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ira
-
论藏族、纳西族宗教中的二元论及与摩尼教的关系
[内容摘要]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有两个民族的“原生宗教”包含着较独特的二元论,这就是藏族的苯教与纳西族的东巴教。据一些学者研究,纳西东巴教与苯教彼此有着一种传承的关系,而且东巴教还受到藏传佛教的一定影响,所以,在这两个宗教中苯教的二元论应该更具代表性。苯教中的二元论主要反映于大约在13甘纪形成文字的一些经书中,其中以《黑头矮人的起源》、《斯巴卓浦》、《金钥》等为代表,这些著作在描述宇宙起源时采用二元论的说法,将宇宙的原始动力解释为白色与黑色两种光,这两种光是对立的,它们共同发生作用,产生宇宙的一切。而且,黑色还是愚昧、迷茫、迟钝、疯狂等一切丑恶的孳生力量。白光与黑光在宇宙创造过程中有时还以白卵与黑卵的形式出现,它们分别产生神与恶魔的传承系统。纳西族东巴教中的有关宇宙起源的神话也有类似的思想。从比较宗教学的方面看,二元论宗教主要是波斯的拜火教与摩尼教,藏族与纳西族宗教中的二元论观念,我们认为主要是受波斯宗教的影响而产生的,其中摩尼教二元论的因素更大些。
[关键词]苯教;东巴教;二元论;摩尼教
[中国图书分类号]B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4-038-08
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有两个民族的“原生宗教”包含着较独特的二元论,这就是藏族的苯教与纳西族的东巴教。据一些学者研究,纳西东巴教与苯教彼此有着一种传承的关系,而且东巴教还受到藏传佛教的一定影响,所以,在这两个宗教中,苯教的二元论应该更具代表性。苯教在其许多经典著作中都十分强调其核心的教法来自大食(波斯),据历史文献和口头传说,西藏苯教信徒自古以来就有到大食朝圣的行为,这种朝圣活动既便到西藏和平解放前都没有停止。旅居法国的专门研究苯教的藏族学者卡尔梅·桑木旦曾在一篇文章中说,1959年以前人们常去所谓的大食朝圣,虽然朝圣者没有返回,但这并不能阻止信徒们对圣地的信仰。
就苯教的发展来说,苯教历史分两个阶段,即原始苯教阶段与系统化苯教阶段。原始苯教主要是在青藏高原长期流行的古老的“原生宗教”,是藏民族祖先信奉的自然产生的具有萨满教特征的一种民间信仰,拥有大量的鬼神迷信,它基本以巫术为主,注重巫术的操作和一般仪式的实践。在吐蕃王朝产生后,苯教巫师还曾经以打卦问卜的方式参与王朝政治决策,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由于佛教具有很系统的理论与著作,而且在政治上苯教又受到佛教的排挤,因此苯教徒在与佛教徒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将苯教进行改造,为与佛教相抗衡,开始编撰新的神话,吸收许多外来宗教的因素,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最终将苯教改造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体系和经典的“新宗教”。
新的苯教的教义主要包括其宇宙发生论、教主与教义起源论、基本教法及宗教传承等。具有二元论一神观念的主要集中在苯教的宇宙发生论中。苯教的宇宙观主要吸收了波斯和印度的有关宗教思想,以其核心经典《斯巴卓浦》为例,声称宇宙的起源与宇宙神、同时也是众神之祖南喀东旦却松与法师赤杰曲巴有关:
很早很早以前,宇宙之神南喀东旦却松拥有地、水、火、风、空五种本原物质,一次法师赤杰曲巴将之收集起来,放入自己体内,然后念声“哈”,由此声音带动而产生了气息,从而形成风,风吹动与旋转,在与光的作用下产生了火,火与风共同作用又产生露珠,露珠凝结成水,水中的微粒被风搅起,最终形成团,堆积成山。赤杰曲巴就如此创造了世界。后来,五种物质中又产生黑白两枚卵,白卵(光卵)呈现立方形,大如牦牛,黑卵呈锥形,大如公牛,法师用光轮敲击光卵,向上射出的火星变成散射神,向下射出的火星变成达赛神(箭神),斯巴桑波本赤从光卵中出现,他身白而发绿。他是世间现实之王。格巴梅本那波(法师赤杰曲巴的对手)让黑卵在黑色王国炸开,黑光升腾,产生愚昧和迷惘;黑光下射,产生迟钝与疯狂,从黑卵中心诞生一个满身漆黑的门巴塞敦那波,是虚幻世界之王。这些神分别是神与恶魔的代表。此后,善神与恶神都分别运用生殖力量创世,生出善神九兄弟与九姐妹、恶神八兄弟与八姐妹。这些神是各类其他神灵与生物的祖先。
