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五轮书》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23-08-17 09:35:20
共1条回复
tt白

《五轮书》(宫本武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7yj4HZAYbkyEO4HdMzy2Q

密码:kbgj

书名:五轮书

作者:宫本武藏

译者:一兵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5

页数:172

内容简介:

《五轮书》是日本兵法大家宫本武藏的毕生之作,全书分为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空之卷五部分。书中阐述了剑道与兵法的原则、思想、策略,简单又实际,不仅适于武士,也适合各种形式的竞争,是危机处理、策略训练的经典之作。《五轮书》从幕府时代以来,对日本的武士文化的形成及武士道精神的传播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二战后,又为日本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提供了思想源泉。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界注意到,正是武士的忠诚、道德和荣誉感,赋予了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带动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五轮书》才被重新发掘,为西方管理学家和商业领袖所推崇。

作者简介:

宫本武藏 他,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咤风云的政客,只是名闻遐迩的剑客。 他,17岁前,恶贯乡里,不知生之意义;17岁后,远赴关原之战,死里逃生; 他,被泽庵和尚捆绑于千年杉上、囚于天守阁中,而后重获生命、茅塞顿开; 他,以艰难当饼、以困苦当水,足迹遍历各地; 他,曾与66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但以打败名剑佐佐木小次郎之“船岛决斗”震烁古今! 他,一个如你、如我的生命实践者,一个苦其心志的修行武者,一位17世纪的剑道家,一名400年前的传奇人物。

相关推荐

《五轮书》是怎么进入世界三大兵法书(和《孙子兵法》《战争论》齐名)之列的

剑道在日本被称作“兵法”,日本人称《孙子兵法》为大兵法,称剑道为小兵法。撰写世界三大兵书之一的《五轮书》日本剑术家、兵法家宫本武藏深谙此道。宫本武藏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咤风云的政客,只是名闻遐迩的剑客。日本历代公认的第一剑手。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在日本武士的心目中,宫本武藏是强者,是智者,是哲人,是武术家,是永远的胜者。五轮书乃宫本武藏所著的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土之卷主要说全书的概览,以工匠、农夫、商人、武人作比喻,说明士、农、工、商的活动情况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有迹可寻的。水之卷主要说明二天一流派。以水为范本,则心灵也拥有水的特质。水的形状能随著容器的形体,或方或圆,小如雨滴大如汪洋。火之卷所记载的是战斗与胜负的事。以火之卷来谈战争,是因火可大可小,火的威势惊人。风之卷是记载当世中其他的兵法与其他各家流派。在汉字里,“风”即“风格”。空之卷讲述关于进入自然而然的真实之道的事情。即使领悟了道理,也不能被道理所束缚。扩展资料: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战争论:《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832年。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根本性质,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认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是作战的关键;阐述了战争的性质有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对民众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是军事思想史上自觉运用辩证法总结战争经验的战争理论经典,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战略学的《圣经》”。克劳塞维茨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参考来源:百度百科-五轮书百度百科-战争论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2023-08-16 18:35:336

《五轮书》是怎么进入世界三大兵法书(和《孙子兵法》《战争论》齐名)之列的

剑道在日本被称作“兵法”,日本人称《孙子兵法》为大兵法,称剑道为小兵法。撰写世界三大兵书之一的《五轮书》日本剑术家、兵法家宫本武藏深谙此道。宫本武藏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咤风云的政客,只是名闻遐迩的剑客。日本历代公认的第一剑手。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在日本武士的心目中,宫本武藏是强者,是智者,是哲人,是武术家,是永远的胜者。五轮书乃宫本武藏所著的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土之卷主要说全书的概览,以工匠、农夫、商人、武人作比喻,说明士、农、工、商的活动情况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有迹可寻的。水之卷主要说明二天一流派。以水为范本,则心灵也拥有水的特质。水的形状能随著容器的形体,或方或圆,小如雨滴大如汪洋。火之卷所记载的是战斗与胜负的事。以火之卷来谈战争,是因火可大可小,火的威势惊人。风之卷是记载当世中其他的兵法与其他各家流派。在汉字里,“风”即“风格”。空之卷讲述关于进入自然而然的真实之道的事情。即使领悟了道理,也不能被道理所束缚。扩展资料: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战争论:《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832年。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根本性质,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认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是作战的关键;阐述了战争的性质有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对民众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是军事思想史上自觉运用辩证法总结战争经验的战争理论经典,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战略学的《圣经》”。克劳塞维茨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参考来源:百度百科-五轮书百度百科-战争论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2023-08-16 18:35:551

五轮书是我国经典军事著作吗

不是。我国经典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五轮书是日本军事著作。《五轮书》作者是宫本武藏,是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
2023-08-16 18:36:071

五轮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轮书乃日本的战国时代宫本武藏所著的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  五轮书分为水、火、风、土、空五卷。  土之卷主要说全书的概览,以工匠、农夫、商人、武人作比喻,说明士、农、工、商的活动情况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有迹可寻的。  水之卷主要说明二天ㄧ流派。以水为范本,则心灵也拥有水的特质。水的形状能随著容器的形体,或方或圆,小如雨滴大如汪洋。  火之卷所记载的是战斗与胜负的事。以火之卷来谈战争,是因火可大可小,火的威势惊人。  风之卷是记载当世中其他的兵法与其他各家流派。在汉字里,“风”即“风格”。  空之卷讲述关于进入自然而然的真实之道的事情。即使领悟了道理,也不能被道理所束缚。
2023-08-16 18:36:141

读《五轮书》悟人生之道

五轮书是日本著名的武学大师和兵法家宫本武藏所著,书中记录了兵法的不败之道,从兵法的不败之道中,可以悟出人生之道。 五轮书,讲的是具体战斗中的战术,如果只是熟读此书而没有更多的实践,也是徒劳。需要不断修炼和参悟中,才能达到兵法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也是如此,光读书,而不消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往往也是没用的。所以我们要“学而时习之”。 地之卷为总述,主要概括的谈论兵法之妙,解释"二天一流"概念; 水之卷,水至弱至柔,置于方器则方,置于圆器则圆,习武之人,当心性如水,随物而变,但也有其不变之性,讲的是兵法中的万变中的不变。 火之卷,传授作战策略,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你需要斩杀的也就只有你眼前的那个人。 风之卷,需要了解各兵法的不同,为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通晓了义理,参悟了大道,就会像百川归海一样,众指一归,一通百通。 空之卷,兵法的最高境界,无形无状、无招无式,不被任何外物所限制,又可以自由出入于任何境地之中。无法之法,才是万法之法,这也是自然界和人生最高的道。 记录一下兵法的基本原则,这不仅是兵法的原则,还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1、不能有邪思歪念; 要诚心诚意诚信,不管是做人、工作还是生活中,这是最基本的,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才会得以长久。 2、刻苦修炼,勤奋练习,认真参悟; 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总是太浮躁,各种焦虑,然后总是去找一些捷径和方法,唯独缺少修炼,知识太多,技能太少,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沉淀和升华。 3、要丰富阅历,增加经验; 多去尝试,多去做,只有自己去实践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4、要了解各行各业的做事方法和主旨; 了解各行业的基本准则,增长见识,然后融汇贯通。 5、不患得患失; 不要斤斤计较,放宽心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6、要有洞察事物的能力; 用心观察与体会,学会思考与总结。 7、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提高自己品味,有自己的想法。 8、体末察微; 提高自己的微观体感,就跟达芬奇画鸡蛋一样,世上没有两颗一样的鸡蛋,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那它的形状也不同。通过锻炼自己的微观体感,不断提高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 9、不做无聊无益之事。 不做无益之事,做事前,可以思考下这个事情能不能帮助你完成人生目标,如果没有,就放弃。
2023-08-16 18:36:201

宫本武藏所著《五轮书》讲了什么?

五轮书分五卷,分别是‘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空之卷,下面我将对每一卷的精华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地之卷:本性之修;要不断加深‘求胜"的信念,不断巩固自身技能。从各种方面完善自身,如儒释道思想,茶艺,音乐等文化,只有有助于磨练心性,都要为我们所用。从而广闻博识,洞察人世。水之卷:心态之修;力求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安静的时候还是行动的时候都要做到心无旁骛,既不能心如死灰,也不能散乱无章。道家所言‘涤除玄览"就是一种心态的修炼方法,意为排除一切杂念,让心灵保持虚空的状态。火之卷:心性之修;宫本武藏在阐述心性之时,多次强调就是心理上的压制。在每次交锋之时,都首先要保证在心理上战胜对方,形成气势上的绝对压制,想练就这项技能,需要每天不断练习,仔细揣摩敌人的心理,深入研究敌人作战的兵法,掌握作战的策略,从而战胜对方。风之卷:博学之修;此章节,武藏主要分析了各个流派的优缺点,客观分析了各个流派之中可取之处以及不可取之处的原因,并做出凡事从其根源出发,行之大道的见解。空之卷:境界之修;空乃兵法的最高境界,亦是做所有事,所有道的最高境界。这与儒家成圣,佛家成佛,道家成仙所蕴含的道理同出一辙。文章的最后,真的想对支持"茶话‘的各位茶友们说一声"感谢‘,我呢,一个90后,要境界没境界,要成就没成就,只不过平日里喜欢以读书作为消遣,而后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感悟、随笔,各位看官就能不吝时间来阅读我所写的内容,真的是十分感激。我只求做一名搬运工,恳恳勤勤的在茶话中为各位茶友集合,整理一些好书,时事,正能量等事物,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哪怕只是为一点点环境下,带来一股清流,能做出一些好的、积极的改变,那我相信那我才是获得了真正生的意思,获得真正的救赎,这也是茶话存在的初衷。小四,能为给为茶友服务,真乃三生有幸!最后的最后,留下宫本武藏的临终之辞,独行道(どっこうどう)  一、世々の道をそむく事なし。  (不违背人世常理。)  一、身にたのしみをたくまず。  (人生不求享乐。)  一、よろすに依怙の心なし。  (万事不依赖他人。)  一、身をあさく思世をふかく思ふ。  (轻自我重世人。)  一、一生の间、よくしん思はず。  (平生不思欲心。)  一、我事におゐて後悔をせず。  (自身之事皆无悔。)  一、善悪に他をねたむ心なし。  (绝不嫉妒他人。)  一、いつれの道にもわかれをかなしまず 。  (分道扬镳之时亦不伤悲。)  一、自他共にうらみをかこつ心なし 。  (己事也好、他事也好,皆不抱怨。)  一、れんぼの道思ひよるこヽろなし 。  (不沉迷于恋慕之情。)  一、物毎にすきこのむ事なし 。  (诸事无偏好。)  一、私宅におゐてのぞむ心なし 。  (自宅不求豪华奢侈。)  一、身ひとつに美食をこのまず 。  (粗茶淡饭不贪恋美食。)  一、末々代物なる古き道具所持せず 。  (不占有本应世代相传的古物。)  一、わが身にいたり物いみする事なし 。  (不做有害自身的事。)  一、兵具は各别よの道具たしなまず 。  (兵器不求无谓的极品。)  一、道におゐては、死をいとはず思う。  (为了道不惜一死。)  一、老身に财宝所领もちゆるなし 。  (老来不贪财。)  一、佛神は贵し、佛神をたのまず 。  (敬佛神而不求之。)  一、身を舍ても名利はすてず 。  (身可死,武士之名不可弃。)  一、常に兵法の道をはなれず。  (不离武道。)
2023-08-16 18:36:301

世界三大兵法书是什么

世界三大兵法书是:《孙子兵法》(孙武)、《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扩展资料:1.《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2.《战争论》《战争论》是 196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3.《五轮书》《五轮书》作者是宫本武藏,是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参考资料:孙子兵法_百度百科战争论_百度百科五轮书_百度百科
2023-08-16 18:37:014

世界三大兵书是什么

1、日本的《五轮书》日本第一兵法,作者宫本武藏,生于1584年,死于1645年。日本宽永二十年(1643年)隐居在九州肥后的岩户山中,将自己毕生对剑道感悟写成五轮书,全书分“地”、“水”、“火”、“风”、“空”五卷;2、普鲁士的《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3、中国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其作者,是中国春秋争霸时的孙武。
2023-08-16 18:37:271

五轮书的作者简介

宫本武藏他,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咤风云的政客,只是名闻遐迩的剑客。日本历代公认的第一剑手。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出生于美作国吉野郡甘村的宫本地方。七岁成为孤儿。后来跟随同村的新当流派剑手有马喜兵卫学习,但于十三岁就击败自己的老师,随之出走,成为一名漂泊武者,专心研习兵法和剑法。宫本武藏晚年隐居在细川家。细川忠利死后,隐居在与叶城西的金刚山灵岩洞中,学习坐禅,学习绘画雕刻。于六十岁时,以其自己的话来说,他以纯以天道和观世音为镜,把自己流派的经验和心得总结而成,写下《五轮书》他,17岁前,恶贯乡里,不知生之意义;17岁后,远赴关原之战,死里逃生;他,被泽庵和尚捆绑于千年杉上、囚于天守阁中,而后重获生命、茅塞顿开;他,以艰难当饼、以困苦当水,足迹遍历各地;他,曾与66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但以打败名剑佐佐木小次郎之“船岛决斗”震烁古今!他,一个如你、如我的生命实践者,一个苦其心志的修行武者,一位17世纪的剑道家,一名400年前的传奇人物。
2023-08-16 18:37:341

有一本和孙子兵法差不多类型的日本兵法叫什么五一二书的吧 到底应该叫什么

五轮书
2023-08-16 18:37:503

宫本武藏所著《五轮书》与我国《孙子兵法》相比有何不同?

