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的宪政时期

2023-08-13 09:36:40
TAG: 政府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站长了

行宪
193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拟定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即“五五宪草”)预备正式立宪。这是中华民国宪法的前身,它本来应该由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制宪国民大会未能召开,立宪遂向后拖延。直到抗战胜利后,在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议决通过《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1948年5月20日,国民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也改为中华民国总统,中华民国正式进入宪政时期。

相关推荐

制宪国民大会的介绍

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该会议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党和民社党。因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除民社党外)拒绝参加制宪国大,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制宪国民大会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该国大直接涉及到仍在台澎金马地区适用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由此引发的两个宪法和两个中国问题,故至今仍是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
2023-08-13 02:30:551

制宪国民大会的评价与争议

马歇尔:马歇尔认为国共两党因为制宪国大破裂是因为两党之间的彼此互相怀疑和完全的互不信任。 周恩来(文革时期):文革时期的周恩来认为,中共本来不希望参加多党制的国大,他说我参加了旧政协开会以后,回到延安向毛主席汇报,刘少奇也在场,毛主席说的很清楚。毛主席说:这个和平,我们是拖延时间,便于我们积蓄力量,便于我们训练军队。我们一方面要训练军队,一方面要搞好生产,第三方面要加紧土改,准备战争,准备战场。这个精神就把问题说穿了嘛。毛主席还指示,可以在政协会议上签字,表面上说这个政协决定不错。但是刘少奇对党校报告讲的那些东西(今后会印出来)完全是另一种说法。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亲自可以证明的。刘少奇那个报告我没有听到,现在从文件堆里找出来了。你们听到过吗?后来刘少奇这个报告被高岗抓住了。 蒋匀田:蒋匀田认为国民党因为改组政府的一个名额之争而与中共破裂实在是国民党政治过敏;但是,若制宪国大通过了中共参与制定的政协宪草作为最终宪法,定能使中共回心转意,愿意接受这部宪法。蒋匀田甚至考虑为了让以后的中共女领导人邓颖超顺利参加政府而同意国大代表宋美龄提出的在宪法中增加保障妇女代表名额一条,并获得制宪大会通过 。 梁漱溟:梁漱溟在1949年1月曾评价制宪国大后的国共内战,认为“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中旬(制宪国大)以后,要打内战的是中共,而非国民政府”。 张君劢:张君劢认为,国民党始终认为政协宪草违背了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故他本人在会前极其担忧若中共不参加制宪国大,国民党势必将宪草返回到五五宪草。但国民党最终尊重了政协宪草,在没有中共制约的情况下通过了政协宪草,实在难以置信。
2023-08-13 02:31:121

国民大会的首届召开

首届国大原定于1936年召开,任务是制定宪法并决定宪法施行的日期。代表总额一千二百名。选举办法规定:凡年满20岁之国民有选举权,年满25岁之选区内居民有被选举权。除上述一千二百人之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及候补执监委为当然代表,国民政府还可直接指定代表二百四十名。1936年内,国民政府陆续公布了宪法草案、国大组织法及国大代表选举法,并进行了代表选举(有部分省区未完成)。但因抗战爆发,原定当年召开的国大不得不延期。 1946年11月15日,国大正式召开,出席代表一千三百八十一人,大多数是1936年前选举的旧代表。会议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宪国民大会讨论宪草的蓝本来自当年4月底根据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的宪草审议委员会审议版本,即政协宪草。该宪草经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党王世杰推荐,民社党的张君劢主持起草,保留了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并贯彻政协宪草决议案内容并落实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以及内阁制之民主宪政等精神。宪草期间中共代表与张君劢多次私下协商宪草问题,并在达成一致后再提交审议会审议。但中共独立要求地方法官民选问题,以及行政院等问题而对宪草审议委员会四月底的宪法草案仍持保留意见。又加上此时国共军事冲突扩大,宪草审议工作从此未能继续。故四月底政协宪草版本为制宪国民大会实际开始审议时之蓝本。11月28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将政协宪草以立法院之《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名义提交大会审议。大会开始一读会阶段。一读会期间,因国民党籍国大代表对政协宪草远离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颇为不满,在开始的一周审议后,将宪草重新修改回1936年的五五宪草的式样。中国民社党蒋匀田为维护政协宪草,宣称民社党将离席抗议。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总裁兼国大主席团成员蒋中正劝说与会的国民党代表忍让为国,尊重民主党派的意见,将宪草恢复原样。在这种情况下,国大召集紧急会议,代表重新审议宪草,一周后将其基本恢复至政协宪草原样。随后,一读会对政协宪草提出大量修正案,但多因国民党和民社党领袖对本党代表之劝告引导,大部分修正案均以违反政协决议为由否决,而维持政协原宪草。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共十四章一百七十五条,在形式上虽有关于军队国家化、独立外交、发展国民经济、社会福利和文化事业等章节、条款,但与《训政时期约法》一脉相承。宪法公布后,立即遭到中国共产党、民盟的同声谴责,纷纷发表声明不予承认。
2023-08-13 02:31:301

制宪国民大会

制宪就是制定宪法,宪法是根本大法,是承认什么政权是合法的根本保证。国民就是国家的全部人民,新中国叫人民。制宪国民大会就是承认哪个政权是合法的大会,并确定一部宪法,以法律形式保证
2023-08-13 02:31:471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废止

该约法为训政时期的临时宪法,原定在1936年结束训政时废止,但因日本侵华,国家受难,故制宪国民大会一拖再拖,宪政迟迟未始。1946年初,国共商议组织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提出废除训政时期约法,遭到国民政府明确拒绝。1946年,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附带通过《宪法实施之准备程序》,一切与宪法抵触之法律,须立即废止。同时国民政府颁布《训政结束程序法》,结束训政时期政府运作。1948年初,民选产生国民大会代表和立法委员,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2023-08-13 02:32:101

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

1945年6月26日,顾维钧正在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后立右二为董必武。 1945年4月,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尾声,中国国民政府派外交部长宋子文为代表团首席代表,另有顾维钧、王宠惠、魏道明、胡适、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董必武、胡霖,共10人组成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 其中,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解放区的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随员为章汉夫、陈家康。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波兰因尚未成立全国统一政府而未能派代表出席会议,后于1945年10月15日在宪章上签字)。 在宪章上签字的51个国家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6月25日,旧金山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2023-08-13 02:32:272

《中华民国宪法》是在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华民国的根本法,1946年12月25日经“制宪国民大会”议决通过,于1947年1月1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
2023-08-13 02:32:361

国民大会后是什么政体 制宪议会后是什么政体

国民大会后是民主共和政体 制宪议会后君主立宪制
2023-08-13 02:32:432

中华民国首都是哪里?

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11月30日,各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决定在临时政府未能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代表会议还决定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在南京召开大总统选举会。民国肇始: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民国
2023-08-13 02:32:514

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有哪些?

董必武。1945年4月至6月,另一名中共南方局领导人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成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这是中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正式公开亮相,打破了国民党垄断外交的局面,表明中共已步入国际社会。扩展资料:旧金山制宪会议于4月25日下午4时半正式开幕。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部战争即将结束的前夕,反法西斯各国举行的盛会,五十个国家二百八十多名代表和一千七百多名顾问、专家、记者聚集一堂,会场周围还挤满了关心这次大会的人群,气氛十分热烈。中国代表团中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更引起新闻界的兴趣。5月1日,在中国代表团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董必武同志自然成了记者们注目的对象。美国记者好奇且友好地请董老站起来同大家认识。董老当即落落大方,微笑起立。记者们看见站到他们面前的是一位温文尔雅、令人起敬的长者,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位记者询问董老:旧金山会议的成功,是否将有助于造成中国内部团结与和谐?董老欣然回答:“是,但非是直接的。”语言准确、简洁而有分寸。他的答复由译员译成英文后,主持招待会的宋子文高声重复了一遍,听众均鼓掌欢迎。
2023-08-13 02:33:191

1930年后的中华民国有没有一部正式的宪法?是什么?宪法中有关于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吗?

  1930年用的是训政时期临时约法,为训政时期的临时宪.法,其中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义务 中写到如下:  ……  第十五条 人民有发表言论及刊行著作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停止或限制之。  ……  而至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制宪、1947年行宪之中国第一部最完全之宪.法:《中.华.民.国宪.法》颁布,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 写到:  ……  第十一条 (表现自由)  人民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  --------------------------PS/中国宪.法之路:  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完成孙中山军政之纲领而使中国进入训政。  是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训政纲领》,在1931年5月5日召开的国民大会中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国.民.党以党领政。在这部约法中,三民.主义作为国家基本思想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国家组织方法被确定,是以后宪.法的大架构。这部约法于1929年正式施行。国.民.党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宣布暂实行训政,并明确将一党专政涉及的内容公开以约法发布,并以此为限。因而有利于约束国民政.府。  而依据孙中山宪政三步曲,全国当训政六年。因此该约法为训政时期的临时宪.法,原定在1936年结束训政时废止。而1936年5月5日国民政.府亦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这是今天《中.华.民.国宪.法》的雏形,它本来应该在预定1936年召开之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但大会因日本入侵东北及隔年爆发的抗日战争延宕而未能如期召开。  乃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仍不忘早日宪政,1938年秋,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集思广益,团结力量,在武汉成立政治协商机关国民参政会,参政会依照左舜生,张君劢等人意见,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人士在内的宪政期成会以修改五五宪草。其修正后宪草名为期成宪草。  1943年,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决定战争胜利后立即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并再次对宪草进行修改。  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派人士9人等38位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决定组织宪草审议委员会。政协决议案之宪.法草案部分依据中.共建议和要求,较大幅度修改了五五宪草。但其中中.共大力主张中国采联邦制,即省自定省宪的制度,遭到反对,并之后未写入宪.法。  政协会议闭幕后,依决议成立宪草审议委员会,经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党王世杰推荐,民社党的张君劢主持起草了这份《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因此张君劢被称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  同年十一月,制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制宪国大分指定席(如邀请国.民.党指派220名代表、中.共指派200名代表、各种民.主党派120名、社会贤达40名)和各省人民直接选举770名等共2050名国民大会代表,其中了包括了1945年就回归中国的台.湾、东北代表。当时因中.共决意彻底发动内战而并未到席,希望得到中.共利益的民盟也未到席,1947年1月起,国.民.党便多次邀请中.共以国事为重,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军队国家化,但中.共仍要求解.放区有自己制定宪.法的权利即联.邦制。虽中.共民盟未到席,但到会率82.98%超过3/4合法席次,因而仍旧照常召开。而中.华.民.国宪.法也规定了未来政.府为内阁制,即削弱总统权利,总统仅代表国家和三军,并无行政权,这是为中国民.主之一大进步。  1947年国民大会进行代表选举,约3亿中国人民参加投票,投票率超过五成,选举了汉、少.数民.族、台、侨、妇女等等不分种族、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之国大代表3045名。1947年圣诞节,中.华.民.国宪.法正式实施。1948年4月20日,各地代表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参加投票,共有蒋.介.石、居正、 李宗仁、孙科四位候选人投入选举,最后蒋.介.石以90%的得票率与李宗仁(60%得票率,当时未采正副总统为一组之制度)当选中国历史上第一任民选总统、副总统。这就是中国民.主之启始。
2023-08-13 02:33:383

国民党的谷氏三兄弟是谁

国民党的谷氏三兄弟指的是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谷正伦任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中将军衔。有“现代中国宪兵之父”之称,提出将“不说谎,不作假,守本分,尽职责”为宪兵官兵的座右铭。1953年11月30日,因胃癌在台北病逝。谷正纲历任中央党部学校训育主任,训政时期立法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国农工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中央社会部长,一度兼任农林部长、内政部长,“国代”兼“国民大会”秘书长等职。谷正鼎历任中国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扩展资料1946年,谷氏三兄弟都在南京任职,谷正伦调任南京国民政府粮食部部长,二弟谷正纲任社会部部长,三弟谷正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央党政军联席会议秘书长。但彼此来往很少。这是因为在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斗争中,三兄弟所依靠的派系不尽相同,担心来往过密会引起非议。早在1935年11月,谷正伦和其弟谷正纲、谷正鼎在国民党“五大”会议上,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谷氏一门三中委”成为当时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三兄弟同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正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正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正鼎
2023-08-13 02:33:451

中国 宪法 发展简史清朝开始

对的 清朝末期颁布一个钦定宪法大纲 主要是立宪派想要模仿英国 将中国变成君主立宪的国家
2023-08-13 02:34:052

一个穿越小说主人公回到1920年内战然后打鬼子最后全国解放去了澳门哪个小说叫什么

据说是。证据: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岁 四月二十五日,出任国民政府代表团表之一,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 九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在回国前暂由付斯年代职。 十一月 以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岁 六月一日,由美国动身回国。 七月五日,抵上海。经南京时稍作逗留。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飞抵南京。十五日,出席国民政府的“制宪国民大会”。 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国民大会“宪草决议案”整理小组成员。其实不能说他支持国名党,他只是不太喜欢革命罢了。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他和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之时的文章。
2023-08-13 02:34:122

郭新的基本概况

幼时失母,父赴南洋谋生,由祖母、伯母抚养成人,就读于两广方言学校。在老同盟会员朱执信、邓泽如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与胞兄郭巨川共同支持辛亥革命,为起义筹款奔走于两广和南洋等地。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任广西钦州厘金局会办。不久赴南洋继承父业,自办郭新父子有限公司,成为巨商。1915年袁世凯称帝,龙济光祸粤,郭镜川赴香港与朱执信等人共谋驱龙大计。1921年任琼崖全属公路会办,当选为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议,获二等嘉祥章。后回马来亚继续经商。1935年郭氏兄弟回乡省亲,捐1.7万银元为文昌中学兴建“郭云龙礼堂”、教室2座,并购置《四库全书》1套。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加坡筹赈委员兼琼侨筹赈主任,捐筹赈费2万元,自捐1千元,购自由公债6万元,救济琼崖难民2万元,获政府嘉奖。1946年作为马来亚华侨代表,出席南京“制宪国民大会”,后任国民政府参事、财政顾问、侨务委员会顾问、广东省政府咨议。历任南洋英属马来亚琼州会馆联合会主席,马来西亚、新加坡琼州会馆联合会主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新加坡广东会馆会长,新加坡育英中学校总理,华侨中学、南洋女校、培群学校董事。获柔佛州苏丹赐太平局绅、J.B及S.M.J等荣誉勋衔。1959年病逝。
2023-08-13 02:34:191

永安百货创办人郭泉的出生地

郭泉(1875年-1966年4月),字凤辉,永安百货创办人之一。郭泉生于广东香山,1898年投靠在澳洲创办“永安果栏”的二哥郭乐,1904年以一千英镑在斐济开设“安泰公司”,业务包括经营百货公司,以及开垦农地供货予“永安果栏”。1907年8月28日,郭泉在香港以十六万港元资本在中环皇后大道中167号创办永安百货,位置处于另一百货公司先施百货的斜对面,其后于1917年于上海市开设分店,店址也是邻近先施百货。永安百货取得成功后,郭氏兄弟的永安公司将香港和上海的生意扩展至地产、银行、纺织、水火保险及人寿保险等范畴。郭泉在香港曾任保良局及东华医院总理。1936年,郭泉获中华民国政府委任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香港区侨胞代表。香港日治时期,郭泉获委任为以周寿臣为首的华民各界协议会的委员。
2023-08-13 02:34:361

