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藏族4 月14什么日子

2023-08-02 15:13:50
共3条回复
寸头二姐

  是萨噶达瓦节。

  节日简介:

  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真颛

萨葛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龙王潭畔举行,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拉卜愣地区僧俗男女不吃,不喝,不说话一天两夜。

Troublesleeper

释迦牟尼诞辰及圆寂日 但应该是4-15

相关推荐

萨嘎达瓦节——春季拉萨最有特色的节日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一个特定节日——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氐宿约(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圆寂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的日子,也是春季拉萨最有特色的节日。在萨嘎达瓦节那天,拉萨的大街上总是人头篡动,藏民们围绕着大昭寺、布达拉宫的外墙转经,3条主要的转经路上满是信徒。整个拉萨都可闻到香料的气味。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铁猴年萨嘎达瓦月七日在蓝毗尼林国降生,木马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在菩提伽耶附近的一棵大菩提树下,面对东方、铺草打坐。傍晚降伏魔,黎明证觉,铁龙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在拘尸那城圆寂。释迦牟尼成佛后,在婆罗奈城的鹿野苑,最后说出:“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的佛语明示。藏俗把这个月视作造化大的月份,广大僧俗大众进行各种佛事活动。   按照传统,在萨嘎达瓦月前半个月,僧人和广大民众有戒杀生,戒肉食,个个虔心转经朝佛的习俗。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的帕巴拉康等处,分别献上千供,对主尊一律涂金,供佛灯。到15日早晨,朝圣人群首先在大小昭寺向释迦双尊和三位大慈大悲菩萨分别献上哈达,添灯供佛,礼供完毕,沿习惯的转经路开始转经,途经药王山、罗布林卡、德吉林卡、布达拉宫,中午到达龙王潭。转经群众一边转经,一边在转经路旁的山头玛尼堆上焚香祭神,并按惯例沿路行善接济乞丐。带着茶酒和食物的转经人群,中午在龙王潭乘牛皮船游湖、宴乐,并有囊玛行会参加弹唱、跳舞,增添欢乐气氛。游湖结束后,人们又继续踏上未完的转经路程。
2023-08-02 14:48:151

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

在藏历中有着不少与藏传佛教关系紧密的节日,如佛祖天降节、燃灯节、酥油花灯节等等,这些节日流传广泛,不仅在藏区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全国各地只要有信众的地方,这些节日就经久不衰。而今天少数民族的节日要为你介绍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又称佛吉祥日,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其为卫塞节,意思是月圆日,时间是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对于广大佛教信众来讲,这一天是个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萨噶达瓦节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萨噶达瓦”藏语意为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在这个月里,信徒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转变为大规模的转经活动。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分别是囊廓、八角街和林廓路,在萨噶达瓦节里,以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萨嘎达瓦节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对于藏族人而言,这个节日历来沿袭着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来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尤其是在宗教吉日放生,更被认为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2023-08-02 14:48:221

藏族的节日是什么节

藏族的传统节日是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藏族沐浴节、吉祥天母节、燃灯节等。1、藏历新年。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藏历新年到来之际,每家每户会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切玛”,制作“卡塞”,备置各种各样的“年货”。2、萨噶达瓦节。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萨嘎达瓦期间,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3、雪顿节。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4、藏族沐浴节。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引吭高歌,热闹极了。5、燃灯节。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灯节。藏历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也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佛圆寂之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格鲁派领袖,每年的这一天信徒们都会举行磕头、诵经、灯供仪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成了一个传统节日—燃灯节。
2023-08-02 14:48:352

雍和宫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槃,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从农历四月十三日起,雍和宫佛吉祥日法会开始,以纪念佛祖,弘传佛法。 四月十三日下午,雍和宫法轮殿内,僧人们将数百盏酥油灯一一点燃,殿中案前置铜大奔巴壶一尊,内盛甘露水。还有数百个铜水碗,各种鲜花、供果以及用酥油塑出的五彩缤纷的花草环绕四周,其后是以檀香交叉成的造型,栩栩展开。供器、供品均寓意一千,以示千供。 四月十三日、十四日,主诵《无上供经》经。 四月十五日,为正日子,据藏经记载,若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念一遍六字真言,等于平常做三万万件善事,念三万万遍真言。正因为如此,僧俗信众都愿在这一天积累一份功德。所以,这天来雍和宫朝佛、听经的人特别多,他们怀着对佛祖至诚的心和“乐善好施、利益众生”的美好愿望进行布施、转经轮、绕寺等活动,至此日中午,雍和宫僧人食堂还要舍一次斋饭,供僧俗信众受用。这顿斋饭为素斋,菜为“罗汉菜”,即以黄花、木耳、香菇、冬笋、面筋、玉兰片、荸荠、豆腐、白菜、胡萝卜等煮在一起,再加少许素油而成,风味独特。为了做好此素斋,僧人食堂的人员提前三天即开始准备。2004年此日,有700多名僧俗用了这顿斋饭,光罗汉菜就做了八大锅。罗汉菜,已经成为雍和宫大法会期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2023-08-02 14:50:281

西藏民俗节日一一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氏宿月),藏历四月宿星出现,故名。此节日长达一个月。 相传释迦牟尼于藏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和圆寂。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释迦牟尼于藏历四月七日,在蓝毗尼林降生,于十五日投入母腹怀胎、成道、圆寂。 不论其情形如何,藏族人十分重视萨噶达瓦节。据宗教传说,萨噶达瓦期间所做之事是善是恶,每件均以成十万数计。故此,这个月藏族信徒禁食肉类等荤腥食物,尤其是十五日这天多数藏族人都不沾肉食,说这天连恶鬼都禁肉。同时,给乞丐施舍钱财、食物,严禁杀生,到各寺庙朝拜礼佛,持斋,从善积德。 和平解放前,尚有释放囚犯之俗。另外,成千上万的藏族人扶老携幼,绕拉萨城或布达拉宫转经,顺便到龙王潭(宗角禄康)游玩。
2023-08-02 14:50:351

藏历4月15日是什么节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的萨嘎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铁猴年萨嘎达瓦月七日降生;木马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成道;铁龙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圆寂。故藏族人民把此月视为佛祖降生、成道、圆寂三天的诵经节,并把此月视作有造化和吉祥的月份。萨嘎达瓦期间,各大小寺院举行各种佛事活动。西藏萨嘎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至藏历四月十五庆祝热活动达到顶峰。余下的四月仍然是藏民心中的佛月,转经和转山活动仍会继续。萨嘎达瓦节庆祝活动:1、晒大佛萨噶达瓦节这天也叫“哲蚌雪顿节”,主要活动是展佛和观赏佛像。当拉萨第一缕朝阳洒向了西郊的根培乌孜山,伴随着嘹亮的法号声和诵经声,一幅长约40米、宽约37米的巨幅释迦牟尼佛唐卡在哲蚌寺展佛台上徐徐展开,拉萨一年一度的萨噶达瓦节(雪顿节)正式拉开帷幕。2、转经萨嘎达瓦节,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月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3、过林卡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每年这天,拉萨的藏族民众,会成群结队汇集到龙王潭(宗角禄康)过林卡或开展娱乐活动。4、布施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建议内地游客参加布施的时候,请准备足够多的零钱,拍照务必尊重被摄者。
2023-08-02 14:50:455

藏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藏族沐浴节。1、萨噶达瓦节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萨嘎达瓦期间,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这也是布施的节日,这一天拉萨的大街小巷都蹲满了乞丐,因为这一天是吉祥日,只要你做善事,你的福气就会更多,所以只要乞丐像你伸手了。一般当地人都会慷慨解囊,所以这一天也是“要饭”的的大好日子,甚至萨噶达瓦节被我们这些内地人称之为“穷人的日子”、“要饭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比较多禁忌的,比如这一天不可以杀生,主人倒酥油茶给你喝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双手接过来喝。2、雪顿节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雪顿节期间的活动有:展佛活动,尤其是哲蚌寺的展佛最为隆重,到时拉萨万人空巷,全部涌到哲蚌寺的后山上看展佛,场面甚是壮观;龙王潭公园、罗布林卡届时都会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戏汇演,绘声绘色的藏戏表演带你领略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雪顿节过林卡(过林卡跟我们内地野炊意思一样)、喝酸奶是不变的主题之一,一家人找个青草地绿水旁,烤烤肉,喝喝酸奶,其乐融融。3、藏族沐浴节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引吭高歌,热闹极了。我是非常期待过这个节日的,不但可以享受到美食,还可以在拉萨河边看到出水芙蓉的美女呢。
2023-08-02 14:51:471

各民族传统节日——藏族节庆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 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 藏历年 每年藏历正月初一。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时打扫卫生,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符号,表示祝贺吉祥如意。 藏族节庆 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 "雪顿节" 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 "望果节" 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
2023-08-02 14:52:301

