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c1
-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男子,他们是潘安、曹植、沈约和卫玠。
1、潘安,晋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
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忘情地跟跟潘安走,甚至
还为他而争风吃醋。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
他,就用苹果来投掷他。于是,就有「果掷潘安」的传说。
2、曹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器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才气横溢。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就是他的杰作。他还着有《洛神赋》、《白马篇》等名篇,辞句瑰丽,慷慨淋漓,为千古佳文,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
3、沈约,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时人形容沈约之细腰,堪与一代美人赵飞燕相媲美。
4、卫玠,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走。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谁料卫玠之美虽举世无双,却也因此祸从天降。那年他到下都城游玩,却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沿途几十里堵塞不通,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到达下都城时,全城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世说新语》中有「看刹卫玠」的故事,记载的便是这个传说。人们曾有「红颜命薄」之语,却不知也有「美男命薄」的呢
相关推荐
爱兵如子的典故
爱兵如子的典故示例:吴起是战国时卫国人,喜欢用兵。在鲁国为将打败齐国后,因国人反映他为人品德不好,鲁国君主也因他是卫人,害怕得罪友好邻邦卫国,就不用他了。因此,吴起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大臣李克的推荐下,吴起得到了魏文侯(公元前424— 前387年在位)的重用。曾作为主将,率领魏军攻打秦国,拿下了秦国的5座城池。身为将军的吴起,在带兵打仗时,从不搞特殊待遇。他能和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住,行军时从来不骑马,不坐车,有时还帮士兵背一些物品等。一次,有个士兵身上生了个恶性毒疮。吴起见到后,立即亲口替这个士兵吮吸毒疮里的脓汁。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料士兵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却伤心地哭了。有人问她:你儿子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将军能亲自替他吮吸毒疮,这是你儿子莫大的荣幸。你还哭什么呢?那个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以前吴将军也曾替我那死去的丈夫吸过毒疮。结果他就在战斗中奋不顾身,争先杀敌,想以此来报答吴将军的恩德。后来也就战死在沙场了。今天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毒疮,看来我儿子的死期也不远了。只是我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所以我才为他哭泣。” 魏文侯见吴起如此善于用兵,将士们都乐于为他冲锋陷阵,便用他做西河郡(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的郡守,抵御秦国和韩国的入侵。2023-07-12 22:11:321
在军事领域,我国爱兵如子的大将有哪些?
楼主你好诸如:吴起,岳飞,卫青,等举个例子 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希望答案您还满意2023-07-12 22:11:401
历史人物故事,爱兵如子吴起
历史人物故事爱兵如子吴起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人,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后世将他和孙武一起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战国初期,七雄争霸,战争频繁,而吴起所在的卫国较弱,是列强争夺的目标,出生于富有之家而又有雄才大略的吴起,面对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祖国,不吝金钱,四处奔走,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结果功名未成,耗尽了家产,遭到乡里的嘲笑和耻笑,于是他离开卫国到鲁国去游学。吴起到了鲁国,拜在孔子门下的名徒曾参为师,昼夜苦读,学习治国本领。母亲去世,吴起听到消息后仰天悲叹,但很快收起眼泪,继续诵读,曾见过吴起不为母亲丧事奔赴,认为他是忘恩负义之人,于是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审时度势,果断放弃儒家思想,改学兵法,三年后,经过相国公仪体的推荐,被鲁穆公任命为大夫。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想任命吴起为将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产生了怀疑,吴起渴望成为将领,为了证明自己不倾向齐国,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这被称为“杀妻求将”。鲁君最终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军队与齐国作战,吴起率领鲁军到达前线,采用出其不意的策略向齐军发起猛攻,鲁军大获全胜,吴起的得势引起了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间流言四起,有些人在鲁王面前中伤吴起,称他是个残忍无情的人,鲁君因此疑虑,还是最终辞退了吴起。吴起离开鲁国后,听闻魏文侯才智过人,便决定凭借自己的才能去游说他。魏文侯看中了他的能力,任命他为大将,让他率领军队伐秦,吴起连克五城,最终占领了整个西河地区(今陕西省大荔县以东地区)。接着,他协助乐羊消灭了中山国,并与韩、赵联军一起打败了齐国。从此,吴起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魏国27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与各国诸侯大战76次,获得了64次全胜,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诸侯国。吴起是一位非常关心士兵的军事统帅,每次出征打仗,他都和最底层的士兵一起吃饭、穿衣,睡觉时也不会铺席子,行军时也不会骑马坐车,亲自背着干粮,和士兵们一起分担辛劳,如果有士兵生病了,吴起会用嘴为他吸脓。有一次,他为一个生疮的士兵吸脓,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后非常感动,不禁热泪盈眶。母亲的儿子是个勇敢的士兵,而将军为他亲自治疗伤口。有人问母亲为什么哭,母亲回答:“很多年前,吴公曾经为我儿子的父亲治疗伤口,结果他的父亲在战斗中英勇无比,最终献出了生命。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治疗伤口,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勇敢,所以我感到非常难过。”魏文侯逝世后,吴起继续为魏武侯效力。然而,由于遭到武侯的宗亲排挤,吴起未能获得武侯的信任,因此他离开了魏国,前往楚国,吴起一到楚国就被楚悼王任命为相,他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撤除了不必要的官员,废除了疏远的公族。将节省下来的财政用于士兵的供养,增强了军队的实力。他平定了南方的百越,兼并了北方的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楚国的诸侯都害怕楚国的强大,原本楚国的贵族们想要暗杀吴起。在楚悼王去世后,公元前381年,公族责成和大臣叛乱并攻击了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希望这样做能够让作乱者有所顾忌。然而,追杀吴起的楚贵族还是射杀了他。在悼王葬后,太子楚肃王戚继位,他下令处决了所有因射中悼王尸体而被指控射刺吴起的人。这些人中,因射刺吴起而被诛灭宗族的家庭多达70多个。吴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创作了《吴子兵法》48篇,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军事理论财富。他的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起认为,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才能对外用兵。他提出了“四不和”理论,即如果国家内部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就不能出兵打仗。同时,他也强调了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吴起继承了孙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他深知战争是千变万化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应变的措施。在《吴子兵法》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在战争中遭遇强敌。敌众我寡、敌拒险坚守、敌断我后路、四面受敌以及敌突然进犯等情况下的应急战法和胜敌的策略。他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仅仅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依靠军队的质量。而高质量的标准则包括:拥有能干的将领、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统一的号令以及严明的赏罚制度。他强调将帅的作用,特别是将帅的谋略,认为好的将帅应该具备优良的品质和作风。此外,他也非常注重士兵的训练,以提高实际作战能力,并强调赏功以励士气。《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地位同等重要,对后世的军事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3-07-12 22:11:471
历史上吴起是真的爱兵如子吗?
吴起的确爱兵如子,吴起作为兵家先哲,留有吴子兵法一书存世,吴子兵法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将领要爱兵如子,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只有你心中有士兵,打仗的时候士兵才会奋勇争先,以报将领的知遇之恩。吴起在领兵作战过程中有这么一件事,当时他的部下有个士兵屁股上生了疮,吴起亲自脱掉了士兵的裤子,用嘴将疮里面的脓水吸了出来,不管他是另有所谋也好还是作秀也好,但是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在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士兵。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士兵中毒了,吴起亲身将毒吸了出来,这个士兵回家之后就告诉了他母亲,还说自己日后打仗时一定要多杀几个敌人,以报将军之恩。他母亲就说道我能预料到你要战士沙场了,你父亲当年就是因为吴起为他吸毒,打仗时奋勇争先,最终战死沙场。古代用兵讲究的是士气和军心,部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面临绝境时也能绝地反击,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这么打出来的,得军心者可得战场胜利,也可夺得天下,五代时期的藩镇就是典型。古之将领大凡能与士兵打成一团的人,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施恩,让士兵们知道这个将领是能和自己同甘共苦,都是好哥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沙场上最好的报答就是打胜仗多杀敌人,而将领们看到一群士气如虹的士兵,打仗时取胜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再爱兵如子其实质上也是为了自己的战绩铺路。2023-07-12 22:13:1711
爱兵如子忠诚如父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是个成语典故,释义是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对士卒厚待却不能使用,溺爱却不能指挥,违法而不能惩治,那就如同骄惯了的子女,是不可以用来同敌作战的。2023-07-12 22:14:011
爱兵如子的近义词是什么?
你好!爱兵如子的近义词是:视兵如子、关爱士兵2023-07-12 22:14:103
吴起是真的爱兵如子吗
在史记吴起传中,记载了吴起爱兵如子为士兵吮疽的故事,讲到吴起为一个士兵吮疽,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泣,别人问其原因,说是士兵的父亲也是在吴起帮他吮疽后,感恩图报,奋力杀敌,光荣献身。现在吴起又为她的儿子吮疽,她担心儿子也死无葬身之地。爱兵如子,是名将之本分也,哪里谈得上动机不纯? 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故八千子弟兵为之效死;岳飞“卒有疾,躬为调药”,岳家军有难“撼”之谓! 的确,打仗的时候士兵牺牲的概率要高于将军,这是事实。但效死疆场,将军、兵士固所难免。感将军之恩义,与将军同生死,是问题的实质。“奋力杀敌”才是对将军的回报,“光荣献身”,也不过是讲:“打仗总会有牺牲”而已。我们不能以此就说,因为感激吴起的恩义,打仗的时候这个士兵专门去送死! 吴起诚古之名将也!2023-07-12 22:14:171
吴起是如何做到爱兵如子的?
吴起治军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赏罚严明,任贤用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吴起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时,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解除了他的痛苦。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大哭。别人说:“你儿子仅仅是个普通士兵,却得到将军为你儿子吮血,应是光荣之事,为什么还要哭呢?”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呀,前几年吴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口,结果他的父亲直到战死也决不回首。今日吴将军又为他的儿子吮血,我真不知我儿子要死在哪里了,我因此哭。”2023-07-12 22:14:231
古代军事家吴起既用兵如神又爱兵如子
在我国历史上,有孙子之称的军事家吴起,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改革家。他曾在鲁魏楚三国任职,精通多种思想,在军政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中的重要角色。吴起一生在三个国家工作,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吴起在鲁国的时候,有一段杀妻求将的历史故事。他当了将军后,率兵出阵,退守齐军,一举获胜。后来因为鲁王在别人的谣言下开始怀疑吴起,担心做一个小战胜国会招致大国的攻击,所以被罢黜。吴起被免了官,去了魏国。吴起在魏国任将军期间,多次打破秦军对秦国西部领土的占领,在此任郡主,改革魏国的军事制度,使魏国强大起来,享有盛誉,深得魏武侯的赏识和重用。之后在公叔的阴谋下,不被魏王喜欢,就离开去了楚国。在楚国统治时期,吴起的政治观点得到楚王的高度认可,于是被任命为令尹,主持了著名的吴起变法。这一改革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增强了国力,打败了魏军,也让其他诸侯国对楚国日益强大的实力非常恐惧。但楚王鱼道死后,吴起被贵族所杀,死后尸体被肢解,所以吴起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汉代记载的吴起兵法著作有48部,但只有6部,内容涉及治国、带兵、谈将等诸多话题。吴起是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将军。他的统帅能力和领导思想在他死后一直享有很高的赞誉。吴伟江吴起为将军出自西汉刘向写的说苑。刘翔曾经是校对秘书。这本书是他上学时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和民间图集编辑的作品。它讲述了从先秦到他的时代的一些历史传说和典故,并对它们进行了评论,以促进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是哲理性的,吴起当将军是描写吴起爱兵的故事。吴起作为魏国将军出征中山时,军中有一个士兵生了重病,受了伤,伤口溃烂了很久。谁知吴起是将军,却跪在地上为伤兵吸伤口溢出的脓血。当士兵的母亲看到这一幕时,她痛哭流涕。别人不明白将军为什么对她儿子这么好,她还伤心,就问她为什么哭。母亲回答说:“他父亲生病时生了毒疮,他用膝盖吸脓的方法对吴将军很好,所以他为了报答他的恩情而死。现在将军这样对待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会为他英勇作战,战死沙场。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悲伤。”吴起在部队当领导的时候,待遇跟最底层的士兵一模一样。他穿同样的亚麻布,吃同样的粗粮。他睡觉从来不在床板上铺凉席,行军也从来不一个人骑。他经常亲自携带捆好的食物,与下属共患难。吴起是一个很有军事头脑的军事家。他知道如何带兵打仗,他也知道如何赢得士兵的心。他可以以身作则,让他的士兵为自己努力,从而加强自己军队的实力。吴永兵吴起是我国历史上军事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用兵能力和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古籍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吴起出生在魏国。他起初研究儒家思想,后来研究孙子兵法。他在鲁、魏、楚三国任职,都有过大大小小的贡献。最根本的是,他知道如何管理军队。吴起当将军的时候,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模一样。没有专业化。他睡在没有床的地方有一次,吴起的一个士兵生病受伤,吴起跪在地上为他吸伤口里的脓。士兵的母亲看着它,痛哭流涕。一问,原来她父亲得了脓肿,被将军如此厚待。为了报恩,她战死沙场。现在她儿子被将军这样对待,她一定会奋勇杀敌,报效他的一生。想到这,她不禁泪流满面。吴起在魏国任职期间,郡守任希和带兵抵御外敌。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当吴侯在黄河上划船时,他转向吴起说:“山川险峻,真是魏的天然宝藏。”吴其穗回答说:“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在于人民的意志,而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政治统治如果不讲仁义忠信,再险峻的地形也无济于事。历史上,国家的地理堡垒因为暴政而被摧毁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一个国家统治的稳固,在于给人民以德,否则同舟共济的人就会反目成仇。”听了这话,魏武侯连连称赞,点头称是。2023-07-12 22:14:301
对“爱兵如子”,你怎么理解
爱自己的士兵,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2023-07-12 22:14:402
为什么爱兵如子的岳飞把自己士兵当做礼物送给别人?
没有,岳飞对待士兵非常好,怎么可能将士兵当做礼物送给人呢?岳飞是宋朝的大将,如果不是遇到奸臣秦侩,岳飞很有可能收服金国占领的宋朝失地。身为将者更知晓士兵的重要性,想要打胜仗,没有士兵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岳飞指导士兵是军队的底气,他与士兵同吃同住,从没有以将领的身份获得一丝优待,还经常激励士兵们。爱兵如子的岳飞是不可能将士兵送给他人的。古代的等级森严,军队中亦是如此。将军与士兵之间在俸禄和待遇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士兵是群居在营帐里的,而将军往往可以独居在营帐中,不止是住,吃穿用度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岳飞则没有这样的观念。他认为自己是主帅,必须带领士兵。既然这样,岳飞就要做好榜样。包括与士兵同吃同住,只有这样他才能与士兵团结一致,在战场中才能相互信任。岳飞不仅在与士兵同吃住,他还经常都是冲锋陷阵的头一个。为了减轻士兵的伤亡,岳飞经常会自己上阵杀敌,为士兵们挡住一些刀枪。这里更体现出岳飞是个爱兵的将军。当然爱护这些士兵,不等于让士兵为所欲为。岳飞一直强调军队的军纪严明。岳家军的口号是冻死也不拆屋,饿死也不抢掠。如果违反军纪,是要按军法处置的。如果犯了军法,岳飞是不会同情的。总的来说,关于岳飞把士兵当做礼物送给别人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岳飞对士兵很仁厚,他会关心士兵生活的困难,接济死去士兵的家人。这样正直的人只会带领士兵建功立业,不会用送礼物这样谄媚的手段。2023-07-12 22:14:585
哪些将领爱兵如子?是如何做的?
比较战国时的名将吴起,和士兵吃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衣服,士兵腿上长疮,吴起用嘴把疮毒吸出来。还有南宋的岳飞,军费不够就把自己挣的钱投进去,宋高宗赐的财物也斗分给兵将,吃和士兵一样的的饭。2023-07-12 22:16:112
吴起用兵如神,爱兵如子,治国有方,廉洁奉公,为何总受到排挤?
吴起总是受到排挤是因为吴起的家里是非常富裕的,他为了当官把家里的钱都败光了,走了很多门路但是还是没有求到官,所以总是受排挤。而且和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也是有关系的。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最可怕的事情。如果遇到的是好的领导人,也算是很幸运的事情了,这里我们说的是爱兵如子,把自己的兵当作一个整体,当作家里人,那这样的统领人一定是受人爱戴的,吴起就是这样一个爱兵如子的好将领,有一次吴起手下的一个士兵就染上了毒疮,吴起竟然亲自为他吸毒疮。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吴起从来不会搞特殊,都是自己怎么样,自己的士兵就是怎么样的,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上司然后搞特殊,这样的将军肯定是非常的让人信服的,所以吴起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很容易收敛人心,受到排挤的原因应该就是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虽然吴起在战场上被人们信服,被称为战神,可是在别人看来这个人的人品并不好,他最开始的时候竟然为了自己的前途无量,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这件事情人们对他的意见就非常大,所以导致现在的受到排挤。而且吴起把自己的地位身份看的十分重要,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战场,为了能更顺利的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在自己的母亲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回去看看,所以也是受排挤的原因之一吧。2023-07-12 22:16:1910
历史上爱兵如子的战国名将吴起,为什么会杀爱妻求功名?
