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ugen-Hive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本章节短短几个字,描述了人的心灵(精神)与道的关系。一针见血,妙哉妙哉。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神:人的精神(也叫心灵,佛性,良知良能,灵魂),道,无极。
玄牝:牝代指母体,玄牝即玄妙的母体。
人的精神(佛性,灵魂)是人的真生命,生命的实相,是人一切四肢运动,呼吸调息,思维活动的总能源。精神也叫真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就是说的人的真气,人的精神。精神在,我们称之为人活着,精神不在,称之为人死了。人的肉体相当一个活动房屋,住在里面的是人的真生命。人的肉体有百年期限,但人的精神永存,不生不灭,佛家叫“金刚不坏身”,也叫“法身”。《心经》中“观自在菩萨”,这个自在就是指人的精神。自在,本来就在,无来无去。
人世间一切人发明创造的物质,都是先由人的精神产生思想意识,在大脑中有了意识造型,才会通过人的身体去把这个东西实现出来。举个例子:如果人要设计一个汽车模型,是不是得先在大脑里有个汽车模型的样子,把自己想的样子在纸上或电脑上画出来,然后才会做出实物啊?这也是无中生有啊,是不是和道育化万物是一样啊?无中生有。所以把道、精神比喻成母体。而这个母体跟平时我们说的其他母体不一样啊,这是万物之母,而且是永恒的,《道德经》第一章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啊,所以这里把精神,道说成是玄牝。
那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了:人的精神不会随着肉体消亡,是永恒的,是玄妙的母体。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地根:天地的根源,即指道,无极
整句话解释一下:
精神(玄牝)的来源也是天地的根源,跟天地同根。
人的精神,在天曰命,赋人曰性。《中庸》讲“天命之谓性”,无极一本散万殊,人的精神是万里一。无极大道(天地根)与人的精神的关系如同大海与海中一滴水的关系,所以人的精神是小无极,人身是小宇宙。这也就进一步理解了,老子一直提倡的守道,循道,无为而治的观点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句话是描述人的精神(小无极)的,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若有若无,日用不绝。人一时一刻不在用人的精神,有用完的的时候吗?如果您是作家,您知道您那存着多少作品吗?如果您是服装设计师,您知道您那存着多少服装造型吗?只要创作就有,连您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看,耳闻,鼻闻,舌尝,思维活动,四肢运动,呼吸,都是精神在起的作用,精神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是总能源,这个能源无量,永远用不完。
参考书目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张玉林先生著《漫谈金刚经 心经 坛经》
相关推荐
《道德经》6.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释义】(“道”如)山谷空蒙至虚无物(却育化万物,所以谓之神),永恒长存(本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故言不死),这就叫做玄妙的母性(万物最初的生养者)。玄牝之所由出,就是天地的根源。【解析】谷神、玄牝,用可名之名谷、牝,犹显不足,所以加神、玄。本句读似难以琢磨,实际有一条主线,即意图为我们描绘道的状态甚至来源,虽玄奥但也朴素明了。《周易u2022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更是玄奥难懂,故退而言“玄牝之门”。我们可以试想,老子隐修老君山,手持《周易》读至“易有太极”不可得,怅然朝山谷望去,只见飘渺幽深,处处生机盎然,豁然大悟:这不就是生养万物之所吗?进而想,其必有所出,那就是天地根源吧。【逻辑】老子在这里试图描绘道的来源,即玄牝之门。“玄牝”说的是道的作用,“玄牝”幽幽母性,育化万物。玄牝之门,就是推知的“道”所由出,并指出那是天地的根源。【感想】天地、宇宙都应有所出处,太极也好,玄牝之门也好,古人可谓用心良苦,但这又如何说得清?2023-07-26 18:29:431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何解?
原文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六章。释义: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阴。玄妙阴阳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扩展资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某种意义上,老子是提倡阴柔为主导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玄牝2023-07-26 18:30:009
生非我生,物谓之生;死非我死,谷神不死 ------这句话出自哪,以及什么意思?求详解,谢谢!我很穷!!
出自卢照邻《病梨树赋》,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意思是:生命并非是自己活着,万物的生长都称为生命;死亡并非是自己生命结束,谷神里面不存在死亡。问题中的“谷神”不太好理解,解释如下:谷神出自道德经,谷神即生养之神,他可称为是原始的母体。万物都从这原始母体之门产生,可以说他是万物的本根。他绵绵不绝,似亡实存,使他永远不会穷尽。老子说的谷神,是在深谷里的神,是甘愿处于低谷之中而不是高峰之上的神,无为,不争,深谷里是什么,是水。这句话是卢照邻的遗言,卢照邻是投江自尽的。2023-07-26 18:30:451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
一、原文 【通行本】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pìn)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帛书】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尽)。 二、各家之解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解释道虚无莫测,永存不灭,称为“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连绵不绝地永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南怀瑾《老子他说》摘要 首先了解“谷神”之所以为神的道理,便是因为它的中间空洞无物,因此而形成其中的空灵作用。正因其中空而无物,才能生起看似虚无,而蕴藏似乎妙有的功用。 “谷神”即空洞虚无而生妙有的功能,便是天地万物生命泉源的根本,取一个代名词,便叫它是“玄牝”。“玄牝”虽然中空无物,但却是孕育天地万物生命的窟宅,绵绵不绝,若存若亡。 在这一节里,老子又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名言,便是“用之不勤”。相反地说,用得太勤,便是多用、常用、久用。这样一来,就会违反“绵绵若存”的绵密的妙用了。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谷神,指道。道有造化天地万物之良能,所以称之为谷神。道生万物,就如同河流从山谷中涌出一样。谷神不死,谷神不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只有有形质的生命,才会有生有死,因为道并非是基于形质的生命,所以道不存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它是永恒的。 玄牝之门,则是道生育天地的出口,接着,以树的意象来比喻天地和道的关系。天地之根,扎在玄牝之门中的水里,汲汲于此。 用生殖来比喻道生万物,就像现代遗传学所描述的那样:表面上,生的是孩子,实质上只是复制粘贴了一份基因,也就是被编码的遗传信息。 绵绵若存。绵绵,指虽微妙,却无处不在,连绵不绝,充斥宇宙。若存,虽然存在,但是却不可视之以见,不可听之以闻,不可搏之以得,故曰若存。 用之不勤。用之,指道用虚无生万物之有。用之不勤的意思是说,以有为用,则物匮则乱,物散则亡。以无为用,则匮无可匮,散无可散,故能终身不乱不亡。故曰,用之不勤。 三、我之体悟——哲学带你认识世界,但不负责教你具体做事 虚怀若谷,虚,即中空,有容纳事物的空间。有虚空,才能生万物。这一章,老子用谷神的意像,再一次强调“虚空”的重要,再次解释了道生于无这一理念。 想起林则徐的一句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无相生是自然规律,是天道,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在道的层面。但当我们用的时候,也要想到上一章说的“天地不仁”,于我们自己来说,谷神能生出好的一面,也能生出坏的一面。所以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但这个“中”怎么守,就看个人功力了。 看了到这里,恐怕有人该绝望了,搞半天处事哲学没教我们怎么处事,那怎么办呢?我想可能没有办法,唯有“在世上练,在事上练”!2023-07-26 18:30:521
谷神不死是什么意思?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小说《沧海》里有谷神通,谓之谷神不死。2023-07-26 18:31:002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什么意思?
意思是:道,像山谷一样空虚无尽能够容纳无穷之万物,它具有造化天地万物之良能。万物都在道的玄牝之门那里被生育造化出来,并且携带着道的遗传信息。道就是这样微而不绝,虽微不可见,却无处不在,连绵不绝,充斥宇宙,造化万物却永不枯竭。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六章》。注释:1、牝:《说文》注,畜母也。右边旁的“匕”指雌性的生殖器,老子在这里以雌性生殖器能够生育万物,来喻指道的生育万物之能,道为万物之母。玄牝:指道。牝畜有终时,而玄牝则无有终时,因为玄意味着无穷的幽深微妙。2、谷神:指道。道有“谷”之虚空容纳之特性,也有“神”之造化天地万物之良能,所以称之为谷神。道生万物,就如同河流从山谷中涌出一样。谷神不死,何以不死,因为道并非是基于形质的生命,不存在生命周期,它是永恒的第一因,是以不死。3、玄牝之门:指道生育造化万物之门。这个玄牝之门,是天地之根。宇宙一开始是一颗树的种子,它在道的玄牝之门那里被生育了出来。随着宇宙这颗种子的生根发芽,不断生长,慢慢变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的根变成了天地,并且深深扎根在玄牝之门那里吸取道之养分,而大树的枝叶,则化为宇宙中的万物。4、绵绵:微而不绝之意。不勤,无有穷尽,永不枯竭。道,连绵不绝地往玄牝之门,天地之根那里输布水分。这个过程虽不可见,但又能确切地体会到。这一切无时无刻的都在存在着,发生着,进行着。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老子入周后,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道德经》第六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道”,即继续阐述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而且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老子想说明“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孕育着宇宙万物而生生不息。“玄牝之门”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它的作用非常的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是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地方。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信恋,这应该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所感知。然而这种本性在人类的精神的需求上,却又曲折地表现为依赖于自然,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那种强烈的愿望。老子所讲的“道”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天地和万物从它那里诞生,并从它那里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和享用不尽的养料。它养育着却不占有己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2023-07-26 18:31:108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翻译与解读 谷神不死01,是谓玄牝0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03。緜緜若存04,用之不勤05。 今 译 谷神不会枯竭,又称为玄牝。玄牝的大门,是生天生地的根源。它绵绵永存,取用无须劳勤。 评 议 此章是讲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情景,把产生天地万物的大道,比喻为谷神,又称为玄牝。说玄牝的门,是生天生地的根源。说它永久地存在,取用无须勤劳。 老子此章,是采用哲理诗的形式陈述的,比较含蓄朦胧,文简高古,深奥难识,故后世学者歧解纷呈。解读此章,必须明白这样三点:一是老子的哲理诗,其中蕴含深邃的哲理道义;二是诗贵含蓄,老子的哲理诗,则更加含而不露;三是诗有韵味,老子的哲理诗更有神韵。此章六句皆押韵,如死与牝 (读匕)为韵;门、根、存、勤为韵。由于押韵的原因,因此老子在使用字词上,就比较灵活、宽泛。正如奚侗《老子集解》曰:“玄牝本以喻道,道先天地而生,故云‘天地之根"。薛蕙曰:《老子》之书,其遣词多变文以叶韵,非取谊于一字之间也。