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

2023-06-30 22:45:38
TAG: 元素 化学
共8条回复
小菜G的建站之路

初三需要熟练背出的是前20号元素(氢氦锂铍……钾钙),并且能熟练画出前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示意图。其具体为:

扩展资料:

1、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 B族包含三个纵列)。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从左到右每个纵列算一族(VIII B族除外)。例如:氢属于I A族元素,而氦属于0族元素。

2、主族元素顺口溜:

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铍镁钙锶钡镭 ——媲美盖茨被雷

硼铝镓铟铊 ——碰女嫁音他;碳硅锗锡铅 ——探归者西迁

氮磷砷锑铋 ——蛋临身体闭;氧硫硒碲钋 ——养牛西蹄扑

氟氯溴碘砹——父女绣点爱;氦氖氩氪氙氡 ——害耐亚克先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元素周期表

真颛

化学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卤素、碱金属元素、惰性气体、放射性元素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由于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现代的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创造,用以展现当时已知元素特性的周期性。自此,随着新元素的探索发现和理论模型的发展,周期表的外观曾经过改变及扩张。

莫妮卡住了

周期表的编排显示出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在周期表中,元素按原子序(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目)递增次序排列,并分为若干列和栏,在同一行中的称为同一周期,根据量子力学,周期对应着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显示出该原子的已装填电子层数目。沿着周期表向下,周期的长度逐渐上升,并按元素的电子排布划分出s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和f区元素。而同一栏中的则称为同一族,同一族的元素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印刷的周期表中,会列出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而很多亦会附有以下的资料,以元素X为例:A:质量数(Massnumber),即在数量上等于原子核(质子加中子)的粒子数目。Z:原子序数,即是质子的数目。由于它是固定的,一般不会标示出来。e:净电荷,正负号写在数字后面。n:原子数目,元素在非单原子状态(分子或化合物)时的数目。除此之外,部份较高级的周期表更会列出元素的电子排布、电负性和价电子数目。第一周期元素:1氢(qīng)2氦(hài)第二周期元素:3锂(lǐ)4铍(pí)5硼(péng)6碳(tàn)7氮(dàn)8氧(yǎng)9氟(fú)10氖(nǎi)第三周期元素:11钠(nà)12镁(měi)13铝(lǚ)14硅(guī)15磷(lín)16硫(liú)17氯(lǜ)18氩(yà)第四周期元素:19钾(jiǎ)20钙(gài)21钪(kàng)22钛(tài)23钒(fán)24铬(gè)25锰(měng)26铁(tiě)27钴(gǔ)28镍(niè)29铜(tóng)30锌(xīn)31镓(jiā)32锗(zhě)33砷(shēn)34硒(xī)35溴(xiù)36氪(kè)第五周期元素:37铷(rú)38锶(sī)39钇(yǐ)40锆(gào)41铌(ní)42钼(mù)43锝(dé)44钌(liǎo)45铑(lǎo)46钯(bǎ)47银(yín)48镉(gé)49铟(yīn)50锡(xī)51锑(tī)52碲(dì)53碘(diǎn)54氙(xiān)第六周期元素:55铯(sè)56钡(bèi)57镧(lán)58铈(shì)59镨(pǔ)60钕(nǚ)61钷(pǒ)62钐(shān)63铕(yǒu)64钆(gá)65铽(tè)66镝(dī)67钬(huǒ)68铒(ěr)69铥(diū)70镱(yì)71镥(lǔ)72铪(hā)73钽(tǎn)74钨(wū)75铼(lái)76锇(é)77铱(yī)78铂(bó)79金(jīn)80汞(gǒng)81铊(tā)82铅(qiān)83铋(bì)84钋(pō)85砹(ài)86氡(dōng)第七周期元素:87钫(fāng)88镭(léi)89锕(ā)90钍(tǔ)91镤(pú)92铀(yóu)93镎(ná)94钚(bù)95镅(méi)96锔(jú)97锫(péi)98锎(kāi)99锿(āi)100镄(fèi)101钔(mén)102锘(nuò)103铹(láo)104鈩(lú)105U000289c0(dù)106U00028b4e(xǐ)107U00028a0f(bō)108U00028b46(hēi)109u4951(mài)110鐽(dá)111錀(lún)112鎶(gē)[暂定]注:新元素汉字请使用Win7系统浏览,XP系统下无法显示。104-109金属元素字符XP系统下拼凑显示为钅卢(lú)钅杜(dù)钅喜(xǐ)钅波(bō)钅黑(hēi)钅麦(mài)。外围电子层排布,元素附注为元素的电子壳层结构的电子组态(最外层电子的基态以及数量),s、p、d、f标记轨道角动量在z轴方向上投影的磁量子数。例如1s1,前面的1表示壳层数,s表示轨道量子数为0的量子态(基态的简并态之一),后面的1表示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是电子自旋态以及pauli原理决定的)。详情请参考量子力学。1H1s12He1s23Li2s14Be2s25B2s22p16C2s22p27N2s22p38O2s22p49F2s22p510Ne2s22p611Na3s112Mg3s213Al3s23p114Si3s23p215P3s23p316S3s23p417Cl3s23p518Ar3s23p619K4s120Ca4s221Sc3d14s222Ti3d24s223V3d34s224Cr3d54s125Mn3d54s226Fe3d64s227Co3d74s228Ni3d84s229Cu3d104s130Zn3d104s231Ga4s24p132Ge4s24p233As4s24p334Se4s24p435Br4s24p536Kr4s24p637Rb5s138Sr5s239Y4d15s240Zr4d25s241Nb4d45s142Mo4d55s143Tc4d55s244Ru4d75s145Rh4d85s146Pd4d1047Ag4d105s148Cd4d105s249In5s25p150Sn5s25p251Sb5s25p352Te5s25p453I5s25p554Xe5s25p655Cs6s156Ba6s257La5d16s258Ce4f15d16s259Pr4f36s260Nd4f46s261Pm4f56s262Sm4f66s263Eu4f76s264Gd4f75d16s265Tb4f96s266Dy4f106s267Ho4f116s268Er4f126s269Tm4f136s270Yb4f146s271Lu4f145d16s272Hf5d26s273Ta5d36s274W5d46s275Re5d56s276Os5d66s277Ir5d76s278Pt5d96s179Au5d106s180Hg5d106s281Tl6s26p182Pb6s26p283Bi6s26p384Po6s26p485At6s26p586Rn6s26p687Fr7s188Ra7s289Ac6d17s290Th6d27s291Pa5f26d17s292U5f36d17s293Np5f46d17s294Pu5f67s295Am5f77s296Cm5f76d17s297Bk5f97s298Cf5f107s299Es5f117s2100Fm5f127s2101Md(5f137s2)102No(5f147s2)103Lr(5f146d17s2)104Rf(6d27s2)105Db(6d37s2)106Sg5f146d47s2107Bh5f146d57s2108Hs5f146d67s2109Mt5f146d77s2110Ds5f146d97s1111Rg5f146d107s1112Cn5f146d107s2113Uut5f146d107s27p1114Uuq5f146d107s27p2115Uup5f146d107s27p3116Uuh5f146d107s27p4117Uus5f146d107s27p5118Uuo5f146d107s27p6

不白九百

第1到20号元素,五个一组,就更简单了

1 氢(qīng) 氦(hài) 锂(lǐ) 铍(pí) 硼(péng)

2 碳(tàn) 氮(dàn) 氧(yǎng) 氟(fú) 氖(nǎi)

3 钠(nà) 镁(měi) 铝(lǚ) 硅(guī) 磷(lín)

4 硫(liú) 氯(lǜ) 氩(yà) 钾(jiǎ) 钙(gài)

阿里阿涅德

氢H

氦He

锂Li

铍 Be

硼 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ardim

元素周期表(注音版)

qīng氢 hài氦 lǐ锂 pí铍 péng硼 tàn碳 dàn氮 yǎng氧 fú氟 nǎi氖 nà钠 měi镁lǚ铝 guī硅 lín磷 liú硫 lǜ氯 yà氩 jiǎ钾 gài钙 kàng钪 tài钛 fán钒 gè铬měng锰 tiě铁 gǔ钴 niè镍 tóng铜 xīn锌 jiā镓 zhě锗 shēn砷 xī硒 xiù溴 kè氪rú铷 sī锶 yǐ钇 gào锆 ní铌 mù钼 dé锝 liǎo钌 lǎo铑 pá钯 yín银 gé镉 yīn铟 xī锡 tī锑 dì碲 diǎn碘 xiān氙 sè铯 bèi钡 lán镧 shì铈 cuò错 nǚ钕pǒ钷 shān钐 yǒu铕 gá钆 tè铽 dí镝 huǒ钬 ěr铒 diū铥 yì镱 lǔ镥 hā铪 tǎn钽 wū钨 lái铼 é锇 yī铱 bó铂 jīn金 gǒng汞 tā铊 qiān铅 bì铋 pō钋ài砹 dōng氡 fāng钫 léi镭 ā锕 tǔ钍 pú镤 yóu铀 ná镎 bù钚 méi镅 jū锔péi锫 kāi锎 āi锿 fèi镄 mén钔 nuò锘 láo铹

余辉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康康map

相关推荐

钚239原子要怎样提取?

原子弹的另一种重要装药是钚239。钚239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在反应堆内,铀238吸收一个中子,不发生裂变而变成铀239,铀239衰变成镎239,镎239衰变成钚239。由于钚与铀是不同的元素,因此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铀转变成了钚,但钚与铀之间的分离,比起铀同位素间的分离来却要容易得多,因而可以比较方便地用化学方法提取纯钚。铀233也是原子弹的一种装药,它是通过钍232在反应堆内经中子轰击,生成钍233,再相继经两次β衰变而制得。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后两种装药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它们是依靠铀235裂变时放出的中子生成的,也就是说,它们的生成是以消耗铀235为代价的,丝毫也离不开铀23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全可以把铀235称作“核火种”,因为没有铀235就没有反应堆,就没有原子弹,就没有今天大规模的原子能利用。有了核装药,只要使它们的体积或质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就可以实现原子弹爆炸了。只是这里还有一个原子弹的引发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到:不需要它爆炸时,它就不爆炸;需要它爆炸时,它就能立即爆炸。这可以通过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的是所谓枪式结构。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大于临界质量,立刻发生爆炸。但是若将它们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停息,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和核装药的利用率就很小,这与反应堆超临界事故爆炸时的情况有些相似。因此关键问题是要使它们能够极迅速地合在一起。将一部分铀放在一端,而将另一部分铀放在“炮筒”内,借助于烈性炸药,极迅速地将它们完全合在一起,造成超临界,产生高效率的爆炸。为了减少中子损失,核装药的外面有一层中子反射层;为了延迟核装药的飞散,原子弹具有坚固的外壳。
2023-06-30 21:36:431

制造镎239是当今世界衡量核技术的水平吗

用一个中子轰击铀-238,铀-238原子核俘获中子形成铀-239;β衰变将一个中子转变成质子,形成镎-239(半衰期为2.36日),这是人造钚-239的前几步,镎-239再一次β衰变则形成钚-239,这东东也是可以造原子弹的
2023-06-30 21:36:501

铀怎样变为镎239

用一个中子轰击铀-238,铀-238原子核俘获中子形成铀-239;β衰变将一个中子转变成质子,形成镎-239(半衰期为2.36日),这是人造钚-239的前几步,镎-239再一次β衰变则形成钚-239,这东东也是可以造原子弹的
2023-06-30 21:36:581

镎的介绍

密度18.0~20.45克/厘米3。熔点640℃,沸点3902℃。银白色金属,有放射性。空气中缓慢地被氧化。化学性质与铀相似,溶于盐酸。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五种氧化态:Np3+(淡紫色)、Np4+(黄绿色)、NpO2+(绿蓝色)、NpO22+(粉红色)。在50℃可与氢作用生成氢化物。镎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这是因为237Np的半衰期是2.2×10^6年,比地壳形成的年龄少三个数量级。只有在铀矿中存在极微量,这是由铀衰变后的游荡中子产生的。同位素239Np半衰期仅2.35天。
2023-06-30 21:37:051

相对原子质量为239

Ununoctium(1-1-8-ium)(元素符号Uuo)即118号元素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学元素。它可能的原子量为293,半衰期12毫秒(千分之一秒),属于零族元素。据元素周期律推测,Uuo属于气体元素,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属于稀有气体一类。
2023-06-30 21:37:194

铀怎样变为镎239

铀-238会先捕获中子成为铀-239,再透过β衰变成为镎-239。
2023-06-30 21:37:271

镎的发现简史

名称由来:得名于海王星的名字“Neptune”;发现地点:美国1940年,由麦克米伦(E.M.McMillan)和艾贝尔森(P.H.Abelson)用中子轰击铀获得半衰期为2.3天的239Np。化学家们寻找93号元素的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里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这个元素按预定被放置在第VIIB族元素,属于锰副族。所以曾经有科学家企图从软锰矿中发现这一元素,但没有成功。今天的93号元素镎被列在锕系元素中。由于核裂变产生许多碎片,不少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从这些碎片中陆续被发现,还有许多已知元素的同位素也从这些碎片中找到。它成了一个元素的“聚宝盆”。镎就是从这个“聚宝盆”中发现的。1939年春,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在分析铀裂变产物时发现了痕量半衰期为2.3天和辐射很强的放射性物质。他请化学家艾贝尔森帮助分析,确定了它就是93号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不与铼相似,而与铀、钍相似。他们用海王星的名字(Neptune)来命名它为neptunium,元素符号定为Np。镎的发现突破了古典元素周期表的界限,为铀后元素,或称超铀元素中其他元素的发现闯开了道路,为奠定现代元素周期系和建立锕系元素奠定了基础。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它最早是在1940年合成的。而在铀矿中,铀-238会先捕获中子成为铀-239,再透过β衰变成为镎-239(半衰期2.35天)。所以在天然环境中只有在铀矿中有极微量的镎存在。
2023-06-30 21:37:371

铀能素可以用在草莓上吗?

芸苔素不但对草莓长茎有促进作用,而且对草莓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都可以使用。例如对苗期、始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使用芸苔素有促进生长、保花保花、显著提高座果率、果实生长快、大小均匀、着色好、增甜、早熟、增产等作用。
2023-06-30 21:37:513

镎-239一次β衰变形成钚-239,这个β衰变是β+还是β-

是β-衰变
2023-06-30 21:38:001

为什么核弹的保存寿命比较短?

