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迁
-
中心法则强调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有DNA到DNA——这代表DNA复制,
DNA到RNA——代表转录,RNA到蛋白质——代表翻译,RNA到RNA——代表某些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RNA复制,RNA到DNA——指某些逆转录病毒(HIV、致癌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所以中心法则全过程包括5个生理过程。
相关推荐
中心法则是什么意思?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该法则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发现RNA还可以反过来决定DNA的合成,并在某些情况下,可合成DNA分子本身。该法则包括三个部分:DNA的复制;从DNA到RNA的转录;从RNA到蛋白质的翻译。总之,中心法则是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法则,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对生物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学体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06-28 02:58:242
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英语:genetic central dogma),又译成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标准流程大致可以描述为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或者更简单的“DNA → RNA →蛋白质”。所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大步骤:转录、翻译和DNA复制。1、转录。转录(Transcription)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转录是信使RNA(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复制为mRNA;这个过程由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和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所共同完成。2、剪接。在真核细胞中,原始转录产物(mRNA前体Pre-mRNA)还要被加工:一个或多个序列(内含子)被剪出除去。选择性剪接的机制使之可产生出不同的成熟的mRNA分子,这取决于哪段序列被当成内含子而哪段又作为存留下来的外显子。并非全部有mRNA的活细胞都要经历这种剪接;剪接在原核细胞中是不存在的。3、转译。最终,成熟的mRNA接近核糖体,并在此处被翻译。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而在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场所和翻译的场所通常是分开的(前者在细胞核,后者在细胞质),所以mRNA必须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并在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会以三个密码子来读取mRNA上的信息,一般是从AUG开始,或是核糖体连接位下游的启始甲硫氨酸密码子开始。启始因子及延长因子的复合物会将氨酰tRNA(tRNAs)带入核糖体-mRNA复合物中,只要mRNA上的密码子能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即可按照mRNA上的密码序列加入氨基酸。当一个个氨基酸串连成多肽的肽链后,就会开始折叠成正确的构形。这个折叠的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原先的多肽的肽链从核糖体释出,并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在一些情况下,新合成的多肽的肽链需要经过额外的处理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正确的折叠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且可能需要其他称为分子伴侣的帮忙。有时蛋白质本身会进一步被切割,此时内部被“舍弃”的部分即称为内含肽。4、DNA复制。作为中心法则的最后一步,DNA必须忠实地进行复制才能使遗传密码从亲代转移至子代。复制是由一群复杂的蛋白质完成的;这些蛋白质打开超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并利用DNA聚合酶及其相关蛋白。拷贝或复制原模板,以使新代细胞或机体能重复“DNA → RNA →蛋白质”的过程。 DNA分子存在着构型多样性,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DNA构象存在着左手螺旋及右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转变过程,因此应赋有核酸构象的转换形式。5、只有RNA基因组的病毒。有些病毒含有整套以RNA形式编码的基因组,因此他们只有RNA→蛋白质的编译形式。6、拟逆转录(病毒DNA整合到宿主DNA)。近年在植物体内发现了拟逆转录病毒(pararetrovirus),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能像逆转录病毒一样,通过把自己的DNA整合到寄主的基因组DNA中去,再进行复制。扩展资料:克里克在上述那篇1970年的文章中指出,中心法则虽然对指导实验很有用,但不应该被当成教条。自从克里克发表1970年那篇文章以来,很多新发现说明了中心法则补充和发展的必要。1、转译后修饰对于大部分的蛋白质来说,这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最后步骤。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会附上其他的生物化学官能团、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或是造成结构的改变来扩阔蛋白质的功能。酶可以从蛋白质的N末端移除氨基酸,或从中间将肽链剪开。举例来说,胰岛素是肽的激素,它会在建立双硫键后被剪开两次,并在链的中间移走多肽前体,而形成的蛋白质包含了两条以双硫键连接的多肽链。其他修饰,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质活动机制的一部分。蛋白质活动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钝化。2、蛋白质的内含子蛋白质有自剪接现象,与mRNA相同,一些蛋白质前体具有内含子(intein)序列,多肽序列中间的某些区域被加工切除,剩余部分的蛋白质外显子(extein)重新连接为蛋白质分子。3、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如甲基化修饰)、RNA干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或生物体的)下一代这个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致两方面内容。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含基因组中非编码的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4、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为外遗传编码(epigenetic code)的一部分,是一种外遗传机制。DNA甲基化过程会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环的5"碳上:这种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见于所有脊椎动物。5、蛋白质可作为合成DNA的模板来自美国Mount.Sinai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Rev1 DNA聚合酶的蛋白质,它可以为DNA复制提供编码信息。许多致癌物质会倾向于破坏DNA的鸟嘌呤(G),或者是破坏鸟嘌呤与胞嘧啶(C)的配对,这些都会导致DNA错配的发生。新发现的蛋白质可以以自身为模板在复制链上加一个胞嘧啶,这个胞嘧啶无论鸟嘌呤是否在DNA链中存在都会被Rev1加上去的,在DNA复制时可以利用一条单链,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复制出新的DNA链。细胞利用这种崭新的机制在含有致癌物质的情况下对受损的DNA进行复制。这是第一次发现蛋白质可以作为一种合成DNA的模板。6、朊病毒。朊病毒是通过改变其他蛋白质的构象来进行自身精确复制的一类蛋白质。也就是:蛋白质→蛋白质。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2:58:324
中心法则过程是什么?
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转录和翻译,也可从DNA传递给DNA,即DNA的复制。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和某些病毒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中心法则各过程的模版,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这里遗传信息的转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即①DNA→DNA(复制);②DNA→RNA(转录);③RNA→蛋白质(翻译)。这三种遗传信息的转移方向普遍地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第二类用虚线箭头表示,是特殊情况下的遗传信息转移,包括RNA的复制,RNA反向转录为DNA和从DNA直接翻译为蛋白质。即①RNA→RNA(复制);②RNA→DNA(反向转录);③DNA→蛋白质。RNA复制只在RNA病毒中存在。反向转录最初在RNA致癌病毒中发现,后来在人的白细胞和胎盘滋养层中也测出了与反向转录有关的反向转录酶的活性。至于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直接转移仅在理论上具可能性,在活细胞中尚未发现。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是生物界RNA合成的主要方式,但有些生物像某些病毒及噬菌体,它们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当它们进入宿细胞后,靠复制而传代,它们在R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分子,当以RNA模板时,在RNA复制酶作用下,按5"→3"方向合成互补的RNA分子,但RNA复制酶中缺乏校正功能,因此RNA复制时错误率很高,这与反转录酶的特点相似。[ 中心法则过程中各生物分子的功能是什么 中心法则 *** 有三个生物分子,分别是:DNA,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 RNA,在RNA病毒中,遗传物质RNA的功能相当于细胞中DNA的功能,即控制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而在细胞中,RNA的功能有三种:mRNA—传递遗传信息;tRNA—运载氨基酸;rRNA—构成核糖体。 蛋白质,人体各部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06-28 02:59:011
“中心法则”名词解释
中心法则(geneticcentraldogma)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2023-06-28 02:59:102
中心法则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zhōng xīn fǎ zé 2 英文参考 Central dogma 3 注解 中心法则是现代遗传学关于遗传信息在核酸与蛋白质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传递的基本原理。由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于1958年首次提出并由巴尔梯摩和梯明于1970年补充修正。 遗传信息是指包含在DNA和RNA分子中具有功能意义的核苷酸的线性排列顺序。 中心法则认为: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DNA的自我复制,由亲代DNA分子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DNA分子,即遗传信息从DNA→DNA,这决定了遗传物质的世代连续性和准确性。另一种情况是,DNA能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互补合成RNA,使遗传信息从DNA→RNA(即转录),再从RNA→蛋白质(即转译),这解决了DNA的遗传信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问题。中心法则所揭示的遗传信息单向传递可表示为: 中心法则说明了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70年代以来,又在两种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表明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DNA,即逆转录。后来在人的白细胞和胎盘滋养层中也测出了与逆向转录有关的逆向转录酶的活性。这说明RNA也可作为模板合成DNA,遗传信息的传递成为: 但至今尚未发现有蛋白质作为合成核酸模板的例子。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DNA(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程即为反转录(reverse tranion)。 由此可见,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蛋白质的信息逆向地流向核酸。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克里克概括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遗传学意义。 任何一种假设都要经受科学事实的检验。反转录酶的发现,使中心法则对关于遗传信息从DNA单向流入RNA做了修改,遗传信息是可以在DNA与RNA之间相互流动的。那么,对于DNA和RNA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信息流向是否只有核酸向蛋白质分子的单向流动,还是蛋白质分子的信息也可以流向核酸,中心法则仍然肯定前者。可是,病原体朊粒(Prion)的行为曾对中心法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它最初被认识到是羊的瘙痒病的病原体。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200多年前就已发现。1935年法国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发现这种病可在羊群中传染,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是能在宿主动物体内自行复制的感染因子。朊粒同时又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如库鲁病(Kuru)和克—杰氏综合征(CreutzfeldtJacobdisease,CJD)的病原体,也可引起疯牛病即牛脑的海绵状病变(bovin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朊粒不是病毒,而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颗粒。一个不含DNA或RNA的蛋白质分子能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分子,且实现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即引起相同的疾病,这意味着这种蛋白质分子也是负载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这是从根本上动摇了遗传学的基础。 实验证明,朊粒确实是不含DNA和RNA的蛋白质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而仍是由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正常蛋白质的异构体。2023-06-28 02:59:171
