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营
-
《时间概念史导论》([德]马丁·海德格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xluisSfuOWeOUS5q4Y0Q
密码:2uth书名:时间概念史导论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欧东明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09-01
页数:459
内容简介:
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u2022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本书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作者简介:
欧东明,男,四川蓬安人,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工作。近年从事研究的领域主要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现象学以及二者之间的思想性关联。
相关推荐
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有
马丁·海德格尔主要著作有《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形而上学入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对哲学的贡献》《林中路》《什么被称为思考?》《理性的原则》《同一与差异》《思考的展示》《通向语言的道路》《关于科技的问题》《社会与反省》《克服形而上学》《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筑居思》《路标》。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哲学思想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影响用“Dasein”与“Ereignis”阐释中国思想:新儒家的牟宗三把中国哲学康德化,建立了“圆教”。后来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Dasein(缘在)”与“Ereignis(本成)”阐释中国思想。2023-07-11 14:19:391
三个“马丁”(一)
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马丁”,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哲学家 马丁 海德格尔,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马丁 路德 金。我觉得历史总是以某种惊人的方式巧合着,不仅仅只是名字。 在中世纪的欧洲,君主是世俗权利的代表,教皇则是神权的代表。君主(亨利八世除外)与教皇大多出于各自利益联手统治。人们在身心上戴着来自世俗及所谓神权的双重枷锁。那时,人们与上帝之间的对话必须要通过神职人员。神职人员在决定人们死后去向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便集中体现在神职人员利用对人们的精神控制大肆兜售“赎罪券”上。马丁路德对于教会人士的道貌岸然,对教会的腐败深恶痛绝。他在冥想中顿悟:“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在1517年十月三十一日,他写了《九十五条论纲》,宣布反对赎罪卷。他指出:赎罪卷的买卖实际上纵容了罪恶之人,使有罪之人都企图通过赎罪卷而赎罪,反而不通过向上帝忏悔而达到宽恕。 在1530年,欧洲的教会可以分为三派:信义宗、改革宗及英国圣公宗(亨利八世在英国进行宗教改革,宣称君主不仅是世俗权利也是神权的代表,创立政教合一的英国圣公会)。路德指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建立联系,不需通过其它媒介,只要“因信”便可“称义”。 路德的改革必然触及教会的利益。教廷安排与路德进行辩论,路德慷慨陈词。教皇要求其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他也拒绝接受。最终,教廷除去其教籍,并予以放逐。可是,路德宗教主张得到了拥护者们广泛的支持。但他坚决反对通过暴力及流血争取福音,所以对闵采尔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深恶痛绝。 在放逐期间,他专注于对圣经的德文翻译,促进了圣经的广泛传播。但宗教改革却无可避免地沦为宗教战争。 任何精神领域的改革都万分凶险和万分艰难的,对于改革者而言,“殉道”大抵是必然的;对于受众而言,成为“看客”便是大多数人的宿命。这种不对称性便是悲剧的根源。 任何统治者对于被统治者精神领域的控制都是不言而喻的。这非但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本能。统治者的逻辑永远如此:如果不能使其改变信仰,那就让其飞灰湮灭。 因此,记忆中有这么一段论述:欧洲中世纪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雾所笼罩,但这层雾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于是,想到了哥白尼。哥白尼通过计算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误的,但直到他死前才宣布。从这个角度上讲,路德也多少是幸运的。2023-07-11 14:19:451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教徒。小学毕业后,海德格尔因家境贫穷,无钱再上学。先跟私人教师学习拉丁文,后由天主教会资助,到离家乡50公里以外的康斯埋茨中学(旧天主教会耶稣会学校)四年级学习。在这里,他受到欧洲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古希腊文学、天主教拉丁文献、拉丁文学、德国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高中暑假期间海德格尔回家乡度假时,从康斯坦茨三一教堂回家度假的格约伯神父向他推荐了弗朗茨·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存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多重意义》(1862年),唤起了他对“存在”问题的强烈兴趣,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并预示着他在今后几十年的全部思想历程。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第一部的第一、二篇,第一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1945年,盟军占领弗莱堡以后,海德格尔被剥夺了在大学教书的工作。1951年恢复工作不久即退休,但继续讲课和写作。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所作的一些讲义是他所曾写的最好的东西。2023-07-11 14:19:531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教徒。小学毕业后,海德格尔因家境贫穷,无钱再上学。先跟私人教师学习拉丁文,后由天主教会资助,到离家乡50公里以外的康斯埋茨中学(旧天主教会耶稣会学校)四年级学习。在这里,他受到欧洲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古希腊文学、天主教拉丁文献、拉丁文学、德国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高中暑假期间海德格尔回家乡度假时,从康斯坦茨三一教堂回家度假的格约伯神父向他推荐了弗朗茨·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存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多重意义》(1862年),唤起了他对“存在”问题的强烈兴趣,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并预示着他在今后几十年的全部思想历程。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第一部的第一、二篇,第一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1945年,盟军占领弗莱堡以后,海德格尔被剥夺了在大学教书的工作。1951年恢复工作不久即退休,但继续讲课和写作。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所作的一些讲义是他所曾写的最好的东西。2023-07-11 14:20:021
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出处
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出处,出自海德格尔的《这个世界》。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表达了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并非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所以用了抛入,表达了海德格尔的不甘,属实是没有了自主的权利。海德格尔介绍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1906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F.布伦塔诺的著作《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2023-07-11 14:20:091
马丁·海德格尔的生活背景是怎样的?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年)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在20世纪上半期,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哲学的代名词。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在哲学上的早熟和天赋。2023-07-11 14:20:231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起源是什么?
世界和大地是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起源》一文的核心概念.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是作品的两个特征.由于建立一个世界,是存在者的存在敞开展现,在这种敞开的澄明中,一切存在者是其所是,同时作品又制造大地,虽然它是锁闭,遮盖的,但却并非单一,僵固的。2023-07-11 14:20:321
马丁·海德格尔的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 1903-1906 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 50 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 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1907 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 F.布伦塔诺的著作 - 《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 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弗莱堡期间曾为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 E.胡塞尔的学生,还曾参加新康德派哲学家里科(Heinrich Rickert)指导的研究班,从而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 年 8 月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1915-1917 年在弗莱堡从事军邮工作,1915 年夏他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1916 年 4 月,胡塞尔受聘到弗莱堡大学继承里科的讲座。于是海德格尔得以亲聆胡塞尔的指教。那时他白天在邮局工作,晚上则在大学里听课或讲课。1917 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德(Elfride Petri)结婚。婚后再次应征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 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 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 5 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 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 960 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支一起讨论哲学问题。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会有了“在者”。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 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2023-07-11 14:21:081
海德格尔是哪个国家的哲学家?
