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ublesleeper
-
第一篇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建筑
古代埃及建筑史四个主要时期:
一、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三千纪)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皇帝崇拜没有脱离原始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阔的。
二、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产生祭司阶层。皇帝的建筑物也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逐渐向以在内部举行神秘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
三、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皇帝的纪念物也从陵墓完全转化为太阳神庙。传来西亚建筑的影响。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人征服。
四、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被马其顿王征服,公元30年被罗马征服)。建筑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了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
金字塔的演变
坟墓模仿住宅——古埃及人把住宅看作栖息之所,而把坟墓看作长久的居住之所。
演变过程:玛斯塔巴——玛斯塔巴的叠加——折线金字塔——成熟的金字塔
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古王国时期之前,形式为玛斯塔巴。古王国时期,形制在玛斯塔巴下加九层砖砌台基,继而推进为早期的金字塔。第一座多层金字塔是昭赛尔金字塔。
金字塔与玛斯塔巴相比较:
1、墓室依然处于地下
2、祭祀的厅堂从高台基顶上移到塔前
3、多层台基向上耸起,成为外观的主体,单纯的纪念
4、塔身排除了仿木构,其形制风格与贵族墓一致,简练稳定,适 应石材特性与加工条件
5、祭祀厅堂等依然存在仿木构的痕迹
吉萨金字塔群
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狮身人面像位于哈弗拉金字塔。
金字塔体现着古埃及劳动人民卓越的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魄力;但是这些建筑物是皇权的象征,表现着“神性”
主要特点:
1精确地正方锥体,形式简单,比昭赛尔更进一步
2 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物很小,全部摆脱木构形象,与石材特点统一,简单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捷,厅堂的门厅东置几百米,为在祭祀活动时营造崇拜的强烈情绪
二、中王国时期 公元前21~18世纪
背景:迁都与峡谷,两侧悬崖峭壁,不再适合金字塔建设,结构技术进步,用梁柱结构建造了宽广的内部空间,纪念性建筑的内部艺术的意义增强。祭祀厅堂成为主体,在悬崖上开凿墓室,形成石窟墓,悬崖代替金字塔形象)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内外空间形象势均力敌,遗留小金字塔,是过渡阶段。柱廊广泛采用。建筑群有严正的 纵轴线,对称的庄严性被认识沿,纵深布置雕像、院落、大厅。皇帝崇拜摆脱原始拜物教,复杂宗教大体形成。
三、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6~11世纪
背景: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形成,设计整套神谱,皇帝与高于一切的太阳神结合,称为太阳神的化身,皇帝崇拜彻底摆脱自然崇拜,祭司势力迅速强大,太阳神庙代替陵墓称为纪念性建筑物,占有重要地位。
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
哈特什帕苏墓
建筑群布局与艺术构思与曼都赫特普基本一致。规模更大,正面更开阔,同悬崖结合更 紧密,更加壮丽,多了一层前沿有柱廊的平台。完全淘汰了金字塔。
庙宇、太阳神庙格局 :
方尖碑——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密室(大殿到密室空间缩小,屋顶 降低,地面升高,侧墙内收)
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艺术重点 1、外部大门富丽堂皇,与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2、内部大殿幽暗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方尖碑:1:10(细长比),成对出现,实际尺度与心理尺度结合,加强崇拜性
代表:卡纳克 鲁克索 阿布辛波(努比亚)
宗教仪式的起点终点,卡纳克大殿的柱,细长比1:4.66,柱间尽空小于柱径,密集粗壮的柱子,制造神秘压抑的效果,产生崇拜心理。柱上阴刻浮雕,上彩色,交接简洁,比例均匀,艺术成熟。鲁克索更为精细
希腊化时期(衰落时期:)
冶金术发展,铁器应用,石材加工工艺退化,建筑工艺退化。
总结:埃及金字塔体现了---熟练掌握了石工技术,石质梁柱体系;利用自然力加强艺术表现力(金字塔、石窟墓);纪念性建筑讲究轴线、纵深布局、空间序列;利用雕刻(圆雕、浮雕、线刻)提炼自然,图案化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1、两河流域分类: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和上游的
2、伊朗高原——波斯帝国(BC6世纪中叶)——世俗建筑
3、两河下游——高台建筑——新巴比伦城
4、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有何特色?
A.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发展步律基本相同、伊朗高原的高掘起稍微迟后
B. 宗教基本上是信奉原始的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C. 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
D. 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河波斯的宫殿特别是壮丽的新巴比伦城是代表性成就
第三章
克里特:粗犷雄健 有极强的防御性 代表:克诺索斯城knossos
迈锡尼:纤秀华丽 毫不设防 代表:迈锡尼 泰仑
共同点: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工字型平面的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等
影响到以后的希腊建筑
克诺索斯城号称“众城之城”
迈锡尼:狮子门
叠涩券:一种假的拱券,无水平推力
第四章
1、古代希腊的历史分期
荷马时期(1200B.C.—800B.C.):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建筑没有遗存
古风时期(800B.C.—700B.C.):手工业从农业分离、促进商业
出现了手工业区(最早的民主共和制)
希腊城邦形成 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宗教定型 英雄(守护神)
圣地建筑群、庙宇型制演进
木建筑向石建筑过渡
柱式基本定型
古典时期(500B.C.—400B.C.):希腊文化的极盛时期
波希战争 促成雅典称为中心
圣地建筑群和神庙建筑完全成熟 雅典卫城
柱式成熟
希腊化时期(400B.C.—200B.C.):广场成为城市中心
城市规划
集中式形制
2、圣地建筑群的演进
卫城:奴隶主的聚居地
圣地:由卫城发展而来,公共聚集的场所;
在圣地最突出的地方,建造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守护神庙;
这些建筑群追求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它不求平整对称,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由庙宇统率全局。
画图: 最常见的围廊式庙宇是6X13柱的,圣堂的长宽比是2:1
3画图:柱式ORDO的演进
希腊早期的庙宇是木构架的,易腐朽、失火
利用陶瓦、陶片来保护木构架(陶片是预制的、成批的用模具成型)
使用陶片反过来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规格化
用石材取代木构架
柱式诞生(柱式=柱子+檐口+基座)
古希腊柱式:
答:古希腊石材建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而希腊建筑艺术的推敲与改进主要集中于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与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世纪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做法,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古希腊形成了两种柱式: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古典时期还产生了第三种柱式: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DORIC的代表是 帕提农神庙。
爱奥尼柱式LONIC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
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
柱式比较:
多立克 爱尼奥
意大利 西西里岛 小亚细亚城邦
男性的粗壮刚毅 女性的纤细柔美
开间密 开间疏朗
无柱础 有柱础
强调体积 强调线条
(具体见图p43)
风格趋于成熟,第一.独特性
第二.一贯性
第三.稳定性
柱式小结:全部希腊的纪念碑艺术源自柱式;
神庙全部比例在于其柱径和高度的关系;
称为“模数”的关系
主宰建筑
雅典卫城The Acropolis
画图: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P44
山门:屋顶断开,保持完整比例。多立克式,内部有爱尼奥式,山门两侧不对称,有南侧的胜利神庙均衡,较小,爱尼奥式,用端柱
帕提农神庙parthenon:(是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平面图
位置最高,唯一的围柱式庙宇,最华丽,在中央,本土最大多立克庙宇,角柱加强、收分、有卷杀,有通高两层的柱,多立克柱与爱尼奥柱结合。
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on:
突破了对称格局,爱尼奥式,高差大,南面封闭,不对称面对帕提农神庙,各立面变化大但完整均衡,用女像柱廊,活泼轻巧与帕提农神庙凝重端庄对比,色彩淡雅
问答:雅典卫城(The Acropolis)建筑的特点。
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卫城位于雅典西南一个陡峭独立的小山冈上,东西300m,南北最宽处130m。主要建筑物为供奉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山门,它们的大小、形式、风格各不相同,卫城的建筑群采取适应宗教活动程序,自由布局,高低错落,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
雅典卫城的建筑是三向量的实体。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露天公共剧场
成熟形制:观众席作半圆形;
利用山坡建造,逐排升高,受制于结构、技术;
以放射形的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为辅。
古希腊剧场建筑与古罗马剧场、斗兽场的区别及其原因。
(1)古希腊剧场多利用山坡逐排升高,多围露天建筑.而古罗马的剧场,斗兽场独立于市中心,剧场形制于与希腊晚期基本一样,只是化妆间扩大了,成为一栋庞大的多层建筑。
(2)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生产技术的发展.由于在古希腊没有对拱卷,混凝土的运用,因而要建筑大型建筑只能考地形加以改造,而不像古罗马那样自由的多。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的历史分期
王政时期:石工,陶瓷构件;叠涩券(假的拱券结构)
共和国时期:大规模市政建设;神庙、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形制出现;罗马角斗场
帝国时期:纪念性建筑、凯旋门;五种古典柱式成熟;梁柱加拱券技术成熟;《建筑十书》
拱券技术的发展(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与成就)
早在王政时期,就出现了叠涩假券;天然混凝土(活性火山灰+石灰+碎石)大力促进了古罗马拱券结构的发展;出现筒形拱;出现4瓣穹顶来来代替简单的筒形拱(4瓣穹顶覆盖的是方形平面的空间,它引起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为了突破承重墙的限制,出现了十字拱(十字拱覆盖在方形的平面上,只需要四角有支柱,但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了解放,他也促进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出现了拱顶体系(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和这一列的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他们本身的侧推力相互抵消,只在最外面才需要厚重的墙体)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罗马五柱式:塔斯干柱式(柱头简单、柱身无凹槽);罗马多立克柱式(比例纤细、有柱础);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更华丽而纤细);组合柱式(涡卷+科林斯的卷叶)
A解决柱式同拱券结构的矛盾:出现了券柱式(柱式与拱券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做承重结构),即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出现了连续券(用柱承重),即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
B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叠柱式,即底层用塔斯干柱式或罗马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四层用科林斯的壁柱;巨柱式,即一个柱式贯穿2层或三层,突破水平分划的限制。
C解决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柱式更富细节,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线脚;科林斯柱式得到重用;还流行一种新的复合柱式,在科林斯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
总结:罗马柱式趋向华丽、细密,多数已经不再是结构构件,而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比希腊柱式退步了。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经验的总结)
内容:书分十卷,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
主要成就:1.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2.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3.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4.按照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5.5~5.9
广场的演变 罗马的城市里,一般都有中心广场,此时的广场裙是最壮丽的,他们鲜明的代表了建筑性质同政治形势的密切关系表现出从共和制向帝制向神话皇帝的变化过程。
1)罗马共和时期 公元前509~前30年 ,广场继承古希腊晚期的传统,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又是也用作角斗场。(出现了:作为法庭和会议厅的巴西里卡,庞贝城的广场)
典例:罗马城中心的罗曼奴母广场,他周围有罗马最重要的巴西里卡如艾米丽巴西里卡和珊普罗尼巴西里卡。其构成和布局鲜明的反映出罗马共和制度的特色。
2)罗马帝国时期 古罗马从共和转向帝制,广场清晰的表现为公共场所变为皇帝个人纪念物,开放~封闭,自由布局~轴线对称,以皇帝的庙宇作为整个构图中心。
典例 (1)恺撒广场 共和末期 罗曼奴母的边上建造 是恺撒个人的纪念物。是第一个定下了一个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得广场新型制。借鉴了古希腊晚期。宣告了罗马共和制的结束和帝国时代的来临。
(2)奥斯古都广场 恺撒的继承人奥建立个人独裁,在恺撒边上兴建,
(3)图拉真广场 帝国建成后,罗马皇帝建立一套繁文缛节来崇奉皇帝,于奥斯古都边上兴建。广场参照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其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进门时120*90的广场,良策长廊在中央各有一个致敬45的半圆厅,形成广场的横轴线,使其免除单调感。纵横轴线交点处立着图拉真的镀金起码金铜像。广场底部放着古罗马最大的巴西里卡之一----乌尔比亚巴西里卡。此后是一个24*16的小院子,然后是以围廊式的大院子。
此广场的建筑师是叙利亚人阿波罗道路四,这种纵深多层次的布局本是叙利亚的传统
总结:从罗曼奴母到图拉真广场,形制的演变清晰地反映了从共和制度过渡到帝制,然后黄泉一步步加强逐渐神化的过程。此过程,发展了轴线对称的多层次布局,认识了他的艺术特质及力量,也掌握了建筑和室外院落空间统一构图的技巧,为巩固帝制 神化皇权而服务。
剧场和斗兽场
剧场:形制从希腊而来。其功能 结构和艺术形式相互挂席很自然,形制已经很特化,推敲的狠深入,说明罗马的建筑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典例:马采鲁斯广场 奥朗治广场 阿斯潘达剧场
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遍布各城市
典例:大角斗场188*156 是古罗马建筑代表作之一,施工速度之快是奇迹。1)一整套拱的结构,空间关系复杂,但处理的井井有条,整体简洁,底层平面的结构面积只占1/6.。2)材料使用经济合理。基础的混凝土用坚硬的火山石作为骨料,墙用凝灰岩和灰华石,拱顶的混凝土骨料为浮石。3)观众聚散安排妥帖 人流不混杂,楼梯编号易于找到座位。4)l立面不分主次,券柱式的虚实使得明暗方圆对比丰富,叠柱式的水平划分强化了他的整体感。5)结构功能形式三者统一
庙宇:基本继承希腊宗教,故也继承其庙宇形制,东方最大的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大庙,
典例:万神庙:形式: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代表作 穹顶直径:43.3米 顶端高度:43.3米,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且在穹顶内侧做五圈深深地凹格 墙厚6.2米
外立面划分为3层,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原因如下:A、减小穹顶侧推力的影响
B、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均匀
C、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第6章 拜占庭建筑
一、时代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
二、成就
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帅下的集中形制建筑。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
三、结构方式
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
穹顶的发展过程:拜占庭建筑的穹顶技术和集中式形制是在波斯和西亚的经验上发展起来的。
借鉴了巴勒斯坦的传统,有重大的创造,彻底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这才使集中形制的建筑能够大大发展。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剩余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帆拱、鼓座、穹顶-------拜占庭创造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需要会作图表示)
受力特点和原理:
这个结构方案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把荷载集中到4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这就使穹顶之下的空间大大自由了。
外墙完全不必受侧推力,内部也只有支承穹顶的4个柱墩,无论内部空间还是里面处理,都灵活自由得多了。教堂的外廓是方的,被4个长度相等的筒形所形成的等臂十字形划分为5块空间,也有的在4个角上用更低的穹顶或者拱顶覆盖,再抵消4个拱顶的侧推力,整个教堂的结构联系成一个体系。
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
四、装饰艺术:
基本特点:需要大面积的表面装饰。内部色彩非常富丽、外观很朴素。
马赛克:间隙宽而显著,砌筑敢强,但构图很不严谨,不能符合所在部位的几何形状。
粉画:1干后画、2未干时画。
石雕:手法特点:保持构件原来的几何形状,用镂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来形成图案。这种做法来自阿尔美尼亚。
四、代表实例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3大成就:1、结构体系------结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2、内部空间------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
3、灿烂的色彩。
五、希腊十字式教堂特点
教堂平面呈十字形,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壁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六、东欧等东正教国家的教堂
采用改进了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一般教堂规模都较小,其特点:外部造型多为饱满的穹顶高举在拉长的鼓座之上,统率整体形成中心垂直轴线,形成集中式构图。
俄罗斯:战盔式穹顶,山头袒露出拱顶尽端。
东欧、外高加索:檐下和腰线下的浮雕式连续券装饰带
第七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
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
(1)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益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2)代表实例。罗马的圣保罗教堂。
(3)风格特点。体型教简单,墙体厚重,砌筑教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
(4)型制。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边。巴西利卡前有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发展为洗礼堂),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瞭望用。
二、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
(1)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
(2)实例: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三、哥特式(Gothic)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一)结构特点
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
(二)内部特点
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三)外部特点
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
(四)装饰特点:
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极富装饰效果。
(五)代表性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显得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有较多的传统因素。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丹迦风格。
(六)风格特点
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导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腾感。
15世纪以后,法国发展为“辉煌式”哥特建筑;英国发展为“垂直式”哥特建筑。
(七)中世纪的世俗建筑
1、威尼斯总督宫:立面极富创造性。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
2、半露木构建筑:市民建筑,木构涂彩色,以表现轻快的性格。
第八章 文艺复兴 P130
1453年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学者外逃。 16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结束。
第一节 春讯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报春花
伯鲁乃列斯基 结构 意义 西欧第一个造在鼓座上的穹顶
主教堂,大体拉丁十字式,东部歌坛近似集中式。
结构:1. 穹顶轮廓采用矢形,大致是双圆心;
2. 用骨架券结构,穹顶分内外两层,中间是空的。
意义:1. 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做异教庙宇形制,严加排斥,工匠置教会戒律于不顾。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
2. 以前的穹顶,半露半掩,不是重要的造型手段。使用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3.结构、施工,首创幅度大,是文艺复习时期科学技术普遍进步的标志。
相关推荐
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何以成为新现实主义开山之作
正如二十世纪60年代的“现代情感三部曲”让安东尼奥尼声名鹊起一样,罗西里尼的“战争三部曲”也让其在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界名声大噪。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正是“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在观看电影之前,首先应了解一个概念:不设防。 所谓 不设防城市就是战时没有军队防御和军事设施的城市 。 二战时的罗马就是这样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二战结束前夕,德军占领了罗马,并以保护古迹为名,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 即不允许意大利人在此城进行军备,以便德国任意控制。 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 1943年至1944年之间,在意大利留下来的部分地下党员和普通民众一起,同占领了他们的国家并肆意妄为的德军英勇抗争的故事。 主角是一名地下反抗组织的领袖曼菲蒂,他的掩护身份是工程师,其他角色及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人物铺展开的。 在曼菲蒂被德军追捕期间,他的朋友弗朗西斯科和未婚妻皮娜为他提供了暂避之所及必要的帮助,另一位天主教神父唐·彼得罗则在曼菲蒂行动受限时作为曼菲蒂与其他游击队员的中间联系人。 最终,在与德军的对抗中,皮娜、曼菲蒂、神父都英勇的牺牲了。 这样的故事情节放在今天来看,可能会比较老套,尤其是我们看过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后,更觉得这部影片无趣且画质粗糙。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现实主义。 简单的概括就是: 新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在反法西斯过程中逐渐孕育出来的产物。新现实主义电影主要指1945年~1951年崛起的意大利电影。 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主要有两种类型:浪漫情节剧和喜剧片, 消遣娱乐是当时意大利电影的常态。 这与当时的意大利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而大力扶持电影产业脱不了干系。 一位意大利作家在1930年抱怨道:“为什么这里没有诞生那种由伟大的法西斯革命所启发的电影?” 的确,消遣电影长期以来遮蔽了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 在政策的支持下自由发展的意大利电影,促使了一些年轻的、有思想的导演的加入,而这些受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影响的年青一代,开始主张回归传统的意大利地区的自然主义。 同时评论家们也号召导演们 用电影表现普通人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困苦。 而这些富有使命感的评论家后来有很多都亲自拿起摄影机当起了导演。 于是,当1945年战争结束,意大利的春天到来,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打破旧的方式时,作为一股 文化复兴和社会变革力量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崛起了 。 那位意大利作家所期盼的电影由此诞生。 1945年战争刚刚结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便投入拍摄。事实上,剧本在战争期间已经开始构思了。 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罗马这座历史与艺术之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曾经一度繁荣的意大利电影工业也受到了重挫,位于罗马郊区的电影城也遭到了破坏。 没有经济支撑,没有完善的设施,没有大型的摄影棚,罗西里尼在拍摄之初便遇到了重重困难,就连拍摄用的胶片都是在黑市上买到的。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下,导演们纷纷扛起摄像机走上了街头,用最真实的影像记录下战后意大利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 实景拍摄,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如纪录片风格一般的场景。 为了能更真实、客观的反映现实,也或许因为找不到更多专业的演员,这部影片除了几位主角以外,其他全部是非专业演员出演。 这些非专业演员,都是曾经饱受战争之苦的普通民众 ,他们与纳粹的对抗经历还如同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最真实的表演,这是不用刻意表演就能展现出来的真实的表情。 并且你会发现,这部影片很少使用特写镜头,这是由于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拍出来的影像粗糙、有颗粒感,特写镜头会更加使影片显得不够精致。 所以导演尽量多的用了 中景和远景 ,这也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特点。 并且很多场景都是外景,部分内景则是罗西里尼在地下室搭建的摄影棚。 而恰恰是这种粗糙的、具有粒子感的影像,使得影片具有一种 新闻片的风格 。 随着1948年意大利之春的结束,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人民的生活也日趋稳定,人们对这种审视和批判现实意义的影片不再给更多的关注,又转而追捧娱乐性强的好莱坞风格的影片。 于是,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势头也随之越来越弱。 这之后,新现实主义电影慢慢退化、演变出各种类型,安东尼奥尼便是在新现实主义运动后逐渐成长起来的艺术电影的代表。 《世界电影史》对《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皮娜之死做过深度解析,以此来说明新现实主义对战争时期的批判性审视。 皮娜是主角曼菲蒂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她与曼菲蒂的交集仅仅是为他提供了躲避的地方。 如果说皮娜是本部影片的女主角,那么你有见过女主角在影片进行到一大半时突然牺牲的吗?如果说皮娜不是女主角,但是除了她,还有哪个女人的戏份及其存在的意义能够与之匹敌的? 更何况,扮演皮娜的演员还是为数不多的职业演员。 在其未婚夫弗朗西斯科为了掩护主角曼菲蒂逃离而被德军抓捕时,皮娜挣脱了德军的阻拦追了上去,她一个人奔跑在大街上,一边喊着未婚夫的名字,一边情绪激动的追赶汽车。于是,不幸发生了:皮娜中枪倒地。 这一幕应该是影片进行到此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虽然影片一开始便营造出悬疑的气氛,但也不乏幽默的喜剧细节, 直到我们目睹了作为普通民众的皮娜因为战争而丢失了性命,我们才意识到这场可怕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痛苦与灾难! 或许我们会觉得皮娜太傻,丈夫被捕,她追上去又有何意义?到最后还不是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这里,皮娜已经不再是单单一个人了,她代表的是整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民众,她的激烈的反抗正是被侵占的罗马的反抗。 罗西里尼的这种处理手法被后来的战争题材电影纷纷效仿。 而结尾的一个场景:以马尔切洛为代表的小孩们亲眼目睹了神父的英勇牺牲后,他们垂着头,默默的沿着街道返回罗马这座城市,这一场景被赋予了罗马的光明未来与希望。 新现实主义没有任何宣言或计划,它只是一种对更强烈的现实主义的诉求,以及对当代题材和工人阶级生活的强调。 罗西里尼曾说:“对我来说,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从道德立场去看世界,然后才是美学。其开端是道德。”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上映后, 罗西里尼说:“当时情形即是如此”(this is the way things are!) 而这句话后来即成为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座右铭!2023-07-11 17:56:211