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原理是阐述一系列信息的逐字传递。指出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分子中所含的功能性核苷酸序列称为遗传信息。遗传信息传递包括核酸分子间转移、核酸分子间转移和蛋白质分子间转移。扩展资料中心法则对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起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为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统一指明了方向。它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遗传物质可以是D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2:59:269
高中生物的“中心法则”是什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2023-06-28 03:00:044
中心法则的意义
问题一:中心法则的意义。 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蛋白质的信息逆向地流向核酸。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克里克概括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遗传学意义。 问题二:中心法则的意义 由此可见,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蛋白质的信息逆向地流向核酸。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克里克概括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遗传学意义。任何一种假设都要经受科学事实的检验。反转录酶的发现,使中心法则对关于遗传信息从DNA单向流入RNA做了修改,遗传信息是可以在DNA与RNA之间相互流动的。那么,对于DNA和RNA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信息流向是否只有核酸向蛋白质分子的单向流动,还是蛋白质分子的信息也可以流向核酸,中心法则仍然肯定前者。可是,病原体朊粒(Prion)的行为曾对中心法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问题三:中心法则的意义,分点概述 【内容提要】 理论远离经验,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征。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就如何理解和解释分子生物学理论方面,语义分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方法。本文首先利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中心法则进行不同层面的语义解释,才不会导致其语义的局限性。而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被局限,自然会导致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之后,文章讨论了传统意义下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局限性,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中心法则/语义分析/语境论/还原论/自上而下 中心法则作为分子生物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对当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然而,在分子生物学领域,自其产生到现在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作为一个科学假设的中心法则,对其进行系统的语义分析有益于这一理论的意义澄清。那么在什么样的一个基底上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基底应该是语境论。 结构学、生物化学和信息学路线是一直较为公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三条主要的路线。[1]中心法则的产生是以生化――信息学方法为基础的。其产生的模式是假说演绎的,即先利用有限的证据提出一个假说,然后根据假说演绎出若干理论,最后等待证据检验所演绎的结论,其过程是假说――演绎――检验。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这一演绎――检验的过程不断循环往复。正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中心法则的语形发生着不断地转变。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生物学概念的提出,不断有新旧生物学概念的更替。在这里既包括新的概念的提出及其所被赋予的特定意义,又包括同一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范围中所包含的不同的生物学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中心法则的语义不断地发生变迁,而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 1、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 自克里克在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至今,中心法则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发展的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克里克最初提出的经典的中心法则;20世纪70―80年代被修正和丰富的中心法则;20世纪末基因组及后基因组时代下的中心法则。 最初被克里克描述的中心法则如图1所示。 图1 最初被克里克描述的中心法则图 箭头表示在三大类生物大分子DNA、RNA和蛋白质间信息传递或流动所有可能的方向。它揭示了生命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或传递规律。结合当时的理论背景和认识论背景,克里克对所描述的中心法则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终提出了中心法则最初的基本形式: 上式描述了由碱基→氨基酸→蛋白质这一基本过程。对这一过程中代码的语义分析,必然无法脱离整个理论的语义结构。因为,在以上所描述的过程中,任意一次结构的上升,都必然会伴随着其代码的语义调整。在中心法则中,碱基位于一个基础的层面,成为生物学解释与物理、化学解释的纽带。例如,在化学中GAA是作为氨基乙酸的代码,然而,在生物学中,它却表示对应于谷氨酸的遗传密码。当我们对其结构上升,多个连续的三联体碱基序列自然也就对应多个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当碱基序列发生变化时,也就必然地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有序列的碱基链和氨基酸链又分别构成了DNA和蛋白质。自此,就构成了最初的中心法则:蛋白质作为生物性状形成的工作分子是由构成DNA的碱基序列所决定,我们把这种碱基序列称之为遗传信息。......>> 问题四:中心法则及其扩充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法则,是1958年由克里克(Crick)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包括由DNA到DNA的复制、由DNA到RNA的转录和由RNA到蛋白质的翻译等过程。20世纪70年代逆转录酶的发现,表明还有由RNA逆转录形成DNA的机制,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丰富。中心法则对医学及遗传病理的研究有莫大的帮助。2023-06-28 03:00:101
高中生物中,中心法则内容是什么?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2023-06-28 03:00:192
中心法则的意义
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0,3063,碳次ue016醋ue0210,3063,2〖磁D缘暮C嘧床”0,30052023-06-28 03:00:261
简述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中心法则强调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有DNA到DNA——这代表DNA复制,DNA到RNA——代表转录,RNA到蛋白质——代表翻译,RNA到RNA——代表某些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RNA复制,RNA到DNA——指某些逆转录病毒(HIV、致癌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所以中心法则全过程包括5个生理过程。2023-06-28 03:00:464
艾滋病病毒中心法则怎么写
艾滋病病毒中心法则:( 1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 DNA 的复制;( 2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 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 流向 DNA 两条途径。2023-06-28 03:00:531
遗传学的中心法则是什么,如何将DNA的信息转变成蛋白质结构?
DNA先转录形成mRNA,mRNA与核糖体结合,经翻译后形成多肽链,肽链经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2023-06-28 03:01:033
中心法则的遗传信息的特殊传递
主条目:逆转录在中心法则被详细阐述之后,人们发现了逆转录病毒。这些病毒可通过一种叫做逆转录酶的催化,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再由cDNA转录出RNA。这肯定了RNA向DNA转录的存在。人们最初以为这种现象仅出现于病毒中,但在最近,在高等动物中亦发现了RNA向DNA转录的逆转录转座子。 主条目:RNA复制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分子,靠RNA复制而传代,以RNA为模板的RNA复制酶催化下合成RNA分子,RNA复制酶中缺乏校正功能,复制时错误率很高。 RNA复制酶只对病毒本身的RNA起作用,而不会作用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分子。 主条目:RNA催化人们一直认为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完成的,而RNA仅是存贮与传递信息,与酶的催化反应无关。核糖核酸酶P是一种核酶,即由一个RNA分子发挥催化活性,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蛋白质以外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它的功能是剪切tRNA分子中RNA上多余的或前体的多余序列。RNA可以不通过蛋白质而直接表现出本身的某些遗传信息,而这种信息并不是以核苷酸三联密码来编码。 1994年乔依斯(G.F.Joyce)等人发现一个人工合成的DNA分子具有一种特殊的磷酸二酯酶活性。此后又有多例报道人工合成的DNA序列具有各种不同的酶活性。1995年中国学者王身立等人发现从多种生物中提取的DNA均具有酯酶活性,能催化乙酸萘酯水解为萘酚和乙酸。这种较弱的酯酶活性是非特异性DNA的一般性质,并不需要特定序列的DNA编码。2023-06-28 03:01:151
“中心法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2023-06-28 03:01:281
RNA中心法则是什么? 快答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2023-06-28 03:01:371
以下是中心法则内容的是
A、DNA复制属于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之一,A错误; B、转录属于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之一,B错误; C、蛋白质复制不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C正确; D、翻译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之一,D错误. 故选:C.2023-06-28 03:01:431
发表了生物“中心法则”的学者是
1957年F.H.C.克里克最初提出的中心法则是: DNA→RNA→蛋白质它说明遗传信息在不同的大分子之间的转移都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只能从DNA到RNA(转录),从RNA到蛋白质(翻译)。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转移在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得到了证实。1970年H.M.特明和D.巴尔的摩在一些 RNA致癌病毒中发现它们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过程是先以病毒的R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一个DNA分子,再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新的病毒RNA。前一个步骤被称为反向转录,是上述中心法则提出后的新的发现。因此克里克在1970年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提出了更为完整的图解形式。2023-06-28 03:01:533
中心法则
说起来神经细胞似乎不能大量合成蛋白质的,一般都是酶。神经细胞分泌的是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不过也有蛋白质翻译的过程虽然不多)。如果要说得通的话,神经细胞也有dna复制的,是线粒体dna。这样似乎和中心法则无关了。2023-06-28 03:02:183
中心法则
进行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核糖体模板 DNA DNA mRNA配对方式 A-T,G-C A-U,T-A,G-C A-U,G-C原料 A,T,G,C A,U,G,C aa(氨基酸)产物 DNA mRNA protein(蛋白质)这是发生在真核细胞细胞核内的,但是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有中心法则,原核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进行场所不同。2023-06-28 03:02:251
中心法则的意义是什么?
