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元明清文学是文言文吗

2023-07-13 04:10:27
TAG: 文学
共5条回复
ardim

元明清文学

总体特征:文学创作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语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

虽是通俗文学,但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元好问

《摸鱼儿》,爱国诗人

诗歌(反映元末民不聊生,

国破家亡,黎民疾苦的较为

王冕

《墨梅》品格高雅

著名)

《窦娥冤》反映封建制度的不

关汉卿

《西厢记》冲破世俗的爱情,

戏剧

王实甫

女权主义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李贽

《童心说》

散文

于谦

《石灰吟》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

七子”和以李攀龙、 王世贞为

诗歌

首的“后七子”, 一以贯之以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创

作旨归,一味“拟古”, 毫无

创造;此后,以袁宗道、 袁宏

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的

“公安派”,坚定反对前后七

子的复古主张, 提出“独抒性

灵” , 主张文学作品要写自己

的真思想、 真感情, 反对模拟

和虚假,给诗坛的“拟古”之

风以强劲涤荡, 但其诗作多描

写个人闲情逸致, 题材和境界

都很狭窄, 诗格不高, 没有给

诗苑留下多少芬芳。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许仲琳

《封神演义》

冯梦龙等

“三言”、“二拍”

汤显祖

《牡丹亭》

王士祯

《题秋江独钓图》

《念奴娇——西氿舟行遇飓

陈维崧

风》

小说(市民文学占据了主流,

反映了小市民阶级的生活状

况和精神风貌)

戏剧

诗歌(诗歌在清朝出现了复

兴、活跃)

纳兰性德 《长相思》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小说(《红楼梦》代表文学

艺术的最高峰)

曹雪芹 《红楼梦》

清散文以方苞、 姚鼐等人最为

著名。因他们是安徽桐城人 ,

散文(救国图存的思潮散文

因此被称为“桐城派”。 龚自

占据了主流)

珍、康有为、 梁启超、 黄遵宪

政论文章名闻天下。

洪升 《长生殿》

戏剧

孔尚任 《桃花扇》

安徽路人假

元明清时期文学,以元曲见长,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血莲丿红尘

是的

5-1 元明清文学概述

第一节元明清文学概述 一、元代文学元代历史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元代历史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统一全国,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统一全国,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为止,共计8989......

元明清文学概述

三元代文学的表现: 1 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这时与前代相比处于低谷时期。然而...

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主讲:陶春林 一、元代文学发展概况 元杂剧元散曲诗文 作者(有姓名可考):90余人 作品(存目):600余种;作品(有剧本流传):162种 别集流传:张养浩、乔吉、张可久、汤式(明永乐年间去世)隋树森《全元散曲......

黑桃花

元明清文学是白话文,接近现代文,比较好懂

tt白

元明清文学是由文言文逐步走向白话文的型式,更接近了人民大众。

相关推荐

元代文学包括哪些呢?

1.元代词元词上承两宋余绪,虽难以继承,但也出现了许多词人。元代词创作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代一统以前蒙古时期的词人的词作;第二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后到元亡之前的词人的词作。白朴像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南宋入元的词人、由金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部分。这一时期的词人大多有亡国和战乱的经历,因此,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的词作。南宋入元的词人,如赵孟頫、曹伯启、姚云文以及刘壎、陆文圭等人,他们的词作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怀思,以及家破人亡的隐痛。由金人元的词人,如元好问、段克己、白朴等人,其词作大致属于“沧桑之叹”。而这一时期词作成就最高的词人当数元好问、赵孟頫、陆文圭等人。元代第二时期的主要作家有虞集、王旭、张雨、张翥等。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是议论行藏出处和羡慕半隐半俗生活,对现实表达不满。其中最负盛名的词人是张翥,如他的《瑞龙吟》、《水龙吟》、《解连环》等,都具有意境含蓄、描写细腻的特点。2.元代杂剧、散曲及南戏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题材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元代散曲从北方金代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多数为北曲。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后期有乔吉、张可久、雎景臣、张养浩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散曲中为宴会歌伎唱词的艳曲较多,也有不少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和雎景臣的《高祖还乡》。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杂剧艺术形式新颖,且内容具有时代特色,主要包括商人和妓女题材、清官公案戏、历史题材及水浒戏和隐逸题材等。其中商人和妓女形象最引人注目。元帝国横跨欧亚,商业十分发达,商人大都以此起家。妓女为城市社会畸形产物,在元剧中大多富于斗争精神,著名的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戏剧除杂剧外,在南方尚有南曲戏文,或称南戏。《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和《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元顺帝时高明写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顶峰。3.散文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虽不乏可读的篇章,但总体而言,抒情写景的少,而经世致用、歌功颂德的多。元朝散文呈三变:初期文坛呈现一片新气象.中期文章写得峭刻森严;晚期,作者摆落凡近,追习往哲。元朝著名的作家有郝经、戴表元、袁桷、姚燧、赵孟頫、虞集、黄潘、杨维桢等人。其中姚燧和虞集被称为元代古文二大家。赵孟頫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书法家,有《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等作品传世。4.元代诗元代统一前活跃于诗坛的依旧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最为突出,此外还有麻革、张宇、陈赓、李俊民等。契丹人耶律楚材也能写诗,多写塞外风光,意趣天成。入元后,北方的曹伯启、元明善、姚燧,南方的袁桷、贡奎、胡炳文相继兴起,开始形成南北统一的诗风。稍后的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侯斯号称元代四大家。元代末年,农民起义四起,诗作成就最高的是杨维桢,隐士王冕的诗作也堪称上乘。5.元代小说元代小说是承袭六朝以来两种体制,即唐代传奇的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的通俗小说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但主要成就在话本小说方面。从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话本小说,分为短篇小说话本和长篇讲史话本两类。元代小说大多经明人修改,现存很少。陆显之编有《好儿赵正》,金仁杰编有《东窗事犯》。这些小说很难确定朝代,一般称为“宋元话本”。保存至今的元代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十五卷,显示了元代在古典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五种平话是:《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全汉书续集》和《三国志平话》。这五种平话所叙史事,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但为后来的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艺术经验。6.元代文论元代诗文理论多沿袭宋人,而戏曲、小说理论开始形成。元代文学理论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元代诗文理论分为以下几派以郝经、刘将孙为代表,承继宋代理学家的观点,以道论文;以方回为代表,承继宋代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标榜“格律整峭”;以戴表元、袁桷为代表,承继严羽,提倡唐音;元末杨维桢,则把诗当作个人性情的表现。元代曲论和小说理论均属开创阶段。曲论主要著作有:论述演唱的专著,有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关北曲的韵书,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关戏曲的评论,有钟嗣成的《录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楼集》。小说理论的主要著作是罗烨的《醉翁谈录》、陶宗仪的《南村缀耕录》和杨维桢的《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等。
2023-07-12 22:52:131

