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古诗词牌名大全三年级

2023-07-30 10:29:46
共1条回复
u投在线

  1. 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ue326,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60. 菩萨蛮令 词牌名。

    61. 菩萨满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62. 戚氏 词牌名。柳永自创的新调。

    绮罗香 词牌名。始见于史达祖。

    63. 千秋岁 又名《千秋节》,出自秦观的《淮海词》。

    64. 千秋岁引 词牌名。

    65. 青门引 词牌名。

    66. 青门饮 词牌名,又名《青门引》。

    67. 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68. 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69. 清平月 词牌名。

    70. 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71. 人月圆 词牌名。

    72. 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鹤仙 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75. 瑞龙吟 词牌名。

    76. 三姝媚 词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8. 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79. 生查子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风雨》、《梅溪渡》等。

    80. 声声慢 又名《胜胜慢》、《神光灿》、《人在楼上》、《寒松叹》等。

    81. 双双燕 词牌名。

    82. 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83. 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85. 思远人 词牌名。

    86. 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87. 苏武令 词牌名。又名《过秦楼》、《苏武慢》。

    88. 诉衷情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89. 琐寒窗 词牌名。又名《锁窗寒》。

    90. 踏莎行 词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词牌名。柳永所创。柳永与孙何人布衣之交,后孙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见不得,创作了新调《望海潮》一词,请歌女楚楚在孙何面前唱,才得以进见。

    93. 望江南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94. 西河 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虚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96. 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97. 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98. 谢池春 词牌名。

    99. 行路难 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词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词牌名。

    102. 夜行船 词牌名。

    103. 谒金门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105. 忆秦娥 词牌名。

    106. 忆少年 词牌名。

    107. 忆仙姿 词牌名。原为五代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原词中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后取名《如梦令》。

    108. 永遇乐 词牌名,亦名《消息》。

    109. 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111. 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112. 玉楼春 又名《木兰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词牌名。

    114. 越江吟 原为琴曲名。

    115. 澡兰香 词牌名。

    116. 昭君怨 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117. 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词牌名,又名《宝钗分》等。

    119. 子夜歌 词牌名。又名《忆秦娥》。

    120. 醉垂鞭 词牌名。

    121. 醉花阴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122. 醉落魄 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词牌名。又名《阮郎归》。

中国的词牌名有四百多种,以上是常见的

相关推荐

唐玄宗最爱的梅妃,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

梅妃,原名江采萍,唐玄宗的宠妃之一,问题是梅妃这个人,她的所有事迹,在唐代的正史当中,没有任何记载,仅出现于宋代的小说《梅妃传》里。而在《梅妃传》里,江采萍这个人非常真实饱满,有名有姓有出身,生卒710-756年,出生莆田医学世家,父兄均行医。(图为梅妃故里,莆田江东村。)江采萍从小聪慧,读书写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喜欢梅花,人送外号“梅花仙子”,远近闻名。当年唐玄宗心爱的武惠妃去世后,郁郁寡欢,宦官高力士赶紧在全国挑选秀女,路过福建时,听到梅花仙子的美名,于是带回长安。唐后宫的佳丽数千人,在茫茫女子中,再优秀也被淹没,刚好唐玄宗是个品味独特的风流人物,一眼就相中了独树一帜的江采萍。仅为她建梅亭、赐梅阁,种下大片梅花,封为“梅妃”,玄宗每每徘徊其间,从此宠爱有佳。没几年,杨玉环在后宫得势,对梅妃的得宠早已看不惯,总想找个机会置于死地,因唐玄宗念旧情,留条命,于是梅妃被打入冷宫。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玄宗带着家眷百官出逃,忘了在冷宫的梅妃,长安城破时,为免受叛军凌辱,梅妃一尺白绫了结。(武汉东湖梅园的“梅妃亭”。)这就是梅妃的一生,但是能受唐玄宗宠爱的特别妃子,正史上没有一笔记载或带过,不正常,另外高力士没有去福建的记载。再者,莆田有民女入宫当妃子,这是大事儿,但莆田地方志仍无记载,只有摸不着边际的传说。所以梅妃很可能是宋代人的一种杜撰,就像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一样,没有这个人,可能有点原型,再跟名人搭上关系,后代们编成一些小说。附会在名人身上的故事,往往会让人津津乐道,戏曲、小说会不断翻用其素材,不读历史的人自然就信以为真了。
2023-07-29 20:14:335

开元时期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梅妃是否真的存在过?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15:431

历史上有梅妃这个人吗?

u200du200d后人关于梅妃的故事皆根源于《梅妃传》,而《梅妃传》没有明确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唐代曹邺所作,但证据并不充分。由此可见,《梅妃传》的可信度并不高,更不用说衍生于此的其他作品了。历史上,并没有发现高力士到闽粤一带进行选美的记载。玄宗兄弟中没有汉王,只有一个广汉王。《梅妃传》中记载的梅妃贬居之处“上阳东宫”位于洛阳,与长安相距甚远,附近也没有“翠华西阁”,不可能发生深夜召幸后又“步归东宫”的事情。但是,仍有很多人坚信梅妃实有其人。他们认为,史书上没有记载,并不能断定历史上没有此人。事实上,历史上地位高于梅妃而史上无记载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野史上的记载便成为珍贵的史料,这在史学中是非常常见的。《梅妃传》有相当的可信度。《梅妃传》作为宋代传奇小说作者不详,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传后跋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字亦媚好。”曹邺是大中四年进士,距梅妃的时代仅有几十年,朱遵度是北宋初年的名士,其记载相当可信,没有理由怀疑。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写有咏叹梅妃的诗,明清的戏剧《梅妃》、《惊鸿记》、《一斛珠》及《长生殿》中都详细地记载了梅妃的故事。现代的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承认梅妃的存在。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郭沫若先生在《途次莆田》诗中写道:“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郑樵,字夹漈,南宋史学家)藏书有孑遗。”最重要的是,莆田一带的文物、典籍、传说和风俗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梅妃的真实存在。在《江氏族谱》、《兴化府志》和《莆口县志》中详细记载了梅妃的家世。据《江氏族谱》记载:“采苹之父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兄采芹,册封为国舅,忠于皇室,死后,赐食庙祭。”莆田的“节孝祠”,还把梅妃列在首位,春秋致祭。特别是梅妃的故里—福建省莆田县董石乡江东村还保留着不少与梅妃有关的古迹,这也为梅妃的真实性提供了佐证。江东村中的“莆口宫”就是梅妃所建。“莆口宫”气势非凡,屋脊高低起伏,最高处有两条蟠龙相对嬉戏,寄托着人们对这位从小渔村走进皇宫的传奇女子的同情。梅妃容貌清丽,性情温婉,颇有才情,在人民的心目中一直备受同情。但历史的尘埃让人物的真实性披上一层迷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u200du200d
2023-07-29 20:15:503

“清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揭开唐代梅妃的辉煌生活美女江采萍

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江采萍,穿着华贵的衣服,有着明秀的身材和美丽的风韵。与东晋才女谢道韫相比,她精通诗歌,尤其擅长舞蹈。她以表演鸿胪舞而闻名,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赞和尊敬。《梅妃传》是唐代曹野写的关于江采萍的最详细的记录。梅妃,江采萍人,祖籍莆田,江忠勋,医生。江采萍非常聪明。他九岁的时候就能读《诗经》的《周南》《呼唤南方》之类的诗,并对父亲说:“虽然我是女人,但我要以此为志向。”江忠勋以《诗经南呼》中的“摘苹果”作为女儿的名字,表达了对女儿的期待。唐玄宗开元中学,太监高力士到福建、广东。当他看到江采萍,谁是丰富的神和美丽的骨头,他选择她在宫中为唐玄宗服务,并大大青睐。唐玄宗以江采萍为荣,视其宫室如粪土。江采萍喜欢梅花,并在各地种植李树。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他就赏花,爱花,再也不回来。唐玄宗戏剧的名字是《梅妃》。梅妃受到音乐舞蹈专家唐玄宗的青睐,不仅因为她的美貌,还因为她表演的红京舞。唐玄宗曾在国王面前称赞梅妃“吹白玉笛,舞洪净”,这是一个光荣的壮举。根据王克芬的文章《梅妃与洪净舞》,可以描述大雁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鸟的舞蹈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据说原始社会“凤凰赖艺百兽舞”中的“凤狮”被认为是人们模仿鸟类动作的舞蹈;战国青铜器上的人鸟舞蹈图像:汉代的百戏中有跳大麻雀的记载;汉代画像石上也有鸟形舞者的图画。这些舞蹈大多穿着厚重的鸟形服装和道具,给舞蹈带来不便。然而,梅妃的景洪舞蹈可能侧重于用写意的手法表达红岩在空中翱翔的美丽形象。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诗中描写歌舞伎的“太娘云”,说“龙宫如云,衣如雾,金劝轻踏。”水榭的春天,学舞蹈很神奇,而巴郎塘的夜晚,歌声在流传。《洪净吴》当时好像广为流传。在唐代,人们常用“浩然之气”来形容舞姿婀娜轻盈,是舞美的一种审美特征。唐代诗人李群玉在公元《九日长沙登东楼观舞》年说:“南方有美女,舞得轻盈,腰肢翠绿.像婉如的兰提翠、游龙.慢的时候不能穷,忙的时候不能穷。低荷飘飘,凌乱雪风号驱逐舰。当你落在耳边时,你期待着它,你想追溯到空无,但你无法提起它,你会飞走,被震撼。从这个角度来说,《红京舞》一定是一个具有美丽魅力的舞蹈。人们可以想象这种舞蹈轻盈、优雅、柔和、自由。明代邱昌进《太真通史》,开头有一幅木刻插画,描绘梅妃穿着长袖舞衣,长裙拖地,肩上披着长巾,像一只飞翔的天鹅翩翩起舞。这就是明代画家想象中的“奇舞”。梅妃的局势也非常不幸。唐玄宗带着儿媳入宫加封贵妃,成了杨的情敌。温柔的梅妃远离了杨贵妃的对手,渐渐失宠。杨贵妃在冷宫被贬东宫,曾写《东宫赋》表达哀思。唐玄宗偶尔在兴庆宫萼楼思念梅妃,于是派人悄悄向梅妃解释。梅妃婉言谢绝了朱桢的诗,并在诗《谢词》中说:叶桂的眉毛好久没画了,妆和泪都是红色的。长门不能天天打扮,那么为什么要用珍珠来抚慰孤独呢?唐玄宗看后大失所望,乐府成为诗谱上的新歌。这首歌叫《阿互助》。这首诗被歌德从英语翻译成德语,发表在杂志《艺术与古代》上。这是最早翻译成德语的中国古诗。安史之乱,长安城陷落,梅妃死于兵变。唐玄宗从蜀国回到长安后,得到了一幅梅妃的画像,并写了一首七绝。后来,梅妃的尸体在池畔一处温泉的梅树下被发现,旁边有刀痕,唐玄宗在公主大典上被重新安葬。一代美女的不幸遭遇赢得了人们的深切同情。梅妃的事迹也见于宋代莆田人李俊《濮阳笔石》,宋代诗人刘克庄《咏梅妃》。吴世美,明代吴城人,根据《梅妃传》创作了《洪京记》传奇,因梅妃在剧中写洪京舞而得名《洪京记》。一些关于隋唐的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都有关于梅妃的故事。当蔡东在《唐史传奇》年写梅妃的故事时,他依靠的是曹野的《梅妃传》年。今天,在京剧的舞台上,有《梅妃》和《中国名人及旅游胜地词典》两部戏,梅妃被认为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梅花,以其高雅、典雅、高贵,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欣赏。关于咏梅的诗词数不胜数,但要真正认识梅,热爱梅,把梅融入一个人的灵魂,没有比唐玄宗曾经爱过的梅妃江采萍更好的办法了。江采萍,福建莆田朱桢村人,生于唐玄宗元年。他的父亲蒋仲勋是个读书人,读诗、书,兴趣盎然。他精通医疗,行医济世。他是当地有名的儒医。江家很有钱,只有出身,但她并没有因为是女孩子而不开心,因为她断了江家的香火。相反,她被珍惜,被视为掌上明珠。早在江采萍第一次了解人事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机缘让我疯狂地爱上了梅子。江忠勋很了解女儿的性情,花大价钱追求各种李子树来填满她家的前后门。冬末春初,庭院里梅花盛开,余睿琼花挂满枝头,香气四溢。冷艳袭人,宛如一个纯净超脱尘埃的童话世界。年轻的江采萍徜徉在梅花间,时而出神地凝视,时而嗅嗅,日夜陶醉在梅花的世界里,不觉寒冷,不知疲倦。在梅花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她们,在性格上深深地烙上了梅花的正直,淡雅恬静,刚强不屈,刚柔并济,美好善良;以她美丽优雅的外表和苗条的身材,仿佛是一棵苗条的李子树。她的父亲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非常欣赏她的智慧。他从小就教她读书、朗诵、背诗。江忠勋曾向朋友吹嘘说:“虽然我是个女人,但我要以此为志向。”所以他对女儿寄予如此大的希望也就不足为奇了。江采萍真的不喜欢他父亲的希望。九岁时,他能背诵大本钟的诗;在他的全盛时期,他能够写出优美优雅的文章。写过八部赋作,《小蓝》,《梨园》,《梅亭》,《丛桂》,《堤丰》,《破杯》,《剪刀》,《齐窗》。除了诗歌和散文,江采萍对象棋、钢琴、书籍和绘画一无所知。她尤其擅长弹奏极其优美的白雨笛,表演轻盈灵动的优美舞姿。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美丽女人。于是,远近的年轻人都感叹,“不知道谁有福气嫁给江采萍。”这三个学生有多大的特权啊!"最后这朵可爱的梅花落在了谁家?这部受祝福的戏剧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这位过着浪漫而英勇生活的皇帝。生活一直与梅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爱梅,还把梅的性格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中,那种优雅高贵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在与杨贵妃的爱情大战中,虽然一度处于下风,但她优雅的风采永远不会从多愁善感的唐玄宗身上抹去。杨贵妃再浪漫再强势,也藏不住梅花的幽香。
2023-07-29 20:16:231

历史上有没有梅妃这个人?梅妃确有其人吗?

福建的黄建聪先生经考证,认为梅妃在历史上并不存在。首先,作为唯一能与杨贵妃分庭抗礼的宠妃,梅妃在正史上毫无存在的痕迹,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关于这个人物的只言片语。相反,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却有很多。其次,后人关于梅妃的故事皆根源于《梅妃传》,而《梅妃传》没有明确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唐代曹邺所作,但证据并不充分。由此可见,《梅妃传》的可信度并不高,更不用说衍生于此的其他作品了。其三、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现高力士到闽粤一带进行选美的记载。玄宗兄弟中没有汉王,只有一个广汉王。《梅妃传》中记载的梅妃贬居之处“上阳东宫”位于洛阳,与长安相距甚远,附近也没有“翠华西阁”,不可能发生深夜召幸后又“步归东宫”的事情。但是,仍有许多人坚信梅妃实有其人。他们认为,史书上没有记载,并不能断定历史上没有此人。事实上,历史上地位高于梅妃而史上无传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野史中的记载便成为珍贵的史料,这在史学中是非常常见的。
2023-07-29 20:16:302

谁知道梅妃的故事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江采苹的父亲叫江仲逊,是个医生。他很重视儿女攻读诗书。采苹自幼聪明,九岁就能背诵古代许多诗歌名篇。 一天,采苹赶鹅放牧,忽听到一阵闹哄哄的声音:“朝廷选秀女来了。”她回头一看,一群官兵正紧紧追赶几个邻居的姑娘。采苹慌了,撒腿就跑,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弄得满身满脸泥污。她赶快钻进附近的草丛中躲起来,等那班官兵过去后,才跑到江边洗脸。奇怪,水里竟映出一张非常美丽的脸庞。她吃了一惊,以为自己花了眼,用手抹了几下脸,水里那张脸庞越发漂亮了。这时,那班官兵忽然又折了回来,见到采苹,如获至宝,立刻带她回京都去。 在成千上万秀女中,江采苹不但姿容出众,谈吐举止也优雅大方。唐玄宗非常喜欢,不久便封她为妃;因采苹爱梅花,又戏称为“梅妃”。 有一次,玄宗带她到勤政殿观看鱼龙百戏。回来时兴致很高,问梅妃:“你家中尚有何人?朕封他为官。” 梅妃说:“父亲已故,家里再没有人了。愿陛下以苍生为重,施恩百姓”。 玄宗说:“好,朕就送一个梨园戏班到莆田,让你家乡百姓一饱眼福,也显显皇妃的荣耀,你看如何?”梅妃立即下跪谢恩。玄宗又说:“你为何郁郁寡欢?有什么不遂心的,尽管说来,朕必令爱卿心满意足。”梅妃说:“昔太宗有贞观之治,百姓安乐。愿陛下也有开元之治。”玄宗听了,怔了一怔,然后拈须笑道:“朕早有此志,爱妃不言,朕几乎忘了。”次日,玄宗即罢了游宴,亲理万机,励精图治。 哪知好景不长,没多久,唐明皇把百般妖媚的杨玉环封为贵妃,“三千宠爱集于一身”,每日同她饮酒赏花,不理朝政。杨贵妃最会忌妒,而梅妃生性温柔善良,斗不过她。皇帝为讨好杨贵妃便把梅妃迁到皇宫外的上阳东宫去。 一次岭南送来荔枝,玄宗想分一点给梅妃尝尝,但不敢,怕杨贵妃发威,便叫人偷偷送去一斛珍珠赐于她。梅妃婉言谢绝了,还写了一首诗给玄宗,抒发自己心中抑郁的心情。那诗写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这就是后人传诵的《一斛珠》。 安禄山造反,唐明皇带着杨贵妃仓皇出走,途中被迫赐贵妃自尽。平乱后回朝,唐明皇又想起梅妃,派人四处查访,终于在上阳东宫的枯井中找到她的遗体。老宫人说,梅妃在兵乱时,全身用白绫紧裹投井全节。玄宗听了,对她更加爱怜了。 在梅妃的故乡--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有一座“浦口宫”,殿中有梅妃塑像。如今人们还很想念1000多年前这位奇女子,称她为“祖姑皇妃”。
2023-07-29 20:16:585

