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有丝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

2023-06-28 14:49:27
共1条回复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

相关推荐

分裂间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1、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2、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是指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期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3、中期是指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到它们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之间的时期。有时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内。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因此有丝分裂中期适于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研究,适于核型分析。而且中期时间较长。4、后期是指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5、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此期的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体上是经历一个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核仁的形成与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的活动有关。扩展资料: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1、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2、线粒体——与提供能量有关 ;3、高尔基体——与植物新形成的细胞壁有关;4、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蛋白质合成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5、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有丝分裂意义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2、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有丝分裂
2023-06-28 12:11:581

分裂间期是什么

分裂间期(mitosis interphase)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由上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次细胞分裂开始的持续时间。间期细胞进行旺盛的生物合成和生长,是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的重要准备阶段。间期可划分为:G1、S、G2三个时期。G1期又叫 DNA合成前期,该时期的子细胞体积逐渐长大,其内部的细胞器逐步装配完善并行使特定功能,因此细胞内急剧合成RNA和某些专一性蛋白质。G1期的持续时间约8小时。S期又叫DNA合成期,该时期细胞不仅完成DNA复制,同时进行合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新复制的DNA与新合成的组蛋白迅速结合构成核小体,由核小体串连成染色质细丝,从而完成染色质复制。S期的持续时间约6小时。G2期又叫DNA合成后期,该时期合成细胞有丝分裂期所需要的蛋白质和刺激因子,以及必需的能量准备。此外,核内染色质细丝开始凝缩。G2期的持续时间约5小时。
2023-06-28 12:12:115

什么是分裂间期?

可以说是 准备期
2023-06-28 12:12:353

什么是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interphase):整个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期间细胞完成染色体中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呈现出长的细丝状。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的复制。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组蛋白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形成2对中心粒。
2023-06-28 12:13:011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是什么特点?

1、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单链复制。2、分裂期(1)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3)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4)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减半。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扩展资料: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熟记口诀:1、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3、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4、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于着丝点处分开并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丝分裂
2023-06-28 12:13:071

细胞分裂间期分为哪三部分?先后顺序的原因是?

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成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以细胞内部DNA合成为依据,又可分为: 一.G1期——DNA合成前期 该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周期完成后开始的,刚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其体积较原有的细胞小。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 细胞进入G1期后,并不是毫无例外地都进入下一期继续增殖,在此时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前景的细胞:①增殖细胞:这种细胞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并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例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及骨髓细胞等; ②暂不增殖细胞或休止细胞:这类细胞进入G1期后不立即转入S期,在需要时,如损伤、手术等,才进入S期继续增殖。例如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③不增殖细胞:此种细胞进入G1期后,失去分裂能力,终身处于G1期,最后通过分化、衰老直至死亡。例如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肌细胞及成熟的红细胞等。二 S期——DNA合成期 S期主要特征是复制DNA,使DNA含量增加一倍,保证将来分裂时两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不变。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周期的关键时刻,只要DNA的复制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为止。该期中,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干扰,会影响到DNA的复制,而引起细胞的变异或分裂异常终止。三G2期——DNA合成后期 此期主要为分裂期做准备。这一期DNA合成终止,但合成少量RNA和蛋白质,可能与构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有关。
2023-06-28 12:13:233

有丝分裂间期是什么意思?

间期:合成大量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前期: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中期: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纺锤丝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2个子细胞 口诀:前期:核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2023-06-28 12:13:301

细胞分裂间期分有哪些阶段

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1 期、S期和G2期。其中S期是DNA复制的时期。
2023-06-28 12:13:392

什么是细胞分裂间期?

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纺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形态,数目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并且整齐地排列在赤道上)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树木加倍,移动到细胞两极)末期:两消两显重开始(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进入细胞间期)这是我们老师给高中时我们的口诀,也许你也知道吧。呵呵,我到现在还记得,都大学毕业了。
2023-06-28 12:14:271

间期和分裂间期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的,分裂间期指的是为分裂做准备,准备下一次分裂。间期指的是正在进行分裂,需要多少时间
2023-06-28 12:14:371

有丝分裂间期特点

有丝分裂时期特点如下所示:1.间期:合成大量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2.前期: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3.中期: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4.后期:纺锤丝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5.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2个子细胞。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特点,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一般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过程。 有丝分裂时期的特点: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2023-06-28 12:14:461

有丝分裂中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可以分为什么?(请介绍下详的形态、和特点)

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  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  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
2023-06-28 12:14:553

分裂间期的特点是什么?