元代文学最大的成就是元曲。《窦娥冤》是元曲代表。对还是错

错,正确是:元代文学最大的成就是元曲,《窦娥冤》是元曲代表之一。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郑光祖元曲代表:《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马致远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窦娥冤》写作特色1、本文本色的戏曲语言: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好民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愿望。
2023-07-12 22:52:201

什么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介绍

1、元朝最高的艺术成就是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2、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蒲、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3、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4、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5、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2023-07-12 22:52:381

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

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元曲。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其时南宋尚未最后灭亡)算起,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自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到元亡,则为133年。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2023-07-12 22:52:451

元代文学有什么特征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诗词古文的语言风格一味模唐仿宋,有人还甚至标榜学习周秦汉魏,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曲高和寡,与那语言浅近通俗的戏曲、小说相比较就不易的人们接受。戏曲、小说的题材大都取自人民群众所关心和熟悉的生活,同时由于作者多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他们看问题,谈人论事,也都和人民群众好恶接近,所以戏曲小说,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扩展资料元朝文化发展背景: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例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2023-07-12 22:53:112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2023-07-12 22:53:231

元代文学主要成就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2023-07-12 22:53:581

元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元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最直接地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有关,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又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和制约的。一方面,忽必烈实行以汉法治汉民,继承了唐宋以来封建统治的经验,辅之以蒙古族的务实作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统治是巩固的,民族融合是空前的,统治者是有信心的。另一方面,金、宋兴亡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的动荡,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人民的反抗情绪和文人的内心愤懑也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这种社会思潮在一些文人身上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压抑状态:表面上嬉笑怒骂,或嘲风弄月,或醉情山林,而内心中却积蓄着无限的愤懑和不满。这种思潮在不同的作家身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形成元代文学共同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2023-07-12 22:54:341

如何理解元代文学审美情趣上的“自然”和“酣畅”?

在元代抒情性文学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以散曲而言,其审美要求明显与诗词不同。散曲作者多以赋的手法,白描直陈,把所写的情与物展露无余,淋漓尽致。而曲的特殊体制,例如可以增加衬字,可以有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也对诗人奔放地抒发感情,形成自然酣畅的风格,影响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所以,卓有成就的作者所写的作品,或清丽,或质朴,或豪放,或泼辣,或谐谑,却总离不开自然酣畅这一总的趋向。元代文学的发展: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凡此种种,都表明元初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2023-07-12 22:54:411

元代文学的评价

元代文学的评价如下:在本世纪以前,明人贬低元代,说元无文学。清人对明人之偏见有所纠正,他们整理元代文献,在诗文的宗唐与宗宋之争中,宗宋者不大看得起元人文学,而宗唐者则抬高元代诗文。总之,清人对元代诗文的评价,较之明人是提高了。本世纪初,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八《总论元文化》中曾谈到这一情况:“元代之,儒学文学,均盛极一时,而论世者每轻之,则以元享国不及百年,明人蔽于战胜之余威,辄视如无物。加以种族之见横亘胸中,有时杂以嘲戏。"又说"清人去元较远,同以异族入主,间有一二学者,平心静气以求之。"于是"知元人文化不弱"。19世纪末, 一些正统文人开始注意戏曲小说的价值,想利用戏曲小说的教化功能,以挽颓风,正人心, 自然也不再无视元代戏曲小说的存在了。人们从宏观上对元代文学的认识,于是也就与明人大异了。一、补充资料元朝如同立足中原的辽、西夏、金等一样,宋、辽、金、西夏对峙时期,当时辽、金欲进入中原,两朝君臣均自称契丹族和女真族本是炎黄之后,在族源上亦属于华夏一脉。自然认同中华文化的正统地位,以继承中原王朝身份承袭为中华正统,接受中华文化,推行汉法,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中原地区乃是“农桑为天下之本”,进一步推进农耕经济的发展。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理学正式成为官学,成为元朝的统治思想,文化方面,如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文学艺术等,依然沿着唐宋两代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可以说在元代这个华夷一体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文化积淀、族群规模等方面的差异,中华文化对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影响既深且广。
2023-07-12 22:54:531

元代有那些突出的文学标志?