历史上真的有梅妃这个人吗?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17:173

梅妃的生平和有关的诗词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江采苹的父亲叫江仲逊,是个医生。他很重视儿女攻读诗书。采苹自幼聪明,九岁就能背诵古代许多诗歌名篇。 一天,采苹赶鹅放牧,忽听到一阵闹哄哄的声音:“朝廷选秀女来了。”她回头一看,一群官兵正紧紧追赶几个邻居的姑娘。采苹慌了,撒腿就跑,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弄得满身满脸泥污。她赶快钻进附近的草丛中躲起来,等那班官兵过去后,才跑到江边洗脸。奇怪,水里竟映出一张非常美丽的脸庞。她吃了一惊,以为自己花了眼,用手抹了几下脸,水里那张脸庞越发漂亮了。这时,那班官兵忽然又折了回来,见到采苹,如获至宝,立刻带她回京都去。 在成千上万秀女中,江采苹不但姿容出众,谈吐举止也优雅大方。唐玄宗非常喜欢,不久便封她为妃;因采苹爱梅花,又戏称为“梅妃”。 有一次,玄宗带她到勤政殿观看鱼龙百戏。回来时兴致很高,问梅妃:“你家中尚有何人?朕封他为官。” 梅妃说:“父亲已故,家里再没有人了。愿陛下以苍生为重,施恩百姓”。 玄宗说:“好,朕就送一个梨园戏班到莆田,让你家乡百姓一饱眼福,也显显皇妃的荣耀,你看如何?”梅妃立即下跪谢恩。玄宗又说:“你为何郁郁寡欢?有什么不遂心的,尽管说来,朕必令爱卿心满意足。”梅妃说:“昔太宗有贞观之治,百姓安乐。愿陛下也有开元之治。”玄宗听了,怔了一怔,然后拈须笑道:“朕早有此志,爱妃不言,朕几乎忘了。”次日,玄宗即罢了游宴,亲理万机,励精图治。 哪知好景不长,没多久,唐明皇把百般妖媚的杨玉环封为贵妃,“三千宠爱集于一身”,每日同她饮酒赏花,不理朝政。杨贵妃最会忌妒,而梅妃生性温柔善良,斗不过她。皇帝为讨好杨贵妃便把梅妃迁到皇宫外的上阳东宫去。 一次岭南送来荔枝,玄宗想分一点给梅妃尝尝,但不敢,怕杨贵妃发威,便叫人偷偷送去一斛珍珠赐于她。梅妃婉言谢绝了,还写了一首诗给玄宗,抒发自己心中抑郁的心情。那诗写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这就是后人传诵的《一斛珠》。 安禄山造反,唐明皇带着杨贵妃仓皇出走,途中被迫赐贵妃自尽。平乱后回朝,唐明皇又想起梅妃,派人四处查访,终于在上阳东宫的枯井中找到她的遗体。老宫人说,梅妃在兵乱时,全身用白绫紧裹投井全节。玄宗听了,对她更加爱怜了。 在梅妃的故乡--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有一座“浦口宫”,殿中有梅妃塑像。如今人们还很想念1000多年前这位奇女子,称她为“祖姑皇妃”。 《谢赐珍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最佳答案唐玄宗开元中(713—741),太监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广东一带,见到丰神楚楚、秀骨姗姗的江采苹,就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尘土。江采苹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戏名曰梅妃。梅妃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的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据王克芬《梅妃与〈惊鸿舞〉》一文考证,《惊鸿舞》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我国有深远的传统,相传原始社会时期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中的“凤凰来仪”,当是人模拟鸟类动作的舞蹈;战国青铜器上有人扮鸟形的舞蹈图像;汉代百戏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记载;汉画像石中也有人扮鸟形舞蹈的画面,这些舞蹈大都穿着笨重的鸟形服饰道具,舞蹈起来很不方便。而梅妃的《惊鸿舞》可能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她聪慧灵秀,能诗能文,9岁就能背诵许多诗歌名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 多才多艺的江采苹,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武惠妃情有独钟。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近侍宦官高力士,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苹,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 当时江采苹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苹一人。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杨贵妃与梅妃自然展开了明争暗斗。一个要死守“阵地”,一个要占领“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而她们的战斗,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诗文。 我们先看梅妃写的一首诗: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 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击: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诗中的含义是说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叫好。杨贵妃的美,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杨贵妃身上,渐渐冷落了梅妃。梅妃的爱情也从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时,还要承受杨贵妃时时在玄宗面前的数落和诬告。后来,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这时的杨贵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来了。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荤”,一个“素”。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 “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如此怕那个肥婆?”梅妃虽然心中觉得窝囊,却不忍让玄宗久等,还是乘马来到了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这事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不待宣召,到翠华西阁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处?”玄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吗?”杨贵妃见唐玄宗赖账,话题一转,说:“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说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杨贵妃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这里乱七八糟,床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为何欢睡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她竟然说,妾要留在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来。 唐玄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脸色已经铁青,但他却不大嚷大叫,就以蒙头大睡的方式反抗。杨贵妃毕竟聪明,也怕事情闹僵,无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而去,回娘家去了。 杨贵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宫中,据说接了三次才接回来。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十年寂寞岁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她想,如果皇帝旧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线希望。于是,她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据说,这首诗写了她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无补,还差点被杀。如果不是触动了玄宗的爱怜之心,恐怕她当时就在杨贵妃的挑唆下,命归黄泉。 在这场爱情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正盛;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势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1000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仍然怀念她,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以供祭,宫名就叫“浦口宫”。该宫雄伟壮观,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木雕,极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对联写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传统戏。唐玄宗选得才女江采萍进宫,十分宠爱,因她喜爱梅花故呼“梅妃”,并建造梅亭一座。不久唐玄宗又选杨玉环为贵妃,宠爱转于杨。梅妃长门冷落,便作了一篇《楼东赋》,玄宗见到此赋,遂召梅妃相会,但被杨妃赶来冲散。安禄山叛变,唐玄宗率杨妃出走西川,被遗弃的梅妃陷于深宫而致殒命。唐玄宗返回长安,夜梦梅妃,无限感慨。 该剧根据程砚秋早年作品由李玉茹、庞曾涵整理,集体导演。舞蹈设计张奎芳、庞曾涵,舞美设计周楚江,灯光设计金秀谋,音乐设计张森林、查长生、顾永湘、马锦良。李玉茹饰梅妃。汪正华饰唐明皇,许美玲饰杨贵妃,孙正阳饰高力士。1961年9月16日首演于天蟾舞台。该剧基本按程派路子,又吸收了评弹《长生殿》中“絮阁”的精华,既运用程派苍劲凄凉的特色,又创造了一些新腔,如“焚宫梅殒”一场,将梅妃原唱的[西皮倒板、快板],改为唱[二黄倒板、碰板]。舞蹈和音乐设计上也进行了创新,如[惊鸿舞]由原来一人独舞改为以梅妃为中心的集体舞蹈。在音乐上[惊鸿舞]的快板加了曲牌,唱《楼东赋》时加了配音,“宫怨”一场配了胡琴独奏等。该剧为李玉茹代表剧目之一。
2023-07-29 20:17:261

唐明皇里 梅妃的原型是谁

正史上只字未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希望能够帮到您!
2023-07-29 20:17:452

历史中有像梅妃一样的女子吗?是谁?介绍一下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17:533

唐明皇和梅妃的明确资料是什么?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17:591

历史上有梅妃江采萍吗

关于梅妃是否确有其人,至今仍在争议。一、认为虚构鲁迅认为,从《梅妃传》跋文分析的话,是南北宋人伪作,梅妃是虚构人物。有关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均不载。新旧唐书,没有高力士使闽的记载。从地理演变看,唐明皇在位的时候江东村这个地方可能还不曾存在。据当地“民间”传说,江采萍是个放鸭女,与能诗善赋的梅妃相去甚远。其他杂疑:据《梅妃传》记载推测,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梅妃传》玄宗夜召梅妃被杨妃撞破一节,写得活灵活现,若非虚假怎么有别于《杨太真外传》。二、认为真实《梅妃传》创作时间与跋文,与梅妃有无其人没有因果关系。且梅妃事迹记载最早在宋朝的《莆阳比事》。《旧唐书》、《新唐书》所能传载的人物极少,唐明皇时代,嫔妃宫女近四万人,但能立传的只有直接参与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跟据《江氏族谱》载,梅妃家世显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即使高力士没有使闽,梅妃也同样可以被选入宫为妃。这一推论没有对唐时的江东是否存在进行认真考证。其二,这一推论也曲解了莆田旧县志。至于民间流传梅妃原为牧鸭女的故事,不足为据,非但不能证明她无才、更不能说明史无梅妃。而《江氏族谱》载,梅妃有良好的教育氛围。答其他杂疑:梅妃是唐朝人,宋人不了解详情情理之中。宫名随时可以更改,何况《梅妃传》是经过修饰冶炼的。不管上阳东宫距长安多远,据《梅妃传》记载“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是用马接梅妃过来的。每个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写作手法不应相提并论。并且《梅妃传》是小说题材,而非正史,难免要添首加尾秀润一番。
2023-07-29 20:18:081

唐明皇和梅妃的明确资料是什么?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18:151

在历史上,杨贵妃和梅妃的关系如何啊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18:247

杨贵妃被赶出宫的两次事件

杨贵妃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选进宫里当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来了。但是,要是有一个妃子两次被赶出后宫,还能两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新鲜。事实上,天宝年间,杨贵妃就曾经两次因为感情纠纷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可是难得的是,杨贵妃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后宫,还因此奠定了六宫专宠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爱情佳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玄宗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后宫,封为贵妃,比照皇后对待。对于这个费了那么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也是宠爱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宫里赏着名花,喝着美酒,再看看贵妃,他心满意足地说了一句:我得到贵妃,就好像得到一个宝贝一样啊。还因此谱了一首曲子叫《得宝子》。但是,日子过久了,再好的伴侣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就在天宝五载,也就是玄宗册立杨贵妃之后不到一年,他们两个之间的第一次感情风波发生了。   一、第一次出宫   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妒悍不逊”,一怒之下,把杨贵妃打发回娘家了。谁都知道,皇帝后宫美人无数,彼此嫉妒也是后妃的常态。那么,让杨贵妃如此嫉妒的人是谁呀?有从小看戏听故事的经验,好多人肯定会说,是不是那个叫梅妃的女人啊。这个梅妃又是何许人呢?根据《梅妃传》的记载,梅妃姓江,叫采苹,是福建人。她入宫比杨贵妃还早呢。当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不是闷闷不乐吗?高力士就到全国给他海选美女,还没选到杨玉环呢,先在福建发现江采苹了。江采苹不光长得漂亮,也是个才女,九岁就能背《诗经》,长大了更是擅长诗赋。因为有文化,所以比较风雅,特别喜欢清丽脱俗的梅花,把自己屋子周围都种上了梅数,所以唐玄宗才管她叫梅妃。梅妃刚入宫的时候也特别得宠,但是,后来杨贵妃不是来了吗?一山难容二虎,两个人之间难免就彼此嫉妒起来了。这两个美女长得一肥一瘦,就开始彼此进行人身攻击,杨贵妃管梅妃叫梅精,梅妃管杨贵妃叫肥婢。当然,斗到后来,杨贵妃逐渐占了上风了,梅妃也就逐渐被冷落。可是,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偶尔旧情难忘,又去私会梅妃,结果让杨贵妃抓了个正着,对唐玄宗连损带挖苦,这才把唐玄宗惹恼了的。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尽管有无名氏的《梅妃传》传世,尽管《全唐诗》里还收了一首诗,名字叫《一斛珠》,号称是梅妃所作,尽管梅妃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是,我还是要说,它恐怕不是真的,梅妃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呢?首先,从文献上讲,无论是两《唐书》、《资治通鉴》等等官方文献也好,还是唐朝的笔记小说也好,都没有关于梅妃的只言片语,所谓梅妃最早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这时候距离唐玄宗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编故事的可能性很大。其次,按照《梅妃传》的记载,梅妃不仅自己长得瘦弱,而且还特别瞧不起长得胖的,管杨贵妃叫肥婢。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喜欢的就是杨贵妃那样丰满艳丽的女人,至于瘦弱文雅的美人是到宋朝才开始受人追捧的。梅妃要真是生在唐朝,恐怕得下功夫增肥,怎么还会有心情骂别人肥呢!第三,按照《梅妃传》的说法,武惠妃死后,梅妃得宠。可是,假如唐玄宗的感情空白已经被梅妃填补上了,那他还冒那么大的道德风险夺儿媳妇干吗?这样看来,所谓梅妃的故事并不可信,她不过是宋朝人为了和杨贵妃作对比而发明的文学形象,就像有西施就有东施一样,是文学想象的产物。既然这个人根本不存在,那当然也就谈不上让杨贵妃嫉妒了。   那杨贵妃嫉妒的对象既然不是梅妃,又会是谁呢?我觉得,她嫉妒的恐怕并不是哪个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他当时虽然已经有杨贵妃了,但是,得陇望蜀,还想要更多的美人。怎么样才能把天下的美女都罗致到自己的后宫里呢?唐玄宗设置了一个职业,叫做花鸟使,由宦官担任,专门到民间搜索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往宫里送。眼看着美人今天来几个,明天来几个,杨贵妃可受不了了。因为如果皇帝固定喜欢哪一个,这竞争对手还比较单一,可以研究战略战术进行防范打击。可是,如果每天来这么几个,这就等于所有人都成了潜在的敌人,天天防贼比天天做贼还累,这才让杨贵妃发脾气了。   但是,不管她嫉妒的是谁吧,反正杨贵妃发火了。这样一来,玄宗也生气啊,我好歹也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是应该的。当年武惠妃那么得宠,唐玄宗不是照样生了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吗?可见没少寻花问柳。怎么到你杨贵妃这里就不行了呢!你一个妃子,难道还敢管皇帝不成!唐玄宗生气了,怎么处理这个不懂事的妃子呢?他下令,把杨贵妃送回娘家!可是,杨贵妃的亲生父亲和养父都早死了,哪里算是娘家呢?杨玉环还有一个堂哥叫杨。既然父亲死了,那么长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娘家,送他们家去了。自从杨贵妃得宠之后,哥哥杨可没少沾光,官至三品,现在看妹妹被送回来了,杨可傻眼了,这是什么意思啊?皇帝休妻了?   杨家这里慌成一团,唐玄宗那里呢?他也慌了。心慌啊。气头上把杨贵妃送走了,可是送走之后呢?唐玄宗一下子又觉得身边空下来了。杨贵妃在的时候,他背着贵妃跟那些宫娥偷偷调情,倒是充满了冒险的快乐,现在杨贵妃一走,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宠幸任何一个美人了,他反倒觉得没意思了。武惠妃刚死的时候那种凄凉孤寂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受不了了。人不是早晨送走的吗?眼看到了中午,该吃饭了,宦官把御馔端了上来,唐玄宗哪里吃得下去啊!不吃饭还不要紧,要命的是,他看周围谁都不顺眼了。这可苦了身边伺候的宦官了,也不知哪句话哪个动作就会惹恼皇帝,怎么做都不对,一会就挨一顿鞭子,吓得小宦官都不敢到皇帝身边来了。这怎么办呢?高力士是老奴才呀,最明白玄宗的心意了。眼看着皇帝如此烦躁不安,他知道,皇帝这是后悔了。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这时候就缺一个人来转圜。怎么办呢?高力士就上奏唐玄宗:贵妃刚打发出去,她哥哥家肯定也没有来得及预备接待,这一回家肯定是衣食不周啊,不如把贵妃院里的所有陈设、玩物都送到杨家吧?算是投石问路,探探皇帝的口风。唐玄宗心里正惦记着杨贵妃呢,听高力士一说,正中下怀,马上同意。一共送了多少东西过去啊?《资治通鉴》记载,足足送了一百多车。这还不算,唐玄宗当时不正吃午饭吗?他对高力士说了,光送用的东西哪行啊,把我的御馔分一半,也给贵妃送去吧。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就这点出息,心里简直笑翻了。既然皇帝的态度已经清清楚楚,那接下来高力士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吃完饭,再磨蹭一会不就到晚上了吗,皇帝今天已经没吃好饭了,总不能再睡不好觉吧。这时候,高力士又上奏了,说贵妃在家闭门思过已经一天了,想来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还是请皇帝把贵妃迎回来吧。别看唐玄宗当时在朝廷里听不进意见了,对高力士这个提议他可是从谏如流,马上采纳。那怎么接回来呢?唐朝可还是实行宵禁制度的,一到晚上,宫门也关了,各坊的坊门也关了,谁也不许到处走动。这难不倒唐玄宗,他亲自批条子,让禁军去接,皇帝的禁军执行公务,什么门敢不给开呀!可能有人要说,这么兴师动众干什么呀,等第二天早晨再接不也一样吗?可是,唐玄宗当时可是度日如年啊,一分钟也不想多等了,再说了,他也害怕等到天亮。趁着天黑迎回来,就算是丢脸,也只有宦官、禁军这些自己人知道;要是大白天去迎,不是天下人都知道了吗?刚刚把人送回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接回来,唐玄宗也丢不起这个面子。  皇帝派人去接,就等于已经先认错了,杨贵妃怎么表示啊?根据《旧唐书u30fb杨贵妃传》的记载,她回宫之后,“伏地谢罪”,也主动认错了。玄宗一看,这不是给我面子吗?更加高兴了,赶紧一把拉起来,安慰了好半天。杨贵妃除了有堂哥之外,不是还有三个姐姐吗?眼看着皇帝和妃子和好如初,第二天,这三个姐姐作为娘家人,赶紧跑来祝贺。玄宗一看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下令,赏赐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每年一百万钱买脂粉!不光是娘家姐姐沾光,身边的宦官也跟着沾光了。按照《旧唐书》的记载,“帝骤赐左右不可赀”。头一天看左右谁都不顺眼,没事就暴打一顿,今天到好,看谁都高兴,撒钱都撒到手软了。这还不算,杨贵妃不是因为皇帝整天从民间往宫里海选美女才吃醋的吗?玄宗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从此痛改前非吧,眼睛只看贵妃一个人,再不拈花惹草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这一下,后宫里其他的妃嫔可就倒霉了。本来,虽然后宫得宠比中彩票还难,但至少还有个盼头。现在杨贵妃专宠,她们连希望都没有了。最可怜的是那些刚刚被花鸟使选进来的美人,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直接就给打发到各处行宫看房子去了,一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杨贵妃也好,唐玄宗也好,他们可不管这些。对他们来说,这次吵架只是感情的一支催化剂罢了。两个人吵架谁赢了?表面上看玄宗和妃子是对赔不是,平分秋色,但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是玄宗更离不开杨贵妃啊,面子也不要了,钱也赏了,错误也改了,为了讨妃子一笑,玄宗容易吗!   二、第二次出宫   可是,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错误也总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后,唐玄宗天宝九载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杨贵妃送回娘家了。这次又为了什么呢?《资治通鉴》只写了简单的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到底什么才叫忤旨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杨贵妃出轨了!怎么回事呢?《杨太真外传》记载,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宁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宁王的笛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这吹笛子不过是古代人一种含蓄的说法,它的真实意思就是杨贵妃和宁王的关系不寻常!关于这一点,唐朝诗人张祜写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诗叫《宁哥来》:“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什么意思呢?雾气蒙蒙的宫城里,杨贵妃站在珠帘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瞒不住。这时候,一个宫里的小丑黄翻绰就跟杨贵妃开玩笑,往西边一指,说:宁王来了!杨贵妃虽然不信,但是还是忍不住往西边看,宁哥是不是真的又回来了?要知道,宁王李宪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爱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当然无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到天宝九载的时候,宁王李宪已经死了十年了。我们讲过,宁王是开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当年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小的时候曾经被宁王抚养,所以还特地打报告要求给宁王服丧。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信史。现在,时隔十年,杨贵妃怎么会跟一个死人有染呢!   这种解释不可能了,还有别的解释吗?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次杨贵妃忤旨,纯粹是她姐姐惹的祸。杨贵妃不是有三个姐姐吗?各个长得美艳绝伦,可惜没有妹妹这样的好运气,都年纪轻轻就嫁了人,又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杨贵妃得宠之后,可怜三个姐姐,就把她们接到长安来了。唐玄宗不是宠爱杨贵妃吗?爱屋及乌,对三个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许她们随便出入宫门。还把三人都封为一品的国夫人。其中,老大封为韩国夫人,老二封为虢国夫人,老三成为秦国夫人。这三位夫人之中,虢国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荡。当时一般贵夫人出门不都是作车吗?只有她与众不同,偏要骑马。唐玄宗也是个有豪情的皇帝,一个美人“不爱红妆爱武装”,在他眼里也就有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刚才不是讲诗人张祜写了一首诗讽刺杨贵妃和宁王有染吗?其实,他还写过一首诗,暗示唐玄宗跟这个大姨子不一般呢。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见惯了浓妆艳抹的美人了,虢国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对自己的魅力没自信,谁敢这么做呀?所以,也有人怀疑,唐玄宗对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这个想法有没有合理性呢?也悬。首先,这种说法的直接源头就是张祜那首诗。而张祜一会说杨贵妃跟宁王有染,一会又说唐玄宗跟虢国夫人关系不一般,简直就像个小报娱记,专门制造绯闻,唯恐天下不乱,他的话可信度不高。其次,如果这个事情可靠,事后虢国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尴尬,当年武则天发现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给毒死了吗?杨贵妃虽然未必像武则天那样毒辣,但是也一定会有所表示。可是事实上,整个天宝期间,杨贵妃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这也反证出虢国夫人和玄宗之间的清白。第三,虢国夫人确实有情夫,只不过不是唐玄宗,至于是谁,我们以后还要说到。这样看来,所谓虢国夫人夺爱的说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现成的两种解释都不成立,那杨贵妃究竟是因为什么忤旨的呢?我想,宫闱密事的神秘性就在这里,真实原因可能永远是个谜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次杨贵妃的过错比较大。为什么呢?从唐玄宗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上一次出宫的时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天就把杨贵妃接回来了吗?可是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气,送回去之后,再没什么表示了。这下子,杨家可着了急了。要知道,当时杨家满门富贵,不就靠着贵妃吗?如果贵妃失宠了,他们不也得树倒猢狲散吗?怎么办呢?眼看皇帝在气头上,娘家人不好出面,找个说客吧。找谁呢?当时有一个户部郎中叫吉温,伶牙俐齿,心机深沉,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杨家就托他去游说唐玄宗了。怎么游说呢?吉温跟唐玄宗说:“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杨贵妃是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陛下想杀就杀,没有问题。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妃子,你就是让她死也得在宫里死,怎么忍心让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温这话说得有没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内外的界限划出来了。杨贵妃相对你唐玄宗是内人,就算处理也要在内部处理,怎么可能让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听吉温这样说,大为感动,又绷不住了。赶紧派一个宦官去看杨贵妃。而且,跟上次一样,还是把御馔分了一半给杨贵妃送去。可能有人会说,唐玄宗是不是上辈子没吃过饭啊?总是把吃饭看得那么重?其实,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饭是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所谓甘苦共尝,不也是从吃饭引申出来的情感吗?一个人要是许诺一辈子跟你一起吃饭,可比许诺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实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杨贵妃去了,杨贵妃什么反应啊?她哭得和泪人一般。本来,玄宗这次把她赶出宫,几天都没搭理她,杨贵妃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现在一看见宦官,知道皇帝还在想着她,杨贵妃能不哭吗!光哭还不够,杨贵妃当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宦官,说:“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惟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非常重要。所以,结婚的时候,新郎和新娘把头发系在一起,叫结发;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绺头发。现在杨贵妃是拿这绺头发跟玄宗诀别了。唐玄宗一看见杨贵妃的一缕青丝,所有的怨气啦,不满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国去了,他哪里真舍得跟贵妃诀别啊!没办法,还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杨贵妃给接回来了。光是接回来还不算,自从这次风波之后,两个人都深刻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从此更加恩爱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就是玄宗对杨贵妃从此“宠待益深”了。这个宠待益深怎么理解啊?《长恨歌传》里有一句话,说天宝十载,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凭肩而立,仰望着天上的牵牛和织女星,不禁感慨万端。就在这天晚上,他们俩偷偷立了一个誓言,这个誓言我们中国人都知道,那就是“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虽然学者们都提到,唐玄宗去骊山是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们不可能在骊山,所谓七夕密誓纯属艺术虚构。但是,诗人为什么虚构成天宝十载而不是其他时间啊?正说明,当时的人都认定,经过天宝九年的出宫风波,两个人的感情更深了!这样看来,这第二次出宫风波又像第一次一样,以闹剧开始,以喜剧收场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次出宫风波的意义啊?我想,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经过这两次风波的考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本来,我们说过,唐玄宗把儿媳纳入后宫,不过就是一出人伦丑剧。但是,随着两次出宫风波,他们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都变了。本来,在唐玄宗看来,杨贵妃就是一个漂亮女人;现在,他发现,贵妃最大的优点还不是漂亮,而是单纯!她身在皇宫,居然不懂服从,不计后果,这样的性格在后宫太少见了,对于晚年的玄宗来说不啻是一缕清风。有了这样的认识,玄宗对贵妃的感情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而在杨贵妃心中,玄宗的形象也变了。本来,她只知道玄宗有权力,可以左右她的生活,现在她发现,这个皇帝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是真的在乎她,离不开她。感情变了,彼此的关系也就变了。以前我们提到皇帝和后妃的关系,往往说得宠和失宠,这其实意味着皇帝是绝对的主宰,而后妃只是被动者。但是,到唐玄宗和杨贵妃这里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会像平常夫妻一样吵架,吵架之后,妃子会回娘家,而不是打入冷宫;分开之后,他们会彼此思念,也会努力和好。总之,皇帝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妃子也并不总是低眉顺眼,看起来更象是平常的一对夫妻。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之所以忽略了他们关系中的人伦污点,而同情甚至歌颂他们的爱情,不就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身居高位者的平常心吗!   第二、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杨李之间的爱情,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难以避免的外戚问题又出现了。仗着杨贵妃的专宠,她的哥哥姐姐都骄横跋扈。《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杨贵妃的二姐虢国夫人最霸道了。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天宝年间,她想要修豪宅,选中了长安城里的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当时,这块宝地并不是块空地,而是老臣韦嗣立的宅子。虽然韦嗣立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后人还住在那里。怎么办呢?虢国夫人可不觉得为难。有一天,她忽然指挥一批工匠冲入了韦嗣立的宅子,把韦家人都给赶出来了。随即就把房子夷为平地,然后宣布,这块地皮是我的了!那韦家人怎么办啊?虢国夫人随便指给他们十亩空地,说:你们就到那儿重建家园吧。这不比强盗还厉害吗!欺负官僚也就罢了,杨家人连公主也敢欺负。就在开元九年正月十五,杨家兄妹夜游,正好碰上玄宗的女儿广平公主也出来观灯。两家在长安城的西市门口碰见了。西市的大门不是窄吗,容不下两家同时进去,怎么办啊?杨家的一个奴才想争道,就使劲打马,没想到一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一下子就滚下马去了。公主坠马,驸马赶紧去扶,按说杨家人该收敛了吧,根本没有,他们的奴才又连抽了几鞭,连驸马都被打伤了。第二天,广平公主找唐玄宗诉委屈,唐玄宗倒是把那个行凶的奴才打死了,但是,与此同时,倒霉的驸马也被免官了,谁让你得罪杨家人呢!杨家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重要,谁不巴结他们呀,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四方赂遗,辐凑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杨家人也要逐渐在政治上发挥影响了。   第三、因为杨贵妃的专宠,唐玄宗的宫廷也越来越腐化了。当时,专门为杨贵妃做衣服的纺织和刺绣工人就有七百个。光穿得好不行,还得吃得好啊,杨贵妃不是南方人,喜欢吃荔枝吗?可长安不产荔枝,怎么办呢?那就从南方运吧。可是,荔枝是最难保存的水果了,号称一天色变,两天香变,三天味变。怎么才能让妃子吃上新鲜的荔枝呢?唐玄宗下令,沿途驿站都备好快马,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传递。好多人和马就在传递过程中累死了。杜牧在诗中不是写过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啊!
2023-07-29 20:18:381

