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数据挖掘算法有哪些

2023-07-03 06:55:39
TAG: 算法
共1条回复
陶小凡

问题一: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有哪几类? 10分 有十大经典算法: 我是看谭磊的那本书学的。。。

下面是网站给出的答案:

1. C4.5

C4.5算法是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一种分类决策树算法,其核心算法是ID3算法. C4.5算法继承了ID3算法的优点,并在以下几方面对ID3算法进行了改进:

1) 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属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

2) 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

3) 能够完成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

4) 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

C4.5算法有如下优点:产生的分类规则易于理解,准确率较高。其缺点是:在构造树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多次的顺序扫描和排序,因而导致算法的低效。

2. The k-means algorithm 即K-Means算法

k-means algorithm算法是一个聚类算法,把n的对象根据他们的属性分为k个分割,k >

问题二:数据挖掘中的预测算法有哪些 数据挖掘(六):预测

blog.csdn/...977837

问题三:用于数据挖掘的分类算法有哪些,各有何优劣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 NB)

超级简单,就像做一些数数的工作。如果条件独立假设成立的话,NB将比鉴别模型(如Logistic回归)收敛的更快,所以你只需要少量的训练数据。即使条件独立假设不成立,NB在实际中仍然表现出惊人的好。如果你想做类似半监督学习,或者是既要模型简单又要性能好,NB值得尝试。

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

LR有很多方法来对模型正则化。比起NB的条件独立性假设,LR不需要考虑样本是否是相关的。与决策树与支持向量机(SVM)不同,NB有很好的概率解释,且很容易利用新的训练数据来更新模型(使用在线梯度下降法)。如果你想要一些概率信息(如,为了更容易的调整分类阈值,得到分类的不确定性,得到置信区间),或者希望将来有更多数据时能方便的更新改进模型,LR是值得使用的。

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

DT容易理解与解释(对某些人而言――不确定我是否也在他们其中)。DT是非参数的,所以你不需要担心野点(或离群点)和数据是否线性可分的问题(例如,DT可以轻松的处理这种情况:属于A类的样本的特征x取值往往非常小或者非常大,而属于B类的样本的特征x取值在中间范围)。DT的主要缺点是容易过拟合,这也正是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或者Boosted树)等集成学习算法被提出来的原因。此外,RF在很多分类问题中经常表现得最好(我个人相信一般比SVM稍好),且速度快可扩展,也不像SVM那样需要调整大量的参数,所以最近RF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算法。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很高的分类正确率,对过拟合有很好的理论保证,选取合适的核函数,面对特征线性不可分的问题也可以表现得很好。SVM在维数通常很高的文本分类中非常的流行。由于较大的内存需求和繁琐的调参,我认为RF已经开始威胁其地位了。

回到LR与DT的问题(我更倾向是LR与RF的问题),做个简单的总结:两种方法都很快且可扩展。在正确率方面,RF比LR更优。但是LR可以在线更新且提供有用的概率信息。鉴于你在Square(不确定推断科学家是什么,应该不是有趣的化身),可能从事欺诈检测:如果你想快速的调整阈值来改变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类结果中包含概率信息将很有帮助。无论你选择什么算法,如果你的各类样本数量是不均衡的(在欺诈检测中经常发生),你需要重新采样各类数据或者调整你的误差度量方法来使各类更均衡。

问题四:数据挖掘与算法是什么关系? data mining: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搜索隐藏于其中的有着特殊关系性(属于Association rule learning)的信息的过程。reference:数据挖掘2.聚类和分类:关于这些,我相信再好的算法,都会有一定的准确度,我没有说这些东西不重要。3.如果你的数据量足够大,举个例子说明吧,数据挖掘是这样做的,你要判断什么样的苹果是甜的,应该这样做,去超市买苹果,总结甜苹果的特征 A B ,第二次你也去买苹果,就选具备这些特征值的。存的的问题有可能买到的苹果还不是甜的,可能原因是要同时包含特征C。但是如果你数据量足够大,足够大,你要买的苹果直接能够找到,一模一样的苹果,是不是甜的,都已经知道啦,直接取出来不就好了吗?前提是数据你想要什么有什么。@黄宇恒@肖智博@葛少华@余天升

问题五:数据挖掘的方法有哪些?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变化和偏差分析、Web页挖掘等,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1、分类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某个给定的类别。它可以应用到客户的分类、客户的属性和特征分析、客户满意度分析、客户的购买趋势预测等,如一个汽车零售商将客户按照对汽车的喜好划分成不同的类,这样营销人员就可以将新型汽车的广告手册直接邮寄到有这种喜好的客户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商业机会。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反映的是事务数据库中属性值在时间上的特征,产生一个将数据项映射到一个实值预测变量的函数,发现变量或属性间的依赖关系,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数据序列的趋势特征、数据序列的预测以及数据间的相关关系等。它可以应用到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如客户寻求、保持和预防客户流失活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销售趋势预测及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等。3、聚类聚类分析是把一组数据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分为几个类别,其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尽可能大,不同类别中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尽可能小。它可以应用到客户群体的分丹、客户背景分析、客户购买趋势预测、市场的细分等。4、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描述数据库中数据项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规则,即根据一个事务中某些项的出现可导出另一些项在同一事务中也出现,即隐藏在数据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在客户关系管理中,通过对企业的客户数据库里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可以从大量的记录中发现有趣的关联关系,找出影响市场营销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产品定位、定价与定制客户群,客户寻求、细分与保持,市场营销与推销,营销风险评估和诈骗预测等决策支持提供参考依据。5、特征特征分析是从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中提取出关于这些数据的特征式,这些特征式表达了该数据集的总体特征。如营销人员通过对客户流失因素的特征提取,可以得到导致客户流失的一系列原因和主要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预防客户的流失。6、变化和偏差分析偏差包括很大一类潜在有趣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模式的例外,观察结果对期望的偏差等,其目的是寻找观察结果与参照量之间有意义的差别。在企业危机管理及其预警中,管理者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意外规则。意外规则的挖掘可以应用到各种异常信息的发现、分析、识别、评价和预警等方面。7、Web页挖掘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及Web 的全球普及, 使得Web上的信息量无比丰富,通过对Web的挖掘,可以利用Web 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竞争对手、供求信息、客户等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和处理那些对企业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经营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可能引起危机的先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识别、分析、评价和管理危机。

问题六:数据挖掘中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判别分析、规则归纳、决策树、神经网络、K最近邻、基于案例的推理、遗传算法等等挺多的,这个问题范围太大了,云速数据挖掘分类挺多。

问题七:数据挖掘的方法有哪些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变化和偏差分析、Web页挖掘等,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

1、分类

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某个给定的类别。它可以应用到客户的分类、客户的属性和特征分析、客户满意度分析、客户的购买趋势预测等,如一个汽车零售商将客户按照对汽车的喜好划分成不同的类,这样营销人员就可以将新型汽车的广告手册直接邮寄到有这种喜好的客户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商业机会。

2、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方法反映的是事务数据库中属性值在时间上的特征,产生一个将数据项映射到一个实值预测变量的函数,发现变量或属性间的依赖关系,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数据序列的趋势特征、数据序列的预测以及数据间的相关关系等。它可以应用到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如客户寻求、保持和预防客户流失活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销售趋势预测及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等。

3、聚类

聚类分析是把一组数据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分为几个类别,其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尽可能大,不同类别中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尽可能小。它可以应用到客户群体的分类、客户背景分析、客户购买趋势预测、市场的细分等。

4、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是描述数据库中数据项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规则,即根据一个事务中某些项的出现可导出另一些项在同一事务中也出现,即隐藏在数据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在客户关系管理中,通过对企业的客户数据库里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可以从大量的记录中发现有趣的关联关系,找出影响市场营销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产品定位、定价与定制客户群,客户寻求、细分与保持,市场营销与推销,营销风险评估和诈骗预测等决策支持提供参考依据。

5、特征

特征分析是从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中提取出关于这些数据的特征式,这些特征式表达了该数据集的总体特征。如营销人员通过对客户流失因素的特征提取,可以得到导致客户流失的一系列原因和主要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预防客户的流失。

6、变化和偏差分析

偏差包括很大一类潜在有趣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模式的例外,观察结果对期望的偏差等,其目的是寻找观察结果与参照量之间有意义的差别。在企业危机管理及其预警中,管理者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意外规则。意外规则的挖掘可以应用到各种异常信息的发现、分析、识别、评价和预警等方面。

7、Web页挖掘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及Web 的全球普及, 使得Web上的信息量无比丰富,通过对Web的挖掘,可以利用Web 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竞争对手、供求信息、客户等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和处理那些对企业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经营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可能引起危机的先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识别、分析、评价和管理危机。

问题八:用于数据挖掘的分类算法有哪些,各有何 数据挖掘可以看看【云速数据挖掘】,全中文界面,只要设置好挖掘的熟悉,什么信息都能挖掘到

问题九:大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工作。大数据的挖掘是从海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大型数据库中发现隐含在其中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其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学习,统计学等。通过对大数据高度自动化地分析,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商家、用户调整市场政策、减少风险、理性面对市场,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如银行、电信、电商等,数据挖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背景分析、企业管理危机等。大数据的挖掘常用的方法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神经网络方法、Web 数据挖掘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

(1)分类。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摸个给定的类别中。可以应用到涉及到应用分类、趋势预测中,如淘宝商铺将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购买情况划分成不同的类,根据情况向用户推荐关联类的商品,从而增加商铺的销售量。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反映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属性值的特性,通过函数表达数据映射的关系来发现属性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它可以应用到对数据序列的预测及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去。在市场营销中,回归分析可以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如通过对本季度销售的回归分析,对下一季度的销售趋势作出预测并做出针对性的营销改变。

(3)聚类。聚类类似于分类,但与分类的目的不同,是针对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组数据分为几个类别。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很大,但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相似性很小,跨类的数据关联性很低。

(4)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隐藏在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即可以根据一个数据项的出现推导出其他数据项的出现。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海量原始数据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第二极端为从这些高频项目组产生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企业中用以预测客户的需求,各银行在自己的ATM 机上通过捆绑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供用户了解并获取相应信息来改善自身的营销。

(5)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因其自身自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处理非线性的以及那些以模糊、不完整、不严密的知识或数据为特征的处理问题,它的这一特点十分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其主要代表为函数型网络、感知机;第二类是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算法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 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第三类是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以ART 模型为代表。虽然神经网络有多种模型及算法,但在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中使用何种模型及算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则,而且人们很难理解网络的学习及决策过程。

(6)Web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指Web 从文档结构和使用的 *** C 中发现隐含的模式P,如果将C看做是输入,P 看做是输出,那么Web 挖掘过程就可以看做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映射过程。

当前越来越多的Web 数据都是以数据流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对Web 数据流挖掘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Web数据挖掘算法有:PageRank算法,HITS算法以及LOGSOM 算法。这三种算法提到的用户都是笼统的用户,并没有区分用户的个体。目前Web 数据挖掘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用户的分类问题、网站内容时效性问题,用户在页面......>>

相关推荐

漏诊率又称为

假阴性率。根据查询百度百科得知,假阴性率(falsenegativerate,FNR),又称漏诊率或第Ⅱ类错误,是指实际有病,但根据筛检试验被定为无病的百分比。
2023-07-03 00:44:481

阴性似然比计算公式

阴性似然比-系诊断试验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值即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1-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negativelikelihoodratio-LR)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1-Se)与真阴性率(Sp)之比。表示错误判断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其比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是可以同时反应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得出某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结果可能性的比值。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一项诊断性试验的阳性似然比为10,意味着当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是,判定患病的可能性是不患病可能性的10倍。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若阴性似然比为0.01,意味着当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时,判定患病的可能性仅为不患病的1/100
2023-07-03 00:44:551

国标和食药总局出具的五项农残快检的标准区别?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蔬菜中敌百虫、丙溴磷、灭多威、克百威、敌敌畏残留的快速检测》(KJ201710)食品快速检测方法。本方法规定了蔬菜中敌百虫、丙溴磷、灭多威、克百威、敌敌畏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适用于油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中敌百虫、丙溴磷、灭多威、克百威、敌敌畏残留的快速测定。 其中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的性能指标如下:检测限:敌百虫0.1 mg/kg,丙溴磷0.5 mg/kg,灭多威0.2 mg/kg,克百威0.02 mg/kg,敌敌畏0.2 mg/kg。灵敏度:灵敏度应≥95%特异性:特异性应≥85%。假阴性率:假阴性率应≤5%。假阳性率:假阳性率应≤15%。 检测卡法的性能指标如下:检测限:敌百虫0.1 mg/kg,丙溴磷0.5 mg/kg,灭多威0.2 mg/kg,克百威0.02 mg/kg,敌敌畏0.2 mg/kg。灵敏度:灵敏度应≥95%特异性:特异性应≥85%。假阴性率:假阴性率应≤5%。假阳性率:假阳性率应≤15%。本方法负责起草单位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验证单位为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要起草人包括胡明燕、胡梅、王骏、熊晓辉、岳振峰等。
2023-07-03 00:45:022

HIV抗体检测假阴性的概率有多大?大神们帮帮忙

假阴性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用的检测试剂阳性在99%以上,假阳性应该是1%以下,很少,做两次不可能两次都是假阴性,三个月二次阴排除艾了,不用再测.查看原帖>>
2023-07-03 00:45:101

化学发光法假阴性概率

任何检测方法都是可能出现假阴性的,但是比率非常非常小,小到可能百分之一或以下,所以复查一次还是阴性就完全不需要考虑假阴性的问题了
2023-07-03 00:45:291

在筛检试验中,漏诊率又称为

【答案】:B在筛检试验中,漏诊率又称假阴性率,是指筛检试验阴性的人数占实际有病者的比例。本题备选A、C、D均为干扰项。假阳性率是指筛检试验阳性的人数占实际无病者的比例,即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是指筛检阳性者真正是患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是指筛检阴性者真正是非患者的可能性。
2023-07-03 00:45:361

