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线宝宝说害怕
-
简介
校内网(xiaonei.com)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2006年10月,千橡公司收购校内网,同年底,完成了千橡公司5Q校园网与校内网的合并,并正式命名为校内网,域名为:www.xiaonei.com。至此,校内网成为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校园网站。
校内网的创办人是来自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王兴、王慧文、赖斌强和唐阳等几位大学生。
网络特点
校内网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限制具有特定大学IP地址或者大学电子邮箱的用户注册,这样就保证了注册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用户注册之后可以粘贴自己的照片,撰写日志,签写留言等。该网站鼓励大学生用户实名注册,上传真实照片,让大学生在网络上体验到现实生活的乐趣。
媒体报道
校内网被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和热捧,许许多多青年学子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在一些网络论坛中都提到校内网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大众传媒对于这个现象予以极大的关注,《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上海《文汇报》、《环球企业家》等报刊杂志都对校内网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中国青年报》在报道中认为,“校园SNS社区(以校内网为代表)的出现及走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真实性的呼唤与渴求,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对待网络的态度正进一步趋向于理性与成熟。”
网站CEO王兴1997年考入清华电子工程系,2001年毕业后去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3月17日,TOM网科技频道对王兴进行了在线访谈。访谈随后被整理成为《校内网王兴:创业就像被闪电击中 必须一路专注》的报道。
目前,校内网已开通2000所大学、1800所高中及546家公司。自校内网开通以来,同类型网站不断涌现,如露脸网、饱蠹网、谊多网、亿聚网等等。但是其他各种后期涌现的大学生交友网站的功能、页面都没有太大的突破。
校内网内容
在校内网你可以:
展示自己,结识新朋友,找到老同学;
用日志和相册记录生活点滴
和朋友们分享照片;
和朋友们分享喜欢的群组、音乐、电影、书籍;
第一时间了解身边好友的最新动态;
评价上过的课,认识选同一门课的人;
分享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
通过完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资料,找到失散已久的老同学。
2006年10月24日 千橡互动集团宣布收购校内网,并与千橡旗下校园社区5Q校园网结合。
大事记
2007年3月
校内网首家开通港澳台所有大学,共计55所。加大了内地与港澳台学子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校内网的信息分享平台,内地与港澳台的大学生将可以共享资讯,就彼此关心的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2007年3月23日
校内网携手可口可乐,启动了校园总经理活动,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校接触国际著名企业,以及工作实践的机会;活动开展期间,大学校园内反响热烈,线上线下关注活动的大学生总共超过13万人次。
2007年3月28日
校内网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点亮天空,照亮希望”救助青海牧区贫困小学生大型公益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公益慈善活动的平台,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直持续到2007年7月,并最终用捐款所得为青海牧区建设了一所爱心小学。
2007年4月
推出web2.0校友录,web2.0校友录以用户为中心,打破了传统校友录的保守功能,支持自定义页面以及自动聚合照片、博客,并可以订阅朋友新鲜事。
2007年5月21日
校内网向全体大学生首次推出“毕业了,留住你心中的毕业楼”主题照片征集活动,给全体大学毕业生一个展示自己青春的美好回忆的平台,活动参与人数过万,大学生积极提交了大量优秀的照片作品。
2007年6月12日
校内网携手中央电视台慈善1+1项目组,再次关注公益慈善活动,联合CCTV慈善1+1推出大型暑期公益、慈善实践活动“青春V计划”。号召全国大学生将公益、慈善与快乐的生活态度结合在一起,自主策划并组织公益、慈善活动,在全国大学生中掀起一股公益、慈善活动的热潮。中央电视台多次对其中的优秀活动进行了全国报道。
2007年7月
