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两个打赌吃屎的经济学家,真能创造出一个亿的GDP吗?

2023-08-01 13:39:05
TAG: GDP 一个亿
共5条回复
左迁

有个十分流行的笑话是这样说的:

有两个非常聪明的经济学天才青年,他们经常为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争辩不休。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数学模型的证明两位杰出青年又争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五千万。五千万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乙掏出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了经济学上的最优解:吃!于是甲损失了五千万,当然,乙的这顿加餐吃的也并不轻松。 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一堆狗屎,这时候乙开始剧烈的反胃,而甲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五千万了。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五千万。 于是,不同的计算方法,相同的计算结果——吃!甲心满意足的收回了五千万,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 可突然,天才们同时嚎啕大哭: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却白白的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请他们的导师,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泰斗给出解释。 听了两位高足的故事,没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来。好容易等情绪稳定了一点,只见泰斗颤巍巍的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1个亿的产值!”

volcanoVol

肯定不算。请问有什么贡献吗? 市场上会有人这样做吗?你让这两个人开个发票交个税试试。他们还会做这样一笔交易吗。完全是不切实际的故事。

bikbok

这就是拆了建,建了拆,城区反复开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康map

即使创造出来了,也就把吃屎的时尚带动起来了,大家都会用这个方法创造gdp

CarieVinne

楼上正解!

相关推荐

【守望书香】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选文一: 王二是谁?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本书里,他一会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 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作者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选文二: 王二的财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 王二是个有钱人,有很多很多钱。王家的高墙大院既为邻里所艳羡,又被同样的人厌恶。艳羡是因为邻里们其实也想有高墙大院,厌恶是因为只有而且偏偏是王二住在高墙大院里。 王二不是一直都很有钱的,当年他和所有人一样穷。只是王二从来都不甘于贫穷,他需要的只是致富的时机。王二发的第一笔财是靠种地种出来的。他不仅干活干得比谁都卖力,而且很有商业头脑。别人都种粮食,他种的却是蔬菜,然后可以赶上几十里地去城里卖菜。一年下来,他挣得比谁家都多。没几年,王二就有了一点积蓄。因为进城多,他发现城里什么都好卖,而且越来越觉得靠天吃饭挣钱总是有限的。于是,王二就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钱,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小作坊。王二买了十几台缝纫机,找了村里十几个中年妇女,开始做点衣服、鞋子、毛衣什么的,然后拿到城里去卖,生意很是不错。王二的小作坊不久就变成了大作坊,然后生意也越做越广,钱也越挣越多。直到那时,王二在村里都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红眼的人总是有,但多数人还是觉得王二的钱是他该得的。 初尝挣钱滋味的王二这时才发现,原来他那种挣钱的方式是属于又累又慢的,还有很多不累又快的挣钱渠道。首先是土地。村里的土地全是公有的,公有的特点是这些地值多少钱、给谁用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村里的干部说了算。王二很轻松地就从村里拿到了大片几乎是免费的土地,造别墅,建农家乐。这些别墅和农家乐,自然是按照市场价格出售欧哲运营。王二从中赚的当然也有辛苦钱,但算来算去,最大头的钱还是来自他的土地,几乎是不要钱的。然后就是贷款。村里农业银行给的贷款利率才5~6个百分点一年,王二心里一算,这么低的利息,做点什么买卖也不可能亏啊。就算是贷款买点钢、买点铜或者买点房子囤着,一年的回报也够还利息的,这钱也太好挣了。王二去找银行贷款,银行自然是非常欢迎,一路绿灯不说,最后利率还能下浮10%。这件事情的结果是,王二贷款贷得越多,他挣得也越多,而且一点都不费劲。最后就是专营权。王二起家靠的是卖菜、卖衣服,但那些市场竞争太激烈,利润越来越薄。但有些生意,特别是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意,利润空间却是一直很有保障。这样的生意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当然,恰恰就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利润才可能这么有保障。王二花了大工夫,终于也分上了“国计民生”的一杯羹。王二自从抓住了“土地”、“贷款”和“专营权”这三个关键词之后,其财富的增长立刻变成爆炸式。但村里人对他的看法也发生了不少,不少人觉得:王二发的是不义之财,他挣得钱是以牺牲村里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收入分配问题恐怕是中国正在面对的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挑战之一。说到收入分配,我在2011年去了一次墨西哥。下了飞机,我就被同行的人告知,墨西哥有两个世界之最:这里有世界上活着的最胖的人,还有世界上活着的最富有的人。当然,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听到这件事情,你就不得不好奇: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怎么会出在墨西哥这么一个无论按人均或者按总量都不算很大的经济体里?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够比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人更富有?听到谜底之后,恐怕没有人会觉得惊讶:卡洛斯·斯利姆旗下的通信公司碰巧几乎完全垄断了墨西哥的电信市场,他拥有的公司市值占到了整个墨西哥股市市值的接近2/3。之所以提起墨西哥,是因为这是一个收入分配一直很成问题的国家,而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如果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恐怕已经超过了墨西哥。 当然,中国不是墨西哥,在很多意义上都不是。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墨西哥的经济在过去十年里的增长率大约只有3%,中国则是超过了10%。换句话说,墨西哥是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大的分配差距,你甚至可以大胆猜测,也许收入分配差距大和增长缓慢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中国则是收入分配差距大伴随着高速的增长。在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上,中国面临着一个非常微妙的权衡:中国有很多又累致富又慢的人,就像早年的王二,也有很多不累而挣钱又快的人,就像后来的王二。前者贡献了中国的增长,但这两拨人同时都在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毕竟这两拨人都在富起来,只是方式很不一样就是了。 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收入”上,是很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的。中国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现在是45%,这个税率,对于那些早年的王二而言,恐怕是一个很高的税率了。你辛苦地挣了1元钱,4毛5就得当税交了,这还是在公共服务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这么一个高税率,即便可以缩小分配差距,恐怕也会遏制创新、努力和增长。但45%的边际税率,对于后来的王二而言,恐怕只能说是太低了,这里的假设还是王二真的会交税。因为王二后来挣得钱已经完全和他的努力无关了,他多挣的钱就是别人少挣的钱,他财富的增加等同于他人财富的减少,这里即便是100%的边际税都嫌少。为什么?这里面还有一个效率损失问题,价格的扭曲和垄断经营造成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王二挣的钱要小于整个社会其他人的净损失,因此,就算王二把全部的钱都交出来也不足以弥补损失。 更重要的是,在现实中,想把早年的王二和后来的王二分开是很难的。在中国现存的市场环境下,在不少时候只有一个王二,你可以在很多中国富人身上同时找到早年的王二和后来的王二的影子。因此,任何再分配的方式,都会面对无法区别两种王二的难题,这使得再分配不会是一种很好地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方式。 但收入分配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通过再分配,如何治理呢?很难也很简单;先消灭第二种王二生活的土壤。这几乎也是必然意味着要撼动中国经济中尚未真正市场化的部分,要明晰中国仍然不够明晰的产权,要让政府从一个市场的参与者变成维护者。如果土地是谁的都不清楚,如果银行的利率完全不反映真实的资金成本,如果竞争被人为地消除,公平从何谈起呢?这样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不管是大还是小,都很难是合理的,因为这样的分配总会有很大的人为成分。不要忘了,30年前的我们的国家面临的最大分配问题是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那个时候我们更不市场化,产权更不清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大。 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是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就完全不应该去管。即便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也未必是社会选择意义上最优的分配。但如果我们分配的基础因为人为的原因就是不公平的,那最好还是先去修正这些基础。因为,我们是不可能在一个不公平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得到一个公平社会的。
2023-07-31 19:09:57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生活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生活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某地发洪水,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家断炊了。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供100个人吃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最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操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最后粥不都给那些富人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别人拿去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最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的地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按先来先得的顺序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最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时间宽裕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许多人都要排一晚上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最后粥不是还会落到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最后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再多说了。”   每年到春运时,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却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让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事实上,对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最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少,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最想坐火车回家的`人最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   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否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出价高者得粥,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那些最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道部交更多的钱,才能获得与过去相同的服务。和王二一样,铁道部确实得面对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在任何意义上也不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通胀的时候受损,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仅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4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节回家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度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满足的需求,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后果问题。   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比如说居民用水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居民用水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最后达到节水的目的。   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说的分配后果问题。三是铁路的供给对价格不敏感,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有效的信号,可以拉动供给。   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2023-07-31 19:10:04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目录

第 1 章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 // 005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 // 010一碗水端平和收入分配差距难题 // 014王二的财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 // 018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 // 022附文 中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走向何处去 // 027第 2 章该不该对月饼征税农民工、白领和三险一金 // 037王二的包子和中国的税负 // 041王二买饭票,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增值税 // 045王二开公司和月饼税 // 0494个王二的罢工命运 // 053第 3 章房地产的那些事儿佃户和房奴的“一个梦” // 061保证不涨的菜价和房地产“限价令” // 065王二的特供店和北京的限购令 // 069王二盖房和房地产的支柱地位 // 074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 // 078王二卖粮和住房分配的难题 // 082王二家的空房和空置率的解读 // 086第 4 章是否给汇率松松绑6毛8一斤的西瓜和人民币汇改 // 095卖粮的困惑和外汇储备缩水 // 099王二家的账本和外汇储备 // 103王二送外卖和人民币升值的输家 // 107王二打工和货币战 // 112王二的凉粉店和被绑住的央行 // 116超市购物券和人民币国际化 // 120附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背后的金融压抑 // 124第 5 章货币政策的难题王二收粮和货币政策的难题 // 133王二和面、数量宽松和货币政策 // 137王二兑酒和操纵汇率 // 141集市中的“君子协议”和价格干预 // 145王二打酱油、固定汇率和通货膨胀 // 149王二穿衣和应对通胀 // 153王二治水、堰塞湖和池子论 // 157第 6 章经济政策的误解和真相王二拔鸭毛、加工贸易和贸易顺差 // 165自力更生和重商主义 // 169王二开荒和外资流入 // 173王二戒烟、机会主义和政府信用 // 177王二当村长和民粹主义的危险 // 181千度软件库和知识产权 // 185王二一家人和中国的人口问题 // 190附文 盗版软件禁绝之后 // 194第 7 章发展模式之争王二熬夜、GDP至上和结构扭曲 // 203王二过劳和中国经济悠着点 // 208王二装修和经济转型的焦虑 // 212养生秘诀、华盛顿共识和中国模式 // 216王二育儿、政府主导和中国模式 // 221第 8 章在世界的舞台上王二的辩解和中国的宣传 // 229王二当村官和中国责任论 // 233王二择业、中国的尴尬和巴西的烦恼 // 237王二的节俭、李四的挥霍和中美再平衡 // 241王二减肥与欧洲债务危机 // 245王二缉毒和债务赎回 // 249后记王二的前世今生 // 253
2023-07-31 19:10:121

秦皇岛人穷的罪魁祸首 真的只是高房价吗

房价高的问题。有为经济学家用简单通俗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问题,不知道你看后有什么感悟。经济学家郭凯在《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一书里,透过虚构的主人公王二,把经济学模型文字化,剖析了一系列热点经济话题。在王二的故事里,开粮店的王二在三次遇到洪水的情况下卖粮,有三种遭遇。第一次洪水时,王二没有多想,正常营业。因为人多粮少,粮价自然一下子就上去了,也正因为粮价太高,谁家也没舍得多买。因此,基本上每家都买到一点口粮,村里没人饿死,但因高粮价王二被骂作奸商。第二年,再遇洪水时,王二坚决不提价。但因为粮价便宜,谁家都想多存些粮,王二店里的粮食被早到的人抢购一空,后来的村民买不到粮食,只好向多买粮的人高价求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高价出让粮食,所以村里还是有人买不到粮,有人饿死。大家把责任推到王二身上。第三年,又遇洪水,王二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坚决不提价,而且要限量供应。但问题是,他不知道如何保证粮食公平地出售,于是请政府来帮忙。政府给每家发放粮票,村里实行凭票供应粮食,虽然有人因为认识政府里的人,多得了几张票,但也基本保证每家都能买到口粮,村里也没有饿死人。正如王二村里灾后紧俏的粮食,中国的住房也是稀缺资源,房价问题看似是个价格问题,实则还是分配问题。过度关注房价,而不关注分配的调控政策,如王二第二年卖粮那样,可能会得到与初衷不符的结果
2023-07-31 19:10:271

郭凯小说《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经典语录

  1、 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是中国所处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阶段决定的。从这个角度说,也仅仅是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经济不是过度依赖于房地产,而是中国就处于一个造房盖楼的时代,就像王二一家那样。---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2、 更重要的是,完全存在不用通过区别本地人外地人的方式来遏制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加息、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征收物业税、增加土地和住房供应、提高住房贷款的风险计提、增加房屋短期买卖的交易费用。这些政策,都可以增加炒房的成本,降低炒房的回报,且不具有任何地域上的歧视性。---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3、 另一种对收入征税的方式是,不在发钱的时候征,而是在用钱的时候征。这种征税法也有复杂和简单的两种方式,复杂的方式就是在每一笔交易发生的时候都额外收税,这就是销售税。---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4、 解决公共部门效率低的最有效办法,未必是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虽然这是应该做的),而是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让市场和私人部门来提供那些不是非公共部门提供不可的产品和服务。---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5、 二是对工资征税的负担究竟由雇主还是雇员来承担,非常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请注意,这里税收负担很难转移给农民工,不是因为农民工的地位高,谈判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地位太低,谈判能力太弱,所有能够榨的油水已经被榨走了,因此,增加新的税,也不能再增到他们头上。---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6、 我们的汇率制度还没有准备好,目前的准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如果人民币现在实现自由兑换,那人民银行将几乎必然失去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控制,这是简单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告诉我们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说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7、 一些人把这种竞争力完全归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这种想法不仅缺乏经济学支持,甚至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符合:如果单靠压低汇率就能获得数十年不间断的出口竞争力,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那中国的经济奇迹也太容易复制了-----压低汇率不就行了。---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8、 至于美国能因此创造的就业,只能有非凡的想象力大概才会相信,中国失业民工丢掉的一美元一小时的工作能够回流到美国。---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9、 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因此可能引发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升高,导致的只会是美国消费者必须面对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少的东西。这对中国的生产商未必是好消息,但对美国的消费者肯定是坏消息。---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0、 中国的外汇储备可不是用来换成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国自己印的,用不着花外汇储备来换自己能印的东西。中国的外汇储备最终是要用来进口东西的,从原材料,到制成品,到各种技术,人民币升值本身丝毫不会减少中国手上外汇储备对这些东西的购买力。---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1、 持续的低息、低汇率,再加上低排放成本和低能源成本,彻底扭曲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这种扭曲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度地资本密集、能源密集、污染密集,却不创造足够的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u2026u2026把中国的经济总结为“能耗过度,人耗不足”一点都不过分。---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2、 如果政府机会主义,老百姓就不会相信政策的长期性,所以也会机会主义,行为短期化。一旦老百姓的行为短期化,“情况”就总是会变化,迫使一直看“情况”改变政策的政府重新调整政策,也就是更加机会主义。---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3、 看到价格涨了,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不让价格涨,所以就有了价格干预。这在计划经济多年、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仍然被管制的中国是一个容易被接受的政策选择。而且,任何一个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一定都有奸商囤积居奇、巧妇没米下锅的故事,让价格干预似乎也有了道义基础。---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4、 那欧元区的单一货币,这种终极的固定汇率是不是也算操纵汇率?事情的关键是,中国选择固定汇率,最直接的代价就是人民银行不得不在任何时点都按照固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美元,就像王二一直按照1:2的酒水比例兑酒一样。---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5、 在整个货币史上的绝大多数时候,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调节数量来进行的。从调节数量到调节价格的货币政策之所以被当做是一种进步,原因之一恰恰就是因为价格调节比起数量调节而言更精确。---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6、 当我们讨论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的时候,更要关注的是消灭不合理、不合法的分配不均,而不是分配不均本身。而在分配不均难以避免时,出台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政策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了。---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7、 收入分配是针对收入这样一个流量概念而言的。收入,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给定的时间里能挣多少钱,这里面包含工资、红利和其他各种现金流入。财富分配则是针对财富这样一个存量概念而言的。财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个时点有多少财产,这里面包含现金、股票、房产和其他各种资产。---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18、 保持价格浮动等于削弱了发改委的定价权,利润上缴必然得罪中石油、中石化,因此在政治上这恐怕属于愚蠢至极的方案。但这不是说明这个想法本身是错的,而恰恰说明了改革需要有远见和勇气:不得罪人,没有远见,就很难有真正的改革。---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内容简介   王二是谁?   是你,是我,是他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u2026u2026通过王二有趣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   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本书平实、有趣、清晰、简洁、深刻,对于大众和经济学界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在大众读者、财经圈、媒体界、知识圈都能取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名家推荐】   郭凯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作者。与很多经济学作者不同,他不立场先行,讲道理总是娓娓道来,既不意图取悦政府,也不意图谄媚民众。他善于引用家常事例来讲解经济学知识,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功底。在他的作品中,观点的说服力恰恰来自于对知识的审慎,思想的自由又恰恰来自于对立场的节制。阅读郭凯让我再次确信,掌握知识可能令人变得傲慢,但掌握更多的知识总是令人变得更加谦逊。   ——《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   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   ——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很多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答案,更别说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u2026u2026郭凯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姚洋   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门外汉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 袁莉   作者简介   ◎ 刘瑜(《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作者):   郭凯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作者。与很多经济学作者不同,他不立场先行,讲道理总是娓娓道来,既不意图取悦政府,也不意图谄媚民众。他善于引用家常事例来讲解经济学知识,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功底。在他的作品中,观点的说服力恰恰来自于对知识的审慎,思想的自由又恰恰来自于对立场的节制。阅读郭凯让我再次确信,掌握知识可能令人变得傲慢,但掌握更多的知识总是令人变得更加谦逊。   ◎ 周其仁(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   ◎ 姚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郭凯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枯涩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郭凯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 袁莉(《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主编 ):   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门外汉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   【郭凯】   最受喜爱和认可的在青年经济学者。长于把深刻严密的经济学逻辑和幽默轻松的讲述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供职。   其博客《经济笔记》风靡海内外,是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博客。出版过《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2023-07-31 19:10:331