为什么核弹的保存寿命比较短?很久之前有地摊儿文学在说目前只有中国有30颗氢弹,其他的国家因为氢弹难以保存就把氢弹全部除役了。这得感谢我们的于敏结构……而事实是现在世界上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大国武器库中的核弹几乎都是一水的氢弹,原子弹反而少之又少了。一枚核弹的保存寿命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天然铀矿石第一个是核材料核心的稳定性,通常的情况下,铀核心的核武器稳定性还是很高的。这主要是由于经过浓缩后的铀235本身是一种极其稳定的元素同位素,半衰期高达7000万年,本身自己只会形成自发衰变或者放出少量的a粒子。而且铀的大部分同位素都有很长的半衰期,最短的(铀234,自然丰度0.005%)也有2.45万年的半衰期。而且铀作为核武器有着天然优势——达到临界质量的窗口极大,在设计核武器的时候铀弹也就成了很多国家入门核武器俱乐部的入场券。相对于铀来说,更容易获得的钚就有了问题,一枚钚弹的成本大约是铀弹的1/20-1/50,极其廉价,和铀比简直就是白菜价。并不像很多人网传的“钚甚至比钻石还贵,11厘米的一个球就价值几十亿美金”。真正的钚239在商业市场上是按克来卖出的,每克的价格为46美元,但是由于这种东西有放射性并且可以制造核武器,都是对客户限量购买的,一些研究机构可以购买1克-2克的钚239用于研究。为了安全保管和运输,这些钚的样品包括了防止核泄漏的容器和检验设备价格卖到了4000美元一份,但更多的是盒子钱而不是珠子钱(买椟还珠的梗)。并不能说一克钚的价格是4000美元,要是这样的话,造核武器的国家经济上就不能承受了。和铀不同,钚在制造核武器的时候虽然有成本优势,但碰派是它也有先天的劣势——钚-240的掺杂。在核反应堆中生产钚的过程是利用慢速中子轰击铀238原子。这时候铀238就会立刻变成铀-239,然后铀239经过%u3B2衰变丢掉一个电子变为了镎239,镎239再经过一次%u3B2衰变就形成了钚239公式就在上面,这是一个理想的情况,但好巧不巧,在核反应堆里面有的铀238原子会在几乎同时被两个中子击中。这时候就会最终产生钚240。这是一种核弹内的污染物,有着很高自发裂变率(半衰期只有6561年),在衰变的时候会放出中子。这些中子还会进入钚-239的原子中诱发钚的消耗。经过实验证明,在钚核心内如果有超过7%的钚240存在,钚核心会在30年内完全失去作用,而即便是在30年内起爆这种含有超过7%的钚240核心,其当量也会下降数十倍。这也就是核弹保存期30年的一个信息来源了。好在,由于钚这种元素的化合物价电子成多样性。价电子又多少受到原子核内的中子数量影响,这就让钚-239和钚-240的分离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化学分离方式,也就是萃取。利用不同化合物的不同溶解度将这两种同位素迅速的分离出来。以至于现代钚239的分离已经是一个化工厂规模的工业生产过程,所以我们得到高纯度(99.99%)级别以上的武器级钚239。这比当年97%就叫武器级钚的纯度要高了很多。因此目前钚弹的存储寿命意境达到了千年以上。而刚刚说的46美元一克的价格就是现在高纯钚239的价格。核心的稳定性现在是保证的,第二个则是中子源的寿命。目前核武器的中子源和最初设计的时候别无二致,还是钋(Po),这个东西和钚(Pu)让很多国人弄混了,经常说钚是世界上最毒的元素袭空,其实钚不应该背这个锅,大家说的最毒的元素是钋。这个东西是居里夫人发现的,用来纪念波兰就起名叫钋(Polonium)。最初是在镭矿中发现的这种元素,钋的半衰期只有125天,当时居里夫人发现这个元素的时候是由于镭矿本身的放射性直接产生的。由于半衰期短,自然存量少,钋的价格要远远远远高于钚的价格。在二战期间每克钋的价格在70万美元。钋价格最为紧俏的1952年,飙升到过1000万美元一克的价格,原因就是当时大家都知道了,钋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材料。而且1000万美元一克的价格还是有注水的,因为当年最大的钋生产国是苏联。这个东西在上世纪50年代是苏联在卖。每年卖出100多克。直到1958年通过回旋电子加速器加速a粒子轰击铅或者铋可以产生钋的试验成功。也就是上面的图片,一个铅靶被a粒子轰击后,表面呈现出深灰色的钋薄膜,再通过化学萃取的方式就可以得到纯钋。这时候,钋的价格就整体崩溃掉了,现在只要十几万美金一克。在核弹里面会用到多少钋笑禅贺呢?不论克算。引爆一颗标准的6公斤钚核心,只需要大约20微居里的钋元素。和牛顿一样,伟大的物理学家名字都是“单位”,1居里是1克镭的放射性活跃度。“1微居里”大约是1微克镭的放射性活跃度。钋的放射性活跃度是镭的29115倍,这样大家就能理解核弹里面的钋是多小的一个重量单位了吧?钋这个东西只有半衰期,但是没有临界质量,确切说也有,也论公斤计算——1.74公斤。和20微居里的量来说还差着天文数字级别的差距。而且这个东西便宜了,可以轻易获得,因此现在钋不仅仅是军用,甚至利用强大的电离特性还被做成汽车用的火花塞,工厂检测用的放射源130天换一次,属于耗材。而且钋是完全放开购买的。只要单个装置的放射活性不超过19微居里就可以不限量购买。为啥是19微居里?刚刚提到了20微居里以上是可以可以引爆核弹的。军用核弹内的放射源也是东西,因为便宜了,新的核弹的内部放射源远远大于20微居里的含量,通常都是依据钚核心的寿命做等量填充。虽然半衰期在125天,但是填个100年的中子源也没有多少钱。第三个其实才是真正制约核弹寿命的因素——结构稳定性。这就很好理解了,你盖了一个楼、修了一座桥,往往在一段时间之后楼和桥就会塌掉。即使是风不吹、雨不浇。这些建筑物也会倒塌。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一段时间”,原因在于内应力。核武器是一个精密加工制造的产物。在制造过程中积累应力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地导致核武器结构有一点点的变化,恰恰是这一点点的变化会导致核武器在起爆的时候达不到当时的设计当量。这个问题在早期并没有太多的解决方式,只能不断地去检测核武器的各种数值。这些检测为的就是将内应力的影响尽量地消除掉。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有限元分析用到了核弹的设计上,现在的核弹外壳和内部结构都是消除内应力的设计了。所以说现在本身核武器结构设计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结构了内应力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是不会对核弹的效果造成显著的影响。这是一枚现在最新的W80核弹的结构,你会发现原来印象中的类似于足球的外部炸药快不见了,内部的中子源变大了,而且在底部也增加了对应应力的结构。所以说现在的核弹保留个几百年都可以有效应用。对于氢弹嘛,早期的湿式氢弹,其实不具备实战能力,保存的久不久也就没什么意义,现在全是干式氢弹,聚变材料没变质一说。
2023-06-30 21:38:061

既然放射性元素有半衰期,地球上放射性元素为何没衰变完?

准确的来说,原子都有放射性,都有半衰期。如今自然界存在的原子一般分三类。一类,是半衰期极其长(甚至可能超过了宇宙寿命),比如H1,我们认为它们是稳定的,是稳稳当当留下来的。一类,是半衰期相当长,(至少是地球寿命的百分之一,大概五千万年,可残留百万分之一),比如U235,U238,前者七亿年左右,后者45亿年左右,在地球寿命内,前者衰变到了百分之一,后者衰减到了一半。这也是为什么自然界前者少,后者多的一部分原因……是苟活下来的。一类,是半衰期虽然短(但至少也要是年级以上,否则难以储存、测量。),它们是由各类方式补充的。补充方式包括气体分子在电离层以上捕获宇宙射线(比如D,T,C14),重元素捕获衰变产生的α,β,γ射线产生(比如镎239);有的来自于重核衰变(比如Pb210);还有直接来自于宇宙物质,比如陨石、彗星乃至小行星(比如锔247)。半衰期是统计学对随机事件的统计结果。铀238半衰期45亿年,比如说现在有100颗铀238原子,那么45亿年后按统计学数据应该还剩50颗238。但现实是45亿年后可能全都衰变或者一粒都不变,也就说半衰期对数量非常庞大的对象才适合。地球这么大,原子生生灭灭,衰变完,真的不可能。半衰期有的很长,有的,比如碳十四,不知何故,一直有补充,可能是宇宙射线制造出来的,其丰度一直比较稳定。
2023-06-30 21:40:192

中子会衰变为质子吗?

在几亿温度下,中子会衰变为质子。地球表面的温度情况下,中子不会衰变为质子。摘于《大宇宙百科全书》第8页。
2023-06-30 21:40:424

铀238发生核反应的方程式!

铀238吸收快中子后可以形成镎239,再经过一次β衰变以后变成钚239,钚239和铀235一样能吸收慢中子裂变,是很好的核燃料。这称为增殖反应堆。一般如果不是武器级铀的话铀235含量不会太高。
2023-06-30 21:40:501

钍232转化成铀233过程

⒈①Th-232俘获一个中子n之后变成Th-233,然后β衰变成镤Pa-233,再β衰变成U-233. ②U-238俘获一个中子n之后变成U-239,然后β衰变成镎Np-239,再β衰变成Pu-239. Th-232+n→Th-233→Pa-233→U-233(两次β衰变) U-238+n→U-239→Np-239→Pu-239(两次β衰变) ③两个反应并不是一定要高温高压,核反应和化学环境基本上无关,只要开始入射的中子的能量在Th-232和U-238的俘获能区就可以实现这样的转化. ⒉⑴α衰变理论上原子核的质量数必须大于4,但是实际上一般在62号元素之后才会有α衰变出现,这涉及到形变因子,说深了很复杂,简单些的讲,就是原子核内部库仑斥力够大,在某个机制的作用下出现2个质子2个中子抱成的“团”,然后形变分裂!当然,同样的理由,原子核可以发射除了α粒子(He原子核)之外的如C-12、O-16等,无一例外地都是偶偶核(因为这样的组合稳定),比如聚变反应的时候,聚变成He-4、C-12、O-16等都会释放能量,而若是聚变成He-3、Li-7等则需要吸收能量. ⑵β衰变,分3种:①β-衰变,发射电子,是原子核内中子衰变成质子的反应n→p+e+反中微子;②β+衰变,发射正电子,p→n+正电子+中微子ν;③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直接俘获一个核外电子p+e→n+中微子. 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原子核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大很多,是丰质子核素;β-衰变的都是中子数很多的,当然,这类核素有可能直接发射中子. 有一条β稳定线,设原子核中质子数是x,中子数是yx,即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商是y,则对于1~20号元素y=1的核素都是稳定的,21~100号元素,可以近似地写成y=0.0075x+0.85,只要满足这一关系式,一般而言都是稳定的核素.在这条分界线下方的核,易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上方的核易发生β-衰变或直接发射中子. 关于β稳定线,还有一个经验方程,只是没有上边那个好算,但是其精确程度却很高:Z=A/[1.98+0.0155A^(2/3)],其中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 ⑶γ衰变通常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或三者同时进行.主要是原子核退激发的一种方式.α衰变或β衰变之后的原子核通常都处于激发态,退激发的时候释放γ光子.
2023-06-30 21:40:581

铀衰变放射出什么射线?

