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急求~有机化学高手进~合成题

2023-08-13 09:45:02
TAG: 化学
共3条回复
苏萦

一.1.乙炔用LindarPd/H2还原得乙烯,乙烯HBr加成得溴乙烷

2.乙炔用NaNH2得乙炔钠,乙炔钠与溴乙烷反应得1-丁炔

3.1-丁炔羟汞化水解得2-丁酮

二.1.乙烯溴加成再消去得乙炔,同上制取2-丁酮

2.2-丁酮与羟胺反应得2-丁酮肟,贝克曼重排得T.M.

三.1.AlCl3催化下傅克酰基化得4-氧代-4-苯基-2-丁烯酸

2.克莱门森还原得4-苯基-2-丁烯酸,H2加成得4-苯基丁酸

3.4-苯基丁酸多聚磷酸脱水傅克反应得T.M.

以上只是我个人想出的较佳方法,不一定最简

莫妮卡住了

CH三CH+H2--->CH2=CH2

2CH2=CH2---->CH3CH2CH=CH2

CH3CH2CH=CH2+H2O---->CH3CH2CH(OH)CH3

2CH3CH2CH(OH)CH3+O2---->CH3CH2C(O)CH3+2H2O

大鱼炖火锅

有机试剂不能任意选?

相关推荐

beckmann重排反应

beckmann重排反应是一个由酸催化的重排反应,反应物肟在酸的催化作用下重排为酰胺。若起始物为环肟,产物则为内酰胺。此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发现并由此得名。1、机理:贝克曼重排反应是典型的亲核重排,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 ,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烷基的迁移并推走推走羟基形成氰基,然后该中问体被水解得到酰胺。在酮肟分子中发生迁移的烃基与离去基团互为反位。2、影响因素:R和R"可以是芳香族成者是脂肪族的烃基,其中之一也可以是氢,即醛肟。氢很少发生迁移,不能生成的化合物。芳基比烷基优先迁移。对称的酮肟重排只得到一种产物;而不对称的酮肟重排,则主要生成与羟基处于反位的R"基重排至氮原子上的产物。2、知识扩展:聚酰胺纤维俗称尼龙6,最早的尼龙制品是尼龙制的牙刷的刷子,妇女穿的尼龙袜。现在该材料具有最优越的综合性能,包括机械强度、刚度、韧度、机械减震性和耐磨性,加上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耐化学性,用于机械结构零件和讨维护零件的制造。
2023-08-13 06:16:131

关于贝克曼反应

贝克曼重排反应 Backman rearrangement   贝克曼重排反应指醛肟或酮肟在酸催化下生成N-取代酰胺的亲核重排反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酸常用五氯化磷,该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环己酮与羟胺反应得到环己酮肟后可重排得到己内酰胺,此为尼龙-6的单体。手性基团在重排过程中保持光学活性。此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发现并由此得名。编辑本段机理  贝克曼重排反应是典型的亲核重排,醛(酮)肟反应是首先质子化,并脱水形成氮烯(nitrene),随后邻位烃基发生重排,生成碳正离子,接着水合,脱去质子生成N-取代酰胺。[1]编辑本段氰尿酰氯辅助贝克曼反应  氰尿酰氯和氯化锌形成助催化剂可以催化贝克曼反应。例如:环十二酮能被平稳地转化为对定的内酰胺,后者是生产尼龙12的单体。   此反应的反应机理是以循环型催化为基础的,在循环中,氰尿酰氯通过亲核芳香取代活化羟基。通过Meisenheimer络合物中间体,最终生成产物。编辑本段异常贝克曼重排反应  α-二酮、α-酮酸、α-叔烃基酮(反式)、α-二烷基氨基酮、α-羟基酮和β-酮醚生成的肟在路易斯酸或质子酸的作用下断裂为腈及相应的官能团化合物。这个反应称为“异常贝克曼重排”,又称非正常贝克曼重排;二级贝克曼重排;贝克曼断裂反应等。
2023-08-13 06:16:332

贝克曼重排机理

贝克曼重排反应机理:典型的亲核重排,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 ,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烷基的迁移并推走推走羟基形成氰基,然后该中间体被水解得到酰胺。在酮肟分子中发生迁移的烃基与离去基团(羟基 )互为反位。在迁移过过程中迁移碳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 rearrangement)指醛肟或酮肟在酸催化下生成N-取代酰胺的亲核重排反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酸常用五氯化磷。此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发现并由此得名。   该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环己酮与羟胺反应得到环己酮肟后可重排得到己内酰胺,此为尼龙-6的`单体。手性基团在重排过程中保持光学活性。   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 rearrangement)是一个由酸催化的重排反应,反应物肟在酸的催化作用下重排为酰胺。若起始物为环肟,产物则为内酰胺。此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发现并由此得名。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酸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   反应物为环己酮并生成己内酰胺。因为己内酰胺是制造尼龙6的重要原料,所以此反应也是贝克曼重排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贝克曼溶剂被广泛用来催化重排反应,其实际成分为乙酸,盐酸和乙酸酐。也可以其他种类的酸催化,例如硫酸和多磷酸。在实际工业制造酰胺的流程中,通常使用的是硫酸,因为用氨进行中和处理后可以得到硫酸铵,后者是一种重要的化肥,能为土壤提供氮和硫。
2023-08-13 06:16:401

beckmann重排反应为何要在强酸条件下进行?

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N-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E.O.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反应时酮肟受酸性试剂作用,形成一个缺电子氮原子,同时促使其邻位碳原子上的一个烃基向它作分子内 1,2-迁移,其反应过程如下:  贝克曼重排是立体专一性反应.在酮肟分子中发生迁移的烃基与离去基团(羟基)互为反位.在迁移过程中迁移碳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 RCH=N-OH→ 因为强酸才可以和N上的羟基反应,脱去水分子,得到N上连着正电荷的中间体,后R基团重排
2023-08-13 06:18:401

贝克曼重排迁移基团优先顺序

可以从反应机理来看,若中间产物越稳定,则越容易发生反应,所以在看类似问题的时候关键是看所连基团对于中间产物的影响。频哪醇重排中间产物在迁移后有碳正离子生成,这里就只需要考虑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与基团有关,苯环能与之共轭,最稳定,所以最易发生。不是迁移正离子,而是迁移之后有正离子生成,这时候哪个迁移的基团能稳定这个正离子就先迁移,像苯环迁移,与甲基比起来就能更好的碳稳定正离子。示例反应反应物为环己酮并生成己内酰胺。因为己内酰胺是制造尼龙6的重要原料,所以此反应也是贝克曼重排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贝克曼溶剂被广泛用来催化重排反应,其实际成分为乙酸,盐酸和乙酸酐。也可以其他种类的酸催化,例如硫酸和多磷酸。在实际工业制造酰胺的流程中,通常使用的是硫酸,因为用氨进行中和处理后可以得到硫酸铵,后者是一种重要的化肥,能为土壤提供氮和硫。
2023-08-13 06:18:481

贝克曼重排反应的相关反应

氰尿酰氯辅助贝克曼反应氰尿酰氯和氯化锌形成助催化剂可以催化贝克曼反应。例如:环十二酮能被平稳地转化为对定的内酰胺,后者是生产尼龙12的单体。此反应的反应机理是以循环型催化为基础的,在循环中,氰尿酰氯通过亲核芳香取代活化羟基。通过Meisenheimer络合物中间体,最终生成产物。异常贝克曼重排反应α-二酮、α-酮酸、α-叔烃基酮(反式)、α-二烷基氨基酮、α-羟基酮和β-酮醚生成的肟在路易斯酸或质子酸的作用下断裂为腈及相应的官能团化合物。这个反应称为“异常贝克曼重排”,又称非正常贝克曼重排;二级贝克曼重排;贝克曼断裂反应等。
2023-08-13 06:19:021

重排反应详细资料大全

重排反应(rearrangement reaction)是分子的碳骨架发生重排生成结构异构体的化学反应,是有机反应中的一大类。重排反应通常涉及取代基由一个原子转移到同一个分子中的另一个原子上的过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重排反应 外文名 :rearrangement reaction 性质 :一种化学反应 相关反应 :贝克曼重排 简介,贝克曼重排,重排反应,分子内重排,分子内亲核重排,分子内亲电重排,分子间重排, 简介 以下例子中取代基R由碳原子1移动至碳原子2: 分子间重排反应也有可能发生。 按反应机理,重排反应可分为:基团迁移重排反应和周环反应。 基团迁移重排反应 反应物分子中的一个基团在分子范围内从某位置迁移到另一位置的反应。常见的迁移基团是烃基。迁移基团的原来位置称为迁移起点,迁移后的位置称为迁移终点,这类反应又可按价键断裂方式分为异裂和均裂 ,前者重要得多,其中尤以缺电子重排最为重要。 缺电子重排反应是反应物分子先在迁移终点形成一个缺电子活性中心,从而促使迁移基团带着键裂的电子对发生迁移,并通过进一步变化生成稳定产物。以频哪酮重排反应为例,反应物分子中的一个羟基与酸作用形成锌盐后失水变为缺电子活性中心正碳离子,促使邻位带羟基碳原子上的一个甲基带着电子对发生1,2-迁移,同时羟 基氧原子 上未共用电子对转移至碳氧之间构成双键,最后失去质子而得产物(见上反应式)。在迁移终点形成一个富电子活性中心后 ,促使迁移基团不带键裂电子对而转移,叫富电子重排反应,例如法沃斯基重排:a - 卤代酮 在强碱作用 下重排,生成碳架不同的羟酸酯,反应通过富电子活性中心负碳离子进行 : 环反应 反应物因分子内共价键协同变化而发生重排的反应,有电环化反应和δ迁移反应。例如环丁烯经加热发 Favorsky重排反应 生逆向电环化而得1,3-丁二烯,1,3-己二烯经加热发生氢原子1,5-迁移而得2,4-己二烯。这类重排在合成中套用最多的是属于3,3-迁移的科 普重排和克 莱森重排。科普重排是1,5-二烯受热重排为另一个1,5-二烯的反应。例如内消旋-3,4-二甲基-1,5-己二烯经加热几乎定量地转变为(Z ,E)-2,6-辛二烯:克莱森重排反应是参与反应的体系中有一个氧原子代替了碳原子。例如,苯基烯丙醚经加热重排生成的环己二烯酮,随即异构化为邻烯丙基苯酚。 Favorskii重排反应 ( Favorskii重排 ),常误写为 Favorski重排反应 ,是α-卤代酮在碱作用下重排为羧酸衍生物(如羧酸、酯和酰胺)的反应。 一般条件下的Favorskii重排 环酮反应得到少一个碳的环烷基羧酸。使用的碱可以是氢氧根离子、醇盐负离子或胺,产物分别为羧酸、酯和酰胺。α,α"-二卤代酮在反应条件下消除HX生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环酮的反应如下,常用于合成张力较大的四元环体系。 反应机理 Favorskii重排反应的反应机理为:首先在氯原子另一侧形成烯醇负离子,负离子进攻另一侧的碳原子,氯离子离去,形成一个环丙酮并五元环的中间体。受氢氧根离子进攻,羰基打开,打开三元环,得到羧基邻位的碳负离子,最后获得一个质子得到产物。 Pinacol重排反应 Favorskii光反应 该重排反应也可以是通过自由基机理进行的光化学反应。某些被对羟基苯乙酰基保护的磷酸酯(如ATP)反应,经过三线态双自由基 3 和具二酮结构的螺环化合物 4 ,最终重排得到对羟基苯乙酸以及磷酸基团。 贝克曼重排 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重排反应)是一个由酸催化的重排反应,反应物肟在酸的催化作用下重排为酰胺。若起始物为环肟,产物则为内酰胺。此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发现并由此得名。对于此类重排,需注意三点:(1)离去基团与迁移基团处于反式;(2)离去与迁移同步进行;(3)迁移基团在迁移前后构型不变。 产物为酰胺 重排反应 重排反应是指在一定反应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发生迁移或分子内碳原子骨架发生改变,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重排反应可以分为分子内重排和分子间重排。 分子内重排 发生分子内重排反应时,基团的迁移仅发生在分子的内部。根据其反应机理,可分为分子内亲电重排和分子内亲核重排。 分子内亲核重排 分子内发生在临近两个原子间的基团迁移,多数情况下属于分子内亲核重排。例如:辛戊基溴在乙醇中的分解; 分子内亲电重排 分子内亲电重排反应多发生在苯环上。常见的有联苯胺重排、N-取代苯胺的重排和羟基的迁移等。 氢化偶氮苯在酸的作用下,可发生重排反应生成联苯胺。N-取代苯胺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基从氮原子上迁移到氮原子的邻位、对位上的反应。例如:亚硝基的迁移,它也是亲电性的重排反应。 苯基羟胺在稀硫酸作用下,可发生OH-的迁移,即OH-作为亲核质点从支链迁移到芳环上,生成氨基酚。 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 分子间重排 分子间的重排可看作是几个基本过程的组合。例如,N-氯代乙酰苯在盐酸的作用下发生重排:先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分子氯,然后,氯与乙酰苯胺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得到产物。
2023-08-13 06:19:271

如何反应,大学有机化学

Beckman 贝克曼重排: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变酰胺的反应(己内酰胺)Cannizzarro 康尼查罗歧化:无α-H的醛在强碱下生成醇和羧酸的反应(苯甲醛)Claisen 克莱森酯缩合:酯在强碱下形成碳负离子对另一酯进行亲核加成消去的反应(有机合成最重要的反应之一)Clemmensen 克莱门森还原法: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下还原为烃的反应(羰基变亚甲基)Cope 科浦消去反应:叔胺用过氧化氢处理后加热发生的消去反应(霍夫曼规则)Corey-House 科瑞-豪斯反应:卤代烃和二烷基铜锂试剂的偶联(重要的连接碳链的反应)Cram 克拉姆规则:亲核试剂优先从空间阻力小的一侧进攻Dickerman 狄克曼缩合:反应类似酯缩合,成环Diels-Alder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一般为1,3-丁二烯的衍生物和乙烯的衍生物的反应(协同反应)Fehling 菲林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把醛氧化成酸Friedel-Crafts 傅-克反应:苯环上引入烃基或酰基的反应Gabriel 盖布瑞尔合成法:邻苯二甲酰亚胺盐和卤代烃反应制伯胺Gattermann-Koch 盖德曼-柯赫反应:芳烃和盐酸及一氧化碳反应生成芳醛的反应Grignard 格利雅试剂:有机合成最重要试剂之一,卤代烃和镁及乙醚可制得Haworth 哈武斯式:糖的立体投影式Hinsberg 兴斯堡反应:芳烃用于鉴别第一、第二、第三胺的反应,试剂 苯璜酰氯Hofmann 霍夫曼消除:季胺碱加热后的消除反应,反应方向和查依采夫规则相反 霍夫曼降解:酰胺在溴的碱溶液中生成少一碳的胺Hucker 休克尔规则:π电子数为4n+2时封闭环具有芳香性(有例外,还需考虑环内H的张力)Knoevernagel 克脑文盖尔反应:醛酮在弱碱下和有α-H的化合物的缩合反应Lindar 林德拉催化剂:钯用碳酸钙醋酸铅处理,使活性降低,部分加氢的试剂Lucas 卢卡斯试剂:无水氯化锌和浓盐酸的溶液,用于鉴别伯仲叔醇Mannich 曼尼许反应:有α-H的酮和甲醛及铵盐的水溶液反应生成β氨基酮的反应Markownikoff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加氢多的碳Meerwein-Ponndorf 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法:异丙醇铝把醛酮还原成醇的反应
2023-08-13 06:19:371

肟的重排是不是就是贝克曼重排,若不是,又是什么?