如‘是谓玄牝",则读牝如匕,以叶上句。曰‘玄牝之门",则特衍其词,与下句相叶。”《老子》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两句,“穷”与“中”亦为押韵之故,故比较费解。以此类推,《老子》类似章节,亦当如是观。 林希逸指出:“此章乃修养一项功夫之所自内,老子之初意却不专为养生也。”又曰:“此章虽可以为养生之用,而初意实不专主是也。”近人胡朴安把庄子与老子的养生思想做比较说:“庄子之学与老子异者,在于生死一事。老子求长生,庄子忘死生;老子以‘谷神不死"为养生,庄子以任自然为养生。”(《庄子章义》)就以老子与庄子的养生思想而论,老子和庄子皆主张少私寡欲、守气全神。老子说“谷神不死”,庄子说“至乐活身”,方能长乐长存 (《庄子·至乐》)。显然,老子和庄子的养生思想,并无本质的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 01 谷:虚也。林希逸、吴澄皆主此说。谷神,指道而言。不死:吴澄曰:“谓元气常生而不死也。”按:道即先天地而生的元气。 02 玄:有两解:一曰谓“玄远无极也”(林希逸说);二曰谓“微妙难知也”(高亨说)。二说皆通。玄牝:即道也。吴澄曰:“玄牝者,谓物之母也。庄子所谓‘太一"者。”奚侗《老子集解》曰:“道主虚静,故常以溪谷、雌牝为喻。牝,母也。母常不死,其生万物也。” 03 门、根:二字义同,皆指道产生天地万物的门户和根源。吴澄曰:“门,谓所以由出。根,谓所以由生。虚无自然者,天地之所由以生,故曰‘天地根"。天地根者,天地之始也。” 04 绵绵:谓长久不绝也 (吴澄说)。若:犹云而也。存:“谓神之存”(吴澄说)。 05 勤:劳也。《淮南子 · 原道训》曰:“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高诱注曰:“既,尽也。勤,劳也。”林希逸、吴澄皆主此说。吴澄曰:“凡气用之逸,则有养而日增;用之勤,则有损而日耗,言神常存于中则气不消耗也。”用之不勤:河上公曰:“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也。”2023-07-26 18:31:351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四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谷,山谷,具有虚空开阔的特点,神,神秘,变幻莫测。牝:雌性的鸟兽。根:根源,起源。绵绵:连绵不绝。用:作用。勤:尽,穷竭。 虚空博大变幻莫测的“道”能包容一切,永远不会消亡,它是缔造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母体。这个神秘的母体有一个孕育万物的出口,这就是天地万物、一切一切的根源。它连绵不绝,永远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其作用无穷无尽。谷神不死,是道的三个属性,分别是:空虚、神秘、永恒。谷是指山谷,是山间低洼而空旷的地方;神,这里应该引申为神秘莫测,不是神灵的意思;不死自不必多说,世间万物都是会消逝的,唯有“道”才能永恒存在而不消亡。在老子看来,“道”就像是一个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雌性动物,将万物“生”了出来。 这样一种生育的方式,就是天地形成的根源。在先古社会中,人们看到无论人还是动物,新的生命都是由雌性分娩而生,对此产生了一种崇拜之情。当然,老子生活的时代已经走出了这种蒙昧的认识,这也只是老子为了说明“道”而做的一个比喻,因为这是一个“玄”的母体,远非一般的可比。而且从这个字中也可以看出老子再次肯定了道的神秘。 这样一个神秘莫测的“玄牝”即好像存在,好像又不存在,它是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而这正是道的特点,它不是人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得明明白白的。可也正因为这样,道的作用才是无穷无尽的。 寻常事物,都有一个生化变灭的过程,但道却是永恒的,无所谓生,亦无所谓亡,同时也由于其形迹不可察知,因而也是无所谓变化的,道是一种具有超越性质的存在。老子之哲思的玄妙精深,也正体现在这里。 《道德经》完结本来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有两章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写。好吧,其实是那个时候每天都看到有人被锁文,因为这两张的解释里有类似敏感词的词,为了不做无用功,我在犹豫之后就跳过了。 后来这位 轩辕士弓藏先生 给我发私信,提醒我有章没有写,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这位简友能这么用心看我写的《道德经》系列,也非常惭愧,因为我写得并没有那么好,是否真的值得这么用心地读呢? 最后,我决定把这两章补上,有可能是敏感词的我就尽量避开了,在不影响整体意思的情况下。一个多月没有写,有些生疏,言不达意的地方还请见谅。2023-07-26 18:31:421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体会
道德经的很多章节中,都在第一句提携出整个章节的主题或者是中心思想,后句往往作为补充说明。所以这里重点解释第一句。谷神的“谷”字,形容虚空;“神”形容变换莫测;“不死”,比喻变化的不停滞。这四字就可以解释为:虚空(道)的变化是永不停滞的。“是谓”这里不做解释了。“牝”字在这里指生殖,“玄”字指微妙而无迹可寻。“玄牝”就是指无迹而微妙地萌生和创造。这四字解释为:这就是所说的道在毫无声息痕迹的情况下生殖万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实际上是指“道”的变化及表征。“谷神”指道虚空的德行;“玄牝”指道循环不竭,而又毫无声息地萌生出万物的功用。”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见其生而不见其所以生也。““玄牝之门”可以认为是万物诞生的源泉也就是在指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指:不为我们察觉、却创造了万物的道,正是天地万物诞生的根本。“绵绵若存”指:道的作用连绵不绝而永存。苏辙:绵绵微而不绝;若存存而不可见也。“用之不勤”指:道的功用不劳倦,不穷尽。字面上的解释就是这些了。若从思想上考虑,牵扯的章节就较多了。本章主要还是老子用在描述形而上的道,并谈到了道的运行状态。道的运行关乎一个“反”字。这个反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正反两面的对应与互化:比如有无难易高下善恶……另一层含义就是指“返”有归返、循环往复之意,比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本章就是提出了这个归返的根源,也就是提出了道体。top2023-07-26 18:31:48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道教解释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道教解释如下: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意思是:以炁养而不溃散,方知天地阴阳,天人合一之道。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又有认为即玄关一窍,《悟真直指》:“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参见“玄关一窍”条。玄牝,欲望也。欲望生则思想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玄牝:的另一种解释为,古人修真体悟中的一种精神觉知状态;心无所住,至善如水,至虚如谷(虚怀若谷,百谷之王)之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明澈觉知,称为谷神,也叫玄牝。2023-07-26 18:32:061
老子“谷神不死”何解?山海经里的后稷死而复苏,给出了绝佳答案
在《山海经》中能够死而复苏的一共有三人,分别是鲧、颛顼和后稷。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死而复苏,我们才能从中窥见上古神话中的生死奥秘。而后稷,可能是其中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例子。 01后稷之事 我们经常听到“江山社稷”一词,其中社为土,稷为谷,江山社稷就是君王统治万里河山。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稷便是其中的谷神或称为农神。正因为后稷是农业谷物之神,在《山海经》中,围绕着他相关的人和物都与农事相关。 1.侄、孙叔均 关于后稷的族裔,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荒西经》中说他是帝俊之子,后稷有个弟弟叫做台玺,台玺生的儿子叫做叔均。另一种是《海内经》中说叔均是后稷之孙。不论是侄子还是孙子,叔均这个人都至关重要。 正是他替他父亲(台玺)和后稷完成播种百谷的任务。当然除了播种之外,他还是牛耕的发明创造者,因为被后世称为“田祖”。 此外,叔均还和黄帝大战蚩尤中的“女魃”发生过交集,即在人间土地受到女魃的影响(“所居不雨”)之后,叔均曾向黄帝进言,将女魃安置在了赤水之北。 2.后稷葬处 《山海经》中详细记述了关于后稷死后所葬之处,这让人值得注目。在《海内西经》中提到,后稷所葬之处风水绝佳,有山水环之,关键之处是处于“氐国西”,先记住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这里只是大概介绍了后稷葬处的大环境,而在《海内经》中则非常详尽:明确指明了后稷所葬在黑水之间的都广之野,有意思的是这里仿佛一片沃土仙境。 不仅有百谷繁茂自生、鸾凤自歌自舞,还可令百兽和平共处。 这里提到的菽、稻、黍、稷,如果多一个麦的话,便正是人们常说的“五谷杂粮”了。而这些谷物之前加了一个“膏”字( 郭璞注:“言味好,皆滑如膏” ),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谷神的神异之处:可另五谷变得美味。 而作为农神,后稷还对土地上的动植物有莫大吸引力:草木为之聚集,动物和谐相处,更有传说中的凤凰和鸾鸟在这里歌舞,可以说是一片世外桃源了。 关于后稷死而复苏的事,其实在《山海经》中是不存在的,毕竟这里连后稷的葬处都说得很清楚了。实际上,死而复苏的事,虽然记载于后来的《淮南子》中,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其不死的秘密,依旧还是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之中。 《淮南子》这里提到了后稷、建木和半鱼。后稷的情况我们明白了,建木和半鱼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大家对氐国还有没有印象? 所谓氐国,正处于后稷葬处之东,建木之西。最为神奇的是,氐国之人则都是人面鱼身的样子,而这一点和鲧、颛顼的死而复苏极为类似。 当然这是从后稷神性中有阴性(鱼)的特征去解释的,后稷作为谷神也就是植物神,其本身实际也具备死而复生的能力。 这一点和希腊本土神话中植物神迪奥尼索斯很像,他也是后来古希腊的葡萄种植神和酒神,其特征就是一年一度的死而复生。 同样的,作为谷物农业神的后稷也会死,但他同样会复生。关于这种复活能力的根源,浅了说与“半鱼”有关,往深了看,其实可以从《老子》所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得到很好的解读。 对于这句话,有很多解释,这里的“谷神”历来被注解为“空虚之道”,可以但联系到后面所谓的“玄牝”,它其实正象征着一种永恒不绝的生育力。 所以将前面的“谷神”解释为谷物之神也是可以的,它之所以不死,就在于可以死后复生、连绵不绝! 除了“玄牝”外,谷神可做谷物之神的证据,还有两点,比如“谷”又通“谷”,谷有训生和训养之意;此外,谷还和充满生机的东方、春天有关,比如《尔雅·释天》:“ 东风谓之谷风 ”,取其能生能养之意。 当然,稷与社通常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神即土地神所具备的应该是宇宙万物生育繁衍的阴性元素,比如月、比如水、比如鱼,都可以最为其阴性的单一象征,并且同样具备不死的神奇属性。这或许就是后稷死而复苏的终极奥秘所在吧?2023-07-26 18:32:241
《道德经》中“谷神不死”的下一句是什么?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2023-07-26 18:32:403
老子的《道德经》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如何理解
道德经的很多章节中,都在第一句提携出整个章节的主题或者是中心思想,后句往往作为补充说明。所以这里重点解释第一句。谷神的“谷”字,形容虚空;“神”形容变换莫测;“不死”,比喻变化的不停滞。这四字就可以解释为:虚空(道)的变化是永不停滞的。“是谓”这里不做解释了。“牝”字在这里指生殖,“玄”字指微妙而无迹可寻。“玄牝”就是指无迹而微妙地萌生和创造。这四字解释为:这就是所说的道在毫无声息痕迹的情况下生殖万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实际上是指“道”的变化及表征。“谷神”指道虚空的德行;“玄牝”指道循环不竭,而又毫无声息地萌生出万物的功用。”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见其生而不见其所以生也。““玄牝之门”可以认为是万物诞生的源泉 也就是在指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指:不为我们察觉、却创造了万物的道,正是天地万物诞生的根本。“绵绵若存”指:道的作用连绵不绝而永存。苏辙:绵绵 微而不绝;若存 存而不可见也。“用之不勤”指:道的功用不劳倦,不穷尽。字面上的解释就是这些了。若从思想上考虑,牵扯的章节就较多了。本章主要还是老子用在描述形而上的道,并谈到了道的运行状态。道的运行关乎一个“反”字。这个反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正反两面的对应与互化:比如 有 无 难易 高下 善恶 …… 另一层含义就是指“返” 有归返、循环往复之意,比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本章就是提出了这个归返的根源,也就是提出了道体。2023-07-26 18:32:541
老子的《道德经》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如何理解?