放射性衰变系列 钋和镭的发现,给仔细考察放射性矿物的工作以巨大的推动力.许多化学家都希望能从这类矿物中得到新的发现,新发现也确实接踵而来. 1899年,德比尔纳发现元素锕;1900年,多恩发现新惰性气体氡;克鲁克斯发现铀X;1901年,德马凯发现鑀(后证实是同位素钍230);1902年,卢瑟福和索迪发现钍X……. 这许许多多的放射性物质,包括居里夫妇发现的钋和镭在内,总是与铀或钍一起存在于矿物之中,形影不离.这里不禁要问,它们与铀或钍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放射性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在探索新放射性元素的同时,揭露放射性现象本质的工作也在相辅相成、紧张而有成效地开展着.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899年就发现,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不是单一的,而可以分出带正电荷的α射线和带负电荷的β射线,前者穿透性较弱,后者穿透性较强.后来又分出一种穿透性很强的不带电荷的γ射线.如果让射线通过磁场或电场,那么这三种射线就分得一清二楚了:偏转角度很大的是β射线;偏向另一方、偏转角度较小的是α射线;不发生偏转的是γ射线. 1900年,多恩在镭制剂中发现惰性气体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根据这一事实,卢瑟福和索迪于1902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他们认为,放射性现象是一种元素的原子自发地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的结果,这个假说很快就得到了证实.1903年,索迪等做了一个实验:将氡焊封在细颈玻璃管内,然后用光谱法测量.他们观测到管内的氡不断消失,而氦则逐渐增加.原子衰变理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动摇了多少世纪以来作为经典化学基石的“原子不可分、化学元素不可变”的观念. 衰变理论指出了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会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但如果进一步问,究竟衰变成了什么元素的原子呢?衰变理论并没有给出答案.十年以后建立了位移律,终于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中,通常把发生衰变的物质称为母体,把衰变后生成的物质称为子体.1908年,索迪归纳了大量α衰变母体及其子体的化学性质,发现母体物质发生α衰变后,其化学价总是减少二价,例如六价的铀变成了四价的铀X,四价的钍变成了二价的介钍I,二价的镭变成了零价的惰性气体氡等等.于是,他总结出一条规则:某一元素作α衰变时,生成的子体是周期表中向左移两格的那个元素的原子.1913年,一些科学工作者又总结出另一条规则:某一元素作β衰变时,生成的子体是周期表中向右移一格的那个元素的原子.这两条规则合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位移律,它把衰变时放出的射线的性质和原子发生的变化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在这段时间内,还发现某些不同的放射性物质,如鑀和钍、介钍I和镭等,它们的性质竟惊人地相似,如果偶尔把它们混在一起后,用化学方法就无法把它们分开.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一般是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分离的,不能用化学方法分离的一般是同一种元素.因此,势必得出如下结论:它们虽是不同的放射性物质,但属于同一种元素,于是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所谓同位素就是化学性质相同的一类原子,它们的原子量不同,但原子序数相同,在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 有了衰变理论、同位素概念和位移律,那许许多多已经发现的和进一步发现的放射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容易搞清楚了.很快就建立起了铀和钍两个放射性衰变系列.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在这里先把原子核和射线方面的有关知识简要介绍一下.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1个负电荷,质于带1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在数值上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的质量数为1,中子的质量数也为1,电子很轻很轻,其质量一般忽略不计.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就是原子核或原子的质量数.α射线又称α粒子,它是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质量数为4,带2个正电荷.β射线又称β粒子,它是电子,带1个负电荷.如果原子发生α衰变,那就是从原子核内放出一个α粒子,因此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如果原子发生β衰变,放出一个电子,那就是相当于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了一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放射性原子不但按一定的衰变方式进行衰变,而且衰变的速率也是一定的.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放射系中,始祖同位素的半衰期很长,铀-238的半衰期为45亿年,这与地球的年龄大致相同.钍-232的半衰期更长,达140亿年,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使它们得以在地球上留存. 不过,放射系中其它成员的半衰期要短得多.最长的不过几十万年;最短的还不到百万分之一秒.显然,它们是不可能在地球上单独存在的.但是,放射系中的每个成员都不但会衰变掉,而且同时也会由于上一个成员的衰变而得到补充,因此只要放射系的始祖元素存在,各中间成员也就决不会消失.这就象水库里的水不会枯竭一样:水库里的水不断流出去,同时又不断由上游的河水得到补充.当放射系中各中间成员衰变掉的量与生成的量相等时,即各成员之间的比值保持恒定不变时,我们就把这种状态称为放射性平衡. 铀和钍两个放射系已经满意地建立起来了,许多放射物质与铀、钍伴生,确实是不无道理的,原来它们都是始祖元素铀或钍的子孙后代.可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锕在铀矿中的存在一直是一个不够清楚的问题. 经初步测定,锕的半衰期为二、三十年.因此,它之所以能存在于自然界,必须依存于某一个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另外,在含铀量不同的铀矿物中,锕量和铀量之间总有一个恒定的比值.由此看来,锕象是铀的后代. 但情况又不尽然.测量结果表明,作为铀的后代的镭,它与铀平衡时的放射性强度,远比锕(或锕的任一后代)与铀平衡时的放射性强度来得大.两者的比值约为97:3.因此锕不可能是铀的主链成员. 根据这一事实,1906年卢瑟福提出了如下的假说:锕及其后代(称为锕放射系)可能是铀放射系中某一成员的分支衰变产生的支系,即某一成员可能发生两种形式的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百分之九十七变成了镭放射系(镭及其后代),百分之三变成了锕放射系.这既符合衰变理论,又能解释锕总以恒定的比值存在于铀矿中这一事实. 后面我们将看到,卢瑟福的这个假说是错误的.但是卢瑟福关于分支衰变的想法,却在法扬斯研究镭C的放射性时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1917年皮卡德提出,锕放射系与铀放射系可能根本无关,它的始祖是铀的另一个长寿命同位素,因此锕放射系总能在铀矿中发现,而且与铀放射系的放射性保持着某一恒定的比值.他认为支持这一假说的论据有两个: (1)按照盖革·努塔尔经验定律,放射性同位素的α射线能量和半衰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双对数固上表示成一些直线.铀放射系和钍放射系各分属一条直线,而锕放射系则为另一直线.如果锕放射系是铀放射系的分支,则代表锕放射系的直线应与代表铀放射系的直线相重合,或在一端与铀放射系的直线相交.事实上却是锕放射系与铀放射系为两条平行的直线. (2)铀的原子量为238.14(这里的原子量数值均为当时的测定值),镭的原子量为225.97,两者相差12.17.而根据位移律来计算,镭是由铀放出三个α粒子变来的,那么三个α粒子的质量总和仅为12.01.铀原子量所以显得较大,可能是由于其中存在一个质量数更大的同位素的缘故.皮卡德将这个假定的铀同位素称为锕铀(AcU). 卢瑟福和皮卡德假说之间的取舍,按理是可以通过锕放射系成员原子量的测定来决定的.可是由于锕放射系的放射性仅为铀放射系的3%,且各个成员的半衰期均很短,因此测定原子量困难很大.锕的前身镤发现以后,测定镤原子量应该是可能的,因为它在铀矿中的含量可以与镭相比拟.但是由于镤的性质怪癖,大量制取镤一直未能成功. 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归功于质谱分析新技术的采用.1927年,阿斯顿用质谱仪测定了普通铅矿中各种铅同位素含量的比值,得到的结果是铅206:铅207:铅208=100:75:175.1929年,他又测定了某铀矿物中各种铅同位素含量的比值,得到的结果是铅206:铅207:铅208=100:10.7:4.5,此比值与普通铅矿显著不同. 当时已经知道,铀放射系、钍放射系和锕放射系的最终衰变产物都是铅.铅206是铀放射系的最终衰变产物,所以这一铀矿物中铅206的含量特别多.另外此铀矿物中也含有钍,因此也应该有较多的钍放射系最终衰变产物铅208.但奇怪的是铅208反而比铅207少. 由此得出的结论只能是:铅207是由于铀矿中另一放射性起源生成的,它自然应该是锕放射系的最终衰变产物了.卢瑟福在阿斯顿的文章后面加了一条意见,指出锕放射系应该是独立的. 皮卡德的假说获得了证实.可是他的假说所依赖的根据是很不充分的.首先,铀并没有更重的天然同位素;其次,α射线的能量和半衰期之间的关系在当时也没有足够的精确度可以进行上述论证. 这一过程表明,科学研究中大胆地假设是十分重要的.有了比较充分的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从而提出一些假说,这样当然会使假说最终被证实的可能性变大.但是如果根据蛛丝马迹提出一些假设,只要与当时所知道的事实没有矛盾,仍然应该说是可贵的,因为它为寻找真理开辟了可能走通的新途径.值得回忆的是,贝克勒耳也正是沿着波因凯的错误假说,而作出了放射性现象这一重大发现.当然,最后善于摈弃假说中的不合理部分,这更是科学工作者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 知道了锕放射系的最终衰变产物是铅207,于是可以推得锕的原子量为227,而假定的锕铀的原子量应该为235(或239).1935年,登普斯特用火花离子源法对铀进行了质谱分析,发现了锕铀(铀235)的谱线.至此才最后确定了锕放射系的始祖同位素,肯定了其质量数为235.历时长达30年之久的锕放射系的起源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这是放射系研究史中最为曲折的问题之一.由于这个放射系的始祖同位素是锕铀,所以通常把它叫乍锕铀放射系. 以后又发现了镎放射系,它是一个人工放射系,该放射系因为没有半衰期足够长的始祖同位素,所以已在地球上消失.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人工放射系中的一个成员——镎233,与铀235和钚239一样,是原子能工业中的一种重要的裂变物质.
2023-06-30 21:41:051

铀235裂变后和裂变前的分子结构方面有什么变化!!!

核 反 应 堆1. 核反应堆及其组成 核反应堆是一个能维持和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从而实现核能—热能转换的装置。核反应堆是核电厂的心脏,核裂变链式反应在其中进行。 194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自持的链式反应装置,从此开辟了核能利用的新纪元。 反应堆由堆芯、冷却系统、慢化系统、反射层、控制与保护系统、屏蔽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组成。 堆芯中的燃料:反应堆的燃料,不是煤、石油,而是可裂变材料。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易于裂变的材料只有U-235,它在天然铀中的含量仅有0.711%,另外两种同位素U-238和U-234各占99.238%和0.0058%,后两种均不易裂变。 另外,还有两种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生产出来的裂变材料U-233和Pu-239。 用这些裂变材料制成金属、金属合金、氧化物、碳化物等形式作为反应堆的燃料。 燃料包壳:为了防止裂变产物逸出,一般燃料都需用包壳包起来,包壳材料有铝、锆合金和不锈钢等。 控制与保护系统中的控制棒和安全棒:为了控制链式反应的速率在一个预定的水平上,需用吸收中子的材料做成吸收棒,称之为控制棒和安全棒。控制棒用来补偿燃料消耗和调节反应速率;安全棒用来快速停止链式反应。吸收体材料一般是硼、碳化硼、镉、银铟镉等。 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剂:为了将裂变的热导出来,反应堆必须有冷却剂,常用的冷却剂有轻水、重水、氦和液态金属钠等。 慢化系统中的慢化剂:由于慢速中子更易引起铀-235裂变,而中子裂变出来则是快速中子,所以有些反应堆中要放入能使中子速度减慢的材料,就叫慢化剂,一般慢化剂有水、重水、石墨等。 反射层:反射层设在活性区四周,它可以是重水、轻水、铍、石墨或其它材料。它能把活性区内逃出的中子反射回去,减少中子的泄漏量。 屏蔽系统:反应堆周围设屏蔽层,减弱中子及γ剂量。 辐射监测系统:该系统能监测并及早发现放射性泄漏情况。2. 反应堆的结构形式和分类 反应堆的结构形式是千姿百态的,它根据燃料形式、冷却剂种类、中子能量分布形式、特殊的设计需要等因素可建造成各类型结构形式的反应堆。 目前世界上有大小反应堆上千座,其分类也是多种多样。按能普分有由热能中子和快速中子引起裂变的热堆和快堆;按冷却剂分有轻水堆,即普通水堆(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和钠冷堆。按用途分有:(1)研究试验堆:是用来研究中子特性,利用中子对物理学、生物学、辐照防护学以及材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2)生产堆,主要是生产新的易裂变的材料铀-233、钚-239;(3)动力堆,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热能广泛用于舰船的推进动力和核能发电。反应堆分类情况见下表。3. 研究实验反应堆 是指用作实验研究工具的反应堆,它不包括为研究发展特定堆型而建造的、本身就是研究对象的反应堆,如原型堆,零功率堆,各种模式堆等。研究实验堆的实验研究领域很广泛,包括堆物理,堆工程、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等,同时,还可生产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和培训反应堆科学技术人员。研究实验堆种类很多,例如:游泳池式研究实验堆:在这种堆中水既作为慢化剂、反射层和冷却剂,又起主要屏蔽作用。因水池常做成游泳池状的长圆形而得其名。 罐式研究实验堆:由于较高的工作温度和较大的冷却剂流量只有在加压系统中才能实现,因此,必须采取加压罐式结构。 重水研究实验堆:重水的中子吸收截面小,允许采用天然铀燃料,它的特点是临界质量较大,中子通量密度较低。如果要减小临界质量和获得高中子通量密度,就用浓缩铀来代替天然铀。 此外,还有固体慢化剂研究实验堆、均匀型研究实验堆、快中子实验堆等。4. 生产堆 主要用于生产易裂变材料或其他材料,或用来进行工业规模辐照。生产堆包括产钚堆,产氚堆和产钚产氚两用堆、同位素生产堆及大规模辐照堆,如果不是特别指明,通常所说的生产堆是指产钚堆。 该堆结构简单,生产堆中的燃料元件既是燃料又是生产钚-239的原料。中子来源于用天然铀制作的元件中的U-235。U-235裂变中子产额为2—3个。除维持裂变反应所需的中子外,余下的中子被U-238吸收,即可转换成Pu-239,平均烧掉一个U-235原子可获得0.8个钚原子。也可以用生产堆生产热核燃料氚。用重水型生产堆生产氚要比用石墨生产堆产氚高7倍。5. 动力反应堆 世界上动力反应堆可分为潜艇动力堆和商用发电反应堆。核潜艇通常用压水堆做为其动力装置。商用规模的核电站用的反应堆主要有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气冷堆和快堆等。 压水堆:采用低浓(铀-235浓度约为3%)的二氧化铀作燃料,高压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堆型。沸水堆:采用低浓(铀-235浓度约为3%)的二氧化铀作燃料,沸腾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重水堆:重水作慢化剂,重水(或沸腾轻水)作冷却剂,可用天然铀作燃料,目前达到商用水平的只有加拿大开发的坎杜堆,我国正建一座重水堆核电站。石墨气冷堆:以石墨作慢化剂,二氧化碳作冷却剂,用天然铀燃料,最高运行温度为360℃,这种堆已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到90年代初期已运行了650个堆年。快中子堆:采用钚或高浓铀作燃料,一般用液态金属钠作冷却剂。不用慢化剂。根据冷却剂的不同分为钠冷快堆和气冷快堆。 http://www.atominfo.com.cn/knowledge/know_hnzs_hfyd.aspx钚-239的生产 钚-239(239Pu)裂变速度快,临界质量小,有些核性能比铀-235(235U)好,是核武器重要的核装料。但是它的毒性大,生产成本高,要建造复杂的生产堆和后处理厂,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它是通过反应堆中产生的慢中子轰击铀-238人工生产的。 中子来源于用于天然铀作成的元件中的铀-235。铀-235裂变中子产额为2-3个,这些中子经慢化后会再次引起铀-235裂变。维持这种裂变反应只需一个次级中子就够了,其余的除被慢化剂等吸收掉的外,即可使天然铀的铀-238转化为钚-239了。所以,生产堆中的核燃料元件,既是燃料,又是生产钚-239的原料。钚-239是从乏燃料元件中分离出来的。实际上,生产堆的作用,就是烧掉一部分天然铀中的铀-235来换取钚-239,平均烧掉一个铀-235原子,得到0.8个钚-239原子。 生产堆 主要用于生产易裂变材料或其他材料,或用来进行工业规模辐照。它包括产钚堆、产氚堆和产钚产氚两用堆、同位素生产堆及大规模辐照堆。如果不是特别指明,通常是指产钚堆。我国第一座生产堆建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内,它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成功的,1966年底该堆投入稳定运行。http://www.costind.gov.cn/n435777/n435943/n435944/n436010/15570.htmlhttp://www.sxgjzx.net.cn/zkwlw/zkwlw/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82
2023-06-30 21:41:154

NP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 镎电负性: 1.36外围电子排布: 5f4 6d1 7s2核外电子排布: 2,8,18,32,23,8,2同位素及放射线: Np-235[1.08y] Np-236[155000y] Np-236m[22.5h] Np-237(放 α[2140000y]) Np-238[2.11d] Np-239[2.35d] Np-240[1.03h] Np-240m[7.22m]热容:J /(mol· K)29.46导热系数:W/(m·K)6.3导电性:10^6/(cm ·Ω )0.00822熔化热:(千焦/摩尔)5.190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第一电离能: 600 KJ·mol-1第二电离能: 0 KJ·mol-1第三电离能: 0 KJ·mol-1单质密度: 20.45 g/cm3单质熔点: 640.0 ℃单质沸点: 3902.0 ℃原子半径: 0 埃离子半径: 埃共价半径: 0 埃常见化合物: NpO2 NpF4发现人: 麦克米伦、阿贝尔森 时间: 1940 地点: 美国
2023-06-30 21:41:211

核反应的拼音狐核反应的拼音是什么

核反应的读音是:héfǎnyìng。核反应的拼音是:héfǎnyìng。结构是:核(左右结构)反(半包围结构)应(半包围结构)。注音是:ㄏㄜ_ㄈㄢˇ一ㄥ_。核反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核反应héfǎnyìng。(1)引起原子核变化的过程(如铀-239蜕变成镎和一个电子以及两个重氢核结合成氦核)。二、引证解释⒈重元素的原子核裂变或轻元素的原子核聚变的过程。这种反应能产生很大的能量。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核反应是由卢瑟福于1919年实现的。核反应的研究对于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探索新能源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三、国语词典原子核吸收一个入射的阿尔伐粒子、氘核、质子、中子、或伽马后而放出粒子或伽马的反应。核分裂及核熔合均为重要的核反应。四、网络解释核反应核反应(nuclearreaction),是指原子核与原子核,或者原子核与各种粒子(如质子,中子,光子或高能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在核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于入射弹核和靶核的新的原子核。因此,核反应是生成各种不稳定原子核的根本途径。关于核反应的成语报应不爽循名核实综核名实危言核论卖李钻核窝里反混应滥应关于核反应的词语事核言直连锁反应综核名实报应不爽简约详核危言核论应声虫研核是非循名核实唱反调关于核反应的造句1、电力供应损坏导致反应堆冷却功能故障,为此六个核反应堆中的四个发生大火和一系列爆炸。随后核电站检测到核泄漏。2、值得强调指出,发生在太阳和恒星内部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3、在核和化石加燃料发电厂之间的大的经济差别是建造并且使退役核反应堆更昂贵,但是更到太阳便宜。4、液氦也用来冷却红外线探测器,核反应堆,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器械的超导磁体等。5、介绍深圳大学微型中子源核反应堆各项关键设备,以及为确保核反应堆安全所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核反应的详细信息
2023-06-30 21:41:351

镎和钚是人工合成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吗?