酮肟重排就是贝克曼重排 酮肟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称为贝克曼重排。
2023-08-13 06:19:442

化学竞赛有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名反应

以人命命名的有机反应1.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2.库切洛夫反应3.狄尔斯-阿尔德反应4.傅瑞德尔-克拉夫茨反应5.札依采夫规则6.瓦格涅尔-麦尔外因重排7.威廉姆逊合成法8.维帝西反应9.麦尔外因-庞多夫-维尔莱还原法10.吉日聂耳-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11.克莱门森还原法12.贝耶尔-维林格反应13.康尼查罗反应14.迈克反应15.洪赛迪克尔反应16.列佛尔曼斯基反应17.克莱森缩合18.狄克曼反应19.霍夫曼降级反应20.克莱森-施密特反应21.科普消除反应22.加布里埃尔合成法23.桑德迈耶反应24.沃尔夫重排25.贝克曼重排
2023-08-13 06:19:531

化学中的肟是什么意思啊?

读:wò。意思:指含有羰基的醛、酮类化合物与羟胺作用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参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肟的通式都具有C=NOH基。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肟经水解都能得到原来的醛或酮。大多数的肟都具有很好的结晶,并有其确定的熔点,例如乙醛肟47℃,片脑酮肟75℃,丙酮肟61℃,环己酮肟90℃,因此可利用其熔点来鉴别醛或酮。有的肟还是重要的分析试剂,如丁二酮肟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镍的试剂。扩展资料:与肟相关的反应:1、贝克曼(Beckmann)重排:在酸性条件下,醛肟或酮肟的肟羟基质子化成易离去基团,然后与肟羟基反位的邻近基团迁移,同时离去基团离去,产生邻碳的正中心。继而与反应介质中的亲核试剂(如水)发生水合、脱质子化生成亚胺,再烯醇式-酮式互变而生成N-取代的酰胺。在重排中氮氧键的断裂与反位基团的迁移是同步发生的。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N-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E.O.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2、肟化反应: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如醛、酮类)与羟胺作用而生成含有C=NOH基的化合物的反应。肟化反应式:一般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eckmann重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肟
2023-08-13 06:20:002

某肟发生Beckmann重排后得到一化合物 ,试推测该肟的结构?

先把它还原成烯醇式再把N上的那个集团和-OH调换位置(有的人认为是四个取代基旋转,其实结果一样)就是原来的结构
2023-08-13 06:20:211

CPL材料是什么材料

CPL,己内酰胺简称,白色晶体,蒸汽压0.67kPa/122℃,闪点110℃,熔点68~70℃,沸点270℃,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白色晶体;蒸汽压0.67kPa/122℃;闪点110℃;熔点68~70℃;沸点270℃;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05(70%水溶液);主要用途:用以制取己内酰胺树脂、己内酰胺纤维和人造革等,也用作医药原料。扩展资料制备:1、肟法:首先将高纯度的环己酮与硫酸羟胺在80-110℃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分离出来的环己酮肟以发烟硫酸为催化剂,在80-110℃经贝克曼重排转位为粗己内酰胺,粗己内酰胺通过萃取、蒸馏、结晶等工序,制得高纯度己内酰胺。肟法的原料环己酮可由苯酚加氢得环己醇,再脱氢而得;或由环己烷空气氧化生成环己醇与环己酮,分离后的环己醇催化脱氢也生成环己酮。2、甲苯法:甲苯在钴盐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用活性炭载体上的钯催化剂进行液相加氢生成六氢苯甲酸,在发烟硫酸中,六氢苯甲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甲苯法由于甲苯资源丰富,生成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PL
2023-08-13 06:20:301

肟的重排是不是就是贝克曼重排,若不是,又是什么

不是由R的大小决定的, 是根据酮肟上的的烷基与羟基是否反式来决定的。 即, 只有与酮肟上的羟基成为反式的烷基才发生重排。
2023-08-13 06:20:451

求几个名称比较高大上的化学反应,有机无机都可以

拜尔-维利各反应,贝克曼重排,柏金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雷佛尔马斯基反应,盖布瑞尔合成法,盖特曼反应,霍夫曼降级反应,坎尼扎罗反应,柯提斯反应,柯尔伯-施密特反应,克莱门森还原,克莱森重排,克莱森-施密特反应,克莱森酯缩合,科普消除,罗森门德还原,迈克尔加成,曼尼希反应,梅里菲尔德合成法,米尔魏因-庞道夫还原
2023-08-13 06:20:541

环己酮肟与硫酸加热时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泡

这是一个贝克曼重排反应(见图):反应物为环己酮并生成己内酰胺。因为己内酰胺是制造尼龙6的重要原料,所以此反应也是贝克曼重排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
2023-08-13 06:21:011

求所有的重排反应

1.Claisen克莱森重排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下可以重排,生成烯丙基酚。当烯丙基芳基醚的两个邻位未被取代基占满时,重排主要得到邻位产物,两个邻位均被取代基占据时,重排得到对位产物。对位、邻位均被占满时不发生此类重排反应。交叉反应实验证明:Claisen重排是分子内的重排。采用 g-碳 14C 标记的烯丙基醚进行重排,重排后 g-碳原子与苯环相连,碳碳双键发生位移。两个邻位都被取代的芳基烯丙基酚,重排后则仍是a-碳原子与苯环相连。反应机理Claisen 重排是个协同反应,中间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重排无影响。从烯丙基芳基醚重排为邻烯丙基酚经过一次[3,3]s 迁移和一次由酮式到烯醇式的互变异构;两个邻位都被取代基占据的烯丙基芳基酚重排时先经过一次[3,3]s 迁移到邻位(Claisen 重排),由于邻位已被取代基占据,无法发生互变异构,接着又发生一次[3,3]s 迁移(Cope 重排)到对位,然后经互变异构得到对位烯丙基酚。取代的烯丙基芳基醚重排时,无论原来的烯丙基双键是Z-构型还是E-构型,重排后的新双键的构型都是E-型,这是因为重排反应所经过的六员环状过渡态具有稳定椅式构象的缘故。反应实例 Claisen 重排具有普遍性,在醚类化合物中,如果存在烯丙氧基与碳碳相连的结构,就有可能发生Claisen 重排。2.Beckmann贝克曼重排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反应机理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反应实例 3.Bamberger,E.重排苯基羟胺(N-羟基苯胺)和稀硫酸一起加热发生重排成对-氨基苯酚:在H2SO4-C2H5OH(或CH3OH)中重排生成对-乙氧基(或甲氧基)苯胺:其他芳基羟胺,它的环上的o-p位上未被取代者会起类似的重排。例如,对-氯苯基羟胺重排成2-氨基-5-氯苯酚:反应机理反应实例4.Cope库伯重排1,5-二烯类化合物受热时发生类似于 O-烯丙基重排为 C-烯丙基的重排反应(Claisen 重排)反应称为Cope重排。这个反应30多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1,5-二烯在150—200℃单独加热短时间就容易发生重排,并且产率非常好。Cope重排属于周环反应,它和其它周环反应的特点一样,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例如:内消旋-3,4-二甲基-1,5-己二烯重排后,得到的产物几乎全部是(Z, E)-2,6辛二烯:反应机理Cope重排是[3,3]s-迁移反应,反应过程是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反应:在立体化学上,表现为经过椅式环状过渡态:反应实例5.Favorskii法沃斯基重排a-卤代酮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重排生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如为环状a-卤代酮,则导致环缩小。如用醇钠的醇溶液,则得羧酸酯:此法可用于合成张力较大的四员环。反应机理反应实例6.Fries弗里斯重排酚酯在Lewis酸存在下加热,可发生酰基重排反应,生成邻羟基和对羟基芳酮的混合物。重排可以在硝基苯、硝基甲烷等溶剂中进行,也可以不用溶剂直接加热进行。邻、对位产物的比例取决于酚酯的结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等。例如,用多聚磷酸催化时主要生成对位重排产物,而用四氯化钛催化时则主要生成邻位重排产物。反应温度对邻、对位产物比例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来讲,较低温度(如室温)下重排有利于形成对位异构产物(动力学控制),较高温度下重排有利于形成邻位异构产物(热力学控制)。反应机理反应实例7.Hofmann 霍夫曼重排(降解) 酰胺用溴(或氯)在碱性条件下处理转变为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反应机理反应实例8.Martius,C.A. 重排N-烷基苯胺类的卤氢酸在长时间加热时(200~300),则烷基易起重排(转移到芳核上的邻或对位上)而生成收率极高的C-烷基苯胺的卤酸盐类(C-alkyl-aniline hydrochlorides).本反应在理论和实际上均属重要:反应机理米契尔(Michael)认为N-烷基苯胺-盐酸盐在加热时离解成卤代烷类及苯胺,然后在氨基的对位起烷基化(分子间重排)。郝金勃登反对此说:反应实例 9.Orton,K.J.P 重排将乙酰苯胺的冷却饱和水溶液用HOCl处理时得N-氯代乙酰苯胺,后者在干燥状态及避光的条件下可以长期放置。N-氯代乙酰苯胺的水溶液在低温时暗处放置时也是稳定的,如果将溶液暴露于光线下则慢慢地转变为p-邻氯代乙酰苯胺,两种异构体的产率比为60-80%;40-20%。如果将N-氯代物和盐酸一起加热,则几乎定量地转变成p-氯代物及少量o-氯代物的混合物。又如将N-溴代-2,6-二甲基-乙酰苯胺溶于醋酸、氯苯等溶液中也会发生重排成p-位及m-位溴代异构体:反应机理10.Pinacol片呐醇重排连二醇类化合物在酸催化下,失去一分子水重排生成醛或酮的反应,称为Pinacol重排反应。机理:基团迁移能力:(2)不对称的连二乙醇重排的方向决定于羟基失去的难易羟基离去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叔碳>仲碳>伯碳11.Semipinacol重排酸性介质:碱性介质:Tiffeneau-Demjanov蒂芬欧-捷姆扬诺夫环扩大反应1-氨基甲基环烷醇用亚硝酸处理,经重排形成多一个碳的环烷酮的反应,称为Tiffeneau环扩大反应。12.联苯胺重排氢化偶氮苯在酸催化下发生重排,生成 4,4"-二氨基联苯的反应称为联苯胺重排。 反应中还可以生成如下结构的副产物:(iii)、(iv)两个化合物又叫半联胺。许多化学家为阐明联苯胺的重排过程做了很多工作,利用放射性碳原子和交叉实验证明:此重排反应是分子内的。具体做法是:用性质相近,反应速率差不多的 2,2"-二甲基氢化偶氮苯(v)与 2,2"-二乙基氢化偶氮苯(vi)一起进行重排。如果重排是分子间的反应,则应得下式所示的(vii)、(viii)、(ix)三种重排产物:如果重排是分子内的反应,则只能得(vii)、(viii)两种产品。若反应物中有交叉产物(ix)生成,说明反应是或者至少有一部分是分子间的重排,即原分子的氮氮键(N-N)断开,形成独立的两部分,然后再重新结合,结合可以有三种方式,其中一种即交叉产物(ix)。但实验结果表明,只得到(vii)、(viii) 两种产物,没有交叉产物。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采用甲基以 14C 标记的 2-甲基氢化偶氮苯(x)与未标记的(v)一起进行重排,结果只得到(vii)和 4,4"-二甲基-3-14C甲基联苯: 反应机理13. Wolff乌尔夫重排重氮酮在银、银盐或铜存在条件下,或用光照射或热分解都消除氮分子而重排为烯酮,生成的烯酮进一步与羟基或胺类化合物作用得到酯类、酰胺或羧酸的反应称为Wolff重排反应。例: 下述两反应你能写出机理吗? 反应机理Arndt-Eistert同系列羧酸的合成反应Arndt-Eistert合成是将一个酸变成它的高一级同系物或转变成同系列酸的衍生物,(如酯或酰胺)的反应。该反应可应用于脂肪族酸和芳香族酸的制备。反应包括下列三个步骤: 1.酰氯的形成; 2.酰氯和重氮甲烷作用生成重氮酮; 3.重氮酮经Wolff重排变为烯酮,再转变为羧酸或衍生物。14.Curtius库尔提斯重排15. Lossen罗森重排RNCO 异羟肟酸重排为少一个碳的胺通过中间体反应机理16.Schmidt施密特重排Schmidt羰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包括三类反应:对比:17.Baeyer-Villiger贝耶尔-维勒格氧化重排酮类用过氧酸(如过氧乙酸、过氧三氟醋酸等)氧化,在烃基与羰基之间插入氧原子而成酯的反应称为Baeyer-Villiger反应。18.Stevens斯蒂文重排季铵盐分子中连于氮原子的碳原子上具有吸电子的基团取代时,在强碱性条件下,可重排生成叔胺的反应称为Stevens重排反应。反应机理实用举例19.Sommelet-Hauser萨姆勒特-霍瑟苯甲基季铵盐重排苯甲基季铵盐经氨基钠或钾处理后,重排生成邻甲基苯甲基叔胺的反应称为Sommelet-Hauser苯甲基季铵盐重排反应。反应机理实用举例:制备邻甲芳基化合物20.Wittig魏悌息醚重排醚类化合物和烷基锂或氨基钠作用重排生成醇的反应,称为Wittig醚重排反应。反应机理烃基构型可发生改变;基团的迁移能力:CH2=CH-CH2,C6H5CH2-> CH3-,CH3CH2-,p-NO2C6H4>Ph-21.Wagner-Meerwein瓦格内尔-梅尔外因重排终点碳原子上羟基、卤原子或重氮基等,在质子酸或Lewis酸催化下离去形成碳正离子,其邻近的基团作1,2-迁移至该碳原子,同时形成更稳定的起点碳正离子,后经亲核取代或质子消除而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称为Wagner-Meerwein重排。例322. Benzil乙醇酸型:苯偶酰-二苯乙醇酸型重排二苯基乙二酮(苯偶酰)类化合物用碱处理,生成二苯基α-羟基酸(二苯乙醇酸)的反应称为苯偶酰-二苯乙醇酸型重排反应。迁移能力:吸电子基取代的芳环>供电子基取代的芳环;迁移的R-吸电子稳定负离子例23.基本反应中的碳正离子转移加成: 迁移基团带着一对成键电子从一个原子迁移到缺电子的另一个原子上的重排。其中,1,2-重排最为重要 消除: u2022重排机理24. Fischer吲哚合成法醛或酮的苯腙和ZnCl2共热时,则失去一分子氨而得到吲哚的反应称为Fischer引哚合成法,是合成吲哚衍生物的重要法。 由于反应式,反应机理传不上去,请看 http://wenku.baidu.com/view/d3b69cf54693daef5ef73d27.html
2023-08-13 06:21:201

有机化学题,写出下列反应

Ph-CH3 + Cl2,光照下发生-CH3(甲基)上的取代反应 生成Ph-CH2Cl/-CHCl2/-CCl3(一/二/三氯代物) Ph-CH3 + Cl2,在Fe/FeCl3催化下发生Ph-(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生成p/o-Cl-Ph-CH3(对位/邻位氯代物)
2023-08-13 06:21:282

下列化合物在稀酸水溶液加热,能稳定存在的是,谢谢大神了,求解析

选CA项这个物质是二氢吡喃形成的缩醛,和其它缩醛一样,它在酸中是不稳定的,会分解成醇和二氢吡喃。B项这个结构叫做肟,在酸中分解成羟胺和相应的醛或酮。C项是个环醚。小环的环醚,比如三元环和四元环,由于其张力,是不稳定的,在酸中分解成二元醇。但C项是个六元环,无张力,所以在酸中稳定。D项这个结构,是醛与亚硫酸氢钠加成的产物。它在酸中会分解成亚硫酸氢钠和相应的醛。
2023-08-13 06:21:382

1,3丁二烯与氯气反应?

