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柚不是西游
-
萨福(Sappho,约前630或者612~约前592或者560),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一般认为她出生于莱斯波斯岛(Le *** os)的一个贵族家庭。据说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薰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她是第一位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 青年时期曾被逐出故乡,原因可能同当地的政治斗争有关。被允许返回后,曾开设女子学堂。古时流传过不少有损于她的声誉的说法,但从一些材料看,她实际上很受乡人敬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萨芙
- 外文名 :Sappho
- 别名 :女荷马、第十位缪斯女神
- 国籍 :古希腊
- 出生地 :莱斯博斯/莱斯沃斯岛(Le *** os)
- 出生日期 :前630或者612
- 逝世日期 :前592或者560
- 职业 :诗人
- 主要成就 :古希腊第一位女诗人
创造“萨芙体”,推动抒情诗(Lyric)的发展
人物简介
当时的希腊女性须征求家族同意方能结婚,尤其是贵族妇女。现在无从考证萨福是否愿意,只知道她在成年后嫁给了一位贵族,还生了一个女儿,但是没有过多久,她选择了离开丈夫和家庭。她先是在西西里岛住了一段时间,又返回故乡,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萨福画像 在莱斯波斯岛,萨福建立了一所女子学校,专门教导女孩子们写作诗歌。当时有不少少女慕名而来,拜在她门下。萨福以护花者的爱恋心情培育她们,同时也像母亲一样呵护她们成长,为这些花一般清新美丽的少女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情诗和婚歌。 古希腊人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抱有很大的宽容之心,而且盛行师生间的同性恋情,师者授业解惑,学生以情相报,所以这些带有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在当时不但没有遭禁,而且还广为传颂。萨福的诗打动了许多人,罗德斯岛上的居民也因出了如此才华横溢的诗人而感到自豪。为了表示他们的爱戴和骄傲,在萨福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在银币上铸上了她的头像。 萨福是古希腊的著名诗人,也是世界古代为数极少的几位女诗人之一。萨福因为遭到一位女恋人的拒绝而心碎跳崖自尽,丧命英年。别的史学家则认为诗人一直活到公元前550年左右才寿终正寝。人物特点
萨福是西方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的女诗人,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萨福是当时诗坛的大牛,连柏拉图老头子都夸她作起诗来简直就是缪斯附体。不过萨福侍奉的女神不是缪斯,而是爱神阿佛洛狄忒,这就注定了她的风格:优雅精致、性感香艳。萨福喜欢在诗里自爆隐私,所以在她的残篇里(据说“萨福宝典”有整整十卷,可惜经历后世男权社会漫长的文字狱,只剩下一两首完整的,其余都是断章),我们明确看到她对其它女子心旌摇荡神魂颠倒,她们相爱时的醉生梦死。 萨福之爱 比较逗的是,萨福诗里面的女子名字众多,据说这些都是她在莱斯波斯岛上创立的女子学院里的学生。 当然萨福也有失手的时候,她留下来最完整的一首诗就是向爱神吟唱的祈祷词,通篇是求问爱神怎么追求一位少女,萨福说:“求坐在华丽宝座的永生不朽的爱神,宙斯的女儿,我求你,我的主啊,别用痛苦和烦恼折磨我这颗心。如今也请你快来!从苦恼中把我解救出来,做我的战友,帮助我实现我惆怅的心中怀抱着的心愿。”善良的爱神不忍拒绝。萨福往往给自己的诗歌谱上曲调,供人吟咏弹唱。在技巧上,她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在内容上,她与其他诗人一起,把咏唱的对象由神转向人,用第一人称抒发个人的哀乐,领当时文学创作风气之先。 千百年来,萨福被人们视为描写女 *** 情的圣人、“女性主义者的偶像”、“化身为文学家的罗蕾莱”(罗蕾莱是德国民间文学中传说的女妖)。 当时很多希腊女子慕名来到莱斯波斯岛,拜在其门下学习诗艺。当时莱斯波斯岛上的货币,都以萨福头像为图案。 从19世纪末开始,萨福成为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Le *** ian”(意为女同性恋者)与形容词“Sapphic”(女子的同 *** )等,均源于萨福。由此,萨福也被近现代女性主义者和女同性恋者奉为始祖。人物生平