道德经的很多章节中,都在第一句提携出整个章节的主题或者是中心思想,后句往往作为补充说明。所以这里重点解释第一句。谷神的“谷”字,形容虚空;“神”形容变换莫测;“不死”,比喻变化的不停滞。这四字就可以解释为:虚空(道)的变化是永不停滞的。“是谓”这里不做解释了。“牝”字在这里指生殖,“玄”字指微妙而无迹可寻。“玄牝”就是指无迹而微妙地萌生和创造。这四字解释为:这就是所说的道在毫无声息痕迹的情况下生殖万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实际上是指“道”的变化及表征。“谷神”指道虚空的德行;“玄牝”指道循环不竭,而又毫无声息地萌生出万物的功用。”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见其生而不见其所以生也。““玄牝之门”可以认为是万物诞生的源泉 也就是在指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指:不为我们察觉、却创造了万物的道,正是天地万物诞生的根本。“绵绵若存”指:道的作用连绵不绝而永存。苏辙:绵绵 微而不绝;若存 存而不可见也。“用之不勤”指:道的功用不劳倦,不穷尽。字面上的解释就是这些了。若从思想上考虑,牵扯的章节就较多了。本章主要还是老子用在描述形而上的道,并谈到了道的运行状态。道的运行关乎一个“反”字。这个反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正反两面的对应与互化:比如 有 无 难易 高下 善恶 …… 另一层含义就是指“返” 有归返、循环往复之意,比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本章就是提出了这个归返的根源,也就是提出了道体。2023-07-26 18:33:045
谷神不死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怎么理解“谷神”?一般将“谷”解释为山谷,“谷神”解释为“道”,似乎有些牵强。 按照王东岳先生的观点,认为“谷”即是“欲”的通假字,“谷神”就是“欲神”,即是“道”。 关于欲字。欲就是欲望,有努力之意。它应是从谷,从欠。 我认为王东岳先生的这个观点有道理。其一,欲是一切的动力源泉。如果没有了欲,就没有生命乃至万事万物的生发与运行;如果没有了欲,一切都怕停止。其二,我理解,“欲”就是“向好”。就连老子的理想国“小国寡民”,认为那里最好的状态,也是希望向好! 世间万事万物就是因为有“向好”的欲望之神,才有其生发与运行。这个“谷神”就是一切的源本,或称作“本源”,它同时又是一个“向好”的法则,这不正是老子道论要说的“道”吗? “谷神”就是生出世间万物的“天根”。 其三,如果将“谷”说成山谷,“谷神”又是何物,把它比作“道”,有此牵强。 “欲望”是人及动植物的本性,小草要发芽,要开花,还要结果(籽);小树要长高;动物要繁延生息。“欲神”是本源,它先天地生,并存在于一切万事万物中。它“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当今疫情: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半年有余,各国还有暴发点,实在是恐前的一次全球大灾难! 截至目前(昨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3904469例,累计死亡病例591270例,有七十多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新冠肺炎疫情给众多国家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打击,给整个世界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与恐慌。 在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每日只有零星的境外输入病例。但前些日北京新发地的疫情让人们增加一些恐惧,还是应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不放松,“常洗手,少聚集,出门戴口罩”还应该是常规。 真盼新冠早日消亡,还世界一个清静!2023-07-26 18:33:25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道永恒,周行不辍。所谓谷神,不是大道本身。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初开一片虚无,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作即为有,同谓之玄。玄牝,玄之母。 谷神即为大道化生的一种灵性本源。大道有灵则可化生有无,有无出则天地万物兴焉。当谷神死去,没有了灵性,就没有了后续发展,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源为一,有无为二,三就是虚数,后有万物。 而谷神就是灵性本源。本源也有生死之别,死的本源缺乏一种动的发机,姑且称之为灵性,本源的状态是非常接近死的状态的。本源因为是本源,它必然是极其浓缩极其单一的,这个单一表现为它的对立统一的存续依据都是相互融合的,不生也不死,进一步则化为生,退一步则即为死。 生就是动,动就是有,动的状态其域界在“有”这个世界里相对于死来说是极为广阔的,而死的域界是很小的,因为事物一死就会立刻消亡进入“无”的范畴,而我们处在“有”的范畴感受到的东西也都是“有”,所以我们更多的看到生,而死则只在这个世界留下一丁点的残痕。相对于生的广阔域界而言,本源的不生不灭状态对我们来说,更接近于静止即为死的状态。 如同一粒种子,它处在不生不灭的状态,既保证了它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又能够维持现状不去生长变化。相对于树木的漫长的一生这样广阔的生的域界来说,种子处在生的起点这个随时会变为死去的这个域界真的非常微不足道。事实上本源对于生和死的距离是一样的,只不过死的域界在“无”的范畴,我们是看不到的。充斥我们眼界是生的域界,而把本源边沿化了,所以会觉得本源接近于死的状态。 而本源是没有生死之分的,有区别的是本源会走向哪一边,所以初始的发机很重要。本源可以永远都处在本源的状态不演化,这相当于是死了。而有灵性的本源才会演化而出化生万物。 “谷神”这两个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谷”为虚,虚则纳,纳则有。虚才能纳物,纳物则成“有”,“有”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只有虚才能成为“玄牝之门”,才能成为母。“神”为灵,有灵才能成物。物之生也,其神不死。所以虚加上完整的灵性,就可以创生万物了。虚即为“无”,“无”加上最重要的充当“无”和“有”之间的桥梁作用的“灵”,就是谷神的真身。这就很好地验证了“有生于无”这句话。那么这样看来,本源分化有无的时候,先化为无,再有灵性出现,于是就成了谷神,接下来就是造物了,物属于“有”的范畴。 所以谷神有灵不死,称之为玄之母,大道本源所生灵性是天地产生的根源,生生不息,用之不尽。2023-07-26 18:33:321
老子的《道德经》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如何理解?
“谷神”并不是指稻谷之神,谷是指山谷,山谷是空荡荡的,所以用山谷来形容大道的虚无。空荡荡的山谷可以生养万物,恰好可以用来形容大道能生万物。神是指孕育万物的能力和不拘于形式的过程。谷和神合起来就是“谷神”,所以它是一个词,又不是一个词。可以理解为大道虚空生养万物,其精髓就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玄牝”一词中,玄是指旋转变化,牝是指雌性的生殖器官,牝本来写作匕,象形字,像女性生殖器官的形状。在古代,科学不发达,加之人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女性能生儿育女,无法给以科学的解释,他们看问题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对女性的生殖器官充满了崇拜甚至畏惧,他们看到女子的肚子一天天隆起,十个月后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多么神奇!他们不知道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才是孕育生命的开始,夸大了女性生殖器的作用,以为其里必然蕴涵着无数奥妙和玄机,所以才能从无生出有来。大道万物就如同人类的孕育过程,它充满了神奇又不为人所目睹,正因为我们无法亲眼看到,才更突兀出它的神秘和深奥。大道的孕育和女性孕育不同点在于,大道生育万物的功能的无限的,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而说“玄牝不死”,它怎么可能死呢?这是大道的本质特征使其永不停息地生化万物。“玄牝之门”就是指大道生殖器官的门道,它存在吗?在哪里?如果大道存在牝门,那大道也就是实体了,能够摸得着看得见了,可实际上大道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形象;如果大道没有牝门,那么这样形容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大道的牝门存在于“无”的状态之中。无的状态无处不在,充盈于整个宇宙中。无中生有,有又变无。无的蕴意是不见踪影又无法寻觅,从整体到分散,再由分散聚为整体,包含一切变化。它永远都不会枯竭、停息,无所谓开始,无所谓结束。扩展资料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译文1:“道”这个生养天地万物的神奇物,是永恒存在而不会消混的,这就叫做形而上的微妙的母体,微妙深奥的母体的门户,就叫做天地的根源。它冥冥地存在着,对宇宙万物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译文2: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玄牝之门2023-07-26 18:34:06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一句的意思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所以将道比作一个女性生殖器。以一个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道”的象征。2023-07-26 18:34:201
什么是玄牝”道德经”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 xuán pìn ] 基本释义[ xuán pìn ]1.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喻道。2.《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河上公注:“玄,天也,於人为鼻;牝,地也,於人为口。”后因以玄牝指人的鼻和口。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又有认为即玄关一窍,《悟真直指》:“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参见“玄关一窍”条。玄牝,欲望也。欲望生则思想存。中文名玄牝出处《老子·六章》作者老子读音xuán pìn释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1]。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指鸟兽的雌性。泛指阴性的事物 。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阴。玄妙阴阳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延伸玄牝之门:指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某种意义上,老子是提倡阴柔为主导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在《道德经》[1]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这样贵柔崇阴的例子是很多的。这在当时战乱时期阳胜而杀伐的时代具有全局的平衡思想。老子用起以柔克刚的思想缓和当时战乱的阳刚杀伐的环境。2023-07-26 18:34:271
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何解?