战国时候有一名将叫吴起,此人大才,在兵法上造诣超群,战无不胜,能和孙膑齐名,在政治改革方面有自己独特见解,可与商鞅并称,所以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方面,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所以后人对其兵法和政治思想上面都有极高的评价。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吴起也不例外,吴起被后人说贪念功名,对其家人视如草菅,执法残酷,杀伐无度,所以造成生灵涂炭,最让后人为之诟病的就是当年他杀了爱妻,就为了获得帅位。当年吴起是在鲁国,和孔子的徒弟曾子学习儒学,吴起发誓自己不当上大官绝对不回家乡,结果自己的母亲去世,他都不回去奔丧,这有违儒家思想的孝道,让曾子大怒将他赶出了师门,被赶出师门后的吴起决定去学兵法,就投到了季孙氏门下,结果吴起对兵法还是很有天赋的,学有所成。正值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鲁国找不到合适的帅才,就有人推荐了吴起,说吴起善于用兵,鲁王就有意重用吴起,可不曾想身边有人高密 ,说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用一个齐国的女婿对付齐国,这能放心吗?而且还说吴起当年是杀了嘲笑他的老乡才逃出来的,所以人品上有很大的问题,这耳边风吹得鲁王开始犹豫不决了。吴起从以前就是散尽家财为求一个功名,但是一直不得志,这下好机会就在眼前了,哪里舍得就这么错过,但是如何才能消除鲁王的顾虑呢,立下重誓会让他相信吗,深知兵法的吴起,知道在国家存亡之际,鲁王是不会冒险的,那吴起就想到了一招狠毒的,那就是杀妻。古代对于发妻是很看重的,毕竟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回家的,不像小妾那么不在乎,但是在名利面前,吴起想不了那么多,乘着爱妻睡着的时候,就手起刀落,提着爱妻的头颅就去见了鲁王,鲁王看到了惊慌不已,如此有决心的吴起,怎能不重用,都将自己的爱妻斩于刀下,还能有什么顾虑呢?后来吴起也是对得起老婆的牺牲,带着鲁国的将士,大败齐国!吴起确实从这次的战役之中开始声名鹊起,但是这一切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呢,对于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在我看来,爱情高于一切,为了那些功名对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下此毒手,我是无论如何想不明白的。也许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想要治国平天下才是吴起的愿望。可惜多行不义必自毙,鲁王胜利之后也不曾信任吴起,渐渐的想对吴起下毒手,害的吴起逃窜出来,最后死在了魏国!2023-07-12 22:17:164
夸领导爱兵如子怎么形容
夸领导爱兵如子句子如下:1.你的领导能力绝不是一般的。2.领导,您就像我的再生父母,滋养着我们,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3.太美的文字,无不流露着真诚与祝福;欣赏你的文字,赏你内心的美与善良,你的品味与个性值得我借鉴和学习,感恩生活,感谢有你的相知!4.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领导!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5.有机会一定多请教你,你说的每一句话,让我受益终生。在我看来,你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人。<2023-07-12 22:17:391
吴起爱兵如子读后感
吴起是我国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统帅.后人将他和孙武连称为“孙吴”。 吴起治理军队十分严明,而且处处以身作则。他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睡觉铺盖士兵的被褥( ),行军也不骑马、不乘车,坚持与士兵一起步行。看见士兵背的粮食行李多了,他就抢来自己扛着。 有一次,吴起统率魏国军队攻打中山国,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 )。吴起巡查时发现了,就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士兵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吮( )吸出来。这个场面令士兵们都十分感动,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拼死要为国家效力。 吴起就是这样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因此很得人心。 吴起在带兵打仗的空闲时间,还坚持学习,最终编纂出《吴子》这部兵书。这部书是吴起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出来的,意义很大,可惜的是留传到现在的只剩六篇了。2023-07-12 22:17:491
关羽爱兵如子为何被士兵背叛?
纵观整个三国时代,真是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诞生了许多能征善战,在历史上闻名的将领,可以说是将星云集,而这些将星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关羽关云长当之无愧。关羽一生的辉煌战绩无数,一出场就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最为巅峰的一战是水淹七军,大败于禁的十万魏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几乎迁都。同时关羽为人忠义,所作所为皆“义”字当头,能够取得如此战绩,自然跟他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息息相关,同时他爱兵如子,士兵都非常愿意为他而战。可是这样一个爱兵如子的关羽,为何在最危难的时刻,却被自己的士兵们抛弃,以致一败涂地呢?对于关羽的失败,历史中的解读有很多,无非是他为人过于自负自傲,不能听从谏言,同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联合孙吴一起抗曹,而是侮辱了孙权,拒绝跟孙权联姻。其实关羽为人确实比较自负,这是他性格的缺陷,说他自大也好,情商低也好,他拒绝孙权联姻的时候还要侮辱孙权儿子是“犬子”,也因此惹恼了孙权,这是他战略上的失误,也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可是在这场跟吴魏联合的战争中,关羽失败的直接原因恰恰不是因为他的这些缺点,而是他历来为人称道的优点,仁义,忠厚。在关羽率领主力北征襄阳樊城后,荆州江陵守备不足,被吕蒙趁虚而入,占据了荆州,《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权已据江陵,尽掳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也就是说,不是关羽的军队没有战斗力,不是关羽没有指挥能力,而是关羽的军心不稳,军心大乱,士兵四散逃亡,才导致了关羽最终的失败,如果不是手下无兵无将,凭借关羽的个人能力,不敢说反败为胜,至少可以自保无虞。那么爱兵如子的关羽,为何在关键时刻被自己的属下抛弃?原因恰恰是因为关羽为人过于仁义,做错了一件事,导致在吕蒙设下的心理战中失败。在吕蒙偷袭荆州并得手之后,吕蒙严令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如有违者,斩首示众,为此吕蒙甚至斩了因爱惜官铠而借用百姓斗笠的同乡,以儆效尤。军纪严明的吕蒙很快俘获了荆州百姓的支持。同时,吕蒙对关羽的军队家属不但没有进行迫害,反而更加优待,这分明是在进行一场心理战,一场对荆州子弟兵的心理征服。而关羽在这一战中,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也许也是他根本不想招架。关羽得知荆州被占领之后,多次派人前往荆州城中谈判,而每次吕蒙总是好吃好喝的款待来人,还带着使者一家一家的去看望荆州兵的家眷,甚至让使者带家书给荆州兵,而心怀仁义的关羽竟然没有制止这一行为。这一招分明是赤裸裸的瓦解关羽军心的心理战,可关羽错就错在心怀仁义,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本该凝聚军心,如果不派使者入城,或者骗自己的士兵说家属已经被吕蒙所害,那么反而能激发士兵的士气,让他们死战,可关羽并没有这样做,也许关羽知道应该怎么做,只是不愿这样去做,毕竟这样做有一些卑鄙,这与关羽的人生信条不符。跟西楚霸王项羽的垓下之战如出一辙,此后士兵思念家眷,逐渐四散逃跑,军心大乱的情况下,战神一般的关羽也无力回天。关羽的仁义,断送了整场战争,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可是死去的关羽却更加令人钦佩,如果关羽真的欺骗了自己的士兵,即使最终保命,一世英名,怕也要毁于一旦啊。2023-07-12 22:17:581
作为刘备手下的一名悍将,爱兵如子的他为何却被手下所害?
张飞因为他鲁莽还有性格暴躁易怒导致他被手下记恨,所以被手下所害。张飞被害与关羽有一些关系,因为关羽被害了,刘备替他报仇,派张飞去出兵。但是张飞还没有出兵,就被手下张达、范强杀了。虽然说本来和张飞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刘备的一时冲动,就连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办法劝住他,就把自己另一个要好的兄弟送上了断头台。众所周知,张飞的脾气是特别暴躁的,他经常喊上一些麾下喝酒,喝醉了之后,就没有意识的破口大骂他的麾下。他还会在喝醉了之后,强行的拉出一些小兵小将,然后用鞭子抽打他们,甚至有很多在张飞醉酒的时候被打死的小兵,手段极其残忍。虽然平时他对待士兵是很好的,但是喝醉酒后他对待他们是如此的暴力,他的麾下自然看在眼里。虽然之后诸葛亮也有去让那些被张飞鞭打的士兵去还手,让张飞长了记性,但是他曾经的作为,也是让有些士兵对他恨之入骨。在自己兄弟关羽死之后,他又张罗着让自己的士兵白旗白衣去打吴国,士兵抱怨无法很快准备好。张飞因为急躁去报仇,对他们施以暴行,并且威胁他们找不到就把他们杀掉,这一下正好让他们生出了要杀害张飞的心思。与其自己被杀不如提前下手杀张飞。在当晚张飞喝醉酒的时候,这两个人就要对张飞下手了,他们把张飞杀死后,刘备并没有一点好奇,反而是认为顺其自然发生的事情。确实,张飞如此暴躁的性格,早晚会被人记恨在心,然后抽时候加以报复的。2023-07-12 22:18:384
李广爱兵如子常吃败仗,霍去病对士兵不好为啥每战必胜?
李广和霍去病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精于骑射,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而霍去病深入大漠,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将匈奴打的望风而逃,立下赫赫战功。在对待士兵方面,李广和霍去病完全相反,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李广对士兵好,很关心士兵,而霍去病却不体恤士兵,对士兵不够关心。然而,就是这样的巨大差别,李广和霍去病的战绩也截然不同,李广败多胜少,因为没有足够的战功,一生都没有封侯,而霍去病每战必胜,几乎没有败过,封侯赐爵,一直当上大司马,和卫青并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史书记载,李广对士兵非常好,在外打仗,士兵不喝足水,李广就不喝水,士兵不吃饱饭,李广就不吃饭,李广对待士兵,非常宽容,可以说,爱兵如子,因此,士兵都很喜欢和李广一起打仗。证据在哪里呢?《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也就是说,李广爱士兵,到了什么程度?李广什么都是最先想到士兵,最后想到自己。除此之外,李广对部队士兵要求也不严格,很随意,李广的部队,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到了有水草的地方,扎下营寨,人人都感到便利,简化各种文书和薄册,晚上也不打更,只远远地布置一些哨兵放哨,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而和李广同时的一位名将程不识,他驻军和李广正好相反,程不识对部队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非常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一直要到天亮,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值得注意的是,李广这样“松散”的部队,一旦遇到危险,士兵都会为李广拼死一战。《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而士兵很多都愿意跟随李广打仗,因为跟随李广打仗很轻松,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和麻烦。《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尽管李广对士兵要求不严,但是,李广打仗也是很拼的,一生打了大小七十余战,历经几代皇帝,虽然败多胜少,但是,匈奴人非常害怕李广,称李广为“飞将军”,经常躲着李广。《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因此,李广也不愧为名将,否则,匈奴人怎么会怕李广呢?怎么会躲着李广呢?再看霍去病,霍去病打仗非常厉害,他率军深入大漠,每战必胜,多次大破匈奴,最后封狼居胥,匈奴远遁,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霍去病简直是军事天才,但是,在对待士兵方面,霍去病不怎么关心士兵,不能善待士兵。史书记载,霍去病从少年时就陪伴皇帝,地位显赫,却不知道体恤士卒,他出兵打仗时,皇帝派太官给了他几十车的食物,等到回来时,辎重车上丢弃了很多剩余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兵,还有饿肚子的。霍去病打仗,他的米和肉扔了,都不给士兵吃,而李广的士兵不吃饱,李广就不吃饭,真可以说形成了天壤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塞外打仗时,士兵缺粮,有的士兵饿得都站不起来,霍去病还在画定球场,踢球游戏。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而卫青为人就仁爱善良,懂得退让。霍去病对士兵不好,证据在哪里呢?《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史记》这样记载,《汉书》以及《资治通鉴》记载内容和《史记》大致一样。《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B14E鞠也。事多此类。青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资治通鉴第十九》记载:然少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票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两人志操如此。《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和李广、霍去病一个时代,因此,应该最了解,史料比较可信。而《汉书》和《资治通鉴》也是优秀的史书,和《史记》记载一样,应该也是可信的。李广对士兵很好,经常打败仗,一生未能封侯,霍去病对士兵不好,却能每战必胜,实在让人感到费解。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原因,李广常败,那是因为生不逢时,当然,也有他个人的原因,善守不善攻,不善于打突袭战。因为,汉文帝曾对李广说,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生在汉高祖时代,你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而霍去病每战必胜,那是有强大的大汉王朝举国之力的支持,皇帝把最精锐部队和最强装备都给他。《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还有,他是站在卫青的肩上。当然,也不否定霍去病突出的军事才能。不管怎么说,李广虽然一生经过大小七十余战,没有封侯,最终自杀,也不能抹杀他对大汉王朝的功劳。而霍去病虽然军事才能突出,每战必胜,功勋赫赫,但他也有缺点,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2023-07-12 22:19:101
关羽爱兵如子,为何败走麦城时,却没有多少士兵追随呢?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一本,很多外国人都对忠义无双的关二爷情有独钟,甚至有人在关二爷败走麦城之后就弃书了。的确,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斩杀,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情节。为什么忠肝义胆、爱兵如子的关二爷,在败走麦城之时,身边却极少有士兵追随呢?关羽第一点,关羽性格高傲,与同事关系极差。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糜芳作为他的部下驻守江陵,为其提供军需物资,但两人的关系极差。尤其是在关羽征讨襄樊的时候,命令糜芳和傅士仁为其准备粮草,两人没有完成,关羽放下狠话,将来一定收拾他们,糜芳非常恐惧。糜芳这时候孙权派大将吕蒙偷袭江陵,对关羽不满的糜芳干脆投降了东吴。由于关羽大军的粮草都驻扎在江陵,糜芳一投降士兵的命脉被孙权拿捏的死死的。战争中关羽的士兵吃不饱穿不暖,哪还有心思打仗?尤其是江陵还有很多士兵的家属,孙权一方面善待这些士兵的家属,一方面到关羽营前劝降,士兵们得知自己家属安然无恙的时候,就更不愿意跟随关羽了。关羽被俘第二点,就是人性的原因了。在古代士兵打仗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有多少人有家国情怀。尤其是在三国时期,将领临阵倒戈都是家常便饭,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当关羽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士兵能建功立业,也愿意跟随关羽。等关羽露出颓势,每天提心吊胆能不能见到自己的家人,士兵自然也就不愿意再追随关羽了。孙权其实在我看来,关羽身死固然有自己性格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孙权的无耻背盟。虽然孙权通过偷袭关羽拿回了荆州,也削弱了刘备的实力,间接性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但此举也彻底丧失了东吴争夺天下的可能,彻底沦为了偏安一隅的政权。不知道孙坚、孙策在天之灵,是否会责怪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弟弟?2023-07-12 22:19:384
岳飞治军之严表现在 爱兵如子表现在 作风儒雅,关心民生表现在 ( 用原文语句回答)
1.岳飞“治军有方”一共包括五个方面:仁--表现在三个方面:"卒有疾,亲自为调药",写他爱兵如子;"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更写了他"仁"的程度之深。信--"有颁犒,均给军吏",皇上的犒赏,不贪不占,一律发给军中将士,为官诚信清廉。智--"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猝遇敌不动",不但表现在他指挥的智慧,还表现在他善于集中全体军官的集体智慧,所以能够"所向克捷"。勇--"善以少击众"。严--一是对将士作战训练严格要求,"课讲师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二是对将士军民关系要求严格,"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而且有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2.岳飞的爱民如子表现在他"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说明他关心百姓和将士疾苦。2023-07-12 22:20:351
俗话说“慈不掌兵”,那历史上有没有爱兵如兄弟的将领?