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AN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完成染色体的复制。这个时期,由于复制,DNA数目加倍,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两条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还是叫一条染色体(含2个DNA),故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不变(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数目加倍)。前期:仁(核仁)膜(核膜)消失俩体现(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DNA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2:1:2中期:赤道板上(着丝点)排整齐DNA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2:1:2后期:点分数加向两极(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数目加倍,向两极移动)DNA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1:1:0末期:两消(染色体和纺锤体)两现(核仁、核膜)新壁建
2023-06-28 12:15:041

细胞分裂间期分为哪三部分?先后顺序的原因是?

s最长,一般需要几天;其次是g1,一般需要几小时到几天;g2最短,一般需要几小时。细胞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的复制。分裂间期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
2023-06-28 12:16:031

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是什么意思? 染色质与染色体分别是什么阶段的?为什么?

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分裂期对于处于细胞周期(能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分裂间期就是“分裂以外时期都是分裂间期”。 如果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细胞(如成熟的红细胞),那么它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也就没有细胞周期,就不能说“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分裂期。”
2023-06-28 12:16:133

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三阶段如何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2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3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4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没有 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量减半,最后成为精子和卵子。精、卵细胞结合后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所具有的数目,发展成一个新个体。如果生殖细胞成熟时染色体数目不减半,则精、卵结合后染色体将会成倍增加,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染色体数目一直保持相对的恒定。以人的睾丸的精原细胞而言为二倍体,以2n表示之,其DNA含量为2c,共有46条染色体,包括来自单倍体(n)的精、卵细胞各23条。精原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每一条染色体究竟含有多少条DNA分子?这一点长期以来是有争论的,但目前认为是由一条双螺旋的DNA分子所组成。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后,在s期(DNA合成期,见《生物学通报》1980年二期,第7页——编者)经过DNA复制到G2期后,细胞DNA含量由2c变为 4c,每条染色体含有二条DNA双螺旋,即此时一条染色体中包含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两者在着丝点部位结合。但在细胞间期的G2期是不能分辨的,只有在分裂前期染色丝螺旋化、折叠后出现了染色体,才看到是由两条单体所组成,称之为染色体纵裂。纵裂不是DNA或染色体的复制,只是DNA复制后在一定时期的表现形式。分裂后期两条单体分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DNA含量由4c变为2c,此时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双螺旋分子,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但细胞数增加了一倍。精原细胞在进行数次这样的有丝分裂后,一些发育成初级精母细胞,这时仍为2n。在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间期DNA合成,这时由2c变为 4c,每条染色体由二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在合线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联合,由于两两(四条单体)并在一起,看上去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但实际上并不少,在粗线期时,可看出是四条,称之为四分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拉向两极,这时二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条染色体均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再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向两极。这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了四个精细胞,DNA含量由复制后的4c变为c,每个精子含有一套染色体(n),如果精、卵结合则由n又变为2n。由此可见,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1.从表格式、坐标式的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表格式。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表格式表示(见表1、表2)。 (2)坐标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也可用坐标曲线表示(图1、图2)。 2.从图解式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三看”图形(表3)。 注:若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则只看细胞的一极。根据表3判断图3中4个细胞分裂图中,哪些属有丝分裂,哪些属减数分裂的图像。 分析 图A:一看染色体数目是3,为奇数,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像。 图B:一看染色体数目是4,为偶数;二看形态大小两两相同;三看有联会四分体。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图像。 图C:一看染色体数目为4,是偶数;二看形态,两两相同;三看无联会四分体,染色体散乱在细胞核中。故为有丝分裂前期。 图D:一看染色体数目为4;二看形态两两相同;三看无联会四分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故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 3.从细胞分裂结果来认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看子细胞数目。1)有丝分裂的结果产生2个子细胞;2)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细胞;3)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2)看子细胞的形态变化。1)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人小相同;2)精子形成过程需经变形阶段;3)卵细胞的形成不经变形阶段,但型体大。
2023-06-28 12:16:331

看细胞分裂图如何判断是分裂间期还是前期

看细胞分裂图判断是分裂间期还是前期主要看染色体的形态。解析:分裂间期为染色质,比较松散;前期出现了染色体。同时,前期也出现了纺锤体。即:能观察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时期为前期。
2023-06-28 12:16:40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细胞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扩展资料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Meiosis) 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减数分裂词条
2023-06-28 12:16:471