“谷神”我认为是字面意思。根本不是“欲”字的通假。《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说“旷兮其若谷”。与山谷有关,试看山谷: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大沟,中间空荡荡的,非常空旷,好像什么都没有。这个东西应该联系“空”来看,其实两者说的是一个道理:“真空生妙有”为什么叫“谷神”呢?因为它生生不息,很空旷,但是能发起很多作用来,好像是有神的作用。“牝”是女性生殖器(与谷有相似处。也说明老子那个时代非常尊重女性生殖器,而今天很多人听起来似乎感觉很不雅),众人的生命都是由其中产生,老子用“玄牝”是借用女性生殖器的功能、借用“谷",加上升华,来说明“道”生生不息的伟大功能,这个伟大功能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所以叫“天地之根”。但是这种生生不息的作用表现形式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柔和的,并且连绵不绝,永远不间断。而这种作用似乎又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叫“绵绵若存”最后四个字“用之不勤”,我认为有两种解释,都可以。也可以当做有双重含义(不会出差错):····第一:“勤”字通“尽”,意思是指“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永远不会穷尽。(其实“道”的作用本来也是永无穷尽的)····第二:“勤”字就是“勤”字本身,是指我们把握应用“道”时,不要过度,要适当,要缓和,这样才能与“道”绵绵不绝而又柔缓的特性保持同步,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道”的作用。这样才是“善为道者”~ ~----------------------------------------------------------------------以上都是诚心话,希望多参究一下!~ ~ ~2023-07-26 18:34:385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什么意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 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所以将道比作一个女性生殖器。以一个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道”的象征。 玄牝之门:指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 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 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某种意义上,老子是具有一定女性(或者说母性)崇拜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在《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这样贵柔崇阴的例子是很多的。2023-07-26 18:34:562
谷神不死是什么意思
你好。【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不死:“谷”是形容虚空。山谷是空旷的,即空虚,指“道”而言。“神”是不测的变化。一些不能解释的神秘现象,,不是神灵之神。不死的谷神,即永恒永存的“道”。玄牝:“玄”是幽深的意思,“牝”也指溪谷的意思。即所谓:“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牝”又指一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象征着深远微妙、视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官。总的意思是:“道”是空虚的,它的创生能力却是神奇莫测的,而他又是永远存在的。“道”具有这三种特性,真可以说是玄妙的创生体了。2023-07-26 18:35:03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不属于通行的解释的是()。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不属于通行的解释的是()。 A.山谷 B.道 C.官俸 D.谷子 正确答案:C2023-07-26 18:35:09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什么意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 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所以将道比作一个女性生殖器。以一个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道”的象征。 玄牝之门:指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 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 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某种意义上,老子是具有一定女性(或者说母性)崇拜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在《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这样贵柔崇阴的例子是很多的。2023-07-26 18:35:191
玄牝之门是什么意思
玄牝之门是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自《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见解各异,诚可谓众说纷纭。“玄牝”,有人认为是口、鼻(如河上公),有人认为是天、地(如黄元吉),还有认为是真空妙有(如江希张)。但大多数人则认为是“玄关窍”,指的是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玄牝之门的相关知识如果“玄牝之门”有锁,那么就得有钥匙才能打开这道门,如果没有钥匙,就不会有万事万物的生长和收藏,因此这个“玄牝之门”才是控制谷神进出的法则,谷神不死,就是生,谷神就会出现,表现出来的就是生生不息的生育能力。那么谷神不生就是谷神死,但是谷神不死,那么谷神并不是真的死而是藏,就是“玄牝之门”中的大门被锁住,关闭,打不开,那么神秘莫测的虚空之力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依然无法表现虚空之力,相应的自然中的生育现象也会隐藏不显。所以说“玄牝之门”才是天地之间控制玄牝功用的根本。2023-07-26 18:35:26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是什么意思?
你好。【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神不死:“谷”是形容虚空。山谷是空旷的,即空虚,指“道”而言。“神”是不测的变化。一些不能解释的神秘现象,,不是神灵之神。不死的谷神,即永恒永存的“道”。 玄牝:“玄”是幽深的意思,“牝”也指溪谷的意思。即所谓:“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牝”又指一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象征着深远微妙、视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官。 总的意思是:“道”是空虚的,它的创生能力却是神奇莫测的,而他又是永远存在的。“道”具有这三种特性,真可以说是玄妙的创生体了。2023-07-26 18:35:563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是什么意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 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所以将道比作一个女性生殖器。以一个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道”的象征。 玄牝之门:指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 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 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某种意义上,老子是具有一定女性(或者说母性)崇拜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在《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这样贵柔崇阴的例子是很多的。2023-07-26 18:36:051
有没有得道高人谈谈老子的 谷神不死的真正含义
怎样理解“谷神”二字?有些注释者认为,“谷神”就是“食神”或“生养之神”(司马志:《老子全书》),著名国学大师高亨亦有类似看法。老子在第二十章曾有“贵食母”的提法,而“道”确有生养万物之功能,加之“谷”可作五谷之“谷”(食物),这些表面上相近的事实则极易使人形成“食神”或“生养之神”的联想或印象。历史上还有一些训诂方家如陆德明、毕沅、俞樾等,通过“浴”、“谷”、“榖”、“欲”等字的考据,不遗余力地向“生养”方向“训”去,好像不指向这个方向就不能把握老子的原意一样。笔者认为,若把本章放到《老子》一书的整体框架中加以逻辑地把握,“谷神”二字迎刃而解。老子谈“道体”,第四章用了“冲”(或盅)字,第五章用了“橐籥”二字,第六章用了“谷”字,其意皆在言“道体虚空”,三章意义相承前后贯通,“指器而实非指器,指物而实非指物”(萧天石语)。因此,这里的“谷”,就是山谷(表示虚空,第十五章的“旷兮其若谷”一语可以为证)。老子讲“道用”,第四章用了“或不盈”,第五章用了“虚而不屈”,第六章用了“神不死”,前后同样是一脉相承顺理成章。“真空”方能“妙有”。联系到第六十章(“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神”(作用)的用法,谷神之“神”应理解为谷(空、虚即道)之作用,“谷神不死”意指虚空(道)的作用永不衰竭、不可穷尽。陈鼓应先生认为,“谷神不死”的“神”形容的是“不测的变化。‘不死",喻变化的不停竭”(《今译》,P98),该句的译文为“虚空的变化是永不停竭的”(同上,P99)。笔者认为,老子这里的“神”应理解为“作用”或“功能”,与前两章联系起来看,“不死”显然是指“作用不竭”或“功能不灭”而非“变化不竭”。至于“测与不测”、“变与不变”也无法与“作用”、“功能” 直接挂起钩来,不能说“变”的才有功能才起作用,“不变”的就没有功能或发挥不了作用。事实上,根据老子的意见,在很多情况下道的作用恰恰体现在“不变”上,进一步的变化反而背“道”而弛。如第九章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持使其发展到盈满反而达不到目的),第十五章的“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第三十、五十五章中的“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等,都说明了这一点。“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是本章中的一句最能引起注释者联想(想象)因而最易在理解上产生歧义的一句话,但得其真意者尚不多见。有的注释者一见到“牝”字,就认定为雌性生殖器(遍查字典、词典及相关文献,“牝”皆指与“牡”相对的雌性鸟或兽而并非指生殖器),把“门”理解为雌性生殖器出口;还有些注释者把“玄牝”理解成“黑色的女阴”,“门”为生殖的门户,“谷”之形,状似女阴,故“谷”、“牝”同理。更有甚者,不仅视“谷”为女阴,还认为谷中必有水,多水则(道)生殖旺盛。何谓“玄牝”?玄即玄妙,牝即母性、雌性,意为生殖、生养。道作为生殖的母体不同于一般的母体,而是玄妙的母体。道之生殖是无中生有,谓之一玄;为天下万物皆为道所生,其超常的生殖能力谓之二玄;道一直是在“似或存”(第四章)、“若存”(第六章)的状态下实现生殖并能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谓之三玄。有此“三玄”(抑或“多玄”),故曰“玄牝”。关于“玄牝之门”中的“门”字,应与第一章中的“众妙之门”中的“门”字对应起来理解,两个门的意思是一致的,不是指生殖器,也不是指门径、出口(陈鼓应先生把两处之“门”皆理解为门径。见《今译》,P77,P99),而是指根源、策源地,事实上所指就是道。王弼的注解堪称得其真意:“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也”老子《道德经》注,王弼著,楼愈烈校注,P17)。“所由也”即根本也!“众妙”的根源是什么?是道。“玄牝”的根源是什么?是道。孰为“天地根”?还是道(使“玄牝”成之为“玄牝”的道)。一个东西不是以其本身而是以其门径成为另一个东西的根源,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逻辑上都很难讲得通。笔者之所以在对第一章的解读中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成“玄妙背后的玄妙即道之玄妙,是一切玄妙的根源”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本章译文如下:道的功能永不衰竭,称为玄妙的母体。玄妙母体的根源(道),是天地产生的本根。道存却难觅踪迹,道用则无穷无尽。精锐五角场2023-07-26 18:36:121
谷神星是谁命名的?为啥道德经里第六章有谷神不死,是为谓玄牝。为啥会这样?
1.首先关系到哲学概念。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2.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3.又有认为即玄关一窍,《悟真直指》:“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4.玄牝,欲望也。欲望生则思想存。2023-07-26 18:36:18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根;什么意思?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 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所以将道比作一个女性生殖器。以一个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道”的象征。 玄牝之门:指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 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 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某种意义上,老子是具有一定女性(或者说母性)崇拜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在《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这样贵柔崇阴的例子是很多的。2023-07-26 18:36:362
玄牝的源流