按照历史朝代的纪年,元代一般指从1271年建国号大元至1368年元朝灭亡这97年;但以杂剧、散曲的突出成就为主要标志的元代文学,实际上在1271年以前就已经形成。关汉卿等一大批戏剧家,都是所谓“金之遗民”,在金亡以后,1271年以前,都已在杂剧、散曲的创作中显示了辉煌的成就。所以,元代文学的上限,至晚亦应定为金亡的1234年。这虽然与南宋文学有四十余年的交叉重叠,但元代文学有130多年的历史,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元代文学的发展,大致以仁宗延礻右年间(1314~132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文学主潮是杂剧和散曲两种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在文坛上最为活跃的是那些“沉抑下僚”、沦落民间的文人才子,因此文学创作表现出一种清新而遒劲的格调。后期文学,杂剧、散曲和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互相争胜,在文坛上最活跃的已是那些步入仕途的文人士大夫了,因此在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发生新变的同时,散曲的诗词化和杂剧的文人化也成为突出的文学倾向,同时南戏也出现了一批佳作。总起来看,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后人盛称“唐诗”、“宋词”、“元曲”,是有一定道理的。
2023-07-12 22:55:311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1、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凋,故又称“北曲”。2、杂剧:戏曲名词。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此处指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3、院本:戏曲名词。金元时戏曲艺人的居处称行院。行院演出所用的脚本即称院本。院本体裁与宋杂剧相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云:“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4、北曲:宋金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北方民间曲调和唐宋大曲、宋词,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主要以弦乐器伴奏。凡套数每套用同一宫调的若于曲牌组成。《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有581个。元杂剧都用北曲,明清传奇部分用北曲。 5、宫调:古代音乐调名的统称。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八十四宫调,但实际并不全用。如隋唐燕乐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角、徵、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得二十八宫凋;南宋词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有五宫八调;而南北曲最常用者过五宫四调,合称九宫。 6、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原来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戏,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其形式有别于北方杂剧,唱腔轻柔婉转,音乐属南曲系统,为南方群众所喜爱,元灭南宋后,它一度衰微,元代后期杂剧衰落后,它又兴盛起来,形式也趋向成熟和定型,后来发展为明清的传奇。 7、散曲:曲的—种体式。元明两代盛行,有别于“剧曲”。多用于抒情、状物、写景,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无宾白科介,只能清唱。分小令与套数两种。 8、小令:①词中的短小者。明人曾以58字以内者为小令(见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实则并不绝对。②散曲中的只曲,与“套数”相对: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 9、套数:古代剧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牌互相连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又叫“套曲”。—般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牌相联。如宫调虽异,但管色相同者也可互借入套,称为“借宫”或“犯调”。散曲的套数义称“散套”,必须首尾—韵。 10、诸宫调:宋金元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把同一个宫调中的许多曲子联成一套,再把若干不同宫调的套曲连在一起演唱故事。表演时讲唱相间,以唱为主。因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亦称“掐弹词”。据宋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诸宫调的唱法是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完整留传至今的诸宫调作品,惟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1种。诸宫调对元杂剧曲牌联套的体制有直接影响。 11、宋元话本:话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它始于唐,盛于宋元,是当时“说话”艺人讲演故事所用的底本,主要有“小说”、“讲史""两种。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说历代兴废之事。话本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2、宋杂剧:(1)、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2)、从唐代参军戏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种戏剧形式。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宋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其中副净、副末分别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苍鹘转化而来,在剧中起“发乔”、“打浑”的作用。宋杂剧在演出时,“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同名为两段”。(见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宋杂剧中滑稽、讽刺的戏占很大比重,不过从《武林旧事》所在杂剧名目看,内容已很广泛,不全是滑稽戏;在形式上还有歌舞成分。 13、入话:宋代话本的术语。在话本的开头,作者往往安排若干首诗词或一个小故事,内容与正文略有关联,它起着安定听众情绪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为了照顾来晚的听众。这前面的词词或小故事就叫入话,也叫“笑耍头回”、“ 得胜头回 ”或“得胜利市头回”。 14、“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祯独具艺术个性的诗歌。杨维祯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使他的乐府诗。 15、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的短的独立段落。楔子的原意是用以塞紧器物的竹木片,后在戏曲、小说中用作引子,起点明、补充正文的作用。每本杂剧通常只用一楔子,放在剧的开端。但也有不用楔子或用两个楔子,放在折与折之间的。
2023-07-12 22:55:381

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楼下的有点搞混了,元代主要文学形式有两种:元曲和杂剧。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关汉卿和王和卿是散曲大家,其中马致远是元曲的集大成者,有”曲状元“之美誉;杂剧杂剧就是后代戏剧的滥觞,如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等都是杂剧创作的名家。杂剧主要有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传世,如四大爱情剧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悲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023-07-12 22:55:473

元朝文学中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是?

是元曲。元曲的产生背景:1、女真和蒙古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喜好促进了北方都市艺人的聚合。2、蒙古贵族的“贱儒”文化政策促成了大批文人涉足杂剧创作。人分四等,职业丝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贱儒把悲愤与不平放在了较为宽松的词曲领域,元曲是朔方冲击下与农牧文化融合的结晶。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扩展资料: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曲 (文艺形式)
2023-07-12 22:55:573

元代文学有什么特征?

元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最直接地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有关,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又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和制约的。一方面,忽必烈实行以汉法治汉民,继承了唐宋以来封建统治的经验,辅之以蒙古族的务实作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统治是巩固的,民族融合是空前的,统治者是有信心的。另一方面,金、宋兴亡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的动荡,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人民的反抗情绪和文人的内心愤懑也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这种社会思潮在一些文人身上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压抑状态:表面上嘻笑怒骂,或嘲风弄月,或醉情山林,而内心中却积蓄着无限的愤懑和不满。这种思潮在不同的作家身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形成元代文学共同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2023-07-12 22:56:501

元代文学的发展分成几个阶段?

元代文学的发展,大致以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文学主潮是杂剧和散曲两种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在文坛上最为活跃的是那些“沉抑下僚”、沦落民间的文人才子,因此文学创作表现出一种清新而遒劲的格调。后期文学,杂剧、散曲和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互相争胜,在文坛上最活跃的已是那些步入仕途的文人士大夫了,因此在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发生新变的同时,散曲的诗词化和杂剧的文人化也成为突出的文学倾向,同时南戏也出现了一批佳作。总起来看,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后人盛称“唐诗”、“宋词”、“元曲”,是有一定道理的。
2023-07-12 22:56:571

元朝文学的背景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扩展资料元代散文和小说元代散文和小说,基本只是继承宋代创作的成就,很少创新;加之散文和程朱理学纠缠在一起,思想贫乏,绝大多数是应用文字,缺少情致。文字模仿唐代韩、柳、宋代欧、苏,成就不高。世称元代古文二大家的姚燧和虞集,他们的散文也多为碑志和应制之作,文字虽典雅,但无特色。小说多经明朝人修改,具体写作年代很难判断,能够指为元人所作,只有陆显之《好儿赵正》(《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一篇,其余不是残篇,即属推测莫定之作。惟历史平话,如《三国志平话》等数种,基本可断定是元代作品,其所叙史实,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乃是说书人备用的话本。统观元代文学,传统的诗词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或较好的作品,但整个说来,成就不高。而戏曲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代文学
2023-07-12 22:57:061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怎样?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人们评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周德清《中原音韵》),评南戏“句句是本色语”(徐渭《南词叙录》),评元代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余阙《柳待制文集序》),评元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都说的是这一特点。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2023-07-12 22:57:261

什么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杂剧: 1、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2023-07-12 22:57:441

为什么元代文学极具“反抗性”?

蒙古贵族在以武力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战争的摧残和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曾大量侵占民田改作牧场,把农民掳去充当奴隶,使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由于军事上和生活上的需要,蒙元统治者对各种工匠却相当重视,他们把众多的工匠集中在大城市里,设置各种手工业作坊,制造各种军需品和生活用品,并对手工业者和商人采取保护性的措施,从而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再加蒙元帝国横跨欧,亚两洲,陆路。海路等中外交通相当发达,国际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不断扩大,也为城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京都大都(今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面且也是商业中心,壮丽富庶,闻名世界。杭州是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城市的繁荣为杂剧和南戏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一个元代蒙古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指西域各族)、汉人、南人,在政治上和法律上规定不同的待遇。各级的行政长官都由蒙古人和色目入担任,汉人,南人只能充任副职.各族人民,尤其是汉人和南人,没有自由,生命毫无保障。随着民族压迫的加剧,阶级压迫也愈加严酷.元代政治昏暗,吏治腐败,官吏贪赃枉法,冤案如山,仅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件;赃官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赃钞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在经济上,除豪强兼并土地,侵占民田外,高利贷也是一种残酷的剥削方式。
2023-07-12 22:57:511

元代文学的代表体裁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八股元代的文学体裁是:“曲”。
2023-07-12 22:58:022

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元杂剧。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元杂剧,又被称为北杂剧。出现于宋朝末期,鼎盛于元朝大德年间。元杂剧主要是以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和反映人民的疾苦为主,其中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2023-07-12 22:58:081

元代文学正统诗文衰退 通俗文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1、艺术原因: 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 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 城市的畸形发展。发展阶段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 所以造成元代文学正统诗文衰退,通俗文学兴盛。
2023-07-12 22:58:151

元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几期?

