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白九百
-
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敦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扶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
——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孔明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 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孔明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孔明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孔明一看,是步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吗?”
步鹭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孔明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孔明看那人, 乃是薛综,答道:“ 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与他。刘备不识天时,强要与之分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孔明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孝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忿,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孔明看去,原来是陆绩。孔明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孔明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孔明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孔明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 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
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孔明,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孔明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黄盖对孔明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
孔明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于是黄盖和鲁肃带孔明进入中门,正巧遇到诸葛瑾,孔明给他兄长施礼。
- 余辉
-
三国演义所用的语言不算难,很浅显的文言,慢慢的琢磨体会吧,这样不但能叫你记忆深刻,而且你会感到其乐无穷。
第二部分(第2段到结尾)写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次论辩
中,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据此,这次
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
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
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
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
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
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
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
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
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自比
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
杰出人才。张昭认为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故提出此问,为下面
的攻击张本。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说法,而且还
说这只是“小可之比”,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的
毫不经意。对此,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紧
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
见”?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第一问紧密相连,
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
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
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
取,是不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取——从而
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
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
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
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罢,而是按他
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
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过指出诸葛亮“自
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
能辅孤子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
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他先
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
势上镇住对方。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
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
人。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
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
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
“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
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
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
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
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
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
见的。“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
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
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
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
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诸葛亮表示曹军
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虞翻听了冷笑着用
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
人”。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
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
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然后表示退守夏口
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
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
“大言欺人"。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
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
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步骘首先问难。他是想用张
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
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采用间接回答的
方法,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他先
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
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
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
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
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
资格笑他诸葛亮。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
法。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薛综立刻反驳说,汉
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
斗乃是“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
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
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
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
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
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立论与
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
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
操抗衡。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
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
之夫耳”。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第一步用反问句点出
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
席贩屦”的讥讽。第二步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
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
实为“曹氏之贼子”,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
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
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
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
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
完全驳倒了对方。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
意思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
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
法,通过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
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行了驳斥。
第七场是诸葛亮和程德枢的论辩。程德枢以“儒”自居,指
责诸葛亮“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程德
枢指责诸葛亮“未必真有实学”,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儒”是有
“实学"的。于是,诸葛亮抓住“儒”字,用追加前提的办法将
之分成“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而分别阐释,着重讥刺“小
人之儒”的所谓“实学”不过是“雕虫”、“翰墨”之技,又举出
杨雄的例子予以证明。因为程德枢是以“儒”自居来嘲讽诸葛亮
的,所以,诸葛亮说的是“小人之儒”,讥刺的就正是程德枢。
一顿痛斥,说得程德枢张口结舌。
- u投在线
-
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次论辩 中,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据此,这次
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
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
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
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
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
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
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
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
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自比
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
杰出人才。张昭认为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故提出此问,为下面
的攻击张本。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说法,而且还
说这只是“小可之比”,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的
毫不经意。对此,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紧
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
见”?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第一问紧密相连,
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
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
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
取,是不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取——从而
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
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
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
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罢,而是按他
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
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过指出诸葛亮“自
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
能辅孤子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
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他先
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
势上镇住对方。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
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
人。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
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
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
“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
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
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
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
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
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
见的。“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
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
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
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
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诸葛亮表示曹军
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虞翻听了冷笑着用
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
人”。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
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
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然后表示退守夏口
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
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
“大言欺人"。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
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
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步骘首先问难。他是想用张
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
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采用间接回答的
方法,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他先
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
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
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
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
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
资格笑他诸葛亮。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
法。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薛综立刻反驳说,汉
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
斗乃是“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
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
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
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
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
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立论与
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
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
操抗衡。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
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
之夫耳”。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第一步用反问句点出
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
席贩屦”的讥讽。第二步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
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
实为“曹氏之贼子”,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
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
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
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
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
完全驳倒了对方。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
意思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
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
法,通过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
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行了驳斥。
第七场是诸葛亮和程德枢的论辩。程德枢以“儒”自居,指
责诸葛亮“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程德
枢指责诸葛亮“未必真有实学”,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儒”是有
“实学"的。于是,诸葛亮抓住“儒”字,用追加前提的办法将
之分成“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而分别阐释,着重讥刺“小
人之儒”的所谓“实学”不过是“雕虫”、“翰墨”之技,又举出
杨雄的例子予以证明。因为程德枢是以“儒”自居来嘲讽诸葛亮
的,所以,诸葛亮说的是“小人之儒”,讥刺的就正是程德枢。
一顿痛斥,说得程德枢张口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