古话说得好,“慈不掌兵”,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将军对待士兵不能够有任何的仁慈。可是历史上这么多的将军之中也不是没有爱兵如子的僵局,比如说吴起,又或者说项燕,还有李广,关羽等等都是将士兵当成兄弟的将领。1、吴起说其吴起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杀妻求将”的典故,认为他是一个无情之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战场上对待士兵却非常的好。曾经就有一个士兵因为战场条件恶劣导致背上长了脓疮,而吴起看到后没有任何的嫌弃,用嘴将脓疮里面的毒素吸了出来,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这些士兵在吴起的带领之下所向披靡。2、项燕这位项燕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爷爷,很多人都知道项羽对待士兵是比较残忍的,动不动就“烹之”。可是和项羽不同的是,项燕对待士兵却相当的好,在《史记》当中有过记载:“楚将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李广在后世很多人的诗句之中都有李广的身影,其中也是全部围绕着”李广难封“。为什么难封,就是很难打胜仗,可是虽然是一个”常败将军“,但是在对待士兵这一方面却没得话说。只要自己有口饭吃,就不能让自己的士兵挨饿,所有即使经常打败仗,还是很多的士兵喜欢跟着李广。4、关羽说到关羽,虽然说关羽很爱士兵,但是还没有到爱兵如子的地步。因为关羽虽然对自己的士兵很好,但是关羽却是看不起自己手下的士兵,原因也很简单,非常的高傲。连同为五虎上将的明朝关羽都看不惯,怎么可能得起这些士兵,所有虽然关羽对自己的士兵很好,但是却让士兵对他有隔阂。2023-07-12 22:20:411
孙子主张加强对士卒的管理教育反对爱兵如子吗
不对。孙子主张加强对士卒的管理教育,反对爱兵如子是错误的,是不对的,按照孙子的主张,对部队的教育训练,标准要高,要求要严,教道要明。2023-07-12 22:21:171
谈用兵之法的成语
1.出其不意〈《孙子u2027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攻其不〈无〉备〈同上〉 3.兵不厌诈〈《孙子u2027计篇》:「兵者,诡道也」。〉 4.无懈可击〈《孙子u2027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百战百胜〈《孙子u2027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6.不战屈人〈《孙子u2027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出奇制胜〈《孙子u2027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终而复始〈《孙子u2027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 10.死而复生〈《孙子u2027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11.纷纷纭纭〈《孙子u2027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12.浑浑沌沌〈《孙子u2027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13.避实击虚〈《孙子u2027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15.倍道兼行〈《孙子u2027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16.以逸待劳〈《孙子u2027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17.后发先至〈《孙子u2027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 18.居高临下〈《孙子u2027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9.爱兵如子〈《孙子u2027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0.首尾相应〈《孙子u2027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21.同舟共济〈《孙子u2027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2.风雨同舟〈同上。〉 23.兵贵神速〈《孙子u2027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4.舍近求远〈《孙子u2027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25.焚舟破斧〈《孙子u2027九地篇、26.破釜沉舟〈同上〉 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u2027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28.巧能成事〈《孙子u2027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2023-07-12 22:21:251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是谁
这位龙城飞将说的就是西汉著名将军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人,先祖是秦朝的名将李信,他在西汉初年,勇于攻打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人们称为飞将军李广。一、《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耳熟能详的诗便是唐朝诗人王诗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塞》。这首诗的意思是:依然是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来,但是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就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越过阴山半步。这首诗主要感慨了远征之苦,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维护和对良将的赞叹。这位良将,便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二、飞将军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武文第14年。他就从军击打匈奴,汉景帝时期,他先后担任了太守,驻守边关,汉武帝时期被封为未央宫卫尉,后来升至将军,率领几万士兵出雁门关击打匈奴。因为他的骁勇善战,匈奴一见他,就立刻投降,所以人们都称他为飞将军,多年不敢来犯。后来,在某次攻打匈奴的过程中,李广在前线迷失了道路,未能参展,于是回朝之后自杀。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位飞将军李广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那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难封指的就是这位飞将军李广,一生无数次征战,但最后也没有被封侯。他攻打匈奴的军功不比别人差,但是,一直没有被封侯,这是因为,他当初担任陇西太守的时候,敌军反叛,李广诱骗他们投降了800多人,一天之内直接把他们杀光了。所以,李广因为这件事情一直没有被封侯。可惜的是,当年的这位飞将军李广,最后也没有善始善终。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现在明白了吗?2023-07-12 22:21:348
爱兵如子张翼德之类的梗
爱兵如子张翼德之类的梗还有谦虚谨慎关云长。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父爱如山刘玄德,不近女色曹孟德,长命百岁小霸王,寿比南山郭奉孝都是类似的梗。2023-07-12 22:23:031
我的六合微生活(七十一)从“战不旋踵”说起
“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战不旋踵!踵就是脚后跟!战场上不能向后转,要勇猛向前!语出《史记·孙子吴起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吴起是爱兵如子的典范! “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治校治班如治军,从爱兵如子,启示教育者爱生如子,为人师亦为世范,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以身作则,身后必有紧随其后者。如果只用手电筒照别人,不照自己;用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别人的不足;叫别人改正缺点,却让自身缺点束之高阁。那么,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懂得解决自身的问题,是一种清醒;善于解决自身的问题,是一种智慧。解决了自身的问题,促进了自我修炼和完善,促进了自我提高和升华,才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天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桃李天下的喜悦,享受到大地赋予的丰收喜悦。如果从不主动解决自身问题,一味“跟着感觉走”,就难以战胜自己、夺取人生的辉煌。 现实生活中,有的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因此觉得不需要浪费时间解决问题;有的妄自菲薄,缺乏完善自我的信心,因此不敢正视自身的问题,更不用说解决自身的问题了;有的自我麻醉,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不屑解决自身的问题。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容易,因为战胜自己比战胜外在困难更难、更重要,而且它没有人监督,没有人喝彩,一切斗争和过程都要在内心和灵魂深处展开。因而,解决自身的问题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需要自我更新的勇气和担当!当然,最泥泞的沙滩,脚印最深;最险峻的高峰,风景最美。解决问题也是如此,解决小问题,得到小收获;解决大问题,得到大丰收。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在解决问题中转变,境界在解决问题中升华。切不要因为沙滩泥泞而止步不前,不要因为山峰雄奇而放弃攀登。对学生的真心帮助,指点迷津,答疑解惑,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不断修炼和完善中走进完整幸福教育人生的怀抱里!2023-07-12 22:23:101
周美文言文翻译
1. 求周美 字之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候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候。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砦,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砦,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橐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迁文思使,徙知保定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砦。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赍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未几,敌复略土塠砦,美迎击于野家店,追北至拓跋谷,大败其众。以功迁右骐骥使。军还,筑栅于葱梅官道谷,以据敌路。令士卒益种营田,而收谷六千斛。 初,美自灵武来,上其所服精甲,诏藏军器库。至是,加饰黄金,遣使即军中赐之。又破敌于无定河,乘胜至绥州,杀其酋豪,焚庐帐,获牛马、羊驼、器械三百计。敌以精骑数千来袭,美从百余骑驰击破之。迁陵州团练使。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部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赀。子蚤卒,以孙永清为子,官至引进副使。(《宋史u2022列传八十二》) 【参考翻译】 周美,字子纯,灵州回乐人。很小的时候,年轻时是属于北方军队的,凭借才气、武功有名气。赵保吉攻陷灵州时,周美撇下族人,偷偷逃到京城,皇帝召见了他,让他在禁军服役。契丹侵犯边地,真宗亲自到澶州,抵御敌人城的北门,周美慷慨陈词,希望借助于几匹逮住契丹首领抓到城门下,皇帝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皇宫守卫。 天圣初年,德明德部落侵犯平凉方渠,周美凭借军侯的身份戍守边疆,与州里的将官一起追击、战斗,破敌于九井原、乌仑河,杀敌很多。多次升迁到天武都虞侯。元昊谋反,周美在陕西领兵,经略史夏竦引荐他,被提拔为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攻破金明几个寨子,周美向经略史范仲淹说:“夏人刚刚得志,从他们的兵势上看,夏人一定会再次回来。金明正处于要冲,我方的屏障,如果现在不快速修葺,将会最终失去他。”范仲淹于是就嘱咐周美修复城池如过去一样。几天后反贼果然又来,敌人几万迫近金明,在延安城北三十里布阵。周美领兵二千人奋力作战,知道黄昏,当援兵没有到,就迁徙兵士到山北,多设疑兵。夏人看见,认为救兵到了,就引兵离开。不久周美又经过艾蒿寨,就到了郭北平,在夜里战斗不止。周美率领众人让人拿着一只火炬从小道上上山,举起更多的旗帜,并且四面大喊,反贼因为害怕逃跑了。得到牛羊、骆驼、铠甲数以千计,于是招募兵士建筑万安城,然后回来。敌人又一次入侵金明,周美带领兵士由虞家堡的北山下来,敌人立即退却了。后来升为文思史,迁为保定军。 元昊大举侵犯时,占据了承平寨。诸位将军集合军队商量反攻讨伐的方法,洛苑副使种世衡请求给三日的粮草就能直捣敌人的巢穴。周美说:“他们知道我们到了,必定会设埋伏等到我们。不如走小路攻其不备。”种世衡不听。周美一个人率兵向西出了芙蓉谷,打破敌军。世衡等果然没有战功。不久,敌军又侵占土塠寨,周美在野家店迎击敌人,向北追到拓跋谷,大败众多的敌军。因为功劳升迁为右骐骥使。大军回来,在葱梅官道谷修筑栅栏,以此阻挡敌军的来路。命令士卒种田,收谷子六千斛。 开始的时候,周美从灵武来,皇上所拥有的精良铠甲,都下诏藏在军械库里。到了这时候,皇上命令加上环境装饰,派使者到军中赏赐给周美。又在无定河破敌,乘胜追击到了绥州,杀了他们的首领,烧了他们的帐篷,获得三百多牛马、羊驼已经器械。敌兵用精锐骑兵数千人来偷袭,周美用一百多骑兵迎战大败了他。升为陵州团练使。 自从陕西用兵以来,诸将多没有得利,只有周美前后打了十多次仗,平定三百多族帐,焚毁二十一帐,招降十一族,收复很多城堡。在军队中所得到的俸禄赏赐,多分到自己的手下,还有多的,就全部用来犒劳自己的军士。等到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余财。他的儿子死得早,拿孙子当儿子看待,官到引进副使。 2. 求周美 字之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周美,字之纯,是灵州回乐人。小时候在北方军中服役,凭借才气与武功著称-。赵保吉攻陷灵州,周美抛弃他的家族,秘密逃到京城,皇帝召见他,让他在禁军服役。契丹侵犯边疆,真宗来到澶州,亲自登上城北门(以鼓舞士气)。周美情绪激昂,自我推荐,希望借助几匹战马把契丹将领抓到城门下,皇帝认为他很勇壮,常让他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天圣初年,德明部落侵犯平凉方渠,周美凭借军侯身份戍守边疆,与州将追击作战,在九井原、乌仑河打败敌军,杀敌很多。多次升迁做了天武都虞侯。元昊谋反,周美于陕西领兵,经略使夏竦引荐其材,破格提拔他为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攻破金明诸寨以后,周美向经略使范仲淹请求说:“夏人刚刚得志,形势上一定会再次侵犯。金明正处在边界要冲的位置,是我方的屏障,现在如果不赶快修缮,将最终失去它。”范仲淹于是嘱咐周美像原来那样修复城池。几天后,贼人果然来侵犯,敌军几万大军迫近金明,在延安城北三十里布阵。周美率领两千人马奋力作战,一直到黄昏时分,援兵仍然没来,周美于是领军到山北,多设疑兵。夏人远远望见,以为救兵到来,即刻领兵离去。周美不久又经过艾高寨,于是到达郭北平,天明战斗不止。周美率领众人派人持一火炬从小道上山,举起更多的旗帜,在四面呐喊,贼人因惧怕而逃跑。周美俘获几千牛羊、骆驼、铠甲,于是招募兵士修筑万安城而归。敌人再次侵犯金明,周美率领部队从虞家堡北山杀出,敌军即刻退却。周美迁为文思使,随后调任统领保定军 元昊军大举侵犯,占据承平寨。各位将领集合军队商讨进攻的办法,洛苑副使种世衡请求带三日粮草去直捣敌穴。周美说:“敌人知道我军已来应战,一定设下理伏等待。不如从小道袭击他们没料想到的地方。”世衡不听。周美独自率领部队从西边出芙蓉谷,大破敌军。世衡等果然没有战功 自陕西用兵以来,诸将大部分没打过胜仗,周美前后十余战,平定三百族帐,焚掉二十一帐,招降十一族,收复很多城堡。在军队中所得俸禄赏赐,大多分给他的部下,如果还有剩余,全部用来犒赏军士。到死时,家中没有任何剩余财产 3. 《周美传》古文的翻译 周美子之纯,是灵州回乐人,年轻时参加朔方军。凭着才能和武功被人称道。在赵保吉攻破灵州后,周美离开亲族,秘密投奔京师,被天子召见,参加了禁卫军。契丹侵犯边界,宋真宗驾临澶州,在澶州城北门御敌。周美激动地表示,我愿意带领几个骑兵把契丹将领俘虏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中负责保卫工作。 天圣初年,德明部落侵犯平凉方渠,周美以军侯身份戍边,和州将一道追杀敌人,在九井原、乌仑河把敌人大败,杀敌甚众。积累战功升迁为天武都虞侯。不久元昊反叛,陕西发生战事,经略使夏竦举荐周美的才能,提升作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工迫近明诸寨后,周美向经略使范仲淹请示:“夏人刚得志,按这种形势一定会再来。金明正处在边疆要道,是我们的屏障,现在不赶快修缮好,我们又将要失掉它。”范仲淹于是嘱咐周美将城池秀辅导和原先一样。几天后,敌人果然来犯,数万敌兵迫近金明,在延安城北三十里布阵。周美率领二千人,奋力作战到傍晚,援兵不到。于是将军队转移到山北,多布置疑兵。夏人望见,认为宋军的救兵到了,就撤退了。不久(敌人)又出现在艾蒿寨,周美就赶到郭北平,和敌人夜战难解难分。周美率众人各拿火炬从小路上山,多布置旗号,四面大喊,敌兵畏惧逃跑了。周美缴获了牛羊、骆驼、铠甲好几千。于是他招募士兵修筑了万安城后回兵。敌人又进犯金明,周美率军队由虞家堡和北山而下,敌军就退却了。周美升任文思使,调任统领保安军。 后来元昊大规模入侵,占据了承平寨。各路将领会聚讨论进攻讨伐敌人,洛苑副使种世衡请求带三天的粮食直捣敌人巢穴。周美说:“如果敌军知道我军到来,一定会设伏兵袭击我们。不如抄小路攻其不意。”种世衡不听。周美独自率兵西出芙蓉谷,大败敌军。种世衡等人果然师出无功。 自从陕西用兵以来,诸将大多作战不利,周美前后十几战,平了敌人二百座营帐,烧毁二十一座,招降十一个部落归附大宋,收复了众多城堡。在军中,周美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分给部下,有富裕,全都犒劳兵士。到周美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4.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急用)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 (三)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 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 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 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 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 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 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 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迁文思使,徙知保定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赍三日粮直捣敌穴。 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世衡不听。 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世衡等果无功。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 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戏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美慷慨自陈 慷慨:胸怀大志,刚直不阿。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 寇:占领。 C.其众数万薄金明 薄:以……为薄,轻看。 D.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掩:趁其不备攻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夏人既破金明诸寨 既来之,则安之 B.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 觉今是而昨非 C.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美以军侯戍边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3.文中“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 A.不但……而且…… B.既然……只有…… C.倘若……那么…… D.只要……就……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美行伍出身,在军旅生涯中,由军士升到统兵将领,他爱兵如子,所得俸禄赏赐常常分给下属。 如果有余,总拿来犒劳大家,从不谋私。 B.周美忠于大宋朝廷,勇气过人,在赵保吉攻陷灵州后,毅然离别故土亲人,秘密投奔京师,后在契丹犯边,真宗驾临澶州时,慷慨自陈,要求亲捉敌将,这些都很受真宗赏识。 C.周美指挥打仗,善用智谋,不仅知己,而且知彼,金明地区的两仗,芙蓉谷的一仗,充分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D.在元昊反宋,陕西用兵以来,诸将多不利,洛苑副使种世衡就是这样,而周美前后十余战皆获胜,还使十一个部族归附朝廷。 5。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A.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B.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参考答案]1.D(A慷慨:情绪激昂。B寇:侵犯。 C薄:逼近。) 2.B(A既:……以后。 B而①:表承接;而②:表并列。C因:于是。 D以:凭着。 )3.C(因为是对敌情的推测。) 4.C(周美在金明地区三次遇敌,与敌人打了三仗。) 5.A.要求带领数骑活捉契丹将到殿下,真宗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B.金明正处在边界要冲的位置,是我方的屏障,如果不赶快修缮,将最终失去它。 5. 文言文翻译 九洪钟雷鼓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①,故二千里候之②。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 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③,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 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④,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⑤;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⑥。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⑦,夷、齐所以长叹⑧。虽有窃秦之爵⑨,千驷之富⑩,不足贵也。" 士元曰:" 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注释」 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 ②故:特意。候:探望。 ③带金佩紫:喻显赫的地位。金指金印,紫指紫绶。 ④邪径:斜径,小路。 ⑤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耦耕:二人并耕,此指耕种。 ⑥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桑枢:用桑树作门,喻贫寒之家。 ⑦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 ⑧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 ⑨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 窃秦". ⑩千驷之富:见《论语。季氏》:"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民到于今称之。" 驷:四匹马拉的车。 「译文」 南郡庞士元(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在颖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 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 德操说:"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抄小路便利,却不考虑迷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桑枢瓮牖,也不愿做官住毫宅。哪有住在华丽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几十个侍女环绕的人,能做出一番伟业呢?这就是为什么许右、巢父慷慨辞让,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饿死首阳山的原因呀。即使吕不韦窃取了相国那样的高官,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 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缘之地,没听到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 6. 文言文翻译:先呼胄,次命陶澄 原文:元胄,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帝之六代孙也。祖顺,魏濮阳王。父雄,武陵王。 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 征伐。官至大将军。隋文帝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 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 译文:元胄,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帝第六代孙。祖父元顺,魏时封濮阳王。父元雄,授爵武陵王。元胄少年时英勇果断,精通多种武艺,容貌英俊,颇有威严,凛然不可侵犯。周齐王宇文宪见元胄威武健壮,就把他招至身边。元胄多次随从齐王征伐,官至大将军。隋文帝初被召入宫中,在将要受命托孤之际,先召元胄入府,接着又命陶澄入府,都被用作心腹,经常夜宿隋文帝卧房内,保护隋文帝。到隋文帝任丞相的时候,元胄一直掌管禁军,又引荐弟弟元威一起入宫侍卫。 7. 《高念东为人》文言文翻译 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公笑而去。 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 ——高念东以少宰职位而在家里居住时,夏天独自在郊外行走,于堤边柳阴中乘凉时,见一个推车的人车上载满了陶器来到河堤下,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恰恰县尉张盖这时候来了,吃惊地说:“这么高身份的人,为何做这种事?”高念东笑一笑走了。 一个大官派遣差役来看望高念东,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儿在河里洗澡,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帮着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差役吓得在水中下跪请罪,高念东也在水中应答他。2023-07-12 22:23:171
第三个字有如这个字的四字成语
