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黄金大劫案中银行前的雕像(那个武士是谁)

2023-09-03 09:19:10
TAG: 银行 黄金
共4条回复
Chen

不是德川,也不是丰臣秀吉、伊达政宗。 是楠木正成,一位日本南北朝时期忠于天皇的将军,在明治天皇的天皇集权制大环境下,为了避免以往的幕府政权再次萌发,大力宣扬楠木正成的忠诚精神。

gitcloud

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南朝武将——楠木正成, 日本两大军神之一。 仿日本东京皇居广场中之原作。

血莲丿红尘

我首先想到的也是楠木正成,但是看雕像的外形也像真田幸村啊,反正两人的区别好像是头盔不同,对照了下剧照,确实是楠木正成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日本鬼子!

相关推荐

日本南北朝名将楠木正成的历史事实

  楠木正成(公元1294~1336年),亦称楠正成,幼名多闻丸,是日本中世纪时期著名的武将。他在推翻镰仓幕府、中兴皇权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家世居河内国赤坂村。父辈时,其家已与河内、和泉、摄津等地土豪联姻,并结成新型小武士团,打击庄园,抵制北条氏统治,故被地方守护称作“恶党”。1331年元弘之变中,正成参加后醍酬天皇发动的倒幕运动,举兵下赤坂。1333年据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讨军,促进各地反幕军的兴起。建武政权建立后,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内国守、河内、摄津、和泉三国守护及记录所寄人等职。1336年(建武三年)(阴)二月,叛军足利尊氏军队进攻京都失败,撤至九州,(阴)四月卷土重来。(阴)五月正成同新田义贞所部联合迎击于兵库一带,凑川一战兵败自杀,时年四十有三。  正成死后,曾一度被北朝定为“反贼”,后改正。然在南北朝著作中皆受到称赞,或赞之为“智仁勇兼备之良将”、“忠臣义士之龟鉴”(《太平记》),或誉之为“贤才”和“武略勇士”(《梅松论》)。江户时代儒学兴盛,正成的勤王事迹被大加推崇。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出于维护天皇制的需要,对正成其人及其事迹更大力宣扬。不但追赠其位阶至正一位,且建凑川神社以“军神”祭之,并将其事迹写进中小学教材。从此这位历史人物在日本已成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治民主化,有些著作斥正成为“恶党的叛徒”、“王朝的看家狗”,有一些则回避评论。看来,如何正确评价楠术正成这个在日本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问题,迄今并没有解决,它不能不成为日本古代中世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试图以马列主义观点对正成其人其事提出粗浅看法。  一、倒幕英雄  打倒镰仓幕府,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壮举。楠木正成一马当先投入了这场战斗,打开了缺口,为倒幕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份汗马功劳必须予以充分肯定。  源赖朝时代、北条泰时时代已经过去,十三世纪末,镰仓幕府的统治已是危机四伏。受庄园领主、庄官、地头、大名主多头层层剥削的下层农民大进破产,纷纷逃亡,有不少变成“山贼”“海贼”,反抗幕府。抗元战争后,得不到恩赏的御家人日益贫困,增长着对幕府不满的情绪。向来不满意幕府的依靠东国御家人政策的非御家人“地侍”和西国御家人,常常闯进庄园,剥夺年贡,从事商业活动,控制交通运输,并把破产农民武装起来,组成新型武士团。有的研究者认为,旧型武士团所关心的就是土地,致力于保持和扩大领地,以拥有众多“家子”、“郎当”为荣。新型武士团除经营土地外,还和中世纪独特的商业组织“座”结合起来,从事商业活动。这种武士团早就发生,至十四世纪初已几乎遍及各地,到处打击庄园,对抗幕府统治,构成幕府心腹大患,因以幕府称之为“恶党”。北条氏加强了其一族的统治,这又激化了幕府统治集团内部集团内部的矛盾,内讧迭起,安达氏叛乱(1285年)之后,又发生了安东氏的叛乱(1332年)。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的发展,尤其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彻底打破庄园秩序、建立范围较广的领国经济。北条氏的守旧政策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历史要求,而新型武士团的活动则符合了这种历史趋势。  楠本武士团具有代表性。相传正成父楠河内入道曾是散所的长者,在从播磨经摄津、河内通往奈良的交通沿线拥有势力,将通往大和的奈良大道的交通要冲置于自己支配之下,掌握了商业流通路线。有人还推测楠木氏经营辰砂的采掘,因为河内、赤坂素以辰砂产地闻名。这种推测未必完全符合实际,但大抵可看出,楠木氏和商业活动有密切关系。  楠木氏世居金刚山山麓一事表明,作为“恶党”,正成很可能和葛城山山脉的山伏、修验者有较深关系。据载,正中之变(1324年)以前,后醍醐天皇(以下简称天皇)的近臣日野俊基,曾经打扮成山伏样子来到大和、河内各地,观察地形,选择适于修筑城堡的土地,收罗反幕武装。从这时起,正成的行动就和天皇的倒幕运动结合起来了,这是完全可能的。1321:年,天皇亲政后曾进行一些改革,例如宣布撤销除楠叶、大津二关之外的所有关卡;统制粮食价格;强迫京都富户将囤积的大米按公定价格卖与百姓;天皇节衣缩食等。这些改革无疑受到百姓欢迎,也为视野广阔、富有教养的新兴武士正成所赞扬。因此在倒幕运动上,正成和天皇有着共同语言。《临川寺领目录》中,提到1331年,正成曾闯进和泉国若松庄。学者认为这可能像《太平记》所说的,其目的是“搬运军粮”,"以之作为讨幕举兵准备的一部分。果真如此,那么正成实际上从这时起就已参加了倒幕运动。  正成也是最早公开响应天皇倒幕号召的人物之一。  当时的倒幕形势极其严峻,天皇势单力孤,正中之变(1324年)中仅有的武将土岐赖兼、多治见国长等被六波罗军杀死,近臣日野资朝和日野俊基被捕。天皇重新拟定讨幕计划,再次企图把反幕的“恶党”、“野伏”组织起来充作倒幕军力的核心,同时动员在睿山和南都僧兵、皇室领庄园武士、因恩赏问题不满幕府的九州地方武士和由足利氏、新田氏代表的对北条氏一族擅权持批判态度的强大外样御家人,以便一举攻占六波罗。未几,计划又泄露,天皇仓皇出走来到山城国笠置山。就在这时正成来到这里参见天皇,表明了倒幕决心,他说,“只要听说正成未死,圣业就会实现,请放心。”参见后,立即返回河内根据地,举兵下赤坂。  正成充当了武力倒幕带头人角色,这需要有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北条氏的日子已经不长了,这可说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很清楚,甚至像持明院花园天皇这样的人也能看得出来。1317  年他曾说过:“近年来东风已经衰竭。”但敢担风险,立即付诸行动却是很难的,大多持观望态度。足利尊氏也好,新田义贞也好,他们站出来反幕都是1333年(阴)五月的事。那个时候,正成已经为倒幕奠立了军事基础。  笠置山不久被幕府派来的大军攻占(9月28日),天皇在逃往赤坂城途中被捕送回京都软禁,幕府军转向下赤坂城。(阴)十月二十一日城陷,正成与大塔宫护良亲王巧妙逃出,消失在葛城山山脉之中。1332年(阴)三月,天皇被流放隐歧,讨幕计划看上去又要成为泡影。实际上,从1331年(阴)十月,下赤坂城被陷至1333年(阴)十一月被夺回,这一年期间,正成和护良亲王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根据敌强我弱斗争形势转入地下,到几内各地秘密串联,重建和扩大反幕队伍。护良亲王的讨幕令旨甚至下达到播磨、纪伊、伊予、筑后、萨摩各地,促进了各地反幕运动的兴起。有一份材料证明,这期间他们同隐岐的天皇也保持着联系,交换情报。据《天野山金刚寺文书》载,(阴)十二月九日,正成在分别给河内金刚寺三纲和徒众的两封信中均署名左卫门尉正成,而在同一天北条氏下达给各国家人攻伐护良亲王和正成的命令中称正成为楠木兵卫尉正成。这使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同一天两份文件中正成的官称不同呢?据研究,原来正成在隐匿期间宣称已从兵卫尉升任至左卫门尉了。这次晋升当然不会是幕府执奏的,而是护良亲王奏请任命的,对此北条氏当然一无所知。护良亲王和正成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不小成果,它扩大了根据地,促进了各地寺院徒众和土豪的举兵。这期间,护良亲王代替天皇发令旨领导倒幕运动,但这只是名义,实质是正成在指挥,他为护良亲王出谋划策。就连京都的花园上皇都认为正成是倒幕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他在元弘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楠木的事业很兴旺吧”。  经过一年的秘密活动,倒幕形势大为好转。1332年,正成夺回下赤坂城,翌年一月,赶走了和泉守护和河内守护代,消灭了和泉地头御家人。进而进击摄津,四天王寺一战打败了隅田、高桥两将,此后又战胜宇都宫公纲军,从而一举控制了纪伊、河内、和泉、摄津四国。在正成胜利的影响下,各地纷纷起事。1333年(元弘三年)(阴)一月,播磨的赤松则村、筑后的原田种昭,(阴)二月,伊予的忽那重清和土居通增投入倒幕战争,倒幕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正成已成幕府首要敌人。一月末,幕府又派来三路大军镇压,号称“百万”,可说是倾巢出动。同时发出悬赏令,说:“杀死正成者授丹波国船井庄,而不问其身份之高低。”二月二十二日以来,攻陷上、下赤坂城及其周围支城,正成固守千早城(千剑破城),以其智谋和勇敢把胜利的保卫战坚持三个月之久,直至幕府垮台。三月二十二日,当九州探题的快马驰至镰仓后报告的第一句话就是“金刚山尚未攻下”,可见幕府对这个战役多么重视。千早城好像一颗山巅上的明星,她闪烁着的光芒鼓舞着人们的斗志,于是,三月肥后的菊池武时和阿苏大宫司惟直,四月陆奥的结城宗广相继起事,在全日本范围内掀起第二次反幕高潮。千早城之战拖住了幕府军主力,使赤松氏反幕军和千种氏反幕军有可能联合进攻京都,同时也促使足利尊氏之流乘机而起。无怪乎有人说:“正成在建武中兴中的功绩主要是保卫千早城。从大局来看,保卫千早是最有价值的。”  正成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倒幕斗争,对幕府的崩溃有决定性意义。和足利尊氏、新田义贞等人相比,他才称得起倒幕英雄。  二、智略纵横的名将  正成之所以能在倒幕斗争中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除去其他原因,是因为他深诣孙子兵法,有良好的战略头脑和作战指挥才能。相传正成幼时曾师事大江时亲(大江匡房七代之后),  学习《孙子》,深得孙子兵法之妙用。在战争中他.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思想,往往得以以少胜多、出奇致胜。江户时代以后,在日本有“中国的孔明,日本的楠木”之说,正成被誉为第一流的军事战略家。  关系到倒幕事业成败,和中兴命运的全局性战略方针有过两次。一次是1331年(阴)九月,正成举兵前在笠置山同天皇的谈话,一次是1336年(建武三年)四月,向天皇提出的迎击足利尊氏的方案。  孙子兵法主张在战略上要有“大勇”,就是说要藐视一切敌人,而在具体指导作战时则要小心从事。在笠置山当天皇询及“使用什么计谋才能打倒北条氏”时,正成回答说:“草创天下之功就是武略和智谋。若仅以威势而战,虽集六十余州之兵亦难取胜武藏、相模两州幕府军。倘以计谋相争,即使对全部关东武力亦可胜之。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两次失败无足挂齿,不必介意。只要听说正成未死,圣业必能实现。”看来倒幕战略正成早已成竹在胸,至于战略内容并未披露,但天皇对此深信不疑,一任正成为之。从以后的行动来看,正成战略主要是打持久战,以守为攻,消耗敌人,以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倒幕力量,待时机成熟便采取攻势。  正成最初的根据地在下赤坂城,1331年失守,1332年夺回后改建,在东南葛城山地筑上赤坂城;再南在金刚山西麓、千早川畔筑千早城,并在上赤坂与千早两城之间构筑进深很大的防御阵地,即在扇状高地两翼配置十多个支城(卫星城寨),在千早城周围也配置若干支城,把上赤坂和千田两城寨紧紧包围起来,同占据吉野的护良亲王形成椅角之势,遥相呼应。有了牢靠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增加了主动性和机动性,这样才能粉碎幕府军的进攻。  本文第一部分已经指出,正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时刻了解情况,密切往意形势的演变,做到“知彼知己”。并以各种方式,包括以护良亲王名义号召地方起事,积极争取反幕形势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演变,这些都是正成战略措施的组成部分。持久战略获得了成功,虽然经历了艰难险阻,但最终以幕府的崩溃和“中兴”政权的出现而实现了。与正成相比,肥后菊池城主菊池武时则显得缺乏战略眼光,1333年(阴)三月,轻率地进攻博多,袭击探题北条英时而遭到全军覆殁的命运。  其次,关于1336年(阴)四月,迎击足利尊氏进攻京都的方案。(阴)二月,从京都败走的足利尊氏,其军队在九州经过补充,实力大增。(阴)四月,率众二十万踏上进军京都的征途。此时朝廷军主力北昌显家的奥州军已回防奥州,在播磨(兵库县)布防的只有新田义贞所部,两万多人。京都朝廷慌忙召开御前会议。据《太平记》所载,天皇命令正成下播磨,与义贞合兵一处,与尊氏决战。正成分析了形势,提出自己的战略方针。他说:“尊氏既已率筑紫九国之众向京都迸发,势若云霞。我方以疲惫之少量兵力同来势汹涌之大兵力周旋,倘采用常规战法必败无疑。应召回义贞,如上次所为,君王临幸山门,正成仍下河内,以畿内之兵封锁淀川河口,从两翼进攻入京之敌,使其军粮枯竭,如此,敌必将疲惫不堪,乘此机会我方逐渐集结兵力,彼时义贞自睿山,正成自后方来攻,则朝敌一举可灭。义贞也可能有这样想法,即如果连一仗也不打就撤退,人们会认为窝囊,是可耻的,因此要防卫兵库。可战争最重要的是最后的胜利,应考虑此时情况,然后决定。”  孙子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说要打主动仗。正成在这里提出的粮食战略,就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战略。按此战略部署,义贞军奉天皇固守山门,切断北陆方面粮道,正成封锁住淀川河口,扼制来自漱户内海方面敌之水军,进而从南方进攻,那么,京都则不仅粮道断绝,且腹背受攻,有可能改变此次战役的结局。但是正成的卓越战略在参议藤原忠清的反对下,未被天皇采纳。天皇还是让正成赴兵库会合义贞迎击,结果,这个错误决定造成正成全军覆殁、义贞败退、“中兴”政权立即垮台的严重后果。  正成在战斗指挥上也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历次战役他都灵活运用了“兵以诈立”、“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奇胜”、“避实而击虚”、“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等孙子的兵法思想和原则。著名的下赤坂收复战、千早城保卫战、渡边桥天王寺作战以及丰岛滩战役等,都是因地制宜,运用各种不同战术进行成功作战的战例。  1331年(阴)十月,笠置寺陷荡后,正成据下赤坂以五百兵力抗拒“三十万”幕府军,出奇兵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之后秘密撤离。翌年四月初的一个漆黑的夜晚,正成率五百骑突袭下赤坂。首先伏击了守将汤浅孙六所部军粮运输队,夺取了军粮,然后在粮袋里装进武器,兵士扮成人夫,再让别动队伪装追赶驮运的货物。守军见后急忙将“运输队”接到城里,伪装的士兵立即从粮袋里取出甲胃装身,挥舞大刀,齐声呐喊,内应外合,城外兵一拥而入。这样便以诈术、奇袭收复了下赤坂。  1333年正月,正成采取主动出击,消灭了根据地周围幕府地方武装。六波罗急速派来隅田、高桥两军五千兵“讨伐”,该军从摄津渡边桥渡河南下,采取攻势。正成首先集中主力于天王寺以南,将一部兵力部署在渡边桥附近作为诱饵,诱幕军至南方,然后使埋伏在天王寺以南的主力部队转向反击,从两翼包抄过来,激烈地进攻,把敌军通通赶下淀川。随后,又和幕府增援军宇都宫公纲所部周旋。当公纲敢死队进抵渡边桥附近时,正成不予理睬,一退再退。当公纲占领天王寺后,正成便夜夜虚张声势佯攻,弄得敌人彻夜不安,终于迫使敌军撤退。在这次战役中,“致人而不致于人”、“迂直”、“避强”等孙子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得到充分发挥和贯彻。  1333年(阴)二月至五月进行的千早城保卫战,正成以千名守军击败了号称百万的攻城军(实际约二万多人),提供了城寨保卫战术运用的范例。大凡守城战术是凭险扼守高处,采取各种手段打退攀登之敌。正成常用的是投石和射箭方法,有时用稻草人诱敌来攻。(阴)三月五日,敌凭二十丈高(六十公尺)云梯发动总攻,守军则投掷火把,或以水弹(唧筒)射油,烧短云梯,展开了“若决积水于千切之豀(左奚右谷)”的战斗,挫败了总攻。正成并不只孤守城寨,还发动了熟悉地情的“野伏”七千多名,用他们或截断敌之粮道,或神出鬼没袭击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千早保卫战。  1336年(阴)一月,京都攻防战中,“诡道”和“避实击虚”战术运用得非常精彩。起先,足利军队打进京都,天皇逃至睿山,中旬北昌氏的奥州军到来扭转了局势。二十七日官军从加茂河滩、鞍马口两个方面进攻,击败足利军。这时义贞按照正成的妙计不在京都布阵,撤退到坂本,并扬言新田、北昌、楠木等七名将领均战死,让几十名和尚到战场寻找“尸体”,足利尊氏信以为真。第二天夜里,正成让数千兵手持火把,装成向大原、鞍马口方向撤退的祥子,尊民中计来追,官军遂从四面八方进入京都,足利军败走。  从丹波向兵库方向败走的尊氏,(阴)二月十一日,其先头部队进抵摄津濑川,同来迎击的义贞、显家所部接战,至傍晚未分胜负。稍晚一点到达濑川一丰岛河滩的正成,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不去正面增援苦战中的友军,而急速沿猪名川南下,从神崎向尊氏军后方迂回奇袭,获得了胜利。敌人撤退了,正成又以准确地判断,在六甲山山麓的越水附近设下埋伏。敌人发现中埋伏后大吃一惊,不战自退,队伍大乱,仓皇逃向九州。  1336年(阴)四月,足利尊氏率二十万水陆大军自九州东上。(阴)五月中旬,正成奉命开赴兵库协助义贞迎击。总大将义贞两万多人集中在和田岬一带,迎击尊氏水军。正成率所部七百骑列阵于凑川会下山,迎击足利直义(尊氏之弟)陆军。二十五日,义贞军受两面包围的威胁被迫后撤,正成被正面直义陆军和东面登陆的尊氏水军包围,激战四个小时,众寡悬殊,他和所余七十三骑最后皆自尽,结束了他的勤王生涯。  三、倒幕有功,保皇有过  想当初,天下人由于不满镰仓幕府的统治而支持了后醍醐天皇领导的倒幕运动。指望新政权关心他们各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满足其要求,但结果事与愿违,大失所望。建武政权建立后,天皇在政权分配上,大力起用诸皇子和贵族公卿,委以重任;对有功武士除个别人外一般则相当冷落。天皇将广阔的北条氏领地的绝大部分攫为皇室所有,竭尽全力恢复贵族寺社曾被幕府夺走的土地所有权和对庄园约统治权。而对大多数武士的土地要求,却未予理睬。天皇还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向西国地头摊派税款和劳力,地头则将这些负担转嫁给农民。建武新政的所作所为,不仅使绝大多数武士极为不满,而且激起农民的愤慨。看得出来,天皇在短短时间内推行这样一系列政策,就是要在天皇亲政名义下,恢复皇室、公卿贵族、,寺社等旧封建主阶级的统治而打击方兴未艾的武士封建主阶级。这是历史的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成的“忠诚”的确帮了倒忙。说他是“复旧势力的代表”也好,“历史的罪人”也好,原则上都没有错。但是,对人物的评价应持慎重态度。  我认为,建武政权建立后,在政治路线上正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未和天皇苟同。凑川之死,同天皇的政治路线并无直接联系,以下就此略作剖析。  上面说过,1338年(阴)二月,足利军队的反击被显家、义贞和正成的联军挫败,退向九州。据《梅松论》所记,就在天皇和满朝文武庆祝胜利,以为此后可高枕无忧、纵情欢乐的时候,正成出人意料地上奏说:“请诛杀义贞,召还尊氏,君臣和睦相处为好,正成愿为使。”正成的建议,开始使众皆愕然,旋即遭到了嘲弄。于是正成继续说:“君王能够灭北条氏主要是足利尊氏的功劳。义贞攻陷镰仓也有功,但是现在天下武士都追随尊氏,其证据是就连留在京部的武士也都跟随尊氏去九州,使君主的胜利化为乌有。显而易见,义贞是没有吸引武士之德的。尊氏、直义兄弟在西国整顿之后必将来攻,届时我们没有防御战术。君王虽有千虑,但武略之道还是要相信不才正成之所陈,迫切需要考虑同尊氏的和解。”《梅松论》的记载当然不能完全相信,但正成上奏的内容大体是可以肯定的。说义贞无德,是含沙射影地对天皇的批评,它在暗示,天皇在政治上已经败给尊氏。因为建武政权没有满足社会各阶层的要求,没有消除社会不安,而尊氏重建武家政权的目标和政策却深得民心和军心。民心军心的向背,单靠军事手段是不能扭转的,更何况军事优势已在尊氏方面。在政治路线上,正成同天皇的分歧早在“中兴”之初就已显现。1321年(元亨一年),天皇亲政伊始,采取若干开明措施鼓舞了正成,所以他以极大的热情响应天皇的倒幕号召,支持了天皇。实际上天皇搞那些开明措施,不过是用来收买人心、笼络不满幕府的武士的一种手段。当打倒了幕府,实现了“中兴”之后,他的本来面目便立即暴露出来。映入正成眼帘的是,天皇的腐朽生活,不合民意的政策,人民和武士的不满,社会的严重不安,还有新田派同足利派的尖锐对立。这一切都使正成目瞪口呆,茫然若失。  《太平记古传》载,正成关心人民疾苦,推行善政,办了许多好事。例如,为“拯救贫民”实行轻徭薄赋,允交规定税额的十分之二;为增加地利,发展生产,号召农民挖掘池塘,开发新田,贷给稻种,教导人民在山上广植柳树,在村里栽种桑树,制定有利于人民的善法;同情病人,设法予以医治。“凡诸政事,皆为人民,而非为己。”他对自己从严要求,带头节俭,经常身着麻布衣裳,宴会菜肴仅一汤三菜,平食一汤二菜,住的是结构简单的芦苇房。不摆架子,经常和部下聊天,天南海北无所不谈。还一块儿下围棋、象棋,有时在一起演习武艺,狩猎放鹰。加深了同部下的感情,赢得了人民和部下的尊敬和爱戴。所以当他凑川之死的消息传来后,“河内、摄津、和泉、纪伊、大和诸国人民,就像听到亲骨肉死去的噩耗,家家户户都恸哭悲叹不己”。像正成这样的人,怎么能会和建武政府当权派是同一路线上的人呢!  1336年(阴)二月,他提出的同尊氏和好的建议及(阴)五月提出的迎击尊氏的方案相继被否定后,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和痛苦,忧郁笼罩着他的精神。他完全了解,“中兴”政权没有给社会带来光明,而现在又丝毫没有改变那些错误政策的可能。人心已经向着尊氏,“中兴”政权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当他奉命率部为迎击足利军队前往兵库的时候,对弟正季说:“此次君王之战必败无疑”,“此次正成作为和泉、河内两国守护受命后召集军队,亲族尚有难色,何况国中人乎!此即天下背离君王的佐证。”正成奋力以求的是指望打倒幕府后在天皇新政下进行有利于社会的改革,现在希望完全破灭了。怎么办,背离天皇吗?这是不能想象的。“只要听说正成一人还活着,则圣运必兴”,这誓言至今仍萦绕耳际。事到如今,看来“活着已经无益”,只有拚杀而死了。  有的人认为正成之死是一种“愤死”,以此来消除对天皇的不满。如果真的是“愤死”,那么有的情节就不好解释了。上面提过,正成早已料到这次战斗必败无疑。仅就军事形势来看,敌众我寡,加以官军需要拥有一支足以对抗足利水军的水军,而这支水军当时是不存在的。在估计到这些情形后,正成胸中形成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变地减少自己死亡后的败战损失,保存实力,以期卷土重来和进行持久战。为此他在义贞前来求援的时候,建议义贞要在生田丛林布阵,意图是义贞可免遭包围,伺机撤回东都,保住主力部队,自己所部则死死缠住敌军,承担全部战斗任务。如果是“愤死”,那就很简单,何必再处心积虑地考虑这么多后事!  也有的人认为,正成为了扬名后世及子孙的荣耀,才不打算投降尊氏,而走上为天皇效忠死去的道路。这是不符合正成思想实际的错误推理,正成不是那种人。关于正成同尊氏的关系,请看《太平记古传》中的一段记载:尊氏在箱根之役大败义贞而大举西上的时候,曾遣使致书正成,提出给正成以几内、南海十一州之地及近江、伊贺、伊势三国管领之职,换取正成的支持。正成当即回绝说:“请(使者)速归。尊氏兄弟夺取天下的野心,我三年前就己看穿。即使把日本全都给我,我生命在,岂能换义。我毫不羡慕尊氏的不义富贵,厌恶之至。”  正成之死的真因,从他的一些言论中可以找到。他说:“纳谏用臣,是明君也。共进共荣,臣之道也。不纳其言,不用其臣,则或死或退或隐,是贤臣之道也。”又说:“今日方为我方,明日即加入敌方,或今日方为敌方,明日即加入我方,此皆不怀义故也。吾正成以天下之君为主人,以义为己任,心无死生、荣枯、毁誉,从我者宜体此心。”甚至他说:“到了末世,即使对待像夏、殷之君也要始终无二心”,“不应只追求功名,要一心为义而死”。这些言论表明,在正成的道德观中,“君臣大义”高于一切。一旦进入君臣关系,不论是非曲直,为臣者对君主都不得怀有二心,被抛弃时要么死去,要么隐、退,即使对待夏桀殷纣那样的暴君昏君也只能如此;为君主效忠、卖命是“君臣大义”之所在,“贤臣之道”的体现。后醍醐天皇就曾大力鼓吹朱熹的“三纲五常”和“大义名分论”,用以激励“朝臣气节”,为他的“中兴”事业卖命。有些学者对正成的“忠义”是不是宋学的“忠义”有争论。在我看来,正成是不是玄惠的门徒,他的“学问”是不是宋学,这个问题无关紧要。重要的事实是,他是一位忠实的儒徒和封建教条的坚决捍卫者。因此之故,正成的悲剧就在于他既不同意天皇的复旧政治路线,又要无条件地效忠天皇,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痛苦之中。最后还是违心地但又是自觉地为天皇死去,成为“大义名分论”的牺牲品。  楠木正成,有洞察时势之明,有军帅之才,有决行大事之勇。登上历史舞台,短暂六年,兵马倥偬,驰骋沙场。首举义旗,扼赤坂,守千早,以少胜多,促进反幕军兴,奠立倒幕基础,军功卓著。为人品德无可非议,爱民爱军,不贪富贵,不计名利,无个人野心,远胜尊氏、义贞。然而儒家说教、封建忠君观念、武士道思想迷住心窍,自觉地但又是违心地为后醍醐天皇死节,在路线是非上打了败战,为历史的发展帮了倒忙。对正成,不同朝代,不同人士评价各异,有褒有贬。褒则捧之为“大忠臣”、“军神”,贬则毁之为“反贼”,大抵这些都
2023-08-31 05:03:384

成正楠是谁?