意大利电影《罗马,不设防城市》是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已经垮台,巴多格里奥政府与盟军缔结了停战协定,并对纳粹德国宣战,但纳粹仍占领着罗马。他们借口保护名胜古迹,宣称罗马为不设防城市,却大肆搜捕抗德游击队。夜深沉,罗马笼罩在恐怖中。罗马地下党员工程师出身的曼发弟,是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军委领导人之一,在长驻罗马的纳粹头目白格曼眼里,当然是必然拔掉的一枚钉子。这一夜,一卡车全副武装的德国兵突然包围了他的住所,他机警地从楼顶上逃走了。次日凌晨,饥饿的罗马城又发生哄抢面包铺的事。带头抢到一篮子面包回公寓的平娜,遇到了摆脱纳粹士兵追捕的曼发弟。平娜是个经受过许多生活磨难的中年寡妇,她正直善良,与独生子马赛罗相依为命,眼下正与排字工人弗兰西斯科相好,准备结婚。曼发弟趋前向她打听弗兰西斯科,平娜异常警觉,但了解到他和弗兰西斯科是亲密战友,就改变了态度,立即把他引进自己的家。曼发弟要求设法与皮得罗神父相见,平娜立即打发儿子到教堂去通知神父。唐?皮得罗神父应约来到平娜家。曼发弟当即请求他先到设在城里一家古玩店地下室的军委秘密联络点,领取一笔价值100万里拉的款子,并在当晚六时整捎给驻守城外泰厄里科索山上的游击队。交接地点在梯白梯诺桥堍,用口哨吹出《佛罗汀的早晨》曲调做联络暗号。唐?皮得罗神父接受请求。在秘密联络点见到了军委会首长和在那里印刷宣传品的弗兰西斯科。军委会首长对唐?皮得罗神父无畏的精神非常钦佩,他紧握神父的手,感谢他过去和现在为反抗纳粹所做的一切工作。100万里拉的钞票分别贴在一本有1000页码的大书里。唐?皮得罗神父把它抱回教堂。平娜已在那里守候多时,她是来请求神父明天为她和弗兰西斯科主持婚礼的。平娜听说神父还有事要出门,就跟他一路走一路做忏悔。神父按教义开导她,她以开朗的心情告别而去。神父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宵禁时间内顺利通过岗哨,把款项交给了游击队。弗兰西斯科回到家里,见到了曼发弟,两人热烈交谈。平娜慌张地跑来告诉他们,马赛罗不见了。原来马赛罗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城里车站搞了一场爆破。他及时逃回家来,平娜出于爱心,拼命打骂他;但弗兰西斯科理解马赛罗的行动,马赛罗也真诚地爱着他,迫不及待地期待明天可以叫他做爸爸。同时,在德军司令部里,他们确认了曼发弟就是被纳粹判刑12年在逃的活动家,是舞女玛丽娜的男朋友。而纳粹女特务英格莉早就盯上了玛丽娜,追踪曼发弟的行踪了。次日清晨,平娜的家被纳粹团团围住。马赛罗这时正和伙伴们在教堂做弥撒,闻讯都往回奔去;神父想加以劝阻,马赛罗只得告诉他,跛脚小伙伴马利多在公寓阁楼上放有炸弹。神父不动声色飞快地跑到现场,假借有重病人需要祈祷,冲进屋子夺下马利多手中的炸弹——他想与敌人同归于尽。神父镇定自若应付紧接着跟进来的德国兵。同时这幢房子里所有男人都机智地撤离到安全地点去了。只有弗兰西斯科为了烧毁一批抗德印刷品而来不及脱身,被德寇抓住推上囚车。平娜呼天抢地,舍命追赶,中弹身亡。神父悲愤地走到平娜身边,抱起倒在血泊中的她,合上她的双眼。居民们都沉浸在悲痛中。马赛罗令人心碎地呼喊着妈妈,声声划破阴沉的天空。但德寇的囚车也中了郊区游击队的伏击,弗兰西斯科绝处逢生,得到了自由。曼发弟和弗兰西斯科仍留在城里并肩战斗,过着东藏西躲的亡命生活。玛丽娜在一家餐馆喜出望外地见到他俩。她爱曼发弟,但又抵御不住物质引诱。女特务英格莉想方设法利用她这一弱点。眼下玛丽娜看到他俩无处容身,便让他俩留宿她家。当夜玛丽娜和曼发弟在如何选择生活道路上发生争执,后者还发现前者有吸毒嗜好,因此决心分手,玛丽娜对此感到怨恨。这时她又偷听到曼发弟劝弗兰西斯科不要因失去平娜而采取过激行动,邀他明天一同到神父住处躲一躲。她就拨电话向英格莉通报这信息。次日,曼发弟拿着准备好的身份证和神父一起转移时,一辆德寇囚车悄然开到,把曼发弟和神父押走了,弗兰西斯科幸免于难。白格曼为这次行动的胜利而踌躇满志。在刑讯室里使尽一切灭绝人性的炮烙之刑,曼发弟始终守口如瓶,终于死在酷刑之下。纳粹对神父的威胁也丝毫不能奏效。神父见到曼发弟血肉模糊的面容和身躯,自豪地说:“你没有招供!”他违背宽恕一切的教义,愤怒地连声诅咒白格曼会像虫子一样被尘土淹没。次日,一块大草坪成为刑场,神父被绑在一只椅子上,他安详地凝望着苍穹,宁静地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监刑的德国军官残暴地对他的后脑连开了三枪。刑场铁丝网后,聚集着马赛罗和他的小伙伴们,他们目睹了这场暴行,擦干眼泪,攥紧拳头,把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里。2023-07-11 17:56:281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介绍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意大利1945年生产的影片。K.阿米台依、F.费里尼等编剧,罗伯托·罗西里尼导演,主要演员有A.法布里奇、A.马尼亚尼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宣告诞生。它真实地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与斗争。导演把演出场地搬到战争瘢痕累累的大街上,在实景中拍摄,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影片中的角色,除去个别的以外,全部是非职业演员,由于他们都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演来自然真实。影片第一次集中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23-07-11 17:56:591
请介绍一下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
罗马,不设防的城<Rome, Open City> 导演:罗伯托·罗塞利尼 主演:阿勒多·法布里齐、安娜·玛尼阿尼 举世瞩目的戛纳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在第一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大奖的影片达十一部之多,其中包括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已经垮台,巴多格里奥政府与盟军缔结了停战协定,并对纳粹德国宣战,但纳粹仍占领着罗马。他们借口保护名胜古迹,宣称罗马为不设防城市,却大肆搜捕抗德游击队。夜幕深沉,罗马笼罩在恐怖之中。 工程师出身的曼法蒂是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军委的领导人之一,在纳粹头目白格曼眼里,当然是必须拔掉的一颗钉子。这天夜里,全副武装的德国兵突然包围了他的住所,他机警地从楼顶上逃走了。 次日凌晨,饥饿的罗马城又发生哄抢面包铺事件。带头抢到一篮子面包回公寓的平娜,遇到了摆脱纳粹士兵追捕的曼法蒂。平娜是个经受过许多生活磨难的中年寡妇,她正直善良,与独生子马赛罗相依为命,眼下正与排字工人弗朗西斯科相好,准备结婚。曼法蒂上前向她打听弗朗西斯科,平娜异常警觉,但了解到他和弗朗西斯科是亲密战友,便把他领回家中。曼法蒂要求设法与皮德罗神父相见,平娜立即打发儿子到教堂去通知神父。 皮德罗神父应约来到平娜家。曼法蒂当即请求他先到设在城里一家古玩店地下室的军委秘密联络点,领取一笔价值一百万里拉的款子,并在当晚六点捎给驻守城外泰厄里科索山上的游击队。交接地点在蒂白梯诺桥,用口哨吹出《佛罗汀的早晨》曲调做联络暗号。 皮德罗神父接受请求,在秘密联络点见到了军委会首长和在那里印刷宣传品的弗兰西斯科。军委会首长对皮德罗无畏的精神非常钦佩,感谢他过去和现在为反抗纳粹所做的一切工作。 一百万里拉的钞票分别贴在一本有一千页的大书里。皮德罗神父把它抱回教堂。平娜已在那里守候多时,她是来请求神父明天为她和弗朗西斯科主持婚礼的。平娜听说神父还有事要出门,就跟他一路走一路做忏悔。神父按教义开导她,她以开朗的心情告别而去。神父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宵禁时间内顺利通过岗哨,把钱款交给了游击队。 弗朗西斯科回到家里,见到了曼法蒂,两人热烈交谈。平娜慌张地跑来告诉他们,马赛罗不见了。原来马赛罗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城里车站搞了一场爆破。他及时逃回家来,平娜出于爱心,拼命打骂他,但弗朗西斯科却十分理解马赛罗的行动。 与此同时,在德军司令部里,曼法蒂被确认为是纳粹判刑12年在逃的活动家,是舞女玛丽娜的男朋友。而纳粹女特务英格莉早就盯上玛丽娜,追踪曼法蒂的行踪了。 次日清晨,平娜的家被纳粹团团围住。马赛罗这时正和伙伴们在教堂做弥撒,闻讯都往回奔去。神父想加以劝阻,马赛罗只得告诉他,跛脚小伙伴马利多在公寓阁楼上放有炸弹。神父不动声色飞快地跑到现场,假借有重病人需要祈祷,冲进屋子夺下马利多手中的炸弹。神父镇定自若地应付紧跟而来的德国兵。同时,这幢房子里所有的男人都机智地撤离到安全地点去了。只有弗朗西斯科为了烧毁一批抗德印刷品而来不及脱身,被德寇抓住推上囚车。平娜呼天抢地,舍命追赶,结果中弹身亡。神父悲愤地走到平娜身边,抱起倒在血泊中的她,合上她的双眼马赛罗令人心碎地呼喊着妈妈,居民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德寇的囚车中了游击队的埋伏,弗朗西斯科绝处逢生,获得了自由。 曼法蒂和弗朗西斯科仍留在城里并肩战斗,过着东躲西藏的亡命生活。玛丽娜在一家餐馆喜出望外地见到他俩。她爱曼法蒂,但又抵御不住物质诱惑。女特务英格莉想方设法利用她这一弱点。眼看曼法蒂和弗朗西斯科无处容身,玛丽娜便让他俩留宿。当晚,玛丽娜和曼法蒂在如何选择生活道路的问题上发生争执,曼法蒂还发现玛丽娜有吸毒嗜好,因此决心分手。玛丽娜对此感到怨恨,她偷听到曼法蒂劝弗朗西斯科不要因失去平娜而采取过激行动,邀他明天一同到神父住处躲一躲。玛丽娜拨通电话向英格莉通风报信。第二天,曼法蒂拿着准备好的身份证和神父一起转移时,一辆德军囚车悄然出现,把曼法蒂和神父抓走了。弗朗西斯科幸免于难。 白格曼为这次行动的胜利而踌躇满志。而面对酷刑,曼法蒂始终守口如瓶,最终惨死在刑讯室里。纳粹对神父的威胁也丝毫不能奏效。神父违背宽恕一切的教义,愤怒地连声诅咒白格曼会像虫子一样被尘土淹没。 次日,一块大草坪成为刑场,神父被绑在一只椅子上,他安详地凝望着苍穹,宁静地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行刑的德国军官残暴地对他的后脑连开了三枪。刑场铁丝网后,聚集着马赛罗和他的小伙伴们,他们目睹了这场暴行。但残忍的镇压没有吓倒他们,他们擦干眼泪,攥紧拳头,把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已是全球性三大电影节,我想这是有道理,因为意大利的电影自成体系,是有资格称得这个地位的,每一次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我都不禁想起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主义的文化节,如歌白尼,达芬奇,还有那〈最后的晚餐〉以及永恒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大卫、维娜丝。还有朱清那著名的散文〈水城威尼斯〉。就象江南水乡的小楼流水而取而代之的是拜占廷时期的教堂建筑。 意大利的很多电影是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非常的凄凉、痛苦而无助。让人们看过而发自内心地产生同情和怜悯。意大利电影大部生活的现实的无情与困惑,几乎都是在无情,于无深处地解剖着的社会罪恶与黑暗与生活不幸。因此让人会产生同病相怜、同感而产生共鸣。意大利的电影大都是暗的灰色调,而且比较意味深长,让人回味,因此,从艺术,从思想工作上,来讲,很多都是可以反复地看,并且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情与领悟,因此不少都是精品,这可能与意大利的忧郁,严肃,认真的追求与探索有关。 有过生活不幸的人看过意大利同类的电影,会无声的哭泣。独自流泪。他将会一篇又一篇地重复地看下去。我在中学时曾经鲁迅关于文学艺术是永恒不变的人性。当然这句话是梁实秋所说,而鲁迅是为了批判其消极的态度。其实意大利的电影的确注重永恒不变的人性,因此是关于消极的人生与炼狱中的无形地囚徒生活。是一种精神的炼狱。为了逃避生活的苦难,而在无形地硬着头皮挣扎着。可是反映的现实也是无情的,你不管付出多么的挣扎与努力,最后都很难摆脱生活的磨难和现实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的磨难中生活着,挣扎,为了生活的追求与希望,坚持着,坚持着,不断地坚持着,不断地维持着生活现状,尽管不甘心。2023-07-11 17:57:171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纪实美学特点?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作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之作,也是被公认的第一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它的纪实美学风格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从记录性,实景拍摄和长镜头的运用,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以及细节的幽默处理四个方面体现了影片的纪实美学风格.2023-07-11 17:57:241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张:记录性可断定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在观众脑海中,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实景拍摄,摄影机随人物在实际空间中运动,传统场面调度理论消失。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同时避免舞台观念的戏剧用光。长镜头、景深镜头的运用每个镜头成为完整一段,体现创作者忠于自然的客观性,体现巴赞“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观点。代表人物及作品:1.罗伯特·罗西里尼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誉为"战争三部曲",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意大利万岁》。2.维斯坎迪:《沉沦》、《大地在波动》、《受苦的人们》3.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温别尔托·D》4.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扩展资料相关背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电影运动后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意大利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变西方与美国电影力量对比,并向传统戏剧电影挑战,创造更为电影的艺术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2023-07-11 17:57:324
二战时期不设防的城市有哪些?
所谓不设防城市都会即战时没有戎行进攻和军事设备的城市都会。当某个主权国度遭侵犯,它的都城或城市都会面临被霸占的风险,这个国度的当局本着人道主义维护市民,并维护城中的文物奇迹不被消灭,就会颁布发表它为不设防城市都会,号令守军撤出,主动保持城市都会的霸占权,该城推行不抵抗准绳。二战欧洲舆图依据1907年的《海牙公约》规则,对不设防城市都会、乡村等不克不及轰击。二战中颁布发表不设防的城市都会很多,比方二战期间的巴黎和罗马。1940年6月5日,希特勒投入140个师的军力,向法国倡议弱小守势。而敦刻尔克撤退后,法军只要71个师留在外乡,配备上也落后于德军。面临德国人的强攻,法军节节败退。6月10日,法国当局保持都城,颁布发表巴黎为不设防城市都会。4天后,德军势如破竹,两百万巴黎市民不克不及不衣锦还乡。二战欧洲情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倒台。德国霸占军以维护奇迹为名,颁布发表罗马为不设防城市都会。即不允许意大利人在此城实行武备,以便德国恣意掌握。意大利群众在共产党指导下,向德军打开英勇斗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1941年12月,美军在战胜撤离菲律宾马尼拉后,也颁布发表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都会,日军毫不费力的霸占了马尼拉。太平洋和平而古代修建范畴常常也援用“不设防的城市都会”,指的是那些修建没有做好防备地动等地质灾祸的城市都会,如大地动前的唐山,这和和平中的“不设防的城”有些区分。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老公在外地出差老公在外地出差,一大早我俩同时给对方发信息??然后视频聊天,他惊呼儿子的眼睛跟我一样,有一只是内双的。我恼羞成怒警告他:“你再说一句?”老公立马很自然的说:“内双很美啊!”??再问他第一次离开宝宝去出差,有没有想宝宝。他说还好,更想老婆??大清早这男人嘴巴跟抹了蜜一样,今天天气真好!2023-07-11 17:58:281
不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哪一个火车进站,罗马十一点,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后,《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等影片都是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答案是火车进站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望采纳2023-07-11 17:58:351
意大利:哪些意大利电影和导演的作品是必看的?
意大利电影的艺术气质与它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濒临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利古里亚海与伊奥尼亚海,凛冽、浓艳、温和、平静,不同的景观意象赋予它不同的风貌与精神气质。而意大利电影的辉煌,则要从台伯河(又称特韦雷河)孕育的罗马说起。1905年,意大利电影人于罗马创立电影制片厂,之后都灵、米兰、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地也建立了小电影公司,拍摄由历史题材和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二战时期,墨索里尼将电影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任命其子管理电影业;一些导演拒拍庸俗商业片和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传片,拍摄了一些只注重作品形式探索而被后世称为“书法派”的电影,即“走形式流,要精致”。1945年,墨索里尼垮台,曾经孕育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正在迎接又一次重生。受战争重创,二战后的意大利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失业率极高,人民生活贫困。电影界更是面临资金匮乏的窘境,电影人不得不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实景拍摄;同时,他们不满现实,渴望用电影来反映意大利的现实状况及战争造成的民族悲剧,因而几乎都有意无意地拍摄了反映战后意大利社会问题的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就在那一年8月横空出世,标志着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学派的诞生,亦成为意大利电影史上一座无法超越的丰碑。《罗马,不设防城市》被公认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真实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和斗争。在这部“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宣言书”中,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把摄像机搬到因战争瘢痕累累的大街上,罗马的废墟成为电影的独特背景。影片第一次集中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的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的批评、对普通人民的苦难表示真诚的同情;采用自然实景,人物角色经常由非职业演员扮演,集中描绘工人、农民、小市民和城市知识分子的状态;主要取材于新闻报道,绝不采用虚构臆造的故事。新现实主义影片中那些倒塌的楼房、丑陋的贫民茅棚、世俗的人物影像,聚焦了战后的社会问题,揭露了底层人民残酷的生活现状。其“批判性的人道主义电影”潮流,不仅开创了独特而鲜明的电影风格,更将其影响力传播至全球。1946年,罗西里尼拍摄了后来“迷住”妻子、好莱坞巨星英格丽·褒曼的《游击队》,展现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生活的真实图景;翌年,他又拍摄了以12岁德国男孩埃德蒙的战后遭遇为主线的《德意志零年》,最终瘦小的男孩从残破不堪的高楼上无望地跳了下去。这一跳,完成了影片最为震撼的一幕,也完成了罗西里尼最为深刻的一次批判。《德意志零年》剧照。毒杀父亲的埃德蒙独自一人游走在街头,最后一跃而下告别短暂一生,他熬过了战争,却没熬过战后的重建,借此痛斥法西斯主义。1952年,朱塞佩·德·桑蒂斯(Giuseppe De Santis)根据一桩惨案拍成《罗马11时》:战后,一家公司招聘一名打字员,几百名妇女一大早就争先恐后来应聘,你推我挤,结果楼梯倒塌。影片的结局精妙且引人深思:警察调查后,最终不了了之,而大楼外仍有一个姑娘在等待,希望得到这个唯一的职位。u200d《罗马11时》剧照,上百名女子为应聘一个打字员职位挤在楼梯上,造成楼梯倒塌。影片真实反映了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时期的社会现状,揭露了当时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是具有社会批判力度的杰作。同样取景于罗马、表现失业困苦的名作,不能不提切萨雷·柴伐蒂尼编剧、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执导、1948年上映的《偷自行车的人》:失业多时的里奇费尽千辛万苦获得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他赎回已当掉的自行车方便沿街工作,却不想上班第一天车就被偷了。里奇和儿子寻遍罗马大街小巷未果,最终决定“以牙还牙”,却被当场捉住受辱。摄影机跟着里奇父子在罗马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人群拥挤的职业介绍所、破烂简陋的工人居住区、物品堆积如山的当铺、熙熙攘攘的自行车市场、教堂、妓院、贼窝u22efu22ef电影犹如战后意大利现实的全景画。2023-07-11 17:58:561
美剧《罗马》的详细介绍?
公元前52年,罗马共和国建立400年后,罗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是拥有100万人口的世界性大都市,也是雏形中的帝国的中心。罗马共和国是建立在分享权利和激烈的个人竞争的基础上的,从来不允许搞个人独裁。但这些共和国的原则基石正在腐败的弥漫和道德的沦丧下逐渐崩溃。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传统的斯巴达人的戒律和团结已经荡然无存。阶级矛盾恶化,法律和行政体系日渐削弱,权力逐渐被控制在军方手中。8年后,凯撒完成了对高卢的野蛮征服,凯旋回到罗马。随他而来的是骁勇善战并高度忠诚于他的军团,数量惊人的奴隶、黄金和其他战利品,还有一项极力推进激烈社会变革的民粹主义的议程。贵族们为此惊恐不已,他们威胁说如果凯撒胆敢返回罗马,他们就将以战争罪起诉他。双方力量的制衡点落在了元老院上,而凯撒的老朋友、导师Pompey Magnus在元老院中享有最高的地位。就在这个关头,凯撒第13军团的两名战士Lucius Vorenus和Titus Pullo被命令去高卢的荒野中找回被偷的军团军旗,这是保证凯撒军团统一指挥行动的标志,他俩也因此被卷入了一场改变古罗马命运的历史事件中。这是一部反映爱与背叛、统治者与奴隶、丈夫与妻子的摄人内心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再现共和国衰落和帝国兴起的多卷罗马史诗。2023-07-11 17:59:524
二战题材电影
《珍珠港》《兵临城下》《风语战士》《虎虎虎》《圣战士》《拯救大兵瑞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兄弟连》《行动目标希特勒》《无畏的人》《牙医上战场》《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男人的大和》《间谍佐尔格》《血战阿拉曼》 二战题材经典电影245部 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1.《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 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 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决战》(凯利和他的英雄)(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 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 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红一纵队》(The Big Red One,美国,1980)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 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美国,1998)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 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11.《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12.《狙击手》(Sharp Shooter,苏联) 苏军女狙击手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逊《兵临城下》。拍摄年代未详,当略早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苏联,1972) 战争与女人的散文诗。曾经感动过一代中国观众。 14.《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1970) 客观看待珍珠港事件的一个标本,美国观点和日本观点妥协的产物。抚摸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5.《中途岛战役》(Midway,美国,1976) 胜败之机瞬息万变,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战凸显了信息、判断与应变的重要性。表现手法略嫌呆板,其间美军将领之子与日本姑娘恋爱的情节纯属多余,且日本姑娘容貌亦嫌平庸。 16.《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细细的红线),美国、加拿大,1998) 墓志铭式的故事。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与日军的对决,对于美军来说,该经历(包括士兵的战争思考和厌战情绪)与日后的越战经历差相仿佛。略嫌沉闷、拖沓。 17.《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国、美国,1957) 战俘题材经典。战争中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经典标本。英国绅士遭遇日本流氓:虎落平阳被犬欺。 18.《反攻缅甸》(Objective Burma,美国,1945) 早期二战经典。在历史上曾因过分夸大美国在缅甸战争中的作用、遭物议而被删剪。 19.《血战台儿庄》(中国,1985) 中国第一部以正面战场抗战为题材的电影,已是公认的华语经典。聊以代表中国经典。 20.《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壮士雄风》,英国,1968) 战争冒险题材经典。悬疑、动作,斗智斗勇,起伏跌宕、惊心动魄,一气呵成,绝无冷场。更兼两位大美女捧场,秀色可餐,令人想入非非。 21.《六壮士》(The Guns of Navarone,《纳瓦隆的枪声》,美国,1961) 战争冒险题材经典。动作、悬疑,紧凑、紧张,人物、景观,美不胜收。其间处置叛徒美女的情节尤其令人心情复杂。 22.《伦敦上空的鹰》(Stukas uber London er Eagles Over London,法国、西班牙、意大利,1969) 战争间谍题材经典。德军的渗透与英军的反渗透。轻喜剧,精彩、幽默。网上多有混同于《不列颠之战》者(在下亦曾因此在《知见二战题材经典电影245部》一帖中注错该影片英文名)。 23.《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红粉忠魂未了情》,美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军生活故事。美国反思珍珠港事件的一个经典标本。 24.《战争的呼喊》(Battle Cry,《硝烟中的呼喊》,美国,1954) 早期二战经典。战争与人生的抒情诗。 25.《百战雄狮》(The Young Lions,美国,1958) 四个年轻人的二战传奇。试图站在德国与美国之间思考战争。 26.《爱在战火蔓延时》(Shining Through,(英烈情缘》,美国,1992) 战争间谍题材经典。九死一生的命运与淋漓尽致的爱情。 27.《第22条军规》(CATCH-22,美国,1970) 黑色幽默,军中游戏规则之荒谬。略嫌六神无主。 28.《沙漠之狐》(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沙漠之狐隆美尔传》,美国,1971) 不虚张、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比《巴顿将军》、《麦克阿瑟传》、《山本五十六》、《艾克:登陆倒计时》都更有看头。 29.《从海底出击》(Das Boot,《潜艇风暴》,西德,1981) 海战题材经典。一种悲壮的失落。 30.《U-571》(《猎杀U-571》,美国、法国,2004) 海战题材经典。团队精神的胜利。惊心动魄之余亦不嫌虚构失真。 31.《不列颠之战》(The Battle of Britain,《空军大战略》,英国,1969) 空战题材经典。全景式记录堪称英国保卫战的英格兰空战,纪实逼真、精彩壮观。 32.《633轰炸大队》(633 Squadron,英国,1964) 空战题材经典。空中战争与军中爱情的传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国标本。 33.《战地军魂》(Stalag 17,(17号囚房》,美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战俘逃亡题材。明争暗斗,其乐无穷。 34.《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第三集中营),美国,1963) 战俘逃亡题材经典。自由是不屈不挠的结果。 35.《黑狱枭雄》(King Rat,(鼠王),美国,1965) 战俘逃亡题材经典。美国人生存之道的战俘标本。 36.《直捣东京》(Destination TOKYO) 37《啊,海军》(Aa.Kaigun) 38.《豚之军舰》(hogs and warships) 39. 《太平洋之岚》(The Storm Of The Pacific) 40. 《联合舰队》(The Grand Fleet) 41. 《男人们的大和战舰》(Yamato) 42. 《浴血火海》(Flying Leathernecks) 43. 《终止战火》(To End All Wars) 44. 《浴血太平洋》(Hell in the Pacific) 45《太平洋潜艇战》(Run Silent,Run Deep) 46《南太平洋大捷》(Guadalcanal Diary,孤 岛浴血战) 47.《菲律宾浴血战》(They were expendable) 48.《巴坦战役》(Back to Bataan) 49.《复活岛》(Wake Island) 50、《狂林战曲》 51《山本五十六》(Admiral Yamamoto) 52.《麦克阿瑟传》(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53.《战场》(Battleground,西线平魔)54.《战火蓝天》(Battle Of The Bulge) 55.《珍珠港》(Desert Fox) 56《沙漠雄狮》(Kill Rommel) 57.《孟菲斯美女号》(Memphis Belle)58.《晴空血战史》(Twelve O"clock High) 59.飞行之翼与祈祷者》(wing and a p62.《登陆安其奥》(Anzio) 63.《撒哈拉沙漠》(Sahara)64.《沙漠之鼠》(The Desert Rats) 65.《十二金刚》(The Dirty Dozen,决死突击队66..《盟军敢死队》(Commandos) 67.《陆战特工队》(The Bettle of the Damned)68.《K计划u2022敢死队》(5 perl"inferno) 69..《高度爆破》(Suicide Commando)72...《虎穴追踪》(A.W.O.L) 73...《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74..《巴顿将军》(Patton:Lust for Glory) 75.《百战荣归》(To Hell And Back) 76.《六壮士》(The Guns of Navarone,纳瓦隆的枪 声) 《雪地英雄》(The Heroes of Telemark 77..《基堡八勇士》(Castle Keep) 78.《铁路敢死队》(The Train,纳粹快车)79.《圣战士》(Saints and Soldiers) 80.《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81. 《在敌之手》(In Enemy Hands or U-Boat,《U-429》) 82.《魔鬼天幕》(Das Boot)83.《紧急下潜》(Crash Dive,惊爆红色十月) 84...《铁十字勋章》(Cross of Iron)85..《铁魔战将》(Steel Tempest) 86..《纳粹16死士》(The Eagle Has Landed,猛鹰雄风) ] 87..《海底喋血战》(The Enemy Below,水下之敌) 88..《战舰苏贝号的结局》(the battle river plate)89..《刺杀希特勒》( 90《六月六日登陆日》(D-DAY The Sixth Of June)91.《深入敌后》 92.《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93.《郎心如铁》 94.《巴黎战火》(Is Paris Burning) 95..《远征军》(Distant Bridges) 96.《沙漠坦克大战》( 97.《哈特之战》(Harts War) 98.《海陆空大逃亡》(The McKenzie Break) 99.《最后的空降兵》 100.《胜利大逃亡》(Victory) 101.《围困》(The Beslege) 102.《解放》(Osvobozhdenie 103.《莫斯科保卫战》(The Fight for Moscow) 104.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105.《星星敢死队》(The Star) 106.《他们为祖国而战》(They Fought for Their Country) 107.《热雪》(Patriotic) 108. 《命令不许开火》(Command Bar from Open Fire) 109.《命令越过国境线》(Command Pass National) 108.《空降兵》(Airborne Arms) 109.《再生》(A Second Birth) 110. 《烈日长虹》(Dark Blue World,深蓝世界) 111.《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112.《Z字特工队》113.《苏捷斯卡战役》114.《地下游击队》 115.《战斗的道路》 116.《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 117.《珍珠港》(Pearl Harbor) 118.《赤月》(Red Moon) 119.《间谍佐尔格》(spy sorge) 120《冲出重围》 121.《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122.《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ena) 123.《地中海》(Mediterraneo) 124.《午夜守门人》(The Night Porter) 125.《玛丽娅u2022布劳恩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126.《夜与雾》(Nuit et brouillard) 127《救生艇》(Lifeboat) 128《海外特派员》(Foreign Correspondent) 129.《忠勇之家》(Mrs. Miniver) 130《北佬参军记》(a yank in the r"a"f) 131.《广岛之恋》(Hiroshima Mon Amour) 132.《休战的天空》(The Truce,劫后余生) 133.《禁忌的游戏》(Jeux Interdits)134.《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135.《美丽人生》(Vita è bella, La) 136《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 137. 《爱在战火纷飞时》(A Very Long Engagement,漫长的婚约) 138《战地情人》(Capitaine Corelli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 139.《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北非谍影) 140.《莉莉u2022玛莲》(Lili Marleen) 141.《乱世有情天》(Charlotte Gray) 142.《欧洲特快车》(Europa,战后余生) 143.《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 Watched Trains) 144.《汉诺瓦街》(Hanover street) 145.《战争的呼喊》(Battle Cry)146.《老枪》(Le Vieux fusil) 147.《虎口脱险》(Grande vadrouille, La) 148.《开往克拉列沃列车》(Kraljevski voz) 149.《罗马,不设防的城市》(Open city)150.《游击队》 151.《德意志零年》(Germany YearZero) 152.《将军日》 153.《魂断梦醒(Yanks)154.《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Salo.o.Le,or the 120 Days of Sodom) 155.《纽伦堡大审判》(Judgment at Nuremberg) 156.《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57.《城堡之恋》 La Vie de chateau 158.《歼灭任务》(Shining Through,159.《沙漠兄弟连》 160.《最后一班地铁》(TheLast Metro) 161.《自己去看》(Come And See) 162.《海狼》(the sea wolfves) 163.《逃往雅典娜》(Escape to Athena) 164.《一路顺风》(Bon voyage) 165.《抵抗》(Resistance) 166.《大独裁者》 166.《希 特勒:恶魔的诞生》(Hitler:TheRise of Evil)167《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 168.《阴谋》(Conspiracy)169.《影子军队》(L"Armee Des Ombres) 170《烽火一世情》(Lucie Aubrac) 171.《墨菲的战争》(Murphys War) 172.《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 173.《谍舰》(Morituri)174.《狙击手》(SHARP SHOOTER) 175.《莫斯科在广播》176.《布谷鸟》(The Cuckoo 17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Dawns Here Are Quiet,The) 178.《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 179.《一个人的遭遇》(Sudba cheloveka) 180.《士兵之父》(Djariskatsis mama) 181.《丹娘》 182.《第八个是铜像》 183.《宁死不屈》 184.《初春》 185.《橡树,十万火急》 186.《复仇》 187.《海岸风雷》188.《战斗的早晨》 189.《勇敢的人们》 190.《但丁街凶杀案》 191.《多瑙河之波》 192.《红发女郎 193.《起义》(Uprising) 194.《安妮日记》(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195.《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6.《钢琴师》(The Pianist) 197.《欧罗巴!欧罗巴!》(Europa Europa) 198.《恐怖花园》(Strange Gardens 199.《灰色地带》(Grey Zone,The) 200《第五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 201.《纳粹狂魔》(Caduta degli dei, La) 202.《纳粹狂种》(the boys from brazil) 203.《暗堡纳粹死士》(The Bunker) 204.《桥》(Die bruecke) 205.《逃离索比堡》(Escape from Sobibor) 206.《科尔迪兹要塞》(Colditz) 207.《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208.《东方/西方》(East-West) 210.《漂泊天地苍茫时》(Voyage of the Damned,苦海余生)211.《红袍与黑幕》(The Scarlet and The Black)212.《阿门》(Amen) 213.《风语者》214.《大兵的故事》 215.《英雄血》216.《血战――突击敢死队》2023-07-11 18:00:086
