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kcik
-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洋务运动以引进技术为富国强兵手段,但是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的冲突、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原因导致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我们说要向西方学习,但光学习西方的技术是不能改变现状的,只有真正的从思想上改变,才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中。
扩展资料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启示:
一、着意于发展功利型经济,以维护其传统统治,而对政治体制改革则重视不足,从而形成独木难撑危局的被动局面。
二、要比较彻底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三、“布新需除旧”。
四、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
五、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更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六、简介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扩展资料
一、简介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三、【时间】1861年—1895年
四、【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五、【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六、意义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参考资料:人民网—从中国近代史角度省思文化自信何以重要
- 黑桃花
-
洋务运动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教训,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够得到许多启示。今天我们讲技术引进,不单单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引进,还要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
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他们担心有一天中国会超过他们。所以我们不可以一切都仰赖外国,需要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易过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说要向西方学习,但这并不等于说什么都要学习人家的。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自己的国情,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这才是正确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对现状不断进行反思和剖析,并及时、果断地做出改革,必要时还应进行革命,这样才能救中国。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人轻商思想极为严重,建国后,受苏俄的影响,中国人普遍认为商人不义。
但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商业文明的力量,这实际上是将中华文明的勤劳、踏实与英美文明的商业崇拜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中华文明。
这实际上中国的一大进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竞争,商业竞争就是最能促进人类进步、且代价最小的竞争。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一改以往的观念,变得热爱商业,是中国之福。
事实上,今日中国企业称霸全球,得益于改革开放后观念的巨大改变。相比之下,洋务运动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非常有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导致其破产。而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使中国富强起来,可见封建统治的必然失败性。但并不能完全否认它,毕竟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不应照搬别人的东西,而应想想是否自己适用
资料:http://www.yuyicn.com/edu/2005/200503/20050331000000_25130.shtml
洋务运动破产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川/左霁林
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对“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大规模实践。它举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建海防、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开近代中国之先河。然而,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却宣告了这场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的破产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一、要比较彻底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洋务派相对于顽固派而言,其思想无疑是比较解放的,其观念无疑是比较新的。他们认识到了西方“船坚炮利,技术精良”,因此才产生了学习西方“器物”的决心和行动。但洋务派与顽固派具有相同的阶级本质,这就决定了洋务派不可能对顽固派进行彻底批判,加之洋务派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更不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他们的思想、观念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的双重烙印,翻越不了封建制度的藩篱,也就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比较彻底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历史发展的最前列。
二、“布新需除旧”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封建传统制度是完美的,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他们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移植在清政府腐败政治的肌体上,虽然洋务派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布新”——开展洋务运动的实践,但因为他们未“除旧”——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从而使先进的生产力无法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终导致了苦心经营的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之所在。因此,在今天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一定要革除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但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独立富强。因此,中国引进的许多技术和购买的武器,在当时都不是处于世界最领先地位的。此外,许多企业里聘请的洋匠“挟技居奇,惟利是图”,有的还敲诈勒索,使企业难以发展。如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就遭遇了这种情况,1874年,只好辞退全部洋匠。1888年,中国工匠独立制成了比许多从国外购买的铁甲舰性能更优越的“平远号”。由此可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方不受制于人。
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更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洋务派大举引进西方的“精良技术”,却未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他们经营企业的方式有三种: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其管理模式是封建衙门式的,大权操纵在封建官僚手里,管理者用管理军队的办法约束工人,使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受损,又不注重工艺技术的改进,致使产品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管理者、经营者贪污腐败,中饱私囊,使企业生产效率很低,产品成本不断增长,难以为继。因此,今天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引进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更要注重本身制度的创新,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企业能够在依法、规范、健康的条件下不断壮大,以应对我国加入WTO以后,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五、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洋务运动虽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暂时支持,但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却异常仇视一切洋务。他们“百般阻扰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而中央没有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致使洋务派的政令不通,力量弱小,“难成大业”。同时,列强加紧侵华,谋求利益最大化,国内阶级斗争尖锐,各种矛盾、冲突不断,洋务运动没有良好、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因此,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一定要千方百计创造并珍惜良好的环境。
- 不白九百
-
洋务运动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教训,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够得到许多启示。今天我们讲技术引进,不单单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引进,还要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
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他们担心有一天中国会超过他们。所以我们不可以一切都仰赖外国,需要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易过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说要向西方学习,但这并不等于说什么都要学习人家的。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自己的国情,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这才是正确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对现状不断进行反思和剖析,并及时、果断地做出改革,必要时还应进行革命,这样才能救中国。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人轻商思想极为严重,建国后,受苏俄的影响,中国人普遍认为商人不义。