关于胡适的事迹.资料,谢了

胡适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先生一生领尽风骚,1962年2月24日于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学,先入康乃尔大学习农科,后转入文科;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而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抗战军兴,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但其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义知识分子。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抗战以后,因奔走国事,再加上自身学术路数的内在限制,胡适学术上未能更上一层楼。晚年沉醉于《水经注》疑案,下力甚大,可惜成果不尽如人意。胡适生平年表--------------------------------------------------------------------------------一八九一年 一岁 十二月十七日 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一八九二年 二岁 二月底 随母冯顺弟移居浦东。一八九三年 三岁 二月 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先住台南,后迁台东。一八九四年 四岁 在台东由胡传教认方块汉字。 一八九五年 五岁 二月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三月 去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熟读书。 八月 胡传(铁花)病死于厦门。一八九六年 六岁 在家塾读书。一八九七年 七岁 在家塾读书。一八九八年 八岁 在家塾读书。一八九九年 九岁 在家塾读书。 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一九00年 十岁 在家塾读书。 一九0一年 十一岁 在家塾读书。《资治通鉴》中引述范缜《神灭论》片断,对其影响极深。 一九0二年 十二岁 在家塾读书。一九0三年 十三岁 在家塾读书。开始学“反切”。一九0四年 十四岁 一月 与江冬秀订婚。二月 从三兄洪□到上海,进梅溪学堂。是年 读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邹容的《革命军》。一九0五年 十五岁 春 澳进澄衷学堂,在那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一九0六年 十六岁 暑间 考取中国公学。是年 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与文章。 一九0七年 十七岁仍在中国公学读书。五月至七月 因脚病回绩溪疗养。一九0八年 十八岁 七月 主编《竞业旬报》。九月 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一九0九年 十九岁 十月 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业,在上海过放荡生活。一九一0年 二十岁 春在华童公学教国文。五月 同二哥绍之去北京温习功课。七月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八月 十六日,从上海坐船去美国。九月 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一九一一年 二十一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七月 被举为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岁 九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十一月 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十二月 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为宪法部干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五月 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岁 四月 被委为康乃尔大学学生学生会哲学群学部部长。六月 十七日,行毕业式,得学士学位。 九月 被举为《学生英文月报》主笔之一,负责国内新闻。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岁 一月 九日,康乃尔世界学生会举行十周年纪念祝典,以干事长身分作“世界会之目的”的演说。九月 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为杜威。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岁 仍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自二月起,与陈独秀、朱经农、梅光迪、任鸿、杨杏佛等讨论文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岁 一月二十七日,在费城演讲“美国如何能协助中国之发展”。五月 二十二日,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六月起程返国,七月十日到达上海。八月 任北京大学教授。十二月 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是年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岁 仍在北大任教。三月 任选为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与梁启超见面。是日,母冯顺弟病死。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岁 仍在北大任教一月 被聘为《新潮》<a href="http://www.aimimi.cn/adpub/click?adid=227&;id=aimimi.&"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00>杂志</font></a>顾问。二月 参加《新教育》编辑部工作。又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 五月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来华讲学。不久,与蒋梦麟去拜会孙中山,谈“知难行易”学说。六月 接办《每周评论》,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十月十二日,参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学等在中山公园为杜威六十岁生日举办的祝寿活动。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讲学。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务长(因马寅初教务长患眼疾请假)。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 (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九年重排收在商 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此重排本在一九五八年由台湾商务印 书馆印单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 (中古哲学史前七章)(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一九年; 此本未续完。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a href="http://www.aimimi.cn/adpub/click?adid=227&;id=aimimi.&"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00>杂志</font></a>上发表,后来收在黄晖的《论衡校释》作为附录 之一。) 〔译〕《短篇小说》第一集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一九年)一九二Ο年 三十岁 仍在北大任教。四月 在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五月 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年底与《新青年》脱离关系。〔著〕《尝试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Ο年;一九二Ο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删,一九二二年的第 四版增删很多。)一九二一年 三十一岁 春 养病在家 七月 斑梦旦邀其去上海暂住,拟请他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未允,转荐王云五。下半年 除在大任务外,去国语讲习所讲了八周“国语文学史”。 〔著〕《胡适文存》一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适文存》一、二、三集与 《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曾由台北远东图书公司重排印作《胡适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 三年二月□版。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经胡先生自己删省若干篇。) 一九二二年 三十二岁 仍在北大任教。二月 十八日,被推为中教育改进社筹划全国教育经费委员会赔款部部员。三月二十三日,去天津南开大学讲学,为时三周。四月二十五日,当选为北大教务长及英文学系主任。 五月七日,由他主撰的《努力周报》第一期出版。十四日,与蔡元培、王宠惠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好人政治”。 七月 在济南讲“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八月 出席“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届年会。 九月 《努力周报》增刊--《读书<a href="http://www.aimimi.cn/adpub/click?adid=227&;id=aimimi.&"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00>杂志</font></a>》出版。月底,出席国民政府教育召开的学制会议,为起草宣言者之一。十月 鞍济南出席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著〕《章实齐先生年谱》 (姚名达订补)(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三十三岁 一月 向北大请假一年,到杭州烟霞洞养病。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四月 得鲁案委员会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十月 到上海商科大学讲“哲学与人生”。是月,又去南京东南大学讲“书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是年 任《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主任。 一九二四年 三十四岁 仍在北大任教。六月 筹备《现代评论》。八月 与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十月 推荐王国维为清华学校研究院院长。 十一月五日,致书王正廷,对冯军包围清宫、逐去清帝,提出抗议。 十二月 十三日,《现代评论》第一期出版。 〔著〕《胡适文存》 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五岁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参加段祺瑞政府召开的善后会议。三月 应聘为“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国会员。五月 被选为中华图书馆协会董事兼财政委员会委员、索引委员会书记。十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问,至政治大学及中国公学讲中国哲学,并与郑振铎、高梦旦同游南京。十一月 被推举为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书记。 一九二六年 三十六岁 二月至七月中旬 参加“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中国访问团”,从上海到汉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访问。七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经西伯利亚到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全体委员会议,中间去了一下法国。 十二月 三十一日,坐轮船去美国。一九二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至四月中旬 在美国纽约、费城地游历并演讲。四月 十二日,由西雅图上船回国。 二十四日,到日本横滨,暂住二十三天,游历了京都、奈良、大阪等处。五月底 回上海,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 六月 被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七月至十二月 在上海写作与讲学。是年 按被选为中华图书馆协会董事。任新月书店董事会董事长及编辑委员会委员。〔著〕《戴东原的哲学》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七年) 〔编〕《词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七年)一九二八年 三十八岁 二月 受上海东吴大学及光华大学之聘,作哲学讲座。三月 受聘为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四月 与高梦旦等同游卢山。三十日,就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自兼文理学院院长。五月 鞍南京出席全国教育会议。〔著〕《白话文学史》上卷(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 〔著〕《卢山游记》(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 一九二九年 三十九岁 仍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一月 鞍杭州出席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第三次常委会,辞去董事。六月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在天津举行第五次年会,复选其为董事。九月 鞍州参观“西湖博览会”。 〔著〕《人权论集》(与梁实秋等合著)(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Ο年 四十岁 上半年 仍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理学院院长。四月十日在《我们走那条路》中提出:“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七月到南京出席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六次年会,会上被聘为编译委员会委员长。八月 鞍青岛小住。 九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学演讲。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著〕《胡适文存》 三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胡适文选》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前九章(油印本) (吴淞,中国公学,一九三Ο年;台北,胡适纪念馆,一九七一年 印手稿本;此本未续完。其中“秦汉之间的思想”一章的两 个部分后来收在文存里,题作“读吕氏春秋”及“陆贾新语考”。其中“淮南王书” 的一章后来单行,即题作《淮南王书》。) 〔编〕《神会和尚遗集》(校编)(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 一九三一年 四十一岁 一月九日,赴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第五次常会。会后回北平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四月二十四日,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三十六次执行财政联席会议,通过北大与中基会合作研究特款办法。八月 应丁文江之邀,到秦岛小住。十一月 写信给宋子文,主张依据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项原则与日本交涉东三省的善后问题。 是年 任太平洋学会在华会议的主席。 〔编〕《中国文学史选例》 卷一(北,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书》(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四十二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一月到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第六次常会。五月与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办的《独立评论》出版。七月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八次年会。 十二月 去武汉大学讲学,并与蒋介石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年 德国普鲁士科学院选其为通讯委员。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十二讲)(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四十三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会第七次常会。 三月 三日,与丁文江、翁文灏密电蒋介石先生:“热河危急…… 非公即日飞来挽教,政府将无以自解于天下”。十三日,与丁文江、翁文灏同去保定谒蒋。十九日,又找何应钦、于学忠,策动中日停战谈判。 六月十八日,在上海起程赴美国。七月 在芝加哥演讲“中国文化的趋势”。是月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年会聘他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八月至九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学会第五次大会,并到加沙大学演讲。 十月初 乘船回国。 〔著〕《四十自述》(第一册)(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三年)〔译〕《短篇小说》 第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 四十四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二月 鞍南京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董事常会。 五月 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会第十次董事年会十一月 去南京出席考铨会议。一九三五年 四十五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一月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法学名誉博士学位。九日,到广州。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阳朔等地演讲、游览。二十五日,到香港,旋回北平。四月十九日,在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十一次董事年会。 七月初 到平绥路去旅行。九月 七日,被选为国民政府中央研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常会。 〔著〕《胡适论学近著》 第一集(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后删省为《胡适文存》 第四集,台北,远东,一九五三年) 〔著〕《南游杂忆》(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五年) 〔编〕《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一集: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四十六岁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七月七日,到上海。十四日,启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大会。 八月室十月 在美国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讲。十一月初 在旧金山启程回国。一九三七年 四十七岁 上半年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七月八日,离北平。十一日,到卢山,得到蒋介石先生的接见,随后参加卢山谈话会。二十八日,返南京。三十一日,蒋介石先生邀其同张伯苓、梅贻琦等吃午饭。 八月十三日,被聘为国民政府“国防参政会”参议员。九月至十二月去美国作非式的外交工作,见过罗斯福,并在旧金山 哥伦比亚电台发表“中国在目的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 一九三八年 四十八岁 一月至五月 在美国及加拿大游历及演讲。六月 被选为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六月至七月 继续在美国及君拿大游历及演讲。八月 转游法国、瑞士和普鲁士。九月 十七日,国民政府任命其为驻美全权大使。十月 三日,由欧返抵纽约。五日,赴华盛顿就任。三十一日,作“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的诗:“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一九三九年 四十九岁 仍任驻美大使。〔著〕《藏晖室札记》(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七年由商务重排出版,改称《胡适留学日记》) 一九四Ο年 五十岁 仍任驻美大使。三月五日,当选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候选人。一九四一年 五十一岁 仍任驻美大使。 一九四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至八月 仍任驻美大使。九月八日,辞去驻美大使职务,移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一九四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一九四四年 五十四岁 九月 应哈佛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岁 四月二十五日,出任国民政府代表团表之一,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九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在回国前暂由付斯年代职。 十一月 以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分,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岁 六月一日,由美国动身回国。 七月五日,抵上海。经南京时稍作逗留。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飞抵南京。十五日,出席国民政府的“制宪国民大会”。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国民大会“宪草决议案”整理小组成员。 一九四七年 五十七岁 仍任北大校长春国民政府拟委他为考试院长及国府委员,未接受,说:“不入政府,则更能为政府助力”。 十二月 主编《申报·文史》周刊。一九四八年 五十八岁 仍任北大校长三月二十五日,在南京出席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当选为第一届的人文组院士。四月四日,“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九月被选为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著〕《胡适的时论》 一集(六艺书局,一九四八年)一九四九年 五十九岁 一月十四日,赴上海。三月下旬 在台湾住了七天,又回上海。四月 六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国。十一月 二十日,《自由中国》创刊号在台北出版,推其作“发行人”。〔著〕《水经注版本四十种展览目录》 (北大五大周年纪念)(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台北,自由中国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适时论》一集的增改本) 〔著〕《齐白石年谱》 (与黎锦熙、邓广铭合著)(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Ο年 六十岁 三月初 到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该会干事长。五月十四日,普林斯敦大学聘他担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为期两年。九月 就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岁 仍任葛思德田方图书馆馆长。〔编〕《台湾纪录两种》 (与罗尔纲合校编)(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一九五一年)(即胡铁花先生的遗著《台湾日记》及《台湾禀启存稿》,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印作 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一种。)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岁 二月 联合国文教组织聘其为“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 夏普林斯敦大学聘约期满,仍任荣誉主持人。十一月下旬至年底在台湾作演说和讲学。一九五三年 六十三岁 一月离台经日本返美。一九五四年 六十四岁 二月至三月 到台湾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时主席”,向蒋介石递送总统当选证书。四月五日,离台赴美。一九五五年 六十五岁 在美国各地讲学。一九五七年 六十七岁 九月二十六日,以所谓“中国代表团代表”身分出席联合国大会,发表反动演说。 十一月 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一九五八年 六十八岁 四月,离美抵台北。九月五日,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二十九次年会”。 一九五九年 六十九岁 二月一日,任所谓“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席。七月 出席夏威夷大学主办的第三次东西方哲学会议,接受夏威夷大学人文博学位。九月 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三十次年会。十一月 一日,主持“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及第三届评议会第六次会议。 一九六Ο年 七十岁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丁文江的传记》 (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Ο年;台北,启明,民国四十九缩印本)十一月〔编〕《乾隆甲戌脂砚齐重评石头记》 (影印)(台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七十二岁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下午六时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结束时,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 百度百棵
2023-08-13 02:34:455

张恨水的后代现在还在吗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2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1934年,张恨水凭借《啼笑因缘》的出版,一举成名江南;抗战期间,张恨水用笔为武器,对抗战事进行了全力创作,作品包括《巷战之夜》《浮沉》《五十一封求婚信》等;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文化讨论会委员;194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67年2月12日,张恨水在北京逝世。一生写了约3000万字的作品,种类包括小说、散文、诗词、书信等。张恨水有后代。其子女有:长子张晓水(原配周南所生),次子张二水(周南所生),长女张艳萍(原配周南所生),次女张朝霞(妻子杨淑贞所生),三女张映雪(杨淑贞所生),三子张小水(杨淑贞所生),四子张小山(杨淑贞所生)。孙子张纪南(张晓水之子),孙女张丽(张艳萍之女)。
2023-08-13 02:34:592

怎么创立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合作方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或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它们大部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及日本投降以后、国共内战爆发以前成立的。那段时间中国政治气氛比较宽松,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当时主要的中间党派有:中国青年党(简称“青年党”或“中青”)(1923年12月2日在巴黎成立)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在旧金山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由1928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多次更名而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全救会”或“救国会”)(194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简称“救国会”)(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10日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5年10月28日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后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1946年4月14日在广州成立)九三学社(简称“九三”)(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1946年8月15日在上海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后来在是否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的问题上,中间党派发生了分裂。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当时属于中国民主同盟)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中国民主同盟遂开除了中国民主社会党,此后不久即被国府查封。其他各民主党派也均遭到国府查封,禁止活动。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拥护。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纷纷奔赴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于1949年11月16日并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救国会于1949年12月18日解散。有鉴于此,毛泽东希望其他党派不要解散,可以和共产党互相监督。保留下来的八个党派作为“参政党”,在自己的党章中都明确规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政议政。民主党派的主席一般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2023-08-13 02:35:197

王重阳活了多少岁

问题一:抗日年间的王重阳活了多少岁 你所说的应该是《雪豹》电视剧中的周卫国,但这个周卫国属于虚构人物,抗战中并无此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周卫国的原型应为 *** 中将黄国书。 黄国书,原名叶炎生,台湾新竹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7年。早年就读于台北师范,肄业于暨南大学。后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炮科和日本炮兵学校。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团及炮兵学校教官、教导师连长、营长、炮兵学校战术主任及研究委员。后去欧美考察军事,入德国炮兵学校、法国战术学院深造。抗日战争前夕回国。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炮兵第九团团长、第五军参谋长、混成旅旅长、新编第十三师师长、第七十八军第四十三师师长。 日本投降后,任第九十二军副军长。1946年2月去台湾,任台湾警备司令部中将参议兼高参室主任。后又任台湾铁道管理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台湾区域代表,并任大会主席团主席。1947年任立法委员。1950年12月任“立法院”第三届“副院长”。1951年10月16日至1952年3月11日任“代院长”。后任“立法院”第四届“副院长”,第五届“院长”。曾任中国 *** 第八至第十二扁中央评议委员。1987年12月8日去世。1970年4月,黄国书因贪污事件(一说为遭台湾当局“行政院长”蒋经国整肃)辞去“立法院长”并遭没产。而此没收财产行动中,以圆山别庄周围腹地面积最为广阔。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曾亲赐战刀给一个中国军人,并希望他留在纳粹德国,但这个名叫黄国书的中国将军最终还是放弃了在德国担任军官的机会,毅然回国参加了抗战。 问题二:王重阳大周伯通几岁 历史上王重阳(1112年―1170年),而金老为了让王重阳与老四绝在时代上产生交集,就把其生卒年改为“1143年―1205年”,享年62岁,这样就和段智兴(1158年―?)、周伯通(1163年―?)、洪七公(1165年―1243年)、欧阳锋(1169年―1243年)、黄药师(1171年―?)成了同一时代的人物。 问题三:独孤求败比王重阳大多少岁? 那雕 很神奇 至少也有百年啦吧~~~不过真的比王重阳 大不了多少,大2.3十 岁吧 因为那把木剑也没有怎么腐烂哦 问题四:周伯通活到几岁 小说里没有写,不过有人估算过 我先来保守估推算下,郭靖是小青年的时候他就是个老头, 他儿子应该都比郭靖大多了, 郭靖刚出场, 就算25岁吧, 碰见洪七公, 洪七 *** 发胡子都白了, 算60岁总可以吧?? 周伯通跟洪七公差不多, 就算小几岁吧, 55最起码了吧?那就是比郭靖大30岁,郭靖应该比杨过大最少最少25岁吧?杨过断臂经历那么 步入顶尖高手行列之后 最最最起码得有28岁了吧?又等了小龙女16年,最少最少44岁了吧?到这时候周伯通还出来蹦Q呢 我擦的 这也太厉害 总结一下吧 杨过44岁 郭靖比杨过大25岁 周伯通最保守估计比郭靖大30岁 那就是44+25+30那就是99岁?这还是最保守估计 周伯通在射雕里 说70岁都不为过,大家来说说看 这是不是太假了,百岁老人还能活蹦乱跳 搞不好都有120岁了 问题五:王重阳死了多少年了? 历史中的王重阳,1170年死的, 《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1205年死的。 楼主如果想要原文,可以追问,呵呵。 问题六:第一次华山论剑时,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年龄各多少 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已经是当时的几大高手,各是成名一方的英雄,但除了王重阳,其他应该都是少年英雄,周伯通、裘千仞应该比五大高手小一些,但周伯通至少比全真七子大。 书中没有明说个人年龄,能够明确的是华山论剑二十五年一度。郭靖在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候约二十岁,就是说大约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五年后出生;黄蓉出场时约十五六岁,大概比郭靖小两三岁,而黄蓉是在王重阳逝世,老顽童带九阴真经来桃花岛之后出生的。如此推测,王重阳应该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七年后逝世,估计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年龄有45-55岁左右,周伯通和王重阳虽名为师兄弟,实际上武功是王重阳代师传授,年龄比王重阳小一辈左右,其余东南西北四大高手比周伯通大点,但也比王重阳小一辈。 感觉南帝年龄要大一些,北丐要年轻些,东邪西毒年龄差不多,估计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各人年龄为: 王重阳:51 南帝:25 东邪:24 西毒:24 北丐:23 周伯通:20 裘千仞:18 问题七:黄药师活了好多岁 其实你这个问题同样可以问一灯和老顽童,因为这两个老头子最后也还活着。 书中对这几人的年龄都没有明确说明,而且书中有些年龄的问题有漏洞,所以只能根据细节推测: 郭靖19、20岁时,黄蓉16、17岁,黄药师应该有50岁左右,这个“左右”的幅度比较大,因为黄药师有可能50好几了,也有可能40来岁,又由于华山论剑20年(或者是25年?记不清了)一次,第一次论剑时身份、武功皆一流的黄药师不可能太小,应该有个30岁左右,所以倾向于此时黄药师50多岁。书中描写黄药师的年纪看起来不老,和洪七一样,中年人的样子。可以看出黄药师晚育的思想贯彻得挺好,这么大了才要了孩子,还不及他徒弟着急(陆乘风之子陆冠英比黄蓉大),可能就是因为要孩子的年龄太晚,导致高川老婆难产而死吧。 神雕结尾,杨过36岁左右,郭靖也接近60岁了。这时的黄药师应该有90岁左右了(倾向于90多岁,原因同上)。 另外,老顽童的年纪应该比黄药师大,简单说一下原因:全真七子的马钰等几个比较老的道士比黄药师年纪大,而老顽童又是他们的师叔,年纪当然比师侄们更大一些(但大不了几岁,历史上的王重阳比他的徒弟马钰丘处机等也就是大个七八岁),也就更比黄药师大了。 问题八: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与王重阳之间的差距是不是被夸大了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与王重阳之间的差距是不是被夸大了? 众所周知,王重阳一次华山论剑,比试七天七夜技高一筹,力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称武功天下第一。此后在长达数十年内,仿佛所有人都活在了重阳真人的阴影下。比如: 周伯通曾对郭靖说:“你师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儿尖儿,我虽懂得一些全真派的内家功夫诀窍,想来还不是他的敌手。只是外家功夫练到像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处,而全真派的武功却是没有止境,像做哥哥的那样,只可说是初窥门径而已。当年我师哥赢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尊号,决不是碰运气碰上的,若他今日尚在,加上这十多年的进境,再与东邪西毒他们比武,决不须再比七日七夜,我瞧半日之间,就能将他们折服了。” 周伯通对金轮法王说:“倘若我师兄在世,你焉能接他十招?”(这个就明显带有盲目个人崇拜了) 但是洪七公也曾感叹道,五绝其余四人对其降龙十八掌十分称道,而那时候自己还未完全练成,若练成的话,没准能成天下第一。 其实看到这里,楼主感觉到了矛盾。第一,不管王重阳要是活着能到什么程度,就看洪七公的说法,如果早些练降龙十八掌,那一论天下第一就可能是他的了。 第二,要知道,王重阳一论之后不久便仙逝,此时最少也有接近60岁吧,而一论时,五绝其余四人普遍三十多岁不超过四十岁,也就是说,一论时王重阳要比其余四人大上十几岁。可以认为五绝起始练功的年龄差不多吧?十几岁什么概念,多十几年的功力啊。就这样还跟四绝比了七天七夜。按照周伯通的说法,王重阳早在一论时就应该毙的四绝满地找牙了,为什么还要假设王重阳活着怎么样呢? 大家觉得,这是小说作者的漏洞,还是周伯通作为师兄吹的口不择言呢? 问题九:孤独求败和王重阳谁岁数大? 当然是独孤求败大,因为杨过叫王重阳为重阳祖师,但初次见到神雕时看到独孤求败的留言时却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所以独孤求败应该是更早的人顶,最起码大上七八十年,要不杨过回听说这个人的。具体见《神雕侠侣》。 问题十:道教的人最长的有活到多少岁的? 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活到207岁,彭祖货到800岁,张三丰103岁。
2023-08-13 02:35:321