校内网作为国内首家开放海外大学的大学生互动社区,靠精准定位获得成功。此次共开通了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500余所大学,很多海外的大学生都在校内网找到了国内的同学,其他没有开通的学校也纷纷致电希望尽快开通,以便让他们更加畅快无阻隔的和国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007年7月12日
与可口可乐公司长期的优秀合作,使校内网成为可口可乐公司08年校园奥运火炬手选拔的唯一网络合作方,面向北京所有普通高校大学生招募08年奥运火炬手。
2007年11月20日
校内网宣布,正式进军白领、高中市场。校内网继在大学生领域取得相对垄断地位之后,开始致力于成为跨行业、跨年龄的SNS网络巨头。
有数据显示,目前校内网已经拥有2200所大学,超过1800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880万活跃用户,是中国web2.0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互动社区。
- 北境漫步
-
从2005年底创办的校内网到底片网、露脸网,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些专注于做大学生互动平台的网站创办者,不少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凭借着对校园情况的熟悉,对于SNS领域的热情,在这个领域中默默地耕耘着。校内网的创始人王兴,1997年考入清华电子工程系,2001年毕业后去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底回国创业至今;而底片网的创始人则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 这些网站的共同特点是:使用email地址注册,注册用户的IP必须是限定的来自于各大学校园网的IP地址。这样,就可以保证注册用户是清一色的大学生。以校内网为例,网站往往鼓励用户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所在院校或曾就读院校、专业、性别、年龄、入学年份、个人爱好、爱好、出生日期等信息,上传自己的照片。还开发有个性的blog,很方便的交友功能,相当于论坛的群功能等等。 不同于chinaren等过去的针对大学校园的网站,这些网站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不是群体。个人进入页面以后,看到的是一个有自己形象照片、爱好爱好和个人日志的页面,这就适应了现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喜欢自我展现的特征,因而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
<P> 此类网站发展都相当迅速,以校内网(xiaonei.com)为例,从去年12月8日到06年6月,已经覆盖了全国150所高校,网站注册的大学生人数达30万余名。用户的活跃度和忠诚度都很高。到今年10月份,预计注册人数可以达到60万,开通学校数目为700余所。到时,商家进入校园将会变得很方便。脸谱网(Facebook)模式的中国化 Facebook正是所有国内大学生互动网站的最初版本,当然也是最成功的版本:对于某些人来说,一个人交友数量的多寡已成为社交能力的指标。在美国大学的校园里,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你Facebook了吗?”在美国大学生中,假如你不知道何为Facebook,那么你可能是脱离群体的人。 截至2006年4月,脸谱网已经是全球第七大流量网站,注册用户突破700万人,这个数据表明,85%的大学生们都是脸谱迷,其中,75%的人天天至少登录一次。 网站新闻发言人休斯表示,脸谱网站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广告。除了企业的广告外,网站的使用者也可购买“公告(announcements)”—— 一种只有在同一校区内才能看得到的广告型态。内容为校内事务之宣传,如学生会职务之竞选到将举办的派对活动等都是。此类广告价格介于9至15美元之间,价格依学校的大小而定。 据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3月28日报道,有VC(风险投资)愿意出价7.5亿美元收购诞生才两年的“脸谱网”,却遭到了拒绝。网站创办人——哈佛大学一个辍学的学生说,没有20亿美元,别提收购一事。 中国的Facebook:多大的市场空间? 众所周知,校园市场虽然大,但与校外市场相比,却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非凡是在校园渠道不畅通,甚至连成熟的宣传渠道都没有的情况下,企业要进入校园市场,只能通过做活动。活动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多数企业并不了解校园市场,运作时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具体的操作人。假如通过学生会、团委,费用会比较高,也很难得到合作方的重视。 而据统计,66.3%的大学生平均天天上网的时间达到3~4小时以上。因此,假如有一个大学生们都热衷上的互动网站,企业的理念、产品的特点都可以很轻易达到企业所希望达到的用户群。 而此类的网站为企业提供便利已经成为可能。校内网的目的是发展成为全国大专院校的1700万大学生网民的首选交流互动平台。