概率统计怎样预测预警新冠

假设核酸检验敏感性是0.5, 特异性是0.9,被感染的基础概率是0.2;则作为检验手段,阳性的可信度是0.8,阴性的可信度是0.44;作为概率预测,阳性的可信度是0.21, 阴性的可信度是0.86.检验为阳性时,被感染的概率是0.56;检验为阴性时,被感染的概率是0.122.因为漏报率较高,有人提出用CT辅助确诊是合理的。 抗病毒前线传来消息,核酸检验假阴性太多,这给救治和隔离带来极大困难, 有人因此提出要配合CT等手段确诊。本文做一科普,说明假阴性和假阳性是怎么回事, 根据阳性或阴性能做怎样的概率预测, 以及我们应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检验结果:阴性和阳性。 设医学检验中,e1表示阳性,是对有病或被感染h1的预测;e0表示阴性,是对没病或没被感染h0的预测. 设e是变量,作为证据;h是变量,作为假设。则不确定关系如下:test.jpg 图1 e和h的关系概率P(e1|h1)叫做敏感性, 又叫真阳性率; P(e0|h0)叫特异性, 又叫真阴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反映检验手段好坏。P(e0|h1)=1-P(e1|h1)叫假阴性率,也就是漏报比例,这个比例越小越好。 P(e1|h0)是假阳性率,也就是误报比例,这个也是越小越好。 但是一个检验通常很难做到两者都小(参看下图)。漏报损失更大,所以漏报比例要小,这更加重要, 要优先考虑。4P.jpg 图2. 四个条件概率和检验分界x"的关系然而, 遗憾的是,目前核酸检验新冠毒肺炎, 敏感性只有0.3-0.5. 假设是0.5(参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878994), 这意味着真感染者有一半要漏报。 有人会说既然它这么低为什么还要用? 医学检验中用阳性似然比反映阳性有多可靠: LR+= P(e1|h1)/P(e1|h0)=敏感性/(1-特异性)只要特异性较大,LR+就大;根据阳性可以预测有病的概率就较大。比方说, 特异性是0.9(这是假设,我没有查到核酸检验的特异性), 那么阳性似然比LR+=0.5/(1-0.9)=5. 假设有疑似症状的人被感染的先验概率(又叫基础概率)是P(h1)=0.2(目前大概是0.2),那么可以算出P(e1)=P(h1)P(e1|h1)+P(h0)P(e1|h0)=0.2*0.5+0.8*0.1=0.18;P(e0)=0.82.检查出阳性后,被感染的条件概率就是 P(h1|e1)=P(h1)P(e1|h1)/[P(h1)P(e1|h1)+P(h0)P(e1|h0)] =0.2*0.5/0.18=1/1.8=0.56.被感染的概率从0.2增加到0.56, 所以检验有用。 但是阳性也不完全可信。因为阳性的误报概率是P(h0|e1)=1-0.56=0.44. 这意味着没100个阳性者有44个不是真地被感染。 阴性也不完全可信,因为阳性患者中被感染和没被感染的概率是 P(h1|e0)=P(h1)P(e0|h1)/P(e0)=0.2*0.5/0.81=0.122; P(h0|e0)=1- P(h1|e0)=0.878。这意味着100个阴性的人当中有12.2个是被感染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医生呼吁要使用CT辅助确诊——因为敏感性较低。
2023-07-03 00:45:443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指什么

临床特异度是衡量试验正确地判定无病者的能力,特异度是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真阴性的比例。 临床灵敏度可用来衡量某种试验检测出有病者的能力,灵敏度是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真阳性的比例。
2023-07-03 00:45:512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结果的几种情况及一些建议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对甲状腺结节治疗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其可使甲状腺手术量降低近50%,而甲状腺癌的发现率由15%上升至50%。 假阴性FNA活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若采用UGFNA,其假阴性率仅为1%~2%,且重复FNA活检,将会进一步降低假阴性率。 针对如何最大限度降低FNA活检假阴性率,指南建议:① 应用UGFNA 活检;② 对结节进行多点穿刺取样;③ 对良性结节,可考虑再次行UGFNA以随访;④ 对多结节甲状腺肿,可根据超声检查所见优先选择受检结节;⑤ 对于囊性病变,应对实性区域行UGFNA 活检,并抽取囊液行细胞学检查;⑥ 至少应准备6个超薄细胞涂片;⑦ 采用能即刻进行湿固定的巴氏染色技术。 假阳性 是指FNA活检结果为恶性,但术后标本中并未发现。文献报告的假阳性率为1%~7.7%。 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常见原因有细胞学特征重叠、退行性改变、标本不佳或细胞病理学医师缺乏经验等。最常见的假阳性诊断是PTC。
2023-07-03 00:45:582

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阴性”?

因为,在核酸检测时,特别是在病毒载量较少时,若拭子采样位置不准、力度不够,未真正触及脱落的咽喉细胞,或者患者在检测前大量饮水、吸烟、嚼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都会导致人体口咽部本就不多的病毒脱落,造成漏检,进而产生“假阳性”结果。并且,另外一个,就是两天之内接种新冠疫苗,也是会让核酸检测变为“假阳性”
2023-07-03 00:46:1812

三个月检测艾滋病,假阴性出现的概率

你好,医院检测HIV出现假阴性概率是很低的,三个月检测艾滋病应该放心了,虽然资料显示艾滋病窗口期平均为三个月,个别长达有半年的,但这种情况太少见了;你所说的出现假阴性,考虑是窗口期的问题,如果你窗口期超过三个月,那么三个月检测不出来,就会出现你所说的假阴性。目前疾病控制中心对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也不是换用不同试剂和检测方法能避免的了的。
2023-07-03 00:47:331

似然比检验

原假设 H0:θ = θ0;备择假设为 H1 : θ ≠(不等于) θ0(θ = θ1) 从模型中可以看到事实上 θ0 和 θ1 可以认为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模型,其含义是你有两个统计学模型,分别是 p(x; θ1) 和 p(x; θ0) 。λ 越接近 1 代表两个模型差异越小;反之,两个模型差异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 是反映真实性的一种指标,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该指标全面反映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且非常稳定。似然比的计算只涉及到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 因检验结果有阳性与阴性之分,似然比可相应地区分为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LR)和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阳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说明筛检试验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 用诊断试验检测经诊断金标准确诊的患病人群的阳性率(a/(a+c))与以金标准排除诊断的受试者中试验阳性即假阳性率(b/(b+d))之间的比值.   因真阳性率即为敏感性,假阳性率与特异性成互补关系,所以,也可表示成敏感性与(1-特异性)之比:   LR= [a/(a+c)]÷[b/(b+d)]=Sen/1-Spe   Sen:敏感性; Spe:特异性 ;a:真阳性;b:假阳性;c:假阴性;d:真阴性   阴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1-Se)与真阴性率(Sp)之比。表示错误判断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其比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可以,那么这个复杂模型的附加参数能够用在以后的数据分析中。LRT应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这些待比较的模型应该是分级的巢式模型。 具体来讲,是说相对于简单模型,复杂模型仅仅是多了一个或者多个附加参数。增加模型参数必定会导致高似然值成绩。因此根据似然值的高低来判断模型的适合度是不准确的。LRT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来选择合适的模型。LRT检验的公式 其中L1为复杂模型最大似然值,L2为简单标准模型最大似然值LR近似的符合卡方分布。为了检验两个模型似然值的差异是否显著,我们必须要考虑自由度。 LRT检验中,自由度等于在复杂模型中增加的模型参数的数目。这样根据卡方分布临界值表,我们就可以判断模型差异是否显著。 更多的参考资料:The LRT is explained in more detail by Felsenstein (1981) , Huelsenbeck and Crandall (1997) , Huelsenbeck and Rannala (1997) , and Swofford et al. (1996) . While the focus of this page is using the LRT to compare two competing models,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one can compare two competing trees estimated using the same likelihood model. There are many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s (e.g., see Kishino and Hasegawa 1989 , Shimodaira and Hasegawa 1999 , and Swofford et al. 1996 ).
2023-07-03 00:47:411

统计学(34)-为什么P值小于0.05?

(1)一种比较有理论依据的说法是:在正态分布中,出于实际的方便,我们以偏离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有无统计学显著性的依据。而在正态分布中对应2倍标准差的概率是0.046, 不容易记住,因此没有取2倍标准差,而是取1.96 倍标准差,它对应的概率是0.05, 更方便记忆。这样就可以说,在20次事件中发生1 次的概率。 (2)除遵循传统习惯这一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们一直在使用0.05这一界值。虽然我们可以设定界值更小(如0.01),这样可以降低假阳性率,但同时却容易增加假阴性率。这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这里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再强调一遍。 在审判时, 一开始法官都认为嫌疑人无罪(无效假设),然后搜集证据,看看搜集的证据能否推翻无罪的假定。假定一开始法官规定,只要找到两个证据(检验水准设为0.05), 就可以推翻无效假设,即认为嫌疑人可能是有罪的。现在为了更谨慎,把规定变得更严格了,必须找到4 个证据才能认为嫌疑人有罪(检验水准设为0.01)。 那么,在对某个嫌疑人的审判中,我们找到了3 个证据(P值0.025), 如果按原来的规定(检验水准设为0.05), 我们就可以认为嫌疑人有罪;但根据新的规定(检验水准设为0.01), 不能认为嫌疑人有罪。实际上,这就使得法官更难判处一个人有罪。如果一个人本来确实有罪,但由于新的规定过于苛刻(检验水准设得太低),以至于无法证明他有罪,这就出现了假阴性率,即本来是有罪的,却无法做出有罪的结论。 因此,如果我们把检验水准设得过低,虽然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假阳性错误,但同时提高了假阴性的可能。所以我们目前仍以0.05 作为检验水准,而不是一味地在一个方向上降低。 不管当初0.05 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始终在沿用这一值。目前在科研领域有不少人奉P=0.05 为经典,一旦发现P 值等于0.052 之类的,感觉天都要塌了。事实上P 值只是一种概率或者可能性,不会有杂志因为你的P值等于0.052 而拒绝承认你的结论。 事实上, P值跟差别大小没什么关系,而是跟样本大小更有关。 大样本结果出现0.05,数据才更加可信!
2023-07-03 00:47:481

反映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某病可能的比例所用的指标是

【答案】:AA项指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B项指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C项即假阳性率,实际无病而根据筛检试验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D项即假阴性率,实际有病而根据筛检试验被判为无病的百分比。E项即真阴性率,实际无病而根据筛检试验被判为无病的百分比。所以答案选A。
2023-07-03 00:47:551

鼻咽拭子采样深度是?

鼻咽拭子采样是将一根细棉签深入鼻孔,从下鼻道深入抵达鼻咽后壁,然后捻转棉签取样。棉签进入鼻腔的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咽拭子核酸检测最快6小时出结果,但由于目前检测量非常大,受检测者通常在24小时后收到检测报告。一旦发现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实验室一般都会立刻复核一遍。准确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大样本统计数据证明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但影响准确率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受检测人员感染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降低准确率)、标本取材时受检测者配合情况(配合度差可能导致标本没有取到位)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如果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理想状态下核酸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谓假阴性,就是指受测试者确实是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就是假阴性。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各个医疗机构的准确率都在迅速提高,假阴性率正在不断降低。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核酸检测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3-07-03 00:48:031

厦门通报4人核酸阳性,核酸阳性就一定是感染了吗?

核酸检测阳性不一定就是确诊病例。1、核酸检测也可能存在假阳性,但是概率低大家都知道核酸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跟取材有关,有些人要检测好几次才能检测出来。同时核酸检测也存在假阳性可能,但是概率极低,因为影响核酸检测呈假阳性的因素很少,只存在于试剂盒设定阳性判断值的偏差或者标本被污染了。因此核酸检测阳性,基本可以认定感染了新冠病毒。2、核酸检测阳性代表感染,不代表发病核酸检测阳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不一定发病。只有发病了,并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才能算确诊病例。否则只是单纯地感染病毒,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经常漏诊,如何弥补?核酸检测有较高的假阴性率,也就是漏诊率。1、可结合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抗体检测结果列入到确诊病例标准,以有助弥补核酸检测漏检的风险,发挥其在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的及时诊治及防控中的作用。2、抗体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感染可能存在“窗口期”,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需要14天才能在外周血中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而处于感染早期的“窗口期”内,无法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但此时核酸检测可呈阳性。所以核酸检测能更早的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其次,影响抗体检测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较多,且发生几率较高。例如过早体内尚未产生足够抗体,或标本处理不当、检测条件不足、试剂盒稳定性不高等都会造成假阴性。3、抗体检测仅作为补充诊断,无法替代核酸检测新冠病毒特异IgM、IgG抗体仅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能完全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是否有传染性核酸检测阳性只能说明体内存在这种病毒,但不能判定这个病毒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也不能通过核酸阳性来判定它的浓度和活性,以及是否有传染性。所以核酸检测阳性不等于一定具有传染性。因此,核酸检测是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筛查的最佳检测手段,也是最利于普及的检测手段,核酸检测阳性视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几乎不会冤枉受检者。可同时一起检测新冠抗体,减少漏诊率。
2023-07-03 00:48:186

tct检查是什么?

TCT检查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检查是一种妇科检查项目,是作为明智的女性一定要选择的预防宫颈癌方法——定期做宫颈TCT检查。我们知道大多数已婚女性在做妇科检查项目时,医生会建议女性定期做TCT检查,那么tct检查结果怎么看?下面一起来看看。1、TCT检查是什么TCT检查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TCT检查和宫颈刮片检查的区别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巴氏涂片检查经常会受到血液、粘液、炎症的影响,会导致样本模糊,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而宫颈TCT检查细胞监测则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TCT检查大大提高了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和标本的满意度,宫颈癌检测准确率高达98%以上。TCT检查除了能筛查宫颈癌以外,还能发现一些微生物感染,如滴虫、病毒、霉菌、衣原体等。2、宫颈癌筛查预防宫颈癌,定期做TCT检查宫颈癌依然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约有13万多的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四分之一。每年约有2-3万人死于宫颈癌,并呈上升趋势及年轻化。TCT检查结果不是最终诊断宫颈癌有“三阶梯诊断”,分别是细胞学检查,女性私处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初始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还需要进行女性私处镜检查,若还是存在异常,那么则需要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最终下结论。因此,仅凭TCT结果异常断定自己患有宫颈癌是不科学的。此外,TCT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对于有条件的,30以上女性,建议同时联合HPV和TCT两项检查,以降低假阴性几率。3、TCT检查结果解读(1)正常:说明刮片细胞里没有发现异常。(2)非典型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或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这个结果提示不确定这些细胞是否异常,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选择:3-6个月以后复查;或者直接查HPV,若HPV阴性,继续观察,若阳性,建议行女性私处镜检查行宫颈活检。(3)ASC-H(不典型鳞状细胞倾向上皮内高度病变):虽不能明确意义,但倾向于有病变,这种情况,通常是需要女性私处镜检查和活检的。(4)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提示有异常细胞,需要进一步女性私处镜检查和活检。(5)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比LSIL更进了一级别,预示不好,建议尽快复诊,行女性私处镜活检。(6)不典型腺细胞: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了解这个不好的腺细胞来自于哪儿,需要超声、宫腔镜、刮宫来进一步明确。(7)鳞状细胞癌或腺癌:这种结果就要立即找医生看。
2023-07-03 00:49:321