元代文学的发展,大致以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文学主潮是杂剧和散曲两种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在文坛上最为活跃的是那些“沉抑下僚”、沦落民间的文人才子,因此文学创作表现出一种清新而遒劲的格调。后期文学,杂剧、散曲和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互相争胜,在文坛上最活跃的已是那些步入仕途的文人士大夫了,因此在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发生新变的同时,散曲的诗词化和杂剧的文人化也成为突出的文学倾向,同时南戏也出现了一批佳作。总起来看,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后人盛称“唐诗”、“宋词”、“元曲”,是有一定道理的。
2023-07-12 22:58:231

元代文学的前后两期分别指什么内容?

元代文学的发展,大致以仁宗延礻右年间(1314~132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文学主潮是杂剧和散曲两种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在文坛上最为活跃的是那些“沉抑下僚”、沦落民间的文人才子,因此文学创作表现出一种清新而遒劲的格调。后期文学,杂剧、散曲和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互相争胜,在文坛上最活跃的已是那些步入仕途的文人士大夫了,因此在诗、文、词等传统文学样式发生新变的同时,散曲的诗词化和杂剧的文人化也成为突出的文学倾向,同时南戏也出现了一批佳作。总起来看,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后人盛称“唐诗”、“宋词”、“元曲”,是有一定道理的。
2023-07-12 22:58:311

元代文学艺术领域中发展起的新的艺术形式是()。

元代文学艺术领域中发展起的新的艺术形式是()。 A.勾栏剧 B.元杂剧 C.宫调 D.元曲 正确答案:B
2023-07-12 22:58:381

元杂剧有什么文学意义?

杂剧元杂剧是在十三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由于元杂剧是以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因此也称北曲或北杂剧。杂剧先在中国北方流行,到十三世纪八十年代,即元灭南宋(1279)以后,又逐渐流行到中国南方。元代是北曲杂剧的黄金时代,元人罗宗信为《中原音韵》作序,说到当时已出现把“大元乐府”和唐诗、宋词“共称”的说法。这里所谓“大元乐府”兼指散曲和剧曲,而后人还有专把元杂剧和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不仅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的文学样式——诗、词、文、赋——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2023-07-12 22:58:451

元代文学的主流是元曲包括

元杂剧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 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散曲  散曲释名  一、 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二、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三、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四、 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散曲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散曲的产生  1、 发源于金词 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 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  2、 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她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文人与她们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  3、 乐曲的变化。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的体制  一、 小令 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二、套数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体制特点有  1、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  2、 各曲同押一韵。  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三、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
2023-07-12 22:58:558

元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是

元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元曲。根据相关信息查询显示,出自公务员考试试题,元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元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
2023-07-12 22:59:231

元代为什么是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

元代在中国古代史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元代文学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的突出标志就是自元代文学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性文学而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发生了由“温柔敦厚”而转向“自然酣畅”的历史性新变化。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元代文学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期:即新兴的通俗的戏剧小说开始取代传统的典雅的诗文词赋的正宗地位,从此,叙事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创作的主流。代表:在元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元曲。它包括叙事体的剧曲和抒情体的散曲。元曲是元代文学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学之代表。剧曲包括杂剧和南戏,其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杂剧,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包括:剧曲----杂剧和南戏,散曲。元曲大力发展的同时,通俗文学的另一重要样式――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盛行。在继承唐宋以来说话伎艺的基础上,元代话本小说的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元代话本与宋代话本之间区别很小,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所以一般统称为“宋元话本”。元代的话本小说有两种: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所谓“小说”和“讲史”,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即白话小说----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
2023-07-12 22:59:336

元朝最大的文学样式是什么?

  元朝最大的文学样式是元曲。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2023-07-12 22:59:526

