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赫兹伯格激励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包括()

2023-07-28 13:46:53
共1条回复
LuckySXyd

赫兹伯格激励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包括()

A.薪酬

B.工作环境

C.工作富有成就感

D.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CD

相关推荐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下:概念描述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理论分析双因素激励理论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一样,重点在于试图说服员工重视某些与工作有关绩效的原因。它是目前最具争论性的激励理论之一,也许这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独特的方面。首先,这个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满意感,而另外一些则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其次,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并非存在于单一的连续体中。赫茨伯格通过考察一群会计师和工程师的工作满意感与生产率的关系,通过半有组织性的采访,他积累了影响这些人员对其工作感情的各种因素的资料,表明了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因素。
2023-07-28 02:04:15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主要与什么有关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主要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1、工作条件工作条件是指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在现在语言中,通常指高级工作或脑力劳动、管理型劳动等的劳动条件,使用范围比劳动条件广。工作条件可以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如厂房、光线、气温、色彩、声音、作业空间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也可以指从事劳动时的安全、卫生、环境等条件。通常所说的劳动条件,大都是就这一意义而言的。2、工作环境工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作业环境和团队环境。自然环境当然就是指工作时所处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空气条件等。作业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人为布置的与工作相关的环境,包括设施、设备、工具、周边工厂企业等。团队环境是指所处的工作团队的自然人组成的工作氛围,包括团队精神、团队沟通、团队技能等。工作环境是指公司员工周围的人和物体。周围的人指自己的同事,老板,以及合作伙伴。周围的物体指的是办公设施,公司福利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含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其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其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人们一般认为 “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是两个极端,但和赫茨伯格提出“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赫茨伯格用这四个状态区分出了工作场所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是与工作外部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只能带来让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或“没有不满意”,并不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2023-07-28 02:04:31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1、激励因素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重大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员工,使之产生满足感。2、保健因素包括组织的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安全设施和人际关系等,是保持员工达到合理满意水平所必需的因素,但是保健因素对员工不构成激励,如同保健品可以强身健体,但不能治疗疾病一样。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赫茨伯格认为在这两个因素之中,保健因素的扩大会降低一个人从工作中得到的内在满足,而外部动机的扩大会导致内部动机的萎缩,因此,应该尽量扩大个人努力工作内在动机的积极作用。两类需要之间彼此是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赫兹伯格明确提出了10个保健因素和6个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保健因素包括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系、个人生活、地位、、与下属关系。
2023-07-28 02:04:581

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意义

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意义如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机是由两个不同的因素组成的,分别是“动机因素”和“卫生因素”。动机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的挑战性、成就感、责任感等,而卫生因素则包括工作条件、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赫兹伯格认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因素,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高度的满意度和动力。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护理工作本身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其次,护理工作的卫生因素也非常重要,包括工作条件、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合理的薪资待遇,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动力。此外,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还提醒护理管理者,不能仅仅关注员工的工作动机,而忽略了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等卫生因素。只有同时关注这两个因素,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动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和改善工作环境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动力,从而实现护理管理的目标。
2023-07-28 02:05:201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认为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认为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管理者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扩展资料:统计资料表明,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并不一致。赫茨伯格认为,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必然带来工作的满意。这一发现表明了一个二元连续体的存在: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带来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截然不同的。他将带来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导致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缺少保健因素,员工会感到不满意,有了它不会感到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有了激励因素,员工会感到满意,没有它不会感到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1.在管理中,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的作用。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安抚员工。在保健因素得到满足后,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加他们工作的满意度。如果只顾及保健因素的满足,而没有利用激励因素,还是不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所以,在管理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比如,不断地认可你的员工,真诚赞美,给予荣誉和头衔,给予一对一的指导、领导角色和授权,组织团队集会、劳动竞赛,制造标杆榜样等。2.可以利用双因素理论指导企业奖金发放工作。奖金虽然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但终究是一个外在的激励因素,其激励作用是有限的。要发挥奖金的激励因素作用,首先,奖金制度要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保证超额劳动得到超额报酬。如果把奖金当作附加工资,不问好坏、一人一份,那么奖金就失去了激励作用。其次,要使员工认识到自己与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的关系。要使员工的工资定额与奖金总额随企业的发展而变化,自然浮动,这样,就能使外在的奖励发挥激励的功效。如果不讲部门与个人成绩大小,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就会使奖金变成“保健因素”。如果这样,奖金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2023-07-28 02:06:001

