魏、东西魏纪年。正文卷端,西晋题“新锲重订出像注释西晋志传通俗演义题评”,东晋题“新锲重订出像注释通俗演义东晋志传题评”,皆署“秣陵陈氏尺蠖斋评释(或评注)”、“绣谷周氏大业堂校梓”。正文亦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每卷记年代起讫。眉栏有评注。版心,西晋镌“西晋志传”,东晋镌“东晋志传”。似是大业堂本的一个挖改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初带月楼重刊周氏大业堂本。【藏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此外,尚有英德堂重刊《两晋志传》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上海石印本等。(注:以上文字出自《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三、《东西晋演义》,又题《绣象东西晋全志》,【明】杨尔曾编,分为《西晋演义》和《东晋演义》两部。 十二卷五十回。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参订”。编者杨尔曾,见《东西两晋志传》条。明武林刊本,五十回,前附图,未见序。第一回前记年代起讫,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参订”。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东西晋不分叙。比大业堂本为详。【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治馆原刊本,未见。清嘉庆四年敬书堂复明本。上图下文。图左右题句。正文半叶十四行,行二十四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以上文字出自《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西晋演义》叙述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死后惠帝登位。由于惠帝懦弱,大权旁落贾后,诸王不满,引起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北方五胡趁机而起,怀王、愍王先后于长安、洛阳被俘。西晋历四帝而亡,共五十二年。 《东晋演义》记述西晋亡后,南北对峙,北方先后出现二十多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至前秦符坚兴师百万进攻东晋。南方则由司马睿重建政权,多次北伐未成,石勒犯境方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解除北方的威胁。西晋前后有十一帝登基,权力后来转移到刘裕之手,篡晋称帝,东晋亡,历时一○四年。东西晋一百六十五年,中问穿插五胡十六国,南北对峙,战争不断。本书结构紊而不乱,从西晋到东晋,又从南朝到北朝,重大历史事件,大大小小战争,环环相扣,前后照应,依傍历史,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郑振铎先生评价:“这部演义也极雅驯,几乎无一字无来历,在讲史里是较好的一部。”四、两晋演义(二十三回),【清】吴趼人署“我佛山人撰”。作者即吴趼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至次年(1907)十月《月月小说》第一至第十号载。仅二十三回,未完。标“历史小说”,书名下注“稿本”二小字,括号中注“甲部历史小说第一种”。首《历史小说总序》,署“光绪丙午八月南海吴沃尧趼人氏撰”。次《两晋演义序》,谓“以《通鉴》为线索,以《晋书》、《十六国春秋》为材料,一归于正,而沃以意味,使从此而得一良小说焉。”有眉批。一、二、三、六回后有回评。宣统二年(1910)三月、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排印出版单行本。(以上文字出自《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五、两晋演义,【民国】蔡东藩《两晋演义》是蔡东藩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 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2023-07-26 02:35:393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什么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什么时期?——答案: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五胡十六国诸国混战期间,前秦天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夷狄皆来朝拜,开创宣昭之治,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最富强的国家,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不含辽东),进入南北朝时期。
2023-07-26 02:35:476

十六国指哪些国家?

十六国是在东晋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相关信息1、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2、自东汉后期之后,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者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3、虽然各国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由于一些国家采胡汉分治的制度,设置了各种族专属的行政区。例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及内史,用来统治汉人。单于左、右辅及都尉,则用来统治胡人。为求虚名,以表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邻境的州增设于本国内。
2023-07-26 02:36:081

春秋战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所有国家都有哪些?

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主要国家,连同西南地区的成国,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口诀):一夏一成,二赵(前、后赵)、三秦(前、后、南、北、西秦),四燕(前、后、南、北燕)、五凉(前、后南、北、西凉)。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 五代:梁、唐、晋、汉、周(加后字),十国: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2023-07-26 02:36:231

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

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1、对象不同。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时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东晋十六国是指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2、概念不同。五胡十六国主要讲的是北方的十六个更替的少数民族政权;东晋十六国是讲的东晋建立后的东晋与与十六国的对抗历史。3、开始时间不同。五胡十六国是从西晋末年公元304年开始;东晋十六国是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开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晋十六国百度百科-十六国
2023-07-26 02:36:3312

十六国是哪么?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即西晋永兴元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 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2023-07-26 02:37:064

什么是十六国

您好!十六国指的是存在于公元304年~439年之间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2023-07-26 02:37:152

东晋十六国的“十六国”到底有几国

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汉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2023-07-26 02:37:241

有哪些古书记录了东晋十六国的历史?