1. 四字成语第三个字有如的成语 1. 和好如初 2. 始终如一 3. 今不如昔 4. 风景如画 5. 如火如荼 6. 一见如故 7. 万事如意 8. 料事如神 9. 健步如飞 10. 巨笔如椽 11. 淡淡如水 12. 日月如梭, 13. 目光如豆, 14. 心口如一, 15. 心乱如麻, 16. 依然如故, 17. 从善如流, 18. 铁证如山, 19. 挥汗如雨, 20. 挥金如土, 21. 守口如瓶, 22. 胆小如鼠, 23. 用兵如神, 24. 表里如一 2. 带如字的四字词语第三个字是如 一见如故。 一贫如洗。惜字如金。 大智如愚。见字如人。 热情如火。坚强如钢。 不过如此。 锋利如刀。 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归心如箭。细雨如丝。 鼾声如雷。胆小如鼠。 父爱如山。 气壮如牛。 万事如意。心乱如麻。 至爱如初。爱厂如家。 杀人如麻。度日如年。 弃之如履。 谏争如流。 从善如流。嫉恶如仇。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 爱兵如子。爱人如己。 爱钱如命。 大雨如注。 长兄如父。笑面如花。 笑靥如花。料事如神。 春山如笑。陈述如下。 按时如期。 柔弱如水。 面色如土。冷漠如冰。 宾至如归。朋友如云。 和好如初。修旧如新。 3. 四字词语中第三个是如字的词语 万事如意 案堵如故 案堵:同“安堵”,安居。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爱者如宝 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 众心如城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口如一 〖解释〗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终始如一 〖解释〗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 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整旧如新 〖解释〗修整陈旧的、破损的东西,使之如同新的一样。 原来如此 〖解释〗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 音容如在 〖解释〗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同“音容宛在”。 轩盖如云 〖解释〗轩:古时供官员乘坐的一种便车;盖:车盖。 旧时形容官员很多,也形容官员、士绅集会的盛况。 须髯如戟 〖解释〗髯:两颊上的胡子。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的利刃。胡须又长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张着。 旧时形容丈夫气概。 下笔如神 〖解释〗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 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似醉如痴 〖解释〗犹如醉如痴。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似水如鱼 〖解释〗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 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 色胆如天 〖解释〗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如醉如梦 〖解释〗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 如醉如狂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如梦如醉 〖解释〗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如痴如梦 〖解释〗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如痴如狂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同“如醉如狂”。 倾盖如故 〖解释〗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疾恶如风 〖解释〗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疾恶如雠 〖解释〗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同“疾恶如仇”。 积甲如山 〖解释〗兵甲堆叠如山。 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碧空如洗 〖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形容天气晴朗。 笔翰如流 〖解释〗指文笔快捷无滞。 百喙如一 〖解释〗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白首如新 〖解释〗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按堵如故 〖解释〗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运斤如风 见“运斤成风”。 忧心如焚 焚:火烧。心里忧愁得像火烧一样。 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用兵如神 用兵:指挥军队作战。 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应对如响 同“应答如响”。 应答如响 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应答如流 对答像流水一样。形容答语敏捷流利。 一文如命 见“一钱如命”。 一廉如水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一接如旧 犹言一见如故。 血流如注 形容血流得急而多。 性烈如火 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行步如飞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心绪如麻 犹心乱如麻。 心细如发 亦作“心细于发”。 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 心焦如火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 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心焦如焚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 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相庄如宾 见“相待如宾”。 像心如意 顺心如意。 相待如宾 相处如待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惜字如金 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无可如何 没有什么办法。 岁月如流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遂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似有如无 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似漆如胶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瘦骨如柴 十分削瘦的样子。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视险如夷 夷:平坦。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视下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日如年 谓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视人如子 见“视民如子”。 视人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民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食古如鲠 犹言食古不化。 视财如命 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韶华如驶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形容美好的春光如马飞驰而过。 杀人如蓺 见“杀人如麻”。 杀人如蒿 见“杀人如麻”。 杀人如草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如埙如篪 埙、篪、乐器名。 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两物之响应、应和。 如切如磋 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如狼如虎 见“如狼似虎”。 如渴如饥 见“如饥如渴”。 如饥如渴 同“如饥如渴”。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人生如梦 人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 亦作“人生若梦”。 求贤如渴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 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清贫如洗 指穷得一无所有。 气壮如牛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其应如响 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 语本《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 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谋臣如雨 形容智谋。 4. 第三个字是如字的成语有那些 第三个字是如字的成语哀思如潮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 形容极度悲痛。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爱财如命 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 形容极端吝啬。 爱国如家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爱钱如命 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 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爱者如宝 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 安堵如故 堵:墙壁,居所。 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安然如故 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安适如常 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 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按堵如故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案堵如故 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白首如新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同“白头如新”。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 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暴跳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53739雷 暴:暴烈,急躁。 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暴躁如雷 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 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爆跳如雷 指盛怒的样子。 5. 第三个字是如的成语有哪些 思如潮 爱才如渴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爱如己出 爱如珍宝 安堵如故 安然如故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安适如常 按堵如故 白首如新 白头如新 百动不如一静 百喙如一 百闻不如一见 百星不如一月 暴跳如雷 暴躁如雷 爆跳如雷 奔走如市 鼻息如雷 笔大如椽 笔翰如流 碧空如洗 变化如神 辨如悬河 表里如一 表壮不如理壮 宾客如云 宾来如归 宾入如归 宾至如归 兵败如山倒 炳如观火 炳如日星 不断如带 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 不绝如缕 不绝如线 不如归去 才大如海 苍髯如戟 操纵自如 臣门如市 臣心如水 称心如意 趁心如意 澄江如练 逞心如意 齿剑如归 齿如编贝 齿如含贝 齿如齐贝 赤贫如洗 愁绪如麻 出门如宾 触目如故 传闻不如亲见 吹气如兰 春山如笑 春雨如油 从恶如崩 从谏如流 从令如流 从容自如 从善如登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流 措置裕如 大笔如椽 大雨如注 大智如愚 呆如木鸡 丹心如故 胆大如斗 胆小如豆 胆小如鼠 胆小如鼷 倒背如流 得婿如龙 德輶如毛 德輶如羽 簟纹如水 鼎镬如饴 动如参商 动如脱兔 洞如观火 度日如年 度日如岁 断决如流 堆积如山2023-07-12 22:23:251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你如何看待团长王庆瑞?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兰晓龙作品《士兵突击》原著第四十四回。 看原著,更深入。王庆瑞团长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驻扎过红三连五班现在所在的地方。 那个时候他还是个排长,他意气风发,想在那里修一条路。 结果因为资金不够,这条路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他听张干事说,五班的一个兵把他当年一个排都没有修成的路修成了,而且只用了5元钱的时候,他虽然将信将疑的,但还是决定亲眼见一下这个兵。 毕竟这么好的兵,绝不能被埋没在五班那个地方了。 这段说明了王团长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心胸开阔,非常爱惜人才的好团长。 王庆瑞团长见到许三多之后,很敏锐的发现了许三多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一个兵。 为此他把许三多安排到了钢七连,他希望许三多能够在全团最锋利的连好好打磨打磨,一个好苗子,必须要经过百炼才能成钢。 后来,王团长听说高城非常的不待见许三多,于是在一次训练中,逮到机会,就好好的敲打了一下高城。 王团长对高城提起了他小时候的往事,原来高城小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娘的男孩,还抱着漂亮女老师不放呢。 王团长语重心长的对高城说:你想想你现在。人都是会变的,而且这个变是没有极限的。 这段说明了王团长是一个非常睿智,眼光独到,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团长。 在与老A对抗的一场大演习中,三五三团所代表的红军一开局就被蓝军搞乱了,双方的兵力完全交错在一起了,三五三团的重装部队完全没法发挥优势,而蓝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又是超强的。 王团长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敢于拿自己的指挥部做诱饵,引诱蓝军来攻。 这才让最终的结果裁定为平局,但是作为王团长来说,这就是一个大败仗。 A大队的铁路向王团长说明了他苦苦寻找的蓝军指挥部其实就在直升机上,是由九个人组成的。 王团长再看着自己近百人的庞大指挥部,再一次的确认自己输得彻底。 王团长十分坦陈的说:你错在战术上,犯了一次就不会再犯。而我错在战斗机制和编制上,这要完全纠正下来,没有三五年是不行的。看来,我真是输家。 这段说明了王团长是一个赢得起,也输得起,并且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出自我牺牲的好团长。 师部向王庆瑞下达了整编的命令,他立下一个月内完成方案,具体到个人的方案。 一个月后,他提交了方案,他的方案竟然是拿三五三团最有战斗力的钢七连开刀。 可以想象,王团长制定出这个方案的时候,是下了多大的决心,顶了多大的压力。 团参谋长曾经问: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非得把最好的拆散? 王庆瑞回答:因为他们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拆不散。 从后来的结果看,王团长的整编方案是非常正确的。 改编后的钢七连由装甲侦查连变成了电子侦察连,效率要比原来的钢七连高好几个数量。 而钢七连的刺刀职能也被分散到了其他连队,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全团的单兵和连排班的战斗力,进而提升了全团的战斗力。 这段说明了王团长是一个高瞻远瞩,具有未来眼光,能够把握全局的好团长。 当高城调离三五三团,入职师属装甲侦察营副营长的时候,他想带走许三多和伍六一,王团长只回了高城四个字:门都没有。 王团长说:你走我都蛮后悔了,现在你还想带走我最好的兵,想都不要想。 当许三多和成才入选了A大队后,王团长看到他们居然是同乡兵的时候,更是后悔不已。 他希望这两个兵留下来,但是他也知道为了他们的前途,他们不应该留下来,他们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去实现他们更大的人生价值。 袁朗看王团长这样为难,就破例安排了几个部下来协助三五三团的训练。 王团长在许三多走的时候,把他非常珍视的,用了一年时间手铸的装甲车模型送给了他。 许三多说:不行,团长。 袁朗说:拿着吧,许三多。如果我拿花费了一年时间的礼物送人,他不接受,一定会让我遗憾又一个一年的。 这段说明了王团长是一个重情重义,能够把自己团的发展和士兵个人的发展协调好的好团长。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士兵突击》原著小说:第四十四回。 小说土兵突击里王团长是个识大局顾集体人物,主要表现在军中改革试点中敢与承担重任。能发现向许三多这样士兵,知人善用,体现出军人许多正直品行,是军人优秀领导的代表人物! 士兵突击里,有个非常重要场合,就是著名的红三连五班!埋掉了一个马班长,走出个许三多,后来又磨砺出成才。谁知道大波斯团长王庆瑞当年也是哪里出来的,只不过当年情况不一样,重要性也不一样,他是作为一个排长,带着一个排,守在哪里看油库,最要命的是他也在哪里动过修路的脑筋,然后因资金不足,没有修成。 许三多去时,已经是埋了老马的五班,电视里把这个地方表现的不无趣味,几个老兵油子也不无趣味,其实真当过兵的就知道,大多数部队都有这中像个黑洞似的单位,被派去的,其实是受一种变相处罚,或者是挨整被穿小鞋了。我没当过兵,但我高中时,学校背后不远,是一个水库,那小城有南北两个水库,这是南水库,两个水库站库坝上,可以互相看见,可是稍大的北水库没人管,这个南水库则在库坝东南角搭了个窝棚,有个副班长带两个兵,三个人负责驻守,他们跟部队唯一的联系,就是每半个月,副班长去找司务长拿一笔钱,自己三个人购买生活物资,自己做饭自己吃,那水库根本不用人看,所以他们三人其实每天就是三个饱一个倒,拿那笔钱肯定饿不死,也别想过多好,那窝棚真的是窝棚,用柴火棒和塑料布搭的,里面就同样柴火棒搭的三人通铺上放着铺盖,别的啥也没了,指望三个小伙自己做饭吃,能烧啥饭? 锅碗瓢盆都不全,就部队发的吃食堂的那套家伙什儿,一个可以提出提进的泥炉,烧柴火那种。我们逃学过去玩,跟他们吹牛抽烟他们就开心的不得了,把看完的旧杂志送给他们,我注意到他们眼泪都快出来了,那个窝棚里也完全没什么内务,有一次约几个女生一起逃学去玩,有个女生问他们叠豆腐块的事,三个人兴奋的满面红光,把三床被子都搬外面土坝草地上,教我们叠豆腐块。这种黑洞单位里,你指望立啥功受重视?都是破罐子破摔等退伍,所以在五班,许三多一根筋似的,每天自己石头消磨时间一样修路,结果还带动老马他们,玩似的也就把路给修好了,这对带着一个排,没等到资金没修成路的王庆瑞震动很大,所以认定许三多有非同常人的品质,才把许三多掉进钢七连去锻打,事实也证明团长眼光没错。对部队建设,红蓝对抗中,王庆瑞赢赢得起,输输的起,跟老A复盘时,更是光明磊落,输的明明白白,从内心接受并渴求军改,不惜从自己手里最强的钢七连动刀改革,还借此机会耐心同时打磨高城和许三多两个好苗子。 要说呢,这是一个好老头儿,可惜电视里,作为团长,他年纪似乎大了点,恐怕团长做到头了,要是再年青些,他对部队春风化雨式的关怀,有原则也不缺乏灵活性,治军有头脑,乐意接受新思维,也有决心有魄力大改动大变样,这样的团长,显然是突破正团职玻璃天花板的上好人选。有这样的团长在,702团,只会越改越强! 《士兵突击》这部当年红遍了大江南北的连续剧,观看的好人多遍。由于在部队待过几年,也深深感到剧中塑造的士兵许三多是多么成功的一个角色。我们也许会记得像许三多、连长丶袁郎这种过硬军事的角色,而往往忽略了剧中一位重要角色的人,那就是7O2团的王团,他是一位伯乐,睿智, 又不失风趣。现在我们从以下两点简单分析一下这位睿智的领导! 许三多到草原五班后并没有被一帮兵油子同化,坚持做好一个兵应该做的事,一个人修了一条路,而且是王团长当年带一个排都没完成的,从许三多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个,也发现了一个会在将来成为好兵的兵,坚决的把许三多带到钢七连。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是一名伯乐,而许三多 在钢长过程中,也深深的影响和教育着连长,磨连长的性子。在连长将赴任副营长时说;“高城、三年的军校、一年的排长、三年的连长,我希望你不要辜负这七年时光”这对的期望,又怕连长想不开,充满父亲般的关爱。 剧中有一个环节是可看出王团长爱才惜才,关键还磨练成才。在许三多看守一个营房里可以看出,王庆瑞:是了,你一个人看守营房已经半年了,是我的安排。那个时候你做得好兵,可做不好人。而改编后的部队里,我需要这样的人,他一个人能带动一群人,所以原因是许三多之前当兵没什么集体荣誉感,在乎的只有班长史今和成才。王团长希望通过让他看守最后的营房,来让他体会这种集体荣誉感,以堪大用。同时也借助他的恪守一个兵的职责的能力,保住钢七连荣誉。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遇到王团长这样的团长是你的福气。 在电视剧巜士兵突击》中出频率最多的首长莫过于团长王庆瑞了。 许三多在王团长曾经驻主职责的地方修了一条路,完成了曾经拥有的心愿,弥补了人生缺憾,对许三多另眼高看了。 当许三多去了钢七连,从最低处着手去不断进步一点点改变着自己时,有幸在团长面前发挥,让团长更喜欢这个脚踏实地走好自己军旅生活的兵,特别是从农村走出一点点进步的兵了,好象以前自己的影子再现了。 真心待人刚直不阿,注重 情感 又必须舍身取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职业精神影响与时俱进在改变之中了。 让许三多一个人守兵营,部下升职对部下的忠告教诲,严厉和慈祥爱才心切爱兵如子了。 特种兵选拔赛条件苛刻之极,让护犊子爱兵的团长情绪有些独钟有了怨言了。 当一个兵有更高更适合飞翔的天空,并且是从自己的部队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演绎精彩的人,是自己尊重钦佩爱不释手的人了,注重 情感 把自己用一年时间制做的装甲步兵的魂灵杰作赠送许三多了。 部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机械化让曾经一腔热血奉献青春爱部队如家的兵选择复员退出了。 爱兵如子的老首长壮士断腕般舍身取义让自己痛苦的选择过了感情关了。 大智若愚,一个外表和内心不相匹配的男人。他没有军官的那种盛气凌人,训斥士兵的行为,爱护自己的士兵。是他发觉了许三多。 王庆瑞团长见到许三多之后,很敏锐的发现了许三多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一个兵。为此他把许三多安排到了钢七连,他希望许三多能够在全团最锋利的连好好打磨打磨,一个好苗子,必须要经过百炼才能成钢。师部向王庆瑞下达了整编的命令,他立下一个月内完成方案,具体到个人的方案。 一个月后,他提交了方案,他的方案竟然是拿三五三团最有战斗力的钢七连开刀。 可以想象,王团长制定出这个方案的时候,是下了多大的决心,顶了多大的压力。团参谋长曾经问: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非得把最好的拆散? 王庆瑞回答:因为他们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拆不散。 从后来的结果看,王团长的整编方案是非常正确的。 改编后的钢七连由装甲侦查连变成了电子侦察连,效率要比原来的钢七连高好几个数量。 而钢七连的刺刀职能也被分散到了其他连队,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全团的单兵和连排班的战斗力,进而提升了全团的战斗力。 这段说明了王团长是一个高瞻远瞩,具有未来眼光,能够把握全局的好团长。《士兵突击》这部片子至今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了,但这部片子所展示的奋斗、包容、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不知鼓舞了多少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中受益,从中感悟。 王庆瑞作为团长在戏中的份量并不多,但却非常精彩,尤其是一口的方言,让人影响深刻。在他的身上所展现出来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悟丰富,爱兵如子,紧贴实战的指挥员形象,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许三多从农村出来,是史今把他带到了部队,也是史今一直护着他,带着他,因为他知道许三多太宝贵了,他身上的真诚与执拗,让他坚信许三多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兵。 而第二个贵人就是团长王庆瑞,他将许三多从五班调到了钢七连,他从许三多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要把许三多放到最好的连队去历练淬钢,因为他也坚信许三多是一个难得的好兵。从这一点来看,他对战士非常有情怀,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了解他的兵,相信他的兵,教育和引导他的兵,处在这样一个团队里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事。 王团长还是一个技战术很优秀的人,他在战车里移动射击,靶靶命中,同时还赢得了军里考核,还奖励了他战车模型,可见他在成了指挥员以后仍然勤于技战术的研究与实践,始终和部队在一些,真打实备,有着非常强的实战意识与练兵意识。 面对演习中的失败,他把钢七连打散,让七连的火种去引燃其它的连队,这种思维是超前的,也是非常有大局观的。 另外,他也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高诚管他叫王叔,可见其与军长有着很深的交情,但他又把分寸把握的很好,这在和袁朗、班子成员间的交往中也能体会的到。 王团长从基层干起,他知兵、爱兵,观察细致,经验老道,在团里应该很有威信,属于那种专业强,威信高,资历老的三老干部,这在部队应该是重点提拔使用的对象。 谢悟空小秘邀请! 团长王庆瑞、在平常的训练时对每一位战士要求是严肃认真的、对每个动作要领自己示范,要求战友准确和熟炼掌握才放心才回团部。每次达标测试都称心如意时才会唱着那首咱当兵的人离开连队。在王团长的心里只有战友们各科目达标了各连队战术会演过关了才够资格休息礼拜天、才敢晚餐喝上两杯老白干、才会晚上睡得踏实。在现代中国军营里的每一位首长要求战友们、 脑子里总会有任务、眼睛里总会有敌人、时候准备着消灭胆敢侵犯之敌、保卫祖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军人的使命……《士兵突击》这部剧,看了不下于20遍,几乎都能背下来大部分台词。 很喜欢里面的伍六一,高城,袁朗,白铁军,甘小宁,老魏等等角色儿。但对团长,或许镜头少的原因吧,并没怎么放在心上。也许,就因为很少露面,才体现出他的独特之处! 许三多刚参军时,在火车上做出投降的动作,让高连长讨厌,后来在新兵连,笨得要死,让高城讨厌至极,说啥也不要他。但没想到,团长却十分欣赏许三多,可以说是慧眼识珠。许三多虽然很笨,但他却有一个执着的心,不管做什么,都能用心做完。 团长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十分认可这个兵。如果,今天的部队里多一些这样的领导,我想,对于军队,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在《士兵突击》一剧中,许三多的成就最离不开的也就是团长了,一点点走向成长,离不开团长给的机会。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团长,身为团长,一心想着让自己的团队,自己的每一个士兵,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敢于给予机会,让每个人都得到成长。 身为部队一个团队的最高领导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一个人,用自己过来人的经历,一个年长的老大哥,为下面的兄弟谈心,开导下面的每一个士兵、到连长。 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很有爱心的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个模范人物。2023-07-12 22:23:321
古代一呼百应的大将军,在军中是如何立威的?
