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头二姐
-
约翰u2022塞巴斯蒂安u2022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中文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外文名: Johann Sebastian Bach
别名: JS BACH/JS 巴赫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埃森纳赫
出生日期: 1685年3月21日
逝世日期: 1750年7月28日
职业: 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
信仰: 基督教路德宗
代表作品: 《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等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奥地利作曲家 舒伯特
生平
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14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2.
1808年:成为维也纳宫廷礼拜堂合唱团团员.
1812年:师从皇家管弦乐团乐长萨里耶利.
1813年:因变声而离开皇家学校,返家从父担任助教,创作 第一首交响曲.
1816年:首次举行「舒伯特晚会」.
1818年:第一次公开演奏.
1822年:著手创作「未完成」交响曲,在仅有的一次嫖妓后 染上梅毒.
1825年:创作「伟大」交响曲.
1827年:获选为贝多芬葬礼执炬.
1828年:11月19日於维也纳逝世.
生平事迹
素有「歌曲之王」之称的舒伯特,一七九七年出生於奥地利维也纳附近郊区的李希塔尔,舒伯特的家人都非常喜欢音乐,他的父亲及两位哥哥更能够演奏提琴即钢琴,所以舒伯特从小就接受父兄的音乐启蒙.到了他九岁的时候,乐器演奏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父兄,所以舒伯特的父亲便请教堂合唱指挥家霍尔采来指导舒伯特.
十一岁时的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从此舒伯特便开始尝试作曲,只要他灵感一来,乐思就源源不断,甚至连上课的时候也不停的写曲,因而课业落后其他学生很多.舒伯特的父亲知道后一气之下竟然将他逐出家门,直到舒伯特的母亲在一八二一年病逝后,父亲才对他有所谅解.
一八一四年舒伯特为李登德大教堂百周年纪念日写了他生平第一首完整的弥撒曲,并且亲自指导首演.结果演出非常成功,连舒伯特的老师萨里耶利有对他赞誉有加,直像别人炫耀这是他学生所写的音乐.舒伯特的名声就在这一次因缘际会下渐渐的被众人所知.
一八一五年是舒伯特创作最丰富的一年了,光是艺术歌曲,就写了一百四十多首,其中包括了不朽的名曲,如「野玫瑰」,「魔王」等.
另外,舒伯特也在这一年完成了他的第三,四首交响曲,两首弥撒取以及其他个式器乐曲.
一八一八年舒伯特辞去了教职,但是尽管舒伯特完成的创作非常的多,但是却一直没有受到音乐界的注意.
舒伯特在最后几年的生命中,虽然创作的量没有像一八一五年那麼多,不过他却写下了不少传世不朽的曲子,其中包括了第九号交响曲,「死与少女」弦乐四重奏,「乐兴之时」钢琴曲,「F小调幻想曲」,连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等不朽的杰作.
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他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云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一些歌剧、歌曲等。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看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是当代最杰出的指挥家,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圣地,莫扎特的故乡。其父从医,是个业余音乐家,曾在莫扎特管弦乐团里演奏单簧管。卡拉扬五岁就掌握了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作为“神童”也轰动了萨尔茨堡。
卡拉扬自少年时代学习指挥。1927年在乌尔姆歌剧院初次登台指挥,1934年在亚琛歌剧院任指挥,1938年被选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担任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协会乐团指挥;1949年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又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终身常任指挥,成为名符其实的欧洲音乐总指导。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指挥兼萨永茨堡音乐节总指导。此外,他设立了卡拉扬基金会,主持国际指挥比赛;设立音乐研究所等。
卡拉扬的指挥气势宏伟、强调理性,技术精炼,热情洋溢,对乐曲处理细腻精致,与乐队配合得水乳交融,他那惊人准确的指挥技巧与指挥风格深刻地影响了新一代指挥家。他长期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最高水平乐团,只有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其媲美。
卡拉扬兴趣广泛,对哲学、语言学及最新的科学技术都有深入研究,可谓一位博学的艺术大师。卡拉扬指挥的作品很多,是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瓦格纳、威尔弟、布鲁克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作品的出类拔萃人物。由于他指挥录制的CD太多,无法列举。单是指挥柏林爱乐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就有三个版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 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 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 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 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 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 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 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Mozart 1780 Johann Nepomuk della Croce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 不白九百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中文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外文名: Johann Sebastian Bach
别名: JS BACH/JS 巴赫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埃森纳赫
出生日期: 1685年3月21日
逝世日期: 1750年7月28日
职业: 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
信仰: 基督教路德宗
代表作品: 《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等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奥地利作曲家 舒伯特
生平
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14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2.
1808年:成为维也纳宫廷礼拜堂合唱团团员.
1812年:师从皇家管弦乐团乐长萨里耶利.
1813年:因变声而离开皇家学校,返家从父担任助教,创作 第一首交响曲.
1816年:首次举行「舒伯特晚会」.
1818年:第一次公开演奏.