王二的故事

王二的故事6篇 王二的故事1   王二是龙凤村出了名的乖孩子,他经常帮爸爸推车,给妈妈按摩,帮奶奶穿针读报,给隔壁的爷爷打扫房间。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过着自己认为虽清苦却简单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王二的爸爸好端端的拖出一个行李箱,只搁下一句:“我外出挣钱去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留给王二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模糊背影。王二的爸爸走后的第二天,他的妈妈也翻箱倒柜地找起东西来,当天下午也提起行李包匆匆忙忙地走了。走前还给王二的奶奶留下了一句话:“妈,你好好照顾二儿,我去找二儿他爸。”   或许王二的爸妈真的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又或许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总之不管何种可能,导致的结果都是,王二原本简单快乐的生活变成只有奶奶在身边的阴暗日子。年幼的他第一次知道‘留守儿童"这个概念,还是听别人说的。刚开始,他无法接受父母不在身边的事实,把自己锁在小小的房间里,不吃不喝也不和奶奶讲话。而手足无措的奶奶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可让奶奶宽心的是,王二把自己关了两天两夜后就自己出来了,还吃了几大碗饭。奶奶以为他想通了,还笑呵呵地说:“二儿,千万别伤心,爸妈不在,奶奶会好好照顾你的。”王二只是点了点头,还是啥也没说。   奶奶本以为王二只是会伤心难过几天,过了心理关就好了。可谁知道,此后的王二性情大变。他不再帮奶奶疼奶奶,不再给隔壁的爷爷干活,也不再逗小孩子玩。取而代之的是,和同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一起去掏鸟蛋、骂粗话、打群架、捉鸡、偷钱。奶奶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因为在她的眼里,王二永远是她的宝贝孙子。而村民们对王二从一个原本很乖的孩子变成如今品质这么恶劣的孩子这一残忍的事实,除了厌恶,更多的是同情惋惜。王二就这样,打架是一天,偷东西又是一天的过着。或许在他心里,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自己就是一个飘摇的草,怎样都无所谓。   时间过得可真快!眨眼间,王二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填满了8岁到15岁间的空白,尽管这些年里的回忆只有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和一位称要给自己满世界的爱的奶奶。   如果王二没记错,爸爸曾打过电话给奶奶,说他们会在他15岁的生日回来。眼看明天就是他15岁的生日,他却莫名的恐慌起来。自己并不是期待见到他们,而是恐惧见到他们,这其中的原因,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叭,叭叭……”第二天一大早,王二就被汽车的喇叭声吵醒了。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在做梦,因为龙凤村除了电视机里的汽车声,从没有过真正的汽车声。“妈!二儿!我们回来了。”那一声声叫唤是那么熟悉。“是他们回来了。”王二总算反应过来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叫他们而不是爸妈,这时奶奶也激动地拄着拐杖加快步子走到门口。双手颤抖地开了门,王二呆呆地望着眼前原本熟悉却又陌生的两个人,什么也没说。毕竟他们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里逃离了很多年。在这些年里,关于父母的,留下的只是一纸空白,破碎的空白。“二儿,开心吗?爸妈回来了!”他们可能想到了很多见面的场景,抱头痛哭,撅着嘴假装不理睬。但他们怎样也想不到,真正相见时,自己曾经那么活泼的孩子竟会眼神空洞、沉默寡言地站在那儿,活像一个木偶。   或许是生活所迫,或许是感情纠葛,又或许是其他原因,让父母在自己的孩子最美好的年轮里消失,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而老人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填补那缺失父爱与母爱,留下的仍是一纸空白。   所以,留守儿童问题,到底该何去何从? 王二的故事2   王二家里很穷, 一天他上山砍柴,发现了一条受伤的小蛇,王二把它带回家养,小蛇长的很大了,可以独立了,王二就把小蛇放到山下的大洞里,天天去看他,一天王二去买菜,看见墙上贴了一张纸,便走过去看,上面写着:王后病了,只有蛇眼才能治好王后的病,若是谁能献上一只蛇眼,国王给他重赏,王二听了非常高兴,就到那个山洞里,对蛇说了这个事情,为了报答王二的救命之恩,忍着痛让王二挖了一只眼睛,王二把眼睛给了国王,国王赏给他许多金子,王二很高兴,王二现在能住豪华的宫殿、穿金银丝做的衣服、吃肉、喝酒,一天国王又通知说:国王生病了,只有蛇心才能治病,要是谁能献上一颗蛇心,国王给他重赏,王二知道了 ,又去问蛇要,把事情告诉了蛇,蛇想这不是要我的命么?蛇说:“那好吧!你进去取吧!王二刚想进去,蛇就把王二给吃掉了。   这就是贪财丧命的结果,大家可不要向王二学习哦! 王二的故事3   某地发洪水,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家断炊了。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供100个人吃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最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操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最后粥不都给那些富人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别人拿去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最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的地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按先来先得的顺序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最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时间宽裕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许多人都要排一晚上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最后粥不是还会落到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最后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再多说了。”   每年到春运时,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却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让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事实上,对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最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少,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最想坐火车回家的人最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   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否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出价高者得粥,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那些最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道部交更多的钱,才能获得与过去相同的服务。和王二一样,铁道部确实得面对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在任何意义上也不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通胀的时候受损,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仅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4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节回家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度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满足的需求,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后果问题。   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比如说居民用水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居民用水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最后达到节水的目的。   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说的分配后果问题。三是铁路的供给对价格不敏感,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有效的信号,可以拉动供给。   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王二的故事4   大杨是农民,他种了不少香瓜,没想到丰收时连降大雨,这一下雨,收瓜的都不来了,大杨只好赶着驴车去城里零售,可卖不出去多少,照这个进度,瓜得扔一大半。   大杨正在发愁,同村的王二来了,这王二学过几天兽医,脑子很活。他问大杨为什么不便宜点卖,大杨叹气说,便宜就更没人买了,一便宜都怀疑瓜不好,这样下去,瓜都要熟过头了。王二想了想说:“这样吧,明天我跟你去卖。”   大杨苦笑:“你去也好,我不让你白忙,给你提成。不过明天我有个亲戚结婚,你自己先去卖一天,后天咱一起去。”王二说好。   第二天晚上,大杨回到家,不一会儿王二赶着驴车回来了,他把钱袋子扔给大杨,说:“今天卖了四车,不赖吧?”大杨喜出望外,他自己一天还卖不了一车呢,这小子怎么能卖出去这么多?王二却卖起了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摘了一车瓜往城里赶。到了城里,王二把驴卸了,然后拿出一根兽医用的针,灌了一管药水,给驴打了一针。大杨不解:“这驴没病,打什么针?”王二说:“这就是卖瓜的诀窍,你瞧好吧。”不一会儿,驴晃了晃栽倒了,王二大叫:“我的驴啊,怎么就要死了呢?我的瓜可怎么卖啊?”大杨明白了,悄声问:“你给驴打的是麻醉针?”王二点点头。   很快,人们围了过来,王二给大家讲,这驴早晨还好好的,不知怎地突然就倒了,“我得赶紧回家给驴看病,瓜便宜卖了,一块八一斤,多好的瓜啊!卖这价可惜了。”   不少人围拢过来买瓜,人们互相转告:卖瓜的驴病了,他的瓜不贱卖不行了,这回能捡大便宜!很快,一车熟过头的瓜被一抢而空。 王二的故事5   一直都听说“经济”这个名词,但是对它并无感。直到进入大学,选择了“经济学”的专业,便知道,我和经济的不解之缘开始了。经济似乎是深奥的,自己又是浅薄的,便觉得缘分还是太浅。学校开展了读书沙龙的活动,我开始接触一些经济学类的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对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觉得与经济学更近距离,去感受经济的魅力。   知道《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时,是因为刚学《微观经济学原理》,朋友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便于去学习课程,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细细咀嚼的课外书,更是一本课内书,帮助学习认识经济,分析经济,解决经济问题。   相比于《经济学原理》,我更喜欢《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可能是因为名字的差异。“故事”一词更想让我去探索它。   在读《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前,先看了作者郭凯的简介,对其也是极其佩服。故事类的书有化深奥为浅显的妙用,让大众都能够去接受的初衷。我很庆幸我成为了能接受它理解它的故事迷之一。这本书中,所有的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王二,他拥有不同的身份,一会儿是地主,一会儿是打工仔,一会儿又变成企业老板,他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比如:买地、分粮、买票等。王二似乎成为了成百上千的缩影。王二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朦胧中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印象化较深刻的一篇是关于《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的文章,能够体现经济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王二是种粮好手,但由于村子的闭塞,粮食只能在村内流通,存放在谷仓里的余粮便很多。粮食堆积,资产受损,于是他用粮食换地,结果地少粮多,地价开始上涨,村里人开始抱怨-王二在“吵高”地价。   再来看我们现在房价以及投资。现代人假设有一笔闲置的资金,他们不愿将钱闲置,而是想要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投资。于是便出现买房投资的现象,这便体现了人们的经济决策。   但再深入地去思考问题,会疑问为什么造成“炒房价”呢?难道人们认为的最好的投资方式竟然是买房?由此可以发现经济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带头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有效地配置资源,缓解房价,达到一定的效果?想要改变王二村里的高地价,可能需要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那么高房价的解决方法便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这本书用的最多的是类比的修辞手法,如此便能直接了当,帮助我们直观的体验经济与政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王二的故事6   走进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别致的场景展现在眼前: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凉亭、碑石、山泉。无处不体现出企业掌门人的性情。   现年55岁的美籍华人王厚堂,经过十几年打拼,他所经营的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元,在同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然而,王厚堂的创业却是从一辆脚踏三轮车起家的。    靠的就是一股憨劲   “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笔者探问。“要是非总结一点的话,可能就是我有一股憨劲吧。”王厚堂淡淡地笑了。   王厚堂19岁高中毕业后,回老家务农。1971年底,他被安排在一家自来水厂当工人,从此他把在农村干活时的憨劲带到了工厂,刻苦学技术学文化,他的苦干实干精神铺就了其成功的基石。   1984年,他放弃了当时很“吃香”的汽车驾驶员的工作,与朋友一起创建了一家扳金厂并任厂长。开始时工厂“一穷二白”,车间是露天的,办公室是草棚子,唯一的运输工具是一辆三轮车。   不过,王厚堂不服输,他市内市外来去匆匆,几个月中行程二万二千多公里,奔赴各厂家招揽业务,最终承建了一座300吨冷库的工程。从开工的第一天起,他吃住在工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冷库在3个月内保质完工,提前交付使用。   也就是这种憨劲,使得王厚堂在创业初期就收获了果实。这一炮打响之后,企业的知名度一下子就得到了提高,加之良好的服务、各项安装业务和扳金加工活接连不断,经济效益也提高很快。    与水结缘二次创业   除了憨劲,王厚堂还颇有灵劲,他善于捕捉机会,与水结缘就是一例。   “与水结缘,其实也挺偶然的。”王厚堂说,下海两年后,一份节能杂志上刊发的介绍硅酸盐被膜水处理技术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马上意识到这一新事物将会大有前途,继而产生了与之合作的想法,于是他当即派人去详细考察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掌握了这门技术后,又研制成功了填补国内空白的YSW系列硅酸盐被膜自给器。该设备集除污与添加硅酸盐被膜缓蚀剂于一体,实现了一机多用,占地面积小,可操作性强,无需化验员进行水质分析化验,只要锅炉工用试纸测一下水的PH值即可确定是否需要加药。这一项目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1993年,王厚堂在烟台开发区科技园购地2万平方米,建设新厂区,成立了烟台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王厚堂的事业渐入佳境。   “一个鸡蛋的家当,人家一巴掌就能把你打个粉碎。要站稳脚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王厚堂道出了他的感悟。   谈到未来的发展,王厚堂说:“我还得再上一个台阶,我要打造一个百年的品牌。”    老板原是“武林掌门人”   见过王厚堂的人,都觉得他很儒雅。王厚堂说,不管是管理企业还是日常生活,他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王厚堂的双手结满了厚茧,那是因为他自幼习武。王厚堂师出名门。素有“烟台武林第一人”之称的“二林派”创始人林世钦先生,上世纪40年代是红遍重庆的全国散打冠军,其徒弟李英奇精通武术理论,擅长铁砂掌。1997年李先生去世前当众宣布,王厚堂为其第一大弟子,因此王厚堂名副其实地成了“二林派”的第三代掌门人。   习武也习文。爷爷是私塾老师,喜爱琴棋书画,王厚堂继承了爷爷的雅致。在他的办公楼里有一间专供练习书法的书房,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练习6个小时以上。如今,王厚堂已经小有名气,他的书法曾获北京书法比赛一等奖。   王厚堂1998年加入美国籍,现在是美国国际羲皇艺术家协会的会长。他说:“我的故乡在中国,走到哪儿都有浓浓的中华文化情结,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更应该为弘扬中国的文化和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尽一份力。”
2023-07-31 19:10:49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作者简介

【郭凯】最受喜爱和认可的在青年经济学者。长于把深刻严密的经济学逻辑和幽默轻松的讲述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供职。其博客《经济笔记》风靡海内外,是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博客。出版过《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2023-07-31 19:10:581

推荐一本经济学科普读物

  1、《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一本“主要通过讲故事而不是通过严谨的模型说明问题”的经济学科普读物。   2、《思考快与慢》讨论人做决策时的大脑机智,里面可能跟经济学里的“理性人”有点观点不同。不算太严肃的经济类读物,不过真的需要挺大耐心看完。   3、《非理性的理性》清华大学教授写的。讨论人在做决策时受到场景的影响,国产读物,所以例子比较接地气,读起来比较直白。   4、《牛奶可乐经济学》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里面的经历和例子与国情有点不合。   5、《一转念:用经济学思考》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虽然来自经济学家,但这些故事和税收利息国际贸易无关,而是柴米油盐的道理。
2023-07-31 19:11:101

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故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张三的人,很辛苦的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非常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拓展资料:此地无银三百两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出来。举例造句: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
2023-07-31 19:11:1912

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应该学习什么?

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人,肯定是需要去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丰富自己的见识,更好的工作就业,不断地去社会锻炼自己,让自己更加的成熟,努力的去工作,积攒资金,摆脱现在所处的困境,同时学习一些理财知识,可以有效管理自己财产。
2023-07-31 19:11:5615

王二是村里唯一的有钱人。蒙祖上传下来的大量家产,王二一家过着很好的生活,而村里剩下的人都穷得很。王二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闻名乡里。村里的张屠户每次杀猪,一大多半都被王二一家买去。村里其它的人穷,平时也舍不得吃肉,只有谁家来客或者要办事,才会买上一点肉,因此也没有谁介意肉大多被王二一家买走。事实上,多亏有了爱吃肉的王二,村里张屠户隔三差五就能杀上一口猪。换在别的村子,杀猪的频率要低很多,因为杀多了,卖不动。但到了过年,情况就会有点变化。过年,谁家都想包顿有肉馅的饺子, 吃两顿带点荤腥的好饭。但王二家通常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大宴宾客,每次都要买很多肉。虽然张屠户临近年关会多杀两头猪,但经常还是人多肉少。张屠户也没别的办法,卖给谁不卖给谁都不好,干脆决定价高者得。可是村里的穷人哪里出得起王家的价钱,王家有时会以平时几倍的价钱把所有的肉全部买走,让村子其他人过一个没肉的节。村里的人很愤怒,就去找王二理论。王二觉得村民在无理取闹:我没偷你们的抢你们的,这些肉都是花钱买来的,而且出了平时几倍的价钱,我也没占谁便宜,你们找我干什么?要找你们找张屠户去啊,是他把肉卖这么贵的,他卖得便宜一点你们不就买得起了?我也嫌肉贵呢。于是村民们就去找张屠户,质问他为什么把肉卖那么贵。张屠户也觉得挺无辜:我一个做生意的,卖给谁都是卖,当然谁出钱高就卖给谁。过年大家都想吃肉,肉价自然就上去了,要是没有王二一下买那么多肉,我的肉哪会卖得这么贵?要怪还得怪王家的胃口实在太大了。在一个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在拉大的国度里,这种王二吃肉的故事会在各个领域发生──从火车票到住房,从教育到医疗。如果我们同意一个村子只有一家过年吃肉是不合情的,如果我们认准了市场经济,那恐怕就要在收入分配和政府服务的方面下大功夫了。(本文作者郭凯是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经济学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2023-07-31 19:12:361

启蒙用经济学原理看哪个版本的好

你好,首先理所当然推荐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从理论描述,到举例说明,再到案例与政策分析,前后各章不厌其烦的相互呼应,每一个经济原理和经济术语在每个角落不厌其烦的重复解释,完全可以帮助你理解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如果相结合我国现状,倒是推荐读一下郭凯著的《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很有意思也很符合实际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阐述一个经济学问题,挺不错的。
2023-07-31 19:12:454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介绍

通过王二有趣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
2023-07-31 19:12:54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2023-07-31 19:13:082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2023-07-31 19:13:162

一份好的书单应该是怎样的?

一个糟糕的书单它能够做到这两点:让读者盲目自信、让读者不自信。知道吗,几乎所有的文学院大学教授都在推荐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为中文系学生必读书目。但我在大一花了很长时间精读了这本书,之后却对文学理论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挫败感,我很难理解这本信息量如此之少的书籍为什么会用这么难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并且会被封为文学理论界的经典,一再推荐。我在很久以后才理解,这里面不仅有学术背景的缘故,也有翻译的原因,还有文化背景的元素。对于本科生而言,赵毅衡二手的《新批评文集》反而信息量更大,更好理解,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信心。你经常会在网上,在和别人的交流里,在老师的课堂上,重复听到一些书,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王小波「时代三部曲」,村上春树的文章,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布鲁姆的《西方正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甚至有许多人将天书《尤利西斯》谈论得头头是道!同样的,你依然会在网上看见《香港大学推荐的大学生必读一百本书》,《经济学必读著作100本》,《北大社会学教授力荐读物》等等。阅读量分享量奇大。但实际上,这些只给了书名却不给任何书籍信息的书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想都是没有用的。是的,那些术语名词很好很新鲜,那些书名那些思想看起来很牛很深邃,但结果只是聪明了舌头,实际还是不理解,反而让自己好高骛远。或者连舌头也不曾聪明,中途放弃,最终就只是徒增了自己的不自信。大部分书单非常糟糕的一点是,它会把一些入门级别的书籍和极为专业的书籍放在同一个框架下给你选择,并且不给你任何的阅读顺序。真正有心去学习的人会发现,这样的书单,真的是毫无帮助。真正良好的书单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大概应该满足这三个标准:1.对书籍的信息有一个起码的介绍,2.告知你大概在什么阅读能力下能够去阅读这本书,3.阅读这本书后你能够获得什么。而不是单纯地把书名列出来。人文学科的许多领域自己有一套话语系统,如果你之前没有进入过这个话语系统,那么很抱歉,你几乎完全无法理解这本书在讲什么。了解理科的人很自然地认为「连万有引力还搞不清楚的人恐怕不能理解量子力学」,但对于人文学科,很多人总认为自己能够一步登天,不过很可惜,这是错的。很多人认为的是,人文领域,无论推荐何种类型的书,读者都可以轻松涉猎,但是我只能说,这样的想法不切实际。如果你之前没有对西方哲学的背景有稍微的了解,而直接去读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你恐怕完全无法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意图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一份糟糕的书单,不会带领你走入其他领域的殿堂,它们要么让你被那些貌似高深的理论术语迷惑眼睛。要么让你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之后,产生极其强烈的挫败感,并且一无所获。我来分享我的经验,你来成为自己的健身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 ID:soychen01
2023-07-31 19:14:154

介绍一些好的经济学书籍……

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什么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或许会改变你对经济的认识。一个家族180年的传承,从第一代留下50万亿美元的遗产到现在第六代80万亿英镑的资产,他们对经济的认识和他们的世界观,或许能让你对经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023-07-31 19:15:425

自我提升必读的100本书

自我提升必读的100本书单《林肯传》、《拿破仑传》、《我的奋斗:希特勒自传》、《蒋经国传》、《甘地自传》、《乔布斯传》、《稻盛和夫自传》、《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他最好的自己》。《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我生活的种种模式》、《爱因斯坦全传》、《美丽心灵--纳什传》、《达芬奇传》、《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卓别林自传》、《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海伦凯勒自传》、《阿加西自传》。《生活中的经济学》、《一课经济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聪明的投资者》、《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麦肯锡方法》、《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苏菲的世界》、《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谁动了我的奶酪》、《不抱怨的世界》、《爱的艺术》、《亲密关系》、《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当下的力量》、《追寻生命的意义》、《遇见未知的自己》、《拆掉思维里的墙》。《把时间当作朋友》、《了凡四训》、《星云大师谈幸福》、《撒哈拉的故事》、《目送》、《山居笔记》、《看见》、《沉默的大多数》、《送你一颗子弹》、《小窗幽记》。《平凡的世界》、《活着》、《四世同堂》、《白鹿原》、《半生缘》、《儒林外史》、《再生缘》、《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刀锋》、《月亮与六便士》。《追风筝的人》、《约翰克里斯朵夫》、《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肖恩克的救赎》、《三体》、《基地三部曲》、《魔戒》、《小王子》、《夏洛的网》。《培根随笔》、《伍尔夫随笔全集》、《蒙田随笔》、《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罗生门》、《惶然录》、《番茄工作法》、《理想国》、《认知天性》、《底层逻辑》。《无界成长》、《刻意练习》、《深度思考》、《批判性思维》、《小狗钱钱》、《慢慢变富》、《穷查理宝典》、《纳瓦尔宝典》、《财务自由之路》、《富爸爸穷爸爸》。《聪明的投资者》、《像巴菲特一样交易》、《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定位》、《疯传》、《精力管理》、《精益创业》、《从0到1》、《世界上最神奇24堂课》、《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2023-07-31 19:15:571

如何提升个人经济学素养

看经典的经济学教材,看不错的经济学家的文章,看好财经媒体,再多多思考,经济学素养自然会慢慢上去了!另外,一个青年经济学家郭凯写的《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一沙一世界》很不错!或许你会喜欢。
2023-07-31 19:17:421

大学选课“趣修经济学”难不难?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趣味经济学应该是讲生活中的经济原理的,选修的话对你以后的工作与生活都是有帮助的,难与易其实是看授课老师怎么讲,你可以到图书馆去找相关的书籍来看看,比如《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牛奶可乐经济学》等。
2023-07-31 19:17:492