五轮书,真正牛x的好书;宫本武藏,真正牛x的作者。在这里,对于什么"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生平无败绩"等所谓的头衔,我都不与介绍,您可以自己百度一下便会知晓。在茶话中,我们说就要说一些对我们有用之事,说就说一些令我们引发思考之事。自然界似乎有这样一种定律存在,一个人,若是能在某一个领域登至巅峰,就可以触类旁通。宫本武藏便是如此,他的书法,他的绘画,他的雕刻亦如他的剑术般,拥有一剑横江的大气象。当宫本武藏所做的《枯木鸟鸡图》印入我眼帘之时,我如同赤身行走在凛冽的寒风之中,颤栗不止,那不是一幅画,那是一把锋利的太刀,直指我的心脏。这就是《五轮书》第一页所给予我的震撼,而这,只是刚刚开始。与中国所推崇的凡事以"和"为贵的观点恰恰相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便是以"战"为主(这点结论多数运用于两者对战之间),是一种不对敌人抱有任何幻想,坚决击败敌人的殊死之战,这点探究在宫本武藏的剑道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用宫本武藏的话来讲,我所拿起太刀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是个死人了。与我国著作《孙子兵法》相比较,后者注重对基础却内涵深刻的知识进行阐述,意图令感悟之人可获得返璞归真的大境界,至此,百战百胜;而前者则是对具体战术的使用技巧进行详细描述,从而,刀刀见血。举个例子,他俩的区分就如单反的使用说明书和使用技巧说明。大境界需要我们慢慢参悟,实战术却是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急需的技能,是完善我们个人的必需品。实战术=正确的三观+正确的人生道路+坚持勤加练习的精神,而宫本武藏带给我们就是这样的实战术——二天一流刀法。在对战(做事)过程中,随时将自己置身于“无退路”的状态,进而坚定胜利的思想。"必须赢,对方必须死"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情才可以。同样是接受中国应试教育长大的我们一定都听过我们的老师对没达到期望的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没事的,别想结果了,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屁!爷们,醒醒吧,不要结果你这些日子在这努力什么呢,怎么,海参炒丢了得抑郁症了啊!"(此处不敬,还请老师们见谅)没达到你定的目标,你就是loser,原因无非就是你对事情的见解不得当,以及你的努力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将前因后果做一个合理的分析、总结。并将‘太刀‘取回,日日夜夜的锤炼,在接下来的考验中,力求做到‘一刀贯胸"!找回丢失的尊严。
2023-08-16 18:38:111

世界三大兵书是什么?

日本—— 《五轮书》 日本第一兵法,作者宫本武藏,生于1584年,死于1645年。日本宽永二十年(1643年)隐居在九州肥后的岩户山中,将自己毕生对剑道感悟写成五轮书,全书分“地”、“水”、“火”、“风”、“空”五卷。地之卷:是剑道剑法的大概描述,描述了他“二天一流”剑法的选用、修炼的心理描述。水之卷:将剑道技术详细分类并加以说明。火之卷:描写自己与强手对决之经历,除了剑道的技法之外,还从战术方面加以说明。风之卷:述其它剑道流派的技法,并与自己的剑道加一比较,衡量彼此的优劣得失之道理。空之卷:即“万里一空”的意思,道出了剑道家“悟空”的心境。武藏按现世的观点解释.“空”,将“空”断言为不迷之心,人世间的大道为万物皆空。这是一本关于生存和竞争战术的书,被看作商场与人际关系必胜之书与孙子兵法一同被东西方贴上摧毁竞争对手并使其万劫不复的标签。《五轮书》是世界兵法史上的杰作,其中所谈到战略战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与个人成功谋划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普鲁士—— 《战争论》 作者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土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中国——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其作者,是中国春秋争霸时的孙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他大约和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同时而略早。由于《孙子兵法》的影响,他被人称为“兵圣”。《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常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理论根据。汉代以后,《孙子兵法》更是被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在整个冷兵器为主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孙子兵法》一直是军事家必读的教科书。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还对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全胜策”的思想,强调政治清明、君主贤明和内部的团结的思想,发展统一战线、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等方面丰富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理论,受到历代政治家的重视。其战略战术思想,对于现实社会中商业竞争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也具有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被先后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广泛流传。法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日本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还将《孙子兵法》配备到人手一册,用来武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官,以至一时形成“一位看不见的中国人指挥美国人将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的舆论。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子兵法》还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2023-08-16 18:38:491

宫本武藏关于二天一流兵法的《五轮书》该怎么读?

和孙子兵法一样,倒过来读:兵者诡道也,意思是“兵者不是诡道也!”这样就好了五轮书说攻击是往自己这边砍,望别人那砍叫挡身,当身意思是你望外砍别人都会挡,但是在我往回收刀的时候人们都不会去挡。下面你看一般人的体会是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凡此种种,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奥妙,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是无法事先规定刻板传授。 【真正的译文】:明明能征善战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贪心敌人就用小利来引诱;混乱敌人就乘机攻取;实力雄厚敌人就要谨慎防备;强大敌人就暂时避开锋芒;你容易冲动发怒,敌人就设法挑逗,使失去理智;重要的是 :看破。看破别人的下一步然后再做出决策使自已保持处于有利地形,你将能从敌人的决定中学到很多。
2023-08-16 18:39:081

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你要斩杀的其实只有你对面的一人

产品思维学习第11天:用户画像日本的剑圣宫本武藏,有一本书叫《五轮书》。他说: “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你要斩杀的其实只有你对面的一人。” 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在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能最快伤害到你性命的人是你对面最近的那个敌人,当然这场景不包括背后捅刀的人,背后捅刀的小人最难防了。 这句话可以折射出很多道理,意义深长。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面对这么多现在和将来的困难,直面困难,首先解决掉眼前的困难,才能够应对接下来更多的困难。 做产品营销也适用这样的道理,你的产品能得到一个用户的满意喜爱,自然也能吸引一群跟他一样的用户群,或者你的解决方案能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就能解决他背后一群人的问题。 怎么找到第一个用户呢?用户在哪里? 梁宁给用户画了两套画像。第一套用户画像:羊群与草地一片草地,有第一只羊;然后这只羊在这里过得很好、玩得很开心,它得到了即时满足;这时可以引入更多羊,也就是产品可以推广了。 这个故事中,产品是草地,草的芳香茂盛吸引来了第一只食草动物羊,是羊都爱吃草,所以其他的羊也跑来抢草吃了。 也许还吸引来同样爱吃草的牛,也许还吸引来想吃羊肉的狼。 比如好爸妈在线的课程是草,第一只羊是家长,一个家长的问题解决了,效果很好,就吸引来更多的家长,吸引来一些也想帮家长解决问题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吸引来一些竞争对手想模仿超越挖墙角。 接下来,就要不断提高草的质量种类,扩大规模,加强维护好草地和羊群。第二套用户画像:大明、笨笨和小闲 明是明明白白,笨是懵懵懂懂,闲是没事找事。 百度的用户是大明,因为要干的事情就两件:一、搜索自己要的;二、比价格。淘宝的用户是笨笨,没什么事你就上来逛吧,有层出不穷的东西给你看;腾讯的用户是小闲,闲着没事的时候,打开腾讯的任何一个产品打发时间。 好爸妈在线的用户是哪一类呢? 目前好爸妈在线的用户主要是大明,很多用户因为焦头烂额的亲子关系买了好爸妈在线的课。 也有部分用户是笨笨,比如我,我之前也没想过要买家庭教育的课,在逛王通老师的公众号发现他介绍张姐,认真看完挺认同项目的新颖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后来就成了好爸妈的笨笨。 也有部分用户是小闲,小闲时间多,更愿意尝试学习新东西,接受教育,比如时间比较自由的宝妈。大忙人往往没时间听课接受教育,除非问题很严重。
2023-08-16 18:39:271

《五方之太刀道序》和《兵法三十五固条》的内容是什么啊??跪求,原文都行!

兵法三十五固条,先先之先、先之先、后之先谓“三先”。所谓“先”系抢先机制胜之机会。剑道非常注重抢先攻击。常谓攻击为最好的防御。始终制先攻击就是最安全的攻击。如有等候对方进攻始加以防御的意念,这绝非可靠的防御。由剑道能养成积极的性格,就是剑道始终重视“先”的缘故。1先先之先因双方都有先攻的意念。察知对方有抢先进攻的意念,吾制其先。抢先一步进攻的机会,谓先先之先。此时对方的先攻动作尚未表露,而吾制先抢攻。所以须预先察知对方的意念,属高度技巧。宫本武藏的遗著“兵法三十五条”中称之为“我悬敌之先”。经多年的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659292.html
2023-08-16 18:40:272

宫本武藏最后是怎么死的。

正常死亡,武藏于千叶城的武士居所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宽永二十年(1643年)十月,宫本武藏登上九州肥后岩户山(今熊本市附近),并闭居山下的灵岩洞,开始执笔撰写《五轮书》。正保二年(1645年),武藏把二书《独行道》与《五轮书》合称为《自誓书》并授与弟子寺尾孙之允,《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箇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6月13日,武藏于千叶城的武士居所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墓地葬熊本市弓削的武藏冢。北九州市手向山则有养子伊织立的‘新免武藏玄信二天居士碑",该碑文为伊织与武藏关系的最古老纪录,通称“小仓碑文”。扩展资料:宫本武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从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宫本武藏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严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见太阳已经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说道:“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结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决斗后,小次郎受了重伤,说完就死了。未完成的事业,当然是宣扬剑道了,后来武藏游历日本,比武论道,并创作了《五轮书》,也算是“不负所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宫本武藏
2023-08-16 18:41:085

世界三大兵书究竟指的是哪些著作

  日本—— 《五轮书》日本第一兵法,作者宫本武藏,生于1584年,死于1645年。日本宽永二十年(1643年)隐居在九州肥后的岩户山中,将自己毕生对剑道感悟写成五轮书,全书分“地”、“水”、“火”、“风”、“空”五卷。地之卷:是剑道剑法的大概描述,描述了他“二天一流”剑法的选用、修炼的心理描述。水之卷:将剑道技术详细分类并加以说明。火之卷:描写自己与强手对决之经历,除了剑道的技法之外,还从战术方面加以说明。风之卷:述其它剑道流派的技法,并与自己的剑道加一比较,衡量彼此的优劣得失之道理。空之卷:即“万里一空”的意思,道出了剑道家“悟空”的心境。武藏按现世的观点解释.“空”,将“空”断言为不迷之心,人世间的大道为万物皆空。这是一本关于生存和竞争战术的书,被看作商场与人际关系必胜之书与孙子兵法一同被东西方贴上摧毁竞争对手并使其万劫不复的标签。《五轮书》是世界兵法史上的杰作,其中所谈到战略战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与个人成功谋划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普鲁士—— 《战争论》 作者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土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中国——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其作者,是中国春秋争霸时的孙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他大约和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同时而略早。由于《孙子兵法》的影响,他被人称为“兵圣”。《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常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理论根据。汉代以后,《孙子兵法》更是被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在整个冷兵器为主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孙子兵法》一直是军事家必读的教科书。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还对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全胜策”的思想,强调政治清明、君主贤明和内部的团结的思想,发展统一战线、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等方面丰富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理论,受到历代政治家的重视。其战略战术思想,对于现实社会中商业竞争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也具有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被先后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广泛流传。法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日本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还将《孙子兵法》配备到人手一册,用来武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官,以至一时形成“一位看不见的中国人指挥美国人将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的舆论。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子兵法》还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2023-08-16 18:41:371

五轮书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五轮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逐浪通行证:总序我务于“二天一流”兵法之道十数年。而今觉得应该把这些心得录于纸上,这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在宽永二十二年十月份的头十天里,我登上了在肥后境内的岩户山,拜倒在佛陀的面前,向天致礼,向观音祈祷。我是熊本藩细川越中守忠利大人的一名武士,今年六十岁。自从年轻时我就致力于兵法的研究。我第一次决斗是在十三岁那年,我击败了一名新当流的兵法家有马喜兵卫。当我十六岁那年我击败了另一名但马国秋山的怪力兵法高手。二十一岁时,我去了京都,在那里几乎跟所有的流派都交过手,未尝败绩。之后我周游各国,不断和全国各种流派的兵法名家决斗。自我十三岁那年到二十八岁,决斗凡六十次,从未败北过。当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回顾昔日的战绩,发现这些胜利并不意味着我已经达到兵法宗匠的境界。这也许是因为我欠缺兵法的才能吧,或者是天数如此,也有可能是其他流派的水准太差之故。于是我日以继夜地寻求着兵法的奥义,当我五十五岁的时……确认后请采纳
2023-08-16 18:41:452

求几本介绍日本剑道的书籍。我听说过“五轮书”

五轮书有下的嘛,2天一流,还有打仗的东西,属於兵法书,有点剑道的东西。
2023-08-16 18:41:543

五轮书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五轮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锘鏈
2023-08-16 18:42:082

宫本武藏是怎么死的?