老子《道德经》流传2500多年来,注者百余家,对其第六章“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见解各异,诚可谓众说纷纭。“玄牝”,有人认为是口、鼻(如河上公),有人认为是天、地(如黄元吉),还有认为是真空妙有(如江希张)。但大多数人则认为是“玄关窍”,却无甚考证依据,人云亦云。这些说法真是“玄之又玄”,令人如堕五里雾中,不得要领。为此,笔者虽经常研读原文及有关文章,仍是糊里糊涂,不得其解。1990年,笔者在北京白云观获得一册《道德经白话解说》,注者江希张,另有一番见解。他说:“后世金丹家乃执著有像,指为什么关窍。那知老子的话,岂仅在一身的关窍上说呢!”这两句话似乎比较含糊。这是因为他在第一章注解中已经讲过,故不作重复。如果与第一章中的话联系起来,那就既清楚,又明白了:“后世丹家解为玄关一窍,修通了这一窍,便能成不老金仙。不知这等解释,只见得一爪一鳞,不知龙的的全体。白居易曾经说过:老子不言药,不言丹,不言白日上青天……”江氏注书时,只有13岁,当时的学者颇有好评,认为“老子者,道德开始,存神过化,无始无终,一一-大至人也。……江童者,孔老数千百年后一大解人也。既已拨云披雾,破汉唐以来诸学之旧巢……”(张知睿序)笔者认为老子高屋建瓴,站在“道”的高度上,用“无为而无所不为”哲学家的眼光,观察一切,说明一切。而《道德经》正是这一世界观的体现,充分讲述朴素的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事物发展规律,以及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恐不会专论玄关一窍。江氏指出这些是了不起的。顺便指出,《道德经白话解说》中,老子第六章的原文,亦不同于过去读过的版本。过去的许多版本(包括杂志),大都是“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而《白话解说》中是“谷神不死,是为玄牝”。两者一字之差,含意有所不同,那么究竟谁的正确?当读到第廿五章时,顿感豁然开朗。请看原文:“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这一章与第六章作一对比,即可发现“谷神不死”与“有物浑成,先天地生”是相对应的。空空荡荡的山谷,看似无物,实则“有物浑成,先天地生”。物质不灭,故谓“不死”;什么物质广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所以谷神即“道”或“大”。当然“道”或“大”是不会死的,故谓“谷神不死”。2023-07-26 18:36:431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万物神门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万物神门 解读 原文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注解 : 欲读懂本章,建议先好好弄懂本章中的以下两个词语,如果不能弄懂此两个词语,则断难读懂本章。 谷神:有多种解释,我们逐一分析,再结合老子本章所述内容,综合分析“谷神”的含义。 ①谷神的“谷”字,从甲骨文的形状看,依照许慎《说文》解释:从水,半见出於口,泉出通川为谷,是指两山之间的水路。也即泉水出来将流经之地冲出而过平川的过程。英语里解释“谷”为:a difficult situation,指困难条件,意思是指泉水经过的一路是要经历很多困难。联合起来看,谷有“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困难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长期的磨砺”的意思。 ②谷神的“神”字,金文形象是:一个人跪在供台前,向苍天大地祈求、祈祷,是一种典型的祭祀活动,《说文》解释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她还有“长生的,不朽的,奥妙的,聪明的”等意思。 ③谷神在我国古代神话里,就是是指崇祀植物谷子,属自然神。后来,传说尧舜时代当农官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他最先教人耕种稷和麦等多种粮食农作物,后人就奉后稷(hòujì)为谷神。据说这个人是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 ④谷神,也有人认为是原始崇拜的产物。卫河方言,“谷”是指女性的生殖器官。“神”字是后来因对女性生殖奥秘的崇拜而配加上去的。据说在远古的部落崇拜中,女人的生殖器官因为能从空腹中化生生命而倍感神奇,远古时期的人还认为女性的生殖器官和女人的靠得灵魂最近,因而也把那里看做非常神奇的地方,非经过隆重而严肃的祭祀仪式,男人不能随便触摸,因为那里是女人灵魂的出入口。所以现代社会中,两个男女结婚成亲,都要举行相应的婚礼或者相应的仪式,男人才有权利和某个女人在一起。 ⑤谷神是指生育之神,可称为原始的母体。万物都从这原始母体之门产生,可以说他是万物的本根。 ⑥谷神的“谷”字还有人认为是“养”的意思;“神”是指藏魂的肝、藏魄的肺、藏神的心、藏精的肾、藏志的脾这“五脏之神”,把“谷神”解释为“谷养神”,生命因为“谷”滋养而“神志在”,故神在而人不死。 ■总起来说,结合以上对“谷”与“神”的分析,“谷”作为农作物可以养神而保持人的“魂、魄、精、志、神”,可以使人充满“精神”而不死;作为自然界的“谷”,她泉出而通川,经历艰难冲刷泥土变化地形可以形成平川。从原始崇拜看,远古的时候,“谷”本来就被认为是原始的母体,是变化生育之神。那么在老子本章的阐述中,因为“谷养神,神在谷中”,变幻莫测,万物化生。我们完全可以把“谷神”就可以理解为就像泉出成川、女人生育那样的万物生源之门。 玄牝:在古代,也有多种解释,我们同样采取分析“谷神”含义的方法,对“玄牝”加以解释。 ①玄牝,据河上丈人注解: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他理解“玄牝”分别是指鼻和口这两个人体器官,用于吸收天赋予人的臊、焦、香、腥、腐五气,从而形成人的精神和德行。鼻口共同一起与天地之气相互通。 ②也有人认为玄牝是指人身上的“穴窍”:玄:是指“玄关,肚脐,神阙”;“牝”是指两肾之间孕化万物的先天之精;“玄牝”概指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人神所在! ③还有人认为玄是深远的意思,牝指女性,母性;牡指男性。 ④也有人认为“玄牝”为胎结之位,也即肚脐之处。就如婴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样,不以口鼻呼吸,而通过肚脐传递营养,以全身毛孔呼吸,气养入身而生,神去离形而死。正如《胎息经》所载:胎从入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⑤在道德经中,把“道“比作“玄牝”和与“玄牝”有关的内容有: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二十五章:“有物(道)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在本章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由此可见,结合以上五种解释和道德经本章所述,再联系第一章、第二十五章老子把道理解为“万物之母、有物浑成,先天地生”等阐述,大致可以认为本章中的“玄牝”和老子论述的“道”、把“道”比喻成“万物之母”、“谷神”是一样的,都是指的万物生源之门,也是万物产生的出入口,也即万物之神奇之门户。 译文: 虚谷之神若隐若现,神秘莫测,生生不息、永不磨灭培育缔造着万物的生命,就如同泉出成川、母性繁育子女那样,这就是化育万物的生源之神门啊。 这通往培育缔造、转生造化万物生命的玄妙莫测的门户,就是通向天地中所有奥秘的必经必由之路啊,因此她被称为天地万物的的根本之门。 这通往幽谧之窍的母牝之门,与天地元气相呼吸、相沟通,绵延不绝似乎永存,不停地转化生育发挥着作用,好像永远没有穷尽,万物因而也繁衍不息。 解读 : 本章自古以来多歧义,通过对比老子前后对“道”的阐释,结合古代崇拜的现实存在,笔者认为这一章的核心在于阐述“道”的出入门户,借“谷神”、“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为喻,来说明“道”产生、成长、转化、繁育”万物的出入门颈。 笔者分析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民间解读,很多人都纠结在寻找“谷神、玄牝、玄牝之门”上,从上面的注解中可以看出,简直是众说纷纭。笔者结合众多前人分析解读,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注解部分。经过反复对比老子道德经前后对“道”的阐述,在解读时就不再纠结“谷神、玄牝和玄牝之门”的含以上了。在此笔者想把重点放在第一句“谷神不死”的“不死”和最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一句上,因为我发现,众人在解读分析本章的时候,大都比较简单,而笔者则认为,找到谷神、玄牝之门”是什么?在何处?固然重要,但是分析“道”的这个门户通道和其间的神秘作用力以及“道”如何通过这个门径转生繁育万物更为重要。 谷神为何“不死”?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谷可以养神”,这“谷”是“神”的形和象,是“神”的载体,因为有“谷”的滋养而“神”才充盈在其中生生不灭;因为生生不灭,“谷神”方可成为培育转化万物的必经必由之门户。二是笔者认为“谷神不死”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之间存在重大关系,谷神之所以不死,是因为通过“玄牝”这个门户的“元气神”绵远不绝、源源不断地给万物输送滋养,她不停地向世间万物注入“养神”的生命之源,就像泉涌出谷一样,水流不止,平川也就生长不止;就像男女构精交通不止,生命繁育就会不止一样,生命的因子不绝,生命自然也就不会消亡。所以在这里,老子其实已经明明白地告诉我们了“谷神”何以不死的原因。这就是正因为“道”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持续不断地在其中发挥着玄妙莫测的作用,所以,“谷神”才不会死,才会绵延不绝,永远充满生命的张力。这二者之间实在是存在着冥冥之中的“因果关系”啊。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玄牝之门”其实就是老子无法言说和难以言说的“众妙之门”,就是“万物之母”,就是世间万物的“神门”之所在。但是老子为什么又觉得无法言说那?笔者进一步大胆猜想,老子言道,是言的“宏观大道”,探究的是万物的根源和原理,是站在哲学高度的大思考,我想也许老子肯定也冥冥之中感觉到了,这“众妙之门、玄牝之门”只不过是一个门户,是万物进出的门户,不是一事一物的门户,门户众多、无处不在,且其间繁纭交杂,理不顺、说不明,就是用再多的话,恐怕也说不清楚。老子认为“大道至简”、“多言竖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既然说出来的那个“道”就不是原来的那个“道”了,那就干脆不说。所以老子才“点到为止,点而不透”,也许这也是老子不得己才为之的吧。 千百年来,为什么有多少人读道德经,道德经就有多少解释,每一个人的解释又都不同,在道德经中,老子仿佛什么都说了,但什么也没说明白,就是通读洋洋五千言、八十一章全读完,还是让人如坠云雾,不知所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来解读,并且总还都能和自己的实际状况感到相符合,看似似是而非,实际好像确实又象老子说的那样。翻过来理解能够解释通,正面理解也能解释通,正可谓“看花是花、看花又非花、非花好像又是花”,惹得众人大叫看花了眼。 其实你再读读《周易》、《论语》、《孙子兵法》等古人的经典著作,还有中国古人的写意画,包括近现代画家齐白石的“虾”,又何尝没有这种感觉!原因何在?我想这应该和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吧,能够“表情达意、言传意会”也就足够了。2023-07-26 18:36:581
玄牝之门是哪个部位?
玄牝之门是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相关信息:如果“玄牝之门”有锁,那么就得有钥匙才能打开这道门,如果没有钥匙,就不会有万事万物的生长和收藏,因此这个“玄牝之门”才是控制谷神进出的法则,谷神不死,就是生,谷神就会出现,表现出来的就是生生不息的生育能力。那么谷神不生就是谷神死,但是谷神不死,那么谷神并不是真的死而是藏,就是“玄牝之门”中的大门被锁住,关闭,打不开,那么神秘莫测的虚空之力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依然无法表现虚空之力,相应的自然中的生育现象也会隐藏不显。所以说“玄牝之门”才是天地之间控制玄牝功用的根本。2023-07-26 18:37:05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什么意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道中真炁不脱,才能成为化生大道的母体。化生大道母体的门户,就是天根和地根。任其真息往来,缠缠绵绵,若有若无,不可刻意求之。“守中”的目的在于使“谷神不死”,自我之所以能够孕育真朴,全赖此火候。玄:道体。天地根:天根和地根。绵绵若存:天地相接,二气相交,缠缠绵绵,不要过于执着。“用之不勤”:强调应有所克制,不可操之过急。就治国而言,这一节是强调精神的沟通作用。只要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人间盛世自然来临。2023-07-26 18:37:221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何解?
原文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六章。释义: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阴。玄妙阴阳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扩展资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某种意义上,老子是提倡阴柔为主导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玄牝2023-07-26 18:37:449
道德经里的玄牝之门是什么?谷、神、不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hahongyong:你好。谷神不死:“谷”。形容虚空,山谷是空旷的,这是指“道”而言。这里的“神”不是神灵之神。不死的谷神,即永恒永存的“道”。“谷神”是生养之神。玄牝:玄是幽深的意思。“牝”也是指溪谷。“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牝”指一切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玄牝”象征深远微妙、视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官。这里在说明“道”的本体和作用。道体是虚无,道用是创生。正因为道体虚无,才能永存不死,而他的作用才能无穷无尽。如果是有生命的,就必定会死亡。如果是实体就必定有时而尽了。这是一篇“修道”而“养生”的经文。养生,用内功,而“守一”,用你的深层面的能量、信息去打通天人合一的道路。“修道”,忘却形骸,进入无涯天际,而至“天人合一”。2023-07-26 18:38:393
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后是什么字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我认为是字面意思。根本不是“欲”字的通假。《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说“旷兮其若谷”。与山谷有关,试看山谷: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大沟,中间空荡荡的,非常空旷,好像什么都没有。这个东西应该联系“空”来看,其实两者说的是一个道理:“真空生妙有”为什么叫“谷神”呢?因为它生生不息,很空旷,但是能发起很多作用来,好像是有神的作用。“牝”是女性生殖器(与谷有相似处。也说明老子那个时代非常尊重女性生殖器,而今天很多人听起来似乎感觉很不雅),众人的生命都是由其中产生,老子用“玄牝”是借用女性生殖器的功能、借用“谷",加上升华,来说明“道”生生不息的伟大功能,这个伟大功能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所以叫“天地之根”。但是这种生生不息的作用表现形式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柔和的,并且连绵不绝,永远不间断。而这种作用似乎又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叫“绵绵若存”最后四个字“用之不勤”,我认为有两种解释,都可以。也可以当做有双重含义(不会出差错):····第一:“勤”字通“尽”,意思是指“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永远不会穷尽。(其实“道”的作用本来也是永无穷尽的)····第二:“勤”字就是“勤”字本身,是指我们把握应用“道”时,不要过度,要适当,要缓和,这样才能与“道”绵绵不绝而又柔缓的特性保持同步,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道”的作用。这样才是“善为道者”~ ~2023-07-26 18:38:551
道德经里的玄牝之门是什么?谷、神、不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hahongyong:你好。 谷神不死:“谷”。形容虚空,山谷是空旷的,这是指“道”而言。这里的“神”不是神灵之神。不死的谷神,即永恒永存的“道”。“谷神”是生养之神。 玄牝:玄是幽深的意思。“牝”也是指溪谷。“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牝”指一切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玄牝”象征深远微妙、视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官。 这里在说明“道”的本体和作用。道体是虚无,道用是创生。正因为道体虚无,才能永存不死,而他的作用才能无穷无尽。如果是有生命的,就必定会死亡。如果是实体就必定有时而尽了。 这是一篇“修道”而“养生”的经文。养生,用内功,而“守一”,用你的深层面的能量、信息去打通天人合一的道路。“修道”,忘却形骸,进入无涯天际,而至“天人合一”。2023-07-26 18:39:056
玄牝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读?