元代文学的元代诗词

元人的诗,清顾嗣立《元诗选》共收 340家,席世臣补《元诗选癸集》搜罗散佚者数千首。此外顾氏未见的集子尚有50余家。而散见于《永乐大典》的诗尚多。不过这里所说元人的诗,包括蒙古时期。蒙古王朝统一中国北方后的一个时期内,诗坛上活跃的依旧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这一时期写出了不少好诗,此外还有麻革、张宇、陈赓、陈庚、房□、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等。房祺编的《河汾诸老诗集》所收的即是这些作家的作品。他们入元以后的诗作大都眷恋金室,并抒写自甘贫贱不做新朝的官的怀抱。和元好问几乎同时的李俊民,入元以后也继续他的诗歌创作。蒙古贵族重武轻文,尊崇军事人才,不重视乃至鄙薄文士。直到世祖忽必烈才改变政策,吸收一些士人参加他的政权。但还认为“汉人惟务课赋吟诗”,没有什么用。一些参加新政权的士子如刘秉忠、郝经、许衡、刘因、杨果等,写了一些诗词,但诗坛没有出现什么新气象。这些参加新政权的人的作品大多流露出一种又想做官,又想归隐的矛盾心情。许衡在《训子》诗中说:“身居畎亩思致君。”而在《偶成》一诗中又说:“老作山家亦分甘。”产生这种思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重武轻文的形势下虽然见用而不被倚重,有屈才之感。一是在民族矛盾之中,怕遇到意想不到的祸难。许衡《偶成》说:“远怀未得生前遂,俗事多因困后谙。”耶律楚材《和邦瑞韵送行》诗说:“士行莫忘直报怨,人情须信害生恩。而今跃入惊人浪,珍重风涛过禹门。”他们在仕途中提心吊胆。这些人不象河汾诗派那些人甘心隐姓埋名,做诗而不做官。所以怀才不遇,屈才之感和隐居情思就是他们诗歌的基调。在蒙古时期的后一阶段,忽必烈一面巩固北方政权,一面准备吞灭南宋,在北方汉族人士的思想中引起了复杂的反映。郝经、徐世隆不赞成侵吞南宋,他们被派往南方充当和平使节,被贾似道囚禁于真州16年。郝经有《宿州夜雨》:“星摩何日平康了,两国长令似一王”,希望宋、元和平相处。刘因于忽必烈出兵攻宋时,作《渡江赋》以寄慨,表现了他对宋王朝的留恋。王磬《哭文丞相》、王恽《禹庙》都吊古伤今,颇多慨叹。忽必烈统一南北初期,汉族作家的诗词,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对于汉族政权覆灭的哀伤,和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悲痛。如方回的《路傍草》,尹廷高的《过故里感怀》,吴澄的《怀黄县丞时避乱寓华盖山》,仇远的《寄董无益》、《挽陆右丞秀夫》,刘诜的《感旧行》等。但大德以后,一些隐居不仕的人开始活跃起来。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方回《再送王圣俞戴溪》说:“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赵孟頫和袁桷等人就是这时候接受礼聘的。袁桷是戴表元的弟子。这时赵孟頫\以宋朝王孙入仕,风流儒雅,冠绝一时,袁桷和赵孟頫互相唱和,“诗学为之一变”。他们这些南方人,和北方的姚燧、元明善、马祖常等一起写古诗模仿汉魏,律诗学盛唐,风格清丽而遒壮,开始形成南北统一的诗的风貌和格调。内容也有些改变,从对新政权的不合作改为合作了。宋无《古砚歌》:“破天残缺无人补,一穴丝丝漏春雨。空藏老石磨今古,补天何时与天语。”袁士元《题寒江独钓图》:“堪笑江湖几钓徒,朝来相唤暮相呼。只今风雪蒙头处,回首烟波一个无。”他们离开寒江,去到朝廷为国效力。元代社会政治已经基本和平而安定,诗歌创作也进入盛世之音。继姚遂、袁桷等人而起来的元代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揭□斯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一般说内容并不丰富,甚至贫乏,但都掌握了写作技巧,而虞集名气尤大。在虞、杨、范、揭之外,马祖常、萨都□也有诗名。他们都是少数民族的诗人。比虞集、萨都□略晚一点的诗人朱德润、□贤、许有壬、谢应芳、袁介等,他们的作品又有所变化。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题材多起来,朱德润有一首《水深围》写到当时人民生活困苦,乃至“不愿为农愿为盗”。14世纪中叶元顺帝至正年间,山东河北等地爆发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农民起义。接着江淮一带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朱元璋等相继起义。号红巾军。方国珍、张士诚也率盐民起义,声势浩大,元朝统治集团手忙脚乱,难于对付,局势一片混乱。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政治社会的重大转变时期。面对这个局势,一些作家和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态度不同,做出了不同的反映。一般说来,除开以民谣形式出现的如《松江民间谣》外,其他一些文人的笔下几乎没有人正确描述这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张昱《戊戌(至正十八年)题》:“暮雨朝云翻覆手,落花飞絮短长亭。如何未熟黄粱饭,说道英雄梦已醒。”写的是张士诚。成廷□《次曹新民感时伤事韵》:“客来为说淮南事,白骨如山草不生。翻覆几回云雨手,登临无限古今情。”也是指责张士诚的。陈友谅的幕僚周所立,当陈友谅和朱元璋火并时,他的朋友定位被杀,他写了一首《哭定位》,表示他对朱元璋的不满。在这次农民起义中,内部有矛盾,也出现一些投机变节分子。事情十分复杂,这时候许多诗人的作品中有一个总的倾向,就是大多数人虽同情贫苦农民,但对农民起来造反,却感到恐惧。张翥的《□农叹》和《人雁吟悯饥也二章》,王冕的《伤亭户》、《江南妇》和《悲苦行》,都反映了人民在赋税掠夺下的凄凉悲惨境况。但张翥的《寄浙省周伯琦参政》、《后出军》、王冕的《劲草行》、《痛哭行》都流露出对农民起义的恐惧仇视情绪。王冕的诗语句质朴,气骨高奇,风格有时似李贺。元人作诗模仿李贺,一般认为萨都□已开端,但宋无学得最象。江浙一带形成一股风气,临海项炯,东阳李序、李裕,甬东文质,淳安何景福,都是标榜李贺,诗多奇句。当时名气最大的诗人杨维桢,爱写乐府诗。他自己想模仿汉魏古乐府,但写来还是有点李贺的风格,所以有人说杨维桢“掇锦囊(李贺)之逸藻,嗣玉□(李商隐)之芳韵。”元代末年,张士诚在南方建立政权,实际是封建割据。在张士诚的政权统治下,士人中出现一个新的情况。杨维桢和这个政权有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他的朋友和学生陈基、张宪则是张士诚兄弟的幕僚。昆山人顾瑛,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江阴人许恕学韩康卖药自养。无锡倪瓒尽弃田庐,东奔西走。他们把田园财产看作一身之累,宁可流浪他乡,也不居家过财主生活。元末诗人和元初诗人一样在民族矛盾中讨生活,社会动乱使得一些诗人进退两难。这在他们的作品中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反映。元代的词,比较宋词,颇为逊色。元词可以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金入元、由南宋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个部分。这时候的词作中写得比较动人的是表现故国之思的作品。第二时期的词作家大抵出生在忽必烈改元之后。这一时期的著名词人有张翥、萨都□和虞集等。虞集的〔风入松〕,萨都□的〔满江红〕《金陵怀古》,脍炙人口。而张翥的词清丽细腻,尤具特色。
2023-07-12 23:00:081

请问: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很重实用性,极具元代独特的功利性气质。
2023-07-12 23:00:211

元代文学什么著名清明两代以什么著名

元代是散曲著名。明清是小说著名。散曲大盛于元,这和语言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元代民族交融,人口流动频繁,语音、词汇与唐宋时代相比,已有许多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也使与音乐结合的诗歌创作在格律上有所改变。正如王世贞在《曲藻· 序》中所说的:“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人、小贩、手工业者的生活喜好,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也需要产生更能表达时代情趣的诗歌体裁。这一切,是使诗坛萌发一种新花的土壤。
2023-07-12 23:00:282