求20篇哲理小故事

(一) 笨鸟 今日,一间无人居住的房子的窗户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总是每日准时光顾,远远望去,只见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然后总被撞得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日总要撞十来分钟,尔后又跌回窗台,随即离开。人们好奇心大发,纷纷猜测它大概是为了进那房间,而就在这鸟儿站立的窗台旁边,另一扇窗户是大开的,于是,得出结论:这是一只大笨鸟。 知道有一天,好事者带来望远镜,一切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粘满了小飞萤的尸体,那鸟儿吃得不亦乐乎。 众人哗然。人们总喜欢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别人,而且自以为是。(二) 命运 有一天,上帝的使者来到了人间,他碰到了一位高僧正在为两个孩子占卜前程,只见高僧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状元”,然后又指着另一个孩子说“乞丐”。 二十年后,上帝的使者又来到了人间,看到了先前那两个孩子,结果令他百思不解:当初的“状元”如今成了乞丐,而当初的“乞丐”反而成了状元。 于是,使者去问上帝。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只决定他命运的三分之一,而其余的则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人生就是这样……(三) 安静 有人出了个问题给两位画家,题目是“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表达同一主题的画。 第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十分平静,好似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影在水中。 第二位画家则画了奔流直泻的瀑布,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的一条小枝上安有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一只小鸟,小鸟正在恬静地酣睡。 人们自然说第二位画家画得高明,因为它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而第一位画家所画的湖面,静虽静矣,不过是一池死水罢了。 人生也是这样。 很多时候,生活需要我们保持安静的心态,但是,如果心如湖面,则不免会藏污纳垢,遭致扭曲。小鸟则不同,它在湍急的瀑布边也能安睡,一定是心存高远,养精蓄锐,伺机而翔。 在闹市中也能保持安静的心态,成不骄败不馁,顺不恃逆不悔,才是人生的大境界。(四)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的是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好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到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片阳光灿烂,花香鸟语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 老人慈爱的对外孙女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人生之旅,我们不也常常开错“窗”吗(五) 忙 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 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干得不错!”工人有点沾沾自喜: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 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好象力气越来越小了。 老板问:“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 “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六) 代价 一日,狗在路上游荡,经过一间肉铺,肉铺主人随手丢下一块骨头。狗兴奋地叼着骨头,走到一旁,美美地享用起来。狗第二次游荡时又来到这间肉铺,肉铺主人依然丢给它一块肉。 至此,狗便喜欢上了这里,因为每次经过,都有好吃的。 一天,狗怀着愉快的心情再次来到这里,可没有想到肉铺主人这次扔给它的竟是一个圈套,圈套勒住了狗的脖子,一会儿狗便窒息而死。 狗的魂儿飘然来到了天堂,看见商店就委屈地哭诉:“上帝啊,为什么我前两次经过那肉铺时,主人对我这么好,可第三次却害了我呢?” 上帝叹惋着答道:“首先应问问你自己,为什么占了两次便宜后,还不肯罢手呢?”(七) 赶集 有两个农民,赶集前打了个赌:一人挑一担稻草赶集,一个拿一根稻草赶集,可谁先到集上。于是,两人就这样一同出发了。 一路上,挑稻草的人重担在肩,丝毫不敢懈怠,全力以赴,向目标地前进;而手持一根稻草的人则以为稳操胜券,心不在焉,一边摆弄手中的那根稻草,一边和熟人说说笑笑…… 将近午时,挑稻草的人先来到集市。过了好一会儿,拿稻草的人才两手空空,晃晃悠悠地走来。 挑稻草的人问:“老兄,你的稻草呢?” “啊……”拿稻草的人一怔,他竟然记不得把稻草丢在什么地方了。 看来,有压力并不是坏事。(八) 爱人之心 这是在英国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并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购买这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6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独自坐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况不行了,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跟前,蹲下身,低声说:“先生,我很想买这栋房子,可我,只有1万英镑。” 老人淡淡地说:“但是,它底价就是6万英镑啊!” 青年并不沮丧,真诚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 老人颔首微笑,他果真把这幢住宅卖给了这位仅有1万英镑的青年。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的厮杀和欺诈。(九) 三个旅行者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就问他俩为什么会淋湿,为什么会跌伤。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摔伤。” 拿拐杖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的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十) 鼻子 老张是郊外一所小学校的老师。在这学校里,几乎全是年轻女教师,谁也不乐意干冲厕所这臭烘烘的活。老张说:“我来吧,反正我从小有鼻窦炎,嗅觉不大好。” 这一冲就是十几年。 老张并没有因此多得到一点什么,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人人都觉得,老张鼻子不好,理该干这臭活。 一个寒冬的凌晨,照例早起的老张一脚踹开两个女教师的寝室门,把穿着睡衣、昏迷不醒的两人用棉被一裹,一次一个抱出了门…… 事后医生说,只要晚二十分钟,两个年轻的生命就会永远地结束。 校长大惑不解:老张这鼻子,能闻到液化气? 老张一笑,不语。 以后,人们仍然经常看到老张在躬身冲洗厕所…… 在我们身边确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为别人做得很多,而为自己却想得很少……(十一) 海中救援 故事发生在几年前荷兰的一个小渔村。这天晚上月黑风高,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了SOS紧急求救信号。小渔村的村民们听到消息后,立即组织起一支救援队,前去营救落难船员…… 过了一个小时,救援船回来了,穿过迷雾渐渐抵达沙滩。这时,救援队的队长告诉等候在沙滩上的村民们:由于救援船无法承载所有的落难队员,现在还剩下一个人,未能获救,队长要另一队志愿救援者前去搭救。 十六岁的汉斯应声而出,可手臂被母亲紧紧抓住:“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三个礼拜前出海,现在音训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道:“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救援船越过迷雾终于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沙滩上的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了留下来的那个人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是的,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十二) 冤家的门 王二和陈四因争一堵相邻的墙,成了冤家,老死不相往来。 一次,王二走亲戚,把屋门紧闭,并锁上铜锁。 傍晚,两只燕子盘旋在王二屋外,叽叽咕咕地悲鸣,因为窝里还有几只嗷嗷待哺地雏燕。 陈四见状,心想:这是杀生啊!他便打消了顾忌,走近王二家的屋,用力把门推开一条缝,让燕子自由地飞进飞出。 王二会来后,站在门前说:“谁做了好事?要不然小燕子都会饿死啊!” 陈四在自家门口接茬道:“往后,临走的时候,留一条缝。” 两个冤家心上那扇禁闭着的门,就这样被一窝小燕子轻轻地推开了(十三) 烛心 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家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清盈的眼睛,女主人一下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十四) 世界是一面镜子 联合国的一位亲善大使去了非洲的一个国家,回来以后他就宣称那里的人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主人:海关人员崩着一张脸,计程司机态度恶劣,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民不耐烦而又有敌意。 后来,这位亲善大使看到一段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于是再次去那个国家时,他一路挂着笑容,结果竟看不到任何不高兴的海关人员、计程司机、侍者……人人都是脸挂微笑,亲切随和。 他这才发现,纠正别人态度最快的方法是纠正自己的态度。(十五) 一夜与一生 很多年以前,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要求订房。 “很抱歉,”柜台后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我们这里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看到老夫妇一脸的遗憾,服务生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有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你们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住一晚,那里虽然不是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天晚上要在这里加班工作。” 第二天,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的时候,那位服务生婉言拒绝了老先生,说:“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 又过了几年,有一天,这个服务生忽然接到那位老先生的来信,老先生邀请他到曼哈顿去见面,并附上了往返的机票。几天以后,服务生来到了曼哈顿,在一幢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建筑物解释说:“这是我专门为你盖的饭店。”这家饭店后来在美国极负盛名,这服务生也就成了这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这位年轻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用一夜的真诚换来的回报竟是一生的辉煌。 经济学告诉我们,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在商业活动中,真诚是最稀缺的(十六) 善良之门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的草鞋带子松了。” 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复又弄松。 显然,勘弥是想以草鞋带子的松散,来表现这个百姓长途跋涉的疲态。演完戏后,有人问勘弥:“你为什么不在当时指教学生呢?他不懂得这演戏的真谛呀!” 勘弥回答说:“别人的亲切关爱和好意必须坦然接受,万不要随意封住别人对你的善良之门。”(十七) 放飞一只蝴蝶 一个秋天的早晨,班主任到学校办公室刚坐下,便有人通知说他那班的教师里有两块窗玻璃被昨晚的秋风打破了,他马上意识到这事在这个管理甚严的学校里意味着什么。 中午,他找来昨天的值日生朱兰,她怯怯地说:“昨晚放学时,教师里有两只蝴蝶,我赶了好久,总有一只飞不出教室。我只好开着一扇窗户,好让外面的飞进来,或者里面的飞出去,让它们结伴儿去玩,想不到会被风打破了玻璃。”朱兰嗫懦着说愿意赔这两块玻璃。 班主任默然,良久,说:“不用了,去玩吧。” 后来,班主任去了财务室:“请在我下月工资中扣两块玻璃的钱。” 这是一笔他很乐意付的钱……(十八) 非他杀 刑警队刘队长押解犯人,途经石山,天意捉弄人,山上一块大石头突然向犯人滚来,刘队长眼疾手快,大吼一声“闪开”,推开犯人,自己却被巨石击中。 犯人吓呆了,万万料不到刘队长会救戴罪的他,望着躺在血泊中的刘队长,忍不住失声痛苦。刘队长挣扎着坐起,摸索出纸笔,哆嗦着写下了歪斜的三个字:“非——他——杀”,他签完名,喘着气将字条递给犯人,身上的鲜血汩汩地流…… 犯人“扑通”一声跪倒,身子剧烈抽搐,很久,才默然背起刘队长那鲜血淋漓的尸身,蹒跚着一步一颤地向前走去…… 有的事,发生于一瞬,却传颂于永远。(十九) 爱在心中 一个马车夫赶着一辆马车匆匆而行。这时,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他的前方,请求搭车。马车夫急忙勒住缰绳,将马车停了下来,让搭车的人上来。 搭车人看见马车夫手中的书,竟是一本《圣经》,便问道:“你明白书本的意思吗?”马车夫摇了摇头说:“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四五年了,还是不明白它的意思。” 搭车人听了,微笑着说:“这个不难,只要你认为自己能懂,那么你就看明白了。”马车夫恍然大悟,原来上帝之爱已经在他心中,因为他在疾行的途中,还能停下来帮助别人。(二十) 开灯的哲学 有一个瞎子住在一幢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看到楼下花园散步,奇怪的是,无论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路灯。 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 瞎子笑笑说:“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 邻居疑惑地说:“你眼睛看不见,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 瞎子说:“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路,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是给我方便吗?” 邻居恍然大悟。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方便……(二十一) 记住恩惠 有一次,吉伯和马沙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经过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讲他救起。于是,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两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于是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不久,他们旅行回来了,有人知道这事后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说:“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的一干二净。” 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晴空万里。(二十二) 小小的善 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六个男孩穿着干净的衣裳,手牵着手排队在父母的身后,等候买票。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上演的节目,好象自己就要骑着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 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答道:“请给我六个小孩,两个大人的票。” 售票员说出了价格。 母亲的心颤了一下,她扭过头把脸垂得很低。父亲轻声地问了一遍:“你刚才说要多少钱?” 售票员重复了一次价格。父亲的眼里透着痛楚,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兴致勃勃的孩子: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士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到地上,然后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指着地上说:“先生,你掉了钱。” 父亲回过头,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热,他弯下腰捡起了地上的钞票,然后又紧紧地握住了男士的手:“谢谢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善行,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二十三) 心灵有声 一个小女孩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一会儿,她又低声地唱起了歌。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唱的真好!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径自走了。 第二天,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子上,满脸慈祥地听小女孩唱歌…… 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有名的歌星,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位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去公园,但她失望了,那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二十多年啦。”一个知情人告诉当年的小女孩。(二十四) 垂钓蝴蝶 有个七岁的小女孩,总不肯跟父母去郊外钓鱼,她说,一看到淌血的鱼就心疼,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也不跟父母去钓鱼。 又是一个周末,邻居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原来她还是不愿一同去钓鱼,被父亲打屁股了。 当邻居午睡后下楼活动时,看见小女孩在她家三楼的阳台上,挥动着一根美丽的鱼竿垂钓。 邻居很好奇地走过去,仰头问她在干什么。 小女孩高兴地告诉邻居:她钓了一只蝴蝶,而诱饵是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其实,她也喜欢垂钓,但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鱼钩刺破鱼儿的嘴,所以才选择一朵花做诱饵。 当然,这只能吸引些蝴蝶或小蜜蜂,但这已使她十分满足。 邻居为小女孩的一颗温柔之心感动了,仰头看小姑娘时,阳光斜斜地照在她的脸上,看上去像小天使一般动人。 其实,美丽和善良本是一回事。(二十五) 真诚舍弃 有个小伙子注意到阳台上他种的一盆迎春花长长的枝条日渐向楼下伸展,于是决定把它们拉上来固定好,但就在动手前,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觉得这样做太小气。不久,迎春很快就将一帘秀色挂在了楼下阳台上。 翌年春天,小伙子惊奇地发现一枝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俯身去看,却见一张美艳的脸仰起来冲他微笑。原来,楼下人家感激小伙子的馈赠,作为回报,就种上了棵葡萄让它攀上来……一来二去,楼上楼下就熟了,就在葡萄第二次成熟的时候,小伙子和楼下人家的女儿收获了他们成熟的爱情。 读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人们都会欣慰:小伙子只是在举手之间给别人送去了一帘绿色,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真诚和好运……(二十六) 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 一群饥饿的难民拥到了一个小镇上,当镇长为他们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镇长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干呢?”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干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在没别的办法可想,镇长只得蹲下来,让年轻人为他捶背。 后来,年轻人就被留了下来,镇长把女儿嫁给了他。二十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 这位年轻人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看来构筑成功的大厦,除了自信的水泥、自强的砖块之外,还离不开那种名叫自尊的钢筋(二十七) 鞋子 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日,在纽约市,一个十岁的男孩正驻足在百汇一家鞋店前,光着脚,盯着橱窗,因寒冷而颤抖着。 一个妇人走近男孩说:“小家伙,你看什么?” “我求上帝给我一双鞋子。” 妇人牵着孩子走进商店,请售货员给男孩拿了半打袜子,然后,她问售货员能不能给她一盆水和一条毛巾,售货员很快拿给了她。 她带着小男孩走到商店后面,脱下手套,跪下,洗他的小脚,并且用毛巾把它擦干。这时,售货员拿来了袜子,妇人将一双袜子给男孩穿上,又给他买了一双鞋子,还把多余的袜子装在一个带子里,递给男孩。 她轻轻地拍着小男孩的头说:“毫无疑问,小家伙,你现在一定感觉舒服多了。” 当她转身离开时,惊讶的孩子抓住她的手,含泪望着她问:“你是上帝的妻子吗?”(二十八) 天堂和地狱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很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也不快乐呢?” 上帝说:“你想知道?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 他们先来到地狱,走进一个房间,看见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鲜美的食物,可每个人都又饿又失望,原来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 上帝说:“我们再去天堂看看吧。” 于是他们来到另一个房间,看见的是另一番景象:虽然人们手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这里每个人都显出快乐又满足的样子。 这个人很奇怪,上帝笑着说:“你看下去就知道了。” 开饭了,只见这里的人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别人的嘴里。 其实,快乐并不在于那把勺子有多长,而在于你如何去用它。(二十九) 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 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三十) 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2023-07-31 19:18:163

北大沈艳与姚洋关系

著名经济学家-姚洋1、汪丁丁、韦森、姚洋:《制度经济学三人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译著:姚洋(主编):《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2、我并不是认可姚洋的说法,如果说五千元是高收入,那么为何有这么多的人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五千块钱的收入已经解决不了太多的事情,这份收入并不能让大家满意。3、收入问题是很多打工者都非常关心的,经济学家姚阳说5000元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其实这个是比较认可的。虽然说收入的平均数是很高的,但就是因为高收入者比较多,所以拉高了平均水准。4、序言:经济学家姚洋称如果月工资达到了5000元,已经算是一个高的收入了。但是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工资还没有5000高,常常是在三千到4千徘徊,因此很多人的工资并没有达标。5、——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洋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出生在1990年11月20日亥时,性别:女,姓名:沈艳,算命运有大灾大难者,格局生得好,好运临之,却能大富大贵。伤官有制,反变成扬名之星。属马人逢兔年,得太岁生。事业多方兴起,跃马征尘,四方奔忙,多为他乡之客;天地轮转,可有意外之收获,但总体的财务状况一般。此外,今年咸池入宫,感情会有不错的发展。公历生日:1990年11月20日,21时亥时30分农历生日:一九九O年十月初四太阳星座:天蝎座上升星座:巨蟹座上升位于巨蟹座:母性、家庭、爱上升代表:灵魂,外在行为,生活态度。优点:照顾,仁爱,勤俭。出生时间:(公历)1990年11月21日22点本命属马,路旁土命。五行火旺缺土;日主天干为金,生于秋季。(同类金土;异类火木水。
2023-07-31 19:18:231

经济学小故事有哪些?

经济学的小故事如下:1、【送茶叶的小故事】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了。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 !2、【飞机的一个现象】观察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2023-07-31 19:18:332