在苯教另外一部经典《黑头矮人的起源》中,宇宙的诞生与神圣的白光以及宇宙间黑白的对立有关。按照其神话的逻辑,这部文献声称宇宙最初的状态是虚空,之后有一道光射出,于是就有了光明、黑暗、冷暖及阴阳的分别,这种状态交替作用又产生空气的流动,于是有了风,风推动看不见的雾气流动,在冷暖温度和风的作用下使雾气变成露珠,露珠凝聚成大水塘,以上所产生的几种因素继续交替作用,使水塘表面形成由泡沫形成一枚神奇的卵,这个卵经自然孵化而生成出两个宇宙之鹰,一黑一白。双鹰结合又产下三枚卵,分别呈白、黑、黑白相间的花色。后来,这三枚卵破裂,从中诞生出天神的不同世系以及一位会思考的混沌之肉团,名叫世间祈愿王,他以其思考能力创造了万物。①在这里,光既是宇宙生成的原动力,也是神的性质的展现,这种性质带有善的一面。而黑暗虽然来自光的作用,但它仍然是与光明相对立的。在西藏,白色与善永远是同公正、诚实、无私、知识、聪明等相等同的,而黑就是恶则与偏见、欺诈、自私、愚昧、迷惘等属于一类范畴,无疑这是典型的一种二元论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在西藏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佛教文献记载的西藏古老的猕猴变人神话中看得出来,在该神话中,藏人的祖先猕猴与罗刹女结合产生藏地六大部族,由于猕猴是善的代表,而罗刹女则代表恶的一面,所以他们的后代就具有这两类性质,有的人的本性善的方面居多,有的人恶的方面居多。显然,这种神话虽然带一点佛教的色彩,但其骨子里却遵循着苯教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波斯宗教的思维方式。
苯教的教主与教义起源论明确将苯教的起源地置于所谓的大食这个地方。按照苯教的说法,大食位于吐蕃的西部,中间隔着吉尔吉特(Gilgit,勃律)和亚瓦那(Yavana,巴特克里亚),②从大食到西藏,要经过中间的一个“箭道”。传说这是苯教教主辛饶米沃用其戒指上的光开出的一条隧道,这个隧道要走9天才能通过。③大食有其非凡的宗教圣地,叫俄木隆仁(又译为沃摩隆仁,藏文拼写:)。在苯教经典中,俄木隆仁作为世界中心,被描述的具有神奇的结构。我们先来看苯教经典著作中对于其宗教圣地的描述。在11世纪的苯教著作《经部集要》以及19世纪苯教的一部著作《苯教史——嘉言宝库》中,苯教的这个圣地被形容为以一座圣山——九级雍仲山为中心的。以这个山为中心,分别向四个方向流出四条河流,它们分别是东方的恒河,南方的印度河,西方的博叉河,北方的私多河。这四条河流将俄木隆仁分成四大区域,因而从九级雍仲山开始向四方扩展的地区就有:紧靠圣山的是四座宫殿,东方——香波拉芝宫,南方——巴波索杰宫,西方——赤曼杰谢宫,北方——孔摩乃乌穹宫。与这四个宫殿相邻的即分别位于东南、东北等四维方向的也有四座塔形建筑,它们形成内部的中心区。其外面又有12个以(洲或岛的意思)为名的区域,它们还被称为“12中间洲”,分别都有非凡的名称和各种山峰、河流以及其他特别的东西,另外,每一个洲都有一个城市。其中东南方的汉地竹林洲上有孔子神变王居住。最外围也有12个区域,被称为“12边地洲”。这个边地洲之外就是环形的边缘山脉,将圣地完全环绕,环形山之外,同样是将圣地整个包围的大圜海。《经部集要》还绘有一张俄木隆仁的地理结构图,这份图对于后来的苯教著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这份地图所具有的形貌来看,它与古代西亚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轮形地图具有相似的地方。据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的研究,古代巴比伦的轮形地图以及巴比伦的环形宇宙观曾经对整个亚洲和欧洲大陆产生影响,他将之称为欧亚宗教圜宇观。