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DNA和RNA怎么区分?什么是假阴性

如今,疾病越来越复杂多样,而疾病的检测以及甄别对于治疗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就拿这次新冠肺炎的爆发来说,其中“核酸检测”这种医学检测手段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那么,核酸检测技术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核酸检测会有的一定几率出错?什么是假阴性?核酸。核酸作为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分为脱氧核糖核酸,以及核糖核酸,其中脱氧核糖核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基因,即DNA,一般以细胞为单位的生命体的遗传信息都是以脱氧核糖核酸的形式被储存在DNA里的,但是病毒的遗传方式有所不同,比如有一部分病毒是以脱氧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的(乙肝病毒)。但是普遍的DNA病毒致病性不同,一般常见的致病性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叫做RNA的物质,即核糖核酸。总之,核酸就是在细胞核里面的一类生物聚合物,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核苷酸或者碱基所组成的序列,参与着遗传物质保存、繁殖等生化合成和细胞代谢,决定着细胞或机体的性状表现。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正式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人类对病原体的研究从形态学层次深入到了分子层次,而核酸检测技术就是基于分子水平的一项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简单来说,由于每一个生物的核酸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致病微生物核酸内部的基因学序列,来确定生物体上是否携带有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是基于核酸双链互补配对原则的核酸杂交技术,首先合成一段与特定病原体DNA或者RNA互补的单链核酸序列作为探针,并用生物素、放射性同位素、酶等进行标记,然后与待测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杂交。如果探针能与待测病原体的核酸互补配对,便能观察到标记物的信号,以此来证实待测病原体的种类。当探针与病原体核酸互补结合后,探针上的标记物便会显色,研究人员就通过观察病原体样本是否显色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但是有时候会因为患者体内的病原体核酸含量过低,检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直到20 世纪八九十年代,PCR 技术的出现才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性和准确性。核酸检测技术不必预先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便可直接检测,方便快捷,而且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核酸检测的价格各个地方略有不同,一般做一次核酸检测可能需要200到300元左右,一般24小时内就可以得出结果。虽然核酸检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率过高的这个话题,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比如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一名急诊护士在6月18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但6月17日她曾参加的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个结果也让众人对核酸检测技术提出了质疑。假阴性、假阳性假阳性是指本来的阴性样品结果检测为了阳性,即错检;假阴性是指本来的阳性样品检测为阴性,即漏检。实际上,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假阴性”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有项研究就发现,新冠患者在感染期间至少会有20%的漏诊概率,即会出现假阴性结果。虽然核酸检测技术会有假阴性的问题出现,但我们对于核酸假阴性也不能掉以轻心。
2023-07-03 00:49:391

假阳性率的基本内容

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又称误诊率或第Ⅰ类错误。即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网络释义 1. false positive rate 甲型肝炎hepatitis A,HA...假阳性率 false positive rate...假阴性率 false negative rate2. FPR AA (2)...假阳性率(FPR),即1-特异度,是正常组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概率,根据公式(2)...有:3. FP 糖尿病肾病患者正确判断为并发的概率;假阳性率(FP)用于表示按不同血糖水平标准,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判断为并发的概率。...4. fpr false positive rate FPP FreePortal Pressure 自由门脉压...fpr false positive rate 假阳性率...FPV FastPhotovoltage 快光电压
2023-07-03 00:51:271

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什么以及如何计算?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正确判断病人的率。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正确判断非病人的率。超声诊断 +-合计+ A B- C D灵敏度=A/(A+C)*100%特异度=D/(B+D)*100%扩展资料:灵敏度(Sensitivity)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致的响应量变化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灵敏度指示器的相对于被测量变化的位移率,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特别是电学仪器注重仪器灵敏度的提高。通过灵敏度的研究可加深对仪表的构造和原理的理解。实验室常用的电表是磁电式的,它的构造是一个可转动的线圈装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中,当电流通过游丝流经线圈时,因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线圈克服游丝的反抗力矩偏转一个角度,在磁感强度,线圈面积、线圈匝数和游丝强度一定时,电流的大小与线圈偏转的角度成正比,我们以指针满偏时电流Ig的大小看作电表的灵敏度,满偏电流愈小灵敏度愈高,表头满偏电流一般为10微安到几百毫安。如要测量微弱电流(10-6~10-10安)或微小电压(10-3~10-6伏)就应提高电表的灵敏度,采用一种高灵敏度的仪表即灵敏电流计。灵敏电流计的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从中看出提高灵敏度的原理。磁场部分:由永久磁铁产生的辐向磁场。偏转部分:线圈可以在磁场内转动,它的上下端用金属丝(张丝)绷紧,张丝同时作为线圈两端的电流引线。由于用张丝代替了普通电表的转轴和轴承,避免了机械摩擦,电流计的灵敏度得以提高很多。读数部分:小镜M固定在线圈上,它把光源射来的光反射到标尺上,并形成一个光标,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小镜M随线圈转过θ角,反射光线转过2θ角。光标在标尺上移动的距离d=2θL,l为小镜M至标尺的距离。由于线圈的偏转角θ正比于电流Ig,所以光标移动的距离d可以测出电流Ig的大小。采用光标作“指针”代替普通电表的金属指针,相当于加长了指针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电流计的灵敏度。特异度是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特异度百度百科-灵敏度
2023-07-03 00:51:423

核酸检测阴性是不是正常的 核酸检测阴性是否携带病毒

我们都知道,核酸检测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它会在几个小时之内检测出病毒,可以很好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很多人都会做核酸检测,尤其是外出上班的人。那么核酸检测阴性是不是正常的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核酸检测阴性是不是正常的 核酸检测阴性说明是正常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指的就是在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或者是血液标本中没有检测出来新型冠状病毒。一般情况下,间隔一天以上进行连续两次的核酸检测,如果都是阴性就说明患者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检测阴性,说明患者已经治愈了。 如果在核酸检查的时候是阴性,说明身体是健康的。平时应该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也要增强个人的免疫力。每天抽出时间到外面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的体质,也要多喝一些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注意下体卫生。 核酸检测阴性是否携带病毒 一般是不携带病毒的,除非是假阴性。 核酸检测是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任何病毒核酸检测的检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出现假阴性不可避免,同时检出率还可能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病程发展阶段,样本取材和实验室检测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对确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检测阳性者即可确定为确诊病例,而对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仍需按照诊疗方案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观察。对于疑似病例隔离14天再次进行核酸检测为阴性,大部分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有极少数超级传播者可能病情轻,处于病程发展阶段,会出现核酸检测阴性的。 检测试剂盒研发需要酶、合成DNA等十几种关键化学原材料,不同企业选择的原材料供货方不同,酶的活性、DNA的纯度就会有差别,这会影响核酸检测试剂检测准确度。而在试剂盒产品研发过程中,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力、技术手段使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偏差,误差累计起来也会导致试剂盒产品灵敏度出现差别。取样过程不规范也会影响后续的分离和测定结果,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以使用最普遍、操作简单的咽拭子采集为例,由于咽部的新冠病毒含量少,所以有可能造成漏检。 核酸检测多久出结果 一般的需要1-2天,最新的试剂盒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出结果,但不清楚有没有大批量投入使用。 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时间,根据使用的试剂盒不同而有区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来,国家多个部门都在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现在的试剂盒最快可以在2~3小时左右就能够出结果。由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普遍使用以及检测速度的提高,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确诊速度明显加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核酸检测当天就能出结果,由于是通过核酸试剂的检查,因此结果是可以直接显示出。目前核酸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确诊方法,新型冠状病毒在检测出核酸阳性时,是要进行隔离统一的治疗,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的避免病毒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来避免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准确率高吗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准确,但是有一定的假阴性率。一般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要经过几次检查才可以确诊。只要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阳性,那就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阴性,一次的情况不能代表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要多检查几次。有的患者要经过三四次检查才可以确诊。这是因为如果体内病毒量比较少,核酸检查没有那么敏感,就会检查不出来。 虽然使用核酸检查的结果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但是也不能够100%的来进行确定,在检查出结果之后也要进行复查,如果没有检查到病毒,也不能够排除感染的情况。最好可以选择多次检测,能够增加检查的准确率。在这期间需要及时的佩戴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023-07-03 00:51:521

前哨淋巴结示踪【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92例_宋大公】

·532· 实用医技杂志年月第卷第期,,,·临床研究· 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92例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465000) 乳腺癌的发生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大量的研究证实,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虽然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是目前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人们也认识到恶性肿瘤的全身转移是其主要致死因素。近年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由于能够较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1],保乳、保腋窝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使得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上肢功能却未增加复发率。SLNB 方法有多种,但因价格、检出率、核污染等问题而不能推广,本研究对以纳米碳混悬液作为示踪现报告如下。剂行早期SLNB 的9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早期乳腺癌(T 1~2N 0M 0)患者92例,均为女性,年龄30~83岁,平均(45±12)岁。肿块位于外上象限66例,外下象限26例。既往无腋窝手术史,无胸壁放射治疗史,术前钼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排除多发病灶、未行新辅助化学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纳米碳混悬液由重庆莱美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规1.2材料:格:50mg/支。 麻醉满意后,消毒铺巾,以皮试针抽取纳米碳混悬1.3方法: 液1mL ,于乳晕边缘3点、6点、9点、12点皮下各注射0.2肿瘤侧乳腺组织0.2mL 。适当按摩,mL ,30min 后在患侧腋底胸大肌外缘做一3~4cm 的切口(在根治术预切范围内),循染色淋巴管追踪被染成黑色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SLN ),切除SLN 送冰冻及石蜡切片检查。 1.4SLNB 技术标准:参照美国Louisville 大学SLNB 技术标准[2]:灵敏度=(SLN 阳性例数/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100%,[(SLN 真阳性例数+SLN真阴性例数)准确率=/SLN总例数]×(SLN 假阴性例数/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100%,假阴性率=×100%。2结 果 [1][2][3] 宋大公丁红华 (NSABP )B -4研究:对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的乳腺癌病例随机行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放射治疗、单纯乳房切除及腋窝随访(腋淋巴结转移时再行手术),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式均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Veronesi 等[3]的研究显示仅有30%的乳腺癌患者在发现乳腺癌时存在淋巴转移。近年来研究也表明早期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不增加疗效,且保留一定数量的腋淋巴结,可以使其继续发挥抗肿瘤的免疫屏障作用。那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就存在着过度治疗之虞。 SLNB 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用于腋窝淋巴结分期,提高生活质量,被广泛用于早期乳腺癌[4]。理论上淋巴结的转移应呈序贯性,SLN 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SLN 阴性的患者不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从而使大部分患者受益。自20世纪90年代始,乳腺癌SLN 识别及活检技术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淋巴显像试剂应运而生。其中第三代示踪剂纳米碳因具有高度的淋巴系统趋向性、停留时间长、安全、易操作等优点而受到关注。纳米碳混悬液是一种黑色混悬液,其中纳米碳以平均直径150nm 的团粒存在于混悬液中。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为30~50nm ,基底膜发育较完全,而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隙为100~500基底膜发育不完全,呈叠瓦状,故纳米碳注射到局部后,nm , 不进入血管,却可迅速经淋巴管集聚于淋巴结,并可以被巨噬细胞吞噬滞留于淋巴结,将所经淋巴结染成黑色,从而达到区域淋巴结示踪的目的。在我们采用纳米碳混悬液示踪的92例准确率及灵敏度都很高,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检出率为98%,说明纳米碳对乳腺癌SLN 示踪有良好的指导意义,进而起到纳米碳检测SLN 阴性可不指导临床的作用。我们的经验是: 必行腋窝清扫;SLN 未检出及阳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使大部分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张云峰,高森,赵敏.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临床意义研究. 安徽医学,2012,33(8):969-971. 王水,查小明,范萍,等. 乳腺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90. Veronesi U ,Paganelli G ,Viale G ,et al. A randomized compari -son of sentinel node biopsy with routin axillary dissection in (6):546-553. peast cancer. N Eng J Med ,2003,349[4] Veronesi U ,Viale G ,Paganelli G ,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peast cancer :ten -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 -(4):595-600. trolled study. Ann Surg ,2010,251 检出数1~6枚,平均1.8枚。92例患者检出SLN 90例, 其中28例患者冰冻切片报告有癌转移,62例报告未见转移灶,术后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出2例有微小转移。本组检出率为98%(90/92),准确率为96%(88/92),灵敏度为(28/30),假阴性率为7%(2/30)。93%3讨 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目的是获得预后相关信息、达到局部控制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肢肿胀、活动障碍、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美国乳腺癌与大肠癌外科辅助治疗计划 (收稿日期:)2013-01-17
2023-07-03 00:52:001