古代的大将军,是怎么管理军中将士,让他们信服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身为一个将军,最主要的就是体恤将士、爱民如子。将军领兵在外打仗,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条件都不好。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远离家乡故土,远离自己的亲人,到达条件艰苦的边疆之地。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宁与和平,他们甚至马革裹尸,葬身异地。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每个人都很疲惫,将军对于士兵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发号施令的管理者,还是一个近乎神的信仰。所以这个时候将军如若能良好的表达自己爱护士兵的心情,那对于士兵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将士兵看作自己的孩子,可以让远离故土家人的士兵得到一丝亲情的温暖,这也是大将军让士兵信服最主要的一点。再一个我觉得是自身的能力,不仅仅是领兵打仗的谋略,还包括自己的人性品格。将军作为一个管理者,拿捏着那么多将士的身家性命,很多时候大将军的一个命令,一个作战的想法,都是有可能牵扯着众多士兵的性命。都有可能让一个家庭失去希望,支离破碎,也能让一个士兵的信仰,主心骨坍塌。自古以来,能够名留青史的将军大多数是作战能力强劲,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能够领导将士们打胜仗,减少伤亡,带领他们回家是所有驻守边疆的将士们所期待的地方,这也是让士兵们所信服的一点。2023-07-12 22:23:5310
吕思勉认为汉武帝用兵用人不当,对卫青、霍去病评价极低,如何评价?
吕思勉《中国通史》第二十八章-汉武帝的内政外交:汉武帝的用兵是很不得法的,他不用功臣宿将,而专用卫青、霍去病等椒房之亲。纪律既不严明,对于军需,又不爱惜,以致士卒死伤很多,物质亦极浪费。只因中国和匈奴,国力相去悬绝,所以终能得到胜利。然此乃国力的胜利,并非战略的胜利。这段话中,吕思勉先生主要有两个观点:1、汉武帝用兵不得法,用人不当,即使打败匈奴也只是国力强大的原因,并非战略得当。2、卫青、霍去病是靠外戚的裙带关系得到重用的,并且两人能力一般。下面分别就这两个观点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一、汉武帝对匈奴的战略及用兵、用人问题吕思勉不仅仅在《中国通史》有这们的观点,而且在另一本著作《吕思勉读史札记》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匈奴人口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秦汉时期的代国都不惧怕匈奴,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劳民伤财、穷兵黩武,也没有消灭匈奴,所以汉武帝无能。先说说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终极战略是什么?从汉武帝的用兵来看,他的战略是歼灭匈奴。汉武帝首次对匈奴用兵是马邑之谋,虽然没有成功,但从战略部署上看,汉武帝动用了举国之兵30万人,并设置好了包围圈,而匈奴只有10万人,这就是包围歼灭的战略。从之后的河南(黄河以南)之战来看,汉军是主动出击攻打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夺取了河套地区,并开始修建长城防御匈奴。从河西之战来看,汉军主动出击攻打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夺取了整个河西走廊并打通了西域。从漠南之战来看,汉军主动出关,到长城之外作战,寻找匈奴主力作战,攻击蒙古高原以南,阴山以前的漠南地区,大败匈奴,并夺取了这些地区,从漠北之战来看,汉军是深入大漠深处,这是华夏政权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寻求匈奴主力作战,力求歼灭匈奴主力。汉武帝所有的用兵与作战,全部是出动出击,一步步将匈奴多汉朝的边境一直打到遥远的中亚,使得整个漠南漠北没有匈奴的王庭,这在之前的华夏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汉武帝之前的华夏历史上,中原政权从来没有大规模深入草原与游牧民族进行作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匈奴是游牧民族是其最大的特点,没有固定的王城和城池,如同一股流寇一样,想要歼灭匈奴是非常难的。汉武帝打击匈奴的战略与秦始皇、李牧都不一样,汉武帝是歼灭匈奴,秦始皇、李牧是防御匈奴,这是本质区别,吕思勉说汉武帝打败匈奴是国力的原因,这话也没有说错,错的是另一句,他说汉武帝战略不得当,个人认为这就不对了。如果汉武帝只是防御匈奴,他根本不需要动用全部的国力,也能像秦始皇和李牧一样把匈奴挡在国门之外,但是这样的防御只是治标不治本,匈奴经常来骚扰然汉朝边境,时不时派出骑兵到边境抢掠一番,抢了就跑,打得过就跟汉军打,打不过汉军根本追不上,因为汉军没有足够的马,也没有任何办法来对付这样的匈奴。就算汉朝在边境部署了重兵,但是汉朝与匈奴的边境长达几千公里,在某一个地方,又能部署多少兵力呢?还不是一样被动挨打,所以我认为汉武帝歼灭匈奴的战略是治本的唯一办法,就用骑兵对抗骑兵,到匈奴的地盘上寻找匈奴主力作战,然后趁机歼灭对方,只要匈奴主力被歼灭了,他样就没有能力再次到汉朝边境骚扰,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武帝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汉武帝的确浪费了大量的国力、物力与人力,这不容否认,但是从最终的政治意义上看,汉武帝的战略是成功的,彻底把匈奴打垮了,为后来的西汉政权提供了便利,匈奴从此开始衰弱,再也无力跟汉朝对抗。吕思勉认为汉武帝用将用的是卫青、霍去病这样皇后的亲戚,同样有失公允,西汉一朝并非全部是外戚将领,除了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之外,其他将领大多都是功臣宿将,至于不用李广完全是正确的,李广只有匹夫之勇,没有大将之才,李广的一生没有打赢过一次像样的大仗,不是失败就是全军覆没,这样的将领谁敢用?汉武帝的用人用将总体上是没有问题的,卫青、霍去病虽然出身外戚,但是他们有才能,能打胜仗,这是最关键的,将领的作用不就是打胜仗,至于出身低,这显然不是问题,反而是汉武帝的用人唯才。二、卫青、霍去病的能力问题吕思勉先生说卫青、霍去病打仗纪律不严明,又不爱惜士卒,打仗浪费极大,并且还举出了漠北之战的实例,漠北之战出塞有14万匹战马,回来的时候不到3万匹,其他全部损失了,还提到李广利征大宛时,带了6万军队,3万匹马,回来的时候只有一万多人,一千多匹马了,损失都很多,并且都不爱惜士卒。必须要说明一点,吕思勉先生这一观点同样有些偏颇,打仗不能光看结果,还要看过程,结果是卫青、霍去病还有李广利都打赢了战争,是胜仗,这是结果,汉军的损失的确大,但是汉军的敌人损失会小吗?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一次性斩获匈奴70443人,俘虏匈奴贵族83人,再加上卫青的战绩,整个漠北之战,匈奴损失9万多人,左贤王与右贤王部几乎损失殆尽,匈奴损失的战马绝对不少14万匹,就连匈奴单于一度也被认为在战争中死去,右谷蠡王暂时代理单于,直到伊稚斜单于狼狈逃回,可见匈奴的损失有多大。汉军虽然损失巨大,但是敌人的损失更大,这难道不是胜利吗?如果这样也值得批评,那什么样的战争能用最少的损失获取最大的胜利呢?而且漠北之战是汉军历史上第一次长途远征,在冷兵器时代,如此长距离的远征只有游牧民族才具备能力,当时的霍去病远征漠北,来回行程超过了6000里路,又保持了闪电般的攻击速度,整个过程中全靠马匹提供补给,损失大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说霍去病、卫青不爱惜士卒,史书中确实有这样的记载,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两人的能力,战争最重要的目的是打赢,就算将领再爱惜士卒,如果打不赢战争,士卒连命都没有,又有何用呢?比如李广,他就是爱惜士卒的将领,但是李广打仗经常打败仗,士卒经常全军覆没,连命也没有,有一次李广本人也被匈奴俘虏,全军覆没,这有何意义?吕思勉先生还在《吕思勉读史札记》评价霍去病说:冠军侯霍去病不体恤士卒,又不学兵法,是不学无术之徒。他的成功,一是因为汉兵精而多,二是因为他的运气好。对于这样的说法,个人也是不赞同的,汉兵确实精而多,但是霍去病的胜利并非运气好,如果仅仅靠运气好就能打胜仗,那打胜仗也太过容易了,如果打一次胜仗是因为运气好,那么次次打胜仗就完全不是运气了,而是能力。霍去病从17岁开始参战,先后6次参战打击匈奴,合计取得战功斩获匈奴11万多人,这都是靠运气?显然不可能,吕思勉这个说法有点唯出身论了,不学兵法并不一定就不是个好将领,历史上有无数无师自通的将领,取得了不少战绩。就拿汉朝来说吧,周勃是个吹鼓手,后来成为汉朝的名将与丞相,樊哙是个屠户,同样成为汉朝的名将与大将军,灌婴是个小贩,同样成为名将与太尉,他们学过兵法吗?他们都是底层的老百姓,照样在战争过程中成长起来,不能因为出身而否定霍去病的能力,也不能因为他没有学过兵法就认为他没有军事能力,很多时候战争本身就是将领们不断成长的学校。别的不说,在茫茫草原与大漠,两个生活在中原的将领卫青与霍去病,多次进入草原,却没有一次迷路的记载,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与此成对比的是李广,数次深入草原,数次迷路,李广还是学过兵法,出身名门的将领,这又做何解释?再举一个反例也能说明问题,如果说霍去病打胜仗靠的是兵精和运气,那霍去病与卫青去世之后,为什么汉朝再也没有将领对战匈奴能够百战百胜呢?兵还是一样的兵,李广利为什么对战匈奴不能取胜?还有赵破奴、公孙敖、李陵等人为什么都不能取胜?难道他们运气不好吗?当然不是,问题的根本就是能力不一样。卫青与霍去病是西汉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将领,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获敌兵5万多人,没有一次失败,霍去病也同样如此,两人面对的匈奴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匈奴,比秦始皇与李牧面对的匈奴都要强,汉武帝时期的匈奴已经统一了整个草原,其人口虽然不多,但疆域相当大,当时的匈奴征服了东胡,打败了月氏,势力扩张到西域,整个蒙古高原成为匈奴的地盘。战争不仅仅需要国力,同样需要将领的个人能力,并不是国家实力越强就一定会打胜仗的,否则历史上那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从何而来?国力的确是赢得战争的一个原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还包括一系列的其他原因,其中就有将领的能力。而卫青、霍去病正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回报了汉武帝的重用,如果他俩没有能力打胜仗,尽管他们是外戚,但只要打了败仗,早就可能被定罪处罚了,在汉朝打败仗是要承担责任的,李广有一次全军覆没,本来按罪当诛杀的,他靠交钱赎了一条命,一旦卫青、霍去病打败,就是同样的待遇,他俩只能靠自己的能力不断打胜仗,才能持续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这是用人唯才的表现。所以,吕思勉对于汉武帝、卫青与霍去病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他多少是受了司马迁的影响,才有这样的评价。2023-07-12 22:25:1315
《吴起吮脓》
说起吴起,人们会赋以他好多头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等等;确实,战国的江湖上,吴起是有一号的。 在《外储说左上》里,韩非曾记载了一则“吴起吮脓”的故事,虽非战争正事,但也足以从一个层面告诉人们,吴起是怎样打胜仗的。韩非记载曰:“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这则故事翻译过来说的是,当年吴起担任魏军统帅攻打中山国时,军中有位患了毒疮的士兵。吴起听说后,赶忙过去,跪着亲自用自己的嘴为那士兵吸掉脓血。后来,这事传到了那位士兵母亲的耳里,不料这位士兵母亲马上就悲伤地恸哭了起来。周围人不解,要哭也是感动地哭啊,怎么还悲伤起来了呢?遂问那母亲道:“将军如此地对待你的儿子,你还有什么可好值得悲伤的而哭的?”不料那母亲回答说:“之前,吴起也曾吮吸过他父亲的伤口,他父亲就为吴起奋战而死了;现在吴起又吮吸了儿子的伤口,儿子能不为吴起奋战而死吗?我也就是因为这个而哭的啊!”爱兵如子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打胜仗;爱兵如子只是手段,是为打胜仗目的服务的手段而已。2023-07-12 22:26:131
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50字)
六年级课文中有一篇《金色的鱼钩》1953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其中有三个病号,走不快,老班长又或者青稞面做饭,可是这几天战士们还是日渐消瘦,老班长看见塘里跳出一条鱼来,就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湾城个鱼钩,这天夜里大家就迟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有调料,可是他们觉得没有比这鱼塘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从那以后这个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营宿,每次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心一点菜给病号吃可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一点,有一次一个战士发现他在吃其他战士吃剩下的野菜,还有鱼骨头,难以下咽最后老班长快要饿死了,可是却还是不吃一点东西为了省给战士们吃,壮烈牺牲了老班长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2023-07-12 22:26:295
部队常用对联
心贴人民军威壮,胸怀祖国胆气豪 祖国健儿卫祖国,人民子弟爱人民 建设祖国抒壮志,保卫山河立新功 军号嘹亮驱晨雾,步伐雄健迎朝阳 爱兵如子有战必胜,敬民若父子无坚不摧 钢枪震敌胆,铁脚踏贼营(步兵) 铁拳砸碎旧世界,刺刀拚出真英雄(步兵) 守海疆披肝沥胆,驭铁鲸破浪迎风(海军) 海上轻骑负重任, 浪尖小艇破大敌(海军) 舰穿浪峰生壮志, 心随海潮涌豪情(海军) 一颗赤心护赤县, 万里长空筑长城(空军) 莫首无翅难上天, 只缘有志方凌空(空军) 腾空上天根生祖国大地, 穿云破雾心怀人民深情(空军) 敌失人心愈丧胆, 炮鸣正义更有威(炮兵) 有险必夷铁甲开路, 无攻不克正义在胸(装甲兵) 身背红十字药箱除疾灭病, 学习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卫生兵) 平常多淌汗,战时少流血 英雄肝胆男儿血,祖国疆土母亲心 战士血热融冰雪,哨所威高镇边关 保和平有理才干,为正义无战不胜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民拥军意比泰山重,军爱民情似东海深 军属人人敬,功臣个个夸 喜临英雄门弟,春到光荣人家 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花 八一军旗红大地,万千肝胆壮山河 愿与人民同甘苦,誓同山河共存亡 跨骏马保边疆高山列队,握钢枪守国门青松结屏 心贴人民军威壮,胸怀祖国胆气豪 祖国健儿卫祖国,人民子弟爱人民 建设祖国抒壮志,保卫山河立新功 军号嘹亮驱晨雾,步伐雄健迎朝阳 爱兵如子有战必胜,敬民若父子无坚不摧 钢枪震敌胆,铁脚踏贼营(步兵) 铁拳砸碎旧世界,刺刀拚出真英雄(步兵) 守海疆披肝沥胆,驭铁鲸破浪迎风(海军) 海上轻骑负重任, 浪尖小艇破大敌(海军) 舰穿浪峰生壮志, 心随海潮涌豪情(海军) 一颗赤心护赤县, 万里长空筑长城(空军) 莫首无翅难上天, 只缘有志方凌空(空军) 腾空上天根生祖国大地, 穿云破雾心怀人民深情(空军) 敌失人心愈丧胆, 炮鸣正义更有威(炮兵) 有险必夷铁甲开路, 无攻不克正义在胸(装甲兵) 身背红十字药箱除疾灭病, 学习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卫生兵) 平常多淌汗,战时少流血 英雄肝胆男儿血,祖国疆土母亲心 战士血热融冰雪,哨所威高镇边关 保和平有理才干,为正义无战不胜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民拥军意比泰山重,军爱民情似东海深 军属人人敬,功臣个个夸 喜临英雄门弟,春到光荣人家 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花 八一军旗红大地,万千肝胆壮山河 愿与人民同甘苦,誓同山河共存亡 跨骏马保边疆高山列队,握钢枪守国门青松结屏提问者评价谢谢2023-07-12 22:26:561
东晋名将陶侃:在士族横行年代,一个寒门子弟如何逆袭成天下名将
大家好,之前给大家介绍过武庙,所以本期我们不再繁琐讲解武庙,本期我们来聊聊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的东晋名将陶侃:在士族横行的年代,一个寒门子弟逆袭成为天下名将?说起陶侃,相信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如果说到陶渊明,那就有不少的知道了吧,他就是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陶渊明的杰作之一。而陶侃就是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出生在东晋时期(259年-334年),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门阀观念非常严重的时代。比如东晋名人王导、谢安、桓温等都是出自名门望族。而在当时的这种门阀士族观念的情况下,一般的寒门子弟是很难出头的,但偏偏就有一个人,他出身寒门,却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天下名将,最后位极人臣,甚至在几百年后,在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寒门子弟逆袭成为天下名将的呢? 陶侃小的时候,父亲陶丹就去世了。陶侃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家境十分的清贫。虽然日子不好过,但是湛氏坚持让他学习知识,他很小的时候就读了很多的兵书,心中有大志。 有一天下大雪,当时东晋的一个名士范逵有事路过了陶侃家,当时因为太冷了又饿,正好敲开了陶侃的家门,范逵说他们几个路过这里,真的是太饿了,没有地方吃饭,看看能不能在他们这里讨点吃的。陶侃很大方地让他们进来,但是此时家中已无酒菜招待客人,于是他的母亲非常有魄力剪掉头发到街上换回一些酒菜,陶侃就把柴扉拆了做柴烧。范逵非常感动,在庐江太守张夔面前,大力推荐陶侃。张夔便召见陶侃,让他当了督邮,领枞阳令。 陶侃工作认真,小有名气,不久被任为县中主簿(文书之类的属吏)。 有一次大雪,张夔的妻子生病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请医生,很多人都不想去做这件事情,陶侃就说,父母官都是百姓的父母,现在郡守夫人生病了,我也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因此,他就主动去请医生,大家对他这个举动都很佩服。 随后,张夔又把他推荐给张华,最初张华因为他是远来之人,出生低微,在门阀制度的禁锢下,不怎么理睬他。陶侃每次去都特别谦恭,和颜悦色,没有丝毫不满的神情。于是张华渐渐和他搭话,结果大吃一惊,发现他不同常人,就让他就作了郎中。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义阳蛮张昌聚众在江夏起义,打败了西晋宛县(今河南南阳)的驻军,张昌又向襄阳进军。这时刘弘为荆州刺史,提拔陶侃作了南蛮长史,前往襄阳,讨伐起义军。陶侃首战告捷,大破敌军。 公元305年,陈敏在北方发起叛乱,朝廷没有办法控制住局势,刘弘就让陶侃带兵讨伐,有人妒忌陶侃得到重用,就挑拨说他和陈敏是同乡,怕他没有办法处理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陶侃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作为人质送到了刘弘那里,刘弘看到陶侃的行为非常的佩服,为了让陶侃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平乱之中,同时也为了表明他对陶侃的信任,立即令二人返回武昌,还将陶侃升为都护,以消除他的顾虑。 陶侃不仅作战时英勇果敢,而且带兵时,军纪严明,又爱兵如子,因而在军队中威望极高。可谓是两袖清风,一心为公,事事严以律己,而且在每次打了胜仗,清点战利品时,都会毫无保留地全数分赏给众将士。因而深得人心,至此所有士兵都为他马首是瞻。 之后陶侃当上了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在武昌期间,他的军事、组织和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声越来越大。西晋大将军、权臣王敦对陶侃屡立战功感到特别不安,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之心。王敦将陶侃贬到广州,让自己的堂弟当荆州刺史,这引起了当时陶侃部下的不满,贬抗拒王敦的命令。王敦认为这是陶侃指使他们这么做,想要杀掉陶侃,却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陶侃神情严正的告诉他:“使君雄毅果断,能裁决天下事,今天怎么这样犹豫不决。”后来在王敦部下的劝阻下,王敦才断了杀陶侃这个念头。 这时叛将杜弢攻广州,其余部杜弘、温劭等占据交州。陶侃径直赶往广州,大败敌军,诸将都请求乘胜攻打温邵,陶侃笑着说:“何必派兵,只要一张信纸就足够了”。于是下书劝说温邵。温邵害怕,赶忙逃跑,在始兴被陶侃军抓获。此后,广州太平,陶侃无事可做。每天将一百块砖从院内一块块搬到院外,晚上又一块块搬到院内,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陶侃笑着回答:我想恢复中原很久了,唯恐过惯了悠闲生活,以后就难负大任了。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起兵作乱,把持了朝政。王敦死后,皇帝为了维持士族间的权力平衡,任命陶侃为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在治理荆州期间,陶侃注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在他的治下荆州人民富足,社会安定,陶侃也深受荆州军民的爱戴。 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爆发,建康被叛军占领,陶侃的儿子陶瞻被叛军杀害。陶侃再度披挂上阵,担任勤王军的盟主(主帅),平定了苏峻的反叛。 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平定,陶侃回师江陵。陶侃因功升任侍中、太尉,加授交州、广州、宁州等七州军事都督,封爵长沙郡公,食邑三千户。晚年又获封大将军,赐予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几乎到达了人臣的顶点。 公元334年的夏季,时年七十六岁的陶侃身患重病,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卧病在床的他写下了最后一道奏章,并将自己往日所得的符节,华盖,印玺等物品全部上交朝廷,又陈述了自己不能继续为国分忧解难的遗憾之情。去世后,被晋成帝追封为大司马。2023-07-12 22:27:031