楠木正成(公元1294~1336年),亦称楠正成,幼名多闻丸,是日本中世纪时期著名的武将。他在推翻镰仓幕府、中兴皇权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家世居河内国赤坂村。父辈时,其家已与河内、和泉、摄津等地土豪联姻,并结成新型小武士团,打击庄园,抵制北条氏统治,故被地方守护称作“恶党”。1331年元弘之变中,正成参加后醍酬天皇发动的倒幕运动,举兵下赤坂。1333年据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讨军,促进各地反幕军的兴起。建武政权建立后,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内国守、河内、摄津、和泉三国守护及记录所寄人等职。1336年(建武三年)(阴)二月,叛军足利尊氏军队进攻京都失败,撤至九州,(阴)四月卷土重来。(阴)五月正成同新田义贞所部联合迎击于兵库一带,凑川一战兵败自杀,时年四十有三。 正成死后,曾一度被北朝定为“反贼”,后改正。然在南北朝著作中皆受到称赞,或赞之为“智仁勇兼备之良将”、“忠臣义士之龟鉴”(《太平记》),或誉之为“贤才”和“武略勇士”(《梅松论》)。江户时代儒学兴盛,正成的勤王事迹被大加推崇。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出于维护天皇制的需要,对正成其人及其事迹更大力宣扬。不但追赠其位阶至正一位,且建凑川神社以“军神”祭之,并将其事迹写进中小学教材。从此这位历史人物在日本已成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治民主化,有些著作斥正成为“恶党的叛徒”、“王朝的看家狗”,有一些则回避评论。看来,如何正确评价楠术正成这个在日本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问题,迄今并没有解决,它不能不成为日本古代中世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试图以马列主义观点对正成其人其事提出粗浅看法。一、倒幕英雄二、智略纵横的名将三、倒幕有功,保皇有过
2023-08-31 05:03:451

求日本南北朝时期名将楠木正成的资料?

楠木正成,南北朝时代武将,1294—1336年在世。 自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以来,幕府将军掌权,天皇成为傀儡。后鸟羽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继承其志,伺机倒幕。日野俊基、日野资朝等密谋讨幕计划,虽然失败(即“正中之变”),但讨伐北条氏(幕府)的秘密活动没有中断过。 立志恢复皇权的后醍醐天皇暗中策划倒幕,但不幸机密泄露后醍醐天皇于元弘元年(1331)逃往签置山中(即“元弘之变”)。后醍醐天皇为了东山再起,派近臣到近畿诸国招募勤王军,于是有浓厚勤王思想的楠木正成出场。 最早记载楠木正成的名字是《太平记》卷三,其中写道: 元弘元年(1331)8月27日天直临幸笠置山,以本殿为皇宫,向天下招募勤王的武士,但没有一个人来应募。天皇很觉烦闷,后来不知不觉睡善了,做了一个梦:在紫宸殿的庭院前有一棵常绿树,枝叶茂盛,伸向南面的那条树枝长得特别好,在其荫凉下顺次坐着三公百官;朝南的上座,坐垫铺得很高,没有人坐。天皇感到奇怪,这是为谁而设的座位呢?正在思量的时候,两个扎发警的儿童忽然出现,跪在天直面前用袖擦泪说,天下之间暂无皇上栖身之处,但在那树苗下有朝南的座位,这是为皇上而设,请暂且坐在那里吧。两童予说半便向天上飞去。不久天皇梦醒了。 天皇认为这是天托给他的梦,便详解梦境,在“木”字旁边加个“南”字,使之成个“楠”字。天亮后天皇便问该寺的僧人,附近有没有姓楠的武士。僧人说有个人叫楠多门兵卫正成,武艺高强,是敏达天皇四代孙,左大臣桔诸兄的后裔。于是天皇立刻下令将楠木正成召来。 以上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楠木正成在当时已经很闻名了。 同年9月3日正成到笠置山行官参见天皇,翌日回赤坂,准备迎驾。 不料北条氏派金泽贞冬攻陷笠置山,天皇被捕。接着幕府军分四路(一路是大佛贞直,二路是金泽贞冬,三路是武田信武、四路是足利高氏)攻打赤坂城。赤坂城南面靠山,东南是断崖峭壁,只有北面一条通道,地势险要。虽然正成只有五万兵力,但因使用奇策,幕府军屡遭失败。不料幕军设法切断城中粮道,终于攻下赤坂城,护良亲王、四条卿、正成等分别潜逃。后来正成逃往金刚山,秘密往来于河内、纪伊、和泉之间招兵买马,图谋再起。 元弘二年(1332)3月,后醍醐天皇被流放到隐歧,尊良亲王被流放到土佐,尊澄亲王被流放到赞歧,只有护良亲王幸免,亡命大和的十津川。同年6月,护良亲王在伊势熊野募兵,开始活动。同年秋,棺木正成再次举兵,一举夺回赤坂城。 此时各国勤王军奋起,护良亲王在吉野,赤松圆心在播磨,河野一族的得能、土居在伊豫分别举兵。而且闰二月后醍醐天皇也逃出隐歧,九州地方菊池武时、阿苏惟时举兵,奥羽地方结城氏举兵,勤王声势风靡各国。 楠木正成夺回赤坂城以后,回到金刚山,营造千剑破城(即千早城),以它为根据地与北条氏对峙。后来幕军攻陷赤坂城,乘势又来攻打干剑破城,正成便用各种奇策进行抵抗。由于附近民兵奉护良亲王之命切断幕军的粮道,幕军才不得不退却,千剑破城解围。 元弘三年(1333)4月,足利尊氏归顺天皇。5月8日足利尊氏、赤松则村、源忠显等攻打六波罗,收复京都。同月26日新田义贞攻下镰仓,终于杀死北条高时,镰仓幕府灭亡。6月5日后醍醐天皇还都,废北朝光严天皇,建武中兴开始。 后醍醐天皇回京都以后便实行公家一统的理想政治。第一废除关白(辅佐天皇的大臣),亲自处理国政;第二确认后伏见、花园上皇的持明院统辖的领地及各大寺院神社的领地;第三是论功行赏;第四是恢复总揽中央政务的记录所及新设杂诉决断所。 关于论功行赏,由特设的“恩赏方”具体施行。楠木正成从后醍醐天皇亡命签置山到完成大业始终忠心耿耿紧跟天皇,为扩大勤王军而费尽心机,立了等头大功。但正成极其谦让,将功劳让给菊池武时。他说:“元弘忠烈者,劳功之辈虽多,何存身命者也。独依救诧坠一命者,武时人道也,忠厚尤为第一。” 论功结果,足利尊氏为首功,中兴元勋楠木正成只赐予武士身份,封为河内、摄律、和泉三国守护,非违使兼左卫门少尉,官位是从五位上,与他的功劳不相适应。其他武士对这次恩赏表示不满,而正成毫不计较,仍然辅佐天皇,或在杂诉决断所处理事务,或保护天皇行幸京都岩清水神社,或讨伐北条氏的残党,为保卫京都和安定畿内而尽忠。 建武二年(1335)7月14日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纠合残党在信浓起兵,进入武藏,护良亲王奉命前去讨伐反被足利直义所杀,北条时行进入镰仓。足利尊氏早有叛变之意,和天皇的宠姬阿野鹿子勾结暗中培养势力,此时认为时机已到,自命征夷大将军总追捕使,开始东征。8月在相模川打败北条时行,进入镰仓。 足利尊氏叛变以后,一向对武家有好感而亲幕府的人立即集中到尊氏的旗下。朝廷则立即剥夺尊氏的官爵,派遣新田义贞和尊良亲王东征。初官军取胜,后在相模箱根的竹下被尊氏打败。 1335年12月底,足利尊氏率领大军西上,京师震惊。新田义贞派兵保卫京师,楠木正成率领大和、河内、和泉、纪伊、伊贺各国的军队扼守宇治,千种、结城、名和氏防守势田。 足利尊氏的先锋与正成军遭遇,在宇治桥上战斗五昼夜,结果正成败退,足利尊氏长驱人京。延元元年(1336)1月尊氏攻陷京都,后醍醐天皇逃至督山,皇宫烧毁。 正值此时,东征军及奥州军从关东赶到,与新田义贞和楠木正成等将领会合,打败尊氏军。接着正成和义贞又在摄津国兵库击败尊氏军,尊氏和直义不得不逃往九州。 1336年5月足利尊氏及其弟直义卷土重来,以20万兵及7000条船分水(尊氏指挥)陆(直义指挥)二路直退京都。后醍醐天皇立即下令让楠木正成来共同防御。 楠木正成奉沼出征,将他11岁的儿子正行唤到樱井驿,嘱咐后事,决心拼死一战。父子两人诀别的悲痛情景令人心酸
2023-08-31 05:03:561

万国觉醒楠木正成值得培养吗

楠木正成是一个不错的初始辅助将领,游戏中的武将各有特长,很多新手小伙伴很好奇万国觉醒楠木正成值得培养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楠木正成技能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楠木正成技能介绍「将领品质」:【史诗】「天赋配置」:【弓兵】【驻防】【技能】「将领定位」:【野战】【驻防】(虽然有驻防技能当并不推荐,可以用来应急)「获取途径」:【酒馆,远征商店】「适用人群」:【弓兵玩家】技能介绍一技能,七生报国移除楠木正成所率领部队所有的负面和控制效果,同时对扇形区域内至多三个目标造成伤害,并使其在接下两秒内,每秒再额外受到一定的伤害。伤害系数300额外伤害系数两秒250,这里拿佩拉约来对比,佩拉约是300额外伤害300加回怒气,楠木净化加aoe紫色武将中属于不错的属性。这个技能亮点在于净化效果,前期理查、曹操减速和汉尼拔、埃塞尔的debuff都可以解除,然后还是个aoe技能,就是技能系数比起孙武、拜巴尔这些低了不少。二技能,忠义之士担任驻防统帅时提升驻防统帅反击伤害7%。驻防不多解释,前期用孙武就够了,拿来应急可以。三技能,智勇兼备提升弓兵部队10%的攻击力和防御力(未觉醒)。一般弓兵都是爆发高身板脆,这个防御属性很棒。四技能,悲剧之末所率领部队的普通攻击有10%的概率使目标在接下来两秒内额外受到一定伤害,伤害系数450。类似佩拉约的回血,一个自己回血,一个让敌人掉血。当然,这种低概率的技能就是看脸啦。觉醒技,武魂加强的三技能,把攻击力,防御力属性提高到了15%,很好的提高了弓兵部队攻防属性。二、天赋推荐
2023-08-31 05:04:021

武士道之魂的统帅是谁?

武士道之魂的统帅是楠木正成。就是万国觉醒国士无双昵称为武士道之魂的统帅是答题答案了,楠木正成强度相对中规中矩哦,更多可以关注创意手游。生平简介楠木一脉源出以橘诸兄为始祖的橘氏,出生于河内国石川郡赤坂村(现大阪府南河内郡千早赤阪村)。他的家世居河内国赤坂村。父辈时,其家已与河内、和泉、摄津等地土豪联姻,并结成新型小武士团,打击庄园,抵制北条氏统治,故被地方守护称作“恶党”。根据江户时代学者赖山阳在日本外史的推测,楠木正成在永仁二年(1294年)出生,但未有确实支持。早年的生活记载甚少。
2023-08-31 05:04:101

楠木正成,新田义桢,千种良显谁认识啊?

楠木正成(1294年-1336年),正式用名橘正成,幼名多闻丸,后世尊称大楠公,日本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楠木流兵法的创立者,后世敬其忠义多智,誉为军神。楠木一脉源出以橘诸兄为始祖的橘氏。1294年,正成出生于河内国石川郡赤坂村(现大阪府南河内郡千早赤阪村),前半生事迹不详。1331年,后醍醐天皇密谋推翻镰仓幕府,不料计划败露,后醍醐天皇遂乔扮女装逃出京都,号召各地豪强起兵勤王,开启史元弘之乱的序幕。正成在下赤坂城起兵响应。虽然后醍醐天皇很快兵败,被流放至隐岐岛,正成仍拒不降伏,用巧妙战法以小部队死死拖住幕府六波罗探题主力大军。1333年,后醍醐自隐岐岛脱逃,幕府大将足利尊氏阵前倒戈,灭六波罗探题。新田义贞亦乘机起兵关东,灭亡镰仓幕府。正成因功被封为河内国和和泉国守护。1335年,足利尊氏反叛朝廷,正成与新田义贞起兵讨伐,在箱根战败。但是不久之后,在北畠显家的支援下,正成奇迹般地击破足利大军,收复京都。1336年,足利尊氏在九州重整旗鼓,再次以大军进逼京都。正成计划放弃京都以疲敌军,但是该计划被后醍醐天皇否决。天皇命令正成作为新田义贞的手下与足利正面决战。绝望的正成拒绝了足利家的劝降,率领少数亲兵在凑川之战中迎击足利直义大军,最终全军覆没,战死沙场。明治维新之后,明治天皇为表彰楠木正成忠贞报国、捍卫皇室的功劳,特地在正成战死地凑川建立凑川神社来奉祀正成及楠木殉难一族,并在东京皇居广场前树立正成的铜像。新田义贞(1301年-1338年),为镰仓幕府末期-南北朝时期之名将,正式名为源义贞。河内源氏一族,父为新田朝氏,母亲不明,新田氏第八代当主幼名为小太郎。曾任左马助、播磨守、越后守、左卫门佐、左兵卫督、正四位下左近卫中将。明治15年(1882年)赠正一位。千种良显也是同时代的武将
2023-08-31 05:04:261

这是谁的雕像?

楠木正成(1294—1336),日本南北朝时代武将。一生竭力效忠后醍醐天皇,为巩固日本天皇的统治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但是最后却在43岁就因为军事失败而自杀殉主。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所谓“军神”。后世以其为忠臣与军人之典范,被视为武神。此外楠木正成与战国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并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楠木正成雕像位于东京皇居外苑二重桥。
2023-08-31 05:04:342

在日本 皇宫2重桥那有一座貌似战国时期的铜像

日本皇宫前面的骑马武士铜像是日本军神-楠木正成。拥护天皇的忠臣武将,相当与皇居的门神,永远为天皇看家护院。 楠木正成(1294—1336),日本南北朝时代武将。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幕府将军掌权,天皇成为傀儡。后鸟羽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继承其志,伺机倒幕。1324年(日本正中元年),一向企图打倒幕府、恢复天皇统治的后醍醐天皇授意公家大臣日野俊基、日野资朝等密谋讨幕,事泄失败(即“正中之变”),但讨伐北条幕府的秘密活动没有中断过。 自古以来,楠木正成的忠诚勤王事迹受到日本人的赞扬和好评,他的死受到后世人的崇拜,这点当然与他的人品分不开的。楠木正成在担任摄津、河内、和泉三国守护期间,曾推行过减轻赋税、开垦荒地、兴建水利、劝务农桑等政策,这对老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http://baike.baidu.com/view/83757.html?wtp=tt 图片在百度百科里
2023-08-31 05:04:401

为什么源义经、楠木正成、真田幸村被称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一,这三个人都是各个时代最杰出的英雄。源义经在镰仓幕府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楠木正成在羸弱的天皇阵营中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推翻了当时的幕府将军,真田幸村在关原中一千人困住对方三万八千兵力,大阪城冬之阵中在绝对的劣势之下,扭转战局击退了德川军。二,这三个人都是以悲剧结尾。源义经在镰仓幕府建立后,被兄长猜忌,最终被杀害。楠木正成在推翻将军的统治之后,在南北朝两天皇的对峙中最终无力回天,战死。真田幸村在大阪冬之阵虽然取胜,但是夏之阵还是无法再现奇迹,战死。三,虽然这三人以悲剧结尾,但是民众对于他们的热爱并不因此消减,反之,由于他们的悲剧结尾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而是他们的性格所致。因此,在他们的身上,人们更能看到英雄和普通人的不同。 与他们类似,幕末时期的会津番也有着相同的选择,相同的表现,相同的结尾,那么以司马辽太郎对会津番的评价来理解这三位悲剧英雄是再合适不过了”每当我想起会津番,我就觉得日本人并不是那么不可救药的“
2023-08-31 05:05:152

万国觉醒楠木正成天赋怎么点?

楠木正的天赋加点图如下:楠木正作为一名AOE弓兵武将,强调的是技能伤害,而不是普攻。所以在天赋加点方面,要以技能为主,弓兵天赋为辅,将技能伤害最大化才是楠木正的核心加点思路。尽管弓兵有很多驻防和集结的天赋,但是在战场中实用性不高,所以不推荐点。楠木正用来打野战是绝对出色,范围刷怪的伤害直接拉满。不论是前中后期,在输出位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技能解析:楠木正的核心技能是全游戏中系数排名第三群伤技能,碍于技能的多目标伤害降低机制,次于孙武&埃塞尔佛莱德,广为人知玻璃大炮;在觉醒之后,范围扩大至圆形覆盖三百六十度的无死角打击,尤其驻防场合,技能一旦造成有效伤害后,尤其散队,直接死亡,因此李狗驻防旗帜也称为散队禁区。
2023-08-31 05:05:222

楠木正成的相关史学

《太平记》(从军故事集,40卷,相传为小岛法师所作,成立于1368一1375年)将楠木正成描写成智仁勇兼备的良将、忠臣义士的楷模。随着此书的广泛流传,楠木正成的名声大振。后来《太平记评判》、《碧山目录》、《历朝要记》、《楠木正成传》、《大日本史论赞》、《日本外史》等都称颂了楠木正成的人格和兵法等。江户时代独尊朱子学,提倡大义名分论,编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光国从正统思想(以南朝为正统)出发,于1692年(元禄三年)在凑川重建楠木正成的墓,树立“呜呼忠臣楠子之墓”的墓碑。碑高三米,碑身背后有明朝遗臣朱舜水作的赞,京都书法家冈村元春刻。从此以后,楠木正成被日本人当作忠臣的模范,有口皆碑,特别幕末志士都受他的影响,成为推翻幕府建立明治政府的思想基础。
2023-08-31 05:05:481

日本武神是谁

你说的应该是镰仓幕府中的楠木正成,就是现在屹立在日本皇宫前的雕像。楠木正成(1294—1336),日本南北朝时代武将。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幕府将军掌权,天皇成为傀儡。后鸟羽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继承其志,伺机倒幕。1324年(日本正中元年),一向企图打倒幕府、恢复天皇统治的后醍醐天皇授意公家大臣日野俊基、日野资朝等密谋讨幕,事泄失败(即“正中之变”),但讨伐北条幕府的秘密活动没有中断过。1331年(日本元弘元年)4月,后醍醐天皇暗中策划倒幕,事泄,日野俊基被杀(即“元弘之变”)。8月,后醍醐天皇宣布“移驾”,携带象征皇位的三神器和亲随逃往笠置山,分派近臣到近畿诸国号召武家勤王,得到各地不满北条不公的武家的支持,有着浓厚勤王思想的楠木正成率兵出战。楠木正成的忠诚勤王事迹受到日本人的赞扬和好评,他的死受到后世人的崇拜,这点当然与他的人品分不开的。楠木正成在担任摄津、河内、和泉三国守护期间,曾推行过减轻赋税、开垦荒地、兴建水利、劝务农桑等政策,日本人之所以对其极为尊崇是因为他的忠君思想是日本武士道德精神内核!
2023-08-31 05:06:011

楠木正成的人物评价

自古以来,楠木正成的忠诚勤王事迹受到日本人的赞扬和好评,他的死受到后世人的崇拜,这点当然与他的人品分不开的。楠木正成在担任摄津、河内、和泉三国守护期间,曾推行过减轻赋税、开垦荒地、兴建水利、劝务农桑等政策,这对老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正成虽然和平安时代的人一样仍旧信仰旧佛教,但不能说他没有受禅的影响。当时朱子之学已经传到日本,后醍醐天皇的学问是宋学(朱学)。独清轩玄惠法印将程朱的新注书籍奉呈天皇及亲房、俊基,所以后醍醐天皇和亲房、俊基的正统思想是宋学的产物。当时南宋盛行的忠孝思想也通过朱学传到日本无疑。楠木正成的举兵勤王以及临死时的所谓“七生报国”(世世代代报国)思想完全从宋学的正统思想和忠义思想而来。据研究,正成的书法式样也是带有“宋风”,与持明院统的“青莲院派”完全不同,他的宋学是从天台僧玄惠法印那里学来的。
2023-08-31 05:06:161

日本的三位军神是

日本的三位军神分别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上杉谦信,明治时代的楠木正成和近现代时期的乃木希典。 上杉谦信是一名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他拥有很高的军事统率能力,所以在后世被称为越后之龙。 楠木正成在明治时代起尊称大楠公,为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1331年的元弘之变参加后醍醐天皇发动的倒幕运动,举兵下赤坂,1333年据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讨军,促进各地反幕军的兴起。 乃木希典是日本军事人物,陆军大将,善
2023-08-31 05:06:481