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是最主要的分裂方式. 分裂分式可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中典型的是减数分裂. (一)有丝分裂的特点:分裂时,在光镜下可见到细胞内的细丝,故称有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的分期: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细胞变化过程,常将其分为“分裂间期” 和 “分裂期” 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通常又分为G1期、S期、G2期. 分裂期:通常根据形态变化将分裂期又分为四个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期之间 没有截然的界限,只是人为地分成了四期. (三)分裂间期的具体变化: 1.G1期:RNA和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期,为DNA的合成做准备.【主要为DNA的复制提供模板RNA】 2.S期:DNA的复制. 3.G2期:有活跃的RNA和蛋白质合成,为纺锤丝{一种微管蛋白}形成等做准备. 分裂间期在一般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期间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的合成,在整个细胞周期中 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 (四)分裂期的具体变化: 1.前期:分裂的开始. (l)细胞核出现染色体[染色质高度螺旋] (2)细胞核内核仁逐渐解体 (3)细胞核的核膜逐渐消失 (4)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2.中期: (1) 此期核膜、核仁完全消失. (2) 【动物细胞】中心粒已分向细胞的两极,发射出星射线并穿过细胞中部,将染色体更致密、更 明显,并移至细胞板附近,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植物细胞】纺锤体发射出纺锤丝,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更致密、更明显,并移至赤道板附 近,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3) 从细胞的一极观察时,染色体排列成放射状,每一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处都有纺垂体微管(称纺 垂体纤维【植物细胞】)或星射线(【动物细胞】)附着. 3.后期: (1)排列在赤道板上所有纵裂的染色体已于着丝点处完全分离,成为两个染色单体,各染色单体受 纺垂体纤维(或星射线)的牵引,逐渐移至细胞的两极,所以分到细胞两极的染色单体与原来 染色体的数目相等. (2) 此时相当赤道板部位的“细胞膜出现环状缩窄”【植物细胞】或“出现细胞板”【动物细 胞】,细胞质开始分裂. 4.末期 (l) 细胞拉长,细胞膜进一步缩窄,逐渐将细胞质分体,纤维或星射线也随之消失,两个新的子细 胞形成. (2) 与此同时,已进入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子解螺旋化,逐渐松开,变成染色质,两个子细胞核 形成,核仁又重新出现. (3〕至此,细胞完成有丝分裂全过程,并进入下一个细胞间期. (五)内容提要: 因为细胞在分裂时,光镜下可见到细胞内的细丝,故称为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大体分为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G2期.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见图一) 有丝分裂中包括很多变化,如DNA、染色体(与着丝点的数量一致)、染色单体等. 下来就将总体变化列表比较一下:(见图二) 染色体、着丝点的数量变化图像(如图三) DNA的数量变化图像(如图四) 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图像(如图五)
2023-06-28 12:17:011

减数分裂包括哪几个阶段?

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扩展资料: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G1期: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细胞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减数分裂
2023-06-28 12:17:081

浙科版 高中生物课本说有丝分裂周期包括间期。但又有一句: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前中后末。那包括间期吗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而又将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与G2期,将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所以说有丝分裂周期与间期与分裂期是包含关系,而间期与分裂期是平行关系,前中后末四个时期与分裂期是包含关系,但是我认为问题就出在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他究竟指的是有丝分裂周期整个过程,还是指动植物细胞在由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后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的分裂过程既分裂期,所以我个人认为可能是课本表述不准确,造成歧义,所以不同理解造成不同答案,但基本概念我已经说过了,如果是第一种理解则包括,第二种则不包括。
2023-06-28 12:17:213

求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详细过程,间期DNA.RNA等详细变化。谢!

间期详细分为G1,S,G2三个时期G1期和G2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此时RNA应该是增多的,因为要大量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工作,此时细胞核体积增大。一个染色体上已经连接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2023-06-28 12:17:292

g1期g2期s期和m期分别是什么?

