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炖火锅
-
看到都是黑德语翻译不知所以的,进来试着为Zoomania这个翻译辩护一下吧。别的电影不提,疯狂动物城的德语翻译还算比较贴切的了。之前有人提到过Zootopia因为版权问题在欧洲不能直接用,于是各国发挥本国特色起译名。具体到德国,其他的回答都没提到,其实Zoomania的这个翻译明显应该是来源于Germania(日耳曼尼亚)。Germania原意就是指日耳曼人生活的地方。(比如古罗马最关于日耳曼各部落分布情况的著作就叫《日耳曼尼亚志》)所以Zoomania的意思跟原名Zoopotia是相近的,直译都是“动物居住的地方”。所以个人觉得Zoomania已经算是一个既有德国特色有贴合原意的翻译了。最后我想说,最该吐槽的应该还是中文的翻译,无论是大陆的《疯狂动物城》还是台湾的《动物方城市》都听起来怪怪的。
相关推荐
《日耳曼尼亚》:德意志的千年游记
希特勒一直有一个梦想,甚至可以说是妄想,并且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规划和努力,疯狂而偏执,那就是要建设一个新的柏林,让它成为「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因为在希特勒的心里,「 ”柏林作为‘世界之都"将只能媲美古埃及、古巴比伦或古罗马,而不是伦敦和巴黎!” 其实,「 ”日耳曼尼亚”这个词语并非希特勒和纳粹所创造出来,「 ”日耳曼尼亚”是古代欧洲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在那里生活着很多的部落,其中,以日耳曼人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凯尔特人、波罗的人、斯基泰人和古斯拉夫人等等,所以,日耳曼民族其实也是欧洲古代名族中非常庞大的一支。 在之后的数个世纪当中,日耳曼尼亚的部落组成受民族融合和民族迁徙的影响,逐渐又分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所以,日耳曼人可以说是很多民族的大融合。 那么日耳曼尼亚与如今的德意志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些可以在《日耳曼尼亚》找到答案。 与其说《日耳曼尼亚》是一部历史书籍,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本游记,从山河建筑,到风土人情,西蒙·温德尔用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将德意志的编年历史与当地的文化和风景相互结合,让历史这件事,不再枯燥又严肃,反而可以在其中的一些奇闻轶事中得到深刻的思考;也让原本在人们心里有着严肃而偏执的刻板印象的德国,向世人展现出来它在另一种角度之下的独特趣味。 查理曼大帝与神圣罗马帝国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在他的著作《风俗论》第七十章中曾这样评论道:「 ”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 这里的神圣罗马帝国,跟我们所熟悉的罗马帝国并非同一个,甚至都不算有什么直接且合法的关系。 曾经的罗马帝国是欧洲古代的一个非常先进的国家,后来分裂成了许多的小国,从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几乎都会罗马文化为荣,那是很多国家都自称是罗马正统,然而却因为很多原因并没办法证明自己。后来日耳曼人经过不断前移,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定居下来,因着日耳曼民族中的鲜明的罗马帝国的痕迹,以及中世纪君权和神权对立,封建君主和基督教时战时和等种种因素,于是「 ”神圣罗马帝国”便由日耳曼人建立起来。 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统治谱系被认为能够一直追溯到查理曼,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松散,名族众多,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统治,之后的历代皇帝都称自己是古罗马的正统继承者,这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更加支离破碎,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世人认为,帝国权力顶层由说德语的决策者把持,让帝国的核心基本上集中于德意志地区,为德意志之后的一些列行为打下了基础。 虽然伏尔泰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并不能当成金科玉律,但是说其「 ”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在查理四世之后确实如此: 它不神圣,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最初皇帝的加冕,要经过教皇的认可,实行加冕涂油礼,象征国王与教会的联合,表明合法性和神圣性,然而查理四世之后,帝国的皇帝不再通过教皇的加冕,也不再试行涂油礼,所以它不神圣; 它也非罗马,因为被称为欧洲之父的查理曼大帝,虽然他皇帝的头衔是得到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承认的,但他血统是日耳曼人,更是日耳曼民族历史的奠基人,这对于传统的罗马人来说,就像一个野蛮的民族,所以它非罗马; 它更非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一个统一集权的国家,皇帝由七位主诸侯选举出来的,皇帝权力的辐射越来越小,各地区诸侯实力反而越来越强,这有谈何帝国呢? 查理曼大帝本人、包括他所建立的这个帝国,其实与现在的德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关系,他的权力中心是在法国,而且,查理曼对于德意志的统治,其实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休无止的残酷战争,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巨大帝国的分裂给后来的历史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普鲁士人与德意志 在德国统一之前,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痛苦地说道:「 ”我们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德意志),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就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是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歌德之所以发出如此感叹,是因为德国的历史中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的,我们上面说查理曼大帝与德意志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德意志的真正建立者,其实是普鲁士人。 德意志的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在圣地建立了一个军事修会组织,叫做条顿骑士团,他们身披铠甲,拿着印有代表着普鲁士精神的十字图案的装备,凶神恶煞,甚至残酷地将婴儿投入火中,几乎成了恶魔的代名词,事实上,条顿骑士团是「 ”德意志骑士团”的代名词,他们对于占领的土地有着实质上的控制权。 13世纪初,条顿骑士团征服了东普鲁士,从此再波罗的海地区扎下了根,在此期间,条顿骑士团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将这里不愿结盟的部族彻底消灭,使德意志与欧洲建立了长达数个世纪的紧密联系,后来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并且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同时也是当时的欧洲强国之一。 条顿骑士团在马尔堡的时候,曾经应腓特烈二世的要求,为无私救济贫民和病人而在24岁就因疲劳过度去世的年轻寡妇伊丽莎白修建了一座十分华丽的早期哥特式教堂,并且为她的遗骨打造一顶黄金王冠。这座教堂在宗教改革时期有幸被保留下来,才得以让后世目睹这个杰作。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坚持推行军事改革,希望能够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后来,普鲁士先后发起了三次王朝战争,先后分别击败了丹麦、奥地利与法国,并且最后于1871年,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也加冕称帝,改称德意志帝国,该帝国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自此,奥地利被正式排除在德意志之外。 西蒙·温德尔笔下的《日耳曼尼亚》让我们看到德意志严肃、偏执、冷酷的刻板印象之下的另一面,鲜活而生动,它就像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从地理环境,到人文景观,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讲;原来,那个诞生过那么多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的国度,曾有过那样长期四分五裂的状态。 德国统一的这条「 ”铁血道路”自然也为后来的「 ”军国主义”埋下了伏笔,而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甚至也可追溯到这个原因,西蒙·温德尔结合多年游历德国的经历和严谨的史料记载,让战争可以通过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角度被读者读到,这样的文字是极其吸引人的。2023-07-26 09:17:311
罗马2全面战争日耳曼尼亚开局和发展攻略
在罗马2全面战争中里面,有野心勃勃想要统一大陆的战争流,也有甘于种田、不愿惹事的种田流,日耳曼尼亚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种田流玩家的行省,下面深空高玩就来说下罗马2全面战争日耳曼尼亚开局和发展攻略。1.开局最重要的是就是努力种田,国家实力不够的话美人会愿意重视你,跟你交易;不过要注意的是,后期不要把农业、渔业、工业升太高,会影响城市快乐度2.在种田的时候同时注意发展兵力,这样才不会被别人欺负。3.建议先攻打临近的、有资源的县城,从日耳曼尼亚实际来说,先从德国中部开始,一直往西打,一路攻下比利时和荷兰。之后,在派一堆兵马防守在法国边境上,其他势力继续扫荡周围波兰、捷克等国家;最后直接往南攻打意大利,直接侵占罗马。注意,打仗的时候不要同时和三个国家一起打,势力还不够强盛。4.等版图足够大之后,可以弄一个行省,行省里面每一个县城都要造紫色神庙和黄色公共娱乐设施,这两者的等级最起码要和当地的农渔工等级一致,高自然更好。5.贪多嚼不烂,建议多发展自身实力,厚积薄发。2023-07-26 09:17:381
如果希特勒打赢二战,这些都会成为现实:揭秘「 ”日耳曼尼亚”计划
1935年,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个独裁集团的元首以后,大权在握,狂妄的他认为当时的柏林与建设太过落后,有必要通过重新规划和建设让柏林超过巴黎、伦敦和华盛顿,告诉世界列强一个新的德国已经崛起!而这个新的规划则有一个宏伟的名字-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 ▲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的木制沙盘,足以见得其规模之雄伟 ▲阿道夫.希特勒早年作为一个画手,因为他大多数的优秀作品都是建筑为题材,造成了他对设计建筑和规划有独特的爱好 ▲阿尔贝特·施佩尔正在和希特勒讨论日耳曼尼亚的设计规划 ▲阿尔贝特·施佩尔作为希特勒身边的大红人,纳粹御用建筑设计师,日后的军工部长,其自然也是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的总规划师,而阿尔伯特··施佩尔负责的重建柏林的官方计划被称为「 ”帝国首都的全面建设计划”(德语:gesamtbauplan für die reichshauptstadt)。 而笔者认为在这个时期的纳粹德国的建筑风格包括日耳曼尼亚的设计规划都和希特勒的个人审美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希特勒在他的建筑草图中有着许多古巴比伦、古罗马风格的巨象化建筑草图,简单来说,希特勒的建筑审美就是古典风格的「 ”高大雄伟!”整体来说「 ”日耳曼尼亚”的南北交通干线叫做「 ”光辉大街”。这条大街长8公里、宽120米。大街两旁将建有剧院、商店以及纳粹德国所有各部的办公大楼,包括一座新的参谋总部大楼、一座陆军元帅纪念堂、一座新的国会大厦。 ▲日耳曼尼亚的俯视设计图 ▲大街中央将建造一座新的德国「 ”凯旋门”,高度是法国凯旋门的两倍,达100米(上图模型所显示) 也许是巴黎的协和广场激发了希特勒和施佩尔的灵感,打算在「 ”光辉大街”的中部修建一个能容纳百万观众的阿道夫·希特勒广场. ▲希特勒正在痴迷的看着自己的伟大杰作,希特勒对它的杰作评价说;作为世界首都,柏林只能与古埃及、巴比伦和罗马相比!伦敦是什么,巴黎又是什么? ▲而在日耳曼尼亚当中最重要的建筑就是—「 ”大礼堂”。根据希特勒的想法,「 ”大礼堂”将是新柏林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 ”大礼堂”占地为315米×315米,建成后高度可达290米,如果建成将20世纪最大的拱顶式建筑。「 ”大礼堂”的四方形基础建筑高74米,然后在离地高度98米处建设一个直径250米的拱顶,拱顶上方为一个塔式天窗。天窗塔顶部计安装一个被月桂环环绕、抓着万字徽的巨型鹰徽。 ▲「 ”大礼堂”内堂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内部将建设一个直径140米、高30米的3层环形看台,看台上方则撑起了100根24米高的大理石柱。 内堂入口对面将建设一面50米高、28米宽的呈弧内嵌式幕墙,幕墙前方立着一根14米高的大理石柱,柱顶安装一个镀金的鹰徽。而大礼堂的内堂可容纳15万至18万人,将作为大德意志帝国重要的活动和大型会议举办地,和美国白宫一样成为德国的政治标志。但是实际上,计划为柏林规划的其他建筑几乎都没有建造过,因为德国人修建计划的前提是战争胜利,不过emmmmmm.....但是南北交通干线的「 ”光辉大街”,为了将车辆将被转移到一条地下公路的工程,这条公路的隧道结构部分已经建成,至今仍然存在。 ▲电影 《帝国的毁灭》当中出现的日耳曼尼亚 ▲但是随着1945年,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希特勒的理想之都-日耳曼尼亚的美梦也成为泡影 ▲日耳曼尼亚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经常出现,如美剧「 ”高堡奇人”中的日耳曼尼亚和FPS游戏「 ”重返德军总部 新秩序”中的日耳曼尼亚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馒头。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2023-07-26 09:17:451
罗马2全面战争日耳曼尼亚发展与建设心得
在罗马2全面战争里面,丰富的游戏系统可以让玩家体验到恢宏的战斗体验,特别在大规模战斗中千人甚至万人混战对视觉的冲击力非常大,游戏中想要实现统一也是需要一些策略的。发展与建设心得日耳曼尼亚策略1、重农主义,使劲种田。势力不够大没人给你交易。2、不要同时打3个以上的敌人。3、先往打路途近的而且有资源的县城,所以先从德国中部往西边打,打下比利时、荷兰。派一队兵在法国边境境界。其他力量陆续攻打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这时候就不敢把战线拖太长,直接往南打意大利。三队兵直接抄了罗马城,把罗马城变成野蛮人文明。发展与建设1、老老实实种田,不要把田升级得太高。(农田产量提高了还造成不满,这不吃饱了撑)2、红色的工业、绿色的农业,蓝色的渔业都如此,尽量不要升级太高。3、等到版图够大了,弄到一个行省了,一个县城造一个紫色的神庙,黄色的公共场所。4、神庙和公共场所的等级至少要和工农业的等级一致,否则没法控制局面。5、我到100回合时,已经4队人马,回合收入3000左右,160回合5000左右。俗话说得好,宁为鸡首,毋为牛后。《罗马II》游戏地图太大了,从欧洲大陆、北非、西亚,西南亚全部包括在里面,把一个行省拆成两三份,看起来浩浩荡荡,实际上又臭又长。说不好听的,弄那么多干什么,真是贪多嚼不烂。我都不敢点“下一回合”,光等那些个文明就得用一分钟。老子操作生产,兵团移动也不就两分钟以内。老子从德国中部打到意大利容易嘛? MLGB把图搞那么大干什么,下一代《罗马III》是不是要把图弄到汉朝去。2023-07-26 09:17:521
日尔曼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日耳曼是什么意思? 日耳曼民族(伐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问题二:问一下,"日尔曼纯爷们是什么意思??? 日耳曼是德国人的民族,纯爷们既真正的男子汉,敢做敢当,顶天立地,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活的人。 问题三:德国为什么叫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诸民族的族源尚无确说。据说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青铜时代晚期,这些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的那片地方。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 青铜时代的日耳曼人服饰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公元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在东部高卢战役中,将来自于莱茵河东部的已凯尔特化的对手及其他混合人口统称为日耳曼人。而在此为前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严格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 莱茵河称为日耳曼人。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塔西陀时代,各个日耳曼民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著一种亲属关系。一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日耳曼人有时会自称为日耳曼尼人(Germani),而那些生活在莱茵河以东的自由日耳曼人则没有一个专门用来称呼自己的集体名字,直到西元11世纪时,他们才采用了diutisc(现代德语deutsch,义为「属于人们的」)这个形容词来自称,由此这个词才流行开来。至于Germani这个族名及该族所用语言,其确切涵义尚不可考。 问题四:日耳曼人是什么 意思 日耳曼: 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A 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 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 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 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 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 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 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 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阀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 *** 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 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光荣的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 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凯尔特人与古不列颠人被驱逐到北部和西边,分别形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凯瑟琳u30fb泽塔u30fb琼斯就是威尔士人)。 日耳曼人的优秀是无庸置言了。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契约观念以及勇武冒险精神等等这些卓越的种族禀性再加上伟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日后西方文明必将大行于世界。 问题五:雅利安民族是德国的么?他们和日尔曼民族有什么区别?还是就是德意志民族? 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 雅利安人(梵文:??ry??,“高尚”)是高加索以及中亚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前2000年左右,这个部落分化成两个分支,第一个组定居在伊朗高原,第二个在印度北部。 在伊朗,他们和古代的埃兰人融为一体,形成了后来的波斯人、米提亚人、斯基泰人等等。 在印度,他们往南部驱逐德拉维达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印度-雅利安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 在20世纪,纳粹分子改变“雅利安”原来的意义,用这个字眼指“高尚的纯种”,认为德国人是雅利安人的典范。实际上,欧洲的唯一一个雅利安民族,茨岗人遭到纳粹的迫害,这就说明了纳粹人的人类学概念有严重的矛盾。 雅利安人是总称,可以把日耳曼人,德国人成为雅利安人,但不是能把雅利安人叫做日耳曼人,德国人。雅利安人包括日耳曼人、高卢人、盎鲁-撒克逊人,北欧人。日耳曼包括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也包括部分波兰和捷克人。 问题六:为什么德国人被称为日尔曼人?日尔曼的由来? 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A 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 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 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 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 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 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 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 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 *** 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 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光荣的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 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凯尔特人与古不列颠人被驱逐到北部和西边,分别形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凯瑟琳u30fb泽塔u30fb琼斯就是威尔士人)。 日耳曼人的优秀是无庸置言了。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契约观念以及勇武冒险精神等等这些卓越的种族禀性再加上伟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日后西方文明必将大行于世界。 问题七:日尔曼的英文怎么写? Germanic 日耳曼民族的:属于或有关说日耳曼语的人的 日耳曼语的:属于、有关或构成日耳曼语言的 问题八:德意志和日耳曼有什么区别? Germani或Germans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 *** 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又: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2023-07-26 09:18:001
日耳曼人是哪国人
冰岛人、挪威人、瑞典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丹麦人、荷兰人、德意志人、奥地利人,都属于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已知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人波希多尼,罗马人塔西佗说凯尔特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罗马独裁官尤里乌斯·凯撒也在《高卢战记》中提到日耳曼人。现今瑞典南部境内、挪威西部境内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认为是日耳曼人的故乡,后部分向欧洲南部迁徙,于罗马帝国时期南迁至德国北部并分裂为多个部落,并赶走了居住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广大平原上的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衰亡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多个国家,发展途中大力吸收继承并发扬了来源自古代希腊与罗马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经验。日耳曼人和德意志人的区别:日耳曼人是古罗马人用来指称罗马文明世界的东北边境之外,莱茵河东岸、多瑙河北岸,也就是现如今大约在德国、波兰、荷兰、丹麦、瑞典南部这一范围之内,那些操着相似的语言、野蛮而未开化部落的泛称。德意志民族,则是生活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尼亚行省内各种族,德意志的本义为平民,使用多种互相不能通话、文字也不同的平民语言,德语的本义即平民语言。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德意志曾经与意大利、法兰西同属于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被称为古罗马之后最大的日耳曼王国。2023-07-26 09:18:171
日耳曼森林的象征
从蛮荒转变为纯洁乐园。根据查询日耳曼森林资料显示,日耳曼森林的象征是从蛮荒转变为纯洁乐园,根据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记载,日耳曼人最早是以森林为家的民族,敬畏森林,也依赖森林。于是也可以理解,起源于森林文明的日耳曼语言也蓊郁深邃,Heimat之感自然同丛林紧密相连。2023-07-26 09:18:361
为什么说日耳曼人高贵而野蛮?
日耳曼人是发源于欧洲的重要组成,他们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这是高贵的,到后来他们却在古罗马时期不断地向外扩张,一步步壮大,所以是野蛮的。2023-07-26 09:18:453
german是派生词吗
german是派生词German简介:单词German来自拉丁语,源自古罗马人对日耳曼人的称呼。日耳曼人是古代欧洲三大蛮族之一,原本居住在北欧,金发碧眼,身材高大。从约公元前4世纪起,大量日耳曼人陆陆续续向南迁徙进入欧洲大陆,极大挤压了居住在欧洲大陆的高卢人的生存空间。历史沿革: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在他的《高卢战记》中首次将这些人称为Germanus(日耳曼人,复数形式为Germani)。这个称谓可能源自高卢人对日耳曼人的称呼,在高卢语中的含义可能是“邻居”,也有人认为意思是“吼叫者”,因为他们战斗时会发出可怕的喊叫声。这些日耳曼人占据的地盘被古罗马人称为Germania(日耳曼尼亚),字面意思就是“日耳曼人之地),当时主要位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还有少部分位于莱茵河以西。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大量日耳曼部落在欧洲南征北战,纷纷建立了国家政权。现代欧洲国家中有很多都是由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比如英国、法国、德国。其中德国就位于当年日耳曼人的大本营“日耳曼尼亚”,所以在英语中被称为Germany,直接来自拉丁语Germania(日耳曼尼亚)。单词German来自拉丁语Germanus/Germani(日耳曼人),进入英语后,去掉了拉丁语中的词尾-us/-i,只保留了词干部分German。它原本表示居住在“日耳曼尼亚”的“日耳曼人”,但现在“日耳曼尼亚”这个地方演变成了德国,所以单词German的含义就从古代的“日耳曼人”变成了现在的“德国人”。2023-07-26 09:19:131
塔西佗的Germani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日耳曼尼亚人起源在哪里?