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中心法则的遗传学意义。早在1909年,伽罗德(A·E·Garrod)在《先天性代谢差错》一书中,就描述了黑尿病基因与尿黑酸氧化酶的关系。以红色面包霉为材料而开创生化遗传学研究的比德尔,1941年与塔特姆一起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认为基因是通过酶来起作用的。基因(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如果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问题倒也简单,由基因直接指导酶的合成就是了。可事实却并不如此。早在40年代,汉墨林和布拉舍就分别发现伞藻和海胆卵细胞在除去细胞核之后,仍然能进行一段时间的蛋白质合成。这说明细胞质能进行蛋白质合成。1955年李托菲尔德(Littlefield)和1959年麦克奎化(K·McQuillen)分别用小鼠和大肠杆菌为材料证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这样,细胞核内的DNA就必须通过一个"信使"(message)将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去。1955年,布拉舍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为材料进行实验,他用核糖核酸酶分解细胞中的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就停止。而如果再加入从酵母中抽提的RNA,蛋白质的合成就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同年,戈尔德斯坦和普劳特观察到用放射性标记的RNA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因此,人们猜测RNA是DNA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信使。1961年,雅可布和莫诺正式提出"信使核糖核酸"的术语和概念。1964年马贝克斯从兔的网织红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较大而寿命很短的RNA,被认为是mRNA。早在1947年,法国科学家布瓦旺和旺德雷利就在当年的《实验》杂志上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DNA、RNA与蛋白质之间可能的信息传递关系。一位不知名的编辑把这篇论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为DNA制造了RNA,再由RNA制造蛋白质。10年以后,1957年9月,克里克提交给实验生物学会一篇题为"论蛋白质合成"的论文,发表在该学会的论文集第12卷第138页。这篇论文被评价为"遗传学领域最有启发性、思想最解放的论著之一。"在这篇论文中,克里克正式提出遗传信息流的传递方向是DNA→RNA→蛋白质,后来被学者们称为"中心法则"。生物遗传中心法则最早是由Crick于1958年提出的,用以表示生命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或传递规律。由于当时对转录、翻译、遗传密码、肽链折叠等都还了解不多,在那个时候中心法则带有一定的假设性质。随着生物遗传规律的进一步探索,中心法则也逐步得到完善和证实。2023-06-28 03:02:351
1970年克里克完善的中心法则是什么
1970年克里克完善的中心法则是DNA-RNA-蛋白质。它说明遗传信息在不同的大分子之间的转移都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只能从DNA到RNA,从RNA到蛋白质。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转移在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得到了证实。2023-06-28 03:02:411
人体中心法则包含什么过程
A、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的复制,都发生在细胞内,A正确; B、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B错误; C、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的复制,原核细胞中只有翻译需要细胞器核糖体的直接参与,C错误; D、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的复制,不是每个细胞都会发生中心法则的各个环节,如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逆转录和RNA的复制,不分裂的细胞中不会发生DNA复制,D错误. 故选:A.2023-06-28 03:02:471
对于中心法则描述正确的是
对于中心法则描述正确的是中心法则适用于所有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不能独立发生,但是侵染宿主细胞时也能发生。中心法则的内容:1、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DNA通过转录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最后RNA通过翻译作用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2、中心规则是指将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然后从RNA转移到蛋白质上;3、中心规则经常被误解,尤其是与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这一块内容;4、中心法则在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23-06-28 03:02:541
什么不遵循中心法则
阮病毒的复制不遵循中心法则。阮病毒是通过自身蛋白使细胞内正常蛋白变性生成自身蛋白达到所谓的“复制”的,它不能产生相应的RNA,DNA,也不是以自身为模板复制出新的蛋白,因此它的这种“复制”方式与中心法则无关。2023-06-28 03:03:301
关于“中心法则”
密码子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起始密码子有对应的氨基酸,所以有tRNA与之对应,但终止密码子就没有氨基酸对应了,所以没有tRNA对应中心法则详细可以看百度百科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2023-06-28 03:03:482
中心法则是谁提出来的
中心法则是克里克提出的。1957年克里克提出,在DNA与蛋白质之间,RNA可能是中间体。1958年,他又提出在作为模板的RNA把氨基酸携带到蛋白质肽链的合成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中间受体。根据这些推论,他提出了著名的连接物假说,讨论了核酸中碱基顺序同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并详细地阐述了中心法则。克里克所设想的受体很快被证明为tRNA。1961年,雅可布和莫诺证明在DNA同蛋白质之间的中间体是mRNA。随着遗传密码的破译,到60年代基本上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样,就得到了中心法则的最初的基本形式。中心法则的意义1、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中心法则第一次阐明了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规律,对以后大量关于基因性质的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导致了现代生物学研究战略的根本转变。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大批科学家开展了数千次有益的实验研究,从而进一步澄清了遗传信息据以编码、贮存、转录及转移的方式。2、中心法则为现代生物学理论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发育和进化的内在联系,为生物学理论的大统一在总体上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2023-06-28 03:03:551
生物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又译成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旨在详细说明连串信息的逐字传送。它指出遗传信息不能由蛋白质转移到蛋白质或核酸之中。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中心法则经常遭到误解,尤其与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到蛋白质的标准流程相混淆。有些2023-06-28 03:04:171
中心法则的意义
由此可见,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蛋白质的信息逆向地流向核酸。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克里克概括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遗传学意义。任何一种假设都要经受科学事实的检验。反转录酶的发现,使中心法则对关于遗传信息从DNA单向流入RNA做了修改,遗传信息是可以在DNA与RNA之间相互流动的。那么,对于DNA和RNA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信息流向是否只有核酸向蛋白质分子的单向流动,还是蛋白质分子的信息也可以流向核酸,中心法则仍然肯定前者。可是,病原体朊粒(Prion)的行为曾对中心法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023-06-28 03:04:303
中心法则(英语:genetic central dogma)
遗传信息基因主要是DNA片段,蛋白质聚集形成核小体,核小体会定位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从基因-DNA-RNA-蛋白质-染色体,是一个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过程。 基因是DNA的有效片段,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DNA转录成信使RNA,转运RNA运来氨基酸(翻译),然后核糖体合成肽链,在经过加工就成了蛋白质。 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折叠形成的,主要由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线性排列在染色体上的由一个一个碱基组成的一段DNA序列。它可以编码蛋白质,但是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会表达。基因表达产生蛋白质会经过转录和翻译两步。转录产生RNA,RNA会经过修饰剪切形成成熟的mRNA及信使核糖核酸,随后mRNA在核糖体中经过tRNA的辅助产生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折叠形成蛋白质。当然RNA也可以逆转录形成DNA。总之,这是一套复杂精密的系统。生命的神奇魅力远远大于我们所了解的。2023-06-28 03:04:421
叙述生物化学中心法则的内容?