G1期(间期)——此时没有DNA复制,但有RNA和蛋白质合成。S期(间期)——此时细胞内进行DNA合成,将DNA总量增加一倍。G2期(间期)——此时细胞里含有两套完整的二倍体染色体,不再进行DNA合成。M期(分裂期)——此时染色体真正开始分裂。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的复制。阶段: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
2023-06-28 12:17:381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像见下: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②合线期、③粗线期、④双线期、⑤终变期 。3、减一中期: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C.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扩展资料: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 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减数分裂
2023-06-28 12:17:522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图解

1、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2、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是指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期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3、中期是指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到它们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之间的时期。有时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内。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因此有丝分裂中期适于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研究,适于核型分析。而且中期时间较长。4、后期是指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5、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此期的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体上是经历一个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核仁的形成与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的活动有关。扩展资料: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下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分G1、S和G2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这两个阶段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过程。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与提供能量有关 ;高尔基体——与植物新形成的细胞壁有关;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蛋白质合成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纺锤体的形成由微管蛋白聚合成纺锤体微管的过程。微管蛋白的聚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自我装配型,另一种是位点起始装配型,后者有特殊位点做为聚合的起始部位,前者没有这种特殊位点。形成纺锤体时的位点统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TOC)。中心体和着丝点都是MTOC,它们在离体情况下都能表现出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能力。纺锤体的形成显然和这些MTOC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丝分裂
2023-06-28 12:18:074

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什么中期的细胞最少,间期最多

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进行的很快,生长也比较迅速,这可能会给很多人一种印象,说应该是分裂期比分裂间期占的时间长,所以间期的细胞数量应该很少。但事实是,无论在细胞分裂多么迅速的组织,分裂间期永远是占时间最长的,表现在你观察时细胞处于间期的最多。而中期,呃……中期是如何定义的?应该是说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部这个时候吧?整齐排列是为了分离,而分离后就变成后期了,所以中期只是一瞬间的事,所以时间最短。间期的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呢?其实,虽然在显微镜下好像间期时细胞没有变化,但细胞在间期实际上是很活跃的,包括各种物质的合成,信息的接受与处理(要不要分裂、往什么方向分裂等),细胞增大等等等等……间期就好像是大招的冷却时间。仅供参考。
2023-06-28 12:18:475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怎样的?

减数分裂过程: 一、间期 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前减数分裂期也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 二、分裂期 (一)、减数分裂I (1)前期I: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②合线期③粗线期④双线期⑤终变期 1)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细线交织在一起,偏向核的一方,所以又称为凝线期,在有些物种中表现为染色体细线一端在核膜的一侧集中,另一端放射状伸出,形似花束,称为花束期。 2)合线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亦称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3)粗线期:持续时间长达数天,此时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4)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联会复合体解体,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称为交叉端化。可看到4条染色单体。 5)终变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核仁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但有的植物,如玉米,在终变期核仁仍然很显著。 (2)中期I: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 (3)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C。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 (4)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 (5)减数分裂间期:在减数分裂I和II之间的间期很短,不进行DNA的合成,有些生物没有间期,而由末期I直接转为前期II。 (二)、减数分裂II 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四期,与有丝分裂相似。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不同点 母细胞 体细胞 性原细胞 分裂次数 1次 2次 分裂过程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有同源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有交叉互换现象 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散乱分布,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细胞中央,有同源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无同源染色体 后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有同源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四分体分开,移向两极 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无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行为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四分体,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有四分体,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子细胞 数目 2个 雄性:精子4个,雌性:卵细胞1个+极体3个 子细胞 类型 体细胞 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子细胞 染色体数 与亲代细胞相同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子细胞间 遗传物质 几乎相同 不一定相同
2023-06-28 12:19:021

一个细胞周期中 有几次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  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  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
2023-06-28 12:19:171

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分为那几个时期?