《故事经济学》--罗伯特.麦基

看起来,这书有些专业感,也许只有广告行业的人才读得懂。但我要做的是把这本书“翻译”一下。 本书是通过一个广告行业的故事来展示“故事化”思维在商业战略上的独到之处。在广告媒介从18世纪初的报纸到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广播演变的过程中,商家通过大量广告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链接,消费者由最初的高粘性到后期的“忍耐”式被动接受,随着20世纪互联网崛起,媒介虽然由电视逐步向视频、录像等转移,但消费者的“忍耐”式被动接受广告并没有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愿意付费屏蔽这种被动的观看体验。 现在我们停下来几秒中…… 想一想,电视剧正播放到关键时间,你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剧情反转就在下一秒时,“接下来,是广告时间”……屏幕上随即出现各种自吹自擂。就像你约好了心爱的妹纸吃饭,各种倒饰后,提前到场且心花怒放地等待。突然,手机铃响,妹纸说:对不起,我临时有约改天再聚。你除了被动接受、黯然神伤、失望到顶,还能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感受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用手机阅读时、在PC端浏览时、观看视频时…… 如果你认为我既不从事本行业,也对此不感兴趣,这对我根本无用,那么你就大错了。这个故事的本质是在讲如何建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高粘性链接。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或多或少地,既是接受方(消费者)也是给予方(商家)。在工作中,我们出让时间体力,“消费者”可能是内部客户,包含你的上司、老板,外部客户则是商品或服务的接受方,即我们狭义理解的真正“消费者”;在生活中,我们挣钱养家养娃,“消费者”就是孩子、老婆、老公、父母,我们就是“商家”……不管是在哪个场域,我们的角色都在不停地无缝切换。不管你是否意识得到,这种切换都真实存在。 很多时候,矛盾不是因为双方对错,而是因为你不懂我。我努力赚钱养家,你不懂我的辛苦;我埋怨几句,不懂我只是想要关心;我兢兢业业,你却不懂我辛苦付出;这世界上最感人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如果能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在接受方与给予方之间搭建一座稳固、持久的桥梁让双方相互有无、高频往来、有效传达,让对方真正明白自己,相信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减少很多阻碍。毕竟,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比站在河的两边隔空喊话有效得多!所以,这本书与其说是广告行业如果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倒不如说是“故事化思维”是人们沟通的最佳方式之一。 最早的人类将现实转化为故事来理解,我们喜欢且愿意听故事。我们天生对故事充满好奇,能长时间地记住故事,小时候趴在外公的肩头、窝在妈妈的怀里听的那个故事,到现在都在记得,但昨天你老公给你讲的那个道理就不一定能有这个待遇。 “懂”和“说”是两个全然不同的纬度,但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以为自己懂了就行了,甚至在跟人沟通时经常会觉得,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怎么还是不明白?问题就在于这个“翻译器”出了问题。如何将我们“懂”的“说”给对方且让对方明白,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当然也没有想像当中那么难。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故事分为两大类,一是虚构型故事,二是目的导向型故事。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要用于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联系,后者要主要用于销售环节。能够真正为我们所用的是前者让我们在交往中更加高效,对人际关系是加分项。后者用于各行业的销售人员,让消费者愿意听我们讲,当客户本人成为我们故事中的主角,TA会付出实际行动(消费),同时作为销售人员的我们也可以在众多的同行中略胜一筹。 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具备八个要素。为便于理解,我以电影《我不是药神》来举例。 1:目标受众 这个故事是讲给谁听?他们的背景、行业、家庭、年龄、性别等信息需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并依此设计故事的总体思路。 电影的受众可以说是中国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特别是白血病患者。医疗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不管我们本人是身患疾病,相信在身边也亲历过轻松筹、水滴筹等事件,“看不起病”则是痛中之最!所以,这个目标受众群体是大部分普通人。 2:主题 平衡的生活状态中要包含社会背景、主要人物、核心价值。 电影中的徐峥生活在现代社会。故事的开头则展现了了一个落魄无业的父亲靠卖神油维持生计。 3:激励事件 原有的平衡生活被一系列事件打破。 电影中徐峥的妻子要带着孩子出国,父亲此时又重病入院。让原本捉襟见肘的徐峥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压得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几乎崩溃 4:欲望对象 未被满足的欲望。 一旦生活遭遇重创,人们都希望生活能回归原有的平静。为了回到平衡的状态,TA需要做一系统的改变。此时的徐峥开始有人“引荐”其带假药。 5:第一行动 这个改变就是徐峥接受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请求购买格格宁盗版药。 6:第一个反馈 购买格格宁盗版药让徐峥挣了很多钱(观众对自己的愿望),并且成了团队带服务更多的白血病患者。 7:危机下的抉择 团队成员的离世让徐峥的价值观从金钱转向人性,就算亏本也要给更多病患提供帮助,甚至不惜与执法部门对抗。 8:高潮反馈 故事得以完美结束,格列宁进入社保。 我们不要隔空喊话,我们要面对面更近一点。而要做到更近一步传递信息,让河对岸的双方都能更懂对方,我们需要搬几块垫脚石过河,分步骤地从河的一侧延展到另一侧。学会这八个步骤,相当于掌握了一套技术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是寻找垫脚石、修垫脚石、熟练地搬运、摆放垫脚石,时间久了,垫脚石就不再是需要花力气的工作,而是这条河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前没有垫脚石的河是河,垫脚石多了也便成了真正的河。 你的河对岸,有父母、孩子、伴侣、朋友、老板、下属、合伙人~~你有没有垫脚石呢?
2023-07-31 19:19:071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原版书名: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 作者背景: 彼得·D·希夫,是资深的 华尔街 预言家, 奥地利经济学派 的坚定拥护者。尤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由于准确预见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欧洲 太平洋 资本公司总裁彼得·希夫成为了一位 明星 级的 公众人物 。著作《美元大崩溃》、《 熊市中的投资之道 》等。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 边际效用价值论 和分配论,是同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论 和 剩余价值论 针锋相对的。它的主要论点有: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 价值量 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不是 生产资料 将其价值转移予其产品,相反是产品价值赋予其生产资料以价值;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或是产生于现今财货与将来财货的不同估价,与剥削劳动毫不相干。总之, 奥地利学派 全部否定了劳动在 价值创造 中的决定性作用。 例如一杯水对于河边的人而言,倒掉也毫不在乎,这时,这杯水只有效用而无价值;但对沙漠旅行者而言,水壶中剩下的最后一杯水,有了它如获甘泉玉器,没有它则不胜口渴的痛苦,于是这杯水就有了很高的价值;或者就像门格尔所指出的,无论一颗钻石是偶然发现的还是使用一千天的劳动在钻石矿中开采取得的,这与钻石的价值毫不相关。 奥地利学派 承认这是主观价值,并认为经济学上讲的价值就应该只指这种主观价值,市场价格无非是根据这种主观价值所作的估价而形成的。 (因此在小岛经济学中,Peter认为美国经济没有崩溃完全是因为人们对美元的信心没有崩溃,一旦人们主观觉得美元没有价值那么美国的经济就会顷刻崩塌;其次Peter认为实体经济才是正兴经济的基础,房产互联网等服务行业对经济的发展没有推进作用,经济不是由消费刺激产生的,但美国的整个经济全部架构在消费的基础上;此外Peter对中国有强烈的危机感,认为即使未来美元崩溃,中国也可以发展的很好,而美国则会迅速衰弱。)写在前面的话 小岛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入门书籍,用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说明经济是如何产生的并且如何崩溃的。作者序言部分笑称《小岛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国富论》,如果你是经济学初学者,这本书非常适合启蒙。 整本书还用了美国经济历史中典型的经济事件作为故事原型,让经济内容贴近现实更便于普通人理解。我一直认为能把复杂的事情说的简单才是大智慧。 不看书看目录系列 正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小岛,岛上有3个人ABC,他们靠吃鱼生存,每人每天需要吃一条鱼也只能捕一条鱼 , 所以他们三个人为了生存每天只能不停捕鱼其他什么都干不了。突然有一天A决定做个捕鱼网来提高效率,于是A饿了一天(牺牲),创造了捕鱼网(资本),第二天A就能用捕鱼网一天捕2条鱼(生产效率提高),那么A就空出了一天的时间可以不用捕鱼。关于多出来的鱼A有几种处理方式: 1、每天捕更多的鱼屯起来(储蓄) 2、把多余的鱼直接吃掉(消费) 但这些处理方式看起来并不特别好:此时没有银行和治安,储蓄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引起BC的恶意,而把多余的鱼吃掉,自己的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除了捕鱼什么也干不了。 这时候B和C看到了A的成功也想要渔网,A又有以下几种选择: 1、借渔网给他们(自己此前牺牲忍饥挨饿没有获得赞助让A对这个方案心有不甘,同时渔网有可能被损坏) 2、让他们自己做渔网(B和C表示不想挨饿,也担心做失败了) 3、自己做渔网卖给他们(自己需要付出劳动) 4、把鱼借给他们,这样他们做渔网的时候就不会挨饿了(但是借给他们再1:1换回来也让A为自己此前的牺牲心有不甘,而且,万一他们收了鱼不干活那自己就要凭空损失2条鱼) 5、把鱼借给他们,B和C承诺如果把渔网做好了就一人还他2条鱼(投资,凭空赚了2条鱼,同时整个小岛的捕鱼量同步增加,大家都有更多的时间来创造其他的价值了,当然也存在BC没有把渔网做好损失2条鱼的风险) A还没有做出选择,B和C看到A享受的生活便向A申请消费贷款,他们承诺未来会将鱼还给A,A处于人道主义考虑将钱借给了B和C,于是B和C也和A一样开始了消费度假享受,但当要还钱时,由于B和C还是只能一天捕一条鱼(生产效率并没有提高),于是他们只能忍受一天的饥饿而把捕的鱼用来还钱(生活质量下降);A发现这个情况后,拒绝给B和C贷款,后来由于B和C的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他们生病了,A正好将之前没有借给他们的消费贷的钱向B和C发了应急贷款,等他们生病好了之后还,虽然可能存在还不上的情况,但如果不给他们贷款,他们可能死亡(小岛的生产力消失)。后来ABC达成一致采用了方案5,BC的渔网制造成功了(创造了更多资本,生产力提升),现在BC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了,他们于是开始做更好看的服装、丰富厨艺、造房子,生活变得更好了。 A觉得捕鱼的效率还可以更高,于是提出了要造大型捕鱼装置,将捕鱼事业自动化产业化。但这个事情A一个人做不了,于是A联合了BC投入这项可能失败但前景巨大的产业,最后他们成功了,每天他们只要付出很小的维护成本自动就能获得大量的鱼,ABC基本从捕鱼中解放出来开始发展其他行业,B发明了冲浪这项娱乐活动、C做起了服装、A开始建造独木舟和手推车解决交通问题。(农业社会发展起来后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才开始极大丰富起来) 其他小岛上的人听说了这个小岛的繁华,纷纷移民到小岛(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人们拥有的东西各不相同,开始的时候人们用以物换物的方式交易,但是,裁缝想要理发,但理发师并不想要衣服,理发师想要吃一顿美食,于是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流通物能衡量所有物品的价值并能随时兑换,于是鱼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所有的商品都用鱼来进行交易(本位币出现)。 渐渐的有人发现,如果自己去捕鱼,一天只能捕7条,但自己擅长有的人做桌椅,用桌椅可以换8条鱼,那么自己就盈利了1条,于是开始出现了分工。后来又有人发现,自己去给别人打工,比自己单干赚的更稳定,于是出现了就业。 岛上新的居民C,他通过造独木舟赚钱,但独木舟的成本很高,需要10条鱼,岛上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后来C通过优化制造工具,将制造独木舟的效率提高了,降低了成本,只要5条鱼就能造完,于是独木舟开始降价,岛上普通的居民也能买的起独木舟了更多人来买独木舟,C赚的比以前更多了,岛上居民的生活也更好了。(通货紧缩的显著特征就是物价下跌,物价下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科技进步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物价下降;另一种是人们对商品未来的价格持续看跌,不愿意消费。物价下跌后,一部分人如果觉得价格会持续下跌,则会选择储蓄,因为未来为更值钱;另一部分人则因为低价而刺激了他们的消费,他们觉得未来价格不会持续下跌了,他们会开始购买,一般情况物价下跌后会由于低价刺激消费而再次回升。案例中的物价下跌是因为科技进步效率提高,这种进步而导致的下跌时间都很短,毕竟科技进步不是一天就能把成本压缩一半,只要人对商品的需求还在,就不会拒绝购买。如果价格已经跌倒了合理的水平,人们还是拒绝购买,此时银行有大把的储蓄可以做投资,只要人或者就会需要消费,不消费只是商品不符合需求罢了。实际上,市面上的所有消费品的产生效率只会越来越高,理论上这些消费品的价格应该是越来越低的,但是现实却正好相反。)随着人们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屯下的鱼也越来越多,人们把鱼存在家里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随时要防止偷鱼贼,而人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判断一个项目适不适合投资,会亏损还是会赚钱。于是,居民D发现了商机,他用最坚固的石头建造了一座储藏室,并且雇佣强壮的守卫保护,一开始他是向岛民收取保管费,后来发现这样赚的很有限,对岛民的吸引力也有限,D具有非常厉害的投资眼光,于是他对外直接给所有来存鱼的岛民约定一个利息,自己利用岛民的钱放贷投资,将投资收益用于支付利息和雇用费用,剩下的就是自己所得。(储蓄诞生!银行诞生!) D为了让自己的银行持续健康经营,一方面,要对贷款项目进行严格的考察,对于不合格的贷款项目提高贷款利率或者不予批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投资资金,鼓励人们进行长期储蓄,人们储蓄时间越长利息设置的越高。这个利率还受到不可预测的市场的影响,有时候存鱼很多,不缺存鱼的时候,D就会降低储蓄利率,抑制储蓄,同时降低贷款利率,鼓励人们贷款;有时候存鱼很少,D就会通过提高储蓄利率,刺激储蓄,同时提高贷款利率,抑制贷款。 那些被D筛掉的未来不明朗的项目,被E看上了,E通过将贷款利率提高的非常高来弥补失败的高风险,这些项目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一部分愿意冒险的人则跟随E投资。 人们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年,小岛出现了罕见的干旱。最早人们都住在河边,直接取用河里的水,旱灾来临的时候,人们无水可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旱灾过后。居民F决定建造自来水系统,在天气好的时候,将雨水收集起来,防止未来无水可用,同时把淡水自动输送到各家各户。自来水系统造好后,原来远离水源的地方也被开发了,人民减少了之前提水的过程,空出了更多的时间,生产效率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基础建设开始发展) 在小岛的西边,有个更小的岛,这座岛上的居民擅长做鼓,在小岛的南边,还有个小岛,这座岛上有很多制造防晒用品的植物原料,两座小岛各自需要对方的东西,于是他们开始交换各自所需。(国际贸易开始产生,其实和个人之间的贸易差不多,用自己多余的交换自己没有的同时又是别人多余的东西) 一开始岛上只有ABC的时候,他们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和平共处,但随着人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偷鱼贼,其他岛的居民有时候也会来掠夺本岛的资源,人们的生活变得困难,开始迫切需要有组织来处理矛盾和维持小岛治安。于是他们推举了德高望重的领袖来做守护者,守护者主持公正,雇佣强壮的岛民来维持治安(政府诞生),人们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税收)来获得更安全的生存环境。而人们为了防止领袖乱来,又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宪法),来详细说明领袖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国家的钱该怎么花,同时选出了法官来维护宪法的有效性监督领袖按照宪法的规则走。就这样,小岛继续繁荣。 后来政府的权利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想成为领导人,要成为领导人就要想办法让民众投票给自己。又一次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岛民G发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向选民保证,自己会给受灾区救助和补偿,于是民众给了他选票,但实际上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鱼来救灾,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G想了个办法,发行鱼券(美元),来替代鱼,民众随时可以用鱼券来兑换回鱼,鱼券轻便易携带还没有鱼腥味,很快就得到了推广,然后G开始开始不停印鱼券,远远超过了银行的鱼券储备量,有人提出反对说如果岛民发现自己的鱼券最后根本换不到鱼了就会收回自己的储蓄,我们就会倒闭。但是G没有理会,并把反对自己的人干掉了。 为了解决鱼<鱼券的问题,G又想了个办法,岛民原来存进来的是条大鱼,但如果岛民过来兑换,通过手术缝补一只小点的鱼兑换给岛民,一开始只是10%的缩水,大部分岛民并没有看出来了(物价上涨,1美元的价值变小,能买到的东西变少),G继续随心所欲印更多钞票大搞建设,但鱼并没有增多,因此缩水的更厉害了,为了防止岛民比较银行的鱼的自己补的鱼之间的差距,把谎言圆下去,G要求所有岛民捕到鱼后必须交给政府消毒,最后,干脆直接严谨岛民捕鱼,将捕鱼的权利抓在政府的手里。 为了取悦民众,政府无节制的开始加印钞票,后来岛民发现物价越来越贵,于是岛民开始停止储蓄,拼命消费,银行的存鱼越来越少,美元的价值越来越低,政府没钱用来投资项目,整个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这时候,远方有一座小岛叫中岛国(中国),这座小岛上领导人掌握绝对的权利,岛民劳作的大部分鱼都要上交给领导人,自己只能留下很少的一部分,中岛国看到了美元小岛的繁荣,发现他们繁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美元这种可随意兑换的流通货币,于是中岛国运来了大量的鱼来兑换美元,对小岛来说中岛国的鱼简直是绝处逢生的天赐良机,于是小岛承诺中岛可以换美元回去并且随时可以在小岛银行兑换回鱼。于是小岛上又有鱼了,岛民的美元可以兑换正常的鱼了,物价回落,岛民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当中岛的鱼源源不断运入小岛,小岛上开始重点发展娱乐服务业,比如冲浪、歌剧等,并认为捕鱼制造这类低级的工作应该外包给中岛的人,他们的成本更低廉。 但毕竟小岛上所有的鱼都来自中岛,如果中岛要求小岛将美元兑换回鱼,小岛根本没有鱼来兑换。而可怜的喜欢储蓄的中岛岛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勤恳工作,并相信自己老了之后有足够的钱来享受生活。 在小岛的远方还有一座小鼓岛,他们的领袖觉得美元就是一场骗局,于是带着大量的美元来小岛的银行兑换存鱼,银行不能让岛民知道银行早就没有足够的存鱼用于兑换美元了,于是只能给小鼓岛兑换直到无法负荷,小岛开启了紧急会议,并决定,关闭美元兑换存鱼的窗口。 小岛经济受到震旦,美元价值一度下滑,但由于美元同行已久,而小岛又是一个繁荣的国家,美元已让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可以在小岛购买商品,所以一段时间后美元价值趋于稳定,小岛的又一次危机总算解决了。即使小孤岛继续叫嚣,也没有再对小岛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 随着小岛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原来住的棚屋已经无法满足岛民的需求,商人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创建各种优质的棚屋,但棚屋的价格不低,能买的人很少,很多人是储蓄多年后一次性拿出攒的钱来购买棚屋,后来银行开始为信誉良好的人提供棚屋贷款,只要交一部分首付,就可以提前住进棚屋。 然而符合要求的还是少部分岛民。第56次领导人精选的时候,岛民H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告诉选民,如果选他他会让大部分人都能贷款买房。毫无悬念H获得了领导机会,于是H建立了2个半官方贷款机构,以低门槛低利率的方式贷款给普通岛民,而有钱放款的人则本着对官方的信任,放心的投入了大量的本金进去。由于获得贷款的门槛越来越低,棚屋价格开始逐渐升高,而棚屋除了用来消费住宿之外,成为了最热门的投资的方式。岛民开始争相购买棚屋,并通过倒手转卖瞬间获得巨额财富,于是棚屋的市场更热了。 后来有个岛民I想到一个“以小换大”的贷款方式,你可以用你手上没有还款完的棚屋作为抵押贷出更多的钱,于是棚屋市场泡沫开始。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火山口海景房棚屋项目,在投入巨额成本之后,没有卖出而项目失败后,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人们开始审查手上的棚屋贷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能力,结果自然是没有。大量棚屋开始被抛售,泡沫破灭。 小岛向中岛贷款了10万条鱼来度过这次危机,后来中岛上有人向领导人谏言,我们不需要把商品卖给小岛,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消费自己生产。于是中岛领导人开始停止向小岛输送鱼,并且带着屯着的美元进入小岛大肆购买,将小岛上能买的都买回了中岛上。 小岛失去了中岛的支援,岛上只有服务业,没有基础制造、建造行业,很快就进入崩溃时期。
2023-07-31 19:19:141

求经济学原理的故事

比如说你说边际效用递减这个原理吧?如果你饿了,而你又很喜欢吃包子,那当你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你很喜欢,第二个,可能喜欢程度就没那么高了,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就已经饱了,第五个吃不下.第六个看见就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是零甚至是负. 这个就说明了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这个原理。
2023-07-31 19:19:241

丝丝入骨西方经济学讲的什么

当红女星和特种兵之间的故事。《丝丝入骨》西方经济学讲的是在当红女星18岁那年,遇到了男主特种兵,男主去做了她的保镖,从此两人开始了彼此的救赎之路。
2023-07-31 19:19:501

经济学小故事及分析

从下面这12个小段子中,您有什么收获?1、择偶观美国有位经济学家发表了篇论文,从交易学角度分析择偶观。假如把男人、女人分为ABCD四种优秀程度,那现在的现状就是,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却不同,即是,ABCD女都想找A男。最后结果是剩下A女和D男。经济学里有个案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那么对手不会是熊!只要比另一个人快一步就胜利。2、博弈论与追女生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提出来。它的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前你知道吗?4、经济学笑话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5、穷人税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穷人税”,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穷人(经常买彩票的兄弟不要介意),这是他们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但中奖毕竟是小概率,长期以往,细水长流,出得多,进得少,就权当缴税了。6、帕累托分布把全世界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从大到小排起来,一边是一个纤细但高耸入云的头,另一边是漫长的一望无际,低矮的让人绝望的尾。这样的分布在经济学里被冠名为“帕累托分布”。7、幸福公式经济学中有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如果你男友发奖金,拿到1000块,可你期望他给自己买10000块的LV包,1000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0.1。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让男友请自己吃顿200块的西餐,1000除以200,幸福感是5。要获得爱情中的幸福,最好不要让欲望影响你的生活。8、长线投资一女孩拿着三角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钱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离开,指着一个未长大的小瓜说:“三角钱只能买到那个小瓜”,女孩答应了,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农,瓜农很惊讶:“这个瓜还没熟,你要它怎么吃呢?”女孩:“交上钱这瓜就属于我了,等瓜长大熟了我再来取吧。”9、快乐痛苦四原则一次捡75元,和先捡50元后捡25元,选哪个?一次丢75元,和先丢50元再丢25元,选哪个?实验证明,多数人选分开捡¥75,一起丢¥75。这就是经济学的快乐痛苦四原则:①n个好消息要分开发布;②n个坏消息要一起发布;③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分别公布;④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公布。10、什么是投行?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11、网聊当你决定上网聊天,这叫创业;上来一看MM真多,这叫市场潜力大;但GG也不少,这叫竞争激烈;你决定吸引美女眼球,这叫定位;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炒作;你问“谁想和我聊天”,这叫广告;你又问“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有200人同时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12、停车富豪到华尔街银行借了5000元贷款,借期为两周,银行贷款须有抵押,他用停在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银行职员将他的劳斯莱斯停在地下车库里,然后借给富豪5000元。两周后富豪来还钱,利息共15元,银行职员发现富豪账上有几百万,问为啥还要借钱。富豪说:15元两周的停车场,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的。
2023-07-31 19:20:032

有趣的金融小故事5分钟

1. 有趣的金融小知识 有趣的金融小知识 1.金融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1、【利息】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2、【投行】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2.金融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1、【利息】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 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 “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2、【投行】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 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3.有趣的经济学小知识 关于经济学这方面,很多人会觉得高深莫测,但是你看了下面9个有趣的经济学故事后,相信你对经济学就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你还会觉得,其实经济就是那么点事儿!一、机会成本找点空闲,找点时间,背着炸弹,到银行看看。 警察为你准备了一副手铐,狱长为你张罗一床毛毯,生活的烦恼向记者说说,抢劫的细节跟警察谈谈。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得放弃另一些东西。 在经济学里,这叫机会成本。二、第二杯经济学对于肯德基而言,一杯饮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电、人工和原材料,你在买第一杯的时候已经把所有这些费用都分担了,后面半价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为边际成本,而这个很低。 所以也许第二杯肯德基从你身上赚的钱更多。同样,也可以解释麦当劳的这一现象!三、销售定位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 ——这是推销。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 ——这是促销。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 ——这是营销。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 ——这是品牌。四、长线投资一女孩拿着三角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钱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离开,指着一个未长大的小瓜说:“三角钱只能买到那个小瓜”,女孩答应了,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农,瓜农很惊讶:“这个瓜还没熟,你要它怎么吃呢?”女孩:“交上钱这瓜就属于我了,等瓜长大熟了我再来取吧。” 五、市场营销学生:老师,这份报告需要写多长才行?老师:文章就象是姑娘的裙子,短得盖不住主题,或是太长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点到为止,剩下的部分自己想像吧。 营销之道亦是如此,过于露骨,会影响品牌价值;过于保守,起不到营销效果。 4.有什么活跃气氛的金融理财小笑话 1、一只壁虎在一家证券公司门口迷了路,这时正好有一条大鳄鱼远远地爬了过来,准备要一口吃掉它。情急之下,小壁虎上前一把抱住了鳄鱼的腿,大喊一声:“妈妈!”大鳄鱼一愣,随即老泪纵横:“儿啊,刚炒股半个月就瘦成这样了!” 2、聚会上有人介绍了一个炒股牛人 据说炒股炒成了百万富翁 于是立马上前讨教 大师有什么炒股秘诀么? 大师一脸茫然 哪有什么秘诀? 我原来身家上亿罢了。 投资理财技巧一:记帐 所有人都知道理财要记帐,实行一个礼拜不难,一两月也行, 三五月问题不大,但是真正去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记帐,却很难去做到。 其实只要把记帐作为一种习惯,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讲理财就是为了更好的设计和规划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过地更好,那么记帐就是为了让我们如何去明白我们的现金流,让我们知道哪些多花了,哪些没必要花,哪些如何花才能更有价值。 所以,如果要理财,第一个你要做的就是先会记账。 投资理财技巧二:量入为出 记帐了,我们就知道,有些钱花地很莫名其妙,一个月算下来,零食你花了不少,衣服很多扔柜子里几乎没穿过,一堆乱七八糟没用的东西。 有些东西完全没必要 花,所以,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大家买东西的时候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然后倒数十个数,其实大部分你都会知道其实这并不是非要不可的东西。 当然你得弄明白“想要 ”和“需要”的区别。 理财必须理性和克制,现在的克制,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生活。就像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一样! 5.金融投资方面小知识或者小故事 这是我记忆最深的故事,直击人性。 有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一处,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一天,有12只火鸡进入箱子里,不巧1只溜了出来,他想等箱子里有12只火鸡后,就关上门,然而就在他等第12只火鸡的时候,又有2只火鸡跑出来了,他想等箱子里再有11只火鸡,就拉绳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 3只火鸡溜出来了,最后,箱子里1只火鸡也没剩。 投资者往往不了解尽快停损的重要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依然紧抱着飘渺的构想,无法客观分析状况,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致持续深陷,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时平衡的心态往往比精巧的分析更重要。 要是长点的建议看《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股路不归》《"炒”期货》 6.2018年理财小知识有哪些 你好,2018年应该选择中南信达金融,它没有负面信息的,中南信达金融理财的话据我所知现在用的人很多的,做的算不错的,有短中长期产品,而且确实都是保本保息的。并且由银行对资金账户的管理是否存在交易真实性判断, 说实话理财本身就是有一定风险的,没有什么是只赚不赔的,要不然所有的人都去投资了,但是一般本金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只是收益会上下浮动,收益高的相对风险高,收益低的相对风险也低,但是还是需要仔细了解金融产品相关投资风险,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设置了安全卡。 网络上一度野蛮生长、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我们投资大众仔细甄别、筛选:流动性、收益率、规范程度、风控水平等。 7.金融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吗 没意思,非常的没意思。除了一些贸易和财务的基础知识以外,其它的都是模型,而且在实际中不太可能用到的。真正用到的知识基本上是研究生才能学到,而且据本人所知国内金融的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都有些问题,实际上国外的也不怎么样。。比如我在欧洲学投资分析的,有两门(一共7门)最重要的学科,都是没有教材的,主要是现在世界上没有人有能力写教材,基本考nb的老师上课和学术文献(这玩意往死里难)。 到现在我学了这么多东西,唯一觉得有意思的就是行为经济学,经济心理学这一类的。。。不过好像国内对这方面研究很少。 需要注意的是,行为经济学,基本上是推翻了过去所有的传统经济金融学的前提假设(1认为投资者是理智的,2投资者的决策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曲线)。。。从某个方面说,你前面好多年都白学了。 8.理财小知识有哪些 看门狗财富为您解答: 理财小知识,投资大学问。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别就在于做事是否掌握技巧,理财做的好坏就在于你对理财知识掌握的是多是少。一些浅显易懂的理财小知识,往往能在你的理财规划中起到大作用。 个人理财小知识有哪些 其实,理财小知识也是生活小知识,把生活打理好了,理财也就能做的好了。 小知识一:量入为出,现在的年轻人流行花明天的钱过好今天的日子。其实要想长久的提升生活品质,开源节流是很关键的,量入为出,适时适当的储蓄更多资金进行理财; 小知识二:组合投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将高风险投资理财产品与低风险投资理财产品组合投资,避险出现血本无归的现象; 小知识三:赚自己能赚的钱,不冒进、不盲目。有自己的理财态度,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 4321理财定律小知识 4321法则:即资产配置方面采用40投资、30%生活开销、20%储蓄备用、10%保险,并且采取恒定混合型策略,即某种资产价格上涨后,减少这类资产总额,将其平均分配在余下的资产中,使之恒定保持一个4321的比例。 40%用于投资理财,让钱生钱。目前理财市场最受欢迎的要属P2P理财,一般100元就可以投资,收益是余额宝的2-3倍,为了保障投资安全,尽量选择实力强有保障,风控专业审核严格的平台。 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衣食住行,这是每月基本不可缺少的生活费用。吃饭穿衣费、手机费等。 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这个主要是活期,现在银行活期利率特别低,可以选择其他安全型活期理财产品,比如余额宝等。 10%用于保险:投保是一种长远的安排,是对日后生活的负责和保障,尤其是预防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免对家庭经济造成重创。
2023-07-31 19:20:221

