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ira
-
原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中国制造”真的到了需扭转发力方向的时候,应该“给自己穿上行头了”。中国制造从拼数量、拼规模,到拼质量、拼价格,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术、拼设计了,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扩展资料:
以苹果公司为例,我国的富士康是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就说明了一切,中国人制造了苹果手机,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大量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物质,但最后我们分配利润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创造
- Troublesleeper
-
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早在2007年经合组织(OECD)称,在研发支出方面,中国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增长了1倍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全球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再创新高。其中,由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专利局的总和,名列世界第一,中国专利申请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98%。
现状
以苹果手机iPhone的产业链价值分布最能说明问题。据调查,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实际零售价格要在两倍以上.其中闪存(24美元)和屏幕(35美元)是在日本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23美元)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等(30美元),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12美元)是美国制造的。除此之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近48美元。最后算下来,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不过只有可怜的6.5美元!这意味着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就说明了一切,中国人制造了苹果手机,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大量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物质,但最后我们分配利润最少。
转变的意义
从苹果公司例子不难看出中国制造的向中国创造转变势在必行,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乔布斯的伟大,在于其对工业设计苛刻甚至极端的追求。与苹果相比,“中国制造”真的到了需扭转发力方向的时候,应该“给自己穿上行头了”。中国制造从拼数量、拼规模,到拼质量、拼价格,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术、拼设计了,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沿着思路,人们还会继续发问:喝一杯香浓的咖啡,与“到星巴克坐一坐”,这之间又有什么本质差别?前者只与口味或嗅觉有关,而后者却成了美国人的社交名词——星巴克连锁咖啡店,是一个让你放松、发呆,或者会见好友的去处,它甚至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流行文化窗口,让音乐、书籍、电影之类的文化产品与咖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再看看那些进入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公司吧。体育用品制造商耐克,说自己“不仅仅提供高性能的运动设备,而且承诺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时尚服装品牌阿玛尼称,“穿上阿玛尼,你便成了阿玛尼”,它意味着成功,休闲和品位,而该品牌创始人阿玛尼,那个70岁的白发老头,还准备涉足汽车内饰和特色餐饮业;英特尔公司只是提供一个看不见的芯片吗?不!它带来的是“由技术所推动的最前沿的生活”。“在高手云集的世界里,正常化和标准化就意味着一无所有。”所以,可能基于对雷同的恐惧亦或厌恶,瑞典人创造了宜家(IKEA),重新塑造和诠释了人类的家居文化。
中国人已经用“MADE IN CHINA”证明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商业意志,而一个新的挑战已经赫然摆在眼前,我们能否可以在想象力无边界的“无形时代”,真正展现中国人的智慧?那就是中国创造。
拓展资料:如何实现中国创造。
1.国家投入
早在2007年经合组织(OECD)称,在研发支出方面,中国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增长了1倍以上。在专利申请量方面,中国也刚刚取代德国,位居全球排行榜的第五位
2.教育投入
以往,日本和韩国曾在大学教育上大举投资,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如今中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自1998年以来,中国大学生数量增长了逾3倍,达到1600万人。美国每年培养13.7万名学士以上学位的工程师,中国培养出35.2万名此类人才。据留学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的各类留学回国人员达81.84万人,有72.02%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
3.改革教育体系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中国若想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机构,还包括教育体系。大学教师们表示,大学过多地关注理论和机械式的学习,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关注不够。班级的人数也过多:一些博导需要指导50多名学生。
麦肯锡(McKinsey)的一份报告估计,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该咨询公司警告称,中国即将出现人才短缺的局面。中国人甚至这样称呼此类学生——“填鸭式”,他们擅长记忆事实和通过考试,但非常缺乏主动精神。
在儒家传统的熏陶下,中国对教育非常重视,但也极度尊重权威。雇主们经常抱怨称,尽管他们雇用的大学毕业生似乎在理论上很出色,但很难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必须克服年轻大学毕业生沉默寡言的毛病,中国政府正努力解决某些问题。中国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一些变动,强调交流和团队合作,同时建立了一批一流大学作为核心,它们将得到额外的资源。
4.企业
阻碍创新的最大障碍之一,可能不在实验室或教室,而是股市的命运。过去二十年来,小型私营企业一直是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为私营企业家提供足够的支持。中国国有企业占据了约75%的银行贷款,并在1300家上市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研究型公司有时需要数年时间,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花费,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但中国企业家往往不得不依靠家庭成员或非正规的贷款网络,来筹集初创资金。“在建立一个后院工厂方面,非正规网络确实相当有效,”麦肯锡大中华区总裁高安德(Andrew Grant)表示,“但如果你希望转变为一个1000人的业务,它们就不起作用了。”
在日本和韩国,研究集中在那些有财力冒险的大公司身上,例如索尼(Sony)和三星(Samsung)。然而,在中国,大公司多为国有企业,经营企业的高管对于冒较高风险颇为敏感。“其中一个关键是金融体系,”里昂证券经济学家安迪·罗思曼(Andy Rothman)表示,“问题是,这个体系是否能够真正将资金配置到私营企业,为它们的自主研究提供资金?” 罗思曼编制了一份有关中国科学动力的报告。
途径当然还有许多,在此不再累述,总而言之,只有我们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组织时时,处处,事事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国创造就能够实现国家的真正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LuckySXyd
-