西方20世纪的德国的哲学家2023-07-11 14:21:164
人是向死而生出自谁的哲学观点
人是向死而生出出自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人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2023-07-11 14:21:561
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努力说法正确的有
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努力说法正确的有放弃挽救哲学的企图和尝试“思想"和“道说”。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努力说法正确的有放弃挽救哲学的企图和尝试“思想"和“道说”。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出生于德国梅斯基尔希,毕业于弗莱堡大学,德国哲学家。1922年,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1927年,其著作《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1928年,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1929年,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1933年,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1976年5月26日逝世,28日安葬于家乡梅斯基尔希,终年87岁。马丁·海德格尔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入门》等。人物名言:1、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而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2、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3、人,诗意的安栖。4、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5、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6、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7、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8、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9、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10、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2023-07-11 14:22:021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现象学)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现象学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与老子的道家思想相似,两者有何相同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与老子的道家思想的相同点:在生死的看法与生存的观念上有着较为相似的地方。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生平经历、成就丰富,人们对它的看法也都是各有好坏,他的哲学思想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一代人,对于后人的影响主要展现在现象的学问、存在意义以及解构想法、和心理学以及神学作用上。他从一开始,较早的时间就关注了东亚相关的思想,尤其是对道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言论最感兴趣。?老子可以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思想,它的思想直到今天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老子是和孔子、孟子等先贤齐名的思想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重要的思想是出自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的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清静无为,是老子对君王提出的一种建议,不要与平民百姓争抢。关于老子这个人物,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秘密了,历史上关于老子的记载几乎微乎其微,老子是怎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的,这个问题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比较广泛的说法是有人看到老子出了函谷关以后从此就销声匿迹了。老子生活的时代还要早于孔子百余年的,有一种不太切合实际的说法是,老子是一支来自印度的传教士的团体。所以,他的行动在常人看来很难理解。不知何时老子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的这种情况才被人们逐渐所发觉。就从这一点单独来看的话,也不是人们所说的就突然消失了,有首诗可能比较贴切这个说法,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的事情不过是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罢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主要观点是什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主要观点是自由选择。海德格尔指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存在主义认识到,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个人的自由首先表现在他认识到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而缺乏自由,因此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存在主义的悲剧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问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还是浪漫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祖师爷浪漫主义Romanticism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浪漫主义的起源】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文艺思潮兴起】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艺术】浪漫主义画派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浪漫主义音乐、文学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区别开来。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什么?1、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2、在与在者的问题。3、个体的存在既是世界的存在。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内容简介《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主要讲述了:信仰的真正的生存意义便是:信仰=再生。我们必须事先把存在的本质当做值得思的东西加以深思,在这么思的时候,我们首先体会到在某种程序上我们被召唤着为这种经验探出一条路,并将它辟为一条通向至今仍无路的地方去的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存在概念???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扩展资料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的压力。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丁·海德格尔2023-07-11 14:22:251
《海德格尔传》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海德格尔传》(张祥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wTV11A55UEzxeO0rqHsKQ提取码:1234书名:海德格尔传作者:张祥龙豆瓣评分:8.6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2017-12页数:330内容简介:马丁·海德格尔是本世纪最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想家。十几年来,海德格尔思想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也不断上升。这本传记从海德格尔人生与其思想的相互关联角度,介绍并研究了《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所提供的重要材料,对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联系,特别是自1919年他的哲理独特性形成时开始的、孕育《存在与时间》阶段的学说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意在帮助读者减轻阅读海德格尔时的困难。作者简介:张祥龙,著名学者,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2023-07-11 14:22:331
海德格尔存在概念???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扩展资料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丁·海德格尔2023-07-11 14:23:171
曾有个学生在课堂上问他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大概当今最杰出的世界级的哲学家只有中国的爱人2023-07-11 14:23:343
马丁?海德格尔在哲学上有什么突出贡献?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年)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在20世纪上半期,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哲学的代名词。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在哲学上的早熟和天赋。在18岁的一天,海德格尔从一个乡村牧师手中借到了一本题为《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含义》的书,立刻迷上了它。由此,便产生了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这个让年轻的海德格尔如此着迷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不知多少位哲学家,但海德格尔希望自己能给它一个解答。1909年,海德格尔来到了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他马上发现神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而哲学对他却有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当时,胡塞尔的现象学正在学术界兴起,海德格尔马上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胡塞尔的两卷本哲学巨著《逻辑研究》也成了他反复阅读的案头必备书。不久,海德格尔决定放弃神学学习,转攻哲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大量阅读了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谢林、黑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的著作;广泛地了解了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受到了李凯尔特、舍勒等人的影响,并完全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1916年4月,享有盛名的现象学哲学创始人胡塞尔来到弗莱堡大学担任哲学讲座教授。这使海德格尔得以有和胡塞尔直接交流的机会,这对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相互的学术交流中,他们两人都得到了思想的发展,以至于胡塞尔说出了“现象学,这就是海德格尔和我”的话。1925年冬,马堡大学提名海德格尔担任该校的教授,但教育部没有批准,理由是他没有正式的著作出版。于是,海德格尔便将他对存在的多年思考所得,选其中成熟的部分写了出来,整理发表了。这就是使海德格尔一举成名的、20世纪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存在与时间》。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和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这本书在出版时有40多万字,但只是原写作计划的1/3。由于种种原因,后面的部分没有续补。但海德格尔宣称他后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基本展现了他哲学思想的全貌。由于这本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随着《存在与时间》的发表,海德格尔声名大振。在胡塞尔的力荐下,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了老师,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在这段时间,海德格尔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讲演,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进行诠释和展开。正在此时,海德格尔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取得了政权。而差不多就在同时,风华正茂的海德格尔当选为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和许多正直科学家不同的是,海德格尔采取了和纳粹政权合作的态度,并在公开场合为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鼓吹。这直接导致了文章开头一幕的发生。海德格尔的这些行为,虽然与他的种族主义情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同他的哲学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因为他的哲学思想中一个最为核心的因素,便是宣称存在与时间的密不可分,存在本身就包含了一个无法剔除的时间维度。作为一种“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人的戏剧性不只是出现在历史中,它本身就是历史。“历史性”是海德格尔创造的一个术语,用以描述人生在世的固有历史特征。然而,如果真的是这样,这种纯粹的生存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就变得彼此远离,或者说变成了一种无足轻重的“理论哲学”。但这种结论却非常适合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因为在他的哲学中,克服“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这两者在传统哲学上的划分,已转化为一个有计划的理论目标。所以,海德格尔总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在慎重地面对世界时,“此在”就已经是哲学性的了,而“思”本身也已是实践性的了。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海德格尔1933年校长就职演说开始,他的哲学本身就经历了重要的转变:这一哲学不再是一种原来的“第一哲学”,而是变成为一种真正的世界观。至此以后,人们就越发难以为海德格尔那种假定的纯粹性或“哲学自足”加以辩护,相反,这些思想却逐渐与某些意识形态和历史哲学的考虑融合起来了。众所周知,哲学和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直接性的,而是必须借助于某些中介性因素。在海德格尔这一个案中,它的中介性因素便是由他的“政治哲学”所提供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的那种纳粹化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政治形势的理解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托。在他的“西方——日耳曼历史此在”的单一性理论中,海德格尔的哲学信念是,只有日耳曼人“此在的复兴”,才能把西方从持续的虚无主义没落中挽救出来。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一信念不仅很快灰飞烟灭,而且还给全人类的存在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受到审查后的海德格尔一度被禁止在大学授课。1959年退休,隐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别墅,潜心著述,偶尔在朋友圈子内探讨哲学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一颗哲学巨星陨落了。这位一生孜孜寻求存在意义的哲人,结束了自己的存在。2023-07-11 14:23:431