在很多西方的古典作家中,例如塔西佗作品当中的“Germani”,经过我国学者的反应后解释为“日耳曼人”,于是这便让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它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但是在解读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等一些古典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Germani”这一次其实是源于“日耳曼尼亚”这个地区的地理概念,是对生活在日耳曼尼亚这个地区所有居民的通称。 假如我们将“Germani”这个词翻译为“日耳曼尼亚人”,似乎更可以突出它因为地域而命名的原因和可以笼统指代日耳曼尼亚地区所有居民的真正涵义。在本文笔者将解读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浅析其中的“Germani”一词。 一、日耳曼尼亚人的起源 已知最早记载日耳曼尼亚人的是古典作家波西多尼乌斯,他在公元前80年左右便开始使用希腊文来称呼莱茵河以东的居民。不过,在古代历史学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志》中,以及凯撒的《高卢战记》中也出现了日耳曼尼亚的相关记载。 罗马史学家塔西陀虽然不是第一位使用“Germani”的古典作家,但他著有《日耳曼尼亚志》一书。该书由拉丁文写成,专门记述了日耳曼尼亚的地理环境和居民,是已知的第一部关于日耳曼尼亚的专著。 作者在开篇便从整体上介绍了它的地理范围和特征,并明确指出莱茵河和多瑙河是划定日耳曼尼亚界线的两条主要河流,为下文对“Germani”的叙述划定了明确的地理范围。出来叙述日尔曼尼亚的地理范围和特征以外,他还详细叙述了日耳曼尼亚人的起源。 在相关记载中,他还指出日耳曼尼亚人是后来才开始使用的称呼,即日曼尼亚人曾经一度并非日耳曼尼亚这一地区所有居民的通称,而是用于专门称呼第一批越过莱茵河、驱逐高卢人的一些部落的图恩格尔人,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为指代热尔曼尼亚地区所有居民的笼统称谓。 而在叙述日曼尼亚人的起源之后,他总结说自己个人倾向于认为日耳曼尼亚民族是特殊的、纯粹的、与众不同的群体。可见,他认为他笔下的“Germani”指代的是日耳曼尼亚这一特定区域内所有居民,而并非一个民族整体或当地某一个民族。 二、日耳曼尼亚人的构成 根据塔西佗等古典作家的记载,日耳曼尼亚人共有数十个部落,其构成极为复杂,不能视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早期日耳曼尼亚人主要包括巴达维人、卡提人、布鲁克特尔人、卡马维人、考契人、切鲁西人、辛布里人、苏伟比人、塞姆诺人、赫尔蒙杜尔人、马科曼尼人、库阿德人等部族。 从起源上看,这些部族名称的起源几乎均与其生活的地域息息相关,他们或起源于其生活地域的地名、或起源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起源于当地的自然生态。 一些日耳曼尼亚人部族名称来源于其所生活地域的地名,而在凯特的相关记载中,他使用种族来称呼日耳曼尼亚人各部族,可见他眼中日尔曼尼亚人各部落之间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这也佐证了日尔曼尼亚人不具备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条件。 而一些日耳曼尼亚不足名称来源于其所生活地域的地理特征,还有一些日耳曼尼亚部落名称来源于其所生活地域的自然特征。由此可见,不仅日耳曼尼亚人一称起源于日耳曼尼亚这一地理概念,而且日耳曼尼亚人各部族名称的来源也几乎都与地域有关。 在塔斯图记载的几十个部族中,甚至有的部族也并非由一个单一的部落构成。即使是日耳曼尼亚中的某个部族,也有可能是包含若干个名称和起源不同的小部族。一些日耳曼尼亚部族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还进行过分化和重新整合,所以日耳曼尼亚地区的居民构成非常复杂。当时的罗马人也无法考察清楚,只能以地域名称来笼统的称呼当地居民。 三、日耳曼尼亚人各部落习俗各异 从《日耳曼尼亚志》中可以看出,其各部族在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具备构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条件。一些日耳曼尼亚部族具有着迁徙性,他们彼此独立的分散居住,追随着泉水、牧场或者树林迁徙。 一些日耳曼尼亚部族的习俗与匈奴有些相似,但是没有房舍,由此可见他们具备游牧民族的特性。而一些日耳曼尼亚部族以畜牧业为生,辅之以游猎,他们拥有大量的畜禽并视其为他们的财富。畜牧业在其部族中占有着主导地位,牲畜的多寡也是他们衡量财产的标准。 一些日耳曼尼亚部族不仅与马密不可分,还拥有着大量骑兵。但是即使如此,却不能推断所有的日耳曼尼亚人均属于游牧民族,这是因为日耳曼尼亚人中还存在大量的非游牧因素。 游牧特征并非在日耳曼尼亚人的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虽然有一些部族具有一定的迁徙性,甚至其他部族还建有房舍,这是定居民族的典型特征。甚至有一些部族拥有耕地,以农业为重要的生产方式。耕地的分配、谷物的种植以及季节的划分,都均证明了一些部族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着农耕民族的典型特征。 在日耳曼尼亚骑兵给各个古典作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其中一些部族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步兵,甚至一些部族还拥有水军。所以,日耳曼尼亚人各部族的风俗习惯不可一概而论。他们并不具备一个民族共同体所应具备的共同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由此日耳曼尼亚人并非一个民族共同体。 四、总结 通过解读古典作家作品特别是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我们可以发现,日耳曼尼亚人并非一个民族共同体,这一称呼起源于日耳曼尼亚这一地理概念,是对生活在日耳曼尼亚这一地理范围内所有居民的通称。 而英国来华传教士及英国学者的翻译作品中将其表述为日耳曼人,这可能给部分中国学者造成了日耳曼尼亚人是单一民族的误解。所以如果将“Germani”翻译为日耳曼尼亚人,似乎更能够突出其因地而名的起源和笼统带着日耳曼尼亚地区所有居民的含义。2023-07-26 09:20:431
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中,“Germani”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中,“Germani”在中文中常被翻译为日耳曼人,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误将其理解位为一个民族共同体。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大概知道,这个词起源于日耳曼尼亚的地理概念中,是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居民通称,所以前一种翻译方式更能突出这种含义。日耳曼人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罗马建国1000多年的时候。这些古日耳曼人在当时的凯撒大帝眼中是一群野蛮人,说他们野蛮也有点冤枉他们,他们在战场上善于使用奇袭和伏击,远比当时罗马人的敌手希腊人更为狡诈。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打败了凯尔特人的日耳曼部落逐步南 下迁徙,寻找更加丰美肥沃的土地。他们居住过科尔巴阡山脉和 波西米亚山脉北面的广袤的平原,其中一部分持续向南迁徙。到 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这些日耳曼游牧部落通过自己的战斗在莱 茵河的东岸明目张胆地定居下来了,占据了莱茵河以东、多瑙河 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 亚”。在现存的史料中,公元前98年,古希腊人波息同尼乌斯在他 写的《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日耳曼”(Germany)这个词。 《清史稿》把这个词翻译为“邪马尼”。因为与罗马之间战事不断,这个让罗马人讨厌的民族被称为 Germarmen (日耳曼人)。2023-07-26 09:20:5210
《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 (Tacitu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d4ALBFe1oDGQAMn5J9GFQ 提取码:hk1m书名: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作者:(古罗马)塔西佗 (Tacitus)译者:马雍豆瓣评分:8.5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1997-05-01页数:93内容简介:塔西佗(约55—约120),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其多部作品均是研究古罗马历史及其周边世界不可或缺的著述。《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即是研究古代不列颠和日耳曼的极其重要的史料。阿古利可拉是完成并巩固罗马在不列颠统治的人物,《阿古利可拉传》中大部分篇幅是叙述不列颠的情况,因此它不仅是一部传记,也是研究古代不列颠的一部历史文献。《日耳曼尼亚志》详细叙述了古罗马日耳曼尼亚以及居住在日耳曼尼亚的各个部落的情况,同样极具历史价值。2023-07-26 09:21:511
塔西佗简介
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公元 56 年 - 公元 118 年)是一位罗马历史学家,活跃于图拉真统治时期(公元 98-117 年)和哈德良早期(公元 117-138 年)。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历史和年鉴,涵盖了从朱利奥-克劳狄安时代到图密善统治时期(公元 81-96 年)的帝国历史。尽管最适合他的历史著作而闻名,他也有一个长期公益事业,作为财务官在81 CE,执政官在88 CE,一个看台平民们的,一个领事从112-113 CE 97 CE和地方总督亚洲. 尽管他对提比略皇帝(公元 14-37 年在位)、尼禄和图密善皇帝高度批评,但他的作品仍然表现出对帝国的忠诚和奉献;然而,他经常因对地理和军事历史的粗心处理而受到批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他的个性贯穿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想象力和智慧,但也透露出一种道德上的愤慨。他幸存的作品有: Agricola ( De vita Julii Agricolae ) 日耳曼 ( 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 ) 演说对话(Dialogus de oratoribus)历史 ( Historiae ) 年鉴(年鉴) 生活 在《阿格里科拉》中,塔西佗趁机猛烈抨击罗马,称他们是世界的强盗,谋取利益的统治。 普布利乌斯·科尼利厄斯·塔西佗 (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 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伟大的罗马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公元 56 年左右,在尼禄皇帝(公元 54-68 年在位)统治期间,来自西萨尔派高卢的一个富裕的省级家庭。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阅读伟大的罗马演说家西塞罗和修辞学家昆蒂利安的作品的同时学习修辞学和法律。后来,他还和他的好朋友小普林尼一起在罗马法庭短暂出庭。虽然她的名字已被历史遗忘,但他娶了不列颠总督的女儿格奈乌斯·朱利叶斯(Gnaeus Julius)阿格里科拉,公元 77 年。总督将成为塔西佗在公元 97-98 年左右写成的著名作品Agricola (De vita Julii Agricolae)的主题之一。虽然主要是传记,但塔西佗抓住机会作为作者猛烈抨击罗马,他说他们是世界的强盗并寻求利润的统治。 阿格里科拉 与日耳曼尼亚同时撰写,Agricola是对他岳父的道德悼词。阿格里科拉不仅仅是一名军人:他曾是一名执政官,后来晋升为罗马不列颠总督(公元 74-84 年)。很明显,塔西佗并没有高度重视图密善皇帝。“在图密善治下,我们一半以上的悲惨在于观看和被观看,而我们的叹息却是针对我们的……”(论英国和德国,97)。Domitian被视为一个偏执的暴君,非常嫉妒Agricola的成功,但他有理由嫉妒。这位总督在英国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将该省的边界扩展到苏格兰(喀里多尼亚)并通过建造寺庙和罗马式建筑对岛屿进行了广泛的罗马化。Agricola 还看到精英的儿子们接受了适当的教育,特别是拉丁语。关于阿格里科拉在英国的时间,塔西佗写道: 到了应尽的职责时,他才摆出正式的姿势;严厉、傲慢和贪婪早已不再是他妆容的一部分。他成功的地方很少有人成功;他的和蔼可亲没有失去权威,严厉没有失去亲情。(59) 不幸的是,在他被多密善召回后,他感受到了皇帝愤怒的刺痛,被剥夺了“他应得的荣誉和荣耀”。然而,塔西佗写道,他的岳父并没有追求名声。Mary Beard 在她的SPQR一书中说:“最重要的信息是帝国政权不允许传统的罗马美德和军事实力存在”(494)。岳父去世后,历史学家颂扬他说: 幸福的你,阿格里科拉,在你辉煌的一生中,但在你及时死亡时同样幸福。……您似乎很高兴尽最大努力让 Domitian 免于杀死您的罪恶感。(91) 日耳曼尼亚 日耳曼尼亚是对日耳曼人的详细描述:他们的习俗、宗教、 *** 和对战争的态度。进行比较时,塔西佗将日耳曼人视为社会纯洁,而罗马人则被视为颓废和道德松懈。 我倾向于认为,德国人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人,几乎不受移民或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影响。... 就我个人而言,我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人民从未因与其他民族的通婚而受到玷污,并且作为一个独特、纯洁和独一无二的民族脱颖而出。(101-103) 他们是一个德性纯朴的民族,不打仗的时候,他们的时间都是在睡觉或暴饮暴食中度过的。相反,正如后来在他的著作中所表达的那样,塔西佗认为罗马帝国正在经历道德败坏;多年前演说家西塞罗(公元前 106-43 年)所持的观点。而且,就像在阿格里科拉一样,他借此机会猛烈抨击罗马。“在我们所知的某些地方,良好的道德在德国比良好的法律更有效。” (117) 虽然日耳曼部落不喜欢和平,但塔西佗补充说:“所有的英雄和冷酷的战士都在闲逛,而房子、壁炉和田野的照料则留给了家庭中的妇女、老人和弱者。 .” (113) 塔西佗花了大量时间讨论日耳曼尼亚各个部落的文化——一种民族志;其中包括 Chatti、Tencteri、Angrivarli、Chamavi、Dulgubii、Frisii、Langobardi 和 Suebi。最后,他强调日耳曼部落如果联合起来可能对罗马高卢构成威胁。 演说对话 塔西佗的《演说对话》写于公元 101-102 年左右,是四位男性(两位律师和两位文学家)之间关于良好演说在罗马的地位或可能丧失的讨论。在开头的段落中,塔西佗写道,这是他年轻时亲眼目睹的一次谈话。他引用自己的观点写道:“……我们的时代如此荒凉,如此缺乏雄辩的荣耀,以至于几乎没有演说家的名字”(全集,735)。虽然其中一个人声称没有下降,但其他三个人坚持认为,在上个世纪,特别是自西塞罗时代以来,演讲的口才一直在下降。这种恶化主要是由于罗马共和国晚期以来的政治变化,政治无 *** 状态时期。从那时起,不再需要演讲。 所有这一切都被我们这个时代的演讲者所忽视,以至于我们在他们的诉状中发现了日常谈话的风格,以及不体面和可耻的缺陷。他们对法律一无所知;他们不明白参议院的法令…… (760) 塔西佗在他年轻时的早期学习中就对西塞罗和他的演讲技巧产生了极大的尊重,并且通过其中一个人的讲话,塔西佗写道: 我现在来到西塞罗。他和他同时代的人有过同样的战斗,就像我和你一样。他们敬仰古人;他更喜欢他那个时代的口才。与那个时代的演说家相比,他的品味比什么都重要。(752) 历史 虽然他的Agricola和Germania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历史和年鉴。他们一起涵盖了从朱利奥-克劳狄安时代到图密善统治时期的帝国历史——共 30 本书。不幸的是,许多书籍都丢失了,现存的只有三分之一。在史涵盖随后尼禄去世,四个皇帝,当年的政治动乱加尔巴(R 68-69 CE),奥索(R 69 CE),维特里乌斯(R 69 CE)和维斯帕先(公元 69-79 年在位),以图密善的崛起告终。虽然他对四位皇帝中的前三位不太尊重,但塔西佗认为维斯帕先登上王位预示着美好的未来。他可能有点贪婪,但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人,上任后变得更好。正是在此期间,塔西佗担任亚洲总督。 他在《历史》的导言中写道: 我正在进入一个充满灾难、战争可怕、内乱撕裂、甚至充满恐怖的和平时期的历史。……这个时代的高尚品质并没有那么贫瘠,也没有表现出美德的例子。(全集,410) 他补充说,他想写城市的情况,罗马军队的“脾气”,帝国各省的态度,并以整个帝国的弱点和优势结束。这部作品虽然广受好评,但就帝王的军事成就而言,却被批评为高度非军事化,缺乏战略、年代和地形。然而,他确实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写作。 志 该年鉴开始死亡奥古斯-和事先为Nero死亡端(R 27 BCE 14 CE); 然而,丢失的是提比略(公元 14-37 年在位)两年,卡利古拉(公元 37-41年在位),克劳狄乌斯(公元 43-54 年在位)的二分之一,以及最后两年尼禄。他写了: 我的目的不是详细介绍每一项议案,而只涉及那些因卓越而臭名昭著或因臭名昭著而臭名昭著的议案。我认为这是历史的最高功能,不让任何值得纪念的行为被遗忘,并将后世的谴责作为对邪恶言行的恐惧。(137) 在他的整个作品中,塔西佗对失去共和国感到遗憾,并谈到了帝国的衰落。 他在帝国正在确立自己作为地中海的主导力量的重要时期写作,但他重申了他的警告,即日耳曼和亚洲可能会带来未来的问题。塔西佗虽然似乎很钦佩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但他认为从他开始,罗马元老院就变成了一个缩水的机构。提比略皇帝虽然被视为一个不情愿的皇帝,他发现这个职位令人无法忍受,但他并没有逃脱塔西佗的愤怒。他被视为狡猾、狡猾和暴君。“……当他的母亲(莉维亚)在世时,他是善恶混杂的人,他以残忍而臭名昭著,尽管他掩饰了自己的放荡行为,而他又爱又怕塞亚努斯”(227)。当提比略躺在卡普里岛时统治罗马的塞亚努斯被描述为邪恶而狡猾。克劳迪斯被视为一个不仅具有深思熟虑的个性而且还受到他的妻子和自由人的支配的人。塔西佗借此机会展示了他机智的独特例子。当克劳狄斯得知梅萨琳娜的死讯时,他没有问她是怎么死的,只是简单地吃完饭。塔西佗谈到他死于阿格里皮娜之手: 后来,所有的情况都广为人知,以至于当时的作家们宣称,这种毒药是被注入一些蘑菇中的,这是一种最受欢迎的美食,其效果在皇帝昏昏欲睡和醉酒的状态下无法立即察觉。(283) 克劳狄斯的继任者尼禄皇帝被描绘为一个将罗马视为自己的家的人,尤其是在他建造了金色宫殿之后:他经常邀请市民参观他富丽堂皇的家和美丽的花园。塔西佗写道,尼禄在他心爱的母亲阿格里皮娜(Agrippina)的精心策划下死后被释放。关于公元 64 年罗马的大火和尼禄的宫殿,塔西佗写道: 尼禄此时在安提乌姆,直到火烧到他的房子时才返回罗马,他建造这座房子是为了将宫殿与梅塞纳斯的花园连接起来。......尼禄同时利用他的国家的荒凉,建造了一座豪宅,其中的珠宝和黄金,长期熟悉的物品,因我们的奢侈而变得庸俗,不像田野和湖泊那么奇妙......(377-379) 不幸的是,塔西佗关于尼禄之死的讨论已经丢失。 结论 在他的整个作品中,塔西佗为共和国的失败而感到遗憾,并谈到了帝国的衰落,他将其归因于城市不断增长的体面的衰落——这是他心爱的西塞罗在他自己的时代看到的。为了解释他的作品的目的并表达他对历史学家同行的尊重,他写道: 我所涉及和必须涉及的大部分内容,我知道,也许似乎是琐碎的琐事,需要记录。但是没有人必须将我的编年史与那些描述古罗马的人的著作进行比较。他们告诉伟大的战争,攻坚城市,国王的失败和捕捉,或当他们转向通过优先于国内事务......(我的)劳动力,外切和不光彩的; 和平完全未破或略有不安,京城惨淡的苦难,皇帝对帝国的扩张不屑一顾,这就是我的主题。(162) 然而,一位历史学家大卫·波特说,他很清楚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作,这是罗马帝国早期的那些人所没有的。2023-07-26 09:22:121
日耳曼是什么意思?
日耳曼人是古代一些语言、文化、血缘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古罗马人将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使用日耳曼语族的各种语言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日耳曼既不是一个民族,也算不上一个种族,今天各日耳曼国家也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更多的是以语言划分的民族集团。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北欧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荷兰人、瑞士人、卢森堡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比利时、法国、南非、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日耳曼尼亚(Germania)是古代欧洲的一处地名,位于莱茵河以东,同时也包括被古罗马控制的莱茵河以西地区。地名来自高卢语,由罗马共和国统帅尤利乌斯·凯撒最先使用,以指代莱茵河以东的居民,意为“邻居”。 在一些不正式的用法中,以及英语俄语等部分语言中,会将日耳曼人代指为现在的德国人,这实际是不严谨的,德国人不管自己叫日尔曼人。2023-07-26 09:22:226
世界上 那些国家 是日耳曼民族后裔?
德国、奥地利、匈牙利 、英国,意大利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2023-07-26 09:22:461
为什么把德国队叫日耳曼战车?