生物统计的率

反映事物或现象出现的机会或频度,常用百分率或小数表示。如:感染率、死亡率、男婴率等。若以代表阳性率,则阴性率=1-。若将男婴记作=1,女婴记作=0,则个婴儿的性别指标的均数=(∑/=就是男婴率。可见,率可以看成是个体取值为1或0的计数数据的均数。这种样本的率也是对应的总体率的无偏估计。总体的率又称为概率。中位数 是数据按大小排列后位于中央的数值。对于分布不对称的指标(如机体内、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等)往往会有少数特大值,此时,中位数比均数更具代表性,也更稳定。当为偶数时,则取中央两数的均数。众数 即最常出现的数值。如正常妊娠天数的众数为280天。极差 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用于表示数据分散度的简单指标。方差 比极差更全面地反映个体差异的大小。若总体中有个个体,则总体的方差为[1432-05] (2)样本方差 [1432-06] (3)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若(3)式的分母改用,就不是无偏估计。-1是自由度:样本中有个独立的观测指标,它们都是随机变量,它们对于总体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个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称为有个自由度;而(3)式中的∑(-),是用代替了,等于对个的值加了一个限制,即∑必须等于,换言之,∑(-)只相当于-1个独立的随机变量之和,所以它只有-1个自由度。一般地说,对统计量每加上一种限制就用去了一个自由度。为了运算上的方便,离均差平方和有时也记作:[1432-09] (4)标准差 是方差的平方根。它和观测值有相同的单位。是最常用的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对于正态分布的数据,它的用处尤大。样本标准差是对总体标准差的一种估计。的值可在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上直接得出。计算值的功能键常用[on]表示。变异系数 即[1432-9a] (5)它是不受单位影响的量,可用于比较两种单位不同的指标(如生物体的长度与重量)的个体变异大小。例如,三只小白鼠的体重=22,24,27(克)。它们的均数=(22+24+27)/3=24.3(克)[1432-11]标准差 [1432-21]变异系数 [1432-13]极差 Δ=27-22=5(克)。中位数是24克。概率 表示客观事物可能发生的程度。它是实际观察到的率(如男婴率)的总体均值或期望值。它的通用符号是。常用小数或分数表示其大小。例如用0≤≤1表示概率的取值范围为0~1:假定(男婴)=22/43=0.512表示生男婴的概率为22/43或0.512,即略大于1/2。这一理论值是根据反复多次的大样本统计结果归纳出来的。概率可以从量的方面来说明总体的性质。所谓“小概率事件”是指实际上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件。为充分地了解一个总体,就须知道个体的取值范围,以及出现的各种可能值的概率,即概率分布,简称分布。正态分布 一种理想的对称型分布。有些生物学指标远非正态分布,而是呈左右不对称的所谓偏态,但当样本增大时,它们的均数却趋向正态分布。这一性质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直方图 一种根据频数表绘制的图,它以横轴上的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各组的频数,长方形在横轴上的边长相当于组距(图1[1000名20岁男生的身高])。如果一步步地缩小直方图的组距,同时增大样本含量,最终将要趋于图2[正态分布]那样的极限。在图2中,曲线以下横轴以上的面积表示概率,这种曲线称为“(概率)分布曲线”。正态分布具有以下性质:以总体均数为中心,在中心处的分布曲线最高;两侧与 距离相等的对称区间的上方有相同的面积(概率);与 相距愈远的区间的概率愈小;可以用与(总体标准差)这两个参数来描述整个分布(图3[标准差与正态分布曲线])只要知道了 和,则个体落入任何区间的概率均可从(统计学书上)事先算好的正态分布表中查得。表1 [标准正态分布尾部概率简表]是这种表的一个摘要。标准正态分布 凡是正态分布的数据,均可通过减去均数并除以标准差而使之成为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经过这种变换的指标记为,[1433-11] (6) 遵从均数为 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通常以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故可用~(0,1)表示“遵从标准正态分布”。这种分布很常用,尤其是表1所列几个界限值。当样本含量增大时,不论原始数据是不是正态分布,它的大多数统计指标均趋向正态分布,从而可以进一步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再根据 的界值来作出推断(表1[标准正态分布尾部概率简表])。正常范围 生物界的正常范围常用于诊断、鉴别和分类。制定正常范围需要一些先决条件:原始数据必须来自同一总体;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要好;仪器、试剂和方法都没有偏性。理想的界限应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前者是对异常者的识别率=1-假阳性率;后者是对正常者的识别率=1-假阴性率。当尚未掌握异常者的情况时,可暂将特异度定在0.95(即95%的正常者为此范围所覆盖)的水平;待掌握了异常者的数据分布后,再酌情修改界限以便兼顾灵敏度与特异度这两个方面。
2023-07-03 00:52:091

“概率”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家买彩票中奖的几率高吗?

“概率”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家买彩票中奖的几率和普通人一样。彩票中奖的几率很低,大多数人都为彩票机构做了贡献。
2023-07-03 00:52:223

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

【答案】:D分析:灵敏度是指真阳性率,是指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患者的比例,提高灵敏度可尽可能多的发现真正的病人,对于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的疾病意义尤为重要。【避错】对一筛检方法的真实性的评价使用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三个指标。①特异度:是指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非患者的比例;②约登指数:是评价筛查试验真实性的方法,假设其假阴性(漏诊率)和假阳性(误诊率)的危害性同等意义时,即可应用约登指数。指数越大说明筛查实验的效果越好,真实性越大。
2023-07-03 00:53:211

循证医学 熊哥

40. (0 分) 什么是向均数回归现象?如何避免? 30. (0 分) 标准化死亡比(SMR) 31. (0 分) 序贯试验 如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伤寒杆菌是致病因素,引起伤寒流行则还应存在被伤寒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饮水卫生、饮食卫生及其管理制度不良,因为伤寒杆菌要使大批人发病大多通过饮水和饮食传播。如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但疟疾流行则与按蚊大量繁殖有关;按蚊大量繁殖又与当地气候、地形、地貌适于按蚊繁殖有关,还可引伸至防蚊灭蚊措施不力,经济文化水平低、社会制度落后等原因。 5-11 交叉试验是对两组受试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然后互相交换处理措施,最后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的设计方法。在同一组病例的前后对照研究中,同一组病人先后作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但只能有一种顺序。考虑不同的顺序对疗效评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交叉试验中,则有两组或以上的受试者,以不同的顺序先后接受治疗组和对照组措施,旨在消除顺序对疗效可能产生的影响。按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不同,交叉试验可分为随机交叉试验和非随机交叉试验。交叉试验的优缺点1.交叉试验的优点 ①每例研究对象先后接受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消除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②随机分组可避免组间差异;③可避免人为选择偏倚;④需要病例数较少。2.交叉试验的缺点 ①应用病种范围受限,对于各种急性重症疾患或不能回复到第一阶段治疗前状况的疾病(如溃疡病、心肌梗死)以及那些不许可停止治疗(洗脱期)让病情回到第一所段前的疾病,如心力衰竭、昏迷、休克等,都不能采用交叉对照试验;②洗脱期长短依所选药物的半定期和病种、病情而定。过短则难以避免前一阶段治疗的影响,过长则使病人长期不能得到治疗;③每阶段治疗期的长度受到限制,有些药物的有效性可能在试验期内尚未得到充分发挥;④整个研究观察期较长,不能避免病情和观察指标的自然波动。⑥由于整个研究观察期较长,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不容易得到保证。5-12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快速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为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效率,不仅需要不断研究高水平的诊断试验供临床应用,还需要对现有的诊断试验进行科学的评价,研究其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医师正确的选用。临床流行病学中的诊断试验研究,侧重于对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包括:症状、体征、化验与特殊检查的临床评价。即通过临床现场验证来评价其科学性、优越性、实用性以及如何利用该检查结果以协助临床的诊断问题。也就是说,临床流行病学所讨论的诊断问题,并不是具体的诊断方法,而是用这些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进行验证或与原的老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实用价值的问题是这些诊断方法从实验室过渡到临床推广以前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临床医师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5-13 最新的多中心RCT文章,以RCT为基础的系统综述,设计良好的非RCT文章,专家意见。 5-14 筛检或诊断试验的联合分为平行(并联)试验和系列(串联)试验两种。其中平行试验是将多个试验同时进行,只要有一项结果阳性就判为阳性;而系列试验则是先后进行一系列试验,只有全部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判为阳性。 5-15 ①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②所筛检的疾病应有进一步确诊、治疗或预防的方法与条件;③疾病的自然史明确,有较长的潜伏期或领先时间;④筛检方法应简便、快速、经济、安全,预期有良好的收益。 5-16 式中n1为病例组样本量估计值, n2对照组样本量估计值,Sen为灵敏度,Spe为特异度,δ为允许波动的范围(允许误差), 为第一类错误的概率,u值由u界表查得。一般用于筛选试验的灵敏度要求较高,用于肯定诊断的试验都要求特异度较高,灵敏度、特异度的估计值应通过查阅文献或预试验获得。 5-17 ①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给予经治病人以最佳的治疗和合理的治疗;②可以改变临床医师的医疗行为,减少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临床医师间由于素质不同造成医疗水平的差异;③可以减少医疗费用;④有助于继续教育;⑤可以为官方政府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检查的依据;⑥可作为医疗保险机构掌握医疗政策的凭据。 5-18 (1)人群中重大健康问题,如肿瘤。(2)病因研究中因果联系的强度和特异性。(3)预防治疗或干预措施影响的强度和特异性(4)临床研究手段问题,如诊断试验方法的有效性。(5)疾病治疗的成本效益问题(6)卫生策略效果评价。 5-19 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己有的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揭示出来的一种方法,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当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的时候,往往从描述性研究着手,取得该病或健康状态的基本分布特征,从而获得有关的病因假设的启示,然后逐步建立病因假设,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性研究提供线索。 5-20 ①早期诊断有利于预后的疾病,如乳腺癌的诊断,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试验;②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确诊及治疗费用较贵时,如肝癌的诊断,则可选择特异度较高的试验;③当假阳性(a)及假阴性(b)的重要性相等时,一般可把诊断标准定在a、 b最小处(即“a+ b”值最小),此时约登指数最大(可作ROC曲线找最佳截断值来确定)。 5-21 金标准(gold standard)是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标准诊断方法,是区分“有病”与“无病”的依据,包括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发现、特殊影像诊断、临床综合诊断标准及长期临床随访所获得的肯定诊断。如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肾炎的金标准是肾活检,诊断胆结石的金标准时手术所见。 5-22 一种疾病的发生或流行可能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存在联系构成病因链(chain of causation),多个病因链交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例如,肝癌的病因网络可看成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和饮水中的藻类毒素三个主要病因链交错形成。病因网络模型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能够清晰地表达疾病的病因。 5-23 确定一个需要回答的临床问题;寻找可以回答上述问题的证据;评价这些证据的科学性以及作用大小;在临床上应用这些有用的结果;进行后效评价。 5-24 随机化同期对照试验是根据诊断标准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再根据研究的进入标推,选择合格的研究对象,从中排除不愿意参加的研究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愿意加入研究的合格对象随机分配至试验组或对照组,向试验组施加干预措施,向对照组施加安慰剂,观察一定时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该方法适用于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探讨和比较某一新的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也可用于病因研究。 5-25 ①变异系数(CV),该指标适用于计量资料的可靠性分析。CV越小,可靠性越好。②符合率,该指标适用于计数资料的可靠性分析。符合率越高,可靠性越好。③Kappa值,该值表示不同观察者对某一结果的判定或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情况下对某结果判定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范围在+1与-1之间,Kappa值越高,一致性越好。 5-26 答案:统计学联系:两者的联系消除了抽样误差因果联系: 必须具备统计学系,同时还必须排除是由各种偏倚引起,并且符合因果推断标准。 5-27 样本量是研究者在设计阶段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正确掌据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是进行临床科研必备的技能之一。通常意义上认为大样本的研究结果比小样本更可信,但是样本量过大,会增加临床研究的困难,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经济上的浪费。样本含量的估算就是在保证科研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前提下,确定最少的观察例数。有足够的样本量才能保障试验结果的精确性。样本太小,可能会因检验效能不足或机遇问题而得出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5-28 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误诊率(假阳性率)、漏诊率(假阴性率)、似然比和约登指数。上述真实性评价指标均不受患病率的影响。①对于单一试验而言,当试验的灵敏度升高时,其特异度往往下降,误诊率升高,漏诊率下降。②似然比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同时反映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若试验的真阳性率升高,假阳性率下降(即灵敏度、特异度均升高),则阳性似然比升高,阴性似然比下降。③约登指数也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也同时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其值越接近1,试验的真实性越好。④真实性好的试验要求:灵敏度高,特异度高,误诊率低,漏诊率低,阳性似然比高,阴性似然比低,约登指数接近1。 5-29 (1)明确研究目的(2)收集随机对照试验(3)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4)资料抽提(5)各试验的质量评估(6)统计学处理问题(7)灵敏性分析(8)失安全数(9)结论 5-30 盲法是衡量一项研究设计是否科学的标志之一。运用盲法主要是为了避免研究者和病人主观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产生偏倚。盲法至少可分为四个层次:负责分配病人到治疗组的人不知道病人接受什么治疗;病人本身也不应该知道自己接受什么治疗;在研究中照顾病人的医护人员也不知道每个病人接受什么治疗;最后,研究者在评价结果时无法区别谁是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运用时有以下方法:盲(一)非盲(开放试验)(open trial) 研究者、研究对象都知道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试验公开进行。其优点是容易实行,容易判断意外原因而终止试验。缺点是容易产生偏性。有的试验只能是开放试验,如手术方式。(二)单盲(Single blind) 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优点是可以避免来自病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必要时可以及时恰当地处理研究对象可能发生的意外。缺点是避免不了研究者的主观偏倚。(三)双盲试验(double blind)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了解研究的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试验。优点是可避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使结果更真实。缺点是实施起来较复杂,一旦发生药物意外,不易发现是哪一组,所以要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破盲。三盲(triple blind) 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不了解研究的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此方法能更好地控制偏倚,其缺点基本上同双盲。实施起来更加困难。 5-31 ①确定样本含量;⑦选择病例和对照;③确定研究(暴露)因素④调查暴露因素;⑤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⑥撰写论文。 5-32 与单一试验比较,平行试验的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假阳性率升高,假阴性率下降;系列试验则相反,其特异度和假阴性率升高,灵敏度和假阳性率下降。 5-33 ①受试对象自身生物学变异(如生理、心理等因素);②试验方法的变异(如仪器、试剂、时间、温度等条件);③观察者变异。 5-34 通常样本量估计主要依据几个基本因素: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α值(即Ⅰ类错误的概率);β值(即Ⅱ类错误的概率);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研究对象分组的数量。可根据相应公式、软件或查表进行样本含量的计算。另外,治疗方案的实施情况也是影响实际样本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此因素并不包括在常规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中,因而容易被忽视。 5-35 序贯试验的优点 越大。8-7 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对象暴露情况的不同,将其纳入不同队列;然后对队列入群进行随访,束确定某种病因、全死因或一些其他结局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通过比较研究队列的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来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这种研究方法称为队列研究。 8-8 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病人施加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施加干预措施,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8-9 又称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其本质属于现况研究,之所以被称为横断面研究,是强调现况研究是在时间序列上的某一个点进行的。而被称为患病率调查,是因为现况研究所使用的指标通常是患病率的缘故。 8-10 当系统评价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时称为Meta分析。 8-11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可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因索的影响。 8-12 需要治疗的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 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用某一防治措施需要处理多少患者,以防止1次不利结局的发生。为ARR的倒数。 8-13 交叉试验是对两组受试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然后互相交换处理措施,最后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的设计方法。 8-14 诊率(mistake diagnostic rate,α):表示实际未患病但被诊断试验诊断为患者的概率,即非患者被诊断为阳性的概率,又称假阳性率。反映非患者被错误诊断的可能性。 8-15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也称人群病因分值(population etiologic fraction, PEF),描述总人群中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8-16 Youden指数(Youden index,YI):反映诊断试验真实性的综合指标。 8-17 漏诊率(omission diagnostic rate,β):又称假阴性率,表示实际患病但被试验诊断为非患者的概率(患者被诊断为阴性的概率)。反映患者被错误诊断的可能性。 8-18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是以灵敏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以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一般多选择曲线转弯处,即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的点为分界值。 8-19 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疾病不良结果实事件发生的相对概率。 8-20 指引起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生物、理化、社会、以及人体自身的心理和遗传方面的因素。 8-21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 value,-PV或PV-):诊断结果阴性者确为非患者的概率。 8-22 ITT分析即意向处理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是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即不论在试验中实际发生什么情况(如出现不合格、不依从或失访而退出试验),均按最初随机分组(治疗组或对照组)的情况进行结果分析,以保证对所有参加随机分组的病人均进行了分析。 8-23 正确率 (accuracy, Acc或π):又称总符合率或一致率,表示观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程度,反映正确诊断者与非患者的能力。 8-24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以群体为观察单位,研究人群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对健康或疾病的影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8-25 当失访发生较少,即观察人圈比较稳定时、可用整个观察期内所研究疾病的发病人数除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得到该观察期的累积发病率。 8-26 指对某一种疾病或某一个干预措施全面收集所有相关临床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分析,必要时进行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的过程。 8-27 选择偏倚是出于选择而造成研究对象与非研究对象间的特征有系统区别而产生的误差。如吸烟省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到病例组的肺癌患者与未被选人的肺癌患者在某些特征上不一致,保这样所产生的偏倚就是选择偏倚。 8-28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或LR-):是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即错误判断为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为阴性的可能性的多少倍。-LR数值越小,提示能够否定患有该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8-29 霍桑效应(Howthorne effect) 在治疗性研究中,研究者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较对照者往往更为关照和仔细,而被关照的患者对研究人员又极可能报以过分地热情,从而对治疗反应报喜不报忧,这种人为地引起了夸大客观效果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防止霍桑效应最有效的办法有赖于盲法设计和应用。 8-30 当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很低或研究对象比较少时,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作为标准,计算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期数之比,得到标准化死亡比。 8-31 指事先不确定样本数,每试验一对象后,马上分析,然后决定下一步试验,直到可以判断出结果,可以下结论时立即停止试验。 8-32 选择偏倚是出于选择而造成研究对象与非研究对象间的特征有系统区别而产生的误差。如吸烟省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到病例组的肺癌患者与未被选人的肺癌患者在某些特征上不一致,保这样所产生的偏倚就是选择偏倚。 8-33 (number needed to treat):暴露于危险因素后多少个研究对象才发生1例患者。 8-34 EMB: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 8-35 灵敏度(sensitivity,Sen或Se):是实际患病且被诊断试验诊断为患者的概率,即患者被诊断为阳性的概率,又称真阳性率。反映检出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灵敏度(Sen)估计值及标准误SE(Sen)计算公式。 8-36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 value,+PV或PV+):诊断结果阳性者确为患者的概率。 8-37 特异度(specificity,Spe或Sp):是实际未患病而被诊断试验诊断为非患者的概率,即非患者被诊断为阴性的概率,又称真阴性率。反映鉴别非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特异度(Spe)估计值及标准误SE(Spe) 计算公式。 8-38 是以确诊的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为病例组,以不患所研究疾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8-39 阳性似然比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或LR+):是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即正确判断为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为阳性的可能性的多少倍。+LR数值越大,提示能够确诊患有该病的可能性越大。 8-40 在治疗研究中,研究者对自己感兴趣的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往往更加关照和仔细,而被关照的患者对研究人员又及可能报以过分的热情,从而对治疗反应报喜不报忧,这种人为夸大客观效果的现象。 8-41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 8-42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出现于无治疗效能的安慰剂对照组中的效果称之为安慰剂效应。它是一种非特异性效应,可以由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正面和负面效应,后者即副作用。 8-43 序贯试验事先不固定样本数,每试验一对研究对象后,马上分析,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试验,直到可以判断出结果,可以下结论时立即停止试验。 8-44 也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EF),描述暴露人群中的发病率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8-45 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称为双盲法
2023-07-03 00:53:471