马丁·海德格尔的生平年表
1889年9月26日 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父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母约翰娜,娘家姓肯普夫。父母笃信 天主教。1903年-1906年 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1906年-1909年 在弗莱堡人文中学读书。读到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存在”的多种含义》,发生对问题的存在产生兴趣。1909年-1911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1911年-1913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1913年 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1916年 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讲师资格论文题为《邓·司各特的范畴和意义学说》。《历史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在《哲学和哲学批判杂志》第161期上发表。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首次见面。1917年 与艾弗里特·佩特里结婚。1919年 《评雅斯贝斯的世界观心理学》发表长子约尔克出生。结识雅斯贝尔斯。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1920年 次子海尔曼出生。1922年 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马堡工作至1928年。建成托特瑙堡小屋。《那托普手稿》发表1923年 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发表1924年 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演讲《时间概念》1926年 十二月四日在马堡哲学小型聚会上作题为《现象学研究的概念和发展》的演讲。1927年 《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1928年 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接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在里加的赫尔德尔研究所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发表1929年 一月二十四日在美茵法兰克福作题为《哲学人类学和此在的形而上学》的演讲。三月在达沃斯高校讲座上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四月九日作《胡塞尔七十寿辰讲话》。七月二十四日在弗莱堡大学礼堂作教授就职讲座,题为《形而上学是什么?》。十二月在卡尔斯鲁厄作题为《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的演讲。《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出版。1930年 三月在阿姆斯特丹科学协会作《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和《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的演讲。在各地多次以《真理的本质》为题作演讲。1933年 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三月在校长就职典礼上发表题为《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的讲话。1934年 辞去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1935年 十一月十三日在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演讲。次年一月在苏黎世 重作。1936年 四月二日在罗马作题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的演讲。十一月至十二月在美茵法兰克福自由德国主教教堂议事会上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多次演讲。1938年 六月在弗莱堡艺术科学、自然研究和医学学会上以《形而上学对现代世界图象的奠基》为题 作演讲。1939年 多次作题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如当节日的时候……”》的演讲。1940年 作演讲《柏拉图的真理学说》。该演讲报告首次发表于1942年的《精神遗产年鉴》上。1943年 作《追忆》,载于克卢克霍恩编缉的《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上。六月六日在弗莱堡大学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还乡──致亲人》的讲话。在小圈子里作题为《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演讲。《真理的本质》出版。1944年 秋季被征召入民团。《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出版。1945年 被占领军当局禁止授课,直至1951年。1946年 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在小圈子里讲《诗人何为?》。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1947年 作《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柏拉图的真理学说。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出版。1949年 十二月在不莱梅俱乐部作四次演讲,题为《观入在者》(《物》、《座架》、《危险》和《 转向》)。1950年 六月六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演讲《物》。十月七日为纪念马克斯·科默雷尔在比勒欧作题为《语言》的演讲。《林中路》出版。1951年 八月五日在达姆斯塔特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作题为《筑·居·思》的演讲。十月六日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1953年 五月八日在不莱梅俱乐部作题为《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五月作题为《科学与沉思》的演讲。十一月十八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题为《技术的追问》的演讲,此演讲为“技术时代的艺术” 系列之一。《形而上学导论》出版。1954年 在苏黎世、康斯坦茨和弗莱堡作题为《沉思》的演讲。《演讲与论文集》出版。《什么召唤思?》出版。1955年 十月三十日在梅斯基尔希纪念作曲家孔拉丁·科劳泽诞生一百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泰 然任之》的讲话。八月在法国诺曼底作题为《什么是哲学?》的演讲。1956年 五月在不莱梅俱乐部,十月在维也纳大学,作题为《根据律》的报告。为1956年海贝尔日作《就“小宝盒”与海贝尔对话》。在弗莱堡为建筑师们作题为《保罗·克莱》的演讲。《走向存在问题》出版。1957年 二月在托特瑙堡作题为《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的演讲。夏季学期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五次演讲。十二月和次年二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三次演讲。《同一与差异》出版。1958年 三月在法国埃克斯,七月在德国海德堡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五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 》的演讲。1959年 一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在海德堡科学院作《就职演说》。在慕尼黑荷尔德林学会会议上作题为《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的演讲。九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梅斯基尔希市荣誉市民称号,海氏作《向故乡梅斯基尔希致谢》的讲话在巴登-巴登作题为《现时代的艺术的使命》的演讲。《泰然任之》出版。《走向语言之途》出版。1960年 七月作题为《语言和家乡》的演讲。1961年 《尼采》两卷本出版。1962年 四月首次去希腊旅行。《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出版。《技术和转向》出版。1964年 五月在梅斯基尔希以《关于圣·克拉拉的亚伯拉罕》致词。1967年 四月在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作题为《艺术的起源和思的使命》的演讲。《路标》出版。1968年 在阿姆里斯维作题为《荷尔德林──诗歌》的演讲(勒内·夏尔法文翻译)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八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黑格尔:费希特体系与谢林体系的差 异》的讨论班。1969年 九月二日至十一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康德:论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论据》的讨论班。《面向思的事情》出版。1970年 《赫拉克利特》(1966-1967 年冬季学期讨论班》出版。《现象学和神学》出版。1971年 《谢林关于人的自由的本质的论文(1809年)》出版。1972年 《早期著作集》出版。1975年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7年夏季学期讲稿》出版。1976年 《逻辑学──真理问题。1925/1926 年冬季学期讲稿》出版。五月二十六日逝世,二十八日安葬于家乡梅斯基尔希。终年87岁。注:依据瓦尔特·比梅尔所著《海德格尔》一书中的“海德格尔生平年表”(见该书第152-155页)编译,有增删。──编者孙周兴2023-07-11 14:23:511
一生必读的十本哲学书籍有哪些?
一生必读的十本哲学书如下:1、《存在与时间》作者: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对于此后的很多哲学家产生很大影响豆瓣评分高达9.7。2、《纯粹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是世界十大哲学名著之一,出版于1781年,这本书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三大批判。3、《理想国》作者:柏拉图《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一本哲学对话体著作,以关于国家的管理为主题,论述对于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博大精深,涉及多个领域,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三位。4、《林中路》作者: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就激起了现场听众的狂热兴趣,被称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5、《西方哲学史》作者: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创作的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讲述,书中全面的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6、《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采用了西方哲学的形式来阐述我国哲学思想,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著作,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六位。7、《悲剧的诞生》作者:尼采《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其中不仅对希腊的艺术做出来美学的讨论,而且包含自己对于很多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态度。8、《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是叔本华仅仅28岁时的著作,本书对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都有影响。9、《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者: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九位。10、《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以现象学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拥有、作为、存在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的代表作。2023-07-11 14:24:041
马丁·海德格尔的人物著作
Sein und Zeit (1927) 《存在与时间》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入门》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Holzwege (1950) 《林中路》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么被称为思考?》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理性的原则》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同一与差异》Gelassenheit (1959) 《思考的展示》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 《通向语言的道路》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关于科技的问题》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而上学》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Bau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Wegmarken 《路标》2023-07-11 14:24:411
为什么马丁海德格尔说科学家是当代最悲惨的奴隶?