中国近代制宪史的启示

从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至今,中国宪政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百年宪政一路走来,确实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由于从传统体制到宪政的进化必须经过制度和文化上的双重变迁,中国宪政之路的曲折和艰辛其实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在这个过程中,宪政制度屡建屡废;一次次令人激动的希望接踵而至,但又迅速令人沮丧地破灭.在纷乱不定的权力格局中,不同派别的政治斗争与妥协也曾产生过类似西方的宪法制度,但是都因为欠缺宪政文化的支持而很快成为过眼云烟.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西方宪政制度和理想或许是令人向往的,但是距离中国现实却总是如此遥远.中国百年历史昭示了宪政改革的难度,而改革困难的最终原因在于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一般来说,宪政改革必须在制度和文化两个层次上同步推进.没有制度实践,宪政文化很难推广;没有文化的支持,宪法制度再先进也只能停留在条文层次,很难得到落实,最后或者名存实亡或者索性倒退到旧体制.这就决定了宪政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夜之间获得成功,而必然是一个十分漫长和曲折的渐进过程.在理想情况下,要从传统体制和平进化到宪政状态,致力改革的知识分子必须首先从国外引进或创造新的思想,其中某些思想获得开明政府官员的认同和支持,并开始制度实践;老百姓从制度实践中获得了实在的好处,例如通过行政诉讼保护了自己的权益,因而普遍拥护一开始可能极其有限的制度改革,新制度及其所依托的新理念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共识和主流.例如,在行政诉讼实施十年之后,“依法行政”和“法治国家”被作为普遍拥护的理念进入中国宪法;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学者和民众开始新一轮的互动,逐步将宪政改革推向深入,直至到达各方都认为满意的宪政状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基本上是按照这种渐进路线走过来的. 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制度和文化交替进化过程中,中国从传统专制逐步走向当今世界普遍接受的民主宪政 .现代各宪政国家采取的具体制度各不相同,但是普遍共享四个基本要素———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分权;它们构成了现代宪政的核心价值,也是各宪政国家普遍践行的基本制度.我们可以设想,民主、法治、人权和(纵向)分权共同构成一个四维坐标系,任何国家可按其在这四个方面的成就,在这个四维空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走向宪政的漫长过程中,中国借鉴和吸收上述四项宪政价值的程度和速度都不尽相同.本文从制度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出发,探讨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人权和分权四个维度上的百年进化历程.百年宪政之路清楚表明,中国宪政要取得进步,必须首先克服“国情论”和“本土论”的误区,虚心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制度经验.只有人民自觉起来维护宪政理念并主动产生制度建设的诉求,中国宪政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并成为世界宪政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 一、民主: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毫无疑问的是,民主是宪政的第一要素.没有民主的国家即便有宪政,也只能是恩赐的,因而必然极不可靠;更何况除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对人民负责的统治者是不会如此“慈悲”的.英国宪政传统的源头——《大宪章》——是英国贵族和国王斗争得来的成果,约翰王是在屡战屡败后实在无奈的处境下才在《大宪章》上签了字.以后的国王仍不甘心失败,屡次翻悔,而英国的宪政总是在民主战胜专制之后才取得进步.1689年的“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标志着议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英国宪政才以其独特的方式没有间断、没有悬念地发展至今.美国宪政则是在民主基础上对民主的反制,以防发生“多数人的暴政”.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民主不仅是宪政的基础,也是宪政的制约对象;没有民主与法治,美国联邦宪政就会无的放矢.由此可见,宪政从来离不开民主,两者从来是同步发展的,在某些国家(例如英国)甚至是一回事.(一)新民主意识的萌发及其局限 (二)西式民主———文化沙滩上的制度大厦 二、法治———阻力最小的“西化”?在今天看来显而易见的是,法治是宪政的基础.依法治国的最高阶段就是依宪治国,而没有法治,宪政反而成了无本之末.因此,宪政和法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人治的环境下率先实行宪政,所有国家的宪政都是民主和法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当然,没有民主的法治可能是相当可怕的,先秦及其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法家当政时期之所以民怨沸腾,主要是因为那些铁面无情的酷吏可以为所欲为而不需要对社会负责,而儒家却误以为这是法治本身惹的祸.长期以来,儒家虽然并非绝对否定法治,但是重视德治、轻视法治(“德主刑辅”)的传统却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中国法治和西方无论在制度上还是文化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虽然中国法家早在战国时期就发展了相当发达的法治理论,但中国现代法治仍然是西方“舶来品”.尤其重要的是,政府法治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分权 ,因而分权成为宪政与法治国家的一项共同原则.虽然法治国家不见得非要采取美国或法国或任何特定国家的“三权分立”,但至少是某种形式的分权.这是因为和德治不同,法治的核心是“他律”而不是“自律”;它所强调的不是官员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而是人民对官员的控制与官员之间的相互控制.因此,它要求在政府内部建立相对分散与独立的权力中心,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人员、财政、权力等各方面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不独立,有效的制衡就无法实现:如果议员就是执行官,那就至少不能指望这个议员能有效监督自己的行政活动;如果法官的命运和福利掌握在行政官员手中,那也不能期望他们能有效地保证行政法治.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证了分权对保障自由的作用,其实同样的论点也完全适用于分权对法治的保障.由于任何政府都具有立法、执法与司法三大主要职能,因而把这三个机构分开并保证其相应的独立地位,是法治的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早在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6条就宣称:“只要没有保障权利并规定三权分立,那么社会就缺乏一部宪法.”如果没有分权,就不能保障法治,当然也就谈不上宪政;这样即便有一部“宪法”,也必然只是充数的“门面宪法”而已.然而,在集权传统浓厚的中国,不仅中央和地方没有分权,而且政府内部不同职能也没有分权.集地方决策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于一身的县官升堂判案,早已成了中国传统法治状态的一副“标准像”.可想而知,这种高度集权状态下的“法治”和现代法治的差距是何其之大.(一)法治理念的确立(二)法治实践的有限成就 三、人权———从手段成为目的?在以义务为主导的儒家传统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显然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儒家伦理和现代人权观念格格不入;在某种意义上,我对你的义务就是你的权利.况且儒家从来高扬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因而可以被认为是“集体权利”的捍卫者.尽管如此,不争的事实是,现代人权观念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集体权利”最终也要落实到个人身上.虽然儒家不仅强调“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而且也主张“为人君,止于仁”、“为人父,止于慈”,但是臣不“敬”、“子不孝”的后果很严重,而如果君不“仁”、父不“慈”,似乎除了道德说教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办法.相比之下,现代宪法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权利———也就是说,是具有实实在在的法律救济的,而这一切对儒家传统来说无疑是很陌生的.无论在制度上还是文化上,中国对个人权利的“本土资源”实在不多,而似乎可以预料西方自由主义学说的传播和其他领域相比将遭遇更大的阻力. 一般认为,严复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也是将西方自由主义学说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他在《原强》中主张“民之自由,天所界也”,且西方之所以强于中国,正是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但是,事实上,严复并不是一位严格意义的自由主义者.在骨子里,他仍然摆脱不了以集体为本位的儒家文化影响,因而他的主张实际上更接近社会功利主义者( utilitarian) .当然,社会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并不发生必然的矛盾;集体利益是个体利益之和,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不仅没有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学说,个体或少数人的利益和多数人的利益确实是可能发生冲突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严复毫无疑问主张“两害相权:己轻,群重”;如果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发生冲突,则每个人都有义务“舍己为群”.既然连中国自由主义的“鼻祖”都这么认为,权利观念在中国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适应乃至吸收西方人权观念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虽然清政府显然对“臣民”的权利不感兴趣,但是《钦定宪法大纲》还是“附”上了9条“臣民权利义务”,其中有6条是关于“臣民”的权利,包括担任公职的权利、表达自由、罪行法定、获得法官审判的权利、财产权和居住权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则专门规定14条“人民”的权利,第5条和第6条还十分科学地区分了平等权和自由权.以后的“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也都在国家结构条款之前规定了人民或国民的权利, 1936年的“五五宪草”和1946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则在“总纲”之后就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到民国时期,人权在中国似乎已经从功利主义的手段转变成自身值得追求的目的.当然,宪法规定是一回事,权利保障的具体实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因为缺乏司法审查制度,侵犯人权的事例自然是屡见不鲜的.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保障人权命令.胡适等人借此在自由主义杂志《新月》上发表文章,列举了许多国民党政府侵犯人权的例子,公开提出保障人权、制定约法、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进而发动了一场人权运动.胡适本人因此受到当局警告,甚至被迫辞了校长职务;杂志总编罗隆基则受到拘捕,《新月》也不断遭到查禁而无法按时出版.由此可见,民主、法治尤其是司法审查保障机制的环境下,保障人权的宪法或法令是完全空洞的.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事件仍然表明中国当时对自由的理解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例如,罗隆基曾精辟地指出:“压迫言论自由的危险,比言论自由的危险更危险.”或许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当时自由派知识分子对言论自由重要性的把握基本达到了同时期美国最高法院的少数杰出法官的水平,而且和美国相对宽松的言论环境相比,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仍然针锋相对、直言不讳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胡适曾将矛头直指国民党的最高领袖,其对国民党鞭辟入里的批判可以说超越了当代学者的境界:一党专制“造成了一个绝对专制主义的局面,思想言论完全失去了自由.上帝可以否认,而孙中山不许批评.礼拜可以不做,但总理遗嘱不可不读,纪念周不可不做”.同时,他准确地预见到:“现在的国民党所以大失人心,一半固然是政治上的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一半却是因为思想的僵化不能吸引前进的思想界的同情.前进的思想界的完全失掉之日,便是国民党油干灯草尽之时.”国民党政府漠视人权、弹压言论的行为,使其丧失人民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最终丧失了政权.一个政府可以压制人民对它的批评,却不可能强行获得人民的拥戴.当然,这些尖刻的言论当时仍能公诸于世,确实表明言论自由并非完全丧失了公共空间,只是发表政治言论将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由于国民党政权对外面临日本侵略,对内受到共产党的制衡,党内也各路派系林立,因而无暇顾及所有对其不利的言论.但是,正像没有制度化的地方割据不是“联邦制”一样,没有制度保障的言论自由或其他任何权利也配不上“权利”的称号.如同民主与法治一样,民国宪法文本中的公民基本权利只是不能兑现的“口惠”( lip service) .事实上,在欠缺民主和法治的非常环境下,权利也不可能受到切实保障.四、中央与地方分权———难以摆脱的集权传统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实行中央集权专制.和其他宪政要素相比,中央集权可以说是中国最为根深蒂固的传统.固然,由于中国地域巨大、地方差异显著,在交通和交流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中央集权必然有力不能及的地方,从而为地方自治留下了有限的空间,但是,这种有限的自治只是中央恩赐或疏漏的结果,当然谈不上任何意义上的“制度”.虽然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曾提倡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分工,例如,乾隆年间秦蕙田提出:“设官分职,内外相维,体统相制”,但是,只有到近代才真正认识到地方自治的重要性; 也只有到近代,有关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讨论才真正展开.(一)联邦作为制度博弈的工具(二)联邦试验的兴衰与启示五、代结论:中国“国情”与普世价值余英时教授认为,中国人的思想是激进的,“进步”代表着整个近代史上压倒一切的主旋律.但从“中体西用”等不同版本的“国情论”来看,中国对西方理念的接受和吸收显然不是无条件的.事实上,不仅传统卫道士抵制现代西方的宪政理念和制度,即便民国时期造访中国的外国法律专家同样认为先进的西方理念不合乎落后的中国现实,因而屡屡建议中国采取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因此,虽然日本宪法学家有贺长雄明知“超然内阁”在法国以至其本国试验失败,却仍然建议中国研究这项制度.美国行政法学权威古德诺先是认为英国内阁制不如大总统制更适用于中国, 后来又主张民选总统制不如立宪君主制,结果直接为袁世凯恢复帝制所利用.哈佛法学院的庞德院长则更明确主张中国宪法“本土论”:“中国需要一种具有中国性格,合乎中国国情之中国宪法,不必抄袭外国.制定宪法时最应注意之点,乃使宪法之内容配合一国之历史与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立宪政府必须出一国之人民原有之文化制度及传统之理想中逐步形成发展,决非一种长成后可任意由一国移诸他国之物.”根据这种理论,中国既不需要采取分权制度,也不应采取联邦制;至于是否应该像美国那样实行司法审查制度,对违宪的法律提供司法救济,还得“视中国之环境而定”.问题在于,形形色色的“国情论”并没有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任何建设性方案,反而往往成为阻碍改革的借口.至于究竟什么才符合中国“国情”,国情论者一般也是自说自话,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便统统斥之为“不合国情”.这种主张在今天听起来何其熟悉,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又何其渺小.其实审视百年来中国法治的历程,几乎没有哪一项成就不是在克服“国情论”或“本土论”的保守和惰性之后才取得的.保守理论固然有助于避免盲目照抄外国经验,但是更容易助长夜郎自大并成为既得利益阻碍社会变革的工具.正是在超越“国情论”的封闭和狭隘的基础上,中国宪政不断走向世界并逐渐融入世界宪政的大家庭中.中国宪政已经走过百年,最终要到达什么状态? 虽然中国宪政和西方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显然是不需要照搬西方宪政的.毫无疑问的是,每个民族都有自由决定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念及其所对应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不论西方宪政制度和理念对中国产生了什么程度的影响,中国和任何国家一样都注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宪法制度,各国宪法制度最终也确实是各国在特定政治与文化环境下自我决定的产物.但另一方面,百年宪政之路清楚表明,中国只是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与人种分享同样的人性需要和追求.这就决定了中国宪政必然具有世界各国宪政的某些共同特点,并为了共同的人性目的而遵循某些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统治规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程尤其表明,中国宪政并不是世界宪政的例外,而是日益融入世界宪政大家庭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经过2004年修宪之后,中国宪法所表达的理念和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宪法是相当接近的,而且中国宪政对西方宪政的借鉴和吸收过程仍在继续并还将继续下去.和百年前截然不同的是,很难想象今日中国还有任何人反对民主、法治或人权,而这些也正是世界各国普遍拥护的基本宪法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盲目乐观地相信,中国宪政必然会通过渐进改革自动达到理想状态.在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不排除统治集团和社会的利益发生根本的冲突,以至难以达成双赢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统治集团患得患失,那么很容易致使改革半途而废;和平渐进的制度改革是否能够持续进行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者的觉悟、意愿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民需要更普遍、更自觉、更强烈地拥护宪政理念并主动产生制度建设的诉求.只有这样,中国宪政才能融入世界并为世界宪政文明贡献独特的“中国经验”.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2023-08-13 02:35:421

什么叫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扩展资料:三民主义局限性:但是三民主义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不支持三民主义者的,他们认为三民主义基本上是东抄西凑,自己是相互矛盾的,思想极度混乱的产物。1927年陈炯明所着的《中国统一刍议》提到:“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详细批评,非本论范围,但国民党贤者,必知其说,不过头上有偶像,不敢触犯耳。如有马丁路德出于其党,庶有中兴之望)。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
2023-08-13 02:35:5113

训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

1928年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93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拟定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即“五五宪草”)预备正式立宪。这是中华民国宪法的前身,它本来应该由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制宪国民大会未能召开,立宪遂向后拖延。直到抗战胜利后,在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议决通过《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宣告“训政时期”结束,“宪政时期”开始。
2023-08-13 02:37:542

胡适的身世是怎样的?