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剑术书《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佐佐木小次郎是被宫本武藏杀了的! 佐佐木小次郎与宫本武藏于小仓岛(今严流岛)对决,战败被杀。
2023-08-16 18:42:182

日本战国最强的剑客

宫本武藏就是日本17世纪的大剑豪是个用二刀流的家伙,齐名还有佐佐木小次郎。他们在严流岛决斗后,打赢了小次郎而成名。 详细资料是::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的(幸村)枪、宫本的刀”的说法。他自称:“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王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向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相当于玉玺)的三件宝物中,也有天丛云剑——当然,正如《菊与刀》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所说,此剑原物已经在一次动乱中沉到了海底,现在王室所用的只是仿制品。直到明治时期,刀剑还被认为是武士身体的一部分,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一书中说,哪怕是无意间跨过对方的刀,也被视作是对主人的极大不敬与侮辱。电视剧《利家与松》中,织田信长无意中将佐佐成政献的宝刀转赠给了他人,佐佐成政就相当地失意与惊慌。 战国末期无疑是一个剑客辈出的时代,当时有名的剑客有佐佐木小次郎、柳生宗严、丸目长惠、伊藤一刀斋等。甚至连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有名的“剑豪将军”。宫本武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宫本武藏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严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见太阳已经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说道:“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结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劳,稳操胜券。据说,决斗前武藏说:“刀与鞘本是一个整体,你却扔掉了鞘,说明你远远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小次郎一时语塞。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实际上大多数的日本剑客在比武时都不带刀鞘的,带刀鞘反而碍手碍脚,而武藏正是二刀流的创造者。决斗后,小次郎受了重伤,他挣扎着说:“我未完成的事业,就交由你去完成了。”说完就挂了。未完成的事业,当然是宣扬剑道了,后来武藏游历日本,比武论道,并创作了《五轮书》,也算是“不负所托”。 有人说宫本太过狡诈,当时小次郎的体力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期,宫本又迭出诡计,若真论剑法,小次郎未必输于宫本。为了支持这一说法,有人还说:你们看看,宫本武藏有没有打败过特别优秀的剑客!这一说法更是荒诞,上泉信纲若是被宫本打败了,他的名头还能这么响亮?小次郎若没与宫本比武,他未必不是另一个剑圣!而“诡计”,正是“剑道”的一部分,战国时,中国的注本《孙子》传到了日本,一时间日本人纷纷学习利用,当时的后越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自称深谙此道,然而无疑地,织田信长是用《孙子兵法》用得最好的,当前面的一龙一虎还在川中岛为了蝇头小利而纠缠时,织田信长已经从半个尾张国扩大到几乎整个京畿地区,基本上确立了霸主地位。同样,兵法也被利用到剑道之中,与其说宫本武藏是用剑法打败了小次郎,还不如说是用兵法。除了兵法,剑道中还有禅法。一位柳生但马守(应该是指宗严)在将剑法传授给弟子后,说:“我所能教你们的只有这些了,你们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从禅法中去悟。”武藏后来潜心著述的《五轮书》中,也十分强调禅,以此,我们可以说小次郎的剑法确实未达到最高境界,否则他也不会烦躁不安的,只是宫本不惜以迟到的手段使对方方寸大乱,似乎也落入了兵法的下乘,难免会给人留下口舌之讥。 但要说宫本的剑法是二流的,恐怕也不切实际,柳生宗矩的弟子渡边幸庵说:“余曾为柳生但马守宗矩之弟子,且取得秘传许可。然有竹村武藏者(即宫本武藏),自我磨练剑法之名人也,与但马相比,譬如围棋,让九个黑子亦武藏较强。”宫本曾经先后两次打败剑术名家冈吉家的当主,后来,冈吉一门十几位高手伏击宫本,这次,宫本武藏几乎将冈吉一门屠杀殆尽,据说被杀者中,最小的只有十来岁。剑术本来用来杀人,而剑道的宗旨并不在杀人,但宫本却不得不杀人,被杀的小次郎有人说还是宫本武藏的知交,这也许就是宫本的悲哀了,但这更是日本剑道的悲哀。后来,古龙先生将之诠释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枯涩的味道,不言而喻。 在那个时代,似乎武士不得不谈政治,剑术家也不例外。上泉信纲被室町幕府封为“剑圣”,而他则授予足利义辉“剑豪”的称号,颇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味道,中间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位“剑豪将军”的剑术也未能挽救室町幕府与自己的生命,他后来被“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谋杀了。柳生一族十分幸运,德川幕府建立后,其家族世代为但马守,做将军的侍卫长和剑术指导。但后来也出了纰漏,第四代将军家纲向但马守学了几招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一天夜里,他夜行打扮出游,被但马守一剑就磕飞了武器,自此,柳生一族便遭疏远。据说宫本武藏参加了关原之战,属于石田三成的西军,西军惨败,他没有被敌军与猎头的农民杀死,侥幸逃出了。当德川家康终于正面向丰臣家族动手时,他作为浪人进入大坂城,又战败了,他只身逃出(而真田幸村则殒命在大坂城下)。后来经朋友介绍,宫本武藏侍奉了大名细川家。而佐佐木小次郎生前正是细川家的家臣与武术指导,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幕,后来只能猜度了。 一说,宫本武藏曾经去挑战丸目长惠,此时长惠已经九十多岁了,带着几个弟子隐居在乡下种田。两人并没有直接动手,长惠以一个抽剑的动作,即吓退了武藏——这个细节,后来被古龙先生用在了他的小说中。但长惠后来对自己的弟子说:“宫本武藏前途不可限量,他的二刀流是两手刀法的正宗。”不知道为什么,我十分佩服这个老头子,也许只有他才真正地寻找到了剑道的真谛! 宫本武藏 他,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吒风云的政客,也不是名闻遐迩的武士.他,17岁前,恶贯乡里,不知生之意义 17岁后,远赴关原之战,死里逃生;他,被泽庵和尚捆绑於千年杉上,囚於天守阁中,而后寻获生命,茅塞顿开;他,21岁立志做一名修行武者,因而割舍「阿通」的挚爱深情,但内心却十年如一日牵系於她;他,以艰难当饼,以困苦当水,足迹遍历各地;他,曾与六十六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但以打败名剑佐佐木小次郎之「船岛决斗」,震烁古今!他,一个如你,如我的生命实践者,一介苦其心志的修行武者,一位十七世纪的剑道家,一名400年前的传奇人物宫本武藏,他深深影响20世纪你我耳熟能详的作家,艺术家,武道家:撼动时代的精英,感动无数位生命奋斗的 追随者. 宫本武藏,生於1584年,死於1645年.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打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到了今天九州还有他的继承者. 宫本武藏的剑 日本武士的剑,是他们的灵魂,而剑中称圣的宫本武藏之灵魂又是如何光景呢!剑圣宫本武藏,不但以剑名传后世,更兼在书法,绘画,雕刻方面都有成就,其著作「五轮卷」及「三十九条」,亦反映其思虑之深,境界之富,学识之广.然而,宫本武藏却未尝从师学习;不但治学与艺术,连其本行的剑道,皆是无师自通,透过实际磨练,加上观察慎思所作出之演译归纳.宫本武藏确不愧大师之名,以剑道通天人之道,左右逢源,占手拈来皆妙著,其文章及行谊,包含不少人生及治事智慧.宫本武藏曾经用以下一句诗来形容其剑道之心 碧潭沉宝镜.澄碧清澈的潭水,有如一面清明冷冽的宝镜在默默反照.这个意境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似是异曲同工,其精神皆在一个「空」的境界.宫本武藏「五轮卷」的最后一卷便是「空之卷」.武藏认为空之剑便是最终的一剑,便是剑道之本. 宫本武藏的空之道,并非龚空之道,而是空明之道.这个空明,是经过一一定下心来,日夕勤练,不断打磨心性与头脑,不断扛打磨感应与目光.当你的精神一尘不染,当困惑的云雾一扫而空之际,便是真正的空明了. 剑道的空,是一种自由无碍,清澈明澄的心境;临敌之际,不为环境所蔽,不为对方行动所蔽,不为自己感情所蔽,不为自己思考所蔽,而能面对一切的本来面目反应便是空的意思.人生在世,每多白刃交加的处境,最怕是自以为知, 将影子作实物地回应,必碰壁无疑. 空的意思,亦可视为心境空明之意.空明的心境,自态如实地反映事物,直接了当地反应.泰戈尔的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人把灯放在头上,看到在面前的,只是自己的影子.」只看到自己影子的人,真是身处险境而不知险,倘若误以自 己的影子为对手,只会如狗追自己的尾巴般的打转.动作不等於有效,有意义的行动,增加动作不等於环境改变.原来举目所看见者,皆是自己的影子在四周舞动,徒令自己头昏目眩. 宫本武藏的空,便是看清事物,看清人我,看清一切.然而,这种看透万物之末而直达其本的心境,却非一蹴即就.根据小山胜清的描述,宫本武藏於三十岁左右,亲身体会石舟斋的众生之剑的境界后,便一直锲而舍地以剑道探索生命之道,希望接通生命之源.小山胜清这样写宫本武藏五十岁时的自述 「这以后,我便以石舟斋的这一境地作为自己的修行目标.终於,我得到剑技绝妙的称誉,且自信为天下无敌,心自然而然提高了,只是怎么也可不开最后的铁门.」我这几年来的苦闷,便是为此.深夜里,我曾想到自杀,我的学画,研读汉文和各种书籍,也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开这扇铁门.」 武藏的剑是探索生命之剑,而万法之本在「岩盘之身」,亦即不动心之体现.如何才能不动如山呢 还是一个平常心.与合气道宗师植芝盛平教导王贞治一样,宫本武藏仍著重「等待」的学习.久等而不燥,殊非易事.两人握刀对峙,胜负生死决於一线,双方皆在等候最佳时机,亦即对方稍有松懈的一刻,便是全力出手之时,若无平常心之保持,自难掌握这稍纵即逝的电光火石一刻.平常心不但视等待为平常,更让我们一刹那中发出全力一击.这不思生死,直率反应,便是无心,便是平常心.岩盘之身,便是如此修来.似平常心面对万物者,自无等与不等之分,自亦没有等待或失望之苦.等待者本处於被动地位,处境不佳;但善守者,又或平常应对者,便能转被动为主动,更准确来说,没有了主被动分,只是自然反应而已. 关于宫本武藏的文学作品较好的有《日本剑侠宫本武藏》、《宫本武藏》等。
2023-08-16 18:42:2911

《孙子兵法》是本什么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2023-08-16 18:42:531