人工合成的定义是 地球上没有,必须通过粒子加速器才能得到。镎这种元素在烟雾探测器里有,放射性强度为0.8毫居。钚现在很少见,在起搏器或者静电刷(电离空气用)。钚在地球上是有的,但也可以通过人工衰变获得。镎是通过自然放射(自然衰变)获得的。故不能完全算人工合成
2023-06-30 21:41:442

核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来自化合物的分解反应。在这些化学反应里,碳、氢、氧、氮等原子核都没有变化,只是各个原子之间的组合状态有了变化。核反应与化学反应则不一样。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里,参与反应的原子核都转变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人们习惯上称这类武器为原子武器。但实质上是原子核的反应与转变,所以称核武器更为确切。扩展资料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2023-06-30 21:41:598

恒星内部核聚变能够产生哪些超铀元素

在恒星内部,只有一种情况能够产生超铀元素,就是大质量恒星在演化至终极阶段发生的超新星爆发时。至今发现的18种超铀元素中,目前仅在自然界的氟碳铈镧矿中发现过微量的的钚244,在铀矿中发现微量的钚239和镎237,其它都是人工合成的。钚244的半衰期是8.3×10^7年,即8300万年;镎237的半衰期是2.14×10^6年,即200多万年,均远低于太阳系的年龄,它们只能是在地球形成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铀矿石经过中子俘获,紧接着两次β衰变而成的:(238U → 239U → 239Np → 239Pu)。超新星爆发所能形成的元素,温度是关键。温度越高,能够形成的元素就越重。超新星爆发时,温度可达1000亿-1500亿度,能够形成的超铀元素种类应该是很多的,但由于超铀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极不稳定,很快就衰变为其它元素而失去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U235的半衰期超过7亿年,U238的半衰期长达45亿年,所以在今天的地球上依然能够找到它们,其它的超铀元素都已经衰变得找不到了。
2023-06-30 21:43:122

镎的物理性质

镎(台湾、港澳译作錼,旧译作釢)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 。它的化学符号是Np,它的原子序数是93,属于锕系元素之一。镎的拼音名称是海王星的意思。比对它之前的铀,是以天王星为名。镎-237是最稳定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2,144,000年。【元素名称】 镎(拼音ná,英文名 Neptunium )【元素符号】 Np【元素原子量】 [237]【元素类型 】 金属【相对原子质量】237.048【常见化合价】 +3,+4,+5,+6【电负性】1.36【外围电子排布】5f46d17s2【核外电子排布】 2,8,18,32,23,8,2【核电荷数】93【同位素及放射线】Np-235[1.08y] Np-236[155000y] Np-236m[22.5h] Np-237(放 α[2140000y]) Np-238[2.11d] Np-239[2.35d] Np-240[1.03h] Np-240m[7.22m]【电子亲合和能】0 KJ·mol-1【第一电离能】600 KJ·mol-1【第二电离能】0 KJ·mol-1【第三电离能】0 KJ·mol-1【单质密度】20.45 g/cm3【单质熔点】640.0 ℃【单质沸点】3902.0 ℃【原子半径】0埃【离子半径】埃【共价半径】0埃晶体结构:晶胞为正交晶胞。晶胞参数:a = 666.3 pmb = 472.3 pmc = 488.7 pmα = 90°β = 90°γ = 90°
2023-06-30 21:43:201

你了解钚吗?细说放射性元素钚的由来和作用

2012年8月25日,距离太阳约180亿公里处,美国宇航局的航海者一号探测器正式离开了日光层,大胆的前往以前没有任何物体去过的地方。跨越了这个边界,航海者一号离开了太阳系进入了星际空间,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第一次。而支撑这一举动的正是元素钚,它让人类的太空旅行成为可能。 什么是钚 钚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首次被发现的,1941年格伦和他的同事亚瑟瓦尔以及约瑟肯尼迪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实验室中,从镎中发现了微量的钚,每个钚原子含有94个质子,铀原子有92个质子, 而镎介于这二者之间有93个质子,钚一共有24个同位素,他们多数都是不稳定且具有放射性的,半衰期从28纳秒到8000多万年不等,这些同位素中人类使用最多的是钚238和钚239。 最早被发现的钚就是通过回旋加速器利用氘核也就是重氢核轰击铀238产生镎238。镎238的半衰期约为两天,两天后它会衰变成钚238。钚有六种晶体形式,他们都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但只有α异位体是唯一能够存在于正常的室温和压力下的,金属钚是银色的,在空气中氧化后变为黄色。钚最为稳定的同位素是钚244,半衰期约为8200万年。钚的发现直到1946年才得以出版公布,但早在这之前它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原因就在于它惊人的能量和毁灭性。 左手创造右手毁灭,被称为地狱之王的元素 天文学家在海王星附近观测到了一颗新的矮行星,为了纪念罗马的冥界之神,它被称为冥王星。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钚的名字也来源于这个天体,原因则是它惊人的破坏性和难以置信的创造性。出于实际目的,钚在人类 社会 中有两种用途:一个是用作反应堆燃料,另一个则是应用在武器上。钚238与钚239的差别在于钚238不可裂变 不能维持连锁反应,而钚239是可以裂变的。 一个不到五公斤的钚239就可以达到维持裂变反应临界质量,它爆炸所释放的当量相当于20000吨得TNT。而浓缩铀235想要达到这种爆炸级别至少还要比钚多花三倍以上的原材料。这使得钚239成为制造核武器的首选材料。 二战时期美国在轰炸日本之前,试爆了地球上第一次原子弹,这次爆炸发生在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的墨西哥州阿拉莫多靶场,这项实验是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虽然绝密但当时的爆炸强度在160公里外也能清楚的感知到,而爆炸用的关键材料就是钚核而不是浓缩铀。 这之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铀235(U-235)核弹,三天后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绰号胖子的原子弹,而这一颗原子弹的主要原材料和美国第一次核试验的原材料相同,都是钚。这次轰炸让日本付出了140000以上的生命代价。 钚弹爆炸是什么原理 现代原子弹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主级,二次级和辐射容器。主级是一个由钚组成的小球,是炸弹的核心部分。随后这个核心被次要成分包裹,这种次要成分一般是一些化学爆炸物质,最后在这层爆炸物质外层用一层铀壳包围。 起爆时中间部分的化学爆炸物率先被触发,它会引起内爆,产生的爆炸能量可以在瞬间挤压中间的钚芯 从而导致钚芯的密度瞬间增加,这种人为迫使原子叠加在一起产生自由的中子,从而引发钚原子核在链式反应中发生裂变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这种反应还会导致最外层铀壳一同发生裂变从而释放出更多核能。这种核弹被形象地称作三位一体,最早的三位一体核弹重约一万磅,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已经能将核弹缩减到重250磅,而体积也仅有一个手提箱大小。 钚和电力 如今,核电站输出的电能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钚,一公斤钚238(Pu-238)能产生高达2200万千瓦时的能量,这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中等城市一天所需要的全部电能。 钚和太空 钚最为重要也是鲜为人知的用途就是人类在太空 探索 时为其提供电能。钚238在经历放射性衰变时会放出大量热量,而这种热量可以用于热电发电机来发电。钚238具有很多特性,使得它对于航天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半衰期是一个指标,它是用来说明既定放射性同位素中的原子衰变并转化为其他物质需要的时间,钚238的半衰期为88年,当这些探测器远离太阳,在恒星光线微弱的昏暗地方;当这些探测器必须与行星上过往的风暴所产生的灰尘作斗争时它可以为漫游车和太空探测器并连续运行数十年。因此,钚238非常适合火星和深空 探索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为至少30辆美国航天器提供动力。 钚和毒性 钚具有放射性,但你可能永远也接触不到它。钚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极其微量,大储量高纯度的钚没有天然来源,它必须是通过人造才能产出,但假如人们接触或者吸入了它时,这些钚会困在人们的肺部,并会迅速转移到身体的骨骼和脏器中,并最终导致中毒死亡。钚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毒性最大的放射性毒药之一,人们在处理钚以及它的化合物时必须在一个密闭且含有惰性氩气手套箱中进行。 能请神却不能安神 无处安放的钚 239 世界上有足够多的钚239供应,因为他是核电站发电的废物产品。 钚有一个特性让它在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同时也让人产生了担忧,钚在熔融状态下会腐蚀任何储存它的容器。它具有与元素周期表上几乎所有其他元素相结合的非凡能力,因此现如今,武器级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储存和处理它。在美国大部分储存在南卡罗莱纳州萨凡纳河的一座建筑遗址中,这个存储空间就像个潘多拉魔盒一样 一旦打破后果将不可预见,毕它是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的。
2023-06-30 21:43:331

什么是临界质量?

临界质量是指维持核子连锁反应所需的裂变材料质量.不同的可裂变材料,受核子的性质(如裂变横切面)、物理性质、物料型状、纯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围、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响,而会有不同的临界质量. 刚好可能以产生连锁反应的组合,称为已达临界点.比这样更多质量的组合,核反应的速率会以指数增长,称为超临界.如果组合能够在没有延迟放出中子之下进行连锁反应,这种临界被称为即发临界,是超临界的一种.即发临界组合会产生核爆炸.如果组合比临界点小,裂变会随时间减少,称之为次临界. 恩里科·费米最先发现超临界组合,不一定同时是超过即发临界.他的发现开展了受控制的连锁反应的研究,后来发展的核子反应堆及核能都是出于这一发现. 球状的临界质量 能够以最少的物料到达临界质量的形状是球形.如果在四周加以中子反射物料,临界质量可以更少.有中子反射的球形铀-235临界点为15公斤左右.钚则为10公斤左右. 以下为各种半衰期超过100年的同位素,在普通球形,没有中子反射之下的临界质量: 铀-233:15 公斤 铀-235:50 公斤 镎-237:60 公斤 钚-239:10 公斤 钚-240:40 公斤 钚-242:100 公斤 镅-241:60-100 公斤 镅-242:9-18 公斤 镅-243:50-150 公斤 锔-245:12 公斤 锔-246:70 公斤 锔-247:7 公斤 鉲-251:9 公斤 纯度较低的铀,临界质量会有所增加.例如 20%的铀-235,以4 cm 厚的铍反射中子临界质量达 400公斤.若如果纯度只为15%,临界质量更高达1000 公斤. 武器 核子武器在引爆以前必须维持在次临界.以铀核弹为例,可以把铀分成数大块,每块质量维持在临界以下.引爆时把铀块迅速结合.投掷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是把一小块的铀透过枪管射向另一大块铀上,造成足够的质量.这种设计称为“枪式”.钚核弹不能以这种方法引爆.第一枚钚原子弹“胖子”的钚是造成一个在次临界以下的中空球状.引爆时使用包围在四周的炸药把钚挤压,增加密度及减少空间,造成即发临界.这成设计称为“内爆式”.
2023-06-30 21:43:391

介绍所有元素

元素 yuánsù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火元素、气元素两种轻元素会向上飘,土元素、水元素两种重元素会向下沉,四种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各种物体.在古中国,也有相似的观点,我们的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当然,在今天这些都是错误的定义了.编辑本段化学: 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 元素(element)又称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几种有共同特点的原子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变得更为简单,并且单独地或组合地构成一切物质。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到2007年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是存在于地球上。拥有原子序数大于82(即铋及之后的元素)都是不稳定,并会进行放射衰变。 第43和第61种元素(即锝和钷)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数高达94,没有稳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样能在自然中找到,这就是铀和钍的自然衰变。[1] 所有化学物质都包含元素,即任何物质都包含元素,随着人工的核反应,更多的新元素将会被发现出来。 1 H 氢1.0079(相对原子质量) 2 He 氦4.0026 3 Li 锂6.941 4 Be 铍9.0122 5 B 硼10.811 6 C 碳12.011 7 N 氮14.007 8 O 氧15.999 4(3) 9 F 氟18.998 10 Ne 氖20.17 11 Na 钠22.9898 12 Mg 镁24.305 13 Al 铝26.982 14 Si 硅28.085 15 P 磷30.974 16 S 硫32.06 17 Cl 氯35.453 18 Ar 氩39.94 19 K 钾39.098 20 Ca 钙40.08 21 Sc 钪44.956 22 Ti 钛47.9 23 V 钒50.94 24 Cr 铬51.996 25 Mn 锰54.938 26 Fe 铁55.84 27 Co 钴58.9332 28 Ni 镍58.69 29 Cu 铜63.54 30 Zn 锌65.38 31 Ga 镓69.72 32 Ge 锗72.5 33 As砷74.922 34 Se硒78.9 35 Br溴79.904 36 Kr氪83.8 37 Rb铷85.467 38 Sr锶87.62 39 Y 钇88.906 40 Zr锆91.22 41 Nb铌92.9064 42 Mo钼95.94 43 Tc锝(99) 44 Ru钌161.0 45 Rh铑102.906 46 Pd钯106.42 47 Ag银107.868 48 Cd镉112.41 49 In铟114.82 50 Sn锡118.6 51 Sb锑121.7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05 54 Xe氙131.3 55 Cs铯132.905 56 Ba钡137.33 57-71La-Lu镧系 57 La镧138.9 58 Ce铈140.1 59 Pr镨140.9 60 Nd钕144.2 61 Pm钷(147) 62 Sm钐150.3 63 Eu铕151.96 64 Gd钆157.25 65 Tb铽158.9 66 Dy镝162.5 67 Ho钬164.9 68 Er铒167.2 69 Tm铥168.9 70 Yb镱173.04 71 Lu镥174.967 72 Hf铪178.4 73 Ta钽180.947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07 76 Os锇190.2 77 Ir铱192.2 78 Pt铂195.08 79 Au金196.967 80 Hg汞200.5 81 Tl铊204.3 82 Pb铅207.2 83 Bi铋208.98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 104 Rf钅卢(257) 105 Db钅杜(261) 106 Sg钅喜(262) 107 Bh钅波(263) 108 Hs钅黑(262) 109 Mt钅麦(265) 110 Ds钅达(266) 111 Rg钅仑(272) 112 Uub(285) 113 Uut(284) 114 Uuq(289) 116 Uuh(292) 118 Uuo(293)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质子数量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也属于相同的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被称为同位素. 中文命名 元素以部首来表示常温(298K)时之物态: “钅”为固体金属。例:铜、铑 “石”为类金属。例:硅、碳 “气”为气体。例:氧、氟 “氵”和“水”为液体。例:汞、溴 除了从古代中国就发现而且常用的元素(金、银、铜、铁、铂、锡、硫、碳、硼、汞、铅),元素的名称是十九、二十世纪创造的,组成由个部首和表示读音的部分。读音部分几乎全部是大约根据欧洲和北美洲现代或中古化学家或地方的名称(参见#欧文) Er(Erbium)=钅+耳→铒 Nd(Neodymium)=钅+女→钕 Eu(Europium)=钅=+有→铕 Ka(Kalium)=钅+甲→钾 Na(Natrium)=钅+内→钠 Sb(Stibium)=钅+弟→锑(用第一音节的一部分) I(Iodine)=石+典→碘(用最后音节) Ar(Argon)=气+亚→氩(用第一音节的一部分) 少数部分元素中文名字是描述特色: 溴:味道臭 氯:颜色绿 氢:重量轻 氮:“淡”取冲淡空气之意 磷:发磷光或磷火 氧:“养”取支持生命之意 English “元素”-element 欧文命名 因为欧洲语文有亲切的关系,除了那些各语文从远古就知的,所用的元素名称都是非常类似,因为科学名称都来源于新拉丁文。大部分元素结尾是“-ium”,一些罗马语系语文结尾“-io”。例如,钷在常见欧文是: 新拉丁文、英文、德文、荷兰文、丹麦文、瑞典文、挪威文、捷克文:Promethium(大部分大写) 法文:prométhium 西班牙文、意大利文:prometio 葡萄牙文:Promécio 波兰文:promet 加泰隆文:prometi 爱沙尼亚文:promeetium 和中文元素名字不一样的是欧文元素名字大部分是描述特色,其它: 20个左右来源于地名(全部欧美): Germanium(锗):德国。 Yttrium(钇)、Terbium(铽)、Ytterbium(镱):这三者都瑞典小镇伊特比。 10个左右来源于人或神名,例: Curium (锔):居里夫人。 Promethium(钷):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中偷火被处罚的神。 元素周期表制成人:门捷列夫编辑本段数学: 集合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而元素就是组成集的每个事物. 研究集的运算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叫做集论或集合论集合的定义很广,不仅限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对于集合的使用也是很广泛的,而组成特定集合的具有特定属性的事物全部都可以称做元素.所以元素的定义也很广泛.
2023-06-30 21:43:493

放射性金属有哪些?