1000经济学故事

一 一个外人来到小镇拿1000元住店,交了押金去看房,就在看房的时候,店老板用押金还债,结果债还了一圈 这只是一复个债权债务消除的过程,制从头到尾根本 不需要这1000元,小镇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协议抵消1000元债务。同时也体现贸易往来 *** 经济发展。 原文如下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 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 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 了猪农的猪本钱。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有了1000元 ,这名妓 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 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二 经济学上货币流通问题,流通才有利润,下面故事什么地方有问题 只要流通就应该要产生利润…… 三 很有趣的一个故事!高手解决 经济学还是资本运行论求解 这是一个经济学问抄题,可以看作在多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就像是A需要B的商品,B需要C的商品,C需要D的商品,D需要A的商品,而之前这个交换体系中缺少D,这个有钱客人就起到了楼上说的借贷作用,使c可以用金钱直接支付给A,使原来的体系正常运行起来,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四 1000元钱流转一圈 经济学原理解释 讲的是货来币流动与商品价值自总量之间的关系。劳动产生价值,货币的意义在于流通。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货也完成了自己的周转,这个故事里其实存在了时间价值,因为旅客的钱在他上楼去的时间里,其实已经在流通领域创造价值,理论上来说,旅客损失的就是利息。 五 数学名人故事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4.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5.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6.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由他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2023-07-31 19:20:301

从一个捕鱼的小岛看懂世界经济是如何运转?《小岛经济学》

本书的作者是彼得·希夫与安德鲁·希夫,前者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写过《美元大崩溃》一书,后者是他的兄弟。这是一本父亲讲给儿子听的有关经济学的故事书,而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把故事,还原成了书。因此这本书,有丰富的插图与简单易懂的故事,读来令人兴趣盎然,颇有趣味。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坚定拥护者,所以这本书通篇就是站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立场上,对美国所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进行批判。作者在书中明确表示,要证明凯恩斯主张的经济模式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讲到这里,大家可不要误以为,这是一本给小孩子读的故事书。看到一句对此书的评论,说《小岛经济学》最大的妙处就是,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毛毛酱也深以为然。 要知道,这本书的宣传语可是:《小岛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国富论》我们在故事里,会遇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人物和时间,里面的岛名和国家名都是对我们现实社会的投射和隐喻。 在书里,作者对这些经济现象都做了深刻的剖析,并且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政府不应该成为经济的主导者,而应该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解读《小岛经济学》 1、一则小故事,让9到90岁的人懂得经济学 今天要开始的这本书,和之前解读过的《一课经济学》《经济学通识》一样,是一本非常非常优秀的经济学读物。名字叫做《小岛经济学》。作者彼得.希夫、安德鲁.希夫。 这本书在罗辑思维上架的第一天我就买下来了。前段时间一直在看魔鬼经济学,没顾得上它,它就静静躺在我的床头柜上。就在前几天,我吃完饭上床,一口气把整本书全部读完。看完之后我马上就决定,停止解读魔鬼经济学,赶紧把这本书带给大家。 作者彼得和安德鲁是两兄弟。小岛的内容其实就是他们的父亲经济学家欧文.希夫给他们两个讲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三个人住在一个小岛上,他们就靠每天抓一条鱼喂饱自己肚子,一直这样生活着。小岛上面没有存款、没有贷款,没有投资。什么都没有。而有一天他们其中的一个聪明人饿着肚子编制了一个渔网。从此以后他每天就可以打到两条鱼,有了余粮也就有了储蓄,后来有了才有了投资和借贷。鱼越来越多慢慢有了银行…… 欧文其实在给他的两个儿子普及两本重要的经济学宝典,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很艰深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爸爸欧文却用一个故事就轻轻松松的就给说清楚了。 后来呢,兄弟两继承了老爸的衣钵,也成为了经济学家。他们就把老爸给他们两讲的这个故事进一步的完善,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小岛经济学》。 这本书用故事+漫画的形式把经济学的内容像一部动画片一样的展现了出来。《小岛经济学》中讲述的所有事例并没有独立成章,而是一个情节完整,从源头开始讲述着的经济如何发展过程,我就像看小说一样的,轻松理解整个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样的阅读体验真的是非常的畅快。 这本书全书只有十四万字。如果你怀疑这本书信息量太少,那你错了,无数的读者从如此少的字数中获得了他们前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弄懂的经济学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是小朋友也可以读懂的书。如果你怀疑这本书内容太简单了,你的确是错了,那么多的读者从看似简单的道理中悟出了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明白的经济学道理。 如果你的年龄在9岁到90岁之间,又想懂一些经济学知识,它一定非常非常的适合您。《小岛》最大的妙处就是,深者不觉其浅,而浅者不觉其深。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 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该存钱? 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 为什么各国政府可以大把花钱,好像它们的钱总也花不完? 即便我们很像知道这些事情的真相,但是我们中有多少人能读完《国富论》和《经济学原理》?我们又有多少人有兴趣去读完那些生僻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呢?真的是我们这些人太LOW吗?那些高大上的知识我们跳起来都够不着吗?如果站在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说,我们看过《人类简史》我们 就应该会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学会讲故事嘛。故事是人类传达信息最重要的工具。能把各种信息,知识,规律,数字装到一个故事的外壳里,再表达出来的话,那么,他才能被更多的人乐于接受。 我们普通人平常要去学一点现代的医学知识,什么天体物理知识,那是相当的痛苦。可是如果把这些东西一旦装到故事里,比如说电视剧,像什么《生活大爆炸》啊《实习医生格雷》啊,对吧?这些知识就能跟随电视剧,散入到寻常百姓家嘛。 所以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真理是赤裸的,大家都不待见他,于是他跑到村里去借了一件衣服,穿上以后成为大家的座上宾,这件衣服就是故事。 《小岛经济学》就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生僻的经济学知识就被他装到了一个简单的小岛发展的故事中。《小岛》中的所要阐述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的、直观的,就是能帮助我们回归于尝试。好了,那我们从今天开始吧,解读《小岛经济学》。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丽的热带小岛,上面住着三个人,分别是艾伯、贝克和查理,也就是ABC。小岛上的生活很艰苦的,他们每天为了生存就要去海里抓鱼,因为没有什么先进的捕鱼技术,所以每天每人只能抓到一条鱼。这一条鱼刚刚够他们一天吃饱肚子,勉强的生存下去。于是捕鱼就是小岛经济的全部。艾伯、贝克和查理每天的生活就是醒来、捕鱼、吃鱼、睡觉。如此往复,虽然这样的生活可一点都不惬意,但是也总好过忍饥挨饿吧。 因此,现在的小岛上,经济生活超级的简单。也是一个经济体最初的形态,没有存款、没有借贷、更没有投资。所有产出全部都被消费掉了,每天抓一条鱼,吃一条鱼。 然而,与我们所有的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同样梦想着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他们也想在抓鱼之外做一点别的事情,比如说弄几件更好看的棕榈叶的衣服,想要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但是他们每天都在忙活着抓鱼糊口,这些梦想又要怎么实现呢? 有一天晚上,艾伯仰望着星空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呢?如果我每天可以抓到两条鱼就好了,那我就可以剩下一天的时间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于是他突然想到了要制作一个工具,这样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 于是第二天,艾伯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编制他的渔网。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站在那里搓绳子,就提醒他,你搞毛啊?你在减肥啊?你总是在这里玩绳子不抓鱼的话你会挨饿的。 艾伯解释说:“我想做一个捕鱼器,这样就能缩短捕鱼的时间,以后就再也不用挨饿了啊。”贝克和查理想着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那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到时候可别跟我们要鱼吃哈。我们是不会为你的疯狂买单的。”艾伯没理会他们,继续编织他的渔网。一直到天黑了,渔网才做好。但是代价是他今天必须要挨饿了。当天晚上,当贝克和查理吃饱了呼呼大睡的时候,艾伯却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着美味的鱼肉来对抗难忍的饥饿。 到了第二天天一亮,艾伯赶紧拿着渔网去抓鱼。这个时候贝克和查理就傻眼了,原来他们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抓到一条鱼,可是艾伯却因为有了工具,一天可以抓到两条鱼了。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渔网行动,小岛上的经济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艾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原则,人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需要依赖这个原则,那就是消费不足和敢于冒险。 消费不足:为了编织渔网,艾伯当天就不能去抓鱼,他就必须放弃当天的所得,放弃那调本来可以吃到的鱼。他这样做,可是要忍受着饥饿。他现在暂时延迟消费,是为了将来消费更多的产品,也就是为了捕捉到更多的鱼。 冒险:除了延迟消费之外,艾伯还需要承担风险。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渔网到底好不好用。如果这个想法失败了,那么他得到的就是一把无用的绳子和一个空空如也的胃。回到书本,艾伯的编制了渔网就是创造了资本。在经济学中,资本可不仅仅是指钱。它是指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它的意义是在于利用设备可以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实际上艾伯需要的并不是那张渔网,而是鱼。因为这张网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鱼,所以渔网本身才有了价值,才成为一种资本。后来,艾伯的渔网奏效了,他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现在他生产的东西多于自己需要消费的东西。于是这就带来了储蓄,现在先请记住一点,就是储蓄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命脉,没有他,就什么都没有。 我们常说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说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到死的时候贷款还完了。而中国老太太呢?存了一辈子的钱,买了房子结果还没有住上就去世了。这个例子我们常常说,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一个提前消费的美国老太太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不断储蓄的中国老太太。而这一点往往大家都会无视。这里稍微提一下,为什么说储蓄很重要,说到后面您就会明白了。对于除我们人类之外的所有动物而言,经济学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常生存活动。食物短缺、天气恶劣、食肉动物的威胁、疾病困扰以及忍饥挨饿地活着,这是所有动物的生存常态。所幸我们人类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正是依靠这两样东西,我们制作了工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所不同。否则我们的命运跟那些动物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我们大可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不复存在,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汽车、拖拉机、铲子、斧头、长矛等,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全都消失了,我们所有的消费品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猎取、去采摘、去种植那会是什么样子?毫无疑问,那样的生活肯定很艰苦。 工具的出现才带来了一切的改变,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长矛帮助我们击败猎物,铲子帮助我们种植庄稼,渔网帮助我们捕鱼。这些工具提高了我们的劳动效率。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可以消费的东西才会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美好。努力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我们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种经济最后变得多么强大,大到城市,大到国家也好。这个根本原因是绝对不会改变的。继续我们小岛上的故事,现在拥有渔网的艾伯看起来是前途一片光明,那另外两个人呢?虽然艾伯从来没有刻意的使他人受益,但是他的资本也就是他的渔网,其实是帮助了岛上所有的人。我们来看看怎么回事哈。 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渔网的好处,就和艾伯说:“既然你那玩意儿隔一天才用一次,那你不用的那天就借来让我用用可以吗?大家都是好朋友,有福同享嘛。”艾伯还对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呢,心里想着,我可是饿着肚子才编制了渔网的,而且你们两个兔崽子之前还嘲笑我来着。还有,如果你们把我的渔网弄破了怎么办?或者不还给我怎么办?那我岂不是要重头再来了,风险太大。 于是艾伯就拒绝了他们两的要求:“对不住了,既然我能做渔网,你们两个就自己做不就好了么?” 尽管查理和贝克已经看到了渔网的效果,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一天不能编制出这样的渔网,万一三天都编制不出来,那我们就要饿死了。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 “这样吧,我们做个约定,你的鱼不是好多着吗?那就借给我们吃,我们编网的时候就不用挨饿了,等我们网编好了再把鱼还给你。做为回报,你借一条鱼,到时候还你两条。怎么样?”艾伯一听,这个不错啊,虽然借鱼给这两个小子,有风险。但是我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两条鱼。 艾伯借鱼给他们收取回报,这看上去是在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靠别人的辛苦劳动牟利。艾伯的动机只是想要赚取更多的鱼,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贪婪才能给其他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们要知道,艾伯如果不把鱼借给别人,他还有别的方案。比如说: 他可以把鱼留下自己吃,这样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但是它的鱼也不会增长,这就是储蓄。 他还可以放纵一下,不在干活,将自己多出来的鱼慢慢吃掉。这就是消费。 他还可以再用两天的时间再编制出两张网,之后把多于的网租给贝克和查理,每天向他们收取半条鱼的租金,这样艾伯就每天躺着就可以吃到一条鱼,提前退休。这就是投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漏洞就是,查理和贝克每天也会多出半条鱼的储蓄,他们过几天也就有能力自己编制出渔网而不再租用他的。 还有最后一个方案,艾伯可以把两条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利息。这就是借贷。 所以说,放在艾伯面前的选择就这么几种了。毫无疑问,艾伯最终无论选择哪个方案,多出来的鱼始终会对整个小岛的经济带来好处,并且也不会给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增加负担。艾伯最后的选择是把鱼借出去。 艾伯愿意并且有能力把多余的鱼借给别人,因此,贝克和查理也拥有了自己的渔网。现在大家都有渔网可用了,小岛上的整体捕鱼能力便从每天三条鱼提高到每天六条鱼,经济増长翻番,前景是一片光明。 有了多出来的鱼,小岛上的几位居民每天终于可以比原来多吃一些鱼了,原来是每天一条鱼,现在我能吃一条半了。而他们的消费之所以增长;前提是因为经济增长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令人不解的是现代经济学家竟然会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这无非就是让人们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原先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已。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啊。只有提高生产力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手上的钱要多,而是生产力要提高。这个道理我们后面还会反复的讲到。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艾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剥削他的两位邻居。的确,艾伯不需要工作就获得了利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劳而获。他的利润是对他所承担风险的补偿,而且,他的获利并没有阻碍两位同伴的发展。 即便艾伯真是一个贪心的人,就拿着自己的钱滚钱,变得越来越富有,那到底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如果艾伯不需要亲自劳动就能增加自己储蓄的唯一途径就是将这些储蓄借给自己的邻居。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财产就不会增加,甚至还会越来越少,因为他自己还要消费呢! 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唯一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这就是它最有意义的地方。而这确是受到道德指责最多的地方。就因为艾伯想用储蓄创造利润,贝克和查理才有机会编织自己的渔网。如果成功了,他们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从这点来看,他们三个都是获利的。但如果失败了,他们就无法偿还贷款,那么承受损失的人就是艾伯了。 所以实际情况是,只有借款人受益了,贷款人才会跟着受益。 当然了,很多人并没有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共同利益。如果艾伯的财富,让贝克和查理心生嫉妒,强烈要求分得他的部分储蓄该怎么办?假设艾伯对自己的财富有负罪感,看到两个人这么可怜,于是无偿地把鱼分给了他们,那么他们两人会怎样处理这些鱼呢?在没有了还款的压力之下,两个人最有可能做的是利用这份礼物享受闲暇时光。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但是贝克和查理的假日时光并不能提高这座小岛的生产能力。因此,尽管慈善之举看起来是充满了正义,但捐款根本没有办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 好了,说了这些,最根本的一点是,所有能够增加捕鱼量的事物都会惠及小岛,鱼越多,大家就越有可能吃到更多东西,或者拿时间做件衣服,或者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干脆休息。 财富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原始社会,财富是极少的,那时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也不如工业化社会中穷人的财富多。在中世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缺乏基础的娱乐设施,而在今天,中央空调、无线网络以及冬天里的新鲜蔬菜等几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尽管贝克和查理认为每天吃两条鱼简直奢侈到了极点,可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丝毫不值得羡慕。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人们却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攫取别人的财富,并由此产生了穷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所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那么这样的人就该拿来全部吊死。 我们要说,富人致富的原因是他们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艾伯就为没有足够储蓄的贝克和查理提供了储蓄。如果他赢利了,那也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对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的描述都不是很客观,甚至是负面的。这绝不仅仅是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造成的,更主要是因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没有为大众所熟知。很多的民众,甚至精英人士都认为资本家是靠剥削致富的。每个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会有工会组织,有劳动保障法律,在本质上都默认了资本家与员工在站在一个对立的立场之上。再看看美丽小岛上。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渔网。开开心心的一天两条鱼。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拿到艾伯的贷款不是去编制渔网而是去研究对鱼的催眠术呢?或者是拿鱼去休闲度假,把商业贷款变成了消费贷款呢?艾伯还愿意借钱给他们吗?又或者他们两个生病了,艾伯不得不用应急贷款的形式把鱼借给他们救他们的命呢?这样一来小岛上的经济又会如何呢?这些借贷形式正在我们身边因为外力的干涉不断的发生着的。这种干涉比如说来自于政府,如此一来,这是一件幸事还是一场灾难呢? 之前我们说在一个美丽的热带小岛上生活着三个人,每天捕鱼为生。辛苦一天也只能勉强喂饱自己的肚子。其中一个聪明人艾伯,因为敢于延迟消费和承担风险,所以编制了一个自己的渔网。每天可以抓到两条鱼,很厉害,很开心。后来,艾伯出于利己的动机,为了拥有更多的鱼,这就惠及了岛上的其他两个人。艾伯把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利息。贝克和查理呢?用借来的鱼填饱肚子,腾出时间编制了自己的渔网。最终整个小岛的生产力都提升了一倍。从每天三条鱼变成了每天六条鱼。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艾伯的一个好主意,归功于渔网这个工具的诞生。 艾伯把鱼借给贝克和查理,让他们编制自己的渔网,这种商业贷款的形式是资本最佳的用途,因为可以扩大整个小岛的生产嘛,对吧?但是,既然是商业贷款,那就必然存在风险。比如说,如果贝克他们两借了鱼之后不编制渔网,而是研究什么对鱼的催眠术呢?我们知道这肯定就是一个失败的项目。那么他们两个肯定不会从中的得到什么好处,自然的艾伯也很难指望拿回本金和利息。这还不算完,贷款给他们两去研究催眠术,结果没有任何的盈利,这是浪费了整个小岛的储蓄,降低了整个小岛的生产力。那如果艾伯知道这是一个肯定失败的项目,那么艾伯肯定不会把鱼借给他们。但是如果有外部力量非要让艾伯把鱼借出去呢?比如说,这个外部力量来自于政府。我们经常看到,政府总是满腔热血想做一点好事,就用诸多法律干预借贷方式,常以各种理由鼓励或者要求储蓄者借出款项,而并不考虑实际还款的可能性,这个时候贷款人就难免要承受巨大的损失,这种有悖常规的做法只会浪费社会的储蓄。这里先提一下。 我们再来看,除了商业贷款之外,储蓄还有另外两种选择,一个是消费贷款,另一个是应急贷款。 在小岛上,艾伯不是把鱼借给另外两人去编织渔网,而是借给他们去度假,这就是消费贷款。而最终的情况也会完全不同。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的还款呢?于是在拿着艾伯的鱼,放纵了几天之后,他们还是只能每天抓到一条鱼。那为了还贷款,他们两个以后每天都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去偿还贷款。 和商业贷款不同,消费贷款并不能扩大生产力。这样的贷款对于借贷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所以艾伯聪明的话,就会拒绝这样的贷款。 贝克和查理两个人双双得了水痘,一个星期都没有办法去抓鱼。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之下,艾伯只有拿鱼给他们两先吃,其他的事情等病好了再说。没办法嘛,应急贷款嘛。如果艾伯不这样做,那么岛上就会因为两个人的死亡而丧失大量的生产力。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不是因为艾伯有储蓄的话。那么贝克和查理就只有被活活饿死。 刚才也提了一下,为了推动那些在政府和政治家们看来是有益的项目通常都会用各种方式干预储蓄的配置,包括像是政府担保贷款、公司及其个人税收减免等等。 有了这些干预手段,大量的社会资源会涌入这些所谓的有益的项目中,比如说廉租房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项目是需要依靠政府的不断补贴才能维持下去的,是需要不断的给他们输血。他们是不能靠自己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健康运行的。 小岛提醒了我们一点,政府是没有储蓄的,只有个人才有!贷款都流向了那些最终无法还款的项目,那么这些损失将由牺牲了自己利益去创造储蓄的个人来承担。 这些以政策为导向的做法,是政府规划者们认为自己要比储蓄者更清楚什么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是,事实却从来都并非如此。 政府介入储蓄者和借款人之间采取的强制手段将借款的原因与结果割裂开来,使得储蓄的分配效率极为低下。为什么?因为物竞天择!我们的常识就会告诉我们,影响贷款人的往往是贷款的财务结果,就是我贷款出去我是要赚钱的啊。那借钱给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让我赚钱呢?肯定是那些业绩记录良好企业嘛,对吧?他们的还贷率往往较高。因此,这种企业更容易吸引到人们借钱给他。这就跟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自然选择催生了生命力更强的物种,这种借贷的原则催生出更加健康的企业和更加强劲的经济。 如果财务状况,就是要赚钱都被视为了次要因素,那么还能指望贷款可以提升生产力吗?借钱出去如果无法成功促成创新或者生产力提高,那么就是浪费储蓄的供给,削弱整体经济。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要提示一下,就是你要借鱼给别人你要先有鱼。对吧?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你要放贷之前你必须要有储蓄。我们后面还要说,不断扩大的货币供应量和政府看起来无限的负债能力恰恰掩盖了这一个简单的事实,实际信贷是受到储蓄制约的。这里再提一下储蓄的重要性,我们后面的解读还要说这个事情。敬请期待。
2023-07-31 19:20:371