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又有认为即玄关一窍,《悟真直指》:“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参见“玄关一窍”条。玄牝,欲望也。欲望生则思想存。2023-07-26 18:39:322
谷神是什么意思
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原文谷神出自《道德经》第六章,原文是: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释义先解释谷神两个单字的含义。谷字,作形容之意,与”玄“字作用相同。从甲骨文的形状看,与《说文》: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於口,相同,是指泉水出来将流经之地冲出而过平川的过程。神的金文形象就更容易识别:一个人跪在供台前,向苍天大地祈求、祈祷,是一种典型的祭祀活动,《说文》解释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当然还有其他的解释:长生的,不朽的,奥妙的,聪明的等意思。由此我们来解释:谷神不死,就是指,道作为万事万物生成的基本物质,就象山涧中的泉水一样,永不停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道在生成万物的过程中,同样要经过一个曲折、艰难的历程,要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此章阐述了本体论的道,老子把他称为谷神,认为他产生了宇宙的万物,是万物的本原,并认为他有绵绵不绝,永不穷竭的特性。作品简介《谷神》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章。《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2023-07-26 18:39:391
道德经里的玄牝之门是什么?谷,神,不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谷神不死:“谷”.形容虚空,山谷是空旷的,这是指“道”而言.这里的“神”不是神灵之神.不死的谷神,即永恒永存的“道”.“谷神”是生养之神.玄牝:玄是幽深的意思.“牝”也是指溪谷.“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牝”指一切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玄牝”象征深远微妙、视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官.这里在说明“道”的本体和作用.道体是虚无,道用是创生.正因为道体虚无,才能永存不死,而他的作用才能无穷无尽.如果是有生命的,就必定会死亡.如果是实体就必定有时而尽了.这是一篇“修道”而“养生”的经文.养生,用内功,而“守一”,用你的深层面的能量、信息去打通天人合一的道路.“修道”,忘却形骸,进入无涯天际,而至“天人合一”2023-07-26 18:39:531
谷神不死的谷是不是多音字
不是多音字,首先要知道它代表的意思,注音:谷(gǔ)神(shén)不(bù)死(sǐ),是(shì)谓(wèi)玄(xuán)牝(pìn)。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选自《道德经》第六章,老子著2023-07-26 18:40:202
谷神通死了么?怎么死的
谷神通 是凤歌的《沧海》一书中,双子星主角之一的谷缜的生身父亲,是东岛之王,挟“天子望气术”,几乎天下无敌,曾被死敌万归藏称为“谷神不死”,曾三次逃脱万归藏的追杀。但在同时,万归藏也有“谷神不死,东岛不亡”的叹息。表面意思是说谷神通已达到无敌的境界,事实上也实在说,谷神通只要今日死了,明日东岛便亡。他曾亲手将谷缜送入九幽绝狱受刑,自称是想让他受到磨砺,但谷缜一直耿耿于怀,父子俩人形如寇仇,令谷缜的好友陆渐痛心不已。但最终,谷缜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子和好,只可惜好景不长,谷神通终究被沈舟虚用计谋而给害死。谷神通死去不久,沈舟虚也一同死去。2023-07-26 18:40:271
《谷神不死》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谷神不死》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iTosgfQyO_BO2OkwSqdyA?pwd=i1us 提取码:i1us简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中原大地战火连绵,而海外八大仙岛却春和景明...世间与出世间,闹事与山林,究竟哪一个才是世间最美的归宿?2023-07-26 18:40:341
仙剑奇侠传3中与道有关的全部台词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2.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3.发乎情止乎礼无自然之浑浑无君子之乾乾君子自悟其道善其身4.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需盛时不足胜有雨6.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7.【仙凡天录之仙道经】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锋。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8.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0.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2023-07-26 18:40:501
《谷神赋》中看见的辟谷
感悟:人食五谷不可能不生病但就因为这样不吃饭,那就有些痴傻了,辟谷看的是时机,方法,际遇真的是缺一不可。引用三丰祖师的一句话:不遇明师莫强猜我有一腹空谷虚,言之道有又还无。言之无兮不可舍,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大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炼之神仙号。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长生本不远,离身还不见。炼之功若成,自然凡骨变。谷神不死玄牝门,出入绵绵道若存,修炼还须夜半子,河车搬载上昆仑。龙又吟,虎又啸,风云际会黄婆叫。火中姹女正含娇。回观水底婴儿俏。婴儿姹女见黄婆,儿女相逢两意和。金殿玉堂门十二,金公木母正来过。重门过后牢关锁,检点斗牛先下火。进火消阴始一阳,千岁仙桃初结果。曲江东岸金乌飞,西岸清光玉兔辉。乌兔走归峰顶上,炉中姹女脱青衣。脱却青衣露素体,婴儿领入重帷里。十月情浓产一男,说道长生永不死,劝君炼,劝君修,谷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处,与君白日上瀛洲 德道经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食气的人才能长生不死 相传孙思邈在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孙思邈十分痛苦,最终有了自杀的念头。于是,他来到后山的悬崖上。 正要纵身往下跳去,忽然有人一把将其拉了上来。 孙思邈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位长须道长,正对自己微笑。老人自称姓姜,乃姜子牙真人的传人。 老人问道:“小童为何轻生?” 孙思邈如实相告。老人说: 水入大海道有弯曲, 风行大地路有山阻, 人食五谷岂能无病?”大地、自然、地、水、风、火无不有挑战。 有人挑战霜雪而发明织布, 有人挑战风雨而发明造房, 有人挑战愚昧才读书识字, 有人挑战土地则丰收五谷, 有人挑战疾病而成为医生或寿星。你何不挑战疾病反而退却,成一懦夫? 实无用之辈也!孙思邈十分惭愧,当即拜老人为师。老人便教他八卦、玄医、地、水、风、火之术。最终孙思邈学业有成,成为一名神医,著有一书——《千金方》。后,被封为药王孙真人。昆仑翁医曰:阴阳之道,相互对立, 医道者出自巫也。残病人为师,健寿人为徒; 医书是救世之经文。是病残人用自己的生命与身体所换取, 后继之人得病书防病才长寿。残病到健寿,健寿到残病, 周而复始不能先知。人体之健病如同阴阳, 时旺时衰谁能料之?如没有残病之人为奠基, 人间必是多瘟疫。医书则不生于世也。 健寿之人切不可凌辱残病之人。 切记、切记。人生必有病,病愈留经念。 药理血写成,医书生命换。 功臣在何处?青山留古坟。 恩人今何在?世间疾患人。 病旺两相帮,德树医道门。 文章来源 :学医(易)如同修道,对辟谷有必要的指点,若有仁术,利己利人2023-07-26 18:41:301
什么叫玄牝
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又有认为即玄关一窍,《悟真直指》:“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参见“玄关一窍”条。玄牝,欲望也。欲望生则思想存。2023-07-26 18:41:475
《道德经》中多次提到的“谷”是什么意思
谷是古代道家用语。谷和神本分用,后多并称。《老子》:“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又:“谷神不死.”《列子·天瑞》引“谷神不死”句,谓出自 黄帝 书.诸家解释歧异,主要有三说:(1)谷,山谷;神,一种渺茫恍惚无形之物.谷神即指空虚无形而变化莫测、永恒不灭的“道”.《老子》“谷神不死” 三国 魏 王弼 注:“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宋 司马光 《道德真经论》:“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2)谷,通“ 谷”,义为生养.谷神谓生养之神,亦即“道”.“道能生天地养万物,故曰谷神.不死言其长在也.”说见 高亨 《老子正诂》卷上.(3)谷,通“ 谷”,义为保养.神,指五脏神.《老子》“谷神不死” 河上公 注:“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也.”引申指导引养生之术.《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 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 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清 赵翼 《竹初用导引之术面有少容》诗:“英雄晚岁例修真,一寸丹田守谷神.”2023-07-26 18:42:161
请提供一下《道德经》全文的白话文,谢谢!
