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2023-07-12 21:43:00
TAG: 古代
共13条回复
不白九百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後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後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米芾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黄庭坚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一自萧关起战尘

历史上的 楷书代表书法家有: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行书:王羲之、王献之、王洵、董其昌、王铎

草书:怀素、张旭。等等

按照朝代大致有:

魏晋南北朝:曹操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王徽之 索靖 卫恒 卫夫人 谢安 王珣 薄绍之 萧思话 萧衍 王荟 王僧虔 王志 王慈 羊欣

隋唐五代 : 智永 贺知章 张旭 欧阳询 褚遂良 颜真卿 李邕 徐浩 怀素 孙过庭 柳公权 杨凝式

宋辽金: 李建中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蔡京 欧阳修 林逋 赵佶 薛绍彭 白玉蟾 朱熹 张即之 吴琚 文天祥

元代 赵孟頫 杨维桢 鲜于枢 倪瓒 邓文原 康里巎巎 饶介 冯子振 张雨 柯九思

明代: 董其昌 王铎 文徵明 祝允明 徐渭 王宠 张瑞图 黄道周 倪元璐 陈淳 陈献章 陈继儒 陈洪绶 憨山 蔡羽 唐寅 米万钟 莫是龙 沈度 沈粲 宋克 孙慎行 释担当 文彭 解缙 邢侗 姚绶 张弼

Troublesleeper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後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後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米芾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黄庭坚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米芾,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黄庭坚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康康map

先秦

甲骨文 金文 郭店楚墓竹简 大盂鼎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攻吴王夫差鉴 侯马盟书 散氏盘 墙盘 石鼓文 青川木牍 大克鼎 陈曼簠 战国越王剑铭

秦汉

李斯 张芝 篆书 汉隶 草书 楷书 行书 皇象 蔡邕 石门颂 乙瑛碑 曹全碑 张迁碑 鲜于璜碑 秦诏量铭文 莱子侯刻石 天发神谶碑 阳陵虎符

魏晋南北朝

王羲之 王献之 钟繇 索靖 王珣 陆机 泰山经石峪 张猛龙碑 张黑女墓志 敦煌书法 元怀墓志 元晖墓志

隋唐五代

张旭 颜真卿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孙过庭 李阳冰 贺知章 怀素 李邕 智永 徐浩 柳公权 杨凝式 董美人墓志

宋辽金

苏 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赵佶 蔡京 朱熹 欧阳修 李建中 林逋 薛绍彭 张即之 吴琚 白玉蟾

元代

赵孟頫 鲜于枢 康里巎巎 倪瓒 饶介 张雨 杨维桢 邓文原

明代

董其昌 祝允明 文徵明 陈 淳 王宠 王铎 倪元璐 黄道周 徐渭 张瑞图 宋克 陈洪绶 沈粲 陈献章 姚绶 陈继儒 张弼 邢侗 文彭 蔡羽 米万钟 沈度 唐寅 憨山 解缙 释担当 莫是龙 孙慎行

邓石如书法

清代

傅山 金农 吴昌硕 邓石如 蒲华 黄慎 郑簠 石涛 赵之谦 吴熙载 姚鼐 何绍基 宋曹 查士标 杨守敬 万经 巴慰祖 翁同龢 沈曾植 吴大徵 汪士慎 李鱓 梁巘 莫友芝 刘墉 黄易 钱沣 徐三庚 翁方纲 伊秉绶 俞樾 张裕钊 郑燮 周亮工 高凤翰 包世臣 张照 铁保 王文治 陈鸿寿 龚贤 丁敬 曾国藩 梁启超 康有为

近现代

窦中亮《老子至虚句》李叔同 毛泽东 郭沫若 于右任 沈尹默 舒同 林散之 赵朴初 沙孟海 启功 吴玉如 康殷 傅伯庚 刘炳森 张海 沈鹏 欧阳中石 赵半知 侯德昌 钟致帅 张兴彦 张荣庆 宁兰智 邹德忠 李振凯 徐文达 姚奠中 朱焰 赵望进 李才旺 陈笳泳 王镛 韩嘉祥 吕伟涛 张四平 范强 吴轼夫 钟小平 马兰生 张东金 陈启元 马华林 朱关田 陈无垢 刘孟伉 苏园 侯开嘉 刘东父 陈沫吾 刘雅楼 谢季筠 张海 何应辉 戴跃 张景岳 田旭中吴颐人 窦中亮 张重宪 阎秉会

ardim

百度有一千个类似答案了,百度搜索。。。。。。。。。。。 怀素张旭二王,苏黄米蔡颜柳欧赵。

可可科科

李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蔡襄,米芾,苏轼,黄庭坚,赵子昂

LuckySXyd

李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蔡襄,米芾,苏轼,黄庭坚,赵子昂

黑桃花

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王羲之、王羲之、欧阳修

奇石珠宝真君

颜真卿 柳公权 王羲之 赵孟頫 曹全

tt白

颜真卿。

clc1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133540.html
这里面有详细的介绍,绝对可以参阅。
Mugen-Hive

我正在临赵子昂

北境漫步

何绍基

相关推荐

瘗鹤铭全文

《瘗鹤铭》全文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2023-07-12 02:52:541

瘗鹤铭为什么称为大字之祖

瘗鹤铭称为大字之祖的原因如下:《瘗鹤铭》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的石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裂落人长江,南宋淳熙年间发现一块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残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发现五块残石七十余字。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都给予其高度评价。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此碑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其南朝时代的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人;再加上风雨剥蚀的效果,又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瘗鹤铭》的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极高的著名碑刻。此碑的拓本及字帖久传于国际,名震海内外,是研究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它既是成熟的揩书,同时又是可以从中领会楷书发展过程中篆、隶笔势遗踪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后世影响《瘗鹤铭》是南朝石刻书法中最具重要意义的石刻之一。其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隋唐以来楷书典范之一,被历代书家推为“大字之祖”。《瘗鹤铭》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碑刻,为书法石刻中的珍品。在焦山碑林的所有石刻中,《瘗鹤铭》为第一名碑。它是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文物。在中国众多的石刻中,唯有焦山《瘗鹤铭》和陕西《石门铭》被称为“碑中之王”。
2023-07-12 02:54:021

瘗鹤铭的诗句瘗鹤铭的诗句是什么

瘗鹤铭的诗句有:瘗鹤铭寒,过客争摸瘗鹤铭。瘗鹤铭的诗句有:过客争摸瘗鹤铭,京江昔沈瘗鹤铭。注音是:一_ㄏㄜ_ㄇ一ㄥ_。结构是:瘗(半包围结构)鹤(左右结构)铭(左右结构)。拼音是:yìhèmíng。瘗鹤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著名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_上皇山樵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_但均无确据。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崖石上。曾崩落长江中。乾隆二十二年移置焦山定慧寺。铭文正字大书左行_前人评价很高。2.一种碑铭。梁天监十三年华阳真逸撰。正书,文自左至右。碑在江苏省丹徒县焦山崖石上,后陷落江中,南宋中曾挽出,后复堕江,清康熙间陈鹏年募工出之,共五石。二、引证解释⒈著名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但均无确据。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崖石上。曾崩落长江中。乾隆二十二年移置焦山定慧寺。铭文正字大书左行,前人评价很高。引宋苏舜钦《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诗:“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今存《_鹤铭》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清赵翼《再题焦山寺》诗:“十年来往空相望,今日_寻《_鹤铭》。”郭沫若《创造十年》八:“连《瘗鹤铭》的所在我都是模糊印象了。”亦省作“_鹤”、“_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下》:“《东观_论》云:‘此铭后又有题“丹阳尉山阴宰”数字,及唐王_诗,字画亦颇似《_鹤》,但笔势差弱,当是效陶书。"”明徐渭《画鹤赋》:“焦山_铭,桂阳避弹。”三、国语词典一种碑铭。梁天监十三年华阳真逸撰。正书,文自左至右。碑在江苏省丹徒县焦山崖石上,后陷落江中,南宋中曾挽出,后复堕江,清康熙间陈鹏年募工出之,共五石。四、网络解释瘗鹤铭(著名摩崖刻石)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关于瘗鹤铭的诗词《朱子_赠予墨拓瘗鹤铭喜赋》《沁园春·闻焦山瘗鹤铭复出》《焦山瘗鹤铭沦入江汜七百年矣家沧洲》关于瘗鹤铭的成语瘗玉埋香郭泰碑铭铭记不忘铭心镂骨镂骨铭肌镌心铭骨铭肤镂骨镂骨铭心镌骨铭心关于瘗鹤铭的词语铭记于心铭感不忘镂骨铭肌瘗玉埋香铭诸五内镂骨铭心郭泰碑铭铭心刻骨铭诸肺腑铭心镂骨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瘗鹤铭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2:54:261