为尽量发现患者,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

【答案】:A灵敏度:实际有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诊断出来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确定患者的能力;特异度: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确定非患者的能力。本题需要尽量发现患者,所以常采用提高灵敏度的办法,故选A。
2023-07-03 00:53:551

核酸检测两次间隔是7天还是24小时

核酸检测是很有效的一种疫情防控手段,很多人都会做核酸检测,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或者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一次并不能说明什么,通常至少要做两次以上,两次核酸检测是需要间隔一段时间的,一般至少要间隔24小时以上。 核酸检测两次间隔是7天还是24小时 两次核酸检测间隔时间至少需要24小时。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复制处于一定的间歇期。核酸检测有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概率。为了避免新冠肺炎的漏诊,接触疑似病例的人或前往高危地区的人,核酸检测应至少两次呈阴性,两次检测间隔应至少为24小时。然后取不同的样品进行测试。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测试三次。 两次核酸检测之间的间隔不建议太短。一般来说,如果两次核酸检测的间隔时间太短,诊断效果就不好。根据我国官方规定,两次试验之间的间隔不得小于24小时。必须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出院后病例进行核酸检测。一般需要进行两次左右的试验,两次试验间隔不小于24小时。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支持,就可以诊断出新的冠状病毒肺炎。 2次核酸检测间隔不到24小时可以吗 不可以,至少要间隔24小时。 新冠核酸检测应至少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目前,2019冠状病毒疾病呈假阴性。为避免假阴性患者漏诊,可多次进行核酸检测。两次核酸测试之间的间隔应至少为24小时。如果收集器对试验样品不满意,则可每隔24小时以上进行第三次试验。核酸检测时,由于人员众多,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核酸检测两次,间隔24小时或更长时间,可通过肛门拭子、拭子和鼻拭子检测核酸。C2019冠状病毒疾病诊断标准为金标准,但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为阴性。因此,如果在疫区一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则需要24小时以上的间隔来再次检测两个阴性,从而排除COVID-19感染的可能性。2019冠状病毒疾病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COVID-19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常规、胸部、CT和核酸检测,但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同时,核酸检测只能用于排除COVID-19感染的可能性。 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 对于核酸检测的预防措施,首先建议在检测前两小时不要吃得太饱。因为取样时会引起恶心和不适,一些患者可能会呕吐。呕吐物会污染周围环境。此外,在测试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因为饮酒会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 在检测过程中,市民应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全程佩戴口罩,不揉眼睛、不摸口鼻。公民应当按照统一安排有序接受核酸检查。自愿测试人员应提前预约并前往指定的测试机构。
2023-07-03 00:54:021

健康管理师知识点:流行病学诊断

【导读】在进行健康管理师考试复习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从教材考试复习,然后进行健康管理师考点的把握,而流行病学诊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考点,那么这个考点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考察的点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吧。1、真实性/有效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3、可靠性/信度:变异系数、符合率、一致性分析、可靠性又称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实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4、收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实验性方法诊断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确定诊断标准的方法有: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和ROC曲线法5、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要有足够的样本量,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试验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操作性6、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联合试验:平行(并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阳性即诊断为阳性。优点:提高灵敏度、降低漏诊率缺点:降低特异度、增高误诊率系列(串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全部阳性才能判为阳性优点:提高特异度、降低误诊率缺点:降低灵敏度、增加漏诊率以上就是健康管理师知识点之一流行病学诊断的有关内容,更多关于健康管理师知识点,欢迎大家前往环球网校进行查看,目前正在进行健康管理师报名工作,大家一定要去官方指定机构进行考试报名哦!
2023-07-03 00:54:091

唐氏筛查范围值是多少

  唐氏筛查是可以检查出胎儿是都患有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通常检查后都会有一张数据单给到孕妈妈们,医生也会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胎儿是否健康,是都患有疾病。那 唐氏筛查范围值是多少 呢? 唐氏筛查范围值是多少   当验血筛查值大于1/270为高危人群,正常值是1/700左右。国际上标准是1/270。唐氏筛查AFP MOM1.8,正常范围是0.40 MOM至2.50MOM。   Free-B-HCG MOM4.33,正常范围是<=2.50MOM,唐氏综合征风险率1/318,正常范围是<=1/250,18-三体风险率1/199999,正常范围是<=1/350,神经管缺陷风险1.8,正常范围是 <=2.5MOM,母龄风险率23,正常范围是<=35岁。   很多准妈妈在得知唐氏筛查的结果为高危时,因为害怕生出畸形儿而动了打掉孩子的念头。事实上,如果检验结果呈阳性,只是表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机会高,但不意味着胎儿一定是唐氏综合征患儿或胎儿异常。   专家介绍,唐筛阳性表示胎儿为“唐氏儿”有一定的风险,应尽快进行羊膜腔穿刺做产前诊断,确诊胎儿是否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终止妊娠。   但也同时强调,即便唐筛的结果是低危的,也并不表明孩子就一定安全。唐筛阴性表示胎儿为“唐氏”患儿的可能性极小,但由于检验技术的局限,仍有0.05%的假阴性率(即在2000个阴性者中,有一个唐氏儿)。因此提醒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孕妇,在以后的孕期内,仍应坚持产检,一旦发现有羊水多、脐血管阻力高、胎儿脉络膜水肿等异常时,应注意排除“唐氏”儿可能。   准妈妈们一定不要在忧心忡忡中度过整个孕期,相反,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开开心心迎接新生命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宝宝。 唐筛高危的处理办法   1、进一步确诊: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妈妈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症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指引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羊膜腔穿刺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有疑虑,但是据统计,此项技术造成的流产率仅为0.5%。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   2、确诊为唐氏宝宝后怎么办?唐氏综合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最好手段是在孕妈妈生产前终止妊娠。 精彩推荐: 坐月子吃什么好 产妇吃什么下奶 坐月子不能吃哪些食物 临产前吃什么 孕前吃什么好
2023-07-03 00:54:231

血浆肾素活性测定的测定

1.肾素测定⑴周围循环肾素活性的测定 肾素-血管紧张素体系的加压作用已得到公认但体内肾素水平和活性与血压高度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这种不平行现象主要与机体对肾素分泌的调节功能有关因为周围循环肾素活性存在较大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使确诊困难,认为:若周围循环肾素值<5nGAI/(ml·hr)时可基本上除外肾血管性高血压;若大于此值则提示有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能应进一步作分侧肾静脉肾素的活性或作血管紧张素阻滞剂试验⑵分侧肾静脉肾素测定:测定两侧肾静脉肾素活性的比值(患侧肾素/对侧肾素RVRR)似及周围循环肾素的水平或对侧肾静脉肾素与周围血肾素的比值一般认为周围血肾素活性高而两侧肾静脉肾素的活性差别大于2倍时外科疗效良好Kaufman报道有效率达93%;周围血肾素活性正常或对侧肾静脉与周围血肾素的比值低于1.3而两侧肾静脉肾素活性差别大于1.4倍时术后血压亦多恢复正常或明显下降;若两侧肾素活性的比值小于1.4手术效果不佳假阳性率约为7%Vaughan(1985)也认为肾静脉肾素比值为1.5∶1时90%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获手术良好效果但阴性比值并不能排除手术后满意反应其假阴性率约为15%(62/412)另一方面阳性RVRR也不能排除双侧性病变纠正一侧病变因不能完全纠正基本病理变化故高血压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此Vaughan指出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指标应符合几点:①应用肾素钠指数即用巯甲丙脯酸(Captopril)刺激示有肾素的高分泌;②证实对侧无肾素分泌V2-A2=0(分别代表肾静脉和肾动脉肾素值);③在单侧高肾素型肾血管性高血压V-IVCV/IVC≥0.5(IVC指下腔静脉肾素值)而原发性高血压则不同不论其周围肾素是否正常或升高两侧V-IVC/IVC 均等于0.25
2023-07-03 00:54:301