但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商业文明的力量,这实际上是将中华文明的勤劳、踏实与英美文明的商业崇拜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中华文明。
这实际上中国的一大进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竞争,商业竞争就是最能促进人类进步、且代价最小的竞争。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一改以往的观念,变得热爱商业,是中国之福。
事实上,今日中国企业称霸全球,得益于改革开放后观念的巨大改变。相比之下,洋务运动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非常有限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洋务运动是在封建主义统治下的旧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它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个一定会失败的运动。中国民族经济想真正独立和发展,必须建立在能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的基础上。必须解放思想,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 一自萧关起战尘
-
中国民族经济想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发展,必须建立在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的基础上,而不是妄想在封建制度与半殖民地状态中夹缝生存;
2.想要在中国发展民族经济、培养新的适用性人才,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制度,革除封建主义,甚至是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3.民族企业的发展要时刻与时俱进,较彻底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更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http://www.soouo.com/baike/3015.htm
- u投在线
-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
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 Chen
-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工业革命,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的社会结构失去协调性,使某一单一因素的发展失去了各社会因素的配合。” 一、经济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它以创办机器大工业工厂为主要内容,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洋务运动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34110~40810人,占当时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37.33~41.6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据统计,1913年,中国近代产业资本总额1472百万元,其中外国在华资本却有83%;同年以前,中国工厂总数698家,产业工人27017人,仅占4亿总人口的0.1%;新式产业的产值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估计不到4%,其中96%以上是小农业和小手工业产值。古老的民族又失去了一次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腾飞的机会。
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洋务派人物后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需将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政治思想文化层面。洋务运动的真正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作用,而在于它的反面作用,即这种反面作用折射出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时要进行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国民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奋发进取、勇于吸收外国一切先进的文明为我服务的思想。 二、军事
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洋务运动开设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通过西方新的洋枪洋炮的使用,西方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新形势下,随着西方近代战防思想的不断介绍,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被注入近代化的内容。通过器物、教育与制度层面的互动,洋务运动在物质与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正如夏东元先生指出:“洋务运动,在一定意义上,即是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也就是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中心的相应的改革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近代化就是落后的不发达国家赶超先进的发达国家的过程,洋务运动就属于这样的一个过程。一方面,对于中国自身来讲,它是清军使用原始的冷兵器的比例减少与近代先进火器使用比例逐步上升的过程;另一方面,从中外武器对比来看,它又是装备近代洋枪洋炮与铁甲战舰的清军,与列强的武器差距逐步缩小赶超西方的过程。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为日后中国军事近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
洋务学堂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一些和西方接触较多而且主持洋务运动的官僚按照“中体西用”的办学指导思想举办的旨在为洋务自强运动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类教育机构。它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洋务学堂的主要办学特征与传统教育培养封建士大夫和进行人文教化不同,洋务学堂主要是根据洋务运动的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工艺知识的技艺性人才。由此形成洋务学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许多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道西器”的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2 短期应急的教育价值追求洋务学堂是以巩固传统为办学的基本出发点,以求强御侮为现实价值目标的。因此,它在办学的具体举措上是短期应急的。
3 办学的基本要素向现代教育转换布新不除旧,新旧并存是洋务学堂的又一办学特点。正是这种新旧并存使洋务学堂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
二、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1 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使传统的书院进行改造。
2 洋务学堂使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3 洋务学堂产生的新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三、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去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四、政治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由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转换。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链条中不可分割的最初一环,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洋务派以“西用”固“中体”,延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纲领。主张“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这种思想的实质在于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巩固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
(二)洋务运动以“西学”解“中体”,促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固然,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并不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而是以器卫道,捍卫封建传统。但历史进程的按扭一经启动,就会按照历史自身的逻辑向前运行。洋务派们充当了不自觉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工具,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准备了多方面的条件。
反思洋务运动,如果中国的改革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是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进步的,中国的改革仅仅依西方之“用”嫁接到中国之“体”上,是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中体西用”破产了,却带给中国政治现代化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它对于当今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也有着借鉴意义。
其一,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现代化的各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没有政治现代化做保证,单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终归要失败。洋务派急功近利,着急于经济现代化,而对自己有一定认识的政治现代化,缺乏实质性的举措,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没有同步进行,从而丧失了机遇。所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其二,认识推进政治现代化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政治改革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流血冲突。洋务派护“中体”而采“西学”,仅仅是器物层面的变动,就遭到强烈反对,使洋务改革举步维艰。邓小平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做出的重要决策”。所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又要保持稳定,维护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