记记载东晋16国历史的书籍有很多。比如说二十四史中的晋书,它就记录了东晋的十六国历史。还有后来的资治通鉴,纵横十六国。这些里面都有关于东晋十六国的历史。同样,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晋人江统的徙戎论、宋代的太平御览,还有明代的永乐大典,都有这样的记载。
2023-07-26 02:37:5115

古代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2023-07-26 02:38:152

东晋十六国有什么书介绍 象三国有三国演义一样

有关五胡十六国的史料主要是以下几部: 一、《晋书》,唐朝房玄龄等监修,令狐德(上)芬(下)木等20人分撰,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代曹魏建晋(265年)到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建宋为止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是研究两晋十六国的基本史料。有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新设的《载纪》一项,专门记载“僭伪”的君主贺臣属,共26篇,按国别设78传,是现存有关十六国的重要史料来源。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 二、《十六国春秋》(辑补本),北魏崔鸿(? - ?525年)。这部书为纪传体史书,书成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记载五胡十六国的史事,原书至北宋亡佚,今本大都为明、清人从《晋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史书辑入,共载544人,对研究十六国历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齐鲁书社的点校本(系《二十五别史》之一); 有关十六国的史书现存的极少,多已散逸,如,东晋陆(左)岁(右)羽著的《邺中记》(记后赵事)也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有关五胡十六国的演义: 我个人觉得,将“演义”与史书一并谈论,实在是有些混淆了门类,史料、史书等问题研究历史,是史学范畴;而“演义”是小说,属于文学范畴,对于研究该朝的历史,是没有什么史学价值的,只有文学价值或者文学史价值。 当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也尽量找了一下有关资料(可能不全,我对文学史没有什么研究),与五胡十六国有关的明清乃至民国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主要有: 一、《续三国演义》,【明】酉阳野史: 该书原目录为一百四十回,故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近年出版的一些有关的工具书都称此书一百四十回。其实,这都是失于翻检,因为正文实有一百四十五回。目录与正文的差异还体现在许多回目的文辞上。该书就目前所知,只有一个刻本,且只有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有藏。今次即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上图本校点。有岳麓书社标点本。 二、东西两晋志传(十二卷),【明】佚名: 不题撰人。据序,知编者实即序作者雉衡山人。雉衡山人名杨尔曾,字圣鲁,雉衡山人为其号,浙江钱塘人。或疑此本之序为五十回本武林刊《东西晋演义》所有,则此书编撰者未知谁何了。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明万历四十年(1612)周氏大业堂刊本,首雉衡山人序。图嵌正文中,纪绘工曰“王少淮写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四字,眉栏有注释。【藏北大图书馆】刊本,内封上横题“通俗演义”四字,下右上署“秣陵陈氏评释”,左两行大字,题“新锲东西晋(一行)志传”(一行),“志传”二字下镌“尺蠖斋梓行”。首《东西两晋演义序》,未署撰人,也不记年。次“新锲重订出像注释通俗演义东西两晋志传题评目录”;西晋四卷一一六回;东晋八卷二三一回。有图载于卷首,也无“王少淮写像”字样。正文前有东西晋及十六国、元魏、东西魏纪年。正文卷端,西晋题“新锲重订出像注释西晋志传通俗演义题评”,东晋题“新锲重订出像注释通俗演义东晋志传题评”,皆署“秣陵陈氏尺蠖斋评释(或评注)”、“绣谷周氏大业堂校梓”。正文亦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每卷记年代起讫。眉栏有评注。版心,西晋镌“西晋志传”,东晋镌“东晋志传”。似是大业堂本的一个挖改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初带月楼重刊周氏大业堂本。【藏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此外,尚有英德堂重刊《两晋志传》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上海石印本等。 (注:以上文字出自《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三、《东西晋演义》,又题《绣象东西晋全志》,【明】杨尔曾编,分为《西晋演义》和《东晋演义》两部。 十二卷五十回。 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参订”。编者杨尔曾,见《东西两晋志传》条。 明武林刊本,五十回,前附图,未见序。第一回前记年代起讫,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参订”。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东西晋不分叙。比大业堂本为详。【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治馆原刊本,未见。清嘉庆四年敬书堂复明本。上图下文。图左右题句。正文半叶十四行,行二十四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以上文字出自《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 《西晋演义》叙述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死后惠帝登位。由于惠帝懦弱,大权旁落贾后,诸王不满,引起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北方五胡趁机而起,怀王、愍王先后于长安、洛阳被俘。西晋历四帝而亡,共五十二年。 《东晋演义》记述西晋亡后,南北对峙,北方先后出现二十多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至前秦符坚兴师百万进攻东晋。南方则由司马睿重建政权,多次北伐未成,石勒犯境方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解除北方的威胁。西晋前后有十一帝登基,权力后来转移到刘裕之手,篡晋称帝,东晋亡,历时一○四年。 东西晋一百六十五年,中问穿插五胡十六国,南北对峙,战争不断。本书结构紊而不乱,从西晋到东晋,又从南朝到北朝,重大历史事件,大大小小战争,环环相扣,前后照应,依傍历史,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郑振铎先生评价:“这部演义也极雅驯,几乎无一字无来历,在讲史里是较好的一部。” 四、两晋演义(二十三回),【清】吴趼人 署“我佛山人撰”。作者即吴趼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至次年(1907)十月《月月小说》第一至第十号载。仅二十三回,未完。标“历史小说”,书名下注“稿本”二小字,括号中注“甲部历史小说第一种”。首《历史小说总序》,署“光绪丙午八月南海吴沃尧趼人氏撰”。次《两晋演义序》,谓“以《通鉴》为线索,以《晋书》、《十六国春秋》为材料,一归于正,而沃以意味,使从此而得一良小说焉。”有眉批。一、二、三、六回后有回评。 宣统二年(1910)三月、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排印出版单行本。 (以上文字出自《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 五、两晋演义,【民国】蔡东藩 《两晋演义》是蔡东藩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 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2023-07-26 02:38:232