“为什么马丁海德格尔说“科学家是当代最悲惨的奴隶”?”关于这一问题,热心网友是这么回答的?名为“糯米开花不”的网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彻:科学家搁在以前,可能被人误会为是疯子,因为他们会痴迷于研究,在好不发达的社会里求生存,说大了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而奋斗终生,我这种小白是敬佩他们的,他们一生肩负的是整个人类的使命。科学家也挺悲哀的,基本上历史上推动人类发展史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都过得蛮惨的,不是被打压就是被误会被不理解,死后才被我们所记住所镌刻于世界历史上。诺贝尔,注明的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为了研究炸药,炸死了自己的弟弟,至亲在研究中牺牲了,他自己也不好过啊,这种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和痛苦的研究过程,非常人能承受,他死后所有遗产都设立了诺贝尔奖学金,科学家从来都不是自私的,但是从来都是被命运折磨的人。对于ID为“琴音”网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纷纷点赞支持,他是这么说的:为什么马丁海德格尔说“科学家是当代最悲惨的奴隶”?科学家在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是默默无闻的,我们对于科学家总有一种无法靠近的距离感,但是科学家却在我们对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科学家,就没有科技。第三,马丁海德格尔所说科学家是“奴隶”,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对于科学家在人格层面的歧视,而是指一种状态,指的是一种被束缚和不自由的状态,人类更加注重的是科技本身,很大程度上,人类对于科技研发之后的科研人员是比较忽视的,如果没有研发出什么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科技,科研人员在人们眼中就没有意义。虽然说马丁海德格尔说科学家是奴隶,但是他批判的不是科学家,而是那种不反思科技的本质只盲目推动科技发展这一行为本身。对于ID为“刘叔叔”网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纷纷点赞支持,他是这么说的:技术是阶梯,是载体,是真理之路,是通往更高平台的阶梯。要站得远看远,有更广阔的视野去揭示一切。人是各种感应受体的总和。科学扩大了接受的范围和渠道。事实上,作为一个局内人,很难分析原因。是否奴隶暂时不管它,因为它的哲学意义不是大多数人的洞见和分析。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像一个商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是在想怎么能拿到第一份好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使用学校或相应的研究机构的资源来做自己的商业事情,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是为了发送文章去做这些事。一些真正在做研究的人可能比不上这些为了好处在做研究的“商人”。外界越来越清楚,那些人只是在做生意。还不如再雇佣一些人做这些事比较好。以上这些网友的回答,你还满意吗?2023-07-11 14:24:562
马丁·海德格尔的相关电影
电影The Ister(《伊斯特河》)(2004年),故事内容根据海德格尔1942年的讲课。Being There(1979年),题材触及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和被人久遗了自己的存在。2023-07-11 14:25:291
海德格尔出生于
马丁·海德格尔生日:18扒酒年9月26日(天秤座)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2023-07-11 14:25:421
海德格尔有怎样的人物背景?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教徒。2023-07-11 14:25:511
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
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己的而有待实现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作为海德格尔讲的“此有”(dasein), 如果它(他或她)在面对这么一个孤独局面时采取决断的态度,并且敢于承担自己的唯一性和个体性,那么此人就可说是进入了 "真诚的" (authentic) 生存状态,并意识到这个状态的含义。真诚性 (authenticity) 连通著个人的未来和过去,使自我具有连续性。它还要求在这种关系上接受自己的死亡。海德格尔认为,当人与自己的死亡遭遇时,真实的属己的自我才会显露出来。在真正属已状态中,“我”总是居先的,尽管这个“我”并不等同于一个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主体。如果一个人被畏惧压倒,通过没入于众人或匿名的“人们”[They, das Man]来保护自己,正如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様,他就进入了 "不真诚的"(inauthentic)生存状态。 在 "不真诚的" (inauthenticity )状态中,“人们”(They) 居先,人失去了自己的存有意义。这种态度或姿态就是 海德格尔所说的此有的“沉沦”[fallingness,Verfallen],即此有避开自身,让自身沉沦于日常的一般性事务中,与俗世共浮沉。海德格尔指出, 死亡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否定。当人面对死亡时,才会停止对世界的 忧虑和担心,从陷落中孤立出自己, 成为真正的存在。死亡 是属于个人的事, 他人无法替代,只能靠你自己体验死亡。 死亡是任何时候 都可能发生的,人在什么时候死亡, 都是合理的,没有规定你该活多久。人应随时准备死亡。因此, 海德格尔指出, 人必须正视死亡,从恐惧中明白自己活着的重要性。为自己计划未来时,必须包括死亡。人不该只接受生命, 而拒绝接受死亡2023-07-11 14:26:201
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有
马丁·海德格尔主要著作有《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形而上学入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对哲学的贡献》《林中路》《什么被称为思考?》《理性的原则》《同一与差异》《思考的展示》《通向语言的道路》《关于科技的问题》《社会与反省》《克服形而上学》《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筑居思》《路标》。 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 对中国影响 用“Dasein”与“Ereignis”阐释中国思想:新儒家的牟宗三把中国哲学康德化,建立了“圆教”。后来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Dasein(缘在)”与“Ereignis(本成)”阐释中国思想。2023-07-11 14:26:531
马丁海德格尔名言 人活在自我的语言中的解释
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海德格尔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2023-07-11 14:27:011
海德格尔的话:向死而生。德语原话?
Sein zum Tode. 请善于利用搜索工具.2023-07-11 14:27:102
海德格尔认为,所有语境都是()构造起来的。
海德格尔认为,所有语境都是历史性构造起来的。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代表作品:《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2023-07-11 14:27:241
马丁·海德格尔的人物生平
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年-1906 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年-1909 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 F.布伦塔诺的著作 —《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弗莱堡期间曾为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 E.胡塞尔的学生,还曾参加新康德派哲学家里科(Heinrich Rickert)指导的研究班,从而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 年8 月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1915年-1917 年在弗莱堡从事军邮工作,1915 年夏他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1916 年4 月,胡塞尔受聘到弗莱堡大学继承里科的讲座。于是海德格尔得以亲聆胡塞尔的指教。那时他白天在邮局工作,晚上则在大学里听课或讲课。1917 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德(Elfride Petri)结婚。婚后再次应征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2023-07-11 14:27:471
马丁·海德格尔的资料
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 1903-1906 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 50 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 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1907 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 F.布伦塔诺的著作 - 《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 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弗莱堡期间曾为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 E.胡塞尔的学生,还曾参加新康德派哲学家里科(Heinrich Rickert)指导的研究班,从而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 年 8 月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1915-1917 年在弗莱堡从事军邮工作,1915 年夏他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1916 年 4 月,胡塞尔受聘到弗莱堡大学继承里科的讲座。于是海德格尔得以亲聆胡塞尔的指教。那时他白天在邮局工作,晚上则在大学里听课或讲课。1917 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德(Elfride Petri)结婚。婚后再次应征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 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 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 5 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 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 960 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支一起讨论哲学问题。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会有了“在者”。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 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2023-07-11 14:28:033
《存在与时间》是谁的作品?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海德格尔后期讲授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及莱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语言、艺术(诗)以及技术等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和讲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3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还有一些从他的观点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对赫拉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为精彩。2023-07-11 14:28:201
