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辉
-
应该是和鲁迅没有血缘关系的~
1.周立人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45年12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遗传学专业,现任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安徽省遗传学会理事、安徽省核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曾赴美国西伊里诺大学进行辐射遗传学合作研究,多次出席国际遗传学学术大会。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为美国遗传学会会员。主持“植物微核监测在农业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科研课题,致力于植物微核的生物学监测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及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4项。
2.周立人 1933年7月生,浙江瑞安人。1959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浙江师范大学前身),1960一196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现任温州师范学院政教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风云纪实》(参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研究综述资料集》(参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准备时期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斗争》,《浙江学刊》1964年第4期;《中国为什么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选汇》1986年第1期,获浙江省党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马军阀集团的形成及其统治特点》,《温州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孙诒让与章太炎》,《温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孙诒让与浙南地方实业》,载《孙诒让纪念论文集》,《温州师院学报》1988年增刊 。
3.周立人,1956年11月生于上海.经济学与文化学学者,现执教于上海理工大学。
- 苏萦
-
对,百度百科里有介绍,确实和鲁迅没啥关系的,并且很多人叫这名字
- 床单格子
-
周立人 百度百科离有介绍,和鲁迅没关系的
- 北有云溪
-
周立人(1945.12~)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简介:1945年12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遗传学专业,现任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安徽省遗传学会理事、安徽省核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曾赴美国西伊里诺大学进行辐射遗传学合作研究,多次出席国际遗传学学术大会。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为美国遗传学会会员。
主持“植物微核监测在农业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科研课题,致力于植物微核的生物学监测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及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4项。
相关推荐
中国遗传学会的发展历史
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于1978年,同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78年以来已召开八届全国代表大会。遗传学家李汝祺、谈家桢、李振声和赵寿元曾任一至六届理事长;第七、八届理事长李家洋,秘书长薛勇彪。截止到2011年,有会员1.22万人。中国遗传学会1980年加入国际遗传学联合会。并组团参加过从1983—2008年印度、加拿大、英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德国召开的第十五—二十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主办过大型国际会议多次,其中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由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担任名誉主席,谈家桢教授任主席,参加大会2000人,这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国际遗传学联合会Smith主席称“这次大会是成功的,可以成为今后国际遗传学大会的模板”。中国遗传学会下设12个专业委员会和期刊编辑委员会,每年活动在10次以上。遗传学家方宗熙、吴旻、耿庆汉教授等都曾担任过科普工作委员会的主任。1990年中国遗传学会成立的医疗队,每年都开展大型义诊和科普活动。2023-07-01 12:04:051
中国遗传学会的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学会中文名称为中国遗传学会,英文译名为: The Genetics Society of China , 英文缩写为: GSC 。第二条 中国遗传学会 ( 以下简称本学会 ) 是由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广大中等学校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科研的遗传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遗传学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第三条 本学会是全国性学术组织。本学会将联系和团结全体会员和广大遗传学工作者,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遗传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遗传学的普及和遗传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本学会是发展我国遗传学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本学会活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提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第四条 本学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登记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条 本学会的住所:北京市安定门外大屯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内,邮政编码 100101 。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六条 本学会的业务范围(一)组织和支持会员开展国内外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本学科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二)编辑出版遗传学科技书刊;(三)宣传普及遗传学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四)组织开展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涉及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政策建议;(五)组织进行涉及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接受委托进行涉及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评价、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组织举办展览;(六)开展对会员和遗传学科技工作者涉及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七)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八)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维护遗传学科技工作者的权益;(九)表彰优秀遗传学工作者,评选优秀遗传学论著、图集。发现举荐优秀遗传学人才。(十)与本会业务有关的其他活动。第三章 会员第七条 本学会的会员种类有:个人会员、高级会员、港澳台会员、外籍会员。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学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个人会员:具有中级职称(或相当技术职称)的遗传学工作者或与本学会专业有关的科技工作者,承认本学会章程,愿参加本学会活动,履行入会手续,即可成为本学会会员。(二)高级会员:凡本会会员取得教授、研究员技术职称(或相当技术职称)并具有下述条件之一者: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或自然科学奖的主要负责人;取得上述职称五年以上,在学术上有较大影响者;担任学会主要领导或从事学会专职工作十年以上,对学会发展有重要贡献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本学会批准,即可成为本学会高级会员。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一)提交入会申请书,并有二名会员介绍或本学会秘书处、专业(工作)委员会、分会、省市自治区遗传学会推荐;(二)本学会个人会员委托省市自治区遗传学会、本学会下属分会按本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审批,报本学会秘书处备案;(三)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授权本学会秘书处发办会员证。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个人会员、高级会员):1 、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 、对本学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3 、优先参加本学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和取得有关学术资料;4 、执行本学会决议,完成本学会所委托的工作;5 、积极参加本学会的有关活动;6 、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本学会的决议;(二)维护本学会合法权益;(三)完成本学会交办的工作;(四)按规定交纳会费;(五)向本学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学会秘书处,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一年不按规定交纳会费或无故不参加本学会活动的,经本会秘书处提示后,仍不交纳会费者应视为自动退会。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第十四条 本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进行理事会换届。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必须有 2/3 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十五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一)制定和修改章程;(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三)制定本学会工作方针和任务;(四)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五)决定终止事宜;(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第十六条 理事会是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须有 2/3 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 2/3 以上通过方能生效。理事会每一至两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时,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理事会理事应通过充分酝酿、协商,采用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理事人选应是学术上有成就,学风正派,能参加实际工作的科学家、专家和中青年遗传学工作者以及热心学会工作并从事有关学科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理事会组成要体现老、中、青梯队结构。理事会成员每届更新不少于三分之一。曾任本学会上一届主要领导职务(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等)及专业(工作)委员会、分会主任职务的专家、学者经常务理事会决定,可聘请担任学会下届名誉理事。对学会有重要贡献的著名专家、学者及关心、热爱遗传学并支持学会学术活动的企业家、经常务理事会决定可聘请担任学会特邀理事。第十七条 理事会的职权:(一)执行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三)筹备召开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四)向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八)制定本学会的重要活动计划;(九)进行奖励和表彰活动;(十)领导本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十一)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十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十八条 本学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 1/3 )。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七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第十九条 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二至四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常务理事会须有 2/3 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 2/3 以上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条 本学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二)在本学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三)理事长、副理事长最高年龄不超过 70 周岁,秘书长最高年龄不超过62周岁,秘书长一般为专职,特殊情况下,经理事会决定设专职常务副秘书长;(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二十一条 本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二十二条 本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 2/3 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同意后方能任职。第二十三条 本学会理事长为本学会法定代表人,也可由理事长委托副理事长或秘书长为法定代表人。本学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第二十四条 本学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二)检查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三)代表本学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二十五条 本学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第二十六条 本学会经费来源(一)会费;(二)捐赠;(三)政府资助;(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五)其他合法收入。第二十七条 本学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第二十八条 本学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二十九条 本学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本学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三十条 本学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第三十一条 本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第三十二条 本学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第三十三条 本学会修改的章程,须在 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 15 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后生效。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第三十四条 本学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经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社团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三十五条 本学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部门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学会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第八章 附则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经本学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学会理事会。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2023-07-01 12:04:181
中国遗传学会的介绍
中国遗传学会是由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科研的遗传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社会团体,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023-07-01 12:04:301
中国遗传学会的组织活动
2008年度中国遗传学会共召开3次学术交流会,均取得预期效果。这些会议的共同特点是重点突出,影响广泛,学术水平和代表层次较高。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文章的会员逐年增多,充分显示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2008年1月和6月中国遗传学会七届四次、五次常务理事会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召开,审议学会八届理事候选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研究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日程安排等工作。2008年7月组团37名团员参加了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20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学会理事朱祯教授在大会上作“高效抗虫转基因杂交水稻的研究”的特邀报告,达到和国际、国内同行交流的目的。2008年10月成功举办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参会代表1000多人,选举产生了以李家洋为理事长,由117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24名常务理事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分工明确,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中国遗传学会会员谭文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遗传学会主办的《遗传学报》在1月份进入SCI-E,《遗传学报》《遗传》和《激光生物学报》三个刊物,在2007年基础上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有提高。《遗传学报》连续3年得到中国科协的“精品期刊工程”项目支持。学会办积极参加各省(直辖市)学会换届工作,推进会员名录的收集整理。学会医疗队赴石家庄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对“神经内科、妇产科、五官科和儿科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义诊,制作50多块关于“全球转基因生物研发历程、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为主题的科普展板参加科普日、科普周活动,举办5场次院士论坛和专题讲座,发放科普图书,推动科普工作健康发展,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目标任务。中国遗传学会在新的一年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新的形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2023-07-01 12:04:461
中国遗传学会的理事成员
理 事 长:张亚平副理事长:(按姓氏拼音排列)韩 斌、贺 林 、金 力、孟安明、沈 岩、谭华荣、薛勇彪、杨焕明、杨 晓、周天鸿秘 书 长: 薛勇彪(兼)副秘书长:(按姓氏拼音排列)傅松滨、鲁 成、卢大儒、张灼华常务理事:(按姓氏拼音排列)褚嘉祐、傅松滨、管敏鑫、韩 斌、贺 林、金 力、鲁 成、卢大儒、孟安明、饶 毅、沈 岩、宋旭、孙中生、谭华荣、王春香、王 文、向 华、薛勇彪、杨传平、杨焕明、杨维才、杨 晓、于 军、于 龙、詹启敏、张启发、张天真、张小为、张 学、张学军、张亚平、张灼华、赵卫东、周钢桥、周 军、周天鸿理事:(按姓氏拼音排列) 北京 孟安明 饶毅 沈 岩 孙中生 谭华荣 万建民 王春香王明荣王树玉魏辅文向华 薛勇彪 杨焕明 杨维才 杨晓 袁慧军 于军詹启敏张飞雄张勤张学 张永清 张小为 周钢桥 左建儒 种 康 上海 费俭 韩斌 贺 林 黄 薇 金力 卢大儒 马 端马 红师咏勇孙树汉吴晓晖 王铸刚 肖君华 余 龙 曾凡一 天津 陈德富 康春生 李明刚 季静 孙守钧 周 军 重庆 白云 何俊琳 黄勇富 李加纳 鲁成 内蒙古 哈斯阿古拉 于 卓 山西 畅志坚 杨建一 岳文斌 河北 黄占景 李震中 马峙英 辽宁 冯辉 李庆伟 邱广蓉 赵彦艳 吉林 董英山 郝东云 刘宝 王丕武 杨康鹃 黑龙江 白静 傅松滨 郭长虹 杨传平 朱延明 韩贵清 王笑梅 江苏 施季森 谢维 杨永华 张天真 王秀娥 安徽 林毅 聂刘旺 吴跃进 张部昌 张学军 山东 龚瑶琴 孔令让 张宪省 浙江 管敏鑫 钱前 朱军 朱睦元 江西 陈大洲 陈光宇 朱有林 福建 兰风华 王锋 王义权 吴为人 湖南 吴秀山 夏昆 易自力 张灼华 湖北 桂建芳 何光存 李阳生 王擎 张启发 张献龙 河南 卢龙斗 吴建宇 赵卫东 四川 李仕贵 李学伟 梁素华 马用信 宋旭 余懋群 云南 褚嘉佑 王文 张克勤 张亚平 朱有勇 陕西 吉万全 宋土生 甘肃 罗玉柱 王蒂 谢小冬 宁夏 焦海燕 新疆 决肯.阿尼瓦什 吾普尔.米吉提 海南 符生苗 王洁 周 鹏 广东 松阳洲 徐湘民 张桂权 周天鸿 香港 卢辉文 邵鹏柱2023-07-01 12:05:011