藏族人过什么节

1、藏历年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目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沐浴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时值夏末秋初,万里高原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来到河边溪畔欢度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届时,藏族人民携带帐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他们在河滩草坪树荫下搭起帐篷,围上帐幕,铺上卡垫。老年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嘻戏打水仗,此时的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沐浴,把身体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干干净净。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里,品尝芳醇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帐篷里时时飘出阵阵欢声笑语。沐浴节这七天中,人们不仅天天来到河边沐浴,还要把家里所有的被褥统统清洗干净,所以沐浴节既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彻底的、群众性的卫生活动。 3、望果节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望果”是藏语译音,“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意为“绕地头转圈”。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 帮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过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现象,关于它的 来历、仪式、地或性特色 多姿多彩。 相传早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为确保粮食丰收向本教教主请教。教主施旨,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由高举缠绕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领路,领着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望果”节历时一至三天,于秋收前择吉日举行。每年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节日盛装,有的打着彩旗,有的抬着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 丰收塔上系着洁白的“哈达”,举着标语,有的敲锣打鼓,唱着歌曲和藏戏,有的抬着毛主席像,绕地头转圈,绕圈后,人们携带帐篷,青稞酒,一边说古道今,一边狂欢畅饮,有的还举办传统的赛马、射箭、赛牦牛、骑马拾哈达和歌舞、藏戏比赛。商业部门也组织物资交流,供应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货,收购土特产品。望果节过后,开始了紧张的秋收播种。 4、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5、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 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6、黄龙寺庙会 黄龙寺庙会是阿坝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黄龙寺举行。座落在阿坝州松潘县岷山南麓丛山中的黄龙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宝项,因山顶上的清泉带着钙质飞腾而下,铺满了一条乳黄色、犹如一条黄龙飞腾而下的自然奇景,镶嵌着3400多个大小彩地,它们相互连接、五彩交辉。后人建寺,以庙会吸引邻近省、州、县信众朝拜,逐渐形成民俗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起,各地游人或骑马,乘车或徒步,带上炊具、帐篷来到这里旅游。集会上,人们不但要观赏黄龙寺的风光,而且举行藏戏表演、民歌对唱;青年壮士们,还要进行摔跤、射箭等活动。六月十五是节日的高潮,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形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老人们进寺烧香,祈祝祷一生平安。年轻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牧民节 阿坝州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下月初举行,节期一般为一周。节日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在太阳快下山时,将垃圾向西边倒去,意在让太阳 的火焰将一切不祥之物烧化。然后,各家准备好青稞酒、酸奶等节日食品。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争背吉祥水。然后,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脸洗手,用 洗净的手烧柏香,祈求水草丰盛、牛羊兴旺。接着,全家围坐一起欢宴。节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赛摔跤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出村外。三天后, 人们开始走村串户,相互祝贺节日快乐。每天夜晚,人们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载歌载舞。 8、俄喜节 为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木里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七日。传说,古时候木里一带很富庶,西藏和云南的八个藏族支系千里迢迢迁来居住,定居那天,是腊月初七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世代相传,成为固定节日。节日前一天,各家忙着准备 丰盛的食物。节日这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按习惯,要让猫和狗饱餐一顿,如果它们先吃肉后吃饭,就兆示着来年风调雨,农牧业丰收。夜晚。 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对唱山歌和跳舞。 9、谢水节 流行于冕宁县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10、上九节 流行于宝兴县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11、赏花节 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12、观花节 藏语叫“若木鸟”,是观山的意思,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举行,一般是以各村寨为主,一起下帐房游耍,每次的活动,少则三四天,多则十来天。过观花节期间,人们向前来参加游玩的客人敬献哈达,并热情地迎进帐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队首领手中的串铃伴奏下,围着篝火,踏着优美的舞步,唱着民歌、载歌载舞,以至通宵达旦。 13、赛马会 流行于红原县等地。每年农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赛马是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闲暇之余集合、交流农牧业 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间传承流播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赛马不仅以母题形式在节日中显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对马浓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民族传统的 “赛马节”,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届时,该县及附近各地藏族群众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直到赛马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赛马活动。有集体比赛速度的,有分队进行接力比赛的,有表演跑马射箭的,有表演赛马技巧的,十分热闹。赛马结束后,人们就互相交换土特产品。 14、插屋顶旗 插屋顶旗为藏族节日习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将一面刻有藏文经文的红黄白三色布旗插在屋顶上。禳灾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异。有的白布红边,有的红黄相间又饰以黑色条纹。旗面多为长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将旗绑在旗杆上,有的则扎在树杆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几面旗。 15、白马歌会 为白马藏人节日习俗。流行于平武县,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白马藏人能歌善舞,传统的文化活动在汉区的春节期间举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传入,他们萌生了创立自己节日的愿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于1982年举行办了首届山寨歌会。从此约定俗成每年举办一次。 16、林卡节 藏语称“孜木林吉桑”,意为“世界欢乐日”。也有人称之为“郊宴”。是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娱乐日。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左右举行,节期不定,有些地方长达十多天。届时,藏族群众扶老携幼,带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垫、帐蓬,以及各种娱乐用具和乐器,来到幽雅恬静的林卡(藏语音译,意为园林、花园,其中多植柳树,所以民间又把逛林卡称之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树下支起白色的帐蓬,围上几块床单或塑料布,铺上卡垫,一边弹六弦琴,一边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欢聚野宴。有的打扑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谈笑,还有的在绿草地上欢歌漫舞。此外,节日期间,还要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和骞马、射箭等文体活动。
2023-08-02 14:52:395

西部地有哪些节日

1、藏历新年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2011年5月23日,藏历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节日的意义和形式与农历新年类似,年前会大扫除、煨桑等,吃喝玩乐,走亲会友是主题。而在今年又遇上了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的好日子,双节同过,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到拉萨去看一下藏历新年的热闹气氛吧。2、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而在宗教吉日放生,更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而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3、雪顿节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成千上万的人涌进寺院,给五世达赖和哲蚌寺的僧人们献酸奶,请求摸顶祝福给予长寿、丰收,死后不下地狱的加持。附近的藏剧队、野牦牛舞演出队也赶来演出、慰问,从此,便形成为一个固定节日,节日的内容更加丰富,称“雪顿节”。节日来临,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拉萨城都搬进了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拉萨人最有活力的日子。4、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据说,"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5、沐浴节沐浴节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这七天中,从娃娃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这已成为藏族群众传统的风俗习惯。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皆是如此。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 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
2023-08-02 14:53:055

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沐佛节、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节”。羌族的祭山会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2023-08-02 14:53:447

