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1958年6月23日,为配合正在建设的闵行机电工业区的需要,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建造新电厂。随后,上海电业局在闵行地区确定黄浦江边的丽江路2号为厂址,7月24日,上海闵行发电厂开始兴建。经过不断扩建,电厂占地面积现为32.09万平方米。
1958年7月28日,上级批准闵行发电厂设计任务书。初建工程的装机容量为4.8万千瓦,翌年7月8日,批准工程规模扩至9.8万千瓦,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建设4.8万千瓦,即2台6000千瓦,3台1.2万千瓦机组;第二阶段建设5万千瓦,即2台2.5万千瓦机组,全部设备均为国产。工程设计由上海电力设计院负责,建筑、安装施工先由闵行发电厂负责。1959年10月上海电业管理局基本建设公司成立后,施工由所属三工区(后改名为闵行工区)承担。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初建工程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分期投入运行,逐步扩大生产规模。1958年8月9日,上海建筑基础公司开始就地灌注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土壤普遍隆起,尤以桩数较密处更为严重。9月21日,终于发生断桩事故,使已完成的635根基桩和一个锅炉基础全部报废,只得另行勘探选址,影响工期近两个月,损失22.2万元。10月13日,在新址开始改打预制桩。施工中,由于广大职工日夜苦干,同时采用扩大组合安装和平行交叉作业等措施,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3号机在厂房未盖屋顶条件下,于1959年1月8日开始试运转发电,另l台6000千瓦机组4号机亦在2月15日开始试运行。由干受“当年发电、简易投产”指导思想的影响,运煤出灰全凭人力,在追求进度时又忽视了质量,以致投运后设备故障频繁,直至4月1日,3、4号机和60吨/时3号炉才交付电厂临时运行。5月,水利电力部和电力建设总局确定闵行发电厂为露天电厂试点单位,第一阶段建设的4.8万千瓦汽轮发电机为全露天布置,锅炉半露天布置。容量各为1.2万千瓦机和65吨/时锅炉的5号机4号炉、6号机6号炉分别于8月25日及12月7日先后投运。第二阶段建设的2.5万千瓦2号机120吨/时2号炉在1960年8月10日投运,2.5万千瓦1号机、65吨/时5号炉、120吨/时1号炉于1961年3月10日前先后投运,此时全厂装机8.6万千瓦。按9.8万千瓦计算工程设计预算4133.3万元,竣工决算4459.5万元,单位造价455.05元/千瓦。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闵行发电厂等四家单位在集团深化厂务公开推进会作交流发言
工程竣工后,由于上煤出灰等设备不配套,运行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因而自1961年至1965年,电厂开展了“填平补齐”工作。其间,从1961年11月27日至翌年3月15日,全厂停产整顿。经过几年努力,生产秩序有所改善。1962年发电1.60亿千瓦时,发电煤耗率517克/千瓦时,厂用电率9.7%,供电煤耗率573克/千瓦时。至1965年,发电量增至5.55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降为524克/千瓦时。1965年上半年,2台2.5万千瓦机组年运行小时分别达到3972小时和3809小时,居当时全国同类型机组之首。1966年后,由于电网缺电,全厂机组实行超铭牌运行,8.6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最高出力达到10.57万千瓦。1968年10月30日,7号机组投运后装机容量才达到9.8万千瓦。由于初建工程露天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仅有可移动的外罩,在严寒、酷暑和雨雪时运行、操作及检修都很困难,1970年乃改为轻型结构的封闭式厂房,锅炉的半露天布置也作了改进。1971年,最高出力曾达到14.7万千瓦。1972年,初建工程机组(后称作“中压站”)年发电量为9.92亿千瓦时。由于多年超铭牌发电,致使设备隐患增多,老化加剧,故障频发,生产能力逐步下降。
1971年,上级决定扩建闵行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安装2台国产400吨/时超高压中间再热式锅炉和1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其发电机为双水内冷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组织有关设计、制造、施工、物资部门和建设银行等8个局、10余个公司、200余个单位参加大会战。工程设计以华东电力设计院为主,土建施工以上海建筑工程局、上海城市建设局所属公司承包,安装施工由上海电力建设公司承包,工程为基建大包干试点。主厂房于1972年5月10日破土动工,开工后,上级决定将原设计2台煤油两用的锅炉改为烧油锅炉。12月31日,第一台12.5万千瓦机组8号机、炉投运,实现了“当年批准的项目当年投产”。第二台9号机、炉也在1973年8月31日投运。工程计划工期20个月,实际为16.5个月,设计预算7871.6万元,决算7158.3万元,单位造价286.33元/千瓦。1974年,全厂装机容量34.8万千瓦,发电25.33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417克/千瓦时。1975年4月6日,因值班纪律松懈造成除氧器缺水,中压站发电出力从11.35万千瓦骤减到0.1万千瓦。1976年11月9日,9号机因低温水进入汽缸致使汽轮机转子大轴弯曲、挠度达0.49毫米,被迫停修。