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是个什么样的会议
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13年医学遗传学年会)定于2013年4月18日-21日值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之际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本次会议经中华医学会批准,为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和医学遗传学委员会主办,河南省人民医院承办。会议主题是“新技术与临床遗传学进步”。会议将围绕基因组疾病、单基因病、基因组病、染色体病、复杂疾病和临床遗传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开展广泛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医学遗传学及人类遗传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并采用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壁报等形式进行交流。欢迎从事医学遗传学科研、教学工作者和临床遗传学服务的广大医师踊跃参加会议并投稿。征文范围及要求: 会议征文主要领域:单基因病,复杂疾病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临床遗传学,肿瘤遗传学,药物遗传学,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群体遗传学,法医遗传学,医学伦理学,生殖遗传以及基因治疗等。2023-07-01 12:05:181
杨焕明的个人简介
杨焕明(Huanming Yang),1952年10月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市,籍贯浙江乐清,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杰出的基因组学家。 2006年入选EMBO(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为EMBO(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EAGLES(欧洲全球生命科学促进会)副主席,IGB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政府间伦理委员会)中国代表。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第一批) 。2023-07-01 12:05:251
历史话题:这个是谁
方宗熙教授(1912-1985),福建省云霄县人。伦敦大学人类遗传学博士。1953年,受童第周先生邀请,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方宗熙教授曾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秘书长、民盟中央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侨联副主席,青岛市侨联主席等职务。方宗熙教授首次发现并验证了海带数量性状遗传,建立了海带选择育种技术,培育出国际首例海洋生物优良品种“海青一号”海带。在其指导下完成的海带配子体克隆培育、孤雌生殖、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等工作,开辟海藻细胞工程育种的新时期,创立了我国的海藻遗传学,并为海洋生物遗传改良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方宗熙教授是中国遗传学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也是1956年青岛遗传学座谈会的倡议者,对我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翻译出版了进化论与遗传学专著《物种起源》(达尔文著,与叶笃庄先生,周建人先生合译)、《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达尔文著,与叶笃庄先生合译),《人和动物的细胞遗传学》(A.麦克德莫特著,与江乃萼先生合译),编著了《普通遗传学》高等学校教材,促进了我国早期生物进化论以及孟德尔遗传理论教育工作的发展。http://www3.ouc.edu.cn/mogbl/WebPage/ResearchOverview/ResearchOverview_Detail.aspx?ID=190(以图搜图搜出来的)2023-07-01 12:05:381
刘国振的人物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男,1964年8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国遗传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水稻基因命名委员会委员(Committee on Gene Symbolization, Nomenclature and Linkage, Rice Genetics Cooperative)。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植物抗病分子机理。主讲《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植物功能基因研究进展》等课程。主要经历:1980.09-1984.07 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 本科1984.07-1986.09 河北农业大学 助教1986.09-1990.07 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 硕士生1990.07-1996.09 河北农业大学,1995年晋升副教授1996.09-1999.03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 博士生1999.03-2002.10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植病系 博士后2002.10-河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系主任 教授 博导2004.01-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博导2023-07-01 12:05:441
傅松滨的介绍
傅松滨,1962年生于哈尔滨市,中共党员,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实体肿瘤双微体基因组与遗传资源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目前兼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和《国际遗传学杂志》主编。2023-07-01 12:05:561
卢大儒的人物经历
2015年,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医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PI)2015年,任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2015年,任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年,任复旦大学内分泌与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 2015年,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2015年,任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秘书长、上海市人类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2015年,任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人类学报、国际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优生优育杂志和突变癌变畸变等杂志编委2023-07-01 12:06:341
郭礼和的介绍
郭礼和 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原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CELL RESEACH编委等职。现任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专家、国家SFDA新药评审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主编、上海国联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赛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2023-07-01 12:06:461
徐恒的个人简介
2008年科技部抗震救灾环境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资源环境领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环保部土壤重金属治理专家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中国遗传学会会员。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访问。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政府科技项目30余项,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5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目前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与治理等研究与应用。 承担本科生《微生物学》、硕士生《高级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新进展》《生物工程新进展》、博士生《分子微生物学》等课程。每年学生评教均名列前茅。2010年辅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第二名。2012年辅导本科生获得第七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科技创业竞赛一等奖。近年主持开展的科研项目(2010-2015):1.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蕈菌修复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2006AA06Z361),2007-2010,98万2.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物化与生物修复技术国家863计划(2013AA06A210),2013-2016,65万3.重金属抗性微生物强化蕈菌富集土壤重金属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171253),2012-2015,65万4.新型生物吸附剂中试关键技术及其治理重金属废水研究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2013SZ0062),2013-2014,40万5.食用菌废弃料新型生物吸附剂关键技术研究成都市科技局项目(12DXYB087JH-005), 2012-2014,15万6. 果蔬生产环境的农药污染与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与示范成都市龙泉驿区科技项目(12H1483), 2008-2013,70万7. 养鸡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与示范成都市龙泉驿区科技项目(11H1774), 2011-2012,15万8. 食用菌生产载体中重金属钝化改良技术研究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应用项目),2013-2014, 60万2023-07-01 12:06:591
向仲怀的个人简介
向仲怀 ,男,生于1937年7月,重庆市武隆人,1958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先后任国务院第四、五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畜牧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蚕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蚕丝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重庆市蚕业研究所所长,重庆市科协主席、名誉主席,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成员,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委员,西南农业大学校长,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代表,中共重庆直辖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重庆直辖市第一届科协主席。向仲怀院士长期从事蚕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早在1959年,他深入射洪县农村,研究发现川北广大蚕区灾害性蚕病为壁虱病,为该病的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60年以来,一直从事家蚕基因资源研究,建立了当今国际上最大的家蚕基因库,保存遗传系统700余系,发现新突变基因60余个,建立了基础研究的连锁检索系统、近等位基因系统,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资源研究平台,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育成推广家蚕新品种三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构建了家蚕不同中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cDNA文库12个,经大规模测序获得8.2万个EST序列,含32000个非重复序列,约覆盖家蚕功能基因的80%,从而使我国成为拥有鳞翅目昆虫DNA序列最多的国家,成为国际鳞翅目昆虫基因组委员会的重要成员。2003年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框架图覆盖了家蚕基因组95%的区域,获得16948个完整基因,其中约有6000个为新发现。同时,在家蚕基因组结构特征、基因的组织、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方面,也获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成果,研究结果于2004年12月在《Science》上全文发表。该成果为中国科学家继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后的又一重大贡献,入选中国高校2003年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被《科技日报》社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的55个世界第一之一,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向仲怀院士主持创建了农业部蚕学重点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攻关课题、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科技进步奖、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大奖、中华农业科教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奖等20余次,获“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2005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2006年度荣获“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并组织获得了国家“973”、“863”、“948”等重大项目资助,为我国蚕业科学与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07-01 12:07:121
遗传咨询详细资料大全
遗传咨询是咨询医师和咨询者就其家庭中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预防、复发风险等所面临的全部问题进行讨论和商谈,最后做出恰当的对策和选择,并在咨询医师的帮助下付诸实施,以达到防治效果的过程。除了外伤,绝大多数自发性疾病都可以列入遗传咨询范围。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遗传咨询 外文名 :Geic Counseling 简介,遗传咨询师,什么是人类遗传病,步骤,遗传咨询面对的对象,遗传咨询的程式, 简介 遗传咨询 (Geic Counseling),根据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的定义,是指联合人类基因组技术和人类遗传学知识,为病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诊断、遗传病治疗等相关医学服务。遗传咨询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的治疗,产前诊断,结婚、妊娠、生产和婴儿保健的指导,近亲婚姻的危险性,放射性对遗传的影响,亲子鉴定等。 遗传咨询师 遗传咨询是基因测序转向临床套用必不可少的一环,而遗传咨询师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遗传咨询师可以将先进的技术以易懂的方式宣传给大众,同时能为普通大众遇到的遗传问题提供建议及相关解决方案,使先进技术迅速、准确的转化为临床套用。因此,为了保障全民健康,降低出生缺陷,遗传咨询势在必行,遗传咨询师必不可少。 在美国,遗传咨询是是具有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专攻于遗传学理论和临床的执业医师,是具有30多年历史的金领职业。遗传咨询师不但能够解读人类身体的奥秘,而且也是财富的聚集者。但由于历史原因,遗传咨询过去在我国没有得到重视,遗传咨询机构缺乏,没有专业的遗传咨询师,公众对遗传咨询认知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的套用和普及。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教授在201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填补国内遗传咨询师职业空白的提案。同年,国家卫生和计画生育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成立临床遗传专科委员会专家小组,开展遗传咨询技能能力职业专项培训,并加强与北美的交流合作,开展远程培训,进一步推进遗传咨询师在中国的职业化进程。 什么是人类遗传病 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等的影响,引起的下一代基因组里的基因发生缺陷产生的疾病,称之遗传病。近亲或有血缘关系的夫妇也会生下遗传病患儿。遗传病有三大类上千种。有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病。遗传咨询中询问者所提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双亲中一方或家属有遗传病或先天畸形,所生育的孩子患病的机率有多少? (2)已生育过一个遗传病患儿,如再生育,是否会患同种病,其机率是多少? (3)双亲正常,为何生出有遗传病的患儿?如何治疗和预后? (4)孕期妇女接触过射线或某些化学物质,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吗? (5)有遗传病的人能否结婚,其生育的子女是否一定有病? (6)可否近亲结婚? (7)某些畸形可否遗传? (8)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步骤 遗传咨询的步骤是: (1)对所询问的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以确定是单基因、多基因病。遗传病的确定方法以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为主,并结合临床特征,再借助于基因诊断、染色体、性染色体分析和生化分析等检查结果,共同作出正确诊断。如确定为遗传病,还须进一步分析致病基因是新突变产生还是由双亲遗传下来的,这对预测危险率有重要意义。 (2)人类遗传病大致可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见遗传病)。 (3)推算疾病复发风险率。按风险程度,可将人类遗传病分为三类:一类属一般风险率,指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第二类属轻度风险率,指多基因遗传病,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第三类属高风险率,所有单基因遗传病和双亲之一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复发风险较大。 (4)向患者或家属提出对策和建议,如停止生育、终止妊娠或进行产前诊断后再决定终止妊娠或进行治疗等。 遗传咨询面对的对象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档案的通知》,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如下九种: 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精神分裂症或先天畸形儿不能自理、自主的父母 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 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 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 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遗传咨询的程式 一般的遗传咨询要经过如下程式: 现症分析 信息包括现症分析、主诉、体格检查、临床经验、医疗史、生育史(流产史、死胎史、早产史)、婚姻史(婚龄、配偶健康状况)、环境因素和特殊化学物接触及特殊反应情况、年龄、居住地区、民族。 确定遗传病 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做出相应实验室检查,如染色体分析、基因诊断等。 产前诊断 根据现症分析、临床经验。采取适当的产前诊断方法。 临床套用的主要采集标本方法有绒毛膜穿刺、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等。产前诊断方法有超声诊断、生化免疫、细胞遗传诊断、分子遗传诊断等。2023-07-01 12:07:241
杂交水稻之父是谁?