欧洲先锋派电影是什么?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2023-07-11 18:00:233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片大全
《小英雄》 1950年译制 《乡村女教师》 1950年译制 《列宁在1918》 1951年译制 《彼得大帝》 1952年译制 《一寸土》 1952年译制 《华沙一条街》 1952年译制 《肖邦的青年时代》 1953年译制 《坦卡》 1953年译制 《奇婚记》 1953年译制 《偷自行车的人》 1954年译制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54年译制 《不可战胜的人们》 1954年译制 《贝多芬传》 1955年译制 《夜店》(舞台艺术片) 1955年译制 《做贼心虚》 1956年译制 《勇士的奇遇》 1956年译制 《世界的心》 1956年译制 《生的权利》 1956年译制 这是上海译制的第一部拉丁美洲国家的影片 《孤星血泪》(黑白片) 1956年译制 《旧恨新仇》 1956年译制 《警察与小偷》 1957年译制 《叛逆》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7年译制 《红与黑》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7年译制 《三剑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科伦上尉》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崩溃的城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血的圣诞节》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这是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希腊影片 《三合一》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这是最早与中国观众见面的澳大利亚译制片 《根据法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芬兰故事片 《北海运输队》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王子复仇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上任前夕》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社会中坚》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绿色的土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塔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同一条江》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阴谋与爱情》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大墙后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查雅布拉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松川事件》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广岛之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神童》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阿苏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中国译制的唯一一部锡兰电影 《勇敢的胡安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阿尔及利亚姑娘》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塔曼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她在黑夜中》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抗暴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特殊任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卡洛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4年译制 《革命的故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8年译制 《圣地亚哥之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9年译制 《红菱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0年译制 《第八 个是铜像》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1年译制 《冷酷的心》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巴黎圣母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富翁的女儿埃伦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简?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冰海沉船》(英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警察局长的自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4年译制 《琼宫恨史》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美人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9月译制 《魂断蓝桥》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鸳梦重温》(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屏开雀选》(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空谷芳草》(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基度山伯爵》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美凤夺鸾》(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囚徒》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坎贝尔王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音乐之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叶塞尼亚》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7年译制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7年译制 《望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未来世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悲惨世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蛇》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谁来赴宴》(内参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追捕》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曾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吟公主》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1830》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尼罗河上的惨案》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大独裁者》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恶梦》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政权?真理》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佐罗》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金环蚀》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绝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萨拉丁》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2023-07-11 18:00:301
英格丽褒曼做什么的
英格丽褒曼英格丽·褒曼(瑞典语:IngridBergman,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国宝级电影女演员,曾获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两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及一座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北非谍影》的主演。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选她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4名。中文名:英格丽褒曼外文名:IngridBergman国籍:瑞典出生地: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生日期:1915年8月29日逝世日期:1982年8月29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瑞典国立戏剧学院经纪公司:瑞典电影制片厂代表作品:《战地钟声》、《圣玛丽的钟声》、《圣女贞德》主要成就:2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次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英格丽·褒曼,这位被众多影迷深深热爱着的,四十年代好莱坞的“第一夫人”1915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二岁丧母,十二岁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一个人沉浸在假想的世界中。十四岁时就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观众们朝自己热烈地鼓掌。高中毕业考入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在校其间便开始了她的表演生涯,并于中途退学。1936年在瑞典主演的《插曲》引起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赛尔兹尼克的注意,邀请她到好莱坞拍了同名电影的美国版,引起轰动。于是塞尔兹尼克和她签订了七年的合同。英格丽·褒曼来到好莱坞以后,很快成为当时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以本色出现在影片中。她的表演自然纯朴,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种真实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赏她的作品。在好莱坞其间,英格丽·褒曼拍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等。这些影片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四十年代的好莱坞,英格丽·褒曼的价值相当于诺克斯堡的黄金,那时曾流行一句笑谈: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居然看了一部没有英格丽·褒曼的影片!她本人也因此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1948年,英格丽·褒曼观看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们写实主义的风格所折服,主动写信给罗塞里尼要求与之一起拍片,罗塞里尼欣然接受。起初,他们只是合作伙伴,但渐渐蒙生爱意,她和彼得·林德斯特罗姆仍有婚姻关系,却替罗伯托·罗塞里尼生了个儿子,这使举世哗然。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媒体和公众对她辱骂唾弃,好莱坞排斥了她。与罗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败。1957年,终于云开雾散,褒曼以《真假公主》一片中的杰出演技一举成为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双料影后,这表明美国人最终还是原谅并接纳了这位真正的艺术家。六十年代以后,英格丽·褒曼仍然活跃在银幕和舞台上,并享有极高的声誉。《轻举妄动》、《六福客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她后期的代表作。七十年代中期,英格丽·褒曼不幸患乳腺癌,但这并没有挫败她的精神和精力。不论她病得有多厉害,她都宛尔笑到:“舞台就是良医”,一幕起时她永远精神饱满地站在台上。晚年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演技完成了《秋天奏鸣曲》和《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的拍摄,并得到了影评界和观众的一致褒扬。1982年8月29日,这位伟大的女演员逝世于伦敦寓所,终年六十七岁。但对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来说,英格丽·褒曼永远活着---和贾利·古柏一起在积雪的西班牙山头,或者和加利·格兰特一起在间谍充斥的里约热内卢。不过,也许最让人觉得她音容宛在的还是《卡萨布兰卡》中的伊尔莎。在那部片子里,英格丽坐在钢琴边喃喃地说:“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请再弹一遍‘时光流逝"”,在亨弗莱·鲍加举杯时盈盈浅笑,在薄雾机场上黯然送别......影片介绍五朔节之夜(WalpurgisNight)导演:古斯塔夫·埃德格林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拉斯·汉森,卡林·卡尔森,维克多·西斯特洛姆注:五朔节(又称:MayDay)之夜,即五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是瑞典人庆祝冬去春来的一个节日。影片用这一节日象征爱情的到来。这部1935的年的片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情节略显牵强,人物个性不鲜明,英格丽在其中的表演也显稚嫩。可在当时,这部影片因它的真实和温馨受到观众的欢迎,也得到评论界的认可。六月之夜(JuneNight)导演:佩尔·林德堡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玛丽安妮·洛夫格林,利尔·托利·泽尔曼,玛丽安妮·阿米诺夫这部影片是英格丽·褒曼在去好莱坞发展之前拍摄的最后一部瑞典影片。天堂怒火(RageinHeaven)导演:W·S·范·代克二世英格丽褒曼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罗伯特·蒙哥马利,乔治·桑德尔,露西里·沃森当时评论界对这部影片的赞扬都集中在英格丽·褒曼身上,甚至认为“米高梅公司既然有这么一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为什么还要为乖僻的嘉宝而伤脑筋呢?”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导演:迈克尔·柯蒂斯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亨弗莱·鲍嘉,保罗·亨利德,克劳德·雷恩斯《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当时,对同盟国来说,胜利似乎还渺茫,失败的影子还隐约可见。制片人和导演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拍摄了一部既体现了反法西斯激情,又叙述了动人爱情故事的影片。本片故事情节曲折紧张,叙事紧凑流畅,对话简洁幽默。男主角是潇洒刚强而有神秘感的硬汉,女主角则美丽多情,命运多变。一经放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于1943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奖,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由于当时没有正式的剧本,是一边拍摄,一边在作修改,因此谁也不知道剧情究竟如何发展,褒曼也不清楚她最终会和谁在一起。她既不敢用爱慕的眼光去看亨弗莱·鲍嘉,也不能和保罗·赫里德太过亲昵。影片中,她都是用一种无表情的表情在演绎人物。观众们也只是出于自己的想象觉得她在爱着谁。片中的那首《AsTimeGoesBy》也成为经典名曲。战地钟声(ForWhomTheBellTolls)导演:山姆·伍德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贾利·古柏,阿基姆·塔米洛夫,卡蒂娜·巴克幸诺这部影片根据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同名小说拍摄,据说海明威在写这本书时心里就已想着好莱坞,所以它在叙事方式上高度电影化---即大量使用回叙和交叉剪接。好莱坞对改编一事也大做宣传,吹嘘它将是继《乱世佳人》之后的又一场面最壮观的巨片。为此,派拉蒙电影公司花了三年时间准备,有三万余名影迷投函推选人选,在公司试镜室里试过镜的名演员不计其数,最后还是按照作家本人的意愿,由贾利·古柏和英格丽·褒曼(出资15万美元从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手中借来)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公司还出资350万美元,聘请好莱坞最著名的编剧杜德莱.尼科尔斯负责改编。派拉蒙为了使海明威满意,下的工夫确实不小,仅仅为了使女主角的发型符合作家在书中的细致描写,特别请了七名专家来改造褒曼的头发,搞出了在全美风靡一时,甚至还成了全世界妇女战时的标准发型的“玛丽娅发型”(关于褒曼的发型还有另一件秩闻,当年影片《卡萨布兰卡》中杜利·威尔森弹唱那曲“时光流转”的经典一幕在试映时,华纳公司的决策人曾打算将其删去,后因褒曼拍摄影片《战地钟声》剪去了头发致使这一场景无法重拍,这才让这个经典的段落留名影史)。《战地钟声》公映后,被列为1943年美国《每日电影》举办的十大佳片的第二名,获得了1943年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影片中,贾利·古柏饰演的乔丹在冷峻的外表下感情深沉含蓄,褒曼则柔情脉脉,妩媚动人,两人演得珠连壁合。特别是最后一场生离死别,褒曼强忍痛苦撇下乔丹跟皮拉尔转移,演得催人泪下。这是褒曼在40年代最成功的影片之一。煤气灯下(Gaslight)导演:乔治·寇克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查尔斯·鲍育,约瑟夫·科顿,达姆·梅·怀特《煤气灯下》放映之后,获得评论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英格丽·褒曼在影片中的卓越表演,使她第一次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风尘双侠(SaratogaTrunk)导演:山姆·伍德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贾利·古柏,弗洛拉·罗伯森,杰丽·奥斯丁这在本片中,褒曼一改往日温柔多情的娴淑形象,扮演一个自私自利、巧夺豪取、装模作样的下流女人,这个新形象得当时评论界的承认。这是一部情节剧,艺术价值并不高,但由于两位男女名角的号召力仍然成为当年的热门影片。版主看后认为,英格丽虽然扮演的是一个带有一点邪气的女孩,但她本身的那种可爱和天真已经盖过了她的邪,让人只觉得是她在淘气!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格里高里·派克,迈克尔·契克夫,琼·阿克,唐纳德·柯蒂斯这是一部有关精神分析的影片,英格丽·褒曼和格里高利·派克使人信服的表演使这部影片成为精神病学惊险片的杰作。在当时盛行精神分析的背景下,轰动一时。美人计(Notorious)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加利·格兰特,克劳德·雷恩斯,路易斯·卡尔赫斯《美人计》是根据《星期六晚邮报》刊登的一篇小说改编而成的,整部电影中集合了侦探、爱情、动作与悬疑惊悚等类型元素。不过在流畅的表面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包括了怀疑、自我牺牲、利用等心理因素。在手法上越见细致,每个镜头都仔细安排。片中的一个经典的接吻镜头,据说是电影史上最长的一个吻。在整场戏里两人都拥抱在一起接吻,后来电话铃响了,他俩又一起走过去,但是身体始终没有分开。该片曾获得当年奥斯卡奖最佳剧本、最佳男配角(克劳德·雷恩斯)提名。这是40年代褒曼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在当年取得了极佳的票房纪录。男主角格兰特不久发表了被好莱坞公认的名言,"我认为应该每年发给褒曼一项奥斯卡特别奖而不论那年她拍过影片没有。"这部影片也是他俩友谊的开始。凯旋门(ArchofTriumph)导演:刘易斯·米尔斯东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查尔斯·鲍育,查尔斯·劳顿,路易斯·卡尔霍恩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悲哀而沮丧的故事,是关于路灯下和细雨中巴黎的故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巴黎市民们在不可知的命运中彷徨。英格丽·褒曼扮演的是一个性感而没有什么道德观念的夜总会歌手。这是她和查尔斯·鲍育的第二次合作。起初,英格丽·褒曼因为觉得这个故事有点不知所云,并不想接这部影片。但考虑到各方面都希望她演,并且还有查尔斯·鲍育的加盟,所以最后还是应允了。但英格丽·褒曼本人和评论界都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冗长而无趣的爱情故事,拍的毫无意义。斯特隆波里岛(Stromboli)导演:罗伯特·罗塞里尼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玛里奥·维塔里,伦佐·塞萨纳,玛里奥·斯彭扎英格丽·褒曼在1948年偶然观看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对他现实主义的导演手法深为钦佩,写信给罗塞里尼表示想和他合作拍片,于是他们开始合作拍摄此片。在拍摄过程中,两人因相爱而结为伴侣,引起美国公众的极大不满,排斥她此后所拍的影片,实际上是把她"驱逐"出了美国影坛。这部影片的票房价值也因此一落千丈。真假公主(Anastasia安娜斯塔西娅)导演:安纳托·李维克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尤尔·伯连纳,海伦·海斯,阿基姆·塔米洛夫《安娜斯塔西娅》上映后立即取得世界性的成功,使英格丽·褒曼在世界影坛上重震声威,不仅一举赢得1956年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同年的奥斯卡两项最佳女主角奖,而且还赢得了美国观众和好莱坞电影界的重新热烈欢迎。轻举妄动(Indiscreet)导演:斯坦利·杜宁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加利·格兰特,塞西尔·帕克,菲莉斯·卡尔弗特这是一部轻松的喜剧片,是英格丽·褒曼和加利·格兰特继《美人计》后的再度合作。褒曼以恰如其分的卓越表演,突出了本片的喜剧效果。影片中的那句台词“他怎么敢没有结婚而和我谈恋爱”曾风靡一时。六福客栈(TheInnofTheSixthHappiness)导演:马克·罗伯逊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柯特·尤尔根斯,罗伯特·多纳特,迈克尔·大卫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影片,片中没有华丽的布景和服装,但英格丽·褒曼以其率真的神情和自然娴雅的风度再现了主人公的坚韧不拔,整部影片极具感染力。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她从影以来最成功的表演。何日君再来(再次离别GoodbyeAgain)导演:安纳托·李维克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伊夫·蒙当,安东尼·帕金斯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三位主角的表演很到位,英格丽忧伤而无奈的眼神以及帕金斯忧郁、怕受伤的神情暗示了影片悲剧的脉络,加上贯穿影片的勃拉姆斯悠扬的乐曲,使人在观看影片时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影片的这一题材并不新颖,因此当时在法国取得了成功,在美国放映时,票房是失败的。安东尼·帕金斯因其飞利浦一角荣获第14届(1961年度)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OnTheOrientExpress)导演:西德尼·卢默特主要演员:阿尔伯特·芬尼,劳伦·巴考尔,英格丽·褒曼,马丁·巴尔萨姆,肖恩·康纳利,约翰·吉尔古德,安东尼·帕金斯这部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于1974年的电影集中了大量老牌明星和当时正走红的新人,如阿尔伯特·芬尼、劳伦·巴考尔、理查德·威德马克、英格丽·褒曼、马丁·巴尔萨姆、肖恩·康纳利、约翰·吉尔古德、安东尼·帕金斯、凡妮莎·雷德格雷夫、温迪·希勒和杰奎琳·比塞特,可谓明星云集。它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因此为后来的侦探片所模仿。《东方快车谋杀案》以人物形象鲜明、时代感强、气氛营造成功而获得1975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英格丽·褒曼在片中扮演瑞典女教师格丽塔(Greta),在片中的镜头总长度只有4分半钟,可因为她的卓越表演赢得了1975年度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在领奖台上,褒曼手捧着从艺生涯的第三座金像奖,致谢词说:“能获奖总是好事,只是这位奥斯卡先生很健忘,也不会选择恰当的时机。自从《以昼为夜》上映后,我们都认为瓦伦蒂娜·科特西的表演最为上乘,现在让我夺去了她的奖,我可有点儿与心不忍......瓦伦蒂娜,我并不是存心要这样做。”瓦伦蒂娜·科特西在台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涟涟地给褒曼送去了一个又一个的飞吻。英格丽·褒曼所表现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胸怀和风度,让人钦佩和叹服。秋天奏鸣曲(AutumnSonata)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主要演员:英格丽·褒曼,莉芙·乌尔曼,莱纳·尼曼,哈尔瓦·布约克这是一部以母女关系为题材的影片,有关爱的存在和失去、爱的误解和谎言以及对爱的渴望。是英格丽·褒曼和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以及挪威著名女演员利芙·乌尔曼合作,用瑞典语演出的影片。英格丽在这部电影中发挥了炉火纯青的演技。各国的评论家都一致认为她的表演尽善尽美,魅力使人屏住呼吸。并且认为英格丽·褒曼和利芙·乌尔曼在午夜对质那场戏里的演技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将永垂电影史册。参与影片:《秋天奏鸣曲Hstsonaten》(1978)...Charlotte《花落花开MatterofTime,A》(1976)...CountessSanziani《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ontheOrientExpress》(1974)...GretaOhlsson《春雨行WalkintheSpringRain》(1970)...LibbyMeredith《仙人掌花CactusFlower》(1969)...StephanieDickinson/StephanieWinston《黄色香车YellowRolls-Royce,The》(1964)...GerdaMillett《贵妇怨Visit,The》(1964)...KarlaZachanassian《何日君再来GoodbyeAgain》(1961)...PaulaTessier《钓金龟Indiscreet》(1958)...AnneKalman《六福客栈InnoftheSixthHappiness,The》(1958)...GladysAylward《多情公主Elenaetleshommes》(1956)...ElenaSokorowska《真假公主Anastasia》(1956)...AnastasiaakaAnaKoreff《恐惧Paura,La》(1954)...IreneWagner《游览意大利ViaggioinItalia》(1953)...KatherineJoyce《一九五一年的欧洲Europa"51》(1952)...IreneGirard《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1950)...Karin《历劫佳人UnderCapricorn》(1949)...LadyHenriettaFlusky《圣女贞德JoanofArc》(1948)...JoanofArc《凯旋门ArchofTriumph》(1948)...JoanMadou《美人计Notorious》(1946)...AliciaHuberman《风尘双侠SaratogaTrunk》(1946)...ClioDulaine《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1945)...Dr.ConstancePeterson《圣玛丽的钟声BellsofSt.Mary"s,The》(1945)...SisterBenedict《煤气灯下Gaslight》(1944)...PaulaAlquist《战地钟声ForWhomtheBellTolls》(1943)...María《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Casablanca》(1942)...IlsaLundLaszlo/Kid《亚当有四子AdamHadFourSons》(1941)...EmilieGallatin《化身博士Dr.JekyllandMr.Hyde》(1941)...IvyPeterson《情海妒潮RageinHeaven》(1941)...StellaBergen《六月的一个晚上Juninatten》(1940)...KerstinNorbck/SaraNordan《寒夜情挑Intermezzo:ALoveStory》(1939)...AnitaHoffman《仅有的一夜Enendanatt》(1939)...EvaBeckman《女人的面孔Kvinnasansikte,En》(1938)...AnnaHolm/MissPaulsson《寒夜情挑Intermezzo》(1936)...AnitaHoffman《门克布洛的伯爵Munkbrogreven》(1935)...ElsaEdlund2023-07-11 18:00:361
经典电影"罗马假期"是讲什么的?