德国是日耳曼民族,在足坛的表现又一直以 意志力 闻名 是一只永远不会认输的队伍 所以又叫日耳曼战车 意志战车-- 紫霞游戏平台为您解答2023-07-26 09:23:072
谁给我介绍一下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THE GERMANS) 奴隶制社会后期,罗马人(Romanese)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罗马帝国。罗马人把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的外族部落称为“蛮族”。这些外族部落人数最多的除了克尔特人和斯拉夫人(Slavs),最著名的就是日耳曼人了。 而这时的日耳曼人,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到了公元1世纪至3世纪,各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联盟,其中较大的一支就是法兰克(FRANK)。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从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顶峰衰落下来,各地不断发生奴隶和农民起义,使得垂死的罗马帝国更加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被当时中国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一部分,经中亚向西迁徙入侵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式的“民族大迁徙”,很多外族部落纷纷迁移到罗马帝国境内。这时罗马帝国已无力对付这些外族的入侵,外族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将罗马帝国瓜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从此灭亡了。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也乘这个大动荡的机会,侵入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时的法兰克王国,正在瓦解过程中的氏族制度同原罗马帝国境内日益发展的封建因素相结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王国内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被国家政权机关所代替,各部落间的习惯也逐渐演变成法律。 以法兰克王国为主要代表的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各个王国,在公元5世纪将过去的不成文的习惯法编纂为成文法典。由于日耳曼人各部落的习惯大同小异,所以各王国的法律的基本精神也是大体相同的,后世称这些法律为日耳曼法。日耳曼法同罗马法一样,对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日耳曼法的主要代表就是法兰克王国的法律制度。 当时法兰克王国内一方面私有制已出现,各阶级已形成;另一方面氏族部落虽已逐渐解体,但影响还未消除。因此,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就突出地反映在日耳曼法上。使日耳曼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首先,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人的权利义务要受到家庭和氏族的制约。后来的法学家称日耳曼法的这个特点为“团体中心”,以区别于尊重个人意志,严格保护私有财产,以个人为中心的罗马法。这种“团体中心”的倾向,在日后的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上,仍可见到它的踪影。 其次,规定氏族全体成员无论居住何地,都必须遵守本氏族的法律,而不必遵守所在地的法律,即所谓“属人主义”。后来,由于属人主义与现实社会矛盾太大,也就是说几个不同氏族的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却遵守不同的法律,再高明的法官也无法审判了,于是日耳曼法中的属人主义,逐渐被同一地区的人无沦是哪个民族或国家的,都必须遵守同一法律的属地主义所代替。 最后,日耳曼法中没有抽象的法规,只有针对具体生活关系规定解决具体案件的规则。一个案件的判决不仅解决这个案件,而且也是以后审判同类案件的根据。这些判例汇集起来,就构成了日耳曼法的法典。 [编辑本段]日耳曼人 Germani或Germans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分到的战利品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凯尔特人)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又: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是凯尔特人后裔)、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意志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编辑本段]【来源】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 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歌德语、古标准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 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 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 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 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 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 [编辑本段]【历史】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 约前330年希腊旅行家毕特阿斯从马赛出发报道了北海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民族。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日耳曼部落 在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约可以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 * 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奴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编辑本段]【经济】 不象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日耳曼人大多数是定居的农民,他们很少游猎。他们大多数自给自足,但除农业外还有手工业如铁匠、陶瓦匠和木匠。印欧语言的时候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货物(如同罗马人)是牲畜。今天英语中的fee(收费)与德语中的Vieh(牲畜)是同一个词根。 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此外在日耳曼地区人们还从事养蜂和织布。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对奶酪他们有一个自己的词。 约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接触到梨,但其普及率很低。最重要的粮食是大麦。日耳曼人常常不耕种他们的田地来让它们恢复它们的生产力。此外他们还知道使用肥料。粮食主要作成粥,一直到中世纪为止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面包。 [编辑本段]【日常生活】 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现在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编辑本段]事实与传说 由于日尔曼人普遍具有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显著白种人特征,这些白种人特征往往被纳粹党视日尔曼人为优秀人种的的根据。纳粹党也把这些白种人特征用作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属于优秀民族的标准,历史上这些显著的白种人特征陆续衍生出关于日尔曼人的传说。 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在德语地区日尔曼人往往被表现为“超人”,这个形象的主要缘由是塔西佗、恺撒等的描写。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将日耳曼人描写为金发碧眼的巨人,他们拥有超人的力气。 通过对遗留下来的骨骼和在沼泽地里保存下来的尸体的研究证明日尔曼人的确比罗马人高,此外他们的确有相当大的体力,大多数日耳曼人的确有金发。一般来说日尔曼人比罗马人高出一头。对保存得非常好的沼泽尸体的研究证实了塔西佗的一个怀疑:日耳曼人的耐久力比较低,在长时间的作战中他们很快就没有力气了。 容貌特征 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少女在13-20岁年龄阶段除部分人面部出现白种人较常见的雀斑外,一般的金发碧眼日尔曼人少女由于的肤色较浅,毛细血管的红色可以呈现出来,肤色都显得白里透红确实很漂亮,但这些金发碧眼白种人,皮肤较其他人种薄,容易出现皱纹,而且皮肤比较容易松弛,这些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比起黑发棕眼的白种人及其他人种更经不起岁月的洗礼容易显得苍老,他们是所有人种中最不耐老的一群。 [编辑本段]【文字】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唯一的一部日耳曼语言的长的作品是乌斐拉在4世纪编辑的一部《圣经》。由于歌特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乌斐拉使用希腊文、拉丁文和如尼文字制造了一组自己的文字。 2世纪开始出现的如尼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长的用如尼文字书写的文章很少。一般它们只被用来标志贵重的物件。 [编辑本段]【建国】 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一些日耳曼人甚至一直迁徙到非洲北部(汪达人)。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2023-07-26 09:23:161
罗马尼亚 不列颠尼亚 日耳曼尼亚中的尼亚是什么意思啊?
至於尼亚、尼西亚、利亚等,其实它们是同一个来源,就是都是-ia。这是一个可以用来构成国家、疾病、花卉等意义的后缀,它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共有的-ia,其功能是用於组成阴性抽象名词。并非表示XX的人的意思。菠萝兄想说的应该是-ian吧……其实尼亚和利亚很好认,就是-ia在n和l后面而已嘛。前面的词根尾音不同,造成了整个词组合的读音不同,比如罗马尼亚,就是Roman(Romanus“罗马人”演变而来)的国家之意,而Albania则是可能来自伊利里亚部落Albani人。结合n的成为nia尼亚,结合l的就成了lia利亚,比如Australia是来自拉丁词australis“南方”+后缀-ia(拼合过程中原来australis只保留词根部份,即austral-部份)。同理还有一些和r拼合的地名,则成为“里亚”,如利比里亚Liberia(liber-“自由”,Liberia即自由之国的意思)。2023-07-26 09:23:232
日耳曼人到底是野蛮人还是文明人
日耳曼人是发源于欧洲的重要族群,涵盖了如今西欧、北欧、北美等众多发达地区,其中尤其以英格兰人、维京人和德意志人最具代表性。他们不仅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同时亦成为近代数百年以来世界秩序的建立者和受益人。 然而在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却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并称为欧洲三大蛮族。那么日耳曼人又是如何从茹毛饮血的古罗马时期,一步步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现今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明世界最具代表性民族的呢?族群由来:古印欧人的北欧分支 实际上,不论是代表欧洲古典文明的希腊人、拉丁人,还是欧洲三大蛮族,他们均发源于乌拉尔河——多瑙河下游的“南俄草原”(环绕里海北岸地区)。由于他们除了拥有共同的种族特征以外,还同属于印欧语系,故而其先祖又被称作为“古印欧人”。之所以叫做“印欧语系”,是因为这些操着类似口音的古印欧人后裔在西迁欧洲的同时,亦曾有分支为米底人、波斯人和雅利安人南迁到伊朗高原及印度次大陆地区。 不同于南迁分支,在原始印欧人向欧洲方向扩张的路途中,地形更加复杂。温和湿润的欧洲中南部被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众多山地阻隔,平原亦大多森林密布(大西洋水汽充沛)、道路难行。故而包括希腊人、凯尔特人等众多古印欧人分支皆是沿着海岸线或河流迁徙。这其中希腊人沿黑海沿岸经过色雷斯平原抵达希腊半岛、拉丁人从黑海沿岸穿过多瑙河中下游平原进入波河流域、凯尔特人亦是沿着多瑙河溯流而上直抵巴伐利亚高原。相较于他们,日耳曼人同斯拉夫人一样,选择从喀尔巴阡山脉北麓的德涅斯特河(即乌克兰、摩尔多瓦两国分割河流)进发,并最终抵达日德兰半岛。 以日德兰半岛为根基,日耳曼人逐渐壮大,并向北欧和中欧其他区域繁衍迁徙。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伴随着气候骤降和海水侵袭(许多日耳曼部落喜好沿海而生,并跨海至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部分日耳曼部落开始南迁,并与罗马发生碰撞。触发了这场南迁移民潮的是居住在日德兰半岛的辛布里部落,他们连带催动了可能源于半岛北部的阿姆布昂人和易北河下游的条顿部落相继加入了这支南迁的日耳曼大军。叩边罗马:漫无目的的南迁之路 其实早在日耳曼人南迁之前,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就已经知道凯尔特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了。伴随着辛布里、条顿以及阿姆布昂三个部落的行动,日耳曼人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欧洲文明的地缘版图上,后来人们便将双方的这次碰撞称之为“辛布里战争”。彼时,与罗马共和国毗邻的蛮族主要还是凯尔特人,因此当日耳曼三部溯易北河而上、朝着阿尔卑斯山方向渗透之时,他们所遭遇的第一波抵抗便是位于波西米亚高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捷克)的凯尔特人。 不过,虽然都被罗马人蔑称为“蛮族”,但此时的凯尔特人毕竟受到文明辐射数百年了,已经成为兼具农耕、畜牧的半定居族群,战斗力大为衰减,早已不复当年围困罗马城(即“白鹅救罗马”时期)的强悍了。加之日耳曼三部的这次南迁,根本就是为了觅食保命而来的,士气和勇猛程度是凯尔特人也难以比拟的。公元前120年前后,日耳曼三部征服波西米亚以后,很快就进入了与之相邻的奥地利,并在此处顺多瑙河而下,直抵喀尔巴阡盆地(多瑙河中游平原)。 熟悉欧洲地图的朋友应该会很清楚,很显然当日耳曼人来到喀尔巴阡盆地时,他们距离罗马边界就已经不远了,更何况此处的凯尔特人部落早已成为古罗马羁縻统治的紧密区域。秉承着安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常识,罗马人与日耳曼三部很快发生了交锋。不过经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并将整个地中海囊括在内的罗马共和国,此时的社会结构早已从农耕过渡到了商贸,这就导致农民兵源不足、贫富差距严重、战斗力水平下降。而他们的敌人恰恰是比凯尔特部落还要凶残的日耳曼人,最终罗马军队在诺里亚战役中遭受重创。 公元前109年,日耳曼人跨过巴伐利亚高原,抵达高卢地区。罗马人再度与之交锋,全军覆没。日耳曼三部的胜利,促使他们此后可以肆无忌惮的横行于整个高卢地区,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原先臣服于罗马的凯尔特人看到了罗马军队的虚弱。两年之后(前107年),正当日耳曼三部横扫西欧之时,位于瑞士高原上的凯尔特人提古林尼部落南侵罗马,并破天荒的取得了凯尔特人对罗马人百余年来的首次大胜。为了宣泄百年屈辱,凯尔特人迫使四千多罗马战俘从“轭门”(即三根标枪扎成的门洞)下面挨个钻出,史称“轭门受辱”。 不过,相较于主动出击罗马腹地,但战果有限的凯尔特人,战斗力更为强劲、作风更为野蛮的日耳曼人才是罗马的战场大敌。只是,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终究是为了生存才发起南迁的,他们在又一次重挫罗马军团(阿劳西奥战役)之后,便选择窜入外高卢境内,并不愿意深入到罗马腹地进行一次客场冒险,高卢地区的凯尔特族群已经足够他们掠食的了。这种掠夺式的生存方式,本质上依然属于游牧生活的范畴,只不过日耳曼三部游牧的对象是其他更为弱小的族群罢了。所以按照日耳曼人的想法,过了几年他们才又一次返回罗马边界,意图再进行一轮收割。 只是恰在日耳曼三部巡掠高卢的时候,罗马内部形势发生了一次剧变。在遭受接连失败之后,罗马执政官马略推行军事改革,并取得北非朱古达战争的胜利。故而当日耳曼人再度来袭之际,马略率领他所训练的5万罗马新军出现了。我们姑且不去详谈马略军改的实质和其背后的深层因素,只需要知道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和动员能力被重新激活就好。当战场尘埃落定,结果完全出乎日耳曼人的预料,条顿、阿姆布昂人几乎全数被歼,另有相当多的妇孺(日耳曼三部是举族迁徙的)被俘。没过多久,辛布里人也在抵达阿尔卑斯山南麓的波河平原,于韦尔切利惨遭罗马军团屠戮。至此,辛布里战争结束。日耳曼尼亚与罗马帝国边界的形成 经过辛布里战争以后,罗马人开始将北部被日耳曼族群占据的区域称之为“日耳曼尼亚”,意为日耳曼人居住的地方。没过几十年,凯撒便开始率领罗马军团开启了征服高卢的历程,并将莱茵河作为高卢地区(也即罗马疆域)与日耳曼尼亚的边界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凯撒甚至跨越到了莱茵河以东附近的丛林中,以求达到对日耳曼部落的威慑效果。 然而,以河流作为两个族群边界的做法并不符合地缘板块的自然规律,毕竟相较于山脉的两侧,河流两岸更容易相互交流(经商、通婚和战争)。所以当凯撒撤兵以后,众多为了谋求生存的日耳曼部落开始不断尝试穿越莱茵河防线,毕竟相较于罗马人的阻力,从日德兰半岛传递而来的地缘压力更为强烈。在众多日耳曼部落的竞争中,不断有人潜入高卢地区,这迫使后来罗马帝国不得不沿河修筑一些分段的防御工事,这一系列防御工事后来又被称作“日耳曼长城”。 当然,不仅日耳曼人想要迁徙至莱茵河以西,之后的罗马帝国同样有兼并莱茵河东岸野心的皇帝。在奥古斯都和提庇留时期,罗马军队不断深入中欧丛林,占领了大半个中欧。然而这些日耳曼部落大多并非真正屈服。最终条顿堡森林战役爆发,罗马帝国在其最强盛之时遭受惨败,不得不停止了扩张行动,莱茵河防线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其实罗马人在条顿堡森林战役惨败的原因恰恰是当年凯撒不愿占据莱茵河以西的理由,毕竟丛林密布的环境不利于罗马军团的展开,反而对熟悉地形的日耳曼人更加有利。“三世纪危机”后的日耳曼罗马 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罗马帝国不仅未能征服日耳曼尼亚,其自身却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点:其一是马略募兵制改革以后,军队将领地位提升所带来的武人乱政现象;其二则是伴随着帝国内部的饱和发展,不同地缘板块间的离心力日渐增强。最终罗马帝国陷入了军队频繁废立皇帝、“四帝共治”以拱卫中枢的窘境。 正当罗马即将迎来新一轮历史拐点的时候,亚洲草原游牧民族匈人开始入侵欧洲,并裹挟了包括阿兰人、日耳曼人在内的众多族群冲击罗马边疆。在此期间,日耳曼族群业已形成以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为主的东日耳曼人;以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为主的北日耳曼人。最终,众多东日耳曼人以及部分西日耳曼部落纷纷内附罗马,其中西哥特人(从哥特人分裂)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汪达尔人连同阿兰人(非日耳曼族群)占据了北非迦太基故地、东哥特人占据了亚平宁半岛(后被伦巴底人占据)、法兰克人则在莱茵河以西的高卢地区占据绝对优势。 此时,罗马帝国虽然分裂,并且对各地日耳曼将领的束缚力大为削弱,但却依旧维持着西罗马帝国形式上的完整。因而,这段时期的西罗马又被称作“日耳曼罗马”。在“日耳曼罗马”时期,众多日耳曼部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欧洲由此进入了以日耳曼族群为主的时代。中世纪欧洲:日耳曼人的天下 进入中世纪以后,东日耳曼诸部中唯有西哥特王国留存了下来,东哥特王国和汪达尔王国则相继被东罗马灭亡,勃艮第人则被法兰克人吸收。西日耳曼诸部的情况较为复杂,居住在易北河流域的众多部落最终演化成为了巴伐利亚人(南德意志人);居住在北海沿岸,包括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以及巴达维人则逐渐成为荷兰人、英格兰人的直系祖先;至于居住在莱茵河、威悉河等地的日耳曼部落则逐渐成为了黑森人和法兰克人。当然,后来除了不列颠群岛和伊比利亚半岛以外,法兰克人的疆域几乎涵盖了全部中西欧地区,但最终在日耳曼尼亚地区还是形成了以德意志为共同文化意识的德意志人。 事实上,法兰克帝国的分裂,其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凯撒治下的高卢与日耳曼尼亚地区的又一次地缘划分,毕竟后来西法兰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依旧是以莱茵河-洛林一带为界线的,而这源于两侧日耳曼人对拉丁文化的认同程度。不仅如此,自从西日耳曼人内附罗马以来,易北河以东及波西米亚地区便被西斯拉夫人占据,法兰克人崛起的岁月里,日耳曼人开始东征并逐渐收复了这些地区。 相较于东日耳曼人和西日耳曼人,北日耳曼人虽然未能在古罗马文明崩溃的废墟中获益,却依旧不能阻挡其在中世纪崛起的步伐。他们擅长海上冒险,喜欢掠夺其他欧洲国家,并从8世纪开始愈发变得有组织起来。这其中丹麦人甚至一度取得英格兰地区的统治,建立了北海帝国。为了表达对这群擅长掠夺、杀戮的海上强盗的厌恶,芬兰人称之为“罗斯人”、东斯拉夫人称之为“瓦良格人”、西欧的日耳曼同族们将其称作“维京人”,他们留西欧的后裔则被称之为“诺曼人”。 鼎盛时期,这些维京人一方面在西欧(从北海到地中海)横行肆虐,甚至占据了西西里岛之后充当了抵御阿拉伯人入侵的欧洲南大门作用;另一方面则在东欧斯拉夫人的领地中经营着往返北欧(瓦良格人)和拜占庭(希腊人)之间的“瓦希商路”。甚至就连因这条商路贸易而崛起的东斯拉夫城邦诺夫哥罗德,后来在斯拉夫贵族的邀请下迎来了瓦良格人的领袖留里克建立了俄国史上第一个王公政权(俄国史学界对此有异议)。 至此,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德国(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等重塑形成的德意志人)、法国(西法兰克人)、西班牙(西哥特人),乃至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甚至是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均不同程度的保存了日耳曼人的血缘、习俗或者影响。当中世纪的欧洲遭受阿拉伯人和奥斯曼人的入侵之时,以保护欧洲为名发起“十字军东征”的也大多是法国、英格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等日耳曼国家。大航海时代和工业化浪潮来临之际,这些国家的影响力更进一步,凭借对全球秩序(全球殖民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的塑造占据着世界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日耳曼人源于南俄草原的古印欧人族群,后西迁至日德兰半岛以及北欧地区,并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开始不断南迁。它们先后与罗马发生了辛布里战争、条顿堡森林战役,划定了双方的分界线。罗马帝国分裂后,众多日耳曼部落趁势内附西罗马,并在其倒塌的废墟中建立起了一系列政权。步入中世纪以后,日耳曼人逐渐成为欧洲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族群,并成为维护欧洲文明的形象。 中世纪结束以后,日耳曼人的族群意识逐渐被各自国家认同所取代,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成为更具辨识度的标签,日耳曼人概念也随之逐渐萎缩成为德意志地区(与日耳曼尼亚地区高度吻合)人群的自称了。2023-07-26 09:23:312
怎么评价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
《日耳曼尼亚志》充分表现了塔西佗善于描写“蛮族”习俗和制度的特征。《日耳曼尼亚志》作为一部历史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是研究日耳曼人及其历史,尤其是研究德国古代史必不可少的史料。2023-07-26 09:25:021
日尔曼是哪国?
日尔曼指的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民族。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扩展资料:日耳曼人很少游猎。经济自给自足,手工业有铁工、陶瓦工、木工。印欧语言的时候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货物(如同罗马人)是牲畜。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养蜂业和织布业也有。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尔曼百度百科-日耳曼人2023-07-26 09:25:233
《日耳曼尼亚志》的作者是谁
《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于公元98年完成,详细记述了西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物质文化生活。书中描述了日耳曼人的特征及生活状况和宗教信仰状况。当时已有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自由人、释放奴隶和奴隶。2023-07-26 09:25:432
赫马尼亚在哪里?现在还叫这个名字嘛?