唐代梅妃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正史无载。此文作者不详,收入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亦见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前本较后本为详,均不题撰者姓名。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似即根据传文跋语所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书”,而有此说。鲁迅《稗边小缀》则认为传后无名氏跋文“亦伪”,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选入《唐宋传奇集》。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但江国兴等学者通过大量的考证,对鲁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参见《梅妃确有其人》梅妃江采萍是大唐王朝有名的才女妃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为数不多的才女妃子,相传她写了《箫》、《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篇文赋。其最有名的诗作莫过于选入了《全唐诗》的那一篇《谢赐珍珠》。
2023-07-29 20:18:462

唐玄宗和梅妃之间有诗互赠,互赠的诗的内容是什么?

  唐玄宗开元中(713—741),太监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广东一带,见到丰神楚楚、秀骨姗姗的江采苹,就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尘土。江采苹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戏名曰梅妃。梅妃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的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据王克芬《梅妃与〈惊鸿舞〉》一文考证,《惊鸿舞》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我国有深远的传统,相传原始社会时期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中的“凤凰来仪”,当是人模拟鸟类动作的舞蹈;战国青铜器上有人扮鸟形的舞蹈图像;汉代百戏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记载;汉画像石中也有人扮鸟形舞蹈的画面,这些舞蹈大都穿着笨重的鸟形服饰道具,舞蹈起来很不方便。而梅妃的《惊鸿舞》可能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她聪慧灵秀,能诗能文,9岁就能背诵许多诗歌名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  多才多艺的江采苹,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武惠妃情有独钟。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近侍宦官高力士,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苹,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  当时江采苹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苹一人。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杨贵妃与梅妃自然展开了明争暗斗。一个要死守“阵地”,一个要占领“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而她们的战斗,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诗文。  我们先看梅妃写的一首诗: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  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击: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诗中的含义是说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叫好。杨贵妃的美,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杨贵妃身上,渐渐冷落了梅妃。梅妃的爱情也从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时,还要承受杨贵妃时时在玄宗面前的数落和诬告。后来,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这时的杨贵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来了。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荤”,一个“素”。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  “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如此怕那个肥婆?”梅妃虽然心中觉得窝囊,却不忍让玄宗久等,还是乘马来到了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这事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不待宣召,到翠华西阁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处?”玄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吗?”杨贵妃见唐玄宗赖账,话题一转,说:“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说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杨贵妃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这里乱七八糟,床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为何欢睡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她竟然说,妾要留在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来。  唐玄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脸色已经铁青,但他却不大嚷大叫,就以蒙头大睡的方式反抗。杨贵妃毕竟聪明,也怕事情闹僵,无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而去,回娘家去了。  杨贵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宫中,据说接了三次才接回来。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十年寂寞岁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她想,如果皇帝旧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线希望。于是,她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据说,这首诗写了她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无补,还差点被杀。如果不是触动了玄宗的爱怜之心,恐怕她当时就在杨贵妃的挑唆下,命归黄泉。  在这场爱情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正盛;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势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1000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仍然怀念她,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以供祭,宫名就叫“浦口宫”。该宫雄伟壮观,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木雕,极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对联写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传统戏。唐玄宗选得才女江采萍进宫,十分宠爱,因她喜爱梅花故呼“梅妃”,并建造梅亭一座。不久唐玄宗又选杨玉环为贵妃,宠爱转于杨。梅妃长门冷落,便作了一篇《楼东赋》,玄宗见到此赋,遂召梅妃相会,但被杨妃赶来冲散。安禄山叛变,唐玄宗率杨妃出走西川,被遗弃的梅妃陷于深宫而致殒命。唐玄宗返回长安,夜梦梅妃,无限感慨。  该剧根据程砚秋早年作品由李玉茹、庞曾涵整理,集体导演。舞蹈设计张奎芳、庞曾涵,舞美设计周楚江,灯光设计金秀谋,音乐设计张森林、查长生、顾永湘、马锦良。李玉茹饰梅妃。汪正华饰唐明皇,许美玲饰杨贵妃,孙正阳饰高力士。1961年9月16日首演于天蟾舞台。该剧基本按程派路子,又吸收了评弹《长生殿》中“絮阁”的精华,既运用程派苍劲凄凉的特色,又创造了一些新腔,如“焚宫梅殒”一场,将梅妃原唱的[西皮倒板、快板],改为唱[二黄倒板、碰板]。舞蹈和音乐设计上也进行了创新,如[惊鸿舞]由原来一人独舞改为以梅妃为中心的集体舞蹈。在音乐上[惊鸿舞]的快板加了曲牌,唱《楼东赋》时加了配音,“宫怨”一场配了胡琴独奏等。该剧为李玉茹代表剧目之一。
2023-07-29 20:19:053

谁都告诉我,关于梅妃

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提及江梅妃,加上梅妃的事迹多出自宋朝的《梅妃传》,被认为是一个虚构人物。当时玄宗后宫的妃一级封号中,只有惠妃、华妃、丽妃三种。不仅玄宗朝没有梅妃的封号,终唐一朝更没有类似梅妃的封号。唐高宗时,高宗由于宠幸武昭仪(武则天),为她特创“宸妃”的封号,而此事在新旧唐书中都有提及。  梅妃姓江名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萍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并对父亲云:“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  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武惠妃情有独钟。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梅妃(吴美衍饰)  近侍宦官高力士,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萍,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  当时江采萍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萍一人。  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梅妃(吕丽萍饰) 杨贵妃与梅妃自然展开了明争暗斗。一个要死守“阵地”,一个要占领“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而她们的战斗,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诗文。   我们先看梅妃写的一首诗: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  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击: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诗中的含义是说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叫好。杨贵妃的美,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杨贵妃身上,渐渐冷落了梅妃。梅妃的爱情也从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时,还要承受杨贵妃时时在玄宗面前的数落和诬告。后来,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这时的杨贵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来了。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梅妃(林静饰)  然而,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荤”,一个“素”。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  “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如此怕那个肥婆?”梅妃虽然心中觉得窝囊,却不忍让玄宗久等,还是乘马来到了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这事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不待宣召,到翠华西阁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处?”玄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吗?”杨贵妃见唐玄宗赖账,话题一转,说:“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说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杨贵妃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这里乱七八糟,床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为何欢睡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她竟然说,妾要留在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来。  唐玄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脸色已经铁青,但他却不大嚷大叫,就以蒙头大睡的方式反抗。杨贵妃毕竟聪明,也怕事情闹僵,无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而去,回娘家去了。  杨贵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宫中,之后,又因为一些争执,唐玄宗又两度把杨贵妃遣回娘家,但因为思念两度又接回。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 梅妃(池华琼饰)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十年寂寞岁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她想,如果皇帝旧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线希望。于是,她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据说,这首诗写了她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无补,还差点被杀。如果不是触动了玄宗的爱怜之心,恐怕她当时就在杨贵妃的挑唆下,命归黄泉。  在这场爱情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正盛;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势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一千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仍然怀念她,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以供祭,宫名就叫“浦口宫”。该宫雄伟壮观,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木雕,极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对联写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萍,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萍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萍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2023-07-29 20:19:241

江采苹(梅妃)简介_后宫梅妃传简介_梅妃江采萍的影视

梅妃江采萍(710年-756年),别名江妃、江东妃、梅精,唐玄宗早期宠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梅妃擅长诗赋、乐器、歌舞,著有《谢赐珍珠》《楼东赋》等,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惊鸿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在当时广为流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落逃未带上困于冷宫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江采萍,号梅妃,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家中富贵。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弟弟叫江采芹。江仲逊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宝贝女,所以对她疼爱有加,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表示对女儿的期望。 梅妃自幼陪颖,她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并对她父亲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梅妃还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年将及笄,出落得丰神楚楚、知书达礼,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 梅妃初解人事,便爱梅如狂,江仲逊不惜重金,追寻各种梅树,种满房前屋后。在梅花熏陶下的梅妃,烙下了梅的气节,气度高雅娴静,性格坚贞;配上她渐渐出落得秀丽雅致的容貌、苗条颀长的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因此,远近的年轻人都感叹道:“不知谁家儿郎有此福气,能够娶得梅妃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选美入宫 最终这朵惹人爱慕的梅花落到谁家园中了呢?这有福气的儿郎不是别人,正是风流豪迈一世的当朝皇帝唐玄宗。唐玄宗元中,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太监高力士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高力士到了闽地后,探听到江家有女清丽绝世。于是以重礼相聘,携梅妃回来长安。 进宫得宠 高力士早已探知梅妃喜梅花,特意在梅林深处安排下酒宴,请唐玄宗临视梅妃。梅林间江采萍为唐玄宗吹奏《梅花落》,又舞一支《惊鸿舞》。唐玄宗对梅妃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号梅妃。命人给其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梅妃的爱梅之情,惹得皇帝戏称她为“梅精”。 被困冷宫 梅妃得宠数年后,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厌旧,招儿媳杨氏为贵妃,不务朝政,且多日不见梅妃。梅妃知情后觐见皇帝,赠诗讽刺。杨妃不悦,多番撒泼陷害,设法将梅妃打入冷宫。 盛筵难再 梅花绽放之季,趁杨妃不在,唐玄宗密遣贴身小太监,用梨园戏马到上阳东宫安请梅妃到翠华西阁。不料被杨妃知晓,不宣自闯,玄宗吓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内夹墙中。对于杨妃的咄咄逼人姿势,玄宗把杨妃赶回了娘家。皇帝回头再去找梅妃,却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监送走,就将小太监赐死。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插的钗饰封起来送去给梅妃。梅妃问使者说:“皇上是坚决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说:“皇上并不是抛弃妃子,实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说:“怕因为爱我会惹胖丫头不高兴,这不是等于抛弃我吗?”。 写赋寄情 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可当她失宠之时。当她听到外面有驿马快跑的声音,一问方知是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而不是给她送梅花的此时的梅妃不禁泪流满面,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梅妃为打动皇帝,赠高力士千金,请他找文人写赋。高力士介于杨妃,借故推辞。梅妃便亲自写篇《楼东赋》,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给唐玄宗。杨妃探知,请皇帝赐梅妃死,皇帝沉默不语。 谢绝赐珠 后来,唐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梅妃回诗《谢赐珍珠》,不受。皇帝看完诗,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死于叛乱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江采苹(梅妃)简介,黎明,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走。妃、主、垦孙在外者,包括困于冷宫的梅妃,皆弃之不顾。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下诏,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两级,赏钱百万。有一宦官献了一幅梅妃画像,皇帝说:“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再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怀念梅妃。 某天梅妃托梦给皇帝,梅妃说:“当年陛下逃难时,我死在乱兵的手上,有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东边的梅树下”。最终在温泉池边梅树底下,找到了梅妃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声大哭,以妃礼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种满各种梅树,并亲手为她写下祭文。 梅妃惊鸿舞 《惊鸿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在当时广为流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据-芬《梅妃与》一文考证,《惊鸿舞》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我国有深远的传统,相传原始社会时期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中的“凤凰来仪”,当是人模拟鸟类动作的舞蹈;战国青铜器上有人扮鸟形的舞蹈图像;汉代百戏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记载;汉画像石中也有人扮鸟形舞蹈的画面,这些舞蹈大都穿着笨重的鸟形服饰道具,舞蹈起来很不方便。而梅妃的《惊鸿舞》可能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 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位于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梅妃原名江采苹,唐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江采苹(梅妃)简介,玄宗称其为“梅妃”。 木兰溪畔,宁海桥南岸的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是梅妃故里。村里有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供奉着仪容端庄的梅妃塑像的浦口宫。 人物评价 李隆基: 妃之容兮,如花斯新; 妃之德兮,如玉斯温。 余不忘妃,而寄意于物兮,如珠斯珍; 妃不负余,而几丧其身兮,如石斯贞。 妃今舍余而去兮,身似梅而飘零; 余今舍妃而寂处兮,心如结以牵萦。
2023-07-29 20:19:311