元代文学的元代戏曲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体栽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 450多套。由于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是北曲。作家留下名姓的有 200多人。许多杂剧作家在散曲创作上也有成就。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多本色语。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因为散曲要用作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但也有不少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指摘时弊、揶揄乱世英雄的套数,如马致远《借马》、刘时中《上高监司》、睢景臣《高祖还乡》等;都有时代特色和较高艺术成就。元人杂剧包括元、明之际无名氏作品,见于记载者计737种,今尚保存218种。杂剧最初流行在山西河北一带,今山西地区还保留金元时代的杂剧壁画和戏台。元初发展到其他地区,元灭南宋后又流入杭州等地。这个剧种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剧本的科白部分承袭院本体制,曲辞的组合则主要受到诸宫调的启示,基本上是歌舞剧。杂剧除艺术形式新颖外,内容方面也具有时代的特色。首先是它广泛地反映了元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而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更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商人和妓女形象更引人注目。商人和妓女大都集聚在城市里,妓女是城市的畸形产物,城市是商人交易的场所。蒙古王朝曾经跨有欧、亚两洲,大陆上东西交通畅行无阻。西域商人东来,商业经营受到刺激,追逐商业利润,成了当时城市生活的重要特色。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纪》中说,当时大都的货物运输,川流不息。当然也就成为商贩聚集的地方。武汉臣《老生儿》中所写的刘从善就是靠经商起家的,关汉卿的《救风尘》中的周舍也是商人,他骗娶妓女宋引章,而自己又被另一个妓女赵盼儿所骗。赵盼儿这个人物的性格,与唐人传奇,宋人话本中的妓女形象比较,很表现出独特的风貌。除此之外,元杂剧描写的女性大都富有斗争精神,只要她们胸中燃烧起爱情的火焰,就毫不隐讳地吐露出来。《金钱记》中的柳眉儿,《鸳鸯被》中的李玉英都是这样女性。《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反对强暴的性格也有特色。此外元剧中清官公案故事也值得注意。从《武林旧事》载宋代官本杂剧段数和《辍耕录》记录金代院本名目都不见包公戏,但元杂剧中出现了不少包公戏。元代官府黑暗,权豪势要之家杀人可以不偿命。仅大德七年(1303)十二月,七道奉使宣抚所罢脏污官吏有 18473人,赃款45865锭,审冤狱5176件。冤案太多,很多冤案得不到昭雪。公案戏的出现同这种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而包公形象就成了人民愿望的清官化身。元代杂剧中还有不少以历史故事作题材的剧本和一些水浒故事戏。这两种题材在宋代杂剧和金人院本中都极少见,而在宋元话本中却大量出现。红字李二所编李逵、武松等4部剧本,没有流传下来。高文秀编写杂剧 9种,现存1种。康进之编撰2种,传下1种。他们所编杂剧几乎都是李逵打抱不平的戏,而以《李逵负荆》为人所称道。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著名的有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写三国故事的作品也有不少。无论历史题材或水浒题材,都寓有现实含义,作者们通过历史故事,抒发胸中的积愤和表达历史教训。元杂剧中隐逸题材也值得重视。马致远《陈□高卧》中陈□唱:“鸡虫得失何须计,鹏□逍遥备自知。看蚁阵蜂衙,龙争虎斗,燕去鸿来,兔走乌飞。浮生似争穴聚蚁,光阴似过隙白驹。世人似舞瓮醯鸡,便搏得一阶半职,何足算,不堪题!”表现消极不愿为官。但另一面却说:“休则管埋名隐姓,却教谁救那苦恹恹天下生灵。”这种不愿为官又想解除人民苦难的矛盾心情,正是汉族士子在元代南北一统初期的共同苦闷。元杂剧中还有不少神仙道化剧,这在某种程度上,同当时道教盛行有关。其中有的剧本纯属宗教宣传,但也有一些反映出与隐逸题材的杂剧共同的思想,要逃避现实而又不能忘情于现实。元代前期杂剧作者有白朴、史敬先、石子章、李文蔚、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杨显之、李时中、张国宾、红字李二、康进之、高文秀、纪君祥、尚仲贤、李直夫等。一时人才辈出,作品呈现出繁荣局面。其中关汉卿的作品最多,成就也最大。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剧,都是杰作。关汉卿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四家以外的王实甫,实际上成就也很高。他的《西厢记》被元末明初人贾仲明誉为“天下夺魁”。这部剧本在当时以及后代影响很大,成就最高。大德以后的杂剧作家不少是征召失意,考场落选,“门第卑微,职位不振”的人。他们的作品中都流露怀才不遇之感。郑光祖、乔吉、宫天挺都属于这类作家。郑光祖的《王粲登楼》就表现一个“空学成补天才”而“寻不着上天梯”的人的牢骚不平与怀才不遇的怨气。乔吉流落江湖40年,宫天挺为人陷害而不见用。乔吉除写杂剧外,散曲也写得很出色。他说:“看遍洛阳花似锦,荣,也在恁,枯,也在恁。”表明他一生潦倒,壮志销磨。14世纪初,元仁宗延□二年(1315),恢复了停止78年之久的考选制度,但对考试内容作了一项新规定。即隋唐以来的“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这就是说元代后期社会矛盾加深了,统治者需要程朱理学封建礼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强调:“经学实修己治人之道。”元政府推行这项政策,对元杂剧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后期杂剧剧本中宣扬封建道德的气息颇浓厚,有的简直成为宣传封建礼教的福音书。杂剧创作也就趋向衰微。南戏元代戏剧除杂剧外,在南方尚有南曲戏文,或称南戏。南戏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剧种,也叫永嘉杂剧。宋度宗咸淳年间,《王焕》戏文在杭州流行一时。到元朝南戏仍然不断演出。演员如龙楼景、丹墀秀等人,专工南戏。据记载当时有 160多种剧本,今存16种左右。《荆钗记》、《拜月亭》(《拜月亭记》)和《白兔记》、《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到元顺帝时高明写出《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高峰,也影响到明代传奇戏曲的繁荣。南戏唱词早期本是宋词和俚巷谣曲杂凑起来的,结构松散,科诨较多,人物性格不突出,艺术粗糙。后来北杂剧传入杭州,互相交流之后,吸收北杂剧优点,唱词采用联套办法,科诨减少,便于集中刻画人物性格。后来出现多“出”组合的形式,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大发展。
2023-07-12 23:00:361

元代文学样式具备哪些特色?