唐氏筛查多少算高危  

  对于 唐氏筛查多少算高危 这个问题,相关的人士表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值来判断,如果是高风险数值,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此排除误差一次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治疗。 唐氏筛查多少算高危   唐筛给出的是风险评估值,一般临界值是1/270,大于此值的为高风险,小于此值为低风险。1/436<1/270,是低风险。不过唐筛的准确率只有70%左右,而且显示低风险,不一定就说明宝宝没问题。确诊宝宝是否患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1、第一孕期唐氏症筛查。这项检查主要在孕妈妈怀孕第10~13+6周时,应用“超声波”和“抽血”两种筛检方式。通过超声波,可以清楚地测量胎儿的颈部透明带厚度,加上验血,测量母体血清中的血浆蛋白A值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数值,来估算胎儿罹患唐氏症的风险。   2、第二孕期唐氏症筛查。孕妈妈在第15~20周时接受抽血,医院会检测血清中的甲型胎儿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和抑制素等值,再配合孕妈妈的年龄、怀孕周数和体重,计算出胎儿罹患唐氏症的风险。   3、绒毛膜取样术。医生表示,孕妈妈要进行此项检查时,务必先与医生仔细讨论,因为这属于侵入性检查,即需从发育中的胎盘取得一些细胞样本。当孕妈妈接受第一孕期筛检后,若胎儿的颈部透明带超过 3毫米,可考虑直接做绒毛膜取样来检验染色体。不过,此项结果要14天后才能知道。   4、羊膜穿刺检查。这也是属于侵入性的检查,但其风险比绒毛膜取样术来得较小。透过抽取孕妈妈子宫内羊膜腔的羊水,进行检测,能得知胎儿的染色体是否有异常状况,进而得知有无可能患唐氏症。需要14天才能得知结果,其准确率高达99%以上。 “高危”的孕妈妈要怎么办   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妈妈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症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指引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羊膜腔穿刺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有疑虑,但是据统计,此项技术造成的流产率仅为0.5%。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   很多准妈妈在得知唐氏筛查的结果为高危时,因为害怕生出畸形儿而动了打掉孩子的念头。事实上,如果检验结果呈阳性,只是表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机会高,但不意味着胎儿一定是唐氏综合征患儿或胎儿异常。   专家介绍,唐筛阳性表示胎儿为“唐氏儿”有一定的风险,应尽快进行羊膜腔穿刺做产前诊断,确诊胎儿是否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终止妊娠。   但也同时强调,即便唐筛的结果是低危的,也并不表明孩子就一定安全。唐筛阴性表示胎儿为“唐氏”患儿的可能性极小,但由于检验技术的局限,仍有0.05%的假阴性率(即在2000个阴性者中,有一个“唐氏”儿)。因此提醒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孕妇,在以后的孕期内,仍应坚持产检,一旦发现有羊水多、脐血管阻力高、胎儿脉络膜水肿等异常时,应注意排除“唐氏”儿可能。   准妈妈们一定不要在忧心忡忡中度过整个孕期,相反,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开开心心迎接新生命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宝宝。 精彩推荐: 宫外孕 羊水穿刺 四维彩超 唐氏筛查 静脉曲张
2023-07-03 00:54:591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又称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缩写为PKU)是一种可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缺陷,影响患者的大脑发育,引起智力障碍和癫痫,并使患者出现皮肤白化、头发变黄、尿液有鼠臭味等症状。 苯丙酮尿症的症状 患儿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多无任何异常,症状随生长发育逐渐出现,并且多为不可逆转的脑损伤。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患儿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毛发变黄、皮肤色白及四肢短小,同时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霉臭气,尿有一种鼠臭味,有时有癫痫发作。 1、出现喂养困难、呕吐、表情呆滞、烦躁不安和易激惹等症状, 2、头围较小,在出生时头发尚黑,生后数月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头发由黑色逐渐变为棕色或黄色,虹膜颜色变浅; 3、皮肤逐渐变白,多数患儿面部长出湿疹样皮疹; 4、尿及汗液有特殊的霉味或鼠尿样臭味;  5、生后3个月表现生长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逐渐加重,半数以上病例IQ68。年长儿约60%有严重的智能障碍。 6、2/3患儿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小头畸形等,严重者可有脑性瘫痪。约1/4患儿有癫痫发作,常在18个月以前出现,可表现为婴儿痉挛性发作、点头样发作或其他形式。 7、大多数有烦躁,抑郁等精神症状,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兴奋、易激惹、呈痴呆样面容。可出现一些行为、性格的异常,如忧郁、多动、自卑、孤僻等。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 1、苯丙酮尿症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由于酶的丢失或缺陷,苯丙酮尿症患儿不能完全代谢苯丙氨酸蛋白,而该蛋白几乎在所有食物中都存在。如果不加治疗,苯丙氨酸就会堆积在患病新生儿血液中并引起大脑损伤和精神发育迟缓。 2、苯丙酮尿症如何影响患儿? 苯丙酮尿症患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表现都可以是正常的。如果不加治疗,3到6个月时他们就开始对周围的环境不感兴趣,到1岁时,他们的发育就明显迟缓。那些未经治疗、中枢神经已经受损的苯丙酮尿症患儿常常易怒、焦躁不安并具有破坏性。他们躯体发育可以较好,头发常比其兄弟姐妹的要黄。 3、哪些人易患苯丙酮尿症? 当父母双方都带有苯丙酮尿症基因并且都将其传递给子女时,他们的子女就会遗传上苯丙酮尿症。如果父亲或母亲有苯丙酮尿症基因但不发病的,就称为携带者”。在携带者的每一个细胞中既有一个正常基因也有一个苯丙酮尿症基因。携带者没有任何健康影响。 当父母双方都是携带者时,他们就有1/4(25%)几率把苯丙酮尿症基因传递给子女,并导致子女一出生就患上苯丙酮尿症;子女从父母一方遗传苯丙酮尿症基因,而从另一方遗传正常基因的几率是2/4(50-50),这使得子女也成为一个和自己父母一样的携带者;此外还有1/4的几率是父母传递的都是正常基因,则其子女既不会患病也不是携带者,完全正常。记住,这些几率对于每一次妊娠都是一样的。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代谢性遗传性疾病。如果不加治疗,会引起智力迟钝。幸运的是,目前通过常规的新生儿筛查,几乎所有的患病新生儿都可以被早期诊断并加以治疗,确保智力发育正常。 1、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如何做? 用针扎婴儿的足后跟并采几滴血(同样的血样标本可以被用于许多其它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筛查),血样常被送到当地的医学实验室进行检测,以便检测出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是否高出正常值。如果结果不正常,那么将做更多的检查去确定该婴儿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或是其它因素影响了苯丙氨酸水平。 这种检查在婴儿生后24小时到7天内做,其精确度较高。然而,早期出院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婴儿在生后24小时之内就被检查。因为早期做这种检测,有些苯丙酮尿症可能被漏掉,因此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生后24小时内做过检查的婴儿应该在生后1周到2周再次被检测。 2、苯丙酮尿症的症状可以防治吗? 可以。如果在出生后7到10天就开始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患病婴儿,其精神发育迟缓就可以避免。 刚开始,用含有蛋白质但不含苯丙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喂养病婴。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被少量喂养以便只提供婴儿可耐受的苯丙氨酸量。随后,一些蔬菜、水果、谷类产品(如麦片和面条)及其它低苯丙氨酸食品可以加入饮食中,但是不能喂养普通牛奶、奶酪、鸡蛋、肉类、鱼类和其它高蛋白食品。蛋白质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所以儿童必须连续吃含有高蛋白质和必需营养素但只含少量或不含苯丙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加有人工甜品(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的饮料和食品也必须尽量避免。 擅长治疗苯丙酮尿症的医学中心应对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儿童和成人进行跟踪随访。每一病人的饮食必须个体化,需根据其苯丙氨酸耐受量、年龄、体重和其它因素而定。所有病人需定期做血液检测以测定其苯丙氨酸含量是否过高或过低。一岁以内的婴儿可以1周1次,整个儿童期可以1月1次或2次。饮食必须根据检测结果做相应调整。 苯丙酮尿症患者必须在整个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并且一般是终生食用低苯丙氨酸饮食(尽管患者成年以后,有时可以不食用这种受限饮食)。直到20世纪80年代,医生认为:大约在6岁左右,大脑已经发育成熟,这时苯丙酮尿症患儿可以安全地中断他们的特殊饮食。不过,大多数患儿如果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其血中苯丙氨酸水平过高,就会导致智力降低、学习力下降和行为异常。 苯丙酮尿症患儿的父母和患病成人应该和苯丙酮尿症专科门诊的医生们一起讨论他们的饮食和治疗问题。 苯丙酮尿症的检查 1、新生儿筛查:在刚出生经哺乳后72小时由新生儿的足跟部针刺取血,送至筛查实验室。其苯丙氨酸浓度可以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半定量测定;亦可在苯丙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进行比色定量测定,后者的假阴性率较低。如超过4毫克/分升时,就要复查采静脉血测定血苯丙酮尿浓度,如超过20毫克/分升时,即可诊断为苯丙酮尿症。 2、化学呈色法检测:对疑似本病的年长儿,可用化学呈色法检测其尿中的苯丙酮酸 (1)、三氯化铁(FeCl3)试验:在新鲜尿液5ml加入0.5ml的FeCl3,尿呈绿色为阳性。 (2)、2,4-二硝基苯肼试验:在1ml尿液中加入1ml的DNPH试剂,尿液呈黄色荧光反应为阳性。 这两种试验阳性反应也可见于枫糖尿症,胱氨酸血症,故并非为PKU特异性试验,需进一步做血苯丙氨酸测定才能确诊。由于其特异性欠佳,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一般用作对较大儿童的初筛。 3.、血苯丙氨酸测定 有两种方法: (1)、Guthrie细菌抑制法:正常浓度L(2mg/dl),PKU>1200μmol/L。 (2)、苯丙氨酸荧光定量法:正常值同细菌抑制法。 4、苯丙氨酸负荷试验 对血苯丙氨酸浓度大于正常浓度,L者口服苯丙氨酸100mg/kg,服前、服后1,2,3,4h分别测定血苯丙氨酸浓度。血苯丙氨酸>1200μmol/L诊断为PKU,<1200μmol/L,为高苯丙氨酸血症。 5、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血浆和尿液的氨基酸、有机酸分析不仅为本病提供生化诊断依据,同时也可鉴别其他可能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可选用的方法有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层析(GC)、高压液相层析(HPLC)或气-质联用等(GC-MS)。 6、HPLC尿蝶呤图谱分析 10ml晨尿加入0.2g维生素C,酸化尿液后使8cm×10cm新生儿筛查滤纸浸湿,晾干,寄送有条件的实验室分析尿蝶呤图谱,进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高压液相层析(HPLC)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可以鉴别各型PKU:PAH缺乏的患儿尿中蝶呤总排出量增高,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患儿呈现蝶呤总排出量增加,四氢生物蝶呤减少;6-PTS缺乏患儿则呈现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增高,新蝶呤排出量增加;GTPCH缺乏患儿呈现蝶呤总排出量减少。 7、口服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 在血Phe浓度>600μmol/L情况下,直接给予口服BH4片20mg/kg,BH4服前,服后2,4,6,8,24h分别取血作Phe测定。对于血Phe浓度<600μmol/L者,可作Phe+BH4联合负荷试验,即给患儿先口服Phe(100mg/kg),服后3h再口服BH4,服Phe前、后1,2,3h,服BH4后2,4,6,8,24h分别采血测Phe浓度。BH4缺乏者,当给予BH4后,因其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恢复,血Phe明显下降,PTPS缺乏者,血Phe浓度在服用BH4后4~6h下降至正常;DHPR缺乏者,血Phe浓度一般在服BH4后8h或以后下降至正常;经典型PKU患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血Phe浓度无明显变化。 8、脑电图 约80%病儿有脑电图异常,可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灶性棘波等。 9、CT和MRI检查 患者头颅CT或磁共振影像(MRI)可无异常发现,也可发现有不同程度脑发育不良,表现为脑皮质萎缩和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后者在MRI的T1加权图像上可显示脑室三角区周围脑组织条形或斑片状高信号区。 10、智力测定 评估智能发育程度。 11、DNA分析 目前对PAH和DHPR缺陷可用DNA分析方法进行基因诊断。但由于基因的多态性众多,分析结果务须谨慎。 12、酶学分析:PAH仅存在于肝细胞中,取材检测其活性比较困难;其他3种酶的活性都可采用外周血中红、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 诊断: 本病为少数可治性遗传代谢病之一,应力求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由于患儿在早期不出现症状,因此,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测。化验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增高,因为体内苯丙氨酸不能正常地转化成酪氨酸,尿中出现苯丙酮酸。 BH4缺乏症者单独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可使血苯丙氨酸浓度下降,但神经系统的症状仍呈持续性进展。该病的发生率占PKU的10%左右,因此对所有高苯丙氨酸血症都应进行常规鉴别诊断。CT和MRI检查可见进行性脑萎缩。诊断主要依靠HPLC测定尿中新蝶呤(N)和生物蝶呤(B)。如因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时所致的BH4缺乏症,尿中新蝶呤明显增加,N/B增高,B%<10%。如为二氢蝶呤还原酶(DHPR)缺乏时,N正常,B明显增加,N/B降低,B%可增高。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GTPCH)缺乏者,尿中N和B均非常低,N/B正常。因特异性酶的测定较为复杂困难,可进一步作BH4负荷试验以助诊断。 在PKU的典型症状出现以后,诊断并不困难,但已为时过晚,因已失去预防脑损伤的时机。必须强调症状前诊断,即在宫内或新生儿早期确诊。我国有些城市正在开展对全部新生儿作PKU普遍筛查,以及时发现所有PKU婴儿。 苯丙酮尿症的预防 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发现苯丙酮尿症携带者和普及三氯化铁尿布,使已致病婴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预防智能低下的重要办法。
2023-07-03 00:55:071

2020年健康管理师常考知识点(二)

1、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及基本特点实验性研究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实验类型包括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和类试验等。特点:①属于前瞻性研究;②随机分组;③设立对照组;④有干预措施。2、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①真实性:a.灵敏度 b.特异度 c.假阴性率 d.假阳性率 e正确诊断指数。②可靠性:a.变异系数 b.符合率 c.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③收益:a.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高,有利于判定患者);b.阴性预测值(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高,有利于判断非患者)。3、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①可用目前公认的最好的临床诊断试验作为金标准。②研究对象的代表性。③要有足量的样本量。④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⑤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可操作性。4、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①联合试验:平行实验、系列(串联)试验。②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5、筛检试验的概念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6、筛检的主要用途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②发现高危个体;③开展流行病学监测;④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在健康管理中,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患者,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制定干预策略。7、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研究对象: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大量资料,通常是人、动物或生物材料的测量值,发现蕴含其中的统计学规律。8、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①统计设计;②统计描述;③统计推断。9、几何均数的概念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另一种重要指标。它尤其适用于描述以下两类资料的集中趋势:①等比资料,如医学上血清抗体滴度、人口几何增长资料等;②对数正态分布资料(有些正偏态分布的资料,原始数据经过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如正常成人血铅值或某些疾病的潜伏期等。10、方差及标准差的用途①是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重要指标。方差与标准差的数值越大,说明观测值的变异度越大,即离散程度越大,此时的数据就会越分散,均数的代表性越差。②用于计算变异系数;③用于计算标准误;④结合均值与正态分布的规律估计参考值的范围。以上就是关于健康管理师常考知识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节点、考试真题、备考技巧等内容,欢迎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
2023-07-03 00:55:141

漏诊率计算公式

计算漏检率的公式如下:漏检率=漏检数据总数/被检查的总数×100%。漏诊率一般指假阴性率。 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又称漏诊率或第Ⅱ类错误,是指实际有病,但根据筛检试验被定为无病的百分比。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符合率。可靠性(reliability)又称信度、重复性(repeatability)、精确性(precision)。指诊断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所获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如下。定性资料用诊断符合率(diagnoseaccordancerate,DAR)和Kappa值来评价。e=[(a+d)/(a+b+c+d)]×100%。诊断符合率反映了诊断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符合程度。Kappa=(P0-Pe)/(1-Pe)。上式中P0为两种诊断试验的观察一致率(即诊断符合率e),Pe为机遇一致率,P0-Pe为实际一致率,1-Pe为非机遇一致率。Kappa=0说明两种诊断试验结果的一致程度完全是由机遇导致的;Kappa>0说明两种结果的一致程度比机遇导致的还好,Kappa=1表明两种结果完全一致。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真实性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也称准确性。诊断试剂真实性的统计指标如下。1、 灵敏度即真阳性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阳性组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部分所占的比例。2、假阴性率即漏诊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阳性组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部分所占的比例。3、特异度即真阴性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阴性组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部分所占的比例。4、假阳性率即误诊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阴性组中,诊断试验阳性结果人数与非患者组总人数的比值。
2023-07-03 00:55:391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指什么

临床特异度是衡量试验正确地判定无病者的能力,特异度是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真阴性的比例。 临床灵敏度可用来衡量某种试验检测出有病者的能力,灵敏度是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真阳性的比例。
2023-07-03 00:56:131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符合率。可靠性(reliability)又称信度、重复性(repeatability)、精确性(precision)。指诊断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所获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如下。定性资料用诊断符合率(diagnoseaccordancerate,DAR)和Kappa值来评价。e=[(a+d)/(a+b+c+d)]×100%。诊断符合率反映了诊断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符合程度。Kappa=(P0-Pe)/(1-Pe)。上式中P0为两种诊断试验的观察一致率(即诊断符合率e),Pe为机遇一致率,P0-Pe为实际一致率,1-Pe为非机遇一致率。Kappa=0说明两种诊断试验结果的一致程度完全是由机遇导致的;Kappa>0说明两种结果的一致程度比机遇导致的还好,Kappa=1表明两种结果完全一致。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真实性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也称准确性。诊断试剂真实性的统计指标如下。1、 灵敏度即真阳性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阳性组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部分所占的比例。2、假阴性率即漏诊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阳性组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部分所占的比例。3、特异度即真阴性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阴性组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部分所占的比例。4、假阳性率即误诊率,指标准诊断确诊阴性组中,诊断试验阳性结果人数与非患者组总人数的比值。
2023-07-03 00:56:201