1978年5月13日,上级批准电厂第二期扩建工程再安装2台12.5万千瓦烧煤机组10、11号机炉。工程设计仍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土建施工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七公司、基础公司、机械施工公司、市政工程局、第三航务工程局承担。安装施工由上海电力建设公司及上海供电局承担。建设资金由国家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工程管理实行承包合同制,甲方为闵行发电厂扩建工程指挥部,乙方为各施工单位。1978年10月15日开工,10、11号机组是1979年12月国家召开12.5万千瓦机组鉴定会议以后生产的机组,又是第一机械工业部指定为实现完善化项目的试点工程,因而在设备制造中已采用经改进的部件。施工中对主要管件全面推广“以焊代铸”,主要管道焊口采用氩弧焊打底,汽轮机、磨煤机试用激光找正轴系中心等新工艺、新技术。机、炉于1979年11月30日及1980年10月30日先后投运,建设工期共24个月,比计划提前2个月。工程设计预算1.27亿元,竣工决算1.24亿元,单位造价496元/千瓦。设备投产后,第一年就实现持续安全运行的目标,10、11号机组全年运行时间分别为6865小时和7845小时,被水利电力部评为优质工程。
1980年11月24日,10号机第一次大修,试行大修全优工程包工计件。1981年1月3日检修后连续运行225天无临时检修,年运行时间达到8455小时,分别刷新全国12.5万千瓦机组连续运行无临时检修和华东电网12.5万千瓦机组年运行时间的两项纪录。1982年第二季度,闵行发电厂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落实经济责任制为突破口的企业全面整顿。1982年,发电36.7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376克/千瓦时,在全国同类型机组中名列前茅。翌年3月10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为节能先进单位。1980年起,利用循环水余热进行温流水高密度养鱼,到1983年上半年,养鱼池水面面积7625平方米。1983年5月21日,全厂安全无事故达到268天,创建厂以来最高纪录。在1年多的全面整顿中,共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251项,规章制度284种,技术记录表格692份,使企业管理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
根据国务院1977年发出严格控制烧油的要求,华东电业管理局设计室承担8、9号锅炉改烧煤设计。1982年6月8日,锅炉改烧煤工程开工,历时2年4个月,于1984年10月14日竣工。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施工由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公司等单位负责,耗资5030.3万元。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压缩烧油40万吨,每台机组的实际出力,达到设计目标11万千瓦。工程利用英国制造10E型中速磨煤机,投运后,由于煤质较差,机件磨损加剧,检修困难,漏粉严重已成为突出矛盾。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上电股份公司领导视察闵行电厂
第三期扩建2台12.5万千瓦烧煤机组工程,于1983年10月12日经上级批准。工程设计以西南电力设计院为主,交通部第三航道工程局设计院负责码头设计,华东电业管理局设计室及电厂配合进行35千伏开关室及与老厂相互连接部分的设计,建筑施工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承担,安装施工以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公司为主,交通部第三航道工程局承包煤、灰码头及其设备安装。工程管理试行投资包干,1984年6月14日,闵行发电厂工程筹建处与华东电业管理局签订投资包干协议书。工程自1984年8月23日主厂房破土动工,至1986年11月7日投运,历时26.5个月,比考核工期提前113天,批准预算16757.5万元,竣工决算18436.4万元,单位造价737.46元/千瓦。按可比价格计算,投资额为16746.5万元,包干结余11万元。工程中首次采用的干出灰系统于第一台机组投运4个月内就发生10次因灰管堵塞而被迫停炉的事故,只得增设了一路紧急水力出灰系统作为备用,但干出灰系统的可靠运行,尚有待解决。工程竣工后,2台机组年设备运行小时分别达到7420小时和8210小时,均超过部颁6000小时的指标,被能源部评为优质工程,其中第二台机组投运半年时,各项技术指标在华东电业管理局组织的全网同类型机组竞赛中获得优胜。第三期扩建工程的完成,使闵行发电厂共有汽轮发电机13台,锅炉11台(3号炉已于1980年报废拆除),总容量81.8万千瓦。全厂平均日发电1500万千瓦时,除满足闵行地区用电外,分别通过9条35千伏、5条110千伏、8条220千伏线路输入电网。1987年,为治理由于烧煤量增加而引起灰水排放的严重污染,需对排放的灰水进行浓缩和真空脱水处理。该工作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1988年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全市九件实事之一,经改进后,达到了初步目标,1988年12月2日,通过市级验收鉴定。但由于沉灰池超负荷运行,灰水排放仍严重超标。1990年经采取低灰位运行、人工铲挖底层板结灰等措施,虽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治理。
由于上海电网内30万千瓦以上的大机组陆续投运,闵行发电厂12.5万千瓦机组的负荷频繁调节,在管理上还未能适应这一更高的要求,因此,从1985年以来,临时检修增多,全厂出力有时只有40~50万千瓦。1988年2月22日9~21时,曾因锅炉、制粉等设备缺陷,使有功出力比调度曲线下降32%~51%,发电量减少531.8万千瓦时。经过2年多的治理整顿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达标工作,全厂出力已稳定提高到70万千瓦。1990年,总设备容量81.8万千瓦,共有锅炉11台、机组13台,年末职工总数2972人,年发电43.43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400克/千瓦时,设备可调小时766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