彼岸花开:凑川合战,一天两帝南北京

建武三年(1336年)二月,足利尊氏被朝廷的北畠显家、新田义贞、楠木正成合力击败,仓皇逃亡九州筑前。 说起来日本历史上创设幕府的三位元勋,镰仓幕府之源赖朝、室町幕府之足利尊氏以及德川幕府之德川家康,足利大概可以排到人气最低一栏的,其原因自然是室町幕府后来种种不堪的表现。但是就成就伟业的艰苦卓绝而言,三人当中只有足利尊氏可以说是最为艰辛,大起大落,不止一次输光全部筹码,差点扫地出局。所以最终能够笑傲朝堂,只能怪他的对手建武朝廷实在是太不济事了。 足利尊氏转进的时候,不但其关东镰仓的根基丢得一干二净,连身边追随的幕府将士也只有区区五百人。又是西逃到全然陌生的西国九州,苟延残喘,恰似风中残烛。只消建武朝廷尾追过去用力踹上一脚,足利的幕府势必烟消云散,再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然而建武的朝官武将们,得意于一时的侥幸取胜,勾连美女醇酒的温柔乡,白白放过了这大好的时机。等到新田义贞回过神来,开始追击讨伐,又被播磨的赤松则村死死咬住,不得寸进,这才给了足利尊氏一些些回旋的余地。 足利一行五百人远遁至长门赤间关,眼见已摆脱了建武朝廷的追击,尊氏长吁一口气,一首“雄关漫道...”才吟了半句,忽然发觉大队武士蜂拥而来。正暗自惊疑,却原来是西国的少贰赖尚率兵前来投奔。到筑前时,又有宗像政弼参阵相助。连番有生力军加入,足利营中器械铠马堆积如山,全军气象一新,士气振奋。 九州这边拥戴建武朝廷的代表人物是菊池武敏。元弘年间朝廷讨幕的诏书传到九州,少贰、大友、菊池三家相约起兵,结果少贰、大友临机退缩,菊池武时激愤之下独自扬旗,惨遭北条镇压。倒幕成功,楠木正成上书请封菊池为功臣第一。后醍醐允其所奏,赏菊池为肥后守,统领肥后一国,此后九州菊池便成为朝廷的铁杆支持者。 足利的幕府军与军势过万的菊池军大战于多多良滨。足利直义与菊池武敏鏖战良久,相持不下。尊氏等到两军疲敝,率领后备直迫菊池本阵,菊池武敏大败而归。九州西海的西国武士望风而降,悉数归附幕府。 足利尊氏在太宰府迁延一个月,手下有说趁势急破京都,也有说等待秋熟马肥方为稳妥,计议不定。这时固守播磨白旗城的赤松则村派其子赤松则祐来请援求救:你可是在九州花好月好,我这边跟新田义贞无日不战,快顶不住了。再不来拉兄弟一把,白旗城可就真要亮白旗了。足利尊氏这才下定决心点齐人马兵发京畿。 出发的时候,足利尊氏想着自己屡次与后醍醐天皇相争,背负朝敌污名,屡战屡败,于是动了心思念起了持明院统的废帝光严天皇。之前后醍醐御谋反的时候,镰仓幕府废了后醍醐的帝位,拥立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等到镰仓灭亡建武重光,光严自然灰溜溜地倒台退位,只是心中以为后醍醐拥兵作乱,很有一点不服气。 如今足利尊氏特地派人来抱光严的大腿,双方利益一致目的相投,简直是一拍即合。光严特特颁下院宣来,令足利尊氏扫荡奸逆,光复朝堂。足利尊氏有此院宣,便算是洗脱了朝敌的污名,正儿八经成为朝廷柱石,赶紧赶制了持明院统的御锦旗到处张挂。四面八方西国南海的各处武士越发眼热,纷纷跑来投效,足利幕府的军势像胡吃海塞饕餮客的肚子一样日见膨胀起来。 建武三年(1336)四月,夸说雄师百万实则五万出头的足利大军逼近摄津国的凑川(今兵库县神户)。 五月二十五日,凑川大战鸣锣开战。 凑川当面列阵的是匆匆自播磨撤退下来的两万五千新田军以及从京都出发前来增援的数百楠木军。 楠木正成先前见幕军势大,料定建武朝廷不是对手,劝说后醍醐天皇让出京都,去别处暂避。楠木自己则计划返回河内、和泉两处领地招募王军再来与足利对战。 这种逆耳的言语不能顺遂天皇的心意,后醍醐自觉皇威赫赫,朝廷御锦旗到处,就是百万的敌军一样如同热汤沸雪,顷刻就能消亡的。我军有天照大神庇护,胜利唾手可期,怎么可能随便示弱退让。就算你楠木比陈独秀还要秀,这种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思想就是要不得。后醍醐把楠木正成痛骂了一通,非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强令他接受新田义贞的领导,辅助新田阻击足利。 楠木正成长叹一口气,恰似那潼关阵前的哥舒翰与孙传庭,明知出关必败,却身不由己,全叫昏聩的天子一力断送。楠木正成不愿让手下一同赴死,只带了数百名精锐武士前往凑川。 临战之时,楠木正成与其子楠木正行在樱井驿诀别,嘱托后事,吩咐儿子长成以后要继承自己的遗志,忠勤王事,为国家效力。后来楠木正行果然挽狂澜扶既倒,成长为南朝的栋梁将才。 樱井驿诀别 新田义贞缺乏水师,无法在海上迎战,只能于凑川当面布阵。然后令楠木军布阵于凑川西面的西野宿,以为屏障。足利这边大军分海陆两路同时进发,足利尊氏统率九州四国的兵力自海路进发,弟弟足利直义则率领陆路的大军自西国街道进犯。 战事初起,足利尊氏派细川定禅在凑川附近的生田森林登陆,截断朝廷军队的后路。新田义贞唯恐全军覆没,略作抵抗便脱离战场后撤,留楠木正成断后。 数百楠木党被百倍的幕府大军重重围困,激战一日终究全数战死。楠木正成留下:“我愿七生转世报效国家”的遗言,与弟弟楠木正季互刺殉国。 楠木正成死后,由于南朝灭亡,足利的室町幕府长期将其列为朝敌。直到两百年后的正亲町天皇时代,其子孙向朝廷捐输金钱,这才洗脱朝敌污名。一直到江户时代,水户藩德川光圀编纂《大日本史》,主张南朝正统论,楠木正成成为忠臣的典范。明治维新以后,明治 *** 在凑川建立神社供奉殉国的楠木正成,追赠位阶至正一位,以表彰其坚贞报国,忠勤王事的品德。楠木正成被赞之以“智仁勇兼备之良将”、“忠臣义士之鬼鉴”,成为人臣的典范,被视作日本的军神。 凑川神社 朝敌也罢,军神也罢,无非是后人加注在楠木身上的迷彩。揭开层层妆饰,楠木正成作为地方新型武士团的代表,其与后醍醐天皇为代表的朝权贵戚之间的关系有着曲折的发展,从起初倒幕时的精诚合作直到建武新政时的貌合神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死亡,固然有其自身拘泥于君臣大义的愚忠,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下层地方武士阶级依附朝廷来争取自身权益最大化这一革命道路的破产。逐渐认识到朝权贵族的软弱与不可靠以后,地方武士阶级再次将未来的发展道路设定在了作为武士代表的幕府这一大框架之内。 古往今来的人类社会,说穿了无非少部分人联合起来剥削压迫大多数人而已。中国有一句老话,“王与士大夫治天下”。在古代,王指的是帝王将相,士大夫指的是乡绅地主。在现代,王指的是高级官僚,士大夫指的是有产阶级。百姓黔首从来只是被欺压被蹂虐,做着996的工,拿着堪糊口的报酬,一边还梦想着“要做这天下的主人翁”。 放在中世纪的日本,这句话本土化一下就变成“王与武士治天下”。平安以后的日本,其历史发衍的核心便是武士阶级的崛起与武士地位问题的解决。 起初,各地的武士团在朝廷看来,不过是一群乡下的土包子,如豚如犬,形同奴仆,派去做一些体面上等人不方便做的事情很是趁手,反正末了只要随意赏赐几个中下级的名号就能换来武士的感恩戴德。 保元、平治期间,皇家内讧,叫来源平的武士打生打死,结果一场源平合战,成就了源赖朝的镰仓幕府。镰仓作为全天下武士的表率,代表的却是关东门阀的利益。到幕府末期,得宗专制,更是好似北条一家之天下。 所有武士一例平等,但北条得宗比其他武士更加平等。 久而久之,眼红眼热的地方武士自然就坐不住了。北条得宗为代表的关东门阀关心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平生志向在于保持并扩大领地,拥有众多家子、郎党,成就一方霸主。而以楠木为代表的新型地方武士团除了经营土地之外,还与日本中世纪独特的商业组织“座”相互结合,从事商品贩卖等商业活动。 楠木党所从事的商品经济与门阀武士依靠的庄园经济天然互斥,楠木到处打击庄园,对抗幕府统治,成为幕府眼中的“ *** ”。等到后醍醐号召倒幕,楠木正成是最早公开响应的人物之一,这标志着新型地方武士团与朝权贵族势力的合流。 而倒幕成功以后的建武新政,后醍醐为首的贵族公卿扯掉了亲政伊始时的开明伪装,暴露了腐朽虚弱的本来面目。其重用皇子亲贵,冷落倒幕功臣,攫夺北条领地,恢复寺社势力,兴造土木宫殿,摊派捐税劳役。种种作为,意在重建旧日大封建主阶级的统治而压制新兴武士封建主阶级的利益索求。 对于建武朝廷的倒行逆施,楠木正成万难苟同,对后醍醐天皇已不报希望。凑川战前,楠木正成曾对弟弟正季说:“此战君王必败无疑”,“此次正成作为和泉、河内两国守护受命召集军队,亲族尚有难色,况国中人乎。此即天下背离君王之佐证。” 楠木正成遣散身边士卒,只带着少数侍从慨然赴死,说到底只是死于君臣大义而已。他一生追寻的天下武士生来平等之大同世界早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无处寻觅。 宇宙历一三三六年的五月二十五日,楠木正成的生命在四十三岁的时候终止了。 在那一刻,世界失去了光彩,惨淡仿佛一张过期的黑白照片。 凡人只是过眼云烟,唯有信仰才会永垂不朽。 魔术师,一去不回。 凑川战后,足利尊氏面前再无有能力当面一战之人,荣华似锦的京都古城向尊氏掀开了华丽的裙裾,敞开了热情的怀抱。 建武三年六月,足利尊氏昂藏迈步踱入京都,后醍醐天皇逃难比叡山。 八月十五日,足利尊氏奏明持明院统的光严上皇,请立光严院的同母胞弟丰仁亲王为继任。丰仁于是践祚称帝,是为光明天皇。光严院被尊奉为上皇行使院政。 十一月,走投无路的后醍醐无奈接受了足利方的议和邀约:出让皇位、三神器,返回京都幽闭思过。临行前,后醍醐默认新田义贞拥奉尊良亲王与恒良亲王前往北陆寻机开辟第二战场。 如此一来,手握三神器的光明天皇成为正统合法之天照王者,足利尊氏也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幕府名义号令海内。尊氏在京都室町的幕府制定公布了武家法律《建武式目》,天下于焉重归武家掌握。 建武三年(1336)十二月,不甘寂寞的后醍醐再度跳反,伪装成女官模样,自幽闭的花山院逃出,奔至大和南部的吉野山。后醍醐宣称交给光明天皇的三神器乃是仿制品,真品还在自己手中,并且再度手握神器践祚登基。吉野自称“南朝”,视京都为“伪朝”。京都方面则自称“京方”,视吉野为“伪朝”。京都持明院统的光明天皇使用年号“延元”,吉野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则继续使用“建武”年号。 一天两帝南北京的南北朝对立局面自此形成,前后持续大致五十多年。 (第四十一节 完) ????
2023-08-31 05:07:061

真田幸村 为什么会被称为 日本战国第一兵?原因都有哪些?

江户时代的第一代萨摩藩藩主岛津忠恒称誉真田幸村(本名真田信繁)为“日本第一兵”,与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南北朝时代的楠木正成并列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虽千万人吾往矣”是真田信繁故事中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尤其是大阪夏之阵,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面对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他并没有逃避,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去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至少从这个角度看,真田信繁无愧于“日本第一兵”的盛名,是当之无愧的“战国最后的英雄”。
2023-08-31 05:07:295

万国觉醒初始统帅怎么选

万国觉醒是一款策略类手游,在进入王国觉醒游戏中的时候,玩家们需要选择一个初始武将随我们进行战斗。但是初始武将有很多个,那么万国觉醒初始统帅怎么选?接下来深空高玩为大家带来初始武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始统帅选择攻略一、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主)戎马一生(1000怒)-5秒内,减伤+25%,反伤+25%(被)伺机而动-受到攻击时,有10%机率在接下来1秒+100%攻击力,每5秒最多发动1次。当率领的军队兵力少于40%,被攻击时有10%回复450系数轻伤单位。(被)非洲征服者-攻城+7%伤害(被)名门望族-部队容量+10%(觉)全面攻陷(强化伺机而动)-变为受到攻击时,有15%机率在接下来2秒+100%攻击力,每5秒最多发动1次。当率领的军队兵力少于40%,被攻击时有15%回复500系数轻伤单位。技能优先升级:1234(卡1,2)野战强度:驻防强度: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综合而言,西庀阿算是一个优秀的紫将,定位上就是坦,拉出去野战直接打人就好,是个相当不错的武将,前期人人都要有。二、海尔曼主)伏军-单体打出750系数伤害,减其怒100,2秒沉默无法用技能(被)军事天才-弓兵+10%攻,10%移速(被)条顿堡传奇-担任驻防武将时,驻防部队和警戎塔+7%攻(被)民族英雄-普攻+10%伤,普攻有10%机率额外获得100怒。(觉)绝境之缚(强化伏军)-变为单体打出1150系数伤害,减其怒100,2秒沉默无法用技能技能优先升级:1243(卡1)野战强度:驻防强度: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从技能来看,海尔曼算是紫将中伤害偏高的1150,但本身是弓兵,体质比较差,要使用的话还是要慎重考虑!三、布狄卡(主)起义者的悲鸣(1000怒)-单体打600伤害系数,减其100怒,并2秒内减其攻25%。(被)集团作战-对野蛮人和中立单位+25%伤害,击败后+25%经验。(被)凯尔特血脉-释放大招后回自己50怒气并回400系数血。(被)艾西尼女王-普攻可使下回合:5%机率+50%伤,3%机率+100%伤,2%机率+150%伤。(觉)起义者的怒号(强化起义者的悲鸣)-变为单体打1000伤害系数,减其100怒,并2秒内减。野战强度:驻防强度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有回怒和回血的紫将,在野战和打野蛮人上都有不错的表现,想升其他武将等级可以带她出门。四、贞德(主)上帝的启示(1000怒)-2秒内,自己与周围的友军步+30%生命值,骑+30%防,弓+30%攻,并每秒回50怒气。(被)集团作战-采集速度提升25%,负载提升25%。(被)神圣庇护-普攻有10%机率治疗450系数,每5秒最多发动一次。(被)圣女-普攻提升25%伤害(觉)神女降临(强化上帝的启示)-4秒内,自己与周围的友军步+30%生命值,骑+30%防,弓+30%攻,并每秒回50怒气。技能优先升级:1342(卡1)野战强度:驻防强度: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贞德是全游戏BUFF最强的武将,她的一技能在范围内的友军都有办法吃到,所以当副将比较好,主将选个步兵或者西庇阿这类的武将。本身也可以在其他武将集结时再集结部队旁边,用一技能帮助,没有战争的时候也可以去采集资源,是一个一定要练的万用武将!五、佩拉约(国服初始无该统帅)(主)冲锋(1000怒)-单体打300系数技能伤害,接下来2秒,使敌人每秒受到300额外系数伤害,释放技能后可立即获得100怒。(被)阿斯图里亚斯之祖-骑兵+10%攻+10%防(被)收复失地-担任驻防统帅时,驻防部队和警戎塔+7%攻击力(被)反叛者-普攻10%机率在接下来2秒每秒治疗450系数轻伤单位(觉)奥瑟誓言(强化阿斯图里亚斯之祖)-变为骑兵+15%攻,+15%防技能优先升级:1243(卡1,2)野战强度:驻防强度l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非常优秀的骑兵武将,佩拉约本身有回血回怒,也有一定防御能力,算是个综合性很强的骑兵武将,但骑兵大部分情况不会拿来守城,所以不推荐当守城武将。六、孙武(主)『孙子兵法』_对扇形最多3个敌人打出450系数技能伤害,并在下回合对他们造成150系数技能额外伤害,每打中一个目标,回怒气50点。(被)担任驻防武将的时候,驻防部队受到伤害减7%~(被)『兵家至圣』_受到伤害减10%,步兵生命+10%。(被)『兵者诡道』_主动技能伤害+20%伤害。(觉)『万世兵书(强化孙子兵法)』_变为扇形对最多5个敌人打出800系数技能伤害,并在下回合对他们造成200系数技能额外伤害,依然,每打中一个目标,自身回怒50点。技能优先升级:1342(卡1)野战强度:驻防强度: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紫将当中必练的武将,有范围攻击和回怒也有-伤害,作为主将副将都是非常优秀的,打野蛮人时,也可以用范围技能拉怪,但是要注意自身血量!七、楠木正成(主)七生报国-移除负面与控制效果,同时对扇形最多3目标打出300系数伤害,接下来2秒内,每秒再受250系数伤害。(被)忠义之士-担任驻防统帅时,部队反击伤害+7%。(被)智勇兼备-弓兵+10%攻,+10%防。(被)悲剧之末-普攻10%机率使目标接下来2秒,每秒受到450伤害。(觉)武魂(增强智勇兼备)-变为弓兵+15%攻,+15%防。技能优先升级:1342(卡1)野战强度:驻防强度: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唯一一个紫将当中自带净化的武将,本身也有范围攻击,所以可以配合一些伤害不错的武将来打输出,也可以当前期的驻防统帅,打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和孙武一样能拉,但是要注意本身血量。八、拜巴尔(国服初始无该统帅)(主)风沙暴(1000怒)-扇形内最多3个目标,打750伤害系数,并使他们接下来的2秒内,移速-30%。(被)阿拉伯铁骑-骑兵攻击力+20%。(被)坚壁之困-攻城时,普攻有100%机率使对方的驻防部队-7%攻和-7%防。(被)豹王-脱战后,治疗200系数轻伤部队,并在接下来10秒+50%行速。(觉)遮天蔽日(强化风沙暴)-变为扇形内最多5个目标,打1000伤害系数,并使他们接下来的2秒内,行速-50%。技能优先升级:1234(卡1,2)野战强度:驻防强度:攻城强度:野蛮人和中立目标强度:拜巴尔是少数骑兵当中有范围技能的武将,所以不管游击、野战、大型战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后期,拜巴尔攻城会被其他武将代替,但他本身还是相当不错的武将,打野蛮人方面和孙武楠木正成一样要注意血量。九、贝利撒留(主)诈降-使单体在接下来2秒,攻-30%,防-30%,然后在下回合打出450系数伤害。(被)战无不克-对野蛮人和中立单位+35%伤害。(被)铁甲军-骑兵+15%防,脱战在10秒内+25%移速。(被)战术迂回-如果目标剩余兵力少于50%,对其伤害+25%。(觉)浴血铁甲军(强化铁甲军)-变为骑兵+30%防,脱战在10秒内+50%移速。技能优先升级:1342(卡1)野战强度:守城强度:攻城强度:打野蛮人和中立目标的强度:贝利撒留拥有全紫将中最强的对敌人施加Debuff的角色,能降攻降防,本身比较适合当主将。先让贝利撒留降防后,再让副将打伤害,本身还是坦骑,也可以带其他骑兵武将去扫田之类的,或者可以打野蛮人和中立目标等等,算是个各项都相当不错的武将!十、总结虽然这些武将以后肯定都会觉醒,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觉醒武将的先后,我个人建议是先觉醒孙武和贞德,优先把紫色通用头像给这两位将领。为什么呢?孙武aoe野战必带,贞德觉醒后不仅buff超级给力了,还带有很高的采集速度加成。在前期,打架那是家常便饭,采集又是天天必干的事。所以说,无论是孙武的aoe伤害,还是贞德觉醒后的buff增益以及很高的采集速度加成,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上便是万国觉醒游戏中的初始统帅的介绍了,推荐玩家们在前期将资源给到孙武和贞德,可以帮助玩家顺利度过前期。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更多游戏攻略尽在深空。
2023-08-31 05:08:011

凑川之战

凑川之战日本后醍醐天皇建武三年(1336年)1月,足利尊氏及弟足利直义从京都败走,翌月逃至九州,4月时在博多重新集结大军分海陆二路向京都进兵。尊氏率领海路并与细川氏统率的四国地区兵力在海上会合,直义则率领陆路,一同进逼京畿。楠木正成见足利军势庞大,京都现有兵力并不足以对抗,便建议后醍醐天皇临幸行在暂避军势,他也可回自己河内、和泉二处领地招募兵力来对抗足利大军。但公家大臣仍沉溺在年初收复京都的胜利中,认为足利军不可怕,托言官军有帝祖天照大神庇护,必能战胜敌人,反对迁都要求迎战,天皇听信谗言,强令楠木正成与新田义贞二人出战。楠木与新田二人无奈率兵出击,缺乏水师的楠木新田军在陆上布阵迎击足利军,新田军在凑川布阵,楠木军则在凑川以西的西野宿布阵,而楠木军兵力仅数百人左右。战役之初,足利海路东进军细川定禅在凑川附近的生田森林登陆,此时新田义贞感到自己后路有被截断之虞连忙退兵,独留楠木正成迎战足利直义的数万足利陆路军。楠木正成虽兵力居于劣势,仍旧奋战到底,但寡不敌众兵败凑川。足利直义遣使招降楠木正成,但被拒绝。楠木正成见大势已去又不愿投降,便对其弟楠木正季说:“我愿七生转世报效国家。”与正季对刺自杀殉国。楠木正成死前遗言“七生报国”后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的口号,也是神风特攻队的精神训令,特攻队员头上绑着写有“七生报国”的头巾,驾驶飞机执行自杀式攻击任务。
2023-08-31 05:08:161

千早城之战

千早城之战千早城之战是1332年(元弘2年、正庆元年)呼应后醒翻天皇的倒幕运动起兵的河内武将楠木正成与镰仓幕府军之间的一场围城战。千早城是一座山城,与上赤坂城·下赤坂城并列,都位于现在大阪府千早赤阪村。1331年(元弘元年、元德3年)因为倒幕计划泄露,后醒翻天皇在置山举兵,楠木正成也在河内赤坂起兵与之呼应(元弘之乱)。仓幕府派出讨伐军镇压叛乱,流放后醒翻天皇到隐歧岛,其他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处置。然而第二年正成继续凭借千早城与幕府军对抗。幕府方在攻陷上下赤坂城以后,以大军包围了千早城,而楠木方守军仅有1千人。古典"太平记”记载幕府方的兵力达到了“100万”。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正成仍得以坚持抵抗,据说是因为使用了种种奇策:从山崖上扔下石块和原木:向城下泼洒燃烧的油等等。当地的土豪等见此情况也纷纷加入正成一边夹击幕府军。楠木正成在千早城的奋战有效地拖住了镰仓幕府的主力,继而实力派御家人足利尊氏和新田义贞等人叛变,镰仓幕府灭亡。随后楠木氏在后醒酮天皇开展的建武新政中得到重用。
2023-08-31 05:09:051

大国崛起第七集里经常放到一个骑马的武士雕像,这人是谁,雕像在日本的什么地方

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南朝武将 楠木正成(这个我向去过那的友人求证过了) 三木一草之一 雕像在东京日本皇居的广场上 日本两大军神之一 另一个是乃木希典
2023-08-31 05:09:519

日本的三位军神是哪三位?

日本的三位军神分别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上杉谦信、明治时代的楠木正成和近现代时期的乃木希典。三位军神简介:1、上杉谦信:一名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育有三名养子,名字为上杉景胜、上杉景虎和上条政繁。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任关东管领的上杉宪政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出家后法号谦信。由于他拥有很高的军事统率能力,所以在后世被称为越后之龙,一般通称为军神。2、楠木正成:明治时代起尊称大楠公,为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1331年的元弘之变中,正成参加后醍醐天皇发动的倒幕运动,举兵下赤坂。1333年据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讨军,促进各地反幕军的兴起。建武政权建立后,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内国守、河内、摄津、和泉三国守护及记录所寄人等职。建武3年(1336年)二月,叛军足利尊氏军队进攻京都失败,撤至九州,四月卷土重来。五月楠木正成同新田义贞所部联合迎击于兵库一带,凑川之战兵败自杀,时年四十有三。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后醍醐天皇,后世以其为忠臣与军人之典范,被视为武神。3、乃木希典:日本军事人物,陆军大将,善写汉诗,持身严谨,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推行者。因日俄战争攻克旅顺口成名,在二战前被多数日本人奉为"军神"。现代的日本史学界对其武功,特别是在日俄战争旅顺战役中的战役指挥,大多持否定态度。有些更激进的如司马辽太郎干脆就给他戴上一个"愚将"的称呼,战前对乃木的肯定和吹嘘,实则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人为神话而已。然而有部分日本学者仍对其持正面评价,并不遗余力地为其"正名"。
2023-08-31 05:10:091

竹中半兵卫被后人称之为“今楠木”,请问“今楠木”是什么意思?