瘗鹤铭的简介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瘗 【拼音】:[yì] 【字义】:1.掩埋,埋葬:~埋。~藏(cáng )(殉葬的金玉器物)。~玉埋香(旧指美女死去)。瘗鹤铭, 著名摩崖刻石,存90余字。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断崖石上,瘗鹤铭外景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北宋熙宁年间,修建运河,工人江中捞出一块断石,经辨认,此断石正是史书上记载坠落江中的《瘗鹤铭》的一部分。一百年后南宋淳熙间,运河重修,疏掏工人又打捞出四块。送至当地县府,经考证,这三块断石也是《瘗鹤铭》的一部分。这样,与先前打捞上来的那块断石拼凑在一起,正好是失传很久的《瘗鹤铭》。到了明洪武年间,这五块断石复又坠江。康熙年间,镇江知府陈鹏年不惜花巨资募船民打捞,终于在距焦山下游三里处,又将这五块残石捞了出来,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1960年合五石为一,砌入壁间。刻石年代众说不一,点画灵动,字形开张。北宋书法大家黄山谷于此刻石得力独多,变态后形成山谷书“中宫内敛,横竖画向四周开张”的“辐射式”的独特风貌。山谷并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历代评价极高。明王世贞评:“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铭字连笔圆润,落笔超逸,神采脱俗。----《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2023-07-12 02:54:341

《瘗鹤铭》的译文

我也在找,这是我找到的最可信的,特别是(词曰:)部,出自《经典碑帖释文译注》这本书。当然,要是直接能看到这本书就不这么费事了。(前半部)原文: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翻译:此鹤的年寿不知有多少岁了壬辰年我在华亭得到它甲午年它在朱方仙化死去难道是老天故意不让我实现驾鹤翱翔天宇的心愿吗?何以这般仓猝地夺去了它的性命于是我用彩色的丝帛包裹它的身躯将它埋葬在此山之下在此刻石纪事表明它的生平以传不朽(词曰:)原文:“相此胎禽,浮丘著经。余欲无言,尔也何明?雷门去鼓,华表留形。义惟仿佛,事亦微冥。尔将何之,解化□□。西竹法里,厥土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山阴爽垲,势掩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翻译:鹤是胎生的珍禽,浮丘公曾著有《相鹤经》。如果我不把你的生平记载下来,后人有谁能知道你呢?雷门的大鼓,因为白鹤的飞去而不再能声闻千里;丁令威成仙后化成仙鹤,在华表上停留显形。这些事幽微迷茫,难以分辨。而你化解身形,到底将往哪里去呢?在焦山西侧筑起你的坟茔,这里是一篇安宁的土地。坟后是鼓荡的长江洪流,坟前的焦山就是重重墓门。左方是遥远的曹国,右方是险峻的荆门。茅山北面是凉爽干燥之地,这里的地势胜过华亭的风水。于是我邀集了几位隐逸的朋友,在这里埋葬你,并写下此篇铭文。
2023-07-12 02:54:502

瘗鹤铭的历史背景

《瘗鹤铭》(yi he ming)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清代康熙52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在打捞出水的1000多块山体落石中,经过清洗、拓片、辨识、鉴定,发现其中453号石、587号石、546号石、977号石上疑似为“方”“鹤”“化”“之遽”等残字。经与前人考定著录的《瘗鹤铭》铭文对照,能够初步认定587号、546号、977号石块上“鹤”“化”“之遽”等4个字内容相吻合,字形大小、文字式样、笔画形态都已经具备了东晋六朝由隶至楷的书写特性,也与《瘗鹤铭》书风相一致。2009年8月25日,又对疑似刻有《瘗鹤铭》的巨石的进行部分爆破减负,以便于全石打捞出水,让人不禁翘首等待。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
2023-07-12 02:54:561

《瘗鹤铭》是属于哪个朝代的崖石刻?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瘗鹤铭外景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共九十余字。《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清代康熙52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
2023-07-12 02:55:101

“瘗鹤铭”是谁所作?原文谁能帮忙释义一下!

《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 《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侧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 清代康熙52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打捞,发现了“欠”和“无”二字,但仍残缺很多。2008年10月8日,《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开工。此次打捞工程主要由镇江水利局水投公司、省交通工程公司实施,焦山碑刻博物馆、镇江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全程介入,动用一艘打捞船、一艘挖泥船、两条小工作艇,利用现代化的打捞技术,包括GPS技术、超声波技术、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及潜水等,对焦山西麓江滩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打捞考古作业。 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 此铭究竟是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宋人黄长睿考证它为梁代陶宏景所书。陶宏景隶书、行书均佳,当时他已解官归隐道教圣地镇江茅山华阳洞,故认为属于他的墨迹。另一说,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他生平极爱养鹤,在家门口有“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传说此铭是王羲之悼念他死去的两只仙鹤而作。还有以为唐代王瓒、顾况所作,但均无确据、由于书法绝妙,后被人镌刻在焦山后山的岩石上,因被雷轰崩而坠江中。至宋代淳熙年间(1174一1189)石碑露出水面,有人将它从江中捞起,仍在原处竖立起来,许多人前来观摩摹拓,有的甚至凿几字带走,学者们也来研究它,因而远近闻名。不意数十年后,其碑又坠入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镇江知府陈鹏年募工再度从江中捞出,粘合为一,仅存残字九十余个,移置焦山观音庵。现在,在宝墨轩仍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文中说到:“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叙述了这段经过。碑文存字虽少而气势宏逸,神态飞动,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此碑之所以被推崇,因其为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还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此碑的拓本及字贴久传国际,名震海内外,是研究书法艺术之代表。它既是成熟的楷书,而又可从中领会楷书发展过程中之篆、隶笔势遗踪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023-07-12 02:55:171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二、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来焦山有四快事整体赏析焦山是镇江名胜之一,雄踞长江之中,与金山对峙,山上胜迹很多,历代文人题咏之作可谓连篇累牍。作者若不能独出机杼,恐怕只好搁笔而叹了。然而王渔洋毕竟是王渔洋,他居然能又写出一篇恐怕要令焦山引为知己的清新之作。渔洋作诗就重在别出心裁,注重韵味,反对粘着皮相,最看不起匠气之作,所以他之观察景物,也就必然注重体察其“神韵”,发见其意境。他写焦山,就体现了他这种艺术心灵。“来焦山有四快事”一句就表现出他独特的视角,主要不以目而以心,主要不写形貌而要写感兴。接着,他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方面写焦山之美。自然景观方面,他选择了吸江亭看落日返照、孝然祠外望月与海门观日出三个最富诗情画意的景象来写,突出焦山一日之中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特点。文章在写法上也显得自然洒脱富于变化。写吸江亭观落日返照,大笔挥洒,突出其淡远之致,“青山落日,烟水苍茫”,只是略加点染而境界全出。“居然米家父子笔意”,借古人之画风来写自己对眼前景色的感受,代为传神,用笔极为经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自成一家,其特点即“点染烟云,草草而成,不失真趣”,人称米点山水。写焦山月色,重点写夜之清空境界,“太虚一碧,长江万里”使人倍感天地之无穷,宇宙之空阔,相应地,人的内心世界也一下子变得空明澄澈起来了。此时上下一碧,“无复微云点缀”,使人俗念顿消,心如明镜。再加上远处悠悠传来的梵呗之音,把人引向一个超脱、飘飘欲仙的境界。写海门观日出,作者用笔较细,先写日出之动态:“始从远林微露红晕”,继而,“倏然跃起数千丈”,接着写旭日映射下的江面“悉成明霞,演漾不定”。这个画面,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光彩,令人心旷神怡为之振奋,与落日返照,冷月清晖大异其趣。作者写焦山景色之美,就是这样把它的种种美景意趣浓缩在一起,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受,觉得焦山真是气象万千,意趣无穷。作者还有一快事,即对焦山重要的人文景观《瘗鹤铭》的探访。《瘗鹤铭》是焦山一绝,因为此铭相传为华阳真逸撰并书。华阳真逸是谁说法不一,这对文人自然就是很有吸引力的,又加上《瘗鹤铭》刻石在焦山山脚下,夏日水大时隐于江中,无法看到,冬月始露出江面,亦不方便,这更增加了它的魅力。作者游于冬月,当然千方百计要一睹为快了。所以,他“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并要感叹:“实天幸也。”这表现了作者文士的雅趣。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
2023-07-12 02:55:341