2019西藏传统节日时间

小伙伴们,你们要不要了解一下西藏有哪些节日,在西藏旅行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去参加这些节日的,或者是直接计划在这些节日附近前往游玩,除了观赏美景以外,还可以体会当地风情。藏历新年举办地区:拉萨、康巴藏区、安多藏区藏历时间:1月1日公历时间:2月5日今年的藏历新年跟春节是同一天,即公历的2月5号。藏历新年活动时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共持续15天。在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如举重、骑马、射箭、赛跑等竞技项目,在布达拉宫广场还会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群众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形状各异且富有民族特色的面具,一起载歌载舞。默朗木祈愿大法会举办地区:拉萨、康巴藏区、安多藏区藏历时间:1月4日-1月25日公历时间:2月8日-2月29日默朗木祈愿大法会也称传召大法会,“默朗木”为祈祷、向往之意,是对和平、幸福、健康的祈求。默朗木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为重要的节庆之一,也是宗喀巴大师倡导的四大佛事之一。法会的中心内容是考选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在历史上,法会期间拉萨的行政权利归哲蚌寺的铁棒喇嘛接管。酥油花灯节举办地区:拉萨、安多藏区藏历时间:1月15日公历时间:2月19日节日当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关于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宗喀巴向拉萨大昭寺内的佛祖释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灯,以酥油花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降伏邪魔。另一说为,酥油花灯是为了庆祝佛祖释迦牟尼与其它教派大辩论获胜。萨嘎达瓦节举办地区:拉萨、康巴藏区、安多藏区藏历时间:4月15日公历时间:6月17日关于萨噶达瓦节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萨噶达瓦节的特色:行善,是萨噶达瓦节的特色,所以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拉萨沿街随处都可看到磕长头的信徒,也许是单纯的积福,但有的更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某个愿望。在藏历的四月十五日,是行善的高潮日,凌晨开始,就有人做布施,这天只要遇到乞讨之人,无论其身份是僧侣或是乞丐,藏族都会非常乐意施舍的,很多贫困之人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天的好日子,萨噶达瓦节也因此有了另外的称呼:「穷人节」。一般说来,平常爱吃牦牛肉的藏族,会在藏历四月初八、十五这两天吃素。展佛节举办地区:拉萨、日喀则藏历时间:5月14-16日公历时间:7月14-16日展佛是藏传佛教极为隆重的法事之一。整个展佛过程庄严肃穆,显示着藏传佛教信徒对佛主的无比虔诚和无比崇敬。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在扎什伦布寺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原来佛(无量光佛)、当下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这三大幅刺绣佛像展挂在高32米、台底宽42.5米、上宽38米、厚3.5米的展佛台的向阳面壁上。无数信众们承前启后,摩肩接踵,只为去展佛台近距离膜拜佛像,以求得到更大的福报。藏木林吉桑(林卡节)举办地区:拉萨、昌都、桑耶藏历时间:5月15日公历时间:7月16日藏木林吉桑据说是以此纪念莲花生大师曾于猴年五月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热爱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及各种美味食品来到林荫密布的林卡,搭起帐篷,边吃边喝边歌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各帐篷间还互相邀请,并有民间艺人到此献艺,此节日常常延续达一月之久。雪顿节举办地区:拉萨藏历时间:6月30日公历时间:8月30-9月5日雪顿节是由宗教文化演化而来,其中,藏语“雪顿”中“雪”为酸奶,“顿”是宴会,所以又称为“酸奶节”。它最初是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以藏戏会演为主。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堂,晒佛、藏戏、过林卡马术表演等各种活动,不仅可以让人大饱眼福,最主要的是可以在热闹喧哗中,感受其中孕育的祥和寻找关于远方的答案。那曲赛马节举办地区:那曲藏历时间:待定公历时间:8月10日-8月15日那曲赛马节是藏北地区规模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赛马节上可以欣赏到藏族人民所崇拜的民族文化和藏族同胞的豪迈与激情。赛马节是沿袭格萨尔每次出征前要举行跑马射箭的习俗而形成的。格萨尔本人也是通过赛马比赛获得胜利的方式被群众拥戴为王的。所以,在藏民族的英雄崇拜信仰中,力量、勇敢、智慧成为向往、崇拜的对象,成为衡量男人价值的标志。这种崇拜风俗文化在藏族人民中间根深蒂固。沐浴节举办地区:拉萨藏历时间:7月6日-7月12日公历时间:9月16日沐浴节期间,藏族同胞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到附近的河溪中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并在水中尽情地嬉戏。沐浴之后人们点起火堆,烧热酥油茶,饮着青稞酒,吃着香甜的糌粑,说古论今,弹弦唱歌。沐浴节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很早的时候,藏族地区有一位医术极高的名医,他为了解除人们的病痛,经常为百姓医治患疾,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由于他有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的医术,被人们尊为药王。药王逝世后不久,藏族地区一度遭受瘟疫的袭扰,人畜死亡不计其数。人们越加怀念药王,希望得到救治。有一天夜里,一位垂危的病人在梦中得到药王的启示,说在明星高照之时,下河沐浴便会病除康复。这个病人沐浴后果然恢复了健康。事情传开,患病的人纷纷跳到河里洗澡,果真全部康复。后来,每年夏末秋初,人们便到附近的江河中洗澡,久而久之,便成了沐浴节。望果节举办地区:西藏各地藏历时间:7月底公历时间:9月底“望”藏文意为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意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到了每年各地庄稼已日趋成熟之时,人们就用这种独特的转田垄的仪式预祝粮食丰收。如今,望果节虽然带有祭祀神灵的宗教形式,但已成为广大藏族群众祈望丰收过程中的主要民俗娱乐与体育活动形式。在藏区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都有过望果节的习惯,没有确切的时间,只是根据农作物成熟时间而定。佛祖天降节举办地区:西藏各地藏历时间:9月22日公历时间:11月19日“天降节”或“降凡节”,藏语称“拉巴堆钦”。在这一天,僧人们要依照惯例诵经一天,接迎佛祖重返人间,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藏传佛教认为,天降节是佛教里大节日之一,也是最吉祥的一日,于该日所造善恶之业皆将增上十亿倍,故行者当把握此天降日,发菩提心,供养三宝,布施众生等积资净障来圆满此日,期间若能共同修持各种善业,诵经、持咒、放生、点灯,布施,其功德福报会呈亿万倍增上。吉祥天母日举办地区:西藏各地藏历时间:10月15日公历时间:12月12日吉祥天母节,藏语称「白来日追」,又称「仙女节」。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由木如寺全体僧众向拉萨大昭寺的护法王尊吉祥天女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僧众于十四日晚上迎请天母像至释迦牟尼佛殿,与释迦牟尼佛对坐。十五日一早,旭日东升之时,僧众用头顶着天母像来到八角街,众多善男信女向天母像警献哈达,在举行一系列的降神活动后,重返大昭寺,天素养像迎坐在原来的宝座上。节日当天,除了可以在神女像前许下心愿,藏族姑娘们还会三五成群,以供奉女神为名在八廓街上找男性讨钱,而男性们这一天也尤其大方,不会不给。燃灯节举办地区:西藏各地藏历时间:10月25日公历时间:12月21日燃灯节又称“五公节”,藏语叫“葛登阿曲”,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藏族人民的宗教节日。燃灯节是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燃灯节期间人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寺院前,听佛教大师高诵“六字真经”,像神灵祈愿、磕头。
2023-08-02 14:54:111

西藏节日有哪些?

1、藏历新年藏历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传统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15天。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2、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雪顿”意为酸奶宴。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为雪顿节期间有藏戏演出和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3、那曲的赛马节那曲赛马节,同世界众多游牧民族一样,藏族和马情深意长。传说中马是天上的神鸟与地上的猴子(一说为湖中大鱼)结合而生。纵马扬鞭之时,确有御风飞行之妙。藏族大学者萨迦班智达也说:装扮座骑岂不美于主人。在藏北,牧人们深知拥有一匹好马的具体意味,和人一样,马需要荣耀。所以,赛马节也可以说成是马的节日。4、望果节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望”是指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民俗,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后广泛分布在西藏的农区及林区,如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时举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同时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民俗艺术文化。5、萨嘎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萨嘎达瓦节,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
2023-08-02 14:54:212

萨噶达瓦节的禁忌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2、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3、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手掌。4、经筒、经轮不得逆转。5、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6、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附注:萨嘎达瓦节的禁忌事实上是藏民族的通常禁忌。
2023-08-02 14:55:121

萨噶达瓦节的意义

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2023-08-02 14:55:241

藏族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

1.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传统新年,西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寺庙僧侣与俗人共同欢庆的节日。一家人做卡赛、摆“切玛”、驱鬼、吃“古突”、背水、互相拜年等等活动,类似内地的春节的重要性。2.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最隆重、规模最大的节日。雪顿节即为吃酸奶的节日,人民会给僧人们献酸奶,请求摸顶祝福,现在逐渐演变成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节日。3.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望果”就是绕着丰收在望的田地转圈,以此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祝福。节日时间随各地农事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4.沐浴节沐浴节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这七天中,从孩童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据说这七天的河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5.仙女节仙女节是拉萨女性最盛大的节日,她们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然后去到拉萨的八廓街煨桑祈祷,前往大昭寺为女神敬献哈达许心愿。对女性来说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向身边男士甚至是陌生男士索要礼物或红包,而男士们一般也会“识相”地慷慨解囊。6.酥油花灯节这一晚,花灯把古老的八廓街装扮成了美丽而神奇的世界。那些用酥油和面粉再加上各种染料做成的酥油灯环绕着八廓街,当夜色来临,千灯万灯同时亮起,酥油彩塑顿时栩栩如生,使整个街道光彩夺目,辉煌灿烂。7.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对于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持续整整1个月的时间,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释迦牟尼。8.降神节据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教化以后,重返人间的日子,故称“天降”或“神降”。后来信众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以及诚请释迦牟尼化身再临人间,于是每年“天降节”当天,各寺庙都要举行活动。
2023-08-02 14:55:385

藏族有什么节日

1、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2、大佛瞻仰节,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3、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在州内藏区,有两类这种盛会,一是格鲁派的祈祷节;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祷节,这两个祈祷节相同,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扩展资料: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天空,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喝三次,第四次添满时需喝干一杯。否则主人会不高兴,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瞧不起他。客人进屋坐定,主人必倒酥油茶敬客,客人需待主人双手捧至面前时,才能接过去喝,切不可自行端喝。落座时,要盘腿端坐;接受礼品时,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族
2023-08-02 14:56:0515