而受众均匀,用户信息可靠的网站要获得企业的青睐相信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种市场价值的发掘,一是可以通过广告的形式。比如互动出版网、中国建设银行和Mysee就跟校内网签订了相关协定,投放一定的广告,以期获得双方的共赢。 另外,事件营销也可以在此内网站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样就可以在线上针对目标人群营造气氛,烘托氛围,线下举办活动。而这样的宣传效果比过去的平铺式的一个大学、一个大学地谈判、沟通会好很多。 此外还可以展开针对大学生人群的短信业务,比如提供校内讲座信息、招聘信息等短信订阅等等。Chinaren校友录也提供了比较好的模板:当有新的用户来信时,用户可以从绑定的手机第一时间阅读到来信内容。这都可以成为网站利润的增值点。这些都可以成为一校内网为代表的网站发展可以考虑的方向。投资者正在关注 据相关媒体报道,亚马逊首席科学家韦思岸今年4月19日已经成为校内网的天使投资人,并且受聘为该网站的非凡顾问。校内网CEO王兴对韦思岸可能带来的资源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另外,他还透露,虽然仅仅经过四五个月的发展,但是校内网已经与不少风险投资人有或多或少的介入。 此前,千橡互动的CEO陈一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了对校内网以及与其定位和功能接近的网站的关注,虽然近期没有投资或者收购的计划。 而在一些网络、论坛中,我们不时可以看见业界相关人士对于这块蛋糕的关注和讨论。未来大学生网络互动市场谁主浮沉?相信半年或者一年时间之内,自然会见分晓。 被收购后的第二天,校内网的创始人王兴在他的博客日志里引用了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一段闻名演讲辞来表明他的态度:"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在这条日志后的留言中,安慰和惋惜远远超过了祝贺与欣羡。对于被收购,王兴在日志中流露出相当的无奈:"当我们公司已经欠了相当于我个人100个月工资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克隆Facebook 创业之初,王兴就面临着一个互联网小企业的典型困境:如何让一个前程远大的项目不在半路夭折? 王兴此前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型创业者。从高中起他开始接触电脑,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2003年圣诞,他带着创业计划回到了中关村。 王兴瞄准的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简称SNS。当时Friendster(<a href="http://www.friendster.com/">www.friendster.com</a>)已经在美国大行其道,但在国内还是个空白,将领先中国互联网几年的美国模式复制意味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但王兴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多多友"在市场上遭到冷遇,王兴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定位的过于宽泛与推广的不利。于是,他瞄准了一个更加细分的市场——大学生的SNS网站。在美国,这种模式有一个十分成功的样板Facebook(<a href="http://www.facebook.com/">www.facebook.com</a>)。 Facebook是一个与MySpace齐名的大学生社区,它由几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创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网站的封闭性:它只对美国的大专院校学生开放,用户必须凭edu域名的邮箱进行注册,并且需要通过真实身份的认证。这种用户身份的单纯性和线上线下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它成为了美国大学生的网上乐园,许多用户天天花上几个小时在Facebook上寻找朋友和乐子。 校内网从概念到界面都复制了Facebook。2005年末,王兴首先在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所高校开始试运营,随后在2006年春节后网站正式上线,向各大高校吸纳大学生用户。跟Facebook一样,校内网要求在校大学生才能够注册,并且鼓励采用实名和真实个人信息。对于那些没有用过校园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校内网有点像网络时代的"联谊寝室"和"同乡会",它承载的同样是大学生旺盛的社交需求。 跟很多人的判定不一样,王兴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其实不低,这让他并不担心网站的盈利模式问题,校内网也不需要在盈利模式上做出创新,要害在于牢牢抓住用户。一个清华师姐开的"阿木眼镜"成为了校内网的第一个广告客户,清华大学的注册用户可以在网页的左下角看到一条类似于Google的Ad Words那样的文字广告。