生物化学中心法则的内容:①从DNA流向DNA(DNA自我复制);②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转录和翻译);③从RNA流向RNA(RNA自我复制);④从RNA流向DNA(逆转录) 注:其中前两条是中心法则的主要体现,后两条是中心法则的完善和补充。2023-06-28 03:04:511
遗传学的中心法则的概念
遗传学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的途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RNA,然后RNA翻译成多肽.不过,由于逆转录酶的反应,也可以以RNA为模板合成DNA.2023-06-28 03:04:571
请问中心法则的五个方面是什么
中心法则揭示了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共同规律,它包含五方面的含义,而且都表现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DNA复制;②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信息RNA的转录;③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④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体现生物性状;⑤以RNA为模板复制RNA(如某些只有RNA的病毒)2023-06-28 03:05:164
中心法则的意义,分点概述
【内容提要】 理论远离经验,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征。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就如何理解和解释分子生物学理论方面,语义分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方法。本文首先利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中心法则进行不同层面的语义解释,才不会导致其语义的局限性。而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被局限,自然会导致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之后,文章讨论了传统意义下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局限性,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中心法则/语义分析/语境论/还原论/自上而下 中心法则作为分子生物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对当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然而,在分子生物学领域,自其产生到现在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作为一个科学假设的中心法则,对其进行系统的语义分析有益于这一理论的意义澄清。那么在什么样的一个基底上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基底应该是语境论。 结构学、生物化学和信息学路线是一直较为公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三条主要的路线。[1]中心法则的产生是以生化——信息学方法为基础的。其产生的模式是假说演绎的,即先利用有限的证据提出一个假说,然后根据假说演绎出若干理论,最后等待证据检验所演绎的结论,其过程是假说——演绎——检验。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这一演绎——检验的过程不断循环往复。正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中心法则的语形发生着不断地转变。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生物学概念的提出,不断有新旧生物学概念的更替。在这里既包括新的概念的提出及其所被赋予的特定意义,又包括同一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范围中所包含的不同的生物学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中心法则的语义不断地发生变迁,而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 1、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 自克里克在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至今,中心法则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发展的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克里克最初提出的经典的中心法则;20世纪70—80年代被修正和丰富的中心法则;20世纪末基因组及后基因组时代下的中心法则。 最初被克里克描述的中心法则如图1所示。 图1 最初被克里克描述的中心法则图 箭头表示在三大类生物大分子DNA、RNA和蛋白质间信息传递或流动所有可能的方向。它揭示了生命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或传递规律。结合当时的理论背景和认识论背景,克里克对所描述的中心法则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终提出了中心法则最初的基本形式: 上式描述了由碱基→氨基酸→蛋白质这一基本过程。对这一过程中代码的语义分析,必然无法脱离整个理论的语义结构。因为,在以上所描述的过程中,任意一次结构的上升,都必然会伴随着其代码的语义调整。在中心法则中,碱基位于一个基础的层面,成为生物学解释与物理、化学解释的纽带。例如,在化学中GAA是作为氨基乙酸的代码,然而,在生物学中,它却表示对应于谷氨酸的遗传密码。当我们对其结构上升,多个连续的三联体碱基序列自然也就对应多个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当碱基序列发生变化时,也就必然地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有序列的碱基链和氨基酸链又分别构成了DNA和蛋白质。自此,就构成了最初的中心法则:蛋白质作为生物性状形成的工作分子是由构成DNA的碱基序列所决定,我们把这种碱基序列称之为遗传信息。同时,由于当时生物学理论背景及研究对象的限制,自然决定了中心法则从DNA到RNA到蛋白质严格的单程信息流路线,以及从DNA序列到RNA序列到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严格的共线性。 由上可以得到,单一的碱基符号的语义形成是在中心法则整个的语义结构中实现的,碱基序列在生物学语境中的语义表达同样也无法脱离中心法则的语义结构。而整个中心法则的语义实现又是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完成。也就是说,特定语境的确立,决定了中心法则的语义解释,确定了中心法则在当时语境下的解释伸缩度。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970年Temin等在RNA病毒中发现了RNA逆转录酶,说明了RNA到DNA逆向转录的可能性。[2]之后,又有人发现细胞核里的DNA还可以直接转译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上,不需要通过RNA即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3]此时,中心法则被修正为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后的中心法则图 而中心法则的语义解释,也就由之前的“严格的单程式”变迁为一种“中途单程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分子生物学家对真核生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基因上存在的非编码序列,从而产生了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末,分子生物学家又报道了多种RNA编辑的类型。这些都说明了蛋白质序列在DNA序列上的非连续性及非对应性。这又要求中心法则的语义解释由之前的“严格共线性”转变为“非共线性”。这都是由于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变化,导致了中心法则语义边界的改变,从而使其语义的解释范围及解释伸缩度发生改变。理论背景及认识论背景的不同,便造成了中心法则概念的语义扩张。这种语义的扩张通过再语境化的功能,继而又成为其它生物学理论的语义语境。中心法则的理论发展,就是在这种语境转变,或者说是再语境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其语义转变。 在分子生物学中,还有非DNA分子模板(如细胞模板、糖原以及一些细胞级的非分子模板)、朊病毒等的出现。虽然,这些只是出现在离体实验中,应只属于尚未定论的科学预测。但是,它们强力说明着:在生物系统中,信息流的传递是多元和多层次的,它们在细胞中构成了一个精密的时空框架,中心法则仅仅只是这些信息流中的一条或者说是一条主流;在中心法则的信息流中,非DNA编码的渗入,使得DNA仅作为DNA编码的一个起点,而不是遗传信息流的唯一源头;同时,在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中,非模板式的序列加工,使得信息流并不是模板流。[4]这些似乎对中心法则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然而,我们并不能抹杀它的合理性地位。中心法则的提出是以当时病毒、细菌的实验材料为依据。它所指出的DNA、RNA、蛋白质间的信息传递是符合分子生物法则的。鉴于当时理论背景和认识论背景的限制,我们应该是在其三大分子的框架性语境下对其进行语义解释。当分子生物学推进到真核细胞时,中心法则的信息流其实已经处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框架中,这时我们应对其进行语境下降,在单个基因层面或者是更低的层面对其进行语义解释。而面对当代基因组语义研究的问题,或许我们还要对其进行语境上升,在基因组层面、细胞层面甚至是更高的层面对其进行语义解释。 综上所述,对中心法则的语义解释应该放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纵向语境下进行。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就是在这一纵向发展过程中,一次次不断地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我们对中心法则的语义理解也还必须在一种横向的特定的语境下进行,而不是仅仅只在分子生物信息较窄的概念下进行。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中心法则的语义局限性。而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被局限,自然会导致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这也就引出了本文接下来所要谈论的一个问题:在传统意义下,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中心法则是一个关于DNA、RNA、蛋白质三大分子的信息传递的科学理论。在它的解释之下,信息不能由蛋白质向下传递到DNA,而是DNA被转录成RNA,RNA再翻译成蛋白质。更进一步讲是,“信息从DNA向上传递到RNA、蛋白质,进而延伸到细胞、多细胞系统”。[5]然而,不仅于此,中心法则还作为一种研究的方法,被用于许多研究计划,用以解决基因组的语义问题。 基因组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作为生命系统发展和运行基础的基因组调节网络的意义。一个基因组意义的理论问题便是一个基因组语义问题。部分地讲,这种语义是将基因组序列转化成系统性意义的语义代码。由于生物系统是在不同层次被组织,所以一个基因组的语义会由于该序列片段所处的本体论、功能及组织层次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意义。因此,如何获得一个基因组语义的元理论问题便成为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战略问题。 目前,许多关于基因组研究的方法论都是遵循一种自下而上的策略。这种研究的方法正是受到了中心法则的启示。也就是说,中心法则为还原论者研究基因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这种还原论方法论的前提是,在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下一个层次的信息时,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和实际中都要对每一个更低、更微观层面的信息和本体论的知识有所把握。这就好比说,当我们要获得一个蛋白质的结构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构成这一蛋白质的氨基酸信息,再获得核酸信息。然而,即便是掌握了基本的核酸信息,由于基因和细胞网络设计一系列的相互作用的部分,而使得从核酸到蛋白质信息的过程特别复杂。 一个以中心法则为方法的研究项目,最大的弱点是其惊人的复杂度。这种自下而上的还原论策略存在的问题是,寻找到一个解决路径的搜索空间非常巨大。在计算机科学中,解决一个问题的关键往往就在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路径的空间。这样一系列的可能路径被称为搜索空间。一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就是一个路径在这样一种搜索空间中实现一个目标或解决。一些问题拥有巨大的搜索空间,从而使得其在实际层面上几乎不可能被解决。在计算机科学中讲,这就是所谓的NP——complete问题。[6]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足以使现阶段最快的计算机瘫痪。基因组和细胞网络的研究正是面临这样的问题,它们涉及成千上万的相互作用的部分。遵循一种自下而上的策略进行研究,必然在其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NP——complete问题。 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形成的研究策略都是依据关于更高层次的生物信息的知识。“即使在平常的实验决策和实验设计中,研究者的行为都是在一个关于现象的系统知识,即一个更高层次的语境中进行的。”[7]在这些系统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预先假设这些知识可以对他的研究和实验设计提供一个更宽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就使得这个研究有了其自身的意义。