藏族主要节日有哪些

藏族主要节日有藏历元旦、正月十五、萨噶达瓦节等。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除过藏历年外,每年藏历七月一日,要过“雪顿节”。雪顿节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在每年秋收以前要过“望果节”,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扩展资料: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是藏人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据藏族学者赤烈曲扎的《西藏风土志》载,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藏族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汉字“吉祥如意”的字样。这表明哈达确实是汉族人发明的。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医药学著作主要有《医方四续》。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餜子,藏历年时的餜子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还要用彩色酥油捏制一个羊头,制作一个长方形的五谷斗,斗内装上酥油拌糌粑、炒青稞麦粒等食品,上面插青稞穗、鸡冠花和酥油做的彩花。除夕时打扫卫生,每户的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符号。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初一早上,将青稞幼苗、油餜子、捏成的羊头、做好的五谷斗,摆在佛龛前的茶几上,预示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云南藏族,除夕时家家都要杀年猪,初一的早上一起床,人人都要喝一种放有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名为“关滇”。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在民间迎娶送往也和节日一样热闹,娶亲时,主人要在酒壶口和酒杯口用酥油各塑三个予头,以表示吉祥。在祝酒时,长辈先用中指蘸酒朝上、中、下轻弹三下,以表示祭天、地、神灵。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酉+斗)满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婚礼上,新郎要向新娘敬酒。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藏族传统宴席为分餐式,无饭菜小吃之分。首道食品为足玛米饭,次道为肉脯,第三道为猪膘,第四道为奶酪,第五道为血肠等等,还可以上很多道,最末一道为酸奶。席间不饮酒。主、客可多食、少食或不食,但首道和最末一道非食不可,前者象征吉祥,后者表示圆满。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藏族
2023-08-02 14:57:5310

藏族的主要节日有哪五个?

1.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传统新年,西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寺庙僧侣与俗人共同欢庆的节日。一家人做卡赛、摆“切玛”、驱鬼、吃“古突”、背水、互相拜年等等活动,类似内地的春节的重要性。2.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最隆重、规模最大的节日。雪顿节即为吃酸奶的节日,人民会给僧人们献酸奶,请求摸顶祝福,现在逐渐演变成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节日。3.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望果”就是绕着丰收在望的田地转圈,以此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祝福。节日时间随各地农事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4.沐浴节沐浴节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这七天中,从孩童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据说这七天的河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5.仙女节仙女节是拉萨女性最盛大的节日,她们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然后去到拉萨的八廓街煨桑祈祷,前往大昭寺为女神敬献哈达许心愿。对女性来说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向身边男士甚至是陌生男士索要礼物或红包,而男士们一般也会“识相”地慷慨解囊。6.酥油花灯节这一晚,花灯把古老的八廓街装扮成了美丽而神奇的世界。那些用酥油和面粉再加上各种染料做成的酥油灯环绕着八廓街,当夜色来临,千灯万灯同时亮起,酥油彩塑顿时栩栩如生,使整个街道光彩夺目,辉煌灿烂。7.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对于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持续整整1个月的时间,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释迦牟尼。8.降神节据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教化以后,重返人间的日子,故称“天降”或“神降”。后来信众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以及诚请释迦牟尼化身再临人间,于是每年“天降节”当天,各寺庙都要举行活动。
2023-08-02 14:58:274

藏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最主要的是:采花节、转山会、雪顿节、女儿节、萨噶达瓦节  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2023-08-02 14:58:341

藏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藏族有哪些 传统 节日 呢?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藏族有哪些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藏族传统节日: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 射箭 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 文化 体育 活动。   藏族传统节日:采花节   采花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 传说 ,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黄藏历 元旦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 五行 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 春节 ,是一年最大的节庆。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入拉萨城,购买各种年货。此时是拉萨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晚上,家家户户要团聚在一起吃“古突”(面团肉粥),以此辞旧迎新,求得太平康乐。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九道“古突”后,举着火把,放起鞭炮,呼喊着“出来”,走到十字路口祈望给来年带来好运。   藏历 除夕 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这天,除打扫房舍、个人卫生外,各家都要在一个叫“竹素琪玛”的木斗内装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花彩板。然后把琪玛、“卡赛”(油炸果子)、青稞酒、羊头、水果、茶叶、酥油、盐巴等摆放在正堂藏柜之上,在大门前用糌粑或白粉画上吉祥八图,预祝新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藏历 初一 ,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 健康 、幸福、和睦的祝辞。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 初二 ,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 初三 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 赛马 、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 娱乐 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族传统节日:藏历农家新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族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藏族传统节日: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藏族传统节日:望果节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庆祝雪顿节。   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__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 决定 ,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 旅游 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节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扎姆。因为她们不听话,母亲便许了咒,愿大女儿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次。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萨河南岸赤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相见一次。   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西藏自古就有不论贫富向晚辈、僧侣、小孩们进行施舍的习俗,小孩们在这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来日追”节日零花钱。   从藏历10月14日晚上开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络绎不绝,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大昭寺的全寺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会供曼荼罗的定时大祭,并将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拉萨河南岸的赤扑地,而赤扑地也把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
2023-08-02 14:58:522

藏族节日习俗和饮食宗教信仰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你知道藏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我跟你分享藏族节日习俗和饮食宗教信仰。   藏族的节日习俗   藏族风俗:节日转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藏族风俗:采花节   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藏族风俗:黄藏历元旦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一年最大的节庆。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入拉萨城,购买各种年货。此时是拉萨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族风俗:藏历农家新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族风俗: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藏族风俗: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藏族风俗:望果节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藏族风俗: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下一页查看>>>藏族的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
2023-08-02 14:58:591

藏地高原中的翡翠湖在哪?

巴松措是在藏地高山中一条瘦长的湖泊,因为这里海拔有3700多米,又被当地人称为“错高湖”,巴松措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深66米,湖面面积6000度亩,多数地方湖面宽几百米,巴松措的水不仅碧绿而且清澈见底,就如同一块翡翠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在湖面的四周是一座座的高山,巴松措就镶嵌在这峡谷之中,给人一种精致迷人的美。巴松措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风情,如果从地质构造来说,它属于堰塞湖,这里湛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远处高高的雪山,山下却是浓重的青黛,在湖边还散落着很多村庄,如果天气好的话,日出的风景更是迷人,碧绿的湖水笼罩在云雾之中,当太阳升起时,朝阳的光辉又会撒满湖面,随着阳光逐渐变强,水面和山体之间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光影变幻,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冬日的巴松措非常静谧,就像一个沉睡的少女,让人不忍心去打扰她,来这里的时候正是下午,游人也只有我一个,不免思绪万千,感悟多多。凝望着这里的神山圣水,周围是高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这不就是人间的仙境吗。在湖面最开阔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岛上的树林中挂满了五色风马旗和哈达,旗子在随风飘扬,我在小岛之上绕行了一周,湖边有很多石滩,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扔向湖中,湖面激起一片涟漪随之后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岛中心是一座喇嘛庙,这个庙并不大,据说是建于唐朝末年的红教寺庙,叫错宗寺。寺庙之中灯光渺渺,床帷低垂,酥油的味道四处弥漫,庙堂之上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在屋里角落的木架中全是经文,寺中的僧人正在念着经书,颂读经文的声音弥漫在空气之中,显得是如此的神圣和威严,这种感染力也让我在心中默默的敬拜。巴松措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和圣地,当地很多人都会在巴松措转湖,当地人转湖有三个时间段,一是藏历四月十五日的萨噶达瓦节,二是藏历六月初四的转湖节,三是藏历大年初一,转湖的起点为湖头错久村村头,终点为错久村桥头处的大尼玛堆,全程大概需要七个小时,很多背包客也会在这个时间段前来随着藏民一起转湖。巴松措和西藏三大圣湖(纳木措、羊卓雍错和玛旁雍措)是不同的美,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湖泊、雪山、森林、村庄,也可以欣赏到名胜古迹。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水是藏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那一定是情人的眼泪吧, 因为只有那有情人的眼泪最珍贵。
2023-08-02 14:59:141

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节日啊?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 男人节,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 ,吃立节,蚂拐节。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沐佛节、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节”。羌族的祭山会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扩展资料: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花朝节(二月13-二月1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2023-08-02 14:59:441