杂剧元杂剧是在十三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由于元杂剧是以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因此也称北曲或北杂剧。杂剧先在中国北方流行,到十三世纪八十年代,即元灭南宋(1279)以后,又逐渐流行到中国南方。元代是北曲杂剧的黄金时代,元人罗宗信为《中原音韵》作序,说到当时已出现把“大元乐府”和唐诗、宋词“共称”的说法。这里所谓“大元乐府”兼指散曲和剧曲,而后人还有专把元杂剧和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不仅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的文学样式——诗、词、文、赋——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2023-07-12 23:00:491

古代文学的发展简史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商时期的《尚书》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相当成熟,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之祖。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了楚辞。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有《甘泉》、《羽猎》。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全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汉代文人诗歌一直无所成就。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两汉散文创作的成就很高。两汉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可以和《史记》相提并论的是班固的《汉书》,成就稍逊于《史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白马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魏晋之交,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陶渊明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南朝诗歌在谢灵运手上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从我国古代小说体裁的形成和发展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其中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值得重视。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大家纷呈。诗歌创作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而实际远不止此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李白与杜甫是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他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象《三吏》、《三别》,《登高》。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继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卖炭翁》、《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一时期,和元白诗派齐名而诗风殊趣的是以韩(愈)孟(郊)诗派。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和李贺。李贺以其浓丽浪漫的诗风独树一帜,并启迪了晚唐的李商隐。到了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牧长于写七绝,风格俊爽高绝,写景也自然清丽,如《山行》让人百读不厌。李商隐的七律沉博绝丽,以爱情诗独擅胜场。散文是唐代文苑的又一重大收获。韩愈、柳宗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领导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韩愈的说理散文如《原毁》、《师说》、《答李翊书》等。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最为后世称美,贬谪永州后所写的“永州八记”成为后世游记文学的典范之作。唐人的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之作。如《莺莺传》、《李娃传》无不写得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华艳生动。词是在唐代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它起源于民间。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于西蜀。而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词发展到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离别相思和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层次分明,语言通俗,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平民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是他的精心之作,尤传诵于后世。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感旧、记游,风格多样。《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漂泊的伤痛融合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当推辛弃疾。辛弃疾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人称他的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把词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南宋词人姜夔继承周邦彦,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主要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元代文学以戏曲著称,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体制,开辟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书会才人出身的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他的剧作,不论是公案剧、爱情剧还是历史剧,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善于将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融成一体,当行本色,雅俗共赏,是元杂剧中的第一流作品。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纠葛,精心表现了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和复杂内心活动,元杂剧中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重要的杂剧作家还有康进之、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著名的杂剧还有《李逵负荆》、《赵氏孤儿》、《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有的至今还活在戏曲舞台上。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就是散曲。一般所说的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质朴自然,诙谐泼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情景交融,堪称“秋思之祖”。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句精警,在元曲中不可多得。明代城市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市民势力不断增长,适应市民文化娱乐需要的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特别昌盛。一种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长篇章回小说在明代出现了。现在所见的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几个主要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写得比较出色,但总的来说性格描写不同程度有点定型化。明代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小说艺术地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不少人物写得个性鲜明,活跃生动。全书以招安的悲剧结局,艺术上后半部不及前半部那样有光彩。明中叶以后,长篇小说创作进入高潮。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各有佳作问世,留传至今的尚有五、六十部之多。其中如吴承恩所写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兰陵笑笑生写的《金瓶梅》,直接取材于明代社会生活,它对当时官场市侩某些世态人情的深刻表现。明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拟话本。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濠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最精彩的篇章,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文学史上中国古代文学以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为下限,以后便是近代文学阶段。在这一时期,清王朝为巩固统治,平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知识分子施行高压与笼络两手并用的政策。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实行严酷的思想控制,另一方面又用科举制度来网罗为清廷效劳的文士。因此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全面复兴但又无法超越前代的时代。小说、戏曲继明代之后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诗、词、散文、骈文领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成就斐然。清代文学成就最大的当是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顶峰。另一部长篇巨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后期有李汝珍的《镜花缘》,反映了作者在妇女问题上的民主性见解,但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都显得逊色。就文言短篇小说而言,最优秀的是清初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古代文学在传播中的文化传承问题。因为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背景下,许多现代化潮流文化语言冲击着古代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古代文学产生了一些曲解,因此在保持正宗传承的情况下,加强古代文学研究和保护显得弥足重要。
2023-07-12 23:00:571

元代小说有哪些代表作品?

1、男儿行《男儿行》是部有名的元末明初小说,作家酒徒代表作,以元末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一群原本庸庸碌碌的汉子奋起反抗,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华夏民族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个普通人,虽然他是穿越者,但与那时代的千千万万华夏儿女一样,他也在为像个人一样活着而浴血奋战,如果只看一部元末穿越小说,小编会推荐这一部。2、指南录《指南录》是部好看的元代架空小说,讲述了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3、普天之下《普天之下》是部穿越到元朝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大学历史系新生穿越到1206年的蒙古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忠诚与反叛,屠杀与赦免,联合与对抗,阴谋与阳谋,家仇与族恨,权力与财富,集权与放权的故事,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英雄主义史诗……4、渣王作妃《渣王作妃》是部以元朝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浅浅,讲述大元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湛王爷与貌美如花、良善可欺的容家九小姐集甜宠、虐爱、爆笑于一身的爱情故事,穿越到元朝的小说实在是少,女频文更少,这部作品实属难得,小编觉得不看一下就太可惜了。5、汉风1276《汉风1276》作者猫跳,讲述了当忽必烈在汗八里审视蒙古帝国从乌苏里江的胡里改万户府到爱琴海的小亚细亚,从贝加尔湖的八剌忽里到云南行省的平缅路,这样辽阔广大的疆域时,他绝不会想到,一股埋葬帝国的力量,正在东海之滨的荒岛上生根发芽后的一系列故事,蒙元小说中这部非常好看。6、帝国的荣耀《帝国的荣耀》是部写元朝的历史小说,是元末穿越小说网编特别喜欢的一部,作者曾鄫,讲述了穿越者刘浩然成了红巾军的一员,为了好友傅友德的性命,他和丁德兴离开了红巾军,重回怀远,并结识了常遇春,四人随即在定远立寨起事,开始风云江北的岁月的故事。7、反元《反元》是部重生元朝的小说,作者悍威,讲述了毕业于轻武器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张阳,穿越来到元朝末年,成了私盐贩子张士诚。贩私盐,赚大钱,造武器,打江山,由南向北,一统中华,铁血男儿,建功立业的故事,是部非常好看的热血小说,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8、重生在元末《重生在元末》原名《金刚慈善僧》,是部元末明初小说,作者色橙,讲述了主人公回到元末明初变成假和尚,领着一群真和尚练练功,念念经,打打架,纵横神州的故事。坏人也是人,作恶但不脑残,好人也是人,行善但不无私。9、笑话武林《笑话武林》作者月下追影,讲述了一位黑社会会的小混混穿越来到了元朝初期的故事,“老子天不怕地不怕,论无耻,有谁比我还无耻的话,估计连大罗神仙都救不了你了,论拍马屁,老子敢说第二,谁敢承认自已是第一…….”穿越元朝的小说不多,这部算是另辟蹊径很有创意的一部。10、梵天太玄经《梵天太玄经》是部好看的元末小说,作者卟要卟要,讲述了元朝末期,中原大地人心浮动,各门各派为求自身利益逐步走向对立,文星魂,南宋丞相文天祥的孙子,带领九天绝伦宫与那些野心勃勃的所谓正派人士展开殊死较量的一系列故事。
2023-07-12 23:01:1114

什么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杂剧:   1、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2023-07-12 23:02:381

元代文学有什么成就?