唐玄宗最宠爱的梅妃 为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

很多人如果想到唐玄宗,就一定会联想到杨贵妃,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说她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很多人也一定都赞同吧。然而却有人认为,其实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并非是杨贵妃,而是梅妃。梅妃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这些故事也只是民间流传,在史书上却并没有记载梅妃这个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梅妃如果真的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为何却不在史书中有任何的记载?究竟历史上有没有梅妃这个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梅妃人物介绍 江采萍(710年—756年),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 江采萍自幼陪颖,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开元末,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闽越,江采萍被选入宫。唐玄宗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号梅妃。 梅妃喜梅,气节若梅。后被杨贵妃打入东京洛阳上阳宫。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落逃没带上阳宫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2.梅妃是怎么死的 关于唐朝的史书,公信度比较强的正史史书应该就是《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了。而记载梅妃故事的却只有一本《梅妃传》,这可不是什么正史,而是在宋朝时期民间流行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将梅妃描述得非常细致,以至于后世都觉得梅妃实有其人,但其实《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正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梅妃的记载。 根据《梅妃传》的介绍,梅妃原名江采萍,是福建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梅妃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吟诗作赋,唱歌跳舞,绝对是位才女。江采萍艳名远播,好色的唐玄宗派人在民间挑选美女入宫的时候,便听说了江采萍的大名,于是便将江采萍选入宫中。 多才多艺又长得漂亮的江采萍,很快便成为了唐玄宗的新宠。梅妃性格高洁,酷爱梅花,唐玄宗为了讨得江采萍的欢心,不仅在宫中开辟了一处梅园种植各种各样的梅花,还将江采萍封为了“梅妃”。 唐玄宗酷爱歌舞,梅妃便创作了惊鸿舞,可谓是一舞动天下。梅妃虽然受到唐玄宗的宠爱,但唐玄宗很快又移情别恋了。这次唐玄宗看中的是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在经过一系列的神操作之后,将杨玉环成功“洗白”,由自己的儿媳妇变成了自己的杨贵妃。 在杨贵妃得宠之后,梅妃便失宠了。梅妃看到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厮混在一起,荒废朝政,更是冷落了自己,黯然神伤之后便写诗讽刺二人。唐玄宗知道后大怒,就这样,昔日得宠的梅妃变成了被打入冷宫的妃子。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军队在前线一路溃败,叛乱大军眼见着就要杀奔长安而来。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及宗室亲贵、大臣们慌忙的收拾东西准备逃走。梅妃这位不受宠的妃子,自然是没人肯去理会的。在叛军杀入皇宫之前,梅妃便自尽身亡了。 3.历史上真的有梅妃吗 梅妃的故事虽然短暂,但是却充满着悲情色彩,相比于正史而言,她的故事的确是更适合出现在传奇小说当中。所以,后人质疑梅妃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按照《梅妃传》的记载。梅妃出生于公元710年,而唐玄宗之所以选拔梅妃入宫,是因为自己宠爱的武惠妃死亡令他伤心难耐,这才在民间遍选美女。 这位武惠妃可是大大的有名,她是武则天的侄女儿,自幼便在宫中长大,很受唐玄宗的宠爱,是寿王李瑁的生母,也就是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野心很大,她想做皇后,但因为朝中大臣们的反对而未能得逞。她想要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的宝座,但前面却有太子、鄂王、光王三座大山当道。于是武惠妃便设计陷害三人谋反,使得三人冤死。 当然,武惠妃也没落个好下场,陷害三位皇子之后,武惠妃便难以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整日担惊受怕,最后心悸而死。但根据正史的记载,武惠妃是在公元737年去世。也就是说,即便梅妃是在武惠妃去世当年就被选入宫中,她也有27岁了。一个27岁的女孩还没有婚配,这在唐朝时期基本是不大可能的。当时的女子一般都是十几岁便婚配了,更何况像梅妃这样自小便艳名远播的千金小姐,哪里能等到27岁才被皇帝选入宫中呢? 另外梅妃与杨贵妃入宫的时间也有出入,再加上没有正史的记载,可能梅妃这个人物真的是不存在的。不过后世还是有很多关于《梅妃传》说故事,或许梅妃的原型是唐玄宗曾经宠爱的某个妃子,至于梅妃的故事,不过是后世感慨于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而被杜撰出来的故事而已。
2023-07-29 20:19:381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是甚么诗

玄宗反复看过,想起梅妃的种种好处,心里很是怅然,但又不敢去见梅妃,便令力士密赐梅妃珍珠一斛。梅妃拒绝了珍珠,并又写了七绝一首《谢一斛珠》,托力士带回,再呈玄宗。玄宗又复展览,但见上面写着: 柳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这首诗曾由歌德从英译本译为德文、发表在《艺术与古代》杂志上,是中国古诗最早译为德文的一首。)玄宗正在吟玩,忽然杨妃进来将诗句从玄宗手中夺去,杨妃看完掷还玄宗,又见案上有一薛涛笺,笺上写着《楼东赋》一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禁大愤道:“梅精庸贱,竟敢做此怨词,毁妾倒情有可原,谤讪圣上,该当何罪?应即赐死!”玄宗默然不答。杨妃再三要求赐死梅妃,玄宗道:“她无聊做赋,情迹可原,卿不必与她计较。”杨妃却缠着玄宗赐死梅妃,还算玄宗有良心,念及旧情,没有照做。 安史之乱后,杨玉环自缢马嵬陂,梅妃消息全无。叛乱平定,玄宗回到长安,忆及梅妃江采苹,有人传说:“贼人曾于宫中获一女尸,疑是梅妃之尸。”玄宗听到此信,只道梅妃已死,十分伤感。高力士见皇上悲思甚切,乃求得梅妃画像一幅进呈御览。玄宗展看再三,题诗像上:“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题毕,把她的模样刻在石头上,留作纪念。又有人说梅妃并不曾死。玄宗疑其散失民间,乃下诏军民士庶,如觅得梅妃,授官三秩,赐钱百万,不意亦竟久无下落。一天玄宗梦见梅妃到来,含泪道:“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军中,有人哀妾惨死,埋骨池东梅株旁。”醒来后玄宗便起床往太液池边,令高力士等捡寻尸骨,终无所得。又想到梅亭外面,曾有温泉,就过去找寻,梅亭边尚存梅花十余株,挖开土果然得到梅妃尸,身裹锦,尸骨的胁下,刀痕尚在。美人已渺,惟有梅花依旧一年一度地鲜艳。 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写梅妃避迹庵观,后复入宫,与此传结尾又迥不相同。不过又有人认为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鲁迅认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推断作者因造此传。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均不载,只见于《开元天宝遗事》、宋莆田人李俊甫《莆阳此事》,宋代诗人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明代乌程人吴世美根据《梅妃传》创作有《惊鸿记》传奇,因剧中写梅妃做《惊鸿舞》,故名《惊鸿记》,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均有梅妃故事,清代戏曲家洪升《长生殿》也写到梅妃,蔡东藩《唐史演义》写梅妃故事时依据曹邺的《梅妃传》。 如今的梅妃故里在莆田黄石镇东南一公里的江东村。今村里犹有江姓的村民。其地临壶山依兰水,北踞“宁海初日”,南占“谷城梅雪”,西接“南塘秋月”,东凭兴化海湾,有“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之称。
2023-07-29 20:19:471

梅妃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为什么说梅妃是虚构的呢

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正史无载。此文作者不详,收入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亦见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前本较后本为详,均不题撰者姓名。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似即根据传文跋语所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书”,而有此说。鲁迅《稗边小缀》则认为传后无名氏跋文“亦伪”,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选入《唐宋传奇集》。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失宠的梅妃江采萍就出逃了。不久,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满怀伤痛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题梅妃画真》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2023-07-29 20:19:531

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画像有不?还有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样的?江采

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芮城)。    在她17岁时(公元735),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美,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武惠妃两年后病逝。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国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并为她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 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 妃,本名江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江采萍自幼聪明过人,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九岁能诵读《诗经》,故其父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命名,对她期望甚高。江采苹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能歌善舞,吟诗作对,可谓才女。唐玄宗时,江采苹被选入宫,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由于江采苹非常喜爱梅花,玄宗赐名为“梅妃”。   杨玉环入宫后,专宠后宫,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赏雪之际看到满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给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断然拒绝,并作诗倾诉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 考证“梅妃之谜”   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未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20:011

谁都告诉我,关于梅妃

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提及江梅妃,加上梅妃的事迹多出自宋朝的《梅妃传》,被认为是一个虚构人物。当时玄宗后宫的妃一级封号中,只有惠妃、华妃、丽妃三种。不仅玄宗朝没有梅妃的封号,终唐一朝更没有类似梅妃的封号。唐高宗时,高宗由于宠幸武昭仪(武则天),为她特创“宸妃”的封号,而此事在新旧唐书中都有提及。  梅妃姓江名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萍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并对父亲云:“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  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武惠妃情有独钟。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梅妃(吴美衍饰)  近侍宦官高力士,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萍,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  当时江采萍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萍一人。  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梅妃(吕丽萍饰) 杨贵妃与梅妃自然展开了明争暗斗。一个要死守“阵地”,一个要占领“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而她们的战斗,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诗文。   我们先看梅妃写的一首诗: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  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击: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诗中的含义是说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叫好。杨贵妃的美,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杨贵妃身上,渐渐冷落了梅妃。梅妃的爱情也从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时,还要承受杨贵妃时时在玄宗面前的数落和诬告。后来,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这时的杨贵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来了。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梅妃(林静饰)  然而,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荤”,一个“素”。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  “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如此怕那个肥婆?”梅妃虽然心中觉得窝囊,却不忍让玄宗久等,还是乘马来到了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这事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不待宣召,到翠华西阁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处?”玄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吗?”杨贵妃见唐玄宗赖账,话题一转,说:“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说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杨贵妃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这里乱七八糟,床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为何欢睡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她竟然说,妾要留在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来。  唐玄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脸色已经铁青,但他却不大嚷大叫,就以蒙头大睡的方式反抗。杨贵妃毕竟聪明,也怕事情闹僵,无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而去,回娘家去了。  杨贵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宫中,之后,又因为一些争执,唐玄宗又两度把杨贵妃遣回娘家,但因为思念两度又接回。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 梅妃(池华琼饰)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十年寂寞岁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她想,如果皇帝旧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线希望。于是,她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据说,这首诗写了她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无补,还差点被杀。如果不是触动了玄宗的爱怜之心,恐怕她当时就在杨贵妃的挑唆下,命归黄泉。  在这场爱情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正盛;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势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一千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仍然怀念她,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以供祭,宫名就叫“浦口宫”。该宫雄伟壮观,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木雕,极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对联写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萍,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萍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萍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2023-07-29 20:20:501

梅妃的意思 梅妃的意思是什么

梅妃的词语解释是: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 梅妃的词语解释是: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 结构是:梅(左右结构)妃(左右结构)。 拼音是:méi fēi。 注音是:ㄇㄟ_ㄈㄟ。梅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二、国语词典唐玄宗的妃子。姓江,名采苹,莆田人。开元初,由高力士选归侍玄宗。因其性喜梅,故称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相传梅妃并非真有其人,是经由后人发挥想像力,以宛转曲折笔法刻画出来的小说人物。关于梅妃的诗词《题梅妃画真》《一斛珠·梅妃,拟梅溪体》关于梅妃的诗句正值梅妃正梅妃月姊又似梅妃关于梅妃的成语香药脆梅_梅之年望梅止渴梅妻鹤子取青妃白说梅止渴止渴思梅止渴之梅潘妃宝钏鹤子梅妻关于梅妃的词语妻梅子鹤梅妻鹤子望梅阁老止渴思梅柳颦梅笑潘妃宝钏说梅止渴盐梅之寄香药脆梅_梅之年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梅妃的详细信息
2023-07-29 20:20:571

梅妃进宫比杨贵妃早19年,是不是代表梅妃的年纪可以做杨贵妃的妈妈了?

是的开元二十三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而梅妃被选为贵妃是725年的事,745年杨玉环成为李隆基的贵妃,可以说梅妃给杨贵妃做妈做了十年左右
2023-07-29 20:21:054

杨玉环个人简历

  想具体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吗?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杨玉环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更多内容还请关注哦。   杨玉环个人简历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人物经历   选为寿王妃   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在她17岁时,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贵妃得宠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杨家得势   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首次出宫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天宝五载七月,由于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   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正史记载:《旧唐书卷五十一》记载“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銛宅”、“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新唐书》卷七十六记载:它日,妃以谴还铦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饩百馀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尉良渥。《资治通鉴》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这几部正史都没有正面地详细说明这件事的发生过程,并异口同声地说是杨贵妃因犯错误得罪了玄宗而被送归娘家。《资治通鉴》记载的理由是“妒悍不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还是没说。野史《开元传信记》记载: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语侵上,上怒甚”、“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语侵上,上怒甚,召高力士以辎送还其家。不难看出,杨贵妃此次被撵的罪名是“妒悍不逊”。杨贵妃所嫉妒的人很多人猜测是唐玄宗的另一名妃子——梅妃。根据宋人《梅妃传》记载:“梅妃叫江采萍,比杨贵妃早19年入宫。当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玄宗心中失落,宦官高力士便建议在全国选美。高力士来到福建,见到了江采萍,惊为天人。于是,把她带回宫,献给了唐玄宗。”江采萍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温柔典雅,很快便掳获了玄宗的心。江采萍自小喜爱淡雅,也喜欢同样淡雅的梅花。唐玄宗便将她封为梅妃,特地在后宫为她栽种了一片梅林。当梅花盛开之时,玄宗便携梅妃来到这里,赏花吟诗,恩爱无比。后来,唐玄宗又见到了杨玉环,便为她的风韵所倾倒,因为二人同擅长音乐,很快成为了知音。唐玄宗在千方百计将玉环弄到手之后,便日日与杨妃在一起,很快就把梅妃忘却了。梅妃擅长诗赋,一日,她写了一首《一斛珠》,托人带给玄宗。玄宗见诗,便想起了昔日与梅妃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便召她入翠华西阁叙旧。不料,此事被杨贵妃探知,醋意大发,把玄宗和梅妃一番羞辱。李隆基毕竟是皇帝,怎能让贵妃如此教训,一怒之下,命人将杨贵妃送回娘家。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但历史上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有梅妃这个人,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   唐玄宗时期专门设了一个职业,叫作“花鸟使”,专管到民间搜罗美女以充实后宫。唐玄宗是个风流天子,整日和杨贵妃在一起已经玩腻了,便背着杨贵妃召幸这些女人。杨贵妃吃醋,与玄宗大吵大闹;玄宗也生气了,妃子竟然管起了皇帝的私生活,实在是不像话。于是,一气之下,下令“撵回去”。杨贵妃就这样被撵回了娘家。贵妃一走,唐玄宗突然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后悔了。当天晚上,趁着夜色,唐玄宗就派禁军将贵妃从杨家接了回来。   经过一番折腾,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不仅如此,玄宗还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接到长安,封她们为一品夫人,准许她们随意出入宫门。   再次出宫   天宝九年,杨贵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至于杨贵妃这次被撵的原因,《旧唐书》卷五十一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杨玉环,送归外第。时吉温与中贵人善,温入奏曰:“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上即令中使张韬光赐御馔,妃附韬光泣奏曰:“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发一缭附献。玄宗见之惊惋,即使力士召还。《资治通鉴》中只有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杨贵妃忤的是什么旨呢?《杨太真外传》记载:750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宁王李宪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   因为宁王死于开元二十九年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15日))薨,天宝九年(750),已经死了八年。杨贵妃不可能与死人有染。对于杨贵妃吃姐姐的醋的说法,也仅在《集灵台.其二》作者张祜: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出现,不足为据。而且,在天宝年间,杨贵妃和她的姐妹们关系一直不错,说明唐玄宗和虢国夫人之间是清白的。   这次杨贵妃被撵可能是玄宗给杨家的一个下马威。因为杨贵妃的得宠,杨家也跟着显赫起来。随着地位的升高,杨家便无法无天了。杨家接受招待的规格已经超出了规定的界限;大肆收受贿赂;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骑到了皇室的头上。《新唐书》中记载:“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皇上的亲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儿信成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如再不处理,恐怕整个江山都成了杨家的了。玄宗生气了,杨家就是仗着有个贵妃撑腰,于是,杨贵妃再一次被撵回了家。   杨贵妃这次被送回家,是玄宗使用杀鸡给猴看的策略,就是要灭灭杨氏家族的威风。这一招果真很灵,杨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杨贵妃更是终日以泪洗面。因为,这一次唐玄宗并没有急着把贵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后就再没有了消息。玄宗虽然没有派人去接杨贵妃,但心中还是很想念的。   一个叫吉温的人来游说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怀。唐玄宗立刻派人看望贵妃,还将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给她。杨贵妃见皇帝派人来看她了,感动地泪流满面,马上伏地认错,还剪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献给玄宗。唐玄宗一看到贵妃的青丝,派高力士将杨贵妃接回了宫。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于是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著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随驾禁军将校一致要求处死杨贵妃和杨国忠。唐玄宗言国忠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杨玉环,无奈禁军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接受高力士的劝言后,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赐死杨贵妃。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自缢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38岁,而杨国忠则死于乱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尸体,但未寻得。    相关故事   羞花来历   杨玉环从小缺碘,落下了一个毛病:狐臭。虽然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可是总觉得好不爽。自从梅娘娘来了之后,李隆基的心便有一点点花了。玉环很着急,听说华清池的水是矿泉水,含有各种矿物质,包治百病。于是玉环便向阿基撒娇,要了华清池,有空便洗。可是,浴室里供氧老是不足,她又治病心切,常常一泡便是几个时辰,常常晕倒在池里。于是,无聊的文人们便写:“侍儿扶起娇无力。”   一个疗程结束了,玉环的狐臭好了许多。一天,牡丹开放,美不胜收。玉环备了一点小菜,要阿基同酌,阿基满口答应。可是,当阿基在路上的时候,梅娘娘派人来说,她患了重感冒,要阿基去看看。阿基左右想了一下,对高力士说,告诉玉环,朕一会再去赏花。可是,高力士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加上陕西人口音重了一点(毕竟那时还没有普通话),传成“朕要你一个人看花”。玉环伤心极了。面对这满园春色,玉环愁上心来。她一气干了十八碗茅台,大醉而卧。大家知道,玉环的狐臭毕竟没有根治,心情不好,又喝多了一点,又犯了。把众人熏得不亦乐乎,花也是有感觉的耶(生物系的同学知道),何况是花王牡丹。于是,满园牡丹都合上了。阿基在梅娘娘哪里坐了一会,便匆匆赶来。走得急了一点,也感冒了,鼻子闻不到。后来,人们叫杨玉环“羞花”,其实是狐臭熏的。   杨玉环救小和尚   唐明皇(玄宗)天宝年间,猗氏东南杨家庄有一杨氏人家。夫妻俩口过着清贫淡漠的生活。膝下无男,生育四女。唯幼女花容月貌,聪睿过人,双亲视若掌上朋珠,起名玉环。由于家境贫寒,玉环自小常寄外婆家生活。一日其母接她回家,路过涑水河畔,见一大和尚将一小和尚按在河中。小和尚挣扎呼救。旁边有人问其原因,大和尚答道:“我们寺中长老含辛菇苦,历经多年,化齐万缘醮。好不容易凑满万人名次,小和尚竟胆大妄为,偷花了一十二文布施钱。致使长老终生夙愿付之东流。功果不全,此方百姓不能清净,贻害乡人。因此定要把他置于死地,以消众人之恨。”在场人说道;“他已作了此等对不起大家之事,可说是,泼水难收,追悔莫及。今日应该给他一条活命,设法挽救才是。我们何不再挂一个名,此十二文钱也就满了,然后叫他立功赎罪,岂不甚好?”大和尚说:“这万缘醮,万人名字已满,只是钱数不够,不能挂名了。”   众人听后叹道:“这就难了。我们管不了。”说完全部走散。杨玉环在一旁见此情景,当即出以同情之心,对其母说道,“咱们何不救救小和尚?岂能让他死于非命!”母亲说:“儿呀!这万缘醮上人名已满。既使有钱给他布施,也不能再添咱们的名字了。何况身无分文!”玉环接着说:“这个不难。我们又不图挂什么名,救人要紧。只给他钱不就是了?我这里有在外婆家给人家描龙绣凤挣得一十二文钱,原准备咱们路途吃用。咱不如暂时忍点饥寒,以了结今日之事。”即把钱交于大和尚,交待他们不要写什么名字,并耐心对二人进行了劝解。二和尚高高兴兴地返回到城内妙道寺去了。长老和尚闻报后,急忙身披袈裟,赶到母女面前,屈身下拜,感激地说道:“小僧办这万缘醮,幸而善姑娘同我们结了万缘!如此助人为乐,慷慨济人之善心,实实令洒家敬佩,天长地久有时尽,吉人天相有报应。”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   那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宫中的享受又是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宝越要进贡,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让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其酿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独厚的四川兴农酿酒之地利优势,酿出来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贵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人物评价   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   杨玉环若生在别的年代,或许成不了杨贵妃。唐朝人以丰腴为美,杨玉环则“凝脂胭华”,连“脂肪”都开始“凝集”,像“胭脂”一样散发着“华丽”的色彩,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推荐阅读:
2023-07-29 20:21:261

梅妃是怎么回事?