青藏地区习俗与地理的关系

藏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还有藏族风俗习俗: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2.服装: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3. 食俗: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  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其他地区的藏族喜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比较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4. 节庆: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藏历年每年藏历正月初一。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时打扫卫生,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符号,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以上是藏族】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在其衣着上也表现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过去,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现在,妇女们穿上土布衣裙,还习惯在外面置上一条草裙,起到对布裙的保护作用。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除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外,还有几十圈的蓝白颜色相间的珠项链,腰部衣服上缀有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珞巴族妇女身上的饰物多达数公斤重,可装满一个小竹背篓。这些装饰品是每个家庭多年交换所得,是家庭财富的象征。每逢节庆之时,妇女们一个个盛装打扮,互相比美。   男子的服饰,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他们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氆氇长袍。博嘎尔部落男子的帽子更是别具一格,用熊皮压制成圆形,类似有沿的钢盔。帽檐上方套着带毛的熊皮圈,熊毛向四周蓬张着。帽子后面还要缀一块方形熊皮。这种熊皮帽十分坚韧,打猎时又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男子平时出门时,背上弓箭,挎上腰刀,高大的身躯再配上其它闪光发亮的装饰品,显得格外威武英俊。   珞巴族男女都喜爱系一条考究的腰带,有藤编的,皮革制作的,也有用羊毛编的,并织有各种彩色图案。腰带除用来扎系衣裙外,还用来悬挂小刀、火镰和其它铜、贝制作的饰物。 佩戴长刀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它不单单是作为显示阳刚之气的装饰品,而且是受自然条件的驱使,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工具和重要武器。不仅用它来防止野兽和毒虫的袭击,而且用它来砍竹木,架藤网桥,起房造屋甚至剪头发、裁剪兽皮…… 除长刀之外,弓箭更是珞巴族男子不能离身之物,是狩猎的主要工具。珞巴人制作弓箭的技艺很高,使用弓箭的本领十分娴熟。珞巴人从幼儿时就开始练习射箭。对弯制竹弓和削制箭杆很有讲究。制弓不但要选择竹种、竹龄,而且对弓长、厚薄都有固定的规格。箭杆、箭镞和箭羽的选材、制作工艺也很精细。制作一副好的弓箭,大约需20天左右。 珞巴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招待客人热情而有礼节。客人进门,他们总是让坐在火塘旁的上座,然后拿出他们喜欢吃的肉干、奶渣、养麦饼和酥油茶款待客人。珞巴人有一套招待客人的古老习俗,即主人给客人端出吃食时,客人必须吃完,主人才高兴。客人吃以前,主人还要先喝一口酒,先吃一口饭,以示酒和饭无毒和对客人的款待真诚。客人来到村里如遇上婚嫁喜事,就要和村里人一道去主人家表示祝贺,饮酒唱歌。珞巴人把能挽留住客人,讨客人喜欢视为光荣,如对待客人不热情或使客人生气走掉,就会遭到舆论遣责,被人瞧不起。 父子连名制:即氏族男成员的名字是和父亲的名字边连在一起的,父名又和祖父的名字连在一起,每个人的名字都由两部分组成,其首字为父名,尾字为子名,以此严格区分,一代一代连下来,构成一个谱系。这种父子连名制在愽嘎尔部落的男子中,都能记住或说出五代至十代的祖先名称。知道在氏族内部谁是最亲的亲属。在父子连名的办法排列,但部落内实行氏族外婚,女儿要嫁出本氏族,所以在谱系中不占主要地位,以男子连名为主,家庭的承袭也完全以父系延续下去,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一些部落在盟誓时,要饮用血酒。博嘎尔人每年收秋后杀牲庆祝,把余温未冷的牛血倒在酥油中饮用。他们认为,野牛的骨髓吸出来生食味道最鲜美。一部分珞巴人常把獐子肉剁成肉酱,拌上辣椒和姜末作为配料。 烧烤,是珞巴族最常见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可以烧烤。整条鱼投入火塘,埋上热灰,用不多时便焖熟可吃。在山上捕获到大的动物,除烤吃外,还切成肉条,烤熟后长期贮藏。 除了散居在墨脱、米林一带的少部分珞巴人与藏族一道过藏历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节。珞巴年节是按照本族历法推定,过节时间虽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劳动之后。 在自称为“阿帕塔尼”的珞巴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珞巴语叫作“莫朗”的节日,节期在农历腊月或正月由巫师择定,流行地区是西藏珞渝地区的西巴霞曲地区。届时,全村男青少年排列为一行,身着盛装,在巫师带领下到邻近各村巡游,在路过田野时,巫师撒大米粒,青少年挥舞长刀,敲打铜盘,队尾的一个老头子沿途撒大米粉。在经过即将播种的土地时,举着竹制男性生殖器的青年就到地里跳生殖舞。每到一个村子的广场上就唱歌舞蹈,该村群众备酒热情款待。巡游队伍要走遍本部落的所有部落。这一节日意在预祝丰收。因为人们以为庄稼的繁殖和人的生育是一个道理,所以在地里跳生殖舞。【以上是珞巴族】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人主要信仰苯教(一种原始的巫教)和喇嘛教。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婚姻  门巴族的婚姻恋爱自由,多为一夫一妻制,成婚仪式颇具戏剧性,饶有兴趣。结婚之日,清晨新娘梳妆打扮好,由父母、兄弟姐妹及姑舅等亲属押着前往夫家,行前新娘依恋不舍地对父母表白,二老把我养大却要离开双亲,实在对不起。娘家一般要送女儿手镯、戒指、头饰、腰带等作为陪嫁,有时还带上一两件劳动工具。新郎一方则早已请媒人带上几个机灵善说的人在路上等候迎亲,他们拿着竹筒酒,途中请新娘喝三次。到达新郎家进屋坐定,摆上酒肉、油饼盛情待客。新娘的舅舅最受尊重,他代表父方说话,这时他挑起毛病来,酒酿得不好啦,肉薄厚大小不匀啦,并质问:是我女儿哪点长得不好吗……每讲一句就用拳头使劲击一下桌子,装作气急败坏的样子。于是新郎家连连陪礼,赶紧献上哈达,重新添酒加菜,直到新娘的舅舅点头满意。其实这种戏剧性的挑剔,目的是考验男方的诚意。酒至半酣,众人即兴唱歌起舞,尽情欢乐,通宵达旦。富裕一些的人家婚礼往往持续三、四天。这对于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来说,也是互相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好机会。节日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曲科节:在每年的六月庄稼成熟时举行。过节时人们聚集起来,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然后在喇嘛和扎巴的带领下,背经书举经幡,围绕村庄和庄稼地转一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庄稼丰收。群众自备酒饭,在地头田间载歌载舞,整个活动进行2—3天。  萨嘎达瓦节: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到时每家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糌粑、酥油和青稞酒,交给寺庙,寺庙的喇嘛再把糌粑做成“措”分给大家吃,众人互相敬酒吃喝,到晚上,每家房前屋后还要点酥油灯,以示庆祝,并把这一天作为进入农时的标志,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开始做农活了。  主巴大法会:是墨脱宗全宗性的大法会,在丰收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间举行,历时3—18天不等,歉收之年不举行。主要活动有念经、跳神、演出宗教戏剧等。人们自备酒肉、食物,欢聚一起,白天饮酒观看跳神表演,夜晚在野外点燃篝火,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达旺大法会:在每年的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历时三天。节日里,人们除了观看跳神表演、传统戏剧《卓娃桑姆》、跳牦牛舞等,还要举行一些自娱活动,如赛马、拔河、射箭等。  新年: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门巴语称为“洛萨”,错那门巴族过新年是从藏历的元月一日开始,到元月十五日结束,与藏族人过新年基本上没什么区别,而墨脱地区门巴族的新年则不同,他们一年中有两个新年,一个是元月新年,从藏历的元月一日开始,历时2—3天;另一个是十二月新年。十二月新年是墨脱门巴族最富特色的年节,从藏历的十二月一日开始,历时10—15天,节前,家家户户要打扫房屋,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拜访庆贺,载歌载舞,饮酒狂欢。另外还要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如拔河、角力、抱石头、射箭等。丧葬  门巴族的丧葬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就葬式看,有土葬、水葬、火葬、天葬和崖葬,还有屋顶葬和屋底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或三次葬型的复合葬。其丧葬过程更是礼仪繁缛,活动甚多。门巴族丧葬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不同地域的门巴族在看待和选择葬式上观念殊异。  葬式的选择不同,但在出殡前对尸体的处理以及仪式却基本一致:人亡后,将尸体用绳子或死者腰带捆缚,并腿屈膝或蹲式,双手交叉胸前,男性死者左手靠胸、女性死者右手胸,状似胎儿。为死者设置灵位,摆放供品,停尸数日。停尸期间,请喇嘛念经做法事,择定安葬方式、出殡时辰和葬地方位,并确定背尸人和尸体出屋方向。  在多种葬式中,土葬和水葬是最普遍的,为一般群众所采用。火葬、天葬、崖葬多为富裕户、头人、喇嘛等采用。屋顶葬、屋底葬仅适用于夭折的未成年孩子。禁忌  墨脱门巴族认为一个月的五、十、十五、二十五、三十日为“丧葬日”,这些日子里不能介绍婚姻,禁止人们下地劳动,禁止上山打柴和下河抓鱼,亦不准杀牲,只能在家干家务劳动。  猎人出行猎前三天,家里不能煮酒,外人不能进屋。  家里人出远门旅行或交换,当天不能扫地,违反了认为人畜不能平安,交换也不顺利。  家里有人患病,要在门口插上有刺的树枝以示外人莫入,以免把鬼带进加重病情。半夜里忌讳听见狗叫鸡叫,公鸡叫预兆不吉利,办事不顺利;蛇钻进屋里或者看见死蛇则认为预兆不好。  有些地方对男女婚配属相有忌讳,如鼠和马、牛和羊、狗和龙、猪和蛇、猴和虎等属相碰在一起的男女不能婚配。认为人逢十二、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的年岁可能会遇上灾难。门巴族称这些年龄“嘎”。  新娘出嫁,新郎入赘行至途中,忌讳遇上背空筐或空水筒的人,如回避不了,预示婚后不祥。
2023-08-02 14:59:591