经济学当中的“棘轮效应”【故事说】

纣王登位之初,天下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贤明的君王。 一天,君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的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萁子见了,劝他收起来,不要使用。纣王满不在乎,满朝文武也觉得是萁子太敏感了,认为这不过是件小事情。 萁子为此很是忧心,有大臣问他原因,萁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然就不会再用土质的瓦罐盛汤了,他会让人打造犀牛角做的杯子和美玉制作的碗。有了犀牛角杯和玉碗,难道还会用这些来装粗茶淡饭吗?恐怕大王的餐桌上要摆满美味佳肴了。吃上了奇珍异品,大王必然还要穿绫罗绸缎。那么以此类推,他还要住富丽堂皇的宫殿,每天歌舞升平,不理朝政。如此一来,百姓可就遭殃了。”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萁子多虑了,并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然而,短短数年,萁子的预言就应验了,纣王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最终断送了江山。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这便是“棘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不可逆转性,易于向上调整,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的消费,更具有不可逆转性。
2023-07-31 19:20:501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这是我近期在读的一本书。选书的原因比较简单,一个是之前有书友曾经在朋友圈推荐过,这位书友是在运营自己的读书会的,相信他推荐的书籍一般不会差,二是我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好可爱,而且看着就很通俗易懂的样子,哈哈。刚开始看到小岛经济学这五个字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蒙的,还以为是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其实这本书完整的书名是《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英文名为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有没有觉得英文书名比较直观),是美国的希夫兄弟(彼得.D.希夫和安德鲁.J.希夫)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目前国内最新的是2017年的第三版。这本书通过讲述关于鱼、渔网、存钱、借钱的故事来揭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映射出当今经济体制与政策暗藏的漏洞,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胀的根源,利率的影响,政府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必须通过一整天的劳作来填饱肚子,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一天,有人萌生了发明劳动工具的想法,通过不断地尝试,他终于研究出了第一种劳动工具,这一项发明使得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原本工作一天只能获得一天的食物,现在工作一天可以获得两天的食物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食物有了富余,同时人们也有了多余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随着劳动工具的传播、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存储的食物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食物,人们可以有几种处理方式:存起来、消费掉、借出去、投资或者几种方式的结合。 虽然人们愿意通过贷款和投资使自己多余的资产增值,但是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判断某项商业计划的优劣,所以人们习惯将食物存起来,但是这样做效率很低甚至很危险,盗窃也成了一个大问题。有一个人嗅到了商机,他决定开拓一个革命性的行业,寻找一种更好的储存方式,他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储藏室,其温度和湿度都可以调节,还雇佣了最强壮的人来看守。于是,原始的银行就诞生了。银行将人们的储蓄进行放贷,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作为储户的利息和看守人员的工资,剩下的部分作为自己的利润。这个时候,利率就出现了,因为银行赚取的是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所以必须精确计算出一个最合适的利率,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储蓄,又能获得最多的贷款收益。当然,放贷是有风险的,银行必须评估借贷者的还款能力,他还款能力强的借贷者收取较低的利率,对风险较高的借贷者收取较高的利率作为高风险的补偿。存款利率是随存款年限递增的,因为存款年限越长,造成银行存款短缺的风险越低。由于市场情况的波动的无法掌控,利率也跟着波动,再反作用于市场,呈现相互影响的状态。有时候生产率大幅提高,银行的存款很多,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这就导致存款利率降低,从而抑制储蓄,一旦储蓄回落,相反的力量就开始发挥作用,鼓励储蓄,从而补充银行的资产。 而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保证经济不论在繁荣期还是萧条期都能平稳运行),政府通常会制定法律和操控利率来扰乱信贷市场。例如,把利率降到足够低,这样企业和个人就更愿意借贷,以刺激不景气的经济。而在经济繁荣时,则提高利率,这样人们借贷时就会三思而后行。因为低利率能够使经济表面上表现更好,降低还款压力,还能帮金融公司赚钱,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低利率。可是过低的利率会向借款人传达错误的信息,认为经济状况良好、投资可行。结果虚假的繁荣过后紧接着出现巨大的危机。 由于借贷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会倾向借款给安全性较高的企业或个人。例如,有政府担保的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收益大于支出时,这种投资才有效果,反之,这些项目就是在浪费资源并阻碍经济增长。目前,很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错误地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增加就业和提振经济的直接手段。很多政府为了所谓的GDP而不断进行此类投资。但是提供就业岗位并非经济的目的,经济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生产力。如果政府工程入不敷出且服务质量很差,政府通常会通过提高税收填补漏洞。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当国家没有足够的储蓄支持政府的支出计划时,就发明了纸币的概念。1913年,美联储成立。美联储发行纸币,承诺纸币持有者可以随时将其兑换成黄金。但当发行的纸币量大于黄金储备时,纸币的实际价值就在缩水,在贬值,同时会造成生活用品价格在不断增长,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人们终于注意到他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钱比他们存入银行的钱的价值小时,会开始减少储蓄。通货膨胀抑制储蓄,银行储蓄额随之降低,用来投资有前景的项目或支持不景气的企业的存款减少了。相应地,企业开始削减成本,很多工人因此失业。 当失业率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会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于是,国家严格规定了企业应该向工人支付的最低报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雇用和解雇工人。有了这些限制,企业做生意更加困难,发展能力也受到限制。 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社保公积金福利、规定相关劳动保障等,是提高了低端人群的工资水平和劳动者的福利待遇,甚至政治家会当成是一种政绩。可是,这些规定可能反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有某些低端人群,他们所能提供的劳动,可能只值1000元,而国家却规定企业要支付至少2000元的工资。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不雇用或者尽量少雇用这些人员。同时,这些规定还剥夺了劳动者的选择权:他们本可以在这些权益和更高的薪资之间作出选择,如果国家不强制企业提供上述待遇的话,劳动者有可能拿到更高的薪资。 总的来说,这本书用很通俗易懂的故事描述了经济的产生及运行,其中也提到了很有趣的观点,可以让你知道: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存钱?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有,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又是怎么发生的?作为HR的我们,了解一下经济知识还是有帮助的。
2023-07-31 19:21:141

我,一支铅笔的故事——由斯密“看不见的手”想起

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以上两段话是亚当斯密阐释市场的有利论据,因为有了市场,才有了交易,才有了我们现在餐桌上丰盛的食物与美酒,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市场究竟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运转使得世界上陌生人之间开始出现合作,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随手都可黏来的一支铅笔,可能只需要花费几毛钱就可买来的铅笔,却需要经过成千上万到工序才能走到我们面前。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铅笔笔杆所用的雪松木,笔杆上要涂六层油漆,油漆中含有硝酸纤维素和合成树脂,笔芯里有石墨、黏土和滑石粉,笔帽上的金属圈,橡皮等都来源于世界各地。当我们惊叹于一支铅笔的制作原材料足够多时,就会发现制造工序也是一样的繁杂。以笔芯为例,笔芯原料需要将石墨与黏土按一定比例配好,将其放入机器中搅拌均匀,并将其压制成规格制品。然后经过高温加热,确保其有相应的硬度,最后经油浸处理而成。这样的工序并非100人或者1000人所能够完成,然后,市场将其恰如其分的进行分配,并使得如此繁复的制造品最后变得相当廉价。 伦纳德 里德第一次将这个故事写成文章《我,铅笔的故事》发表之后就注定成为经济学史上的经典。当然与此相通的是一根针的故事,这来源于斯密《国富论》首章。同样需要关注的是这背后透露的经济学上关于市场的观察。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市场运行当中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但我们相信由于市场,陌生人之间开始交易,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信仰,说着不同的语言,但这又有什么问题,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有利己之动力。 不经想起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清朝乾隆出游江南时,曾与镇江金山寺的老和尚到江边散步。望着长江中过往如梭的船只,乾隆皇帝问老和尚:“您老可知江上船只多少?”老和尚答曰:“两只。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2023-07-31 19:21:21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内容简介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笔下的一个名字。在本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该不该对月饼征税?房地产的限购令和限价令会给我们带来福利吗?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大众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对于大众读者和经济学界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的经济学畅销好书,能够带来思想的启发和阅读的快乐,以及做出更加理性经济决策的能力。
2023-07-31 19:21:42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内容简介王二是虚构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笔下的一个名字。在本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该不该对月饼征税?房地产的限购令和限价令会给我们带来福利吗?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大众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对于大众读者和经济学界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的经济学畅销好书,能够带来思想的启发和阅读的快乐,以及做出更加理性经济决策的能力。
2023-07-31 19:21:561

王二的故事

王二的故事(6篇) 王二的故事1   王二是龙凤村出了名的乖孩子,他经常帮爸爸推车,给妈妈按摩,帮奶奶穿针读报,给隔壁的爷爷打扫房间。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过着自己认为虽清苦却简单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王二的爸爸好端端的拖出一个行李箱,只搁下一句:“我外出挣钱去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留给王二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模糊背影。王二的爸爸走后的第二天,他的妈妈也翻箱倒柜地找起东西来,当天下午也提起行李包匆匆忙忙地走了。走前还给王二的奶奶留下了一句话:“妈,你好好照顾二儿,我去找二儿他爸。”   或许王二的爸妈真的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又或许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总之不管何种可能,导致的结果都是,王二原本简单快乐的生活变成只有奶奶在身边的阴暗日子。年幼的他第一次知道‘留守儿童"这个概念,还是听别人说的。刚开始,他无法接受父母不在身边的事实,把自己锁在小小的房间里,不吃不喝也不和奶奶讲话。而手足无措的奶奶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可让奶奶宽心的是,王二把自己关了两天两夜后就自己出来了,还吃了几大碗饭。奶奶以为他想通了,还笑呵呵地说:“二儿,千万别伤心,爸妈不在,奶奶会好好照顾你的。”王二只是点了点头,还是啥也没说。   奶奶本以为王二只是会伤心难过几天,过了心理关就好了。可谁知道,此后的王二性情大变。他不再帮奶奶疼奶奶,不再给隔壁的爷爷干活,也不再逗小孩子玩。取而代之的是,和同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一起去掏鸟蛋、骂粗话、打群架、捉鸡、偷钱。奶奶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因为在她的眼里,王二永远是她的宝贝孙子。而村民们对王二从一个原本很乖的孩子变成如今品质这么恶劣的孩子这一残忍的事实,除了厌恶,更多的是同情惋惜。王二就这样,打架是一天,偷东西又是一天的过着。或许在他心里,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自己就是一个飘摇的草,怎样都无所谓。   时间过得可真快!眨眼间,王二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填满了8岁到15岁间的空白,尽管这些年里的回忆只有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和一位称要给自己满世界的爱的奶奶。   如果王二没记错,爸爸曾打过电话给奶奶,说他们会在他15岁的生日回来。眼看明天就是他15岁的生日,他却莫名的恐慌起来。自己并不是期待见到他们,而是恐惧见到他们,这其中的原因,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叭,叭叭……”第二天一大早,王二就被汽车的喇叭声吵醒了。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在做梦,因为龙凤村除了电视机里的汽车声,从没有过真正的汽车声。“妈!二儿!我们回来了。”那一声声叫唤是那么熟悉。“是他们回来了。”王二总算反应过来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叫他们而不是爸妈,这时奶奶也激动地拄着拐杖加快步子走到门口。双手颤抖地开了门,王二呆呆地望着眼前原本熟悉却又陌生的两个人,什么也没说。毕竟他们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里逃离了很多年。在这些年里,关于父母的,留下的只是一纸空白,破碎的空白。“二儿,开心吗?爸妈回来了!”他们可能想到了很多见面的场景,抱头痛哭,撅着嘴假装不理睬。但他们怎样也想不到,真正相见时,自己曾经那么活泼的孩子竟会眼神空洞、沉默寡言地站在那儿,活像一个木偶。   或许是生活所迫,或许是感情纠葛,又或许是其他原因,让父母在自己的孩子最美好的年轮里消失,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而老人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填补那缺失父爱与母爱,留下的仍是一纸空白。   所以,留守儿童问题,到底该何去何从? 王二的故事2   一直都听说“经济”这个名词,但是对它并无感。直到进入大学,选择了“经济学”的专业,便知道,我和经济的不解之缘开始了。经济似乎是深奥的,自己又是浅薄的,便觉得缘分还是太浅。学校开展了读书沙龙的活动,我开始接触一些经济学类的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对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觉得与经济学更近距离,去感受经济的魅力。   知道《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时,是因为刚学《微观经济学原理》,朋友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便于去学习课程,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细细咀嚼的课外书,更是一本课内书,帮助学习认识经济,分析经济,解决经济问题。   相比于《经济学原理》,我更喜欢《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可能是因为名字的差异。“故事”一词更想让我去探索它。   在读《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前,先看了作者郭凯的简介,对其也是极其佩服。故事类的书有化深奥为浅显的妙用,让大众都能够去接受的初衷。我很庆幸我成为了能接受它理解它的故事迷之一。这本书中,所有的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王二,他拥有不同的身份,一会儿是地主,一会儿是打工仔,一会儿又变成企业老板,他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比如:买地、分粮、买票等。王二似乎成为了成百上千的缩影。王二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朦胧中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印象化较深刻的一篇是关于《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的文章,能够体现经济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王二是种粮好手,但由于村子的闭塞,粮食只能在村内流通,存放在谷仓里的余粮便很多。粮食堆积,资产受损,于是他用粮食换地,结果地少粮多,地价开始上涨,村里人开始抱怨-王二在“吵高”地价。   再来看我们现在房价以及投资。现代人假设有一笔闲置的资金,他们不愿将钱闲置,而是想要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投资。于是便出现买房投资的现象,这便体现了人们的经济决策。   但再深入地去思考问题,会疑问为什么造成“炒房价”呢?难道人们认为的最好的投资方式竟然是买房?由此可以发现经济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带头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有效地配置资源,缓解房价,达到一定的效果?想要改变王二村里的高地价,可能需要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那么高房价的解决方法便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这本书用的最多的是类比的修辞手法,如此便能直接了当,帮助我们直观的体验经济与政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王二的故事3   某地发洪水,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家断炊了。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供100个人吃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最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操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最后粥不都给那些富人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别人拿去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最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的地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按先来先得的顺序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最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时间宽裕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许多人都要排一晚上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最后粥不是还会落到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最后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再多说了。”   每年到春运时,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却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让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事实上,对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最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少,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最想坐火车回家的人最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   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否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出价高者得粥,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那些最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道部交更多的钱,才能获得与过去相同的服务。和王二一样,铁道部确实得面对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在任何意义上也不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通胀的时候受损,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仅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4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节回家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度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满足的需求,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后果问题。   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比如说居民用水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居民用水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最后达到节水的目的。   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说的分配后果问题。三是铁路的供给对价格不敏感,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有效的"信号,可以拉动供给。   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王二的故事4   王二家里很穷, 一天他上山砍柴,发现了一条受伤的小蛇,王二把它带回家养,小蛇长的很大了,可以独立了,王二就把小蛇放到山下的大洞里,天天去看他,一天王二去买菜,看见墙上贴了一张纸,便走过去看,上面写着:王后病了,只有蛇眼才能治好王后的病,若是谁能献上一只蛇眼,国王给他重赏,王二听了非常高兴,就到那个山洞里,对蛇说了这个事情,为了报答王二的救命之恩,忍着痛让王二挖了一只眼睛,王二把眼睛给了国王,国王赏给他许多金子,王二很高兴,王二现在能住豪华的宫殿、穿金银丝做的衣服、吃肉、喝酒,一天国王又通知说:国王生病了,只有蛇心才能治病,要是谁能献上一颗蛇心,国王给他重赏,王二知道了 ,又去问蛇要,把事情告诉了蛇,蛇想这不是要我的命么?蛇说:“那好吧!你进去取吧!王二刚想进去,蛇就把王二给吃掉了。   这就是贪财丧命的结果,大家可不要向王二学习哦! 王二的故事5   走进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别致的场景展现在眼前: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凉亭、碑石、山泉。无处不体现出企业掌门人的性情。   现年55岁的美籍华人王厚堂,经过十几年打拼,他所经营的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元,在同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然而,王厚堂的创业却是从一辆脚踏三轮车起家的。    靠的就是一股憨劲   “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笔者探问。“要是非总结一点的话,可能就是我有一股憨劲吧。”王厚堂淡淡地笑了。   王厚堂19岁高中毕业后,回老家务农。1971年底,他被安排在一家自来水厂当工人,从此他把在农村干活时的憨劲带到了工厂,刻苦学技术学文化,他的苦干实干精神铺就了其成功的基石。   1984年,他放弃了当时很“吃香”的汽车驾驶员的工作,与朋友一起创建了一家扳金厂并任厂长。开始时工厂“一穷二白”,车间是露天的,办公室是草棚子,唯一的运输工具是一辆三轮车。   不过,王厚堂不服输,他市内市外来去匆匆,几个月中行程二万二千多公里,奔赴各厂家招揽业务,最终承建了一座300吨冷库的工程。从开工的第一天起,他吃住在工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冷库在3个月内保质完工,提前交付使用。   也就是这种憨劲,使得王厚堂在创业初期就收获了果实。这一炮打响之后,企业的知名度一下子就得到了提高,加之良好的服务、各项安装业务和扳金加工活接连不断,经济效益也提高很快。    与水结缘二次创业   除了憨劲,王厚堂还颇有灵劲,他善于捕捉机会,与水结缘就是一例。   “与水结缘,其实也挺偶然的。”王厚堂说,下海两年后,一份节能杂志上刊发的介绍硅酸盐被膜水处理技术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马上意识到这一新事物将会大有前途,继而产生了与之合作的想法,于是他当即派人去详细考察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掌握了这门技术后,又研制成功了填补国内空白的YSW系列硅酸盐被膜自给器。该设备集除污与添加硅酸盐被膜缓蚀剂于一体,实现了一机多用,占地面积小,可操作性强,无需化验员进行水质分析化验,只要锅炉工用试纸测一下水的PH值即可确定是否需要加药。这一项目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1993年,王厚堂在烟台开发区科技园购地2万平方米,建设新厂区,成立了烟台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王厚堂的事业渐入佳境。   “一个鸡蛋的家当,人家一巴掌就能把你打个粉碎。要站稳脚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王厚堂道出了他的感悟。   谈到未来的发展,王厚堂说:“我还得再上一个台阶,我要打造一个百年的品牌。”    老板原是“武林掌门人”   见过王厚堂的人,都觉得他很儒雅。王厚堂说,不管是管理企业还是日常生活,他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王厚堂的双手结满了厚茧,那是因为他自幼习武。王厚堂师出名门。素有“烟台武林第一人”之称的“二林派”创始人林世钦先生,上世纪40年代是红遍重庆的全国散打冠军,其徒弟李英奇精通武术理论,擅长铁砂掌。1997年李先生去世前当众宣布,王厚堂为其第一大弟子,因此王厚堂名副其实地成了“二林派”的第三代掌门人。   习武也习文。爷爷是私塾老师,喜爱琴棋书画,王厚堂继承了爷爷的雅致。在他的办公楼里有一间专供练习书法的书房,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练习6个小时以上。如今,王厚堂已经小有名气,他的书法曾获北京书法比赛一等奖。   王厚堂1998年加入美国籍,现在是美国国际羲皇艺术家协会的会长。他说:“我的故乡在中国,走到哪儿都有浓浓的中华文化情结,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更应该为弘扬中国的文化和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尽一份力。” 王二的故事6   大杨是农民,他种了不少香瓜,没想到丰收时连降大雨,这一下雨,收瓜的都不来了,大杨只好赶着驴车去城里零售,可卖不出去多少,照这个进度,瓜得扔一大半。   大杨正在发愁,同村的王二来了,这王二学过几天兽医,脑子很活。他问大杨为什么不便宜点卖,大杨叹气说,便宜就更没人买了,一便宜都怀疑瓜不好,这样下去,瓜都要熟过头了。王二想了想说:“这样吧,明天我跟你去卖。”   大杨苦笑:“你去也好,我不让你白忙,给你提成。不过明天我有个亲戚结婚,你自己先去卖一天,后天咱一起去。”王二说好。   第二天晚上,大杨回到家,不一会儿王二赶着驴车回来了,他把钱袋子扔给大杨,说:“今天卖了四车,不赖吧?”大杨喜出望外,他自己一天还卖不了一车呢,这小子怎么能卖出去这么多?王二却卖起了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摘了一车瓜往城里赶。到了城里,王二把驴卸了,然后拿出一根兽医用的针,灌了一管药水,给驴打了一针。大杨不解:“这驴没病,打什么针?”王二说:“这就是卖瓜的诀窍,你瞧好吧。”不一会儿,驴晃了晃栽倒了,王二大叫:“我的驴啊,怎么就要死了呢?我的瓜可怎么卖啊?”大杨明白了,悄声问:“你给驴打的是麻醉针?”王二点点头。   很快,人们围了过来,王二给大家讲,这驴早晨还好好的,不知怎地突然就倒了,“我得赶紧回家给驴看病,瓜便宜卖了,一块八一斤,多好的瓜啊!卖这价可惜了。”   不少人围拢过来买瓜,人们互相转告:卖瓜的驴病了,他的瓜不贱卖不行了,这回能捡大便宜!很快,一车熟过头的瓜被一抢而空。
2023-07-31 19:22:03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哈佛经济学博士用故事讲透生活中的经济学》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郭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hwEhJeaSeqayWFOUnzqCA 密码:b1l6书名: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作者:郭凯豆瓣评分:8.3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7页数:261内容简介:王二是谁?是你,是我,是他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通过王二有趣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本书平实、有趣、清晰、简洁、深刻,对于大众和经济学界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在大众读者、财经圈、媒体界、知识圈都能取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可。【名家推荐】郭凯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作者。与很多经济学作者不同,他不立场先行,讲道理总是娓娓道来,既不意图取悦政府,也不意图谄媚民众。他善于引用家常事例来讲解经济学知识,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功底。在他的作品中,观点的说服力恰恰来自于对知识的审慎,思想的自由又恰恰来自于对立场的节制。阅读郭凯让我再次确信,掌握知识可能令人变得傲慢,但掌握更多的知识总是令人变得更加谦逊。——《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很多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答案,更别说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郭凯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姚洋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门外汉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 袁莉作者简介:◎ 刘瑜(《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作者):郭凯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作者。与很多经济学作者不同,他不立场先行,讲道理总是娓娓道来,既不意图取悦政府,也不意图谄媚民众。他善于引用家常事例来讲解经济学知识,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功底。在他的作品中,观点的说服力恰恰来自于对知识的审慎,思想的自由又恰恰来自于对立场的节制。阅读郭凯让我再次确信,掌握知识可能令人变得傲慢,但掌握更多的知识总是令人变得更加谦逊。◎ 周其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 姚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郭凯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枯涩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郭凯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袁莉(《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主编 ):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门外汉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郭凯】最受喜爱和认可的在青年经济学者。长于把深刻严密的经济学逻辑和幽默轻松的讲述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供职。其博客《经济笔记》风靡海内外,是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博客。出版过《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2023-07-31 19:22:10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哈佛经济学博士用故事讲透生活中的经济学》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郭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QyRLC5h9UleqUfuuDirmA提取码:1234书名: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作者:郭凯豆瓣评分:8.3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7页数:261内容简介:王二是谁?是你,是我,是他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通过王二有趣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作者简介:【郭凯】最受喜爱和认可的在青年经济学者。长于把深刻严密的经济学逻辑和幽默轻松的讲述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供职。其博客《经济笔记》风靡海内外,是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博客。出版过《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2023-07-31 19:22:351