1,3-丁二烯不仅可以像丁烯一样发生普通加成反应,还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双键并且只加入一个氯气,两个半键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双键。这是由间双键的特殊性决定的,它只是在合适条件下的特殊反应。如果氯气充足,可以完全加入。
2023-08-13 06:22:072

用乙炔怎样合成丁酮

一.1.乙炔用LindarPd/H2还原得乙烯,乙烯HBr加成得溴乙烷 2.乙炔用NaNH2得乙炔钠,乙炔钠与溴乙烷反应得1-丁炔 3.1-丁炔羟汞化水解得2-丁酮 二.1.乙烯溴加成再消去得乙炔,同上制取2-丁酮 2.2-丁酮与羟胺反应得2-丁酮肟,贝克曼重排得T.M. 三.1.AlCl3催化下傅克酰基化得4-氧代-4-苯基-2-丁烯酸 2.克莱门森还原得4-苯基-2-丁烯酸,H2加成得4-苯基丁酸 3.4-苯基丁酸多聚磷酸脱水傅克反应得T.M. 以上只是我个人想出的较佳方法,不一定最简
2023-08-13 06:22:161

有机化学难点及解析

1) 取代反应1 SN1反应:只有一种分子参与了决定反应速率关键步骤的亲核取代反应称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1表示。S表示取代反应,N表示亲核,1表示只有一种分子参与了速控步骤。2 SN2反应:有两种分子参与了决定反应速度关键步骤的亲核取代反应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2表示。S表示取代反应,N表示亲核,2表示有两种分子参与了速控步骤。3 SNi反应:亚硫酰氯和醇反应时,先生成氯代亚硫酸酯,然后分解为紧密离子对,Cl61作为离去基团(61OSOCl)中的一部分,向碳正离子正面进攻,即“内返”,得到构型保持的产物氯代烷。上述取代犹如是在分子内进行的,所以叫它分子内亲核取代,以SNi表示。4加特曼反应:加特曼 (Gattermann L)发现:用催化量的金属铜代替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作催化剂,也可使重氮盐与盐酸或氢溴酸反应制得芳香氯化物或溴化物。这样进行的反应叫做加特曼反应。5加特曼-科赫反应:苯、一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生成苯甲醛,此反应称为加特曼-科赫反应。6傅-克反应:芳香化合物芳环上的氢被烷基取代的反应称为傅-克烷基化反应;芳香化合物芳环上的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称为傅-克酰基化反应;统称傅-克反应。7布赫尔反应:萘酚在亚硫酸氢钠存在下与氨作用,转变成相应萘胺的反应称为布赫尔反应。8自由基取代反应:若取代反应是按共价键均裂的方式进行的,则称其为自由基取代反应。9齐齐巴宾反应:吡啶与氨基钠反应,生成a-氨基吡啶,如果a位已被占据,则得g-氨基吡啶,但产率很低。这个反应称为齐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10亚硝基化:苯酚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及少量的邻亚硝基苯酚。该反应称为亚硝基化反应。11刚穆伯—巴赫曼反应:芳香重氮盐中的芳基在碱性条件下与其它芳香族化合物偶联成联苯或联苯衍生物的反应称为刚穆伯(Gomberg)—巴赫曼(Bachmann)反应。12皂化反应:油脂的碱性水解称为皂化反应。13卤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称为卤化反应。卤化反应包括氟化(fluorinate),氯化(chlorizate),溴化(brominate)和碘化(iodizate)。但最常用的卤化反应是氯化和溴化。14卤代烃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通过SN反应,卤代烃中的烃基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烃基用碳碳键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分子,称这类反应为卤代烃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15卤代烃的水解: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卤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称为卤代烃的水解。16卤代烃的醇解:卤代烃与醇钠的醇溶液共热,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生成醚,称为卤代烃的醇解。17芳香亲电取代反应:芳环上的氢被亲电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芳香亲电取代反应。18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芳环上的一个基团被一个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芳香亲核取代反应。19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用SN表示。在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对象称为底物。亲核的进攻试剂(往往带有一对未共同的电子)称为亲核试剂,离开的基团称为离去基团。与离去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中心碳原子,生成物为产物。在上述反应中,若受进攻的中心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则称此类反应为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0 1,261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三元环结构使各原子的轨道不能正面充分重叠,而是以弯曲键相互连结,由于这种关系,分子中存在一种张力,极易与多种试剂反应,把环打开。这类反应称为1,261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酸催化开环反应时,首先环氧化物的氧原子质子化,然后亲核试剂向C61O键的碳原子的背后进攻取代基较多的环碳原子,发生了SN2反应生成开环产物。这是一个SN2反应,但具有SN1的性质,电子效应控制了产物,空间因素不重要。碱催化开环反应时,亲核试剂选择进攻取代基较少的环碳原子,C61O键的断裂与亲核试剂和环碳原子之间键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并生成产物。这是一个SN2反应,空间效应控制了反应。21柯尔伯—施密特反应:干燥的酚钠或酚钾与二氧化碳在加温加压下生成羟基苯甲酸的反应称为柯尔伯—施密特(Kolbe-Schmitt)反应。22 醛酮α61氢的卤化: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醛酮的α61H被卤素取代的反应称为醛酮α61氢的卤化。23重氮化反应:芳香一级胺和亚硝酸或亚硝酸盐及过量的酸在低温下反应生成芳香重氮盐,该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24重氮盐的水解:重氮盐的酸性水溶液一般很不稳定,会慢慢水解生成酚和放出氮气,这称为重氮盐的水解。25重氮盐的偶联反应:重氮盐正离子可以作为亲电试剂与酚、三级芳胺等活泼的芳香化合物进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生成偶氮化合物,通常把这种反应叫做重氮盐的偶联反应。重氮盐与酚偶联在弱碱性(pH=8~10)条件下进行,酚羟基是邻对位定位基,综合考虑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偶联反应一般在羟基的对位发生,对位有取代基时,得邻位偶联产物。重氮盐与三级芳胺在弱酸性(pH=5~7)溶液中发生偶联,生成对氨基偶氮化合物,若氨基的对位有取代基,则偶联在邻位发生。26威廉森合成法:在无水条件下,醇钠和卤代烷作用生成醚的反应称为威廉森(Williamson A W)合成法。27离子型取代反应:若取代反应是按共价键异裂的方式进行的,则称其为离子型取代反应。然后再根据反应试剂的类型进一步分为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28席曼反应:芳香重氮盐和氟硼酸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氟硼酸盐,后者加热分解产生氟苯,这称为席曼(Schiemann)反应。席曼反应是在1927年才发现的。29桑德迈耳反应:1884年,桑德迈耳 (Sandmeyer T)发现: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的催化下,重氮盐在氢卤酸溶液中加热,重氮基可分别被氯或溴原子取代,生成芳香氯化物或溴化物。这一反应称为桑德迈耳反应。30硝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硝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31氯甲基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氯甲基取代的反应称为氯甲基化反应。32温斯坦离子对机理:温斯坦(Winstein, S.)认为:在SN1反应中,某些产物是通过离子对进行的,按照这个概念,在进行SN1反应时,底物按紧密离子对-溶剂分离子-自由离子的方式进行离解: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反向过程称为返回。在SN1反应中,亲核试剂可以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进攻而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亲核试剂进攻紧密离子对,由于R+与X-结合比较紧密,亲核试剂必须从R+与X-结合的相反一面进攻,而得到构型转化的产物;而溶剂分离子对间的结合不如紧密离子对密切,消旋的产物占多数;自由离子则因为碳正离子是一个平面结构,亲核试剂在平面两边进攻机会均等,得到完全消旋的产物。33普塑尔反应:一些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或稀酸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子内的偶联反应。这个反应是普塑尔(Pschorr R)在寻找合成菲环的新方法中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普塑尔反应。34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35酯交换反应:在酸(氯化氢、硫酸或对甲苯磺酸等)或碱(烷氧负离子)催化下,酯中的OR"被另一个醇的OR""置换,称为酯的醇解。这是从一个酯转变为另外一个酯的反应,因此也称为酯交换反应。36酯的烃基化反应:酯的a-氢可以被烃基取代,这是酯的烃基化反应。37酯的酰基化反应:酯的a-氢可以被酰基取代,这是酯的酰基化反应。38溶剂解反应: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只有底物和溶剂,没有另加试剂,那末底物就将与溶剂发生反应,溶剂就成了试剂,这样的反应称为溶剂解反应。39酰胺的交换反应:酰胺与氨(胺)反应,可以生成一个新的酰胺和一个新的胺,因此该反应称为酰胺的交换反应。40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酰基碳上的一个基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之为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41羧酸衍生物的水解:羧酸衍生物与水反应生成羧酸称为羧酸衍生物的水解。42羧酸衍生物的胺解:羧酸衍生物与胺反应生成酰胺,这称为羧酸衍生物的胺解。43羧酸衍生物的醇解:羧酸衍生物与醇反应生成酯,这称为羧酸衍生物的醇解。44瑞穆尔—悌曼反应:酚与氯仿在碱性溶液中加热生成邻位及对位羟基醛的反应称为瑞穆尔—悌曼(Reimer —Tiemann)反应。45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在催化量的三氯化磷、三溴化磷等作用下,卤素取代羧酸α氢的反应称为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Hell C-Volhard J-Zelinski N D)反应。46磺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47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卤代烷与氨或胺反应生成胺,这称为霍夫曼(Hofmann)烷基化反应。反应是按SN2机理进行的。48霍本—赫施反应:在氯化锌和盐酸的作用下,用腈进行酚芳环上的酰基化反应称为霍本—赫施 (Houben —Hoesch)反应。间苯二酚比苯酚容易进行霍本—赫施反应。(2)加成反应1 1,261加成:共轭双烯和亲电试剂加成时,若试剂和一个单独的双键反应,反应的结果是试剂的两部分加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上,这称为1,261加成。得到的产物为1,261加成产物。2 1,461加成:共轭双烯和亲电试剂加成时,若试剂加在共轭双烯两端的碳原子上,同时在中间两个碳上形成一个新的双键,这称为1,461加成,产物为1,461加成产物。3加成聚合反应:化合物在催化剂或引发剂的作用下,打开不饱和键按一定的方式自身加成为长链大分子的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加成聚合是烯烃的一种重要反应性能。加成聚合反应机理属于链式聚合。链式聚合可分为自由基聚合,正离子聚合、负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四大类。它们都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三个阶段反应。4自由基加成反应:过氧化物在光照下发生均裂产生自由基,烯烃受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自由基加成反应。5麦克尔加成反应:一个能提供亲核碳负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给体)与一个能提供亲电共轭体系的化合物(称为受体)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亲核1,461共轭加成反应,称为麦克尔(Michael. A)加成反应。(本反应也可归于缩合反应)6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烯烃与溴的亲电加成是按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进行的。机理表明:该亲电加成反应是分两步完成的反式加成。首先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环正离子,然后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SN2反应,总的结果是试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7亲电加成反应:通过化学键异裂产生的带正电的原子或基团进攻不饱和键而引起的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可以按照“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离子对中间体机理”和“三中心过渡态机理”四种途径进行。8离子对中间体机理:按离子对中间体机理进行的过程表述如下:试剂与烯烃加成,烯烃的π键断裂形成碳正离子,试剂形成负离子,这两者形成离子对,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π键断裂后,带正电荷的C—C键来不及绕轴旋转,与带负电荷的试剂同面结合,得到顺式加成产物。9碳正离子机理:碳正离子机理进行的过程可表述如下:试剂首先离解成离子,正离子与烯烃反应形成碳正离子,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π键断裂后,C—C键可以自由旋转,然后与带负电荷的离子结合,这时结合就有两种可能,即生成顺式加成与反式加成两种产物。10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是一个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电负性大,因此氧带有负电性,碳带有正电性,亲核试剂容易向带正电性的碳进攻,导致π键异裂,两个σ键形成。这就是羰基的亲核加成。(3)消除反应1 E1反应:E1表示单分子消除反应。E表示消除反应,1代表单分子过程。E1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的键异裂,产生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第二步是碱提供一对孤电子,与碳正离子中的氢结合,碳正离子消除一个质子形成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是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的键的解离,第二步消除质子是快的一步,反应速率只与第一步有关,是单分子过程,反应动力学上是一级反应。2 E2反应:E2表示双分子消除反应。E代表消除反应,2代表双分子过程。E2反应是反式共平面的消除反应,一步完成。3 E1cb反应:单分子共轭碱消除反应用E1cb表示。E表示消除反应,1代表单分子过程,cb表示反应物分子的共轭碱。E1cb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的键异裂,产生活性中间体碳负离子,然后,碳负离子再失去一个负离子形成烯。E1cb反应是反式共平面的消除反应。4汉斯狄克反应:用羧酸的银盐在无水的惰性溶剂如四氯化碳中与一分子溴回流,失去二氧化碳并形成比羧酸少一个碳的溴代烷。该反应称为汉斯狄克(Hunsdiecker H)反应。5秋加叶夫反应:将醇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黄原酸盐,再用卤代烷处理成黄原酸酯。将黄原酸酯加热到100~200℃即发生热分解生成烯烃。该反应称为秋加叶夫(Chugaev)反应。6科普消除:若氧化胺的b碳上有氢,当加热到150~200°C时会发生热分解,得羟胺及烯。这个反应称为科普(Cope)消除反应。7脱羧反应:羧酸失去CO2的反应称为脱羧反应。当羧酸的84碳与不饱和键相连时,一般都通过六元环状过渡态机理脱羧。当羧基和一个强吸电子基团相连时,按负离子机理脱羧。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按自由基机理脱羧。8酯的热裂:酯在400~500℃的高温进行裂解,产生烯和相应羧酸的反应称为酯的热裂。9霍夫曼消除反应:四级铵碱在加热条件下(100°C~200°C)发生热分解生成烯烃的反应称为霍夫曼(Hofmann)消除反应。(4)氧化反应1自动氧化反应:化学物质和空气中的氧在常温下温和地进行氧化,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这种反应称为自动氧化反应。自动氧化反应通常在分子中具有活泼氢的部位发生。2康尼查罗反应:无α61活泼氢的醛在强碱的作用下发生分子间的氧化还原,结果一分子醛被氧化成酸,另一分子的醛被还原成醇。这是一个歧化反应,称之为康尼查罗反应。3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烯烃在试剂作用下生成环氧化物的反应称为环氧化反应。4烯烃的臭氧化——分解反应:烯烃在低温惰性溶剂如CCl4中和臭氧发生加成生成臭氧化物的反应称为烯烃的臭氧化反应。二级臭氧化物被水分解成醛和酮的反应称为臭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两个反应合称为烯烃的臭氧化——分解反应。5硼氢化61氧化反应:烯烃与甲硼烷作用生成烷基硼的反应称为烯烃的硼氢化反应。烷基硼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作用生成醇的反应称为烷基硼的氧化反应,该反应和烯烃的硼氢化反应合在一起,总称为硼氢化61氧化反应。6魏克尔烯烃氧化:在氯化铜及氯化钯的催化作用下,乙烯在水溶液中用空气直接氧化生成乙醛,称魏克尔(Wacker)烯烃氧化。(5)还原反应1乌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将醛或酮、肼和氢氧化钾在一高沸点的溶剂如一缩二乙二醇(HOCH2CH2OCH2CH2OH,沸点24508C)中进行反应,使醛或酮的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这个方法称为乌尔夫-凯惜纳(Wolff L61Kishner N M)-黄鸣龙方法还原。对酸不稳定而对碱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可以用此法还原。2去氨基还原:重氮盐在某些还原剂的作用下,能发生重氮基被氢原子取代的反应,由于重氮基来自氨基,因此常称该反应为去氨基还原反应。3异相催化氢化:适用于烯烃氢化的催化剂有铂、钯、铑、钌、镍等,这些分散的金属态的催化剂均不溶于有机溶剂,一般称之为异相催化剂。在异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加氢反应称为异相催化氢化。4麦尔外因—彭杜尔夫还原:醛酮用异丙醇铝还原成醇的一种方法。这个反应一般是在苯或甲苯溶液中进行。异丙醇铝把氢负离子转移给醛或酮,而自身氧化成丙酮,随着反应进行,把丙酮蒸出来,使反应朝产物方面进行。这是欧芬脑尔氧化法的逆反应,叫做麦尔外因—彭杜尔夫(Meerwein H-Ponndorf W)反应。5卤代烃的还原:卤代烃被还原剂还原成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烃的还原。还原试剂很多,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氢化锂铝,它是个很强的还原剂,所有类型的卤代烃包括乙烯型卤代烃均可被还原,还原反应一般在乙醚或四氢呋喃(THF)等溶剂中进行。6伯奇还原:碱金属在液氨和醇的混合液中,与芳香化合物反应,苯环被还原为1,4-环己二烯类化合物,这种反应被称为伯奇还原。7均相催化氢化:一些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剂称为均相催化剂。在均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加氢反应称为均相催化氢化。8克莱门森还原:醛或酮与锌汞齐和浓盐酸一起回流反应。醛或酮的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这个方法称为克莱门森还原。9罗森孟还原法:用部分失活的钯催化剂使酰氯进行催化还原生成醛。此还原法称为罗森孟(Posenmund, K. W.)还原法。10斯蒂芬还原:将氯化亚锡悬浮在乙醚溶液中,并用氯化氢气体饱和,将芳腈加入反应,水解后得到芳醛。此还原法称为斯蒂芬(Stephen, H.)还原。11催化氢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不饱和化合物与氢发生的加氢反应称之为催化氢化。12催化氢解:用催化氢化法使碳与杂原子(O,N,X等)之间的键断裂,称为催化氢解。苯甲位的碳与杂原子之间的键很易催化氢解。13酮的双分子还原:在钠、铝、镁、铝汞齐或低价钛试剂的催化下,酮在非质子溶剂中发生双分子还原偶联生成频哪醇,该反应称为酮的双分子还原。14硼氢化-还原反应:烯烃与甲硼烷作用生成烷基硼的反应称为烯烃的硼氢化反应。烷基硼和羧酸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称为烷基硼的还原反应。该反应与烯烃的硼氢化反应合在一起,总称为硼氢化-还原反应。15鲍维特—勃朗克还原:用金属钠-醇还原酯得一级醇,称为鲍维特—勃朗克(Bouveault –Blanc)还原。16醛酮用活泼金属的单分子还原:用活泼金属如钠、铝、镁和酸、碱、水、醇等作用,可以顺利地将醛还原为一级醇、将酮还原为二级醇。这是醛酮用活泼金属的单分子还原。(6)缩合反应1达参反应:醛或酮在强碱(如醇钠、氨基钠等)的作用下和一个a-卤代羧酸酯反应,生成a,b-环氧酸酯的反应称为达参(Darzen, G.)反应。2安息香缩合反应:苯甲醛在氰离子(CN—)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安息香,因此称此反应为安息香缩合反应。很多芳香醛也能发生这类反应,3狄克曼反应:二元酸酯可以发生分子内的及分子间的酯缩合反应。假若分子中的两个酯基被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碳原子隔开时,就发生分子内的缩合反应,形成五元环或更大环的酯,这种环化酯缩合反应又称为狄克曼(Dieckmann)反应。4脑文格反应:在弱碱的催化作用下,醛、酮和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发生的失水缩合反应称为脑文格(knoevenagel)反应。5浦尔金反应: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芳香醛与酸酐反应生成b-芳基-a,b-不饱和酸的反应称为浦尔金(Perkin)反应。所用的碱性催化剂通常是与酸酐相对应的羧酸盐。6曼尼希反应: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甲醛、胺同时缩合,活泼氢被胺甲基或取代胺甲基代替的反应称为胺甲基化反应,也称为曼尼希(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7羟醛缩合反应:有a-氢的醛或酮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缩合形成b-羟基醛或b-羟基酮的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8鲁宾逊增环反应:环己酮及其衍生物在碱(如氨基钠、醇钠等)存在下,与曼氏碱的季铵盐作用产生二并六元环的反应称为鲁宾逊(Robinson)增环反应。9瑞佛马斯基反应:醛和酮与a-溴代酸酯和锌在惰性溶剂中相互作用得到b-羟基酸酯的反应称为瑞佛马斯基(Reformatsky)反应。10酯缩合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两分子酯在碱的作用下失去一分子醇生成b-羰基酯的反应称为酯缩合反应,也称为克莱森缩合反应。11酮醇缩合:脂肪酸酯和金属钠在乙醚或甲苯、二甲苯中,在纯氮气流存在下(微量氧的存在会降低产量)剧烈搅拌和回流,发生双分子还原,得a-羟基酮(也叫酮醇),此反应称为酮醇缩合(acyloin condensation)。12魏悌息反应:魏悌息(Wittig,G.)试剂可以和酮或醛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最后形成烯烃,这个反应称为魏悌息反应。13魏悌息-霍纳尔反应:魏悌息-霍纳尔试剂很容易与醛酮反应生成烯烃,该反应称为魏悌息-霍纳尔(Witting-Horner)反应。 (7)重排反应1二苯乙醇酸重排:二苯乙二酮在~70%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重排成二苯乙醇酸的反应称为二苯乙醇酸重排。2贝克曼重排:酮肟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称为贝克曼重排。3弗里斯重排:酚酯与路易斯酸一起加热,可发生酰基重排,生成邻羟基和对羟基芳酮的混和物,此反应称为弗里斯(Fries)重排。4异丙苯的氧化重排:该法以丙烯和苯为起始原料,首先苯和丙烯在三氯化铝的作用下,产生异丙苯,异丙苯三级碳原子上的氢比较活泼,在空气的直接作用下,氧化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在酸的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氧正离子,苯环带着一对电子转移到氧上,发生所谓的缺少电子的氧所引起的重排反应,得到“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再和水结合,去质子分解成丙酮及苯酚。上述过程称为异丙苯的氧化重排。5克尔提斯反应:由酰氯和叠氮化合物制备酰基叠氮,酰基叠氮在惰性溶剂中加热分解,失去氮气后,重排成异氰酸酯,然后水解得一级胺。这个反应称为克尔提斯(Cartius)反应。6克莱森重排:克莱森(Claisen) 发现: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可以重排为邻烯丙基酚,这称为邻位克莱森重排。邻烯丙基酚可以再进一步重排得到对烯丙基酚,这称为对位克莱森重排。上述重排统称为克莱森重排。7阿恩特—艾司特反应: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重氮酮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酰基卡宾发生重排得烯酮,烯酮与水反应产生酸;如果用醇或氨(胺)代替水,则得酯或酰胺。此反应称阿恩特(Arndt)—艾司特(Eistert)反应。8法沃斯基重排反应:在醇钠、氢氧化钠、氨基钠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α61卤代酮(α61氯代酮或α61溴代酮)失去卤原子,重排成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酯、羧酸、酰胺的反应称为法沃斯基重排。9拜尔-魏立格氧化重排:酮类化合物被过酸氧化,羰基碳与84-碳之间的键断裂,插入一个氧形成酯的反应称为拜尔(Boeyer)-魏立格(Villiger V)氧化重排:10施密特反应:将羧酸与等物质的量的叠氮酸(HN3)在惰性溶剂中用硫酸作缩合剂进行缩合。然后在无机酸的作用下,使酰基叠氮分解,重排,最后水解为一级胺。这个反应称为施密特 (Schmitt)反应。11瓦格奈尔-梅尔外英重排:一个不稳定的碳正离子会重排为一个更稳定的碳正离子,当醇羟基与三级碳原子或二级碳原子相连时,在酸催化的脱水反应中,常常会发生此类重排反应,称为瓦格奈尔(Wagner, G.)-梅尔外英(Meerwein, H.)重排。12蒂芬欧-捷姆扬诺夫反应:1-氨甲基环烷醇与亚硝酸反应得到环增大一个碳的环酮。该反应称为蒂芬欧(Tiffeneau)-捷姆扬诺夫 (Demjanov)反应。13联苯胺重排:氢化偶氮苯在酸催化下发生重排,生成4,4"-二氨基联苯的反应称为联苯胺重排。对位被取代的氢化偶氮苯重排时,重排一般在邻位发生。14频哪醇重排:邻二醇在酸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酮的反应。这类反应最初是从频哪醇重排为频哪酮发现的,因此被称为频哪醇重排反应。反应过程如下:首先羟基质子化,然后失水形成碳正离子,相继发生基团的迁移,缺电子中心转移到羟基的氧原子上,再失去质子生成频哪酮。α61双二级醇,α61二级醇三级醇、α61双三级醇均能发生此反应。15霍夫曼重排反应:酰胺与次卤酸盐(工业上常用NaOCl,实验室中常用NaOBr)的碱溶液(或卤素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生成比酰胺少一个碳原子的一级胺的反应
2023-08-13 06:22:251