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的特点在于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保健因素不具备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是一旦缺乏,则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具备激励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导致员工不满。具备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没有不满,如果不具备就会产生不满。因此,要保证保健因素做好的同时,重点加强激励因素的作用。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这一论断,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比如就销售从员的工资薪金设计来说,按照双因素理论,应该划分为基础工资与销售提成两部分,基础工资应属于保健因素,销售提成则属激励因素,对销售人员而言,通常做法是低工资高提成,这样才能促使销售人员尽可能的多做业务。所以,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双因素理论是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激励因素(满意因素)和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激励因素的是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保健因素是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不一定能激励员工;激励员工要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等。比如,工作丰富化的管理强调员工更多参与工作计划,自我监督工作进度。
2023-07-28 02:06:251

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

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是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双因素激励理论争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当然,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
2023-07-28 02:06:461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名言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主要指出工作满意度不仅取决于工作本身提供的激励因素,还受到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该理论中著名的一句名言是:“不要认为员工在乎享受,然后期望利用赏罚来激励他们。真正的激励是:人们喜欢他们正在做的工作,享受其过程,尽管其中的困难和牺牲。”这句话是指在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提高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而不是过于依赖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激励员工。
2023-07-28 02:07:101

赫兹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什么

没有满意。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该理论提出了新的满意感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的。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2023-07-28 02:07:182

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
2023-07-28 02:07:271

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什么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解析: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根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到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故本题判断正确。资料扩展: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何谓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谈谈其重要性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年提出的。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个人为组织目标做贡献的意愿的强度和时间分布都是变动的。因为它受到个人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的影响。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和同事们对匹兹堡附近一些工商业机构的约位专业人士作了一次调查。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激励因素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2023-07-28 02:07:451

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满足比较低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而满足比较高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通过对多名工程师的调查,提出了他的动机理论,又称“双因素理论”。他从激励角度把劳动者的需要归纳为两类,又把能满足第一类需要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能满足第二类需要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恶劣的保健因素可能会损害动机,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改善这些因素并不能增强动机,即保健因素不足以激励人们。激励因素:能够激励人们的是工作本身,包括责任、自我实现、职业发展和被承认。根据赫兹伯格的理论,学习新事物的机会、工作中的挑战等都是激励因素。例子:1、公司离家太远:不满意,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2、步行五分钟上班:没有不满意,公司离家近一点理所当然的!3、工作单一:没有满意,无聊的工作啊,你叫我如何爱上你!4、工作丰富:满意,我就是喜欢能全方位锻炼我的大平台!5、我们一般认为 “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是两个极端,但和赫茨伯格提出“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在“满意”和“不满意”之间有了增加了两个过渡的状态。赫茨伯格用这四个状态区分出了工作场所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双因素理论。
2023-07-28 02:08:101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是以什么为中心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2023-07-28 02:08:37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什么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我们一般认为 “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是两个极端,但和赫茨伯格提出“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在“满意”和“不满意”之间有了增加了两个过渡的状态。赫茨伯格用这四个状态区分出了工作场所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是与工作外部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只能带来让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或“没有不满意”,并不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而只有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即工作本身才是让员工“满意”或“没有满意”的因素。
2023-07-28 02:08:451

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双因素激励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2023-07-28 02:09:011

