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科科
-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 莫妮卡住了
-
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
孩提: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角之交指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童龀[chèn]: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命、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 瑞瑞爱吃桃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 阿里阿涅德
-
不满周岁----襁褓
孩提 幼儿时期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总角 童年时期 (幼年泛称----总角)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及笄 女子15岁 (女15岁)---及笄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弱冠 男子20岁 (男)---弱冠
桃李年华 20岁(女)
花信 女子24岁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而立 30岁 (男30岁)---而立之年
不惑 40岁 (男4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知命 5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花甲 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古稀 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喜寿 77岁
80岁------杖朝之年
米寿 88岁
白寿 99岁
耄耄 80-90岁 90岁------鲐背之年
期颐 100岁
- 苏萦
-
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0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
破瓜、碧玉年华——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
20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型尤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0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天命——指男子五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一百的一般为五十。
60岁:耳顺——指男子六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花甲——天干地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周。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70岁:从心——指男子七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古稀——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依次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的囍字似七十七,故代指七十七岁。
80岁:耄耋——指八十岁。《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岁的老人。
88岁:米寿——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岁,还可表示年事虽高但任食欲旺盛。
90岁:上寿——指九十岁。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褶皱如同老人的皮肤,故借此指代九十岁。
冻梨——年事较高的老人会有老年斑,如同冻梨上的斑纹,九十岁的老人也称冻梨。
99岁: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差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故称白寿。
100岁:期颐——是一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u30fb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u30fb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u30fb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论语u30fb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论语u30fb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六十岁。《论语u30fb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u30fb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u30fb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一百岁。《礼记u30fb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拓展资料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黑桃花
-
二十八岁称呼什么寿?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向学,三十岁能坚定地立于所学,四十岁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一切都能明晓它们各由天命,因而不再感到与自己心意相违逆,七十岁心性与大道合一,因而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就是学有所成,准确地说,就是弄通了所学的东西,由知而信,有了坚定的信念。孔子的信念就是礼与仁。现代人说到“三十而立”往往理解为成家立业,人生已迈出了一个新的台阶。三十到四十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由于为事业为家庭而奔波,时光便觉得飞速前进,当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四十岁的时候,才觉人生已走过了大半,到了不惑之年,人生不过如此,不断坚定地走下去。这样人生才充实,有意义,为了家庭为了妻儿,为了自己,还要再努力,虽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但却有中年的成熟稳重,这些往往是男人的想法,但也有的男人在这个时候,事业有成,家庭稳定,便喜欢到外边沾花惹草的,的确,这时候的男人确实有其吸引女孩子的魅力,我到是特看不惯这样的男人,因为现代社会里太多的这样的人,他们一方面根本就不想离婚,另一方面还想品尝更多的禁果,所以就是家里红旗不倒,外边彩旗飘飘,还有甚者便是家外有家之人。社会在发展,也不知道这种已经灭亡的一夫多妻制度的复燃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从封建时候的一夫多妻子到解放时候的一夫一妻,那么说发展到今天便应该是一妻都夫制才是的,而不应该又回去了,所以说四十岁的男人是很可怕的,他可怕的不是事业的小成,而是对婚姻的一种态度。
再说到女人了,女人过了三十岁,便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貌美,三十到四十岁,为了更多的忙于家庭很少再照顾自己,不过,当然衣服依旧是要买的,美容也是要做的, 体型还是要保持的,但是那些只是为了增加一些自己做女人的自信,这时女人最不应该与那些二十几岁的女性相比容颜,
那到是鸡蛋碰石头的,因为年轻就是最美丽的,更不能问丈夫是那姑娘好看还是我漂亮,因为这本身就是缺少自信心的。女人应该忘记自己的年龄,三十岁的女人,有其成熟而不失青春的美丽,四十岁的女人,有着更为丰韵的成熟女性的韵味,更多了几份母性,这些都是年轻的小姑娘所无法具有的,也是其吸引男人之所在,因为这时的女性更具有丰富的内涵。说到这个时期的女人对家庭的看法,那就多了,她们特别怕自己缺少吸引丈夫的魅力,当然也很惧怕离婚了,为了家庭自己付出了许多,现在还要守护这个堡垒,生怕被别人攻破,所以即便是丈夫在外边有了艳欲,也不去计较了,只要想,他对这个家还算负责任就可以了。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去学习,去进步,自由自己的砝码多了,自己的魅力多了,自然不再怕失去什么,不怕失去工作,不怕家庭危机,因为自己是最加强的守护者!
人到中年,总会对人生有许多的感悟,只因岁月将自己磨砺,三十到四十的男人与女人,应该以这一年龄段为骄傲,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