分类: 娱乐/明星 >> 电影 解析: 《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 ◆原 名:Roman Holiday ◆译 名:罗马假日/罗马假期/金枝玉叶 ◆导 演:威廉 惠勒 (William Wyler) ◆演 员:格里高利 派克 (Gregory Peck) 奥黛丽 赫本 (Audrey Hepburn) 埃迪 艾伯特 (Eddie Albert) 艾尔弗雷多 里佐 (Alfredo Rizzo) ◆类 型:爱情 / 喜剧 / 剧情 ◆片 长:118 Mins ◆年 代:1953 年 ◆国 家:美国 ◆第26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奖)获奖情况: 最佳女主角: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 最佳原著故事:伊恩.麦克莱伦.亨特《罗马假日》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伊迪思.黑德《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总是那么清新脱俗,高贵气质与俏丽可人迷倒了万千观众,甚至连她耍小脾气的神态也令人津津乐道,更不用说那宛然的回眸一笑了。美丽的神话源自于古老的传说,现代的童话则出自文明古城,短暂的造访成就了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罗马假日》,一段永难忘怀的愉快经历,一段感动人心的爱情故事。 影史上获奥斯卡金奖提名最多的导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果然眼光独到,撮合了银幕上最经典的金童玉女组合之一,久负盛名的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和初出茅庐的奥黛丽赫本,共同演绎了这段一瞬永恒的人间戏剧。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本片的原著作者达尔顿特伯(Dalton Trumbo),由于被指控支持 *** ,不但被列入黑名单,投进了监狱,连在电影中的名字都被删去,恒久脱俗的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丝难以名状的苦涩。 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奥黛丽赫本天生丽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也熟习芭蕾舞,优雅、活泼的性格与剧中的公主角色异常吻合,完全无须刻意装扮或额外补课,只是公主复杂的背景和矛盾的内心,仍然需要细心的揣摩和推敲,赫本令人意外地完成了这一切,一位久居深宫、渴望自由的皇室公主形象跃然欲出。抛开一成不变的枯燥刻板、日复一日的繁文缛节,令公主如沐春风,近距离接触普通民众的愉悦超越了身无分文的尴尬,露宿街头的凄然感觉也没有令她有任何悔意,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徜徉在善良人群中令她忘乎所以、深情陶醉,而偶遇英俊的新闻记者乔,则使她这次罗马之旅擦出动人的火花。 高大英俊的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小记者乔虽然囊中羞涩,但幽默开朗的性格使他知足常乐,天性善良的他不忍见到横卧街头长凳上的姑娘,执意送她回家,当他发觉迷迷糊糊的姑娘无家可归时,还把她抬到自己的家里休息。后来,流浪姑娘被证实是出访的公主时,意外的惊喜令他自告奋勇充当公主的向导,两人陶醉在古色古香的罗马街头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惬意地坐在街头咖啡厅品味悠闲,旁若无人地骑电单车疾走在横街窄巷,“真理之嘴”留下他们打情骂俏的身影,而街头舞池边的一致对外更加深了这对爱侣的情感。古老罗马,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惊喜与浪漫的城市! 作为美联社驻罗马的记者,乔的工作并不顺利,经济上也出现了问题,已经欠交房东数月的租金,但刻板的上司并不理会他的困境,只关心出位新闻和报纸销量。本来遭遇落入民间的公主是乔的绝好机会,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机,不但可以一夜成名,也可能从此飞黄腾达。但他最终没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只是悄然地把一切埋藏于心底,把自己与公主短暂相处的美好经历和影像永留记忆,为了所爱之人和纯真爱情默默地忍受分离的折磨,这一切只因为爱,只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难以割舍的爱...... 《罗马假日》描写公主与记者及地位悬殊的两人情感转化的细节非常细腻,以略带诙谐的笔触,为观众奉献出一次浪漫的情感经历和许多浓烈又清香的温馨感觉。倍受宫廷生活“折磨”的公主娇俏可爱,她睡在豪华大床上懒洋洋的样子,与仆人们的对话,接待外国使节时不小心把鞋子穿丢的情节,既令人捧腹大笑,也直接对公主的处境和性格进行了烘托和表现。在她微服私游罗马的过程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她更是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在与记者乔的朝夕相处里,她不但经历了情感的波折,也面对面接触了平凡的劳苦大众,并且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罗马假日”令她重新找回了自己、认识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在古迹“真理之嘴”的游览过程中,未有多少表演经验的赫本真情流露,造成了一段影坛佳话:剧本并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但“狡猾而老到”的派克临时发挥,加入该段唬人的“断臂”情节,令到不明所以的赫本花容大变、惊惶失措,镜头一次过拍摄完成,效果逼真爆笑,惊喜的观众则被惹得前俯后扬...... 奥黛丽.赫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不但当选金像奖影后,并且以其清秀典雅气质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热”,不少女孩模仿其发型服装。就影片的娱乐效果和艺术价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经典作。导演威廉.怀勒以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英俊潇洒的格利高里.派克亦与奥黛丽赫本十分登对,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 这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多少年来屡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为之倾倒。同时,这也是一部无法言说的迷人影片,语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颜色。 影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美丽而不圆满的爱情,就像几十年后的《泰坦尼克》一样。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转瞬即逝和无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营造了一个喜剧氛围之后,又转回头来成就了一个悲剧结尾(当然,这也是别无选择的),两者结合竟然如此成功,难怪会成为绝世经典。纯粹的喜剧和单调的悲剧都无法脱离自身的局限而上升一个档次,这种笑过之后眼角带着泪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世上的爱情大多是不圆满的,人世间的悲剧莫过于此。在影片中这对男女来说,真正遗憾但又真正欣慰的是,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我爱你”就像《大话西游》中悟空对紫霞一样),只有深深一吻。但两个人心领神会的无限爱意和无奈又岂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这正是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2023-07-11 18:00:431
简述意大利创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背景及代表导演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电影中也时有显示。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这一电影学派竟然异军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中,更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或陈规。首先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众所周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这在新现实主义的首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后,《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等影片中被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这些影片的内容题材几乎是在以往欧美影片中难以见到的,主人公也是清一色的小人物,包括神父,家庭主妇、农民、失业工人和游民,无所不有。这本身就是西方电影中的一次创举。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当初虽然是带有偶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无耐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然而这种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自然的同影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而其在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职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这一做法就其原意而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后来证明这一使影片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是有其片面性的。我们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综合起来观察,是否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突破了欧美电影那种戏剧化叙事特征,而树立了一种"反戏剧"的电影美学样式。在此以前的大部分欧美电影都是局限在"叙述故事"的表现方法上,而新现实主义影片却是努力想再现生活,而且是基本上"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现。作为新观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奠基人,著名新观实主义电影编剧柴伐梯尼就说过,新现实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及其最重要的新意就在于它证实了一部影片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故事",即一种根据传统臆造的故事;新观实主义的最大努力就表现在它尽可能使叙事浅显,讲得尽可能简明。总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在阐明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柴伐梯尼也从理论上为这一学派辩护。他把新现实主义电影视为一种(现实的)实录。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艺术。"他说过:街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你就能找到艺术。"显然,柴伐梯尼是不主张对生活进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后作为一种生活的本质去表现的,而只是局限在对生活现象的罗列,这种创作方法很多是属于自然主义的。这可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温培尔托一目》、《米兰的奇迹》等影片看出来。但是,应该承认,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主张的这种"生活即艺术"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市场,却有着它必然的历史地位。它象一股汹涌的激流冲击着陈旧的欧洲电影界,甚至也冲击着好莱坞、迫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去考虑改变自己固有的制片方向。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手法和美学主张,促使以后的电影理论界不论在电影的叙事手法,蒙太奇剪辑、摄影、表演,以致在剧场景的结构上都出现新的论证和观点。最明显的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即长镜头理论,反对单镜头剪辑,而主张像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一样,更多以"段落"或一场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剪辑方法,才更符合生活。在西方电影界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甚至还改变了欧美电影界对男女演员的审美标准,即欧美电影以往注意的首先是脸型、身材。而新现实主义电影出现以后,关心的则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的女主义公安娜·玛尼阿尼式的演员,也就是说更强调了气质。这一观念的转变,在至在八十年代后期的美国新好莱坞的电影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印签,如简方达等。可见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是划进代的。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维持了七、八年之久,大约拍摄了七、八十部影片之后,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衰落,这种衰落具体表现为1955年以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题材上日益枯竭。当时,虽还谈不上陷入俗套,但已经可以看出,影片原有的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减少了,表现内容中的社会性也不如以前突出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衰落的原因,故然有客观的和外在的原因,比如统治阶级,甚至教会对其就从未间断迫害;他们指责新现实主义电影"歪曲"、"抹黑"了意大利社会和现实,其次是观众逐渐转向涌进意大利国家的美国好莱坞影片,国外的观众群也转向好莱坞。这一现象体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究竟是难以同好莱坞电影竞争的,而观众也不愿长久地去在主要是表现一些灰暗的社会景象中去寻求娱乐。如果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放到意大利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观察,将不难发现:它的衰落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它衰落的根源,实际上早已蕴藏在它最初的兴起中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衰落的根源:首先,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左翼或法西斯的电影评论界,在理论战线上反抗墨索里尼电影的斗争结果,但是人们发现,这个斗争从一开始就缺乏一种更高的理论纲领作为指导。当时意大利电影充补着法西斯军队的宣传片,且严重脱离现实,而庸俗的喜剧片和抒情片也被当局宣扬赞颂,另外那些极端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的"书"法派"影片也被一味推崇。面对这些创作倾向,一些进步电影理论家,把矛头指向部分影片的虚假、臆造的表现手法上,但对创作思想或理论却没有任何有力的作为,他们只是单纯要求电影去真实的表现或再现现实,而未对电影工作者提出应以何种立场和观点去表现社会现实,更未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提出过。而当时的出现的情况足以表明,进步电影评论界甚至没有对当时的电影提出更高的现实主义要求。他们对凡能多少反映意大利实况的影片,都予以肯定和赞扬,这无疑是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其次,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实际上也是意大利电影界在反法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松散的"统一阵线"。拍摄新观实主义影片的电影从业人员,无论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和宗教信仰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在"电影必须如实地再现实会生活"的含混口号下聚集起来,就象《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在特定条件下,从神父到家庭主妇都可以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但是这种历史条件一旦消失,人们自然按着各自的立场寻找自己的道路、这可从罗西里尼的《斯特隆波里火山》,《在意大利旅行》等影片中反映出来,这二部影片中罗西里尼把人的精神解脱,求诸予神的"恩宠",而拍摄《偷自行车的人》的德西卡却会在《米兰的奇迹中》幻想着把人的善意视为解决社会贫困的重要"药方"。显然,他们拍摄的这些影片仍然把意大利的贫困面貌当作重要的背景去表现。再次,由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从一开始就只笼统的强调"如实的表现意大利社会的现实面貌",因此它在客观上是反对影片去塑造典型的,从许多影片的实际表现看,是无视或轻视对人的表现的。人,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只是与现实环境等同的"背景一物"。人,只作为某种现实,一种命运的说明而存在。诸如《偷自行车的人》中的各式小人物,实质上都是在象征战后意大利的贫困,他们在片中的作用犹如片中呈现的破乱市场,肮脏的贫民窟并无多大区别。只是除了少数表现意大利抵抗运动的影片外,极大部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中的人物,在性格特征上都是较模糊的,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象征而出现,这就导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在表现人、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存在着显著不足,从而也就摆脱不掉衰落的命运,客观上讲现实主义影片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贫困,饥饿、失业,在加之影片影调侮暗无彩的,那么大多数观众就不可能的会一直保留着对当初的耳目一新的初期观看时欣赏心理。既然如此,那些集现实,体栽与现代表现手法与一体的着意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叙事结构影片又自然会成为大多数观众所喜欢的影片。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口号既走出摄影棚,到故事的实际发生地去拍摄,多拍实景和外景不用或少用人工搭制场景,取消舞台化的照明技术和摄影陈规,并注意让演员保持自然状态,充分调动演员的创造性,尽力去掉"表演"的痕迹,这一系列的坚持写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方法,使意大利电影抛开了过去那种浮夸的形式,转向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世界电影艺术朝着更加切近生活的方向迈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电影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流程,虽然早已结束了,但是它所倡导的纪实主义和让普通人成为银幕的主人公等美学思想将是永存的,它具有革命意义的美学观念将长久地影响电影艺术的发展。2023-07-11 18:01:011
罗慕洛的品牌故事
罗慕洛英文单词Romulo,词源来自拉丁文Romulus,Romulus是古罗马城的缔造者,也是古罗马的第一任皇帝,载于《古希腊罗马名人传》,而罗马的英文单词Roma,则源自Romulo,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西里尼导演、费里尼编剧的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我们了解罗马城的导引。故事源于著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落水婴儿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后来,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后罗慕洛私定城界,杀死了雷莫,并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后定为罗马建城日,并将“母狼乳婴”图案定为罗马市徽。罗慕洛ROMULO橄榄油品牌为什么会这么取呢?古代加泰罗尼亚是罗马帝国在西班牙占有的第一个地区,是目前西班牙最富有的地方,首府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丘陵的北方是一个包含莱里达省大部分的台地,那里盛产地中海最上等的橄榄油,罗慕洛(Romulo)橄榄油品牌就是为纪念古罗马建城英雄而命名。 罗慕洛橄榄油原产自西班牙莱里达省,该省是Arbequina橄榄油的生产基地,该地具有独特的大陆性气候和Arbequina橄榄最适宜的土壤,经过GRUP PONS专家一系列的精心培育,造就了罗慕洛橄榄油的最佳品质。加泰罗尼亚橄榄种植面积为12 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13%。它为具有潜力的相关产业提供原料:橄榄。这些相关产业有:橄榄油的加工、罐装和销售业。这些产业实际上占加泰罗尼亚农业食品业贸易量的6%。用来榨油的最大橄榄品种是国际市场上特别受到青睐的阿尔贝基那橄榄(arbequina)。企业也加工其他品种的橄榄,比如el empeltre, la morruda, la sevillenca, la farga, la argudell, la corivell 和la verdal。所有这些橄榄品种都能产出高品质的橄榄油,每种橄榄油都有自己独特的口感和芳香。GRUP PONS品鉴专家每年精选上等西班牙橄榄作物来榨取罗慕洛的各式橄榄油,来自加泰罗尼亚地区香味宜人的 Arbequina橄榄和托莱多地区的Cornicabra橄榄共同提升了罗慕洛的独特品质。Arbequinas 橄榄赋予罗慕洛独特的风味和香腹,而Cornicabras橄榄则增加了罗慕洛的醇厚度,使其能广泛的应用于各式烹饪。 作为西班牙GRUP PONS公司旗下ROMULO(罗慕洛)品牌橄榄油在中国的独家总经销商,宁波阿嘉米斯进出口有限公司本着服务为本,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引进被欧洲人尊称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古今中外的“软黄金”----橄榄油,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天然,健康,原装,安全”的罗慕洛橄榄油系列产品,积极传播地中海健康的饮食文化,努力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理念。西班牙罗慕洛橄榄油原装原瓶进口、执行欧盟橄榄油标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认证合格。宁波阿嘉米斯进出口有限公司依靠完善的服务广招全国各区域代理商、经销商,构筑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让每个中国百姓都能享受到上帝恩赐的礼物—-罗慕洛橄榄油。2023-07-11 18:01:101
谁能够解释一下关于中世纪城市起源中,“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具体是什么?
罗马城市论,不设防的开放性城市,这个需要充分的自信与繁荣,还有强大的军力,当时欧洲只有罗马、巴黎和科尔多瓦(摩尔人首都)三座城市世袭领地论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城堡庄园结构马尔克论是复古的日耳曼酋长“城市“,落后原始2023-07-11 18:01:241
想看美国的老电影,例如类似于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等的,请问在哪里可以下载
电影港均可以找到经典老片,比如《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2023-07-11 18:01:332
[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新现实主义电影 “新现实主义”是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于1942年最早提出的。1943年,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的温伯托u2022巴罗教授在罗马的《电影》杂志上发表了“新现实主义宣言”,掀起了规模较大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西方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电影运动。1945年,罗里尼完成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影片标志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历史的真正开始。这部电讲述的是德军占领时期罗马和罗马市民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英勇反抗法西斯统治的故事。 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们提出了两个重要 口号 :“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著名作品: 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游击队》、《意志零年》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德u2022西卡:《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u2022D 》 德u2022桑蒂斯:《罗马11时》、《悲惨的追逐》 在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理论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剧作家——西柴烈u2022柴伐梯尼。他是《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u2022D 》、《罗马11时》等影片的编剧。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 ①反对虚构的情节和人为的戏剧结构,它们要求纪实主义地表现现实生活和斗争,在内容和题材上窄显的社会性。 ②主张实地观察,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命运。 ③反对明星制,聘用非职业演员。 ④基本采用外景拍摄。2023-07-11 18:01:461
帮推荐几部欧美20世纪40-60年代的经典电影
我很推荐你去看看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电影。4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偷自行车的人 60年代的新浪潮有 四百击 精疲力尽 朱尔和吉姆 广岛之恋 现在想起来的就这些。2023-07-11 18:01:533
59届以来的戛纳电影节,总共有多少部影片获得最高大奖?
历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获奖名单(1975年起). 年份 获奖影片 国家 1975年 《烽火岁月志》 阿尔及利亚 1976年 《出租汽车司机》 美国 1977年 《我父我主》 意大利 1978年 《木屐树》 意大利 1979年 《铁皮鼓》/《现代启示录》 德国/美国 1980年 《爵士春秋》/《影子武士》 美国/日本 1981年 《铁人》 波兰 1982年 《道路》/《失踪》 土耳其/美国 1983年 《木酋山节考》 日本 1984年 《德州巴黎》 德国 1985年 《爸爸离家去出差》 前南斯拉夫 1986年 《传教》 英国 1987年 《在撒旦的阳光下》 法国 1988年 《征服者佩尔》 丹麦 1989年 《性,谎言,录像带》 美国 1990年 《我心狂野》 美国 1991年 《巴顿-芬克》 美国 1992年 《最美好的愿望》 丹麦 1993年 《霸王别姬》/《钢琴课》 中国/澳大利亚 1994年 《低俗小说》 美国 1995年 《地下》 前南斯拉夫 1996年 《秘密与谎言》 英国 1997年 《鳗鱼》/《樱桃的滋味》 日本/伊朗 1998年 《一生何求》 希腊 1999年 《罗塞塔》 比利时 2000年 《黑暗中的舞者》 丹麦 2001年 《儿子的房间》 意大利 2002年 《钢琴师》 美国 2003年 《大象》 美国 2004年 《华氏911》 美国2023-07-11 18:02:011
不设防城市的电影
Rome, open city是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于1945年执导的一部意大利电影,描写罗马于1944年于纳粹统治下的情况,一般被认为是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基本信息: 名称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外文名称 Rome, Open City更多外文片名: Roma, città aperta Open City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编剧: Sergio Amidei 费德里科·费里尼 罗伯托·罗西里尼主演: Aldo Fabrizi 安娜·麦兰妮 Marcello Pagliero制作人 : Giuseppe Amato Ferruccio De Martino 罗伯托·罗西里尼影片类型: 剧情 / 战争片长:100 min国家/地区: 意大利对白语言: 德语 / 意大利语色彩: 黑白发行公司: Altomedia. Co. Ltd.IMDB ID: 0038890AMG ID :1:36504剧情:意大利影片。1945年生产。K.阿米台依、F.费里尼等编剧,R.罗西里尼导演,主要演员有A.法布里奇、A.马尼亚尼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宣告诞生。它真实地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与斗争。导演把演出场地搬到战争瘢痕累累的大街上,在实景中拍摄,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影片中的角色,除去个别的以外,全部是非职业演员,由于他们都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演来自然真实。影片第一次集中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剧情简介:根据塞吉欧·阿米迪的原著改编,描述二战结束前夕,占领罗马的德军仍大肆搜捕游击队。意大利的地下反抗组织领袖,工程师曼发弟遭德军追缉。在平娜的帮助下见到了唐·皮得罗神父,请他将一笔巨款转交给党组织。弗兰西斯科为了掩护他而被捕,平娜也中弹身亡。后来曼发弟仍被一吸毒女人密告,被纳粹逮捕入狱。纳粹故意在神父皮得罗面前严刑拷打曼发弟。最终两人都在敌人的酷刑和枪弹下英勇牺牲幕后制作:导演罗西里尼以极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呈现意大利人在纳粹铁蹄下英勇抗暴的壮烈事迹,部分镜头为战争状态下偷拍完成,故画面粗糙,却具有逼真的亲切感和直截了当的真实感。本片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首开先声的代表作,但有人批评片中的人物刻画太脸谱化,非黑即白,缺乏深度和客观性。 The City of No Limits.....(Europe: English title) (Berlin film festival title)导演: 安东尼奥·赫尔南德斯 Antonio Hernández编剧: Enrique Brasó安东尼奥·赫尔南德斯 Antonio Hernández主演: 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 Leonardo Sbaraglia ....Victor费尔南多·费尔南·戈麦斯 Fernando Fernán Gómez ....Max杰拉丁·卓别林 Geraldine Chaplin ....Marie影片类型: 惊悚 / 剧情片长:125 min国家/地区: 西班牙 / 阿根廷对白语言: 法语 / 西班牙语色彩: 彩色级别:Argentina:13 / Netherlands:12 / Spain:13 / UK:12A摄制格式: 35 mm洗印格式: 35 mm胶片长度: 3438 m (Spain) 又称作《无防备都市》,更多中文片名:《不设防的都市》、《无防备城市》。导演: 李相基 Sang-ki Lee主演: 金明敏 Myeong-min Kim孙艺珍 Ye-jin Son朴赫权 Hyeok-kwon Park影片类型: 动作 / 犯罪片长:South Korea:112 min国家/地区: 韩国对白语言: 韩语色彩: 彩色2023-07-11 18:03:441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影片简介
意大利影片。1945年拍摄。K.阿米台依、F.费里尼等编剧,R.罗西里尼导演,主要演员有A.法布里奇、A.马尼亚尼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宣告诞生。它真实地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与斗争。导演把演出场地搬到战争瘢痕累累的大街上,在实景中拍摄,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影片中的角色,除去个别的以外,全部是非职业演员,由于他们都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演来自然真实。影片第一次集中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塞吉欧·阿米迪的原著改编,描述二战结束前夕,占领罗马的德军仍大肆搜捕游击队。意大利的地下反抗组织领袖,工程师曼发弟遭德军追缉。在平娜的帮助下见到了唐·皮得罗神父,请他将一笔巨款转交给党组织。弗兰西斯科为了掩护他而被捕,平娜也中弹身亡。后来曼发弟仍被一吸毒女人密告,被纳粹逮捕入狱。纳粹故意在神父皮得罗面前严刑拷打曼发弟。最终两人都在敌人的酷刑和枪弹下英勇牺牲。2023-07-11 18:03:581
二战时期不设防的城市有哪些?
所谓不设防城市都会即战时没有戎行进攻和军事设备的城市都会。当某个主权国度遭侵犯,它的都城或城市都会面临被霸占的风险,这个国度的当局本着人道主义维护市民,并维护城中的文物奇迹不被消灭,就会颁布发表它为不设防城市都会,号令守军撤出,主动保持城市都会的霸占权,该城推行不抵抗准绳。二战欧洲舆图依据1907年的《海牙公约》规则,对不设防城市都会、乡村等不克不及轰击。二战中颁布发表不设防的城市都会很多,比方二战期间的巴黎和罗马。1940年6月5日,希特勒投入140个师的军力,向法国倡议弱小守势。而敦刻尔克撤退后,法军只要71个师留在外乡,配备上也落后于德军。面临德国人的强攻,法军节节败退。6月10日,法国当局保持都城,颁布发表巴黎为不设防城市都会。4天后,德军势如破竹,两百万巴黎市民不克不及不衣锦还乡。二战欧洲情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倒台。德国霸占军以维护奇迹为名,颁布发表罗马为不设防城市都会。即不允许意大利人在此城实行武备,以便德国恣意掌握。意大利群众在共产党指导下,向德军打开英勇斗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1941年12月,美军在战胜撤离菲律宾马尼拉后,也颁布发表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都会,日军毫不费力的霸占了马尼拉。太平洋和平而古代修建范畴常常也援用“不设防的城市都会”,指的是那些修建没有做好防备地动等地质灾祸的城市都会,如大地动前的唐山,这和和平中的“不设防的城”有些区分。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老公在外地出差老公在外地出差,一大早我俩同时给对方发信息??然后视频聊天,他惊呼儿子的眼睛跟我一样,有一只是内双的。我恼羞成怒警告他:“你再说一句?”老公立马很自然的说:“内双很美啊!”??再问他第一次离开宝宝去出差,有没有想宝宝。他说还好,更想老婆??大清早这男人嘴巴跟抹了蜜一样,今天天气真好!2023-07-11 18:06:501
美剧《罗马》的详细介绍?
《罗马》(Rome)是美国HBO电视网出品、英国、意大利及美国合作拍摄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由迈克尔·艾普特、艾伦·寇尔特等执导,凯文·麦克基德、雷·史蒂文森、波利·沃克等主演,于2005年8月28日在美国首播,2007年3月25日完结,共播出2季。第一季讲述了公元前52年,罗马共和国发生的故事。力求在政治、宗教、文化还有艺术各方面真实并直接地表现罗马共和国由盛及衰的社会变迁和生活风貌。第二季讲述了公元前52年,罗马共和国建立400年后,罗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是拥有100万人口的世界性大都市,也是雏形中的帝国的中心。罗马共和国是建立在分享权利和激烈的个人竞争的基础上的,从来不允许搞个人独裁。但这些共和国的原则基石正在腐败的弥漫和道德的沦丧下逐渐崩溃。扩展资料:《罗马》原本是打算制作成一部迷你剧集,但当时电视台看到了剧本后,被深深吸引,于是联合了意大利及英国的合作伙伴,决定将该剧扩展为一部完整的电视剧集。《罗马》是HBO史上最昂贵的历史剧之一。剧组按2/3的比例重建了整个古罗马斗兽场和亚历山大灯塔。3000件以上古罗马时代的戏服都严格按照两千多年前流行的布料制成。HBO还特意重现了与当年一模一样的厕所,虽然在剧中厕所内的场景根本没有几处。剧中的寺庙、元老院、长袍都极度逼真。城中流通的古币全部由梵蒂冈限时铸造,每枚古币上都铸有剧中人物凯撒扮演者塞伦·希德的头像。《罗马》不仅创造了在一个场景中使用40匹马的记录,而在最大场景的射击镜头开拍时总共用了750名群众演员来表现凯撒凯旋的场景,不仅是美剧中使用真人演员最多的剧集,就连道具师本人都几乎被累成了吉尼斯纪录创造者。2023-07-11 18:06:585
二战题材的优秀电影有哪些?介绍几部!