讲述东晋16国的故事

五胡乱华之五胡食人录 我们许多人都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对中国的几千年封建道德以“吃人”两字概括。这种“吃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人。但确实也有把人杀了吃的。吃人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做成了菜给齐桓公吃,唐时的张巡守睢阳,粮草用尽时吃过人,黄巢造反时也吃过人。一些城池被围,人饿得受不了,就易子而食。但这些事情都是极个别的,或源于少数统治者的疯狂,或者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但在中国的“五胡乱华”这一中国与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却有许多人被大规模地宰杀烹食。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人的兽性。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羯族简直就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羯族对汉族的血债实在太多,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禁止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他的开国汉人大臣,来朝见他时,因身上值钱东西和衣服被胡人抢了,勒问他出了什么事,大臣正在气头上,说胡人抢了他,而忘了说国人。才发觉说错了话,赶紧向石勒赔罪,勒赦免了他。可以想像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 由于听信巫师之言,石勒对汉人其子(一说为侄,一说为与其婶所生)石虎更加变本加厉百倍。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石虎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如果说石虎是残暴荒淫的话,这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只能以变态来解释。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 到了南北朝,拓跋鲜卑的拓跋焘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宋国,居然不带一点粮草,如果掠夺的食物不能解决需要的话,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干的。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发生过这样大规模吃人的事件。同一时期在西方,是匈奴人阿提拉进攻罗马帝国,他残暴是残暴。但并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记载。后来女真,蒙古,满族虽然也很残暴,但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纪录。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五胡乱华”时期的血腥与残暴以及我们汉族先民所蒙受的苦难。这些历史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因为在书本上只有民族融合、鲜卑拓跋宏汉化等等,完全是报喜不报忧。对黑暗面一点也不描写。近来《狼图腾》的作者当是不掩盖这些暴行。但他又认为这样杀你吃你是为了我们汉族好。是给我们输血。好让我们强大起来,所以我们不应该仇恨那些食人恶魔。反而还要去感激他们。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我想他如果生活在那个血腥的年代,应该会舍身饲魔。心甘情愿地让他们吃掉。然后让那个被消化得变成什么也不知道的“我”强大起来。 在这里我万分感激冉闵,没有他我们汉族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到现在也只能留下一点古迹供人参观了。拜武悼天王。 历史有一种现象:一个国家一旦进入战乱时期,武人在政治上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境内陷于长期的混战,那些靠军功起家的武人很容易坐上帝王宝座,但这些帝王一开始就严重地腐败,不知道珍惜他们的政权,很容易变成暴君。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武人长于军事,拙于治国,他们用暴力夺取政权后,面对比军事复杂上百倍的政治往往一筹莫展;二是武人缺乏自制力,一旦掌握无限权力,曾经被压抑住的人性的弱点就会象火山一样崩发出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把他的家族和他创立的江山烧毁;三是武人目光短浅,忧患意识淡薄,大权在握就会忘乎所以,以为天下就数他最大,不知道江山得来艰难失去易,更不知道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一味听凭自己的性子胡闹和享乐;四是武人不会约束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生下的儿子不是恶棍就是混虫,政权即使没有断送在他自己手里,也会断送在继任的儿子手里。
2023-07-26 02:38:313

南宋16国是什么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代、仇池、冉魏、翟魏、西燕、谯蜀等小国存在于大国的缝隙之间。西部的吐谷浑在当时也发展迅速,曾一度威胁过关中平原。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而在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灵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暂。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以上是有关十六国的一些信息,是五胡十六国,而不是你说的什么南宋十六国,历史上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说法,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2023-07-26 02:3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