细胞周期的概念是由生物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生物学上把细胞物质的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称为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是细胞增殖的物质准备和积累阶段,分裂期则是细胞增殖的实施过程,细胞经过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数量也相应增加一倍。ue004一个细胞周期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先后连续的4个时期,即g1期、s期、g2期和m期。g1期主要进行rna、蛋白质和酶的合成,但不合成dna;s期即dna合成期;g2期主要为m期做好准备,主要是rna、微管蛋白和其他物质的合成。m期又叫有丝分裂期(也称细胞分裂期),m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m期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将在间期复制加倍的dna形成染色体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每个子细胞得到一整套和母细胞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ue004由以上分析可知,真核生物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细胞周期。但对于特殊的体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来说,其减数分裂过程是否也有细胞周期呢?ue004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仅发生于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减数分裂由两个连续进行的有丝分裂过程所组成,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次分裂曾被称为异型有丝分裂,现称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曾称为同型有丝分裂,现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在减数分裂之间的间期阶段,也可人为地划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区分于一般的细胞间期,将减数分裂前的细胞间期,称为减数分裂前间期,故减数分裂前间期可划分为减数分裂前g1期、减数分裂前s期、减数分裂前g2期。减数分裂前g2期的细胞继续进入两次有序的细胞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次减数分裂之间的间期(减数分裂间期)或长或短或无间期,此间期无dna的合成,也没有g1期、s期、g2期之分。减数ⅰ包括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又是减数分裂间期);减数ⅱ包括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结束后,即可形成4个(或1个)有性生殖细胞,通常,这些细胞不再进行分裂。ue004另一方面,在细胞周期调控物质的研究中,科学家分别从非洲爪蟾卵细胞、海胆卵细胞和酵母细胞中发现或提取了调控细胞周期的物质——周期蛋白,这些发现说明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均有调控细胞周期的物质存在,也说明两者都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调控物质作用于细胞间期和m期,对细胞周期的运转起作用。科学家对细胞分裂及其细胞周期的研究,为人类癌症的治疗,开启了一扇光明之门。ue004综上可得,减数分裂有细胞周期,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即为一个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相对于一般的细胞周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细胞周期。
2023-06-28 12:19:251

减数分裂的出现时期?

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②合线期、③粗线期、④双线期、⑤终变期 。3、减一中期: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C.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扩展资料: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 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
2023-06-28 12:19:321

染色质与染色体存在时期

只有处于细胞周期的细胞才能这么说。也就是说,对于处于细胞周期(能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分裂间期就是“分裂以外时期都是分裂间期”。 如果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细胞(如成熟的红细胞),那么它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也就没有细胞周期,就不能说“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分裂期。”
2023-06-28 12:19:453

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特点以及有丝分裂的意义

分裂周期特点:连续分裂分裂间期特点: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DNA数加倍分裂期特点:出现纺锤体、染色体,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意义: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23-06-28 12:19:521

有丝分裂 细胞数量与DNA含量(C)的柱形图 求详细讲解

要搞清这个柱状图,首先你要弄懂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形态和染色体DNA的变化。有丝分裂定义: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分G1、S和G2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这两个阶段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一般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过程。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拿一个细胞做例子:间期:细胞的DNA开始复制,一条染色体开始出现两条染色单体,附着在一个着丝点上,(染色体的数量是以着丝点数为指标的,有多少着丝点就有多少条染色体)所以这个时候细胞数为1,染色体为N,DNA为2N前期:因为这个时候只出现了染色体的粗细大小的变化,所以指标和前期一样中期:也是一样,染色体的大小粗细和位置有了变化后期:注意这个时候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所以原来的一个着丝点变成了两个,所以各个指标为:细胞数为1,染色体为2N,DNA为2N末期:这个时候细胞开始一分为二,所以各个指标为:细胞数为2,染色体为2N,DNA为2N
2023-06-28 12:19:591

DNA复制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具有____复制和____复制的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DNA复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为染色体。
2023-06-28 12:20:062

减数分裂具体过程是什么

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是很复杂的,它包括2次细胞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一般把这个前期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这前期Ⅰ(表示第一次分裂前期)之后是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经过减数分裂间期(很短或看不出来),进入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也有的不经过间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一般说来,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是姊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减少,是等数分裂。但严格说来,这样说是笼统的。如果从遗传上来分析,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它涉及到染色体的交换、重组等。减数分裂对维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物质的分配、重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生物的进化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扩展资料减数分裂这种细胞分裂形式是随着配子生殖而出现的,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都有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正常的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在于减数分裂时进行2次连续的核分裂,细胞分裂了2次,其中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每类生物是固定的,但在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可以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合子减数分裂或称始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发生在受精卵开始卵裂时,结果形成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有机体。这种减数分裂形式只见于很少数的低等生物。二是孢子减数分裂或称中间减数分裂,发生在孢子形成时,即在孢子体和配子体世代之间。这是高等植物的特征。三是配子减数分裂或称终端减数分裂,是一般动物的特征,包括所有后生动物、人和一些原生动物。这种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时,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成熟期的最后2次分裂,结果形成精子和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减数分裂
2023-06-28 12:20:131

分裂间期、分裂中期和分裂后期分别有什么特点?

1、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单链复制。2、分裂期(1)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3)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4)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减半。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
2023-06-28 12:20:441

减数分裂的分裂间期是分为几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细胞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扩展资料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Meiosis) 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减数分裂词条
2023-06-28 12:20:512

细胞分裂间期包括几期?