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述的轮形宇宙结构在古代波斯曾经盛行过,根据考古材料,古代萨珊波斯王朝曾经就流行这种观念,在阿尔达息一世时期,曾专门修建了一个模仿轮形宇宙的城市,这就是著名的古城——古尔。这个城市的结构可以说与苯教徒心中向往的俄木隆仁几乎一模一样。根据笔者的研究,波斯古城古尔(gour)位于今天伊朗的fars省,距离shirlaz(设拉子)很近,它在古代曾经是萨珊波斯王朝时期重要的地区,这个圆形城市的本来名字是阿尔达希·克瓦纳赫(Ardashir-Kavanah,意为阿尔达希的光辉),当地人按其形状将之称为古尔,后来阿拉伯人占据此地后,由于gour在波斯语中有“坟墓”的含义而被认为不祥,被Azododdowleh Dailamite改名为菲鲁扎巴德(firruzabad或fierouzabad)。现在的古尔城遗址在firouzabad市附近的萨桑镇,整体面貌仍然保存完好。作为萨珊波斯王朝的开创者阿尔达希尔一世下令并组织修建的一座特别的城市,在建造时,阿尔达希尔一世要求建筑师将该城按照神话中的宇宙中心的样子设计成圆形,并且其结构也十分特别。从现代的航空考古学摄影图片④和一些相关研究来看,古尔城的构造是以其中心区域分四个层次向外展开。中心区的地势为全城最高,它包括最中间的一座人工堆砌的山峰,四座按东南西北位置分布的宫殿,这四座宫殿今天仅有两座还有相对完整的墙体,其中最完整的被人们称为火宫(fire temple),另一座叫处女宫(virgin temple),四大宫殿之间还有一些小形建筑。中心区之外的第二、第三个区域以及第四个区域的建筑现在都已经毁灭,仅仅存在不同层次的台地,使人知道这个圆形城市的内部是依照一定规则划分的。古尔城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该城城内还拥有四条壕沟,这些壕沟的分布从城市中心山峰向外呈放射状,分别正对宇宙四个方位,据我们分析,这四条笔直的壕沟,应该象征宇宙的四条大河,它们与古尔城外围的圆形城墙和最外部的更宽大的圆形壕沟是相通的。⑤
古尔城的结构与古代波斯流传的以哈拉山(Halla,意为“黑山”)为宇宙中心的神话传说是一致的,哈拉山是波斯神话中宇宙的中心山峰,正对北极星下,这座大山之下又与地下城堡库西(kuci)相通,这个地下城市被古代波斯以及两河流域的神话描述为具有“死亡之门”的特征,后来该城的通行名称gour就是来自相关的库西的神话传说。围绕哈拉山的神话传说的历史应该是很久远的,它在波斯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经典《阿维斯陀》(Avesta)与稍后的《班达希申》(Bandaxisen)中被予以详细的描述,按照这两部经典的记载,作为世界中心,哈拉山的顶端是“伽罗·恩玛纳(Galor-nemana),意为“珍宝之宫”,又称瓦希什塔·阿胡、比希什特等,为天堂的一部分。在拜火教的宇宙观中,整个宇宙以北极星(Mex-igah)为中心而被划分成四个天区十二个区间。四天区分别以四个主要的星座为标志划分出来,东方以提什特里雅(Tistrya,天狼星)为首领,南天区以萨德维斯(Sadwes,天蝎座)为首领,西天区以瓦南德(Wanand,天琴座)为首领,北天区以哈佛特伦格(Haftoreng,大熊星)为首领。十二区间指天宇的十二个区域,与黄道十二宫相当。北极星下正对的就是哈拉山,这个大山所在的大地与天空是对应的,它也被分成四个地区和十二个区间。同时,哈拉山上有以狮、虎、鸟、马为名的泉眼,向世界四方流出四条大河,将大地分成四个等份。
尔城在古代西亚以及中亚地区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因为在这个城市附近的设拉子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有名的商业城,过往的东西方商人对于古尔城的见闻应该传布很广,而其独特的结构对于一些民族的宗教与神话也必然发生影响,比如波斯神话中的宇宙中心halla的读音以及意思对于中国就有影响,现今的喀喇昆仑山的名称中仍然还带有外来语的因素。西藏苯教徒去大食寻找的俄木隆仁或许就是这个神秘的古代城市。传说在这个城市中,苯教教主辛饶米沃创造了人间苯教。