日本历史上有宫本武藏此人吗

宫本武藏与剑道二天一流 二天一流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剑道流派之—,它的创立者就是江户时代赫赫有名的一代剑王——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在二天一流兵法中的正式名称是新免武藏玄信。 但宫本武藏这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知。 武藏二十九岁时在严流岛跟当时名满天下的剑士佐佐木小次郎决斗,用自制的四尺二寸长的木刀将小次郎斩于剑下,一战成名。 在20余岁时,武藏便以“圆明一流” 自成一派。 并于庆长十年(1605年)写成剑术书《兵道镜》。 但他对自己的剑术始终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极境。 30岁后,武藏继续修业,终于在自己50岁左右练成了用大小两刀(即一之太刀与二之太刀)的剑术。 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 武藏57岁时,即宽永十七年(1640年)得熊本藩(今熊本县)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导剑术。 在以后的岁月里,武藏写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以及《五轮书》,合称“兵法二天一流三兵书”。 正保二年(1645年),宫本武藏去世,终年62岁。 二天一流中所谓“二天”就是指“二天晒日”之意,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即阴与阳,也就是象征对立的事物。 二刀的技法简单地讲就是统一左右两手手上大小二刀的动作,由此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由这对立的二极升华统一而发展这个事实,不但是剑术,甚至是“世界之理”,因此名为“兵法二天一流”。 剑心——武士的灵魂 剑圣宫本武藏不但以剑名传后世,更兼在书法、绘画、雕刻方面都有成就,其著作《五轮书》及《三十九条》,亦反映其思虑之深、境界之富、学识之广。 然而,宫本武藏却未曾从师学习,不但治学与艺术,连其本行的剑,皆是无师自通。 宫本武藏《五轮书》的最后一卷便是《空之卷》。 武藏认为空之剑便是最后的一剑,便是剑道之本。 宫本武藏的空之道,并非玄空之道,而是空明之道。 定下心来,朝夕勤练,不断打磨心性与脑筋,不断打磨感应与目光。 当你的精神一尘不染,当困惑的云雾一扫而空之际,便是真正的空明了。 剑道的空,是一种自由无疑。 清澈明澄的心境,临敌之际,不为环境所蔽,不为对方行动所蔽,不为自己感情所蔽,不为自己思考所蔽,而能面对一切的本来面目反应便是空的意思。 空的意思,亦可视为心境空明之意。 空明的心境,自能如实地反映事物。 宫本武藏的空,是看清事物,看清人我,看清一切。 然而,这种看透万物之末而直达其本的心境,欲非一蹴即就。 根据小山胜清的描述,宫本武藏于30岁左右,亲身体会石舟斋众生之剑的境界后便一直锲而不舍地以剑道探索生命之道,希望接通生命之源。 小山胜清这样写宫本武藏50岁的自述——“这以后,我便以石舟斋的这一境地,作为自己的修行目标。 终于,我得到剑技绝妙的称誉,且自信为天下无敌,心自然而然提高了,只是怎么也打不开最后的铁门。 我这几年来的苦闷,便是为此。 深夜里,我曾想到自杀,我的学画、研读汉文和各种书籍,也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开这扇铁门。”武藏的剑是探索生命之剑。 如何才能不动如山呢,还是一个平常心。 两人握刀对峙,胜负生死决于一线,双方皆在等候最佳时机、亦即对方稍有松懈的一刻,便是全力出手之时,若无平常心之保持,自难掌握这稍纵即逝的电光火石一刻。 平常心不但视等待为平常,更让我们一刹那发出全力一击。 这不思生死的直率反应,便是无心,便是平常心。 岩盘之身,便是如此修来。 以平常心面对万物者,自无等与不等之分,自亦没有等待或失望之苦。 等待者本处于被动地位,处境不佳;但善守者,又或平常应对者,便能转被动为主动。 更准确来说,没有了主、被动之分,只是自然反应而已。 平常心的面,便是超乎得失成败、胜负荣辱的心,亦诸葛亮所谓“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能明志,便有立场;能致远,便有方向。 《五轮书》——剑道的“圣经” 《五轮书》是武藏60岁时所著,是一部剑法秘本,全书分地、水、火、风、空五篇,今摘录部分供同道参考、借鉴,望能从中受到启发。 (一)地篇——学习剑法应有的心理架势 1.如果只追求剑术的比斗,战胜或杀死对方,又怎能体会真正的“剑之道”呢? 2.身为武士,必须文武双全,如此才能合乎“武士之道”。 3.身为武士,首先应该视死如归,然后才能称为武士。 4.平时所学的剑法必须简单实用,在比斗时才会有剑法的实际作用。 5.剑法如同木匠的技艺一样,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6.身为武士,应该多了解事物的特性,以广博见解,不断磨炼自己,开辟出新的境界。 7.随身所带的武器,应该尽量发挥它的长处。 8.习我剑法的人,必须刻苦锻炼,以求发挥自己的潜能。 9.习我剑法的人,必须认清事物的得失。 10.习我剑法的人,必须有对某些事物的判定、鉴别的能力。 11.习我剑法的人,必须时刻注意察觉那些身在暗处的敌人。 (二)水篇——剑法秘技. 1.握剑和人比斗时,心情必须和平常一样平静、自然,不能有任何起伏。 2.剑法的姿势,应该与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合二为一。 3.眼睛所观察的范围应大而广,才算是适宜的。 4.握剑站立之时,要有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 5.脚步的移动有大小、快慢的不同,重要的是要如同走路那样轻松、自然。 6.不要拘于比斗时所摆的架势,重要的是别忘了,目的是打败敌人。 7.挥力劈砍时,必须将手肘大大伸展,使劲地一击。 8.所摆的架势要因对象、场合而改变,千万不要拘于一种定型的架势而贻失胜利的机会。 9.趁敌人还在犹豫不决时,要迅速、敏捷地劈砍,以达一击致胜。 10.心头没有任何杂念,是攻击敌人的一大秘诀。 11.举剑紧连猛打,痛击敌人任何部位,不给其喘息、闪避的机会,使其惨败。 12.出剑接架,必须用刺敌人要害的动作,使原是被动性的接架变成一种主动的出击。 (三)火篇——拔刀相斗的剑技 1.要运用所在场所的有利因素来求得胜利。 2.不要给敌人可乘的机会,抢在他攻击之先打败他。 3.当敌人败象出现时,必须乘这个机会攻入。 4.故意装着要猛然进攻的样子,来看其反应,判断敌人的意图。 5.敌人的弱点,必须了解清楚,然后趁机彻底打垮他。 6.敌人以为是山时,其实却是海,敌人以为是海时,其实却是山,让敌人捉摸不透。 7.与敌人难分难解时,必须改变手段,找出新的方法打败他。 8.手中无剑不能打败敌人,不要以夺敌人的剑为傲。 9. 身心坚定如巨磐,则所向披靡。 (四)风篇、空篇——与其他剑派的比较 1. 用心灵去观察敌人就有胜利的把握,用眼睛观察敌人就会被迷惑而败北。 2.使用长剑并无不可,但是不要有喜欢用长剑的偏颇之心。 3.想特意用短剑打败敌人,实在不是剑道的真正剑理。 4.想很快劈倒敌人的心理,是剑法所忌的,应该悠悠然,从容不迫。 5、对事物的迷惑、困扰一扫而空,这才是真正的空灵境界,才是真正的剑之道。 可见历史上真有此人!~!!1
2023-08-16 18:43:121

宫本武藏是谁详细的

宫本武藏:别名藤原玄信、藤原弁之助、官本斗斋,出生日本冈山县,生于1584年,逝世于1645年。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 晚年出仕于细川家。留有剑术书《兵道镜》,兵法理论著作《五轮书》、《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现代日本对他的传说颇多。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在《五轮书》中,自述在十三岁初次决斗战胜了“新当流”的有马喜兵卫,十六岁击败但马国刚强的兵法家秋山,二十一岁赴京都,与来自各国的兵法家交手,从十三岁到二十九岁,决斗六十余次,没有一次失手。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
2023-08-16 18:43:201

为何《五轮书》并未直接写兵法却能名列世界三大兵法之一??

《五轮书》描述了一个武士在战场上应该注意到的方方面面,是站在一个低级士兵的角度描写的战争论述
2023-08-16 18:43:271

日本魔王织田信长和宫本武藏的资料

宫本武藏,1584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宫本,逝世于1645年。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剑术书《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他自称:“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从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相当于玉玺)的三件宝物中,也有天丛云剑——当然,正如《菊与刀》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所说,此剑原物已经在一次动乱中沉到了海底,现在王室所用的只是仿制品。直到明治时期,刀剑还被认为是武士身体的一部分,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一书中说,哪怕是无意间跨过对方的刀,也被视作是对主人的极大不敬与侮辱。电视剧《利家与松》中,织田信长无意中将佐佐成政献的宝刀转赠给了他人,佐佐成政就相当地失意与惊慌。 战国末期无疑是一个剑客辈出的时代,当时有名的剑客有佐佐木小次郎、柳生宗严、丸目长惠、伊藤一刀斋、东乡重位等。甚至连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有名的“剑豪将军”。宫本武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关于宫本武藏的文学作品较好的有《日本剑侠宫本武藏》、《宫本武藏》等。 http://baike.soso.com/v47743.htm
2023-08-16 18:43:371

《五轮书》该买哪一个翻译版本的较好

《五轮书》该买哪一个翻译版本的较好"Five book" which to buy a better version of the translation
2023-08-16 18:43:441

孙子兵法 五轮书 战争论 哪个好?

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三部兵法书!我比较推崇“孙子兵法”!松下幸之助说过,“孙子兵法”是神圣的,他们公司员工要顶礼膜拜!拿破仑也说过,要是早些年能够得到“孙子兵法”他就不会失败了!“孙子兵法”包含了万变之机理,是一门很深奥的哲学!由于是孙武写给当时帝王看的,所以很难理解,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仔细研究,才能把它的精华作用发扬光大!
2023-08-16 18:43:556

中国历史上的同一时期出现的五部兵书是什么?

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和宫本武藏《五轮书》),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其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孙子兵法》第二——《孙膑兵法》《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战国时期吴起的著作——《吴子》战国时期,卫国吴起所著。魏国文侯,魏国武侯辑录,《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系后人所托。其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他一方面强调,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才能对外用兵,提出国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吴起继承了孙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在《料敌》篇中强调了了解和分析敌情的重要意义,并且具体指出了处于6种情况的国家,不可轻易与其作战。他懂得战争是千变万化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取应变的措施。在《应变》篇具体论述了在仓卒间遭遇强敌、敌众我寡、敌拒险坚守、敌断我后路、四面受敌及敌突然进犯等情况下的应急战法和胜敌的策略。《治兵》《论将》和《励士》3篇主要阐述了他的治军思想。他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重要的是依靠军队的质量。质量高的标准是:要有能干的将领,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士;要有统一的号令;要有严明的赏罚。他重视将帅的作用,尤其是重视将帅的谋略,强调好的将帅应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重视士卒的训练,提高实际作战能力。强调赏功以励士兵。传说中姜太公的著作——《六韬》《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隋书?经籍志》明确记载:“《太公六韬》五卷,周文王师姜望撰。”但从南宋开始,《六韬》一直被怀疑为伪书,特别是清代,更被确定为伪书。然而,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六韬》的五十多枚,这就证明《六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对它的怀疑与否定也不攻自破了。《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今存版本有: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残本、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残本、敦煌遗书残本、《群书治要》摘要本、《四库全书》本、《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今本《六韬》共分六卷。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武韬——讲用兵的韬略;龙韬——论军事组织;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秦国军事家尉缭的著作——《尉缭子》《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意见:《尉缭子》是一部伪书。虽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兵形势"《尉缭》31篇,但今存《尉缭子》不讲“兵形势”,显然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尉缭》,而是出于后人的伪造。不过,自从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尉缭子》残简出土后,学者们发现残简有6篇与今存《尉缭子》相合,伪书一说已遭到大多数人否定。另有唐魏徵《群书治要》辑《尉缭子》4篇,对考校此书均有重要价值。第二种意见:《尉缭子》的作者名叫尉缭,是战国时人,此书的前身即《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兵形势”《尉缭》31篇。第三种意见:与第二种意见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它认为此书的前身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杂家”《尉缭》29篇。“杂家”兼合儒墨名法之说。“杂家”《尉缭》属“商君学”,除论述军事外,还应论及政治和经济。它虽谈兵法,却并非兵家。《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杂家”《尉缭子》5卷。这都和今存《尉缭子》的内容和卷数相同,可见今存《尉缭子》即“杂家”《尉缭子》。宋人将“杂家”《尉缭子》收入《武经七书》,归入兵家。所以后人多误认《尉缭子》为兵家之书。《尉缭子》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在战略、战术上,它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对消极防御,主张使用权谋,争取主动,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出奇制胜。这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值得参考的价值。《尉缭子》是战国晚期论述军事、政治的一部著作,共五卷二十四篇,南宋刻行的《武经七书》本最早。《汉书?艺文志》杂家收录了《尉缭子》二十九篇。唐朝初年的《群书治要》中节录了《尉缭子》四篇。1972年,山东临沂的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也有和《尉缭子》相符的竹简书六篇。从这几篇的情况来看,现在流传版本的文字有很多删节和讹误,篇名常和竹书不合,但基本上没有后人增加的内容。《尉缭子》反对军事上相信“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的迷信观念,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其理论水平很高。思想中糅合了儒、法、道各家观点,这也许是被纳入杂家的主要原因。后半部《重刑令》以下十二篇,对研究战国时代的军法颇有帮助,所以有人把此书作为兵书来看待研究。齐威王时期的著作——《司马法》《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司马法的作者:据相关资料记载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司马大将军司马穰苴所著,其人本姓田,受封司马大将军,故称司马穰苴。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宋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迄至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人,疑为伪书。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显然根据不足。(参见兰永蔚著《春秋时期的步兵?〈司马法〉书考》中华书局出版)《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司马法》论述的范围极为广泛,基本涉及了军事的各个方面;保存了古代用兵与治兵的原则,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出师礼仪、兵器、徽章、赏罚、警戒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此外,还有很丰富的哲理思想,很重视战争中精神、物质力量之间的转化和轻与重辨证关系的统一。对于人的因素、士气的作用非常重视。
2023-08-16 18:44:143

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的故事?