海德格尔认为希腊人的表象具有哪些特点
海德格尔认为希腊人的“表象”具有哪些特点:以“自我主体”为确信原点、一种审判性的意欲态度、不再是单纯的“觉”,而同时是一种“摆置”。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1906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F.布伦塔诺的著作——《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2023-07-11 14:28:261
《海德格尔传》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海德格尔传》(张祥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99XbAKdepS07WvAHtELDA 提取码:ednt书名:海德格尔传作者:张祥龙豆瓣评分:8.6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2017-12页数:330内容简介:马丁·海德格尔是本世纪最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想家。十几年来,海德格尔思想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也不断上升。这本传记从海德格尔人生与其思想的相互关联角度,介绍并研究了《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所提供的重要材料,对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联系,特别是自1919年他的哲理独特性形成时开始的、孕育《存在与时间》阶段的学说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意在帮助读者减轻阅读海德格尔时的困难。作者简介:张祥龙,著名学者,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2023-07-11 14:28:511
马丁·海德格尔的贡献影响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 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在得到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多重意义》后,海德格尔说:“我开始了在哲学上第一次笨拙的尝试。”第一次开启了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莱布尼茨曾感叹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海德格尔显然也被哲学的发问震撼到了,并坚持着哲学就是对“存在”的追问。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亲密,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最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在大学时期由于受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很大影响,并称这本书有着非凡的魅力,虽然阅读时困难重重,但此书始终不离手。1912年在《为天主教德国的文学展望》上发表《逻辑新探》,此文把已被胡塞尔克服的心里主义问题选择为主题,可见胡塞尔对其影响之深。在施耐德指导的《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成功取得“最优秀”的成绩后,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1915年,一战爆发取得教师资格,并写出了资格论文《邓司各脱范畴和意义学说》。海德格尔在论文中对各种对象领域、构成 “各种现实性的形式”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进行考察这个意义上借用了司各脱的语言,对“范畴”进行了讨论。在做无俸讲师时,邂逅了胡塞尔。后者相当赞叹海的才华,并称其为“现象学神童”,于此之前胡塞尔年长的朋友,马堡大学的那托普交友曾有意聘请海德格尔来自己这边讲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20年曾计划招聘海德格尔为编外教授,四月初在胡塞尔的生日聚会上结识了雅斯贝斯,马堡大学在22年2月正式打算招聘时,结果还是没有实现,九月在海德堡雅斯贝斯的私宅中与雅斯贝斯进行了一周的讨论,十月中旬编写成了《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即《那托普手稿》)并送往马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这些发展非常重要,标志着《存在与时间》方法上的准备。在1923年在托特瑙堡修建了山中小屋,并作为主要的写作场所,在24年发表了《时间概念》之后的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第一部分问世,从此海德格尔名声大噪,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德国哲学界的第一号人物。《存在与时间》成型时并不真正成熟,如果没有外部压力,海德格尔或许会推迟此书的出版,书中亦有不少草率,性急之处。这里集中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过程的许多问题,其中包括 “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逻辑与判断”“真理构成”“先于理论认识的经验”“事实性生命”“此在的存在方式”“时间性问题”等海德格尔开篇便重申对“存在意义”发问的必要性,从“存在”本身便是超越一切种属关系的,最普遍的概念,它似乎谁都懂得,但其意义确隐藏在晦暗中。从柏拉图开始,便把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海德格尔则认为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书中详细讨论了此在与世界,时间的问题,书中概括来说分为此在与世界,此在与时间,此在展开部分。书中准备性叙述中,则规划了人类学与心理学还有生物学,进行了生存论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Dasein(此在)的基本问题,“此在总是我的存在”Dasein指人的存在,海德格尔为了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占优和人的对象化(笛卡尔式思考)而选用此词。之后便马上提出此在总是“IN-der-welt-sein”(在世界之中存在),并且详细讨论了世界与世界的各个环节。世界并不是物的单纯聚集,它并不是可以供我们直接观察的对象,我们总是属于世界。并讨论了笛卡尔的存在论,提出了用具和世内存在者,详细了讨论了人们对于物的用具性把握。此在的展开样式则分为:情绪,言谈,领会。此在被抛之于世界,并总是非本真的沉沦与世界,在沉沦中与他人共在,依此海德格尔提出了众人的概念,我们总与其他人一起存在,并且在这种一起中参与大众的一切,然后丢失自己,被抛地筹划自身,接着就是沉沦的样式:闲言.好奇.两可。尽管此在总是非本真的存在,但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的终极——死。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在书中最后一部分则讨论时间问题,批判了传统流俗的计数时间,结合时间性来讨论此在的生存状态,得出让人迷惑的概念“人即时间”这主要体现在领会.沉沦等时间性的讨论,在这里,也引导出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念。总的来说此书用人的在场来探索存在的种种意义,此后分析的种种结论则导出了存在的“疏明之地”,在这里存在者正题被把握,这光影纵横的存在场就是存在本身,使得物与此在的缘在发生,物与此在是其所是的回归于自身。不过存在本身的探索并没有就此结束。此书的第二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或许出于思想的触礁,海德格尔决定不再写下去。后期的思索基本都是对《存在与时间的》补充,主要见于《形而上学导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时间与存在》《根据的本质》《真理的本质》等在科学方面海德格尔有着很高的修养,可以和海森堡进行高层次的科学对话 后期也对科学技术提出自己的批判:《世界图像时代》《追问技术》。等海德格尔后期也宣称了哲学终结,这是自然也是出于他对哲学史的深刻研究,后来他的全集已经出了80多卷了,无疑是思想界的瑰宝,他用他的思想证明了他的一生。 用“Dasein”与“Ereignis”阐释中国思想:新儒家的牟宗三把中国哲学康德化,建立了“圆教”。后来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 Dasein(缘在)”与“ Ereignis(本成)” 阐释中国思想。例如;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和赖贤宗《道家禅宗与海德格的交涉》。学者又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了中国本体诠释学的理论建构,目标是建构中国的“第一哲学”(First Philosophy)。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第一哲学是指神学中对于最高存在者(不动的推动者或神的研究,或指存在论(本体论)中对于作为存在之存在的研究。神学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哲学,是因为它的研究物件高于物理存在者;而对后者的研究是第二哲学的事。存在论之为第一哲学是由于它研究所有其他科学分支默认的原理、规律,并研究整个存在世界的第一因。在这个(即存在论的)意义上,第一哲学获得了它作为所有科学基础的普遍意义。对于胡塞尔,第一哲学所有其他哲学学科的方法论和理论的基础。例如:赖贤宗尝试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建构了佛教本体诠释学 (Buddistische Onto-Hermeneutik)的思想体系。2023-07-11 14:29:031
认为文学是存在真理的自行置入的是( )
认为文学是存在真理的自行置入的是海德格尔。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教徒。小学毕业后,海德格尔因家境贫穷,无钱再上学。先跟私人教师学习拉丁文,后由天主教会资助,到离家乡50公里以外的康斯埋茨中学(旧天主教会耶稣会学校)四年级学习。在这里,他受到欧洲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古希腊文学、天主教拉丁文献、拉丁文学、德国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高中暑假期间海德格尔回家乡度假时,从康斯坦茨三一教堂回家度假的格约伯神父向他推荐了弗朗茨·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存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多重意义》(1862年),唤起了他对“存在”问题的强烈兴趣,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并预示着他在今后几十年的全部思想历程。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2023-07-11 14:29:561
海德格尔的希腊游记在哪本书里
在《诗意的栖居中》。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1906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2023-07-11 14:30:291
向死而生的意思是什么
向死而生的含义:指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具体解释为: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扩展资料:《存在与时间》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 、“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现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间上的在。他尽管也说“依寓” 、“逗留” 、“居住”,但其突出的是“在之中”的过程性。存在不是现成存在者的现成属性,而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历史性、时间性的展开活动。因此,世界不是一种现成的空间或场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开状态,它是此在通过现身、领会、言谈等生存机制组建、构成或开展出来的。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主要是依据时间性和周围世界的性质来阐释空间性,空间并不具有与时间对等的地位。虽然海德格尔当时已意识到以时间性理解空间性的某些不妥,但最终毕竟还是“将此在的空间性”也“归结到时间性”上去,认为此在特有的空间性也就必定奠基于时间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向死而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在与时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丁·海德格尔2023-07-11 14:30:361