萨福出生于贵族世家,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是在莱斯波斯岛上度过的。 莱斯沃斯公元前7世纪曾是一个文化中心,该岛现名米蒂利尼。她在富庶的莱斯沃斯岛上享受自由、闲暇和宁静的时光,过著精致奢华的生活。但青年时期因卷入了一起推翻执政王事件而被放逐到义大利北部的西西里岛。在忧郁、流亡的生涯中,她嫁给了一位富有的名叫瑟塞勒斯的富商西西里男子,育有一女,名叫克雷斯。 萨满画像 不久之后,身为才女的她无法忍受婚姻中没有交流、没有灵魂的结合,萨福离开了丈夫和家庭,她独自在西西里岛上过著平静优渥的生活。这时,她开始创作诗歌,诗篇从西西里岛传出使她名声远播。等她回到莱斯波斯岛时,已是一位无可匹敌的诗人了。 那时她约为二十多岁,风华正茂,在莱斯波斯岛上她创办女子学校,教授诗歌、音乐、仪态,甚至美容和服饰。许多人慕名而来,贵族把自己的女儿送往该校。她喜欢这些年轻美丽的女孩,不仅教授她们诗歌与音乐,闲暇之余热情教授她们恋爱艺术。心中的诗情在朝夕相处中转化为深深的爱恋,使她与女学生们在那片芬芳之地上绽放出艳丽的同性之爱的花朵。从而使萨福的名字成为现代女同性之爱的象征。现代英语Le *** ian(女同性恋)一词就是来源于Le *** os(莱斯波斯岛)。她的许多诗篇都是对女学生学成离别或嫁为人妇时表达相思之情的赠诗。 萨福曾造访义大利锡拉库扎市时,该市曾树起一座雕像以示敬意。萨福还因担任一所希腊女子精修学校的校长而闻名遐迩。萨福诗作的对象很可能就是萨福的学生。萨福是一位创造出了自己特有诗体的抒情诗人,这种诗体被称作“萨福体”。相关作品
有关诗人诗歌的史料同诗人的传记一样扑朔迷离。人们只知道她是上古时代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古希腊人十分称赞她,说男诗人有荷马,女诗人有萨福,柏拉图曾誉之为“第十位缪斯”。她的诗对古罗马抒情诗人卡图卢斯、贺拉斯的创作产生过不小影响,后来在欧洲一直受到推崇。诗人的肖像曾上过硬币。诗人的诗作大约于公元前3世纪首次辑成9卷行,但流传至今的极少,仅有一首28行的诗作保存完好,到19世纪为止,人们主要是通过其他作者的引用得以了解诗人的。1898年学者们出土了一批含有诗人诗作残片的纸草。现代的各种版本中,诗人诗作的残片累计已达264片,但仅有63块残片包含完整的诗行,只有21块含有完整的诗节,而迄今能让我们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的近乎完整的诗作仅有4首。第4首是2004年新发现的,这首12行的诗作是在一具埃及木乃伊上面的纸草上发现的。该诗连同牛津大学学者马丁·韦斯特的英文译文发表在2005年6月第3周出版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上。流传作品
萨福被冠以“抒情诗人”之名,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由七弦琴伴唱的。萨福在技术和体裁上改进了抒情诗,成就了希腊抒情诗的转向:从以诸神和缪斯的名义写诗转向以个人的声音吟唱。 萨福留有诗歌九卷之多,但目前仅存一首完整的诗章,其余均为残篇断简。从公元前三世纪起,萨福的名字就开始出现在诗歌、戏剧和各种著述中,她逐渐被神化或丑化,按时代的需求——或被喻为第十位缪斯;或被描绘为皮肤黝黑、长相丑陋的女人。中世纪时,因她诗篇歌咏同性之爱而被教会视为异端,将她的诗歌全部焚毁。若不是在十九世纪末一位埃及农民在尼罗河水域偶然发现纸莎草本上记载萨福的诗歌,被淹没的诗歌会更多。但萨福的传奇始终流传着,尤其是在各代诗人们心中成为一座灯塔。作品风格
萨福的诗温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是以神作为歌吟的对象——诗中充满了爱的劝喻、爱中的甜美与痛苦或两者相互交织的情愫,以及弥漫着怜悯和嫉妒的悲鸣之声。读她的诗歌,犹如冒险去远航。 萨福的诗艺很高,在目前仅存的诗篇中已经能够看出她娴熟运用暗喻(不像荷马时代多用明喻)这种现代诗歌的技巧,使诗歌形象和内在涵义更为丰富和饱满,如她描写鸽子:“它们的心渐渐冷却/任双翅垂落下来”,意象优美而凄婉,镶嵌着她难以述说的某种落寞情怀;又如上述引文中的“战车和骁骑”,除了具体所指外还暗喻著男人。 此外,有时她的诗歌又像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诗,将大自然的风物山川用来象征自己微妙心绪。诗体特点