爱兵如子近义词要求四字词语。
爱兵如子————关爱士兵2023-07-12 22:27:391
军事家吴起用兵如神爱兵如子
在我国历史上,有孙子之称的军事家吴起,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改革家。他曾在鲁魏楚三国任职,精通多种思想,在军政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中的重要角色。吴起一生在三个国家工作,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吴起在鲁国的时候,有一段杀妻求将的历史故事。他当了将军后,率兵出阵,退守齐军,一举获胜。后来因为鲁王在别人的谣言下开始怀疑吴起,担心做一个小战胜国会招致大国的攻击,所以被罢黜。吴起被免了官,去了魏国。吴起在魏国任将军期间,多次打破秦军对秦国西部领土的占领,在此任郡主,改革魏国的军事制度,使魏国强大起来,享有盛誉,深得魏武侯的赏识和重用。之后在公叔的阴谋下,不被魏王喜欢,就离开去了楚国。在楚国统治时期,吴起的政治观点得到楚王的高度认可,于是被任命为令尹,主持了著名的吴起变法。这一改革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增强了国力,打败了魏军,也让其他诸侯国对楚国日益强大的实力非常恐惧。但楚王鱼道死后,吴起被贵族所杀,死后尸体被肢解,所以吴起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汉代记载的吴起兵法著作有48部,但只有6部,内容涉及治国、带兵、谈将等诸多话题。吴起是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将军。他的统帅能力和领导思想在他死后一直享有很高的赞誉。吴伟江《吴起为将军》出自西汉刘向写的《说苑》。刘翔曾经是校对秘书。这本书是他上学时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和《民间图集》编辑的作品。它讲述了从先秦到他的时代的一些历史传说和典故,并对它们进行了评论,以促进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是哲理性的,吴起当将军是描写吴起爱兵的故事。吴起作为魏国将军出征中山时,军中有一个士兵生了重病,受了伤,伤口溃烂了很久。谁知吴起是将军,却跪在地上为伤兵吸伤口溢出的脓血。当士兵的母亲看到这一幕时,她痛哭流涕。别人不明白将军为什么对她儿子这么好,她还伤心,就问她为什么哭。母亲回答说:“他父亲生病时生了毒疮,他对吴将军那么好,在他的膝盖上吸脓,所以他为了报答他的恩情而死。现在将军这样对待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会为他英勇作战,战死沙场。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悲伤。”吴起在部队当领导的时候,待遇跟最底层的士兵一模一样。他穿同样的亚麻布,吃同样的粗粮。他睡觉从来不在床板上铺凉席,行军也从来不一个人骑。他经常亲自携带捆好的食物,与下属共患难。吴起是一个很有军事头脑的军事家。他知道如何带兵打仗,他也知道如何赢得士兵的心。他可以以身作则,让他的士兵为自己努力,从而加强自己军队的实力。吴永兵吴起是我国历史上军事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用兵能力和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古籍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吴起出生在魏国。他起初研究儒学,后来研究兵法。他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三个国家任职,都有过大大小小的贡献。最根本的是,他知道如何管理军队。吴起当将军的时候,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模一样。没有专业化。他睡觉没有床,行军没有马和战马有一次,吴起的一个士兵生病受伤,吴起跪在地上为他吸伤口里的脓。士兵的母亲看着它,痛哭流涕。一问,原来她父亲得了脓肿,被将军如此厚待。为了报恩,她战死沙场。现在她儿子被将军这样对待,她一定会奋勇杀敌,报效他的一生。想到这,她不禁泪流满面。吴起在魏国任职期间,郡守任希和带兵抵御外敌。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当吴侯在黄河上划船时,他转向吴起说:“山川险峻,真是魏的天然宝藏。”吴其穗回答说:“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在于人民的意志,而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政治统治如果不讲仁义忠信,再险峻的地形也无济于事。历史上,国家的地理堡垒因为暴政而被摧毁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一个国家统治的稳固,在于给人民以德,否则同舟共济的人就会反目成仇。”听了这话,魏武侯连连称赞,点头称是。吴炳书伍兹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军事经典。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写的。它是《五经》七书之一,是反映中国先秦时期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兵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封建制度初步建立,战争军事思想突飞猛进;此外,军队的构成和武器的变化导致了作战方式的变化。这部古书论述了对军事理论、军队建设和战术指挥的看法。吴起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战争观,主张慎战,军政合一。历史上有记载,吴起写了48部兵法,但流传下来的只有6部,即《孙子兵法》的6部。《偏安国是》讲述了吴起的信念:就一个国家而言,既要有内部的修德,也要有外部的武装,不应该有偏向,也不应该有侧重。两者平衡,国力才能强大,这也是吴起最根本的战争论调。《预见敌人》讲述了吴起坚信铁军作战要知己知彼,所以非常重视对敌我军情的调查分析。吴起认为,带兵打仗的关键在于士兵的素质而不是兵力。打仗要打胜仗,军纪必须严明,奖惩必须公正,才能增强部队士气,不至于兵荒马乱。《论将军》讲的是吴起认为,将军最重要的是有管理和谋略的能力,勇敢不是最重要的。将军要有明确的奖惩,统一军队和作战要刚柔并济。“应变篇”讲的是要适应形势,及时调整作战计划。“鼓舞士子”在于鼓舞军心,鼓舞士气,战斗的重要性。吴起兵法是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与《孙子兵法》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历史上军事经典的重要代表。2023-07-12 22:27:461
爱兵如子是什么意思啊
像爱护自己儿子一样爱护自己的士兵2023-07-12 22:27:531
什么兵什么什么子的成语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是个成语典故,释义是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对士卒厚待却不能使用,溺爱却不能指挥,违法而不能惩治,那就如同骄惯了的子女,是不可以用来同敌作战的。2023-07-12 22:28:013
秦皇汉武中华成语千字文
秦皇嬴政,前无古人。席卷八荒,整顿乾坤。中央集权,雷厉风行。设郡立县,同轨同文。 师心自用,独断专行。焚书坑儒,万马齐喑。万里长城,蛟跃龙腾。气势磅礴,横亘古今。 佞臣赵高,利令智昏。巧言令色,借刀杀人。指鹿为马,包藏祸心。生灵涂炭,民怨沸腾。 陈胜吴广,篝火狐鸣。登高一呼,应者如云。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星火燎原,三户亡秦。 西楚霸王,拔山举鼎。万夫莫当,勇冠三军。破釜沉舟,先声夺人。一以当十,雷霆万钧。 火烧阿房,一意孤行。沐猴而冠,衣锦昼行。刚愎自用,赏罚不信。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鸿沟为界,鸣金收兵。四面楚歌,心灰意冷。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英雄本色,江山美人。 生为人杰,叱咤风云。死亦鬼雄,青史留名。汉祖刘邦,市井平民。斩蛇逐鹿,临机制胜。 避实就虚,捷足先登。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赴宴,如履薄冰。随机应变,虎口余生。 招贤纳士,举贤使能。左右逢源,小屈大伸。威加海内,舞笔弄文。衣锦还乡,竖子成名。 淮阴韩信,饱经忧患。怀才不遇,一筹莫展。落魄江湖,时乖运蹇。胯下之辱,委曲求全。 登坛拜将,独当一面。明修暗度,背水一战。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十面埋伏,稳操胜券。 国士无双,如日中天。兔死狗烹,负屈含冤。成也萧何,时来运转。败也萧何,感慨万端。 文景之治,开物成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农为本,卖刀买犊。精耕细作,五谷丰熟。 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强本节用,民殷国富。萧规曹随,驾轻就熟。无为而治,黄老之术。 武帝刘彻,允文允武。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犁庭扫穴,开疆拓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李广难封,爱兵如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骞出使,不远万里。丝绸之路,沟通中西。 苏武牧羊,心存社稷。卧雪吞毡,忠心贯日。昭君出塞,深明大义。琵琶胡语,如诉如泣。 太史公迁,大家风范。子承父业,家学渊源。犯颜直谏,仗义执言。奇耻大辱,负重致远。 学究天人,大笔如椽。通达古今,成一家言。独树一帜,树碑立传。鸿篇巨制,重于泰山。 传神写照,飞文染翰。秉笔直书,言近旨远。无韵离骚,藏诸名山。史家绝唱,不刊之典。 王莽摄政,谦恭下士。沽名钓誉,偷天换日。托古改制,徒劳无益。朝令夕改,人亡政息。 光武中兴,与民更始。正本清源,补偏救弊。班超马援,胸怀大志。投笔从戎,马革裹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域岭南,立功立事。宦官专权,处士横议。党锢之祸,斯文扫地。 豺狼当道,党同伐异。柱石之臣,望门投止。2023-07-12 22:28:071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20个)
1.出其不意〈《孙子u2027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攻其不〈无〉备〈同上〉 3.兵不厌诈〈《孙子u2027计篇》:「兵者,诡道也」。〉 4.无懈可击〈《孙子u2027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百战百胜〈《孙子u2027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6.不战屈人〈《孙子u2027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出奇制胜〈《孙子u2027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终而复始〈《孙子u2027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 10.死而复生〈《孙子u2027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11.纷纷纭纭〈《孙子u2027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12.浑浑沌沌〈《孙子u2027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13.避实击虚〈《孙子u2027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15.倍道兼行〈《孙子u2027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16.以逸待劳〈《孙子u2027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17.后发先至〈《孙子u2027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 18.居高临下〈《孙子u2027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9.爱兵如子〈《孙子u2027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0.首尾相应〈《孙子u2027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21.同舟共济〈《孙子u2027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2.风雨同舟〈同上。〉 23.兵贵神速〈《孙子u2027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4.舍近求远〈《孙子u2027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25.焚舟破斧〈《孙子u2027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斧,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26.破釜沉舟〈同上〉 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u2027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28.巧能成事〈《孙子u2027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2023-07-12 22:28:151
孙子主张加强对士卒的管理教育,反对爱兵如子。()
孙子主张加强对士卒的管理教育,反对爱兵如子。()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2023-07-12 22:28:211
求《李广酣战》的译文,急急!!要求全文,谢谢!!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而步行,几十里后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众臣认为李广是名勇将,武帝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这时程不识也任长乐宫卫尉,他俩从前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帅军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李广治军简易,行军没有严格的编制、队列和阵势。常找靠近水源的草地驻扎。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逻自卫。军队的文书簿籍一概从简,但是也远远布置侦察人员,所以没遭遇过危险。程不识则以严格治军而闻名,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敲刁斗巡逻,军官处理军事文件到天亮,军队得不到休息,也没遇到过危险。可是士兵却苦于程不识之严,都喜欢跟随李广作战。程不识景帝时因数次直谏而被任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于文法。 汉武帝三年(前133年),汉用马邑城(今山西朔县)诱匈奴单于入塞。派大军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节制。单于发觉这种情况,引兵离去。 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在家闲居期间,常与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中射猎。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攻人辽西,击败了韩安国的军队。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皇帝回报说:“将军,是国家的爪牙。《司马法》讲:登车不抚车前横木以礼敬人,遇到丧事不根据亲疏关系穿规定的丧服,振兵兴师去征伐不顺服的人,出征时,要统率三军之心,协同战士之力,这样才能做到一怒千里惊惧,威振则万物归顺,是以名声显露于夷貉,神威使邻国畏惧。报仇除害这是我期望于将军的,您若叩头请罪,这岂是我所指望的!”看来皇帝并没有因此而责备李广,倒欣赏他的这种做法。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广心胸的狭窄。 李广任右北平太守后,匈奴畏惧,称李广“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也终竟射死了这只虎。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闭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李广从不畏惧。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广被任命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数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广军无功而还。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手持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地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第二天,他又和敌兵奋战,这时博望侯张骞的救兵才赶到,解了匈奴之围。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博望侯张骞当斩,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当年同他一起为郎中的堂弟李蔡,人品才能不及中等,名声也远在李广之下,却连连得封,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后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李广的许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爵邑,官职也没有超过九卿。一次李广与望气算命的王朔交谈,说:“自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王朔说:“将军想想难道做过什么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广想想说:“我为陇西太守时,羌族人造反,我诱降了他们之后却又杀死了他们。