电分析化学中灵敏度是怎么计算的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正确判断病人的率。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正确判断非病人的率。金标准(能确诊) 超声诊断 + - 合计+ A B - C D 合计 灵敏度=A/(A+C)*100% 特异度=D/(B+D)*100% 阳性预测值=A/(A+*100% 阴性预测值=D/(C+D)*100% 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误诊率=B/(B+D) 漏诊率=C/(A+C) 假阳性率=B/(B+D) 假阴性率=C/(A+C)诊断符合率=(A+D)/(A+B+C+D)
2023-07-03 00:56:551

r语言怎么计算敏感度,特异度,g值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正确判断病人的率。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正确判断非病人的率。金标准(能确诊) 超声诊断 + - 合计+ A B - C D 合计 灵敏度=A/(A+C)*100% 特异度=D/(B+D)*100% 阳性预测值=A/(A+*100% 阴性预测值=D/(C+D)*100% 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误诊率=B/(B+D) 漏诊率=C/(A+C) 假阳性率=B/(B+D) 假阴性率=C/(A+C)诊断符合率=(A+D)/(A+B+C+D)
2023-07-03 00:57:021

cut-off值要求敏感度与特异性是多少最好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正确判断病人的率。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正确判断非病人的率。金标准(能确诊) 超声诊断 + - 合计+ A B - C D 合计 灵敏度=A/(A+C)*100% 特异度=D/(B+D)*100% 阳性预测值=A/(A+*100% 阴性预测值=D/(C+D)*100% 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误诊率=B/(B+D) 漏诊率=C/(A+C) 假阳性率=B/(B+D) 假阴性率=C/(A+C)诊断符合率=(A+D)/(A+B+C+D)
2023-07-03 00:57:091

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

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 咽拭子核酸检测最快6小时出结果,但由于目前检测量非常大,受检测者通常在24小时后收到检测报告。一旦发现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实验室一般都会立刻复核一遍。如果仍为阳性,可以确认为受检测人员上呼吸道存在病毒核酸,如果受检测者还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了。如果除了咽拭子核酸阳性,受检测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就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染性,所以同样需要到隔离点隔离。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后来都变成了确诊患者。因此只要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就需要隔离。 而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一般机构认可的有效期是3到7天。检测为阴性的人员如果再次接触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者去了中高风险地区,则需要再次复查。 ● 为什么用核酸检测 常用的传染病化验检查包括微生物培养、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微生物培养一般用于细菌检查。例如血液微生物培养可以发现血液中的细菌到底是链球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咽拭子和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可以发现呼吸道感染了什么细菌。例如导致猩红热的链球菌就可以通过咽拭子培养明确诊断,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志贺菌可以通过粪便培养来诊断。 对于病毒感染来说,虽然从标本中分离出病毒是最权威的确诊依据,但是病毒分离是比较危险的操作,需要在较高防护等级的实验室进行,一般的医疗机构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目前更多的是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例如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麻疹等传染病都是通过检测标本中是否有病毒抗体来协助诊断的。 抗体检测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准确率也比较高,通常十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以出结果。但抗体检测的缺点是人感染病毒后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从感染到能够检测到抗体的这段时间就是窗口期。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感染后需要2至3周才能产生抗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需要至少3天以上才能检测到IgM抗体(免疫球蛋白M,在感染早期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一周以上才能检测到IgG抗体(免疫球蛋白G,体内最重要的抗体)。 核酸检测也是检测病毒的方法,它可以更早发现感染。现在临床中对乙肝、丙肝、艾滋病都开展了核酸检测,可以在抗体产生前检测到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而一些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咽拭子或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核酸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以及推测是否具有传染性。季节性流感、禽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通过咽拭子检测可以方便地判断出上呼吸道是否存在病毒成份,从而判断被检测者是否属于感染者。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了,只要在咽喉部位擦拭几秒钟就可以采集到标本。通过分析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成分,可以尽早发现感染者,甚至在感染者出现症状前就可以检测到阳性。感染者经过隔离治疗后咽拭子检测阴性说明病毒已经清除,不具有传染性了。目前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是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标准之一。 ● 核酸检测 准确率有多高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大样本统计数据证明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但影响准确率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受检测人员感染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降低准确率)、标本取材时受检测者配合情况(配合度差可能导致标本没有取到位)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 如果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理想状态下核酸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谓假阴性,就是指受测试者确实是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就是假阴性。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各个医疗机构的准确率都在迅速提高,假阴性率正在不断降低。 另外,对于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通常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对于去过新冠病毒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如果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假阴性可能,所以也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除此之外,如果医生判断一次核酸检测阴性仍不能排除的,也需要再次检测核酸,有时候医生还会建议做胸部CT、血常规化验和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
2023-07-03 00:57:161

tct检查是什么?tct检查结果怎么看?

TCT检查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检查是一种妇科检查项目,是作为明智的女性一定要选择的预防宫颈癌方法——定期做宫颈TCT检查。我们知道大多数已婚女性在做妇科检查项目时,医生会建议女性定期做TCT检查,那么tct检查结果怎么看?下面一起来看看。1、TCT检查是什么TCT检查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TCT检查和宫颈刮片检查的区别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巴氏涂片检查经常会受到血液、粘液、炎症的影响,会导致样本模糊,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而宫颈TCT检查细胞监测则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TCT检查大大提高了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和标本的满意度,宫颈癌检测准确率高达98%以上。TCT检查除了能筛查宫颈癌以外,还能发现一些微生物感染,如滴虫、病毒、霉菌、衣原体等。2、宫颈癌筛查预防宫颈癌,定期做TCT检查宫颈癌依然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约有13万多的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四分之一。每年约有2-3万人死于宫颈癌,并呈上升趋势及年轻化。TCT检查结果不是最终诊断宫颈癌有“三阶梯诊断”,分别是细胞学检查,女性私处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初始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还需要进行女性私处镜检查,若还是存在异常,那么则需要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最终下结论。因此,仅凭TCT结果异常断定自己患有宫颈癌是不科学的。此外,TCT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对于有条件的,30以上女性,建议同时联合HPV和TCT两项检查,以降低假阴性几率。3、TCT检查结果解读(1)正常:说明刮片细胞里没有发现异常。(2)非典型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或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这个结果提示不确定这些细胞是否异常,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选择:3-6个月以后复查;或者直接查HPV,若HPV阴性,继续观察,若阳性,建议行女性私处镜检查行宫颈活检。(3)ASC-H(不典型鳞状细胞倾向上皮内高度病变):虽不能明确意义,但倾向于有病变,这种情况,通常是需要女性私处镜检查和活检的。(4)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提示有异常细胞,需要进一步女性私处镜检查和活检。(5)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比LSIL更进了一级别,预示不好,建议尽快复诊,行女性私处镜活检。(6)不典型腺细胞: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了解这个不好的腺细胞来自于哪儿,需要超声、宫腔镜、刮宫来进一步明确。(7)鳞状细胞癌或腺癌:这种结果就要立即找医生看。
2023-07-03 00:57:231

新冠的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那么你知道核酸检测的有效期是多久吗,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2021新冠的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   核酸检测报告的结果有效期一般是7天左右,但是具体还是要看患者本身有没有症状或者是流行病学史。如果属于复工、复产、复学等做的核酸检测,一般7天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只能代表说患者目前没有带有新冠病毒。但是因为新冠病毒肺炎潜伏期很长平均是14天,在潜伏期内都是有传染性的。因此核酸检测报告具体的有效期,必须要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来判断。如果是高风险地区,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患者,即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也建议24h后再次复查核酸检测。   为什么用核酸检测   常用的传染病化验检查包括微生物培养、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微生物培养一般用于细菌检查。例如血液微生物培养可以发现血液中的细菌到底是链球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咽拭子和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可以发现呼吸道感染了什么细菌。例如导致猩红热的链球菌就可以通过咽拭子培养明确诊断,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志贺菌可以通过粪便培养来诊断。   对于病毒感染来说,虽然从标本中分离出病毒是最权威的确诊依据,但是病毒分离是比较危险的操作,需要在较高防护等级的实验室进行,一般的医疗机构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目前更多的是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例如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麻疹等传染病都是通过检测标本中是否有病毒抗体来协助诊断的。   抗体检测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准确率也比较高,通常十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以出结果。但抗体检测的缺点是人感染病毒后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从感染到能够检测到抗体的这段时间就是窗口期。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感染后需要2至3周才能产生抗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需要至少3天以上才能检测到IgM抗体(免疫球蛋白M,在感染早期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一周以上才能检测到IgG抗体(免疫球蛋白G,体内最重要的抗体)。   核酸检测也是检测病毒的方法,它可以更早发现感染。现在临床中对乙肝、丙肝、艾滋病都开展了核酸检测,可以在抗体产生前检测到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而一些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咽拭子或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核酸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以及推测是否具有传染性。季节性流感、禽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通过咽拭子检测可以方便地判断出上呼吸道是否存在病毒成份,从而判断被检测者是否属于感染者。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了,只要在咽喉部位擦拭几秒钟就可以采集到标本。通过分析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成分,可以尽早发现感染者,甚至在感染者出现症状前就可以检测到阳性。感染者经过隔离治疗后咽拭子检测阴性说明病毒已经清除,不具有传染性了。目前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是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标准之一。   咽拭子检测疼不疼   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人的呼吸系统。下呼吸道检测需要采集患者深部痰液,采集起来非常困难,患者通常不容易接受。血液检测的准确率低,容易导致漏诊,不能用来筛查。咽拭子检测操作最简单,准确率高,漏诊率很低,因此咽拭子检测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咽拭子阳性说明患者传染的可能性很大。   咽拭子有口咽拭子采样和鼻咽拭子采样两种方式。口咽拭子采样就是在咽喉部位用棉签涂擦,刷取咽喉部位上皮细胞的检测。受检测者只要放松心情,张口发出“啊——”的声音就可以了,检测过程并没有创伤风险,是非常安全的检测。检测时可能会有恶心、想要呕吐的不适感觉,不过这些不适症状通常只需要半分钟到两分钟左右就可以完全缓解了。鼻咽拭子采样是将一根细棉签深入鼻孔,从下鼻道深入抵达鼻咽后壁,然后捻转棉签取样。棉签进入鼻腔的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   阴性结果的有效期是多久   咽拭子核酸检测最快6小时出结果,但由于目前检测量非常大,受检测者通常在24小时后收到检测报告。一旦发现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实验室一般都会立刻复核一遍。如果仍为阳性,可以确认为受检测人员上呼吸道存在病毒核酸,如果受检测者还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了。如果除了咽拭子核酸阳性,受检测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就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染性,所以同样需要到隔离点隔离。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后来都变成了确诊患者。因此只要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就需要隔离。而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一般机构认可的有效期是3到7天。检测为阴性的人员如果再次接触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者去了中高风险地区,则需要再次复查。   准确率有多高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大样本统计数据证明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但影响准确率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受检测人员感染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降低准确率)、标本取材时受检测者配合情况(配合度差可能导致标本没有取到位)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   如果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理想状态下核酸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谓假阴性,就是指受测试者确实是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就是假阴性。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各个医疗机构的准确率都在迅速提高,假阴性率正在不断降低。   另外,对于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通常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对于去过新冠病毒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如果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假阴性可能,所以也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除此之外,如果医生判断一次核酸检测阴性仍不能排除的,也需要再次检测核酸,有时候医生还会建议做胸部CT、血常规化验和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   咽拭子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1.为避免交叉感染,检测时请您排队并戴好口罩,间隔距离1米以上。   2.咽拭子采集过程中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此为人体正常反应,通常两分钟左右就会自行缓解。咽拭子擦拭后如果感觉咽部不适,可以通过适当饮用温开水等方式改善。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其他身体不适症状,请您及时就诊。   3.咽拭子检测需要张口配合。少数人有颞颌关节前脱位(即下巴脱落)风险,采集前可以适当练习一下张口活动,不要突然用力张口。如果张口确实困难,可以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改为经鼻检测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同样是准确可靠的。   4.采样前2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过多,不要吃油腻食物,不要过量饮酒,以免导致采样时恶心和呕吐。   5.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癫痫、精神类疾病的人员,采集过程中的不适感可能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突然加重。   6.采集咽拭子是比较安全的、无创的检测手段,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意外风险,希望您能理解并且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过程。   7.咽拭子核酸检测存在误差,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准确,检测结果将由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解读。   8.检测后戴好口罩离开检测点,注意接收检测报告。如果报告结果为阳性,不要自行外出,可在家中做好防护和隔离,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或者在家中等待专业人员到家中处理。    
2023-07-03 00:57:301

是显阳性是新冠吗

核酸检测阳性不一定就是确诊病例。1、核酸检测也可能存在假阳性,但是概率低大家都知道核酸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跟取材有关,有些人要检测好几次才能检测出来。同时核酸检测也存在假阳性可能,但是概率极低,因为影响核酸检测呈假阳性的因素很少,只存在于试剂盒设定阳性判断值的偏差或者标本被污染了。因此核酸检测阳性,基本可以认定感染了新冠病毒。2、核酸检测阳性代表感染,不代表发病核酸检测阳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不一定发病。只有发病了,并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才能算确诊病例。否则只是单纯地感染病毒,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经常漏诊,如何弥补?核酸检测有较高的假阴性率,也就是漏诊率。1、可结合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抗体检测结果列入到确诊病例标准,以有助弥补核酸检测漏检的风险,发挥其在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的及时诊治及防控中的作用。2、抗体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感染可能存在“窗口期”,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需要14天才能在外周血中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而处于感染早期的“窗口期”内,无法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但此时核酸检测可呈阳性。所以核酸检测能更早的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其次,影响抗体检测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较多,且发生几率较高。例如过早体内尚未产生足够抗体,或标本处理不当、检测条件不足、试剂盒稳定性不高等都会造成假阴性。3、抗体检测仅作为补充诊断,无法替代核酸检测新冠病毒特异IgM、IgG抗体仅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能完全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是否有传染性核酸检测阳性只能说明体内存在这种病毒,但不能判定这个病毒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也不能通过核酸阳性来判定它的浓度和活性,以及是否有传染性。所以核酸检测阳性不等于一定具有传染性。总结因此,核酸检测是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筛查的最佳检测手段,也是最利于普及的检测手段,核酸检测阳性视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几乎不会冤枉受检者。可同时一起检测新冠抗体,减少漏诊率。
2023-07-03 00:57:481