楠木正成,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武将,曾经用极为劣势的兵力与足利尊氏的大军周旋,说起来毛主席的游击战思维倒是很像楠木的策略。足利大军杀到京都的时候,楠木主张退往山中,坚壁清野,虽然看上去很丢面子,遭到一众公卿的反对。但最后却收到很好的效果。楠木因其忠君爱国、智勇双全而被后世奉为军神。当然,到二战时期被军国主义分子利用那是后话了。今楠木意思就是当世的楠木正成,算是对竹中的才能与品格的双重褒奖
2023-08-31 05:10:363

谁具体给讲一下日本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的建立和灭亡。还有楠木正成,南北朝的开始和结束。以及先北条氏。

  你说的是日本388的历史  看你的顺序有些乱先给你捋一下  最早是日本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幕府在镰仓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  镰仓幕府末年后醍醐天皇立志重整天皇大权开始倒幕。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严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然后延元3年(北朝历应元年,公元1338年)足利尊氏从北朝天皇那里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京都建立了足利幕府(后改称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前期于南朝对立,室町幕府后期与战国时代是穿插的,末代室町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昭支持甲斐大名武田信玄上洛攻击将他架空的织田信长。在武田将德川织田联军打的快要灭亡之时,却因武田信玄身体疾病加重切遭受袭击身亡。由其弟弟武田逍遥轩假装撤回甲斐,而足利义昭遭流放室町幕府灭亡。。。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部落,还没有形成国家(其中有的与东汉和高丽建立了宗藩关系)。日本各部都以自己是中国或者高丽的藩属而自居,互相争执不断。  公元2世纪时,居住在京都地区的部落统一了日本。 到了公元4世纪,天照大神(他的本名未知,日本人已习惯称他为神)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部落,这就是今天皇家族的祖先,自称为"神"的一族。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马埴轮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建立摄关政治五摄家就是藤原家的分流,五摄家分别是近卫、九条、鹰司、二条、一条),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武士开始进入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 源平合战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条时政、熊谷直实、畠山重忠、梶原景时、三浦义澄、千叶常胤、上总広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义重、志田义広、佐竹秀义、源季贞等。  1179年,平重盛病故,后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领地越前国,引起平清盛不满。清盛惟恐大祸不远,决定先发制人,乃将后白河法皇软禁在鸟羽殿。1180年逼宫高仓天皇并拥立自己年仅2岁的外孙言仁亲王继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后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于1180年4月与摄津源氏的源赖政合谋,假称“最胜亲王”名号,密使在熊野隐居的源行家(源义朝之弟)向全国源氏传送征讨平氏的令旨。然而此事已为监视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获,平氏发兵征伐,以仁王与源赖政出奔至园城寺,并向延历寺和兴福寺求援。延历寺拒绝,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兴福寺。途中到达平等院时,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击,双方人马于宇治川交战后,源政赖战死。以仁王继续逃往光明山,最后于鸟居前中箭落马身亡。讨平令旨陆陆续续到达在各地蛰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为河内源氏的源赖朝。在伊豆蛰居的源赖朝与北条时政合谋,开始秘密纠结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势力,于8月17日袭杀平氏在伊豆的监管山木兼隆。之后源赖朝转往相模,于石桥山遭遇大庭景亲等平氏追讨大军的夹击,惨败而 源平合战逃。石桥山之战初尝大败的源赖朝辗转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与三浦半岛豪族坂东平氏的三浦义澄等会合。抵达安房后,源赖朝除了得到官吏阶级(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总的千叶常胤、武藏的足立远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于当时武士身份的领地不甚稳定,为了更进一步巩固武士阶级的权力与利益也陆续加入,源赖朝的势力迅速壮大。10月6日,源赖朝入驻过去也是河内源氏祖先经略之地的镰仓。此时,源赖朝已实质控有关东南部。在关东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义(又称武田信义)亦在收到令旨后兴兵讨平。  除了关东之外,各地接获令旨的源氏势力也一一兴兵响应。例如土佐的源希义、河内石川的源义基与源义兼父子、美浓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义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后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狭、越前、加贺也有官吏集团起事。  1180年9月,信浓的源义仲(又称木曾义仲,源赖朝的堂弟)誓师,迅速席卷信浓、越后。之后曾一度进兵至上野,但由于和源赖朝家族间有杀父之雠的嫌隙,所以不选择与源赖朝会合,而是向北转进,并拥立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平定北陆,俨然是和源赖朝竞争的一股强大势力。  1183年4月,平维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义仲势力。平氏军陆续击破越前、加贺等地,同年5月于加贺、越中国界的倶利伽罗峠与木曾军对峙,但为木曾军所破。  倶利伽罗峠之战后木曾军举北陆宫旗号,向京都推进。源行家、源行纲(又称多田行纲)、源义定(又称安田义定)等多路进击,突破平氏的京都防卫线。7月,平宗盛等挟安德天皇及三神器弃都西逃,木曾军进入京都。虽然一开始木曾军受到后白河法皇乃至贵族、庶民的热烈欢迎,但由于先前养和大饥馑的影响,军粮不足的木曾军却开始大肆掠夺,人心遂望源赖朝能进京平乱。  9月,木曾军继续追击平氏,兵发山阳道。闰10月,木曾军于备中水岛为平重衡所败,史称水岛之战。之后木曾军连吃败战,退回京都。  在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冲突期间,平氏势力趁机反扑,1184年1月时,势力已返回至摄津福原一带。法皇命源范赖与源义经征讨平氏,兵发福原。源范赖与源义经兵分两路,于一之谷(一ノ谷)奇袭平氏军,平氏军大败,多位大将战死,残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战后,平氏盘踞赞岐屋岛。由于源氏军没有水军,因此未能追击。半年后,8月,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1185年,源范赖渡逃九州,在战情不利的情况下,源赖朝令源义经发兵征讨平氏。2月,源义经渡海,由阿波胜浦上岸,在巧妙获得当地武士势力的支持后,攻陷平氏屋岛本阵。  屋岛之战后,双方陷入胶著的对峙状态。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赖率军驰援的情报,主动向长门退兵,结果造成濑户内海拱手让与源氏,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集团一一向源氏输诚。3月24日,双方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进行海战,约于清晨6时许,由平氏军主动展开攻击。虽然一开始平氏军占了上风,但中午过后战情即开始逆转。眼见大势底定,平氏大将陆续投海自尽。最后,平氏血脉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坛之浦之战结束,平氏覆亡。  建久三年〔1192年〕七月,源赖朝受封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开幕,史称源氏幕府或镰仓幕府。镰仓幕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机构,以镰仓为中心,触角几乎延伸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家政权。  1199年源赖朝过世,北条政子出家。大儿子源赖家为将军,但院赖家太不争气部下叛乱北条政子不忍心丈夫的她放下尼姑身份,接过混乱的政事,并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在三个月内就平息了叛乱。斩乱党四千多名,还流放了八千多个。这一仗后,她获得了“尼姑将军”的美誉。战后立二儿子源实朝为将军。结果源赖家心有不甘,勾结父亲源赖朝生前的死对头,阴谋推翻镰仓幕府。北条政子联合父亲北条时政组成十万讨逆大军在镰仓和叛军展开激战。两军一交手,叛军大败。源赖家也成了阶下囚。结果源赖家被勒令服毒自尽。局面一度平稳下来。但好景不长,在讨逆战斗中立了大功的北条时政也想夺过镰仓幕府的政权,并改立北条的名号。这外祖父竟想派人暗杀源实朝。北条政子闻讯大怒,她绝不容许任何人染指丈夫的霸业,包括她自己的父亲。她立即声讨亲父北条时政。没多久便剿灭了他的军队。并将北条时政驱回伊豆,同时命令他不准重返政界,否则杀无赦。这一场果断而漂亮的战斗,使政子威望大增。 但是,实朝仍然在家族斗争中被兄长頼家之子所杀。当她见两个儿子都已死去,无人继承丈夫大业的时候,她又一次在政敌们惊讶的眼光里挑起了镰仓幕府的统治权。并于次年用武力迫使后鸟羽天皇承认她的幕府女皇地位。(由此开始北条氏历代出任幕府执权,日本出现三级政权天皇——将军——执权 )  皇室乘幕府内讧之机逐渐恢复了势力,迫使亲幕派的关白藤原兼实下台,免掉源氏功臣之子佐佐木经高的三国守护之职。公元1221年,以后鸟羽上皇为首的皇室贵族发动了倒幕战争,因为这是承久3年的事,所以史称“承久之乱”。  皇室依靠的不过是争取过来的畿内及其附近几国1万几千名武士和僧兵的力量,而主要寄希望于正在内争的镰仓方面的御家人的大量倒戈。然而皇室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据《吾妻镜》记载,这时北条政子召集大江广元、北条义时等以下御家人,向他们指出幕府建立前御家人的悲惨情形,歌颂了源赖朝的恩惠,警告大家:幕府方面一旦失败,武士们低三下四地受贵族任意驱使的时代必将重新到来。她声泪俱下的讲话促进了御家人的团结,御家人纷纷率领自己一族参战。北条义时采纳大江广元短期决战的主张,以长子泰时(公元1183-公元1242年)为大将,弟时房为副将,分兵三路(东海、东山、北陆)向京都进发。进军路上,兵力迅速增加到19万人。皇室军队不堪一击,幕府军出镰仓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京都。战后,幕府把后鸟羽、顺德和土御门三上皇分别流放到三个孤岛上,废年仅4岁的仲恭天皇,立后堀河天皇(公元1221年—公元1232年在位);对站在皇室一边的公卿、武士分别处以斩、流之刑,没收他们的领地3000多处,使有战功的御家人充任这些领地的地头,称“新补地头”,以区别源赖朝时的“本补地头”。  在镰仓幕府统治时期元朝两次入侵而抗元战争胜利后,幕府的统治转向衰落。同承久之乱时不同,抗元战争后幕府没有得到没收自政敌的土地,幕府无法使获有战功而纷纷来到镰仓要求恩赏的御家人得到满足,从而破坏了由“奉公”取得“恩赏”的这个幕府同御家人关系的基础。御家人为弥补战争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恢复自己的实力,就加紧侵占“公地”并通过大搞自13世纪中期开始采取的“地头请”和“下地中分”的办法蚕食庄园,加速了地头、庄官等既脱离“本所”、“领家”,又脱离幕府,形成独立的封建领主的过程。但是多数御家人却因战争负担而穷困没落了,开始把土地典当给高利贷者或卖出。农民的处境更加恶化。御家人不论是转为领主或贫困下去,为转嫁战争负担,都加强了对以“百姓名主”为主的农民的掠夺,致使农村荒废,饥谨频发,加剧了阶级矛盾,农民只得以逃散的方式来抵抗。  正当农民、武士对镰仓政权普遍不满,镰仓幕府日益衰落的时候,京都天皇及公卿贵族认为复兴旧政权的时机已到而跃跃欲试。后醍醐天皇(公元1318年—公元1339年在位)准备倒幕。他于公元1318年即位,不久便废院政实行亲政,再兴记录所,企图重现延喜、天历时“代呼”这一“圣代”,以此为目标开始了紧张的倒幕活动,为此,他极力推崇镰仓中期传入的朱子学,召禅僧玄惠入宫讲解《新注》,企图以朱子学所鼓吹的“三纲五常”、“大义名分”来激励朝臣气节,其复兴 后醍醐天皇旧王朝效力。他还摄用玄惠的门徒北田亲房(公元1293年—公元1385年)和日野资朗(公元1290年—公元1332年)、日野俊基(?一公元1332年)等儒臣。这些人或为天皇拟定倒幕计划,或秘密奔赴各地,向不满幕府的武士兜售朱子学,进行倒幕活动。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严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1331年(日本元弘元年)4月,后醍醐天皇暗中策划倒幕,事泄,日野俊基被杀(即“元弘之变”)。8月,后醍醐天皇宣布“移驾”,携带象征皇位的三神器和亲随逃往笠置山,分派近臣到近畿诸国号召武家勤王,得到各地不满北条不公的武家的支持,有着浓厚勤王思想的楠木正成率兵出战。据说元弘元年(1331)8月27日天直临幸笠置山,以本殿为皇宫,向天下招募勤王的武士,但没有一个人来应募。天皇很觉烦闷,后来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在紫宸殿的庭院前有一棵常绿树,枝叶茂盛,伸向南面的那条树枝长得特别好,在其荫凉下顺次坐着三公百官;朝南的上座,坐垫铺得很高,没有人坐。天皇感到奇怪,这是为谁而设的座位呢?正在思量的时候,两个扎发警的儿童忽然出现,跪在天直面前用袖擦泪说,天下之间暂无皇上栖身之处,但在那树苗下有朝南的座位,这是为皇上而设,请暂且坐在那里吧。两童子说完便向天上飞去。不久天皇梦醒了。  天皇认为这是天托给他的梦,便详解梦境,在“木”字旁边加个“南”字,使之成个“楠”字。天亮后天皇便问该寺的僧人,附近有没有姓楠的武士。僧人说有个人叫楠多门兵卫正成,武艺高强,是敏达天皇四代孙,左大臣桔诸兄的后裔。于是天皇立刻下令将楠木正成召来。但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于1392年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1367 年11 月,足利义满就任第三代将军。而日本真正得以树立稍微安定的政权,是在1392 年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之后。而1467 年,围绕将军继承问题,幕府内部形成分裂,细川氏与山名氏两大名的倾轧白热化。以细川胜元为统率的16 万东军挟天皇、将军与以山名持丰、大内政弘为首的11 万西军在京都展开大战。势均力敌的两支大军经过十一年的持久战,难决雌雄。及至胜元、持丰两氏相继病死,政弘返回周防,双方部队才开始撤去。长期的战争使得当时的京都百疮千孔,荒芜人烟,一些巨刹、邸宅多数为战火所毁。公卿们因为不堪生命之危险与经济之困窘,大多逃离京都,避难于地方。至此幕府权威完全扫地。当时的将军义政无意于政治,不仅在战乱中大兴土木,营造别墅银阁寺,还在戈矛声中饮酒作乐,过着风雅生活。其子义尚继位后,曾想重整幕府威势,却于亲征近江的六角高赖时阵亡。于是幕府之势已是风前之烛,岌岌可危名存实亡了。到足利义昭时国家更加纷乱。足利义昭年轻时曾入佛门,足利义辉死后,被细川藤孝等拥立为将军而还俗。足利义昭曾经流落于六角承祯、武田信丰与朝仓义景等大名处以求复兴室町幕府,但都没有成功,而且被称为“贫乏公方”。后来在得到织田信长的协助之后于1568年进入京都而成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  但是之后织田信长便扩大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为,足利义昭便与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谦信、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室町幕府就此灭亡。但是足利义昭的征夷大将军身份一直到1588年才取消。  足利义昭被流放之后前往投奔毛利辉元,之后投靠丰臣秀吉;而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也曾经求为足利义昭养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以建立幕府,但为足利义昭拒绝。足利义昭于1597年过世。
2023-08-31 05:10:464

楠木什么什么(动漫人物)

楠木正成——日本倒幕;楠木瑞熏——刺客列传
2023-08-31 05:11:052

“七生未尽祈战死,化作忠魂长护国”有谁明白这含义吗

意思是:再重生七次都不足够,只求为国牺牲自己,最后化为一缕忠魂,一直守护、保卫着国家。这句话来源于日本古代南北朝时期的“七生报国”的典故,是二战时期日本敢死队写在自己旗帜上的一句话,意为表达为国家赴死的决心。扩展资料:七生报国的典故:据记载,日本南朝大将楠木正成在战败自杀前,问其弟弟楠木正季,有何感想。楠木正季答:“愿再生七次,以报答君王。”七生报国的典故就出于此。另外,楠木正成常在战斗中提到“七生报国”这一想法,以激励士兵为国效忠,宣扬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做法。这一典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法西斯用作驱使士兵上战场、为国献身的思想武器,同时来鼓动民族主义及扩张主义的思想热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生报国
2023-08-31 05:11:196

想知道日本贵族姓氏是什么?

日本贵族姓氏是:栖川、大后、闲院、武内、苏我、物部、藤原、井上、田中、松下、渡边、山口、竹下、近藤等等。并且日本古代有五大贵族姓氏,分别是源、平、藤原、橘、丰臣。而其中藤原家履历了分炊的历史,醍醐家是其中的一支,写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就是这个家族。藤原家五摄政家近卫家u30fb九条家u30fb二条家u30fb一条家u30fb鹰司家。日本贵族姓氏橘氏的来历是:橘氏:由敏达天皇给以其皇子的姓氏,与其他三家对比势力较小,在武家(源,平)举头时代,并无显著成长,跟历代天皇家,藤原家常有婚姻关系,靠著这层身份,橘氏也得以名列公卿,之后与藤原氏的政治斗争失踪败,逐渐没落。橘氏末裔转任武家伊予橘(越智)氏,楠木正成即是越智氏身世。日本的单字姓都是传统的姓氏,也就是明治维新前就有的,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氏,明治维新划定每小我都要有姓氏。良多老苍生没有文化就按照栖身附件的工具取姓氏,好比小林就是四周有片小树林,前园寺就是院子前面有个庙,这些都是平平易近的姓氏。藤原似乎一向是很显赫的姓氏,在日本战国时代平氏与源氏,也属于这一时代。
2023-08-31 05:11:451

请问历史上何人被称为“忠臣大楠公”

鬼子神社里的鸟人
2023-08-31 05:12:053

水上菊花什么意思

水上菊花是日本14世纪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一篇文章,楠木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立下“七生报国”之“豪言壮语”,意即与敌人同归于尽。菊水作战的核心战力来自于神风特攻机与樱花特攻机。所谓“菊水特攻”就是用舰载自杀飞机直接撞击对方军舰,把舰载战机当作一枚可控制炸弹,进行自杀性袭击。菊水特攻的任务就是派出大批战斗机掩护各型自杀飞机和“樱花”自杀弹轮番攻击美舰,摧毁美军停泊在冲绳海岸外的舰队。第一次菊水作战:1945年4月6日傍晚,日本人开始的第一次菊水作战,这是10次菊水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355名飞行员准备出征,飞行员把酒临风,饮下最后一杯绝命酒。随着出击的命令,飞行员登上驾驶舱,发动引擎绝尘而去。庞大的机群像蝗虫一样从几个方向扑向冲绳海域。
2023-08-31 05:12:151

谁能告诉我这是哪个城市?

这是日本京都,这个铜像是楠木正成,位于京都皇宫前
2023-08-31 05:12:303

七生报国来自什么典故?

公元1336年日本堕入紊乱,天下大乱,日本呈现了两个天皇,两个王朝,南朝和北朝相互攻伐不断。南朝有一名大将叫楠木正成,他智勇双全,屡次选用计谋以少胜多,被称为日本的诸葛孔明。同年,北朝出动数万戎马大举来袭,当时的南朝天皇后醍醐天皇委派楠木,指令他带领700武士阻挠北朝戎行,楠木知道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但仍是叫上自己的部下和敌军决一死战。一天的激战后,楠木数次击溃敌人,但毕竟寡不敌众,被逼到了绝境。楠木的弟弟问他,下辈子还要持续做人吗?楠木坚决地说:“我唯一的愿望是轮回七次为人,次次为国尽忠。”说罢,他和弟弟相互用战刀刺进对方身体,相拥而亡,这就是七生报国。扩展资料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后醍醐天皇,后世以其为忠臣与军人之典范,被视为武神。正成死后,曾一度被北朝定为“反贼”,后改正。然在南北朝著作中皆受到称赞,或赞之为“智仁勇兼备之良将”、“忠臣义士之龟鉴”,或誉之为“贤才”和“武略勇士”。原官位正五位,1880年追赠正一位。此外楠木正成与战国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并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最早记载楠木正成的名字是《太平记》卷三,其中写道:元弘元年(1331)8月27日天子临幸笠置山,以本殿为皇宫,向天下招募勤王的武士,但没有一个人来应募。天皇很觉烦闷,后来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在紫宸殿的庭院前有一棵常绿树,枝叶茂盛,伸向南面的那条树枝长得特别好,在其荫凉下顺次坐着三公百官;朝南的上座,坐垫铺得很高,没有人坐。天皇感到奇怪,这是为谁而设的座位呢?正在思量的时候,两个扎发髻的儿童忽然出现,跪在天皇面前用袖擦泪说:天下之间暂无陛下栖身之处,但在那树苗下有朝南的座位,这是为皇上而设,请暂且坐在那里吧。两童子说完便向天上飞去。不久天皇梦醒了,他认为这是天托给他的梦,便详解梦境,在“木”字旁边加个“南”字,使之成个“楠”字。天亮后天皇便问该寺的僧人,附近有没有姓楠的武士。僧人说有个人叫楠多门兵卫正成,武艺高强,是敏达天皇四代孙,左大臣桔诸兄的后裔。于是天皇立刻下令将楠木正成召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生报国
2023-08-31 05:12:423

关于正宗刀,求详细资料

正宗:刀,刃长64.4CM。刀铭∶(无铭) 相州名刀工正宗作于镰仓末期,正宗为正剑的代表,后来更成为权力授与的印信,大名将一国赐予重臣管理时,往往会赠予名刀作为象征品,因此当大名给予重臣正宗刀,往往是代表授与一国国主的无上光荣,关之原大战后,石田三成被田中吉政所捉,后来面临死刑的命运,临死前缴回两把正宗刀,除了证明自己曾受太阁重用之外,也是对家康的无言抗议,关原合战后被敬献给德川家康,刀的全称为名物观世正宗。--------------关于"后来不知为何流落到萨菲罗斯手里。"这句应该去掉。游戏里的那个刀有2米长,并非同一物。---义怜圣灵剑 参上 正宗属于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点更加突出,主要是烧刃的乱刃(非直线条的刃文)中可见细小粒子。“正宗”铭文者也有好几位,但最为有名气的是初代相州“正宗”,就像势州村正一样,即冈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谓“五郎入道正宗”。是日本刀界历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嘉历”,镰仓末期。其人制做之刀在铭者少而稀,有铭文者多为二字铭;刃文为互之目乱又小乱,地肌錵崩又汤走金线,与其他“正宗”有所不同。相州“正宗”创正宗门,其后弟子人才辈出,以至有后来的所谓“正宗十哲”。 正宗所做之刀传世不多,其中以“皆烧”刃文者更为稀少,刀刃地基纹属于“米糠肌”,即由灰白色相间的小点构成。正宗地基纹形式至今无人能仿,这也是正宗技绝于世的地方。而且德川家康禁刀后,不少武士又将村正的刀铭改成正宗,所以现在传世的正宗有一些实际上是村正。这两派的名刀传至现代都属于****国宝级的东东,极其稀有,正品几乎不传于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伪作,更是不好鉴别。 正宗,マサムネ。是日本南北朝时期注名刀匠五郎入道正宗所作刀剑的统称。锋利异常,而且相传会给主人带来恶运。称为“妖刀”最柱名的正宗是楠木正成的“斩头盔”和朝仓氏景的“小手切”(注:小手指护腕) 再附:楠木正成是南北朝时农民军的领袖,在顺利的击破后鹈鹘天皇的幕府军后和足利尊氏对峙,但在形式大好的情况下被足利顽强的击败,死时用“斩头盔”切腹。以后足利建立足利幕府,直到信长的出现。朝仓氏景,是南北朝时幕府的名将,但遭部下谋杀,死于爱刀之下。另外:游戏中《Final fantasy VII》里 Sephiroth所用的武器的那把正宗应该是正宗的一把吧,不过天晓得神罗公司从哪里给他找来的,不过在AC里Sephiroth是把正宗刀具现化的。
2023-08-31 05:13:042