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8年11月18日,袁隆平获未来科学大奖。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主要贡献: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2023-07-01 12:07:324
谁知道谈家桢的生平简介
谈家桢(1909年— ) 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县的慈溪。他的祖父是个世传的银匠。父亲谈振镛在家乡的一个杂货铺里当学徒,以后在邮政局里当一名小职员。母亲杨梅英心地善良、勤劳刻苦。 6岁那年,谈家桢在当地上私塾,12岁毕业于教会办的道本小学。1921年,谈家桢进入教会办的宁波斐迪中学。1925年转学到浙江湖州东吴第三中学高中部。1926年毕业并被免试保送苏州东吴大学。他曾想攻读平时基础好的数学,但由于对生物学一直有浓厚的兴趣,最后选择了生物学专业。 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获博士学位。1937年应竺可桢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执教,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历任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主任、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1983年任复旦大学顾问,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年,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2023-07-01 12:07:481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其意义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什么阶段?
山西临汾的施良飞越看自己的女儿越不像自己,也不像自己的妻子。2001年7月9日,他携妻带女一同到北京做DNA亲子关系鉴定。结果令他和妻子大吃一惊…… 一只羊或牛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人类提供肉类和皮革,通过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这只羊或牛就会变成一个制药厂,生产着基因技术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药物……未来一个人的医院病历很简单,就是一张CD盘,其中含有病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小酒馆里宣称发现生命的秘密 1953年,年仅25岁的詹姆斯·沃森和37岁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完成了一项伟业:他们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X光衍射图上解读了它的双螺旋结构。当时大多数人对于这一发现并没有予以关注,就连当时的媒体,也只有一家小报(现早已停刊)稍作报道。然而随着时光流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与日俱增,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芯片技术等都与之不可分割。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莫鑫泉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它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50年来,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有趣的是,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时,沃森是一个刚刚迈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而克里克则是一个不懂遗传学的、一个不得志的物理学家。然而就是这两个人,改写了生物学的历史。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相媲美的重要科学发现。 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日期还有一段小“故事”。1953年2月28日,37岁的克里克走进英格兰剑桥大学的雄鹰酒馆,在那里他向一群困惑的听众宣布,他和一位朋友发现了“生命的秘密”。然而包括沃森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却都认为,只有当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首次发表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时,生命的秘密才算得上是真正展现在人类面前。正因此,中国遗传学会将在这一论文发表50周年之际,于4月20-24日在南京举行隆重的学术纪念研讨会,国家有关部门也将在4月24日举行相关纪念活动。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意义对生物学来说怎么估量都不为过。”莫鑫泉先生对记者说:“用双螺旋结构解释遗传是如何进行的,这是人类对自己、对生物学认识的巨大飞跃。发现双螺旋之前,科学家对生命现象进行了长期的思考与研究:是什么因素使人类能够一代一代地将遗传特性保持下去?”的确,就是一个桌子还有腐朽变坏的时候,为什么人类就能代代延续?什么决定了人生人,老鼠生老鼠? 在20世纪初,没有人能够想到DNA就是遗传物质。当时科学家们猜测,生命的遗传物质应该是蛋白质,因为20种氨基酸多种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蛋白质,蛋白质作为酶催化生物代谢反应,由此控制多种遗传性状的表达。然而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后,科学家们终于明白了,DNA的4种核苷酸分子不同的组合或序列构成了成千上万种基因,这些“化学语言”编码着不同的遗传信息,指导和控制着生物体的生化、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多种性状的表达和变化。DNA是自然界惟一能够自我复制的分子,正是这种精细准确的复制,为生物将其特性传递给下一代提供了最基本的分子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由此产生的生物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自然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的发展。 “为什么我的女儿不像我” 山西临汾的施良飞越看自己的女儿越不像自己,也不像自己的妻子。2001年7月9日,他携妻带女一同到北京做DNA亲子关系鉴定。结果令他和妻子大吃一惊:他们二人不是女儿的生物学父母。为此他们将妻子生产时的医院临汾铁路分局中心医院告上了法庭,要求返还亲生女儿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2001年8月,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施良飞得到了一份医院提供的与其妻子同时住院者的名单,于是他便开始一家一户地悄悄寻找。 一天,施良飞按照名单找到了一家小卖部,一眼就看到了女主人段香翠居然和自己的“女儿”长得一模一样,并且段香翠的“女儿”长得又很像自己的妻子。2001年11月19日,施良飞夫妇及“女儿”、段香翠夫妇及“女儿”共6人在法院的监督下在临汾市医院抽取血样各1份并当场贴了封条。次日,两个家庭的血样送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做DNA亲缘关系鉴定。22日,检验出来了:施良飞的女儿是段香翠夫妇之生女的相对机会为99.9999%;段香翠的女儿是施良飞夫妇之生女的相对机会为99.9999%,至此,案件的基本事实终于大白于天下。 撇开案件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结果不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为此案所作检验时利用了DNA的检测技术。其原理是,人身上的每个细胞有总数约为30亿个碱基对的DNA,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碱基对数目达百万之多,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所显示出来的人的DNA模样就会因人而异,人们就可以像指纹那样分辨人与人的不同了;同时DNA还具有遗传性,是负责遗传特性的基本物质,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鉴别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施良飞虽认为段翠香的女儿长得很像自己的妻子,这并不能说明二人之间就有血缘关系。只有利用了DNA的检测技术才能确认这一关系。 这件事反映了DNA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然而鉴定血缘关系或者是警方利用DNA技术破案都仅仅是这种影响中的极小部分。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研究员、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构建项目课题组长曾长青博士对记者说,DNA双螺旋的发现对人类的影响实际上很难一样一样地数出来,就像电的发明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样。它本身属于一项非常基础性的科学发现。了解了DNA、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就如同解读了从遗传信息到生命活动的三部曲,就可以使人类从分子水平上解释生命,认识生命,直到改造生命。发现了双螺旋,可以说带来了人类知识的大爆炸。2023-07-01 12:07:551
双胞胎村秘密是啥?
7月5日,重庆市江津区青堰村11对双胞胎相聚一起合影。据悉,青堰村共有367户人家,其中就有39对是双胞胎。双胞胎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9岁。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陈德富说:“有些药物是可以增加排卵能力的,比如服用叶酸,生双胞胎的机会大概可以增加一倍左右,另外一些现代药物也具有促排卵作用,可以增加双胞胎的出生几率。”推荐阅读:学生妻子产下四胞胎,七大生育双胞胎的方法。但当地村民究竟有没有服用类似药物呢?“我们都是粗人,民风淳朴,哪里知道服用什么药物可以生双胞胎?”龚振泽说,“所以,可以说,他们是自然的,纯自然的,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可能多少跟我们这的环境有点关系吧。”“其实老百姓没有必要采取服用药物的办法生双胞胎,因为这种做法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极大危害,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生出畸形胎儿,智力发育不正常的比例较高。老百姓不会冒这个险的。”龚振泽说。据陈德富介绍,一个孕妇生双胞胎的诱因可能有很多,除人为服用药物的因素外,还有可能与她的生活环境有关,周围的水、空气、饮食当中或许会含有什么不可知的物质促进女性排卵增多,这也完全有可能,“实际上,归根结底,女性生双胞胎的直接原因就是排卵增多,但具体什么原因还要实地考证后才能得出结论。”此外,最有可能导致当地盛产双胞胎的原因就是“遗传”,陈德富分析说,“基因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生长在鹤山村的祖先被赋予了双胞胎基因的体征,祖先们在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上,结婚生子,一代代生存繁衍,留下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就是说,经过若干年的世代相传、通婚,具有双胞胎基因的人口也变得越来越多。”他还说:“某个家族和某两个家族在遗传方面,容易产生多胞胎和双胞胎,如果双方之间通婚,这样通过多代以后,使他们生双胞胎的几率就会提高。遗传基因是解释它的最有力的科学依据。”2023-07-01 12:08:023
皮纹测试有科学依据吗?