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生平资料:一八九一年 一岁 十二月十七日 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一八九二年 二岁 二月底 随母冯顺弟移居浦东。 一八九三年 三岁 二月 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先住台南,后迁台东。 一八九四年 四岁 在台东由胡传教认方块汉字。 一八九五年 五岁 二月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熟读书。 八月 胡传(铁花)病死于厦门。 一八九六年 六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七年 七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八年 八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九年 九岁 在家塾读书。 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 一九00年 十岁 在家塾读书。 一九0一年 十一岁 在家塾读书。《资治通鉴》中引述范缜《神灭论》片断,对其影响极深。 一九0二年 十二岁 在家塾读书。 一九0三年 十三岁 在家塾读书。开始学“反切”。 一九0四年 十四岁 一月 与江冬秀订婚。 二月 从三兄洪□到上海,进梅溪学堂。 是年 读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邹容的《革命军》。 一九0五年 十五岁 春 澳进澄衷学堂,在那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一九0六年 十六岁 暑间 考取中国公学。 是年 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与文章。 一九0七年 十七岁仍在中国公学读书。 五月至七月 因脚病回绩溪疗养。 一九0八年 十八岁 七月 主编《竞业旬报》。 九月 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一九0九年 十九岁 十月 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业,在上海过放荡生活。 一九一0年 二十岁 春在华童公学教国文。 五月 同二哥绍之去北京温习功课。 七月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八月 十六日,从上海坐船去美国。 九月 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一九一一年 二十一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 七月 被举为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岁 九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 十一月 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十二月 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为宪法部干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 五月 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岁 四月 被委为康乃尔大学学生学生会哲学群学部部长。 六月 十七日,行毕业式,得学士学位。 九月 被举为《学生英文月报》主笔之一,负责国内新闻。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岁 一月 九日,康乃尔世界学生会举行十周年纪念祝典,以干事长身分作“世界会之目的”的演说。 九月 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为杜威。 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岁 仍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 自二月起,与陈独秀、朱经农、梅光迪、任鸿、杨杏佛等讨论文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岁 一月二十七日,在费城演讲“美国如何能协助中国之发展”。 五月 二十二日,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 六月起程返国,七月十日到达上海。 八月 任北京大学教授。 十二月 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是年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岁 仍在北大任教。 三月 任选为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 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与梁启超见面。是日,母冯顺弟病死。 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岁 仍在北大任教 一月 被聘为《新潮》杂志顾问。 二月 参加《新教育》编辑部工作。又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 五月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来华讲学。不久,与蒋梦麟去拜会孙中山,谈“知难行易”学说。 六月 接办《每周评论》,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十月十二日,参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学等在中山公园为杜威六十岁生日举办的祝寿活动。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讲学。 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务长(因马寅初教务长患眼疾请假)。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 (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九年重排收在商 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此重排本在一九五八年由台湾商务印 书馆印单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 (中古哲学史前七章)(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一九年; 此本未续完。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杂志上发表,后来收在黄晖的《论衡校释》作为附录 之一。) 〔译〕《短篇小说》第一集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Ο年 三十岁 仍在北大任教。 四月 在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 五月 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年底与《新青年》脱离关系。 〔著〕《尝试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Ο年;一九二Ο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删,一九二二年的第 四版增删很多。) 一九二一年 三十一岁 春 养病在家 七月 斑梦旦邀其去上海暂住,拟请他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未允,转荐王云五。 下半年 除在大任务外,去国语讲习所讲了八周“国语文学史”。 〔著〕《胡适文存》一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适文存》一、二、三集与 《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曾由台北远东图书公司重排印作《胡适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 三年二月□版。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经胡先生自己删省若干篇。) 一九二二年 三十二岁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十八日,被推为中教育改进社筹划全国教育经费委员会赔款部部员。 三月二十三日,去天津南开大学讲学,为时三周。 四月二十五日,当选为北大教务长及英文学系主任。 五月七日,由他主撰的《努力周报》第一期出版。十四日,与蔡元培、王宠惠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好人政治”。 七月 在济南讲“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八月 出席“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届年会。 九月 《努力周报》增刊--《读书杂志》出版。月底,出席国民政府教育召开的学制会议,为起草宣言者之一。 十月 鞍济南出席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著〕《章实齐先生年谱》 (姚名达订补)(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三十三岁 一月 向北大请假一年,到杭州烟霞洞养病。 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 四月 得鲁案委员会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十月 到上海商科大学讲“哲学与人生”。是月,又去南京东南大学讲“书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 是年 任《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主任。 一九二四年 三十四岁 仍在北大任教。 六月 筹备《现代评论》。 八月 与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 十月 推荐王国维为清华学校研究院院长。 十一月五日,致书王正廷,对冯军包围清宫、逐去清帝,提出抗议。 十二月 十三日,《现代评论》第一期出版。 〔著〕《胡适文存》 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五岁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参加段祺瑞政府召开的善后会议。 三月 应聘为“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国会员。 五月 被选为中华图书馆协会董事兼财政委员会委员、索引委员会书记。 十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问,至政治大学及中国公学讲中国哲学,并与郑振铎、高梦旦同游南京。 十一月 被推举为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书记。 一九二六年 三十六岁 二月至七月中旬 参加“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中国访问团”,从上海到汉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访问。 七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经西伯利亚到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全体委员会议,中间去了一下法国。 十二月 三十一日,坐轮船去美国。 一九二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至四月中旬 在美国纽约、费城地游历并演讲。 四月 十二日,由西雅图上船回国。 二十四日,到日本横滨,暂住二十三天,游历了京都、奈良、大阪等处。 五月底 回上海,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 六月 被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 七月至十二月 在上海写作与讲学。 是年 按被选为中华图书馆协会董事。任新月书店董事会董事长及编辑委员会委员。 〔著〕《戴东原的哲学》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七年) 〔编〕《词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三十八岁 二月 受上海东吴大学及光华大学之聘,作哲学讲座。 三月 受聘为上海中国公学校长。 四月 与高梦旦等同游卢山。三十日,就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自兼文理学院院长。 五月 鞍南京出席全国教育会议。 〔著〕《白话文学史》上卷(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 〔著〕《卢山游记》(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 一九二九年 三十九岁 仍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一月 鞍杭州出席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第三次常委会,辞去董事。 六月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在天津举行第五次年会,复选其为董事。 九月 鞍州参观“西湖博览会”。 〔著〕《人权论集》(与梁实秋等合著)(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Ο年 四十岁 上半年 仍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理学院院长。 四月十日在《我们走那条路》中提出:“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 七月到南京出席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六次年会,会上被聘为编译委员会委员长。 八月 鞍青岛小住。 九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学演讲。 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 〔著〕《胡适文存》 三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胡适文选》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前九章(油印本) (吴淞,中国公学,一九三Ο年;台北,胡适纪念馆,一九七一年 印手稿本;此本未续完。其中“秦汉之间的思想”一章的两 个部分后来收在文存里,题作“读吕氏春秋”及“陆贾新语考”。其中“淮南王书” 的一章后来单行,即题作《淮南王书》。) 〔编〕《神会和尚遗集》(校编)(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 一九三一年 四十一岁 一月九日,赴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第五次常会。会后回北平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四月二十四日,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三十六次执行财政联席会议,通过北大与中基会合作研究特款办法。 八月 应丁文江之邀,到秦岛小住。 十一月 写信给宋子文,主张依据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项原则与日本交涉东三省的善后问题。 是年 任太平洋学会在华会议的主席。 〔编〕《中国文学史选例》 卷一(北,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书》(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四十二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一月到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第六次常会。 五月与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办的《独立评论》出版。 七月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八次年会。 十二月 去武汉大学讲学,并与蒋介石先生第一次见面。 是年 德国普鲁士科学院选其为通讯委员。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十二讲)(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四十三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会第七次常会。 三月 三日,与丁文江、翁文灏密电蒋介石先生:“热河危急…… 非公即日飞来挽教,政府将无以自解于天下”。十三日,与丁文江、翁文灏同去保定谒蒋。十九日,又找何应钦、于学忠,策动中日停战谈判。 六月十八日,在上海起程赴美国。 七月 在芝加哥演讲“中国文化的趋势”。是月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年会聘他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 八月至九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学会第五次大会,并到加沙大学演讲。 十月初 乘船回国。 〔著〕《四十自述》(第一册)(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三年)〔译〕《短篇小说》 第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四十四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二月 鞍南京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董事常会。 五月 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会第十次董事年会 十一月 去南京出席考铨会议。 一九三五年 四十五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一月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法学名誉博士学位。九日,到广州。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阳朔等地演讲、游览。二十五日,到香港,旋回北平。 四月十九日,在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十一次董事年会。 七月初 到平绥路去旅行。 九月 七日,被选为国民政府中央研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常会。 〔著〕《胡适论学近著》 第一集(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后删省为《胡适文存》 第四集,台北,远东,一九五三年) 〔著〕《南游杂忆》(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五年) 〔编〕《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一集: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四十六岁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七月七日,到上海。十四日,启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大会。 八月室十月 在美国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讲。 十一月初 在旧金山启程回国。 一九三七年 四十七岁 上半年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七月八日,离北平。十一日,到卢山,得到蒋介石先生的接见,随后参加卢山谈话会。二十八日,返南京。三十一日,蒋介石先生邀其同张伯苓、梅贻琦等吃午饭。 八月十三日,被聘为国民政府“国防参政会”参议员。 九月至十二月去美国作非式的外交工作,见过罗斯福,并在旧金山 哥伦比亚电台发表“中国在目的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 一九三八年 四十八岁 一月至五月 在美国及加拿大游历及演讲。 六月 被选为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六月至七月 继续在美国及君拿大游历及演讲。 八月 转游法国、瑞士和普鲁士。 九月 十七日,国民政府任命其为驻美全权大使。 十月 三日,由欧返抵纽约。五日,赴华盛顿就任。三十一日,作“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的诗:“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一九三九年 四十九岁 仍任驻美大使。 〔著〕《藏晖室札记》(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七年由商务重排出版,改称《胡适留学日记》) 一九四Ο年 五十岁 仍任驻美大使。 三月五日,当选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候选人。 一九四一年 五十一岁 仍任驻美大使。 一九四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至八月 仍任驻美大使。 九月八日,辞去驻美大使职务,移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一九四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一九四四年 五十四岁 九月 应哈佛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岁 四月二十五日,出任国民政府代表团表之一,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 九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在回国前暂由付斯年代职。 十一月 以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分,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 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岁 六月一日,由美国动身回国。 七月五日,抵上海。经南京时稍作逗留。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飞抵南京。十五日,出席国民政府的“制宪国民大会”。 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国民大会“宪草决议案”整理小组成员。 一九四七年 五十七岁 仍任北大校长春国民政府拟委他为考试院长及国府委员,未接受,说:“不入政府,则更能为政府助力”。 十二月 主编《申报·文史》周刊。 一九四八年 五十八岁 仍任北大校长 三月二十五日,在南京出席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当选为第一届的人文组院士。 四月四日,“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 九月被选为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 〔著〕《胡适的时论》 一集(六艺书局,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五十九岁 一月十四日,赴上海。 三月下旬 在台湾住了七天,又回上海。 四月 六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国。 十一月 二十日,《自由中国》创刊号在台北出版,推其作“发行人”。 〔著〕《水经注版本四十种展览目录》 (北大五大周年纪念)(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台北,自由中国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适时论》一集的增改本) 〔著〕《齐白石年谱》 (与黎锦熙、邓广铭合著)(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Ο年 六十岁 三月初 到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该会干事长。 五月十四日,普林斯敦大学聘他担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为期两年。 九月 就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岁 仍任葛思德田方图书馆馆长。 〔编〕《台湾纪录两种》 (与罗尔纲合校编)(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一九五一年)(即胡铁花先生的遗著《台湾日记》及《台湾禀启存稿》,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印作 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一种。)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岁 二月 联合国文教组织聘其为“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 夏普林斯敦大学聘约期满,仍任荣誉主持人。 十一月下旬至年底在台湾作演说和讲学。 一九五三年 六十三岁 一月离台经日本返美。 一九五四年 六十四岁 二月至三月 到台湾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时主席”,向蒋介石递送总统当选证书。 四月五日,离台赴美。 一九五五年 六十五岁 在美国各地讲学。 一九五七年 六十七岁 九月二十六日,以所谓“中国代表团代表”身分出席联合国大会,发表反动演说。 十一月 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一九五八年 六十八岁 四月,离美抵台北。 九月五日,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二十九次年会”。 一九五九年 六十九岁 二月一日,任所谓“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席。 七月 出席夏威夷大学主办的第三次东西方哲学会议,接受夏威夷大学人文博学位。 九月 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三十次年会。 十一月 一日,主持“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及第三届评议会第六次会议。 一九六Ο年 七十岁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著〕《丁文江的传记》 (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Ο年;台北,启明,民国四十九缩印本) 十一月〔编〕《乾隆甲戌脂砚齐重评石头记》 (影印)(台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七十二岁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下午六时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结束时,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
2023-08-13 02:38:055

杜威的教育信条

今日重读《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 下午朗读一个小时,默读2个小时。发现朗读时,大脑反而容易分神,不知所言。 为什么呢? 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到,可能是朗读的时候,心没到,在思考别的事,而默读的时候比较聚精会神,所以反而容易记住。 摘录几段,细细品悟。 1.保存儿童的天性,但儿童天性以外的一切,都要除掉。保存儿童的天性,但要阻止他扰乱干蠢事和胡闹。保存儿童的天性,但要按照他所指出的方向,用知识来武装他的天性。 2.教育的任务在于通过组织促进生长的力量,以确保教育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能够继续进行。培养儿童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乐于构建一种所有人都乐于在生活过程中学习的生活条件,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 3.只有通过共同生活情境中的要求对儿童的能力提出挑战的教育才是唯一真实的教育。 4.我深信,如果每个人都从事适合去天赋的活动,那么个人就会觉得幸福快乐,社会的组织就会完善。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发现个体独特的天赋,并训练他有效的利用这种天赋。 5.真正人类生活的特点是人必须通过他自己的意志发展,把自己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理性和自由之人。 6.习惯有两种方式,一种形式是常规化的,习惯就是有机体的活动取得全面的、持久的平衡,另一种形式是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建立适应新情景的能力。前一种习惯提供生长的背景,后者习惯就是生长本身。主动的习惯包含思考、发明和使自己的能力应用于新的目的的开创精神。
2023-08-13 02:40:511

《我的教育信条》心得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阐释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材,方法的性质,学校与社会进步。这本书较为系统的表达了杜威对教育的看法,同时以理论结合现实的角度解释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作用以及教育的发展性。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同时也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 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后,越发的敬佩杜威了,在短短的五个部分中,包含的教育逻辑,教育现象,以及为我们解答的教育迷惑令人叹为观止。我从中得到以下三点启发: 一、教育的存在性 杜威说道“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①。这句话巧妙的解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我对它的理解是教育是人与社会连接的枢纽。从人的新生开始,他的行为几乎都是为了符合社会生存之道,为了生存,除去本能的东西以外,其他的一切的知识与技能的形成都与教育有莫大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相辅相成,人是社会的构建基石,没有人的社会不可能存在,同时因为人构建了社会,人就成为了社会人,人就需要在社会中习得生存发展之道,教育在这个过程之中或许没有以一个定义性的名词提出,但是其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教育大多数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而知识技能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沉淀,但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大多散乱,没有系统的指向性,从而在运用过程中就缺乏了某些可控性。 “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所在社会情景及各种要求所引起的”②。简单的说就是因为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知识技能才是真正的教育过程,而这个教育过程针对的群体是儿童。这样的教育所形成的知识技能不仅更加系统、有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被社会认可,获得赋予社会意义的“能力”。 二、教育的发展性 按照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把儿童按照可能的社会需求教育,达到适应社会、传承文化的需求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其做出深入详尽的分析,否者教育就可能变成独断的,这样的教育针对少数人来说或许可以做到,但是太缺乏可行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在发展中进行的,社会的发展变化,被教育者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以及教育本身的发展变化都将影响到教育的结果。教育杜绝独断性,时刻的波动变化都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结局。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提醒我们在教育时要同时注意到社会与心理的平衡,在密切注意社会变化下,结合被教育者的心里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达到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近年,我国提出素质教育,提出新教育改革,这些新的教育模式是一个改变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契机。变化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育随之而改变,这也印证了教育的发展性。 三、学校教育社会化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把学校做为教育机构,主要由学校来承担教育,学校的形成确实有益于大多数人接受教育,扩大教育的广度,“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是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来的财富以及为了社会目的而运用自己能力的一切手段,都被集中起来。”③现有的学校教育把学校做为传授某种知识,学习某种课业或者养成某种习惯的场所,这便与“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不符。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真正的把学校做为一种生活。教育原本是人与社会的连接枢纽,那么在接授教育的过程便是于社会链接的过程。最初的教育源于家庭,家庭中进行的教育是最原始,最基础的教育,也是与社会的最初链接。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学校教育扩大了与社会链接的宽度、广度、深度,使原本简单的家庭生活变得复杂化、真实化,但却比真正的社会生活更简单,更狭隘。即使是这样,学校生活于教育儿童社会化也是一种有力途径,这是一个链接过程。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忽略了学校应当做为社会的缩影存在,从而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时就脱离了轨道。学校教育目前要求传导的知识、技能等的价值体现被定义在遥远的将来,而将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并不适合需要在发展中求得社会价值的儿童。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唯有大学教育稍微接近“社会化学校”,参照大学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人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得到的成长变化不是一般的学校教育可以比拟的,但是目前存在的大学教育同样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社会化学校”的建成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023-08-13 02:41:041