问题一:放射性金属元素有哪些 铋之后的都是,再加上锝。这些只有放射性同位素。 而很多金属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问题二:带有放射性金属有哪些啊? 原子序数在84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 104 Rf钅卢(257) 105 Db钅杜(261) 106 Sg钅喜(262) 107 Bh钅波(263) 108 Hs钅黑(262) 109 Mt钅麦(265) 110 Ds钅达(266) 111 Rg钅仑(272) 112 Uub(285) 113 Uut(284) 114 Uuq(289) 115 Uup(289) 116 Uuh(292) 117 Uus(*) /*尚未被发现*/ 118 Uuo(293) image.baidu/...&ln=65 问题三:有放射性辐射的东西是哪些 放射性固体废物中半衰期大于30a的α发射体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在单个包装中大于4×106Bq/kg(对近地表处置设施,多个包装的平均α比活度大于4×105Bq/kg)的为α废物。 除α废物外,放射性固体废物按其所含寿命最长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长短为分四种。 含有半衰期小于或等于60d(包括核素碘-125)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二级。 第Ⅰ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6Bq/kg 。 第Ⅱ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6Bq/kg 。 含有半衰期大于60d、小于或等于5a(包括核素钴-60)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二级。 第Ⅰ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6Bq/kg。 第Ⅱ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6Bq/kg。 含有半衰期大于5a、小于或等于30a(包括核素铯-137)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 第Ⅰ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6Bq/kg。 第Ⅱ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6Bq/kg、小于或等于4×1011Bq/kg,且释热率小于或等于2 kW/m3。 第Ⅲ级(高放废物):释热率大于2 kW/m3,或比活度大于4×1011Bq/kg。 含有半衰期大于30 a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不包括α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 第Ⅰ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6Bq/kg。 第Ⅱ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6Bq/kg,且释热率小于或等于2 kW/m3。 第Ⅲ级(高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10Bq/kg,且释热率大于2 kW/m3。 氡气 * 氡、氡气Randon是地球放射性物质衰退时的自然产物,由土壤、岩石、水泥、砂中,缓慢释出,无色、无味,比重是空气七倍半,是自然界惟一天然放射性气体。衰变成固体微粒。 * 室内氡约20%来自建材。80%室外渗入。 * 氡对人的辐射伤害占一生全部辐射伤害>55%, * 氡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在15年以上,世界上1/5肺癌与氡有关。氡是除吸烟外肺癌的第二大因素,WHO列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美国每年5000~20000人因氡产生肺癌,占肺癌总数10~14%。 * 氡气混合二手烟对健康危害至巨大。在同一氡气量的环境下,吸烟者患上肺癌的机会要比非吸烟者为高 * 氡对人体脂肪有高亲和力,影响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暴露氡气的工人,除上呼吸道疾病及肺癌外,也有慢性肾炎,与氡蜕变为肾毒性的放射性铀有关。增加孕妇自然流产及畸形儿机率。 铀238的衰变 * 氡会衰变成其他放射性金属粒子:钋、铅210及铋,称为子核种Radon daughters,氡衰变后产生的系列子元素。 * 从放射性氡衰变到稳定的铅的时间约为25年。 * 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胶。 * 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滞留体内,一年肺部每四百个细胞就有一个细胞会因α粒子穿过而突变,容易造成基因伤害,形成癌症。? * 天然石材由于产地、地质结构和生成年代不同,其放射性也不同。 * 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如可衰变物质的含量过大,即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过高,则对人体有害。 * 火成岩类建材(尤其是花岗岩石材)含有放射性元素,特别易释放出氡。 * 台湾的北投温泉区、光岗岩建材建筑物、金门的花岗岩地形区, 都可能存在有放射性氡元素存在。 * 释出氡的建材有砖沙、水......>> 问题四:放射性物品包括哪些物品 放射性物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和比活度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豁免值的物品 氡气 * 氡、氡气Randon是地球放射性物质衰退时的自然产物,由土壤、岩石、水泥、砂中,缓慢释出,无色、无味,比重是空气七倍半,是自然界惟一天然放射性气体。衰变成固体微粒。 * 室内氡约20%来自建材。80%室外渗入。 * 氡对人的辐射伤害占一生全部辐射伤害>55%, * 氡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在15年以上,世界上1/5肺癌与氡有关。氡是除吸烟外肺癌的第二大因素,WHO列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美国每年5000~20000人因氡产生肺癌,占肺癌总数10~14%。 * 氡气混合二手烟对健康危害至巨大。在同一氡气量的环境下,吸烟者患上肺癌的机会要比非吸烟者为高 * 氡对人体脂肪有高亲和力,影响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暴露氡气的工人,除上呼吸道疾病及肺癌外,也有慢性肾炎,与氡蜕变为肾毒性的放射性铀有关。增加孕妇自然流产及畸形儿机率。 铀238的衰变 * 氡会衰变成其他放射性金属粒子:钋、铅210及铋,称为子核种Radon daughters,氡衰变后产生的系列子元素。 * 从放射性氡衰变到稳定的铅的时间约为25年。 * 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胶。 * 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滞留体内,一年肺部每四百个细胞就有一个细胞会因α粒子穿过而突变,容易造成基因伤害,形成癌症。? * 天然石材由于产地、地质结构和生成年代不同,其放射性也不同。 * 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如可衰变物质的含量过大,即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过高,则对人体有害。 * 火成岩类建材(尤其是花岗岩石材)含有放射性元素,特别易释放出氡。 * 台湾的北投温泉区、光岗岩建材建筑物、金门的花岗岩地形区, 都可能存在有放射性氡元素存在。 * 释出氡的建材有砖沙、水泥、石子、瓷砖及石膏,建材中典型之氡~40Bq/kg。 辐射剂量单位 放射性废料辐射强度(activity): * 居礼: (Ci)为放射活度的单位。定义为一克重量的镭所释放的放射活度。纪念居礼夫妇。1 Ci = 3.7 ×1010 dps(蜕变/秒),为一克重量的镭释放的放射活度。因其数值太大,现多已被Bq取代。 * 贝克:(Bq)活度的国际专用单位,1 Bq = 1 dps(蜕变/秒),并取代居礼(Ci)。在1975年国际辐射单与度量委员会ICRU函送许多期刊提到度量衡会议已采用ICRU的建议:活度的国际专用单位为贝克。 * 贝克勒尔(Anton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于1896年发现放射性而与居礼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从事放射性物质研究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等效剂量: 为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和射质因数的乘积,已含有辐射对组织器官伤害的意义 * 1 Sievert西弗=100 rem仑目。台湾每人每年所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约为2毫西弗, *** 规定职业人员年剂量限度为每年50毫西弗。 物质吸收的辐射剂量: * 1 Gray葛雷(焦耳/公斤) = 100 Rad雷得。 氡气 * 由土壤和岩石产生的土壤气Soil Gas渗透到室内(土壤气中氡~37 kBq/m3),由地底随着井、泉水流出,或是室外之空气渗透到室内(美国平均之大气氡~10 Bq/m3)。 * 如果居住或工作在一楼、地下室、隧道及矿坑等,加上通风不良,氡会较地面大气来得高,特别是密闭的储藏室和储藏柜。室......>>
2023-06-30 21:43:561

地球化学元素组合 高温元素 低温元素 中温元素,都有啥啊?

晕,楼上的胡乱粘贴个啥。高温元素W钨,Sn锡,Mo钼;中温元素Cu铜,Pb铅,Zn锌;低温元素Hg汞,Sb锑,As砷,金,银等元素
2023-06-30 21:44:063

钚弹的制造

钚239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在反应堆内,铀238吸收一个中子,不发生裂变而变成铀239,铀239衰变成镎239,镎239衰变成钚239。由于钚与铀是不同的元素,因此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铀转变成了钚,但钚与铀之间的分离,比起铀同位素间的分离来却要容易得多,因而可以比较方便地用化学方法提取纯钚。
2023-06-30 21:44:361

什么是钚弹?钚弹和铀弹有什么分别

中文名称:钚弹英文名称:plutonium bomb 基本定义:铀235和钚239都可以作为原子弹的装料,用钚239(239Pu)装料的叫做钚弹。一颗铀弹的装料大约为15~25kg,钚弹装料大约为5~10kg。 钚239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在反应堆内,铀238吸收一个中子,不发生裂变而变成铀239,铀239衰变成镎239,镎239衰变成钚239。由于钚与铀是不同的元素,因此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铀转变成了钚,但钚与铀之间的分离,比起铀同位素间的分离来却要容易得多,因而可以比较方便地用化学方法提取纯钚。 铀弹比钚弹的技术要复杂得多,但是一般情况下,钚弹却比铀弹的威力大。因为钚弹没铀弹稳定,而且钚的毒性巨大,所以一般有能力的国家都不会做钚弹,但以前很多国家跨过核门槛都是用的钚(现在钚很不好搞了),一是技术简单,二是钚可以通过核反应人工合成,但铀都是要天然提纯。
2023-06-30 21:44:492

什么是钚弹

中文名称:钚弹英文名称:plutonium bomb 基本定义:铀235和钚239都可以作为原子弹的装料,用钚239(239Pu)装料的叫做钚弹。一颗铀弹的装料大约为15~25kg,钚弹装料大约为5~10kg。 钚239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在反应堆内,铀238吸收一个中子,不发生裂变而变成铀239,铀239衰变成镎239,镎239衰变成钚239。由于钚与铀是不同的元素,因此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铀转变成了钚,但钚与铀之间的分离,比起铀同位素间的分离来却要容易得多,因而可以比较方便地用化学方法提取纯钚。 铀弹比钚弹的技术要复杂得多,但是一般情况下,钚弹却比铀弹的威力大。因为钚弹没铀弹稳定,而且钚的毒性巨大,所以一般有能力的国家都不会做钚弹,但以前很多国家跨过核门槛都是用的钚(现在钚很不好搞了),一是技术简单,二是钚可以通过核反应人工合成,但铀都是要天然提纯。
2023-06-30 21:44:552

原子弹的装药物质有几种?

在讲述原子弹的结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原子弹的装药。到目前为止,能大量得到、并可以用作原子弹装药的还只限于铀235、钚239和铀233三种裂变物质。铀235是原子弹的主要装药。要获得高加浓度的铀235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是因为,天然铀235的含量很小,大约140个铀原子中只含有1个铀235原子,而其余139个都是铀238原子;尤其是铀235和铀238是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质量差也很小。因此,用普通的化学方法无法将它们分离;采用分离轻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无济于事。为了获得高加浓度的铀235,早期,科学家们曾用多种方法来攻此难关。最后“气体扩散法”终于获得了成功。我们知道,铀235原子约比铀238原子轻1.3%,所以,如果让这两种原子处于气体状态,铀235原子就会比铀238原子运动得稍快一点,这两种原子就可稍稍得到分离。气体扩散法所依据的,就是铀235原子和铀238原子之间这一微小的质量差异。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将铀转变为气体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六氟化铀是唯一合适的一种气体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是固体,但很容易挥发,在56.4摄氏度即升华成气体。铀235的六氟化铀分子与铀238的六氟化铀分子相比,两者质量相差不到百分之一,但事实证明,这个差异已足以使它们分离了。六氟化铀气体在加压下被迫通过一个多孔隔膜。含有铀235的分子通过多孔隔膜稍快一点,所以每通过一个多孔隔膜,油235的含量就会稍增加一点,但是增加的程度是十分微小的。因此,要获得几乎纯的铀235,就需要让六氟化铀气体数千次地通过多孔隔膜。气体扩散法投资很高,耗电量很大,虽然如此,这种方法目前仍是实现工业应用的唯一方法。为了寻找更好的铀同位素分离方法,许多国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目前离心法已向工业生产过渡,喷嘴法等已处于中间工厂试验阶段,而新兴的冠醚化学分离法和激光分离法等则更有吸引力。可以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分离铀同位素的方法付诸实用,气体扩散法的垄断地位必将结束。原子弹的另一种重要装药是钚239。钚239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在反应堆内,铀238吸收一个中子,不发生裂变而变成铀239,铀239衰变成镎239,镎239衰变成钚239。由于钚与铀是不同的元素,因此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铀转变成了钚,但钚与铀之间的分离,比起铀同位素间的分离来却要容易得多,因而可以比较方便地用化学方法提取纯钚。铀233也是原子弹的一种装药,它是通过钍232在反应堆内经中子轰击,生成钍233,再相继经两次β衰变而制得。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后两种装药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它们是依靠铀235裂变时放出的中子生成的,也就是说,它们的生成是以消耗铀235为代价的,丝毫也离不开铀23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全可以把铀235称作“核火种”,因为没有铀235就没有反应堆,就没有原子弹,就没有今天大规模的原子能利用。有了核装药,只要使它们的体积或质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就可以实现原子弹爆炸了。只是这里还有一个原子弹的引发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到:不需要它爆炸时,它就不爆炸;需要它爆炸时,它就能立即爆炸。这可以通过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的是所谓枪式结构。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大于临界质量,立刻发生爆炸。但是若将它们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停息,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和核装药的利用率就很小,这与反应堆超临界事故爆炸时的情况有些相似。因此关键问题是要使它们能够极迅速地合在一起。将一部分铀放在一端,而将另一部分铀放在“炮筒”内,借助于烈性炸药,极迅速地将它们完全合在一起,造成超临界,产生高效率的爆炸。为了减少中子损失,核装药的外面有一层中子反射层;为了延迟核装药的飞散,原子弹具有坚固的外壳。
2023-06-30 21:45:051

原子弹为什么那么厉害

  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它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
2023-06-30 21:45:131

2010年7月,我国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的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快堆能将此前、占天然铀资源9

BC
2023-06-30 21:45:191

2010年7月,我国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的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快堆能将此前不能被利用的、

A、半衰期是对大量放射性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于少量、个别是不成立的,故A错误;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方程是正确的,故B正确;C、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然后放出一个电子,故C正确;D、核电站中产生的能量是靠核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而产生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BC.
2023-06-30 21:45:261

指出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

当时爱因斯坦得知纳粹正在研究原子弹,身为物理学家的他深知原子弹的可怕,为了阻止纳粹的疯狂计划,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出了抢先研制原子弹的提议,并得到了罗斯福的支持
2023-06-30 21:45:349

核弹头一般有多少重啊!?