有没有科学依据,第三方数据最有说服力。部分重点高中学生智力与指掌表皮嵴纹特征的初步观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皮纹学与体育选材----体育学刊500例汉族青少年皮纹学调查(初报)---《辽宁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03期四川省第二届皮纹学学术会议----《四川医学》《临床皮纹学概论》----《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3年第03期广西特有少数民族皮纹学研究----《解剖学研究》1999年第01期智能发育不全患者的跖纹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年第05期人类医学皮纹学研究概况----《宁夏医学杂志》1985年第06期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遗传学报》1979年第01期广西贵州四川及海南苗族男性手的皮纹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第03期近三十年皮纹学的进展与前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第03期皮纹学分类中几种纹型再细分的探讨----《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1年01期中国遗传学会皮纹学研究工作会议概况----《江苏医学》1982年第12期辽宁地区满族正常人皮纹学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01期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皮纹的报道----《体育与科学》1990年第05期肤纹学在体育界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中国的皮纹学简史----《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85年46例智力低下患者皮纹特点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2年第02期计算机统计分析在皮纹学弓形纹遗传研究中的应用----《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第4期人体测量指标与掌指纹特征之间的相关研究----《人类学学报》1991年第03期2023-07-01 12:08:44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服务社会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在植物遗传学方面,研究所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展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率先获得了农作物花粉植株和转基因抗阿特拉津除草剂的大豆植株及后代;率先生成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通过远缘杂交、理化诱变、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新途径,特别是利用种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培育的小麦、棉花新品种由于其优良的农艺性状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曾多次获得国家的表彰。在人类遗传学研究工作中,研究所成功完成人类染色体1%的测序工程;同时开展了人类群体遗传研究,建立了“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摸索出“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技术”。在动物遗传学领域,确立了动物胚胎移植和四分胚胎技术;成功培育出了家鸡纯系与胚胎系;开创新地建立了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基因组研究方面,研究所率先完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细测序;在转基因研究方面,先后获得水稻、小麦、油菜、杨树等具有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在植物基因功能发掘领域,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和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机理等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 科研获奖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自2001年新的遗传发育所成立以来,该所共发表论文1910篇,其中SCI论文1055篇,总IF=3170,IF〉5(本领域重要影响力以上)的192篇,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11篇(含8篇合作)。作为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已位居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前列。专利授权151项(含美国专利2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54个,其中11各位国家审定品种。获国家及省部级奖76项。 2009-2013年,研究所新增主持各类项目/课题387项,获各类奖励2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5项。“小麦A基因组草图绘制” 入选“201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入选“2010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超级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入选“200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杨维才研究员主持的“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分子机理研究” 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家洋院士及其团队“水稻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其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原名《生态农业研究》,1993年创刊,2001年更名。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万方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和中国期刊网统计源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并被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CAB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数据库及检索单位收录。荣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和首届北方优秀期刊奖,连续三届获得河北省优秀期刊奖。 《遗传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Elsevier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级学术刊物,是生物学、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医学索引(I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生物学文摘》等27种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与数据库收录。《遗传》杂志是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已被医学索引(MEDLINE)、生物学数据库(BIOSIS)、生物学文摘(BA)、医学索引(Medical Index)和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20多种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与数据库收录,刊登内容主要涉及遗传学、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进化、遗传工程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新技术与新方法;学科热点问题的专论与综述;学术争鸣与讨论;遗传学教学的经验体会;中国国内外著名遗传学家介绍;遗传咨询;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等。2023-07-01 12:08:581
竺可桢,谈家桢的简单介绍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生于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他从青年时代就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一生倾心血于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科学组织工作。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cas.accas50/ldr/zhukezhen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 *** 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fudan.edu/new_teach/tanjiazhen2023-07-01 12:09:111
李岭是什么职业
李岭李岭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名:李岭国籍:中国职业:中国医科大学教授毕业院校:华西医科大学主要成就:2006年获‘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光荣称号代表作品:《HumanMolecularGenetics》人物经历199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班),1994年赴英留学,2000年获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遗传学博士。历任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医师、纽卡斯尔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助教、纽卡斯尔大学附属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外科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博士后以及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副教授/教授。学术任职中国遗传学会辽宁省分会会员。主讲课程担任六年制及七年制英文班《医学遗传学原理》以及国际医学班《Emery"sPrinciplesofMedicalGenetics》等课程的主讲,同时还承担七年制学生回归基础以及生命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的带习任务。备课认真,讲课清晰,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贡献致力于先天畸形发育遗传学研究,具备跨学科特色及独立研究的能力。率先提出了基于中医理论的‘人类表型组"(HumanPhenome)概念,为明确中医基本概念的实质以及阐明人类出生缺陷的发育遗传学机制奠定了基础。主要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心血管、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常见畸形的遗传学基础进行探索,并着眼于临床应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能及时跟踪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2005年被遴选为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并成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特邀编委、《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及《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已累计招收4名硕士研究生(2人已顺利毕业)和1名博士研究生。先后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任现职以来,作为第一及第二负责人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研究内容分别涉及:1)泌尿生殖系统缺陷的发生机制、2)生殖细胞遗传突变的发生规律;3)中医基本理论的物质基础。累计发表论文近40篇,国际会议摘要16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1篇,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6.730。教材方面,先后参与科学出版社《HumanMolecularGenetics》(生命科学名著,2007年)以及《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二版)》(2008年)的翻译和编写工作。获奖记录2006年获‘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光荣称号,2007年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千人层次。2023-07-01 12:09:181
李竞雄的我国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开创者
李竞雄,著名的玉米育种家和细胞遗传学家,中国利用杂种优势理论选育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开创者。他育成的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1982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在二、三千万亩以上,经久不衰,增产显著,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开拓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群体改良和基因雄性不育研究,都取得显著进展;主持国家“六五”、“七五”玉米育种科技攻关成绩斐然,对发展我国玉米育种事业和粮食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竞雄,1913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小手工业家庭。父亲和叔父都以雕琢玉器饰品为生,靠劳动所得糊口,家境十分清苦。他3岁丧母,7岁失父,孤身一人,由堂伯父收养。为了方便上学,从初小二年级起就寄宿校内。读完小学后,随伯父转辗京、鄂、鲁等地。1926年又被送回家乡就读,直到1932年从苏州中学高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申请到一年的奖学金暂且升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在校期间,他以成绩优异连获校内奖学金,勉强读完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李竞雄留校当助教。半年后由冯肇传教授推荐,应聘到武汉大学农学院当李先闻教授的助教。由于他工作勤奋和研究才华出众,被推荐参加了在武汉大学召开的中华农学会建国前的最后一次年会,并宣读了论文摘要,这是李竞雄进入细胞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开始。七七事变后,他随李先闻到成都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稻麦改良场工作。后来鲍文奎也来到这里,他们三人先后在秋水仙精引变植物多倍体、粟类远缘种间杂交及其进化、小麦染色体联会消失基因、小麦矮生性状的遗传分析等方面做出了独创性的研究成果。1944年秋冬至1948年初秋留学美国期间,李竞雄先后获得密苏里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及康奈尔大学研究助教的名额,以研究生的名义注册入学。他在密苏里大学的指导教授L.J.斯塔德勒(Stadler)是在大麦、玉米中首先发现X射线诱发植物基因突变的遗传学家。李竞雄受这种思路的启发,后来在康奈尔大学以射线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为题从事了论文研究。由于密苏里大学那时不开系统的遗传学课程,他不得不中途辞去助教工作,转到明尼苏达大学就读。按着预定计划,他去明尼苏达大学是作为短期过渡的,所以在那里只注册上了一个学季的课程,帮助细胞遗传学家C.R.伯能(Burhnam)教授观察鉴定玉米染色体易位材料。1945年6月初,学季刚刚结束,他就应康奈尔大学遗传学家L.F.伦道夫(Randolph)教授之邀,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去协助一项玉米研究。这样,在他正式攻读学位以前就有机会结识美国的一些老一辈著名遗传学家。经过几次转学奔波,李竞雄终于在1945年8月,从加利福尼亚州来到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入学。在校的三年期间,他除了用一半时间帮助导师伦道夫教授从事研究工作外,则把主要精力花在玉米相互易位研究上,同时也选读一些必要的课程。他在完成了硕士论文后,紧接着选用了X射线照射玉米花粉分析杂种一代各种染色体畸变的频率及其分布规律,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课题。后来从中发现和积累了不少富有细胞遗传学意义的材料,如臂间倒位9A等。后来他和别人在此基础上又继续钻研了好多年。1946年秋,李竞雄接受了指导教授的邀请,第二次来到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农场,参与美国农业部主持的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试验对玉米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这项生物效应试验与李竞雄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他与伦道夫及E.G.安德森(Anderson)共同完成了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科学》和《遗传》刊物上,当时国内报纸对此也有电文报道。1948年6月,李竞雄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因离回国船期还有两三个月,在事先安排下,他第三次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安德森教授的实验农场,进行他所发现的玉米第9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第一手可贵资料。但最主要的是趁着各地玉米遗传学家来此聚会做假期内研究的机会,可以了解到许多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见解。李竞雄学成回国后,于1948年11月初,不顾亲友劝阻毅然北上,应聘到清华大学农学院任农学系主任。当他带着家眷由成都到上海,再乘船到天津转来故都北平西郊时,离12月5日发起的平津战役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就在这既决定国家命运又关系个人安危与前途的关键时刻,他作出了自己的正确选择,在清华园坚守岗位,迎接北平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的调整,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李竞雄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兼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遗传教研组主任,从教20多年。在此期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8月,李竞雄作为北京农业大学赴大寨教育革命小分队的成员,被派往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厚庄大队蹲点,一边参加劳动接受“再教育”;一边根据地方要求开展玉米育种工作。1970年12月,北京农业大学迁往陕西,这个教育革命小分队转归中国农林科学院领导,并改成科技服务队。1972年9月,他作为中国农业代表团的成员,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考察访问。1973年初,他正式离开昔阳县回到北京,作为中国农林科学院农业所(筹建中)的一员,将几年来重新征集到的一些育种材料带回北京,继续从事上下结合的玉米育种研究。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他亲自组配了“中单2号”组合,在各地试验颇著成效,产量超过当时推广的生产用品种,故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6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复建制后,原中国农林科学院农业所的部分人员和下放北京市的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人员合并组成了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李竞雄被任命为副所长兼玉米育种室主任、研究员,主持玉米育种研究工作。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先后被聘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杂交玉米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当选为中国作物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3年以来,他被聘为六五、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全国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课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担任了《作物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中国农业科学》编委等职。1989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23-07-01 12:09:241