酰胺和羟胺反应

产生成肟基脂肪酸。酰胺是指含有和氮和与氮相连的酰基的一类化合物,和羟胺反应是产生成肟基脂肪酸,对肟基脂肪酸进行贝克曼重排,得到两种酰胺脂肪酸的混合物。
2023-08-13 06:22:321

你好,能具体说下大学中,有机化学涉及到的扩环反应有哪些吗,谢谢

环碳正离子重排(环酮+氰基+亚硝酸脱氮气或用硝基甲烷一类),还有双键加卡宾再断键,杂环用贝克曼重排,拜耶尔-威立格反应都可以的。
2023-08-13 06:22:411

有机合成题,急急急!

一.1.乙炔用LindarPd/H2还原得乙烯,乙烯HBr加成得溴乙烷 2.乙炔用NaNH2得乙炔钠,乙炔钠与溴乙烷反应得1-丁炔 3.1-丁炔羟汞化水解得2-丁酮二.1.乙烯溴加成再消去得乙炔,同上制取2-丁酮 2.2-丁酮与羟胺反应得2-丁酮肟,贝克曼重排得T.M. 三.1.AlCl3催化下傅克酰基化得4-氧代-4-苯基-2-丁烯酸 2.克莱门森还原得4-苯基-2-丁烯酸,H2加成得4-苯基丁酸 3.4-苯基丁酸多聚磷酸脱水傅克反应得T.M. 以上只是我个人想出的较佳方法,不一定最简
2023-08-13 06:22:481

聚己内酰胺的合成方法

1.单体己内酰胺的制备苯酚法:由苯酚加氢生成环己醇,氧化脱氢生成环己酮,肟化生成环己肟,再经转位生成己内酰胺。环氧己烷法:环己烷氧化生成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混合物,环己醇分离后脱氢生成环己酮,再肟化生成环己酮肟,再经转位生成己内酰胺。  光亚硝化法:环己烷在光照下用氯化亚硝酰进行亚硝酰化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盐酸盐,在硫酸中进行贝克曼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甲苯法:由甲苯氧化制得苯甲酸,氢化生成环己甲酸,再用亚硝基硫酸和发烟硫酸进行亚硝基化反应即生成己内酰胺。  己内酯法:环己酮在醋酸或过氧化氢作用下生成己内酯,再于高温高压下氨化即得己内酰胺。2.尼龙6树脂的制备:以己内酰胺为原料,在高温(220~260℃)及引发剂(水)存在下,首先制得氨基己酸,然后缩聚和加成反应同时进行而制得尼龙6树脂。 原料制备:单体己内酰胺的合成最早采用苯酚法,所得环己酮进行肟化,生成环己酮肟,再通过贝克曼重排反应,转位成己内酰胺。目前的工业生产主要采用环己烷氧化法和环己烷光亚硝化法合成环己酮肟。还有一种甲苯法,所得六氢苯甲酸在亚硝酰硫酸作用下重排,制得己内酰胺(见图)。 聚己内酰胺
2023-08-13 06:22:581

有机化学两道写反应式的题目怎么做?