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麦克利兰的理论一样,重点在于试图说服员工重视某些与工作有关绩效的原因。它是目前最具争论性的激励理论之一,也许这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独特的方面。首先,这个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满意感,而另外一些则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其次,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并非存在于单一的连续体中。  赫茨伯格通过考察一群会计师和工程师的工作满意感与生产率的关系,通过半有组织性的采访,他积累了影响这些人员对其工作感情的各种因素的资料,表明了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因素。  1、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第二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在因素。  从某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外在因素主要取决于正式组织(例如薪水、公司政策和制度)。只有公司承认高绩效时,它们才是相应的报酬。而诸如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之类的内在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的内心活动,组织政策只能产生间接的影响。例如,组织只有通过确定出色绩效的标准,才可能影响个人,使他们认为已经相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尽管激励因素通常是与个人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感情相联系,但有时也涉及消极感情。而保健因素却几乎与积极感情无关,只会带来精神沮丧、脱离组织、缺勤等结果。下图阐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图所示,成就的出现在令人满意的工作经历中超过40%,而在令人不满意的工作经历中则少于10%。  赫茨伯格的理论认为,满意和不满意并非共存于单一的连续体中,而是截然分开的,这种双重的连续体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同时感到满意和不满意,它还暗示着工作条件和薪金等保健因素并不能影响人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而只能影响对工作的不满意的程度。  2、关于双因素理论的争论  一种主要的批评意见认为,赫茨伯格所采用的程序受其方法制约。也就是说,他用来测量这些因素的方法决定了结果(而且人们倾向于把良好的工作绩效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而认为绩效不良的原因在于他人)。  另一种主要的批评意见怀疑满意与不满意是否真的是两种衡量尺度,研究结果是混杂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因素既能导致满意也能导致不满意;同时另一些研究人员却发现,激励因素会引起不满意,而保健因素却能导致满足感。这些发现对双因素理论提出挑战,但没有推翻满意和不满意分别属于不同连续体的概念。  已经有一些证据表明,说明某些类型的经历能够引起高的绩效,例如提高工作的责任性和挑战性、给予晋升的机会。可惜赫茨伯格几乎没有意味到要建立一套理论来解释某些工作因素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原因。同样,他也很少试图去解释某些成果对员工们颇具吸引力以及个人选择某一类型的行为而舍弃其他行为来获取希望得到成果的原因。
2023-07-28 02:09:11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其应用在管理方面时,应注意两点: ①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尤其注意强化或者改造最高需要,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②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仅是一般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都是严格地按其顺序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3、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2023-07-28 02:09:191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哪些多选 管理学

 激励因素 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保健因素 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在因素。
2023-07-28 02:09:262

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又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尽管激励因素通常是与个人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感情相联系,但有时也涉及消极感情。而保健因素却几乎与积极感情无关,只会带来精神沮丧、脱离组织、缺勤等结果。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虽然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但也有人对它提出了批评,这些主要是:1、赫兹伯格的样本只有203人,数量明显不够,而且对象是工程师、会计师,他们在工资、安全、工作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好,所以这些因素对他们自然不会起激励作用,但很难代表一般职工的情况。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职工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的条件,同时,赫兹伯格也没有使用“满意尺度”这一概念。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有欠妥当,实际上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双因素激励理论
2023-07-28 02:09:341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什么属于激励因素

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资、待遇、晋升、工作时间、被认可等。
2023-07-28 02:09:581

赫茨伯格工作丰富化模型具体什么内容?

分类: 商业/理财 解析: 工作丰富化指纵向上工作的深化,是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上的改变。通过让员工更加完整、更加有责任心的去进行工作,使员工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 赫茨伯格工作丰富化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作丰富化的核心是体现激励因素的作用。在《再谈:你如何激励职工?》一书中, 弗莱德里克u2022赫兹伯格认为,实现工作丰富化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员工责任。不仅要增加员工生产的责任,还要增加其控制产品质量,保持生产的计划性、连续性及节奏性的责任,使员工感到自己有责任完成一个完整工作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同时,增加员工责任意味着降低管理控制程度。 (2)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 *** 和自由度,给员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员工感到工作的成败依靠他的努力和控制,从而认为与其个人职责息息相关时,工作对员工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实现这一良好工作心理状态的主要方法是给予员工工作自 *** 。同时工作自 *** 的大小也是人们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3)反馈。将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的数据及时地反馈给员工。了解工作绩效是形成工作满足感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很难得到高层次的满足感。反馈可以来自工作本身,来自管理者、同事或顾客等。 (4)考核。报酬与奖励要决定于员工实现工作目标的程度。 (5)培训。要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满足员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6)成就。通过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决策的自 *** ,来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
2023-07-28 02:10:051