据史书记载:梅妃本姓江,名采苹,福建莆田人。她长得娇小柔媚,面容俏丽,聪慧贤淑。唐玄宗贴身大太监高力士出使闽越发现了她,把她献给了唐玄宗。因为江采苹喜爱梅花,凡是画的、摆的、绣的、铺的,都离不开梅花,所以唐玄宗封她为“梅妃”,把她住的地方题为“梅亭”。玄宗和梅妃一度形影不离。情敌出现梅妃受宠不久,宫里来了个既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又美艳绝伦的杨玉环,立刻倾倒了唐玄宗。从此,梅妃和杨妃就成了对头,梅妃背地里叫杨妃为“肥婢”,杨妃背地里叫梅妃为“梅怪”。但是封建王朝的后宫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唐玄宗封杨玉环为贵妃,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梅妃却被打入“冷宫”。一天,在高力士的撮合下,玄宗又派了个小太监,不掌灯不驾车,用小马驹儿,把梅妃悄悄地驮到翠华西阁,重叙旧情。梅妃悲喜交集,以为亮起一线生机。岂料,天刚亮,杨贵妃就气冲冲地找上门来,吓得玄宗不知如何是好,梅妃也被小太监偷偷送回了上阳宫,从此再未被召见。梅妃的下落“安史之乱”后,梅妃不知所踪。玄宗回京后,曾悬赏百万寻访梅妃下落,却始终没有结果。据说,后来在华清池边的梅树下,找到了梅妃的尸骨。刀痕为证,梅妃是为乱兵所杀。玄宗伤心欲绝,以皇妃礼仪安葬了她。梅妃是否存在过按常理推断,这么多的传说、典籍、文物、风俗应该足以证明梅妃的存在。然而,否认梅妃是真人真事的,也大有人在。中国著名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当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刘大杰先生,都否认梅妃的存在。他们认为,一切有关梅妃的记载,都出自《梅妃传》。而《梅妃传》的作者、传抄者所记并不确切。而且,《梅妃传》所记与史实不符之处也相当多。如高力士从未赴闽,更谈不上选美;梅妃被贬之处在“上阳东宫”,距京城长安数百里,附近并没有“翠华西阁”,怎么能深夜召幸陪伴玄宗,第二天又被小太监送走,“步归东宫”呢?另外,据莆田县志所载,从海潮涨落推断,唐玄宗时期,江东村可能根本不存在。同时,权威性较高的唐史上,并没有记载梅妃的只字片语。《旧唐书》、《新唐书》都是如此,连《资治通鉴》也如此。试想,唐史上的后妃,特别是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巨细无遗,怎会连她的“对头”梅妃的事,一点也不提及呢?关于梅妃是否存在过这一问题,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只能待后人评说了。
2023-07-29 20:21:331

梅妃写给唐玄宗的诗是什么

1.江采萍之作《一斛珠》,原名《谢赐珍珠》,江采萍乃唐玄宗妃子梅妃。原文:谢赐珍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2.译文: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3.出处:出自《梅妃传》(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唐玄宗的梅妃江采萍缩所写。收录于全唐诗。
2023-07-29 20:21:422

梅妃写给唐玄宗的诗是什么

江采萍之作《一斛珠》,原名《谢赐珍珠》,江采萍乃唐玄宗妃子梅妃。原文:谢赐珍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译文: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出处:出自《梅妃传》(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唐玄宗的梅妃江采萍缩所写。收录于全唐诗。
2023-07-29 20:21:511

唐朝梅妃有无其人

唐朝梅妃有无其人?梅妃是个广为流传的人物,尤其是她的诗楼东赋、一斛珠,更是为后人所传诵。蔡东藩的唐史演义说,唐明皇:命高力士出使江南,搜访美女。力士沿途考察,少有当意,辗转至闽中莆田县,方得了一个丽姝,急忙选归。这丽姝叫作江采苹,父名仲逊,家世业医,采苹生年九岁,能诵二南,且语父道:我虽女子,当以此诗为志及年将及笄,更出落得丰神楚楚,秀骨姗姗;更兼文艺优长,能诗善赋,一经选入,大见宠幸玄宗因她所好,戏称她为梅妃。妃尝撰萧、兰、梨园、梅花、风笛、玻盂、剪刀、绮窗入赋,无不工妙后杨玉环入宫,唐明皇贪新厌旧,沉湎女色,梅妃失宠独处上阳东宫。她郁郁不欢,乃作楼东赋,赋云:玉槛尘生,凤奁香殓。懒蝉鬓之巧梳,闲楼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漂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扬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_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未之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玄宗读罢,想起旧情,深为怅然,遂取出珍珠一斛,暗地里托人送给梅妃。梅妃不受,又写了七绝一斛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蔡东藩撰写这段稗史轶闻所根据的是唐曹邺的梅妃传,此传载:梅妃姓江名采苹,莆田人,唐开元中被选入宫,大见宠幸。性不喜铅华,淡妆雅眼,而自然明秀。能作惊鸿舞,尤长诗赋,癖爱梅花,明皇戏呼为梅精,号为梅妃。后杨玉环入宫封贵妃,迁梅妃居上阳东宫,乃作楼东赋,上尝思念,封贡珠一斛密赐之,她赋诗辞谢,上命乐府度以新声,赐曲名一斛珠。安禄山乱,长安城破,她死于兵。乱平,明皇自蜀归,求得妃画像,亲题七绝一首。后得妃尸于温泉池畔梅树下,肋有刀痕,乃命以妃礼改葬。可是梅妃到底有无其人还是一个难解之谜。梅妃故里在现在的福建省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今村犹有江姓族,当地建有她的庙宇浦口宫,是乡人为纪念她而建的古建筑物。民间流传说,江采苹自幼貌丑,是个放鸭女子,选官到乡时,她不及躲藏惊倒在地,而爬起来时,容貌竞赛过西施,故被选中。乡人称她为江东妃。此说与曹邺所描述的梅妃是个能诗善文的女子相去甚远。从地理演变上来看,莆田地处沿海,它在古代原为兴化湾的一部分,后因兴化湾海水后退,海岸上升,加上木兰溪、延寿溪、荻芦溪等泥沙的冲积而成,最初名曰蒲田,在古时县境内多水,菖蒲繁盛,后因筑堤围田,才去水旁为莆,改为莆田。旧志载本县在梁陈时代,海潮涨时还可以涌到城南南山麓广化寺前,西门外之泗华陂前和黄石东北的大龟屿附近。所以唐明皇在位的时候,江东村这个地方可能还不曾存在。据史料分析,有关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均不载,只见于开元天宝遗事、宋邑人李俊甫莆阳比事著录、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新、旧唐书中也没有高力士使闽的记载,而曹邺的梅妃传中却说:高力士使闽粤,选归侍明皇蔡东藩在撰写梅妃故事时,遇到正史和稗史的记载有出入,而又难以抉择,则取存疑或折衷的方法,并加注曰:是回叙梅妃事,副本据曹邺梅妃传,所称汉邸,考诸唐宗室诸王传中,当时无封汉王者,或谓即广汉王_,未知孰是鲁迅先生曾对梅妃传加以考证,认为江采苹系虚构的人物。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梅妃传归之宋之志怪及传奇文之类。他说:海山记已见于青琐高议中,自是北宋人作,余当亦同,今本有题唐韩_撰者,明人妄增之。帝王纵恣,世人所不欲遭而所乐道,唐人喜言明皇,宋则益以隋炀,明罗贯中复撰集为隋唐志传,清褚人获又增改以为隋唐演义。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谓为江氏名采苹,入宫因太真妒复见放,值禄山之乱,死于兵。有跋,略谓传是大中二年所写,在万卷朱遵度家,今惟叶少蕴与予得之;末不署名,盖亦即撰本文者,自云宋叶梦得同时,则南渡前后之作矣。今本或题唐曹邺撰,亦明人妄增之鲁迅先生认为此传是明代人随便加上的,正如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尚有无名氏之梅妃传一篇,写江采苹与杨贵妃争宠见放的故事,无作者名。文中以杨、梅对称而同情梅妃的遭遇,其不满杨贵妃专权之意自很明显明人题为唐曹邺作,不可信1962年冬,郭沫若同志途次莆田时,曾写了一首途次莆田的诗。诗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复平畴碧复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梅妃生里传犹在,夹_藏书有孑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看来,郭老对梅妃这个人物也是持谨慎的态度。梅妃有无其人?一时尚难定论。
2023-07-29 20:21:581

历史上真的有,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这个人吗?

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差三十四岁,但并没有沟通上的代沟,他们是比翼鸟,是连理枝,在玄宗的心里,贵妃还是他的解语花。感情好得简直如胶似漆。所以,杨贵妃是“昭阳殿里第一人”,是“三千宠爱集一身”,是后宫中的霸主,在玄宗的内心占有无可匹敌的地位。然而,在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中,杨贵妃却上演了反派。成为妒悍不逊的肥婢,成为横亘在皇帝与其他嫔妃间的毒妇。这个故事中的正面角色女一号,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妃。梅妃其人其事,在南宋人编撰的《梅妃传》中言之凿凿,她姓江,名采苹,福建莆田人。父亲叫江仲逊,是江南名医。江姑娘少年聪慧,九岁就能背诵《诗经》,所以父亲为她取名为采苹。开元末年,高力士出使闽粤一带,发现了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江采苹,便将她带回长安,一时间,竟宠冠后宫。由于她气质高冷,喜爱梅花,所以玄宗赐她为“梅妃”。杨贵妃入宫后,二人相嫉,互相攻讦,杨贵妃称她为“梅精”,她称贵妃为“肥婢”。后来梅妃失宠,被杨贵妃赶到了洛阳上阳宫,过着孤苦可怜的生活。但她心有不甘,竟令玄宗回心转意,与她相会于东都叙爱。杨贵妃发现后,百般阻挠,令梅妃再次失宠。玄宗无可奈何,秘密赐给梅妃一斛珍珠,梅妃含泪写下了诗句《一斛珠》。安史之乱后,梅妃下落不明,托梦给玄宗,说她死于乱军之手,玄宗派人在洛阳梅树下找到了她的遗骸,见到尸骨,玄宗悲痛欲绝,隆重安葬了梅妃。整件事情有鼻子有眼,完全符合宫闱争斗常见的情节。宋人撰写的《梅妃传》流行后,后世附会增饰,明代杂剧《惊鸿记》与清代《长生殿》,都描写了这段故事,使梅妃在民间的名气更大。令文学与历史混在了一起,导致真伪模辩。梅妃的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事通过塑造梅妃贤明的正面形象与杨贵妃嫉妒的负面形象,告诫了君王莫要贪恋美色,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封建正统观念。但故事本身放在历史中,却经不起史实的推敲。也就是说,梅妃此人在历史中子虚乌有,纯属文学杜撰。原因有三:其一,在《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这些正史上,没有关于梅妃的只言片语。一个寂寂无名,又无子嗣的妃子,上不了正史是正常的。但是,梅妃与杨贵妃有过那么激烈的冲突,不可能只字不提。而且,中晚唐诗人有很多作品是围绕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所写,包括白居易的《长恨歌》,但没有一句一子提到过梅妃。其二,从时间上看,梅妃无法得宠。开元年间,玄宗宠爱的是武惠妃。玄宗之所以要纳儿媳杨玉环为妻,是因为开元末年,武惠妃的去世,使玄宗陷入了感情上巨大的孤寂之中。如果武惠妃去世后,有梅妃这么一个令玄宗深爱的高冷美人,他又何须不顾人伦上的谴责,费尽心机纳儿媳为妻呢。而且,《梅妃传》记载,梅妃被杨贵妃赶到洛阳上阳宫后,玄宗曾与梅妃相会叙爱,时间当是在玄宗对杨贵妃动心的开元二十八年之后。但开元二十四年时,玄宗就下诏,说关中粮食充足,从此不必就食洛阳。随着漕运的逐步解决,玄宗确是终身再无去过洛阳。他又如何与梅妃相会叙爱于东都呢。其三,杨贵妃与梅妃相互攻讦时,梅妃骂贵妃为“肥婢”。但人所共知,唐朝以丰硕为美,只要不是个臃肿不堪的大胖子,就不丑,更无骂人肥胖的道理。直到宋朝以后,女性才以瘦弱为美,才有诋毁肥胖的道理。梅妃是唐人,怎会以宋朝语言骂杨贵妃呢。综上所述,梅妃其人,当是宋朝人根据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与常见的宫廷争斗模式,杜撰出来的文学形象。所以,在杨贵妃入宫之后,她是当之无愧的后宫第一人。
2023-07-29 20:22:051

梅妃的诗词 梅妃的诗词是什么

梅妃的诗词有:《题梅妃画真》《一斛珠·梅妃,拟梅溪体》。 梅妃的诗词有:《一斛珠·梅妃,拟梅溪体》《题梅妃画真》。 注音是:ㄇㄟ_ㄈㄟ。 拼音是:méi fēi。 结构是:梅(左右结构)妃(左右结构)。梅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二、引证解释⒈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三、国语词典唐玄宗的妃子。姓江,名采苹,莆田人。开元初,由高力士选归侍玄宗。因其性喜梅,故称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相传梅妃并非真有其人,是经由后人发挥想像力,以宛转曲折笔法刻画出来的小说人物。关于梅妃的诗句正梅妃月姊正值梅妃正梅妃月姊关于梅妃的成语梅妻鹤子望梅止渴潘妃宝钏取青妃白鹤子梅妻香药脆梅盐梅之寄说梅止渴止渴思梅止渴之梅关于梅妃的词语潘妃宝钏妻梅子鹤_梅之年香药脆梅盐梅之寄望梅止渴梅妻鹤子调剂盐梅止渴思梅说梅止渴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梅妃的详细信息
2023-07-29 20:23:131