第1个后面发生傅氏烷基化,在两个甲基的那个富电子苯环上。第2个发生贝克曼重排
2023-08-13 06:23:221

在生产己内酰胺的化工厂工作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己内酰胺;ε-己内酰胺;Caprolactam资料国标编号----CAS号105-60-2分子式C6H11NO;NH(CH2)5CO分子量113.18白色晶体;蒸汽压0.67kPa/122℃;闪点110℃;熔点68~70℃;沸点270℃;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05(70%水溶液);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主要用途:用以制取己内酰胺树脂、己内酰胺纤维和人造革等,也用作医药原料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经常接触本品可致神衰综合征。此外,尚可引起鼻出血、鼻干、上呼吸道炎症及胃灼热感等。本品能引起皮肤损害,接触者出现皮肤干燥、角质层增夺取、皮肤皲裂、脱屑等,可发生全身性皮炎,易经皮肤吸收。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低毒类。致痉挛性毒物和细胞原生质毒。主要用途于中枢神经,特别是脑干,可引起裨脏器的损害。急性毒性:LD501155mg/kg(大鼠经口);70g(人经口致死量)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500mg/kg×6月体重、血相有变化,大脑有病理损害;人吸入61mg/m3以下,上呼吸道炎症和胃有灼热感等;人吸入17.5mg/m3神衰症候群和皮肤损害;人吸入10mg/m3以下×3~10年,有神衰症候群发生。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发生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已内酰胺含量测定:如果本品在空气中呈尘埃状,则以过滤器收集,若呈气化状则用撞击式取样管收集,然后用气液色谱法分析。5.环境标准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前苏联(1977)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0.06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水中在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L(以BOD计)前苏联(1978)生活饮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1.0mg/L嗅觉阈浓度0.3mg/m3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手防护:戴橡皮胶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编辑本段]己内酰胺生产工艺1943年,德国法本公司通过环己酮-羟胺合成(现在简称为肟法),首先实现了己内酰胺工业生产。随着合成纤维工业发展,对己内酰胺需要量增加,又有不少新生产方法问世。先后出现了甲苯法(又称斯尼亚法);光亚硝化法(又称PNC法);己内酯法(又称UCC法);环己烷硝化法和环己酮硝化法。新近正在开发的环己酮氨化氧化法,由于生产过程中无需采用羟胺进行环己酮肟化,且流程简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已工业化的己内酰胺各生产方法中,肟法仍是80年代工业应用最广的方法,其产量占己内酰胺产量中的绝大部分。甲苯法由于甲苯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其他各种生产方法,鉴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能推广。如以环己烷为原料的方法中,PNC法具有流程短、原料价廉等优点;但耗电多、设备腐蚀严重。在己内酰胺的生产过程中,往往副产硫酸铵,但由于硫酸铵滞销,因此,减少或消除副产硫酸铵,成为评价当今己内酰胺工业生产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肟法:各种肟法的主要生产步骤如下:拉西羟胺合成法(由法本公司开发)是用二氧化硫还原亚硝酸铵生成羟胺二磺酸盐(简称二盐),二盐水解生成硫酸羟胺。硫酸羟胺与环己酮在80~110℃下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简称肟)和硫酸,然后用25%氨水中和至pH约7,肟和硫酸铵溶液即分层析出。HPO法(由荷兰国家矿业公司开发)80年代发展很快。HPO法是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以木炭或氧化铝为载体的钯催化剂,使硝酸根离子加氢生成羟胺盐,并在甲苯溶剂中与环己酮肟化。HPO法使羟胺合成与肟化工艺结合起来,肟化无副产硫酸铵。在反应废液中,加入硝酸后便可返回硝酸根离子加氢工序重新使用。一氧化氮还原法(瑞士尹文达研究和专利公司和联邦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是在稀硫酸中用铂催化剂(见金属催化剂)使一氧化氮加氢,此法副产硫酸铵少,但要求原料纯度高,并要增设催化剂回收工序,目前应用较少。贝克曼重排(简称转位)肟在发烟硫酸中转位,反应温度80~110℃,收率97%~99%。产物再用13%氨水中和。中和生成粗己内酰胺溶液(又称粗油)和硫酸铵。为消除转位副产硫酸铵,荷兰国家矿业公司开发了硫酸循环法。它是将转位产物中的硫酸中和生成为硫酸氢铵,然后用溶剂萃取出己内酰胺。硫酸氢铵再热解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转化为发烟硫酸循环使用。无副产硫酸铵的转位方法还有气相转位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电渗析分离法等。[编辑本段]己内酰胺精制各种己内酰胺生产方法中,均需对己内酰胺进行精制。一般精制方法有:化学精制(高锰酸钾氧化、催化加氢等)法、萃取法、重结晶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真空蒸馏法等,为获得高纯度产品,工业上一般是组合几种方法进行联合精制。甲苯法甲苯在钴盐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苯甲酸;反应温度160~170℃,压力0.8~1.0MPa,转化率约30%,收率为理论值的92%。苯甲酸用活性炭载体上的钯催化剂进行液相加氢生成六氢苯甲酸;反应温度170℃,压力1.0~1.7MPa,转化率99%,收率几乎达100%。在发烟硫酸中,六氢苯甲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并用氨水中和;转化率50%,选择性90%。为减少或消除副产硫酸铵,开发了改良的副产硫酸铵减半法和无副产硫酸铵法。
2023-08-13 06:23:323

制备环己酮肟理论产量

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是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步骤,重排反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己内酰胺的产量和质量。环己酮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水和100重量份新鲜催化剂和/或再生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环己酮,氨,氧气和氢气在反应器中进行连续反应,得到反应混合物,当所述反应混合物中环己酮的浓度第一次超过2重量%时,向所述反应器中添加5-50重量份的新鲜催化剂和/或再生催化剂。当所述反应混合物中环己酮的浓度再次超过2重量%时,从所述反应器中取出5-50重量份的待生催化剂,并向所述反应器中添加5-50重量份的新鲜催化剂和/或再生催化剂。所述新鲜催化剂和再生催化剂含有具有MWW结构的钛硅材料.在本发明的所述环己酮肟的制备方法中,在使用水作为溶剂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高的环己酮转化率和环己酮肟选择性。
2023-08-13 06:23:491

月加亏读什么字

读:wò。意思:指含有羰基的醛、酮类化合物与羟胺作用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参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肟的通式都具有C=NOH基。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肟经水解都能得到原来的醛或酮。大多数的肟都具有很好的结晶,并有其确定的熔点,例如乙醛肟47℃,片脑酮肟75℃,丙酮肟61℃,环己酮肟90℃,因此可利用其熔点来鉴别醛或酮。有的肟还是重要的分析试剂,如丁二酮肟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镍的试剂。扩展资料:与肟相关的反应:1、贝克曼(Beckmann)重排:在酸性条件下,醛肟或酮肟的肟羟基质子化成易离去基团,然后与肟羟基反位的邻近基团迁移,同时离去基团离去,产生邻碳的正中心。继而与反应介质中的亲核试剂(如水)发生水合、脱质子化生成亚胺,再烯醇式-酮式互变而生成N-取代的酰胺。在重排中氮氧键的断裂与反位基团的迁移是同步发生的。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N-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E.O.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2、肟化反应: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如醛、酮类)与羟胺作用而生成含有C=NOH基的化合物的反应。肟化反应式:一般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eckmann重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肟
2023-08-13 06:24:273

请大学有机化学高手来回答个归纳型的问题。

1. _ 掌握羧基的结构和羧酸的化学性质2._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3._ 掌握羧酸的制备方法4, 了解重要的羧酸的主要用途5._ 了解二元羧酸取代羧酸的特性反应学习要求 学习内容羧酸化合物的简介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来源和制备重要的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取代酸酸碱理论化学性质一览表羧酸可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基(-COOH)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其通式为RCOOH.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 布洛芬阿司匹林羧酸是许多有机物氧化的最后产物,它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以酯的形式),在工业,农业,医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羧酸化合物的简介故羧基的结构为一 P-π共轭体系_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一,结构当羧基电离成负离子后,氧原子上带一个负电荷,更有利于共轭,故羧酸易离解成负离子_由于共轭作用,使得羧基不是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所以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着典型的羟基,而是两者互相影响的统一体.羧酸的性质可从结构上预测,有以下几类:还原反应二,命名1,俗名酒石酸 马来酸蚁酸, 蚁酸 安息香酸 草酸 琥珀酸(丁二酸)柠檬酸(3—羟基—3—羧基戊二酸)肉桂酸(3—苯基丙烯酸)()a.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母体,按照主链碳原子数目命名为"某"酸 .b.编号.从羧基C原子开始编号.(用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c. 如有不饱和键要标明烯(或炔)键的位次.并主链包括双键和叁键.将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依次写在母体名称前面.,数目,名称依次写在母体前面d. 脂环族羧酸.简单的在脂环烃后加羧酸二字,复杂的环可作为取代基.e.芳香酸可作脂肪酸的芳基取代物命名.f.多元羧酸:选择含两个羧基的碳链为主链,按C原子数目称为某二酸.2,系统命名法-乙氧基乙酸4-甲基-4-苯基-2-戊烯酸丙醛酸(3-氧代丙酸或3-羰基丙酸)3-丁酮酸(3-氧代丁酸或乙酰乙酸)(1R, 3R)-1,3-环己烷二羧酸三,分类1.按烃基的种类可分为:a.脂肪族羧酸: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b,脂环族羧酸c,芳香酸 2.按羧基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__饱和酸不饱和酸芳香酸一元酸乙酸丙烯酸苯甲酸二元酸乙二酸顺丁烯二酸邻二苯甲酸溶解度羧酸的物理性质物态:C1~C3 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溶于水.C4~C9 有酸腐臭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 C9 腊状固体,无气味.二元羧酸,芳酸为晶体 .羧酸是极性分子,能与水形成氢键,故低级一元酸(C1~C4)可与水互溶,但随分子量↑,在水中的溶解度↓,从正戊酸开始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3.7 %,>C10的羧酸不溶于水.二元酸易溶于水,芳酸的溶解度也很小.苯甲酸的溶解度为 0.34g / 100gH2O熔,沸点①熔点:一元羧酸从C6开始,随分子量↑,呈锯齿形上升.偶数碳原子羧酸的m.p>相邻两个同系物的m.p.出现熔点双曲线.主要是偶数碳的对称性高,分子在晶体中排列整齐,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②沸点直链饱和一元羧酸的沸点较分子量相近的醇要高.如:甲酸,乙醇分子量均为46,沸点为100.5℃,78.3℃;乙酸,丙醇分子量为60,沸点为117.9℃,97.2℃.主要原因为:羧酸以氢键彼此缔合, a) 此键键能大于醇之间氢键的键能.(酸中的氢键键能: 30kJ / mol ,醇中氢键键能:25kJ / mol .)b) 低级酸在蒸汽中也是以二聚体存在,所以沸点高.IR:反映出-C=O和-OH的两个官能团RCH2COOH R2CHCOOH1HNMR:RCOOH羧酸的光谱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由于共轭作用,使得羧基不是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所以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着典型的羟基,而是两者互相影响的统一体.羧酸的性质可从结构上预测,有以下几类:一,酸性 二,羧基上的羟基(OH)的取代反应三,脱羧反应四,α-H的卤代反应五,羧酸的还原羧酸的酸性比水,醇强,甚至比碳酸的酸性还要强.羧酸离解后生成的RCOO- 负离子,由于共轭效应的存在,氧原子上的负电荷则均匀地分散在两个原子上,因而稳定,容易生成.一,酸性 羧酸的酸性表现在:羧酸能与碱作用成盐,也可分解碳酸盐.此性质可用于醇,酚,酸的鉴别和分离,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也溶于NaHCO3,不溶于水的酚能溶于NaOH不溶于NaHCO3,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溶于NaHCO3.含羧基的有机物,在碱中可增加水溶性.如:青霉素G是含羧基的有机物,不溶于水.一般制成钾钠盐增加水溶性,易于吸收.影响羧酸酸性强度的因素1,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2,取代基位置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3,场效应的影响1,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1°吸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增强.FCH2COOH > ClCH2COOH > BrCH2COOH > ICH2COOH > CH3COOH pKa值 2.66 2.86 2.89 3.16 4.762°供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减弱.CH3COOH > CH3CH2COOH > (CH3)3CCOOHpKa值 4.76 4.87 5.053°吸电子基增多酸性增强.ClCH2COOH > Cl2CHCOOH > Cl3CCOOHpKa值 2.86 1.29 0.651)诱导效应2) 共轭效应 当羧基能与其他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4°吸电子基的位置距羧基越远,酸性越小.CH3COOH +C④ (OH) -I RCH2OH > R2CHOH > R3COH醇相同时 HCOOH > CH3COOH > RCH2COOH > R2CHCOOH > R3CCOOH(3) 成酯方式 酯化时,羧酸和醇之间脱水可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与羧酸和醇的结构及反应条件有关.经同位素标记醇的办法证实:Ⅰ 伯醇和仲醇与羧酸的酯化是按酰氧键断裂进行的.Ⅱ 叔醇与羧酸的酯化是按烷氧键断裂进行的.H2O中无O18,说明反应为酰氧断裂.(4)酯化反应历程1°,2°醇为酰氧断裂历程,3°醇(叔醇)为烷氧断裂历程.CH3COOH + SOCl2 CH3COCl + SO2 + HCl 亚磷酸不易挥发,故该法适用于制备低沸点酰氯.磷酰氯沸点较低(105.3℃),故适用于制备高沸点酰氯该法的副产物均为气体,有利于分离,且产率较高.2.酰卤的生成羧酸与PX3,PX5,SOCl2作用则生成酰卤.因乙酐能较迅速的与水反应,且价格便宜,生成的乙酸有易除去,因此,常用乙酐作为制备酸酐的脱水剂.1,4和1,5二元酸不需要任何脱水剂,加热就能脱手生成环状(五元或六元)酸酐.3.酸酐的生成羧酸在脱水剂作用下加热,脱水生成酸酐.不对称酸酐用羧酸盐与酰氯反应制备例如: _二元酸的二铵盐受热则发生分子内脱水兼脱氨,生成五元或六元环状酰亚胺.4.酰胺的生成在羧酸中通入氨气或加入RNH2,R2NH ,可得到羧酸铵盐,铵盐热解失水而生成酰胺.__三,脱羧反应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可发生脱羧反应.饱和一元羧酸在加热下较难脱羧,但低级羧酸的金属盐在碱存在下加热则可发生脱羧反应.洪塞迪克尔(Hunsdiecker)反应:羧酸的银盐在溴或氯存在下脱羧生成卤代烷的反应._此反应可用来合成比羧酸少一个碳的卤代烃.羧酸与 HgO + Br2 也可得卤烃,称为 克利斯脱反应羧酸与 (CH3COO)4Pb ·LiCl得氯代烃 称为 柯奇反应一元羧酸的α碳原子上连有-NO2,-C≡N,-CO-,-Cl 等强吸电子集团时,易发生脱羧.某些芳香族羧酸不但可以脱羧,且比饱和一元酸容易.现可采用气相催化脱羧有羧酸直接来制备酮.电解羧酸盐溶液可在阳极发生烷基的偶合,生成烃,该反应称为Kolbe反应.Kolbe反应用于二元酸单酯电解生成长链二元酸酯也是成功的例子之一.脂肪族羧酸的α- 氢原子也可被卤原子取代,但其反应活性要比醛,酮低的多,通常要在少量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方可进行.控制条件,反应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四,α-H的卤代反应α-卤代酸很活泼,可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如:羧酸不易被还原.但在强还原剂LiAlH4作用下,羧基可被还原成羟基,生成相应的1°ROH该法不仅产率高,而且不影响C=C和C≡C的存在,可用于不饱和酸的还原.五,羧酸的还原 乙硼烷也可将羧基还原为伯醇羧酸的来源和制备来源: 羧酸广泛存在与自然界,常见的羧酸几乎都有俗名.自然界的羧酸大都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油,脂,(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蜡(高级脂肪酸高级一元醇酯)中.油,脂,蜡水解后可以得到多种羧酸的混合物.制法:一,氧化法二,羧化法三,水解法_(一)烃的氧化——有α-H的芳烃才能氧化为苯甲酸(二) 伯醇或醛的氧化——制备同碳数的羧酸一.氧化法甲基酮氧化——制备减少一个碳原子 的羧酸(四) 烯烃,炔烃的氧化——适用于对称烯烃,炔烃和末端烯烃,炔烃(五) 无α— H 的醛在浓碱中加热,可得酸和醇环酮可被氧化为内酯,进而被氧化为二酸(三).酮的氧化二,羧化法 (一) Grignard试剂与CO2作用——制备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二)烯烃羰基化法——制备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烯烃在Ni(CO)4催化剂的存在下吸收CO和H2O而生成羧酸.1°,2°,3°RX都可使用.但乙烯式卤代烃难反应. 三,水解法此法仅适用于1°RX(2°,3°RX 与NaCN作用易发生消除反应). _1._(二)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油脂和羧酸衍生物得羧酸,及副产物甘油和醇. (三)通过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合成各种羧酸.(四) Kolbe-Schmitt反应——制备增加一个碳原子酚酸(一) 腈的水解——制备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重要的一元羧酸 甲酸1.结构2.特性 ① 甲酸的酸性显著高于其它饱和一元酸② 甲酸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③ 甲酸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④ 甲酸具有杀菌力,可作消毒或防腐剂.⑤ 甲酸与浓硫酸加热,则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乙酸 ,苯甲酸3. 制法甲酸的水溶液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纯甲酸,要用无水甲酸钠加入含硫酸的甲酸中蒸馏得到.或一,物理性质1.物态 二元羧酸都是固态晶体,熔点比相近分子量的一元羧酸高得多.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熔点呈下降趋势,偶数碳比奇数为高.2.溶解度 比相应的一元酸大,易溶于乙醇,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二,二元羧酸的化学性质三,重要的二元羧酸 乙二酸(草酸)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己二酸丁烯二酸苯二甲酸二元羧酸二,二元羧酸的化学性质1.具有羧酸的通性对酸性而言 Ka1 > Ka2或 pKa1〈 pKa2对于顺与反式丁烯二酸对于酸性:Ka1(顺) 〉Ka1(反) ; Ka2(反)〉Ka2(顺)顺反式结构在其他物理性质方面也有差异,如:水溶性顺式大于反式(顺式偶极矩大),熔点反式高于顺式(反式对称性高,晶格能大)2.二元羧酸受热反应的规律Blanc规则(布朗克) :在可能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条件下,总是比较容易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状化合物(即五,六元环容易形成).(1) 乙二酸,丙二酸受热脱羧生成一元酸 (2)丁二酸,戊二酸受热脱水(不脱羧)生成环状酸酐 (3)己二酸,庚二酸受热既脱水又脱羧生成环酮3.与二元醇反应二元酸与二元醇反应可生成环酯(但仅限于五元环或六元环)也可以生成聚酯.(1) 乙二酸,丙二酸受热脱羧生成一元酸,_(2)丁二酸,戊二酸受热脱水(不脱羧)生成环状酸酐,(3)己二酸,庚二酸受热既脱水又脱羧生成环酮,取代羧酸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子团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取代酸.取代酸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羰基酸等,其中卤代酸,氨基酸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这里只讨论羟基酸和羰基酸.一,羟基酸1.制法2.羟基酸的性质 3.重要的羟基酸 (自学)二, 羰基酸分子中含有羰基,有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羰基酸,如丙酮酸,3-丁酮酸等.1)卤代酸水解 用碱或氢氧化银处理α,β,γ等卤代酸时可生成对应的羟基酸.3)列佛尔曼斯基(Reformatsky)反应 制备β-羟基酸的方法.2) 氰醇水解 制α-羟基酸1,羟基酸制法_具有醇和酸的共性,也有因羟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的互相影响的特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受热反应规律上._β-羟基酸受热发生分子内脱水,主要生成α-β不饱和羧酸._α-羟基酸受热时,两分子间相互酯化,生成交酯.2.羟基酸的性质γ-和δ-羟基酸受热,生成五元和六元环内酯.α-和β-羟基酸还有被氧化后再脱羧的性质α-和β-羟基酸的降解反应:这是制备高级脂肪醛酮的方法_____ 自然界中的羟基酸① 乳酸:结构:存在:酸牛奶(外消旋),蔗糖发酵(左旋的),肌肉中(右旋的).用途: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工业上作除钙剂(钙盐不溶于水);食品工业中作增酸剂;钙盐可补钙. ② 苹果酸(α-羟基酸)结构: _存在:未成熟的果实内;植物的叶子中;自然界中存在的是左旋体.用途:制药和食品工业.③ 洒石酸结构_存在:多种水果中;或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果中.用途:可用作酸味剂,其锑钾盐有抗血吸虫作用. ④ 柠檬酸结构: _存在:多种植物的果实中;动物组织与体液中,为无色晶体.用途: 食品工业的调味品(有酸味),也用于制药业._注意:羟基与羧基间的距离大于四个碳原子时,受热则生成长链的高分子聚酯.α-和β-羟基酸还有羟基被氧化后再脱羧的性质.讨论: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讨论:下列反应的产物是 1,羰基酸具有羰基和羧酸的典型反应.2,_ 酮酸的特性反应α-酮酸与稀硫酸共热时,脱羧生成醛.β-酮酸受热易脱羧生成酮.__二, 羰基酸 酸碱理论一,布伦斯特酸碱理论凡是能释放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布伦斯特认为酸碱强度可根据电离常数来比较HAc Ka=1.7*10-5H2O Ka=1.8*10-16二,路易斯酸碱理论路易斯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路易斯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化学性质一览表酸性与成盐2. 酸酐的生成1. 酰卤的生成羧酸衍生物的生成如:α-H 卤代反应脱 羧 反 应4. 酰胺的生成3. 酯的生成
2023-08-13 06:25:5114