赫马尼亚(Germania)即日耳曼尼亚,历史上是曾指莱茵河以东日耳曼部落居住的地方。纳粹德国时指希特勒等人计划在征服世界后建立一个世界大都:日耳曼尼亚2023-07-26 09:26:272
日耳曼民族对中东欧历史发展有什么详细影响?
这个家族的历史可以被追溯到公元10世纪,最初这个家族坐拥阿尔萨斯(Alsace)和瑞士西北部的土地。而家族姓氏哈布斯堡也可能取自瑞士境内的一座城堡。鲁道夫一世(Rudolf I)1271-1293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个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的上台得到了教皇格里戈立(Pope Gregory X)的支持,因为教皇需要一个强大的北方盟友帮助他弹压意大利的查尔斯一世(Charles I)。然而对于鲁道夫一世的继位,在欧洲各国都引起了不满,指责这次皇帝选举并不公正。波西米亚国王阿托卡二世(Ottocar II),成为了反对派的首领,并开始发兵对抗鲁道夫一世。最终,在1278年,鲁道夫一世在玛撤费尔得(Marchfeld)战役大败了阿托卡二世,并同时进占了今天的奥地利地区,这里也就成为了日后哈布斯堡的家族核心所在。艾伯特一世(Albert I)1298-1308在父亲鲁道夫一世去世后,继承了其在奥地利的土地。但是此时的德意志选侯们并不愿意看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了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私产。他们于是选卢森堡公爵拿骚的鲁道夫(Adolf of Nassau)为皇帝。迫于实力的现实,艾伯特一世暂时接受了这个安排。但经过了几年的养精蓄锐后,他在1298年突然发难以武力逼迫鲁道夫推位,并强迫选侯们重新选自为皇帝。继位后继续巩固和加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地位。但最后还是遭到了反对派的暗杀据说他的侄子在幕后操作,其死后哈布斯堡的王座再次被颠覆,由卢森堡的亨利七世(Henry VII)继位。此后的哈布斯堡只掌握着奥地利地区,直到了艾伯特二世才重新获得了帝位。艾伯特二世(Albert II)1437-1439最初艾伯特二世只不过是奥地利公爵,不过他却力争娶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杰斯蒙德的女儿,在老皇帝死后就已以女婿的身份继任了皇帝。当然,期间的反对声也是充斥于耳,艾伯特二世则开始采取武力政策。他马上支持在波西米亚的胡斯起义运动,不过却由于他的早亡而夭折,同时其对土耳其的作战也是损失惨重。不过,他无论如何还是稳固住了哈布斯堡的持续统治。菲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1440-1493以曾侄孙身份继位,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新首领。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个比较软弱的皇帝。一度由于作战不利,被匈牙利王考尔尼斯(Matthias Corvinus)赶出了奥地利地区同时也失去了波西米亚地区。不过,在内部家族方面他还是牢牢团结了整个家族的势力。马克西米安一世(Maximilian I)1508-1519在其父死后15年才正式被选为皇帝。在他正式登基前,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法王查尔斯八世(Charles VIII),同时又强迫布列尼坦(Charles VIII)公主嫁给自己。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婚嫁的手段,让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遍布欧洲大陆各国。同时他也介入了意大利战争,获得了对了意大利各小邦日后的传统控制权和影响力。查尔斯五世(Charles V)1519-1556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五世以外孙身份继位。此时马克西米安一世联姻政策已经开始开花结果,查尔斯五世开始了采摘的行动,纷纷继承各国的家业。其中最大的一个“果子”是匈牙利,之前马克西米安一世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匈牙利国王乌莱里德斯二世(Uladislaus II),在他死后,查尔斯五世就已远亲的身份外加武力保障使哈布斯堡家族成功吞并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同时也用同样的手段获得了对荷兰一带的控制权。其间,“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说法开始流行意为天下皆为奥地利臣民。菲迪南一世(Ferdinand I)1558-1564在哥哥死后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此时的哈布斯堡家族大帝国也随之分裂为两部,他的侄子菲利普二世(Philip II)的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两个独立的政治实体。马克西米安二世(Maximilian II)1564-1576以长子身份继位。一改其祖辈们对新教的严厉镇压政策,开始实施对新教徒的包容怀柔政策。在和西班牙的关系上有恶化的趋势,关键还是在对于帝位的继承权问题。他也曾和土耳其人交战,并成功地在奥托曼帝国的侵攻中保卫了奥地利,成为民族英雄。死前拒绝了天主教的圣礼,被认为其实际上已经改信了新教,不过他自己从没有公开承认过。鲁道夫二世(Rudolf II)1576-1612以长子身份继位。他继承了其父的宗教观荣政策,为人善良忠厚,同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历史学者。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却很不幸。其间他同样遭遇了奥托曼帝国的侵攻,同时他的弟弟也就是日后马提亚皇帝在匈牙利发动了对他的叛乱,而教皇由于不满他宗教政策而支持马提亚。整个帝国陷入了混乱之中。马提亚(Matthias)1612-1619在兄长病死后,叛乱中马提亚马上宣布继位并通过武力加以巩固。随之而来的就是严厉的宗教清洗,大批新教人士被拘捕关押处刑。各地反抗和起义不断。这成为了日后“三十年战争”的序曲。菲迪南二世(Ferdinand II)1619-1637为菲迪南一世小女儿的孙子。在马提亚斯后被拥立为皇帝,实际上他还是在继续执行马提亚的宗教政策,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和恶化。而哈布斯堡家族自己并没有实质上扼制住新教的发展和蔓延,倒是国内国疲民穷,社会秩序崩坏。菲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1637-1657任内解除了其司令华伦斯坦的职务,他自己成为了名以上全军统帅。然而之后帝国战局每日逾下,到了1648年菲迪南三世不得不签订了《威斯特法利和约》草草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糟糕战争。而战争实质上的结果就是终结了帝国在中欧的统治。李颇德一世(Leopold I)1658-1705在菲迪南三世长子死后,就任太子继位。在为期间可谓是腹背受敌,西面要应付来势汹汹的路易十四,在东面则是阴魂不散的土耳其人。他先是在第三次荷兰战争中参加了反法同盟,之后匈牙利又发生了起义。到了1683年,帝国首都更是受到了土耳其的人包围。不过,在波兰王约翰三世的援助下,李颇德一世也总算是化险为夷,把整个帝国的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而哈布斯堡家族也得以维系下去。同时在他的经营下,维也纳成为了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他本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作曲家。约瑟夫一世(Joseph I)1705-1711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成为了皇帝,而没等战争结束就猝死而去仅仅在位六年。查尔斯六世(Charles VII)1711-1740以兄弟身份继位。治内结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东部他继续抵抗奥托曼帝国的侵攻。后参与于过波兰战争。其没有男性的继承人,所以在晚年致力于使各国承认他女儿玛丽亚-特里莎的继承权,最终各方达成了所谓《维也纳协议》,然而很快这就成为了一张废纸。查尔斯七世(Charles VII)1742-1745为菲迪南二世女儿的曾孙子,之前是巴伐利亚选侯。拒绝承认特里莎的继承权在普鲁士和法国的支持下自封为帝。其在位时间比约瑟夫一世更短只有三年就病亡了。特里莎(Maria Theresa)1740-1780一七四零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玛丽亚·特里莎成了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同时也当上了匈牙利的女王。也成为了奥地利以及哈布斯堡的中兴之君。其刚刚上台,就因为对他女性继承权的问题爆发了战争。普鲁士和法国为主的国家纷纷宣战,菲特烈二世的大军更是长驱直入直逼维也纳。最后,特里莎在国内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被迫签订合约,割让了西里西亚给普鲁士。之后他和普鲁士的菲特烈就结成了宿敌,虽然在日后的七年战争等等刀剑的较量中始终未能击败菲特烈二世,但是却也没让菲特烈多占任何便宜。同时也提出了“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的说法,放弃了以往穷兵黩武的政策。在国内,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政府机构、普及教育的政策,重新恢复了宗教自由政策。被国内的百姓拥戴地称为“国母”。注:期间他的丈夫实际上担任了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Joseph II)1780-1790和她母亲一样约瑟夫二世也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上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良,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开发言论自由,并开始消减贵族特权,尝试建立民主议会。同时也向天主教会宣战,众多的教堂变成了医院和学校。他自己也被怀疑是共积会的成员。外交上他采取联俄共同对抗普鲁士的策略。然而他在登基的第十个年头,他就染上了怪病突然驾崩。以至后世一直怀疑这是不满他改革的贵族将其毒死。不过直到今天奥地利还流传着怀念约瑟夫二世的笑话。说的是,当约瑟夫二世把贵族狩猎的普拉特森林开放给普通百姓的时候,一些贵族争长论短,一个侯爵对皇帝说:“皇上,如果以后贱民都能到只有贵族才能来的地方,那我们这些人应该到哪里去呢?”约瑟夫二世笑著说:“如果只能是同等贵族才能聚在一起,看来我真要到皇家墓地里去散步了”李颇德二世(Leopold II)1790-1792以兄弟身份继位,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试图救出自己最小的妹妹安托内,但最终失败。在登基两年后也是染上怪病突然去世。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 II)1792-1835以长子身份继位。上台后在贵族的怂恿下,几乎全部取消了之前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措施,国家整体有倒退的趋势。之后在数次和拿破仑的战争中,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光环被彻底打破,屡战屡败,都城维也纳数次沦陷于法国人之手。到了1806年,苟延残喘了数百年,被伏尔泰讥笑为“既没有罗马也不神圣”的神圣罗马帝国终于土崩瓦解。哈布斯堡的皇帝们从此也就失去了所谓帝国皇帝的殊荣,剩下的只是奥地利的帝位。弗朗西斯二世也就成了神圣落帝国的末代君王。之后的奥匈二元帝国开始形成。在拿破仑被彻底击败后,他也曾试图重建哈布斯堡的荣光,建立了所谓的“日耳曼邦联”,而此时普鲁士已经逐渐开始取代其地位,普鲁士的“关税同盟”也针锋相对般地成立。这种颓势已不是弗朗西斯所能阻挡的了。菲迪南一世(Ferdinand)1835-1848和他父亲一样是一个极端的保守派,只不过此时的他只有奥地利皇帝这一顶皇冠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第一共产国际联盟的创建而被引发。到了此年也就是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成为了穷苦无产者新的“圣经”,“无产者在这次斗争中失去只是锁链,而他们将赢得却是整个世界。”(The proletarians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their chains.They have a world to win)这成为了他们新的口号,大革命时的热情重新回归。3月,起义在维也纳爆发。结果,皇帝菲迪南一世被迫退位,他的年仅18岁的侄子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cis Joseph)继位。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cis Joseph)1848-19161848年这个俊秀的小伙子从叔父的手里接过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业,之后的他统治奥地利长达68年。首先在10月,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军荡平了维也纳的起义分子,帝国的首都终于获得了陛下口中的“平静与安宁”。之后,弗朗西斯也认识到帝国积弊太深不得不进行改革。但是他很不走运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连连败北,哈布斯堡的威望将到谷底。国内的民族独立呼声愈演愈烈,靠着他的种种软硬兼施的政策才勉强得以维持统一。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份子在萨拉热窝暗杀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德大公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一战爆发,奥地利再次卷入战火之中。年老的弗朗西斯不识时务地盲目大懂得这场战争也为哈布斯堡家族敲响了丧钟。老迈的弗朗西斯-约瑟夫到了1916年还没有看到战争分晓的弗朗西斯-约瑟夫孤寂地病死在了美泉宫。查尔斯一世(Charles I)1916-1918以侄子的身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继位。两年后,奥匈帝国损兵折将兵败如山倒,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终于革命爆发。只当了两年皇帝的查尔斯一世就不得不带着皇室流亡瑞士,成了哈布斯堡的末代君王。今日的的哈布斯堡家族和别的被推翻的欧洲王族不同,哈布斯堡家族并没有因为革命而消灭或是分崩离析。哈布斯堡家族始终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家族联系。在日后他们也纷纷回到了奥地利,在当地的政界,商业界和文化圈里都可以发现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活跃的身影。同样他们也受到相当的社会尊敬,其中的皇族成员也都可以保持他们的皇家头衔。2023-07-26 09:26:473
潘诺尼亚起义对罗马扩张政策的影响有哪些?
公元6至9年爆发的潘诺尼亚起义是奥古斯都晚年遭遇的军事灾难的发端,亦是对罗马帝国扩张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场行省起义。潘诺尼亚起义阻碍了罗马国家执行扩张政策,损耗了帝国继续军事扩张的实际能力,进而诱发了“瓦鲁斯灾难”,使罗马在军力,财力与统治者扩张野心等方面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并鼓舞了受压迫者反抗的决心﹐迫使罗马统治者不得不彻底放弃扩张政策。从后世角度来看,“瓦鲁斯灾难”固然是导致罗马扩张政策最终转变的关键性事件,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潘诺尼亚起义对罗马扩张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罗马对日耳曼尼亚的统治陷入危机在当时,日耳曼尼亚的情况与潘诺尼亚起义前极其类似,繁重的税收令当地人怨声载道,罗马的统治危机四伏。根据狄奥记载:“瓦鲁斯成为总督后,他对待日耳曼人如罗马人的奴隶一样,向他们发号施令,索要金钱,这使得日耳曼人十分不满,渴望独立。潘诺尼亚起义让罗马财政陷入了恶性循环,即镇压起义的费用最终仍由行省居民承担,而帝国的横征暴敛又不可避免地引发更大规模的叛乱﹐最终导致罗马在日耳曼尼亚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二、罗马帝国的军事实力被削弱潘诺尼亚起义对“瓦鲁斯灾难"所引发的兵力变动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场起义实际上耗尽了罗马的兵员储备﹐制造了各地行省的不稳定因素﹐并使得罗马统治者对再次扩张心存顾忌。三、罗马统治者的扩张野心被遏制因此也有学者指出,叛乱越严重,奥古斯都越失望。对于奥古斯都在潘诺尼亚起义过程中的心态,帕特库鲁斯有一句经典的概括:“这场战争导致的恐慌使得恺撒·奥古斯都这位在无数战争中保持稳重而坚定的人也深感恐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奥古斯都实际上早在“瓦鲁斯灾难”发生前,就已经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所以才在“瓦鲁斯灾难”发生后出现那种失态的表现。这种失态的情绪发泄表明,奥古斯都早已认识到帝国无力支撑新的扩张战争,备受煎熬,潘诺尼亚起义使得自共和末期以来罗马第一次对领土扩张失去了信心。综上所述,潘诺尼亚起义对扩张政策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点,这进一步削弱了帝国的军力与财力,遏制了统治者的扩张野心,鼓舞了受压迫者的反抗决心,最终迫使罗马放弃再次实施扩张的政策﹐即放弃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尼亚与不再征服马克曼尼,从战略扩张转变为战略收缩。2023-07-26 09:26:554
如果罗马帝国赢得了条托堡森林之战,历史会有什么不同呢?