按照不同的学校、群落等人群投放精准的分类广告是大学生SNS网站最大的优势,但此时的校内网没有精力也没有人员去拓展盈利模式,14个人的公司团队中有一半的人在做技术,这样的比例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奢侈"。 王兴对此的看法是,在一家网站点击率在1000万以下时,最好不要耗费精力去销售广告,首先该做的是提高PV。SNS网站的网络效应让赢者通吃成为了游戏规则的第一条,速度决定了网站的规模,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站的价值。现在校内网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50万,遍布700多个高校,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在校学生的半数以上。 但此时迟迟不到位的风险投资让王兴捉襟见肘。他先后跟十几家风险投资谈判过,有一家已经签下了意向书,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王兴用有些自嘲的口吻谈到风险投资的态度:他们给我的回答相当于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说"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适合做朋友",跟女孩拒绝男孩相似的地方还有,你永远也不知道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MySpace梦 几乎跟校内网的创立同时,一大群Facebook的模拟者也涌现了出来,比如占座网、露脸网、亿聚网、5Q网、ChinaY.com、99号宿舍、底片网、饱蠹网等等,它们看上去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实际上,确实也是Facebook这一个模子。跟校内网相比,他们有的长于市场推广手段,有的网站拥有丰沛的资金作为后盾,依靠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用户注册。跟其他类型的社区网站一样,大学生SNS社区也迅速陷入了拼命抢用户数的阶段,注册就赠予鸡腿、书籍等市场推广方式让人不得不联想起电子商务网站靠送可乐开张的历史。在这样的市场上,Google那种"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都会纷至沓来"的信条似乎显得有些理想化,很多国内互联网创业者对于Google的探求都包涵着同一个迷惑:它是怎样看上去那么从容就获得成功的? 每一次美国的互联网出现一个新的宠儿,中国的互联网界就开始寻找相似的面孔,或者更常见的做法是,大规模地克隆。今年的当红炸子鸡显然少不了MySpace和YouTube,它们前不久一个以5.8亿美元的现金卖给了新闻集团,一个通过股权置换折价16.5亿美元卖给了Google。而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刚刚拒绝了雅虎高达1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国内的大学生SNS网站可能会羡慕马克?祖克伯格那种近乎于"嚣张"的姿态,他在一张名片上印着"我是……他妈的CEO",也许最让王兴们羡慕的是,马克向风险投资提出的条件包括:"只要有意,他就有权主控公司",而且这已经成为国外web 2.0网站的标准做法。王兴用军训时的射击课打了个比方: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无论结局如何,他从内心都是奔着独立发展的道路做的。 王兴仍然非常看好中国SNS类网站的前景。像他这样怀揣着中国MySpace梦想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相信中国总能够出现一个像美国的MySpace、日本的mixi、韩国的Cyworld、台湾的无名小站那样成功的年轻人的SNS网站,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年轻人聚集于此,并能充分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但大同小异,简单的复制被证实是走不通的,没有一个成功的SNS网站不是针对本土人群的特点进行了静心的设计和雕琢,他们所需要寻找的就是基因上的那一丁点微小差异。
- 以心消业
-
Facebook是一个与MySpace齐名的大学生社区,它由几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创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网站的封闭性:它只对美国的大专院校学生开放,用户必须凭edu域名的邮箱进行注册,并且需要通过真实身份的认证。这种用户身份的单纯性和线上线下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它成为了美国大学生的网上乐园,许多用户天天花上几个小时在Facebook上寻找朋友和乐子。
校内网从概念到界面都复制了Facebook。2005年末,王兴首先在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所高校开始试运营,随后在2006年春节后网站正式上线,向各大高校吸纳大学生用户。跟Facebook一样,校内网要求在校大学生才能够注册,并且鼓励采用实名和真实个人信息。对于那些没有用过校园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校内网有点像网络时代的"联谊寝室"和"同乡会",它承载的同样是大学生旺盛的社交需求。