急求~有机化学高手进~合成题

一.1.乙炔用LindarPd/H2还原得乙烯,乙烯HBr加成得溴乙烷2.乙炔用NaNH2得乙炔钠,乙炔钠与溴乙烷反应得1-丁炔3.1-丁炔羟汞化水解得2-丁酮二.1.乙烯溴加成再消去得乙炔,同上制取2-丁酮2.2-丁酮与羟胺反应得2-丁酮肟,贝克曼重排得T.M.三.1.AlCl3催化下傅克酰基化得4-氧代-4-苯基-2-丁烯酸2.克莱门森还原得4-苯基-2-丁烯酸,H2加成得4-苯基丁酸3.4-苯基丁酸多聚磷酸脱水傅克反应得T.M.以上只是我个人想出的较佳方法,不一定最简
2023-08-13 06:26:161

有机化学 能一下从环己酮到己内酰胺的反应机理吗?不太明白

先是加成消除生成环己酮肟,然后发生贝克曼重排
2023-08-13 06:26:262

大学有机化学

第一步:第二步:苯甲醇先用浓硫酸保护羟基并对邻位碳堵位,再用浓硝酸+浓硫酸取代对位氢,上硝基,最后稀盐酸水解磺酸基即可
2023-08-13 06:26:363

为什么很多重排反应都是反式迁移反应

因为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重排反应)是一个由酸催化的重排反应,反应物肟在酸的催化作用下重排为酰胺。若起始物为环肟,产物则为内酰胺。此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发现并由此得名。所以很多重排反应都是反式迁移反应
2023-08-13 06:27:071

环己酮和五氯化磷反应机理

环己酮和五氯化磷反应机理:1、醛肟或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重排,得到取代酰胺的反应叫贝克曼重排。贝克曼重排反应指醛肟或酮肟在酸催化下生成N-取代酰胺的亲核重排反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酸常用五氯化磷。2、贝克曼重排反应指醛肟或酮肟在酸催化下生成N-取代酰胺的亲核重排反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酸常用五氯化磷。
2023-08-13 06:27:141

贝克曼重排反应的机理

贝克曼重排反应是典型的亲核重排,醛(酮)肟反应是首先质子化,并脱水形成氮烯(nitrene),随后邻位烃基发生重排,生成碳正离子,接着水合,脱去质子生成N-取代酰胺。
2023-08-13 06:27:231

环己酮与五氯化磷反应

环己酮与五氯化磷发生分子内重排,得到取代酰胺的反应叫贝克曼重排。贝克曼重排反应指醛肟或酮肟在酸催化下生成N-取代酰胺的亲核重排反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酸常用五氯化磷。
2023-08-13 06:27:351

环己肟和98%硫酸加热是什么反应

这是一个贝克曼重排反应(见图):反应物为环己酮并生成己内酰胺。因为己内酰胺是制造尼龙6的重要原料,所以此反应也是贝克曼重排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
2023-08-13 06:27:421

大学有机化学

Beckman 贝克曼重排: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变酰胺的反应(己内酰胺)Cannizzarro 康尼查罗歧化:无α-H的醛在强碱下生成醇和羧酸的反应(苯甲醛)Claisen 克莱森酯缩合:酯在强碱下形成碳负离子对另一酯进行亲核加成消去的反应(有机合成最重要的反应之一)Clemmensen 克莱门森还原法: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下还原为烃的反应(羰基变亚甲基)Cope 科浦消去反应:叔胺用过氧化氢处理后加热发生的消去反应(霍夫曼规则)Corey-House 科瑞-豪斯反应:卤代烃和二烷基铜锂试剂的偶联(重要的连接碳链的反应)Cram 克拉姆规则:亲核试剂优先从空间阻力小的一侧进攻Dickerman 狄克曼缩合:反应类似酯缩合,成环Diels-Alder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一般为1,3-丁二烯的衍生物和乙烯的衍生物的反应(协同反应)Fehling 菲林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把醛氧化成酸Friedel-Crafts 傅-克反应:苯环上引入烃基或酰基的反应Gabriel 盖布瑞尔合成法:邻苯二甲酰亚胺盐和卤代烃反应制伯胺Gattermann-Koch 盖德曼-柯赫反应:芳烃和盐酸及一氧化碳反应生成芳醛的反应Grignard 格利雅试剂:有机合成最重要试剂之一,卤代烃和镁及乙醚可制得Haworth 哈武斯式:糖的立体投影式Hinsberg 兴斯堡反应:芳烃用于鉴别第一、第二、第三胺的反应,试剂 苯璜酰氯Hofmann 霍夫曼消除:季胺碱加热后的消除反应,反应方向和查依采夫规则相反 霍夫曼降解:酰胺在溴的碱溶液中生成少一碳的胺Hucker 休克尔规则:π电子数为4n+2时封闭环具有芳香性(有例外,还需考虑环内H的张力)Knoevernagel 克脑文盖尔反应:醛酮在弱碱下和有α-H的化合物的缩合反应Lindar 林德拉催化剂:钯用碳酸钙醋酸铅处理,使活性降低,部分加氢的试剂Lucas 卢卡斯试剂:无水氯化锌和浓盐酸的溶液,用于鉴别伯仲叔醇Mannich 曼尼许反应:有α-H的酮和甲醛及铵盐的水溶液反应生成β氨基酮的反应Markownikoff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加氢多的碳Meerwein-Ponndorf 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法:异丙醇铝把醛酮还原成醇的反应
2023-08-13 06:27:581

求大学有机化学人名反应和人名试剂总结

Beckman 贝克曼重排: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变酰胺的反应(己内酰胺)Cannizzarro 康尼查罗歧化:无α-H的醛在强碱下生成醇和羧酸的反应(苯甲醛)Claisen 克莱森酯缩合:酯在强碱下形成碳负离子对另一酯进行亲核加成消去的反应(有机合成最重要的反应之一)Clemmensen 克莱门森还原法: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下还原为烃的反应(羰基变亚甲基)Cope 科浦消去反应:叔胺用过氧化氢处理后加热发生的消去反应(霍夫曼规则)Corey-House 科瑞-豪斯反应:卤代烃和二烷基铜锂试剂的偶联(重要的连接碳链的反应)Cram 克拉姆规则:亲核试剂优先从空间阻力小的一侧进攻Dickerman 狄克曼缩合:反应类似酯缩合,成环Diels-Alder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一般为1,3-丁二烯的衍生物和乙烯的衍生物的反应(协同反应)Fehling 菲林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把醛氧化成酸Friedel-Crafts 傅-克反应:苯环上引入烃基或酰基的反应Gabriel 盖布瑞尔合成法:邻苯二甲酰亚胺盐和卤代烃反应制伯胺Gattermann-Koch 盖德曼-柯赫反应:芳烃和盐酸及一氧化碳反应生成芳醛的反应Grignard 格利雅试剂:有机合成最重要试剂之一,卤代烃和镁及乙醚可制得Haworth 哈武斯式:糖的立体投影式Hinsberg 兴斯堡反应:芳烃用于鉴别第一、第二、第三胺的反应,试剂 苯璜酰氯Hofmann 霍夫曼消除:季胺碱加热后的消除反应,反应方向和查依采夫规则相反 霍夫曼降解:酰胺在溴的碱溶液中生成少一碳的胺Hucker 休克尔规则:π电子数为4n+2时封闭环具有芳香性(有例外,还需考虑环内H的张力)Knoevernagel 克脑文盖尔反应:醛酮在弱碱下和有α-H的化合物的缩合反应Lindar 林德拉催化剂:钯用碳酸钙醋酸铅处理,使活性降低,部分加氢的试剂Lucas 卢卡斯试剂:无水氯化锌和浓盐酸的溶液,用于鉴别伯仲叔醇Mannich 曼尼许反应:有α-H的酮和甲醛及铵盐的水溶液反应生成β氨基酮的反应Markownikoff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加氢多的碳Meerwein-Ponndorf 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法:异丙醇铝把醛酮还原成醇的反应
2023-08-13 06:28:062

化学中的w是什么意思?

读:wò。意思:指含有羰基的醛、酮类化合物与羟胺作用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参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肟的通式都具有C=NOH基。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肟经水解都能得到原来的醛或酮。大多数的肟都具有很好的结晶,并有其确定的熔点,例如乙醛肟47℃,片脑酮肟75℃,丙酮肟61℃,环己酮肟90℃,因此可利用其熔点来鉴别醛或酮。有的肟还是重要的分析试剂,如丁二酮肟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镍的试剂。扩展资料:与肟相关的反应:1、贝克曼(Beckmann)重排:在酸性条件下,醛肟或酮肟的肟羟基质子化成易离去基团,然后与肟羟基反位的邻近基团迁移,同时离去基团离去,产生邻碳的正中心。继而与反应介质中的亲核试剂(如水)发生水合、脱质子化生成亚胺,再烯醇式-酮式互变而生成N-取代的酰胺。在重排中氮氧键的断裂与反位基团的迁移是同步发生的。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N-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E.O.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2、肟化反应: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如醛、酮类)与羟胺作用而生成含有C=NOH基的化合物的反应。肟化反应式:一般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eckmann重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肟
2023-08-13 06:28:131

有机化学反应名称

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亲核加成,拜尔-维利各反应,贝克曼重排,柏金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雷佛尔马斯基反应,盖布瑞尔合成法,盖特曼反应,霍夫曼降级反应,坎尼扎罗反应,柯提斯反应,柯尔伯-施密特反应,克莱门森还原,克莱森重排,克莱森-施密特反应,克莱森酯缩合,科普消除,罗森门德还原,氯磺酰化,氯磺化,氯甲基话,迈克尔加成,曼尼希反应,梅里菲尔德合成法,米尔魏因-庞道夫还原,欧分脑儿氧化,羟醛缩合,瑞摩尔-蒂曼反应,沃尔夫-吉斯尼尔还原
2023-08-13 06:28:452