二战题材经典电影245部 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1.《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 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 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决战》(凯利和他的英雄)(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 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 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红一纵队》(The Big Red One,美国,1980)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 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美国,1998)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 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11.《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12.《狙击手》(Sharp Shooter,苏联) 苏军女狙击手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逊《兵临城下》。拍摄年代未详,当略早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苏联,1972) 战争与女人的散文诗。曾经感动过一代中国观众。 14.《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1970) 客观看待珍珠港事件的一个标本,美国观点和日本观点妥协的产物。抚摸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5.《中途岛战役》(Midway,美国,1976) 胜败之机瞬息万变,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战凸显了信息、判断与应变的重要性。表现手法略嫌呆板,其间美军将领之子与日本姑娘恋爱的情节纯属多余,且日本姑娘容貌亦嫌平庸。 16.《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细细的红线),美国、加拿大,1998) 墓志铭式的故事。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与日军的对决,对于美军来说,该经历(包括士兵的战争思考和厌战情绪)与日后的越战经历差相仿佛。略嫌沉闷、拖沓。 17.《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国、美国,1957) 战俘题材经典。战争中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经典标本。英国绅士遭遇日本流氓:虎落平阳被犬欺。 18.《反攻缅甸》(Objective Burma,美国,1945) 早期二战经典。在历史上曾因过分夸大美国在缅甸战争中的作用、遭物议而被删剪。 19.《血战台儿庄》(中国,1985) 中国第一部以正面战场抗战为题材的电影,已是公认的华语经典。聊以代表中国经典。 20.《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壮士雄风》,英国,1968) 战争冒险题材经典。悬疑、动作,斗智斗勇,起伏跌宕、惊心动魄,一气呵成,绝无冷场。更兼两位大美女捧场,秀色可餐,令人想入非非。 21.《六壮士》(The Guns of Navarone,《纳瓦隆的枪声》,美国,1961) 战争冒险题材经典。动作、悬疑,紧凑、紧张,人物、景观,美不胜收。其间处置叛徒美女的情节尤其令人心情复杂。 22.《伦敦上空的鹰》(Stukas uber London er Eagles Over London,法国、西班牙、意大利,1969) 战争间谍题材经典。德军的渗透与英军的反渗透。轻喜剧,精彩、幽默。网上多有混同于《不列颠之战》者(在下亦曾因此在《知见二战题材经典电影245部》一帖中注错该影片英文名)。 23.《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红粉忠魂未了情》,美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军生活故事。美国反思珍珠港事件的一个经典标本。 24.《战争的呼喊》(Battle Cry,《硝烟中的呼喊》,美国,1954) 早期二战经典。战争与人生的抒情诗。 25.《百战雄狮》(The Young Lions,美国,1958) 四个年轻人的二战传奇。试图站在德国与美国之间思考战争。 26.《爱在战火蔓延时》(Shining Through,(英烈情缘》,美国,1992) 战争间谍题材经典。九死一生的命运与淋漓尽致的爱情。 27.《第22条军规》(CATCH-22,美国,1970) 黑色幽默,军中游戏规则之荒谬。略嫌六神无主。 28.《沙漠之狐》(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沙漠之狐隆美尔传》,美国,1971) 不虚张、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比《巴顿将军》、《麦克阿瑟传》、《山本五十六》、《艾克:登陆倒计时》都更有看头。 29.《从海底出击》(Das Boot,《潜艇风暴》,西德,1981) 海战题材经典。一种悲壮的失落。 30.《U-571》(《猎杀U-571》,美国、法国,2004) 海战题材经典。团队精神的胜利。惊心动魄之余亦不嫌虚构失真。 31.《不列颠之战》(The Battle of Britain,《空军大战略》,英国,1969) 空战题材经典。全景式记录堪称英国保卫战的英格兰空战,纪实逼真、精彩壮观。 32.《633轰炸大队》(633 Squadron,英国,1964) 空战题材经典。空中战争与军中爱情的传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国标本。 33.《战地军魂》(Stalag 17,(17号囚房》,美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战俘逃亡题材。明争暗斗,其乐无穷。 34.《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第三集中营),美国,1963) 战俘逃亡题材经典。自由是不屈不挠的结果。 35.《黑狱枭雄》(King Rat,(鼠王),美国,1965) 战俘逃亡题材经典。美国人生存之道的战俘标本。 36.《直捣东京》(Destination TOKYO) 37《啊,海军》(Aa.Kaigun) 38.《豚之军舰》(hogs and warships) 39. 《太平洋之岚》(The Storm Of The Pacific) 40. 《联合舰队》(The Grand Fleet) 41. 《男人们的大和战舰》(Yamato) 42. 《浴血火海》(Flying Leathernecks) 43. 《终止战火》(To End All Wars) 44. 《浴血太平洋》(Hell in the Pacific) 45《太平洋潜艇战》(Run Silent,Run Deep) 46《南太平洋大捷》(Guadalcanal Diary,孤 岛浴血战) 47.《菲律宾浴血战》(They were expendable) 48.《巴坦战役》(Back to Bataan) 49.《复活岛》(Wake Island) 50、《狂林战曲》 51《山本五十六》(Admiral Yamamoto) 52.《麦克阿瑟传》(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53.《战场》(Battleground,西线平魔)54.《战火蓝天》(Battle Of The Bulge) 55.《珍珠港》(Desert Fox) 56《沙漠雄狮》(Kill Rommel) 57.《孟菲斯美女号》(Memphis Belle)58.《晴空血战史》(Twelve O"clock High) 59.飞行之翼与祈祷者》(wing and a p62.《登陆安其奥》(Anzio) 63.《撒哈拉沙漠》(Sahara)64.《沙漠之鼠》(The Desert Rats) 65.《十二金刚》(The Dirty Dozen,决死突击队66..《盟军敢死队》(Commandos) 67.《陆战特工队》(The Bettle of the Damned)68.《K计划u2022敢死队》(5 perl"inferno) 69..《高度爆破》(Suicide Commando)72...《虎穴追踪》(A.W.O.L) 73...《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74..《巴顿将军》(Patton:Lust for Glory) 75.《百战荣归》(To Hell And Back) 76.《六壮士》(The Guns of Navarone,纳瓦隆的枪 声) 《雪地英雄》(The Heroes of Telemark 77..《基堡八勇士》(Castle Keep) 78.《铁路敢死队》(The Train,纳粹快车)79.《圣战士》(Saints and Soldiers) 80.《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81. 《在敌之手》(In Enemy Hands or U-Boat,《U-429》) 82.《魔鬼天幕》(Das Boot)83.《紧急下潜》(Crash Dive,惊爆红色十月) 84...《铁十字勋章》(Cross of Iron)85..《铁魔战将》(Steel Tempest) 86..《纳粹16死士》(The Eagle Has Landed,猛鹰雄风) ] 87..《海底喋血战》(The Enemy Below,水下之敌) 88..《战舰苏贝号的结局》(the battle river plate)89..《刺杀希特勒》( 90《六月六日登陆日》(D-DAY The Sixth Of June)91.《深入敌后》 92.《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93.《郎心如铁》 94.《巴黎战火》(Is Paris Burning) 95..《远征军》(Distant Bridges) 96.《沙漠坦克大战》( 97.《哈特之战》(Harts War) 98.《海陆空大逃亡》(The McKenzie Break) 99.《最后的空降兵》 100.《胜利大逃亡》(Victory) 101.《围困》(The Beslege) 102.《解放》(Osvobozhdenie 103.《莫斯科保卫战》(The Fight for Moscow) 104.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105.《星星敢死队》(The Star) 106.《他们为祖国而战》(They Fought for Their Country) 107.《热雪》(Patriotic) 108. 《命令不许开火》(Command Bar from Open Fire) 109.《命令越过国境线》(Command Pass National) 108.《空降兵》(Airborne Arms) 109.《再生》(A Second Birth) 110. 《烈日长虹》(Dark Blue World,深蓝世界) 111.《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112.《Z字特工队》113.《苏捷斯卡战役》114.《地下游击队》 115.《战斗的道路》 116.《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 117.《珍珠港》(Pearl Harbor) 118.《赤月》(Red Moon) 119.《间谍佐尔格》(spy sorge) 120《冲出重围》 121.《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122.《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ena) 123.《地中海》(Mediterraneo) 124.《午夜守门人》(The Night Porter) 125.《玛丽娅u2022布劳恩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126.《夜与雾》(Nuit et brouillard) 127《救生艇》(Lifeboat) 128《海外特派员》(Foreign Correspondent) 129.《忠勇之家》(Mrs. Miniver) 130《北佬参军记》(a yank in the r"a"f) 131.《广岛之恋》(Hiroshima Mon Amour) 132.《休战的天空》(The Truce,劫后余生) 133.《禁忌的游戏》(Jeux Interdits)134.《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135.《美丽人生》(Vita è bella, La) 136《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 137. 《爱在战火纷飞时》(A Very Long Engagement,漫长的婚约) 138《战地情人》(Capitaine Corelli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 139.《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北非谍影) 140.《莉莉u2022玛莲》(Lili Marleen) 141.《乱世有情天》(Charlotte Gray) 142.《欧洲特快车》(Europa,战后余生) 143.《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 Watched Trains) 144.《汉诺瓦街》(Hanover street) 145.《战争的呼喊》(Battle Cry)146.《老枪》(Le Vieux fusil) 147.《虎口脱险》(Grande vadrouille, La) 148.《开往克拉列沃列车》(Kraljevski voz) 149.《罗马,不设防的城市》(Open city)150.《游击队》 151.《德意志零年》(Germany YearZero) 152.《将军日》 153.《魂断梦醒(Yanks)154.《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Salo.o.Le,or the 120 Days of Sodom) 155.《纽伦堡大审判》(Judgment at Nuremberg) 156.《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57.《城堡之恋》 La Vie de chateau 158.《歼灭任务》(Shining Through,159.《沙漠兄弟连》 160.《最后一班地铁》(TheLast Metro) 161.《自己去看》(Come And See) 162.《海狼》(the sea wolfves) 163.《逃往雅典娜》(Escape to Athena) 164.《一路顺风》(Bon voyage) 165.《抵抗》(Resistance) 166.《大独裁者》 166.《希 特勒:恶魔的诞生》(Hitler:TheRise of Evil)167《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 168.《阴谋》(Conspiracy)169.《影子军队》(L"Armee Des Ombres) 170《烽火一世情》(Lucie Aubrac) 171.《墨菲的战争》(Murphys War) 172.《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 173.《谍舰》(Morituri)174.《狙击手》(SHARP SHOOTER) 175.《莫斯科在广播》176.《布谷鸟》(The Cuckoo 17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Dawns Here Are Quiet,The) 178.《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 179.《一个人的遭遇》(Sudba cheloveka) 180.《士兵之父》(Djariskatsis mama) 181.《丹娘》 182.《第八个是铜像》 183.《宁死不屈》 184.《初春》 185.《橡树,十万火急》 186.《复仇》 187.《海岸风雷》188.《战斗的早晨》 189.《勇敢的人们》 190.《但丁街凶杀案》 191.《多瑙河之波》 192.《红发女郎 193.《起义》(Uprising) 194.《安妮日记》(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195.《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6.《钢琴师》(The Pianist) 197.《欧罗巴!欧罗巴!》(Europa Europa) 198.《恐怖花园》(Strange Gardens 199.《灰色地带》(Grey Zone,The) 200《第五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 201.《纳粹狂魔》(Caduta degli dei, La) 202.《纳粹狂种》(the boys from brazil) 203.《暗堡纳粹死士》(The Bunker) 204.《桥》(Die bruecke) 205.《逃离索比堡》(Escape from Sobibor) 206.《科尔迪兹要塞》(Colditz) 207.《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208.《东方/西方》(East-West) 210.《漂泊天地苍茫时》(Voyage of the Damned,苦海余生)211.《红袍与黑幕》(The Scarlet and The Black)212.《阿门》(Amen) 213.《风语者》214.《大兵的故事》 215.《英雄血》216.《血战――突击敢死队》2023-07-11 18:07:339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后,《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等影片都是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答案是火车进站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乡音》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费里尼的《八部半》,他的作品基本都不是2023-07-11 18:08:091
经典电影"罗马假期"是讲什麽的?
《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 ◆原 名:Roman Holiday ◆译 名:罗马假日/罗马假期/金枝玉叶 ◆导 演:威廉 惠勒 (William Wyler) ◆演 员:格里高利 派克 (Gregory Peck) 奥黛丽 赫本 (Audrey Hepburn) 埃迪 艾伯特 (Eddie Albert) 艾尔弗雷多 里佐 (Alfredo Rizzo) ◆类 型:爱情 / 喜剧 / 剧情 ◆片 长:118 Mins ◆年 代:1953 年 ◆国 家:美国 ◆第26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奖)获奖情况: 最佳女主角: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 最佳原著故事:伊恩.麦克莱伦.亨特《罗马假日》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伊迪思.黑德《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总是那么清新脱俗,高贵气质与俏丽可人迷倒了万千观众,甚至连她耍小脾气的神态也令人津津乐道,更不用说那宛然的回眸一笑了。美丽的神话源自于古老的传说,现代的童话则出自文明古城,短暂的造访成就了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罗马假日》,一段永难忘怀的愉快经历,一段感动人心的爱情故事。 影史上获奥斯卡金奖提名最多的导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果然眼光独到,撮合了银幕上最经典的金童玉女组合之一,久负盛名的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和初出茅庐的奥黛丽赫本,共同演绎了这段一瞬永恒的人间戏剧。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本片的原著作者达尔顿特伯(Dalton Trumbo),由于被指控支持共产党,不但被列入黑名单,投进了监狱,连在电影中的名字都被删去,恒久脱俗的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丝难以名状的苦涩。 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奥黛丽赫本天生丽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也熟习芭蕾舞,优雅、活泼的性格与剧中的公主角色异常吻合,完全无须刻意装扮或额外补课,只是公主复杂的背景和矛盾的内心,仍然需要细心的揣摩和推敲,赫本令人意外地完成了这一切,一位久居深宫、渴望自由的皇室公主形象跃然欲出。抛开一成不变的枯燥刻板、日复一日的繁文缛节,令公主如沐春风,近距离接触普通民众的愉悦超越了身无分文的尴尬,露宿街头的凄然感觉也没有令她有任何悔意,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徜徉在善良人群中令她忘乎所以、深情陶醉,而偶遇英俊的新闻记者乔,则使她这次罗马之旅擦出动人的火花。 高大英俊的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小记者乔虽然囊中羞涩,但幽默开朗的性格使他知足常乐,天性善良的他不忍见到横卧街头长凳上的姑娘,执意送她回家,当他发觉迷迷糊糊的姑娘无家可归时,还把她抬到自己的家里休息。后来,流浪姑娘被证实是出访的公主时,意外的惊喜令他自告奋勇充当公主的向导,两人陶醉在古色古香的罗马街头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惬意地坐在街头咖啡厅品味悠闲,旁若无人地骑电单车疾走在横街窄巷,“真理之嘴”留下他们打情骂俏的身影,而街头舞池边的一致对外更加深了这对爱侣的情感。古老罗马,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惊喜与浪漫的城市! 作为美联社驻罗马的记者,乔的工作并不顺利,经济上也出现了问题,已经欠交房东数月的租金,但刻板的上司并不理会他的困境,只关心出位新闻和报纸销量。本来遭遇落入民间的公主是乔的绝好机会,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机,不但可以一夜成名,也可能从此飞黄腾达。但他最终没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只是悄然地把一切埋藏于心底,把自己与公主短暂相处的美好经历和影像永留记忆,为了所爱之人和纯真爱情默默地忍受分离的折磨,这一切只因为爱,只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难以割舍的爱...... 《罗马假日》描写公主与记者及地位悬殊的两人情感转化的细节非常细腻,以略带诙谐的笔触,为观众奉献出一次浪漫的情感经历和许多浓烈又清香的温馨感觉。倍受宫廷生活“折磨”的公主娇俏可爱,她睡在豪华大床上懒洋洋的样子,与仆人们的对话,接待外国使节时不小心把鞋子穿丢的情节,既令人捧腹大笑,也直接对公主的处境和性格进行了烘托和表现。在她微服私游罗马的过程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她更是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在与记者乔的朝夕相处里,她不但经历了情感的波折,也面对面接触了平凡的劳苦大众,并且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罗马假日”令她重新找回了自己、认识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在古迹“真理之嘴”的游览过程中,未有多少表演经验的赫本真情流露,造成了一段影坛佳话:剧本并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但“狡猾而老到”的派克临时发挥,加入该段唬人的“断臂”情节,令到不明所以的赫本花容大变、惊惶失措,镜头一次过拍摄完成,效果逼真爆笑,惊喜的观众则被惹得前俯后扬...... 奥黛丽.赫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不但当选金像奖影后,并且以其清秀典雅气质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热”,不少女孩模仿其发型服装。就影片的娱乐效果和艺术价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经典作。导演威廉.怀勒以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英俊潇洒的格利高里.派克亦与奥黛丽赫本十分登对,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 这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多少年来屡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为之倾倒。同时,这也是一部无法言说的迷人影片,语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颜色。 影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美丽而不圆满的爱情,就像几十年后的《泰坦尼克》一样。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转瞬即逝和无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营造了一个喜剧氛围之后,又转回头来成就了一个悲剧结尾(当然,这也是别无选择的),两者结合竟然如此成功,难怪会成为绝世经典。纯粹的喜剧和单调的悲剧都无法脱离自身的局限而上升一个档次,这种笑过之后眼角带着泪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世上的爱情大多是不圆满的,人世间的悲剧莫过于此。在影片中这对男女来说,真正遗憾但又真正欣慰的是,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我爱你”就像《大话西游》中悟空对紫霞一样),只有深深一吻。但两个人心领神会的无限爱意和无奈又岂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这正是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2023-07-11 18:08:174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http://bk.baidu.com/view/256138.htm 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电影中也时有显示。 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这一电影学派竟然异军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中,更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或陈规。 首先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众所周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这在新现实主义的首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后,《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等影片中被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这些影片的内容题材几乎是在以往欧美影片中难以见到的,主人公也是清一色的小人物,包括神父,家庭主妇、农民、失业工人和游民,无所不有。这本身就是西方电影中的一次创举。 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当初虽然是带有偶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无耐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然而这种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自然的同影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而其在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职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这一做法就其原意而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后来证明这一使影片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是有其片面性的。 我们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综合起来观察,是否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突破了欧美电影那种戏剧化叙事特征,而树立了一种"反戏剧"的电影美学样式。在此以前的大部分欧美电影都是局限在"叙述故事"的表现方法上,而新现实主义影片却是努力想再现生活,而且是基本上"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现。作为新观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奠基人,著名新观实主义电影编剧柴伐梯尼就说过,新现实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及其最重要的新意就在于它证实了一部影片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故事",即一种根据传统臆造的故事;新观实主义的最大努力就表现在它尽可能使叙事浅显,讲得尽可能简明。总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在阐明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柴伐梯尼也从理论上为这一学派辩护。他把新现实主义电影视为一种(现实的)实录。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艺术。"他说过:街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你就能找到艺术。"显然,柴伐梯尼是不主张对生活进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后作为一种生活的本质去表现的,而只是局限在对生活现象的罗列,这种创作方法很多是属于自然主义的。这可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温培尔托一目》、《米兰的奇迹》等影片看出来。但是,应该承认,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主张的这种"生活即艺术"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市场,却有着它必然的历史地位。它象一股汹涌的激流冲击着陈旧的欧洲电影界,甚至也冲击着好莱坞、迫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去考虑改变自己固有的制片方向。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手法和美学主张,促使以后的电影理论界不论在电影的叙事手法,蒙太奇剪辑、摄影、表演,以致在剧场景的结构上都出现新的论证和观点。最明显的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即长镜头理论,反对单镜头剪辑,而主张像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一样,更多以"段落"或一场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剪辑方法,才更符合生活。 在西方电影界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甚至还改变了欧美电影界对男女演员的审美标准,即欧美电影以往注意的首先是脸型、身材。