跟很多人的判定不一样,王兴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其实不低,这让他并不担心网站的盈利模式问题,校内网也不需要在盈利模式上做出创新,要害在于牢牢抓住用户。一个清华师姐开的"阿木眼镜"成为了校内网的第一个广告客户,清华大学的注册用户可以在网页的左下角看到一条类似于Google的Ad Words那样的文字广告。按照不同的学校、群落等人群投放精准的分类广告是大学生SNS网站最大的优势,但此时的校内网没有精力也没有人员去拓展盈利模式,14个人的公司团队中有一半的人在做技术,这样的比例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奢侈"。
王兴对此的看法是,在一家网站点击率在1000万以下时,最好不要耗费精力去销售广告,首先该做的是提高PV。SNS网站的网络效应让赢者通吃成为了游戏规则的第一条,速度决定了网站的规模,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站的价值。现在校内网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50万,遍布700多个高校,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在校学生的半数以上。
但此时迟迟不到位的风险投资让王兴捉襟见肘。他先后跟十几家风险投资谈判过,有一家已经签下了意向书,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王兴用有些自嘲的口吻谈到风险投资的态度:他们给我的回答相当于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说"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适合做朋友",跟女孩拒绝男孩相似的地方还有,你永远也不知道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MySpace梦
几乎跟校内网的创立同时,一大群Facebook的模拟者也涌现了出来,比如占座网、露脸网、亿聚网、5Q网、ChinaY.com、99号宿舍、底片网、饱蠹网等等,它们看上去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实际上,确实也是Facebook这一个模子。跟校内网相比,他们有的长于市场推广手段,有的网站拥有丰沛的资金作为后盾,依靠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用户注册。跟其他类型的社区网站一样,大学生SNS社区也迅速陷入了拼命抢用户数的阶段,注册就赠予鸡腿、书籍等市场推广方式让人不得不联想起电子商务网站靠送可乐开张的历史。在这样的市场上,Google那种"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都会纷至沓来"的信条似乎显得有些理想化,很多国内互联网创业者对于Google的探求都包涵着同一个迷惑:它是怎样看上去那么从容就获得成功的?
每一次美国的互联网出现一个新的宠儿,中国的互联网界就开始寻找相似的面孔,或者更常见的做法是,大规模地克隆。今年的当红炸子鸡显然少不了MySpace和YouTube,它们前不久一个以5.8亿美元的现金卖给了新闻集团,一个通过股权置换折价16.5亿美元卖给了Google。而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刚刚拒绝了雅虎高达1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国内的大学生SNS网站可能会羡慕马克?祖克伯格那种近乎于"嚣张"的姿态,他在一张名片上印着"我是……他妈的CEO",也许最让王兴们羡慕的是,马克向风险投资提出的条件包括:"只要有意,他就有权主控公司",而且这已经成为国外web 2.0网站的标准做法。王兴用军训时的射击课打了个比方: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无论结局如何,他从内心都是奔着独立发展的道路做的。
王兴仍然非常看好中国SNS类网站的前景。像他这样怀揣着中国MySpace梦想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相信中国总能够出现一个像美国的MySpace、日本的mixi、韩国的Cyworld、台湾的无名小站那样成功的年轻人的SNS网站,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年轻人聚集于此,并能充分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但大同小异,简单的复制被证实是走不通的,没有一个成功的SNS网站不是针对本土人群的特点进行了静心的设计和雕琢,他们所需要寻找的就是基因上的那一丁点微小差异。
- tt白
-
Facebook是一个与MySpace齐名的大学生社区,它由几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创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网站的封闭性:它只对美国的大专院校学生开放,用户必须凭edu域名的邮箱进行注册,并且需要通过真实身份的认证。这种用户身份的单纯性和线上线下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它成为了美国大学生的网上乐园,许多用户天天花上几个小时在Facebook上寻找朋友和乐子。