一般情况 战略核导弹弹头一个也就1吨 但是所产生的爆炸当量 非常大 一般是 5万吨级
2023-06-30 21:45:574

铀238发生核反应的方程式!求大神帮助

铀238吸收快中子后可以形成镎239,再经过一次β衰变以后变成钚239,钚239和铀235一样能吸收慢中子裂变,是很好的核燃料。这称为增殖反应堆。 一般如果不是武器级铀的话铀235含量不会太高。
2023-06-30 21:46:221

经过两次β衰变的衰变方程怎么写

  β粒子是电子 0 -1e  239 92U经过一次β衰变成为 239 93 Np(镎)  衰变方程 239 92U→239 93Np+0 -1e  239 93 Np(镎)经过一次β衰变成为钚239 94PU  衰变方程 239 923Np→239 94PU+0 -1e  铀239经过两次β衰变变为钚239 94  239 92U→239 94PU+2(0 -1e)
2023-06-30 21:46:301

什么是镎元素

镎 简介 【元素名称】镎(拼音ná,英文名 Neptunium ); 【元素符号】Np ; 【元素原子量】[237]; 【元素类型】金属; 【名称由来】得名于海王星的名字“Neptune”; 【发现地点】美国; 【发现过程】1940年,由麦克米伦(E.M.McMillan)和艾贝尔森(P.H.Abelson)用中子轰击铀获得半衰期为2.3天的239Np。 【元素描述】密度18.0~20.45克/厘米3。熔点640℃,沸点3902℃。银白色金属,有放射性。空气中缓慢地被氧化。化学性质与铀相似,溶于盐酸。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五种氧化态:Np3+(淡紫色)、Np4+(黄绿色)、NpO2+(绿蓝色)、NpO22+(粉红色)。在50℃可与氢作用生成氢化物。镎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这是因为237Np的半衰期是2.2×106年,比地壳形成的年龄少三个数量级。只有在铀矿中存在极微量,这是由铀衰变后的游荡中子产生的。同位素239Np半衰期仅2.35天。 【元素来源】由NpF3或NpF4用金属钡蒸气在1200℃还原而制得。 【元素辅助资料】化学家们寻找93号元素的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里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这个元素按预定被放置在第Ⅶ族,属于锰副族。所以曾经有科学家企图从软锰矿中发现这一元素,但没有成功。今天的93号元素镎被列在锕系元素中。 由于核裂变产生许多碎片,不少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从这些碎片中陆续被发现,还有许多已知元素的同位素也从这些碎片中找到。它成了一个元素的“聚宝盆”。 镎就是从这个“聚宝盆”中发现的。1939年春,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在分析铀裂变产物时发现了痕量半衰期为2.3天和辐射很强的放射性物质。他请化学家艾贝尔森帮助分析,确定了它就是93号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不与铼相似,而与铀、钍相似。他们用海王星的名字(Neptune)来命名它为neptunium,元素符号定为Np。 镎的发现突破了古典元素周期表的界限,为铀后元素,或称超铀元素中其他元素的发现闯开了道路,为奠定现代元素周期系和建立锕系元素奠定了基础。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237.048 【常见化合价】 +3,+4,+5,+6 【电负性】1.36 【外围电子排布】5f4 6d1 7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32,23,8,2 【同位素及放射线】Np-235[1.08y] Np-236[155000y] Np-236m[22.5h] Np-237(放 α[2140000y]) Np-238[2.11d] Np-239[2.35d] Np-240[1.03h] Np-240m[7.22m] 【电子亲合和能】0 KJ·mol-1 【第一电离能】600 KJ·mol-1 【第二电离能】0 KJ·mol-1 【第三电离能】0 KJ·mol-1 【单质密度】20.45 g/cm3 【单质熔点】640.0 ℃ 【单质沸点】3902.0 ℃ 【原子半径】0埃 【离子半径】埃 【共价半径】0埃 【常见化合物】 NpO2、 NpF4
2023-06-30 21:46:381

什么是临界质量?

临界质量是指维持核子连锁反应所需的裂变材料质量。不同的可裂变材料,受核子的性质(如裂变横切面)、物理性质、物料型状、纯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围、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响,而会有不同的临界质量。刚好可能以产生连锁反应的组合,称为已达临界点。比这样更多质量的组合,核反应的速率会以指数增长,称为超临界。如果组合能够在没有延迟放出中子之下进行连锁反应,这种临界被称为即发临界,是超临界的一种。即发临界组合会产生核爆炸。如果组合比临界点小,裂变会随时间减少,称之为次临界。恩里科·费米最先发现超临界组合,不一定同时是超过即发临界。他的发现开展了受控制的连锁反应的研究,后来发展的核子反应堆及核能都是出于这一发现。球状的临界质量能够以最少的物料到达临界质量的形状是球形。如果在四周加以中子反射物料,临界质量可以更少。有中子反射的球形铀-235临界点为15公斤左右。钚则为10公斤左右。以下为各种半衰期超过100年的同位素,在普通球形,没有中子反射之下的临界质量:铀-233: 15 公斤 铀-235: 50 公斤 镎-237: 60 公斤 钚-239: 10 公斤 钚-240: 40 公斤 钚-242: 100 公斤 镅-241: 60-100 公斤 镅-242: 9-18 公斤 镅-243: 50-150 公斤 锔-245: 12 公斤 锔-246: 70 公斤 锔-247: 7 公斤 鉲-251: 9 公斤 纯度较低的铀,临界质量会有所增加。例如 20%的铀-235,以4 cm 厚的铍反射中子临界质量达 400公斤。若如果纯度只为15%, 临界质量更高达1000 公斤。武器核子武器在引爆以前必须维持在次临界。以铀核弹为例,可以把铀分成数大块,每块质量维持在临界以下。引爆时把铀块迅速结合。投掷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是把一小块的铀透过枪管射向另一大块铀上,造成足够的质量。这种设计称为“枪式”。 钚核弹不能以这种方法引爆。第一枚钚原子弹“胖子”的钚是造成一个在次临界以下的中空球状。引爆时使用包围在四周的炸药把钚挤压,增加密度及减少空间,造成即发临界。这成设计称为“内爆式”。
2023-06-30 21:46:451

高分!!!!!!求元素周期表每个字的拼音(按排列顺序),以及缩写字母

1 H氢1.0079 2 He氦4.0026 3 Li锂6.941 4 Be铍9.0122 5 B硼10.811 6 C碳12.011 7 N氮14.007 8 O氧15.999 9 F氟18.998 10 Ne氖20.17 11 Na钠22.9898 12 Mg镁24.305 13 Al铝26.982 14 Si硅28.085 15 P磷30.974 16 S硫32.06 17 Cl氯35.453 18 Ar氩39.94 19 K钾39.098 20 Ca钙40.08 21 Sc钪44.956 22 Ti钛47.9 23 V 钒50.94 24 Cr铬51.996 25 Mn锰54.938 26 Fe铁55.84 27 Co钴58.9332 28 Ni镍58.69 29 Cu铜63.54 30 Zn锌65.38 31 Ga镓69.72 32 Ge锗72.5 33 As砷74.922 34 Se硒78.9 35 Br溴79.904 36 Kr氪83.8 37 Rb铷85.467 38 Sr锶87.62 39 Y 钇88.906 40 Zr锆91.22 41 Nb铌92.9064 42 Mo钼95.94 43 Tc锝(99) 44 Ru钌161.0 45 Rh铑102.906 46 Pd钯106.42 47 Ag银107.868 48 Cd镉112.41 49 In铟114.82 50 Sn锡118.6 51 Sb锑121.7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05 54 Xe氙131.3 55 Cs铯132.905 56 Ba钡137.33 57-71La-Lu镧系 :57 La镧138.9 58 Ce铈140.1 59 Pr镨140.9 60 Nd钕144.2 61 Pm钷(147) 62 Sm钐150.3 63 Eu铕151.96 64 Gd钆157.25 65 Tb铽158.9 66 Dy镝162.5 67 Ho钬164.9 68 Er铒167.2 69 Tm铥168.9 70 Yb镱173.04 71 Lu镥174.967 72 Hf铪178.4 73 Ta钽180.947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07 76 Os锇190.2 77 Ir铱192.2 78 Pt铂195.08 79 Au金196.967 80 Hg汞200.5 81 Tl铊204.3 82 Pb铅207.2 83 Bi铋208.98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 104 Rf钅卢(257) 105 Db钅杜(261) 106 Sg钅喜(262) 107 Bh钅波(263) 108 Hs钅黑(262) 109 Mt钅麦(265) 110 Ds钅达(266) 111 Rg钅仑(272) 112 Uub(285) 113 Uut(284) 114 Uuq(289) 115Uup(289) 116Uuh(292) 117 Uus(294) 118 Uuo(293) ……[编辑本段]各个元素的读音 氢(qīng) 氦(hài) 锂(lǐ) 铍(pí) 硼(péng) 碳(tàn) 氮(dàn) 氧(yǎng) 氟(fú) 氖(nǎi) 钠(nà) 镁(měi) 铝(lǚ) 硅(guī) 磷(lín) 硫(liú) 氯(lǜ) 氩(yà) 钾(jiǎ) 钙(gài) 钪(kàng) 钛(tài) 钒(fán) 铬(gè) 锰(měng) 铁(tiě) 钴(gǔ) 镍(niè) 铜(tóng) 锌(xīn) 镓(jiā) 锗(zhě) 砷(shēn) 硒(xī) 溴(xiù) 氪(kè) 铷(rú) 锶(sī) 钇(yǐ) 锆(gào) 铌(ní) 钼(mù) 锝(dé) 钌(liǎo) 铑(lǎo) 钯(bǎ) 银(yín) 镉(gé) 铟(yīn) 锡(xī) 锑(tī) 碲(dì) 碘(diǎn) 氙(xiān) 铯(sè) 钡(bèi) 镧(lán) 铈(shì) 镨(pǔ) 钕(nǚ) 钷(pǒ) 钐(shān) 铕(yǒu) 钆(gá) 铽(tè) 镝(dī) 钬(huǒ) 铒(ěr) 铥(diū) 镱(yì) 镥(lǔ) 铪(hā) 钽(tǎn) 钨(wū) 铼(lái) 锇(é) 铱(yī) 铂(bó) 金(jīn) 汞(gǒng) 铊(tā) 铅(qiān) 铋(bì) 钋(pō) 砹(ài) 氡(dōng) 钫(fāng) 镭(léi) 锕(ā) 钍(tǔ) 镤(pú) 铀(yóu) 镎(ná) 钚(bù) 镅(méi) 锔(jú) 锫(péi) 锎(kāi) 锿(āi) 镄(fèi) 钔(mén) 锘(nuò) 铹(láo) 钅卢(lú) 钅杜(dù) 钅喜(xǐ) 钅波(bō) 钅黑(hēi) 钅麦(mài) 钅达(dá) 钅仑(lún) [编辑本段]外围电子层排布 外围电子层排布,括号指可能的电子层排布 1 H 1s1 2 He 1s2 3 Li 2s1 4 Be 2s2 5 B 2s2 2p1 6 C 2s2 2p2 7 N 2s2 2p3 8 O2s2 2p49 F 2s2 2p5 10 Ne 2s2 2p6 11 Na 3s1 12 Mg 3s2 13 Al 3s2 3p1 14 Si 3s2 3p2 15 P 3s2 3p3 16 Si 3s2 3p4 17 Cl 3s2 3p5 18 Ar 3s2 3p6 19 K 4s1 20 Ca 4s2 21 Sc 3d1 4s2 22 Ti 3d2 4s2 23 V 3d3 4s2 24 Cr 3d5 4s1 25 Mn 3d5 4s2 26 Fe 3d6 4s2 27 Co 3d7 4s2 28 Ni 3d8 4s2 29 Cu 3d10 4s1 30 Zn 3d10 4s2 31 Ga 4s2 4p1 32 Ge 4s2 4p2 33 As 4s2 4p3 34 Se 4s2 4p4 35 Br 4s2 4p5 36 Kr 4s2 4p6 37 Rb 5s1 38 Sr 5s2 39 Y 4d1 5s2 40 Zr 4d2 5s2 41 Nb 4d4 5s1 42 Mo 4d5 5s1 43 Tc 4d5 5s2 44 Ru 4d7 5s1 45 Rh 4d8 5s1 46 Pd 4d10 47 Ag 4d10 5s1 48 Cd 4d10 5s2 49 In 5s2 5p1 50 Sn 5s2 5p2 51 Sb 5s2 5p3 52 Te 5s2 5p4 53 In 5s2 5p5 54 Xe 5s2 5p6 55 Cs 6s1 56 Ba 6s2 57 La 5d1 6s2 58 Ce 4f1 5d1 6s2 59 Pr 4f3 6s2 60 Nd 4f4 6s2 61 Pm 4f5 6s2 62 Sm 4f6 6s2 63 Eu 4f7 6s2 64 Gd 4f7 5d1 6s2 65 Tb 4f9 6s2 66 Dy 4f10 6s2 67 Ho 4f11 6s2 68 Er 4f12 6s2 69 Tm 4f13 6s2 70 Yb 4f14 6s2 71 Lu 4f14 5d1 6s2 72 Hf 5d2 6s2 73 Ta 5d3 6s2 74 W 5d4 6s2 75 Re 5d5 6s2 76 Os 5d6 6s2 77 Ir 5d7 6s2 78 Pt 5d9 6s1 79 Au 5d10 6s1 80 Hg 5d10 6s2 81 Tl 6s2 6p1 82 Pb 6s2 6p2 83 Bi 6s2 6p3 84 Po 6s2 6p4 85 At 6s2 6p5 86 Rn 6s2 6p6 87 Fr 7s1 88 Ra 7s2 89 Ac 6d1 7s2 90 Th 6d2 7s2 91 Pa 5f2 6d1 7s2 92 U 5f3 6d1 7s2 93 Np 5f4 6d1 7s2 94 Pu 5f6 7s2 95 Am 5f7 7s2 96 Cm 5f7 6d1 7s2 97 Bk 5f9 7s2 98 Cf 5f10 7s2 99 Es 5f11 7s2 100 Fm 5f12 7s2 101 Md (5f13 7s2) 102 No (5f14 7s2) 103 Lr (5f14 6d17s2) 104 Rf (6d2 7s2) 105 Db (6d3 7s2)
2023-06-30 21:46:554