谁帮忙翻译一下 ----- 瘗鹤铭全文

《瘗鹤铭》现拓本打捞船附近的巨石可能是古代摩岩题刻的遗物。11月1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右一)查看《瘗鹤铭》考古打捞现场出土文物。 《瘗鹤铭》千古之谜能否揭开 “我们了了一个心愿。从古到今,我们每一代镇江人,都有打捞《瘗鹤铭》的愿望。今天,我们终于这样去做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在长江林林总总的古代题刻中,《瘗鹤铭》书写了一则最为缠绵的故事,它的碑文足够凄美,不知何年它又坠入江水,人们一直想把它捞上来,其情缱绻竟有千百年之久。 这处六朝的摩崖石刻原立于江苏镇江的焦山西麓,坠入江水的时间至少在北宋之前。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瘗鹤铭》因水落石出被人发现,其拓本迅速传世,大文豪黄庭坚惊呼:“《瘗鹤铭》者,大字之祖也”,“大字无过瘗鹤铭”。 如今,三峡水库在进行最后的蓄水,在重庆涪陵,镌刻有黄庭坚题刻的白鹤梁已被永久淹没。此时,一个大规模的考古打捞工程却在《瘗鹤铭》落水处展开。“我在网上发了个贴子,”参加打捞工程的焦山碑刻博物馆馆长丁超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点击量一下子超过了三万。” 在这之前,对《瘗鹤铭》曾有过两次打捞,最著名那次是在清康熙五十二年,江宁知府陈鹏年打捞出水93字,其中11字不全。这93字成为了焦山的镇山之宝,使中国东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声名远扬。“《瘗鹤铭》自宋代以来就备受重视,只有先秦大篆《石鼓文》能够与之比肩。”丁超以自豪的口气说。 六朝时期,篆隶书体逐渐向楷书转化,留存至今能够见证这一过程的实物极为罕见,《瘗鹤铭》便是其中最为珍贵者,它虽是楷书,但笔画中仍有篆隶之意,行笔苍古,体势开张,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争睹神采,感慨之余寄情诗文镌刻于崖壁,形成焦山摩崖石刻群。 北宋以降,对《瘗鹤铭》的研究很多,在清代甚至形成了《瘗鹤铭》学。清人翁方纲认为:“‘寥寥乎数十字之仅存,而该兼上下数千年之字学。"六朝诸家之神气,悉举而淹贯之。”康有为称赞:“溯自有唐以降,楷书之传世者不啻汗牛充栋。但大字之妙莫过于瘗鹤铭。因其魄力雄伟,如龙奔江海,虎震山岳。” 《瘗鹤铭》的魅力飘洋过海。日本江户时代的书法家良宽赋诗曰:“静夜论文如昨日,风雪回首已两旬。含翰可临瘗鹤铭,拥乞平叹老朽身。”日本学者小泉修雄还著有专文研究《瘗鹤铭》对日本书道的影响。 《瘗鹤铭》的作者为葬鹤而作此铭,并以别号代替真名,以干支代替年代,以至于千百年来,人们不知它由何人在何年所书。从东晋的王羲之到南朝的陶弘景,从隋代的文人雅士到唐朝的王瓒、颜真卿、顾况、皮日休等,均被认为是《瘗鹤铭》的书写者,迄今为止,谁也拿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 10月8日开始的《瘗鹤铭》考古打捞工程或许能为这一千古之谜的破解寻得一些线索。由镇江博物馆、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镇江市水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将目标锁定在《瘗鹤铭》残石落水处向南250米、向北80米、向西80米的范围之内,工程队每日清淤约20船,从14日开始不断捞出大大小小的石块。 经过清洗,考古工作者依次辨认,发现多块有人工痕迹的残石。其中两块巨石上分布有规则的楔形凿窝,显示了古代取石的工艺。另外,还发现了残损的瓷碗、陶罐和塔砖、石质雕像、莲花座等遗物。 联合考古队还运用多波束技术进行水下扫描,遣派潜水员下水探察。“我们一层层地发掘,原计划一个月完成,但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再拖后一段时间。”丁超说,“能否找到《瘗鹤铭》的残石,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我们了了一个心愿。从古到今,我们每一代镇江人,都有打捞《瘗鹤铭》的愿望。今天,我们终于这样去做了。” 这是目前我能提供给您的全部信息了,这片碑拓实在是很难翻译的,不是你我可以翻译出来的,要是感兴趣的活,可以自我研究一下. 希望您对我的回答满意,如还有其他问题,可继续咨询.
2023-07-12 02:55:542

春日焦山观瘗鹤铭原文

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宋代·吴琚《春日焦山观瘗鹤铭》 春日焦山观瘗鹤铭 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 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 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 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 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吴琚 乘化归辽海,双笼一不开。坠翎留片雪,遗迹印荒苔。月朗怜孤唳,琴闲忆共来。瘗铭为琢石,鸡鹜不须猜。——宋代·吴锡畴《悼鹤》 悼鹤 乘化归辽海,双笼一不开。 坠翎留片雪,遗迹印荒苔。 月朗怜孤唳,琴闲忆共来。 瘗铭为琢石,鸡鹜不须猜。精义无穷在邺签,更须于易倍深拈。阳奇阴偶机难测,往屈来伸理可占。有谓宣尼夫乃佞,或云仲子乌能廉。圣贤言行多参考,美疢犹套用石砭。——宋代·吴潜《饯赵物斛三首》 饯赵物斛三首 精义无穷在邺签,更须于易倍深拈。 阳奇阴偶机难测,往屈来伸理可占。 有谓宣尼夫乃佞,或云仲子乌能廉。 圣贤言行多参考,美疢犹套用石砭。萧萧下庭叶,未晚闭柴门。故箧搜诗读,残灯唤酒温。砧鸣深巷月,犬吠隔溪村。人世如无夜,劳生事更繁。——宋代·吴锡畴《夜坐》 夜坐 萧萧下庭叶,未晚闭柴门。 故箧搜诗读,残灯唤酒温。 砧鸣深巷月,犬吠隔溪村。 人世如无夜,劳生事更繁。
2023-07-12 02:56:001

渔洋山人文略文言文翻译

渔洋山人文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文言文的特点:1、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2、词汇特点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词为主。
2023-07-12 02:56:105

瘗鹤铭单字几厘米

5cm。《瘗鹤铭》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书书法作品,写书法的一笔一划还有间距是有讲究的,单字不超过5cm,整个书法看起来才整洁工整有韵味。《瘗鹤铭》书自左至右,原文12行,每行23字或25字不等,其内容是一位隐士为一只死去的鹤所作的纪念文字。
2023-07-12 02:56:371

瘗鹤铭为什么有行书笔意?