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Made in PRC)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他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这个标签可以在广泛的商品上找到,从服装到电子产品。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2017年3月,工信部组织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所专所长,打造中国制造“新版图”。
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认识和反思“创造力”
首先我们需要端正对“创造力”的认识。创造力是一种价值重塑,更是一种思想解放,是选择以新的发展观发展经济的视域和气度。文化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其每一个环节都高度依赖创新和创造。
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革新,难以打开创造力的闸门。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求同”的思想使我们拘泥保守、害怕出新,“中庸”的观念使我们安于现状、麻木懈怠,“内敛”的性格使我们习惯于“拿来主义”。由此便出现了这样的尴尬与矛盾:一方面我们对文化发展与文明进步侃侃而谈,另一方面对文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路径又一筹莫展。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体制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创新及其成果的保护、转化和应用尚不健全,全社会投入创新的环境和气候尚未形成,创意人才的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能够贴近群众需求、市场认可度高的优秀文化产品依然缺乏。此外,以一味“立异”的方式取代“创意”、“创造力”,这样的认识误区也亟须我们反思。
打开全民创新的闸门
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以深层次改革为动力。从国家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来看,一旦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文化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文化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等,都将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人才是文化不断创新与永续发展的“永动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发展环境,才能涌现出更多敢为人先、执著求索的创新人才。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当创造力真的成为一种财产,并像其他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保护时,创造力才能成为生产力,因而,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
激发文化创造力,需要打开全民创新的闸门。全民文化创造力的充分释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才能使创造力不断迸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
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加快的当今时代,创造力是一种生产力,创造力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多寡是评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这一维度意味着我们今天要想保护创造力,不仅需要具备坚定的人本精神,还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闭门造车和自欺欺人的自闭式发展必然造成前沿文化产品的缺失,必将拉大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历史性差距。而要想紧紧把握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从文化产品生产的内容到形式都必须放置于全球文化需求的背景下来考量,必须瞄准更大的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因为中国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更多地进行中国创造,才能使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势在必行,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拓展资料:
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那些引起社会深刻变革的重大技术成就,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国家新增发明专利越多,显然未来产生影响世界的重大创新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各类统计数据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专利申请方面的数量优势,在迈向创新强国的道路上,关键是如何把这种专利数量优势,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优势,提升创新的质量。
参考资料:中国创造_百度百科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创新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人民网
- 陶小凡
-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融入世界经济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一天你发现,在国外的大大小小的商场里面,大多贴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世界经济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因为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着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如何?那么无疑就是,“廉价”,就像德国制造给人以“质量好”,日本制造给人以“技术领先”一样,“廉价”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标签。我们总是要说,物美价廉,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物美价廉的很少,中国制造在廉价的同时,也顶着一顶这样的帽子,那就是,质量不好,大路货,技术基础差。为什么会这样?大多的中国制造没有真正核心的技术而言,大多是模仿,所谓少数的创新,也无非是模仿有了一些创造性。
那么中国创造,就是迎合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而产生,它更多的希望,中国民族产业,有更大精力投入到对自身的技术研发投入,做出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是,对于我们的民族企业来说,是不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没有,当我们看到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PC业务,TCL合并阿尔卡特,吉利收购沃尔沃,就能看出,我们让自己强大的方式,不是如何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来快速的一夜之间壮大,这是急功近利的,也是危险的。
中国制造的症结在哪里?我们太多的关注“制造”和“创造”两个字,里面还是有着一定的浮躁的情绪,想法是好的,走得不好,会失败的更惨,其实,我想,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用心去做好我们的“中国制造”。我们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花了很多钱从国外请回来专家,买回来技术,但是从中国的生产线走下来,我们就发现,产品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好,相反有时候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原因就是出在了我们那条可怕的“生产线”,如果我们不能改善我们的生产工艺,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有了多少中国创造的技术,最后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样。
就像中国足球,足协要他职业化,商业化,于是,甲A一夜之间改成了中超,认为名字改了,模式也就改了,事实上呢,换汤不换药。
所以,如果中国企业不用心,仍然怀着浮躁的情绪,仍然幻想着多快好省,不去想办法改善自己“制造”水平,那么我们怎么称呼中国的产品,结果都是一样的。相反,我们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自己的“中国制造”之路,那么“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 bikbok