杨玉环为什么被唐玄宗赶出宫三次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选进宫里当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来了。但是,要是有一个妃子两次被赶出后宫,还能两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新鲜。事实上,天宝年间,杨贵妃就曾经两次因为感情纠纷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可是难得的是,杨贵妃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后宫,还因此奠定了六宫专宠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爱情佳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玄宗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后宫,封为贵妃,比照皇后对待。对于这个费了那么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也是宠爱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宫里赏着名花,喝着美酒,再看看贵妃,他心满意足地说了一句:我得到贵妃,就好像得到一个宝贝一样啊。还因此谱了一首曲子叫《得宝子》。但是,日子过久了,再好的伴侣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就在天宝五载,也就是玄宗册立杨贵妃之后不到一年,他们两个之间的第一次感情风波发生了。 第一次出宫 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妒悍不逊”,一怒之下,把杨贵妃打发回娘家了。谁都知道,皇帝后宫美人无数,彼此嫉妒也是后妃的常态。那么,让杨贵妃如此嫉妒的人是谁呀?有从小看戏听故事的经验,好多人肯定会说,是不是那个叫梅妃的女人啊。这个梅妃又是何许人呢?根据《梅妃传》的记载,梅妃姓江,叫采苹,是福建人。她入宫比杨贵妃还早呢。当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不是闷闷不乐吗?高力士就到全国给他海选美女,还没选到杨玉环呢,先在福建发现江采苹了。江采苹不光长得漂亮,也是个才女,九岁就能背《诗经》,长大了更是擅长诗赋。因为有文化,所以比较风雅,特别喜欢清丽脱俗的梅花,把自己屋子周围都种上了梅数,所以唐玄宗才管她叫梅妃。梅妃刚入宫的时候也特别得宠,但是,后来杨贵妃不是来了吗?一山难容二虎,两个人之间难免就彼此嫉妒起来了。这两个美女长得一肥一瘦,就开始彼此进行人身攻击,杨贵妃管梅妃叫梅精,梅妃管杨贵妃叫肥婢。当然,斗到后来,杨贵妃逐渐占了上风了,梅妃也就逐渐被冷落。可是,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偶尔旧情难忘,又去私会梅妃,结果让杨贵妃抓了个正着,对唐玄宗连损带挖苦,这才把唐玄宗惹恼了的。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尽管有无名氏的《梅妃传》传世,尽管《全唐诗》里还收了一首诗,名字叫《一斛珠》,号称是梅妃所作,尽管梅妃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是,我还是要说,它恐怕不是真的,梅妃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呢?首先,从文献上讲,无论是两《唐书》、《资治通鉴》等等官方文献也好,还是唐朝的笔记小说也好,都没有关于梅妃的只言片语,所谓梅妃最早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这时候距离唐玄宗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编故事的可能性很大。其次,按照《梅妃传》的记载,梅妃不仅自己长得瘦弱,而且还特别瞧不起长得胖的,管杨贵妃叫肥婢。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喜欢的就是杨贵妃那样丰满艳丽的女人,至于瘦弱文雅的美人是到宋朝才开始受人追捧的。梅妃要真是生在唐朝,恐怕得下功夫增肥,怎么还会有心情骂别人肥呢!第三,按照《梅妃传》的说法,武惠妃死后,梅妃得宠。可是,假如唐玄宗的感情空白已经被梅妃填补上了,那他还冒那么大的道德风险夺儿媳妇干吗?这样看来,所谓梅妃的故事并不可信,她不过是宋朝人为了和杨贵妃作对比而发明的文学形象,就像有西施就有东施一样,是文学想象的产物。既然这个人根本不存在,那当然也就谈不上让杨贵妃嫉妒了。 那杨贵妃嫉妒的对象既然不是梅妃,又会是谁呢?我觉得,她嫉妒的恐怕并不是哪个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他当时虽然已经有杨贵妃了,但是,得陇望蜀,还想要更多的美人。怎么样才能把天下的美女都罗致到自己的后宫里呢?唐玄宗设置了一个职业,叫做花鸟使,由宦官担任,专门到民间搜索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往宫里送。眼看着美人今天来几个,明天来几个,杨贵妃可受不了了。因为如果皇帝固定喜欢哪一个,这竞争对手还比较单一,可以研究战略战术进行防范打击。可是,如果每天来这么几个,这就等于所有人都成了潜在的敌人,天天防贼比天天做贼还累,这才让杨贵妃发脾气了。 但是,不管她嫉妒的是谁吧,反正杨贵妃发火了。这样一来,玄宗也生气啊,我好歹也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是应该的。当年武惠妃那么得宠,唐玄宗不是照样生了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吗?可见没少寻花问柳。怎么到你杨贵妃这里就不行了呢!你一个妃子,难道还敢管皇帝不成!唐玄宗生气了,怎么处理这个不懂事的妃子呢?他下令,把杨贵妃送回娘家!可是,杨贵妃的亲生父亲和养父都早死了,哪里算是娘家呢?杨玉环还有一个堂哥叫杨銛。既然父亲死了,那么长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娘家,送他们家去了。自从杨贵妃得宠之后,哥哥杨銛可没少沾光,官至三品,现在看妹妹被送回来了,杨銛可傻眼了,这是什么意思啊?皇帝休妻了? 杨家这里慌成一团,唐玄宗那里呢?他也慌了。心慌啊。气头上把杨贵妃送走了,可是送走之后呢?唐玄宗一下子又觉得身边空下来了。杨贵妃在的时候,他背着贵妃跟那些宫娥偷偷调情,倒是充满了冒险的快乐,现在杨贵妃一走,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宠幸任何一个美人了,他反倒觉得没意思了。武惠妃刚死的时候那种凄凉孤寂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受不了了。人不是早晨送走的吗?眼看到了中午,该吃饭了,宦官把御馔端了上来,唐玄宗哪里吃得下去啊!不吃饭还不要紧,要命的是,他看周围谁都不顺眼了。这可苦了身边伺候的宦官了,也不知哪句话哪个动作就会惹恼皇帝,怎么做都不对,一会就挨一顿鞭子,吓得小宦官都不敢到皇帝身边来了。这怎么办呢?高力士是老奴才呀,最明白玄宗的心意了。眼看着皇帝如此烦躁不安,他知道,皇帝这是后悔了。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这时候就缺一个人来转圜。怎么办呢?高力士就上奏唐玄宗:贵妃刚打发出去,她哥哥家肯定也没有来得及预备接待,这一回家肯定是衣食不周啊,不如把贵妃院里的所有陈设、玩物都送到杨銛家吧?算是投石问路,探探皇帝的口风。唐玄宗心里正惦记着杨贵妃呢,听高力士一说,正中下怀,马上同意。一共送了多少东西过去啊?《资治通鉴》记载,足足送了一百多车。这还不算,唐玄宗当时不正吃午饭吗?他对高力士说了,光送用的东西哪行啊,把我的御馔分一半,也给贵妃送去吧。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就这点出息,心里简直笑翻了。既然皇帝的态度已经清清楚楚,那接下来高力士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吃完饭,再磨蹭一会不就到晚上了吗,皇帝今天已经没吃好饭了,总不能再睡不好觉吧。这时候,高力士又上奏了,说贵妃在家闭门思过已经一天了,想来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还是请皇帝把贵妃迎回来吧。别看唐玄宗当时在朝廷里听不进意见了,对高力士这个提议他可是从谏如流,马上采纳。那怎么接回来呢?唐朝可还是实行宵禁制度的,一到晚上,宫门也关了,各坊的坊门也关了,谁也不许到处走动。这难不倒唐玄宗,他亲自批条子,让禁军去接,皇帝的禁军执行公务,什么门敢不给开呀!可能有人要说,这么兴师动众干什么呀,等第二天早晨再接不也一样吗?可是,唐玄宗当时可是度日如年啊,一分钟也不想多等了,再说了,他也害怕等到天亮。趁着天黑迎回来,就算是丢脸,也只有宦官、禁军这些自己人知道;要是大白天去迎,不是天下人都知道了吗?刚刚把人送回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接回来,唐玄宗也丢不起这个面子。 皇帝派人去接,就等于已经先认错了,杨贵妃怎么表示啊?根据《旧唐书·杨贵妃传》的记载,她回宫之后,“伏地谢罪”,也主动认错了。玄宗一看,这不是给我面子吗?更加高兴了,赶紧一把拉起来,安慰了好半天。杨贵妃除了有堂哥之外,不是还有三个姐姐吗?眼看着皇帝和妃子和好如初,第二天,这三个姐姐作为娘家人,赶紧跑来祝贺。玄宗一看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下令,赏赐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每年一百万钱买脂粉!不光是娘家姐姐沾光,身边的宦官也跟着沾光了。按照《旧唐书》的记载,“帝骤赐左右不可赀”。头一天看左右谁都不顺眼,没事就暴打一顿,今天到好,看谁都高兴,撒钱都撒到手软了。这还不算,杨贵妃不是因为皇帝整天从民间往宫里海选美女才吃醋的吗?玄宗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从此痛改前非吧,眼睛只看贵妃一个人,再不拈花惹草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这一下,后宫里其他的妃嫔可就倒霉了。本来,虽然后宫得宠比中彩票还难,但至少还有个盼头。现在杨贵妃专宠,她们连希望都没有了。最可怜的是那些刚刚被花鸟使选进来的美人,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直接就给打发到各处行宫看房子去了,一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杨贵妃也好,唐玄宗也好,他们可不管这些。对他们来说,这次吵架只是感情的一支催化剂罢了。两个人吵架谁赢了?表面上看玄宗和妃子是对赔不是,平分秋色,但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是玄宗更离不开杨贵妃啊,面子也不要了,钱也赏了,错误也改了,为了讨妃子一笑,玄宗容易吗! 第二次出宫 可是,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错误也总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后,唐玄宗天宝九载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杨贵妃送回娘家了。这次又为了什么呢?《资治通鉴》只写了简单的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到底什么才叫忤旨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杨贵妃出轨了!怎么回事呢?《杨太真外传》记载,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宁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宁王的笛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这吹笛子不过是古代人一种含蓄的说法,它的真实意思就是杨贵妃和宁王的关系不寻常!关于这一点,唐朝诗人张祜写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诗叫《宁哥来》:“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什么意思呢?雾气蒙蒙的宫城里,杨贵妃站在珠帘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瞒不住。这时候,一个宫里的小丑黄翻绰就跟杨贵妃开玩笑,往西边一指,说:宁王来了!杨贵妃虽然不信,但是还是忍不住往西边看,宁哥是不是真的又回来了?要知道,宁王李宪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爱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当然无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到天宝九载的时候,宁王李宪已经死了十年了。我们讲过,宁王是开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当年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小的时候曾经被宁王抚养,所以还特地打报告要求给宁王服丧。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信史。现在,时隔十年,杨贵妃怎么会跟一个死人有染呢! 这种解释不可能了,还有别的解释吗?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次杨贵妃忤旨,纯粹是她姐姐惹的祸。杨贵妃不是有三个姐姐吗?各个长得美艳绝伦,可惜没有妹妹这样的好运气,都年纪轻轻就嫁了人,又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杨贵妃得宠之后,可怜三个姐姐,就把她们接到长安来了。唐玄宗不是宠爱杨贵妃吗?爱屋及乌,对三个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许她们随便出入宫门。还把三人都封为一品的国夫人。其中,老大封为韩国夫人,老二封为虢国夫人,老三成为秦国夫人。这三位夫人之中,虢国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荡。当时一般贵夫人出门不都是作车吗?只有她与众不同,偏要骑马。唐玄宗也是个有豪情的皇帝,一个美人“不爱红妆爱武装”,在他眼里也就有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刚才不是讲诗人张祜写了一首诗讽刺杨贵妃和宁王有染吗?其实,他还写过一首诗,暗示唐玄宗跟这个大姨子不一般呢。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见惯了浓妆艳抹的美人了,虢国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对自己的魅力没自信,谁敢这么做呀?所以,也有人怀疑,唐玄宗对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这个想法有没有合理性呢?也悬。首先,这种说法的直接源头就是张祜那首诗。而张祜一会说杨贵妃跟宁王有染,一会又说唐玄宗跟虢国夫人关系不一般,简直就像个小报娱记,专门制造绯闻,唯恐天下不乱,他的话可信度不高。其次,如果这个事情可靠,事后虢国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尴尬,当年武则天发现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给毒死了吗?杨贵妃虽然未必像武则天那样毒辣,但是也一定会有所表示。可是事实上,整个天宝期间,杨贵妃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这也反证出虢国夫人和玄宗之间的清白。第三,虢国夫人确实有情夫,只不过不是唐玄宗,至于是谁,我们以后还要说到。这样看来,所谓虢国夫人夺爱的说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现成的两种解释都不成立,那杨贵妃究竟是因为什么忤旨的呢?我想,宫闱密事的神秘性就在这里,真实原因可能永远是个谜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次杨贵妃的过错比较大。为什么呢?从唐玄宗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上一次出宫的时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天就把杨贵妃接回来了吗?可是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气,送回去之后,再没什么表示了。这下子,杨家可着了急了。要知道,当时杨家满门富贵,不就靠着贵妃吗?如果贵妃失宠了,他们不也得树倒猢狲散吗?怎么办呢?眼看皇帝在气头上,娘家人不好出面,找个说客吧。找谁呢?当时有一个户部郎中叫吉温,伶牙俐齿,心机深沉,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杨家就托他去游说唐玄宗了。怎么游说呢?吉温跟唐玄宗说:“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杨贵妃是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陛下想杀就杀,没有问题。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妃子,你就是让她死也得在宫里死,怎么忍心让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温这话说得有没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内外的界限划出来了。杨贵妃相对你唐玄宗是内人,就算处理也要在内部处理,怎么可能让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听吉温这样说,大为感动,又绷不住了。赶紧派一个宦官去看杨贵妃。而且,跟上次一样,还是把御馔分了一半给杨贵妃送去。可能有人会说,唐玄宗是不是上辈子没吃过饭啊?总是把吃饭看得那么重?其实,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饭是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所谓甘苦共尝,不也是从吃饭引申出来的情感吗?一个人要是许诺一辈子跟你一起吃饭,可比许诺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实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杨贵妃去了,杨贵妃什么反应啊?她哭得和泪人一般。本来,玄宗这次把她赶出宫,几天都没搭理她,杨贵妃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现在一看见宦官,知道皇帝还在想着她,杨贵妃能不哭吗!光哭还不够,杨贵妃当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宦官,说:“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惟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非常重要。所以,结婚的时候,新郎和新娘把头发系在一起,叫结发;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绺头发。现在杨贵妃是拿这绺头发跟玄宗诀别了。唐玄宗一看见杨贵妃的一缕青丝,所有的怨气啦,不满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国去了,他哪里真舍得跟贵妃诀别啊!没办法,还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杨贵妃给接回来了。光是接回来还不算,自从这次风波之后,两个人都深刻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从此更加恩爱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就是玄宗对杨贵妃从此“宠待益深”了。这个宠待益深怎么理解啊?《长恨歌传》里有一句话,说天宝十载,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凭肩而立,仰望着天上的牵牛和织女星,不禁感慨万端。就在这天晚上,他们俩偷偷立了一个誓言,这个誓言我们中国人都知道,那就是“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虽然学者们都提到,唐玄宗去骊山是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们不可能在骊山,所谓七夕密誓纯属艺术虚构。但是,诗人为什么虚构成天宝十载而不是其他时间啊?正说明,当时的人都认定,经过天宝九年的出宫风波,两个人的感情更深了!这样看来,这第二次出宫风波又像第一次一样,以闹剧开始,以喜剧收场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次出宫风波的意义啊?我想,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经过这两次风波的考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本来,我们说过,唐玄宗把儿媳纳入后宫,不过就是一出人伦丑剧。但是,随着两次出宫风波,他们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都变了。本来,在唐玄宗看来,杨贵妃就是一个漂亮女人;现在,他发现,贵妃最大的优点还不是漂亮,而是单纯!她身在皇宫,居然不懂服从,不计后果,这样的性格在后宫太少见了,对于晚年的玄宗来说不啻是一缕清风。有了这样的认识,玄宗对贵妃的感情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而在杨贵妃心中,玄宗的形象也变了。本来,她只知道玄宗有权力,可以左右她的生活,现在她发现,这个皇帝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是真的在乎她,离不开她。感情变了,彼此的关系也就变了。以前我们提到皇帝和后妃的关系,往往说得宠和失宠,这其实意味着皇帝是绝对的主宰,而后妃只是被动者。但是,到唐玄宗和杨贵妃这里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会像平常夫妻一样吵架,吵架之后,妃子会回娘家,而不是打入冷宫;分开之后,他们会彼此思念,也会努力和好。总之,皇帝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妃子也并不总是低眉顺眼,看起来更象是平常的一对夫妻。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之所以忽略了他们关系中的人伦污点,而同情甚至歌颂他们的爱情,不就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身居高位者的平常心吗! 第二、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杨李之间的爱情,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难以避免的外戚问题又出现了。仗着杨贵妃的专宠,她的哥哥姐姐都骄横跋扈。《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杨贵妃的二姐虢国夫人最霸道了。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天宝年间,她想要修豪宅,选中了长安城里的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当时,这块宝地并不是块空地,而是老臣韦嗣立的宅子。虽然韦嗣立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后人还住在那里。怎么办呢?虢国夫人可不觉得为难。有一天,她忽然指挥一批工匠冲入了韦嗣立的宅子,把韦家人都给赶出来了。随即就把房子夷为平地,然后宣布,这块地皮是我的了!那韦家人怎么办啊?虢国夫人随便指给他们十亩空地,说:你们就到那儿重建家园吧。这不比强盗还厉害吗!欺负官僚也就罢了,杨家人连公主也敢欺负。就在开元九年正月十五,杨家兄妹夜游,正好碰上玄宗的女儿广平公主也出来观灯。两家在长安城的西市门口碰见了。西市的大门不是窄吗,容不下两家同时进去,怎么办啊?杨家的一个奴才想争道,就使劲打马,没想到一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一下子就滚下马去了。公主坠马,驸马赶紧去扶,按说杨家人该收敛了吧,根本没有,他们的奴才又连抽了几鞭,连驸马都被打伤了。第二天,广平公主找唐玄宗诉委屈,唐玄宗倒是把那个行凶的奴才打死了,但是,与此同时,倒霉的驸马也被免官了,谁让你得罪杨家人呢!杨家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重要,谁不巴结他们呀,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四方赂遗,辐凑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杨家人也要逐渐在政治上发挥影响了。 第三、因为杨贵妃的专宠,唐玄宗的宫廷也越来越腐化了。当时,专门为杨贵妃做衣服的纺织和刺绣工人就有七百个。光穿得好不行,还得吃得好啊,杨贵妃不是南方人,喜欢吃荔枝吗?可长安不产荔枝,怎么办呢?那就从南方运吧。可是,荔枝是最难保存的水果了,号称一天色变,两天香变,三天味变。怎么才能让妃子吃上新鲜的荔枝呢?唐玄宗下令,沿途驿站都备好快马,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传递。好多人和马就在传递过程中累死了。杜牧在诗中不是写过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啊!
2023-07-29 20:23:222

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画像有不?还有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样的?江采

杨玉环(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广西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祖籍山西芮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芮城)。    在她17岁时(公元735),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美,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武惠妃两年后病逝。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国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并为她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 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妃,本名江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江采萍自幼聪明过人,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九岁能诵读《诗经》,故其父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命名,对她期望甚高。江采苹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能歌善舞,吟诗作对,可谓才女。唐玄宗时,江采苹被选入宫,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由于江采苹非常喜爱梅花,玄宗赐名为“梅妃”。   杨玉环入宫后,专宠后宫,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赏雪之际看到满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给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断然拒绝,并作诗倾诉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考证“梅妃之谜”  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未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2023-07-29 20:23:304

“清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揭开唐代梅妃的辉煌生活美女江采萍

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江采萍,穿着华贵的衣服,有着明秀的身材和美丽的风韵。与东晋才女谢道韫相比,她精通诗歌,尤其擅长舞蹈。她以表演鸿胪舞而闻名,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赞和尊敬。《梅妃传》是唐代曹野写的关于江采萍的最详细的记录。梅妃,江采萍人,祖籍莆田,江忠勋,医生。江采萍非常聪明。他九岁的时候就能读《诗经》的《周南》《呼唤南方》之类的诗,并对父亲说:“虽然我是女人,但我要以此为志向。”江忠勋以《诗经南呼》中的“摘苹果”作为女儿的名字,表达了对女儿的期待。唐玄宗开元中学,太监高力士到福建、广东。当他看到江采萍,谁是丰富的神和美丽的骨头,他选择她在宫中为唐玄宗服务,并大大青睐。唐玄宗以江采萍为荣,视其宫室如粪土。江采萍喜欢梅花,并在各地种植李树。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他就赏花,爱花,再也不回来。唐玄宗戏剧的名字是《梅妃》。梅妃受到音乐舞蹈专家唐玄宗的青睐,不仅因为她的美貌,还因为她表演的红京舞。唐玄宗曾在国王面前称赞梅妃“吹白玉笛,舞洪净”,这是一个光荣的壮举。根据王克芬的文章《梅妃与洪净舞》,可以描述大雁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鸟的舞蹈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据说原始社会“凤凰赖艺百兽舞”中的“凤狮”被认为是人们模仿鸟类动作的舞蹈;战国青铜器上的人鸟舞蹈图像:汉代的百戏中有跳大麻雀的记载;汉代画像石上也有鸟形舞者的图画。这些舞蹈大多穿着厚重的鸟形服装和道具,给舞蹈带来不便。然而,梅妃的景洪舞蹈可能侧重于用写意的手法表达红岩在空中翱翔的美丽形象。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诗中描写歌舞伎的“太娘云”,说“龙宫如云,衣如雾,金劝轻踏。”水榭的春天,学舞蹈很神奇,而巴郎塘的夜晚,歌声在流传。《洪净吴》当时好像广为流传。在唐代,人们常用“浩然之气”来形容舞姿婀娜轻盈,是舞美的一种审美特征。唐代诗人李群玉在公元《九日长沙登东楼观舞》年说:“南方有美女,舞得轻盈,腰肢翠绿.像婉如的兰提翠、游龙.慢的时候不能穷,忙的时候不能穷。低荷飘飘,凌乱雪风号驱逐舰。当你落在耳边时,你期待着它,你想追溯到空无,但你无法提起它,你会飞走,被震撼。从这个角度来说,《红京舞》一定是一个具有美丽魅力的舞蹈。人们可以想象这种舞蹈轻盈、优雅、柔和、自由。明代邱昌进《太真通史》,开头有一幅木刻插画,描绘梅妃穿着长袖舞衣,长裙拖地,肩上披着长巾,像一只飞翔的天鹅翩翩起舞。这就是明代画家想象中的“奇舞”。梅妃的局势也非常不幸。唐玄宗带着儿媳入宫加封贵妃,成了杨的情敌。温柔的梅妃远离了杨贵妃的对手,渐渐失宠。杨贵妃在冷宫被贬东宫,曾写《东宫赋》表达哀思。唐玄宗偶尔在兴庆宫萼楼思念梅妃,于是派人悄悄向梅妃解释。梅妃婉言谢绝了朱桢的诗,并在诗《谢词》中说:叶桂的眉毛好久没画了,妆和泪都是红色的。长门不能天天打扮,那么为什么要用珍珠来抚慰孤独呢?唐玄宗看后大失所望,乐府成为诗谱上的新歌。这首歌叫《阿互助》。这首诗被歌德从英语翻译成德语,发表在杂志《艺术与古代》上。这是最早翻译成德语的中国古诗。安史之乱,长安城陷落,梅妃死于兵变。唐玄宗从蜀国回到长安后,得到了一幅梅妃的画像,并写了一首七绝。后来,梅妃的尸体在池畔一处温泉的梅树下被发现,旁边有刀痕,唐玄宗在公主大典上被重新安葬。一代美女的不幸遭遇赢得了人们的深切同情。梅妃的事迹也见于宋代莆田人李俊《濮阳笔石》,宋代诗人刘克庄《咏梅妃》。吴世美,明代吴城人,根据《梅妃传》创作了《洪京记》传奇,因梅妃在剧中写洪京舞而得名《洪京记》。一些关于隋唐的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都有关于梅妃的故事。当蔡东在《唐史传奇》年写梅妃的故事时,他依靠的是曹野的《梅妃传》年。今天,在京剧的舞台上,有《梅妃》和《中国名人及旅游胜地词典》两部戏,梅妃被认为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梅花,以其高雅、典雅、高贵,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欣赏。关于咏梅的诗词数不胜数,但要真正认识梅,热爱梅,把梅融入一个人的灵魂,没有比唐玄宗曾经爱过的梅妃江采萍更好的办法了。江采萍,福建莆田朱桢村人,生于唐玄宗元年。他的父亲蒋仲勋是个读书人,读诗、书,兴趣盎然。他精通医疗,行医济世。他是当地有名的儒医。江家很有钱,只有出身,但她并没有因为是女孩子而不开心,因为她断了江家的香火。相反,她被珍惜,被视为掌上明珠。早在江采萍第一次了解人事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机缘让我疯狂地爱上了梅子。江忠勋很了解女儿的性情,花大价钱追求各种李子树来填满她家的前后门。冬末春初,庭院里梅花盛开,余睿琼花挂满枝头,香气四溢。冷艳袭人,宛如一个纯净超脱尘埃的童话世界。年轻的江采萍徜徉在梅花间,时而出神地凝视,时而嗅嗅,日夜陶醉在梅花的世界里,不觉寒冷,不知疲倦。在梅花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她们,在性格上深深地烙上了梅花的正直,淡雅恬静,刚强不屈,刚柔并济,美好善良;以她美丽优雅的外表和苗条的身材,仿佛是一棵苗条的李子树。她的父亲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非常欣赏她的智慧。他从小就教她读书、朗诵、背诗。江忠勋曾向朋友吹嘘说:“虽然我是个女人,但我要以此为志向。”所以他对女儿寄予如此大的希望也就不足为奇了。江采萍真的不喜欢他父亲的希望。九岁时,他能背诵大本钟的诗;在他的全盛时期,他能够写出优美优雅的文章。写过八部赋作,《小蓝》,《梨园》,《梅亭》,《丛桂》,《堤丰》,《破杯》,《剪刀》,《齐窗》。除了诗歌和散文,江采萍对象棋、钢琴、书籍和绘画一无所知。她尤其擅长弹奏极其优美的白雨笛,表演轻盈灵动的优美舞姿。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美丽女人。于是,远近的年轻人都感叹,“不知道谁有福气嫁给江采萍。”这三个学生有多大的特权啊!"最后这朵可爱的梅花落在了谁家?这部受祝福的戏剧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这位过着浪漫而英勇生活的皇帝。生活一直与梅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爱梅,还把梅的性格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中,那种优雅高贵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在与杨贵妃的爱情大战中,虽然一度处于下风,但她优雅的风采永远不会从多愁善感的唐玄宗身上抹去。杨贵妃再浪漫再强势,也藏不住梅花的幽香。
2023-07-29 20:24:231

唐朝历史上真的有梅妃江采萍此人吗?