这种高层次、系统性的信息给出了这个研究或实验为什么要进行的理由。 这种知识在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被称为启发性知识。启发性知识被定义为可以减少搜索空间的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就利用这种启发性的、系统层面的生物学知识,去减少那些非正式的、直觉的、先验的搜索空间,从而来解决他的问题。在我们所说的基因组语义的问题中,启发性信息可以减少基因组语义的搜索空间,可以减少基因代码可能解释的空间。 例如,在信息的传递方面,根据中心法则,信息是不能从蛋白质到RNA再到DNA向下传递的。然而,在系统层面,信息可以从蛋白质向下传递到DNA。细胞信号就是一个例子。正是由于一系列的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与RNA的相互作用,导致了DNA转录的被激活。因此,从系统层面来讲,中心法则仅仅介绍了细胞信息系统中许多种可能的信息传递路径中的一种。实际上,存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路径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路径。这些路径构成了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网。然而,它们又都是通过细胞的基因组信息来组织着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区分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和作为研究的方法的中心法则。否则,我们就有可能错误地提前认为,由于信息不能向下传递,我们就不能自上而下地由高层次的信息得到低层次的信息。多细胞以及单细胞中信息传递的二元性,就使得基因组语义的研究策略,跳出了传统意义下中心法则的局限性。 现阶段关于基因组理论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遵循传统意义下的中心法则,在一个严格的自下而上研究策略下进行的。替代这种研究策略,我们主张同时考虑一种自上而下的互补性策略。我们认为,一种能够整合高层面的系统层面与低层面的基因组信息层面的研究策略,对于解决基因组语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意义下的中心法则对于基因组语义研究已经不再是充足的组织模式。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路径,在细胞和多细胞的语境下,利用高层次的系统信息去理解基因组?我们认为是存在的。正如上文所言,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传统意义下的中心法则进行语境上升,在细胞与多细胞的层面对其进行语义理解。同时,在方法论层面,我们也就同样可以尝试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范式,来补充之前的严格的自下而上的方法论研究策略。 3、中心法则方法论意义研究的新路径 什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 在一个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下,我们可以在抽象概念的层面来讨论多细胞的发展过程。在抽象概念层面的讨论,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关于系统层面的现象。假设有一个软件系统,并且在这个软件系统中可以设计一个人工基因组,同时在这个系统中该基因组可以产生一个人工有机体。然后,我们可以使这个人工基因组尽可能地模仿自然基因组的主要的系统属性。比如,该系统是否能够模拟多细胞的发展、细胞信号的传递等?在该系统中进行特定位点的基因突变,是否能得到自然基因组下的相似效果,如畸形发展、癌变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实现,就使得我们可以确认该系统能够反映自然基因组的一些基本特征。然而,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更为精确的相关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使得人工基因组与自然基因组相关联,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从一个基因组翻译到另一个基因组的开端。如图3所示。 图3 基因组翻译模拟图 图3所模拟的是生物体内的基因组和计算机系统中多细胞有机体之间的关系。图中的“翻译关系”指的是计算机系统及生物体系统中基因组之间的“句法关系”。中间的“语义关系”表示的是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多细胞有机体语言翻译出生物体中的基因组。下面的“一致性关系”应该包括系统之间暂时的和动态的形态学之间的一致性。 这就好比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我们需要知道这些被翻译的单词是什么,如何在句子中使它们相关联。这就是语言中的句法。但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语言的语义。也只有当两段话的意思相同的时候,对于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的翻译才是充分的。 这样我们就通过计算机代码的语义获得了基因组的语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妨碍我们同时使用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在人工智能中,合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是较优的研究策略之一。当两种研究路径,分别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在中间合并时,便形成了一种解决路径。”[8]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低层次的本体论层面(如生物化学),还是高层次的关于信息和本体论的层面,对于研究生物过程而言,没有哪一种是固有的更为优越的。关于细胞和多细胞现象的正确的高层面的信息,没有必要一定要被还原成更低层面的本体论视角。很多情况下,高层面的系统知识反而能够帮助我们限定研究的搜索空间,促进我们去理解更低层面的生物过程。因此,对于一个系统不同层面信息的理解,能够使我们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关于该系统的知识。 所以,在细胞或者多细胞系统的层面,中心法则可以被简单的描述为:基因组→蛋白质组。我们也没有必要必须将其还原到DNA转录和翻译的层面。 4、结语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其理论在不断地远离经验。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何去构造、理解和解释分子生物学,语义分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方法。首先,“语义分析方法本身作为语义学方法论,在科学哲学中的运用是‘中性"的,这个方法本身并不必然地导向实在论或反实在论,而是为某种合理的科学哲学的立场提供有效的方法论的论证。”[9]“语义分析方法在例如科学实在论等传统问题的研究上具有超越性,在一个整体语境范围内其方法更具基础性;其次,作为科学表述形式的规则与其理论自身架构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关联充分体现在理论表述的语义结构之上,对其逻辑合理性的分析就是对理论真理性的最佳验证;第三,生物学理论表述的多元化特征使得语义分析应用更加具有灵活性。”[10] 正如中心法则,其语义的实现无法脱离其整个理论的语义结构。在整个理论中,每一次结构的上升或者下降,都会带来其代码的语义调整。同时,生物体是一个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个不同层次被组织的复杂系统中,任何一个代码的语义都会由于其指称实体所处的本体论、功能及组织层次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意义。因此,对中心法则进行语义研究是有益于其意义澄清及理论分析的。然而,这种语义研究应该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纵向语境下进行。因为,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正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发展的语境化与再语境化得过程中实现的。同时,我们也只有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对中心法则进行语义解释,才不会导致其语义的局限性。 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不被局限,就可以避免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在传统的意义下解决基因组语义问题,占统治地位的是由中心法则激发的一种严格的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中心法则作为一种还原论的基础为研究者提供方法论。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与还原论的方法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是无法分开的。然而,生物体的系统性、复杂性特点,又使得还原方法的应用有其具体的局限性。这种严格的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带来的问题是,研究过程过于复杂,在实际的层面去解决问题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们主张一种互补性的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这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可以在高层次的语境下,对我们解决基因组的语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思维。还原论方式的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与系统思维方式的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如何合理地结合这两种研究策略,对于进一步阐明生命系统的运行机制及规律性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G. Allen. Life Scie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美)Francisco J. Ayala, et al. 现代遗传学[M].蔡武城,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14-315. [3]河北师大,等编.遗传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80. [4]莫树乔.谈谈遗传学中心法则[J].玉林师专学报,1997(3). [5]Crick,F. On protein synthesis[J]. 1958. Syrup. Soc. Exp. Biol. 12,138-163. [6]Werner, E. In silico multicellular systems biology and minimal genomes[J]. 2003, DDT 8,1121-1127. [7]Werner, W. The future and limits of systems biology[J]. 2005, Sci. STKE. [8]Huang,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ost-genomic biology[J]. 2000, Nat. Biotechnol. 18,471-472. [9]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与科学实在论的进步[J].中国社会科学,2008(5). [10]郭贵春,赵斌.生物学理论基础的语义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0(2).2023-06-28 03:05:351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是指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故选:D.2023-06-28 03:05:431
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中心法则经常遭到误解,尤其与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到蛋白质”的标准流程相混淆。有些与标准流程不同的信息流被误以为是中心法则的例外,其实朊病毒是中心法则现时已知的唯一例外。扩展资料:中心法则的作用: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其在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普遍规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并为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统一指明了方向,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程即为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3:06:011