什么是日本武士道

一、武士道——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渊源于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武士治国及武士道。而明治维新后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的武士道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本武士产生于八九世纪,是日本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武士一词,初见于721年(养老五年)元正天皇的一份诏书。这份诏书正式承认武士的存在,提到武士、武艺,并提倡和鼓励尚武精神。在平安时代(794-1191年)初期,开始出现封建庄园。发展到10世纪时,已形成和确立起庄园制。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促使大化改新(646年)以后实行的律令制度和班田收授制度由松驰、破坏走向崩溃、瓦解,社会动荡不安。庄园的发展,更导致武士的出现和登上政治舞台。 从11世纪起,日本武士阶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以1192年源赖朝被大权旁落的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为标志,武士掌握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武士政权,从此,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足利尊氏于1336年建立的室町幕府为第二个武家政权,而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的江户幕府则是第三个武家政权。日本武士阶级以攻战杀伐为职业,自然是自古代中世纪已出现的军国主义的鼓吹者,是军国主义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而日本武士阶级掌握中央及地方实权的幕府时代长达676年之久,出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道,即武士精神,它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忠勇义烈和绝对服从等讲究“信义”、“廉耻”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导源于神道、佛教、儒学及神权迷信的日本武士道,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即江户时代前的旧型武士道、江户时代的新型武士道和明治维新后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的武士道。 旧型武士道只是较为粗陋的“武者之习”、“兵之道”和“实践之道”,是作战争斗者的伦理规范,崇尚和重视主从关系,强调和讲究复仇和殉死,是超越理性和不辨是非只倡导为主君献身的武士道。旧型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人物宫本武藏是著名剑道家,他受传统武士道精神支配,一生中表现了日本武士阶层传统的好勇斗狠和极端残忍性,动辄下毒手,致人死命。这些在日本古典戏曲中都得到长期表演,他的传奇故事广泛流传,战前还出版了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宫本武藏》,成为畅销书。宫本所著《兵法三十五条》,将自己平生练功、惊险决斗体会及剑道新派别的要领、兵法奥妙均详细写明。后来日本军国主义者经常鼓吹、宣扬宫本的做法及精神,为侵略战争服务。 在江户时代,对武士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大量吸取儒家思想,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理论骨架的武士道,即“士道”。这种新的“士道”论者以山鹿素行为主要代表,与旧型武士道论既相联系又相对立。 日本古学派的先驱者山鹿素行将毕生精力倾注在建立新武士道理论体系上,他的全集被称为日本“国民道德的权威,武士道精神的真谛”。他以儒家思想论述“武士道”,有《武教全书》、《武家事记》、《兵法问答》等大量著作,至少有600多卷。他聚众讲学,亦是著名的兵学家,有弟子4000余人。其子的门生中有一位是后来明治维新先驱者吉田松阴的祖辈,故吉田松阴称山鹿素行为“先师”,并在松下村塾讲授素行的兵学,明治维新的不少志士均受到素行思想的影响。山鹿素行从传到日本的朱子学中找到了武士道的“理论根据”;提倡遵“忠节”、“武勇”、“义理”等儒家伦理道德,表现出了“尽忠死难”的所谓“武士精神”。他把“安天命”、“尽忠孝,讲仁义”等作为武士修养的内容,把“得主尽忠”作为武士应尽的本份,向武士灌输“忠于主君”、“不顾身家”的思想,还要有“报恩、克己、面对死亡而不动摇的勇气”。并规定了一套繁杂的道德规范、规矩和礼法。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支柱而被大加宣扬。素行的“武士道”理论,后来更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经常以“武士道”精神、“征战光荣”的思想和“忠勇义烈”的事迹,对军队进行奴化教育,使其充当征服世界的侵略战争的炮灰。山鹿素行还有强烈的儒家尊王思想和神道的日本中心主义。他将日本称为“中朝”或“中华”,主张日本天皇“可至万世而为君”,“神神相生、圣皇连绵”,“与天地无穷”以便维护万世一系的“国体”,这些对后世亦有深远的恶劣影响。 到江户时代后期,日本阳明派学者、明治维新的先驱者吉田松荫在山鹿素行武士道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七规七则”和“忠魂不灭”说。 吉田松阴的“忠魂不灭”说,宣扬楠公(楠木正成)七生报国,永生不死,楠公之后,复生楠公,非止七度。七生原为佛教用语,指可转生七次,为永久之意。楠木正成为支持天皇中兴,欲从幕府手中夺回大权,恢复天皇统治,于1336年(建武三年)在兵库凑川(现神户市附近)与足利氏大军决战,战败后,与胞弟楠本正季用刀互相刺死,死前说将永远效忠天皇,“七生报国”。后来,楠木正成被推崇为武士道的典范和楷模,掀起建立祭祀正成的神社运动。明治五年(1872年),还建立了纪念正成的凑川神社。吉田松阴在囚室墙壁上也挂出“三余读书,七生灭贼”的条幅,他认为一般人死则魂灭,而忠魂则不同,将永久不灭。松阴自己亦在被处死前写下了《留魂录》;“吾躯纵暴藏野,大和魂永不泯灭”。这一“理论”及其实践,对明治维新后尊崇天皇,效忠天皇的思潮影响极为深远,对军国主义鼓吹为天皇效死,欺骗日本人盲目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发挥了很大作用。 由于日本武家社会延续近700载,武士阶级执掌政权,故而为战争服务、崇尚征战杀伐的军国主义从一开始就如影随形,始终伴随着武士及武士道。而武士,则是军国主义的身体力行者;武士道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工具。 二、武士道——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伦理和扩展为国民普遍道德及行动准则的武士道,更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的社会大变革。以天皇睦仁为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实权的明治新政府在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时期,贯彻执行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以推进资本主义化。 “富国强兵”是明治政府三大政策之首(另二大政策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是“强兵富国”,其主要措施就是改革旧军制,建立新的近代军队及军人精神,积极扩军备战和进行侵略战争。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改革封建身份制度、取消封建俸禄等改革,明治政府以赎买方式废除取消了武士身份等级及财产特权,武士阶层也随之瓦解。但因武士精神——武士道对明治政权的统治尚有作用,故武士道并未随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消亡,反而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伦理和扩展为国民普遍道德伦理的武士道。为建立近代军队,在军事制度方面,于1870年宣布全国陆军统一采取法国式体制(1878年因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而改为采取德国式体制),海军统一采取英国式体制。明治政府于1873年1月,颁布近代《征兵令》,建立了近代的常备军并不断扩充。与此同时,还于1874年建立了近代的警察制度。日本建立的近代常备军,不称国防军而称“皇军”,强调其效忠于天皇。1878年陆军卿山县有朋以陆军省(相当于部)名义发布的《军人训诫》,就要求军人必须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向军队灌输绝对尊崇天皇的思想;还特别提倡“武士道”精神,宣扬军人精神的三大根本在于“忠诚”、“勇敢”、“服从”。1881年建立了宪兵制度,1882年又以天皇名义发布《军人救谕》,再度重申军人应绝对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礼仪”等。1890年更颁布《教育敕语》,倡导全日本国民均“应义勇奉公,以辅仁天壤无穷之皇运”,以为天皇之“忠良臣民”,从而确立了明治时代的武士道。 明治时代的武士道仍以儒学伦理为基干,受佛教禅宗及神道教的诸多影响,但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进行了扬弃转化,武士道的内容既有舍弃,亦有保留,更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其保留的内容有:一是以忠孝为本,尊崇五伦五常等儒家伦理纲常。《教育敕语》要求臣民“克忠克孝”,并与“皇祖皇宗”的“肇国宏远”相联系,称其为近代日本“国体之精华”,“教育之渊源”。还有意识地宣传家族国家观,奉天皇为最高家长。在五伦五常方面,《教育敕语》亦要求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等。二是倡文武两道,但以武为先,强调“尚武精神”。作为三大政策之一的“富国强兵”是明治时代军事立国的路线,宣扬“尚武”乃日本“国质”的“武国论”。《军人训诫》规定“勇敢,投入战门,敢冒风险以成功名”为军人三大根本之一。《军人敕谕》则规定军人“必须尚武勇”,声言“武勇乃日本自古以来最尊贵之特色,身为日本人,若无武勇,则愧为日本臣民”等等。三是强调奉公效忠意识,《军人训诫》将忠诚列为军人三大根本之一,强调“自古以来,日本武士以忠勇为主”,“而今日之军人,纵然并无世袭,亦与武士无异。故应遵循武门之习,以忠勇为主。”《军人敕谕》也要求“军人必须尽忠节为本分”,即使赴死,“也不得破坏此节操”,应“一心一意,恪守忠节”。《教育敕语》则要求全体日本国民“义勇奉公”。 明治时代的武士道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进行了扬弃转化。其舍弃和变化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将以前分别效忠各自主君舍弃,转而强调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个人,即由多元化转为一元化的效忠对象。手握神权并总揽国家大权的天皇,君临万民之上,构筑了“一君万民”体制,天皇成为举国唯一的效忠对象。明治时代的武士道是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军人训诫》要求官兵“对圣上御事”,“不可松懈恭敬之意”。“军人”自列入军籍之初,已宣誓“拥戴皇上,忠于朝廷”,故应“尽忠节于国家”。《军人敕谕》宣称“日本军队世世代代由天皇统率”,军人的责任在于“保证国家,维护国权”。《教育敕语》则要求日本臣民走上战场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明治时代的国体论宣扬神造日本,天皇为“现人神”,有权依据“神敕”统治日本。而《大日本帝国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的核心即是“天皇主权论”,宪法规定日本“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统帅陆海军”。故报效国家就是效忠天皇,效忠天皇亦是由报效国家来体现。二是打破重义轻利的武士道传统观念,提出“士魂商才”方针。“士魂”,即武士之魂、武士精神,其核心就是“忠君爱国”观念;“商才”,即经商之才。三是将江户时代山鹿素行等人提倡的圣人之道全部抹煞舍弃,而把奴性、愚昧和野蛮的兽性、恶性发展到极端,崇拜残忍,歌颂殉死“玉碎”,变成对外侵略的日军的精神武器和精神支柱,成为侵略之道和杀人之道。明治政府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天皇在1868年发表的《宸翰》(御笔信)宣布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军人训诫》称军队“为国家之土城”,《军人敕谕》鼓吹军人在天皇统率下“保证国家”,使“日本之威烈大放光华于世界”。尤其是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遂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在扩张国权、宣扬国威的喧嚣声中,武士道被纳入近代军国主义轨道,成为军国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成为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精神工具。 武士道恶劣影响的要害是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铁的历史事实无情地告诫我们,当武士道向恶、向丑、向黑暗一方,即向嗜杀成性、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倾斜之时,就是亚洲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遭殃之日。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只是带有浓厚封建主义残余的资本主义:政治上的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的半封建地主制度,思想上的天皇史观,社会上的武士特征,尤其是武士道烙印的民族性。武士道并未随着武家政治的终结、身分等级制度的消失、以及日本进入近代社会就画上终止符,相反进一步渗透到日本民族的血液中,“旧日本的建设者而且是其产物的武士道,现在仍然是过渡的日本的指导原则”⑧。武士道恶性膨胀成为近代日本国民道德的核心,进而酿成军国主义的温床,反过来又为军国主义彻底奉献。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多是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新建立的明治政府各级领导的实权,也几乎都掌握在武士出身的人手中。据1871年至1986年的统计,93名省“卿”与“大辅”(部长、副部长)中,华族4人、士族88人、平民出身者仅1人。明治时期33名陆军大将中,皇族4人、士族28人、平民1人;海军大将中皇族1人、士族14人,无一平民。1940年以前的政府要员中86.25%是士族出身者、1.25%是旧大名出身者。不难看出,新政府建立伊始就是武士的大本营,唯有资格指导新政府的人物就是武士。“结果,整个国家机关之中都渗透了武士的势力”。这些人掌握权柄,控制思想,制定政策,驾驭民族,制约社会。 武士领导者完成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使武士道恶性膨胀:先是把武士道灌输给士兵,1878年以陆军省名义颁布《军人训诫》,把“三德”作为近代军人的天职,向士兵灌输“忠诚”、“勇敢”、“服从”的武士道精神。继而武士道衍成“军人道”,1882年以天皇名誉颁布《军人敕谕》,规定军人应遵循尽忠节、正礼仪、尚武勇等项规范,把武士道进一步发展为近代军人的信条。所以,武士道在新形势下变形发展,成为新时期的武士道——“军人道”。最后使武士道全民化,1890年又以天皇名誉颁布《教育敕语》,把国民道德规范总结为“孝悌忠信”与“共同爱国”两大纲目。这样,就使臣民对于天皇的“忠诚”赋予“爱国”的意义,使武士道精神披上“爱国主义”的躯壳,体现出近代国家意识。于是武士道堂而皇之地成为近代日本教育方针的灵魂,向一代代日本青少年灌输。实际上《教育敕语》远远超出学校范围,使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三位一体,作为全体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统制着人们的意识形态,限制人们的言论行动。 明治政府通过这些法律、法令使全体国民“平常要其家庭、学校、兵营里,只受到为天皇献身的教训,而不知有其他。”强调武士道和军人精神、国民道德的一致性,于是武士的实践道德,演变成了全体国民的实践道德。这样,武士道被成功地嫁接在:爱护和尊敬日本的国体,维护天皇万世一系的统治,要求日本国民忠君爱国的所谓“日本精神”上。从而建构起以武士道精神、国家主义为核心,以忠君爱国为内容的近代国民道德。 “明治初年的富国强兵政策,以创建中央军队,扶持军事工业为开端,从整顿户籍,义务教育制度,强化警察网,整备交通网,充实官僚机构来看,其中无一不是以建设强大的军事国家为目的的。”11不难看出“富国强兵”参照系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德富苏峰曾说“君民一德,举国一致之帝国主义,即对内实行平民主义,对外实行帝国主义,并一贯以皇室为中心主义统辖二者。”即建立一个以天皇制为中心的军国主义。这一思维轨迹就是“失之欧洲,取之亚洲”然后“合并世界各国。”“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仅仅掌握几个书斋狂人或浪人,那不算什么大事,它也绝不能使日本文化畸变,但危险的是这种思维方式掌握的不是在野狂生,而是日本军、政界首脑。因之它不但可以转化为日本现实的思想、观念、战略,而且直接变成日本政治、生产的实践活动”。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各级政府中掌权的武士,成为近代日本社会的主导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思想观念也成了日本近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最后,这一思想观念终于畸变出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 “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日本传统文化中武士道与神道都适应‘富国强兵"的需要转变自己的功能”。这些思想观念深深植根在崇尚武力的武士道的穷兵黩武的德目中,在“忠”的旗帜下,全体国民自动地集合于天皇周围为其效命。正是因为有武士道这张温床,天皇制很容易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变成极富侵略的军国主义。武士道成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之魂,在为法西斯服务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武士道演变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武士道。 武士道的最大特点首先在于它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种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武士道所以能成为军国主义的锐利武器,其根源就在于它是武士,进而是全体日本国民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其次,武士道的核心是无条件效忠主君,对主君的忠诚观念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之上,将无私献身作为武士的最高义务和最终行为。因而,武士道既是“忠”的宗教,同时也是“死”的宗教,从军事意义上说唯有“忠”和“死”最能体现彻底奉献。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唯有武士道成功地以对主君的“忠”和为主献出生命来武装军队。这支军队是不要命的军队,随时准备为主君、为天皇献出生命。这支不要命的军队,既是勇猛顽强、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同时也是最粗野、残暴、毫无人性的军队。这支军队在幕府时代,由武士组成;在明治维新以后,则是臣民皆兵。 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作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对外则踏上了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由此拉开了日本近现代史上武士道穷兵黩武,为战争服务的罪恶帷幕。占领台湾,吞并琉球、朝鲜,侵略中国、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彻底的法西斯化。武士道被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所利用,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服务,武士道精神沿着为战争和法西斯服务的道路愈陷愈深,使日本国民把对外侵略战争看作是为“皇国”的“圣战”,以充当炮灰为荣,自愿做“神风”队员、“特攻”队员,当肉弹进行自杀性进攻。武士道精神把日本民族引向战争灾难,吞噬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日本青年,给亚洲人民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巨大和深重的灾难,侵华日军暴行令人发指,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也是骇人听闻的。正如万峰教授所说,这一切让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一想起武士道便反感、便作呕、深感憎恶,便想起太阳旗加军刀,想起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和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 有史作证:武士道的最大恶劣影响是为战争服务、助纣为虐、危害人类和平的军国主义;用武士道思想武装的军队是随时准备献身主君、献身天皇的军队,这支军队由置生死于度外的亡命之徒组成,其战斗力和破坏性都是罕见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的恶劣影响暴露无遗,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灾难,只有“磬竹难书”四个字才能如实形容。武士道已深深扎根于日本民族精神之中,与武士道如影随形的军国主义并未彻底消失。因此,世界人民务必时刻警惕,以防日本军国主义再度复活,危害人类和平。 总之,武士道是日本否认甚至美化军国主义罪恶在意识方面的劣根,武士道痼疾侵害着日本民族,毒化着国民的意识,袒护着军国主义,甚至引发出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倾向。这尤为令人担心,值得世人警惕! 当然,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也有应对的良策,那就是不折不扣地遵照邓小平同志的话去做。小平同志说:“对付这种军国主义倾向,不仅要加强批评,揭露,而且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 摘自《世界历史》1999年第4期
2023-08-31 05:13:209

日本中世纪(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急!急!

源赖朝(镰仓幕府开创者)源义经(镰仓幕府) 源义经 武艺高强, 谋略过人, 在与 平氏 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赢得了“镰仓战神”的称号。楠木正成(镰仓幕府)足利尊氏(室町幕府开创者)一休宗纯(南北朝时代)日本三大奇僧中的“狂僧”。 山名宗全 细川胜元(室町幕府)就是这二人引起应仁之乱。细川政元(室町幕府) 北条早云(室町幕府)战国的风云儿 - 织田信长, 集忍耐与狡诈与一身的德川家康,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越后之龙—战神上杉谦信,“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战国鬼谋”尼子经久,蝮蛇—斋藤道三,今川义元 ,相模狮子—北条氏康,统一天下的人—丰臣秀吉,丹羽长秀,明智光秀,柴田胜家,宇喜多秀家,真田信村,黑田孝高,竹中重治,岛津义久,大友义镇,高桥绍运,立花道雪,龙造寺隆信, 伊达政宗,南部晴政等等。
2023-08-31 05:14:313

日本作为一个好战的国家,都有哪些骁勇善战的猛将呢?

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好战的国家,这个国家也经历过各种战争,那么日本历史上都有哪些出名的历史人物呢?u200d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在日本的地位,就跟秦始皇在中国的地位一样,他结束了日本的乱世,在这之前,日本分裂了长达500年之久,其领土分裂成无数个国家,甚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部落,在这期间,诞生过无数英雄豪杰,但是他们都没有办法结束日本分裂的局面,直到丰臣秀吉的出现,结束了日本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所以他是一个英雄。但是丰臣秀吉的野心太过于庞大,他想顺势吞并中国,无奈被明朝击败,死于战场。明治天皇明治天皇最突出的成就是明治维新,他成功将日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结束幕府时代,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也是亚洲第一军事强国,接连发动甲午战争跟日俄战争,将库页岛、朝鲜、台湾纳入自己版图,成为列强。所以对日本来说,明治天皇是当时日本的英雄人物。圣德太子圣德太子是带领日本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度的一个人,他积极学习中国先进的生产文化技术,并向中国派遣了留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国留学二三十年,归国之后积极传播,给日本的经济还有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国力迅速发展。除了以上几位日本著名历史人物,你还觉得那些历史人物有名呢?欢迎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2023-08-31 05:14:4211

真田幸村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真田幸村(1567-1615),真田幸隆之孙、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日本战国末期名将。关原合战与父亲同在西军,战后被流放于纪伊九度山,逃脱后,投奔到大阪城。在大阪城战役中率士兵与德川家康的大军浴血奋战,最终寡不敌众,战死。因其战绩而被德川家康誉为“日本第一兵”。
2023-08-31 05:16:121

哪位达人可以介绍一下日本幕府的公家、武家、官家?

公家:日本贵族华族的一种,另一种为僧侣神官公家有堂上和地下之分,一般官位在“从五位下”以上为堂上,堂上有上殿的资格,地下无此资格。公家按血统划分(即公家的家格):摄家、清华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6等摄家:(分近卫、九条、一条、二条、鹰司五摄家,均出自藤原氏)可以官至摄政、关白清华家:(分久我、三条、西园寺、德大寺、花山院、大炊御门、今出川、醍醐、广幡九家,出自藤原氏和源氏)可以官至太政大臣——律令官职中的最高,但低于摄政、关白大臣家:(分正亲町三条、三条西、中院三家)只有在摄家与清华家没人担任三公时,才有机会递补羽林家:(分73家)最高可担任大纳言,极少数人能够晋升至内大臣等高官。名家:(大约30个家族)主要担任文笔,兼任侍从u2022弁官u2022蔵人头、最高可晋升至中纳言、大纳言的文职官员家族。 半家:主要指出生于源平藤橘四姓以外的人,他们通过自身拥有的特殊技术为朝廷服务。 武家:武士,在江户时代,指以幕府将军为首的武士构成的幕府体制将军——大名——幕臣——藩臣将军就是幕府将军、征夷大将军,幕府时期日本的真正统治者大名:分为御三家(纪伊、尾张、水户德川三家)、御三卿(田安、一桥、清水德川三家)、御家门、外样、谱代5等。幕臣和藩臣比较繁杂,不多做介绍了官家,广辞苑中的解释是天子以及朝廷,达贵之家,反正不是像公家、武家那样的阶级名称再说前面提过的藤源平橘四大家藤:藤原氏,中臣镰足之后,公家的上层大多出自此姓,垄断了摄政关白之职源:下降臣籍的皇子赐姓源氏,幕府将军都出于此姓平:另一部分下降臣籍的皇子赐姓平氏,在平安时代末期曾辉煌一时橘:相比起藤源,有些默默无闻了答复:也可以这么说。本身源平橘就是天皇后裔,当然他们在后世是可以和天皇通婚的。藤原氏虽不是天皇后裔,但他们长期作为天皇外戚的身份(将女儿嫁给天皇,然后生下有藤原氏血统的皇子),以此来维系权利。武士阶层在最早期也是从藤源平橘中脱离出来的。比如镰仓幕府的创立者是源赖朝,他是属于清和源氏一支,而清和源氏的祖先源经基是清和天皇之孙。我个人认为,最早时候是带有公家色彩的,而后蜕变为武士集团的领袖(当然后期众多的下层武士就不能保证他们的血统与起源了)。武家掌权是从平安时代末期的平清盛开始的,之后源平之战中源氏取胜,开始了幕府时代。但此时的公家还是和武家分享着权利。直到德川氏的江户时代开始,将军的权利达到了鼎盛。在服饰上,推荐一部日剧『义经传』(滝泽秀明主演),时代背景为平安末期的源平之争,这里可以看到公家和武家的服饰打扮。公家的打扮从视觉上比较好看,但是不适合行动,行军打仗武家的比较方便。关于武士发型,参考下文:早期武士作战时则将头发捋到脑后,用带子捆扎(有点象马尾辨),便于佩戴头盔。到了战国时代(室町幕府与江户时代之间),由于战争频繁,在激烈的搏杀中,头发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而散落,这时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便会遮住脸面,挡住视线,影响战斗。于是便有武士将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剃除,这样即便头发在战斗中散落,也只是披散于头部两侧和后背,不会影响视野。由于其效果明显,武士便纷纷效仿,剃发成了战国时代相当多武士的选择,不过这种剃发也只限于武士阶层。
2023-08-31 05:16:212