我的教育信条是谁写的

(美)约翰·杜威(John Dewey)本书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关于儿童研究和中小学教育理论的论著 对于教育与学校、社会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与幼儿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以及高中教育特殊性对于教育方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最后,教师不是简单的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的事业。这样,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2023-08-13 02:41:111

我的教育信条 第一条:什么是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约翰·杜威第一条 什么是教育我相信----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是不能离开这个普遍的过程。教育只能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向,把这个过程组织起来或者区分出来。惟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剌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通过别人对他自己的各种活动所做的反应,他便知道这些活动用社会语言来说是什么意义。这些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又反映到社会语言中去。例如,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应,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种呀呀的声音又逐渐变化为音节清晰的语言,于是儿童就被引导到现在用语言总结起来的统一的丰富的观念和情绪中去。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除了教育者的努力是同儿童不依赖教育者而自己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的以外,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实在不能称它为教育。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它碰巧的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为了正确地说明儿童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倾向,在我们能够把这些本能和倾向转化为与他们的社会相当的事物之前,我们不知道它们所指的是什么。我们必须能够把它们带到过去的社会中去,并且把它们看作是前代人类活动的遗传。我们还必须能把它们投射到将来,以视他们的结果会是什么。在前一个例子中,正是这样能够在儿童的呀呀的声音里,看出他将来的社会交往和会话的希望和能力,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种本能。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有机地联系着的,而且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二者之间的折衷或其中之一凌驾于另一个之上而成的。有人说从心理学方面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是空洞的、形式的----它只给我们以一个发展一切心能的观念,却没有给我们以怎样利用这些心能的观念。另一方面,又有人坚决认为,教育的社会方面的定义(即把教育理解为与文明相适应)会使得教育成为一个强迫的、外在的过程,结果把个人的自由隶属于一个预定的社会和政治状态之下。假如把一个方面看作是与另一个方面孤立不相关而加以反对的话,那么这两种反对的论调都是对的。我们为了要知道能力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它的目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而这些,是无法知道的,除非我们认为个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但在另一方面,在现在情况下,我们能给予儿童的惟一适应,便是由于使他们充分发挥其能力而得的适应。由于民主和现代工业的出现,我们不可能明确地预言二十年后的文化是什么样子,因此也不能准备儿童去适合某种定型的状况。准备儿童使其适应未来生活,那意思便是要使他能管理自己;要训练他能充分和随时运用他的全部能量;他的眼、耳和手都成为随时听命令的工具,他的判断力能理解它必须在其中起作用的周围情况,他的动作能力被训练能达到经济和有效果地进行活动的程度。除非我们不断地注意到个人的能力、爱好和兴趣,----也就是说,除非我们把教育不断地变成心理学的名词,这种适应是不可能达到的。 总之,我相信,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因此,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和它们相当的社会的事物的用语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些什么的用语来加以解释。
2023-08-13 02:41:331

《我的教育信条》读书笔记2:什么是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在闲暇之余,有幸翻阅了,杜威的早期的名著《我的教育信条》,让我对杜威更加钦佩,杜威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敢于改变传统的教育, 敢于挑战当时的权威。把教育进行归纳。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材、方法、学校与社会进步。杜威的部分教育思想至今还在沿用。在看了《我的教育信条》后,我时时在想到底什么是教育?教育难道就是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其实不然,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传递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自己的需要,主动的获取,培养学生的的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呆板的死读书。让学生的技术技能成为今后养家糊口的本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可以系统全面的传授知识技能,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学生可以在学校不断去尝试,去体验,去学习,去交流。我校开展的微课程,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挑老师,挑课程。进行走班式教学,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加大了实践课程的建设。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学习,实践的掌握也尤为重要。时代在进步,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改变,学校必然会进行改变,走班式教学在以前,我们想的不敢想。但学生已经慢慢在推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必须会点技术。没有本事,很难在微课程中进行教学,特别是会技术技能的教师,是微课程的主力军,摄影,编制,绘画,运动等都是学生喜爱的课程。教材也不在局限于国家课程,慢慢形成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把地方的特色,学校的特色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学习的项目更加多种多样。同时教学的方法也不在局限于,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更多在于教师与学生一起去体验,去探索,交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时代在进步,教师早已经不是学校的主角,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我们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充分体现,学习本身就是学生的事,学生需要哪方面,我们要清楚。我们要懂得开发学生的潜能,懂得学生的兴趣取向。把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杜威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留下无数的教育理念,教育著作。他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变革。让了钦佩
2023-08-13 02:41:491

我的教育信条 什么是教育 杜威

杜威说:“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唯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 杜威所认为的教育就是学生能动地参与社会、改造现实、经历过程、体验感受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深刻理解儿童内心的力量。他指出:“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它碰巧能与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我相信,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因此,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
2023-08-13 02:41:591

教育信条经典语录是什么?

教育信条经典语录如下:1、 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有播种才会有收获。2、 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3、德无常师,主善为师。4、既然要飞翔,就别再收回已经张开的翅膀。5、 无愧于心,无愧于生。6、 勤对工作,爱对学生,礼对家长,谦对同事。7、 甘于淡泊,于淡泊中明志致远;甘于平凡,于平凡中孜孜以求;甘于奉献,于奉献中收获幸福。8、 教海无涯,探航有路。9、 脸上有微笑,眼中有挂乃,口中有文明,脑中有创新,心中有蓝图。10、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023-08-13 02:42:081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对教育的定义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这种对教育的定义属于解释性定义
2023-08-13 02:42:262

什么是教育——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每个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都会把教育作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在心里产生疑问:“什么是教育?”是啊,什么是教育,让我们先来听听教育哲人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中是怎样说的。他说:“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刺激而来的……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应,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引用在我们老师身上,通俗的解释那就是:老师对幼儿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会学习、模仿老师的行为,而这种模仿却并不能分辨好坏、对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为幼儿树立良好、正确的榜样。曾经在我的班里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情: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宝宝,由于胃消化不好,所以吃上饭之后经常会呕吐。这天,宝宝又和往常一样,把刚刚吃下的东西吐了一地,衣服上也沾了一堆,教室里充满了难闻的气味。班里许多孩子立刻捂着鼻子叫了起来:“难闻死了,老师宝宝又吐了。”并且跳到老远的地方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并没有急于说什么,而是走到宝宝的身旁,关切地问:“宝宝,胃又不舒服了吗,老师帮你把衣服换下来吧。”于是我顶着刺鼻的味道给宝宝换下了衣服,并帮他冲洗干净,然后又把地上的脏东西打扫起来。其他孩子看见我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也一个个的伸出了小手,争着帮我倒脏东西,令我感动的事,以后宝宝呕吐的时候,竟再也没有孩子大惊小怪的嚷嚷,而是关心的地上一条小手绢儿,并且争着帮我打扫卫生。看,这就是老师榜样示范的作用,是我用潜移默化的行为感染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会用爱去宽容、关心自己的同伴,让弱者感受到温暖有自信去成长,也使其他孩子拥有宽广的胸怀,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这种言传身教的行为教育就是正面的品德的教育,这也比整天挂在口上的口号教育更实际,也正是因为老师言传身教的爱,才使得爱在孩子们的手中一代代的传承,将一份爱变成两份、十份、一百份、一千份、无数份!所以我们的社会才充满爱、充满温暖。榜样示范固然好,但是老师在采取教育手段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的性质。杜威说:“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情况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老师不能过多的去主导幼儿的思想和行为,那样就会阻碍幼儿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活跃,而应该在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去年,我们班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叫明明。因为他的身体先天发育不好而导致了只有一只左手。因此,我就越发的关心他爱他,能做的事我全都替他做了,希望,他也会在老师的关爱下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因为明明少了一只手的缘故,所以每次绘画的时候,我都会帮帮他,这就养成了他的依赖感,有一次画菊花的时候,他竟然对我说:“孟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吧。”我瞠目结舌,这才意识到,我的关心违背了教育方法性质的本责,一再的迁就和包办行为使得竟使他养成了这种惰性。不但阻碍了他的动手能力,更阻碍了他的创新发展能力。因此,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不断的放手,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决不插手,碰到有困难的时候,我会鼓励他,让他勇敢的自己去面对、去解决。时间长了,明明的自理能力更强了,甚至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了,而且在比赛中他总会第一个完成。倘若,我不能及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依旧过多照顾他的话,那么,明明现在一定是我们班自理能力最弱的孩子,现在他会感谢老师对他的照顾,可是等他长大,当爸爸、妈妈、老师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呢,他还能依靠谁,他还能依赖谁,那时,他恐怕会对老师昔日的照顾而气愤不已。而此时,他从小能够养成自立的能力,长大了立足社会他也不会感到畏惧。看,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啊,倘若老师能够使用的恰到好处,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就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行为,给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将会阻碍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谨记杜威说的话吧:“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世界上最形式、最专门的教育确实不能离开这个普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一条了解社会的途径。
2023-08-13 02:42:471

教育适应生活说是谁提出的

教育适应生活说是斯宾塞和杜威提出的。“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斯宾塞和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正是不满于斯宾塞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观而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与斯宾塞不同,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为未来生活的准备。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我的教育信条》: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就是杜威关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著名的“过程说”。他认为,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他认为,一旦把教育看作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然要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儿童此时此刻的兴趣与需要,把儿童置于被动地位。
2023-08-13 02:42:541

杜威的代表著作主要有是什么

主要著作《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或译为《民本主义与教育》)、《自由与文化》、《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The Quest for Certainty,1929)、《心理学》、《批判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的问题》。扩展资料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威
2023-08-13 02:43:491

杜威的教育代表作

杜威的教育代表作:《哲学的改造》(1920年)、《经验与自然》(1925年)、《确定性的追求》(1929年)、《逻辑:探究的理论》(1938年)、《能知和所知》(1948年)。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2023-08-13 02:44:041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杜威与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C.S.皮尔斯和W.詹姆斯不同,他不倾向于把哲学看作纯学术的东西,而主张把它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一张蓝图。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交融在一起。杜威说,如果把哲学看作必然有影响于人的行为,把教育看作塑造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倾向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给哲学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定义,即“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理论”,同时“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因此在美国,认为实用主义哲学基本上是教育哲学的一派。杜威是唯心主义经验论者, 他所使用的“ 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或“经验的实验主义”等哲学名词,基本上都是同义的,其中心概念是 经验 。实用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纯粹的经验,正如В.И.列宁所指出的,“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与传统的经验主义不同,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相互作用,是说有机体不仅被动地适应于环境,而且对环境起作用。其结果,环境所造成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人的机体及其活动起反作用。行动和遭遇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就形成了所谓“经验”。所以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他还明确地说“在我的教育事业背后,存在着一个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系的思想”。这个思想是杜威教育理论中核心的东西。从“经验”这个中心概念出发,杜威确认“一切学习来自经验”,并着重指出,相信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就真正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作用。经验和教育不能直接地等同起来。估量一个经验的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看出经验所引出的连续性和相互作用。他在《经验与教育》(1938)一书里,详细阐明了经验的连续性和相互作用这两个原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宣称,“教育即生活”,教育作为过程,即是“不断改组经验,重新组织经验”。“我所讨论的这种哲学是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这就是杜威对他所信奉的经验的和实验的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所做的一个概括。杜威从他的早期著作《我的教育信条》(1897)到最后一部著作 《〈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引言》 (1952),对传统学校的形式主义教育不断地进行批判。他描述在传统学校里,课桌椅一行一行地按几何图形排列着,很少给予儿童活动的余地,这只是供“静听”用的。“静听”的方式意味着儿童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只是把准备好的现成教材,让儿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东西。杜威认为,德国J.F.赫尔巴特心理学的弱点在于忽视了最主要的东西,即儿童具有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他说:“赫尔巴特主义基本上是一种教师心理学,而不是儿童心理学”。另一方面,杜威高度评价了法国思想家J.-J.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教育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即教育不是以外部的某些力量去强迫儿童,而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杜威在《明日之学校》(1915)里引了卢梭许多话,认为他的主张阐发了现代一切进步教育努力的基本原理。在杜威教育理论中,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被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思维是经验中智慧的表现,思维的过程一般包括 5个步骤: ①疑难的情境; ②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③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④推断每个步骤所涵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够解决这个困难;⑤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思维的作用就是依据上述的步骤,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某种混乱的情况,转为一种清晰、连贯、确定、和谐的情况。他认为教师应当提供“经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的艺术是要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足以激发思想,或者由于提供新的因素,引起疑难,从而使学生得到启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过分重视知识材料的积累,对思维的发展只能起破坏的作用。杜威一直反对旧学校在课程和教材上的形式主义。他认为传统的课程充斥着呆板和枯燥的东西,它们远离儿童的经验,缺乏真正有吸引力的知识的内容。杜威主张,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又能构成知识内容的东西。根据以上原则,在杜威主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里,课程是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纺纱、织布、烹饪、木工等)为核心。随着年级的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数学、文学、历史、社会研究,采用更系统的作业。到了中年级,教材的系统性更为加强。到了高年级(13~14岁),便开展各种“专门化的活动”。关于中学阶段课程应怎样在初等学校高年级“专门化的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分化,因杜威于1904年离开芝加哥,没有具体进行。不过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里,对地理、历史、自然科学、艺术各门课程的教材和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因此,他并不反对采用分科的教学结构,但在教材方面,仍坚持从学习者的经验开始,引伸出合乎科学的方法,即“心理的方法”,以区别于一些科学专家的“逻辑的方法”。杜威认为,英国教育家H.斯宾塞主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但由于斯宾塞无意地假定了科学知识可以用现成的形式来传授,却没有注意到把日常活动的题材转变为科学形式的方法,因而他也就忽视了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方法。杜威意识到,课程、教材和方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材的组织和选择的问题。他在许多著作中反复强调教材组织和选择的重要性。因此,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里,杜威一直试图编写出一种“新型的教材”,但后来他在回顾这个实验时,不得不承认“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并没有解决好,而且永远不能彻底解决”。杜威还非常重视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是教师可以袖手旁观,保持沉默,而是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在这种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愈少意识到自己在那里施教或受教就愈好。杜威反对那种依靠威吓和压制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成为师生两方面都是作为平等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杜威大体上继承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哲学,即把教育作为维护现实社会秩序的工具。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一书里指出,教育对社会意识的形成起着一种调节作用,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过了40年,他在《民主对教育的挑战》一文里,赞扬 100年前霍瑞斯·曼所说的:“教育是我们唯一的政治安全,在这个船以外只有洪水”;“公共学校是人类的最大发现。其他社会机关是医疗的和补救的,这个机关是预防的和解毒的”。杜威力图通过学校教育,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他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理想化,并把民主和教育联系起来论述教育上的一切问题。在他看来,政治目的和教育理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杜威一直谋求在教育过程中把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协调起来。他说过,与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办以来许多参观者带回去的 “儿童中心” 的印象相反,实验学校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在意图上是“社会中心”的,它的目的在于“把儿童看作社会的一员,使他能够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尽他的一份力量,以维护这些关系”。杜威引用过一句话:“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品格的形成”。杜威自己的教育理论也不例外。另外,杜威在论述教育上的道德原理时,把“道德观念(moral ideas)和“关于道德观念”(ideas about morality)区别开来, 他认为,通过记忆语词的方式传授关于道德观念,效果比较小;相反,道德观念是通过儿童自己参与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中得来的。杜威关于道德品格形成的学说是与他的知行关系的学说一致的。杜威自称是“改善主义” (Meliorism)者,他认为进步是一点一滴的,是零售而不是批发。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L.A.克雷明在对杜威《学校与社会》(1899)一书进行了研究以后得出结论说,这里面“新的主要的东西是社会改良主义”。杜威的所有教育著作,从政治上说,都可归结到这一点。杜威竭力攻击马克思主义阶段斗争学说,主张以“智慧的方法”来代替暴力冲突的方法。他还坚持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对于他的这种观点,即使一些美国评论家也深表怀疑,称之为20世纪的“新神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通过杜威的同事及其追随者,包括哲学家S.胡克、 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以及教育家W.H.基尔帕特里克、B.H.博德、J.L.奇尔兹、H.O.拉格和G.S.康茨的阐明和传播,在 20~30 年代,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广泛流行。后来,影响逐渐减弱。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又有所抬头。在旧中国,1919年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曾流行一时,影响较大。
2023-08-13 02:44:111