中心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中心法则(英语:genetic central dogma),又译成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标准流程大致可以描述为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或者更简单的“DNA → RNA →蛋白质”。所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大步骤:转录、翻译和DNA复制。1、转录。转录(Transcription)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转录是信使RNA(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复制为mRNA;这个过程由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和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所共同完成。2、剪接。在真核细胞中,原始转录产物(mRNA前体Pre-mRNA)还要被加工:一个或多个序列(内含子)被剪出除去。选择性剪接的机制使之可产生出不同的成熟的mRNA分子,这取决于哪段序列被当成内含子而哪段又作为存留下来的外显子。并非全部有mRNA的活细胞都要经历这种剪接;剪接在原核细胞中是不存在的。3、转译。最终,成熟的mRNA接近核糖体,并在此处被翻译。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而在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场所和翻译的场所通常是分开的(前者在细胞核,后者在细胞质),所以mRNA必须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并在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会以三个密码子来读取mRNA上的信息,一般是从AUG开始,或是核糖体连接位下游的启始甲硫氨酸密码子开始。启始因子及延长因子的复合物会将氨酰tRNA(tRNAs)带入核糖体-mRNA复合物中,只要mRNA上的密码子能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即可按照mRNA上的密码序列加入氨基酸。当一个个氨基酸串连成多肽的肽链后,就会开始折叠成正确的构形。这个折叠的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原先的多肽的肽链从核糖体释出,并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在一些情况下,新合成的多肽的肽链需要经过额外的处理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正确的折叠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且可能需要其他称为分子伴侣的帮忙。有时蛋白质本身会进一步被切割,此时内部被“舍弃”的部分即称为内含肽。4、DNA复制。作为中心法则的最后一步,DNA必须忠实地进行复制才能使遗传密码从亲代转移至子代。复制是由一群复杂的蛋白质完成的;这些蛋白质打开超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并利用DNA聚合酶及其相关蛋白。拷贝或复制原模板,以使新代细胞或机体能重复“DNA → RNA →蛋白质”的过程。 DNA分子存在着构型多样性,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DNA构象存在着左手螺旋及右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转变过程,因此应赋有核酸构象的转换形式。5、只有RNA基因组的病毒。有些病毒含有整套以RNA形式编码的基因组,因此他们只有RNA→蛋白质的编译形式。6、拟逆转录(病毒DNA整合到宿主DNA)。近年在植物体内发现了拟逆转录病毒(pararetrovirus),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能像逆转录病毒一样,通过把自己的DNA整合到寄主的基因组DNA中去,再进行复制。扩展资料:克里克在上述那篇1970年的文章中指出,中心法则虽然对指导实验很有用,但不应该被当成教条。自从克里克发表1970年那篇文章以来,很多新发现说明了中心法则补充和发展的必要。1、转译后修饰对于大部分的蛋白质来说,这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最后步骤。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会附上其他的生物化学官能团、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或是造成结构的改变来扩阔蛋白质的功能。酶可以从蛋白质的N末端移除氨基酸,或从中间将肽链剪开。举例来说,胰岛素是肽的激素,它会在建立双硫键后被剪开两次,并在链的中间移走多肽前体,而形成的蛋白质包含了两条以双硫键连接的多肽链。其他修饰,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质活动机制的一部分。蛋白质活动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钝化。2、蛋白质的内含子蛋白质有自剪接现象,与mRNA相同,一些蛋白质前体具有内含子(intein)序列,多肽序列中间的某些区域被加工切除,剩余部分的蛋白质外显子(extein)重新连接为蛋白质分子。3、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如甲基化修饰)、RNA干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或生物体的)下一代这个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致两方面内容。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含基因组中非编码的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4、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为外遗传编码(epigenetic code)的一部分,是一种外遗传机制。DNA甲基化过程会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环的5"碳上:这种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见于所有脊椎动物。5、蛋白质可作为合成DNA的模板来自美国Mount.Sinai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Rev1 DNA聚合酶的蛋白质,它可以为DNA复制提供编码信息。许多致癌物质会倾向于破坏DNA的鸟嘌呤(G),或者是破坏鸟嘌呤与胞嘧啶(C)的配对,这些都会导致DNA错配的发生。新发现的蛋白质可以以自身为模板在复制链上加一个胞嘧啶,这个胞嘧啶无论鸟嘌呤是否在DNA链中存在都会被Rev1加上去的,在DNA复制时可以利用一条单链,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复制出新的DNA链。细胞利用这种崭新的机制在含有致癌物质的情况下对受损的DNA进行复制。这是第一次发现蛋白质可以作为一种合成DNA的模板。6、朊病毒。朊病毒是通过改变其他蛋白质的构象来进行自身精确复制的一类蛋白质。也就是:蛋白质→蛋白质。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3:06:151
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英语:geneticcentraldogma),又译成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英语:Thecentraldogmaofmolecularbiology),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标准流程大致可以描述为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或者更简单的“DNA→RNA→蛋白质”。所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大步骤:转录、翻译和DNA复制。1、转录。转录(Transcription)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转录是信使RNA(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复制为mRNA;这个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和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所共同完成。2、剪接。在真核细胞中,原始转录产物(mRNA前体Pre-mRNA)还要被加工:一个或多个序列(内含子)被剪出除去。选择性剪接的机制使之可产生出不同的成熟的mRNA分子,这取决于哪段序列被当成内含子而哪段又作为存留下来的外显子。并非全部有mRNA的活细胞都要经历这种剪接;剪接在原核细胞中是不存在的。3、转译。最终,成熟的mRNA接近核糖体,并在此处被翻译。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而在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场所和翻译的场所通常是分开的(前者在细胞核,后者在细胞质),所以mRNA必须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并在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会以三个密码子来读取mRNA上的信息,一般是从AUG开始,或是核糖体连接位下游的启始甲硫氨酸密码子开始。启始因子及延长因子的复合物会将氨酰tRNA(tRNAs)带入核糖体-mRNA复合物中,只要mRNA上的密码子能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即可按照mRNA上的密码序列加入氨基酸。当一个个氨基酸串连成多肽的肽链后,就会开始折叠成正确的构形。这个折叠的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原先的多肽的肽链从核糖体释出,并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在一些情况下,新合成的多肽的肽链需要经过额外的处理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正确的折叠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且可能需要其他称为分子伴侣的帮忙。有时蛋白质本身会进一步被切割,此时内部被“舍弃”的部分即称为内含肽。4、DNA复制。作为中心法则的最后一步,DNA必须忠实地进行复制才能使遗传密码从亲代转移至子代。复制是由一群复杂的蛋白质完成的;这些蛋白质打开超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并利用DNA聚合酶及其相关蛋白。拷贝或复制原模板,以使新代细胞或机体能重复“DNA→RNA→蛋白质”的过程。DNA分子存在着构型多样性,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DNA构象存在着左手螺旋及右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转变过程,因此应赋有核酸构象的转换形式。5、只有RNA基因组的病毒。有些病毒含有整套以RNA形式编码的基因组,因此他们只有RNA→蛋白质的编译形式。6、拟逆转录(病毒DNA整合到宿主DNA)。近年在植物体内发现了拟逆转录病毒(pararetrovirus),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能像逆转录病毒一样,通过把自己的DNA整合到寄主的基因组DNA中去,再进行复制。扩展资料:克里克在上述那篇1970年的文章中指出,中心法则虽然对指导实验很有用,但不应该被当成教条。自从克里克发表1970年那篇文章以来,很多新发现说明了中心法则补充和发展的必要。1、转译后修饰对于大部分的蛋白质来说,这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最后步骤。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会附上其他的生物化学官能团、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或是造成结构的改变来扩阔蛋白质的功能。酶可以从蛋白质的N末端移除氨基酸,或从中间将肽链剪开。举例来说,胰岛素是肽的激素,它会在建立双硫键后被剪开两次,并在链的中间移走多肽前体,而形成的蛋白质包含了两条以双硫键连接的多肽链。其他修饰,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质活动机制的一部分。蛋白质活动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钝化。2、蛋白质的内含子蛋白质有自剪接现象,与mRNA相同,一些蛋白质前体具有内含子(intein)序列,多肽序列中间的某些区域被加工切除,剩余部分的蛋白质外显子(extein)重新连接为蛋白质分子。3、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如甲基化修饰)、RNA干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或生物体的)下一代这个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致两方面内容。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含基因组中非编码的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4、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为外遗传编码(epigeneticcode)的一部分,是一种外遗传机制。DNA甲基化过程会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环的5"碳上:这种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见于所有脊椎动物。5、蛋白质可作为合成DNA的模板来自美国Mount.Sinai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Rev1DNA聚合酶的蛋白质,它可以为DNA复制提供编码信息。许多致癌物质会倾向于破坏DNA的鸟嘌呤(G),或者是破坏鸟嘌呤与胞嘧啶(C)的配对,这些都会导致DNA错配的发生。新发现的蛋白质可以以自身为模板在复制链上加一个胞嘧啶,这个胞嘧啶无论鸟嘌呤是否在DNA链中存在都会被Rev1加上去的,在DNA复制时可以利用一条单链,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复制出新的DNA链。细胞利用这种崭新的机制在含有致癌物质的情况下对受损的DNA进行复制。这是第一次发现蛋白质可以作为一种合成DNA的模板。6、朊病毒。朊病毒是通过改变其他蛋白质的构象来进行自身精确复制的一类蛋白质。也就是:蛋白质→蛋白质。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3:06:301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1.从DNA流向DNA(DNA自我复制);2.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转录和翻译);3.从RNA流向RNA(RNA自我复制);4.从RNA流向DNA(逆转录)。 扩展资料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其在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普遍规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并为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统一指明了方向,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2023-06-28 03:06:371