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事。王朔说:“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武帝认为他年老未被启用。直到元狩六年才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出塞,卫青得知单于的驻扎地,卫青决定自率精锐部队袭击单于。而命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出击。东路道远,而且水草极少,不利于行军。李广亲自请求为先锋,说:“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可是卫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嘱咐,认为李广年老又命数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对阵。这时候,卫青的好友公孙敖新失掉侯爵,担任中将军随大将军出征,卫青想给他立功机会,所以把李广调开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与单于对阵。 李广当时知道这一内情,仍坚决拒绝调动。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道文书,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照文书说的办。李广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动身了,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部队因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卫青的部队因单于逃跑也无收获,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 回师后,卫青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不予回答,卫青又派长史紧催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回到军部,对他的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言毕引拔刀自刎。李广部下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无论老者青年,皆为之流泪。 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早死,有遗腹子李陵。次子李椒为代郡太守,也先于李广而死。幼子李敢常随军出征,李广死时,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李广死第二年,李蔡因罪自杀。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为郎中令。不久,怨大将军卫青怀恨其父李广,击伤卫青,卫青因有所顾忌加之内心有愧,没有声张。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当时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宠,武帝辨说:“鹿触杀之”,(《汉书·李广苏建传》)对此事也就不了了知。 点评: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则远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用以歌颂李广,如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高适《燕歌行并序》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汉书·李广苏建传》为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李广之功绩,或许不如卫青、霍去病二人,然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只提飞将军,而不提大将军、霍骠骑,何也?2023-07-12 22:28:332
2019-01-21
1、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2、人猿揖别浩瀚宇宙,银河苍茫。地球生命,雨露阳光。斗转星移,天行有常。大陆漂移,七洲四洋。四时更替,寒来暑往。云行雨施,万物生长。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大块文章。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电闪雷鸣,狂涛巨浪。云合雾集,千态万状。长林丰草,傲雪凌霜。飞禽走兽,虎视鹰扬。适者生存,不主故常。人猿揖别,竖起脊梁。劳动造人,历尽沧桑。幕天席地,饮露餐霜。穴居野处,出没无常。茹毛饮血,食果为粮。栉风沐雨,袭叶为裳。钻木取火,文明之光。物竞天择,万物灵长。3、人文初祖赤县神州,地老天荒。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物华天宝,灿烂辉煌。人杰地灵,万世其昌。三皇五帝,视民如伤。经始大业,万古流芳。神农教耕,沐雨经霜。遍尝百草,救死扶伤。轩辕黄帝,始垂衣裳。成命百物,律吕调阳。结绳记事,难得其详。仓颉造字,天雨粟粮。刀耕火种,驯牛牧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植谷采桑。日落而息,处顺安常。尧天舜日,鼓腹击壤。天下为公,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深孚众望。过门不入,千古传唱。4、文武之道夏启建制,废公立私。天下为家,王位世袭。商王成汤,求贤用士。革命反正,拨乱兴治。纣王无道,多行不义。酒池肉林,骄奢淫逸。怙恶不悛,声名狼藉。恶贯满盈,众叛亲离。文王兴周,鸣琴而治。政简刑清,有凤来仪。拘而演易,太极两仪。变化无穷,天人合一。吉凶祸福,昼乾夕惕。天行其健,自强不息。太公钓鱼,相机待时。老而弥坚,择主而事。飞熊入梦,左辅右弼。明君贤相,匡国济时。武王伐纣,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发扬蹈厉。牧野之战,反戈一击。归马放牛,与民休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乐刑政,宽猛相济。周公吐哺,宵衣旰食。天下归心,沐仁浴义。5、五霸七雄东周王权,有名无实。礼崩乐坏,鞭长莫及。五霸七雄,各行其是。喧宾夺主,比权量力。厉兵秣马,攻城略地。远交近攻,弱肉强食。名公巨卿,门庭若市。千金买骨,轻财重士。食客三千,良莠不齐。待价而沽,择木而栖。毛遂自荐,露才扬己。脱颖而出,名噪一时。鸡鸣狗盗,等而下之。东奔西走,随物应机。郑伯克段,蔑伦悖理。处心积虑,不寒而栗。宋襄之仁,贻误军机。假仁纵敌,兵家大忌。越王勾践,辱国丧师。卧薪尝胆,报仇雪耻。西施浣纱,仙姿玉质。范蠡携美,五湖隐迹。商鞅变法,顿纲振纪。断而敢行,斧钺不避。赵武灵王,四面受敌。胡服骑射,高见远识。完璧归赵,临难不避。不辱使命,大勇大智。负荆请罪,前嫌尽释。刎颈之交,同心戮力。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田忌赛马,动态博弈。悲歌易水,风萧萧兮。图穷匕见,士死知己。李冰父子,兴修水利。天府之国,沃野千里。都江古堰,百世之利。帝王霸业,望尘莫及。6、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百花竞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异彩纷呈。畅所欲言,众说纷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著书立说,各显其能。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老庄之道,有无相生。深藏若虚,独善其身。绝圣弃智,和光同尘。遗世独立,小国寡民。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器晚成。墨家巨子,重厚少文。克勤克俭,身体力行。非攻兼爱,排难解纷。摩顶放踵,舍己为人。法家治国,政出一门。以战去战,以刑去刑。令行禁止,富国强兵。严刑峻法,民不堪命。名家善辩,领异标新。白马非马,钩深索隐。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斗角勾心。巧舌如簧,娴于辞令。高谈雄辩,绵里藏针。孙子兵法,奇正相生。出神入化,莫测高深。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诱敌深入,排兵布阵。攻心为上,兵不血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7、万世师表大哉孔子,博闻精思。任重道远,格物致知。十五志学,发愤忘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敏而好学,三十而立。首创私学,传授六艺。教学相长,能者为师。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诲人不倦,苦心孤诣。循循善诱,发蒙启蔽。温故知新,日省月试。不耻下问,学无常师。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君子固穷,蹈仁履义。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删诗定礼,垂范百世。述而不作,知人论世。煌煌论语,一言穷理。安贫乐道,朝闻夕死。川流不息,逝者如斯。无冕素王,百世之师。金声玉振,高山仰止。孟母三迁,善择邻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断机训子,郑重其事。教子有方,尽心竭力。亚圣孟子,反求诸己。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得道多助,天时地利。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舍生取义。平治天下,鸿鹄之志。舍我其谁,浩然之气。8、诗经楚辞诗三百篇,直抒胸臆。兴观群怨,诗以言志。窈窕淑女,谦谦君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乐而不淫,止乎礼义。悠悠我思,中心藏之。屈子行吟,颠沛流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离骚九章,金相玉质。黄钟大吕,沉博绝丽。香草美人,衔华佩实。怀瑾握瑜,黄钟毁弃。呵壁问天,百感交集。负石沉湘,端午享祭。9、秦皇汉武秦皇嬴政,前无古人。席卷八荒,整顿乾坤。中央集权,雷厉风行。设郡立县,同轨同文。师心自用,独断专行。焚书坑儒,万马齐喑。万里长城,蛟跃龙腾。气势磅礴,横亘古今。佞臣赵高,利令智昏。巧言令色,借刀杀人。指鹿为马,包藏祸心。生灵涂炭,民怨沸腾。陈胜吴广,篝火狐鸣。登高一呼,应者如云。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星火燎原,三户亡秦。西楚霸王,拔山举鼎。万夫莫当,勇冠三军。破釜沉舟,先声夺人。一以当十,雷霆万钧。火烧阿房,一意孤行。沐猴而冠,衣锦昼行。刚愎自用,赏罚不信。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鸿沟为界,鸣金收兵。四面楚歌,心灰意冷。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英雄本色,江山美人。生为人杰,叱咤风云。死亦鬼雄,青史留名。汉祖刘邦,市井平民。斩蛇逐鹿,临机制胜。避实就虚,捷足先登。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赴宴,如履薄冰。随机应变,虎口余生。招贤纳士,举贤使能。左右逢源,小屈大伸。威加海内,舞笔弄文。衣锦还乡,竖子成名。淮阴韩信,饱经忧患。怀才不遇,一筹莫展。落魄江湖,时乖运蹇。胯下之辱,委曲求全。登坛拜将,独当一面。明修暗度,背水一战。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十面埋伏,稳操胜券。国士无双,如日中天。兔死狗烹,负屈含冤。成也萧何,时来运转。败也萧何,感慨万端。文景之治,开物成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农为本,卖刀买犊。精耕细作,五谷丰熟。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强本节用,民殷国富。萧规曹随,驾轻就熟。无为而治,黄老之术。武帝刘彻,允文允武。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犁庭扫穴,开疆拓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李广难封,爱兵如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骞出使,不远万里。丝绸之路,沟通中西。苏武牧羊,心存社稷。卧雪吞毡,忠心贯日。昭君出塞,深明大义。琵琶胡语,如诉如泣。太史公迁,大家风范。子承父业,家学渊源。犯颜直谏,仗义执言。奇耻大辱,负重致远。学究天人,大笔如椽。通达古今,成一家言。独树一帜,树碑立传。鸿篇巨制,重于泰山。传神写照,飞文染翰。秉笔直书,言近旨远。无韵离骚,藏诸名山。史家绝唱,不刊之典。王莽摄政,谦恭下士。沽名钓誉,偷天换日。托古改制,徒劳无益。朝令夕改,人亡政息。光武中兴,与民更始。正本清源,补偏救弊。班超马援,胸怀大志。投笔从戎,马革裹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域岭南,立功立事。宦官专权,处士横议。党锢之祸,斯文扫地。豺狼当道,党同伐异。柱石之臣,望门投止。10、三国演义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单2023-07-12 22:28:391
孙子兵法的用语
《孙子兵法》用语摘录(括号中为出处):1.出其不意〈《孙子u2027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2.攻其不〈无〉备〈同上〉3.兵不厌诈〈《孙子u2027计篇》:「兵者,诡道也」。〉4.无懈可击〈《孙子u2027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5.百战百胜〈《孙子u2027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6.不战屈人〈《孙子u2027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7.出奇制胜〈《孙子u2027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8.终而复始〈《孙子u2027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10.死而复生〈《孙子u2027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11.纷纷纭纭〈《孙子u2027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12.浑浑沌沌〈《孙子u2027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13.避实击虚〈《孙子u2027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15.倍道兼行〈《孙子u2027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16.以逸待劳〈《孙子u2027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17.后发先至〈《孙子u2027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18.居高临下〈《孙子u2027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19.爱兵如子〈《孙子u2027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20.首尾相应〈《孙子u2027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21.同舟共济〈《孙子u2027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22.风雨同舟〈同上。〉23.兵贵神速〈《孙子u2027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24.舍近求远〈《孙子u2027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25.焚舟破斧〈《孙子u2027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斧,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26.破釜沉舟〈同上〉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u2027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28.巧能成事〈《孙子u2027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望采纳~2023-07-12 22:28:571
飞将军李广故事概括
李广,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射石搏虎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扩展资料:性格特征: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李广军中缺乏归化汉朝的匈奴向导和通边情地理晓匈奴语言的边疆汉人向导,导致大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和地点与各领兵将领之间配合与协调捣巢,最后因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广2023-07-12 22:29:0613
兵家小知识——孙武眼中的优秀将领!
将领在兵道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孙子兵法》“五道七计”中,“道、天、地”都是客观存在的大略,不容易改变;但是“将”与“法”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是人为因素决定的,而且只有优秀的将领才能制定执行完美的“法”,因此具备雄才的“将”几乎就是决定兵事成败的核心! 孙武眼中优秀的将领,要具有“智、信、仁、勇、严”五德,他把“智”排在了第一位,这和孙武强调“先胜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所以孙武认为智将是成为优秀将领的第一要素!杜牧有言:“兵家之流,用智为先”,强调智能识权变,懂变通。只有智将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力量极限;才知道衡量天下大势;才懂得精通庙堂大计!“信”排在将之五德的第二位,核心就是言而有信,赏罚分明,要让每个士兵都清楚,立什么功受什么赏,犯什么错受什么刑。商鞅变法,就是从立信开始,一上来就“立木取信”,昭告天下政府说什么就是什么;接下来以军功封爵,“取敌一首,升爵一级”,立马就培养出了震惊中原五国的虎狼之师;秦国能从偏僻蛮夷之地,突进中原,统一天下,靠的就是一个“信”字!同时这个信,还有默契之信的含义,彰显了一种人格力量。优秀的将领,会让士兵们相信,他的心里永远装着自己的兵士,惦记着兵士的利益,这样才能上下一心,把军队拧成一股绳,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第三德是“仁”。杜牧的注解说:“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就是说仁德的将领首先要爱人,爱兵如子,战国名将吴起用嘴给士兵吸脓的故事被人广为称道;其次要悯物,这在电视剧《亮剑》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李云龙为首的我军将领,无不是视物资为宝贝,倍加爱护,绝不浪费!“仁”还有很重要的一条要勤劳:不能跟士兵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是不仁的将领;行军打仗,身先士卒,和士兵们一样冲锋陷阵,才是正真的仁将!第四德“勇”很容易理解,人们常说厉害的将领都是智勇双全,这个勇主要体现在当机立断,勇往直前。兵家说有些人“好谋无断”,意思是一直在谋划,就是决断不了,这就是缺乏勇的表现。勇的另一方面是要有牺牲精神,向死而生。一旦定下来的策略坚决执行,缺乏勇气的将领,是难以成大事的!最后一德是“严”,杜牧注解说:“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孙武在吴国刚出道,就在展示军事训练时杀了吴王的爱妃,当下三军听命,无人敢不从,这就是立军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统帅三军!特别是对自认为有靠山的人,更要以严整顿,要知道行军打仗,靠的是军令如山,将领制作的策略命令,得不到执行,处处受阻,还怎么能打胜仗呢!2023-07-12 22:30:351
《吴子》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吴子有哪些历史典故?