这个问题,首先瘗鹤铭没有过多的加入行书笔意,瘗鹤铭是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书法作品,他的主要书风是楷书+篆隶。因为那时候二王已经出现,如果加入行书笔意,那么瘗鹤铭应该归属到二王体系下,然而,他是作为北碑的重要法帖存在,同帖学有明显的分解,碑学主要是楷书和篆隶,所以由此可以看错,瘗鹤铭沾染行书的法度可能性不大。百度的解释如下:《瘗鹤铭》用笔纯熟,体现出成熟楷书的书法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书写者很好的书法修养。用笔起收有致,撑挺劲健,多用圆笔藏锋,逆起圆收,饱含篆隶之意,故意趣高古。而在此基础上,北碑风格的方折用笔也间或出现,增强了其雄健之气,从而体现了《瘗鹤铭》“意会篆分,派兼南北”的风貌。而且,在用笔上,《瘗鹤铭》与《石门铭》颇为相似,豪逸古朴,深沉凝重,锋中笔圆,势若飞动。主笔往往伸得很开,意如荡桨行舟意境幽远。圆笔藏锋,却从篆隶变化而来。南北朝时期位于唐朝之前,整体崇尚法度的全盛唐楷尚未出现,楷书的主要风格是尚韵的魏碑和魏晋小楷,这时候的楷书结字结体比较随意,意趣天然古拙,规度性质不强,所以可能感觉有点类似行书的“随意”。
2023-07-12 02:56:452

王士禛《焦山题名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士禛:焦山题名记 王士禛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倏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十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 焦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耸峙江心,满山苍翠,宛如碧玉浮江中,故亦名浮玉山。王士禛这篇题名小记,为顺治十七年(1660)冬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山时所作。 作者依唐代士子中进士后例游曲江,题记姓名的故事,为文章取名为《焦山题名记》。此类游记一般篇幅不长,不用铺叙,直写景物。故本文落笔即总括一句,然后逐一写出游焦山的四件快事。其一是吸江亭上观赏夕阳返照的美景。在那烟水苍茫中,青山落日,景色如画,深有米芾、米友仁父子山水画的笔意。 其二是孝然祠外望月。月夜,天空一碧如洗,没有一点云翳;长江万里,烟波浩淼,显示出月夜的深邃和静谧。作者在祠外林中,静观夜色,倾听从松林中传来的诵经之声,恍如置身方外,悠然有遗世之想。作者写声,旨在写静,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异常寂静幽邃的境界。从这自然界有声与无声、动与静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现象的对比中,写出有声的寂静,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显得空灵而饶有情趣。 其三是“晓起观海门日出。”焦山东北有两座小山,一名松寥山,一称夷山,夹峙而立,有如门阙,俗称海门。立于焦山之巅观海门日出,始而“远林微露红晕”,写出晨曦微露时的神韵;继而“倏忽跃起数十丈,映射江水”,写出了旭日喷薄而出的气势;最后“悉成明霞,演漾不定,”写出了朝霞灿烂,波光闪耀,瞬息多变的风采。作者用“始从”、“倏忽”、“悉成”三个层次把日将出、日方出、日初上时变化多彩的景象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四是观《瘗鹤铭》。《瘗鹤铭》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字,原刻在焦山西麓的石壁上,为书法珍品,或传为王羲之所书,或传为陶宏景所写,宋人称它为“大字之祖”,黄庭坚有“大字无过瘗鹤铭”的赞誉。刻有此铭的石壁后遭雷电轰击,崩落江中。因“惊涛骇浪,朝夕喷激”,所以游者难以观看沉在江水中的铭文。作者来游时,正是冬天,江水方落,得以踏着危石下到江中,“披剔尽致”,清晰地看到了《瘗鹤铭》文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写出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胜的精神。“实天幸也”,抒发了作者看到《瘗鹤铭》的喜悦之情。虽寥寥数语,却情真意切,情景交融。 《焦山题名记》不足二百字,结构紧凑,描摹形象,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2023-07-12 02:56:511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余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翻译:焦山的黄昏和月夜是沉静的,大江的浩渺烟波衬托青山落日,一碧的太空、万里的长江衬托一轮皓月,大自然本已够赏心悦目,作者再加自己的遐想:日落如米家山水笔意,水墨滃染;月夜传来的晚祷声使人飘然若离尘世,这就更加重了诗情画意。晓日突然从水面跃出,天空江面红霞闪烁,上下交映,蔚为奇观。此与黄昏月夜正成对比,更显得气势宏伟、目不暇接。赏瘗鹤铭主要写腾涌呼啸的波涛海浪,作者身置潮汐汩没之中,另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且瘗鹤铭只有冬月江水方落时才得近睹其真容,作者逢此“天幸”,更是快意。赏析依次叙写游焦山的四快事。首写在吸江亭观夕照。吸江亭在焦山之巅,清同治年间改亭为楼,四面轩窗临风,楼宇古朴典雅。冬日黄昏,暝色初起,此时信步登楼远眺,但见一轮夕阳在淡淡升起的暮霭中徐徐坠入远树青山,浩荡的江面上孤帆远影,浑然若同一轴米家父子的泼墨山水图卷。作者在薄暮时分,登楼倚窗临江迎风,环顾四野烟水苍茫,确有置身画图之感。此为游焦山一快。已而日落月升,云气四散,闲然步出孝然祠外,仰视苍穹深邃清澄,远望江面浩阔开远,一弯冷月高悬中天,水波银光,太虚一碧。此时悄然伫立江畔,顿觉神清气爽,心胸一阔。
2023-07-12 02:56:571

瘗铭的网络解释 瘗铭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瘗铭的网络解释是:瘗铭同"瘗鹤铭"。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瘗铭的网络解释是:瘗铭同"瘗鹤铭"。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注音是:一_ㄇ一ㄥ_。 拼音是:yì míng。 结构是:瘗(半包围结构)铭(左右结构)。瘗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见"瘗鹤铭"。二、引证解释⒈见“_鹤铭”。关于瘗铭的诗句瘗铭为琢石瘗铭为琢石关于瘗铭的成语镌骨铭心镌心铭骨镂骨铭心郭泰碑铭铭心镂骨瘗玉埋香铭记不忘铭肤镂骨镂骨铭肌关于瘗铭的词语铭肤镂骨铭感不忘镌心铭骨铭心刻骨镌骨铭心铭心镂骨铭诸肺腑镂骨铭肌铭诸五内郭泰碑铭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瘗铭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2:57:141

「对联」瘗鹤铭集成联若干

「对联」瘗鹤铭集成联若干上联是:山势亭前掩;下联是:华阴石上浮。上联是:词华掩江表;下联是:家势重山阴。
2023-07-12 02:57:231

黄庭坚的行书受南朝什么名碑的影响最大?