宫本武藏(1584-1645),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剑圣,十七世纪的剑道家,四百年前的传奇人物,有“不可战胜的武士”之称。十七岁前杀戮无数,二十一岁立志修行。在三十岁以前,与高手决斗六十余次,皆获全胜,最终参悟了“剑禅合一”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引导他在岩流岛的比武中,面对佐佐木小次郎的高超剑法和力道,凭着精神之剑取得最后胜利,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以兵法着作五轮书和二天一流(又名二刀流)闻名于世。于正保二年(1645年)五月十九日病逝,终年62岁。宫本武藏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 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严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见太阳已经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说道:“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结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劳,稳操胜券。据说,决斗前武藏说:“刀与鞘本是一个整体,你却扔掉了鞘,说明你远远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小次郎一时语塞。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实际上大多数的日本剑客在比武时都不带刀鞘的,带刀鞘反而碍手碍脚,而武藏正是二刀流的创造者。决斗后,小次郎受了重伤,他挣扎着说:“我未完成的事业,就交由你去完成了。”说完就挂了。未完成的事业,当然是宣扬剑道了,后来武藏游历日本,比武论道,并创作了《五轮书》,也算是“不负所托”。
2023-08-16 18:44:241

孙子兵法是谁所创?

目前认为《孙子兵法》由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全书共十三篇。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2023-08-16 18:44:3416

“宫本五藏”是谁?

你是看过漫画才知道么,还是游戏,我看过《铁剑》《宠物小精灵》里面都有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就是日本17世纪的大剑豪是个用二刀流的家伙,齐名还有佐佐木小次郎。他们在严流岛决斗后,打赢了小次郎而成名。 详细资料是::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的(幸村)枪、宫本的刀”的说法。他自称:“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王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向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相当于玉玺)的三件宝物中,也有天丛云剑——当然,正如《菊与刀》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所说,此剑原物已经在一次动乱中沉到了海底,现在王室所用的只是仿制品。直到明治时期,刀剑还被认为是武士身体的一部分,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一书中说,哪怕是无意间跨过对方的刀,也被视作是对主人的极大不敬与侮辱。电视剧《利家与松》中,织田信长无意中将佐佐成政献的宝刀转赠给了他人,佐佐成政就相当地失意与惊慌。 战国末期无疑是一个剑客辈出的时代,当时有名的剑客有上泉信纲、柳生宗严、丸目长惠、伊东一刀斋等。甚至连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有名的“剑豪将军”。宫本武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宫本武藏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严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见太阳已经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说道:“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结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劳,稳操胜券。据说,决斗前武藏说:“刀与鞘本是一个整体,你却扔掉了鞘,说明你远远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小次郎一时语塞。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实际上大多数的日本剑客在比武时都不带刀鞘的,带刀鞘反而碍手碍脚,而武藏正是二刀流的创造者。决斗后,小次郎受了重伤,他挣扎着说:“我未完成的事业,就交由你去完成了。”说完就挂了。未完成的事业,当然是宣扬剑道了,后来武藏游历日本,比武论道,并创作了《五轮书》,也算是“不负所托”。 有人说宫本太过狡诈,当时小次郎的体力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期,宫本又迭出诡计,若真论剑法,小次郎未必输于宫本。为了支持这一说法,有人还说:你们看看,宫本武藏有没有打败过特别优秀的剑客!这一说法更是荒诞,上泉信纲若是被宫本打败了,他的名头还能这么响亮?小次郎若没与宫本比武,他未必不是另一个剑圣!而“诡计”,正是“剑道”的一部分,战国时,中国的注本《孙子》传到了日本,一时间日本人纷纷学习利用,当时的后越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自称深谙此道,然而无疑地,织田信长是用《孙子兵法》用得最好的,当前面的一龙一虎还在川中岛为了蝇头小利而纠缠时,织田信长已经从半个尾张国扩大到几乎整个京畿地区,基本上确立了霸主地位。同样,兵法也被利用到剑道之中,与其说宫本武藏是用剑法打败了小次郎,还不如说是用兵法。除了兵法,剑道中还有禅法。一位柳生但马守(应该是指宗严)在将剑法传授给弟子后,说:“我所能教你们的只有这些了,你们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从禅法中去悟。”武藏后来潜心著述的《五轮书》中,也十分强调禅,以此,我们可以说小次郎的剑法确实未达到最高境界,否则他也不会烦躁不安的,只是宫本不惜以迟到的手段使对方方寸大乱,似乎也落入了兵法的下乘,难免会给人留下口舌之讥。 但要说宫本的剑法是二流的,恐怕也不切实际,柳生宗矩的弟子渡边幸庵说:“余曾为柳生但马守宗矩之弟子,且取得秘传许可。然有竹村武藏者(即宫本武藏),自我磨练剑法之名人也,与但马相比,譬如围棋,让九个黑子亦武藏较强。”宫本曾经先后两次打败剑术名家冈吉家的当主,后来,冈吉一门十几位高手伏击宫本,这次,宫本武藏几乎将冈吉一门屠杀殆尽,据说被杀者中,最小的只有十来岁。剑术本来用来杀人,而剑道的宗旨并不在杀人,但宫本却不得不杀人,被杀的小次郎有人说还是宫本武藏的知交,这也许就是宫本的悲哀了,但这更是日本剑道的悲哀。后来,古龙先生将之诠释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枯涩的味道,不言而喻。 在那个时代,似乎武士不得不谈政治,剑术家也不例外。上泉信纲被室町幕府封为“剑圣”,而他则授予足利义辉“剑豪”的称号,颇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味道,中间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位“剑豪将军”的剑术也未能挽救室町幕府与自己的生命,他后来被“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谋杀了。柳生一族十分幸运,德川幕府建立后,其家族世代为但马守,做将军的侍卫长和剑术指导。但后来也出了纰漏,第四代将军家纲向但马守学了几招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一天夜里,他夜行打扮出游,被但马守一剑就磕飞了武器,自此,柳生一族便遭疏远。据说宫本武藏参加了关原之战,属于石田三成的西军,西军惨败,他没有被敌军与猎头的农民杀死,侥幸逃出了。当德川家康终于正面向丰臣家族动手时,他作为浪人进入大坂城,又战败了,他只身逃出(而真田幸村则殒命在大坂城下)。后来经朋友介绍,宫本武藏侍奉了大名细川家。而佐佐木小次郎生前正是细川家的家臣与武术指导,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幕,后来只能猜度了。 一说,宫本武藏曾经去挑战丸目长惠,此时长惠已经九十多岁了,带着几个弟子隐居在乡下种田。两人并没有直接动手,长惠以一个抽剑的动作,即吓退了武藏——这个细节,后来被古龙先生用在了他的小说中。但长惠后来对自己的弟子说:“宫本武藏前途不可限量,他的二刀流是两手刀法的正宗。”不知道为什么,我十分佩服这个老头子,也许只有他才真正地寻找到了剑道的真谛! 宫本武藏 他,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吒风云的政客,也不是名闻遐迩的武士.他,17岁前,恶贯乡里,不知生之意义 17岁后,远赴关原之战,死里逃生;他,被泽庵和尚捆绑於千年杉上,囚於天守阁中,而后寻获生命,茅塞顿开;他,21岁立志做一名修行武者,因而割舍「阿通」的挚爱深情,但内心却十年如一日牵系於她;他,以艰难当饼,以困苦当水,足迹遍历各地;他,曾与六十六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但以打败名剑佐佐木小次郎之「船岛决斗」,震烁古今!他,一个如你,如我的生命实践者,一介苦其心志的修行武者,一位十七世纪的剑道家,一名400年前的传奇人物宫本武藏,他深深影响20世纪你我耳熟能详的作家,艺术家,武道家:撼动时代的精英,感动无数位生命奋斗的 追随者. 宫本武藏,生於1584年,死於1645年.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打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到了今天九州还有他的继承者. 宫本武藏的剑 日本武士的剑,是他们的灵魂,而剑中称圣的宫本武藏之灵魂又是如何光景呢!剑圣宫本武藏,不但以剑名传后世,更兼在书法,绘画,雕刻方面都有成就,其著作「五轮卷」及「三十九条」,亦反映其思虑之深,境界之富,学识之广.然而,宫本武藏却未尝从师学习;不但治学与艺术,连其本行的剑道,皆是无师自通,透过实际磨练,加上观察慎思所作出之演译归纳.宫本武藏确不愧大师之名,以剑道通天人之道,左右逢源,占手拈来皆妙著,其文章及行谊,包含不少人生及治事智慧.宫本武藏曾经用以下一句诗来形容其剑道之心 碧潭沉宝镜.澄碧清澈的潭水,有如一面清明冷冽的宝镜在默默反照.这个意境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似是异曲同工,其精神皆在一个「空」的境界.宫本武藏「五轮卷」的最后一卷便是「空之卷」.武藏认为空之剑便是最终的一剑,便是剑道之本. 宫本武藏的空之道,并非龚空之道,而是空明之道.这个空明,是经过一一定下心来,日夕勤练,不断打磨心性与头脑,不断扛打磨感应与目光.当你的精神一尘不染,当困惑的云雾一扫而空之际,便是真正的空明了. 剑道的空,是一种自由无碍,清澈明澄的心境;临敌之际,不为环境所蔽,不为对方行动所蔽,不为自己感情所蔽,不为自己思考所蔽,而能面对一切的本来面目反应便是空的意思.人生在世,每多白刃交加的处境,最怕是自以为知, 将影子作实物地回应,必碰壁无疑. 空的意思,亦可视为心境空明之意.空明的心境,自态如实地反映事物,直接了当地反应.泰戈尔的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人把灯放在头上,看到在面前的,只是自己的影子.」只看到自己影子的人,真是身处险境而不知险,倘若误以自 己的影子为对手,只会如狗追自己的尾巴般的打转.动作不等於有效,有意义的行动,增加动作不等於环境改变.原来举目所看见者,皆是自己的影子在四周舞动,徒令自己头昏目眩. 宫本武藏的空,便是看清事物,看清人我,看清一切.然而,这种看透万物之末而直达其本的心境,却非一蹴即就.根据小山胜清的描述,宫本武藏於三十岁左右,亲身体会石舟斋的众生之剑的境界后,便一直锲而舍地以剑道探索生命之道,希望接通生命之源.小山胜清这样写宫本武藏五十岁时的自述 「这以后,我便以石舟斋的这一境地作为自己的修行目标.终於,我得到剑技绝妙的称誉,且自信为天下无敌,心自然而然提高了,只是怎麼也可不开最后的铁门.」我这几年来的苦闷,便是为此.深夜里,我曾想到自杀,我的学画,研读汉文和各种书籍,也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开这扇铁门.」 武藏的剑是探索生命之剑,而万法之本在「岩盘之身」,亦即不动心之体现.如何才能不动如山呢 还是一个平常心.与合气道宗师植芝盛平教导王贞治一样,宫本武藏仍著重「等待」的学习.久等而不燥,殊非易事.两人握刀对峙,胜负生死决於一线,双方皆在等候最佳时机,亦即对方稍有松懈的一刻,便是全力出手之时,若无平常心之保持,自难掌握这稍纵即逝的电光火石一刻.平常心不但视等待为平常,更让我们一刹那中发出全力一击.这不思生死,直率反应,便是无心,便是平常心.岩盘之身,便是如此修来.似平常心面对万物者,自无等与不等之分,自亦没有等待或失望之苦.等待者本处於被动地位,处境不佳;但善守者,又或平常应对者,便能转被动为主动,更准确来说,没有了主被动分,只是自然反应而已
2023-08-16 18:44:595