多因素理论的提出是(

多因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这一理论提出了两种基本的人类需求: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也提出了人类在工作中对于不同需求的追求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和动力。赫兹伯格提出了两种基本的人类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心理需求则包括安全、归属、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等更高级的需求。赫兹伯格认为,人类在工作中对于这些不同的需求的追求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和动力。多因素理论的提出对于工作动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赫兹伯格认为,满足生理需求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相反,如果工作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如安全、归属、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人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多因素理论的提出也引发了对于工作动机的不同研究方法和实践策略的探索。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供更多的奖励和鼓励等方式,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总的来说,多因素理论的提出对于工作动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人类需求和行为的基本规律。
2023-07-28 02:10:131

在管理学中,晋升属于什么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因为晋升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1966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把企业中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性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起调动积极性作用的“激励因素”;另一类是只能消除或减少不满情绪的“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有以下6种:成就;赏识;晋升;工作本身;发展前途;责任。保健因素主要有以下10种:公司的政策与管理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同级的人际关系;与下级的人际关系;工资;职业保险;个人生活;劳动条件;职位。因此管理学中晋升是激励因素。拓展资料:1.管理学六大经典激励理论的内涵是什么?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能追求高层次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保健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即外界因素等,诸如组织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了满足,那么人们就会消除不满,但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会招致不满的产生。3)费罗姆的期望理论:美国著名学者费罗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作用大小取决于两大因素, 一是人对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大小的期望, 二是激励因素对其本人的效价,即激励力量=期望利率×目标效价。4)X-Y理论: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一Y理论”,麦格雷戈把传统的管理观点叫做X理论,即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5)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6)成就激励理论:大卫·麦克利兰提出,成就激励理论认为,人们被要按高标准工作或者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激励者。
2023-07-28 02:10:321

赫兹伯格的介绍

赫兹伯格(1894—1989),1932年来华前曾是德国国防军军医。1938年,纳粹德国急召在华顾问回国,赫兹伯格由于妻子是犹太人,拒绝回国,而是前往中国政府陪都重庆效命。抗战期间,中国药品十分紧缺,连治疗疟疾的奎宁都很罕见,有医学博士头衔的德国军医赫兹伯格在中国大后方发明了一种代替奎宁的药品,拯救了众多中国人的生命。
2023-07-28 02:10:391

双因素理论有哪些应用的局限性

(1)赫兹伯格的样本只有203人,数量明显不够,而且对象是工程师、会计师,他们在工资、安全、工作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好,所以这些因素对他们自然不会起激励作用,但很难代表一般职工的情况。(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职工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的条件,同时,赫兹伯格也没有使用“满意尺度”这一概念。(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由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有欠妥当,实际上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5)现代企业是由4种经济主体所组成的,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4种经济主体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都有各自的可控因素和激励因素,从实施的范围层次分析,始终存在着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者对管理者和管理者对员工的约束与激励,而这些并不是双因素理论都能涵盖的。
2023-07-28 02:10:541

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什么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
2023-07-28 02:11:031

何谓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谈谈其重要性

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个人为组织目标所做贡献的意愿的强度和时间分布都是变动的。因为它受到个人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的影响。其重要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以科学人性管理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用激励机制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信息社会下市场经济要求把人作为一种资源,一种最珍贵的资源来进行管理、利用和开发。因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引入“双因素”理论对于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至关重要。扩展资料:另外,“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群体优势,为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当今的中国社会,更显其错综复杂但意义非凡。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双因素”理论,必将对我国企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因素激励理论
2023-07-28 02:11:161

赫兹伯格生平

  赫茨伯格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Herzberg)是美国心理学家,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  赫茨伯格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地位安全等。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但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的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是指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如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取得成就、才能得到赏识、增加工作责任的负担,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工作处理得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其不利效果大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双因素理论说明了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有些西方行为科学家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正确性表示怀疑。有人做了许多实验,也未能证实这个理论。赫茨伯格及其同事所做的试验,被有的行为科学家批评为是他们所采用方法本身的产物: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问卷没有考虑这种一般的心理状态。另外,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也不够,事实上,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对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实践还证明,高度的工作满足不一定就产生高度的激励。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不论是有关环境的因素或工作内容的因素,都可能产生激励,而不仅是使职工感到满足,这取决于环境和职工心理方面的许多条件。  但是,双因素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他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______百度百科
2023-07-28 02:11:281