第一章 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谓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悬于太空;天地既辟以后,此道寄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可闻。故太上曰:以言乎道,费而隐,实无可道;所可道者,皆道之发见耳,非真常之道也。以言乎名,虚而无物,实无可名;所可言者,皆道之糟粕耳,非真常之名也。人不知道,曷观之《诗》乎!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道不可有言矣!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道不可无称矣。须知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道真不可以方所言也。太上慈悲渡世,广为说法,曰:鸿蒙未兆之先,原是浑浑沦沦,绝无半点形象——虽曰无名,而天地人物咸育个中。此所以为天地之始也。及其静之既久,气机一动,则有可名,而氤氤氲氲,一段太和元气,流行宇宙,养育群生。此所以为万物之母也。始者,天地未开之前,一团元气在抱也;母者,天地既辟之后,化生万物是也。 学人下手之初,别无他术,惟有一心端坐,万念悉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矣。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斯时也,不知神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聩也——若使昏聩,适成枯木死灰。修士至此,当灭动心,不灭照心。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须知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 道家为之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正觉,惟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故曰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此一觉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间耳。学者务于平时审得清,临机方把得住。古来大觉如来,亦无非此一觉积累而成也。 修士兴工,不从无欲有欲、观妙观窍下手,又从何处以为本乎?虽然,无与有、妙与窍,无非阴静阳动,一气判为二气,二气仍归一气而已矣。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要皆一太极所判之阴阳也。两者虽异名,而实同出一源——太上为之一玄。玄者,深远之谓也。学者欲得玄道,必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然无事,是为无欲观妙。此一玄也。及气机一动,虽有知,却又不生一知之见;虽有动,却又不存一动之想。有一心,无二念,是为有欲观窍。此又一玄也。至于玄之又玄,实为归根之所,非众妙之门而何?所惜者,凡人有此妙窍,不知直养,是以旋开旋闭,不至耗尽而不已。至人于玄关窍开时,一眼觑定,一手拿定,操存涵养,不使须臾或离,所以直造无上根源,而成大觉金仙。 下手工夫,在玄关一窍。太上首章即将无名有名、观妙观窍指出,足见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窍,余无可进步也。故开头四句,说大道根源,实属无形无状,不可思议穷究。惟天地未开之初,混混沌沌,无可端倪,即如人直养于静时也。天地忽辟之际,静极而动,一觉而醒,即人侦气于动,为炼丹之始基。第此转眼之间,非有智珠慧剑,不能得也。要之,念头起处为玄牝,实为开天辟地之端。自古神仙,无不由此一觉而动之机造成。又曰无欲观妙,有欲观窍,两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同出而异名。凡有形象者,可得而思量度卜,若此妙窍,无而有,有而无,实不可以方所名状。纵舌如悬河,亦不能道其一字,所以谓之玄玄。学者亦不有视为杳冥,毫不穷究一个实际下落。果于此寻出的的确确处,在人视为恍惚,在我实有把凭。久之著手生春,头头是道矣。 第二章 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古云:“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原是药王。”又曰:“穷取生身受命初,莫怪天机都泄尽。”由是观之,足见受命之初,浑然天理,无有瑕疵,彼说美说恶,说善说丑,皆为道之害也。夫大道究何状哉?在儒家曰“隐微”,其中有不睹不闻之要;释家曰:“那个”,其中有无善无恶之真;道家曰“玄关”,其中有无思无虑之密。大道根源,端本于此。一经想像,便落窝臼;一经拟议,便堕筌蹄。虽古来神仙,赞叹道妙,曰美曰善,要皆恍惚其象,非实有端倪。盖以为善也,就有恶对;以为美也,就有丑对。又况美在是,恶亦在是;善在是,丑亦在是。此殆后天阴阳有对待,有胜负参差,而非先天一元之气也。故太上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是知人不求虚无一气,而第言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是亦舍本而逐末也。 太上特示下手之工,为大众告曰:凡人打坐之始,务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胸中,惟是垂帘塞兑,观照虚无丹田,即凝神又调息,即调息又凝神,如此久之,神气并成一团,倾刻间入于杳冥之地,此无为也;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有为焉。我于此一念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神依气立,气依神行,无知有知,无觉有觉,即玄牝之门立矣。由是恪守规中,凝神象外。一呼一吸,一往一来,务令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即天地人物之根,圣贤仙佛之本,此最为吾道家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也。 修士行持,与其求之无极不可捉摸,何如求之阴阳更有实据:曰有无相生,不过动而静,静而动,出玄入牝,燮理阴阳也。难易相成,不过刚而柔,柔而刚,鼎炉琴剑,一烹一温也。长短相形,即出入呼吸,任督往来,前行短、后行长之谓也。高下相倾,即火在上而使之降,水在下而使之升,上下颠倒坎离之妙用也。音声相和,即神融气畅,百脉流通,不啻鸣鹤呼群,同声相应,不召自来也。前后相随,即子驰于后,午降于前,乾坤交媾,和合一团,依依不舍也。此数者皆由后天之阴阳,而返先天之无极也。圣人知道之本源冲漠无朕,浩荡无痕——其处事也,以无为为尚,而共仰恭己垂裳之风;其行教也,则以不言为宗,而自喻过化存神之妙。圣人作而万物睹,又何难之有哉?自此耕田凿井,被生成而竟忘其行;开源节流,勤导化而并化其迹。即使功满乾坤,名闻天下,而圣人若耻,为虚名未尝有实绩也。夫岂若《书》云:汝惟不矜不伐,天下莫与争能、争功者,尚有弭人争竞之想哉?此殆归于神化之域,淡定之天,一惟自适其乐,而不忘自得之真。古言视富贵如浮云,弃功名如敝履者,其斯之谓欤?虽然,道成德自立,实至名自归。圣人纵不居功,而天下后世,咸称道不衰。是不言功而功同日月,不言名而名重古今。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也。 学者须从虚极静笃中,养出无美无善之真出来,才算修炼有本。其道惟何?玄关窍也!舍此则无生矣。修道者舍此玄关一窍,别无所谓道矣!如以美善为道,亦属后天尘垢。太上以此言警之,望人因流而溯源也。不然,美善之称,亦三代以下之君子,又乌可厚非哉。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阳非道,阴亦非道,道其在阴阳之间乎!又况道者理也,阴阳者气也。理无气不立,气无理不行。单言道实无端倪可状,惟即阴阳发见者观之,庶确有实据。此章言无善无美之真,直抉大道根源,望人端本立极,以为修身治世之基。有无易难数句,是教人由有对待之阴阳,返乎真一之气。其中又教人从有无相入处,寻出玄关一窍,为炼丹之本根。至于守中养丹,阳生活子,运转河车,亦无不层层抉破。惟圣人直指其源,故恭己无为,不言而信,虽有生有为,而在己毫无德色。迨至功成告退,视富贵为不足重轻,非圣人孰能与于斯学?学者玩索而有得,非但下手有基,即通天亦有路矣。他注云:天下皆知美善之所以为美善,则自不为恶与不善矣。此讲亦是。但太上之经,多在源头上说,不落二乘。 第三章 不见可欲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不如无为,尤不知有为而无为。其化民成俗也,与其能感,不如能化,尤不如相安于无事之为得。是以尧舜恭己垂裳,而四方悉昭风动,此如何之化理哉?不过上无心而民自静,上无好而民自正,上无欲而民自定耳。否则,纷纷扰扰,自以为与民兴利除弊,而不知其扰民也实甚。故曰,民本无争也,而上争夺之;民本无贪也,而上贪婪之;民本无思无欲也,而上以奇技、淫巧、鲜衣、美食先导之。欲其不争不贪无嗜无好也得乎?苟能修其身,正其心,恬然淡然,毫无事事,不以贤能相尚,则民自安靖而不争矣;不以难得之货为贵,则民重廉耻,而不为盗矣。且声色货利之场不一,属于目则无见无欲,己与民各适其自在之天,而虚灵活泼之神,自常应常静而不乱矣。此事岂异人任哉?惟圣人摒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其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精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形,所谓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而且专气致柔,如婴儿之力弱,不能持物然。虽至柔也,而动则刚。观其浩浩渊渊,兀兀腾腾,真可包天地有余。一切知觉之心,嗜欲之性,不知消归何有?圣人以此修身。即以此治世,在己无知无欲——不但愚者混混沌沌,上合于穆之天;即聪明才智之儒,平日矜能恃智,惟恐以不逞为忧。至此已淡恬无事,自志其知识之私,一归浑朴。此能为而不为,非不能也,实不敢也。虽然,人生天地间不能逃虚空而独超物外,必有人伦日用之道,又乌得不为哉?然顺其自然,行所无事,虽有为,仍无为也——亦犹天不言而自化,四时代宣其教矣;帝无为而自治,百官代理其政矣。为者其迹,不为者其神。是以南面端拱,天下悉庆平成,猗欤盛哉! 道本平常,不矜新颖,不尚奇异。如国家尊贤,原是美事,若以此相夸相尚,则贤者固贤,而不肖者亦将饰为贤。甚至贤以否为否,而不肖者又以贤为否,于是争端起矣。彼此互相标榜,迭为党援,而天下自此多事矣。国家理财,亦是常经,而若贵异物,宝远货,则民必梯山航海,冒险履危,不辞跋涉之苦、性命之忧,搜罗而致之朝廷。至求之不得,千方百计,虽奸盗劫夺所不顾也。至于衣服饮食,亦日用之常,而若食必珍羞,衣求锦绣,见可欲而欲之,奢风何日正也?是以圣人内重外轻,必虚心以养神,实腹以养气,令神气打成一片,流行一身之中——条畅融和,苏绵快乐,而志弱矣;且神静如岳,气顺如泉,而骨强矣。常常抱一,刻刻守中,非独一己无欲无思,即聪明才智之士,亦观感而自化,不敢妄有所为。或曰有为,则纷更致诮;无为则清净贻讥,为不为之间,亦几难矣。讵之顺理而为,非有冒昧以为,有为仍与无为等。所以孔子赞舜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 第四章 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家子,象帝之先。 帝者,上帝也。先者,无始之始也。 道者何?太和一气,充满乾坤,其量包乎天地,其神贯乎古今,其德暨乎九州万国。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之类,无在而无不在也。道之大何如也?顾其为体也,空空洞洞,浑无一物,若不见,为有余;及其发而为用,冲和在抱,施之此而此宜,措之彼而彼当。《诗》曰:“左之左之,无不宜之;右之右之,无不有之。”真若百川朝海,而海不见盈也。不诚为万物之宗旨哉?孔子曰:“鬼神之为德,休物无遗。”又曰:“语小莫破,语大莫载。”其浩浩渊渊,实有不可穷究者。道之难状如此,后之人又从何而修乎?太上慈悯凡人,乃指其要曰:凡人之不能入道者,皆由才智之士,自恃自恣,任意纵横,于以锢蔽虚灵而不见耳。兹欲修道,须知聪明智慧,皆为障道之魔,从此黜聪堕明,屏其耳目之私,悉归混沌,而一切矜才恃智,傲物凌人之锐气,概挫折而无存,则人心死而道心生,知见灭而慧见昭矣。先儒谓:聪明才智之人不足畏,惟沉潜入道、澄心观理者为可畏,斯言不诚然乎?修行人务以沉神汰虑、寡欲清心为主。那知觉思虑之神、恶妄杂伪之念,纷纷扰扰,此念未休,彼念又起,前思未息,后思又来。我必自劝自勉,自宽自解——如乱丝之纠缠,我必寻其头绪而理之;若蔓草之荒芜,我必拔其根株而夷之。如此则纷纭悉解,而天君常泰矣。虽然,此独居习静之功,犹未及于闹处也。苟能静而不能动,犹是无本之学。必静时省察,一到热闹场中,尤要竞竞致慎!凡事让人以先,我处其后,尊人以上,我甘自下。若此则与世无忤,与人无争焉。又况好同恶异,世俗大体皆然。我惟有随波逐流,从其类而和之,虽有光明正大之怀,我决不露其圭角。惟有默识其机,暗持其体,同己者好之,异己者听之。所以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古圣人当大道未明之时,莫不以此混俗也。又观六祖得衣钵之后,道果虽圆,尚未尽其微妙,由是留形住世,积功了道,隐于四会山中,猎夫与居,恬不为怪,所以得免于难。若非和光同尘,乌能长保其身?由此动静交修,常变有权,则本来一点湛寂虚明之体,自然常常在抱,而又非果在也:若有所在,若有所存,却无所存,一片灵光,闪灼于金庭之下。