而新现实主义电影出现以后,关心的则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的女主义公安娜·玛尼阿尼式的演员,也就是说更强调了气质。这一观念的转变,在至在八十年代后期的美国新好莱坞的电影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印签,如简方达等。可见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是划进代的。 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维持了七、八年之久,大约拍摄了七、八十部影片之后,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衰落,这种衰落具体表现为1955年以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题材上日益枯竭。当时,虽还谈不上陷入俗套,但已经可以看出,影片原有的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减少了,表现内容中的社会性也不如以前突出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衰落的原因,故然有客观的和外在的原因,比如统治阶级,甚至教会对其就从未间断迫害;他们指责新现实主义电影"歪曲"、"抹黑"了意大利社会和现实,其次是观众逐渐转向涌进意大利国家的美国好莱坞影片,国外的观众群也转向好莱坞。这一现象体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究竟是难以同好莱坞电影竞争的,而观众也不愿长久地去在主要是表现一些灰暗的社会景象中去寻求娱乐。如果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放到意大利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观察,将不难发现:它的衰落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它衰落的根源,实际上早已蕴藏在它最初的兴起中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衰落的根源:首先,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左翼或法西斯的电影评论界,在理论战线上反抗墨索里尼电影的斗争结果,但是人们发现,这个斗争从一开始就缺乏一种更高的理论纲领作为指导。当时意大利电影充补着法西斯军队的宣传片,且严重脱离现实,而庸俗的喜剧片和抒情片也被当局宣扬赞颂,另外那些极端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的"书"法派"影片也被一味推崇。面对这些创作倾向,一些进步电影理论家,把矛头指向部分影片的虚假、臆造的表现手法上,但对创作思想或理论却没有任何有力的作为,他们只是单纯要求电影去真实的表现或再现现实,而未对电影工作者提出应以何种立场和观点去表现社会现实,更未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提出过。而当时的出现的情况足以表明,进步电影评论界甚至没有对当时的电影提出更高的现实主义要求。他们对凡能多少反映意大利实况的影片,都予以肯定和赞扬,这无疑是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其次,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实际上也是意大利电影界在反法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松散的"统一阵线"。拍摄新观实主义影片的电影从业人员,无论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和宗教信仰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在"电影必须如实地再现实会生活"的含混口号下聚集起来,就象《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在特定条件下,从神父到家庭主妇都可以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但是这种历史条件一旦消失,人们自然按着各自的立场寻找自己的道路、这可从罗西里尼的《斯特隆波里火山》,《在意大利旅行》等影片中反映出来,这二部影片中罗西里尼把人的精神解脱,求诸予神的"恩宠",而拍摄《偷自行车的人》的德西卡却会在《米兰的奇迹中》幻想着把人的善意视为解决社会贫困的重要"药方"。显然,他们拍摄的这些影片仍然把意大利的贫困面貌当作重要的背景去表现。 再次,由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从一开始就只笼统的强调"如实的表现意大利社会的现实面貌",因此它在客观上是反对影片去塑造典型的,从许多影片的实际表现看,是无视或轻视对人的表现的。人,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只是与现实环境等同的"背景一物"。人,只作为某种现实,一种命运的说明而存在。诸如《偷自行车的人》中的各式小人物,实质上都是在象征战后意大利的贫困,他们在片中的作用犹如片中呈现的破乱市场,肮脏的贫民窟并无多大区别。只是除了少数表现意大利抵抗运动的影片外,极大部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中的人物,在性格特征上都是较模糊的,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象征而出现,这就导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在表现人、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存在着显著不足,从而也就摆脱不掉衰落的命运,客观上讲现实主义影片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贫困,饥饿、失业,在加之影片影调侮暗无彩的,那么大多数观众就不可能的会一直保留着对当初的耳目一新的初期观看时欣赏心理。既然如此,那些集现实,体栽与现代表现手法与一体的着意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叙事结构影片又自然会成为大多数观众所喜欢的影片。 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口号既走出摄影棚,到故事的实际发生地去拍摄,多拍实景和外景不用或少用人工搭制场景,取消舞台化的照明技术和摄影陈规,并注意让演员保持自然状态,充分调动演员的创造性,尽力去掉"表演"的痕迹,这一系列的坚持写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方法,使意大利电影抛开了过去那种浮夸的形式,转向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世界电影艺术朝着更加切近生活的方向迈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电影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流程,虽然早已结束了,但是它所倡导的纪实主义和让普通人成为银幕的主人公等美学思想将是永存的,它具有革命意义的美学观念将长久地影响电影艺术的发展。2023-07-11 18:08:242
推荐几部励志教育的电影
动画和电影可以帮我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 1. 2001 Kubrick, Stanley 1968(《漫游太空2001,库布利克》) 2. Accattone Pasolini, Pier Paolo 1961(《乞丐》,帕索里尼) 3. Babette"s Feast Axel, Gabriel 1987(《芭贝特的盛宴》) 4. Battleship Potemkin, The Eisenstein, Sergei 1925(《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 5. Bicycle Thieves, The De Sica, Vittorio 1949(《偷自行车的人》,德-西卡) 6. Blade Runner: The Director"s Cut Scott, Ridley 1991(《银翼杀手》,雷德利-斯科特) 7. Blue Velvet Lynch, David 1986(《蓝丝绒》,大卫-林奇) 8. Chronicle of a Summer Rouch, Jean 1960(《夏日纪事》,让-鲁什) 9. Clockwork Orange Kubrick, Stanley 1971(《发条橙子》,库布利克) 10.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and Her Lover, the Greenaway, Peter 1989 (《情欲色香味》,格林纳威) 11. Crash Cronenberg, David 1996(《撞车》,柯南博格) 12. Demon Seed Cammell, Donald 1977(《魔种》) 13. Desk Set Lang, Walter 1957 14. Draughtsman"s Contract, The Greenaway, Peter 1982(《画师的合约》,格林纳威) 15. Dreamlife of Angels, The Zonca, Erick 1998(《两极天使》,宗卡) 16. Early Works Richter, Hans 1927 17. Eraserhead Lynch, David 1977(《橡皮头》,大卫-林奇) 18. Fifth Element, The Besson, Luc 1997(《第五元素》,吕克-贝松) 19. Film before Film Nekes, Werner 1986 20. Gattaca Niccol, Andrew 1997(《变种异煞/千钧一发》安德鲁-尼科尔) 21. Big Day, The Tati, Jacques 1947(《节日》,雅克-塔蒂) 22. Jules et Jim Truffaut, Francois 1962(《朱尔与吉姆》,特吕弗) 23. Beauty and the Beast Cocteau, Jean 1946(《美女与野兽》,让-考科多) 24. Hate Kassoritz, Mathieu 1995(《仇恨/怒火青春》,卡索维茨) 25. Pier, The Marker, Chris 1962(《堤》,克里斯-马克尔) 26. New Enchantment, The l"Herbier, Marcel 1924 27. La Magic Melies Meny, Jacques 1997 28. Films of Man Ray, The Man Ray 1998 29. 400 Blows, The Truffaut, Francois 1957(《四百击》,特吕弗) 30. Level Five Marker, Chris 1997 31. Man Bites Dog Belvaux, Remy 1992(《人咬狗》) 32. Man Ray Fargier, Jean Paul 1998 33.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Vertov, Dziga 1929(《持摄影机的人》,维尔托夫) 34. Metropolis Lang, Fritz 1929(《大都会》,佛列兹-朗) 35. Mr Hulot"s Holiday Tati, Jacques 1952(《于洛先生的假期》,雅克-塔蒂) 36. My Uncle Tati, Jacques 1958(《我的舅舅》,雅克-塔蒂) 37. Naked Leigh, Mike 1993(《赤裸》,迈克-雷) 38. Nosferatu Murnau, F.W. 1922(《吸血鬼》,茂瑙) 39. Cabinet of Dr Caligari, The Wiene, Robert 1919(《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维内) 40. Notorious Hitchcock, Alfred 1946(《美人计》,希区柯克) 41. Nuts in May Leigh, Mike 1976(《五月的坚果》,迈克-雷) 42. October Eisenstein, Sergei 1927(《十月》,爱森斯坦) 43. Paris, Texas Wenders, Wim 1984(《德州,巴黎》,文德斯) 44. Pillow Book, The Greenaway, Peter 1995(《枕边书》,格林纳威) 45. Playtime Tati, Jacques 1967(《游戏时间》,雅克-塔蒂) 46. Solaris Tarkovsky, Andrey 1972(《索拉里斯/飞向太空》,塔尔柯夫斯基) 47. Stalker Tarkovsky, Andrey 1979(《潜行者》,塔尔柯夫斯基) 48. Tampopo Itami, Juzo 1986(《蒲公英》,伊丹十三) 49. Tati Shorts Tati, Jacques 1930-67(雅克-塔蒂的短片) 50. Things to Come Menzies, William Cameron 1936(《科幻双故事》) 51. Tokyo Story Ozu, Yasuijiro 1953(《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 52. Man and a Woman, A Lelouch, Claude 1966(《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克劳德?勒鲁什) 53. Wings of Desire Wenders, Wim 1987(《柏林苍穹下》,文德斯) 54. Birth of a Nation, The Griffith, D.W. 1915(《一个国家的诞生》,格里菲斯) 55. Theorem Pasolini, Pier Paolo 1968(《定理》,帕索里尼) 56. Week-End Godard, Jean-Luc 1967(《周末》,戈达尔) 57. Brothers Quay, The Brothers Quay 1980s 58. Andalusian Dog, An Bunuel, Luis/Dali, Salvador 1928(《一条叫安德鲁的狗》,达利,布努埃尔) 59. Rome, Open City Rossellini, Roberto 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西里尼) 60. Intruder, The Corman, Roger 1961(《入侵者》,罗杰科尔曼) 61. Visions of Light Glassman, Arnold 1992(《光影的美丽》,阿诺德格拉斯曼) 62. Svankmajer : vol 1 Svankmajer, Jan 1960s 63. Svankmajer : vol 2 Svankmajer, Jan 1960s 64. Contempt Godard, Jean-Luc 1963(《轻蔑》,戈达尔) 65. One plus One Godard, Jean-Luc 1968(《一加一》,戈达尔) 66. Night in Casablanca, A Mayo, Archie 1946(《卡萨布兰卡之夜》,阿尔其?梅奥) 67. Rashomon Kurosawa, Akiro 1950(《罗生门》,黑泽明) 68. Yojimbo Kurosawa, Akiro 1961(《用心棒》,黑泽明) 69. Early Cinema : vol 1 BFI 70. Early Cinema : vol 2 BFI 71. Red Desert Antonioni, Michaelangelo 1964(《红色沙漠》,安东尼奥尼) 72. Annie Hall Allen, Woody 1977(《安妮?荷尔》,伍迪?艾伦) 73. Brazil Gilliam, Terry 1985(《巴西》,特里?吉列姆) 74. After Hours Scorsese, Martin 1985(《下班之后》,斯科西斯) 75. Wizard of Oz, The Fleming, Victor 1939(《绿野仙踪》,弗莱明) 76. Promise, The Von Trotter, Margarethe 1995(《许诺》,玛格丽特?冯?特洛塔) 77. Hudsucker Proxy, The Coen, Joel 1994(《金钱帝国》,科恩兄弟) 78.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 Powell, Michael 1946(《平步青云》,迈克尔?鲍威尔) 79. Thelma and Louise Scott, Ridley 1991(《末路狂花》,雷德利?斯科特) 80. Antonia"s Line Gorris, Marleen 1995(《不靠男人的女人》,玛琳?格里斯) 81. Man Who Fell to Earth, The Roeg, Nic 1973 82. Wings of the Dove Softley, Iain 1997(《三颗翼动的心》,伊恩?索夫特雷) 83. Portrait of a Lady Campion, Jane 1996(《淑女本色》,简?康萍) 84. Sense and Sensibility Lee, Ang 1995(《理智与情感》,李安) 85. Fanny and Alexander Bergman, Ingmar 1982(《芬尼与亚历山大》,伯格曼) 86. Don"t Look Now Roeg, Nic 1973 87. Blow Up Antonioni, Michaelangelo 1966(《放大》,安东尼奥尼) 88. Mrs Dalloway Gorris, Marleen 1997(《达洛威夫人》) 89. Orlando Potter, Sally 1992(《奥兰多》,萨利?波特) 90. Colour of Pomegranates, The/Legend of the Suram Fortress, The Paradjanov, Sergo 1969 (《石榴的颜色/苏拉姆城堡的传说》,帕拉杰诺夫) 91. Sunset Boulevard Wilder, Billy 1950(《日落大道》,比利?怀尔德) 92. Citizen Kane Welles, Orson 1941(《公民凯恩》,威尔斯) 93. Blood of a Poet, The Cocteau, Jean 1930(《诗人之血》,让?考科多) 94. Crimes and Misdemeanors Allen, Woody 1989(《罪与罚》,伍迪?艾伦) 95. His Girl Friday Hawks, Howard 1940(《女友礼拜五》霍华德?霍克斯) 96. Batman Burton, Tim 1989(《蝙蝠侠》,提姆?波顿) 97. Strange Days Bigelow, Kathryn 1995(《世纪末暴潮》,凯瑟琳?碧罗格) 98. Age of Innocence, The Scorsese, Martin 1993(《纯真的年代》,斯科西斯) 99.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The Reisz, Karel 1981(《法国中尉的女人》,卡尔?雷兹) 100. Little Dorrit : Part 1 Edzard, Christine 1988(《小杜瑞特》) 101. Little Dorrit : Part 2 Edzard, Christine 1988 102. Clueless Heckerling, Amy 1995(《独领风骚》,艾米·海克林) 103. Third Man, The Reed, Carol 1949(《第三个人》,卡洛尔·里德) 104. Fellini"s Roma Fellini, Frederico 1972(《罗马》,费里尼) 105. It"s A Wonderful Life Capra, Frank 1946(《美好人生》,卡普拉) 106. Edward Scissorhands Burton, Tim 1993(《剪刀手爱德华》,提姆·波顿) 107. Dracula - 1992 Coppola, Francis Ford 1992(《吸血惊情四百年》,科波拉) 108. Elephant Man, The Lynch, David 1980(《象人》,大卫·里恩) 109. Jane Eyre Stevenson, Robert 1943(《简爱》,罗伯特·斯蒂文森) 110. Performance Roeg, Nic and Cammell, Donald 1970 111. Flash, The Iscove, Robert 1990(《闪电侠》,罗伯特·伊斯科夫) 112. Apartment, The Wilder, Billy 1960(《公寓》,比利·怀尔德) 113. My Girlfriend"s Boyfriend Rohmer. Eric 1987(《我女朋友的男朋友》,侯麦) 114. Silences of the Palaces, The Tlatli, Moufida 1996(《沉默的宫殿》) 115. Oliver! Reed, Carol 1968(《奥利弗》,卡洛尔·里德) 116. Rope Hitchcock, Alfred 1948(《绳索》,希区柯克) 117. Apocalypse Now Coppola, Francis Ford 1979(《现代启示录》,科波拉) 118. I"ve Heard The Mermaids Singing Rozema, Patricia 1996(《我听到美人鱼在唱歌》) 119. Intimate Lighting Passer, Ivan 1965(《逝水年华》,伊万·帕瑟) 120.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Speilberg, Steven 1977(《第三类接触》,斯皮尔博格) 121. Haunting, The Wise, Robert 1963(《猛鬼屋》,罗伯特·怀斯) 122. Short Cuts Altman, Robert 1993(《短片集》,罗伯特·阿尔特曼) 123. Yellow Submarine Dunning, George 1968(《黄色潜水艇》,乔治·唐宁) 124. 8 1/2 Fellini, Federico 1968(《八又二分之一》,费里尼) 125. Mirror Tarkovsky, Andrei 1974(《镜子》,塔尔柯夫斯基) 126. Dick Tracy Beatty, Warren 1990(《至尊神探》,沃伦·比蒂) 127. Lola Demy, Jacques 1960(《劳拉》,雅克·德米) 128. Fathers of Pop Arts Council ? 129. Conan the Barbarian Milius, John 1981(《霸王神剑》) 130. Piano, The Campion, Jane 1993(《钢琴课》,简·康萍) 131. Blade Runner: The Director"s Cut Scott, Ridley 1991(《银翼杀手导演版》,雷德利·斯科特) 132. Red Shoes, The Powell, Michael 1948(《红菱艳》,迈克尔·鲍威尔) 133. Gormanghast: Episode 1 Wilson, Andy 2000 134. M Lang, Fritz 1931(《M》佛列兹·朗) 135. Gormanghast: Episode 2 Wilson, Andy 2000 136. Enigma of Kasper Hauser, The Herzog, Werner 1974(《加斯·荷伯之迷》,赫尔佐格) 137. Dark City Proyas, Alex 1998(《黑暗之城》) 138. Gormanghast: Episode 3 Wilson, Andy 2000 139. Fistful of Dollars, A Leone, Sergio 1964(《为了几块钱/荒原大镖客》,莱昂内) 140. For a Few Dollars More Leone, Sergio 1965(《为了更多几块钱/黄昏双镖客》,莱昂内) 141.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The Leone, Sergio 1966(《好的坏的和丑的/黄金三镖客》,莱昂内) 142. L"Atalante Vigo, Jean 1934(《亚特兰大号》,让·维果) 143. Conformist, The Bertolucci, Bernardo 1970(《同流》,贝尔托鲁奇) 144. Rear Window Hitchcock, Alfred 1954(《后窗》,希区柯克) 145. Kino-Eye Vertov, Dziga 1924(《电影眼》,维尔托夫) 146. A Nous La Liberte Clair, Rene 1931(《自由属于我们》,雷内·克莱尔) 147. Alphaville Godard, Jean-Luc 1965(《阿尔法城》,戈达尔) 148. Touch of Evil Welles, Orson 1958(《历劫佳人/邪恶的接触》,奥逊·威尔斯) 149. Fat City Huston, John 1971(《富城》,约翰·休斯顿) 150. Under the Roofs of Paris Clair, Rene 1930(《巴黎屋檐下》,雷内·克莱尔)2023-07-11 18:08:333
求罗马的电视剧
有部美剧就叫《罗马》《罗马》这个剧集英国BBC也有份参与,它从罗马共和国后期恺撒与庞培的决裂讲起,讲政治无疑是最大的要点,自从《角斗士》(我一直讨厌这个片子)的狂潮后,电影领域的这几年应该说是好莱坞史诗大片的滑铁卢时期,没有一部不是超级大烂片——因为投资和卡司都超大,所以都超烂,连越战老兵奥利弗斯通都栽一大跟头。所以《罗马》的出现,其实证明了一点,不是时机问题,而是创造力的问题——我认为,《罗马》比近年来任何一部好莱坞史诗大片都好看,比滥觞的《角斗士》都好看,和几十年前的《埃及艳后》比也不差。 《罗马》的出现某种程度也能范化解读出一种当下英美自由派的情绪,就是影射现在的美国,是否和当初的罗马共和国一样,处于向帝国转化的阶段?是否正在成为新的罗马帝国?去年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他是学工科的,聊天中他竟然正好提到过这个问题,可以想见这个问题的受关注程度。当然,从冷战结束后这就已经不是新鲜问题了。 在美国,史诗大片一直都挺受宠,历史剧却不太受待见——和中国内地好像有点反,我们这里呼吁史诗大片已经n久了,好像都出不来啥,顶着史诗头衔的却是《无极》这样的怪胎,而电视荧屏上的历史剧却得承认,数量庞大泥沙俱下中精品还真有一定比例,反正比中国电影强。 从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一起玩《兄弟连》开始,我们就给震住了,美国人玩电视剧和玩电影一样狠,没2年吧,城市大资小资大知小知都改看美剧了,满大街的碟摊也都伺候上了。《罗马》的套路一看就是和好莱坞电影一国的,第一集就“起兴”得牛逼,所有主要人物都抬脸亮相,让你第一眼好像就把丫们都瞅明白了,但是又觉得都留着后手阴你,每个细节每句话似乎都留着阴谋陷阱,所以,我就哗啦啦两天把12集料理掉了。 屋大维 我一定要先说屋大维,虽然在第一季中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主要角色中算不得中心人物,但是我就是觉得,这个剧集到后来肯定就是为了烘托出他了——屋大维才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大帝。 这个男孩子清秀甚至显得有点娘娘腔——这是剧中他母亲说的,他热爱诗歌,喜欢阅读,尤其是希腊哲人的书籍。屋大维的母亲阿提娅是恺撒的侄女,守寡带着儿子和女儿生活,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尽力纵横捭阖,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庭并让儿女都能向上攀爬,她毒辣玩弄心计,却都是些小伎俩,根本没有政治原则更谈不上政治头脑实际上相当愚蠢,她还有个特点,就是非常淫荡,性是她最常用的武器。恺撒高卢战胜回国前,阿提娅与马贩子上床从庞培手中抢到全城最漂亮的白马让屋大维亲自送到高卢献给恺撒:“等他回到罗马每个人都会送他礼物,你一个孩子跋涉到高卢给他献礼,一定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应该是阿提娅整个剧集中最聪明的一着了。屋大维在路上遭遇庞培手下的袭击,被当成奴隶对待人力拉车,在获救的时候,他随手抓起一根棍子就把一个欺凌自己的家伙几下子打死了,他阻止救他的两个士兵继续追逐的时候说出了对当时庞培和恺撒对峙局势的判断,其实这是恺撒等待着庞培先发动进攻——这让我对这个孩子一点都不敢小觑了。后来,在每个关节点上他都有超越自己年龄以及身边成人的敏锐洞见,看来牛人真是从小练成的。 沃伦诺斯和普洛 稍微说下救下屋大维的两个罗马士兵,一个是百夫长卢修斯·沃伦诺斯,一个是他手下士兵提图斯·普洛——在新浪的介绍《罗马》的网页上这俩的名字被放在最前面。这部剧集其实分2条线索,一条就是恺撒与庞培的斗争以及罗马贵族如何在他们之间抉择站队,另外一条就是以卢修斯·沃伦诺斯和提图斯·普洛作为平民的代表,反映出在这个大动荡时代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应该说这也是常见却屡试不爽的情节剧套路。沃伦诺斯是赞同共和的,但是作为恺撒军队的一员,马可安东尼直接领导下的士官,在经济压力以及等等机缘巧合中,他站在了恺撒一边,后来还被“掺沙子”进入元老院,一介平民晋身中枢。而提图斯·普洛具有朴素的平等观念,他厌恶腐朽的贵族把持国家而平民和奴隶劳动却无法享受权利的制度现状,他尚武鲁莽冲动单纯,真诚地爱上一个女奴,如果他活的年头够长,我想将来他会皈依基督教,但是与真实历史时间好像不契合。 恺撒与庞培 恺撒与庞培的斗争是第一季的主要内容,他们与克拉苏并称罗马前三巨头,克拉苏就是《斯巴达克斯》中镇压奴隶起义的那位,后来他远征兵败死掉,恺撒与庞培成为罗马共和国联合执政官。高卢战争结束,恺撒的女儿、庞培的妻子难产去世,这两位巨头的冲突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庞培年长于恺撒,先建军功成名,剧集中他也说到恺撒打仗还是跟自己学的云云。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评价,说庞培是天生的军人不是天才的军人,恺撒是天才的军人不是天生的军人。从剧集中的战争也可以印证这个断语。庞培的几个重要的步骤都被恺撒先手算死,例如先对恺撒发动挑衅,将恺撒宣布为共和国的公敌(剧集中的细节是否历史真实我没来得及查资料不大清楚,但是大方向基本是契合的);在恺撒进军的时候又以无法及时聚集自己的军队为由先行撤退,将罗马变成不设防城市;在自己的军队数量及形势大大占优势的情况下停止进攻改为困守,被恺撒背水一战决定性反败为胜…… 其实,在政治上恺撒也比庞培玩得娴熟,我用8个字形容恺撒的手段——“民心可买,民心可用”,贵族反对他,他就收买、发动、利用平民和奴隶,从谋略到谋术无不精彩。剧集中扮演恺撒的演员,应该说非常形似,我想起意大利和法国合拍的那个喜剧电影《美丽新世界》中的一个搞笑情节,高卢的村民不认识站在他们面前的恺撒,好像是德帕迪约拿出一枚硬币,对照一下,哦,是恺撒。剧集中的恺撒是最具王者之风的,表情很少,沉稳伟岸,他几乎登极成功,不过少算一步,剧集结束时被暗杀横死元老院。不过,剧集中没有出现恺撒说出著名的对布鲁图斯发出的哀叹。据说布鲁图斯是恺撒与情妇的私生子,剧集中倒是没有谈及这个,但是恺撒和布鲁图斯母亲塞维利亚倒是真有一腿,并演绎为恺撒为了妻子家族的支持断绝与塞维利亚关系,还侮辱和掌掴了她,导致塞维利亚疯狂的报复,她在剧集中成为恺撒之死的关键人物。 马可·安东尼 第一季中安东尼的戏份不多,比屋大维稍多点。作为罗马后三巨头之一,恺撒的助手(并不是钦定继承人),他在第一季中的亮相我觉得只是个铺垫作用,接着的第二季才是他的真正天下。不过有限的戏份中也展现出诸多端倪,例如安东尼在行军路上抓住一个路边牧羊女就开始嘿咻,一大队兵在边上候着,呵呵;他对恺撒平常都挺随便,被人斥为粗鲁,关键的时候虽然有点摇摆却还是忠诚的;他和屋大维的母亲保持情人关系,但是却拒绝娶她。安东尼是恺撒的学生,恺撒言传身教安东尼,安东尼与乃师相比,还是表现出不够沉着的焦躁,尤其在政治上,关节处总是有些踩不到正点。这也是一个终极结局的伏笔。 暴力·情色 HBO是个收费频道,所以尺度相对宽松些,从暴力场面来看,比《角斗士》有过之而不及,有嗜血癖好的男生肯定看着过瘾。例如庞培被杀的时候,出现了比较真切的斩首,虽然只是远景;在普洛被判决角斗场死刑时,沃伦诺斯最后按捺不住下场救他,有非常真切的砍断手脚特写;例如处死高卢王的绞刑,也非常细致。按照美国的电影分级,如果放在大银幕上肯定是没法铺开上映必要一剪的。 罗马时代本来就是非常乱哄哄的,剧集中的情色场面也很多,比暴力场面更多,从第一集开始就有露两点的床戏,主要女角阿提娅、塞维利亚都露点了,虽然时间都不算长,但是也够火辣了,绝对属于限制级别。片中也有非常态的情色表现,例如乱伦,屋大维和姐姐搞一块;有伪男同的关系,屋大维的母亲就以为他是恺撒小情人,虽然事实上不是,但是从古希腊传统以来就算真是睿智老人引领一个少年,也没啥;有女同关系,塞维利亚为了报复恺撒就引诱屋大维的姐姐,不过这段我觉得明显多余,其实即使不用上床情节上也能理顺。 扮演塞维利亚的琳赛·邓肯脸非常熟悉,扮演屋大维母亲阿提娅的也很脸熟。虽然查看了官网,其他演员也都眼熟,只知道都在大银幕上露过脸,但还是想不起来到底演过啥。只是看来大小屏幕通吃也不是中国才有。 其他 常有人说美国人是用拍电影的牛力来整电视剧,我觉得只说对了一半,对的那一半在于将美国娱乐产业的共性统了起来,不对的那一半在于把电影捧高到绝对的地步,两者有可比性,但是无形中把电视给看扁了。1亿美元做出的《罗马》,还有之前的《兄弟连》,现在连电视剧这种特别地域化的玩意都占领我们的摊头了…… 说点碟的品质吧,我对技术完全白痴,看碟多年术语都拎不清的,唯一要提醒的就是,我买的这套碟的翻译,前面5张翻译都还不错,到后面大概最后一张碟,第一集的翻译感觉就是词霸给翻的,英文字幕字特小,幸亏说得比较慢,基本上就过去了,最后一集翻译缓过来了,比前面一集好多了,但是与前几张还是没法比。2023-07-11 18:08:403
“心不设防”是什么意思?