萨福的诗体是独创的。西方诗歌史上把这种诗体称之为“萨福体”。它们是独唱形式的——荷马时代和古希腊悲剧中有许多是歌队的集体合唱——诗体短小,以抒情和倾述内心情怀为主,音节更为单纯、明澈。在“萨福体”的格律中,每一节分为四行,每一行中长短音节在相对固定中略有变化,前三行有点像荷马时代的六韵步诗体,第四行则音节简短,显得干脆明快。相传,与萨福同时代的雅典统治者梭伦也是一位诗人,当他偶然听到萨福的诗篇时说“如果我学会了她的音律,可以死而无憾了”。 萨福的诗体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词,目的在于供人弹琴咏唱,但她往往自己谱曲。萨福不仅在技巧上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而且与其他诗人一起,在风格上把咏唱的对象从神转移到人,并用第一人称来抒发个人的哀乐,在当时相当革新。作品内容
萨福的作品多为柔美婉约的渴求爱恋的情诗,并且常常为她的女学生所作。当时很多年轻女子慕名来到勒斯博岛,拜学在她门下。萨福不仅教与她们艺术,而且写给她们表达强烈爱慕的情笺。当学生学成离岛,嫁为人妇时,萨福还为她们赠写婚诗。古希腊盛行师生间的同性恋情,师者授业解惑,学生以情相报,所以这些带有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在当时不但没有遭禁,而且还广为传颂,甚至连莱斯波斯岛上用的货币都以萨福的头像为图案。在萨福由于家庭原因流亡于西西里岛时,那里的居民为她竖起了雕像以表爱戴。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谬斯”,视其地位与雅典众神相当。雅典统治者梭伦本人也是位出色的诗人,但有一回听到萨福的诗时,坚持要求学唱,并说: “只要我能学会这一首,那么死也无憾了。”影响与评价
萨福往往给自己的诗歌谱上曲调,供人吟咏弹唱。在技巧上,她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在内容上,她与其他诗人一起,把咏唱的对象由神转向人,用第一人称抒发个人的哀乐,领当时文学创作风气之先。千百年来,萨福被人们视为描写女 *** 情的圣人、“女性主义者的偶像”“化身为文学家的罗蕾莱”(罗蕾莱是德国民间文学中传说的女妖)。马丁·威斯特称她是“学者绕不过去的坎”。 萨福跳海 当时很多希腊女子慕名来到莱斯波斯岛,拜在其门下学习诗艺。萨福不仅教她们知识,还写了很多表达对她们强烈爱慕的诗作。在当时,古希腊盛行师生之间带着强烈精神交往的恋情,萨福带着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广为传唱。当时莱斯波斯岛上的货币以萨福头像为图案。从19世纪末开始,萨福成为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Le *** ian与Sapphic等,均源于萨福。而由此,萨福也被近现代女性主义者和女同性恋者奉为始祖。 关于萨福的逸闻趣事,版本层出不穷,大多是基于不大可靠的传闻。在埃里卡琼的《萨福的飞越》这本书里,琼将这个诡异的希腊女诗人拉进肥皂剧式的世俗生活中。萨福像斯嘉丽一样在男人中间周旋、调情,“似乎想要吞下整个世界”。行文中,琼激荡的语调如同萨福转世。在她笔下,萨福是一个无所畏惧、卓越不凡的女英雄。 在《如果不是冬天:萨福断章》里,安妮·卡尔森以独特的翻译风格,描述了萨福在大到爱情、欲望、婚姻、驱逐,小到靠垫、蜜蜂、豆子,以及关于衰老、羞耻、时间等等人类方方面面的思考,用括弧和空格来提醒读者纸草上原稿文字的残缺。 根据后世的传说和演绎,这位女诗人萨福的形象越来越丰富多彩,感动了整个西方世界: 一位美女,一位诗人,一位七弦琴演奏者,一位神秘主义者,一个美貌的母亲所生的美貌的女儿,一个失恋投海自杀的女诗人,一个女同性恋者,这就是萨福,被柏拉图尊为人间“第十位缪斯”的女人。在萨福这个名上,似乎可以加上任何一个在现代文学流行着的辞汇。若是萨福本人,大概情愿用自己的诗形容自己吧:“周围的群星黯淡无光而她的光华,铺满了咸的海洋和开着繁花的田野”。人物评价
人都说九个缪斯——你再数一数; 请看第十位:莱斯博斯岛的萨福。 ——柏拉图 (注:缪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 堇色头发,纯净的, 笑容好似蜂蜜的萨福啊 ——阿尔凯乌斯(古希腊诗人) (萨福的诗)虽然不多,但朵朵都是蔷薇 ——《希腊诗铭集》绪言 米雷格(约公元前100年 历史学家) 在欧美文学传统里,如果荷马是父,那么萨福就是母亲,是姊妹,是情人。 少有哪个上古诗人,在欧美文学传统里,被如此经久不息地塑造成种种神话。作品诗选