员工满意度的简介

而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接受企业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即员工满意度=实际感受/期望值。员工满意度又称雇员满意度,是企业的幸福指数,是企业管理的“晴雨表”,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参考。该定义既体现了员工满意的程度,又反映出企业在达成员工需求方面的实际结果。满意是个相对的概念:超出期望值满意;达到期望值基本满意;低于期望值不满意。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其对工作特征的自我认识,确定实际所获得之价值与其预期所获得的价值之间的差距。差距大,满意度低;反之,差距小,满意度高。了解员工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企业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并做适应性改变,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人之所以产生了满意的感觉,往往是因为实现了某种目标,或需求得到了满足。满意感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满意和不满意代表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但却不是同一线段的首尾两端。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与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酬等,如果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意,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满意,赫兹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而对于成就、赏识和责任等,如果等到满足就会满意,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满意感,但也不会不满意,赫兹伯格称之为“激励”因素。赢得人才,赢得发展,全力打造员工最满意企业正是取胜之道。员工满意度研究,总结出四点:1、员工直接感知:满意度模型五大维度;2、社会评价:大众通过微博、网站投票等开放平台投票;3、企业客观数据:企业过往及当期数据、硬件等;4、评选委员会打分:政府、学院、媒体、企业、员工代表、共同组成的评委会。
2023-07-28 02:11:48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什么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足比较低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而满足比较高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他指出保健因素并不是好的激励方式,因为较低级的员工需要比较容易获得满足,还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从而提高产值。更多关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a7937161582404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7-28 02:12:23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有什么异同

一、应用不同: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二、满足人群不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仅是一般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都是严格地按其顺序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赫兹伯格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三、注意点不同:马斯洛管理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尤其注意强化或者改造最高需要,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赫兹伯格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扩展资料: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一样,重点在于试图说服员工重视某些与工作有关绩效的原因。它是目前最具争论性的激励理论之一,也许这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独特的方面。首先,这个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满意感,而另外一些则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其次,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并非存在于单一的连续体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因素激励理论
2023-07-28 02:12:323

赫茨伯格怎么读拼音?

赫兹伯格的中文拼音是 he ci bo ge 望采纳,谢谢!
2023-07-28 02:12:473

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的特点在于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保健因素不具备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是一旦缺乏,则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023-07-28 02:13:071

急需管理学中统一指挥的案例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2023-07-28 02:13:162

企业员工满意度的研究背景和成就是什么?