季道藩出生于哪里
季道藩季道藩,农业教育家,作物遗传育种学家。长期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和棉花遗传育种研究,编写《遗传学基础》,主编《作物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遗传学》、《遗传学实验》等教材,为中国农业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主持育成陆地棉钱江9号、短季棉浙506、海陆种间杂交组合浙长1号等品种,在生产中文名:季道藩民族:汉出生地:安徽省凤阳县出生日期:1923年7月9日职业:农业教育家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学士学位主要成就:主持选配了海陆杂种棉浙长1号主持选育陆地棉新品种钱江9号代表作品:编写《遗传学基础》,主编《作物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等教材个人生平1923年7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凤阳县。1939-1942年7月就读于国立第八中学高中第一分部。1942-1946年7月就读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学士学位。1946-1950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助教。1950-1951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进化论研究班进修。1951-1978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讲师。1978-1984年任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系主任。1984年8月至今任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12月8日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逝世勤奋努力季道藩,安徽省凤阳县人,1923年7月9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6岁进私塾读书,7岁入凤阳师范学校附小,每逢星期天及寒暑假仍在私塾读孔孟之书,直到小学毕业。由于家教甚严,使他从小养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学风。苦学立志1935年,季道藩考入凤阳中学,1937年刚读完初三第一学期,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学校难以正常开课。1938年2月初日军占领凤阳,为了躲避战火,随同家人徒步流亡后方,历经湖北、湖南,于1939年9月到达四川秀山县石耶乡进入国立第八中学高中一分部就读。当时流亡学校设在农村祠堂里,生活、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集体睡地板,席地吃饭,大家都在桐油灯下勤学苦读。他身居田野山村,目睹当时农业日趋凋蔽、百姓生活贫困状况,深有感受,不禁萌发日后学农报国的心愿。1942年7月季道藩高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会考,被免试保送到当时西迁在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农学院,但会考未发榜之前他已在贵阳考取了浙江大学农艺系。工作研究季道藩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先后听过肖辅、卢守耕、孙逢吉和谈家桢教授讲授的课程,深受这些学者的教诲和熏陶,对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深感兴趣。1946年5月他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留在农艺系任助教。1946年6月随校复员迁返浙江杭州,协助肖辅教授进行生物统计学、作物育种学的教学和棉花科研工作。1950年10月被派往北京农业大学,参加由苏联专家主讲的“进化论研究班”进修。1951年8月返校后任讲师,协助谈家桢教授为农学院学生开设“达尔文主义”课程。1952年8月院系调整,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1960年又改称为浙江农业大学。在这期间,季道藩担任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并主讲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棉作学等课程。1978年8月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农学系主任,1984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指导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季道藩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积极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先后担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遗传学名词审定会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先后在广州、长春、上海等地主持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学教学研讨会,积极开展浙江省遗传学会和中国棉花学会的学术活动。此外,他还兼任《遗传学报》、《遗传》、《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棉花学报》、《中国烟草学报》、《浙江农业学报》、《浙江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编委。季道藩是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七、八届代表。主要论著1季道藩,童克忠.中美棉嫁接教养之结果.中国农业研究,1951,2(2):141~1552肖辅,季道藩等译.树种选种学及森林良种繁育原理Ⅰ.遗传学(俄文,A.C.雅柏洛科夫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3季道藩.棉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4季道藩.辅助授粉对棉籽发育及其后代生活力的影响.浙江农学院学报,1957,2(1):23~425肖辅,季道藩,刘祖洞译.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英文,C.达尔文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6季道藩等主编.作物遗传选种及良种繁育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7季道藩,许馥华.棉花花器和棉铃性状的鉴定及其相关性研究.浙江农业科学,1962(7):315~3198季道藩,许馥华.海岛棉和陆地棉杂种优势的研究.见: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编.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177~1859季道藩.遗传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第一版),1984(第二版)10季道藩,许馥华.棉花叶绿素缺失的细胞质遗传.遗传,1979(5):15~1911季道藩.棉花腺体的遗传与育种.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0,6(1):31~4612季道藩.遗传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3季道藩.棉花遗传研究进展.孟德尔逝世10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69~18014季道藩,曾广文,朱军.四个栽培棉种的种仁油分和氨基酸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5,11(3):257~26215季道藩,朱军.陆地棉品种间杂种的种仁油分和氨基酸成分的遗传分析.作物学报,1988,14(1):1~616季道藩.棉属染色体组研究的进展.棉花育种基础研究论文集.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8~1817季道藩.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棉花”分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8郑泗军,季道藩,许馥华.陆地棉野生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的初步分析.作物品种资源,1989(2):20~2219宋平,季道藩,许馥华.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和亚洲棉的核型比较研究.作物学报,1991,17(2):102~10620季道藩.遗传学实验.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21季道藩.棉花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展望.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2:30~3622王志宁,季道藩,许馥华.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F1群体内形态性状与染色体组成的分离.浙江农业学报,1993,51(1):20~2523季道藩.中国棉花种子营养品质研究的进展.新疆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4~2024季道藩,许馥华,洪彩霞,吴吉祥.短季棉新品系浙506的选育.中国棉花,1995,22(10):4125祝水金,季道藩,汪若海.五个澳洲野生棉种色素腺体和棉酚性状研究.棉花学报,1997,9(2):84~89主要贡献季道藩很重视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为了扩大推广陆地棉以代替当时广泛种植的亚洲棉,华东农林部曾组织一些专家分赴华东各棉区考察,季道藩随同肖辅教授及浙江省农业厅棉花专家等人,对本省棉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50年代为解决长绒棉供应紧张的问题,他与有关棉花科研单位协作开展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主持选配了优良的海陆杂种棉“浙长1号”,在金华、慈溪等地推广种植,此项工作1978年获浙江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身处逆境仍不放弃棉花遗传育种事业,坚持到棉田观察记载。这期间他主持选育了陆地棉新品种钱江9号,在肖山、慈溪等地推广种植,1979年获浙江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四人帮”垮台后,他再度焕发青春,白天忙于教学科研,晚上编写教材、撰写论文以及修改和审阅别人的论文,每年暑假都是在棉田里度过的。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中的“棉花优异新材料创造”,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委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近年来又主持选育出全生育期在100天以内、适宜麦棉连作的短季棉新品系“浙506”,已在淮北棉区较大面积试种示范初步获得成功,开创了小麦收割后直播特早熟短季棉取得高产的先例。他主持的“野生棉种和栽培棉种的远缘杂交研究”,与协作研究者一起克服了种间杂交不孕性和杂种不实性,从野生二倍体索马里棉和栽培陆地棉品种河南79的杂种后代中选育出产量接近陆地棉、纤维品质优良、比强度高达26克/特克斯的新品系,为棉花育种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于1991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季道藩十分注意棉花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研究。50年代以来,他对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以及与其亲本配合力的关系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70年代末,他进行棉花色素腺体遗传研究,选育出了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棉铃无色腺体的遗传材料。他撰写的综述论文“棉花腺体的遗传和育种”已被中国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广泛参考和引用。他要求被指导的博士生在科研选题上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研究内容上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一位博士生论文《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F1及其回交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根据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出鉴定棉花种间杂种的方法,在国内外首次获得了由四个栽培棉种合成的四元杂种,为进一步创造棉花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材料。他悉心指导的另一博士论文《澳洲野生棉生物学特性及其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转育研究》,通过对不同棉种的子叶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的组织切片观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棉花色素腺体在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原”新概念;用陆地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与澳洲野生棉种进行杂交,成功地获得了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种间杂种后代,初步明确了5个澳洲野生棉种这一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出了用陆地棉色素腺体单节显性品系作为陆地棉亲本来转育澳洲野生棉这一特殊性状的新方法。现在,季道藩年事已高,但仍然一年到头忙碌于课堂、大田、温室和实验室之间,孜孜不倦地从事农业教学和棉花遗传育种研究。他就是这样默默地、执着地奉献着自己,为发展社会主义祖国的农业科教事业不断地追求和探索。2023-07-01 12:09:371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朱大海教授(主要研究骨干)
朱大海,男,教授,1956年生,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分子遗传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做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生长和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998年5月至1998年12月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助理研究教授,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3年1月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目前担任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评委、863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动物遗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学会常务理事、干细胞、细胞分化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等杂志的编委。2023-07-01 12:09:441
陈光辉的个人履历
1968年3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990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本校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3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99年7 月本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4月在该校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获博士后证书。 自1993年7月始一直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工作。在农学系作物遗传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教研室秘书、副主任、水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农学院工会主席、农学院副院长、院长、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和2011协同创新管理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是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农学会、湖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稻米协会副会长,湖南省标准化服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稻米》和《湖南农业科学》等杂志编委,新疆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1996年7月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001年7月获得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7年10月获得正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2年4月被遴选为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导师,2003年5月被聘为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点领衔人,2013年被聘为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位点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确认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获得过湖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拆迁宣教先进个人和基础研究管理先进个人、全国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2023-07-01 12:10:082
可惜可叹!中国工程院撤销李宁院士称号,李宁对工程届有何贡献?