黄庭坚的行书受南朝《瘗鹤铭》石碑的影响最大。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扩展资料: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
2023-07-12 02:58:231

胎禽的诗词胎禽的诗词是什么

胎禽的诗词有:《放鹤操·相彼胎禽兮有志凌霄》。胎禽的诗词有:《放鹤操·相彼胎禽兮有志凌霄》。拼音是:tāiqín。结构是:胎(左右结构)禽(上下结构)。注音是:ㄊㄞㄑ一ㄣ_。胎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鹤的别称。二、引证解释⒈鹤的别称。参见“胎仙”。引南朝梁陶弘景《瘗鹤铭》:“相此胎禽,浮丘著经。”宋吴世延《十二峰·聚鹤峰》诗:“方怜病羽困樊笼,仰见胎禽唳远空。”三、网络解释胎禽tāiqínㄊㄞㄑㄧㄣ_胎禽鹤的别称。南朝梁陶弘景《瘗鹤铭》:“相此胎禽,浮丘著经。”宋吴世延《十二峰·聚鹤峰》诗:“方怜病羽困樊笼,仰见胎禽唳远空。”关于胎禽的诗句胎禽漠然化久放胎禽自上船久放胎禽自上船关于胎禽的成语草_禽_束手就禽瑞兽珍禽抽胎换骨禽困覆车脱骨换胎换骨脱胎凡胎肉眼七纵七禽关于胎禽的词语禽奔兽遁抽胎换骨禽困覆车瑞兽珍禽禽兽不如凡胎肉眼换骨脱胎脱骨换胎草_禽_良禽择木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胎禽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2:58:441

焦山的碑文

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石门铭》汉中褒斜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道,历时六年而成;古称“石门”。后石门道破废,北魏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修褒斜道。 《石门铭》就是为纪念此事而作的,为著名摩崖石刻。《石门铭》康有为餐霞神采绝人烟,古今谁可称书仙?石门崖下摩遗碣,跨鹤骖鸾欲上天。------------------------------------------------------------------------------------------------------------------------------《瘗鹤铭》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瘗鹤铭》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2023-07-12 02:58:501

瘗铭的读音 瘗铭的读音是什么

瘗铭的读音是:yì míng。 瘗铭的拼音是:yì míng。 结构是:瘗(半包围结构)铭(左右结构)。 注音是:一_ㄇ一ㄥ_。瘗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见"瘗鹤铭"。二、引证解释⒈见“_鹤铭”。三、网络解释瘗铭同"瘗鹤铭"。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关于瘗铭的诗句瘗铭为琢石瘗铭为琢石关于瘗铭的成语瘗玉埋香镌心铭骨镌骨铭心镂骨铭心郭泰碑铭铭心镂骨铭记不忘铭肤镂骨镂骨铭肌关于瘗铭的词语铭感不忘铭记于心铭心镂骨郭泰碑铭铭诸肺腑铭记不忘镌心铭骨铭诸五内镂骨铭心镌骨铭心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瘗铭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2:59:081

顾况的诗词《过山农家》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前两句是各自独立又紧相承接的两幅图画。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   后一幅,即次句“茅檐日午鸡鸣”,正写“到山农家”。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扩展阅读:顾况的生平介绍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而根据最新蒋寅、赵昌平诸人的研究,顾况直到元和末年尚在人世。    扩展阅读:顾况的诗作特色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他的乐府诗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现实。《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以《囝》最。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曲》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2023-07-12 02:59:151

黄庭坚的“一日不读书”全句是什么?

全句是: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意思:人要是不读书的话,一天后会变得很庸俗,两天后照镜子会觉得自己的脸表情很可怕,面目狰狞,三天后对人说话毫无意味,生活枯燥无味没有生机。出自《黄庭坚文集》。另外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一文中也曾经记录下这段话,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扩展资料: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2023-07-12 02:59:246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是什么意思。

全句是: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意思:人要是不读书的话,一天后会变得很庸俗,两天后照镜子会觉得自己的脸表情很可怕,面目狰狞,三天后对人说话毫无意味,生活枯燥无味没有生机。出自《黄庭坚文集》。另外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一文中也曾经记录下这段话,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扩展资料: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2023-07-12 02:59:551

龙门石窟在北魏出现后,逐渐替代了云冈石窟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佛教僧众、能工巧匠齐集洛阳,开始大规模为北魏皇族开窟造像,龙门石窟逐渐取代云冈石窟而成为中心,以后历经各朝营建,龙门石窟遂成为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其中北魏时期开凿的有代表性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莲花洞。龙门石窟的开凿是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北魏宗室比丘慧成开凿古阳洞开始的。代表北魏后期艺术水平的石窟是莲花洞。它在雕刻手法上,已从云冈石窟的直平刀法向圆刀刀法转变,艺术风格则从前代的浑厚粗犷向优雅端严过渡。北魏造像体现出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民族融合的特征。龙门石窟继承了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且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之更具有民族特点。 《瘗鹤铭》代表南朝碑刻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华阳真逸撰写《瘗鹤铭》文,上皇山樵书,为南朝最著名的碑刻之一。刻石的时代和作者的真实姓名,历来未有定说,一般认为是华阳隐居陶弘景的书作。《瘗鹤铭》是摩崖刻石,位于焦山(今属江苏镇江)。原来刻在焦山西麓石壁上,后因遭雷击而崩落长江水中,直至清康熙始由人挖掘出来,移入焦山定慧寺壁间。《瘗鹤铭》用笔奇峭飞逸,字体厚重高古,虽为楷书,但带有行书和隶书的笔法意趣,实为刻石艺术佳品。此碑刻妍质并茂,向为历代书家所推重。黄庭坚曾赞叹说:大字无过《瘗鹤铭》。米芾、陆游等名士都在石旁题名作记,对它评价很高。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祖冲之(429~500),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祖冲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科学成就则是关于圆周率的推算。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曹魏末年的刘徽采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由此确定圆周率值为3.14,为后代奠定了可靠的科学基础。刘徽的方法无疑启发了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祖冲之进一步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数据。他计算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第6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至15世纪, *** 数学家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就分子分母不超过百位数的分数而言,密率355/113是圆周率值的最佳近似分数,因而是当时的最高成就。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把密率称为祖率。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还体现在他与儿子祖共同探究的关于球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缀术》一书的著述,后者在唐代被列为重要教科书,学生需研习4年。可惜此书已失传。
2023-07-12 03:00:221

中国最美十大楷书

中国最美十大楷书如下:《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瘗鹤铭》、《崔敬邕墓志》、《智永真书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妙严寺记》。史载钟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书,二曰章程书,三曰行狎书。钟繇最负盛名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俱为章程书。章程书即为正书,钟繇也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宣示表》真迹不传,刻本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宋时亦有单刻本行世。楷书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书中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2023-07-12 03:00:401

想学习《瘗鹤铭》,请问,学哪个版本的帖比较好。谢谢!

文物出版社出的最好,只是偏贵吧。可以穿插写吧,其实你自己临写的时候注意一点也可以,提醒自己,毕竟你已经有了它偏软的认识。你曾经苦学的话,相信你的线条轻易也不会被软掉的。
2023-07-12 03:01:021

唐朝诗人頋况的生平介绍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生平简介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而根据最新蒋寅、赵昌平诸人的研究,顾况直到元和末年尚在人世。诗词特色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 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他的乐府诗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现实。《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2023-07-12 03:01:113

碑本的网络解释碑本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碑本的网络解释是:碑本碑本,是一个汉语词汇,碑刻的拓本。清王士_《池北偶谈·谈艺三·瘗鹤铭》。碑本的网络解释是:碑本碑本,是一个汉语词汇,碑刻的拓本。清王士_《池北偶谈·谈艺三·瘗鹤铭》。注音是:ㄅㄟㄅㄣˇ。拼音是:bēiběn。结构是:碑(左右结构)本(独体结构)。碑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碑刻的拓本。二、引证解释⒈碑刻的拓本。引清王士_《池北偶谈·谈艺三·瘗鹤铭》:“今世所得碑本,不过二百字。”三、国语词典由碑刻摹拓下来的本子。关于碑本的近义词石本碑帖关于碑本的诗句高碑本堕泪高碑本堕泪关于碑本的成语碑沉汉水羊碑犹泣源源本本原原本本口碑载道俗谚口碑元元本本二碑纪功郭泰碑铭背碑覆局关于碑本的词语里程碑树碑立传碑沉汉水羊碑犹泣俗谚口碑背碑覆局口碑载道有口皆碑郭泰碑铭关于碑本的造句1、这碑本应有魏家后人来立的,谁叫魏家下了这么一个魏家男人活不过二十七岁的魔咒。2、照雕像老人所言,人碑本就是我道家之物,若真如此,那人碑必定是老子所留,其内或许隐有一些秘密。3、我在想,柳浩擎怎么能这样呢!青石碑本就是我葬花谷的,凭么要换着看。4、这天碑本就是一元万法演化而出,是陆羽现在最强攻击之一。5、估计逆天老者言出法随之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大无量碑之上!大无量碑本就是传说之物,似乎是一个天地赐予的标签,赐予言出法随者。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碑本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3:01:181