世界三大兵法书是什么

普鲁士《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日本《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五轮书》作者是宫本武藏,是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扩展资料:三本书对后世的影响:1、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2、战争论《战争论》的思想魅力,在于它凝聚了之前世代的战争智慧,又鲜明呼应了此书诞生时代的军事变迁,而这个时代又是此后新起的现代性世界的发端。换句话来说,克劳塞维茨生活于一个革命的年代,又是战争工业化开始兴起的年代。16世纪以来欧洲人的对外征服,在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又全面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生活面貌,它在思想上的表现就是启蒙运动的民主、自由、人权思想,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欧洲,并在欧洲结出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战争论》在西方军事科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如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克劳塞维茨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这也是克劳塞维茨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克劳塞维茨认为,主要精神力量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及其民族精神。然而,由于克劳塞维茨没有弄清战争的社会本质和民众在战争进程中、战争结局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分地夸大了统帅的作用,因此他就无法认清精神因素的真正源泉。《战争论》以及克劳塞维茨死后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构成了西方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阶段。3、五轮书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土之卷主要说全书的概览,以工匠、农夫、商人、武人作比喻,说明士、农、工、商的活动情况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有迹可寻的。水之卷主要说明二天一流派。以水为范本,则心灵也拥有水的特质。水的形状能随著容器的形体,或方或圆,小如雨滴大如汪洋。火之卷所记载的是战斗与胜负的事。以火之卷来谈战争,是因火可大可小,火的威势惊人。风之卷是记载当世中其他的兵法与其他各家流派。在汉字里,“风”即“风格”。空之卷讲述关于进入自然而然的真实之道的事情。即使领悟了道理,也不能被道理所束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争论百度百科-五轮书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2023-08-16 18:46:021

兵书的古今经典

中国最早的“兵书”是西周时期的《军志》和《军政》。这两部书没有流传至今,只是在《左传》和在《十一家注孙子》中引用了某些段落和词句而已,但它必然是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了。与《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德国人)、《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日本人)合称为世界三大兵书。《战争论》是在普法战争中和拿破仑的较量中不断的总结拿破仑的作战方法和破解方法的一部兵书。但是其作者由于没有对书进行修改和校对便战死。又由于其是用哲理性的逻辑来写战争论。矛盾点多。不能自圆其说。在西方还是较为流传。作者也被称为“兵圣”。但是这个兵圣只擅长口头。。实战并不怎么样。  宫本武藏的《五轮书》其实原先并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军事作品,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是以各种不同层面上叙述。和不同的视角上来看待问题。被引用在军事上。颇为有效。所以说。被认定为军事参考书籍。但是两者作为兵书来说远不及孙子兵法来的实际。孙子兵法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精神上还是各个层面上已经把他和军事融会贯通。成为一部用之四海皆准的兵书。春秋末年出现的《孙子兵法》是历代军事家所推崇学习,运用,并影响至今的兵书,它成为一些国家军人的必修课,军事院校的重要教材,《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篇名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事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通篇闪烁着真理的思想光华,它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军事领域,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孙子齐名的还有吴起。《韩非子》中说:战国时孙吴之书遍天下。《吴起兵法》产生于公元前四百多年前。兵法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反映在”内修之得,外治武备”的战略指导思想上;“以治为胜”的有素训练中;根据敌情审时度势的打击敌人策略内;看准战机,猛攻敌人薄弱环节里。总之,兵法对当时褚侯间的兼并战争产生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于吴起是大政治家,大法家,因此他军事上的出众才华,却在政绩斐然的光环笼罩下,失去了原来的光彩,变得不为人知了。中国著名的兵法中,有一部《司马穰苴兵法》,人们认为是齐国大司马穰苴所著。但据《史记》记载,司马穰苴生后约100多年,威王曾召集属下追辑古代的《司马兵法》,并把司马穰苴的论述融汇其中,而成《司马兵法》155篇,传世五篇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内容大致论述对战争究竟该持何种之态度;“礼,仁,信,义,勇,智”六德为治军思想之核心,作战指导之原则等。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一部采用君主提问,臣将回答的形式辑成的兵书。该书对“齐正”、“虚实”、“主客”、“攻守”、“形势”等方面有深刻的论述。“齐正”是《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中心问题,尤其是齐正的运用。唐代道士李筌所著《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对后世影响较大。它主张富国强兵,农战结合;强调地利之重要,对要委以重任的大将必须仔细鉴别,慎重对代。 宋代陈规撰写的《守城录》是城邑防御的专著。该书提出的一些具体守城措施,今天虽然过失了,但他积极防御的思想仍有借鉴作用。《虎钤经》为宋代许洞撰成。该书继承了《孙子兵法》的朴素军事辩证法和《太白阴经》的唯物自然观,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中以人为最重要,同时指出“先胜”思想。中国第一部军事百科性兵书是宋仁宗时,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尚书公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编纂的《武经总要》该书完整地记述了北宋前朝的军事制度,从选将料兵,教育训练,通信侦察,火战水攻,山川河流,道路关隘,武器装备以及历代战例,用兵得失,阴阳占候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叙述,图文并茂。据本世纪三十年代兵书学者陆达节的《历代兵书目录》和《中国兵学现有书目》记载,中国历史上有两千多种兵书,流传至今的也有四、五百种。九十年代初,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申宁《中国古代兵书总目》收录辛亥革命前的兵书有4221种。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孙子”究竟指孙武还是孙膑悬而未决。山东临沂考古发现了几百枚竹简,解开了这个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各成系统的两部兵书。《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极其以前的作战经验,并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对战争持慎重态度,强调军队建设讲德行,法制;作战时要有独立指导得能力,将帅间应和睦。除此之外,孙膑还论述了阵法,水战、攻坚战等,它们对孙武的思想都有所发挥。《黄石公三略》是否黄石公撰写,争议较大,在此不仪。该书是一部从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它强调以“道”、“得”、“仁”、“义”、“礼”治国,从保民的目的出发。《黄石公三略》不像前头提到的兵书只注重将帅的作用,而是主张将卒并重。
2023-08-16 18:46:111

世界三大兵书究竟指的是哪些著作?

有争议:但是我国的《孙子兵法》名列世界三大兵书,是举世公认的。其余的著名兵书还有《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五轮书》《罗马兵法》等等
2023-08-16 18:46:316

要不要看这几本军事书籍?

要不要看这几本军事书籍比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日本的《五轮书》、中国古代的《七武书》、现代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等这些都是很有名的经典军事theory书籍《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历次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要不要看这种书籍,接下来介绍几本著名的书刊(军事),有很多关于军事理论书籍。1、关于军事理论的书籍有很多关于军事理论书籍。比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日本的《五轮书》、中国古代的《七武书》、现代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等这些都是很有名的经典军事theory书籍。2、推荐几本军事理论方面的书《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历次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3卷,8篇文章,124章。否则,作者的序言,以及1810年至1812年作者给普鲁士王子的讲座军事课的材料,关于军队的有机划分、战术的附录或战术学的讲座计划和大纲等。,都是70万字左右。马汉的海权理论、朱里奥·杜黑的空权理论、战争理论、海权与空权理论是现代三军战争理论的集大成者。3、有哪些关于军事的书刊推荐?接下来介绍几本著名的书刊(军事)。当然,在各自的领域,也算是经典之作,《战争指南》。富勒是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这本书是他晚年的一部重要军事理论著作。说到战略理论,就不得不提《孙子兵法》。可以从现代战略的角度来解读,第一个是战略研究学者牛的《孙子兵法三篇》4、有关于国防的书籍。国防愿景、国防、国防教育普及读本、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实践、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中国国防工程管理知识体系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与军事相关的活动,现代国防又称社会国防、国防、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系、军事科技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从最高首脑到每一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意识形态,都与它息息相关。
2023-08-16 18:46:481

下列哪些是我国经典军事著作( ) A.《孙子兵法》 B.《六韬》 C.《五轮书》 D?

A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2023-08-16 18:47:392

历史上真的有宫本武藏这个人吗

有的。 宫本武藏,1584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宫本,死于1645年。 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败过一次。 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剑术书《兵道镜》。 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 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 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 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 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
2023-08-16 18:47:491

历史上真的有宫本武藏这个人吗

有的。宫本武藏,1584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宫本,死于1645年。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剑术书《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
2023-08-16 18:48:004

历史上宫本武藏是个什么样的人?

  宫本武藏,1584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宫本,逝世于1645年。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止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剑术书《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  宫本武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 说法。他自称:“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从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相当于玉玺)的三件宝物中,也有天丛云剑——当然,正如《菊与刀》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所说,此剑原物已经在一次动乱中沉到了海底,现在王室所用的只是仿制品。直到明治时期,刀剑还被认为是武士身体的一部分,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一书中说,哪怕是无意间跨过对方的刀,也被视作是对主人的极大不敬与侮辱。电视剧《利家与松》中,织田信长无意中将佐佐成政献的宝刀转赠给了他人,佐佐成政就相当地失意与惊慌。   战国末期无疑是一个剑客辈出的时代,当时有名的剑客有佐佐木小次郎、柳生宗严、丸目长惠、伊藤一刀斋、东乡重位等。甚至连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有名的“剑豪将军”。宫本武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关于宫本武藏的文学作品较好的有《日本剑侠宫本武藏》、《宫本武藏》等。
2023-08-16 18:48:233

世界古代三大兵法主国是

日本—— 《五轮书》 日本第一兵法,作者宫本武藏,生于1584年,死于1645年。日本宽永二十年(1643年)隐居在九州肥后的岩户山中,将自己毕生对剑道感悟写成五轮书,全书分“地”、“水”、“火”、“风”、“空”五卷。地之卷:是剑道剑法的大概描述,描述了他“二天一流”剑法的选用、修炼的心理描述。水之卷:将剑道技术详细分类并加以说明。火之卷:描写自己与强手对决之经历,除了剑道的技法之外,还从战术方面加以说明。风之卷:述其它剑道流派的技法,并与自己的剑道加一比较,衡量彼此的优劣得失之道理。空之卷:即“万里一空”的意思,道出了剑道家“悟空”的心境。武藏按现世的观点解释.“空”,将“空”断言为不迷之心,人世间的大道为万物皆空。这是一本关于生存和竞争战术的书,被看作商场与人际关系必胜之书与孙子兵法一同被东西方贴上摧毁竞争对手并使其万劫不复的标签。《五轮书》是世界兵法史上的杰作,其中所谈到战略战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与个人成功谋划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普鲁士—— 《战争论》 作者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土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中国——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其作者,是中国春秋争霸时的孙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他大约和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同时而略早。由于《孙子兵法》的影响,他被人称为“兵圣”。《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常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理论根据。汉代以后,《孙子兵法》更是被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在整个冷兵器为主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孙子兵法》一直是军事家必读的教科书。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还对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全胜策”的思想,强调政治清明、君主贤明和内部的团结的思想,发展统一战线、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等方面丰富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理论,受到历代政治家的重视。其战略战术思想,对于现实社会中商业竞争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也具有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被先后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广泛流传。法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日本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还将《孙子兵法》配备到人手一册,用来武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官,以至一时形成“一位看不见的中国人指挥美国人将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的舆论。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子兵法》还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2023-08-16 18:48:422