公元9年的条托堡森林之战结束了罗马征服日耳曼尼亚的企图。当阿民念的联合联盟用三个罗马军团的尸骨扫荡森林时,罗马的力量被削弱了,无法继续向莱茵河以外的地方挺进。年老时,奥古斯都皇帝被这场最终的失败所逼得发疯这将永远摧毁他的遗产,他哭喊着,昆提利乌斯·瓦鲁斯,我的军团在哪里由于奥古斯都的努力工作和改革,罗马帝国变得庞大而强大。它的军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训练最精良、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失去三个军团当然是一个损失,但是新的军团和装备可以被随意地提高,并且可以迅速地弥补损失。除了罗马人的迅速恢复,阿民念的日耳曼联盟在条托堡的庆祝活动一结束就分裂成相互争斗的部落,所以没有来自边境以外的威胁对罗马。罗马人会不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带了十个军团到日耳曼尼亚,并征服了整个地区直到易北河?当然可以。他们是否有可能,通过协调和有组织的努力,将该地区同化为帝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罗马人同化了拉丁人,翁布里亚人,伊特鲁里亚人,萨姆奈人,迦太基人,伊比利亚人,高卢人,希腊人马其顿人,阿尔卑斯山人,等等。直到公元69年,罗马才爆发内战,而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马可曼战争之前,也没有重大的外国威胁。罗马人完全可以自由地将全部精力投入日耳曼尼亚,但他们只是认为不值得为此付出努力。奥古斯都在权力和责任的顶峰上呆了几十年,年迈而疲惫。在这次失败的余波中,他最终屈服了,命令罗马军队守住莱茵河。未来的皇帝,尽管有些人会发起惩罚性的复仇战役深入日耳曼尼亚,但他们不会再试图征服该地区。如果瓦鲁斯在森林中战胜了不可能的困难,日耳曼联盟很可能会像在我们的时间表中那样分裂,让整个地区在重新协调的战役中不堪一击。瓦鲁斯之所以只有三个军团占领日耳曼尼亚,是因为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大起义。这次起义需要瓦鲁斯的8个军团,如果他奇迹般地打败了日耳曼人,他就有11个完整的军团回到衰弱的日耳曼。人们通常忘记的是,在条托堡时期,日耳曼尼亚省大部分地区都在罗马的控制之下,一直到易北河。日耳曼icus和提比略的战役缓慢地向易北河挺进,到达边界,并在公元6年宣布日耳曼尼亚和平。不久,瓦鲁斯被任命为总督,计划开始将日耳曼尼亚系统化地并入罗马帝国。几十年前,高卢基本上以同样的方式被同化,几乎所有罗马的省份都是如此。没有理由认为日耳曼尼亚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会出什么差错。显然,伟大的伊利里亚人起义发生在日耳曼尼亚暂时削弱罗马权威,导致弓形腿的失败,使罗马人再次尝试,但也许在另一个场景中,要么反抗永远不会发生和罗马的存在是满员,或弓形腿奇迹般地巧妙地迎合了卡尔德龙之前他从条顿堡林山回来。为了了解这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在公元前52年来到了高卢。尤里乌斯·凯撒刚刚领导了一场为期六年的战役,以征服该地区,最终将所有不同的部落置于罗马的统治之下。他转身离开了片刻,稍微撤回了他的军队,一位新的高卢国王崛起了,开始指挥统一的高卢独立运动。他叫维辛托里斯,是个勇敢的战士,但不幸的是,他和他的事业都要面对罗马的强大。他的反抗被镇压了,最终征服了高卢。成千上万的人(凯撒自报约有一百万)被杀,但是在高卢众多的反叛部落中,再也不会有一个部落像那样起义了。最终,高卢并入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忠诚省份。今天,法国保留的不是其凯尔特血统,而是其最近扎根的希腊-罗马根源。我认为,如果瓦鲁斯能够镇压阿米纽斯的叛乱,阿米纽斯将会遭遇与维辛格托里克斯相似的命运:在罗马胜利的仪式上被勒死。日耳曼尼亚很像高卢;如果这么大的一个美国2023-07-26 09:28:211
日曼尔民族有哪些国家
没有日曼尔民族,只有日耳曼民族。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是凯尔特人后裔)、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意志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2023-07-26 09:28:555
条顿森林战役
条顿堡森林战役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这个接触始终不和平。恺撒于前55年和前53年渡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行惩罚性进攻。但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但此后莱茵河边境依然不和平。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决定将驻扎在高卢的士兵迁移到莱茵河。但莱茵河边境依然不稳定。奥古斯都因此改变了他的策略。从前12年到前9年他的养子尼禄·克劳蒂乌斯·杜路苏斯多次对日耳曼人进攻。他征服了多个日耳曼民族。但这些民族不是真的投降罗马帝国。前8年杜路苏斯在撤退时从马上摔落负伤死亡。他的兄弟提庇留从前8年开始恢复杜路苏斯的进攻。4年他征服了至此为止一直反抗罗马的切鲁西人。为了继续向易北河进发,罗马人在莱茵河东建立了一系列城市。今天德国黑森州的一些城市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6年罗马人企图从美茵茨出发进攻位于今天波希米亚的一个王国。但这个行动半途而废因为在今天的匈牙利爆发了动乱。虽然如此罗马人依然将到易北河的日耳曼地区看作他们的一个省。日耳曼人的抵抗似乎被消灭后,普布利乌斯·昆克蒂利乌斯·瓦卢斯受命在被占地区引入罗马的法律和收税。他在那里同时是省长和莱茵河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瓦卢斯在此前在叙利亚就已经获得了一个残暴贪婪的名声。他的统治很快就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反抗。他下令严惩反对罗马的人,而他引入的税在日耳曼人眼里非常不公平。对日耳曼人来说,只有奴隶才交税。条顿堡遇袭的罗马勇士在这种情况下切鲁西贵族阿尔米纽斯得以团结多个日耳曼人部落。阿尔米纽斯本人拥有罗马公民权甚至是罗马骑士。他利用瓦卢斯对他的信任而将瓦卢斯引入一个圈套。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丧失了三个军团(约25000士兵)这三个军团此后出于迷信(罗马人认为不祥)从未组建,在罗马的数十个军团史上被彻底终结。这样罗马向东发展的计划就在9年结束了。到民族大迁徙为止日耳曼人受罗马的影响甚小。后来罗马人作为报复由未来的第二任英白拉多,元首,奥古斯都提比略进行了入侵,但是随后又撤回了军队。曾经征服日耳曼尼亚的德鲁苏斯的儿子“日耳曼尼库斯”(意为日耳曼的征服者或者日耳曼的)进行了一次被史学界难以定性的入侵。罗马军团来到了条顿堡旧地,收缴了一些军旗。并由于沼泽作战不力,开始从海路绕至古代德国腹地进行侵略,给日耳曼蛮族带来恐惧。但是乘船时的风暴所造成的伤亡给提比略带来口实(提比略猜疑他的皇子),要求强令撤回罗马军队,停止对“罗马唯一的敌人”进行占领企图。从此罗马与日耳曼彼此相安无事了一百多年。条顿堡大战条顿森林战役是西方历史学家最爱讨论的战役之一,因为它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所遭到的最惨痛的失败,而参加战役的罗马军人是罗马军中最强捍的百战精英,他们久经沙场是著名古罗马统帅提比略(第二代古罗马皇帝)苦心培训的勇士,他们的战争技艺那是相当高的,但是却败在"野蛮人"的手下,它为我们提供了以弱胜强的一个决佳战例,因为此战役强大的古罗马停止了大规模的扩张,西方文明的版图大致形成.条顿堡森林战役条顿堡大战2地点条顿森林位于现在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个地名保留到今天。条顿森林是一块高地,其中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很少,人马可以在林中穿行无阻。条顿森林的地貌到今天都没有多少改变,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比如“胜利场"(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杀戮谷"( der Mordkessel),还能让我们依稀看到当年血战的影子。3参战将领日耳曼直接指挥这场经典战役的"蓝方统帅"是日耳曼英雄阿尔米纽斯(阿米尼乌斯)也被叫做“阿明”或“赫尔曼”,他是切卢斯克人,在指挥这场历史性的战役时,年仅25 岁。贵族出身的父母在罗马担任人质期间生下了他,其童年和青年期也是在罗马度过的。在敌国的首都,这个 年轻的日耳曼人认真地钻研了罗马军队的战术。后来他回到故乡,按照罗马帝国对待蛮族的惯例,被委任统率 切卢斯克族的友军,辅助罗马军队维护日耳曼尼亚行省的治安。公元7年,他随同提比略到今波斯尼亚地区平乱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由于表现英勇,被授予罗马公民权。提比略甚至还许诺将来封他为骑士,这已经是 一个蛮族出身的军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然而,地位和财富都不能动摇阿米尼乌斯对本民族自由事业的热 爱,但他却很小心地不让别人发现这一点。罗马帝国当公元7年提比略离开日耳曼尼亚之后,屋大维皇帝委任自己的亲信、他以前死对头安东尼的孙子、 时年53岁的普布里乌斯·奎因克提里乌斯·瓦卢斯为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此人曾经在北非和西亚指挥过多次 战役,军事经验十分丰富。此时,日耳曼尼亚的局势看起来已经基本平静了,所以瓦卢斯放松了警惕,没有像 几位前任那样恩威并施,而是仗着自己显贵的身份和辉煌的功绩,在当地作威作福,四处摊派苛捐杂税,强抢 民女。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瓦卢斯的部下纷纷效仿他们的统帅,军纪迅速败坏,整个日耳曼尼亚行省民怨 鼎沸。但在罗马强大的兵威之下,这些日耳曼人暂时还敢怒不敢言。在公元8年秋天回到日耳曼尼亚的阿米尼乌 斯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机不可失,就开始积极联络其它西日耳曼部落,准备发动罗马人所谓的“叛乱”。4过程在公元9年春天,瓦卢斯率领他麾下五个军团中最精锐的三个:第17、18、19军团,从他设在利珀河口的卡 斯特拉·费特拉大营出发,越过莱茵河向东进军。这是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的例常行动,目的是向刚刚被征服 的日耳曼人显示帝国的军威。作为辅助部队,阿米尼乌斯也带领切卢斯克族战士们随行。他们在5月份抵达维斯 河畔的夏季营地,沿途没有遭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瓦卢斯不再继续东进,观兵易 北河,而留在这里避暑。8月气温转凉后,他率领大军拔营起寨,打算返回利珀河口过冬。此时,阿米尼乌斯已 经成为他手下的红人了,常常在中军大帐中出出进进,利用自己精通拉丁语的优势,向军官们汇报和解释当地 情况。9月初,瓦卢斯军顺利地抵达了条顿堡丘陵地带。 条顿堡丘陵位于今德国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交界处,介于奥斯纳布吕克和比勒菲尔 德这两座后来兴建的大学城之间,是哈尔茨山西北方向的一条支脉。由此再往北,就是一马平川的北德平原了 。它的地势并不险峻,其最高点的海拔仅有468米,上面至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现在被规划为一个鸟类自然保护 区。当瓦卢斯正要走直线穿越这片丘陵,沿来时的道路向西南方挺进时,突然从右翼奔来一名阿米尼乌斯手下 的传令兵,报告说本部受到敌军的猛烈袭击,情况万分危急,请总督阁下赶紧派兵增援!瓦卢斯闻报大喜,此 次出兵一直未遇敌手,什么战利品都没有捞到,使得天性逞强好胜的他一直郁郁寡欢。现在敌人居然送上门来 ,他自然十分兴奋。“哼,这些胆小的蛮族就会骚扰人家的辅助部队,等我罗马大军一到,他们连眼睛都不敢 睁开!”说着,他就催动自己的全军将士追了上去。 罗马军的布阵如下:最前面是三个重骑兵大队,每队大约300人;然后是6个轻步兵大队,每队大约 500人;然后是数十名军号手和数百名弓箭手;再往后,就是三个列成方阵的重步兵军团,每个军团6000人;这 三个军团的中央,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便是威风凛凛的瓦卢斯总督本人,他的司令部参谋人员及卫队簇拥在他 周围,共约2000人;在兵团两翼掩护的是一些日耳曼、色雷斯和非洲的轻骑兵,共约3000人;殿后的则是随军 家属、后勤人员、医生、厨师、奴隶等。全军总人数超过三万,战斗人员数目约有25000人,相当于那时罗马帝 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沿着条顿堡丘陵北麓林间大道前进没多久,他们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阵形了,因为左方 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灰岩山包,而右方则出现了一片广阔的沼泽,它们之间相距只有几百米。两旁的灌木丛越 来越密,丘陵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泥泞,因为天开始下雷雨了,而且雷越来越响,雨也越来越 大。响亮的雷声、雨声、风声汇聚在一起,怎么听怎么像是两军人马在激烈地厮杀。一般说来,雷雨总不会持 续时间太久,但这次却不然。几个钟头过去了,敌人没有能够找到,阿米尼乌斯的部队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而 罗马将士们却全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受气候影响,他们垂头丧气、胆战心惊地走着,但决不会想到,全日耳曼 尼亚行省的反罗马武装力量,此时此刻正像猎人一样,埋伏在他们身旁的那些灌木丛和丘陵后面,等着他们这 些猎物走进陷阱的最深处。 在敌国留学多年的阿米尼乌斯,早已琢磨透了双方军队的优缺点。罗马军队身着坚固的铠甲,手拿沉 重的盾牌,列成紧密的方阵,所以需要较为宽阔的战场,纪律严明,行动迟缓,守强攻弱。日耳曼军队没有铠 甲,盾牌又小又轻,在战斗中不习惯排什么阵形,所以也不需要宽阔的战场,喜欢各自为战,行动迅速,攻强 守弱。因此,对于日耳曼军队来说,围攻罗马军堡垒是最为愚蠢的战术,其次是和对方在广阔的草地上野战, 而最佳方案就是在地形狭窄的密林中伏击他们。巨大的罗马盾牌在此很容易被灌木卡住,长矛和弓箭在近距离 格斗中派不上用场,沉重的铠甲更使他们成了日耳曼标枪的活靶子。而公元9年9月9日,条顿堡森林上空的暴风 骤雨,更是帮了日耳曼军队的大忙。不幸的罗马士兵们直到他们杀到眼皮底下,才发现敌人的存在,此时再拿 起武器并列阵,已经太晚了。从雨雾中冲出的无数日耳曼人像蚂蚁攻击长蛇那样,先是把首尾相距达5000米的 罗马大军迅速分割成上百段,然后再慢慢地一口一口吃掉。于是双方在阴暗的沼泽森林展开决战。在这里,军事上的谋略、纪律、军阵、全无用处,重铠甲、大盾牌、长矛反成累赘,双方士兵们更多的是空手白刃地单挑,全凭与生俱来的身体与心灵的力量,这方面罗马人显然不及日耳曼人,那些百战余生的罗马老兵们纷纷倒下,有许多走投无路的罗马将士逃入沼泽,被无情的泥潭 全部吞没。在双方持续血战了两天一夜之后,55岁的瓦卢斯总督看到大势已去,于10日傍晚和部分高级军官一 起用宝剑自杀身亡。但他们属下的抵抗还没有完全停止,剩余的罗马士兵依然相当顽强的战斗,一帮老兵在一个小山丘上组成一个环行防线,打退了日尔曼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直坚持到天黑。这些人挖的防御工事和堑壕,到今天还依稀可见.直到11日中午,战斗才终于以罗马将士全军覆没的结 局告终,仅有寥寥数人得以侥幸从包围圈中逃脱。自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会战以来,罗马军团没有被全歼过的光 荣记录,连同他们自公元前53年的卡拉伊会战(克拉苏之死)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至此一并宣告结束。瓦卢斯 的首级在各个西日耳曼部落中旅行了一遍之后,被马考曼族国王马波德送回罗马安葬。而他下属的尸体则永远 地留在了战场上:两万多个头颅被悬挂在条顿堡森林大道两侧的树梢上,直到离战场50千米外的地方,都能发 现他们被剥得精光的尸体。这里是欧洲被研究得最彻底的古代战场,直到1988年,一个英国考察队还在此处挖 掘出过大量的武器、数百枚银币、以及一些罗马军人、战马、骡子的骨架。5影响此战役后续及深远影响: 时至今日,阿米尼乌斯依然被誉为日耳曼民族的解放者。马丁·路德曾经满怀敬意地说:“我从心底 爱这位赫尔曼。”在条顿堡森林深处,矗立着他高达53米、手举利剑的青铜雕像。它自公元1838年开始建造, 直到1875年才竣工,前后共耗时37年。我们不应忘记,就在这期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色当会战中俘虏了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并在巴黎加冕为德意志皇帝,由此开始了日耳曼地区新的辉煌。在纳粹党执政期间,阿 米尼乌斯更是被奉为最伟大的德意志民族英雄之一。的确,如果没有他指挥的条顿堡森林战役,欧洲乃至世界 的历史必将被完全改写:罗马帝国也许会统一整个欧洲,民族大迁徙即使仍然会发生,其过程和结局也肯定将 和后来的截然不同了。无怪乎有些历史学家诙谐地说:“老天爷在公元9年9月9日的这一场大雨,彻底改变了人 类历史的进程。”条顿堡森林战役是屋大维皇帝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在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后,他一连几个月 不理发,不刮胡须,不洗脸,整天一副如丧考妣的尊容。像个丢失了心爱玩具的孩子那样,他反反复复地对着 空中喃喃自语:“瓦卢斯,瓦卢斯,你把我的军团还给我!”这句话成为未来欧洲君主战败后的口头禅。幸好 ,奥古斯都的失态只是暂时的,皇储提比略很快带了6个军团去增援莱茵战区。连同当年被瓦卢斯留在那里的两 个军团,罗马帝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都聚集在此。提比略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他的战术细致而谨慎, 不急于求成,先巩固住莱茵河两岸,然后再逐步向前推进,积小胜为大胜。公元12年,他被召回罗马,得到了 凯旋式和胜利勋章的荣誉。然而,日耳曼尼亚行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在事实上独立。当地的新任总督是提比略 的侄子、日耳曼人的第一位征服者德鲁苏斯之子日耳曼尼库斯,这个与对手阿米尼乌斯同龄的年轻将领要比他 的叔父大胆得多,他于公元14年从今荷兰鹿特丹附近出发,经海上入维斯河,逆流而上,深入敌境,在次年夏 天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凭吊了条顿堡森林战场,并掩埋了部分早已化为白骨的尸体。此后,他更加猛烈地向敌人 进攻,终于在公元17年5月26日于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中为瓦卢斯报了仇:阿米尼乌斯只身逃走,他怀孕的妻子图 斯内尔达被俘虏,瓦卢斯所部三面罗马军团鹰旗中的两面也被缴获。不过,屋大维已经听不到这胜利的消息了 ,这位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于公元14年8月19日在诺拉城与世长辞,提比略如愿以偿地成为奥古斯都的接班人。 在不知不觉中,他也开了个恶劣的先例:从此之后,莱茵河前线的将领频繁地被士兵们拥立为皇帝,原因很简 单:为了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那里云集着全帝国最精锐的军团。 作为一位日耳曼专家,提比略深知在那里作战是多么得不偿失:当地湿冷的气候不适合罗马人定居, 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发的自然资源,征服它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在安格里瓦尔瓦战役后,日耳曼尼库 斯被立即调往西亚,并在两年后神秘地死在那里。很多人说,提比略一直在嫉妒自己这位侄子兼养子的军事才 华,并应该为他的死负责。不管怎样,提比略即位后在日耳曼尼亚执行的新战略相当成功。他敏锐地看到,罗 马帝国真正的危险不在于西日耳曼部落的独立,而在于它们的统一。 而且果然在几百年后,罗马因日耳曼的分支哥特人而衰弱分裂,以后的西罗马更是哥特人所灭.2023-07-26 09:29:123
德国英语发音为“日耳曼”,为什么中文不直接称其为“日耳曼”,而非要叫“德国”?
你好!可能你有一些误解了吧。德国的英语发音是German, 可读成(几儿们)。German可以译作日耳曼,也可以译作德国。以下是我百度的相关知识补充。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是凯尔特人后裔)、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意志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罗马人的称呼被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所继承,而后面来到不列颠岛的日耳曼部落虽然征服了原来的凯尔特人,但他们也同样继承了这一对大陆日耳曼部落的称呼,虽然他们本身(朱特-盎格鲁-萨克森人)也是当时同一语系的蛮族部落的一部分。由于与不列颠岛(在北海)隔海相望的都是日耳曼部落区,也基本上都是今天的德国北部沿海,所以他们把这一地区也就称为日耳曼尼亚(日耳曼人的土地),英文写法就是Germany。英国人虽然叫德国人为German,把这些部落群叫做Germans,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自己就不是Germans的一部分,英国人很清楚自己跟大陆日耳曼人有着很深的血缘和语言渊源。德意志(Deutsch)一词源自德语,是生活在日耳曼本土地区的日耳曼人对自己的称呼。这一词本身的意义来源不太统一,有很多种说法,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属于人民的”、“人民的”之意,也有说“条顿人的”之意。这个词最初指的是这一广大地区所通行的语言,后来渐渐也被用来指操这种语言的人。所以这个单词(Deutsch)本意既可以指语言(德语),也可以指人(德意志人)。但它本身跟道德、意志毫无关系,纯粹是翻译时一种巧合的美化。2023-07-26 09:29:213
帮我介绍一下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史话(转贴)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刘彻元狩三年,罗马建城第634年.乍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十分宁静的年份,罕见的和平笼罩着整个罗马城。但这仅仅是大乱后的短暂沉默而已,一个已经故去的名字依旧在所有人的脑海中如梦魇般挥之不去:格拉古(Gracchus)!十几年来,平民出身的格拉古兄弟前赴后继,为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平等和限制贫富分化推进可歌可泣的农业改革,要求授予所有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并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一位罗马元老(Senator,即参议员)曾经惊恐地问道:“如果格拉古让我们把所有违法土地都交出去怎么办呢?”“就是把整个罗马城都给他,我也不敢有意见!” 他的同僚回答。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特权阶级发动了疯狂的反扑,大格拉古于公元前133年遇害,小格拉古于公元前121年被迫自尽,在两次事件中被罗马士兵屠杀和逮捕后处决的本国同胞高达近四千人。如何冠冕堂皇地废除由格拉古兄弟起草,并由公民大会所颁布的农业法,成为罗马统治者们此时的当务之急。 罗马的外部环境似乎比它的内政安宁得多。经过三次布匿(Punici,即腓尼基)战争和三次马其顿战争,伽太基(Carthage)和马其顿这两大死敌均已被罗马所吞并,西班牙、山南高卢、希腊与小亚细亚尽入版图,埃及、叙利亚、努米底亚诸国莫不俯首称臣,茫茫地中海,俨然已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内湖。所向披靡的罗马将士们拔剑四顾心茫然,似乎已经达到了孤独求败的境界。 但历史很快就将为罗马人安排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了。纪元前欧洲最为惨烈的大决战已经一触即发。 话说在那遥远的北欧海面上,横卧着一座日德兰(Jutland)半岛,它和它周围的几座岛屿构成了后来被叫做“丹麦”的国度。日德兰之名来自朱特人(Jute),意思是“朱特人之国”;而丹麦之名则来自丹人(Dane),意思是“丹人的土地”。朱特人和丹人都属于日耳曼族群(Germani,其实应该念作“格马尼”,『清史』翻译作“邪马尼”),不过当时还根本没有“日耳曼”这个名字,日德兰半岛上也不住着朱特人和丹人,而主要是三个后来被历史学家们追授的“日耳曼民族”:辛布里人(Cimbri)、条顿人(Teutones)和阿姆布昂人(Ambrones)。也有一小搓学者们根据语言学资料,顽固地认为他们实际上应该属于凯尔特(Celtic)族群。后来同属日耳曼族群的盎格鲁-萨克逊人(Anglo-Saxon)不学无术,竟然用“日耳曼人”来称呼德意志人(Deutsche,几个日耳曼和斯拉夫民族的混成体),而用“条顿人”来称呼整个日耳曼族群,实在是数典忘祖。 顺便说一下,就连“日耳曼”这个名字也是凯尔特语,意思大约是“邻居”的意思,因为这两大族群在历史上一直纠缠不断。凯尔特人本来发源在现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Bavaria)高原,后来连这老根据地都被日耳曼人夺去了。凯尔特人落荒逃到莱茵河西岸,管这里叫做“高卢”(Gaul),就是“凯尔特人之国” 的意思。哪知过了不到八百年,此地先为罗马所征服,又被日耳曼族群中的法兰克人(Franks)夺去,改名叫“法兰西” (France),即“法兰克人之国”的意思。现在地球上已经剩不下多少红头发的凯尔特人了,其残部散居在苏格兰、爱尔兰和北美等地,但遍布欧洲的巨石建筑群和“格拉斯哥凯尔特人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等少数球队的名称还可以勾起好奇的外人对这个古老族群的追思。 这些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我们姑且这样称呼他们吧-此时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狩猎和畜牧为辅。在社会组织方面,他们依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散居在公社似的村庄里,基本上不存在蓄奴制度。各村都有议会,负责商讨内政外交事务,并推举他们中最勇敢善战的人当国王。日耳曼人用敌人的尸体和鲜血祭祀各种自然神灵,对雷电、地震等自然现象极其敬畏。古罗马大文豪塔西陀(Tacitus)的名著『日耳曼尼亚志』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记载十分可疑,毕竟塔西陀本人从来没有踏上过莱茵河以东的那片土地。考古发掘结果显示,日耳曼人虽说不大爱洗澡,但实际上还是很喜欢打扮自己的,经常往自己的头发上涂黄油以保持发型-传说他们的头发就是这么黄起来的,把胡须扎成辫子的形状,发明了剪刀以便理发和剪指甲,发明了镊子以便拔腋毛和鼻毛,梳子、牙签、肥皂一应俱全,都有文物可以证实,另外他们还会制造两样中国人直到十九世纪也没发明出来的东西:可以做成器皿的玻璃和月芽型的专用剃须刀。前者是因为中国自己的发明家们不争气,后者则是因孔老夫子的教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日耳曼人用木头建造单层长屋,和自己养的马、牛、羊、狗等家畜-个头都特别小-一起住在里面。出于猎人的天性,他们的情绪急躁易怒,标枪、长矛和战斧是他们的主要武器,用于防御的则是铁制的头盔和木制的盾牌。 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曾经这样问道:“有谁会离开四季温暖宜人的意大利、阿非利加和亚细亚,穿越未知而危险的海洋,移居到土壤贫瘠,气候恶劣,环境荒凉的日耳曼尼亚(中北欧)去呢?”当时的日德兰半岛也和日耳曼尼亚其它地区一样,布满了森林和沼泽,终年雨雾弥漫,“十年倒有九年荒”。不久前丹麦出土一具条顿少女的遗骸,经法医检查,死时才满13岁的她竟然有11年因饥饿导致骨骼发育延缓。也许正是由于生活所迫,就在公元前120年前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中的大多数突然离开自己的家园,扶老携幼地南下,并由此揭开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最初的序幕。 刚走出日德兰半岛(当时叫做“辛布里半岛”)不久,这三个日耳曼民族就迎面碰上了一条大河,也就是当时被罗马人叫做阿尔比斯河(Albis)的易北河(Elbe),它发源于现在的捷克山区,向西北方流入北海。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对这条日耳曼尼亚地区第一大河早有耳闻,他们沿河流的右岸逆流而上,向欧洲大陆的腹地开去。沿着河流行进是古代民族迁徙的普遍特色,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已方人员获得足够的淡水和食物,二来也不至于在森林中失去方向。要知道,当时欧洲森林的覆盖率高达80%以上,松鼠完全可以从现在的俄罗斯蹦到葡萄牙,中间都不用从树上下来一次。没有指南针的帮助,想在这样的密林中辨清东南西北,是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自从日耳曼这个族群形成以来,他们的民族迁徙就周期性地影响着全欧洲各个民族的命运。它决不是什么和平之旅,探索之旅,而是掠夺之旅,战争之旅。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的队伍所到之处,莫不十室九空,易北河沿岸的民族要么交出自己全部的财富,焚烧自己所有的房屋,与他们一起踏上南征之路,要么就将惨遭屠戮。但在易北河上游的山区里,他们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波吉人(Boji),一支曾经占领北意大利,建立博洛尼亚城(Bologna),此时在日耳曼尼亚硕果仅存的凯尔特部落,依靠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最终迫使日耳曼人放弃了征服他们的努力,转向更加遥远的南方。此时由波吉人居住的土地以后也将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就是波希米亚(Bohemia),“波吉人之国”。 穿越波希米亚森林之后,宽广的多瑙河突如其来地展现在日耳曼人的面前。他们顺流而下,在公元前118年前后抵达了现代人所说的匈牙利平原-这块欧洲文明永远的伤心地。一千年之前,多利安人(Dolian)、伊利里亚人(Illyrian)和佛里吉亚人(Phrygian)等民族就是从这块土地上出发,南下意大利、希腊和小亚细亚,埋葬迈锡尼和赫梯等古老文明的。从此之后,匈牙利平原上的居民虽然走马灯般地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却都严重威胁着南欧诸国的安全。 此时居住在匈牙利平原上的也是一个凯尔特民族-曾经在公元前279年与伽拉太人(Galatian)携手入侵过希腊的斯科迪斯克人(Scordisci)。他们无法抵御日耳曼人的猛烈攻势,被迫离开故土南迁,入侵希腊,在德尔菲 (Delphi) 城下打败了一支罗马军队后才北返。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至此终于获得了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沃土,他们立即定居下来,在今贝尔格莱德西郊建立了首都“条顿堡”(Teutoburgium)。另有一支辛布里人继续沿多瑙河东进,一直抵达黑海,与当地的色雷斯人发生了接触。还有某些人思乡心切,携带着南方的珍宝返回了日德兰半岛,其中的一个金盆是当今丹麦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然而好景不长,北方蛮族的异动终于传入了罗马人的耳中。居住在匈牙利平原西南边陲的另两个凯尔特民族:诺里克人(Norici)和陶里斯克人(Taurisci)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了新邻居的威胁,于是派使者赴罗马求救。蛮夷相争,自古有之,罗马人起初并未特别重视此事,但意大利东北边境日益动荡的事态终于勾起了他们关于公元前387年凯尔特人攻入罗马城的不快回忆。公元前113年春,罗马元老院遣当年的执政官卡波(Carbo)率领两个整编军团前往诺里库姆,去“安抚”那些闹事者。如前所述,罗马人此时还不知道日耳曼族群的存在,因此把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都当作凯尔特人或西徐亚人(Scythian). 当卡波抵达事发地点时,他大吃一惊。这倒不是因为对方人数众多-号称有一百万人口,能作战的成年男子超过三十万;也不是因为对方身材高大-成年男子平均身高达一米八十,比罗马将士们普遍高出近一个头;而是因为对方的态度十分恭顺。辛布里使者毕恭毕敬地听完罗马执政官的训斥,然后表示他们无意发动什么侵略战争,而只是在寻找土地;既然已经决定定居在此,他们就不会再去找邻居们的麻烦了。卡波当面表示,他对这样友善的回复非常满意,但暗地里却打算乘对方没有作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突袭他们,以便获取军功。他的邪恶计划很快付诸实施,但却事与愿违地演变成了巨大的灾难:日耳曼人在战斗初期确实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稳住阵脚并发起反击,把罗马军杀得落花流水。若不是战斗中突然天降雷阵雨,迷信的日耳曼人以为这是天神武丹(Wotan,也称奥丁/Odin)让他们休战的指示而停止追击的话,那罗马人肯定要全军覆没了。玩火自焚的执政官卡波带着几千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意大利,遭到全国上下异口同声的谴责。更加糟糕的是,他愚蠢地发动的这场“诺里亚(Noreia)战役”,仅仅是为罗马与日耳曼人之间长达十三年的血腥战争揭开了序幕而已。 诺里亚战役之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又无法在中欧地区住下去了。他们并未乘胜追击,向南方的意大利开进,而是不可理喻地折向了西方,先逆多瑙河而上,再顺内卡河而下,于公元前110年前后渡过莱茵河。现在该轮到到居住在这里的高卢人做恶梦了,而他们也都是罗马的盟友。2023-07-26 09:29:282