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换句话说,海德格尔相信所有对存在的探讨焦点放在个别存在物/实体及其性质。对于海德格尔来说,一个对存在更可信的分析是查探已经了解的存在物的基础或者促成存在物如实体展现的背后基础。但是自从哲学家都忽略了这个更基本理论前期的存在,并且以此推导其他理论,错把那些理论在各处应用,终于混淆我们对存在及人类存在的理解。为免这些深层误解,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应该新方式来进行,重踏哲学历史足迹,一步一步出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 海德格尔 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系统性的阐释。他从现象学的、解释学的、存在论的角度研究了一些重要哲学家的著作,并且试图将这些著作未被思考过的前提和偏见展示出来。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 所有至今的哲学蓝图, 都是对世界的 单向度的理解,这种单向度,他认为是所有形而上学的标志。 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 对世界的理解, 在现代“技术”中达到了顶峰。“技术”这个概念, 他不仅理解成一种中性的 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且他试图去展示:通过技术,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他的观点,由于技术, 我们从实用的角度, 去看待地球。由于技术的全球性传播, 和毫无节制的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海德格尔在技术中看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危险。 他把艺术看成是技术的对立面,并且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他根据荷尔德林的诗, 领会到了对于单纯的 技术性的世界关联方式的替代方式。 海德格尔曾尝试引领哲学家脱离形而上学及知识论的问题而朝向本体论的问题。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影响了很多哲学家;葛达玛(Hans-Georg Gadamer,又译伽达默尔)、汉斯·尤纳斯(Hans Jonas)、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苏比里(Xavier Zubiri)、卡尔·洛维特(Karl L?with)、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尚-吕克·农西(Jean-Luc Nancy)及菲利普·拉古·拉巴特(Philippe Lacoue-Labarthe)都曾研究他的著作。 后来,他因为在1933年5月至1945年5月成为德国纳粹党党员并且支持纳粹主义得到了恶名。为他辩护的汉娜·阿伦特认为他支持纳粹主义只是他个人的“错误”。 为海德格尔辩护的都认为这个“错误”大抵上与他的哲学无关。来自他学生的批评,譬如列维纳斯和卡尔·洛维特,则认为海德格尔支持纳粹主义是不道德的并且展露了他思想内的瑕疵。 在1950年后的后期文章中, 他更强烈地关注语言问题。语言从历史中生长出的丰富的关联, 可以避免形而上学的单向度。 海德格尔 试图不把人思考成世界的中心,而是认为, 人处于世界的整体联系中,他把这种整体联系称为“四维体”。人应该在世界中作为将死的过客居住, 并且珍惜它,而不是操控地球。[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生于巴登-符腾堡州梅斯基希的海德格尔出身自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就在梅斯基希小镇的天主教教堂任职司事。1892年,他的妹妹玛利亚出世,而他的弟弟则在1894年出生。马丁·海德格尔早年就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他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1909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并同时修读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1913年在李凯尔特及施奈德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1914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1914年8月,海德格尔应征参军,但两个月后因为健康欠佳而退伍。1917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特·佩特蒂结婚,婚后再次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他长期不离开德国并埋首案头上的工作。 1918年,从战场回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高级助教,在胡塞尔的指导下一面学习一面任教。讲课的内容大多围绕亚里士多德的。虽然深受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薰陶,但他授课的重点却不完全是胡塞尔式的。1920年11月,弗莱堡大学教职再度空缺,胡塞尔遂向那托普推荐海德格尔。当时海德格尔正准备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七卷上发表一部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大著作。海德格尔把一份40页的手稿打印出两份。一份寄给了那托普,另一份留给自己。那托普读过了原稿后,惊叹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惊人的首创力量,便马上回复胡塞尔。 1923年,他开始担任马尔堡大学哲学教授。在这时,他开始在托特瑙堡营造了他自己的别墅(the Hütte),并开始专注写作《存在与时间》的第一稿。同年,他被选为马尔堡大学中非常出众及具有荣誉但同时是新教徒的哲学教授。与他共事的人有神学家鲁道夫·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Ernst Friedl?nder、尼科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新康德主义哲学家那托普(Paul Natorp)。1925年夏天的讲课稿件《时间概念的历史》就是《存在与时间》的雏形。1925年冬天,海德格尔被提名为正式教授讲座。按照当时需求,他必须立刻有著作发表。于是,1926年1月至4月,他隐居于他的别墅,把《时间概念的历史》整理成《存在与时间》的前240页。胡塞尔期间也往托特瑙堡渡假,并与他讨论当中主要概念在世界之中。第二年2月,《存在与时间》分别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及以单行本面世。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也辞去马尔堡大学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任胡塞尔的哲学讲座。自1931年,海德格尔与德国纳粹党关系越来越密切。1933年,他加入了纳粹党并当选为弗莱堡大学的校长。他的就职演说(Rektoratsrede)中运用了大量的纳粹的与纳粹宣传合拍的言词,使他臭名远播。特别是讲到德国大学的目的是“教育和训练德国人民命运的领袖和卫士”。他更主张大学的三根支柱分别是“劳动服务、军役服务和知识服务”。虽然他于1934年辞退校长一职,但未曾退党。1945年至1947年,法国职业当局因为他的纳粹党背景而禁止他任教。到了1951年,更撤销他荣誉退休教授所享有的特权。他在1951年、1958年、1967年则定期受邀请任教。1976年,海德格尔于出生地梅斯基希与世长辞并以罗马天主教仪式安葬。[编辑本段]思想观点 海氏从存在的角度解构了西方的哲学史,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存在(道,本源,存在的存在)的真理被遗忘的历史—— 海德格尔认为是“泰初之道”(logos)是世界的本源。 所以在其哲学的核心处与中国的老子很有相似。 时间性是人的存在方式! 世界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是一切关系和意义的总和。 海德格尔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意识如何看到我们所看到的)出发, (胡塞尔“观察”到任何意向性活动都只能在一定的视域(horizon)或边沿域中运作,比如:当我们的感性直觉要“看”清桌上的一张白纸时,我们必须已经看到了这张纸周围的环境及其中的各种物件,比如桌子,笔...等等。 再比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其实其本质就是这因为事物的缺乏性而导致的事物的相互依存的现象—没有他物,何来此物?同理,广义相对论中参照系的选取,混沌理论中的复杂体系等也可作为例证。) —— 并将胡塞尔的视域扩大为我们的整个生活世界,并进一步推至到生活世界的视域——即存在,无 —— 并从东方老庄那得到启示,来追问存在(无,道),写出《存在与时间》 主要结论——情感>理智 人的有限性,时间性,向着未来筹划,向着死亡迈进。 使事物成为事物(存在者不等于存在)的存在(道)就是无,无就是有,又称“澄明”“敞开”“无蔽” 西方的发展就是存在、真理被遗忘的历史 “真理”=存在=大道 人在世界中不断“筹划”,“操心” 语言就是道说,语言就是道(对语言有神话倾向) 要注意一点:海德格尔的无与尼采的虚无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由于海德格尔在未完成的<<存在与时间>>中将太多的笔墨用于对人之此在的所谓基础存在论的讨论作为切入点来通达大道, 而未直接从在先进入道之中后接着返回于世界再来用道统摄一切, 而使得该书有喧宾夺主, 怠慢了使此在之所以此所在的存在,以至看似太过人本而反而遗忘存在之嫌. 因此放弃完成存在与时间一书反而是海德格尔在真理之路上以退为进的明智之举. 所以后期的海德格尔在方法切入点就改善了. 而这个改变也使海德格尔的哲学彻彻底底地形而上学化了,导致很多人对海氏的理解更加坠入了云里雾中.) 其他相关观点或结论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源于前科学世界,即人的生活世界,语言世界,艺术世界...此乃所有文化之共有。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源于前科学世界,即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结构对于直观世界的直觉式的概念化,对应于有限存在者,所以先入为主的自然主义科学一开始就跳过了存在本源问题. 所以,科学方法不是解决哲学问题的金钥匙! 尽管可作为考。 在海德格尔后期,他认为人的任务是倾听存在的呼唤,所以后期转向诗歌等艺术.并认为只要任何是人的图谋和思想都不能引起现状的改善.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不能掌握显示自己且同时又隐去自己的存在的全部秘密.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在于人本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虚无主义.并认为只要任何是人的图谋和思想都不能引起现状的改善.这种虚无主义必然结果的错误从苏格拉底包括柏拉图开始已经发端并在看似反对柏拉图的尼采那达到高峰.现代技术也是它的表现之一。.[编辑本段]人物年表 1889年9月26日 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父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母约翰娜,娘家姓肯普夫。父母笃信天主教。 1903年-1906年 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 1906年-1909年 在弗莱堡人文中学读书。 读到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存在”的多种含义》,产生对存在问题的兴趣。 1909年-1911年在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 1911年-1913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1913年 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6年 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讲师资格论文题为《邓?司各特的范畴和意义学说》。 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首次见面。 1917年 与艾弗里特?佩特里结婚。 1919年 长子约尔克出生。 结识雅斯贝尔斯。 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 1920年 次子海尔曼出生。 1922年 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马堡工作至1928年。建成托特瑙堡小屋。 1923年 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 1926年 十二月四日在马堡哲学小型聚会上作题为《现象学研究的概念和发展》的演讲。 