黄庭坚教你学书法

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论辑要——学书 古人有言:“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痴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今人字自不案古体惟务排叠,字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然后观人字格则不患其难矣,异日当成一家之法焉。 ---《论写字法》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跋兰亭》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宽绰而有馀,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 论》、《兰亭禊事诗叙》、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磨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沼。 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书赠福州陈继月》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问,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跋与张载熙书卷后》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令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乃其可慨然者。---《论书》黄庭坚书《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晚年杰作,沉着痛快,笔笔自空中来,飞动昂扬。结字险绝,富有韵致,又以长笔大画纵横突破,可谓雄逸。
2023-07-12 03:01:261

请问什么叫“水前本”,看到字帖有水前本的说法。

《瘗鹤铭》不同时期的拓本的称谓。 《瘗鹤铭》著名摩崖刻石,在江苏镇江焦山断崖石上,刻石年代众说不一,点画灵动,字形开张。北宋书法大家黄山谷于此刻石得力独多,变态后形成山谷书“中宫内敛,横竖画向四周开张”的“辐射式”的独特风貌。山谷并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历代评价极高。明王世贞评:“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铭字连笔圆润,落笔超逸,神采脱俗。----《古代碑帖鉴赏》 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 落水之前的拓本称“水前本”,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未出水时之拓本称“水拓本”,字数不多;出水后初拓本(五石本)即上皇山樵书。
2023-07-12 03:01:351

"鹤寿不知其纪也"出自哪里?

瘗鹤铭
2023-07-12 03:01:431

焦山的传说,比较短的传说

  焦山《瘗鹤铭》  镇江焦山上的《瘗鹤铭》举世皆知,古今闻名。传说这个碑上的字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它和陕西的"石门铭"一起被称为全国的两大名碑。宋代的文人黄庭坚说碑上的字是"大字之祖"。  相传,有一年春天,老树抽芽,百花吐艳,王羲之出门有事,路过镇江,登上焦山游览。他在焦山南麓一座小庵里,看到有一对仙鹤,嘴尖颈细,眼蓝顶红,扇动双翅,迈开长腿,显出冲霄凌云的姿态,心里非常喜欢。王羲之看呆了,随着仙鹤的舞姿,手指不停地划来划去,嘴里喃喃地说:"要是写字个个都像这样灵活,那就好了。"  当家和尚看到王羲之这副模样也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檀越莫非喜欢这对仙鹤吗?" "哦!喜欢,喜欢,喜欢得很咧!"王羲之一惊,好象从梦中醒过来一样,"不知大法师肯卖吗?" 当家和尚答道:"既然檀越喜爱,我就卖给你吧。" "那太好了!"王羲之爱鹤心切,笑着说:"不过我现在不能带走,等我办完事回来,再带它们,现在还要你费心照管。" "你放心吧!"当家和尚点点头。  过了几个月,王羲之办完事回来得知仙鹤已死,并葬后山。王羲之挥动羊毫写下了《瘗鹤铭》三个大字和一百多字碑文,倾吐了王羲之对死去仙鹤的思念。那碑上的书法真是神来之笔,近看字字笔势开张,远看个个像仙鹤翩翩飞舞。从此,这座无名的小山就有了名字,叫做"鹤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夜晚,矗立在鹤山的石碑,受到雷的轰击,掉进长江中。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年冬季,水落石出,这块碑竟露出头来。碑上的字迹模糊,很难辨认,有的字几乎边一点痕迹也没有了。来看碑的,人人摇头叹息。就把这块碑改叫雷轰石,又叫无字碑。  不久,又是一个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的夜晚,忽然飞来一群仙鹤,停在无字碑上,抖动着被雨淋湿的翅膀。渐渐地,渐渐地,仙鹤不见了。第二天,风停雨止,游人上山游览,惊奇地发现这块无字碑不仅有了字,而且字字清晰,仍然是疏密相间,变化万千,遒劲有力,神采飞扬。于是,人们传开了,说这是仙字,是仙鹤变的,字体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直到现在,还有从江里捞出来的王块残石,被连成整块,嵌在焦山的宝墨轩里的正中墙上,几个潇洒纵横、浑厚奇妙的大字,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书法爱好者和兴致勃勃的游客。http://demo12.cn-site.com/article_detail.asp?id=365  镇江三千年历史文化http://travel.cn.yahoo.com/zhuanti/zhenjiang/  东泠泉  在大雄宝殿西侧原海云堂的天井里,有一口井,叫东泠泉。相传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又称炼丹井。其实这里本不是一个泉,而是焦山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开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金山之东,故称为“东泠泉”。过去金、焦二山和尚常常相互争胜,彼此模仿,金山寺有个苏东坡玉带,焦山寺也弄来一条杨一清玉带;焦山有个吸江亭,金山也仿造一个吞海亭。东泠泉的开凿正是他们竞相争胜的结果
2023-07-12 03:01:521