人物经历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2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1992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与都柏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后留校,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专案首席科学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专家,也是中国克隆技术的领军人物。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曾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研成就作为动物分子遗传育种专家,发展和克隆了多个影响动物重要生产性状的基因,并由此发展和应用了相关的动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曾经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享受国家国务院津贴。发表学术论文217篇,其中SCI论文82篇。主编了课程教材《动物遗传学》,并出版了英文专著《Genomics and Biotechnology in Livetock Breeding》。同时还获得发明专利3项,19项专利正处于公示期。作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学的特聘教授,李宁同时也是“973”项目“农业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我国首例转有人α 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诞生就是李宁的科研成果。2000年,在国家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顺义区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农大与北京兴绿原生物技术中心合作试验成功了我国首例转有人α 抗胰蛋白酶基因的3只转基因羊,在北京顺义三高科技农业试验示范区亮相。同时,李宁领导的课题组,都是围绕着细胞克隆牛的生产技术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多应用于高产奶牛、优质种公牛和优良地方品种种牛的保护和扩大繁殖。基于种种科研成果,2005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评为”北京市优秀中共党员“。作为领军人才,多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培育了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和转基因奶牛群体。2023-07-01 12:10:259
谢建平的科研主要方向
微生物致病分子机理和新药研发。集中在结核分枝杆菌等人类重要致病菌的致病耐药分子机理和新疫苗/药物等干预措施、新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开发;重要工业微生物关键代谢产物分子调控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酵母等基因工程药物产生菌表达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研究;结核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和基于信号传导的新药物靶标鉴定、新药物筛选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主要利用系统生物学和系统生物技术、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功能基因组方法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前沿和新方法,促进对重要致病菌的生物学本质认识和转化医学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者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重要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药靶研究”和“结核菌快速诊断技术和产品研究”,国家973项目“重要病原菌防治基础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新型药物靶标的鉴定和功能研究”,国家科技攻关“耐药结核病防治措施研究”,863项目“新型酵母表达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定量活细胞成像技术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感染周期的关键分子”,“促旋酶上位相互作用在耐药中的作用”,“多聚磷酸外切酶在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功能”,“结核菌Rv0621基因的功能深入研究”,“上位相互作用在结核菌促旋酶氟喹诺酮类药物耐受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严紧激素的实时检测和信号传递研究”,“光合微生物产氢的物质能量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结核分枝杆菌持续感染分子机理研究”,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结核菌持续感染的转录因子调控网络”,重庆市重点攻关课题“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的紫杉醇高产菌株筛选和应用研究”,国家外专局“春晖计划”,海外名师项目3项等。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耐药结核菌诊断技术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结核病防控新措施的基础研究”(2014).先后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部分开创性工作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ames Collins的高度评价。多次应邀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和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口头报告。2002年7月,应邀在法国巴黎第10届国际细菌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大会(国际微生物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Microbiology Society, IUMS,每三年一届)上作口头报告。2004年应邀在“2004首届国际后基因组峰会”上作关于“耐药结核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口头报告、2004年6月应邀在“第三届海内外神经科学中青年国际学术会议”等会议上口头报告其工作。2006年3月在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中国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作“基于生物序列的新型药物靶标产业化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大会报告。2009年加拿大第26届国际抗生素与化疗会议等。2012年中国资源微生物会议(成都),2012年青年遗传学家论坛(昆明),2013年首届放线菌大会(上海),2013年中国微生物学教学与产业化会议(南京),2013年国际结核病耐药会议(北京),2013年中国遗传学大会(哈尔滨),2014年全国遗传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研讨会,2014年组学时代微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庆),2014年第一届噬菌体国际会议(南京),2014年 第六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会议(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美国纽约州首府Albany世界结核病日学术研讨会,2015年7月25日,第十五届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产业化研讨会(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8月16日,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微生物遗传分会场报告(昆明),2015年8月22日,重庆市和湖北省微生物学会联合会议(湖北恩施),2015年9月26日,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教学研讨会(内蒙古呼和浩特),2015年10月11日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毒素与医药应用大会(延安大学),2015年10月25日《药学学报》药学前沿研讨会(天津),2015年10月26-28中美抗生素耐药与食品安全国际会议(上海),2015年11月15日,广州“高校生命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2015)(第十届高校生命科学课程报告论坛)”分组报告“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相关课程的整合教学模式探索”,2015年11月15日“全球结核病防控新措施基础研究进展与反思”(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大学院),2015年11月23-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中英抗生素耐药双边研讨会”,2015年11月26日“结核病分子机理研究与新药筛选”(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2023-07-01 12:11:131
中信湘雅为什么要我们去光琇
中信湘雅要我们去光琇的原因如下。1、中信湘雅和光琇医院是姊妹关系。2、中信湘雅是中信投资卢教授坐诊的医院而光琇医院是卢教授自己投钱创办。内容扩展: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是现代化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是经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三级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卢惠霖,医学遗传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医学遗传学和中国人类优生学的奠基者和见证人。卢惠霖医学遗传专家。湖北天门人,国内首先开设遗传病咨询门诊,建立国内第一个冷冻精子库,促成首例人工授精婴儿的诞生。他是基因论创始人摩尔根的门生。曾受错误的学术思想的批判,但追求科学真理的初衷不变。开创了中国的生殖医学研究。1929年后来长沙工作。1925年留学美国,先后入海德堡大学和哥伦比亚研究院,主修细胞学和遗传学,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历任长沙雅礼中学自然科学部主任、湘雅医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医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医学遗传研究室主任、人类生殖工程研究组组长等。是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曾任省科协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主委。1980年加入共产党。198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冷冻精子库,1983年中国首例冷冻精子人工授精婴儿诞生,1985年,又领导体外授精试管婴儿研究,于1988年诞生中国首例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主编有《人类生殖与生殖工程》等。2023-07-01 12:11:251
有哪些医疗、医学、医师、医药、医院等医类的组织?包括协会、学会、基金会等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点,呵呵,我提供些官方协会给你吧,民间的就算了,不是很推荐。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药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中国输血协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免疫学会中国防痨协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全国生化制药情报中心站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初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司法部司法鉴定科技研究所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中国遗传学会解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等等……国外的就更多了,如美国医学会、英国医学会等……这些都是最权威的协会了,其中中华医学会下面还有N多分会,如心血管内科分会、消化内科分会,普外科分会等,下面还有各个省市的分会,就不一一列出了。这可是我头一次在百度上回答问题,非常尽心尽力,希望你能够满意。2023-07-01 12:11:41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历史回顾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25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生物学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三校的生物学系合并,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成立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北大生物学系初建1918年,蔡元培校长聘请钟观光为北京大学副教授,筹建生物学系和标本馆。钟观光对蔡校长说:“愿行万里路,欲登千重山,采集有志,尽善完成君之托也。”此后,历时十载,在全国采集并制成蜡叶标本16,000多种,共15万号;动物500多种,木材、果实、根茎、竹类300余种。1924年北京大学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标本室。1925年9月,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建立。谭熙鸿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两年后由经利彬先生接替。1932年,张景钺先生从欧洲回国,应当时北大校长蒋梦麟之聘,出任生物学系第三任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北大、清华、燕京三校的生物学系形成了我国北方近代生物学教育中心,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生物学家。张景钺、陈桢、李汝祺、李继侗、吴韫珍、胡经甫等一批早期留学欧美的学者,将现代生物学知识带回中国,并培养出严楚江、徐仁、王伏雄、谈家桢、吴阶平、赵以炳、吴征镒、沈同、陈阅增、林昌善等生物学界的杰出学者,形成了一支中国现代生物学教育和科研的专家队伍,对我国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20~30年代是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奠基时期。三校的教授和他们的学生们在我国生物学最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如动物、植物区系和分类学、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张景钺先生关于光照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的研究,李继侗先生关于去顶燕麦胚芽鞘上新生顶端的出现研究,陈桢先生关于金鱼家化过程的遗传学研究,李汝祺先生对马蛔虫染色体研究和瓢虫基因互作研究,都是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工作。吴韫珍先生进行了华北植物的调查和分类,绘制了近两千种华北和云南高原植物原色精图,推动了植物分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胡经甫先生用几十年时间,编写了巨著《中国昆虫名录》,是中国昆虫分类学的奠基性著作。李汝祺教授早年师从美国著名遗传学家T.H.摩尔根和C.B.布里奇斯,是第一位把细胞遗传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为我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烽火中的“绿色园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南迁,在长沙合办起临时大学。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李继侗教授担任生物学系主任。 1937年12月中旬,战火逼近长沙,学校决定迁往昆明。1938年4月2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同年5月4 日,西南联大正式开学,生物学系主任仍由李继侗先生担任。在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西南联大生物学系师生在交通闭塞的云南,利用各种途径与外界联系,以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当时,杜增瑞、殷宏章、沈同和吴素萱等四位年轻教师从海外归来,带回了国外的新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沈同教授常常组织学术报告会,大大活跃了当时生物学系的学术空气,也培养了年轻教师。英国生物化学专家李约瑟博士1941~1942年来访,他在生物学系作学术报告,赠送一批生物学书刊杂志及幻灯片,沟通了联大和西方科学界的联系。在八年抗战的艰苦环境下,参加湘黔滇步行团的吴征镒先生一边步行,一边采集植物标本,几十年来对世界植物区系分区系统的研究取得开创性成就;赵以炳教授不失时机地研究了海拔对中国人血相的影响;张景钺教授指导助手对云南的魔芋进行形态学的研究;殷宏章教授等在国外发表了有关气孔中磷酸化酶的论文;牛满江用当地两栖动物蝾螈进行解剖及色素细胞和胚胎发育的研究工作;陈阅增草履虫交配型的研究成果后来在美国发表;沈同教授领导的动物生理学实验室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云南白药对治愈伤残的突出功效;沈嘉瑞教授研究了“昆明滇池及洱海中甲壳类”;赵以炳教授研究“蝾螈水盐平衡”;黄浙进行了“昆明涡虫分类和生殖发育”的研究;李继侗教授指导学生开展了生态学研究;汤佩松教授主持的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学研究室开展了植物生长素的研究,完成了“离体活细胞水分关系的热力学研究”。这一工作被国际上认为是植物生理学上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西南联大是三校优良传统的汇合。北大博大自由的学术空气与清华、南开科学严谨的管理相结合,使西南联大生物学系成为抗战后方的一块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绿色园地。今天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严谨而活跃的学风,勤奋进取的精神,正是在那个时期,那样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继承和发展下来的。恢复、重建,三泉汇流燕园—— 院系调整后的生物学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复校。复校后的生物学系分为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由张景钺先生任植物学系主任,汪敬熙、庄孝僡和李汝祺先生先后担任动物学系主任。当时任教的著名教授有陈桢、李继侗、汤佩松、赵以炳、吴素萱、崔之兰、罗士苇、张兆骞、李铭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原北大、清华和燕京三校的文理科各系合并,成立了新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在燕园东区建成生物楼。曾就读西南联大后留学海外的陈阅增、陈德明、曹宗巽等一批学子回到北大生物学系。三校生物学系合并后,著名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家张景钺先生任系主任。张景钺先生1925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当时生物学系设立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和动物生理学四个教研室,并于 1956年在全国率先正式建立生物化学教研室。植物学教研室主任李继侗教授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1925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创始人之一,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专门组,开创草原生态学研究。1957年李继侗调内蒙古大学任副校长,将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移植至内蒙古大学,并发展成为我国草原生态学研究中心。植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汤佩松教授于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他在植物代谢的诸多领域,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方面均有重要研究成果,是我国有较高国际声誉的科学家之一。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另一位学科带头人是当时刚回国不久、年轻的植物发育生理学家曹宗巽。动物学教研室主任李汝祺教授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早年师从T.H.摩尔根和C.B.布里欺斯,192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发生遗传学这一分支学科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历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动物组织胚胎学家崔之兰、原生动物学、细胞学家陈阅增、昆虫生态学家林昌善、昆虫毒理学家张宗炳是动物学教研室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动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赵以炳教授是我国著名生理学家,193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冬眠生理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工作成为冬眠生理学经典工作的一部分。生物化学家沈同、张龙翔和生理学家陈德明是动物生理学教研室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后来,从动物生理学教研室分出生物化学教研室和生物物理教研室,由沈同和陈德明分别担任这两个教研室的主任。陈桢教授在生物学系致力于中国生物学史的研究工作,并开设“中国生物学史”课程。陈先生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专攻遗传学,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关于金鱼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研究是我国现代生物学的一项经典性工作。他1953年奉命筹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后任所长,同时仍继续在北大生物学系任教。1954年沈同教授与张龙翔教授一起开始筹建生物化学教研室,并于1956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首先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张龙翔先生在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后到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进行结核杆菌脂质化学的研究。1952年院系调整,张龙翔教授任清华、北大、燕大三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副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同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长。当时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汇聚了十多位全国一流的顶尖生物学家,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纷纷派人到北大进修学习,生物学系的影响辐射全国,为我国高等院校中生命科学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师资建设做出了贡献。2023-07-01 12:11:501