维京人和日耳曼人有什么联系么
「日耳曼人」(拉丁语 Germani)是古罗马人用来指称罗马文明世界的东北边境之外,莱茵河东岸、多瑙河北岸——也就是现如今大约在德国、波兰、荷兰、丹麦、瑞典南部这一范围之内——那些操着相似的语言、野蛮而未开化部落的泛称。正如罗马西北方向莱茵河以西那些相对弱小而后由罗马征服的野蛮人被罗马人称为高卢人(Galli)一样,日耳曼人是个外来的称呼,此情形可类比为古中国对于西戎北狄的称谓。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征服高卢之前,一些日耳曼人就已经迁居到莱茵河以西,生活在现今比利时到瑞士以北。他们被称为「莱茵河此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 cisrhenani),与「莱茵河彼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 transrhenani)相对。这一地区被罗马征服之后称为「小日耳曼尼亚」,现如今的亚琛、科隆等德国城市就是那时候被罗马征服的日耳曼人城市。而彼岸那些未被征服的日耳曼人则身处在「大日耳曼尼亚」的广阔范围之内。屋大维带领下的罗马人继而在公元前后试图征服大日耳曼尼亚,也取得过阶段性的胜利,一直打到易北河(现德波边境附近),但是日耳曼人不服,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将罗马军队全歼。此后罗马撤回莱茵-多瑙边境,再也不能染指大日耳曼尼亚。而日耳曼尼亚境内的日耳曼人也就从此过上了没有人统治的幸福生活……直到他们发现有人统治的地方更美好。2023-07-26 09:29:351
关于日耳曼人的历史?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062.htm2023-07-26 09:29:432
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凯撒的高卢战记中对日耳曼人记述的异同
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起源】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 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哥特语、古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 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 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 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 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2023-07-26 09:29:511
帮我介绍一下日耳曼族的起源和历史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来源】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 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歌德语、古标准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 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 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 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 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 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 【历史】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 约前330年希腊旅行家毕特阿斯从马赛出发报道了北海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民族。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日耳曼部落 在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约可以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 * 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经济】 不象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日耳曼人大多数是定居的农民,他们很少游猎。他们大多数自给自足,但除农业外还有手工业如铁匠、陶瓦匠和木匠。印欧语言的时候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货物(如同罗马人)是牲畜。今天英语中的fee(收费)与德语中的Vieh(牲畜)是同一个词根。 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此外在日耳曼地区人们还从事养蜂和织布。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对奶酪他们有一个自己的词。 约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接触到梨,但其普及率很低。最重要的粮食是大麦。日耳曼人常常不耕种他们的田地来让它们恢复它们的生产力。此外他们还知道使用肥料。粮食主要作成粥,一直到中世纪为止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面包。 【日常生活】 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现在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文字】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唯一的一部日耳曼语言的长的作品是乌斐拉在4世纪编辑的一部《圣经》。由于歌特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乌斐拉使用希腊文、拉丁文和如尼文字制造了一组自己的文字。 2世纪开始出现的如尼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长的用如尼文字书写的文章很少。一般它们只被用来标志贵重的物件。 【建国】 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一些日耳曼人甚至一直迁徙到非洲北部(汪达人)。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2023-07-26 09:30:243
日耳曼简介?
奴隶制社会后期,罗马人(Romanese)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罗马帝国。罗马人把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的外族部落称为“蛮族”。这些外族部落人数最多的除了克尔特人和斯拉夫人(Slavs),最著名的就是日耳曼人了。 而这时的日耳曼人,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到了公元1世纪至3世纪,各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联盟,其中较大的一支就是法兰克(FRANK)。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从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顶峰衰落下来,各地不断发生奴隶和农民起义,使得垂死的罗马帝国更加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被当时中国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一部分,经中亚向西迁徙入侵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式的“民族大迁徙”,很多外族部落纷纷迁移到罗马帝国境内。这时罗马帝国已无力对付这些外族的入侵,外族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将罗马帝国瓜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从此灭亡了。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也乘这个大动荡的机会,侵入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时的法兰克王国,正在瓦解过程中的氏族制度同原罗马帝国境内日益发展的封建因素相结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王国内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被国家政权机关所代替,各部落间的习惯也逐渐演变成法律。 以法兰克王国为主要代表的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各个王国,在公元5世纪将过去的不成文的习惯法编纂为成文法典。由于日耳曼人各部落的习惯大同小异,所以各王国的法律的基本精神也是大体相同的,后世称这些法律为日耳曼法。日耳曼法同罗马法一样,对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日耳曼法的主要代表就是法兰克王国的法律制度。 当时法兰克王国内一方面私有制已出现,各阶级已形成;另一方面氏族部落虽已逐渐解体,但影响还未消除。因此,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就突出地反映在日耳曼法上。使日耳曼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首先,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人的权利义务要受到家庭和氏族的制约。后来的法学家称日耳曼法的这个特点为“团体本位”,以区别于尊重个人意志、严格保护私有财产、以个人为中心的罗马法。这种“团体本位”的倾向,在日后的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上,仍可见到它的踪影。 其次,规定氏族全体成员无论居住何地,都必须遵守本氏族的法律,而不必遵守所在地的法律,即所谓“属人主义”。蛮族国家建立以后,各国王在适用法律方面因演戏固有的习惯,因人而异,对日耳曼人适用日耳曼人的法律,对罗马人适用罗马人的法律,两种法律发生冲突的时候以日耳曼法律优先。针对日耳曼人各个地区的法律冲突,制定有相应的法律适用规则。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实行独立的统治权。9世纪以后,法律使用的属人主义逐渐向属地主义转变。 同时,日耳曼法中没有抽象的法规,只有针对具体生活关系规定解决具体案件的规则。一个案件的判决不仅解决这个案件,而且也是以后审判同类案件的根据。这些判例汇集起来,就构成了日耳曼法的法典。 日耳曼法律是十分注重外部表现的法律。法律行为的发生时常都必须遵守固定的形式、说固定的语言、做规定的动作等。这就是说,犯罪和违法的标准只是行为人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不将内部主观因素考虑在法律研究的范围之内。 [编辑本段]日耳曼人 Germani或Germans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分到的战利品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凯尔特人)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又: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是凯尔特人后裔)、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意志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编辑本段]【来源】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 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歌德语、古标准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 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 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 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 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 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 [编辑本段]【历史】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 约前330年希腊旅行家毕特阿斯从马赛出发报道了北海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民族。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日耳曼部落 在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约可以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 * 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奴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编辑本段]【经济】 不象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日耳曼人大多数是定居的农民,他们很少游猎。他们大多数自给自足,但除农业外还有手工业如铁匠、陶瓦匠和木匠。印欧语言的时候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货物(如同罗马人)是牲畜。今天英语中的fee(收费)与德语中的Vieh(牲畜)是同一个词根。 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此外在日耳曼地区人们还从事养蜂和织布。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对奶酪他们有一个自己的词。 约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接触到梨,但其普及率很低。最重要的粮食是大麦。日耳曼人常常不耕种他们的田地来让它们恢复它们的生产力。此外他们还知道使用肥料。粮食主要作成粥,一直到中世纪为止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面包。 [编辑本段]【日常生活】 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现在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编辑本段]事实与传说 由于日尔曼人普遍具有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显著白种人特征,这些白种人特征往往被纳粹党视日尔曼人为优秀人种的的根据。纳粹党也把这些白种人特征用作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属于优秀民族的标准,历史上这些显著的白种人特征陆续衍生出关于日尔曼人的传说。 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在德语地区日尔曼人往往被表现为“超人”,这个形象的主要缘由是塔西佗、恺撒等的描写。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将日耳曼人描写为金发碧眼的巨人,他们拥有超人的力气。 通过对遗留下来的骨骼和在沼泽地里保存下来的尸体的研究证明日尔曼人的确比罗马人高,此外他们的确有相当大的体力,大多数日耳曼人的确有金发。一般来说日尔曼人比罗马人高出一头。对保存得非常好的沼泽尸体的研究证实了塔西佗的一个怀疑:日耳曼人的耐久力比较低,在长时间的作战中他们很快就没有力气了。 容貌特征 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少女在13-20岁年龄阶段除部分人面部出现白种人较常见的雀斑外,一般的金发碧眼日尔曼人少女由于的肤色较浅,毛细血管的红色可以呈现出来,肤色都显得白里透红确实很漂亮,但这些金发碧眼白种人,皮肤较其他人种薄,容易出现皱纹,而且皮肤比较容易松弛,这些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比起黑发棕眼的白种人及其他人种更经不起岁月的洗礼容易显得苍老,他们是所有人种中最不耐老的一群。 [编辑本段]【文字】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唯一的一部日耳曼语言的长的作品是乌斐拉在4世纪编辑的一部《圣经》。由于歌特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乌斐拉使用希腊文、拉丁文和如尼文字制造了一组自己的文字。 2世纪开始出现的如尼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长的用如尼文字书写的文章很少。一般它们只被用来标志贵重的物件。 [编辑本段]【建国】 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一些日耳曼人甚至一直迁徙到非洲北部(汪达人)。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2023-07-26 09:30:333
日耳曼民族史
日耳曼诸民族的族源尚无确说。据说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青铜时代晚期,这些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的那片地方。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严格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塔西陀时代,各个日耳曼民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著一种亲属关系。一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日耳曼人有时会自称为日耳曼尼人(Germani),而那些生活在莱茵河以东的自由日耳曼人则没有一个专门用来称呼自己的集体名字,直到西元11世纪时,他们才采用了diutisc(现代德语deutsch,义为「属于人们的」)这个形容词来自称,由此这个词才流行开来。至於Germani这个族名及该族所用语言,其确切涵义尚不可考。 [编辑本段]【历史】 青铜时代晚期,日耳曼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随着铁器的应用、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汪达尔人、格庇德人(Gepidae)及哥德人(Goth)自瑞典南部外迁,占据波罗的海南岸大体上相当于奥得河与维斯杜拉(Vistula)河之间的地区。早期的迁徙行动,也有向南和向西发展的。其结果是把居住现今德国西部大部地方的塞尔特诸民族(Celtic peoples)挤走了。公元前3世纪,他们沿着易北河南下到达波希米亚北部地区,又沿着萨勒河进入图林根地区。公元前2世纪末,定居在日德兰半岛的日耳曼部落侵入地中海文化区域,直接同罗马人对峙。公元前1世纪中期,大批日耳曼人从腹地出发来到莱茵河边,同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经过漫长的斗争,日耳曼部落的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哥特人占领了维斯杜拉河流域。公元前1世纪中叶,又将克尔特人逐出,最终定居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奴隶制共和国被帝国所代替后,遂将其北部直接为邻的日耳曼部落作为征服对象。西元前9年,罗马人自莱茵河拓展其疆域东至易北河,凯撒(1026544BC)时代,日耳曼人已在莱茵河以西定居下来,向南则已达到多瑙河一带了。他们与罗马人之间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斗发生在西元前2世纪之末,当时辛布里人(Cimbri)与条顿人联合入侵高卢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但在前102及前101两年中,全部为马略(Gaius Marius,1576586?BC)所歼灭。罗马帝国的征服目标是,占领直到易北河的广大日耳曼部落居住区,将其划入帝国版图,组成罗马行省——大日耳曼尼亚。罗马帝国集中力量把莱茵河区建成军事基地。公元前12年,罗马帝国在莱茵一线集中36个军团,总兵力达3万人,并在这一年开始了对日耳曼部落的征服战争。 战争初期,罗马军队遇到了日耳曼各部落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公元前8年,一支深入日耳曼腹地的罗马军队受到了日耳曼诸部落的沉重打击。罗马人“艰难地去征服前进道路上的对手,而每一次胜利,他们都得付出血的代价。”然而日耳曼各部落的抵抗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联合行动。这使罗马人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依次进攻各部落。经过10余年的战争,日耳曼部落大部分被征服。由于无力派出足够的军队去占领整个日耳曼人居住区,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只得迫使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向帝国称臣纳贡,建立强制性的条约依附关系。 经过多年的斗争,日耳曼人逐渐意识到,要战胜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罗马军队,必须改变各个部落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于是部落联盟开始出现了。 公元9年秋,日耳曼各部落的战士,在条顿堡森林同3万罗马军队遭遇,日耳曼人取得了重大胜利,罗马3个军团几乎被全歼。这次胜利后许多日耳曼部落重新获得独立。条顿堡森林之战使罗马帝国陷入困境,罗马皇帝被迫放弃了建立大日耳曼尼亚行省的计划。这就决定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的边界不是在易北河,而是仍然在莱茵河流域一线。 公元11年,罗马帝国再次越过莱茵河,对日耳曼人发动新的征服战争,并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公元17年,罗马军队占领施特拉斯堡、温迪施和美因茨。但罗马人已无力继续深入日耳曼人腹地。在公元1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罗马帝国逐渐把边界推进到莱茵河东岸,从而加固了罗马莱茵河——多瑙河边界体系。公元1世纪下半期后,罗马人开始在莱茵河东岸地区建立界墙。这意味着罗马帝国最终结束了征服战争。 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正式把莱茵河与多瑙河上游划入帝国版图,建立了两个行省:上日耳曼行省和下日耳曼行省。前者首府是美因茨,后者是科隆。两省总督由当地罗马驻军的副将担任。167年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当时罗马可能有建立两个新的省的计划。但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死后,他的儿子科莫德斯恢复了过去的防卫性战略。他与日耳曼人修和。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这些日耳曼民族迁徙的原因今天还无法断证,可能的一个原因是随着日耳曼部落经济文化的发展、氏族公社制度的解体,部落上层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部落下层民众也因人口的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寻求新的能够谋生的土地。罗马帝国正日益衰弱,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或者有可能是饥荒造成的。总之从公元4世纪起,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部落开始大规模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 公元376年,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部落受匈奴人袭击,他们在获得罗马皇帝同意后,渡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第二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人的压迫又起义反抗。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哥特人又与当地奴隶、隶农一起打击西罗马帝国。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继西哥特人涌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还有: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约持续了2个世纪,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起义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在罗马领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 罗马帝国在莱茵河下游的边疆地区,面临著法兰克人的威胁。美因河流域在260年前後为勃艮地人所占,而位于黑森林地区的阿格里61戴可美特(Agri Decumates)则为阿勒曼尼人(Alemanni) 所据有。那些勃艮地人显然是从德国东部区域迁来的。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也许是两个民族联盟,他们在塔西图斯时代,曾各据一方,尽管有些可能来自东部的移民杂居在他们中间。塔西图斯所谈到的那些生活於波罗的海沿岸的各民族在二世纪的後半期内曾向东南方迁移。因之,哥德人在此时期控制了乌克兰和今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地区;格庇德人占有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以北的山地;汪达尔人则成为他们西部的邻居了。 到500年之际,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已进入英格兰,法兰克人则拥有高卢的北部。勃艮地人占居隆河流域一带,西哥德人生活在他们的西边。东哥德人定居于意大利而汪达尔人到达了非洲。507年,法兰克人把西哥德人从其所占高卢地区的大部地方驱逐出去。西哥德人在高卢的领土当时已由庇里牛斯山一带扩展到罗亚尔河流域,他们被法兰克人逐出以後,便进入西班牙,直到711年才被穆斯林全部消灭。568年伦巴底人进入意大利,建立独立王国,到774年,这个王国被查理曼(Charlemagne,74265814)灭掉。德国东部一些地区自从哥德人和一些别的民族离开之後,便被斯拉夫人占领,斯拉夫人还向西扩张,远达波希米亚和易北河流域。8世纪以後,日耳曼人收复了德国东部地区、下奥地利地区和施蒂里亚(Styria)、卡林西亚(Carinthia)的大部分土地,把斯拉夫人从这些地方统统赶了出去。2023-07-26 09:30:411
日耳曼人是指哪个国家的人
冰岛人、挪威人、瑞典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丹麦人、荷兰人、德意志人、奥地利人,都属于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日耳曼人定居中欧以后,保持着氏族组织。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进,群体人口的不断扩增,更为复杂的事务决定了建立一种核心权力的需要。部落酋长、军事首领和扈从队长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他们开始脱离生产,占有优良土地,获取更多的财富。于是,高踞于部落成员之上的特权人物、贫富分配等不平等现象便逐渐产生。这预示着日耳曼氏族制度正走向解体;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部落的征战则大大加速了这个过程。在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约可以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2023-07-26 09:30:504
日耳曼人各个部落有哪些?