山中宰相的“山中宰相”陶弘景

就在陶弘景隐居的这一段时期,写下了千古绝唱《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我读陶弘景的这首诗,是在汪曾祺写楠溪江的文章里,一读之下,立即被陶弘景这首晶莹透亮洒脱自如,仿若山岭上悠闲漂浮的白云般的文字所征服。这20个字仿佛脱口而出明白如话,又幽默隽永,绝无卑躬屈节之态,如朋友间坐对调侃,字里行间飘着仙气,显得是那么的怡然自得。从此我记住了陶弘景,记住了陶山。现在选入初中课本的《答谢中书书》也是一篇佳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现在专家们都在考证,他笔下的实景到底是哪里。我却觉得他所描绘的就是温州乡间的典型景色。你看陶公笔下的景观:高山、流云、溪水、翠竹、青林……至红日隐去时,潜游在水底的鱼儿,争相跃出,一派浓重景色。永嘉、瑞安、文成、平阳,哪一个地方不是如此?哎,还考证什么啊!陶弘景曾在我市的福泉山、寺山采药、炼丹,据说为穷苦人治病,分文不取。百姓感其恩德,称他住过的地方为“陶山”,他种的甘蔗为“陶蔗”。传说,陶弘景修道练功的地方,长年云雾缥缈,诗中又有“白云”一词,所以把张染、沙门山一带称为:“白云乡”(1956年后和另两乡合并为陶峰镇)。现在的福泉山上尚有福泉寺、炼丹岩、白云岭等古迹。福泉山因为有了这些渊源,所以在乡人的心目中就显得特别神圣。我曾在福泉山脚下的桐浦乡中学担任过3年校长。那是一所处境窘迫的农村学校,学生大量流失,我临危赴任,压力颇大。所以每天总觉得自己有忙不完的事。3年间,我一直想找个机会,上山拜谒一下陶公,但直到卸任也未能成行,深以为憾。今年的10月2日,是国庆假期。我终于能自己驾车奔赴福泉山了。福泉山刚刚新通了公路,路上汽车还比较少,所以开起来很顺畅,谁知开到半山腰,一辆大型拖拉机在拐弯处迎面向我冲来,差点相撞。当时,我紧踩车刹,脑里一片空白,两车相隔不到20厘米,总算是停下。陶公保佑啊!至福泉寺,个个虔诚地烧香叩拜,细看座中的陶公,容颜生动,平静地注视着众生。出寺门,头顶白云飘飘,门前翠竹漪漪,清风怡然,正是陶公笔下景致:绿水淙淙,篁竹深碧,一派幽清旖旎风光。众人皆忙着拍照,我却在心中早已酿好了数篇稿子,现抄录如下:《登福泉山祀陶弘景》挂冠神武遁人间,济世悬壶猿戏闲。凶吉未卜诏令至,白云翠竹真仙颜。《题福泉山联》炼丹台边,翠竹、白云依旧昔人去;盘转路上,青山、道院不改雾霭来。白云绕翠竹,觉真人至今未远;峡谷筑丹台,迷虹彩到此探望。丹灶有否高千尺;东南可期第一山。平仄如何姑且不论了。算是表达了自己对陶公的敬仰之情。陶弘景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药物学家,在医药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对《神农本草经》的整理校订,是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几个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无统一标准,临床运用相当不便,于是他“苞综诸经,研括烦省”,将当时十几家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后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该书新增药物365种,合计730种药物,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作为魏伯阳、葛洪之后的中国著名炼丹家,陶弘景对后世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所谓的“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陶弘景还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其祖、父皆有书名。《华阳隐居录》称其祖父陶隆善写行书,其父陶贞宝因袭祖艺,善藁隶书,书体以羊欣、萧思话为法。陶弘景则工草隶两体,尤擅长行书,师法锺繇、王羲之,采其气骨成自己风格。传世书迹有《屈画帖》。被宋代黄庭坚称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传为陶公所书。《瘗鹤铭》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字体厚重高古,用笔奇峭飞逸,既有帖学的流畅,又有北碑的气势和开张,所以虽为楷书,却兼有隶、行两体的意趣,是书法从隶书向楷书转变的产物。所以历代对此碑的评价甚高,被誉之为碑帖交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和书法地位。陶弘景还著有《与梁武帝论书启》一书,是其与梁武帝论书的信札集,讨论的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的优劣,文辞优美,议论深刻,为后世书家所看重。经过五胡乱华后,中原基本已经佛化,南有梁武帝下诏合道事佛,就连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躲在深山修炼,也要在道馆两旁各修青坛和佛塔一座,以表两教双修,死后更是要用佛教的袈裟入殓,陪葬器物。齐文宣帝高洋崇信佛教,于天保六年(555 年) ,齐文宣帝高洋便灭道兴佛,强迫道士 削发为僧。据《资治通鉴》记载,高洋下令境内穿黄衣的道士要么归俗为民,要么剃度为僧,并连杀四位抗拒者,自此之后,北齐境内再无道士踪迹。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的下场。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陶弘景被迫受戒后,假借悼念沈约之实,诉说自己痛苦之心境。苏东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实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陶弘景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据宋贾嵩《华阳隐居内传》记载,陶氏著作有三十二种,二百三十三卷之多,可惜现大多已佚失。今尚存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如此看来,苏东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实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 (林新荣文)
2023-07-12 03:01:591

《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瘗鹤铭外景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共九十余字.《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清代康熙52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
2023-07-12 03:02:472

瘗鹤铭的考古打捞

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打捞,发现了“欠”和“无”二字,但仍残缺很多。2008年10月8日,《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开工。此次打捞工程主要由镇江水利局水投公司、省交通工程公司实施,焦山碑刻博物馆、镇江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全程介入,动用一艘打捞船、一艘挖泥船、两条小工作艇,利用现代化的打捞技术,包括GPS技术、超声波技术、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及潜水等,对焦山西麓江滩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打捞考古作业。经过多位不同学科专家的综合研究,划定考古打捞范围为:估计落水点向南250米、向西80-100米、向北250米。《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行动于2008年6月启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专题片摄制组前来拍摄纪录片,此事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但因为夏季水位较高,正式的清淤打捞工作必须等到入秋才能开始。未出水时之拓本称“水拓本”,字数不多;出水后初拓本(五石本)即上皇山樵书。唐人孙处元《润州经》认为系王羲之书,宋黄庭坚、苏舜钦等亦持此看法;因陶弘景曾自号华阳隐居,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即认为系陶弘景书,后附和此说者最多;欧阳修认为华阳真逸是顾况的道号;还有人认为是唐人王瓒所书;也有人觉其字同颜真卿《宋广平碑》接近,认为是颜真卿书。总之,各持己见,至今仍不能定论。
2023-07-12 03:02:551

来焦山有四快事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二、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来焦山有四快事整体赏析焦山是镇江名胜之一,雄踞长江之中,与金山对峙,山上胜迹很多,历代文人题咏之作可谓连篇累牍。作者若不能独出机杼,恐怕只好搁笔而叹了。然而王渔洋毕竟是王渔洋,他居然能又写出一篇恐怕要令焦山引为知己的清新之作。渔洋作诗就重在别出心裁,注重韵味,反对粘着皮相,最看不起匠气之作,所以他之观察景物,也就必然注重体察其“神韵”,发见其意境。他写焦山,就体现了他这种艺术心灵。“来焦山有四快事”一句就表现出他独特的视角,主要不以目而以心,主要不写形貌而要写感兴。接着,他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方面写焦山之美。自然景观方面,他选择了吸江亭看落日返照、孝然祠外望月与海门观日出三个最富诗情画意的景象来写,突出焦山一日之中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特点。文章在写法上也显得自然洒脱富于变化。写吸江亭观落日返照,大笔挥洒,突出其淡远之致,“青山落日,烟水苍茫”,只是略加点染而境界全出。“居然米家父子笔意”,借古人之画风来写自己对眼前景色的感受,代为传神,用笔极为经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自成一家,其特点即“点染烟云,草草而成,不失真趣”,人称米点山水。写焦山月色,重点写夜之清空境界,“太虚一碧,长江万里”使人倍感天地之无穷,宇宙之空阔,相应地,人的内心世界也一下子变得空明澄澈起来了。此时上下一碧,“无复微云点缀”,使人俗念顿消,心如明镜。再加上远处悠悠传来的梵呗之音,把人引向一个超脱、飘飘欲仙的境界。写海门观日出,作者用笔较细,先写日出之动态:“始从远林微露红晕”,继而,“倏然跃起数千丈”,接着写旭日映射下的江面“悉成明霞,演漾不定”。这个画面,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光彩,令人心旷神怡为之振奋,与落日返照,冷月清晖大异其趣。作者写焦山景色之美,就是这样把它的种种美景意趣浓缩在一起,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受,觉得焦山真是气象万千,意趣无穷。作者还有一快事,即对焦山重要的人文景观《瘗鹤铭》的探访。《瘗鹤铭》是焦山一绝,因为此铭相传为华阳真逸撰并书。华阳真逸是谁说法不一,这对文人自然就是很有吸引力的,又加上《瘗鹤铭》刻石在焦山山脚下,夏日水大时隐于江中,无法看到,冬月始露出江面,亦不方便,这更增加了它的魅力。作者游于冬月,当然千方百计要一睹为快了。所以,他“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并要感叹:“实天幸也。”这表现了作者文士的雅趣。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
2023-07-12 03:03:121

痊鹤铭 意思

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瘗鹤铭: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瘗鹤铭外景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共九十余字。《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清代康熙52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
2023-07-12 03:03:331

《焦山题名记》全文翻译

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译文: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见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思想。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方的树林微微露出红晕,很快地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江水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溅,我在冬季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上天给我的机会。《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诗词赏析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年(1660),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游览焦山时得四件畅快之事,因此作下此文。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王士禛曾在诗界倡“神韵”说,鼓吹诗以“隽永超诣者”为上品,他的诗如“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故关”诸句,确有一脉秀逸清远之气,而他的这篇《焦山题名记》,也一如他的诗风,“见以为古澹闲远而中实沉着痛快”(王士禛《芝廛集序》),耐人一咏三诵。
2023-07-12 03:03:421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