按照历史朝代的纪年,元代一般指从1271年建国号大元至1368年元朝灭亡这97年;但以杂剧、散曲的突出成就为主要标志的元代文学,实际上在1271年以前就已经形成。关汉卿等一大批戏剧家,都是所谓“金之遗民”,在金亡以后,1271年以前,都已在杂剧、散曲的创作中显示了辉煌的成就。所以,元代文学的上限,至晚亦应定为金亡的1234年。这虽然与南宋文学有四十余年的交叉重叠,但元代文学有130多年的历史,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023-07-12 23:02:481

元代文学有什么特征?

元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最直接地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有关,而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又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和制约的。一方面,忽必烈实行以汉法治汉民,继承了唐宋以来封建统治的经验,辅之以蒙古族的务实作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统治是巩固的,民族融合是空前的,统治者是有信心的。另一方面,金、宋兴亡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的动荡,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人民的反抗情绪和文人的内心愤懑也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这种社会思潮在一些文人身上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压抑状态:表面上嘻笑怒骂,或嘲风弄月,或醉情山林,而内心中却积蓄着无限的愤懑和不满。这种思潮在不同的作家身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形成元代文学共同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2023-07-12 23:02:581

元代文学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按照历史朝代的纪年,元代一般指从1271年建国号大元至1368年元朝灭亡这97年;但以杂剧、散曲的突出成就为主要标志的元代文学,实际上在1271年以前就已经形成。关汉卿等一大批戏剧家,都是所谓“金之遗民”,在金亡以后,1271年以前,都已在杂剧、散曲的创作中显示了辉煌的成就。所以,元代文学的上限,至晚亦应定为金亡的1234年。这虽然与南宋文学有四十余年的交叉重叠,但元代文学有130多年的历史,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023-07-12 23:03:061

元朝最大的文学样式是~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2023-07-12 23:03:144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样的?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人们评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周德清《中原音韵》),评南戏“句句是本色语”(徐渭《南词叙录》),评元代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余阙《柳待制文集序》),评元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都说的是这一特点。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2023-07-12 23:03:211

元曲为何能与唐诗宋词相比,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2023-07-12 23:03:291

元代的文学体裁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的文学体裁,比较有名的有:汉赋(汉朝)、唐诗(唐朝)、宋词(宋朝)、元曲(元朝)等。元代的文学体裁最出名的就是戏曲,包括小令和散曲,这和元代统治者施行严格的文化统治有直接关系,元代的戏曲通称元曲。
2023-07-12 23:03:395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人们评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周德清《中原音韵》),评南戏“句句是本色语”(徐渭《南词叙录》),评元代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余阙《柳待制文集序》),评元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都说的是这一特点。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2023-07-12 23:03:571

元代文学的元代文学概述

元朝是蒙古族在中国建立的一个王朝。公元一二〇六年,蒙古字儿只斤部落的贵族铁木真结束了蒙古长期分裂的局面,创立蒙古帝国,并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统一以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向金朝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公元一二三四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攻击金朝,夺取了女真族统治下的中国北部地区政权。公元一二七一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元世祖在1276年又攻灭南宋.从而征服了全中国.蒙古贵族在以武力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战争的摧残和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曾大量侵占民田改作牧场,把农民掳去充当奴隶,使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由于军事上和生活上的需要,蒙元统治者对各种工匠却相当重视,他们把众多的工匠集中在大城市里,设置各种手工业作坊,制造各种军需品和生活用品,并对手工业者和商人采取保护性的措施,从而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再加蒙元帝国横跨欧,亚两洲,陆路。海路等中外交通相当发达,国际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不断扩大,也为城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京都大都(今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面且也是商业中心,壮丽富庶,闻名世界。杭州是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城市的繁荣为杂剧和南戏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一个元代蒙古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指西域各族)、汉人、南人,在政治上和法律上规定不同的待遇。各级的行政长官都由蒙古人和色目入担任,汉人,南人只能充任副职.各族人民,尤其是汉人和南人,没有自由,生命毫无保障。随着民族压迫的加剧,阶级压迫也愈加严酷.元代政治昏暗,吏治腐败,官吏贪赃枉法,冤案如山,仅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件;赃官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赃钞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在经济上,除豪强兼并土地,侵占民田和进行地租剥Ail外,高利贷也是一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在民族的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下,加以全国灾荒严重,广大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纷纷起来反抗,终于在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最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元代的社会生活为元代文学(尤其是杂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身受民族压迫、阶级统治的广大人民呼唤自己的代言人,人民的反抗斗争赋予元代文学以巨大的批判力和战斗性。
2023-07-12 23:04:031

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楼下的有点搞混了,元代主要文学形式有两种:元曲和杂剧。 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关汉卿和王和卿是散曲大家,其中马致远是元曲的集大成者,有”曲状元“之美誉;杂剧杂剧就是后代戏剧的滥觞,如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等都是杂剧创作的名家。 杂剧主要有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传世,如四大爱情剧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悲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023-07-12 23:04:2910

元朝文学的背景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扩展资料元代散文和小说元代散文和小说,基本只是继承宋代创作的成就,很少创新;加之散文和程朱理学纠缠在一起,思想贫乏,绝大多数是应用文字,缺少情致。文字模仿唐代韩、柳、宋代欧、苏,成就不高。世称元代古文二大家的姚燧和虞集,他们的散文也多为碑志和应制之作,文字虽典雅,但无特色。小说多经明朝人修改,具体写作年代很难判断,能够指为元人所作,只有陆显之《好儿赵正》(《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一篇,其余不是残篇,即属推测莫定之作。惟历史平话,如《三国志平话》等数种,基本可断定是元代作品,其所叙史实,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乃是说书人备用的话本。统观元代文学,传统的诗词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或较好的作品,但整个说来,成就不高。而戏曲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代文学
2023-07-12 23:04:563