民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民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民族传统节日及风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分享民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民族传统节日及风俗1    八大传统节日及习俗    一、除夕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又叫年三十晚上或者大年夜或者除夕。“除”,是“去”;“夕”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之意。因此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或者“除旧迎新”。有哪些习俗呢?全国各个地方又有不同的差异,但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依然在除夕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吃饺子,剥花生瓜子儿,看春晚,欢声笑语,喜迎新春。 如韩愈在《春雪》中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又如纳兰容若在《浣溪沙.庚申除夜》日:“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二、春节   春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才结束。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全国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压岁钱等习俗非常盛行。 王安石在《 元日 》中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它的节俗活动在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在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另外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如红楼梦里老太太夫人小姐们猜灯谜过元宵)、吃元宵(闹元宵)等,宋代就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汤圆,用糯米粉做成的带馅的圆子   现在的汤圆有豆沙馅的,有芝麻馅的,有肉馅的等,五花八门,各种味道都有,象征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寒食节   在这个节日要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时间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为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渊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战祸流亡他国十几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自己大腿的肉给重耳吃)。后重耳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但介子推反而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邀他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大火烧死。   晋文公为感念其恩,将其葬于绵山,修祠堂立庙宇,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严禁烟火吃冷食,以表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相关诗句如苏轼 《 寒食帖 》 中有:“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五、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时间在公历的. 4 月 5 日前后,正好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间,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由于二十四节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在气温、降水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劳动人民利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   主要节俗活动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白蛇传许仙清明回钱塘祭祖西湖“偶遇”白娘子)、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相关诗句如杜牧《清明》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 ”    六、端午节   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已经有两千多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我们有很多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他的尸体,便用糯米用粽叶包裹煮熟投入江中,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于是端午习俗主要有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或菖蒲、喝雄黄酒、佩香囊等。有文天祥《端午即事》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也有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日:“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中秋节   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习俗主要有吃月饼、赏月、燃灯、观潮、赏花(主要是赏桂花)、饮桂花酒、设宴等。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最著名的还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予他不老仙药,但后羿舍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   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天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舍不下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   后羿回家后伤心不已,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相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唐代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重阳节   在农历的九月初九,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味道辛辣浓烈,古人认为折之插于头上,驱逐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免被虫咬   在这“百足之虫,死而未僵”之时,燃熏之后装入香囊佩戴来驱虫避邪。相关诗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民族传统节日及风俗2    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苗族苗年、社节、四月八、芦笙节、斗马节、拉谷节。   壮族铜鼓节、蛙婆节、陀螺节、农具节、花婆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壮年、三月三歌节、牛魂节、药王节、吃新节、莫一大王节、擂背节、尝新节、跳岭头节。   侗族姓氏节、侗年、冬节、花炮节等。   彝族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蒙古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马奶节、燃灯节、火日、祭敖包、麦德尔节、点灯节、塔克勒干节。   回族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傣族泼水节、入夏节、出夏节。   藏族转山会(沐佛节、敬山神)、采花节、黄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白来日追节。   瑶族讨念拜、讨寮皈节、度戒、达努节、牛节、盘王节。   民族传统节日及风俗3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1、除夕(岁末的最后一晚):阖家团圆,辞旧迎新;   2、春节:(正月初一):有贴春联,给压岁钱等习俗;   3、元宵节(正月十五):有赏花灯、吃汤圆等习俗。   4、龙抬头:(二月初二):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   5、上巳节:(三月初三):有春浴、踏青等习俗;   6、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的习俗。   7、端午节(五月初五):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8、七夕节(七月初七):被视为中国本土的“情人节”;   9、中元节(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祭祖节;   10、中秋节(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11、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赏秋,感恩敬老;
2023-08-02 15:00:081

急需!!桂平过年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在云南农村有这样的传说:年三十时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觉的也就是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同的是说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说: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会倒。倒了就让睡觉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说大家一个也没睡觉的话地梗就不会倒的!(云南风俗)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吃年糕和包饺子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 朱仙镇木板年画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2023-08-02 15:00:173

请教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相关资料,谢谢!

壮族的节日吃立节“吃立节”是龙州、凭祥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据说中法战争时,当地壮族人民因忙于抗击外国侵略者而顾不上过春节,直到正月三十才凯旋而归。为了庆祝胜利,补过春节,当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个节日来过,此后相沿成习。歌婆节(歌墟)壮族人民的歌婆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它是壮族地区传统性的群众活动。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届时,青年男女从各地汇集在固定地点,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一般有数百乃至数千人参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对唱,这一组同那一组问唱,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并多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据文献所记,“歌墟”始于宋代,明代的“歌墟”已与今接近。娅拜节广西者宁、索乌的壮族每年4月属兔的那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48条鱼,到娅拜山上祭奠壮族传说中的妇女娅拜,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百姓与压迫他们的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定名娅拜山。每年到她遇难那一天,壮家人都要祭奠她,表达怀念之情。苗族的节日开年节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踩花山节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苗族妇女缠头梳妆准备参加“四月八”庆祝活动四月八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要举行吃黑米饭、喝米酒、唱大歌等活动,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贵州台江苗族同胞喜过独木龙舟节龙船节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姐妹节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贵州苗族姊妹节举行“牛王争霸赛”、姊妹节竞渡赛龙舟苗族人家欢度敬桥节 苗家“春社”日 浪漫相亲时 苗家欢度“新禾节”藏族的节日节庆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藏历年 每年藏历正月初一。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时打扫卫生,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符号,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雪顿节” 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望果节” 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苗族: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回族: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礼仪及禁忌: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回族亲友相逢,以喜悦的面容相待,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开斋节,在伊斯冀汤乱蝗铡=倘站旁挛拢庹?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婚姻一般实行族内婚,少数与其他民族通婚者,原则上要求对方随回族习俗生活。斋月一般不结婚。回族把人的去世称做"归真",实行土葬、速葬、薄葬。土葬送葬时众亲友争抬"金匣",不穿孝衣,不戴孝帽、黑纱,不哭丧,不鸣鞭炮,不搞吊孝活动。布依族早在元明时期就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从清代初期至本世纪50年代,封建地方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布依族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节日除了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阳"、"中秋"外,还有极富本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等节日。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参考资料:http://www.freemantour.com/bbx/fengsu/
2023-08-02 15:00:265

少数民族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沐佛节、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节”。
2023-08-02 15:00:422

农历四月十五佛吉祥日

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吉祥日”又称卫塞节。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佛陀出生于公元前624年5月月圆日(相当于夏历(即农历)四月十五月圆日),出生地是今尼泊尔蓝毗尼。卫塞节,其实是把佛陀诞生、成道、涅槃,于同一日纪念。卫塞节(Vesak)是南传佛教传统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的节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的佛教徒,均在这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中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萨噶达瓦节的风俗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藏历四月是佛月,藏语称“萨嘎达瓦”。各地藏族群众,在这个月中,都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因各个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具体日期各有差别,而绝大多数教派规定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
2023-08-02 15:00:491

瓦门节是什么意思他诞生在什么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节日由来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一个特定节日——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萨噶达瓦节(图1)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
2023-08-02 15:01:141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民俗祭祀活动 国内著名的大型民俗

中国有很多民俗祭祀活动,下面列举几项如下:1、中元节习俗之祭祀活动: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2、福建妈祖节:妈祖生于公元960年,传说妈祖经常显灵保护船只,拯救海难。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别是被奉为海神的妈祖的诞生日和忌日。每到这两日,数以万计的台胞和当地民众都来朝圣妈祖。节期有拜妈祖、妈祖文化研讨、工艺品展销活动。可观赏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品尝闽菜。地点:福建省蒲田市湄州岛3、西藏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4、藏族转山会: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2023-08-02 15:01:301