1、G1期:DNA合前期,合成RNA和核糖体。2、S期: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3、G2期: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4、M期:细胞裂期,暂离细胞周期,停止细胞裂执行定物功能,细胞所处期G0期。5、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分裂间期,其中包括G1期、S期和G2期。①细胞分裂时的DNA合成是在间期的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这一时期称为合成期(synthesis phase),简称S期.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也是在S期合成的.②在S期之前,即前一次有丝分裂完成之后到S期开始之间的时期,称为第一间隙期(gap phase),简称G1期。③从S期结束后到有丝分裂开始之间的时期称为第二间隙期,即G2期.在G1期和G2期中,细胞不合成DNA,但损伤的DNA可在此时修复。④细胞进入G1期后,即开始为下一次分裂做准备.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在G1期明显增加,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增多了,内质网扩大,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数目都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⑤S期内,DNA、组蛋白合成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形成两对中心粒,微管蛋白以及一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也在此时期大量合成。⑥总结如下:1}G1期(DNA合成前期): 主要事件,合成RNA和核糖体。2)S期(DNA合成期): 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3)G2期(DNA合成后期): 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
2023-06-28 12:21:041

细胞分裂间期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interphase):整个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期间细胞完成染色体中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呈现出染色质的形态即长的细丝状。 分裂间期又可以分为:G1期 S期和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 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间期的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 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 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 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 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 总而言之,间期就是为细胞的分裂期作物质上的准备工作。
2023-06-28 12:21:132

细胞分裂间期包括哪几期?

G1期——DNA合成前期 该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周期完成后开始的,刚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其体积较原有的细胞小。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S期——DNA合成期 S期主要特征是复制DNA,使DNA含量增加一倍,保证将来分裂时两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不变。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周期的关键时刻,只要DNA的复制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为止。该期中,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干扰,会影响到DNA的复制,而引起了细胞的变异或分裂异常终止。G2期——DNA合成后期 此期主要为分裂期做准备。这一期DNA合成终止,但合成少量RNA和蛋白质,可能与构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有关扩展资料:细胞分裂素还有防止离体叶片衰老、保绿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分裂素能够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稳定多聚核糖体(蛋白质高速合成的场所),抑制DNA酶、RNA酶及蛋白酶的活性,保持膜的完整性等。在叶片上局部施用细胞分裂素,能吸聚其他部分的物质向施用处运转和积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方式还不完全清楚。已知在tRNA中与反密码子相邻的地方有细胞分裂素,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它们参与到tRNA与核糖体mRNA复合体的连接物上。但这可能不是外源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方式。因为在tRNA中,细胞分裂素的合成是由原来在tRNA中的嘌呤的改变产生的。而外源细胞分裂素并不参入tRNA中,但可促进硝酸还原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除了天然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外,还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一些类似激动素的物质。通常也统称细胞分裂素。其中活性较强,也最常用的是6-苄基嘌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细胞分裂间期
2023-06-28 12:21:211

细胞分裂间期的特点

分裂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在这个期间,细胞完成染色体中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呈现出染色质的形态即长的细丝状。 分裂间期又可以分为:G1期S期和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的复制。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间期的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
2023-06-28 12:21:381

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征?

G1期——DNA合成前期 该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周期完成后开始的,刚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其体积较原有的细胞小。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S期——DNA合成期 S期主要特征是复制DNA,使DNA含量增加一倍,保证将来分裂时两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不变。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周期的关键时刻,只要DNA的复制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为止。该期中,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干扰,会影响到DNA的复制,而引起了细胞的变异或分裂异常终止。G2期——DNA合成后期 此期主要为分裂期做准备。这一期DNA合成终止,但合成少量RNA和蛋白质,可能与构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有关扩展资料:细胞分裂素还有防止离体叶片衰老、保绿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分裂素能够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稳定多聚核糖体(蛋白质高速合成的场所),抑制DNA酶、RNA酶及蛋白酶的活性,保持膜的完整性等。在叶片上局部施用细胞分裂素,能吸聚其他部分的物质向施用处运转和积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方式还不完全清楚。已知在tRNA中与反密码子相邻的地方有细胞分裂素,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它们参与到tRNA与核糖体mRNA复合体的连接物上。但这可能不是外源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方式。因为在tRNA中,细胞分裂素的合成是由原来在tRNA中的嘌呤的改变产生的。而外源细胞分裂素并不参入tRNA中,但可促进硝酸还原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除了天然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外,还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一些类似激动素的物质。通常也统称细胞分裂素。其中活性较强,也最常用的是6-苄基嘌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细胞分裂间期
2023-06-28 12:21:451

细胞分裂间期是发生了什么事?