亦称条顿诸民族(Teutonic Peoples),指使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诸语言的任何一个民族。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即波罗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日耳曼人属于雅利安人种,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编辑本段]【起源】 日耳曼诸民族的族源尚无确说。据说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青铜时代晚期,这些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的那片地方。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 青铜时代的日耳曼人服饰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公元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严格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塔西陀时代,各个日耳曼民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著一种亲属关系。一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日耳曼人有时会自称为日耳曼尼人(Germani),而那些生活在莱茵河以东的自由日耳曼人则没有一个专门用来称呼自己的集体名字,直到西元11世纪时,他们才采用了diutisc(现代德语deutsch,义为「属于人们的」)这个形容词来自称,由此这个词才流行开来。至于Germani这个族名及该族所用语言,其确切涵义尚不可考。 [编辑本段]【历史】 青铜时代晚期,日耳曼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随着铁器的应用、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汪达尔人、格庇德人(Gepidae)及哥德人(Goth)自瑞典南部外迁,占据波罗的海南岸大体上相当于奥得河与维斯杜拉(Vistula)河之间的地区。早期的迁徙行动,也有向南和向西发展的。其结果是把居住现今德国西部大部地方的塞尔特诸民族(Celtic peoples)挤走了。公元前3世纪,他们沿着易北河南下到达波希米亚北部地区,又沿着萨勒河进入图林根地区。公元前2世纪末,定居在日德兰半岛的日耳曼部落侵入地中海文化区域,直接同罗马人对峙。公元前1世纪中期,大批日耳曼人从腹地出发来到莱茵河边,同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经过漫长的斗争,日耳曼部落的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哥特人占领了维斯杜拉河流域。公元前1世纪中叶,又将克尔特人逐出,最终定居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奴隶制共和国被帝国所代替后,遂将其北部直接为邻的日耳曼部落作为征服对象。西元前9年,罗马人自莱茵河拓展其疆域东至易北河,凯撒(1026544BC)时代,日耳曼人已在莱茵河以西定居下来,向南则已达到多瑙河一带了。他们与罗马人之间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斗发生在西元前2世纪之末,当时辛布里人(Cimbri)与条顿人联合入侵高卢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但在前102及前101两年中,全部为马略(Gaius Marius,1576586?BC)所歼灭。罗马帝国的征服目标是,占领直到易北河的广大日耳曼部落居住区,将其划入帝国版图,组成罗马行省——大日耳曼尼亚。罗马帝国集中力量把莱茵河区建成军事基地。公元前12年,罗马帝国在莱茵一线集中36个军团,总兵力达3万人,并在这一年开始了对日耳曼部落的征服战争。 战争初期,罗马军队遇到了日耳曼各部落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公元前8年,一支深入日耳曼腹地的罗马军队受到了日耳曼诸部落的沉重打击。罗马人“艰难地去征服前进道路上的对手,而每一次胜利,他们都得付出血的代价。”然而日耳曼各部落的抵抗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联合行动。这使罗马人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依次进攻各部落。经过10余年的战争,日耳曼部落大部分被征服。由于无力派出足够的军队去占领整个日耳曼人居住区,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只得迫使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向帝国称臣纳贡,建立强制性的条约依附关系。 经过多年的斗争,日耳曼人逐渐意识到,要战胜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罗马军队,必须改变各个部落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于是部落联盟开始出现了。 公元9年秋,日耳曼各部落的战士,在条顿堡森林同3万罗马军队遭遇,日耳曼人取得了重大胜利,罗马3个军团几乎被全歼。这次胜利后许多日耳曼部落重新获得独立。条顿堡森林之战使罗马帝国陷入困境,罗马皇帝被迫放弃了建立大日耳曼尼亚行省的计划。这就决定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的边界不是在易北河,而是仍然在莱茵河流域一线。 公元11年,罗马帝国再次越过莱茵河,对日耳曼人发动新的征服战争,并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公元17年,罗马军队占领施特拉斯堡、温迪施和美因茨。但罗马人已无力继续深入日耳曼人腹地。在公元1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罗马帝国逐渐把边界推进到莱茵河东岸,从而加固了罗马莱茵河——多瑙河边界体系。公元1世纪下半期后,罗马人开始在莱茵河东岸地区建立界墙。这意味着罗马帝国最终结束了征服战争。 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正式把莱茵河与多瑙河上游划入帝国版图,建立了两个行省:上日耳曼行省和下日耳曼行省。前者首府是美因茨,后者是科隆。两省总督由当地罗马驻军的副将担任。167年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当时罗马可能有建立两个新的省的计划。但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死后,他的儿子科莫德斯恢复了过去的防卫性战略。他与日耳曼人修和。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这些日耳曼民族迁徙的原因今天还无法断证,可能的一个原因是随着日耳曼部落经济文化的发展、氏族公社制度的解体,部落上层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部落下层民众也因人口的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寻求新的能够谋生的土地。罗马帝国正日益衰弱,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或者有可能是饥荒造成的。总之从公元4世纪起,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部落开始大规模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 公元376年,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部落受匈奴人袭击,他们在获得罗马皇帝同意后,渡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第二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人的压迫又起义反抗。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哥特人又与当地奴隶、隶农一起打击西罗马帝国。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继西哥特人涌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还有: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约持续了2个世纪,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起义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在罗马领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 罗马帝国在莱茵河下游的边疆地区,面临著法兰克人的威胁。美因河流域在260年前后为勃艮地人所占,而位于黑森林地区的阿格里·戴可美特(Agri Decumates)则为阿勒曼尼人(Alemanni) 所据有。那些勃艮地人显然是从德国东部区域迁来的。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也许是两个民族联盟,他们在塔西图斯时代,曾各据一方,尽管有些可能来自东部的移民杂居在他们中间。塔西图斯所谈到的那些生活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各民族在二世纪的后半期内曾向东南方迁移。因之,哥德人在此时期控制了乌克兰和今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地区;格庇德人占有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以北的山地;汪达尔人则成为他们西部的邻居了。 到500年之际,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已进入英格兰,法兰克人则拥有高卢的北部。勃艮地人占居隆河流域一带,西哥德人生活在他们的西边。东哥德人定居于意大利而汪达尔人到达了非洲。507年,法兰克人把西哥德人从其所占高卢地区的大部地方驱逐出去。西哥德人在高卢的领土当时已由庇里牛斯山一带扩展到罗亚尔河流域,他们被法兰克人逐出以后,便进入西班牙,直到711年才被穆斯林全部消灭。568年伦巴底人进入意大利,建立独立王国,到774年,这个王国被查理曼(Charlemagne,74265814)灭掉。德国东部一些地区自从哥德人和一些别的民族离开之后,便被斯拉夫人占领,斯拉夫人还向西扩张,远达波希米亚和易北河流域。8世纪以后,日耳曼人收复了德国东部地区、下奥地利地区和施蒂里亚(Styria)、卡林西亚(Carinthia)的大部分土地,把斯拉夫人从这些地方统统赶了出去。2023-07-26 09:30:591
谁知道日耳曼族的起源与发展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来源】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 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歌德语、古标准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 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 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 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 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历史】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 约前330年希腊旅行家毕特阿斯从马赛出发报道了北海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民族。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日耳曼部落 在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约可以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 * 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经济】 不象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日耳曼人大多数是定居的农民,他们很少游猎。他们大多数自给自足,但除农业外还有手工业如铁匠、陶瓦匠和木匠。印欧语言的时候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货物(如同罗马人)是牲畜。今天英语中的fee(收费)与德语中的Vieh(牲畜)是同一个词根。 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此外在日耳曼地区人们还从事养蜂和织布。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对奶酪他们有一个自己的词。 约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接触到梨,但其普及率很低。最重要的粮食是大麦。日耳曼人常常不耕种他们的田地来让它们恢复它们的生产力。此外他们还知道使用肥料。粮食主要作成粥,一直到中世纪为止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面包。 【日常生活】 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现在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文字】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唯一的一部日耳曼语言的长的作品是乌斐拉在4世纪编辑的一部《圣经》。由于歌特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乌斐拉使用希腊文、拉丁文和如尼文字制造了一组自己的文字。 2世纪开始出现的如尼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长的用如尼文字书写的文章很少。一般它们只被用来标志贵重的物件。 【建国】 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一些日耳曼人甚至一直迁徙到非洲北部(汪达人)。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2023-07-26 09:31:075
日耳曼 民族的祖先是古代的什么民族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004.htm?fr=ala0 维 基百科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2023-07-26 09:31:225
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5129.htm2023-07-26 09:31:362
日耳曼人的起源与发源地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2023-07-26 09:31:453
有哪些国家是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又:日耳曼民族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2023-07-26 09:32:041
日耳曼族的组成和分布?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来源】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 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歌德语、古标准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 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 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 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 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 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 【历史】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 约前330年希腊旅行家毕特阿斯从马赛出发报道了北海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民族。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日耳曼部落 在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约可以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 * 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经济】 不象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日耳曼人大多数是定居的农民,他们很少游猎。他们大多数自给自足,但除农业外还有手工业如铁匠、陶瓦匠和木匠。印欧语言的时候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货物(如同罗马人)是牲畜。今天英语中的fee(收费)与德语中的Vieh(牲畜)是同一个词根。 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此外在日耳曼地区人们还从事养蜂和织布。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对奶酪他们有一个自己的词。 约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接触到梨,但其普及率很低。最重要的粮食是大麦。日耳曼人常常不耕种他们的田地来让它们恢复它们的生产力。此外他们还知道使用肥料。粮食主要作成粥,一直到中世纪为止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面包。 【日常生活】 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现在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文字】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唯一的一部日耳曼语言的长的作品是乌斐拉在4世纪编辑的一部《圣经》。由于歌特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乌斐拉使用希腊文、拉丁文和如尼文字制造了一组自己的文字。 2世纪开始出现的如尼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长的用如尼文字书写的文章很少。一般它们只被用来标志贵重的物件。 【建国】 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一些日耳曼人甚至一直迁徙到非洲北部(汪达人)。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2023-07-26 09:32:111
日耳曼的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分到的战利品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凯尔特人)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语族,印欧语系的主要语族之一。所属各语言使用于北欧、中欧(德国、奥地利、卢森堡等)、西欧(英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欧洲之外的英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在4.8亿以上。分为3支:北支、西支和东支,其中西支包括原来的3个方言。北支: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西支:英语、德语、荷兰语、南非荷兰语、弗莱芒语(比利时荷兰语)、卢森堡语东支:东日耳曼语支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之下一个已经灭绝的语支,唯一已知文字的东日耳曼语支语言是哥特语。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是凯尔特人后裔)、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意志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2023-07-26 09:32:181
日耳曼人是指哪个国家的人?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又: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采纳哦2023-07-26 09:32:321
有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有那些?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日尔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尔曼人不称自己为日尔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尔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德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来源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 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歌德语、古标准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 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 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 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 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历史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 约前330年希腊履行家毕特阿斯从马赛出发报道了北海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民族。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日耳曼部落 在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约可以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 * 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编辑] 经济 不象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日耳曼人大多数是定居的农民,他们很少游猎。他们大多数自给自足,但除农业外还有手工业如铁匠、陶瓦匠和木匠。印欧语言的时候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货物(如同罗马人)是牲畜。今天英语中的fee(收费)与德语中的Vieh(牲畜)是同一个词根。 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此外在日耳曼地区人们还从事养蜂和织布。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对奶酪他们有一个自己的词。 约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接触到梨,但其普及率很低。最重要的粮食是大麦。日耳曼人常常不耕种他们的田地来让它们恢复它们的生产力。此外他们还知道使用肥料。粮食主要作成粥,一直到中世纪为止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面包。 日耳曼地区的生产力比罗马低得多。塔西佗写道:“他们有很多牲畜,但大多数都不怎么样。就算牛也不象牛那么高大,即使它们的角也很?!比斩厍7⑸⒒模矶嗳擞涣肌K堑钠骄倜冉系汀@费Ъ夜兰普馐撬乔ㄡ愕闹饕颉?日常生活 日耳曼人的居民点相当?Mü运堑哪沟氐目疾炜脊叛Ъ铱梢酝撇獬鏊堑木用竦阋话阍加?00个居民。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现在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文字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唯一的一部日耳曼语言的长的作品是乌斐拉在4世纪编辑的一部《圣经》。由于歌特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乌斐拉使用希腊文、拉丁文和如尼文字制造了一组自己的文字。 2世纪开始出现的如尼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长的用如尼文字书写的文章很少。一般它们只被用来标志贵重的物件。 建国 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一些日耳曼人甚至一直迁徙到非洲北部(汪达人)。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2023-07-26 09:32:4111
问一下中世纪民族大迁徙是怎么回事
民族大迁徙史话(转贴)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刘彻元狩三年,罗马建城第634年.乍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十分宁静的年份,罕见的和平笼罩着整个罗马城。但这仅仅是大乱后的短暂沉默而已,一个已经故去的名字依旧在所有人的脑海中如梦魇般挥之不去:格拉古(Gracchus)!十几年来,平民出身的格拉古兄弟前赴后继,为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平等和限制贫富分化推进可歌可泣的农业改革,要求授予所有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并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一位罗马元老(Senator,即参议员)曾经惊恐地问道:“如果格拉古让我们把所有违法土地都交出去怎么办呢?”“就是把整个罗马城都给他,我也不敢有意见!” 他的同僚回答。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特权阶级发动了疯狂的反扑,大格拉古于公元前133年遇害,小格拉古于公元前121年被迫自尽,在两次事件中被罗马士兵屠杀和逮捕后处决的本国同胞高达近四千人。如何冠冕堂皇地废除由格拉古兄弟起草,并由公民大会所颁布的农业法,成为罗马统治者们此时的当务之急。 罗马的外部环境似乎比它的内政安宁得多。经过三次布匿(Punici,即腓尼基)战争和三次马其顿战争,伽太基(Carthage)和马其顿这两大死敌均已被罗马所吞并,西班牙、山南高卢、希腊与小亚细亚尽入版图,埃及、叙利亚、努米底亚诸国莫不俯首称臣,茫茫地中海,俨然已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内湖。所向披靡的罗马将士们拔剑四顾心茫然,似乎已经达到了孤独求败的境界。 但历史很快就将为罗马人安排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了。纪元前欧洲最为惨烈的大决战已经一触即发。 话说在那遥远的北欧海面上,横卧着一座日德兰(Jutland)半岛,它和它周围的几座岛屿构成了后来被叫做“丹麦”的国度。日德兰之名来自朱特人(Jute),意思是“朱特人之国”;而丹麦之名则来自丹人(Dane),意思是“丹人的土地”。朱特人和丹人都属于日耳曼族群(Germani,其实应该念作“格马尼”,『清史』翻译作“邪马尼”),不过当时还根本没有“日耳曼”这个名字,日德兰半岛上也不住着朱特人和丹人,而主要是三个后来被历史学家们追授的“日耳曼民族”:辛布里人(Cimbri)、条顿人(Teutones)和阿姆布昂人(Ambrones)。也有一小搓学者们根据语言学资料,顽固地认为他们实际上应该属于凯尔特(Celtic)族群。后来同属日耳曼族群的盎格鲁-萨克逊人(Anglo-Saxon)不学无术,竟然用“日耳曼人”来称呼德意志人(Deutsche,几个日耳曼和斯拉夫民族的混成体),而用“条顿人”来称呼整个日耳曼族群,实在是数典忘祖。 顺便说一下,就连“日耳曼”这个名字也是凯尔特语,意思大约是“邻居”的意思,因为这两大族群在历史上一直纠缠不断。凯尔特人本来发源在现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Bavaria)高原,后来连这老根据地都被日耳曼人夺去了。凯尔特人落荒逃到莱茵河西岸,管这里叫做“高卢”(Gaul),就是“凯尔特人之国” 的意思。哪知过了不到八百年,此地先为罗马所征服,又被日耳曼族群中的法兰克人(Franks)夺去,改名叫“法兰西” (France),即“法兰克人之国”的意思。现在地球上已经剩不下多少红头发的凯尔特人了,其残部散居在苏格兰、爱尔兰和北美等地,但遍布欧洲的巨石建筑群和“格拉斯哥凯尔特人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等少数球队的名称还可以勾起好奇的外人对这个古老族群的追思。 这些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我们姑且这样称呼他们吧-此时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狩猎和畜牧为辅。在社会组织方面,他们依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散居在公社似的村庄里,基本上不存在蓄奴制度。各村都有议会,负责商讨内政外交事务,并推举他们中最勇敢善战的人当国王。日耳曼人用敌人的尸体和鲜血祭祀各种自然神灵,对雷电、地震等自然现象极其敬畏。古罗马大文豪塔西陀(Tacitus)的名著『日耳曼尼亚志』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记载十分可疑,毕竟塔西陀本人从来没有踏上过莱茵河以东的那片土地。考古发掘结果显示,日耳曼人虽说不大爱洗澡,但实际上还是很喜欢打扮自己的,经常往自己的头发上涂黄油以保持发型-传说他们的头发就是这么黄起来的,把胡须扎成辫子的形状,发明了剪刀以便理发和剪指甲,发明了镊子以便拔腋毛和鼻毛,梳子、牙签、肥皂一应俱全,都有文物可以证实,另外他们还会制造两样中国人直到十九世纪也没发明出来的东西:可以做成器皿的玻璃和月芽型的专用剃须刀。前者是因为中国自己的发明家们不争气,后者则是因孔老夫子的教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日耳曼人用木头建造单层长屋,和自己养的马、牛、羊、狗等家畜-个头都特别小-一起住在里面。出于猎人的天性,他们的情绪急躁易怒,标枪、长矛和战斧是他们的主要武器,用于防御的则是铁制的头盔和木制的盾牌。 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曾经这样问道:“有谁会离开四季温暖宜人的意大利、阿非利加和亚细亚,穿越未知而危险的海洋,移居到土壤贫瘠,气候恶劣,环境荒凉的日耳曼尼亚(中北欧)去呢?”当时的日德兰半岛也和日耳曼尼亚其它地区一样,布满了森林和沼泽,终年雨雾弥漫,“十年倒有九年荒”。不久前丹麦出土一具条顿少女的遗骸,经法医检查,死时才满13岁的她竟然有11年因饥饿导致骨骼发育延缓。也许正是由于生活所迫,就在公元前120年前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中的大多数突然离开自己的家园,扶老携幼地南下,并由此揭开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最初的序幕。 刚走出日德兰半岛(当时叫做“辛布里半岛”)不久,这三个日耳曼民族就迎面碰上了一条大河,也就是当时被罗马人叫做阿尔比斯河(Albis)的易北河(Elbe),它发源于现在的捷克山区,向西北方流入北海。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对这条日耳曼尼亚地区第一大河早有耳闻,他们沿河流的右岸逆流而上,向欧洲大陆的腹地开去。沿着河流行进是古代民族迁徙的普遍特色,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已方人员获得足够的淡水和食物,二来也不至于在森林中失去方向。要知道,当时欧洲森林的覆盖率高达80%以上,松鼠完全可以从现在的俄罗斯蹦到葡萄牙,中间都不用从树上下来一次。没有指南针的帮助,想在这样的密林中辨清东南西北,是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自从日耳曼这个族群形成以来,他们的民族迁徙就周期性地影响着全欧洲各个民族的命运。它决不是什么和平之旅,探索之旅,而是掠夺之旅,战争之旅。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的队伍所到之处,莫不十室九空,易北河沿岸的民族要么交出自己全部的财富,焚烧自己所有的房屋,与他们一起踏上南征之路,要么就将惨遭屠戮。但在易北河上游的山区里,他们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波吉人(Boji),一支曾经占领北意大利,建立博洛尼亚城(Bologna),此时在日耳曼尼亚硕果仅存的凯尔特部落,依靠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最终迫使日耳曼人放弃了征服他们的努力,转向更加遥远的南方。此时由波吉人居住的土地以后也将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就是波希米亚(Bohemia),“波吉人之国”。 穿越波希米亚森林之后,宽广的多瑙河突如其来地展现在日耳曼人的面前。他们顺流而下,在公元前118年前后抵达了现代人所说的匈牙利平原-这块欧洲文明永远的伤心地。一千年之前,多利安人(Dolian)、伊利里亚人(Illyrian)和佛里吉亚人(Phrygian)等民族就是从这块土地上出发,南下意大利、希腊和小亚细亚,埋葬迈锡尼和赫梯等古老文明的。从此之后,匈牙利平原上的居民虽然走马灯般地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却都严重威胁着南欧诸国的安全。 此时居住在匈牙利平原上的也是一个凯尔特民族-曾经在公元前279年与伽拉太人(Galatian)携手入侵过希腊的斯科迪斯克人(Scordisci)。他们无法抵御日耳曼人的猛烈攻势,被迫离开故土南迁,入侵希腊,在德尔菲 (Delphi) 城下打败了一支罗马军队后才北返。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至此终于获得了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沃土,他们立即定居下来,在今贝尔格莱德西郊建立了首都“条顿堡”(Teutoburgium)。另有一支辛布里人继续沿多瑙河东进,一直抵达黑海,与当地的色雷斯人发生了接触。还有某些人思乡心切,携带着南方的珍宝返回了日德兰半岛,其中的一个金盆是当今丹麦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然而好景不长,北方蛮族的异动终于传入了罗马人的耳中。居住在匈牙利平原西南边陲的另两个凯尔特民族:诺里克人(Norici)和陶里斯克人(Taurisci)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了新邻居的威胁,于是派使者赴罗马求救。蛮夷相争,自古有之,罗马人起初并未特别重视此事,但意大利东北边境日益动荡的事态终于勾起了他们关于公元前387年凯尔特人攻入罗马城的不快回忆。公元前113年春,罗马元老院遣当年的执政官卡波(Carbo)率领两个整编军团前往诺里库姆,去“安抚”那些闹事者。如前所述,罗马人此时还不知道日耳曼族群的存在,因此把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都当作凯尔特人或西徐亚人(Scythian). 当卡波抵达事发地点时,他大吃一惊。这倒不是因为对方人数众多-号称有一百万人口,能作战的成年男子超过三十万;也不是因为对方身材高大-成年男子平均身高达一米八十,比罗马将士们普遍高出近一个头;而是因为对方的态度十分恭顺。辛布里使者毕恭毕敬地听完罗马执政官的训斥,然后表示他们无意发动什么侵略战争,而只是在寻找土地;既然已经决定定居在此,他们就不会再去找邻居们的麻烦了。卡波当面表示,他对这样友善的回复非常满意,但暗地里却打算乘对方没有作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突袭他们,以便获取军功。他的邪恶计划很快付诸实施,但却事与愿违地演变成了巨大的灾难:日耳曼人在战斗初期确实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稳住阵脚并发起反击,把罗马军杀得落花流水。若不是战斗中突然天降雷阵雨,迷信的日耳曼人以为这是天神武丹(Wotan,也称奥丁/Odin)让他们休战的指示而停止追击的话,那罗马人肯定要全军覆没了。玩火自焚的执政官卡波带着几千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意大利,遭到全国上下异口同声的谴责。更加糟糕的是,他愚蠢地发动的这场“诺里亚(Noreia)战役”,仅仅是为罗马与日耳曼人之间长达十三年的血腥战争揭开了序幕而已。 诺里亚战役之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又无法在中欧地区住下去了。他们并未乘胜追击,向南方的意大利开进,而是不可理喻地折向了西方,先逆多瑙河而上,再顺内卡河而下,于公元前110年前后渡过莱茵河。现在该轮到到居住在这里的高卢人做恶梦了,而他们也都是罗马的盟友。2023-07-26 09:33:061
古代日耳曼民族都包括哪种人呀?