1927年《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 1928年 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接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 在里加的赫尔德尔研究所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1929年 一月二十四日在美茵法兰克福作题为《哲学人类学和此在的形而上学》的演讲。 三月在达沃斯高校讲座上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四月九日作《胡塞尔七十寿辰讲话》。 七月二十四日在弗莱堡大学礼堂作教授就职讲座,题为《形而上学是什么?》。 十二月在卡尔斯鲁厄作题为《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的演讲。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出版。 1930年 三月在阿姆斯特丹科学协会作《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和《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的演讲。 在各地多次以《真理的本质》为题作演讲。 1933年 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 三月在校长就职典礼上发表题为《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的讲话。 1934年 辞去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 1935年 十一月十三日在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演讲。次年一月在苏黎世重作。 1936年 四月二日在罗马作题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的演讲。 十一月至十二月在美茵法兰克福自由德国主教教堂议事会上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多次演讲。 1938年 六月在弗莱堡艺术科学、自然研究和医学学会上以《形而上学对现代世界图象的奠基》为题作演讲。 1939年 多次作题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如当节日的时候……”》的演讲。 1940年 作演讲《柏拉图的真理学说》。该演讲报告首次发表于1942年的《精神遗产年鉴》上。 1943年 作《追忆》,载于克卢克霍恩编辑的《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上。 六月六日在弗莱堡大学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还乡——致亲人》的讲话。 在小圈子里作题为《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演讲。 《真理的本质》出版。 1944年 秋季被征召入民团。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出版。 1945年 被占领军当局禁止授课,直至1951年。 1946年 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在小圈子里讲《诗人何为?》。 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 1947年 作《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 《柏拉图的真理学说。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出版。 1949年 十二月在不莱梅俱乐部作四次演讲,题为《观入在者》(《物》、《座架》、《危险》和《转向》)。 1950年 六月六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演讲《物》。 十月七日为纪念马克斯·科默雷尔在比勒欧作题为《语言》的演讲。 《林中路》出版。 1951年 八月五日在达姆斯塔特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作题为《筑·居·思》的演讲。 十月六日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 1953年 五月八日在不莱梅俱乐部作题为《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 五月作题为《科学与沉思》的演讲。 十一月十八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题为《技术的追问》的演讲,此演讲为“技术时代的艺术”系列之一。 《形而上学导论》出版。 1954年 在苏黎世、康斯坦茨和弗莱堡作题为《沉思》的演讲。 《演讲与论文集》出版。 《什么召唤思?》出版。 1955年 十月三十日在梅斯基尔希纪念作曲家孔拉丁·科劳泽诞生一百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泰然任之》的讲话。 八月在法国诺曼底作题为《什么是哲学?》的演讲。 1956年 五月在不莱梅俱乐部,十月在维也纳大学,作题为《根据律》的报告。 为1956年海贝尔日作《就“小宝盒”与海贝尔对话》。 在弗莱堡为建筑师们作题为《保罗·克莱》的演讲。 《走向存在问题》出版。 1957年 二月在托特瑙堡作题为《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的演讲。 夏季学期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五次演讲。 十二月和次年二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三次演讲。 《同一与差异》出版。 1958年 三月在法国埃克斯,七月在德国海德堡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 五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的演讲。 1959年 一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 在海德堡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在慕尼黑荷尔德林学会会议上作题为《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的演讲。 九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梅斯基尔希市荣誉市民称号,海氏作《向故乡梅斯基尔希致谢》的讲话 在巴登-巴登作题为《现时代的艺术的使命》的演讲。 《泰然任之》出版。 《走向语言之途》出版。 1960年 七月作题为《语言和家乡》的演讲。 1961年 《尼采》两卷本出版。 1962年 四月首次去希腊旅行。 《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出版。 《技术和转向》出版。 1964年 五月在梅斯基尔希以《关于圣·克拉拉的亚伯拉罕》致词。 1967年 四月在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作题为《艺术的起源和思的使命》的演讲。 《路标》出版。 1968年 在阿姆里斯维作题为《荷尔德林——诗歌》的演讲(勒内·夏尔法文翻译) 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八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黑格尔:费希特体系与谢林体系的差异》的讨论班。 1969年 九月二日至十一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康德:论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论据》的讨论班。 《面向思的事情》出版。 1970年 《赫拉克利特》(1966-1967年冬季学期讨论班》出版。 《现象学和神学》出版。 1971年 《谢林关于人的自由的本质的论文(1809年)》出版。 1972年 《早期著作集》出版。 1975年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7年夏季学期讲稿》出版。 1976年 《逻辑学——真理问题。1925/1926年冬季学期讲稿》出版。 五月二十六日逝世,二十八日安葬于家乡梅斯基尔希。终年87岁。 海德格尔在纳粹时期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风评不是很好。2023-07-11 14:30:522
马丁·海德格尔的名言
1、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而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2、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3、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4、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5、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6、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7、思之最恒久之物乃是道路。8、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9、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10、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2023-07-11 14:30:591
何谓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起源”?您对此有何看法?
《艺术作品的起源》(Der Ursprung des Kunstwerkes)是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1935年至1960年期间以不同版本撰写并出版的一篇文章。这是取自他在同一时期的演讲。这是一篇内容丰富、层次丰富、内容复杂的文章,几乎涉及了所有与艺术哲学和美学有关的东西——甚至更多。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艺术并不局限于审美兴趣。艺术品是有意义的。他们有哲学家所说的意图内容。对海德格尔来说,这意味着它们是真理的源泉,是世界揭示自身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它们展示了真理本身的本质,即它是“揭示”。“你可能会说,艺术作品披露信息。换句话说,它们是条件反射的:它们不仅是关于某物的,也是关于它们自己的。虽然海德格尔确实讨论了绘画和诗歌等艺术作品,但他在文章中主要关注的是在社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建筑:古希腊的阿波罗、雅典娜和赫拉神庙;班贝克大教堂。这些作品以一种特别生动、具体和直接的方式,揭示了社区成员对共享的理解。希腊的庙宇体现了神性、死亡、胜利和失败的意义;班贝格大教堂阐明了恩典与罪的含义。海德格尔指出,希腊庙宇不再像过去那样“工作”——发挥作用,因为我们没有分享对存在的理解,就它们的意义而言。古希腊艺术品,如慕尼黑的埃伊纳雕像,已经从它们的世界中“撤退”了,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体验它们,而不是作为揭露真相的人。为了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一现象,我们大概需要看一件当代艺术作品。但海德格尔似乎认为,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艺术作品,在他看来,艺术作品:我们对存在的理解——“框架”,或技术的本质——并没有使自己在艺术作品中结晶。那是因为先于我们的时代对世界上的事物的理解是从不可理解到可理解-这就是揭露。关注一件艺术品包括绘制和澄清它的意义,这是不完全解释。然而,在技术时代,这一点也不神秘。一切都是可访问的,可操作的,透明的。不存在理解或不理解的意义;我们所要知道的就是事物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操作它们。在我看来,那是不对的。理查德u2022情节在海德格尔:一个介绍》(1997),发现了一个完美的当代艺术作品的例子:越南老兵纪念碑在华盛顿特区聚焦于一个特定的事件,它不是一样全面的阿波罗庙或班贝克大教堂——与他们不同的是,这不是我们理解的典范。但它成功地把美国人聚集在一起,目的是引出我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的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海德格尔对圣殿的描述相媲美。我在这篇文章中也看到了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与艺术作品的起源无关的问题:在我看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坚持揭露的现象是真理的本质这一主张是令人困惑的。我们通常认为真理是正确的,而正确是命题或表征的一个特征。披露的概念(和现象)与命题知识相去甚远,实际上与普通意义上的真理毫无关系。那么,为什么坚持称它为“真理”,甚至是真理的本质呢?重要的论点是揭露是存在的意义。2023-07-11 14:31:264
为什么马丁u2022海德格尔说“科学家是当代最悲惨的奴隶”?