此道究何道哉?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吾不知从何而来、从何而去,究为谁氏之子也?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斯为大道之玄妙欤?!帝之先有何象?亦不过混沌未开,鸿蒙未判,清空一气而已矣。迨一元方兆,万象回春,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而无从窥测,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原,而下手不患无基矣。 太上将道之体,画个样子与人看,又教体道者欲修大道,先认道源。欲寻道源,先从自家心性中闲邪存诚,自下学循循修之,久则底于神化之域,方知吾心性中有至道之精,常常不离怀抱也。须从静中寻出端倪,用存养省察之功,以保守天真,不以盛气凌人,不以繁冗乱性,即张子所谓解脱人欲之私也。拨开云雾,洞见青天;轩断葛藤,独露真面。一旦动与人交,不知有光埋光,在尘混尘,或显才智,或炫功能,抑或现烟霞泉石之身,露清致高标之态,历观往古,惹祸招灾,为大道之害者不少。如汉朝常锢之禁,晋时清流之祸,虽缘小人之奸,亦由己不知明哲保身之道也。人能混俗和光,与世同尘,一若灵芝与众草为伍,凤凰偕群鸟并飞,不闻其香而益香,不见其高而益高。如是藏拙,如是直养,则湛寂真常之道,则恍惚于眉目间,不存而若存,有象而无象。《中庸》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非居帝之先而何? 第五章 不知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间生生化化,变动不拘者,全凭此一元真气,主持其间。上柱天,下柱地,中通人物,无有或外者焉。此气之浑浑沦沦,主宰万物,有条不紊者曰理。此气之浩浩荡荡,弥纶万有,宛转流通者曰气。理气合一曰仁。故先儒曰:“仁者人欲尽净,天理流行,无一毫人为之伪。”又曰:“生生之谓仁。”要之,仁者如果木之有仁,其间生理生气,无不完具。天地生万物,圣人养万民,无非此理此气为之贯通,夫岂区区于事为见耶?故太上设言以明道曰:向使天地无此一腔生气,惟有春夏秋冬寒暑温凉之教,以往来运度,则万物无所禀赋,气何由受,形何由成?其视万物也,不啻刍狗之轻,毫不足珍重者然,有日见其消磨而已。又使圣人无此真元心体,惟仗公卿僚寀,文诰法制之颁,以训戒凡民,则草野无由观感,人何以化、家何以足?真是视斯民如刍狗之贱,全不关痛痒者然,有日见其摧残而已。顾何以天地无心,而风云雨露,无物不包含个中?圣人忘言,而辅相裁成,无人不嬉游宇内?足见天地圣人,皆本此一元真气,贯注乎民物之间——虽有剥削,亦有生成;虽有刑威,亦有德化。是天地圣人之不仁,正天地圣人仁之至处。人不知圣,盍观天地:上浮为天,下凝为地,其中空洞了明,浑无事物,不过一开一阖,犹橐之无底,龠之相通,浑浩流转,毫不障碍焉。当其虚而无物也,固随气机之升沉,而不挠不屈,及其动而为声也,亦听人物之变化,而愈出愈奇。以观天地,无异橐龠。圣人又岂外是乎?学者守中抱一,空空无迹,浩浩无垠,藏之愈深,发之愈溥。以视言堂满堂,言室满室者,相隔不啻天渊。彼以言设教,以教有尽,何若宝吾之精,裕吾之气,神游象外,气注规中,而无一肤一发不周流遍及之为得也。甚矣!守中之学,诚修身之要道也。 此是一元真气,修身在此,治世亦在此。除此以外,所谓制度法则,犹取鱼兔之筌蹄也。鱼兔必假筌蹄而得,谓取鱼兔不用筌蹄不可,谓筌蹄即鱼兔亦不可。金丹大道,如采阳补阴,前行短、后行长;玉液小还、金液大还,皆是取鱼兔之筌蹄,若竟视为道源,差毫厘而谬千里矣。惟此元气无声无臭,无象无形,天地人物公共之生气,学者修炼,必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炼。否则,炼精、炼气、炼神、炼虚,皆属无本之学。一任童而习之,到老犹无成焉。太上教人从守中用功:而消息在橐仑,学人须自探讨!章内“不仁”二字是设词。 第六章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犹精金良玉,原无瑕疵,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良者不良,所以欲复原形,非用淘汰之力,琢磨之功,不能还乎初质也。太上示人下手之功曰:“谷神不死。”何以为谷神?山穴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拘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谓也。人能养得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则修炼自易;然而无形无影,不可捉摸,必于有声有色者,而始得其端倪。古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何以谓之玄?玄即天也。何以谓之牝?牝即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阖辟成,其间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窟子,即玄牝之门也。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门”,不诚然乎?第此门也,是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用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生门。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舍此玄牝之门,别无他径也。非天地之根而何?修士垂帘观照,混沌无知时,死凡心也。忽焉一觉而动,生道心也。所谓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是其中胎息一动,不要死死执着丹田,必于不内不外间,观其升降往来,悠扬活泼,即得真正胎息矣。古人云“出玄入牝”,是出非我本来面目,入亦非我本来面目,惟此一出一入间,中含妙谛,即虚灵也。所谓真阴真阳,形而为真一之气是也。天地之根,岂外此乎?要知谷神者,太极之理;玄牝者,阴阳之气。其在先天,理气原是合一;其在后天,理气不可并言。修道之人欲寻此妙窍,著不得一躁切心,起不得一忽略念。惟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发育万物。圣人以有而形无,实而形虚,显呈此至隐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问之若答,应焉如响,即不死也。其在人身,总一虚灵不昧之真。自人丧厥天良,谷神之汩没者久矣!后之修士,欲得谷神长存、虚灵不昧,以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从空际盘旋,无有把柄;惟从无欲有欲、观妙观窍下手,有无一立,妙窍齐开,而玄牝立焉。故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门;否则为凡窍,而无一元真气存乎其中——虚则落顽空,实则拘形迹,皆非虚灵不昧之体。惟此玄牝之门,不虚不实,即虚即实,真有不可名言者,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交关处,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关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窟也。学人到得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性,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笃中,生出法象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其曰“绵绵若存”者,明调养必久,而胎息乃能发动也;曰“用之不勤”者,言抽添有时,而符火不妄加减也。人能顺天地自然之道,则金丹得矣。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气,浑浩流转,历亿万年而不敝者,皆由一元真宰默运其间,天地所以悠久无疆也。即发育万物,长养群黎,而生生不已,天地亦未尝不足,气机所以亘古不磨也。太上曰“天长地久”,不诚然哉!然天地之能长且久者,其故何欤?以其不自生也。设有自生之心,则天地有情,天亦老矣。惟不自有其生,而以众生为生,是众生之生生不息,即天地之生生不息也,故曰长生。世人多昧此生生之理,不求生而求死,不求长生而求速死。陷溺于富贵功名,沉沦于声色货利,时时握算,刻刻经营,不数年而精枯气弱,魄散魂飞,费尽千辛,难享一世。营生反以寻死,可胜浩叹!是以圣人法天效地,不惟势利之场不肯驰逐,即延年益寿之术,亦不贪求。惟以大道为先,净扫心田,精修命蒂,举凡一切养身章身之具,在在不暇营谋,一似后其身、外其身者然。卒之德立而同类莫超其上,名成而后世犹仰其型。非所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者乎?视世之自私其身反戕其生者,诚高出万万倍;而圣人究非矫情立异也,自来恬淡是好,清净为怀,不随俗而浮,不依形而立,廊然大公,一似天地之无私者焉。夫人多自私而戚戚于怀,圣无一私而皎皎物外。一片虚灵之象,空洞之神,常照耀而不可稍遏。向使区区以血肉躯、臭皮囊,时刻关心,昼夜系念,又乌能独先而不后,长存而不亡耶?惟其无私,故与天地合撰,日月合明,而能成其私也。后之修道者,欲此身不朽,此神不坏,虽用刻苦工夫,摆脱垢尘,久久煅炼,自然干干净净,别有一重天地,另有一番世界,而不与世俗同生死也,何乐如之? 天地不言,全凭一元真气斡旋其间,所以周而复始,生机毫无止息,天地之长久,故历万古而常新也。圣人参天两地,养太和之气,一归浑沌之真。处则为圣功,出即为王道。何世之言修己者,但寻深山枯坐,毫不干一点人事:云治世者,纯用一腔心血,浑身在人物里握算!若此者各执一偏,各为其私,非无事而寂寂,有事而惺惺者焉。圣人穷则清净无尘,而真形与山河并固;达则人物兼善,而幻身偕爵位俱轻。迨其后名标宇宙,身独居先;功盖环区,形存异世,非以其无私耶?学人能去其私,一空色相,永脱尘根,积功则留住人间,飞升则长存天壤。不私其身而卒得长生,转世之为身家计者,不啻云泥之判也。人可不绝外诱之私耶?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大道原无他妙,惟是神气合一,还于无极太极,父母生前一点虚灵之气而已矣。人若不事乎道,则神与气两两分开,铅走汞飞,水火所由隔绝也。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活。是言也,浅之则为日用之需;深之则为修炼之要。有时以火温水而真阳现,有时以水济火而甘露生。水火之妙,真有不可胜言者。然水火同宫,言水而火可知矣。水性善下,道贵谦卑。是以上善圣人,心平气和,一腔柔顺之意,任万物之生遂,无一不被其泽者焉。究之,功盖天下而不知功,行满万物而不知行。惟顺天地之自然,极万物之得所,而与世无忤,真若水之利济万物毫无争心。不但此也,万物皆好清而恶浊,好上而恶下;水则处物以清,自处以浊,待物以上,自待以下。水哉水哉,何与道大适哉!圣人之性,一同水之性,善柔不善刚,卑下自奉:众人所不能安者,圣人安之若素;众人所为最厌者,圣人处之如常。所以于己无恶,于人无争。非有道之圣人,不能如斯。故曰:“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矣。”夫以道之有于己者,素位而行,无往不利。即属穷通得失,患难死生,人所不能堪者,有道之人,总以平等视之。君子论理不论气,言性不言命,惟反身修德焉耳。虽然,德在一起,修不一途,又岂漫无统宗,浩浩荡荡,而无所底极哉!必有至善之地,止其所而不迁,方能潜滋暗长,天真日充,而人欲日灭。《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此即圣人之居善地也。居之安,则资之深。内观其心,虚而无物,渊渊乎其渊也。外观所与,择人而交,肫肫乎其仁也。至于发之为言,千金不及一诺,“言善信”也。施之于政,大惠何如大德,“政善治”也。推之一物、一事、一动、一静之间,无不头头是道。任人以事,惟期不负所能。虑善以动,只求动惟其时。圣人之修身治世如此。此由“止于至善”,得其所安,而后发皆中节也。惟其在在处处,无一毫罅漏,无一丝欠缺,又何争之有耶?夫惟不争,而人感恩戴德,刻骨铭心者,方具瞻依不志,又有何怨、又有何尤?虽有恶人,亦相化为善矣。及其至也,无为自然,群相安于不识不知之天,几忘上善之若水,柔顺而利贞,无往不吉焉2023-07-26 18:42:262
玄牝之门是哪个部位
玄牝之门是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玄牝,道教及修真术语。出自《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见解各异,诚可谓众说纷纭。“玄牝”,有人认为是口、鼻(如河上公),有人认为是天、地(如黄元吉),还有认为是真空妙有(如江希张)。但大多数人则认为是“玄关窍”,指的是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玄牝之门的相关知识如果“玄牝之门”有锁,那么就得有钥匙才能打开这道门,如果没有钥匙,就不会有万事万物的生长和收藏,因此这个“玄牝之门”才是控制谷神进出的法则,谷神不死,就是生,谷神就会出现,表现出来的就是生生不息的生育能力。那么谷神不生就是谷神死,但是谷神不死,那么谷神并不是真的死而是藏,就是“玄牝之门”中的大门被锁住,关闭,打不开,那么神秘莫测的虚空之力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依然无法表现虚空之力,相应的自然中的生育现象也会隐藏不显。所以说“玄牝之门”才是天地之间控制玄牝功用的根本。2023-07-26 18:4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