日耳曼民族都包括: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2023-07-26 09:33:132
除中国外,世界历史上几次比较大的迁徙,其时间、原因、大致经过和结局。谢谢!
历史上第三次民族大迁徙,发生在欧洲,这场恐怖的民族大迁徙席卷了整个欧洲,结束了欧洲的希腊罗马时代,把欧洲带入了中世纪。 这场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同样很有可能是由匈奴人引起的,欧洲人称这群来自亚洲草原的游牧民族为Hun,即匈人。 这群匈人的来历,我们完全无法前溯,但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和罗马史册中对于匈奴和匈人各自外貌,作战方式,生活习惯的描述,判断匈人应该是匈奴的后裔。 进而,历史学者又根据蛛丝马迹,判断公元4世纪后半叶突然出现在顿河左岸的匈人,就是在公元前36年在中亚楚河流域被西汉西域校尉陈汤击溃的西匈奴郅支单于的后人,这样就一举解开了两大难题,匈人的来源和西匈奴的命运。 关于这支匈人(后面就称匈奴人)的历史,我在《漫谈匈奴和突厥的历史概况》一文中有过介绍,这里就省略了,这里只是谈谈他们的进攻,所导致的东中欧平原各民族大规模迁徙的情况。 匈奴人在欧洲平原出现后,第一个倒霉的民族是阿兰(Alani)人,我们前面说过,阿兰人有可能是西汉西域乌孙人的后代,所以他们是伊朗也可能是突厥种族人,在大月氏的驱赶下,他们一路来到了高加索以北的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畔,建立了阿兰人的国家。公元360年,匈奴领袖巴拉米尔率领野蛮的匈奴人突然出现在顿河的左岸,当时的阿兰人王国完全没有办法招架,在顿河沿岸阿兰人的联军大败于匈奴人,阿兰国王被杀,阿兰人随后被胁迫成为匈奴的附庸,并作为同盟军,随匈奴人西进,西进的阿兰人在随匈奴人进军的过程中逐步脱离了匈奴人的控制,并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民族迁徙,最终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在约409年左右,随着其他日耳曼部落(主要是西哥特人),进入了罗马帝国的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了下来,这支阿兰人和哥特人的混合种族成为了后世加泰罗尼亚人(Catalonia, 从词源分析,就是哥特-阿兰人)的先祖。 留在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畔臣服于匈奴的阿兰人,后来皈依了东正教,成为现在奥塞梯人(即今天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南北奥塞梯共和国的主要民族)的祖先。 匈奴降服阿兰人后,立刻开始进攻黑海北岸第聂伯河以东的东哥特人国家。 东哥特人和后面提到的大多数蛮族都属于日耳曼民族。 在公元前一世纪前,日耳曼人大多数生活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到北海的广大平原上,这块地区因而被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公元前113年,日耳曼蛮族人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罗马帝国,这是日耳曼蛮族,首次出现于历史纪录中。这支蛮族部落,在大约公元前102年,被罗马人全部歼灭。 罗马帝国随后开始了征服日耳曼尼亚的军事行动,前58年,杰出的罗马统帅凯撒以武力打败了日耳曼人,一度征服了日耳曼尼亚地区,但公元9年,由阿尔米纽斯领导的日耳曼人,在条顿堡林山战役中,大败罗马人,将罗马统治彻底赶出了日耳曼尼亚。 从此日耳曼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其生活区域也扩展到了黑海沿岸,而日耳曼人也演化成了很多部落,其中在东边黑海沿岸的日耳曼部落被称为哥特人,大致以第聂伯河为界,分为了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 于是东哥特人成为了第一个遭遇匈奴人的日尔曼部落。 公元375年,巴兰贝尔率领匈奴铁骑以排山倒海之势入侵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年迈的国王亥耳曼奇的部队被全歼,亥耳曼奇在绝望中自杀。其继承人维塞米尔也被匈奴人打败和杀死。亥耳曼奇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余的部众在阿拉修斯的带领下逃到西哥特。并在匈奴对西哥特的扫荡后,继续西迁,逃到了匈牙利的潘诺尼亚草原。 匈奴来到第聂伯河后,西哥特人的厄运接踵而至。 西哥特国王阿撒那立克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第聂伯河西岸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哥特军。 西哥特人在惊恐之余,部族溃散,一部大约二十余万众,得到罗马皇帝的许可,于公元376年,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国境。 公元378年,在麦西亚(近保加利亚)的西哥特人由于不满罗马帝国对他们的压榨,起兵叛乱,罗马皇帝瓦伦斯随即调集大军于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亚堡与西哥特人会战,结果在西哥特人的步兵和骑兵面前,曾经纵横欧亚的罗马重装步兵方阵完全不堪一击,仅半天时间,在匈奴人面前一击即溃的西哥特人居然全歼了罗马四万禁卫军,其中包括了罗马皇帝瓦伦斯本人。 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无法控制辖下的诸族和领土。蛮族人也认清了曾经无敌的罗马帝国,原来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纷纷涌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末日就要到来了。 上一节讲到,由于匈奴人的攻击,公元376年春天,失去家园的西哥特人逃入了罗马帝国境内,揭开了第三次民族大迁徙的序幕。 378年8月,阿德里亚堡会战,西哥特的步兵和轻骑兵全歼了罗马帝国的重装步兵军团,罗马皇帝瓦伦斯阵亡。继位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被迫让步,准许西哥特人定居巴尔干半岛北部的色雷斯(今天的保加利亚,马其顿和希腊东北)。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5世纪初年,西哥特人在其首领阿拉里克(395~410在位)统率下大举进攻两大罗马帝国。南下希腊,西进意大利。408年阿拉里克进军意大利,包围罗马。罗马付出5000磅黄金和 3万磅白银并释放所有日耳曼族奴隶后,才得解围。西哥特人撤退时,沿途约有4万被释奴隶加入阿拉里克队伍。 410年阿拉里克再度包围罗马,于8月24日晚攻陷该城。随后,阿拉里克命令西哥特人在罗马大肆劫掠三天,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落入蛮族之手,西哥特人对罗马的劫掠和破坏行为震惊了整个罗马帝国,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为此痛哭不止。 阿拉里克雄心勃勃,打算继续征服罗马帝国的粮仓西西里和北非,但在南下途中死去,西哥特人于是改变计划,在阿拉里克的姐夫阿陶里克的率领下回师北上,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占高卢西南部的阿基坦,418年以图卢兹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国。 西哥特王国,是蛮族在罗马帝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王国。 继西哥特人之后涌入罗马帝国的是日耳曼民族的苏维汇人、汪达尔人和伊朗民族的阿兰人。 苏维汇人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亲戚,原来居住在匈牙利潘诺尼亚平原,汪达尔人最初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来在公元4世纪初,移居在奥得河中游两岸,阿兰人则是作为匈奴人的雇佣军,随匈奴人来到了中欧平原。406年,匈奴人大举进攻潘诺尼亚地区,苏维汇人和近邻汪达尔人无法抵抗,于是和脱离了匈奴人的阿兰人一起西迁。406年底,他们在美因茨越过莱茵河,经高卢,于 409年秋进入伊比利亚半岛。 西哥特人在公元415年左右进入伊比利亚半岛, 苏维汇人被挤到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在420年左右建立了苏维汇王国。 汪达尔人和部分阿兰人则由盖塞里克(428~477在位)率领,于429年渡海进入北非,横扫了罗马的北非行省,。439年攻陷迦太基,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随后,汪达尔人又征服西西里西部、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利群岛。西罗马帝国已经名存实亡。 455年,汪达尔人沿路攻击,再次攻陷罗马城,大肆焚掠,全城文物毁坏殆尽。罗马帝国一片废墟,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由此而得名。 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为了挽救西罗马帝国,在468年出动海军远征,攻击西北非洲的汪达尔占领军,但遭到惨败。于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而君士坦丁堡政府也认可了西罗马帝国政府476年最终灭亡的既成事实。 接踵而至的是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 勃艮第人最初居住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之间的地区,5世纪初开始向莱茵河西南部迁移。他们以瓦姆斯为中心,向高卢地区进攻,436年,一度为罗马名将阿埃齐所败,退居萨伏依。约 457年,勃艮第人终于在高卢东南部的罗讷河和索恩河流域以里昂为中心建立起了勃艮第王国。 法兰克人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5世纪初,进入高卢,451年,法兰克的墨洛温家族,协助罗马人在卡塔劳温原野击退匈奴阿提拉大军的进犯,于是墨洛温家族取代了罗马人,被任命为高卢的行政长官。481年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一世即位,486年在苏瓦松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强敌西格里乌斯,占据了整个高卢北部,建立了法兰克王国。6世纪起,法兰克王国西南逐西哥特(507年),东南并勃艮第(534年),奄有高卢全境,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 476年罗马帝国的禁卫军将领日耳曼人奥多亚克(476~493在位)在拉维纳(西罗马帝国的避难首都)废西罗马末帝罗慕洛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没有结束蛮族迁徙的脚步。 453年,匈奴阿提拉死,臣服于匈奴的东哥特人在潘诺尼亚乘机摆脱匈奴的控制,488年东哥特人首领狄奥多里克在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利,围困拉维纳,久攻不克;遂和当时意大利半岛的统治者奥多亚克订约,共同治理意大利。493年,狄奥多里克在拉维纳暗杀了奥多亚克,收编其余部,建立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占据了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和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一部分。 5世纪中叶,原来居住在波罗的海南岸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横渡北海进入不列颠。在粉碎当地克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后,占据该岛的东部和南部,建立起了许多小王国。7世纪初,合并为7个王国。 最后移居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是伦巴第人。 568年,原来在潘诺尼亚的伦巴第人在阿尔博因的统率下,进攻东罗马帝国收复了的意大利半岛。打败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二世,占领北部意大利,建立伦巴第王国,建都拉维纳. 历时约两个世纪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终于落下了帷幕。 在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的尾声中,第四次民族大迁徙接踵而至,这次民族大迁徙的发起者,依然来自漠北高原的游牧部落向西的进攻。而主角成了阿瓦尔人,斯拉夫人,保加尔人和马扎尔人(匈牙利人)。 公元552年,阿史那部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求婚于柔然阿那瓌可汗被拒绝,西魏政权立刻将自己的公主嫁给土门,怂恿土门反叛柔然,于是土门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瓌兵败自杀。而留在漠北的柔然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 555年,突厥木杆可汗率军击溃西部柔然,西柔然首领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长安城外,柔然汗国灭亡。 西柔然灭国后,余众辗转西迁。 蒙古人种的柔然人西迁后,在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统治的末期(查士丁尼死于565年),度过了伏尔加河,来到了欧洲,在拜占庭历史上,他们被称为阿瓦尔人(Avar)。 中国的部分学者认为阿瓦尔人是西迁的回鹘部落人,回鹘是突厥人种,但欧洲的阿瓦尔人显然是蒙古人种,(这里笔者再次强调,突厥人种和蒙古人种的区别)他们的外貌和生活习俗和一百多年前的阿提拉匈奴人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他们有结长辫的习俗,类似于后世蒙古人种的满人(不同的是,阿瓦尔人结的辫子是结成两根拖在后面的。) 557年,阿瓦尔人的使者在受到查士丁尼一世接见时向他索求土地和贡赋,于是查士丁尼派使者瓦伦丁去鼓动他们的部落,与在顿河河口及亚速海沿岸的匈奴人打仗以争夺土地。(这两支匈奴人被称为库特利格尔和乌特格尔匈奴人,都是阿提拉死后,匈奴帝国向东退却的后代,参见笔者的《漫谈匈奴和突厥的历史概况》),大约在560年左右,阿瓦尔人消灭了这里的匈奴王国,其版图从伏尔加河扩张到了多瑙河河口。随后,阿瓦尔可汗向北攻打斯拉夫各部的斯洛文尼亚人、安特人和文德人。其中斯洛文尼亚人是今日斯洛文尼亚人的先祖,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祖先,而文德人则是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的源头。斯拉夫人在阿瓦尔的攻击下,四散迁徙,逐渐形成了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的分布格局,这是后话。 565年,在拜占庭失去了查士丁尼大帝的同年,阿瓦尔人迎来了他们的著名可汗巴颜可汗(从巴颜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阿瓦尔人是明确的蒙古人)。 567年,巴颜可汗消灭了定居在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的另一支日耳曼哥特人吉别达伊人,阿瓦尔人占领了匈牙利。 手下败将阿瓦尔人的成功,让东方的突厥人非常不快。西突厥汗国因为东罗马帝国和阿瓦尔人结盟,而和东罗马帝国翻脸,并长期围困东罗马帝国在克里米亚的领土刻赤半岛(这段在笔者的突厥历史概况中有介绍。) 570年,巴颜可汗和日耳曼的法兰克人爆发战争,他打败了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希尔佩里克,其势力侵入了奥地利。 582 年,巴颜可汗与拜占庭人正式展开敌对行动,他夺取了萨瓦河上的桥头堡米特罗维察(在比萨拉比亚),随后他胁迫原来活动在高加索西北的保加尔人迁徙到了比萨拉比亚(后来匈牙利马扎尔人的到来,又迫使保加尔人迁徙到了拜占庭的麦西亚,而保加尔人后来将麦西亚变成了他们的国家--保加利亚。) 接着,巴颜再次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辛吉杜蒙(即贝尔格莱德),洗劫了麦西亚。587年,他在亚德里亚堡附近被拜占庭人打败,暂时偃旗息鼓。592年,巴颜发起新的进攻,占领安齐阿卢斯(在麦西亚),劫掠色雷斯,直接威胁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庭名将普利斯卡斯终于堵住了巴颜,普利斯卡斯随后一举渡过了多瑙河,一直攻到巴颜可汗帝国的腹地--匈牙利,在蒂萨河岸彻底地打败了他,并杀死他的4个儿子(601年)。巴颜可汗于这次灾难后不久去世(602年)。 巴颜可汗后的阿瓦尔帝国,依然四处劫掠。605年,阿瓦尔人趁伦巴德人从潘诺尼亚迁往伦巴底之机占领了潘诺尼亚。610年,占领并洗劫了达尔巴提亚(克罗地亚)的弗留利。619年,阿瓦尔人在和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会谈之际,背信弃义地袭击了拜占庭皇帝,随即向君士坦丁堡进攻,但被击退。 626 年六七月间,阿瓦尔人和萨珊波斯帝国海陆军联合进攻君士坦丁堡,而此时的拜占庭文明面临着和中华文明在383年东晋淝水之战前同样的危险处境。很难想象,如果当时这支蒙古游牧部落攻陷了基督教世界的都城君士坦丁堡,西方文明将会是什么样。然而,在拜占庭的行政官波努斯的戍守下,拜占庭海军在海上击败了波斯海军,而在艰苦卓绝的守城战中,拜占庭人以惊人的代价打败了阿瓦尔人的每一次疯狂进攻,阿瓦尔可汗撤围,退回匈牙利。西方世界赢得了和中国的淝水之战同样意义深远的伟大胜利。 从此阿瓦尔人逐渐式微,保加尔人摆脱了阿瓦尔人的控制。斯拉夫的克罗地人(克罗地亚人祖先)占领了多瑙河和萨瓦河之间的领土,而阿瓦尔人只能受困于匈牙利平原中。 最后对付这支蒙古部落的任务留给了日耳曼民族的查理曼大帝。791年8月,他在第一仗中亲自入侵阿瓦尔汗国,一直打到多瑙河和拉布河的合流处。795年和796年查理曼之子丕平两次出征阿瓦尔汗国,阿瓦尔人的城堡被拆,财富被洗劫,阿瓦尔汗国瓦解。 随后阿瓦尔人只能作为查理曼帝国的属国了,然而国力衰微的阿瓦尔人已经无力抵抗由它引起的其他各民族的迁徙浪潮了。2023-07-26 09: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