-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民族产业的发展。我们要肯定它的作用,最主要表现在通过全球化和信息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吉利汽车能够在六年的时间内比较好地完成技术的跨越,当然是利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征。有后发的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崛起,有利于管理创新,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从而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民族产业。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会对民族产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打压,除了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产业安全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由于全球化推进,导致大量的外资涌入对进入国主要的工业和流通产业造成了全面的资本和技术控制的格局。以中国为例,现在这个格局正在形成,否认这方面的危险是非常错误的。外资通过各种形式的购并,使民族产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民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跨国公司利用各种有行和无形的优势,挟全球化和信息化之力,已经在我国若干行业,如装备制造业、商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等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比如装备制造业,已经收购的民族产业有西北轴承、京西化机,正在收购的有徐工集团、厦门工程机械集团、杭州前进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收购的有上海新华,正在收购的集大、北京合力士。流通企业有外资控股企业,易初莲花、家乐福、沃尔玛等等。计算机,英特尔、微软、IBM占据了主要的市场机构。在审计服务业,普华永道、毕马威等外资所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其它还有饮料、啤酒等等行业。由于外国产品大量进入,导致中国产品传统品牌的急剧下降,我国对核心产业和相应的核心技术逐步失去控制的格局,导致了国家产业安全的风险。这从长远来和深层次上都会对我国政治和社会安定带来比较重大的影响。
第三,要用科学的态度全面分析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民族产业发展的影响。应该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对民族产业的促进作用和打压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肯定一个方面,否定另一个方面的存在是不正确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到打压作用而质疑和否认对外开放的作用,重新闭关锁国,使用保护政策来保护我们的民族产业。因为世界经济史表明,开放带来的适度对民族产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推行闭关锁国的产业安全观来保护民族产业,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停滞和社会的落后。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只看到促进作用,一味地强调竞争,不愿意看到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对民族产业的损害。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跨国公司对我国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恶意的收购,导致民族产业的急剧地不正常衰败,破坏了正常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市场形态,已经成为我国实现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巨大障碍。我们要看到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倾向在论坛上,在理论界、产业界都存在,前面一种倾向和后面一种倾向都有各自的表现,但是我现在觉得更多的倾向就是一味地强调开放,否认外资进入的负作用,对民族企业的打压,这是主要方面。今年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大量报刊上的主导倾向就是这样的,包括一些知名的WTO谈判的首席代表、知名经济学家等的观点,需要我们认真、科学地分析,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标准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对民族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政策进行适当地调整。
第四,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我的基本看法是要从宏观、中观与微观,政府、社会和企业这些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中国民族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宏观上,政府要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外资进入的行为进行规范,最主要的现在要尽快通过和实施《反垄断法》,并且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外资购并的安全港政策。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严格的对产业购并、兼并的管制政策。其中有安全港政策,就是对已有市场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购并,如果达到比较高位集中度的兼并,政府管理机构会出台很多限制政策。如果市场集中度不太高,就可能比较容易通过这个项目,这就是安全港政策。我们也需要这方面的政策。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制定对外资购并相配套的产业政策和指南,区分各种情况,规定外资购并的审批程序和外资进入程度,并对民族产业给予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现在很多产业对外资开放,WTO五年过渡期过去了,开放的程度更大,但是跟外资进入相对应的民族产业在很多行业内还并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进入,它还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政府采购等,也是政府要给民族产业支持的重要落脚点。 从微观上看,我们的民族产业要在真正取得发言权,真正赢得市场主动权,首先要做强、做大,不断地在竞争的环境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研发能力的提高,造就在市场竞争中的环境,用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服务赢得话语权,赢得全国人民的尊敬。高质量的国产货出来,政府的宣传,大家再去用,这两方面是结合的,缺了一个方面,这个事情就做不成,还是让外资产品垄断中国市场。 最后,在社会层面上我们要提倡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舆论和风尚,要通过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使民族产业的发展,民族产业的产品达到与外资一样的认可程度,甚至很高的程度。媒体和这个研讨会在这方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苏州马小云
-