给安娜多丽雅 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 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 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 是这样的甜蜜: 听你动人的笑声,使我的心 在我的胸中这样的跳动不宁, 当我看着你,波洛赫,我的嘴唇 发不出声音, 我的舌头凝住了,一阵温暖的火 突然间从我的皮肤上面溜过, 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我的耳朵 被噪声填塞, 我浑身流汗,全身都在颤栗, 我变得苍白,比草叶还要无力, 好像我几乎就要断了呼吸, 在垂死之际。 没有听她说一个字 坦白地说,我宁愿死去 当她离开,她久久地 哭泣;她对我说 “这次离别,一定得 忍受,萨福。我去,并非自愿” 我说:“去吧,快快活活的 但是要记住(你清楚地知道) 离开你的人戴着爱的镣铐 如果你忘记了我,想一想 我们献给阿拂洛狄忒的礼物 和我们所同享的那一切甜美 和所有那些紫罗兰色的头饰 围绕在你年轻的头上的 一串玫瑰花蕾、莳萝和番红花 芬芳的没药撒在你的 头上和柔软的垫子上,少女们 和她们喜爱的人们在一起 如果没有我们的声音 就没有合唱,如果 没有歌曲,就没有开花的树林。 阿狄司,你也许会相信 阿狄司,你也许会相信 即使在沙第司 安娜多丽雅也会常常想起我们 想起在这儿过的日子,那时 对于她,你就像是女神的 化身,你的歌声最使她怡悦 现在,她在里底亚女人们中间 最为出众,就像长著粉红纤指的 月亮,在黄昏时升起,使她 周围的群星黯淡无光 而她的光华,铺满了 咸的海洋和开着繁华的田野 甘露滴落在新鲜的 玫瑰、柔美的百里香 和开花的甜木樨上,她 漫游著,思念著温柔的 阿狄司,在她纤弱的胸中 她的心上挂著沉重的渴望 她高喊一声:来吧!千耳的夜神 重复著这一叫喊,越过 闪光的大海,传到我们耳边 给所爱 他就象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 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 好比音乐。 听见你笑声,我心儿就会跳, 跳动得就象恐怖在心里滋扰;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 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感情 象火焰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 我周围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 头脑轰轰。 我周身淌著冷汗;一阵阵微颤 透过我的四肢;我的容颜 比冬天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 死和发疯。 夜 译本一: 月已没,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时分, 时光逝又逝, 我仍独卧。 译本二: 月亮已消失不见, 昴宿西沉,夜已过半。 时辰在流逝啊—— 而我仍在独眠。 暮色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无题 哪儿去了,甜的蔷薇? 哪儿去了,甜的蔷薇? 一旦逝去,永难挽回 我不复归,我不复归 我觉得 我觉得,谁能坐在你的面前, 幸福真不亚于任何神仙, 她静静听着你的软语呢哺, 声音那么甜, 啊,你的笑容真叫人爱煞。 每次我看见你,只消一刹那, 心房就在胸口里狂跳不已, 我说不出话。 啊,你的笑容真叫人爱煞。 每次我看见你,只消一刹那, 心房就在胸口里狂跳不已, 我说不出话。 我舌头好象断了,奇异的火 突然在我皮肉里流动、烧灼, 我因炔目而失明,一片嗡嗡 少女时期 “少女时期呀,少女时期,你离我而去,你在哪里?” “我不再属于你,我不再属于你。” 克里特少女 克里特少女曾随着这一曲调, 以纤足环绕神圣的祭坛舞蹈, 敬畏地踏着遍地茂盛的花草。评论文章