校内网从概念到界面都复制了Facebook。2005年末,王兴首先在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所高校开始试运营,随后在2006年春节后网站正式上线,向各大高校吸纳大学生用户。跟Facebook一样,校内网要求在校大学生才能够注册,并且鼓励采用实名和真实个人信息。对于那些没有用过校园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校内网有点像网络时代的"联谊寝室"和"同乡会",它承载的同样是大学生旺盛的社交需求。
跟很多人的判定不一样,王兴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其实不低,这让他并不担心网站的盈利模式问题,校内网也不需要在盈利模式上做出创新,要害在于牢牢抓住用户。一个清华师姐开的"阿木眼镜"成为了校内网的第一个广告客户,清华大学的注册用户可以在网页的左下角看到一条类似于Google的Ad Words那样的文字广告。按照不同的学校、群落等人群投放精准的分类广告是大学生SNS网站最大的优势,但此时的校内网没有精力也没有人员去拓展盈利模式,14个人的公司团队中有一半的人在做技术,这样的比例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奢侈"。
王兴对此的看法是,在一家网站点击率在1000万以下时,最好不要耗费精力去销售广告,首先该做的是提高PV。SNS网站的网络效应让赢者通吃成为了游戏规则的第一条,速度决定了网站的规模,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站的价值。现在校内网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50万,遍布700多个高校,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在校学生的半数以上。
但此时迟迟不到位的风险投资让王兴捉襟见肘。他先后跟十几家风险投资谈判过,有一家已经签下了意向书,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王兴用有些自嘲的口吻谈到风险投资的态度:他们给我的回答相当于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说"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适合做朋友",跟女孩拒绝男孩相似的地方还有,你永远也不知道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MySpace梦
几乎跟校内网的创立同时,一大群Facebook的模拟者也涌现了出来,比如占座网、露脸网、亿聚网、5Q网、ChinaY.com、99号宿舍、底片网、饱蠹网等等,它们看上去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实际上,确实也是Facebook这一个模子。跟校内网相比,他们有的长于市场推广手段,有的网站拥有丰沛的资金作为后盾,依靠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用户注册。跟其他类型的社区网站一样,大学生SNS社区也迅速陷入了拼命抢用户数的阶段,注册就赠予鸡腿、书籍等市场推广方式让人不得不联想起电子商务网站靠送可乐开张的历史。在这样的市场上,Google那种"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都会纷至沓来"的信条似乎显得有些理想化,很多国内互联网创业者对于Google的探求都包涵着同一个迷惑:它是怎样看上去那么从容就获得成功的?
每一次美国的互联网出现一个新的宠儿,中国的互联网界就开始寻找相似的面孔,或者更常见的做法是,大规模地克隆。今年的当红炸子鸡显然少不了MySpace和YouTube,它们前不久一个以5.8亿美元的现金卖给了新闻集团,一个通过股权置换折价16.5亿美元卖给了Google。而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刚刚拒绝了雅虎高达1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国内的大学生SNS网站可能会羡慕马克?祖克伯格那种近乎于"嚣张"的姿态,他在一张名片上印着"我是……他妈的CEO",也许最让王兴们羡慕的是,马克向风险投资提出的条件包括:"只要有意,他就有权主控公司",而且这已经成为国外web 2.0网站的标准做法。王兴用军训时的射击课打了个比方: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无论结局如何,他从内心都是奔着独立发展的道路做的。
王兴仍然非常看好中国SNS类网站的前景。像他这样怀揣着中国MySpace梦想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相信中国总能够出现一个像美国的MySpace、日本的mixi、韩国的Cyworld、台湾的无名小站那样成功的年轻人的SNS网站,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年轻人聚集于此,并能充分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但大同小异,简单的复制被证实是走不通的,没有一个成功的SNS网站不是针对本土人群的特点进行了静心的设计和雕琢,他们所需要寻找的就是基因上的那一丁点微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