日本忍术

  其实这些所谓能够造出所谓分身,能够把能量集中到身体的某部分来达到非凡效果的所谓的忍术只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已(估计火影对你有很大影响吧)……  那么,忍术是什么呢?  其实忍术并没有那么玄,毕竟忍者也是人嘛,做的事毕竟都是人做的。  忍术,又名隐术,即隐身术,为日本古代武道中一颗隐秘武技的明珠。  忍术同空手道、柔道、少林寺拳法等日本武技一样,最初是由中国武术传到日本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日本特殊武功。据史载,忍术产生于距今三百年前,即日本十七世纪的日本幕府时代,随着日本宫廷追捕,武术阶级势力的上升及间谍工作的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忍术高手——“忍者”,忍术也日渐盛行。但长期以来,忍术仅为忍者家族世代秘传,外界则很难知其详貌。  忍术的训练要求必须从小开始,踩陶呒易宄稍保痪心信嫌祝胛尢跫募坛姓庖患彝ブ耙荡常ㄈ淌跹盗罚腿淌跹盗纺谌堇纯矗浠狙盗分饕ㄆ胶狻⒘槊簟⒘α俊⒊志靡约疤厥饧记晌甯龇矫妗r 平衡训练:首先从走竹竿开始,至能立于滚圆竹竿上而不滑倒;将竹竿升离地面三尺左右,继续走竹竿,练到行动自如;继续增高竹竿高度,直至三四十尺高度民主,至此身不畏高,翻腾跳扎,如履平地。具备这样的平衡能力后,才能在屋顶、墙头及树木上行走如飞。  灵敏训练:训练从幼年开始,多进行灵敏素质专项训练,如跳过插满刀片的绳子,训练后期做危险障碍跑,跑步途中布满许多危险的障碍物,身法稍有不灵或反映略有不敏,即受障碍物致伤。因此,忍术的灵敏要求十分严格。  持久力训练:忍术的持久力训练分静、动两种练法。静练法:双手挂于树上,支持全身,地上则放满暗器,要求练者决不能松手跳下来,动练法,采用基本的长跑功夫,要有跑五六千里的耐力。一个优秀的忍术高手,加上跳跃,可以每日跑一百五十多里。  力量训练:忍术的力量训练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的力量,采用的训练方法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特殊技巧训练:忍术武技中的特殊技巧训练有多种:诸如潜水屏气、徒手搏斗、剑道、暗器、化装术、药物术、施毒解毒术、听力嗅觉训练,且要有高水平的忍饥耐渴的野外生存能力。  忍术武技要求忍者在剑术、箭术、马术、柔术、脚功、身体平衡、放毒镖等方面必须有一流的水平。但要求最高的武技还是闻名的隐身飞遁之术。隐术,其实并无真正的隐身之术,只是训练到手脚异常灵敏,纵跳奔跑能力很强,在人未发现他时,忍者便已一纵即逝了。这项在中国武技中冠以飞檐走壁称之,实是靠长期的跳、抓、登、越功夫才练出来的。由于忍术高手诡秘的行动,隐匿的行踪,人们又称忍术为“鬼术”、“无形术”。  除飞行隐身外,发放暗器亦为忍术武技之一绝。忍术暗器多为毒镖及铜币(边峰开刃),也有剑、钩、凿等。忍术暗器应用较多,掷发淬毒的铜币是每个忍术高手的绝活。  与“飞行术”“发暗器”并称“忍术三绝”的还有“施毒解毒术”。忍术高手个个都精于此道。据载,忍术所用毒药是从矿物和动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药力之强,足以致人死命;仅少许药量也足使人昏昏欲睡、瘫痪或大笑不止。忍术的投毒手段很多也很隐秘,匕首、飞镖及箭的尖端蘸有毒药用于暗杀;食物或饮料中掺入毒药以谋杀;使用各种有毒物品如有毒的鲜花等。忍术的解毒术通用解药,是用草药和药酒等调制而成。  被视作“杀人之术”的忍术长期以来仅为忍者组织专习,用以专事刺探情报,暗杀政敌等活动。在日本德川幕府与中国唐朝时代,间谍反间谍活动的盛行,无意也是各种忍者组织的大斗法。  在社会的发展中,已使得忍术及忍者的恐怖活动遭到世人的谴责,终于被明令取缔,忍术的活动由此完全转入地下。人们也少有所知了。近年影视作品的渲染,才使得世人再次认识到了日本这一古老而残酷的武技之花。  忍术的理论基础是由中国传来日本的孙子兵法而来,之后再加上修练道, 以及在山中的伏击技巧发展而成.在平安时代时,由于武士阶级兴起在山中伏击的兵法就由武士去发展.在和平时代,学会在山中伏击的源义经成功的使用了山中伏击的技巧,完成了攻击面战法的理论.在南北朝时代,楠木正成发展出防御面的兵法,在此同时,忍术跟武术才分开成不同的系统.  在战国时代,忍术开始有长足的进步,因为这个时代非常需要忍术,武术和兵法.但是和兵法,武术不同的是,忍术有他的独特性.忍术发达的地区有以下几处忍术的流派也就是用以下的地名当作流派的名称:武藏,甲斐,越后,信浓,等四州 伊贺,甲贺,纪伊,等叁州 其中后叁州的忍术在日本是最为发达的.  原本在大和民族东征之前,伊贺跟甲贺两地是不分的,这里都被称作IGA. 后来因为在室町与战国时代,这两百年间地名分开,所以流派也慢慢分开. 不过虽然流派分开,可是忍者修练的经典却是同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万川集海".这本书有着教导忍者如何施行忍术的一切理论基础与技能.  为何伊贺与甲贺的忍术如此发达呢? 伊贺与甲贺离京都跟名古屋算是很近,而且位在重山险阻围绕的封闭小盆地里, 自成一个小天地.可是在战略上的位置却是十分的重要.因为靠近日本的中央近畿地带,所以受到京都的文化影响很深的神社,寺院,庄园都很多.在后来庄园制度崩坏的时候,土豪们就一个个崛起.在战国时代,这么小的土地居然有60个土豪,但是因为土地都很小,所以大家都想夺取对方的土地,于是每家人家大概都会养个30-40个兵,以便对付敌国.这里的竞争是超乎外人想像的激烈,土豪们互相结盟,互相探查敌情,也互相屠戮,被打击的土豪一但垮了,就很难再爬起,也难怪这种有山地,征战又激烈的地方,会成为忍术发展的大本营.时间久了,各土豪之间就慢慢发展出一种平衡,然后忍术也开始冠于全国.  忍者的出身多半来自农民,而不是出身高贵的武士.忍术的山中伏击技巧、来自住在大和、吉野、鞍马、根来、伊贺的山地战经验。京都则是忍术中使用的法术(阴阳道)发祥地、高野等佛教密宗的本山。忍术的武芸面来自柳生流剑派、宝藏院流枪术。  因为大和朝廷非常欢迎外地拥有技术的人来日本定居.所以中国跟朝鲜就有大量的人过来.例如制造陶器,盔甲,服装的师傅,有很多人就是由中国与朝鲜搬到日本这些人通常都定居京都,然后也有些人就搬到附近的伊贺或甲贺去工作.此外,这里的异民族和归化人(外地人落籍日本,变成日本人,改姓日本姓氏)很多.例如德川幕府初期,因为服部半藏跟随家康工作,就有许多伊贺,甲贺的人跟着服部搬到江户去住.笄町,就是伊贺,甲贺町的转化.在那里还留有半藏门(服部半藏住过的老房子)的地名.据说服部半藏就是转化人.他的家族本是中国人,姓秦,后来因为定居日本,为了跟当地合而为一,就改了个日本姓,改姓服部,从此服部一家就此诞生.  此外,外地人传入的科技,例如火药在此生根,所以这里是日本很早就有的火药制造地.其他的工艺人也在此生根,因此造成伊贺,甲贺地区有许多这样的人,造成日后忍者可以以许多民间卖艺工艺身份的技能去从事谍报工作.可是在当时的社会,这种人的身分并不高尚。在日本的历史上,最爱用忍者的武将是武田信玄 ,因为信玄非常讨厌自己国家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所以喜欢训练忍者.他最爱驱使自己培养的忍者(他叫他们为"乱波"),还有"叁者"(这也是武田家叫忍者的一种称呼)."乱波"的由来是来自于甲信,越叁地的流浪无业游民,或是强盗集团把他们组织化,教以山地战还有其他的战斗技巧,于是这样就成为忍者.此外,"叁者"是"间见"、"见方"、还有"目付"的总称,这些人是斥候和间谍的专家.信玄派富田乡左卫门去统驭"叁者"这些忍者.  基本上就是这些,内容有点多,看完之后希望你休息一下眼睛。  ^_^$atan 祝你愉快
2023-08-31 05:16:3112

日本古代四大姓除了清河源氏、桓武平氏、奥州藤原外,还有哪个?他们的来源是?

另外的一个是橘姓。在日本古代的四大姓中,关于橘氏的记载很少,所以这个姓氏也充满了神秘感。 介绍橘氏要从一个女子说起,这个女子死后被追封为正一位,大夫人,在日本皇室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她就是县犬养橘三千代。 她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声望,主要因为她生的几个儿女。她先后嫁了两个丈夫,一个是敏达 ,另外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藤原不比等(淡海公)。与美努王生下葛城王和佐为王,与藤原不比等生了藤原光明子,藤原多比能和藤原宫子几个女儿。藤原宫子成为文武天皇的皇后,藤原光明子成为圣武天皇的皇后即有名的光明皇后, 而藤原多比能则嫁给了同母异父的兄长葛城王(即橘诸兄)。所以,县犬养橘三千代为藤原和橘两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公元708年(和铜1)她被赐姓橘宿祢,简称橘。 第二年,爆发了瘟疫,橘诸兄的政敌藤原四公子藤原房前(北家),藤原宇合(式家),藤原麻吕( 京家)和藤原武智麻吕(南家)全部染病身亡,藤原家一时间无人支撑大局。而橘诸兄趁此机会由右大臣晋升为正一位左大臣,并联合玄昉,吉备真备结成了一股新的力量,逐步的取代藤原氏控制了朝政,橘氏家族达到了鼎盛平安时代可是好景不长,三年以后,即公元740年(天平12)太宰府藤原广嗣?-740(天平12)把天灾地变,人民苦难都推卸在橘诸兄等人的身上,以清楚橘诸兄等人为口实而举行叛乱。朝庭派出大野东人为大将军,用两年时候终于把叛乱平息。但此后的政局却更加不稳,京城迁来迁去,朝庭为了佛法的威力来平息社会的安定而广造佛像,但全无效果。 而在藤原广嗣之乱的这段时间中,橘诸兄等人忙于新京和佛像的建设,而疏忽了政敌藤原氏。藤原氏中又出现了可以掌局之人,就是南家藤原武智麻吕之子藤原仲麻吕朝廷实权又重新回到了藤原氏的手中,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757(天平宝字1)在父亲去世的同年联合道祖王与大伴古麻吕等人,以人民苦于建造佛像的不满造成社会不安为可乘之机,策划发动大规模的叛乱,企图搞垮藤原仲麻吕一派,并撤换天皇。但事情败露,橘奈良麻吕被处死刑。 橘奈良麻吕死后,橘氏元气大伤,再无力与藤原氏相抗衡,但仍然在朝中担当要值。公元841年(承和9)橘奈良麻吕之孙橘逸势再次发动叛乱(承和之乱),结果又遭失败,被流放伊豆,在途中远江国死去。 至此,橘氏彻底淡出政界,朝廷实权由藤原氏一手把持。而橘氏的子孙后代则更多的向学者,歌人的方面发展,橘清友的女儿橘嘉智子建立了供橘氏子弟学习的学院馆。而橘诸兄的五世孙橘广相更是以博学多才而著称,著有《橘广相家集》,《朝官当唐名略朝》等著作。 平安时代橘氏主要活跃于平安早中期,也可以说是当时唯一可以与藤原氏相抗衡的家族。但是我觉得橘氏既无源平两氏的赫赫武功,又无藤原氏的千年荣华,为什么会跻身于四大姓之中,在日本有很多别的家族都要比橘氏繁荣,可能是因为橘氏与藤原氏及天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也许这是四大姓氏里比较例外的吧,考的不是武勋,而是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成为朝廷重臣,成就显赫的门第,楠木也是后来才涌现的武士,在前期主要还是血缘与政治上的攻击!这也许是橘氏发迹的秘诀。顺便提一句,橘氏也曾经出现过有名的武士,最有名的应该是楠木正成了,他大家都了解,就不多说了。还有一位在平安中期名叫橘为远的,为西海都招讨使,活捉藤原纯友。(游戏《侍魂》中的橘右京算不算他家的子孙??) 一个女人起家,迅速的没落,多次发动政变失败,迷一样的消逝,这就是橘氏…………
2023-08-31 05:16:573

求日本历史名将或名人的名单

山本五十六,臭名昭著的名人一大把!
2023-08-31 05:17:074

头戴”天盖“手持”尺八“,不梯度的日本虚无僧因什么而虚无?

说到日本僧侣,你觉得他们的形象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国家的僧侣一样,穿着袈裟,剃头,念经。因为日本佛教是通过中国传入日本的,所以在其中看到中国佛教的影子是非常普遍的。但事实上,在日本,曾经有一种和尚叫“虚无僧”,他不会刮胡子,住在寺庙里,却带着乐器周游世界。什么样的人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是如何出现的呢?说到虚无僧的起源,我们不得不追溯到日本镰仓时代和默多克时代的内战。当时,日本同时有两个朝廷,互相争斗多年,最终以南方朝廷的灭亡结束了战争。南朝灭亡后,幸存下来的武将南木正生又计划与北朝作战,于是进入普化派,成为一个名为“虚无”的和尚。后来,他戴着“天盖”,吹八尺,佩刀,周游世界。因此,南木正生的形象成为普华派僧侣在大众中的形象,普华派僧侣也开始被称为“虚无僧”。此外,虚无主义僧侣的一个特点是能持刀。他们大多会带太刀或怀剑。很难想象他们是和尚。“虚无僧”这个名字之所以有“虚无”这个词,有三个原因。首先,它来源于南木正生的法名“虚无”。另一方面,这是普华派禅师普华的咒语“明争暗斗,四面八方的旋风,即使在虚空中也要战斗。”根据《世界百科全书》的记载,虚无僧称自己为“虚无僧”,因为他们意识到“世界是假的,我的心是空的”。
2023-08-31 05:17:1711

日本贵族的姓氏有哪些

1、源氏源氏是由嵯峨天皇赐姓给皇子女们开始的,所以最早就叫嵯峨源氏。而且还分为村上源氏、醍醐源氏等20多支。不过历史上最显赫的是武门栋梁辈出的清和源氏,源氏一般就是单指清和源氏。2、平氏平氏是因为桓武天皇建都于平安京,于是取平字赐姓给桓武、仁明、文德、光孝天皇的皇子女们。而最著名的则是桓武那支。3、藤原氏藤原氏是日本大化革新时,天智天皇为了缅怀中臣镰足赐给了三样东西:大织冠、大臣之位、藤原姓。而中臣镰足的后人也均以藤原为姓氏。4、橘氏在天明天皇的继位式典上,藤原不比等的老婆被赐了“橘宿祢”这个姓,橘也是第一例被赐给女性的姓。而且橘姓女人和皇家以及权臣联姻,将橘姓和源氏捆绑,橘姓也成为名门望族。5、丰臣氏丰臣姓是安土桃山时代时授与掌握政权的关白羽柴秀吉的姓,是朝廷则在1586年时下赐给秀吉丰臣朝臣的氏姓。扩展资料日本常见的几种姓氏类型:1、名前型,名前是名字的意思,由名字发展而来的姓氏。如:源内、为贞、二郎。2、合字型,由原姓中的两字相合并而生的姓氏。如:麿(麻吕)、小柴(小此木)。3、人名型,从一般性的人名称呼发展而来的姓氏。如:民、奴、早乙女。4、神道型,与神社、神道关联很深的姓氏。如:三轮、神、福神。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姓氏
2023-08-31 05:18:3013

明治维新的领袖

  明治维新时期的风云人物  1、长州(毛利)藩  长州是开国与尊王倒幕的急先锋,藩主毛利敬亲率领强大的家臣团,先后两次抵御住幕府号召的诸藩围剿,并在其后的戊辰战争中,成为倒幕军主力。  狂飙突进的高杉晋作(1839~1867)  2、高杉晋作  3、木户孝允  原名桂小五郎(父姓和田,他是过继给桂家),后为躲避幕府迫害才改名木户贯次,又改名为木户孝允,号松菊。桂是维新三杰之一,也出自吉田松阴门下,并在江户斋藤弥九郎的道场中学习剑术(神道无念流),成绩突出,第二年即当上塾头。1858年,他被任为驻江户的长州藩做太检校。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为了打击尊王攘夷派,于1858年兴起安政大狱,吉田松阴与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志士均被处死。桂受此事刺激,倒幕思想成熟,此后往来于江户、京都与萩城之间,联络同志,准备起事。 1864年6月,桂与长州、土佐、熊本诸藩志士相约在京都三条河原町的旅馆池田屋秘密集会,遭新撰组袭击,死伤多人。桂红运当头,不但因为迟到逃过一劫,而且其后四处躲避追捕时,还认识了一位红颜知己—— 原姓生咲的艺妓二代目几松。这位几松,就是后来的木户孝允夫人松子。 戊辰战争爆发时,西乡用兵于前,桂与大久保治政于后。维新胜利,桂与大久保亦同时参加岩仓使团去欧美各国考察,其间矛盾虽日益激化,但依旧于1877年联手击败急于对外扩张的西乡隆盛,迫其辞职。 其后大久保独裁体制建立,桂受排挤,一度愤然下野。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后不久,四十五岁的他即病死于京都。 奇怪的是,《维新之岚》中对桂各项数值都设得很普通,尤其思想的先进性更是偏低——真是莫名其妙。 ●首任总理大臣伊藤博文(1841~1909) 原名俊辅,松荫门下,1871年岩仓使团访问欧美前是木户孝允的忠实追随者,以后则日益亲近大久保利通。 伊藤的初露头角是在高杉晋作成立奇兵队后,他也组织了力士队,并参加1864年的功山寺起义。维新胜利后,长时间在政府中担任要职。1877年桂病死,1878年大久保被刺杀,1881年大隈重信辞职,他遂实居政府枢要。1885年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 伊藤是个老牌帝国主义分子,积极主张侵朝侵华。1909年与俄使密商吞并朝鲜事宜,前往哈尔滨,10月26日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枪杀,真是大快人心。  “俗吏”井上馨(1835~1915)  长州下级武士出身,倒幕志士。曾在四境战争中守卫艺州口,不但击败来敌,并且反攻迫使艺州藩求和,维新后屡任要职,与肥前的大隈重信等积极推进资产阶级改革,结果被保守派西乡隆盛和江藤新平等骂为“俗吏”——当然井上也反骂西乡为“蠢子”。 井上一度弃官从商,帮助奠定了三井财团的基础。1876年代表日本在对朝鲜的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上签字。1907年被授予侯爵。  军事奇才大村益次郎(1824~1869)  4、大村益次郎  原姓林田,名永敏,长州医生,曾在大坂向绪方洪庵学习西医和荷兰话,后入幕府讲武所但任教授,翻译西洋兵书。 桂小五郎与之接触,感觉这个沉默寡言的奇特(长相好象鲇鱼)家伙似乎满腹经纶,一打听原来是本藩人,于是想尽办法把他搞回本州,在藩校明伦馆教授兵学。 四境战争时,大村防卫石州口,长衫木屐,指挥若定,攻入滨田藩,获得全胜。1868年新政府东征军攻入江户后,天野八郎等在上野组织彰义队,与东征军对峙,西乡隆盛等屡战不胜,结果大村以绝对劣势兵力,一天即结束了战斗,天野被擒,彰义星散,全日本为之惊诧不已。 大村平素不会说话,只知埋头苦干。上野之战时,彰义队声势浩大,大村遂拟将政府军中战斗力最强的萨摩兵布置于最危险的阵地。西乡隆盛见此计划,惊问大村:“君欲使萨兵全灭乎?”大村想了半天,竟然老老实实地回答:“然”。西乡于是无话可说。 维新后,大村担任新政府兵部大辅,因为欲将军制改为洋式,受到攘夷派的攻击,终遭暗杀。可怜的是,他当时没被刺死,折腾一个月,却因伤口感染,而一命呜呼了。  5、陆军元帅山县有朋(1838~1922)  号素狂、言雪,别号芽城山人、椿山庄主、无邻庵主、小淘庵主、古稀庵主(起字号上瘾的家伙),通称狂介。年轻时加盟奇兵队,并任军监。功山寺起义后不久,举队投奔高杉,其后又参加了四境战争和戊辰战争,功劳显赫。 和月伸宏的《浪客剑心——明治剑客浪漫谈》中,山县曾小小露了一面,大家还有印象吧。当时他是陆军中将,不过1899年时升任元帅。另外,他还于1889、1898年两次组阁。  人才鼎盛的长州  长州的尊王攘夷思想之祖,当然是吉田松阴(1830~1859),他的门下,除高杉、桂、伊藤外,还有在师门与高杉齐名的入江久一(1837~1864)、久坂玄瑞(1840~1864)、吉田稔麿(1841~1864)及品川弥二郎(1843~1900)、益田右卫门介(1833~1864)等,都为维新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而松阴所以能够明目张胆地鼓吹尊王思想,与长州重臣周布政之助(1823~1864)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此外,长井雅乐(1819~1863)的《航海运略策》则为维新志士从攘夷到开国的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 非出松阴门下而成为长州维新领袖的有方泽真臣(1833~1871),他曾与大久保利通一同进京接受讨幕的密诏。不过,他最后的下场也和大久保一样,被人给刺杀了。 另外,长州还出了个家伙叫乃木希典(1849~1912),此人维新后才加入陆军,曾参加甲午中日战争,后任台湾总督,又在旅顺和俄国人鏊战过(真是我国之大仇敌)。不过他之所以出名,在于明治天皇去世时,乃木夫妇自杀以殉,所以被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尊为“军神”,竟与南北朝时楠木正成相提并论。芥川龙之介在短篇小说《将军》中,倒是把他骂到狗血喷头。  6、萨摩(岛津)藩  萨藩在维新中的作为仅次于长州,但在新政府中掌握的权限,却在长州之上。藩主岛津齐彬是个大野心家,也因此萨军的实力最为雄厚。  7、“庶民的英雄”西乡隆盛(1827~1877)  小名吉兵卫、吉之助、大名隆永,维新后才改隆盛,雅号南洲。曾与僧人月照共同鼓吹尊王攘夷,不为藩中所容,于是相约投水自杀。月照沉底,西乡却幸运地被救。 西乡隆盛  萨、长宿怨已久,多亏中冈慎太郎和坂本龙马的联络,西乡和桂小五郎才终于见面,商定了两藩联合倒幕事宜。戊辰战争时任军事统帅。胜利后,因在征韩论(西乡主张利用对朝鲜战争,转移国内矛盾)问题上与大久保对立而辞职回到萨摩。 西乡在萨摩(鹿儿岛县)广收门徒,开办军校、维持治安,实际是建立了不受中央控制的独立王国。1877年,他被不平士族拥立发动西南战争,不久失败,切腹自杀。 但是日本人对西乡的印象非常之好(仅次于龙马),称之为“庶民的英雄”,演绎出种种传说——为什么?天晓得。 其弟西乡从道,未随兄参加士族叛乱,1898年升任陆军元帅。  8、大久保利通(1830~1878)  名利济,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维新三杰之一,萨藩的重臣。他起初推行公武合体政策(公持朝廷,武持幕府,公武合体即天皇和将军分享权力),后因情势变化,转变为讨幕派。 大久保利通  他和西乡私交甚厚,戊辰战争时,西乡掌兵,大久保掌民,合作十分默契。但通过其后参加岩仓使团出访欧美,大久保日渐赞同桂小五的内治为先的主张,反对西乡的“征韩论”。西乡被迫辞职归乡,大久保则作为内务卿,控制了明治政府的实权,从此二人仇隙日深。 当时的内务省,其权限除行政外,还包括治安、工商业及部分财政、司法权。大久保并以大隈重信(大藏卿)和伊藤博文(工部卿)为左右手,建立了完整的独裁体系。 《剑心》中的大久保沉稳睿智,忧国忧民——确实他的统治对日本迅速富强起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西南战争的翌年(1878),大久保于行路途中被刺。刺客据传是西乡的余党岛田一郎。  9、龙马飞腾——坂本龙马(1835~1867)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一定记得明智光秀的封地中心,是在坂本城——龙马的坂本姓氏,源之于此。 光秀之婿明智秀满(左马之助),传说未死于山崎合战,而是逃到了土佐的长冈郡,四代至八兵卫,开了一家居酒屋“才谷屋”,六代至八郎兵卫,始取得乡士资格。八郎兵卫大名直益,正是坂本龙马(本名直柔)的祖父。 因此,龙马和其它大部分维新志士不同,一是身份低微,只是个乡士,再就是非常有钱(才谷屋是土佐有数的大商家)。他的剑术得自于千叶道场,习北辰一刀流——也即北辰流狼牙拔刀射术的由来(“快枪手”龙马?)。 故事的发生在龙马脱藩东上江户、谋刺幕臣胜海舟的前后。龙马曾经对一位密友说:“我喜欢小太刀,小太刀灵活,比太刀实用。”朋友深以为然,未曾想再见龙马,他却掏出来一柄手枪:“这个比小太刀更具威力。” 胜海舟是开国论的先驱,抱持着攘夷思想的龙马把他作为行刺目标、必杀的奸党。但是,胜精辟的思想终于使龙马认识到,不开国并发展经济、强大国力,亦无以抵御列强。那位朋友再见龙马,龙马掏出的是一部开国论书籍:“手枪只能杀伤敌人,此书可以振兴日本!” 成为胜海舟门徒的龙马,构思出了自己独特的共和政体论。1864年,他在长崎龟山创立了商社“社中”,又名“龟山社中”,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海援队”。“海援队”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组织,它是尊王志士们的总联络站和情报站。利用“海援队”,龙马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尊王倒幕运动中去,并反复奔走,终于促成了长州和萨摩的同盟、土佐和长州的同盟,把四强藩中的三个有机地联合起来。 1867年,龙马与后藤象二郎一起完成了“船中八策”,主张将军奉还大政,把国体改为君主立宪制。“船中八策”中的许多条文。日后被原封不动地搬入明治新政府的宪法和各种法律规章中去。 龙马短暂的一生,为日本的振兴耗尽了心力,所以才会说:“我相信日本的长夜终将迎来黎明。”(《时空武士·幕末篇》中被救出江户的那个家伙正是龙马,还有印象吗?这是他爬上屋顶时抒发的豪情壮语——历史上的龙马是否说过这话,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他没能看到黎明。1867年1l月15日,他在京都近江屋遭一名自称大和十津川乡士的刺客突然袭来,龙马眉心中刀,立即死亡。同时一起殒难的,还有“陆援队”队长中冈慎太郎。刺客,据传是“新撰组”前身“浪人队”的首领之一佐佐木只三郎——但细察情势,当时许多人都有杀害龙马的动机,他究竟死于谁手,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龙马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幸运的人,因为他死后大名传播天下,甚至蜚声海外,并且深受各阶层的爱戴——大众百姓,认为他是拯救日本的平民英雄;资产者认为他是近代日本商业的始祖;民主派认为他是民主先驱;保守派认为他是尊皇的忠臣;军国主义者认为他是帝国海军的保护神。因此,龙马的名声远在“维新三杰”、甚至高杉和胜等人之上,不能不说是种异数。 龙马由生到死的盟友——中冈慎太郎(1838~1867) “海援”、“陆援”,互为表里,虽然慎太郎之创立“陆援队”,灵感是来自“社中”,但龙马之把“社中”改编为“海援队”,实际是仿效“陆援队”。相比之下,“海援队”更象商团,龙马更象辩士,而“陆援队”仿佛军队,慎太郎无疑是名战士。虽然有关“龙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慎太郎的主要目的才是维新”的论调简直是屁话,但中冈慎太郎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确实并不小于龙马。 23岁时,慎太郎加入了武市瑞山(半平太)为首的土佐勤王党。1865年,他发起了萨长联盟运动,并在龙马的帮助下获得完全成功,同年,完成名著《时势论》,鼓吹改革的中心在一个“战”字。1867年7月创办“陆援队”,同年11月往京都拜访龙马,死于近江屋之变。时年30岁,比龙马还小3岁。  10、冈田以藏(1838~1865)  以藏出身于土佐藩最下级的乡士之家,从小立志成为宫本武藏一样的大剑客,但是,以他的身份,很难进入一流的道场学习。他只有藏在道场外偷学,于是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暗杀剑法。 上级乡士,同时也是土佐勤王党的领袖武市瑞山的道场开张了,以藏终于得到正式拜师学艺的机会,并以其惊人的天赋得到瑞山的赞赏。1856年,瑞山前往江户游学修行,以藏也被允许随行。 在江户三大道场之一的桃井道场,以藏苦学并得到了镜心明智流的真传。此后,他又陪伴瑞山,在防长和九州地方游历修行,剑客以藏的大名,从此轰传天下。 在跟随瑞山学习剑术的同时,以藏也逐渐接受了尊王思想。游学结束后,他进入京都,开始狙击并斩杀佐幕派人士,也即实施所谓的“天诛”,因而被称为“刽子手以藏”(人斩以藏)。他不但暗杀了官员、浪人,仅有案可察的就有近二十人,并且还在1863年2月23日,把京都等持院中三代足利将军的木像枭下首来,晒在四条河原,以表示对现政权的德川将军之威吓。 1865年,以藏在京都被捕,其后被引渡给土佐藩,经残酷的拷打后处以死刑,首级在雁切河原示众,享年28岁。 板垣虽死,自由不亡——板垣退助(1837一1919) 山内容堂的重臣,精通西洋兵法,成为土佐勤王党的领袖之一。戊辰战争中任总督府参谋,攻击奥羽越列同盟的中心会津城,获得了极大的胜利。明治初年任政府参议,1873年因提出征韩论,与西乡隆盛一起辞职。翌年组织爱国公党,建议设立民选议院,掀起自由民权运动,并领导建立立志社和爱国社等团体,推进国会开设请愿运动。 1881年,板垣创立自由党,被选为总理。大隈重信、伊藤博文等执政者对他万分头痛,遂于1882年由政府资助他赴欧洲各国游历考察。1883年板垣回国后解散自由党,脱离民权运动,1896年任内务大臣,1898年与大隈重信共同组阁,俗称“隈板内阁”,再任内务大臣。 在推行自由民权运动时,板垣曾遭到暗杀,身负重伤。当时。他说出了那句名言:“板垣虽死,自由不亡(板垣死すひも自由は死せず)!”  四国的强藩,土佐之雄杰  11、胜海舟(1823~1899)  原名胜义邦,后称麟太郎,出生于贫困的旗本家庭。他刻苦地学习兰学(荷兰传入的学问,后统指西学),在佩里叩关、敲开日本大门后,他遂向幕府提出海防建议书,从此渐得重用,官至安房守。 胜长时间担任海军讲习所的教员监督、军舰练习所的教授等要职,并曾一度远航出访美国。他在神户开办海军操练所的时候,龙马与吉村虎太郎上门行刺,但均被说服,反而成为胜的忠诚弟子。 幕府征讨长州的战争中,胜作为特使从中进行和平交涉。维新时,他又花很大心血完成了江户的不流血开城。 维新后,胜改名为安芳,号海舟,又在明治新政府中担任海军司令、参议长等职务。也可以说,他是日本近代海军的创建者之一。  铁舟与泥舟  12、所谓“幕末三舟”,是指胜海舟和一对义兄弟:山冈铁舟(1836~1888)、高桥泥舟(1835~1903)。 铁舟是义弟,剑术出自千叶道场,属直心影流。他在幕府招收浪士队(新征组)时,被任命为浪士取缔役;此后,升任幕府要职——大目付。戊辰战争时,他奉将军德川庆喜之命,往与西乡隆盛进行江户不流血开城的谈判。谈判中,他态度不卑不亢,时人称:“朝敌德川庆喜有家臣山冈铁舟盛风凛凛。” 泥舟是义兄,长于枪术,25岁时即成为武场的师父。也曾在浪士队的组织工作中为幕府立下汗马功劳,并一度成为德川庆喜的护卫。  13、榎本武扬(1836~1908)  幕臣中真正的传奇人物。少年时长时间在北海道渡过,成年后留学荷兰,学习海军技术。归幕即成为海军要员。 讨幕军进入江户,榎本统率九艘军舰发动叛乱,一路北上占领北海道,成立共和国,并自任大总统。讨幕军在击败奥羽越列藩同盟后,直捣其大本营五棱郭。榎本战败投降入狱,由于黑田清隆的奔走才幸免一死。 榎本的左右手,是长于兵学的大鸟圭介(1833~1911)。 与式神作战的实业家——涩泽荣一(1840~1931) 涩泽出身是富农,青年时侍奉一桥庆喜,至庆喜恢复德川姓并继任将军后,涩泽即成为幕臣。 维新后他服务于大藏省(财政部),明治六年辞职,活跃于实业界。他创立第一国立银行,其它事业包括制丝、造纸、铁路、饭店等五百余种,遂被称为“财界大御所”。 至于“与式神作战”云云,源出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魔幻小说吧)《帝都物语》:明治45年,加藤保宽企图唤醒千年前平将门的怨灵,靠“地脉”毁灭东京,涩泽荣一则与幸田露伴等人及日本第一台机器人“学天则”,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988年,东宝影片公司将其部分搬上银幕,涩泽与式神、护法童子、阿修罗等的作战令人眼花潦乱……  14、小粟忠顺(1827~1868)  15、三条实美(1837~1891)  他是朝廷中象征倒幕维新的指导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复兴皇权、恢复天皇和公卿的地位,由于公武合体的八·一八政变而被迫逃出京都,落难太宰府(在北九州),当时一起落难的共七位公卿,史称“七卿落难”。自此,他的思想转变为倒幕,维新后成为太政大臣,实际作为新政府的首脑(最初的新政府结构为太政大臣为首,诸强藩志士出任参议为辅助)。  16、岩仓具视(1825~1883)  公卿中倒幕派的实际领袖。他出身于一个破落公卿家庭,在反对签署《日美通商条约》的八十八公卿联盟中崭露头角。 在幕府为了抵御倒幕热潮,而提出公武合体的论调时,岩仓为之策划了“和宫降嫁”(把天皇之妹和宫公主嫁与将军家),因而被尊攘派斥为叛徒、奸贼。岩仓被迫退隐岩仓村反省,其后多次与西乡、桂等人接触,确定了倒幕的思想,在“夺玉”(夺取天皇、讨伐幕府)斗争中立下奇功。 维新后出任内大臣,不久又率领大久保、木户(桂)等人组织岩仓使团出访欧美。留守的西乡等人压制不同意见,提出征韩论,大久保等仓促赶回与之辩论。在内廷会议上,西乡一派占了上风,三条实美被迫同意征韩,但要求延缓一天宣布。当晚,三条称病,由岩仓代任太政大臣,岩仓立刻进宫求得天皇诏书,然后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全部推翻三条的决定。西乡等一怒下野,大久保独裁政权的雏形形成了。 从尊攘到公武合体到倒幕,乃至后世许多人议论岩仓具视见风使舵,奸诈狡猾,比之为“曹操”。但应该看到他在维新运动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况且倒幕思想一经确定,岩仓比谁都要坚决。一个人的思想,应该允许其成长,这并非“墙头草,两边倒”。 其它志士,主要的还有两位——  无念,  17、宫部鼎藏(1820~1864)  熊本藩山鹿流兵学教师,对国学(当然是日本国啦)和神道也很有研究,后因弟子触犯藩法而引疚辞职,上洛参加尊攘运动,成为三条实美的亲信。池田屋事件中身负重伤,自杀而终。  18、陆奥宗光(1844~1897)  19、龙马的小兄弟,原名阳之助,纪伊藩士。由于藩中政变,其父被幽禁而脱藩流浪,一度至江户参加尊攘运动。后得龙马赏识,进入海军操练所学习,并拜胜海舟为师,不久又加入龟山社中(海援队)。 陆奥是个善思考之人,曾向岩仓具视灌输过开国倒幕思想。维新后,回藩任知事(纪伊藩后改和歌山县),1870年旅欧考察,1875年任元老院干事。 1878年,因与西南战争中西乡的反叛有所牵连而下狱,五年后出狱,再赴欧美。1888年任驻美公使,1892年任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外相任上,他修正了日本与英美诸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为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在日外务省旧址的前庭,至今还有宗光的塑像。 其妹初穗嫁与自由党党魁中岛信行。  新时代的事业家
2023-08-31 05:19:373