不设防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没有设立防备,防护世界上就 有一些不设防的城市,比如二战是的罗马心不设防就是心中没有防范得意识,指待人真诚或天真善良2023-07-11 18:08:503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大著名战役(战役名.时间.交战国.最后怎样)
一、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0月2日,费多尔·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动攻击,代号台风行动。德军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德军计划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尔后以强大快速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首都。为达此目的,德军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东“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地带。“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坦克第3(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司令为霍普纳上将)、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称坦克第2集团军,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别改称坦克第3、第4集团军),共74个半师,内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亦即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陆军由第2航空队进行支援。“中央”集团军群总计约有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和追击炮1.4万余门,飞机1390架。德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武器质量上也占优势,因为当时苏军坦克和飞机有一半以上是旧式的。德军在坦克、航空兵、以及摩托化步兵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 参加莫斯科会战的苏军有: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右翼。10月10日,朱可夫接管了西部方面军和保卫莫斯科的指挥工作。截至9月底,苏军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辖第22(司令为沃斯特鲁霍夫少将)、第29(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2月为什韦佐夫少将)、第30(司令为霍缅科少将,11月为列柳申科少将)、第19(司令为卢金中将,10—11月为博尔金中将,11月改编为突击第1集团军)、第16(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0集团军(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占领防御。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集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10月为阿基莫夫中将,10月为戈卢别夫少将)在罗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正面进行防御,而将其余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10月为尤什克维奇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10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置于西方面军后方。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辖第50(司令为彼得罗夫少将,10—11月为叶尔马科夫上校,11月为博尔金中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12月为普申尼科夫中将)、第13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总计在西方向上的3个方面军共有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和迫击炮7600门,飞机677架。苏联红军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亚穆加,亚赫罗马,红波利亚纳,白拉斯特,索城,克林,沃洛科拉姆斯克,晓基诺,阿列克辛,塔鲁萨,卡鲁加,别廖夫,莫斯科会战胜利。 彻底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使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只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祥鹤”、“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中途岛6月4日凌晨,日本第一攻击波机群36架俯冲轰炸机、36架水平轰炸机和36架零式战斗机开始从4艘航空母舰上同时起飞,108架舰载机在永友文市海军大尉的率领下出发攻击中途岛。南云中将命令侦察机搜索东、南方向海域,第二攻击波飞机提到飞行甲板上,准备迎击美国舰队。但是重巡洋舰利根号的2架侦察机因为弹射器故障,起飞时间耽误了半个小时,筑摩号的1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中途返航(这架飞机本应该正好搜索美国特混舰队上空),给日本舰队埋下祸根。 6月4日拂晓,中途岛派出的“卡塔林娜”式侦察机发回发现日军航空母舰的报道,斯普鲁恩斯少将立即做出反应,准备攻击日军航母(其实法兰克u2022弗莱彻海军少将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但是斯普鲁恩斯首先发动空袭)。美国舰队因为已经破解了日本海军“JN-25”的通讯密码,而对敌人的计划了如指掌。 6月4日清晨,日本舰载机向中途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驻扎在中途岛的美军战斗机也全部升空,迎击来犯的日本战机。美军的轰炸机,包括了B-17型轰炸机也向日本舰队发动还击。 7时整,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攻击波机群准备开始返航,并向南云中将发出了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的电报。 7时06分,由战斗机、鱼雷机、俯冲轰炸机所组成的117架战机,从斯普鲁恩斯少将所率领的第16特混编队大黄蜂号及企业号升空,奔向200海里外的南云舰队。8时40分,15海里以外的弗莱彻少将率领的第17特混编队约克镇号起飞了35架战机。 7时10分,首批从中途岛起飞的10架美军鱼雷轰炸机出现在南云舰队的上空。美军飞机排成单行,扑向日航空母舰。在日军战斗机的截杀和日舰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击落了7架。友永的报告和美机的攻击,使南云中将相信中途岛的防御力量还很强,于是决定把原来准备用于对付美舰的飞机改为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轰炸。此时,他仍然没有发现美军舰队。 中途岛7时15分,南云下令赤城号和加贺号将在甲板上已经装好鱼雷的飞机送下机库,卸下鱼雷换装对地攻击的高爆炸弹。 7时30分,南云接到利根号推迟半小时起飞的一架侦察机发来的电报,距中途岛约240海里的海面发现10艘美国军舰。南云命该侦察机继续查明敌人舰队是否拥有航空母舰,同时命令暂停对鱼雷机的换弹。就在南云等待侦察机的侦察结果时,空中再次响起了警报。40余架从中途岛起飞的美军B-17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扑向南云的舰队。由于美军的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结果很快的就被南云派出的零式战斗机击退。 8时15分,南云终于接到了侦察机传来的报告:美军舰队里确实有航母的存在。南云下令各舰停止装炸弹,飞机再次送回机库重新改装鱼雷,日本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一片混乱,为了争取时间,卸下的炸弹,都堆放在甲板上。 8时30分,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机群返航飞抵日本舰队的上空。还有那些保护航空母舰的战斗机也需要降落加油。南云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第二航空母舰战队司令山口海军少将向南云建议“立即命令攻击部队起飞”。第二批突击飞机换装鱼雷还没有完成,如果马上发动进攻,也没有战斗机护航。而且舰上的跑道被起飞的飞机占用,那么油箱空空的第一攻击波机群会掉进海里。南云决定把攻击时间推迟,首先收回空袭中途岛和拦截美军轰炸机的飞机,然后重新组织部队以进攻美军特混舰队。 8时37分,返航的飞机开始相继降落在四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 9时18分,全部飞机的作业完毕。南云命令舰队以30节的航速向北航行,以避开再来攻击的美机,准备全力进攻美军特混舰队。 9时20分,掩护日本舰队的战斗机开始起飞。 9时25分,一队由大黄蜂号起飞的15架“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发现了南云舰队。不幸的是,他们的燃油即将耗尽,而且没有战斗机护航。在自杀式攻击中,被零式战斗机和高射炮火全部击落,30名飞行员除1人生还外全部遇难。 9时30分,从企业号、约克镇号起飞的28架美军战机陆续尾随而来,向苍龙号和飞龙号展开攻击。然而在攻击南云舰队的时候遭到重创,损失了20架鱼雷轰炸机,美机所投鱼雷竟无一命中。 中途岛10时20分,由102架飞机组成的日军舰载机攻击队此时也已排列就绪。正当日军战斗机在低空忙着驱赶美军鱼雷机时,南云舰队的上空出现了33架由克拉伦斯u2022麦克拉斯基少校率领从企业号起飞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此时,日舰正在掉头转到迎风的方向,处于极易受攻击的境地,甲板上到处是鱼雷、炸弹及刚加好油的飞机。这正是美军求之不得的有利时机。 10时24分,第一架日本战斗机飞离飞行甲板时。企业号的3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分成2个中队分别攻击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接踵而来的是17架从约克镇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则专门攻击苍龙号航空母舰。日军的3艘航空母舰刹那间变成了三团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等待起飞的飞机以及燃料和弹药引起大爆炸,火光直冲云霄,短短的5分钟,日本三艘航空母舰被彻底炸毁了。 10时40分,接替指挥空中作战的日第2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少将发动反击,18架由“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6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的攻击编队从飞龙号航空母舰起飞。飞向目标途中,发现了一批正在返航的美军轰炸机,便悄悄的尾随。就因如此,日机成功的找到了约克城号,并立即发动攻击。3颗炸弹命中约克城号,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在美军船员的极力抢修下,恢复了航行功能。 11点30分,南云中将及其幕僚转移到了长良号巡洋舰,开始集合残余的舰队。 13时40分,10架日军“九七”式鱼雷攻击机和6架“零”式战斗机又从飞龙号飞来,对受伤的约克城号发起了第二次攻击。约克城号这次就没那么幸运,被两枚鱼雷击中,左舷附近掀开两个大洞,并把舰舵给轧住了。弗莱彻少将被迫转移到巡洋舰,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少将。 14时45分,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飞龙号航空母舰,斯普鲁恩斯立即命令企业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30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起飞,去攻击飞龙号。 15时00分,美军约克城号的舰长巴克马斯特被迫下令弃舰。然而,它却并没有沉没,于是美军又回到该舰上,试图由拖船拖向珍珠港。 16时45分,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的俯冲轰炸机成功地攻击了日军剩下的飞龙号。飞龙号当即命中4弹,船上一片火海。山口司令官和舰长加来止男随舰葬身大海。 中途岛6月4日晚19时,已经被摧毁的日军苍龙号、加贺号航空母舰先后沉没。 6月5日2时55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否决了其首席参谋黑岛大佐提出的集中全部舰只在白天轰炸并登陆中途岛的挽回败局的方案,下令:“取消中途岛的占领行动。”并表示“所有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担当,我回去向天皇陛下请罪。” 他把自己关进会客室,一连三天拒绝会见部下。6月5日夜间,日军两艘重巡洋舰最上号和三隈号在浓雾中转向时互撞,最上号重创,三偎号留下陪伴左右。 3时50分,被摧毁的赤城号航空母舰被日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5时10分,无法挽救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被日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6月5日天亮,美军飞机一波又一波的轰炸负伤的日军巡洋舰三隈号、最上号。三偎号葬身海底,而重伤的最上号反而逃过大难,挣扎着回到特鲁克的基地。攻击结束以后,美军特混舰队随即撤离战场。 13时00分,日军I-168号潜艇发现了约克城号,随即发射4条鱼雷,2条命中约克城号,1条命中护航的哈曼号(DD-142 USS Hammann)驱逐舰,两舰相继沉没。 中途岛之战终于宣告结束。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0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2023-07-11 18:08:5811
“公民”一词的由来
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从其产生来看,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在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在这个奴隶制时期,在民主政治的雏形的基础上,出现了“公民”的称呼,也叫“市民”。古罗马曾经颁布过“市民法”,也就是公民法,用以调整罗马市民之间的关系。欧洲封建制时期,奴隶制的民主共和形式消失了,公民的概念也就不再使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公民的概念被重新提出,各国宪法普遍地使用了公民的概念。从其性质上来看,公民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两个方面。公民的自然属性反映出公民首先是基于自然生理规律出生和存在的生命体。公民的法律属性是指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以一个国家的成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应由国家法律加以规定。2023-07-11 18:09:254
二战巴黎不设防
这是国际法通行的一种保护方式,宣布为不设防的城市不设防城市(undefended city)。所谓不设防城市即战时没有军队防御和军事设施的城市。当某个主权国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面临被占领的危险,这个国家的政府本着人道主义保护市民,并保护城中的文物古迹不被毁灭,就会宣布它为不设防城市,命令守军撤出,自动放弃城市的占领权,该城奉行不抵抗原则。二战时期,巴黎、罗马都曾宣告为不设防的城市2023-07-11 18:09:32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扩展资料;新现实主义以平凡的题材表现形式美,以朴实的摄影手法,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为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现实主义2023-07-11 18:09:512
名词解释 新现实主义
neorealismo2023-07-11 18:10:041
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相关作品
编剧-罗伯托·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罗马帝国艳情史 Caligula (1979).....treatment (uncredited)卡里古拉 / 嘉里古拉CaligolaCaligula, My SonCaligvlaGore Vidal"s CaligolaIo, Caligola苏格拉底 Socrate (1971)Socrates枪手 Les Carabiniers (1963)枪兵 / 卡宾枪手Carabiniers, LesThe CarabineersThe RiflemenThe Soldiers软奶酪 . (1963).....segment Illibatezza罗可巴克RogopagLavado cerebralLet"s Have a BrainwashRoGoPaGRogopag - Relações HumanasIndia (1959).....also storyIndia, matre bhumiInde, terre mère德拉·罗维莱将军 IL Generale Della Rovete (1959)罗维雷将军Generale della Rovere, IlGénéral della Rovere, LeGeneral della Rovere不安 Paura, La (1954).....uncredited恐惧AngstAngoisseFearI Don"t Believe in Love AnymoreIncuboNon credo più all"amoreOtrohetPeur, LaPor, LaUskottomuusYa no creo en el amor意大利的旅行 Viaggio in Italia (1953)意大利之旅Voyage in ItalyVoyage to ItalyAmour est le plus fort, L"Journey to ItalyStrangersThe Lonely WomanVoyage en Italie1951年的欧洲 Europa "51 (1952).....(story)欧洲,51年No Greater LoveThe Greatest Love1951年的欧洲 Europa "51 (1952).....(written by) and欧洲,51年No Greater LoveThe Greatest Love秘密炸弹 Macchina ammazzacattivi, La (1952)Machine to Kill Bad PeopleThe Machine That Kills Bad People罗威莱将军 Sept péchés capitaux, Les (1952).....segment EnvyThe Seven Deadly SinsSette peccati capitali, ISette peccati, I弗朗西斯的花束 Francesco, giullare di Dio (1950).....storyFrancis, God"s Jester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荒岛怨侣 Stromboli (1950).....(story)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 terra di Dio荒岛怨侣 Stromboli (1950).....and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 terra di Dio爱 L"Amore (1948).....screenplay (segment La voce umana)Amore, L"Ways of Love德意志零年 Germania anno zero (1948).....(story and screenplay)Allemagne année zéroDeutschland im Jahre NullGermany Year Zero战火 Paisà (1946).....screenplay and dialogue &游击队 / 老乡Paisan罗马不设防 Rome, Open City (1945).....uncredited罗马,不设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Open City空军敢死队 Luciano Serra pilota (1938).....screenplayLuciano Serra, Pilot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苏格拉底 Socrate (1971)Socrates路易十四的崛起 La Prise de pouvoir par Louis XIV (1966)路易十四的夺权Prise de pouvoir par Louis XIV, LaThe Rise of Louis XIVThe Rise to Power of Louis XIV软奶酪 Ro..G. (1963).....(segment Illibatezza)罗可巴克RogopagLavado cerebralLet"s Have a BrainwashRoGoPaGRogopag - Relações HumanasIndia (1959)India, matre bhumiInde, terre mère德拉·罗维莱将军 IL Generale Della Rovete (1959)罗维雷将军Generale della Rovere, IlGénéral della Rovere, LeGeneral della Rovere不安 Paura, La (1954)恐惧AngstAngoisseFearI Don"t Believe in Love AnymoreIncuboNon credo più all"amoreOtrohetPeur, LaPor, LaUskottomuusYa no creo en el amor意大利的旅行 Viaggio in Italia (1953)意大利之旅Voyage in ItalyVoyage to ItalyAmour est le plus fort, L"Journey to ItalyStrangersThe Lonely WomanVoyage en Italie我们女人 Siamo donne (1953).....(segment Ingrid Bergman)Of Life and LoveWe, the Women1951年的欧洲 Europa "51 (1952)欧洲,51年No Greater LoveThe Greatest Love秘密炸弹 Macchina ammazzacattivi, La (1952)Machine to Kill Bad PeopleThe Machine That Kills Bad People罗威莱将军Sept péchés capitaux, Les (1952).....3 (segment Envie, L"/Envy)The Seven Deadly SinsSette peccati capitali, ISette peccati, I弗朗西斯的花束 Francesco, giullare di Dio (1950)Francis, God"s Jester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荒岛怨侣 Stromboli (1950)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 terra di Dio爱 L"Amore (1948).....(segment Miracolo, Il)Amore, L"Ways of Love德意志零年 Germania anno zero (1948)Allemagne année zéroDeutschland im Jahre NullGermany Year Zero战火 Paisà (1946)游击队 / 老乡Paisan罗马不设防 Rome, Open City (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Open City制作人-罗伯托·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1951年的欧洲 Europa "51 (1952).....producer欧洲,51年No Greater LoveThe Greatest Love荒岛怨侣 Stromboli (1950).....producer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 terra di Dio爱 L"Amore (1948).....producerAmore, L"Ways of Love德意志零年Germania anno zero (1948).....producerAllemagne année zéroDeutschland im Jahre NullGermany Year Zero战火 Paisà (1946).....producer游击队 / 老乡Paisan罗马不设防Rome, Open City (1945).....producer (uncredited)罗马,不设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Open City2023-07-11 18:10:131
古罗马帝国是怎样由兴到衰的 ?
1)罗马的兴盛 竞争优势:使古罗马伟大的是一个强大的政府、第一个共和政体、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竞争精神(尚武精神)、法制和开放的民族性。这就是它的竞争优势。其中以元老院主政的政府和法制的作用为最大。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维持法律。 古罗马的政体也许是古代最完善的民主政体了。它最初也是王权的政府,后来成为贵族政体,重要官员和元老院是由地位高的家族的后代才能担任。它引起所有非贵族阶层的人平民和商人们的激烈反对。贵族与平民阶层的对立产生了权力制约的共和政体。保民官牵制其它官员和元老院;二个执政官和为期仅一年的任期是为了防止独裁的产生;公民选举权等。此外,公民作为军人可以因为作战勇敢而获得财富,成为军官,从而进入上层。罗马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国家,在那里奴隶和外国人可以成为公民,敌人的优势都被罗马吸收了。它学习一切有用的好东西,为得是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这一点与斯巴达有本质的区别。 2)罗马的衰亡 因为没有的对手也就不存在对外的竞争了。所以罗马的衰亡的原因要到竞争优势以外去找。首先是罗马从内部衰落了,才有各日尔曼部族的入侵的结果。象比较的是中华帝国也多次被北方蛮族入侵和征服,当最后都复兴了。罗马帝国却是一击即碎,永远没有复兴。这只能解释为它的多民族性和没有形成统一的文明。文明的优势使中国成为“万国来朝”的文化中心,并在被蛮族征服以后,迅速同化征服者。另一个例子是希腊文明。即使它在被马其顿人征服以后,其文明仍造就了希腊化时代。 当几次内战与长期的帝制使法制逐渐衰败使元老院成为傀儡,人民的财产和生命能够随意被夺取,周而复始的动乱消灭了那使罗马民族成功的的优秀品质以后,罗马就从内部灭亡了。 进取的停止:当没有敌人可以征服以后,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被用于个人目的。罗马城是不设防的城市,它的安全依赖于罗马人的爱国心,这是为了防止将军们威胁文人政府。当国际竞争停止以后,当国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到无法容忍的时候,当势力迅速增长的新人们仍旧被排斥在元老院和重要的官职以外时,当奢侈之风削弱了罗马人的道德与品质时,罗马的共和体制就受到来自内部的威胁。这些是内战的起因。 专制扼杀自由、团结、爱国心和创造力:内战消灭了罗马人的传统,爱国心不存在了。帝制消灭了自由,安逸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使罗马伟大的因素都丧失了,它就处于维持和衰败的状态。由于帝制是无法永远保持政府的贤明的,罗马在成为专制国家以后又没有发展自己的文化和经济,他们知识消耗用征服掠夺来的巨大财富。整个民族都无所事事,内乱不断。 文化与道德的缺乏:罗马的文化与道德的缺乏反映在被基督教(一种被征服者的宗教)所同化上。罗马的文化基本都是借来的。仅仅一部法律和大众娱乐(戏剧、和角斗)是无法维系这个强大的民族的,更不能维系住整个多民族组成的帝国。所以罗马帝国在内部就是脆弱的。这一点正与中国相反。因为中国即使在成为专制帝国以后,仍是所在区域的文明的中心,它本身产生文明。文明的意义就在于它能使热爱它的民族自我成长。 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罗马几乎从来没有什么产业(农业或手工业),它靠征服起家,还要靠强大的军队维持庞大的帝国,因为到处都是心怀不满的被征服者。不能指望罗马人在征服了世界以后改为种庄稼、做手工艺和经商。奴隶的广泛使用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还使从事经济的不多的罗马人破产。当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只能靠贸易和征服所得的财富供养时,它早晚会消耗成一个空壳。 总结起来,在六个原则中,除了外交原则不存在以外,进入帝制的罗马,其五项事关国家兴亡的原则全面衰败了:民族精神和道德败坏了,强大政府和共和政体(包括法制、政治竞争、和有限自由)被帝制消灭了,对外竞争与内部竞争也都消失了,无休止地消耗却不生产财富,以及军队腐败。2023-07-11 18:10:291
为什么都说 罗马 浪漫
古老罗马,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惊喜与浪漫的城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偏偏幸福总是短暂,所以充满忧伤.自由芬芳的恋爱后,她无奈地回到了那个冷冰冰的皇宫,恢复了她本来刻板、沉闷的生活,履行她作为皇室成员的出访职责;花团锦簇风光旖旎的背后,她承受的是本不属于她的重重负担.一个原该灿烂活泼的灵魂就那样被无情的锁入幽深皇宫里. 这是她的宿命,一段永难忘怀的愉快经历,一段感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但那份美丽的回忆成为了永恒。这是那个经典的影片为我们描述的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幽默,浪漫,逗趣的打闹,对白,这电影把最优雅高贵的公主引荐给了我们,魔力一般地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2023-07-11 18:10:362
请问有什么电影取景于意大利罗马呢? 我知道《越空行者》是其中的一部,还有别的吗? 期待您的回复 谢谢
罗马假日、许愿池艳遇、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高卢英雄大战凯撒、斯巴达克斯、埃及艳后、角斗士、凯撒大帝、宾虚、暴君焚城录、罗马之战 、罗马帝国艳 情史2023-07-11 18:10:443
罗马是个很特别的城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充满了遗址、雕塑、喷泉的城市2023-07-11 18:10:525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格电影作品是?
偷自行车的人 德·西卡罗马,不设防城市 罗西里尼粒粒皆辛苦 擦鞋童 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 米兰奇迹 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 秘密炸弹 罗伯特·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 罗马十一时 德·桑蒂斯屋顶 德·西卡沉沦 鲁基诺·威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鲁基诺·威斯康蒂画面与音响 鲁基诺·威斯康蒂德意志零年 罗西里尼意大利式的结婚 德·西卡芬齐·孔提尼家的花园 德·西卡2023-07-11 18:11:062
美剧 末世中这个供电的啥玩意??还有开始停电的时候,电脑那个下载什么??
政治讲政治言归正传,“罗马”这部剧BBC也参与,我从罗马共和国后期恺撒和庞培休息,无疑是最大的一点,因为“角斗士”(我一直痛恨的狂热这部电影),电影业在过去几年应该说,滑铁卢,不是超级烂片 - 好莱坞史诗时期,因为投资和卡司超大,超烂,甚至越战老兵奥利弗·斯通栽了个大跟头。 “罗马”,其实,证明了这一点,是不是时机问题,但创造力的问题 - 我想,比任何好莱坞史诗大片近几年的“罗马”,好看比的滥觞“角斗士”的良好期待,和几十年前的“埃及艳后”不是说不好。 到餐桌“罗马”的一种当代英美自由主义情绪的解释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被影射到美国,无论是罗马共和国和原处于转型期帝国?正在成为新的罗马帝国?去年我的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他是学工程的,他应该只是聊天提到了这个问题,可以想像,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当然,从冷战的结束,这是不是一个新问题。 在美国,史诗不是特别青睐历史剧各类待观察 - 中国似乎是有点反,我们呼吁史诗大片一直是n久,似乎得到了汉,冒着史诗标题是“无极”的怪胎,在电视屏幕上的历史剧,但不得不承认,数量庞大的精品泥沙俱下确实有一定比例的,反正比中国电影。 ·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一起玩“兄弟连”,我们给震住了美国人玩的电视节目和播放电影一样残酷无情,没过两年,市国有小资小大地知道开始看美国电视,菜充满摊位还担任。 “罗马”的程序是一个国家和好莱坞电影,看看第一集的“起兴岩,台联的外观的重要人物,所以乍一看似乎把告诉他们采取了看看就明白了,但他们认为,保持FLAC阴,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似乎保持的阴谋陷阱,所以我崩溃了2天至12套菜。 屋大维我必须先说,屋大维,虽然在第一季度,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有很多的钱中的主体作用的核心人物,但我是这部剧,然后确定它是陪衬他 - 屋大维是罗马第一个皇帝,奥古斯凯撒。帅气的男孩,甚至似乎是有点娘娘腔 - 这是打他的母亲说,他热爱诗歌,喜欢阅读,尤其是希腊哲学家的书籍。母亲,ATI雅,屋大维恺撒的侄女,一个儿子和女儿住的的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一个寡妇尝试演习,所有的目的,是来保护他们的家庭和孩子可以爬起来,她阴险玩心计,但都是小伎俩,没有政治原则,让孤独其实是相当愚蠢的政治头脑,她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淫荡,是她最常用的武器。凯撒高卢克服回国之前,A剔牙马贩子上床抓住全市最美丽的白马双手庞培屋大维亲自送到高卢专用凯撒:“他回到罗马大家会送他一个礼物,你是一个孩子跋涉高卢人给他买礼物时,一定给他印象深刻” - 这整个电视剧A剔牙最聪明的一个。屋大维遭受庞培男子袭击的道路上,被当作奴隶的人力拉车,获救后,他随手抓起一根棍子,把几下子并杀害一个恃强凌弱的家伙,他停下来拯救他继续追逐这两名士兵到时候再说庞培和凯撒对抗中判断,这实际上是在等待庞培第一次进攻凯撒 - 让我指出这个孩子不能被低估。后来,在每一个关节点,他有敏锐的洞察力超越自己年龄和成人左右,牛似乎是非常小的出类拔萃。沃伦北美和普洛略有救出屋大维在两名罗马士兵,一个百夫长卢修斯·沃伦北,他的士兵提图斯普洛之一 - 新浪网页面上推出了名为“罗马”,也许在前面的情节线索,实际上是两个,一个是恺撒和庞培的斗争和罗马贵族选择站在他们之间,另一条是北卢修斯·沃伦和Titus普洛平民的代表,体现了国家的普通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动荡。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的情景剧程序,但屡试不爽。沃伦北赞同共和党,但为一体的军队凯撒,马克·安东尼的直接领导下在经济压力和机会的士官,他站在在凯撒一侧,并一直到参议院的“掺沙子”,普通平民加入此集线器。泰特斯临简单的平等观念,他痛恨腐朽的贵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平民和奴隶劳动,但不能享受权利的制度现状,简单而真诚地爱上了一个奴隶的女孩,他的好战的鲁莽冲动,如果他是活着年足够长的时间,我以为他会改信基督教,但似乎并不适合与真实的历史时间。恺撒和庞培恺撒和庞培的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罗马第一季度和前三巨头和克拉苏,克拉苏是亚历克斯斯巴达“镇压奴隶的反抗谁,后来他远征被击败了,了,恺撒和庞培联合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在高卢的战争,凯撒的女儿,庞培的妻子在分娩时亡,这两大巨头的冲突中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庞培年纪比撒,第一集团军功成名,戏剧,他说凯撒战争或与他们的学校等。在一篇文章中,我曾经看到一篇评测,庞贝是一个天生的士兵不是一个天才战士,凯撒是不是天生的天才士兵。从战争的戏剧中,我们可以验证这一说法。庞培的几个重要的步骤是凯撒上风算了,例如,首先发起挑衅的凯撒,凯撒作为共和国的敌人(详情的电视剧,如果历史的真相,我根本没有时间来检查信息声明并不清楚,但基本合适的大方向),凯撒3月又以没有能够收集到自己的军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在地面上,先以退为进,停在部队的数量和情况大大改变主导进攻搭成,凯撒背水一战决定性反败为胜...... 事实上,政治凯撒毕Pangpei有本事,我用八个字来形容凯撒的手段 - “人来买,可人民的意志”,贵族反对他,他会买,发动,利用平民和奴隶,一切美妙的策略,以寻求手术。戏剧演员扮演凯撒,它应该说是非常的形状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情节的喜剧电影联合制作意大利和法国的“美丽新世界”,高卢村民不知道凯撒站在他们面前,似乎德帕迪约拿出一枚硬币,控制,哦,凯撒。凯撒剧最富豪的表达很少冷静和坚定的,他几乎高度登录成功,但小本经营的一步,最终的戏剧被暗杀暴参议院。然而,该系列似乎没有说著名的哀叹布鲁特斯发行凯撒。有人说,布鲁图是恺撒和他的情妇的私生子,情节没有谈论这个,但凯撒和布鲁图斯的母亲塞维利亚这是一个事,他的妻子和家人的支持和解释凯撒断绝关系塞维利亚,侮辱,并打了她一巴掌,导致在塞维利亚疯狂的复仇剧,她成为凯撒的亡的关键人物。 马克·安东尼安东尼在第一季度几个场景,比屋大维稍微多点。在罗马三巨头之一,恺撒的助手(不是帝国的继承人),出道第一季度,我认为仅仅是敲门砖,那么第二季度是他的真实世界。然而,数量有限的场景,呈现出很多线索,如安东尼在行军的道路上抓住了路边的牧羊女开始嘿咻,一大群士兵的边缘等待凯撒,他平时随便来,人们虽然粗鲁,关键的摇摆一点点,但仍忠于驳回保持他的母亲和屋大维爱好者,但拒绝与她结婚。安东尼·凯撒学生,凯撒的话和事迹乃是安东尼安东尼,或足够的冷静焦虑,特别是在政治,关节总是一些小于准时。它也有一丝的最终结果。 暴力,色情 HBO按次付费电视频道,相对宽松规模比“角斗士”从暴力场面,没有男生,一个嗜血的习惯肯定看了乐趣。例如,当庞培被打,真正斩杀虽然只是一种设想,普罗文被判处刑的舞台,沃伦北终于动心的命运救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切断手脚特写;例如,高卢之王被打绞刑,也很详细。按照美国的电影分级,如果放在大屏幕上,当然不能扩散到释放必要的切。 罗马时代一直是非常的色情场面的嗡嗡声,在剧中,多的暴力场面,从第一集将挂出她的乳头,主要女字剔牙塞维利亚露点,虽然时间不长,但它足够热,绝对属于水平的限制。这部电影也有一个非常状态色情的表现,如乱伦,屋大维和姐姐做1;伪同性恋关系,屋大维的母亲认为他是凯撒,小情人,虽然不是,其实,但在古老的希腊文的传统,因为即使真的一个睿智的老人带领一个十几岁的,也没啥,同性恋关系,塞维利亚诱惑凯撒屋大维的姐姐为了报复,但我认为这显然是不必要的,事实上,甚至可以不上床的情节理顺。林赛·邓肯发挥塞维利亚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剧中屋大维母亲,ATI雅,很脸熟。查看官方网站,其他演员都很熟悉,只知道,在大屏幕上露过脸,但仍不能完全记得演过什么。通吃似乎只是在屏幕的大小不仅是在中国。 人们常说美国人牛莉电影整部剧,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右半边是共同制度的美国娱乐界错了一半的电影高点两者之间的绝对媲美,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电视看不起。 $ 100 000 000,使“罗马”,“兄弟连”在前作中就有,现在这方面的东西戏剧?占领我们的份额在第一...... 光盘质量,和我完全技术白痴,看碟年进行不清的术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买了这个光盘翻译,前面五个翻译是相当不错的,可能是最后一盘到后面,一组翻译的感觉。打开小英文字幕特殊的字,感谢一个相当缓慢的,基本上是通过最后的情节翻译缓过来,比以前的情节很多,但仍然有一些前没法比。2023-07-11 18:11:14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是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1945年诞生的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以人民群众反抗运动为题材。2023-07-11 18:11:201
似乎是在二战中,有一个城市,市民为了保存城市的完整,全体投降,是哪个城市?