推荐一本经济学科普读物

1、《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一本“主要通过讲故事而不是通过严谨的模型说明问题”的经济学科普读物。 2、《思考快与慢》讨论人做决策时的大脑机智,里面可能跟经济学里的“理性人”有点观点不同。不算太严肃的经济类读物,不过真的需要挺大耐心看完。 3、《非理性的理性》清华大学教授写的。讨论人在做决策时受到场景的影响,国产读物,所以例子比较接地气,读起来比较直白。 4、《牛奶可乐经济学》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里面的经历和例子与国情有点不合。 5、《一转念:用经济学思考》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虽然来自经济学家,但这些故事和税收利息国际贸易无关,而是柴米油盐的道理。
2023-07-31 19:22:541

王二麻子的故事(一)

王二麻子是个神算子,起码王庄方圆十里内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王二麻子人称“赛半仙”,起初人们都说他赛神仙,王二麻子推脱说,半仙就好,半仙就好,所以就叫“赛半仙”。称号来源还要从一对男女说起。 姑娘是王庄王二爷家的独女,家财万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小伙子是隔壁村李庄李大爷家的小儿子,也是集一身宠爱。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渐渐到了婚配的年纪,王姑娘就看上了这李大爷家的小儿子小李少爷,奈何小李少爷不喜欢这姑娘,只是当做妹妹一般。这里就要插上一言,王姑娘自小便于祖父祖母格外亲近,不幸呢祖父祖母在几年前去世。 王姑娘也是个傲气之人,谁曾想竟然被小李少爷严词拒绝。这日,王姑娘越想越气,便来到祖父母坟前痛哭,一面说自己的爱慕之情,一面埋怨小李少爷的绝情。情至深处,竟然在坟前睡着了。第二天家人发现时,便高烧昏迷,期间伴随胡话。府中管家说,可能是故去老太爷思孙心切招来的。王二爷一听赶忙去请算命先生,不巧的是,当时王庄最灵的王大仙出去云游了,不在家中。这可急坏了王府上下。 另一边李大爷府中也是这般情景,小少爷突然就昏迷不醒,请来许多名医都未曾看出其中端疑。半晌功夫王庄、李庄两庄的首富家竟都有人昏迷的消息便四处散开,当时还籍籍无名的王二麻子听闻这个消息,便来到王二爷府上。再听管家说完事情的经过后,王二麻子沉默不语,手把弄着小胡子就离开,随即来到李大爷府上,探查一番后,告诉两家人。 王小姐的一番真情再加上对孙女的疼爱使王老爷子给他们二人写下了“生死契约”,如果他们二人不婚配的话,将一直是这个样子。听完这些话,两家即使心有不满也无可奈何,死马当活马医的请来媒人,谛下婚约。没想到第二天两人都有清醒的迹象,两家人见此都决定赶紧举办仪式。到仪式这天,两人还未醒来。双方各找了亲近之人代替拜堂。 当晚,王家小姐和李家少爷被双方随从抬到床上,下人出来后,两人竟缓慢苏醒过来。皆大惊,赶忙叫来下人询问事情经过。得知事情真相后,王家小姐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举动竟然带来如此大的麻烦,说什么也不愿意在李府待着,连夜回了王府。 先不说两人结果如何,单凭王二麻子的一番言语,竟将两个将死之人救回,王李两家纷纷重金感谢,一时之间王二麻子“赛半仙”的名号也就叫起来了。 这边再说一下两人的结局,王家小姐虽说一门心思想嫁给李家少爷,但她也明白李家少爷不喜欢她,她去祖父母坟上也只是想诉诉苦,没想到会引来这么一出。遂向王二爷请求,取消两人的婚约。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大事!王二爷自然不同意,“话说回来你也念着他,现在他也娶了你,你就顺意做他李府的少奶奶不好么?”王二爷顿了顿又说“你也知道,你一个姑娘家,已经嫁过一次,虽说还是姑娘之身,但这话说与旁人,他们信么?你得为自己考虑好”但无奈王小姐执意要与俩家少爷分开,还说“如果强迫他,他怕是会恨我一辈子吧,这样过一辈子,还不如我就不嫁了,一个人来的好”,王二爷终究还是心疼姑娘,当姑娘以死相逼时,王二爷还是取消了两家的婚约。李府自然同意。 谁曾想,两家刚把仪式完成,两人便又病了。王家小姐半睡半醒,整日醒不了几个时辰,李家少爷倒不这般严重,只是终日无力,甚至后来走路都成了难题。两家无奈,只好再次订立盟约,但这一次他们不敢告诉双方的子女,并下严令不准下人透露半点风声。事情到这本应该告一段落。可谁曾想王小姐身边的丫鬟彩儿,竟然无意中透露了此事,王小姐未曾听完就跑出家门。 她本意不想伤害任何人,现在却看到父亲整日里为自己担心,也因为此事与李家结仇,生意上多少受影响。李家少爷要是知道他们还有夫妻之名,怕是会恨自己吧。用卑鄙的手段把他捆在身边。想到这里王家小姐再也忍不住了,来到祖父母坟前诉说自己的思绪,最后在坟前服药身亡。 王小姐死后,李府自然松了一口气,李家少爷身体日益强壮,这件事似乎就这样结束了。但李家少爷一生未再娶,或许不知道是哪个时刻已经爱上王家小姐了吧! 或许就像词中所说“我向君时君向水,君向我时我无期”。
2023-07-31 19:23:001

杰出的经济学家拉丰教授故事

  杰出的经济学家拉丰教授故事 ,  让―雅克u30fb拉丰教授(Jean-JacquesLaffont)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经济学家。由于他在激励机制设计、公共经济学和住处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1992年)、欧洲经济学会主席(1998年)、美国经济学会荣誉会员(1991年)和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年),并于1993年第一个获得欧洲经济学会Yrjo-Jahnsson奖(该奖与美国经济学会Clark奖齐名)。他被公认为未来最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之一。,  拉丰中等身材,一头灰白短发。“让-雅克是个了不起的经济学家。”在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当我和其他学者谈起拉丰时,都听到这样的评价。,  拉丰1947年生于法国图卢兹,1972年,获巴黎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73年秋直接奔赴哈佛大学,拜在当时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肯尼思u30fb阿罗(K.Arrow)门下。,  “当时,法国的大多数学生都去了伯克利,而我去哈佛是冲着阿罗的名声,尽管当时对他并不了解。”拉丰回忆起这一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  “1973年秋季,阿罗在哈佛为经济系的研究生开设了一个关于机制设计理论的研讨班,他当时带来了发表在Econometrica(经济计量学杂志)上的两篇互相矛盾的论文:一篇是吉巴德(Gibbard)所证明的不可能定理,而另一篇则是格罗夫斯(Groves)提出的可行的机制。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拉丰提到的两篇论文是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开创性论文。1973年,吉巴德在论文中证明,如果对个人的偏好域不加任何限制,则对于任何一个非独裁的社会选择规则,都不可能找到一个使得每个人都说真话的机制,占优实施这个社会选择规则(即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管他人是否说真话,自己说真话总是最优的策略),这就是着名的Gibbard-Satterth waite不可能定理。而在同一年,格罗夫斯却提出一个着名的机制(后来被称为Groves-Clarke机制),证明在拟线性偏好下,可以找到一个说真话的机制,占优实施任何一个非独裁的社会选择规则。,  显然,在这两个定理之间横亘着一条似乎无法逾越的鸿沟。拉丰决心解决这个难题。,  1974年夏,应阿罗邀请,拉丰和格林(J.Green)来到斯坦福大学,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合作很快就有了成果,这就是后来发表在Econome trica(1977)上的经典论文,他们提出并证明了存在说真话的机制占优实施任何一个非独裁的社会选择规则的充分必要条件,并指出Groves-Clarke机制是符合该条件的惟一的机制。这个结论建立了一座沟通上述两个不定理的桥梁。,  这篇论文奠定了拉丰在机制设计领域的学术地位,这一年他27岁。1975年,拉丰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拉丰放弃了在哈佛任教的机会,回国开始了在法国传播经济学的艰难历程:“我痛感当时法国经济学教育的保守和落后,这儿有优秀的学生,却没有一流的教师;我发誓要改变这种状况。”拉丰为此付出了20多年的艰苦奋斗。,  在巴黎法国理工学院,他推行经济学改革遭遇巨大阻力,以至于无法进行下去。1978年拉丰孤独地回到家乡,在图卢兹大学任教并传播主流经济学。回忆起这段经历,拉丰感慨万分:,  “那时候图卢兹大学的经济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系统的经济学课程,没有资料室,没有研讨班,更没有经费来源。我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创业,整整10年,我感到非常的孤独。为了生活,我不得不利用暑假到美国讲学,为了募集科研经费,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四处奔波。”,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拉丰不懈地开创经济学的新领域,他很快在公共经济学和机制设计领域作出了贡献。1979年,拉丰与格林合着《公共决策中的激励》出版,确立了他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地位。,  在1970年代,一般均衡理论仍占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但拉丰认识到激励机制在未来的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激励理论是对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的必要补充。事实上,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科学,因而效率是经济学关注的首要问题。但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由一个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所决定的。”,  对于经济组织中的激励问题的关注,使得拉丰选择激励理论作为研究方向。1970年代末,信息经济学正在兴起,其主要课题是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的激励问题,由于在方法论上借鉴并结合了对策论的研究成果,信息经济成功地解释了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无法解释的诸多难题,显示了该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并推动了企业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拉丰以信息经济学作为研究激励问题的基本框架,开始整合激励理论体系。,  自1980年代初始,拉丰开始探索将信息经济学与激励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垄断行业的规制理论。这个时期,席卷整个西欧的私有化浪潮引起了关于公用事业和垄断行业竞争与规制的大论战:诸如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是否可以通过私有化引入竞争?如何对其进行规制?,  在1980年代初,传统的规制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服务成本定价的服务成本规制方法和基于兰姆西(Ramsey)定价规则的兰姆西-布瓦德(Ramsey-Boiteux)规制方法。拉丰指出,这两种规制方法都有很大局限性,由于忽略了规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无法提供正当的激励。一般地,被规制的垄断企业拥有有关运营成本的私人信息,并且总是有积极性隐瞒这种信息,因而规制方很难获得精确的成本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上述两种方法会带来极大的激励扭曲。,  在批判传统规制理论的基础上,他和梯若尔(Tirole)创建了一个关于激励性规制的一般框架,这导致了新规制经济学的诞生。新规制经济学结合了公共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信息经济学与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方法,它提出的激励性规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不对称信息下的规制问题。拉丰与梯若尔于1993年出版《 *** 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完成了新规制经济学理论杠架的构建,从而奠定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与许多理论经济学家不同,拉丰非常重视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与检验。自1980年代中期始,他和梯若尔将新规制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诸电信、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等垄断行业的规制问题,分析各种规制政策的激励效应,并建立了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  拉丰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法国电信改革的实证研究,并担任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电信改革的顾问;从1999年起,拉丰和梯若尔应邀担任微软公司的经济学顾问,其研究报告为微软公司赢得反垄断案诉讼的胜利提供了权威的学术支持。,  2000年,作为对十几年垄断行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总结,拉丰与梯若尔合着《电信竞争》一书出版,为电信及网络产业的竞争与规制问题的分析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权威的理论依据。,  自1990年代初始,拉丰开始关注组织中的激励问题,他认识到,组织中的串谋行为对激励机制造成的扭曲,是导致经济组织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设计经济组织的激励机制时,必须考虑防范串谋的激励机制。拉丰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将这些理论集成在《激励与政治经济学》(1990年)书中。,  作为激励理论的开创者,拉丰视激励问题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激励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三卷本巨着《激励理论》(与马赫蒂摩合着,第一卷已于2002年出版)集这一理论40年发展之大成,标志着激励理论的统一的标准的理论框架已经形成,被肯尼思u30fb阿罗誉为激励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拉丰极其勤奋,因而高产,迄今为止已出版12部专着和300多篇学术论文,其学术贡献在经济学界赢得了极高声誉。,  拉丰是法国经济学界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又是法国人的骄傲。他为法国经济学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在法国,而且在全世界经济学界受到尊重。教授经济学家
2023-07-31 19:23:191

《小岛经济学》简述

本书以一个小岛为模型逐渐叙述开来,可以展示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简洁明了。 一个远洋的小岛上生活着三个人。这三个人呢,依靠着最原始的捕鱼为生,每人每天只能抓到一条鱼,同时每人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所以刚刚自给自足。 没多久,其中一个脑洞比较大的青年艾伯就开始想能不能做一个渔网来提高一下工作效率。他用一天同时也是挨饿的一天(这就是他所要承担的风险),自己做了渔网,并且依靠渔网呢,每天居然可以抓到两条鱼! 我们的艾伯继续开脑洞,他还把多余的鱼借给另外两个人,让他们也腾出精力来制作渔网,只不过渔网完成后必须还他两条鱼。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提高了整个小岛的生产力。因为有了更多的需求,他们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供给以后,小岛的经济也更能快速的发展起来。岛上三个人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其它地方的人看到贝克三人过的这么爽,非常羡慕。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移民到这个小岛上生活,岛上也随之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比如建筑工人、马车制造工人等。因为大家都吃鱼,而且都认可鱼的价值,于是渐渐的鱼就充当了货币的角色,并且可以存储。这时候,岛上又出现了一个脑洞更大的企业家叫迈克斯,他呢,发现了鱼背后的商机,开了一家当时具有革命意义的公司,叫贷款公司。它具有银行的性质,可以存款也可以借贷,一经推出呢,就受到了岛上居民热烈欢迎,业务非常好,赚的呢也是非常爽。成为土豪的迈克斯也没闲着,他把赚来的钱陆陆续续的投资到了一些大的工程上,于是小岛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经济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书中认为真正促进经济发展的是储蓄,而不是消费。只有当人们把钱存起来了,才能集中社会资本进行有益的投资。由于岛上的人越来越多,钱呢也越来越多,时不时就会出现其他岛屿的入侵者,所以小岛决定建立政府,取名美索尼亚国,并且设置了鱼联邦储备银行专门负责管鱼。 虽然说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每个新上任的鱼联邦储备银行负责人都像商量好了似的,鼓励大家消费,尽情地买买买!同时,它还和另一个叫中岛帝国的国家做生意,那里呢由于人工便宜,所以他们把很多产业都迁了过去。直到有一天,中岛帝国自力更生,不再依靠于美索尼亚国,大富的他们甚至还带着钞票买走了美索尼亚国的所有核心技术和好产品。 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人们的消费。 整本书使用生动的比喻,从一小岛三个人的发家致富历开始抒写。把各种生硬的经济关系转变成为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很生动的描述了经济的产生、发展、带来的问题、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政策带来的问题,书中一直贯穿着经济学最本质的原理,发人深省。值得每个人阅读。
2023-07-31 19:23:261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凯恩斯的几个小故事