海陆丰的革命历史

摘录的,内容比较多,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1151.htm海陆丰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以原海,陆丰的行政区域建立起来的地级市。辖海丰、陆丰,陆河三县和市城区,共设置3个办事处、40个镇、10个乡,13个农林场。总面积5271平方公里,总人口258.3万(1998年)。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百万人。在口头上,人们仍沿用那个亲切而具有沧桑感的名字—海陆丰。 汕尾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秦至汉初,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汉元鼎六年(公年前111年)时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丰且东部置安陆县,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及惠来、普宁、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安陆县,并复海丰县,仍隶属循州。五代十国时期,循州改为祯州,汕尾随属祯州。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广南东路祯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博罗、河源、归善(今惠东)四县均属广南东路惠州。海丰县辖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龙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区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广东省潮循,民国19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均属粤东江专员公署管辖;1953年改属东行政公署;1957年隶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划归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9月,又归属惠阳地区专署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乾、捷胜、遮浪7镇建置市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1992年底,市城区设出田乾镇、遮浪镇、新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原陆丰所辖华侨农场为华侨管理区,以上两区属市政府派出机构。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目前,全市管辖的区域(含代管)有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一市二县三区,辖区内设有47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场,市政府驻汕尾市城区。 在全国,可能会有不少朋友,甚至在广东的朋友也许连汕尾的名字都未听说过,或也仅限于听说而己,并不真正对汕尾有多少了解。当然,更有的,只因另一个带“汕”字的城市——汕头经济特区,所以才连带的认为有头就有尾,由此才连猜带蒙而得到汕尾的一鳞半爪印象! 其实,只要提起汕尾的另一个名字——海陆丰,则恐怕普天之下,就算是海外,也没有几个人会不知晓的了!如就有这样一句民谚:“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有人对它作了这样的诠释,坚韧而彪悍的民风,总是孕育着躁动的期待,总是积淀变革的渴望,蓄势待发之后爆一声:嗨,咱们的海陆丰!汕尾市,就是基本上是在原海丰县、陆丰县的基础上设立的!说到汕尾,是绝对避不开“海陆丰”这几个字的!“海陆丰”在全国、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要远较“汕尾”为高,要响亮得多!(近年来,有不少人纷纷提议,要将汕尾市改为“海陆丰市”,甚至连本地的省人大代表也将此正式做为提案,提交到了省九届人大进行审议!) 现在许多人对海陆丰人的评价最多的就是凶悍,狠.确实,海陆丰人确实很凶悍,这其实跟海陆丰人民在抗日及革命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是一样的.当时很多人是“石敢当”。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海陆丰关于与潮汕扑朔迷离的关系。对于海陆丰属不属于潮汕有了争论。一段时期以来,汕尾人对于自己是否属于潮汕地区,也是很迷惑的。因为如从语言上,风俗和历史上来讲,他们大都可归作潮汕人。但却又因长时期远离潮汕的大本营,所以语言,风俗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对潮汕又缺乏认同感,并不怎么认同自己是属“潮汕地区”的一分子。另外,再加上其它各地的潮汕人,对是否把汕尾包括进大潮汕地区,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例如,很多潮汕的网络、网站,在论述潮汕的时候,就是一直认潮州,揭阳,汕头为潮汕三市。不少潮汕人也并不认同汕尾为“个己人”或“个D人”).另外更为可笑的是,在许多关于潮汕文化的书籍上,说潮汕分为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但却把汕尾的方言划入潮汕方言里面,而特别是陈泽泓的《潮汕文化概述》里面的关于考古学最早在潮汕地区的地方却是海丰,还有那本书里面也把海陆丰福佬话划入潮汕话。这让海陆丰人特别感到迷惑。总之,有相当一部分的潮汕的学者在论述“潮汕地区”的时候,也往往并不把“汕尾”包括进潮汕地区里边去的!可以这么说,历来,汕尾与其它潮汕地区的联系,并没有其它各潮汕地区间联系那么密切的,相反它与惠州的联系却反而更要强些!因为海陆丰地区长期属于惠州管辖,而且有一种惠阳人的认同感。当然在有些潮人网站,潮汕是包括汕尾的。同时在许多大学里面,一般海陆丰的人都归属潮汕。但海陆丰跟潮汕是否同体呢?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当然人们一提起“汕尾”,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就将其与“潮汕”联系起来!汕头汕尾嘛,大家都是“汕”,大多数人又是同根同源,讲的语言,风俗习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不由分说的被连在了一起!但是汕尾,原名“汕美”,滨临南海,盛产鱼虾,素以滨海鱼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因此汕尾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与汕头挂钩。当然原潮汕跟海陆丰的居民一样大都是从福建莆田、漳州一带过来的,而且两个地区都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区域,讲着同样的语言,过着同样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很久以前都是同一个行政区,如古揭阳就包括了这两者。这些都是把海陆丰划入潮汕区域的原因。 其实,汕尾人与其它地区的潮汕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海陆丰,沿海一带的潮汕文化与内陆一带的客家文化既独立发展,又互相倚重,既共生共荣又各有天地!或许是因为历史上长期归属广府文化跟客家文化并重的惠州府管辖的缘故,(只有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归汕头管辖)而且又身处在客家人的包围圈之中,汕尾一面临海,其它身惠州,河源,梅州,揭阳中间,惠、河、梅都是客家地区,另与之接壤的揭阳部分,也大都是半客家地区,如揭西,普宁,只有惠来这么一个小缺口与潮汕其它地区相连,而本地北部山区,也有陆河等大量的客家人聚集地!所以人们俗称海陆丰人为“半山客”。但由于地缘的关系,不少礼仪习俗与潮汕其它地区是不大不同。但是在婚礼上,以前的海陆丰跟潮汕是不同的。以前的海陆丰婚礼办得有点象丧事。海陆生女儿出嫁,同寅姐妹都来作伴,唱了三夜哭嫁歌。临嫁前夕,母亲嫂子等女眷也加入哭嫁的行列。上花轿(上车)时,一家人哭哭啼啼,号啕如送丧。而新娘的打扮,却是一身白衣白裙。手持雨伞,俨若孝妇样子。但现在这种婚礼基本上消失了。 两者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两地心理上的互相诋毁。 例如潮汕人说海陆丰人为“充场”?,而海陆丰人称潮汕人涩(啬)仔。可见两地心理上并不那么认同对方为自己人。当然在其他心理归属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我觉得他们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海陆丰文化并不是潮汕亚文化,我们也不承认。更不能说是福佬亚文化,海陆丰语言文化更接近于闽文化。我相信我们大部分海陆丰人是不愿意做人家的文化归属而没有自己的文化的. 另一个不同点就是语言。汕尾的方言是很杂的,基本上海丰县,陆丰县,城区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是 “福佬话”。即深受客家话跟广府话影响的闽南话。而陆河县,海丰县与陆丰县的北部少部分地区,则有不小的部分讲的是深受“福佬话”影响的“客家话”。还有少量讲白话的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其它还有“占米话”,“畲语”等!其中,“占米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份但深受客家话、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有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大安镇坎石潭和海丰县平东镇龙吟塘3个方言岛,使用人口约9000人。“畲语”是聚居住在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的畲族居民所操的本民族语言,使用人口约180人。下面简单说一下潮汕话跟海陆丰福佬话的区别:海陆丰人说东西是“连细”或者“人细” 还有原潮汕地区讲话用“啖”,而海陆丰用讲,这点跟福建闽语还有台湾话相同。其他的其他上是相同或相似。但是,我认为东西跟用什么说话是一个群体的很重要的标志。 海陆丰人的语言,无论是潮汕话,还是客家话,彼此都早已深深地受到了对方的影响,而形式发生了大变!例如:相对于潮汕其它的地方,海陆丰人讲的“福佬话”因受客家人的影响,相对于其它地区的潮汕人讲的“福佬话”,语气上是偏重的;而海陆丰人讲的“客家话”,则因受“潮汕话”的影响,相对于兴梅的客家话,也是偏硬的!! 事实上,海陆丰人是都具有一种既有异于潮汕,又与客家不一样性格的独特人群!他们的性格,是兼具了潮州与客家两种性格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溶合而成的。他们既具有潮州人的团结,讲义气,强悍的性格,又具有客家人那种达观向上,自强不息,坚韧的品格!他们是这两种不同民系深深溶合在一起后而形成的。这中间,早已很难分清,哪些是属潮汕人的性格,哪种是属客家人的性格了!他们的为人,处世,对事对人的态度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无不深深地体现着独特于海陆丰人以外的人的地方,全都带上了深深的“海陆丰人”烙印! 但由于海陆丰地区在地缘上跟潮汕的关系,交通地理的问题。特别是语言,心理,风俗上的接近,再加上原潮汕行政区的各个地方也不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把海陆丰地区划入大潮汕的。当然不划海陆丰也可以,但绝对不允许把海陆丰方言划入潮汕话。因为语言是判定一个民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当然对于海陆丰是不是属于潮汕,目前仍存在太多不同的观点。总之,如果说大潮汕当然包括海陆丰,这是因为海陆丰的文化基本上跟潮汕相同;但如果是指原潮汕,当然是不包括海陆丰的.其实包不包括都是一样,但是千万不要出现令人迷惑的事情,就比如上面提到的由陈泽泓主编的《潮汕文化概说》里面的尴尬。 至于原潮汕行政区与海陆丰的渊源如何,具体怎么定位。由于阅历不深,怕弄巧成拙,这方面有赖于专家学者给出定论。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海陆丰人跟潮汕人是一个民系,是某程度上的老乡,这是不争的事实。
2023-08-13 02:30:371

海陆丰人是什么人?

很多人都知道“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可“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她的内涵、外延是什么,很可能没那么多人了解,造成对这句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甚至误解。最为典型的是1988年法制日报有一篇《雷区里的,无雷区》的文章,文章主要是说当时的海丰县一个边防派出所,反走私的事迹。该文章引用了“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但他错误的将他理解为天上最恶的是雷公,地下最野蛮的是海陆丰,造成的不了解海陆丰历史的人误解。 海陆丰地区的人,祖先基本是福建人,宋朝时迁至海陆丰,因受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闽南人一种新的文化,即既有传统的闽南文化,又有潮汕、客家文化的特殊的汕尾文化,使海陆丰人既不是闽南人,也不是潮汕人、客家人的汕尾人。 汕尾的自然环境是海、沙、石,海陆丰人对大自的恩赐充满希望和爱护。但因时代和环境的原因,旧时海陆丰人相信因果报应,因而对神产生亲近、崇拜、畏惧的心态,这三种心态最典型的体现是对“雷公神”,在海陆丰人的心目中“雷公神”是宣扬善德,除弃恶行的扬善抑恶的神。所以,因各自的原因对“雷公神”亲近、崇拜、畏惧。 旧时海陆丰人把自己遭到不公的行为寄托于“雷公神”为他主持公道,相信“雷公神”会使恶行者受到“报应”。所以,每当打雷时,遭到不公的人就认为,雷公在对为非作歹者发出警告,希望其停止作恶行为,如作恶者不停止作恶,“雷公神”会根据天条处罚他、或使他得到报应。 在“雷公神”扬善抑恶的精神指导下,海陆丰人正直刚强、于人于国公正,就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海陆丰人民拿起正义之剑,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彭湃的领导下,发起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运动,进行烧田契,分土地,推动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步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伟大的贡献。 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行为,产生了革命圣地—海丰的红场、红宫;周恩来总理大革命时期抢渡的黄金海岸陆丰碣石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唯一的一座集佛、道、儒,基督教于一身的碣石玄武山的元山寺。 海陆丰海、沙、石的自然风光,因历史的原因,增加了神的神秘化,期望任何海陆丰人应懂得“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的内涵。希望海陆丰以外的人别误解“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的内涵。 愿你体会天上雷公扬善除恶,地下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文化。
2023-08-13 02:30:152

彭湃故居的简介

彭湃故居座落于汕尾市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家门前流过。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3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海丰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
2023-08-13 02:30:001

古代英雄有哪些

七战匈奴——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窴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匈奴末灭,何以家为——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满门忠烈——杨业杨业(?——986年),原名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曾对同伴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太平兴国七年,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 中路袭击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杀死辽军三千人,俘虏一万多,牛马五万多,攻破堡垒三十六个,战果辉煌.由于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他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二次征辽,在辽大军压境地的情况下,杨业奉命掩护新收复的四州百姓迁入关内。在与辽军激战中,由于孤立无援,被困在陈家谷口。杨业身负重伤后仍奋力杀敌数百人,后因战马受重伤,无法前行被擒。受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亡。其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精忠报国——岳飞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 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 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抗清英雄——袁崇焕袁崇焕(1584.4.28-1630.8.16),明末杰出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爱国将领。字元素,号自如。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人。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平南。曾任兵部尚书、右副督御史、蓟辽督师等。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阻止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问讯后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但崇祯帝听信谗言,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其尸身被百姓所食。其部下佘义士夜窃其尸葬于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即原广东义园,并为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代。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袁崇焕被后代史学家誉为“明朝第一将军”。吾头可断,身不可辱——史可法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崇祯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灭明朝,福王(弘光帝朱由崧)立,史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等共主朝政,但受马排挤。诏令史督师,出镇淮、扬,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开府扬州。 史可法驻守扬州时,在四方无援的情况下,整饬军队,修筑城垣,晓以民族存亡大义,激励4000军民固守孤城。清摄政王多尔衮5次致书诱降,他誓死不从。城陷前几天他给母亲、妻子写下遗书,表示要以死殉城。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扬州城西北郊斑竹园,清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史不理会,令将士登城分守各门,自守险要的西门。清军强攻不破,伤亡甚众,遂乔装明军,得计入城。史见大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吾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执。多铎劝降,史说:“吾朝廷大臣,安肯苟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吾头可断,身不可辱。”遂从容就义。后人于扬州城北梅花岭畔建“史公祠”及其衣冠冢,以为纪念。收复新疆--左宗棠左宗棠(1812~1885), 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收复台湾——郑成功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的无比愤慨。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虎门销烟——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抗日英雄——杨靖宇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2023-08-13 02:29:533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屈原投江, 苏武牧羊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淘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郑板桥、 陈然、 方志敏、 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宋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2023-08-13 02:28:3710

海丰县到汕头登海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513.0公里起点:海丰批发超市1.徐州市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人民东路行驶90米,右转进入天虹大道2) 沿天虹大道行驶4.7公里,右转3) 行驶270米,朝淮安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2.沿匝道行驶370米,直行进入淮徐高速3.沿淮徐高速行驶29.4公里,朝南京/S49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宿迁南枢纽4.沿宿迁南枢纽行驶500米,直行进入新扬高速5.沿新扬高速行驶134.1公里,朝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黄花塘枢纽6.沿黄花塘枢纽行驶78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7.沿长深高速行驶50.2公里,直行进入南京绕城高速8.沿南京绕城高速行驶50.6公里,直行进入沪蓉高速9.沿沪蓉高速行驶13.1公里,朝芜湖/马鞍山/杭州/上海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南京绕城高速10.沿南京绕城高速行驶1.8公里,朝板桥汽渡/芜湖/马鞍山/西善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刘村枢纽11.沿刘村枢纽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宁芜高速12.沿宁芜高速行驶72.1公里,直行进入宁芜高速13.沿宁芜高速行驶4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14.沿沪渝高速行驶178.2公里,过九华河大桥,朝东至/景德镇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15.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安东高速16.沿安东高速行驶48.6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17.沿济广高速行驶323.1公里,朝福州/广州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济广高速18.沿济广高速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19.沿济广高速行驶5.0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20.沿福银高速行驶520米,朝瑞金/广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济广高速21.沿济广高速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22.沿济广高速行驶292.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济广高速23.沿济广高速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寻全高速24.沿寻全高速行驶12.3公里,直行进入古武高速25.沿古武高速行驶38.8公里,过来福大桥,朝十方/岩前/蕉岭/梅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三坊枢纽立交26.沿三坊枢纽立交行驶31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27.沿长深高速行驶98.2公里,直行进入梅龙高速28.沿梅龙高速行驶26.5公里,朝畲江/汕头/揭阳机场/G78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29.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汕昆高速30.沿汕昆高速行驶75.8公里,直行进入潮惠高速31.沿潮惠高速行驶250米,朝云路/汕头/G78方向,直行进入汕昆高速32.沿汕昆高速行驶970米,直行进入汕昆高速33.沿汕昆高速行驶36.4公里,朝外砂/深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34.沿匝道行驶71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35.汕头市内驾车方案1) 沿沈海高速行驶940米,在外砂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2) 沿匝道行驶420米,直行3) 行驶230米,直行4) 行驶550米,在第2个出口,朝外砂方向,左转进入福昆线5) 沿福昆线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福昆线6) 沿福昆线行驶1.3公里,朝澄海区政府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文冠路7) 沿文冠路行驶570米,稍向左转进入文冠路8) 沿文冠路行驶110米,右后方转弯9) 行驶50米,到达终点终点:澄海区
2023-08-13 02:28:271