唐爱牡丹宋爱梅,江采萍是生错了时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的绝世美丽完全掩盖了梅妃江采萍的风采才情。梅妃 福建莆田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聪明过人,九岁能诵读《诗经》父亲江仲逊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对她期望甚高。武惠妃死后,随侍玄宗左右的宦官高力士猜知皇帝的心思,奏请出使江南,寻访美女,来到闽中莆田县选中江采萍。入宫后,江采萍曾深受玄宗宠幸。她淡装雅服,姿态明秀,风韵神采,无可描画,她精通诗文。因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唐玄宗昵称她梅妃,又戏称为“梅精”。后来,杨玉环的到来使得柔和善良的梅妃渐渐失宠,并设法贬梅妃入冷宫上阳东宫,梅妃作了《东楼赋》以抒心中哀怨:玉鉴尘生,凤奁杳殄。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唐玄宗偶于兴庆宫中花萼楼思念梅妃,派人悄悄送给梅妃贡珠一解,梅妃吟诗辞谢,《谢赐珍珠》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安禄山叛乱,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一代丽人才女将梅品的清雅脱俗、孤傲高洁溶入了灵魂,到头来遭遇却是如此不幸。
2023-07-29 20:24:331

梅妃写给唐玄宗的诗是什么

唐代江采萍《谢赐珍珠》原文: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译文: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扩展资料梅妃自幼聪颖,她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精通琴棋书画。她特别喜爱梅花,她父亲视她为掌上明珠,弄来了各种梅花栽满屋前屋后,在梅花熏陶下,江采萍烙下了梅的气节,高雅娴静。当时,正是唐玄宗时期,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去世,终日郁郁不乐,有一日,唐玄宗李隆基临轩击鼓,此时正值春天,日暖花开,柳杏闻声而发,这一曲催花令,让太监高力士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高力士到了闽地后,探听到江家有女清丽绝世。于是以重礼相聘,携江采苹回长安。由闽入京,长安美人数不胜数,宫中嫔妃三千,个个浓妆艳抹、盛装俗饰,采萍的到来,仿佛为宫中送来一缕清风,她温柔婉约,淡妆素裹,清爽宜人。更加难得的是,江采苹是位难得的才女,擅乐器、晓歌舞、吟诗作赋无所不通,这样的美人让唐玄宗爱不释手。江采苹虽名采萍,但尤爱梅,玄宗怜惜她这份对梅花的痴爱,在她的住所周围,种满了朱梅、胭脂梅等珍贵的梅花,花开时节,江采苹便徘徊其间,赏花作赋,悠然忘我。玄宗对她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称她为“梅妃”,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并戏称她为“梅精”。梅妃擅舞蹈,成名舞蹈《惊鸿舞》在当时广为流传。唐玄宗有几位兄弟,其中宋王成器善吹笛,歧王范善弹琵琶,玄宗更是妙解音律。有一日,唐玄宗特设一宴招待诸王,席间唐玄宗向诸王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梅妃席间吹笛,几位兄弟都十分领会梅妃笛声的神韵,一曲罢,翩翩起舞,如惊鸿般轻盈,如落梅般飘逸,让人看的如痴如醉,舞罢。梅妃虽然娴熟识体,但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梅妃最终失宠了。后来喜新厌旧的唐玄宗招儿媳杨氏为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梅妃知情后觐见皇帝,赠诗讽刺。杨妃听闻后不悦,多番陷害,设法将梅妃打入了冷宫上阳东宫。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可是失宠之后,红尘一骑,梅花变成了荔枝。这让梅妃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本来想赠高力士千金,请他找文人写赋。但高力士介于杨妃,借故推辞。于是她亲自写篇《楼东赋》 ,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给唐玄宗。杨贵妃探知后,让怀恨在心,让玄宗赐死梅妃,玄宗想起往日情意,沉默以对。后来,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梅妃回诗《谢赐珍珠》,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曲名始此。安史之乱,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走。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妃、主、垦孙在外者,包括困于冷宫的梅妃,皆弃之不顾。长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马乱,梅妃孤苦无依,为了守住清白,白绫紧裹全身投井自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赐珍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采萍
2023-07-29 20:25:124

唐朝历史上真的有梅妃江采萍此人吗?

展开全部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江采苹(梅妃)简介,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梅妃之死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失宠的梅妃江采萍就出逃了。不久,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满怀伤痛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楼东赋》乃江采萍之作,江采萍是乃唐玄宗的妃子,即梅妃。740年,李隆基在骊山行宫“霸占”了儿子寿王的老婆杨玉环,江采苹失宠。《楼东赋》自述了梅妃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唐玄宗的梅妃因争宠败于杨贵妃,失意于玄宗,独居上阳东宫十余年,不得见君一面。梅妃才情高华,作《楼东赋》自述心意和在冷宫的寂寞、对玄宗的思念。江采萍有时也对李隆基酸溜溜地“ *** ”着: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皇帝陛下,恭喜你觅得一位肥硕的大美人。据说这位美人来历很“复杂”,由此也看出你魄力非凡,祝你过得愉快。 杨玉环知道后立刻回敬了一首诗讽刺江采萍: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 ***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杨玉环说得明白,我是鲜花一朵,你是狗尾巴草。喜新厌旧本是男人的本性?你江采苹一朵过气的黄花,有什么资格跟我争?由此,杨玉环经常在李隆基面前说江采苹的坏话。746年,曾显赫一时的江采萍被贬到上阳宫,蛰伏了四年,写了一首《楼东赋》给李隆基。她责怨李隆基耳根子软,常对杨玉环“言听计从”。江采苹虽满腹委屈江采苹(梅妃)简介,但并未说“情敌”的坏话,而是将自己和杨玉环归为一类——都是苦命的女人。既然是苦命的女人,就应该惺惺相惜,何必争风吃醋呢?唐玄宗无不思念江采萍,一次李隆基跟众大臣雪中赏梅。睹物思人,李隆基突然想起江采萍,但碍于杨贵妃之故,派人给她送去一斛珍珠作赏,不复召见。她以一首诗拒绝了皇帝的好意。《谢赐珍珠》中写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皇帝也好,杨玉环江采萍也罢,均被情扰均被情抛。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正史 无载。此文作者不详,收入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亦见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前本较后本为详,均不题撰者姓名。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似即根据传文跋语所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书”,而有此说。 鲁迅《稗边小缀》则认为传后无名氏跋文“亦伪”,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选入《唐宋传奇集》。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提及江梅妃,加上梅妃的事迹多出自宋朝的《梅妃传》,被认为是一个虚构人物。当时玄宗后宫的妃一级封号中,只有惠妃、华妃、丽妃三种。不仅玄宗朝没有梅妃的封号,终唐一朝更没有类似梅妃的封号。唐高宗时,高宗由于宠幸武昭仪(武则天),为她特创“宸妃”的封号,而此事在新旧唐书中都有提及。
2023-07-29 20:25:441

古代有个女的,喜欢梅花,被唐玄宗称 梅精 。叫什么

梅妃本名江采苹。儿时遇一相士,相士令其写下一字为其占卜,采苹因相士以占卜为业,遂顺手写下一“卜”字,相士称奇,据“卜”形状,言其乃金枝玉叶之身,可惜“卜”字第二笔一点朝下,只能为妃,若笔划朝上,则可母仪天下。后果然入宫受到玄宗宠幸,玄宗因其喜梅,赐号为“梅妃”。唐玄宗立杨玉环为贵妃之后,梅妃逐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抑郁而终。
2023-07-29 20:25:548

关于梅妃与《惊鸿舞》

~惊鸿舞~这只是江采苹的成名舞蹈,并非她的诗文。《惊鸿舞》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当时广为流传。而梅妃的《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唐代诗人李群玉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赞曰: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2023-07-29 20:26:101

请问玄宗朝梅妃不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一、从文献角度,唐朝的笔记小说以至于以后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等都没有提及此人;二、社会习俗上不靠谱,根据梅妃传记载,她自己纤弱文静,因为杨贵妃胖才说人家是胖丫头,但是唐朝是以肥为美,以瘦为美则是宋朝以后的审美;三、根据梅妃传的说法,武惠妃死后,唐玄宗专宠梅妃,那何必去惦记自己的儿媳妇,冒着这么大的人伦风险!所以,情理上说不通
2023-07-29 20:26:271

梅妃的诗句 梅妃的诗句是什么

梅妃的诗句有:招得梅妃魂也,正梅妃月姊。 梅妃的诗句有:梅妃弄,正梅妃月姊。 结构是:梅(左右结构)妃(左右结构)。 注音是:ㄇㄟ_ㄈㄟ。 拼音是:méi fēi。梅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二、引证解释⒈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三、国语词典唐玄宗的妃子。姓江,名采苹,莆田人。开元初,由高力士选归侍玄宗。因其性喜梅,故称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相传梅妃并非真有其人,是经由后人发挥想像力,以宛转曲折笔法刻画出来的小说人物。关于梅妃的诗词《一斛珠·梅妃,拟梅溪体》《题梅妃画真》关于梅妃的成语鹤子梅妻说梅止渴盐梅之寄梅妻鹤子望梅止渴_梅之年潘妃宝钏取青妃白止渴思梅香药脆梅关于梅妃的词语香药脆梅取青妃白潘妃宝钏望梅止渴说梅止渴调剂盐梅止渴思梅盐梅之寄梅妻鹤子_梅之年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梅妃的详细信息
2023-07-29 20:26:341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是甚么诗求大神帮助

玄宗反复看过,想起梅妃的种种好处,心里很是怅然,但又不敢去见梅妃,便令力士密赐梅妃珍珠一斛。梅妃拒绝了珍珠,并又写了七绝一首《谢一斛珠》,托力士带回,再呈玄宗。玄宗又复展览,但见上面写着: 柳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这首诗曾由歌德从英译本译为德文、发表在《艺术与古代》杂志上,是中国古诗最早译为德文的一首。)玄宗正在吟玩,忽然杨妃进来将诗句从玄宗手中夺去,杨妃看完掷还玄宗,又见案上有一薛涛笺,笺上写着《楼东赋》一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禁大愤道:“梅精庸贱,竟敢做此怨词,毁妾倒情有可原,谤讪圣上,该当何罪?应即赐死!”玄宗默然不答。杨妃再三要求赐死梅妃,玄宗道:“她无聊做赋,情迹可原,卿不必与她计较。”杨妃却缠着玄宗赐死梅妃,还算玄宗有良心,念及旧情,没有照做。 安史之乱后,杨玉环自缢马嵬陂,梅妃消息全无。叛乱平定,玄宗回到长安,忆及梅妃江采苹,有人传说:“贼人曾于宫中获一女尸,疑是梅妃之尸。”玄宗听到此信,只道梅妃已死,十分伤感。高力士见皇上悲思甚切,乃求得梅妃画像一幅进呈御览。玄宗展看再三,题诗像上:“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题毕,把她的模样刻在石头上,留作纪念。又有人说梅妃并不曾死。玄宗疑其散失民间,乃下诏军民士庶,如觅得梅妃,授官三秩,赐钱百万,不意亦竟久无下落。一天玄宗梦见梅妃到来,含泪道:“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军中,有人哀妾惨死,埋骨池东梅株旁。”醒来后玄宗便起床往太液池边,令高力士等捡寻尸骨,终无所得。又想到梅亭外面,曾有温泉,就过去找寻,梅亭边尚存梅花十余株,挖开土果然得到梅妃尸,身裹锦,尸骨的胁下,刀痕尚在。美人已渺,惟有梅花依旧一年一度地鲜艳。 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写梅妃避迹庵观,后复入宫,与此传结尾又迥不相同。不过又有人认为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鲁迅认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推断作者因造此传。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均不载,只见于《开元天宝遗事》、宋莆田人李俊甫《莆阳此事》,宋代诗人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明代乌程人吴世美根据《梅妃传》创作有《惊鸿记》传奇,因剧中写梅妃做《惊鸿舞》,故名《惊鸿记》,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均有梅妃故事,清代戏曲家洪升《长生殿》也写到梅妃,蔡东藩《唐史演义》写梅妃故事时依据曹邺的《梅妃传》。 如今的梅妃故里在莆田黄石镇东南一公里的江东村。今村里犹有江姓的村民。其地临壶山依兰水,北踞“宁海初日”,南占“谷城梅雪”,西接“南塘秋月”,东凭兴化海湾,有“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之称。希望采纳
2023-07-29 20:26:521

为什么李隆基的后宫会有“武惠妃”“梅妃”,唐朝的妃位不是只有“贵淑德贤”四个封号吗?

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提及江梅妃,加上梅妃的事迹多出自宋朝的《梅妃传》,部分学者认为她是一个虚构人物。唐玄宗之前,后宫设一后四妃(四妃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玄宗登基后,册封董良娣为贵妃,杨良娣为淑妃,武良媛为贤妃[1]。玄宗另有一妃钱氏,仅记为钱妃,未纪录其具体封号。开元年间,玄宗将四妃改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开元十二年(724年),王皇后被废,玄宗特赐武氏为惠妃,另有丽妃赵氏、华妃刘氏。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皇甫德仪逝世又被追赠为淑妃[2]。而在武惠妃逝世后,玄宗又专宠于杨氏,在天宝年间册为贵妃。后世皇帝,册封妃子的封号仍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终唐一世,始终没有梅妃或类似的封号。但亦有一派学者认为梅妃确有其人,指出唐朝很多没有生育子女又没参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妃嫔都没有记载于正史,并且指出在《梅妃传》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关于梅妃的传说。
2023-07-29 20:27:042

《后宫梅妃传》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后宫梅妃传》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sQkOhkudSthtfF_sLnHbQ?pwd=x1hi 提取码:x1hi简介:我带着家族的使命入宫,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不爱皇帝,我也不再奢望爱情,我想要的,只有一个坐到后宫女人梦寐以求的位置,仅此而已。
2023-07-29 20:27:101