辛饶米沃(又被称为顿巴辛饶)被认为是苯教的创始人,他的名字虽然在敦煌藏文文献中出现过,⑥但许多学者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位幻想出来的教主,主要是为了同佛教的释迦牟尼相抗衡或相对等而加以虚构的。因为这位教主在其一生中与释迦摩尼一样建有十二件重要的大事业。在这位教主的名字中,辛饶米沃有“辛氏人杰”之意,顿巴辛饶则为“祖师辛饶”意。辛在苯教术语中既指辛氏家族,又指一种专门的杀牲献祭的祭师,也有人认为苯教的巫师通称为“辛”。国内有学者认为辛与波斯语sanavee有关联,因为该词的意思是“二元论者”,同时辛也与波斯语中的sheed,shin:等词有关,sheed意为光、光亮、光辉、太阳;shin意为明亮的、晴朗的。⑦波斯的二元论主要是拜火教与摩尼教,当然,从语汇学角度说,sanavee最早属于对拜火教的教义与宗派的名词,且其祭师在中国被称为“袄”,但摩尼教因为也具有二元论色彩,在古代进行传播过程中,一般外人很难将这两种宗教分开,所以其他宗教在注意波斯二元论时,是可能将这两种宗教混和吸收的,西藏的苯教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事实,就是摩尼教创始人摩尼在波斯最具有影响力的时期正好在萨珊波斯王朝第二代统治者,即阿尔达希一世之子沙卜尔(sabuhr)一世当政时期,从243~274年的30多年的时间内,摩尼在沙卜尔的全力支持下,使摩尼教在波斯全境确立。摩尼教虽然在后来受到波斯统治者的迫害,但它在西亚和中亚以及南亚、东亚的影响都非常大。摩尼教在教理上,有与波斯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相似之处,这就是善恶二元论,但摩尼教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它的二宗三际论、光明五元素论、人体包藏着光明分子说、崇尚白色的风习等,这些拜火教就不具备。从西藏的苯教与波斯的两大宗教的关系看,这两种宗教应该都对之产生影响,比如拜火教的宇宙发生论中的善恶双神系统同时产生就与上面我们列举的苯教宇宙论有影响,不过在教理方面,我个人认为摩尼教的影响比拜火教要大一些。因为摩尼教的宇宙起源论中,善恶二宗的对立是从创世的开始一直持续到未来,苯教同样也特别强调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的阶段性特征,如宇宙诞生前的虚空状态,仅有白光与黑光,这二宗一开始是互不相关的。随后发生作用,产生冷热等特性,成为宇宙产生的动力。在宇宙诞生之际,善恶神之间就产生对立,这种对立一直延续到现在和未来。与这种宇宙论相关的,西藏苯教徒的一些习俗也有类似波斯摩尼教的一些讲究,比如由于白色与光明相关,所以苯教对于白色也十分崇拜(而且苯教崇尚白色与藏族古老的白石崇拜也是一致的)。白色象征光明,在苯教的神话中,教主辛饶米沃以及一些出身高贵的人物在诞生前都有神秘的白光照射其母亲使其受孕的经历。白光有时也被解释为净洁的宇宙能量,它与人类白色的精液不同,但这二者又有神秘的关系,摩尼教与苯教都认为人类的精液虽然包含了光明的因素,但它还混合了黑暗的因素,这就是欲望、堕落、无知,等等。对于这类包含污垢的东西,必须要使用净化仪式加以消除。⑧
摩尼教的“末世论”可能对于苯教也具有其影响。摩尼教的末世论在理论上有其特色,即它不像印度宗教的“循环论”,宇宙会在毁灭中重建,也不像拜火教的“末世论”,未来世界的确立要经过“末日审判”。摩尼教的“末世论”主要基于在对现世的强烈批判上,认为每个人都有光明分子,但在现世被黑暗所蒙蔽,所以只有经过未来世界和宇宙的毁灭,人的灵魂才能得救。这种批判现实,寄希望于未来的末世论在西藏的吐蕃时期,主要见于敦煌吐蕃文献中的相关的几部手稿,英国学者F.W.托马斯对之有过研究。根据我们的分析,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末世论有浓郁的摩尼教的味道。在伦敦收藏的有关敦煌文献(托马斯,第3章与第4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那种宗教对于现实的强烈批判态度:
“到了宗教不善寿命短促的时代,妖魔鬼怪兴灾作祸,坏心眼的人肆意害人;恶人发财爬上高位,傲慢专横不可一世。好人、对人无害的人胆小怕事,只落得贫困和倒霉。在此之后,在宗教每况愈下、寿命更加短促的时代,在欠债和捐税的时代临近的时候,国王在他的辖区境内只有八千年的权力,一个国王会变成许多国王。国王们会自以为是,无视昔日好的宗教和经典。由于各人都过于自信,于是,各个国家就都产生了各自的宗教和经典。在这之后,所有人的心都变了。不管要干什么都不行……看到这个征兆有些人会说:‘给所有人都看看吧!在短寿的恶世里,甚至热爱经典的人对邪恶表示一下不满也是不可能的。把这话写下来,一个传给一个。聪明人是会注意到的,至于坏人,对于这些话自然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这些话少数聪明人是会接受的。对于教法和道德,他们都按照古时候的圣教正典去做;即使死亡来临,他们在阴间也会到达……地方,无忧无虑,幸福地生活。在欠债和捐税的时代过后,神的好时代就要到来,所有的人还像从前一样,通常活到一百岁"。”⑨
“在这之后,让我们按时礼敬这个地方的所有大神和诸门神吧!即使不能按时地礼敬,至少每月有三天净身拜神。请使用这样的说辞:‘一个坏的时代来临了,一个短寿的时代到来了,所有的人都无能为力。向神叩拜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天下众生尘世的利益而献供叩拜。我们祈愿坏时代快快过去;祈愿神的好时代快快到来;甚至祈愿那些早已经去世的人也能很快地在美好的时代复活,我们是为此才向神献供叩拜的"。对已经去世的祖先也不要忘记说这些话。”⑩
“妖魔帮助狡诈的人,狡诈的人力量越来越大。人若富有,坏人也会被夸作聪明人;由于贫穷,聪明人也会被贬为坏人……到了后世,没有人像神人未分的时代那样正直行事了。由于没落时代的来临,人们逐渐不知羞耻,肆无忌惮。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羞耻,他们不遵守誓言,一心想发财致富,不顾死活。他们为寻找财富对别人坏事做尽。从此以后,人们无耻食言。”[11]
以上这种说法中我们可以注意其中的一些关键句子和关键术语。比如“短寿的恶世”、“坏的时代”、“宗教不善的时代”等,同时又对于未来则以“神的时代的即将到来”作为预告。这些说法无疑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批判态度。在中世纪流行的宗教中,对于现实进行强烈批判的似乎当以摩尼教为典型,摩尼教从其创立之始,就表现出对于现实的厌恶甚至是憎恨,认为现实的一切悉由恶所生,是堕落、黑暗的渊蔽,所以现实世界终将灭亡。后世(后际)是世界毁灭,人类灵魂(光明分子)会回归光明天国。
纳西族的东巴教也与苯教一样,在宇宙观上也持有二元论,在纳西族著名的东巴经《崇班统》(人类迁徙记)中,对于宇宙的起源有这样的描述:
太古时候,天地尚未开辟,先出现三样天影子和三样地影子;日月没有造,出现三样日影子与月影子,同样地还出现山谷、水渠等影子。然后是“三样出九个,九个出母体:出现真和假,出现实与虚。”最初真与实来变化,产生白天明亮太阳和碧石,碧石又产生白晶晶的实蛋,实蛋变化又产生好声气的呼唤者,好声音做变化,产生善神依古阿格。假和虚做变化,产生夜晚暗月亮和墨石,墨石变化产生黑色虚蛋,虚蛋变化出恶声气的唤者,恶声音做变化,产生恶神依古顶那。善神又生出一个白蛋,对白蛋作用产生白鸡,白鸡自称东族(善神家族)的额玉额玛,生下九对白蛋,分别产生盘神(藏族之神)与禅神(白族之神)、高神与吾神、窝神与恒神(纳西族神)、阳神与阴神、能者与智者、丈量师与营造师、酋长与目老、巫师与占卜师等。恶神依古顶那变化出黑蛋,产生黑鸡,叫术族(恶神家族)的负纪俺那。该黑鸡最后生下九对黑蛋,分别产生鬼与怪、毒鬼与争鬼、水鬼与水怪、恶鬼与无头鬼、脏鬼与污鬼,等等。此后善神九兄弟开始创造世界,造出宇宙四方、天地空间以及宇宙圣山什罗神山等,然后又经过一番变化:“最早好气象,上面出响声、下面出气息,声气相互变化,生出三滴白露,白露做变化,生出三个大海;大海做变化,生出人类祖先:海史海古、海古美古、美古初初、初初兹玉、兹玉初居、初居具仁、具仁迹仁、迹仁崇仁。崇仁丽恩(有五兄弟六姐妹,为人类先祖)。”最后人类产生并经过各种磨难和变故后,从天国迁徙到英古地,繁衍延续至今。[12]
由于字数太多,详情请点击 http://www.fjdh.com/wumin/HTML/76630.html查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