目前发现了多少元素

化学元素有多少个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因为元素还在不断发现制造中。一共有119种,分别是1-116号元素、118号元素、120号元素、122号元素1 H氢1.0079 2 He氦4.0026 3 Li锂6.941 4 Be铍9.0122 5 B硼10.811 6 C碳12.011 7 N氮14.007 8 O氧15.999 9 F氟18.998 10 Ne氖20.17 11 Na钠22.9898 12 Mg镁24.305 13 Al铝26.982 14 Si硅28.085 15 P磷30.974 16 S硫32.06 17 Cl氯35.453 18 Ar氩39.94 19 K钾39.098 20 Ca钙40.08 21 Sc钪44.956 22 Ti钛47.9 23 V 钒50.94 24 Cr铬51.996 25 Mn锰54.938 26 Fe铁55.84 27 Co钴58.9332 28 Ni镍58.69 29 Cu铜63.54 30 Zn锌65.38 31 Ga镓69.72 32 Ge锗72.5 33 As砷74.922 34 Se硒78.9 35 Br溴79.904 36 Kr氪83.8 37 Rb铷85.467 38 Sr锶87.62 39 Y 钇88.906 40 Zr锆91.22 41 Nb铌92.9064 42 Mo钼95.94 43 Tc锝(99) 44 Ru钌161.0 45 Rh铑102.906 46 Pd钯106.42 47 Ag银107.868 48 Cd镉112.41 49 In铟114.82 50 Sn锡118.6 51 Sb锑121.7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05 54 Xe氙131.3 55 Cs铯132.905 56 Ba钡137.33 57-71La-Lu镧系 57 La镧138.9 58 Ce铈140.1 59 Pr镨140.9 60 Nd钕144.2 61 Pm钷(147) 62 Sm钐150.3 63 Eu铕151.96 64 Gd钆157.25 65 Tb铽158.9 66 Dy镝162.5 67 Ho钬164.9 68 Er铒167.2 69 Tm铥168.9 70 Yb镱173.04 71 Lu镥174.967 72 Hf铪178.4 73 Ta钽180.947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07 76 Os锇190.2 77 Ir铱192.2 78 Pt铂195.08 79 Au金196.967 80 Hg汞200.5 81 Tl铊204.3 82 Pb铅207.2 83 Bi铋208.98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 104 Rf钅卢(257) 105 Db钅杜(261) 106 Sg钅喜(262) 107 Bh钅波(263) 108 Hs钅黑(262) 109 Mt钅麦(265) 110 Ds钅达(266) 111 Rg钅仑(272) 112 Uub (277) 113 Uut (284) 114 Uuq (289) 115 Uup (288) 116 Uuh (292) 117 Uus (291) (未被发现) 118 Uuo (293) 119 Uue (299) (未被发现) 120 Ubn (312) 121 Ubu (320) (未被发现) 122 Ubb (322)
2023-06-30 21:47:111

这些化学元素C(碳),Ni,Mo,Cu,Mn(锰),S(硫),Si,P具体指什么?

碳、镍、钼、铜、锰、硫、硅、磷1 H氢1.0079 2 He氦4.0026 3 Li锂6.941 4 Be铍9.0122 5 B硼10.811 6 C碳12.011 7 N氮14.007 8 O氧15.999 9 F氟18.998 10 Ne氖20.17 11 Na钠22.989812 Mg镁24.305 13 Al铝26.982 14 Si硅28.085 15 P磷30.974 16 S硫32.06 17 Cl氯35.453 18 Ar氩39.94 19 K钾39.098 20 Ca钙40.08 21 Sc钪44.956 22 Ti钛47.9 23 V 钒50.94 24 Cr铬51.996 25 Mn锰54.938 26 Fe铁55.84 27 Co钴58.9332 28 Ni镍58.69 29 Cu铜63.54 30 Zn锌65.38 31 Ga镓69.72 32 Ge锗72.5 33 As砷74.922 34 Se硒78.9 35 Br溴79.904 36 Kr氪83.8 37 Rb铷85.467 38 Sr锶87.62 39 Y 钇88.906 40 Zr锆91.22 41 Nb铌92.9064 42 Mo钼95.94 43 Tc锝(99) 44 Ru钌161.0 45 Rh铑102.906 46 Pd钯106.42 47 Ag银107.868 48 Cd镉112.41 49 In铟114.82 50 Sn锡118.6 51 Sb锑121.7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05 54 Xe氙131.3 55 Cs铯132.905 56 Ba钡137.33 57-71La-Lu镧系 57 La镧138.9 58 Ce铈140.1 59 Pr镨140.9 60 Nd钕144.2 61 Pm钷(147) 62 Sm钐150.3 63 Eu铕151.96 64 Gd钆157.25 65 Tb铽158.9 66 Dy镝162.5 67 Ho钬164.9 68 Er铒167.2 69 Tm铥168.9 70 Yb镱173.04 71 Lu镥174.96772 Hf铪178.4 73 Ta钽180.947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07 76 Os锇190.277 Ir铱192.2 78 Pt铂195.08 79 Au金196.967 80 Hg汞200.5 81 Tl铊204.3 82 Pb铅207.2 83 Bi铋208.98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104 Rf钅卢(257)105 Db钅杜(261)106 Sg钅喜(262)107 Bh钅波(263)108 Hs钅黑(262)109 Mt钅麦(265)110 Ds钅达(266)111 Rg钅仑(272)112 Uub(285)113 Uut(284)114 Uuq(289)116 Uuh(292)118 Uuo(293)
2023-06-30 21:47:215

怎样看元素周期表

1 H氢1.00794  2 He氦4.002602  3 Li锂6.941  4 Be铍9.0122   5 B硼10.811   6 C碳12.011   7 N氮14.007   8 O氧15.999   9 F氟18.998   10 Ne氖20.1797  11 Na钠22.9898   12 Mg镁24.305   13 Al铝26.982   14 Si硅28.085   15 P磷30.974   16 S硫32.065  17 Cl氯35.453   18 Ar氩39.948  19 K钾39.098   20 Ca钙40.08   21 Sc钪44.956   22 Ti钛47.867  23 V 钒50.9415   24 Cr铬51.996   25 Mn锰54.938   26 Fe铁55.845   27 Co钴58.9332   28 Ni镍58.6934  29 Cu铜63.546  30 Zn锌65.38   31 Ga镓69.72   32 Ge锗72.64   33 As砷74.922   34 Se硒78.96   35 Br溴79.904   36 Kr氪83.798   37 Rb铷85.467   38 Sr锶87.62   39 Y 钇88.906   40 Zr锆91.22   41 Nb铌92.9064   42 Mo钼95.94   43 Tc锝(99)   44Ru钌101.1  45 Rh铑102.906   46 Pd钯106.42   47 Ag银107.868   48 Cd镉112.41   49 In铟114.82   50 Sn锡118.6   51 Sb锑121.7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05   54 Xe氙131.3   55 Cs铯132.905   56 Ba钡137.33   57-71La-Lu镧系 :57 La镧138.9 58 Ce铈140.1 59 Pr镨140.9 60 Nd钕144.2 61 Pm钷(147) 62 Sm钐150.3 63 Eu铕151.96   64 Gd钆157.25 65 Tb铽158.9 66 Dy镝162.5 67 Ho钬164.9 68 Er铒167.2 69 Tm铥168.9 70 Yb镱173.04 71 Lu镥174.967   72 Hf铪178.4   73 Ta钽180.947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07   76 Os锇190.2   77 Ir铱192.2   78 Pt铂195.08   79 Au金196.967   80 Hg汞200.5   81 Tl铊204.3   82 Pb铅207.2   83 Bi铋208.98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 (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   104 Rf钅卢(257)   105 Db钅杜(261)   106 Sg钅喜(262)   107 Bh钅波(263)   108 Hs钅黑(262)   109 Mt钅麦(265)   110 Ds钅达(266)   111 Rg钅仑(272)   112 Uub(285)   113 Uut(284)   114 Uuq(289)   115Uup(289)   116Uuh(292)   117 Uus(293)  118 Uuo(294) ……   [编辑本段]外围电子层排布  外围电子层排布,括号指可能的电子层排布  1 H 1s1 2 He 1s2  3 Li 2s1  4 Be 2s2  5 B 2s2 2p1  6 C 2s2 2p2  7 N 2s2 2p3  8 O2s2 2p4  9 F 2s2 2p5  10 Ne 2s2 2p6  11 Na 3s1  12 Mg 3s2  13 Al 3s2 3p1  14 Si 3s2 3p2  15 P 3s2 3p3  16 S 3s2 3p4  17 Cl 3s2 3p5  18 Ar 3s2 3p6  19 K 4s1  20 Ca 4s2  21 Sc 3d1 4s2  22 Ti 3d2 4s2  23 V 3d3 4s2  24 Cr 3d5 4s1  25 Mn 3d5 4s2  26 Fe 3d6 4s2  27 Co 3d7 4s2  28 Ni 3d8 4s2  29 Cu 3d10 4s1  30 Zn 3d10 4s2  31 Ga 4s2 4p1  32 Ge 4s2 4p2  33 As 4s2 4p3  34 Se 4s2 4p4  35 Br 4s2 4p5  36 Kr 4s2 4p6  37 Rb 5s1  38 Sr 5s2  39 Y 4d1 5s2  40 Zr 4d2 5s2  41 Nb 4d4 5s1  42 Mo 4d5 5s1  43 Tc 4d5 5s2  44 Ru 4d7 5s1  45 Rh 4d8 5s1  46 Pd 4d10  47 Ag 4d10 5s1  48 Cd 4d10 5s2  49 In 5s2 5p1  50 Sn 5s2 5p2  51 Sb 5s2 5p3  52 Te 5s2 5p4  53 In 5s2 5p5  54 Xe 5s2 5p6  55 Cs 6s1  56 Ba 6s2  57 La 5d1 6s2  58 Ce 4f1 5d1 6s2  59 Pr 4f3 6s2  60 Nd 4f4 6s2  61 Pm 4f5 6s2  62 Sm 4f6 6s2  63 Eu 4f7 6s2  64 Gd 4f7 5d1 6s2  65 Tb 4f9 6s2  66 Dy 4f10 6s2  67 Ho 4f11 6s2  68 Er 4f12 6s2  69 Tm 4f13 6s2  70 Yb 4f14 6s2  71 Lu 4f14 5d1 6s2  72 Hf 5d2 6s2  73 Ta 5d3 6s2  74 W 5d4 6s2  75 Re 5d5 6s2  76 Os 5d6 6s2  77 Ir 5d7 6s2  78 Pt 5d9 6s1  79 Au 5d10 6s1  80 Hg 5d10 6s2  81 Tl 6s2 6p1  82 Pb 6s2 6p2  83 Bi 6s2 6p3  84 Po 6s2 6p4  85 At 6s2 6p5  86 Rn 6s2 6p6  87 Fr 7s1  88 Ra 7s2  89 Ac 6d1 7s2  90 Th 6d2 7s2  91 Pa 5f2 6d1 7s2  92 U 5f3 6d1 7s2  93 Np 5f4 6d1 7s2  94 Pu 5f6 7s2  95 Am 5f7 7s2  96 Cm 5f7 6d1 7s2  97 Bk 5f9 7s2  98 Cf 5f10 7s2  99 Es 5f11 7s2  100 Fm 5f12 7s2  101 Md (5f13 7s2)  102 No (5f14 7s2)  103 Lr (5f14 6d17s2)  104 Rf (6d2 7s2)  105 Db (6d3 7s2)  106 Sg 5f146d47s2  107 Bh 5f146d57s2  108 Hs 5f146d67s2  109 Mt 5f146d77s2  110 Ds 5f146d97s1  111 Rg 5f146d107s1  112 Uub 5f146d107s2  113 Uut 5f146d107s27p1  114 Uuq 5f146d107s27p2  115 Uup 5f146d107s27p3  116 Uuh 5f146d107s27p4  117 Uus 5f146d107s27p5  118 Uuo 5f146d107s27p6 [编辑本段]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  (1)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一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4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8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编辑本段]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各个元素的读音  1氢(qīng) 2氦(hài) 3锂(lǐ) 4铍(pí)5 硼(péng) 6碳(tàn) 7氮(dàn)8 氧(yǎng) 9氟(fú)10 氖(nǎi)11钠(nà) 12镁(měi) 13铝(lǚ)  14 硅(guī)15 磷(lín) 16硫(liú) 17氯(lǜ) 18氩(yà)19钾(jiǎ) 20钙(gài) 21钪(kàng) 22钛(tài)23 钒(fán) 24铬(gè) 25锰(měng) 26铁(tiě) 27钴(gǔ)28 镍(niè)29 铜(tóng)30 锌(xīn) 31镓(jiā) 32锗(zhě) 33砷(shēn) 34硒(xī) 35溴(xiù)36 氪(kè)  37铷(rú) 38锶(sī) 39钇(yǐ) 40锆(gào) 41铌(ní)42 钼(mù) 43锝(dé) 44钌(liǎo) 45铑(lǎo) 46钯(bǎ) 47银(yín) 48镉(gé)   49铟(yīn) 50锡(xī) 51锑(tī) 52碲(dì)53 碘(diǎn) 54氙(xiān)55铯(sè) 56钡(bèi) 57镧(lán) 58铈(shì) 59镨(pǔ)60 钕(nǚ)  61 钷(pǒ) 62钐(shān) 63铕(yǒu)64 钆(gá) 65铽(tè) 66镝(dī) 67钬(huǒ)68 铒(ěr) 69铥(diū)70 镱(yì) 71镥(lǔ) 72铪(hā)  73 钽(tǎn) 74钨(wū) 75铼(lái) 76锇(é) 77铱(yī) 78铂(bó)79 金(jīn) 80汞(gǒng) 81铊(tā) 82铅(qiān)83 铋(bì) 84钋(pō)  85砹(ài)86 氡(dōng)87钫(fāng) 88镭(léi)89 锕(ā) 90钍(tǔ)91 镤(pú) 92铀(yóu) 93镎(ná)94 钚(bù)95 镅(méi) 96锔(jú)  97 锫(péi)98 锎(kāi) 99锿(āi) 100镄(fèi) 101钔(mén) 102锘(nuò)103 铹(láo)104 钅卢(lú) 105钅杜(dù)106钅喜(xǐ)  107钅波(bō)108 钅黑(hēi)109 钅麦(mài)110 钅达(dá) 111钅仑(lún) [编辑本段]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  化合价:   一价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初中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铵根是正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记化合价,我们常用下面的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钙镁钡氧锌。二铜三铝四七锰,二四六硫二四碳,三价五价氮与磷,铁有二三要记清。   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按照下面的口诀来记:   钾钙钠镁铝(嫁给那美女)、锌铁锡铅氢(新铁吸铅轻)、铜汞银铂金(冯巩赢白金)。 [编辑本段]适用于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几个技巧  </B>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莫丢二三四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记心间。   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铵根是正一   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按照下面的口诀来记: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口诀   周期表分行列,7行18列,   行为周期列为族。   周期有七,   三短(1,2,3)三长(4,5,6)一不全(7),   2 8 8 18 18 32 32满   6、7镧锕各15。   族分7主7副1Ⅷ零,   长短为主,长为副。   1到8重复现,   2、3分主副,先主后副。   Ⅷ特8、9、10,   Ⅷ、副全金为过渡。   根据一个小故事来背诵  侵 害   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用鲤鱼皮捧碳,煮熟鸡蛋供养着有福气的奶妈,这家有个很美丽的女儿,叫桂林,不过她有两颗绿色的大门牙(哇,太恐怖了吧),后来只能嫁给了一个叫康太的反革命。刚嫁入门的那天,就被小姑子号称“铁姑”狠狠地捏了一把,新娘一生气,当时就休克了。   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铁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县太爷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个仙人住的地方。   这里风景优美:彩色贝壳蓝蓝的河,一只乌鸦用一缕长长的白巾牵来一只鹅 ,因为它们不喜欢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还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在来把这个故事浓缩一下:  第一周期:氢 氦 ---- 侵害   第二周期: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 鲤皮捧碳 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 流露绿牙)(那美女归你)   第四周期: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 嫁改康太反革命   铁 钴 镍 铜 锌 镓 锗 ---- 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 硒 溴 氪 ---- 生气 休克   第五周期:铷 锶 钇 锆 铌 ---- 如此一告你   钼 锝 钌 ---- 不得了   铑 钯 银 镉 铟 锡 锑 ---- 老把银哥印西堤   碲 碘 氙 ---- 地点仙   第六周期:铯 钡 镧 铪 ----(彩)色贝(壳)蓝(色)河   钽 钨 铼 锇 ---- 但(见)乌(鸦)(引)来鹅   铱 铂 金 汞 砣 铅 ---- 一白巾 供它牵   铋 钋 砹 氡 ---- 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钫 镭 锕 ---- 防雷啊!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 (钾盐钠盐铵盐都溶于水和酸)  硝酸盐相同 (硝酸盐同上)  钾钠钙和钡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溶碱有四种 (上面四种是可溶性的碱)  氯除银亚汞 (盐酸盐除了银亚汞其他都溶)  硫酸除铅钡 (硫酸盐除了铅和钡其他都溶)
2023-06-30 21:47:392