所谓不设防城市即战时没有军队防御和军事设施的城市。当某个主权国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面临被占领的危险,这个国家的政府本着人道主义保护市民,并保护城中的文物古迹不被毁灭,就会宣布它为不设防城市,命令守军撤出,自动放弃城市的占领权,该城奉行不抵抗原则。根据1907年的《海牙公约》规定,对不设防城市、村庄等不能轰击1940年6月5日,希特勒投入140个师的兵力,向法国发起强大攻势。而敦刻尔克撤退后,法军只有71个师留在本土,装备上也落后于德军。面对德国人的强攻,法军节节败退。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首都,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 1940年的布鲁塞尔 1940年的巴黎,法国政府在明显不能保卫它的情况下放弃它。 1941年4月的贝尔格莱德 1942年的马尼拉,美国军队在不能抵抗日本军队时放弃它。 1943年8月14日的罗马市,防御的意大利军队单方面宣告成为不设防之城市。之后德军攻击时,该市仍是不设防之城市。随后,盟军在1944年7月进入罗马,撤退的德军亦宣布佛罗伦斯和基耶蒂成为不设防之城市。 1944年10月11日的雅典2023-07-11 18:13:035
罗马的经济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罗马就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罗马的GDP在意大利各城市中位居第一位,占意大利全国GDP的6.7%,并以每年4.4%的速度继续增长,这在整个意大利也处在最前列。如今的罗马拥有多样化而且充满活力的经济,包括国家管理、旅游业、服务业、科研、通信和个体经商业。旅游业是罗马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内的众多博物馆包括梵蒂冈博物馆、Borghese美术馆、Capitolini博物馆等。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罗马的工业产业集中在传统的纺织品和旅游纪念品,以及食品、医药、机械、造纸和冶金等新兴的行业。此外,罗马凭借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成为影视业的重要基地,经常成为电影的拍摄地和场景地,如《不设防城市》(罗伯托·罗塞里尼导演,1945年)、《罗马假日》(威廉·惠勒导演,葛雷哥莱·毕克与奥黛丽·赫本主演,1953年)、《平民天后》(希拉里·杜芙主演,2003年)等。罗马同时也是银行业、电子工程工业和航空业中心。众多国际企业和组织将总部设在罗马,比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理事会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2023-07-11 18:13:171
阿尔贝特·凯塞林的陆战英豪
凯塞林预料盟军下一步将会入侵西西里岛,若选择该岛为目标,盟军可以自马耳他和突尼斯出动战斗机支援登陆行动。为此,凯塞林向意大利增援了6个岸防师、4个机动师和2个德军机动师——第15装甲掷弹兵师和赫尔曼·戈林装甲师,而这两个德军师都是在突尼斯被消灭后重建的单位。凯塞林很清楚,这样的兵力足够抵挡盟军小型的登陆,但不可能抵挡规模庞大的入侵行动。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当盟军一旦开始登陆西西里岛时就立即反击,因此他对戈林装甲师师长保罗·康拉勒上校(Paul Conrath)下令,一旦发现盟军入侵舰队的踪迹,无论是否有取得该岛指挥官阿尔弗雷多·古佐尼大将(Alfredo Guzzoni)的同意,都要立即攻击。凯塞林希望德军的U艇可以重挫盟军的入侵舰队,但它们战果稀少。7月4日至5日,U-953击沉了两艘美国坦克登陆舰(LST),U-375则击沉三艘英国运输船;7月10日,U-371则击沉了自由轮和油轮各一艘;由于盟军强大的空中兵力,原驻于当地、自7月起由里希特霍芬指挥的第2航空舰队被迫将大部分飞机撤至欧洲大陆。凯塞林于7月12日飞赴西西里视察该岛状况,判断部队只能继续拖延盟军的挺进,但无法长久守下去,迟早要撤退。尽管如此,凯塞林还是于7月15日派第29装甲掷弹兵师增援西西里岛。7月16日,凯塞林搭乘飞艇至西西里岛,授令予当地的德军高级将领——汉斯-瓦伦丁·胡贝装甲兵上将重型防空炮单位,以便固守该岛。最终,凯塞林又成功地拖住盟军一个月的时间,盟军一直到8月17日才占领西西里岛。在盟军完全占领该岛前一周(即8月10日起),凯塞林已开始进行部队的撤退行动,这可能也是这场战役中德军最为成功的行动。尽管盟军在陆海空三方面皆享有优势,凯塞林仍可撤退40,000人、96,605台各式车辆、94门火炮、47辆坦克、1100吨的弹药、970吨的燃料和15,000吨的储备物资。在他的指挥下,德军达成近乎完美的三军协同作战,而他的对手艾森豪威尔则没有做到这一点。 随着西西里岛的陷落,德军最高统帅部担忧意大利将退出战争,但凯塞林仍旧相信意大利将继续战斗。最高统帅部认为凯塞林与林泰棱和意大利政府走得太近,便开始对其冷处理,并派遣隆美尔至意大利北部、斯图登至罗马。最高统帅部下令,一旦意大利倒戈,斯图登的第1空降军要立刻占领其首都。1943年7月25日,贝尼托·墨索里尼被剥夺了权力,最高统帅部与隆美尔开始计划以武力占领意大利全国,并解除意大利军的武装,而凯塞林当时还未听过该计划。在咨询过隆美尔和约德尔的意见后,希特勒认为若无意大利军队的协助,德军将无法固守意大利半岛。凯塞林接到命令,离开南意大利,前去北部将他的C集团军群与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整合,并交由隆美尔指挥。而后凯塞林被预定转调至挪威。凯塞林认为这将使德国南部直接暴露于自意大利起飞的盟军轰炸机攻击之下,后者部队更可一路突破,推进到波河河谷(Po Valley),因而对德军高层将放弃意大利的打算感到震惊,感觉这样的放弃行动完全没有必要。由于相信盟军的作战不会超过其空中掩护的范围(最远距离只到萨莱诺而已),凯塞林确信,罗马可以一直守到1944年的夏天。1943年8月14日,凯塞林提出辞呈。此时,驻意大利的最高党卫队与警察军官——卡尔·沃尔夫党卫队上将对希特勒表示,隆美尔“在政治上不可靠”,并声称凯塞林在意大利南部是防止该国更早倒戈的重要因素。考虑到沃尔夫的意见,希特勒拒绝了凯塞林的辞呈。9月8日,意大利退出战争。出于对盟军将于该处发动一场海空入侵行动的预计,凯塞林立刻行动,控制了罗马。凯塞林命令第3装甲掷弹兵师与第1空降师迫近该城,并企图借突袭将意大利陆军参谋部整个封锁于蒙泰罗通多中,但并未成功。虽然凯塞林的2个德军师必须面对5个意大利师,且后者之中又有2个装甲师,但他仍成功将意军击退,在两天之内占领了罗马。另一方面,希特勒派遣大量德军开进意大利,迅速解除了后者的武装。在隆美尔B集团军群之负责区域,除了愿意加入德军共同对抗盟军者外,意军皆被送往德国强迫服劳役;而在凯塞林控制下的地区,则是解除其武装后,让意大利士兵自行回家。意军将领哥萨卡(Gonzaga)由于拒绝将其第222岸防师解除武装,而立刻被德军枪杀。第184“雨云”空降师大部加入德军一方,而后成为了第4空降师的组成基底。希腊岛屿凯法利尼亚岛上,在凯塞林没有下令的情况下,第33山地“阿奎”师(Acqui)的5,000名意军士兵遭德军屠杀。9月12日,德军突击队在党卫队中校奥托·斯科尔兹内的指挥下执行了由斯图登策划的“橡树行动”,将墨索里尼救出。这个行动细节安排极为谨慎,刻意不让凯塞林知道,但后者仍知道了此次行动。希特勒评价说,“面对当地那些天生的叛徒,凯塞林显得太过正直了”。随着德军的大量进驻,此时意大利实际上已是一个被占领的国家。意大利试图倒戈的举动令盟军与德军皆极为蔑视,这对后来的局势发展有相当影响。 虽然凯塞林已无实际上的指挥权,但他仍想继续战斗。在1943年9月的萨莱诺战役中,凯塞林与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大将的第10集团军发动一场对盟军的全面反攻,令后者伤亡惨重,并迫使其于多处地区后撤,盟军指挥官甚至一度考虑全面撤退。由于德军机场距离当地不远,第2航空舰队便于1943年9月11日在萨莱诺上空出动了120架飞机,使用弗里茨X反舰导弹击中了盟军的战列舰“战恨号”、“乌干达号”与“沙凡那号”两艘巡洋舰,而一艘自由轮则在14日被击沉,另有一艘于隔天被击伤。然而盟军海上舰队火力大大重创了前线推进中的德军单位,加之盟军部队的强烈抵抗和英国第8军的挺进,德军最终未能将盟军赶回海上。1943年9月17日,凯塞林允许维廷霍夫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并撤退。虽然凯塞林在此战斗中被击退,但也成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在此期间,凯塞林违反上级命令,建造了一连串可供德军固守的据点,包括“沃土诺”、“巴以巴拉”和“伯尔尼哈特”三道防线。经过历时一个月的艰困战斗后,盟军于1943年11月才挺进到凯塞林的主防线——古斯塔夫防线。凯塞林在回忆录中表示,若他当初能获得隆美尔手下处于“无用”状态下的部队,他的防线可以更完善。1943年11月,凯塞林与希特勒会面,并为其评估意大利战场的乐观情势,表示他可以在罗马以南的冬季防线挡下盟军,给了希特勒一剂强心针。此外,凯塞林进一步承诺,他可以将盟军推进至亚平宁山脉的时间迟滞至少六个月。因此,希特勒于1943年11月6日命令隆美尔与其B集团军群指挥部迁往法国负责当地的大西洋壁垒,准备抵抗盟军预计1944年春季发动的登陆攻势。11月21日,凯塞林恢复了意大利战区所有德军的指挥权,并兼任南部战区总司令的头衔,连同C集团军群也在其指挥之下。希特勒后来解释道:“我一直指责凯塞林,认为他看待事情过于乐观……结果证明了隆美尔错了,我没有解除凯塞林职务的决定则是正确的;我曾认为凯塞林是个不可信的政治空想家,也是个军事上的乐观主义者。依我看来,欠缺乐观的军事领导是不可行的。”1943年12月2日当夜,德国空军出动102架Ju 88轰炸机前去空袭巴里港,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德军利用大量散布的金属薄片迷惑了盟军的雷达,发现港口中挤满灯火通明的盟军船舰,结果造就了盟军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最为惨重的空袭后船舰损失。有两艘弹药船和一艘油轮被击中,港内油料燃烧引发大火,弹药也跟着爆炸。还有16艘船舰被德军击沉,另有8艘被击伤,结果该港三周内都无法履行作战功能。此外,其中一艘被击沉的船舰——约翰·哈维号,在遭到攻击时,所载的大量有毒芥子气泄漏了,结果形成一片毒雾,垄罩了该港。 盟军试图在1944年1月的卡西诺战役中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并于初期获得了成功:英国第10军突破仅由德军第94步兵师防守的防线区段,从而危及到了整个德军第10军的正面。与此同时,凯塞林又接获了一个警告,了解到盟军即将发动一场两栖攻击,于是赶紧将后备的第29与第90装甲掷弹兵师调集至卡西诺前线。通过派遣这两单位,前线的局势终归稳定,但由此罗马驻军减少,守备也有所削弱。在盟军登陆安齐奥时,凯塞林已感到力不从心。虽然略有措手不及,凯塞林仍快速集结兵力,调来驻意大利北部、由埃贝哈德·冯·马肯森大将指挥的第14集团军,再从卡西诺前线抽调第29与第90装甲掷弹兵师,并从第10集团军抽调来第26装甲师,最高统帅部也从其他战场调来一些师,以期控制局势。到了二月,凯塞林终于能对盟军登陆的安齐奥发动攻击,但他的部队实力不足以粉碎敌军的滩头阵地,情势僵持不下,对此他归咎于自己、最高统帅部和马肯森犯了几个原可避免的错误。另一方面,在卡西诺艰苦战斗的盟军于1944年2月终于即将突破利里谷。为了守住“卡西诺堡垒”,凯塞林于2月26日调来了训练完善、实力完整的德军第1空降师。结果整个三月里,盟军付出大量的伤亡和庞大的弹药消耗,但仍无法突破古斯塔夫防线。1944年5月11日,英军将领哈罗德·亚历山大发动了“王冠行动”,终于突破了古斯塔夫防线,德军第10集团军也被迫撤出,行动中第10集团军与第14集团军之间一度出现缺口,有被盟军围歼的危险。因此,凯塞林将马肯森解职,由约阿希姆·雷梅尔森装甲兵上将取而代之。对德军来说幸运的是,美军的马克·克拉克中将由于对占领罗马的行动过于专注,并未考虑到自军目前拥有的优势,才令第10集团军有机会可撤到下一条防线—拉西米恩防线,与第14集团军合流,再进行撤离行动。由于凯塞林于这些作战中的表现,希特勒于1944年7月19日在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狼穴基地授予其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隔天,狼穴发生了试图刺杀希特勒的政变行动,凯塞林当晚自戈林那里获得此消息,接着如同许多的德军高级将领,凯塞林发了一通电报给希特勒,重申其对后者的忠诚。整个1944年7与8月,凯塞林又打了一场顽强的后卫战,并逐步将军队撤至座落于佛罗伦萨北部的另一条主防线—哥德防线。在该地,凯塞林完全遏止了盟军的攻势。在9月与10月期间的激烈战斗中,凯塞林自己也受了伤:1944年10月25日,凯塞林的座车被路边飞出的炮弹破片击中,他本人头部与脸部受到重伤,之后直到1945年1月才回去指挥。 由于凯塞林的干涉命令,许多深具艺术历史背景的意大利城市免遭战火破坏,其中包括罗马、佛罗伦萨、锡耶纳和奥尔维耶托;在某些情况下,如意大利知名的古迹——“老桥”则被下令装设诡雷,而非予以炸毁。然而其他同样历史悠久的佛罗伦萨桥梁则在凯塞林的命令下被摧毁,除了用于诱杀盟军的老桥外,该桥两端的建筑物皆予以摧毁,以延缓盟军跨越阿诺河。另外,凯塞林也支持将罗马与基耶蒂设为不设防城市的决定。其实,就防守台伯河而言,罗马城有着很高的战术价值。由于这些城市并未进行“非军事化”的行动,并仍是政府与工业中心,盟军未曾承认其不设防声明。故在德军不停发出《不设防宣言》的情况下,盟军仍轰炸了罗马超过50次,佛罗伦萨也遭到过空袭。在这种情况下,不设防城市的地位变得毫无意义。卡西诺山(Monte Cassino)的修道院是一处绝佳的观测点,但为了保护这座建筑,凯塞林没有赋予其军事用途。但因为盟军不相信德军没有利用这座修道院来充当炮兵观测点,最终凯塞林的努力仍失败了:1944年2月15日清晨,142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47架B-25米切尔型轰炸机和40架B-26 中型轰炸机向修道院投掷了1150吨的高爆炸药和燃烧弹,将这座颇具历史的修道院化作一片瓦砾。凯塞林知道,一些从卡西诺山转移走的艺术品最终落到了嗜好收藏文物的戈林的手中,他也曾将一些洗劫文物的士兵枪决。德国人拒绝让意大利政府接管艺术品,因为他们担心“意大利人会把它们都卖给瑞士”。1945年盟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意大利的文化珍宝在战争中所受损失较小。由于凯塞林对文物的个人兴趣与所做努力,大量的艺术品得以幸存。 1944年3月22日至23日,一支由15人构成的美国战略情报局部队自其海军的PT艇出击,搭乘气垫船登陆利古里亚,执行金尼二号行动(Operation Ginny II),准备爆破两个重要的铁路隧道入口,但随后便被比其更小股的德意军部队逮捕。3月26日,轴心军根据在迪耶普战役后希特勒所发布的《突击队命令》而将他们处决。其中,德国步兵上将安东·多斯特勒(Anton Dostler)负责签署处决命令,因而在战后被判有罪,并于1945年12月1日被枪决。1944年3月23日,33名讲德语的、来自意大利省份波尔扎诺的波森警察团警察和3名意大利平民在罗马市中遭到炸弹袭击与枪击而身亡。希特勒批准了负责区域涵盖罗马的第14集团军指挥官马肯森的建议,宣称每有一名警察身亡即处决十名意大利人以儆效尤,而这个任务则落到了党卫队上将海柏特·卡普勒)身上。由于卡普勒找不到足够的死囚,他因而改用犹太人战俘,甚至直接在街头掳人,此大规模处决事件被称作“安瑞帝涅屠杀案”。1944年6月4日,正值凯塞林要与其部队自罗马撤至哥德防线之时,罗马被盟军所占领,凯塞林顿时身陷险境。此时德军的部队容易遭遇到意大利游击队的攻击。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透过广播宣传意大利人应对德军“见一个杀一个”。凯塞林对此的回应措施是授权使用大量火炮武器、手榴弹、地雷发射器、装甲车、火焰发射器和其他各式武器来对付游击队。1944年8月,德国驻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大使鲁道夫·哈恩告知凯塞林,墨索里尼对屠杀意大利公民提出了抗议。作为回应,凯塞林在8月21日谴责了“败坏国防军声誉和纪律的行为”、“德军不应当再进行报复行为”。针对墨索里尼特别提出的几期事件,凯塞林还下令进行彻查。1944年7月21日至1944年9月25日,德军共在对抗游击队的战斗中阵亡624人、负伤993人、失踪872人。德军大约打死了9520名意大利游击队成员。一如他在突尼斯做的那样,凯塞林使用罗马的犹太人作为奴隶劳工修建堡垒。由于后勤工作量巨大,凯塞林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凯塞林拒绝了驱逐罗马犹太人的命令。他宣称,他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执行这一命令。希特勒随即将这一任务指派给党卫队。在1943年10月和1944年6月间,大约有2000名罗马犹太人被驱逐,其中半数在1943年10月16日被驱逐。在德国占领意大利期间,德国人大约杀害了46000名意大利平民,其中包括7000名犹太人。 从意外中痊愈之后,凯塞林立刻取代了格特·冯·伦德施泰特的位置,于1945年3月10日出任西线总指挥官。上任伊始,他就告诉他的新同僚们:“好了,先生们,我就是新的V-3”。当时,德军在西线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因此这再次显示了凯塞林出名的乐观态度。凯塞林还描述了“清醒的”希特勒对形势的分析。希特勒认为,德军即将让苏军迎来历史性的失败,并将乘胜向西击溃盟军,将他们逐出欧洲大陆。因此,凯塞林决心“坚守”西线,直到“东线决定性时刻”的到来。希特勒下令逃兵应就近找棵树吊死,凯塞林支持这一命令。一次,一名参谋想让凯塞林认清形势有多么让人绝望,凯塞林回答说,他开车穿过了整个部队的后卫区域,没看到一个被吊死的人。当时,盟军和德军基本上沿着莱茵河对峙,仅有两个地区除外:美军在雷马根有一处桥头堡,德军则在莱茵河以西的萨尔和普法尔茨(Palatinate)三角地带有一处突出部。德军考虑过撤出这一三角地带,但大本营要求德军固守。1945年3月13日,凯塞林第一次走访了德国国防军第1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位于该地带的总部。该集团军的指挥官保罗·豪塞尔武装党卫队大将和两位军长都断言,防守这一三角地带只会带来惨重损失,甚至全军覆没。第7集团军的汉斯·费尔伯将军认为后一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尽管如此,凯塞林仍坚持要固守这一地区。此时,这一三角地带已经受到乔治·巴顿中将的美国第3集团军和亚历山大·帕奇中将的美国第7集团军的两面夹击。德军的阵地很快土崩瓦解,希特勒迟疑不决,但最终仍批准了后撤。德国国防军第1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都遭受了惨重损失:德军伤亡113000人,而盟军只损失了17000人。不过,德军避免了被包围的厄运,设法拖延阻滞,并于1945年3月25日将部队全部撤回莱茵河东岸。随着德国被截成两段,凯塞林在自己的G集团军群和上莱茵集团军群之外,又兼辖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东线的东南部分。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自杀。5月1日,卡尔·邓尼茨受命担任德国总统,并组建起弗伦斯堡政府。新总统首先发布的命令即是任命凯塞林为德国南部全权代表的总指挥。 就在德国成立新政府的同时,凯塞林辖下的意大利战区已开始分崩离析。早在1945年3月初,身为C集团军群指挥官的维廷霍夫与驻意大利党卫队总司令沃尔夫就与身在瑞士的美国战略情报局主管艾伦·杜勒斯开展了名为“日出行动”的秘密谈判。之后双方达成协议,由维克多·冯·舒文尼兹中校(与尤金·温纳党卫队中校(Eugen Wenner)作为德方全权代表,赴盟军指定地点签署无条件投降协定。凯塞林原先也知道部属正与盟军进行谈判,还曾赞同这一行动(不过没有把此事告知其他幕僚,仅在后来告知希特勒),然而当从纳粹官员弗朗兹·霍法处得知谈判已转为无条件投降的情势后,凯塞林随即于4月30日将维廷霍夫与其参谋总长汉斯·伦提格尔装甲兵上将解职,以弗里德里希·舒尔茨将军和弗里德里希·温塞尔少将代之,并准备把前两者送上最高统帅部的军事法庭,同时还下令德军继续抵抗。不过,伦提格尔并未就此放弃已达成的协议,为尽早结束战争,甚至打算逼凯塞林放弃抵抗,允许其部队于约定时间进行投降。因此,伦提格尔首先以辅佐继任者的名义暂时留在原指挥部,接着在5月1日将舒尔茨和温塞尔逮捕,将两人软禁起来,自己则向部队发出停火令。伦提格尔之后命令约阿希姆·利默尔森装甲兵上将接替舒尔茨的位置,要他和第10集团军司令特劳高特·赫尔下停火命令,但因为凯塞林曾批示禁止在其明示许可之外的情况下与敌军谈判,两人也很重视军人传统与袍泽之情,不愿在前任被软禁时取代其职务,故都拒绝了伦提格尔的要求。伦提格尔只好将舒尔茨和温塞尔释放,以求赢得他们的支持。于是,舒尔茨随后召开会议,讨论决定C集团军群的前途。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元帅担心德军的行动可能变卦,便下了通牒,要后者对“是否接受投降条款”与“军队是否在商定时间内停火”给个明确的答复,赫尔与默尔森决定自担责任,发出停火令。5月2日凌晨1点15分,凯塞林发了命令——“逮捕维廷霍夫、舒文尼兹和伦提格尔”,但他的命令未能得到彻底执行,除了投降,别无选择。5月2日清晨4点30分,凯塞林终于在其位于巴伐利亚普拉赫(Pullach)的总部授权舒尔茨下令停火。阿尔卑斯山以北的G集团军群也在5月6日投降了。这时,凯塞林决定代表南方战区总司令部投降,同时命令党卫军大将保罗·豪赛尔监督党卫队按照指示投降。1945年5月9日,凯塞林在奥地利靠近萨尔茨堡的石海山麓萨尔费尔登向一位美军少校投降,随后被带去面见美军第101空降师指挥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少将。泰勒热情接待凯塞林,允许他保留武器和元帅杖,随后不带卫兵就去视察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位于策尔特韦格和格拉茨的东线总部。泰勒安排凯塞林和他的参谋们住进了贝希特斯加登的一家旅馆,他俩还拍了张一起喝茶的照片,在美国引起了些骚动。凯塞林还与美国第6集团军群指挥官雅各布·L·德弗斯中将会面,并接受了同盟国记者的采访。战争结束了,凯塞林希望可以立刻开始重建德国,但他却被逮捕了。1945年5月15日,凯塞林被带到卢森堡的蒙多夫勒斯巴恩(Mondorf-les-Bains),随后被剥夺了他的元帅杖和其它饰品,并遭到拘禁。在辗转几处美军战俘营之后,凯塞林于1946年被送往英国看押。他在审判赫尔曼·戈林的过程中出庭作证,并提出对几位苏联、美国和英国指挥官的指控,但遭到拒绝。2023-07-11 18:13:321
电影《罗马不设防》中,不设防是什么意思
它的原名是《Rome, Open City》,不设防是汉译过来的名字,带有中国的特色的,片子主要描写的是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与斗争,所以个人理解,翻译成不设防可能是无政权,混乱的,的意思2023-07-11 18: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