有机化学

Beckman 贝克曼重排: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变酰胺的反应(己内酰胺) Cannizzarro 康尼查罗歧化:无α-H的醛在强碱下生成醇和羧酸的反应(苯甲醛) Claisen 克莱森酯缩合:酯在强碱下形成碳负离子对另一酯进行亲核加成消去的反应(有机合成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Clemmensen 克莱门森还原法: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下还原为烃的反应(羰基变亚甲基) Cope 科浦消去反应:叔胺用过氧化氢处理后加热发生的消去反应(霍夫曼规则) Corey-House 科瑞-豪斯反应:卤代烃和二烷基铜锂试剂的偶联(重要的连接碳链的反应) Cram 克拉姆规则:亲核试剂优先从空间阻力小的一侧进攻 Dickerman 狄克曼缩合:反应类似酯缩合,成环 Diels-Alder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一般为1,3-丁二烯的衍生物和乙烯的衍生物的反应(协同反应) Fehling 菲林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把醛氧化成酸 Friedel-Crafts 傅-克反应:苯环上引入烃基或酰基的反应 Gabriel 盖布瑞尔合成法:邻苯二甲酰亚胺盐和卤代烃反应制伯胺 Gattermann-Koch 盖德曼-柯赫反应:芳烃和盐酸及一氧化碳反应生成芳醛的反应 Grignard 格利雅试剂:有机合成最重要试剂之一,卤代烃和镁及乙醚可制得 Haworth 哈武斯式:糖的立体投影式 Hinsberg 兴斯堡反应:芳烃用于鉴别第一、第二、第三胺的反应,试剂 苯璜酰氯 Hofmann 霍夫曼消除:季胺碱加热后的消除反应,反应方向和查依采夫规则相反霍夫曼降解:酰胺在溴的碱溶液中生成少一碳的胺 Hucker 休克尔规则:π电子数为4n+2时封闭环具有芳香性(有例外,还需考虑环内H的张力) Knoevernagel 克脑文盖尔反应:醛酮在弱碱下和有α-H的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Lindar 林德拉催化剂:钯用碳酸钙醋酸铅处理,使活性降低,部分加氢的试剂 Lucas 卢卡斯试剂:无水氯化锌和浓盐酸的溶液,用于鉴别伯仲叔醇 Mannich 曼尼许反应:有α-H的酮和甲醛及铵盐的水溶液反应生成β氨基酮的反应 Markownikoff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加氢多的碳 Meerwein-Ponndorf 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法:异丙醇铝把醛酮还原成醇的反应
2023-08-13 06:29:073

月亏念什么

读:wò。意思:指含有羰基的醛、酮类化合物与羟胺作用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参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肟的通式都具有C=NOH基。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肟经水解都能得到原来的醛或酮。大多数的肟都具有很好的结晶,并有其确定的熔点,例如乙醛肟47℃,片脑酮肟75℃,丙酮肟61℃,环己酮肟90℃,因此可利用其熔点来鉴别醛或酮。有的肟还是重要的分析试剂,如丁二酮肟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镍的试剂。扩展资料:与肟相关的反应:1、贝克曼(Beckmann)重排:在酸性条件下,醛肟或酮肟的肟羟基质子化成易离去基团,然后与肟羟基反位的邻近基团迁移,同时离去基团离去,产生邻碳的正中心。继而与反应介质中的亲核试剂(如水)发生水合、脱质子化生成亚胺,再烯醇式-酮式互变而生成N-取代的酰胺。在重排中氮氧键的断裂与反位基团的迁移是同步发生的。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N-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E.O.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2、肟化反应: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如醛、酮类)与羟胺作用而生成含有C=NOH基的化合物的反应。肟化反应式:一般由醛形成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eckmann重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肟
2023-08-13 06:29:174

有机化学反应名称

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亲核加成,拜尔-维利各反应,贝克曼重排,柏金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雷佛尔马斯基反应,盖布瑞尔合成法,盖特曼反应,霍夫曼降级反应,坎尼扎罗反应,柯提斯反应,柯尔伯-施密特反应,克莱门森还原,克莱森重排,克莱森-施密特反应,克莱森酯缩合,科普消除,罗森门德还原,氯磺酰化,氯磺化,氯甲基话,迈克尔加成,曼尼希反应,梅里菲尔德合成法,米尔魏因-庞道夫还原,欧分脑儿氧化,羟醛缩合,瑞摩尔-蒂曼反应,沃尔夫-吉斯尼尔还原
2023-08-13 06:29:561

己内酰胺的制备

1、肟法:首先将高纯度的环己酮与硫酸羟胺在80至110摄氏度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分离出来的环己酮肟以发烟硫酸为催化剂,在80至110摄氏度经贝克曼重排转位为粗己内酰胺,粗己内酰胺通过萃取、蒸馏、结晶等工序,制得高纯度己内酰胺。肟法的原料环己酮可由苯酚加氢得环己醇,再脱氢而得;或由环己烷空气氧化生成环己醇与环己酮,分离后的环己醇催化脱氢也生成环己酮; 2、甲苯法:甲苯在钴盐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用活性炭载体上的钯催化剂进行液相加氢生成六氢苯甲酸,在发烟硫酸中,六氢苯甲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甲苯法由于甲苯资源丰富,生成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3、光亚硝化法:环己烷在汞蒸气灯照射下与氯亚硝酰发生光化学反应,直接转化成环己酮肟盐酸盐,环己酮肟盐酸盐在发烟硫酸存在下,通过贝克曼重排转化为己内酰胺。
2023-08-13 06:30:041

求几个名称比较高大上的化学反应,有机无机都可以

拜尔-维利各反应,贝克曼重排,柏金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雷佛尔马斯基反应,盖布瑞尔合成法,盖特曼反应,霍夫曼降级反应,坎尼扎罗反应,柯提斯反应,柯尔伯-施密特反应,克莱门森还原,克莱森重排,克莱森-施密特反应,克莱森酯缩合,科普消除,罗森门德还原,迈克尔加成,曼尼希反应,梅里菲尔德合成法,米尔魏因-庞道夫还原
2023-08-13 06:30:131

己内酰胺的制备

1.肟法:首先将高纯度的环己酮与硫酸羟胺在80-110℃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分离出来的环己酮肟以发烟硫酸为催化剂,在80-110℃经贝克曼重排转位为粗己内酰胺,粗己内酰胺通过萃取、蒸馏、结晶等工序,制得高纯度己内酰胺。肟法的原料环己酮可由苯酚加氢得环己醇,再脱氢而得;或由环己烷空气氧化生成环己醇与环己酮,分离后的环己醇催化脱氢也生成环己酮。 2.甲苯法:甲苯在钴盐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用活性炭载体上的钯催化剂进行液相加氢生成六氢苯甲酸,在发烟硫酸中,六氢苯甲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甲苯法由于甲苯资源丰富,生成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3.光亚硝化法:环己烷在汞蒸气灯照射下与氯亚硝酰发生光化学反应,直接转化成环己酮肟盐酸盐,环己酮肟盐酸盐在发烟硫酸存在下,通过贝克曼重排转化为己内酰胺。 4.苯酚法苯酚在镍催化剂存在下加氢,制得环己醇,提纯后脱氢得粗环己酮。环己酮提纯后与羟胺反应得到环己酮肟,再经贝克曼移位生成己内酰胺、反应产物中的硫酸用氨中和得副产物硫酸铵。粗己内酰胺经一系列化学与物理处理得到纯己内酰胺。
2023-08-13 06:30:221