科技是阶梯,是载具,是通往真理的道路,是上升到更高平台的升降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才能看的远,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reveal一切。假如世界是一个多层空间,100层的大楼。你在50层用完全部精力探索完毕后,开始描述总结,这是在哲学ing。51层的世界你暂时无法探索,为了抵消焦虑,于是又衍生了宗教。有了哲学和宗教提供的框架和安全感,你可以在50层稳定繁衍,永恒轮回。而科学就是通往上层的电梯。所以一个人的思想版本新旧程度就在于他如何看待科学与哲学&神学的关系。人是各种感应接受器的总和。科学拓展了接受范围和渠道。有高级别的望远镜才能看到更远的宇宙,有显微镜才看到更细致微小的生物。你必须观察到现象才能开始思考。没科学你永远都在洞里讨论墙上的影子。科学就是探索世界的挖掘机,是飞向太空的火箭,是挖向地底的钻头。以前哲学家都是兼科学家,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所观察到,尝试给something of the world下定义范式。而现在纯粹的哲学家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二手的。科学在加速发展的时候,科学家的理论更新都日新月异,自身迭代速度很快。人类原装出厂的生物大脑也差不多接近性能上限,对于仅用原始大脑进行思考的哲学家们一点都没发现自己的生产工具已经落后了吗?哲学这片领域要么是吃老本,要么是研究议题和关注的领域一点都不让人excited。哲学家就好像用古老编程语言开发项目的码农,以往的大哲也造许多了轮子,开发了许多套实用性的工具(理论),留下了宝贵的legacy。对于这些遗产就应该经过反编译解构、算法优化后压缩成精简的“知识模块”,把哲学理论常识化供大众调用,提高社会文明等级。而且个人非常看不起语言这种信息表达工具。比如你在知乎安利歌曲的时候,你直接贴一大段歌词,对于没听过的人直接阅读文字并不是很容易进入表达主题,get到那个点。我是很少给纯文字的答案点赞的。同样的信息接收时间,一段MV传达的信息量要比单纯文字多得多,观众也更容易融入。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也是我喜欢做MV的原因,当然这也是题外话了。再比如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假如我要告诉你一件很复杂的事的经过,比起文字,我直接用全息投影,给你放一遍监控录像就行了。更高效更魔幻的手段,把我脑中的回忆杀在你脑子里过一遍。演绎优于文字说明。或者说直观体验的“信息写入速度”大于理论逻辑的“写入速度”。哲学这种单纯基于语言系统的传递智慧的方式,以后注定是要落后的。我看哲学的某些作用就在于反思纠偏,使整个人类前进时因浮躁而扬起的、蒙蔽了双眼的“尘土”得到沉降,即使因科技加持而一路狂奔也仍然脚踏实地,不要走火入魔。科学是油门,而哲学是方向盘和刹车。当然前进方向没出偏差,哲学就是无用之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就如同人类与AI的关系,前者孕育了后者,并不断被后者超越和替代。我觉得海德格尔因为处于那个时代,他还在为“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焦虑。而我们这个AlphaGo已经打败了柯洁的时代,未来主义者们早已经开始“不做为人的存在”的思考。许多人都在调侃手机是人的另一大器官,未来多半真的是这样。2023-07-11 14:32:024
《海德格尔传》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海德格尔传》(张祥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dzP-r7GSAkTucUeFjuMLQ 密码:4hjb书名:海德格尔传作者:张祥龙豆瓣评分:8.6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2017-12页数:330内容简介:马丁·海德格尔是本世纪最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想家。十几年来,海德格尔思想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也不断上升。这本传记从海德格尔人生与其思想的相互关联角度,介绍并研究了《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所提供的重要材料,对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联系,特别是自1919年他的哲理独特性形成时开始的、孕育《存在与时间》阶段的学说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意在帮助读者减轻阅读海德格尔时的困难。作者简介:张祥龙,著名学者,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2023-07-11 14:32:371
一生必读的十本哲学书是哪些?
一生必读的十本哲学书如下:1、《存在与时间》作者: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对于此后的很多哲学家产生很大影响豆瓣评分高达9.7。2、《纯粹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是世界十大哲学名著之一,出版于1781年,这本书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三大批判。3、《理想国》作者:柏拉图《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一本哲学对话体著作,以关于国家的管理为主题,论述对于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博大精深,涉及多个领域,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三位。4、《林中路》作者: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就激起了现场听众的狂热兴趣,被称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5、《西方哲学史》作者: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创作的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讲述,书中全面的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6、《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采用了西方哲学的形式来阐述我国哲学思想,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著作,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六位。7、《悲剧的诞生》作者:尼采《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其中不仅对希腊的艺术做出来美学的讨论,而且包含自己对于很多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态度。8、《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是叔本华仅仅28岁时的著作,本书对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都有影响。9、《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者: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九位。10、《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以现象学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拥有、作为、存在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的代表作。2023-07-11 14:32:491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什么?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的存在;人本来是自由的。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但海德格尔言说的“存在”又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所谈论的“存在”,并且其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派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的方法、路径和体系,这样各派哲学家们得出的哲学结论便互有差异。海德格尔同以往哲学家的思考方式不同,他从哲学家们思考的结论出发,“返回”至思考的存在者,提出“存在者不是存在”的思想主张。海德格尔以现象学方法和本体解释的步骤描述“存在”的生存状况,并且把“存在者”解释为在“领会”中去存在的“存在”论。结合此意海德格尔分析了“真理”、“技术”、“语言”等概念本质,最后得出“存在”存在于“天地神人”四重合一家园的哲学结论。海德格尔贡献影响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2023-07-11 14:33:032
形容马丁海德格尔的四字成语?
形容海德格尔的四字成语: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沉思默想,形容深入地思考。发人深省,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好学深思,喜欢学习,勤于思考。终日而思,整天思考风行一时,在一个时期里普遍流行。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先是形容思考的,然后是存在主义曾风靡一时,到现在也有影响力2023-07-11 14:33:281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存在与时间》是马丁·海德格尔著作的一部作品,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和方向。作品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6年4月出版。海德格尔对于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此在领悟着的存在是一种时间性存在,而时间正是存在之领悟的境域。“一切存在论问题的中心提法都根植于正确看出了的和正确解说了的时间现象以及它如何根植于这种时间现象。”海德格尔早期著作以“存在与时间”为题,正可以看出时间在其现象学的生存论存在论哲学中的重要意义。作者初步目标就是对“时间”进项阐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主要是依据时间性和周围世界的性质来阐释空间性,空间并不具有与时间对等的地位。虽然海德格尔当时已意识到以时间性理解空间性的某些不妥,但最终毕竟还是“将此在的空间性”也“归结到时间性”上去,认为此在特有的空间性也就必定奠基于时间性。2023-07-11 14:33:351
存在与时间的作者是谁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海德格尔在作品中,对于人的生存状况从结构上作了分析,认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将通过情绪、领会、语言等方式与各色各样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这种展开中同时成为人的舞台。 作者介绍 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2023-07-11 14:34:021
海德格尔的境域是指()。
海德格尔的境域是指存在本身。尽管海德格尔哲学的形态与内涵具有很强的模糊性,但其内在的政治性与悲剧境域却在字里行间中可见一斑——海德格尔就曾告诉过卡尔·洛维特,他的“历史性”概念就根植于“政治投入”中。本文就尝试对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悲剧境域进行分析,以便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更好的政治解读。由于其思想的精深,海德格尔的著作成为了无数学术研究的对象。诚然,对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政治解读并揭示出其内含的政治思想只是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解读与研究的一个方向,但没有这个方向,对海德格尔哲学的解读与研究将是不完整的。简介: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出生于德国梅斯基尔希,毕业于弗莱堡大学,德国哲学家。1922年,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1927年,其著作《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1928年,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1929年,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1933年,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2023-07-11 14:34:421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观念包括()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观念包括本真、澄明、此在。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1906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F布伦塔诺的著作——《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1909年进入弗赖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2023-07-11 14:35:141
人是向死而生出自谁的哲学观点
人是向死而生出出自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人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2023-07-11 14:3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