核酸检测阴性是不是正常的 核酸检测阴性是否携带病毒

我们都知道,核酸检测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它会在几个小时之内检测出病毒,可以很好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很多人都会做核酸检测,尤其是外出上班的人。那么核酸检测阴性是不是正常的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核酸检测阴性是不是正常的 核酸检测阴性说明是正常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指的就是在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或者是血液标本中没有检测出来新型冠状病毒。一般情况下,间隔一天以上进行连续两次的核酸检测,如果都是阴性就说明患者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检测阴性,说明患者已经治愈了。 如果在核酸检查的时候是阴性,说明身体是健康的。平时应该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也要增强个人的免疫力。每天抽出时间到外面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的体质,也要多喝一些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注意下体卫生。 核酸检测阴性是否携带病毒 一般是不携带病毒的,除非是假阴性。 核酸检测是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任何病毒核酸检测的检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出现假阴性不可避免,同时检出率还可能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病程发展阶段,样本取材和实验室检测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对确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检测阳性者即可确定为确诊病例,而对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仍需按照诊疗方案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观察。对于疑似病例隔离14天再次进行核酸检测为阴性,大部分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有极少数超级传播者可能病情轻,处于病程发展阶段,会出现核酸检测阴性的。 检测试剂盒研发需要酶、合成DNA等十几种关键化学原材料,不同企业选择的原材料供货方不同,酶的活性、DNA的纯度就会有差别,这会影响核酸检测试剂检测准确度。而在试剂盒产品研发过程中,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力、技术手段使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偏差,误差累计起来也会导致试剂盒产品灵敏度出现差别。取样过程不规范也会影响后续的分离和测定结果,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以使用最普遍、操作简单的咽拭子采集为例,由于咽部的新冠病毒含量少,所以有可能造成漏检。 核酸检测多久出结果 一般的需要1-2天,最新的试剂盒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出结果,但不清楚有没有大批量投入使用。 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时间,根据使用的试剂盒不同而有区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来,国家多个部门都在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现在的试剂盒最快可以在2~3小时左右就能够出结果。由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普遍使用以及检测速度的提高,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确诊速度明显加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核酸检测当天就能出结果,由于是通过核酸试剂的检查,因此结果是可以直接显示出。目前核酸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确诊方法,新型冠状病毒在检测出核酸阳性时,是要进行隔离统一的治疗,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的避免病毒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来避免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准确率高吗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准确,但是有一定的假阴性率。一般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要经过几次检查才可以确诊。只要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阳性,那就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阴性,一次的情况不能代表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要多检查几次。有的患者要经过三四次检查才可以确诊。这是因为如果体内病毒量比较少,核酸检查没有那么敏感,就会检查不出来。 虽然使用核酸检查的结果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但是也不能够100%的来进行确定,在检查出结果之后也要进行复查,如果没有检查到病毒,也不能够排除感染的情况。最好可以选择多次检测,能够增加检查的准确率。在这期间需要及时的佩戴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023-07-03 00:58:121

鼻咽拭子采样深度是?

鼻咽拭子采样是将一根细棉签深入鼻孔,从下鼻道深入抵达鼻咽后壁,然后捻转棉签取样。棉签进入鼻腔的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咽拭子核酸检测最快6小时出结果,但由于目前检测量非常大,受检测者通常在24小时后收到检测报告。一旦发现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实验室一般都会立刻复核一遍。准确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大样本统计数据证明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但影响准确率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受检测人员感染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降低准确率)、标本取材时受检测者配合情况(配合度差可能导致标本没有取到位)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如果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理想状态下核酸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谓假阴性,就是指受测试者确实是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就是假阴性。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各个医疗机构的准确率都在迅速提高,假阴性率正在不断降低。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核酸检测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3-07-03 00:58:191

新冠的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那么你知道核酸检测的有效期是多久吗,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2021新冠的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 核酸检测报告的结果有效期一般是7天左右,但是具体还是要看患者本身有没有症状或者是流行病学史。如果属于复工、复产、复学等做的核酸检测,一般7天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只能代表说患者目前没有带有新冠病毒。但是因为新冠病毒肺炎潜伏期很长平均是14天,在潜伏期内都是有传染性的。因此核酸检测报告具体的有效期,必须要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来判断。如果是高风险地区,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患者,即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也建议24h后再次复查核酸检测。 为什么用核酸检测 常用的传染病化验检查包括微生物培养、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微生物培养一般用于细菌检查。例如血液微生物培养可以发现血液中的细菌到底是链球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咽拭子和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可以发现呼吸道感染了什么细菌。例如导致猩红热的链球菌就可以通过咽拭子培养明确诊断,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志贺菌可以通过粪便培养来诊断。 对于病毒感染来说,虽然从标本中分离出病毒是最权威的确诊依据,但是病毒分离是比较危险的操作,需要在较高防护等级的实验室进行,一般的医疗机构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目前更多的是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例如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麻疹等传染病都是通过检测标本中是否有病毒抗体来协助诊断的。 抗体检测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准确率也比较高,通常十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以出结果。但抗体检测的缺点是人感染病毒后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从感染到能够检测到抗体的这段时间就是窗口期。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感染后需要2至3周才能产生抗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需要至少3天以上才能检测到IgM抗体(免疫球蛋白M,在感染早期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一周以上才能检测到IgG抗体(免疫球蛋白G,体内最重要的抗体)。 核酸检测也是检测病毒的方法,它可以更早发现感染。现在临床中对乙肝、丙肝、艾滋病都开展了核酸检测,可以在抗体产生前检测到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而一些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咽拭子或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核酸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以及推测是否具有传染性。季节性流感、禽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通过咽拭子检测可以方便地判断出上呼吸道是否存在病毒成份,从而判断被检测者是否属于感染者。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了,只要在咽喉部位擦拭几秒钟就可以采集到标本。通过分析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成分,可以尽早发现感染者,甚至在感染者出现症状前就可以检测到阳性。感染者经过隔离治疗后咽拭子检测阴性说明病毒已经清除,不具有传染性了。目前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是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标准之一。 咽拭子检测疼不疼 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人的呼吸系统。下呼吸道检测需要采集患者深部痰液,采集起来非常困难,患者通常不容易接受。血液检测的准确率低,容易导致漏诊,不能用来筛查。咽拭子检测操作最简单,准确率高,漏诊率很低,因此咽拭子检测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咽拭子阳性说明患者传染的可能性很大。 咽拭子有口咽拭子采样和鼻咽拭子采样两种方式。口咽拭子采样就是在咽喉部位用棉签涂擦,刷取咽喉部位上皮细胞的检测。受检测者只要放松心情,张口发出“啊——”的声音就可以了,检测过程并没有创伤风险,是非常安全的检测。检测时可能会有恶心、想要呕吐的不适感觉,不过这些不适症状通常只需要半分钟到两分钟左右就可以完全缓解了。鼻咽拭子采样是将一根细棉签深入鼻孔,从下鼻道深入抵达鼻咽后壁,然后捻转棉签取样。棉签进入鼻腔的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 阴性结果的有效期是多久 咽拭子核酸检测最快6小时出结果,但由于目前检测量非常大,受检测者通常在24小时后收到检测报告。一旦发现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实验室一般都会立刻复核一遍。如果仍为阳性,可以确认为受检测人员上呼吸道存在病毒核酸,如果受检测者还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了。如果除了咽拭子核酸阳性,受检测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就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染性,所以同样需要到隔离点隔离。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后来都变成了确诊患者。因此只要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就需要隔离。而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一般机构认可的有效期是3到7天。检测为阴性的人员如果再次接触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者去了中高风险地区,则需要再次复查。 准确率有多高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大样本统计数据证明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但影响准确率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受检测人员感染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降低准确率)、标本取材时受检测者配合情况(配合度差可能导致标本没有取到位)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 如果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理想状态下核酸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谓假阴性,就是指受测试者确实是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就是假阴性。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各个医疗机构的准确率都在迅速提高,假阴性率正在不断降低。 另外,对于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通常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对于去过新冠病毒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如果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假阴性可能,所以也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除此之外,如果医生判断一次核酸检测阴性仍不能排除的,也需要再次检测核酸,有时候医生还会建议做胸部CT、血常规化验和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 咽拭子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1.为避免交叉感染,检测时请您排队并戴好口罩,间隔距离1米以上。 2.咽拭子采集过程中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此为人体正常反应,通常两分钟左右就会自行缓解。咽拭子擦拭后如果感觉咽部不适,可以通过适当饮用温开水等方式改善。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其他身体不适症状,请您及时就诊。 3.咽拭子检测需要张口配合。少数人有颞颌关节前脱位(即下巴脱落)风险,采集前可以适当练习一下张口活动,不要突然用力张口。如果张口确实困难,可以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改为经鼻检测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同样是准确可靠的。 4.采样前2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过多,不要吃油腻食物,不要过量饮酒,以免导致采样时恶心和呕吐。 5.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癫痫、精神类疾病的人员,采集过程中的不适感可能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突然加重。 6.采集咽拭子是比较安全的、无创的检测手段,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意外风险,希望您能理解并且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过程。 7.咽拭子核酸检测存在误差,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准确,检测结果将由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解读。 8.检测后戴好口罩离开检测点,注意接收检测报告。如果报告结果为阳性,不要自行外出,可在家中做好防护和隔离,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或者在家中等待专业人员到家中处理。
2023-07-03 00:58:331

超过20小时还没有出核酸检测结果是不是就是阴性的?

理想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效期,设定的越短就越安全。但太短,则需要频繁检测,现实中难以操作。将有效期限定在7天之内,主要是根据新冠病毒的潜伏期规律确定的。新冠肺炎的潜伏期通常在3到7天,还有一些人少于3天,有些人多于7天,最长的潜伏期为14天。所以,把14天设定为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限。另一方面是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这是科学可操作性的。相关知识: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提醒:1.核酸检测预约服务于无发热等症状且无流行病学史、自愿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人员,请及时到发热门诊筛查。2.为了您自身安全,请按需预约、错峰预约,戴口罩、不扎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3.请携带身份证和社保卡就诊,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工作,扫描“健康码”如实申报个人健康情况;就诊时请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一米社交距离。4.核酸采集无需空腹,采样前2小时内不要吸烟、饮酒、嚼口香糖;对于咽部敏感者,建议采样前两小时不进食,以免采集咽拭子时因恶心引起呕吐。核酸检测准确率有多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二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大样本统计数据证明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但影响准确率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受检测人员感染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降低准确率)、标本取材时受检测者配合情况(配合度差可能导致标本没有取到位)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如果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理想状态下核酸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谓假阴性,就是指受测试者确实是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就是假阴性。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各个医疗机构的准确率都在迅速提高,假阴性率正在不断降低。另外,对于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通常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对于去过新冠病毒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如果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假阴性可能,所以也需要两次核酸检测才能排除。除此之外,如果医生判断一次核酸检测阴性仍不能排除的,也需要再次检测核酸,有时候医生还会建议做胸部CT、血常规化验和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
2023-07-03 00:58:429

三家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新冠igm结果不一样为什么

1检测不准: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更方便,但灵敏度较低,因此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2、操作不当:当进行抗原进行检测时操作不当,比如检测量过大、试剂盒打开后未及时使用等,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出现两次结果不一样的情况。3、注射疫苗:如果两次检测之间注射了疫苗,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因此两次结果不一样。
2023-07-03 00:58:562

如何诊断食道癌,需要做哪些检查:(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食道癌的高发率,我们应该如何诊断食道,需要做哪些检查呢?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得了食道癌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哪些检查有助于确证食管癌。 对于食道癌的诊断,最常用的有脱落细胞学、X线钡餐造影、纤维光学内镜检查等三种。随着科技进展食管内镜超声检查、胸部CT扫描等等,在一些大医院都已应用于临床。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诊断食道癌,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此检查方法简便,受检者痛苦小,假阳性率低,实践证明是在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普查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通过此项检查测出的食管癌总阳性率高达90%以上,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晚期病例中阳性率反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狭窄重网套通不过肿瘤段而致,值得注意。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禁忌证为食管静脉曲张、高血压、严重的心脏以及肺部疾病。 2、X线钡造影。该项检查不易发现早期食管癌,X线钡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主要手段。而早期食管癌,一般都需要患者分几次小口吞咽钡剂,进而通过观察和气钡双重造影,发现食管黏膜有无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而且,还容易发现食管边缘有无缺损或是局限性管壁发僵、钡滞留等食管癌早期征兆。 3、食管内镜超声检查。近年来,食管超声内镜检查(EUS)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设备昂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不会被广泛采用。其优点是可以精确测定病变,在食管壁内浸润的深度,可测量出壁外异常肿大淋巴结;容易辨别病变在食管壁的部位。内镜超声其发生系统通过充水囊而工作,正常情况下第一层粘膜是回声发生的,第二层粘膜肌层是暗区,第三层粘膜下有回声。 4、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此检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受检者痛苦较小、假阳性率低、准确率高。经过实践证明,在食管癌高发区通过此项检查测出的食管癌总阳性率高达90%以上,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实践证明是在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普查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总的阳性检出率90%左右(食道癌94.2%,贲癌82.1%),假阳性率小于1%,假阴性率10%±。有的作者采取分段多次拉网。这是狭窄重网套通不过肿瘤段而致,值得注意。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禁忌证为高血压、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的心脏以及肺部疾病。 5、纤维食管镜检查。该检查已成为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癌、胃癌等常规临床诊断方法。此设备可弯曲,观察的视觉范围宽泛,准确率较高。早期食管癌,纤维内窥镜的检出率可达85%以上。从70年代纤维学镜逐步取代金属硬管镜以来,由于其可弯曲病人可取自由体位,照明好,视角广(且略有放大),故极大地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和精确度。 纤维食管镜检查的适应证有:①早期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X线无肯定发现而脱落细胞学阳性时。②X线所见与良性病变不易鉴别,如管壁对称、光滑的狭窄类似良性疤痕性狭窄或象平滑肌瘤的粘膜下壁病变。③已确诊的食管良性病变如憩室或贲门失弛症,症状有明显加重时。④已接受各种治疗的病人的随访,观察疗效。 6、胸部CT在诊治。胸部CT在诊治食道癌中的作用,各家的评价不同,有的认为CT对分期、切除可能的判断、预后的估计均有帮助。但也有认为此种检查没有什么作用,有作者报告、CT分期的准确率仅为60%。CT判断淋巴结转移,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略高为76%,其特异性为93%。CT判断肝转移的灵敏度为78%,特异性为100%。客观地分析,CT所见不能鉴别正常体积的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法肯定肿大淋巴结是由于炎症或转移引起,更无法发现直径小于1cm的转移淋巴结。如上所述,对外侵及器官的判断准确性有限,因此不能单凭CT的"阳性发现"而放弃手术机会。 通过上述介绍,大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如何诊断食道癌,需要做哪些检查了,了解清楚做好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2023-07-03 00:5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