拉萨有什么节庆活动

  拉萨素有 “日光城” 之称,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最高温在夏季 6 月份,最低温在冬季 1 月份。 相对而言,3-10 月份气候温暖而湿润,是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那么,拉萨当地有什么节庆活动吗?   特色活动   燃灯节   燃灯节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逝世而举行的活动,于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   萨噶达瓦节   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氐宿月,乃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   雪顿节   雪顿节在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公历的八九月份,是西藏传统的节日。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每年此时,西藏各地的藏戏主要流派会聚在拉萨罗布林卡连续几天进行表演和比赛,其场面热闹非凡。最隆重的晒佛仪式、最欢腾的藏戏表演,还有赛牦牛、歌舞表演。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哲蚌寺的晒佛仪式。   最佳旅游时间   西藏旅行四季皆宜,西藏四季不太明显,大至可分为春夏、秋冬两个大的类型。   六月至十月为最佳季节,气温适宜,一般气温在9-28度之间,气候最好、氧气浓度最高、自然风景最美。这个季节西藏本民族的雪顿节、望果节、赛马节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八月份,拉萨举行隆重的雪顿节,盛大的晒佛场面颇为壮观。   不可错过的美食
2023-08-02 15:01:391

北京市雅吉手表厂利用网上招聘代理加工表带为幌子,骗取别人的钱款,请大家注意。

  北京; 地形 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东灵山为北京市最高峰,海拔2,303米  气候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常有暴雨。曾经北京及华北春季多发沙尘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46天(2007年),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4%。  简介 北京市(Běijīng Sh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13]。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以市区人口数相比,北京为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景点  庙宇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经调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而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又组成了胡同的边墙。院内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里宁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  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 午门,紫禁城, 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池逐渐被拆毁,除宫城保留较好外,现皇城城门只有天安门被保留,内城仅存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外城则完全被毁,只有永定门被重建。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金代古籍《 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 宛署杂记》(明)、《 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  北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华丽的戏服、动听的唱腔、百变的脸谱,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中国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保利剧院等都常有传统的京剧演出。北京的夜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后海、三里屯、南锣鼓巷酒吧一条街就是很好的去处。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北京最具特色的是什刹海的胡同游,坐上风铃叮当的三轮车,穿过蜿蜒曲折的胡同,走进迷人的四合院,会让人真正领略到老北京的风韵。  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有6处世界遗产、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遗产  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长城(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天坛(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  民族特色 北京包含全中国56个民族。[9]其中汉族占95.7%,回族、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的人口均过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共有少数民族人口58.5万人,占4.3%;其中居住在城近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为41.1万人,占在京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70.2%。在北京市18个区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最多的三个区县分别是朝阳区(11.5万人)、海淀区(10.1万人)和丰台区(4.9万人)。  拉萨 地形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萨以北100公里处,屹立着举世闻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纳木错,山顶最高处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脉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东约600公里,它西接岗库卡耻,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条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由此可见藏民对它的崇敬相希望。这四座山峰及其周边地区曾受到强烈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较为陡峭的山岭,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异常。山势笔直,险要壮观。  药王山  药王山上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节的清晨,经常会有密密麻麻的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汇集在药王山上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过去,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60年代拉萨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有人认为断了神脉,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年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现已重新以塔相连。  米拉山  米拉山途经墨竹工卡县。米拉山高达4700多米,耸立在拉萨之东,米拉山对于西藏高原的千山万仞来说,虽然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山体,但它却和南部的布达拉山构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分水岭,横于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成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对拉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拉萨市民很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未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帐篷,或钓鱼、或戏水、或沐浴,喝着酥油茶,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美食,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与闲情逸致,很像汉族的野炊。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马沟。流经那曲、当雄、林周、墨竹工卡、达孜、城关、堆龙德庆,至曲水县,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全长495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区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头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此河属于融雪和隆雨类型,水量的大小随着温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变化。  拉萨河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山峰高耸,坡度陡峭,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念青唐古拉山脉必育有规模不大的现代冰川,流域右岸支流大部发源于冰川,左岸支流大都发源于湖泊或沼泽。  拉萨河在林周县唐古以上河谷呈“V”型,以下至墨竹工卡县河谷变宽阔,宽约1—1.5公里,开始有河心漫滩出现,漫滩上植被良好,该段河道较规正,两岸分布三级连续的阶地:三级阶地高出河水位40—50米,其表部为厚50—80厘米的砂表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类,是天然良好的牧场;二级阶地高出河水位20—30米;一级阶地高出河水位10—20米,大部分已被开垦成耕地。  沿河两岸是河谷冲积平原,宽度达1—10公里,耕地面积约57万亩,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质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粮食主要产区之一。  气候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委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美称。  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相对而言,3—10月份气候温暖而湿润,是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节的开始。  简介 邮政编码:850000  区号:0891  英文名:Lhasa  汉语拼音:Lasa  车牌编号:藏A  拉萨市辖7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景点 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旅游景点有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禄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萨清真寺、曲贡遗址、西藏博物馆、药王山、直贡噶举派寺庙群等,主要商业区有八廓街、宇拓路步行街、拉萨百货大楼等。  民族特色 拉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全市市总人口474499人。其中:城关区223001人、林周县50895人、当雄县39169人、尼木县27375人、曲水县29690人、堆龙德庆县40543人、达孜县24906人、墨竹工卡县38920人。  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42万人。  藏历新年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族人民从藏历十二月份就作过年准备,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在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到了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农历初一,为藏历新年的第一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各家派人到河边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吉祥水,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宗教节日  牛王会:调牛节是藏族民众对牛在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他们在日常 劳动中培养出对牛的浓烈情感,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牛文化现象,他们视牛为神,以牛为献祭 神灵的最佳牺牲,于是牛王会也就出现了。牛王会从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一般延续十多天,有时甚至历时一个月之久。人数常达千人以上。在牛王会期间,人们请黑叭(巫师)念经、吹牦牛角、宰杀数十头牦牛或上百只羊,狂欢滥饮,无比热闹。由于牛王会耗资巨大,所以近百年来这种大 规模的牛王会仅举行过一次。参加牛王会的成员都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它还属于祖先崇拜的文化节日之列。ue004  传昭大法会:是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届时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萨大昭寺。此法会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在拉萨举行的祈祷大会而延续下来的,并举行格西学位考试,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前来朝佛。此后,规模不断地扩大和丰富,使祈愿大会成一个固定的宗教节日,还十分盛行,其规模不亚于刚创立之时,一直到今天。  酥油花灯节  藏历元月十五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是藏族人民规模宏大、绚丽缤纷的酥油花灯节。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摆满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形象,还有木偶表演。花灯点燃之后,宛若群星降落,闪闪烁烁,一片辉煌。西藏各地方官员、群众也赶 来看花灯。夜间,郊区农人进行载歌载舞,对歌比赛,有时延还续几天才能结束,这是拉萨最热闹,最快活的节日。  萨噶达瓦节  藏历四月十五日(2000年6月16日),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藏历四月是佛日,因此,用藏语就称之为“萨噶达瓦”。每年的藏历这一天,藏族男女身着 节日盛装,按照他们的传统习俗,成群结队地汇集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谭举行这圣大的节日,经过长期发展,萨噶达瓦节逐渐演变成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有的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有的摆上青稞酒,酥油茶,全家欢歌笑语,小憩于湖边。接着,藏族青年们围成圆圈,踏地顿节,欢歌而和。现拉萨市 藏戏团及其他文艺团体也来进行文艺演出,为节日助兴。  沐浴节  藏历的七月上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种传统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这时,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藏族 沐浴节要进行五六天,节日期间,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农村还是牧区,人们携带帐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沐浴节是藏族人民民间文化的杰作,它跨越时间长,流播地域广,直到今天还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还吸收了大量的娱乐文化,从而使当今的沐浴节,演变成一个集宗教、娱乐、健身、社会教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节日。  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雪顿”的意思就是酸奶,雪顿节在十七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准外出,以免踏伤小虫,到藏历七月一日解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奶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ue004  节日期间,藏族人民三五成群,男女老少相携,背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有的还搭起帐篷,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青稞、菜肴等节日食品涌入罗布林卡内,近年来,自治区各机关单位还将大型的文艺活动,学术研讨,经贸交流会安排在雪顿节期间,使场面更加热闹非凡。  赛马节  赛马是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闲暇之余集合、交流农牧业 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间传承流播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赛马不仅以母题形式在节日中显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对马浓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民族传统的“赛马节”,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您久的历史。  “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 度祝农业丰收的节日。“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是译音,音为绕地头转圈,“转庄稼地”的节日。ue004  “望果”节广泛流行于西藏农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 帮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过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现象,关于它的来历、仪式、地或性特色多姿多彩。  每年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节日盛装,有的打着彩旗,有的抬着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丰收塔上系着洁白的“哈达”,举着标语,有的敲锣打鼓,唱着歌曲和藏戏,有的抬着毛主席像,绕地头转圈,绕圈后,人们携带帐篷,青稞酒,一边说古道今,一边狂欢畅饮,有的还举办传统的赛马、射箭、赛牦牛、骑马拾哈达和歌舞、藏戏比赛。商业部门也组织物资交流,供应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货,收购土特产品。望果节过后,开始了紧张的秋收播种。  昆明 地形 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气候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7.6℃。  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  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一天之中有四季,一下雨就成秋天了,在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去时别忘了带件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1月,只要一下雨,气温就会降下来,这个时候前往,建议游客最好带件风衣。  简介 昆明(Kūnmíng),云南省省会,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建城史两千四百余年,年接待旅客2735万人次,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南达中越边境250千米,西抵中缅边境395千米,西南至中老边境300千米(直线距离),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及国际旅游城市之一。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百花盛开,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景点 ·大观楼 ·云南民族村 ·圆通寺 ·昙华寺 ·海原寺  ·西山-龙门 ·筇竹寺  ·滇池 ·大观楼 ·九乡风景区 ·世博园  ·石林风景区 ·翠湖 ·圆通山  ·金殿风景名胜区 ·昆明黑龙潭 ·玉龙湾·云南陆军讲武堂·轿子雪山  风土人情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僳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民族特色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86.5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依次是苗族、回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诺族、独龙族和德昂族。
2023-08-02 15:02:163