1.体现了员工满意的程度,又反映出企业在达成员工需求方面的实际结果。满意是个相对的概念:超出期望值满意;达到期望值基本满意;低于期望值不满意。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其对工作特征的自我认识,确定实际所获得之价值与其预期所获得的价值之间的差距。差距大,满意度低;反之,差距小,满意度高。体现了员工满意的程度,又反映出企业在达成员工需求方面的实际结果。满意是个相对的概念:超出期望值满意;达到期望值基本满意;低于期望值不满意。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其对工作特征的自我认识,确定实际所获得之价值与其预期所获得的价值之间的差距。差距大,满意度低;反之,差距小,满意度高。了解员工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企业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并做适应性改变,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人之所以产生了满意的感觉,往往是因为实现了某种目标,或需求得到了满足。满意感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满意和不满意代表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但却不是同一线段的首尾两端。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与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酬等,如果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意,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满意,赫兹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而对于成就、赏识和责任等,如果等到满足就会满意,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满意感,但也不会不满意,赫兹伯格称之为“激励”因素。了解员工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企业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并做适应性改变,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人之所以产生了满意的感觉,往往是因为实现了某种目标,或需求得到了满足。满意感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满意和不满意代表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但却不是同一线段的首尾两端。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与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酬等,如果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意,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满意,赫兹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而对于成就、赏识和责任等,如果等到满足就会满意,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满意感,但也不会不满意,赫兹伯格称之为“激励”因素。2.员工满意度调查(Employee Satisfaction Survey):是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它通常以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员工对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满意程度的信息,然后通过后续专业、科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真实的反映公司经营管理现状,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员工满意度调查还有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满意度调查活动使员工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群体意识,从而潜意识地对组织集体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一个成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通常有如下四大功能:1、“地震预测仪”——作为预防和监控的手段,诊断企业潜在的危机问题,并能及时捕捉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2、企业“温度计”——通过满意度指数的测量找出员工对企业管理中满意或不满意的合理和不合理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和调整管理制度; 3、“体质检验单”——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和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和水平,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数据;4、“CT检测仪”——作为企业政绩扫描仪,提供企业管理绩效方面的数据,监控企业管理成效,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汇总结果可以为企业/部门业绩提供来自员工民意方面的量化数据。员工满意度调查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具。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和管理制度都是服务于企业的利润和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员工也是企业管理当中唯一活的和能动的因素,组织的活性和组织活动能力强弱由企业全体员工决定。员工满意度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企业的员工,通过调查了解管理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员工来了解企业状况,在调查的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和理解员工的详细情况,一方面也先员工传达了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和先进现代管理思想,起到传播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活动起到上下沟通的作用。同时,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状况和管理者情况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状况,帮助企业了解现状,发现问题,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量化数据支撑。从员工的角度来审视企业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因为企业的全体员工是企业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行使者,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因为他们直接在做,在直接做的过程中,直接感知和体验来的信息是第一手的,因而更为真实可靠。同时全体员工也是企业经营的主体和管理的受众。所以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量化数据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具,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3.1.提高员工满意度需要良好的制度作为基础 J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规章制度的缺失,公司不能在制度上保障员工的权利,员工时常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之中。其他中高层管理者形成的一种特殊利益集团,更是让J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举步维艰。S先生的太太式管理让员工放松了约束,在改革的过程中,G先生与S总采取的措施前后不一,甚至充满矛盾。这些矛盾的做法使得员工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根据双因素理论,企业的管理制度属于保健因素的范畴。员工的许多不满意因素都是由于规章制度不合理或不完善造成的。要提高员工满意度,就必须在制度上让员工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J公司首先需要做的是,重新树立企业的威信,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有序地工作。比如拓宽招聘渠道,建立规范化的招聘制度,员工推荐只能作为招聘的辅助渠道,否则公司内部非正式组织林立,各自利益冲突,既不利于企业的管理,也不利于企业的成长。通过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对待时,能有章可循,能通过规范化渠道取得公司管理者的重视,避免员工采取极端的行为,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2.提高员工满意度要警惕走进“人性化管理”的误区 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较强的满意度。企业必须关爱员工,努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学习等条件,还要善于发现员工的实际需求,鼓舞员工的士气,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实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去满足员工的需求,不是单纯去讨好员工,不是破坏公司的规章制度,相反它必须是促进公司制度的完善的。而在案例中,J公司所谓的以人为本,却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以至于连员工上班时间都可以自行决定。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红灯的限制,就没有绿灯的自由”。J公司已经走进了“人性化管理”的误区,只有绿灯的自由,没有红灯的限制,最终只能导致企业在管理上的失控,从而发生周期性罢工。 因此J公司必须扭正过去以来的管理方式,在为员工考量的同时,更要考量企业所采取的每一个措施,它的目的是什么,对员工和企业有什么样的帮助,找到员工与企业发展的交叉点,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3.提高员工满意度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罗斯福。托马斯曾说过:“员工们总需要向着企业的某一面旗去敬礼。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让员工们清楚地知道应该向哪面旗帜敬礼”。这一面旗帜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企业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可以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得以体现。一个优良的具有激励性的企业文化,能给员工带来较高的满意感。 在本案例中,可以说J公司已经形成了一种“罢工文化”,即员工只要有所不满,便采取罢工的形式进行抗议。这种现象的出现与J公司长期以来在管理上的宽松、纵容有很大关系。公司在罢工中并未吸取教训,员工也并未受到实质性的惩罚,企业文化无所谈起。 因此J公司要提高员工满意度,避免再次罢工,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旗帜鲜明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知道哪些事情是公司不希望看到的,哪些事情是公司鼓励去做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会议讨论,建立员工关系委员会,发行内刊进行宣传等等)加大力度,力图使员工转变对企业的看法,重新树立起企业的形象。 4.提高员工满意度需要妥善处理好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由霍桑试验以及巴纳德等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在组织工作职能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企业成员之间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现实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一致而自发形成的结伙关系。非正式组织比正式组织更能满足企业员工个人的心理和感情需要,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几乎所有的企业员工都会或多或少地介入某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作为企业主管人员,了解一些非正式组织或群体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从J公司来看,罢工行为的发生是有组织有规律进行的,因此在J公司内部存在了一个在组织图上看不见的非正式群体,且这个群体对组织的影响是负面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合理地处理好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对某些消极现象进行敏锐地观察,采取措施引导员工的思想情绪,促使员工的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变。同时也要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某些具有较多积极意义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技术研讨、学习互助、业余娱乐,使其成为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 5.提高员工满意度要对人的本性有深入的认识 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人的本性要有系统的思考。案例中S先生虽说不上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但是可以看出他在员工心中是一个好人。然而员工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人,他们期望的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可以带领他们共同奋斗的企业管理者。员工之所以罢工,也并不是真的想与企业对着干,让S先生为难,而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严重不满。 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时常与下属员工接触,了解员工的不满意情况,要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员工谈心,交流和沟通,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降低员工抱怨,提高员工满意度。
2023-07-28 02:13:26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以下什么属于保健因素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以下什么属于保健因素(ACD)。A管理监督B成长与发展的机会C工作安全D工资福利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满足比较低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而满足比较高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因素区别: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就在于“平等因素”与“公平因素”的区别,凡是共同享有的、共同承受的、共同面对的就是平等因素,而与其工作职责目标紧密统一的,必须按工作成就成绩分层次、分等级享有、承受与面对的则就是“公平因素”。凡是平等的必然是保健的,因而是必须给予其基本满足,但却是永远难以完全满足的因素;相反,凡是公正的必然是激励的,因而虽然是员工不会主动要求的,但却是最大程度地有激励性的,从而也是应该给予提倡与实施的。我们知道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就明白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区别,而没有内容上的区别,任何内容都可能因其平等享有或公平处置而具有保健性或激励性。当然可就多项内容划分为保健与激励的,但也可就一项内容划分为保健与激励的,例如薪金就可划分为基本工资与奖金两部分。
2023-07-28 02:13:45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2023-07-28 02:14:38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B)A.正确B.错误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如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劳动保护、领导水平、福利待遇、安全措施、人际关系等都是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均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皆为维护职工心理健全和不受挫折的必要条件,故称为维持因素。它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却有预防性。
2023-07-28 02:15:081