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译文: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见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思想。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方的树林微微露出红晕,很快地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江水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溅,我在冬季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上天给我的机会。《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诗词赏析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年(1660),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游览焦山时得四件畅快之事,因此作下此文。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王士禛曾在诗界倡“神韵”说,鼓吹诗以“隽永超诣者”为上品,他的诗如“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故关”诸句,确有一脉秀逸清远之气,而他的这篇《焦山题名记》,也一如他的诗风,“见以为古澹闲远而中实沉着痛快”(王士禛《芝廛集序》),耐人一咏三诵。
2023-07-12 03:03:554

焦山题名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译文: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见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思想。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方的树林微微露出红晕,很快地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江水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溅,我在冬季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上天给我的机会。《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诗词赏析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年(1660),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游览焦山时得四件畅快之事,因此作下此文。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王士禛曾在诗界倡“神韵”说,鼓吹诗以“隽永超诣者”为上品,他的诗如“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故关”诸句,确有一脉秀逸清远之气,而他的这篇《焦山题名记》,也一如他的诗风,“见以为古澹闲远而中实沉着痛快”(王士禛《芝廛集序》),耐人一咏三诵。
2023-07-12 03:04:381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翻译

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二、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来焦山有四快事整体赏析焦山是镇江名胜之一,雄踞长江之中,与金山对峙,山上胜迹很多,历代文人题咏之作可谓连篇累牍。作者若不能独出机杼,恐怕只好搁笔而叹了。然而王渔洋毕竟是王渔洋,他居然能又写出一篇恐怕要令焦山引为知己的清新之作。渔洋作诗就重在别出心裁,注重韵味,反对粘着皮相,最看不起匠气之作,所以他之观察景物,也就必然注重体察其“神韵”,发见其意境。他写焦山,就体现了他这种艺术心灵。“来焦山有四快事”一句就表现出他独特的视角,主要不以目而以心,主要不写形貌而要写感兴。接着,他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方面写焦山之美。自然景观方面,他选择了吸江亭看落日返照、孝然祠外望月与海门观日出三个最富诗情画意的景象来写,突出焦山一日之中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特点。文章在写法上也显得自然洒脱富于变化。写吸江亭观落日返照,大笔挥洒,突出其淡远之致,“青山落日,烟水苍茫”,只是略加点染而境界全出。“居然米家父子笔意”,借古人之画风来写自己对眼前景色的感受,代为传神,用笔极为经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自成一家,其特点即“点染烟云,草草而成,不失真趣”,人称米点山水。写焦山月色,重点写夜之清空境界,“太虚一碧,长江万里”使人倍感天地之无穷,宇宙之空阔,相应地,人的内心世界也一下子变得空明澄澈起来了。此时上下一碧,“无复微云点缀”,使人俗念顿消,心如明镜。再加上远处悠悠传来的梵呗之音,把人引向一个超脱、飘飘欲仙的境界。写海门观日出,作者用笔较细,先写日出之动态:“始从远林微露红晕”,继而,“倏然跃起数千丈”,接着写旭日映射下的江面“悉成明霞,演漾不定”。这个画面,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光彩,令人心旷神怡为之振奋,与落日返照,冷月清晖大异其趣。作者写焦山景色之美,就是这样把它的种种美景意趣浓缩在一起,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受,觉得焦山真是气象万千,意趣无穷。作者还有一快事,即对焦山重要的人文景观《瘗鹤铭》的探访。《瘗鹤铭》是焦山一绝,因为此铭相传为华阳真逸撰并书。华阳真逸是谁说法不一,这对文人自然就是很有吸引力的,又加上《瘗鹤铭》刻石在焦山山脚下,夏日水大时隐于江中,无法看到,冬月始露出江面,亦不方便,这更增加了它的魅力。作者游于冬月,当然千方百计要一睹为快了。所以,他“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并要感叹:“实天幸也。”这表现了作者文士的雅趣。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
2023-07-12 03:04:511

渔洋山人文略翻译

渔洋山人文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文言文的特点:1、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2、词汇特点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词为主。
2023-07-12 03:05:182

《焦山题名记》原文赏析

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译文: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见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思想。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方的树林微微露出红晕,很快地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江水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溅,我在冬季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上天给我的机会。《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诗词赏析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年(1660),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游览焦山时得四件畅快之事,因此作下此文。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王士禛曾在诗界倡“神韵”说,鼓吹诗以“隽永超诣者”为上品,他的诗如“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故关”诸句,确有一脉秀逸清远之气,而他的这篇《焦山题名记》,也一如他的诗风,“见以为古澹闲远而中实沉着痛快”(王士禛《芝廛集序》),耐人一咏三诵。
2023-07-12 03:05:321

焦山题名记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余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翻译:焦山的黄昏和月夜是沉静的,大江的浩渺烟波衬托青山落日,一碧的太空、万里的长江衬托一轮皓月,大自然本已够赏心悦目,作者再加自己的遐想:日落如米家山水笔意,水墨滃染;月夜传来的晚祷声使人飘然若离尘世,这就更加重了诗情画意。日落月出都是静景,但前者写得清远迷蒙,后者写得空旷缥缈,所用的手法相同,绘出的意境不同。至于海上日出的景象,本自不凡,作者重笔浓彩,绘制色泽绚烂瞬息变幻的水上日出图:晓日突然从水面跃出,天空江面红霞闪烁,上下交映,蔚为奇观。此与黄昏月夜正成对比,更显得气势宏伟、目不暇接。赏瘗鹤铭主要写腾涌呼啸的波涛海浪,作者身置潮汐汩没之中,另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且瘗鹤铭只有冬月江水方落时才得近睹其真容,作者逢此“天幸”,更是快意。
2023-07-12 03:06:002

《焦山题名记》赏析

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译文: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见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思想。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方的树林微微露出红晕,很快地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江水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溅,我在冬季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上天给我的机会。《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诗词赏析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年(1660),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游览焦山时得四件畅快之事,因此作下此文。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王士禛曾在诗界倡“神韵”说,鼓吹诗以“隽永超诣者”为上品,他的诗如“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故关”诸句,确有一脉秀逸清远之气,而他的这篇《焦山题名记》,也一如他的诗风,“见以为古澹闲远而中实沉着痛快”(王士禛《芝廛集序》),耐人一咏三诵。
2023-07-12 03:06:311

有谁喜欢黄庭坚的书法,可以就自己的理解思路来谈谈吗?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 。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庭坚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2023-07-12 03:06:441

瘗鹤铭的艺术价值

《瘗鹤铭》发现以后,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评价。如黄庭坚认其为“大字之祖”,作诗说:“大字无过《瘗鹤铭》。”《东洲草堂金石跋》云:“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贞白《瘗鹤铭》者。” 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 ,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成就极高。《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深刻久远、远及海外。《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侧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
2023-07-12 03:06:521

瘗铭的成语 瘗铭的成语是什么

瘗铭的成语有:镌骨铭心,铭记不忘,铭心镂骨。 瘗铭的成语有:瘗玉埋香,镌心铭骨,镌骨铭心。2:结构是、瘗(半包围结构)铭(左右结构)。3:拼音是、yì míng。4:注音是、一_ㄇ一ㄥ_。瘗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见"瘗鹤铭"。二、引证解释⒈见“_鹤铭”。三、网络解释瘗铭同"瘗鹤铭"。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关于瘗铭的诗句瘗铭为琢石瘗铭为琢石关于瘗铭的词语瘗玉埋香镌骨铭心铭心镂骨铭诸肺腑铭诸五内镂骨铭肌铭肤镂骨铭记不忘镌心铭骨铭感不忘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瘗铭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3: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