求日本所有名刀和其所有者名字!!

名人 名刀 源赖光 童子切安纲 北条时赖 鬼丸国纲 北条氏直 一文字 楠木正成 小龙景光 足利义政 备前国长船住兼光 上杉谦信 备前国长船住长光 织田信长 备前国长船住光忠,一文字吉房 森兰丸 不动行光 丰臣秀吉 粟田口藤四郎吉光 石田三成 正宗 德川家康 备前国福冈一文派助真,三池光世 池田辉政 大包平 伊达政宗 备前国长船住景秀 蒲生氏乡 相州国镰仓住新藤五国光,会津正宗 柳生十兵卫 三池典太 山内容堂 左行秀 佐久间象山 新藤五国光 阪本龙马 陆奥守吉行 井伊直弼 津田助广 近藤勇 长曾弥虎彻 土方岁三 和泉守兼定 桂小五郎 长船清光 太久保一翁 长曾弥虎彻 西乡隆盛 山城信国 胜海舟 水心子正秀 神原键吉 同田贯 近藤勇 长曾弥虎彻 冲田总司 菊一文字(?),加贺清光 土方岁三 和泉守兼定 大石锹四郎 大和守安定,加州住清光 永仓新八 播州住手柄山氏繁 藤堂平助 上总介兼重 斋藤一 鬼神丸国重 井上源三郎 奥州白河住兼常 原田左之助 江府助兴友 谷万太郎 月山弥郎贞吉 浅野藤太郎 武州重住藤原是一 武田观柳齐 越前住常陆守兼植 篠冢岸三 云州住家贞 林信太郎 备前国横山茂平佑春 岛田魁 奥州仙合住源兵卫国包 川岛胜司 越中住兼明 葛山武八郎 浓州关住兼家 三品仲治 备州长船住藤原佑平 蚁通勘吾 播磨住昭重 松原忠司 加州住藤岛友重 伊木八郎 越后新发田住兼则 中村金吾 江府住细田直光 尾崎弥八郎 奥州会津住兼友 佐佐木藏之丞 越中住兼明 阪井兵库 作州津山住兼光 木内峰太 美作津山住信孝 松本喜三郎 云仙子贞秀 竹内元三郎 关善定兼方 近藤周平 作州津山住城庆子正明 奥泽荣介 云龙子景胜 安藤早太郎 南海太郎朝臣朝尊 新田革左卫门 势州住长心子直久
2023-08-31 05:19:461

伊贺和甲贺的忍者,怎么区分?忍术有什么不同呢?

甲贺和伊贺指的是日本两大忍者集团 甲贺万谷众与伊贺锷隐众两大忍者集团,自源平合战以来,即是不共戴天的世仇,两族互相斗争了四百年,直到初代服部半藏与两族签下了停战协定,才开启了两族之间和平共存的局面。 推荐你看下电影版或小说版的<甲贺忍法帖> ------------------------------------------------------------ 说在日本首次派遣“忍者”完成任务的,是德圣太子。在当时,忍者被人们称为“志能便”。根据时代和地点的不同,有各种各样的称谓。以下是各个时期忍者在当时的称谓:飞鸟时代:“志能便”;奈良时代:“斥候”;战国时代:叫法甚多,流传最广的叫法是“乱波”,这是武田信玄给起的名字;江户时代:“忍者”。忍者的起源 忍术,又名隐术。关于忍术和忍者的起源说法不一,国内有人认为,忍术起源于中国汉代的五行术,后来传到了日本,同空手道、柔道、少林寺拳法等日本武技一样,忍术是由中国古武术传到日本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日本特色武术。忍术权威著作《万川集海》中指出:忍术思想的根源来自中国殷周之际的姜太公吕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术概念,并写在了传世名著《六韬》之中。后来,孙武、张良、韩信等相继对忍术理论进行了完善,特别是孙武的《孙子兵法》倍受忍者推崇。此时忍术也基本形成了由权谋·形成·阴阳·技巧等几部分构成的雏形。随着忍术传到日本,忍者也就在日本出现并发展起来。 日本人则认为忍术的理论基础是由中国传来日本的孙子兵法演化而来的,之后再加上修练道和臭名卓著的山中伏击战技巧(山中伏击战就是日本农民在山谷中埋伏抢夺旅客财物的强盗袭击而已)发展而成的,就是所谓的“风、林、火、山”四字真言,在平安时代时武士阶级兴起之后大力吸取了山伏击战的兵法加以发展。到了源平时代,源义经成功的使用了山中伏击战的技巧,完成了攻击面战法的理论。在南北朝时代,楠木正成发展出防御面的兵法,到此为止,忍术跟武术才分开成不同的系统正式独立出来。 中国、朝鲜的移民与忍者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渊源。因为古代日本很落后,所以日本政府非常欢迎来自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国移民到日本定居,因而受到中华文明熏陶的朝鲜人也受到欢迎,日本人把这些移民叫做“归化人”(虽然欢迎,但还是歧视他们,移民很难进入上流社会,而且不能沿用原居住地的语言和文化,必须改成日本姓名使用日语)。这些古代的技术移民将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带到了日本,例如制造陶器、盔甲、服装技术,以及决定性的促进了日本忍术发展的中国武术。因为忍者的出身多半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农民,而不是出身高贵的武士,所以作为很难被上流社会接纳的移民,“归化人”们也大量的进入了忍者这一行业。“归化人”通常都定居京都,随后有大量的人迁移到到附近的伊贺或甲贺去居住,这也是和两个地方忍术异常发达的主因。例如大名鼎鼎的服部半藏正成就是中国人,他姓秦,秦氏家族是公元三世纪末四世纪初时从中国吴国(日本和服的传统称呼是“吴服”,正是取自秦氏家族出身的吴国)渡海定居日本的,之后就改了个日本姓服部,服部半藏投效德川家康,后来移居江户。传说中这位忍者最终悟出了忍的真谛,这是多少代忍者所不曾有过的,至今日本人提起他来还是交口称赞“鬼半藏”的传奇。 忍术的教科书 伊贺跟甲贺对忍者事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对忍术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作出了系统化,编出了一本忍者的修炼宝典——《万川海集》。虽然流派不同,忍者们修练的经典都是《万川集海》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教导忍者如何施行忍术的一切理论基础与技能指导。
2023-08-31 05:19:561

求问日本各个年代时间顺序及天皇

日本历任天皇:第一系天皇日本从古代起即没有改换朝代,始终为皇室一系(号称“万世一系”)。但古代的天皇的事迹有来自传说、神话之虞,从崇神天皇开始考古学才能确认其实际存在,自应神天皇开始历史之可信度才大为提高。第一系名单1、神武天皇(じんむ)前660年2月11日—前585年3月11日 在位75年(日本史上首任天皇,传为天照大神的后裔。)2、绥靖天皇(すいぜい)前585年1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 在位36年(由绥靖天皇到开化天皇共八代,历史上只有诞生、即位、以及建宫、立后等记载,没有治绩纪录,故在日本历史上称作阙史八代。)3、安宁天皇(あんねい)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 在位38年(阙史八代,一说安宁天皇元年为前548年。)4、懿德天皇(いとく)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18日 在位33年(阙史八代。)5、孝昭天皇(こうしょう)前476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 在位83年(阙史八代。)6、孝安天皇(こうあん)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 在位101年(阙史八代。)7、孝灵天皇(こうれい)前291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 在位76年(阙史八代。)8、孝元天皇(こうげん)前215年1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 在位57年(阙史八代。)9、开化天皇(かいか)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 在位60年(阙史八代,一说开化天皇元年为前157年。)10、崇神天皇(すじん)前98年7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 在位68年(首位在考古学上可考证的天皇。)11、垂仁天皇(すいにん)前29年1月2日—公元70年7月14日 在位98年(废除殉礼。)12、景行天皇(けいこう)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在位59年(日本武尊东征。)13、成务天皇(せいむ)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在位59年(划分国、县、邑等地方行政区域。)14、仲哀天皇(ちゅうあい)190年11月11日—200年2月6日 在位10年(日本武尊之子,违逆神旨而死。)15、应神天皇(おうじん)20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在位110年(一说即传说中的八幡大神(八幡大菩萨)。)16、仁德天皇(にんとく)310年11月3日—399年1月16日 在位89年(圣帝之世。)17、履中天皇(りちゅう)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在位5年(命诸国设置国史,但现已亡佚。)18、反正天皇(はんぜい)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在位5年(平定仲皇子之乱。)19、允恭天皇(いんぎょう)410年12月—453年1月14日 在位43年20、安康天皇(あんこう)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在位3年(与轻皇子争位胜出。)21、雄略天皇(ゆうりゃく)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在位23年(暴君说。)22、清宁天皇(せいねい)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在位4年23、显宗天皇(けんぞう)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在位2年(市边押磐皇子遗儿。)24、仁贤天皇(にんけん)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在位10年(报德不报怨。)25、武烈天皇(ぶれつ)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 在位8年(残暴不仁的天皇,仁德帝一脉终绝。)26、继体天皇(けいたい)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在位24年(应神天皇五代孙,第一位早期天皇。)27、安闲天皇(あんかん)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在位4年28、宣化天皇(せんか)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在位4年29、钦明天皇(きんめい)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 在位32年(崇佛废佛论争展开。)30、敏达天皇(びだつ)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在位13年31、用明天皇(ようめい)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在位2年(圣德太子之父。)32、崇峻天皇(すしゅん)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在位5年(崇佛废佛论争完结,崇佛派苏我马子获胜并暗杀天皇,佛教地位奠定。)33、推古天皇(すいこ)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在位36年(日本历史上首位女天皇。)注: 推古二年(593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第二系天皇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为光仁天皇跟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可是,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第二系名单34、舒明天皇(じょめい)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在位12年35、皇极天皇(こうぎょく)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 在位3年(女天皇。)36、孝德天皇(こうとく)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 在位9年(645年定年号为大化,创日本年号之始。推行大化革新,指定官制。)37、齐明天皇(さいめい)64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 在位16年(即皇极天皇,于孝德天皇死后重祚。)38、天智天皇(てんじ)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 在位10年(天皇制确立。)39、弘文天皇(こうぶん)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在位1年(即位纪录于正史中被抹煞,又称大友帝。明治3年追赠谥号。)40、天武天皇(てんむ)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 在位13年(强化天皇中央集权制。)41、持统天皇(じとう)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 在位11年(天武帝皇后,女天皇。)42、文武天皇(もんむ)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 在位10年(命藤原不比等等人编法典《大宝律令》,设置铸钱司。)43、元明天皇(げんめい)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 在位8年(女天皇。)44、元正天皇(げんしょう)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 在位9年(女天皇。)45、圣武天皇(しょうむ)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在位25年(设立东大寺。)46、孝谦天皇(こうけん)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 在位9年(女天皇。)47、淳仁天皇(じゅんにん)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在位6年(又称“淡路废帝”,明治维新后追赠淳仁之谥号。)48、称德天皇(しょうとく)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 在位6年(孝谦天皇重祚,与僧道镜有染。)49、光仁天皇(こうにん)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在位11年(天智系一脉。)50、桓武天皇(かんむ)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在位25年(异称“柏原天皇”,迁都平安京,开创平安时代。)51、平城天皇(へいぜい)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在位3年(异称“奈良天皇”,下令迁都—迁回旧都平城京,引发药子之变;追号根据其所住宫殿的地名。)52、嵯峨天皇(さが)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在位14年(和文全盛期,允文允武。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53、淳和天皇(じゅんな)823年4月16日—833年2月28日 在位10年(又称“西院之帝”。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54、仁明天皇(にんみょう)833年2月28日—850年3月21日 在位17年(异称“深草天皇”,发生承和之变。)55、文德天皇(もんとく)850年3月21日—858年8月27日 在位8年56、清和天皇(せいわ)858年11月7日—876年11月29日 在位18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57、阳成天皇(ようぜい)876年11月29日—884年2月4日 在位8年(阳狂之帝。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58、光孝天皇(こうこう)884年2月5日—887年8月26日 在位3年(异称“小松帝”。)59、宇多天皇(うだ)887年8月26日—897年7月3日 在位10年(臣籍降下,之后恢复皇籍即位;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60、醍醐天皇(だいご)897年7月3日—930年9月22日 在位33年(出生时为臣籍,恢复皇籍后即位,编纂古今集,追号根据其山陵之名。)61、朱雀天皇(すざく)930年9月22日—946年4月20日 在位16年(将门、纯友之乱;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62、村上天皇(むらかみ)946年4月20日—967年5月25日 在位21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63、冷泉天皇(れいぜい)967年5月25日—969年8月13日 在位2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64、圆融天皇(えんゆう)969年8月13日—984年8月27日 在位15年(追号根据其住所(寺名、庵号)。)65、花山天皇(かざん)984年8月27日—986年6月23日 在位2年(追号根据其住所(寺名、庵号)。)66、一条天皇(いちじょう)986年6月23日—1011年6月13日 在位25年(追号根据其在位时的皇居的宫名。)注: 第37代齐明女皇为第35代皇极女皇重新登基后的称号,因此她们是同一人;同样,第46代孝谦与第48代称德也是同一人。第三系天皇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为将大权夺还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建武中兴”。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剃剑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第三系名单67、三条天皇(さんじょう)1011年6月13日—1016年1月29日 在位5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68、后一条天皇(ごいちじょう)1016年1月29日—1036年4月17日 在位20年69、后朱雀天皇(ごすざく)1036年4月17日—1045年1月16日 在位9年70、后冷泉天皇(ごれいぜい)1045年1月16日—1068年4月19日 在位23年71、后三条天皇(ごさんじょう)1068年4月19日—1072年12月8日 在位4年72、白河天皇(しらかわ)1072年12月8日—1086年11月26日 在位14年(遗谥,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73、堀河天皇(ほりかわ)1086年11月26日—1107年7月19日 在位21年(追号根据其在位期间皇居的宫名。)74、鸟羽天皇(とば)1107年7月19日—1123年1月28日 在位16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75、崇德天皇(すとく)1123年1月28日—1141年12月7日 在位18年(保元之乱、大怨灵,有“赞岐院”之称。)76、近卫天皇(このえ)1141年12月7日—1155年7月23日 在位14年(追号根据其在位期间皇居的宫名。)77、后白河天皇(ごしらかわ)1155年7月24日—1158年8月11日 在位3年(发生源平之争。)78、二条天皇(にじょう)1158年8月11日—1165年6月25日在位7年(平治之乱,源义朝被杀,其子赖朝被流放,平氏专权。追号根据其在位期间皇居的宫名。)79、六条天皇(ろくじょう)1165年6月25日—1168年2月19日 在位3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80、高仓天皇(たかくら)1168年2月19日—1180年2月21日 在位12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81、安德天皇(あんとく)1180年2月21日—1185年3月24日 在位5年(平氏一族灭亡。1183年至1185年与后鸟羽天皇并立。)82、后鸟羽天皇(ごとば)1183年8月20日—1198年1月11日 在位15年(又称“隐岐院”。)83、土御门天皇(つちみかど)1198年1月11日—1210年11月25日 在位12年(又称“阿波院”、“土佐院”。追号根据其在位时的皇居的宫名。)84、顺德天皇(じゅんとく)1210年11月25日—1221年4月20日 在位11年(又称“佐渡院”,在位期间发生承久之乱,朝廷倒幕军战败,自此被幕府所控制,后鸟羽天皇、土御门天皇、顺德天皇被流放。)85、仲恭天皇(ちゅうきょう)1221年4月20日—1221年7月9日 在位3月(承久之乱发生后被废黜,仅在位77日,因此有“九条废帝”之称。谥号为明治3年追赠。)86、后堀河天皇(ごほりかわ)1221年7月9日—1232年10月4日 在位11年(追号根据其在位时的皇居的宫名。)87、四条天皇(しじょう)1232年10月4日—1242年1月9日 在位10年(追号根据其生前的皇居。)88、后嵯峨天皇(ごさが)1242年1月9日—1246年1月29日 在位4年(遗谥。)89、后深草天皇(ごふかくさ)1246年1月29日—1259年11月26日 在位13年(遗谥。)90、龟山天皇(かめやま)1259年11月26日—1274年1月26日 在位15年(遗谥,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91、后宇多天皇(ごうだ)1274年1月26日—1287年10月21日 在位13年(遗谥。)92、伏见天皇(ふしみ)1287年10月21日—1298年7月22日 在位11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93、后伏见天皇(ごふしみ)1298年7月22日—1301年1月22日 在位3年(遗谥。)94、后二条天皇(ごにじょう)1301年1月22日—1308年8月25日 在位7年95、花园天皇(はなぞの)1308年8月26日—1318年2月26日 在位10年(遗谥,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96、(南朝1)后醍醐天皇(ごだいご)1318年2月26日—1339年8月15日 在位21年(南朝第一任天皇。遗谥。)97、(南朝2)后村上天皇(ごむらかみ)1339年8月15日—1368年3月11日 在位29年(南朝天皇。明治44年追赠追号。)98、(南朝3)长庆天皇(ちょうけい)1368年3月11日—1383年10月 在位15年(南朝天皇。大正15年追赠谥号。)99、(南朝4)后龟山天皇(ごかめやま、1383年10月—1392年10月5日 在位9年(南朝最后一任天皇。明治44年追赠追号。)(北朝1)光严天皇(こうごん)1331年9月20日—1333年5月25日 在位2年(遗谥,根据其所居住的寺名、庵号。)(北朝2)光明天皇(こうみょう)1336年8月15日—1348年10月27日 在位12年(遗谥,根据其所居住的寺名、庵号。)(北朝3)崇光天皇(すこう)1348年10月27日—1351年11月7日 在位3年(遗谥。)(北朝4)后光严天皇(ごこうごん)1352年8月17日—1371年3月23日 在位19年(遗谥。)北朝5、后圆融天皇(ごえんゆう)1371年3月23日—1382年4月11日 在位11年(遗谥。)100(北朝6)、后小松天皇(ごこまつ)1382年4月11日—1412年8月29日 在位30年(北朝第六代天皇,在将军足利义满的协助下,接收了南朝后龟山天皇交出的传国神器,统一了南北朝。)注: 从第96代后醍醐天皇到第99代后龟山天皇,这四代天皇是南朝天皇,居住在吉野山。但由于北朝没有象征神权的“三神器”,因此这四代天皇仍是“正统”, 所以按南朝来记代。直到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后小松天皇,后小松天皇才能算是第100代天皇。第四系天皇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926年,大正天皇殁,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的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第四系名单101、称光天皇(しょうこう)1412年8月29日—1428年7月20日 在位16年(追号由称德、光仁这两个谥号合而为一。)102、后花园天皇(ごはなぞの)1428年7月28日—1464年7月19日 在位36年(异称“后文德院”。)103、后土御门天皇(ごつちみかど)1464年7月19日—1500年9月28日 在位36年104、后柏原天皇(ごかしわばら)1500年10月25日—1526年4月7日 在位26年(即位21年后才行即位仪式。)105、后奈良天皇(ごなら)1526年4月29日—1557年9月5日 在位31年106、正亲町天皇(おおぎまち)1557年10月27日—1586年11月7日 在位29年(追号根据其皇居二条殿对面町的名字。)107、后阳成天皇(ごようぜい)1586年11月7日—1611年3月27日 在位25年(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大名在京都聚乐第觐见天皇。)108、后水尾天皇(ごみずのお)1611年3月27日—1629年11月8日 在位18年(遗谥。)109、明正天皇(めいしょう)1629年11月8日—1643年10月3日 在位14年(女天皇。追号由元明、元正两个谥号合二为一。)110、后光明天皇(ごこうみょう)1643年10月3日—1654年9月20日 在位11年111、后西天皇(ごさい)1654年11月28日—1663年1月26日 在位9年112、灵元天皇(れいげん)1663年1月26日—1687年3月21日 在位24年(追号由孝灵、孝元两个谥号合而为一。)113、东山天皇(ひがしやま)1687年3月21日—1709年6月21日 在位22年(追号根据其山陵名。)114、中御门天皇(なかみかど)1709年6月21日—1735年3月21日 在位26年(追号根据其皇居附近的宫门。)115、樱町天皇(さくらまち)1735年3月21日—1747年5月2日 在位12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116、桃园天皇(ももぞの)1747年5月2日—1762年7月12日 在位15年117、后樱町天皇(ごさくらまち)1762年7月27日—1770年11月24日 在位8年(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18、后桃园天皇(ごももぞの)1770年11月24日—1779年11月9日 在位9年119、光格天皇(こうかく)1779年11月25日—1817年3月22日 在位38年120、仁孝天皇(にんこう)1817年3月22日—1846年2月6日 在位29年(天保改革(1841年)。)121、孝明天皇(こうめい)1846年2月13日—1866年12月25日 在位20年122、明治天皇(めいじ)1867年1月9日—1912年7月30日 在位45年(实施明治维新(1868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击败清朝和俄国,加速日本现代化的步伐。开始实行一世一元制。)123、大正天皇(たいしょう)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 在位14年124、昭和天皇(しょうわ)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在位64年(日本迄今在位最久和最长寿的天皇(在位共计62年2周,享寿88岁)。在位期间与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战败。)125、明仁天皇(あきひと)1989年1月7日—今(第一位在关东地方即位的天皇。)注: 明治元年,“一世一元制”确立,即一代天皇一个年号。 因为现今的日本天皇明仁在世,所以没有谥号,不能叫做“平成天皇。平成是年号而非谥号,天皇在世时是不可以称呼为平成天皇的。
2023-08-31 05:20:061