古代民间传说

0001.《山海经》十八卷 战国·佚名撰 0002.《汲冢琐语》一卷 战国·佚名撰 0003.《海内十洲三岛记》一卷 汉·东方朔撰 0004.《神异经》一卷 汉·佚名撰 0005.《列仙传》二卷 汉·刘向撰 0006.《蜀王本纪》一卷 汉·扬雄撰 0007.《洞冥记》四卷 汉·郭宪撰 0008.《列异传》三卷 三国魏·曹丕撰 0009.《博物志》十卷 晋·张华撰 0010.《玄中记》一卷 晋·郭璞撰 0011.《灵鬼志》三卷 晋·荀氏撰 0012.《神仙传》十卷 晋·葛洪撰 0013.《拾遗记》十卷 晋·王嘉撰 0014.《搜神记》二十卷 晋·干宝撰 0015.《搜神后记》十卷 南朝宋·陶潜撰 0016.《异苑》十卷 南朝宋·刘敬叔撰 0017.《宣验记》十三卷 南朝宋·刘义庆撰 0018.《幽明录》一卷 南朝宋·刘义庆撰 0019.《孔氏志怪》四卷 晋·孔约撰 0020.《志怪》二卷 晋·祖台之撰 0021.《甄异传》三卷 晋·戴祚撰 0022.《录异传》一卷 晋·佚名撰 0023.《光世音应验记》一卷 南朝宋·傅亮撰 0024.《齐谐记》七卷 南朝宋·东阳无疑撰 0025.《冥祥记》十卷 南朝齐·王琰撰 0026.《述异记》十卷 南潮齐·祖冲之撰 0027.《系观世音应验记》一卷 南朝齐·陆杲撰 0028.《续齐谐记》一卷 南朝梁·吴均撰 0029.《述异记》二卷 南朝梁·任昉 0030.《冥通记》南朝梁·陶弘景撰 0031.《冤魂志》一卷 北齐·颜之推撰 0032.《八朝穷怪录》一卷 隋·佚名撰 0033.《说苑》二十卷 汉·刘向撰 0034.《魏晋世语》十卷 晋·郭颁撰 0035.《新序》十卷 汉·刘向撰 0036.《语林》十卷 晋·裴启撰 0037.《西京杂记》六卷 晋·葛洪撰 0038.《郭子》三卷 晋·郭澄之撰 0039.《世说新语》三卷 南朝宋·刘义庆撰 0040.《妒记》二卷 南朝宋·虞通之撰 0041.《俗说》一卷 南朝梁·沈约撰 0042.《小说》十卷 南朝梁·殷芸撰 0043.《穆天子传》六卷 战国·佚名撰 0044.《吴越春秋》十卷 东汉·赵晔撰 0045.《晏子春秋》八卷 战国·佚名撰 0046.《越绝书》一卷 无撰人 0047.《徐偃王志》一卷 汉·佚名撰 0048.《燕丹子》三卷 战国·燕丹子撰 0049.《赵飞燕外传》一卷 汉·伶玄撰 0050.《汉武帝故事》一卷 汉·佚名撰 0051.《汉武帝内传》三卷 旧题汉·班固撰 0052.《禽经》一卷 周·师旷撰 0053.《刀剑录》一卷 梁·陶弘景撰 0054.《金楼子》六卷 梁·萧绎撰 0055.《笑林》三卷 三国魏·邯郸淳撰 【唐五代卷】(100种)0056.《启颜录》二卷 隋·侯白撰 0057.《五代新说》二卷 唐·张说撰 0058.《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唐·释玄奘述、释辩机编 0059.《冥报记》三卷 唐·唐临撰 0060.《前定录》一卷 唐·钟辂撰 0061.《灵怪集》二卷 唐·张荐撰 0062.《酉阳杂俎》三十卷 唐·段成式撰 0063.《宣室志》十卷 唐·张读撰 0064.《玄怪录》四卷 唐·牛僧孺撰 0065.《广异记》十一卷 唐·戴孚撰 0066.《续玄怪录》四卷 唐·李复言撰 0067.《集异记》三卷 唐·薛用弱撰 0068.《定命录》二卷 唐·吕道生撰 0069.《戎幕闲谈》一卷 唐·韦绚撰 0070.《独异志》十卷 唐·李亢撰 0071.《原化记》一卷 唐·皇甫氏撰 0072.《逸史》三卷 唐·卢肇撰 0073.《辨疑志》三卷 唐·陆长源撰 0074.《云溪友议》三卷 唐·范摅撰 0075.《纪闻》十卷 唐·牛肃撰 0076.《大唐奇事记》十卷 唐·李隐撰 0077.《神仙感遇传》五卷 唐·杜光庭撰 0078.《墉城集仙录》十卷 唐·杜光庭撰 0079.《树萱录》一卷 唐·佚名撰 0080.《续仙传》三卷 五代南唐·沈汾撰 0081.《稽神录》六卷 五代南唐·徐铉撰 0082.《稽神录补》三卷 唐·五代南唐·徐铉撰 0083.《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唐·释慧立,释彦悰撰 0084.《大唐新语》十三卷 唐·刘肃撰 0085.《朝野佥载》六卷 唐·张鷟撰 0086.《杜阳杂编》三卷 唐·苏鹗撰 0087.《隋唐嘉话》三卷 唐·刘餗撰 0088.《常侍言旨》一卷 唐·柳珵撰 0089.《因话录》六卷 唐·赵璘撰 0090.《唐国史补》三卷 唐·李肇撰 0091.《刘宾客嘉话录》一卷 唐·韦绚撰 0092.《谭宾录》五卷 唐·胡璩撰 0093.《明皇杂录》二卷 唐·郑处诲撰 0094.《松窗杂录》一卷 唐·李浚撰 0095.《次柳氏旧闻》一卷 唐·李德裕撰 0096.《本事诗》一卷 唐·孟棨撰 0097.《幽闲鼓吹》一卷 唐·张固撰 0098.《北里志》一卷 唐·孙棨撰 0099.《广陵妖乱志》三卷 唐·罗隐撰 0100.《卓异记》一卷 唐·陈翱撰 0101.《北梦琐言》二十卷 唐·孙光宪撰 0102.《玉泉子》一卷 唐·佚名撰 0103.《钓矶立谈》一卷 五代后唐·史虚白撰 0104.《鉴诫录》十卷 五代后蜀·何光远撰 0105.《金华子杂编》二卷 五代南唐·刘崇远撰 0106.《玉堂闲话》五卷 五代后唐·王仁裕撰 0107.《开元天宝遗事》四卷 五代后唐·王仁裕撰 0108.《唐摭言》十五卷 五代南汉·王定保撰 0109.《中朝故事》二卷 五代南唐·尉迟偓撰 0110.《游仙窟》一卷 唐·张鷟撰 0111.《补江总白猿传》一卷 唐·佚名撰 0112.《控鹤监秘记》一卷 唐·张垍撰 0113.《开元升平源》一卷 唐·吴兢撰 0114.《安禄山事迹》三卷 唐·姚汝能撰 0115.《高力士外传》一卷 唐·郭湜撰 0116.《兰亭记》一卷 唐·何延之撰 0117.《河间传》一卷 唐·柳宗元撰 0118.《李赤传》一卷 唐·柳宗元撰 0119.《博异志》一卷 唐·谷神子撰 0120.《记异》一卷 唐·白居易撰 0121.《长恨歌传》一卷 唐·陈鸿撰 0122.《三梦记》一卷 唐·白行简撰 0123.《集异记》三卷 唐·陆勋撰 0124.《湘中怨解》一卷 唐·沈亚之撰 0125.《冯燕传》一卷 唐·沈亚之撰 0126.《东阳夜怪录》一卷 唐·佚名撰 0127.《牛羊日历》一卷 唐·刘轲撰 0128.《纂异记》一卷 唐·李玫撰 0129.《河东记》三卷 唐·薛渔思撰 0130.《潇湘录》十卷 唐·柳祥撰 0131.《甘泽谣》一卷 唐·袁郊撰 0132.《剧谈录》二卷 唐·康骈撰 0133.《三水小牍》二卷 唐·皇甫枚撰 0134.《虬髯客传》一卷 唐·杜光庭撰 0135.《大业拾遗记》一卷 唐·佚名撰 0136.《开天传信记》一卷 唐·郑綮撰 0137.《炀帝开河记》一卷 唐·佚名撰 0138.《海山记》二卷 唐·佚名撰 0139.《炀帝迷楼记》一卷 唐·佚名撰 0140.《灯下闲谈》二卷 唐·佚名 0141.《耳目记》二卷 五代南唐·刘氏 0142.《玉溪编事》三卷 五代后蜀·金利用撰 0143.《中枢龟镜》一卷 唐·苏瑰撰 0144.《教坊记》一卷 唐·崔令钦撰 0145.《封氏闻见记》十卷 唐·封演撰 0146.《龙城录》二卷 唐·柳宗元撰 0147.《义山杂纂》一卷 唐·李商隐撰 0148.《唐阙史》二卷 唐·高彦休撰 0149.《庐陵官下记》二卷 唐·段成式撰 0150.《茶经》三卷 唐·陆羽撰 0151.《尚书故实》一卷 唐·李绰撰 0152.《桂苑丛谈》一卷 唐·严子休撰 0153.《咨暇集》三卷 唐·李匡文撰 0154.《大唐传载》一卷 唐·佚名撰 0155.《会昌解颐录》四卷 唐·佚名撰 【宋元卷】(198种)0156.《太平广记》五百卷 宋·李昉撰 0157.《葆光录》六卷 宋·陈纂撰 0158.《搜神秘览》三卷 宋·章炳文 0159.《青琐高议前集》十卷 宋·刘斧撰 0160.《青琐高议后集》十卷 宋·刘斧撰 0161.《青琐高议别集》七卷 宋·刘斧撰 0162.《厚德录》四卷 宋·李元纲撰 0163.《金华神记》一卷 宋·崔公度撰 0164.《茅亭客话》十卷 宋·黄休复撰 0165.《南部新书》十卷 宋·钱易撰 0166.《括异志》十卷 宋·张师正撰 0167.《龙川别志》二卷 宋·苏辙撰 0168.《龙川略志》十卷 宋·苏辙撰 0169.《谈薮》一卷 宋·庞元英撰 0170.《春渚纪闻》十卷 宋·何薳撰 0171.《陶朱新录》一卷 宋·马纯撰 0172.《夷坚志》四二十卷 宋·洪迈撰 0173.《投辖录》一卷 宋·王明清撰 0174.《闲窗括异志》一卷 宋·鲁应龙撰 0175.《睽车志》六卷 宋·郭彖撰 0176.《续博物志》十卷 宋·李石编 0177.《续前定录》宋·佚名撰 0178.《鬼董》五卷 宋·沈氏撰 0179.《续夷坚志》四卷 金·元好问撰 0180.《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四卷 元·佚名撰 0181.《物异考》一卷 元·方凤撰 0182.《江淮异人录》二卷 宋·吴淑撰 0183.《贾氏谈录》一卷 宋·张洎撰 0184.《丁晋公谈录》一卷 宋·丁谓撰 0185.《唐语林》八卷 宋·王谠撰 0186.《东轩笔录》十五卷 宋·魏泰撰 0187.《王文正公笔录》一卷 宋·王曾撰 0188.《闻见近录》一卷 宋·王巩撰 0189.《续世说》十二卷 宋·孔平仲撰 0190.《玉壶清话》十卷 宋·释文莹撰 0191.《珍席放谈》二卷 宋·高晦叟撰 0192.《归田录》二卷 宋·欧阳修撰 0193.《碧云瑕》一卷 宋·梅尧臣撰 0194.《师友谈记》一卷 宋·李廌撰 0195.《步里客谈》二卷 宋·陈长方撰 0196.《朝野遗记》一卷 宋·佚名撰 0197.《白獭髄》一卷 宋·张仲文撰 0198.《道山清话》一卷 宋·道山先生撰 0199.《枫窗小牍》二卷 宋·袁褧撰 0200.《高斋漫录》一卷 宋·曾慥撰 0201.《贵耳集》三卷 宋·张端义撰 0202.《国老谈苑》二卷 宋·王君玉撰 0203.《涑水记闻》十六卷 宋·司马光撰 0204.《铁围山丛谈》六卷 宋·蔡绦撰 0205.《侯鲭录》八卷 宋·赵令畤撰 0206.《退斋笔录》宋·侯延庆撰 0207.《画墁录》一卷 宋·张舜民撰 0208.《墨客挥犀》十卷 宋·彭乘撰 0209.《续墨客挥犀》十卷 宋·彭乘撰 0210.《南唐近事》一卷 宋·郑文宝撰 0211.《钱氏私志》一卷 宋·钱缅撰 0212.《青箱杂记》十卷 宋·吴处厚撰 0213.《曲洧旧闻》十卷 宋·朱弁撰 0214.《儒林公议》二卷 宋·田况撰 0215.《邵氏闻见录》二十卷 宋·邵伯温撰 0216.《邵氏闻见后录》二十九卷 宋·邵博撰 0217.《深雪偶谈》一卷 宋·方岳撰 0218.《渑水燕谈录》十卷 宋·王辟之撰 0219.《四朝闻见录》五卷 宋·叶绍翁撰 0220.《桯史》十五卷 宋·岳轲撰 0221.《乐郊私语》一卷 元·姚桐寿撰 0222.《遂昌杂录》一卷 元·郑元祐撰 0223.《钱塘遗事》十卷 元·刘一清撰 0224.《录鬼簿》二卷 元·钟嗣成撰 0225.《万柳溪边旧话》一卷 元·尤玘撰 0226.《吴中旧事》一卷 元·陆友撰 0227.《砚北杂志》二卷 元·陆友撰 0228.《山房随笔》一卷 元·蒋子正撰 0229.《古杭杂记》一卷 元·李东有撰 0230.《青楼集》一卷 元·夏庭芝撰 0231.《山居新语》四卷 元·杨瑀撰 0232.《韩忠献公遗事》一卷 元·强至撰 0233.《庶斋老学丛谈》四卷 元·盛如梓撰 0234.《王文正公遗事》一卷 宋·王素撰 0235.《角力记》一卷 宋·调露子撰 0236.《李师师外传》一卷 宋·佚名撰 0237.《丽情集》二十卷 宋·张君房撰 0238.《子姑神记》一卷 宋·苏轼撰 0239.《海陵三仙传》一卷 宋·王禹锡撰 0240.《洛阳缙绅旧闻记》五卷 宋·张齐贤撰 0241.《梅妃传》一卷 宋·佚名撰 0242.《清尊录》一卷 宋·廉布撰 0243.《昨梦录》一卷 宋·康与之撰 0244.《王榭传》一卷 宋·佚名撰 0245.《醉翁谈录》二十卷 宋·罗烨撰 0246.《新编醉翁谈录》八卷 宋·金盈之撰 0247.《绿珠传》一卷 宋·乐史撰 0248.《杨太真外传》二卷 宋·乐史撰 0249.《绿窗新话》二卷 宋·皇都风月主人编 0250.《焚椒录》一卷 辽·王鼎撰 0251.《春梦录》一卷 元·郑禧撰 0252.《娇红记》二卷 元·宋远撰 0253.《宾退录》十卷 宋·赵与时撰 0254.《春明退朝录》三卷 宋·宋敏求撰 0255.《东南纪闻》三卷 元·佚名撰 0256.《拊掌录》三卷 元·元怀撰 0257.《过庭录》一卷 宋·范公偁撰 0258.《甲申杂记》一卷 宋·王巩撰 0259.《麟台故事》五卷 宋·程俱撰 0260.《南迁录》一卷 金·张师颜撰 0261.《平江记事》一卷 元·高德基撰 0262.《窃愤录》一卷 宋·辛弃疾撰 0263.《蜀梼杌》二卷 宋·张唐英撰 0264.《松漠纪闻》三卷 宋·洪皓撰 0265.《宋景公笔记》三卷 宋·宋祁撰 0266.《湘山野录》三卷 宋·释文莹撰 0267.《续湘山野录》一卷 宋·释文莹撰 0268.《燕魏杂记》一卷 宋·吕颐浩撰 0269.《月河所闻集》一卷 宋·莫君陈撰 0270.《棠阴比事原编》一卷 宋·桂万荣撰 0271.《棠阴比事续编》一卷 明·吴讷撰 0272.《艾子》一卷 宋·苏轼撰 0273.《东坡志林》三卷 宋·苏轼撰 0274.《东斋记事》五卷 宋·范镇撰 0275.《麈史》三卷 宋·王得臣撰 0276.《独醒杂志》十卷 宋·曾敏行撰 0277.《中吴纪闻》六卷 宋·龚明之撰 0278.《避暑录话》二卷 宋·叶梦得撰 0279.《石林燕语》十卷 宋·叶梦得撰 0280.《岩下放言》三卷 宋·叶梦得撰 0281.《爱日斋丛钞》五卷 宋·叶寘撰 0282.《北窗炙輠录》二卷 宋·施德操撰 0283.《闲燕常谈》一卷 宋·董弅撰 0284.《侍儿小名录拾遗》宋·董弅编辑 0285.《张氏可书》一卷 宋·张知甫撰 0286.《张太史明道杂志》一卷 宋·张耒撰 0287.《萍洲可谈》三卷 宋·朱彧撰 0288.《默记》三卷 宋·王铚撰 0289.《补侍儿小名录》一卷 宋·王铚撰 0290.《续补侍儿小名录》一卷 宋·温豫编辑 0291.《老学庵笔记》十卷 宋·陆游撰 0292.《齐东野语》二十卷 宋·周密撰 0293.《癸辛杂识》六卷 宋·周密撰 0294.《武林旧事》十卷 宋·周密撰 0295.《鹤林玉露》十六卷 宋·罗大经撰 0296.《挥麈前录》四卷 宋·王明清撰 0297.《玉照新志》六卷 宋·王明清撰 0298.《鸡肋编》三卷 宋·庄绰撰 0299.《随手杂录》一卷 宋·王巩撰 0300.《类说》六十卷 宋·曾慥编辑 0301.《冷斋夜话》十卷 宋·释惠洪撰 0302.《梁溪漫志》十卷 宋·费兖撰 0303.《栾城遗言》一卷 宋·苏籀撰 0304.《梦溪笔谈》三十卷 宋·沈括撰 0305.《东京梦华录》十卷 宋·孟元老撰 0306.《墨庄漫录》十卷 宋·张邦基撰 0307.《南窗纪谈》一卷 宋·徐度撰 0308.《泊宅编》十卷 宋·方勺撰 0309.《耆旧续闻》十卷 宋·陈鹄撰 0310.《清波杂志》十二卷 宋·周辉撰 0311.《养疴漫笔》一卷 宋·赵缙辑 0312.《姚氏残语》二卷 宋·姚宽撰 0313.《却扫编》三卷 宋·徐度撰 0314.《孙公谈圃》三卷 宋·孙升撰 0315.《能改斋漫录》十八卷 宋·吴曾撰 0316.《谈渊》一卷 宋·王陶撰 0317.《梦粱录》二十卷 宋·吴自牧撰 0318.《文房四谱》五卷 宋·苏易简撰 0319.《归潜志》十四卷 金·刘祁撰 0320.《广客谈》一卷 元·徐显撰 0321.《南村辍耕录》三十卷 元·陶宗仪撰 0322.《女红馀志》二卷 元·龙辅撰 0323.《席上腐谈》二卷 元·俞琰撰 0324.《玉堂嘉话》八卷 元·王恽撰 0325.《至正直记》四卷 元·孔齐撰 0326.《容斋随笔》十六卷 宋·洪迈撰
2023-07-29 20:27:291

杨玉环历史照片

一、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相传,唐玄宗极爱看杨责妃表演的《霓裳羽衣舞》。 杨责妃,即杨玉环(719—756年),蒲州永乐(今陕西华阴)人。她 自幼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 唐玄宗见 到杨玉环的艳面姿色后,就想将之纳入宫中,使为女道士,号太舆。唐玄 宗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入宫,得到李隆基的宠幸,封为蚩妃,她 的父亲兄弟也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离 长安,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肯继续前行,说杨国忠通胡,导致安禄山造 反。唐玄宗为平息军心,于是杀了杨国忠。 六军仍不肯前行,谓杨国忠是 杨赍妃的堂兄,兄有罪妹亦难免,于是杨责妃被缢死。 二、杨贵妃的真实照片 杨贵妃时没有照片,只有画作,下图为其画像。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扩展资料: 杨贵妃的姓名由来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 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 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三、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画像有不 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芮城)。 在她17岁时(公元735),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美,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武惠妃两年后病逝。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 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国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 并为她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 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杨玉环 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 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 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 妃,本名江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 江采萍自幼聪明过人,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九岁能诵读《诗经》,故其父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命名,对她期望甚高。江采苹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能歌善舞,吟诗作对,可谓才女。 唐玄宗时,江采苹被选入宫,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由于江采苹非常喜爱梅花,玄宗赐名为“梅妃”。 杨玉环入宫后,专宠后宫,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赏雪之际看到满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给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断然拒绝,并作诗倾诉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 考证“梅妃之谜” 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未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 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 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 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 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 四、杨贵妃的历史背景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 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开元二十二载(734年)她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 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 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 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 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 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 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 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 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 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 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 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专房宴”的提示。 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极尽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贵妃“以色邀宠”的本领,我以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当然,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
2023-07-29 20:27:361

一斛珠的意思一斛珠的意思是什么

一斛珠的词语解释是:十斗珍珠。古时一斛为十斗,极言其多。曲名。据宋人传奇小说《梅妃传》,唐·玄宗在花萼楼,适外使至,遂命封所献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并命乐府官用新声谱曲,名“一斛珠”。一斛珠的词语解释是:十斗珍珠。古时一斛为十斗,极言其多。曲名。据宋人传奇小说《梅妃传》,唐·玄宗在花萼楼,适外使至,遂命封所献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并命乐府官用新声谱曲,名“一斛珠”。结构是:一(独体结构)斛(左右结构)珠(左右结构)。注音是:一ㄏㄨ_ㄓㄨ。拼音是:yīhúzhū。一斛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十斗珍珠。古时一斛为十斗,极言其多。引《三国志·蜀志·宗预传》:“预_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遗预大珠一斛。”元赵孟_《海子上即事与李子构同赋重用韵》:“姬姜自爱千金貌,游侠轻量一斛珠。”清吴伟业《园园曲》:“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⒉曲名。据宋人传奇小说《梅妃传》,唐玄宗在花萼楼,适外使至,遂命封所献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并命乐府官用新声谱曲,名“一斛珠”。《宋史·乐志》十七有《一斛夜明珠》,属中吕调,为队舞大曲。宋人入词调,晏殊易名为《醉落魄》,张先改为《醉东风》,黄庭坚改为《醉落拓》,双调,五十七字。参阅《词谱》卷十二。二、网络解释一斛珠(尼卡创作网络小说)《一斛珠》是一部正剧高干类型的网络小说,作者是尼卡。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别后重逢,主人公们日久生情的故事。一斛珠(词语)一斛珠,汉语词汇,指十斗珍珠。关于一斛珠的诗词《一斛珠(一名醉落魄)》《一斛珠·一枝冰萼》《一斛珠·高鸿远骛》关于一斛珠的诗句去博西楼一斛珠一斛珠成双泪垂一斛珠连万斛愁关于一斛珠的成语翠绕珠围干愁万斛宝珠市饼渴尘万斛源泉万斛关于一斛珠的词语万斛泉源璧合珠连源泉万斛一斛凉州宝珠市饼连珠炮探玄珠十斛量珠渴尘万斛璧合珠联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一斛珠的详细信息
2023-07-29 20:27:421

“如梦令”是词牌名,还有那些? 急用啊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1: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ue326,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 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 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 *** ,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 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 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2023-07-29 20:2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