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这是管理学中的理论 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 *** 、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赫茨伯格及其同事以后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他们发现,由于调查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归属有些差别,但总的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保健因素基本都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但是,赫茨伯格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2023-07-28 02:15:261

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什么

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满足比较低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而满足比较高级的需求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因素区别: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就在于“平等因素”与“公平因素”的区别,凡是共同享有的、共同承受的、共同面对的就是平等因素,而与其工作职责目标紧密统一的,必须按工作成就成绩分层次、分等级享有、承受与面对的则就是“公平因素”。凡是平等的必然是保健的,因而是必须给予其基本满足,但却是永远难以完全满足的因素;相反,凡是公正的必然是激励的,因而虽然是员工不会主动要求的,但却是最大程度地有激励性的,从而也是应该给予提倡与实施的。我们知道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就明白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区别,而没有内容上的区别,任何内容都可能因其平等享有或公平处置而具有保健性或激励性,当然可就多项内容划分为保健与激励的,但也可就一项内容划分为保健与激励的,例如薪金就可划分为基本工资与奖金两部分。
2023-07-28 02:15:331

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双因素理论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扩展资料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这一论断,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比如就销售从员的工资薪金设计来说,按照双因素理论,应该划分为基础工资与销售提成两部分,基础工资应属于保健因素,销售提成则属激励因素,对销售人员而言,通常做法是低工资高提成,这样才能促使销售人员尽可能的多做业务。所以,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2023-07-28 02:16:28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dual-factortheory)又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Herzberg"smotivation-hygiene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理论分析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一样,重点在于试图说服员工重视某些与工作有关绩效的原因。它是目前最具争论性的激励理论之一,也许这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独特的方面。首先,这个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满意感,而另外一些则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其次,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并非存在于单一的连续体中。赫茨伯格通过考察一群会计师和工程师的工作满意感与生产率的关系,通过半有组织性的采访,他积累了影响这些人员对其工作感情的各种因素的资料,表明了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在因素。从某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外在因素主要取决于正式组织(例如薪水、公司政策和制度)。只有公司承认高绩效时,它们才是相应的报酬。而诸如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之类的内在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的内心活动,组织政策只能产生间接的影响。例如,组织只有通过确定出色绩效的标准,才可能影响个人,使他们认为已经相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23-07-28 02:16:451