$打一化学元素

镎密度18.0~20.45克/厘米3。熔点640℃,沸点3902℃。银白色金属,有放射性。空气中缓慢地被氧化。化学性质与铀相似,溶于盐酸。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五种氧化态:Np3+(淡紫色)、Np4+(黄绿色)、NpO2+(绿蓝色)、NpO22+(粉红色)。在50℃可与氢作用生成氢化物。镎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这是因为237Np的半衰期是2.2×10^6年,比地壳形成的年龄少三个数量级。只有在铀矿中存在极微量,这是由铀衰变后的游荡中子产生的。同位素239Np半衰期仅2.35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埃德温·麦克米伦和艾贝尔森于1940年在伯克利首次合成镎元素。
2023-06-30 21:47:541

请化学好的人回答(有追加)

你题目中就说错了,H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变化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所以呈+1价。主族原子或离子的稳定性有一个规则:8电子稳定(八隅体规则),就是说原子有失去或者得到电子使其变化后的最外层的电子数达到8(少数是2)。稍微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1)在周期表中可以以第四主族(C,Si,Ge,Sn,Pb)把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分成两部分,左边的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成正价,从而使次外层(倒数第二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失去几个电子成正几价。例如Na,最外层有1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为+1价。2)右边的元素容易得到电子,使其最外层的电子数达到8,得到几个电子成负几价。例如:O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他倾向于得到2个电子,使得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成-2价。3)H和He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他们两个是2电子稳定。此外,H把核外的电子都失去也是稳定的,第二周期的Li,Be,B,C如果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达到稳定时也是2电子稳定。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主族元素(名称后面带A的)和副族元素(名称后面带B的),主族每一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ⅠA-ⅧA最外层电子数从1依次增大到8。副族的比较复杂,如果你想问的话,你再说。把一行的元素成为一个周期元素。每一列中的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因此他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把他们称为一族。化学最基本的是要记住元素及其符号,化学中的元素就像英语中的26个字母,是最基本的。看着周期表中的元素那么多,其实常用的就二三十个而已,一般中学只要求背到36号元素Kr就可以了。背元素周期表时,5个元素一组,按顺序背,H He Li Be B ……其实不管学什么学科,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学好最后祝你能开开心心的学好化学
2023-06-30 21:48:0313

什么是元素?

【元素说的来源与产生】关于元素的学说,即把元素看成构成自然界中一切实在物体的最简单的组成部分的学说,早在远古就已经产生了。不过,在古代把元素看作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这种近代观念并不存在。无论在我国古代的哲学中还是在印度或西方的古代哲学中,都把元素看作是抽象的、原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是物质所具有的基本性质。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前后,我国西周时代的《易经》中有这样几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一个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造说。到公元前403一公元前221年,我国战国时代又出现一些万物本源的论说,如《老子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如《管子·水地》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我国的五行学说是具有实物意义的,但有时又表现为基本性质。我国的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末年的《尚书》中,原文是:"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日从革,土爱(曰)稼穑。"译成今天的语言是:"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的性质润物而向下,火的性质燃烧而向上。木的性质可曲可直,金的性质可以熔铸改造,土的性质可以耕种收获。"在稍后的《国语》中,五行较明显地表示了万物原始的概念。原文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译文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所以,过去的帝王用土和金、木、水、火相互结合造成万物。"在古印度哲学家的思想中也有和我国五行相似的所谓五大。这就是公元前7世纪一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学者卡皮拉(Kapila)提出来的地、水、火、风、空气。西方自然哲学来自希腊。被尊为希腊七贤之一的唯物哲学家塔莱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希腊最早的思想家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组成万物的是气。被称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o,公元前535一公元前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医生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公元前490一公元前430)综合了以前的哲学家们的见解,在他们所指的水、气和火之外,又加上土,称为四元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公元前322)综合了但也歪曲了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看法,提出"原性学说"。他认为自然界中是由4种相互对立的"基本性质"--热和冷、干和湿组成的。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火(热和干)、气(热和湿)、水(冷和湿)、土(冷和干)4种元素。"基本性质"可以从原始物质中取出或放进,从而引起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这样,宇宙的本源、世界的基础便不是物质实体,而且可以离开实物而独立存在的"性质"了,这就导向唯心主义了。13-14世纪,西方的炼金术士们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元素又作了补充,增加了3种元素:水银、硫磺和盐。这就是炼金术士们所称的三本原。但是,他们所说的水银、硫磺、盐只是表现着物质的性质:水银--金属性质的体现物,硫磺--可燃性和非金属性质的体现物,盐--溶解性的体现物。到16世纪,瑞士医生帕拉塞尔士把炼金术士们的三本原应用到他的医学中。他提出物质是由3种元素--盐(肉体)、水银(灵魂)和硫磺(精神)按不同比例组成的,疾病产生的原因是有机体中缺少了上述3种元素之一。为了医病,就要在人体中注人所缺少的元素。无论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家还是炼金术士们,或是古代的医药学家们,他们对元素的理解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或者是臆测的方式解决的。只是到了17世纪中叶,由于科学实验的兴起,积累了一些物质变化的实验资料,才初步从化学分析的结果去解决关于元素的概念。1661年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和炼金术士们的三本原表示怀疑,出版了一本《怀疑派的化学家》小册子。书中写道:"现在我把元素理解为那些原始的和简单的或者完全未混合的物质。这些物质不是由其他物质所构成,也不是相互形成的,而是直接构成物体的组成成分,而它们进入物体后最终也会分解。"这样,元素的概念就表现为组成物体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拉瓦锡在肯定和说明究竟哪些物质是原始的和简单的时候,强调实验是十分重要的。他把那些无法再分解的物质称为简单物质,也就是元素。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元素被认为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简单物质。这就把元素和单质两个概念混淆或等同起来了。而且,在后来的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精确的实验材料,究竟哪些物质应当归属于化学元素,或者说究竟哪些物质是不能再分的简单物质,这个问题也未能获得解决。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化学基础论说》一书中列出了他制作的化学元素表,一共列举了33种化学元素,分为4类:1.属于气态的简单物质,可以认为是元素:光、热、氧气、氮气、氢气。2.能氧化和成酸的简单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基、氢氟酸基、硼酸基。3.能氧化和成盐的简单金属物质:锑、砷、银、认钻、铜、锡。铁、锰、汞、钼、金、铂、铅、钨、锌。4.能成盐的简单土质:石灰、苦土、重土、矾土、硅土。从这个化学元素表可以看出,拉瓦锡不仅把一些非单质列为元素,而且把光和热也当作元素了。拉瓦锡所以把盐酸基、氢氟酸基以及硼酸基列为元素,是根据他自己创立的学说--一切酸中皆含有氧。盐酸,他认为是盐酸基和氧的化合物,也就是说,是一种简单物质和氧的化合物,因此盐酸基就被他认为是一种化学元素了。氢氟酸基和硼酸基也是如此。他之所以在"简单非金属物质"前加上"能氧化和成酸的"的道理也在于此。在他认为,既然能氧化,当然能成酸。至于拉瓦锡元素表中的"土质",在19世纪以前,它们被当时的化学研究者们认为是元素,是不能再分的简单物质。"土质"在当时表示具有这样一些共同性质的简单物质,如具有碱性,加热时不易熔化,也不发生化学变化,几乎不溶解于水,与酸相遇不产生气泡。这样,石灰(氧化钙)就是一种土质,重土--氧化钡,苦土--氧化镁,硅土--氧化硅,矾土--氧化铝。在今天它们是属于减土族元素或土族元素的氧化物。这个"土"字也就由此而来。19世纪初,道尔顿创立了化学中的原子学说,并着手测定原子量,化学元素的概念开始和物质组成的原子量联系起来,使每一种元素成为具有一定(质)量的同类原子。1841年,贝齐里乌斯根据已经发现的一些元素,如硫、磷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事实,硫有菱形硫、单斜硫,磷有白磷和红磷,创立了同(元)素异形体的概念,即相同的元素能形成不同的单质。这就表明元素和单质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不相同的。19世纪后半叶,在门捷列夫建立化学元素周期系的时间里,明确指出元素的基本属性是原子量。他认为元素之间的差别集中表现在不同的原子量上。他提出应当区分单质和元素两个不同概念,指出在红色氧化汞(H沪)中并不存在金属汞和气体氧,只是元素汞和元素氧,它们以单质存在时才表现为金属和气体。不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19世纪末,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相继被发现,导致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1913年英国化学家索迪(F.Soddy,1877-1956)提出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而原子量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异体,它们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方格位置上。其后,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在1921年证明大多数化学元素都有不同的同位素。元素的原子量是同位素质量按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质量分数求得的平均值。在这同一时期里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H.G.J.Moseley,1887一1915)在1913年系统地研究了由各种元素制成的阴极所得的X射线的波长,指出元素的特征是这个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也就是后来确定的原子序数。这样,如果把同位素看作是几种不同的单独的元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决定元素的原子的特征不是原子量,而是它的核电荷数。1923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作出决定:化学元素是根据原子核电荷的多少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当然,直到今天,人们对化学元素的认识过程也没有完结。当前化学中关于分子结构的研究,物理学中关于核粒子的研究等都在深人开展,可以预料它将带来对化学元素的新认识。
2023-06-30 21:48:408

93号元素谁发现的U0001f61dU0001f61dU0001f61dU0001f61dU0001f61d

93号元素为镎,符号Np,名称由来:得名于海王星的名字“Neptune”;发现地点:美国1940年,由麦克米伦(E.M.McMillan)和艾贝尔森(P.H.Abelson)用中子轰击铀获得半衰期为2.3天的239Np。化学家们寻找93号元素的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里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这个元素按预定被放置在第VIIB族元素,属于锰副族。所以曾经有科学家企图从软锰矿中发现这一元素,但没有成功。今天的93号元素镎被列在锕系元素中。由于核裂变产生许多碎片,不少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从这些碎片中陆续被发现,还有许多已知元素的同位素也从这些碎片中找到。它成了一个元素的“聚宝盆”。镎就是从这个“聚宝盆”中发现的。1939年春,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在分析铀裂变产物时发现了痕量半衰期为2.3天和辐射很强的放射性物质。他请化学家艾贝尔森帮助分析,确定了它就是93号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不与铼相似,而与铀、钍相似。他们用海王星的名字(Neptune)来命名它为neptunium,元素符号定为Np。镎的发现突破了古典元素周期表的界限,为铀后元素,或称超铀元素中其他元素的发现闯开了道路,为奠定现代元素周期系和建立锕系元素奠定了基础。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它最早是在1940年合成的。而在铀矿中,铀-238会先捕获中子成为铀-239,再透过β衰变成为镎-239(半衰期2.35天)。所以在天然环境中只有在铀矿中有极微量的镎存在。
2023-06-30 21:50:281

工业纯水机的安装指导

1:设备尽量安装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造成电器设备和元件的损坏。2:系统应置于便于操作者进入和维修的场地,四周应留有充足的空间。3:选择安装地点时应尽量考虑前处理装置有较合适的位置,并符合这些工艺流程的摆放顺序。4:前处理和主机按要求就位后,UPVC管道进行连接。5:电器的安装工作必须要有合格的电器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必须要用可靠的接地。6:安装地点应保证夏夏季环境不高于40度,冬季高于4度。否则会对设备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7:纯水收集地点(如纯水箱入口处)的高度不应高于设备纯水出口处5m,否则会对逆渗透产生背压,造成逆渗透不可恢复和损坏。8:纯水出口连接中不可安装任何阻碍纯水流出的装置9:安装纯水连接管和浓水排放管的管径不应小于纯水出口和浓水的管径。一般工艺流程:  原水-原水加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水器-精密过滤器-一级反渗透 设备-中间水箱-中间水泵-离子交换器-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微孔过滤器-用水点 (2000年版中国药典传统工艺)  原水-原水加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水器-精密过滤器-第一级反渗透 -PH调节-中间水箱-第二级反渗透(反渗透膜表面带正电荷)-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 微孔过滤器-巴氏消毒—用水点 (2005年版中国药典流行工艺)
2023-06-30 21:49:002

PPT中插入的图片,如何把图片背景变透明?

选中图片,点击右键触发菜单。选择“设置图片格式”,然后设定图像透明度,具体透明程度可根据需要调整百分比。以上,供参考。谢谢!
2023-06-30 21:4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