日本战国时代有位诸侯叫今川义元的谁能介绍下谢谢~~!

今川义元,骏河国守护大名今川氏亲三男,永正十六年(1519)生,幼名芳菊丸,自幼入骏府郊外善得寺修行,法号梅岳承芳。天文五年(1536),今川家家督氏辉暴毙,义元还俗继位,其后分别与武田、北条同盟,并迅速统一了骏河、远江、三河。永禄三年(1560)上洛途中,于桶狭间遇袭而亡。桶狭间大意遇袭几乎抹杀了义元前半生的功业,以至后人一提到义元,就想到是信长手下败将。一些初涉战国的朋友甚至认为他是愚蠢无能的大名之一。而实际历史上的义元,在武勇、文化、内政、外交上均有突出的表现,桶狭间之战亦有其偶然和巧合之处。武勇——(花仓之乱、小豆坂之战) 天文五年(1536)第八代家督氏辉离奇死亡,两位继承人三男义元和庶出的二男惠探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冲突。年仅十七岁的义元在这场争斗中显示出了超人的判断力与决断力。他于六月十日包围了惠探所在的花仓城,数日破城,惠探自刃。天文十五年(1546),尾张的织田信秀与三河的松平广忠发生冲突,松平广忠向义元求助,义元欣然出兵。天文十七年(1548)织田、今川两军主力对峙于小豆坂。义元亲率大军,大败织田,并生捕信秀之子信广。此战快速激烈,是正攻法的典型,被收录于《日本的合战》一书中。文艺——义元不仅武勇卓越,且能歌善赋,可称得上是一位儒将。他自幼入善得寺拜护国院常庵龙崇长老(太原雪斋)为师,精修佛法。同时喜好汉诗、和歌。据《续丛书类丛》载其“爱读宋景濂之富士诗”,留下诗歌众多。如天文二年为迎仁和寺尊海而与雪斋三人的连句诗:花待春宿梅——喜卜(尊海);友三话岁寒——九英(雪斋);扣水茶煎月——承芳(义元)。内政——义元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内政的重要性。继位之后,他即向各地派遣检地奉行,开展了艰苦的检地工作,使领土基盘得到了强化。天文二十一年(1552)义元在父亲氏亲制定的基础上推出了在今后整个封建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今川假名目录及追加》,其中详细制定了家臣统制、家臣关系等一系列封建制度。据考其后德川幕府遵循百年的《家康百训》在制定中亦有部分是参照了此《今川假名目录》。义元的贡献可谓巨大。外交——义元在其四十年生涯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手腕。在继位前,今川家正与甲斐武田激烈交战,北条氏亦在旁虎视眈眈。义元继位后,于天文六年(1537)迎娶武田信虎之女,并与关东统领山内上杉宪政结盟,使北条在伊豆的国境后退,义元成功地支配了骏东、富士二郡。天文十八年(1549)冈崎城松平广忠死,义元以竹千代(德川家康)为质又吞并了三河。  最后,再来谈谈桶狭间之战。  永禄三年(1560)五月,义元出兵向京都进发,希望代替没落的足利家行使将军一职。他当时已是骏、远、三三国百万石的国主,后方的武田、北条已同盟;中西部几个有实力的大名,毛利远在中国,长宗我部在四国岛,岛津家更在遥不可及的九州;今川家又是镰仓新罗八郎源义家一系的名门望族,拥护者众多。如无信长的出现,义元成为征夷大将军确是指日可待之事。真可谓既生义元,何生信长!  桶狭间之战是战国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因而大部分史书所记均把织田军数量记录极少,而今川军数量极多,以示其“以少胜多”。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记为今川军四万五千,织田军二千。《北条五代记》记为今川军二万五千,织田军六、七百。似以日本参谋本部编的《日本战史》中今川“兵员总计二万五千,号称四万”,最为接近事实。以当时寄亲寄兵制,一个支城聚集四百到五百人,今川家全盛时期约三十个支城,加上直系军队和临时招募,二万五千人确实差不多。且实际上这二万五千人中只有两千到三千是领禄米的武士,其余二万三千多人都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扎枪的农民。  五月十日先阵井伊直盛出发,义元的本队十二日从骏府出发,十三日到挂川,十四日到引马,十五日到吉田,十六日到冈崎,十七日到知应,十八日到踏挂,十九日先阵已攻下丸根、鹫津。义元本队向大高进军,中午在桶狭间田乐小憩。就是这短短几个时辰的休息断送了义元的性命。  据《松平记》中描写“……午后二时,信长二千精锐自小径而来……直袭本阵铁炮打挂,百余人冲突而下……服部小平太云者,长枪突中义元,义元以刀断枪,伤小平太之膝……信长近臣毛利新助,突袭义元,倒,口噬其指,新助第二太刀斩下义元首级,左指犹在义元口中……”。当时大雨倾盆,掩盖了喊杀声,且当时义元真正本阵的亲兵只有一千余人,因此实际上成了今川义元以少抗多,不敌而亡。  其实虽然措不及防,但以今川的能力,要突围应该不难,只要缓过一口气,其主力部队即可赶到。据江户著作《集览桶延间记》载义元“……出阵,踏挂具足……马乘,落马”;肥前平户城主松浦正信著《武功杂记》:“今川义元,足短而胴长,临济寺喝食致置”。可见义元八成在突围中由于足短身长,战马受惊因而摔下马来,致服部、毛利有机可乘。饶是如此,在义元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重创数人,口咬敌指,含恨而亡,其武勇不应遭到怀疑。  桶狭间战役胜利的原因一般归纳有三点:一、情报准确。信长军在百里之外赶来,于连绵数里的军营中准确地袭击了义元的本队,在那个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仅靠几个忍者来回报告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合理的截释是,今川军中有内奸!《松平记》中记载,除义元近习数人讨死外,另有佐佐枭人正、一宫左卫门等人失踪。也许就是这几个人,是归降了信长的内奸,通过某种方式准确地提供了今川军的动向。其次是那场及时的大雨。大雨不仅掩盖了马蹄声和喊杀声,使救援部队不能及时赶到,还使守军不能发射火枪,无法进行有效的还击。  第三就是颇有争议的织田信长的野武士战法。当时日本的战争以正攻法为主,即两军在约定地点集结,然后根据兵种、阵形,你攻我守,极有章法,要求将领有极高的统率能力。如十二世纪名将楠木正成以居高临下的“楠战法”享誉日本;甲斐名将武田信玄则以“风林火山”的机动战术著名。在战斗中,双方士卒都光明正大,背插绘有家徽的战旗,大喊主君口号,奋勇当先。那时的战争是一种极为神圣的事。今川义元即是在这样一种传统战术策略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完全是按照当时战争的惯例进行的。如果把这场战役比作一盘围棋,那义元完全是按着定式在下,一板一眼,挑不出一点毛病。而织田信长,众所周知,自小就放纵不羁,被人称作“白痴、疯子”。作为大名的长子,这些传统的战术理论估计他是学过的,但根据他的性格,他是决对不会放在心上的。这可能与织田家崛起短暂的历史也有关系。他不象今川义元,循规蹈矩,行事稳重,以维护今川家古老的荣誉为己任,而只是以与生俱来的直觉寻找战机。因此,在今川军到来之际,他尽率精锐,卸下战旗等累赘,以布包住马蹄,翻山越岭抄小路偷袭。虽艰苦而狼狈,但最终成功击毙今川义元。这样的行动,在以前的战争中绝无仅有。这样的偷袭,如果人数再少一点,简直就是暗杀。而使用忍者暗杀是当时日本极为人所不齿的一种卑鄙行为,与宣扬英勇无畏的武士道完全背道而驰。由此织田信长开创了后来被称为“野武士”的战法,即不具一格、不择手段赢得胜利。今川义元亦不幸成为信长不择手段统一天下的踏脚石。不过以义元的为人,与信长易地而处,有一个偷袭的良机,要他拔下家徽、布包马蹄去偷袭,就好象要他以布蒙面去人家家里偷东西一样,他是宁死也不会干的!  呜呼!最后以义元和歌一首纪念这位没有得到历史公正评价的战国名将:  心似红叶染神榭 常磐秋色契君心——《今川氏与观泉寺》
2023-08-31 05:20:301

为什么日本南北朝时期,历史学家普遍以南朝

日本的南北朝发生于1336年-1392年,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在这段时期里,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承传。概要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严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1392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逼降南朝,后龟山天皇把三神器(为天照大神所传八尺镜、琼曲玉、天业云剑)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日本历史上关于南北朝谁是正统的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有人说,北朝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方,所以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应该是正统。但也有人说,后醍醐让渡的神器是假的,因此正统还是在南朝一边。直到1911年,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幸德秋水还振振有辞地说:“当今天皇难道不是从后南朝天皇后中抢夺了三件神器的篡夺者的子孙吗?”一时,在日本国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政界元老山县有朋还就此咨询枢密院。最后,作为北朝天皇后代的明治天皇作出裁决,认定南朝为正统,北朝各天皇不列入天皇传承系列,但天皇地位及其待遇不变。因此,足利尊氏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楠木正成成为忠于天皇的典范。
2023-08-31 05:20:401

历史上,日本名人有哪些﹖

那可多了去了,日本战国史可是比中国的丰富多彩别看它是弹丸之地历史上我所知道的就几个比方说:织田信长,明智光秀,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本多忠胜,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直江谦续,石田三成,前田庆次,真田幸村,岛津义弘,岛左近,伊达政宗,宫本武藏,前田利家。等等........以上这几位都是在日本战国时期相对比较出名的就说织田信长吧很多学者和史学家他有点像中国的曹操其实只是有个别的处事能力相像而已。 织田信长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巖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他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三英杰之一(另外两人是丰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曾被日本民众评选为“日本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下面再说说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7年3月26日-1598年9月18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及大名,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自室町幕府瓦解后再次统一日本,并发动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征伐),最高的官位是关白。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神号丰国大明神(后因丰臣家灭亡而被德川幕府取消) 德川家康,可以说是幕府的创始人 (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下面一位是我的最爱 ; 武田信玄,日本战国时期名将。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浓守护,甲斐守护,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法名信玄(德荣轩信玄简称),幼名胜千代,通称太郎,清和源氏源义光之后,武田信虎嫡长子。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美誉,号称“战国第一兵法家”。因任甲斐守护,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称为“甲斐之虎”,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可谓一时瑜亮。 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胜(公历1548年3月17日-1610年12月3日) 本多忠胜,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猛将,于德川家康旗下,为德川四天王(本多忠胜、酒井忠次、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和德川三杰(本多忠胜、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德川十六神将以及日本七柱枪之一。世称“鬼之平八”、“战国第一猛将”,更被织田信长称赞为“日本之张飞”。他生于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八日于三河。他是本多忠高的长男,幼名为锅之助,通称平八郎。根据史料推断其身高大概140cm左右,是个不止一人说过的勇猛矮个子。家康说他体型矮小,当时日本男人平均身高为160cm。本多忠胜和山县昌景是当时有名的矮子。 伊达政宗(だて まさむね)(1567年-1636)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人称“独眼龙政宗”。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与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有中兴之祖之称)即意味能达成霸业。小时候因为罹患疱疮(天花),而右眼失明,人称"独眼龙"。 真田幸村(1567-1615)是日本战国末期名将,真田幸隆之孙,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关原合战与父亲同在西军,战后被流放于纪伊九度山,逃脱后,投奔到大坂城。在大坂夏之阵中率士兵与德川家康的大军浴血奋战,最终寡不敌众,战死。因其战绩而被德川家康誉为“日本第一兵”。与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南北朝时代的楠木正成并列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上杉谦信,日本战国时期名将。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笃信佛教,出家后法号谦信。因拥有很高的军事统率能力,被称为越后之龙,一般通称为军神,并以其行侠仗义闻名于世。官位为“从五位下弹正少弼”,死后由明治天皇追赠从二位。育有四名养子,为上杉景胜、上杉景虎、上条政繁和山浦景国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有的是复制的字太多麻烦,望理解!!
2023-08-31 05:21:0511

日本天皇为什么是一脉单传,从来没被推翻过?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日本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天皇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书籍记载于前660年)。由于被认为不同于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故具有神性),天皇与其家族没有姓(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其公民权。虽然裕仁以后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但多数日本人仍认为天皇代表着“国家”。 日本国君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唐朝时期。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皇后并称二圣,这可能影响到日本天皇称号的采用。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记载是673—688年前后天武天皇的《飞鸟净御原令》。中国称日本元首为天皇大约是在清末的同治时期。在日本的历史上,出现天皇的称号以后,还有天皇和皇帝的称号并用的。这种两个称号并用的天皇有43代元明、45代圣武(追谥)、46代孝谦、50代垣武。到了近代明治元年(1868年)后,日本致外国首脑信件、国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使用的还是皇帝称号。从1936年以后,对外就完全使用天皇称号了。 日本的现任天皇名为明仁,年号平成,于1989年即位。[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大和国(倭)君主的正式称呼原本是“大王”(治天下大王)。故中国南朝的正史中称五位遣使朝贡的倭国君主为倭王,史称倭五王(赞、珍、济、兴、武)。隋炀帝时,大和的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在国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是首次在外交场合使用“天皇”一词。不过,《隋书》对此类国书的纪录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实际上,《隋书》所记录的国书为小野妹子所带去的那份。‘日本书纪"中所记下的国书则为第二份。在寒暄辞的大意重复。又,小野妹子虽弄丢了中国所回信的国书,却没有受罚。有学者认为依当时外交情况,两方大使皆有对国书与纪录进行窜改以达到两国之妥协点。否则日本用天皇一辞,中国不可能接受其国书。反之,如中国对日本采用对下关系的写法,日本也不会接受。按‘日本书纪",来日大使裴世清重拟的国书写作“皇帝问倭皇。”是即大使改窜国书以符合两国底限。‘圣德太子传历"称“天子赐诸侯王书式也。然皇帝之字,天下一耳。而用倭皇字,彼有其礼。”可为佐证。)应当是其后的日本书纪依大宝令规定,将“大王”、“大君”、“皇尊”等名词一律更正为“天皇”所致。在天智天皇时代遗臣的墓志中,曾发现写有“天皇”字样的木简,不过也有后世立墓的可能。可以肯定的在日本国内广泛使用天皇一词的时间,是天武天皇时期。 “天皇”在中国道教中,表示北极星。天武天皇因喜欢道教而使用天皇作为君主的尊号。 唐代以后,中国人按照日本人的自称,逐渐以日本一词取代倭作为对日本国的官方称呼。由于对日本的幕府制度缺乏了解,中国一直以日本国王来称呼和册封日本的执政者。一直到宋朝之时,太宗对日本颇有好意,以至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元托克托《宋史》等文献,正式将“天皇”一辞写入正史。[编辑本段]历史 古代天皇 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乃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之后裔,成为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 事实上,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靠口头背诵神话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查证。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可做参考。然而该纪录却是转录而来,并非一二级史料,却文中可以看出中日语延误译的问题。虽在《日本国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辞,不过“万世一系”四字则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左右才形成,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但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 近代 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议会民主制。但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编辑本段]日本天皇一览 日本从古代起即没有改换朝代,始终为皇室一系(号称“万世一系”)。但古代的天皇的事迹有来自传说、神话之虞,从崇神天皇开始考古学才能确认其实际存在,自应神天皇开始历史之可性度才大为提高。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但自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无法确认,应该是《古事记》及《日本书纪》 为了完成从神代到人代的过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仲哀天皇与应神天皇中间填充长达70年历史的神功皇后,也不能说是实际的存在。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吧。此外,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应该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吧。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之前都以的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作为称呼。我国《宋书·蛮夷传》里所记载的“倭五王时代”中的“倭赞、珍、济、兴、武五王”,即是指自仁德天皇起至雄略天皇止,除履中天皇外的五位日本统治者。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注: 推古二年(593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 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为光仁天皇跟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可是,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注: 第37代齐明女皇为第35代皇极女皇重新登基后的称号,因此她们是同一人;同样,第46代孝谦与第48代称德也是同一人。 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为将大权夺还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 建武中兴”。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剃剑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注: 从第96代后醍醐天皇到第99代后龟山天皇,这四代天皇是南朝天皇,居住在吉野山。但由于北朝没有象征神权的“三神器”,因此这四代天皇仍是“正统”, 所以按南朝来记代。直到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后小松天皇,后小松天皇才能算是第100代天皇。 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926年,大正天皇没,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的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
2023-08-31 05:21:306

通江县人民政府到丽江景区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314.0公里起点:通江县人民政府1.巴中市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南街行驶90米,左转进入钟鼓楼街2) 沿钟鼓楼街行驶90米,左转进入诺江中路3) 沿诺江中路行驶940米,过左侧的海尔(永诚店)约260米后,左转2.行驶3.8公里,直行进入万阿路3.沿万阿路行驶33.9公里,左转进入S2024.沿S202行驶18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龙灯街5.沿龙灯街行驶1.4公里,左前方转弯6.行驶80米,右转7.行驶420米,左前方转弯8.行驶230米,稍向右转9.行驶770米,左前方转弯10.行驶110米,右前方转弯11.行驶140米,左前方转弯12.行驶750米,直行进入恩广高速13.沿恩广高速行驶31.0公里,直行进入广巴高速14.沿广巴高速行驶2.8公里,朝仪陇/成都/南江/汉中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东兴场立交15.沿东兴场立交行驶790米,直行进入成巴高速16.沿成巴高速行驶10米,直行进入成巴高速17.沿成巴高速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巴南高速18.沿巴南高速行驶113.6公里,直行进入成巴高速19.沿成巴高速行驶179.0公里,直行进入沪蓉高速20.沿沪蓉高速行驶14.8公里,朝成绵高速/成灌高速/成渝高速/成雅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螺狮坝立交桥21.沿螺狮坝立交桥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成都绕城高速22.沿成都绕城高速行驶24.9公里,朝雅安/乐山/成都城区/永丰立交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成雅立交桥23.沿成雅立交桥行驶1.1公里,过白家场立交,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24.沿京昆高速行驶607.2公里,过金沙江大桥,朝攀枝花/丽江/G421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蔡家湾大桥25.沿蔡家湾大桥行驶570米,直行进入蔡家湾大桥26.沿蔡家湾大桥行驶260米,直行进入丽攀高速27.沿丽攀高速行驶61.3公里,在华坪/荣将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28.沿匝道行驶490米,直行进入丽攀高速29.沿丽攀高速行驶810米,左前方转弯30.行驶72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S30831.沿S308行驶86.6公里,右转进入S22032.沿S220行驶15.9公里,右前方转弯33.行驶1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凤鸣路34.沿凤鸣路行驶390米,直行进入凤鸣路35.沿凤鸣路行驶340米,在第3个出口,左转进入南兴路36.沿南兴路行驶6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沧阳路37.沿沧阳路行驶3.0公里,左转38.行驶410米,在第1个出口,朝丽江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S30839.沿S308行驶91.4公里,进入S30840.沿S308行驶2.6公里,右转进入祥和路41.丽江市内驾车方案1) 沿祥和路行驶3.4公里,直行进入祥和路2) 沿祥和路行驶190米,在第2个出口,朝祥和路/长水路/丽江古城南门方向,直行进入祥和路3) 沿祥和路行驶770米,进入祥和路4) 沿祥和路行驶90米,在第2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祥和路5) 沿祥和路行驶890米,朝长水路/丽江古城北门方向,右转进入长水路6) 沿长水路行驶1.3公里,过右侧的苏宁易购(丽江长水路店)约130米后,右转进入香格里大道7) 沿香格里大道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香格里大道8) 沿香格里大道行驶160米,在第1个出口,朝黑龙潭/象山路方向,右转进入象山路9) 沿象山路行驶600米,直行进入象山路10) 沿象山路行驶160米,在第3个出口,朝玉泉路/束河古镇/玉龙雪山方向,左转进入玉泉路11) 沿玉泉路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玉泉路12) 沿玉泉路行驶50米,在第2个出口,朝玉甘线/玉龙雪山方向,直行进入玉泉路13) 沿玉泉路行驶4.1公里,直行进入玉泉路14) 沿玉泉路行驶720米,在第2个出口,朝东巴谷/玉水寨/玉龙雪山方向,直行进入玉泉路15) 沿玉泉路行驶9.1公里,直行进入旅游环线16) 沿旅游环线行驶1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丽江风景区
2023-08-31 05:2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