宫本五藏生平

宫本武藏(天正12年(1584年)?—正保2年五月十九(1645年6月13日)),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关於宫本武藏的名称,其本姓为藤原,惯常使用的宫本、新免则为其氏;幼名辨助(べんのすけ、弁助、弁之助),名讳玄信,通称武藏,号二天、二天道乐。在其著作『五轮书』中以新免武蔵守藤原玄信署名;而在他亲笔写给有马直纯及松井兴长的书信上则署名「宫本武藏玄信」,长冈佐渡守书状中有「二天」这个称号。而熊本市削弓的墓碑上写有新免武蔵居士,养子伊织在武藏逝世之後9年建立《新免武蔵玄信二天居士碑》(小仓碑文)标明「播州赤松末流新免武蔵玄信二天居士」。死後71年後《本朝武芸小伝》以「政名」的名字介绍。自此所引用的系图及传记、武藏供养塔的介绍以及武藏的小说,多数使用「政名」的名字,二天一流门弟及宫本家史料等,没有使用「政名」的名字。宫本武藏为创立二天一流剑道的始祖。武藏在京都与兵法家吉冈一门对决,和巖流岛与巖流兵法家的决斗故事,至今成为许多小说、时代剧电影、乃至电视连续剧(历史电视剧)等发挥的题材,并名闻於世。其自著《五轮书》亦为现代日本人在哲学、经营、乃至运动各方面的指导书籍,在世界各地也有诸多翻译版本与喜好读者。除此之外,武藏亦是知名的水墨画家及工艺家,其传世的文艺作品,如『鹈图』、『枯木鸣鵙图』、『红梅鸠图』、以及『正面达摩图』、『卢叶图』、『卢雁图屏风』、『野马图』...等水墨画、以及马鞍、木刀、工艺作品都为日本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财产。生平青少年时期在《五轮书》中,武藏自述在13岁初次决斗战胜了「新当流」的有马喜兵卫,16岁击败但马国刚强的兵法家秋山,21岁赴京都,与来自各国的兵法家交手,从13岁到29岁,决斗60馀次,没有一次失手。庆长5年(1600年)宫本武藏自称隶属於宇喜多家的新免氏武士,以西军身分参加了关原之战;然而从黑田家之文书(《庆长7年u30fb同9年黑田藩分限帖》)记载著武藏父亲新免无二在关原之战以前是在东军的黑田家仕官,因此在关原之战中武藏也很有可能同父亲一起侍奉当时丰臣家的黑田孝高,在九州作战。 剑客时期《五轮书》中记载「21岁赴京都,与来自各国的兵法家交手,没有一次不成功的」。从天正12年(1584年)武藏出生推算的话,赴京应是庆长9年(1604年)。在『新免武藏玄信二天居士碑』(小仓碑文)记载「扶桑第一之兵术吉冈」,应是指吉冈流一门。而武蔵与吉冈兄弟决斗的故事,则在各文艺作品间广传至今。武藏的决斗事迹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於「巖流岛决斗」,也就是在庆长年间在长门国(今本州山口县下关市)的舟岛(浮在关门海峡上的巖流岛),与巖流的兵法家佐佐木小次郎对决的故事。大部份人认为宫本武藏在这次决斗中战胜了佐佐木小次郎,但实际上决斗的经过、胜败、甚至宫本武藏的对手到底叫什麼名字,不同资料的记载亦有不同,仍然有待查证。此外,亦有传当时佐佐木小次郎被宫本武藏击晕而放在船上,後由德川家康暗中杀死。客将时期大坂之役(大坂冬之阵与大坂夏之阵)之中,宫本武藏以丰臣军名份参战的故事,实为稗官野史詄闻毫无根据之误传。实际上武藏是以水野胜成的客将以德川军名义参阵之。与水野胜成的嫡长子胜重(又名水野胜俊)活跃的战迹,亦在数个历史文献中记载。之後宫本武藏在姬路城主本多忠刻的交涉下,参予了明石的町割(都市计划),以及姫路、明石等城寨、寺院的修筑建设。根据《海上物语》,武藏也在这个时期和梦想权之助(神道梦想流祖师)在明石进行决斗比试。元和初年(1615年),宫本武藏收水野家臣中川志摩助的三男,中川三木之助为养子,并推荐三木之助出仕姬路城主本多忠刻。然而三木之助却在宽永3年(1626年),为了本多忠刻亡故而殉死。於是武藏只好在三木之助死後,收播磨武士侍田原久光的次男伊织成为养子。宫本伊织後来出仕明石城城主小笠原忠真,在寛永8年(1631年)年仅20岁时便成为小笠原家的家老。宽永15年(1638年),岛原之乱爆发,小仓城主小笠原忠真与恃从伊织出阵镇压之,武藏与忠真外甥中津城城主小笠原长次也参阵其中。岛原之乱後从武藏寄给延冈城主有马直纯的书信中,写著「我不会再被石头打到了」的纪录看来,武藏有被当时岛原一揆军投石击中而负伤。另外,在小仓寄宿之中,武藏依忠真之命与宝藏院流枪术的高田又兵卫比武。岛原之乱後宽永17年(1640年),宫本武藏受熊本城主细川忠利邀请移驻熊本。门人7人每人分给18石共300石之俸禄,并在熊本城东部的千叶城武家一处房舍供居住之,武藏更破格可参予以往只有家老身分方可参予的猎鹰活动。细川忠利也邀请武藏和同样客人身分的足利义辉的遗孤足利道鉴,3人依同前往山路温泉。但隔年忠利猝死,其第二代藩主细川光尚同样给予300石的待遇对待之。《武公传》的武藏弟子士水(山本源五左卫门)记载:『士水传纪录:武公肥後的门弟、为首有太守长冈式部寄之、泽村宇右卫门,其他如御家中、御侧、外样、与陪臣、轻士共千馀人』入门武藏门下。在教授剑术兵法之馀,则以绘画与制作工艺作品流传至今。寛永20年(1643年),宫本武藏登上九州肥後岩户山(今熊本市附近),并闭居山下的灵岩洞,开始执笔撰写『五轮书』。另外,在武藏死亡之前数日,武藏则把二书『独行道』与『五轮书』合称为「自誓书」并授与弟子寺尾孙之允。正保2年5月19日(1645年6月13日)宫本武藏於千叶城的武士居所死亡。墓地葬熊本市弓削的武藏冢。北九州市手向山则有养子伊织立的『新免武藏玄信二天居士碑』,该碑文为伊织与武藏关系的最古老纪录,通称「小仓碑文」。
2023-08-16 18:49:081

宫本武藏最后是怎么死的。

正常死亡,武藏于千叶城的武士居所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宽永二十年(1643年)十月,宫本武藏登上九州肥后岩户山(今熊本市附近),并闭居山下的灵岩洞,开始执笔撰写《五轮书》。正保二年(1645年),武藏把二书《独行道》与《五轮书》合称为《自誓书》并授与弟子寺尾孙之允,《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_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6月13日,武藏于千叶城的武士居所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墓地葬熊本市弓削的武藏冢。北九州市手向山则有养子伊织立的‘新免武藏玄信二天居士碑",该碑文为伊织与武藏关系的最古老纪录,通称“小仓碑文”。扩展资料:宫本武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从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宫本武藏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严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见太阳已经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说道:“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结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决斗后,小次郎受了重伤,说完就死了。未完成的事业,当然是宣扬剑道了,后来武藏游历日本,比武论道,并创作了《五轮书》,也算是“不负所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宫本武藏
2023-08-16 18:49:161

历史上有没有宫本武藏这个人

宫本武藏,1584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宫本,死于1645年。 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败过一次。 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剑术书《兵道镜》。 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 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 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 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 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
2023-08-16 18:49:321

谋攻篇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名句的意思??

谋攻篇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名句的意思是: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出处:《孙子·谋攻篇》释义: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胜 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扩展资料注解1、众寡,指兵力多少。2、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3、虞:有准备。4、能:有才能。 御,原意为驾御,这里指牵制、制约。5 、殆:危险、失败。6 、识:懂。7、 欲:心。8 、御:控制、干预。寓意:清楚敌人的实力和了解自己的实力, 战斗就不会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了解自己的实力,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不了解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就必败!故事智慧:泾阳之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精髓,它概括性的描述了孙武对战争中敌我势力的认识。古往今来,历代军事学家都在运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经过时间的证明它不管是对战争、商业活动,甚至政治活动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3-08-16 18:49:474

请分别解释一下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

兵家四派又叫兵家四势,是军事学用语,指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出自《汉书·艺文志》。兵家四派是代表军事学的四个要素。1、兵权谋家兵权谋家,即战略家,班固言其特点为“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兵权谋家注重军事战略研究,兼通形势、阴阳、技巧各派之长,实是兵家的魂魄所在。权谋家兵法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包含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和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兵权谋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现存三部:《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与《吴子》。未流传下来的权谋类兵书有:《公孙鞅》《范蠡》《大夫种》《李子》(李悝)《_》《兵春秋》《庞_》《儿良》《广武君》《韩信》十部。《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代表人物:孙武,吴起,韩信,陈庆之,慕容垂,王猛2、兵阴阳家兵阴阳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四大流派之一。所谓兵阴阳家,《汉书·艺文志》中有经典的描述:“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以为助者也。”顺时、刑德、斗击、五胜云云,表明兵阴阳家实际上是在阴阳五行框架支配下的多种术数形式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或延伸;而“假鬼神以为助”,则意味着一切借助鬼神的方术巫法在军事上的应用,也都可以归入兵阴阳的范围。兵阴阳家既包含了以往各种军事术数,诸如卜筮、占星、占云气、占梦、祭祀、禳祷、诅咒、厌胜和形形色色的杂占、巫术等,又与以往军术不同,兵阴阳家是阴阳五行化的军事术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军事术数史进入了新阶段。孙膑、张良、范增、李广利、张角、诸葛亮、李_、司马懿、沮授??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将军师,都属于兵阴阳家。3、兵形势家“兵形势家”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对兵学流派的分类(其他三类为: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对这一流派的著作,他总共列有十一部,其特点为:“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主要指战术方面的运用。根据班固对“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的描述可知,“兵形势”中的“形”与“势”,作为一种军事范畴是有区别的。而这个区别,应当追溯到《孙子兵法》。《孙子兵怯》中有《形》篇与《势》篇。《形》篇之“形”讲的是军事力量,《势》篇之势讲的是军事力量的发挥。例如,“五事”、“七计”是“形”,因利而制权”是“势”;“静如处女”是“形”,“动如脱兔”是“势”等。代表人物:项羽,尉缭子,冉闵4、兵技巧家兵技巧家是《汉书·艺文志》分列兵家四种之一(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兵形势家),班固对兵技巧学的基本内容作了如下概括:“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根据《汉书·艺文志》的描述,兵技巧学的内容应当包含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战争主体性因素的人的关注。即是说,每个士兵都应“习手足”,具有作战杀敌的本领与技能。二是对战争中器物因素的关注。即“便器械,积机关”在确立“攻守之胜”之中的巨大意义。代表人物有:墨家,田单,戚继光扩展资料《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其军事思想课概括为如下几点:(1)知彼知己的知胜论《谋攻》篇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武指出战争建立在对敌我双方透彻了解的基础上。这也是战争的指导原则和普遍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要做到“知彼知己”,就必须完全掌握敌方的军事部署、军事意图,就必须搜集可靠的军事情报,而情报的获得则靠间谍,故必须“用间”,即重视间谍的作用。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这些军事经验,无疑具有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2)诡道与全胜论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用谋略使敌国屈服。而上古尚礼,不进击未成列的军队。春秋以来,礼崩乐丧,诡道乍起。孙武第一个总结诡道的特点,并成为后世用兵的原则。孙武的诡道有十二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真假虚实,变幻莫测,故孙武的谋略概括起来就是“诡道”。(3)先胜与速胜论孙子云:“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即认为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处于先胜的地位,要胸有成竹,而对敌军事斗争应该速战速决。《作战》篇云:“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强调主动进攻,深入敌国,用最短的时间夺取最大的胜利。并且要“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4)令文齐武的治军论这里的“文”是奖赏、鼓励;“武”是惩罚、法制。孙子认为对士兵要恩威并施,士卒才可用。而要做到赏罚分明,关键是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因此,“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投卵者,虚实是也。”“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5)五德兼备的将帅论上古三代军政不分,文武合一,至春秋而一变,专门的将帅职业分化出来,军队指挥系统和参谋力量逐渐完备起来。《孙子》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这些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就是军事指挥的核心和成员,而将帅更是战争的指挥者、战争的实施者和作战过程的谋划者,故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孙子对将帅提出了“智、信、仁、勇、严”的五德要求。与此相对立的是“将有五危”(五种类型的将帅比较危险),即“必死”之将、“必生”之将、“忿速”之将、“廉洁”之将和“爱民”之将。同时,严肃地指出“将有六过”(带兵的六种过失):“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而“凡此六者,败之道”,故要求将帅一定认真对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兵权谋家
2023-08-16 18:50:031

“世界三大兵书”是?