《吴子》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吴子》是中国秦代孙子兵法的主要著作。流传为战国时吴起所着。《汉书·艺文志》着录:“《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着录为“《吴起兵法》一卷。”宋朝文件目录着录为《吴子》。清朝至今,姚鼐、姚际恒、章炳麟和郭沫若等都认为此书是后世之伪作。近年来有些专家觉得,传世的《吴子》是战国时《吴起兵法》(或称《吴起》)留传下来的部分内容。他在广为流传环节中,通过各代数次梳理,直到宋朝元丰年里才定形为今本。《吴子》现有版本号较多,着名的全书中都有收益,如四库全书、平津馆全书、长恩书室全书、半亩园全书、四部丛刊、全书集成化初编、诸子集成化和四部备要等,但大多来源于宋朝元丰年里编制的《武经七书》本。除此之外,也有《孙子》或《司马法》合刊本和实体书,如光绪十五年(1889)浙江书局刊本《孙吴司马法》(孙星衍辑)、菊坡禅院刻本和1935年9月上海大家石印本等。吴起(约前440—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东汉早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战略家,列任鲁国大将、魏国将军,灵活运用兵,屡建军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刺史。文侯去世后,吴起遭受诬陷,逃奔至楚国,始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不久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维新,实行“明法审令”、“需在强兵”、“废公族生疏者”、“捐不慌之官”等措施,推动了楚国的繁荣富强,增加了楚的领土。吴起不但灵活运用兵、料敌制胜,并且善治兵、重惩处,以民为本,世称其“爱兵如子”,能和将兵分劳碌,乃至亲吮将兵之疽毒,以获得将兵的“心怀感恩”报答。因此,他整治训练的部队,铁的纪律、勇敢善战。尤其是由他组织建立的魏国常备兵“武卒”,通过严格地考评、选择,十分精英。魏国依靠这支常备军在东汉初期曾一度强劲。吴起在繁杂的权力斗争和军事斗争中,领悟了较丰富的经验,并予以系统化论述。据史料记载,吴起留出《兵法》以外,还曾撰有《吴起玉帐阴符》3卷,《吴起教战法》等兵法,均已消亡。今本《吴子》共6篇,书目分别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计约4.800余字。此书具体内容十分丰富。它用吴起与魏文侯的互动问答方式,从战争观、作战观念、战略战术和建军节治兵方法等层面,揭露了吴起的军事思想,从而反映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发展猛烈变动的多个特性。在战争观层面,《吴子》对战争的性质作出了讨论。它将战争的起因归纳为五种:“一曰争名夺利、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战、五曰因饥。”从而也将战争区别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各个特性。《吴子》觉得“禁暴救乱曰义,悖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忘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吴子》认为维护保养其所说“公平正义”的战争,同时也认为战争应融入社会转型的态势,即“合道”、“合义”,军队与政冶二者兼而有之,并意识到二者内在的联络,明确指出“内修文德、中医外治武备”。所说“文德”,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吴子》把它概括为“四德”:“道”、“义”、“谋”、“要”,觉得“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要为此“四德”施政治兵,“教老百姓而亲全民”,做到举国上下,军内军外的一致性,仅有“和”才可以从业战争并获得胜利。可以这么说,“文德”“武备”并重的认为,是《吴子》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关键论述于《图国》篇,并根植于本书当中。在作战战略战术层面,《吴子》注重战备训练,慎战、料敌、适时等要点。明确提出“安我国之法,先戒为宝”。仅有保持警惕,加强战争提前准备,才可能抑止战争。战争爆发后,更不可好斗而盲目地从业战争,一定要对敌军的政治、经济发展、国防、自然地理、民意风俗习惯及文化等条件作基本上调查,特别是在会对敌方的素养、阵形特性诸方面的好坏状况,开展综合型的分析和判断,才可以制定具体作战指导方针和作战标准。《吴子》的作者在战争在实践中还汇总、提炼能够“击之勿疑”的8种情况,“避之勿疑”的6种情况及其“可击之法”的13种情况。详尽论列了挑选战机的难题,比《孙子·相敌》篇中例举敌方在战场上发生的三十多种状况,梳理得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吴子》在料敌的前提下,明确提出“见可而进,知难而上”和“审敌实虚而趋其危”等作战标准,针对今日的战争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吴子》还着重强调顺势而为、以地利人和一招制敌和灵活应变的战术。如寡不敌众,就应“避之于易、邀对于厄”,强调“以一当十,莫擅于厄,以十击百,莫擅于险,以千击万,莫擅于阻。”仅有运用窄小艰险的地形条件,才可以凭险以寡击众、截击劲敌于厄路中间,出奇致胜。亦如针对占据有益地貌、工事牢固、粮饷充足而难以与此长期性僵持之敌,则宜执行车、骑、步兵团协作作战、分进合击、使敌“莫知所施加”,然后以行动相互配合袭击的战术制胜。这便是所说以我之变,迫敌醉妻的“击强之法”。由此可见,此书认为集中优势兵力和机动性作战原则,发展了《孙子》的军事思想。除此之外,《吴子》还指出了以快应变力、先体制敌、伏击应变力、为奇一招制敌、待敌之变、以变胜敌等几种作战方式。这些内容多论述于《料敌》与《应变》几篇当中。在治兵思想觉悟,《吴子》高度重视部队素养,明确提出兵“没有在寡众,而是在于精,以治为胜”的主张。觉得治兵重点在于法案明、惩处信,与此同时要进行严格要求。在整训内容、方法、方法和规定上,《吴子》明确提出依照战士条件各自应用不同类型的武器,按不同编写武器装备开展部队组队,按不同组队进行训练,使“短者持矛戟,年长者持弓弩,最强者持锦旗,弱小给厮养,勇士持金鼓,聪明人为谋主。”体现了东汉时新发生的铁武器和射门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它还认为“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千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上万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重点教给与互教互学结合的训练法,对后人整训方法有很深的危害。《吴子》还特别重视名将的素养,觉得为将标准的是“总文武双全”、“兼刚柔相济”。名将需要具备“五慎”:有“治众如治寡”的治兵才能为“理”;有“外出当见敌”的敌情观念为“备”;有“临敌不怀生”的献身精神为“果”;有“虽克如始战”的慎重心态为“戒”;有“法案省且不烦”的管理本事为“约”。与此同时,名将还应当掌握“四机”:即“经气”(斗志)、“地机”(地貌)、“事机”(智谋)、“力机”(战斗能力)。而作为“将才”,则更应该有“威”、“德”、“仁”、“勇”的条件,才能做到作威作福“下害怕犯”,指引作战“寇害怕敌”。这些内容多的是《治兵》、《论将》、《励士》等篇中论述。《吴子》很早就与《孙子兵法》并称。《韩非子·五蠹》:“地区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凡俗所指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的是。”而《吴子》对战争性质的基本剖析、治兵标准和一些战略决策观念,除仍具朴素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因素外,还在《孙子》的前提下有新的发展。此书在宋朝列入《武经七书》之一,为将校所必读的武学教材,备受高度重视。从唐朝起,《吴子》就流行于国外,已经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几种文本,成为世界军理宝藏里的重要文献。吴子有哪些历史典故?谏魏武侯魏武侯曾向吴起了解君主称帝后第一年称之为“元年”的内涵,吴起回答说:“元年便是君主一定要做事慎重。”魏武侯问:“怎样做事慎重?”吴起说:“君主务必摆正本身。”魏武侯再问:“君主应当怎样摆正本身?”吴起回答说:“君主要聪明,思维未知得话有什么办法能摆正本身呢?那理应以民为本并从中挑选,使自己的思维聪慧。古代的君主一开始解决国政时,士人若有谏言、文人若有请见、老百姓若有要求,君主一定会达到她们,公族当有人来问安问好一定会见她们,四方有人来投靠都不拒绝,这算是君主言路不会受到阻塞、眼睛不会受到迷惑的办法;君主分赏月俸一定要周全,应用酷刑一定要适当,一定要深明大义,常常牵挂着老百姓的利益,清除百姓的祸端,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君主本身的作风要正直,心腹的大臣务必亲身选择选任,医生不可以担任其它的职位,管理方法老百姓的权力不可以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上,那样君主也就不会丧失权利,这些都是《春秋》里的嘱咐,都是君主称帝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儿。”2023-07-12 22:30:424
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技巧
1. 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 简单:你要多读一些文言文,我决不是信口胡说。 你读多了,对文言文自心领神会,不过你若水平达不到那么高,还是读一些带一点字词注释的为好。说点实际的,考试的时候,多答一点,不要只打一个词,与他相关的近义词都可以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你若水平达不到,还是不要意译,不然就成了画蛇添足,反要失分。 这就是我的经验了,我课内外文言文扣分极少,还主要是我读得比别人多很多,你要多读。详细: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言文阅读解题,最容易患的弊病有两点,一是先看考题,先入为主;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必定的独立性和完全性。按照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精致,由简略到复杂的过程。 应考时,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题的设置,在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明确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等。 若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得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重要人物及其性情特点;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成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通读材料后就能明确,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写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总叙之后具体写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计退凶奴,饮食与士共之,引刀自刭,天下皆为尽哀;突出表现了李将军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廉明自律、爱兵如子、勇于承担过错的性情特色;作者对其大加赞美和推崇。 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内容,既克服了先入为主、不及其余的弊病,又利于局部剖析,提高解题的精确率。二、阅读选项,题中取巧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 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奇妙的办法,就是阅读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考生选出不精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把深难的材料设成精确选项。 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精确率也在80%以上。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 如2000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11题,就说明了“省”、“审”、“樵”、“信”;12题说明了“故”、“每”、“因”、“及”;13题说明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精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即使是要求选出精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如2002年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波折”、“结发”的说明精确的一项。 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说明80%以上是过错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这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列出每个实词的义项,再结合语境体悟语义。 如A项,“竟死”的意义除选项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们还可以列出“毕竟死在这上面”、“一直到死”等。再如D项,“结发”的意义除选项中的“刚成年的时候”,还有“结婚”、“扎头发”等。 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较、推断、选择的根据,就能更精确的解答考题。 2. 请问高考古文阅读有什么秘诀,最好分条举例解说.谢谢. 解析历年春季高考古文阅读题 -------------------------------------------------------------------------------- 分析2002年和2003年的春考古文题。 这两年春考语文卷中的古文阅读试题均为两大题:其中一题都是关于艺术(绘画)的评论;另一题前者为两段记叙短文的比较阅读,后者为人物记叙文的阅读。 考测的内容有:1、虚词析;2、实词解释;3、成语意义理解和作用分析;4、句子翻译,特点比较;5、文章归纳;6、特色理解;7、简要拓展发挥;8、通假字。 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阅读的大多数要点,所以学习和复习必须扎实而全面。我们试举实例来加以具体说明: 2002年春考阅读题(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A。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B。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三易马而三后今君后则欲逮臣乙竟日亡所获也子意乎鱼24、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而先后心在于臣/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②用之则过也/乃投竿问甲曰A、①意思相同②意思不同B、①②意思都相同C、①②意思都不同D、①意思不相同②意思相同2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26、两文所写事件不同,事理剖析上A段侧重一方,B段则;人物表现上,A段以对话为主,B段除有人物对话外,还有,因而记叙更具完整性。 两文所含之理相同,可概括为。 解答23题,一靠知识积累,二靠简单语法分析,三靠句意理解。 “易”常作形容词,为“容易、简单”之意;用为动词时有①“轻视、小看、”,②“交易、交换”,③“变换、改变”等意。 此句中的“易”是动词,看文句应是③“换、更换”。 “逮”在古文中的常用义有①抓住、逮捕,②追上、赶上,③比得上、及得上(表比较)等,看文句是赛驾车,所以应为②“赶上”、“追上”。 “竟”在古文中有“竟然”及“整”“完、完毕”等义,“竟日”则为“整天”之意。“意”在古文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基本用法,为“意料、料想”和“意图、心思、希望”等义,句子与钓鱼相关,而且“意”为句子主语,所以应是“意图”、“目的”、“愿望”、“希望”之义。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积累,把握常用实词用法,并且学会作语法分析和语境分析。 24题考常用虚词的辩析,同样需要知识积累和语法分析。 “而”在古文中的常见用法是作连词、或表顺接、或表转折、或表并列,或表修饰,有时“而”还通“尔”;“但”在现代文中表转折,是连词,在古文中却是副词,意为“只、只是”。 ②中的“则”和“乃”都有连接作用,但“用之则过也”与文中的“术已尽”形成转折关系,这个“则”是“却”的意思;“乃投竿问甲”和前文是先后相承关系,这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由此判定,②中的“则”、“乃”意思不同,选C。 要解答好25题这样的翻译题,知识积累和语法分析必不可少,否则就读不懂文句,难以准确译为现代文。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固定的复词。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中的“之”在主谓之间,不必译。 “御”是“驾车”不是“骑马”,“未尽”是说明“教”的,句子应为“把”字句,所以可译为“你没有把驾车的技术完全教给我”。 由此可见,要把古文句子翻译好,把握词的用法特点和句子的结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26题考简单的写作特点分析和文意归纳。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读懂文章,其次要把握要点和特点,第三要仔细审题,有的放矢。 26题第一空前一句既是限制又是提示。前句又说“不同”,那么不同于“一方”的必定是“双方”或“多方”,观文章确定为“双方对比”。 第二空应注意“人物表现”即“如何表现人物”(描写),而后句又有“记叙”前句更有“人物对话”,所以此空决不可填“叙述”。观文章,则很容易确定为“动作描述”。 第三空是归纳两文的共同之处,这就要抓关键句。A文中有反问句“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强调“心”要在马。 B文有“目不瞬、神不变”之句和“予叹”之句,强调的是“意”不能动。两者的共同点,自然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杂念”了。 综上所述,古文学习、复习必须注重积累,及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把握其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训练,在训练中学会语法和语境分析,学会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从根本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语文文言文 首先得有基础,所以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如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这些要灵活使用。然后就是要多练,培养一定的语感(其实跟英语阅读一样需要语感,不过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比英语简单多了 毕竟是中国人吗 嘻嘻) 现代文:(主观题的)我的这方面还是很好的 一般在班里都是前几名(主观卷得分 惭愧惭愧)我做这种题的思路是 :一般问题的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所以答题时 先从原文中适当摘抄作者原句,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在正确思路的前提下基本不会扣分的。再有就是,观察每题的分值由此可推断该题需要回答几个要点,这样就不容易漏答了。当然这些技巧是建立在正确理解文章思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总抓不住作者的思路、出题人的思路 就多做些题,订正答案时多揣摩一下 加油吧 4. 高考语文阅读题有没有什么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第一卷中设计的科技说明文或社科文体裁。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个题目。另一部分是在第二卷中设计的现代文学体裁文章,所占分值为22分,一般设置4个题目。 科技说明文或者社科文体裁的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首先要阅读全文并查看试题,搞清楚全文的主旨和试题的要求。第二步需要你再读一遍原文,必要的时候要将题目中的要点在原文中划出来。第三步就进入解答问题的环节。建议采取定位-核对-判断的思路。做题时要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要注意的是,考核的内容往往很细小,有点文字游戏的感觉,所以特别注意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故意夸大缩小、混淆先后、张冠李戴、颠倒因果、胡乱划分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切记不能把自己的判断加进去,一定要严格按照原文提供的内容来答题。 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要先通读全文,适时的划出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或者显示过渡性连接的词句,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下一步,仔细阅读题目,带着这些问题重读文章,在与之相关的地方做好标记。根据自己确定的范围进行反复阅读,掌握作者表达的真实意思。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六点: 1、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应简明连贯的答出所需内容; 2、不能只是抽象的答出题目要点,一定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3、要能条理清楚的分多个要点进行阐述。需要提示大家的是:一般来说,4分的题目要点有2个、6分的题目要点至少有3个; 4、一般来说,答案都在原文中能够找到,至少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词、关键句。要对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与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往往与标准答案相近; 5、服从原文并不代表完全照抄原文; 6、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5.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6.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7.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已有的积累来回答命题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我们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 (一) 1. 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词语运用题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 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 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 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 *** 彩; 第三, 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 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总之: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常见病句的标志(参阅《"望"病句标志辨析病句》)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 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 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二)现代文阅读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 8. 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分点答很重要,阅读标一二三四,鉴赏用分号什么的,总之层次第一,说实话几乎很少有人去仔细看你的答案,阅卷的乐了,高分好说。 阅读:1 阅读中词义辨析分两点,原词意和文中意思。语句分析三点,除了表面意思和引申义外还要加上其在文中的作用,如承上启下,总结什么的。 2 细节题靠你自己找了,点宁滥勿缺 3 主旨最难,能不能读懂要看自己的本事,高考中一般是反映光明面得较多。 4 手法、写作特点题分两点。 先指出其名称:拟人夸张对比象征先扬后抑由此及彼什么的,这里分很重,然后结合文章分析。 5 鉴赏题问你好不好行不行时一定要表态,有时一个“好”字也是一分!! 诗词鉴赏: 主要答题形式是一句一析。 每句都要分析到,没话也要找话!侧重点看题目要求,一般是主旨或手法,分析时两种题都尽量找出手法名称如借古讽今借物抒情,低级点找修辞也行,很赚分的。 其它要注意的适量做题总结就好了。 (高考就像那什么,反抗不了就躺下来好好享受吧,祝你好运)。2023-07-12 2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