萨福(约612~约前560)是古希腊的著名女诗人,生于莱斯波斯岛上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薰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当时的希腊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尤其是贵族妇女。现在无从考证萨福是否愿意,只知道她在成年后嫁给了一位贵族,还生了一个女儿,但是没有过多久,她选择了离开丈夫和家庭。她先是在西西里岛住了一段时间,又返回故乡,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从她的选择可以看出,萨福的婚姻是不幸的,深为才女的她无法忍受婚姻中没有交流、没有灵魂的结合,这也许是多为才女的悲哀。 在莱斯波斯岛,萨福建立了一所女子学校,专门交到女孩子们写作诗歌。当时有不少少女慕名而来,拜在她门下。萨福以护花者的爱恋心情培育她们,同时也像母亲一样呵护她们成长,为这些花一般清新美丽的少女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情诗和婚歌。古希腊人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抱有很大的宽容之心,所以这些带有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不但没有遭禁,反而广为传颂。萨福的诗打动了许多人,莱斯波斯岛上的居民也因出了如此才华横溢的诗人而感到自豪。为了表示他们的爱戴和骄傲,在萨福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在银币上铸上了她的头像。 萨福的诗具有划时代意义。当时的诗是由竖琴伴奏吟唱的,因此非常注意格律。萨福在体裁上作了改革,使其更加朝向抒情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她被认为是“抒情诗人”的原因。此外,她还是第一个以第一人称描绘个人的爱恋情感的诗人,这与当时盛行的英雄史诗截然不同。 萨福的爱情诗,情感真挚而热情澎湃,语言清新自然,韵律独特优美,风格别具一格,因此被称为“萨福体”,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福的诗歌作品很多,曾经被后人编成九卷流传于世,但是在欧洲中世纪时她的诗歌得基督教教会认为有伤风化而下令焚毁,只有一些残章断简被保存下来。 萨福在她那个年代就已声名远播,她的诗歌在全古希腊都受到赞颂。有人说,男诗人只有荷马,女诗人只有萨福,对她做出了最高的评价。雅典的执政官棱伦本人也是位出色的诗人,当他听到萨福的诗时,不由热泪盈眶,发出了“只要我能学会一首,那么死也无憾”的感叹。哲学家柏拉图十分赞赏萨福的诗,称她为“第十位缪斯女神”(掌管文艺的缪斯共有九位)。 后世对萨福的平生事迹有许多猜测附会,有关她身世的一些故事不断在小说家的笔下出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人们的想像而已。 萨福是一个美艳的女子,有一次她犯罪上了审判席,法官要判她死刑。萨福当庭脱下衣服,露出美丽的胴体,旁听席立即爆发出抗议声,不允许如此美丽的女人被处死。法官迫于压力,只好对她从轻处理。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热烈的赞扬女性美、反抗男性霸权的萨福被追认为女同性恋的远祖,并认为是女性主义的先驱。她的名字和她居住的莱斯波斯岛,成了女同性恋的词源。影视作品
情欲莎孚(Sappho)影视信息
◎译 名 情欲莎孚 ◎片 名 Sappho ◎年 代 2008 ◎国 家 乌克兰 ◎类 别 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N/A ◎档案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624 x 352 980kbps ◎档案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88 Min ◎导 演 Robert Crombie ◎主 演 Avalon Barrie ... Sappho Todd Soley ... Phil Lyudmila Shiryaeva ... Helene Bogdan Stupka ... Professor Orlov Alexander Leontaritis ... Voice over剧情简介
◎简 介 《情欲莎孚》剧照合集(14张) 1926年,一对刚结婚的美国年青夫妇Sappho和Phil,去了希腊Le *** os岛度蜜月,他们和苏联移民到此的考古学家的女儿Helene发生亲密关系,这段爱情三角关系反映了当年古希腊女诗人Sappho的故事,她以情欲诗而著名。当他们3个的关系越加复杂时,现代的Sappho做出一些行为,让我们回想起古希腊女诗人热恋死亡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