郑成功的个人简介

南明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于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11岁时就已是聪明过人,写 过一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说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其师为之赞不绝口。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一位海盗出身的明朝将领,母亲为日本人,叫做田川氏。其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康熙元年(1662年)便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又建设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编辑本段]效忠君国 抗击满清 1644年,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 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大将张煌言在闽浙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则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军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回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郑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因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因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事家李定国的悲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报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成功对广东潮州地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的意图却是希望把潮、惠地区据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于是,他在李定国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把预定的会师日期通知了广东义师,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为定国治病的陈舜系记载,他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月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的回信除了明显地流露出不满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重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泉,令差暂住金门”。然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定国尚未封晋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愿。……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师南下,与贵部共取五羊,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虽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凡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复强调了会师广东的战略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于下的准备。第二,郑成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内战,这时让他统军接应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说自己“用兵老矣”,何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月初收到定国谆谆嘱咐的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就已知道李定国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事实。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1653年)六月至八月郑成功曾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海三县,证明秋季并不是不可能南征。退一步说,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计划次年东西合攻广东之时,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郑成功如有会师诚意,也应当把海上用兵的最佳时间通知李定国,以便定国确定东西会师打响的月日。明眼人不难看出郑成功的态度暧昧。第五,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成功派出的援师行动极其缓慢,有大造声势之形,无实际作战之心。 从清方档案来看,十月初一日郑成功发牌调集兵将,部署南征事宜;初四日他亲临铜山(今东山县)视察兵丁、船工,“授辅明侯林察为正提督,闽安侯(周瑞)为副提督,管辖一百艘大船,派往广东与西部贼兵会合”。十月二十二日,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报告,“上游有数百只船集结,闽安侯周瑞、辅明侯林察有率兵南下之势。盖于二十三、二十四日起程,有言去碣石,有言去广东”。十一月十九日,林察部泊于南澳扎营,“商议军务”。铜山距南澳不过百里,郑成功信中说“兹届孟冬,北风飙起”,正值顺风,一天可到。郑成功十月初四日在铜山阅兵命将,一个半月之后才停泊南澳扎营商议什么军务。又过了一个星期即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林察等率领的舟师三百余艘进至广东海丰磡寨村(当即瞰下寨,在海丰县南海滨)。十二月初五日,林察领船只四百余号、士卒三万余众进抵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同月十四日林察派出一队白艚船驶抵大鹏所(与平海隔大亚湾)征输村寨粮米,在这里遇着了广东沿海义师李万荣、陈奇策的队伍,据清方侦察,李万荣曾以猪、酒犒劳郑军。十五日,林察等部乘船三百余艘驶至佛堂门外(在虎门南面二百余里处,距广州四百余里)。 上文已说过李定国在新会战败的日期是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林察所遣部分船只到大鹏所同李万荣、陈奇策义师相遇的那一天。当时李万荣等只知新会正在激战,不可能知道定国败退,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于他们的极力劝说,林察才在一天内即从平海进至佛门堂。大约几天之后,他们必定从广东义师处得到定国大军战败急速西撤的消息,在海面观望了很长时间(其中必有派人向郑成功请示之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返回厦门。 明、清双方留下的档案和记载都表明,郑成功虽然派出了军队,却没有参战意图。清闽、粤两省高级官员非常注意郑军动向,向朝廷报告林察等南下的日期和活动颇为详细,却没有任何交战之事内容,也就是说林察、周瑞部决不是遭到清军阻击不能早日到达定国指定位置;从十月初四日到十二月十四日磨蹭了两个月零十天才驶抵平海,派出部分兵船去大鹏所村寨征收粮食,而杨英记载林察、周瑞出兵时,他以户科身分同忠振伯洪旭“照议”计发行粮十个月,可见也不是由于粮饷不足。剩下的惟一解释就是郑成功在命将时即已亲授机宜:不可假戏真做。这一判断不仅可以从上述郑军处处拖延时日上看出,从清方档案和郑方纪载中也找不到任何作战痕迹,给人印象似乎是郑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南海旅游,对组织这次改变明、清战局的战役的李定国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手段,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台湾外纪》卷四记林察、周瑞返回厦门后报告“舟师次虎头门(即虎门),侦知李定国战败,梧州失守,不敢进兵,还师”。郑成功玩弄权术,责备林察、周瑞等“勤王入援,君命原无俟驾,逗遛观望而回,朝典何在?尔等合心畏避,当尽正罪”。随即下令将周瑞“削职夺爵,解其兵柄,永不叙用”;林察等人降级有差。在给李定国的信里写道:“客岁蘧使遥来,同仇同袍之订,甚符夙心。用是敿干敹胄,大集楼船,方刻程期,而敝员李景复以台命至,展读再四,知殿下内急君父之忧,外切仇雠之痛;不佞恨不能征帆悠忽,直扫珠江,同挈故土以迎乘舆。讵意船师未到,而大师已先班回数日。有贵部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但敝船逗遛,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将水陆各将,审定功罪,乃知依违不前者,闽安侯周瑞,已重行捆责,革职闲住,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 郑成功对南征诸将的处理和复李定国书是大有讲究的。1654年能否实现东西合击,奏捷广东,直接关系着永历朝廷的前途,是非同小可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郑成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决不至于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关键性战略意图未能实现等同于一般战役的胜负,可说是官样文章。信中首先批评了李定国“骄兵致挫”,然后才谈到自己的舟师“逗遛”、“依违不前”,意在把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对方。我们不能说李定国没有犯过骄傲轻敌的错误,但是新会战役的失败却决不能说成是定国“骄兵致挫”。 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著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却轻轻发落了事。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鲁监国将领,亲疏之分显而易见。顺便说一下,郑成功的跋扈自雄在致定国信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大权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完全是一国之主的口气。总之,南征之役无功而返是按照郑成功自己的意志行事殆无疑义。 综上所述,1653—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后一次机会。定国计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和广东义师都是全力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广东义师为了实现定国的战略意图表现的积极性颇足称赞。在定国新会战役失败之后负责联络广东义师的明两广总督连城璧仍然为这一东西合击战略奔走呼号。他在1655年六月给永历朝廷的奏疏中呼吁:“所望西师迅发,闽帆再扬,而臣与辅臣郭之奇一鼓再鼓,乘敌之疲,用我之壮,粤东不足平也。”次年(1656,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七月,连城璧又在疏中说他联络的粤中义师“坚处海滨,……枕戈以待王师重来,与闽师期会,收前此未济之功”。由于李定国在新会战役中兵员器械损失较大,又急于赶赴安龙迎接永历帝入滇,顾不上粤东战场了。大好良机付之东流。[编辑本段]收复台湾,驱逐荷虏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荷兰军队交出了所有武器和物资,残存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余名荷兰军民,乘船撤离了台湾岛。此次战役,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使郑成功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6月(农历五月)病逝,享年38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小学课文 <<郑成功>> 《郑成功》是苏教版小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讲述郑成功如何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只是略写。2~6自然段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7、8自然段介绍郑成功建设台湾。[编辑本段]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郑成功纪念馆《发现台湾》上册;天下杂志编辑;天下杂志,第8页至第45页; 《郑成功的台湾时代》;陈锦昌;远足出版社;ISBN 957-29670-2-9 《郑芝龙大传》;陈文德;远流出版社;ISBN 957-32-3482-3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郭影秋《李定国纪年》 顾诚《南明史》[编辑本段]郑成功、郑经与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 1662年,郑成功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后不久,曾派使节罗马神甫李科罗(作为郑成功的使节,此前在马尼拉呆了7年,再被派到厦门传教,而后奉召入台出任赴菲律宾特使)前往马尼拉(此前,菲律宾西班牙当局曾“遣使乞商贸易条款”,郑成功利用这一机会致书西属菲律宾总督,才有下面将提及的文书),向西属菲律宾总督递交外交文书,即一般所称的“郑成功致菲律宾总督书”(或曰“国书”,或曰“檄文”)。对于这份外交文书,学术界解释不一,最基本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该文书其主旨在于“护侨护商”,是“保护华侨政治权益的先驱”;另一种看法认为,这一文书“主要是为通商贸易而非护侨”,说主旨是“护侨护商”,乃“过誉之词”。国内学者郑山玉认为,两种意见都有合理成份,但同时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现将那一文书全文转录如下: 大明总统使国姓爷寄马尼拉总督曼利克·特·喇喇之宣谕: 承天命而立之君,万邦咸宜效顺朝贡,此古今不易之理也。可恶荷夷不知天则,意敢虐我百姓,劫夺商船,形同盗贼,本当早勒水师讨伐。然仰体天朝柔远之仁,故屡寄谕示以期彼悔罪过,而彼等愚顽成性,执迷不悟,邀予震怒,遂于辛丑四月率师亲讨,兵抵台湾捕杀不计其数,荷夷奔逃无路脱衣乞降,顷刻之间,城池库藏尽归我有。倘彼等早知负罪屈服,岂有如此之祸哉。 你小国与荷夷无别,凌迫我商船,开争乱之基。予今平定台湾,拥精兵数十万,战舰数千
2023-08-13 02:28:044

王氏族谱,郡望: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洪洞县一带) 堂号:三槐堂 字辈为:从、家、士、守、敬、宝、如、田

郭姓渊源古今分布从上述郭姓悠长的姓氏源流和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自夏商周以来,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郭姓渐渐地从山西、陕西、河南的开基地向外播迁发展,致使中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到处都有郭姓人活动的足迹。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 100个大姓中,郭姓名列第十八位,人口总数一千万左右,其中尚未包括海外侨胞。河南省 河南省是郭姓人最原始的开基地,也是郭姓人广泛分布的主要地区。早在夏商周时代,郭姓人就在河南登封、荥阳一带居住和繁衍生息。东汉以后,郭姓人迁居到了光州固始。自汉至今河南省有以郭命名的村落二十多个,这些村落都是郭姓族人聚居的地方。郭连,今禹州市郭连乡人民政府驻地,是东汉曹操谋士郭嘉的故里。郭村镇,今商丘市辖镇,唐代郭氏在此建村,后渐成集镇,故名郭村镇。郭店,今夏邑县郭店乡人民政府驻地,唐称郭家店,1927年更名郭店集,后简称今名。郭村,禹州市梁北乡人民政府驻地,明代以后郭姓迁居于此,故名郭村。郭屯,在宁陵县城关回族镇西南8公里的洮河南岸,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有郭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别建三村,称三官屯,清咸丰三年(1853年)三村合并筑寨,改今名。郭全屯,在卫辉市区西 7.5公里处,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迁民碑载:山西泽州移民110户迁此,里长郭全,村以郭全之名命之。郭庄,今夏邑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明洪武年间郭城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故名。郭老家,在虞城县城关镇东南18公里处,明永乐十三年 (1415年)建村,名郭庄,正德年间人郭臣被招为驸马,得封地,更名宗禄村,清代村民外迁,此村遂名郭老家。郭庄,今原阳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明永乐年间,郭辂迁此建村,名郭辂庄,简称今名。郭滩,今唐河县郭滩乡人民政府驻地,明末郭姓在水潭边建村,取名郭家潭,后演变为郭滩。郭家河,今新县郭家河乡人民政府驻地。此地的店铺处于河湾,原名拐弯店,后改陈家围。清初郭姓迁此,并成大族,遂改今名。郭岗,在镇平县城关镇西北24公里外,郭姓始居此,盖有楼房,故名。另外,又有郭庄 (属滑县)、郭里(属安阳市郊区)、郭亮屯 (属辉县市)等村落,亦都是郭姓人的居住地。山西省 山西省是郭姓人比较早的一个开基地,也是郭姓人分布比较广泛的一个地区。山西太原、阳曲、汾阳一带的郭姓发展很快,并且形成望族,长盛不衰。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阳曲有姓氏333个,超过两千人以上的姓氏有11个,占总人口的 55.92%,其中郭姓有4875人,按数量占第六位。在山西境内,既有以郭字命名的县、镇,又有因郭姓人聚居而命名的郭氏村落。高村乡北社村的郭家堡虽然经数百年的风雨,仍然屹立,郭家堡堡名的碑石仍嵌在堡门的上方,这里现在仍居住着许多郭姓后人。泥屯镇的白空社有郭郡马(夫人为宁化王第四女)祠堂留下的《明诰封巫乡君郭门朱氏墓志铭》,从碑记可看到郭郡马与夫人的生活片断与业绩。此村原有6个郭姓神轴,后四个被烧,从现存的两个也可以看出郭氏家族几十代的变化。今汾阳县有金代设置的郭栅镇,以及山西寿阳县南寿水滨的郭村,在山西平陆县东北百余里濒临黄河的地方有郭原村,在山西灵石县南 25里有郭家沟。陕西省 陕西省是郭姓人的又一个比较早的开基地和主要分布地区。早在周代,郭姓人就在陕西冯翊繁衍生息。秦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郭姓人除在冯翊发展之外,又分布到华阴等地,唐时一代功臣郭子仪出生在华州,他有八子七婿七十二孙,家人数千,其后代一直在此繁衍生息。陕西省也有因郭姓得名的州治记载,例如隋唐宋时代的郭州,就在陕西的西宁镇。郭家塔,在陕西宜君县。山东省 山东省是郭姓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山东自古至今,以郭姓得名的村庄 19个,这些村落中至今仍以郭姓人居多。郭城,在山东聊城县东北,春秋时亡国郭氏的栖息之地。单县的郭村镇,是明洪武年间郭氏自山西洪武县迁此定居而立,初名郭村,后成集镇。郭太平,今临沂市太平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市区东北17公里,沂河南岸,明洪武年间郭姓在此建村,取吉祥之意,故名。郭庄,今淄博市山区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明初建村,因郭姓僧人在此建塔寺,故名。郭屯镇,属郓城县辖境,原为明永乐年间王氏建村,村名王文光屯,宣德年间因郭氏为屯长,更名郭官屯,后简称郭屯。潍坊市寒亭区的郭家官庄镇,明代郭姓在此建村,故名。郭家店镇,属莱州市辖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郭姓在此建村,并开设饭店,故名。郭庄,今郓城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清光绪初年郭氏建村。郭庄镇,济南市历城区辖镇,郭姓最早在此开店,得名。郭寨,今夏津县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明末由李蛮屯、贾家坊、姜家庄合为一村,因郭姓居多,定村名郭寨。此外,还有郭仓、郭楼、郭家寨、郭店屯、郭里集等都是以郭姓聚居而得名的。河北省 河北省郭姓人的历史渊源,与山东一样都是在春秋时代播迁繁衍下来的。中山鼓城、馆陶、曲沃、魏郡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等地,是隋唐时代郭姓人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且形成为大族。以郭氏命名的村落有:郭家庄,在抚宁县北;郭家屯,在隆化县西北;郭磊庄,在万全县西南;郭疃镇,在沧县东;郭苏镇,在乎西县西北 40里;郭庄镇,有两个,一在献县东,一在无极县西20里。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省 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五省的郭姓人,是魏晋南北朝及其后的山西、陕西、河南境内的郭姓移民及其后代,他们与中原地区的郭姓血脉相承。以郭命名的郭姓人的居聚地主要有:湖北省的郭河镇,又名郭家河,属仙桃市辖;秭归县的郭家坝镇;郭家庄,今丹江口市茯苓乡人民政府驻地;郭家冲,在广济县;郭峪,今谷城县郭峪乡人民政府驻地。江苏省的泰邑、润东、京江(今镇江市)等县市都有郭姓人居住。江都县郭村镇、今铜山县郭集苍乡人民政府驻地、今滨海县陈涛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宝应县郭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吴县郭苍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如皋县郭园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句容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等,都是以郭作为地名的。又有郭家寨,在泰兴县泰兴镇北,相传宋代岳飞部将郭某曾在此扎寨,故名。浙江省的宁波、鄞县、萧山、龙泉,安徽省的亳州以及今蒙城县郭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今蒙城县郭集乡人民政府驻地、今五河县郭府乡人民政府驻地、今黄山市黄山区郭村乡人民政府驻地等,都是古今郭姓族人聚居、分布的主要地区。福建广东省 福建、广东两省的郭姓人是魏晋南北朝及其后的山西、陕西、河南郭姓族人移民及后代,与中原地区的郭姓族人血脉相承。此后福建、广东两省的郭姓人又有人成为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五省一些郭姓人的始迁祖。今福州市侯官、福建省东部的长乐、泉州、漳州、龙溪、魏塘、在平和县小溪镇西南的郭坑,是福建郭姓人的主要分布地区。肇庆以及潮州大埔、大麻、潮州市南的郭陇、广州市北的白云山区的郭塘,是广东郭姓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台湾省 台湾省的郭姓族人主要是从沿海的福建、广东省播迁去的。并在台湾各地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台湾的十大姓之一。郭姓人在台湾主要分布地区有新竹、新化、彰化、淡水、嘉义、台南、台北等县以及台南台北等市。郭姓来源一、为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相传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处虞、郑之间,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东、西虢开国君主都是周文王之弟。周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诸侯不满,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周平王灭虢,于是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以郭为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二、为以居处为氏。 ‘郭"字原意为外城,即因居住在城外,而以居处为氏。三、为夏、商时代郭支、郭崇的后裔,可见郭氏早在四千多年前即已存在。四、为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又如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再如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郭姓迁徒史春秋战国时期从郭姓的起源来看,郭姓主要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夏商时的古郭国,另一个是周文王所封的“虢”国。它们在春秋战国时被灭亡后,其族人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位于山东博之聊城的古郭国,战国时被齐所灭,其后人在国破家亡后四处飘流,最后迁移到今山东、河北交界的广大地区。中山国是他们聚居的州郡之一,而它附近的常山郡、广平郡等地也有郭氏族人的活动。这些郭氏族人经过不断地繁衍发展,渐渐人多宗大,形成了中山望族。《春秋左传》记载:“齐有郭最、郭荣”,“鲁有郭重”,“燕有郭隗”。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氏是郭姓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远的一支,可以说,目前90咒的郭姓族人来源于这一支,但这一支郭氏族人的繁衍播迁情况也不尽相同。各虢国相继灭亡之后,虢氏裔孙作为亡国之民,或被迫强制迁徙,或逃亡到异国他乡聚族而居,也有一部分仍留原地。西虢族人随平王东迁到上阳,留在原地的小虢,到秦武公十一年,被秦所灭,其族人被迫迁向西北边远地区,在那里定居下来,从而形成后来的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声闻天下。南、北二虢被晋献公灭亡后,其族人匹散飘流,有被迫迁于晋国的,也有逃亡到附近各国的,迁于晋国的虢国人很大部分被留在现在山西的晋南,有一部分被安置在今山西汾阳县境内,汾阳县内大虢城、小虢城即因虢人居于此而得名,他们是太原郭氏的最早祖先。周平王时为郑国所灭的东虢,同样其族人也被迫逃亡,绝大部分流散于今河南中部,从而成为颍川郭氏最早的祖先。也有逃亡到今陕西、山西各地的。崞山郭氏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被迫迁往崞山的一支。地点在雁门关南,即秦始皇所筑内长城之崞山。这一“崞”字,由最早迁入郭氏始祖所自创,因失掉封邑,被迫迁至一山地,故在郭字右边去邑,左边加山,名其地为“崞山”。自立堂号“崞山堂”。综上所述,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姓,其迁徙与虢国的兴亡相始终,无论是西虢还是东虢,以及北虢、南虢,每一个虢国的灭亡都导致"了虢国族人的大逃亡和大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西虢成了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的始祖,而东、北、南三虢则成了太原郭氏、河东郭氏和颍川郭氏的始祖。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祖祖辈辈生活于中原地区的郭氏族人终于走出国破家亡的历史阴影,人口不断繁衍,宗族渐渐壮大。他们在饱尝流亡迁徙的滋味后,更加珍惜稳定以后的安居生活。他们在各聚居地或躬耕农亩,或投身从戎,或致力政治,或穷经皓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显示着自己的才能,给历史留下了一笔笔绚丽图画。他们继承祖先的优良品德,诚以事君,信以处友,在各聚居地获得很高的威望。先秦、两汉时期,郭氏以世居太原阳曲的郭无家族影响最大。经过不断繁衍,太原郭氏成为后来郭姓繁衍迁徙的主要来源,故郭氏家族以“太原”郡望为最大。至汉末,郭氏又成为渭河下游地区一带的望族。汉有郭亭,子孙自太原徙冯翊。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由,其裔孙迁居(颖-禾 水)川(治今河南许昌)。再有后汉郭泰,世居介休(今属山西),其裔孙居魏州昌乐,可见昌乐郭无亦出自太原。郭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郭氏大批散居于今浙江、江苏等处。迁去江南各地的郭氏,也以太原郭氏为最多。魏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大迁徙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政权迭立,豪强群起。尤其是郭姓人的主要聚居地中原地区更是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稳定,大批中原民众,被迫离开故土,避乱江南。郭氏族人的第二次大迁徙是在晋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灭亡,东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时,随晋室南渡的有数百家之多。这些南渡者,也包括郭姓族人在内。如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郭璞,本是山西闻喜人,晋惠帝、怀帝之际,其家乡受到匈奴骚扰,他联合亲戚朋友数十家,到江南避乱。这次过江的中原郭姓族人,大都散聚在江南各地,以后又经过江苏、浙江等地进入福建、广东等地。隋唐时期隋唐年间,郭姓已成为今山西、山东省的第一大姓。唐初,陈光元开基漳州,即有郭姓随同入闽。唐中期,因“安史之乱”,又有大批郭氏分迁于今浙江、江苏、湖北等地。此讨,郭姓还繁衍有一大望族,即汾阳郭氏,其始祖为来自华阴的郭子仪。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其后裔便以‘汾阳"为堂号。这—支郭氏后裔郭嵩,迁入福建,成为入闽郭姓的始祖。迁入香港位于香港新界的八乡地区有一个村落叫莲花地,约有五百人,由六个姓组成,其中以郭姓居多,有三百多人,且入居年代最早。大约在明代中后期,郭巨田率族人迁居于此。据《莲花地郭氏族谱》记载:他们的一世祖郭盛,生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居住在新安县城的南头附近,传至六世郭巨田(生于明正德年二年,1507年)始迁莲花地。其后郭氏族人逐渐繁衍壮大,遍布新界地区的八乡周围。郭 氏有祠堂,堂名“禧隆堂”,奉祀着郭巨田以下各祖先的牌位。居住在新界地区的郭氏族人特别看重墓地风水,莲花地郭氏的族谱是手写本,属于一种较简单的类型,但有关祖先墓地的位置及其风水内容的记载却相当充实。如墓地所在地、方位、朝向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墓地风水投资规模也很大。现在不仅香港新界有郭姓人居住,而香港其他地区也遍布郭姓人的足迹,香港经济的起步与腾飞,被世人称为奇迹,是香港民众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有郭姓人的贡献。60年代中期的地产热中杀出 “三剑客”,其中之一就是郭得胜。还有近年崛起的香港服装界女强人郭志清及其家族永安公司等等。迁入台湾据《台湾省通志》对郭氏播迁入台的记载,最早入台的郭氏族人名叫郭怀一,大约在明天启年间由福建入住今台南市。郭怀一早年随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纵横海上,为其得力部将。后郑芝龙受明朝招抚,返回朝廷。郭怀一与另一部将何斌则留居台湾,与其部属垦耕于离台不远的二层行溪南岸,建立家园,人丁日旺。台湾郭氏族人,还有许多是从福建漳州、泉州等地赴台的,另外也有一部分是从广东潮州、惠州嘉应去的。福建漳州龙溪县的郭由饱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入垦今台南麻豆;雍正年间,郭光传入垦今台南县;乾隆年间,郭其读迁今澎湖马公;郭振德、郭安政、郭长等,先后入垦今台北万里。福建漳州南靖县的郭锡馏在清康熙中叶入垦今彰化。乾隆初年,移垦今台北市,募资开挖水渠,灌溉台北盆地。后人感念其恩,将此渠取名骝公圳。雍正五年,郭崇饱入垦今台北市内湖。乾隆年间,郭砒石、元记、纯直兄弟入垦今台北金山。郭荣兴入垦今万里。福建漳州平行县的郭朝球在清乾隆年间入垦今万里,郭阿叶入垦今台北瑞芳。还有福建漳州的郭光天入垦今桃园龟山;稍后,郭崇嘏、郭龙文、郭玉振、郭樽等,先后入垦今桃园大园、龟山。由福建泉州入台的有惠安县的郭顺宜,于康熙末年入垦今彰化鹿港,雍正六年,郭奕荣入垦今新竹香山。福建泉州同安县的郭行足于乾隆十九年入垦今麻豆,长房下传六房,是为郭六合。稍后,郭川入垦今台北八里,郭植厚入垦今基隆市。嘉庆年间,郭盘衍入垦今苗栗苑里。福建泉州南安县的郭宽于乾隆初年入垦台南佳里,后迁台南市。郭卜入垦今台北树林,郭云山、云河兄弟入垦今台北汐止。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郭恭亭入垦今新竹市。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郭畅于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坪林。福建泉州的郭百年于嘉庆年间率众入垦今南投埔里,郭福富、郭景先后入垦今台北石碇。迁往台湾的还有广东潮州饶平县的郭德泉,于康熙中叶入垦今嘉义水上。广东惠州海丰县的郭青山于雍正八年入垦今新竹新丰; 惠州陆丰县的郭成万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广东嘉应镇子县的郭鸿成于乾隆二十八年入垦今台南市安平区;嘉应梅县的郭有凤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迁徙海外郭氏最早迁徙海外大约是在明代中后期,迁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迁徙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迁徙的途中非常艰辛。目前世界上的郭姓华裔、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在亚州。其中以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老挝等十几个国家为最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也有不少郭姓华裔。他们中有许多人为所居住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如大企业家郭琰、郭鹤年、郭芳枫;华人记者郭克明;华人建筑师郭茂林;华人律师郭彪等等。
2023-08-13 02:27:356