1、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2、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是指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期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3、中期是指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到它们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之间的时期。有时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内。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因此有丝分裂中期适于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研究,适于核型分析。而且中期时间较长。4、后期是指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5、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此期的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体上是经历一个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核仁的形成与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的活动有关。扩展资料: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下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分G1、S和G2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这两个阶段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过程。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与提供能量有关 ;高尔基体——与植物新形成的细胞壁有关;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蛋白质合成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纺锤体的形成由微管蛋白聚合成纺锤体微管的过程。微管蛋白的聚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自我装配型,另一种是位点起始装配型,后者有特殊位点做为聚合的起始部位,前者没有这种特殊位点。形成纺锤体时的位点统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TOC)。中心体和着丝点都是MTOC,它们在离体情况下都能表现出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能力。纺锤体的形成显然和这些MTOC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丝分裂
2023-06-28 12:22:011

减数分裂的间期包括哪些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细胞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扩展资料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Meiosis) 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减数分裂词条
2023-06-28 12:22:151

有丝分裂中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可以分为什么

S最长,一般需要几天;其次是G1,一般需要几小时到几天;G2最短,一般需要几小时。   细胞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   分裂间期 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   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
2023-06-28 12:22:291

有丝分裂间期特点

间期特点:合成大量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有丝分裂特点如下所示:1.间期:合成大量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2.前期: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3.中期: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4.后期:纺锤丝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5.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2个子细胞。扩展资料有丝分裂的原理和表现1、有丝分裂的原理在于染色体的集缩:构成染色体的细线在分裂前期缩短变粗,染色体的这种集缩运动是通过染色线的螺旋化实现的。染色质浓缩过程和细胞质中的某些因素有关。如果用实验方法使分裂期细胞与间期细胞融合,可以观察到间期细胞染色质会提前集缩成染色体。这说明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某种物质能促使染色体集缩。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共同表现:无论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还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都会有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植物:无星射线纺锤体;动物:星射线纺锤体)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丝分裂
2023-06-28 12:22:493

细胞分裂间期分为哪三部分?先后顺序的原因是?

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成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以细胞内部DNA合成为依据,又可分为: 一.G1期——DNA合成前期 该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周期完成后开始的,刚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其体积较原有的细胞小.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 细胞进入G1期后,并不是毫无例外地都进入下一期继续增殖,在此时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前景的细胞:①增殖细胞:这种细胞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并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例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及骨髓细胞等; ②暂不增殖细胞或休止细胞:这类细胞进入G1期后不立即转入S期,在需要时,如损伤、手术等,才进入S期继续增殖.例如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③不增殖细胞:此种细胞进入G1期后,失去分裂能力,终身处于G1期,最后通过分化、衰老直至死亡.例如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肌细胞及成熟的红细胞等. 二 S期——DNA合成期 S期主要特征是复制DNA,使DNA含量增加一倍,保证将来分裂时两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不变.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周期的关键时刻,只要DNA的复制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为止.该期中,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干扰,会影响到DNA的复制,而引起细胞的变异或分裂异常终止. 三G2期——DNA合成后期 此期主要为分裂期做准备.这一期DNA合成终止,但合成少量RNA和蛋白质,可能与构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有关.
2023-06-28 12:23:021

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分别是指什么?

1、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2、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是指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期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3、中期是指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到它们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之间的时期。有时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内。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因此有丝分裂中期适于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研究,适于核型分析。而且中期时间较长。4、后期是指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5、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此期的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体上是经历一个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核仁的形成与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的活动有关。扩展资料: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1、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2、线粒体——与提供能量有关 ;3、高尔基体——与植物新形成的细胞壁有关;4、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蛋白质合成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5、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有丝分裂意义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2、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有丝分裂
2023-06-28 12:23:091

减数分裂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扩展资料: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G1期: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细胞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减数分裂
2023-06-28 12:23:221

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有哪些区别?

1、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单链复制。2、分裂期(1)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不变。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3)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4)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减半。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
2023-06-28 12:2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