什么是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英语:genetic central dogma),又译成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标准流程大致可以描述为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或者更简单的“DNA → RNA →蛋白质”。所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大步骤:转录、翻译和DNA复制。1、转录。转录(Transcription)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转录是信使RNA(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复制为mRNA;这个过程由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和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所共同完成。2、剪接。在真核细胞中,原始转录产物(mRNA前体Pre-mRNA)还要被加工:一个或多个序列(内含子)被剪出除去。选择性剪接的机制使之可产生出不同的成熟的mRNA分子,这取决于哪段序列被当成内含子而哪段又作为存留下来的外显子。并非全部有mRNA的活细胞都要经历这种剪接;剪接在原核细胞中是不存在的。3、转译。最终,成熟的mRNA接近核糖体,并在此处被翻译。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而在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场所和翻译的场所通常是分开的(前者在细胞核,后者在细胞质),所以mRNA必须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并在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会以三个密码子来读取mRNA上的信息,一般是从AUG开始,或是核糖体连接位下游的启始甲硫氨酸密码子开始。启始因子及延长因子的复合物会将氨酰tRNA(tRNAs)带入核糖体-mRNA复合物中,只要mRNA上的密码子能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即可按照mRNA上的密码序列加入氨基酸。当一个个氨基酸串连成多肽的肽链后,就会开始折叠成正确的构形。这个折叠的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原先的多肽的肽链从核糖体释出,并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在一些情况下,新合成的多肽的肽链需要经过额外的处理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正确的折叠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且可能需要其他称为分子伴侣的帮忙。有时蛋白质本身会进一步被切割,此时内部被“舍弃”的部分即称为内含肽。4、DNA复制。作为中心法则的最后一步,DNA必须忠实地进行复制才能使遗传密码从亲代转移至子代。复制是由一群复杂的蛋白质完成的;这些蛋白质打开超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并利用DNA聚合酶及其相关蛋白。拷贝或复制原模板,以使新代细胞或机体能重复“DNA → RNA →蛋白质”的过程。 DNA分子存在着构型多样性,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DNA构象存在着左手螺旋及右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转变过程,因此应赋有核酸构象的转换形式。5、只有RNA基因组的病毒。有些病毒含有整套以RNA形式编码的基因组,因此他们只有RNA→蛋白质的编译形式。6、拟逆转录(病毒DNA整合到宿主DNA)。近年在植物体内发现了拟逆转录病毒(pararetrovirus),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能像逆转录病毒一样,通过把自己的DNA整合到寄主的基因组DNA中去,再进行复制。扩展资料:克里克在上述那篇1970年的文章中指出,中心法则虽然对指导实验很有用,但不应该被当成教条。自从克里克发表1970年那篇文章以来,很多新发现说明了中心法则补充和发展的必要。1、转译后修饰对于大部分的蛋白质来说,这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最后步骤。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会附上其他的生物化学官能团、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或是造成结构的改变来扩阔蛋白质的功能。酶可以从蛋白质的N末端移除氨基酸,或从中间将肽链剪开。举例来说,胰岛素是肽的激素,它会在建立双硫键后被剪开两次,并在链的中间移走多肽前体,而形成的蛋白质包含了两条以双硫键连接的多肽链。其他修饰,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质活动机制的一部分。蛋白质活动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钝化。2、蛋白质的内含子蛋白质有自剪接现象,与mRNA相同,一些蛋白质前体具有内含子(intein)序列,多肽序列中间的某些区域被加工切除,剩余部分的蛋白质外显子(extein)重新连接为蛋白质分子。3、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如甲基化修饰)、RNA干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或生物体的)下一代这个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致两方面内容。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含基因组中非编码的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4、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为外遗传编码(epigenetic code)的一部分,是一种外遗传机制。DNA甲基化过程会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环的5"碳上:这种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见于所有脊椎动物。5、蛋白质可作为合成DNA的模板来自美国Mount.Sinai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Rev1 DNA聚合酶的蛋白质,它可以为DNA复制提供编码信息。许多致癌物质会倾向于破坏DNA的鸟嘌呤(G),或者是破坏鸟嘌呤与胞嘧啶(C)的配对,这些都会导致DNA错配的发生。新发现的蛋白质可以以自身为模板在复制链上加一个胞嘧啶,这个胞嘧啶无论鸟嘌呤是否在DNA链中存在都会被Rev1加上去的,在DNA复制时可以利用一条单链,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复制出新的DNA链。细胞利用这种崭新的机制在含有致癌物质的情况下对受损的DNA进行复制。这是第一次发现蛋白质可以作为一种合成DNA的模板。6、朊病毒。朊病毒是通过改变其他蛋白质的构象来进行自身精确复制的一类蛋白质。也就是:蛋白质→蛋白质。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3:06:441
生命的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中心法则经常遭到误解,尤其与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到蛋白质”的标准流程相混淆。有些与标准流程不同的信息流被误以为是中心法则的例外,其实朊病毒是中心法则现时已知的唯一例外。扩展资料:中心法则的作用: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其在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普遍规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并为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统一指明了方向,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程即为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3:06:581
中心法则是什么意思?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中心法则经常遭到误解,尤其与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到蛋白质”的标准流程相混淆。有些与标准流程不同的信息流被误以为是中心法则的例外,其实朊病毒是中心法则现时已知的唯一例外。扩展资料:中心法则的作用: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其在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普遍规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并为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统一指明了方向,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程即为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3:07:121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DNA通过转录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最后RNA通过翻译作用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中心法则的补充:1、在某种情况下,RNA可以像DNA一样进行复制。2、遗传信息从DNA向RNA的定向转移不是绝对的,反转录可以使RNA序列作为遗传信息使用。3、RNA可以不通过蛋白质而直接表现出本身的某种遗传信息,而这种信息并不以核苷酸三联体来编码。4、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为行使细胞的某种特殊功能,可以发生基因重排。5、RNA编辑,改变原DNA模板的遗传信息,翻译出不同于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6、一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共同转录在一条转录产物中,然后将内含子去除而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NA分2023-06-28 03:07:291
生物:中心法则包括什么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DNA通过转录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最后RNA通过翻译作用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中心法则的补充:1、在某种情况下,RNA可以像DNA一样进行复制。2、遗传信息从DNA向RNA的定向转移不是绝对的,反转录可以使RNA序列作为遗传信息使用。3、RNA可以不通过蛋白质而直接表现出本身的某种遗传信息,而这种信息并不以核苷酸三联体来编码。4、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为行使细胞的某种特殊功能,可以发生基因重排。5、RNA编辑,改变原DNA模板的遗传信息,翻译出不同于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6、一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共同转录在一条转录产物中,然后将内含子去除而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NA分子。2023-06-28 03:07:384
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转录和翻译,也可从DNA传递给DNA,即DNA的复制。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和某些病毒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2023-06-28 03:07:452
中心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DNA通过转录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最后RNA通过翻译作用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中心法则的补充:1、在某种情况下,RNA可以像DNA一样进行复制。2、遗传信息从DNA向RNA的定向转移不是绝对的,反转录可以使RNA序列作为遗传信息使用。3、RNA可以不通过蛋白质而直接表现出本身的某种遗传信息,而这种信息并不以核苷酸三联体来编码。4、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为行使细胞的某种特殊功能,可以发生基因重排。5、RNA编辑,改变原DNA模板的遗传信息,翻译出不同于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6、一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共同转录在一条转录产物中,然后将内含子去除而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NA分子。2023-06-28 03:08:031