网络上流传着关于凯恩斯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据说是杜克大学的胡佛教授讲述的:“1934年在华盛顿的一家酒店的房间中,当我正准备与凯恩斯共进晚餐时,他善意地讽刺了我在搁架上挑选毛巾而避免弄乱其他毛巾时的小心谨慎。他用胳膊一扫一下就将两三条毛巾扫到了地板上。他开玩笑地说道:我确信与你非常谨慎地避免浪费相比,我对于美国经济更加有用,因为通过弄乱这些毛巾可以刺激就业。” 古老的道理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凯恩斯却说,刻意制造的麻烦是可以帮助别人的。这里面的逻辑就是凯恩斯主义常说的“乘数效应”——顾客弄乱毛巾,酒店就必须多雇服务员来整理,而服务员岗位增加,更多的人通过当服务员获得了收入,他们的消费又刺激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拉动效应。如果凯恩斯真的信奉他的乘数理论,他应该烧掉那些毛巾。酒店重新购买毛巾,不是能拉动更多的就业吗?甚至,更进一步,干脆放火烧掉客房。 关键区别是,凯恩斯已经付了住酒店的钱,多雇人是酒店承担成本(其实,如果顾客经常弄乱毛巾,酒店还是会把雇人的钱加到房费里的),而他自己则可以收获“刺激就业”的美名。而烧掉毛巾或者房间,那是要赔偿的,是自己承担成本。 另一个故事是: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不知这一则故事的可信度如何。如果是真的,凯恩斯在这里又体现了让他人承担成本的可贵精神。如果他给小童多一点钱,不就刺激了小童的消费吗? 可惜小童们不懂凯恩斯的经济学,否则他们在擦鞋时应该弄烂凯恩斯的皮鞋,然后告诉他:“我确信与其他非常谨慎地擦鞋小童相比,我对于经济更加有用。因为你去找补鞋匠或者重新买一双鞋,都能拉动经济。” 我无法考察两个故事的真假。这里要说的是,乘数效应思维在故事中显得荒唐,在经济学上也经不起推敲。 乘数效应描述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乘数效应思维却是错误的。比如说,你买了一辆车,乘数效应思维不看这辆车本身帮助你提高了多少效率,而是看你的购车款让汽车厂获得了收入,汽车厂增加投资,又会让钢铁厂受益,然后让铁矿石厂受益??一些经济学者一本正经地讨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谁的乘数效应更大;是投资在铁路上乘数效应大,还是发放消费券乘数效应大u2026u2026在高唱“救市”的年代,媒体上充斥着这样的奇谈怪论。 这个理论的荒谬,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假设两个开发商都花1个亿开发楼盘,它们的乘数效应是完全相同的。其中一家建成了,另外一家却突然发现地基出了问题,项目变成了烂尾楼。很显然,前者是对经济的贡献,后者却是巨大的浪费。但是,只从乘数效应看,他们对经济的贡献却是完全一样的,不荒谬么? 现实世界中,企业家判断一项投资,只看这项投资能赚多少钱。如果能赚钱,企业家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这才是真正地提供了更多就业、让更多行业获得发展机会。如果一项投资亏损了,这个企业家就丧失了相应的发展机会,也就没法提供更多就业、让更多行业获得发展机会了。 没有人知道企业家花出一笔钱后,获得这笔钱的供货商下一步将把这笔钱花在哪里,因此,煞有介事地比较乘数效应是非常可笑的。那些投资成功的企业家,一样拉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评估企业家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只能看他的投资收益,而不是看他的投资拉动了多少行业发展。即,只能比较前向产出,不能比较后向拉动。 乘数效应思维抹杀了企业家决策模式的合理性,为政府开支提供了理由。但奇怪的是,赞同乘数效应思维的经济学者,却不肯把收入捐给政府,以供政府拉动经济。他们只想着别人承担成本,来实践他们的方案。
2023-07-31 19:23:331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生故事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生故事 ,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美国着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主义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犹太人的后裔。家境贫寒,15岁时父亲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但一切都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他16岁前完成高中学业,凭奖学金入读拉哲斯大学。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后被经济学所吸引,这不仅是因为30年代大萧条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决心研究经济问题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得到两名青年教师的直接指导。一位是A.F.伯恩斯这位后来曾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顾问、联储董事会主席的着名保守派经济学家,当时在拉哲斯大学讲授经济统计学,使弗里德曼从中学到了对经济周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力,也领悟到了如何把数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兴趣结合起来。另一位领路人是霍默?琼斯,后来曾任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副总裁,他常向弗里德曼灌输“芝加哥之梦”,并鼓励和帮助弗里德曼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奖学金。,  1932年弗里德曼同时以数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主修课程的优异成绩从拉哲斯大学毕业,进入芝加哥大学,这是跨入经济学研究的大门。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许多着名学者对弗里德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名师的熏陶这一幸运之外,还在上第一堂经济课时遇到了一生的知己,终生不渝的爱人罗斯?迪莱克特(Ross Director)。,  1933年由于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低,生活艰难,经由舒尔茨推荐,弗里德曼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年薪1500美元的研究员职位。1934年,弗里德曼受聘为舒尔茨的助手回到芝加哥大学从事需求分析的研究。并结交了有非凡才干的同学斯蒂格勒(GeorgeJ.Stigler)和沃利斯(W.Allen.Wallis)这两位终身好友。1935年,弗里德曼再次离开芝加哥大学,到设立在华盛顿的国家资源委员会工作,主要是收集并分析有关家庭消费的实际资料,对“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他与合作者在1937年写成了《美国的消费者支出》一书。,  1937年,弗里德曼,经由西蒙库兹涅茨的推荐,到设在纽约的国家经济研究所工作,从事一项美国自由职业者收入的研究。后与库兹涅茨合着《来自独立职业工作的收入》一书,书中已发现持久收入假说的萌芽。1940年,弗里德曼在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但由于在经济学系里碰上了反犹主义者的阻挠而只得返回 *** 部门工作。1941至1943年,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顾问,研究战时税务政策,曾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税赋政策,并且也确实协助推广了预扣所得税制度。,  二战后,应奈特之邀,弗里德曼回到芝加哥大学工作(直至1976年),担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76年,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多名芝加哥学派的成员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刚回到芝加哥大学时,弗里德曼就参加了关于通过1946年就业法案的论战,起草了《稳定经济的货币与财政结构》一文,明确提出了要以政治自由、经济效率和经济权利平等作为基本的长期目标,建议要限制 *** 的支出,减少 *** 对经济的干预。他还提出, *** 应提供一种货币结构,使之成为法律原则下而不是行政当局管治下的竞争性结构,这已是他后来提出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规范所坚持的基本信念。虽然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早已形成,但是以他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还是20世纪50年代才兴起的。弗里德曼建立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动机是对凯恩斯革命的长期不满,是对破坏自由市场价格机制的 *** 干预的强烈反对。,  (1957年,弗里德曼发表了《消费函数理论》一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人们是根据持久性收入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消费支出水平的,很少受到暂时性变化的影响。这就是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理论。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美国通胀局势不断恶化,弗里德曼开始发起一场“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1956年他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一文,这时现在货币数量论崛起的标志。因为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构造了一个现代货币数量论的需求函数。到50年代末期,由于弗里德曼的深入研究和积极宣传,货币供应量太多已成为现代货币主义者心中对通货膨胀成因唯一而简单的解释。按弗里德曼的看法,要控制通货膨胀,唯一有效的办法是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  弗里德曼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提倡将 *** 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 *** 的干预。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同时书中进一步提出了自己严格而简单的货币政策规范:为防止通胀,美国货币当局应将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控制在3%~5%,使他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相一致,如果实行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只会引起经济更大的波动。,  20世纪60年代初期,弗里德曼对货币理论研究的重点从需求方面转向供给方面,即影响货币供应变化的因素方面。1963年在他与安娜?施瓦茨合着出版的《美国货币历史:1867―1960》一书中得出结论:货币存量的变化与经济活动、名义收入及价格变动有着密切而十分稳定的关系。进而提出经济大萧条其实是 *** 对于货币供应管制不当所致:大萧条的真正原因是美联储使得美国货币存量在1929―1933年发生大幅度收缩,减少近1/3。据此挑战主张凯恩斯主义的着名经济学家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  1967年,在作为美国经济协会会长的演说中,弗里德曼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提出了失业与通胀此涨彼消的关系只在短期内存在。他还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并逐步在经济学界广泛流传。,  1976年弗里德曼由于在消费理论、货币历史和理论等领域的成就以及对经济稳定政策的实证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7年始弗里德曼从芝加哥大学退休,加入了史丹佛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在1988年弗里德曼取得了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赞赏者与批评者均指出,弗里德曼的世界观本质上颇为简单: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经济学家
2023-07-31 19:23:391

【[经济学100个有趣故事]-公地悲剧照亮现实】经济学公地悲剧

设想一个中世纪小镇的生活。该镇的人从事许多经济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售用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 当我们的故事开始时,大部分时间里,羊在镇周围的草地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公地。这块草地不归任何一个家庭所有,而是归镇上的居民集体所有,允许所有的居民在上面放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广阔。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优质草地,镇公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在草地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镇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 随着时光流逝,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公地上的羊也在增加。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的数量是固定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上放牧的羊如此之多,以至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由于工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来源。 什么原因引起了这种悲剧?为什么牧羊人让羊繁殖的如此之多,以至于毁了镇公地呢?原因是社会激烈与私人激励不同。避免草地破坏依靠牧羊人的集体行动。如果牧羊人共同行动,他们就可以使羊群数量减少到公有地可以承受的规模。但没有一个家庭有减少自己养羊的激励,因为每家的羊群只是问题产生的一小部分原因。 实际上,公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公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养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使羊的数量过多。 如果遇见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管制每个家庭中羊群的数量,通过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数量有限的牧羊许可证。就是说,这个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避免过度放牧。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了私人物品而不是公共资源。实际上,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就出现了这种结果。 公地悲剧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她)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公共资源的消耗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数千年以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指出了公共资源的问题:“许多人公有的东西总是被关心的最少,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对与其他人公共拥有的东西的关心。”
2023-07-31 19:23:461

《故事经济学》——设计故事的八个阶段

2. 什么是故事? (1) 故事的定义 所有的故事都是叙事,但并不是所有的叙事都是故事。零部件的堆砌不是故事、公司层级制度展示不是故事、大事记不是故事、被动的流水账也不是故事。 故事是:一系列由冲突驱动的动态递进的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发了意义重大的改变。 (2) 设计故事的八个阶段 ① 目标受众:创作之前必须先想清楚受众是谁,故事结束时,作品将对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怎样的影响? ② 主题(背景设定):包含社会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核心价值。其中核心价值将体现故事的意义,常表现为主要事件变化的两端:爱/恨、忠诚/背叛、生/死、道德/不道德、希望/绝望、正义/不公…… ③ 激励事件(导火线):打破核心人物生活平衡,从而为整个故事拉开帷幕的事件。 ④ 欲望对象:核心人物为了找回生活重心而产生的目标。(含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内在目标即故事的内在追求,例如证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等;外在目标是主人公给自己决定的目标,例如获得一笔金钱等。) ⑤ 第一个行动:核心人物开始采取行动,但这里的第一个行动指的是Ta获得了正面反馈的第一个行动,至少看起来在向欲望对象推进。 ⑥ 第一个反馈:负面反馈事件突然击碎了核心人物的期望。 ⑦ 危机下的抉择:这时核心人物置身于更大的危机之中,不仅没有得到欲望对象,反而快要失去它了。 Ta从第一个反馈中得到教训,带着洞察力重整旗鼓,将进行第二个行动。 但第二个行动将比第一个行动更加困难、且面临的风险更大,主人公往往不得不孤注一掷。 ⑧ 高潮反馈:核心人物的第二个行动引发满足受众期望的高潮反馈,令主人公得到或失去欲望对象。这一事件也令他的生活重新归于平衡。(即,故事结束时,内在目标必然达成;而外在目标是否达成已经不重要了。)
2023-07-31 19:23:531

《怪诞经济学》-像读故事一样,读经济学

作者菲尔普,毕业于某知名学府经济系,现为独立经济研究者和观察者,奉行以经济学思维,观察世界的理念。 我此前从未读过经济学,也从未了解过相关知识。以前总是以为,经济学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直到遇到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本书浅显易懂,根本没有为我们讲什么大道理。它不过就是讲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读后才明白,经济学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看待世界、看待市场的角度。 全书302页,讲了61个小案例。 比如:老奶奶在菜市场为什么问了这家问那家?票贩子为什么屡禁不止?乞丐为什么只要一块钱,而不要十块钱? 你看,就是这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儿,作者通过这些故事,给你讲解了背后隐藏的经济学道理。把我原本以为深奥的经济学,讲的通俗、有趣。 读完本书后,我才发现,市场中买菜的大娘、车站门口的票贩子,竟然都是经济学的高手。 虽然他们也很可能没有学过这门课,但却无意间,用了最恰当的方式,实践出那些经济学的道理。 为什么酒后驾车危险,酒后步行更危险?为什么校园爱情更容易失败?为什么姚明要退役后才读大学?等等。 你看,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背后,原来还隐藏着经济学的原因。 虽然本书中,有些故事,显得有些牵强,选题不是很好。但是如果你此前从未接触过经济学,而恰巧又对它感兴趣。那么,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本简单易懂的入门书。
2023-07-31 19:24:001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凯恩斯

凯恩斯出生于1883年,是年,马克思去世,他也是学二代,他几乎接受了当时的顶级教育,中学毕业于伊顿公学,大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数学系,他父亲是剑桥的经济学教授。凯恩斯在上学的时候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成为了朋友。 1919年凯恩斯参加了凡尔赛和会,他认为对德国的"索赔要求过于苛刻,会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劝说无效之后,辞去了他在英国财政部的职位。我在想,他是不是曾经见过顾维钧。 1929年,大萧条开始了,凯恩斯持有的股票和期货合同都变成了废纸,他遭受了巨额损失,这促使他重新思考宏观经济。1936年,他发表了不朽的名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思想开始改变世界。我再次就不再赘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了,时至今日,当我看到各种“铁公基”一类的财政政策的时候,我又回想起第一次读到《通论》结尾的那个晚上,“实干家自以为他们不受理论的羁绊,可他们却常常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目空一切的暴君,其狂妄荒诞的念头,也往往系从学术界数年前的涂鸦之作中剽窃而来。” 1944年,凯恩斯组织领导了布雷顿森林会议,1946年就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同年夏天因心脏病去世。 凯恩斯是一个同性恋者,如果他继续活到50年代,不知是否会受到图灵那样的迫害。
2023-07-31 19:24:141

经济学小故事(加故事所说的道理)

人生哲理小故事十六则 2009-10-24 12:15      (一)  本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反映冷漠,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  传教士习惯的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地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感悟: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不要低估了一句话、一个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个不相识的人走进你,甚至爱上你,成为你开启你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成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盏明灯。有时候,“人缘”的获得就是这样“廉价”而简单。  (二)  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感悟: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如果你的心理态度是积极的,你的生活也会是快乐的;如果你心理态度是消极的,那么,生活也会是忧伤的。  (三)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回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象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感悟: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给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四)  有个年轻人,想发财想到几乎发疯的地步。每每听到哪里有财路他便不辞劳苦地去寻找。有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中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见面,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于是,那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  他在那儿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请求,赐珠宝给他。  老人便告诉他说:“每天早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村外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觉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那颗‘心愿石"后,你所祈祷的东西都可以实现了。”  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赶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滩上检视石头,发觉不温暖也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开始捡石头。一发觉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青年人哭了起来,因为他刚才习惯地将那颗“心愿石”随手丢下海去后,才发觉它是“温暖”的!   感悟:机会降临眼前,很多人都习惯地让它从手上溜走,一旦发觉时,就后悔莫及了,“哭”和“早知道”都是没用的。  (五)  中国有句俗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比较才有鉴别。把这种理论应用到经营领域,往往能起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重庆北碚有一家专门经营电子玩具的商店,新引进两种不同型号、质量相差无几、价钱一样的电子游戏机。可是摆在柜台上却很少有人光顾。该店新上任的女经理便在标价上出了个好主意,把型号小的那种游戏机的标价,从80元提到160元;型号较大的游戏机的标价不变。  俗话说:“百货送百客。”有人看到型号又大,价格又便宜的游戏机并不比标价高的那种质量差,以为捡到了便宜,机会难得,毫不犹豫将其买下。一些有派头的人,看到型号小,价格反比型号大的游戏机的价格高出80元,以为遇到了“真货”,慷慨解囊,趁游戏机盛行之时,送给上司的宝贝儿子。很快,几千台两种型号的游戏机被抢购一空   没改变价格前,两种游戏机都卖不出去,有意提高小型号游戏机的价格,使两种游戏机的价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顾客的购买心理,收到了良好的促销效果。  (六)  日本小汽车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初,美国、德国的小汽车已在国际市场先后称霸,面对实力雄厚的强大对手,善于钻营的日本人拨起了低价对比销售的战术。  当时,一向自负的美国人根本没把巴掌大的日本放在眼里,当日本人带着日本小汽车到美国游说时,美国人潮笑日本人总会模仿别人,不会有什么新花样。日本人并不动怒,降低小汽车的价格,以不亏本为准,劝说美国人试着买、试着用。不管在多么傲气的国度,爱占便宜的人总是大有人在,傲气冲天的美国人看到比同类产品便宜大半的日本小汽车时,开始主动光顾,几年后,人们发现,日本小汽车比美国价便宜,但性能质量并不比美国车差,日本产品日益赢得了美国人的信任,日本人见占领美国市场的时机已到,便以一个客人的口气,耐心的向美国人介绍自己的小汽车,劝说美国人放弃自己的产品,少出几美元买日本货。  经过几年苦口婆心的诱导,日本人终于打入并占领了世界汽车市场。目前,日本的丰田牌汽车同美国的福特汽车已在国际汽车市场抗衡,最终谁是赢家,还得让时间说话。 大学生创业网   (七)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後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麽重要的功课?”  班上一阵沈默,然後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後,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後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启示:(1)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2)对于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哪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补救。  (八)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检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检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检拾更多的鹅卵石。  感悟: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如敝履般地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  (九)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感悟: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十)  一行人去玩赛车。  都是头一次玩,除了兴奋,还不免惴惴。  玩赛车就是玩速度。胆大的,几圈过后,就“飞”起来了;胆小的,任别人一再超过他,也不紧不慢。回来的路上,一行人仍谈论着赛车。  有一位说:“啊,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  有一位说:“我怎么老觉得不够快。”  众人一听都笑。原来说:“不够快”的,乃是一行人中的速度最快者;而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的,恰是其中最慢的那一位。  粗听好笑,细想对极,一个因感觉“不够快”,才会越开越快;一个已感觉到“风驰电掣”了,当然不会再加速了。  感悟:人的经历千差万别,人的感觉万别千差。感觉痛不欲生者其实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感觉春风得意者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人。回首往事,心潮澎湃的那位可能经历平谈,而真正领略过惊心动魄的人,一切已归于平和。所谓感觉丰富的人,有可能恰恰是经历贫乏的人。  (十一)  北京的街道,国槐、白杨之类的落叶树很多,冬天到来时,树叶就纷纷飘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身,任凭寒风侵袭,冰雪堆积,始终傲然屹立街头。 大学生创业   落叶树之所以能够抗击冰雪严寒,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根部。为了保护根部,它把自身的一部分——树叶,毫不吝惜的撒落地面,树叶慢慢化作肥料,被根部吸收,成为再生的源泉。  落叶树深深懂得:藏在土里的树根比露在地面的枝和干更重要。春来时,光秃秃的树枝上吐出的新芽美极了。枝干渐渐长大,向天空挥舞手臂,努力表明自己的存在。  这种力量来源于根。到了夏天,繁茂的枝叶感受烈日暴晒的痛苦,可它依然不动声色。这种忍耐是由于树荫挡住炽热的阳光使其根部的水分能得以保存的缘故。尽管骄阳似火,袒露的枝叶总要保护正在地下努力工作的树根——这使它们得以生存并蓬勃着生命。  总之,就是这样:时而落叶纷纷,时而郁郁葱葱;经受酷暑之苦也毫不介意,只要能保住根——生命的源泉。  感悟:落叶树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我想,如果舍不得牺牲,故意逃避苦难,而疏于保护根,那便没有落叶树,也不会有大千世界的滔滔风云。  (十二)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纪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感悟: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十三)  对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头疼的难题。请看下边的这个小故事。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大学生创业网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评语:现代经济学是这么表述的:制度至关紧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十四)  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过一句话:“对一个小孩最残酷的待遇,就是让他‘心想事成"。”  是的,凡事心想事成的小孩,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他要什么就有什么,正如金手指一样一直享受心想事成的果实可是,没有遭遇挫折打击难道就是件好事吗?万一有一天长辈的保护伞不再能够遮风避雨则一生中难道真的事事都能够心想事成吗?  曾经有一个大学男生告诉我,他未来找另一半的条件——貌美、漂亮是一定要的啦!而且最好也是大学学历,有一栋别墅、一辆奔驰轿车、还有1000万现金做为嫁妆这样我就可以减少奋斗20年了。有人多么盼望能减少奋斗20年,也希望生活中有金手指以便能心想事成。可是,你的斗志在那里?  感悟:生命难道只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吗?岂不知人生是一连串奋斗的过程,充满昂扬斗志的人生才有意义啊!  (十五)  有个女孩在澎湖列岛出生后就被父母送给别人领养。15岁时,好赌成性的养父决定把她卖掉。可是,这女孩偷偷离开养父母只身到了台湾。因为她觉得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女孩到台湾后,打零工、织毛衣、摆水果摊、卖鱼、开小吃店……拚命赚钱,也赚到了很多钱。   如今,她是50多岁的妇人了。但是,她也成为一家传销公司年薪千万的超级业务员。  这妇人常对别人说:“我的挫折感早在年轻时都用光了!”这句话真给我十足的震撼!  是的,她没什么学历、她曾一无所有、还差点被卖。她不敢奢望有金手指,只是脚踏实地、积极乐观地工作,也不畏惧跌倒失败,因为“挫折感早在年轻时用光了”。现在她对挫折已经免疫了。  感悟: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无休止挑战,也是多事多难的漫长战役。所以,不可能有心想事成的事。试想如果点石能成金、心想能事成,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假如大家都是亿万富翁,打篮球投篮时每个人都能百发百中,打棒球时阿猫阿狗都可以击出全垒打,那还看个头啊?球场早就关门了!  篮球之所以吸引人,是超级运动员在不可能投进的角度仍然扭腰挺身、擦板得分。人生之所以值得喝采,是因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昂首挺胸、屹立不摇。  莎士比亚在《哈母雷特》中说:“人在活着的时候,如果主要的长处与价值只是吃饭和睡觉,这样只是像一个畜牲而已。”也许说的不很中听,但“一步一脚印”这句话,验证了许多事。  (十六)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小男孩希望的是能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的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的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  “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说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给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2023-07-31 19:2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