大哥,有机化学难点,谁能整理一下,给小的呀

(1) 取代反应1 SN1反应:只有一种分子参与了决定反应速率关键步骤的亲核取代反应称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1表示。S表示取代反应,N表示亲核,1表示只有一种分子参与了速控步骤。2 SN2反应:有两种分子参与了决定反应速度关键步骤的亲核取代反应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2表示。S表示取代反应,N表示亲核,2表示有两种分子参与了速控步骤。3 SNi反应:亚硫酰氯和醇反应时,先生成氯代亚硫酸酯,然后分解为紧密离子对,Clu2212作为离去基团(u2212OSOCl)中的一部分,向碳正离子正面进攻,即“内返”,得到构型保持的产物氯代烷。上述取代犹如是在分子内进行的,所以叫它分子内亲核取代,以SNi表示。4加特曼反应:加特曼 (Gattermann L)发现:用催化量的金属铜代替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作催化剂,也可使重氮盐与盐酸或氢溴酸反应制得芳香氯化物或溴化物。这样进行的反应叫做加特曼反应。5加特曼-科赫反应:苯、一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生成苯甲醛,此反应称为加特曼-科赫反应。6傅-克反应:芳香化合物芳环上的氢被烷基取代的反应称为傅-克烷基化反应;芳香化合物芳环上的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称为傅-克酰基化反应;统称傅-克反应。7布赫尔反应:萘酚在亚硫酸氢钠存在下与氨作用,转变成相应萘胺的反应称为布赫尔反应。8自由基取代反应:若取代反应是按共价键均裂的方式进行的,则称其为自由基取代反应。9齐齐巴宾反应:吡啶与氨基钠反应,生成a-氨基吡啶,如果a位已被占据,则得g-氨基吡啶,但产率很低。这个反应称为齐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10亚硝基化:苯酚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及少量的邻亚硝基苯酚。该反应称为亚硝基化反应。11刚穆伯—巴赫曼反应:芳香重氮盐中的芳基在碱性条件下与其它芳香族化合物偶联成联苯或联苯衍生物的反应称为刚穆伯(Gomberg)—巴赫曼(Bachmann)反应。12皂化反应:油脂的碱性水解称为皂化反应。13卤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称为卤化反应。卤化反应包括氟化(fluorinate),氯化(chlorizate),溴化(brominate)和碘化(iodizate)。但最常用的卤化反应是氯化和溴化。14卤代烃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通过SN反应,卤代烃中的烃基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烃基用碳碳键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分子,称这类反应为卤代烃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15卤代烃的水解: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卤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称为卤代烃的水解。16卤代烃的醇解:卤代烃与醇钠的醇溶液共热,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生成醚,称为卤代烃的醇解。17芳香亲电取代反应:芳环上的氢被亲电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芳香亲电取代反应。18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芳环上的一个基团被一个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芳香亲核取代反应。19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用SN表示。在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对象称为底物。亲核的进攻试剂(往往带有一对未共同的电子)称为亲核试剂,离开的基团称为离去基团。与离去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中心碳原子,生成物为产物。在上述反应中,若受进攻的中心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则称此类反应为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0 1,2u22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三元环结构使各原子的轨道不能正面充分重叠,而是以弯曲键相互连结,由于这种关系,分子中存在一种张力,极易与多种试剂反应,把环打开。这类反应称为1,2u22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酸催化开环反应时,首先环氧化物的氧原子质子化,然后亲核试剂向Cu2212O键的碳原子的背后进攻取代基较多的环碳原子,发生了SN2反应生成开环产物。这是一个SN2反应,但具有SN1的性质,电子效应控制了产物,空间因素不重要。碱催化开环反应时,亲核试剂选择进攻取代基较少的环碳原子,Cu2212O键的断裂与亲核试剂和环碳原子之间键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并生成产物。这是一个SN2反应,空间效应控制了反应。21柯尔伯—施密特反应:干燥的酚钠或酚钾与二氧化碳在加温加压下生成羟基苯甲酸的反应称为柯尔伯—施密特(Kolbe-Schmitt)反应。22 醛酮αu2212氢的卤化: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醛酮的αu2212H被卤素取代的反应称为醛酮αu2212氢的卤化。23重氮化反应:芳香一级胺和亚硝酸或亚硝酸盐及过量的酸在低温下反应生成芳香重氮盐,该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24重氮盐的水解:重氮盐的酸性水溶液一般很不稳定,会慢慢水解生成酚和放出氮气,这称为重氮盐的水解。25重氮盐的偶联反应:重氮盐正离子可以作为亲电试剂与酚、三级芳胺等活泼的芳香化合物进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生成偶氮化合物,通常把这种反应叫做重氮盐的偶联反应。重氮盐与酚偶联在弱碱性(pH=8~10)条件下进行,酚羟基是邻对位定位基,综合考虑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偶联反应一般在羟基的对位发生,对位有取代基时,得邻位偶联产物。重氮盐与三级芳胺在弱酸性(pH=5~7)溶液中发生偶联,生成对氨基偶氮化合物,若氨基的对位有取代基,则偶联在邻位发生。26威廉森合成法:在无水条件下,醇钠和卤代烷作用生成醚的反应称为威廉森(Williamson A W)合成法。27离子型取代反应:若取代反应是按共价键异裂的方式进行的,则称其为离子型取代反应。然后再根据反应试剂的类型进一步分为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28席曼反应:芳香重氮盐和氟硼酸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氟硼酸盐,后者加热分解产生氟苯,这称为席曼(Schiemann)反应。席曼反应是在1927年才发现的。29桑德迈耳反应:1884年,桑德迈耳 (Sandmeyer T)发现: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的催化下,重氮盐在氢卤酸溶液中加热,重氮基可分别被氯或溴原子取代,生成芳香氯化物或溴化物。这一反应称为桑德迈耳反应。30硝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硝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31氯甲基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氯甲基取代的反应称为氯甲基化反应。32温斯坦离子对机理:温斯坦(Winstein, S.)认为:在SN1反应中,某些产物是通过离子对进行的,按照这个概念,在进行SN1反应时,底物按紧密离子对-溶剂分离子-自由离子的方式进行离解: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反向过程称为返回。在SN1反应中,亲核试剂可以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进攻而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亲核试剂进攻紧密离子对,由于R+与X-结合比较紧密,亲核试剂必须从R+与X-结合的相反一面进攻,而得到构型转化的产物;而溶剂分离子对间的结合不如紧密离子对密切,消旋的产物占多数;自由离子则因为碳正离子是一个平面结构,亲核试剂在平面两边进攻机会均等,得到完全消旋的产物。33普塑尔反应:一些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或稀酸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子内的偶联反应。这个反应是普塑尔(Pschorr R)在寻找合成菲环的新方法中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普塑尔反应。34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35酯交换反应:在酸(氯化氢、硫酸或对甲苯磺酸等)或碱(烷氧负离子)催化下,酯中的OR"被另一个醇的OR""置换,称为酯的醇解。这是从一个酯转变为另外一个酯的反应,因此也称为酯交换反应。36酯的烃基化反应:酯的a-氢可以被烃基取代,这是酯的烃基化反应。37酯的酰基化反应:酯的a-氢可以被酰基取代,这是酯的酰基化反应。38溶剂解反应: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只有底物和溶剂,没有另加试剂,那末底物就将与溶剂发生反应,溶剂就成了试剂,这样的反应称为溶剂解反应。39酰胺的交换反应:酰胺与氨(胺)反应,可以生成一个新的酰胺和一个新的胺,因此该反应称为酰胺的交换反应。40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酰基碳上的一个基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之为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41羧酸衍生物的水解:羧酸衍生物与水反应生成羧酸称为羧酸衍生物的水解。42羧酸衍生物的胺解:羧酸衍生物与胺反应生成酰胺,这称为羧酸衍生物的胺解。43羧酸衍生物的醇解:羧酸衍生物与醇反应生成酯,这称为羧酸衍生物的醇解。44瑞穆尔—悌曼反应:酚与氯仿在碱性溶液中加热生成邻位及对位羟基醛的反应称为瑞穆尔—悌曼(Reimer —Tiemann)反应。45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在催化量的三氯化磷、三溴化磷等作用下,卤素取代羧酸α氢的反应称为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Hell C-Volhard J-Zelinski N D)反应。46磺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47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卤代烷与氨或胺反应生成胺,这称为霍夫曼(Hofmann)烷基化反应。反应是按SN2机理进行的。48霍本—赫施反应:在氯化锌和盐酸的作用下,用腈进行酚芳环上的酰基化反应称为霍本—赫施 (Houben —Hoesch)反应。间苯二酚比苯酚容易进行霍本—赫施反应。(2)加成反应1 1,2u2212加成:共轭双烯和亲电试剂加成时,若试剂和一个单独的双键反应,反应的结果是试剂的两部分加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上,这称为1,2u2212加成。得到的产物为1,2u2212加成产物。2 1,4u2212加成:共轭双烯和亲电试剂加成时,若试剂加在共轭双烯两端的碳原子上,同时在中间两个碳上形成一个新的双键,这称为1,4u2212加成,产物为1,4u2212加成产物。3加成聚合反应:化合物在催化剂或引发剂的作用下,打开不饱和键按一定的方式自身加成为长链大分子的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加成聚合是烯烃的一种重要反应性能。加成聚合反应机理属于链式聚合。链式聚合可分为自由基聚合,正离子聚合、负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四大类。它们都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三个阶段反应。4自由基加成反应:过氧化物在光照下发生均裂产生自由基,烯烃受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自由基加成反应。5麦克尔加成反应:一个能提供亲核碳负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给体)与一个能提供亲电共轭体系的化合物(称为受体)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亲核1,4u2212共轭加成反应,称为麦克尔(Michael. A)加成反应。(本反应也可归于缩合反应)6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烯烃与溴的亲电加成是按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进行的。机理表明:该亲电加成反应是分两步完成的反式加成。首先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环正离子,然后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SN2反应,总的结果是试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7亲电加成反应:通过化学键异裂产生的带正电的原子或基团进攻不饱和键而引起的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可以按照“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离子对中间体机理”和“三中心过渡态机理”四种途径进行。8离子对中间体机理:按离子对中间体机理进行的过程表述如下:试剂与烯烃加成,烯烃的π键断裂形成碳正离子,试剂形成负离子,这两者形成离子对,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π键断裂后,带正电荷的C—C键来不及绕轴旋转,与带负电荷的试剂同面结合,得到顺式加成产物。9碳正离子机理:碳正离子机理进行的过程可表述如下:试剂首先离解成离子,正离子与烯烃反应形成碳正离子,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π键断裂后,C—C键可以自由旋转,然后与带负电荷的离子结合,这时结合就有两种可能,即生成顺式加成与反式加成两种产物。10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是一个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电负性大,因此氧带有负电性,碳带有正电性,亲核试剂容易向带正电性的碳进攻,导致π键异裂,两个σ键形成。这就是羰基的亲核加成。(3)消除反应1 E1反应:E1表示单分子消除反应。E表示消除反应,1代表单分子过程。E1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的键异裂,产生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第二步是碱提供一对孤电子,与碳正离子中的氢结合,碳正离子消除一个质子形成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是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的键的解离,第二步消除质子是快的一步,反应速率只与第一步有关,是单分子过程,反应动力学上是一级反应。2 E2反应:E2表示双分子消除反应。E代表消除反应,2代表双分子过程。E2反应是反式共平面的消除反应,一步完成。3 E1cb反应:单分子共轭碱消除反应用E1cb表示。E表示消除反应,1代表单分子过程,cb表示反应物分子的共轭碱。E1cb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的键异裂,产生活性中间体碳负离子,然后,碳负离子再失去一个负离子形成烯。E1cb反应是反式共平面的消除反应。4汉斯狄克反应:用羧酸的银盐在无水的惰性溶剂如四氯化碳中与一分子溴回流,失去二氧化碳并形成比羧酸少一个碳的溴代烷。该反应称为汉斯狄克(Hunsdiecker H)反应。5秋加叶夫反应:将醇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黄原酸盐,再用卤代烷处理成黄原酸酯。将黄原酸酯加热到100~200℃即发生热分解生成烯烃。该反应称为秋加叶夫(Chugaev)反应。6科普消除:若氧化胺的b碳上有氢,当加热到150~200°C时会发生热分解,得羟胺及烯。这个反应称为科普(Cope)消除反应。7脱羧反应:羧酸失去CO2的反应称为脱羧反应。当羧酸的uf061碳与不饱和键相连时,一般都通过六元环状过渡态机理脱羧。当羧基和一个强吸电子基团相连时,按负离子机理脱羧。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按自由基机理脱羧。8酯的热裂:酯在400~500℃的高温进行裂解,产生烯和相应羧酸的反应称为酯的热裂。9霍夫曼消除反应:四级铵碱在加热条件下(100°C~200°C)发生热分解生成烯烃的反应称为霍夫曼(Hofmann)消除反应。(4)氧化反应1自动氧化反应:化学物质和空气中的氧在常温下温和地进行氧化,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这种反应称为自动氧化反应。自动氧化反应通常在分子中具有活泼氢的部位发生。2康尼查罗反应:无αu2212活泼氢的醛在强碱的作用下发生分子间的氧化还原,结果一分子醛被氧化成酸,另一分子的醛被还原成醇。这是一个歧化反应,称之为康尼查罗反应。3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烯烃在试剂作用下生成环氧化物的反应称为环氧化反应。4烯烃的臭氧化——分解反应:烯烃在低温惰性溶剂如CCl4中和臭氧发生加成生成臭氧化物的反应称为烯烃的臭氧化反应。二级臭氧化物被水分解成醛和酮的反应称为臭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两个反应合称为烯烃的臭氧化——分解反应。5硼氢化u2212氧化反应:烯烃与甲硼烷作用生成烷基硼的反应称为烯烃的硼氢化反应。烷基硼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作用生成醇的反应称为烷基硼的氧化反应,该反应和烯烃的硼氢化反应合在一起,总称为硼氢化u2212氧化反应。6魏克尔烯烃氧化:在氯化铜及氯化钯的催化作用下,乙烯在水溶液中用空气直接氧化生成乙醛,称魏克尔(Wacker)烯烃氧化。(5)还原反应1乌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将醛或酮、肼和氢氧化钾在一高沸点的溶剂如一缩二乙二醇(HOCH2CH2OCH2CH2OH,沸点245u02daC)中进行反应,使醛或酮的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这个方法称为乌尔夫-凯惜纳(Wolff Lu2212Kishner N M)-黄鸣龙方法还原。对酸不稳定而对碱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可以用此法还原。2去氨基还原:重氮盐在某些还原剂的作用下,能发生重氮基被氢原子取代的反应,由于重氮基来自氨基,因此常称该反应为去氨基还原反应。3异相催化氢化:适用于烯烃氢化的催化剂有铂、钯、铑、钌、镍等,这些分散的金属态的催化剂均不溶于有机溶剂,一般称之为异相催化剂。在异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加氢反应称为异相催化氢化。4麦尔外因—彭杜尔夫还原:醛酮用异丙醇铝还原成醇的一种方法。这个反应一般是在苯或甲苯溶液中进行。异丙醇铝把氢负离子转移给醛或酮,而自身氧化成丙酮,随着反应进行,把丙酮蒸出来,使反应朝产物方面进行。这是欧芬脑尔氧化法的逆反应,叫做麦尔外因—彭杜尔夫(Meerwein H-Ponndorf W)反应。5卤代烃的还原:卤代烃被还原剂还原成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烃的还原。还原试剂很多,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氢化锂铝,它是个很强的还原剂,所有类型的卤代烃包括乙烯型卤代烃均可被还原,还原反应一般在乙醚或四氢呋喃(THF)等溶剂中进行。6伯奇还原:碱金属在液氨和醇的混合液中,与芳香化合物反应,苯环被还原为1,4-环己二烯类化合物,这种反应被称为伯奇还原。7均相催化氢化:一些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剂称为均相催化剂。在均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加氢反应称为均相催化氢化。8克莱门森还原:醛或酮与锌汞齐和浓盐酸一起回流反应。醛或酮的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这个方法称为克莱门森还原。9罗森孟还原法:用部分失活的钯催化剂使酰氯进行催化还原生成醛。此还原法称为罗森孟(Posenmund, K. W.)还原法。10斯蒂芬还原:将氯化亚锡悬浮在乙醚溶液中,并用氯化氢气体饱和,将芳腈加入反应,水解后得到芳醛。此还原法称为斯蒂芬(Stephen, H.)还原。11催化氢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不饱和化合物与氢发生的加氢反应称之为催化氢化。12催化氢解:用催化氢化法使碳与杂原子(O,N,X等)之间的键断裂,称为催化氢解。苯甲位的碳与杂原子之间的键很易催化氢解。13酮的双分子还原:在钠、铝、镁、铝汞齐或低价钛试剂的催化下,酮在非质子溶剂中发生双分子还原偶联生成频哪醇,该反应称为酮的双分子还原。14硼氢化-还原反应:烯烃与甲硼烷作用生成烷基硼的反应称为烯烃的硼氢化反应。烷基硼和羧酸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称为烷基硼的还原反应。该反应与烯烃的硼氢化反应合在一起,总称为硼氢化-还原反应。15鲍维特—勃朗克还原:用金属钠-醇还原酯得一级醇,称为鲍维特—勃朗克(Bouveault –Blanc)还原。16醛酮用活泼金属的单分子还原:用活泼金属如钠、铝、镁和酸、碱、水、醇等作用,可以顺利地将醛还原为一级醇、将酮还原为二级醇。这是醛酮用活泼金属的单分子还原。(6)缩合反应1达参反应:醛或酮在强碱(如醇钠、氨基钠等)的作用下和一个a-卤代羧酸酯反应,生成a,b-环氧酸酯的反应称为达参(Darzen, G.)反应。2安息香缩合反应:苯甲醛在氰离子(CN—)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安息香,因此称此反应为安息香缩合反应。很多芳香醛也能发生这类反应,3狄克曼反应:二元酸酯可以发生分子内的及分子间的酯缩合反应。假若分子中的两个酯基被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碳原子隔开时,就发生分子内的缩合反应,形成五元环或更大环的酯,这种环化酯缩合反应又称为狄克曼(Dieckmann)反应。4脑文格反应:在弱碱的催化作用下,醛、酮和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发生的失水缩合反应称为脑文格(knoevenagel)反应。5浦尔金反应: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芳香醛与酸酐反应生成b-芳基-a,b-不饱和酸的反应称为浦尔金(Perkin)反应。所用的碱性催化剂通常是与酸酐相对应的羧酸盐。6曼尼希反应: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甲醛、胺同时缩合,活泼氢被胺甲基或取代胺甲基代替的反应称为胺甲基化反应,也称为曼尼希(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7羟醛缩合反应:有a-氢的醛或酮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缩合形成b-羟基醛或b-羟基酮的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8鲁宾逊增环反应:环己酮及其衍生物在碱(如氨基钠、醇钠等)存在下,与曼氏碱的季铵盐作用产生二并六元环的反应称为鲁宾逊(Robinson)增环反应。9瑞佛马斯基反应:醛和酮与a-溴代酸酯和锌在惰性溶剂中相互作用得到b-羟基酸酯的反应称为瑞佛马斯基(Reformatsky)反应。10酯缩合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两分子酯在碱的作用下失去一分子醇生成b-羰基酯的反应称为酯缩合反应,也称为克莱森缩合反应。11酮醇缩合:脂肪酸酯和金属钠在乙醚或甲苯、二甲苯中,在纯氮气流存在下(微量氧的存在会降低产量)剧烈搅拌和回流,发生双分子还原,得a-羟基酮(也叫酮醇),此反应称为酮醇缩合(acyloin condensation)。12魏悌息反应:魏悌息(Wittig,G.)试剂可以和酮或醛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最后形成烯烃,这个反应称为魏悌息反应。13魏悌息-霍纳尔反应:魏悌息-霍纳尔试剂很容易与醛酮反应生成烯烃,该反应称为魏悌息-霍纳尔(Witting-Horner)反应。 (7)重排反应1二苯乙醇酸重排:二苯乙二酮在~70%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重排成二苯乙醇酸的反应称为二苯乙醇酸重排。2贝克曼重排:酮肟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称为贝克曼重排。3弗里斯重排:酚酯与路易斯酸一起加热,可发生酰基重排,生成邻羟基和对羟基芳酮的混和物,此反应称为弗里斯(Fries)重排。4异丙苯的氧化重排:该法以丙烯和苯为起始原料,首先苯和丙烯在三氯化铝的作用下,产生异丙苯,异丙苯三级碳原子上的氢比较活泼,在空气的直接作用下,氧化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在酸的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氧正离子,苯环带着一对电子转移到氧上,发生所谓的缺少电子的氧所引起的重排反应,得到“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再和水结合,去质子分解成丙酮及苯酚。上述过程称为异丙苯的氧化重排。5克尔提斯反应:由酰氯和叠氮化合物制备酰基叠氮,酰基叠氮在惰性溶剂中加热分解,失去氮气后,重排成异氰酸酯,然后水解得一级胺。这个反应称为克尔提斯(Cartius)反应。6克莱森重排:克莱森(Claisen) 发现: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可以重排为邻烯丙基酚,这称为邻位克莱森重排。邻烯丙基酚可以再进一步重排得到对烯丙基酚,这称为对位克莱森重排。上述重排统称为克莱森重排。7阿恩特—艾司特反应: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重氮酮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酰基卡宾发生重排得烯酮,烯酮与水反应产生酸;如果用醇或氨(胺)代替水,则得酯或酰胺。此反应称阿恩特(Arndt)—艾司特(Eistert)反应。8法沃斯基重排反应:在醇钠、氢氧化钠、氨基钠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αu2212卤代酮(αu2212氯代酮或αu2212溴代酮)失去卤原子,重排成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酯、羧酸、酰胺的反应称为法沃斯基重排。9拜尔-魏立格氧化重排:酮类化合物被过酸氧化,羰基碳与uf061-碳之间的键断裂,插入一个氧形成酯的反应称为拜尔(Boeyer)-魏立格(Villiger V)氧化重排:10施密特反应:将羧酸与等物质的量的叠氮酸(HN3)在惰性溶剂中用硫酸作缩合剂进行缩合。然后在无机酸的作用下,使酰基叠氮分解,重排,最后水解为一级胺。这个反应称为施密特 (Schmitt)反应。11瓦格奈尔-梅尔外英重排:一个不稳定的碳正离子会重排为一个更稳定的碳正离子,当醇羟基与三级碳原子或二级碳原子相连时,在酸催化的脱水反应中,常常会发生此类重排反应,称为瓦格奈尔(Wagner, G.)-梅尔外英(Meerwein, H.)重排。12蒂芬欧-捷姆扬诺夫反应:1-氨甲基环烷醇与亚硝酸反应得到环增大一个碳的环酮。该反应称为蒂芬欧(Tiffeneau)-捷姆扬诺夫 (Demjanov)反应。13联苯胺重排:氢化偶氮苯在酸催化下发生重排,生成4,4"-二氨基联苯的反应称为联苯胺重排。对位被取代的氢化偶氮苯重排时,重排一般在邻位发生。14频哪醇重排:邻二醇在酸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酮的反应。这类反应最初是从频哪醇重排为频哪酮发现的,因此被称为频哪醇重排反应。反应过程如下:首先羟基质子化,然后失水形成碳正离子,相继发生基团的迁移,缺电子中心转移到羟基的氧原子上,再失去质子生成频哪酮。αu2212双二级醇,αu2212二级醇三级醇、αu2212双三级醇均能发生此反应。15霍夫曼重排反应:酰胺与次卤酸盐(工业上常用NaOCl,实验室中常用NaOBr)的碱溶液(或卤素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生成比酰胺少一个碳原子的一级胺的反应称为霍夫曼 (Hofmann)重排反应,也称霍夫曼 (Hofmann)降解反应。
2023-08-13 06:3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