关于萨嘎达瓦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关于萨嘎达瓦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这一天是释迦摩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萨噶达瓦节简介: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风俗:萨嘎达瓦节的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释迦牟尼。而在宗教吉日放生,更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节日景象:天色朦胧,万籁静寂,圣城还沉眠于酣睡之中,但空气中却已弥漫开祭神祭佛的桑烟味。香柏、糌粑、奶汁等混合的特殊焦香味扑进人鼻中,有种痒痒的、舒服的特殊感觉。节日意义: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二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2023-08-02 15:02:231

藏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藏族的传统节日是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藏族沐浴节、吉祥天母节、燃灯节等。1、藏历新年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藏历新年到来之际,每家每户会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切玛”,制作“卡塞”,备置各种各样的“年货”。2、萨噶达瓦节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萨嘎达瓦期间,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3、雪顿节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4、藏族沐浴节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引吭高歌,热闹极了。5、燃灯节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灯节。藏历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也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佛圆寂之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格鲁派领袖,每年的这一天信徒们都会举行磕头、诵经、灯供仪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成了一个传统节日—燃灯节。
2023-08-02 15:02:571

藏族的萨嘎达哇是个什么节日

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
2023-08-02 15:04:511

萨噶达瓦节的节日由来

  萨噶达瓦节的节日由来: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一个特定节日--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萨噶达瓦节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  节日简介:  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节日风俗:  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萨噶达瓦节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一条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环绕主殿觉康一周,全程立满法轮,长约500米,是内环线,藏语"囊廓"就是内环的意思;第二条是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米,是中环线,藏语"八廓"即为中环的意思;第三条是林廓路,绕拉萨老城区一周,全长约5000米,是外环线,藏语"林廓",即外环的意思。在囊廓和八角街转经的人流每天都不断,林廓路则是人们在重要日子转经的路线。  萨嘎达瓦节,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藏历四月是佛月,藏语称"萨嘎达瓦"。各地藏族群众,在这个月中,都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因各个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具体日期各有差别,而绝大多数教派规定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但安木多地区由于使用的是汉族农历,因此安木多地区的藏族人民以每年四月八日为佛诞节。  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萨噶达瓦节(图3)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每年这天,拉萨的藏族民众,会成群结队汇集到龙王潭(宗角禄康)过林卡或开展娱乐活动。  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建议内地游客参加布施的时候,请准备足够多的零钱,拍照务必尊重被摄者。对于藏族人而言,萨嘎达瓦节历来沿袭着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而在宗教吉日放生,更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
2023-08-02 15:04:582

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

  在藏历中有着不少与藏传佛教关系紧密的节日,如佛祖天降节、燃灯节、酥油花灯节等等,这些节日流传广泛,不仅在藏区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全国各地只要有信众的地方,这些节日就经久不衰。而今天 少数民族的节日 要为你介绍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又称佛吉祥日,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其为卫塞节,意思是月圆日,时间是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对于广大佛教信众来讲,这一天是个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   萨噶达瓦节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萨噶达瓦”藏语意为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在这个月里,信徒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转变为大规模的转经活动。   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分别是囊廓、八角街和林廓路,在萨噶达瓦节里,以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萨嘎达瓦节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对于藏族人而言,这个节日历来沿袭着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来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尤其是在宗教吉日放生,更被认为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
2023-08-02 15:05:221

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

  在藏历中有着不少与藏传佛教关系紧密的节日,如佛祖天降节、燃灯节、酥油花灯节等等,这些节日流传广泛,不仅在藏区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全国各地只要有信众的地方,这些节日就经久不衰。而今天 少数民族的节日 要为你介绍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又称佛吉祥日,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其为卫塞节,意思是月圆日,时间是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对于广大佛教信众来讲,这一天是个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   萨噶达瓦节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萨噶达瓦”藏语意为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在这个月里,信徒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转变为大规模的转经活动。   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分别是囊廓、八角街和林廓路,在萨噶达瓦节里,以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萨嘎达瓦节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对于藏族人而言,这个节日历来沿袭着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来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尤其是在宗教吉日放生,更被认为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
2023-08-02 15:05:291

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

  在藏历中有着不少与藏传佛教关系紧密的节日,如佛祖天降节、燃灯节、酥油花灯节等等,这些节日流传广泛,不仅在藏区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全国各地只要有信众的地方,这些节日就经久不衰。而今天 少数民族的节日 要为你介绍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又称佛吉祥日,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其为卫塞节,意思是月圆日,时间是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对于广大佛教信众来讲,这一天是个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   萨噶达瓦节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萨噶达瓦”藏语意为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在这个月里,信徒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转变为大规模的转经活动。   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分别是囊廓、八角街和林廓路,在萨噶达瓦节里,以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萨嘎达瓦节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对于藏族人而言,这个节日历来沿袭着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来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尤其是在宗教吉日放生,更被认为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
2023-08-02 15:05:351

萨噶达瓦节的节日简介

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023-08-02 15:05:431

萨噶达瓦节的介绍

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
2023-08-02 15:05:561

藏族萨葛达瓦节共几天

藏族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
2023-08-02 15:06:091

萨噶达瓦节的节日特色

行善,是萨噶达瓦节的特色,所以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拉萨沿街随处都可看到磕长头的信徒, 也许是单纯的积福,但有的更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某个愿望。在藏历的四月十五日,是行善的高潮日,凌晨开始,就有人做布施,这天只要遇到乞讨之人,无论其身份是僧侣或是乞丐,藏族都会非常乐意施舍的,很多贫困之人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天的好日子,萨噶达瓦节也因此有了另外的称呼:「穷人节」。一般说来,平常爱吃牦牛肉的藏族,会在藏历四月初八、十五这两天吃素。也会尽量不做恶事,因为藏族认为这段期间造恶的话,恶报会更严重。
2023-08-02 15:06:271

藏族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藏族节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遥远历史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成了自己独特而琳琅满目的节日文化体系。由于佛教对藏族的深刻影响,因而导致藏族节日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2、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3、大佛瞻仰节,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4、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在州内藏区,有两类这种盛会,一是格鲁派的祈祷节;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祷节,这两个祈祷节相同,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州内还有本波教的寺庙和信徒,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习俗。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们,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转一圈尕米寺后的圣山--小西天。正月十五一早,寺里僧侣喇嘛,披上新袈裟,由寺内乐队吹响的大、小铜号,随后全寺和尚齐聚经堂诵经,并由活佛安排这一天各人的责任。近12时,和尚们向前来朝觐的各地香客和观众,表演“跳神”节目(也称访仙舞),跳神的内容既有歌颂历史上藏汉团结的故事,也有根据本波教经典故事而编跳的舞等。扩展资料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族
2023-08-02 15:06:427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8-02 15:07:194

农历4月15日是佛教的什么节日

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扩展资料:萨噶达瓦节的风俗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藏历四月是佛月,藏语称“萨嘎达瓦”。各地藏族群众,在这个月中,都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因各个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具体日期各有差别,而绝大多数教派规定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萨噶达瓦节
2023-08-02 15:07:272

阿拉蕾是谁的女儿啊

董力。根据查询爸爸去哪儿显示,阿拉蕾是一位可爱又萌的小女生,以董力的女儿身份参加这档节目。阿拉蕾原名崔雅涵,来自广东惠州。
2023-08-02 15:08:551

求大武当之天地密码高清网址.邮箱vae.1515@qq.com

我空间里面有,谢谢!!!忘采纳!!!本空间提供大量电影下载地址。
2023-08-02 14:4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