孙武的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宫本武藏的五轮书。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其战术简单扼要。条例清晰只抓重点。至今为止。还是军事大家必备的兵书。价值无法估量。战争论是在普法战争中和拿破仑的较量中不断的总结拿破仑的作战方法和破解方法的一部兵书。但是其作者由于没有对书进行修改和校对便战死。又由于其是用哲理性的逻辑来写战争论。矛盾点多。不能自圆其说。在西方还是较为流传。作者也被称为兵圣。但是这个兵圣只擅长口头。。实战并不怎么样。 宫本武藏的五轮书其实原先并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军事作品,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是以各种不同层面上叙述。和不同的视角上来看待问题。被引用在军事上。颇为有效。所以说。被认定为军事参考书籍。但是我认为后两者作为兵书来说远不及孙子兵法来的实际。孙子兵法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精神上还是各个层面上已经把他和军事融会贯通。成为一部用之四海皆准的兵书。所以说。。。孙子兵法为大
2023-08-16 18:50:129

“宫本五藏”是谁?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你是看过漫画才知道么,还是游戏,我看过《铁剑》《宠物小精灵》里面都有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就是日本17世纪的大剑豪是个用二刀流的家伙,齐名还有佐佐木小次郎。他们在严流岛决斗后,打赢了小次郎而成名。 详细资料是::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的(幸村)枪、宫本的刀”的说法。他自称:“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王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向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相当于玉玺)的三件宝物中,也有天丛云剑——当然,正如《菊与刀》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所说,此剑原物已经在一次动乱中沉到了海底,现在王室所用的只是仿制品。直到明治时期,刀剑还被认为是武士身体的一部分,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一书中说,哪怕是无意间跨过对方的刀,也被视作是对主人的极大不敬与侮辱。电视剧《利家与松》中,织田信长无意中将佐佐成政献的宝刀转赠给了他人,佐佐成政就相当地失意与惊慌。 战国末期无疑是一个剑客辈出的时代,当时有名的剑客有上泉信纲、柳生宗严、丸目长惠、伊东一刀斋等。甚至连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有名的“剑豪将军”。宫本武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宫本武藏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严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见太阳已经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说道:“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结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劳,稳操胜券。据说,决斗前武藏说:“刀与鞘本是一个整体,你却扔掉了鞘,说明你远远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小次郎一时语塞。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实际上大多数的日本剑客在比武时都不带刀鞘的,带刀鞘反而碍手碍脚,而武藏正是二刀流的创造者。决斗后,小次郎受了重伤,他挣扎着说:“我未完成的事业,就交由你去完成了。”说完就挂了。未完成的事业,当然是宣扬剑道了,后来武藏游历日本,比武论道,并创作了《五轮书》,也算是“不负所托”。 有人说宫本太过狡诈,当时小次郎的体力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期,宫本又迭出诡计,若真论剑法,小次郎未必输于宫本。为了支持这一说法,有人还说:你们看看,宫本武藏有没有打败过特别优秀的剑客!这一说法更是荒诞,上泉信纲若是被宫本打败了,他的名头还能这么响亮?小次郎若没与宫本比武,他未必不是另一个剑圣!而“诡计”,正是“剑道”的一部分,战国时,中国的注本《孙子》传到了日本,一时间日本人纷纷学习利用,当时的后越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自称深谙此道,然而无疑地,织田信长是用《孙子兵法》用得最好的,当前面的一龙一虎还在川中岛为了蝇头小利而纠缠时,织田信长已经从半个尾张国扩大到几乎整个京畿地区,基本上确立了霸主地位。同样,兵法也被利用到剑道之中,与其说宫本武藏是用剑法打败了小次郎,还不如说是用兵法。除了兵法,剑道中还有禅法。一位柳生但马守(应该是指宗严)在将剑法传授给弟子后,说:“我所能教你们的只有这些了,你们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从禅法中去悟。”武藏后来潜心著述的《五轮书》中,也十分强调禅,以此,我们可以说小次郎的剑法确实未达到最高境界,否则他也不会烦躁不安的,只是宫本不惜以迟到的手段使对方方寸大乱,似乎也落入了兵法的下乘,难免会给人留下口舌之讥。 但要说宫本的剑法是二流的,恐怕也不切实际,柳生宗矩的弟子渡边幸庵说:“余曾为柳生但马守宗矩之弟子,且取得秘传许可。然有竹村武藏者(即宫本武藏),自我磨练剑法之名人也,与但马相比,譬如围棋,让九个黑子亦武藏较强。”宫本曾经先后两次打败剑术名家冈吉家的当主,后来,冈吉一门十几位高手伏击宫本,这次,宫本武藏几乎将冈吉一门屠杀殆尽,据说被杀者中,最小的只有十来岁。剑术本来用来杀人,而剑道的宗旨并不在杀人,但宫本却不得不杀人,被杀的小次郎有人说还是宫本武藏的知交,这也许就是宫本的悲哀了,但这更是日本剑道的悲哀。后来,古龙先生将之诠释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枯涩的味道,不言而喻。 在那个时代,似乎武士不得不谈政治,剑术家也不例外。上泉信纲被室町幕府封为“剑圣”,而他则授予足利义辉“剑豪”的称号,颇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味道,中间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位“剑豪将军”的剑术也未能挽救室町幕府与自己的生命,他后来被“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谋杀了。柳生一族十分幸运,德川幕府建立后,其家族世代为但马守,做将军的侍卫长和剑术指导。但后来也出了纰漏,第四代将军家纲向但马守学了几招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一天夜里,他夜行打扮出游,被但马守一剑就磕飞了武器,自此,柳生一族便遭疏远。据说宫本武藏参加了关原之战,属于石田三成的西军,西军惨败,他没有被敌军与猎头的农民杀死,侥幸逃出了。当德川家康终于正面向丰臣家族动手时,他作为浪人进入大坂城,又战败了,他只身逃出(而真田幸村则殒命在大坂城下)。后来经朋友介绍,宫本武藏侍奉了大名细川家。而佐佐木小次郎生前正是细川家的家臣与武术指导,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幕,后来只能猜度了。 一说,宫本武藏曾经去挑战丸目长惠,此时长惠已经九十多岁了,带着几个弟子隐居在乡下种田。两人并没有直接动手,长惠以一个抽剑的动作,即吓退了武藏——这个细节,后来被古龙先生用在了他的小说中。但长惠后来对自己的弟子说:“宫本武藏前途不可 *** ,他的二刀流是两手刀法的正宗。”不知道为什么,我十分佩服这个老头子,也许只有他才真正地寻找到了剑道的真谛! 宫本武藏 他,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吒风云的政客,也不是名闻遐迩的武士.他,17岁前,恶贯乡里,不知生之意义 17岁后,远赴关原之战,死里逃生;他,被泽庵和尚捆绑于千年杉上,囚于天守阁中,而后寻获生命,茅塞顿开;他,21岁立志做一名修行武者,因而割舍「阿通」的挚爱深情,但内心却十年如一日牵系于她;他,以艰难当饼,以困苦当水,足迹遍历各地;他,曾与六十六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但以打败名剑佐佐木小次郎之「船岛决斗」,震烁古今!他,一个如你,如我的生命实践者,一介苦其心志的修行武者,一位十七世纪的剑道家,一名400年前的传奇人物宫本武藏,他深深影响20世纪你我耳熟能详的作家,艺术家,武道家:撼动时代的精英,感动无数位生命奋斗的 追随者. 宫本武藏,生于1584年,死于1645年.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打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到了今天九州还有他的继承者. 宫本武藏的剑 日本武士的剑,是他们的灵魂,而剑中称圣的宫本武藏之灵魂又是如何光景呢!剑圣宫本武藏,不但以剑名传后世,更兼在书法,绘画,雕刻方面都有成就,其著作「五轮卷」及「三十九条」,亦反映其思虑之深,境界之富,学识之广.然而,宫本武藏却未尝从师学习;不但治学与艺术,连其本行的剑道,皆是无师自通,透过实际磨练,加上观察慎思所作出之演译归纳.宫本武藏确不愧大师之名,以剑道通天人之道,左右逢源,占手拈来皆妙著,其文章及行谊,包含不少人生及治事智慧.宫本武藏曾经用以下一句诗来形容其剑道之心 碧潭沉宝镜.澄碧清澈的潭水,有如一面清明冷冽的宝镜在默默反照.这个意境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似是异曲同工,其精神皆在一个「空」的境界.宫本武藏「五轮卷」的最后一卷便是「空之卷」.武藏认为空之剑便是最终的一剑,便是剑道之本. 宫本武藏的空之道,并非龚空之道,而是空明之道.这个空明,是经过一一定下心来,日夕勤练,不断打磨心性与头脑,不断扛打磨感应与目光.当你的精神一尘不染,当困惑的云雾一扫而空之际,便是真正的空明了. 剑道的空,是一种自由无碍,清澈明澄的心境;临敌之际,不为环境所蔽,不为对方行动所蔽,不为自己感情所蔽,不为自己思考所蔽,而能面对一切的本来面目反应便是空的意思.人生在世,每多白刃交加的处境,最怕是自以为知, 将影子作实物地回应,必碰壁无疑. 空的意思,亦可视为心境空明之意.空明的心境,自态如实地反映事物,直接了当地反应.泰戈尔的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人把灯放在头上,看到在面前的,只是自己的影子.」只看到自己影子的人,真是身处险境而不知险,倘若误以自 己的影子为对手,只会如狗追自己的尾巴般的打转.动作不等于有效,有意义的行动,增加动作不等于环境改变.原来举目所看见者,皆是自己的影子在四周舞动,徒令自己头昏目眩. 宫本武藏的空,便是看清事物,看清人我,看清一切.然而,这种看透万物之末而直达其本的心境,却非一蹴即就.根据小山胜清的描述,宫本武藏于三十岁左右,亲身体会石舟斋的众生之剑的境界后,便一直锲而舍地以剑道探索生命之道,希望接通生命之源.小山胜清这样写宫本武藏五十岁时的自述 「这以后,我便以石舟斋的这一境地作为自己的修行目标.终于,我得到剑技绝妙的称誉,且自信为天下无敌,心自然而然提高了,只是怎么也可不开最后的铁门.」我这几年来的苦闷,便是为此.深夜里,我曾想到自杀,我的学画,研读汉文和各种书籍,也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开这扇铁门.」 武藏的剑是探索生命之剑,而万法之本在「岩盘之身」,亦即不动心之体现.如何才能不动如山呢 还是一个平常心.与合气道宗师植芝盛平教导王贞治一样,宫本武藏仍着重「等待」的学习.久等而不燥,殊非易事.两人握刀对峙,胜负生死决于一线,双方皆在等候最佳时机,亦即对方稍有松懈的一刻,便是全力出手之时,若无平常心之保持,自难掌握这稍纵即逝的电光火石一刻.平常心不但视等待为平常,更让我们一刹那中发出全力一击.这不思生死,直率反应,便是无心,便是平常心.岩盘之身,便是如此修来.似平常心面对万物者,自无等与不等之分,自亦没有等待或失望之苦.等待者本处于被动地位,处境不佳;但善守者,又或平常应对者,便能转被动为主动,更准确来说,没有了主被动分,只是自然反应而已
2023-08-16 18:50:341

看报纸时候看到一信息:清朝谋略丛书《帷幄全书十四种》。想问下是否有人知道这十四种全书是什么书呢?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吴子兵法》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军事典籍。作者:吴起  《司马法》是司马禳苴的一生的总结,是一部军事及政治的巨著。  《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梁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  《六韬》一书,相传为周初太公望(即吕吕、姜子牙)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所以又称《太公兵法》。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隋书·经籍志》明确记载:“《太公六韬》五卷,周文王师姜望撰。”但从南宋开始,《六韬》一直被怀疑为伪书,特别是清代,更被确定为伪书。然而,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六韬》的五十多枚,这就证明《六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对它的怀疑与否定也不攻自破了。  《六韬》虽为真书,但作者到底是什么人,它产生于什么年代则是值得研究的。此书旧题姜太公撰,这个说法令人难以苟同,因为《六韬》的思想、语言、名物制度等,均与西周的时代不符。现在,人们一般都认为,此书大概成书在春秋战国时期。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黄帝阴符经》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黄帝为假托之名。  《太公阴谋》作者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  《范子计然》是春秋时代范蠡所著。  《鬼谷子兵法》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  《孙膑兵法》作者孙膑。  《黄石公三略》作者黄石公,秦朝。  吴起兵书 刘伯温兵书 曾国藩兵书
2023-08-16 18: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