演讲之初ue007我想问一问大家ue007你们用的手机都是那些牌子的呢ue008在你们身边ue007是用正品的人多ue007还是用山寨的多呢ue008大家能想到的是本国品牌的又有那些呢ue008又有多少手机背面印着“made in china”,你们可以拆开手机后盖看看。 我想ue007不用说大家都会知道ue007我们所用的大多还是国外的品牌ue007或者是出了名的山寨机ue007对吧。并且ue007不管是国外品牌的机子还是中国自己品牌的机子ue007绝大部分还是印有“made in china”的吧。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ue007为什么ue007大多数中国制造的产品却更多的是国外的品牌ue007而很少的才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呢ue008针对这一问题ue007我们下面就来讨论ue007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青睐于中国创造的产品ue007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自豪: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再看看这样的数据,我们又会感到迷惑:我们生产1台电脑竟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拿走了,我们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费。近年来,大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工厂”u201eu201e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出口8亿件衬衣才能换来一架空中客车A―380! 尽管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很大ue007很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ue007但科技含量普遍较低ue007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由于生产成本高企ue007许多品牌早已把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发展自己的产品ue007人家掌握的是产业链的上游技术ue007经销的是欧美国家的世界性品牌ue007包括服装、日用品ue007甚至包括手表和电脑ue007利润率高的环节几乎都被欧美企业占领ue007而留给中国企业的只有利润微薄的“加工组装”。 事实告诉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去实现ue007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是我们主要要讨论的问题。 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一·那么首先ue008我们要明白ue008为什么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更何况,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比如,“神舟六号”的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对此,美国进行了全面技术封锁,俄罗斯开价2500万美元,而且只卖产品、不给技术。要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其次ue008我们再来讨论如何去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想尽早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ue008ue0061ue007坚持自主创新ue008是重中之重。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之一ue008在不断地发生自杀事件后ue008其使用军事化管理、超低薪和超时加班等问题被逐渐揭露ue008暴露出了代工企业的管理漏洞。但是富士康只是中国制造大潮中代工企业在珠三角的一个缩影ue008没资金、没技术、没品牌的“代工模式”以及过度依赖低廉将无法生存。而这些没有知识产权的代工企业将完全依附于客户ue007丝毫没有竞争力和话语权。 透过富士康现象ue007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企业从代工模式中跳出是当务之急ue007摆脱代工模式ue007增强自主创新ue007我们强调的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所谓ue008 ue000 原始创新ue008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独立自主地去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ue000 集成创新ue008是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 ue000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ue008是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说到自主创新,当然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一个都不能少”。其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该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发达国家,自主创新唱主角的都是企业。100多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发明了生产流水线;航空领域中的波音,将金属疲劳知识应用于新飞机的开发,使喷气式飞机投入商业化运营;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发明了尼龙;计算机领域中的微软,发明了视窗操作系统u201eu201e这些公司都是技术创新中的领头羊。现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所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ue0052ue006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 “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战争”。拥有品牌优势ue007就可以占据价值链的上游获得超额利润。举例来说ue0071952年ue007由井深大和圣田昭夫合作成立的日本索尼公司开发出一款半导体收音机产品ue007日本没有销路ue007因为日本人当时收入很低ue007只能到美国去。圣田昭夫为了打开市场就自己背着收音机去了美国。他到了美国ue007市场上一个很大的经销商就告诉他ue007你这个索尼什么名声都没有ue007美国人都不知道你的索尼ue007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ue007所以你这个收音机最好的销售方式就是贴上我的品牌ue007你来供货生产ue007我能一下子给你10万美金的订单。10万美金在当时是什么概念ue009索尼当年所有的流动资产也没有这么多。 劳动力是珠三角地区企业的统一模式。对于这些代工企业来说ue008订单是生存的唯一来源ue008没有订单ue008公司圣田昭夫就与索尼在日本本部的董事会商量ue007董事会和井深大一致同意要接这个钱。但是ue007圣田昭夫思考再三ue007拒绝了这10万美元的订单。他说ue007我一定要卖自己的品牌ue007要卖索尼牌收音机ue004卖别人的品牌不是给别人打工嘛。所以二三十年过去以后ue007人家问圣田昭夫你在商业史上、你在索尼发展史上最好的商业决策是什么ue009他说我最好的商业决策就是拒绝10万美元的订单ue007从而树立了索尼的品牌。 我国目前也在朝着自主品牌的方向发展着。就拿联想来说。作为国产力量骨干的联想集团近日推出了一款lephone智能手机ue007上市之初柳传志就决心集全公司力量与iphone进行角逐ue007开拓联想的智能手机市场。联想将lephone定义为针对中国本地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需求ue007力求为中国人使用而设计ue007以此争夺中国市场内的更多用户。这一举动不仅代表了联想公司的决心ue007更为国产智能手机的创新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ue0053ue006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 在当今的世界市场竞争中ue007技术和质量的竞争是重头戏ue007技术和质量上的优势是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ue007是在竞争中制胜的本质力量。全球市场无疆界ue007跨国公司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导力量ue007靠的就是技术和质量。“中国制造”要想牢固地占领国际市场ue007就必须下大气力提高质量水平。为此ue007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ue007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ue007并构建以提高和控制质量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在国家层面上ue007政府必须强化产品质量尤其是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体系ue008有关部门应抓紧修订和完善各种质量标准。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生产经营活动ue007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不能再出现像“三鹿”奶粉那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件了。 人因梦想而奋进,国家因梦想而崛起。创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们祖先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发明,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站在今天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把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才能尽快让中国制造转变成为中国创造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 北营
-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