吴绍骙的人物简介
吴绍骙(1905—1998),号又骙,安徽省嘉山县三界镇(今三界乡)人。农业教育家,玉米遗传育种学家。安徽省嘉山县人。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34—193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深造,获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曾任广西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技术专员。1949年后,历任河南农学院副院长;中国农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一级教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玉米良种研究,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9年在美国农艺学会会报上发展的“玉米自交系血缘与杂交组合表现之间的关系”一文,提出了不同来源的自交系杂交比亲缘关系较近的自交系间杂交具有更大的杂种优势。这一科学论断,被国内外玉米育种家所公认。1949年,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发表了“利用杂交优势增进玉米产量”的学术报告,提出以选育推广品种间杂交种作为中国发展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的建议,被政务院颁布的五年良种普及方案和农业部制订的“全国玉米改良计划”所采纳。1952年,与洛阳农业试验站合作,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玉米综合品种“洛阳混选1号”。在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大会上,宣读了“从一个综合品种——洛阳混选1号的推广谈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保持”论文,为杂种优势的利用辟出了新途径。以后,他又发表了“杂种优势在新中国玉米生产上利用及其前瞻”、“对当前玉米杂交育种工作的三点建议”、“异地培育对玉米自交系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利用可能性的研究”等论文。在1956年,他倡导的异地培育方法,一直为全国各育种单位所采用。他领导的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先后育成并大面积推广了豫农704、豫单5号、豫双5号等优良玉米杂交种,分别荣获全国和河南省科学大会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2023-07-01 12:12:071
马旭的人物简介
国家人口计生委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建者,现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计划生育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国优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殖健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华医学遗传学会委员,中国生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命电子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23-07-01 12:12:201
国内微生物SCI期刊有哪些?影响因子分别是多少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 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 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大2023-07-01 12:12:352
中国遗传学会的业务范围
(一)组织和支持会员开展国内外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本学科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二)编辑出版遗传学科技书刊;(三)宣传普及遗传学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四)组织开展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涉及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政策建议;(五)组织进行涉及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接受委托进行涉及遗传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评价、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组织举办展览;(六)开展对会员和遗传学科技工作者涉及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七)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八)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维护遗传学科技工作者的权益;(九)表彰优秀遗传学工作者,评选优秀遗传学论著、图集。发现举荐优秀遗传学人才。(十)与本会业务有关的其他活动。2023-07-01 12:12:591
谈家桢的故事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做出贡献 个人照片(10张)谈家桢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年,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2009年,谈家桢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遗传学第一人。 主要作品 《生物学引论》、《遗传与物种起源》、《基因与遗传》、《谈谈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说》、《基因工程》、《谈家桢论文集》、《谈家桢论文选》、《基因的萦梦》 编辑本段国外荣誉 谈家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 (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联合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非政府性组织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未利用植物开发委员会委员。 自1978年以来谈家桢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同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他所写的《奇妙的克隆》已被选入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7年,当选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9年,当选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 1984年,加拿大约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1985年,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1995年,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遗传学报》主编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 工作照(10张)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 第八届(1948年,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 第十五届(1983年,印度)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第十六届(1988年,加拿大)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第十七届(1993年,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 第十八届(1998年,北京)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 日本遗传学会名誉会员 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 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科学顾问 国际遗传学报顾问编辑 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顾问编辑 美国《科学家》顾问编辑2023-07-01 12:13:171
中国一年在cell杂志发多少篇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大2023-07-01 12:13:251
《激光生物学报》是核心期刊吗?好发吗?
激光生物学报是核心期刊。《激光生物学报》是中国遗传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对于期刊好不好发,这要看论文的主题和质量是否符合该期刊的要求。不能简单说好不好发。2023-07-01 12:13:372
张亚平的简介
张亚平,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1965年生于云南昭通。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云南省科协主席、云南大学教授,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长。《自然科学进展》、《Cell Research》、《科学通报》、《遗传学报》、《动物学报》、《生物多样性》、《动物学研究》等刊物编委。已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roc. Natl. Acad. Sci. USA》、《Am J Hum Genet》、《Mol Biol Evol》等SCI刊物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先后获国际大奖“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05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2023-07-01 12:13:491
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沈善炯去世,生前有过哪些工作经历?
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沈善炯提出金霉素的糖代谢和金霉素合成的相关学术观点和在微生物生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六十年代他还发现了木酮糖异构酶的存在,在葡萄糖的生产上提出了重要的依据,七十年代初沈善炯还成立了我国最早的一个分子遗传研究所,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23-07-01 12:14:0811
林毅的人物简介
安徽金寨人,出生于河南灵宝老城,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家乡大别山度过,幼年苦难的生涯奠定了其日后不懈的人生追求基础。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学处(院)处长、遗传学博士点负责人、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安徽省遗传学会理事长 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安徽省棉花产业体系首席专家 ,安徽省丰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关键技术研究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农业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家组成员,安徽省植物细胞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岗位专家 ,《激光生物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编委;2002年安徽省政府人才基金获得者,曾赴以色列Weizmann科学院从事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价的研究。曾主持安徽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高校博士点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0多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70多篇,其中在学术刊物《PLoS ONE》 等SCI收录期刊上10余篇。现指导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6人。主要进行天然彩色棉彩色纤维形成机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棉花新品研究。2023-07-01 12:14:501
生物统计sci期刊有哪些
生物统计sci期刊有哪些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 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 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2023-07-01 12:15:111
刘祖洞的人物简介
1917 年1 月,刘祖洞生于浙江镇海。在抗战期间,祖国大片河山蹂躏于日寇铁蹄之下,江南已经无法容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很多学校都南迁到了中国的西南大后方。青年时期的刘祖洞为了求学,只身一人从浙江来到广西,进入广西大学求学,于1943 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后到在迁移至贵州梅潭的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师从著名中国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从事遗传学研究,1945 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浙江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1949 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动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学习期间,刘祖洞教授致力于哺乳动物的进化遗传学研究,对美洲地鼠进行种间和亚种间的杂交实验,探讨杂种不育原因及其隔离机理。这项工作获得了国内外遗传学家和进化学家的赞誉,至今仍被引用。1952 年,谈家桢教授转入复旦大学从事遗传学研究。应谈先生邀请,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刘祖洞先生于 1953 年回国,再次回到谈家桢教授身边,任复旦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教授。他曾任遗传学教研组主任,遗传学研究所人类和医学遗传研究室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编委,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人类和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遗传学报》 《遗传》副主编,上海遗传学会理事长,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学顾问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学术委员和细胞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2023-07-01 12:15:181
谈家桢故事
列是我在百度百科找到的,上面还有国外荣誉等,我没复,你要自己在百度百科搜索 谈家桢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2023-07-01 12:15:441
国家一级学会有哪些?
没有这种叫法,我似乎可以理解为你想问的问题为: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的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必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业务主管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社会团体实际上附属在业务主管部门之下。 中国有全国性社会团体近2000个。其中使用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由国家财政拔款的社会团体约200个。在这近200个团体中,全总、共青团、全国妇联的政治地位特殊,社会影响广泛。还有16个社会团体的政治地位虽然不及上述三个社会团体,但也比较特殊。它们分别是:中国文联、中国科协、全国侨联、中国作协、中国法学会、对外友协、贸促会、中国残联、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记协、全国台联、黄埔军校同学会、外交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欧美同学会。以上19个社会团体的主要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确定,它们虽然是非政府性的组织,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职能。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2023-07-01 12:15:534
湖州市第二中学的杰出校友
裘明德:49年高中毕业,56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84年至86年获美国哈佛、密执安等大学三张研修证书,现任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享受国务院津贴。 张玉花(上海航天局登月总设计师):86届高中校友,现为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探月工程某型号总指挥、研究员、上海市宇航学会高级会员。在她身上展现了新一代女科技人员经过自我不懈努力,与男同胞们并肩战斗,让“嫦娥奔月”这美丽传说和“敦煌飞天”这千年飞天梦想变为了现实的风采;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热爱航天事业,为完成飞天任务无怨无悔忍受压力的宽阔胸怀,和自尊、自信、自力、自强追求完美的优秀品德。慎海雄:1985年高中毕业,1989年杭州大学毕业,任新华社浙江分社采编主任、党组成员、高级记者(正高)、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沈宏炜:1985年湖州二中毕业,中国技巧运动员,1988年5月,她和队友在全国技巧冠军赛上,夺得“混双”第二套冠军,1989年获全国技巧锦标赛第一套冠军。1989年10月她代表我国参加在前苏联里加市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杯技巧赛,她与队友摘取了“混双”第二套金牌和全能银牌,成为湖州第一个世界冠军。为此,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运动员,并载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任浙江省体工大队教练。黄拥军:1983年湖州二中毕业,中国技巧运动员,1988年获全国技巧第一套冠军,1990年获全国技巧及全能第一套金牌。1991年在第八届世界杯技巧赛中与队友合作,获男子四人全能第四名,1994年在第十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中与队友合作,获男子四人全能,第一套和第二套三项冠军,并与队友合作,获混合团体冠军。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94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朱培坤:浙江湖州人,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教授;成都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百绿生物染色体杂交研究所所长。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的发明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学术理论的奠基人,高等植物多基因改造的开拓者。应用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创造出豌豆—玉米、小麦—玉米、水稻—玉米、高粱—水稻、大米草—水稻、玉米—水稻和玉米—小麦等一系列新类型粮食作物。相继发表《多基因工程试论》、《高等植物纲间杂交的探索》、《植物遗传工程转化学初探》和《高等植物的第三类杂交——染色体杂交》等学术文章。由山东泰山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海内外唯一的一本高等生物(植物)染色体杂交的专著《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蒋承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1954年毕业于湖州初级中学(今湖州二中),历任中国古生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卢良恕:著名农学家、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高中时期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1940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学习,随后在中央农业实验研究所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1954年,由他主持选育的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推动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在农业宏观研究领域,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种植业三元结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等重要战略观点。1994年卢良恕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在小麦育种、栽培、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仁:我国著名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1938年于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毕业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1948年,王仁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攻读研究生课程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布郎大学应用数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和数学系。70年代初期,他走上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研究道路,开辟了中国地球动力学的新领域。1980年王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塑性动力学和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为中国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钦俊德:我国著名昆虫生理学家。