克里克的中心法则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中心法则”——一个基因(一小段DNA)上的每3个碱基代表1个氨基酸;DNA把信息传递给RNA,然后RNA按照碱基的排列顺序把一个个氨基酸连接起来,从而制造出蛋白质。DNA正是通过制造特定蛋白质的方法控制着生命的运作。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程即为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由此可见,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蛋白质的信息逆向地流向核酸。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克里克概括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遗传学意义。 任何一种假设都要经受科学事实的检验。反转录酶的发现,使中心法则对关于遗传信息从DNA单向流入RNA做了修改,遗传信息是可以在DNA与RNA之间相互流动的。那么,对于DNA和RNA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信息流向是否只有核酸向蛋白质分子的单向流动,还是蛋白质分子的信息也可以流向核酸,中心法则仍然肯定前者。可是,病原体朊粒(Prion)的行为曾对中心法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它最初被认识到是羊的瘙痒病的病原体。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200多年前就已发现。1935年法国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发现这种病可在羊群中传染,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是能在宿主动物体内自行复制的感染因子。朊粒同时又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如库鲁病(Kuru)和克—杰氏综合征(Creutzfeldt-Jacobdisease,CJD)的病原体,也可引起疯牛病即牛脑的海绵状病变(bovin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朊粒不是病毒,而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颗粒。一个不含DNA或RNA的蛋白质分子能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分子,且实现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即引起相同的疾病,这意味着这种蛋白质分子也是负载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这是从根本上动摇了遗传学的基础。 实验证明,朊粒确实是不含DNA和RNA的蛋白质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而仍是由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正常蛋白质的异构体。 哺乳动物细胞里的基因编码产生一种糖蛋白PrP。人的PrP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短臂,PrP由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氨基端有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 肽。在正常脑组织中的PrP称为PrPc,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35 000,对蛋白酶敏感。在病变脑组织中的PrP称为PrPsc,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00~30 000,是PrPc中的一段,蛋白酶对其不起作用。现在知道,PrPc和PrPsc是PrP的两种异构体,氨基酸组分和线性排列次序相同,但是三维构象不同。PrPc的结构中。螺旋占42%,β片层占30%;PrPsc则是。螺旋占30%,β片层占43%。PrPc的4条。螺旋可以排列成一个致密的球状结构,这个结构的随机涨落(stochastic fluctua—tion)会长成部分折叠的单体PrP*,这是一种中间体,即PrP*可以生成PrPc,也可以生成PrPsc。一般情况下,PrP*的含量极少,所以生成的PrPsc极少。可是外源的PrPsc可以促使PrP*变成PrPsc。PrPsc的不溶性使生成PrPsc过程成为不可逆转。PrPsc在神经细胞里大量沉积,引起神经细胞的病变,破坏了神经细胞功能。因此,PrPsc感染正常细胞后,可以促使细胞内生成更多的PrPsc,PrPsc逐渐积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才会引发疾病,这也就是这种神经退化性疾病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的原因。所以说,PrPsc进入宿主细胞并不是自我复制,而是将细胞内基因编码产生的PrPc变成PrPsc。由此可见,中心法则是正确的,至少在目前还是无需修正的。2023-06-28 03:08:122
中心法则包括哪些内容
中心法则(英语:genetic central dogma),又译成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 ,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2]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 deals with the detailed residue-by-residue transfer of sequential information. It states that such information cannot be transferred from protein to either protein or nucleic acid.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旨在详细说明连串信息的逐字传送。它指出遗传信息不能由蛋白质转移到蛋白质或核酸之中。)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中心法则经常遭到误解,尤其与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到蛋白质”的标准流程相混淆。有些与标准流程不同的信息流被误以为是中心法则的例外,其实朊病毒是中心法则现时已知的唯一例外。遗传信息的标准流程大致可以这样描述:“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2023-06-28 03:08:211
简要叙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DNA通过转录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最后RNA通过翻译作用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中心法则的补充:1、在某种情况下,RNA可以像DNA一样进行复制。2、遗传信息从DNA向RNA的定向转移不是绝对的,反转录可以使RNA序列作为遗传信息使用。3、RNA可以不通过蛋白质而直接表现出本身的某种遗传信息,而这种信息并不以核苷酸三联体来编码。4、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为行使细胞的某种特殊功能,可以发生基因重排。5、RNA编辑,改变原DNA模板的遗传信息,翻译出不同于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6、一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共同转录在一条转录产物中,然后将内含子去除而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NA分子。2023-06-28 03:08:301
中心法则是什么意思? DNA复制又是什么意思?
中心法则(英语:genetic central dogma),又译成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标准流程大致可以描述为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或者更简单的“DNA → RNA →蛋白质”。所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大步骤:转录、翻译和DNA复制。1、转录。转录(Transcription)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转录是信使RNA(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复制为mRNA;这个过程由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和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所共同完成。2、剪接。在真核细胞中,原始转录产物(mRNA前体Pre-mRNA)还要被加工:一个或多个序列(内含子)被剪出除去。选择性剪接的机制使之可产生出不同的成熟的mRNA分子,这取决于哪段序列被当成内含子而哪段又作为存留下来的外显子。并非全部有mRNA的活细胞都要经历这种剪接;剪接在原核细胞中是不存在的。3、转译。最终,成熟的mRNA接近核糖体,并在此处被翻译。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而在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场所和翻译的场所通常是分开的(前者在细胞核,后者在细胞质),所以mRNA必须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并在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会以三个密码子来读取mRNA上的信息,一般是从AUG开始,或是核糖体连接位下游的启始甲硫氨酸密码子开始。启始因子及延长因子的复合物会将氨酰tRNA(tRNAs)带入核糖体-mRNA复合物中,只要mRNA上的密码子能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即可按照mRNA上的密码序列加入氨基酸。当一个个氨基酸串连成多肽的肽链后,就会开始折叠成正确的构形。这个折叠的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原先的多肽的肽链从核糖体释出,并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在一些情况下,新合成的多肽的肽链需要经过额外的处理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正确的折叠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且可能需要其他称为分子伴侣的帮忙。有时蛋白质本身会进一步被切割,此时内部被“舍弃”的部分即称为内含肽。4、DNA复制。作为中心法则的最后一步,DNA必须忠实地进行复制才能使遗传密码从亲代转移至子代。复制是由一群复杂的蛋白质完成的;这些蛋白质打开超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并利用DNA聚合酶及其相关蛋白。拷贝或复制原模板,以使新代细胞或机体能重复“DNA → RNA →蛋白质”的过程。 DNA分子存在着构型多样性,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DNA构象存在着左手螺旋及右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转变过程,因此应赋有核酸构象的转换形式。5、只有RNA基因组的病毒。有些病毒含有整套以RNA形式编码的基因组,因此他们只有RNA→蛋白质的编译形式。6、拟逆转录(病毒DNA整合到宿主DNA)。近年在植物体内发现了拟逆转录病毒(pararetrovirus),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能像逆转录病毒一样,通过把自己的DNA整合到寄主的基因组DNA中去,再进行复制。扩展资料:克里克在上述那篇1970年的文章中指出,中心法则虽然对指导实验很有用,但不应该被当成教条。自从克里克发表1970年那篇文章以来,很多新发现说明了中心法则补充和发展的必要。1、转译后修饰对于大部分的蛋白质来说,这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最后步骤。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会附上其他的生物化学官能团、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或是造成结构的改变来扩阔蛋白质的功能。酶可以从蛋白质的N末端移除氨基酸,或从中间将肽链剪开。举例来说,胰岛素是肽的激素,它会在建立双硫键后被剪开两次,并在链的中间移走多肽前体,而形成的蛋白质包含了两条以双硫键连接的多肽链。其他修饰,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质活动机制的一部分。蛋白质活动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钝化。2、蛋白质的内含子蛋白质有自剪接现象,与mRNA相同,一些蛋白质前体具有内含子(intein)序列,多肽序列中间的某些区域被加工切除,剩余部分的蛋白质外显子(extein)重新连接为蛋白质分子。3、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如甲基化修饰)、RNA干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或生物体的)下一代这个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致两方面内容。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含基因组中非编码的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4、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为外遗传编码(epigenetic code)的一部分,是一种外遗传机制。DNA甲基化过程会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环的5"碳上:这种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见于所有脊椎动物。5、蛋白质可作为合成DNA的模板来自美国Mount.Sinai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Rev1 DNA聚合酶的蛋白质,它可以为DNA复制提供编码信息。许多致癌物质会倾向于破坏DNA的鸟嘌呤(G),或者是破坏鸟嘌呤与胞嘧啶(C)的配对,这些都会导致DNA错配的发生。新发现的蛋白质可以以自身为模板在复制链上加一个胞嘧啶,这个胞嘧啶无论鸟嘌呤是否在DNA链中存在都会被Rev1加上去的,在DNA复制时可以利用一条单链,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复制出新的DNA链。细胞利用这种崭新的机制在含有致癌物质的情况下对受损的DNA进行复制。这是第一次发现蛋白质可以作为一种合成DNA的模板。6、朊病毒。朊病毒是通过改变其他蛋白质的构象来进行自身精确复制的一类蛋白质。也就是:蛋白质→蛋白质。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法则2023-06-28 03:0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