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
2023-07-28 02:16:552

卡尔赫兹·布兰登伯格名字怎么读

赫兹伯格的中文拼音是 he ci bo ge 望采纳,谢谢!
2023-07-28 02:17:211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双因素激励理论争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当然,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组织目标的达到” 这两点联系起来。有些西方行为科学家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正确性表示怀疑。有人做了许多试验,也未能证实这个理论。赫茨伯格及其同事所做的试验,被有的行为科学家批评为是他们所采用方法本身的产物: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问卷没有考虑这种一般的心理状态。另外,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也不够,事实上,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对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实践还证明,高度的工作满足不一定就产生高度的激励。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不论是有关工作环境的因素或工作内容的因素,都可能产生激励作用,而不仅是使职工感到满足,这取决于环境和职工心理方面的许多条件。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双因素激励理论;百度百科-双因素理论
2023-07-28 02:17:323

赫兹伯格的需要二元论中的需要指的是?

双因素理论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扩展资料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这一论断,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比如就销售从员的工资薪金设计来说,按照双因素理论,应该划分为基础工资与销售提成两部分,基础工资应属于保健因素,销售提成则属激励因素,对销售人员而言,通常做法是低工资高提成,这样才能促使销售人员尽可能的多做业务。所以,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2023-07-28 02:18:031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①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尤其注意强化或者改造最高需要,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②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仅是一般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都是严格地按其顺序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2023-07-28 02:18:182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会导致员工(  )。

【答案】:D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不会招致员工的不满。
2023-07-28 02:18:261

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麦克利兰的理论一样,重点在于试图说服员工重视某些与工作有关绩效的原因。它是目前最具争论性的激励理论之一,也许这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独特的方面。首先,这个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满意感,而另外一些则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其次,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并非存在于单一的连续体中。 赫茨伯格通过考察一群会计师和工程师的工作满意感与生产率的关系,通过半有组织性的采访,他积累了影响这些人员对其工作感情的各种因素的资料,表明了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因素。 1、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第二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在因素。 从某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外在因素主要取决于正式组织(例如薪水、公司政策和制度)。只有公司承认高绩效时,它们才是相应的报酬。而诸如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之类的内在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的内心活动,组织政策只能产生间接的影响。例如,组织只有通过确定出色绩效的标准,才可能影响个人,使他们认为已经相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尽管激励因素通常是与个人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感情相联系,但有时也涉及消极感情。而保健因素却几乎与积极感情无关,只会带来精神沮丧、脱离组织、缺勤等结果。下图阐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图所示,成就的出现在令人满意的工作经历中超过40%,而在令人不满意的工作经历中则少于10%。 赫茨伯格的理论认为,满意和不满意并非共存于单一的连续体中,而是截然分开的,这种双重的连续体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同时感到满意和不满意,它还暗示着工作条件和薪金等保健因素并不能影响人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而只能影响对工作的不满意的程度。 2、关于双因素理论的争论 一种主要的批评意见认为,赫茨伯格所采用的程序受其方法制约。也就是说,他用来测量这些因素的方法决定了结果(而且人们倾向于把良好的工作绩效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而认为绩效不良的原因在于他人)。 另一种主要的批评意见怀疑满意与不满意是否真的是两种衡量尺度,研究结果是混杂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因素既能导致满意也能导致不满意;同时另一些研究人员却发现,激励因素会引起不满意,而保健因素却能导致满足感。这些发现对双因素理论提出挑战,但没有推翻满意和不满意分别属于不同连续体的概念。 已经有一些证据表明,说明某些类型的经历能够引起高的绩效,例如提高工作的责任性和挑战性、给予晋升的机会。可惜赫茨伯格几乎没有意味到要建立一套理论来解释某些工作因素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原因。同样,他也很少试图去解释某些成果对员工们颇具吸引力以及个人选择某一类型的行为而舍弃其他行为来获取希望得到成果的原因。
2023-07-28 02:18:351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其应用在管理方面时,应注意两点: ①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尤其注意强化或者改造最高需要,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②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仅是一般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都是严格地按其顺序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3、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2023-07-28 02:1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