广东省有几个地级市

广东省有几个地级市 广东省下辖19个地级市和2个副省级城市。 【19个地级市】 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 【2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 广东省,以岭南东道、广南东路得名,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下辖21个省辖市(副省级城市2个,地级市19个),119个县级行政区(5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 答:广东有21个地级市:广 州 市 ,我是河源市的 深 圳 市 珠 海 市 汕 头 市 韶 关 市 佛 山 市 江 门 市 湛 江 市 茂 名 市 肇 庆 市 惠 州 市 梅 州 市 汕 尾 市 河 源 市 阳 江 市 清 远 市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潮 州 市 揭 阳 市 云 浮 市 一共有21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省会是广州 广东省有19个地级市. 19个地级市(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汕头、江门、茂名、肇庆、湛江、梅州、汕尾、河源、清远、韶关、揭阳、阳江、潮州、云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u25aa 珠海市 u25aa 汕头市 u25aa 佛山市 u25aa 韶关市 u25aa 湛江市 u25aa 肇庆市 u25aa 江门市 u25aa 茂名市 u25aa 惠州市 u25aa 梅州市 u25aa 汕尾市 u25aa 河源市 u25aa 阳江市 u25aa 清远市 u25aa 东莞市 u25aa 中山市 u25aa 潮州市 u25aa 揭阳市 u25aa 云浮市 广东省共有几个地级市? 广东省共有21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 广州市 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越秀区。 越秀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景泰街道) 黄埔区 花都区(新华街道) 番禺区(市桥街道) 南沙区(黄阁镇) 萝岗区(夏港街道) 从化市(街口街道) 增城市(荔城街道) 深圳市 辖6个市辖区。市人民 *** 驻福田区。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新安街道) 龙岗区(龙岗街道) 盐田区(盐田街道) 珠海市 辖3个市辖区。市人民 *** 驻香洲区。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三灶镇) 汕头市 辖6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 *** 驻金平区。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凤翔街道) 潮阳区(文光街道) 潮南区(峡山街道) 南澳县(后宅镇) 韶关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浈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马坝镇) 乐昌市(乐城街道) 南雄市(雄州镇) 仁化县(仁化镇)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新丰县(丰城镇)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佛山市 辖5个市辖区。市人民 *** 驻禅城区。 禅城区 南海区(桂城街道) 顺德区(大良街道) 三水区(西南街道) 高明区(荷城街道) 江门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 *** 驻江海区。 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会城街道) 台山市(台城镇) 开平市(长沙街道) 鹤山市(沙坪镇) 恩平市(恩城街道) 湛江市 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赤坎区。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廉江市(罗州街道) 雷州市(雷城街道) 吴川市(梅菉街道)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镇) 茂名市 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茂南区。 茂南区 茂港区(南海街道) 高州市(中山街道) 化州市(河西街道) 信宜市(东镇镇) 电白县(水东镇) 肇庆市 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端州区。 端州区 鼎湖区(坑口街道) 高要市(南岸街道) 四会市(东城街道)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街道)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惠州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 *** 驻惠城区。 惠城区 惠阳区(淡水街道) 惠东县(平山镇)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街道) 梅州市 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梅江。 梅江区 兴宁市 梅 县(程江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汕尾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城区。 城 区 陆丰市(东城镇)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河源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 *** 驻源城区。 源城区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东源县(仙塘镇) 阳江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江城区。 江城区 阳春市(春城街道)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清远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清城区。 清城区(凤城街道) 英德市(英城街道) 连州市(连州镇)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东莞市 市人民 *** 驻莞城街道。 中山市 市人民 *** 驻东区松苑路1号。 潮州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 *** 驻湘桥区。 湘桥区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揭阳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榕城区。 榕城区 普宁市(流沙北街道) 揭东县(曲溪镇) 揭西县(河婆镇) 惠来县(惠城镇) 云浮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云城区。 云城区 罗定市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广东省一共有几个地级市 广东有21个地级市。 广东省有几个地级市?分别是? 有21个。分别是:广州市 韶关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江门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记得采纳啊
2023-08-13 02:27:244

广东的区号是多少啊?

广东地区区号是020、066+、075+、076+。广东,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地级市21个、市辖区65个、县级市20个、县34个、自治县3个。广东地区电话区号:020、066+、075+、076+。广东地区邮政区码:51-52(广州:510000)。扩展资料:广东地处祖国大陆最南部,陆地范围位于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自东至西依次与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陆地最东端至饶平县大埕镇,最西端至廉江市高桥镇,东西跨度约800千米。最北端至乐昌市白石镇,最南端至徐闻县角尾镇,跨度约为600千米。根据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全省陆地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除大陆外,广东省还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759个,岛屿面积1448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0.81%。参考资料来源:广东市人民政府-位置和面积
2023-08-13 02:27:083

广东有几个省,几个区域

  广东是一个省。  截至2007年,广东省辖21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  广州市 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越秀区。  越秀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景泰街道)  黄埔区 花都区(新华街道) 番禺区(市桥街道) 南沙区(黄阁镇) 萝岗区(夏港街道)  从化市(街口街道) 增城市(荔城街道)  深圳市 辖6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福田区。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新安街道) 龙岗区(龙岗街道)  盐田区(盐田街道)  珠海市 辖3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香洲区。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三灶镇)  汕头市 辖6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金平区。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凤翔街道) 潮阳区(文光街道)  潮南区(峡山街道)  南澳县(后宅镇)  韶关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浈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马坝镇)  乐昌市(乐城街道) 南雄市(雄州街道)  仁化县(丹霞街道)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新丰县(丰城街道)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佛山市 辖5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禅城区。  禅城区 南海区(桂城街道) 顺德区(大良街道) 三水区(西南街道) 高明区(荷城街道)  江门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江海区。  江海区(滘头街道) 蓬江区(环市街道) 新会区(会城街道)  台山市(台城街道) 开平市(长沙街道) 鹤山市(沙坪街道) 恩平市(恩城街道)  湛江市 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赤坎区。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麻章镇)  廉江市(罗州街道) 雷州市(雷城街道) 吴川市(梅菉街道)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街道)  茂名市 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茂南区。  茂南区 茂港区(南海街道)  高州市(潘州街道) 化州市(东山街道) 信宜市(东镇街道)  电白县(水东镇)  肇庆市 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端州区。  端州区 鼎湖区(坑口街道)  高要市(南岸街道) 四会市(东城街道)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街道)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惠州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惠城区。  惠城区(龙丰街道) 惠阳区(淡水街道)  惠东县(平山街道)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街道)  梅州市 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梅江。  梅江区  兴宁市(兴田街道)  梅 县(程江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汕尾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  城 区(香洲街道)  陆丰市(东海街道)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河源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源城区。  源城区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东源县(仙塘镇)  阳江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江城区。  江城区  阳春市(春城街道)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清远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清城区。  清城区  英德市(英城街道) 连州市(连州镇)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东莞市 市人民政府驻莞城街道。  中山市 市人民政府驻石岐街道。  潮州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湘桥区。  湘桥区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揭阳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榕城区。  榕城区(新兴街道)  普宁市(流沙北街道)  揭东县(曲溪街道) 揭西县(河婆街道) 惠来县(惠城镇)  云浮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云城区。  云城区(云城街道)  罗定市(罗城街道)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2023-08-13 02:27:014

广东省一共有多少个市?

2005年辖:21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 广州市 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越秀区。 越秀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景泰街道) 黄埔区 花都区(新华街道) 番禺区(市桥街道) 南沙区(黄阁镇) 萝岗区(夏港街道) 从化市(街口街道) 增城市(荔城街道) 深圳市 辖6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福田区。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新安街道) 龙岗区(龙岗街道) 盐田区(盐田街道) 珠海市 辖3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香洲区。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三灶镇) 汕头市 辖6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金平区。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凤翔街道) 潮阳区(文光街道) 潮南区(峡山街道) 南澳县(后宅镇) 韶关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浈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马坝镇) 乐昌市(乐城街道) 南雄市(雄州镇) 仁化县(仁化镇)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新丰县(丰城镇)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佛山市 辖5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禅城区。 禅城区 南海区(桂城街道) 顺德区(大良街道) 三水区(西南街道) 高明区(荷城街道) 江门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江海区。 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会城街道) 台山市(台城镇) 开平市(长沙街道) 鹤山市(沙坪镇) 恩平市(恩城街道) 湛江市 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赤坎区。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廉江市(罗州街道) 雷州市(雷城街道) 吴川市(梅菉街道)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镇) 茂名市 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茂南区。 茂南区 茂港区(南海街道) 高州市(中山街道) 化州市(河西街道) 信宜市(东镇镇) 电白县(水东镇) 肇庆市 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端州区。 端州区 鼎湖区(坑口街道) 高要市(南岸街道) 四会市(东城街道)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街道)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惠州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惠城区。 惠城区 惠阳区(淡水街道) 惠东县(平山镇)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街道) 梅州市 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梅江。 梅江区 兴宁市 梅县(程江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汕尾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 城区 陆丰市(东城镇)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河源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源城区。 源城区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东源县(仙塘镇) 阳江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江城区。 江城区 阳春市(春城街道)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清远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清城区。 清城区(凤城街道) 英德市(英城街道) 连州市(连州镇)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东莞市 市人民政府驻莞城街道。 中山市 市人民政府驻东区松苑路1号。 潮州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湘桥区。 湘桥区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揭阳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榕城区。 榕城区 普宁市(流沙北街道) 揭东县(曲溪镇) 揭西县(河婆镇) 惠来县(惠城镇) 云浮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云城区。 云城区 罗定市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2023-08-13 02:26:181

广东省有多少个邓磊宗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广东省辖:21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429个街道办事处、1145个镇、4个乡、7个民族乡。 广州市 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越秀区。 越秀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景泰街道) 黄埔区 花都区(新华街道) 番禺区(市桥街道) 南沙区(黄阁镇) 萝岗区(夏港街道) 从化市(街口街道) 增城市(荔城街道) 深圳市 辖6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福田区。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新安街道) 龙岗区(龙岗街道) 盐田区(盐田街道) 珠海市 辖3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香洲区。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三灶镇) 汕头市 辖6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金平区。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凤翔街道) 潮阳区(文光街道) 潮南区(峡山街道) 南澳县(后宅镇) 韶关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浈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马坝镇) 乐昌市(乐城街道) 南雄市(雄州街道) 仁化县(仁化镇)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新丰县(丰城街道)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佛山市 辖5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禅城区。 禅城区 南海区(桂城街道) 顺德区(大良街道) 三水区(西南街道) 高明区(荷城街道) 江门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江海区。 江海区(滘头街道) 蓬江区(环市街道) 新会区(会城街道) 台山市(台城镇) 开平市(长沙街道) 鹤山市(沙坪镇) 恩平市(恩城街道) 湛江市 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赤坎区。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麻章镇) 廉江市(罗州街道) 雷州市(雷城街道) 吴川市(梅菉街道)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街道) 茂名市 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茂南区。 茂南区 茂港区(南海街道) 高州市(潘州街道) 化州市(东山街道) 信宜市(东镇街道) 电白县(水东镇) 肇庆市 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端州区。 端州区 鼎湖区(坑口街道) 高要市(南岸街道) 四会市(东城街道)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街道)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惠州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惠城区。 惠城区(龙丰街道) 惠阳区(淡水街道) 惠东县(平山街道)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街道) 梅州市 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梅江。 梅江区 兴宁市(兴田街道) 梅 县(程江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汕尾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 城 区(香洲街道) 陆丰市(东海街道)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河源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源城区。 源城区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东源县(仙塘镇) 阳江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江城区。 江城区 阳春市(春城街道)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清远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清城区。 清城区(凤城街道) 英德市(英城街道) 连州市(连州镇)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东莞市 市人民政府驻莞城街道。 中山市 市人民政府驻石岐街道。 潮州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湘桥区。 湘桥区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揭阳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榕城区。 榕城区(新兴街道) 普宁市(流沙北街道) 揭东县(曲溪镇) 揭西县(河婆镇) 惠来县(惠城镇) 云浮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云城区。 云城区(云城街道) 罗定市(罗城街道)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2023-08-13 02:2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