1822年:著手创作「未完成」交响曲,在仅有的一次嫖妓后 染上梅毒.
1825年:创作「伟大」交响曲.
1827年:获选为贝多芬葬礼执炬.
1828年:11月19日於维也纳逝世.
生平事迹
素有「歌曲之王」之称的舒伯特,一七九七年出生於奥地利维也纳附近郊区的李希塔尔,舒伯特的家人都非常喜欢音乐,他的父亲及两位哥哥更能够演奏提琴即钢琴,所以舒伯特从小就接受父兄的音乐启蒙.到了他九岁的时候,乐器演奏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父兄,所以舒伯特的父亲便请教堂合唱指挥家霍尔采来指导舒伯特.
十一岁时的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从此舒伯特便开始尝试作曲,只要他灵感一来,乐思就源源不断,甚至连上课的时候也不停的写曲,因而课业落后其他学生很多.舒伯特的父亲知道后一气之下竟然将他逐出家门,直到舒伯特的母亲在一八二一年病逝后,父亲才对他有所谅解.
一八一四年舒伯特为李登德大教堂百周年纪念日写了他生平第一首完整的弥撒曲,并且亲自指导首演.结果演出非常成功,连舒伯特的老师萨里耶利有对他赞誉有加,直像别人炫耀这是他学生所写的音乐.舒伯特的名声就在这一次因缘际会下渐渐的被众人所知.
一八一五年是舒伯特创作最丰富的一年了,光是艺术歌曲,就写了一百四十多首,其中包括了不朽的名曲,如「野玫瑰」,「魔王」等.
另外,舒伯特也在这一年完成了他的第三,四首交响曲,两首弥撒取以及其他个式器乐曲.
一八一八年舒伯特辞去了教职,但是尽管舒伯特完成的创作非常的多,但是却一直没有受到音乐界的注意.
舒伯特在最后几年的生命中,虽然创作的量没有像一八一五年那麼多,不过他却写下了不少传世不朽的曲子,其中包括了第九号交响曲,「死与少女」弦乐四重奏,「乐兴之时」钢琴曲,「F小调幻想曲」,连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等不朽的杰作.
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他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云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一些歌剧、歌曲等。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看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是当代最杰出的指挥家,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圣地,莫扎特的故乡。其父从医,是个业余音乐家,曾在莫扎特管弦乐团里演奏单簧管。卡拉扬五岁就掌握了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作为“神童”也轰动了萨尔茨堡。
卡拉扬自少年时代学习指挥。1927年在乌尔姆歌剧院初次登台指挥,1934年在亚琛歌剧院任指挥,1938年被选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担任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协会乐团指挥;1949年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又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终身常任指挥,成为名符其实的欧洲音乐总指导。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指挥兼萨永茨堡音乐节总指导。此外,他设立了卡拉扬基金会,主持国际指挥比赛;设立音乐研究所等。
卡拉扬的指挥气势宏伟、强调理性,技术精炼,热情洋溢,对乐曲处理细腻精致,与乐队配合得水乳交融,他那惊人准确的指挥技巧与指挥风格深刻地影响了新一代指挥家。他长期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最高水平乐团,只有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其媲美。
卡拉扬兴趣广泛,对哲学、语言学及最新的科学技术都有深入研究,可谓一位博学的艺术大师。卡拉扬指挥的作品很多,是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瓦格纳、威尔弟、布鲁克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作品的出类拔萃人物。由于他指挥录制的CD太多,无法列举。单是指挥柏林爱乐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就有三个版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 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 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 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 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 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 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 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Mozart 1780 Johann Nepomuk della Croce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回答者: 徐日照 - 二级 2010-8-15 10:13
现代音乐之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德国
钢琴之王 弗朗兹·李斯特 匈牙利
歌曲之王 舒伯特 奥地利
交响乐之父 海顿 奥地利
指挥之父 卡拉杨 德国
乐圣 贝多芬 德国
音乐神童 莫扎特 奥地利
回答者: bubu19881125 - 四级 2010-8-15 10:50
音乐之父是巴赫 德国
钢琴之王是李斯特 匈牙利
歌曲之王是舒伯特 奥地利
交响乐之父是海顿 奥地利
指挥之王是卡拉扬 奥地利
乐圣是贝多芬 德国
音乐神童是莫扎特 奥地利
回答者: 我是小猪nn - 二级 2010-8-15 12:14
上百度百科
- Troublesleeper
-
音乐之父是巴赫 德国
钢琴之王是李斯特 匈牙利
歌曲之王是舒伯特 奥地利
交响乐之父是海顿 奥地利
指挥之王是卡拉扬 奥地利
乐圣是贝多芬 德国
音乐神童是莫扎特 奥地利
- 北有云溪
-
现代音乐之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德国
钢琴之王 弗朗兹·李斯特 匈牙利
歌曲之王 舒伯特 奥地利
交响乐之父 海顿 奥地利
指挥之父 卡拉杨 德国
乐圣 贝多芬 德国
音乐神童 莫扎特 奥地利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上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