1933年于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毕业后进入东吴大学生物系学习,而后又于195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获理科博士学位,后转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荣誉研究员。回国后,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昆虫生理研究室。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他在研究除灭农作物害虫方面硕果累累,曾先后四次获国家和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钦俊德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我国的昆虫生理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徐献瑜:1928年东吴三附中高中毕业,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计算数学专家、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1922年,徐献瑜考入东吴三中(今湖州二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1932-1934年徐献瑜在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深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第一个获博士头衔的中国人。1956年,他在苏联编出了中国人写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程序。徐献瑜先后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并历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任、中科院计算中心研究员、全国计算数学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徐献瑜教授为我国计算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研究和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尚荫:著名微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病毒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5年毕业于东吴三中(今湖州二中),并考入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而后于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并于193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5年他去斯坦利(美著名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从事病毒学研究,而后于1947年在武汉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病毒学研究所。高尚萌历任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病毒学武汉研究所所长。高尚萌于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病毒学实验室、病毒学专业和微生物学专业,对中国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谈家桢: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高中时期,谈家桢就读于东吴三中(今湖州二中),高中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学习,而后又于 193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深造并取得硕士学位。1934年,谈家桢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并师从现代遗传学先驱、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摩尔根教授。1937年,谈家桢回到了祖国,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并历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遗传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谈家桢一生致力于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遗传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99年国际上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64年发现的一颗编号为3542号的小行星为“谈家桢星”。 这既是对谈家桢在遗传学领域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终身不渝、孜孜不倦于中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精神的礼赞。潘德明:自行车环球旅行家,1930年6月,潘德明秉持信念,历时七年,行程数万公里,从参加上海组织的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开始,经杭州、广州、由海口进入越南,行到清化,仅剩一人,遂把徒步改为骑自行车,途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环球旅行。1937年6月从缅甸回到祖国的云南。途中受到29国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和著名人士接见,曾拜会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及尼赫鲁,在美国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和奖励。1976年辞世。裘明华:我国著名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专家。194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今湖州二中),高中毕业后进入东吴大学医学系学习。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首民:原名黄墨林,湖州青山人。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基督教教会创办的湖州海岛中学(湖州二中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结识上海来湖求学的吴成栋,成为吴门常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接受过西方民主思想的黄墨林火速奔赴前线,投身革命,参加了保卫汉口的战斗,并被湖北革命军政府的都督黎元洪任命为前线督战员。清军溃退后,调任革命军总指挥部黄兴的卫队长。汉阳失守后,他与黄兴等人一起去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盛典。回沪途中,黄兴为其改名“首民”,意即参加武昌首义之民。1913年,经孙中山推荐,他与荣毅仁等人一起赴美留学,先入密苏里州派克大学(Park University)攻读农科,尤专植棉。后又入阿拉巴马(Alabama)工业学院,于1916年毕业。毕业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修学商业组织及管理学。居美时曾获得清华奖学金。1917年学成归国。 “五四”运动爆发后,黄首民积极参加民主爱国运动,断绝与日本的工商关系,并动员工厂员工抵制日货。1976年于上海逝世。王会悟:1898年7月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6岁开始受古典文化启蒙,13岁就独自办起了桐乡县第一所女子小学,20岁到湖州湖郡女塾(今湖州二中)攻读英语。1920年她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结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王会悟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并成为了选点“一大”的功臣。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和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于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工作。1993年病逝于北京。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参与者,是我党最早的一本妇女刊物 《妇女声》创办者,是一名优秀的妻子,忠诚的马列主义思想战士,被毛主席称为“真正的人”。王士龙:双林人,曾就读于湖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现湖州二中)。他品学兼优、思想进步、体格健壮、多才多艺,曾在省运会上获得过标枪和铅球第一名。1935年,他和双林一批青年人组织“双华篮球队”,这个球队是湖州最早的篮球队之一。1937年11月,日寇占领了双林,国难当头,时任双林育才学校教员的王士龙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参加了省政工队并担任双林政工队副队长,他发动群众,举办训练班,出版抗日刊物等,积极投身抗日运动。1941年,王士龙不幸被捕,坚贞不屈,痛骂日寇,于7月18日被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他是双林为抗日而牺牲的第一人,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方慕兰:1952年读高二,1957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毕业,任浙江省电力设计院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正海:1949年高中毕业,1953年东吴大学毕业,1957至1959年北京大学学习,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津贴。莫述诚:1950年高中毕业,北京轻工业学院教授。夫人施印华,1951年高中毕业,北京轻工业学院副教授。张爱民:1945年高中毕业,1949年东吴大学毕业,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橡胶事业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津贴。赵筹:1934年高中毕业,1939年华西大学生物系毕业,1942年获中国大学昆虫系硕士,1949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生物博士,1952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动物系教授。闵杰:65届初中校友。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和经济史,现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1976年8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76年9月至今在本院近代史所工作。任近代史所图书馆馆长。论文《戊戌学会考》获中国史学会第一届优秀论文奖,《论清末彩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潘祥康:1961年高中毕业,1966年北京外语学院毕业,曾任驻外政务参赞和大使。沈培康:1972年高中毕业,82年厦门大学毕业,92年获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英国特许化学家、留英学者化学科技理事、中国轻能发电装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朱宗德:1954年初中毕业,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毕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正军职少将副校长。朱孝林:1960年初中毕业,1964年通讯兵学院毕业,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五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郑全全:1963年初中毕业,1981年杭州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9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郑国昀:1949年初中肄业,1959年山东青岛医学院毕业,任山东滨州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柏兴:1966年初中毕业,1997年杭州大学研究生,任新华社《浙江经济报》副总编、主任编辑。周忆:82届高中校友,1992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初,加盟中国第一家国际公关公司“中法公关”(后被爱德曼公司合并)任项目主管。 1993年12月,加盟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其中国地区第一位公关代表。1999年12月,被任命为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传播与策划部高级经理,同时兼任亚太区企划部品牌推广负责人。2001年10月,加盟IBM大中华区任企划部总经理。2002年9月,被任命为IBM大中华区企业传播与策划部总监。王筼:1983年高中毕业,1988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9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获石油工程学博士学位,现任英国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院研究工程师。王飞舟:1985年高中毕业,2001年4月日本东京大学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任日本株式会社中田制作所技术部副部长,副总工程师。黄海:1979年高中毕业, 9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教授。俞智强:1975年高中毕业,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1999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曾任驻英国大使馆外交官、教育局财务司处长,任中誉会计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会计师。徐大伟:1975年高中毕业,1982年西北工业大学毕业,任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研究院。徐晨:1980年高中毕业,1984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1993年获美国泊度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获康乃尔大学博士后,科学家。夏平:1975年高中毕业,曾任湖州师专化学系副主任,湖州师院化学系主任,湖州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民盟湖州市委会副主委(主持工作)、主委,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湖州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民盟湖州市委会主委。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浙江省精品课程主持人;湖州师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负责人。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曾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湖州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湖州师院优秀教师等荣誉。沈坚:1955年11月生,该校1974届校友。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兼党工委书记、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分会副会长,浙江历史学会会长,《世界历史》编委等。1978年3月进入杭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多次应邀赴法访问研究和讲学。主要著作有《法国近代工业化新论》(专著)、《当代法国》(专著)、《文明的历程》(专著)、《法国通史简编》(合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合著)、《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合著)等,代表性论文有《记忆与历史的博弈:法国记忆史的建构》、《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中的稳定因素》、《关于法国近代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论近代法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法国史学的新进展》、《战后法国的工人阶级与社会冲突》、《文化改变城市》、《世俗化与法国天主教的现代定位》等。中央电视台大型争论片《大国崛起》法国篇的学术指导,并应邀在凤凰电视台“世纪大讲堂”做讲座。曾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闵建雄:1975年高中毕业,1994年德国汉德堡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一处处长,主任法医师。2023-07-01 12:16:021
王罡的个人简介
王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为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生,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为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0年5月至1991年10月为英国John Innes研究中心剑桥实验室博士研究生,1991年10月至1992年7月为英国Leeds大学植物基因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2年7月至1994年1月在法国农科院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1月回国,组建了解放军军需大学(原解放军农牧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同年12月起任教授,2004年6月起,任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曾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吉林省杰出青年,曾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全军育才银奖等。现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兼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植物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吉林省生化学会理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长春市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等。2023-07-01 12:16:281
洪江的知名人士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01-01-101”专题重大责任专家、研究员、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易图境,字森庭,1922年5月生,洪江市洗马乡人,著名花鸟画家。现为怀化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湘潭师范学院、中南大学客座教授、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湖南九歌书画研究会会长。肖镜如,洪江市塘湾镇江溪村人,经济学博士,现任美国英佛曼纳米材料公司董事长。钦万友,1938年出生,洪江市岩垅乡青树村人,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起步开发柑桔园,1987年受益,现累计开发果园4000多亩,固定资产及果园评估总价值达3000多万元。1988年评为湖南省农业劳模。1989年评为全国农业劳模。1998年当选为湖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邓黔生,男,汉族,1934年1月出生,洪江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先后兼任武汉市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语文教学与研究》月刊主编等职。蒋长栋,男,汉族,1943年5月出生,洪江市大崇乡石板桥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秘书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韩国东洋礼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湘潭白石诗社副社长。向其柏,男,汉族,1935年l0月12日出生,洪江市龙田乡涝溪村人,中共党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植物分类学家、五加科专家。李仕武,男,汉族,1934年8月出生,洪江市铁山乡人,中共党员。先后任《中共湖南省黔阳县组织史资料》副主编,《黔阳县组织志》、《安江诗苑》、《龙标诗集》主编。刘华山,男,汉族,1953年出生,洪江市大崇乡兰家村人,中共党员,高级地质工程师。现任冶金部西北地勘局五队副总工程师。刘克邦,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洪江市双溪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经济学学士学位,中国注册会计师,湖南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现任湖南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刘永珍,笔名狄阿克,男,1931年12月出生,邵阳县人,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职称。洪江市史志办退休干部,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湖南省方志学会会员。佘书生,男,汉族,1956年5月出生,硖洲乡扶车村人,香港大学环境生态学博士,中国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中国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国际环境影响评估协会会员、香港海洋生物协会会员、英国水务环境及管理学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现任香港生态及环境顾问公司董事。田达武,男,汉族,1929年4月出生,洪江市岩垅乡竹坪垅村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原湖南省方志学会会员、方志编辑,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理事,洪江市龙标诗社社长,洪江市老年书协秘书长。2023-07-01 12:16:461
影响因子在1左右的生物类杂志sci有哪些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PLANT(分子植物)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MOL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Cell,PlantPhysiology,New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还有遗传学报(JGENET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大2023-07-01 12:1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